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自身免疫检测

仪器信息网自身免疫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自身免疫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自身免疫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自身免疫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自身免疫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自身免疫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自身免疫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自身免疫检测相关的资讯

  • SMC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网络讲座
    SMCTM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Single Molecule Counting)是蛋白生物标志物检测领域的突破性新技术。利用激光聚焦于爱里斑中单个荧光标记分子,人类首次实现了在单分子水平对蛋白进行计量,并造就了1000倍于ELISA技术的超高检测灵敏度。SMCTM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具备宽至4个log的大动态检测范围, 可根据靶标丰度和成本灵活选择实验方案,便于自行开发检测试剂盒,接近于ELISA的易用性等特征。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包括心血管疾病,炎症,糖尿病,神经疾病,癌症等等,使研究者对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和认识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更重要的是,针对创新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Erenna免疫检测系统提供工具,帮助研究者便捷地自行开发和优化检测试剂盒,实现全新生物标志物的高效率检测。讲座主题:“见微知著”,Erenna SMCTM技术创领生物标志物全新发现演讲者:默克生命科学 应用科学家 秦昶博士讲座语言:中文讲座时间:26分钟精彩内容预告:下载讲座PPT查看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默克生命科学Tel: 400-889-1988转2Email: china.marketing.online@merckgroup.com
  • 见“微”知著——默克发布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新品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 /strong 2016年4月12日,默克在北京举办生命科学新产品发布会,来自各科研院所、高校等的1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1432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6aa4a5bb-e0b7-4ea0-a1f2-39382acc0e4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光影开场秀 /strong /p p   “见微 至臻 致远”,本次新品发布会继续传承默克生命科学的创新风格,以一段创意无限的光影开场秀拉开序幕。在光与影的殿堂里,默克将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诠释了以“匠人”之心打造的两款生命科学研究工具: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和CellASIC ONIX2 微流控活细胞实时分析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1454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6808f359-8e28-4449-8732-1a08c11f484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默克生命科学市场部总监郭鸣霏先生致开幕辞 /strong /p p   默克生命科学市场部总监郭鸣霏先生在致辞中介绍到,Erenna,原是深海中的一种水母,在几千米的海底发出荧光,照亮深海海底未知的世界。本次默克发布的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的名字也叫Erenna,Erenna(水母)潜在的含义与默克相关产品在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探索潜能不谋而合。 /p p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随着免疫组化等经典蛋白检测技术的发展,蛋白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尽管免疫组化、ELISA、Luminex等蛋白检测技术已经实现了数以千计的蛋白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但蛋白生物标志物的开发速度仍显缓慢:年均仅有1-2个新的生物标志物进入实际的临床应用。据统计,在400000多种已知的人类蛋白中,约有300000种因为表达丰度过低而无法实现传统方法的检测。在现有技术可以检测的约100000种蛋白中,大多数又无法在健康个体的样本检测到,而仅仅出现在特定的疾病时期。大量蛋白生物标志物的重要功能,如同海平面下的冰山,无法被现有技术准确界定。不论临床还是基础研究,蛋白生物标志物的应用都拥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但现有技术的瓶颈极大限制了蛋白生物标志物的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1474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5b125750-dbfb-46c2-a10f-e28972e8fbe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默克高级科学家、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资深专家Ali Vahedi先生 /strong /p p   2015年,默克密理博收购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413/188581.s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单分子检测技术(SMC sup TM /sup ) /strong /a 。而今天发布的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也是收购之后发布的首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 /p p   据默克高级科学家、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资深专家Ali Vahedi介绍,Erenna采用专利的“爱里斑”单分子检测技术(Single Molecular Counting ,SMC sup TM /sup ),突破了蛋白检测的极限,将生物标志物检测提升到飞摩尔级别。相较于传统免疫检测技术,SMC sup TM /sup 技术的信噪比有了很显著的改善,使得在一个系统里可以同时检测低表达和高表达的蛋白靶标,可以用于揭示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微小变化,并可创领生物标志的新发现。 /p p   检测事件(DE),事件光子含量(EP),以及总光子含量(TP),三套检测数据得到三条标准曲线,外加专有的算法,Erenna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的检测。此外,Erenna单分子免疫检测平台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选择孵育形式。据介绍,由于Erenna平台卓越的单分子检测能力以及磁珠的低背景,基于磁珠的孵育形式比使用同样抗体的ELISA灵敏度提高大约1000倍。而基于96孔板板底的孵育形式大约比同等抗体条件的ELISA灵敏度也能提高50-100倍,同时试剂成本低于ELIS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1535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ab2ad927-41e4-47d2-a2d0-bb13d622c37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默克全球产品经理Victor Koong先生 /strong /p p   本次发布会中,默克还介绍了另一款新产品:CellASIC ONIX2 微流控活细胞实时分析系统,这是CellASIC ONIX的升级产品。 /p p   据默克全球产品经理Victor Koong介绍,目前,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培养体系体积较大,快速更换培养基比较困难;静态培养与在体培养差异较大;成像状态下很难控制细胞的生长环境等。而CellASIC ONIX2 微流控活细胞实时分析系统可以实现活细胞成像时的细胞生长环境精细调控,包括气体、温度、培养基和试剂的快速切换,长时程、免操作实验条件的程序化控制等,从而使细胞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p p   采用芯片培养板上的微流控设计,CellASIC ONIX2具备高精度活细胞成像与多功能分析的系统特征,可同时进行四个独立的加药实验,适用于所有倒置显微镜。 /p p   据介绍,CellASIC ONIX2在控制演进过程的自噬、活细胞成像过程中的自动化免疫染色等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顶级科研机构的超过60篇顶尖文献已经使用了该系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1443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4756031b-b60f-4bed-98d5-28f829bfc6e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发布会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1526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c61746a7-bde2-490e-919a-c11a2f59459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amp 公共健康硕士 David Conen先生 /strong /p p   在新品发布会的过程中,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amp 公共健康硕士David & nbsp Conen先生还专门分享了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新进展。 br/ /p p   此外,新品发布会之后,默克还组织了成像流式高峰论坛,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最新的研究进展。 br/ /p
  • 河北省首个生物免疫检测实验室日前建成
    河北省首个高标准免疫检测实验室日前在武警河北省总队医院正式建成。目前,实验室已具有良好的实验检测条件,检测技术包括遗传学检查、特异性免疫学检查、特异性免疫学指标检测———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技术,以及细胞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该实验室目前已建成规模较大的层流净化实验室,将重点围绕肝病发生的遗传机制、细胞分子、环境与特异性免疫因素相互作用的致病机理,以及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疾病特征做检测。利用遗传学、特异免疫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开展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检测及其治疗过程研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康复过程提供检测数据和技术支持。 统计显示,我国现有乙肝感染者9300余万人,随着我国对新生儿实施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后,儿童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了明显下降,但成人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5-59岁人群感染率仍高达8.57%,是乙肝高发人群,全国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约30万例。 据了解,目前一些传统治疗肝病的方法一直存在着耐药性的问题,随着生物免疫学的发展,为乙肝在诊断上和治疗上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 生物梅里埃收购长光华医 巩固中国区业务及免疫检测市场地位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48e0f149-7899-4f6b-9866-b4a44c798230.jpg" title=" 0.jpg" alt=" 0.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8年11月9日 – 体外诊断领域的国际领先企业生物梅里埃今日宣布收购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权。公司早前于2018年7月公告收购长光华医少数股权。 br/ /p p   长光华医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中国苏州,专业从事自动化免疫检测业务。公司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提供体外诊断全面解决方案(试剂、仪器和配套软件),并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的批准。 /p p   长光华医主要经营两类自动化免疫检测系统(AE-180和AE-240),采用最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技术,检测项目近80项。其AE-120分析仪近期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进一步扩大了检测产品的范围。长光华医目前装机约1000台,主要应用于中型医院(100至500张床位)。中国的免疫检测市场规模约20亿欧元,且以20%至25%的速度在增长。中国市场见证了国内免疫检测产品供应商不断提升的重要地位,尤其在二级医院市场。 /p p   生物梅里埃在中国提供诊断解决方案已逾25年,在免疫检测领域积累了长足的专业经验,其VIDAS& reg 系列产品用于高值医疗检测,已在中国被拥有500张以上床位的医院和更专业的机构(即三级医院)广泛采用。 /p p   25年来,生物梅里埃与中国建立了稳固的联系,我们十分高兴与免疫检测领域见长的长光华医签订此项协议。这崭新的重要一步完全符合我们的国际发展战略,即:在最靠近患者和有健康需求的地区建立研发和生产机构。 /p p   ——生物梅里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p p   Alexandre Mé rieux /p p   得益于长光华医和生物梅里埃产品系列的互补性,我们将能够向更多的专业医疗机构提供自动化免疫检测解决方案,同时在中国长期推进和服务于医疗健康事业。 /p p   ——生物梅里埃公司执行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 /p p   Pierre Boulud /p p   我们非常高兴加入生物梅里埃集团,集团在免疫检测产品方面的专业度和高品质备受业界推崇。此次联合将推进长光华医在中国市场,特别是免疫检测细分市场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我们在本土企业中的领先地位。 /p p   ——长光华医创始人兼董事长董建华 /p p   长光华医拥有约300名员工,包括近80名研发人员。公司设有生产设施和研发实验室,并计划在苏州医疗产业园实施扩建。长光华医2018年的销售额预期将超过2000万欧元,在2017年的基础上大幅增长。 /p p   此次收购长光华医54%的股权是基于1.65亿欧元的估值,外加2500万欧元的额外费用作为额外资产的对价,如获取经销权和现有的装机。梅里埃将继续增持股权,但该等增持将受限于小股东所持股权对应的出售/购买选择权安排,且须最终完成中国此类产权转让适用的其他程序、取得监管批准并遵守惯常的交易条件。 /p p    strong 关于生物梅里埃 /strong /p p   诊断领域的先锋 /p p   50余年以来,生物梅里埃在体外诊断领域稳居国际领先地位,在150个国家设有43家子公司和庞大的经销商网络。2017年,公司营业额达23亿欧元,其中90%以上来自国际销售。 /p p   生物梅里埃提供的诊断解决方案(系统、试剂、软件)用于确定病因和传染源,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确保客户的安全。公司产品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也用于检测农产品、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微生物。 /p
  • 辉瑞旗下公司收购动物免疫检测设备制造商Synbiotics
    北京时间12月30日上午消息,据外电报道,全球最大的制药商辉瑞旗下的动物保健品公司(Pfizer Animal Health)周三公布将收购Synbiotics Corp,以拓展动物诊断服务业务。   Synbiotics公司是一家主要由私人控股的动物免疫检测设备制造商,其所生产的设备专用于检测宠物和那些为人类提供食物的动物的健康。该公司预计将收到约每股30.6美分的现金报价。   该交易料将在本周晚些时候完成。   动物免疫诊断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反应以检测动物身上是否带有病毒或细菌的诊断法。辉瑞指出,该市场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整个动物保健行业增长速度的两倍。全球动物免疫检测市场的年销售额可达到7.35亿美元。   Miller Tabak & Co的基金经理人莱斯-芬特雷德(Les Funtleyder)表示,动物保健业是人类保健行业发展的写照。目前制药商们正在努力打造业务的多元化,它们需要检测业务来推进药品市场,这桩交易正与该目标相一致。
  • “CRP侧向流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配套用全自动 荧光免疫检测仪器”项目通过验收
    p   7月22日上午,“CRP侧向流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配套用全自动荧光免疫检测仪器”项目验收会在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召开,项目甲方苏州鼎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代表、苏州医工所项目组和计划与质量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p p   苏州医工所计划处副处长郭智慧主持会议,并首先概述了项目情况,该项目合同自2013年8月正式签署,至今已近5年,在鼎实医疗和苏州医工所项目团队的密切合作下,全自动荧光免疫检测仪器在2017年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已迭代开发至第二代产品,2018年3月在第十五届检验医学暨输血仪器试剂博览会上该仪器成功亮相,引起市场高度关注;配套试纸条产品也已开发完成,性能稳定,生产场地、工艺均已具备,目前正在注册办证过程中,预计2018年底能够取得注册证。项目已达到预期目标和成果,具备验收条件。 /p p   接下来,项目分系统负责人尹焕才和程文播(钱庆)分别代表试纸条组、仪器组,向参会人员总结汇报了设计开发过程与结果,涵盖了从设计输入(需求分析、法规标准调研等)、方案评审、详细设计、设计验证(性能指标、老化耐久、电气安全、EMC等)直至设计开发输出(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物料清单、生产仪器清单、注册文件等)的全过程,以及整个项目期间的经验教训和体会感悟。 /p p   经参会鼎实医疗代表审议项目总结报告、技术文件,并与项目组进一步讨论后,认为项目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全部研究内容,各项指标达到合同要求,验收资料完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p p   苏州鼎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席秋子表示,5年来,此项目得到了苏州医工所的大力支持,配备了大量的高水平研发人员,双方在良好信任和积极沟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才互补,鼎实医疗派出的研发人员长期加入苏州医工所项目组共同开展研发工作,不仅将项目设计开发、转产、注册办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纷纷化解,还协助鼎实医疗培养了一支具备接产转产能力的研发生产队伍。希望能将鼎实医疗与苏州医工所的合作转化模式作为样本,持续部署新的合作项目,助力苏州医工所构建“人才、科技、产业、资本、市场”五位一体的集团式新型研发机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79140c79-b2a2-4084-a5ff-f520bc0b3e83.jpg" title=" W02018072353010294741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验收会现场 /p
  • 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开放式全自动管式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的研制”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全自动管式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以其精确、全自动的突出特性日益成为各大医院检验科开展免疫诊断的首选。近年来,罗氏等跨国公司采取仪器、试剂捆绑配套的策略逐步压缩国内产品市场份额,占据了国内各类大型医院90%以上的免疫诊断市场。为此,&ldquo 十二五&rdquo 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设立&ldquo 开放式全自动管式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的研制&rdquo 项目,由厦门大学等十家单位联合进行国产全自动管式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以及配套试剂的研制。   近来,该项目取得重要进展,自主研发的开放式全自动管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Caris200)在检测通量(200测试/小时)、试剂位(50个)以及测试精度等主要性能参数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产品水平,并于2014年6月19日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国食药监准字2014第3401035号)。此外,在项目组建立的分析平台上基础上,同时开展了90多种配套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制,品类覆盖了当前我国临床免疫检测需求的90%以上。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临床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免疫诊断试剂,将提高医疗检验的整体水平,有效打破进口试剂和仪器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
  • 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系统研发”项目启动,将重点攻关微流控免疫检测技术
    12月16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周洲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辉龙”)任牵头单位的“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系统研发”项目启动会在深圳成功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顾东风,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国家卫健委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郑玉果,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钟海,龙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玉庆等领导出席会议。本次项目启动会旨在交流心脑血管诊断研究进展,讨论快速免疫检测系统关键技术与项目实施方案,高质量完成重点专项。“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系统研发”项目(下称“项目”)属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由一支产学研医检的多学科优势团队共同参与,针对现场快速免疫检测准确定量的临床需求,通过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并优化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系统,并完成多种心脑血管标志物检测试剂的研发,致力于解决现场全血检测干扰多、微量检测灵敏度低、检测环节点多耗时长等问题,整体提升现有危急重症等特定场景下的医疗服务能力。项目重点攻关的技术之一就是开发基于微流控化学发光技术的心脑血管疾病检测系统,涵盖仪器、试剂、芯片三大部分。微流控免疫检测技术是一种对微纳升流体进行操控的新兴科学技术,相比以往大部分疾病检测需要在特定的医护条件下在大型仪器上进行抽血、上机、离心等复杂操作,微流控技术可将样本分离和免疫检测的多个步骤集成到微小芯片上,可仅用一台电脑主机大小的仪器实现即时检测,用血量也大大减少。与同类其他技术相比,微流控表体比大、传质短、传热快、反应体系转化率高,具有样本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和易实现多联检的优势,为心脑血管多标志物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可以说在与死神争夺病人抢救的黄金时间。据介绍,该项目预计在4年的执行期内完成多项相关创新产品的发布,实现微流控芯片和光检测装置国产化。“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针对高端诊疗装备和生物医用材料依赖进口、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的应急医疗装备短板以及医药领域安全监管长期处于被动型和回溯性模式等问题,聚焦于医疗装备、生物医用材料、体外诊断等领域的重大产品,以及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核心部件、前沿技术及样机、应用解决方案、监管科学、应用示范,实现高端引领,促进我国高端诊疗装备和生物医用材料整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本专项执行期为 2021—2025 年,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设置了前沿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重大产品研发、应用解决方案研究、监管科学研究、应用示范研究五项任务。
  • “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系统研发”项目正式启动 亚辉龙任牵头单位
    12月16日,由亚辉龙(688575)任牵头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周洲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的“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系统研发”项目启动会在深圳成功召开,该项目属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由一支产学研医检的多学科优势团队共同参与,本次项目启动会旨在交流心脑血管诊断研究进展,讨论快速免疫检测系统关键技术与项目实施方案,以保证高质量完成重点专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顾东风,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国家卫健委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郑玉果,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钟海,龙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玉庆等领导出席会议。在数百名专家和嘉宾的共同见证下,“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系统研发”项目正式启动,并在会议上成立了项目指导专家组。  专家代表在会议提问环节向记者表示,心脑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急性心梗的死亡病例中,约有50%-70%的患者都是因为在到达医院前没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而耽误了救治,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便成为了心脑血管急危重症临床诊疗的必要手段。针对现场快速免疫检测准确定量的临床需求,项目通过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并优化高性能免疫现场快速检测系统,完成多种心脑血管标志物检测试剂的研发,致力于解决现场全血检测干扰多、微量检测灵敏度低、检测环节点多耗时长等问题,整体提升现有危急重症等特定场景下的医疗服务能力。  据亚辉龙介绍,项目重点攻关的技术之一就是开发基于微流控化学发光技术的心脑血管疾病检测系统,涵盖仪器、试剂、芯片三大部分,这也是公司目前重点布局的研究方向。微流控免疫检测技术是一种对微纳升流体进行操控的新兴科学技术,相比以往大部分疾病检测需要在特定的医护条件下在大型仪器上进行抽血、上机、离心等复杂操作,微流控技术可将样本分离和免疫检测的多个步骤集成到微小芯片上,可仅用一台电脑主机大小的仪器实现即时检测,用血量也大大减少。与同类其他技术相比,微流控表体比大、传质短、传热快、反应体系转化率高,具有样本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和易实现多联检的优势,为心脑血管多标志物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为抢救病人争夺了宝贵的黄金时间。公司负责人表示,该项目预计在4年的执行期内完成多项相关创新产品的发布,实现微流控芯片和光检测装置国产化。  资料显示,亚辉龙是国产化学发光的领导品牌之一,在自身免疫、生殖健康、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诊断领域拥有突出优势,拥有国内领先的体外诊断产品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亚辉龙董事长胡鹍辉表示,本项目的获批,是国家对亚辉龙在生物医药检测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能力的认可,体现了其在技术创新实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人才积累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亚辉龙进一步加强微流控前沿生物检测技术研发,对于全面提升心脑血管病急危重症诊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亚辉龙将继续坚持做好研发创新,主动扛起社会责任的大旗,发扬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深化与各高校、医院及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合力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共同探索和推进前沿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打造更多具有创新技术和竞争力的产品,为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做出更多努力,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 全集成数字微流控及片上并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新方法
    数字微流控(Digital microfluidics)是一种通过电极阵列,在芯片上利用电信号对微量液体运动进行精准操纵的技术,现今已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生物分析、疾病诊断等领域。该技术利用了半导体技术及消费电子的设计理念,在手掌大小的微流控芯片上,无需外设的辅助,即可自动实现快速在场体外诊断(POCT)。芯片具有高度兼容性,可用于定量分析多种蛋白质和生物分子。  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芯片电极的电压来对应地改变其表面的亲疏水性,进而使液滴在相邻电极表面的接触角产生差异,从而使液滴在不同方向存在表面张力的差异,以此操纵液滴产生定向移动、分裂、合并等现象。其中,如何高效、稳定地生成微液滴是数字微流控技术的核心,也是其难点所在。在实际操作中,当芯片间隙与电极的尺寸比值超过某一阈值时,液滴撕裂成为更小的液滴将十分困难。该因素的存在导致当芯片结构和尺寸固定时,可生成液滴的最小体积也被限制。如果能突破这一限制,生成体积更小的液滴,则可以在有限的芯片区域内实现更多检测,提高系统的检测通量。此外,由于产生的液滴进一步缩小,片上样品稀释、磁珠清洗等具体实验的灵活性将显著提高,极大拓宽数字微流控技术在POCT方向的应用潜力。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马汉彬课题组与长春理工大学等合作,创新性地提出名为“One-to-three”的数字微流控液滴生成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液滴对称撕裂可在几何中心位置保持表面张力平衡的原理,将一个大液滴分成三个液滴,包括一个在不改变数字微流控芯片几何尺寸的情况下高效分离出“高纵横比”的小液滴。该液滴撕裂方法超出了介电润湿数字微流控的几何极限。  结合“One-to-three”液滴生成的优势,科研人员整合了磁吸模块、光学检测模块、三轴操控模块、液滴驱动系统等开发出一套具备全自动路径编译、检测数据读取、三轴定外控制的软件。通过对系统不断测试优化,构建了整套全自动数字微流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平台。该高度集成的平台可快速完成高效的磁珠洗涤,实现了在一个芯片上可以同时并行检测5个B型利钠肽样本,整个免疫测定过程仅约需10分钟,完成了从理论突破、功能设计及工程化开发的全流程。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人类血清中B型利钠肽的定量快速检测,对心衰的诊断、预后评估、病情监测、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关研究成果以“One-to-three” droplet generation in digital microfluidics for parallel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s为题,发表在Lab on a chip上,并被选为内封面论文,收录于2021热点论文集。
  • 国内首证!彩科生物单分子免疫检测AD试剂盒获批,助力阿尔茨海默症诊断
    近日,彩科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彩科生物)的“人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检测试剂盒(数字酶联免疫法)”和“人磷酸化Tau-181蛋白(pTau-181)检测试剂盒(数字酶联免疫法)”正式获得NMPA批准上市。这也是基于数字酶联免疫方法学(单分子免疫)检测AD标志物的国内首张注册证。AB1-42检测试剂盒湘械注准20232400418pTau-181检测试剂盒湘械注准20232400417Aβ1-42 & pTau-181检测试剂盒《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版)》中指出:“ 血浆P-tau181浓度升高区分Aβ-PET阳性与阴性或 Tau-PET阳性与阴性的性能较高,鉴别AD痴呆与非AD痴呆的准确性较高”,此外,诸多文献和数据也表明,人磷酸化Tau-181蛋白在AD患者的诊断上优于其他标志物,Aβ1-42可以作为辅助性诊断AD的生物标志物之一,但是由于受到血脑屏障的限制,外周血中脑源性蛋白的浓度较低,且易受到血浆基质蛋白的干扰,应用传统的ELISA方法或化学发光方法不能获得理想的检测效果。彩科生物人磷酸化Tau181蛋白(pTau-181)检测试剂盒与人β淀粉样蛋自1-42(Aβ1-42)检测试剂盒,在彩科生物AXL/SXL单分子阵列免疫分析仪上可以定量检测血浆中pTau181/Aβ1-42的蛋白浓度,适用于痴呆的辅助判断。
  • 流式必备|免疫功能检测项目列入国家检验医学中心设置标准!
    1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国家检验医学中心设置标准(点击查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开展的项目【免疫功能检测】被列入必备检验项目清单中;检测技术平台包括:流式平台,并开展检测项目≥50 项。【临床免疫 学专业——免疫功能检测】免疫细胞数量检测:T 细胞绝对值及亚群、NK、B、T 细胞绝对值、调节性 T 细胞数量检测; 免疫细胞受体及功能检测:T 细胞免疫精细分型、中性 粒细胞 CD64 指数、单核细胞 HLA-DR 检测、PD-1 检测、 NK、T 细胞功能(IFN-γ分泌)检测、细胞因子检测; 体液免疫检测:免疫球蛋白及亚型、补体检测。文中强调国家检验医学中心应当具备重大疾病以及疑难病与危重症 和突发传染病诊疗相关检验能力,具备辐射和指导基层检验服 务能力和水平提高的能力。在科室及平台设置方面,具备先进的检测技术平台以及规范的实验室自建项目管 理体系和能力,具有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鉴定与检测能力。检测技术平台包括:流式平台,并开展检测项目≥50 项;质谱平台,并开展临床检测项目≥50 项;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具备高通量基因测序的能力并已开展临床检验项目。国家检验医学中心基本要求国家检验医学中心应依托检验学科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全国检验医学领域处于引领地位,并具有较好的国际影响力。临床检验项目齐全,检验配套设施设备完善,人才梯队结构合理,有相对成熟合理的检验医学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始终坚持公益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卫生健康政策,积极承担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组织全国检验医学协同网络开展相关临床、教学、科研、公共卫生服务等创新工作和技术指导,组织协调检验医学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引领国家检验医学发展,推动检验医学走向国际,为临床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学科发展提供坚实的检验医学支撑。 国家检验医学中心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检验医学科通过 ISO 15189 医学实验室认可。 (二)检验医学科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三)检验医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四)以下与检验医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科室中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10 个,包括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血液病科、急诊科、肾脏病科、风湿免疫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感染科、妇科、产科、儿科、肿瘤科、普通外科、器官移植科、皮肤科。 (五)临床常规开展检验项目数≥800 项,年总检测工作量 2 ≥2500 万项次。(六)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依法取得所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相应资质。
  • 普瑞邦推出多款多毒素检测复合免疫亲和柱
    应对霉菌毒素多毒素检测需求,普瑞邦推出多款多功能免疫亲和柱 Pribolab是面向全球提供霉菌毒素检测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之一,针对霉菌毒素检测不断创新和研发检测新技术和新产品,近期举力推出多款使用价值较高的多功能/复合免疫亲和柱,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多功能复合免疫亲和柱 3ml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多功能复合免疫亲和柱3ml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多功能复合免疫亲和柱3ml至此,普瑞邦公司真菌毒素免疫亲和柱形成的全系列产品:黄曲霉毒素总量免疫亲和柱、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B+G+M免疫亲和柱, 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T-2/HT-2毒素免疫亲和柱;多功能复合免疫亲和柱包括:黄曲霉毒素总量/赭曲霉毒素多功能复合免疫亲和柱、黄曲霉毒素总量/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复合免疫亲和柱、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复合免疫亲和柱。此次Pribolab公司推出的霉菌毒素多功能免疫亲和柱,在利用免疫技术上创新实现了同时富集、净化多种霉菌毒素检测的要求,与之前的霉菌毒素多功能净化柱比较,其优势在于不仅实现了同时净化多种毒素的过程,尤其是净化效果优异,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廉, 保证了检测的高重现性和可靠性,完全符合多毒素检测的样品处理方向,是食品安全检测领域领先的新技术和新方向。为进一步推进霉菌毒素检测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我公司携手普瑞邦针对新老客户开展优惠促销活动。如果您对霉菌毒素多毒素检测有需求和兴趣都可参加我们的优惠试用活动。。多功能复合免疫亲和柱的详细信息敬请来电索取!北京泰乐祺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热线:400-688-5349 13311089404联系电话:010-63380700,63395349, 52453170,57491886 QQ咨询:772836971 网址:www.rapid-bio.com 邮箱:taileqi@rapid-bio.com 关于普瑞邦: Pribolab?(普瑞邦)是面向全球提供霉菌毒素检测解决方案的主要服务商之一,凭借强大的研发团队和专业的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为全球农业生产、食品加工与粮食、饲料等行业提供专业的霉菌毒素检测技术与产品服务。PriboFast?霉菌毒素免疫亲和柱PriboFast?霉菌毒素多功能免疫亲和柱PriboMIPTM霉菌毒素分子印迹固相亲和柱PriboFast?霉菌毒素多功能净化柱PriboSpinTM霉菌毒素快速纯化小柱PriboFast?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PriboFast?KRC 光化学柱后衍生装置Pribolab?真菌毒素浓缩器PriboVitaTM维生素检测免疫亲和柱和ELISA试剂盒更多产品请登录公司网站查询或咨询当地授权销售商.
  • 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研发趋热,全光谱流式助您进军千亿自免市场
    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2022年,全球TOP100畅销药销售收入合计4,868亿美元,其中共有18款自身免疫性疾病产品跻身TOP100榜单,总金额达861.7亿美元,自免药物市场已成长为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药物市场。自身免疫赛道呈现的市场前景,吸引着众多国内外药企纷纷抢滩布局。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预计将由2021年的1,277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76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6%。2021年,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制剂市场规模为891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1421亿美元,分别占2021年及2030年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的69.8%及80.8%。相较而言,国内自免药物开发起步较晚,目前市场份额基本被头部跨国药企牢牢占据,但鉴于中国庞大的患者群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创新疗法的进步,中国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市场有望快速增长,由2017年的17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3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2%,估计2030年将达到231亿美元,2021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5.5%。其中生物药在中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份额将由2021年的32.9%增加至2030年的71.8%。尽管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自免领域的巨头公司,不过,我们可以发现,国内药企在自免赛道的布局已经初见成效,银屑病、特应性皮炎、SLE等疾病领域近几年将有多款本土新药接踵而至。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免疫细胞改变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是免疫系统针对自身机体成分(如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发生免疫反应而引发的疾病。根据机体损伤的情况可分为系统性和器官特异性AID。前者主要是指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多肌炎/皮肌炎等;后者可涉及到各种组织或器官的特异性损伤,如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Hepatitis, AIH)、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 自身免疫的发生是是多种免疫反应的共同结果,所以自免疾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外周免疫细胞改变,即外周免疫细胞表现出与健康个体不同的细胞亚群分布和活化谱。由于免疫系统的复杂,免疫细胞的改变往往涉及多种不同的细胞亚群,包括T、B、NK、DC、巨噬细胞等(图1)。图1 -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改变以T和B细胞为例,许多研究表明,与健康个体相比,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表现出CD4+记忆T细胞和抗体分泌B细胞水平的升高。T细胞通过自身抗原识别、细胞因子产生和增强的细胞毒性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显著的 CD4+ T 细胞亚群比例的增加,如 Th1、Th17、滤泡辅助细胞 (Tfh)、调节性 T 细胞 (Treg) 和 CD4+CD25-Foxp3+ T 细胞等,已被证实与RA,MS,pSS或SLE等疾病的异常免疫反应有关,这些改变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病机制。近几十年来,产生IL-17的Th17细胞和FOXP3+ Tregs细胞已被强调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靶点。自身反应性 B 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可产生病理性自身抗体,并通过 Ag 呈递和产生细胞因子从而激活 T 细胞。自身抗体的产生是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RA、SLE等的特征性标志。由于B细胞在自身免疫中的重要作用,B细胞表面分子也成为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近年来,抗B细胞抗原(抗CD20)在自免疾病如MS、RA等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FDA批准的B细胞靶向治疗已经扩展到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从器官特异性疾病,如天疱疮和MS,到系统性疾病,如ANCA相关血管炎、RA和SLE等。(表1)表1 - B细胞靶向疗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综上所述,鉴于免疫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重要性,详细而全面的了解免疫细胞的组成和炎症潜能对于自免疾病的分析至关重要。比如,免疫细胞活化或抑制性表面受体的表达比可用于某些自免疾病的鉴别诊断;CD19+ B细胞数量的改变,可作为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RA后疾病复发的监测指标。可见,无论是研发端的探索致病机制、寻找潜在治疗靶点、体外药物筛选测定,还是临床端对疾病的辅助诊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预测治疗效果等,深度的免疫分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全光谱流式加速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全光谱流式分析技术可以为每个荧光基团生成不同的光谱指纹,从而能够分辨具有相似发射峰(高度重叠)的荧光染料。因此,全光谱流式技术允许在一个方案中包括尽可能多的感兴趣的标记,从而建立具有更多参数且更加灵活的检测方案。全光谱分析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多色流式的迅速发展,里程碑事件就是Cytek️ 研究团队发表了40色人外周血中主要细胞亚群的深度免疫分型方案。方案不仅包括识别特定细胞亚群的标记,如CD4+ T细胞,CD8+ T细胞、调节性T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还纳入了许多功能性标记,如激活、分化及趋化因子受体标记等。文章发表后,此40色方案陆续被许多研究者借鉴并用于他们的相关研究中,这些研究覆盖如肿瘤、感染、自免等广泛领域。鉴于其对流式领域的突出贡献,该文章荣获了由国际先进细胞术协会(ISAC)颁发的, Cytometry Part A 2022年度最佳文章奖(图2a)。图2 – Cytek️ 40色深度免疫分型方案。(a)该研究工作荣获Cytometry Part A年度最佳文章奖,(b)40色方案用于儿童SLE的探索研究。自免疾病相关的研究,一直是全光谱流式比较热门的应用之一,早在201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究就发表了23色光谱流式方案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用的文章,详细内容可以参考我们早期的微信文章23色方案,探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标,及23色自身免疫性疾病方案T和B细胞亚群的设门。今年4月,来自荷兰的研究者的一篇关于儿童SLE的探索性研究,就使用了上述40色方案对各免疫细胞亚群进行深度分析(图2 b)。同样在今年,来自维也纳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名为“Advanced immunophenotyping: A powerful tool for immune profiling, drug screening, and a personalized treatment approach”的文章,在文章中,研究者通过系列实验,证实了他们基于Cytek全光谱流式细胞仪(3激光)开发的两个22色深度免疫分型方案,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体外药物筛选、个性化治疗评估的有力工具。两个22色免疫方案,一个能够深入表征B细胞,单核细胞,DC和NK细胞,另一个能够表征T细胞及其效应/记忆亚群,以及不同的Th细胞亚群(图3)。方案中还包括了19个不同的激活和抑制标记。图3 - 3激光22色自免疾病T细胞分析方案随着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全光谱分析技术在多个自免疾病(如SLE、RA、MS等)中的研究成果被越来越多发表或报道,为自免领域的科学家们探索自免疾病的致病机理、寻找潜在治疗靶点、评估药物疗效等,提供着必不可少的助力,现在,全光谱流式正在帮助科学家们加速从探索到发现的过程。CytekcFluor一站式试剂盒助力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监测2022年12月,Cytek推出了cFluor人B细胞监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可用于Cytek全光谱流式系统上使用,对人全血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B细胞精细亚群进行识别和计数。是评估B细胞缺陷、开发自免疾病药物、以及临床评价抗CD20治疗效果非常有用的工具。(图4)图4 - Cytek cFluor 人B细胞监测试剂盒试剂盒的详细信息及特点可点击下方微信链接进一步了解:cFluor人B细胞监测试剂盒助力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监测参考材料:1.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生物类似药市场研究报告(下)。2.Preglej, Teresa, et al. "Advanced immunophenotyping: A powerful tool for immune profiling, drug screening, and a personalized treatment approach."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14 (2023).3.Wang L, Wang F S, Gershwin M E. Human autoimmune diseases: a comprehensive update[J].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5, 278(4): 369-395.4.Carvajal Alegria G, Gazeau P, Hillion S, et al. Could lymphocyte profiling be useful to diagnose systemic autoimmune diseases?[J]. 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 immunology, 2017, 53: 219-236.5.Disanto G, Morahan JM, Barnett MH, Giovannoni G, Ramagopalan S V. The evidence for a role of B cells in multiple sclerosis. Neurology. (2012) 78:823–32. doi: 10.1212/WNL.0b013e318249f6f0.6.Leandro MJ, Cambridge G, Ehrenstein MR, Edwards JC. Reconstitu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b cells after depletion with rituximab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rthritis Rheumatol (2006) 54(2):613–20. doi: 10.1002/art.21617. 7.Trouvin AP, Jacquot S, Grigioni S, Curis E, Dedreux I, Roucheux A, et al. Usefulness of monitoring of b cell depletion in rituximab-treated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in order to predict clinical relapse: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Clin Exp Immunol (2015) 180(1):11–8. doi: 10.1111/cei.12481. 8.Vancsa A, Szabo Z, Szamosi S, Bodnar N, Vegh E, Gergely L, et al. Longterm effects of rituximab on b cell counts and autoantibody product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Use of high-sensitivity flow cytometry for more sensitive assessment of b cell depletion. J Rheumatol (2013) 40(5):565–71. doi: 10.3899/jrheum.111488.9.Barnas, Jennifer L., Richard John Looney, and Jennifer H. Anolik. "B cell targeted therapies in autoimmune disease." 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 61 (2019): 92-99.10.Murphy K A, Bhamidipati K, Rubin S J, et al. Immunomodulatory receptors a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B and T cell subsets relevant to autoimmune disease. [J]. Clinical Immunology, 2019.11.Park, Lily M., Joanne Lannigan, and Maria C. Jaimes. "OMIP‐069: forty‐color full spectrum flow cytometry panel for deep immunophenotyping of major cell subsets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Cytometry Part A 97.10 (2020): 1044-1051.12Wahadat M J, van Tilburg S J, Mueller Y M, et al. Targeted multiomics in childhood-onset SLE reveal distinct biological phenotype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activity: results from an explorative study[J]. Lupus Science & Medicine, 2023, 10(1): e000799.关于CytekAbout Cytek /Cytek Biosciences, Inc.(Nasdaq: CTKB)作为一家全球技术领先的生命科学技术公司,通过其受专利保护的全光谱分析(Full Spectrum Profiling&trade ,FSP&trade )技术,提供高分辨率、高参数和高灵敏度的新一代细胞分析工具。Cytek的创新技术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完整光谱信息,以实现更高水平更高灵敏度的多参数检测。Cytek的FSP&trade 平台包括其核心仪器 —— Aurora和Northern Lights&trade 分析系统、Aurora CS分选系统,Amnis和Guava品牌下的流式细胞仪和成像产品,以及试剂、软件和服务,为客户提供全面和完整的解决方案。Cytek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Fremont,在全球设有分部和分销渠道。更多的相关信息,请登录Cytek的官方网站:www.cytekbio.com和www.cytekbio.com.cn。注:Cytek, Tonbo Biosciences, cFluor, Full Spectrum Profiling&trade , FSP&trade 和Northern Lights&trade 是Cytek Biosciences, Inc. 的商标或注册商标。Cytek全光谱检测技术相关专利包括但不限于:US10739245B2,US11169076B2,US10788411B2。 /
  • “精准诊断,守护健康”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峰会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4月14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峰会在浙江湖州召开。此次大会主题为“精准诊断,守护健康”,围绕IVD产品技术路线研判、感染与自身免疫病、疾病标志物、自身免疫检测、抗体检测、图像智能诊断等主题奉献了诸多精彩的大会报告,并举行《标记免疫分析》新书发布会及预售仪式,吸引了全国数百位来自医院、体外诊断企业专家、学者参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峰会现场会议伊始,浙江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陈瑜,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刘成雁,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颜光涛先后致欢迎辞。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主任医师陈建魁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高艳红担当主持。浙江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陈瑜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 刘成雁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 颜光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主任医师 陈建魁(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 高艳红(右)随后,大会进入主旨报告环节,3位报告嘉宾分别作精彩大会主旨报告。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会长宋海波介绍了体外诊断产品按预期用途、功能、习惯的划分以及体外诊断试剂临床使用基本状况。针对体外诊断产品技术路线问题,他表示,企业应正确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技术路线和产品方向,提高产品线扁平化与产品覆盖面;深耕细分领域,明确产品发展战略定位;进行化繁为简式创新;应注重国际化布局;应高度重视关键上游原材料的研发;须抓住“机遇营销”的合理转化。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会长 宋海波报告题目:《产品技术路线的正确选择》人体免疫系统具有一种复杂而强大的防御机制,免疫健康是耐受性和免疫力之间微妙平衡。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在《感染与自身免疫病》的报告中分享了感染与炎症/自身免疫、肿瘤发病机制之间的密切联系。研究表明自身免疫病发病和自身免疫现象与感染密切关联,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类,其机制包括:表位扩散、隐匿抗原呈递、旁观者激活及交叉抗原效应。由于获得性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与病原体和自身成分中的常见分子发生交叉反应,分子模拟很容易促进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现象或自身免疫的新发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李永哲报告题目:《感染与自身免疫病》中国已有2000余IVD企业,2022年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而根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医生大约有70%的临床决策受到体外诊断(IVD)结果的影响。因此,IVD测量准确性会大大影响人类的生命质量,建立计量溯源性是IVD标准化的关键环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李红梅介绍了体外诊断试剂及其标准化研究和AD等疾病诊断标志物的计量溯源技术与方法,并分享了β样淀粉酶系列标志物的计量溯源技术研究,利钠肽的计量溯源技术研究,肺癌标志物的计量溯源技术研究和大分子物质标志性计量技术研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 李红梅报告题目:《AD等疾病标志物临床检验标准化研究进展》大会主旨报告后,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颜光涛主编的《标记免疫分析》新书正式发布,并举办新书预售仪式。《标记免疫分析》新书预售仪式合影颜光涛主任在会上介绍了新书《标记免疫分析》的摘要、主要概况,包括IVD市场概况、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沿革、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材料与重要元器件以及荧光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电化学发光/液体活检/拉曼化学发光/微流控免疫检测等免疫分析技术。同时,颜光涛主任还介绍了免疫学检验技术发展趋势并分享了近年来产学研合作成果与奖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 颜光涛报告题目:《标记免疫分析技术》14日下午,大会分会场一和大会分会场二同时召开,多位报告嘉宾分享了精彩报告。大会主旨报告-分会场一广州易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杨淑伟报告题目:《神经系统自身抗体检测进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刘明军报告题目:《炎症性肠病的筛查和诊断》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关秀茹报告题目:《自身免疫检测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上海交通大学 陈万涛报告题目:《肿瘤蛋白标记物免疫组化图像智能诊断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王昌敏报告题目:《肺癌七种自身抗体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大会主旨报告-分会场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王雅杰报告题目:《多维传染性疾病临床检验体系建设和医防结合工作模式探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李智勇报告题目:《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对疗效评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夏勇报告题目:《微流控在临产检验中的研究进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刘向祎报告题目:《脓毒症早期预警指标-HBP》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张国军报告题目:《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心脑同患疾病中临床意义及试剂盒研制》专题会一 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郑冰报告题目:《自身免疫性肝病检测技术发展及应用》专题会二 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刘明军报告题目:《hs-cTnl及其在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专题会三 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高艳红报告题目:《“智慧医疗、检验先行”—智慧实验室发展趋势与展望》大会合影大会掠影(一)大会掠影(二)
  • BCEIA 2021学术报告会标记免疫分析分会会议通知
    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1)将于2021年9月27-2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召开,本届会议将继续秉承“分析科学 创造未来”的愿景,围绕“生命生活 生态——面向绿色未来”的主题开展学术报告会、论坛和仪器展览会。本届大会主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桂斌研究员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所长谭蔚泓教授担任。为推动标记免疫分析领域的发展,为国内外同行提供充分交流的平台,2021 年 9 月 29日,BCEIA 2021学术报告会标记免疫分析分会将在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学术会议区E301举行。分会主题为“创新融合,精准诊断”,围绕精准诊断新检测技术、新检验指标临床验证转化、检验质量控制、检验参考物质及溯源”4个专题方向,邀请了国内外标记免疫领域权威专家,将针对前沿热点领域的研究重点进行学术报告,欢迎标记免疫研究及应用各领域相关人员踊跃参加!时间:2021年9月29日地点: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学术会议区E301会议主题:创新融合,精准诊断会议主席:颜光涛研究员 解放军总医院报告专家编号报告人/报告题目 标记免疫分析分会大会主席颜光涛 解放军总医院主持人敬 华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检验科崔丽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张国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报告题目:一种新型缺血性卒中标志物(ACS)化学发光法及开发临床评价2叶棋浓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报告题目:肿瘤糖代谢基因表达控制3刘向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报告题目:新型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实践4周洲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报告题目: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性能评价5高艳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报告题目:流式荧光技术在临床应用及发展主持人陈建魁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徐国宾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6郭建巍北京市第一中西结合医院报告题目:临床实验室助力肠癌的早期发现7宗金宝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报告题目:流式细胞术在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8李海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报告题目:膀胱癌肿瘤异质性及液体活检的应用9李永哲北京协和医院报告题目:自身免疫病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进展10陆予非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报告题目:超亮荧光蛋白拓展免疫检测新征程日程联系人:陈吉波 18611998500 bjmy_2021@sina.com扫描下方二维码注册参会
  • 开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用抗体药物的同步定量分析技术
    使用“nSMOL Antibody BA Kit”实现对血液中治疗药物的监测预处理试剂盒“nSMOLTM Antibody BA Kit”岛津制作所和京都大学的研究小组领先全球开发出自身免疫性疾病1)治疗用抗体药物的同步定量分析技术。检测环节使用了岛津制作所的超快速液相质谱联用仪“LCMS-8050/8060”和预处理试剂盒“nSMOLTM Antibody BA Kit”2)。6月12日,联合研究成果发表在免疫学领域学术刊物《Journal of Immunological Methods》的网络版上。3)该研究从2017年4月开始历时2年,开发了从人血清中同步定量分析多种治疗用抗体的技术。具体来说,是指在相同分析条件下,对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所用的7种抗体药物品(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尤特克单抗、依库珠单抗、戈利木单抗、依那西普、阿巴西普)进行同时测定的技术。定量分析技术的有效性依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指导标准4)进行了验证。从2017年12月开始的大约1年内,使用京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收集的备检样品,对备检样品中所含的多种抗体药物的浓度进行检测,确认了同步定量分析值与过去取得的定量分析值之间仅有5%误差,属于高度一致的结果。本研究是在取得京都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医学部及医学部附属医院 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实施的(批准编号:R0357、R0012、R1632)。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关键是抗体药物的正确使用,为此,须使“血药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以下简称“TDM”)生效。近年来,有报告表明部分疾病所使用的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效具有相关性。例如,在关节风湿病方面,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致力于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制定药效标准值。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多种病情,因而会在多个诊疗科使用分别针对各种病情的抗体药物。针对各种药物单独进行TDM,存在着成本高、患者负担重等课题。本研究成果通过实现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药物同步TDM,解决了上述课题,并开创了对多种疾病进行一元化且交叉式检查、制定相应治疗方针的可能性。此外,在医药品开发一线,本研究成果还可应用于生物仿制药的治疗效果验证等。岛津制作所通过正确使用医药品,减轻患者及医疗工作者的负担,并为控制医疗费增加而做出贡献。免疫细胞对自身的正常细胞及组织也反应过度并对细胞发起攻击而导致的疾病。关节风湿病等结缔组织病等为典型代表。超快速液相质谱分析系统用预处理试剂盒。与“LCMS-8050/8060”配合使用,可简便、迅速、高精度且低成本地实现抗体药物的药物动态分析。nSMOL法对抗体分子的N末端Fab领域进行选择性地解离和回收,通过质谱分析对单克隆抗体药物进行定量分析的本公司独有技术(nano-surface and molecular-orientation limited proteolysis)Multiplexed monitoring of therapeutic antibodies for inflammatory diseases using Fab-selective proteolysis nSMOL coupled with LC-MS. Iwamoto N, Takanashi M, Yokoyama K, Yonezawa A, Denda M, Hashimoto M, Tanaka M, Ito H, Matsuura M, Yamamoto S, Honzawa Y, Matsubara K, and Shimada T*. J Immunol Methods. 2019. pii: S0022-1759(19)30141-3. doi: 10.1016/j.jim.2019.06.014.https://www.fda.gov/files/drugs/published/Bioanalytical-Method-Validation-Guidance-for-Industry.pdf“nSMOL Antibody BA Kit”未进行基于医药品医疗器械法的医疗器械审批/认证等。不可用于治疗诊断目的及其相关手续。图片:超快速液相质谱联用仪“LCMS-8050”
  • 流式荧光技术动态|唯公全自动流式荧光发光免疫分析仪获证上市!
    流式免疫荧光技术简介流式免疫荧光技术,又称悬浮阵列、液相芯片等,是美国Luminex公司于上世纪末开发的新一代高通量发光检测技术。该技术有机整合了荧光编码微球、激光分析、流式液流系统及高速数据处理等多项最新科技,可以在临床诊断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最早被FDA认证的临床应用型高通量诊断技术,并于2005年被Frost&Sullivan授予“临床诊断技术革新大奖”。与化学发光等传统免疫技术相比,它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在一个试管中实现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项目的同时检测。流式免疫荧光技术的低谷在21世纪初,当Luminex推出具有专利保护的磁性荧光编码微球和Luminex 200分析仪的高通量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时被众多专业人士广泛看好,相对于化学发光的技术,其优势可谓“风光无限”。然而,在接下来临床免疫领域迅速发展的20年中,以Luminex为代表的高通量检测技术产品被化学发光产品远远甩在身后,令人扼腕叹息。在与传统的化学发光技术的竞争中无法充分发挥其多联检的优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Luminex垄断了磁性编码微球技术,但没能为高通量流式荧光免疫检测推出一个全自动化检测平台,无法提供一个类似化学发光分析仪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也因此没有跟上临床医学实验室自动化发展的前进步伐。全自动流式荧光免疫分析仪的尝试2010年后,国内外有多个生产商曾推出几款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如美国Bio-Rad公司的Bioplex 2200,国内上海透景公司的TESMI。但由于没有掌握流式免疫荧光中的光学检测和编码微球等核心技术,在购买Luminex 磁性编码微球开发相关试剂的同时,往往还需要购买Luminex的专有仪器或光学检测模块,不仅导致仪器、试剂的成本和价格居高不下,而且也限制了配套试剂使用的平台,在与化学发光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唯公科技的技术发展之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不能被别人卡脖子!”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没有核心技术就会被别人卡脖子!图 1 唯公科技开发的EasyPlex 2200流式荧光发光免疫分析仪唯公科技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在取得多重磁性荧光编码微球技术重大突破后,再次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其依靠扎实强大的研发功底,设计开发出中国第一台基于自主磁性编码微球的全自动流式荧光发光免疫分析仪(EasyPlex 2200),并在近期获得了药监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II类注册证,批准上市销售!图 2 唯公科技开发的EasyMagPlex有磁荧光编码微球唯公科技在2017年成立之初,就把“掌握核心科技,展现中国创新实力”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础和目标,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全自动流式荧光技术中最核心的多色荧光检测、有磁荧光编码微球、自动样本前处理等作为突破点,进行重点攻坚,并取得一系列的突破,其中包括:2019年——突破了有磁荧光编码微球核心技术,展示了具有开发多维磁性编码微球的能力,实现了12重编码微球(EasyMagPlex)的量产,而且编码微球兼容主流的流式细胞分析仪。随后陆续推出了6、7、12联检细胞因子检测试剂以及多联检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2019年——突破了多色荧光检测技术,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多光多色色的EasyCellTM流式细胞仪,实现了多重细胞因子联检自动分析;2020年——进一步提升其磁性编码微球的能力,达到108重编码。开始30重编码微球的量产和50重编码微球的试产,为合作伙伴提供了更多联检的可能,后续又完成了具有自动分析能力的多重编码微球分析软件(WellCKAS)的II类注册证;2021年——突破了全自动样本前处理技术,并陆续推出了EasySamplerTM和EasySampler CTM全自动流式样本制备系统,实现了基于磁性编码微球的多重联检试剂制备自动化;2022年——完成了可自动分析的50重磁性编码微球,满足了多重自身免疫抗体、过敏原等多重检测的需求;2022年——整合多色荧光检测、磁性荧光编码微球和全自动样本制备技术,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完全基于自身技术的全自动流式荧光发光免疫分析仪(EasyPlex2200),实现了“样本进,结果出”的全程自动化。未来,唯公科技将在全自动流式荧光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设计和开发上不断推陈出新,以EasyPlex 2200为基础,继续打造通用、开放的全自动流式荧光发光免疫检测平台,推出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自身免疫抗体等多联检试剂,并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与国际、国内合作伙伴在全自动检测设备、磁性荧光编码微球和更多的多重联检试剂开发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开拓全球的高通量流式荧光发光免疫检测市场。
  • 国内首家!宇测生物单分子免疫分析仪进入医疗器械创新通道!
    近日,宇测生物全自动单分子免疫分析仪AST-DxSMD是国内首个进入医疗器械创新产品注册申请程序的全自动单分子免疫分析仪,标志着我国单分子定量检测技术临床应用已进入国际领先水平。全自动单分子免疫分析仪AST-DxSMD国内首家,宇测生物实现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更优解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因其灵敏度远超传统免疫检测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免疫检测技术。我司开发的新型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在多个国家申请和获得相关专利。DxSMD全自动单分子免疫分析仪具有体积小、通量高、技术路径简单、稳定性好、自动化程度高、成本可控等优势,将有希望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新型生物标志物检测分析。本次全自动单分子免疫分析仪AST-DxSMD进入创新通道,不仅标志宇测生物在单分子免疫诊断领域的深耕取得阶段性成果,也预示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终于获得了突破性进展。1000倍灵敏度提升,超敏生物标志物检测即将进入大航海时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传统免疫检测技术相比,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灵敏度提高100-1000倍,使超低丰度生物标志物的精准检测和临床应用成为可能。目前免疫诊断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化学发光技术面对丰度低、有效体积小的生物样本,受限于检测性能,难以实现精准定量检测。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基于数字化检测逻辑的突破性优势,通过信号输出、检测方式、创新算法等实现远超化学发光技术的检测灵敏度,有望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检测技术,在科研端与临床端都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以DxSMD全自动单分子免疫分析仪为首的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将有希望推进新型生物标志物开发与临床转化应用进程。构建产品线矩阵,宇测生物全面覆盖新型生物标志物临床转化需求目前为止,我司已打造完整的全面覆盖高端科研、临床应用需求的全自动、半自动单分子免疫分析仪,实现从新型生物标志物发现到科研应用开发再到临床应用转化的完整商业闭环。在我国精准诊断、免疫学研究、创新药研发等创新技术不断提速的当下,我司的全自动单分子免疫分析仪无疑是给行业添上了一份助燃剂。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精准检测成就人类健康,以科技创新创造无限未来”的创新理念,直面行业痛难点带来的挑战,不断推出具有研发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 创新融合,精准诊断 BCEIA 2021标记免疫分析分会圆满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1)于2021年9月27-2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盛大召开。作为BCEIA学术报告会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9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的BCEIA 2021学术报告会标记免疫分析分会在学术会议区E301举行,会议为期一天,旨在推动标记免疫分析领域的发展,为国内外同行提供充分交流的平台,吸引逾百位学者与会。会议现场本次会议主席,也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颜光涛研究员为会议致辞。颜光涛研究员本次会议主题为“创新融合,精准诊断”,围绕“精准诊断新检测技术、新检验指标临床验证转化、检验质量控制、检验参考物质及溯源”4个专题方向,邀请了10位国内标记免疫领域权威专家,针对前沿热点领域的研究重点进行学术报告。以下是部分精彩报告摘要:上下半场会议主持人 (左上:崔丽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右上:敬华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检验科 左下:陈建魁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右下:徐国宾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国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报告题目:一种新型缺血性卒中标志物(ACS)化学发光法及开发临床评价为了建立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人体液中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方法,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ASC的临床意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国军主任采用自行研制的CLIA法检测血清ASC浓度,评价新biomarker的临床意义。所在团队以磁性颗粒-FITC-FITC抗体为固相分离体系,FITC标记了一株抗ASC单克隆抗体,吖啶酯标记了另一株抗ASC单克隆抗体,建立了ASC自动CLIA检测方法。一共收集了167例急性缺血性中风(AIS)患者和23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结果发现自行研制的ASC自动CLIA检测方法满足临床检测的要求。AIS患者血清ASC水平显著升高,是鉴别脑卒中患者的良好指标,可用于监测脑卒中的发病、治疗及预后。叶棋浓 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报告题目:肿瘤糖代谢基因表达控制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葡萄糖代谢是最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包括葡萄糖的厌氧氧化、戊糖磷酸途径、三羧酸循环、糖异生和糖原合成。在恶性肿瘤转化过程中,糖代谢的重编程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提供了能量和物质支持。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叶棋浓研究员在研究中发现,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葡萄糖摄取水平升高,需氧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通量增加,三羧酸循环异常,糖异生水平下降。肿瘤细胞葡萄糖代谢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蛋白质的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和翻译后修饰。癌细胞可以通过HIF-1、c-Myc、p53等转录因子调控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其所在团队发现SIX1是调控肿瘤糖酵解的关键转录因子,SIX1的翻译后修饰在调控糖酵解中发挥重要作用,SIX1是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候选靶标。刘向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报告题目:新型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实践核酸质谱技术已开始越来越被大家了解和熟悉,很多体外诊断产品在注册中。在报告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的刘向祎主任所在实验室利用MALDI-TOF技术,采用毅新博创的飞行时间质谱仪,在耳聋基因筛查、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疫苗在人群有效性评估方面进行初步检测和评估,为尽快走向临床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周洲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报告题目: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性能评价周洲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基因诊断方法开发。报告当天恰逢世界心脏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周洲主任对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的性能评价等作了专业归纳与表述。周主任认为,高灵敏度肌钙蛋白检测方法的分析性能评价是临床应用的前提。评价标准应包括空白限、检出限、定量限、报告范围、印痕和一致性等,且不同样品类型和“目标”机器的一致性是必要的。宗金宝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报告题目:流式细胞术在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宗金宝主任对流式细胞术的原理及特点作了详细介绍。团队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了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细胞内外细胞因子检测等一系列详实实验。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术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内细胞因子非常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手段,此外流式细胞术也可以检测细胞外细胞因子,其中流式荧光技术将在细胞外细胞因子的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李海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报告题目:膀胱癌肿瘤异质性及液体活检的应用膀胱癌(BC)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以基因组为特征,具有不稳定性和高突变率。液体活检技术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可以在多个时间点分析体液(如血液和尿液)中的肿瘤成分,并提供一种微创的方法,可以跟踪进化动态和监测肿瘤异质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海霞主任在报告中对膀胱癌基因组和转录水平上异质性的多重面,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临床护理和结果进行了系统阐述。高艳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报告题目:流式荧光技术在临床应用及发展精准医学模式对临床实验室诊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预防性、预测性、个体化以及参与性等。因此快速、灵敏、高通量对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流式细胞术(FCM)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采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悬液进行快速分析的高新技术,是继化学发光、生物芯片技术之后的新一代高通量分子诊断技术平台。在报告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高艳红详细介绍了流式细胞仪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免疫学、肿瘤学等领域的应用。郭建巍 北京市第一中西结合医院报告题目:临床实验室助力肠癌的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人确诊结直肠癌,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结直肠癌。然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需要十余年时间,所以早期筛查可以显著降低肠癌死亡率,让肠癌止步。传统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使用粪便潜血试剂盒或者肠镜进行检测判断,但平均漏诊率高达41%。北京市第一中西结合医院郭建巍在报告中介绍了几类新型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并分别对比了其优缺点。最后他认为FIT+便DNA(单靶点或多靶点)模式为肠癌筛查的主要手段,DNA甲基化检测是主要方法,并号召提高医务人员认知,他认为这将在结直肠癌的防控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李永哲 北京协和医院报告题目:自身免疫病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进展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主任介绍了自身免疫病实验诊断技术的临床需求,自身免疫病新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检测技术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首先明确了检查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基因分型、自然抗体等等。随后介绍了自身免疫指标的应用,作为伴随诊断提供疾病预警判断等。李永哲主任重点介绍了自身抗体在炎性疾病中的应用,自身抗体与中毒的关联性,狼疮脑病与类风湿关节炎等新型标志物,以及新冠病毒与自身抗体的关系。陆予非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报告题目:超亮荧光蛋白拓展免疫检测新征程荧光藻胆蛋白(RPE)是由多个小亚基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一种高吸收荧光分子,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当高灵敏度对检测和准确性至关重要,荧光藻胆蛋白是首选的荧光色素。荧光藻胆蛋白偶联物用于流式细胞术、免疫测定、MHC四聚体测定和珠基测定。陆予非展示了安捷伦科技能够提供的链霉亲和素、藻胆蛋白和广泛选择的结合产品。会议设置颁奖环节,会务组为本次获得优秀论文的年轻科研学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优秀论文获奖者合影部分报告嘉宾合影留念(一)部分报告嘉宾合影留念(二)
  • 获批二类医疗器械|宇测生物单分子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
    2022年06月20日,苏州宇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核心技术产品基于单分子分析策略的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Dx-90获得由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许可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批文(苏械注准20222221358)。Dx-90的获批预示着宇测生物在超敏免疫检测领域充分的领先优势,也预示着宇测生物在新型生物标志物超敏检测领域“产学研医”转换上将实现商业模式的完整闭环。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开创新型生物标志物大航海时代苏州宇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为数不多实现单分子免疫诊断技术产业化的高新科技型公司,核心技术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与传统免疫技术相比,宇测生物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凭借超高分子信号识别分辨率,通过数字化单分子定量策略,打破了传统免疫检测技术瓶颈,实现近1000倍灵敏度的提升,其高通量、全自动、高灵敏度的单分子免疫技术平台使得逾千种低丰度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成为可能。宇测生物单分子转化平台促进新型生物标志物临床转化迄今为止,宇测生物已打造“产学研医”新型生物标志物转化平台,结合开放式半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系统和全自动单分子免疫诊断系统,提供生物标志物初筛——核心生物标志物试剂盒开发——临床单分子免疫检测产品转化的完整解决方案。以完全开放的心态寻求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发和临床转化,彻底解决新型生物标志物临床转化“卡脖子”问题。公司坚持“以精准检测成就人类健康,以科技创新创造无限未来”的创新理念,凭借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技术,不断研发有竞争力的产品,紧抓客户需求,引领国内单分子免疫诊断领域前行。关于苏州宇测生物苏州宇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04月02日,是实现单分子免疫诊断技术产业化的高新科技型公司,核心技术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公司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纳米城,拥有近6000平方米研发生产中心,已获得包括“金鸡湖领军人才”、“姑苏领军”、“省双创”等多项荣誉,获得国内顶级资本和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巨头投资。公司坚持“始于精准,致于无限”的创新理念,致力于新一代单分子免疫诊断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公司产品技术有效解决了国内单分子免疫诊断市场上“卡脖子”的问题,成功填补了这一领域发展前沿的空白,并有希望推进下一代免疫诊断技术的变革。
  • 代谢组学进展|多团队成果揭示肠道调控中枢神经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新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以慢性、进行性神经炎症、脱髓鞘和神经变性为特征。这些疾病在发病率和临床特征上都表现出强烈的女性倾向,其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失去自主活动能力。已有的治疗药物多为对症治疗,选择品种有限且价格昂贵,无法得到根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能够有效延缓这类疾病进展的药物,而目前对这类疾病认识有待更新,拓展研究思路是建立新的治疗方法的重要基础。  2023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嘉伟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宋昕阳研究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朱正江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陈晟团队合作在Immunity上发表了文章Intestinal epithelial dopamine receptor signaling drives sex-specific disease exacerb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multiple sclerosis(肠道上皮细胞多巴胺受体信号驱动雌性多发性硬化小鼠疾病进展),利用基因修饰小鼠和药理学实验方法以及多组学联合分析,他们发现,肠道上皮细胞多巴胺D2受体(IEC DRD2)过度激活可以选择性地在雌性小鼠中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代谢物水平,从而促进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此研究聚焦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前沿,独辟蹊径,通过跨系统研究,揭示了肠道远程调控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性的新机制,为建立具有性别选择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干预手段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已知,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促进多发性硬化的发展。在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中,肠道微生物群在疾病的起始阶段、效应阶段和调节阶段以及个体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中都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个体之间,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差异很大,迄今,国内外医学界未能建立起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核心微生物群表型”。肠道上皮细胞为胃肠道构筑了一条防线,不仅可以隔绝肠腔及其内容物,还可以整合肠腔内的多种菌群信号,以维持胃肠道正常生理功能。据报道,有多种与多发性硬化相关的肠道细菌可以产生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因此,作者设想,肠道上皮细胞多巴胺受体介导了菌群和宿主相互联系,并且这种联系在多发性硬化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对上述设想予以验证,作者分别构建了在肠道上皮细胞分别特异性敲除多巴胺D2、D3、D4受体的小鼠,同时根据文献提供的肠道细菌产生大量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苯乙胺这一线索,利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作为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观察在上述基因缺失的情况下,小鼠行为学、病理学的变化,并作多组学分析,之后,使用小胶质细胞系和野生型小鼠对所发现的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寻找和鉴定可以减轻动物模型发病严重程度的代谢物。同时收集多发性硬化患者和健康对照的粪便样品用于靶向代谢物检测,验证苯乙胺含量与多发性硬化发病之间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  首先,通过代谢组学检测,作者发现,多发性硬化患者粪便中苯乙胺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且存在性别差异。通过条件性基因敲除等实验方法,观察到只有肠道上皮细胞多巴胺受体D2,而不是D3和D4基因缺失,可显著缓解多发性硬化小鼠模型发病的严重程度。通过与野生型对照组转录组的对比,发现DRD2敲除的多发性硬化小鼠模型中,肠道溶菌酶等抗菌肽表达量显著减少 同时通过16s rRNA测序,发现在造模前和发病高峰期肠道菌群组成出现显著差异 通过同笼饲养和抗生素处理,发现DRD2在多发性硬化小鼠模型的作用是肠道菌群依赖的 通过非靶向代谢学检测和代谢精准分析术 MetDNA,鉴定了47种只在雌性小鼠脊髓中存在差异的代谢物。之后,利用小胶质细胞细胞系BV2细胞和野生型小鼠对这些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确定了N-乙酰赖氨酸可以在整体动物和体外培养细胞水平显著抑制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发病。  为了进一步探究N-乙酰赖氨酸抑制炎症的分子机制,利用磁珠分选、流式细胞分选等方法,将脊髓中的小胶质细胞分离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单细胞测序。发现N-乙酰赖氨酸显著降低了多发性硬化相关小胶质细胞的比例,提高了增殖性小胶质细胞和稳态小胶质细胞的比例。表明N-乙酰赖氨酸有利于恢复多发性硬化小鼠模型失衡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稳态。  传统观点认为,性激素等在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显示,肠道的苯乙胺-多巴胺D2受体-溶菌酶信号轴是决定雌性动物或中青年女性群体对多发性硬化发病易感性的重要因素,这是对传统观点的新的延伸和拓展。作者还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脑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调控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稳态,这一调控方式突出了宿主肠道细胞本身对肠道菌群的核心作用,为发展基于肠道上皮细胞活动调控的脑疾病干预方法提供了新的分子和细胞基础。N-乙酰赖氨酸的抑炎作用的发现为研发适用于女性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神经炎症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机会。  该项工作由彭海蓉博士、邱佳倩、周勤明博士和博士研究生张彧锴在周嘉伟研究员、宋昕阳研究员、朱正江研究员和陈晟教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组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肖意传、邱菊研究员的大力协助,因此,是众多课题组通力合作的结果。  在雌性小鼠中,粪便中较高的苯乙胺浓度会引起肠道上皮细胞中的DRD2过度激活,促进溶菌酶和防御素表达量增加。这些过量的抗菌肽,对细菌的杀伤力增强,因此,乳酸杆菌等对溶菌酶敏感的菌种在雌性小鼠体内减少。而乳酸杆菌产生的N-乙酰赖氨酸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是缓解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的物质基础之一。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3.10.016
  • Nature | 陈婷组揭示成纤维细胞调控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的机制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具有区域性发病的特征。例如,超过80%的白癜风病人发病部位呈双侧对称分布,这种类型被称为非节段型白癜风(图1)【1,2】。在白癜风中,自体活化的CD8+ T细胞攻击黑色素细胞,导致皮肤出现白斑。全世界有0.5%到2%的人患有此病,但目前还没有获FDA批准的治疗方案。既往的研究表明, IFN-γ信号对CD8+ T细胞导致的皮肤脱色至关重要【3-6】;然而,介导IFN-γ功能的细胞类型尚不清楚。另外,针对白癜风区域性发病的假说包括微生物群分布的区域差异、黑色素细胞抗原的表达差异、以及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肽的差异等【7-10】。阐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特征的调节机制可以帮助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案。图1 白癜风病人呈现双侧对称发病的特征2021年12月16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的陈婷研究员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Anatomically distinct fibroblast subsets determine skin autoimmune patterns的研究论文,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小鼠模型和一系列遗传学实验方法,揭示了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白癜风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成纤维细胞是唯一必需的能招募和激活自体活性CD8+ T细胞的皮肤细胞;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对IFN-γ的响应能力决定其招募CD8+ T细胞的能力,并决定白癜风的发病位置偏好。为了从细胞层面研究白癜风对称性分布的特征,作者首先对白癜风病人皮肤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CD8+ T大量聚集在皮损与非皮损区域交界处。根据这种CD8+ T细胞的分布模式,可以推测白癜风疾病发生过程中存在一种募集机制,在皮损交界处协调招募CD8+T细胞,使CD8+T细胞一直处在病变皮肤前沿,驱动脱色区域逐步扩大。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作者发现白癜风病人皮肤中杀伤性CD8+ T细胞的比例比正常人高,且表达更高水平的IFNG。GO分析表明,病人黑色素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特异性基因在IFN-γ信号通路上富集。对IFN-γ下游pSTAT1信号的免疫荧光染色发现,白癜风病人皮肤中超过80%的pSTAT1+细胞是成纤维细胞,以上结果说明成纤维细胞是白癜风病人中最主要的响应IFN-γ信号的细胞类型。为了进一步研究白癜风进展的调节机制,作者建立了一种白癜风小鼠模型。经过皮肤接种B16F10细胞和腹腔注射anti-CD4抗体,C57小鼠出现和白癜风病人类似的表征,包括表皮脱色、CD8+ T细胞聚集浸润和黑色素细胞丢失。研究发现,IFN-γ信号受体敲除的转基因小鼠 (Ifngr1 KO) 在经过相同的处理后,CD8+ T细胞的浸润较WT小鼠显著减少,表皮也未出现黑色素细胞缺失。这一结果说明,响应IFN-γ信号的细胞对于白癜风的发生和进展至关重要。那么,到底哪种细胞类型才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呢?其又是如何发挥功能的?陈婷团队接下来用多种实验手段证明,在白癜风疾病中,成纤维细胞通过CXCL9和CXCL10调控CD8+ T细胞的招募(图2)。首先,作者利用Cre-loxP系统分别在6种细胞类型中进行特异性地敲除Ifngr1。结果发现,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敲除IFNGR1后,有效阻止白癜风发生。小鼠表皮浸润的CD8+ T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且不影响黑色素细胞数目,也没有造成表皮脱色的现象;而其他条件性敲除小鼠均出现了白癜风表型。随后,作者通过成纤维细胞移植实验发现,在一个完全没有IFN-γ响应的皮肤局部环境中,只给予外来的能响应IFN-γ的成纤维细胞就足以介导局部CD8+ T细胞的招募和聚集。第三,Transwell实验发现成纤维细胞通过分泌因子招募激活的CD8+ T细胞。而与正常的成纤维细胞相比,趋化因子CXCL9,CXCL10 在白癜风病人和白癜风模型小鼠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较高的上调。于是,研究人员在WT小鼠中利用慢病毒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中敲低Cxcl9或Cxcl10基因,发现敲低了趋化因子的成纤维细胞失去了对CD8+ T细胞的招募的能力。图2 成纤维细胞通过CXCL9/10调控杀伤性CD8+ T细胞的招募成纤维细胞存在部位异质性【11】,小鼠不同部位的成纤维细胞通过Hoxc基因调节Wnt信号通路调控了毛囊的再生【12】。但不同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在调控免疫反应方面尚未有人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对2265例非节段型白癜风病人的分析发现,白癜风在不同部位的发病频率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手背、胸部发病率最高,而手掌和上肢发病率最低。同时,不同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在IFN-γ处理后的表达谱变化也不尽相同,手背、胸部和背部的CXCL9、CXCL10上调倍数更高。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也说明发病率高的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响应IFN-γ的程度也更高。此外,研究人员在白癜风小鼠模型中也发现了这一相关性。白癜风模型诱导后,小鼠背部和腹部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完全丢失,但爪背、掌心部位的黑色素细胞并未受到影响。且小鼠背部和腹部成纤维细胞在IFN-γ处理以后的Cxcl9、Cxcl10表达水平要比爪背、掌心高。于是,作者将来自WT小鼠背部和爪背的成纤维细胞移植到Ifngr1 KO小鼠上,结果发现,来自WT小鼠背部的成纤维细胞对CD8+ T细胞的招募能力更强。这些实验说明,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对IFN-γ的响应能力决定其招募CD8+ T细胞的能力,并决定白癜风的发病位置偏好(图3)。图3 成纤维细胞通过CXCL9/10调控杀伤性CD8+ T的招募综上所述,该研究首次发现成纤维细胞对皮肤自身免疫病的发生至关重要;同时对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的调控存在区域差异性,不同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因响应IFN-γ的程度不同,而导致了对T细胞招募能力的不同。成纤维细胞不仅仅存在于皮肤中,几乎所有的器官都有成纤维细胞的存在,该研究亦为其他器官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有所借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陈婷研究员和北京医院常建民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徐子健和陈道明为共同第一作者。该论文的其他作者还包括首都师范大学的胡煜成副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姜开菊、黄焕伟、杜营雪、吴文波、隋建华研究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王文慧医生、张龙医生,西京医院的李舒丽医生、李春英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杨勇教授。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221-8
  • 融资|发力自身免疫&过敏原,邦器生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近日,苏州邦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 A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敦行资本领投,由啟赋资本和老股东接力基金联合投资。本次募集资金用于产品管线扩充、医疗器械注册申报、以及项目的快速推进。全自动免疫印迹分析仪BQ-BM100试剂盒(免疫印迹法)自身免疫产品名称抗原免疫肾病抗体7项dsDNA、MPO、PR3、GBM、C1q、nucleosome、PLA2R自免肝抗体9项AMA-M2、M2-3E(BPO)、SP100、gp210、LKM-1、LC-1、 SLA/LP、Ro52抗核抗体谱15项 Sm/RNP、Sm、SS-A/Ro、Ro-52、PM-Scl、CENP B、PCNA、dsDNA、nucleosome、histone、ribosomal P、AMA-M2、Scl-70、Jo-1、SS-B抗肌炎抗体10项Mi-2、Ku、PM-Scl 100、PM-Scl 75、SRP、Jo-1、PL-7、PL-12、 EJ、Ro-52风湿病抗体8项U1-RNP、Sm、SS-A/Ro、Ro-52、SSB、SCL-70、Jo-1、Rib糖尿病抗体5项ICA、IAA、GADA、IA-2A、ZnT8A性激素抗体6项ASA、AZP、AEA、AOA、ATA、HCG自身抗体谱11项α-Fodrin、C1q、RF、RA33、BP180、Dsg1、Dsg3、EBM、TG、ACA、CCP自身抗体谱18项dsDNA、His、Nuc、Scl-70、P0、PM-Scl、Jo-1、nRNP/Sm、Sm、SS-B/La、SS-A、AMA-M2、CENP-B、LKM-1、SLA/LP、PR3、MPO、GBM自身抗体谱5项RA33、β2-GPⅠ、CCP、ACL、RF过敏原产品名称抗原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19项柳树/杨树/榆树,普通豚草,艾蒿,屋尘螨/粉尘螨,屋尘,猫毛,狗上皮,蟑螂,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葎草,鸡蛋白,牛奶,花生,黄豆,牛肉,羊肉,鱈鱼/龙虾/扇贝,虾,蟹。食物过敏原8项鸡蛋白,牛奶,花生,黄豆,鳕鱼/龙虾/扇贝,鲑鱼/鲈鱼/鲤鱼,虾,蟹吸入性过敏原10项柳树/杨树/榆树,普通豚草,艾蒿,屋尘螨/粉尘螨,屋尘,猫毛,狗上皮,蟑螂,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葎草关于苏州邦器生物苏州邦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产品覆盖自免&过敏诊断的仪器和试剂,组建了含研发、生产、注册、质量、供应链和销售的全产业链团队,形成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已申请专利近40项,含发明专利10多项,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企业、独角兽企业等称号、入选“2020年相城区创业领军人才”等。2022年部分产品已通过CE认证。邦器生物产品在立足主流检测方法学的同时,还布局了多种方法学检测平台、上游原料开发和下游应用场景的拓展。力争成为自身免疫、过敏原领域龙头企业。邦器生物拥有一支学术领先、经验丰富、执行力强的专业研发团队,通过自研仪器与诊断试剂,在自免&过敏体外诊断领域推出全定量、双阵列、全自动、高通量、超高速的诊断系统;还建立了全程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和多重质控功能,从样本到结果输出的全过程质控,保证了多指标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解开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症谜团 Nature子刊发现关键的表观遗传机制
    炎症是机体对抗感染及组织损伤反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失控的炎症可导致各种疾病发生,并促进癌症形成。  报道:炎症是机体对抗感染及组织损伤反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失控的炎症可导致各种疾病发生,并促进癌症形成。由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有可能会让罹患多发性硬化症(MS)和其他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受益。这项研究描述了一个叫做Trabid的蛋白质调控因子,是导致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症这一谜团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 文章作者,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学教授Shao-Cong Sun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阐明了调控细胞因子基因IL-12和IL-23的一个表观遗传机制,确定了Trabid是炎症性T细胞反应的一个免疫调控因子。Trabid似乎通过控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d的命运调控了组蛋白修饰。”细胞因子是一些对细胞信号传导极为重要的小蛋白,IL-12和IL-23是炎症介质,与一些炎症性疾病有关联。孙少聪认为,Trabid和Jmjd2d有可能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一类炎症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由于慢性炎症是一个重要的癌症风险因子,未来的研究将会探究Trabid和Jmjd2d是否也在癌症形成中起作用。”研究人员说,IL-12和IL-23一类的促炎症细胞因子连接了一些先天反应和免疫反应,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相关。先天免疫系统,也称作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其包括一系列的细胞及相关机制,可以非特异性方式保护宿主抵御其他生物的感染。“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内先天免疫系统细胞,对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性质和强度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它们能够识别微生物组件,包括各种受体,这些受体可触发细胞内信号传导事件影响这些细胞的功能。先天免疫系统细胞异常生成促炎症细胞因子也可以导致一些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这一研究发现,删除树突状细胞中Trabid的蛋白质编码基因Zranb1,可抑制IL-12和IL-23表达,破坏炎症性T细胞分化。这一过程保护了研究小鼠免于自身免疫炎症。
  • 颜光涛教授:标记免疫、基因测序、生物大数据助力精准诊断
    p   全球正在迈入精准医疗时代,精准诊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近年来,国内在该领域获得快速发展,无论是政府、学术科研界,还是生物技术、医药企业以及投资界,均在这一领域深耕,希望促进行业发展,以精准诊断造福患者。大时代下,药明康德传媒部推出精准诊断系列访谈专题,邀请业内几位专家与大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见解。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检验中心颜光涛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f7653b6f-cc04-4665-93f3-f2625af9c572.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1116095844.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1116095844.jpg" / /p p   颜光涛教授已从事生化教学及科研工作30多年,研究方向为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创伤后多器官衰竭的发病机理及神经系统损伤保护,现主要从事临床检验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并组建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颜光涛教授说:“ strong 标记免疫分析技术近年来取得了迅猛发展,这也是实现国家提倡的“精准医疗”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 /strong 。”那么,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目前在我国发展及应用的如何?从临床角度看,肿瘤的个体化精准医疗与传统疗法的区别在哪里?个体化医疗的可负担性怎样,成本会高吗?就这些问题,颜光涛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的观点与洞见。 /p p   药明康德:您是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专家,那么首先请给我们读者介绍一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目前其主要应用在哪些疾病领域? /p p   颜光涛教授: strong 标记免疫技术是以抗体为中心的检测技术,通过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抗体的反应。 /strong 目前,标记物已从单一核素发展到同位素、荧光素、酶发光剂、化学发光、量子点、胶体金和银、微粒子与纳米粒子等。标记免疫分析技术是覆盖面广、发展快的分析测试技术,目前常应用于疾病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的判断及评估,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 /p p   另外,这个技术在生物分析、环境科学、食品药品检定、生物农业、进出口检疫检定、法医与刑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p p   药明康德: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目前在国内发展的如何?主要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p p   颜光涛教授: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目前的应用都已经交叉融合了。从广义上讲,这种技术包括分子诊断和免疫检测技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及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等,这些都会是未来的发展机遇。 /p p    strong 这种技术目前国内外的发展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特别是化学发光技术,POCT(即时检测技术)等领域 /strong 。罗氏、雅培、丹纳赫以及西门子这四大跨国企业,几乎垄断了体外诊断这个领域,他们的抗体标记技术,包括标记物的选择,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strong 而国内体外诊断企业七八百家,普遍规模小、产品品种少,诊断试剂生产规模排名前20的国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仅约30%,市场集中度低 /strong 。所以,未来我们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p p   比如,新兴的POCT技术,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空间上,在患者身边进行的检验,即“床旁检验” 时间上,可进行“即时检验”。这种技术的特点就是省去了标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可以快速得到检验结果,但其弱点在于缺乏标准化管理,也就是说不同的医院、不同的操作环境和设备,都是以自身为标准的,他们互相之间的可比性较差。所以,这是一个逐步协调的过程,包括医院内部的协调以及国家层面的协调。 strong 我们建议在这个逐步发展与摸索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整体规划,规范准则,一方面不盲目扩大商业生产,另一方面避免对医疗结果造成不良影响,这样步伐稳健有利于未来的长足发展。 /strong /p p   药明康德:您组建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专业委员会的初衷是什么?这几年开展了哪些活动?将来如何发展? /p p   颜光涛教授:标记免疫分析是比较综合性的学科,具体到行业就是体外诊断这个领域,其中包括精准医学。体外诊断需要高效而精准的特异性分析技术,而标记免疫正是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分子诊断则是检测基因信息,标志技术涵盖了荧光素、酶、同位素、金、银等,以及一些新的标记物,那么当这两个技术相结合,就组成了主要的诊断行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9aa5bf84-7996-49e4-b946-308bc615ae35.jpg" title=" 2.jpg" alt=" 2.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片来源:123RF br/ /p p   我们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专业委员会于2016年6月在北京成立,主要的人员构成包括检验科工作人员,临床医生,体外诊断企业的研发负责人,还有从事体外诊断或者抗体研究的院校及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等等。这两年我们陆续在北京、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召开了4次学术峰会,参会规模六、七百人左右,学术氛围浓厚,大家平等相待,共同讨论全产业链里所有可能面对的问题,包括一些前瞻性思路的探讨以及行业瓶颈的评估等。 /p p    strong 标记免疫分析专委会旨在整合我国各梯次研发与产业化资源,推动整体研发体系的产医研跨行业协作、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队” /strong 建立和完善对接国际国内认证体系的相关质量标准规范,形成面向产业化的共性关键技术平台, strong 形成“产医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 /strong 打造基础研究、技术规范、产业转化和临床应用的跨行业、跨领域合作平台 进一步通过“产医研用”协同创新,推进新技术与新产品的产业化 促进本专业学科技术的繁荣与发展,推动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学科进步,促进人才成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推动我国标记免疫分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p p   药明康德:以肿瘤领域为例,您认为如何才能实现癌症的精准诊断?肿瘤领域的个体化医疗与传统治疗的区别在哪里?目前,国内肿瘤领域的精准诊断技术发展得如何? /p p   颜光涛教授:精准医学其实就是一种个体化医疗。 strong 个体化医疗是以患者个人的基因信息为基础,来确定治疗方案,把握治疗效果,尽量地减少药物对于患者所产生的毒副作用,这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医疗方案。 /strong 个体化医疗的概念最早是基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通过全方位掌握每个个体的基因信息,去寻找相应的基因突变或缺陷,或不同的基因表达,从而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其目标就是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攻击肿瘤细胞,从而减少对于正常细胞的影响。 /p p   传统“一刀切“的治疗方式,从临床的实践看,效率非常低,且疗效模糊。举例来讲,大家都知道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根据统计学数字,药物对于这种疾病的疗效为50% 而肿瘤的复杂性更高,无论是肺癌还是肝癌,如果需要化疗的,疗效不到25%,也就是说四个患者当中,仅有一个能够有效治疗。 /p p   因此, strong 对于肿瘤的精准诊断需立体化、全方位,需包括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影像诊断、分子病理诊断等 /strong 。在这些诊断的基础上,才能确定肿瘤的分类,临床亚型,包括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预后的判断等,然后才能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样药物对于患者的影响可以减少到最低,治疗时间也可以大大缩短,患者康复的可能性也可以更大地提高。 /p p   药明康德:那么,针对个体化的精准诊断成本高吗?未来如何普及? /p p   颜光涛教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实际上, strong 要实现精准诊断以及精准医疗都是基于两种技术的突破,一个是基因测序,另一个是生物大数据的处理技术 /strong 。 /p p   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目前在一千元美金以下,这几乎抵不过一个肿瘤患者一个月的用药成本。个人的全基因组信息一般数据量在10个G以上,再加上辅助数据、患者的病史资料等,数据量非常大。现在的生物大数据处理能力已经能够达到每秒钟超过150万亿次的运算速度,数据存量可以达到12.6PB。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已经能够分析全基因组信息了。 /p p   因此,我认为,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的两项突破,个体化精准医疗很快能够实现。 strong 个体化医疗的优势 /strong 主要体现在,第一能够 strong 早期评估并预防疾病风险 /strong 第二可以 strong 提高医疗效率 /strong 第三确实能够 strong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strong ,从整体上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个体化精准医疗从整体上是减少了医疗支出,降低了成本。 /p p   药明康德:未来5到10年,您认为中国的精准诊断技术将有怎样的发展? /p p   颜光涛教授:我认为精准医学可以带动社会的全面创新。因为精准医学涉及各领域,包括化学分析、影像技术及设备、基因测序、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也就是说 strong 精准医学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外延方向。 /strong strong 未来5年精准医学将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的精准诊断技术将会有长足发展。 /strong /p
  • BCEIA2023标记免疫分析分会精彩预告:创新融合,精准诊断
    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 将于2023年9月6-8日在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作为中国分析与生化技术交流与展示的“峰会”,BCEIA2023将营造浓郁的学术会展氛围,同期举办大会报告、分会报告、高峰论坛、同期会议、墙报展等精彩学术活动,面向世界科技最前沿,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分享最具前瞻性的研究进展。2023年9月7-8日,BCEIA2023学术报告会——标记免疫分析分会将在学术会议区E-301会议室举行,聚焦“创新融合,精准诊断”主题,围绕精准诊断新检测技术、新检验指标临床验证转化、检验质量控制、检验参考物质及溯源等几个专题方向,邀请到19位国内检验医学领域资深科学家及青年才俊带来精彩报告。召集人简介颜光涛,研究员、教授、博导。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医学检验科研究员。已从事生化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研究方向为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创伤后多器官衰竭的发病机理及神经系统损伤保护。发表SCI收录论著28篇,总影响因子81.7,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9.398, Medline 收录论文27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0余篇。近年来承担国家和军队级课题5项,课题经费260余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排名第一)。获2O2O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特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曾获总后勤部“科技新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解放军总医院首届杰出青年基金奖以及首届研究型人材等荣誉。现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检验分会副会长。特邀报告人报告摘要自身免疫病(AID)实验诊断技术与疾病本身或疾病的临床表型显著相关,有助于疾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病情评估、预后、预警和治疗决策。近年来,AID新的免疫分子、特种蛋白、自身抗体、免疫细胞等检验新项目不断临床应用,AID药物基因组学、免疫治疗伴随诊断项目不断丰富;AID实验室诊断技术向自动化、高通量、信息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为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了重要平台支持。专家简介北京协和医院研究员,教授,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主要从事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及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等研究工作。现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病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委、中国装备协会检验分会常委、等,现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10 余种核心期刊编委、特邀编委等。以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首席专家)等,获发明专利1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EJM、Nat Genet、Ann Rheum Dis、Arthritis Rheumatol、STTT、ACS central sci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 论文15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北京市科技术奖、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华夏医学科技奖等奖励。报告摘要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逐步发展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新辅助治疗手段。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是基于肿瘤组织微环境的的指标,由于组取材的限制,不容易实现动态监测,使得临床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判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从外周血确定指标来动态监测免疫治疗前后肿瘤免疫应答是否有效启动,则更有益于对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和预后预测。本讲座将和大家分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及其应用现状和挑战。专家简介崔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实验诊断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副总编辑,北京医师协会检验医师(技师)专业委员会会长,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细胞分析和流式委员会委员(ISLH Cellular Analysis & Flow Cytometry Committee), APFCB教育委员会主席,IFCC EMD 临床实验室管理委员会通讯委员等。报告摘要作为常规生化免疫检测的有力补充,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在临床实验室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LC-MS/MS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同时准确定量多种化合物的优势,可解决传统生化免疫方法无法检测或者定量不准的问题,大大弥补了常规生化和免疫检测方法学上存在的不足,可更好地助力临床精准诊断和治疗。LC-MS/MS可用于检测氨基酸、酰基肉碱、有机酸、维生素、神经酰胺及其体内代谢产物等多种小分子物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我们检验科拥有国内领先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平台,已开展多项临床小分子检测项目,包括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检测、类固醇激素检测、血代谢筛查等,为嗜铬细胞瘤、遗传代谢病、性腺发育异常等疑难疾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专家简介王辉,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检验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担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常务委员等,担任多个国际期刊高级编辑、编辑等。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多项,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青、重大项目、国自然耐药专项等。发表论文300多篇,参与制定3项国际标准和1项亚太指南,主持专家共识和指南10多项,牵头制定行业标准3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华夏医学科技进步奖,2023年获得第十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突贡专家)。报告摘要本研究团队通过临床实验研究,对原发性肝癌血清学标志物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甲胎蛋白(AFP)和高敏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hs-AFP-L3%)单独及联合监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评估,并对三种标志物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特此分享。专家简介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名誉主任。兼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医学检验与临床》副主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等学术期刊的编委。荣获“山东省卫生系统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青岛市第五届岛城巾帼十杰”, “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报告摘要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过敏原体外检测是过敏性疾病诊断、治疗及患者生活指导的重要依据。本讲座将介绍过敏原体外诊断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解答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专家简介闫存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学术兼职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北京医师协会检验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兼肿瘤实验诊断学组副组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委兼临床评价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肿瘤分子诊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NAS医学实验室技术评审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审稿专家全国卫生人才评价领域专家等。报告摘要背景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是一种具有前景的脑卒中生物标志物。然而,人血清ASC大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尚未被报道。此外,院前血清ASC浓度的诊断价值和实用性仍然未知。方法选取668例神经内科急诊的脑卒中患者(463例缺血性脑卒中(IS)和205例出血性脑卒中(HS))以及423例同期表观健康人为对照组。使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ASC浓度,探索血清ASC浓度与脑卒中类型、严重程度和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患者的ASC水平明显升高(p0.001)。HS患者的ASC浓度高于IS患者(p0.05)。随着ASC浓度的增加,中重型脑卒中患者的比例增加。在超急性期,诊断脑卒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对于发病≤3h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ASC的AUC值可达到0.822。结论本次是ASC的首次大样本研究,血清ASC水平在不同脑卒中类型或严重程度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且血清ASC检测可提高院前脑卒中的诊断水平,证明其是一个有价值的脑卒中生物学标志物。专家简介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教授,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免疫试剂临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北京市首批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计划” ;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检验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检验专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持“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20余项,主编书籍10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报告摘要新冠疫情使得人们对传染病有了新的认识,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也不断出现。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中临床检验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本讲座围绕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对于临床检验能力建设的导引作用进行探讨。专家简介王雅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检验科主任,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章142篇,其中SCI文章33篇(IF:171.527),第1发明人授权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7项,获第13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铜奖。参编论著24部。获省级奖励3项,获2021年北京市科技奖二等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自然面上、市自然、出国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项目等三十余项课题。入选国之名医、白求恩式好医生、⽩求恩式检验⼈、北京市科技新星、首届北京市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首届北京医学会优秀中青年医师和北京市215工程等。所在科室获批2021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入选首届白求恩式检验科。担任北京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生化学组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副主任,CNAS实验室评审员,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青委会主任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理事会副会长及感染性疾病检验与临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病原检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卫健委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常备工作队医疗专家组成员等。报告摘要细胞-SELEX技术是以细胞为靶标的快速体外筛选/进化技术,筛选获得的核酸适体可用于疾病的分子诊疗,亦可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或分子事件。我们基于分子身份证标记策略建立了高效、高成功率的单轮核酸适体筛选新技术,目前已成功完成卵巢癌、胃癌、结直肠癌、骨髓瘤MRD细胞及小鼠神经细胞等不同靶标的核酸适体筛选。利用筛选获得的系列核酸适体组合初步实现人脸识别式的细胞分子分型 利用核酸适体富集文库直接实现核酸适体靶标的鉴定与标志物发现。筛选获得的核酸适体亦可直接用于潜在标志物的发现与液体活检,实现分子诊断:1)利用碱性磷酸酶异源二聚体核酸适体实现了结直肠癌患者血液样本中循环肿瘤相关物质的高灵敏度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癌症患者(39例)和健康个体(50例)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通过ROC分析,AUC值为0.93,说明PLAP-IAP碱性磷酸酶异源二聚体是结直肠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2)利用两个核酸适体组合实现结直肠癌患者(80 例)和健康个体(23例)血液外泌体的检测,AUC值为0.98,敏感度与特异性都达95%,可望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与预后监控。专家简介邴涛,中科院医学所特聘研究员,浙江省卫健委创新人才项目培养对象。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14年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博士后(公派),2010-2012年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办学科建设主管,2012-2021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研、副研,2021年8月加入中科院医学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核酸适体与分子诊疗学研究。在Adv. Sci.,JACS,Anal. Chem.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含共同)或共同通讯论文20余篇,总引用2000余次 申请国内专利20项(授权10项),其中PCT专利2项,美国专利1项 2013与2017年度分别荣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参与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报告摘要临床标本中微量蛋白的检测意义重大,临床实验室用于人体的体液样本中蛋白含量检测的自动化检测平台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生化分析仪(检测范围从g/L到mg/L)、特定蛋白仪(检测范围mg/L为主)和化学发光仪(检测范围从μg/L到ng/L)。研发一种基于生化分析仪的胶乳免疫比浊试剂,用于检测体液中的mg/L级微量蛋白。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技术只能使用一到两种胶乳纳米颗粒的技术限制,增加到3种纳米级胶乳纳米颗粒,将生化分析仪对微量蛋白的检测灵敏度提升到mg/L级。最先应用于尿液微量蛋白的生化分析仪平台检测,相对特定蛋白仪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检测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小颗粒提升线性范围,大颗粒提升灵敏度,同时解决多颗粒分散不均匀、试剂稳定性不足、试剂灵敏度不够、免疫干扰问题严重、抗原过剩(高浓度标本导致漏检)等一系列问题。此技术若能够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化分析仪上,可以解决危重症病人早期预警问题,将更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在全民健康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专家简介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主任,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肿瘤中心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是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应用、实验室管理和方法标准化。发表中英文论文120余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主编和副主编多部书籍,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和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16余项。主要社会兼职:TC212/WG1成员,CNAS评定委员会委员,CNAS医学实验室主任评审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生化学组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副主委,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分析委员会副主委,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分会副主委,TC136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委员,北京中西医学会检验分会副主委,北京内分泌代谢病检验分会副主委,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专家,国家医疗鉴定委员会委员等。《Annals of medicine》IF5.348临床检验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或审稿专家等。报告摘要作为临床医疗的重要支撑,检验医学实验室的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管理应该会成为实现智慧医疗高质高效以及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报告就检验自动化应用、智能化思考以及标准化建设作一介绍。专家简介高艳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现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用质谱创新发展分会秘书长、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学会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先后承担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80余篇,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和教学成果三等奖各1项。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临床生化检验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和心脑血管、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实验室早期预警与诊断。报告摘要随着国家“精准医学”战略的推进,开展临床心血管疾病分子遗传学检测,指导临床精准诊疗已势在必行。国际上已发布多个专家共识,强调基因检测在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病、心律失常、主动脉疾病等)早期诊断、家系成员筛查及生育指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在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致病基因检测和机制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次讲座中周洲教授将与大家做深入交流与探讨。专家简介周洲,美国贝勒医学院心血管科学博士,国家高层次人才入选者。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学术任职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装备技术分会副会长,北京精准医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常委。周洲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基因诊断方法开发。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权威期刊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等发表论文60余篇,在美国血液学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10余次,获得第23届国际血栓与止血会议青年科学家主席奖。主持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10余个基金项目。报告摘要cfDNA极具价值的肿瘤分子标记物,与癌症发展密切相关,cfDNA检测的三种应用型——突变组、片段组、修饰组,各有应用的场景及优缺点;本报告分析了最新的cfDNA常见检测技术的早筛性能、大规模前瞻性(RCT)早筛试验对分子检测早筛性能的验证、及分子检测在泛癌种筛查中的应用前景。专家简介张凯,肿瘤外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9年,近年来致力于癌症早筛工作。第七届(2023)“荣耀医者”科普宣传奖获得者。主编国内第一部《防癌体检规范专家共识》,曾担任国家重大公卫公卫专项“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项目组副组长,现任北京健康管理协会-肿瘤筛查与早诊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健康体检与管理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疗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报告摘要Lung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The early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is crucial, especially in screening high-risk populations. The current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includes different types of imaging but these techniques can still not detect for early lung cancer specifically.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otential marker including ctDNA,tumor markers pannel and CTC used in diagnosing lung cancer were described.全球范围内,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最高的瘤种。高危人群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非常重要。影像学(低剂量螺旋CT)是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但对于早期肺癌检测的特异性低。本讲座介绍了循环血肿瘤DNA和循环血稀有多倍体肿瘤细胞对于肺癌早诊的优缺点。专家简介Xu Guobin 徐国宾Director of Clinical Laboratory of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Committee Member of Lab Med Sci Association of CMA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Academic Comsultant of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顾问Deputy editor of Lab Med Channel of Medical Reference医学参考报检验医学专刊副主编报告摘要由于基因多态性,药物治疗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针对药物代谢与毒副作用相关基因进行分子检测,能够指导临床精准用药、预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推进新药研发与应用。本篇报告介绍了相关药物基因分子检测研究进展,并结合实际案例对临床应用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建议。专家简介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及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子项目2项,北京市科技计划1项等多项课题,先后发表论文80余篇,获发明专利4项。报告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是血清雄激素检测的首选方法和金标准。本报告将以近期发表的《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激素质谱检测专家共识》为基础,结合其他已发表的临床和实验室证据,汇报 LC-MS/MS雄激素检测在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性性腺功能减退、儿童性早熟评估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需求和优势。专家简介曹正,主任技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临床质谱检验中心主任、检验科副主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生物化学博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检验住院医师,并取得美国临床化学医师执照。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十余项,近5年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要社会任职: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检验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临床质谱规范化应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报告摘要主要介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优势,此外面对优势应该认识其检测中的局限性。专家简介禹松林,副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质谱与特检组组长。 主要从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主持建立多个临床常用指标质谱检测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各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linical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等发表文章,以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论著四十余篇。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9),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8)。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精准医疗健康科普项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临床质谱)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常委兼秘书报告摘要不同于人们熟知的特异性IgE抗体介导的急性过敏反应,特异性IgG4(sIgG4)抗体介导是慢性食物过敏,通常在持续食用敏感食物一段时间后才可能临床症状。慢性食物过敏在进程初期,呈现轻微的症状或亚健康状况,患者往往不自知,随着敏感食物摄入的越来越多,会逐步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慢性食物过敏的患者不仅会受到食物过敏的困扰,还可能因长期受到炎症影响,诱发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性等疾病出现。例如新型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嗜酸性细胞食管炎(EoE),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IBD)等免疫性/炎症性胃肠道疾病,孤独症(ASD)等发育障碍问题和各类慢性疼痛问题都和慢性食物过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据食物特异性IgG4抗体指导食物干预可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症状。专家简介田敬华,主任检验师,医学硕士,副教授。专长:病原微生物检验与个性化药物基因检测、过敏性疾病检验等。社会兼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委员、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等。报告摘要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是直径为30-200纳米的膜囊泡(又叫外泌体),携带来源细胞的脂质、蛋白、核酸等生物信息,每毫升血里大概有108-1011个细胞外囊泡,是重要的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外泌体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潜力巨大,但是如何高效的分离提纯外泌体、如何建立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如何验证外泌体诊断的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仍然具有巨大的挑战。专家简介杨延莲,博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液体活检纳米技术、多肽组装结构及其调控、纳米表征方法等。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如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等。在Chem. Soc. Rev., Nat. Comm., PNAS, Adv. Mater., Adv. Sci., JACS., Angew., Nano Lett., ACS Nano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他引近9000余次,H因子47,授权专利近20项。学术兼职: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及纳米化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纳米医学与工程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检验工程分会委员、北京医学检验学会理事,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委员会常委,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科学试验领域委员会(CSTM/FC98)委员,《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副主编,《科学通报》编委。2020年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报告摘要分子诊断在肿瘤的早期诊断、药物筛选、预后及疗效评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次演讲主要从临床实验室角度就肠癌、宫颈癌的早诊筛查和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在肿瘤早诊筛查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专家简介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学医、教、研工作36年,对临床实验室管理,临床微生物和免疫学检验、临床分子诊断有丰富的经验和较深入的研究。先后获军队和地方科技进步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先后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科技反恐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以上报告内容由BCEIA2023组委会提供欢迎扫码报名参加BCEIA2023
  • 会议通知|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峰会
    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峰会通知(第二轮)各相关单位、专家、同仁: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拟将举办2023年学术峰会。此次会议主题“精准诊断、守护健康”,邀请业界专家学者参会交流。会议组织学术报告会、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展示等活动,多家媒体实时报道大会盛况。会议特别设立优秀青年论文墙报展,以加强人才培养,促进青年人才梯队建设。一、时间会议:2023年4月13日-15日二、会议地点:浙江.湖州东吴开元名都酒店三、会议主要内容:1.学术报告会2.常委会会议3.企业专题卫星会4.新产品发布会5.新产品展示6.优秀青年论文墙报展四、参会注册1.报名方法:请关注“标记免疫资讯”微信公众号填写报名信息,预留酒店。网上报名截止时间2023年3月31日。2.注册费:3月31日前注册交费1000元/人;现场交费1200元/人。会议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3.费用缴纳1)银行转账;户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账号:0200049209024907457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市阜外大街支行注:请务必备注汇款人姓名、单位。2)线上缴费、开具电子普通发票:手机微信/支付宝扫描二维码进入支付页面缴费;完成缴费后在下一页面选择“去开票”,填写开票信息获取电子普通发票。电子普通发票提取方式:通过所填写开票信息中预留的手机号码或邮箱,查看“诺诺网”发送的短信或邮件,自行下载打印。3)现场缴费:现场可刷卡、现金、微信缴费。备注:微信和转账缴费后请在大会网站的个人中心上传汇款凭证,会务组根据汇款凭证发送注册确认函,报到时直接在已缴费注册处,出示此函报到。银行汇款及现场缴费上传发票信息:扫描对应二维码提交普票或专票开票信息,发票现场领取。五、优秀青年论文征文1.征文范围:标记免疫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技术以及新方法。2.参加征文作者年龄在45岁以下。3.征文请通过会务邮箱提交,提交截止日期为2023年3月20日。4.论文摘要形式:1500-2000字。格式备注:中文用宋体,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标题三号,正文小四,行间距1.5倍。六、会务组联系人及方式陈吉波 电话:18611998500冯杰 电话:15210009299会务邮箱:bjmy_2021@sina.com七、会议日程见附件此次会议要求已担任专委会第二届委员的专家、同道参会;同时也邀请从事检验医学、临床病理、核医学、食品药品检验、公共卫生检测、产品研发企业及生物医药投资等各地IVD行业相关单位和行业专家、从业人员积极参会交流,促进行业和学科的共同发展。附件: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峰会日程2023-04-13(星期四)08:30-19:00 注册报到(一层大堂)15:30-17:05开展仪式及新产品发布会(开元厅) 主持:敬华、贾兴旺15:30-15:50开展仪式时间题目讲者讲者单位15:00-15:10主席致辞颜光涛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开展仪式15:10-17:00 新产品发布会时间题目讲者讲者单位15:10-15:25《打通智慧化检验管理的最后十五米--智慧化样本管理》赵爱美苏州翊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5:25-15:40《实验室免疫自动化解决方案》詹红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40-15:55《普门科技IVD产品最新发展近况》邱亮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55-16:10《科技领航-中国速度 》王腾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6:10-16:25《磁微粒化学发光磁珠》 彭颖静苏州海狸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16:25-16:40《互联网体外诊断的应用实践》蒙杰柳州康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16:40-17:00中国分析测试协会BCEIA展会介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17:30-19:00 自助晚餐(二楼彩虹厅)2023-04-14(星期五)08:30-12:45 2023年学术峰会(东吴厅) 主持:陈建魁、高艳红时间题目讲者讲者单位08:30-08:45欢迎致辞陈瑜浙江医学会检验分会08:45-09:00致贺词颜光涛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09:00-9:30 合影(酒店三层露台)时间题目讲者讲者单位09:30-10:00《产品技术路线的正确选择》宋海波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10:00-10:30《感染与自身免疫病》李永哲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0:30-11:00《糖代谢与肿瘤生长和转移》叶棋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11:00-11:15茶歇(展区)11:15-11:45《标记免疫技术现状与发展》颜光涛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11:45-12:15新书发布会12:15-12:45专题报告1《自身免疫性肝病检测技术发展及应用》郑冰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30-17:00 大会主旨报告(东吴厅)主持:李永哲、王萍时间题目讲者讲者单位13:30-14:00《肺癌七种自身抗体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王昌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14:00-14:30《炎症性肠病的筛查和诊断》孙桂荣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检验中心14:30-15:00《自身免疫检测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关秀茹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15:15茶歇(展区)15:15-15:45《AI辅助肿瘤蛋白标志物定量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陈万涛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肿瘤数字诊治技术研究中心15:45-16:15《神经系统自生免疫疾病自身抗体诊断技术进展》杨淑伟广州易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6:15-16:45专题报告2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13:30-17:00 大会主旨报告(湖州厅)主持:崔丽艳、闫存玲13:30-14:00《多维传染性疾病临床检验体系建设和医防结合工作模式探讨》王雅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14:00-14:30《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靶向治疗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对疗效评价》李智勇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4:30-15:00《微流控在临床检验中的研究进展》夏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5:00-15:15茶歇(展区)15:15-15:45《基于患者数据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分析探讨》刘向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5:45-16:15《新冠病毒感染病情监控相关标志物原料及试剂的研发》胡川闽 原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检验系16:15-16:45专题报告3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16:45-17:45常委会(湖州厅)18:30-20:00 晚餐(东吴厅)2023-04-15(星期六)08:30-10:30 大会主旨报告(东吴厅)主持:应斌武、敬华时间题目讲者讲者单位08:30-09:00《基于液体活检的MRD检测及应用前景》崔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09:00-09:30《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心脑同患疾病中临床意义及试剂盒研制》张国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09:30-10:00《流式细胞术与细胞免疫功能分析》宗金宝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医医院10:00-10:30专题报告4雅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10:30-11:00专题报告5《小分子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革命性突破》张小红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1:00-11:10茶歇(展区)11:10-11:40 闭幕式 (东吴厅)主持:李艳、张国军11:10-11:20委员、常委证书颁发特邀嘉宾孙桂荣、崔巍11:20-11:30优秀论文证书颁发特邀嘉宾石姗、宗金宝11:30-11:40大会总结颜光涛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11:40-12:30自助午餐(二楼彩虹厅)
  • 关于开展“瘦肉精”免疫速测产品评价的通知
    国检(京饲)【2012】07号   各相关单位:   为充分了解当前市场上“瘦肉精”免疫速测产品(试剂盒和试剂卡)的应用效果,受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委托,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以下简称“中心”)承担市售“瘦肉精”免疫速测产品评价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原则   自愿参与,公平公正。   二、产品范围   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ELISA试剂盒 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胶体金试纸卡(试剂条)。   三、参加单位   以上产品的生产单位和进口产品代理单位。   四、评价方式   参照农业部《关于发布和的通知》(农医发[2005]17号)及其他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克伦特罗等β-受体激动类违禁药物快速免疫检测产品评价方案》,并通过专家组确认。《方案》中对ELISA试剂盒产品的标准曲线、检测限、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交叉反应、保存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胶体金试纸卡产品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特异性、保存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报名方式   请自愿参加单位于2012年6月8日前将《回执表》(见附件)以传真或邮件方式反馈至“中心”,并提供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生产许可证明(进口产品代理证明)复印件和产品技术资料等。“中心”将组织专家对上述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六、样品数量和提交方式   1.参与评价用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ELISA试剂盒每种均需提供3个批次5个样品,其中1个批次提供3个检测试剂盒(96孔×1/盒),另2批次各提供1个检测试剂盒(96孔×1/盒) 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胶体金试纸卡每种均需提供3个批次280支样品,其中1个批次提供230支,另2批次各提供25支。   2.提交的样品须满足产品运输和保存条件,并附产品使用说明等相关技术材料(进口产品须附中文材料)。   3.提交地点: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七、其它   1.欢迎各“瘦肉精”免疫速测产品生产企业和进口产品代理单位提供ELISA试剂盒或胶体金试剂卡样品,积极参与本次评价。   2.本次评价数据及结果将作为参考信息,供农业部“瘦肉精”安全监管用。   3.为保证本次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请各参加单位积极配合。   八、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维、王瑞国、王培龙、樊霞   电话:010-82106576 82106577 82106583   传真:010-82106780   E-mail:sjhpj2012@126.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二O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瘦肉精” 试剂盒 试剂卡 评价 通知   抄报: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   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2012年05月31日印发   附件:关于开展“瘦肉精”免疫速测产品评价的通知.pdf 回 执 表 企业名称: 联系人: 企业地址: 联系电话: 参与企业类型:□ 生产企业 □ 代理 是否现货:□ 是 □ 否 拟参加评价产品信息(可多选) 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 胶体金试纸卡 □ 克伦特罗ELISA试剂盒 □ 克伦特罗检测试纸卡 □ 莱克多巴胺ELISA试剂盒 □ 莱克多巴胺检测试纸卡 □ 沙丁胺醇ELISA试剂盒 □ 沙丁胺醇检测试纸卡 日期: 企业代表签字(盖章):
  • “精准诊断,维护健康”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峰会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4月19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峰会在湖北省襄阳富力皇冠假日酒店召开。此次大会的主题为“精准诊断,维护健康”, 围绕前沿基础研究、临床热点分享和产品研发等内容奉献了诸多精彩的大会报告,会议吸引了全国数百位来自医院、体外诊断企业专家、学者及行业相关人士,现场座无虚席。大家共同围绕标记免疫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推动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及体外诊断行业进一步发展。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峰会现场会议伊始,湖北省检验学会主任委员孙自镛、襄阳市科技局书记习德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原副司长王树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颜光涛先后致欢迎辞。由襄阳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部主任程正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高艳红担当主持。湖北省检验学会主任委员孙自镛襄阳市科技局书记习德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原副司长王树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颜光涛随后,大会进入主旨报告环节。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林金明、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宋海波、颜光涛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统计室主任姚晨、中国科学计量院首席研究员李红梅先后作了主题报告,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院长王华梁、高艳红副主任担任主持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林金明报告题目:《微流控疾病诊断技术新进展》微流控芯片是本世纪极具代表性的前沿性技术之一, 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自然科学领域。近十几年来,其在有机合成、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环境监测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自微流控技术面世以来,以其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和便携化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细胞分析领域。基于微流控技术和免疫检测开发的微流控免疫芯片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在肿瘤标志物检测,感染性疾病抗原和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激素检测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微流控芯片技术也是 POCT 设备集成化、小型化的基础核心,高度契合 POCT 产品发展趋势,因此 POCT 成为微流控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成熟的领域。本次报告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微流控技术在疾病诊断领域的一些新进展。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宋海波报告题目:《IVD 活跃度、行业发展、上市企业指数 研究思路》体外诊断是众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支撑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检验、病理、输血等工作之所需,因此其创新能力、市场和需求活要、资本要素支持信心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涉及实验医学学科建设和体外诊断的健康发展。如何评判上述要素的因果关系,如何正确科学的诠释上述要素的准确含义和定义?为此开展指数研究对实验医学体外诊意义重大。体外诊断创新、发展、上市指数即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非常必要的深远意义。该研究数据丰富、精准、充分,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颜光涛报告题目:《医研校企联合教学 - 共建标记免疫分析未来》免疫诊断作为体外诊断市场的主流,经过了 60 多年的技术发展。标记免疫分析是免疫诊断的基本技术,是将多种标记示踪技术和高度灵敏性和医学免疫学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随着行业发展和技术迭代,免疫诊断技术的种类及应用场景不断增加,同时临床科室和检验科室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在这一背景下,本报告充分解读国际国内免疫诊断市场,系统剖析免疫诊断未来发展趋势和国内免疫诊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以期加强“医、研、校、企”的沟通协作,推动标记免疫分析体外诊断的快速发展,构建标记免疫分析的美好未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统计室主任姚晨报告题目:《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设计要点》报告从统计学角度解读了 CDE 颁布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中国科学计量院首席研究员李红梅报告题目:《心脑血管与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标准化技术发展与挑战》心脑血管与肿瘤标志物标准化技术在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早期发现与有效治疗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分析科学与技术及医学工程学的不断进步,标志物临床检验标准化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高准确度计量溯源技术与标准物质的研制是标准化研究的重点,其中,研究建立溯源至 SI 单位的高纯度、高稳定性大分子标志物的高端校准标准、复杂血清基质中高灵敏高选择性的定值技术方法,及被测量定义与临床检验目标物的一致性评价是标志性技术难题。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脑血管与肿瘤大分子标志物临床检验标准化技术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展望。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