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技术仪标准

仪器信息网技术仪标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技术仪标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技术仪标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技术仪标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技术仪标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技术仪标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技术仪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

技术仪标准相关的资讯

  • 分析仪器标准技术委员会组织团体标准立项预评审会议
    2021年3月12日,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批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分析仪器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分析仪器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将专项开展仪器团体标准的相关工作,旨在通过标准化工作助推经济发展,推动团体标准为行业和市场服务。 经过一年的讨论与征集工作,分析仪器标准技术委员会于2022年3月11日上午组织召开了首次团体标准立项预评审会议,邀请到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参会评审。 会上,各标准申报单位首先就标准的立项背景、必要性及主要编制内容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则结合行业发展实际以及标准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及适用性,从内容规范、方向定位及应用等层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次会议的顺利举办,也为分析仪器技术委员会的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未来,团体标准的研制将成为我会的常态化工作之一,欢迎大家积极申报或推荐政策法规符合性好、市场适用性良好、具有技术先进性等的团体标准或立项建议,合力推动分析仪器新技术、新方法以及特色应用的高质量发展。 联系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李老师 电 话:010-58851186 邮 箱:lyc@fxxh.org.cn
  • 仪器仪表专业技术标准化工作启动
    仪器仪表专业技术标准化工作启动 &mdash &mdash &ldquo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rdquo 成立大会   仪器信息网讯 为了更好地开展标准化工作,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于2014年8月12日在京宣布正式成立&ldquo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rdquo ,并在当天召开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唯一的特邀媒体出席了会议。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现场   据了解,目前国际和发达国家的标准化工作团体主要是非政府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美国仪表学会(ISA)、日本电器计测器工业会(JEMIMA)等。经过5年的酝酿筹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近日终于正式成立。其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希望能够实现自主独立地提出、制定、发布、实施和修订仪器仪表学科/专业的领域团体技术标准。   会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表示:&ldquo 掌握了标准意味着掌握了话语权,标准问题对仪器仪表行业、企业和市场有着强烈的冲击,因此,仪器仪表行业对标准化工作有很强烈的呼吁。&rdquo 此时,&ldquo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成立赶上了一个好时机。中央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国标委2013年启动了团体标准研制试点项目,田世宏主任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培育发展社会团体标准的重要性。作为中国科协第二批试点工作的改革对象,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将以&lsquo 抓住机遇,主动争取;小步快跑,专业实施&rsquo 的方式开展标准制定和实施工作。&rdquo 吴幼华为张钟华院士颁发聘书 吴幼华为欧阳劲松颁发聘书   第一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共由58名委员组成,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任主任委员,中国计量科学院张钟华院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方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等任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郭晓维先生则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工作范围涉及仪器仪表领域专业团体标准的制定、修订、统一审查、批准、编号、发布工作,并负责指导和推进仪器仪表领域专业团体标准的宣贯、教育、培训工作等。 吴幼华为郭晓维颁发聘书   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条例》和《标准制订、评审工作细则》进行了审议,同时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近期工作进行了介绍。(撰稿:刘玉兰)   本网快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化,将某些政府职能(例如:工业标准的制定)逐步转移到行业学会、协会或产业联盟去做是一个方向,也是与国际上的做法接轨的,本届政府在这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也是国家标准化委员化在转移政府职能方面的又一个试点。   通过旁听委员们对《工作条例》和《标准制订、评审工作细则》的审议,笔者可以感觉到大家一致希望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保持独立性,通过自己扎实的工作,做出品牌,真正担负起协助政府机构减负的职责,而非仅仅做一些拾遗补缺的工作。   而未来,如果能够把标准的制定与建立起仪器仪表行业的&ldquo 市场准入制度&rdquo 有机地结合起来,减少恶性市场竞争,切实保护优秀的国产仪器仪表厂商和产品,那实在是善莫大焉了。当然,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如何协调不同行业协会、学会或产业联盟制定的同类标准之间的差异?是完全的竞争?还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以尽量减少厂商在不同标准间进行选择时的困惑,也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主编当班)
  • 微纳技术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研究项目启动
    3月6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微纳技术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研究启动会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召开。该项目是中国计量院“十二五”期间启动的第二个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据了解,项目组在前期调研分析基础上制定了微纳结构特性量值溯源体系发展路线图。据此,该项目将在微纳几何结构计量技术研究、微纳结构化学特性计量技术研究、微纳力学特性计量技术研究和微纳计量仪器的核心器件及部件的研制4个方向开展研究。计划建立基标准装置6套、研制标准物质7类19~26种、研制计量用微纳核心器件3类和关键部件1套、建立测量系统4套与测量方法4项,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微纳技术计量传递体系,项目成果水平将达到或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现有水平。   微纳技术包括微纳米材料、结构、器件、系统的设计制造及测量技术,涵盖了微电子、MEMS/NEMS、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微纳技术的发展对计量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准确度的微纳结构特性计量基标准、标准物质以及微纳器件和部件是保证微纳技术领域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当前,我国微纳技术研究成果已与先进国家相当,产业化进程显著加快,不少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高端产品短缺数量少、品质差,缺乏市场竞争力,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难以产业化。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微纳计量技术的研究严重滞后、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严重匮乏,核心技术严重落后,难以支撑我国微纳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技术委员会分析仪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三届三次年会暨标准审查会议”温岭顺利举办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11月14日,“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技术委员会分析仪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24/SC6)三届三次年会暨标准审查会议”在浙江省温岭市顺利举办。分委会委员、相关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共七十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得到浙江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和浙江同创海诚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和帮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17c9b759-ada6-426d-9825-a56f6667def3.jpg" title=" DSC07395.JPG" alt=" DSC0739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会议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cedb9e0-a84b-4cd4-a896-a42185d9c37d.jpg" title=" DSC07411.JPG" alt=" DSC074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参会领导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14日的会议由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SC6)秘书长马雅娟主持,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高工兼SC6副秘书长方晓时、浙江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周小靖、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SC6副主任委员李跃光等分别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277644a-5b7a-460b-b84e-a9ddc501124f.jpg" title=" DSC07401.JPG" alt=" DSC0740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高工兼SC6副秘书长 方晓时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9281abc5-6501-4747-9742-063661b02e98.jpg" title=" DSC07400.JPG" alt=" DSC0740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浙江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周小靖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a3285108-5b6a-457d-a6c8-c2a846570a99.jpg" title=" DSC07412.JPG" alt=" DSC0741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SC6副主任委员 李跃光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07afa2e0-bc5f-40c2-81e6-47c90a257304.jpg" title=" DSC07391.JPG" alt=" DSC0739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SC6)秘书长 马雅娟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会上,马雅娟秘书长代表全国分析仪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124/SC6)秘书处向大会汇报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标委会的工作情况以及2019年度的工作目标。截止2018年10月底标委会完成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9项,其中8项已经正式颁布实施,还有一项正在报批审查之中。2019年,分析仪器分委会将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精神,努力做好已立项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国家/行业标准计划申报、团体标准发布、跟踪国际最新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制定项目、人员培训及重要标准宣贯等各项工作。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参会代表们分别对“分析仪器物联规范”、“高效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用自动进样器”、“实验室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测试用标准色谱柱”五项国家标准以及“在线微量溶解氢分析仪”一项行业标准送审稿进行了系统而又细致的审查。审查过程中,参会代表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并讨论,会议气氛热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bca21ef-b660-46df-849a-2b28d38299aa.jpg" title=" 合影.jpg" alt=" 合影.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会议合影 /p
  • 全自动折光仪法进入国标 海能技术助力标准修订
    2022年11月7日,海能技术发布公告,公司参与修订的国家标准《GB/T 6488-2022液体化工产品 折光率的测定》获得批准,该标准将于2023年5月1日起实施。光线自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透明介质的时候,由于两种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的进行速度发生变化,即发生折射现象,一般折光率系指光线在空气中进行的速度与测试样品中进行速度的比值。液体化工产品涉及的范围很广,例如,常见的化学试剂、添加剂、油脂、一部分香精香料等都属于液体化工产品。通过测定液体化工产品的折光率,可以定量分析样品的浓度,鉴定其纯度。同时,摩尔折射度、摩尔质量、密度、极性分子的偶极矩等也都与折光率相关,因此也可以获得其物质结构的相关信息。据了解,液体化工产品折光率测定的通用方法,是液体化工产品基础标准之一,在相关行业产品标准中被广泛引用。在关注到海能技术的这一则公告时,仪器信息网编辑及时联系到了海能技术营销总监金辉先生,就标准相关的情况进行了交流。海能技术营销总监 金辉分析技术进步“催生”标准创新《GB/T 6488-2022液体化工产品 折光率的测定》,描述了用阿贝折射仪和全自动折光率仪测定液体化工产品折光率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透明或半透明、温度范围在 20℃-60℃、折光率范围在 1.300 0-1.700 0 的液体化工产品的测定。《GB/T 6488-2022液体化工产品 折光率的测定》(以下简称:2022版)主要修订了两方面。一是增加了全自动折光仪的检测方法,并对操作步骤作了详细说明。《GB/T 6488-2008 液体化工产品折光率的测定(20℃)》(以下简称:2008版)中只规定了阿贝折射仪一种方法。修订后的标准两种折射仪测定方法都可用。阿贝折射仪测定方法比较复杂,操作过程复杂且对人的要求比较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分析仪器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仪器的自动化程度也大幅提升。因为减少了复杂的手动操作以及因此带来的误差,检测速度快而且结果准确,全自动折光率仪目前在石油工业、油脂工业、制药工业、食品工业、日用化工工业、制糖工业、食品、饮料、化学品及香精香料等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也是学校及相关科研单位的常用设备之一。金辉也表示,“全自动折光仪技术已经很成熟,使用客户也非常多,但是没有方法标准支撑,没有依据可依,已经严重限制了它的市场推广。这也是此次标准修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一个修订内容是,2022版的温度范围拓宽了,20-60℃,意即现在可以根据样品性质的不同,选择在不同的温度进行检测。而2008版标准中检测温度只有20℃,实际应用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标准所带来是一个长期增长过程,其规模一定值得期待全自动折光仪的检测方法简单、分析速度快、准确度大幅提高,工作人员用这种方法的意愿也更强了。此外,全自动折光仪在设计上更加方便携带,可以拿到检测现场,应用场景更多。“虽然全自动折光仪的价格要比阿贝折射仪高,但相较于自动化带来的高效率、便捷性等好处,相信越来越多的客户愿意付出这个成本。“海能技术是国内比较早的研发全自动折光仪的企业之一,2011年第一代全自动折光仪推向了市场。谈到全自动折光仪国产产品与进口先进产品之间的差异,金辉说到,“全自动折光仪技术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了,国产与进口产品各有各的特点,主要的差距还是在长期运行后的仪器可靠性和应用场景范围的开拓上,这也是国产仪器与进口先进仪器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涉及到液体化工产品的企业很多,再加上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其质检、研发都会应用到该标准方法,同时相关政府监管部门的实验室也会用到该标准方法。“当然,主要还是以企业用户为主,例如对海能技术来说,制药企业、化工企业就是我们全自动折光仪的最大的两个用户群体。”“2022版新标准的实施,一定会促使实验室折光仪的更新迭代,带来全自动折光仪市场需求的增长,短期看国标实施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会有不错的促进作用。”金辉指出,“不过,我们更看重的是,这个标准所带来的应用场景的拓宽和因此带来的长期需求增长,这是更值得期待和关注的。”双赢,仪器厂商应积极参与到标准制修订中去海能技术是国内较早开发全自动折光仪的企业之一,是用户从用手动阿贝折射仪到全自动折光仪的见证者,期间和大量客户做过方法标准的沟通,收集了很多客户的意见反馈,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在GB/T 6488标准修定的过程中,海能技术主要是提供技术支持工作,参与了大部分过程,例如,在起草阶段和征求意见阶段提供了一些建议和不同类型用户类型的应用案例,以及全自动折光仪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等。近年来,海能技术对参与各类标准制修订的意义认知越来越深,也更加积极参与其中。截至目前,海能技术及子公司已主导或参与起草及修订了4项国家标准和3项行业标准。“我们特别愿意参与到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当中去。我把它理解为既是一种责任,对行业有贡献,也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利,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首先,作为仪器厂商,我们了解仪器技术、性能指标、功能作用,这些专业知识可以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我们直接面对客户群体,天天和客户打交道,了解客户真实迫切的需求,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可以及时、全面的把客户关于仪器使用、方法应用、希望的发展方向等信息收集起来。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信息,让标准更加的贴近用户、更加的“接地气”;在标准实施的时候,不会让标准“高高在上”,容易“落地”。我觉得这是仪器企业参与标准制修定的重要意义。此外,参与标准制修定还能帮助仪器厂商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作为仪器厂商参与到标准制修订过程当中,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客户的需求,理解标准制定者的诉求;标准制定的严要求、强规范性,对仪器厂商是一个提升自身水平的好机会。
  • 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科技部领导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经过近两年的筹备,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于2009年6月11日在北京湖北大厦宣布正式成立 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编号为SAC/TC481,并在当天召开了第一届工作会议。   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工作范围涉及仪器分析测试及其控制、科研用试剂、检测与分析方法、实验室信息管理与数据系统等的标准化工作。 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的主管部门是科技部,具体组织实施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承担。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6名,秘书长1名,专职秘书2-5名,委员会委员任期为5年,可连聘连任。第一届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由51名委员组成,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张玉奎院士任主任委员,王伟中司长、柴之芳院士、朱静院士、张渝英秘书长、房庆副院长、江桂斌所长任副主任委员,李红梅任委员兼TC481秘书长,秘书处承担单位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会议现场   会议由科技部条财司马晋并处长主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刘大山博士宣读了国标委批文并宣布“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481”正式成立,然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方向副主任向各位委员颁发聘书并发表重要讲话。科技部条财司吴学梯副司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张渝英秘书长、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房庆副院长等做了重要发言。   第一届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于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的章程进行审议。会议组委会还邀请了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刘慎斋所长对各位委员进行进行国家标准制定程序和标准编写方法方面的培训。最后,各位委员进行了分组讨论。 科技部条财司马晋并处长主持会议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刘大山博士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方向研究员、科技部条财司吴学梯副司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张渝英秘书长、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房庆副院长等发表了重要讲话。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方向副主任   方向副主任介绍了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形势和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思路。阐述了国标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从调整结构、保质量、提速度、增效益、强管理五个方面努力加强标准化工作。2008年10月,我国正式成为ISO常任理事国,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同时预示着我国将更多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所以必须抓好影响标准化工作的四件大事:加快标准化法的修订 加快修订国家技术标准战略发展纲要 加快国家准体系工程建设 加强国家技术标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方向副主任对新的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提出几点建议:完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的建设 积极开展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尽快建立健全本领域的标准体系,广泛团结相关领域的专家,积极倡导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加快自主创新转化为标准并参与国际竞争,以标准化为手段带动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我国分析仪器产业的发展。 科技部条财司吴学梯副司长   科技部条财司吴学梯副司长强调充分认识仪器分析测试的重要性:科学仪器是科技创新的基石 国家层面上的科学仪器设备标准基本属于空白,导致无序竞争,用户对于国产科学仪器的质量信心不足 规范分析测试活动,提高国产仪器的竞争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树立用户对于国产科学仪器的信心 按照国标委的要求,充分发挥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吴学梯副司长还对于技术委员会开展工作提出了几项具体的要求。   吴学梯副司长还提到科技部对于科学仪器自主研发非常重视,万钢部长、刘燕华副部长对于加强科学仪器自主研发都作出了重要批示 在十二五计划中,我国仪器在自主研发方面会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张渝英秘书长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张渝英秘书长先简要介绍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基本情况,强调提升分析测试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必要性和建立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的重要意义。为了顺利开展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的工作,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需要认真贯彻执行国标委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紧密围绕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制定规划;发动广大分析测试工作者认真调研、做好计划并组织实施 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国际先进标准和经验,与国际接轨 积极向国标委领导、长期从事标准工作的科学家、以及其他相关标委会学习,加快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队伍的建设,提高能力和水平;积极发挥政府与广大分析测试工作者之间的桥梁作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院士首先对为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成立而付出辛劳的各位同仁和领导表示感谢。张院士谈到,长期以来新仪器的大量出现、新分析测试领域的广泛需求,国内外分析测试领域发展迅猛,国内检测仪器技术和方法与国外的差距依然很大,同时标准体系的构建与技术标准体系的缺乏和滞后的问题日益凸显;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成立的目标立足于现代仪器分析测试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基础性标准制定、基础研究,以标准体系的构建为总目标,联合国内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系统地开展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调查,在此基础上构建现代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体系,并进行基础标准的研究与修订,提升我国仪器分析测试领域核心竞争力。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房庆副院长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房庆副院长表示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导的第一个TC,着重从四个方面把工作做好。首先,做好组织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从各个层面把工作正式展开 其次,秘书处做好服务工作,提供、交流标准化信息,组织相关会议,另外计量院对于秘书处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再次,做好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TC成立的目的就是制定标准,促进国产科学仪器的发展 最后,做好宣传工作,把有关标准的研究成果传播出去。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李红梅秘书长    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秘书长李红梅向大会汇报了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筹备情况,组织委员审议并举手表决通过了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章程。章程详细规定了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工作范围、任务、组织机构、工作程序、议事规则以及经费的使用等内容。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   清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张新荣教授   企业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在发达国家很常见,是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工作中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在本届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委员中有部分委员来自企业,如北京普析通用仪器公司田禾董事长,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章怡学高级工程师,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于爱民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北京牛牛基因有限公司牛刚研究员(总经理),北京科创海光仪器公司周志恒高级工程师(总经理)。随着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展开,我国仪器企业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 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刘慎斋所长对各位委员进行培训 第一届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合影
  • 重点分析仪器测试技术标准项目专家组成立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12月5日,北京中苑宾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以下简称&ldquo 协会&rdquo )《重点分析仪器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制(II)》项目专家组成立大会召开。会议由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渝英女士主持,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方向先生到会并致辞,协会汪正范研究员作了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标准化项目:《重点分析仪器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制》情况介绍。本次会议共有行业专家和专业生产厂商代表近50人到会。   协会张渝英秘书长   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方向副主任   协会汪正范研究员为到会代表作了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标准化项目:《重点分析仪器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制》情况介绍。首先介绍了2009年《重点分析仪器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制(I)》中5个子项目的完成情况:(1)标准体系研究及建立,(2)开展质谱及质谱联用仪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 ,(3)开展原子荧光光谱仪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 ,(4)以紫外/可见光谱仪为基础的快速检测仪器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究,(5)分析仪器数据格式标准及通用接口标准研究。该项目已经提交了11份研究报告,提交了4项国家标准草案,并已获得国标委立项。   协会汪正范研究员   报告中还介绍了2013年《重点分析仪器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制(II)》项目中8个子项目的立项内容、承担单位、具体的考核指标。8个子项目是:分析仪器性能测试技术标准体系研究、质谱性能测试方法研究、&ldquo 液相色谱仪&rdquo 的性能测试方法研究、原子荧光光谱与液相色谱联用仪的性能测试方法、基于紫外可见光谱仪的快速检测仪器性能测试方法、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用空心阴极灯性能测试方法、离子色谱柱性能测试方法、原子荧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数据格式。   为更好地完成2013年《重点分析仪器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制(II)》项目,特别对项目组织形式加以规范:   (1)项目的承担单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2)项目负责人:张渝英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3)项目办公室:汪正范、尹碧桃、赵羽   (3)按项目课题成立7个课题组,各课题承担单位成立工作组,明确负责人和联系人   (4)各课题承担单位成立专家组,指导工作   大会宣布成立7个课题组,8个课题分别由下述单位承担: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锐光仪器有限公司。   大会宣布成立4个项目专家组:高效液相色谱仪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专家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用空心阴极灯的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专家组、飞行时间质谱仪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专家组、离子色谱柱的性能测试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专家组。4个项目专家组共计47人,方向先生为项目组专家现场颁发聘书。  方向副主任为项目组专家颁发聘书   各课题组随后召开小组讨论会。会议中,讨论气氛热烈,通过讨论基本明确小组今后的工作内容和方向,初步拟定项目内分析仪器性能测试的项目,明确课题组每一个成员的任务和规范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工作交流形式。 小组讨论会   小组讨论会 小组讨论会 小组讨论会 小组讨论会
  • 洋品牌为何有双重标准 技术检测标准低
    3月15日,国际环保组织在沃尔玛长沙黄兴南路店和中百仓储武昌区水果湖路店的抽样中,检测出有转基因大米在售。而四川成都伊藤洋华堂超市双楠店出售的是未经国家认可产地的转基因木瓜。   即使围绕转基因是否可推广商业化的争议未绝,不代表沃尔玛等对转基因大米、转基因木瓜的销售拥有足够的借口。一个国家有权决定何时推进转基因大米的商业化进程,有权决定何时允许其进入流通领域,但在相应的法律法规未放行之前,企业提前私自推进的做法,均属违规违法。   卫生部已经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 “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由生产、分装单位和个人负责标识 未标识的,不得销售。”沃尔玛、伊藤洋华堂、雀巢为代表的洋品牌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并未正视此规定。   一向重视信誉的跨国企业们,施行双重标准,在欧洲或日本市场承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可是在中国却忽视消费者的权益销售转基因产品。细想想,其实“有理可偱”。首先,中国的标准似乎比较低。低在环境污染严重,而环境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原因,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以及滥用农药等等现象屡见不鲜。其次,守法意识似乎也比较低。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导致跨国公司也本土化了。   再者,技术检测标准低。对于超市而言,目前各个超市采用的检测方式和标准不尽相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没有相关强制规定,全凭超市自行决定。超市使用的检测仪器及所用的标准也不一样,有些是国家标准,有些是地方标准。最后,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恐怕也高不到哪里去。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的情况下,消费者若无明显自我保护的意识,不了解所购买的食品在安全方面的具备何种必要元素,就容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人既生而平等,想必肉体并无实质差异。转基因食品在美国出售与在中国出售,其隐患同样存在。所不同的是,各国“防火墙”设置厚薄不一。对比欧美相关法规可知,中国的法律法规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保护,实在说不上严格。但在明文法规面前,也不见得口口声声有社会责任的洋品牌们遵守。   或许,沃尔玛等仍停留在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起点: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看不见的手”。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社会通过市场能够最好地确定其需要,如果企业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以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它们,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毕竟现在已是21世纪,企业不但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同时,也不应因为在不同的国度就有不同的标准。沃尔玛等企业在中国一直在强调其不断重视并深化企业社会责任。但双重标准的事实,无疑暴露其“虚伪”。当然,目前最需要做的是,中国要依法惩处,而不是将之视作公共争议,否则,法律有什么意义呢?更别说道德谴责,最终由民众承担代价。
  • 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11月25日,标准化与气象两个致力于国家基础性公益事业的部门再添新“结晶”,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成立,标志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它的成立将统筹推进我国气象仪器及观测方法标准化工作,提高气象仪器产品质量,确保气象观测数据准确可靠,并进一步推动气象标准化的整体工作。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纪正昆出席成立大会并发表讲话。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出席成立大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纪正昆出席成立大会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担任标委会主任委员   据了解,第一届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57名委员组成,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担任标委会主任委员。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主任刘霜秋,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参气象水文局、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气象防化研究所、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代表,全国气象防灾减灾等6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人员,中国气象局各内设机构、直属单位、华云公司和华风集团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成立
  • 广东省拟编制三项水质在线监测仪技术标准
    仪器信息网编辑近日从中国政府采购网获悉,广东省环保厅拟对《生物毒性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锌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镍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等三项标准编制工作进行单一来源采购。   根据招标公告,《生物毒性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拟制定的供应商为广东经信清洁生产促进中心。理由为该单位在推广应用水质自动监控等清洁生产技术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参与完成《生态监控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发》(省科技计划项目)、《LumiFox手持式水质毒性分析仪及试剂研发》等地方科技项目。该单位目前已与省内从事生物毒性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生产的骨干企业合作,开展了生物毒性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检测方法及相关参数指标的研究工作,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研究制定《生物毒性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的专业能力。   水质生物毒性的标准分析方法主要为分光光度法,现有的生物检测仪器所利用的生物有水蚤、藻类、发光细菌、贻贝以及鱼,其中发光细菌的反应面广,检测谱最宽,灵敏度高,成本低,能够第一时间判断水质毒性程度。目前,发光细菌法已经成为一种简单、快速的生物毒性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质检、环境监测、水产养殖等领域,并被列入国际标准(ISO11348)和我国国家标准(GB/T15441)。   根据调查,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生物毒性在线监测设备的研发起步较早,比较成熟的有美国哈希、日本岛津、意大利希思迪、德国布朗卢比等公司生产的产品。目前国内有深圳朗石、深圳宇星等多家企业所生产的生物毒性自动在线监测仪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我国主要饮用水源生物毒性的在线检测。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光损、精密度、灵敏度、实际水样比对试验只能参考国外或国内其他已有的标准,因此,制定针对性的行业标准显得尤为迫切。   为了反映规定光损、精密度、灵敏度、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等仪器性能指标的科学性,标准编制组为各仪器生产厂配置了标准样品进行测试比对 收集各厂家测试数据结果,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   《锌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拟制定的供应商为广东环协环保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理由为该中心持有由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的&ldquo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许可证&rdquo (劳社民4400003060003号),负责全省自动监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中心在编制自动连续监测运营操作工培训教材、现场操作技能培训以及相关环保标准宣贯培训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具有参与《广东省印染废水治理技术规范》、《广东省印染、印制电路板行业污染减排技术应用现状调研》等科研项目的工作经历。该单位目前已与省内从事锌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生产的骨干企业合作,开展了锌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检测方法及相关参数指标的研究工作,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研究制定《锌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的专业能力。   水质锌的标准分析方法主要有分原子吸收,色谱法,分光光度法,以及滴定法等,在以上分析方法中,分光光度法是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最常用的分析监测方法。根据调查,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镍在线监测设备的研发起步较早,比较成熟的有美国哈希、日本岛津、意大利希思迪、德国布朗卢比等公司生产的产品。国内有中兴仪器、广州怡文、广东伟创、深圳朗石、深圳宇星、深圳世纪天源等多家企业生产锌自动在线监测仪等产品。   此次标准的制定目标为针对锌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的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制定标准,主要包括仪器组成以及示值误差、零点漂移、量程漂移、加标回收率、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等性能指标。   《镍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拟制定的供应商为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理由是该协会是由我省从事环境保护科研、设备生产,自然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经营、服务等方面的企、事业单位等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制定行业规范及行业标准是协会实现行业服务的主要工作之一,长期从事我省环境保护类地方标准编制工作,具有承担《环境工程技术规范&mdash 工程设计文件要求》(国家环保部标准编制计划)、《印制电路板行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印染行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生态监控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发》、《广东省&ldquo 十二五&rdquo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等业绩。该单位目前已与省内从事镍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生产的骨干企业合作,开展了镍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检测方法及相关参数指标的研究工作,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研究制定《镍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的专业能力。   水质镍的标准分析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度法、电化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在以上分析方法中,自动在线监测仪最常采用分析的方法有阳极溶出伏安法和化学比色法。根据调查,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镍在线监测设备的研发起步较早,比较成熟的有美国哈希、日本岛津、意大利希思迪、德国布朗卢比等公司生产的产品。国内有中兴仪器、广州怡文、广东伟创、深圳朗石、深圳宇星、深圳世纪天源等多家企业生产镍自动在线监测仪等产品。   此次标准的制定目标为针对镍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的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制定标准,主要包括仪器组成以及示值误差、零点漂移、量程漂移、加标回收率、实际水样比对试验等性能指标。
  • 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换届
    关于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聘请委员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全国性标准化技术组织。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子测量仪器的技术构成、应用范围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也催生了一批在国内及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及专家。在国家新的标准化政策鼓舞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及专家对标准化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工作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此形势下,我秘书处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了换届申请并获批准。现对换届工作做出如下安排: 1. 换届工作拟定于2011年6月28日之前完成。 2. 请各单位确定参加第四届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员人选(要求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并填好表格,于6月25日前报到秘书处。 通信地址:北京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1号装备中心 邮 编: 100007 联系人:曹玲、黄英华 电 话:010-84029129 传 真:010-84029064 e-mail: caoling@cesi.ac.cn huangyh@cesi.ac.cn 3. 按照国标委要求:标委会委员实行委员注册登记制度,对新确认的委员进行资格注册,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证书》。请各单位认真选派委员。 附件:全国专业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登记表 2011年6月3日
  • 中国纤维素乙醇技术标准正在制定
    全球最大的工业酶制剂生产商诺维信全球执行副总裁托马斯那奇昨日透露,中国国家标准委已经通过行业协会推进纤维素乙醇技术标准的制定。这无疑是加速中国纤维素乙醇商业化运营的一大利好消息。   那奇昨日在京面对媒体时介绍说,目前中国每年有7亿吨农业废弃物,其中2亿吨将用于纤维素乙醇的制造,若以1/5-1/4的转化比率来讲,中国将具备4000万-5000万吨的产能,但目前中国生物质能源却还处在“襁褓”阶段。专家则指出,2011年第三季度诺维信与中粮和中石化两大央企巨头在华合作运营的乙醇示范工厂能否展示足够商业化可行性才是关键,而标准的建立对大规模的投产更有推动作用和行业意义。
  • 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
    我要测网讯: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通知,就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及征集委员发出通知,征集新一届技术委员会委员,详情如下:   各有关单位:   根据《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国标委办[2009]3号)的有关要求,第一届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1)即将届满,开始筹备换届工作,本着相关方广泛参与的原则,现面向社会各有关单位公开征集新一届技术委员会委员。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征集范围   SAC/TC481主要负责仪器分析测试等领域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现面向全国征集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方面的委员人选。   二、 委员条件   1. 从事仪器分析测试相关工作,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2. 熟悉和热心标准化工作,遵守技术委员会章程,能够有时间积极参加技术委员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履行委员义务(指能按时对标准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等反馈意见,参加标委会年会活动、参加标准审查等)   3. 具有副高(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与副高(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相对应的职务,从事相关工作5年以上工作经验   4. 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组织任职,所在单位同意推荐   5. 符合《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   三、申报程序及要求   1. 委员候选人须填写《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登记表》   (见附件),纸质版一式三份,同底二寸免冠彩色照片1张(用于制作委员证) 推荐单位负责审查登记表中的各项内容,单位负责人在登记表指定位置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   2. 请于2014年 5月 23 日前,将上述材料纸质版及照片邮寄至SAC/TC481秘书处,同时将word版电子文档发送指定电子邮箱。   3. 秘书处将根据相关规定,分别对申报的委员候选人进行评审,通过对报名单位及个人的工作能力综合评定,确定下一届委员名单,择优形成新一届委员会组建方案后,上报国家标准委批准。   四、 秘书处联系方式   秘书处承担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戴新华,010-64524787   E-mail:tc481@nim.ac.cn daixh@nim.ac.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8号   邮 编: 100013   2014年4 月 9 日
  • 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6)成立大会于12月27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方向副主任,以及工信部、中机联等部门领导出席了成立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动力测试仪器、试验箱及气候环境试验设备、实验室离心机、应变测量仪器、噪声测量仪器、实验室高压釜等实验室仪器与装置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秘书处单位设立在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第一届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3名顾问和67名委员组成,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副主任陈伟任主任委员,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石镇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李跃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副司长侯玲林任副主任委员,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副主任方晓时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仪综测业科技发展公司工程师张桂玲任委员兼副秘书长。   本次会议主要内容包括:标委会主任委员做标委会工作设想报告;标委会秘书处介绍标委会标准体系,并汇报年度工作情况;讨论标委会章程、秘书处工作细则等文件;2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审查。
  • TOC检测标准及技术重难点!看这一篇就够了!
    TOC作为环境领域一个综合性检测指标,常用于衡量有机物或有机质含量。我国现行有关标准中,TOC测定主要涉及到水体与土壤两种环境介质。在水环境领域,地面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TOC测定各有不同的标准依据,点击下载:《循环冷却水中总有机碳(TOC)的测定》GBT 32116-2015.pdf《水质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 (GBT 13193-1991).pdf《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T 71-2001).pdf《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5-2006.pdf测定环境中有机物时,相较于COD指标,TOC的测定往往更具有使用价值。这是由于TOC氧化条件比COD更为强烈,大部分有机物的氧化效率能达99%以上,能够更加充分反应有机物对水样的污染程度。加之各类新兴TOC分析仪的问世,TOC已经成为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最佳指标之一,检测过程中,仪器的抗干扰能力、检测人员对各类干扰问题的解决能力就显得愈发重要。基于此,仪器信息网将于4月26日举办“TOC检测技术与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预计参会报名人数500+,届时将有6位领域内专家进行精彩分享,讲述TOC仪在水体和土壤检测中的技术应用案例。点此免费报名参会会议日程如下:报告时间报告主题报告嘉宾09:30--10:00总有机碳在线监测仪溯源现状季红梅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 理化仪器检测部副部长10:10--10:40TOC分析在实际检测难点中的应对方案高婷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 化学应用工程师10:50--11:20环境水中总有机碳的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程婷婷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技术工程师14:00--14:30几类废水TOC检测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周珉上海化学工业区中法水务发展有限公司水研究中心 水研究中心主任14:40--15:10TOC固体进样系统应用案例分享刘洁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5:20--15:50土壤中总有机碳的分析检测技术与应用孙娟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 科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如无法报名,可微信联系:13717560883,备注“TOC”。
  • MBN检测技术国内外仪器和标准现状
    磁巴克豪森噪声(MBN,Magnetic Barkhausen Noise)技术可以用来评估铁磁性材料一定深度内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应力状态、微损伤缺陷等,是实现对材料疲劳、微裂纹等早期性能退化及应力状态评估的一项重要无损检测技术,工程应用前景广阔。  1 国外仪器现状  国外目前已有多个公司有成熟的MBN仪器销售,可进行特定功能的MBN信号检测,但是仪器售价昂贵。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有芬兰Stresstech公司和德国弗劳恩霍夫无损检测研究所的MBN检测仪器。  Stresstech公司是专门从事无损检测的公司,该公司研发出了巴克豪森效应表面质量检测仪(磨削烧伤检测仪),有便携式检测仪Rollscan 250,300,350三种型号和非便携式检测仪Roboscan 500,600两种型号,可以实现复杂形状工件、粗晶材料残余应力的精准分析。图1为Rollscan 300表面质量检测仪,其检测深度在0.01~1.5mm之间。图1 Rollscan 300表面质量检测仪  2002年,德国弗劳恩霍夫无损检测研究所研制了商业化的3MA微结构与应力分析仪,目前已有第二代产品3MA-II,如图2所示,它是一种集成四种不同微磁测量方法的仪器(包括巴克豪森噪声、多频率涡流、增量磁导率、切线磁场谐波分析),可以测定材料表面及浅表面硬度、残余应力、硬化层深度和加工缺陷等信息,能对边缘层0~8mm厚度的部件多个相关技术质量指标进行快速同步评估。图2 3MA-II微结构与应力分析仪  2 国内仪器现状  目前,国内尚未有成熟的商业化磁巴克豪森噪声检测仪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发出便携式巴克豪森检测仪样机,如图3所示,可实现对钢轨的应力检测,检测精度在10MPa以内。图3 便携式磁巴克豪森检测仪样机  北京化工大学陈娟等人研发的基于磁巴克豪森效应的钢轨应力检测系统,能够对钢轨内部的应力进行实时在线检测,测量误差在0.5MPa,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可视化效果好等优点。  3 国内外相关标准现状  国内外关于MBN无损检测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并不多,许多国家并未提出相应的检测标准。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于1991年发布了SAE ARP 4662-1991(R2010) “Barkhausen Noise Inspection for Detection Grinding Burns in High Strength Steel Parts”标准,中译名为《高强度钢零件摩削灼伤的巴克豪森噪声检测》。  美国齿轮制造商标准协会(AGMA)于1999年发布了AGMA 99FTM1-1999 “Barkhausen Noise Inspection Method for Detecting Grinding Damage in Gears”标准,中译名为《齿轮磨削损伤的巴克豪森噪声检测方法》。2007年,AGMA又发布了AGMA 09FTM06-2007 “Using Barkhausen Noise Analysis for Process and Quality Control in the Production of Gears”标准,中译名为《用巴克豪森噪声分析进行齿轮生产过程中工艺和质量控制》。  在利用磁巴克豪森噪声技术进行检测时,对检测技术、检测环境、标准试件的要求,国内尚未出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检测工艺的研究,尽早制定相关检测标准。  节选自《无损检测》
  • 重磅!新冠疫苗国家技术标准发布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自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参与新冠疫苗的研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展,新冠病毒预防用疫苗终于进入了临床评价阶段。为指导我国新冠疫苗的临床研发,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标准,8月14日,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mRNA疫苗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非临床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技术要点(试行)》、《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我国新冠疫苗的临床研发终于有了可参考的国家级技术标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了解,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所致疾病(COVID-19)的创新型疫苗。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适用于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病毒载体类疫苗和DNA疫苗的研发; /span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mRNA疫苗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strong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主要针对非自我扩增型mRNA疫苗,对于自我扩增型mRNA疫苗、多组分mRNA疫苗在借鉴本指导原则时还需根据产品相关特点和属性开展相应研究。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指导原则中规定,新冠疫苗作为创新型疫苗,在考虑批准上市临床评价标准时,需要结合当时的 strong 疾病流行状况 /strong 、 strong 传播能力 /strong 、 strong 预防和治疗手段 /strong 、 strong 公共卫生需求 /strong 等综合考虑。新冠疫苗的保护效力应通过Ⅲ期临床保护效力试验进行评价。同时,还应对疫苗产品自身的安全性风险和接种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如果疫苗有足够的保护效力,且具有可以接受的安全性,则具备获准上市的条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对于附条件批准上市的疫苗,上市后还应开展如下工作: /p p 1.对于使用临床试验期中分析数据的情形,上市后需继续完成Ⅲ期临床试验。 /p p 2.对于使用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情形,需在上市后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必要的境内临床研究。 /p p strong 标准下载: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1& nbs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56157.shtml" target=" _blank" textvalue=" 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2& nbs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56158.shtml" target=" _blank" textvalue=" 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非临床 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技术要点(试行)" 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非临床 有效性研究与评价技术要点(试行) /a /p p 3& nbs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56156.shtml" target=" _blank" 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研发技术 指导原则(试行) /a /p p 4& nbs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56155.shtml" target=" _blank" 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mRNA疫苗药学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a /p p 5& nbs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56154.shtml" target=" _blank" 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 /a /p
  • 标准合作 | 岛津先进技术更好服务于社会— 大力推进创新检测技术标准化
    作为知名的科学仪器公司,岛津一直秉承“以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这一原则,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在岛津中国创新中心,科研人员利用先进的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技术,开发了植物油当中一类致癌物苯并(a)芘快速自动化检测方法。 无需对植物油样品进行任何复杂前处理,只需简单稀释后,就可直接上机分析。一个样品的分析时间从原来的几小时缩短到二十分钟。由于采用了更加环保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替代有机溶剂进行样品净化,有效的降低了对环境和检测人员的伤害,也有效地节省了运行成本。 图1 苯并(a)芘快速自动化检测系统(SFC-LC二维系统示意图) 为了使该项创新技术能够真正服务到一线检测人员,岛津中国创新中心联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粮油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对该技术进行了完整的方法学验证,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并进一步向标准化推进。 王海舟院士领导下的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CSTM)作为中国权威的团体标准协会,其愿景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诞生初期实现标准化,来最大限度的推动新科技的发展,最终实现中国科技强国的梦想。他们大胆创新,开发了全新的精密度验证方法,帮助标准起草单位解决了新技术诞生初期难以组织多家实验室验证的难题。 图2. 审定会议现场 经过共同努力,在2022年1月20日,CSTM标委会在北京召开了《植物油 苯并(a)芘测定 超临界流体色谱在线净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团体标准审定会议(图2)。审定会由王海舟院士主持,来自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发展处的曾艳处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汪正范教授、以及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的7位专家出席了会议(图3)。与会专家对标准所涉及检测方法和精密度评价手段的创新性和先进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一致同意通过该标准的审定。 图3. CSTM标委会合影留念 最终,在2022年2月21日,CSTM标委会正式发布了该项团体标准 T/CSTM 00745—2022/T/CAIA/SH 018—2022(IDT),这是CSTM标委会科学试验技术委员会FC98成立后推出的第一个团体标准,也是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技术应用到食品安全领域的首个标准(图4)。该标准的发布,为植物油中苯并(a)芘的快速自动化检测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标准方法。 图4 《植物油 苯并(a)芘测定 超临界流体色谱在线净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团体标准发布稿(图片来源:CSTM官方网页) 从2019年底该项技术诞生,到2022年2月21日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整个过程历时两年有余,为此,岛津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然而,在最终的团标审定时,岛津公司依然承诺免费提供该项技术所涉及专利的使用许可。所有的这一切,正是岛津公司秉承了“以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这一原则,以推进岛津开发的创新技术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1.超临界流体色谱在线前处理系统快速检测食用油中苯并(α)芘. 岛津中国应用报告.2.超临界流体色谱反相液质二维色谱在油脂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第22届全国色谱会墙报.
  •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立项《辉光放电质谱仪校准规范》等25项CSTM标准
    经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以下简称:CSTM标准化委员会)审查,CSTM标准化委员会批准CSTM标准立项(详情见下表),特此公告。如有单位或个人愿意参与该标准项目的工作,请与项目牵头单位联系。立项公告详情请跳转至CSTM官网查看http://www.cstm.com.cn/channel/details/3-2-CSTMgonggao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立项号1辉光放电质谱仪校准规范CSTM LX 0000 01319—20232止血材料用高岭土CSTM LX 0312 01320—20233石墨矿浮选柱CSTM LX 0312 01321—20234微晶玻璃生产用垃圾焚烧炉渣技术要求CSTM LX 0324 01322—20235空间材料原子氧、紫外辐照和热循环综合环境模拟试验方法CSTM LX 0404 01323—20236金属材料蠕变性能数据处理方法CSTM LX 5500 01324—20237锅炉热交换器用中温双牌号不锈钢无缝钢管CSTM LX 5500 01325—20238流体输送用中温双牌号不锈钢无缝钢管CSTM LX 5500 01326—20239承压设备用中温双牌号不锈钢钢板和钢带CSTM LX 5500 01327—202310承压设备用中温用双牌号不锈钢锻件CSTM LX 5500 01328—202311承压设备材料圆片氢脆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要求CSTM LX 5500 01329.1—202312涂覆材料派瑞林C技术标准CSTM LX 5700 01330—202313航天器用均苯型聚酰亚胺薄膜技术要求CSTM LX 5700 01331—202314水泥生产企业碳排放数据信息化存证规范CSTM LX 9500 01332—202315高温合金 合金贫化层定量检测方法 能谱法和波谱法CSTM LX 9802 01333—202316内氧化深度或晶间腐蚀深度测定 金相法CSTM LX 9802 01334—202317锂电池正极材料 磁性异物含量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CSTM LX 9803 01335—202318基于走航在线实时监测的大气重金属污染源解析技术指南CSTM LX 9803 01336—202319生物基塑料中PEF树脂含量的测定 核磁共振波谱法CSTM LX 9803 01337—202320海水电解制氢阳极 法拉第效率测定 在线-气相色谱法CSTM LX 9803 01338—202321碳材料 不同物相的含量测定 X射线粉末衍射法CSTM LX 9803 01339—202322石墨烯膜 导热系数的测定 激光闪射法CSTM LX 9803 01340—202323单晶高温合金 结构取向测试 电子背散射衍射法CSTM LX 9803 01341—202324钛铝合金 铝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CSTM LX 9803 01342—202325高温合金 铋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STM LX 9803 01343—2023
  • 《实验室气相色谱仪》标准发布 看技术变化有哪些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 30431-2020 《实验室气相色谱仪》标准,该标准代替了GB/T 30431-2013,并将于2020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适用于实验室气相色谱仪,规定了气相色谱仪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气相.pn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alt=" 气相.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fa4ef8ad-ddf6-430d-b5b3-a424da89073e.jpg"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该标准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起草单位除了有北京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外,还包括 strong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福立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深圳市麦斯达夫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鲁南瑞虹化工仪器有限公司、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strong 等多家仪器公司。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与旧版标准相比,该版标准主要技术变化有以下几点 /span /strong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修改了缩略语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修改了仪器正常工作条件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修改了安全要求中接触电流的技术要求及安全试验方法;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增加了载气流量稳定性的技术要求及方法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修改了温度梯度为温度均匀度,修改相关检测方法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修改了毛细管分流比的范围;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删除了记录仪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增加了高低温环境适应性和电源电压适应性的技术要求及方法;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删除了仪器运输、运输贮存中的碰撞试验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修改了仪器成套性的内容;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增加了基线噪声和基线漂移的读取方法图示;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修改了ECD和NPD试验参考条件,增加了针对不同试样TCD和FID的试验参考条件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增加了TCD的检测限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增加了TCD线性范围的试样苯-甲苯溶液(或正十六烷异辛烷溶液);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修改了线性范围的试验条件和方法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修改了FPD(硫)检测限公式;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增加了试验设备、工具的计量性能要求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增加了定性定量重复性的测量次数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修改了仪器检验项目表等。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br/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SimSun " 关于标准具体内容,请点击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53398.shtml" target=" _sel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53398.shtml /a 查看!& nbsp /span /strong /p p br/ /p
  • “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检测标准研制”课题通过验收
    12月21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检测标准研制”课题顺利通过验收。该课题通过对超精密直径和形状综合测量、核酸和蛋白质测量、特种设备、动植物进出境检疫等先进技术的研究与标准体系的建立,解决了我国相关领域检测标准制定的技术瓶颈问题,为打破相关贸易技术壁垒、促进我国技术标准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了解,该课题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十一五”期间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应对技术贸易措施,重点开展了对我国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安全、当前比较紧迫和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进行技术和标准研究。分为:超精密直径和形状综合测量标准装置的研究、核酸和蛋白质测量技术标准研究、特种设备标准体系研究及关键技术标准研制、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4个专题。   其中,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长度所承担的超精密直径和形状综合测量标准装置研究专题,掌握了多种超精密仪器制造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制了国内首台超精密直径和形状综合测量标准装置,提出了基于误差分离技术的超精密直径和相关形状评价方法,可实现对回转体类零件的直径、圆柱度等的精密测量,填补了我国在超精密直径和形状综合参数测量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为我国高端制造领域提供技术支撑。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生能环所承担的核酸和蛋白质测量技术标准研究专题,研究建立了蛋白质含量同位素稀释质谱定值、多肽蛋白质分子量质谱定值、基因组纯度表征和转基因水稻含量定值、奶粉核苷酸样品前处理和色谱分离等多项核酸蛋白测量关键技术 研制并申报了胰岛素、马心肌红蛋白、人血管紧张素II、三个水平转基因水稻共6个标准物质 参加了国际物质量咨询委员会组织的6项核酸和蛋白质国际比对 起草了2项检测方法国家标准。该项目为我国核酸和蛋白质测定技术标准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
  • 我国第一本《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通过审查
    日前,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我国第一本《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送审稿)通过审查。审查委员会认为,该标准作为我国第一本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的国家标准,明确规范了钢结构现场检测方法,具体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技术指标合理,可操作性强,技术上有所创新,总体上达到了国际水平。审查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对该标准的审查。
  •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发布一批公共安全、绿色可持续、高新技术等领域重要国家标准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发布一批公共安全、绿色可持续、高新技术等领域重要国家标准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围绕公共安全、绿色可持续、高新技术等领域,集中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在公共安全领域,《一次性口罩制造包装生产线 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明确一次性口罩的分类,规定一次性口罩的尺寸要求、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处断裂强力要求以及成品合格率等,将大大提升一次性口罩自动化生产速度和品质,为疫情防控工作保驾护航。《消毒剂灌装生产线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有利于提高消毒剂生产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消毒剂产品质量,有效帮助企业快速提高消毒剂生产能力,为疫情防控源源不断地提供消毒剂产品做好保障支撑。新修订发布的《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国家标准,针对目前出现的动力电池安装于车辆后部导致碰撞时易起火爆炸的安全隐患,增加了车辆后部碰撞安全要求以及测试方法,同时修改了侧面碰撞的适用范围,完善了防触电保护要求,有利于提升我国电动汽车安全技术水平,切实保障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国家标准,从消防安全组织和职责、日常防火管理、消防设施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与演练、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提出要求,对于规范和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和水平、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发布了《海上设施防火与防爆设计评估原则》《核电厂安全级电力系统准则》《核电厂安全系统可靠性分析要求》《电气运行场所的人身安全约束指南》《电气安全 风险预警指南》《消防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方法及严酷等级》等国家标准。在绿色可持续领域,《公用纺织品洗涤场所节水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对用于酒店、医院等洗涤量、用水量较大的公用纺织品洗涤场所作出规范,加强其用水管理和定额管理,对于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支撑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梯次利用》等2项国家标准,能够指导企业开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规范梯次利用产品标识,促进资源最大化高效利用,避免新品电池制造带来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环境负荷物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发布了《循环再利用涤纶生态技术要求》《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编制通则》《车用生物天然气》《果蔬类周转箱循环共用管理规范》《塑料》等系列国家标准。在高新技术领域,《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综合考量动态驾驶任务、最小风险策略和设计运行范围等多个维度,将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划分为0-5级,并提示相应级别下汽车用户应承担的驾驶任务,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对分级进行描述,有利于增进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理解,改善消费者的滥用、误用现象,提升驾驶安全性。《深海油田钻采用高强韧合金结构钢棒》国家标准,可进一步提升我国深海油气钻采用合金结构钢的整体技术水平,加快产业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增强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此外,还发布了《电动汽车用传导式车载充电机》《电动汽车用混合电源技术要求》《电动客车顶部接触式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航天工程技术成熟度评价指南》《航天单机产品成熟度定级规定》等国家标准。
  • 激素与肿瘤标志物类产品质量评价用标准物质的量值标准化一致化技术进展研讨会召开
    p   2017年8月30日,在中检院大兴院区,中检院体外诊断试剂检定所(简称:诊断试剂所)主办,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协办“激素与肿瘤标志物类产品质量评价用标准物质的量值标准化一致化技术进展研讨会”顺利召开。研讨会邀请了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病理部教授、临床化学及病理学信息系统主任Greg先生为特邀专家,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有限公司(简称:西门子)全球试剂研发首席专家James先生及西门子相关技术负责人和专家,来自国家食药监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部分省诊断试剂检验检测领域的专家代表,中检院标物中心和诊断试剂所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40余人参加交流研讨。王佑春副院长出席并讲话。诊断试剂所主要负责人主持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24035d2d-fda9-4596-919f-e85921a4b362.jpg" title=" 1_副本.jpg" / /p p   开幕式上,王佑春副院长首先欢迎各位专家的到来。他强调检验检测的标准化和一致化是实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的重要手段,标准物质是是保证量值有效传递的计量实物标准,也是实现体外诊断试剂结果准确一致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协调不同测量程序间结果的一致性,是标准物质量值溯源研究的热点,实验室检测的协调一致需要包括国际组织、标准物质研制机构、诊断试剂生产企业、检验检测机构等在内的各方共同努力。中检院在激素与肿瘤标志物类产品质量评价用标准物质研制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与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互换性研究工作组,西门子和行业内专家、检验检测机构之间面对面交流,探讨合作。西门子医疗实验室诊断系统大中华区副总裁郭奕明女士表示通过标准物质建立体外诊断产品的标准化和一致化,实现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可比及可溯源,不仅是中国关注的话题,也是全球检验行业同仁的共同呼声,西门子医疗作为全球医疗领域最大的供应商之一,也非常希望能够支持中国标准化的目标。 /p p   交流会上,Greg Miller先生做了“实验室检测的协调一致: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参考物质的使用及面临的困难:既往的经验”报告,标物中心肖新月主任和诊断试剂所白东亭所长分别介绍了中国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生产和管理情况,中检院体外诊断试剂标准物质研制进展。黄杰报告了我院诊断试剂标准物质量值溯源研究案例,西门子技术专家们分享了西门子标准物质开发研制经验和标准化对体外诊断产品制造商的影响。 /p p   参会代表表示,通过这些报告,让他们对检测标准化工作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本次会议对中检院开展标准物质量值标准化一致化合作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p p   利用会议中午休息时间,王佑春副院长与Greg先生、James先生及西门子相关技术负责人和专家举行了圆桌会议,就双方感兴趣的标准物质研制工作进行座谈,双方一致认为,中检院的诊断试剂标准物质研制工作应该与国际机构进一步合作并分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04e2990-54c4-471e-9dac-5b4b77fb7547.jpg" title=" 2_副本.jpg" / /p p br/ /p
  • 中国第一部机动车尾气治理技术标准问世
    随着国家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力度的加大,“机动车环保检测合格标志管理规定”的实施以及各地机动车尾气工况检测方法的推行,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难题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矛盾。并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许多地区由于不能有效的帮助汽车用户解决尾气超标问题导致汽车用户与环保部门和检测机构产生很大矛盾,导致有些地区环保部门不得不降低检测标准以缓解矛盾,还导致有些地区检测机构弄虚作假。   在这种情况下,《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技术规范》,中国第一部机动车尾气治理技术标准终于问世了。它是由北京龙泉绿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出,起草,并推广实施的企业标准,北京龙泉绿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长期致力于机动车尾气治理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的企业,它不仅创建了一系列汽油车,柴油车尾气超标治理技术和产品,同时还创建了一整套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理论,它治理机动车尾气超标的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治理机动车尾气超标理论一书“环保发动机的排放控制”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技术规范》是集治理原理,治理人员,场地,产品要求,治理作业过程,治理工艺流程,治理方案确定,治理操作流程,治理竣工验收于一体的技术标准,通过在北京,山西,贵州等地区检测机构试运行已经取得很大成效,按标准对尾气超标机动车治理合格率可达99%,是目前解决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难题最有效的方法。   推广《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可以有效的缓解汽车用户与环保部门和检测机构之间的矛盾,大幅降低汽车用户治理尾气超标的成本,还可以为机动车治理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好的推广《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技术规范》,北京龙泉绿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特别制定推广合作办法向合作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场站和机动车尾气治理企业提供以下支持:   1、免费向合作单位提供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产品的资料,样品和实验用品。   2、帮助合作单位建立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项目,提供全套的治理技术。   3、以特供价格向合作单位提供治理汽油车,柴油车尾气超标的产品。   4、对合作单位提供机动车尾气治理人员技术培训服务。
  • 福斯技术提供了一个现代安全的方式执行标准降落数值测试
    福斯推出 Alphatec?FNo,提供了一个现代安全的方式执行标准降落数值测试,可用于评价谷物发芽的损伤程度,以及在烘焙和发芽前面粉和麦粒中的酶活性。 Alphatec FNo 是按照标准AACC方法中AACC 56-81B “降落数值的测定”方法来执行降落数值测定的一个可选方式,它包括几大显著优势:例如,冷凝盖可以防止放入样品时发生蒸汽喷射,避免潜在的伤害。另外,触摸屏式的操作更容易操作。 测定降落数值的安全方法 数十年来,现存的降落数值检测设备未有任何改进。现在,基于福斯在自动化操作和实验分析具有丰富经验,福斯开发了新的降落数值分析仪,并且具有重大的技术改进,例如,冷凝盖可以防止放入样品时发生蒸汽喷射,避免潜在的伤害。此外,采用隔热材料制作的样品水浴桶可以避免机体表面过热,降低烫伤的风险。溢流装置可以防止热水溢出。 触摸屏操作 福斯采用触摸屏加强该仪器的可操作化程度,这可以降低培训费用,保证任何人均可快速,无误的操作。实用化的设计还包括,可拆卸的架子和背部连接来保证工作台面的清洁。 作为福斯产品组合新增的一部分,Alphatec FNo 对为客户进行平稳和连续的分析操作体现了独特水准,福斯是一家业界认可的具有优良业绩的供应商,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1000台谷物分析仪器。 遵循标准方法 AACC标准中的方法AACC 56-81B “降落数值的测定”中,降落数值是谷物收购中表征谷物质量的重要指标。降落数值系统是谷物交易过程中检测谷物完整性的重要测试方法,是反映谷物中α-淀粉酶活性的参数,用于检测谷物发芽的损坏程度。对于优化面粉中的酶活力也非常重要,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例如,面包,意大利面,面条和麦芽等的品质。 关于福斯 福斯是全球顶尖的食品业及农业产业分析解决方案供应商,帮助生产者实现其生产价值最大化。无论实验室分析还是在线解决方案,福斯采用各种技术从传统的实验室湿化学参照法到先进的近红外(NIR)和X射线等分析技术,满足客户需求。福斯一直处于创新前沿。 超过50000个福斯分析仪器正在全球各地实验室中运行,世界100强食品和农业产业公司中有90多家正在使用福斯的方案。 福斯是一家私有企业,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200多名员工。福斯在丹麦、瑞典、美国和中国均有制造及研发基地。福斯在25个国家设有销售服务公司及超过70家专业经销商销售福斯方案并提供服务。 福斯公司联系方式 北京:010-6846 7239上海:021-51695953广州:020-3828 8492邮箱:china@foss.com.cn
  •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三届一次年会暨国家标准审查会议在京召开
    p & nbsp & nbsp & nbsp 仪器信息网讯:6月14日,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SAC/TC124/SC6)三届一次会议暨标准送审稿审查会在北京亚丁湾商务酒店召开。上午的会议由重庆川仪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工郑杰先生主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title=" 2.pn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insimg/3f2a62fc-2476-4835-a6ea-7166b8262ade.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会议伊始,国家标准委工业二部董挺博士宣读了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关于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换届及组成方案的批复,以及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届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本届委员会由59名委员组成,张玉奎院士任主任委员,李跃光、郑杰、金春法任副主任委员,马雅娟任委员兼秘书长,方晓时任委员兼副秘书长,秘书处设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title=" 3.pn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insimg/97543dca-7825-45f5-ab9b-9358ac64787b.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董挺博士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随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标准工作部处长赵荣女士、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春喜博士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对分委会未来的工作提出中肯的建议。赵处长指出,标准在立项过程中要考虑市场的需求,标准在制定过程当中不仅要注重格式,也要考虑到创新,同时要增强采标工作的主动性。王秘书长在讲话中也建议,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SC6)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推荐型标准,进一步贯彻“企业应成为标准修制定的主体”的精神,同时进一步加大采标力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title=" 4.pn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insimg/bd8eaedd-7c2f-4b62-b639-7c43617c7116.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赵荣 处长 br/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title=" 5.pn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insimg/033d2f8c-344d-4bd5-85c1-fe0ff5d57b35.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王春喜 秘书长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作为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SC6)秘书处挂靠单位的代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SC6副主任委员李跃光先生也在讲话中表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标委会的工作,并建言标准的制定能否和未来的仪器发展趋势结合起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title=" 6.pn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insimg/ce49e304-a6ed-41ef-ae7a-54eb2c7f4ac0.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李跃光 副理事长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SC6)秘书长马雅娟女士则向大会作换届秘书处工作总结及2016年度工作设想和工作计划报告。第二届分委会自成立以来,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领导下,在秘书处挂靠单位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依靠全体委员和委员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和辛勤工作,顺利完成了任期内的各项工作。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执行开局之年,分析仪器分委会将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精神,努力做好已立项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国家/行业标准计划申报、团体标准发布、跟踪国际最新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制定项目、人员培训及重要标准宣贯等各项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title=" 7.pn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insimg/e490f375-fbe5-4629-8be9-9c6af0af0728.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马雅娟 秘书长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当天下午,代表们开始分组对“在线分析仪器系统通用规范”、“电解法固体水分测量仪”、和“质谱仪通用规范”三个国家推荐标准送审稿进行审核。会议相关进展请关注本网后续报道。 /p
  • “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发布 强调支持团体标准
    p   日前,科技部、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印发《“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规划》中谈到,虽然“十二五”期间,在政策的引导和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取得显著成效,标准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但是,面对新形势与新需求,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点领域标准供给能力有待提高,技术标准与科技、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市场主体开展技术标准研制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标准化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发展政策环境需要优化 技术标准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及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没有充分显现,技术标准的质量效益亟待提升。 /p p   “十三五”期间,将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政策制度优化完善为动力,激发技术标准创新活力,着力构建新型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发挥技术标准在淘汰落后产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技术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支撑能力,助推加速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 着力健全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p p   具体来说,有如下目标: /p p   研制技术标准成为科技计划的重要任务,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研制基础通用与公益、产业共性技术国家标准1000项以上,一些新兴和交叉领域标准水平领跑国际 研制国际标准200项以上,推动1000项以上中国标准被国外标准引用、转化,或被境外工程建设和产品采用,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多双边合作,以及推动中国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重点领域和区域建设50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有效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工作,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建设50个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为标准技术方法和关键指标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 培育形成一批重要的团体标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载体更加丰富、渠道更加通畅 培育一批以标准引领发展的创新型、先导型企业,企业技术标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标准工作越来越普遍,企业技术标准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跨界、复合型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标准化人才不断涌现。 /p p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中多次强调团体标准的重要地位: /p p   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建立和完善利益共建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机制措施,及时将创新技术和产品制定为联盟标准或团体标准,加快市场化推广。 /p p   支持有条件的社会团体积极承担创新性、引领性及交叉融合技术领域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推荐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积极推动团体标准纳入科技成果统计,将团体标准纳入科技和标准化奖励范畴。鼓励各地方、各部门在产业政策制定、政府采购、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引用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和竞争优势的团体标准。建立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政府主导制定标准的机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产业发展需求,鼓励联盟、社会团体等与标准化专业机构加强合作,将实施效果良好的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推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 /p p   鼓励社会团体建立健全团体标准中专利处置、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措施,推动社会团体成员自有和共有专利融入团体标准,提升协作创新、全产业链创新效益和效率。 /p p   简化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制定程序,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快速承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需求。 /p p   详细内容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 /strong /p p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战略部署和政策规划,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健全科技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引导科技、产业等各类资源积极参与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立健全新型技术标准体系,促进发展动力转换,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制定本规划。 /p p   一、形势与需求 /p p   “十二五”期间,在政策的引导和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取得显著成效,标准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技术标准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对制定国际标准的贡献显著增加,科技和标准化互动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技术标准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抓手。 /p p   进入“十三五”,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愈发明显,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步伐加快,技术创新和标准研制日益融合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利用技术、标准、专利等资源禀赋优势,加快创新布局,争夺标准制定主导权,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确立竞争新优势。 /p p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与经济的联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这些都对增强技术标准创新能力、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提升技术标准创新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实施标准战略,明确了技术标准创新发展的重点,要求进一步健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及时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 /p p   面对新形势与新需求,重点领域标准供给能力有待提高,技术标准与科技、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市场主体开展技术标准研制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标准化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发展政策环境需要优化 技术标准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及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没有充分显现,技术标准的质量效益亟待提升。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技术标准创新提出的需求,解决技术标准研制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创新工作机制和模式,增强技术标准有效供给。 /p p   二、总体要求 /p p   (一)指导思想 /p p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政策制度优化完善为动力,激发技术标准创新活力,着力构建新型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发挥技术标准在淘汰落后产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技术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支撑能力,助推加速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 着力健全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p p   (二)基本原则 /p p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全面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与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破除科技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障碍,为技术标准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将创新置于技术标准发展的核心位置,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制度和模式创新为突破,发挥科技创新在技术标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技术标准水平。 /p p   政府引导,协同推进。发挥政府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中的引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完善政策环境,持续加强对基础通用与公益、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引导产学研用等各方面加大投入,推进创新性、引领性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 /p p   立足国情,面向国际。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对技术标准工作提出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补齐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短板,加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统筹技术标准“引进来”与“走出去”,加大优势特色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力度,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高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 /p p   (三)发展目标 /p p   到2020年,技术标准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技术标准研制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协同推进、融合发展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更加深入人心,为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p p   ——研制技术标准成为科技计划的重要任务,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研制基础通用与公益、产业共性技术国家标准1000项以上,一些新兴和交叉领域标准水平领跑国际 /p p   ——研制国际标准200项以上,推动1000项以上中国标准被国外标准引用、转化,或被境外工程建设和产品采用,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多双边合作,以及推动中国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p p   ——在重点领域和区域建设50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有效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工作,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p p   ——建设50个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为标准技术方法和关键指标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 /p p   ——培育形成一批重要的团体标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载体更加丰富、渠道更加通畅 /p p   ——培育一批以标准引领发展的创新型、先导型企业,企业技术标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p p   ——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标准工作越来越普遍,企业技术标准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跨界、复合型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标准化人才不断涌现。 /p p   三、以科技引领技术标准水平提升 /p p   (一)加强新兴和交叉领域技术标准研制 /p p   在现代农业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绿色服务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清洁高效能源技术、现代交通技术与装备、高效生物技术、现代食品制造技术、现代服务技术等创新活跃、技术融合度较高的领域,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同步部署产品和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化推广,通过技术标准加速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进程、缩短产业化周期。 /p p   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建立和完善利益共建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机制措施,及时将创新技术和产品制定为联盟标准或团体标准,加快市场化推广。鼓励标准化技术组织和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在重要战略领域积极组织相关技术研发机构,主导提出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研制工作,通过标准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p p   (二)推动基础通用与公益和产业共性技术标准优化升级 /p p   将研制形成技术标准作为具有市场应用前景、产业目标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目标内容,加大科技计划对重要基础通用与公益和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将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技术标准,更新标准核心技术和关键指标,持续提升标准技术水平。围绕国家基础保障和治理能力提升对技术标准的需求,开展能源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卫生健康、重要领域安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技术标准研制工作,加快健全基础通用与公益技术标准体系,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落实国家重大产业政策规划,加强农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共性技术标准研制,开展重要产业领域综合标准化研究,以标准水平提升引领和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p p   专栏1 基础通用与公益和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研制 /p p   1. 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 /p p   研究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资源循环利用及能源与环境管理、环保服务、应对气候变化等标准 人类工效、图形符号、术语、元数据、标准数据、标准样品、统计方法等技术标准 消费品、特种设备、信息、交通、消防、海洋、危险化学品等领域通用标准 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信用、社会责任、品牌培育、质量追溯、防灾减灾等社会公益标准。 /p p   2. 产业共性技术标准 /p p   研究基础数据共享和交换、数字化协同、系统集成、过程控制、自动识别以及制造服务等智能制造标准 生态设计和评价、工艺及供应链等绿色制造标准 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等制造业共性标准 结构性材料、功能性材料等新材料标准 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等新能源标准 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新型显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标准服务等服务业共性标准。 /p p   (三)加强技术标准研制过程中的科技支撑 /p p   强化科技资源对重要标准研制的技术支持。在基础通用与公益、产业共性技术标准和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以及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研制和实施过程中,开展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建设,对标准的重要技术内容、指标、参数等进行试验验证和符合性测试,逐步建立完善重要技术标准的试验验证和符合性测试机制,增强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p p   四、以技术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p p   (一)加强对科技计划中研制技术标准的服务 /p p   鼓励和支持标准化技术组织(机构)积极参与科技计划中技术标准研制需求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证,结合标准体系、国内外现状等,为研制技术标准类型、性质、适用范围、主要内容等的确定提供咨询意见。标准研制任务确立后,标准化技术组织(机构)应积极配合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任务的实施,组织开展标准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报批等工作。 /p p   标准化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科技计划研制技术标准的快速立项程序,对前期已经充分论证并纳入科技计划研究任务的技术标准,简化立项程序、缩短立项周期。根据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丰富技术标准形式,拓宽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和推广应用的渠道。依托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为有标准研制任务的科技计划承担单位提供国内外标准题录检索、强制性国家标准全文免费阅读、经授权的标准文本在线阅读等服务。 /p p   (二)推动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p p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方法研究,研制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指南,为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为标准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试点,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效果的评估评价机制,健全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长效机制,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p p   (三)创新技术标准服务模式 /p p   加快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鼓励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培育发展第三方标准化服务,通过市场化运作,孵化出嵌入企业核心业务的技术标准战略咨询、标准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等专业化服务业态和模式,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技术标准的需求。 /p p   围绕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规划,加快建设区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聚焦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标准的需求,集聚标准化、科技创新及产业资源,打造涵盖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全过程、为广大企业特别是采用“四众”模式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标准创新服务的平台。 /p p   在国家重要政策规划提出的重点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建设一批领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着眼于新兴和交叉融合领域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对技术标准的需求,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整合标准化资源,打造创新技术和产品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孵化器,及时制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技术标准。 /p p   五、培育中国标准国际竞争新优势 /p p   (一)提高我国对国际标准的技术贡献 /p p   加大科技计划对国际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加强我国优势特色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国际标准研制的前瞻布局,持续开展国际国外技术标准、技术法规跟踪及其与我国技术标准的比对研究,及时将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和标准研制为国际标准。将国际标准化纳入国际科技合作重要内容,联合相关国家共同推动国际标准研制。 /p p   鼓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学会)等积极与国际、国外相关组织进行对接,组织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广泛参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研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牵头建设以国际标准化工作为主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通过市场化协作机制,构建产学研用共同参与的国际标准创新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结合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联合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和标准化专业机构等,将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以及企业标准研制为国际标准,提升中国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比重。 /p p   专栏2 重要领域国际标准研制 /p p   主导或参与信息通信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技术、航空航天、高端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冶金、机械、电工、船舶等技术基础好的传统产业,以及农林、轻纺、有色金属、家电、中医药、食品及稀土、煤炭、工程建筑等我国优势特色领域,研制一批包含我国自主创新技术的国际标准。 /p p   (二)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p p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需求,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和境外工程建设,开展我国优势技术标准在境外的适用性技术研究,以及我国标准与目标国家标准的互认支撑技术研究,促进中国标准被国外标准引用和转化,或被境外工程建设和产品采用,助推我国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鼓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学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牵头组织,围绕重要贸易国家、区域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需求,开展基于我国创新技术的标准研制与应用合作,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技术和标准的海外实际应用。 /p p   专栏3 中国标准“走出去”适用性技术研究 /p p   在钢铁、有色、铁路、公路、水运工程、石油天然气、民用核能、特色农产品等领域,配合我国海外工程服务开展中国标准境外适用性研究 在电力、汽车、航空航天、中医药、海洋工程等领域,推进实施综合标准化,提高全产业链标准水平,促进与国际标准整体接轨。 /p p   六、激发市场主体技术标准创新活力 /p p   (一)提升企业的技术标准创制能力 /p p   加强对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标准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企业将技术标准工作纳入企业核心战略,围绕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推广,加强技术标准创制,厚植企业竞争优势。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标准化专业机构共同承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制任务。全面取消企业技术标准备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技术标准创新松绑。鼓励企业将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进行自我声明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基于第三方的企业技术标准水平、标准创新型企业评估评价机制和技术标准领跑者制度,逐步形成第三方机构实施、社会监督、市场选择和政府采信的技术创新、标准研制、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正循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升,培育企业创新发展新动能。 /p p   (二)增强社会团体的技术标准创新活力 /p p   支持有条件的社会团体积极承担创新性、引领性及交叉融合技术领域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推荐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积极推动团体标准纳入科技成果统计,将团体标准纳入科技和标准化奖励范畴。鼓励各地方、各部门在产业政策制定、政府采购、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引用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和竞争优势的团体标准。建立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政府主导制定标准的机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产业发展需求,鼓励联盟、社会团体等与标准化专业机构加强合作,将实施效果良好的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推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 /p p   七、健全技术标准创新协同推进机制 /p p   (一)健全技术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 /p p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标准化主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在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等工作中的协作,对于产业化目标明确的科技计划、以技术为引领的产业和工程项目,同步部署技术标准研制工作。在科技计划、产业和工程项目实施中,强化项目承担单位与标准化技术组织(机构)的协作,推动科技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将标准化专家纳入科技专家库和行业专家库,推动标准化专家库与科技专家库、行业专家库共建共享。探索建立科技信息资源与标准化信息资源对接和交汇机制,推进科技与标准化资源共建共享。 /p p   鼓励企业基于创新技术、专利,制定优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培育市场竞争优势。鼓励社会团体建立健全团体标准中专利处置、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措施,推动社会团体成员自有和共有专利融入团体标准,提升协作创新、全产业链创新效益和效率。健全技术标准中涉及专利的管理措施,统筹协调好专利保护和技术标准研制工作。 /p p   (二)健全军民标准融合发展机制 /p p   建立健全军民标准通用化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军民标准规划、计划的协调对接。健全军民标准化技术组织融合发展机制,加强军民标准化技术组织合作与人员交流,推动军民融合重点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共建共管。完善军民标准双向转化和军民通用标准制修订制度措施,推动军方采用民用标准和军用标准转化为民用标准,加强军民通用标准制定和整合。建立完善军民标准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军民标准数字化和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p p   八、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p p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p p   充分发挥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加强科技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与标准化主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研究本规划实施涉及的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技术标准的研制与实施进行协调。加强本规划与科技创新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实施的衔接,鼓励各行业制定实施支持技术标准创新的政策措施。 /p p   充分发挥各地方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作用,推动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纳入地方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制定实施鼓励和支持技术标准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强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标准化管理部门与行业管理部门在技术标准创新方面的互动支持,对能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技术标准研制项目,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给予优先支持 对有技术标准需求的地方科技项目、产业项目和工程项目,地方标准化管理部门主动协调服务,推动相关标准立项与实施。 /p p   (二)加强新模式、新业态下技术标准发展路径研究 /p p   开展“互联网+”标准化研究,推动技术标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加快构建适应互联网、物联网等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体系架构 开展“标准化+”研究,优化完善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生态文明、消费升级和公共服务等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好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 开展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技术标准创制模式研究,使技术标准研制、应用更好适应产品生产与服务个性化、定制化的发展趋势。 /p p   (三)健全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机制措施 /p p   推进实施《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实施中加强技术标准研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科技计划研制的技术标准快速立项通道。加快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建立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技术标准机制。简化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制定程序,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快速承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需求。 /p p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p p   在科技计划实施中,为科研人员提供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一线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技术标准研制活动,提升科研人员技术标准创新意识和能力。面向企业广泛开展技术标准知识宣传普及活动,鼓励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参与技术标准创新,鼓励企业专家牵头承担重要技术标准研制项目。依托科技计划和标准研制项目,支持科研人员广泛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活动,支持科研人员主动提出并主持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 /p p   (五)完善技术标准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 /p p   科技计划专项经费主要支持具有战略意义、技术含量较高的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产业共性技术标准、强制性标准、国际标准的研究,以及中国标准“走出去”适用性技术研究。对于实施效果好、技术引领和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技术标准,以风险补偿、财政后补助和政府采购等方式予以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探索建立以研制技术标准作为无形资产进行融资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各方面共同投入技术标准研制。 /p
  • 国家标准委发布《关于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近日,国家标准委发布《关于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优化技术委员会体系、强化技术委员会职责、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强化秘书处承担单位支撑保障、规范技术委员会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15条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强调各相关单位要持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措施,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多方支持的良好环境,确保技术委员会健康发展,为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国家标准委发布《关于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意见》.pdf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管局(厅、委),国务院有关部门,市场监管总局有关直属单位,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技术委员会在开展标准研制、推动标准实施等工作中积极作用。根据《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现提出以下意见。一、优化技术委员会体系(一)统筹规划布局。优化技术委员会专业领域布局,重点对第二产业技术委员会存量结构、新增数量进行优化调整,根据需求加快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领域技术委员会建设,适度提升其技术委员会总量占比。注重调控技术委员会规模,在满足标准化工作需要和技术委员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做到均衡发展。(二)实施分类建设。根据标准化工作需要分类组建。推动组建标准化总体组(AG),强化标准体系的统筹协调,满足交叉学科、跨领域融合发展需求。加快组建与国际标准组织已有技术机构相对应的技术委员会(TC/SC),着重支持国内国际同步建设技术组织,统筹开展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国际暂无对应技术机构的,根据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标准化需求,组建标准化工作组(SWG),运行三年后符合条件的建成为TC。针对前沿技术领域发展,探索建设标准化项目研究组(RG),适当超前布局,开展前沿技术的标准化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标准。(三)促进动态优化。根据国际对应关系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的发展和社会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等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相应技术委员会进行动态调整,不断优化技术委员会职责边界。推动相关联技术委员会建立联络机制,技术委员会之间通过互派联络员、联合开展标准起草、联合推动标准宣贯实施等工作,加强横向沟通合作。二、强化技术委员会职责(四)加强标准体系协同推进。准确把握各层级标准特点和定位,强化标准体系兼容性、协同性,根据国家重大战略、政策规划实施和产业发展需求,及时完善标准体系,依体系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开展产业链标准体系的构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衔接,构建结构合理、先进适用、国际兼容的国家标准体系。协同推进本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发展,对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予以指导和协助,推动符合国家标准范围、实施效果良好的团体标准采信为国家标准。(五)着力提升标准质量水平。落实预研、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复审等标准全生命周期各环节质量管理和进度要求,进一步突出立项工作的实施效果导向。加快推动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产出标准研究成果,提升标准科学性。推荐性国家标准制定周期控制在18个月以内,适度缩短修订项目及采用国际标准项目的研制周期,提升标准时效性。标准研制过程广泛征集各利益相关方意见,兼顾标准实施各方需求,提升标准公开性、透明度和适用性。把好标准技术审查关,严格审查程序,审慎提出标准实施过渡安排,提升标准严谨性和规范性。(六)强化标准的宣贯培训力度。持续开展主流媒体、传统媒介标准宣传,综合运用小视频、网络平台、一图读懂等新媒体传播形式,及时组织开展国家标准宣贯培训。充分运用“标准云课”平台,深入开展重要标准解读。广泛开展标准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系列活动。对各地方、各行业开展标准宣贯提供技术支持,形成学标准、懂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七)推动标准贯彻实施。畅通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注重收集分析处理相关国家标准实施信息,及时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反馈。积极主动对接行业部门、产业集聚区和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加大标准应用推广和实施指导。对标准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准确答复,并支撑做好标准解释工作。收集分析相关法规政策引用实施标准信息,及时总结反馈重大标准实施成效。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标准实施情况,按要求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动态完善标准内容。(八)加强国际标准化能力。提升技术委员会与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对应比例,支持技术委员会与国内对口单位建立联络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标准比对,及时分析本领域国际标准适用性,在符合相关版权政策前提下,加速采用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提高国际国内标准一致性程度,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跟踪国际标准发展方向,依托我国技术和标准基础,积极申报国际标准提案,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不断提高我国标准国际化比例。在国际商贸往来、产能合作等领域,鼓励同步开展国家标准和外文版制修订。在标准化双边国际合作机制框架下,支持技术委员会与国外标准化机构对应领域互派联络员,加强联络沟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三、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九)优化委员组成结构。畅通委员参与工作渠道,提升技术委员会委员的广泛性代表性,广泛吸收创新能力强的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代表参与工作,形成多方参与、开放合作的工作格局。鼓励吸收更多科技领军人才、两院院士等高端人才参与技术委员会工作,提升技术委员会科研能力。支持技术委员会委员担任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主席、召集人,不断提高国际标准注册专家在委员中的比例。鼓励地方、行业推荐本地区、本行业领军企业代表或专业人才加入技术委员会,注重吸收东北、中西部地区技术专家及组织通过担任委员、联合承担秘书处等多种方式参与技术委员会活动,促进标准化工作区域协调发展。(十)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发现和培养一批技术精、规则通、外语好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完善委员和专家参加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激励和保障措施。要运用“委员课堂”平台开展标准化政策法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等基本能力培训,提升技术委员会委员和专家标准化工作能力。鼓励技术委员会积极参与高校标准化课程体系建设、技术委员会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标准化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做好高水平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四、强化秘书处承担单位支撑保障(十一)充分发挥支撑作用。建立技术委员会秘书处选拔机制,通过主动申报、公开征集、竞争遴选等多方式选拔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优先选择技术实力、国际能力、行业影响力较强且标准化基础坚实的单位。发挥秘书处承担单位技术优势和行业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支持标准化工作,激发各方参与技术委员会建设积极性。(十二)落实必要保障。秘书处承担单位要采取切实措施,保障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秘书处应配备专职标准化工作人员,确保秘书处工作队伍稳定、工作条件完备、工作经费充足。秘书处承担单位应当建立标准化工作激励措施,提升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履职能力,激发秘书处工作人员积极性,增强工作活力。五、规范技术委员会管理(十三)规范日常运行。各技术委员会要建立完善技术委员会章程、秘书处工作细则、委员管理、标准化工作经费管理、标准档案管理、印章使用管理等内部制度机制,加强年报和统计工作,保障技术委员会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十四)加强考核评估。持续推进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估,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秘书处承担单位保障等要素,健全完善考核评估方案。强化技术委员会考核结果运用,考核等次为一级的给予通报表扬,并在标准立项、评奖提名、宣传激励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对考核不合格的技术委员会,限期督促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予以撤销或调整。(十五)严肃工作纪律。技术委员会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纪律约束,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技术委员会筹建单位、业务指导单位、秘书处承担单位协助做好技术委员会监督管理工作。技术委员会应当规范使用印章,不得将业务专用章用于标准化工作以外业务。不得开展国家标准有偿署名、竞价排名。不得以技术委员会名义举办展会、论坛、评比达标、等级评定等活动。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必将严肃处理。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技术委员会建设的重大意义,持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措施,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多方支持的良好环境,确保技术委员会健康发展,努力为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3年4月3日(此件公开发布)
  • 海尔加入全国生物样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2015年10月24日,全国生物样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海尔生物医疗做为唯一生物样本库自主设备品牌,加入该技术标准委员会,与各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中国自己的生物样本库国家标准。早前,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6月10日就已批复成立全国生物样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确定了包括海尔在内的委员会57名委员。而此次生物样本库标委会举行成立大会标志着我国生物样本标准化建设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同时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生物技术和转化医学标准化活动奠定了基础,具有里程碑意义。  接下来,全国生物样本库标委会将按逐步开展各项工作,包括运转管理规范性文件,举办委员会年会,召开标准起草、审查等会议,组织相关人员业务培训,进行行业分析调研以及协助业内样本库管理建设等:  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编制和推进  首先标委会将提出标准制修订计划,并号召、审核筛选、协调落实制修订项目承担单位,协助标准化制修订项目开展,并组建分技术标委会,分别制定不同领域的标准。  标准推广实施工作  在标准制定前后,委员会将对发布的标准进行宣贯、培训和推广工作,跟踪调查工作执行状况,并分析标准的作用效果,以提出改进措施,支持标准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开展。  标准制修订、审查、复审管理工作  委员会将对标准制修订项目进行规范、监督、管理和引导,指导具体项目的编写工作,汇总处理征求意见稿并修改完善 然后对标准送审稿组织审查并给予审查意见,并对通过审查的送审稿指导完成申报直至报批复核的整个流程 委员会还需要对已经执行的标准在一定时间之后进行评估和复审,以确立标准的持续执行或修订废止,并进行后续修订和报批的工作。  推进相关标准化研究工作  委员会还将负责通过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组织或参与本研究领域相关的标准化研究项目,鼓励引导有价值的研究项目的开展,同时鼓励申报各类科技项目等,为生物样本领域相关标准的研制提供技术积累和基础。  国际、国内标准化交流活动  委员会需收集、整理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标准资料,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标准化工作动态和发展趋势,并积极与国内外的标准化活动交流互动,引进和应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另外秘书处对外还要组织委员参加业内国际组织的重要会议活动,鼓励委员单位参加国际标准化对口活动 对内组织主持全国范围的标准化学术活动,加强标准化的推广与认知,培养专业人才,提升行业水准。  标准化人才培养工作  委员会将会建立领域内专家库,吸收来自企业、机构等不同方面的相关专家,并组织企业从业人员进行生物样本库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标准化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培养生物样本标准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专项工作小组成立与管理  最后,为优化提升委员会自身的效率和组成结构,委员会还围绕专业领域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并以组为单位进行具体工作的展开和管理,引导各小组开展前述各项工作,以使整个编制工作目的清晰,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各小组的作用共同做好委员会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是国际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竞争点,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海尔生物医疗是中国低温冷链行业第一品牌和中国生物样本库建设积极推进者,海尔通过超低温自主技术突破,以全系列节能芯超低温冰箱切入,扩展到BIMS灵珑系统,冷链6.0信息化系统、2D自动化样本处理、液氮自动化存储等产品,共同构建目前国内领先的BIMS生物样本库解决方案,相继应用到UK-Biobank、国家基因库、国家蛋白质库、病毒库、儿科样本库、血清样本库、内分泌样本库等科研基础平台,为全球用户提供建库和管理的专业服务。  这次海尔作为业内重要企业入选国标会,将以此为契机,与各领域专家一道,全力协同建立起中国自己的生物样本标准,并与国际接轨。提升中国生物医学研究质量,参与全球生物科学研究,最终为改善人类健康谋福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