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单砖原位双剪仪

仪器信息网单砖原位双剪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单砖原位双剪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单砖原位双剪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单砖原位双剪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单砖原位双剪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单砖原位双剪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单砖原位双剪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单砖原位双剪仪相关的资讯

  • 百实创发布百实创-双倾力热电集成系统 原子尺度分辨 原位新品
    INSTEMS系列为用户提供了7种原位TEM实验平台。其中包含三种单外场施加平台,三种双外场耦合平台和一种三外场耦合平台。三种单外场产品为INSTEMS-M(力学加载)、INSTEMS-E(电学加载)和INSTEMS-T(热场加载);三种双外场耦合产品为INSTEMS-ME(力电耦合)、INSTEMS-TE(热电耦合)和INSTEMS-MT(力热耦合);一种三外场耦合产品为INSTEMS-MET(力热电耦合)。产品介绍:INSTEMS-MET采用独特的MEMS芯片设计和新颖的集成策略,克服了多场耦合的诸多兼容性难题,完美保存了TEM样品杆的双轴倾转功能。可以在TEM中向样品施加力、热、电三种外场,实现外场的灵活组合,原位观察材料原子尺寸微观结构变化。该产品极大地拓宽了原位电子显微学的研究范畴,是科研工作者研究复杂力/热/电环境下材料的强大工具。突出优势:1、灵活热/力/电场耦合超宽加热范围 ( RT-1200 oC ) 超高加热精度( 0.1 oC ) 牛顿级驱动器( 100 mN) pm级驱动控制多种加载模式多种通电程序pA级电学测量2、双轴倾转α 轴倾转最高至±25° β 轴倾转最高至±25°3、稳定的原子尺度成像极限样品漂移<50 pm/s空间分辨率≤0.1 nm技术优势:ItemParametermini-lab兼容性MT/TE/ME/M/E/T加热范围RT up to 1200 ℃ *加热准确性≥98%加热速率10000 °C/s最大驱动力 100 mN最大驱动位移4 μm驱动精度 500 pm最大电压± 50 V *电流测量范围1 pA-1 A空间分辨率≤0.1 nmEDS兼容性√应用领域:半导体电池安全器件失效热电材料… … 创新点:1、独特设计与精密加工的MEMS芯片排除了热膨胀或者样品抖动带来的干扰,提高实验成功率。2、多通道信号传输保障多场的独立控制与信号采集3、三场耦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研发者的使用需求百实创-双倾力热电集成系统 原子尺度分辨 原位
  • 百实创发布百实创原位-原子双倾力热耦合系统INSTEMS MT新品
    INSTEMS系列为用户提供了7种原位TEM实验平台。其中包含三种单外场施加平台,三种双外场耦合平台和一种三外场耦合平台。三种单外场产品为INSTEMS-M(力学加载)、INSTEMS-E(电学加载)和INSTEMS-T(热场加载);三种双外场耦合产品为INSTEMS-ME(力电耦合)、INSTEMS-TE(热电耦合)和INSTEMS-MT(力热耦合);一种三外场耦合产品为INSTEMS-MET(力热电耦合)。产品介绍:通过极限局域化加热设计,INSTEMS-MT可在前所未有的极宽温度范围内对样品施加力学载荷。加热所需功率极低,样品倾转稳定顺畅,保证了力热耦合下高质量的动态原子尺度观察和记录。为该系列特别开发的多种样品制备流程覆盖多个领域、多种尺寸的材料,同时满足多种力学加载需求。突出优势:1、力场施加条件下的高温加热能力超宽加热范围( RT-1200 oC ) 超高加热精度( 0.1 oC ) 可程序化加热四探针测量 2、多种力学加载模式拉伸/压缩/压痕/弯曲/冲击/蠕变/疲劳自动/手动/循环加载牛顿级驱动器( 100 mN) pm级驱动控制 3、双轴倾转α 轴倾转最高至±20° β 轴倾转最高至±10° 4、稳定的原子尺度成像极限样品漂移<50 pm/s空间分辨率≤0.1 nm 技术指标:加热范围RT up to 1200 ℃加热准确性≥98%加热速率10000 °C/s最大驱动力 100 mN最大驱动范围4 μm驱动精度 500 pm空间分辨率≤0.1 nmEDS兼容性√ 应用领域:加速蠕变高温相变元素扩散高温塑性变形析出相及其与位错相互作用再结晶… … 创新点:1、样品受力方向与倾转处于同一平面,实现拉压载荷的同时实现大角度双倾。2、极限区域加热,热损极小,样品升温响应快。百实创原位-原子双倾力热耦合系统INSTEMS MT
  • 百实创发布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原子尺度双倾力热电集成系统新品
    关于INSTEMS系统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方法是实时观测和记录位于电镜内部的样品对于不同外场如力、热、电等激励信号的动态响应过程的方法,是当前物质结构表征科学中最新颖和最具发展空间的研究领域之一。受限于透射电镜样品室狭小的空间及特殊的结构,目前商业化的透射电镜原位力学样品杆多采用探针式力场加载,无法实现双轴倾转,大大限制了研究者从原子尺度下原位研究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变形机制。针对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百实创公司专项开发的INSTEMS系列透射电镜用原位原子尺度双轴倾转力、热、电一体化综合测试系统拥有独特创新设计的MEMS芯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微驱动系统,保证了样品在透射电镜毫米尺度空间内实现力场与热场或电场耦合加载条件下,同时具备大角度正交双轴倾转功能,进而实现在多场耦合加载下材料原子尺度显微结构及其性能演化的原位观察与记录。该系统可实现1200℃高温下力热耦合加载,最大驱动力大于100mN,驱动行程大于4μm,最小驱动步长低于0.5nm,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极大的扩展了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原位研究领域的应用。本系统与各大品牌电镜有优异的机械及电磁兼容性,稳定性高,保证电镜原有的分辨能力。整合了独特创新设计的MEMS芯片与微型驱动器的高集成Mini-lab原位样品搭载平台,保证了不同形状、性质的样品在TEM中有稳定的力、热、电加载实验环境,并能精确控制参数变量;通过更换不同Mini-lab实验台,可以灵活的实现力、热、电单场或任意两场耦合加载,并能做到互不干扰。精密的结构设计保证样品能在场加载条件下实现大角度双倾,结合皮米级超高精度控制系统,确保显示的原子像无抖动、分辨率高。功能强大,操作便捷的控制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加载模式,并实时收集与处理数据,满足用户不同条件下的实验与测试设计要求。可实现多场耦合加载:ISTEMS系列产品具有高度集成的可定制化微型实验系统。通过更换不同功能的微型实验台(Mini-lab),该系列可灵活施加力、热、电等多种外场组合。Mini-lab独特的MEMS芯片设计和新颖的集成策略解决了小区域多场耦合加载兼容性难题。可独立控制多场加载,避免相互干扰。 原子尺度分辨率:INSTEMS系列结构紧凑的微型实验台和特殊设计的β轴倾转机构完美融合了多场耦合施加和双轴倾转功能,可轻松实现原子尺度分辨的动态观察。 高精度控制与测量:超灵敏微型驱动器稳定的四电极MEMS芯片 可靠的电学连接无干扰的电路布局 强大的高精度多通道源表确保INSTEMS系列产品可同时实现高精度加热、pm级驱动控制和pA级电信号测量。 适用范围极宽、功能易于扩展:INSTEMS系列适用于多种形态尺寸的材料(适用于块体以及一维、二维纳米材料);可实现多种类型的多场耦合施加(热-力-电耦合);加载灵活,可对样品进行拉伸加载、压缩加载、弯曲加载,也可进行纳米压痕实验;同时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功能扩展。适用于大部分固体无磁材料的研究。 关键技术指标与参数:热场指标温度范围室温~1200℃*加热速率>10000℃/s温度精度≥98%测温方式四电极法EDS兼容性√力场指标驱动精度<500pm最大驱动力>100mN最大位移4μm电场指标最大输出电压±50V电流测量范围1pA-1A*电压测量范围100nV-50V双倾指标α角倾转范围±25°β角倾转范围±25°*驱动精度<0.1°分辨率极限稳定性<50pm/s*空间分辨率≤0.1nm* * 列出参数取决于Mini-lab型号与电镜状态。 硬件说明:样品杆部分包含双轴倾转样品杆与配套的Mini-lab实验台,MET型号样品杆可兼容所有类型的Mini-lab实验台。软件控制:力、热、电三场都具有丰富的加载模式可供选择:力场可选择单向拉/压加载或循环加载;电场拥有7种可供选择的波形加载;热场可自由设置温控程序。 应用范围1. 高温环境下的力学行为在力场与热场条件下原位实时观察材料原子像,并能获取成分信息。可应用于加速蠕变、高温相变、元素扩散、高温塑性变形、再结晶、析出相与位错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原位原子尺度研究高温合金相在高温下(1150℃)的形变机理原位观察超级合金在400℃与750℃下塑性变形过程2. 高温环境下的电学行为 在热场与电场条件下原位实时观察材料原子像,并获取电场数据。可应用于热电材料、半导体、相变存储、电场可靠性分析、介电材料等领域的研究。 热电耦合条件下SnSe原位原子尺度失效分析3. 力与电场的交互行为在力场与电场条件下原位实时观察材料原子像,测量和控制样品电信号。可应用于压电材料、铁电材料、锂离子电池、柔性电子器件等领域的研究。 4. 力场、热场、电场单场条件下的材料组织变化可定量的控制单力场、热场、电场施加于样品,并实时原位的观察样品原子像及成分信息。高熵合金900℃条件下观察元素扩散创新点:一、独特设计的MEMS芯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微驱动系统,保证了样品在TEM毫米尺度空间内,在力场与热场或电场耦合加载条件下具备大角度双轴倾转功能,进而实现在多场耦合加载下材料原子尺度显微结构及其性能演化的原位观察与记录。该系统可实现1200℃高温下力热耦合加载,驱动力大于100mN,驱动行程大于4μ m,最小驱动步长低于0.5nm,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二、MEMS芯片采用特殊结构及材料设计,加热响应迅速(>10000℃/s),温度精度高>98%,热稳定好(<50pm/s),使用寿命长(>100h),相较于传统一次性使用的MEMS芯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验成本。三、采用高度集成的可定制化微型实验系统,可实现力、热、电以及力热耦合,力电耦合和热电耦合等多种外场的施加。四、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多种类,多维度材料研究,还可实现包括拉伸、压缩、弯曲、纳米压痕等多种力场加载方式。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原子尺度双倾力热电集成系统
  • 百实创发布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原子尺度双倾力电耦合系统新品
    INSTEMS系列为用户提供了7种原位TEM实验平台。其中包含三种单外场施加平台,三种双外场耦合平台和一种三外场耦合平台。三种单外场产品为INSTEMS-M(力学加载)、INSTEMS-E(电学加载)和INSTEMS-T(热场加载);三种双外场耦合产品为INSTEMS-ME(力电耦合)、INSTEMS-TE(热电耦合)和INSTEMS-MT(力热耦合);一种三外场耦合产品为INSTEMS-MET(力热电耦合)。产品介绍:INSTEMS-ME可以实现多种模式的电学施加和高精度的电学测量。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倾转需求选择不同驱动方式。该产品可实现拉伸、压缩、弯曲等多种力学加载模式。借助于独创的力电耦合模式,INSTEMS-ME完美保存了TEM样品杆的双轴倾转功能,成为市场上首个可实现原子尺度力电耦合研究的实验平台。突出优势:1、力场施加条件下高温加热能力超宽加热范围( RT-1200 oC ) 超高加热精度( 0.1 oC ) 可程序化加热四探针测量2、优异的电学施加和测量能力多种通电程序pA级电学测量3、双轴倾转α 轴倾转最高至±25° β 轴倾转最高至±25°4、稳定的原子尺度成像极限样品漂移<50 pm/s空间分辨率≤0.1 nm技术指标:最大驱动力 100 mN最大驱动位移4 μm驱动精度 500 pm 最大电压± 50 V电流测量范围1 pA-1 A空间分辨率≤0.1 nmEDS兼容性√应用领域:压电材料铁电材料驱动/传感光电伏材料锂离子电池纳米器件柔性电子器件 … … 创新点:拥有pA等级的高精度电场测量,同时能实现7种电场加载模式应用,包括波形选择与恒压恒流模式等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原子尺度双倾力电耦合系统
  • 230万!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原位热解反应器耦合真空紫外光单光子/电子轰击双电离源飞行时间质谱系统采购
    项目编号:SXZB-2203 0189Z002/01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原位热解反应器耦合真空紫外光单光子/电子轰击双电离源飞行时间质谱系统采购预算金额:23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标的名称:原位热解反应器耦合真空紫外光单光子/电子轰击双电离源飞行时间质谱系统,数量:1套,技术需求:1、能够对煤及其他含碳原料热解中间体和自由基进行原位、实时探测;2、进样方式:毛细管进样、膜进样、大气压直接进样、原位分子束取样;3、EI&PI双电离源系统,原位取样及检测时间小于1ms 具体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2023年4月30日之前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230万!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原位热解反应器耦合真空紫外光单光子/电子轰击双电离源飞行时间质谱系统采购
    项目编号:SXZB-2203 0189Z002/01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原位热解反应器耦合真空紫外光单光子/电子轰击双电离源飞行时间质谱系统采购预算金额:23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标的名称:原位热解反应器耦合真空紫外光单光子/电子轰击双电离源飞行时间质谱系统,数量:1套,技术需求:1、能够对煤及其他含碳原料热解中间体和自由基进行原位、实时探测;2、进样方式:毛细管进样、膜进样、大气压直接进样、原位分子束取样;3、EI&PI双电离源系统,原位取样及检测时间小于1ms 具体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2023年4月30日之前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230万!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原位热解反应器耦合真空紫外光单光子/电子轰击双电离源飞行时间质谱系统采购
    项目编号:SXZB-2203 0189Z002/01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原位热解反应器耦合真空紫外光单光子/电子轰击双电离源飞行时间质谱系统采购预算金额:23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标的名称:原位热解反应器耦合真空紫外光单光子/电子轰击双电离源飞行时间质谱系统,数量:1套,技术需求:1、能够对煤及其他含碳原料热解中间体和自由基进行原位、实时探测;2、进样方式:毛细管进样、膜进样、大气压直接进样、原位分子束取样;3、EI&PI双电离源系统,原位取样及检测时间小于1ms 具体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2023年4月30日之前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4100万!南昌大学采购原位气氛加热双球差透射电镜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JXGZ2024-03-1503项目名称:南昌大学采购原位气氛加热双球差透射电镜项目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预算金额:41000000.00 元最高限价:无采购需求:采购条目编号采购条目名称数量单位采购预算(人民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赣购2023F001103230原位气氛加热双球差透射电镜1套4100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24个月内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二、获取采购文件:时间:2024年03月15日 至 2024年03月21日,每天上午0:00至12:00,下午13:00至23: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磋商文件的发售期限自开始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地点: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网方式:网上报名获取采购文件,未在规定时间内下载采购文件而导致无法上传响应文件的后果由供应商自行承担。售价:0.00元三、凡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南昌大学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学府大道999号联系方式:0791-83969285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江西国政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348号南昌市农业科学院大楼十楼联系方式:0791-88194897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刘雨雯、朱珍珍、管晓波、江福群、柳洋华、王东虎电话:0791-88194897
  • 鲲羽生物原位检测新品,助力空间转录组和蛋白组研究!
    新品一:3D空间组,真正3D成像的原位空间组,告别2D时代!新品二:30个免疫蛋白检测panel--通过蛋白核酸偶联技术实现多个免疫蛋白的共检!新品三:FFPE样本的超高分辨率空间组学检测,让久远临床宝藏样本重见天日、回顾性队列分析如虎添翼! 鲲羽生物立足基因原位测序(in situ sequencing)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核心成员从事相关研究20年,拥有本细分领域国际一流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作为少数从事基因原位检测的研发型公司,鲲羽生物以解码生命空间奥秘、革新临床精准诊断为目标,结合基础科研和临床发展实际需要,重视研发不断拓新,在前期快速DNA FISH试剂盒/RNA FISH试剂盒/原位空间测序技术服务及自动化杂交、成像仪器的基础上,隆重推出新品三连发!20233D空间组重磅来袭2022年,空间组学技术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评为年度七大颠覆性技术;2023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3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空间组学与柔性电池、人工智能辅助医疗、可持续航空燃料等创新技术被评为最有潜力、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十大技术。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空间组学仅是基于一张切片来检测的2D空间组。鲲羽生物推出两种3D空间组:一种通过连续或半连续切片做2D检测后,将多张切片成像数据对准后实现厚组织的检测;第二种是对厚组织直接透明检测成像,在获取X轴和Y轴信息基础上,同步获得Z轴信息,实现真正三维空间组的检测!小脑三维空间图谱构筑斑马鱼端脑三维空间图谱构筑202330个免疫蛋白检测panel--蛋白基因偶联检测重磅来袭蛋白是生命活动功能的主要执行者,过去的研究通过绘制转录表达谱来推测单细胞中相关的蛋白丰度,但大量数据显示这两者的相关性较差。传统的免疫荧光检测通量受限于二抗属源或染料数目,然而仅凭少数蛋白难以对细胞身份及功能进行注释。目前大尺寸的研究单细胞及空间分辨率的蛋白图谱依旧具有挑战性。鲲羽生物历经多年专研打磨,突破分辨率、灵敏性、特异性、大视野等限制,推出单细胞分辨率高灵敏高保真大视野的寡核苷酸抗体多重免疫组合空间蛋白组学。其主要原理是将特定抗体和特定核酸序列进行偶联,将蛋白信息转化为核酸序列信息,通过检测抗体偶联上的核酸序列从而获得蛋白的原位表达图谱。目前已实现在一张切片上检测30个免疫蛋白和多个RNA分子的同时检测,深度解析免疫微环境,助力免疫方向的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2023FFPE样本的超高分辨率空间组学检测重磅来袭FFPE(formalin fixation and paraffin embedding)样本是指福尔马林固定后经石蜡包埋的组织样本。过去几十年中,按照此方法保存了大量的生物样本。FFPE样本承载着众多疾病信息,是当之无愧的病理“瑰宝”。但是FFPE样本取材不严格,存放时间长,存放条件不稳定等因素,增加了RNA检测的困难,大大制约了珍贵样本的信息挖掘。鲲羽生物自主研发的原位检测技术对存放一年以上的FFPE样本仍有极佳的检出效果。 目前鲲羽生物已助力客户在Cell、Nat Commun、Dev Cell、Nat Plants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鲲羽生物目前已拥有多种DNA、RNA、蛋白原位检测产品以及高通量自动化FISH操作与成像平台、原位测序仪器等,拥有完全自主的基因原位检测相关技术核心知识产权多项,打破了国外在新一代单细胞组学技术的垄断,推动民族生物原始创新技术走向世界、服务全球。鲲羽已助力客户在 Cell、Nat Plants、Dev Cell、Nat Commun、SciAdv、Elife 等国际顶流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 鼎昊源全自动转印仪Blotstainer在蛋白免疫印迹上的应用
    鼎昊源全自动转印仪Blotstainer在蛋白免疫印迹上的应用 由于蛋白免疫印迹的步骤操作较为繁琐,要求精度较高,实验中一步出现操作失误就会导致整个实验的白白浪费。并且一抗二抗试剂也比较宝贵,所以采用仪器操作可以降低实验的风险,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鼎昊源推出的全自动转印仪就是替代人工操作的好选择,它配有自动移液系统,温控系统和孵育摇床。自动移液系统包括10个管路,相互独立,避免交叉感染。温控系统范围在4℃到80℃之间,满足蛋白免疫印迹,核酸分子杂交实验的孵育温度。整套系统根据客户自定义的操作程序自动完成。为了方便客户使用,全自动转印仪出厂预设了免疫印迹,核酸杂交,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自动程序。 内置标准蛋白免疫印迹程序如下:StepTaskTimeActionBufferMemoExecute x times1Set temp Off Temperature to RT 2Incubate00:05WashPBSTWash membraneX23Set temp ON, 10℃ Temperature 10℃ 4Incubate01:00BlockingBlock solutionBlocking 5Incubate02:00AB-stepPrimary antibodyPrimary antibody 6Incubate00:05WashPBSTWash membraneX47Incubate00:30Sec. antibodySecond antibodySecond antibody 8Set temp Off Temperature to RT 9Wash00:05PBST washPBSTPBST washX1010Ready to stain in dark room 设置温度到室温用0.01M PBS洗膜,5min × 2次。设置温度到10℃4、加入包被液,平稳摇动,1hr。5、加入一抗(按合适稀释比例用0.01M PBS稀释,液体必须覆盖膜的全部),2hr。6、弃一抗,用0.01M PBS分别洗膜,5min× 4次。7、加入二抗(辣根过氧化物酶偶联)(按合适稀释比例用0.01M PBS稀释),0.5hr。8、设置温度到室温9、弃二抗,用0.01M PBS洗膜,5min× 10次。10、加入显色液,避光显色至出现条带时放入双蒸水中终止反应。全自动转印仪在上述程序中可以实现在蛋白免疫印迹孵育过程中的温控,更加保证一抗二抗的活性,这是一般手工操作所达不到的。整套程序5个小时内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换液和取出薄膜。当然上述程序可以按照用户实际需要来调整全自动转印仪的程序。 关键词:蛋白免疫印迹,全自动转印仪
  • Rigaku凭XRD+DSC原位分析优势“拿订单”
    p  近日,河南理工大学因原成交供应商无法履行合同,拟对一台转靶X射线衍射仪组织单一来源采购。/pp  采用单一来源采购原因为,根据材料学院的科研方向和目前的表征手段,该单位除了对衍射仪物相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要求外,同时非常关心仪器的原位分析能力,如:电池材料的充放电原位分析、贮氢材料吸放氢原位分析、晶体结构相转变DSC原位分析等,而目前能够实现XRD+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原位分析的只有株式会社理学公司(Rigaku)的SmartLab(9),且其配置的探测器能量分辨率可达320eV,这也是同类仪器所不能达到的。/pp  通过对国外和国内市场上能够制造X射线衍射的厂家所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及相关仪器的现场考察,理学公司生产的SmartLab(9kW) X射线衍射仪能最好地满足该单位的实际分析要求,而9KW的转靶技术又只有株式会社理学公司可以提供,特申请单一来源采购方式。/pp /p
  • 祝建:关于原位冷冻电镜技术的一点想法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5月29日-6月2日,&ldquo 2015全国生物医学农林电镜技术研讨会暨生物电镜前沿技术培训班&rdquo 在浙江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电镜工作者讲授生物电子显微镜技术的最新发展,交流生物样品制备和应用方面的技术经验,并安排部分学员参加实验操作及演示。  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祝建教授作了题为&ldquo 关于原位冷冻电镜技术的一点想法&rdquo 的报告。祝建教授  祝建介绍说:&ldquo 冷冻电镜技术可以分为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和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其中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目前国际上做了许多工作,近来也比较火。近年来,我国为了开展这方面工作,购置了许多相关的高端仪器设备。该技术需要将细胞内的活性蛋白分子提纯后在体外分析,但是在体外做的不错的结构最终还需要到体内去验证,如在体内蛋白质是否也是按照相应的结构来执行功能。所以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rdquo   祝建表示,原位冷冻电镜的最终目的是研究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机制统一的问题,从而解释生命现象。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包括冷冻固定、超薄切片,再加上电镜分析、数据采集、三维重构等。冷冻固定可以分为快速冷冻和高压冷冻。高压冷冻技术就是为了使组织的冷冻成为可能而问世,可以冷冻200&mu m厚的样品。而快速冷冻技术只能冷冻30&mu m厚的单细胞层。从冷冻速度来看,快速冷冻的速度稍快一些。  祝建说:&ldquo 目前,国内购买了多台高压冷冻仪。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样品都适合高压冷冻,大组织块、一定厚度的样品用高压冷冻最好,其他的单细胞样品用快速冷冻一样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快速冷冻技术更简便。&rdquo   &ldquo 冷冻固定之后,如果在冷冻电镜下分析需要与冷冻超薄切片技术相结合。如果在常温电镜下分析,则还需要冷冻置换、包埋、切片等步骤,现在买高压冷冻仪的单位基本都是要和冷冻置换结合起来。冷冻置换是冷冻固定之后非常必要的低温脱水技术,脱水过程中脱水剂中所含有的固定成分还将在合适的低温温度下对样品进行二次固定。如果要减少样品收缩,则需要快速冷冻固定,慢慢脱水。&rdquo 祝建说道。  另外,祝建还谈道:&ldquo 原位分析的另外一种途径是标记,通过标记实现定位、定性、定量分析。因为我们无法看到一些结构细节和大分子,所以用抗体来标记连接我们能看到的荧光分子或金颗粒来实现间接原位分析。&rdquo   最后,祝建总结说,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样品的特点,从快速冷冻、高压冷冻、冷冻置换、超薄切片、冷冻超薄切片、离子束切片等制样技术中选择合适的组合方法来制样。还有我们要考虑将原位冷冻电镜与单颗粒冷冻电镜结合起来获取有效的分析结果。撰稿:秦丽娟
  • 百实创发布百实创-原子尺度双倾力学测试系统新品
    INSTEMS系列为用户提供了7种原位TEM实验平台。其中包含三种单外场施加平台,三种双外场耦合平台和一种三外场耦合平台。三种单外场产品为INSTEMS-M(力学加载)、INSTEMS-E(电学加载)和INSTEMS-T(热场加载);三种双外场耦合产品为INSTEMS-ME(力电耦合)、INSTEMS-TE(热电耦合)和INSTEMS-MT(力热耦合);一种三外场耦合产品为INSTEMS-MET(力热电耦合)。产品介绍:BST-INSTEMS-M使用的MEMS集合精密的芯片结构与压电驱动器,力学加载方向与双倾台平面平行。高精度力学驱动(0.1nm等级驱动)与双倾系统互不干扰,能在力学加载的同时稳定的观察高质量原子尺寸的像。另外,可根据客户需求配置不同结构的芯片,满足不同尺寸形状不同加载模式力学实验要求。突出优势:1、多种力学加载模式:拉伸/压缩/压痕/弯曲/冲击/蠕变/疲劳 自动/手动/循环加载 牛顿级驱动器( 100 mN) pm级驱动控制 2、双轴倾转:α 轴倾转最高至±20° β 轴倾转最高至±10°3、稳定的原子尺度成像:极限样品漂移<50 pm/s空间分辨率≤0.1 nm技术指标最大驱动力 100 mN最大驱动范围4 μm驱动精度 500 pm空间分辨率≤0.1 nm 应用领域 高强钢纳米线 高强铝合金 钛合金纳米薄膜… … 创新点:样品受力方向与倾转处于同一平面,实现拉压载荷的同时实现大角度双倾百实创-原子尺度双倾力学测试系统
  • 2019双一流建设 某高校发布1436万采购大单
    近日,宁夏大学多个学科及实验室发布2019年双一流建设采购项目,总预算金额高达1436.3309万元。其中涉及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便携式高光谱成像系统、凯氏定氮仪、研磨仪、根系分析仪、手持式氧气测量仪等仪器以及反应釜、手套箱、真空泵、分析天平、烘箱等实验室常用设备。所涉及的学科及实验室包括:信息工程学院学科、农学院园艺学学科、重大创新项目学科、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学科、西夏学研究院民族学学科、国际教育学院智慧实验室等。采购详情汇总如下:招标信息项目名称:宁夏大学2019年双一流建设——信息工程学院学科设备项目招标公告招标编号:SZT2019-NX-SC-HW-0076预算金额:一标段:523500元二标段:608130元三标段:1237630元采购方信息:采购单位:宁夏大学联系方式:马芳,0951-2061502地址: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代理方信息代理机构:陕西中技招标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张静晓,0951-5072070转808地址:银川市北京中路瑞银财富中心C座9楼需求详情:一标段: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入侵检测IDS套32●便携式脑信号采集系统套1原装进口3●软件无线开发套件台14数据恢复工具套件套15高性能仿真器台16RFID安全测试器台27RFID模拟卡块108实时频谱分析仪台19激光一体打印机台810笔记本电脑台5二标段: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温度传感器个32液位传感器探头个33模拟量转485模块个34水质PH值传感器个35水质溶解氧传感器个36水质浊度传感器个37电导率检测变送器个38太阳能物联网智能路灯杆个49水下摄像头只310视频采集卡块311无人双体船核心推进器套件套412一点阳光120个413无人船机械臂个214●远程监控球机及云台套6核心产品15LORA模块个1016LORA网关个217Zigbee模块+网关个1018Wifi模块+AP个1019物联网网关个320433MHz模块个1021Gprs模块个1022Gps+北斗模块个623控制器套224测试水箱套125控制室监控终端台126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带防辐射罩)个227太阳辐射传感器个228二氧化碳传感器个129土壤温度传感器个930土壤水分传感器个1231土壤热通量传感器个332●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数据采集器DTU)台133观测三角支架付134无线通讯模块个135太阳能供电系统套136气象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软件套137灌溉控制器套138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套139磷酸铁锂电池组套14050W折叠发电纸套141示波器台142信号发生器台143●全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台1原装进口44肌肉电刺激仪台1原装进口三标段: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无人航拍机驾22开源视觉无人机驾23智能机器人个44超算服务器台2核心产品5激光打印机台16无线投影仪个17监控摄像头个68监控硬盘录像机个19无线路由器个210千兆交换机个111激光切割机个112机器人视觉定位系统个213视觉图像处理系统平台个114创新创客智能硬件平台套115数字万用表个216恒温电焊台个217双泵强力吸锡枪个218智能型无铅热风拔焊台个119小型台钻个120微型台钻个1213d打印机台1项目名称:宁夏大学2019年双一流建设——国际教育学院智慧实验室建设项目招标公告招标编号:SZT2019-NX-SC-HW-0075预算金额:1911400元采购方信息采购方信息:采购单位:宁夏大学联系方式:马芳,0951-2061502地址: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代理方信息代理机构:陕西中技招标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张静晓,0951-5072070转808地址:银川市北京中路瑞银财富中心C座9楼需求详情: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教师主控计算机套1多功能网络化语言实训室建设(1间48座)2●全数字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系统软件套13自主学习平台软件套14标准化考试平台软件套15无线可视化教学平台套16语音识别学练平台软件位487教师专用语言终端台18教师耳麦副19音频编解码器台110视频解码器台111网络交换机台312无线路由器台113交换机机柜台114功放台115音箱只216多媒体教学软件套117主控桌套118教师椅把119学生专用语言终端台4820学生耳麦副4821●学生电脑台4822电脑桌张823学生椅个4824智能纳米黑板台125防静电地板㎡7526教师主控计算机套3无线智慧语言实验室建设(3间72座)27无线智慧语言实验室系统软件套328无线可视化教学平台套329无线智慧语言实验室学生端软件位7230语音识别学练系统位7231教师专用教学终端台332教师耳麦副332教师无线移动教学终端台334网络交换机台335无线IP台636●智能纳米黑板台337音频编解码器台338视频解码器台339功放台340音箱只641主控桌套342教师椅把343●学生无线移动终端台7244可移动式无线终端充电箱台345学生耳麦副7246耳机支架个7247多边组合桌位7248学生椅把7249维修改造项14间语言教室整体维修改造项目名称:宁夏大学2019年双一流建设——农学院园艺学学科设备项目招标公告招标编号:SZT2019-NX-SC-HW-0077预算金额:1438000元采购方信息采购单位:宁夏大学联系方式:马芳,0951-2061502地址: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代理方信息代理机构:陕西中技招标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张静晓,0951-5072070转808地址:银川市北京中路瑞银财富中心C座9楼需求详情: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全谱直读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套1原装进口2●便携式高光谱成像系统套13植物根系分析系统套14●全自动菌落计数分析系统套1原装进口5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台1原装进口6全自动样品快速研磨仪台1核心产品项目名称:宁夏大学2019年双一流建设——重大创新项目学科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招标编号:ZTSJ-NZC/A19035预算金额:一标段:125.365万元(最高限价:124.065万元);二标段:51.03万元采购方信息采购单位:宁夏大学联系方式:马芳,0951-2061502地址: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代理方信息代理机构:陕西中技招标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张静晓,0951-5072070转808地址:银川市北京中路瑞银财富中心C座9楼需求详情:一标段: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最高限价备注1中走丝机床台159.5万元2镀膜机台13智能工厂虚拟仿真模块仿真模块套15仿真运行平台台104根系分析仪台18万元(原装进口)5真空旋转涂膜机台19.575万元6液态金属浴台17真空干燥箱台18激光打印机台19通风柜(皮带式)台310高均匀性一体式氙灯光源个111反应釜台512反应釜台513超级净化手套箱套146万元14单工位手套箱套115手持式氧气测量仪台10.99万元16便捷拉杆冰箱个2二标段: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1激光雷达台22无人机开发平台台23植保无人机台14无人机+云台相机台15移动工作站台16单反套机台17打印机复印一体机台18超薄移动硬盘台19打印机复印一体机台110台式机内存个511专业独立显卡台112双频无线企业级VPN台113无人机套114VR外部设备套115VR开发计算机台116数字示波器个117可编程直流电源台118运动视频采集器套装套119移动高清触摸终端台420自带音响式投影仪台221台式电脑台122笔记本台323专用图形工作站台124台式电脑台125数码照相机套1项目名称:宁夏大学2019年双一流建设——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学科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招标编号:NXCX-2019ZC020预算金额:203.3699万元采购方信息采购单位:宁夏大学联系方式:马芳,0951-2061502地址: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代理方信息代理机构:陕西中技招标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张静晓,0951-5072070转808地址:银川市北京中路瑞银财富中心C座9楼需求详情:采购内容概况(详细技术参数见招标文件)预算金额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学科设备203.3699万元项目名称:宁夏大学2019年双一流建设——西部一流专业建设设备采购项目(一标段)、(二标段)、(三标段)、(四标段)招标编号:HSZB-2019ZC023预算金额:第一标段:110元;第二标段:111.36万元;第三标段:45.12万元;第四标段:110万元。采购方信息采购单位:宁夏大学联系方式:马芳,0951-2061502地址: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代理方信息代理机构:陕西中技招标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张静晓,0951-5072070转808地址:银川市北京中路瑞银财富中心C座9楼需求详情:第一标段:多媒体设备(预算金额:110万元)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技术参数备注1●智慧互动录播主机台2详见招标文件2智慧录播软件套23智慧录播可视化中控台24高清云台摄像机台85录播导播键盘台16录播资源平台套17录播微信平台套18录播资源平台服务器台194K液晶电视台110双基色LED条屏平米9.511机柜个112主控桌椅套113系统集成及环境改造项114●专业音箱只4核心产品15返听天花喇叭只216主音箱功放台217返听天花喇叭功放台118音箱支架只419调音台台120音频处理器台121一拖八无线鹅颈话筒套122一拖二无线耳麦套123天线分配器套224话筒天线套125电源时序器台126安装辅材项127●交互海板套128●超短焦投影机台2294K液晶电视台230主控台式机台131微课教育录播主机台132微课教育录播主机系统软件套133图像自动跟踪软件套134跟踪定位摄像机台235指向麦支636智能图像处理软件套137智慧可视化中控台138微课高清云台摄像机台439导播键盘台140机柜个141主控桌椅套142辅料批143单人创客桌椅位3644三人位会议桌椅套2045吸顶式空调台246多功能智慧教室环境改造项1第二标段:教学设备(预算金额:111.36万元)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技术参数备注1钢化玻璃门平米12详见招标文件2●门禁系统套13●LED大屏平米15核心产品4教学中心区域及办公室环境改造项15档案柜组206屏风工作位位47学习区桌椅套258●主音箱只29辅助音箱只410返听天花喇叭只211主音箱功放台112辅助音箱功放台213返听天花喇叭功放台114音箱支架只615调音台台116音频处理器台117一拖八无线鹅颈话筒套118一拖二无线耳麦套119天线分配器套220话筒天线套121电源时序器台122电源时序器台123综合布线及安装辅材项124法庭庭审应用系统升级套125法庭书记员庭审系统升级套126●高清庭审主机套127试验台张1828圆形实验凳把5429纳米黑板块130教师多功能操作台套131档案柜组532扩声音箱只433功放台134一拖二无线话筒套135●无线便携录播主机台136便携式录播系统软件套137无线防水摄像机台238无线防水摄像机调试软件套239无线图传盒台140无线图传采集软件套141航空箱个142摄像机拾音器个243三脚架台244控制键盘个145教育云资源管理平台套146资源平台服务器台147实验室环境改造项148上水电路改造项149专业音箱只450支架付451专业功放台252调音台台153话筒前级台154一拖八无线话筒套255电源时序器台156反馈抑制器台157机柜个1第三标段:教学及实验室设备(预算金额:45.12万元)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技术参数备注1数码摄像机台1详见招标文件2数码照相机(微单)台13智能平板电脑台24手写板套205手写板套26手写板套37便携扫描仪台28翻译器只29扫描摘录翻译笔只210扫描摘录翻译笔只211掌上投影仪台212掌上投影仪台313智能录音笔只114智能录音笔只315智能录音笔只316高清摄像头只1017无线麦克风只318交互智能平板教学触控一体机台119记忆黑板块120互动录播主机台121全向拾音麦克风只122摄像机1台123摄像机2台124有源音箱只225壁挂式视频展台台126无线传屏台127课桌张2428分析天平台229水环式真空泵台230超声波清洗机台231烘箱台132真空干燥箱台1核心产品33真空泵台134玻璃气流烘干器台235精密电子台秤台236精密电子台秤台237立式鼓风干燥箱台138真空干燥箱(带真空泵)台139箱式炉台140单温区开启式管式炉台141电冰箱台142台式电脑台643投影仪台144多功能打印机台145碎纸机台146照相机闪光灯个1第四标段:教学软件(预算金额:110万元)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技术参数备注1●β干扰素生产3D仿真软件套1详见招标文件2●小型啤酒发酵3D仿真软件套1核心产品项目名称:宁夏大学2019年双一流建设——西夏学研究院民族学学科设备采购项目招标编号:HSZB-2019ZC022预算金额:108.22万元采购方信息采购单位:宁夏大学联系方式:马芳,0951-2061502地址: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代理方信息代理机构:陕西中技招标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张静晓,0951-5072070转808地址:银川市北京中路瑞银财富中心C座9楼需求详情:
  • 《Bioactive Materials》重磅研究成果发表: 基于【3D微载体】的双功能原位自组装类
    题目:《Bioactive Materials》重磅研究成果发表:基于【3D微载体】的双功能原位自组装类器官,用于骨软骨再生作者:北大人民医院杨振 摘要:以3D TableTrix 微载体为基础,体外设计个性化明胶微载体,于体内自组装形成骨软骨类器官,用于诱导软骨和骨一体化再生。前言近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林剑浩、邢丹教授和清华大学杜亚楠教授共同在Bioactive Materials 【IF:16.874】联合发表研究型文章:双功能原位自组装类器官,用于骨软骨再生。原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2821X21005859(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Part 1 研究背景骨软骨复合体由关节软骨、钙化软骨和软骨下骨组成,具有复杂的软骨-骨界面和不同的组织层特性。在骨软骨损伤中,由于关节软骨和骨的愈合能力和组织整合性能存在差异,同时实现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结构和功能修复仍然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的难题。近年来,研究者们相继研发了具有双相、三相、多层和梯度渐变的支架,并在动物模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① 双相支架通常无法再生钙化软骨和梯度组织结构;② 三相和多层支架常常在层之间存在突变,在机械刺激下容易发生层剥离和组织分离。自组装类器官被用于药物筛选、机制研究,以及探究多种器官系统的发育或组织再生。类器官自组装过程包括一系列细胞分化过程和自我模式化,这些过程受到多种形态发生剂的高度调节,例如通过具有生长因子条件培养基的3D支架(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胃泌素)。但目前的方法缺乏通过定向分化诱导单个类器官的空间模式和发育方面的能力,一个主要的限制是:单一的支架和特定的培养基不足以培养出具有异质性结构的类器官。该研究聚焦于骨软骨损伤一体化修复的难题,分别使用透明质酸(HA)和羟基磷灰石(HYP)修饰华龛生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龛生物)研发的3D TableTrix 微载体(简称CH-微载体和OS-微载体),通过体内自组装形成骨软骨类器官,用于诱导软骨和骨一体化再生。Part 2 研究发现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负载MSC的3D TableTrix 微载体可在体外自组装,形成功能化3D组织块,增加了MSC的干性和旁分泌活性,同时减少了MSC的衰老。因此,为了实现骨软骨一体化再生修复,课题组构建了个性化微载体,负载MSC后成软骨和成骨诱导分化7天,注射到比格犬的骨软骨缺损中,实现了骨软骨类器官的原位自组装和组织修复,这表明类器官技术可作为复杂界面组织的一种再生治疗策略。Part 3 研究设计图1:整体研究设计示意图本研究的设计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3D TableTrix 微载体基础上,使用透明质酸(HA)和羟基磷灰石(HYP)进行改性,制备个性化CH-微载体和OS-微载体。将MSC接种到微载体上,然后分别在成软骨和成骨诱导培养基中预分化培养7天,在3D模具中可通过自组装形成骨软骨类器官。将预分化的成骨和软骨微载体依次注射到比格犬滑车沟的骨软骨缺损中,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采集所有膝关节分析再生修复效果。Part 4 研究内容① 个性化微载体理化性质和生物相容性良好从图2可以看出,CH-微载体和OS-微载体呈现疏松多孔的结构,平均直径为217.10±68.35μm和98.16±29.94μm,吸水率分别为14.85倍和 6.82倍。死活染色结果提示所有微载体均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值得注意的是CH-微载体可以漂浮在PBS中,而OS-微载体则沉入底部。图2:个性化微载体的制备和表征&bull 个性化微载体制备示意图(A) ,&bull 不同微载体的大体观和SEM图像(B),&bull 直径分布(C),&bull 吸水率(D),&bull 圆度分析(E),&bull 活/死染色(F),&bull 细胞活力的定量分析(G),&bull 负载MSC培养14天后的SEM图像(H)。② 个性化微载体体外自组装形成骨软骨类器官在本文的体内模型研究中,构建了大鼠胸10节段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图3A)。结合行为学评估、核磁共振扫描以及组织学分析(图3B-D),经对比不同治疗方法,我们发现负载MSC的明胶微载体支架能够有效地促进大鼠脊髓损伤的再生与修复(组织学分析的图片请参看原文)。图3:骨软骨类器官体外自组装&bull 自组装流程(A),&bull 骨软骨类器官大体观(B,C),&bull SEM结果(D),&bull 诱导14天后自组装骨软骨类器官的细胞示踪,红色表示CH-微载体中,绿色表示OS-微载体,自组装骨软骨类器官的软骨和骨部分的活/死染色(F),&bull CH-微载体和CH-类器官(骨软骨类器官的软骨层)的软骨基因表达(G)和OS-微载体和OS类器官(骨软骨类器官的骨层)的相对成骨基因表达(H),&bull 裸大鼠皮下植入后1周CH-微载体和OS微载体的大体观和H&E染色(黄色箭头表示新血管)(I),&bull 骨软骨类器官以及CH-类器官和OS-类器官成分的应力-应变曲线(J)和杨氏模量(K)。Part 5 研究结论骨软骨类器官对大动物骨软骨损伤模型的治疗在体内研究模型中,构建了比格犬股骨髁滑车沟骨软骨缺损模型(图4)。治疗3和6个月后,结合影像学、大体观和病理学评价,对比不同治疗方法,发现骨软骨自组装类器官组能够实现更好的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再生、重建和整合。图4:自组装骨软骨类器官修复比格犬滑车沟缺损的实验分组Part 6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 杨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202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软骨、半月板损伤修复研究以及干细胞的力学调控机制研究等。共同第一作者 王斌副主任医师,研究员,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临床百人计划研究员,南京大学博士后,北京大学骨科学博士。通讯作者邢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基础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专委会骨与软骨再生学组副主委、《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第四届编委等。▷ 长期从事骨科领域基础研究,重点关注干细胞的理化调控机制及类器官构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局级、校级及院级课题3项。▷ 参与编译书籍8部。获国家专利10项。▷ 在the BMJ、JAMA network、Bioactive Materials、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Biomaterial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文章50余篇。通讯作者 林剑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康复医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任国家大骨节病和氟骨症治疗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北京大学医学部骨科系教授、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亚洲工作组主席 (Chair of OARSI Asian Task,2019-2021)、《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脊柱和关节病领域领衔专家(2016-2020)、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理事(OARSI,2014-2018)。▷ 在骨关节炎的细胞治疗、运动治疗、手术治疗及软骨损伤诊疗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复杂成人关节畸形矫形领域成绩卓越。在基础研究领域,长期从事干细胞功能调控在关节外科的研究,尤其关注于干细胞微组织治疗、干细胞力学及免疫调控、干细胞组织工程及人造细胞研究。▷ 曾先后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州立大学圣乔治医院骨科研究所、美国康奈尔大学、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研修。▷ 曾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等基金资助,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0人,发表SCI论文6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通讯作者 杜亚楠▷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2021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获得者(2018年)、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2015年)。▷ 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NA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高影响力论文。▷ 在“微组织工程”这一特色交叉研究方向进行创新探索,实现理论探究和技术转化。开发的3D微组织技术可作为新一代细胞药物的扩增制备平台和药剂学递送系统革新体外细胞培养和再生医学;同时可辅助建立仿生生理/病理模型,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和病理机制研究。▷ 相关微组织工程产品已经商品化,并获得美国FDA和中国药监局相关资质,为再生医学、药物开发和病理研究提供新型平台技术、理论模型和解决方案。Part 7 研究技术支持华龛生物核心产品3D TableTrix 微载体:①更仿生:由数万颗弹性三维多孔微载体组成,孔隙率90%,粒径大小可控于50-500μm区间, 均一度≤100μm,形成真正的3D仿生培养。3D TableTrix 微载体②资质全:该产品已获得2项CDE药用辅料资质,登记号为【F20200000496;F20210000003】,1项FDA-DMF药用辅料资质,登记号为【DMF:35481】药用辅料资质(点击查看大图)③易收获:特异性降解技术裂解微载体,收获相较于传统方式更高效更温和。3D FloTrix Digest裂解液④更安全:拥有权威机构出具的裂解残留检测、细胞毒性、热原反应、遗传毒性、体内免疫毒理学相关质量评价报告以及溶血性、皮下注射局部刺激性、主动全身过敏性、腹腔注射给药毒性等安全性评价报告。权威检测报告(点击查看大图)⑤易放大:通过3D培养方式,结合华龛生物3D细胞智造平台全线产品可以实现全自动封闭式大规模细胞培养,实现百亿量级细胞收获。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直播预告!iCEM 2022之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专场篇
    2022年7月26-29日,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与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www.china-em.cn)将联合主办“第八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2)”。iCEM 2022将围绕当下电子显微学研究及应用热点,邀请业界知名电子显微学专家线上分享精彩报告。分设: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进展、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电子显微学技术在先进材料中的应用、电镜实验操作技术及经验分享、电子显微学技术在材料领域应用、电子显微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6个主题专场,诚邀业界人士报名参会。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参会方式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22或扫描二维码报名以下为“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专场预告(注:最终日程以会议官网发布为准)专场二: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7月26日下午)专场主持人:袁文涛 浙江大学 特聘研究员时间报告题目演讲嘉宾13:30--14:00纳米尺度氧化物相变的原子尺度原位电子显微学研究王建波(武汉大学电镜中心 教授)14:00--14:30基于扫描电镜和双束电镜的原位微反应系统吴伟(赛默飞世尔科技 电镜应用开发专家)14:30--15:00原位电镜中电、热、力、光外场的引入及在材料化学中的应用廖洪钢(厦门大学 教授)15:00--15:30蔡司跨尺度多模态原位实验解决方案高迪(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应用专家)15:30--16:00纳米金属变形机制的原位透射电镜研究钟立(东南大学 教授)16:00--16:30Fischione多尺度可控环境原位电镜样品制备解决方案赵颉(上海微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经理)16:30--17:00基于扫描电镜的原位热力耦合测试仪器开发及其在镍基高温合金表征中的应用张跃飞(浙江大学 求是特聘教授)17:00--17:30催化材料表界面动态行为的原位电镜研究袁文涛(浙江大学 特聘研究员)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镜中心、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教授 王建波【个人简介】王建波,男,1975年4月出生,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高等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珞珈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主任、中国晶体学会理事、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委员会委员以及湖北省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固体材料超微结构表征方向的研究工作,利用先进的球差校正及原位电子显微学,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等针对微纳尺度材料结构缺陷的原子尺度表征、演变及调控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和成果。近年来,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85余篇,论文被正面引用4700余次,H因子37。主持与参与包括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973纳米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等。作为第四完成人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湖北省第5届和武汉大学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湖北省第16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奖、武汉大学第九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荣誉称号。担任国内电子显微学权威期刊《电子显微学报》杂志第七届执行主编、第五届、第六届编委;担任国内物理学权威期刊《大学物理》杂志的第十届编委。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90余次。报告题目:纳米尺度氧化物相变的原子尺度原位电子显微学研究【摘要】 纳米尺度氧化物会在尺寸效应下发生相变,对于ZnO、CuO等氧化物的功能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进行原子尺度的研究,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有效揭示其相变机理。 厦门大学教授 廖洪钢【个人简介】中美联合培养博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厦门超新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报告题目:原位电镜中电、热、力、光外场的引入及在材料化学中的应用【摘要】 在过去近90年,在高分辨和高衬度成像两方面所取得了巨大进展, 而液体和气体环境中的原位透射电镜研究近十年才得以实现。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电镜的整个光路系统需要在高真空中运行,气液体环境在电镜中不易实现。通过使用微纳加工制备的原位芯片,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实时原位观察多种纳米晶体在溶液中的成核生长及形貌演变过程。目前通过开发制备的原位芯片及配套系统还可同时引入光、电、热、力等外场。通过对液体池芯片中封存的电解质液体施加电位,高分辨率的实时观察溶液多种电化学动态过程,包括电催化、储能过程等。原位液相电镜可从原子分子尺度高分辨实时成像并获取相关材料电化学固液界面结构及价态的高空间分辨率信息,为深入研究化学、材料基础及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东南大学教授 钟立【个人简介】钟立,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长期从事纳米材料应力应变下的微观结构演变机理和物性调控机制研究以及先进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发,在非平衡材料制备、原位力学性能测试等领域实现技术创新,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他引4000余次,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报告题目:纳米金属变形机制的原位透射电镜研究【摘要】 随着微/纳机电系统(M/NEMS)的不断小型化,许多器件的结构单元尺寸已进入纳米尺度。在该尺度下,由于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纳米材料通常表现出与其宏观尺度下截然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探究纳米材料的新异力学行为及相关机制既可以完善金属力学相关理论,也可为新型微纳器件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依据。报告将介绍基于原位透射电镜的纳米力学测试技术及其应用于纳米金属蠕变、位错变形、孪生变形等机制研究的相关成果。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张跃飞【个人简介】张跃飞:男,博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科技成果转化奖获得者,北京市长城学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科学与工程系访问学者,香港城市大学高级研究员。长期从事原位电子显微学相关方法与仪器开发,并致力于原位高温微观力学性能表征方法研究,开发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位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系列化仪器,为先进材料的研发提供新设备、新技术、新手段。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973”“863”和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报告题目:基于扫描电镜的原位热力耦合测试仪器开发及其在镍基高温合金表征中的应用【摘要】 热力及其耦合作用是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在热处理、烧结、加工过程中调控微观结构特征的主要外场条件,也是影响高性能结构材料服役性能的主要环境因素。 扫描电镜原位高温拉伸、蠕变、疲劳测试仪器的开发,实现了从纳米到宏观尺度深入研究材料在高温受力条件下微观结构、长时间结构演化与力学性能间定量化关系,是优化材料制备工艺、质量检测、服役寿命评估、安全性评价重要的科学手段。 报告将介绍基于扫描电镜原位高温拉伸、蠕变、疲劳测试仪器研发最新进展和原位表征方法发展的最新进展,以及在镍基高温合金研究中应用的最新成果。袁文涛 浙江大学 特聘研究员【个人简介】袁文涛博士,现任浙江大学材料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7年在浙江大学材料学院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浙江大学化学系和材料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曾赴丹麦技术大学访学。2021年9月加入浙江大学材料学院张泽院士/王勇教授研究团队。主要从事气氛环境下的纳米材料表界面的显微结构与性能研究。致力于通过环境透射电镜、大气压气体样品杆+球差校正透射电镜等先进原位电子显微学手段,在原子尺度下探索纳米材料表界面对外场环境(气氛、温度等)的响应规律,揭示使役环境下催化材料等表界面结构与性能的内在关联,为高性能纳米材料的表界面设计提供实验依据。近年来,先后在Science,Angew. Chem.,ACS Catal.,Nano Lett.等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报告题目:催化材料表界面动态行为的原位电镜研究【摘要】 随着材料尺寸减小,表界面原子所占比例显著增加,因此纳米催化剂的表界面对其性能起着主导作用。尽管目前通过各种手段可以获得催化材料表界的一些重要信息,但是对于气氛环境下催化材料表界面行为的认知还非常有限。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在原子尺度原位研究外场环境作用下材料结构的动态演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报告主要介绍我们课题组近年来利用原位电子显微学手段对催化材料表界面的原位动态研究工作。赛默飞世尔科技电镜应用开发专家 吴伟【个人简介】赛默飞世尔科技扫描电镜和双束电镜资深产品专家,有超过十八年电镜应用经验,为聚焦离子束双束电镜,超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和环境真空扫描电镜提供技术支持,擅长低电压扫描电镜技术对介孔分子筛的表征以及运用双束电镜对锂电池正负极及隔膜材料的三维表征,镀膜包覆,界面和传质分析,在加入赛默飞公司之前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工作了10年,为SEM,FIB,EPMA,EBSD,EDS,WDS,CL提供技术支持,期间发表电镜应用相关专业文章20余篇,撰写《低电压扫描电镜应用技术研究》和《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的基础》专著2篇,参与3项电镜、电子探针以及能谱仪相关国家标准制定。报告题目:基于扫描电镜和双束电镜的原位微反应系统【摘要】 材料合成中的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气氛均会影响材料显微结构,从而决定材料最终性能。随着新材料的发展,迫切的需要精准地调节材料合成工艺中的“温度”和“气氛”这两个最重要参数。基于扫描电镜和双束电镜的原位微反应系统具备原位气氛加热功能,其低热漂移设计,实现在1200℃高温下,实现高分辨率SE/BSE成像,也可以实现高分辨率STEM、EDS和t-EBSD分析。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应用专家 高迪【个人简介】硕士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至今在蔡司显微镜部工作,在电子显微学及微纳加工等相关领域有多年工作和学习经验,为国内近百余客户进行了应用培训和成像演示工作,协助用户解决SEM及FIB应用问题。熟悉SEM和FIB在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半导体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报告题目:蔡司跨尺度多模态原位实验解决方案【摘要】 原位实验作为材料表征的重要手段,可以将材料性能和微观结构联系起来,而材料的性能与尺寸又密切相关,所以在不同尺度对材料进行原位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蔡司可以提供从纳米到厘米,从二维到三维,从制样到表征再到分析的全套原位实验解决方案,助力解决材料科学研究中不同尺度下的原位实验难题。上海微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经理 赵颉【个人简介】理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属材料塑性变形中的电子显微结构及其变形机理。在电子显微学领域具有超过十年的应用经验,了解多种电子显微学分析方法及制样技术。目前任职于上海微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Fischione品牌电镜制样相关及原位分析设备的推广与销售。报告题目:Fischione多尺度可控环境原位电镜样品制备解决方案【摘要】 随着电子显微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新能源材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电镜样品制备作为电子显微学研究的前提条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新能源材料往往对于水氧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因此如何在多尺度下制备水氧敏感的电镜样品就成为当前重要的技术问题。Fischione提供了多尺度下可控环境的原位电镜样品制备解决方案,来满足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的可控环境的无损样品制备需求。
  • 原位光照XPS携手SPM,助力复旦大学发表光催化领域知名SCI期刊
    导读太阳能以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可再生等特点,有望成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之一,半导体光催化因其成功将太阳能转化为所需的化学能而引起了研究者极大的兴趣。光催化制氢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而其关键技术在于开发高效、高稳定性、低成本的光催化剂。基于此,复旦大学戴维林教授课题组设计了一种CdSe纳米棒@Ti3C2 MXene纳米片复合光催化剂,并结合SPM(扫描探针显微镜)及原位光照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进行相关机理探讨,为进一步开发高效稳定的光催化体系提供了研究思路。岛津分析中心参与该项研究工作,相关合作成果发表于光催化领域国际知名SCI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IF=24.3)上。图1. 期刊首页截图图2. 摘要译文研究内容概览CdSe(硒化镉)因其合适的带隙、在可见光区的强吸收和高化学稳定性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单独使用CdSe的产氢性能仍然不能令人满意。Ti3C2 MXene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以及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与合适的窄禁带半导体复合可以获得可见光催化活性并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XPS&SPM携手,探明电子转移机理本研究工作利用原位水热技术构建了由Ti3C2 MXene纳米片(采用岛津SPM测定得到的片层厚度为~1.45 nm,见图3)和CdSe纳米棒组成的二元异质结,通过光催化产氢活性测试发现,在可见光下,CdSe-Ti3C2 MXene(以下简称CdSe-MX)的最佳氢生成活性比原始CdSe高近六倍。图3. Ti3C2 MXene纳米片片层厚度测定图4. 岛津AXIS Supra+仪器及SPM-9700HT图5给出了CdSe-MX复合材料与纯CdSe的各元素高分辨XPS谱图,较于纯物质,复合后结合能的移动可反映出复合材料之间存在电子转移作用,一般失去电子的一方结合能升高,反之降低。图5(a、d)中,与纯MXene相比,CdSe-MX的C 1s中归属于C-Ti峰的结合能以及Ti 2p中Ti-C 2p3/2的结合能位置均降低;相应地,与纯CdSe相比,CdSe-MX的Se 3d5/2结合能以及Cd 3d5/2结合能位置均升高。以上结果表明CdSe-MX复合材料中电子由CdSe转移至Ti3C2 MXene表面。进一步地,采用岛津SPM获得了CdSe-MX的原子力显微镜图像和相应的表面电位分布(图6)。CdSe富集区域的较高电势表明失去电子的趋势更大,进一步表明电子转移是从CdSe到MXene。图5. CdSe-MX复合材料与纯CdSe的(a) C 1s、(b) Cd 3d、(c) Se 3d、(d) Ti 2p 高分辨率XPS谱图图6. CdSe-MX的原子力显微镜图像和相应的表面电位分布由于真实反应体系在光照下进行,故进一步采用原位光照XPS用于探索CdSe和Ti3C2 MXene之间的电荷转移,结果见下图7。与黑暗条件相比,Cd 3d的结合能在光照射下正向移动0.4 eV,Se 3d 峰的结合能在光照条件下也正向移动0.3 eV。同时,Ti 2p 峰的结合能在可见光照射下负向移动0.2 eV。这一发现证明了在原位光照条件下,电子进一步从CdSe转移到MXene。图7. 原位光照前后CdSe-MX的Cd 3d (a)、Se 3d (b) 和Ti 2p (c)的高分辨率XPS谱图客户心声复旦大学 戴维林教授复旦大学化学系戴维林教授表示:采用XPS与SPM技术联合成功证明了复合材料中的电子转移方向,为本篇文章的机理研究提供了有理论据。此外传统的非原位表征手段,只能体现催化剂反应前与反应后的状态,原位表征在催化反应中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表征手段,原位光照XPS的引入更能体现反应状态下的材料特征,期望后续能够与岛津有更多关于原位表征的合作。撰稿人:崔园园、刘仁威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如需深入了解更多细节,欢迎联系津博士sshqll@shimadzu.com.cn
  • 130万!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透射电镜原位高温力学测量杆
    项目编号:STC22A076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透射电镜原位高温力学测量杆预算金额:13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3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透射电镜原位高温力学测量杆可以实现在外场环境下原位动态研究的材料塑性变形机制、断裂行为、辐照后合金的力学行为、微纳乃至原子尺度下的辐照缺陷运动、相变等微观机理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熔盐堆材料的评估研究能力。本次项目招标的透射电镜原位高温力学测量杆能够实现在高温下进行原位力学实验,并且可以双轴倾转。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期:自合同签订后4个月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原位力学测量仪与拉曼光谱、金相显微镜实现联用
    p  近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专家组对吉林大学牵头承担的863计划“跨尺度原位力学测试新技术与仪器装备的开发制造”进行了技术验收。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突破了微纳量级测量的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出系列测量仪器,实现了预期目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pp  随着新材料、航空航天和高端制造业等产业集群的发展,对材料服役性能测试与保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术界和工业界对材料微观力学性能测试技术与仪器开发的需求迅速增长。对此,在863计划支持下吉林大学等单位开展了跨尺度原位力学测试新技术与仪器装备的开发研制工作。经过3年攻关,课题组攻克了原位力学测试仪器装备的设计、制造与标定等关键技术,突破了原位测试仪器精度校准的技术瓶颈,使加载力分辨率达10mN、加载位移分辨率优于100nm,多项指标取得突破,与传统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技术相比,本课题研制的仪器能与扫描电子显微镜、Raman光谱仪和金相显微镜等多种材料性能表征技术相兼容,实现了对材料力学参数、微观力学行为、变形损伤机制与微观组织演化多参量原位精准测试。课题组已初步掌握了微测量仪器工程化产业化关键技术,并形成了专利成果转化的良性机制,所研发的压痕/刻划、拉伸/压缩、剪切、弯曲、扭转和拉伸-扭转复合等6类17种仪器及其配套分析处理软件,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仪器的空白。该课题成果已在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以及济南铸锻所等国内20多家大学和研究单位得到示范应用和推广。/pp  该课题的验收表明我国已经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微观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及其批量制造的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原位测试仪器的突破,提升了我国自主研制仪器的技术水平,推进了传统试验机行业转型升级,丰富了现有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理论、技术与标准体系,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大了我国在力学性能测试领域的国际影响力。/p
  • 中科院物理所研制出原位透射电镜测量仪器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SF1组研制出新的原位透射电镜测量装置,实现了纳米管/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单元在透射电镜中的原位表征。在确定器件材料结构的同时,原位测量电输运性质。他们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双壁碳纳米管研究上,在实验上直接获得了双壁碳纳米管电输运性质与手性指数的对应关系,相关结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 131, 62 (2009) 上,这项研究对双壁纳米管基本物性的理解和未来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双壁碳纳米管由两个单壁碳纳米管套构而成,为纳米光电功能复合材料提供了理想的结构组元,也是研究纳米管层间原子相互作用的最简单材料体系。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唯一地决定于表征其原子结构的手性指数(n, m),在实验上测量纳米管物理性质与手性指数的一对一关系,从本征结构出发理解碳纳米管的特殊性质是一个基本的科学问题。该研究小组的博士生刘开辉、副研究员王文龙、工程师许智、研究员白雪冬和王恩哥等人用微加工工艺制作特殊衬底并构造双壁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做到器件电输运测量与透射电镜表征相兼容,成功测得了手性依赖的纳米管电输运性质。双壁碳纳米管每一层可能是金属性的(M),也可能是半导体性的(S),根据两者的组合方式有四种类型的双壁碳纳米管,即M/M, M/S, S/S和S/M。他们系统研究了四种组合情况下的双壁纳米管,实现纳米管输运性质与手性指数的直接对应。并且,通过对同一种类型纳米管(S/M)做大量器件样品的研究,证明了层间距是影响双壁纳米管输运性质的主要因素。他们还采用较大电流脉冲烧蚀纳米管的外壁,将探测深入到纳米管内壁,实现了双壁纳米管的逐层测量。实现单个纳米结构单元/材料微区的结构分析与原位性质测量,建立性质与结构的一对一关系,是纳米科学和低维材料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自2002年以来, SF1组与Q01组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合作,将扫描探针技术与透射电镜技术结合,研发原位透射电镜实验仪器,开展纳米操纵和纳米测量研究,在单根纳米管/纳米线的操纵和测量方面已经取得了系列进展(申请仪器和方法的发明专利5项,发表多篇论文如APL 87, 163106 (2005) APL 88, 133107 (2006) APL 89, 221908 (2006) APL 92, 213105 (2008) 等)。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的资助。
  • 北京吉天2006年第一期双道原子荧光培训班通知
    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已在全国的卫生防疫、检验检疫、商检、城市给排水、农业、地质以及冶金等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有的用户购置仪器时间短,使用不熟练,还有使用仪器的人员变动等,使分析测试性能远未达到仪器本身应有的水平。这一问题制约了原子荧光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鉴于此,北京吉天公司决定为广大用户提供有关的技术服务,包括仪器原理、条件选择、仪器调整、常见故障排除以及样品分析技术等。课程主要内容有:氢化物原子荧光的基本原理及氢化物原子荧光仪与微波消解技术结合在食品、水、蔬菜、土壤等中的应用技术;氢化物原子荧光仪在环境样品中的应用技术;氢化物原子荧光仪在食品样品中的应用技术;氢化物原子荧光分析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及最佳条件的选择;氢化物原子荧光仪的基本原理、简单电路故障排除。同时为用户提供一个经验交流的机会。届时,公司还将向广大用户介绍近一年中公司在提高仪器性能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设备,以满足不同用户的更高需求。培训时间:2006年3月20日——3月27日(3月20日报到)报道地点: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东路3号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住宿标准120元/每天每人)费 用:培训费及资料费850元/人,住宿、交通费用自理联系人:吴晓娟 64379876,13621298046 唐启俊 64379532 13910616820 乘车路线:北京站:乘420路到望京医院北京西站:乘122路到北京站下车转乘420路到望京医院,387路安贞里转乘运通104,201望京医院 北京机场:乘机场巴士至三元桥下车转乘614路到花家地北里,403,401丽都饭店培训地点:乘967、小46路文化广场下车,朝阳区酒仙桥东路1号M6座西4层学习班回执确认单回传截止日期2006年3月10日
  • 恭喜产业化!又诞生一家原位测序和空间组学公司
    前段时间筹备第六届基因测序网络大会(点击查看会议回放视频)期间,听说一位熟悉的老师长期研究的技术开花结果,实现产业化,聚焦在基因、蛋白的原位低中高通量全链条检测,这里的全链条中包括高通量自动化FISH操作与成像平台、多套原位测序样机等多个品类的仪器。今天终于有时间仔细了解了一下这家公司——鲲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鲲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新兴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研发型企业。团队由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领街,团队核心成员毕业于国际实验室(冷泉港实验室、马普研究所、SALK研究所等)从事基因原位检测与测序技术研究20年。汇集来自基因原位检测、原位测序、空间转录组、生物信息、医学检测等相关技术领域人才,形成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创新能力突出的技术团队,硕博比例高达67%。公司专注于基因原位测序 (In Situ Sequencing)和原位杂交(DNA/RNAFISH)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新一代颠覆性技术基因原位杂交与空间测序技术在基础科研、肿瘤早筛和精准诊断应用的革命新浪潮。目前已拥有多种DNARNA、蛋白原位检测产品以及高通量自动化FISH操作与成像平台、原位测序样机等,获得本领域国际一流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几十项。鲲羽将该领域技术运用于基础科研探索和临床医学检测致力于神经科学,脑疾病,肿瘤精准诊断,产前,体检数字病理等生命大健康领域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聚焦开发新技术。下面通过一张图全方位了解这家新公司的产品:
  • 单智伟团队7月《科学》刊文一作刘博宇:原位电镜研究镁合金的应用与启发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北京时间7月5日凌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刊发西安交通大学单智伟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采用原位电镜纳米力学测试技术,表明塑性差并不是镁的固有属性,通过提高流变应力(如通过细化晶粒或提高应变速率)来促进位错形核和滑移,可能是行之有效的增塑方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86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d367c37d-074a-416d-bf09-fd0a12a74a7b.jpg" title="2.jpg" alt="2.jpg" width="600" height="186" border="0" vspace="0"//pp  成果刊发消息一出,便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西安交通大学官网关于此项成果报道的关注点击也已迅速破万。关于此次刊发成果,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教师刘博宇博士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刘飞为共同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学单智伟教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聂建峰教授和美国内华达大学李斌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参与该工作的科研工作者还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张磊教授、博士研究生杨楠、西安科技大学翟啸波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李巨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恩教授、内华达大学博士研究生杨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735ec5c6-2054-4877-9e5c-f6aa64e575f3.jpg" title="DSC_0066_副本.jpg" alt="DSC_0066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教师刘博宇博士进行报告/span/pp  7月13日,该刊发成果的第一作者刘博宇博士在成都“中国材料大会”的“透射电镜材料表征与评价”专场进行了题为《原位电镜技术在镁合金腐蚀防护和强韧化设计方面的应用与启发》的演讲报告,并讲解到了7月5日刊发《Science》文章中的系列研究过程。作为大会合作媒体,仪器信息编辑全程听取了报告,受益良多。以下,笔者将刘博宇博士现场演讲内容进行整理,以期为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带来启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8ff04357-11e9-47c1-bbbd-2d1a2289d189.jpg" title="1.jpg" alt="1.jpg" width="450" height="338"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单智伟教授与团队成员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图自西安交大官网)/span/pp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strong“原位透射电镜技术”之于“金属结构材料研发”/strong/span/pp  直观来看,金属结构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往往是宏观的,看得见的,以米为单位的等 而原位透射电镜的观察与测试则是微观的,纳米的,原子的。两者似乎两不相干,从微观到宏观相隔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但是,实际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合理找到研究的领域,去找到关键研究的问题,原位电镜技术在金属结构材料研究中可以发挥到非常巨大的作用。/pp  strong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为什么研究镁?/span/strong/pp  作为最轻质的金属结构材料,镁在航空航天、汽车、高铁、电子产品和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相比于传统的金属材料,镁的塑性较差,型材和零件的变形加工困难,工艺成本高。这严重制约了镁作为结构材料的广泛应用。/pp  镁,是最轻质的金属结构材料,密度与塑料相近。优点包括可降解易回收、电磁屏蔽、生物相容性、高阻尼等。在航空航天、汽车、高铁、电子产品和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各个国家也是十分重视,我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也更是将镁基材料列为国家重点发展对象。/pp  镁如此重要,为什么没有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呢?刘博宇将制约镁应用的瓶颈比喻为strong“镁人病”/strong,包括“皮肤病”之易腐蚀、“软骨病”之强度低、“脆骨病”之塑性差等,这些缺陷严重制约了镁作为结构材料的广泛应用。/pp  strong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原位电镜技术能做什么?能有什么启发?/span/strong/pp  strong一、原位电镜技术应用之镁/镁合金防腐蚀新技术:对材料表面改性的启发/strong/pp  镁易腐蚀的原因包括:自身属性(最活泼的结构金属材料)、原生氧化膜不致密等。所以人们在寻找一种致密、稳定、牢固的防腐蚀膜层。/pp  在原位电镜研究过程中,有趣的发现了电子束活化CO2与MgO可以生成MgCO3。这就给与一个strong启发:/strongstrong如果活化CO2与Mg的表面MgO发生反应是否可以生成MgCO3的致密膜?/strong按照这种设计理念,进行原位电镜实验,假设Mg十分活泼,放进电镜样品室马上可以在表面生成MgO,然后加以电子束,结果确实在Mg表面生成了致密的MgCO3。(此部分工作由王悦存博士开展)/pp  那么生成的MgCO3致密膜是否防护有效?接下来进行了去离子水浸泡验证实验,发现电子束活化CO2处理过的表面更加耐腐蚀。同时,对已经腐蚀的表面进一步进行活化CO2反应处理,发现同样可以生成致密MgCO3。并表明该反应过程透射电镜电子束辐照不是关键,strongCO2的活化/strong才是关键。/pp  strong二、原位电镜技术应用之镁合金的强化/高塑性设计:对晶体结构设计的启发/strong/pp  在镁中,strong形变孪晶/strong会在极低的应力下大量产生,导致低强度。解决的方案是“strong时效强化/strong”,即引入析出相,像钉扎位错一样钉扎孪晶界,提高强度。但研究发现,镁合金的时效强化效果较弱。/pp  借助原位电镜研究发现,镁中存在特殊的孪晶界,类似水波,逐波移动,这也导致了宏观的低强度。根据这一观察结果,设计了一系列不同形貌的析出相,选取含有不同形貌析出相的镁合金,进行原位透射电镜纳米力学测试。观察析出相对孪晶的阻碍作用,对比强化效果。最终表明,颗粒和棒状析出相对孪晶的抑制作用有限,片层和网状析出相对孪晶的抑制效果良好。(此部分工作主要由孙楠博士开展)/pp  strong三、原位电镜技术应用之镁合金增强塑性/strong/pp  一般来讲,均匀的变形需要strong5个独立滑移系/strong。而镁中易开动的 a 滑移仅提供4个独立滑移系,且均不能协调 c 沿方向的应变。理论讲,strong c+a 位错滑移可提供5个独立滑移系,且可协调 c 轴应变/strong。(如下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0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23e7b5ad-d3d2-4861-9a69-089389fd9203.jpg" title="3.jpg" alt="3.jpg" width="600" height="208" border="0" vspace="0"//pp  但关于 c+a 位错是否为有效的塑性载体,业界有不同的观点。strong主流观点/strong认为, c+a 位错不稳定,分解为不可动结构,strong不承载塑性/strong。只能通过合金化提高塑性,加入某些特定元素,促进 c+a 位错交滑和增殖,抑制分解。同时也有strong一些声音/strong,认为可以通过促进 c+a 位错形核和滑移来提高镁合金的塑性。/pp  在此背景下,高塑性镁合金的设计思路变得明了:如果主流观点是正确的,便strong制造更多的 c+a /strong;否则,strong便放弃 c+a ,或稳固 c+a /strong。但更为本质的问题,是需要解释这些性质背后的机理,这便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br//pp  strong为什么选择原位电镜技术的研究方法?/strong——首先要了解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测试样本大都为块体、多晶材料(位错及孪晶会干扰对 c+a 位错的分析);传统表征方法无法的到位错在三维空间的形态,导致争议性结果;无法原位观测位错行为,导致争议性结果;目前主要依赖计算机模拟,但模拟的结果与势函数、初始条件和模拟方法密切相关,可能与实施有偏差等。而结合这些局限性与实际需求,最终选择了原位电镜纳米力学测试技术。/pp  strong实验设计要回答哪些问题?/strong——沿 c 轴压缩,到底没有塑性? c+a 位错能滑移吗?能贡献塑性吗? c+a 位错究竟在哪(个滑移面上)?(此部分工作主要由刘飞博士开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84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c548aa6e-8b1b-49f4-93ac-f8d4a5e32304.jpg" title="4.jpg" alt="4.jpg" width="450" height="384" border="0" vspace="0"//pp  原位电镜纳米力学测试发现,strong镁不是天生就脆/strong!镁有很大的沿 c 轴的塑性应变,位错应该功不可没。接着揭示了 c+a 位错的典型滑移行为,包括:半位错环长大、刃位错滑移(主流观点认为不可滑)、位错偶极子、位错反复滑移等。(如上图)同时三维重构研究发现, c+a 位错既可以在锥面1上滑移,也可以在锥面2上滑移,还可以发生交滑移。(如下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2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df3c1cf4-90e4-448f-ae26-d1ff4fb212fe.jpg" title="5.jpg" alt="5.jpg" width="450" height="325" border="0" vspace="0"//pp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strong小结/strong/span/pp  原位电镜技术在材料结构研究中,并不是遥不可及,可以为微观测试与宏观性能搭建桥梁,对许多科研工作带来启发。具体应用包括实时观测材料在受外界刺激下的响应(力、电、热、气氛及多场耦合)、揭示材料微观组织和缺陷演化与力学行为和腐蚀行为的内在联系、“破译”决定材料性能的关键“基因密码”等。/pp  strong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附:关于7月5日《Science》刊发文章/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7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8dbe3bab-c34b-45d2-a233-4841e840e3c4.jpg" title="6.jpg" alt="6.jpg" width="600" height="170" border="0" vspace="0"//pp  当前主流观点认为,塑性差是镁的本征属性,原因是镁中的锥面位错(一种晶体缺陷)会自发地分解为不可滑移的结构,无法协调塑性变形。因此,提高塑性需要通过添加某些特定的元素来调节锥面位错的行为。但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锥面位错是有效的塑性变形载体,只要能促进锥面位错的形核和滑移,镁的塑性就可以提高。上述争议直接影响到下一代高塑性镁合金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因而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科学难题。然而,由于锥面位错的几何形态和结构非常复杂,很难通过实验来全面地解析。此前的研究通常以计算机模拟为主,相关观点和推论均缺乏有力的实验证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8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efd7c9cd-9c6b-4af6-b057-a855d3aece05.jpg" title="7.jpg" alt="7.jpg" width="450" height="382"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图1 亚微米尺寸镁的大塑性变形 图2 实验观测到的塑性变形是由锥面位错滑移主导的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图3 原位电镜捕捉到单根锥面位错的滑移 图4 三维图像重构帮助解析锥面位错的形态及其滑移面/span/pp  针对上述难题,西安交通大学单智伟教授团队采用原位电镜纳米力学测试技术来解决样品几何形变、微观结构演化以及力学曲线三者之间一一对应的难题 选取合适的加载方向来消除其它位错的干扰 采用梯度样品设计来解决捕捉和表征单根位错难的问题 运用三维图像重构技术来解决位错滑移面不易确定的难题 并通过对比力学曲线的方式澄清了电子束影响的问题。得益于这些有针对性的实验设计,研究团队以令人信服的结果,证明了最起码对亚微米尺度的纯镁而言,各种类型的锥面位错(刃、螺、混合型)不仅可以滑移,而且可以导致非常大的塑性变形。与块体材料相比,微纳米样品呈现出更高的屈服强度和流变应力。因此,研究团队推测高应力促进了锥面位错的形核和滑移,进而提高了测试样品的塑性。通过进一步深入分析,不仅确定了位错的滑移面,而且还清晰地观察到锥面位错的交滑移、位错偶极子的形成以及位错往复运动等此前尚未报道过的重要现象。/pp  该研究为完善镁的塑性变形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并为高塑性镁合金的开发带来新的启发。/pp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111计划2.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西安交大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和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的资助。(strong论文链接/strong:a href="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48/7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48/73/span/a)。/pp  近年来,单智伟研究团队依托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微纳中心和陕西省镁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2014年,发现了镁中不同于位错和孪晶的室温变形新机制,成果发表于《自然· 通讯》,并荣获美国TMS学会镁分会年度最佳基础研究论文奖 系统研究了镁合金中析出相形貌对孪晶行为的影响,并进而发展了一种判断镁合金强塑性的简单判据,成果发表于《材料科学技术》(封面推荐,2018) 发现通过活化二氧化碳,可以在室温下将镁表面的氧化层或腐蚀产物转变成一种致密的保护膜层,不仅可显著提升镁及其合金的抗腐蚀性和强韧性,而且大幅提高镁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发明了一种绿色、低成本镁合金涂层新技术,成果发表于《自然· 通讯》(2018),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针对原镁冶炼工艺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提出并验证了原本需要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原镁冶炼可以在常压进行,并与华西能源公司联合攻关,开展了原镁常压生产的工业化装置的开发。针对原镁杂质元素种类多、含量高、波动大的痼疾,从原子机理出发,开发出全新的工艺流程,可在不显著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从料球直接生产出99.99%以上纯度的高纯镁,革新了此前领域内普遍认为皮江法(硅热还原法)不能直接生产高纯原镁的认知。上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有望从整体上提升镁基产品质量和性能。/ppbr//p
  • 岛津质谱成像技术助力超富硒植物单粒种子原位研究
    近日,中科院高能所李玉锋研究员团队,以硒超富集植物-堇叶碎米荠(Cardamine violifolia)单粒种子为研究对象,借助北京同步辐射装置X射线荧光微分析实验站硬件和软件功能升级契机,发展了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二维/三维成像技术(SRXRF)、X射线吸收谱技术、二维质谱成像技术(MALDI-MSI)及微区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等技术的空间金属组学(spatial metallomics)研究框架,实现了堇叶碎米荠单粒种子中有机硒和无机硒的原位二维/三维研究,首次发现堇叶碎米荠种皮中存在甲基硒代化合物,加深了对堇叶碎米荠富硒机制的理解,并以Spatial metallomics reveals preferable accumulation of methylated selenium in a single seed of the hyperaccumulator Cardamine violifolia为题发表于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影响因子/JCR分区:5.895/Q1)。该研究工作得到岛津中国创新中心的实验支持。图1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原文背景介绍硒(Se)是动物和人类必需的元素。它是硒蛋白和硒酶的重要组成部分,硒缺乏会增加各种神经、内分泌和癌症风险,更严重的是,会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农业部建议成人每日膳食硒摄入量为55 ~ 200 μg。然而,在一些地区,人们的日摄入量明显低于推荐剂量(仅26 μg/天),因此,探索富硒膳食补充剂来改善人们日常硒的摄入是很有必要的。图2 堇叶碎米荠硒在植物生长周期内无法被消耗,一些百合科、十字花科和豆科植物可累积高达几千毫克/公斤的硒元素。原产于中国湖北省恩施市的堇叶碎米荠(Cardamine violifolia)已被证明是硒的超富集植物,已用作膳食补硒剂原料。&bull 单粒种子中硒的原位空间分布和形态分布堇叶碎米荠对于硒元素的耐受性和超积累的机制主要包括:(1)钙蛋白和富半胱氨酸激酶的表达下调和硒结合蛋白的表达上调 (2)体内解毒硒的泛素基因或蛋白的表达 (3) 堇叶碎米荠硒的特定代谢途径。研究发现堇叶碎米荠可以通过硫酸盐转运体和各种S/Se代谢酶来积累硒元素。而堇叶碎米荠中硒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为硒代半胱氨酸(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硒代羊毛硫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甲基硒代蛋氨酸(MeSeMet),二甲基硒醚(DMSe)和二甲基二硒醚(DMDSe)等。图3 通过SRXRF和MALDI-MSI研究硒在单粒种子中的原位空间分布和形态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SRXRF结果显示硒元素在整个种子中都有分布,子叶中硒含量相对高于外胚层/种皮;另一方面MALDI-MSI结果显示DMSe (m/z 107.970)、MeSeCys (m/z 184.019)和MeSeMet (m/z 212.983)主要存在于种子外胚层。硒植物毒性的一个突出原因被认为是硒氨基酸(如SeCys)错掺入蛋白质。已有研究表明,甲基化SeCys形成MeSeCys是Se超富集物的一个关键耐受机制之一, 这大大减少了非特异性取代蛋白质中的Cys的SeCys的数量。本研究中MeSeCys的发现证实了这也是堇叶碎米荠的Se耐受的重要机制之一。质谱成像MALDI-MSI方法本研究中的质谱成像部分使用岛津iMScope QT (Shimadzu, Kyoto, Japan)进行。MALDI-MSI在光学显微镜的帮助下确定所需的采集区域,用激光二极管激发的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355 nm)照射种子组织切片。激光直径为40 μm,扫描步长为80 μm。对每个像素进行100次激光照射(1000 Hz重复频率)。所有数据均在正负模式下分别采集,采集范围分别为m/z 100 ~ 500和m/z 500 ~ 1000。利用IMAGEREVEAL MS分析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图像分析,最终得到显示多种形态硒的具体分布。图4 岛津新一代成像质谱显微镜——iMScope QT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德国应用化学:蛋白质复合物原位解析新技术
    作为生命活动的执行者,蛋白质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等形式行使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华、研究员赵群等研制了一种基于糖苷键的质谱可碎裂型交联剂,显著地提高了交联信息的检索通量和鉴定准确度,同时具有良好的两亲性和生物兼容性,实现了活细胞内蛋白质复合物原位交联和规模化精准解析。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大连化物所供图  细胞内的限域效应、拥挤效应和细胞器微环境等对于维持蛋白质复合物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而化学交联技术,尤其是原位化学交联质谱技术具有规模化分析蛋白复合物原位构象和相互作用界面的优势,已成为活细胞内蛋白质复合物解析的重要技术。但是,目前活细胞原位交联面临着细胞扰动大、交联肽段谱图复杂程度高等问题。因此,如何实现活细胞低扰动下的原位快速交联是蛋白质原位构象和相互作用精准解析的先决条件。  本工作中,团队基于糖分子的高生物兼容性和糖苷键的质谱可碎裂特征,将糖苷键引入到功能交联剂的骨架设计中,筛选并获得了高生物兼容性的海藻糖作为骨架分子,研制了质谱可碎裂型交联剂——海藻糖二琥珀酰亚胺酯。该交联剂较目前已报道的可透膜型化学交联剂,展示了更加优异的细胞活性维持能力,可在低扰动状态下实现细胞内蛋白质复合物的高效交联。  在此基础上,低能量的糖苷键—高能量的肽键的质谱选择性碎裂模式,可以将“工字形”的交联肽段数据分析降幂为常规交联剂片段修饰的线性肽段数据检索,极大地降低了交联肽段谱图分析的复杂性,显著地提高了交联肽段的鉴定效率与准确度。
  • 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技术|CTC单细胞miRNA原位多重检测
    在液体活检的研究中,基于表面上皮标志物(EpCAM和CK)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策略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局限性。研究表明,CTC中的肿瘤相关miRNA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具有成为肿瘤表征和鉴定标志物的潜力。目前,高通量地针对单个CTC在活细胞水平开展原位分析,并进一步实现多个miRNA的同步分析,是颇具挑战性的工作。然而,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因结构可控、功能多样的特性,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活细胞探针载体的新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陈艳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谭英团队、香港理工大学杨莫团队,提出了新型的2D MOF纳米传感器集成的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Nano-DMFC),可应用于CTC单细胞miRNA的原位多重检测。相关研究成果以2D MOF Nanosensor-Integrated Digital Droplet Microfluidic Flow Cytometry for In Situ Detection of Multiple miRNAs in Single CTC Cells为题,发表在Small上。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2D MOF纳米传感器集成的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Nano-DMFC),突破了活细胞中核酸原位分析的技术瓶颈,高通量地实现了样本中单个CTC活细胞miRNA的原位、多重、定量分析。该纳米传感方案以金属有机框架MOF为猝灭剂,双色荧光染料标记DNA探针为供体,首次合成了用于双重miRNAs检测的生物功能化MOF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纳米探针。该2D MOF纳米传感器修饰了两种乳腺癌靶向多肽序列,以增加肿瘤细胞靶向和内体逃逸能力。集成2D MOF纳米传感器的数字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可实现单个乳腺癌细胞中双重miRNA标志物(miRNA-21和miRNA-10a)的原位检测。   纳米传感器集成的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由三部分组成——单细胞液滴发生器、纳米探针微注射单元和液滴荧光检测单元。Nano-DMFC系统首先产生单细胞液滴,然后2D MOF纳米传感器被精确地微注射到每个单细胞液滴中,在活细胞水平实现单个肿瘤细胞中的双重miRNA表征。在单个肿瘤细胞内存在目标miRNA时,MOF纳米片上的染料标记的ssDNA与其靶标形成杂交双链DNA(dsDNA),dsDNA和MOF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使dsDNA从MOF表面分离,最终触发荧光的恢复。不同类型的miRNA在单个细胞中产生不同的荧光信号。最后,研究使用光纤集成的液滴流式检测装置,在纳米探针孵育后对液滴中的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单细胞中双重miRNA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Nano-DMFC平台能够以双重miRNA为靶标在仿生样本(含有10,000个阴性上皮细胞)中检测出10个阳性CTC细胞,同时在加标血液样本的回收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该平台验证了以miRNA为标志物的CTC检测新策略。Nano-DMFC系统作为小型化、高度集成、操作简易的活细胞miRNA分析平台,为探究肿瘤细胞异质性和鉴定细胞亚型提供了新思路,并在临床研究中具有癌症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的潜力。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粤港联合创新领域项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和香港研究资助局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A、同时检测miR-21和miR-10a的MOF-PEG-peps纳米复合材料传感器的制备方案;B、Nano-DMFC系统中的样品处理单元和miRNA检测单元,可实现单细胞液滴包裹、纳米传感器微注射、单个CTC细胞多重miRNA荧光检测。 在液体活检的研究中,基于表面上皮标志物(EpCAM和CK)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策略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局限性。研究表明,CTC中的肿瘤相关miRNA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具有成为肿瘤表征和鉴定标志物的潜力。目前,高通量地针对单个CTC在活细胞水平开展原位分析,并进一步实现多个miRNA的同步分析,是颇具挑战性的工作。然而,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因结构可控、功能多样的特性,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活细胞探针载体的新思路。
  • “985”直接转?双一流建设没这么简单
    最近各地的教育新闻大多与“双一流”相关。《湖南2020年力争3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 河南高校不能再缺席了》??一时间,各省的高校都掀起了争创“双一流”的高潮,套用网友在留言中常用的一句话,“不想创双一流的大学不是好大学”。  这一切都源自2017年新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制定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简称《实施办法》)正式印发。按照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机制。“双一流”建设成为了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又一个备受关注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双一流”怎么选  实际上,此次《实施办法》是对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细化。对于关注高等教育的人们来说是“等了很多年的一只靴子落地了”。  《实施办法》指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办法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动态调整和组织实施作了明确。  外界对哪些高校能入选“双一流”一直多有猜测,此次公布的《实施办法》对遴选程序进行了规定,坚持公平公正、开放竞争,采取认定方式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元培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洪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将有专家委员会根据《总体方案》要求和本办法,综合高校办学条件、学科水平、办学质量、主要贡献、国际影响力等情况,以及高校主管部门意见,论证确定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认定标准。根据认定标准专家委员会遴选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并提出意见建议,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审议确定建议名单。  老牌高校依然是支持重点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针对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战略决策。  业内人士评价说,实施多年的“211工程”“985工程”是我国高校汇集办学资源、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集结号”,而“统筹推进两个一流”是中国大学积蓄力量,冲刺国际前沿的“冲锋号”。  洪文表示,“双一流”高校建设是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战略,对未来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实际上,“双一流”与“211工程”“985工程”有很大的关联。“老牌知名高校及传统优势学科依然是各地重点支持的对象。从各省市已经公布的建设名单看,‘双一流’高校及重点、优势学科名单与传统的‘211’‘985’高校高度吻合,这也意味着‘双一流’建设具有很强的延续性,是‘211’‘985’工程的延伸。”他强调。  安徽省明确提出“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山东的积极支持对象“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驻鲁部属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工程”。就目前来看,各省份公布的“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名单确实很多都是原来的“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高校。  发挥自身特色是王道  在各省区市的实施方案中,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需求,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学科建设成为一大亮点。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因地制宜正是“双一流”比“211工程”和“985工程”最大的进步,这让各个高校在发展中能更好寻找自己的位置。  根据目前各省的方案,海南省将利用自身生态优势,重点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国际旅游、热带海洋、热带医药、岛屿生态、教师教育等学科领域。甘肃将立足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兰州新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建设,明确学校发展定位和优势特色。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将学科建设与产业振兴全面对接,调整学科布局,建立电力装备、石化冶金、矿山机械、生物制药等若干个支撑学科群,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支撑引领作用。  洪文表示,《实施办法》鼓励各地区突出区位优势,重点建设特色学科。这也意味着未来国内的高校发展将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地方化的特点。各高校建设将尽量避免贪多求全、盲目跟风和同质化竞争等原有弊端,而是结合本地实际和产业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重点发展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性高校生态环境。  人才成“争夺”关键  《实施办法》充分肯定人才的重要性,在各省区市出台的建设方案中,“人才引进和培养”都是重中之重。清华大学信息学院的一位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作为一线科研人员他对《实施办法》感受最深的就是“人才成了香饽饽”,他说, “双一流”建设计划的进军号角尚未吹响,各地、各高校的人才抢夺战已然“一触即发”。对于高校来说,一方面要从外部引进人才,一方面要保卫本地人才。  为争创“双一流”,不少高校不惜血本到处“挖”人。一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现在听说评上了长江学者就有点紧张,“因为《实施办法》提出了‘创一流’过程当中人才的重要,所以挖人的要来了”。  洪文认为,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力量,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的中心工作,优秀人才和团队将获得更好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当然与之配套的人才流动政策也是必要的,主要是要规范人才的无序流动。”他说。
  • 深圳先进院李剑平团队在海洋原位观测仪器技术上取得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光电工程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剑平团队在海洋原位观测仪器技术上取得突破。团队研制了一种用于海洋浮游生物原位监测的新型水下成像仪系统,并在大亚湾海域的系泊水面浮标上进行了长期海试。相关研究成果以Development of a Buoy-Borne Underwater Imaging System for In situ Mesoplankton Monitoring of Coastal Waters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Oceanic Engineering上。浮游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碳循环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同时也是海洋渔业和水产养殖生产的重要基础。开发监测浮游生物种群动态变化的方法、工具和流程,不仅对海洋生态科学研究意义重大,对现代业务化海洋管理也极为重要。然而,浮游生物监测一直依赖人工网采和光学显微镜检分析,不能满足准确、及时、连续和可持续地浮游生物监测需求。该团队利用浮标平台成本低、可长时间部署、可无线组网等优势,研发了一种水下暗场彩色成像系统,提升了对海洋浮游生物长期、连续、高频、原位监测的能力,弥补了现有观测技术的不足。该成像系统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正交层状闪光无影照明设计,不仅可对海洋浮游生物个体实现高质量的水下真彩色摄影,还减少了照明光向水下局部环境的泄漏,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浮游动物因趋光性产生聚集而导致的观测偏差。此外,成像仪还支持不同的放大倍率,覆盖了200μm-20mm不同大小的浮游生物体长范围。为了减少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压力,成像仪配备的嵌入式计算单元可在图像采集后实时进行目标检测预处理,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感兴趣的目标图像即时传输到云端服务器,通过在云端计算的深度学习算法进一步识别和量化,以获取监测信息,供最终用户远程检索。针对水下微小目标原位图像的特点,团队研发了一种基于主动学习的图像标注和分类算法训练策略,充分利用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协同实现图像标注、分类器训练和分类结果校正等目的。在此基础上团队提出了双卷积神经网络级联算法,不仅高效地构建了包含90类图像的大规模图像数据集,还有效地消除了近岸水体中颗粒物对浮游生物识别的干扰,最终实现了浮游生物图像的高准确度精细分类识别。在四年时间里,该团队历经四期累计15天以上的近岸海试后,于2020年6月22日将成像仪系统集成至水面浮标,并部署于深圳大亚湾海域。通过采取多项防生物附着措施,于2021年2月25日成功回收。在此次长达8个月的连续海试中,仪器成功获取了该海域浮游生物丰度变化的时间序列数据,观测到了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迁徙现象、优势种的动态变化,并监测到了大亚湾海域首次记录的尖笔帽螺暴发。团队研发的海洋浮游生物观测系统能够提供全面及时的浮游生物监测信息,有望成为海洋浮标观测平台的一种新工具。论文链接 图1 近海锚系浮标基水下浮游生物原位成像仪图2 浮标海试获取的典型浮游生物图像选集
  • 中国科学院徐明:基于光谱和质谱成像的纳米单颗粒原位分析研究
    在满足目前各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光谱分析仪器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不论是分子光谱还是原子光谱都涌现了一系列创新的成果,特别是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太赫兹、超快光谱、荧光相关光谱、高光谱等相关技术彰显了极具诱惑的市场活力,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 2023)中,近50位专家报告充分彰显了光谱创新潜力,纷纷展示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从仪器整机到关键部件;从系统集成到方法开发;从大型科研仪器,到用于现场的便携、手持设备;从实验室检测设备,到过程分析技术……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些创新成果,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专家、用户、厂商之间的合作交流,会议主办方特别策划《光谱创新成果“闪耀”iCS2023》网络专题成果展,集中展示本次光谱会凸显的创新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仪器、部件、技术、方法、应用等。徐明 研究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人物简介:徐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重金属(离子态、颗粒态)的健康效应、分子靶点及分析方法研究。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等9项。发表论文72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本次会议中,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徐明研究员分享了《贵金属纳米颗粒的体内示踪与原位成像谱学方法研究进展》(点击回看》》》)引发行业关注。会后,我们也再次邀请徐明研究员分享其团队在纳米颗粒原位分析的系列研究成果。1、成果简介纳米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例如,银纳米颗粒作为抗菌剂被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消杀,金纳米颗粒因其优良的光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被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等等。一旦进入生物体内,纳米颗粒会经历复杂的转化过程,包括溶解、聚集、解聚等。纳米颗粒的体内转化会改变其物理化学特性,进而对纳米颗粒的功能产生影响。然而,目前针对纳米颗粒体内转化、分布的原位分析表征极具挑战。通常使用电子显微镜对组织或细胞内的纳米颗粒进行检测,该种方式成本高,操作难,不易于推广。其它成像技术,如质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成像分辨率难以达到纳米级别,无法实现单颗粒分析。针对上述难题,为实现生物组织和细胞中纳米颗粒转化与分布的精确分析,徐明研究员研究团队近期开展了基于光谱成像和质谱成像的纳米单颗粒原位分析研究。成果一:细胞内金纳米颗粒聚集行为的单颗粒成像分析为观测金纳米颗粒(AuNPs)的细胞内聚集行为,我们基于高光谱暗场显微镜(EHDFM)开发了一种单颗粒成像分析新方法。利用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LSPR)产生的散射光谱信号,可对AuNPs的聚集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现生物介质中和细胞内AuNPs的原位单颗粒分析(图一)。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与灵敏度,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于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https://doi.org/10.1021/acs.jpcb.2c08289)。图一成果二:利用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肿瘤靶向递送金纳米颗粒的原位成像分析为观测金纳米颗粒(AuNPs)的体内行为与分布特征,其团队整合了激光溅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和高光谱暗场显微镜(EHDFM)技术,可实现生物组织中AuNPs的定性与定量成像分析(图二)。针对纳米颗粒肿瘤靶向效率低的问题,我们比较了间充质干细胞(MSC)介导的AuNPs肿瘤靶向与增强渗透滞留效应(EPR)间的递送效率差异,证实MSC介导的肿瘤靶向递送效率比EPR效应提高了2.4~9.3倍,可将更多AuNPs递送至肿瘤坏死核心。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于ACS Nano(https://doi.org/10.1021/acsnano.2c07295)。图二成果三:新型核壳结构纳米探针成像分析银纳米颗粒的胃肠道转化为观测纳米颗粒的体内转化过程,我们开发了一种以星形金纳米颗粒为内核,外层包覆银壳的球形核壳结构纳米探针(Au@AgNPs)。在体内,一旦该探针的银壳发生溶解等转化,就伴随着元素和光谱信号的变化,进而可通过LA-ICP-MS和EHDFM进行成像分析(图三)。利用该纳米探针,其团队成功示踪了颗粒银在小鼠胃肠道中的转化与吸收过程,揭示了颗粒银和离子银的体内行为与分布特征的差异。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https://doi.org/10.1002/adfm.202302366)。图三2、产业化意向上述相关的成果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后续将发展更多面向应用的技术方法和成像探针,欢迎相关的科研与产业合作。3、课题组未来研究计划后续研究中,徐明研究员研究团队将重点开发针对生物分子和纳米材料的质谱、光谱成像技术。
  • 北科院分析测试所先进材料及原位表征实验室在石墨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以及气相原位电镜领域取得新进展
    图1 石墨炔载体上从金属单原子到双原子理性设计工作流程图石墨炔作为新一代的碳材料,由于其表面具有丰富的缺陷位点,具有天然的稳定催化中心的优势,结合当前催化领域中单原子催化的研究热点,刘向文博士及其合作者们通过理论计算模拟,对比了不同金属种类的单原子在石墨炔载体上的催化活性,进一步发掘出双原子金属位点的催化特性,这一研究发现为将来石墨炔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依据。图2 UiO-66-NH2光响应探针生物分子传感体系结合分析测试研究所在分析检测领域的科研优势,刘向文团队利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的化学可调谐性,在其表面进行修饰,制备出UiO-66-NH2光响应探针,并利用Au纳米颗粒与Mxenes组成的基底复合材料,成功构建生物分子传感体系并实现了对肿瘤细胞中蛋白激酶的高灵敏度的特异性识别。该方法具备MXenne的还原性以及金纳米颗粒的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等多功能的特点,不仅为高效、简捷的检测蛋白激酶活性提供了可行的光电检测策略,为更广泛的生物活体原位电化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图3 原位电镜观察Ni-Rh纳米颗粒在CO催化氧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理解催化剂材料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的构效关系对于设计和开发高效的新型催化剂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刘向文博士与其合作者利用双金属Ni-Rh异质纳米颗粒进行CO催化氧化实验,并通过气相原位电镜实时观测双金属Ni-Rh异质结构在CO催化氧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并对应实时的催化性能,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催化剂在实际催化反应过程中的构效关系的理解。这一研究结果揭开了长久以来困扰科研工作者催化过程中“黑匣子”问题,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以及可借鉴的技术。刘向文团队的科研工作得到了北科院以及分析测试研究所的大力支持,相关研究的财政资金支持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科青年学者、改革与发展专项、北科萌芽计划。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