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塑化剂标准

仪器信息网塑化剂标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塑化剂标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塑化剂标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塑化剂标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塑化剂标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塑化剂标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塑化剂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

塑化剂标准相关的资讯

  • 白酒塑化剂标准拟大幅放宽
    近日,央视新闻中心官方微博证实,白酒塑化剂新标准将出台,新标准的塑化剂含量指标将大幅放宽。昨日,股市酿酒板块早盘拉升,集体飘红,酒鬼酒更是直线涨停。   然而,业内专家表示,在塑化剂风波尚未平息的当下,新标准的出台更像是白酒行业应对风波、重塑形象的应急手段。   酿酒股全线飘红   日前,有媒体报道,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日前出席某白酒品牌会时公开表示,由国内外近十家食品检验权威机构、科研机构、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制定的白酒塑化剂指标将在两个月内出台,新标准的含量指标将大幅放宽。4月9日下午4时许,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发文证实了这一信息,称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出台酒类塑化剂标准的国家。   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肝癌。卫生部551号文依据《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9685-2008这一标准,规定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三种塑化剂的含量在白酒里每公斤分别不能超过1.5毫克、9毫克、0.3毫克。   马勇表示,这一临时标准根据的是食品容器相关标准,照搬到白酒产品并不合适。他称,正在研究制定中的白酒塑化剂指标,将参照中国香港、欧盟和世界食品卫生组织等机构的塑化剂限量标准,相比于目前执行的临时标准将有较大幅度的放宽。   受白酒塑化剂指标放宽消息刺激,4月10日沪深股市酿酒板块全线飘红,以3.71%的涨幅居于前列。   众多行业专家质疑   白酒塑化剂指标放宽的消息刺激股市酿酒板块全线飘红的同时,遭到众多行业专家的质疑。好望角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宏在微博评论中称,标准放宽将导致白酒行业的后续发展危机四伏,祸国殃民。   南方日报记者就上述专家的质疑致电马勇,但其拒绝就此发表意见。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认为,白酒行业新制定的塑化剂标准若比国家现行标准宽松,其指导意义将大打折扣,虽然使更多企业达标,但却降低了安全性,对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如果标准过于宽松,白酒行业也许会成为第二个信任尽失的‘国产奶粉’。”他称。   据悉,2011年4月配方奶粉新国标开始实施,其生乳标准大幅放宽,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则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调至200万。然而,这一新国标的出台并没有挽回国内奶粉行业的颓势,反而引发了媒体与公众的广泛质疑,被讽刺为“倒退25年”的新国标。
  • 白酒塑化剂行业标准两月内出台
    原标题:白酒塑化剂行业标准两月内出台 指标拟大幅放宽   白酒塑化剂无标准可依的局面,有望在中国终结。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近日出席某白酒品牌会时透露, 由国内外近十家食品检验权威机构、科研机构、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制定的白酒塑化剂指标将在两个月内出台,如果没有意外,相比于目前执行的临时标准,将有较大幅度放宽。   “原来的标准是根据食品容器相关标准中所规定的最大迁移量所得出的限量值,不能用做食品中的塑化剂含量限定,完全照搬过来是不科学的。”马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台湾发生塑化剂污染事件后,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卫生部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也就是消费者通常所说的塑化剂列为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设定了其物质在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中的临时限量。   除了整个食品行业以外,中酒协也曾参照国内外食品产品塑化剂相关技术标准,对全国白酒产品塑化剂残留含量做了大量调研、检查和查证工作。业内并传出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起草白酒中的相关塑化剂含量标准,但制定过程很复杂,此项工作因此被搁浅。直至去年年底,媒体曝光酒鬼酒中检出塑化剂,进而引发整个白酒行业塑化剂地震,致使曾经暴利的白酒业盛况急转直下,一度变得萎靡不振,业界纷纷将希望寄托于塑化剂标准能够及早制定,随后相关部门从今年2月1日起让所有蒸馏酒进口商都必须提交塑化剂检测报告,成为进口烈酒进入中国市场的一道新门槛。   “当时采用标准只是一个排查人为添加的限量值,主要依据为《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9685-2008中所规定的最大迁移量所得出的限量值,我们这次真正要做到产品中的限量值,会参照中国香港、欧盟和世界食品卫生组织等机构的塑化剂限量标准来制定国内白酒塑化剂指标。”马勇透露,与上述采用的食品容器标准不同,即将出台的白酒行业塑化剂标准将比之前提出的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的标准有较大放宽。   而这一点也被指责为变相为国内白酒行业塑化剂超标“开绿灯”,对此马勇强调称,不是所有的有害物质都要制定标准,有些物质不一定好,但是含量很低,或是偶尔出现,不对人体构成较大风险,所以不用制定标准。“塑化剂对人体不造成任何风险,只是考虑到现在社会对塑化剂关注度很高,这次才制定了这个白酒塑化剂指标,而且其只是一个临时性的限量值,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标准。”马勇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则表示,从食品安全角度看,塑化剂并非酒企人为添加,没有必要制定标准,此次出台行业标准,只是迫于安抚消费者,让酒企吸取教训,因此相比于容器标准放宽也在情理之中。
  • 塑化剂标准将大幅放宽 国内酒企都能通过
    白酒行业因塑化剂新指标再起波澜。   日前,有媒体报道,国内外近十家食品检验权威机构、科研机构、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制定的白酒塑化剂指标将在两个月内出台。   除了新指标的出台,报道援引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表示,称较目前执行的临时标准,新指标将有较大幅度放宽。   所谓临时标准,指的是2011年台湾发生塑化剂污染事件后,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卫生部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即塑化剂),列为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设定了其物质在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中的临时限量。   这一临时标准采用的排查人为添加的食品容器标准,即将出台的白酒行业塑化剂标准将会参照中国香港、欧盟和世界食品卫生组织等机构的塑化剂限量标准,并比之前提出的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的标准有较大放宽。   “我听说卫生部在做这个(塑化剂)标准,我肯定我们的白酒都不会超标。”昨日,在成都的一场名为“谁来拯救中国酒市”的论坛上,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刘员接受《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放宽标准”可能不会提及,但目前中国的白酒通过即将出台的新标准,“都没问题。”   刘员认为,此前中国的塑化剂标准是临时性的,即将出台的新标准与之不具有可比性,因为不存在放宽的问题。他说,白酒企业不会加塑化剂,如果有,也是管道或者原料引发的。   “酒鬼酒受到塑化剂事件很大影响,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刘员说。   “(新标准)如果真的出台了,是好事,放宽的话会引起公众反弹。”昨日同样在成都出席论坛的酒业专家铁犁对本报记者表示,去年,塑化剂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原则,中国有必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出台完整的塑化剂标准。   铁犁认为,塑化剂标准是必要的,这意味着白酒产品将有强制性的检测指标,而虽然偶尔饮用含微量塑化剂的白酒,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影响,但中国塑化剂新标准放宽的可能性比较小。   鉴于中国的白酒产品的特殊性,铁犁建议,可以根据白酒的不同年限,进行塑化剂标准界定,在蒸馏酒中制定一个可靠的检测标准。   2012年11月,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引发轩然大波。酒鬼酒年报显示,2012年其营业收入约为16.5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77%和157.22%。但在塑化剂事件影响下,酒鬼酒2012年四季度的业绩增长几乎陷入停滞,净利润同比下滑65%。   而铁犁分析,眼下,虽然高端白酒已经“入冬”,但中国白酒今年仍将实现7.5~8.5%的增长,二线白酒市场还将升温。他估计,酒鬼酒可能今年7月后进入业绩上升通道,有可能在今年实现正增长。
  • 卫生部:塑化剂标准制定恐遇"差钱"字号
    白酒塑化剂风波持续发酵。昨日(12月12日),国家相关部委对茅台酒塑化剂事件正式作出回应。   “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的牵头下,几个部委高度重视塑化剂事件。其中,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并为制定(塑化剂)标准积累经验。”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在昨日举行的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不过,苏志表示,塑化剂标准的出台尚无具体日期,但相关部门已着手研究,负责此次调查的主体除了部委,还有协会、企业。   将纳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苏志透露,卫生部负责包括白酒在内的整个食品安全领域风险监测。过一段时间,相关部委还会就食品安全隐患进行会商,向社会通报调查研究的进展情况,并有选择地对外发布预警。   他指出,塑化剂不仅存在于白酒当中,在我们平时食用的油类食品中同样可能存在,如方便面调料包等。   记者获悉,卫生部即将展开的重点食品塑化剂监测有两个目的:一是了解目前我国食品中的塑化剂迁移及污染问题,以及是否存在人为添加的情况 二是为制定标准积累经验。   苏志表示,目前我国尚未针对白酒塑化剂含量出台行业标准,如需判定企业是否超标,参照标准为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以下简称551号文件)中规定的最大残留量。   记者了解到,551号文件是在去年我国台湾出现塑化剂风波后,卫生部依据食品卫生法及其相关条例临时制定的,将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等企业可能违规添加的17种物质列入了黑名单。   新规出台或遇经费问题   塑化剂行业标准为何一直没有出台?   苏志表示,塑化剂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过程,塑化剂本身就很复杂,相关部门已经展开针对塑化剂的专项研究。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在2008年曾就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添加剂,即可能迁移到食品中的增塑剂,作出过允许迁移量的明确规定,即GB9685-2008。从国际经验看,仅就食品接触材料的迁移来说,目前只有欧盟等为数不多的地方对塑化剂迁移量给出了可执行的标准,而这些都还不能构成塑化剂标准的详细框架。   苏志透露,制定法规和标准的前提是,必须对风险评估的科学依据作全面、透彻的评估,在得出扎实的科学依据之后,才能展开标准的制定程序。其次还要经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并审议的过程,这些都需要时间,“凡是标准的制定,都是有成本的”。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卫生部须在2015年底基本完成5000余项食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但一名参与标准清理的专家透露,标准的清理面临“经费不足”问题。   另据媒体报道,12月11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召集国内一二线白酒企业负责人,要求企业汇报就预防塑化剂渗入所采取的措施,并展开针对塑化剂事件的调查。   昨日,记者联系国家质检总局、贵州省质监局、贵阳市质监局、遵义市质监局等多个单位,试图了解茅台酒塑化剂事件的最新调查进展,但没有一方表示调查结果已出。   昨晚,一位内部监管人士致电记者称,针对茅台酒塑化剂的检测正在按章操作,有媒体报道“质检总局介入”的消息并不十分准确,因“介入”涉及检测、管理等多个环节,目前并未发现质检部门有最新动作。
  • 曝酒类塑化剂检测标准或仍在制订中
    早前曾被一家媒体送检并报道其产品塑化剂“超标”的白酒生产商东方喜炮昨日亮出检测报告以自证清白。有广东酒业人士表示,有关酒类塑化剂含量标准限定目前正在制订,而去年起本地酒企已启用不锈钢管替代可能会导致塑化剂迁移的塑料管。   昨日,东方喜炮向记者出示了3份检测报告,以证明其送检的一款高端产品塑化剂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有资质的检测机构一般需要15个工作日才能出具检测报告。   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彭洪昨日表示,酒类中含有微量的塑化剂,一般分析是来自容器中的塑料、管道中的垫片、接酒用的塑料桶等环节。他说,自去年起本地酒企已启用不锈钢管,为此每家白酒厂家投入以数万元至数十万元计。   彭洪还表示,尽管仍未公布,但酒类塑化剂含量标准限定目前正在制订中,因为业内认为酒类不能简单地套用一般食品的标准,他指有关部门认为要订好这一标准仍需要一些实验以及把各地检测机构的情况汇总。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底举行的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当有记者问道“白酒塑化剂含量是否要单独订出一个标准”,有关专家未明确回复,而是回答“相关部门正在做工作”。据悉,在上述标准前,各检测机构对于酒类塑化剂的检测依据是国标《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GB/T 21911-2008)以及2011年卫生部签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
  • 院士陈君石不赞成制订白酒塑化剂标准
    原标题: 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   陈君石:没必要每种食品制订单独标准   新京报讯 (记者林文龙)近期,农夫山泉陷入“标准门”事件,去年白酒行业则发生塑化剂风波,有相当一部分舆论认为这是由于标准缺失造成的。4月18-19日在北京举行的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认为,这些事件并没有反映出我们的标准缺失,因为没有必要每一种食品都制订单独的标准。他强调,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风险控制,监管必须放弃“抽样、检测”为主的方式,而应升级为“过程监管”为主。   陈君石院士表示,并不是说现有的标准多么齐全和完美,但这些事件并没有反映出我们的标准缺失。比如白酒塑化剂事件,假如我们今天制订了白酒塑化剂标准,那么明天是不是还要制订红酒或洋酒的塑化剂标准?现有的关于食品中塑化剂的监管法规,卫生部相关文件和食品安全标准里面的包装容器的塑化剂溶出标准完全可以监管白酒中的塑化剂问题。   “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但是必须零容忍。”陈君石院士说,弊病明显的分段管理体制应该取消了,今后的监管必须放弃“抽样、检测”为主的方式,而应升级为“过程监管”为主。   爱尔兰食品安全局局长Alan Reilly教授指出,全球食品贸易为消费者带来了许多好处,也给监管部门带来新的挑战,尽管食品业应承担起生产安全食品的首要责任,但政府部门也应该在国家食品安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爱尔兰过去20年的经验表明,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综合食品安全控制制度尤为重要。该制度覆盖了包括饲料生产、初级生产、食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在内的产业链全过程。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食源性、水源性与环境疾病事务部传播副主任Dana L. Pitts在发言中指出,美国CDC作为唯一一个跟踪食源性疾病的国家级机构,以全天候24小时的工作制止和防止突发危害爆发。   目前美国CDC已经成为公众疾病与政府机构和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系统之间的重要纽带。她表示,当前公众对政府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而CDC的核心就是通过平常的工作来控制并减少爆发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同时在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时候能够及时将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更大的伤害。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教授认为,老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不满意,对国产食品的安全性缺乏信心,造成这种影响的根源是中国目前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但并没有形成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社会气氛。   他强调,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需要传递给消费者科学、准确的信息,以免形成误解。他还呼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尤其是热点问题,非该领域的专家应该慎言。
  • 我国首个食品塑化剂行业标准制订完成
    日前,国家认监委审定通过由厦门检验检疫局起草制订的《出口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行业标准,认为此标准技术先进性达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该标准制定并发布实施后,能够对食品中添加塑化剂进行更加全面的监测,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为服务食品质量安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后,厦门检验检疫局第一时间组织海峡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食品安全突击队”进行技术开发,突击队队员放弃周末休假、加班加点,仅用两天时间成功建立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相关要求,检测灵敏度能达到国家标准。   同时,突击队队员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国际有关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测定标准,发现我国现行标准在检测项目、与国际检出限量的差异、检测适用范围、检测准确性及检测方法等5方面存在不足,亟需完善,当即提出紧急制定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测定标准的建议。   6月10日,国家认监委开辟绿色通道,紧急批准并委托厦门检验检疫局牵头起草《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测定》行业标准。   6 月27日,仅用17天时间,该标准正式通过专家组审订。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广东检验检疫局、上海检验检疫局、江苏检验检疫局、厦门市质检院等5家实验室验证,可一次性检测22种邻苯二甲酸酯(包括国际高度关注的DINP、DIDP和DAP等),检出限值(0.01-0.5mg/kg)高于国家标准。   截至目前,厦门局共对70批、148种进口台湾食品开展塑化剂检测,其中1批检出不合格。
  • 质检总局:已实施塑化剂检测方法标准
    质检总局称儿童玩具国标不低于国际标准 中国已实施塑化剂检测方法标准   早报讯 昨天上午,国家质检总局在其网站上发布文章,称我国儿童玩具的标准并不低于国际标准,我国正在制修定的有关婴幼儿的玩具标准,如《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婴幼儿泳池套装安全要求》等,也将对邻苯二甲酸酯(俗称增塑剂或塑化剂)的限量进行规定。   此外,我国在即将颁布实施的婴儿奶嘴(安抚奶嘴)安全标准中,已对上述6类塑化剂的限量值进行了规定,其限量值与欧盟相同。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有关国际标准未对邻苯二甲酸酯进行限制。   文章称,我国制定和实施了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方法标准。   各国制订不同标准   日前有媒体报道,国内企业生产儿童玩具有两套标准,出口产品使用无毒无害的染料和原料,而在国内销售的产品使用的是有很多隐忧的低成本染料和原料。   据全国玩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张艳芬介绍,我国目前执行的玩具标准《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其机械物理性能、燃烧性能、可迁移化学元素(主要包括可溶性重金属)等所有技术要求与国际标准ISO 8124《玩具安全》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由于各国发展不同,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并没有全球一体化,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不同标准,因此,企业生产加工出口的产品进入不同国家市场必须符合不同国家要求,这是进入国际市场最基本的条件。   危害性国际上存争论   目前常用的邻苯二甲酸酯有10多种,为无色油状液体,无味或气味很小,广泛用于各种日用品以及医用产品,至今已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了50余年。   质检总局称,对于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性,国际上一直存在争论。近年来,美国和欧盟对其做过一些安全性评估,至今未发布过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的报告。   质检总局每年都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组织对玩具进行监督抽查,检验玩具的可迁移化学元素(即锑、砷、钡、镉、铬、铅、汞、硒)、机械和物理性能、燃烧性能等项目。从2007年开始,国家对童车、电玩具、弹射玩具、金属玩具、娃娃玩具、塑胶玩具6类儿童玩具产品实行了强制性产品认证。
  • 白酒塑化剂国标出与不出引争论 新标准或遭难产
    白酒塑化剂新标准正在各方激烈的争议中遭遇“难产”,争议的焦点开始由何时出台塑化剂“国标”延伸到出与不出。   就在涉及整个行业食品安全风波仍在持续荡漾之际,白酒行业在塑化剂、勾兑门等事件阴影笼罩下陆续迎来了2013年1季报这张“暗淡”的成绩单,白酒行业的增速下滑仍在继续,被寄予厚望的塑化剂“国标”能否成为白酒止跌企稳的救命稻草呢?   然而厚疾缠身的白酒行业很难迎来一蹴而就的救赎。   国标“出”与“不出”的争议   白酒行业的塑化剂新标出炉复杂程度远超想象。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马勇透露,白酒塑化剂指标将在两个月内出台,新标准由国内外近十家食品检验机构、研究中心等共同研究制定。这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关于酒类产品塑化剂限量标准。俗称白酒塑化剂“国标”,按照相关媒体援引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的解读,80%的酒企都将因放宽的“国标”受益。   这则被指为酒企放宽塑化剂限制的消息一度刺激沉寂多日的白酒股4月10日集体飘红。在13家白酒上市公司中,酒鬼酒一度涨停,有9家公司股价涨幅超过4%。   然而,马勇隔日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未说过将在两个月内出台放宽白酒塑化剂标准的新标准。他表示:“近两个月以来,相关监管部门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单位,正在收集风险评估数据,研究制定相应的塑化剂限量值。”   记者随后采访了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等此前对茅台、五粮液等产品进行塑化剂检测的机构,得到的答复均为尚未接到白酒塑化剂新标准的任何信息,目前执行的检测标准依据仍然为卫生部2011年6月22日发布的“卫生部551号文”,即《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中规定的DEHP、DINP、DBP(三种塑化剂)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这条被指仅为食品塑化剂参考标准并不符合白酒这类特殊食品的标准为何仍被沿用,白酒塑化剂新标准为何仍然迟迟“难产”?   “食品行业的种类非常多,不可能都像白酒一样要逐一去制定标准。”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主任董金狮说,白酒首先应符合卫生部对食品的规定,没有必要专门制定关于酒企的塑化剂标准。   而在白酒行业资深人士魏玉良看来,塑化剂事件被放大到整个行业首先就是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为酒鬼酒推脱责任的产物,而不管作为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还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从法律意义上讲并没有制定塑化剂新标准的“权力”,“因此即使这些行业协会牵头制定新标准也很难塑造权威性,反而有为酒企开脱之嫌,由于国际上对白酒塑化剂均无一个具体标准,即使制定出来也很难获得国际上的认可。”   监管标准出台更为迫切   相比于塑化剂新标准迟迟难产,更为困难的是白酒中塑化剂的来源与产生途径以及由此衍生的白酒安全事件的监管标准。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指出,环境中存在的塑化剂对食品也有影响,如土壤、水中的塑化剂可能进入食品链。“加上白酒生产输送过程难免与塑料制品接触,甚至瓶盖上的塑料扣都可能是塑化剂含量产生的来源,这些在迁移过程中产生含塑化剂的方式目前是没有办法防范的。”四川一家知名酒企的总工程师向记者透露,与其费尽周折地去制定塑化剂新标准,不如按照卫生部对食品行业的统一要求规范各酒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原料及工具使用。“事实上,2011年末到2012年上半年,大多数知名酒企都通过原料及传输工具的整改,解决了白酒中塑化剂含量可能超标的问题。”   多位酒企负责人也表示,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已经拥有能够检测出塑化剂的方法。据了解,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可检测17项塑化剂指标,而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机构检测一个白酒样品的单个塑化剂指标收费标准从1500元到2000元,检测后一般要20个工作日才能出结果。   “问题并不在于出不出台新标准,而是相关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能不能真正实现对酒企的约束,解决执行即监管标准的问题。” 魏玉良表示,包括白酒行业在内,中国企业在出现某些食品风波时,习惯性思维就是指责标准缺失。事实上,中国相应标准的数量并不滞后于国外,滞后的是监管执行的力度。   董金狮介绍说,台湾在经历2011年的塑化剂事件后,从食品生产源头和后端产品都加强了检测和控制,一旦发现超标,就视为非法添加,将严厉处罚,由此倒逼企业必须控制生产前端,而不是靠制定标准却忽略监管。   “欧美等国家一旦发现问题产品,企业很可能被罚款到倒闭停产,而中国持续出现超标产品,企业却依然还在生产、销售。”魏玉良表示,尽快执行严苛的“以罚代管”远比制定新国标更为迫切。而事实上中国白酒界包括酒鬼酒在内并未对涉及超标的产品进行召回,“行业监管显然只是纸上谈兵”。   安全阴霾继续笼罩 库存难题冲淡白酒业绩   白酒界在试图通过塑化剂新标准寻找白酒塑化剂添加元凶之际,“非法勾兑”之风仍未断绝。   日前,在全国知名的白酒原酒生产基地四川邛崃、宜宾、泸州等地多家小酒厂被爆出使用容易产生塑化剂的香精香料“勾兑”生产白酒,而这些白酒又被当做部分知名酒企勾兑成本使用的“原酒”。   “包括塑化剂在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是前几年白酒企业盲目扩产导致原酒产能不足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后遗症。”上述知名白酒企业总工程师表示,白酒行业的超速发展的确导致了部分酒企为了市场不顾原酒“安全”问题,由此爆发塑化剂等问题。   塑化剂等问题为酒企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白酒增速迅速下滑。酒鬼酒预计该公司2013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仅为800万元~1200万元,同比下降90%~93% 茅台一季报也显示该公司一季度净利增两成,为近3年增速最低,而预收账款则下降43.70%。   “受政策和塑化剂等安全事件的持续影响,白酒企业特别是高端白酒经销商库存严重,影响了经销商预付款的给付能力,导致酒企业绩惨淡。”国金证券白酒行业分析师张勇表示。   尚普咨询在《2013-2017年中国白酒市场分析调研报告》中指出,如果相关行业协会制定放宽塑化剂标准会对白酒行业形成直接利好,但白酒行业的后续发 展仍然危机四伏,例如产能过剩的问题,消耗库存仍然需要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预计白酒行业将进入为期3到4年的调整期。
  • 中食协否认将出台白酒塑化剂宽松新标准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未说过将在两个月内出台放宽白酒塑化剂标准的新标准。马勇说,相关媒体发布的此消息为“以讹传讹”,中食协作为行业协会,没有权力制定关于食品的安全标准,何来出台放宽白酒塑化剂标准的新标准?   “我的意思是近两个月以来,相关监管部门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单位,正在收集风险评估数据,研究制定相应的塑化剂限量值。”马勇说,自己这句话不知为什么被传成“中食协两个月内出台放宽塑化剂标准的新标准”。“现在,相关部门尚在研究中,一切都是未知数。”   “如果酒类需要制定专门的塑化剂标准,那饮料呢?那其他食品呢?”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主任董金狮说,没有必要制定关于酒企的塑化剂标准,可能含有塑化剂的食品种类非常多,不可能逐一去制定标准。董金狮说,其实食品安全与否,关键不在于新标准要不要制定,而是应彻查酒中含有塑化剂的来源。
  • 酒鬼酒再陷塑化剂疑云 白酒塑化剂限量值仍难产
    3月5日,有消息称酒鬼酒塑化剂再次严重超标。自2012年11月酒鬼酒塑化剂事件以来,白酒塑化剂限量值到底是多少引人关注。记者昨天采访相关政府部门却均无果。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官方信息透露国家卫计委确已通报了风险评估值。   》事件 红花郎酒也被指塑化剂超标   据了解,有媒体于今年2月送检了10年红花郎酒、习酒1998、酒鬼酒和东方喜炮金盛世酒进行塑化剂检测。结果显示,酒鬼酒馥郁香型白酒中DBP(塑化剂的一种)含量为1.58mg/kg 10年红花郎酒中DBP含量为1.03mg/kg.   报道比照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551号文件《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即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mg/kg,以此推断酒鬼酒超标427%,10年红花郎酒超标243%.   》回应 送检产品及依据都不确定   对于媒体的报道,酒鬼酒方面表示,我国白酒行业关于塑化剂的标准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另外媒体送检的产品是否是酒鬼酒的、产品是2012年塑化剂风波之前的还是之后的,媒体援引原卫生部551号文件是否有客观依据,"这些问题都无法确定的情况下,酒鬼酒目前也无法多说什么".   郎酒董事长蒋先玉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只是表示"没有的事情".   》专家 塑化剂标准目前尚无定论   "白酒企业不会主动添加塑化剂,主要是使用了塑料管道的原因",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勇昨天表示,此次媒体送检产品的信息不是特别透明,2012年塑化剂风波后,全行业都进行了整顿,因此此次媒体送检的产品是什么时间生产的很重要。   "白酒中塑化剂含量达到多少就是不安全了,不仅是中国,就是世界各国目前也没有定论",马勇表示。   》追问 塑化剂标准为何遮遮掩掩   早在去年4月业内传出我国将出台白酒塑化剂标准,塑化剂限量比551号文的指标放宽,引发外界质疑。不过随后不了了之。   但是,去年年底,国家食药监局发布通知,"要求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的风险评估结果,加强对白酒产品中塑化剂的抽样检验,发现白酒中塑化剂高于风险评估值的,立即责令企业停产整顿".这似乎意味着塑化剂限量值有了一个标准。   "这个风险评估值是有一个具体数字,但肯定不是551号文件的数值",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记者昨天联系国家食药监局,该局表示该数值是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应当问询卫计委方面。然而,卫计委方面工作人员则表示,没有数值公开。   食药监局的通知明确显示有风险评估值,为什么各方面却遮遮掩掩?业内人士猜测,估计这个数值大大高于551号文件的限量值。
  • 塑化剂:已知的 模糊的 未知的
    酒鬼酒塑化剂风波几乎成了尽人皆知的事件,在媒体的报道中,厂家有说明、协会有声明、专家有说法。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有已知的,有模糊的,也有未知的。   已知的很多。首先是塑化剂有毒,报道引用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曾经说过的话:塑化剂比三聚氰胺毒20倍!但是有毒是否有害反倒成了未知,有业内人士认为白酒中的塑化剂对人体是否有毒副作用还需要请国家级的专家鉴定,是杀鸡用牛刀?还是嘲弄当今的所谓牛刀只配杀鸡?中国酒协也指出,塑料制品(设备)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现因塑化剂致病的案例。试问,是40年来白酒中的塑化剂致病问题没有被关注?还是白酒中的塑化剂不会致病?这是急需成为已知的未知。   已知的还有,目前我国的国家标准中还没有塑化剂的限量指标,中国酒协在其声明中已建议卫生部门进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待评估后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国家标准中何时才能增加塑化剂的限量指标?风险评估至少需要几代小白鼠的比对实验,什么时候制定国家标准,是否首先制定行业标准然后制定国家标准目前还是未知的。在国家标准没有指标限定的情况下,卫生部的规定是否应该执行?在报道中,这似乎是未知的。应该明确的是,在塑化剂危害没有新的评估结果的情况下,如果制定国家标准,卫生部的指标极有可能被国家标准直接引用 即使经过风险评估,卫生部的指标也是国家标准最重要的依据。“超标”的说法虽然不够严谨,但卫生部的规定指标难道不可以成为超标的依据?难道没有国家标准,就“不存在所谓超标2.6倍的问题”了?   兼容已知的、模糊的和未知的信息似乎更多,酒鬼厂家、行业协会和大部分专家都否认白酒企业添加塑化剂,理由简单但非常可信,因为添加塑化剂无利可图,白酒中普遍存在的塑化剂是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了塑料制品造成的。这是一经解释就成为可靠性极高的已知信息。但质量低劣的塑料生产设备向白酒中迁移了塑化剂,降低了生产成本,这难道无利可图?有报道透露,为了让年份不够的酒好看,为了伪造粘杯挂杯的效果,有的企业使用增粘剂,增粘剂就含有塑化剂成分,一些添加在酒中的香料也含有塑化剂。报道引用的都是无名无姓的专家或分析人士的话,是事关重大不便披露还是媒体添油加醋,就成了模糊的和未知的了。   已知的信息中,中国酒业协会声明中的“中国白酒规模以上企业的白酒产品中塑化剂含量远远低于国外相关食品标准中对塑化剂含量指标的规定”,似乎很给中国白酒的力。但是,高档白酒塑化剂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塑化剂含量较低,说明存在问题的是规模以上的企业,因为规模以上的企业几乎没有不生产高档白酒的。至于“远远低于国外相关食品标准”中的“相关”很令人费解,白酒与白酒相比才对,为什么要与食品相比,“相关”食品又是什么?难道国外食品标准对塑化剂含量的规定比我国目前白酒中塑化剂平均含量还要高?是哪个国家或哪个国际组织的标准?泛泛之说透露的,其实是个模糊的甚至是未知的信息。   高档白酒塑化剂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塑化剂含量较低,是个已知的出乎意料的信息。既然白酒中普遍存在的塑化剂是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塑料制品造成的,而质量低劣的塑料生产设备向白酒中迁移的塑化剂应该远远高于质量相对好的塑料生产设备,难道规模以上企业使用的塑料生产设备的质量还不如规模以下的企业?如果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那么,塑化剂的来路到底在哪里?这可能是已知信息中隐含的最可怕的未知。   承担送检白酒样品的检测机构的权威性究竟是已知的、模糊的还是未知的?报道称,这家机构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证和中国计量认证,这是否可以说明这家机构的权威性?这个质疑出自不惜重金在市场上投入广告的酒鬼酒厂家,难道检测的时候不认市场,只有赚钱的时候才认市场?   还有一条重要的信息是已知的,即酒鬼酒临时停牌,产品下架,白酒行业的市值蒸发了。未知的便是,这起事件的引爆点,是否是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 专家称年份酒普遍含有塑化剂
    成都糖酒会刚刚落幕,白酒质量安全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我国著名白酒评委张志刚日前向记者透露,截至目前年份在两年以上的白酒,无论品牌,凡是送检的几乎都存在塑化剂问题。   传导过程产生白酒塑化剂   2012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的检测结果,其中DBP(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俗称塑化剂)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超出标准2.6倍。   对此,中国酒业协会发表声明称,我国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限定标准正在研究之中,目前只有容器、包装方面有塑化剂标准,因此不存在白酒本身塑化剂&ldquo 超标&rdquo 一说。而且,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的白酒产品中,塑化剂含量远远低于国外相关食品标准中对塑化剂含量指标的规定。   但是,在很多消费者看来,这种辩解毫无责任,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拿标准&ldquo 说事&rdquo 有为酒企开脱之嫌,白酒本来就是中国的民族饮品,国际上对白酒塑化剂含量根本就没有具体标准,更谈不上&ldquo 低于&rdquo 国际标准。   我国著名白酒评委张志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白酒中塑化剂的产生主要是在传导过程中,白酒在生产时使用大量塑料软管、塑料桶,由于塑料软管、塑料桶与白酒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塑化剂溶出,另外,也不排除有的白酒酿造使用的原料酒、添加的香精香料可能含有塑化剂,进而引入到白酒最终产品中。   据食品安全网站放心365总裁高建明的介绍,作为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塑化剂对动物雌激素具有显著的干扰效应。长期摄入过量塑化剂,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   高建明表示,白酒的包装材料也可能成为塑化剂问题的帮凶,比如塑料内塞,白酒灌装后,在整个贮存、运输、流通环节均有可能与添加塑化剂的内塞&ldquo 亲密&rdquo 接触,导致塑化剂的溶出,所以合格白酒出厂后,也有可能在流通环节抽检时发现含有塑化剂。   &ldquo 年份酒&rdquo 被测普遍含有塑化剂   张志刚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年份在两年以上的白酒,无论品牌,凡是送检的几乎都存在含有塑化剂的问题。   张志刚表示,这是因为酒鬼酒被曝出塑化剂事件是在一年半以前,引起各方重视之后,各酒企才开始严格生产和流通监管,甚至淘汰原有含塑料软管和塑料桶的设备,但是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白酒产品往往都是在两三年以前生产的,这是由于白酒这种产品的特殊性&mdash &mdash &mdash 生产后一般要储存一段时间后才面向市场,因此可以说,现在市面上流通的白酒,无论品牌,几乎都有塑化剂问题。   而且,当时大部分地区白酒出厂检验项目中不包括塑化剂的检测,所以这些产品都是直接流入了市场,消费者一般也无法判定塑化剂的存在。   据有关专家介绍,自从酒鬼酒塑化剂事件曝出后,很多酒企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全面&ldquo 禁塑&rdquo ,并已取得一定成果。如原材料环节,原来有些厂家使用的是塑料编织袋运输高粱小麦,现在改为麻包带,并在除杂环节避免塑料物质进入 在制酒生产环节,将蒸馏接酒管道、接酒桶、瓢盆容器全面更换为不锈钢材质 在存储勾兑环节,输酒管道更换为不锈钢软管,储酒陶坛的封口都加了皮纸,并且将封口薄膜全部更换为不含塑化剂的材质等。   对此,张志刚表示,即便现在很多酒企全面升级设备和监管措施,但已进入流通环节的产品确实存在塑化剂问题,因为这些产品几乎都是酒企&ldquo 升级&rdquo 前出产的&ldquo 酒企也很难办,过去的产品会被人质疑有塑化剂问题,如果将这些正流通的产品换为新生产的产品,又会被质疑年份不够,可谓是两头为难。酒企仍需要时间来渡过这个特殊时期,目前要想一下子祛除所有隐患是不可能的。&rdquo   &ldquo 国标&rdquo 千呼万唤难出台   虽然此前引发广泛关注,但中国酒业协会所称的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的&ldquo 国标&rdquo 确实到目前为止仍未出台。中国酒业协会之前曾建议卫生部门进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待评估后,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   去年年底,国家食药监局发布通知,要求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的风险评估结果,加强对白酒产品中塑化剂的抽样检验,发现白酒中塑化剂高于风险评估值的,立即责令企业停产整顿。该通知并未明确给出卫生计生委通报的塑化剂风险评估值的具体数值。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若一个行业无标准可循,那么企业产品的合格性无法确定,消费者的信心也就无从谈起。当前确实面临着全球尚无塑化剂限量标准可参考的问题,但是国内相关部门可以在研究基础之上根据国人体质制定出符合自身的塑化剂标准。此外,政府部门如标准制定部门、质检部门的公信力也有待恢复,否则标准和检测结果不被消费者认可,白酒行业的塑化剂问题也就不能得到良好解决。同时,政府也可规范和促进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使其为国内食品安全筑起另一道安全保障。
  • 中国酒协:白酒产品中基本都含塑化剂成分
    声明   昨晚,中国酒业协会发布声明称,目前,我国白酒标准正在研究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标准限定,某些媒体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就断言白酒产品塑化剂超标,这种做法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去年6月已获知   声明表示,在我国台湾地区2011年5月,检出食品残留塑化剂成分后,该协会随即对全国白酒产品塑化剂残留含量做了大量调研。目前,中国白酒规模以上企业的白酒产品中塑化剂含量远远低于国外相关食品标准中对塑化剂含量指标的规定。   中酒协表示,去年6月,中酒协与全国重点白酒企业、国家相关检测、科研机构进行沟通并布置调研任务,要求全面查清白酒中的塑化剂产生来源。   此外,中国酒业协会在昨日同期公布的落款时间为今年8月20日的《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中指出,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未出现致病案例   对于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问题,该协会指出,塑料制品(设备)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现因塑化剂致病案例。   白酒中塑化剂问题有无解决办法?该协会建议,加强白酒生产环节监管力度,从白酒生产源头抓起,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防患于未然 此外,要求卫生部门进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待评估后,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   追问   为什么白酒中会有塑化剂?   昨日,有业内人士指出,“塑化剂并不是酒鬼酒一家企业的事情,整个白酒行业均面临塑化剂问题。”   中酒协昨日公布的内容显示,通过对白酒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查定,已知白酒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产生塑化剂。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为了让年份不够的酒液看起来好看,增加各种增粘剂可固化伪造粮食酒内的糖分,产生粘杯挂杯的效果。(李静)   为什么国标不检测塑化剂?   对此问题,昨日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类似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在该事件集中爆发并产生严重后果之后,国家随即加大了对此的检测力度并制定了相关标准。但在媒体曝光之前,这一问题并未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注意。   中国酒业协会昨日表示,目前,我国白酒标准正在研究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标准限定。   该协会建议卫生部门进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待评估后,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   背景   台湾曾爆塑化剂风波   “塑化剂”这个词并非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去年,中国台湾也曾爆发大规模的“塑化剂”风波。   据媒体去年6月报道,台湾当局6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总共有217家厂商、747项商品被卷入塑化剂风暴。几乎所有台湾主要食品厂商都牵涉其中。   国家质检总局随之公告指出,从6月1日起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卫生部紧急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可能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并已明确了相应的检测方法。
  • 再爆塑化剂超标事件!安谱实验助力白酒中塑化剂检测
    11月7日,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在其官网上披露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西凤?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的两项塑化添加剂的含量,超出限定标准近2倍。西凤股份发布公告称,该批次年份酒是在2012年5月定制生产。在2013年的白酒检测中,未包含DBP指标检验项目,因此完全符合彼时(GB/T19508-2007)的安全标准。但是目前仍有部分该批次产品在市场流通,出于负责态度,在报请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示后,启动召回。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谱实验”)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白酒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助力白酒中塑化剂检测,让塑化剂无所遁形。一、样品前处理  取白酒(市售某品牌二锅头,酒精含量56%V/V)1mL,加入4mL水,加入到dSPE玻璃萃取管(无油基质萃取管,SBEQ-CA8650-glass)中,准确加入5mL正己烷,充分漩涡混合。静置(如有必要离心)后,取上清液,加入1g无水硫酸钠,充分震荡。将上清液全部转移置定量收集管中,氮吹浓缩低于1mL,用正己烷定容至1mL,进GC或GC-MS检测。二、GC-FID方法  1、色谱条件:  色谱柱: CD-5石英毛细管柱  (30m*0.25mm*0.25μm,GAEQ-521511)  进样口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300℃  升温程序:初始柱温60℃,保持1min,   以20℃/min升温至220℃,保持1min,   再以5℃/min升温至280℃,保持4min  载气:氮气,流速1mL/min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进样量:1μL  2、实验谱图:   3、实验数据:   注意: DNP的加标回收率为507.29%, 是由于白酒空白基质里可能含有该物质或者是杂质峰干扰(见谱图) , FID检测无法排除,有条件者可以采用GC-MS法检测。三、GC-MS方法  1、色谱条件:  色谱柱:CD-5MS石英毛细管柱  ( 30m*0.25mm*0.25μm,GAEQ-554421)  进样口温度:250℃  升温程序:初始柱温60℃,保持1min,以12℃/min升温至300℃,保持5min。  载气:氮气,流速1mL/min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进样量:1μL  色谱与质谱接口温度:280℃  电离方式:电子轰击源(EI)  监测方式:选择离子扫描模式(SIM)  电离能量:70eV  溶剂延迟: 5min  2、实验谱图: 四、实验中常用耗材  标准品:   萃取管:   旋涡混合器和氮吹仪:   其他耗材:   其他基质所用耗材: *价格仅供参考,具体请询安谱实验业务员。
  • 酱油醋塑化剂超白酒400倍?
    酱油醋塑化剂超白酒400倍?   报料人称此说法有点“夸张” 国内存在两套标准   塑化剂危机持续发酵,白酒上市公司遭遇重创的同时,调味品、饮料企业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波。   “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北京绿腰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龚也长在微博中语出惊人。短短一天,这条微博就被转发15000余条。一时间,消费者人心惶惶。   所谓的“塑化剂调味品”果真如传言的一样毒过白酒吗?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上市公司却坚称自己产品不含塑化剂。   “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全部不含塑化剂。”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的判断,与龚也长基本一致。   两套标准前后冲突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事件的始作俑者龚也长。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龚也长对“调味品塑化剂含量400倍白酒”的说法也有些“含糊”。   “在微博中说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确实有点夸张。”龚也长改口称,食品用香精香料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标准比白酒行业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确实高出很多倍。   按龚也长的说法,我国并没有明确规定,饮料、调味品塑化剂含量上限,卫生部于2011年先后下发的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文件和卫办监督函[2011]773号文件,对于食品、调味品的检测标准界定,存在明显冲突。   2011年6月,卫生部下发的[2011]551号文件中表示,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而2011年8月,卫生部却又下发了[2011]773号文件,规定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可以允许继续生产销售和使用。   从卫生部对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规定来看,要比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高出数十倍。   实际上,塑化剂标准的前后不一,幕后推手源自众多国内食品巨头的集体抗议。   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产品不含塑化剂   朱丹蓬对记者表示,香精香料是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原料的重要成分之一,但由于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都是成品,如果用香精香料的塑化剂总含量标准来作为调味品和饮料塑化剂总含量的标准不太恰当,如果以551号文件执行,对调味品和饮料来说又显得过于严厉。   同时,由于卫生部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中所含塑化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仅让消费者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里面所含塑化剂标准模糊不清,也让相关企业在控制和检测塑化剂方面无明确的依据。   朱丹蓬表示,在饮料和调味品的原料中,香精香料是主要成分之一,而卫生部专门就香精香料塑化剂最大残留量做出了“高数字”标准,显然是国内的香精香料中塑化剂含量较高,相关饮料和调味品含有塑化剂的概率较高。   除了原料以外,调味品和饮料企业在生产线和包装上如果有塑料装置,则会加大产品存在塑化剂的风险,朱丹蓬透露,“特别是醋对塑料具有一定腐蚀性,在生产、包装以及运输过程中,有塑化剂转移到产品中的可能性,因此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全部不含塑化剂。” 据中国经营报   塑化剂超标?   北京绿腰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龚也长微博报料称,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   塑化剂   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有机化学里的国际化学命名叫:邻苯二甲酸酯同系物。塑化剂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   国家检测   在酱油等调味品塑化剂含量检测方面,国家现没有独立标准文件,而卫生部的两份文件标准不一致。
  • 捋一捋白酒和塑化剂的纠缠
    塑化剂事件发生在2011年5月份,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普遍用于塑胶材料的塑化剂。塑化剂一般是用来软化塑料制品,如果大量食用可能导致不孕等生殖系统问题,长期大量食用甚至可能致癌。而白酒和塑化剂的风波缘起于酒鬼酒。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50度酒鬼酒的检测结果,其中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将“白酒与塑化剂”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2018年,西凤酒被曝增塑剂(DIBP)和塑化剂(DBP)均超过标准限值2倍以上,塑化剂问题再次考验白酒行业。2019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关于食品中“塑化剂”污染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加强油脂类、酒类食品生产经营过程防控。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油脂类、酒类食品生产经营者塑化剂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本身不是食品原料,也不允许添加到食品包括白酒中。但在白酒的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塑料制品,白酒接触到一些由塑料、橡胶材料制成的管件设备或管道、高分子材料的容器,往往都含有塑化剂,而塑化剂易迁移,而且在白酒中有较好的溶解性,使塑化剂可以迁移到白酒中。白酒在塑料制品中所放置的时间越长,塑化剂也会不断的迁移至白酒当中。包装材料也可能成为白酒塑化剂问题的“帮凶”,比如塑料瓶盖和内塞,当中以价格低廉的塑料酒桶、塑料袋等潜在风险最大。如今,一些大型酒企开始实行塑化剂的防控,比如“以钢代塑”,减少塑料制品对白酒的影响。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常见的塑化剂,指导意见要求白酒和其他蒸馏酒中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分别不高于5mg/kg和1mg/kg。油脂类、酒类食品中DEHP(白酒、其他蒸馏酒除外)、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DBP(白酒、其他蒸馏酒除外)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0.3mg/kg。食品中“塑化剂”污染风险防控离不开塑化剂的检测,目前食品塑化剂的检测主要依据两个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 5009.271-2016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GB 31604.30-2016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这两个标准中采用的检测方法是气质联用的方法。珀金埃尔默可以提供依据标准的检测方案,也可提供基于Swafer技术的白酒直接进样分析的方案。白酒直接进样检测方案通用白酒塑化剂的检测方法中,白酒需要进行前处理:正己烷萃取——振荡——离心——静置——取上清液,采用珀金埃尔默的气相质谱进行分析,可以获得的很好的线性和重复性。图1. 16种塑化剂总离子流图由于标准方法需要进行复杂的前处理,一方面前处理的过程增加时间和耗材成本,另一方面前处理过程中使用溶剂,器具,净化小柱等带来更多干扰源,白酒如果能够直接进样,那么检测就会更加简单快速。白酒直接进样会遇到两大挑战,一是水对色谱柱的影响,二是灵敏度。如何进行白酒直接进样分析,该怎么样降低水对色谱柱的影响,提高灵敏度呢?答案就是Swafer,Swafer™ 平台是一种微通道芯片技术。珀金埃尔默利用Swafer反吹挥发掉水、醇等化合物,排除水的干扰及对柱子的损伤。然后进样口快速升温至280°C,并施加脉冲完成进样,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更大的进样量,从而得到更好的灵敏度。Swafer技术简介珀金埃尔默的Swafer™ 微通道流路微板技术是一种应用于流路切换和分流的技术,它能提供无可比拟的硬件和应用灵活性,扩展了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功能。Swafer能解决广泛的技术问题,例如从简单的将两个检测器连接到同一色谱柱上或从色谱柱中去除不需要的基质,到对复杂样品的多维分离。图2. Swafer示意图图3. Swafer运行示意图使用Swafer技术直接进样的检测结果: 图4. 白酒直接进样 16种塑化剂样品加标1ppm全扫描总离子流图 图5. 16种塑化剂(50ppb)选择离子扫描离子流图(满足国标要求)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珀金埃尔默塑化剂检测相关技术资料展望白酒中塑化剂除了来自于生产流程之外,后续包装材料中的塑化剂也会不断的迁移至白酒当中,这些塑化剂能够 给人体带来巨大的危害,所以国家除了出台塑化剂的防控措施,也需要制定从原料到成品包装,从生产到消费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强塑化剂的检验控制,全面保障国人的食品安全。除了GCMS的方法以外,珀金埃尔默还提供液相质谱,热重气相质谱联用,近红外成像的方法检测食品、药品以及包装材料中的塑化剂,供大家在食品塑化剂的研究中参考。
  • 进口洋酒否认塑化剂超标
    在白酒经历了塑化剂风波之后,进口洋酒日前也卷入其中。据法国媒体报道,近期一些法国干邑白兰地因为酒中塑化剂含量严重超过了中国新出炉的塑化剂残留值方面的标准而被滞留深圳海关。至少有Camus(卡慕)、Frapin(法拉宾)、Remy Martin(人头马)三个法国干邑白兰地酒品牌产品,部分老干邑中塑化剂含量更超过每公斤30毫克。昨天,相关企业一致否认产品塑化剂超标,但对于货物“滞留”海关的原因却说法不一。   专家认为,国门检测门槛的提高将直接影响洋酒进口业务,而消费者对安全的担忧更令洋酒销售雪上加霜。   传塑化剂超标数倍滞留海关   据法国《夏朗德日报》2月27日报道称,“就在春节期间,至少有三个品牌被中国海关发现不符合塑化剂限值新规定。据我们所知是Remy Martin(人头马),Camus(卡慕)和Frapin(法拉宾)。”根据中国检验检疫局发给进口贸易公司的关于蒸馏酒3类邻苯二甲酸盐允许最大残留值标准,DEHP为1.5 mg/kg,DINP为9.0mg/kg,DBP为0.3mg/kg,《夏朗德日报》报道称,一些干邑白兰地陈酿被检出邻苯二甲酸酯残留值可能超过30mg/kg,“这批产品已超标数倍,被装箱滞留在深圳码头。”   法国夏朗德当地还有报道称,部分问题干邑已被深圳海关退货至法国。   记者拨打深圳海关客服电话075512360,客服人员告知记者,他们对此事不清楚。   三大品牌否认超标但说法不一   记者从人头马方面获悉,公司相关负责人正在法国出差,目前公司已开通了专门针对塑化剂疑问的热线电话。记者好不容易打进这条热线,热线专员却仅负责记录问题,不作回答。   人头马前天发表声明说,当地时间3月5日,《夏朗德日报》(Charente Libre)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针对其此前报道所引发的媒体不实报道及流言作出回应,称“这根本不是事实。干邑产品符合法国和欧盟的所有法规”。   人头马强调,公司的所有产品均符合欧盟标准,并一贯严格遵循和符合中国的所有食品安全法规,包括中国管理部门新近提出的监管要求。   卡慕公司的公关负责人张小姐对记者否认了产品遭退回,不过她承认货物滞留在海关。她说:“《夏朗德日报》上月28日已经在官网上挂出更正说明,至少我们公司的干邑产品并没有塑化剂超标。实际上,我们的产品出口来到深圳海关时,中国还没有开始执行新规,因此一开始的报关手续是按原来的规定准备的,由于新规的执行需要我们重新准备报关手续这才导致了进关的拖延。现在我们的新资料全都递齐了,也希望深圳海关尽快完成审批。”但她对滞留海关货品的种类和数量均表示“不清楚”。   前天,卡慕发出声明强调,其干邑酒的质量“是没有疑问的”。   据了解,法拉宾干邑的国内进口商为张裕集团旗下的先锋国际酒业。张裕昨日也回应指出:“公司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公司产品不存在塑化剂超标问题。”   对于货物滞留海关,《夏朗德日报》也澄清,此次事件仅仅是一个行政流程,源于中国政府推行进口新规,导致通关手续较之前比有所延长。   标准缺失的不单是中国   “白兰地是一种烈性酒,酒精含量比较高,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塑料容器或管道,较容易有塑化剂迁移到酒中。”上海酿酒行业协会秘书长吴建华表示,在酒鬼酒事件之前,我国对于进口洋酒的检测标准中没有塑化剂这一项目和标准,今后应对其加强检测。   “烈性酒里面应该说都有塑化剂残留,但微小的量不会危害人们的健康。据我所知,目前不单是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也没有酒类的塑化剂残留限量标准,”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副局长朱思旭告诉记者,“而且,在国外他们对酒类产品根本连检都不检测塑化剂。我刚刚去了西班牙,跟当地的酒业管理者交流时得知,他们非常关切中国加强酒类塑化剂监管的事,为了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必须跟着中国的政策改变,但是现在欧洲只有瑞士有机构在做这个检测。”   朱思旭认为,酒类塑化剂标准缺乏是个问题,但绝不是中国一国的问题。自白酒塑化剂风波以来,国内对酒类塑化剂空前重视,现在的监管可说是全球最严。   一家知名进口烈酒中国贸易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今年2月1日起,相关监管部门要求蒸馏酒进口商提交关于3类邻苯二甲酸盐(DEHP、DINP、DBP)残留值的第三方检测报告,而且每一批次都需要提交报告。   据了解,虽然我国尚无针对烈性酒产品专门的塑化剂限制国标,但中国对食品及其容器的塑化剂残留却早就有限值要求。根据《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规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最大残留量不能超过每公斤0.3毫克。此外,自中国台湾地区出现塑化剂事件后,中国卫生部2011年又签发了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塑化剂DEHP、DINP、DBP在每公斤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毫克、9.0毫克和0.3毫克。   消费者重新审视洋酒安全   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负责人就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部分进口酒被检出微量的塑化剂残留,但未作进一步说明。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此前进口酒质量问题很少在中国市场被提及,此次名牌干邑白兰地被曝光塑化剂严重超标,受冲击的可能不仅仅是被曝光品牌,整个进口酒行业或许都将遭到重新审视。   市内多家商超均表示,目前在售的进口洋酒,都有合法的海关进口文件,质量合格。华润万家方面称,华南区市场内有卡慕和人头马两种法国干邑在售,另一种法拉宾并未采购。不过,在售的包括卡慕和人头马等进口洋酒,均拥有海关的检验报告,因此目前华润在售的这两种洋酒并无此问题。有关负责人表示,两家干邑所在厂家已解释称,进入中国区的产品均无质量问题,不过华润方面正在跟厂家交涉,要求其提供书面声明。   昨天下午,记者在海珠区某超市的酒类专卖区找到了人头马,系列产品仍在正常销售,其主打产品人头马XO每瓶售价1498元。销售人员称不清楚塑化剂超标的事情,“我们的产品都是原装进口的,应该不会有问题。”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消费者对洋酒中出现塑化剂超标情况表示惊讶,市民刘先生说,以前就听说过进口食品发现有问题,洋酒又出现塑化剂超标丑闻,看来国外的东西也不能放心。更多的消费者希望国家尽快搞清楚洋酒是否存在塑化剂超标,好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洋酒近期销售将大受影响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干邑(Cognac)进口国,据市场调研公司欧睿的统计,2011年中国消费干邑达到2550万升。   据统计,法国干邑地区的白兰地酒每年销往中国市场的数量超过4000万瓶。中国已经成为法国干邑白兰地酒的最大市场。   由于报关手续需增加塑化剂残留检测报告,而欧洲多个酒类出口大国尚不具备检测条件,朱思旭表示,“国内严抓进口检测是大趋势,一段时间内洋酒的进口肯定会受到影响,而且这个范围十分广泛,可能导致一些畅销品牌供应受阻。”   人头马此前表示,中国管理部门“新近提出的监管要求”增加了清关过程的复杂性。   卡慕方面昨天表示,卡慕对有关部门这一措施的宗旨是“欢迎的”,因为这一措施旨在使中国法规向现有欧洲标准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厉的标准靠拢。“目前,为了更迅速地提供新监管措施所需的相关检验证书,我们正努力调整我们的物流流程。”同时,对新监管措施可能引起的交货延迟表示歉意。   广州老字号企业广州糖烟酒连锁有限公相关负责人年前透露,去年以来,洋酒销售增长明显,轩尼诗、马爹利等代表品牌的干邑产品都发生了断货的现象。受新政影响,如果这些酒品的进口周期延长,将直接加剧市场的断供情况,损失既有份额。   夏朗德的一份报纸指出,事件引发了法国干邑业界对中国市场销售状况的担忧。   洋酒行业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近期人头马中国某地区经销商大会透露,受到中国打击三公消费、经济疲软等因素影响,春节期间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如今又被爆出酒品可能存在质量隐患,无疑是雪上加霜。
  • 多品牌保鲜膜含禁用塑化剂
    专家呼吁尽快出台PVC膜国标 最好使用PE膜   7月28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称,国家禁用的有毒塑化剂有可能藏身保鲜膜之中,流向百姓餐桌。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也于7月28日发布报告,在被调查的16种PVC保鲜膜样品中,有15种样品检出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增塑剂DEHA。在加热食品时,这种物质会加速释放,影响内分泌系统。对此,专家呼吁尽快出台PVC保鲜膜国家标准,并提醒消费者,最好选购使用PE保鲜膜。   保鲜膜含塑化剂遇油溶解   北京市民毕女士最近经常从超市购买肉类熟食,这些熟食在超市里都会用保鲜膜包裹。细心的毕女士发现,一些熟食放了几天后,保鲜膜上出现了一层油乎乎的东西。毕女士用的是聚氯乙烯保鲜膜,也被称为PVC保鲜膜。专家透露,由于生产工艺需要,PVC保鲜膜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大量增塑剂,即塑化剂。塑化剂遇油溶解,毕女士发现的不明油脂状物质很有可能就是保鲜膜中所含的塑化剂。   在随机调查北京十家大中型商超后发现,半数超市都存在使用PVC保鲜膜直接包裹生肉和熟食的情况,营业员们大多认为只要不包裹热的熟食就可以使用PVC保鲜膜。   目前食品保鲜膜按照材质分为聚乙烯(PE保鲜膜)、聚氯乙烯(PVC保鲜膜)、聚偏二氯乙烯(PVDC保鲜膜)。其中,PVC和PE保鲜膜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两类。PE保鲜膜主要是在各类超市销售,而PVC保鲜膜则主要是在超市的生鲜、散装食品区做食品包装,此外各类宾馆饭店等集团客户采购使用较多。在各类保鲜膜中,PVC由于价格便宜、透明度高、黏性好,所占市场份额最大,达到六七成。   16个品牌15个含禁用塑化剂   国家质检总局早在8年前就特别强调:禁止企业用塑化剂DEHA生产食品用保鲜膜。市场上销售使用的PVC保鲜膜到底用的是什么样的塑化剂?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分别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购买了市场上销售的所有品牌的PVC保鲜膜,共16个品牌,送往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结果令人震惊&mdash &mdash 16种样品中,有15个样品中检出禁用的增塑剂DEHA,行业最大的几家企业的产品几乎全部落马,其中最低超过检出线98倍,最高超过检出线472倍,平均超出检出线200多倍。   有研究表明,允许添加的塑化剂一般在常温环境下相对稳定,但DEHA可在常温下从保鲜膜中释放并渗入到食物中,尤其是在包装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奶酪和肉类)时更易释放。在加热食品时,保鲜膜中的DEHA还会加速释放。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将DEHA划分为三类致癌物,对人体的危害性不容忽视。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称,塑化剂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主要的现象是雌性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女性性早熟、男性不育症,特别对婴幼儿的生殖器发育有很大影响。   DEHA充当DOA成行业潜规则   央视记者长达数月调查后发现,PVC保鲜膜生产行业笼罩着多层迷雾,迷雾的背后则是一个涉及保鲜膜行业和其上游化工产业的谎言。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公告,PVC保鲜膜在生产过程中允许加入的塑化剂是DOA。但由于两种原料之间价格相差巨大,不少增塑剂生产企业将禁止使用的增塑剂DEHA产品,贴上了允许使用的增塑剂DOA的包装,冒充合格原料提供给保鲜膜生产企业。而保鲜膜生产企业出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考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做深究。   鉴别PVC保鲜膜和PE保鲜膜   1.看颜色。整卷颜色泛黄的为PVC材质,白色的为PE材质。   2.手揉搓。PE保鲜膜一般黏性较差,用手揉搓后容易打开,而PVC保鲜膜则黏性较好,用手揉搓不易展开。   3.烧一下。PE保鲜膜用火点燃后,迅速燃烧,离开火源也不会熄灭 而PVC保鲜膜不易点燃,离开火源后会熄灭,且有刺鼻异味。   专家呼吁:尽快出台国标   调查组发现,PVC保鲜膜上所标示的执行标准五花八门,有轻工标准、欧盟标准,还有查不到的标准,有的甚至没有标注执行标准。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包装材料,PVC保鲜膜一直没有国家标准,企业可以自行选择标准,从而避开针对国家禁用塑化剂的检测以及国家标准可能会对使用范围所做的限制。   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实施保鲜膜国家标准,同时加大对保鲜膜的塑化剂检测,强化对商场超市使用保鲜膜情况的检查。专家也提醒消费者,最好选购使用PE保鲜膜。如果用PVC保鲜膜,则最好不要直接用于包装肉食、熟食以及含油脂的食品,也不宜直接用微波炉加热。
  • 大连依利特“塑化剂”检测整体解决方案
    自从2011年5月,台湾曝出&ldquo 塑化剂&rdquo 风波以来,国内屡屡曝出塑化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近日,媒体再度报出,号称天下第一酒的&ldquo 酒鬼酒&rdquo ,经第三方检测得出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的惊人数据。塑化剂为何屡禁不止? 愈发引起对塑化剂这一类污染物的关注。 塑化剂事件发生后,大连依利特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和标准,针对塑化剂检测进行了大量技术研究,对现有系统产品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进,在最短时间内向国内外企业提供了这类有害物质的检测,并可以扩展到其他有害物质检定的解决方案。即使以后对该类物质的检测种类增加,用户也不需要投入很高的费用,就可以升级到新的指令规定。从实验的结果来看,我公司提供的HPLC分析检测解决方案具有分离效果更好,基线稳定,检测限低,灵敏度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参见:大连依利特塑化剂HPLC检测整体解决方案.pdf
  • 飞天茅台送检结果公布:塑化剂超标120%
    网友公布茅台香港送检结果:塑化剂超标逾一倍   博客达人“水晶皇”昨晚(12月9日晚)在其博客上公布了53度飞天茅台香港送检的检测结果。根据水晶皇贴出的检测报告,这瓶200ml被送检的茅台酒检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塑化剂的一种)含量为3.3mg/L,这个数据比中国酒业协会此前引用的国家标准高了120%。   “水晶皇”博客上公布的检验报告截图   水晶皇博客公布的检测报告显示,香港检测机构根据GB/T21911-2008 的国家标准,对送检的贵州茅台(600519)产品进行了6种塑化剂组分的检测,其中除了DEHP含量为3.3mg/L外,其他组分均未检出。GB/T21911-2008的标准适用于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含量的测定,该标准检出限为:含油脂样品中各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检出限为1.5mg/kg,不含油脂样品中各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5mg/kg。   水晶皇昨晚还在其博客上表示,“正在考虑将结果通知香港的消费者委员会、食物安全中心。”   中国酒业协会引用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中,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DEHP残留上限为1.5mg/kg。由于1L与1kg在白酒产品中的概念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认为“水晶皇”送检的53度飞天茅台DEHP含量超标120%。   今年11月19日,媒体报道称第三方机构检测发现50度酒鬼酒(000799)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亦为塑化剂的一种)含量大幅超标。随后塑化剂风波冲击更多白酒上市公司,A股市场上的白酒股不同程度出现大幅下跌。   一位注册名为水晶皇的博主在其博客上发文,于11月29日将一瓶香港购买的53度飞天茅台送检。此后,贵州茅台的二级市场走势一直被担忧的气氛笼罩。   12月7日,贵州茅台打破了长时间的沉默,公告称“公司长期以来坚持以质求存,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外加物质。公司对原辅料、与酒接触器具、在制品和产品实行全过程监控,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预警、研发和监控体系,公司所有原辅材料、与酒接触器具和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   此番香港检测结果出炉让猜测暂时告一段落,但后续事宜发展可能更值得投资者关注。此前,酒鬼酒为解决塑化剂问题,曾对所有包装生产线实施停产整改,此后又出资2亿元安抚经销商。
  • “塑化剂”检测取得新突破
    “塑化剂”检测取得新突破   常州检验检疫局已完成近500批次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塑化剂含量和迁移量的检测   近日,台湾“塑化剂”污染事件影响迅速席卷国内企业,食品生产企业处于极度恐慌状态。因食品接触材料中也存在因人为添加或工艺污染而含有“塑化剂”的风险,国外客户和国内下游食品生产企业纷纷要求上游食品包装供应商提供不含“塑化剂”的检测报告。常州检验检疫局食品接触材料实验室每天都会接到相关企业的此类咨询电话几十个,要求进行“塑化剂”检测。作为质检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检验检疫局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立即启动应对预案,针对食品接触材料“塑化剂”检测进行技术攻关,并取得突破。   台湾“塑化剂”污染事件是由于生产起云剂(饮料乳化剂)的厂家非法添加了用于塑料化工行业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而引起。“塑化剂”传统的检测方法一般采用的是有机溶剂超声、震荡或索式提取法对产品中塑化剂进行提取,提取效率较低,只能检测人为添加的大剂量(一般产品中塑化剂的限量为0.1%,即1000mg/kg)“塑化剂”,无法满足当前因工艺污染而导致的微量“塑化剂”的检测限值要求。   针对这一情况,常州检验检疫局第一时间启动重大事件科研攻关应急预案,采取三项措施,进行食品接触材料“塑化剂”检测技术攻关:一是成立专门技术攻关小组,由常州危险货物与包装检测技术中心主任汤礼军亲自挂帅,抽调中心精干力量,致力于降低“塑化剂”检出限的研究。二是制定科学的攻关方案。虽然塑化剂是玩具、儿童用品和食品接触材料中常规检测的项目,存在的检测方法较多,但各种方法的检出限一般在30ppm左右。台湾“塑化剂”事件后,各企业要求食品接触材料中“塑化剂”检出限为1.0ppm。针对这种情况,攻关小组广泛查阅文献和标准,整理出现在可能采用食品接触材料中“塑化剂”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和仪器检测方法,分组对不同的方法进行试验验证。验证可行后,采用阳性样品对各种方法进行比对试验,确定最优的试验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经过艰苦的技术攻关,常州检验检疫局食品接触材料实验室在短短两周时间内就将食品接触材料中16种邻酯的定量检测限从原来的30ppm降低到1.0ppm,定性检测限降低到了0.05ppm,从而解决了食品接触材料中微量“塑化剂”污染检不出、检不准的问题。三是采取审慎的验证手段。在检测技术取得突破后,为确保检测技术的可靠性,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攻关小组将优化后的试验方案和阳性样品分别送系统内外5家权威实验室进行外部验证。实验室间的协同试验结果显示,该技术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稳定性较好能满足当前企业对食品接触材料中塑化剂1.0ppm检出限的要求。   截至目前,常州局食品接触材料实验室已完成近500批次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塑化剂含量和迁移量的检测,其产品涵盖塑料包装、一次性纸杯、方便面纸碗、保鲜膜/袋、塑料瓶盖及垫片等。并在多批次食品包装材料中检出微量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物质。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包装材料生产监管,改进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工艺,为保障进出口食品接触材料及食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链 接   塑化剂,学名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类增塑剂,具有色浅、电性能好、挥发性小和耐低温等特点,是生产塑料制品(尤其是聚氯乙烯产品)和橡胶制品中很重要的添加剂,能有效地增加产品的可塑性、柔韧性或膨胀性。常用的邻苯二甲酸酯类主要包括: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16种。
  • 编辑视点:塑化剂魅影,酒鬼变“鬼酒”
    我要测讯 近日,媒体曝出第三方检测得出酒鬼酒中的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塑化剂使酒鬼变成了“鬼酒”。   媒体称,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自从2011年11月,台湾曝出塑化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以来,国内屡屡曝出塑化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塑化剂为何屡禁不止?   笔者了解到,就在2012年4月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理事会议和2012年7月中国酒业协会全国白酒国家评委会上,再次加强严控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的要求。然而短短的几个月,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常务理事成员——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就被爆出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   单单只是酒鬼酒有塑化剂超标的问题吗?笔者了解到,白酒的检测项目一般主要为:酒精度、总酸、总酯、己酸乙酯或乙酸乙酯(根据香型和标准)、固形物、甲醇、杂醇油、铅、锰、糖精钠等指标。据行业知情人士透露,塑化剂超标是白酒行业的特性。根据中国酒业协会调查结果,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份,最高2.32 mg/kg,最低0.495 mg/kg,平均0.537 mg/kg。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塑化剂超标现象被白酒生产企业长时间漠视。   据今年8月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显示,国内还没有白酒产品中塑化剂相关安全标准。   附录:   酒产品中的塑化剂,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溶进白酒产品塑化剂最高值是酒泵进出乳胶管,目前所有白酒企业都在使用该设备。每10米乳胶管可在白酒中增加塑化剂含量0.1mg/kg,有的企业用一次酒泵(50米乳胶管),还有的企业多达4~5次。   网友评论:   雾里看花168:我国目前对邻本二甲酸的限制至少落后20年 很多领域都没有具体的限制。是该想一想了!方便面的包装呢?是不是超标。“举一反三”是中国骨古代的成语,现代用的太少!往往是查出一个就处理一个!类似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西北风:增塑剂从何而来呢?从目前了解的工艺情况,显然添加的意思不大。那得追溯原材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管道和容器入手考察下吧。   Sodaba:往往冲在前面的容易中枪!一点不假~单是看看民间的饮酒吧~前段时间去买溶剂乙醇,当然了需要食品级的乙醇,在去乙醇供应商的那个地方竟然听到一个消息:本地区市面上销售的烧酒竟然是和我们用的溶剂一样的东西勾兑的!里面的甲醇有时候可是不低啊!哎~从本质还可以不顾你的安全,其包装材质的控制也就宽松到不知所重啦~   hza123:白酒都有塑化剂,看来标准是严重拖后腿啊。   huangza:白酒中塑化剂标准好像还没有吧。
  • 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
    没人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号称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一直以酝酿湘西千年文化,传承湘西古老秘方自居,号称“无上妙品”,其酒鬼酒系列也成功跻身高端白酒行列。但是,让人无法想象的是,酒鬼酒却存在意想不到的致命危险。   酒鬼酒中的塑化剂含量竟然超标高达260%,这是21世纪网将酒鬼酒送第三方检测得出的答案。   21世纪网在酒鬼酒实际控制人中糖集团的子公司北京中糖酒类有限公司购买了438元/瓶的酒鬼酒,并送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   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其中,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而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这份文件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酒鬼酒中的塑化剂DBP明显超标,超标达260%。   塑化剂即我们常说的增塑剂,塑化剂是2011年5月台湾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此后,塑化剂的“阴霾”效应不断扩散,在饮料、方便食品以及药物不断被曝出塑化剂超标后,其杀伤力让很多人谈“塑”色变。   食品中塑化剂超标将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认为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会毒害人类基因。   而“传承湘西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独创中国白酒馥郁香型”的酒鬼酒,业绩突飞猛进之时,却把大量带毒的酒不断抛向市场,让信赖其品质的消费者无辜受害。   同时,据21世纪网了解到的情况,塑化剂超标在白酒行业里不只是酒鬼酒一家,其他品牌的白酒,也存在塑化剂超标的情况。   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   在获知相关线索后,21世纪网便联系相关检测机构询问检测事宜。   21世纪网首先和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联系检测,虽然无数次沟通,几经曲折之后,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同意以白酒样品检测。   为保证检测的样品为酒鬼酒厂家的正品,21世纪网来到酒鬼酒实际控制人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所在地即中国北京西城区西外大街110号中糖大厦。中糖集团子公司北京中糖酒类有限责任公司的酒鬼酒专卖店就位于中堂大厦一层,此店也是酒鬼酒在北京年数最久的专卖店。   21世纪网在此地买了价位为438元/瓶的50度酒鬼酒4瓶(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最开始同意检测要求数量4瓶)。   但是,最终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没有酒鬼酒公司开具的带有公章的检测介绍信为名拒绝检测。   而后21世纪网获知,天祥集团即Intertek集团可以做白酒塑化剂检测。且Intertek集团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英国富时100指数成份股之一。   资料显示,Intertek专门做质量和安全服务,其客户包括众多的国际知名品牌、跨国公司和本地企业,以及政府机构,壳牌(Shell)、佳能(Canon)、麦当劳(McDonalds)、英国石油(BP)、宜家(IKEA)、雀巢(Nestlé)等都是其客户。   同时,天祥集团已被众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机构和权威机构所认可,在中国已经被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中国计量认证(CMA)等认证。   考虑到天祥集团具备检测资质,且为国际知名品牌、跨国公司以及政府机构提供检测服务,21世纪网便决定由天祥集团进行检测。   随后,21世纪网把酒鬼酒原封不动寄往上海的天祥集团进行16种塑化剂的检测。   5个工作日之后的10月31日下午,21世纪网收到了发自天祥集团的检测报告,检测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其含量分别为0.49㎎/㎏、0.41㎎/㎏和1.08㎎/㎏。   参照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的规定: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剂中人为添加。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9.0㎎/㎏和0.3㎎/㎏。   如此可见,DEHP的含量在正常范围内,为0.49㎎/㎏。而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明显超出0.3㎎/㎏的标准,超标达260%。
  • 白酒中塑化剂检测专题网络研讨会落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12月18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白酒中塑化剂检测专题网络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共吸引了160多人报名,近100人参加。   近日,媒体曝出酒鬼酒中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今年8月,中国酒业协会发布声明称,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结果显示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份,最高2.32 mg/kg,最低0.495 mg/kg。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较低。   为了配合当前形势,也为了让广大网友详细了解塑化剂的来源、作用、危害及检测等相关知识,仪器信息网举办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了各大仪器厂商及知名检测专家,为大家解读白酒中塑化剂检测问题、提供塑化剂检测解决方案,并就食品中塑化剂检测为大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研讨会报告内容简单介绍:   报告名称:酒类产品中塑化剂的检测   报告人: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孔祥词   孔祥词从近期酒类塑化剂事件出发,介绍了塑化剂的来源、危害以及我国相关限量标准等基本知识,进而详细介绍了酒类样品中PAEs(邻苯二甲酸酯类)提取、净化、浓缩、定容、测定的整个检测方法与流程。最后还介绍了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的检测能力。   报告名称:岛津应对食品中塑化剂分析整体解决方案   报告人: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温焕斌   温焕斌报告中首先讲解了塑化剂的来源、我国相关标准法规及检测方法等内容,进而阐述了目前塑化剂分析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接下来着重介绍了岛津色谱质谱测定塑化剂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前处理方法、GCMS-QP2010 SE、GCMS-QP2010 Ultra、全二维GC×GC及GCMS-TQ8030分析白酒中塑化剂的解决方案。   报告名称:天瑞仪器对食品塑化剂检测的解决方案   报告人: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周立   周立从塑化剂的来源与危害出发,介绍了天瑞仪器应对塑化剂的检测方案。其中详细介绍了白酒中塑化剂的检测、白酒包装材料中塑化剂的检测和饮料中塑化剂的检测方案。   报告名称:安捷伦检测食品中塑化剂的整体解决方案   报告人: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张之旭   张之旭从台湾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谈到目前国内的白酒塑化剂事件,又进一步为大家介绍了塑化剂的基本知识。并在报告中以实例介绍了安捷伦公司提供的包括样品制备、GC-MS、GCQQQ、LC、LCMS及LCQQQ分析食品中塑化剂的整体解决方案。   报告名称:气相(GC)和气质(GCMS)在塑化剂检测中的应用   报告人: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 吕建霞   报告首先介绍了塑化剂的基本知识、来源、危害及我国关于塑化剂的检测标准法规等。进而详细提供了赛默飞世尔气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白酒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残留的仪器配置参数设置、前处理方法及相应谱图等。
  • AB SCIEX白酒中塑化剂检测的最新解决方案
    自从2011年5月,台湾曝出塑化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以来,国内屡屡曝出塑化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从芦笋汁到辣酱塑料密封膜,时时刻刻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愈发引起对塑化剂这一类污染物的关注。近日来,媒体报道白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国家标准委员会现已发布标准《GB/T21911-2008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使用气相质谱仪标准用于分析食品中塑化剂。但是考虑到气质方法中样品处理后待分析液体中不能含有水这一因素,标准推荐气质方法不适合用于白酒中的塑化剂的分析。此外塑化剂种类包含800多种,单单依靠气相质谱法难以满足逐渐扩大的塑化剂范围,所以国家各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新液相色谱法来覆盖更多的塑化剂检测。在2011年在台湾发生塑化剂事件发生后AB SCIEX公司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准确、灵敏、高效的检测方法。在台湾有关部门发布检测标准当天下午,AB SCIEX公司立即为所有用户提供塑化剂的检测方法,以及第二天开设塑化剂专场技术讲座,为众多用户做了详细的技术讲解和应用培训。在媒体报道白酒中检测出塑化剂成分后,AB SCIEX公司亚太应用支持中心上海实验室迅速开发了以白酒为基质的样品中五种常见塑化剂的检测方法。前处理方法:移取摇匀后的白酒试样直接进样测定,以减少试剂、容器等引入的污染。注:前处理整个实验过程(包括标准溶液的配制)应尽可能使用玻璃容器,前处理方法应简单快速,避免接触塑料容器。色谱条件:色谱柱:Phenomenex Kinetex 2.6u C18 100A 100X4.6mm流动相:A:含0.1%甲酸水溶液,B:甲醇,梯度洗脱见表1流速:见表1柱温:35 ℃进样量:10 uL质谱条件:1.离子源参数2.化合物参数注:1. 本实验只针对五种常见的塑化剂进行检测,更多的塑化剂检测方法请参考AB SCIEX公司网站或联系技术支持(800 820 3488 / 400 821 3897)。2. 因为此类化合物在容器、流动相及色谱中广泛存在,应尽可能避免使用peak管。在液相部分尽可能用金属管路代替peak管。3. 此类化合物信号和基线均很高,表中所列DP和CE值并不是化合物灵敏度最高时的值。在此表中所列条件下,五种塑化剂均可在50 ~ 1000 ng/mL获得良好的线性拟合 (溶液中标准品浓度,不考虑前处理的稀释倍数)。实验结果白酒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色谱图: 图1 上图为常见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标准溶液色谱图,浓度为100ng/mL;下图为白酒样品色谱图。其中保留时间在7.3-7.8分钟之间的两组峰为来自色谱系统的杂质干扰。从上图中,可以明显得到,在白酒样品中检出:DMP、DIBP、DBP和DEHP等五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多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来自于多个不同厂家的白酒样品均检出常见塑化剂。AB SCIEX公司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在本次塑化剂曝光事件发生后,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建立相关的检测方法,在第一时间为用户提供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测定白酒中塑化剂的整体解决方案。关于AB SCIEX AB SCIEX公司是一家全球性企业,业务遍布世界上31个国家和地区。AB SCIEX公司是生命科学分析仪器技术发展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协助解决复杂的生命科学问题。AB SCIEX公司为生命科学众多领域提供仪器、软件、技术等服务,包括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研究,疾病研究,药物研发,食品安全和环境检测等。AB SCIEX公司拥有近30年辉煌的技术创新历史,是唯一且持续专注于质谱仪器的全球领导者。凭借应用生物系统/ MDS分析技术合资公司20多年的创新历史传承和市场领导地位。 AB SCIEX公司在产品开发首创方面持续昂领行业鳌头: 第一家推出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第一家推出LC-MS液质联用技术。 第一家推出飞行时间串联(TOF/TOF)质谱。 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通过QTRAP技术,在同一平台上实现了三重四极杆和线性离子阱的串联质谱系统。 AB SCIEX公司产品涵盖: 离子源分析质谱仪 质谱技术与分析仪器 液相色谱仪与液相质谱检测器 专业应用软件和技术方法 我们拥有广泛的科学分析工具的组合,使科学家能够在广泛的应用范围内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追求质谱极限(Pushing the limits in Mass Spectrometry)”是我们终极的追求目标。我们相信,在广大客户的支持下,AB SCIEX公司的产品技术研发之路将再添羽翼,昂领质谱、液相色谱技术的新潮流! 更多资讯,请您登陆AB SCIEX 公司网站www.absciex.com.cn。并在Weibo@ABSCIEX 或者在Youku上了解 AB SCIEX动态。
  • 白酒中塑化剂超标 赛智科技推出解决方案
    2012年11月19日国内高端白酒&ldquo 酒鬼酒&rdquo 被曝塑化剂超标。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热议。一时间,白酒的质量安全问题成了媒体追捧的对象。   昨日更有媒体报道称,为了让年份不够的酒液看起来好看,增加各种增粘剂可固化伪造粮食酒内的糖分,产生粘杯挂杯的效果。   19日晚,中国酒业协会发布声明。声明称:目前我国白酒标准正在研究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标准限定,某些媒体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就断言白酒产品塑化剂超标,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中酒协通过对白酒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查定,已知白酒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产生塑化剂。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中酒协建议卫生部门进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待评估后,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   赛智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期待卫生部尽快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赛智科技已安排应用检测部着手解决白酒中塑化剂检测方案,并成功推出LC-10Tvp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白酒中塑化剂DBP/DEHP的检测方法。 赛智科技推出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白酒中塑化剂DBP/DEHP的检测方法 更多检测方案请直接与赛智科技联系。 全国服务热线:400 001 2010 公司总机:0571-28021919                                赛智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2012.11.21
  • 白酒塑化剂或是瓶盖橡胶垫惹的祸
    连日来,媒体报道,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可影响发育,甚至导致肝癌。对于白酒中为何含有塑化剂,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白酒塑化剂有可能是瓶盖橡胶垫惹的祸。   董金狮表示:“白酒中塑化剂的来源很大可能性是来自酒瓶盖里面的橡胶垫,如果垫子是采用国家已禁用的聚氯乙烯,就会出现塑化剂溶入酒中的现象。”我国规定,塑化剂禁止添加到食品中,但可以使用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以增加材料的弹性、塑性、透明度、改变其性能。但不排除企业人为因素,因为添加塑化剂可增加白酒的黏稠度,让酒显得更有质量。此外,自来水管道、瓶盖等包装也可能是白酒含塑化剂的原因。   “白酒等食品含塑化剂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董金狮说。据了解,白酒行业塑化剂超标现象由来已久,甚至有的企业产品超标10多倍。酒业协会曾就此专门开会讨论,但因白酒行业检验的国家标准里,没有塑化剂检验这一项,所以并没有形成相关规定。董金狮建议,相关部门和企业都应该对白酒行业塑化剂问题加以重视,给消费者一个交代。质检部门应该对整个行业进行检查,如果确实是普遍现象,则应将白酒行业塑化剂检验列入国家标准并严格执法。
  • 五粮液一款产品被指塑化剂超标10倍
    “塑化剂事件”风波并没有随着贵州茅台的高调否认而偃旗息鼓。12月13日,“塑化剂事件”第三波再度来袭,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和洋河股份在内的三大酒业巨头纷纷“中招”。   当天下午,雪球认证用户为北京中能兴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官方账号的“中能兴业”发布微博称,中能兴业日前购买了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三家公司的11种酒,并送检塑化剂是否超标。当天上午,该公司已收到这11瓶酒的检验报告。其检验结果显示,在其送检的11款产品中,茅台、五粮液和洋河股份塑化剂指标均超标。   对于此次送检目的,中能兴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财务与估值分析是公司研究的重点内容,上市公司的产品质量、质量管控体系以及白酒的经销体系都是分析酒类上市公司的核心内容。   不过,“中能兴业投资咨询公司及其员工不持有任何白酒的多方或空方头寸。”中能兴业强调。   对此,华泰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由于“塑化剂”风波再起,再加上春季旺季之前的平淡行情使得白酒行业缺乏短期利好刺激,白酒板块将继续受此负面影响。   二级市场上,受此消息拖累,白酒股当天集体下挫,酿酒行业指数当天再度跌幅居前,板块整体跌幅达1.36%。   三大酒业巨头无人幸免   据中能兴业透露,参与此次检测的机构中心通过了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CNAS)、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CMA),是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科技成果检测鉴定市级检测机构。该机构的具体名称尚未得知。   根据其已经公布的检测结果,53度飞天茅台塑化剂成分DEHP含量为1.62mg/L,而国家标准为1.5mg/kg。相比之下,茅台塑化剂成分再次被检出超出国家标准8%。另一款51度茅台汉酱酒检验结果表明,其塑化剂成分DBP为6.37mg/L,而国家标准为0.3mg/kg。由此可见,该款产品较国标超标率高达20.23倍。   不过,三大酒业巨头中,五粮液旗下产品“中招”数量最多,其三款产品塑化剂成分全部超标,最高超标率高达10倍以上。   在52度五粮液产品中,塑化剂成分DBP和DEHP分别为3.24mg/L和1.87mg/L,分别超出国家标准9.8倍和24.67%。另一款五粮液的主打产品52度1618塑化剂成分DBP和DEHP分别为3.33mg/L和3.02mg/L,分别超出国家标准10.1倍和1.01倍。   此外,五粮液52度专卖店特供酒结果也显示,其DBP和DEHP分别为2.92mg/L和3.25mg/L,分别超出国家标准8.73倍和1.17倍。   同样,另一酒业巨头洋河股份的主打产品52度梦之蓝塑化剂成分DBP和DEHP也分别为3.26mg/L和1.93mg/L,分别超出国家标准9.87倍和28.67%。   五粮液3亿资金出逃居首   不过,从当天二级市场股价表现来看,三大酒业巨头中,股价表现分化。其中,五粮液股价跌幅居首,全天跌幅达3.67%,报收24.96元。同样,贵州茅台也下挫至205.70元,全天跌幅为2.91%。与此同时,洋河股份则逆势飘红。截至当天收盘,洋河股份报收91.04元,略涨0.60%。   另据当天的主力资金流向表明,三大酒业巨头中,五粮液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居首,净流出金额达3.036亿元 贵州茅台次之,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金额也过亿。反之,洋河股份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入5389.52万元。   对此,有流通股股东表示,从当前公开的检测报告来看,茅台、五粮液、洋河三大酒中,五粮液看似最严重。   而且,自“塑化剂事件”风波以来,其他酒类巨头都相继采取了增持等护盘措施来维护公司市值,但五粮液手握250亿元现金,看着股价暴跌,却无动于衷。   就区间跌幅而言,自“塑化剂事件”引爆至今,五粮液以19.24%的跌幅领先其他两大酒类巨头。相比之下,洋河股份和贵州茅台的同期跌幅分别为15.43%和3.9%。   前述华泰证券分析师称,除了白酒塑化剂事件影响外,五粮液经销商银基集团三季报公告亏损也使得投资者对于其未来增长更加担忧。   “根据公司川黔苏三大白酒产区‘十二五’期间27%的年均扩产计划,大量过剩的中低端产能将引发激烈竞争,公司获利风险加大,未来销售情况不容乐观。”财富里昂分析师宋丽华称。
  • 塑化剂检测列入婴幼儿服装新国标
    目前我国执行的婴幼儿及儿童服装国家标准中,对塑化剂项目并没有纳入限制规定,而新制定的国家标准中则增加了该项目,国家规定在婴幼儿及儿童服装不得检出塑化剂。据悉,目前新国标已完成制定,正在向国家标准委报批。   塑化剂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儿童服装中也常会使用到塑化剂,如涂料印花、塑料配件、饰物等,婴幼儿可能通过咀嚼、吸吮直接吸入塑化剂。据其介绍,在国外,早就有法令限制增塑剂(即塑化剂)在婴幼儿和儿童用品中的使用,而我国目前正在报批的《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中也增加了考核塑化剂的项目,规定6种邻苯二甲酸酯总量不得超过0.1%。   除了对塑化剂的限制规定外,对国内婴幼儿和儿童服装的重金属、致癌染料和致敏染料、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项目均有增加限制。如重金属,现行的国标中仅对可萃取的铬、铅等5种重金属有要求,但新国标将增加锑、镉、六价铬、钴、镍。   在服装的挂环、拉链、纽扣及其它装饰辅件上都容易存在重金属。此外,新国标还规定,婴幼儿制品上不应使用在外观上与食物相似的附件,在服装里面不得有易损伤皮肤的线头和接缝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