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新材料检测

仪器信息网新材料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新材料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新材料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新材料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新材料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新材料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新材料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新材料检测相关的资讯

  • 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功能材料检测研究中心在桐城揭牌
    6月25日,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功能材料检测研究中心在桐城市揭牌。  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是我国玻璃新材料领域唯一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采用“公司+联盟”方式运营,拥有行业内占据领军和龙头地位的12家股东和82家联盟单位,组建形成了一支以“两院”院士为领军、科研经理人为带动、核心骨干为支撑的人才队伍。重点围绕信息显示玻璃、新能源玻璃、特种玻璃、节能低碳玻璃四大方向,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测试验证、中试孵化等,将率先完成信息显示、新能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应用新一代关键玻璃材料的产业化。  此次成立的功能材料检测研究中心立足桐城,辐射安徽,放眼全国,专注硅基材料领域功能材料的检测研发,为桐城硅基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先期已投资2000多万元,购置检测检验设备。  功能材料检测研究中心在桐城落地,是桐城实施“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加快招才引智的重大成果,也是政企合作推动桐城硅基材料产业链向上游延伸的生动实践。
  • 盘点“新材料之王”石墨烯的检测方法及标准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²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二维材料,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却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热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新能源、大健康、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被称为“新材料之王”。2004年,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 海姆和康斯坦丁• 诺沃肖诺夫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引发学术界轰动,两人也因此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自此,全球掀起了持续至今的石墨烯研究热潮。作为新兴材料,石墨烯一直备受关注,但也屡屡成为被炒作的话题;各类石墨烯“黑科技”层出不穷,真假难辨。前段时间,某品牌电动汽车宣称其石墨烯基电池,充电8分钟,续航2000里。次日,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就在电动车论坛上公开表示:“如果有人告诉你,这车能跑1000公里,几分钟充满电,还安全,成本又低。以目前的技术来讲,他一定是骗子”。该品牌随即发表声明,声称充电快的是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长续航的是硅负极电池。除此之外,市面上还有石墨烯面膜、石墨烯袜子等日消品,可谓“万物皆可石墨烯”。而现实情况是,石墨烯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存在技术瓶颈,其制备成本高,价格远超黄金。广告上石墨烯的噱头,更多只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猎奇心理,收割一波“智商税”。如何规范这一不良现象?业界普遍认为,石墨烯行业亟需统一的国家标准,通过检测认证正本清源。为促进石墨烯产业健康发展,本文特汇总石墨烯的常用检测方法与已发布的国家标准,供相关检测人员参考。石墨烯常用检测方法石墨烯的检测仪器主要分为图像类和图谱类,图像类以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为主,而图谱类则以拉曼光谱(Raman)、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光谱(UV)为代表。其中,光学显微镜、SEM、TEM、Raman、AFM 一般用来表征石墨烯的层数;SEM、TEM、AFM能够对石墨烯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而Raman、IR、XRD、XPS和UV则可对石墨烯的结构进行表征。此外,热重分析仪、激光导热仪、激光粒度仪、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等仪器也用来测试石墨烯的热稳定性、粒度、比表面积等物理性质。每种检测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在实际研究中,为提升检测精准度,几种表征手段往往联合使用,测试结果可互相对比、印证,进而为石墨烯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的保障。同时,随着石墨烯研究的不断推进,其检测方法将越来越丰富。已发布的石墨烯相关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GB/T 30544.13-2018纳米科技 术语 第13部分:石墨烯及相关二维材料2018-12-282019-11-012GB/Z 38062-2019纳米技术 石墨烯材料比表面积的测试 亚甲基蓝吸附法2019-10-182020-09-013GB/T 38114-2019纳米技术 石墨烯材料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定量分析 化学滴定法2019-10-182020-09-014GB/T 40071-2021纳米技术 石墨烯相关二维材料的层数测量 光学对比度法2021-05-212021-12-015GB/T 40069-2021纳米技术 石墨烯相关二维材料的层数测量 拉曼光谱法2021-05-212021-12-01GB/T 30544.13-2018是我国首个石墨烯国家标准,该标准界定了石墨烯及相关二维材料的术语和定义,包括制备方法、特性及其表征。此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产业界和学术界交流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语言,是开展石墨烯各种技术标准研究及制定工作的重要基础及前提。石墨烯材料比表面积大,拥有强大的吸附性能,在储能、催化、传感及水处理等能源、化工和环保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同方法制备的石墨烯材料比表面积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准确测定石墨烯材料的比表面积对其应用至关重要。GB/Z 38062-2019规定了亚甲基蓝吸附法测定石墨烯材料比表面积,即利用石墨烯材料在液相中吸附亚甲基蓝,通过吸附前后亚甲基蓝溶液的吸光度变化来计算出石墨烯材料的比表面积。石墨烯粉体材料在制备或应用改性过程中,可能引入一些含氧官能团,如羧基、内脂基、酚羟基和羰基等。这些含氧官能团对石墨烯粉体材料的电子特性、润湿性、导电性、导热性及化学反应活性等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测量含氧官能团的种类和含量,对石墨烯粉体材料质量控制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GB/T 38114-2019规定了一种低成本、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的Boehm滴定法,Boehm滴定法根据碱性试剂的消耗量,可计算出石墨烯粉体材料表面的羧基、内酯基、酚羟基和羰基的含量。石墨烯的层数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参数,准确测量石墨烯的层数对于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意义重大。光学对比度法与拉曼光谱法因其快速、无损和高灵敏度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测量石墨烯的层数。GB/T 40071-2021规定了光学对比度法(包括反射光谱法和光学图片法)测量石墨烯相关二维材料的层数的步骤、仪器参数要求、数据分析、层数判定准则。GB/T 40069-2021规定了拉曼光谱法测量石墨烯相关二维材料层数时的样品制备、仪器参数要求、表征步骤、图谱分析及结果表示等内容,并列出基于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测量某几个石墨烯薄片样品的实例。每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国石墨烯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节点,只有建立和遵循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促进石墨烯产业安全、有序和健康地发展。
  • 鲍磊:新材料新格局 检测机构要抓机遇迎挑战
    p   4月25日,千人大会——2017 (第十一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南京落下帷幕。在八大分论坛之一的“检验检测产业峰会”上,钢研纳克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鲍磊题为《新材料领域对检测机构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此回顾写下来,与读者分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570ebf47-7fa3-45ef-8243-d6158accc463.jpg" title=" 1.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中的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副总经理 鲍磊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国家新材料产业政策:三大举措 凸显重视 /strong /span /p p    strong 第一,中国制造2025 /strong :提起材料检测领域面临机遇,首当其冲便是国家的相应政策。2015年,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离不开材料,更离不开新材料。 /p p & nbsp & nbsp & nbsp 国家新材料产业政策也针对“中国制造2025”随之展开,首先从研发入手,“十三五”重大专项提出一系列新材料专项(包括“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 /p p   其次,只有研发没有产业也是不行的,必须将研发应用起来,国家也有一系列动作。2016年下半年,国务院副总理马凯针对新材料产业首先对长三角一带进行了考察,接着又对北京地区的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进行实地考察。同时设立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总理马凯亲自任组长,足见国家对新材料产业的重视。 /p p   最后,重大专项和产业的相关布局都落地在新材料的应用上:即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 /p p    strong 第二,国家新材料检测评价平台 /strong :这个平台,与以上提到的2016年副总理马凯的调研直接相关,国家委托工信部进行平台的建设工作。我们国家的科研成果很多,提及新材料,可能会想到我们有许多科研成果都与国际前沿跟进的很紧密。但当“中国制造2025”真正对新材料提出要求时,却发现我们的材料不行。问题在哪?调研发现,问题出在国内对材料检验检测的评价不统一,与国际不接轨,也不科学,不客观。针对此,国家通过工信部提出“国家新材料检测评价平台”,此平台直接对新材料检测评价,服务于国家智能制造2025。目前,平台已经搭建起来,并以社会团体的形式运行(平台发起机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p p    strong 第三,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CSTM)筹建 /strong :材料领域最权威的标准体系——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国际上材料相关试验工作都会用到ASTM。工程院王海洲院士提出中国要建立自己的astm体系——CSTM,这一呼声在工程院得到共鸣,工程院材料相关21位工程院院士联名向国务院提出倡议书,国务院十分重视并给予支持。目前已经注册了一个团体标准,并继续往前推进(在6月4号工程院将开一个大会,大家可以关注,到时这个平台将正式开始运行)。CSTM将借鉴ASTM,建设贯穿材料研究-生产-应用全链条的材料与试验三大标准体系:材料指标体系(融合生产与应用)、试验体系(与指标相对应的试验技术与方法)、评价体系(结果有效性评价),另外,CSTM体系从材料属性和材料应用两个维度设立领域委员会。CSTM体系的建立将是新材料领域的一大利好,因为国内现存的诸多标准都是条块划隔、行业划隔的,现在CSTM将各个领域统一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构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材料检测要抓机遇:参与重大专项研发 瞄准未来检测市场 /strong /span /p p   目前,国家针对新材料产业已经布局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彰显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而对于检测机构所面临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近期机遇就是参与重大专项研发,并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岁未来早作技术准备。新材料检测领域的发展趋势包括四个方面:新的表征方法和理念、大数据理念的兴起和应用、新材料提出的需求、新应用提出的需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849a5b07-a909-425b-ab43-daea0e6b3597.jpg" title=" 2.jpg.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性能表征新理念——材料基因、高通量、多尺度 /strong /p p   提到新的表征方法和理念,不得不提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支持的材料基因计划。这是美国的一个重要计划,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材料研发周期减半、费用减半,达到计算工具、实验工具、协作、数据共享的宏伟蓝图。具体内容来说就是:技术方法上用到计算工具、大数据工具及高通量新理念 实现各方面的协作,包括生产线从上到下、研发与产业、国营与私营、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协作等。传统的材料研发周期是线性的,无法跨越不同阶段,整个周期一般是20-30年。而材料基因计划的各个阶段是环形的,可以相互协作的,最终达到周期减半的目标(理论上甚至可以将周期缩短至2-3年)。同时,材料基因在国内也已落地开花,上面提到的重大专项就包含“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 /p p   关于新兴材料的需求,比如比如纳米材料、石墨烯、3d打印等新型方法。与传统加工方法不同,对应的检测方法也不同,目前多采用传统材料的性能检测方法进行测试,组织结构等的特殊性尚没有对应评价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材料检测还需迎挑战:核心竞争是人才 /strong /span /p p   对中国检测市场发展有几点思考: /p p   ★& nbsp 实验室的数量众多,参差不齐,存在重新洗牌的市场动力。假设所有实验室全部市场化,那么估计一半以上将无法生存。 /p p   ★& nbsp 实验室的定位和分工将逐步分化,针对各自细分市场。 /p p   ★& nbsp 实验室的竞争在加剧,是否能保持良性竞争,拭目以待。 /p p   ★& nbsp 人力资源成本大幅度提高,对实验室的发展是巨大挑战。 /p p   ★& nbsp 实验室技术 vs 实验室管理 vs 运营模式。 /p p   ★& nbsp 实验室最终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fc29506a-105a-4cdb-a9d2-7d256df4b5b5.jpg" title=" 1.jpg.png" / strong 2005-2015人力成本及人均产出增长情况 /strong /p p   中国2005-2015人力成本增长了371%,近4倍;而人均产出增137%,差不多一倍多,也就是说成本增加比产出增加要快,成本是一个大问题,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一段时间也避免不了。与美国、德国等这些一线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个差距赶不上我们迟早要补上。 /p
  • 新材料检测评价平台: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正式成立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6月16日,“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新材料检测评价平台“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正式成立,干勇、王海舟、屠海令等多位院士及发起单位等专家领导共同出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89c5cd64-d9ca-4af9-9a26-4821e75166c0.jpg" title=" 1.jpg" height=" 338"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大会现场 /strong /p p   中国新材料检测评价联盟由有研总院联合钢研钠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航工业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共7家单位发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22256057-e6ad-4a0f-b9cb-046a2d3896af.jpg" title=" 2.jpg" height=" 338"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揭牌仪式 /strong /p p   中国新材料检测评价联盟的 strong 目标 /strong 是,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促进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合作与发展,聚集行业中坚力量、检测机构及用户单位,协同行业上下游资源,优化新材料产业体系,为实现关键战略材料国产化提供重要保障。联盟的 strong 主要任务 /strong 是,围绕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与应用,联合开展新材料全生命周期检测评价技术与标准研究,搭建新材料检测评价平台,完善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检测评价体系,为我国新材料产业提供优质服务,加快推动新材料领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p p    strong 附录: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2016年12月,“中国新材料检测评价联盟”筹建座谈会在京召开 /p p   2017年1月,“中国新材料检测评价联盟”成立座谈会在京召开 /p p   2017年6月,“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p
  • 促进生物检测技术成果转化——第二届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系统创新论坛顺利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6月4日,第二届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协同创新论坛暨2016年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创新论坛,2016年北京市科技新星大师讲堂与协同创新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为贯彻“将科研主体与产业主体有效衔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初衷,本届论坛一方面设置了“科技讲堂”、“产业对话”、“科技创新”等环节,促进学界内部传承、交流、合作,推动学界与产业界互动、衔接 另一方面,举办了《生物检测监测联盟指向性课题》启动仪式,进一步践行论坛与联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初衷。会议现场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生物检测监测联盟秘书长周蕾主持,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张学记理事长、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黄峥女士、新星代表郭维博士、山西圣点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丁晟总经理分别致辞,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张学记理事长在致辞中提出本论坛的目的有二:一是为广大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二是为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搭建对接的桥梁。随着科技三会的结束,国家会正式颁布一系列的文件,减少对科研人员条条框框的约束,加大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我国将迎来科技创新的春天,希望与会人员以应用为导向,研究出更多满足现实需求的成果。黄峥女士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做了简单介绍,认为此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资深专家能提携帮助青年专家的成长。启动仪式  开幕式后,还举办了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6年生物检测监测联盟指向性课题》启动仪式,这是国内联盟中首次利用自有经费支持企业的科技需求,设置指向性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动物疫病诊断产品研发”课题的委托方为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担方为合肥工业大学陈伟 “一氧化氮健康品国内标准的制定”课题的委托方为上海诺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方为北京科技大学苏磊。张学记理事长和黄峥女士为双方分别授牌。  北京科技大学张学记教授  题目:从新界面新材料上的核酸传感到新器件中的定量细胞生物学  张学记教授从界面生物学检测、荧光化学传感、核酸生物传感、微流控芯片器件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等四方面介绍了其团队在生物检测方面的研究成果。其团队利用超浸润界面的富集效应实现了对痕量DNA的检测,检测限达到1.99fM 结合石墨烯氧化物的荧光猝灭与等温链替代聚合酶反应,开发了一种简便、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且可以实现多组分miRNA同时检测的新方法 研发的微流控芯片在细胞图案化芯片打开后,没有细胞损失,可后续挑选用于基因表达分析。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周晓光研究员  题目:生物(蛋白)组学技术的发展与精准医疗  很多时候,科学的发展是因为分析技术的进步,测序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高通量的基因分析,从而发展了基因组学,质谱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高通量的蛋白分析,从而发展了蛋白组学。虽然基因组学被认为是精准医疗的基础,但是中国基因组学奠基人之一于军研究员认为“单一基因测序结果很难明确诊断癌症,所以基因诊断本身很难成为临床上的一个金标准”。与基因分子相比,蛋白质更能直接反应生命体的状态,故周晓光研究员认为精准医疗信息来源不能只靠基因信息,蛋白组信息的获取同样重要,应是临床医学检测技术的另一爆发点。周晓光研究员介绍了蛋白质组检测的挑战以及相应质谱技术的发展情况。  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周蕾秘书长题目:新技术发布—第三代POCT:电驱控速免疫层析技术 第四代POCT:电阻抗自动免疫检测系统  周蕾秘书长首先对POCT的市场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其团队针对目前第三代和第四代POCT技术的不足而进行技术开发的思路。第三代POCT技术要求精确定量检测,即精度更高,速度更快,以目前常用的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为基础,为解决400纳米UCP颗粒空间位阻大从而影响敏感性的问题而采用了小于100纳米的UCP颗粒,为解决微孔材料毛细虹吸动力小影响检测速度的问题而利用电场改变液体浸润效果,最终开发出纳米上转发光电致免疫层析技术即电控驱速免疫层析技术。第四代POCT技术要求自动定量检测,周秘书长的团队采用了将中心实验室大型全自动仪器便携化的研发思路。以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基础,磁颗粒免疫捕获技术继续保留,光学检测技术采用电化学检测技术代替,多人分试剂包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代替,从而开发出电阻抗自动免疫检测系统。  南开大学尹学博教授  题目:碳点的新颖合成方法、发光机理及传感成像应用  尹学博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发展的碳点制备新方法,提出了碳点形成机理,研究了碳点的结构与发光性质的关系,实现了从细胞到胚胎、斑马鱼再到小鼠的碳点成像。  华东理工大学应轶伦博士  题目:单分子弱相互作用的纳米通道研究及仪器研制  应轶伦博士介绍了其在纳米通道单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成果,通过开发纳米通道超微电流检测仪器和开发纳米通道数据分析方法,从而实现了纳米通道高灵敏分析。  北京科技大学董海峰教授  题目:基于DNA四面体纳米结构及双链特异性内切酶的灵敏、多元的microRNA检测  董海峰教授将三维的DNA四面体探针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超灵敏的、多元的光学传感器,在同一溶液中同时检测三种不同的microRNA,并使其检测限达到了aM级别,双链特异性核酸酶使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使其能够灵敏的辨别三碱基错配以及单碱基错配,此方法能在癌症细胞培养液和裂解液中检测miRNA,表明此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分析中具有应用前景。  北京大学郭少军研究员  题目:新型异质结构纳米晶分析传感技术  郭少军研究员的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材料、催化和传感器件,核心思路为“新材料设计决定性质和应用”。主要研究内容是纳米晶尺寸、形状、成分和结构的精确调控,纳米晶功能的合理调控及实现新的功能,核心是增强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催化剂、传感器和光电器件的应用。此次报告主要介绍了其在纳米晶传感器方面的研究成果。北京大学赵美萍教授题目:活体动物脑区神经活性物质的在线连续监测  赵美萍教授介绍了采用微流控技术对活体小鼠脑部硫化氢含量的在线连续测量技术,认为小鼠脑部硫化氢浓度范围在30-40μ M。最后还介绍了活体细胞中APE1的荧光成像技术。清华大学李海芳副教授题目:肿瘤标志物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李海芳副教授的团队以酶催化化学发光为技术核心,开发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新方法和新技术,研发了肿瘤标记物诊断试剂盒。在此研究中,改进了酶标记技术和酶催化化学发光体系,发展了微孔板磁颗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了系列肿瘤标记物的CLEIA分析方法,并研制出系列试剂盒产品,证明了纳米免疫磁颗粒结合CLEIA在CTC细胞捕获和化学发光计数方面具有可行性。武汉大学林毅副教授题目:基于荧光量子点的体外检测新方法  林毅副教授主要介绍了半导体荧光量子点制备的新方法和基于荧光量子点的体外检测新方法,认为荧光量子点技术可实现高灵敏、快速的体外检测。同济大学万錒俊教授题目:新型NO供体的制备、NO控释和原位监测  万锕俊教授从新型NO供体的制备、NO的控释和镉类荧光量子点NO原位监测和近红外型荧光体系的NO原位监测三方面介绍了其团队在NO方面的研究成果。南京大学丁霖副教授题目:细胞功能分子的原位分析与质谱成像  丁霖副教授从细胞表面糖基原位检测、细胞内功能分析的原位检测、癌症在体靶向治疗与疗效监测和质谱成像分析技术四方面介绍了细胞功能分析的原位分析与质谱成像技术。华东理工大学左鹏副教授题目:纳米生物传感分析系统及在健康领域的应用  左鹏教授从纳米增强信号放大系统构建及应用、酶催化信号放大方法的构建及应用、纳米功能化微流控系统构建及应用三方面介绍了其团队在纳米生物传感分析系统的研究成果。  除此之外,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万宇平总经理以“勤邦生物食品安全快检市场需求分析”为题,深圳三相生物传感器科技有限公司周文强CEO以“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在幽门螺杆菌监测上的应用”为题介绍了公司的研发需求。参会人员合影
  • 仪器与检测已成为新材料进入终端市场最大阻碍!我国材料测试评价面临3大制约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国研制新材料的脚步从未停下,但 strong 近年来,许多已经产业化的材料却迟迟没有进入终端市场,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新材料进入终端市场的进度?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材料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评价,但仪器与检测,都存在不小的问题。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不完全统计,在新材料测试评价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布局了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主中心、钢铁、电子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稀土新材料4个行业中心、浙江、四川、湖南3家区域中心;国家质检总局布局了国家磁性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碳纤维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以及多家检验检测技术联盟;此外,材料领域还有数量众多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地方分析测试中心、高校实验中心等。但我国材料测试评价面临规模普遍偏小、高端设备难以自给、部分测试方法落后的制约。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材料测试评价规模普遍较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一方面,我国材料测试评价机构平均收入低。《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材料测试机构数量为1200家,占全国检验检测机构3.0%;材料测试服务业收入为57.3亿元,占检验检测服务业收入的2.0%;材料测试机构平均收入达到477.5万元,仅为全国检验检测行业平均收入的67%。另一方面,与进入国内检测市场的国外企业相比,国内机构在规模和综合实力差距较大。2016年材料测试领域23家外资企业收入达到8.08亿元,平均收入超过3500万元;而国内企业的平均收入仅为375万元,仅为外资企业平均收入的10.7%。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高性能测试仪器设备不能自给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从整体上看,我国测试分析仪器集中在中低端,中高端检测仪器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尚不能自给。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2016年,检测分析仪器贸易逆差占仪器仪表行业的比例分别为75.91%、80.46%和78.34%。从材料测试表征仪器设备看,痕量超痕量成分测定、高端电镜等科研用、复杂精密型仪器依赖进口,超高温拉伸/蠕变/疲劳试验机、拉扭复合热机械疲劳试验机等极端条件性能试验设备被国外禁运,在线关键参数测试技术和设备缺乏,国产测试仪器的部分关键部件仍要进口。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部分测试评价方法和认证落后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从分析测试方法标准数量看,我国与国外和国家分析测试方法标准已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分析测试技术应用角度看,色谱、光谱、质谱、电子显微镜等国际最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我国的分析测试标准;从重要领域典型标准看,我国相关标准的测试水平基本与国际一致。但新材料领域部分测试评价方法落后,存在“测不准”、“测不全”甚至“测不出”问题。例如,用于先进金属材料的精细化、系统化、更接近真实服役条件下的性能测试表征方法和手段不足,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质量影响较大的原材料至今没有统一的检测、评价方法和标准。此外,航空装备、石油化工、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及其相关材料、构件的质量评价认证、安全生产认证主要掌握在国外认证机构,致使国内已产业化的材料很难进入终端应用市场。 /p
  • 我国研究者成功合成荧光探针新材料 可用于金属定量检测
    记者日前从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获悉,该学院通过国际合作,成功合成了2个罕见的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该材料可作为荧光探针高效检测铁离子等金属离子浓度,可为皮肤病和贫血症等疾病中Fe3+的定量分析以及环境中Fe3+的监测提供简单、高效的检测方法。  “传统荧光探针存在荧光信号不强、选择性差、灵敏度低、回收困难等问题,而金属—有机骨架荧光探针在用于金属离子检测方面,具有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刘建强说。  刘建强说,该研究以分子工程学为依据,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方法合成了2个罕见的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该新型材料对不同浓度的离子进行探测后,对于铁离子和重铬酸根离子表现出了特殊的敏感性,荧光强度出现了快速的降低,并对二氧化碳有选择性吸附作用。  在探索合成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规律的基础上,该团队将该材料应用于荧光探针领域,对金属离子可进行高效检测。“检测极限值越低代表灵敏度越高,检测效果也越好。以铁离子的检测而言,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做成的荧光探针检测限度,远优于传统材料。”刘建强说。  “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探针材料,表现出对铁离子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在荧光探针和生物标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李宝红说。  此研究由该学院博士刘建强和西北大学博士侯磊、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斯图尔特巴顿等完成。相关科研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ChemPlusChem》上。
  • 2023高分子新材料检测技术交流会圆满结束
    2023年6月15日2023高分子新材料检测技术交流会在深圳圆满举办。高分子新材料是化工新材料产业的主要门类之一,不仅本身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对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为推动和落实检验检测服务、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分享和交流国内外高分子行业最新检验检测技术及分析仪器设备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检测技术工作委员会联同岛津企业管理(中国) 有限公司决定召开“2023高分子新材料检测技术交流会”。会议现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周竹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进行致辞,在致辞中,介绍了石化行业的基本情况,目前化工新材料的研究方向,此次会议分享行业的新标准、新方案及仪器设备应用,专业性强、内容丰富,希望可以更好服务产业发展,提高检测技术,全面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副部长 朱精华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副部长朱精华进行致辞,在致辞中表示,岛津历来重视化工新材料行业发展,致力于新产品、新应用方案的创新,以成套的解决方案、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支持,得到化工市场用户的肯定和信赖。经过长期的沟通交流合作,岛津和石化联合会检测技术工作委员会今天共同举办此次会议,为行业搭建高效沟通平台,希望此次会议圆满成功。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国家化学建材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 者东梅发表报告《合成树脂行业现状与展望及测试技术研究方向》国家石化有机原料合成树脂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副主任 王超先发表报告《合成树脂检测实验室的设备配置、期间核查与校准》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分析中心化工应用经理 彭树红发表报告《BDO化工项目中的应用解决方案》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光谱产品经理 郑伟发表报告《塑料老化降解的快速表征和检测》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态毒理与环境安全实验室副主任 梅承芳发表报告《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性能测试和评价关键技术》中国中化蓝星股份公司、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组长 曹金鹏发表报告《“塑料透光率测定”、“塑料产品体积电阻率的测定”实验室比对结果分析》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质谱产品专员 王子君发表报告《质谱技术在高分子材料分析领域的应用》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X射线荧光产品专员 方瑛发表报告《X射线荧光技术在新材料领域的应用》嘉宾交流会后,与会嘉宾与发表专家就发表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分享更多行业信息。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集材检测网发布!第五届新器件新工艺推动新材料新设备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9月26日,在第12届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半导体设备年会、第12届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展示会同期,第五届新器件新工艺推动新材料新设备创新发展论坛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联合体、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主办,复旦大学校友总会集成电路行业分会、求是缘半导体联盟、长三角设备材料推进小组、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协办。将共同探讨新器件新工艺需求下,集成电路材料、设备及零部件等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同期举办产业对接会,构建上下游互通渠道。论坛现场开场介绍冯黎博士 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资深副总经理、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联合体秘书长冯黎博士作为本次论坛的主持人进行开场并对本次论坛的相关背景内容进行了介绍。本届新器件新工艺推动新材料新设备创新发展论坛已然走到了第五届,自 2020 年成功举办第一届起,以每年一届的节奏持续向前推进。值得一提的是,论坛的举办场地均精心挑选在合肥、重庆、无锡等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区域,这些地方在集成电路领域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及活跃的创新氛围,为论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优质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新器件、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领域的创新发展与深度融合。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联合体正在加速研发产业化。创新联合体聚焦集成电路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工作。主要围绕硅片制造与晶圆制造材料,并适当外延至集成电路材料研发所需的相关工艺装备、零部件、易耗品以及材料表征设备、仪器等,通过创新联合体内紧密配合,开展共同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国际国内交流等合作,积极推动集成电路材料生态链发展。创新联合体立足上海,逐步辐射长三角区域,服务全国产业。成员单位目前已有147家,38位行业专家,涵盖16个领域产业信息,产生10万多词条内容。在介绍完毕后,本次论坛正式开始。领导致辞郭奕武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举办此次论坛,旨在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构建产业生态圈。过去会议期间,众多企业突破技术关键,推进前沿技术与创新发展。尽管全球集成电路行业面临下行压力,长三角地区仍优势明显,2023 年销售规模增长,其中长三角增长突出,各领域占比较高。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设备材料业受益本土化增长显著,张江形成产业集群,集聚众多知名企业,且成立零部件市场,各区均有一些特色产业。针对论坛议题,有以下要点:加强技术创新,国家集成电路进入关键期,未来需创新突破;协同发展,创建开放合作生态,如企业间协同合作;关注市场需求变化,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创建良好生态,落实政府产业政策,坚持开放合作,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协会将推动产业融合,希望通过这次论坛大家能凝聚智慧,达成共识,在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预祝论坛圆满成功。于燮康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强链专班首席专家第五届新器件新工艺推动新材料新设备创新发展论坛召开,该会议具有重要意义。集成电路新材料技术取得进展,如第三代半导体成为竞争焦点,5G 等技术发展推动新材料新工艺创新。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到微纳电子制造阶段,需多种技术结合推动。中国半导体材料努力实现国产替代,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在高端方面存在差距。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波动向上,中国市场增速高于全球但技术基础薄弱。应利用产业转移机遇,关注下游应用市场需求变化,完善本土产业链,减少对外依赖。希望政府出台优惠支持政策,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投入,高校重视相关教育培养,还应谋求合作,吸引全球人才,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与技术研发合作。总之,半导体新器件和新工艺的发展对于整个半导体行业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推动技术创新,还促进产业升级和市场规模的扩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需求的增长,这一个领域将持续发展,实现前进的发展势头。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刘兵 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资深副总经理、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联合体首席技术专家演讲题目:产研联动加速集成电路材料协同创新集成电路材料是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基础。大陆集成电路材料市场规模约占全球 20%,23 年全球总量下降时大陆仍有增长,国产化比例不断提高,成熟工艺品种覆盖率从2020年的25%左右到2023年接近60%,但市场销售占比低于品种覆盖率。材料对集成电路发展贡献大,未来需解决国产化剩余难题,如研发成本高、周期长、研发工具不足等,提出材料计算加人工智能的研发新范式,并且国际上已有成功案例可供借鉴,国内也有相关的实践成果,如抛光工艺、添加剂等方面的优化及测量方法改进。未来要打造研发平台,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已在嘉定等地布局,希望促进企业间合作,从多方面推动集成电路材料发展。张克云 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质量流程部部长兼应用实验室主任兼性能实验室主任 集材检测网由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发起成立,是一个专注于集成电路材料和零部件检测服务的平台。它具备共享检测设备、专业人员等优势,以保障检测效率和质量。拥有百余套先进检测设备及专业团队,具备 CNAS 等专业资质证书,能为企事业单位、高校研究院等提供高水准、高效率产品检测服务。服务领域涵盖集成电路材料全品类检测及相关服务,用户可通过网站或小程序进行操作,如选择检测项目、提交订单等,还可根据需求选择单独下单或组合服务,查看检测要求和设备管理等。网站会随新开发和设备增加不断扩展检测内容,以全面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集材检测网发布仪式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 郭奕武,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强链专班首席专家 于燮康,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资深副总经理、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联合体首席技术专家 刘兵,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质量流程部部长兼应用实验室主任兼性能实验室主任 张克云共同按下集材检测网发布仪式的启动按钮,标志着集材检测网正式发布。专家分享陈立烽 英飞凌科技(中国)高级技术总监演讲题目:CoolSic&trade MOSFET 赋能电力电子系统的创新设计碳化硅作为新型材料,与传统硅基器件相比,在应用频率、电力等方面有不同特点,其应用可丰富器件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解决损耗等问题,利用其材料特性提高效率、降低热损耗等。如在汽车应用中,碳化硅能根据不同行驶状态降低损耗;在电子商品中,对安全性有要求,碳化硅器件特性可发挥作用。在实际应用方面,碳化硅能降低光伏逆变器损耗,实现创新应用,如开发新的细节、简化系统等。还可更好实现新的转化,如提高驱动效率、减小系统复杂度等,其封装也有新方式,如顶部散热。大华科技有相关方案,包括芯片保障、封装技术创新及应用新指标等。碳化硅器件发展历程较长,未来有更高频率、更大功率输出和更低损耗等方向,为产业链上下游带来发展空间。李海明博士 重庆芯联微电子有限公司资深副总经理演讲题目:芯征程,渝你同行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自 2005 年不断成长,中国市场大但进口依赖率高。大陆集成电路产业有规模巨大、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特点,其中长三角占比超一半。设计领域市场大但竞争激烈有内存问题,制造与封测趋于稳定需新突破。大陆 12 英寸晶圆产能方面,建成及在建、规划的数量较多,低端工艺节点产能过剩,55 纳米以下到 2025 年情况不同,40、28 纳米有更多机会及自给率提升空间。成渝地区成为跨省域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及全球前十电子信息制造集聚地,有明确发展目标和领域规划。中国晶圆制造企业要从国产替代扩展到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重庆芯联微电子投资超250亿,注册资本87亿,有大基金和车企投入,致力成为西部先进、世界一流汽车芯片制造企业,助力集成电路第四极。芯联微电子公司分两期建设,有三个工艺平台,工艺节点达国内先进水平,项目有里程碑时间节点,昨日厂房刚封顶,未来将完成洁净空间等建设,产能逐步推进。希望移植成功经验,助力国内新材料等发展,在新征程上成功发展。倪晓峰 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资深总监演讲题目:集成电路设备的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半导体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现随大数据、AI 等进入快速发展期,推动计算机深度学习及相关应用发展,深层次 AI 等应用对半导体技术提出挑战也带来机遇,市场有望在 2030 年达一万亿美元规模,中国增长高于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不断成长,中国国产厂商表现突出,半导体材料也有大发展,但行业飞速扩张带来能源巨大挑战,需将数字化和绿色化作为目标,实现能耗降低。半导体制造有物理缩微和先进封装两个重要方向,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性能,如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优化工艺提高测试速度等,先进封装可提升系统支撑度和功能多样性。将前端工艺与先进封装有机结合起来,提供新一代解决方案,这样可以使芯片的性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姜鹏飞 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演讲题目:材料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阳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与成果。随着半导体制程节点的不断推进,新的需求和工作要求应运而生。在不同的纳米节点,如 20、14、10 纳米等,出现了对特殊功能需求、通道工艺以及化学技术等方面的要求。针对这些要求,新阳公司积极研发并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例如,为解决金属腐蚀问题,研发出通过添加合适转型剂来减少电位差从而避免电化学腐蚀的产品,且经过长时间研发摸索,已成为亮点产品。在刻蚀工艺方面,有提高氮化硅和氧化硅选择性刻蚀的产品,解决了传统工艺中出现的黏附和刻蚀问题。还有针对硅刻蚀及表面处理的产品,通过选择合适活性成分和添加剂,实现了快速稳定去除硅并降低表面粗糙度等目标。在电镀添加剂领域,新阳公司已推出三款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3115 等系列适用于不同制程的添加剂,3117 适用于 20 - 40 纳米制程且有配套电镀液体,3119 系列在 20 纳米以下处于测试评估阶段。10 纳米以下技术节点的配套技术开发也有初步样品供行业客户验证。新阳公司自身实力雄厚,成立于 1999 年,2011 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从事半导体行业相关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为用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产品应用领域集中在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等方面,有技术研发中心和团队作为支撑。公司在上海、安徽等地有生产基地规划,上海母公司产能饱和,安徽基地一期投产,奉贤基地在建。在半导体制程的清洗和电镀技术方面,公司能提供相应产品和技术服务,且随着行业发展,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要求,为本土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沈婧博士 堀场(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前沿应用开发中心总监演讲题目:与光同行— 探索材料从宏观到微观的世界材料创新是半导体未来开拓性发展的关键部分,建立材料性质与表现形式的关系意义重大,且能通过材料特性反馈工艺情况。HORIBA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核心技术,拥有一系列材料管控手段,尤其专注光谱对材料的仿真,涵盖多种光谱技术,可解决材料的多种问题,如薄膜厚度、缺陷、掺杂程度等。通过诸多具体实例,生动展示了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如金属与硅结合的应力分析、碳化硅缺陷研究、提高空间分辨率的方法等,展示了这些技术在不同材料和场景中的应用,包括对缺陷、掺杂、结构等的表征,以及与其他设备结合模拟实际工况测试。还提到专利技术如NanoGPS 芯片在不同仪器和区域转移定位,光刻胶及椭圆偏振光在膜厚等方面的表征应用。HORIBA提供半导体相关过程的控制检测产品及解决方案,拥有多种技术平台,在中国有完整链条提供全方位服务,其应用开发中心专注方案开发、产学研结合及人才培养,利用相关技术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涵盖流程分析、薄膜库存、特殊元素分析、颗粒分析等,欢迎大家进一步交流,共同推动半导体材料表征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冯莉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产业研究与咨询高级总监演讲题目:全球半导体产业现状和展望本次分享全面剖析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在市场概况方面,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库存历经周期波动,从2021年芯片短缺到2023年过剩,智能手机和PC出货量在2022 - 2023年有所调整后于2024年恢复增长。PS等领域2024年预期乐观,各区域增长态势有别,北美增长迅速,亚洲23年下跌后24年反弹显著。按产品细分,存储芯片等在2023年下跌后2024年强力反弹,其他产品也呈增长趋势。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30年在AI和汽车电子等带动下将突破万亿美金,汽车应用市场规模将大幅提升,占比增长,技术节点要求也不断推进。AI时代为产业带来巨大想象空间,营收规模预计大幅增长。产业发展上,全球半导体产能稳定增长,2024年5纳米及以下节点产能受数据中心等驱动增长,先进技术节点未来拉动作用显著。产能重心向亚洲转移,中国产能占比从2000年的2%提升至2020年的17%,2026年预计占全球产能26%。各国政府积极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美国、欧洲出台芯片法案给予高额补贴,日韩也大力扶持半导体产业,中国有系列政策支持,大基金持续投入关键环节。国内外半导体制造厂商积极布局,中国在设备出货量和投资方面表现突出,2024年引领全球且投资大幅增长,未来三年支出量居前,细分设备投资中前道占比90%,2025年市场规模将创新高。长期发展需持续投入,因国内芯片供需差距仍大,国内晶圆厂布局广泛,未来投资受政治、相关法案和供应链安全等因素影响,投资方向以300毫米晶圆厂为主,内存市场复苏以及对高效能运算和汽车应用的强劲需求推动前端设备支出增长。不同地区投资变化各异,新兴地区增长明显,我国研发投入占比有所增加,SEMI作为行业协会拥有众多会员,注重标准建设与展会服务,为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与交流的平台。上下游对接会上下游对接会也是本次论坛的最后一个环节,用户方由华润微、华虹无锡、重庆芯联微、工研院四家单位组成,供给方则由83家单位组成。对接会现场
  • 助力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重庆新增一个国际标准检测中心
    5月1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两江协同创新区获悉,近日,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收到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授予的认可决定书,标志着该院检测中心硬件设施、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均达到国际认可准则要求。▲认可决定书。受访者供图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检测中心的测试领域涵盖新材料、化学化工、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农林科学等各大行业。可以解决研发、生产过程的材料表征和技术问题,为科研检测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新材料领域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加速发展。据了解,检测中心“硬件”强大,配备全进口的专业检测仪器,包括蔡司热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金相显微镜、布鲁克原子力显微镜(AFM)、台阶仪、梅特勒的热分析仪器(TGA、DSC、DMA)、麦克多站全自动微孔物理吸附仪(BET)、耐驰激光导热分析仪(LFA)、岛津的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仪等,可进行材料微纳米级别的表征形貌分析、成分分析、热性能和结构分析等,为各大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提供专业的科研检测服务。▲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检测中心。受访者供图据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规定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实施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验机构的认可工作,具有重要的国内国际影响力。该负责人表示,获得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认可,标志着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检验中心具备了国家和国际认可的硬件条件、管理水平以及检测能力,有助于提升研究院所出具的检测报告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推动行业水平发展;下一步将继续为国际间实验室认可的双边、多边合作交流提供平台,进一步提升研究院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 加强校企学术交流,东曹GPC技术助力橡塑新材料分析检测
    7月21-28日,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办了第四届橡塑新材料分析检测技术高级研修班,本届研修班主要面向企业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实验测试人员进行实验技术及应用基础培训。东曹(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的张琳博士在研修班上做了《最新凝胶色谱技术在高分子表征中的应用》学术报告。东曹技术中心张琳博士分享报告凝胶渗透色谱技术(GPC)是研究橡塑材料的常用分析手段,通过与多检测器联用可用来分析材料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以及分子链嵌段结构组成和分子链构象信息,帮助优化加工工艺,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东曹高性能HLC-8420GPC凝胶渗透色谱仪,具有独特的双泵双流路、一体化、整体控温和半微量设计,搭配TSKgel高分辨率色谱柱,能够提供极为稳定的基线、优异的分离效果和专业的数据处理,实现可靠而重复性高的分析结果。图 东曹高性能HLC-8420GPC凝胶渗透色谱仪当前,新材料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仪器设备的技术水平在新材料的研发与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东曹在GPC领域积累了50多年的研发和应用经验,我们坚信能够凭借先进的色谱分析技术及稳定高效的产品,助力我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阅读:1、东曹GPC用户专访(一):被“橡塑”粘住的科研工作者——访青岛科技大学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庄涛2、东曹GPC用户专访(二):从墨水到光刻胶,瞄准“卡脖子" 问题——访苏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负责人朱健教授
  • 汽车新材料研究应用及检测技术会议即将召开,线上报名开启!
    汽车材料是汽车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性能。在科技发展的助推下,各类新型汽车材料不断涌现。整体来看,汽车材料正朝着轻量化、多元化、高性能等方向发展。为促进材料与汽车的融合创新,赋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携手仪器信息网于2023年9月14日组织召开汽车新材料研究应用及检测技术网络会议,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汽车用先进结构材料和相关检测技术展开研讨。欢迎大家参会交流! 会议日程 (该日程可能变动,请以会议官方页面信息为准) 报告嘉宾 (按报告时间排序) 参会指南 1、进入会议官方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utonewmaterial230914/)进行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会议官方页面报名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9月13日。3、会议召开前一天进行报名审核,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4、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5、会议联系人:高老师(电话:010-51654077-8285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6、赞助联系人:周老师(电话:010-51654077-8120 邮箱:zhouhh@instrument.com.cn)
  • ACCSI 2018之“新材料检测技术及仪器发展论坛”邀您参加!
    p   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等各方的有效交流,带动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常州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艾卡(广州)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的“ a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18/Index.html"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2018第十二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简称ACCSI2018) /span /a ” 将于2018年4月15-16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 /p p   作为重要分论坛之一——ACCSI 2018“新材料检测技术及仪器发展论坛”将于2018年4月16日下午在常州香格里拉酒店同期举行。聚焦新材料检测技术及仪器最新动态,加入新材料、新技术、新发展的现场交流视听盛宴......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ACCSI 2018“新材料检测技术及仪器发展论坛”邀您参加!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112, 48, 160) color: rgb(255, 255, 255) " strong 关于ACCSI 2018“新材料检测技术及仪器发展论坛” /strong /span /p p    strong 一、论坛时间 /strong :2018年4月16日下午13:00-17:00 /p p    strong 二、论坛地点 /strong :常州香格里拉酒店 /p p    strong 三、联合主办 /strong /p p   仪器信息网 /p p   北京材料分析测试联盟 /p p    strong 四、参会对象 /strong br/ /p p & nbsp & nbsp & nbsp 新材料业界专家/学者、实验室主任、技术/研发负责人、采购负责人、QC/QA负责人 /p p   相关仪器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总工、市场总监、研发总监、销售总监等 /p p    strong 五、论坛规模 /strong :100人 /p p    strong 六、论坛内容 /strong /p p   新材料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三大支柱性高新技术之一,也是当前最重要、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新材料技术也成为世界各国必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材料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离不开分析表征技术及仪器的革新与进步。 /p p   为助力我国新材料检测行业的良好发展,与仪器企业、检测机构、用户等共同探讨新材料检测热点需求、最新技术及发展趋势,ACCSI 2018特别设置“新材料检测技术及仪器发展论坛”。 /p p   论坛由仪器信息网与北京材料分析测试联盟携手,围绕新材料检测热点行业和热点表征技术两个维度,特邀来自国家质检部门、检测机构、仪器厂商的高层或业界专家,以邀请报告和现场交流的形式与大家共同探讨新材料检测技术及仪器发展。 /p p   论坛报告涉及热点新材料领域包括新能源电池、半导体、石墨烯、LED等,涉及检测技术包含颗粒表征技术、电子显微学技术、无损检测技术、质谱技术等。 /p p    strong 七、论坛日程( /strong 以年会官网最终信息为准) /p table align=" center" border=" 1" cellpadding=" 0" cellspacing=" 0"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word-break: break-all " valign=" top" width=" 570" p style=" text-align:left"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主持人: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 秘书长 /span & nbsp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关璐 /span /strong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2px" td styl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moz-use-tex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oz-border-top-colors: none -moz-border-right-colors: none -moz-border-bottom-colors: none -moz-border-left-colors: none border-image: none padding: 0px 7px word-break: break-all " height=" 42" valign=" top" width=" 570" p style=" text-align:left"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报告题目: /span 电池相关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对检测仪器的要求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left" strong & nbsp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报告人:广州邦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苗春茂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38px" td styl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moz-use-tex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oz-border-top-colors: none -moz-border-right-colors: none -moz-border-bottom-colors: none -moz-border-left-colors: none border-image: none padding: 0px 7px word-break: break-all " height=" 38" valign=" top" width=" 570" p style=" text-align:left"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报告题目: /span LCD/LED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液晶面板行业材料性能检测探讨 /span br/ & nbsp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报告人:珀金埃尔默仪器有限公司材料表征技术支持 方伟宇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36px" td styl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moz-use-tex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oz-border-top-colors: none -moz-border-right-colors: none -moz-border-bottom-colors: none -moz-border-left-colors: none border-image: none padding: 0px 7px word-break: break-all " height=" 36" valign=" top" width=" 570" p style=" text-align:left"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span /strong /p p strong 报告题目:工业CT在电池检测领域的应用 /strong br/ & nbsp 报告人: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 nbsp 杨国芳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moz-use-tex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oz-border-top-colors: none -moz-border-right-colors: none -moz-border-bottom-colors: none -moz-border-left-colors: none border-image: none padding: 0px 7px word-break: break-all " valign=" top" width=" 570" p style=" text-align:left"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span /strong /p p strong 报告题目:材料未知成分分析检测技术及最新进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left"  报告人: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nbsp 吴杰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moz-use-tex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oz-border-top-colors: none -moz-border-right-colors: none -moz-border-bottom-colors: none -moz-border-left-colors: none border-image: none padding: 0px 7px word-break: break-all " valign=" top" width=" 564" p style=" text-align:left"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span /strong /p p strong 报告题目:颗粒表征技术在能源颗粒材料中的应用与进展 /strong br/ & nbsp 报告人: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 nbsp 董青云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3px" td styl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moz-use-tex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oz-border-top-colors: none -moz-border-right-colors: none -moz-border-bottom-colors: none -moz-border-left-colors: none border-image: none padding: 0px 7px word-break: break-all " height=" 43" valign=" top" width=" 570" p style=" text-align:left"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span /strong /p p strong 报告题目:浅谈液质在新材料检测分析上的技术分享与应用解决方案 /strong /p p  报告人: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资深应用解决方案专家 王少珍 br/ /p /td /tr tr style=" height:33px" td styl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moz-use-tex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oz-border-top-colors: none -moz-border-right-colors: none -moz-border-bottom-colors: none -moz-border-left-colors: none border-image: none padding: 0px 7px word-break: break-all " height=" 33" valign=" top" width=" 570" p style=" text-align:left"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span /strong /p p strong 报告题目: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及相关检测技术 /strong /p p strong & nbsp /strong 报告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副主任& nbsp 褚卫国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moz-use-tex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oz-border-top-colors: none -moz-border-right-colors: none -moz-border-bottom-colors: none -moz-border-left-colors: none border-image: none padding: 0px 7px word-break: break-all " valign=" top" width=" 570" p style=" text-align:left"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span /strong strong 报告题目:电子显微学表征技术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strong br/ & nbsp 报告人:日立高新技术公司电镜产品经理 & nbsp 张希文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moz-use-tex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moz-border-top-colors: none -moz-border-right-colors: none -moz-border-bottom-colors: none -moz-border-left-colors: none border-image: none padding: 0px 7px word-break: break-all " valign=" top" width=" 570" p style=" text-align:left"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span /strong /p p strong 报告题目:半导体产业现状及相关检测技术进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left"  报告人: 国家半导体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黄杰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span br/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255, 255) "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112, 48, 160) " ACCSI 2017年会介绍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e0185dbf-f62a-484c-9e0c-5eb4f5b3bd36.jpg" title=" 0.jpg" / /p p   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等各方的有效交流,带动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联合主办,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常州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ww.woyaoce.cn) 、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等单位协办的“2018第十二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简称ACCSI2018)” 拟定于2018年4月15-16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 /p p   经过11年的发展,ACCSI已经成为科学仪器行业最高级别峰会,力求对过去一年中国科学仪器最新产业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有关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被誉为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ACCSI2018将邀请主管部门政府领导、协会学会专家、相关专家学者、知名仪器企业CEO及总工、检测机构负责人、投融资机构负责人、生产企业质量负责人等行业资深人士,通过报告演讲、高峰对话、现场互动等形式,为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提供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思考蓝本,并颁发“年度最具影响力厂商”、“年度优秀新产品”、 “年度绿色仪器”、“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检测机构”、“年度人物”等行业大奖。 /p p    strong 参会对象 /strong /p p   政府及协会学会领导,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实验室主任,仪器采购负责人,科学仪器及配件厂商董事长及总经理、总工、研发主管、市场总监,投融资机构负责人、合作媒体等。 /p p    strong 会务费 /strong /p p   2500元/人(含会议资料、会议用餐等),会务组推荐酒店,参会嘉宾自行预订,交通住宿费用自理。2018年1月31日前注册并缴费2000元/人。付款信息请注明(“ACCSI2018、单位简称、注册人姓名”)。 /p p    strong 汇款信息如下: /strong /p p   户名: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p p   开户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西城支行 /p p   帐号:321260100100001500 /p p    strong 参会联系 /strong /p p   参会报名及合作:010-51654077-8055 杜女士 /p p   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魏先生 /p p   accsi@instrument.com.c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acaeb2e3-6e5b-41eb-b842-14c4c669e255.jpg" title=" 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微信扫码加好友或添加accsi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发送单位、姓名、职位、手机、邮箱报名参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仪器信息网(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8第十二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组委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年会官网:http://accsi.instrument.com.c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11月 /p p    strong 附 /strong : a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14/233356.shtml"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2018第十二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18)第二轮通知 /span /a /p
  • GB/T 41169-2021食品包装材料新规解读!涉及哪些检测要点?
    生物基可降解包装材料将成为下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年4月29日,科技部发布了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等重点专项通知。重点研究内容为:以促进可再生农业及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全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绿色制备为目标,开展全生物基可降解包装材料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三项食品包装材料相关标准将于2022年7月1日开始实行GB/T 41220-2021 食品包装用复合塑料盖膜GB/T 41169-2021 食品包装用纸铝塑复合膜、袋GB/T 41168-2021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蒸煮复合膜、袋食品包装材料检测要点是什么?涉及到什么检测项目和仪器?基于此,仪器信息网为了促进食品包装行业分析检测技术交流,研讨国内外食品包装研究应用新进展,仪器信息网将于6月23日举办 “第三届 食品包装及接触材料安全检测”主题网络研讨会。会议将聚焦:国内外最新标准:ISO、欧美、日韩和中国等最新检测标准解读介绍。分子光谱检测技术:介绍红外光谱及红外显微镜/成像技术的应用,简介多联机技术的应用等。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可降解食品接触材料执行哪些标准? 测试哪些指标? 如何合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的检测与研究:微波消解在可降解元素分析中的应用,无机元素分析仪器的应用,重金属的扩散迁移模型等。有机物、非法添加剂的检测与研究:介绍几类潜在风险性物质,如光引发剂、荧光增白剂、全氟化合物、低聚硅氧烷等最新研究进展及主要检测手段。物理机械性能的检测:《食品包装用纸铝塑复合膜、袋》(GB/T 41169-2021)的要点解析。具体会议日程见下表: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09:30--10:00食品包装材料的研究应用进展潘静静(广州海关)10:00--10:30PerkinElmer分子光谱技术在食品包材检测中的应用查珊珊(珀金埃尔默)10:30--11:00国内外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标准介绍商贵芹(常州海关食品接触材料检测中心)11:00--11:30微波消解在可降解塑料中重金属及特定元素含量检测中的应用于学雷(上海屹尧仪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1:30--12:00生物可降解食品接触材料的合规管理与测试邵晨杰(常州海关食品接触材料检测中心)14:00--14:30无机元素分析仪器在食品相关产品检测标准中的应用禄春强(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14:30--15:00食品包装或接触材料无机污染物研究及检测姚卫蓉(江南大学)15:00--15:30食品包装和食品接触材料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及检测李丹(广州海关技术中心)15:30--16:00GB/T 41169-2021 《食品包装用纸铝塑复合膜、袋》标准解读周迎鑫(北京工商大学)更多精彩,6月23日见!点击链接,免费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fcm20220623
  • 上海交大团队成果为高灵敏度分子检测和生物成像提供新材料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叶坚特别研究员和古宏晨教授共同指导博士生林俐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在新型表面增强拉曼纳米探针的制备与机理研究方面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材料学领域权威期刊《Nano Letters》(SCI IF = 13.592)和化学领域权威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SCI IF = 6.834)上。  荧光探针是一类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区有特征荧光的分子,它们就像黑夜中的灯塔为科研工作者照亮了从微观到宏观各个层次上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例如细胞凋亡。目前荧光探针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子检测和生物成像。然而传统的荧光探针存在稳定性差、容易发生荧光漂白、谱峰宽容易重叠、容易受到背景荧光的干扰等缺陷。与之相比,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纳米探针具有信号强且稳定、谱峰窄、不易漂白、特异性好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  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与分子键的振动和转动有关,因此它可以作为分子鉴别的手段。传统的拉曼散射光信号较弱,但如果将分子吸附在纳米材料上,其拉曼光谱信号可以获得高达一百万倍以上的增强,这一现象称为表面增强拉曼效应。制备一个合适的纳米材料是获得高性能表面增强拉曼纳米探针的关键,也是材料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点之一。  该团队通过实验和理论上对核壳纳米探针的等离激元耦合效应的研究,发现传统的理论模型已经无法预测具有亚纳米缝隙核壳探针的近场和远场光学属性,需要引入量子效应和电荷转移效应来修正。此外,亚纳米缝隙核壳探针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结果也表明在这种窄缝隙中有较强的电荷转移作用。该研究表明亚纳米尺度下材料的光学属性可能与传统理论所预期的完全不同,因此将可能进一步引导产生适用于该尺度的新理论,推动新型的量子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和表面增强拉曼纳米探针的发展。这项工作与美国莱斯大学的Peter Nordlander教授、西班牙国家材料物理中心的Javier Aizpurua教授和法国巴黎南大学的Andrei G. Borisov教授进行了合作。相关研究成果以林俐为共同第一作者,叶坚为共同通讯作者近期发表于《Nano Letters》(2015, 15, 6419-6428)。  另外,该团队还进一步制备出具有亚纳米缝隙多层核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纳米探针,通过调节外壳的数量,实现纳米探针拉曼光谱强度的调控 通过替换缝隙中的拉曼分子,实现纳米探针拉曼光谱峰位的调控。这项技术使得表面增强拉曼纳米探针的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有望在高灵敏度的多指标分子检测和快速的多组分生物成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研究成果以林俐为第一作者,古宏晨和叶坚为共同通讯作者近期发表于《Chemical Communications》(DOI: 10.1039/C5CC06599B)。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青年千人资助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 关于举办北京市科技新星“服装新材料技术发展与生态检测技术”学术沙龙通知
    p   各位新星: /p p   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科技新星之间的学术交流,拟定于2016年6月3日(周五)9:30-16:00在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园二层圆桌会议室举办科技新星“服装新材料技术发展与生态检测技术”学术沙龙活动。此次活动由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学院主办,内容包括专家讲座、学术讨论、传统文化展示及参观交流等,欢迎各领域新星积极参加。 /p p   参加沙龙活动的人员,请于5月31日16:00前填写附件3:参会回执发送至报名邮箱xx2kwrc@163.com,请将回执直接粘贴在邮件中进行回复。请各位参会人员于2016年6月3日9:15之前在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街甲2号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园二层圆桌会议室签到。建议乘坐地铁,13号线光熙门、芍药居站均到。请自驾的参会人员从服装学院北门进车,并向门卫提及参加活动名称即可进入。 /p p   联系人及电话: br/ & nbsp & nbsp 李琳婧 82002235 13681424156 /p p   黄 峥 82002898 13911002610 /p p   邮箱:xx2kwrc@163.com /p p   附件:&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http://www.instrument.com.cn/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05/ueattachment/0d378f82-f074-493d-9fb8-990f9af45c43.docx" 科技新星服装学院沙龙通知.docx /a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学院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人才交流中心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年5月26日 /p p br/ /p p br/ /p
  • 新材料可瞬间检测出目标基因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科研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基因检测用新材料,利用这种材料能在几秒钟内检测出极少量血液中的目标基因。   目前基因检测的常用方法是从血液中提取DNA,并对可能含目标基因的DNA片段进行复制,以找出目标基因。但DNA片段的复制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并容易出现误差。   名古屋大学科研人员开发出的新材料由不到1平方毫米的玻璃基板和上面如枞树叶般密布的金属丝组成。只需让一滴血流经这种新材料,DNA链就会分解成碎片,其中含目标基因的片段会和金属丝所含溶液中特定的荧光色素发生反应,从而被检测到。   如果这项新技术能投入实际应用,那么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都能当场检测出原因。另外,作为癌细胞标志物的多个DNA片段以及蛋白质都能在短时间内一次性检测出来。   这一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网络杂志《科学报告》上。
  • 纪炜:在医药包装材料检测领域辛勤耕耘
    纪炜   纪炜,1996年起担任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所长,2000年当选为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副会长。   十三年来,他以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和高昂的工作激情,辛勤耕耘在医药包材料检测领域,创建了一个设施先进、设备领先、管理规范的实验室,打造了一支技术精湛、水平高超、开拓创新的科技团队,为政府科学监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为包装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一、创建设施先进、设备领先、管理规范的实验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使药品包装管理走上轨道,包材检验机构成为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部门。   在上级支持下,纪炜考察调研了FDA、TGA、SGS等国际先进实验室后,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创建了一个全新的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   1、确立硬件优势开拓特色检测   3000平方米的独栋实验大楼,专业从事包装材料检测和洁净环境检测。化学实验室以全新风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材料实验室加配独立的恒温恒湿控制,以满足材料试验特定的环境条件 洁净室安装了实时监控系统,提升了微生物实验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先后投资了500多万的仪器设备,使检测能力覆盖了包材标准的全部项目,其中大中型仪器的检测手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阻隔性能的检测仪器,汇聚了国际上多种品牌,能适用于国内、国际标准的不同方法和要求,不仅可测定膜材的氧气或水蒸气透过量,还可对成型包装制品进行测定。形成规模的恒温恒湿箱,能开展不同条件的相容性试验 显微红外光谱仪可精确分析多层共挤膜的结构成分 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和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仪,三者构成了有层次的金属元素分析平台 液质、气质联用仪作为定性定量测定包材中未知溶剂残留的有效手段。   洁净检测仪器形成系列,各种粒径通道的激光粒子计数器,可满足不同洁净级别要求 两台国际顶尖品牌的多点温度仪,专用于空气净化系统及其工艺用水、气体和灭菌器等GMP验证 振动分析仪扩展了生物安全柜的测试 气溶胶扫描仪开辟了高效过滤器的检漏测试。   硬件设备的绝对优势和独具特色的检测能力,使我所跻身于国内一流行列,不仅成为国内多家检测站的分包实验室,还吸引国外知名企业纷纷前来合作,客户群遍及全国,走向世界。   2、与时俱进提升管理能级   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在1993年起就获得包装材料和洁净检测项目的计量认证授权, 2001年,在纪所长领导下,通过实验室认可(医药行业第一家)。2005年作为农业部指定单位,开展兽药GMP洁净度检测 2006年取得国家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资格认可。   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每年至少参加国内、国际能力验证比对各一次,以检验考核所的整体检测能力水平。自2004年以来,我所参加的能力验证,结果均为满意。在实验室内部,每年开展人员比对试验和样品复测等质量控制活动,以保持检测质量的稳定可靠。   所内自行开发的Lims系统投入运行,样品实施条行码管理,现场检测数据和仪器测试图谱可直接导入原始记录模块,实现了从样品受理、检测试验到出具报告、审核批准,全过程自动化程序管理。样品库管理、报告业务台账纳入系统,可共享信息资源。由此,减少了人为差错,规范了报告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还开通了网上委托和查询业务,方便客户远程送检。并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日常管理的网络化、无纸化。   二、打造了一支技术精湛、水平高超、开拓创新的科技团队   纪炜不满足于完成常规的检验工作,而是积极争取参与标准制定和大量的课题研究,锻炼培养了一支技术精湛、水平高超、开拓创新的科技团队。   1、做好检验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服务   纪炜带领团队,公正、科学地做好食品药品包装材料监督抽验和药包材的产品注册检验工作,及时将抽验结果和市场信息分析、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为政府制定市场监控计划提供参考依据。还配合监管完成各项突击任务,如:空心胶囊质量检验 植入医疗器械安全性能检验 呼吸机、心肺机等的大型医疗器械的塑料管路的有机溶剂残留量检测等。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来分析评价产品的安全性,使政府监管部门掌握全面信息。他对外公开服务承诺,对内建立窗口服务规范,要求全所立足上海,面向全国,为各省市包材检测站及包材企业提供一流的检测服务。   他本人还作为技术专家定期参与全国药包材产品注册评审工作,为药包材企业的发展把好技术关口。   2、参与标准制定引领行业有序发展   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作为药包材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每年参与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和复核验证工作,截止2008年,共制修订和复核验证药包材标准197个,为药品包装产品的质量控制,构筑了技术防线。在此过程中,检测人员熟悉了包材生产工艺和过程,了解了操作方法的可行性和关键点,积累了包材检验的经验,提高了技术知识和能力。随后,我所派出业务骨干参加国家局的药包材标准宣贯巡讲,对全国检测站和包材企业进行广泛培训,推动了药包材国家标准的全面实施。   1994年起,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先后制定了行业标准YY/T0141-93医药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测试方法和国家标准GB/T16292~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测试方法,纪炜分别是主要起草人和第一起草人。该两项标准分别在1986年和1988年被国家医药管理局评为“医药标准化优秀项目”,并授予一等奖。由此,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的洁净检测业务得到规范发展,起到引领行业有序前进的标杆作用。   纪炜指挥团队以常规检测为基础,以GMP验证为突破口,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起草了“药包材生产洁净室(区)要求”,“药品包装生产厂房洁净室(区)测试指导原则”,“《湿热灭菌器和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指南》”。最近又对GB/T16292~16294《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升版修订。   3、承接课题研究开展食品药品包装的风险评估   “抗生素与丁基胶塞相容性研究”是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承接的国家局课题,通过为期六个月的实验,对近2万个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递交出8万字的课题报告,详细阐明了胶塞对药品质量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为国家在淘汰天然胶塞时,企业合理选用国内新型胶塞提供了技术依据。近期,为了进一步追寻胶塞对药品产生影响的根源所在,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又深入企业调研,继续开展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食品包装安全性调研”以及“ PVC保鲜膜中DEHA迁移”和“聚碳酸酯成型品中酚类物质迁移”是国家局食品司分别两年下达的课题项目。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设计了严谨的实验方案,得到统计学专家的论证后,对全国三十多个省市的超市和城乡结合区的批发市场进行抽样检验,开展了食品包装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做出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价。当社会高度关注PVC保鲜膜的安全性时,我们为政府发言人提供了充分的实验数据,做好坚实的技术支撑。   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参与了上海市科委课题,研究“药品包装上使用RFID射频标签的影响”。 通过估计药品在流通领域的周转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射频辐射量,对加速期中的药品进行模拟辐射,并按照设计方案对经过加速及模拟辐射后的药品质量进行大量实验,然后根据试验数据分析射频对药物可能的影响。该课题为药品电子标签的使用做好前期调研。   今年又参与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药用新辅料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及药品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安全研究,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承担 “常用药包材的配方工艺研究”和“再生塑料对药品安全性影响研究” 两个子课题。将通过安全配方和工艺的确立,使原本生产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包材企业有一个统一的生产控制依据,提高整体的生产控制水平,从源头和生产过程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3、加强技术合作为企业排忧解难   为了研究药品包装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包装材料与药品的相容性试验,以大量的实验数据证明了:“合格药品+合格包装≠合格产品”的观点。为企业合理选用药包材提供了技术指导。   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与世界著名企业合作,开展“输液包装吸附研究”,该项目技术要求严谨,试验内容复杂,需要同时比对多种输液包装情况,控制各种影响因素。该项研究的圆满完成,不仅向外方体现了分析实力,也让外方对中国的科研能力得以信服。   接受国外公司委托,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开展新颖包装“粉液双室袋与药品的相容性研究”。针对该产品的特殊性,我们在方案设计阶段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多方面考虑这种新颖包装结构可能对药品带来的影响,从而制订了较为全面试验方案,圆满完成了研究项目。   类似更多的课题项目,以严谨的试验方案,充分的试验数据,良好的结果效应,受到了上级部门和企业客户的高度赞扬,也使我们的团队在困难和磨练中获得成长。   4、贴近市场需求开辟验证新领域   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的洁净检测能力在国内独树一帜,利用优势资源我们将工作重点从常规厂房检测,提升为开展GMP系统验证和评估。目前已拓展的新项目有:工艺用水、灭菌器验证、高效过滤器检漏和完整性测试、气体中油分的测试、自净时间测试、接触菌测试、生物安全柜检测等。检测标准引进了ISO、欧盟、FDA的要求。业务检测领域从医药行业扩展至食品、保健品、卫生、电子、航空等,客户群延伸到全国各地。与世界著名的药品、疫苗生产企业,以及食品、保健品公司等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为世界500强企业通过FDA或TGA等国际认证提供优质的服务。   鉴于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在洁净检测业务上有的丰富实践经验,所内技术专家多次被国家局或外省市局邀请去,进行GMP法规和HVAC系统验证等相关内容的培训讲课,普及提高法规知识和操作水平。   5、扩大内外交流构建人才队伍   2000年纪炜当选为国家医药包装协会副会长,他借助协会平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和不同层次的技术专题研讨会,促使药包材会员单位紧密沟通,广泛交流,通过聚会学习提高,规范管理,推动企业和行业的共同进步。   纪所长不惜精力和财力,注重所内人才队伍培养,每年派员走入国际实验室或国外企业学习交流,参加国际会议等活动。当有外方上门来访时,他经常让青年技术骨干参加现场的技术讨论,锻炼培养了青年人的专业和口语能力。   所内开展青年职业导航三年规划活动,他倡导个人发展要与包材所的发展相结合,鼓励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材料学,并要求学以致用,服务于包材事业。在他的支持下,我所青年技术骨干基本都完成了学历再深造,检测人员中复合型人才达到三分之一,并在岗位上形成各自的特色专长,在课题项目中肩挑重担。   在纪所长率领下,上海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形成一个团结向上,勇于拼搏的合作团队,为包材事业努力奋斗。
  • 《第二届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协同创新论坛》会议通知与报名启动
    为了促进材料、器件、生物检测领域的交叉融合,推动新型生物检测技术、体外诊断技术的探索、完善、成熟,依托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市科技新星群体、诚邀国内相关领域著名学者,由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市科委人事教育处(待首肯)、北京市科委人才交流中心(待首肯)、北京科技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联合发起并主办《第二届新材料、新器件与生物检测协同创新论坛》暨2016年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创新论坛、2016年北京市科技新星大师讲堂与协同创新论坛将于6月4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特色:  设置了大师讲堂、产业对话、科技创新等学术交流环节,并将举行中国生物检测监测联盟《2016年指向性课题》启动仪式  会议模式:  会议倡导“Open access conference”的会议模式以推动自由、开放的学术交流,倡导“Open access technological platform”的技术平台共享模式以促进生物检测监测联盟、新星与国内同行之间的实质性合作。  Open access conference会议模式——在限定参会人员总数的前提下,不收取会务费,为与会人员免费提供会场、会议材料、餐饮,经费来源于课题会务费与企业赞助。  Open access technological platform技术平台共享模式——在衍生知识产权平等共享的前提下,将技术平台对联盟成员、新星群体以及国内同行全面开放,推动领域交叉、协同创新。目前开放技术平台:2015届科技新星周蕾课题组的“新材料、新器件的生物应用探索与评价平台”。  会议通知:  论坛时间、地点:  2016年6月4日(8:30-17:50),北京,北京悦宏国际酒店一层宴会厅  签到时间:6月3日 12:00-18:00,6月4日 7:00-12:00  论坛内容:(按报告顺序排名)  [1]大师讲堂:谭蔚泓院士、张学记教授   [2]科技创新:林金明(清华大学)、郭维(中科院理化技术所,2015新星)、赵美萍(北京大学)、鞠熀先(南京大学,丁霖 代)、郭少军(北京大学)、庞代文(武汉大学,林毅 代)、崔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叶邦策(华东理工大学,左鹏 代)、应迭伦(华东理工大学)   [3]产业对话:周蕾(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新星)、万宇平(勤邦生物)、董海峰(北京科技大学)、周文强(深圳三相)   组织方式:  [1]免费参会、免费餐饮,参会名额限定160个   [2]填写参会回执发送至ammszhoulei@163.com,获取参会编号,按照编号注册参会   [3]限额参会,报名后请尽量准时参加,以免名额浪费。  交通路线:  北京悦宏国际酒店地址:北京海淀区复兴路65号乙(万寿路西街西口)  自驾或出租车:四环五棵松桥下向东上复兴路,复兴路与西翠路交叉口向北上西翠路,西翠路与万寿路西街交叉口向东上万寿路西街,直行200米路南。  地铁:地铁1号线五棵松站B1口出,沿复兴路向东800米至西翠路,沿西翠路向北300米至万寿路西街,沿万寿路西街向东200米路南。全程步行10-15分钟。
  • 这些分析技术在材料检测领域“大放异彩”——CISILE 2016之材料检测专题论坛
    p    strong 仪 /strong strong 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6年5月23日下午,由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组织举办的“材料检测专题论坛”与CISILE 2016同期召开,30余位材料检测工作者及相关企业代表出席了论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title=" "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8109e1d7-55f5-44c7-a07f-78a90fbb2c29.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p p   材料在国防武器装备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的地位,材料工业的发展对建设制造业强国至关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材料科学的突破性进展离不开分析手段的革新与进步,本次论坛主要围绕目前材料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分析难题与应用进展等进行了讨论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title=" "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c320115a-5068-42cc-9d90-05152c940d11.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赵文侠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微束分析技术在材料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 /strong /p p   赵文侠博士表示,目前国内外微束分析技术工程标准体系建设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如在电子金相检测标准建设方面,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已建立150项相关标准,我国相关国家标准才49项 这就导致了微束分析技术与方法难以统一,文字标准与实际应用相差较远,同时也为标准样品的制备提出了难题。接下来,微束分析技术工程应用将朝着形貌观察、成分分析、结构分析3个方向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title=" "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777ca591-7daa-4e1e-8582-3cb6e9403c5a.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刘小辰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复合材料失效分析技术 /strong /p p   刘小辰介绍到,随着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广泛使用,复合材料失效问题也随之增加,目前欧美等国已将失效分析贯穿至整个复合材料构件的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等环节,而国内在复合材料失效分析基础研究方面较少,这给故障分析带来了一定困难。复合材料的失效分析十分复杂,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超声检测、孔隙率分析仪、热分析仪器等多种分析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判断,并给出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title=" "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33e4cac2-fbf0-4485-bd69-1bc31ec139fb.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李继东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ICP-MS技术在有色金属材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strong /p p   近年来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主要亮点表现为普通四极杆质谱、带反应池或碰撞池的ICP-MS、带反应池或碰撞池的双四极杆质谱三个方面 ICPMS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则包括氢化物发生器联用、膜去溶装置联用以及激光剥蚀联用。李继东博士建议,用户可以采用稀释法、基体匹配法、内标校正法3种办法解决ICP-MS在材料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基体效应,其中内标校正法应用最为广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title=" "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c7c2d1e4-278e-4b8b-b15b-64b865fa3886.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王晓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航空铝合金残余应力超声无损评价研究 /strong /p p   王晓博士认为,残余应力测量没有“完美方法”,目前各种研究方法均有一定假设,并且各个方法的原理、范围等均存在差异,结果往往难以相互验证。但“基于需求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目前用光弹法分析材料残余应力已被广泛采用,声弹法则基于自平衡的特点,利用残余应力均匀性超声评价办法,通过研究超声特征参数与变形的关系,进而建立合格判据,成为了一种新的材料残余应力的分析方法,具有无损、经济、快速、穿透深度大等优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title=" "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d14ded9e-4369-4299-b22e-a007da947bc3.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陈新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试验的一些关键技术 /strong /p p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是复合材料结构研制各环节的重要基础内容,主要力学性能试验包括拉伸、压缩、弯曲、面内剪切、层间剪切等试验。陈新文高工指出,对中度偏差会严重影响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工程上认为ASTM D6641是目前复合材料较理想的压缩试验方法 压头尺寸、跨厚比和承载物是影响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几个关键因素 不同试验方法获得的复合材料面内剪切兴能不可比,国标和美标的面内剪切强度定义截然不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590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ba2efc32-77e6-4dae-9950-563ddba895e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参会专家合影留念 /strong /p
  • 这款新品亮相2021材料大会,迈入纳米颗粒检测“芯”时代
    2021年中国材料大会于7月8日-12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并同期举办第13届国际材质分析、实验室设备及质量控制博览会(简称Ciamite 2021),云集上百家知名科学仪器厂商。瑞芯智造(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携NanocoulterⅠ纳米库尔特粒度仪精彩亮相,吸引众多参展嘉宾驻足咨询。NanocoulterⅠ纳米库尔特粒度仪NanocoulterⅠ纳米库尔特粒度仪基于库尔特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纳米库尔特技术,是一种单颗粒检测方法。即每个穿过孔的粒子在瞬间产生与粒子体积成比例的电流改变量,持续时间与粒子的速度成比例,从而与流体的流速成反比。通过微电流检测系统记录每个粒子的电脉冲信号,再经过智能分析软件计算,即可准确地得到样品颗粒浓度、粒径、zeta电位、形态等全方位的分析结果。纳米库尔特原理图瑞芯研发创业团队与欧洲顶级微纳加工平台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密切合作,通过纳米微加工技术实现了纳米孔基因测序的原理性突破,经过10余年微纳加工研发沉淀,已具备原子级别精度微加工能力。目前,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不同型号的芯片已经实现批量生产,助力颗粒检测准确性、重复性得到质的飞跃。NanocoulterⅠ纳米库尔特粒度仪则搭载先进的纳米孔芯片、超灵敏的微电流检测系统及精准的演算软件,集多种功能为一体,无需复杂操作,一次简单的上样即可得到颗粒的浓度、粒径、zeta电位、形态等全方位的数据。可广泛应用于病毒、蛋白质、细胞、细菌、乳糜颗粒、外泌体、高分子聚合物、荧光微球、磁珠颗粒、乳液等有机及无机颗粒的检测。在医疗诊断、生理生化研究、药物载体、染料与墨水化学、机械抛光、催化剂、金属颗粒、聚合物、化妆品、半导体、胶体等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NanocoulterⅠ纳米库尔特粒度仪具有以下显著优势:单颗粒检测单个颗粒经过纳米孔时产生电脉冲信号,颗粒粒径与脉冲峰峰值正相关,操作软件可看到每个颗粒产生的电脉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单颗粒检测。粒径宽分布样本分析记录每个过孔粒子产生的电脉冲,对于复杂的样本,能够准确得到全部颗粒的粒径分布信息,不存在大小颗粒互相影响的情况,最高分辨率可达10nm。准确浓度测量单个颗粒计数,直观准确的浓度测量,而非理论推算,准确度更高。液体活检病毒、外泌体、乳糜颗粒等生物样本可以在生理环境下进行测量。上样量少,测试不影响生物样本的活性,更适合科研使用。颗粒动力学分析独特的检测过程可视化功能,从而能够表征颗粒的动力学过程,如病毒的团聚、破裂,蛋白质的聚集,外泌体的破裂等等。Nanocoulter Ⅰ纳米库尔特粒度仪粒径检测范围广,不受颗粒种类的影响,且无需考虑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适用范围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微纳颗粒。其独特的颗粒表征性能,将加速纳米颗粒科研领域的芯时代。
  • 浙江省计量院新材料检测领域软件获国家级软件著作权证书
    近日,由省计量院设计开发的《一种基于石墨烯材料散热膜的散热性能测试平台》获国家版权局著作权登记。该软件主要适用于高热导率薄膜材料导热系数的精密测量,对解决未来高效电子集成产品系统散热问题和热管理具有现实意义。据悉,该测试平台软件有助于实现对石墨烯散热膜的热物性、散热性能提供真实可靠的综合评价;开展石墨烯散热材料的计量数据库建设,提高石墨烯材料热物性检测水平,推动材料热物性量值传递与溯源能力的建立和完善,缩小新材料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奠定良好基础。石墨烯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它的特殊结构使它具有超强的机械强度、高导热率、高透光率、高比表面积等特点。石墨烯具有极高导热系数,有很大的工程应用价值,其热学性能研究正逐渐成为其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石墨散热膜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散热材料,其各方向导热均匀,且质量较轻,有良好的绝缘性,可以与电子产品的热源点柔性贴合,并且不会屏蔽信号,高热导率可迅速降低发热点温度,能够有效改进电子产品的发热问题。
  • “材料检测技术论坛”:大咖把脉材料热点新动向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加快发展新材料,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材料科学的突破性进展更是离不开分析手段的革新与进步。 /p p   2016年年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指出,我国新材料产业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存在标准、检测、评价、计量和管理等支撑体系缺失的问题。根据这一现状,提出了组织重点新材料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和计量测试技术机构建立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建设新材料测试评价及检测认证中心等解决方案。 /p p   为助力我国材料检测行业的良好发展,帮助企业用户解决相关检测技术痛点,2017第十一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简称ACCSI2017)特设“材料检测技术论坛”为八大分会之一,将于2017年4月24日下午在南京国际青年会议酒店同期举行。 /p p   ACCSI 2017“材料检测技术论坛”将选取先进钢铁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建筑材料、新型电池材料等时下热点材料,针对最新检测技术或仪器设备的需求、相关检测行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特邀多位权威材料检测机构领导、行业资深专家以报告和现场交流的方式,为材料检测行业走势把脉,为您答疑解惑! /p p   另外,为扭转用户对国产科学仪器的偏见,树立科学仪器“中国制造”良好形象,解决用户采购国产仪器产品选型难的问题,促进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健康发展。“第三届国产好仪器”活动将再度起航,本次活动将以物性测试仪器为主题,并将在“材料检测技术论坛”作推介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0, 0) " 春风十里,不如聆听大咖一席话!欢迎来约! /span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附1 “材料检测技术论坛”相关信息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活动时间:2017年4月24日下午13:30-17:00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活动地点:南京国际青年会议酒店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参会对象:仪器研发人员、企业产品战略负责人、检测机构人员、仪器用户等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会议规模:150人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会议日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1f3bb55e-e6c4-41c4-b173-4c511c4d0e41.jpg" title=" 1.png" height=" 408"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600"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span & nbsp & nbsp & nbsp i *最终日程以研讨会当天公布为准* /i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附2 ACCSI 2017年会介绍 /strong /span /p p   2017第十一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17,简称ACCSI2017)将于2017年4月24--25日在南京国际青年会议酒店隆重召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17/" img style=" width: 417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7fcafad3-eac6-43d0-b110-383992eca125.jpg" title=" 00.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17"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17/"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点击图片查看ACCSI 2017官方网站 /strong /span /a /p p   ACCSI2017首次走进历史名城南京,得到了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同时得到南京新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等政府机构的鼎力支持。ACCSI2017将借助年会十年的品牌积淀,发挥南京的区位优势,吸引众多来自“政、产、学、研、用”等方面的高端人士 与会。 /p p   ACCSI2017继续以研究产业现状、追踪发展趋势、促进行业交流为宗旨,以独特视角发挥产业大会优势,通过高端演讲、主题报告、行业大数据发布、高层对话等环节,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及《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探索科学仪器在生命科学、环境、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市场机会,为科学仪器行业决策者提供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思考蓝本。同时,将探讨科学仪器企业在资本运作,人才培养、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热点话题。 为广大行业人士搭建一个高端交流平台。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年会咨询热线 /strong /span /p p   会议赞助:齐先生:15810355513 ,010-51654077-8023 ,qshb@instrument.com.cn /p p   参会报名:杜女士:13671073756 ,010-51654077-8055 ,accsi@instrument.com.cn /p
  • 中科院材料力学实验室交流会:探讨材料检测手段新动态
    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学术交流会在先进技术研究院召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伍小平院士,实验室主任吴恒安教授、副主任倪勇教授、副主任姜洪源教授等40人出席了交流会。龚兴龙教授、骆天治教授、倪勇教授、姜洪源教授、吴恒安教授分别主持了五个时段共24场学术报告。  吴恒安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此次年度学术交流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实验室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感谢大家对会议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实验室成员参会率超过九成。伍小平院士首先以“关注测量材料内部变形”为题做了主旨报告,介绍了X光、同步辐射光、中子衍射、太赫兹等测量手段的发展态势和在材料力学行为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之后,实验室各研究小组分别介绍了本小组近年研究成果、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设想,特别介绍了实验室不同小组之间以及与实验室外部团队合作研究的成果。  报告会结束后,吴恒安主持召开了全体参会人员座谈会。大家就实验室人才引进与培养、研究方向的凝练和重要方向项目的组织、军口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申报、实验室维持经费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伍小平院士就材料力学设计的切入点、力学实验新方法的应用和加强国内外同行交流等对大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这次学术交流会展现了实验室成员在学术方面的优秀成果和发展潜力,实验室团队建设和合作研究等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是在钱学森先生亲自关怀下于2001年12月30日正式批准成立的。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前沿问题,以材料细观层次结构为切入点,开展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的前瞻性和基础性多学科交叉研究,为新型材料的应用与开发奠定理论基础。依据建设目标和学科交叉特点,实验室分为6个研究部:材料力学实验技术研究部、材料力学多尺度理论和模拟研究部、微纳构造材料力学与设计研究部、智能材料和结构控制研究部、生物力学与仿生材料设计研究部、材料冲击动力学行为与设计研究部。现有全职成员4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9人、聘期制副研究员和博士后9人),另有兼职成员5人。全职成员近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项,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项,基金委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一批年轻学者表现出良好的学术发展态势。
  • ACCSI2018“新材料检测技术及仪器论坛”关键词:锂电池、半导体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4月15-16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2018 (第十二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8)在江苏省常州市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召开。ACCSI 2018借助十一年的品牌积淀,发挥常州的区位优势,吸引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的1000余位高端人士参会。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4434112d-6bcd-408a-806c-a4594d4dc16e.jpg" title=" IMG_5735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大会掠影 /strong /p p   继大会首日的大会报告、仪器企业周年庆启动仪式、I100峰会之“中国科学仪器发展高峰论坛”、仪器及检测风云榜颁奖盛典等日程精彩上演后,4月16日,大会第二天,十个分论坛相继火热进行。 /p p   16日下午,“新材料检测技术及检测仪器发展论坛”作为重要分论坛之一,在酒店二层聚德堂会议厅如期进行。该论坛由仪器信息网与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共同主办,聚焦新能源、锂电池、半导体等新材料检测热点领域,特邀9位相关学术及企业专家代表与参会者分享最新检测技术及仪器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516ea58e-fb2f-4173-90b8-5fc07faec353.jpg" title=" QM4B8404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新材料检测技术及检测仪器发展论坛”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2b08d021-95cc-4d01-9d90-abcc0562ca0c.jpg" title=" IMG_6146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秘书长关璐主持 /strong /p p   值得一提的是,在专家报告前,聚焦材料物性测试仪器的2017年“第三届国产好仪器”在有着共同聚焦方向的材料论坛上进行了项目汇报及最终入选颁奖仪式,颁奖仪式请关注仪器信息网后续报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112, 48, 160) color: rgb(255, 255, 255) " 九位专家报告速览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6779341c-8a8a-45e6-98d4-7a1cd828674f.jpg" title=" QM4B841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 /strong :广州邦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苗春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电池相关检测的技术进展及对仪器的需求 /p p   电池涉及的终端产品种类繁多,由最初的手机、笔记本、MP3等少数电子产品,延伸到医疗器械、电动车、无人机、电动汽车等各个行业数千种产品。伴随电子产品的日益轻便、小型化,电动车续航里程需求的增加,高能量/高密度成为电池发展的趋势。但苗春茂也表示,这也随之带来事故几率及事故后危害的增大。而检测手段则可以降低电池的潜在风险,相关电池检测对仪器及设备的需求包括充放电池设备,记录间隔从 1s到5ms,对设备数据进度从± 1%到± 0.1%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60a50985-8205-4dbf-993b-c94ec219f12d.jpg" title=" IMG_611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 /strong 珀金埃尔默仪器有限公司材料表征技术支持 方伟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LCD/LED液晶面板行业材料性能检测探讨 /p p   液晶面板行业包括上游材料或元件、中游面板制造厂、下游各类应用终端等,该行业面临的的检测需求包括原材料是否合格?如果发现不合格产品,原因何在等。方伟宇主要针对面板行业的需求,详细介绍了能够带来的相关仪器及解决方案,包括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及其显微系统、热分析及其联用系统,及微小颗粒检测方案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c49f8de5-095f-4022-983c-18dcfcb8874d.jpg" title=" IMG_6140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 /strong :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杨国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工业CT在电池检测领域的应用 /p p   杨国芳在报告中表示X射线无损检测在电池制造业正逐步从二维检测走向CT检测,甚至开始了在线CT检测的应用。国产工业CT正在以更优异的分辨能力,便携性和可定制性服务于该行业,为客户更快更准确的解决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3ccef5c4-2a4c-4531-a0cc-825d0b032a5a.jpg" title=" IMG_6148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 /strong :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吴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微谱分析助力企业研发与质量升级 /p p   微谱分析,是指通过微观谱图(光谱、色谱、质谱、能谱、核磁共振谱、热谱等)对未知成分进行分析的技术方法。吴杰在报告中以对比分析、竞品分析、汽车内饰件气味/VOC评价及溯源等示例讲解了微谱分析对企业研发与质量升级的帮助。接着介绍了微谱分析最新技术进展,包括前处理升级、物质筛查体系及成分定性定量方法开发、微量物质结构解析及聚合物结构解析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31bc84cb-326c-42b4-bcac-3c6edd38fe60.jpg" title=" IMG_617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 /strong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董青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颗粒表征技术在能源颗粒材料中的应用与进展 /p p   首先,董青云通过概念解释、传统测试方法示例解析等方式对颗粒测试的“前世今生”进行了详细解答。接着,讲述了颗粒表征技术在能源颗粒材料中的应用,并着重介绍了两种能源颗粒粒度粒形测试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激光法和图像法。报告以丰富的产品及技术示例阐明,国产激光粒度仪的关键器件、原理性研究与进口品牌相比是过关的,现在的国产激光粒度仪、显微图像粒度仪能满足能源颗粒以及其它粉体材料粒度粒形分析要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796c554d-7520-4341-8b6a-48db2d2d620a.jpg" title=" IMG_6187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 /strong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资深应用解决方案专家 王少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浅谈液质在新材料检测分析上的技术分享与应用解决方案 /p p   王少珍表示,安捷伦液质产品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应对不同的挑战,分离技术方面,包含通用型的HPLC,SFC,2D-LC等 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可选择不同类型的质谱进行检测,如四极杆,Tof,IMS仪器 对未知样品进行定性分析方面,可使用MSC、MP、MPP等软件进行数据解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8d72862f-4663-43d8-a89f-8d8a96619fde.jpg" title=" IMG_6198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 /strong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副主任 褚卫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锂离子电池纳米正极材料及表征 /p p   2003-2018年,锂电池增长态势良好,2018年产值达320亿美元。增长主要来源于电动汽车等动力电池领域、笔记本小型锂电池领域需求的快速增长。褚卫国认为,良好的电子离子导电性及结构、表面稳定性,取决于高性能的材料,而高性能的材料则离不开各种表征手段。电池材料相关表征手段很多,包括电镜、X射线、中子衍射、颗粒测试、核磁共振等。但褚卫国建议,要根据材料本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表征方法,多种表征方法联合,相互印证结果。同时,表征技术在特定条件下与分析方法结合能够获取某种特定的重要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311bb580-20fb-4c0b-8b7d-e927d9a84061.jpg" title=" IMG_623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 /strong :日立高新技术公司电镜产品经理 席小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电子显微学表征技术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p p   锂电池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正负极材料及隔膜材料的形貌、结构、成分、电学特性等方面。席小宁表示,日立高新针对这些需求,有一系列的对应产品及解决方案。如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在制样、转移及观察过程中非常容易受空气的氧化,对形貌和成分分析产生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立提供了一整套空气隔离系统,包括离子研磨,SEM、FIB、TEM、AFM(真空型)以及连接所有设备的真空转移盒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6d75b1ff-0a53-4597-a62e-2b91b7a64647.jpg" title=" IMG_6250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 /strong :国家半导体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黄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 /strong :半导体产业现状及相关检测技术进展 /p p   我国是世界上半导体芯片产品最大的消耗国,半导体芯片年进口额超过2300亿美元, 是我国第一大宗的进口产品。按照产业链划分,半导体产业链可分为上游支撑产业链、中游核心产业链以及下游需求产业链。黄杰介绍到,半导体检测技术包括过程工艺控制检测及后道测试环节,电路测试中三大核心设备技术难点包括测试机、分选机,及探针台等。而我国半导体测试的发展方向包括大力发展推广低成本测试技术、着重研发前沿的测试技//积极与外商合作,引进先进测试技术等。 br/ /p
  • ACCSI2019|新材料之新能源动力电池检测技术论坛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4月18日-19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2019第十三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19)在青岛银沙滩温德姆至尊酒店圆满召开,ACCSI2019借助十二年的品牌积淀,发挥青岛的区位优势,吸引“政、产、学、研、用”等领域1200余位高端人士参会。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大会会场_副本.jpg" alt=" 大会会场_副本.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c6858bda-b2d6-4bf2-b31d-fee803166a6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年会现场盛况 /span /p p   继首日大会报告、I100峰会、仪器及检测风云榜颁奖盛典等精彩日程之后,大会第二日,13个分主题分论坛悉数上演。作为重要分论坛之一,由仪器信息网与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共同主办的“新材料之新能源动力电池检测技术与发展论坛”(以下简称“新材料论坛”)于19日上午在柏林Ⅱ厅如期进行,锂电、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检测领域相关职能单位、国家质检中心、科研院所、电池生产商专家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锂电检测新技术,为锂电高性能与安全保驾护航。 /p p   “新材料论坛” 邀请6位来自锂电检测领域相关职能单位、检测机构、知名仪器厂商等专家代表为大家分享精彩报告,并对锂电检测技术、潜在合作进行了现场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分会场_副本.jpg" alt=" 分会场_副本.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be0da12a-6274-47d2-8ed2-20ae57ce7a5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新材料论坛”现场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关璐_副本.jpg" alt=" 关璐_副本.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25291503-8d17-47be-b86d-749f08d7c80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秘书长关璐主持会议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唐玲_副本.jpg" alt=" 唐玲_副本.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1c4d1f11-787b-4057-b7ca-e936726e9e1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检测试验部经理 唐玲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浅谈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在锂电材料及动力电池检测技术领域的探索 /span /p p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动力电池研究中心,拥有30余年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研发历史,2000年开始正式开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累计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检测试验中心,从整车设计开发角度考虑建立设计验证及测试验证试验条件 具备开展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动力电池、电池系统及BMS等关键部件的法规性检测、设计验证及研究分析的能力。 /p p   唐玲主要介绍了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检测试验中心针对电池材料及电池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材料分析技术分别详细介绍了电池-材料-性能构效关系评价技术研究、关键材料物相结构变化过程原位检测技术、材料表面微区化学成分分析、材料和电极表面微区分析、SEI膜定性与半定量分析技术开发、材料安全性及电化学分析技术研究等。讲解的其他的检测技术还包括动力电池设计验证及测试验证技术、电池热特性测试分析能力、多种复合滥用条件下电池安全性定评价技术、锂电材料及电池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周健_副本.jpg" alt=" 周健_副本.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41e1ee7b-bb99-4087-8451-443391379b2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纳凡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 周健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锂电技术高速迭代之下关于锂电检测市场的思考 /span /p p   纳凡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年轻的初创公司和商业实验室,旨在运用科研方法与设备开展检测技术的研发与服务。周健将他们的服务称作“用科研的人才,解决工业的问题”。 锂电很多中小型客户,哪怕是每年花费千万美金在电芯采购上,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全面的评估用在自己产品上锂电池的安全性。所以很多时候,锂电池是黑盒子。在客户如此需求推动下,纳凡检测慢慢进入了锂电池失效分析和可靠性研究领域。 /p p   周健表示,新的锂电池技术高速迭代并被用于商用锂电池制造,而大量研发测试数据仅被少数核心电芯厂商掌握,并不向公众提供,导致B端用户对电池安全性无法做出可靠的判断。由于缺乏核心数据,第三方检测公司很难有效开展锂电池失效分析。这使得锂电失效分析市场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各项挑战,包括新材料层出不穷,逆推难度大 添加剂犹如炼金术,副反应庞杂 电池失效路径多,分析设备贵等。接着,分别讲解了CT无损分析、色/质谱分析、电芯拆解分析等失效分析技术 。最后,依次介绍了商用18650电池的异常自放电根源研究、满充拆解排除析锂短路、隔膜离子火焰质谱测量负极铜溶出量等具体解析案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刘晓晨_副本.jpg" alt=" 刘晓晨_副本.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e3c1338b-2665-44ca-8995-7a3bd61f888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项目主管 刘晓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北京市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span /p p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承担协调促进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事务性工作 开展新能源汽车领域科技项目管理的事务性工作。刘晓晨首先介绍了北京市动力电池发展现状。现状特征包括动力电池研发团队、产业链条较完整、产业集聚、产能及技术开发水平国内领先、积极布局前沿动力电池技术等。接着,刘晓晨分享了北京市动力电池下一步重点工作,包括推进高必能量动力电池产业化 面向冬奥会应用需求,低温全气候电池的工程化技术与产业化 持续开展前沿动力电池技术攻关 固态锂电池的工程化技术等。最后,介绍了北京高精尖产业政策,其中,推广应用方面包括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推进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会中的应用。同时,对近两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政策进行了汇总介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郝正明_副本.jpg" alt=" 郝正明_副本.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64b8254e-4932-4076-b548-68cd45b777f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技术专家 郝正明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锂离子电池检测中的原位分析手段解析 /span /p p   对于传统电池分析手段,电池体系就像一个黑盒子,并不能实时进行测试,也不可以在电池工作中进行分析。郝正明则主要介绍了一类可以对锂电实时进行测试的非规检测手段,即原位分析手段。结合岛津仪器及解决方案新技术,详细介绍了多种锂电原位分析技术。XRD原位分析技术主要结合XRD-6100与XRD-7000,相关技术包括变温/不同气氛下的原位物相分析、充放电过程中对正负极活性物质进行原位物相分析等。SPM原位分析技术方面,通过附加环境控制舱可以提供特殊气体、真空环境 调节环境温度湿度 向样品吹气 光照样品表面的观察等。如原位加热隔膜样品进行观察, 随着温度升高, 可以观察到纤维逐渐膨胀, 将孔洞填满等。XPS原位分析技术主要介绍了惰性气体传输器-准原位分析方法、原位充放电样品台系统研究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原位样品条改造-离子液体电解液研究等案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须颖_副本.jpg" alt=" 须颖_副本.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74c00b7f-8d1b-44a4-b82a-54512d59732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须颖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中国X射线显微成像技术发展展望及在锂电行业应用 /span /p p   相较光镜、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传统成像分析手段,X涉嫌三维显微成像作为新一代显微成像技术,具有三维、透视、全息等优势。须颖首先讲解了X射线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相关成像设备类型、CT技术分辨率发展进程、CT成像原理等。市场方面,DR设备(2D)主要国内品牌包括正业科技和卓茂科技等,主要国外品牌包括YXLON和DAGE等。CT设备(3D)主要国内品牌包括三英精密和真测科技等,主要国外品牌包括Carl Zeiss和GE 等。 /p p   锂电池研究中CT检测的广泛应用方面,须颖分别从电极材料、极片、卷绕/叠片、入壳/装配/焊接、化成、PACK、循环样品、安全实验、充放电实验等锂电产业链重要环节,结合CT检测实际案例依次对CT检测技术进行介绍。最后简单介绍了三英精密的显微CT、工业CT、专用型CT、多场耦合CT等X射线显微成像产品系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邵丹_副本.jpg" alt=" 邵丹_副本.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886766a4-31e6-4946-b921-ce432018aff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主任工程师 邵丹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检测标准及检测技术 /span /p p   国家化学储能材料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华南地区唯一一家化学储能材料以及产品类国检中心。服务内容包括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及其它电池产品检测,电池材料检测,相变材料及自热产品等相关产品的检测等。 /p p   报告中,邵丹首先从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维度,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检测标准情况。相较国外,我国相关标准更加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正极材料相关标准31项,负极材料相关3项,电解液相关12项,隔膜材料相关7项,其他电池材料相7项等。接着,邵丹主要介绍了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双向检测技术。“至上而下”检测方面,主要是从材料理化性能检测、匹配检测、极片理化性能检测、电池性能检测等角度实现关键材料性能评价及整体解决方案。“至下而上”检测,则是从电池电性能检测、电池拆解、材料性能检测、故障定位等角度实现精准定位储能产品中材料问题。 /p
  • 以“标准化+”推动食品及包装材料检测技术创新--2018年食品及包装材料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18年10月17日,2018年食品及包装材料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曙光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150多位来自全国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相关领域政府监管部门、检测机构和生产企业的代表参会。会议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办,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中食药监管信息网协办,仪器信息网作为本次会议的支持媒体对会议进行相关报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4347da0-419f-4592-a6d4-6ca118479ce2.jpg" title=" 会议现场.jpg" alt=" 会议现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会议现场 /p p   大会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刘文主持并致欢迎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36db9d7-292f-4ebb-8b23-8b798678eb07.jpg" title=" 刘文1.JPG" alt=" 刘文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所长 刘文 /p p   刘文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旨在促进技术创新驱动,提升食品及食品包装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搭建食品及食品包装领域产学研结合的技术交流平台,发挥“标准化+”提升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作用。2018年10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张茅局长在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上指出,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扎实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正是践行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落实总局领导指示精神,提高食品和食品包装领域标准化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活动。 /p p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周骏贵也为本次大会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d606f6b7-d1f7-4d6e-bf3d-ce071d8cef02.jpg" title=" 周骏贵.JPG" alt=" 周骏贵.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 周骏贵 /p p   周骏贵在致辞中说到,本次会议汇聚了全国众多的行业精英和专家学者,会议内容极为丰富,涵盖食品生产消费链条各个环节,涉及标准、检测、追溯、大数据等行业关注的热点,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作为东道主,他首先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莅临南京质检院交流指导。同时,他代表南京质检院表态,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强化对接交流,发挥各自竞争优势,共同构筑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整体的发展优势。 /p p   致辞过后,会议进入大会报告环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87807f63-f526-438d-aa1b-7540975b4e31.jpg" title=" 崔伟.JPG" alt=" 崔伟.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动物源性食品监管一处副处长 崔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现状 /strong /p p   崔伟的报告结合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近两年来的工作情况对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现状进行了汇报。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近年来一直坚持标准监制、产管并重的原则,不断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模式,着力构建一个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从坚持依法治理、坚持从严监管、坚持风险管理、坚持全程监管、坚持服务发展、坚持社会公示等方面来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2017年以来每年对不少于一百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飞行检查,即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发现了问题,针对问题对企业进行深入检查,这种检查基本上由总局或省局直接组织,对产业整体能力素质的提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截至今年5月底,一共完成了食品监督抽检9.6万批次,不合格率仅为2.85%,查处各类案件2.6万件,涉及金额14.9亿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81bd3746-6f5b-486f-9e0a-90e596e861d5.jpg" title=" 杨晓明.JPG" alt=" 杨晓明.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4)秘书长 杨晓明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食品标准现状与发展趋势 /strong /p p   2018年上半年食品工业运行平稳,规模以上食品工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2882.7亿元,同比增长6.4%。据不完全统计,食品工业已制定完成的国家强制标准1157项,推荐标准865项,行业标准项数由于商业行业标准(SB)清理调整中无法统计。根据《食品行业“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食品领域拟在十三五期间制修订标准380项,其中国家标准90项,行业标准290项。标准的重点制定方向包括打造中国绿色食品工业制造体系、标准体系;开展传统地方特色食品、方便食品标准的制定;开展营养食品标准的制定以及大力开展团体标准的制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58667b5b-c9c2-4c8b-a275-c202fc1a4327.jpg" title=" 张铎.JPG" alt=" 张铎.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标准化研究所所长 张铎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食品追溯关键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strong /p p   报告中从追溯编码标识技术、追溯数据链技术、追溯平台技术、食品追溯质量安全技术、食品追溯物联网技术等方面对食品追溯关键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遵循GS1全球统一商品编码标准体系,统一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应用过程中的产品代码,有效规范食品的数字化表示,为有效快速整合线上/线下、相关领域信息资源奠定了基础。解决了产品代码不唯一,导致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难以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管理的难点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07d9c908-494b-41d9-ab49-a215250dde43.jpg" title=" 马强.JPG" alt=" 马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工业与消费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 马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 /strong /p p   食品接触材料门类复杂、品种繁多、功能各异、材质多样,除了自身材质的安全性应该受到高度关注以外,其安全性也随着与食品的接触程度不同、接触周期长短、周边环境差异等外在因素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风险特征,因此属于一个非常复杂而系统的监管领域,也是长期以来备受世界各国政府监管部门关注的重要领域。报告中主要采用超分子溶剂液液分散微萃取方法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进行前处理,采用原位电离小型便携式质谱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分别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进行快速检测和高通量筛查,操作简便、绿色环保、且数据可回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b0a11278-7415-4b2a-819c-7d10a9554cf2.jpg" title=" 刘文2.JPG" alt=" 刘文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全国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3)秘书长 刘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 /strong strong 告题目: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strong /p p   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技术主要涵盖养殖、食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餐饮等环节,主要包括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四种技术手段。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技术在进行有害物质消减控制的同时更加注重减少食品品质的影响,其研究更着力于控制效率的提升,力求实现在线快速控制。新形势对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标准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诸如多目标物的食品加工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包容性强的食品质量安全综合控制的标准、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智能化控制装备技术与适应食品质量安全智能化控制的标准、食品质量安全在线控制技术与针对在线控制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标准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b0ec0c3-740c-48eb-a1ae-d339ce858a41.jpg" title=" 大会合影.JPG" alt=" 大会合影.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大会合影 /p p   下午的报告环节为专题报告,分为 strong “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 /strong 和 strong “食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 /strong 两大专题。 /p p   其中, strong “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 /strong 专题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食品与生物室主任李强主持,报告专家有: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佟颖、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协法规委员会副主席王昉、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科室主任尹华涛、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副所长胡文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033a553a-1bcf-4e00-9bbd-dbe50af19868.jpg" title=" 报告专家1.jpg" alt=" 报告专家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专家: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佟颖(左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协法规委员会副主席王昉(右上)、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科室主任尹华涛(左下)、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副所长胡文彦(右下) /p p    strong “食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 /strong 专题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段敏主持,报告专家有: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食品相关产品检测室主任刘峻、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副院长张驰、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综合部副部长王蕾、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分析实验中心副主任王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56fccbdf-00c3-432b-8678-da3cd18869eb.jpg" title=" 未命名_meitu_1.jpg" alt=" 未命名_meitu_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专家: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食品相关产品检测室主任刘峻(左上)、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副院长张驰(右上)、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综合部副部长王蕾(左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分析实验中心副主任王军(右下) /p p   欲了解更多会议详情,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后续报道。 /p p   相关新闻: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1021/473421.shtml" target=" _blank" “食品包装材料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全方位解读——2018年食品及包装材料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学术研讨会分会场 /a /p p br/ /p
  • 深度解析,真机演练—《热裂解技术新进展及在化工新材料检测中的应用》培训班圆满成功
    2023年9月21日,莱伯泰科上海应用研究中心迎来了题为《热裂解技术新进展及在化工新材料检测中的应用》的培训班,这是莱伯泰科在位于上海的应用研究中心举办的首场线下培训班。培训班吸引了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石化行业、新材料行业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学习现场火爆。培训班现场在培训期间,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研究员、主管工程师肖含、东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高级实验师林丹丽和莱伯泰科资深应用工程师刘石磊分别给大家带来了题为《PyGC-MS技术在高分子材料分析中的应用》、《裂解色谱应用实例分享》和《CDS 热裂解技术在化工新材料检测中的应用》的精彩报告。与会者共同学习了热裂解技术的方法和原理,并探讨了热裂解在不同材料、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方法,收获颇丰。专家授课精彩瞬间为了让理论与操作相结合,更好地使用CDS热裂解仪,莱伯泰科为大家安排了主题为《聚合物材料的热裂解分析实操培训》和《CDS6000热裂解维护保养》的实验室实地操作环节,实操培训旨在让客户全面生动了解到仪器的操作流程、使用规范及注意事项,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操作不当等问题。实验室实地操作培训莱伯泰科旗下的CDS公司自1970年推出第一台热裂解仪后,历经多年研发,不断改进热裂解产品性能,推陈出新,到目前为止,已经推出了6代热裂解迭代产品。CDS热裂解仪与GC或者GC-MS联机使用,具备稳定、高效、快捷的技术优势,一经推出便受到用户热烈追捧,迅速席卷分析检测市场,并为后入者建立众多行业标准。随着新材料科学的发展,热裂解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科研工作者们所使用,后续莱伯泰科也将继续潜精研思,厚积薄发,为材料领域带来更多准确可靠的热裂解技术和解决方案。培训班学员与专家合影莱伯泰科上海应用研究中心简介莱伯泰科上海应用研究中心是莱伯泰科重要战略部署之一,是莱伯泰科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和推动应用技术创新而设立的。通过不断努力创新和开发应用方法,上海应用研究中心将有助于莱伯泰科加强对华东地区客户的服务和支持,有助于为全国客户提供更高效、更专业的解决方案,为国家重大难题提供解决方案,为科技创新贡献力量。莱伯泰科上海应用研究中心实验室6150 全自动热裂解仪&bull 裂解温度: 室温 ~ 1300°C,增量1℃,温度精度: ± 0.1 °C&bull 降温速率:温度从650℃降至50℃以下时间仅需18秒,还不需冷却气体&bull 触屏控制操作:主机自带触摸屏,具有一键启动功能,方便客户操作和观察设备运行情况&bull 温度控制:加热测量一体的铂金电阻加热系统,温度实时监测&bull 数据重现 :RSD≤1.5% (聚苯乙烯),重现性好&bull 样品管重复利用:石英裂解管可一直重复使用,清洗方便,还可以观察样品的位置和形态变化&bull 程序升温:可对同一样品实现程序升温裂解,每一个程序可以设10个步骤;裂解中每步都可启动GC启动信号从而得到独立的色谱图,裂解时间和裂解温度完全程序化控制&bull GC连接方便:高温传输线直接连接进样口,加热温度可高达 350°C ,不影响其它进样口同时使用,而且拆卸方便&bull 自动进样器:48位全自动进样器(可选件)6200 全自动热裂解仪&bull 裂解温度: 室温 ~ 1300°C,增量1℃,温度精度: ± 0.1 °&bull 降温速率:温度从650℃降至50℃以下时间仅需18秒,还不需冷却气体&bull 触屏控制操作:主机自带触摸屏,具有一键启动功能,方便客户操作和观察设备运行情况&bull 温度控制:加热测量一体的白金电阻加热系统,温度实时监测&bull 数据重现 :RSD≤1.5% (聚苯乙烯),重现性好&bull 样品管重复利用:石英裂解管可一直重复使用,清洗方便,还可以观察样品的位置和形态变化&bull 程序升温:可对同一样品实现程序升温裂解,每一个程序可以设10个步骤&bull GC连接:高温传输线直接连接进样口,加热温度可高达 350°C ,不影响其它进样口同时使用,而且拆卸方便&bull 反应气切换功能:可根据样品实验需求切换不同气氛,比如由氦气切换为空气,可模拟有氧燃烧实验&bull 兼容多模式:支持捕集和无捕集两种模式,即可直接裂解进入分析仪器,裂解后可通过捕集阱捕集后再导入分析仪器。模式之间转换通过软件一键操作即可。支持载气切换及反应气模式&bull 自动进样器:48位全自动进样器(可选件)&bull 更多可选功能:热解析功能,动态顶空功能,电子质量控制,谱图库5200 全自动热裂解仪&bull 裂解温度:裂解温度从室温到1400℃连续可调,温度精度达到士0.1℃,裂解参数稳定,重现性高&bull 耐压范围:裂解室可耐压至500PSI(3400kPa)&bull 裂解方式:采取可以进行脉冲裂解和程序裂解的热丝裂解方式&bull GC连接:高温传输线直接连接进样口,加热温度可高达 350°C ,不影响其它进样口同时使用,而且拆卸方便&bull 加热速率:10 to 20000℃/sec(脉冲裂解)或0.01 to999.9℃/sec,and 0.01 to 999.9℃/min(程序裂解),程序裂解时每个裂解可以8步操作,裂解中每步都启动GC启动信号从而得到独立的色谱图&bull 高耐温:接口温度≥350℃,避免裂解产物冷凝 样品管路采用惰性材料,保持样品的完整性&bull 独立内置捕集:可以裂解后进行吸附,解析再进入色谱,可用于痕量物质的分析。可以在不同的裂解气氛下进行裂解(如在氮气,空气或其他气氛下裂解),以便拓展研究范围&bull 支持催化反应:温度可达800℃,反应器为3”x1/4”的316不锈钢,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为不同的催化剂材料
  • 新材料领域:便携式增强拉曼检测设备
    现场快速检测在环境污染物检测、农残检测、安检、疾病早期诊断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基于增强拉曼光谱的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指纹识别等优点,倍受关注。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这方面取得丰富的技术积累。主要技术指标(或参数):   1、检测下限:多数有机物0.01-1ppm;部分有机物1ppb;离子0.01ppm;   2、具有指纹识别能力、现场快速检测;   3、可测量液体、固体中的目标物,也可分析固体表面及浅表层物质,例如菜叶上农残和物品表面纳克级别的粉末。   应用领域:   微量/痕量有机物、离子等的快速灵敏检测:   1、 农药残留等有机物检测;   2、 环境污染物检测;   3、 金属离子、酸根离子的检测。   市场前景:   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价值及应用前景。   拟转化的方式(或合作模式):   可采用研究所与企业通过成果转让或技术入股等方式,共同推进该成果的产业化。   相关图片:便携式增强拉曼检测设备
  • 直播预告!新能源材料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网络会议之储能材料检测技术专场
    新能源材料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领域,也是《中国制造2025》重要部分。新能源材料作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转换效率低、能量密度低以及成本高等诸多问题。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材料的种类,深入研究其结构、组成、性能之间的关系,对新能源材料的发展与广泛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11月28日-30日,仪器信息网与日本分析仪器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第六届“新能源材料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网络会议,北京普天德胜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协办,分设四个专场:中日科学家论坛暨氢能源发展与检测技术、新能源电池检测技术、储能材料检测技术、清洁能源检测技术。邀请新能源材料领域研究应用专家、相关检测技术专家,以网络在线报告形式,针对当下新能源材料研究热点、相关检测新技术及难点、新能源市场展望等进行探讨,为同行搭建学习互动平台,增进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一、 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日本分析仪器工业协会二、 协办单位北京普天德胜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三、 参会方式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 a r/meetings/xny2023/ 四、 “储能材料检测技术”专场预告(注:最终日程以会议官网为准)时间报告题目演讲嘉宾储能材料检测技术(11月30日 下午)14:00储能相变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张江云广州工业大学 副教授14:30Agilent 5800在储能电池行业的应用及技术优势赵志飞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5:00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粘结剂进展仲皓想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研究员15:30岛津XPS在新能源材料分析中的应用王文昌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6:00基于金属热反应硫化锂正极材料的制备邢震宇华南师范大学 副研究员16:30动力电池安全性多维参数的测评与仿真林春景重庆理工大学 副教授五、 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按分享顺序)张江云 广州工业大学 副教授【个人简介】张江云,博士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访问学者,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动力电池及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热管理,热安全和热灾害防控,具备热能工程与材料学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目前主持/参与国家级,市厅级动力电池热管理领域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件,参与技术标准编制7件,获得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摘要】电池的热安全已经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及电化学储能系统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储能相变材料由于具有高潜热等优势而在热管理领域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尤其是有机相变材料石蜡。本报告以提升电池热安全问题为宗旨,主要从相变材料(高导热型,电绝缘和阻燃型)的制备,性能检测和表征,热管理性能评估几方面系统阐述储能相变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赵志飞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个人简介】安捷伦原子光谱应用工程师,主要负责环境、制药、食品等行业无机元素分析技术支持。【摘要】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迅速,其中发展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能量储存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技术增长、促进电动汽车及电网等大规模用电系统发展的关键。本报告以电化学储能中的液流电池为例,介绍ICP-OES在储能行业的应用及技术优势。仲皓想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研究员【个人简介】仲皓想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中山大学博士后,2012年进入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工作,2017-2018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目前主要从事锂离子/锂硫电池(高分子粘结剂,高容量正负极材料)及锂金属等新能源材料基础及其产业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数项,参与多项国家及广东省项目;发表SCI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7项已授权、1项美国专利授权。【摘要】现有正负极材料的动力电池比能量已逐渐逼近理论极限,要想提高比能量,必须使用具有更高容量的新一代正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是商业石墨十倍以上的硅材料多年来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始终未能实现在高容量负极中大规模应用,其根本原因在于硅嵌锂时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负面作用,导致高容量硅基负极无法实现长期稳定循环。 如何消除或者缓解体积膨胀导致的负面作用是让硅基负极走向实用化的研究重点。粘结剂在电极中的比重虽小(质量分数≤10%),但是在减小体积膨胀和保持硅基负极结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开发功能粘结剂是抑制硅基负极膨胀,提升硅基电池性能的有效方法。基于此我们开发了一系列高粘结力粘结剂,高弹性粘结剂及高电子/离子导电粘结剂等,显著提升硅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王文昌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个人简介】岛津分析中心应用工程师,2015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专业,曾先后在首钢技术研究院分析中心工作,在英国Kratos总部交流学习,负责XPS的应用开发、技术支持、合作研究等工作,使用XPS技术开展新型材料表征相关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合作发表多篇SCI论文,熟悉XPS数据处理及解析。【摘要】岛津XPS技术特点及其在新能源材料分析领域的应用邢震宇 华南师范大学 副研究员【个人简介】邢震宇,副研究员,香江学者。于2012年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取得化学学士学位(导师:杨柏),于2016年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取得化学博士学位(导师:纪秀磊&陆俊),于2017年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陈忠伟院士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18年被引进到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邢震宇担任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此外,邢震宇还同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和会议评审专家。此外,还担任材料研究与应用的副主任编委,Batteries (IF=5.938)的Editorial Board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IF=15.122)、Nano Research (IF=10.269)、Renewable (IF20)、Carbon Research (IF20)、Materials Futures (IF20) 的青年编委。 目前,邢震宇的研究方向包括:(1)金属热反应制备功能材料;(2)碳材料的合成和应用;(3)锂硫电池和钾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共发表40篇SCI论文,总引用次数4500,H-index为27。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Energy(1篇)、Advanced Materials(1篇)、Nano Energy (4篇)、Energy Storage Materials(1篇)、Small Methods (1篇)、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1篇)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4篇。 在产学研方面,邢震宇与宁德新能源展开合作,并在多个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摘要】近些年,传统锂离子电池已经无法满足电动汽车对于高比能的需求,而典型的高比能锂硫电池由于锂枝晶带来的安全隐患又无法真正市场化,因此,作为一种同时兼顾高比能和高安全性要求的硫化锂-硅新型电池体系开始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重点。但是相对于日益成熟的硅负极材料制备,硫化锂正极材料受限于活化电势高、倍率性能差和容量衰减快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硫化锂-硅这一电池体系的发展。报告人基于金属热反应制备功能材料一系列系统性的工作积累(Chem. Commun., 2015, 51, 1969 Nano Energy 2015, 11, 600 ChemNanoMat2016, 2, 692 Carbon 2017, 115, 271 Small Methods 2018, 2, 1800062),在对金属热反应瞬时高温性、强还原性和物相分离特殊性的深刻理解基础上,首次通过金属热反应制备了高容量循环稳定的石墨烯包覆的硫化锂纳米胶囊正极材料(Nature Energy 2017, 2, 17090)。除此之外,报告人基于金属热反应首次制备了过渡金属/硫化锂纳米复合物并系统研究了过渡金属对硫化锂电化学行为的影响(Advanced Materials 2020, 32, 2002403)。林春景 重庆理工大学 副教授【个人简介】工学博士,长期从事动力电池热管理与热安全性研究,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863、973、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省部级研发课题。发表论文近40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参与编写专著5部,参与标准法规制订7项。曾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摘要】待定六、 会议联系会议内容:杨编辑 15311451191(同微信) yanglz@instrument.com.cn会议赞助:刘经理 15718850776(同微信) liuyw@instrument.com.c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