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触探和标准

仪器信息网触探和标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触探和标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触探和标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触探和标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触探和标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触探和标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触探和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

触探和标准相关的资讯

  • 【小坛微课】以土壤中六价铬为例!揭秘标准溶液和标准样品的区别和使用
    本期视频以土壤中的六价铬的检测为例,讲解了标准溶液和标准样品的区别和使用。视频内容包括标准溶液和标准样品的区别、标准曲线绘制、样品检测分析过程、样品测定步骤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课程老师介绍 课程老师坛墨质检化学产品部技术总监谢英梅 2021年3月加入坛墨质检,担任化学产品部技术总监,主要负责环境、职业卫生、食品等领域基质标物项目的研发工作。负责项目《土壤污染监测及溯源技术产品的开发》获2021年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讲解老师坛墨质检基质研发工程师董慧莹 2021年4月加入坛墨质检,担任基质研发工程师,主要负责基质产品的研发。基质产品涵盖环境、职业卫生、食品等领域。参与项目《土壤污染监测及溯源技术产品的开发》获2021年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课程列表 标准溶液和标准样品的区别标准曲线绘制样品检测分析过程样品测定步骤
  • 实现“双碳”目标,计量和标准能做什么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标准、计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方案》提出,到2025年,“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到2060年,“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计量被称为工业的“眼睛”,通过精密测量,“盯”住生产的每个环节。标准是一把把“尺子”,为生产生活行为提供规范和引领。“充分发挥计量、标准的约束引领和标尺衡量作用,有利于带动重点领域工艺流程、技术装备升级换代,以及高耗能产品淘汰、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等制度的实施,对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史作廷说。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转变要实现“双碳”目标,首先得摸清楚产生和排放了多少碳。知道了各个环节产生的碳排放数据,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潜在的减排环节和方式,实现减排。摸清碳排放,这就是碳排放统计核算。“碳排放统计核算为‘双碳’工作提供全面、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是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开展考核、谈判履约的重要依据。”史作廷强调。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碳核算方法主要为排放因子法。用排放源的数量,乘以该排放源的排放因子,就可以估算出碳排放总量。不过,这种基于计算的统计方法得出的是理论上的碳排放数据,与实际排放之间会出现误差。比如,不同企业在不同地域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不同,燃料燃烧充分度也存在差异,使用同样的排放因子进行核算,会导致结果精准度较低。“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碳数据的准确性,逐步采用直接测量和间接核算相结合的方法。”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告诉记者,例如,欧盟为大型火电厂和部分小型机组装备二氧化碳浓度测量装置和烟气流量计,对温室气体进行直接测定。不依赖计算,直接监测和测量,这就是计量。方向指出,计量技术直接用于碳排放测量,而且采用国际互认、一致的测量标准和测量方法,既可以保障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利于我们的碳排放数据被国际认可。《方案》坚持“科技驱动,技术引领”的原则,全面布局计量技术体系建设。“就是要通过先进碳测量技术支撑我国碳市场和国家碳排放清单数据质量,推动由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的转变,达到‘报告的1吨就是排放的1吨’的国际要求,实现国际互认。”方向解释。史作廷指出,科学准确计量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可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目标,有利于完善碳排放核算机制,对推动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攻克关键共性测量技术难题既然直接测量碳排放量,那么,计量技术的水平很关键。测得越准,碳排放数据才能越精准,基于这些数据的“双碳”决策和工作才能越科学有效。“因此,《方案》提出开展碳计量方法学、碳排放量在线监测、碳排放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等关键计量技术研究,攻克关键共性测量难题。”方向介绍说,绿色低碳关键共性计量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广泛应用,能够解决节能减排的关键共性问题,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公约数”。解决共性关键计量技术问题的同时,前沿基础研究也不能放松。《方案》提出,加强基础前沿计量技术研究。如,加强量子传感技术和碳计量技术研究,建立健全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体系;开展碳计量核心器件和高精度仪器研制;加强碳计量标准物质研制。“这些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硬件支撑。”方向说,有了计量基准、标准物质和测量仪器等,可以建立健全“碳计量”溯源体系。完善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是确保测量器具溯源性、测量过程有效性、测量数据准确一致性的基础。此外,根据《方案》,还将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等重点行业领域碳计量技术研究。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用能设施及系统碳排放计量测试方法研究和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计量技术研究,提升碳排放和碳监测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将计量技术创新融入产业低碳转型进程中,将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注入长久的动力。”方向认为,提升碳排放和监测数据准确性与一致性,可以维护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为产业低碳转型注入有效新动能。“双碳”标准将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计量使碳排放的监测更为精准,但要减少碳排放,还需要标准的助推。“强制性节能标准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扩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技术依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宿忠民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布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16项,实现年节能量77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48亿吨。近年来,我国在节能、碳排放管理、非化石能源利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等领域标准化工作取得突出成效。“但与‘双碳’工作的迫切需求相比,标准体系的全面性、协调性、先进性都有待提升,标准与政策衔接、标准有效实施机制、标准国际化水平等还存在不足。”宿忠民坦言。《方案》提出构建多维度、多领域、多层级的“双碳”标准体系,包括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碳减排标准、碳清除标准、碳市场标准等四个方面。“实现标准对‘双碳’工作重点领域的全面覆盖。”宿忠民说,这些标准将广泛用于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农业、林草、金融、商务、公共机构等领域,而且兼顾地区、园区、企业、产品等不同层次标准化对象的特点,协同布局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实现各层次各类型标准的协调配合。除了规范行为,标准的另一个作用是引领发展。先进的标准,可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升级。宿忠民解释,标准在推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碳清除技术等创新技术迭代升级、构建产业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行证”。《方案》提出,加快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直接空气碳捕集等碳清除技术标准的研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碳清除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所必需的,但目前技术和标准还存在较多空白,因此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协同推进,尽快补齐短板。此外,《方案》还提出开展低碳前沿技术标准引领行动,2025年前完成30项前沿低碳技术标准的制定。宿忠民认为,这种标准先行的做法,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创新引领,带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突破和推广应用。
  • 沃特世推出最新业务—分析标准品和试剂
    沃特世推出最新业务 — 分析标准品和试剂(Analytical Standards and Reagents, ASR) 实验室分析数据的质量、可追溯性以及可靠性对整个公司或组织的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标准品和试剂是获得可靠分析结果的基础和前提。沃特世(Waters® )推出分析标准品和试剂业务,旨在帮助用户获得更准确、更可靠的分析数据。 众所周知,分析标准品和试剂的质量和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分析实验的结果,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甚至公司的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分析仪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客户使用系统测试液调节仪器至最佳状态以帮助获得更高的灵敏度。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沃特世公司看到了这一潜在市场并成为第一家提供分析标准品和试剂的分析仪器公司。 沃特世建立了一条管理规范、关注质量的分析标准品和试剂的生产线,目前的产品涉及系统测试标准品;生物分析标准品;食品分析标准品;环境分析标准品;化工分析标准品;药物分析标准品以及离子对试剂等。通过以上业务我们旨在帮助客户: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实验流程,节省实验成本,增加科学家对分析数据的信心! 点击此处下载ASR产品手册 请登录网站了解更多信息:www.waters.com/standards
  • 青岛出台全国首个“双碳”地方标准体系
    市市场监管局和市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发布《青岛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国内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成果全收录、青岛市各产业低碳发展标准化需求全体现为导向,收录“双碳”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5098条,将为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据了解,这是全国第一个“双碳”地方标准体系。《指南》按照系统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原则,结合我市实际需求,从“基础通用”“碳管理”“碳减排”“碳清除”“市场化机制”五个标准子体系构建顶层设计。其中,“碳管理”主要包括碳规划、碳监测核算核查、碳评价等标准,将为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统一的基础与管理技术规范。“碳减排”涵盖能源清洁利用、新型电力系统、节能提效等标准,支持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与协同降碳工作。“市场化机制”涉及碳交易、用能权交易、绿色金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新兴标准领域,将为“双碳”市场化运作提供有益指引。实践证明,低碳标准体系搭建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大力推进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为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明确了目标与路径。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青岛始终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作为推动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牵引。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积极落实国家“双碳”工作部署,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推进活动。据悉,《指南》是市市场监管局今年以来为我市打造的第四部地方标准体系,前三部分别覆盖乡村振兴、基本公共服务、海洋及相关产业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为国家重点战略实施、服务我市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 英国出台测量产品碳足迹新标准
    近日,英国出台了一套测量产品碳足迹的新标准。这一新标准可以告诉消费者产品在生产、消费和处置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过去的一些测量标准由于缺乏一致性或透明性、以及过于复杂等原因而备受诟病。   据英国广播公司消息,新的测量系统被称为PAS 2050,它将由英国标准协会英国标准部监督掌控。英国标准协会英国标准部总裁迈克劳说:“PAS 2050通过了我们的严格审核过程,它是英国和世界多个国家几千名工业界专家努力的结果。商业和公共部门能够用其统一的标准来获得他们的产品及在服务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他还希望这一新标准能被不同规模的机构采用。   PAS 2050的雏形曾于2006年由英国碳基金公司推出,以满足消费者希望了解产品碳足迹的要求。2007年4月,一些公司对其进行了试用,在公司的产品上注明了“碳标识”。   尽管关于碳足迹的问题已经在近些年逐渐影响了相关政策的制定,但英国碳基金去年底的调查显示,只有1%的公司了解他们运作中的碳足迹。   英国碳基金的首席执行官汤姆迪雷说,他希望通过公众对这一问题的了解改善目前的状况,并认为:“这是企业头一次有了强制性的、统一的产品和服务的碳足迹测量标准。这有助于企业真正了解他们产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由此采取可行的措施减少供应链中的碳排放。”   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联合支持了这一计划,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大臣希拉里本表示希望公司能使用这一工具。他说:“企业曾提到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合理的途径减少碳排放,我们已经对此做出了回应。消费者希望知道企业减少了碳排放,而这一标准能帮助企业完成这一任务。”   据悉,英国的气候变化法案不久也将会生效,它将要求未来的政府到2050年时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80%的碳排放。
  • 新标准发布!中国石油探索基础油品牌化
    11月初,中国石油集团企业标准《PCL通用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发布。该标准由润滑油公司牵头,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大庆炼化公司、大连石化公司、兰州石化公司、辽河石化公司和石油化工研究院共同研究修订,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PCL基础油”取自 PetroChina Lubricant 的首字母。该企业标准的发布,是中国石油对基础油品牌化的探索,将有利于提高和规范中国石油的基础油质量,就如SK公司的YUBASE基础油、埃克森美孚公司的EHC基础油一样。《PCL通用润滑油基础油》标准精简了基础油牌号,实现了与国际通用基础油牌号接轨,有利于炼化企业组织生产。新标准包含润滑油产品需要的理想牌号和指标,未来,中国石油的基础油生产布局也将参照该标准进行规划,这有助于推动在产基础油的结构和指标调整。同时,该标准的发布,将进一步促进润滑油公司优化工艺方案,提升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 中英签署协议用标准促进低碳生产和消费
    3月1日,中国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与英国标准协会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低碳产品认证的合作备忘录。根据这一备忘录,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将和英国标准协会共同开展以温室气体减排为主要目标的相关工作,包括共同推进低碳产品认证的研究工作,以公众的消费选择来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促进形成低碳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等。   3月2日,英国标准协会首席执行官霍华德科尔就标准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是全球发展的重要趋势。英国一直也是全球低碳经济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作为英国国家标准机构,英国标准协会(BSI)一向致力于推动全球环境的不断改善,英国标准协会于2009年发布的能量管理体系标准,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降低能源成本。2008年10月,英国标准协会发布了全球首个产品碳足迹方法标准——《PAS 2050:2008 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目前,PAS 2050在全球被企业广泛用来评价其商品和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   当记者问标准究竟对低碳经济有怎样的推动作用、英国标准协会为此做了哪些工作时?霍华德先生说:“我们认为标准对政府和企业都有很大作用,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它是一个混合体。一方面是一种工具支持立法,另外帮助公司自愿减排。在过去30年里,英国标准协会一直致力于发展和环境相关的标准,比如说最著名的ISO14000是根据我们起草的方案完成的,这个标准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都是最重要的一个环境标准。但是,我们并不满足于这一个标准,还在不断地开发制定新标准,新标准包括从ISO14000衍生出来的一些标准,比如说ISO14064-1。标准最大的魅力是在于由各方达成共识取得,标准一旦推出之后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使用,来发展低碳经济。制定标准有一个特点,如果这是一个国际标准的话,需要在国际上与各方进行磋商达成共识,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目前,因为低碳经济是国际上的一个共识,为了很快推进这个进程,我们开发了一种规范叫做PAS(碳排放),以便使这个规范能进入到市场为政府和企业所使用,新开发的PAS2050这个规范是用来评价商品和服务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这个规范在国际上很快得到认可,据我所知在中国市场也得到很高的认可度。除此之外,我们在PAS2050这个基础上发展出PAS2060,通过与各方这样不断的合作和开发制定出这样一个规范,把这个产品尽快推上市场,让用户尽早的能使用。”   据了解,英国标准协会制定了一个很领先的能源管理标准叫《BS EN 16001标准》,这个标准在欧洲是非常领先的,英国标准协会和中国国家标委合作,希望在这个标准中融入中国元素,使它今后发展成为国际标准。这是英国标准协会和国家标委进行的合作,目的就是希望最后能够帮助中国和企业节省能源。   霍华德先生说,英国标准协会和中国国家环保部签的合作协议是关于低碳产品认证方面的,就是由第三方来对低碳产品做认证,我们会帮助环保部环境与发展中心,对一些高排放的产品做减排方面的标识。双方专家将合作确定这些产品,以实现未来减排目标,这些产品是消费方面的产品,在未来可能包括一些工业产品。   记者问道,低碳产品一般比普通产品贵,消费者是否愿意为了环保而购买低碳产品呢?   霍华德说,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工资水平不高,所以很多人买不起低碳产品。目前的市场还不是很大,所以企业可能需要得到支持,比如说补贴。所以解决方案应该是扩大市场需求,形成一种规模,这样的话企业才可以在不用补贴的情况下来开发低碳产品。在英国情况也是一样的,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失业了,所以他们不想用多花10%~20%的钱来买低碳的东西,所以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政府和企业应该有一个长期的战略,共同推动这一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的发展。英国标准协会非常愿意与中国政府一道在低碳领域做出贡献,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来解决人类共同所面临的气候变暖问题。中英两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领导性的作用,双方政府都制定了减排目标。在这方面英国标准协会也要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中英合作备忘录签订后,双方将在产品碳足迹认证领域展开合作研究。产品碳足迹认证是低碳产品认证的一种,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合作有助于我国紧跟国际低碳经济潮流,在战略上应对低碳挑战,展现我国在控制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决心和努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环境形象,在未来新一轮低碳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   据记者了解,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正在积极探索试点低碳产品认证的研究工作。低碳产品认证将建立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参与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参与和公众选择的作用。此外,低碳认证传达产品碳排放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完善气候变化信息的发布渠道,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通过消费选择,促进广大公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把关注气候变化的观念融入到普通公众的日常生活。
  • 浅谈限塑令下的生物降解标准和仪器设备
    一、政策背景2020年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正式公布,塑料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在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应用广泛。不规范生产、使用、处置塑料会造成资源能源浪费,带来生态环境污染,甚至会影响群众健康安全。中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塑料污染问题,将塑料污染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将制定“白色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列为重点改革任务。随后,北京、上海、浙江、海南、广东、山东等各省市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二、塑料降解的标准:塑料的降解,一般从4个方面进行评估:(1)分解能力:最终的碎片化堆肥-这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的试验堆肥测试(EN 14045标准):测试材料的标本与生物废物堆肥了3个月。 在这段时间之后,测试材料残留物的质量必须小于原始质量的10%。(2)生物降解性:即可堆肥材料的能力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二氧化碳。该标准包含必须在不到6个月时间内达到至少90%的生物降解的强制性阈值(实验室测试方法EN14046)。(3)生物相容性:堆肥残留物不能对生物成长过程造成负面影响。(4)重金属含量:在规定范围内,且不得对生物产生毒理作用。 三、生物降解性标准:围绕塑料降解的第2个要点,也就是生物降解性,目前常用于塑料生物降解的相关标准有:(1) GB/T 19277.1-2011(等同ISO 14855-1:2005)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 第1部分 通用方法(2) GB/T 19277.2-2013(等同ISO 14855-2:2007)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 第2部分:用重量分析法测定实验室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通用方法(3) ASTM D 5338 堆肥条件下塑料材料的好氧性生物降解试验方法(4) EN 13432 包装.通过合成及生物降解评定包装可回收性的要求 四、RTK-PBD塑料生物降解仪RTK公司推出满足GB/T 19277.1-2011和GB/T 19277.2-2013标准的塑料生物降解仪,二者区别如下:标准GB/T 19277.1(2011)GB/T 19277.2(2013)反应器数目每组3个每组2个反应器容积至少2 L,建议3 L500 mLCO2测量原理气相色谱或气体分析仪连续测量;碱液吸收固定后,手动滴定或者TOC测定天平称重 RTK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RTK公司自主研发生产RTK-PBD塑料生物降解仪可用于塑料的生物降解性评估,另提供各类实验室生物发酵反应器(如CSTR反应器、UASB反应器、IC反应器、干法车库式反应器等)及其它定制服务。欢迎大家垂询!
  • 【小坛微课】标准物质必修课—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是标准样品的基本性质。均匀性即是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特性具有同组分或相同结构的状态。通过检验有规定大小的样品,若被测量的特性值均在规定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则该标准样品对这一特性值来说是均匀的。不论在制备标准样品过程中是否经过均匀性初检,凡成批制备并分装成最小包装单元的标准样品,由大包装分装成最小包装单元时,都需进行均匀性检验。这是制备标准样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程序,也是确保标准样品定值准确的最基本条件。进行均匀性检验的目的,一方面通过均匀性检验说明特性值在各个部位之间是否均匀,另一方面要了解标准样品特性值在不同部位之间不均匀的程度,进而判断不均匀性程度是否可以接受,是否可以作为标准样品使用。本期小坛微课我们就如何定义标准物质的均匀性与稳定性,如何判断、检验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以及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监测的意义等方面一起来进行讨论。如果您对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课程有其他的问题,可以留言给我们哦~主讲人 谢珂 | Xie Ke坛墨质检无机质检经理
  • 陕西出台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系统建设,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等9部门联合制定了《陕西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新建或改造不少于60项省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制修订不少于20项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筹建1至2家碳计量监测和技术中心。主导或参与2项以上相关国际标准制修订,完成1至2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修订,完成不少于5项地方标准,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供给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到2030年,全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碳排放量值传递溯源体系进一步完善,关键领域碳排放计量测试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测量能力基本具备,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限额及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及生态碳汇标准逐步健全,标准约束和引领作用更加显著,标准化工作重点实现从碳达峰向碳中和目标转变。《实施方案》指出我省将完善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参与国家、行业碳排放术语、分类、管理体系、碳信息披露等基础标准研制;加强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节能基础共性标准制修订,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标准制修订等;加快布局碳清除标准体系,加快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等碳清除技术标准研制,发挥标准对碳清除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引领作用;健全市场化机制标准体系,加强绿色金融服务,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制修订;完善计量技术体系,加强基础前沿碳计量技术研究,加强共性关键计量技术研究等。《实施意见》提出我省将实施8项重点工程和行动,包括碳计量科技创新工程、碳计量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碳计量标杆引领工程、碳计量精准服务工程、碳计量区域合作工程以及双碳标准强基行动等。
  • 国家认监委在宁波举办“出口企业标准应用论坛”
    国家认监委努力发挥认证认可的基础保障作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针对宁波出口企业众多,发挥管理检验检疫标准的优势,抓住企业急需解决的标准问题,于10月10日在宁波组织了“出口企业标准应用论坛”。 论坛由国家认监委和宁波市政府主办、宁波检验检疫局承办。国家认监委副主任王大宁、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邬和民、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山巍等出席论坛。宁波地区130多家出口机电产品龙头生产企业的16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以“以标准保产品质量有效提高,用标准促出口贸易健康发展”为主题,在质量管理、标准、认证和法规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咨询和培训服务,为企业开展国外技术措施讲解、培训和技术指导的重要活动。 国家认监委副主任王大宁在发言中强调:产品质量的高低优劣与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的标准化“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企业是标准化工作的主体。企业既是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标准制修订过程的主要力量。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使企业在外贸工作中学会利用标准的武器,提升产品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和保护自身品牌并持续发展。 宁波市副市长邬和民在发言中指出:标准的应用对于促进自主科学创新,自主品牌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标准的应用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企业组织、规范生产的依据,也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管理的重要的技术依据。“出口企业标准应用论坛”是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希望企业能够主动应对,掌握标准、用好标准,努力用标准化来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就能在转型升级中把握先机。 来自国家认监委、中国家电研究院、中国电器科学院的专家从我国标准化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企业如何参加标准化活动、小家电领域我国标准与国际常用IEC、UL标准差异分析等三个方面向代表们进行了讲解。部分企业界代表就标准化工作创造效益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发言。参与论坛的企业代表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论坛受益匪浅。过去由于不知道标准,拿来业务就生产,由此吃了不少亏,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听了报告有茅塞顿开的感觉,知道今后的路怎么走了,又重新看到了新的希望。希望政府部门今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为企业多提供一些交流学习的平台。宁波市相关政府部门对论坛也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说,此次标准论坛的举办,是国家认监委寓管理于服务的重要举措,是对宁波市出口企业开展的一次标准化知识普及教育。宁波的发展,外向型经济是重要支撑,过去我们强调关税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强调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意识,今后,我们还要更多地强化认证认可意识,通过推动认证认可工作的发展,提升出口企业对标准的整体认知度,推动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应用标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 蓝菲光学推出业界最高反射率的标准板和目标板
    Spectralon® 漫反射标准板和目标板  蓝菲光学(Labsphere)近日推出了Spectralon® 漫反射标准板和目标板,该产品已经达到NVLAPISO17025技术指标和管理体系要求,这表明其有能力提供有效的常规技术测试结果和校准。蓝菲光学的标准板能提供业界最高的漫反射率,同时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  对于任何的已知物质,Spectralon® 漫反射标准板和目标板都能给出最高的漫反射率,并有灰色、白色等多种颜色可选。耐用且化学稳定性好的Spectralon® 材料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光谱区域内光谱分布非常平坦。此材料在250–2500nm的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波动不超过+/-4%,在可见波段内其反射率波动不超过±1%。Spectralon® 漫反射标准板和目标板在250-2500nm的波长范围内其朗伯特性最好。  蓝菲光学具有NVLAPISO17025的校准实验室资质,其也已经获得了NVLAPISO17025认证。之前,蓝菲光学还通过了NVLAPLab200951-0认证,成为可以校准全光谱通量标准灯和前通量标准灯的实验室。蓝菲光学在有关部门对其工程、制造和校准部门进行严格的现场评估和技术鉴定后,最终获得了这两项认证。美国国家实验室自愿认可组织(NVLAP)受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管理。  NVLAP认证表明,蓝菲光学在其质量体系、工程专业知识、技术人员、测试和校准方法、实验室设备和环境、测量的可追溯性、测试和校准用具的处理、以及测试和校准报告的准确性方面,都严格遵照指导进行操作。
  • 《做好标准物质标准品,更好地为食品和环境安全服务》  —常州市市长丁纯一行莅临坛墨质检调研指导!
    10月11日上午,常州市市长丁纯、市委副书记蔡俊,副市长梁一波,市政府秘书长杭勇,发改、科技、工信、公安等市级机关部委办局等一行参观考察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坛墨质检于2007年成立于北京,是一家专业研发标准物质标准品的高科技企业,获得了中国CNAS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能力认可,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目前拥有各类产品近3万个,成功申报标准物质500多个。主要服务于国家出入境检疫检验系统、食药监系统、各省市环境监测站、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科研院所等。2018年6月坛墨质检公司总部迁至常州,成立“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建立现代化的标准物质常州研发服务中心5400㎡,购置专业的研发/分析仪器二百多余套。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燕飞女士就坛墨质检的发展情况、公司定位、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愿景等方面内容向丁市长等领导做了详细汇报。丁纯市长对坛墨质检的公司定位、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燕飞女士向丁纯市长等领导介绍公司情况。丁纯市长一行领导详细参观了标准物质领域目前国内专业、智能的冷冻仓库。 2-8度冷藏库 零下18度冷冻库坛墨质检冷库总长度是40米,共1200立方米丁纯市长重点参观了坛墨质检公司的系列研发实验室坛墨质检公司的有机标准物质研发实验室。丁纯市长参观坛墨质检公司的同位素标记研发实验室。坛墨质检实验室配备有排风、全新风、恒温恒湿等系统,技术参数完全满足CNAS对检验检测实验室的要求。稳定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是国际公认的痕量残留检测的“金标准”,但所使用的稳定同位素相关产品长期被国外垄断,从而使得我国农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坛墨质检为了填补了国内空白,改变进口产品垄断国内市场供应现状。目前,坛墨质检公司已研发出上百种国内食品安全、环境监测领域所急需同位素标记标准品,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地位,并有多个产品已申请发明专利,其中1个产品在短短7个月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由于该类产品国内无其他研发企业,使得我们形成了“技术高新专有,产品需求迫切,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链格局,满足了我国食品安全、环境监测领域迫切的溯源需求,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丁纯市长表示,标准物质行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坛墨质检进一步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步伐,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企业要用新产品、新技术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掌握行业话语权。坛墨质检环境检测类标准物质标准品坛墨质检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物质标准品坛墨质检拥有一支年轻富有创造力的专业团队,常州总部目前拥有员工150人,其中技术团队超过60人,2019年申报专利近20项,目前已获授权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
  • 三部门联合部署“双碳”标准计量工作:加强相关计量仪器研制和应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对“双碳”标准计量工作作出部署。《方案》提出,到2025年,面向企业、项目、产品的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方案》明确了16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快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研制、加强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标准建设、加大项目碳减排标准供给、推动碳减排和碳清除技术标准攻关、提高工业领域能耗标准要求、加快产品能效标准更新升级、加强重点产品和设备循环利用标准研制、扩大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供给等8项“双碳”标准重点任务,以及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双碳”相关计量仪器研制和应用、加强计量对碳排放核算的支撑保障、开展共性关键碳计量技术研究、加强重点领域计量技术研究、加强碳计量中心建设、完善“双碳”相关计量技术规范、加强能源计量监督管理等8项“双碳”计量重点任务。下一步,三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方案》贯彻落实,加快健全“双碳”标准计量体系,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 市场监管总局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发改环资〔2024〕10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厅、委)、生态环境厅(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入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落实《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各项任务部署,充分发挥计量、标准作用,有效支撑我国碳排放双控和碳定价政策体系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emsp &emsp 一、总体目标&emsp &emsp 按照系统推进、急用先行、开放协同的原则,围绕重点领域研制一批国家标准、采信一批团体标准、突破一批国际标准、启动一批标准化试点。2024年,发布70项碳核算、碳足迹、碳减排、能效能耗、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国家标准,基本实现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全覆盖。2025年,面向企业、项目、产品的三位一体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形成,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100家企业和园区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emsp &emsp 按照统筹发展、需求牵引、创新突破的原则,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碳计量体系,提升碳计量服务支撑水平。2025年底前,研制20项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开展25项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制定50项“双碳”领域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基本具备,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和相关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工作稳步推进。&emsp &emsp 二、重点任务&emsp &emsp (一)加快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研制。加快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纺织、交通运输、建材、石化、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及制修订,制定温室气体审定核查、低碳评价等相关配套技术规范,支撑企业碳排放核算工作,有效服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制定面向园区的碳排放核算与评价标准。&emsp &emsp (二)加强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标准建设。发布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通则国家标准,统一具体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原则、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等要求。加快研制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产品碳足迹国家标准,服务外贸出口新优势。开展电子电器、塑料、建材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研制。研究制定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研制碳标识相关国家标准。&emsp &emsp (三)加大项目碳减排标准供给。开展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余能利用、甲烷减排与利用等典型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标准研制工作。条件成熟时,推动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纳入国家标准体系,支撑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和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等应用场景。&emsp &emsp (四)推动碳减排和碳清除技术标准攻关。加快氢冶金、原料替代、热泵、光伏利用等关键碳减排技术标准研制,在降碳技术领域采信一批先进的团体标准。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碳清除技术标准,尽快出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量化与核查、相关术语等通用标准。抓紧构建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地质封存全链条标准体系。&emsp &emsp (五)提高工业领域能耗标准要求。修订提高钢铁、炼油、燃煤发电机组、制浆造纸、工业烧碱、稀土冶炼等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全面提升能效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修订完善能源计量、监测、审计等节能配套标准。&emsp &emsp (六)加快产品能效标准更新升级。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修订升级工业通用设备、制冷和供暖设备、办公设备、厨房电器、照明器具产品能效标准,扩大能效产品覆盖范围,加快研制电动汽车充电桩、第五代移动通信(5G)基站设备等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标准,将高压电机、服务器等产品纳入能效标识管理,研究出台数据中心能效标识实施细则。&emsp &emsp (七)加强重点产品和设备循环利用标准研制。制定汽车、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回收拆解标准,研究制定农用机械零部件回收利用相关标准。开展退役光伏设备、风电设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研制,加大新能源产品设备的绿色设计标准供给,加快研制再生塑料、再生金属标准。按照《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通则》要求,研制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系列国家标准。&emsp &emsp (八)扩大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供给。修订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增加低碳指标,建立分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绿证和绿色电力消费相关标准。在消费品基础上,制定钢管、建材、染料等工业品绿色产品评价国家标准,修订卫生陶瓷、建筑陶瓷、纸和纸制品等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将技术领先、市场成熟度高的团体标准纳入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emsp &emsp (九)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面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碳监测的需要,布局建设一批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名录,持续做好碳相关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emsp &emsp (十)加强“双碳”相关计量仪器研制和应用。加快高精度多组分气体快速分析探测仪、光谱仪等碳核算、碳监测相关计量仪器的研制。组织对国产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CEMS)开展计量性能测试评价。&emsp &emsp (十一)加强计量对碳排放核算的支撑保障。制定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规范,推动企业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优化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强化碳核算数据优先来源于计量器具的要求。充分发挥国家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作用,鼓励企业利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能源和碳排放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按照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需求,探索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计量实测验证平台。&emsp &emsp (十二)开展共性关键碳计量技术研究。开展碳排放在线监测计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持续开展基于激光雷达、区域和城市尺度反演等碳排放监测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烟气捕集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关键计量技术研究,为碳排放统计核算、碳排放在线监测、低碳技术研究等提供计量支撑。&emsp &emsp (十三)加强重点领域计量技术研究。推动加强火电、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计量技术研究,开展碳排放直测方法与核算法的比对研究、天然气排放因子实测研究等,在火电领域研制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气体浓度校准装置,不断提升碳排放和碳监测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emsp &emsp (十四)加强碳计量中心建设。推动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化国家碳计量中心顶层制度设计和建设任务推进。研究制定碳计量能力建设指导目录,指导计量技术机构和重点排放单位加强碳计量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碳计量能力水平。&emsp &emsp (十五)完善“双碳”相关计量技术规范。加强“双碳”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编制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规范、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校准、煤化工生产企业碳计量器具配置与管理等计量技术规范。&emsp &emsp (十六)加强能源计量监督管理。组织各地区对建筑建材、石化化工、能源、钢铁等传统行业以及数据中心、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帮助用能单位解决节能减排降碳计量难题,不断提升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和能力。&emsp &emsp 三、保障措施&emsp &emsp (一)加强统筹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落实“双碳”有关协调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文件制定中强化相关计量、标准要求,推动各项政策要求落地见效。充分发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及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各有关部门结合分管领域加强协同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集中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有效形成工作合力。&emsp &emsp (二)强化宣贯培训。开展碳核算、碳减排相关计量、标准知识的宣贯培训,增强企业计量意识和能力水平,在企业形成学标准、用标准的氛围。推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设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岗位以及专门的计量、标准化人员。鼓励企业与相关高校、专业机构合作举办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标准方面的专业人才培训班。&emsp &emsp (三)开展先行先试。面向企业和园区开展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鼓励企业建立碳排放标准管理体系,助力碳排放“算得出、算得准”,引导企业应用先进减排技术,推动碳排放“减得掉、减得下”,到2025年建设100家试点企业和园区。推动企业加强碳计量体系建设,强化碳计量要求,在山东、浙江等地组织200家以上企业开展碳计量审查试点。组织开展零碳园区计量试点和能源资源计量经验交流。&emsp &emsp (四)加大经费支持。各级财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大对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基础通用和急用先行标准的支持力度。统筹利用资金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碳监测关键计量技术研究、仪器设备研发和应用、计量技术规范制定等。&emsp &emsp (五)深化国际合作。持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计量、标准领域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专家在国际计量和标准化组织中关键作用,不断提升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持续开展国际标准适用性分析,在电动汽车、新型电力系统、生态碳汇等领域提出一批国际标准提案,加强新领域新技术国际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生 态 环 境 部2024年7月14日
  • 浙江省计量与标准化学会发布《碳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总则》等6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各有关单位、专家:由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所牵头起草的《碳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总则》等6项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补充、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请填写《团体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并于2024年4月2日前反馈至秘书处邮箱(99937014@qq.com)。逾期未反馈视作无意见。附件1.00碳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要求总则(征求意见稿).pdf附件2.00 团体标准-碳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要求 总则 编制说明.doc附件3.01碳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要求 发电企业(征求意见稿).pdf附件4.01 团体标准-碳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要求 发电企业 编制说明.doc附件5.02碳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要求 钢铁企业(征求意见稿).pdf附件6.02 团体标准-碳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要求 钢铁企业 编制说明.doc附件7.03碳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方法 化工企业(征求意见稿).pdf附件8.03 团体标准-碳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要求 化工企业 编制说明.doc附件9.04碳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要求 石油化工企业?(征求意见稿).pdf附件10.04 团体标准-碳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要求 石油化工企业 编制说明.doc附件11.05碳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要求 水泥企业?(征求意见稿).pdf附件12.05 团体标准-碳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要求 水泥企业 编制说明.doc附件13.3.团体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docx
  • 北京水利学会关于批准发布《水质 碱度、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的测定 自动电位滴定法》团体标准
    经理事长专题办公会批准,决定发布《水质 碱度、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的测定 自动电位滴定法》团体标准,现予以公告。标准自2023年10月1日起实施。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水质 碱度、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的测定 自动电位滴定法》T/BHES 0001—20232023.8.252023.10.1北京水利学会2023年8月25日
  • 北京将出台霾的观测、预报和预警等行业标准
    北京已成立气象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完善气象标准体系设计,目前正在制定《霾的观测判识》《霾的预报和预警》等行业标准,这些将对雾霾的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北京市副市长戴均良表示,要发挥标准化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下一步京津冀地区将在环保标准上进一步统一。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在霾的观测、预报、预警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已有的观测数据及限值因缺乏统一的标准而难以综合利用。即将出台的行业标准将充分考虑霾天气监测、预报的实际需求,及霾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规范完善霾的观测与预报等级。   今年北京市还将修订《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这一地方性强制性标准,现已完成印刷、木制家具制造、汽车制造、汽车修理、化工、工业涂装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开征求意见,基本完成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初稿编制。   北京市明确到2020年,依法制修订一批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强制性地方标准和社会公益类的推荐性标准等。   2014年,北京市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发布实施修订后的《汽油车双怠速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柴油车自有加速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等地方标准,修订发布《低硫煤及制品》地方标准等,基本形成国内最严格的大气污染治理地方环保标准。
  • 污染场地系列环保标准发布 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支撑
    环境保护部近日批准发布了《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和《污染场地术语》(HJ 682-2014)等5项污染场地系列环保标准(以下简称五项标准),旨在为各地开展场地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治理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为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污染场地又称污染地块,指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潜在危险废物、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染,经调查和风险评估可以确认其危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地块)。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各地化工、农药、冶炼、电镀等工业企业和加油站、化学品储罐、固体废物处理等设施数量大、分布广,不少企业设施生产时间长、产品种类多、生产工艺复杂、环境管理措施不到位,所在场地积累了多种污染物,包括各类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等毒性强、危害重的污染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ldquo 退二进三&rdquo 、土地整理等政策的逐步实施,大批工业企业新建、停产、关闭或搬迁。在农业、工业、居住等用地类型变更过程中,要有效预防新污染、整治老污染、控制环境风险,就必须科学、严谨地开展场地环境状况调查、监测、评价工作。鉴于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适用范围小、项目指标少,而《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HJ/T 25-1999)的适用范围窄、暴露途径少、技术路线旧,对具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支撑作用不足,环境保护部于2006年启动了场地环境管理配套标准制定工作。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由于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具有上位法不健全、地域差异大、环境影响因素多、作用机理复杂等特点,其环保标准的作用定位、制定原理与大气、地表水环保标准有重大区别,是环保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点、难点领域。经过多年探索、反复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五项标准充分借鉴国外相关法规标准,结合近年来我国污染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修复工作实践,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场地环境管理技术原则、模型和路线图,规定了开展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场地环境监测、健康风险评估、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程序、工作内容、技术要求,规范了相关术语定义,初步形成涵盖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主要环节的国家环保标准体系。自五项标准实施之日起,《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废止。   这位负责人同时告诉记者,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护或污染防治目标的确定,首先应执行其环境质量标准。对于环境质量标准未规定的项目指标,可以根据五项标准确定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控制值,作为具体场地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的目标参考值。鉴于相关法律尚不健全,五项标准以技术性规定为主,未规定相关管理要求 其监督、实施应依据《环境保护法》确立的相关原则和《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国办发〔2013〕7号)、《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等规范性文件进行,待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进一步明确后依法进行。   这位负责人强调,除法律保障外,当前实施五项标准还面临3方面制约:一是专业人才缺乏,拥有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治理知识以及经验的从业人员少 二是基础资料缺乏,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关键参数的取值本土化还不够充分,场地环境档案和历史资料少,已有的档案资料往往也不规范 三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污染场地监测、评价、治理、修复技术装备缺乏,相关专业设备受国外制约。   针对上述问题,环境保护部将积极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土壤、水环保行动计划,完善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同时加大环保科研项目支持力度,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相关管理措施、制度,为有序推进土壤、地下水环保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实施效果夯实基础。
  • 加快“双碳”标准体系建设,国家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当前,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正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掀起一场系统性的绿色变革。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门类及技术产品开展碳核算,如何算准数据?推动节能降碳与清洁能源利用,如何计算排放的碳有多少、减的碳有多少?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标准的统一。国家标准委等11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进一步细化了标准体系,明确了标准化的工作重点。据统计,当前直接支撑“双碳”的国家标准有1800余项,行业标准有2300余项,涉及碳排放核算核查、节能、非化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化石能源清洁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碳汇等多个方面,为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审查、差别电价、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需求相比,“双碳”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不小差距。例如,标准的领域和范围还需进一步扩大,标准的数量和质量都需提高,协调推进力度也要加大。实现“双碳”目标亟需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双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助力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林业草原、金融、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这一举措及时补位,对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意义重大。《建设指南》绘制了未来3年“双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施工图”。即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实现标准全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对此,必须清醒看到,相较于提出目标,有效实施更为关键。应坚持统筹协调,强化任务落实,组织各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按照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加快推进,确保“施工图”落地见效,为支撑我国各行业加速能源转型、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基础性贡献。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下达2023年粮食行业标准制修订和标准样品计划共50项!
    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各分技术委员会,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粮食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更好服务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研究,现下达2023年粮食行业标准制修订和标准样品计划50项(见附件)。  请各项目第一起草单位严格按照《粮食和物资储备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国粮发规〔2021〕13号)及《粮食和国家物资储备标准制定、修订程序和要求》(LS/T1301-2022)等相关规定和要求,抓紧组织实施,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标准制修订任务。  各分技术委员会(SC)要切实发挥作用,加强对项目制修订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标准制修订质量和水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  2023年10月13日在此次2023年粮食行业标准制修订和标准样品计划中,有36项为首次制定,14项为修订。内容涉及到标准样品、检测方法、产品标准等。有11项标准为粮油检测方法,分别为:粮食中硒含量快速测定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玉米中转基因蛋白的定量快速检测、藜麦皂苷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稻谷玉米脂肪酸值含量快速测定 近红外光谱法、粮食中色氨酸的测定、粮食中磷化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谷物及制品中生物碱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法、绿豆中牡荆素和异牡荆素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粮食中无机砷快速定量测定、谷物中真菌毒素快速定量测定、粮油中苯并[α]芘的快速定量测定。
  • 标准如何助推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这个论坛给出解答
    10月14日是第52届世界标准日,主题为“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10月14日,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指导、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主办的中国医疗器械标准论坛—2021年“世界标准日”医疗器械标准化主题活动在京举办。此次论坛主题为“标准助推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旨在进一步宣传医疗器械标准化理念,更好发挥标准助力医疗器械监管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医疗器械标准贯穿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管理活动,对守底线保安全、追高线促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药监局不断深化医疗器械标准化改革创新,完善医疗器械标准法规体系,科学制定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规划,深入推进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计划,不断完善标准化组织体系,持续深入医疗器械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有力支撑了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和行业发展。截至目前,我国现行医疗器械标准共1835项,其中国家标准233项,行业标准1602项;强制性标准393项,推荐性标准1442项,基本覆盖医疗器械各专业技术领域。同时,国际医疗器械监管认可国际标准项目得到IMDRF全体成员一致认可,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以上。今年8月,由我国提出并负责完成的首个疫情防控医疗器械国际标准项目《医用电气设备 第2-90部分:高流量呼吸治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经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官网发布。今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国家标准化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今年3月,国家药监局会同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新发展阶段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发展目标和纲领性要求。为贯彻落实医疗器械标准化发展部署、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药监局器械注册司负责人表示,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必须有新举措,实现新突破。一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标准化工作改革决策部署,做好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二要让标准更好地引领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深入推进医疗器械标准化改革,强化重点领域标准研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三要让标准更好地服务医疗器械监管高质量发展,推动标准化工作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将标准化理念、标准化思维、标准化方法渗透到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四要形成标准领域社会共治的局面,推动形成政府监管、企业主责、行业自律、社会协同的医疗器械标准化共治格局。五要深化医疗器械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转化适合我国的医疗器械国际标准,并为全球医疗器械标准化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主题报告环节,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强制性标准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详解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精神及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情况。国家药监局器械注册司注册研究处负责人深入解读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分享了对医疗器械标准推动行业和企业创新发展的思考。北京协和医院邱杰教授阐述了医疗器械标准对临床使用安全的重要性。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陈蓓就医疗器械标准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行主题报告。论坛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发布了第一批10家医疗器械标准实施标杆企业。此外,国际电工委员会——医用电气设备技术委员会、全国医用X射线设备及用具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在深圳同期举办以“创新科技时代下的医疗器械标准”为主题的第七届IEC国际医疗器械标准论坛。
  • 国家标准委等十一部门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已经2023年2月6日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全体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 国家林草局2023年4月1日(此件公开发布)附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根据《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本指南。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标准顶层设计、强化标准有效供给、注重标准实施效益、统筹推进国内国际,持续健全标准体系,努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标准化力量。(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布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府颁布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二元结构,强化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协同,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实现各级各类标准的衔接配套。坚持突出重点。加快完善基础通用标准。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加强节能降碳标准制修订。及时将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稳步推进。锚定碳达峰碳中和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需求,加快标准更新升级,扎实推进标准研制,坚持系统推进和急用先行相结合,分年度分步骤有序稳妥实施。坚持开放融合。扎实推动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强化国际标准化工作统筹,加大中国标准国外推广力度,促进国内国际协调一致。(三)主要目标围绕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发展需求,基本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实现标准全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实质性参与绿色低碳相关国际标准不少于30项,绿色低碳国际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二、标准体系框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包括基础通用标准子体系、碳减排标准子体系、碳清除标准子体系和市场化机制标准子体系等4个一级子体系,并进一步细分为15个二级子体系、63个三级子体系。该体系覆盖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草原、金融、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满足地区、行业、园区、组织等各类场景的应用。本标准体系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三、标准重点建设内容(一)基础通用标准子体系1. 术语、分类和碳信息披露标准重点制修订温室气体与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相关术语及定义、碳排放数据分类与编码技术规范、碳排放信息采集方法及要求、碳信息披露等标准。2. 碳监测核算核查标准规范重点制修订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和碳管控平台建设等标准,大气成分物理化学特性长期动态观测、监测、评估、预报相关标准。制修订地区、园区等区域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加快制修订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有色、纺织、机械、信息通信、交通运输、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以及数据质量相关标准规范。完善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原燃料替代、余能利用、生物海洋林草土壤固碳、畜禽养殖等典型项目碳减排量评估标准。研制产品碳足迹量化和种类规则等通用标准,探索制定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及碳足迹标准。制修订碳排放核查程序、人员和机构等基础共性标准。3. 低碳管理及评价标准重点制修订城市、设施、企业、供应链、园区、技术等绿色低碳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绿色低碳产业统计核算相关标准,碳中和评价通则标准,以及不同应用场景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规划设计、管理体系及实施评价等通用标准。(二)碳减排标准子体系1. 节能标准加快制修订火电、钢铁、建材、化工、有色、煤炭、采矿、轻工、机械、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推动实现能耗限额指标与碳排放强度指标相协调。坚持减污与降碳协同、源头与末端结合,发挥标准倒逼、优化、调整、促进作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家用电器、农村居民供暖设备、制冷及冷链物流设备、工业设备、照明产品、数据中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设备、机械制造装备等重点产品和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加快完善与强制性节能标准配套的能耗计算、能效检测、节能评估、节能验收、能源审计等标准。加快制定节能设计规划、能量平衡测算、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绩效评估、经济运行、合理用能、节能诊断、节能服务、绿色节约型组织评价等基础标准。完善能效对标、节能技术评价、系统节能、能量回收、余能利用、能量系统优化、高效节能设备、节能监测、节能量测量和验证、能源计量、数字赋能技术、区域能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管控中心等节能共性技术标准。2. 非化石能源标准水力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水电机组扩容增效、宽负荷稳定运行、运行状态评估与延寿等标准,以及小水电绿色改造、生态流量、安全鉴定等绿色发展技术标准。风力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风能资源监测、评估以及风力预报预测等标准,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零部件标准,消防系统标准,风电塔筒用材料标准,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施工标准以及并网标准,风电系统稳定性计算标准。光伏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太阳能资源监测、评估以及辐射预报预测等技术标准,高效光伏电池、组件及关键材料、电气部件、支撑结构关键产品的技术要求、阻燃耐火性能要求、检测方法和绿色低碳标准,光伏组件、支架、逆变器等主要产品及设备修复、改造、延寿及回收再利用标准。光热利用领域重点制修订光热发电设备标准,以及太阳能法向直接辐射预报预测等标准。完善太阳能集热关键部件材料产品标准和检测评估标准,太阳能供热、制冷系统以及太阳能多能互补系统标准。核能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核电技术标准、核电厂风险管理标准、维护有效性评价标准,以及核动力厂厂址评价标准。生物质能领域重点制修订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农林生物质热电、生物质清洁供热、生物天然气(沼气)、生物质热解气化、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方面的原料质量控制、重点技术和设备、产品质量分等分级等标准。氢能领域重点完善全产业链技术标准,加快制修订氢燃料品质和氢能检测等基础通用标准,氢和氢气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氢密封、临氢材料、氢气泄漏检测和防爆抑爆、氢气安全泄放标准,供氢母站、油气氢电综合能源站安全等氢能安全标准,电解水制氢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标准,炼厂氢制备及检测标准,氢液化装备与液氢储存容器、高压气态氢运输、纯氢/掺氢管道等氢储输标准,加氢站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和设备标准,燃料电池、冶金等领域氢能应用技术标准。海洋能、地热能领域重点制修订海洋能发电设备测试、评估、部署、运行等标准以及地热能发电设备标准。3. 新型电力系统标准电网侧领域重点制修订变电站二次系统技术标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保护标准,新能源并网、配电网以及能源互联网等技术标准。电源侧领域重点制修订分布式电源运行控制、电能质量、功率预测等标准。负荷侧领域重点制修订电力市场负荷预测,需求侧管理,虚拟电厂建设、评估、接入等标准。储能领域重点制修订抽水蓄能标准,电化学、压缩空气、飞轮、重力、二氧化碳、热(冷)、氢(氨)、超导等新型储能标准,储能系统接入电网、储能系统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标准。4. 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标准煤炭领域重点制修订煤炭筛分、沉陷区地质环境调查、生态修复成效评价、智能化煤炭制样、化验系统性能、组分类型测定等标准。石油领域重点制修订低碳石油开采、炼油技术标准,低排放、高热值、高热效率燃料标准。天然气领域重点制修订液化天然气质量、流量测量、取样导则、成分分析及测定、尾气处理及评价、管道输送要求标准以及页岩气技术标准。5. 生产和服务过程减排标准工业生产过程减碳领域重点制修订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机械、造纸、纺织、汽车、食品加工等行业低碳固碳技术、低碳工艺及装备、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原燃料替代技术、低碳检测技术、低碳计量分析技术、绿色制造、节水等关键技术标准及配套标准样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领域重点制修订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领域基础设施和装备能效标准,以及物流绿色设备设施、高效运输组织、绿色出行、交通运输工具低碳多元化动力适用、绿色交通场站设施、交通能源融合、行业减污降碳等标准。加快完善轨道交通领域储能式电车、能量储存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电能测量等技术标准。完善道路车辆能源消耗量限值及标识、能耗计算试验及评价方法相关标准。加快完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充换电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相关安全要求、性能要求、测试方法、远程服务管理、安全技术检验等标准。加快研究制订机动车下一阶段排放标准,推进机动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减碳领域重点制修订城市基础设施低碳建设、城镇住宅减碳、低碳智慧园区建设、农房低碳改造、绿色建造、污水垃圾资源化利用、海水淡化等标准,建筑废物循环利用设备、空气源热泵设备等标准,以及面向节能低碳目标的通信网络、数据中心、通信机房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运维、使用计量、回收利用等标准。农业生产减碳领域重点制修订种植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标准以及动物肠道甲烷减排技术、畜禽液体粪污减排技术等养殖业生产过程减排标准,完善工厂化农业、规模化养殖、农业机械等节能低碳标准。公共机构节能低碳领域重点制修订机关、医院、学校等典型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绿色化改造标准,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场馆等评价标准,以及公共机构低碳建设、低碳经济运行等管理标准。6. 资源循环利用标准重点制修订循环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等标准。推动制修订清洁生产评价通则标准,稀土、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以及磷石膏、赤泥、熔炼废渣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标准。制修订废金属、废旧纺织品、废塑料、废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加快完善水回用标准。制修订汽车零部件、内燃机、机械工具等再制造标准。制修订林草产业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三)碳清除标准子体系1. 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标准重点制修订陆地、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及木质林产品碳汇相关术语、分类、边界、监测、计量等通用标准,森林、草原、人工草地、林地、湿地、荒漠、矿山、岩溶、海洋、土壤、冻土等资源保护、生态修复、水土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固碳增汇、经营增汇减排评估标准和技术标准,林草资源保护和经营技术标准,森林增汇经营、木竹替代、林业生物质产品标准,以及生物碳移除和利用、高效固碳树种草种藻种的选育繁育等标准。研究制定生态修复气象保障相关标准。2.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重点制修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相关术语、评估等基础标准,燃烧碳排放捕集标准,完善二氧化碳管道输送等标准。推动制定二氧化碳驱油(EOR)、化工利用、生物利用、燃料利用等碳利用标准,以及陆上封存、海上封存等碳封存标准。3. 直接空气碳捕集和储存标准重点制修订直接空气碳捕集和储存(DACS)应用条件、技术要求、实施效果评估等标准。(四)市场化机制标准子体系1. 绿色金融标准重点制修订绿色金融术语、金融机构碳核算、银行企业和个人碳账户管理、气候投融资和转型金融分类目录等基础通用标准,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等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标准。推动制修订绿色债券信用评级等绿色金融评价评估标准。完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环境信息披露等标准。2. 碳排放交易相关标准规范制修订碳排放配额分配、调整、清缴、抵销等标准规范。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实施规范,以及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和人员要求相关标准规范。推动制修订重点领域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核算方法等标准规范。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统计核算、监测、评估以及绿电交易等绿色能源消费标准。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碳资产管理等标准。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重点制修订自然资源确权、生态产品信息调查、生态产品动态监测等标准。完善生态产品、生态资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等评价标准。健全生态综合整治、矿山矿坑修复、水生态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土地综合整治等标准,以及生态农业、生态产品质量追溯等标准。推动制修订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绩效评估等标准。四、国际标准化工作重点(一)形成国际标准化工作合力成立由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牵头,外交、商务、国际合作、科技、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能源、林业和草原等部门参与的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标准化协调推进工作组,积极稳妥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我国在碳捕集与封存、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等领域技术优势,设立一批国际标准创新团队,凝聚科技攻关人员和标准化专家的力量,同步部署科研攻关和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际标准组织(ISO、IEC、ITU)等机构的合作对接,聚焦能源绿色转型、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碳汇、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循环经济等重点,跟踪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最新国际动态。深入研究欧盟、美国等区域和国家相关标准化政策和技术性贸易措施。加强与重点区域、国家的标准化交流与合作,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在标准化对外援助培训或海外工程项目中加大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的宣传与使用。推动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等框架下开展节能低碳标准化对话,发展互利共赢的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重点推动提出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核算、林草固碳和增汇、能源领域的传统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智能电网与储能、新型电力系统、清洁能源、绿色金融、信息通信领域与数字赋能等国际标准提案,推动标准研制。积极争取在国际标准组织中成立区域能源系统、医用冷冻装备、生态碳汇等技术机构。深入参与国际标准组织应对气候变化治理工作,推荐中国专家参加气候变化协调委员会(CCCC)、环境社会治理(ESG)协调委员会、联合国秘书长独立咨询委员会能源结构专委会(CEET)等战略研究和协调治理机构。积极联合相关国家共同制定并发布《多能智慧耦合能源系统》《多源固废能源化》等政策白皮书。(四)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对接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国内国际标准比对分析,重点推动温室气体管理、碳足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清洁能源、节能等领域适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及时实现“应采尽采”。成体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外文版制定和宣传推广,通过产品与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海外工程等多种渠道扩大我国标准海外应用。五、组织实施(一)坚持统筹协调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发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的统筹与技术协调作用,加强对各标准子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强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协同。建立完善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络机制,通过成立联合工作组、共同制定、联合归口等方式,共同推进跨行业跨领域标准的研制工作。发挥行业有关标准化协调推进组织的作用,在本行业内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二)强化任务落实各行业各领域要按照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加快推进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做好专业领域标准与基础通用标准、新制定标准与已发布标准的有效衔接。各地方、社会团体等加强与标准化技术组织合作,依法因地制宜、多点并行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制修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关键标准研究、制定、实施、国际交流等工作。(三)加强宣贯实施广泛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普及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知识,提高公众绿色低碳标准化意识。适时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评估,及时总结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做法。主送: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国资委、统计局、国管局、中科院、工程院、银保监会、证监会、铁路局、民航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委)、气象局、能源局、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秘书处 2023年4月17日印发
  •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 制修订1000项标准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国标委联〔2023〕19号,以下简称《指南》),提出了2025年前完成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实质性参与不少于30项相关国际标准制修订的目标。  标准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对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具有良好基础,据统计,当前直接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国家标准已有1800余项、行业标准2300余项,涉及碳排放核算核查、节能、非化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化石能源清洁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碳汇等多个方面,为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审查、差别电价、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需求相比,“双碳”标准化工作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标准的领域和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标准的数量和质量需要提高,协调推进力度需要加大等。  《指南》进一步细化了标准体系,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重点,支撑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林业草原、金融、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实现各类标准协调发展。  结合当前工作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指南》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包含基础通用标准、碳减排标准、碳清除标准和市场化机制标准4个一级子体系、15个二级子体系和63个三级子体系,细化了每个二级子体系下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点任务。  在基础通用标准领域,主要包括碳排放核算核查、低碳管理和评估、碳信息披露等标准,推动解决碳排放数据“怎么算”“算得准”的问题。在碳减排标准领域,主要推动完善节能降碳、非化石能源推广利用、新型电力系统、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生产和服务过程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标准,重点解决碳排放“怎么减”的问题。  在碳清除标准领域,主要加快固碳和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标准的研制,重点解决碳排放“怎么中和”的问题。  在市场化机制标准领域,主要加快制定绿色金融、碳排放交易和生态产品价值等标准,推动解决碳排放可量化可交易的问题,支持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  上述任务部署将为支撑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协调、全面的标准支撑。  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标准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规则的重要组成,是国际标准的热点领域。为进一步深化“双碳”标准国际交流合作,加大“双碳”标准开放发展力度,《指南》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形成国际标准化工作合力,提出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标准化协调推进工作组,设立一批国际标准创新团队等措施。  二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出与IPCC、ISO、IEC、ITU等机构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交流合作对接,推动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等框架下开展节能低碳标准化对话等措施。  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出在温室气体监测核算、能源、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提出国际标准提案,积极争取成立一批标准化技术机构等措施。  四是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对接,提出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国内国际标准比对分析,鼓励适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成体系推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外文版制定和宣传推广等措施。  为推动《指南》有效实施,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坚持统筹协调,发挥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的技术协调作用,加强相关技术组织的协作配合。  二是强化任务落实,组织各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按照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加快推进各级标准制修订,推动各方加大投入力度。  三是加强宣贯实施,推动广泛开展“双碳”标准化宣传,适时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评估,优化工作任务。
  • 国家标准《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黄腐酸含量及碳系数的测定方法》征求意见
    国家标准计划《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黄腐酸含量及碳系数的测定方法》由 TC105(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TC105SC7(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腐植酸肥料分会)执行 ,主管部门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要起草单位 辽宁普天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泉林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农业大学等 。附件:1.征求意见稿2.编制说明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
    为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我们组织编制完成了《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现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填写《征求意见反馈信息表》(见附件2)发送至 KJBZ@miit.gov.cn (邮件主题注明: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反馈)。公示时间:2023年5月22日-2023年6月22日联系电话:010-68205261附件:1.《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docx 下载 2.征求意见反馈信息表.doc 下载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2023年5月22日
  • 探索科学界的接触角精密测量: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详解
    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的设备。这种仪器通常被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工程等领域。以下是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的一些特点和应用。特点:精准测量: 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具有高精度的测量系统,可以准确测量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多功能性: 这些仪器通常具有多种测量模式,可以适应不同液体、固体和环境条件下的接触角测量需求。自动化和数字化: 现代的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通常配备自动化控制和数字化数据采集系统,提高了测量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多样性样品: 这些仪器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形状的样品,包括平面表面、纤维、薄膜等,使其在多种应用中具有灵活性。环境控制: 一些高级的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具有温湿度控制系统,允许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模拟实际应用中的多样性环境。应用领域:材料科学: 用于评估材料表面的润湿性能,指导新材料的设计和优化。表面科学: 提供对表面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用于研究表面性质和界面现象。生物医学: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用于研究细胞-材料相互作用、生物材料的设计和医疗器械的优化。工程应用: 在涂层技术、润滑、纳米技术等工程应用中,用于改善材料性能和产品设计。环境科学: 用于研究液体在不同表面上的行为,例如在水处理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实验工具之一。
  • 卫生部专家:没能检出铬超标因标准和检测仪落后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 4月15日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浙江、江西等地的一些不法厂商使用皮革下脚料生产工业明胶,并用于生产药用胶囊,销往修正药业等药企一事。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说,一天吃六个胶囊,一天三次、一次两个,没有吃掉多少铬。所以,要冷静,不要恐慌,不要把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说成很大的危害。   孙忠实介绍,出现要用空心胶囊铬超标问题,并不奇怪,在商品经济社会,一切向钱看,很多人不讲诚信,不讲道德,不讲良心。所以,采取了种种非法手段来造假、制假,以次充好,赚黑心钱。今天可能是一个胶囊,明天没准出现另一个造假问题,这不奇怪。问题是我们要从事件中总结什么教训。   孙忠实说,对空心胶囊铬超标一事,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恐慌。正常的胶囊是用明胶做的,而小作坊用工业明胶代替医用明胶,质量肯定不好。所以,大家说它含的铬大大超标。这里做个解释,对于胶囊的质量标准,在2000年新版的药典标准里面是没有的,也没有对铬的标准,2000年以后的药典才对此定了标准。2000年以前为什么没有这个标准?一是当时没有先进的检测手段,不能知道胶囊里是否有铬,有多少。第二,胶囊里有多少铬会造成人体损害,这个也没有标准。2000年以后,我国参考国外药典,进口了检测仪器,检测仪器在一些大的单位、研究所、大专院校,个别大的医院才有。药厂没有这个仪器,怎么能知道是否超标?
  • 高阶课程 | ISO和GB接触角测量标准的解析及如何制定企业相关SOP
    活动背景接触角作为研发和质控的关键性指标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如电子、涂料、日化、半导体、新能源、油田石化等行业。在此次高阶培训课程中,您不仅会了解到接触角测量技术发展背景、多达六十多项国际国内标准制定的背景以及各参数设置的原因,还将获得我们技术专家系统性的讲解KRÜ SS是如何帮助诸多国际知名企业制定接触角测量的企业标准、设置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参数、成功用于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宝贵经验。此外,我们也将提供实际的操作环节,让您亲自感受,不同变量对实际操作结果的影响,进而深入了解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本次培训完成后,您还将会获得本次课程的相关书面资料,包括接触角测量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通过考核后,您还将获得培训合格证书。“ISO和GB接触角测量标准的解析及如何制定企业相关SOP”主题的高阶课程将于2023年12月7日上午9点在上海举办,欢迎新老用户踊跃报名参加!课程安排时间:12月7日(周四)9:00至17:00地点:上海市闵行区春东路508号E幢518室费用和注册:费用1,580元/人(含培训资料和午餐),培训为期一天,差旅和其他食宿需自理,2023年12月7日 上午8:30-9:00 签到。报名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1日。课程内容:静态接触角常用测量标准分析(ISO,ASTM,国标,行标等)亲水性,疏水性,渗透性等多种类型样品接触角的标准测量方法常见固体表面能的测量标准动态接触角(增减液和倾斜法)常见应用场景和标准解析对接触角测量影响的关键因素和企业标准的制定操作演示:按照标准规定的要点演示常见样品静态和动态接触角的测量过程……报名方法:关注公众微信号“克吕士科学仪器”,找到最新活动。联系方式:customercare@krusschina.cn。
  • 北京水利学会发布团体标准《水质 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的测定 自动电位滴定法》(征求意见稿)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 根据《北京水利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京水学〔2022〕1号)有关规定,由我会组织相关单位编制的团体标准《水质 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的测定 自动电位滴定法》已完成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现向有关单位及专家(名单见附件2)征求意见,请认真研究并填写意见表(见附件3),并于2023年6月30日前反馈我会。 《水质 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的测定 自动电位滴定法》团体标准征求意见材料和意见表可登陆北京水利学会官网(http://www.bjslxh.org.cn),于公告栏中下载。 联 系 人:徐斌010-68183703、魏工 010-88613202 电子邮箱:18600597703@163.com、shuilxh@126.com 单 位:北京水利学会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普慧北里北京水务综合楼305室 邮政编码:100036 附件:1. 《水质 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的测定 自动电位滴定法》征求意见材料 2. 《水质 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的测定 自动电位滴定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单位及专家名单 3. 《水质 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的测定 自动电位滴定法》(征求意见稿)专家(单位)意见表   北京水利学会2023年6月12日 附件1-1:水质 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的测定 自动电位滴定法(征求意见稿)V1.0.pdf附件1-2:编制说明V1.0.pdf附件3:专家(单位)意见表-0612.pdf附件2:征求意见单位及专家名单-0613-徐(4).pdf
  • 《针织棉服装》和《针织拼接服装》两项针织产品标准正式出台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5月12日正式批准发布的GB/T 26384-2011《针织棉服装》和GB/T 26385-2011《针织拼接服装》两项针织产品标准将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实施,在各大标准信息中心可以购买获取。这两项新标准的出台弥补了针织服装产品标准体系中针对棉服装和拼接服装两类产品的标准空缺问题,也解决了生产企业对于相关产品长久以来标准选用的难题。   GB/T 26384-2011《针织棉服装》适用于鉴定以针织物为主要原料,以各种纺织纤维为填充物制成的棉服装产品 GB/T 26385-2011《针织拼接服装》适用于以针织物为主要面料拼接而成的服装。若您的产品涉及到以上相关标准,应准确掌握新标准的内容,合理调整生产过程中相关的各种参数,以保证您的产品质量符合最新要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