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分享中国千亿保健品市场的蛋糕?(一)
p strong 需求升级。 /strong 中国保健品市场大且增长快,消费者人群进一步细分,其需求从单一元素补充向复合型及个性化发展,消费者需求正发生根本性转变。 /p p strong 产品为王。 /strong 伴随市场消费升级,优质产品、强品牌力将成为未来引领中国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进入“产品为王”的竞争时代。 /p p strong 跨国合作成为“新常态”。 /strong 海外知名品牌虽然在电商渠道有较快发展,但正日益受到更加严格监管的影响,未来跨国合作、资源互补将成为“新常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中国保健品市场存量大且增长快,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消费者人群细分且需求转变 /strong /span /p p 过去20多年间,保健品在中国诞生、发展,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海外产品也走进了千家万户。放眼未来,中国保健品市场将走向何方?2015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元,相比2005年的约450亿元增长了2.7倍。纵观全球,美国与中国占据了保健品市场的半壁江山。2005-2015年,中国保健品市场发展增速达到13%,居世界首位 美国市场规模排名第一,但增速仅为6%。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4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ff752f29-c912-405d-87c9-88a38a11ef52.jpg" / /p p strong 对比中美保健品消费习惯可发现,中国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strong 美国的保健品渗透率达50%,而中国仅为20% 其中,美国有60%的保健品消费者属于粘性用户,而中国仅有10% 此外,就人均消费金额而言,中国仅为美国的1/8。未来,中国保健品市场预计仍将以高于本国GDP的速度增长,2015-2020年的年均增速将约为8%,市场规模预计至2020年将约为1800亿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4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bbe1d981-0b14-44e8-8c0d-4d0cf8d6c103.jpg" / /p p 其中,草本及传统类保健品在中国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占有率,约达30%。 strong 源于中医文化,草本及传统类产品天然、长效且副作用小的理念在中国消费者中深入人心。 /strong 未来,在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推动下,草本及传统类保健品仍将在中国保健品市场中占据重要一席,预计发展增速将略高于整体市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4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e82cbb62-26e2-42ae-b399-24787f1e7f30.jpg" / /p p 推动中国保健品市场迅猛发展的主要力量有四方面:从治疗向预防消费诉求的转变、健康意识的提升、健康需求的精细化,以及消费者对高品质保健品的追求。 /p p strong 政策驱动“治疗向预防”转变: /strong 与发达国家类似,中国医疗卫生体系面临着医保资金入不敷出的压力,中国医改亦在积极鼓励从治疗向预防的转变。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把健康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尤其要促进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的五大融合。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将“大健康”提升为国家战略。此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出标志着国家历史性地从政策高度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凸显出保健品行业的价值所在。 /p p strong 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 /strong 中国的人口亚健康情况日渐凸显,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目前中国符合健康定义的人群仅占总人口的约15%,而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则高达70%左右。因此,包括改善身体状况、保持健康状态在内的消费意愿明显提升,如在北京、上海、天津等人均GDP达十万元以上的城市,人均健康支出均高于其他城市约30%。 /p p strong 健康需求精细化: /strong 中国消费者对于保健品的功能需求呈现出细分化趋势。我们在2016年的消费者市场研究发现,女性更关注美容养颜、清肠减脂、孕期健康等功能,男性则对肝肾养护、运动营养等有更高需求,婴童的需求多为益智类、骨骼类产品,老年人则关注助眠、心血管健康类的产品。各人群均对基础营养、免疫提升、抗疲劳减压类产品有所需求,但亦需依据人群特征细化产品设计。不同细分市场的规模和增速存在较大差异,这也为保健品企业带来了差异化发展机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4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3fdc72e9-d2b3-4dd0-8760-c26efe9681f1.jpg" / /p p strong 追求高品质保健品: /strong 中国快速崛起的2-3亿中产阶级开始追求产品品质,我们的多项消费者研究表明,通过细致地分析、研究和品牌定位,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可享受“天然”的品牌溢价,消费者也愿意为其支付溢价。跨境电商的兴起亦为消费者选购国际高品质保健品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渠道。基于我们的消费者调研,约有40%的1-3线城市消费者通过跨境海淘购买国际品牌保健品,其中约70%认为国际品牌代表高品质,并愿为其支付溢价。 /p p strong 保健品已成为重要的跨境购物品类。 /strong 例如,主营澳洲进口保健品的Chemist Warehouse在2016年“双11”购物节当天成为跨境电商领域首个单日销量达亿元级别的天猫国际商家。相比其他传统渠道,电商正高速发展,未来将成为保健品的主渠道之一,国外保健品产品通过此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4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916cd2fa-373a-4bdd-9dc5-26bc5979b9b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政策环境呈现出政策利好与严格监管并举态势 /strong /span /p p 中国保健品监管起步较晚,保健品相关新政自2014年以来加速出台,行业正逐步从“监管缺位”向“规范发展”转变,从“严格管控”向“有序管理”演进。 /p p strong 一方面,从政策利好来看,中国于2016年引入保健品备案制,对产品进行分类管理。 /strong 在该制度下,符合要求的产品仅需3-6个月即可完成全部资质审批流程,大大缩短了上市时间。目前备案工作细则已发布征求意见稿,预计将于2017年5月起全面实施。 /p p 观察美国保健品市场政策演进可发现,1994年颁布的《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案》扩充了保健品的定义范围,正式确立保健品备案制,弱化了注册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从上市前管控转向上市后监管。该法案出台后,美国保健品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之后五年的行业复合增速高达23%。 strong 而中国直销牌照的发放于2015年起加快步伐。 /strong 2015年至今,新发牌照27张,其中21张覆盖保健品品类销售。截止目前,中国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总数达80家,较2014年增长了近50%。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4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42fb2089-487c-469d-93c7-81391713d3aa.jpg" / /p p strong 另一方面,行业规范化整顿加速。 /strong 新《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2016年版)》在研发要求、配方设计等各方面对“蓝帽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标志)的注册及延续注册提高了要求,短期内将淘汰一批研发能力较弱、产品质量存疑的低质厂商。同时,随着跨境电商税收新政的实施以及《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的出台,对进口产品和跨境电商的管控亦正日趋严格。 /p p strong 我们判断:未来五年,中国保健品市场将呈现出政策利好与严格监管并举局面。 /strong 这要求相关企业正确理解政策动向,把握政策监管带给品质产品的红利窗口,积极提升自身研发、生产和质量实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优质产品、强品牌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strong /span /p p strong 市场分散 /strong /p p 2015年,中国保健品市场前五强的总市场占有率约为34%,前二十名约共占60%的市场份额。末端长尾则聚集了众多品牌薄弱、品类较少的小型地方企业,保守估计约有2000多家,总市场占有率约4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4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ab026432-8bcc-48bc-8605-27202d6dee84.jpg" / /p p 造成中国保健品行业分散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在过去较长时期内,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注册审批时间比药品短, 临床试验难度比药品低,但行业利润率比食品行业更高,从而吸引了大量食品厂家进入。同时,由于过往“蓝帽子”资质管理不严格,大量低质保健品企业得以通过“贴牌”进入市场。 /p p strong “强者”不强 /strong /p p 当前,领先的国内企业相较国外成熟品牌仍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产品力、品牌力薄弱,以及产品研发能力欠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消费者洞察及产品研发能力不足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导致本土企业产品组合缺乏“宽度”和“深度” /strong /span /p p strong 就“宽度”而言: /strong 外国品牌产品线普遍比本土企业更齐全。以中美领先保健品品牌为例,美国GNC旗下有1500多个产品,涵盖诸多品类 而中国汤臣倍健的产品虽覆盖主要的大类保健功能,却仅有约150个产品,为GNC的1/10。之所以造成该现状,既有外部政策的限制原因,也有企业重营销轻品质的传统因素。未来,随着保健品注册/备案细则及《总局关于保健食品功能声称管理的意见(征)》等新规的落地,政府将在规范市场的基础上,逐步放开对原料、功能声称的限制,助推市场发展与产品升级。 /p p strong 就“深度”而言: /strong 中国企业产品设计仍较为粗放,往往欠缺具有生命力的明星产品以及针对不同人群的细分产品。在保健品市场发展初期,此做法可以通过一个产品辐射尽可能多的客群,利于快速扩大销售。但随着行业日趋成熟与需求细分,“通吃”的产品结构一定会逐渐被有针对性、定制化的产品所替代。以复合维生素类产品为例,美国市场已将系列产品细化至不同人群,但中国80%以上的产品仍为覆盖全人群的粗放式产品。虽然保健品在产品开发难度上低于药品,但若要推出合适中国不同人群的产品线,仍需要对细分市场消费者需求有深入了解,持续投入产品研发,并培育消费习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