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单细胞挑选系统

仪器信息网单细胞挑选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单细胞挑选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单细胞挑选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单细胞挑选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单细胞挑选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单细胞挑选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单细胞挑选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单细胞挑选系统相关的资讯

  • 诱导多能干细胞克隆效率低?这台温和、自动化的单细胞分选系统帮您搞定,分离效率高达100%!
    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是一类可用于疾病建模、药物开发和组织工程领域的多能诱导干细胞。与CRISPR-Cas9等功能强大的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后,可根据不同患者的特性进行疾病相关遗传变异的研究和识别。 然而,培养hiPSCs的步骤较为繁琐,细胞对异常的处理和操作非常敏感,任何操作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细胞和遗传毒性应激的积累,进而导致不良分化和多能性丧失。基因编辑建立单细胞衍生的hiPSC克隆过程中常用的技术往往过于复杂或粗暴,导致单细胞克隆效率低下。此外,它们在确保衍生培养物单克隆性方面存在局限性。为此,英国iotaSciences公司推出了可实现100%单细胞分离的isoPick单细胞可视化分选系统,有效解决了培养hiPSCs单克隆过程中的困难。 如右上图所示,单细胞可视化分选系统isoPick采用纳升级的网格式单细胞腔室技术(GRID技术),可实现高通量、高自动化的单细胞可视化分选;确保分选所得的单细胞样品中只有一个单细胞,结果可验证、可追踪;分选过程非常温和,能够确保更高的单细胞存活率,达到更佳的克隆生长效果。单细胞可视化分选系统isoPick可全自动进行单细胞的分选、拾取并转移1.5 µ l至200 µ l的液体至PCR管或96孔板中。 使用isoPick从GRIDs内分选hiPSC单细胞置于Laminin-521,Vitronectin-N, Synthemax和iMatrix (Laminin-511)4种不同基质且含有培养基的96孔板中。以第7-10天内的时间计算得出的单细胞克隆效率可以发现,无论使用的包被基质或hiPSC细胞系,平均克隆效率均70%(上图),明显高于其他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FACS),表明isoPick对敏感单细胞的温和处理,能够确保细胞的高存活率和更好的克隆生长效果。 isoPick使用户能够以快速、高效、自动化的方式从多样、异质的细胞群体中分离单个细胞。GRID腔室非常适合用于观察和记录单个细胞的分离过程。 用户可将单个细胞分离并直接置入96孔板用于细胞克隆。相比传统方法,这种方法用简单的线性工作流程,显著提高了细胞分离与克隆效率,操作流程高度自动化,可以将样品无缝衔接单细胞组学的后续操作。单细胞可视化分选系统的优势:全自动化流程操作非常简单 对细胞无损伤结果可追踪分离效率高达100%直接转移到PCR管或96孔板结构紧凑,体积小巧文献举例: 单细胞可视化分选系统相关文献发表于Cell、Advanced Science、Small Methods、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期刊,如下摘引了近年三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和大家分享。Soitu C, Stovall‐Kurtz N, Deroy C, et al. Jet‐Printing Microfluidic Devices on Demand[J]. Advanced Science, 2020, 7(23): 2001854.Gangoso E, Southgate B, Bradley L, et al. Glioblastomas acquire myeloid-affiliated transcriptional programs via epigenetic immunoediting to elicit immune evasion[J]. Cell, 2021, 184(9): 2454-2470. e26.Deroy C, Nebuloni F, Cook P R, et al. Microfluidics on Standard Petri Dishes for Bioscientists[J]. Small Methods, 2021, 5(11): 2100724.Deroy C, Wheeler J H R, Rumianek A N, et al. Reconfigurable microfluidic circuits for isolating and retrieving cells of interest[J].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2, 14(22): 25209-25219.Oliveira N M, Wheeler J H R, Deroy C, et al. Suicidal chemotaxis in bacteria[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13(1): 7608.样机体验: 为更好地服务中国科研工作者,Quantum Design 中国引进了单细胞可视化分选系统-isoPick样机,将为大家提供为专业的售前、销售、售后技术支持,欢迎各位老师参观试用!
  • 170万!南京农业大学全自动单细胞滴定分选系统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ZF20220513(采购代理机构内部编号:0667-221JIBEP8411)项目名称:资环学院全自动单细胞滴定分选系统采购预算金额:17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货物名称数量单位预算金额币种简要技术要求1全自动单细胞滴定分选系统1套1,700,000.00(免税)人民币(1) 高精度X、Y、Z移动平台:工作台等设计可实现高速运行,保证分配器的准确位置,重复移动精度≤3μm(2) 清视觉采集系统:可识别低于4μm颗粒,双模式照明,水平安装≥320万像素CMOS相机(3) 可进行超微量移液工作:移液体积从300pl到1ul,可自定义,移液体积CV小于2%,液滴产生速度500滴/秒。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120天内完成本项目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大连华微推出新产品:无极通量“阵列式单细胞超高通量柔性筛选系统”
    —“HW—TORNADO龙卷风”系列大连华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Dalian Life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以下简称大连华微),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微流控系统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大连华微推出“HW—TORNADO龙卷风”系列单细胞液滴制备、混匀、检测、柔性操控与分选综合控制系统,引起业内客户高度关注。“HW—TORNADO龙卷风”系列产品,全球业内具有特色的“N×”阵列式并行模块单元结构,可积木式定制扩展,针对细胞、细菌、酶、病毒、蛋白、线虫等尺寸在0.1微米至2000微米范围的活性生物颗粒,实现高通量筛选:5亿×N个液滴/日(N=1,2,4,8,16…选用阵列数,理论上速度可任意增加);对尺寸在100纳米至2毫米米范围的生物颗粒进行液滴包裹、检测、分析及筛选,可删除空液滴,实现单个液滴只包含一个细胞、菌、酶(或其它生物颗粒);多频激光(405/488/532/561/638等)可根据用户需求配置,共聚焦实时协同作业,并可实现灵活的更换和快速升级;触摸屏软件,智能识别,实现自动化的操作处理;系统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生物芯片,实现液滴检测、混匀,以及无损操控与筛选。 大连华微成立伊始,就定位于世界前沿科技的研发与生产,其自主研发的“细胞、菌、酶液滴高通量制备、检测及柔性筛选系统”秉持民族品牌,已经发展5个系列数十种型号,成为业内知名、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单细胞液滴自动化控制产品。公司本次重磅推出的:阵列式100%单细胞-巨高通量柔性筛选系统“HW—TORNADO龙卷风”系列,支持全面广泛的应用及科研需求,涵盖单细胞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细菌分选、药物筛选、疾病诊断、酶活筛选、基因文库构建等多个重要领域。 近一两年,国内出现很多仿制的实验室DIY型“分选系统”——依靠国外成型的功能组件、电源、信号控制部件搭接而成,智能程度低、可靠性差、误差不可控,分选过程对生物颗粒活性影响不可逆,且操作繁琐。最重要的:如果采购这种DIY型“产品”,一旦其进口电源、主控功率部件出现故障或损坏,DIY供应者无法修复,只有更换,且更换成本极高(至少需要RMB十万元以上,维修周期超过两个月,如西方限制进口则无法继续使用)。华微产品源于元器件级别的自主研发,客户众多,质量经过中科院、三甲医院、985高校等高端客户应用及检验,产品可靠性、柔性控制的性能远优于上述DIY型“产品”。华微产品除保修一年外,部件还终身享受成本价格换修(最贵的单个元件更换,不高于前述DIY供应者换修价格的三分之一),维修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自主研发产品不存在受西方限制的核心组件,可大幅节省客户后续使用成本,这是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底气。大连华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依靠自有专利技术,立足独立研发民族品牌,致力于国际前沿领域的微流体控制科技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历经十年的探索磨砺,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业内客户带来全新的选择。未来公司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创新科研,与广大华微客户一起携手进步,共同推动着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做世界细分领域有话语权的中国高科技民族企业。关于华微生命科技:大连华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素有中国“浪漫之都”之称的海滨城市大连高新区火炬路,是大连市第六批“海创工程”企业;成立伊始,就定位于世界最前沿科技的研发与生产,提供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业设备、耗材、服务,以及相关完整解决方案。
  • 探微观世界,赢科研好礼 ——SC-catcher单细胞显微光镊操纵与分选系统Demo实验征集活动正式
    长光辰英推出的SC-catcher单细胞显微光镊操纵与分选系统,集显微成像、光镊操纵与细胞分选于一体,为科研工作者带来前所未有的细胞操控体验。产品优势 超高精度显微操纵:应用光镊技术,在显微镜下精准实现单细胞/单颗粒的捕获,并操控其进行移动和分离,单细胞得率>95%。 高活性单细胞分离:光镊技术具有低损伤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保持细胞的原位状态、生长活性及代谢功能,单细胞培养成活率>90%。 单液滴按需生成:可根据用户需求,有选择地将一个或多个目标细胞包裹在同一个液滴中进行下游实验,例如细胞互作研究。现在,我们正式向广大科研人员发出邀请,参与我们的Demo实验征集活动!活动时间:2024年5月11日至2024年5月31日目标人群:希望利用SC-catcher开展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参与方式1.在线提交一份SC-catcher单细胞显微光镊操纵与分选系统的应用需求表。2.辰英的小伙伴将即刻与您联系,送出辰英定制的精美礼品。3.长光辰英的应用科学家们将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协助实验方案的设计。4.您的Demo需求一旦通过审核,您还将享受价值5000元的光镊Demo实验服务。加入我们的SC-catcher Demo征集活动,开启您的微观世界探索之旅,与全球科研工作者一起,推动生命科学的新发展!扫描二维码,提交您的需求吧!
  • 评新而论Vol.01 达普Cytospark CSP高通量细胞筛选系统
    听用户真实评价,晓新品技术进展!【评新而论】第1期,本期主角是达普Cytospark CSP高通量功能性细胞筛选系统,分享3位来自高校及生物企业用户的真实评价。 仪器新品区 产品名称:Cytospark CSP 高通量功能性细胞筛选系统点击查看展位详情仪器特点:独特性:基于细胞表型的筛选,整合流式分选与ELISPOT 检测为一体,可依据细胞分泌产物(蛋白),并兼顾细胞表面及胞内标志物的单参数或多参数分选;高通量:单次实现106 B细胞的功能筛选;高效率:筛选速度相对传统 96 孔板法,提高 3-4 个数量级;低成本:减少试剂用量,试剂消耗降至传统方法的百万分之一;产品介绍:CSP高通量筛选系统改变了常规以微孔板为筛选体系的思路,利用液滴微流控技术,可实现单次百万级细胞包裹检测和分离。突破了常规高通量筛选的通量上限,为功能性细胞或困难靶点提供更多可能。在抗体发现工作流程中,使用 CSP 高通量筛选系统可将之前数周的筛选工作压缩到 1~ 2 天内完成, 精准且高效地完成对百万级单 B 细胞的筛选。为抗体药物的发现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单 B 细胞抗体制备技术是最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可直接用原代 B 细胞制备全天然性抗体的技术,其原理是从免疫动物或患者的组织或外周血中分离抗原特异性 B 细胞,并筛选出分泌目标抗体分子的 B 细胞,结合单细胞 PCR 技术,扩增出 IgG 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构建表达载体,之后进行表达、纯化、筛选和鉴定,以获取有效功能性抗体。该技术具有开发周期短,抗体保持重轻链天然配对,多样性丰富且亲和力高等优势。 用户评论区 用户1:“PL级反应体系,甚至可以实现基于稀少的原代细胞药物筛选”单位:上海某高校药学院评论:我们采购的达普基于微液滴高通量筛选系统,系统操作简单,且仪器免维护,系统使用PL级反应体系的功能性细胞筛选方式,不但节省了试剂用量,还可用稀少的原代细胞进行药物的筛选,以能更接近体内环境的方式筛选出有效的药物,系统不但能研究药物作用机制,在前期药物开发的过程中,还可用进行高通量化合物DEL库的筛选,是药物开发过程一个非常有用的先进工具!用户2:“一机多用!为我们节省大量试剂和时间,单B抗体筛选利器” 单位:上海抗体开发公司评论:我们因为抗体开发过程中高通量筛选的需求,采购了达普生物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开发的CSP高通量功能性细胞筛选系统,该系统操作比较简单,并且通量很高,单次可以实现106B细胞的筛选,以帮助从大量的原代B细胞中筛出分泌高性能抗体的细胞,相比基于流式分选,培养,ELISA检测的方式,PL级的微液滴体系和1-2h的孵育时间,基于细胞外分泌抗体直接筛选高性能浆细胞,节省了大量的试剂和时间消耗。另外该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基于磁珠法,报告细胞法等分别对可溶性抗原抗体或跨膜蛋白抗原抗体进行筛选, 一机多用,是单B抗体筛选不可缺少的先进工具。用户3:“解决了我们之前膜蛋白抗原获得难,跨膜蛋白抗体筛选难或无法进行的问题”单位:广州抗体开发公司评论:我们因为膜蛋白抗体筛选的需求购买了达普生物CSP高通量功能性细胞筛选系统;该系统基于微液滴技术,可将报告细胞与抗体表达细胞共包裹,基于报告细胞将阳性B细胞进行分选富集打印到96孔板,直接基于天然抗原筛选高性能抗体,解决了我们之前获得膜蛋白抗原难,跨膜蛋白抗体筛选难或无法进行的问题,目前我们已经基于该系统在跨膜蛋白抗体筛选上取得一些不错的进展,期待改系统未来在更多膜蛋白抗体筛选项目及我们真在规划的双特异性抗体筛选项目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你还想看到哪款仪器新品的真实用户评价,请留言给我们。新品首发,尽在仪器信息网!相关服务欢迎垂询010-51654077-8215
  • 让单克隆细胞成活率更高!单细胞可视化分选培养系统-isoCell重磅来袭
    近年来,随着单细胞组学、单细胞克隆研究的持续走热、循环肿瘤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高效、准确地分选单细胞成为研究工作中的桎梏。作为单细胞分选与培养领域领先者,英国iotaSciences公司推出了单细胞可视化分选培养系统-isoCell,不仅确保分选所得的样品中只有单个单细胞,分离效率高达100%,更进一步实现了将挑选出的单个细胞自动化地、直接地培养成单克隆细胞系,且分选与培养过程全程可验证、可追踪,保证每一个单克隆细胞系均来自单细胞。Quantum Design中国作为iotaSciences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进一步将单细胞可视化分选培养系统引进中国,为中国研究人员提供可靠且功能强大的单细胞分选与培养技术和解决方案。 单细胞可视化分选培养系统-isoCell iotaSciences公司特有的网格式单细胞腔室技术(GRID技术)是单细胞可视化分选培养系统-isoCell自动化分离和培养单细胞解决方案的核心。该技术每个腔室尺寸微小、光学清晰度卓越且无边缘效应(如下图所示),可以清晰地查看腔室内的细胞数量与形态。设备创新性的将GRID技术与可视化分选相结合,确定腔室内只有单个细胞,通过自动化地微流控技术从GRID腔室挑选出单个细胞用于下游应用,也可以在GRID腔室内将单个细胞直接培养成单细胞系,单克隆细胞系成活率高。 单细胞的分选与培养操作流程高度自动化保证了单细胞的高活性与单克隆细胞系的高成活率,且全流程可视化监控确保了每一个单克隆细胞系均来自单个细胞。单细胞可视化分选培养系统-isoCell的优势:☛ 全自动化流程☛ 操作条件温和,对单细胞无损伤☛ 全培养、分析流程可追踪☛ 单细胞分离效率高达100%☛ 单克隆细胞系构建成活率高☛ 直接转移到PCR管或96孔板☛ 结构紧凑,体积小 文献举例: 单细胞可视化分选培养系统-isoCell已在Cell、Advanced Science、Small Methods、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知名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如下摘引了近年三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和大家分享。 Soitu C, Stovall‐Kurtz N, Deroy C, et al. Jet‐Printing Microfluidic Devices on Demand[J]. Advanced Science, 2020, 7(23): 2001854.Gangoso E, Southgate B, Bradley L, et al. Glioblastomas acquire myeloid-affiliated transcriptional programs via epigenetic immunoediting to elicit immune evasion[J]. Cell, 2021, 184(9): 2454-2470. e26.Deroy C, Nebuloni F, Cook P R, et al. Microfluidics on Standard Petri Dishes for Bioscientists[J]. Small Methods, 2021, 5(11): 2100724.Deroy C, Wheeler J H R, Rumianek A N, et al. Reconfigurable microfluidic circuits for isolating and retrieving cells of interest[J].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2, 14(22): 25209-25219.Oliveira N M, Wheeler J H R, Deroy C, et al. Suicidal chemotaxis in bacteria[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13(1): 7608.样机体验: 为更好地服务中国科研工作者,Quantum Design 中国也建立了样机演示实验室,将为大家提供为专业的售前、销售、售后技术支持,欢迎各位老师垂询!用户名单 用户评价路易莎埃姆斯,研究科学家:The Native Antigen Company(LGC 临床诊断集团旗下公司)”使用 isoCell 进行单细胞克隆工作从一开始就简单可靠,并且已无缝地融入我们的流程中。 该程序对细胞很温和,我们看到非常好的存活率,可以筛选大量克隆。 我们收到的客户服务是优质的。“
  • 高效构建hiPSC系的全自动化神器,单细胞可视化分选培养系统,让单细胞培养不再复杂!
    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 (hiPSC) 是一类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Cas9)对已经高度分化的人体细胞重新逆分化得到的多能性干细胞。hiPSC的出现为科学家构建复杂的疾病模型和推进药物发现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然而,传统的hiPSC细胞系的构建与培养过程往往操作复杂且耗时耗力。特别是从异质编辑细胞池中构建的克隆hiPSC系的培养受到了传统细胞培养方法的桎梏,很难构建一个高效的hiPSC构建与培养工作流程。此外,现有的单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通常对细胞的处理条件苛刻,操作步骤繁琐,不能充分保证单克隆性。 为应对hiPSC细胞系构建与培养过程中的诸多挑战,IotaSicences公司采用了以GRID技术为核心的高度自动化的单细胞可视化分选培养系统isoCell来构建 hiPSC系的分选与培养平台,并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对hiPSC进行了单细胞分选与培养研究。图1 单细胞可视化分选培养系统isoCell实物图 以isoCell为核心的hiPSC细胞分选与培养平台 isoCell是一款基于GRID技术的高度自动化细胞分选与培养平台。GRID是指在细胞培养基上采用FC40液体分隔出的网格小室,体积小,光学透明度高,可以容纳细胞在内生长,且各个小室之间物质不流通。isoCell系统配备了荧光和成像系统,用于在整个克隆工作流程中记录 GRID 小室的图像(见下图)。isoCell 可自动执行所有液体处理步骤,包括构建 GRID、将单细胞注射到GRID小室中以及交换培养基和收获单克隆集落。并且,isoCell可在整个工作流程中自动检测每一个 GRID 小室,并确保每一个单克隆hiPSC细胞系来源于单个细胞。 图2 GRID实物图 材料与方法 在分别铺了Laminin-521、Vitronectin-N和iMatrix 细胞培养基质的60毫米培养皿上制备的GRID网格以待使用。制备hiPSC的单细胞悬浮液,并使用 isoCell全自动地将细胞铺在GRID上(种植)。 使用isoCell自带的显微镜鉴定每个GRID室并标记每个包含单个细胞(第 0 天)的室,将该培养皿放入培养箱培养。在第3天,将标记的含有单个细胞的GRID小室加满600 nl培养基。从第5天开始,每天观察标记单细胞的GRID小室,并对选中的GRID小室补充培养基。最后,使用isoCell观察并标记构成了hiPSC单细胞群落的GRID小室,使用isoCell全自动收获标记的GRID小室中的hiPSC细胞(通常在 6-8 天之间)。 图3 以isoCell为核心的hiPSC细胞分选与培养平台工作流程图 高效的hiPSCS细胞分选与培养平台 按照上述的工作流程,利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质(包括 VTN-N、LMN-521 和 iMatrix)构建并培养了两个独立的hiPSC细胞系,并评估所得细胞的克隆效率。如图4所示,两个不同的hiPSC测试系在不同培养基质条件下,均在GRID室中显示出非常高的克隆效率,这表明采用GRID小室低容量培养方法和细胞的自动化温和处理可产生非常适合单细胞高效生长的培养环境。 图4 GRID中的单细胞 hiPSC 克隆效率(克隆效率表示培养第5天时单细胞长成细胞群落数占第0天单细胞数的百分比) 结论 以isoCell构建的hiPSC细胞分选与培养平台可以对hiPSC细胞进行全自动化且温和地单细胞分选与培养。通过isoCell特有的GRID小室网格技术与可视化分选相结合,可以确保每一个单克隆hiPSC细胞系均来自单个细胞,且isoCell的分选与培养条件温和,hiPSC单克隆细胞系成活率高。 单细胞可视化分选系统isoCell的优势:- 全自动化流程- 操作条件温和,对单细胞无损伤- 全培养、分析流程可追踪- 单细胞分离效率高达100%- 单克隆细胞系构建成活率高- 直接转移到PCR管或96孔板- 结构紧凑,体积小 单细胞可视化分选培养系统-isoCell已在Cell、Advanced Science、Small Method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知名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如下摘引了近年五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和大家分享。 Soitu C, Stovall‐Kurtz N, Deroy C, et al. Jet‐Printing Microfluidic Devices on Demand[J]. Advanced Science, 2020, 7(23): 2001854.Gangoso E, Southgate B, Bradley L, et al. Glioblastomas acquire myeloid-affiliated transcriptional programs via epigenetic immunoediting to elicit immune evasion[J]. Cell, 2021, 184(9): 2454-2470. e26.Deroy C, Nebuloni F, Cook P R, et al. Microfluidics on Standard Petri Dishes for Bioscientists[J]. Small Methods, 2021, 5(11): 2100724.Deroy C, Wheeler J H R, Rumianek A N, et al. Reconfigurable microfluidic circuits for isolating and retrieving cells of interest[J].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2, 14(22): 25209-25219.Oliveira N M, Wheeler J H R, Deroy C, et al. Suicidal chemotaxis in bacteria[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13(1): 7608. 样机体验 为更好地服务中国科研工作者,Quantum Design 中国也建立了样机演示实验室,将为大家提供为专业的售前、销售、售后技术支持,欢迎各位老师垂询! 用户名单 用户评价 路易莎埃姆斯,研究科学家:The Native Antigen Company(LGC 临床诊断集团旗下公司) “使用 isoCell 进行单细胞克隆工作从一开始就简单可靠,并且已无缝地融入我们的流程中。 该程序对细胞很温和,我们看到非常好的存活率,可以筛选大量克隆。 我们收到的客户服务是优质的。”
  • 共探单细胞技术在微生物领域发展,长光辰英第二届微生物功能单细胞分离研讨会在杭州顺利召开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ec296395-275f-46fc-bea1-5b15c8fc0771.jpg" title="image001.jpg" alt="image001.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2020年12月22日,由长春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分公司长光辰英(杭州)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主办的“2020年第二届微生物功能单细胞分离研讨会”在杭州顺利召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1ea571b9-7b49-4024-8683-59d48132155a.jpg" title="合影 单细胞02.jpg" alt="合影 单细胞02.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本次会议以“微生物拉曼分选技术与应用”为主题,以科学性、专业性、前瞻性为特色,汇聚了来自北京、广州、上海、江苏、南京等地的微生物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与青年学生六十余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3eca1e8a-a8f1-4b15-96ff-058dcecea113.jpg" title="image003.jpg" alt="image003.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会议深入探讨了单细胞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需求与前景,旨在进一步推动单细胞技术及国产高端光学装备在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会议开始,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宁一教授进行了精彩的开幕致辞,并围绕“环境微生物学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做了大会主旨报告。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传统方法(如培养法、宏基因测序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细胞技术可逐一表征微生物细胞在其原生微生物群落中的特性,为研究未/难培养微生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周宁一教授回顾了自首届微生物功能单细胞分离研讨会(2019年6月)以来,多个研究团队应用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与可视化分选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在单细胞层面对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将是未来的重要科研方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6be1efe8-3d26-4a8b-8260-1277e4bb7713.jpg" title="image004.jpg" alt="image00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周宁一教授开幕致辞/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会议学术报告环节分别由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蒋建东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唐鸿志教授主持。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杨永刚研究员、浙江大学沈超峰副教授、复旦大学全哲学教授、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李备研究员、浙江大学吕镇梅教授、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宋一之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迟海副研究员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分享了各自的研究进展及所在领域对单细胞技术的应用需求,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交流与讨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ec0449eb-f231-4a9c-91b6-f6803362d802.jpg" title="image005.jpg" alt="image00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text-indent: 0em "蒋建东教授主持学/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0em "术报告/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efe09b16-1349-4cd5-bb5a-930852eba356.jpg" title="image006.jpg" alt="image00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唐鸿志教授主持学术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0f1204c5-3c23-4261-af9f-15720b2bd03c.jpg" title="image007.jpg" alt="image00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杨永刚研究员做题为《胞外电子传递功能菌的单细胞示踪和挑选》的学术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c9ef28d0-5a24-4c1d-9408-bbf232fc1e39.jpg" title="image008.jpg" alt="image00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沈超峰副教授做题为《基于拉曼光谱分析休眠状态下的多氯联苯降解菌》的学术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95470f83-d423-43ef-9743-dea80b5e6750.jpg" title="image009.jpg" alt="image00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全哲学教授做题为《基于拉曼光谱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8a8c8e62-113f-4159-9608-b3212913967e.jpg" title="image010.jpg" alt="image01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吕镇梅教授做题为《污染物降解混合菌群中功能菌的发现与分选》的学术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a1b431f9-30ca-4e26-b38a-34ec9feca4bc.jpg" title="image011.jpg" alt="image01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宋一之研究员做题为《单细胞表型分析与分选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dd8c68a8-45f6-4540-b3d3-fc6957bf749b.jpg" title="image012.jpg" alt="image01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text-indent: 0em "迟海副研究员做题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的学术报告/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会上,李备研究员介绍了单细胞拉曼分选技术在微生物领域中的作用与意义,重点介绍了自主研制的拉曼分选系统在病原菌鉴定、微生物代谢监测、肠道菌群分析、深海微生物的原位观测等方向的应用进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429e94b6-e9a4-4158-9974-9f9a2a9eded0.jpg" title="image013.jpg" alt="image01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李备研究员做题为《拉曼光谱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在随后开展的圆桌讨论环节中,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对单细胞拉曼分选的个性化需求、单细胞分选在环境微生物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微生物拉曼数据库构建的方式及意义、共聚焦三维成像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需求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微生物领域对单细胞研究技术的共性需求,认为免标记单细胞原位识别技术与适应微生物单细胞形态特征(尺寸小、形态各异等)的分离技术的缺乏,是目前微生物单细胞研究领域的限制因素。将共聚焦拉曼光谱系统与可视化单细胞精准分选系统相结合,对接后续微生物单细胞培养组、基因组、代谢组等研究,将为复杂环境下微生物生态、菌群互作、代谢机制及功能研究提供有力工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fe99a60c-569a-4937-850f-c610e746958b.jpg" title="image014.jpg" alt="image01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圆桌会议讨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9b851baa-b912-47a1-9783-006a06725222.jpg" title="image015.jpg" alt="image015.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会议茶歇环节,与会者参观并试用了辰英科仪的单细胞领域系列产品,包括可视化单细胞分选仪、拉曼单细胞分选仪、超快共聚焦三维成像系统等。工作人员重点讲解了仪器性能、优势以及应用方案,并针对来宾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得到了到场专家及同学们的一致好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341de611-dbe6-411b-abff-3003eea43ae7.jpg" title="image016.jpg" alt="image01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辰英科仪副总李文杰向专家介绍仪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3a57c3a7-fedc-4ef9-88f3-2be0cb7e5778.jpg" title="image01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6b4139da-8dc5-4be2-b30d-efe413118d6a.jpg" title="image01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bb45fa5b-c11a-4b7a-ab63-763dbb9db6ef.jpg" title="image019.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未来,单细胞拉曼分选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将陆续在其他省份举办,届时欢迎更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大会研讨中来,共同推进前沿光学技术与生物应用的创新融合。希望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我们更多的意见与支持,辰英科仪将始终致力于国产原创性生物医学高端仪器的研发与制造,为探索生命科学提供有力工具,为共同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发展贡献力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关于长光辰英(杭州)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309fe1e5-616e-4e1f-b087-0f8c3baba387.jpg" title="image020.jpg" alt="image020.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长光辰英(杭州)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18日,是由辰英科仪与杭州长光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创办的企业,注册资金3000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辰英(杭州)将建设单细胞创新技术平台,为长三角及全国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前沿单细胞系列装备及技术服务。/p
  • 美谷分子微生物筛选系统 QPix亮相央视晚间新闻 ,助力创新中国
    2024 年 7 月 9 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CCTV-13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丨“创新中国”筑梦新征程》重点报道了我国一系列科技创新及促进科研创新的密集落地举措,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高通量微生物克隆筛选系统 QPix XE 作为加速科研创新的工具亮相在新闻联播中。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做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研团队软硬件的配套支持。国家的全社会研发经费在 2012 年的 1.03 万亿元增涨到 2023 年的 3.3 万亿元。在国家大力投入科研创新的举措之下,传统行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布局建设。其中,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为科研创新注入新动力。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QPix 系列作为经典的微生物克隆筛选系统,客观的成像筛选、高达 3000 克隆/小时通量的自动化挑选、可定制和整合的扩展性、多种功能集成等特性,使其不论是在生物药开发、工业菌株筛选、基因合成还是合成生物学等领域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创新加速。一睹它的风采⬇ ️ ⬇ ️ ⬇ ️ 美谷分子仪器,赞27QPix 高通量微生物克隆筛选系统在生物制造中的应用: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基因操纵,让微生物或者其他底盘细胞高效生产之前靠化学合成的产品,用生物合成代替化学合成,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污染和风险,也可以让底盘细胞高效生产自然界难以提取的物质,降低低剂量产品提取成本,还可以通过基因改造令微生物具有将有害物质转化为产品的能力等。以“DBTL”循环(Design-Build-Test-Learn)为指导的合成生物学流程,增加了对底盘细胞高通量筛选的需求。传统的微生物挑选为手工铺板、手工挑菌,在挑选的流程中遵循 5 个动作的循环过程:拿吸头、观察、挑菌落、接种至孔板、扔吸头。这种手工挑选有很多局限性:动作重复且技术含量低,挑选的准确性依赖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挑选速度受限;挑选的标准为肉眼判断,并且菌挑至哪个孔没有数据追溯等。高通量克隆筛选系统 QPix 可以实现克隆挑取的高效化、标准化,替代手工挑选,助力高效生物制造。QPix 400 系列微生物克隆筛选系统QPix 系统全球装机量已经超过 600 套,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测序服务单位、生物科技和制药公司。在人类基因组项目中,QPix 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获得了测序中心的赞誉。2023 年,QPix 400 系列增添新成员,新品 QPix XE 专为空间紧凑型、中高通量需求的实验室而设计。体积和通量上的更新并不影响 QPix XE 强大的功能和高质量的结果,依旧能够轻松实现高效、精准的克隆识别和挑取!基于菌落形态特征和荧光强度的克隆识别和筛选,尽早发现阳性克隆,减少下游工作量轨道运行实现高位置精度,确保准确挑取克隆多种类型挑针可选,匹配不同形态菌落,实现更高效的挑取复制、重排、抑菌圈/水解圈等多种功能可选,一机实现多种用途自动数据存储和样本跟踪功能确保数据完整性QPix 系列广泛的应用场景仍然适用 QPix XE,例如合成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燃料、农业、微生物组学、环境科学、食品和饮料等广泛的科研活动。同时,QPix 系列与 Molecular Devices 其他高通量产品结合,可以提供完善的高通量应用解决方案,为您的研究提供更多可能!细胞株开发解决方案合成生物学解决方案抗体药物开发-噬菌体展示解决方案结语QPix 高通量微生物克隆筛选系统以其稳定的性能、多样的功能、广泛的应用领域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生产力,加速科技创新步伐,助力科技现代化。Molecular Devices 与科研人员一起,不断探索,践行创新使命。
  • 青岛能源所开发智能化、自动化的微生物单细胞分选仪
    单细胞分析已成为生命科学的有力工具,原位样品在单个细胞精度的识别、分选、测序/鉴定对于深入解析微生物组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与青岛星赛生物合作,成功开发微生物单细胞自动分选系统EasySort AUTO,可将常规显微镜升级为微生物单细胞的智能化、自动化分选装置,并利用酵母和大肠杆菌细胞示范了单细胞分选—测序/培养的全流程,为微生物资源的探测和挖掘提供了有力手段,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微生物》mLife杂志。 EasySort AUTO的“慧眼”和“巧手”服务微生物组资源挖掘   微生物组(亦称菌群)在自然界及人体中无所不在,它们蕴含着精准健康、碳减排、环境保护、清洁能源等当今人类社会重大挑战的解决方案。然而,微生物细胞尺寸小,操控难度大,单个细胞的识别与分选极具挑战性;同时,菌群中的庞大的细胞数量让原位、单细胞层面的菌群研究对于自动化、高通量的需求尤为迫切。   针对上述问题,单细胞中心刁志钿博士、阚凌雁工程师、赵怡龙工程师带领的研究小组,基于青岛星赛生物的单细胞微液滴分选系统EasySort Lego,开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辅助的微生物单细胞自动化分选系统EasySort AUTO。经测试,系统搭载的AI辅助图像识别算法可以智能化、自动化地识别目标细胞,准确率达80%;系统嵌入的光镊技术可以捕捉并精准操控目标细胞;最后,基于界面接触的微量液体分离专利技术,目标细胞能够以单管单细胞(One-Cell-One-Tube)的形式自动收集于PCR管中,通量为~120细胞/小时,单细胞率高于93%。该系统分选的目标单细胞可以直接开展单细胞测序、培养等工作,单细胞测序成功率高于84.2%,酵母细胞和大肠杆菌单细胞培养的成功率分别为~85%和~80%。   此外,EasySort AUTO的设计还具备三个显著特点:1)广谱适用性,由于光镊可以操控不同尺寸的细胞,该系统广泛适用于各类单细胞的分离、分选、培养及测序实验;2)灵活性,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可通过安装“巧手”—光镊模块和自动收集模块,将生物实验室常见的正置显微镜升级为单细胞分选装置;3)高活性保持,分选后的目标细胞具备较高的活性和DNA/RNA质量。   单细胞中心长期致力于微生物单细胞技术开发、装备研制和产业化,前期和青岛星赛生物合作已陆续推出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选仪(FlowRACS)、临床单细胞拉曼药敏快检仪(CAST-R)、单细胞拉曼光镊分选仪(RACS-Seq)、单细胞微液滴分选系统(EasySort)等产品,并已进入市场。作为EasySort仪器系列的新成员,EasySort AUTO的设计聚焦在为显微镜的“慧眼”提供一双自动的“巧手”,使得显微镜可以智能化发现目标单细胞,并自动化分离获取。基于上述创新,EasySort AUTO系统将以便捷的操作、灵活的组装、自动化的细胞收集、目标细胞的高活性保持等优势为微生物单细胞的分选工作提供特色解决方案。   该工作由单细胞中心马波研究员和李远东工程师主持,与青岛星赛生物合作完成,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 Cytek 发布全新台式高维细胞分选仪,助力超高分辨单细胞分析
    仪器信息网讯 6月7日,Cytek Biosciences宣布推出全新的台式高维细胞分选仪- Cytek Aurora CS。全新台式流式细胞分选仪发布,实现超高分辨细胞分析Cytek Aurora CS流式细胞分选系统据了解,该流式细胞分选仪采用Cytek独特的全光谱分析技术(Full Spectrum Profiling, FSP™ ),Aurora CS可在单细胞水平提供超高分辨率的数据结果,帮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将复杂实验简单化,轻松解决最具挑战性的细胞分析,如高自发荧光的细胞分析、或关键生物标志物表达水平低的细胞分析等。使用Aurora CS,研究人员可以从微孔板或试管中轻松分选活细胞或其他颗粒,用于下游分析实验,如单细胞RNA测序、蛋白质组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等。Cytek于2017年首次推出了其旗舰级产品-Aurora流式细胞分析系统,Aurora系统利用突破性的Cytek FSP™ 技术,采集来自多个激光器激发的荧光素全光谱信号,轻松分辩单细胞上的多种荧光标记,显著提高了高参数细胞分析的灵敏度,极好的解决了流式检测受技术局限的问题。Aurora CS基于同样的FSP™ 技术,保持了与Aurora一致的优秀特性和强大功能。独特的光学设计和解析方法能让使用者体会到更高的灵活性, 不仅可广泛选择大量新的荧光染料,且无需为每个应用重新设置仪器。先进的光学系统和低噪音电子系统,带来超强灵敏度和卓越分辨率的细胞分析体验,包括分析那些高自发荧光或关键生物标志物表达水平低的细胞。Cytek Aurora分析系统和Aurora CS分选系统,利用Cytek独有的FSP™ 技术,可以检测标记在每个细胞上的多种荧光探针的全光谱信号,在单管样本中,即可完成高度复杂方案(40色方案)的分析和分选,使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更完整的了解生物系统。结合FSP™ 技术和高端分选特性,Aurora CS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可应用于多种生物学场景和分选条件的解决方案。搭配SpectroFlo CS软件,在更短的设置时间下,即可轻松实现6路分选、自定义分选、自动液滴延迟和分选液流监控等操作,满足各种科学研究与应用的需求。网络会议预告 点击报名参会
  • 性价比谁与争锋?大连华微新推单细胞分选仪仅售36.8万
    性价比谁与争锋?大连华微新推单细胞分选仪仅售36.8万——“HW-cyclone旋风系列2023”单细胞液滴制备与分选系统,破茧而出!大连华微生命科技,推出“HW-cyclone旋风系列”单细胞液滴制备与分选系统(2023款),单激光(基础版)售价36.8万!此消息一出,业内哗然!单细胞分选设备平均百万的售价,被大连华微靠自研专利技术,砍掉三分之二!这——还没完!单细胞液滴制备与分选相应耗材:华微生命的微流控芯片,更是达到惊人的低价:RMB200-600元/片,仅为进口单价的1/10—1/5;一次性管线耗材,低至人民币10元+/次……单细胞领域,注定又是一场腥风血雨!西方人说:技术,不能让中国人掌握!似曾相识,像中国高铁一样,只要研发起步不落后于西方,中国民族企业就能靠自己的智慧,以“铁杵磨针”的韧性不辍耕作,就能捅破高科技那层“窗户纸”,而核心技术一旦被中国企业掌握,就能创造物美价廉的高性价比产品,让全球客户都买得起、用得上!而性价比——是中国制造在高科技领域:靓丽的标签!图1 大连华微生命科技推出的“HW-cyclone旋风系列”单细胞液滴制备与分选系统这么低的售价,能和国外百万以上的产品pk么?性能如何?功能是否拉跨?和流式技术对比,细胞活性怎么样?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这个被预言为“2023年性价比新高度”的“HW-cyclone旋风系列”单细胞液滴制备与分选系统。一、结构 (1)基于用户显微镜的开放式研发体系,包括:“HW-cyclone旋风系列”单细胞液滴制备与分选系统、显微镜、进样驱动装置(注射泵或压力泵)、微流控芯片等部分组成,不仅大幅降低采购成本,更方便改造、升级甚至用户自行设计(变更)各流程环节,个性化科研,才能让灵感迅速转化为科技成果。此外,系统的1+N积木式结构,以及客户常用的注射泵、压力泵等传统进样方式,与客户科研习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从源头(细胞进样悬液),至最终分选成果收集,全流程低成本管线通路(含微流控芯片),可一次性或多轮使用,“一次抛”方式杜绝了污染与交叉影响;“多次抛”常见于相同试剂重复实验或高效教学环节,并可大幅降低成本。图2 大连华微生命科技推出的“蓝晶系列”单细胞液滴包裹与分选类微流控芯片二、功能针对单个细胞、细菌、病毒、线虫、细胞团等1-100um粒径范围的生物颗粒,进行液滴包裹、检测、按阈值分选等操作。 (1)单细胞微滴包裹(微滴批量制备)(2)细胞检测: 荧光标记 无标记技术(高级版)(3)细胞分选(以下方式任选其一): 电场力分选 磁场力分选 流体驱动柔性分选(4)特色技术(均高端机型/版) 单细胞液滴包裹时空滴删除功能 液滴切分功能 液滴再注液功能 连环分选(分选后再分选) 一分三路分选 分选后捕获(培养、扩增) 多种类单核1+1分选(5)升级扩展 升级至多激光/多通道, 扩展至影像传感、拉曼检测等检测方式; 增配单细胞自动植板系统(96/384孔板,单孔入单滴); 升级至疾风、暴风、飓风、龙卷风等大连华微高端系列; 根据客户想法,升级为其它个性化微流控方式三、价格(直销)(1)单激光分选系统(单通道基础版):36.8万元RMB;(2)微流控芯片(通用款或批量型):200-800元RMB;(3)管线通路耗材:10-30元/实验;(4)生物显微镜、泵、试剂、PC电脑等均可客户自备。 (提醒用户:长期实验使用,请重点考量耗材成本)四、系统原理(1)单细胞液滴包裹原理 针对细胞、细菌等1-100um粒径的生物颗粒,基于两相不相溶液体,在“十”、“T”、“Y”等形式液路中的通道交叉口,利用剪切力,生成均一的液滴,实现微观下细胞个体之间的分离。 (2)分选原理有别于流式分选技术对细胞极大伤害性的高压鞘液,本产品采用低液压驱动,肿瘤细胞等敏感生物颗粒几乎不会收到液压方面的伤害。基于电磁场、介电力、流体驱动等方式,针对单个细胞在分叉通道处,根据实时检测参数,施力向不同的分支驱动液滴,实现分选,其中电场力、介电力驱动效率高达:1000个细胞/分钟;五、功能及参数 (1)单细胞液滴包裹:1,000—50,000 drop/min (2)电场力/磁场力/介电力分选:1,000 drop/min (3)无标记分选:100 drop/min上述分选通量,无法与流式细胞仪(每秒数万个)相提并论,原因之一:降低的速度,极弱的液压推动,就是为了——细胞活性!如果流式分选针对某种细胞分选的活率为30%,华微采用的弱压驱动分选原理,使细胞分选活率达到流式的2至3倍(60%-90%),其分选成果符合单细胞基因测序的活率要求。尤其针对肿瘤细胞等脆弱样本,细胞保活的优势明显。原因之二:匹配单细胞植板流程。从另一个角度,如果下一环节是单细胞孔板滴注,那么,针对秒级的板孔间喷嘴移动,超过5Hz的分选速度,对整个系统的单细胞植板效率影响不大。六、活性因采用柔性低压力驱动方案(1-30PSI可调,压强可低至流式1/70),以及从头至尾的液滴全流程包裹策略,且细胞无需沾染电荷,故活性远优于流式分选技术,分选后细胞活率60-99%表1 常见流式分选设备喷嘴与压力配置表七、耗材微 流控芯片(液滴制备、液滴分选、特定功能定制芯片);管 线耗材(管路、夹具、连接件等),价格低廉,成本可忽略。大连华微生命科技,产品源于元器件级别的自主研发,客户众多,质量经过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三甲医院、中国海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985/211高校,及其它众多客户应用及检验,性能稳定,价格低廉,拥有更亲民的性价比。公司创始研发团队包括:五位北京大学校友、两位原中科院资深工程师、多位国内985/211高校毕业生,并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合作单位的多位教授、博士或其它科研人员,进行长期合作。大连华微生命科技,是中国单细胞液滴分选领域的“清晨耕耘者”,(国内未发现比华微更早的商业化产品研发&制造商),用“十年磨一剑”描述毫不为过——在2013年,创始人就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攻克多项西方对我国的“卡脖子”技术,并历经无数次改进优化,并实现了国产化。2021年,大连华微生命科技携手大连医大附属医院(三甲)、大连交通大学,以源于企业创始人专利技术的“单细胞柔性分选技术”,入选“2021年大连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并喜报频传,两年来不断获取新成果(预计2024年实现商业化,敬请期待)。大连华微的每一次技术革新,或能提高性能,或大幅降低成本,都承载着华微人潜心研发、敢于挑战未来科技的创业精神,我们将一如既往,不辍耕作,在单细胞细分领域不断探索,致力于全球业内的前沿科技研发,为中国民族工业添砖加瓦。企业简介:大连华微生命科技有限公司(Dalian Life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以下简称大连华微),科技型企业,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微流控系统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依靠自有专利技术,立足独立研发民族品牌,致力于微流体控制科技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历经十年的探索磨砺,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业内客户带来全新的选择。未来公司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创新科研,与广大华微客户一起携手进步,共同推动着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做世界细分领域有话语权的中国高科技民族企业。
  • 媲美基因测序仪的科学仪器“明珠”?国产自研单细胞光导系统实现商品化
    单细胞光导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融合光电半导体技术与微流控技术,打造一个单细胞分选、培养、分析以及回收功能的多功能单细胞平台,能够高效、快速、精准地进行各种基于单细胞分辨率下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和操作。目前,该技术平台已广泛应用于抗体发现、细胞株构建及合成生物学等领域,极大精简和缩短了新型生物药物相关研发工作的流程。目前,全球主流供应商仅有Berkeley Lights 一家。据悉,彩科生物完成了LyTARS™单细胞光导系统研发及商品化工作,实现了该领域国产零的突破。为了一探究竟,近日,仪器信息网实地走访了位于苏州的彩科生物,并与CEO程鹏博士进行了对话交流。走访彩科(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生命科学主编李博(左);彩科生物CEO程鹏(右))芯片上的抗体发现实验室——LyTARS™单细胞光导系统程鹏表示,“寻找药物新靶点,一直是全球创新药物研发激烈竞争的焦点和难点。随着时间推移和易筛靶点被大量挖掘,新药研发面临着“低垂的果子被摘完”,潜在靶点难以筛选的窘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明新的药物发现工具迫在眉睫。然而,国外上游工具开发企业对中国药物研发的实时需求响应速度缓慢,尤其新应用开发领域,重视程度远不及欧美市场。作为一家专注于为生命科学提供先进研究工具的本土企业,彩科生物敏锐地捕捉到了机遇,基于整个研发团队的多学科交叉技术背景和坚定的工程师精神,通过数年时间成功自主研制出LyTARS™单细胞光导系统。”程鹏补充说,“随着流式细胞技术、微流控技术和光流体技术等相关生物技术发展和成熟,单B细胞技术不断革新和完善,成功地从实验室走向了商业化应用。相比于杂交瘤等传统平台,利用单B细胞技术搭建的单B细胞平台能够直接对单个B细胞或其分泌的抗体进行分析,绕开了传统的细胞融合和大量铺板的繁重低效的工作,使科学家摆脱了融合的限制和负面影响,同时,平台可以实现对单B细胞不同程度的高通量筛选,有效简化实验流程,从而大大缩短研发周期。基于新一代单B细胞克隆技术,彩科生物自主研发的LyTARS™单细胞光导系统,能够在芯片上直接完成单细胞抗体筛选、抗原结合及功能测试,将抗体药物早期发现周期从4-6个月缩短至1-2个月,大大加快了抗体药物开发进程。”彩科的研究员们使用LyTARS™单细胞光导系统进行相关实验坚持底层创新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程鹏认为,“底层创新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促进国产高端科学仪器发展进步的两大关键因素。底层创新包括基础理论研究、新技术开发和创新以及新材料发现等,这些研究在短期内可能无法产生明显的商业效益,但它们是科技发展的基石,为未来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代知识生产和学科发展已经步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单一学科的研究范式与思考角度难以实现科技创新和解决复杂的系统问题。多学科交叉融合旨在结合不同学科之间地研究思路,利用不同学科的优势最高效地产生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程鹏表示:“从零做起,研发过程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其难度不亚于基因测序仪”。据程鹏介绍,开发单细胞光导系统初期面临着研发难度大、国内供应链尚未成体系、诸多工艺设计也无前车之鉴等诸多挑战与困难。彩科生物拥有经验丰富的多学科交叉背景研发团队,始终坚持底层创新理念,综合运用半导体、微电子、生物工程、机器学习、材料化学以及自动化等多学科技术,实现了光电技术和微流控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其中,多个核心零部件生产涉及的技术非常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不仅要研究材料本身性质,也要对材料开发工艺进行全新设计。最终,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多方协作,彩科生物完成了LyTARS™单细胞光导系统从研发到发售各个环节的工作。细胞生物学进入“单细胞”时代,LyTARS™系统应用前景广阔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早期基于群体细胞分析所获得的平均性数据,往往忽略了细胞个体间差异。随着生物技术发展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细胞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也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单细胞多组学、空间转录组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帮助科研人员能够深入研究单个细胞的DNA、RNA、蛋白质,以单细胞分辨率组合多层信息,揭示单细胞基因组、转录组、甲基化、蛋白质组学等多种数据。程鹏介绍说,“彩科生物是一家旨在开发高效的产品以挖掘高分辨率的海量生命科学信息企业,以核心技术平台μ-MPF(Micro-scaled Multi Physics coupled Force)为基础,搭建了多个应用平台,其中包括LyTARS™单细胞光导系统和多重单分子检测平台。其中LyTARS™单细胞光导系统在细胞生物学研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它能更好地保留B细胞的多样性,在早期阶段即可得到高质量的阳性hits,避免“优秀克隆”的丢失。通过将独特的光电定位技术与微流控设计结合,不仅能够在一张芯片上精准地对单细胞进行挑选,还可以直接进行培养、实时而不间断地利用多个不同的荧光通道,监测细胞状态,对单细胞或单克隆进行多种实验,并根据实验时读取的特定结果导出需要的目标细胞和目标克隆。另外,LyTARS™单细胞光导系统还可以实现在线on-chip检测。除此以外,该系统还具有更丰富的功能性筛选,包括阻断实验、交叉活性等检测,不仅检测类型多样,检测的灵敏度也极高。”程鹏非常看好LyTARS™单细胞光导系统未来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期待与更多国内优秀企业开展广泛合作,让彩科生物的生命科学研究工具尽快服务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LyTARS™单细胞光导系统打包环节后记:近年来,中国高端科学仪器的制造和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生命科学仪器在国产化上已取得积极进展,市场也涌现出诸多优秀国产仪器,比如流式细胞仪、基因测序仪等,国产高端科学仪器正在开启宏大时代。LyTARS™单细胞光导系统成功研制不仅仅攻克了又一项国产高端生命科学仪器卡脖子”难题,也侧面证实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实现科技创新和解决复杂的重大问题有效途径。程鹏博士毕业于美国理海大学,从事基于半导体芯片的单分子基因组测序仪器的研究。创办彩科之前在精密科学仪器企业Asylum Research工作,负责APAC的技术团队。苏州彩科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为生命科学提供先进研究工具的公司,一直专注于开发高效的技术平台以挖掘高分辨率的海量生命科学数据。目前,公司以核心技术平台μ-MPF (Micro-scaled Multi Physics coupled Force) 搭建了多个应用平台,其中包括单细胞光导平台、单分子灵敏度生物分子检测平台及多重磁性荧光编码微球平台。
  • 单细胞可视化分选技术全新来袭,分离效率高达100%!
    近年来,随着单细胞组学、单细胞克隆研究的持续走热以及循环肿瘤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高效、准确地进行单细胞分选成为研究工作中的桎梏。传统单细胞分离手段无法保证所得的样品内只有一个单细胞,导致下游的实验出现误差。英国iotaSciences公司经长期的技术积累研发推出的新型单细胞可视化分选系统-isoPick,可确保分选所得的样品中只有一个单细胞,分离效率高达100%,且结果可验证、可追踪,有效化解了单细胞分选的难题。 近日,Quantum Design中国与IotaSciences公司正式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将单细胞可视化分选系统-isoPick引进中国,旨在为中国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可靠且功能强大的单细胞分选平台和全新的解决方案!单细胞可视化分选系统-isoPick 单细胞可视化分选系统-isoPick基于创新的网格式单细胞腔室技术(GRID技术),可实现高通量、高自动化的单细胞可视化分选。分选过程非常温和,能够确保更高的单细胞存活率,达到更佳的克隆生长效果。isoPick也可将单细胞样品按照特定的体积直接转移到96孔板或PCR管中,无缝衔接到单细胞下游应用,确保后续单细胞组学信息完整性。单细胞可视化分选系统的优势:全自动化流程操作简单 对细胞无损伤结果可追踪分离效率高达100%直接转移到PCR管或96孔板结构紧凑,体积小巧部分发表文献:单细胞可视化分选系统已发表于Cell、Advanced Science、Small Method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如下为具有代表性的文献:Soitu C, Stovall‐Kurtz N, Deroy C, et al. Jet‐Printing Microfluidic Devices on Demand[J]. Advanced Science, 2020, 7(23): 2001854.Gangoso E, Southgate B, Bradley L, et al. Glioblastomas acquire myeloid-affiliated transcriptional programs via epigenetic immunoediting to elicit immune evasion[J]. Cell, 2021, 184(9): 2454-2470. e26.Deroy C, Nebuloni F, Cook P R, et al. Microfluidics on Standard Petri Dishes for Bioscientists[J]. Small Methods, 2021, 5(11): 2100724.Deroy C, Wheeler J H R, Rumianek A N, et al. Reconfigurable microfluidic circuits for isolating and retrieving cells of interest[J].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2, 14(22): 25209-25219.Oliveira N M, Wheeler J H R, Deroy C, et al. Suicidal chemotaxis in bacteria[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13(1): 7608.用户名单:样机试用:为更好地服务中国科研工作者,Quantum Design 中国引进了单细胞可视化分选系统-isoPick样机,将为大家提供为专业的售前、销售、售后技术支持,欢迎各位老师预约参观试用!
  •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发布首台单细胞拉曼分选及测序耦合系统(RACS-SEQ)
    2018年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在第二十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18年光谱年会,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单细胞拉曼分选及测序耦合(RACS-SEQ)系统。  RACS-SEQ系统通过拉曼组(Ramanome)分析原理、拉曼光镊液滴单细胞分选(RAGE)、流式微液滴单细胞拉曼分选(RADS)等关键器件的创新,在单细胞水平实现了非标记式拉曼表型识别与功能分选,为功能单细胞研究提供拉曼表型组与基因组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免标多维的表型组识别、精准简捷的单细胞获取,以及高效低噪的核酸扩增等为系统的三大创新特色,具有单细胞拉曼成像、单细胞表型组识别、单细胞功能分选,以及单细胞测序文库制备等四大功能。  RACS-SEQ搭载了智能信息系统,自动化采集软件(RamLIS)可快速、准确地获取单个细胞内部所有化合物的拉曼光谱信息,一站式分析软件(RamEX)可进行在线式数据处理与挖掘,通过结合多层次/易扩展的多维表型数据库及搜索引擎(RamDB),实现了全景式、自动化、高通量地识别与分析细胞功能。同时,通过耦合独创的光镊液滴分选系统,对任何尺寸与形状的细胞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分选后的功能单细胞可直接对接测序环节,进行全基因组/目标基因的解析,无需任何外源标记即可获知细胞的种系发生、生理状态,以及所处的微环境变化等关键信息,已在微生态大健康、海洋资源与监测、生物安全、工业生物技术等领域进行应用示范。
  • 全球首台活体单细胞拉曼分选仪问世
    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功能基因组团队与北京惟馨雨生物科技公司联合承担的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mdash &mdash &ldquo 拉曼光钳筛选新方法在活体单细胞高通量分离中的应用&rdquo 通过了评审验收,这标志着全球首台活体单细胞拉曼分选仪在中国研制成功。  该研究是在青岛能源所研究员徐健和兼职研究员、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黄巍主持下,通过所企联合攻关完成的。项目组此次研发的是目前已公开文献报道的首台基于细胞拉曼指纹图谱的细胞手动和自动分选仪器。该分选仪可实现单细胞拉曼图谱快速采集,并首次将单细胞的拉曼信号采集时间缩短到1~100毫秒 还可完成基于拉曼图谱的细胞种类及生长状态快速鉴别等多项任务。  该仪器的核心优势在于,对细胞生化信息及其变化敏感,无须预知生物标识物,无须标记细胞,可进行原位和非侵害性的活体检测等。此项技术将对单细胞生物技术和单细胞基因组的研究产生积极的贡献。  项目组利用该仪器,已经在光合产油微藻生理状态识别、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分离等研究中取得初步成果,并建立起应用示范技术参照方法和数据分析流程。  据了解,目前该仪器已服务于国内外多个科研团队,在海洋资源挖掘、生物燃料和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种质筛选、食品微生物检测、药物研究、肿瘤监测与分选、环境微生物监控、农业生态研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青岛能源所首台&ldquo 活体单细胞拉曼分选仪&rdquo 样机通过验收  背景新闻:  日前,受科技部条财司委托,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在北京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功能基因组团队与北京惟馨雨生物科技公司联合承担的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ldquo 拉曼光钳筛选新方法在活体单细胞高通量分离中的应用&rdquo 项目进行验收,标志着研究所基于自主技术开发的首台&ldquo 活体单细胞拉曼分选仪&rdquo 通过科技部验收。  验收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总结汇报、审查了验收材料,认为项目组基于自主开发的&ldquo 活体单细胞拉曼分选仪&rdquo 开展的各项工作完全符合任务书下达的全部考核指标,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成功研制开发了&ldquo 活体单细胞拉曼分选仪&rdquo (&ldquo Raman-Activated Cell Sorter&rdquo ,简称RACS),并在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成功搭建了首台样机。该样机(编号RACS-1)由激光器、拉曼光谱仪、落射荧光显微镜、细胞分选系统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组成,是目前已公开文献报道的首台基于细胞拉曼指纹图谱的细胞手动和自动分选仪器。目前,RACS-1已可实现的功能包括:单细胞拉曼图谱快速采集,并首次将单细胞的拉曼信号采集时间缩短到1-100ms 基于拉曼图谱的细胞种类及生长状态快速鉴别 拉曼-落射荧光不可培养功能微生物鉴定 拉曼光钳单细胞操纵 基于拉曼信号的单细胞计数 单细胞拉曼数据库系统 拉曼激活单细胞分选等。  与现有的基于细胞荧光信号的荧光流式细胞分选仪(&ldquo 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er&rdquo ,简称 FACS)原理和方法均不同,RACS是基于对单个细胞的拉曼化学指纹图谱(细胞生化信息)的获取并与参照细胞拉曼数据库比对,从而原位、不依赖于培养、高通量地分选具有特定(或指定)生化状态的单细胞。与FACS相比,RACS的核心优势在于:对细胞生化信息及其变化敏感、不需预知生物标识物、不需标记细胞、原位和非侵害性的活体检测等。因此,RACS可有效克服&ldquo 细胞功能异质性&rdquo 、&ldquo 尚不可培养微生物&rdquo 、&ldquo 探测未知的细胞表型&rdquo 等三个共性科学与技术瓶颈。  此外,项目组利用RACS-1在光合产油微藻生理状态识别、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分离等方面研究取得了初步示范成果,并建立起应用示范技术参照方法和数据分析流程,为未来对细胞表型鉴定及功能微生物筛选奠定了基础。
  • 原理创新!这款“神器”让功能单细胞“无所遁形”
    每当我们仰望浩瀚无垠的夜空,目光总会被闪闪的星辰所吸引。星光和眼睛帮助我们精确捕捉夜空中最亮的星,那面对瀚如星海的细胞世界,我们如何快速发现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呢?12月30日,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全球首台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选仪FlowRACS,为执着于寻找细胞世界中最亮“星”的科研人员带来了发现“星”,并拿到“星”的创新型解决方案。发布会回看》》》始于拉曼,微流控让诺贝尔奖技术焕发新魅力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是化合物中分子键被激发到虚能态却尚未恢复到原始态所引起的、入射光被散射后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该技术获得了193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单个细胞的拉曼光谱可反映细胞内化学物质的成分及含量等丰富信息,在微流控技术的加持下,细胞群体单细胞拉曼光谱的获取以及下游单细胞分选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我们提出了拉曼组这一创新概念,即特定时空状态下一个细胞群体的单细胞拉曼光谱的集合。拉曼组能够在单细胞精度,定量检测细胞代谢各种底物的速率、各种拉曼敏感产物之多样性及其含量、细胞的环境应激性、细胞之间的代谢互作、细胞内代谢物相互转化网络等广阔的细胞代谢表型,还可区分不同的物种。”星赛生物联合创始人,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能源研究院)单细胞中心主任徐健博士说。 拉曼组的定义与内涵鉴于“拉曼组”是一种直接刻画“代谢功能”的单细胞表型组,且“拉曼组”手段具有广谱适用、活体、无损、非标记、全景式表型、可分辨复杂功能、快速、高通量、低成本、能耦合下游测序、质谱或培养等重要优势,拉曼组可与现有的单细胞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物组等手段互补,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单细胞多组学方法学体系。拉曼组是单细胞多组学的拓展和延伸攻坚克难,拉曼流式让万物皆可分成为可能虽然拉曼组在细胞功能识别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但是目前市面上并没有成熟的以拉曼光谱作为细胞功能分析与分选的仪器。少数取得突破的原理样机中,普遍存在通量低,测量与分选过程对细胞损伤较大,以及拉曼图谱采集质量差等问题。FlowRACS通过引入pDEP-RACS技术,将高速流动的单细胞精确捕获在拉曼激光位点,在保证细胞活性的前提下,采集并在线分析单细胞拉曼信号,获得细胞最真实的原位状态。同时,FlowRACS借助介电确定性侧向位移(pDEP-DLD)技术,保证目标细胞的精准、高通量、自动化分选,分选通量大于300细胞/分钟,真正实现了基于高质量拉曼光谱的高通量流式分选,让微观世界的细胞分析进入万物皆可分、万物皆可选、万物皆可测时代。析选同步,双模运行满足更多实验需求FlowRACS具备两种运行模式:(1)“流式拉曼分析”(Raman Flow Cytometry;RFC),主要支撑拉曼组、元拉曼组等单细胞代谢表型组数据的高通量采集和分析;(2)“流式拉曼分选”(Raman Flow Sorting;RFS),主要服务目标代谢功能细胞的高通量分选。“仅仅检测细胞的代谢功能与特性,并不能满足科研人员对于细胞改造与作用机理研究的需求,我们借助微流控技术与人工智能,让具备特定拉曼信号的细胞在完成光谱检测的同时,一站式完成在线AI光谱分析及特征峰比对,并激发细胞分选控制模块,将目标细胞与非目标细胞分离。”星赛生物联合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能源研究院)单细胞中心副主任马波博士表示。同时,FlowRACS可适配多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流控芯片耗材,满足液滴类目标单细胞导出、液流式目标细胞群导出等多样化实验需求。作为业界首台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选仪产品,FlowRACS下游可直接开展单细胞培养、单细胞测序等实验,为单细胞多组学研究,及其在精准医学、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全新的仪器解决方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周宏伟教授表示,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在基础医学和临床检验等领域均具广泛应用,现在星赛生物在原有的“荧光流式”和“质谱流式”两条赛道以外,开辟了“拉曼流式”这第三条赛道,作为该赛道的首个仪器产品,FlowRACS的推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临床价值。“针对单细胞多组学这一新兴领域研发的FlowRACS,不仅可以对细菌和肿瘤等单细胞、微塑料等微纳米颗粒实现高通量的表征和分选,也将在其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潜力无穷。”厦门大学教授、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任斌,对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选仪FlowRACS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寄予了厚望。应用前景中国智造,原理创新实现从0到1的突破流式细胞技术因其检测灵敏、结果准确、价格低廉、耗时短、自动化水平高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临床疾病诊断等领域。随着仪器技术的不断创新,流式细胞术在细胞治疗、海洋生物、植物、微生物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多。受限于荧光流式细胞仪的底层数据原理,现有流式细胞技术在未知细胞探索、微生物生命暗物质解析、荧光难跟踪的细胞功能检测及目标细胞分选等方向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星赛生物瞄准非标记式流式细胞市场,借助原创性“拉曼组”数据集及微流控技术,成功开发全球首台广谱适用、微生物可分、高通量自动化的FlowRACS,实现了拉曼高通量分选由0到1的突破。“自2013年起,我们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顺利获得授权。可以说,FlowRACS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心”原创仪器”,马波博士表示,“虽然FlowRACS是完全的国产化,但其在拉曼活性高通量分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合成生物学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陈立研究员指出,当前,细胞功能测试是合成生物学研究的一大瓶颈,急需高通量自动化的手段、技术和设备。我们国家的高端仪器设备大量、长期地依赖进口,这也对国产化自研生物设备提出了紧迫需求。星赛生物此次发布的FlowRACS很好的回应了上述两大需求。单细胞领域,国产原创正当时2020年全球单细胞分析市场规模估计为26.8亿美元,预计在2019至2026年以16.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国内市场规模预计35亿人民币。强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市场占有率狭小的局面,对国产单细胞分析仪器的研制和产业化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拉曼组、拉曼组内关联分析等概念和RAGE、pDEP-RACS等一系列核心器件,星赛生物推出了一系列原创的单细胞分析仪器产品:(1)CAST-R™ (临床单细胞拉曼药敏快检仪),(2)FlowRACS(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选仪),(3)RACS-Seq(单细胞拉曼分选-测序耦合系统),(4)EasySort(单细胞微液滴分选系统)等。同时,星赛生物推出了支撑细菌、古菌、真菌、微藻、植物、动物、人体等单细胞分析的试剂盒与耗材,覆盖了包括单细胞分析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拉曼成像、拉曼分选、单细胞测序文库、单细胞培养等环节的完整实验与数据分析流程。微流控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研究员表示,“星赛生物创新性地将微流控技术应用于单细胞拉曼分析和分选领域,推出了FlowRACS这一原创性的仪器产品,这一进展对于高通量细胞分析仪器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非常值得肯定与祝贺。微流控芯片作为一种颠覆性生物技术和当前分析科学的重要发展前沿,最近几年来得到飞速发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微流控芯片市场,因此用中国的仪器产品开发与服务这一市场是这一代年轻科学家责无旁贷的使命。”人类对生命的探索已经逐步从宏观走向微观,单细胞层面的研究成为全球科研人员趋之若鹜的热门话题。面对瀚如星海的细胞世界,自动化高通量的单细胞分析仪器是链接人与细胞的重要桥梁。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国产科学仪器目前还处在孕育阶段,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国人技术攻关的持续发力,相信国产科学仪器也一定能够凭借实力在国际市场赢得自己的话语权。(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单细胞分析技术研究呈“井喷”式增长
    学理工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规律和现象都可以用理论、公式或算法来描述及推导。只要知道了所有的条件,便能预测结果。反过来,也可以通过现象反推关键的成因。久而久之,我们也习惯并爱上了这样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世界。以至于我们时常因为意外的结果徒然而叹,也为寻找到那孜孜以求的&ldquo 理&rdquo 而欢欣鼓舞。抛开现实里的林林总总,理工男女的生活可以很简单&mdash &mdash 以&ldquo 理&rdquo 立身,有&ldquo 理&rdquo 走遍天下,无&ldquo 理&rdquo 无地容身。这样的准则对某些人来说甚至可以上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mdash &mdash 直到他们遇上了生物学。  相比数理化,生命科学相当&ldquo 后进&rdquo 。在数理化已经发展到有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的今天,生物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可谓是才刚刚起步。&ldquo 不幸的&rdquo 生物工作者还处于认知的原始积累阶段。我们研究的几乎每一个对象,每一种方法,大概还没有可以宣称已经研究透彻的例子&mdash &mdash 即使对象是简单如病毒这样连生命都算不上的活性大分子。实验不能重复,现象无法解释这样的事在生物实验室里是家常便饭。许多人都遇到过PCR扩增失败,或电泳多出一条带这样的事。多数选择再做一次看看,而不是寻根究底。因为整个系统太复杂、变量太多太多了。     系统的复杂程度太高是一方面,另外一个原因是研究手段的局限(当然还有更多客观原因,非本文主旨所以省略)。微观世界的研究手段的升级依赖于其他科学门类的进步,对手段的依赖必然导致方法论的单调。在分子和细胞生物学领域,许多人习惯用宏观思维去理解微观世界,比如重视群体现象而忽视个体差异,用一群相关的细胞代替一个系统。而对一个复杂的系统用笼统的手段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自然是粗浅的。  虽然没人做过统计,但据估计至少95%以上的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是建立在对细胞群体的研究基础上。忽略细胞异质性(Cellular Heterogeneity)的方法固然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简化了流程。其带来的生物信息不可逆的丢失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平均化的方法必然导致信息的稀释或丢失,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让人得出矛盾的结论。另外,该方法让发现并分离细胞群体中的&ldquo 异类&rdquo 的尝试变得难上加难。如此,只有强信号才有可能被检测到。而这不仅让以往科学家们的努力有了不过是摘取了低处枝条上果实的意味,也让部分成果的准确性打上了问号。  单细胞分析技术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单细胞测序技术(Single-Cell Sequencing)。然而,细胞异质的不确定性导致需要同时分析很多单细胞以消除小量样品可能带来的偏差,而这直接和实验可行性挂钩。幸运的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和费用的降低,单细胞测序技术近年来已得到迅速推广。通过对单个细胞的逐个测序,信息的精度、深度,以及信息量可获得几何级数的增长,随之带来的是我们对具体对象更加翔实和准确的了解。而且,通过数学方法,高度相关的细胞可以被整合起来当作亚群体处理以部分消除单个细胞的随机异质性,或者按相关性重排以构建全新的不依赖于传统时间轴的图谱。这些新手段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认知。那些前沿科学家们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刺激着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的行列,形成了正反馈。  近年来,单细胞测序逐渐大众化,相关的论文发表数量在2010年后呈指数增长之势,在高品质期刊上发表的单细胞研究成果屡见不鲜。其产生的影响深远,以致Nature Methods将单细胞测序选为2013年度重大技术,并在2014年首刊专述。在后面的文章中我将会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谈谈它们的意义。有意思的是,二代测序技术已经在2007年当选Nature的年度重大技术。单细胞研究的流行无疑让它的使用拓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单细胞研究不仅在DNA和RNA测序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单细胞质谱分析(Mass Cytometry)也正在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该技术用带有重金属原子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对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关键蛋白进行标记,然后依次等离子化细胞,通过质谱分离重金属原子并分析其丰度来获取相应蛋白在各细胞内的表达情况。该技术也叫质谱流式细胞技术,相比荧光流式细胞技术,其主要特点是背景低、通道互扰小,所以可以同时分析更多的蛋白质。如今可用的重金属标记已达35种,这是基于荧光的检测手段无法企及的(最新的荧光流式技术可一次检测16-18种蛋白)。该技术可以一次分析百万量级的单细胞,而且没有理论上限,超出单细胞测序几个数量级。因此可以用来构建非常详细的细胞关联图,尤其适合分析高复杂度的系统,比如血液中的细胞。另一方面,单细胞质谱无法像测序那样对全基因组进行分析,但是由于它是直接对细胞的功能的执行者&mdash &mdash 蛋白质进行解析,跳过了对细胞内各种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考量,其意义是非常明显的。  此外,单细胞测序技术让微流控芯片技术(Microfluidics)得到了发展。除了在制备单细胞测序文库方面具有优势以外,该技术在其他领域内的应用也得到了拓展,如在微流控环境中进行细胞培养。该方法可将少数细胞分离到纳升级(nL)的独立单元中分别培养并进行定向引导,然后可以立即利用微流控系统制备测序文库。在干细胞研究以及生物制药领域,该技术应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单个细胞层面的研究近年来经历了井喷式的增长。然而,其应用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中。目前临床上唯一被使用的单细胞检测法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循环肿瘤细胞(CTCs, Circulating Tumor Cells)虽然在定义上是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极少量单个细胞,临床上仍然是先富集然后进行整体分析。对单个CTC进行分析的必要性已有探讨,但开发出相应的技术并在临床上被接受还有一段路要走。
  • 深度了解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
    公司简介:Namocell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专注于世界先进的单细胞分选技术的生物仪器公司。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微流体单细胞分选平台,使复杂的单细胞分选变得极其简单快速,极大地推动了单细胞分析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的上应用。我们的产品已在细胞株的构建,单克隆抗体的筛选,细胞基因编辑,癌症液体活检,癌症免疫治疗,产前基因筛查,噬菌体展示,单细胞基因组等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已经被世界各大知名研究机构及生物制药公司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例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Genentech,Merck,Biogen等。在国内,目前也已经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生物公司采用Namocell的产品进行单细胞方面的工作。一、技术原理:美国Namocell公司的单细胞分离仪(NamocellSingleCellDispensers)采用先进的微流体技术以及灵敏的光学检测系统,在精确地鉴别细胞的同时又能对目的细胞进行单细胞的分离分选,最终在96孔板或者384孔板中得到结果。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完美结合了三种重要技术,实现快速、高效、准确地分离并获取单细胞:1.流式细胞术:细胞检测方式采用流式细胞术,利用激光激发,荧光和散射光的接收来判断细胞特性,检测精度高;2.微流控技术:采用微流控芯片检测分离细胞,在极低的鞘液压力下()进行分选,如手工般轻柔,保持细胞活性,零损伤;3.液滴分配技术:可以让筛选得到的所需细胞,从微流控芯片中将含有单个细胞的液滴直接滴至96孔板或384孔板。二、产品特性特性1.轻柔---保护细胞活性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发挥微流体技术的低鞘液压力优势,在整个分离过程中系统给流体的加压小于2psi,对细胞极其轻柔,保护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后续生长。以下是Namocell与两款传统的FACS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铺板生长情况对比,结果显示,用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进行单细胞铺板的结果普遍优于用FACS铺板的结果。特性2.灵活---适用各种样本浓度Namocell采用微流控芯片进行细胞分选,系统死体积小,样本浪费少。因此对于少量珍贵细胞样本,比如细胞数量少于一百个,也可轻松完成单细胞分离。Namocell独创的富集分选模式,可以在细胞密度很高的状态下进行(2x108cells/mL)挑选含量极低的()目标细胞。特性3.快速---96孔板只需1分钟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是目前市场上最快速的单细胞分离系统:1.分选速度快:可在1分钟内完成96孔板分选,6分钟内完成384孔板分选。2.整体流程速度快:开机无需任何调试,无需微球进行复杂的dropdelay校准,一键即可在2分钟内自动完成初始化,开始进行细胞分选,更换样本只需1分钟,分选结束后关机只需2分钟。特性4.轻巧---整机小巧,方便移动整机体积小巧,轻便。尺寸是50×36×20cm,重量9kg,相当于小型家用微波炉的体积与重量,不占实验室空间,方便移动。尤其对于无菌要求高的实验,可以将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放进超净台中使用。特性5:无菌---一次性芯片,杜绝交叉污染细胞分选的实验绝大多数需要无菌环境,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在设计上为无菌要求做到了三重保护:1.体积小巧:方便整机置于超净台中进行细胞分选操作;2.一次性芯片,零污染:从根本上杜绝了样本之间相互污染的可能性,用户可在同一台仪器上分离细胞、细菌、酵母等生物样本,而无需为样本交叉污染而担忧;3.专属管路,无残留,无堵塞:Namocell采用的专属管路设计,确保样本在检测前不会流经共用通道。完全杜绝了FACS常见的系统堵塞以及样本残留在管路中的现象。特性6:轻松---使用简单,无需专人维护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只有一个硬件开关,是真正的“一键启动”,并且启动后无需预热,无需调校,开机后可立即使用。使用极其简便,每一步都有软件自动提示,无需特殊培训,也无需流式经验,能够让每个人都成为细胞分选高手。三、应用领域Namocell单细胞分离仪已经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在生物制药领域,用于细胞株构建、抗体药物开发;在肿瘤医学方面,用于稀有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在植物学领域,用于原生质体的分离;在CRISPR基因编辑领域,用于工程细胞株的开发以及iPSCs的单克隆细胞培养;在单细胞分析方面,用于单细胞测序和单细胞质谱的前处理过程等等。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Namocell官网。
  • 5家进口+N家国产,单细胞测序平台大盘点!
    2009年,单细胞测序技术问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评为年度技术。2015年以来,10X Genomics、Drop-seq、Micro-well、Split-seq等技术的出现。2018年以来,以新格元为代表的国内单细胞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Fig 0 单细胞平台一览图详细了解厂商和各家产品之前,预告一下“第六届基因测序网络大会”,会议上德运康瑞、墨卓等企业的专家代表将有精彩的分享。马上免费报名吧!报名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eneseq2023/一、低通量单细胞平台低通量的单细胞平台主要是基于smart-seq2技术原理开发而来,典型代表有Fluidigm C1™ 单细胞全自动制备系统和WaferGen ICELL8® Single-Cell System两大平台。1、Fluidigm C1™ 单细胞全自动制备系统Fig1.1 富鲁达C1单细胞系统  2012年6月13日,Fluidigm 在日本横滨举行的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 (ISSCR ) 上发布了C1™ 单细胞全自动制备系统,是真正第一个实现商业化的平台。  C1单细胞自动制备系统微流体技术,可以同时捕获多个单细胞(IFC:~96 cells;HT-IFC:~800 cells),在同一张芯片上完成细胞捕获、裂解、逆转录及预扩增的全过程,完成smart-seq全步骤的自动化。2、WaferGen ICELL8® Single-Cell SystemFig1.2 宝生物iCell8单细胞平台  2015年2月份,Wafergen公司开发出ICELL8 Single-Cell System单细胞分选平台,后被TaKaRa公司收购。  利用WaferGen Smart Chip TE平台筛选细胞,5184个反应孔,可进行单细胞RNA测序样本的制备、扩增、表达谱建库测序、生物信息分析,可快速得到样本间的基因表达差异。  每次运行可分离500~1800个细胞; 细胞的捕获效率大约37%; 细胞适用范围为5-100um; 样本通量为8(一枚ICELL8芯片上一次最多可以分析8种细胞样品); 没有整合试剂,使用Takara试剂,需进行试剂优化; 自动成像技术系统:可实现单细胞反应孔可视化; 单细胞挑选软件:只挑选活的单细胞进入后续的处理,从而可以节约反应试剂,缩短数据分析时间。[点评]:虽然低通量测序现在不是市场上的主流,但是由于其实验的精密度是非常高的,已依旧没有被社会淘汰。二、高通量单细胞平台(进口)  2017-2018年,两大商业化的单细胞测序平台(10X Genomics, BD Rhapsody)出现,最终让单细胞测序技术进一步达到更大商业化。1、 Mission bio:专注于高通量单细胞DNA测序的平台Fig2.1 Mission bio Tapestri Single-cell Multi-omics Solution  Tapestri平台基于微液滴的微流控装置,利用油包水体系对细胞进行捕获与封装。封装时,细胞和蛋白酶等会被一起装入微液滴中,每一个微液滴相当于一个微容器。之后,细胞在微液滴中进行裂解、加条形码(barcoding)等步骤,再结合靶向 PCR 扩增技术,对特定的DNA目标序列与蛋白产物进行单细胞水平的建库。建库完成后,即可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后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专注单细胞DNA测序。• 高灵敏度,可检测含量低至0.1%的罕见亚克隆,以及突变的合子型和突-变共发生情况。• 多种检测类型,可检测SNV、InDel及CNV等多种变异类型。• 高通量,每个样本可测量5,000~10,000细胞。• 灵活性强,可定制化设计疾病基因检测靶点及CRISPR靶点 。2、Illumina® Bio-Rad®:基于数字PCR的高通量单细胞平台  2017年1月17日,Illumina公司和Bio-Rad实验室公司在JP摩根健康大会上发布了Illumina® Bio-Rad® Single-Cell Sequencing Solution。Fig2.2 Illumina Bio-Rad Single-Cell Sequencing Solution该系统包含Illumina® Nextseq 500和Bio-Rad® ddSEQ™ Single-Cell Isolator;Bio-Rad最好的液滴分离技术,Droplet Digital™技术,可以对单细胞进行隔离和编制条形码,然后在Illumina的许多主要NGS仪器上进行下游测序。• 可一次性检测8个样本,每个样本可以得到500~10000个细胞。• 捕获效率低,仅为3%,但测序成本相对较低。3、10x Genomics Chromium 高通量单细胞平台(controller/connect/X series)10X面对市场不同的需求推出了三款仪器。最早的这一款就是chromium controller,这款仪器配备了是标准通量和低通用的两款试剂盒。2021年的时候,10X上又推出了chromium X series这款仪器,目前这款仪器也是市场主推的一款。它适配的试剂盒的规格也更丰富。Fig2.3 10x Genomics Chromium 高通量单细胞平台另外10X推出的chromium connect仪器最大特点就是它能够实现从单细胞分离以及到最后NGS文库构建的一个全流程的过程,因此更加适合于一些大通量的实验室。• 每次运行提供8个通道,每个通道可以收集100-10000个细胞。(注:Chip M是16个通道)• 每次细胞分装运行时间为18min左右;• 细胞捕获效率最高可达65%;• doublet比例为0.9%/1000个细胞;• 针对单细胞ATAC分析,线粒体污染率低于2%;4、BD Rhapsody™:基于微孔板法的高通量单细胞分析系统  BD Rhapsody™单细胞分析系统包括BD Rhapsody™扫描仪和BD Rhapsody™ Express单细胞分析系统。BD Rhapsody™ Express 系统配备的专有单细胞捕获技术,以微孔为基础,稳定,能够捕获数百到数千个单细胞并为其打上条形码,分析基因组和蛋白质组信息。BD Rhapsody™扫描仪旨在可视化单个细胞捕获工作流程中的所有步骤,为每个步骤提供详细的分析度量,以便用户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做出关键决策。Fig 2.4 BD Rhapsody™单细胞分析系统• 单细胞捕获效率:最高可达~80%• 单细胞检测通量:100-40000• 双细胞比例: ~2-3% for 10k cells load; ~8-10% for 40k cells load[点评]:1)10x Genomics仍是主力军,在国内拥有众多代理商和服务商,占据着80%左右的国内科研市场份额。同时该平台近两年注重空间组学平台开发,2022年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10x Chromium X系列产品有多种应用类型,支持低中高3通通量模式,在推广上又与之前的Controller进行联动(增加保修年限),是10x的主力机型。2)BD Rhapsody™平台坚持微流控微孔板的原理,配备有扫描仪,可以实时监测单细胞状态,保证细胞的分离捕获效率;同时其配套有抗体和流式平台,在单细胞实验的组合解决方案上有明显优势(混样、与流式仪器上下互动组合)。3)Mission Bio单细胞平台专注单细胞基因组测序,在血液肿瘤方向深耕多年,接触临床应用时间较早;近些年在逐步增加国内服务商的覆盖,已有多家知名服务商与之合作。4)Bio-Rad与illumina合作推出的单细胞建库平台捕获效率较低,市场占有率及市场声音较低。点击图片即可报名参会,8位嘉宾将带来单细胞测序内容!三、高通量单细胞平台(国产)截止到2022.12.31,国内的单细胞平台共有10个,分为微流控微孔平台(以新格元Matrix系统为代表)和液滴微流控平台(以华大C4系统为代表)。1、新格元Singleron Matrix® 自动化单细胞测序文库构建系统可完成将单细胞悬液分散到微流控芯片的高密度微孔阵列中,并自动完成细胞分离、细胞裂解、细胞标记至mRNA捕获步骤,无需实验人员干预。Fig3.1 Singleron Matrix自动化单细胞测序文库构建系统• 单个样本单张芯片可捕获细胞数量500-30000个 • 每份样本捕获效率最高可达75% • 检测1000个细胞中含有双细胞的比例低于0.2%;[点评]新格元生物是国内首家一站式全方位的单细胞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产品方面既有单细胞转录组、核转录组、免疫受体等常规产品,同时也有单细胞转录动态监测、单细胞糖基化、单细胞靶向基因检测试剂盒等特色产品,能够给科研者提供更加多样的组学研究选择。是国产单细胞的主要玩家之一。2、华大智造:DNBelab C4高通量单细胞平台DNBelab C4是华大智造推出的基于负压的微流控单细胞技术。小巧轻便(长230mm、宽42mm、高57mm),无需电源,重量不到220g,操作简单,可随时开始单细胞建库。Fig3.2 DNBelab C4 Pocket Single-Cell Lab• 有效捕获细胞数:1000~12000 cells/run;• 细胞直径范围:5µm-25µm ;• 多胞率(Multiplet Rate):8% ;• 捕获效率:30~60% ;3、寻因生物:SeekOne双平台体系(微孔板平台+液滴油包水平台)寻因生物有单细胞标记两大主流技术:油包水法SeekOne® DD和微孔芯片法SeekOne®MM(Microwell & Magnetic Beads)。1)微孔芯片法MM  SeekOne MM(Microwell & Magnetic Beads)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试剂盒基于微孔技术原理,通过微孔芯片SeekOne Chip实现单细胞捕获,并利用核酸修饰的Beads 对不同细胞来源的RNA 进行分子标记,最终构建兼容Illumina及华大智造测序仪的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文库。Fig3.3.1 SeekOne MM平台(手动法)• 单次可放置1-4张芯片,单人操作可同时处理1-4个样本;• 单张芯片微孔数:17w;• 单张芯片捕获细胞数:500-10000 cells;• 捕获率:最高可达60%;• 双胞率: 0.7% / 1000 cells;• 无需其他昂贵硬件配套2)油包水法DD  液滴油包水平台(DD)是寻因生物的主力平台,并基于该平台开发了相应试剂盒,其主要有单细胞3‘转录组试剂盒和单细胞5’免疫受体试剂盒。• 芯片通量:1~8个样本,可以拆卸不会有芯片浪费;• 运行时间:3 min生成15万个油包水液滴;• 单通道细胞捕获:500-12000 Cells;• 双胞率:0.3% / 1000 cells;[点评]寻因生物尽管对外宣称具有MM和DD双平台,但整体推广上仍侧重DD平台,并依托其可拆卸的芯片实现更加灵活的实验安排。目前该公司产品相对较单一,公司在推广上发力比较多,推出了相当多的视频专题进行客户教育,算是不错的行业先行者。4、墨卓生物在过去的2022年中,墨卓生物对外发布了单细胞液滴微流控平台及其试剂盒、微生物高通量单细胞基因组测序产品。其中单细胞液滴平台MobiNova-100引入了光激发分离(Light-CUT专利技术)原理,可以在单细胞核酸捕获阶段将分子标签与微珠进行分离,因此在实验中需要专门的配套设备。Fig4.1 墨卓生物单细胞仪器• 芯片通量:1~4个样本;• 试剂盒种类:目前仅有单细胞3‘转录组试剂盒;• 运行时间:10 min;• 单通道细胞捕获:500-20000;• 双胞率:5% / 10000 cells;此外墨卓生物还推出了MobiMicrobe 微生物高通量单细胞基因组测序解决方案及其仪器产品M1,主要是在菌株水平分析宿主-噬菌体关联信息及转录转移事件。• 样本通量:每次可处理1个样本;• 捕获通量:每个样本可捕获微生物细菌数量≥6000个;• 仪器配套高速相机,能够观测微芯片中微滴发生和融合;• 仪器配有低温存储模块能,可同时放置4个0.2 mL PCR反应管和4个1.5 mL离心管;• 仪器配有扩增模块(96x0.2ml,12x8连管或96孔 PCR板)• 仪器带有自检功能:仪器在开机和运行过程中会自动检测,遇到异常会发出报警提示。5、其他除了以上4个国产单细胞平台之外,在过去的两年中还出现过一些平台公司,他们均采用液滴法来作为技术源头,并处于早期产品阶段,以单细胞转录组、免疫受体等作为主推产品,为客户提供产品或者服务。这些厂家有万乘生物(10K genomics)、百迈克生物、跃真生物(m20 genomics)、德运康瑞、纯迅生物等。总结  截至2022年12月,目前国内市场共有2个低通量进口品牌、4个高通量进口品牌和10个国产品牌,均有各自的公司定位和产品体系以及对应领域解决方案。  纵览2022年国内市场单细胞信息,主要特点有:• 单细胞新平台频出。如墨卓,M20,百迈客均是2022年推出单细胞平台。• 单细胞平台特点突出,各有产品和市场定位,有从单品到一站式解决方法成长的趋势。• 单细胞市场更为成熟。各家单细胞平台对内完善了团队建设,对外加强服务商或产业端的合作。• 空间技术应用。10X主推空间原位,德运康瑞收购先能原位,华大和百迈客主推基于测序的空间技术。• 单细胞多组学,有单细胞平台的厂家基本在或计划开发单细胞多组学(免疫,表观,蛋白,突变,全长)产品矩阵。• 单细胞技术应用方向扩展到动物,植物,微生物。如联川,诺禾推出农口单细胞激励计划,BD联合华南农大推出经济作物单核文库构建方案。(信息来源于生物医学小站)第六届基因测序网络大会进入报名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eneseq2023/点击图片报名
  • 微生物所开发出新型微滴反应筛选技术及单细胞分析应用
    p style="text-indent: 2em "微生物所strong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strong杜文斌研究组和黄力研究组共同开发了一种新型的strong微流控界面纳升注射技术/strong(Interfacial Nanoinjection, INJ),该技术可以将传统的生化反应体系微缩在一个纳升体积的油包水微液滴体系中完成。/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界面纳升注射(INJ)具有诸多显著优势/span/strong/pp  针对这一技术创新,团队申请了多项中国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并研制了基于INJ技术的小型桌面系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fe470173-c411-4a4f-857f-952adad6e8d5.jpg" title="界面纳升注射(INJ)系统.jpg" alt="界面纳升注射(INJ)系统.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界面纳升注射(INJ)系统/pp  该系统和国外同类产品如美国Labcyte公司的Echo超声纳升移液系统、以及美国TTP Labtech公司的mosquito HTS微量筛选系统相比,strong在仪器成本、耗材成本、最小液滴体积、流式细胞仪兼容性、操作的灵活性、以及污染控制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strong适用于各类单细胞微体积反应分析,也可应用于其他微体积反应分析,在微生物培养筛选、合成生物学、药物筛选、蛋白结晶条件筛选等方面均具有应用潜力。/pp  在性能方面,INJ系统通过高精密度的微体积控制实现不同试剂组分的纳升体积分步添加,兼容96和384孔板,可以在预先填装矿物油的孔板上,按照程序设定加入纳升样品或试剂液滴,用于实现高通量筛选。利用低成本探针可以精确加注的最小体积达到1 nL,当加样体积为5 nL时,体积标准偏差小于11 %。加注的液滴通过离心可以沉降到孔板底部并融合,液滴的融合效率最高,达到99%以上。利用多次加注样品、试剂的方法,可以实现多步反应和浓度梯度配置。系统加注的体积精确性、线性和重现性良好。/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FACS-INJ单细胞分析流程和应用/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81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7cc806a5-55aa-475f-a110-69b3c5038b70.jpg" title="杜文斌-流式细胞分选+界面纳升注射技术图示.jpg" alt="杜文斌-流式细胞分选+界面纳升注射技术图示.jpg" width="600" height="281"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FACS-INJ单细胞分选分析流程/span/pp  strong单细胞分析是一项变革性技术/strong,在单细胞基因组异质性研究及复杂微生物群落中稀有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研究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如何进一步降低单细胞分析的成本,提高可靠性和效率,仍然面临重大挑战。流式细胞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是目前最高效的单细胞分选技术,可实现病毒、细菌、真菌和动物细胞的多参数检测和分选 利用荧光标记,可对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有效的区分,分选成功率高。研究团队将INJ与FACS平台相结合,建立了FACS-INJ单细胞分选分析流程,应用覆盖了单细胞表型分析、基因型分析、基因表达分析以及全基因组扩增测序。/pp  研究团队首先利用FACS-INJ系统实现了strong病原菌微生物单细胞耐药基因的PCR筛查和单细胞药敏表型筛查/strong。经优化,多孔板可预先装载纳升体积的PCR引物或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液滴。PCR筛查体积缩小到500 nL,试剂消耗和成本和常规体系相比降低至原先的1/40,耐药检测的体积控制在200 nL,试剂消耗和成本和常规体系相比降低至原先的1/1000,时间从 12小时缩短至5小时,这对于大幅降低临床病原检测的成本,实现脑脊液、房水等难获取微量样品的耐药基因和表型筛查具有重要意义。/pp  其次,FACS-INJ系统还可用于strong动物细胞的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strong。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在细菌胞外多糖处理前后的炎症反应为例,通过荧光激活流单细胞式分选处理前后的小鼠巨噬细胞,基于一步法反转录实时荧光PCR扩增,在单细胞水平解析了次黄嘌呤鸟嘌呤转磷酸核糖基酶(HPRT)基因(看家基因)和白介素1β(IL-1β)基因(炎症反应)表达水平的变化。/pp  最后,团队与北京大学黄岩谊课题组合作,建立了strong基于FACS-INJ的微生物全基因组扩增测序流程/strong,以获得未培养微生物的全基因组信息。流程包括流式分选微生物单细胞、单细胞裂解、酸碱中和、MDA扩增和建库测序。以热泉来源的古菌硫化叶菌(Sulfolobus sp. A20)菌株为模型,将单细胞扩增的体积优化至360nL,硫化叶菌全基因组覆盖度达到80%以上。在纳升级微液滴中实现西南印度洋未培养单细胞微生物全基因组DNA的MDA扩增与测序,拼接后获得15个单细胞基因组,大小在0.1~3.7Mb大小。该方法获得的微生物基因组污染度较传统的MDA扩增方法显著降低( 5%),显著提高了微生物单细胞基因组数据质量。平台也适用于肿瘤、胚胎等动物细胞的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对肿瘤细胞的单细胞测序的覆盖度达到60-80%。/pp  上述研究工作近期作为特邀论文在线发表在Small上。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贠娟莉博士、郑小伟博士、徐鹏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杜文斌研究员、黄力研究员和北京大学黄岩谊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该研究得到了中国大洋协会大洋十三五重点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优青项目等支持。/pp  论文出处:/pp  Yun, J.L.sup#/sup Zheng, X.W.sup#/sup Xu. P.sup#/sup Zheng, X. Xu, J.Y. Cao, C. Fu, Y.S. Xu, B.X. Dai, X. Wang, Y. Liu, H.T. Yi, Q.L. Zhu, Y.X. Wang, J. Wang, L. Dong, Z.Y. Huang, L.* Huang, Y.Y.* Du, W.B.* Interfacial Nanoinjection-based Nanoliter Single-cell Analysis, Small, 2019, doi:10.1002/smll.201903739./pp  a href="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smll.201903739" target="_self"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255, 0, 0)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255, 0, 0) "查看原文戳这里/span/strong/a/pp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杜文斌/span/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2007-2011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11月加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微流控芯片技术及新型分析微生物技术与应用研究。已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中国和美国专利30余项,授权20多项。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项目,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等。/span/p
  • 3i流式观察|Sony CGX10全封闭流式细胞分选系统荣获2023年iF产品设计大奖
    创新的Sony CGX10全封闭流式细胞分选系统荣获著名的2023年iF产品设计奖!这已是索尼连续获得iF产品设计奖的第396项产品!自1954年以来,iF 设计奖一直被公认为卓越设计质量的仲裁者,也是最享有盛誉的、国际公认的设计竞赛,以表彰各行各业的杰出创新。Sony CGX10全封闭流式细胞分选系统以多参数、高速度和高纯度的细胞分选能力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一步巩固了索尼以先进技术为客户提供前沿解决方案的开拓者地位。索尼很荣幸获得这一认可,并将继续保持梦想和好奇心,推出前沿技术方案帮助研究者探索知识边界,用创意和科技的力量感动世界。作为全球自动化流式分选仪器的领导者,索尼生命科学持续使用前沿技术设计可以解决客户实际需求的优秀产品。Sony CGX10全封闭流式分选系统,是Sony在自动化流式领域深耕十多年的先进技术代表之作,以微流控芯片为载体,结合GMP-ready配套耗材,为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提供了下一代GMP级别的多参数分选系统。Sony CGX10系统具有极致的简单操作,和稳定优异的高速、高纯度、高活力分选性能,配合审计追踪功能,助力新型疗法的开发,为生命健康贡献力量。Reference:1. iF Design - CGX102. Sony Group Portal - iF Design Award 2023 | Awards | Sony Design
  • 技术线上论坛| 9月28日《单细胞基因工程——FluidFM® 单细胞技术与CRISPR的完美结合》
    报告简介: 随着CRISPR/Cas技术的发展,将突变的引入基因组并获得细胞系的技术路线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重中之重。然而,要将这种基因编辑的能力转化为疾病治疗的能力,必须跨越几个障碍。先基因组编辑递送效率仍然较低;其次仍然存在非特异基因组区域突变的风险;另外同源重组编辑效率仍较低。为了跨越这些障碍,我们将FluidFM技术与CRISPR相结合,将基因编辑复合物直接注射到目标细胞的细胞核中,从而我们成功跨越了基因组递送的障碍。此外,将CRISPR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受控地传递到靶细胞的细胞核,也将大限度地减少脱靶编辑的可能性,并通过共注射HDR模板增强同源重组。另外,我们的单细胞方法避免了繁琐的选择过程,并将材料成本降至低。综上所述,利用FluidFM技术进行单细胞基因组工程将提高科研领域和工业领域中生物医学研究中细胞系开发项目的质量和速度,并降低成本。报告重点:☛ FluidFM技术是什么?它如何应用于CRISPR和细胞系构建;☛ 真正的单细胞基因组工程:自下而上方法的优势;☛ 通过减少脱靶编辑和避免繁琐的克隆挑选过程,获得高质量的单克隆细胞株;☛ 通过降低试剂和细胞使用量来进一步降低成本;☛ 真正的从单个细胞开始,加速了细胞系构建过程;报名注册:您可以通过点击此处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报名注册页面。扫码即刻注册!报告时间:2021年9月28日 21:00 - 22:00 (北京时间) 主讲人:▪ Dr. Tobias Beyer▪ CSO / 高细胞生物学家,Cytosurge AG公司▪ Dr. Tobias Beyer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获得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在多伦多LTRI完成博士后研究,随后他加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担任组长(Prof. Wutz and Prof. Corn组)。本次讲座,他将整合他在细胞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和胚胎干细胞方面的专业知识,将CRISPR/Cas9和FluidFM技术结合起来阐述其在单细胞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在Cytosurge公司, Dr. Tobias Beyer负责对FluidFM OMNIUM应用方向的把关,并不断拓展FluidFM OMNIUM的应用。技术线上论坛:https://qd-china.com/zh/n/2004111065734
  • 哈工深圳陈华英团队: 单细胞连续捕获, 弹性模量测量和可寻址分选打印
    研究背景细胞的机械特性对其生物学功能(如增殖、分化和凋亡)和形态状态(如迁移、附着和病理状态)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细胞弹性模量测量技术包括原子力显微镜、微管吮吸、光镊和磁镊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测量单个细胞的机械性质,但是通量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近年来,微流控芯片因其在小体积液体操控方面的独特优势,也被用于测量细胞弹性模量。现有的微流控芯片主要侧重于平台开发,虽然通量大幅提高,但很少将测量后的细胞进一步收集以实现后续分析。单细胞分析技术的发展要求能够准确地打印单个细胞。传统单细胞打印技术包括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有限稀释和手动细胞挑选,这些方法打印效率较低且难以实现自动化。近年来,各种微流控技术被开发用于高通量精确打印单个细胞,如喷墨打印、精确分配、双阀门筛选和移液管式单细胞分离等。这些技术可以根据目标细胞的荧光、形态等特征进行识别并打印,但是大多技术难以获得单细胞的机械信息。因此,本研究报道了一款基于 U 型阵列的微流控系统,集成了单细胞连续捕获,弹性测量和可寻址打印。该装置在研究细胞力学与其他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面具有强大的应用潜力。研究内容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陈华英课题组在英国皇家化学会(RSC)期刊 Lab on a chip 上发表题为“Continuous trapping, elasticity measuring and deterministic printing of single cells using arrayed microfluidic traps” (《单细胞连续捕获、弹性模量测量和可寻址分选打印》)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款创新的微流控芯片,实现了基于精确调节的压力对微球/细胞进行捕获和逐个打印,并将已知弹性模量的单细胞确定性地打印到孔板中(图 1)。该论文第一作者是哈工大(深圳)在读硕士研究生蔡逸珂和硕士毕业生余恩。陈华英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微流控芯片(图 1A)由冲洗入口、样品入口、打印入口、压力维持口和两个平行的主通道组成,下游有打印出口。在所有入口通道中设计了宽度从 200μm 减小到 25μm 的微通道阵列,以过滤介质中较大的颗粒/细胞碎片。如图 1A 和 B 所示,在每个主通道的一侧有 16 个 U 型捕获陷阱,且吮吸通道的高度比分流通道的高度低 15 μm,以保证细胞停留在 U 型陷阱中并诱导其微小变形。▲图1 单细胞连续捕获、弹性测量和可寻址打印系统。(A)微流控芯片连接到压力泵,将单细胞精确分配到孔板中;(B)通过调节打印压力(Po)捕获(Pi-Po0)和释放(Pi-Po0)单个细胞的机制;(C)用于捕获和分离细胞的吮吸通道;(D)用于捕获和分离微球的分流通道。
  • 青岛能源所发明高通量光镊辅助静态池成像单细胞分选技术
    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的有力工具,但一个精准、低损伤、广谱适用、简捷的目标表型单细胞获取手段,是靶向性单细胞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或代谢物组分析的先决条件。近日,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发明了光镊辅助静态池成像分选技术(OPSI),能“所见即所得”、保持细胞原位活性、高通量地分选明场、荧光、拉曼成像下的目标单细胞,支撑高质量的单细胞基因组/转录组测序。该技术对于细菌、古菌、真菌、动植物、人体等各种大小的细胞均广谱适用。相关工作发表于微流控领域国际权威期刊《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OPSI技术服务单细胞多组学研究明场图像、荧光图像、拉曼光谱均可反映细胞丰富的表型信息,汇集上述信息并具备单细胞精度索引、所见即所得特点的单细胞分选技术,在单细胞分析工作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单细胞中心前期基于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开发出液相环境中测量与分选菌群中目标微生物单细胞的拉曼分选-测序技术RAGE-Seq(Raman-activated Gravity-driven Encapsulation and Sequencing;Xu et al., Small, 2020)。该技术可在无需标记条件下,通过拉曼光谱获得整个单细胞的化学物质指纹图谱,从而迅速识别活体单细胞的生理特性和代谢产物变化等,更重要的是借助其小体积分离反应的特点,可从单个细胞中得到几乎完整的全基因组信息,对微生物的功能鉴定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技术操作过程稍显繁琐,分选通量较低,对于大批量的单细胞分选与分析存在一定的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单细胞中心徐腾博士、李远东博士带领的研究小组,基于青岛星赛生物的单细胞微液滴分选系统EasySort Compact,在RAGE-Seq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OPSI的新一代的单细胞分选耦合培养/测序策略。不同于流式分选技术中细胞逐个流过窄通道后成像筛选的原理,OPSI提出了一种静态池成像分选的思路,即在微流控芯片中构建流速为0的稳定静态流场,对样本细胞进行限域,并在该流场内进行平面明场、荧光成像或拉曼扫描,选取目标细胞。之后通过低细胞损伤的1064 nm光镊将目标单细胞移出静态流场,并进行单细胞液滴包裹导出完成分选。该系统使细胞能够以精确索引的方式进行分类,“所见即所得”,并广泛适用于从细菌、古菌到人体细胞等不同尺寸大小的单细胞(直径1 ~ 40 μm)。验证试验表明,OPSI的单细胞分选准确率 99.7%,保证10~20细胞/min的分选通量,并高度保持了细胞活性。此外,OPSI继承了RAGE小尺寸分离反应的特点,显著降低了传统单细胞基因扩增中存在的歧化现象。例如,使用该系统分选人体MCF-7单细胞进行RNA-seq,可获得高质量和高可重复性的单细胞转录组谱。OPSI的通用性、方便性、灵活性和低成本等优势,为其在单细胞多组学研究中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OPSI的上述特色,单细胞中心和青岛星赛生物合作推出了自动化、智能化的单细胞微液滴分选系统(EasySort Lego/Compact)系列产品,并与国际显微镜和显微光谱仪领军产商(如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堀场HORIBA等)合作,在全球科学仪器市场进行推广。该工作由单细胞中心马波研究员和徐健研究员主持,与青岛星赛生物合作完成,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文/图 徐腾 刘阳)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2LC00888BTeng Xu#, Yuandong Li#, Xiao Han, Lingyan Kan, Jing Ren, Luyang Sun, Zhidian Diao, Yuetong Ji, Pengfei Zhu, Jian Xu*, Bo Ma*. Versatile, facile and low-cost single-cell isolation, culture and sequencing by optical tweezer-assisted pool-screening. Lab on a Chip 2022.
  • 星赛生物携手墨卓生物战略合作|共聚单细胞技术应用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2月17日,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赛生物”)与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墨卓生物”)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在墨卓生物总部举办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基于各自在单细胞多组学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创新开发及推广基于单细胞技术的产品和应用,推动单细胞相关技术在科研、临床、微生物等方向上的广泛应用。星赛生物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马波研究员和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博士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星赛生物联合创始人徐健研究员、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TO郑文山博士、墨卓生物销售总监徐亚骏、墨卓生物医学总监严青博士共同见证了本次签约仪式。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博士表示:非常高兴此次能与星赛生物达成战略合作,星赛生物创新的开发了基于“拉曼组”的检测平台,大大提高当前单细胞多组学数据的价值和效率其独特的单细胞拉曼耦合测序技术(scRACS-Seq)、单细胞拉曼耦合培养技术(scRACS-Culture)、通量流式拉曼分析和分选技术(FlowRACS),实现了单细胞代谢功能的“先筛后养”,对于人体、动植物和微生物组的机制解析和资源挖掘,具有重大的价值。墨卓生物与星赛生物的强强联合必将加强挖掘单细胞相关技术深度,扩宽单细胞市场的广度,期待一同为构建单细胞产业生态系统,做出重要的、深远的贡献。星赛生物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马波研究员表示:墨卓生物具备深厚的微流控和单细胞技术积淀,不断深耕技术,赋能产品,开发具有高性价比的一站式的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测序解决方案。同时也给市场提供了针对微生物单细胞测序的优秀产品MobiMicrobe,这与星赛生物的坚持原创,不断创新的理念不谋而合。本次战略合作将利用星赛产品在拉曼组解析和单细胞拉曼分选上的领先优势,结合墨卓产品在高通量基因组与转录组测序上强大的创新能力,联合建立“代谢功能靶向性的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仪器体系与系统解决方案。关于墨卓生物创新驱动、卓鉴未来,墨卓生物创立于美国波士顿,落地中国浙江,汇集了由国际一流科学家和跨国医疗器械公司高管等组成的一批优秀人才。墨卓致力于用创新微流控和单细胞测序技术赋能科学研究与精准医疗。目前已经成为拥有微流控、测序、生化、硬件开发、生信等关键技术,推出单细胞测序与数字PCR双技术平台,在液体活检、伴随诊断、生命科学研究等多领域并行发展的科研+IVD解决方案领跑者。关于星赛生物星赛生物(Single-cell Biotech. Co., Ltd.)专注于单细胞维度医疗器械与科学仪器的研发与产业化。致力于在单个细胞(微生物、人体、动植物)的精度构建代谢功能和基因组之间的关联,着力打造国产高精尖生命科学仪器品牌,竭诚为客户提供原创、一体化、全方位的“单细胞代谢成像-分选-测序-培养”解决方案。开发的基于拉曼组、元拉曼组、RAGE、pDEP-RADS等新原理和原创部件,克服了单个细菌细胞之拉曼分离可靠性低、核酸扩增容易污染、全基因组测序覆盖度不均等关键技术难点,开发首台“单细胞拉曼分选-测序耦合系统”(RACS-Seq®),实现了菌群单细胞功能检测、分选、测序与培养之完整流程的仪器化。针对微生物感染药敏性快检这一临床紧迫需求,开发“临床单细胞拉曼药敏快检仪”(CAST-R™),实现了临床样品出发3小时微生物鉴定和药敏性表型定量测定,以及拉曼分选后单个临床耐药大肠杆菌细胞的测序(90%基因组覆盖度)和培养,目前已经进入医院检验科应用示范。此外,我们还推出了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选仪(FlowRACS®),可对流动状态的活体细胞进行非标记式、单细胞精度、高通量分选,拉曼全谱分选通量国际领先(500 cells/min);单细胞微液滴分选系统(EasySort®),可开展保持样品原位状态的活性单细胞精准分选,实现样品单细胞观测监测、捕获操纵、分离提取等。
  • 热烈庆祝第三届微生物功能单细胞分选研讨会(2021)圆满落幕!
    2021年5月25日,由长春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长光辰英(杭州)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三届微生物功能单细胞分选研讨会(2021)”在英雄城市湖北省武汉市成功举办。七十余位从事微生物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与青年学生,共聚江城武汉,进行学术交流及成果分享。本次会议展示了我国学者在环境微生物、微生物生态、病原微生以及微生物单细胞技术应用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加强了学科交叉和协同发展。同时,学者们深入探讨了单细胞分选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旨在进一步推动单细胞技术及国产高端光学装备在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会议开始,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宁一教授进行了会议开幕致辞,对过去两届微生物单细胞分选研讨会的会议情况和多个与会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对本次会议在微生物研究中的促进作用寄予期望。随后的大会报告环节分别由武汉大学陈向东教授与华中师范大学杨红教授主持。周宁一教授围绕“环境微生物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做了大会主旨报告,讲解了分纯培养、宏基因测序等传统技术在功能微生物研究中的作用和局限性,提出单细胞分选技术可绕过培养阶段,为研究未/难培养微生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周宁一教授作题为《环境微生物学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的会议主旨报告本次大会报告精彩纷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承才研究员、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宋一之研究员、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李备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董涛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房安然博士、长春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李航博士分别作了学术报告,涵盖了细菌代谢调控、菌间竞争互作、病原菌耐药、环境未培养菌代谢分析、单细胞新技术等方向,报告嘉宾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所在领域对单细胞分选技术的应用需求,并同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陈向东教授主持学术报告张承才研究员作题为《single filament analysis and genetic noise in the cyanobacterium anabaena》的学术报告宋一之研究员作题为《病原菌的单细胞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的学术报告李备研究员作题为《拉曼单细胞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的学术报告会上,李备研究员介绍了拉曼单细胞分选技术在微生物领域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自主研制的拉曼单细胞分选设备在病原菌鉴定、微生物代谢监测、肠道菌群分析、深海微生物的原位观测等方向的应用进展,并总结了微生物单细胞研究的解决方案。杨红教授主持学术报告董涛教授作题为《微生物蛋白分泌系统对单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群体功能的作用机制》的学术报告房安然博士作题为《基于单细胞分选解析未培养环境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学术报告李航博士展示微生物单细胞研究解决方案在随后开展的圆桌讨论环节中,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单细胞技术是否将有助于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希望微生物单细胞技术未来实现哪些功能”、“单细胞分选在“未/难培养微生物”的可培养研究中发挥的功能”、“微生物单细胞分选如何成为通用研究方法”四个议题开展了热切深入的讨论,指出了微生物领域对单细胞分选技术的共性需求及不同领域的个性需求。学者们认为单细胞技术有望开启微生物领域的新时代,拉曼光谱系统、超快三维成像系统与可视化单细胞精准分选系统相结合,为实现微生物单细胞培养组、基因组、代谢组等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未来随着单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为复杂环境下微生物生态、菌群互作、代谢机制及功能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圆桌讨论会议在产品体验环节,与会者参观并试用了长光辰英的单细胞仪器系列产品,包括拉曼单细胞分选仪、共聚焦拉曼光谱仪、超快共聚焦三维成像系统、恒温核酸快速检测仪等。工作人员重点讲解了仪器性能、优势以及应用方案,并针对嘉宾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得到了到场专家及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仪器展示环节工作人员与老师们进行交流与会嘉宾进行学术交流长光辰英在此由衷地向所有参会嘉宾及代表表示感谢!感谢各位嘉宾拨冗与会,并对此次会议给予了大力支持。希望此次江城学术之旅同样为您带来了与众不同且难忘的美好回忆。真诚期待会后的持续交流和下一次更好的相聚。未来,微生物功能单细胞分选研讨会将陆续在其他地区举办,届时欢迎更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同学们参与到大会研讨中来,共同推进前沿光学技术与生物应用的创新融合。至此,第三届微生物功能单细胞分选研讨会(2021)圆满落幕!
  • FluidFM BOT单细胞显微操作赋能CRISPR基因编辑取得重大突破——加速细胞系的开发进程,实现单个细胞多基因编辑
    Jennifer Rottenberger1, Paul Monnier2, Maria Milla2, Tobias Beyer2, Dario Ossola2, Justin S Antony1 and Markus Mezger11 University Children' s Hospital,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I,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University of Tübingen, Tübingen, Germany2 Cytosurge AG, Saegereistrasse 25, 8152 Glattbrugg, Switzerland生物制药和生物学研究以及生物制品的生产制造都依赖于基因修饰的细胞系,这些细胞系的基因被修饰,以诱导所需的表现型。随着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发现和发展,多位点编辑的越来越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但实际研究表明,整个实验进程是冗长而复杂的过程。近期,来自德国图宾根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学者和来自瑞士Cytosurge公司工程师合作,通过FluidFM BOT技术手段,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完成了多基因敲除的单克隆细胞系。 FluidFM BOT助力CRISPR实现新突破自CRISPR作为一种基因编辑技术被发现和发展以来,它已经彻底改变了许多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它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高度通用的基因工程工具,已经应用于各种广泛的生物体。科学家们对多基因位点编辑的多重策略的兴趣也正在急剧的增加:多重gRNAs的使用可以大大的增强CRISPR的应用范围。如多位点基因编辑,基因失调,细胞凋亡等。用传统技术手段包括转染等方法将多个gRNAs传递到细胞中具挑战。除了由几次DNA双链断裂引起的DNA损伤反应外,细胞活力也可能因物理损伤和化合物进入细胞核所引起的毒性而大大降低。所有这些都大地限制了CRISPR多位点编辑的潜力和效率。FluidFM BOT技术具,可将化合物直接的输送到任何细胞的细胞核中(图1)。因此,所有的试剂可以调整为佳的配比剂量进行注射,这样的话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细胞所受的物理压力,同时也减少了脱靶效应。FluidFM BOT技术完全屏蔽了常规基因递送方法的障碍,甚至CRISPR RNP复合物可以与数十甚至数百种不同的gRNAs共同注射。此外,FluidFM BOT的注射物不依赖于待注射物本身的特性,对于难以转染的细胞(如原代细胞)或需要大量的基因插入和沉默时候更具特优势。图1:FluidFM BOT技术可以温和地操作单个细胞。 在传统的细胞系发展系统实验中,为了得到稳定转染的细胞系,候选细胞系在增殖过程中被反复评估。目前需要的时间是12到14周。相比之下,通过FluidFM BOT技术可以挑选一个BOT注射编辑过的单个细胞,并从中产生克隆体——从转染之日起直到克隆体被鉴定出来,不到三周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细胞系构建的时间。 FluidFM BOT技术进行多基因敲除构建细胞系接下来,我们将展示了如何使用FluidFM BOT技术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生成单克隆多敲除细胞系(图2)。先,通过FluidFM BOT技术将外源物注射到CHO细胞中,同时靶向几个不同基因的基因组位点,直接将gRNA/Cas9 RNP复合物导入细胞核。纳米注射后,记录每个转染细胞的位置,这样以便在注射24小时后使用FluidFM BOT探针进一步分离成功转染的细胞。然后将这些细胞扩展成单克隆细胞系。接下来对细胞进行测序,以确定基因编辑是否成功。图2:FluidFM BOT技术进行细胞株开发流程:1天,细胞经FluidFM BOT注射转染。2天,选择成功转染的细胞,通过FluidFM BOT系统进一步进行单细胞分离。从3天到14天,分离的单细胞扩展成稳定的单克隆细胞系,并对其基因组进行分析。 1天:FluidFM BOT单细胞注射转染通过FluidFM BOT技术进行纳米注射,简单的点击鼠标即可完成对几十个CHO细胞的细胞核进行注射,以大约5个细胞/分钟的速度自动完成注射。荧光标记物与所有不同的gRNA/Cas9 RNP复合物共注射,以方便监测注射过程并识别佳候选复合物(图3)。图3:FluidFM BOT注射CRISPR/Cas9复合物和荧光标记物的CHO细胞的荧光图像。 2天:FluidFM BOT进行单细胞分离和分选FluidFM BOT对细胞进行了注射转染24小时后,使用集成FluidFM BIO系列操作软件(ARYA)可以再次的找到所有目标细胞。进而,进行FluidFM BOT进行单细胞分离和分选,将目标单细胞采用孔径为4 μm的FluidFM探针进行单分离,放入空的孔板中(图4)。从视觉角度可以完全确保细胞系的单克隆性。图4:明场成像可以完全确保细胞系的单克隆性。 3 - 14天:单克隆细胞的扩增和突变分析分离后培养克隆,并在3天和6天后监测其生长情况(图5.1和5.2)。90%以上的分离细胞发育成一个细胞群落。转染后14天,收集克隆并对目标基因进行测序分析。50%的克隆在靶向位点上显示突变。图5.1:分离3天后的12组CHO细胞集落。图5.2:单克隆细胞群落生长6天后 结论结果表明,通过FluidFM BOT技术对单个细胞进行注射,完成了多个gRNAs同时递送到选定的单个细胞中这一艰难的任务。采用FluidFM BOT技术方法进行的CRISPR细胞编辑技术,同时共注入几十种gRNAs所获得的细胞系可以进一步扩增。此外,我们在这里证明了FluidFM BOT技术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多表型单克隆细胞系的开发时间,从数月减少到三周。 展望FluidFM BOT技术为单细胞基因工程领域带来了全新的突破,有潜力解决科学家目前面临的一些艰巨的挑战,尤其是在他们需要快速和有效地开发单克隆细胞系时。传统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常见的细胞系和基因工程策略,但当处理不常见的、罕见的或脆弱的、和已知难以转染的原代细胞类型,或者需要复杂的实验设计——例如CRISPR多基因编辑时,传统的方案就非常受限制。在这些特殊情况下,FluidFM BOT技术可能是可用的解决方案。
  • 星赛生物EasySort活体单细胞分选产品升级,AI辅助“所见即所得”
    近日,星赛生物宣布EasySort单细胞微液滴分选系列产品升级,在芯片、硬件及软件三方面全维度创新和性能提升。其中,业内首创光镊辅助静态池成像分选技术在芯片上的应用可支持精确索引细胞分选,而新增的独创EasySort AUTO自动化模块及相关软件升级,使得显微镜可以智能化发现目标单细胞,并自动化分离获取,实现30秒内“精准擒拿”目标活体单细胞,单细胞得率达93%。升级产品可以更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式解决研究人员在单细胞分选环节一直以来的难题——“看得到,拿不出”,实现精细到不同细胞形态阶段的“所见即所得”,为微生物资源的探测和挖掘提供了有力手段。图1:EasySort AUTO提升活体单细胞分选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此前,星赛生物EasySort系列于今年年初发布,是一款可实现原位状态下活性单细胞精准分选的装备,目前包括Lego(可将显微镜升级为单细胞分选仪)和Compact(高度集成化的单细胞智能分选仪)两个型号。通过耦联光镊和微液滴技术,EasySort为单细胞的观测监测、捕获操纵、分离提取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而此次产品升级进一步应用了多个业内独创专利技术,使活体单细胞分析分选更精准、更智能、更高效,为后续单细胞多组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科研创新思路。实验数据显示,升级的EasySort系统搭载的AI辅助图像识别算法对目标细胞识别的准确率达80%;系统嵌入的光镊技术可以捕捉并精准操控目标细胞;基于界面接触的微量液体分离专利技术,目标细胞能够以单管单细胞(One-Cell-One-Tube)的形式自动收集于PCR管中,通量为~120细胞/小时,单细胞率高于93%。该系统分选的目标单细胞可以直接开展单细胞测序、培养等工作,单细胞测序成功率高于84.2%,酵母细胞和大肠杆菌单细胞培养的成功率分别为~85%和~80%。相关科研成果近期发表于权威期刊《微生物》mLife。芯片升级:打造全新一代静态池芯片,实现高通量的精确索引细胞分选为了进一步简化技术操作流程,提升分选通量,并进一步支持大批量单细胞分析分选,星赛生物采用了基于OPSI的新一代的单细胞分选耦合培养/测序策略,业内首创光镊辅助静态池成像分选技术,可以精确索引的方式对细胞进行分类,能“所见即所得”、保持细胞原位活性、高通量地分选明场、荧光、拉曼成像下的目标单细胞,并支撑高质量的单细胞基因组/转录组测序。该技术对于细菌、古菌、真菌、动植物、人体等各种大小的细胞均广谱适用。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微流控领域国际权威期刊《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图2:OPSI技术服务单细胞多组学研究软硬件升级:全流程自动化+独家AI算法,目标细胞识别更精准高效开发团队在原有版本产品基础上新增了自动化收集装置——EasySort AUTO系统模块,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从细胞群中精确分类不同形态的细胞。该系统由星赛生物联合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开发,支持EasySort产品在一次上样之后,检索、分选、收集等环节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新增装置通过将光镊模块和自动采集模块耦合到正置显微镜来构建,安装简便并适配奥林巴斯、尼康、徕卡和蔡司等多个显微镜型号。产品同时升级了支持EasySort AUTO自动化收集装置的软件,可对细胞进行AI智能分析并精准检索目标细胞,其智能分选路径设计,在光镊锁定细胞启动分选时还可以使其自动避障。多个权威期刊论文实验结果验证EasySort对单细胞多组学的创新研究价值升级后的EasySort系列产品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新一代的单细胞分选耦合培养/测序策略,提供了原位活体微生物单细胞分选的自动化、基于精确索引和保持细胞活力的解决方案,并已成功支持多个相关实验研究。例如,成功的利用AI辅助检测模型,实现单个细胞的形态图像快速获取并呈现预测结果。实验使用在亮度、形状和质地上都不同的两种酵母来验证识别的准确性。其中一种酵母对比度小、形状圆润、内部纹理无明显变化,而AI辅助检测模型精准的识别了相关特征。实验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酵母种类可以被正确分类。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微生物》mLife。近期在《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发表的论文也展现了OPSI的通用性、方便性、灵活性和低成本等优势,研究人员使用OPSI系统分选人体MCF-7单细胞进行RNA-seq,获得了高质量和高可重复性的单细胞转录组谱。目前,升级版本EasySort产品已实现样机下线及支持批量生产,升级后的装置及系统可与拉曼光谱仪耦合用于单细胞分析分选,将大大拓宽应用范围,其能将表型与基因型联系起来的能力也为单细胞多组学提供了更多研究空间。
  • 220万!华南理工大学全自动微生物克隆筛选系统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ZJ-ZFG-2023074项目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全自动微生物克隆筛选系统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2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2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组号序号标的名称数量(单位)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具体详见采购需求)最高限价万元(人民币)11全自动微生物克隆筛选系统1套用于获取克隆形态学参数和克隆定位。系统可以根据克隆形态学参数(克隆大小、圆度、纵横比,克隆之间的距离等)对目的克隆的筛选,挑选符合要求的克隆。在工业微生物研究、酶定向进化,蛋白表达,生物燃料,宏基因组学,噬菌体展示技术,肠道微生物,文库筛选管理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人民币220万元经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同意,本项目允许采购本国产品或不属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明确规定限制的进口产品,具体详见采购需求。本项目采购标的所属行业为:工业合同履行期限:国内供货:在合同签订后(30)天内完成供货、安装和调试并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境外货物:办理免税证明后(90)天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联系方式:文老师020-87112962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广州中经招标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寺右一马路18号泰恒大厦14楼1409室联系方式:陈小姐、庄小姐 020-87385151、020-37639369、020-87371812、020-87372296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陈小姐、庄小姐电话:020-87385151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