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厂家
暂无
暂无
张衡地动仪的密码何在6月23日成都商报报道张衡地动仪的密码已被国内专家破译,并复原了真正的张衡地动仪。张衡于公元132年发明地动仪,134年它准确测出陇西大地震,从而名扬全国。然而封建王朝却以地动仪为不祥之物而加以否定,张衡由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几年之后忧郁而终!原存于洛阳宫中的张衡地动仪也于公元190年被董卓火烧洛阳而毁,张衡地动仪从此失传。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国内根据《后汉书·张衡》的196个字的记载,复原了张衡地动仪,但这196个字的“天书”的奥妙并未被识破,因而所复原的地动仪未能起到作用。唐山大地震时它毫无反应;后来又曾拿到日本去表演也是大出洋相,反被老外讥笑。2002年地震学家冯锐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过去所复原的地震仪存在着原理性错误。原来那个“天书”中有一句关键所在的“中有都柱”被理解为“中有直立的柱子”而制作(见图一),这样一来它就无法区分一般震动与地震的差别,同时也不能敏感微小的震动。冯锐从吊灯能敏感地震的道理发现了所谓“都柱”是指“吊起来的柱子”,而且根据考古发现汉代已有吊灯的使用,张衡很可能就是根据吊灯结构设计出“都柱”的。从而冯锐就破译了“天书”中所记载张衡地动仪的密码,并且正确地复原了张衡地动仪,如图二所示。但是该报道并未提及正确复原的地动仪是否敏感到此次汶川大地震,但愿张衡的地动仪真的在失传1800年之后重新问世!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3/201103151614_282925_2197752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3/201103151614_282926_2197752_3.jpg科普作家方舟子又在媒体发飙,对张衡地动仪是否管用提出质疑。“地动仪早已失传,它是否具有监测地震的作用,也成了一个谜。”方舟子说,国内外不少专家根据《后汉书·张衡传》的简单描述,力图复原地动仪,但所有这些复原模型没有一个能够真正用于监测地震,不过是“艺术品”。-------------------------------------------------你觉得地动仪会管用么?是不是真的只是个摆设?
[color=#00008B]5月12日四川地震,牵动了全国民众的心。震感瞬间传至全国各地。一些网友认为,既然汉代就有“地震仪”,为什么依然无法预测地震呢?[/color] 也有网友指出,此前的“蟾蜍迁徙”已经预报了地震。动物真的能预报地震吗? 问题1 张衡地动仪能记录地震吗? ●地动仪无法记录发震时刻,更无法记录震级。因此,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来看,候风地动仪并不能记录地震,不是地震仪。 一些科技史著作声称,张衡在公元132年制造的“候风地动仪”能够准确记录地震,比西方第一台地震仪(由意大利人路吉帕米里制造于1856年)早了1700多年。也有些材料说,候风地动仪可以“预测地震”。 不过,史书中有关候风地动仪的记载,仅见于《后汉书》。这一段记载只有区区196字,其中描述地动仪内部结构的内容更只有“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这12个意义隐晦、众说纷纭的字。以后,北齐的信都芳和隋朝的临孝恭,也都制造过地动仪,还留下了相关著作,可惜他们的著作都亡佚了。显然,仅根据《后汉书》中的简陋记载,要复原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根本不可能。今天的复制品,其实是在史书那些“约束条件”之下所作的新创造。 尽管如此,《后汉书》的记载,还是向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用信息。首先,候风地动仪绝不是地震预测仪。它只有在地震发生之后才起作用,只不过能比从驿卒更早地通知京城的人士罢了。这就好比我们看到闪电,就知道接下来很可能会听到雷声,但在闪电发生时,雷声也已经同时发生,只不过还没有传到我们耳朵里罢了。 其次,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机理,候风地动仪是不太可能做到“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地震发生时,从震源会发出两种波:一种叫P波,是纵波,它引起的物体震动方向和波的前进方向一致;一种叫S波,是横波,它引起的物体震动方向和波的前进方向垂直。P波的速度比S波快,因此最先到达地面,形成地震波中的初波。据初波的震动方向就可以知道震源方向。 但初波非常微弱,因为它只能从震源直直地向着地震波接收处地面传播的P波,而这部分P波携带的能量只占地震波全部能量的一小部分。如果候风地动仪能敏感到对“第一哨”初波就做出响应,那么足以有许多别的和地震无关的震动,比如在它附近跺脚,能引起它的反应,从而让人误把许多不是地震的震动也当成是地震。但如果要让候风地动仪保持一定的“迟钝”性,它又有可能无法“感觉”到地震的初波,直到之后的各种波陆续传来时才被“惊醒”,可是这些迟来的波的震动方向已经完全不能代表震源的方向了。 何况,记录一次地震必须有三个要素: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和震级(地震强度)。候风地动仪只能记录震中方向。几台地动仪“联网”也可测出震中位置;但它却无法记录发震时刻,更无法记录震级。因此,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来看,候风地动仪并不能记录地震,不是地震仪,当然也就更不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了。
“地动仪早已失传,它是否具有监测地震的作用,也成了一个谜。”方舟子说,国内外不少专家根据《后汉书·张衡传》的简单描述,力图复原地动仪,但所有这些复原模型没有一个能够真正用于监测地震,不过是“艺术品”。方舟子说,在新的地动仪复原模型建成后,中国境内每年多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在该地动仪复原模型监测范围之内,却从来没有听说该复原模型监测到哪怕一次。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北京有震感,也没有听说在北京展出的该复原模型检测到。方舟子还在文中对《后汉书·张衡传》所记载的地动仪预报的陇西地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称部分史料相互矛盾,怀疑那次地震是“为了说明地动仪的神奇而编造的故事”。方舟子说,没有任何记载能够证明在张衡之后,他发明的地动仪起过作用。“我们不必怀疑张衡曾经建造出一台叫候风地动仪的仪器,但是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也没有理由让人信服地动仪曾经发挥过验震的功能,它很可能和今人复原的那些模型一样,仅仅是个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