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蛋白浓度检测

仪器信息网蛋白浓度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蛋白浓度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蛋白浓度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蛋白浓度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蛋白浓度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蛋白浓度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蛋白浓度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蛋白浓度检测相关的资讯

  •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蛋白以及细菌生长浓度的定量检测【恒美】
    点击此处可了解更多详情→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是一种高精度的分析仪器,主要用于核酸、蛋白定量以及细菌生长浓度的定量检测。它利用分光光度的原理,可以将样品中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检测,以获得其具体的浓度和组成等信息。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具有很多优点,比如说它的测量精度非常高,可以检测出样品的微小差异;它的灵敏度也很高,可以检测出样品中微量的物质;此外,它还可以同时对多个样品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优点使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成为生物医学、化学分析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实验仪器之一。 在使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证仪器的稳定性,避免在测量过程中出现误差;其次,要注意样品的准备,要将样品进行精细的稀释和纯化,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最后,要根据不同的样品选择合适的波长和测试条件,以便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总的来说,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实验仪器,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核酸、蛋白定量以及细菌生长浓度的定量检测。它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率,还可以为生物医学、化学分析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 “浓度检测,电泳,到蛋白纯化,一气呵成”GE产品春季特惠
    &ldquo 浓度检测,电泳,到蛋白纯化,一气呵成&rdquo GE产品春季特惠
  • 新品发布:核酸蛋白浓度测定仪产品说明
    【核酸蛋白浓度测定仪←点击此处可直接转到产品界面,咨询更方便】核酸蛋白浓度测定仪仪器功能:1.选择带宽可调的仪器,可以针对不同样品及不同的测试要求;2.光度测量:吸光度、透过率。多波长定点测试最多可同时测定30个波长;3.定量分析:自动建立标准曲线,并可存储标准曲线,方便以后测试调用;4.定性分析:扫描速度可调,滤色片位置可微调,图谱可处理;5.动力学测验:酶动力学反应率计算;6.DNA/蛋白测量:内置专用计算公式,直接得到最终结果,轻松进入生命科学研究领域;7.配合PC反控工作站,功能及数据处理能力更为强大。核酸蛋白浓度测定仪仪器特点1.采用10英寸LED炫彩液晶显示器,显示清晰直观;2.配合样品控温系统,可将样品温度控制在-5℃--200℃;3.灯源校正机构,仪器每次自检时会将灯源位置定位到最佳位置,此功能可修复仪器在运输过程光源可能因震动偏移聚焦位置及用户自己更换灯源后无需调试光源;4.光学系统设计和电路控制系统设计十分严谨,元器件的选用控制严格,具有高标准的准确度、重复性、低噪声和低杂散光指标;5.开放式的样品室,可选配反射样品架、自动5联、6联、8联样品池架,固体样品架、恒温水浴和自动进样器等适合于不同的应用。技术参数:型号 HD-UV90 HD-UV90A 波长范围 190-1100nm 光谱带宽 1.8nm/1nm(可选) 0.5nm/1nm/2nm/4nm/5nm(可调) 光学系统 双光束,CT式光路;1200线/毫米激光全息衍射光栅 波长精度 ±0.1nm(656.1nmD2),±0.3nm(全波段) 波长重复率 ±0.1nm 波长分辨率 0.1nm 光度范围 -4to4A 0-200%T -9999to9999C 光度精度 ±0.002A(0~0.5A);±0.004A(0.5~1.0A);±0.2%T(0~100%T) 光度重复性 ±0.001A(0~0.5A);±0.002A(0.5~1.0A);±0.1%T(0~100%T) 杂散光 ≤0.03%T 基线平直度 ±0.0008A(190~1100nm) 稳定性 ±0.0004A/hr@500nm,0A 光度噪声 ±0.0003A 显示屏幕 10英寸炫彩液晶显示器 数据输出 USB输出、软件输出 电源 80V~250V(功率:120W) 外形尺寸 550×400×260 净重 24kg 25kg
  • “夜光”蛋白能快速分析检测病毒
    尽管针对病毒感染的高度敏感诊断测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仍需要复杂的技术来准备样本或解释结果,这使得它们在医疗资源稀缺地区的推广变得不切实际。发表在15日《ACS中心科学》杂志上的一种灵敏的方法,可在短短20分钟内分析病毒核酸,且可使用“夜光”蛋白质一步完成。萤火虫的闪光,琵琶鱼发光的“诱饵”,浮游植物覆盖的海滩出现幽灵般的蓝色,都是由同一种被称为生物发光的科学现象驱动的。涉及萤光素酶蛋白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发光的效果。这种萤光素酶蛋白已被整合到传感器中,当它们找到目标时,这些传感器会发出易于观察的光。这种简便操作性使这些类型的传感器成为现场即时诊断测试的理想选择,但到目前为止,它们还缺乏高灵敏度,而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需要许多步骤和额外的专门设备来检测复杂、噪音样本中的低信号。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研究小组使用CRISPR系统相关的蛋白质,将它们与一种生物发光技术结合起来,这种技术的信号只需一台数码相机就能检测到。为了确保有足够的RNA或DNA样本进行分析,研究人员进行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这是一种在大约38℃的恒温下工作的简单方法。使用发光核酸传感器(LUNAS)的新技术,两个CRISPR/Cas9 蛋白对病毒基因组的不同相邻部分具有特异性,每个蛋白都有一个独特的萤光素酶片段附着在它们上面。如果研究人员正在测试的特定病毒基因组,这两个CRISPR/Cas9蛋白将与目标核酸序列结合并相互靠近,从而使完整的萤光素酶蛋白在化学底物存在的情况下形成并发出蓝光。当对从鼻拭子收集的临床样本进行测试时,RPA-LUNAS在20分钟内成功检测到新冠病毒RNA,即使在每微升200份拷贝的浓度下也是如此。
  • ATAGO在线浓度传感器在高效率生产大豆蛋白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蛋白生产线浓度传感器 在大豆蛋白生产工艺链中,中和工艺是非常重要的,控制中和工艺生产中的浓度值和碱液已经加水量直接是导致成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其中的干物质含量有可以来控制加碱和水的量,大部分固含物浓度值控制在10-17%之间,所以在中和工艺管道泵出口和中和罐循环管道上做在线浓度(固含量)检测可以更精确的控制浓度在14.5-16.0%,因此可以更精确的控制成品(粉丝、腐竹等)的质量,实现高品质高效率生产。 ATAG0(爱拓)在线浓度仪,采用管道安装的方式,安装在中和罐泵出口和中和循环管道上,在线检测大豆蛋白的固形物浓度,并将浓度值远传到DCS。ATAGO在线浓度计可测全量程0-100%,因生产环境要求。 主要选购配件: 主要选购配件: ATAGO(爱拓 )在线浓度计 CM-800α 市场标准价格:56000元 ATAGO(爱拓 )在线浓度计 PRM-100α 市场标准价格:157500元 请尽快联系我们构建您的在线浓度检测系统,索取在线浓度监测系统参数征询建议吧!
  • 各种蛋白互作检测方法优缺点分析
    聚焦蛋白质互作研究进展与实验方法研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是理解生命活动的基础。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是生物信息调控的主要实现方式,是决定细胞命运的关键因素。检测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有哪些?这些检测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总结如下。1. 生化方法●共纯化、共沉淀,在不同基质上进行色谱层析(需要补充)●蛋白质亲和色谱 基本原理是将一种蛋白质固定于某种基质上(如Sepharose),当细胞抽提液经过改基质时,可与改固定蛋白相互作用的配体蛋白被吸附,而没有吸附的非目标蛋白则随洗脱液流出。被吸附的蛋白可以通过改变洗脱液或者洗脱条件而回收下来。GST pull down技术: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蛋白质亲和色谱,可以将待纯话的蛋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即将”诱饵“蛋白与一种易于纯化的配体蛋白融合。例如与GST融合的蛋白再经过GSH的色谱柱时,就可以通过GST和GSH的相互作用而被吸附。当载有细胞抽提物经过柱时,就可以得到能够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目标蛋白了。Epitope-tag技术:表位附加标记技术 就是将附加的抗原 融合到目的蛋白以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同时还可以通过亲和层析法来纯化目的蛋白。 缺点:表位附加标记可能会使融合蛋白不稳定,改变或使融合蛋白功能丧失。以上两种方法都要共同的缺点:假阳性。实验所检测到的相互作用可能时由蛋白质所带电荷引起的,并不是生理性的相互作用 蛋白的相互作用可能并不是直接的,可是由第三者作为中介的 有时会检测到两种在细胞中不可能相遇却有极强亲和力的蛋白。因此实验结果还应经其他方法验证。●免疫 共沉淀 免疫共沉淀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改法的优点是蛋白处于天然状态,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天然状态下进行,可以避免认为影响 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下相互作用的蛋白复合体。 缺点:免疫共沉淀同样不能保证沉淀的蛋白复合物时候为直接相互作用的两种蛋白。另外灵敏度不如亲和色谱高。●Far-Western 又叫做亲和印记。将PAGE胶上分离好的凡百样品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然后检测哪种蛋白能与标记了同位素的诱饵蛋白发生作用,最后显影。 缺点是转膜前需要将蛋白复性。2. 等离子表面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该技术是将诱饵蛋白结合于葡聚糖表面,葡聚糖层固定于几十纳米厚的技术膜表面。当有蛋白质混合物经过时,如果有蛋白质同“诱饵”蛋白发生相互作用,那么两者的结合将使金属膜表面的折射绿上升,从而导致共振角度的改变。而共振角度的改变与该处的蛋白质浓度成线性关系,由此可以检测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技术不需要标记物和染料,安全灵敏快速,还可定量分析。缺点:需要专门的等离子表面共振检测仪器。3. 遗传学方法使某处发生缺损,检测对其他地方的影响。●基因外抑制子。基因外抑制子是通过一个基因的突变 来弥补原有基因的突变。比如相互作用的蛋白A和B,如果A发生了突变使两者不再相互作用,此时B如果再发生弥补性突变就可以使两者的相互作用恢复,那么B就是A的基因外抑制子。 缺点:需要知道基因,要有表型,筛选抑制子比较费时。●合成致死筛选 指两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会产生致死效应,而当每个基因单独发生突变时则无致死效应。用于分析两个具有相同重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4. 双杂交技术原理基于真核细胞转录因子的结构特殊性,这些转录因子通常需要两个或以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组成。分别使结合域和激活域同诱饵蛋白和猎物蛋白形成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如果两种蛋白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则可使结合域和激活域在空间上充分接近,从而激活报告基因。 缺点:自身有转录功能的蛋白会造成假阳性。融合蛋白会影响蛋白的真实结构和功能。不利于核外蛋白研究,会导致假隐性。5.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指两个荧光法色基团在足够近(100埃)时,它们之间可发生能量转移的现象。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可以研究分子内部对某些刺激发生的构象变化,也能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它可以在活体中检测,非常灵敏,分辩率高,能够检测大分子的构象变化,能够定性定量的检测相互作用的强度。 缺点 此项技术要求发色基团的距离小于100埃。另外设备昂贵,还需要融合GFP给蛋白标记。此外还有交联技术(cross-linKing),蛋白质探针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以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检测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
  • 预计到2025年全球蛋白检测及定量市场将达到30亿美元
    p   近日,有机构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到2025年,全球蛋白检测及定量市场有望达到30亿美元。报告指出,未来几年,在低浓度下进行蛋白估算以监控其变化的分析方法将驱动市场增长。 br/ /p p   各国政府和组织通过增加基金投入来鼓励蛋白质组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因此,报告预测,未来几年,蛋白检测和定量市场将以显著的速度增长,如Human Proteome Organization,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 和 Genomic Health Inc.等组织提供资金以支持蛋白质组学领域相关的研发和产品开发。 /p p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以了解慢性疾病并开发出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都成为刺激相关组织制定基金研发计划的因素。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公共健康基因组学计划推动了公共卫生癌症研究中的精准医疗和基因组学一体化研究进程,以减少全球癌症研究的负担。 /p p   虽然科技的发展不断简化蛋白估算,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技术手段和实验的高昂成本影响了这些实验和技术手段的应用,例如,研究人员认为用于功能蛋白研究的质谱非常贵并且分析速度也缓慢。在质谱目标分析实验中,每一个靶标都要求有定制化抗体,以用于分析肽的亲和免疫浓缩,这一过程被认为成本很高并且时间较长。 /p p   报告还指出,比色法在实验室分析中使用的试剂和溶液最多,是最主要的分析方法,免疫法和光谱法被预测为同比增长最快的两种方法,而判断市场的依据是FTIR和SMCxPRO等技术的发展。由于采用这些方法,临床诊断有望成为未来几年增长最快的领域。 /p p   就应用领域方面,作为用于药物发现过程中生物分子评估中的科学技术的在药物发现过程中的靶标分析和其他过程的使用最多,而且,报告认为,学术机构是这类科学实验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发展最快的组织。 br/ /p p   地域方面,由于大量的蛋白质组学项目的实施,北美地区占了最大的份额,而亚太地区的卫生健康基础设施的改变也带动了市场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因此,亚太地区有望成为最赚钱的地区。 /p p   此外,报告认为,配件和试剂由于使用广泛或与仪器配套使用,消耗品的市场也非常可观。 /p p    /p p br/ /p
  •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马英新团队开发新冠S蛋白检测的比率荧光免疫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马英新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上发表了题为:Construction of ratiometric Si-Mn:ZnSe nanoparticles for the immunoassay of SARS-CoV-2 spike protei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比率型荧光探针(Si-Mn:ZnSe NPs),通过结合酶联免疫反应(ELISA)模型,建立了一种新冠病毒(SARS-CoV-2)刺突蛋白(S蛋白)的免疫荧光检测方法。 以SARS-CoV-2假病毒和VSV-G假病毒作为实际样本考察该方法的传感性能,结果显示该方法对SARS-CoV-2假病毒响应特异性良好,具有与商品化试剂盒相当的检测灵敏度,为诊断SARS-CoV-2感染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潜在思路。 S蛋白是新冠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关键成分,具有识别目标细胞和促进膜融合的作用。因此,快速检测S蛋白对新冠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 目前,新冠感染早期诊断的主流方法有三种,包括分子检测(检测病毒RNA)、抗体检测(检测IgG和IgM抗体)和抗原检测(检测病毒蛋白)。相比其他两种方法,抗原检测特异性好且反应时间短,在大批量SARS-CoV-2阳性筛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当下市场上的抗原自测试剂盒多数依托胶体金免疫测流层析技术,灵敏度低限制了其应用场景。 量子点(QDs)具有吸收光谱宽、斯托克斯位移大、荧光强度高和生物毒性低的优势,是一类理想的荧光探针,在生化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据研究,荧光法的灵敏度是比色法的10~100倍,荧光免疫分析有望提升病毒抗原检测的灵敏度。本研究构建的比率荧光法采用Si-Mn:ZnSe NPs双发射探针,相当于在检测系统中添加了一项内标校准,解决了单发射探针强度受环境变化、探针浓度变化和仪器波动的影响较大的局限性,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图2:(A)Si-Mn:ZnSe NPs探针构建;(B)比率荧光ELISA法检测SARS-CoV-2 S蛋白原理。通过形成固定化CAT的免疫复合物,可将检测S蛋白含量转化为检测体系内H2O2含量。 根据上述原理图,该团队通过Si dots和Mn:ZnSe QDs的自组装作用制备了Si-Mn:ZnSe NPs探针。首先考察了Si-Mn:ZnSe NPs的荧光强度对H2O2浓度的响应。随着H2O2浓度从0μmol/L增加到50μmol/L, Si-Mn:ZnSe NPs在610nm处的荧光被明显猝灭,而440nm处的荧光没有明显变化。这证明通过比率荧光的方法检测体系中的H2O2浓度是可行的(图3)。过氧化氢酶(CAT)可以催化H2O2分解,因此,CAT介导的ELISA可以用于S蛋白的免疫分析。图3:Si-Mn:ZnSe NPs对H2O2响应的荧光光谱 在最优反应条件下,S蛋白浓度与Si-Mn:ZnSe NPs的荧光强度比呈线性关系。如图4A和4B所示,随着S蛋白浓度从0.05ng/mL增加到300ng/mL, Si-Mn:ZnSe NPs在610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逐渐增强。如图4C所示,lg(S)与荧光信号比(F610/F440)在0.05~10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y = 0.2318x + 0.3378, R2 = 0.9904)。图4D显示,S蛋白浓度与荧光信号比(F610/F440)在5~50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y = 0.0116x + 0.4479, R2 = 0.9987)。本方法对S蛋白检出限为0.032ng/mL。图4:不同浓度SARS-CoV-2 S蛋白存在下Si-Mn:ZnSe NPs的荧光光谱(A)与信号比(B);SARS-CoV-2 S蛋白浓度与荧光信号比的线性拟合(C-D) 前期工作中,该团队将SARS-CoV-2 S蛋白整合到HIV假病毒合成系统中,构建SARS-CoV-2 S蛋白假病毒(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1, 13, 21, 24477-24486.)。 本研究以上述SARS-CoV-2 S蛋白假病毒作为实际样本模型考察了本方法的准确性与重现性,并与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图5)。结果显示,所建比率荧光ELISA法测定的S蛋白浓度与商品化试剂盒相似,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准确性。构建VSV-G假病毒作为阴性对照,采用比率荧光ELISA法检测SARS-CoV-2假病毒和VSV-G假病毒中的S蛋白,结果如图6所示,10组SARS-CoV-2假病毒均有检出,而10组VSV-G假病毒均无检出,表明该方法对SARS-CoV-2 S蛋白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图5:商品化试剂盒和本方法测定SARS-CoV-2假病毒S蛋白的结果。n.s.表示不显著,*表示p<0.05。图6:比率荧光ELISA法检测SARS-CoV-2假病毒和VSV-G假病毒S蛋白的结果 本研究以水热法制备了Si dots,水浴法制备了Mn:ZnSe QDs,通过二者静电相互作用自组装合成具有良好pH稳定性和光稳定性的Si-Mn:ZnSe NPs。H2O2可以特异性猝灭探针位于610nm处的荧光而对440 nm处的荧光无影响。在ELISA体系中,通过固定化CAT免疫复合物巧妙地将检测S蛋白浓度转化为检测体系内H2O2浓度。结果显示,在0.05~10ng/mL和5~50ng/mL浓度范围内,S蛋白浓度与荧光信号比(F610/F440)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2ng/mL。构建SARS-CoV-2假病毒作为实际样本模型,所构建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商品化试剂盒相当。综上,所构建的比率荧光ELISA方法对SARS-CoV-2 S蛋白具有较高准确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一种新型诊断方法协助病毒感染筛查。
  • BLT小课堂|水母发光蛋白检测法在细胞钙离子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Ca2+作为普遍的第二信使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单个细胞生存和死亡的信号。它参与了神经传导、血液凝固、肌肉收缩、心脏收缩、大脑功能、酶功能以及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等各种生理机能。而人们对Ca2+在信号转导中作用的认识,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a2+测定技术。目前常用的Ca2+检测方法主要有:Ca2+选择性微电极测定法、同位素示踪法、核磁共振法和水母发光蛋白检测法等。01Ca2+选择性微电极测定法:Ca2+选择性微电极一种电化学敏感器。利用内充液和组织或细胞之间产生电位差,理想情况下,该电位差是Ca2+对数的线性函数,遵循Nernst方程。优点:直接、敏感地测定组织或细胞内的Ca2+,不需使用指示剂,不影响结合钙和游离钙的平衡。缺点:反应速度慢而无法测定Ca2+的快速变化,而且穿刺损伤细胞可引起渗漏,且不适用于太小的细胞。02同位素示踪法:用放射性核素45Ca2+对Ca2+进行示踪,可测量出通过细胞膜转运到细胞内Ca2+增加的速度及浓度的大小,揭示Ca2+泵的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测定跨膜Ca2+的流动。优点:测量方法简单易行,比普通化学分析法的灵敏度高。确定放射性示踪剂在组织器官内的定量分布,可以达到细胞、亚细胞乃至分子水平。缺点:静态效果差,需要特定的同位素测定仪,并且要注意示踪剂的同位素效应和放射效应问题。03核磁共振法:是一种新的、非光学技术的Ca2+检测方法。由于正常生物体内氟含量很少,为了得到足够的响应,在检测时需要使用含氟指示剂。该指示剂经过化学修饰后进入细胞,进而被水解成游离状态,然后与Ca2+结合,根据获得的波谱图计算出Ca2+的浓度。优点:具有非破坏性和无损伤性,能够在接近生物样本生理状态下连续动态地进行检测,准确反应Ca2+浓度。缺点:需要核磁共振仪,成本较高。04荧光探针法:目前常用的Ca2+荧光探针有Fluo-3、Fluo-4、Fluo-8等。这类探针本身无法进入细胞,但它的亲脂性衍生物却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一旦进入细胞,这类亲脂性衍生物的亲脂性封闭基团在细胞非特异性酯酶的作用下被分裂除去,在细胞内便会形成一种带负电荷的荧光染料。与胞内Ca2+结合时,其荧光强度显著增加。优点:指示剂易导入细胞,空间分辨率高,反应速度快,而且可同时检测多重离子。缺点:需要有荧光显微镜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本较高。05水母发光蛋白检测法:最近十几年来,水母发光蛋白(Aequorin)很受人们的关注。水母发光蛋白由189个氨基酸组成,具有3个Ca2+结合的EFhand结构,所以水母发光蛋白可作为检测Ca2+的新型探针。优点:Ca2+/水母蛋白复合物能检测~0.1μm到>100μm范围内的钙离子浓度,且复合物不会从细胞内泄露出来,可检测几小时至数十天内Ca2+浓度的变化。比荧光探针法的背景低,样本本身不会发生自荧光。腔肠素的性质腔肠素(Coelenterazine)作为海洋动物体内贮存光能的分子,它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体内,比如海肾、海蜇、水螅等。腔肠素是天然荧光素中最普遍的,它可作为很多荧光素酶的底物。目前研究得最透彻的以腔肠素为底物的荧光素酶来源于海肾(Renilla),即海肾荧光素酶(Renilla reniformis,简称Rluc)。腔肠素的工作原理腔肠荧光素是一个分子量约400 Da 的疏水基团,它可以自由穿越细胞膜。在一个以荧光素/荧光素酶为基础的系统中,腔肠素作为以水母发光蛋白为代表的海洋发光蛋白的辅助因子,与水母发光蛋白进行稳定的结合,引起脱辅基水母发光蛋白和腔肠荧光素之间的共价键破裂,腔肠荧光素(Coelenterazine)被氧化脱羧,形成腔肠酰胺(Coelenteramide),释放出CO2,同时发出波长为469nm的蓝色生物荧光,该荧光可用博鹭腾高灵敏度管式/板式发光检测仪进行测定。图1.腔肠素/水母发光蛋白检测Ca2+机制水母发光蛋白一旦和Ca2+反应即丧失发光功能,因此当一部分水母发光蛋白与Ca2+反应时,被消耗水母发光蛋白的发光强度能反映出Ca2+浓度变化,而且被消耗的水母发光蛋白的发光强度与Ca2+浓度之间存在线形关系。如同萤火虫荧光素酶,海肾荧光素酶的活性也不需要翻译后修饰,一旦翻译完成即可行使遗传报告基因的功能。但是与萤火虫荧光素酶又有差异,即腔肠素/荧光素酶系统不需要三磷酸腺苷(ATP),因此更利于生物荧光的研究。技术小结由于Ca2+在生命活动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游离的Ca2+浓度变化又与细胞的功能、信号转导乃至细胞的凋亡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研究如何检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显得尤为重要。Ca2+选择性微电极测定法不需要使用指示剂,但是穿刺过程会损伤细胞,进而引起渗漏。同位素示踪法简单,但是静态效果差,还需要注意同位素效应和放射效应问题。核磁共振法和荧光探针法都需要特定的仪器,成本较高。水母发光蛋白检测法不需要激发光源,因而消除了细胞自发荧光的干扰,背景荧光远低于使用钙离子指示剂的荧光。另外腔肠素具有疏水性,易于通过细胞膜,适于全细胞的研究。 腔肠素/水母发光蛋白的生物荧光反应对Ca2+浓度的变化非常敏感,但是这种发光相对较弱,因此需要使用高灵敏度的发光检测仪进行检测。
  • 默克全新专利技术平台-高浓度蛋白粘度降低平台(VRP),助力皮下注射制剂开发
    目前大多数治疗性抗体都是以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由于其伴随着病人顺应性差以及高昂的医疗成本等现实问题,使得皮下注射制剂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相比于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具有提高病人的依从性,降低医疗成本等优点,而典型的皮下注射需要控制注射体积(一般为1-2ml),从而需要提高蛋白浓度,而高浓度蛋白伴随着蛋白粘度的急剧增加,是限制皮下注射制剂的重要原因。在现实工艺开发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各种难点:高粘度蛋白溶液超过粘度注射限,带来可注射性挑战高浓度高粘度蛋白更容易发生聚集,引起蛋白稳定性挑战高粘度蛋白溶液引起TFF过滤步骤的通量、工艺效率、回收率降低等挑战默克高浓度蛋白粘度降低平台 通过发挥辅料组合协同效应,有效降低蛋白粘度,提高蛋白稳定性,实现高浓度制剂皮下注射。市售制剂配方粘度对蛋白浓度的依赖性图1. 市售制剂中抗体浓度与粘度的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加,蛋白可能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或者分子拥挤,从而引起蛋白粘度的急剧升高,一些蛋白产品在浓度刚刚达到100 mg/mL时,粘度已经很高,甚至超过了粘度注射限(一般皮下注射药液粘度不超过25mPas), 此时通过注射器给药变得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研究了不同的辅料组合,通过加入这些辅料组合来有效降低蛋白粘度,以满足皮下注射的要求。材料与方法选择已经在FDA或EMA注册的单克隆抗体产品进行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pH7.2的抗TNF-α嵌合单克隆抗体(mAbC) 作为模型药物,考察不同的辅料及组合对其粘度的降低效果。其中所有辅料和缓冲试剂产品均购自德国默克公司。采用装有Ultracell-30k超滤膜的Amicon® Ultra-4超滤管进行缓冲液置换和蛋白浓缩。对于辅料研究,以2000 x g的离心力进行离心并置换了5个透析体积,同时用2000 x g离心力进行浓缩。根据Lambert-Beer定律并使用BioSpectrometer® Kinetic (Eppendorf, Hamburg, Germany) 在280 nm处测量来确定蛋白浓度。用相应的缓冲液配制稀释液,使用同样的方法再次验证上述测得结果。粘度测试:将蛋白样品在20°C平衡后,用m-VROC™ 粘度计在1000 - 3000s-1的剪切速率下测量蛋白粘度。将200 μL的蛋白样品装入500 μL气密注射器中(Hamilton, Reno, USA),重复测量3次。通过Dynapro PRIII (Wyatt Technology, Santa Barbara, USA)的动态光散射(DLS)测量粒子的扩散系数Dt,样品在25°C下采集10次,每次采集5秒。通过对mAb C在3 ~ 14 mg/mL的浓度范围内的扩散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扩散方程Dt = D0 (1+ kD*C),并外推得到了无限稀释下的蛋白扩散系数D0。通过绘制Dt/D0的归一化图谱从而确定扩散相互作用指数kD。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注射器的推注力:结果图2. 单一辅料与辅料组合对mAbC粘度的影响图2A(单一辅料): 加入75 mM的辅料后,可以观察到蛋白粘度有轻微的降低,但降粘效果不够明显,依然不能满足皮下给药的要求(25 mPas)。即使提高辅料浓度至原来的两倍,其粘度仍然过高。结果表明,单一辅料无法有效降低mAbC蛋白粘度。图2B(辅料组合):粉红柱和黄柱分别代表将阳离子辅料和阴离子辅料分别单独添加至蛋白制剂后测定的粘度。蓝柱代表加入辅料组合的理论粘度值。紫柱代表加入辅料组合后实际测试的粘度值。结果表明,通过辅料组合的协同效应能够有效降低mAbC蛋白粘度。调整辅料组合配比,提高降粘效果图3为mAbC归一化的扩散系数Dt/D0与蛋白浓度之间的关系图。斜率为0时表示蛋白没有相互作用,斜率的负值越小表明蛋白相互作用越弱。加入不同比例的E1和E5辅料组合后,斜率的负值明显减小,提示蛋白粘度降低。当两种辅料的比例为2:1时,降粘效果最为显著。图3. Dt/D0与蛋白浓度的关系辅料组合发挥降粘协同效应图4结果显示,将几种不同的辅料及其组合分别加入mAbD制剂中,可以观察到几种特定的辅料组合实际粘度值明显低于其理论累加值,说明辅料组合具有协同降粘作用。图4. 辅料组合对mAbD溶液粘度的影响粘度降低可显著提高注射性能图5. 粘度降低对注射力的影响mAbC:当使用27G针注射原始配方的150mg/mL mAbC制剂时,所需注射力为90N,约9公斤——即一个一岁小女孩的重量;添加行标BM和E3的辅料组合后,所需注射力降为35N,约3-4公斤——一只家猫的重量mAbD:当使用27G针注射原始配方的150mg/mL mAbD制剂时,所需注射力为140N,约14公斤——一只小袋鼠的重量。添加E1和E4的辅料组合后,所需注射力降为18N,约2公斤——一个蛋糕的重量辅料组合提高蛋白稳定性I: 强降解实验设计采用自身稳定性差的mAb C作为模型药物,进行强降解实验。将150 mM的单一辅料与包含75mM阳离子和75mM阴离子的辅料组合分别添加至80 mg/mL的mAbC制剂溶液中,置于40 °C,75%相对湿度的环境下,在第0天,第14天,第28天分别取样,通过SEC-HPLC测定单体含量。II: 强降解实验结果图6. 强降解实验后蛋白溶液外观(左图为添加单一辅料,右图为添加辅料组合)图6结果显示,在强降解条件下,使用辅料组合的蛋白溶液澄清度明显优于单一辅料,表明辅料组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蛋白稳定性。图7.SEC-HPLC检测强降解实验后的单体比例(左图为添加辅料组合,右图为添加单一辅料)图7左结果表明,经过28天的强降解实验后,使用了辅料组合的制剂与原始制剂配方有相似的单体含量,即降粘辅料组合对制剂的稳定性无负面影响。图7右结果表明,使用单一辅料E1对单抗mAb C的稳定性没有负面影响,但辅料E4和E5单独使用时,会降低抗体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单体含量。默克高浓度蛋白粘度降低平台优势(VRP)助力皮下注射制剂开发,提高可注射性,病人顺应性IP专利保护技术平台Emprove® Expert 辅料支持高风险应用,Emprove® dossiers文档支持,快速响应法规要求强化下游工艺,提高过滤通量,过滤效率,回收率,从而提高整个过滤工艺经济性辅料组合发挥协同效应,显著提高粘度下降水平并且保持蛋白粘度与稳定性之间的平衡市面上实现高剂量皮下注射的不同策略综合对比1.默克VRP平台展现出制剂开发更简单,成本更低,上市速度更快等优势。2.默克VRP平台对比酶,辅助设备,可缩短1-3年开发时间,节省30-50%开发成本,加快药物商业化上市步伐。
  • 融智生物:蛋白定量检测有望成为临床质谱的新突破点
    临床质谱成为精准医疗新方向临床检验需求的提升不断推动着检验技术的发展。生化、免疫等传统检验技术虽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的优势,但是已经不能满足临床对于检验方法灵敏度、特异性、多指标联检等的需求。近年来,临床质谱逐渐进入临床,由于其本身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多指标联检等的优势,可以提高现有检验项目的精准度,也可以作为生化、免疫技术的有力补充,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有望成为精准医疗的新方向。所谓临床质谱,是指针对临床上特定分子的检测需求,结合了质谱仪器、试剂、耗材及样本前处理的一整套解决方案的统称。临床质谱技术目前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维生素检测、药物浓度监测、激素检测、微生物鉴定、微量元素检测等多个临床场景应用广泛,主要集中在临床小分子代谢物的定量检测以及蛋白、核酸等大分子的定性检测方面,鲜见对于蛋白标志物的定量检测。MALDI-TOF质谱:临床大分子检测利器临床小分子代谢物的检测主要采用的是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LC-MS/MS),这也是一段时间内临床质谱的主流技术。随着生命科学的进展,以及质谱技术的发展,能用于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检测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MALDI-TOF MS的工作原理是用一定强度的激光照射样品与基质形成的共结晶薄膜,基质从激光中吸收能量,与样品之间发生电荷转移使得样品分子电离。离子在高压电场作用下加速进入飞行管中,小离子飞得快,先到达探测器,大离子飞得慢,后到达探测器,从而得出检测结果。图 MALDI-TOF MS工作原理示意图由于其“软电离”的工作原理,MALDI-TOF MS非常适用于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检测。临床质谱新高地——蛋白定量质谱目前常用的临床蛋白标志物的检测主要采用化学发光、免疫等方法,这些方法普遍存在依赖于抗体、抗干扰能力差、检测通量低、成本高等问题;串联质谱应用于蛋白质的检测虽然具有灵敏度、准确度、特异性高的优势,但是由于临床样本基质复杂,样本前处理繁琐,较难实现自动化,其对蛋白标志物的检测仍然停留在大规模蛋白标志物的筛选即科研层面,真正能用到一线临床蛋白标志物检验的质谱尚未出现。也就是说,临床质谱的蛋白定量检测目前仍然是一块空白的区域。MALDI-TOF MS在众多质谱中原理较简单、操作简便、对样本要求较低,是最容易实现自动化的一类临床质谱类型,这对于临床质谱的蛋白定量检测而言是一项巨大的优势。然而,上一代的MALDI-TOF MS由于重现性较差(SD>30%),不能满足临床定量的要求,所以其应用集中在定性检测方面,临床上我们所熟知的微生物质谱、以及近两年热门的核酸质谱都是MALDI-TOF MS在临床上的定性应用场景。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如今MALDI-TOF MS也能实现临床定量检测应用了。融智生物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的MALDI-TOF MS平台——QuanTOF新一代宽谱定量飞行时间质谱,通过速度和空间同步聚焦、靶板和离子探测器同时接地、极高频率数据采集等专利技术的改进,首次实现在宽质量范围内(10-1,000,000Da)具有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且仪器的重现性达到SD<5%,完全能够满足临床定量的性能要求。图 QuanPRO蛋白定量质谱解决方案依托于高性能的QuanTOF质谱平台,融智生物正在朝蛋白定量检测方向积极布局,已经推出了包含试剂盒、全自动前处理仪器、质谱仪、数据处理软件在内的QuanPRO蛋白定量质谱全流程解决方案,可以一站式解决临床蛋白定量检测的面临的挑战,为临床疾病蛋白标志物的筛查提供更加快速、准确、经济的新方法。未来,临床蛋白标志物的快速筛查将是QuanTOF除微生物鉴定、核酸检测以外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 斯坦福医学院案例cell分享 | MST技术检测蛋白的二聚体亲和力
    Part 1研究背景在生物化学中,蛋白质二聚体是由两个蛋白质单体或单个蛋白质形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它们通常是非共价结合的。蛋白质二聚体是一种蛋白质四级结构。有些蛋白需形成同源或者异源二聚体才能发挥其特定的功能,且不同聚集体的亚型与不同靶蛋白特异性结合,如14-3-3蛋白。对聚集体的状态维持和解离研究能更加清楚的了解生物学过程,并且开发特异性的靶标药物,用于疾病的治疗。由于聚集体是蛋白的四级结构组成部分,因此,一般来检测聚集体的亲和力需要先形成蛋白单体,也就是极低的蛋白浓度,对于很多互作方法来说无法实现检测。下方这篇Cell文献介绍了MST成功检测蛋白的二聚体亲和力以及小分子对聚集过程的影响。Part 2研究内容美国斯坦福大学Paul A. Khavari小组使用葡萄糖解聚DDX21二聚体来调节mRNA剪接和组织分化。2023年1月出版的《Cell》杂志发表了这项成果。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2.12.004IF: 64.5 Q1葡萄糖是一种普遍的生物能量来源,此外,研究发现,葡萄糖可能重塑分化所需蛋白质的功能,使分化过程得以实现。DDX21是一种DEAD-box RNA解旋酶,为同源二聚体状态,DDX21调节黑素细胞干细胞的分化。然而,DDX21在表皮分化中的功能尚未不清晰。在该研究中,作者发现,葡萄糖结合DDX21的ATP结合域,改变其构象,进而造成DDX21解离。在分化过程中,DDX21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定位于mRNA内含子中特定的模体,并促进关键的促分化基因的剪接。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葡萄糖对DDX21二聚化的影响,作者需检测(不)结合葡萄糖时DDX21二聚体亲和力。MST技术上机检测的浓度可以低至pM-nM,保证DDX21为单体状态,进而获得准确的二聚体亲和力结果。此外,MST对缓冲成分没有要求,并且是检测达到平衡状态时的亲和力。因此,可以将葡萄糖作为缓冲成分加入到体系中,并且使葡萄糖和DDX21达到平衡后再进行检测。MST亲和力结果表明,葡萄糖显著抑制DDX21二聚化(降低了近7倍)。图1:微量热泳动(MST)检测DDX21的二聚化(黑色)以及存在350uM葡萄糖(红色)或者半乳糖(蓝色)时亲和力。Part 3技术优势在这篇工作中,通过MST技术确定了DDX21形成二聚体的亲和力,以及葡萄糖与DDX21的作用。对于分子互作亲和力的检测,MST上机浓度极低,保证蛋白的单一状态,同时节省样本。当检测多个分子互作时,可以孵育达到平衡,获得准确的多元的亲和力。
  • 拒绝千篇一律,让核酸和蛋白定量检测更准确有效!-Molecular Devices
    拒绝千篇一律,让核酸和蛋白定量检测更准确有效!核酸及蛋白的定量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中许多复杂实验上游的基本检测方法,如DNA测序、PCR/qPCR、克隆/转染等。如何能够准确和灵敏对核酸及蛋白质进行定量检测是许多实验成败与否的重要环节。各种方法被开发出来用于定量这些生物学成分,然而最常见的检测手段仍然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即DNA、RNA在微孔板读板机测定其溶液在260nm波长处的光吸收值。原理是核酸的嘌呤、嘧啶碱基具有共轭双健在260nm强烈光吸收值特点;而蛋白质溶液则是在280nm波长处的光吸收值,原理是利用色氨酸的芳香性质在280nm 处强烈光吸收值。与核酸定量检测不同的是计算蛋白浓度会受到多种多样的的氨基酸序列中的色氨酸残基的影响。当然通常情况下也会在其他波长处进行辅助测量,以提供样品纯度的信息和检测其他污染物。如进行核酸检测时其260nm/280nm光吸收值作为样品纯度重要考虑因素,比值在1.8-2.0之间说明杂蛋白等物质含量较低。(了解更多请咨询美谷分子仪器)但传统光吸收检测法,不足之处其最低检测线最低仅250 ng/mL,低于这个浓度的DNA溶液使用微孔板读板机的荧光法可进行更准确定量检测,如荧光法对dsDNA检测下限可达到0.5pg/ul,而蛋白检测下限可达10ng/ml,这里介绍Molecular Device公司各种微孔板读板机可为核酸及蛋白质检测提供了多种可靠方案。结合SoftMax Pro 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可一键生成定量结果,并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格式并导出数据。
  • 蛋白质浓度测定常用的三种方法
    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有很多,科研工作者广泛使用的方法比如紫外吸收法,双缩脲法,BCA方法,Lowry法,考马斯亮蓝法,凯氏定氮法等等 ,今天小编以UV法,BCA法,考马斯亮蓝法,其中的三种方法的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优缺点、操作以及注意事项做详细介绍。UV法这种方法是在280nm波长,直接测试蛋白。选择Warburg 公式,光度计可以直接显示出样品的浓度,或者是选择相应的换算方法,将吸光值转换为样品浓度。蛋白质测定过程非常简单,先测试空白液,然后直接测试蛋白 质。从而显得结果很不稳定。蛋白质直接定量方法,适合测试较纯净、成分相对单一的蛋白质。紫外直接定量法相对于比色法来说,速度快,操作简单;但是容易受 到平行物质的干扰,如DNA的干扰;另外敏感度低,要求蛋白的浓度较高。(1)简易经验公式 蛋白质浓度(mg/ml) = [1.45*OD280-0.74*OD260 ] * Dilution factor(2)精确计算 通过计算OD280/OD260的比值,然后查表得到校正因子F,再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最终结果:蛋白质浓度(mg/ml) = F *(1/d) *OD 280 * D,其中d为测定OD值比色杯的厚度,D为溶液的稀释倍数BCA法原理:BCA(bicinchonininc acid)与二价铜离子的硫酸铜等其他试剂组成的试剂混合一起即成为苹果绿,即 BCA 工作试剂。在碱性条件下,BCA 与蛋白质结合时,蛋白质将 Cu2+ 还原为 Cu+,工作试剂由原来的苹果绿色变为紫色复合物。562 nm 下其光吸收强度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BCA 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Abbkine的蛋白质定量试剂盒(BCA法)提供一个简单,快捷,兼容去污剂的方法,准确定量总蛋白。成分试剂 A100 mL试剂 B2 mL标准蛋白(BSA)1 mL×2,1 mg/mL保存条件 运输温度:室温(标准蛋白 4~8 ℃ 运输)保存温度:室温(标准蛋白 -20 ℃ 保存)有效日期:12 个月使用方法方法一:96 孔板1. 配制 BCA 工作液:根据标准品和样品数量,按 50 体积试剂 A,1 体积试剂 B 配制适量 BCA 工作液。充分混匀。2. 将蛋白标准品按 0 μL,1 μL,2 μL,4 μL,6 μL,8 μL,10 μL 加入 96 孔板的蛋白标准品孔中。加灭菌双蒸水补足到 10 μL。取 10 μL 待测样品加入 96 孔板的待测样品孔中。每个测定要做 2~3 个平行。3. 向待测样品孔和蛋白标准品孔中各加入 200 μL BCA 工作液(即样品与工作液的体积比为 1:20),混匀。4. 37 ℃ 温浴 30 min。冷却至室温。5. 酶标仪 562 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6. 制作标准曲线。从标准曲线中求出样品浓度。方法二:试管法1. 配制工作液:根据标准品和样品数量,按 50 体积试剂 A,1 体积试剂 B 配制适量 BCA 工作液,充分混匀。工作液配制的量要与测定所用的比色杯对应。每个测定要做 2~3 个平行。本处列举的比色体系所用的是 0.5 mL 的比色杯。如比色杯规格不同,体系需要放大到实验将采用的比色杯准确读数所需要的体积。2. BSA 标准品和样品的准备:样品用水或其它不干扰显色反应的缓冲液配制,使待测定的浓度位于标准曲线的线性部分。每个反应准备 3 个平行测定。标准曲线一般 5~6 个点即可。根据样品的估测浓度确定各点的具体浓度。稀释 BSA 时可以用水或与样品一致的溶液。如待测样品的浓度约为 200 μg/mL,可按下表的次序加入 BSA 标准品、样品及 BCA 工作液。3. 取适量体积的标准蛋白,以蛋白液:工作液=1:20 的比例混匀。37 ℃ 温浴 30 min。冷却至室温。4. 将样品与标准品在 562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考马斯亮蓝法实验原理:考马斯亮蓝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是利用蛋白质―染料结合的原理,定量测定微量蛋白浓度快速、灵敏的方法。这种蛋白质测定法具有超过其他几种方法的突出优点,因而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这一方法是也灵敏度最高的蛋白质测定法之一。考马斯亮蓝 G-250 染料,在酸性溶液中与蛋白质结合,使染料的最大吸收峰 (lmax) 的位置,由 465 nm 变为 595 nm,溶液的颜色也由棕黑色变为蓝色。通过测定 595 nm 处光吸收的增加量可知与其结合蛋白质的量。研究发现,染料主要是与蛋白质中的碱性氨基酸 (特别是精氨酸) 和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相结合。突出优点(1)灵敏度高,据估计比 Lowry 法约高四倍,其最di蛋白质检测量可达 1 mg。这是因为蛋白质与染料结合后产生的颜色变化很大,蛋白质-染料复合物有更高的消光系数,因而光吸收值随蛋白质浓度的变化比 Lowry 法要大的多。(2)测定快速、简便,只需加一种试剂。完成一个样品的测定,只需要 5 分钟左右。由于染料与蛋白质结合的过程,大约只要 2 分钟即可完成,其颜色可以在 1 小时内保持稳定,且在 5 分钟至 20 分钟之间,颜色的稳定性最好。因而完全不用像 Lowry 法那样费时和需要严格地控制时间。(3)干扰物质少。如干扰 Lowry 法的 K+、Na+、Mg2+ 离子、Tris 缓冲液、糖和蔗糖、甘油、巯基乙醇、EDTA 等均不干扰此测定法。缺点(1)由于各种蛋白质中的精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不同,因此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用于不同蛋白质测定时有较大的偏差,在制作标准曲线时通常选用 g-球蛋白为标准蛋白质,以减少这方面的偏差。(2)仍有一些物质干扰此法的测定,主要的干扰物质有:去污剂、 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等。试剂与器材1、试剂 考马斯亮蓝试剂:考马斯亮蓝 G-250 100 mg 溶于 50 mL 95% 乙醇中,加入 100 mL 85% 磷酸,用蒸馏水稀释至 1000 mL。2、标准和待测蛋白质溶液(1)标准蛋白质溶液结晶牛血清蛋白,预先经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氮含量,根据其纯度用 0.15 mol/L NaCl 配制成 1 mg/mL 蛋白溶液。(2)待测蛋白质溶液。 人血清,使用前用 0.15 mol/L NaCl 稀释 200 倍。3、器材 试管 1.5×15 cm(×6),试管架,移液管管 0.5 mL(×2) 1 mL(×2) 5 mL(×1);恒温水浴;分光光度计。操作方法 一、制作标准曲线 取 7 支试管,按下表平行操作。摇匀,1 h 内以 0 号管为空白对照,在 595 nm 处比色。绘制标准曲线:以 A595 nm 为纵坐标,标准蛋白含量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制标准曲线。二、未知样品蛋白质浓度测定 测定方法同上,取合适的未知样品体积,使其测定值在标准曲线的直线范围内。根据所测定的 A595 nm 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其相当于标准蛋白的量,从而计算出未知样品的蛋白质浓度(mg/mL)。注意事项(1)在试剂加入后的 5-20 min 内测定光吸收,因为在这段时间内颜色是最we定的。(2)测定中,蛋白-染料复合物会有少部分吸附于比色杯壁上,测定完后可用乙醇将蓝色的比色杯洗干净。(3)利用考马斯亮蓝法分析蛋白必须要掌握好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重复测定吸光度时,比色杯一定要冲洗干净,制作蛋白标准曲线的时候,蛋白标准品最好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测定,防止误差。
  • 用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仪检测血红蛋白不溶性微粒时常遇到的问题
    在使用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仪检测血红蛋白中的不溶性微粒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用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仪检测血红蛋白不溶性微粒时常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检测时样品的颗粒比较多  当检测血红蛋白样品时发现颗粒较多,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几种情况造成的:  样品制备不当:如果样品没有经过充分的溶解或混合,可能会导致不均匀分布的颗粒被检测到。  污染:样品可能在采集、储存或处理过程中受到了外界物质的污染。  样品特性:血红蛋白本身在某些条件下可能会形成聚集体或沉淀物,尤其是在非生理环境下。  解决办法:  优化样品处理步骤:确保样品在测试前已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了适当的处理,例如通过离心去除大颗粒,或者使用过滤器过滤掉不需要的大分子。  避免污染:在所有操作过程中采取严格的无菌技术,避免外来杂质的引入。  控制条件:保持样品在接近生理条件下的稳定性,如适当的温度、pH值等。  问题二:检测的样品为血红蛋白时检测不出正确的结果  当检测血红蛋白样品时无法获得正确结果,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仪器灵敏度不足:仪器可能无法准确检测到血红蛋白溶液中的微粒,特别是当微粒浓度较低时。  样品干扰:血红蛋白样品中可能存在其他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会干扰测量结果。  校准问题:仪器未定期校准,导致读数不准确。  解决办法:  选择合适的仪器:选用灵敏度更高的仪器,或者根据需要调整仪器的设置参数。  样品预处理:通过适当的方法(如稀释或纯化)来减少样品中的干扰物质。  定期校准:确保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在使用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仪检测血红蛋白样品时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从而获得更加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实验前后都应仔细清洗仪器并遵循标准化操作规程,以保证结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 饲料及液态奶中蛋白及非蛋白氮检测技术研讨会
    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参加 &ldquo 饲料及液态奶中蛋白及非蛋白氮检测技术研讨会&rdquo 2008 年11月20日至21日,&ldquo 饲料及液态奶中蛋白及非蛋白氮检测技术研讨会&rdquo 在西安时代大酒店召开。此次会议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主办,由农业部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西安)协办,共有全国各地的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大型饲料企业的110多位专家和检验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秦玉昌副所长主持,国家及陕西省畜牧饲料主管单位多位领导出席。 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及日立高新技术公司积极支持并参与了此次盛会,天美公司副总裁夏奕生先生在会议开幕式主席台就坐。 会上,来自全国各地饲料质量监督工作一线的多位技术人员就&ldquo 蛋白及非蛋白氮分析&rdquo 这一话题,做了多场技术交流和专题讲座。日立高新技术公司技师井上阳子女士、我公司色谱产品经理姜振喜先生、产品专家石欲容女士也结合我们的氨基酸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做了关于氨基酸、三聚氰胺分析的专题报告,题目分别为《饲料中氨基酸分析》、《液相色谱法分析饲料中三聚氰胺&ldquo 假阳性&rdquo 结果判断》、《几种不同的色谱柱分析三聚氰胺的结果比较》,获得了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同时,我们还邀请国内知名食品分析专家撰写文章,结合我们一些日常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为参加会议的代表编写了一本《饲料及液态奶中蛋白及非蛋白氮分析技术文集汇编》的小册子,使大家感觉获益匪浅。 会议期间,天美公司及日立公司技术人员与广大新老用户共同交流、解决疑难问题,给大家留下了良好印象。大会主办方还邀请参会人员参观了西安饲料所的L-8800氨基酸分析仪。 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一向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地与各方专家合作,研究更好更科学的检测方法,为食品安全事业积极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着我公司的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多,公司在为用户的服务方面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不断努力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应用方案和更好的服务。
  • 赛默飞:DMT+Orbitrap质谱 实现超大分子量的蛋白直接检测
    质谱仪器作为一种质量检测仪器,被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中,尤其是在化学化工、环境能源、医药、生命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常规质谱分析中,被分析物质首先被离子化,随后各种离子被引入真空中的质量分析器,在分析器中的电场或磁场作用下,离子的运动特性随其质荷比不同而产生差异,因而造成时空上的分离,并由检测器依次检测出来。而在这种原理下,质谱仪测量的是离子的质荷比(m/z),而不是质量本身。利用质谱仪器对样品的分析过程中,样品的雾化过程十分关键。目前,常用的电喷雾技术原理是由John Fenn提出的电喷雾电离(ESI)技术,这一理论也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通常对蛋白质这种大分子来说,ESI质谱中都会呈现多种价态的谱峰群,群落中的每一组为某个电荷态该蛋白质的各个同位素峰、盐峰以及加合物峰等。由于电荷态z通常是连续的整数分布(例如z = 11,12....21,22...),人们可以通过计算不同电荷数对应的群落m/z的间隔来推算各组的电荷数z,进而求出实际的质量m的分布,也可以使用软件进行解卷积得到m分布。这种分析手段对于分析分子量较小(分子量在5万以下)、简单纯净的蛋白样品还是很有效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对天然蛋白和病毒颗粒的分析却不那么简单。随着分子量上升,分子结构越来越复杂,各种翻译后修饰使被测蛋白的分子量出现差异化,很宽的质量分布(可达上千Da)使得不同价态的峰群连接在一起。如图1所示,这种缺少电荷状态以及同位素峰的“死亡驼峰”,我们很难通过解卷积的形式进行分析。并且,对于很多糖蛋白,分子量超过3、4万就出现峰群交叠,无法用解卷积软件来获得分子量的分布信息。因此,对于大生物分子的质谱分析,仅靠提高仪器的分辨率是无济于事的。在这种情况下,电荷检测质谱(CDMS)技术便成为了我们的“救命稻草”。电荷检测质谱(CDMS)通过同时测量单个离子的质荷比和电荷数,进而计算获得离子质量m。因此,相较于其他类型质谱,CDMS技术的关键是如何准确地测量单个离子的电荷。目前,电荷检测质谱技术还没有现成的商品化仪器,只有能够自己开发质谱仪器硬件,或自己改编FTMS软件的专家才能进行这样的实验。而在今年的ASMS会议上,赛默飞公司重磅推出了直接分析质谱技术(DMT),并将其结合在了Orbitrap上,这使得超大分子量的复杂蛋白的直接质谱检测成为了可能。直接分析质谱技术其原理是:在Orbitrap中检测来自离子沿中心电极的中心轴旋转的轴向频率,进而确定离子的m/z信息;与此同时,来自外电极上的感应电荷振幅也会被检测,从而确定离子的电荷z的信息。直接分析质谱技术模式为 Orbitrap 质量分析仪增加了电荷检测功能,能够同时测量数百个单个离子的质荷比 (m/z) 和电荷数 (z)。这使得 Orbitrap 质量分析仪可以直接计算分析物的质量,而不需要根据 m/z 去卷积。根据 m/z 去卷积的方法依赖于测量结果中已分辨的电荷状态和/或同位素分辨的信号。直接分析质谱技术模式提高了分辨率,并且扩展了动态范围,提高了可获得的质量测量结果的上限,同时由于单个离子测量的灵敏度较高,可以从浓度明显较低的样品中采集到更有价值的数据。
  • 乳清蛋白含量新国标遭质疑:空有指标无检测标准
    乳清蛋白含量新国标有指标规定无检测标准 卫生部正研制新检验方法   雅培事件新闻追踪   南方日报讯 最近雅培奶粉身陷“质量门”事件,再度引发了人们对新国标的质疑。在新国标中明确规定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比例指标,该指标被部分专家认为是判别奶粉是否易为幼儿消化。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新国标里没有该项目的检测标准,在日常监管中,也非常规抽查项目。对此,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承认,由于采用现行乳清蛋白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实际含量存在一定的误差。据悉,目前卫生部正在组织研制新的乳清蛋白的检验方法。   最近雅培与香港CER公司的“口水战”,引发人们对我国新国标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比例指标的争议。根据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这个比例应为6:4,而CER公司检测的结果是41:59,故CER检测报告得出雅培涉事奶粉“质量最差”。   记者昨天从国家食品安全评估中心获悉,我国《婴儿配方食品》国标中,确有要求以乳或乳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的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所占总蛋白质的比例应大于等于60%。“该要求主要是参考母乳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一则《对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比例的说明》中称,乳清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为人体提供必需氨基酸等成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国标中规定有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要求,在日常监管部门的抽查中,这并不是一个常规抽查项目。有乳品专家指出,目前国内缺少配方奶粉工艺标准,甚至连检测标准都没有。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坦承,目前卫生部正在组织有关单位研制新的乳清蛋白的检验方法。
  • 鲲羽生物原位检测新品,助力空间转录组和蛋白组研究!
    新品一:3D空间组,真正3D成像的原位空间组,告别2D时代!新品二:30个免疫蛋白检测panel--通过蛋白核酸偶联技术实现多个免疫蛋白的共检!新品三:FFPE样本的超高分辨率空间组学检测,让久远临床宝藏样本重见天日、回顾性队列分析如虎添翼! 鲲羽生物立足基因原位测序(in situ sequencing)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核心成员从事相关研究20年,拥有本细分领域国际一流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作为少数从事基因原位检测的研发型公司,鲲羽生物以解码生命空间奥秘、革新临床精准诊断为目标,结合基础科研和临床发展实际需要,重视研发不断拓新,在前期快速DNA FISH试剂盒/RNA FISH试剂盒/原位空间测序技术服务及自动化杂交、成像仪器的基础上,隆重推出新品三连发!20233D空间组重磅来袭2022年,空间组学技术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评为年度七大颠覆性技术;2023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3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空间组学与柔性电池、人工智能辅助医疗、可持续航空燃料等创新技术被评为最有潜力、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十大技术。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空间组学仅是基于一张切片来检测的2D空间组。鲲羽生物推出两种3D空间组:一种通过连续或半连续切片做2D检测后,将多张切片成像数据对准后实现厚组织的检测;第二种是对厚组织直接透明检测成像,在获取X轴和Y轴信息基础上,同步获得Z轴信息,实现真正三维空间组的检测!小脑三维空间图谱构筑斑马鱼端脑三维空间图谱构筑202330个免疫蛋白检测panel--蛋白基因偶联检测重磅来袭蛋白是生命活动功能的主要执行者,过去的研究通过绘制转录表达谱来推测单细胞中相关的蛋白丰度,但大量数据显示这两者的相关性较差。传统的免疫荧光检测通量受限于二抗属源或染料数目,然而仅凭少数蛋白难以对细胞身份及功能进行注释。目前大尺寸的研究单细胞及空间分辨率的蛋白图谱依旧具有挑战性。鲲羽生物历经多年专研打磨,突破分辨率、灵敏性、特异性、大视野等限制,推出单细胞分辨率高灵敏高保真大视野的寡核苷酸抗体多重免疫组合空间蛋白组学。其主要原理是将特定抗体和特定核酸序列进行偶联,将蛋白信息转化为核酸序列信息,通过检测抗体偶联上的核酸序列从而获得蛋白的原位表达图谱。目前已实现在一张切片上检测30个免疫蛋白和多个RNA分子的同时检测,深度解析免疫微环境,助力免疫方向的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2023FFPE样本的超高分辨率空间组学检测重磅来袭FFPE(formalin fixation and paraffin embedding)样本是指福尔马林固定后经石蜡包埋的组织样本。过去几十年中,按照此方法保存了大量的生物样本。FFPE样本承载着众多疾病信息,是当之无愧的病理“瑰宝”。但是FFPE样本取材不严格,存放时间长,存放条件不稳定等因素,增加了RNA检测的困难,大大制约了珍贵样本的信息挖掘。鲲羽生物自主研发的原位检测技术对存放一年以上的FFPE样本仍有极佳的检出效果。 目前鲲羽生物已助力客户在Cell、Nat Commun、Dev Cell、Nat Plants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鲲羽生物目前已拥有多种DNA、RNA、蛋白原位检测产品以及高通量自动化FISH操作与成像平台、原位测序仪器等,拥有完全自主的基因原位检测相关技术核心知识产权多项,打破了国外在新一代单细胞组学技术的垄断,推动民族生物原始创新技术走向世界、服务全球。鲲羽已助力客户在 Cell、Nat Plants、Dev Cell、Nat Commun、SciAdv、Elife 等国际顶流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 Flag标签蛋白检测抗体实验应用说明
    Flag标签蛋白检测抗体  远慕生物提供可用于WB,IF,IP应用的Flag抗体,特异性检测Flag标签融合蛋白,Flag标签抗体可识别在细胞内表达的Flag标记重组蛋白,包括Flag位于氨基末端、中段以及羧基末端的重组蛋白。  Flag标签系统利用一个短的亲水性八氨基酸肽( DYKDDDDK)融合到目标蛋白。Flag标签可位于蛋白质的C端或N端,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细菌、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相应的Flag标签抗体也被广泛应用。由于Flag标签系统的纯化条件是非变性的,因此可以纯化所有有活性的融合蛋白。Flag标签可以通过加入肠激酶处理去除,肠激酶专一识别该肽序列C末端的5个氨基酸残基。Flag抗体可以用于检测和Flag标签融合表达蛋白的表达、细胞内定位,以及纯化、定性或定量检测Flag融合表达蛋白等。  由于Flag标签蛋白检测抗体亲水特性,Flag标签往往位于融合蛋白的表面上,因此比较容易被抗体接近并识别。不同的Flag标签抗体与Flag标签 有不同的识别和结合特性。  Fig. 1. Flag标签蛋白IP实验,IP (1:200) - WB (1:5,000):未转染的293细胞裂解液(lane A), 转染了Flag标签蛋白的293细胞转染裂解液 (lane B), 使用小鼠IgG作为阴性对照免疫沉淀293细胞裂解液(lane C),使用Flag单克隆抗体(1B10)IP转染后的293细胞裂解液(lane D), 293细胞裂解液 中仅加入Protein G Beads (lane E).  Fig. 2. 使用Flag标签单克 隆抗体,通过免疫荧光实验(1:2000),分析转染的Flag 重组蛋白在293细胞中的定 位,二抗为IFKine? Red 驴抗 小鼠,蓝色为DAPI染色的细 胞核。
  • 261万!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超灵敏蛋白标志物及蛋白组学检测系统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中大招(货)[2022]475号/CLF0122GZ10ZC04项目名称: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超灵敏蛋白标志物及蛋白组学检测系统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61.5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中山大学根据国家招投标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要求,拟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下列货物及其相关服务。1、招标采购项目内容及数量:超灵敏蛋白标志物及蛋白组学检测系统,1套(本项目允许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外的进口货物投标;本项目不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项目。本项目所属行业为工业。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公告附件招标文件)。 2、项目预算及经费来源:项目预算 2,615,000.00 元人民币。经费来源为财政性资金。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时间:收到发货通知90个日历天以内交货。交货地点:中山大学广州校区。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蛋白质免疫亲和活性浓度绝对测量方法的建立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武利庆及其合作者杨屹、苏萍等发表系列文章(Anal.Bioanal.Chem. 412(2020)2777-2784、Talanta 178(2018)78-84、Microchem. J. 157(2020)104954),介绍了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光谱法和数字ELISA的蛋白质免疫亲和活性浓度绝对测量方法。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免疫分析是其常用的定量分析手段,在测量和质控中不仅关心目标蛋白的含量,更为关注它的活性与功能,其量值的准确对于保证人民大众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活性浓度测量手段的匮乏限制了蛋白质产品活性量值的质控与标准的建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针对这一难题,作者以G2-EPSPS、人肌红蛋白为例,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在部分传质限制条件下,通过扩散速率等测定直接计算出可被抗体识别的目标蛋白浓度,即免疫亲和活性浓度;或采用寡聚核酸标记抗体,借助邻位连接技术和数字PCR技术,以数字ELISA的方式直接测定样本中目标蛋白的免疫亲和活性浓度。两种方法均无需外部标准品,是一种绝对测量手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4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06042747-02ad-460f-82a4-752c907691ff.jpg" title=" 图片1.png" alt=" 图片1.png" width=" 600" height=" 24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图1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蛋白免疫活性浓度测定原理图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82c05090-1aa2-4789-9467-c4fd8c632095.jpg" title=" 图片2.png" alt=" 图片2.png"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图2 基于数字ELISA技术的蛋白免疫活性浓度测定原理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蛋白质免疫亲和活性浓度的绝对测定将有助于准确表征蛋白质与其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保证免疫分析的准确可靠,同时有助于蛋白质产品的活性量值的质控与标准的建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2020年11月10-12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国际计量局拟联合举办第三届 “药物及诊断试剂研发与质控——测量与标准,质量与安全(TD-MSQS 2020)” 国际研讨会,以期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发展,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和产品质量。本次会议将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本次会议可通过官方网站 a href=" http://tdmsqs.ncrm.org.cn" target=" _blank" http://tdmsqs.ncrm.org.cn /a 注册或扫描二维码注册,注册成功后请填写参会回执发送至会议邮箱pptd@nim.ac.c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c475b4b8-ad00-4d02-bdea-04a9663c0909.jpg" title=" 图片5.png" alt=" 图片5.png"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报名参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更多信息请关注会议官方网站: a href=" http://tdmsqs.ncrm.org.cn。" _src=" http://tdmsqs.ncrm.org.cn。" http://tdmsqs.ncrm.org.c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学者简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武利庆,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前沿计量科学中心蛋白质室主任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杨屹,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苏萍,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 /span /p
  • 三氯氰胺问题溯源—关键控制因素真蛋白检测的缺失
    培安公司 1. 三聚氰胺-中国食品安全评估体系综合缺陷的爆发点 中国食品安全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最大的事故,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轰动,就是三鹿公司的三聚氰胺事件。回溯起因,三聚氰胺问题在中国至少存在了10年以上,从奶农开始到各地的收购站,再到中国政府部门以及所有的乳制品公司都逃不了干系。 三聚氰胺(Melamine)(化学式:C3H6N6),俗称密胺、蛋白精,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可用于塑料及涂料工业,也可作纺织物防摺、防缩处理剂,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 一种主要用于工业,并且具有毒性的物资为何会出现在奶粉食品中呢?因它的性状是白色无臭无味粉末,与蛋白粉极为相似,且又价格低廉、易于生产购买。不法商贩为了追求更大利益,将三聚氰胺改名&ldquo 蛋白精&rdquo ,误导奶农向饲料和原料奶中添加。缺乏科学知识的奶农,并不懂得此事的后果,为了奶好卖而添加。多年来,由于三聚氰胺对成人肾脏的伤害没有明显广泛的临床症状,使之在乳品行业潜伏,成为一个乳品和饲料企业公开的行业秘密,一直得不到政府部门和厂家的重视。直到大规模的爆发婴幼儿肾结石病例,才东窗事发。此事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恶劣且巨大的,造成的后果是人民付出巨大的健康代价,企业信用遭质疑,国家声誉损失惨重。一味把责任推给农民道德水准低的想法是非常片面的,而作为化学材料的三聚氰胺,一直都在各领域内使用。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此类现象在中国再次发生,如何在复杂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宏观系统内,找到造成严重后果的关键控制因素,是我们企业、学术、科技届和政府都必须要思考的一个课题。 追究出现三聚氰胺现象的原因,既是经济问题,更是体系问题。一方面,在于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散失了最起码的诚信和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于中国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中,相关法规存在三大直接先天性的重大缺陷: 1、中国牛奶里蛋白质含量标准脱离中国实际情况,一味迎合国外标准,规定得太高,高到比中国平均真正牛奶里蛋白质水平还高。这是因为,中国土地经过五千年的耕种养分缺失,导致草地营养含量和奶牛品质下降。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和西方牛奶本身蛋白质含量就足够,企业不需要额外添加蛋白质来迎合标准。 2、蛋白质检测方法和相关法规存在缺陷,传统蛋白质检测方法是凯式定氮法,这种方法检测蛋白质是间接法,先测总氮含量,根据总氮含量再计算出蛋白质含量,而非直接测定蛋白含量。在奶源紧张遭抢购、原料奶粉暴涨近一倍的情况下,一些不法厂商就利用这个检测漏洞,加入高含氮量的三聚氰胺,骗过凯氏定氮法获得虚假的蛋白质含量,造成蛋白质检测值虚高,来蒙混过关。只要三聚氰胺含量添加到限量范围内,既不违背国家技术标准,又能节约成本。 3、牛奶生产涉及环节和监管机构复杂繁多,生产奶粉涉及奶牛饲养、中间商收购、乳品厂加工、中间商批发、终端商销售等环节,由农业、卫生、工商、质检等多个部门监管,这导致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对整个生产、销售链条全程监督。直到2009年3月,三聚氰胺事件爆发近半年后,国务院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由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 对中国来说,一切犯错误的理由都具备的时候,就出现了三聚氰胺事件。三聚氰胺是中国食品安全评估体系的综合缺陷的爆发点。问题是,为什么西方用凯式定氮法检测蛋白质多年也没有出问题,而在中国就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当然,我们会认为中国的企业家,如蒙牛的牛根生等,在早期市场经济环境下,往往通过恶劣竞争胜出,道德素质普遍偏低,思想上不能马上转型,与他们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不相匹配。加之奶农的科学知识水平低下,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缺失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这场恶劣事件的发生。而由于西方健全的商业法制系统和个人的法律意识,企业不敢冒这个风险添加三聚氰胺。 蛋白质检测方法的缺陷导致了致命的造假。在三鹿事件后经过反思,2008年9月14日起,检测项目中增加了三聚氰胺,成为乳制品必检项目。这种利用排他法来确保蛋白质含量的措施,虽然堵住了三聚氰胺添加到牛奶中的渠道,却并不能保证其他含氮量高的添加剂被加入。无疑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我们目的是为了检测蛋白质,而不是为了测三聚氰胺。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无奈之举,如果有未为列入检测范围的高含氮量添加剂出现,依然能骗过凯氏定氮法。 必须指出,从中央层面国家来看,非常重视食品安全,每次事故后都进行搞运动式的大量投资,而食品安全体系不完善的客观原因造成收效甚微,造成这些投资大量浪费,很多地方上连耗材都用不起。反问我们的专家系统,有没有责任帮国家和社会找到并建立更有效管理宏观经济的方法和勇气? 我们认为,许多事故原因的专家分析都拘泥表层现象,用行政政策取代科学和法制精神,结果治标不治本。目前,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需要反省传统方法和思路,并从思想上转变的创新时刻。食品安全评估应该从宏观控制系统中找到关键控制因素,利用巧实力进行安全质量管理。改变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思路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时刻,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体系,如何建立更开放的专家体系,如何引进更深刻的全新思想概念。否则,中国的食品安全质量体系就会形成安全事故越多,投资越大,成本越高,成效越微这样的劳民伤财的恶性循环。 2. 非蛋白氮&mdash 传统蛋白质表征方法的本质缺陷 检测蛋白质含量的传统和现行标准方法依然是凯式定氮法和杜马斯燃烧定氮法,即还原无机氮或单质氮,用还原后无机氮或单质氮元素含量表征氨基酸,并反推蛋白质含量。在没有人往被测物里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等无机氮的前提下,传统方法是可行的。但是,如果有人就把无机氮加到系统中去,干扰反推法检测蛋白质的含量,因为含氮量的提高有助于蛋白质含量反推结果的提高,会导致蛋白质含量的虚高。 1.凯氏定氮仪:这种方法是Mr. Johan Kjeldahl在1883年发明的。凯氏定氮法,即采用化学方法,样品消解后含氮化合物转化成氨气,被吸收后经滴定后,测定出总氮元素含量,后经换算转化成蛋白质含量,由于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凯氏定氮法需要许多不同的校正因子。并且需要使用浓硫酸和较长时间的加热。所以造成了凯氏定氮法只能粗略的测量总蛋白质含量。更致命的缺陷是,测总氮指标后再换算成蛋白指标,造成非蛋白氮会干扰测定的漏洞和机会。 2.杜马斯燃烧定氮法:样品经完全燃烧后转变为氮气,后经测定出的总氮含量后转化为蛋白质含量,步骤是:燃烧&rarr 还原&rarr 净化&rarr 检测,问题依然在于只测总氮指标后再换算成蛋白指标,非蛋白氮会干扰测定,造成蛋白含量值虚高。 无机氮或单质氮在蛋白质里面是不存在的。只有把他烧完以后,有机物质经氧化还原后才会出现无机氮或单质氮。检测蛋白质这些传统方法如凯氏定氮、杜马斯定氮、都是需将蛋白质里面的有机氮经过还原转化为无机氮或单质氮元素来定量,造成不法商贩只要把无机氮或单质氮加进去以次充好,反正用反推法算出来就变成蛋白质含量了。都是以无机氮或单质氮含量来反推蛋白质含量,并不能分辨氮的来源。 无机氮或单质氮&ne 蛋白质 蛋白质中含有氮,不等价于测出的氮都是蛋白质中的氮。所以,用无机氮或单质氮来表征蛋白质含量是有问题的。只要无机氮或单质氮反推法依然是现行的蛋白质测试标准,就会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的系统,利用反推原理,在这个动态系统中,在利益驱使下,不断有人往里面加各种含氮化合物,提高总氮含量,没完没了,防不胜防。 传统蛋白质测定一直采用凯氏定氮法。该法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低价氮为氨盐,通过标定氨盐中总氮元素的量进而换算成蛋白质的含量。凯氏定氮主要针对有机氮化合物,包括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核酸、尿素等N3-化合物。检测过程中非蛋白氮同样被消化成氨盐,不能反应真实的蛋白质含量,使检测结果虚高,造成严重的国家食品安全的信用危机。只有真正基于蛋白质结构的真蛋白检测方法才能这个解决问题,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再次出现三聚氰胺或其他非蛋白氮事件。寻找一个真蛋白的测定方法迫在眉睫。 3. 蛋白质的组成结构 事实上,蛋白质的基本组成结构是多肽,而多肽的基本组成是氨基酸分子,当然组成氨基酸的主要元素为碳、氢、氧、氮等元素。所以,从根本上说,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不是由无机氮或单质氮组成,无机氮或单质氮在蛋白质里面是不存在的。 蛋白质的组成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长链。组成蛋白质的常见氨基酸有20种。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C、H、O、N、S。蛋白质的含氮量约为16%。凯氏定氮和杜马斯燃烧法都是基于蛋白质的含氮量来计算的。目前,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个方法的缺陷,并让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0种常见的氨基酸 天冬氨酸 Asparagine 丙氨酸 Alanine 精氨酸 Arginine 天冬酰胺 Aspartate 胱氨酸 Cystine 酪氨酸 Tyrosine 谷氨酰胺 Glutamate 甘氨酸 Glycine 组氨酸 Histidine 异亮氨酸 Isoleucine 亮氨酸 Leucine 赖氨酸 Lysine 苯丙氨酸 Phenylalanine 蛋氨酸 Methionine 脯氨酸 Proline 丝氨酸 Serine 苏氨酸 Threonine 缬氨酸 Valine 色氨酸 Tryptophan 谷氨酸 Glutamine 4. 回到氨基酸的蛋白质表征方法&mdash 关键控制因素事实证明,凯氏定氮的总氮(无机氮或单质氮),不能作为蛋白质表征的关键因素,继续下去,后患无穷,如果能找到以通过氨基酸为表征的原理测试蛋白质,以这个点为中心,进行宏观控制,这样就从本质上,杜绝了加三聚氰胺的风险。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找到特征氨基酸标示,进行分子级别的身份证明,根据氨基酸的含量反推蛋白质的含量,从源头上,使加任何东西都没有用,包括添加皮革边角料,也都没有用。所以,如果找到一个以氨基酸为基础的方法,以氨基酸标示蛋白质。国家蛋白质检测标准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就不会有厂家再去加不需要加的东西,因为以特征氨基酸为表征蛋白质含量的时候,即使添加类似三聚氰胺的无机氮,也起不到提高蛋白质含量的作用。这是利国利民的、很有意义的事情。找到这个关键因素进行控制,今后没有人往食品里添加三聚氰胺,因为加了对检测结果也毫无影响。 解决检测漏洞最根本的办法是,检测牛奶中蛋白质的真正含量。为了解决以上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并研发了以特殊氨基酸作为蛋白质表征的iTAGTM的标签技术,iTAGTM的标签技术的核心,是基于用特殊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表征的原理。 iTAGTM的标签技术,直接检测真蛋白质含量,而非总氮含量传统的蛋白测定方法,通过iTAGTM标签技术实现了对真蛋白含量的测定,避免了非蛋白氮添加物、残留物对于测试结果的影响。使得蛋白测定结果更为科学可信。例如三聚氰胺、尿素、皮革水解蛋白等非法添加物不会造成测定结果虚高。 这和国家整体的思路有关系,如果中国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的整体思路,回归到从复杂宏观系统找到并建立关键控制因素,如果以氨基酸为标示蛋白质的方法得到推广普及,从而今后没人有必要向牛奶中加非蛋白氮的物质,中国人民今后就不会受到三聚氰胺的困扰。用特殊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表征,这是我们研发iTAGTM的标签技术的理念。 5. 真蛋白质测定技术从根本解决三聚氰胺皮革奶的问题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不是由无机氮或单质氮组成的。iTAGTM标签技术是直接测量法,用氨基酸表征蛋白质,根据氨基酸含量反推蛋白质含量,非常精确。目前,iTAGTM标签技术非常成熟,与传统方法有本质的区别。目前凯氏定氮法和杜马斯燃烧定氮法都无法排除非蛋白氮的干扰,无法直接测定真实蛋白质含量。iTAGTM标签技术彻底超越了用无机氮或单质氮表征蛋白质含量,即凯式定氮法所出现的问题。 如果在中国采用这种欧美非常流行的方法检测真蛋白质,就不会出现以前企业为提高总氮含量,而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或皮革奶的问题,因为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只是提高假蛋白的含量,不会提高真蛋白质数据值。如果中国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中检测蛋白质时,以氨基酸为标示的方法得到推广普及,中国人民就不会受到三聚氰胺皮革奶等的困扰。 CEM特殊配方的蛋白质标签技术iTAGTM标签技术,基于传统AOAC、AACC方法 Method 46-14B的技术突破,试剂经改性优化后具备更高的目标性和抗干扰能力,可直接区分及测量蛋白质含量(而非总氮元素),不受样品中过量含氮物质添加或被含氮物质污染所造成的结果失真的影响。iTAGTM 标签技术,直接标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该技术优化了目标性和针对性,几乎没有干扰物质,因此结果更精确,重复性和再现性更好,优于并超越了传统标准的结果。绿色iTAGTM标签技术,直接准确检测真实蛋白质含量,不受非蛋白氮干扰,安全性更高、目标性更强、所以准确性更好。iTAGTM标签技术快速、安全、环保! iTAGTM 标签技术结合生物与食品技术,进行快速精确的蛋白质测定,可在2min得到准确的结果,精确度达到0.01%。当添加小麦面筋蛋白时不会产生蛋白质测量错误结果,加入三聚氰胺时也不会产生错误结果; iTAGTM标签技术解决了凯氏定氮检测缺陷,即非蛋白氮干扰,区别蛋白质与非蛋白氮的意义在于可以获得精确的蛋白质含量。这对需要进行准确蛋白质检测的行业如食品、饲料和蛋白研究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iTAGTM 标签技术覆盖AOAC 967.12 ,适合分析:乳品(成品或半成品)蛋白、巧克力饮料、脱脂奶及冰激淋等。 另外,iTAGTM 标签技术也符合美国联邦法规(CFR)Title 47。iTAGTM 标签技术可用于所有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如乳制品、肉制品、粮油制品、果蔬、种子、坚果等。适合分析:谷粒、油籽、豆类、饲料(包括草料)、动物制品、乳制品等。 iTAGTM技术与凯氏法结果平行性对比 iTAGTM技术与凯氏法测试结果对比 Milk Run Sprint Kjeldahl 1 3.13 3.15 2 3.12 3.16 3 3.12 3.13 4 3.12 3.17 5 3.12 3.12 6 3.13 3.18 7 3.12 3.138 3.12 3.16 Average3.12 3.12 Std dev 0.005 0.017 % RSD 0.1% 0.5% Milk (Sample spiked with 0.3g melamine/100 g) RunSprint Kjeldahl 1 3.12 4.53 2 3.13 4.44 3 3.12 4.37 4 3.12 4.40 5 3.14 4.44 6 3.12 4.32 7 3.12 4.41 8 3.13 4.35 Average 3.14
  • 2018国内首秀—Quanterix 单分子蛋白检测技术-simoa
    2018国内首秀—Quanterix 单分子蛋白检测技术-simoa 2018年3月9—10日,由生物谷举办的以“创新变革与机遇”为主题的2018年先进体外诊断高峰论坛暨三大平行会议“第三方检验实验室(LDTs),液体活检论坛、Biomarker研讨会”在上海盛大召开。其中“Biomarker—新型生物标志物发现与应用研讨会”平行会聚焦了体外诊断领域的新技术产业:微流控芯片,高通量技术,单细胞测序,CTC循环肿瘤细胞,纳米医学,ddPCR技术,单分子免疫阵列技术(Simoa),ctDNA,质谱检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最新技术成果与应用案例纷纷亮相。 大会现场 美国Quanterix公司携手杭州纽蓝科技有限公司做为金牌赞助商参加本次会议,并于“Biomarker——新型生物标志物发现与应用研讨会”上做了“Monitoring health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with ultrasensitive biomarker analysis on the Simoa Platform”的主题演讲。分享了目前最灵敏的蛋白分子检测技术-simoa,可以检测到单个蛋白分子,达到飞克级别。同时赵明炜博士也介绍了simoa技术在肿瘤、神经、感染、心血管、免疫炎症等领域的应用。各科研、医疗、生物参会代表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前来展台咨询。Quanterix与杭州纽蓝尽心解答,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与支持。 展台现场 随着各类新型生物标志物相继被发现和利用,使得很多疾病有了更快速、更准确的诊断,因此生物标志物成了当下研究的热点。Quanterix核心技术是 SIMOA (SIngle MOlecular Array),单分子蛋白阵列检测技术。通过此次会议,Quanterix希望从应用、从实际出发,真正意义上地让标志物助力精准诊断,推动精准医疗发展。Quanterix首席科学家 赵明炜博士精彩演讲 Quanterix致力于数字化的蛋白标志物研究,携手纽蓝科技把世界最新的数字化单分子免疫技术带给中国的客户。 左三:纽蓝CEO / 右三:Quanterix Vice President
  • 赛默飞推出获IVDR认证的EXENT®解决方案 突破创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检测和监测手段
    近日,赛默飞宣布在获得IVDR认证后推出EXENT®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是一种全面集成的自动化质谱系统,旨在改变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患者的诊断和评估,包括多发性骨髓瘤。据世界卫生组织称,多发性骨髓瘤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的血液癌症。EXENT解决方案现已在以下国家/地区上市: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英国。EXENT解决方案支持临床实验室测量、量化和跟踪特定的内源性M蛋白和外源性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并提高血清中的分析灵敏度和特异性。EXENT解决方案易于在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中实施,并具有三个集成模块:EXENT-iP®500(自动化样品制备仪器);EXENT-iX®500(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 飞行时间质谱仪 (MALDI-ToF MS)); EXENT-iQ®(一款智能且直观的工作流程软件,包括数据审查)。该分析仪与EXENT®免疫球蛋白同种型 (GAM) 免疫分析相结合,后者是一种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免疫分析,用于测量和定量IgG、IgA和IgM。赛默飞蛋白质诊断首席科学官Stephen Harding博士指出:“EXENT解决方案代表了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检测和监测创新方面的重大突破。”在过去,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治疗是通过监测M蛋白水平来确定的,这可以表明肿瘤的大小。近年来,随着治疗的显著成功,许多患者使用标准技术将M蛋白浓度降至可检测限度以下。然而,患者群体内依然存在疾病进展的差异。EXENT解决方案填补了对更灵敏分析方法的未满足临床需求,从而区分子集,而无需过早启动侵入性骨 髓活检技术。EXENT解决方案基于Mayo Clinic的知识产权开发,将创新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与Mayo在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研究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EXENT解决方案旨在帮助诊断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并监测多发性骨髓瘤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EXENT解决方案的主要特点和创新包括:• 增强的分析灵敏度:通过突破灵敏度的限制,支持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仅使用血清样本就可以监测患者更深层次的反应。• 动态监测独特的M蛋白: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特定的M蛋白,从而识别新克隆产生的其他M蛋白。• 高级可视化:以直观的方式呈现M蛋白,支持临床医生和实验室就内源性M蛋白做出明智的决策。• 简化且微创的血清检测:通过简单且微创的血清检测,优先考虑患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具有自动算法数据处理功能的智能软件:由具有自动算法数据处理功能的智能软件支持,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动工作,提高数据准确性并加快分析速度。• 使用Optilite®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与Optilite分析仪结合使用,可对M蛋白进行精确定量,以获得全面、准确的结果。今年早些时候,赛默飞完成了对The Binding Site的收购,将蛋白质诊断解决方案(包括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诊断和监测)添加到其专业诊断产品组合中。
  • 新品首发|大豆蛋白仪自带自检测模块【恒美科技】
    大豆蛋白仪是一种用于快速测定大豆中蛋白质含量的设备,对于大豆种植、加工和饲料行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大豆蛋白仪检测大豆蛋白含量的作用。 一、提高生产效率 大豆蛋白仪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避免了传统化学分析方法的繁琐操作和长时间等待结果,大大节省了生产时间。在大豆加工和饲料生产中,快速得知蛋白质含量对于生产计划的安排和工艺流程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提高生产效率。 产品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275/C308477.htm二、优化产品品质 大豆蛋白仪的测定结果可以为大豆种植和加工企业提供关于产品品质的重要信息。通过实时监测蛋白质含量,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调整工艺参数,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和提升。同时,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准确的蛋白质含量数据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配比饲料,满足不同养殖需求。 三、降低生产成本 大豆蛋白仪的使用可以减少样品运输和检测费用。传统化学分析方法需要将样品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而大豆蛋白仪可以在现场进行测定,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和时间。此外,快速得到数据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四、加强质量控制 大豆蛋白仪可以提供实时、准确的蛋白质含量数据,为大豆种植和加工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支持。通过定期检测和记录蛋白质含量,可以更好地追踪产品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总之,大豆蛋白仪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蛋白质含量测定设备,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加强质量控制及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飞鹤奶粉以创新为基础,率先发布活性蛋白OPN检测方法
    近期,《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骨桥蛋白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团体标准发布。此次标准是由中国飞鹤联合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牧医所等单位共同完成制定,是国际首个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骨桥蛋白(OPN)检测方法标准,该标准填补了国际上骨桥蛋白检测方法标准的空白,为我国婴配粉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众所周知,骨桥蛋白(OPN)是一种与免疫保护密切相关的珍稀活性蛋白,在人乳中含量较高,在婴幼儿的免疫调节、肠道发育、大脑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50000g生牛乳中仅含有1g OPN活性蛋白,且珍稀于号称“奶黄金”乳铁蛋白的4倍,可见其十分珍贵。近年来,随着对母乳营养成分奥秘的译码,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活性蛋白OPN的创新成为新热点。但长期以来,行业缺乏准确度高、成本较低的OPN检测方法及相关标准,限制了原料创新和产品创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飞鹤研究技术团队用两年多的时间持续开展研究,创新性地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申请了两项专利,该检测方法不仅解决了不同乳制品及婴配粉处理过程中骨桥蛋白分离和提取的难题,还解决了操作过程繁琐、投入成本高的难题。其中,在此过程中,中国飞鹤研究院解庆刚也解释说“检测方法是原料制备和产品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探索原料制备效果必须有检测方法,配方创新与活性营养含量科学性评价也必须有检测方法。没有活性营养检测方法,谈产品创新毫无意义。”这也证实了飞鹤开展创新研究的初衷,进一步为检测方法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创新检测方法只是飞鹤OPN研究的一部分。据解庆刚介绍,飞鹤在活性蛋白OPN制备技术和功能活性营养组合上进行系统研究和技术攻关,创建从鲜奶或乳清中制备OPN技术,探索了OPN与其他活性营养的功能协调活性,申请活性蛋白OPN相关专利10余项,并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了有关OPN活性功能的SCI论文2篇。目前,相应的研究成果在持续转化,已应用于飞鹤星飞帆系列产品,更好地帮助宝宝构建身体自护力,也受到更多新生代父母的青睐。通过此次创新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奶粉行业的龙头企业,飞鹤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不断推进新标准、承担新项目,赋能行业共同进步。对于飞鹤的未来,相关负责人表示,飞鹤将围绕“十四五”项目和“鲜萃活性营养,更适合中国宝宝”的新战略,持续加码科研创新,为推动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 “乳品真蛋白检测技术研究与方法筛选”成果通过教育部鉴定
    4月23日,教育部组织同行专家,对中国农业大学完成的“乳品真蛋白检测技术研究与方法筛选”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   课题负责人傅泽田教授向来自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和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进行了课题研究工作报告。食品学院侯彩云教授做了技术研究汇报。   据介绍,早在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发生之际,该课题组就将研究重点瞄准了乳品中有可能非法添加的非乳成分检测技术,并针对现行国家标准中所存在的对其中的非蛋白含氮物无法有效鉴别的问题,将生鲜乳中真蛋白检测技术的研究纳入了由副校长傅泽田教授主持的国家“863”项目“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与示范”的研究内容。   2008年“三鹿肾结石奶粉事件”被曝光后,课题组第一时间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得到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监局相关部门的支持,及时推出了可以对乳品中真实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的标准:NY/T 1678-2008。该标准是迄今国内外与“蛋白质”相关的标准中,唯一不会将三聚氰胺误判为“蛋白质”的标准。   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在对乳品中的真蛋白进行测定的同时,可以对其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的现象予以同步监测的方法。该方法无需对样品进行特殊的处理,较现行的三聚氰胺标准测定方法操作更加简便和有效,在非应急的正常生产过程中,也可以对乳品的质量安全进行实时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真蛋白率”和“蛋白差”的概念,为间接测定乳品中的水解蛋白以及非蛋白氮含量、进一步规范乳品的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   专家们听取汇报后,观看了现场演示,认真审查了技术文件资料,经质询讨论,充分肯定了课题组所提出的乳品真蛋白三氯乙酸-双缩脲比色分析方法以及可同时测定乳品真蛋白和三聚氰胺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并一致认为课题组研制开发的乳品真蛋白数字分析与图像检测系统填补了国内外乳品领域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鉴定委员会还建议课题组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拓宽应用领域,加快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切实保障乳品质量安全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
  • 一种快速测定牛奶中乳清蛋白/酪蛋白比的方法
    21世纪,全球各个国家都处在一个经济、信息、科技多方面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绝大多数人们的生活水平,信息科技的大爆炸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和见识,科技的进步为人类的持续发展和安全提供源动力。然而,事物通常都具有两面性,给我们带来便捷和效益的同时,也将衍生诸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愈发严峻,便是当今经济、信息、科技发展的副产物。食品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时,往往利用一些不法的伪科学手段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安全。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尤其在乳制品行业年年都接连不断地爆发,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迅速传播,不断地刺痛着人们越来越越敏感脆弱的神经。 日前,香港商业调查机构CER公司公布报告称,某洋品牌配方奶粉远未达到国际标准甚至是中国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被指最差洋奶粉。质量最差门主要是该品牌1段婴幼儿配方奶粉,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比例不合格。说明称,乳清蛋白中含有高浓度、比例恰当的必需氨基酸,还含有为新生儿必需的半胱氨酸。乳清蛋白还含有包括免疫球蛋白和双歧因子等免疫因子。对于宝宝而言,乳清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因为它容易被消化,蛋白质的生物利用度高,从而有效减轻肾脏负担。酪蛋白中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还含有婴儿特别需求的蛋氨酸、苯丙氨酸及酪氨酸。酪蛋白中结合了重要的矿物元素,如钙、磷、铁、锌等。但是,酪蛋白是一种大型、坚硬、致密、极困难消化分解的凝乳。过量的酪蛋白会产生较高的肾溶质负荷,给宝宝肾脏带来较重的负担,对宝宝是不安全的。 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各有好处,但合适的比例还是应该以母乳作为黄金标准。母乳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为60 : 40(而普通牛奶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为18 : 82)。而此次被检测出的该品牌奶粉,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列为41 : 59。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在&ldquo 婴儿配方食品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rdquo 标准中,没有对产品中乳清蛋白的比例提出要求,而推荐以必需和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是否接近母乳作为婴儿配方食品中蛋白质质量的判定依据。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均未规定乳清蛋白在蛋白质中所占比例。我国国家标准GB10765-2010《婴儿配方食品》中,要求&ldquo 乳基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含量应&ge 60%&rdquo ,即以乳或乳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的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所占总蛋白质的比例应大于等于60%。该要求主要是参考了母乳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沿用了我国GB10766-1997《婴儿配方乳粉ⅡⅢ》中关于乳清蛋白比例的相关规定。 各种品牌的婴儿奶粉都在宣称"接近母乳",其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它能提供最接近母乳的氨基酸组合,更好地满足宝宝的成长需要。实际上,牛奶中酪蛋白含量的测定对于乳制品和奶酪制品生产商也都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厂商通过测定酪蛋白含量,可以精确预测利用牛奶生产奶酪的产量。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种快速测定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比例的方法,是由美国CEM公司提出,在一些实验室应用推广。原理上是利用快速真蛋白测定仪,测得总蛋白含量后,沉淀及过滤酪蛋白,再测量乳清蛋白含量,能够快速精确得出酪蛋白含量,从而确定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比例。整个过程仅需约15分钟,精确度和重复性相比其它凯氏定氮法和凝胶色谱法等更高,且没有污染性、腐蚀性试剂。这种高效而环保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美国 CEM SPRINT 真蛋白质测试仪 更多详情,请联系培安公司: 电话:北京:010-65528800 上海:021-51086600 成都:028-85127107 广州:020-89609288 Email: sales@pynnco.com 网站:www.pynnco.com
  • 乳铁蛋白国标发布!美正生物为您提供检测解决方案
    近日,《GB 5009.299-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乳铁蛋白的测定》国标发布,于2024年8月8日正式实施。标准规定:使用肝素亲和柱富集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美正生物可提供“国标符合”乳铁蛋白检测解决方案01肝素亲和柱柱容量高柱容量>2mg,验证回收率≥95%。样本适用性广满足婴幼儿配方食品、巴氏杀菌乳、调制乳、发酵乳、乳饮料等样本的检测需求。准确度高样本及加标回收率在80%-120%之间。富集净化效果好乳铁蛋白标准品色谱图样本上样色谱图精密度高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02牛乳铁蛋白标准品满足国标纯度≥95%铁含量≤35mg/100g的规定。03其他耗材美正还可提供前处理柱操作架、乳铁蛋白基体质控样本、滤膜、水相针头滤器等检测过程中会使用到的小设备及耗材。欢迎咨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