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网络架构检测

仪器信息网网络架构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网络架构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网络架构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网络架构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网络架构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网络架构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网络架构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网络架构检测相关的资讯

  • 横河电机将与微软等四家公司合作开发工业物联网架构
    2月8日,横河电机公司宣布,将与微软公司(Microsoft)、FogHorn Systems 公司、Bayshore Networks公司、Telit IoT Platforms LLC公司合作,利用他们的技术为工业物联网(IIoT)构建新的服务架构。在这种架构中,横河电机将改革商业模式,扩大业务范围,帮助客户更有效地运行业务。 网络技术的进步、大容量数据通信的低成本化及企业信息系统转移到云等,这些技术的发展都为IIoT技术的实际使用准备了条件。然而,IIoT技术的使用在传感、自动化及安全的方面也面临许多技术上的挑战。同时建立这样的系统和应用开发必然需要很高的成本。横河电机拥有从传感器技术到控制逻辑、应用技术等广泛领域的专业技术,能够帮助客户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为客户提供包括传感、控制及云计算等从底层到客户端的综合解决方案。 四家公司都拥有IIoT构架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即插即用*1传感器、感测云与自动配置*2、数据库云、历史数据库(数据存储)云,为了这些技术的相互融合,横河电机决定与四家公司合作,开发业务流程应用的IIoT构架。 这项工作将以2016年11月设立的横河电机加利福尼亚架构开发室为中心进行推进。横河电机的IIoT架构将包括微软Azure的物联网套件云、FogHorn的雾计算软件、Bayshore持有的OSI参考模型*4的七*3层的安全技术,以及Telit的植入传感器的通信模块。 对于这次的业务合作,横河电机的执行董事兼营销本部本部长阿部刚士评论如下: 横河电机已经制定了一个长期的业务框架,制定愿景:“通过Process Co-Innovation创造新价值,与客户共创美好未来”。此次开发的IIoT架构将彻底改变横河在检测和设备管理领域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与四家公司的合作,横河将迅速建立起IIoT架构。在“共创新明天”的企业品牌口号下,横河将寻求与各行业的领导者扩大这种合作关系。 本文由仪器仪表商情网
  • 615公里!我国首次实现开放式架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
    记者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袁之良团队利用光频梳技术首次实现开放式架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完成615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上。据了解,量子密钥分发基于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和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可实现无条件安全通信。2018年英国东芝欧洲研究所提出新型双场协议,使得安全成码率以信道衰减的平方根线性下降,在无中继的情况下可突破码率界限,是实现500公里以上光纤量子通信的可行方案。双场协议的实现需要两个异地独立激光源在第三方远程节点处实现稳定的单光子干涉,但通信双方激光源的微小频差与长距离光纤造成的快速相位漂移都对干涉有重要影响。目前,传统方案是在遥远两地间架设服务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然后通过时频传输或者光学锁相环等技术,完成两地激光源的频率锁定,这种闭合光纤架构非常不利于多节点的广域量子保密网络应用。据介绍,研究团队基于自主开发的相干边带稳相与异地激光源频率校准技术,研制出首个开放式架构、无须服务光纤的新型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实现低损耗光纤四百公里级、五百公里级、六百公里级的安全成码,并打破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的码率界限,还成功演示臂长差为百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目前最长臂长差记录)。相较之前的实验成果,量子信号光的相位漂移速率降低千余倍,大大降低相位参考光的噪声影响,有助于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距离向千公里级别突破。基于光频梳的开放式架构有利于未来构建多用户多节点的城际量子保密网络,并对基于单光子干涉的分布式量子网络具有重要意义。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 「深度视觉」完成过亿元融资,创新算法架构,为多领域提供高效智能视觉检测方案
    36氪获悉,杭州深度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度视觉”)宣布完成过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通用技术创投领投,惠友资本、中关村发展启航投资、高通创投跟投。势能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领投方通用技术创投是通用技术集团的全资公司,专注于科技创新领域股权投资,具有明确的产业属性和布局能力,目前培育了一批上市公司和细分行业龙头。深度视觉创始人王帅林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等业务方面。深度视觉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工业领域高精度智能视觉检测方案供应商。深度视觉拥有智能AI相机&3D相机整机的自主研发能力、光学设计能力、多重算法库的研发能力、FPGA平台图像采集处理系统的研发能力及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其一体化检测设备已经应用于多个工业细分领域。深度视觉产品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完成产品自动化检测是企业智能化生产必备的能力,同时也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已达到139亿元,同时在光源、镜头、相机及分析软件上,国产品牌的占优趋势持续升高。深度视觉创始人王帅林表示,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制造业水平在不断提升,可以为视觉检测设备创造很多应用场景;同时国产厂家可通过快速迭代打造出超越国外产品的设备,解决行业痛点,这对国产品牌是一个好的市场机会。目前 工业领域的产品检测环节主要面临几类痛点:人工成本逐渐升高,招工难;产品复杂程度提高,人眼或常规检测手段效率降低;产品价值较高,出现漏检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等。深度视觉打造了多款一体化自动检测设备,用以对高反光、高曲率的产品进行检测,目前主要用于机加工及汽车领域,检测产品包括轴承、滚针、套圈及其他汽车零部件。王帅林告诉36氪:“机加工零件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环境并不是无尘的,很多时候零件会沾有灰尘、污渍或油泥,但其加工质量却是合格的,这就对检测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机械零部件往往是大批量生产,检测准确度也会影响生产效率。”王帅林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曾在SEED、中国兵器等企业担任算法工程师,拥有丰富的FPGA、ISP算法开发经验。在技术上,深度视觉进行了图像采集-数据分析-设备一体化的产品布局。在图像采集层面,深度视觉进行了特殊的光源和光路的设计,以及光学透镜组的设计,解决了金属零件表面高反光带来的过度曝光问题,同时通过明场和暗场结合的方式,满足了机加工零部件及汽车零部件特殊位置的图像拍摄要求。在数据分析层面,与传统的视觉检测设备依靠工控机进行集中式运算不同,深度视觉采用了分布式运算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将整台设备的算力更好的分配,完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目标进行多次检测,提高检测精度。深度视觉的分布式运算架构使相机拥有了边缘计算能力,一幅零件图像首先由相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结果以数据形式嵌入图像,并传至后方工控机,工控机综合相机的处理结果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王帅林表示,除了算法及检测逻辑的创新外,对机加工工艺的理解也十分重要,深度视觉需要充分理解工艺特性,判断出正常加工痕迹和缺陷,并以此来进行数据标定和建立算法库,这种know-how能力同样是企业的壁垒。从相关资料来看,深度视觉打造了滚动体智能外观检测机、磨加工内外圈外观检测机、车加工内外圈外观检测机、成品轴承外观检测机、电池壳外观检测机等多类型产品,每一类产品拥有多款不同型号。目前深度视觉的客户已经超过300家,其中包括舍弗勒集团、不二越、人本集团、五洲新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王帅林表示,目前深度视觉的产品年出货量为近千台,且均为直销渠道,这样可以使深度视觉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并快速迭代产品。此外,深度视觉也正在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在发展战略上,除了机加工市场和汽车零部件市场,深度视觉正在积极拓展纺织、医药等领域,并持续落地行业标杆客户,将检测设备和技术发挥出最大效能。投资者说:“深度视觉是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具备从相机、光场、算法到机械自动化等全套底层技术自研能力,其提供的AOI检测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在轴承和金属零部件领域得到全球头部客户的高度认可,并在新能源领域也逐步打开局面。我国正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相信在王总的带领下,深度视觉能成为中国的‘基恩士’,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惠友资本投资总监杨扬“高通公司一直通过研发、投资、合作等方式持续引领AI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高通创投作为深度视觉最早的机构投资人已陪伴深度视觉三年有余。三年来,我们见证了深度视觉团队从初创走向成长,见证了深度视觉产品从轴承检测拓展至周边行业,也见证了AI在高精密智能制造中的巨大潜力。我们深切期待深度视觉能在AI技术上持续创新,在应用场景上持续发掘,不断取得进步。”——高通创投风险投资高级总监毛嵩“投资一年来,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团队的持续进化和公司的不断成长,在持续巩固金属表面缺陷检测优势的同时,在新能源、医药等方向陆续也有不错的落地,期待公司抓住产业数智化浪潮的际遇,继续稳扎稳打,做大做强。”——中关村发展启航投资合伙人马建平 “疫情的肆虐让机器替人、自动化及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提到更高的位置,深度视觉的自研相机、自研算法及整体解决方案,在轴承及其他金属制品行业得到客户认可,我们也相信团队的能力会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老股东祥峰投资执行合伙人夏志进
  • 超声波自动雪深监测站——一款多点网络监测的2米雪深监测站#2023已更新
    超声波自动雪深监测站——一款多点网络监测的2米雪深监测站#2023已更新【TH-XS1】超声波雪深自动监测站是采用了超声波原理对雪量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和测量的技术,具备了检测江都高的特点,能够有效的分析出单位时间内的降雪量。一、产品介绍天合环境推出的TH-XS1型自动雪深监测站,采用超声波原理对雪的识别与测量技术,克服其它传感器对雪无法识别的缺点,因此检测精度比较高,通过监测所在位置的距离,得出雪的厚度,分析出单位时间的降雪量,该设备是一种专业降雪观测仪器,为无人职守的自动雪深监测报警系统,也可实现多点网络监测,通过GPRS无线网络将各点监测数据汇集控制中心统一处理,可用于气象台站、港口码头、道路交通,航空,建筑,农业,水文水利等诸多领域。二、产品特点1、低功耗采集器:静态功耗小于50uA2、标配GPRS联网、支持扩展蓝牙、有线传输3、7寸安卓触屏,版本:4.4.2、四核Cortex&trade -A7,512M/4G4、支持modbus485传感器扩展5、太阳能充电管理MPPT自动功率点跟踪6、三米碳钢支架,两节对接7、短信报警,超限后向指定的手机上发送短信8、ABS材质防护箱,耐腐蚀、抗氧化,防水等级IP66三、系统组成超声波雪深传感器、主机、立杆支架、太阳能供电系统、云平台四、技术参数1、采集器供电接口:GX-12-3P插头,输入电压5V,带RS232输出Json数据格式,采集器供电:DC5V±0.5V峰值电流1A,2、传感器modbus、485接口:GX-12-4P插头,输出供电电压12V/1A,设备配置接口:GX-12-4P插头,输入电压5V3、太阳能供电、配置铅酸电池,可选配30W 20AH/50W 40AH/100W 100AH.充电控制器:150W,MPPT自动功率点跟踪,效率提高20%4、数据上传间隔:60s-65535s可调5、7寸安卓触屏,屏幕尺寸:1024*600 RGB LCD6、传感器技术参数 名 称 测量范围 分 辨 率 准 确 度 雪深100~2000mm 1mm1mm±0.2%风 速 0~30m/s 0.01m/s ±(0.1+0.03V)m/s 风 向 0~360°(16方向) 1/16 1.0m/s) 空气温度-40-80℃0.1℃±0.3℃(25℃)空气湿度0-100%RH0.10%±3%RH大气压力30-110Kpa0.01Kpa±0.02Kpa(相对)雨量 ≦4mm/min 0.01mm ±0.2mm 光照0-18.8W LUX1lux5%二氧化碳500-5000PPM1PPM±50PPM±读数的3%土壤温度 -40~80℃0.1℃±0.5℃土壤湿度 0-100%0.10%3%7、生产企业具有ISO质量管理体系五、云平台介绍1、CS架构软件平台,支持手机、PC浏览器直接观测、无需额外安装软件。2、支持多帐号、多设备登录3、支持实时数据展示与历史数据展示仪表板4、云服务器、云数据存储,稳定可靠,易于扩展,负载均衡。5、支持短信报警及阈值设置6、支持地图显示、查看设备信息。7、支持数据曲线分析8、支持数据导出表格形式9、支持数据转发,HJ-212协议,TCP转发,http协议等。10、支持数据后处理功能11、支持外置运行javascript脚本
  • 华测检测收购风雪网安,完善网络安全检测行业布局
    近期,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012,简称CTI华测检测)完成了对安徽风雪网络安全测评有限公司(简称风雪网安)的控股权收购;风雪网安就该股权收购交易向行业监管部门进行了报备,并成功通过了行业监管体系下的股东变更认证申请;自此,CTI华测检测收购风雪网安的交易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交易进一步完善了CTI华测检测在网络安全行业的战略布局。   风雪网安成立于2013年,数年来风雪网安全国范围内服务了近千家政企客户单位,围绕客户单位重要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提升,较好地履行了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于2019年成功获得公安部颁发的网络安全等级测评机构资质。风雪网安员工总计近百人,主要任务是依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下的相关政策和标准,深入贯彻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网络安全等级测评与检测评估服务。   风雪网安作为一家以网络安全技术服务为核心的网络安全企业,通过一如既往的坚持技术创新、和谐发展的策略全面构造核心竞争力,以此协助全社会各行业客户构建牢固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本次成功收购风雪网安将有效完善CTI华测检测在网络安全行业的布局,使得CTI华测检测成为市场上为数不多可在网络安全检测领域为客户提供基于合规的立体、一站式网络安全防护解决方案的检测机构。此次收购将为双方在技术、市场、服务能力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协同效应。   双方将共同探索基于合规的网络安全防护创新性研究,为全社会各行业客户提供完善、全流程的网络安全技术服务。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展、服务能力的增强和市场空间的增加,将显著提升CTI华测检测的竞争优势,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 99万!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与运行(仪器设备采购)
    项目编号:GJSTHJJCYQSBCG-2022-01项目名称: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与运行(仪器设备采购)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预算金额:99.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99.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与运行(仪器设备采购),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便携式多参数测定仪、高压灭菌器、超净工作台、体视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之日起90日内完成全部仪器设备的供货及安装调试,各仪器设备的供货期详见第六章《采购需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仪器情报,科学家研发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三节点量子网络!!
    【科学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更安全、更高效的通信方式的需求日益增长。其中,量子信息科学的崛起引起了广泛关注。量子信息科学利用量子力学中的特性,如纠缠和叠加,来实现更安全和更快速的信息处理和通信方式。量子互联网作为量子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构建一个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全新互联网架构,以实现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的通信。在传统互联网中,信息是通过经典比特(0和1)进行传输和存储的。然而,在量子互联网中,信息以量子比特(qubit)的形式传输,这些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于0和1的叠加态,并且可以通过纠缠相互关联。这种非经典特性使得量子互联网具有独特的优势,如量子密钥分发、分布式量子计算和增强的传感等。然而,要实现量子互联网还存在一些挑战。其中之一是如何在大规模、多节点的情况下建立稳定的量子纠缠。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实验室规模的两节点系统上,缺乏对于多节点系统的研究和验证。另一个挑战是光子在光纤传输中的损耗问题,特别是在长距离传输时,光子的损失会大大降低量子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包小辉&潘建伟院士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子集合的量子存储器和光子服务器的量子网络架构,并利用量子频率转换技术来减少光子在光纤中的传输损耗。通过这些创新,他们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大都市规模的多节点量子网络,实现了远距离量子纠缠的生成和存储,并且能够同时在多条链路上执行纠缠生成。【科学图文】为了实现未来的量子互联网,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关于建立大都市区域的多节点量子网络的研究。他们在图1中展示了该网络的布局和实验设置。图a展示了一个广阔复杂的量子网络的设想架构,包括了许多高连接性的大都市区域网络,这些网络通过量子中继器通道相互连接。该网络由三个量子节点(Alice、Bob和Charlie)和一个服务器节点组成,形成了星形拓扑结构。这些节点被放置在合肥市内,形成一个三角形,节点之间的距离为7.9公里到12.5公里。在实验中,每个量子节点都配备了一个原子集合量子存储器,用于生成原子-光子纠缠。图b展示了量子节点的方案,包括了量子存储器、光子服务器以及用于纠缠生成的装置。图c展示了服务器节点的方案,其中包括了光子干涉仪和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等组件。图d展示了该研究中使用的多节点量子网络的布局,以及各节点之间的光纤连接。通过这些布局和实验设置,研究人员成功地实现了远距离量子节点之间的纠缠生成,并且纠缠存储时间超过了往返通信时间。此外,他们还展示了对所有三条网络链路的远程纠缠生成,并同时执行了这些操作。这项研究为评估和探索多节点量子网络协议提供了大都市规模的试验平台,标志着量子互联网研究的重要进展。图1:网络布局和实验设置。研究人员为了解决量子网络中的相位稳定性和频率漂移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弱场远程相位稳定方法的网络架构,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图2展示了该相位稳定化方法的方案和实验结果。在图2a中,研究人员利用弱场相位探测脉冲和光子计数在纠缠生成设施中检测相位差Δφ,并通过反馈立即进行补偿。实验结果显示,经过相位稳定化处理后,两节点之间的相位分布得到了显著改善,可观察到正弦振荡的干涉可见度。图2b展示了相位稳定化的特征,通过发送额外的相位探测脉冲和光子计数,成功实现了相位分布的高斯化。此外,图2c显示了在不同频率差条件下的干涉可见度,证明了频率漂移的补偿效果。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量子网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位稳定化方法和频率漂移的补偿可以确保在量子节点之间建立稳定的纠缠链接,为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图2. 弱场相位和频率稳定。接下来,研究人员在图3中验证了通过弱场方法在远距离节点之间生成的纠缠。在图3a中,他们展示了用于验证远程纠缠的实验设置。通过与额外的弱纠缠探测脉冲的结合,他们成功地检测到了远程纠缠的存在。在图3c和d中,他们展示了读出场和原子态之间的密度矩阵,证明了远程纠缠的存在,并通过保真度的计算确定了其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两个实验中均取得了成功,一次是在5微秒的存储时间内,另一次是在107微秒的存储时间内。这表明,他们的方法不仅能够实现远程纠缠的生成,还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纠缠的稳定性。图3. 一对遥远节点之间的纠缠。研究者在图4中展示了网络中的并发纠缠生成。他们的目标是同时在网络的不同节点之间建立纠缠,从而实现量子通信的潜力。在图中,研究者通过量子随机数生成器动态切换用户对,并使用多输入-双输出光开关来实现并发纠缠。实验结果显示,当改变Charlie节点的相位时,Alice-Bob、Alice-Charlie和Bob-Charlie三个链路上的纠缠度表现出了明显的正弦振荡,这表明了成功的纠缠生成。在另一方面,当测量PM态时,结果显示了与理论相关的高度相关性。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为量子通信和量子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实验上的验证,为未来的量子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关键见解。图4. 网络中并发纠缠的产生。【科学结论】本文展示了一种可行的都市区域纠缠量子网络的实现,并解决了该网络面临的技术挑战。通过成功实现远程纠缠的生成和存储,以及在网络内同时生成多个纠缠对,作者为量子通信和量子信息处理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其中,采用的单光子方案为网络的高纠缠速率提供了基础,远程相位稳定化和弱场方法则解决了单光子方案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这些方法不仅在实验中取得了成功,而且为未来构建更大规模、更复杂拓扑结构的量子网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此外,文章还指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性能的路径,如将波长转移到通信C波段、利用Rydberg阻塞机制抑制不需要的高阶原子激发、实现更好的纠缠验证以及延长纠缠存储时间等。这些科学启迪为未来量子网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有望促进量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进步,推动量子通信的实用化和商业化进程。原文详情:Liu, JL., Luo, XY., Yu, Y. et al. Creation of memory–memory entanglement in a metropolitan quantum network. Nature 629, 579–585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308-0
  • Illumina发布全新架构iSeq 100测序系统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Illumina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LMN)于2018年1月8日发布iSeq& #8482 100测序系统。该款全新的新一代测序(NGS)系统可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极为准确的数据,使几乎任何实验室都可用上Illumina的技术。新产品结合了公司成熟的边合成边测序(SBS)技术以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检测技术,代表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架构,在产出高精度数据的同时成本显著下降。& nbs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d3edf0d5-c5e9-4148-a4fd-d040c79e2184.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33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333"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Seq& #8482 100 /strong /span /p p   iSeq 100占地仅1平方英尺,集成了比Illumina以往任何一款测序仪都紧凑的NGS检测能力。iSeq 100标志着NGS作为广大客户、市场和应用领域进行研究发现和常规基因组检测的技术标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br/   “易于接受的价格让任何研究人员都可以在他们的实验室中享受到Illumina测序仪的精准性能”,Illumin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rancis deSouza表示。“iSeq 100为生殖系和体细胞肿瘤分析、16S微生物分析及靶向基因表达等一系列应用提供了稳定和可靠的表现。” br/   “iSeq 100具有巨大潜力,有望改变传染病监测,”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免疫学和传染病教授Pardis Sabeti博士说。“我们预计实验室研究人员将会主要在监测传染病方面使用此款仪器。在以往的案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Illumina的台式系统,例如MiSeq,在理解和处理疾病爆发中如何发挥了重大作用。相信iSeq 100的精准、低价和小巧体积一定能够让我们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NGS的威力。” br/   Illumina将继续开发iSeq架构,后续将不断扩大数据产出,同时减少运行时间。未来这些改进将会打开新的市场,将NGS技术扩展到快速微生物组测序、食源性病原体检测及医源性感染监测等应用领域。& nbsp & nbsp br/   iSeq 100现已接受预订,将从2018年第一季度末开始陆续发货。详情请联络您所在区域的Illumina销售代表。 br/   仅供研究使用。不得用于诊断。 br/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关于Illumina /strong /span br/   Illumina公司通过解码基因组而改善人类健康。我们注重创新,这使我们成为DNA测序和芯片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并为科研、临床和应用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我们的产品应用在生命科学、肿瘤学、生殖保健、农业及其他新兴市场上。 br/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192, 0) " strong 前瞻性声明 /strong /span br/   本新闻稿中可能包含前瞻性陈述,涉及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些前瞻性陈述是基于本新闻稿发布之日的预期,可能与未来的实际事件或结果有重大差异。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与前瞻性陈述有重大差异的重要因素包括:(i)我们进一步开发并商业化仪器和耗材的能力,以及针对我们技术平台部署新产品如MiniSeq仪器、服务和应用程序以及拓展市场的能力;(ii)我们生产仪器和耗材的能力;(iii)我们成功识别并整合所收购技术、产品和业务的能力;(iv)我们所经营业务和市场的未来运营及增长;(vi)开发、制造和推出新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惯有的挑战;以及我们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详细说明的其他因素,包括我们最近填写的10-K和10-Q表格,或在公开电话会议上披露的信息,其日期和时间已于之前发布。我们没有义务也不打算更新这些前瞻性陈述,亦不会评估或确认分析师的相关预期和提供当季度的中期报告或更新文件。 br/ /p
  • 新品推荐—信而泰DarYu系列高性能2~7层网络测试平台
    新品推荐—信而泰DarYu系列高性能2~7层网络测试平台◆新品仪器优势  ●DarYu-X系列高性能网络测试仪是信而泰推出的面向高端路由器、高端交换机、数据中心交换机以及高性能应用层设备的测试产品,具有高性能、高密度、高速率等特点,支持单框运行、多框级联等模式。  ●它采用模块化设计,由机箱、板卡和软件三部分组成。其机箱可提供3个或12个插槽,测试接口覆盖以太网1G到400G范围内的所有速率,实现按需扩展,帮助企业用户轻松应对测试业务的快速增长和未来业务发展。  ●配合信而泰基于PCT架构的新一代测试软件RENIX和ALPS, 以及X系列测试模块,DarYu系列网络测试仪可实现针对网络设备和网络系统的Layer2-7 流量测试及协议仿真,在功能、性能及安全性方面提供全面测试解决方案,满足研发、实验和质量控制等过程中的测试需求。◆主要特点  ★整机最大支持12个测试卡槽位,最多支持48个400G端口  ★全面的端口类型,覆盖400G/100G/40G/25G/10G/5G/2.5G/GE端口  ★支持路由、组播、接入、MPLS、VXLAN以及分段路由(SR)等协议的极限性能测试  ★基于FPGA的线速流量发送、统计、捕获  ★单端口最多支持400万的离散路由插入表  ★单端口最多支持64K流量的独立发送统计、128K流量的独立接收统计◆产品组成  DarYu-X系列网络测试仪由机箱、X系列测试模块、测试软件三部分组成。  ■DarYu机箱  DarYu机箱为插卡式测试仪主机,需要配合测试模块使用,根据槽位数的不同,分为两个型号:DarYu3000(3槽位)与DarYu12000(12槽位)。  ■X系列测试模块  X系列测试模块为测试仪的业务模块,包含若干测试接口,通过与被测设备的业务端口连接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接口的速率标准,分为X2-100G 系列板卡、X2-10G 系列板卡(电口)、X2-10G 系列板卡(光口)  ■Renix测试软件  Renix 是信而泰推出的适用于研发测试场景的数通一体化测试软件,该软件配合适当的信而泰机箱和接口卡,可对 DUT(被测设备)执行流量测试、协议仿真和性能测试。适用于复杂网络设备在研发阶段的测试,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ALPS 测试软件  作为业内领先的L47层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信而泰推出了基于Web化的PCT架构的新一代L4-7测试软件平台ALPS,可以满足目前广大网络安全设备厂家(包括防火墙、IPS/IDS、WAF、SLB、DPI等)、电信运营商和各大科研院所的应用及安全测试场景需求。ALPS新平台在易用性、功能性、可扩展性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ALPS可以仿真数据、语音和数据,可以精确仿真数百万的真实终端用户和网络行为,对单个应用层感知设备(如Firewall/IPS/IDS/WAF/DPI等)或整个系统进行压力和性能测试;可以仿真大量的真实攻击流量和恶意病毒流量(包括Fuzzing测试),验证和测试5G网络安全设备和系统的检测和防御攻击和病毒的能力,为5G安全测试提供全面的性能和效能评估。如您需要更多仪器详细资料或了解更多内容,欢迎通过仪器信息网和我们取得联系!
  • 高通量检测的优化-网络讲座
    IDEX Health & Science 很高兴为您带来网络讲座有关: (时间:2010年7月1日 北京时间凌晨02:00 时长:60分钟 演讲语言:英语) 高通量检测的优化 主题:花费更少、效率更高的分析检测技术 名额有限,请立即注册! 该网络讲座将讨论: &bull 在改善和优化检测方法时,如何在初期投资和日常的操作成本间寻求平衡来满足高通量的检测需求 &bull 当前通用的移液技术介绍以及针对高通量应用实现快速、非接触式分液对仪器性能的要求 &bull AstraZeneca(阿斯利康公司)如何达到和解决检测优化的挑战 演讲者: Kevin Barrett, IDEX Health & Science精密分配系统的业务发展总监。在加入IDEX Health & Science之前,Barrett先生是Innovadyne Technologies的总裁,Innovadyne Technologies生产和销售非接触式,纳升到微升级的移液设备,为全球各大领先的药物开发公司提供服务。当Innovadyne 在2009年被IDEX Corporation 收购之后,Barrett先生被任命为现在这个职位,并负责开发IDEX Health & Science的精密分配系统的业务,包括Innovadyne的产品线。Barrett先生有着25年在研发仪器设备公司的工作经验,涉及药物开发以及生物技术市场。 Jonathan Wingfield 博士, 1990年毕业于威尔士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他在加入英国牛津大学的Yamanouchi研究机构前曾在美国辛辛那提的儿童医院完成了博士后的研究。他建立了全自动系统用于建立和测试高通量筛选。到了2003年,在高通量筛选中达到全自动设置的价值才被认识到,并且Wingfield博士作为先行者,被任命领导一个团队致力于完成全自动方案的研究和开发。在Jonathan的领导 下,该团队在2005年创建了集中式生化筛查平台。该团队如今在AstraZeneca负责建立癌症项目的所有二期生化筛查数据。Wingfiled博士如今则领导着一个团队在Alderley Park的癌症部门负责现有筛选技术的技术支持以及创建未来的技术策略。 请点击,进行注册
  • 直播预告!第四届材料表征与分析检测技术网络会议之热性能分会场
    仪器信息网讯 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是关于材料的成分、结构、微观形貌与缺陷等的分析、测试技术及其有关理论基础的科学。是研究物质的微观状态与宏观性能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材料科学研究、相关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仪器信息网将于2022年12月14-15日举办“第四届材料表征与分析检测技术网络会议(iCMC 2022)”,两天的会议将分设成分分析、表面与界面分析、结构形貌分析、热性能四个专场,邀请材料科学领域相关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专家、知名科学仪器企业技术代表,以线上分享报告、在线与网友交流互动形式,针对材料科学相关表征及分析检测技术进行探讨。为同行搭建公益学习互动平台,增进学术交流。为回馈线上参会网的支持,增进会议线上交流互动,会务组决定在会议期间增设多轮抽奖环节,欢迎大家报名参会。会议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c2022/ 热性能主题专场会议日程: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专场四:热性能(12月15日下午)14:00--14:30高性能热电材料与近室温制冷器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赵怀周14:30--14:50锂离子电池热性能表征和失效分析沃特世科技-TA仪器部门TA仪器高级热分析应用专家 林超颖14:50--15:10高压重量法在储氢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沃特世科技-TA仪器部门服务工程师 陈刚直播抽奖:Waters-TA定制三合一数据充电线10个15:10--15:40电子封装碳基热管理材料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林正得15:40--16:10反钙钛矿化合物的反常热膨胀性质及其关联物性的研究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 王聪16:10--16:50有机硅在热界面材料应用研究现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曾小亮直播抽奖:《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报告》5本嘉宾介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赵怀周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课题组长。长期从事热电材料、热电输运新机制、热电器件与应用系统研究。在新型高性能近室温热电材料、热电器件和热电应用系统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重要创新成果,在基于镁基新材料的下一代热电制冷模块研究方面形成了国际特色。先后在Joule、Nat. Comm、Sci. Adv 、JACS、ACS Nano、Nano Energy、和Adv. Funct. Mater等著名刊物发表第一或者通讯论文70余篇,申请及授权国际国内专利10余项,文章引用次数2000余次。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联合重点及面上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要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担任分会场主持人和特邀报告人二十余次,担任第12届中国热电材料大会会议主席。第三届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奖二等奖(排序第一位)。【摘要】 报告聚焦热电材料和技术在全固态制冷方面的原理、优势和广泛应用,介绍了物理所热电研究团队近年来在热电新材料、新器件与新型应用系统方面的创新性工作。主要包括: (1)制备出全尺度可服役的基于Mg3(Sb,Bi)2新材料的热电制冷器件,基于新材料在性能投入比方面的显著优势,其有望颠覆一直以来行业上基于碲化铋的传统热电半导体制冷材料体系。(2)助力解决热电领域卡脖子材料与设备问题,在碲化铋缩颈热挤压制造相关设备和工艺方面获得进展,对实现我国热电制冷微器件的国产化有帮助作用。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该技术近期已在广西见炬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东方电子有限公司等热电企业获得推广。 (3) 提出地热-热电协同空调系统的思路并制造出原理样机。该系统可以替代现有商业空调的功能,同时具备分立式管理、无震动噪音和零碳排放的优势,有望实现规模应用。沃特世科技-TA仪器部门高级热分析应用专家 林超颖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硕士,现任美国TA仪器高级热分析应用专家。长期从事各类材料的热分析、力学性能表征及失效分析等工作。【摘要】 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一旦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的分解,或隔膜熔断、破裂导致正负极材料直接接触,或由于热管理设计缺陷导致锂离子电池出现安全性能的问题,会严重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TA仪器从锂离子电池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出发,全方位剖析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沃特世科技-TA仪器部门服务工程师 陈刚2000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德国Rubotherm磁悬浮天平系列设备的中国国内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近16年。曾多次前往德国原厂接受培训。熟悉国内磁悬浮天平用户及应用情况,对高压吸附领域有一定了解。曾工作于荷兰安米德公司,北京儒亚公司,于2017年加入美国TA公司,并工作至今。【摘要】 磁悬浮天平的发明是重量法应用领域里具有革命意义的里程碑。大大拓宽了重量法的应用范围,并附带了独特的性能优势。磁悬浮天平也为储氢材料研究带来了积极的帮助。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林正得林正得,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2014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3年浙江省"千人计划"等人才项目。2008年博士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材料科系。2012–2014年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电子学实验室和机械系担任博士后,2014年6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自加入材料所以来,已发表了ACS Nano、Advanced Science、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等SCI论文149篇,全部文章的引用数高于10,000次。现担任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期刊副主编。团队目前围绕着石墨烯应用开展研究课题,包含:导热应用、热界面材料、以及生医传感器件。【摘要】 近年来,基于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的高频率、大功率芯片得到了国家和产业的重点关注与广泛应用;为了提升内核效能,新一代芯片架构正朝向微缩化和3D互联方向发展,致使芯片的功率密度大幅提高,发热量随之迅猛增加。芯片的“热失效”成为了制约5G、航空航天等精密装备内功率器件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要解决目前电子封装的散热难题,需要对既有热管理材料进行升级迭代,并有效连接与统合这些部件,形成从芯片至散热器的最优传热路径。本团队针对电子封装中“芯片–衬底–均热板–热沉”热输运串联系统的关键零部件进行了攻关开发,克服了复合材料中二维材料填料的“定制调控排列取向”与“强化异质传热界面”两个共性难题,研发出“超低热阻碳基热界面材料”、“轻质高导热碳/铝散热器”、“柔性绝缘氮化硼导热膜”等系列新型热管理材料,从而提出面向新一代芯片架构的综合解决方案,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与产品。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 王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Adv. Mater.,Phys. Rev. 系列, Chem. Mater. Appl. Phys. Lett.,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超过240篇, SCI收录200篇以上,SCI他引超过3500次,H=33,2020-2021两年连续被国际机构爱思唯尔(Elsevier)评为“中国被高引学者”;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2012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晶体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固体反常热膨胀行为、自旋电子学反铁磁材料及器件、光学薄膜领域的研究工作。【摘要】 反钙钛矿化合物Mn3XN系列材料由于“晶格-自旋-电荷”的强关联性,发现诸多具有应用价值的物理特性,如零/负膨胀、压磁、磁热、近零电阻温度系数、反常霍尔效应等。在NMn6八面体中, Mn-Mn直接交换作用和Mn-X-Mn间接磁交换作用共存,形成复杂的磁结构, 且其磁结构对成分、温度、压力、磁场等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在多场耦合下产生丰富的物理特性。我们利用变温X射线衍射,中子衍射技术,结合热膨胀仪、差热分析(DSC)、磁、电测量等解析了这类化合物随温度、压力变化的晶体结构和磁结构,热膨胀系数及其关联的磁、电输运行为等。本报告将重点探讨Mn3XN(X: Ga, Ni, Ag, Zn)系列化合物在温度和压力场下的磁结构演变规律,以及由其诱导的物性变化,如负(零)热膨胀、反常电输运、压磁、压热效应等。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曾小亮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会员、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C类),入选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Google学术总引用次数7276,h指数47,荣获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omposites Part A,2020年“Top 5优秀审稿人”、国际学术期刊《Nanomaterials》(JCR 一区,影响因子:5.076)和《Frontiers in Materials》(JCR 二区,影响因子:3.515)的客座主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Nano, Chemistry of Materials, Small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多篇,申请专利30多项,合著书籍《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2010年以来,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科技部重大科技计划“02专项”,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项目等项目。【摘要】 在现代电子元器件中,有相当一部分功率转化为热的形式,耗散生热严重威胁电子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后摩尔时代的到来,电子元器件的封装技术由传统的二维封装向2.5维或更高级的三维封装方向发展。三维封装技术虽然提高了电子元器件运行速度、实现了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多功能化,但是也导致器件所产生的热量进一步的集中,采用常规的热传导技术已经无法实现热量有效传导。“热管理”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现代电子元器件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有机硅是制备热界面材料最为常用的基础树脂,本报告将围绕如下三个方面阐述有机硅在热界面材料应用研究现状: 1. 芯片热量来源及趋势 2. 有机硅热界面材料研究现状 3. 热界面材料用有机硅未来发展趋势会议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c2022/
  • 网络会议|第四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及应用”欢迎参加
    网络会议大会介绍根据4月6日工信部网站消息,1至2月全国锂电总产量超过82GWh。锂离子电池环节,储能电池产量超过9GWh,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约30GWh。出口贸易稳步增长,1-2月全国锂电出口总额达到357亿元。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锂电池材料关注的结构、动力学等性能,均与电池材料的组成与微结构密切相关,对电池的综合性能有复杂的影响。每一项性能与材料多种性质相关,没有特别统一的规律,这给电池的研究带来很大挑战。准确和全面理解锂电池材料的构效关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技术。2022年5月24-26日,仪器信息网与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第四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及应用”网络会议,按主要检测技术分设六个专场,邀请锂电检测领域研究应用专家、相关仪器技术专家等,以网络在线报告交流的形式,针对当下锂电研究热点、锂电检测新技术及难点、锂电检测市场展望等进行探讨,为锂电检测应用端与仪器设备供应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我国锂电检测市场良性发展。日立专场14:30-15:00锂电结构形貌分析技术专场邀请您参会报名链接:报名信息_网络讲堂_仪器信息网 (instrument.com.cn)END公司介绍: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日立集团旗下日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本公司秉承日立集团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始终追寻“简化客户的高科技工艺”的企业理念,通过与客户的协同创新,积极为教育、科研、工业等领域的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和优质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主要产品包括:各类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表面科学仪器和前处理设备,以及各类色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广大的日立客户,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武汉、沈阳等十几个主要城市设立有分公司、办事处或联络处等分支机构,直接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专业优质的各类相关技术咨询、应用支持和售后技术服务,从而协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其目标,共创美好未来。
  • 950万!广州市碳达峰、碳中和温室气体监测网络构建项目采购这些环境监测仪器
    中国政府采购网于2022年4月14日发布了广州市碳达峰、碳中和温室气体监测网络构建项目的招标公告,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计划采购两批环境监测仪器及综合分析装置,包括高精度二氧化碳(CO2)、高精度甲烷(CH4)、高精度一氧化碳(CO)、水气(H2O)监测设备、高精度氧化亚氮(N2O)监测设备及配套系统及配套系统,以及碳通量监测系统设备,用于郊区和城区温室气体监测网络构建。预算金额930万。潜在投标人应在2022年05月06日09时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项目信息如下:项目编号:GZHJ-2022HW-01项目名称:广州市碳达峰、碳中和温室气体监测网络构建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9,30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温室气体监测网络构建(郊区点位建设及前期选点报告)):合同包预算金额:4,800,000.00元 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环境监测仪器及综合分析装置高精度二氧化碳(CO2)、高精度甲烷(CH4)、高精度一氧化碳(CO)、水气(H2O)监测设备及配套系统,碳通量监测系统设备1(批)详见采购文件4,80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 180 日内完成供货、安装调试、验收并交付使用。合同包2(温室气体监测网络构建(城区点位建设、系统集成及数据分析)):合同包预算金额:4,50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2-1环境监测仪器及综合分析装置高精度二氧化碳(CO2)、高精度甲烷(CH4)、高精度一氧化碳(CO)、水气(H2O)监测设备及配套系统,高精度氧化亚氮(N2O)监测设备及配套系统,碳通量监测系统设备1(批)详见采购文件4,50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 180 日内完成供货、安装调试、验收并交付使用。
  • IDEX Health & Science宣布新的管理层架构和市场划分
    IDEX Health & Science宣布新的管理层架构和市场划分IDEX Health & Science任命新一届总裁,并将市场集中划分为分析仪器市场以及临床诊断/生物技术市场 ROHNERT PARK, CA, 2015.4.7— 2015年3月2日,IDEX集团的Health & Science Technologies旗下的IDEX Health & Science公司宣布任命Gustavo “Gus” Salem为新一届总裁。Gus Salem在生命科学领域拥有25年丰富经验,包括曾担任SISCAPA Assay Technologies的总裁和CEO,Agilent Technologies生物系统部门的副总裁和总经理。 Salem在质谱、分析仪器、临床诊断以及消耗品市场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不论客户管理还是产品整合方面都能驾轻就熟。他曾就读于加州伯克利分校并取得了生理心理学学位。 此外,在宣布新一届管理层架构的同时,IDEX Health & Science宣布了将业务划分为两个主要市场:分析仪器和临床诊断/生物技术。分析仪器事业部将主要服务于非临床适用的分析仪器市场,而临床诊断/生物技术事业部将主要服务于面向临床的OEM仪器制造商。这样的划分将有利于加强目标市场策略以及增加产品差异化。 IDEX Health & Science 一直都在流体行业,临床诊断市场寻求发展和扩充,并期待获取更高的增长。这次架构调整有效加强了产品的创新,更将精准地满足客户需求以及更好地整合IDEX Health & Science旗下众多卓越的流体产品和应用技术。 关于IDEX Health & Science LLCIDEX Health & Science 可以赋予客户 3 重优势,即借助我们的产品、人员和工程专业知识为您的流路系统带来新的活力。这些一体化的资产无缝结合在一起,使您的流控通路不仅仅是各种组件的组合,而正是这些奠定了IDEX Health & Science在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流控领域中的先行者地位。作为行业内在设计、开发以及制造流体部件和组件以及相关子系统的领先者,IDEX Health & Science提供了用于分析、临床诊断以及生物技术仪器的最佳方案。产品涵盖:流控连接件、阀门、脱气机、色谱柱空柱管、多岐管板以及可定制组件。更多信息请浏览:www.idex-hs.com。
  • 检测有精度,赛事有温度——方圆检测为护航亚(残)运搭建质量保障网络
    10月28日,亚残运会顺利落下帷幕。亚(残)运会背后凝结着无数工作人员的心血,其中就有一群检测人员,他们为比赛搭起一张隐形却重要的质量保障网络,让赛事平稳高效运行。6月15日,距离杭州亚运会还有100天。方圆检测集团扬起一面“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旗帜。“我们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准确检测,只成功、不失败,只出彩、不出错,确保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食源性兴奋剂事件‘零发生’!”这支党员队伍用铿锵有力的话语表明决心,接受授旗。今天之后,他们的亚运食品保障工作正式进入快车道,等待他们的是24小时随时待命,第一时间抽样,并在2小时内送达机构的高强度工作。为了做好亚(残)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圆检测很早便开始筹划。集团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购置大型高精尖检测设备,新建提升食源性兴奋剂检验能力,获得省级CMA、国家级CMA及CNAS资质,并通过遴选,获得全省唯一一家同时具备食源性兴奋剂检测、食品安全检测和食品快速检测全部资质的机构。“100-1=0”,重大赛事面前,任何纰漏都是致命的。为杜绝纰漏,集团高站位抓好统筹,依据兴奋剂管控链和检验检测链要求组建4个专项组,同时抽调集团内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形成业务闭环,组建“食品安全保障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突击队”提升保障工作效率。在亚(残)运期间,方圆检测共完成兴奋剂检测1250批,检出不合格13批;完成食安检测2002批,检出不合格7批;完成快检5366批,检出不合格6批,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故、食源性兴奋剂事件发生,交出护航亚运食安满意答卷。方圆检测的护航亚(残)运工作还不止于此,精准的检测全程保障赛事运行。亚(残)运火炬、亚(残)运奖牌、场馆安防、场馆建材、比赛场地及周边网络的质量都需要经过检验检测,方圆检测各部门的技术专家集智聚力,共同书写护航亚运答卷。为检验火炬“风吹不熄,雨浇不灭”的的性能,在火炬投入使用前,方圆技术专家通过12个项目,对15批次的火炬进行精准检测,包括气密性、点火性能、燃烧稳定性、火焰高度、延迟点火、温升、淋雨、抗风、跌落、异响、连续燃烧等。为全面检测奖牌质量,方圆检测统筹组织了四个部门进行检验检测工作。专家对奖牌的金银含量、抗氧化、抗脱落,绶带拉伸强度,奖牌表面盲文内容,以及对奖牌盒是否含甲醛、TVOC等有害物质都进行了检测。为高效准确完成检测工作,方圆特派专业人员蹲点称重,连续两个月坚守驻扎在电镀车间,每个步骤都留存影像数据资料。历经6个月,方圆高质量完成奖牌检测,现场检验样品数量达7135枚,累计抽检达1200多批次。在比赛过程中,保障场馆内安全至关重要。出乎意料的是,这项保障工作从2020年底就开始了。2020年底,方圆检测参与编制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场馆安防基础设施建设指南》的整体框架编制完成。指南包括开(闭)幕式场馆、竞赛场馆、独立训练场馆、亚运村及亚运分村等安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这本册子就是亚运场馆安防建设的提纲挈领。”方圆信电工程检测部技术专家詹德佑介绍到,从启动编制到正式发布,亚组委用了近一年实践不断打磨完善。借助《指南》,亚运场馆安防建设和质量评价有了依据。两年多来,杭州市公安部门牵头组成的一支专家队伍,以多方会诊的形式,对重要亚运场馆的视频监控、智能门禁、无人机防御电子防范系统以及防冲撞装置等实体防范设施进行评估检查,以确保各类安防设施成为亚运场馆的安全“金钟罩”。除了安防,场馆的建材安全也是重要保障对象。据悉,项目工程施工进场前,各类建筑材料必须要做一次“体检”,涵盖强度、抗渗防水、防火阻燃以及环保性能等多方面测试。“我们通过试验机对试样进行拉伸和抗压等测试,得出强度和破坏荷载,也就是反映建材的承受荷载的能力。”方圆建材产品检验所技术专家张光宇介绍到。在方圆,产品送来质检后,要经过制样、性能测试、数据记录等多个环节,一般3至5日内就能出检测报告。此外,网络基础设施是赛事保障的基石,它承载视频、消息的对外输出。开幕式期间,主会场“大莲花”及周边地区迎来近10万人规模的用网高峰。作为信息网络设施验收检测方,方圆深入黄龙体育中心、杭州电竞中心等10多个亚运场馆,展开无线和有线网络的检测,评估网络传输质量以及网络覆盖面,确保其达到赛事核心区和配套功能用房网络高质量、全覆盖的设计要求。“为杭州亚运贡献我们的力量,辛苦但很值得。”在亚运保障期间,加班加点对于方圆人而言是家常便饭。从秋分到寒露,体育健儿们拼搏奋战,演绎了一届无与伦比的亚(残)运盛会,方圆检测的技术人员也全力投入亚(残)运这场大考,不辱使命,交出满意答卷。方圆检测将始终牢记国企的使命担当,不断提升集团技术能力,在重大赛事、重大活动中继续发挥优势,做好技术保障。
  • 广西将新建12个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
    2009年7月16日自治区卫生厅通报,广西新增报告一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为应对甲型流感输入性病例的增长趋势,广西将新建12个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   据通报,新增的这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是一例输入性外籍病例,这是广西报告的第13例甲型流感确诊病例。截至目前,广西报告的13例确诊病例中,有12例已经治愈出院,只有1例正在住院治疗,病情稳定。   目前广西共有3个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别设在自治区疾控中心、南宁市疾控中心及桂林市疾控中心。记者从自治区卫生厅了解到,针对目前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病例呈快速增加的趋势,并有可能在秋冬季出现广泛传播和流行的疫情情况,广西将新建12个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加上现有的3个实验室,将实现全区14个市都拥有一个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   据了解,新建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将在今年9月底完成,全区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将达15个。届时,市一级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具备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能力,各监测网络实验室和哨点监测医院全面开展工作,对流感的监测范围和能力都将得到大大提高。   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在监测流感疫情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所覆盖的医院每周都会在流感病人中采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随时监测病毒变化情况。此外,流感监测哨点医院还将对流感病人进行登记报告 疾控部门则根据报告的流感病人数量和地点进行分析,以判断是否会出现流感大流行 卫生行政部门也将以实验室的监测数据为依据,随时调整和制定流感防控策略。
  • 水土气三大领域齐了!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网络研讨会专家阵容揭晓
    塑料因其具有经久耐用、价格低廉等优良性能被全世界广泛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只有20%的塑料垃圾被回收或焚烧,而大多数塑料碎片被排放到垃圾填埋场或自然环境中。由于塑料难以降解,塑料污染在环境中可持续存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并通过物理磨损、化学反应和生物降解进一步破碎成为更为小的塑料碎片。粒径小于 5mm的塑料颗粒、碎片、纤维、发泡、薄膜等被称为“微塑料”。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汤普森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这一概念。目前国际上关于微塑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塑料的分布、 丰度及潜在影响等,也包括微塑料的来源、分离检测、对其他污染物的吸附效应及机理、物质循环、生态效应及污染防治等方面。4月27日-4月28日,仪器信息网、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网络研讨会,共计11位专家助阵直播,共同就微塑料检测与分析进行交流讨论。报名参会》》》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plastic230427/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网络研讨会专家阵容(排名不分先后)4月27日上午:海洋微塑料监测方法的标准化及风险评估专场姓名单位及职务报告题目张彦旭南京大学教授全球海洋微塑料的源与汇:三维传输模型视角张微微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研究员待定王清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待定徐向荣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海洋微塑料的生态风险评估4月27日下午:陆地土壤环境微-纳塑料的分析方法及有害添加物的检测专场姓名单位及职务报告题目张立武复旦大学教授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纳米塑料检测潘响亮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待定涂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法何德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室主任/副教授待定4月28日上午:大气微塑料的监测及健康风险姓名单位及职务报告题目李道季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待定龙鑫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东亚陆地-海洋微塑料大气传输的数值模拟研究刘凯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城市冠层及海气边界层大气微塑料赋存观测报名参会》》》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plastic230427/
  • 海洋学家拟建海洋酸化国际监测网络
    据《自然》网站近日报道,全球海洋学家努力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计划正在逐步成型,他们本周拟定将搭建国际监测网络,借助远程传感器等测量二氧化碳所致的海洋酸化对于水生生物的影响。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酸碱度降低的现象。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呈弱碱性。研究人员估计,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海洋的酸度已经上升了30%。以此种酸化速度,2100年这一数字或将下降到7.8。海水酸性的增加,将改变海水化学的种种平衡,使依赖于化学环境稳定性的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例如,越来越酸的海水能够破坏珊瑚和牡蛎贝壳中包含的碳酸钙,或是损坏某些海洋浮游生物的骨骼等。因此,科研人员需要更清晰的数据来评估海洋酸化严重的地区,并利用模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测。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属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的理查德费利表示,科研人员经过数十年的巡航考察发现,大部分的海水酸化发生在少数的几个公海地点,但这种监测方式十分昂贵。他说:“我们正在尝试建立大量具有自动化系泊设备的监测点,其可以通过卫星将数据传输给研究人员,使科学家基于相关数据验证海洋的酸化模型。”费利等人期望,监测点的数量能够在未来10年从20个攀升至60个,形成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全球监测网络,并使每个国家都能支持自己的酸化监测,令酸化监测成为巡航舰载测量的例行部分。这一监测计划将由海洋酸化国际协调中心领导,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   费利坦言,目前沿海生态系统的监测功能最弱,然而这些区域却最需要对于海洋酸化程度的追踪。以太平洋西北地区为例,酸化程度可因上升流携带的大量溶解的二氧化碳而增强,致使牡蛎培育的收益率在2005年至2008年间下降80%左右。而当地研究小组提供的有关上升流的监测设备,可使培育机构及时调整运营部署,避开酸性海水的突袭。这一战略能在2011年为太平洋西北地区的牡蛎产业节省3500万美元,可谓是监察观测系统十分实用的一个方面。
  • 山东2020年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经验被国家方案采纳
    p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2016年11月16日下午召开发布会,邀请山东省环保厅副厅长董秀娟就《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山东省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办法(试行)》等相关情况进行解读。在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山东将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p p    strong 山东环境监测体制机制改革经验做法被国家方案采纳 /strong /p p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耳目与基石。生态环保事业发展越快,越离不开牢固的监测基础。发布会上,董秀娟介绍说,2011年以来,我省积极稳妥推进环境监测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环境质量考核“上收一级”、污染源管理“下放一级”,空气站“转让—经营(TO)”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监测数据质量,提升了环境监测的公信力。2015年7月,国办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号),我省环境监测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经验和做法被国家方案所采纳。在此基础上,省环保厅积极与环保部有关司局、单位对接,就省级工作方案编写、监测网络和监测能力建设、国家监测事权上收、监测数据联网等问题进行了沟通请示,并参考已出台工作方案的河北、福建两省任务分工,研究制订了《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 /p p    strong 山东明确五大任务 建设7大监测网络 /strong /p p   董秀娟介绍说,方案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山东省明确了5项主要任务: /p p   一是全面设点,建设大气、水、土壤、声、辐射、污染源、生态状况等7大监测网络。 /p p   二是全省联网,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 /p p   三是自动预警,加强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严密监控企业污染排放,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能力,科学引导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 /p p   四是依法追责,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为考核问责提供技术支持。 /p p   五是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社会化监测机构的作用,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与保障体系。 /p p   董秀娟介绍说,早在2014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基于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015年开始,按照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借鉴大气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围绕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省环保厅会同有关部门对国内相关领域的生态补偿办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全省45处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进行现场调研,针对当前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研究制订了《山东省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办法(试行)》。 /p p   “办法的补偿对象为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每年由省环保部门会同各有关单位对上一年度自然保护区管护工作组织绩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补偿。由省级财政统筹年度预算安排生态补偿资金总额度,每年的补偿标准依据年度补偿资金总额度和自然保护区评估结果及重要性系数确定。重要性系数综合考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服务价值、面积、自然保护区级别确定。自然保护区补偿资金主要用于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巡护和监测、生态保护工程等方面。”董秀娟副厅长介绍说,目前,《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已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办法(试行)》已由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 /p
  • 总站高级工程师姚志鹏谈国家水环境监测网络未来发展
    在12月4日举办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 姚志鹏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国家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情况。  大家早上好!  非常荣幸有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国家水网的情况,一开始我立了一个题叫“机遇与挑战”,我说这个不太合适,机遇和挑战还是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刚才缪冬塬主任也介绍了,新的环境新的形势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机制体制和市场,我结合水网,把一些东西简单介绍一下。  主要介绍两个内容,一个自动监测,一个是手工监测,都是围绕水网说的,不包括污染源,只说地表水。2015年环保相关的法律制度陆续出台,从“十八大”提的生态文明到去年的新环保法的实施到“水十条”和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方案,监测领域的文以前是从来没有的。8月份出来了党政干部生态责任损害追究办法,去年出台了省一级监测环保追责。大了来说都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小了来说,党政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追究办法的考核,为什么现在抓数据质量,都是为这个服务,以后省级领导、地市领导升迁,还要看环境有没有发生变化,提出了谁考核、谁监测的思路。  国家监测网,有四级监测网络,包括国家、省市、地市、县,按要素分大气、水、土壤、生态和其他东西,我们没有拿到最新的数据,应该上下差不太多的结果。说一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国家有几个大的分享,一个自动的监测网络一个手工监测网络,还有一些专项网,比如重金属还有国家单独做的东西。  说一下地表水网络,现在在用的2767个手工监测项,发展历程,前身是972个监测网络,这个网络2012年5月份实施,2016年3月份,在这个基础上调整到2767个,增长了两倍多的数量,数量也是根据环境形势的不断变化进行调整的。最早七几年的时候,在国家组建水网的想法,当时没有连通,只是在领域,像三湖三河,那上面设了一些直报点。后来专家认识到重要性,开始组网,开始有400多个网络,再后来有700多个,再到900多个,每五年对网调整一次。每次中央提出新的要求之后,对网会进行调整。972个还是相对合理,考虑到人口和经济状况的分布。按照新的要求,大气在做大气考核,因为考核已经明确到“气十条”里面,对省地市也好,排名肯定要过,只是技术手段可能没有成熟,没有成熟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网络,虽然现在有2767个,还有十几个地市没有铺设监测断面,水的南北差异太大,可能有些没有地表引流,还有可能一个地方只有一个点,这个点的好坏一下子就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好坏。深圳来说,深圳的大气非常好,整个水,我们国家只有一个点,就在深圳河,我们的数据基本是6类,偶尔有5类的情况,拿这个点考核,可能会出现跟实际不太一样。这个网可能还会微调一下。2、水网先天的问题,刚刚说地域性的差异,源头水怎么测都没问题,到下游就很多污染物进来了,很难界定清楚是上游来的还是本地进来的。水的排名太复杂,后期还会微调一下。  说一下这个网的运行方式,这个网组建以来,一直委托当地的监测站,九几年到2014年,还是一个点每个月监测12次,采样的除外,水的后期国家有事权上收的概念,事权是国家的事权,国家全额出资来做,是地方的事权,就由地方自己来做,如果是交叉的,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各自出钱。水网中央规定是国家事权,不让地方配套,后来我们调研,组织一些公司每年做12次的经费额度,2015年财政按照972个点,每个点的标准提到4.7万。今年新的运营,按照2767个,测算的大概一个点五万多块钱。常规的监测在一个地市一个省还可以,但是放在全国来说,这个价格非常低,具体看一些地方,在新疆那里,好多地方当天去根本回不来,车费、油费、人工、按照规范标准,基本做不下来。水的规范非常严格,现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来走。如果严格按照规范来走,有时候根本搞不下来。国家还在提第三方检测放开市场,我们拿了10%的点做测试,有一段时间,大家最激进的时候说把点全拿出去给第三方做,一开始大领导有这个想法,后来考虑到还是认为,如果网全放开还不太现实,现在没有哪两家或者五家六家能把网全做下来。首先采样需要地方帮你找到位置,找到位置之后有现场工作、中间运输等,拿这个东西来考核市政府,如果结果好就算了,如果结果不好,当地很容易找到毛病,市场看起来很不错,但是有时候非常难做,尤其是低价,两、三万投这个标,我根本不相信你能干好这个活。2016年来看,这个市场想着让第三方做这一块,我们委托地市,现在我们更希望第三方以另外一个身份介入,比如选一个关键的点让地市来做,请第三方公司取一批标准样送到第三方公司,这种方式比较可行。水网这我们简单的介绍到这里。  经费保障没问题,以后每年财政部会出,所有的网络最主要的核心,就是数据的质量,这块国家最关心,不管谁做,比如让第三方来做,拿什么手段证明我的数据没问题,我能保证我的数据质量,这些东西能拿出来,毫无疑问市场就非常大,你能把这个事情做好。上次有些公司来投,说到质量控制,但是说得很空,也没有实际的手段让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能给出真实的数据。地方也是,你怎么告诉我你的数据真实,你的过程没问题。你可以口说,我们还是希望全程序的留痕,整个过程怎么做的都有痕迹,我相信你是按照我的规定做的,这样比较可靠,你能保证你的数据没问题,你的措施,你的手段,至少技术设计没有问题,这样来说才有空间。  自动监测网络,真正成网络在2007、2008年前后,最早有自动检测网络建设的想法,包括技术成熟是1999、2000年,那时候刚开始起步,国家对自动检测不断的投入,2015年一直到现在,现在总数是310个自动监测网络。最早有个想法是用自动监测替代手动监测,有些指标可以,但是全靠自动检测还是有些问题,比如发现有些地方数据异常,还是需要手工监测运维一下,是自身异常还是仪器仪表异常引起的。数量来看,三百多个点已经可以的,包括89个点是上收地方建设的,包括江苏省、河南建的一些关键位置的点,我们要过来,这些点划拨国有资产,国家给运营费,这个项目已经招标完成已在实施了。三百多个点的数量肯定没问题,但是数量是不是再扩大再建设,现在也是有两种声音。我个人认为,如果再建也可以,我们可能还会上收,如果领导还有想法,说所有点全部上收自动监测,我们就这个问题专门给领导写了一个可行性方案,我们建的都是传统的固定站点,水网没有浮标在做,都是固定的站点,固定站点的建设受地质条件、当地交通、治安环境的影响,有些地方不适合建自动站。如果领导研究还是要建,就存在土地的问题,现在我们建固定站要拿到土地,征地的成本很难控制,国有土地还好协调,如果是农民或者其他土地很难协调,过程很漫长,很多地方没有土地证,财政、发改还不立项。  水站建了很多,还有很多数据挖掘工作没有做,海量的数据分析应用我们也没想到好办法,如果有好的想法把数据用起来。江苏建了三百多个水站,河南建了一百多个,接下来湖北、天津、吉林都要奔着一百多个建,水站建的还可以,最后数据的应用数据的挖掘,建了之后起到什么作用。我们三百多个点,每年六七百万的运维费,到底发挥什么作用?数据的挖掘还是需要深度的思考。  穿插的说一下水站运维方式,我们从2000年开始,一个点运维费20万。受事权上收的影响,水站数据只连国家,不通过地方,地方如果要,我们可以给也可以不给,已经在自己运维的方式里,现在国家各种改革,好多地市监测机构,没有那么积极的做这个事情,包括人员的变动,很多地方对水站运维没有多大的积极性,借助这两个条件,2015年把运维方式改了一下,拿15万招第三方公司做运维,剩下的5万给地市做运维保障。去年我们拿了几十个点来做试点,后来看第三方公司还做的不错,队伍、人员专业化,另外好多地方两个点留一个人,远的地方一个点就留一个人,出现问题马上维护,很多是生产商,很多是代理商,如果有一些小故障,自己就维修了,如果自己修不好,马上团队过来修。数据有效性和数据量很大,数据有没有够,够了之后,我们找第三方公司对数据质量进行考核和测试,核心就是一个。把我的数据量、质量维护合格,他有这方面的优势,不足的可能是运行时间短,做仪表这块,对数据的敏感性差一些,数据有什么波动,地方站来做,根据多年的经验可以找出来什么原因,这方面他欠缺一些。上次我们去东北一个水站看,维护系统都非常好。脏度非常高,我们取个水样测又很好,我说可能是采样口有瘀泥,后来一看,真的是有瘀泥。可能是缺一些实际的经验。2017年的计划,除了国界点,国界很多在边防区域,公司进不去,这些不拿出来给第三方做,其他的可能都给第三方做运维。  刚才我们穿插说了一下经费,2015年的时候给我们和解了,和解到18万,今年我们报预算的时候调到22万还是23万,具体的额度还会有一些调整。自动网也好,手工网也好,核心都是数据质量,不管怎么样一定要保证数据质量,如果质量保证不了就很难做。很多企业都是非常低的价格中标,如果中了,我们也担心服务,没有利润企业很难很好的做服务,包括现在建的水站,最初建水站主要是进口仪表,20万左右,后来用国产仪表,我们也是支持民营企业,我们用国产的,价格从20万到15万,2014年到10万。每年招完都有一个净结余,去年一个表到8万,财政部通过核算预算,说根据多年招标的情况,我认为你的表五万就够了,低价把市场做坏了,从总部到地方的物流成本、还有人员成本,出了问题还要维护,维护费非常贵,财政部跟我们说五万,我们跟他说因为区域和市场,可能还要商量。假如今年中标后走了,明年的预算就很难做,市场的秩序还是需要大家维护。  饮用水源地监测,这个数据原来我们要求监测,每个点也象征性的给了一万元,这一块也牵涉到事权上收,中央认为饮用水属地管理是当地政府自己的职责,所以国家没有投入钱来做这个事情,但还是要求报数据。338个地级市,每季度每个月要监测我们要求的指标,每季度做一次全分析的监测,县里面要求每季度做一次36项运行指标的监测,每年做一个全分析监测,很多地方不具备全分析监测的实力,第三方的市场可能更大,因为地市站尤其西部,根本不具备监测的实力。水源地的监测,不管委托高校还是公司,大家一定要注意数据的敏感性,如果接这个活,真是国家来报数,一定要搞好指标,明确指标的单位是什么。我们之前出现过一个问题,当时测多氯甲苯超标三百多倍,直接报部里,部里一看超标这么多直接报国务院了,后来就去查这个事情,一查发现是兰州大学的实验室来做的,一看他们的实验室被污染了,相关的领导该免的免,该除的除。水源地的数据质量一定要有敏感性,还有重金属的监测,这些都是比较小众的监测业务,因为时间关系不多说。  提问:您介绍关于事权划分问题,作为市场检测机构,我们想了解国家对于环境监测市场到底怎么划分?目前我们只有一些概念性政策性的问题,具体哪些属于国家?哪些属于省?哪些属于市?这块我们不太清楚。  姚志鹏:委托业务有的是委托当地来做,事权是国家的,监测事权是适度上收,这里存在给自己留可操作性的空间,如果全部上收都砸我手里了,国家这方面,从监测来考虑,自动这一块和大气这一块都拿出来市场化。国家网通常考虑不具备都上收完,都脱离地方来做这个事情,不现实,所以国家提出适度上收,事权是国家的,经费是国家的,但是做可以是第三方监测做。如果是省网自己地市的监测网络,仍然是地方的事权。
  • 国家海洋局印发《关于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意见》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局属有关单位: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的基础,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覆盖管辖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国家和地方四级监测机构承担着海洋环境质量监测、海洋生态监测、海洋环境监督性监测和海洋生态环境风险监测预警等职责。但目前在监测网络规划布局、数据质量管理、标准规范建设、信息集成应用、监测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56号)要求,现就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全面设点,全国联网、测管协同,形成国家与地方统筹协调、分工合理、职责明晰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明确各级海洋主管部门监测网络建设任务分工,强化组织管理和质量监督,落实各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责任。  统一规划、综合协调。统一规划布局监测网络,健全规章制度、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推进监测数据联网与共享,落实信息公开制度。  综合集成、测管协同。加强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和应用,服务海洋综合管理,实现监测监管有效联动,为地方政府问责考核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保障、提升能力。完善国家和地方专项财政保障机制,加大能力建设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提升能力。  (三)建设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科学布局,监测预警能力、信息化和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监测数据信息互联共享、高效利用,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全面建成协调统一、信息共享、测管协同的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二、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运行管理机制  (四)进一步明确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事权  国家海洋局负责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规划布局、质量监督和信息管理,健全国控站位监测制度,组织实施覆盖管辖海域的环境质量监测,推进海洋生态监测,准确掌握、客观评价全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地方海洋主管部门负责所辖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跨部门协调,依据所辖海域环保工作需求,设立与国控站位不相重复的本行政区监测站位,逐级承担辖区内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职责,强化对入海污染源、海洋开发活动、公众用海、环境高风险区等监督性监测,负责组织辖区内海洋生态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监测。  (五)依法落实用海企事业单位的监测责任  直接向海排污企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污染排放自行监测的主体责任 海洋(海岸)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单位承担工程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跟踪监测。用海企事业单位所获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应及时上报海洋主管部门。  (六)强化对监测机构的监督管理  各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社会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要健全并落实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各级海洋主管部门要加大监测质量核查巡查力度,严肃查处故意违反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党政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处理。  三、优化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布局  (七)统筹规划海洋环境质量监测  统一布设全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站位,科学设计监测时间频率,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海洋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分区分类建立海洋环境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加强对近岸严重污染海域、环境质量退化海域、环境敏感海域关键指标的动态连续监测。  (八)拓展海洋生态监测  优化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布局,扩大海洋生态监控区类型和范围,开展对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功能区、敏感区和脆弱区的连续监测。加强对珍稀濒危海洋生物、重要海洋经济物种等专项监测,加大对海洋保护区保护对象变化情况监测预警,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海洋生态红线区专项监测。  (九)强化海洋环境监督性监测  定期实施陆源入海污染源和海上污染源普查,在主要入海河流及河口区、重点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同步开展在线监测。构建海洋功能区环境监督性监测体系,加强对农渔业区、滨海旅游休闲区等预警性环境监测,实施海洋倾倒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区、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用海区等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全过程跟踪监测。  (十)分类实施海洋生态环境风险监测  分区分级建设海洋生态灾害应急监测体系,提高对赤潮、绿潮、溢油、核辐射、环境突发事件的监控能力和预警水平。开展沿海工业园区、重点排污单位、海上开发活动等海洋环境污染事故风险源排查,在近岸海域高风险区加强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他危险废物等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加强海洋跨界污染监测预警。  四、推进监测信息集成共享和信息公开  (十一)加快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依托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系统,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畅通国家(海区)、省、市、县等各级海洋监测机构数据传输节点。将各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信息、用海企事业单位所获海洋环境监测信息统一纳入共享平台。探索建立与其他涉海部门监测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促进各类监测信息的集成共享和综合应用。  (十二)落实监测信息公开制度  沿海各级海洋主管部门负责发布本辖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将社会公众关注的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信息、应急环境监测信息等纳入公开范围,在年度公报基础上,定期发布各类环境信息,丰富信息发布渠道,提高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时效性。逐步实现重点港湾或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水浴场等区域监测信息实时公开。  五、提升海洋综合管理和服务支撑效能  (十三)服务海洋综合管理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应用,为各级政府履行海洋环保职责提供管理支撑,为国家和区域发展规划、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规划等提供决策依据。建立健全海洋环境信息专报、环境质量通报制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性重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监督管理等作用。开展海洋资源、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大数据关联分析,实施区域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监测预警。  (十四)加强监测与执法联动  各级海洋主管部门要加强入海排污口、海上排污行为监督性监测数据的应用,为海上执法部门掌握排污单位违法排污行为提供技术支撑。建立监测与监管执法联动快速响应机制。定期开展海洋(海岸)工程用海区、海洋倾倒区、海洋生态严重退化区、海洋生态红线管控区等专项执法监测。  (十五)提供对考核问责的技术支撑  完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利用监测与评价结果,为沿海各级政府落实本行政区海洋环境质量改善、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应急管理等职责任务的考核问责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六、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标准规范体系  (十六)加快监测新技术的应用和标准化进程  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新技术研究、试点应用和业务化转化,促进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实时在线等新技术在海洋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快高新监测技术、先进分析检测技术、高效海洋生物物种鉴定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等标准化进程。  (十七)加强评价方法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  加强海洋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研究,鼓励发展适应本辖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的地方评价方法。促进海洋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研究和业务应用,完善海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环境容量评估、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和服务功能综合评价、海洋生态环境风险预警、海洋生态环境灾害影响和损失评估、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估预警等方法体系。  七、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综合监测能力建设  (十八)加强监测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海洋环境监测机构编制标准,优化配置监测人员。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着力培育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常态化的监测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机制,全面推进基层技术人员定期培训。开放国家监测中心、海区监测中心、省级监测中心平台,加强双向人才交流。健全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制度,做好海洋环境监测岗位类别划分,提高艰苦岗位监测人员津贴。  (十九)统筹实施能力建设重大工程  建立与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事权相适应的国家和地方财政保障机制。对全国监测机构实施分级标准化建设,建设具备近岸、近海、远海、远洋综合监测能力的专业船舶队伍,全面提升海上作业能力 构建关键生态环境要素的卫星遥感和在线监测网络,新(改、扩)建集监测观测、应急响应、预报减灾、调查研究在内的综合保障基地。  (二十)积极培育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市场  探索社会化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资质管理和监督考核办法,有序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落实用海企事业单位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责任,鼓励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参与工程用海区生态环境跟踪监测、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等监测活动。在基础公益性监测领域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包括海洋环境在线监测设施运行维护、志愿监测船队建设等。  国家海洋局  2015年12月4日
  • 华质泰科参加“国家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网络构建与相关技术”学术研讨会
    2019年12月21日,由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国家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网络构建与相关技术”学术研讨会于广州珠江宾馆成功举办。会议由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承办,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分析化学实验室、广东省化学危害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办。来自国家部委、各军兵种、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中科院、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军地单位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将围绕“群智群力、携手共建化学安全检测实验室国家网络体系”的主题,就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的职能、分布、组成与技术能力要求,国内外运转情况与发展形势,组织管理与联动响应模式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次会议由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习海玲主任、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陈江韩主任主持,火箭军工程大学侯立安院士作为大会主席致开幕词。华质泰科荣幸参与会议,并由首席技术官刘春胜博士在会上做了“原位质谱(DART,SICRIT等)便携化与高通量试验进展”的报告。原位质谱(AIMS)技术如实时直接分析(DART® )、液滴萃取表面分析(LESA® )、解析电喷雾(DESI® )、流过式介质通路放电源(SICRIT)、APMALDITM大气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等等是继当今主打的有机及生物分析黄金标准技术–液质联用(LC-MS)电喷雾离子化(ESI)及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成功解决了生物及有机分子的分析之后又一波革命性的最新质谱技术,满足快速、现场、直接、无损、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分析的需求。该类技术具有独特的样品脱附/离子化/分离的进样机制,无需或仅需要极简单的样品前处理,在食品、药品、材料、物证、环境等领域的安全检测与品质控制,在组学分析、新药研发、中药及天然产物分析、成像、精准医疗与健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急剧上升的应用。近五年来,世界著名大学(如斯坦福,MIT,哈佛,剑桥、北大、台大、中大、复旦、南大、浙大、药大、矿大等等)、研究院(如美国NIH、EPA、NIST、中科院、医科院、农科院、检科院、计量院等等)、跨国制药及食品公司(如罗氏、默克、辉瑞、雀巢)、国家执法部门(如FDA、FBI、公安部、质检局、出入境、药检所等等)陆续采用该类技术和设备。共建共享,聚力合作。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行,既交流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更初步构建了相关军地实验室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按照“协同指挥、统一联动、分级响应”的原则,构建国家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网络体系并形成整体合力迈出了坚实步伐。
  • “食用油品质与安全检测技术”网络主题研讨会成功召开
    食用油作为日常膳食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 其品质和安全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自2010年媒体曝光“地沟油”事件,卫计委向各检测机构及社会公开征集检测方法,以期加强食用油的品质监督。5年之后,相关检测方法的建立、比较已陆续公布,而这些年司法机关在该领域的侦查与监管的加强,也严控了这一危害百姓健康的行为继续蔓延。 严查源头的同时,检测技术的进步也为提升食用油的品质提供保障。为使大家全方位了解该领域的进展,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2015年7月22日举办“食用油品质与安全检测技术”网络主题研讨会,诚邀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曹文明研究员、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邓平建老师,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杨悠悠老师等业内专家与200多位来自食用油生产和检测单位的听众在线分享宝贵的专业经验。曹文明老师详细讲解了中国特色地沟油的鉴别方法探索过程,指出以TGP(Triglyceride Polymer)作为已用油筛查标记物,以及使用非定向识别谱图法(如IMS离子迁移谱,NMR)作为筛查技术的前景。邓建平老师从地沟油中深度劣变产物的非脂溶性,非极性与非挥发性特征出发,提供了从拉曼光谱角度对植物油中地沟油快速筛查的新思路。杨悠悠老师围绕食用油中农残、增塑剂、苯并芘、3-氯丙醇酯等危害成份的分析,在合理巧妙进行样品前处理的基础上有效检测,并从检测结果中引申环境控制,加工工艺优化以最终提升食用油品质。 来自福斯、赛默飞、安捷伦、ROMER、岛津的工程师也分别详述了各自针对食用油安全检测的最新技术及应用。涉及近红外光谱、二维气相、二维液相、离子色谱、气质、拉曼光谱等多种仪器及检测设备,检测项目涉及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等。工程师精彩的报告内容后,网友积极在线咨询报告中涉及新品和现有仪器升级等问题。 本次会议的视频将于近期上传,有兴趣的网友可收藏下方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ubjectInsidePage/1555 具体报告如下:近期精彩网络主题研讨会:2015年8月12日 “肉制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网络主题研讨会报名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ubjectInsidePage/15922015年8月26日 “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技巧”网络主题研讨会报名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ubjectInsidePage/1603 更多会议请关注网络讲堂官方微信:
  • 关于仪器信息网网站架构升级的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仪器信息网网站架构升级的通知 /strong /p p 尊敬的各位用户: /p p   为了提升网站的访问速度及访问体验,我们将于2019年3月23日至24日对网站架构进行整体升级,届时可能会出现部分模块暂时无法访问现象,如发现问题,请与我们的工作人员联系:胡先生(18201051725)。 /p p   感谢您对我们的谅解与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仪器信息网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9.03.19 /p
  • 明天直播,46报告|第五届锂电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大会全日程海报公布
    1、 会议概述据4月4日工信部发布数据,2023年1-2月,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国锂电总产量超过102GWh,同比增长24%。出口贸易稳步增长,1-2月全国锂电出口总额达到706亿元。锂电池材料关心的结构、动力学等性能,均与电池材料的组成与微结构密切相关,对电池的综合性能有复杂的影响。每一项性能与材料多种性质相关,没有特别统一的规律,这给电池的研究带来很大挑战。准确和全面的理解锂电池材料的构效关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技术。仪器信息网自2019年举办首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以来,该系列会议已成为锂电检测领域广受关注的一年一度千人线上盛会,参会人员广泛涵盖了从锂电上游原材料/设备、中游电池系统、下游应用等锂电产业环节。2023年5月23-26日,仪器信息网将联合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第五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按主要检测技术、技术热点分设七个专场,邀请锂电检测领域研究应用专家、相关仪器技术专家等,以网络在线报告交流的形式,针对当下锂电研究热点、锂电检测新技术及难点、锂电检测市场展望等进行探讨,为锂电检测应用端与仪器设备供应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我国锂电产业市场良性发展。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直播平台:仪器信息网-3i讲堂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2023会议形式:线上直播,免费报名参会(报名入口见会议官网)扫码免费报名2、 会议日程第五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5月23-26日时间专场名称5月23日 全天锂电成分分析技术专场5月24日 上午锂电结构形貌分析技术专场5月24日 下午锂电粒度/表界面性能分析技术专场5月25日 上午锂电热性能分析技术专场5月25日 下午锂电安全与失效分析技术专场5月26日 上午锂电环境可靠性试验技术专场5月26日 下午锂电回收相关检测技术专场详细日程海报(七大专场海报.rar )3、 往届会议回顾1)第四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会议官网: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2022 2)第三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会议官网: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2021 3)第二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会议官网: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2020 4)第一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会议官网: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 4、 会议联系会议内容:杨编辑(仪器信息网)15311451191 yanglz @instrument.com.cn 会议赞助:刘经理 15718850776(同微信) liuyw@instrument.com.cn
  • 地沟油识别法网络疯传 专家:关键在识别指标缺失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公安部近期破获了一起特大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被摧毁。关于"地沟油"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正当卫生部全力研究鉴别"地沟油"检验方法的时候,一则《中学生发明简易识别地沟油》的消息在网上疯传的同时也引来广泛争议,一个中学生发明的简易装置真能识别地沟油吗?这种方法有多少科技含量?   其实早在今年4月份就有媒体报道了这条消息:“最近上海的高中生通过半导体制冷片让地沟油立即分层现出原形。”“汪益乐表示,地沟油是动物油与植物油的混合物,二者冰点不同,采用物理方式快速降温,地沟油就会分层显形。”   这则旧闻因为最近公安部侦破的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引发公众对食用油的恐慌而再次被拉出水面。网络用它惯有的语气和字眼轻易夺得了大家的眼球。   "地沟油生生把孩子逼成了发明家,上海中学生发明地沟油鉴别方法:地沟油因反复使用,其中动物油含量高,相比植物油,其黏度冰点不同。普通植物油要零摄氏度,而地沟油在8摄氏度即凝结。将自家购买的食用油放进摄氏8度左右的冰箱,如凝结,即为地沟油。请相互转告吧!"一时间,帖子被网友疯狂转载。但也不乏冷静的声音,知名科普网站果壳网"谣言粉碎机"发表文章称,作为一个"检测方法",它是否靠谱需要考虑两个问题:其一,有没有正常的食用油在8℃下凝固?如果有,这样的正常油就会被"冤枉" 其二,有没有地沟油在8℃下依然不凝固?如果有,就会导致这样的油"漏网"。有网友就质疑说,"为什么我家的花生油在8℃情况下也会凝固呢?" "这样的方法到底科学不科学?"对此,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化学品安全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陈会明认为单靠这种方法鉴别是否地沟油并不太科学。   陈会明:从这个方法它本身上它可以做一个定性,不能做一个非常准确的方法,就是从物理上来讲的话跟他溶液里头所拥有无机盐的量,和它有机物整体的量、它的溶度是有关系的,而且这个方法要成为一个相对来说定性判定的方法我觉得还需要做一个仔细的论证吧。   目前我国正开展严厉打击地沟油行动,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检验方法。而事实上,"地沟油"检验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国内外尚未建立科学可行的"地沟油"检验方法。根据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规定,我国食用油全部应检的理化指标一共有9项。居民日常购买量最大的花生油、大豆油等,只需检测其中的酸价、过氧化值、浸出油溶剂残留、总砷、铅、黄曲霉毒素、苯等6至7项。而按这些检测标准,地沟油甚至是"合格"的。所以陈会明认为,导致目前我国地沟油流向餐桌的关键问题不是是否有检测方法而是没有标准。   陈会明:关于这种油判定的标准现在有一些问题,没有一个具体规范指标的标准,这也是个最大的问题。工业用的话要保证它绝对是个工业用途或者是这样一个用途的渠道,这个渠道也没有很好的建立,所以说我觉得问题在这里,就是没有一个指标的标准,另外一个就是这个渠道不是很好。   陈会明认为,如果不给地沟油寻找更多合理的用途,即使检测方法再简单也无法真正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当年的三聚氰胺就是前车之鉴。   记者:所以你觉得它不是检测方法有没有的问题?   陈会明:不是检测方法的问题我觉得是我们对于地沟油现在其实还没有一个严格的指标标准,然后我们对食用油的标准,只是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一些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对地沟油进行简单加工以后就能满足你这个指标,理论上它就可以按照你国家的规定按照你的标准就可以作为食用油,它不违法。
  • 关于召开第四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的通知
    1、 会议概述根据4月6日工信部网站消息,1至2月全国锂电总产量超过82GWh。锂离子电池环节,储能电池产量超过9GWh,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约30GWh。出口贸易稳步增长,1-2月全国锂电出口总额达到357亿元。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锂电池材料关心的结构、动力学等性能,均与电池材料的组成与微结构密切相关,对电池的综合性能有复杂的影响。每一项性能与材料多种性质相关,没有特别统一的规律,这给电池的研究带来很大挑战。准确和全面的理解锂电池材料的构效关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技术。2022年5月24-26日,仪器信息网将与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第四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及应用”网络会议,按主要检测技术分设六个专场,邀请锂电检测领域研究应用专家、相关仪器技术专家等,以网络在线报告交流的形式,针对当下锂电研究热点、锂电检测新技术及难点、锂电检测市场展望等进行探讨,为锂电检测应用端与仪器设备供应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我国锂电检测市场良性发展。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协办单位: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直播平台: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平台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2022(内容更新中)会议形式:线上直播,免费报名参会(报名入口见会议官网)2、 会议日程第四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5月24-26日时间专场名称5月24日 上午锂电成分分析技术专场5月24日 下午锂电结构形貌分析技术专场5月25日 上午锂电热性能分析技术专场5月25日 下午锂电粒度/比表面性能分析技术专场5月26日 上午锂电安全与失效分析技术专场5月26日 下午锂电环境可靠性分析技术专场3、 往届会议回顾1)第三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20212)第二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20203)第一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4、 会议联系会议内容:杨编辑(仪器信息网)15311451191 yanglz@instrument.com.cn 刘老师(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15022617437 liuxiaoxia@ciaps.org.cn 会议赞助:刘经理 15718850776(同微信) liuyw@instrument.com.cn
  • 网络讲堂:环境重金属检测最新方法研究
    《环境重金属检测的最新方法研究》网络讲堂报名开始 近年,血铅超标、镉大米等重金属污染事件被频繁曝光,国家也于今年2月份,出台了首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重金属污染的检测、控制、治理及修复已成为科学仪器行业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 天瑞仪器长期关注行业热点,并针对重金属检测与监测,积极进行方法研究与开发。8月3日,天瑞仪器推出了“重金属污染防治刻不容缓”网络专题,用户浏览量较高,效果反馈良好。为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与行业专家共同分享、探讨天瑞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将于8月19日,推出题为“环境重金属检测的最新方法研究”网络讲堂活动。活动报名工作现已启动。 “环境重金属检测的最新方法研究”网络讲堂将于8月19日10:00,通过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台”平台召开。主讲人为天瑞仪器研发二部副部长、环保产品线产品经理吴升海博士、应用研发中心方法研究工程师吴敏;应用研发中心负责人姚栋梁博士也将参与现场问答。 开课时间:8月19日上午10:00(网络教室于2011-8-19 9:30:00开放),会议时长1小时,分为专家讲座和在线问答两个环节。 内容简介: 本次讲座围绕天瑞仪器在土壤、大气、水质三种介质中的重金属检测最新方法研究成果展开讨论。 ① 体系篇A、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政策;B、国内外重金属检测技术研究成果;C、天瑞环境重金属立体监测系统最新研究 ② 土壤篇A、环保土壤重金属检测行业的现状研究;B、XRF中手持式的应用,手持式仪器的技术指标和用途。C、影响XRF检测土壤重金属测试结果的因素。 ③ 大气篇A、大气重金属B、XRF检测C、自动在线监测 ④ 水质篇A、阳极溶出伏安法B、化学显色比色法 参加方式: 点击进入该页面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fo.asp?infoID=254,通过下述界面登录或注册后即可成功进入报名界面。审核通过后,报名者将在18日前收到电子邮件通知函。届时按提示进入会议室即可!(为确保名申请顺利通过,请填写完整而正确的信息) 环境配置: 只要您有电脑、外加一个耳麦就能参加(需要进行音频交流的用户需准备麦克)。 天瑞仪器期待您的光临! 了解天瑞仪器:www.skyray-instrument.com
  • 环保部解读《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p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耳目与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作支撑,生态环保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态环保事业发展越快,越离不开牢固的监测基础。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p p   一、有关背景 /p p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对抓紧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就建设大气和水环境监测网络、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可靠等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开展全天候监测,健全覆盖所有资源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络体系”。《环境保护法》要求“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发布国家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及其他重大环境信息”。 /p p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环境保护法》要求,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为生态环保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已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 /p p   二、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必要性 /p p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经过近40年的发展建设,已经改变了靠“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的落后面貌,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并及时向人民群众发布各类监测信息。当前,全国环保系统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建成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都按照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开展了PM2.5在内的6项主要空气污染物监测,并实时发布监测信息。同时,水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和土壤环境质量专项调查,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和颗粒物源解析工作全面开展。2012年成功发射环境一号C星,与环境一号A/B星3星组网,形成了环境卫星“2+1”星座,实现了2-3天对全国覆盖一次的遥感监测能力,初步建成了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环境监测工作实现了从手工到自动,从粗放到精准,从分散封闭到集成联动,从现状监测到预测预警的全面而深刻的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此外,国务院水利、国土、海洋、农业、气象、林业等部门也根据各自管理需要建立了相应的监测网络,开展了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土壤、生态等领域的监测。 /p p   但是,面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还存在网络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影响了监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政府的公信力。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改革,紧紧围绕影响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突出问题,强化监测质量监管,落实政府、企业、社会的责任和权利。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管有效联动。 /p p   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p p   《方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保障。 /p p   《方案》提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要坚持“明晰事权、落实责任,健全制度、统筹规划,科学监测、创新驱动,综合集成、测管协同”的基本原则。 /p p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要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全面做到说清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说清污染排放状况、说清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保障。 /p p   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基本思路 /p p   (一)统一生态环境监测建设规划、标准规范。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存在部门间环境监测网络规划布局不统一,技术规范、评价方法不统一,数据缺乏可比性。为此,《方案》明确提出要按照《环境保护法》要求,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国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同时,要统一相关环境要素的布点、监测和评价技术标准规范,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增强各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确保排污单位、各类监测机构的监测活动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 /p p   (二)建设大数据平台,统一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当前,国务院有关部门之间、地方之间以及地方与中央之间监测数据集成联网与共享不足,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渠道不统一等问题,影响政府权威性和公信力。为此,《方案》提出要加快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网络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将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各地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联网共享,大力加强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在信息发布方面,依法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制度,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统一发布。 /p p   (三)突出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执法联动。监测和监管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和手段。针对当前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对追究各级政府和企业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支撑不足的问题,《方案》提出要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监测结果考核问责政府环保责任落实情况,依托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监测建立监测与执法相结合的快速响应体系,实现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同时,《方案》提出要加强自动预警,科学引导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主要包括,加强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严密监控企业污染排放,完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排放自动监测与异常报警机制。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人类干扰、生态破坏等活动的监测、评估与预警。 /p p   (四)明晰生态环境监测事权与责任。当前各级政府、企业、社会的环境监测事权划分不够清晰,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监测数据受行政干预的现象,对科学评价环境质量、环境保护目标考核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首先必须明确各级政府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和责任,《方案》提出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主要承担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环境执法监测、环境应急与预报预警等职能。环境保护部适度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以准确掌握、客观评价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相应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第二,要求各级政府确定的重点排污单位必须落实污染排放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的法定责任,政府要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监管。第三,大力推动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生态环境监测市场,明确提出开放服务性监测市场,并在基础公益性监测领域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同时,要求环境保护部制定相关政策和办法,有序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 /p p   (五)加强对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针对实际工作中,部分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不能严格履职、监测质量不高以及责任追究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方案》在加强对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方面提出了明确措施和要求。首先,各级相关部门所属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的机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和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履行职责,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第二,环境保护部要依法建立健全对不同类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的监管制度,制定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处理办法等规定。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大监测质量核查巡查力度,加强对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业务活动的监管,严肃查处故意违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第三,对于党政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处理。 /p p   (六)强化综合能力保障。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是改革任务落到实处的基础保障。为此,《方案》明确提出要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综合能力,包括: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机构编制标准,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完善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重点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建设,各级政府将生态环境监测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重点保障。完善环境保护监测岗位津贴政策。 /p p   五、《方案》的主要内容 /p p   《方案》包括6个部分共20条,3500余字。 /p p   引言部分鲜明地体现问题导向,点出了当前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p p   第一至三条是“总体要求”,主要明确《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按照明晰事权、落实责任,健全制度、统筹规划,科学监测、创新驱动,综合集成、测管协同的原则,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p p   第四至十五条为《方案》的任务措施部分,针对当前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等四个方面的任务。其中: /p p   第四至六条是针对全面设点,提出了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有关任务。主要包括:建立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健全重点污染源监测制度、加强生态监测系统建设等三方面的监测网络建设内容。 /p p   第七至九条主要是针对全国联网,提出要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主要包括: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等三个层面的任务。 /p p   第十至十二条主要是针对自动预警,要达到科学引导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的目标。主要包括:加强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严密监控企业污染排放、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等三个方面的措施。 /p p   第十三条至十五条是针对依法追责,要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主要包括:为政府考核问责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执法同步、加强对各类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p p   第十六条至二十条是为保证《方案》确定的任务顺利实施,提出需建立健全的相关制度和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体系、明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积极培育生态环境监测市场、强化监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生态监测综合能力等五个方面保障措施。 /p p   结尾部分主要强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改革的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保证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p p   六、认真做好《方案》的落实工作 /p p   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各级环保部门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深入学习领会《方案》内容,认真落实《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加快建成统一、完善、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坚强的支撑与保障。当前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好《方案》的落实工作: /p p   (一)做好《方案》内容任务的分解工作。分别制定国务院相关部门和环保部内各司局的任务分解表,将《方案》提出的任务逐条落实到责任部门。 /p p   (二)制定《方案》实施计划。根据《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2016-2020年),确保如期完成任务,达到目标。 /p p   (三)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和企业环境监测事权。明确政府所属监测机构主要承担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环境执法监测、环境应急与预报预警等职能,其他服务性监测可向市场开放,由社会监测机构承担。中央政府根据事权划分,建设并运行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 地方政府根据事权划分,建设并运行地方环境质量监测网。排污企业要按照《环境保护法》要求严格落实污染排放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的主体责任。国家和地方建立污染源监测数据共享与发布机制,重点排污单位要按照环保部门要求将自行监测结果统一上传发布。 /p p   (四)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评价方法。对现有的大气、水、土壤、生态、近岸海域等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现状梳理、需求分析,列出需要修订完善的清单,抓紧开展修制订工作,力争统一各有关部门的环境监测标准规范,努力推进各类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活动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 /p p   (五)逐步健全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尽快出台环境监测条例、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管理规定等法规、制度,使各项改革的举措固化为法律和制度规定,使改革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扎实推进。 /p p   (六)开展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会同中编办开展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环境监测机构“四个规范”,即:规范单位属性,明确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规范职能定位,明确各级监测机构的具体职能 规范编制管理,明确编制标准和人员结构 规范经费保障,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保障人员和运行经费。 /p
  • 关于召开第五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的通知
    1、 会议概述据4月4日工信部发布数据,2023年1-2月,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国锂电总产量超过102GWh,同比增长24%。出口贸易稳步增长,1-2月全国锂电出口总额达到706亿元。锂电池材料关心的结构、动力学等性能,均与电池材料的组成与微结构密切相关,对电池的综合性能有复杂的影响。每一项性能与材料多种性质相关,没有特别统一的规律,这给电池的研究带来很大挑战。准确和全面的理解锂电池材料的构效关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技术。仪器信息网自2019年举办首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以来,该系列会议已成为锂电检测领域广受关注的一年一度千人线上盛会,参会人员广泛涵盖了从锂电上游原材料/设备、中游电池系统、下游应用等锂电产业环节。2023年5月23-26日,仪器信息网将与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第五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按主要检测技术、技术热点分设七个专场,邀请锂电检测领域研究应用专家、相关仪器技术专家等,以网络在线报告交流的形式,针对当下锂电研究热点、锂电检测新技术及难点、锂电检测市场展望等进行探讨,为锂电检测应用端与仪器设备供应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我国锂电产业市场良性发展。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直播平台:仪器信息网-3i讲堂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2023(内容更新中)会议形式:线上直播,免费报名参会(报名入口见会议官网)2、 会议日程第五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5月23-26日时间专场名称5月23日 上午锂电成分分析技术专场5月23日 下午锂电结构形貌分析技术专场5月24日 上午锂电热性能分析技术专场5月24日 下午锂电粒度/表界面性能分析技术专场5月25日 上午锂电安全与失效分析技术专场5月25日 下午锂电环境可靠性试验技术专场5月26日 上午锂电回收相关检测技术专场3、 线上报告征集1、 大会报告遴选:采取邀请、推荐与自荐三种方式结合,特别欢迎踊跃推荐或自荐;2、 推荐或自荐安排:1)凡期望能够在本次会议上发表演讲的单位与个人,都可直接推荐或自荐,演讲为线上PPT报告形式,每个报告30分钟(含约5分钟线上答疑互动时间);2)推荐或自荐演讲人时,请写明演讲人姓名、单位、主要从事研究内容以、拟演讲专场名称、演讲题目及详细联系方式(邮箱、电话号码),并发送至yanglz @instrument.com.cn ;3)推荐或自荐演讲人截止时间定于2022年5月15日前。4、 往届会议回顾1)第四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会议官网: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2022第四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于2022年5月24-27日线上举办,会议共吸引锂电领域2500余人报名参会,参会者单位性质、产业环节分布如下图:2)第三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会议官网: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202 1 3)第二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会议官网: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2020 4)第一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会议官网: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 5、 会议联系会议内容:杨编辑15311451191(同微信) yanglz @instrument.com.cn 会议赞助:刘经理 15718850776(同微信) liuyw@instrument.com.c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