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企业标准

仪器信息网企业标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企业标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企业标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企业标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企业标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企业标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企业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

企业标准相关的资讯

  • 企业标准(化)总监知多少
    为深入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目前,多个省份提出了“企业标准总监”或“企业标准化总监”的概念,对企业标准化管理提出了新要求。3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发布了《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拟将标准总监制度纳入标准创新型企业认定指标中。那么,“企业标准总监”或“企业标准化总监”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是不是只负责制修订企业产品所执行的企业标准呢?食品伙伴网经过梳理各省份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及标准,就企业标准(化)总监的定义、企业标准(化)总监设立的意义、任职要求以及工作职责等进行了归纳,以方便大家理解,并提高对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视。01 企业标准(化)总监的定义参考安徽省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总监工作指南》(DB34/T 4348-2022),企业标准总监是由企业聘任负责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第一管理人。其中的“标准化”是指为了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可见,标准化工作包括标准制修订,也包括标准的实际应用。02 企业标准(化)总监设立的意义建立企业标准(化)总监制度,能够促进企业落实标准化工作,及时跟进最新的国家政策、法规和标准,为企业合规生产经营提供基础保障;能够为企业优化工作流程,推进科技与标准创新互动提供基本条件;是企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的前提,为提高企业行业话语权及行业引领地位奠定基础;为企业获批标准“领跑者”、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提供有力保障,助力企业获批科技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优质中小企业”。03 企业标准(化)总监的任职要求从上海、安徽等省份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来看,企业标准(化)总监的任职要求大体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应具有与所从事行业相关的学历背景,或者取得中级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具有标准化相关工作岗位经历;(2)熟悉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一定的标准化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3)熟悉所从事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水平;(4)了解与业务工作相关的生产、技术、经营及管理状况和从事工作的专业技能。04 企业标准(化)总监的工作职责企业标准(化)总监应承担以下职责:(1)对企业标准化工作方针目标进行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2)及时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3)构建企业标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4)负责企业标准制修订统筹管理;(5)监督检查企业标准制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实施和改进;(6)推动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各类标准制修订;(7)推动建立企业创新成果标准化转化机制,组织实施企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8)协调开展质量认证等工作;(9)组织企业标准化人员的教育培训,代表企业开展标准化合作交流等。结语《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将标准创新型企业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递进式层级,鼓励企业实施企业标准总监制度。标准作为科技成果的扩散器、助推器和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企业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相融合,才能支撑自身高质量发展乃至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 企业标准的结构及编写原则
    问图片您好!根据《GB/T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标准》第一条范围:适用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其他标准可参照适用。“参照适用”,因此可理解企业标准的结构和编写非强制必须按照GB/T1.1。但是,根据《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第十一条 “企业标准的编写和印刷,参照国家标准GB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执行。”因此理解企业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必须按照GB/T1.1。请问:1)如果没有完全按照GB/T1.1编写,这样的企业标准是否需要做进一步整改?2)如果不是必须按照该标准编写企标,那么是否可以将国外的产品技术文件翻译成中文后直接公示为企业标准?谢谢!您好!1.企业标准在编写时未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标准》并不必然导致该企业标准无效或违反《标准化法》,但通过参照使用GB/T1.1、GB/T20000系列和GB/T20001系列等国家标准,有助于企业形成高质量的标准化文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2.企业编写企业标准时,在符合相关参考或者引用材料的知识产权政策前提下,可以将相关内容编制进入企业标准。建议企业标准在编写时参照GB/T 1.1的要求。回复部门:标准创新管理司时间:2021-10-20答图片
  • 企业产品标准变革 科学仪器企业准备好了吗?
    p & nbsp /p p   近日,中国拟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介绍到,将大力推进企业标准管理制度改革,取消企业标准备案制,让企业根据自我需要公开其在生产制造过程当中所涉及的有关产品、服务的性能标准。据介绍,此项措施已经在13个行业领域展开试点。 /p p   国产科学仪器近些年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依然面临如何提高用户信任的问题。国产科学仪器的发展,需要在研发、生产、市场流通、应用等各个环节付出更大努力。对于科学仪器,在生产制造环节,国家已经颁发一些相关标准,但更多是执行公司的企业标准。为适应中国制造发展的需要,国产科学仪器企业也许在不久的未来,需要面临上述标准改革的局面,全面公开企业在科学仪器生产制造过程当中所涉及的有关产品、服务的性能标准,以满足仪器用户的消费知情权,改善仪器用户的信任度。试问有多少国产科学仪器企业已经梳理、完善各自的企业标准,满足未来企业标准改革的新要求? /p p   原文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二〇二〇年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升至百分之九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用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 /strong /p p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如何通过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在4月8日的国新办的例行吹风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作出回答。 /p p   要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标准是关键。因此,“我们提出到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重点装备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5年,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基本健全,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田世宏说。 /p p   具体而言,一是要提升装备制造业标准化 和质量的创新能力,强化标准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推进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的兼容发展、培育发展团体标准。二是实施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三大标准化和 质量提升工程。三是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 备、农业机械装备、新材料、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推动实现标准化突破,提升质量竞争力。四是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国际化,开展制造业领域标准比对分析、外文版翻译、标准互认工作,推动中国装备、技术、产品、服务走出去。 /p p   其中,三大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主要是要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四基”领域标准的制定 加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推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的试点和质量技术的改造 完善绿色制造的标准体系,推进节能减排标准化,推动绿色制造标准实施和效果评估。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要利用好先进标准来倒逼“中国制造”升级,企业采用先进标准是关键,该如何引导?“这方面,我们正在大力推进企业标准管理制度的改革。” /span 田世宏说。 /p p   首先,逐步取消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制度。按照现行的标准化法规定,企业的产品标准需要报政府相关部门备案,束缚了企业标准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所以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要逐步把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取消 /span 。 /p p   其次,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的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通过取消企业产品备案,让企业根据自我需要公开其在生产制造过程当中所涉及的有关产品、服务的性能标准 /span 。目前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已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开始了试点工作,同时在建材、家用电器、旅游、电梯维保服务等13个行业领域展开试点。 /p p   此外,建立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平台自2015年1月开始试运行,截至今年4月7日,已经有25000多家企业进行标准自我公开声明,公开的标准量达8万多项,涵盖服装、家电、家具、建筑材料、农机农药等13万种产品,平台访问量突破1300多万次。按照过去的备案制度,全国平均下来一项企业执行的产品标准备案大概需要15天左右的时间,现在在平台上进行自我声明公开,企业只需20分钟就可以完成了。同时消费者也可随时登录平 台了解每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所执行的标准,享受消费的知情权。 /p
  • 菊花茶执行企业标准 杀菌剂标准不一
    多菌灵监管空白 质检部门正进行风险监测   虽然有关食用菊花的标准不少,但却没有统一的国家强制标准,而多菌灵残留限量要求则散落在各种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之中,限量也不统一。   有专家认为,多菌灵是全世界都在使用的低毒农药,中国也允许使用,不能因为某个地方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就把全天下的菊花都&ldquo 一竿子打死&rdquo 。   近日一篇网文称&ldquo 干菊花好毒&rdquo ,全世界所有花茶都要用杀菌剂保鲜,其中菊花杀菌剂贝芬替(又称多菌灵)超标尤为严重。昨日记者调查发现,针对食用菊花的多菌灵限量甚少,标准不统一存在监管空白。质监部门则表示,今年的风险监测中有对包括菊花在内的茶叶进行检测。   菊花茶全部执行企业标准   近日网络流传一篇《干菊花好毒》文章,称全世界所有花茶都要用杀菌剂保鲜,其中菊花杀菌剂贝芬替超标尤为严重。台湾卫生部门一份农产品检测结果显示&ldquo 干菊花最毒&rdquo ,还验出杀菌剂贝芬替超标27倍。   记者走访部分茶叶铺及超市,发现广州市面销售的菊花十分便宜,而且多数是&ldquo 贡菊&rdquo 、&ldquo 胎菊&rdquo ,在龙津路上一家茶铺,只有散装干菊花卖,每50g的售价分别为10元、15元。店主说,这些是&ldquo 胎菊&rdquo (实为杭白菊),&ldquo 菊花都是养肝明目,一般都是女的买来喝。&rdquo 记者问有没有听过农药残留时,店主忙说没有,&ldquo 菊花很少农药的,泡之前用水冲一两次就可以。&rdquo   记者发现这些包装的菊花茶产品,执行标准全都是企业标准。   多菌灵限量 各有各的标准   近年针对食用菊花的产品质量时有质疑。早在2011年本报曾报道广州食药监部门在清平中药材市场外围查获1吨&ldquo 硫磺菊花&rdquo ,当时业内人士称,打硫磺菊花主要集中在胎菊,不过市场上不少胎菊已经通风了一段时间,所以闻不到很重的硫磺气味,但是新的胎菊一拿到广州还是有味道的,此时如果用胎菊沏茶,还会有点酸酸的味道。   食用菊花到底有没有检测标准?记者翻查标准发现,虽然有关菊花标准不少,但却没有统一的国家强制标准,而多菌灵残留限量要求则散落在各种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之中,限量也不统一。   比如食用菊花,记者只找到一份农业部行业标准《NY 5119-2004 无公害食品 饮用菊花》,该标准只是对含水率、灰分等理化指标以及二氧化硫、砷、铅等卫生指标有规定,比如二氧化硫要求不大于0.5g/kg,其余要求&ldquo 国家禁用、限用农药从其规定&rdquo 。   杭白菊、贡菊、怀菊花、滁菊等国家地理标志均有其国家推荐性产品标准,但多菌灵也并非其必检项目,其中贡菊的标准中,只有针对六六六、滴滴涕、敌敌畏、乐果、甲胺磷等农药残留限量。   多个菊花标准都表示&ldquo 国家禁用、限用农药从其规定&rdquo 。那么国家统一的农药残留标准是如何规定的?记者查询今年3月1日实施的《GB 276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发现菊花与茶同属饮料类,但相比于茶,菊花并没有任何的农药残留限量要求。比如在多菌灵一栏,规定茶叶的多菌灵残留限量为5mg/kg,对菊花则没有要求。   质监:已经在进行风险监测   质监人士表示,菊花等花茶也归为茶及茶制品进行监管,但记者查询近两年广州市质监局的抽检报告,并没有找到对菊花的抽检结果,市质监局人士解释,这可能是广州市并非菊花产地,没有菊花产品生产企业。   广州市质监局还表示,今年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的风险年度计划,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计划开展对茶叶及其相关制品(涵盖花茶)进行风险监测,风险监测项目包括多菌灵(检测依据:NY 660,判定依据:GB 2763),检测最大残留限量为5mg/kg。   市质监局表示,目前第二季度风险监测正在开展中,风险监测情况汇总预计在6月中旬完成,结果出来后届时将予以公开。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认为,多菌灵是全世界都在使用的低毒农药,中国也允许使用,不能因为某个地方检出农药残留超标把全天下的菊花都&ldquo 一竿子打死&rdquo 。而《人民日报》的报道中则称,多菌灵水溶性不高,泡茶后摄入体内的量微乎其微。
  • 国家标准委召开地方标准化暨企业标准化工作座谈会
    12月7日至9日,国家标准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地方标准化暨企业标准化工作座谈会”,北京、天津、河北、内蒙、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广东、海南、广西、重庆、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处长参加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质量管理分院、国家标准馆有关负责同志。   与会代表研究探讨了2011年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标准宣贯实施、标准化试点示范区建设、标准化保障能力建设,“十二五”期间地方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 研究了企业标准化工作,分析了当前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研究了进一步推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的原则、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等。孙波、方向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
  • 2021年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正式启动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征集2021年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的通知》,于4月7日已经下发至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求相关部门于4月30日前完成领域上报工作。这标志着2021年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正式启动。2018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意见》。中国标准研究院作为工作机构连续两年发布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高效建立了工作机制与平台。现有企业标准评估工作已经覆盖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184个产业类别的上千个产品和服务种类,制度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初步建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的通知》等多份文件,都提到要继续推动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据了解,2020年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实施的重点领域征集工作,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一了产品及服务类别要求。2021年重点领域征集工作将在已有领域之上,进一步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围绕消费升级、节粮减损、乡村振兴、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等重要任务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向全国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以及11个部委广泛征集重点领域建议。重点领域征集工作的开展,标志着2021年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正式启动,也预示在“十四五”期间,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将为我国标准和质量提升,提供持续和全面助力。
  • 国家标准岂能因“企业压力”打折
    一部《火锅底料国家标准》有望年内出台。据悉,国标征求意见稿考虑增加对辣椒、花椒的要求和农药残留量检测,但后考虑到各企业承受能力,也取消了这一要求。(9月29日《重庆晚报》)   什么叫“考虑各企业承受能力”?说白了,就是担心因为制定了“高”标准,而带来种种压力。这种担忧,主要有两种可能。一是对我们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自信,害怕一与食品的国际卫生标准接轨上了,很多企业的日子就没办法过下去了。二是害怕企业的不满给监管工作带来压力。   但我们对底料中的辣椒、花椒和农药残留量上是否应该有一个数字标准?至少,也应该设置一个具体的缓冲时间表,来给企业施加真正的生产压力。否则,这又如何能引导企业形成那一种安全的、规范的生产行为?   作为食品标准制定的职能部门,公共利益应该作为首先的出发点,设置的标准是否能够保证食品足够的安全,不对人体造成伤害,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企业利益则应该往后靠,岂能因为后者而使前者被妥协?   食品的卫生标准因“企业压力”而打折,看起来是在保护企业,其实是有害的行为。商品标准制定的滞后与宽松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巨大的隐患。比如,把三聚氰胺加入奶粉的潜规则泛滥后,整个国产奶粉行业遭受到了一场“毁灭性”的打击。而中药质量标准过于宽松的恶果是,我们的中药、中成药在国外很难卖出去。这些前者之鉴难道那么快就被遗忘了吗?
  • 占比过半,企业成标准研制重头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企业正成为国标行标研制的中坚力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7我国标准起草单位大数据报告-标准研制贡献指数》发布 /strong /p p   5月29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办,中国标准化杂志社承办的“新时代 新数据 新驱动——第二届标准大数据服务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发布了标志我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大数据的最新研究成果《2017我国标准起草单位大数据报告-标准研制贡献指数》(以下简称《报告》)。 /p p   《报告》是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依托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开展标准大数据研究的成果,涉及标准起草单位6.8万家,发布国家标准的部门包括原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住建部、原国家卫计委、原农业部、环境保护部等。 /p p   《报告》对2001~2016年发布的3.5万项国家标准中约4万家起草单位及2001~2015年所发布的5.5万项行业标准中4.4万家起草单位进行了多维度量化分析,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2016年,发布国家标准2435项,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以下简称国标指数)为5786.9,起草单位数量共计6009家。2001~2016年国家标准发布数量年均增长率5.5%,国标指数年均增长率为8.8%,国家标准起草单位数量年均增长12.2%,平均每个国家标准起草单位数量从2001年的1.8逐步增长到2016年的6.5,增长率达261%,表明国家标准研制的参与度显著提升。2016年国家标准研制的集中度较高,前5%的300家起草单位贡献了38.85%的国标指数,主要是企业(46.3%)和研究院所(52.7%),其中,企业的占比在逐步上升,说明更多企业投入国家标准研制,正成为国家标准研制的中坚力量。和2015年相比,2016年国家标准起草单位的地域分布更加广泛,北京主导国家标准研制数量的全国占比呈下降趋势,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5省市不断上升,但在数量上与北京差距较大,需增加研制国家标准的主导程度。2016年,企业是国家标准研制的主要力量,国标指数和起草单位数量超过50%,研究院所对国家标准研制的引领作用明显,20.3%的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主导了43.7%的国家标准研制。2016年制造业企业研制国家标准占比最高,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2016年,制造业中,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5省市的企业对国家标准研制贡献较高。 /p p   《报告》显示,2015年,行业标准发布数量4599项,行业标准研制贡献指数(以下简称行标指数)为11088.2,行业标准起草单位数量8705家。2001~2015年,行业标准发布数量年均增长7.4%,起草单位数量年均增长11.9%,行标指数年均增长10.3%,平均每个行业标准起草单位数量从2001年的2.1逐步上升到2015年的4.4,表明行业标准研制的参与度显著提升。2015年行业标准研制的集中度高,前5%(435家)的起草单位贡献了45%的行标指数,主要是企业(41.5%)和研究院所(39.2%)组成,企业的占比逐年上升,表明更多的企业投入行业标准研制,成为行业标准研制的中坚力量。2015年,与北京相比,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5省市在起草单位数量上差距相对较小,企业成为行业标准研制的主要力量,其起草单位数量和行标指数均超过和接近50%,研究院所和政府机关对行业标准研制的引领作用明显,共主导了54.8%的行标研制。2001~2015年全国重点地区企业行标指数变化趋势来看,企业大规模开展行业标准研制从2010年开始逐步增长,制造业企业研制行标指数占比最高,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2015年,制造业中,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5省市的企业对行业标准研制贡献较高。 /p p   会议发布了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企业排行榜(2016年),行业标准研制贡献指数企业排行榜(2015年),国家标准研制贡献指数制造业企业排行榜(2016年),行业标准研制贡献指数制造业企业排行榜(2015年)。 /p
  • 国家检测标准难产拖累木门企业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木门比较试验,让龙甲、春天、益圆等鼎鼎大名的木门品牌登上了质量不合格的“黑榜”。木门协会的说法是,这些木门并非不合格,只是由于适用的标准滞后了,木门行业普遍使用的是2006年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行业标准 中消协却认为,2000年由建设部颁发的行业标准并没作废,也可以作为检测依据,根据这个标准衡量出一些指标不达标,也不能认为是合格产品。于是有的企业叫屈:我们一年花费两万多元主动送检,就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哪里知道两个标准检测出来的结果会不一致。由于国家标准“难产”,多项行业标准并行,并相互“打架”,使木门企业陷入如何选择标准的尴尬境地。   困惑:“合格”产品被检出“不合格”   “我们的产品都是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合格的,都有合格的检验报告,怎么会不合格呢?”当中国消费者协会一项关于木门的比较试验结果被媒体报道,并列举出龙甲、春天、益圆等品牌在“浸渍剥离”等指标上不达标,被认为是“不合格”产品时,登上质量“黑榜”的相关企业纷纷表示惊讶与困惑。   时间推移到一个月前。2010年12月10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外发布21家企业生产的木质门比较试验结果,大多数企业在涉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甲醛、沙袋撞击等项目上整体很好,但在表面胶合强度、浸渍剥离和含水率3项指标上品牌间有所差别,尤其是在“浸渍剥离”这一指标上,龙甲、春天、益圆等5个品牌超过标准值两倍以上。随着媒体竞相报道,这几个“涉案”品牌遭遇了空前的质量危机。   中国消费者协会这一看起来不过是例行公事般的比较试验,在木门行业里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这些被“比较”出存在指标不合格问题的品牌都比较有名。从检测程序来看,完全是公正、公平的:产品从北京市场上购买,委托的检测单位是具有权威性的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采用的标准是目前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及行业推荐性标准《JG/T 122-2000建筑木门、木窗》,前者检测样品的甲醛释放量,后者检测样品的含水率、浸渍剥离、表面胶合强度和沙袋撞击等指标。   难题:两个标准让企业选择无所适从   业内人士透露,无论是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还是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都是国家权威的质检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都具有法律效力,具有权威性。出现检测结果不一致,关键点在于适用的标准不同。   除了甲醛释放量依据同样的行业标准以外,木门企业针对其他指标送检时大多依据2006年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WB/T1024-2006木质门》这一标准,检测的项目包括允许偏差、留缝限值、贴面与漆面表面外观、含水率等,而中国消费者协会进行比较试验采用的标准是2000年由国家建设部颁发的《JG/T 122-2000建筑木门、木窗》,检测项目包括含水率、浸渍剥离、表面胶合强度和沙袋撞击等。   稍加比较就会发现,除了“含水率”以外,两个行业标准检测的项目基本上是相同的。一位木门企业老总向记者透露,要达到2006年的行业标准要求,是相当容易的,只要使用的板材干燥良好,生产时外观没有较大偏差,就不会出大问题。相反,2000年的行业标准要进行破坏性试验,相关指标更难达到,比如“浸渍剥离”这项指标,就要将样品放到高温热水中浸泡几小时后,再放置在高温干燥空气中,查看其剥离程度。如果样品每一边的剥离长度超过了25mm,就被视为不达标。这样的产品在受潮的情况下,容易开胶。这也是一些劣质木门用过几年之后表面出现“脱皮”现象的原因。   “作为一个希望做品牌的企业,非常重视产品质量。除了行业协会抽检以外,我们每年多次主动从生产线上抽取样品,送到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进行检测,生怕产品出一点差错。”一位木门生产企业老总告诉记者,每年单是主动送检产品的检测费也得花费两万多元。正是由于每次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都是合格的,才使得这些企业扬眉吐气,认为自己的产品不会存在任何质量问题。没想到中国消费者协会依据《JG/T 122-2000建筑木门、木窗》,委托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使得5家企业在“浸渍剥离”这一项上“栽”了。   由于2006年发布的木门行业标准根本没有“浸渍剥离”这一项指标,一些企业在这一指标的控制上就没有重视。“我们以为最近颁布的标准,就是最权威的标准,哪知道还有一个老标准也得执行?我们应该选择其中一个标准,还是要依据两个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我们付出的不仅是几万元检测费,而是我们在选择上无所适从啊!”一位上“黑榜”的木门老总谈起这事儿就有些痛心疾首。   呼吁:木门企业期待国家标准尽快出台   有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木门总产值已突破700亿元,工业化生产的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产业。为确保木门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成立了木门专业委员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也在酝酿成立木门分会。行业协会的诞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也让木门企业找到了“娘家”。正是在木门协会的主导下,连续3年在行业内开展“全国木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双承诺诚信宣言”活动,评出CTC木门产品质量和健康双认证的“30强”企业。引人瞩目的是,此次因“浸渍剥离”而登上质量“黑榜”的龙甲、益圆等品牌均是获得“30强”殊荣的品牌企业。   木门协会推荐企业依据的行业标准是《WB/T1024-2006木质门》,委托产品的检验机构则是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对于选择什么标准,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副主任张德志认为,只要是国家权威部门颁布的没有宣布作废的行业标准,都可以选用。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吕斌则认为,检测机构依据的标准由委托单位确定,他们只负责按照指定标准出具公正的检测结果。尽管有人认为,既然《WB/T1024-2006木质门》和《JG/T 122-2000建筑木门、木窗》两个标准都存在,木门企业都应该满足这两个标准的要求,但业内专家却表示,这两个标准都只是行业推荐性标准,真正能够解决标准“打架”的问题,还得期待国家标准正式出台。   木门行业的国家标准在哪里?早在2007年,在木门行业呼吁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开始对制定“木门窗国家标准”进行了立项,将近4年过去了,在千呼万唤中,这个国家标准仍然“难产”。   2010年9月26日,《木门窗国家标准》送审稿举行了专家审查会,当时的说法是今年初将正式出台。木门行业在期待着,《木门窗国家标准》何时才能真正露出庐山真面目仍然是个未知数。这个囊括了木门生产、安装、消费各个环节的国家标准,将彻底打破目前多个行业标准并行、企业无法选择的混乱局面,也将给木门企业提升品质带来新的契机。在国家标准的总揽下,企业再也不能拿标准说事儿,“木门合格与否要看适合什么标准”的说法才会不攻自破。
  • 环保部:氨基酸生产企业排放执行标准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函 环办函〔2009〕94号   关于氨基酸生产企业适用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问题的复函   福建省环境保护局:   你局《关于福建省麦丹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等两企业执行相关标准问题的请示》(闽环科函〔2008〕88号)收悉。经研究,现就氨基酸生产企业执行排放标准问题函复如下:   一、《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431-2004)适用于味精(谷氨酸钠)生产企业和利用半成品生产谷氨酸的企业。若企业不生产上述产品,则不适用该标准。   二、以发酵工艺生产药用氨基酸的企业适用《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03-2008)。若麦丹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等两企业采用发酵工艺生产药用氨基酸,则应执行《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三、目前,国家尚未制定适用于味精和药用氨基酸以外的其他氨基酸生产企业的行业型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这类国家排放标准出台前,上述氨基酸生产企业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国家综合型污染物排放标准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九年二月二日
  • 企业标准的有效期是多久?看官方怎么说
    问请问:以前的企业标准备案章上 有注明有效期三年,现在的没注明有效期,是不是可以永久性使用。谢谢答您好!根据《标准化法》第二十七条相关规定,国家实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标准化法》中并未明确规定企业标准的有效期。当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产业政策作出调整或者重新规定,或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发布实施,或企业对相关产品进行了工艺改进和技术改造、对相关服务进行了改进,或企业标准所引用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修订等情形发生时,企业应当对其制定的企业标准及时开展复审。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回复部门:标准创新管理司时间:2021-10-12
  • 企业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如何改造?全国首个地方标准来了
    10月14日,正值世界标准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以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部署要求,推动四川省工业领域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充分发挥标准在设备更新领域的牵引作用,《企业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标准发布暨宣贯会议在成都召开。附件1:企业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规范.zip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曾吉明指出,本次发布的《规范》,在全国具有首创性和引领性,明确了更新改造活动前期准备、过程实施和效果验收等具体流程,细化了各部分流程的工作内容、执行标准和技术规范,提出了更新改造的对象筛选和技术路线,为企业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新构建了统一的市场规则,为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保基本”“兜底线”的重要作用。“从国内看,2023年,全国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4万亿元,占全社会设备投资的70%以上。从省内看,当前全省工业产业发展态势迅猛,进入‘换挡’的关键阶段,全省每年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投资规模超2500亿元。但我省工业企业仍然存在较多低效落后重点用能设备,部分重点行业能效仍然集中在基准水平甚至以下。”据经济和信息化厅环资处副处长鲁译介绍,目前工业领域设备存量规模大、更新空间大、潜力足,是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的主战场。《规范》是在充分调研企业重点用能设备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及四川省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文件精神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等相关规定编制而成。《规范》严格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由6章组成,分别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责任要求、更新改造对象和目标、更新改造活动流程。值得一提的是,《规范》还给出了3个资料性附录。附录A是企业重点用能设备清单样表;附录B列举了6种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的技术路线及技术方法;附录C给出了档案清单及要求。三个附录可以帮助企业梳理现有重点用能设备、筛选合适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更好地指导企业开展设备更新改造活动。《规范》规定了企业开展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活动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更新改造活动通用要求、更新改造活动流程,并给出了三个资料性附录文件。主要内容如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开展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活动的通用要求和活动流程。本适用于工业企业开展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活动的策划、实施与管理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列出了在本标准中所引用的国家标准等规范性引用文件。引用了标准《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GB/T 13234)、《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GB/T 28750)、《节能量测量和验证实施指南》(GB/T 32045)、《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 G08)。3.术语和定义本部分规定了重点用能设备、设备更新改造、准入水平、节能水平、先进水平、基准水平、标杆水平7个在标准中需要使用的术语和定义。主要参考了2024年3月7日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2024年3月27日工信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及GB/T 13234《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和TSG G08《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等相关政策文件和标准内容。4.更新改造活动通用要求通用要求分为三个部分:责任要求、更新改造对象的确认和更新改造方式的选择。分别对企业开展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活动提出责任要求,对适用不同更新改造方式的设备进行区分以及对不同更新改造的方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明确了以下重点用能设备,应进行更新改造:——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能效水平达不到节能水平的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后应达到能效2级或节能水平及以上;——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等文件中列明的淘汰落后的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后应达到能效2级或节能水平及以上;——超期服役老旧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后应满足使用要求并达到能效2级或节能水平及以上;——能效水平低于能效3级或准入水平的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后应达到能效2级或节能水平及以上;——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不满足能源消耗限额标准限定值或基准水平要求,在进行全面节能诊断后,应对重点用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更新改造后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应达到基准水平及以上;——污染物排放不符合相关标准和管理要求的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后应符合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管理要求。对于以下重点用能设备,建议进行更新改造:——能效水平达到能效3级或准入水平,但未达到能效2级或节能水平的重点用能设备,建议进行更新改造,更新改造后达到能效2级或节能水平及以上;——能效水平达到能效2级或节能水平,但未达到能效1级或先进水平的重点用能设备,建议进行更新改造,更新改造后达到能效1级或先进水平;——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不满足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准入值或标杆水平要求,在进行全面节能诊断后,建议对重点用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更新改造后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应达到准入值或标杆水平及以上。5.更新改造活动流程该部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更新改造准备工作、更新改造实施过程和更新改造验收工作。分别对企业开展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环节、实施过程环节以及更新改造完成后验收环节提出了要求。6.附录附录A是企业重点用能设备清单样表;附录B列举了6种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的技术路线及技术方法;附录C给出了档案清单及要求。
  • 胶原蛋白企业亮出检测报告自证清白 各自执行企业标准
    10月8日,有媒体声称其自行送检的7款口服胶原蛋白产品中3款并未检出胶原蛋白的特征氨基酸&mdash &mdash 羟脯氨酸。对于这一结果,相关企业均强烈否认并亮出检测报告自证清白。据了解行业内一直未形成对于胶原蛋白产品的统一标准,各大公司执行自己的企业标准。   胶原蛋白产品不含胶原蛋白? 涉事企业强烈否认   胶原蛋白可谓命运多舛,日前又被爆成分争议&ldquo 不含胶原蛋白&rdquo 。昨日,有媒体声称其自行送检的7款口服胶原蛋白产品中,汤臣倍健胶原蛋白粉、颜如玉胶原蛋白口服液、无限极美姿力胶原蛋白果味饮料等3款产品中,并未检出胶原蛋白的特征氨基酸&mdash &mdash 羟脯氨酸。另外Fancl、Lumi、丸美、安婕妤4款产品胶原蛋白含量则远低于宣称的含量。不过,报道未披露具体数据,也未交代其送检机构。对于这一结果,相关企业均强烈否认并亮出检测报告&ldquo 自证清白&rdquo 。   记者了解到,目前胶原蛋白产品始终未有统一标准,特异性指标也未能明确,造成行业频频陷入舆论危机。   从成本看似无造假必要   汤臣倍健昨日在给本报的声明说,其胶原蛋白采购自法国罗赛洛公司,检测显示羟脯氨酸含量为9.33%,并能提供检测报告。该公司指,一直严守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   无限极声明表示,报道提及的产品其生产标准在广东省卫生厅备案,原料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昨日已再次送检,结果会及时公布。   而广州颜如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声明则称,上述口服液取得国家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标志性成分为低聚肽而非羟脯氨酸。此外,有关产品是海洋鱼皮胶原低聚肽口服液,而不是胶原蛋白口服液,用评价胶原蛋白的方法来评价低聚肽是不专业的,&ldquo 被检产品未经我们公司确认,是否属实,不得而知。&rdquo   羟脯氨酸是胶原蛋白18种氨基酸中的一种,为胶原蛋白特有,但从成本角度看,企业似乎并无造假必要。南海水产研究所一位研究员昨日对本报说,只要采用一般鱼类的&ldquo 边角料&rdquo 进行水解就能提取,&ldquo 甚至不法之徒用皮革的下脚料,也能得到羟脯氨酸。&rdquo   记者翻查资料发现,乳业之前曾热炒&ldquo 皮革奶&rdquo ,即添加皮革下脚料来&ldquo 增加&rdquo 蛋白质,科研人员就是通过检测奶中是否含有羟脯氨酸来辨别的。&ldquo 普通猪皮中就能弄出羟脯氨酸。&rdquo 上述研究员说。   各公司执行自己的标准   不过,胶原蛋白近期先后被质疑功效、涉嫌违法宣传,还是让这种在近年被不断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中的成分受到了高度关注。记者了解到,事实上目前胶原蛋白仍未有国标,消费者对其作用也是&ldquo 蒙查查&rdquo 。   目前,我国已认可胶原蛋白、胶原肽的保健功效只有保护皮肤水分、增加骨密度、增强免疫力三项。但市民麦小姐说,她选购胶原蛋白的理由是冲着它&ldquo 可以修复肌肤、保持弹性,人变得更年轻。&rdquo   据记者昨日获得的一份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2011年撰写的胶原蛋白标准研讨会摘要显示,在2010年国内胶原蛋白年产值保守估计已经达到100亿元,产能在600多吨或日本的十分之一。   该学会指出,在胶原蛋白生产过程中都存在水解或酶解过程,最终很多产品已经以多肽的形式存在,因此行业内一直未形成对于胶原蛋白产品的统一标准。此外,行业也需要明确胶原蛋白的特异性指标,例如羟脯氨酸的含量比例,或者是甘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的总含量占到蛋白质的50%左右。   记者还了解到,《水解胶原蛋白》国标曾在2007年对外征求意见,但该稿一度被业内指出&ldquo 操作性不够好&rdquo ,而且最终版本始终未能落地。目前各大公司执行自己的企业标准。   胶原蛋白或将   禁止以口服液形式销售   国庆长假期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官方网站征求对保健食品监管新规的意见,提出拟于2014年1月1日起,禁止食品以片剂、胶囊、口服液、丸剂等形状生产销售,&ldquo 如仅取得食品生产许可(QS标志),国家食药总局拟于2014年1月1日起,禁止其以片剂、胶囊、口服液、丸剂等形状生产销售 禁止营养补充剂宣称有保健功能。&rdquo   而据记者走访药店、超市、便利店以及从业界了解得知,目前市面上充斥的大量胶原蛋白产品刚好就处于此政策&ldquo 打击&rdquo 范围内:基本上既属于普通食品,又主要以口服液形式存在。&ldquo 不少消费者将胶原蛋白口服液当美颜饮料喝,而且相信了其铺天盖地宣传的保健功效,但实际上它作为普通食品,功效推广属于违法,而且口服液形式也会暗示和催眠消费者,其具有不错的保健功效甚至药效。&rdquo 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胶囊和口服液暗示产品的药用性太强,的确应进行规范整顿。
  • 2022年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发布!
    2022年6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2年度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的公告(2022年第14号),重点领域增至240项。为进一步发挥制度在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2022年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围绕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强化绿色消费标准引领、提升保障生活品质的标准水平等战略布局,新增了 “物流服务”、“电子商务”、”智能消费设备”、“深海石油钻探专用设备”、“生物质燃料”、“氢能新兴能源运维服务”、“环境保护监测服务”、“护理机构服务”、“社会看护与帮助服务”等近40项重点领域。其中,还包含了“仪器仪表制造业”。本年度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公告和清单的发布标志着2022年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的正式启动。2022年,仪器信息网也将再次作为评估机构启动企业标准“领跑者”,聚焦气相色谱仪、微波消解仪和荧光定量PCR仪,发布相关“领跑者”名单和排行榜。欢迎持续关注!重点领域名单如下
  • 引领标准创新——仪器信息网企业标准“领跑者”诚邀报名!
    仪器信息网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得标准者得天下”,标准的作用已不只只是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更是企业开创市场继而占领市场的“排头兵”。在科学仪器发展道路上,对于仪器企业而言,技术的创新固然重要,制定高质量标准也同样重要。为了达到通过高质量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目的,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提出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目前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年,约600多家企业、近900项标准发布在“领跑者”的名单中,其中不乏国内知名企业,却鲜有科学仪器企业的身影。为此,2021年仪器信息网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特组织了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这一品类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将对参与的企业标准进行评定,并将评出企业标准单指标排行榜,最终评出紫外分光光度计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该名单将发布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官方平台,入选厂商会获得有官方颁发的企业标准“领跑者”证书,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同时,我们还将编制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领跑者”评价团体标准,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够树立行业标杆,从而助力行业高质量的发展。诚邀具备实力、符合条件的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厂商尽早申报!参与厂商要求:1、企业通过全国统一的《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www.cpbz.gov.cn),自我声明公开执行的产品或服务标准;2、企业近三年内无重大质量、安全等事故,无重大质量投诉、严重违法失信和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3、企业产品标准应高于国家标准。报名方式:联系人:张女士联系电话:13810209136邮箱:zhangyy@instrument.com.cn 1、企业标准“领跑者”有哪些激励政策?(1)评估结果政府采信;(2)政府采购助力领跑;(3)设立“领跑者”专项基金;(4)信贷支持;(5)平台企业大型卖场、网上电商助力“领跑”营销;(6)地方政府财政奖励。2、企业标准“领跑者”对企业有哪些好处?(1)有利于企业打造品牌,提高优秀产品和服务市场认知度与占有率。(2)企业标准“领跑者”作为行业标杆,为普通企业质量、技术提升指明方向。(3)企业标准“领跑者”有利于推动企业信用制度和市场信息公开机制建设,优化营商和市场竞争环境,减少劣币驱逐良币情况的发生。3、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有哪些政策依据?(1)2016年8月1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396号),明确提出“推行企业标准主要技术指标领跑者制度试点,形成标准竞争机制”;(2)2016年8月2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建立企标领跑者制度,支持社会团体、企业发展优于国家和行业的标准”;(3)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6]68号)要求“建立企标领跑者制度,引导消费者更多选择标准领跑者产品”(4)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明确提出“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5)2018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意见》(国市监标准[2018]84号),明确了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6)2019年4月1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9-2020年)中指出,“加快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强化标准引领,营造‘生产看领跑,消费选领跑 ’的氛围”。 详细请查看:企业标准领跑者管理信息平台;最新各地领跑者奖励政策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
  • 重庆企业标准培训班启动 9年制修标准近1500项
    11月8日讯,为推动重庆工业企业的新技术向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转变,提高我市工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8日,重庆市科委、市质监局委托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组织举办了“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促进行动Ⅱ期”企业标准化培训班,来自我市各行业领域的企业标准化工作人员120多人参加了培训活动。  2008年-2012年为行动Ⅰ期 重点围绕交通装备等7领域  据介绍,为促进我市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市科委和市质监局联合启动实施了两期“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促进行动”。2008年-2012年为行动Ⅰ 期,2013-2016年为行动Ⅱ期。今日启动的企业标准化培训班,是在深入实施“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促进行动Ⅱ期”的基础上开展的。  今天的培训会上,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促进行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2008年,“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促进行动Ⅰ期行动”共投入科技专项经费450万元,重点围绕交通装备、仪器仪表、轻合金、机械制造等7个领域,支持相关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制修订了标准139 项,其中,国际标准5项、国家及军用标准81项、行业标准42项、地方标准9项。同时,所制订的标准覆盖了我市重点工业产品127个,带动形成工业产值 734.94亿元,科技、标准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明显体现。  2013年,在Ⅰ期行动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市科委与市质监局又联合启动实施了“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促进行动Ⅱ期”,投入科技专项经费3000万元,以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标准创新为突破口,切实发挥科技、标准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行业领域的创新驱动发展。  2013-2016年为行动Ⅱ期 相关企业实现工业产值破5000亿元  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Ⅱ期行动聚焦电子信息、汽车、轨道装备、生物医药四大领域,总计制修订科技标准1336项,已超额实现目标任务。其中,国际标准66项、国家标准350项、行业标准99项、地方标准84项、企业标准737项,并建立起“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促进示范企业”100家。通过标准的研制和实施,相关企业实现工业产值5008.2亿元,其中,汽车领域4360.5亿元、轨道交通领域409.7亿元、生物医药领域139.4亿元,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100%。  项目组织实施期间,在生物医药领域,由重庆大学牵头研制的三项健康物联网国际标准IEEE 11073-20601-2014、IEEE 11073-10424-2014和IEEE 11073-10425-2014已正式发布,重庆大学钟代笛教授被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授予了标委会主席奖,上述标准填补了国际健康物联网产业界的空白,为该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奠定了基础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和参与了国家汽标委新能源汽车3个工作组即电动汽车整车标准工作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标准研究工作组、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标准研究工作组等,主持和参与了这3个工作组中22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汪正胜总工被选为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电动汽车分委会主任委员。
  • 专家称大企业绑架奶业标准 有些检测还是空白
    日前,向有中国乳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负责人王丁棉再次对媒体称,两年前他在调研时,发现有些奶农为了给牛奶保鲜,给牛奶掺入二氧化氯。经媒体报道后再次引发外界对于中国乳品质量的强烈关注。   “我曾把二氧化氯的事和有关部门交流过,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王丁棉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通过媒体爆料目的在于通过舆论监督的形式引起相关部门注意。   个别奶农加二氧化氯   记者:你最近接受媒体采访,说牛奶里面含二氧化氯?   王丁棉:二氧化氯的问题发生在前年,我2010年4月中旬的时候到云南开会,接触到当地养牛的人,他们主动向我咨询这种东西使用安全不安全。他们说民营企业主动告诉他们使用的,理由就是:他们的牛奶少,又不能及时收奶,很难存放。另外,我要强调的是二氧化氯的问题并不是普遍使用,只是极个别的。   记者:加二氧化氯是为了保鲜?   王丁棉:要保证牛奶不变质,不变坏,所以就放二氧化氯。我就告诉奶农,这种东西会产生二氧化氯、三氯甲烷,是一种致癌物质,它的使用只能放在牛场的环境卫生消毒,放进你装牛奶的桶,放进工厂的管道,用来消毒可以。但是有一个前提,消毒完以后,这个管道、桶,这样的东西还要使用清水来清洗。回来以后,我也把这个情况以短信形式报告给了卫生部的相关负责人。   这又让我想到雀巢,在几个月前,听说它的奶站搞了一个调奶师?人家有调酒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调奶师的,他的职责就是把上农户收取来的不合格牛奶,用双氧水放进去进行杀菌。   说这事我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告诉养牛的人,以后要小心,碰到这种东西不能随便使用。因为兜售的人不会告诉你这种东西会致癌,他会告诉你这种东西杀菌能力很强,防腐保鲜能力很强,不会变臭,全部说它的好处。这样,奶农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记者:那为什么通过媒体爆料?   王丁棉:为什么要通知媒体呢?目的在于告知政府管理部门、监管部门要特别留意一下这样的东西。如果没有监管,又不去检测,那你永远都不知道。现在已经有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人打电话到广东这边的有关部门了,已经找到我了解情况了。政府紧张就意味着要去处理监管这个事情。   有些检测还是空白   记者:去年你曾就生奶菌落总数的标准越来越低的问题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王丁棉:关于标准的问题有两方面,去年6月份在福建召开乳业论坛的时候,我曾提出这个问题。年底的时候我得到信息,卫生部农业部在业内进行广泛听取意见,我也提了十多条,这是一个生奶的标准。现在关于牛奶的标准有很多,包括检测标准,甚至有的标准我们还没有去进行常规的检测。   记者:主要有哪一些方面呢?   王丁棉:比如说对于牛奶、生奶激素的检测就没有标准,没有要求。包括对于牛奶中可能存在滥用杀菌的东西也没有检测标准。包括现在的二氧化氯作为消毒液有没有检?要有一个标准。   我的目的也很清晰,就是唤醒业内重视这样的事情,包括政府设定标准时候,不仅要参考普遍的66项目,实际上有很多的检测还是空白的。   记者:比如说哪些项目还没有检测的标准?   王丁棉:具体的如抗生素残留,酪蛋白的检测,重金属的检测都已经有很具体的标准了。但是,牛奶蛋白当中的乳清蛋白跟酪蛋白就没有明确的标准,这两个物质不是药,比如酪蛋白过重肯定对小孩不好,它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这方面的检测标准就没有确定。有了标准还需要执行才是。目前牛奶,包括食品,关键是差一个综合的监管平台系统的建立和配合。   记者:此前公布的牛奶新国标中,生乳的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总数的两项标准均低于1986年的旧国标。在新国标中,其中的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 而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却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你曾对这个大力批评,认为新国标是受到了大企业的影响,有没有根据?   王丁棉:大企业绑架了标准,这才是根本的原因。就是业内的人、大的企业在背后做了工作,如果标准定得太高,他们收不到合格的牛奶。降低标准后,收购的成本会降低。另外,这样做是为了打击巴氏奶,巴氏奶要优质奶源,如果生奶的标准定低点,大的企业就容易抢到更多的奶源。但是这样的用心,相关企业就是死不承认。   记者:一些大企业并不同意这种说法,说标准的出台由奶业协会及相关政府部门决定的。   王丁棉:那是走过场,走形式的。很多标准都是出于大企业的手中,或是他们提的意见。比如说奶粉当中普遍使用很高比例的麦芽糊精代替乳糖,麦芽糊精很容易转化、消化吸收,很容易肥,但是它又不是营养品,跟一些主要营养成分是两回事。乳糖跟麦芽糊精的价钱相差数倍,一个三四千元钱,一个是两万多块钱,你说差多少?给媒体知道了这事,他们怎么应对呢?所以他们的所谓的内部讨论的意见要一定程度保密,就是这样一回事。   记者:都是有企业利益在里面?   王丁棉:那绝对是有企业利益的。政府官员又不专业,走过场,只是走走形式的。甚至有的专家被买通。最后拍板是政府,审批前、颁布前都是政府说了算。决定之前有很多背后的因素干预了,但是最后以政府的名义去出现、去公布。   政府还得加强监管   记者:另外一个问题,标准有了,但如果企业老不严格执行,或者造假,这也没用啊。   王丁棉:标准是个问题,造假是另一回事。标准低到什么程度,还有一个谱,造假是不靠谱的,不靠谱的就是乱来,凡是造假就涉及违法犯罪,也是道德上的事情。   记者:是的。   王丁棉:造假也很隐蔽,不敢公开去的。但是,人家造假,你政府还不知道。比如说工业明胶使用,这个问题就是通过老酸奶捅出来,又通过老酸奶追查下去,你看老酸奶的问题现在就不了了之了,是不是真正老酸奶用工业明胶谁也说不清楚。其他的乳制品都使用明胶,明胶有食品级的,有工业级的,谁能保证所有的企业都用食品级的明胶?要不你说这么多工业明胶的企业、地下工厂销售的都流到哪里去了?都倒到了长江去了吗?肯定有个出处吧,其实查他们有没有,很清楚,把他们这部分人全都关起来,你查他们实际上卖给谁。第二,那些使用工业明胶的企业全部追索下去,你的东西从哪个公司进货,从哪个厂出产,都查下去。其实这样的工作,这样的思路,这样的手段,政府应该做,而且有能力做。那么为什么现在是不了了之?   记者:这是为什么呢?   王丁棉:有些人坏就坏在这里,出现问题不敢正面,没有勇气,不敢正面地去面对它。第二,很多东西他不清楚,又不细心。政府部门应该建立非官方的便利的通道,跟下面的人沟通,要不然根本不知道真相。   我这边也是,我对我下面的养牛人,都建立我自己的私人秘密渠道,很实用有效,政府那边为什么不也这样做呢?比如说央视报告的老酸奶问题,我认为应该给央视表扬,但是它得到的是批评、检讨,没有受到表扬,这样这个社会真会越来越虚伪,甚至会越来越会造假会疯狂。   记者:近期有人向我爆料,黑龙江安达县一家奶粉企业基地,有一批11吨的奶粉发现阪崎杆菌超标。但是超标的奶粉并没有销毁,而是被新包装出售,这个问题在业内普遍吗?   王丁棉:这个事还没有关注到,有这种情况就是不对的,有这种东西就要销毁的,凡是存在一种毒素的,超标的,都判定为不合格,不能再作为食品使用的。
  • 水泥业迎史上最严环保标准 新规下几无合格企业
    水泥业迎来史上最严环保标准,广东率先执行,向欧洲看齐   利润被吞过半 新标准下几无合格水泥企业   继铅蓄电池、电镀印染等行业之后,水泥行业又将套上“环保紧箍咒”。   环保部网站近日消息显示,副部长张力军在考察调研时表示,环保部正在研究的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将会很严格”。随后有媒体又援引环保部人士口径称,具体“施压”的是水泥行业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将从现行的800毫克/标准立方米收紧到300毫克或400毫克。有业内人士担心,“国内几乎没有排放合格的水泥企业,这一新标准将吃掉全年利润的50%”。   消息尚未正式出台,多只水泥个股已出现大跌。而南方日报记者从广东省有关部门获悉,广东已先于全国收紧水泥行业的氮氧化物地方排放标准,从今年1月1日起,珠三角(肇庆、惠州有部分区域除外)新建生产线和现有生产线执行550毫克/标准立方米的标准,余下区域则于2014年起开始实施。这个标准已接近欧洲的水平(500毫克/标准立方米)。   此外,“十二五”期间,我省水泥工业将坚持“上大压小、等量淘汰”的原则,“十二五”末落后产能全部淘汰,并推进水泥行业的烟气脱硝改造。   缘起   氮氧化物排放不降反升   水泥业成三大污染源之一   “水泥业史上最严厉环保标准”即将出台的消息,源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安徽海螺集团调研时称,现在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为100毫克/标准立方米,而新型干法水泥窑的氮氧化物排放普遍在800毫克/标准立方米左右,“环境保护部正在研究的排放标准将会很严格。”   张力军表示,“十二五”时期,水泥行业是减排氮氧化物的重点行业,全国每年新增水泥产量占世界新增产量80%以上,今年水泥产量将突破20亿吨,氮氧化物排放量成为电力之后的第二大行业。   去年颁布实施的水泥行业准入条件规定,新改扩建项目必须安装效率不低于60%的脱硝装置。“十二五”污染减排任务更加艰巨,当前,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张力军要求,水泥行业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减排。   他强调,环保部已经与各省签订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书,如果未完成减排任务,将实行集团环评限批。也就是说,假如一企业集团下属水泥厂此项标准不达标,整个企业集团都将面临环评限批。   与铅蓄电池、电镀等行业因为突发污染事件而受到环保部门施压不同,这次水泥行业的“紧箍咒”源于其氮氧化物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直接对我国实现“十二五”污染减排指标造成压力。   氮氧化物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增的减排指标之一,目标是5年内降低10%。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近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时透露,今年前三季度,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7.2%。近来一直被民众关注的PM2.5,其10%为氮氧化物氧化为硝酸根所贡献。氮氧化物也是造成区域酸雨、生成臭氧的重要原因。   而全国水泥排放氮氧化物约200万吨,约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10%,仅次于电力行业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位居第三。今年水泥产量将突破20亿吨,氮氧化物排放持续上升。   影响   行业多增400多亿元成本   或转嫁下游   消息甫一暴出,包括人民日报等媒体,也援引环保部和业内人士透露的消息称,目前,环保部正在研究提高水泥行业新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研究方案包括300毫克/标准立方米和400毫克/标准立方米两种。而现行我国水泥行业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执行的是2004版本,与1996版一致,仍是800毫克/标准立方米。   但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表示,方案仍待研究,即便是按照上述较宽松的方案,包括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行业龙头,以及中材集团、中建材集团等央企在内,目前国内几乎没有排放合格的水泥企业,“按照前3年的行业平均利润计算,这一新标准将吃掉全年利润的50%”。   水泥研究设计院相关人士认为,目前,国内每吨水泥的生产成本约180元-250元,新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修订后,加上水泥脱硝设备投入,每吨水泥成本将增加20元-40元。以去年水泥产量计算,全行业将增加成本400多亿元。   针对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占比大,排放浓度高,应率先推进氮氧化物减排的说法,孔祥忠表示,其并不反对在水泥行业推行氮氧化物减排,但将火电行业与水泥行业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进行类比“并不科学”。   他解释说,水泥行业属于窑炉行业,生产工艺上除了像火电行业一样烧煤,还要大量使用石灰石、铁粉、黏土,1500摄氏度的热力环境也高于火电行业的1000摄氏度,因此不可避免会更多排放氮氧化物。   “理论上水泥行业可以降到100(毫克/标准立方米)”,孔认为,过快推行新标准可能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水泥行业脱硝催化剂有些属于有毒有害物,国内若大量生产上述催化剂,会产生新的水土污染 二是水泥行业利润急剧下降,或新增成本转嫁到下游的建筑行业。“标准日趋严格是行得通的,但需要征求专家和企业的意见,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孔祥忠对水泥行业氮氧化物减排提出建议:一方面,运行3年以上的生产线应达到每标准立方米800毫克的现有国家标准 另一方面,运行时间低于3年和新建生产线,可在2015年前先过渡到600毫克的新国家标准,再于2017年或2018年达到400毫克的国际先进水平。   广东   珠三角先行 全省后年收紧   每条生产线改造需投千万元   事实上,将调控之手转向水泥行业已非首次。2009年国务院发文后,全国范围内就掀起了淘汰水泥小窖等落后产能的运动,“十一五”期间我国共淘汰水泥落后产能3.4亿吨,采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80%,广东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近6000万吨,2011年广东又淘汰水泥产能24.5万吨。   但从“十二五”开始,广东除了继续“上大压小”淘汰剩余的立窑式水泥落后产能外,也将加大现存产能的减排力度。根据省环保厅和省质量监督局共同发布的我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水泥制造中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已有明确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七个市和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市、惠东县、博罗县的区域,执行限值550毫克/标准立方米的标准 余下区域自2014年起执行。   据了解,目前德国、瑞士、奥地利等欧洲国家都是执行500毫克/标准立方米的氮氧化物限值,美国的标准为900毫克/标准立方米,超过我国的现行标准。广东的地方标准,已经接近欧洲水平。   不过,比起传言中我国将制定的300或400毫克/标准立方米来说,广东的标准尚不会令企业一下过于吃紧。   据水泥化工专家介绍,目前采用的氮氧化物(NOx)控制技术主要有低NOx燃烧器、选择性非催化减量技术(SNCR)、选择性催化减量技术(SCR)。若使用SCR技术,可控制在100毫克/标准立方米200毫克/标准立方米。若使用投入相对较低的(SNCR),可确保水泥行业氮氧化物的排放稳定在200毫克/标准立方米—400毫克/标准立方米,脱硝效率在50%—60%左右。   广东省水泥行业协会的陈副会长表示,“广东的氮氧化物标准涉及的主要是省内200家左右的有煅烧环节的水泥熟料企业,可采取阶段燃烧脱氮或低NOx排放设计,控制分解炉燃烧产生还原性气体,就能使NOx部分被还原,排放浓度可降低到500毫克/标准立方米以下。这样来说,每条生产线大概需要增加投入1000多万元”。   但从整个“十二五”阶段来说,广东还是会向国家可能出台的“史上最严格”标准靠拢。根据省环保厅颁布的《广东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2013年底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泥行业新型干法窑要推行低氮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示范工程建设,并逐步推广,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所有规模大于4000吨熟料/日的新型干法水泥窑都需采用LNB(低NOx燃烧器)+SNCR等联合脱硝技术,综合脱硝效率要达到7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规模大于2000吨熟料/日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全部实行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并建设烟气脱硝工程。   而广东从“十一五”期间,已经禁止建设日产熟料2500吨以下规模的水泥生产线。这意味着,如果按照上述“十二五”的规划改造,我省的大部分水泥产能到2015年,都符合国家可能颁布的“最严格”的400毫克/标准立方米标准。   观察   严厉政策催生   数百亿减排蛋糕   酝酿中的严厉新政已令敏感的股市起了波澜。2月7日,水泥板块全线尽墨,并拖累建材板块整体走低。其中,四川双马、海螺水泥、江西水泥跌幅均超过3%,金隅股份、巢东股份、冀东水泥跌幅也超过2%。   但对行业来说,这记警钟其实鸣得及时。据专家介绍,目前水泥行业的大气污染物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是废气中氮氧化物已成为主要的污染源,已占企业排污费总额八成以上。从这角度上,增加脱硝投入貌似短期内增加了成本,但从长远来说,却是企业减负的利好。而由于水泥行业过去几年盈利情况较好,相对于火电等其它行业更具备实施减排的能力。   此外,实施减排对应对今年开始严峻的行业形势也有必要。据中国水泥网统计,2012年1月水泥价格387元/吨,比上年同期低34元/吨,所以今年和去年的起跑线不在同一水平上,由于近几年新增产能远超出新增需求和落后产能淘汰的总量,所以在2014年以前市场呈现一个供大于需的供需状态。   无论是从民生来看还是环保行业“十二五”规划,我国对于污染行业的减排标准都将进一步提高,也会带动环保产业的成长空间。   有专家以未来水泥行业大量采用的SNCR脱硝技术来算,减排一吨氮氧化物合计增加成本14-21元,按2012年20.6亿吨水泥产量计算,行业规模约为280亿-420亿元。这“数百亿”的大蛋糕已经令行业规模较大、趋势确定的脱硝行业垂涎。例如相关的九龙电力、龙净环保、永清环保和国电清新等个股,本周以来都上涨了2%左右。   对广东来说,在全国整体供大于求的形势下,水泥行业更有可能在这里成为“洼地”广东“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很大,预计全省水泥需求量大达1.50亿吨。广东省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李黎表示,“广东在产能过剩的调控上做得较好,几乎是淘汰多少,发展多少,广东省在做‘十二五’水泥专项规划时,还将总量的一部分空间留给了外省发展,只要水泥行业把产能、产量控制住了,就可以获得一个很好的经济效益。”
  • 水仗揭开质量标准面纱:企业干预标准制定成通病
    围绕着饮用水标准,农夫山泉的这场"水仗"已经打了快一个月,局势却仍旧扑朔迷离。虽然真相未解,但这次"水仗"或许已成为我国治理标准乱象的一次契机   "有点甜"的农夫山泉有问题?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中国人的安全感在一次次地遭受考验。从4月10日至今,《京华时报[微博]》连发20多篇报道,矛头直指农夫山泉,农夫山泉则连续多次回应,甚至搬出美国标准应对质疑。   围绕着饮用水标准,农夫山泉的这场"水仗"已经打了快一个月,局势却仍旧扑朔迷离,更引发了全社会对于标饮用水准的广泛讨论。   不过,虽然农夫山泉"标准门"真相未解,但其背后所呈现的标准乱象却是有目共睹:据统计,目前我国饮用水标准复杂,仅国家标准就有5个。而除了国标之外,各地还有自己的地方标准,而这些地标更是五花八门、参差不齐。   好消息是,标准乱象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已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快食品地方标准清理,及时废止或组织修订与强制性国标不一致的地标,到2013年12月底,完成地方标准清理工作。   不过,农夫山泉的这次"水仗"或许已成为我国治理标准乱象的一次契机。   饮用水标准"罗生门"   "农夫山泉的'天'就是广大消费者,人在做,天在看。"   5月3日,身陷"标准门"的农夫山泉在多家媒体显著位置打出大幅版面广告,并搬出美国标准,以证自身清白。   农夫山泉在广告中公布了美国国家测试实验室164项全套检测报告,称产品品质全面优于美国FDA瓶装饮用水质量标准(标准号:21CFR165.110(b))。其中32项优于2-10倍、45项优于11-1000倍。   不过,这份来自美国的监测报告却让消费者更加迷茫。比如有网友就质疑这份报告的年份以及是送检还是抽检,更有网友直接表示"怎么能保证检测的水和在市面上销售的水水质一样呢?"   不只是消费者不买账,相关协会对农夫山泉的"封杀"也让农夫山泉"甜"不起来。   就在一天前,北京市桶装饮用水销售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北京桶装水协会)已经要求北京市桶装饮用水行业各销售企业即刻对农夫山泉桶装饮用水产品做下架处理。   北京桶装水协会称,农夫山泉不仅违反《国家标准化法》的相关规定,还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造成极大社会反响,而且农夫山泉桶装水在京销售期间未提供产品标准和合格资质证明。   而早在上个月,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健康饮水专业委员会就将农夫山泉从该协会除名。   如果回溯农夫山泉的这场"水危机",就会发现,一切问题的源头就在"标准"二字。   4月10日,《京华时报》以"农夫山泉被指标准不如自来水"为题,首次对农夫山泉瓶装水的生产标准进行了报道。文章提出质疑的依据是国家有生活饮用水标准,而农夫山泉执行的却是浙江省制定的瓶装饮用天然水的地方标准。   报道称,在这两个不同的标准中,农夫山泉所执行的标准中关于砷、镉等有害物质的限量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而生活饮用水指的就是平常所说的自来水,所以农夫山泉不如自来水的结论也就此得出。   4月12日,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健康饮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锦亚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任何瓶装水企业都必须以国家强制性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标准》为底线,若不能执行则有违反国家食品安全法之嫌。   面对农夫山泉所执行的浙江省地方标准低于国标的质疑,农夫山泉及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亦给出了回应。   从4月11日开始,农夫山泉在其官方微博上多次声明其产品品质高于国家现有饮用水标准,并将在其国内4处水源地的产品,对照《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里的106项检测指标进行检测,并公布了检测结果。   而浙江省的监管部门也表示,他们在4年时间内对农夫山泉的抽查也都是合格的,并且检验是依据国家最严最新的标准。   "水仗"揭开标准乱象   不过,这些回应并没有能让农夫山泉摆脱麻烦。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还在持续发酵。很快有媒体表示,农夫山泉的标准问题不只如此。   有报道指出,农夫山泉的生产基地涉及浙江、广东、湖北、吉林4省,而其瓶身上统一印制的执行标准却全部为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383-2005,这被认为是农夫山泉用浙江的地方标准在其他省份生产,标准的"跨省之旅"有违规之嫌。   而根据卫生部2011年发布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生产企业所在地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组织生产经营。   对此,农夫山泉在第四次声明中表示,浙江省地方标准不是农夫山泉的标准,农夫山泉有比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要求更高的企业内控标准。   不过,仍旧有媒体援引社会观点发出疑问:既然水质都合格,为什么产品却标的是相对较松的浙江地方标准?   此外,对于相较国家标准GB5749宽松的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383-2005的起草也成为媒体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公开信息显示,浙江省地方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一共有4家,其中农夫山泉是唯一参与制定浙江省标准的企业。而据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主任赵飞虹透露,农夫山泉还是标准修订的赞助方。   "在制定时只有农夫山泉一家企业的参与,虽然在法律上不构成什么问题,但是会给外界一些联想的空间,比如企业绑架标准等。"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坦言,"这好比在赛场上,一方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算哪一出?"   而事实上,农夫山泉只是揭开了包装饮用水标准乱象的冰山一角。   有媒体调查发现,在国内包装饮用水市场,对于生产标准的标注五花八门。有记者调查市面上公开售卖的包装饮用水后发现,生产标准可分为三种: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其中,单是产品涉及到的国家标准就足以让消费者难以理清,因为针对水质成分差异,就分别有饮用天然矿泉水国标GB8537,瓶装饮用水国标GB17323和GB17324,以及除瓶装饮用纯净水之外的其他包装饮用水国标GB19298,至于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更不计其数。   而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标准中,同样多多少少地存在着一些"瑕疵".   据《新京报》报道,可口可乐云南公司矿物质水采取其企业标准--Q/KKK 0003 S-2009生产。而在这一标准中,缺少"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指标以及重要毒理指标"镉"指标。   更有媒体发现,天然矿泉水所采用的国标GB8537-2008同新版的生活饮用水国标在某些指标上存在差距,比如矿泉水国标浑浊度规定小于等于5即可,而饮用水国标规定浑浊度为1,最低要求为3.   这一切,正如有媒体指出的那样:对普通公众来说,那些印在瓶身上的复杂而又专业的各种标准,显然无异于雾里看花。   冗余杂乱的标准体系   于是,来自权威部门的解释就显得尤为重要。   4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详细梳理了饮用水管理框架:在我国,饮用水主要包括生活饮用水和包装饮用水--前者指供居民生活的饮水和生活用水,对应的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后者指的是采用瓶、桶包装的饮用水,目前按照食品管理。   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最基本的饮用水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国家卫生计生委同时指出,我国包装饮用水标准涉及国家、地方和企业标准,包括食品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其中《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19298-2003)适用于饮用天然泉水、饮用矿物质水、其他天然饮用水、其他包装饮用水。   而对于国标和地标矛盾并存,且地标宽松于国标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没有国家标准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但地方标准在相应国家标准公布实施之后,即行废止。   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目前我国的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是明确的,国家标准基本涵盖所有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的包装饮用水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其执行的地方标准不应当与国家标准相矛盾。   虽然国家卫生计生委对相关的饮用水标准做了具体的梳理和解释,但相关媒体也指出,目前我国仍存在标准总体数量多,且标准间存在矛盾、交叉、重复,个别重要标准或重要指标缺失,部分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的问题。   事实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到,我国目前存在食品质量标准与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并存的局面。   比如,我国包装饮用水标准都是在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前制定的,涉及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既有食品质量标准,也有食品卫生标准。如GB8537规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的质量和卫生要求 而GB17323规定了瓶装饮用纯净水的质量要求。   此外,有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瓶装饮用水国家标准的制定也存在多个部门、多口管理现象。比如,天然矿泉水的"国标"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制定,再比如,瓶装饮用水卫生状况的衡量标准,由卫生部门制定,而质量标准,则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制定。   企业定标成"通病"   不过,相比标准制定中的多部门、多口管理现象,标准制定受企业影响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则要大的多。   据国家标准委副主任孙晓康介绍,我国的标准在原则上分四个类型,分别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企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不过,在中国水处理协会饮用水专家翁永松看来,"标准制定受企业影响,这是通病".   "省标、行业标准制定应该是由相关部门和技术权威人士参与,但是在有些标准制定中,相关部门打着没有经费的旗号,找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赞助支持,有的企业甚至会把标准写好,让其他人直接签个字通过,双方的目的都达到了。"翁永松说。   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后,环境化学与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也收到众多采访邀约,谈标准制定的种种问题。据董金狮介绍,国家标准部门也有"苦",没钱没权没人,号称"三无",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没有执法权,所以制定标准过程中与企业的关系比较微妙。   董金狮称,我国标准的制定分为三种类型,一类由国家立项国家出钱,第二类由国家立项但国家只出一半钱,剩下的由接标单位自行筹集,这另一半钱主要来自企业。第三类是国家制定标准计划,但经费全部由接标单位自行筹集。   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标准制定属于第二种。所以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不管由什么机构牵头,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作用都不可忽视。   以家电行业为例,中怡康市场研究总监彭煜表示,至今各项标准都有行业龙头企业的参与,一些检测机构和科研机构、国家产品技术监督部门也会参与,最终由国家标准委员会通过。"虽然不能说为企业量身定做标准,但标准不体现企业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在孙晓康看来,标准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质量安全的基础。但现实却是,部分标准却越调越低。比如,2010年3月颁布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新国标)就曾引起过争论。   "乳制品为什么把乳蛋白的含量调低了,因为整个行业要想达到那个水平就不赚钱了,所以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把标准降下来了。"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对媒体表示。   此外,企业标准本应该比国标、地标和行业标准更严格,但由于一般不对公众公开,成为一种"机密".有的企业标准甚至成了企业规避国家标准的挡箭牌,并且由于企业标准从不向公众公开,成为一个盲区。   由于不对公众公开,目前消费者仅能在产品外包装上看到一个Q开头的企业标准号码,企业标准到底是否比国家标准更严苛,无从对照。企业标准的内容在通过了审查机关的审核后,会在质监局备案,所以这个标准只有企业和管理部门知道。   "实际上,企业制定标准肯定有其目的。有很多企业产品,在某一个标准上,达不到国家标准,他们可以通过制定企业标准,把自己的缺点掩盖。"翁永松说。   多头制定标准背后   在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所长李复兴看来,目前我国标准存在的核心问题还是多龙治水,标准体系混乱。   而对于为什么出现这么多标准,环境化学与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表示,制定标准、检测、发证等都和政府利益相关,所以很多政府部门及其下设机构都愿意搞检测,搞标准。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也称,申报标准就像申报课题一样,不同级别的标准会相应得到国家不同数额的经费支持,也包括企业赞助,有的标准经费高达几百万元,"因此很多机构纷纷抢着申报标准,而具体能给社会带来多少贡献,没有过多考虑".   不过,随着消费者权利意识的提高,以及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目前标准混乱、质量不高、相互矛盾的已开始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比如,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就下发了《关于开展食品地方标准清理工作的通知》。通知称,近期,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存在食品地方标准与食品国家标准相交叉、重复和矛盾问题,社会各方高度关注。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组织开展食品标准清理,并要求各地组织开展食品地方标准清理工作。   国家卫生计生委还要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尽快部署开展地方标准清理工作,凡是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一致的,应当尽快进行修订,同时组织开展地方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掌握地方标准执行情况   对于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在通知中也进行了规范,表示要严格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范围。各地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将食品及原料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适合当地监管需要的检验方法作为立项重点。   通知指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交叉、重复和矛盾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已经涵盖的食品品种的,不宜重复制定食品产品的地方标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计生委)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计划时,应当及时征求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意见。   同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公布工作应当公开透明,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并征求其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计生委)意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经省级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在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文本的同时,还应做好标准的宣传贯彻和解疑释惑工作。   另有媒体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了解到,按照2012年印发的《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2013年年底,将完成对我国食用农产品(5.70,0.17,3.07%)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分析整理和评估工作,并提出清理意见。   该中心陈君石院士告诉媒体,按照工作步骤,标准清理正在从标准审评的专业委员会,到国家部委层面,一步一步地推进。"遵循原则是只有唯一一套国家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
  • 药妆没有国家标准 企业狂打“擦边球”
    日前,记者走访多家大药房发现,大多数药房都设有化妆品柜台,销售所谓的“药妆”。对于这类化妆品,一般消费者表示,它们可能具有某种辅助功效,再加上毕竟是药店卖的,应该可信。   然而,记者从销售人员提供给记者的商品背面看到均显示为“卫妆准字”。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规定,国产化妆品有“卫妆准字”和“卫妆特字”两种批准文号。前者是普通用途化妆品 后者是特殊用途化妆品,包括染发、除臭、祛斑、防晒等类。也就是说,国家没有所谓“药妆”标准。   中华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杨志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并没有出台药妆的相关标准,也无药妆的批准文号,部分企业只是在炒作概念、打“擦边球”。
  • 食品企业标准逾期未复审如何处理
    2012年12月21日,福建省甲县质监局执法人员在食品安全检查中,在Y食品有限公司发现一款食品的包装袋标注的产品执行标准编号为Q/MLZS03-2008。经调查,Y公司已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该企业标准实施日期是2008年11月15日,至检查之日,企业标准未经复审。   针对Y公司标注逾期未复审食品企业标准行为,如何定性处理,甲县质监局执法人员有以下几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原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3号)第十三条“企业标准应定期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的规定,该企业标准因逾期未复审,可认定为无效标准。标注无效标准属于未标注标准代号,此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五)产品标准代号”的规定,属未标明产品标准代号,应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第(二)项规定处罚。   第二种意见认为,根据《福建省标准化管理办法》第十七条“企业产品标准应定期复审。复审周期从企业产品标准实施之日起不得超过3年”及第二十三条“禁止无标准生产。下列情况属无标准生产:(二)企业产品标准未按规定程序申报备案或复审的”规定,该企业标准因逾期未复审,可认定Y食品有限公司是无标准生产,依据《福建省标准化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处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种意见认为,该企业标准未按规定复审属无效标准,可认为Y食品有限公司未制定相应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违反了《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项规定处罚:责令限期改正。   笔者认为,本案案情并不复杂,主要违法事实是Y食品有限公司标注的食品企业标准逾期未复审,质监部门对此应如何处理?如何履行监管职责?   第一种意见认为标注无效标准即属未标明标准代号,这是不妥的,将标注无效标准等同于未标明标准代号,依据不足。因此,认定Y食品有限公司违反《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第(五)项规定,证据不充分 第三种意见认为企业标准逾期未按规定复审即属未制定相应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的观点,同样存在认定依据不足问题,标准制定与标准复审,前者的主体是企业,后者是行政管理部门,这两个环节不能等同。   我们认为,《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标准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国家质检总局在《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国质检法〔2009〕365号)第十条《关于法律责任》第(二)项指出:“未依法备案相关食品企业标准的,……由有关部门予以查处。”由此看出,食品企业标准的备案及复审的监管职责,依法已由质监部门划归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即从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开始实施,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质检总局“三定”规定,食品企业标准的备案及复审等监管职责,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因此,本案Y食品有限公司逾期未将食品企业标准上报复审行为,属卫生行政部门管辖,甲县质监局应将本案移送县卫生局查处。   至于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属无标准生产,可依据《福建省标准化管理办法》处罚的观点,我们认为,《福建省标准化管理办法》只是政府规章,其法律效力低于《食品安全法》,且施行时间(2000年12月19日)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前,因此,该意见的认定依据也不足。   综上所述,食品企业标准的备案及复审的监管职责,已由卫生行政部门行使,质监部门对此类违法行为,应移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查处。
  • 国仪量子首个量子测量仪器企业标准备案成功
    日前,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制定的《固态量子材料自旋信息测量仪》企业标准顺利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登记备案。该标准将于2019年12月20日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个面向量子精密测量领域产品的企业标准。通过对产品企业标准的制定,规范了固态量子材料自旋信息测量仪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已达到整个生产过程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废品率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国仪量子通过产品企业标准的制定建立自己的竞争壁垒,树立行业领导品牌,积极提升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公众形象。通过规范产品,破除各种各样技术贸易的壁垒,从而抢占国际国内市场先机,在产品参数的设定等方面引领产品或者行业的动向。国仪量子实现了标准体系建设零的突破,下一步将积极参与到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中,提升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引领行业的发展,担负起为国造仪的使命,掌握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 信立方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工作正式启动!
    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高水平标准引领,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支撑起高质量发展。前不久,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函公布了2021年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机构名单。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本年度重点领域“通用仪器仪表”类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产品评估机构,这也是分析仪器首次参与企业标准“领跑者”评选。目前,信立方已经开始评估工作。接下来,我们将按照评估方案,本着公共、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已经公开的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企业标准进行评估,最终评选出5个单指标排行榜及年度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本次入选“领跑者”的企业,除了获得相应荣誉外,还将获得不少好处,如获支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获得资金安排、贷款融资等支持,更有利于企业打造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占有率。那么,本次谁能最终入选“领跑者”名单?敬请期待! 详情请查看专题“企业标准‘领跑者’——助力科学仪器高质量发展”
  • 重磅!总局修订出台《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
    “企业标准化”是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上述活动尤其要包括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制定发布企业标准和贯彻实施各级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显著好处,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成功。企业标准化工作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精神以及《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有关要求,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出台了《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聚焦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规范企业标准化工作,引领企业标准化水平提升。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和亮点包括:一是调整企业标准管理模式。根据《标准化法》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的新要求,对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进行细化,强化企业主体地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政府标准化工作职能重心从标准管理转为服务企业标准化工作,将规章名称由“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调整为“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二是构建企业标准政策体系。首次明确企业标准公开的功能指标和性能指标项目少于或者低于推荐性标准的,应当在自我声明公开时进行明示,进一步加强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信息披露,提升市场透明度。同时,建立标准创新型企业制度、标准融资增信制度、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和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等,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和激励企业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三是完善产品包装标准的明示要求。首次明确要求公开限制过度包装商品的包装标准,明确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公开其产品包装物所采用的包装标准,为强化社会监督,制止商品过度包装提供法治保障。四是强化企业标准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的企业标准监管制度,有针对性地明确各类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确保《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各项规定落地见效。市场监管总局将以《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出台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完善企业标准化工作制度体系,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提升企业标准化工作效能,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企业标准化工作,着力构建“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 国家认监委在宁波举办“出口企业标准应用论坛”
    国家认监委努力发挥认证认可的基础保障作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针对宁波出口企业众多,发挥管理检验检疫标准的优势,抓住企业急需解决的标准问题,于10月10日在宁波组织了“出口企业标准应用论坛”。 论坛由国家认监委和宁波市政府主办、宁波检验检疫局承办。国家认监委副主任王大宁、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邬和民、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山巍等出席论坛。宁波地区130多家出口机电产品龙头生产企业的16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以“以标准保产品质量有效提高,用标准促出口贸易健康发展”为主题,在质量管理、标准、认证和法规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咨询和培训服务,为企业开展国外技术措施讲解、培训和技术指导的重要活动。 国家认监委副主任王大宁在发言中强调:产品质量的高低优劣与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的标准化“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企业是标准化工作的主体。企业既是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标准制修订过程的主要力量。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使企业在外贸工作中学会利用标准的武器,提升产品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和保护自身品牌并持续发展。 宁波市副市长邬和民在发言中指出:标准的应用对于促进自主科学创新,自主品牌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标准的应用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企业组织、规范生产的依据,也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管理的重要的技术依据。“出口企业标准应用论坛”是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希望企业能够主动应对,掌握标准、用好标准,努力用标准化来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就能在转型升级中把握先机。 来自国家认监委、中国家电研究院、中国电器科学院的专家从我国标准化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企业如何参加标准化活动、小家电领域我国标准与国际常用IEC、UL标准差异分析等三个方面向代表们进行了讲解。部分企业界代表就标准化工作创造效益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发言。参与论坛的企业代表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论坛受益匪浅。过去由于不知道标准,拿来业务就生产,由此吃了不少亏,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听了报告有茅塞顿开的感觉,知道今后的路怎么走了,又重新看到了新的希望。希望政府部门今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为企业多提供一些交流学习的平台。宁波市相关政府部门对论坛也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说,此次标准论坛的举办,是国家认监委寓管理于服务的重要举措,是对宁波市出口企业开展的一次标准化知识普及教育。宁波的发展,外向型经济是重要支撑,过去我们强调关税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强调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意识,今后,我们还要更多地强化认证认可意识,通过推动认证认可工作的发展,提升出口企业对标准的整体认知度,推动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应用标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 喜讯!信立方正式成为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机构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工作机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公布了2021年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机构名单。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提交评估方案、专家评审、公示评审结果等环节,最终入围2021年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机构名单。未来,信立方将在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厂商中评选出该领域的企业标准“领跑者”,并发布企业标准单指标排行榜。该名单将于12月正式公布。2021年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机构名单:关于企业标准“领跑者”:企业标准“领跑者”指同行业可比范围内,企业自我声明公开的产品、服务标准中核心指标处于领先水平的产品或服务。参与企业首先要以企业产品或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为基础。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进行统筹,相应的评估机构组织评选,评选结果最终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官方进行公布。
  • 甘肃省稳步推进工业企业环保标准化建设
    记者从有关会议上获悉,甘肃省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试点企业金昌水泥集团干法二厂、中水集团崇信发电公司、张掖发电公司和刘化集团公司日前已率先完成等级审核评定工作。这标志着我省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据介绍,目前全省大多数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试点企业已完成筹划与组织、预评估、实施、总结等阶段工作,申请等级评定工作正在按照相关规定程序稳步进行。   今年1月15日,《甘肃省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颁布实施,确立了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基本框架。随后,标准化建设工作被纳入年度省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并按照工作计划不断推进。省环保厅紧紧围绕“全面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不断强化和完善企业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工作目标,以建立健全环保标准化考核体系为基础,制定了《甘肃省工业企业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将环境保护工作涉及的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执行、环境应急管理、环境信息公开与教育培训等5个方面,24项基本要求,130项基本规范指标纳入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体系。先后出台了《甘肃省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基本要求及考核评分标准(试行)》等一系列标准化建设体系文件,明确和规范了我省标准化建设考评的申请、受理、评审等相关工作流程,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系统培训。   在标准化建设进入整改阶段,省环保厅集中检查了56家试点企业的标准化建设情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推进的具体措施,使试点企业打消了等待观望的思想。   目前,甘肃省环保厅已对下一阶段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力争到年底前完成全省108家试点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的达标工作。
  • 我国婴幼儿奶瓶安全有了“企业联盟标准”
    由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联合海内外奶瓶骨干企业及专业检测机构编制起草的《婴幼儿奶瓶安全要求》企业联盟标准(简称“联盟标准”),15日在此间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玩具展上发布,长期以来奶瓶产品安全标准缺失状况得到弥补。   据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常务副会长梁梅介绍,作为奶瓶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我国迄今尚未制定相关的国家安全标准和行业安全标准,市场销售的相关产品,有的只标注国外标准,有的只标注国家材料和卫生标准,有的标准错误,还有很大一部分未标注任何标准,违反了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还有一部分产品标注了企业标准,但企业间的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奶瓶产品安全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企业执行产品标准存在漏洞,造成政府监管缺乏依据,产品质量安全无法保障。   “奶瓶的使用对象是婴幼儿,是最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群体之一。关注奶瓶产品质量安全,推动标准化建设刻不容缓。”梁梅说。   据了解,在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联合海内外奶瓶骨干企业及专业检测机构编制起草“联盟标准”过程中,重点参考了欧盟、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婴幼儿奶瓶安全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奶瓶安全要求、标识、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试验方法、判定准则以及包装贮存运输等。其中,奶瓶的机械物理、化学性能等重点指标紧跟国际标准要求。   按照计划,这一“联盟标准”拟于明年3月正式出台并实施。国内相关检测机构依照“联盟标准”检验测试联盟成员企业的送检产品。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谷世峰认为,标准是一把尺子,在没有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安全标准的情况下,“联盟标准”将成为相关成员企业生产奶瓶的执行标准,也应成为企业自觉遵守的“最低门槛”。
  • 生物制药企业排放标准提高 新增3项监测指标
    与发酵类、化学合成类原料药企业相比,《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生物制药企业造成的压力还不算大。但是,压力不大不等于没有问题。生物产业是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制药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兴的生物制药企业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兼顾好环境问题,实现“完美起跑”,是企业和相关部门都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状况如何?   2009年,华北制药宣布,将从原料药为主业的公司结构向生物制药领域全面转型。在此之前,已经有众多国内外企业将目光投向生物医药产业,医药业内专家也认为发展生物医药是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总而言之,生物制药产业是一个“钱景广阔”的产业。   韩国《朝鲜日报》在2010年10月5日发表文章称,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速度让人生畏,在过去的3年里,年均增长27%。   在政策扶持下,近年来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可以说是如沐春风。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发布,其中要求,“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金融危机让多个行业陷入困境,但中国制药行业仍呈增长趋势,尤其是生物制药产业以其高科技含量、高利润、低成本等优势,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因如此,这个行业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生物制药工业也已经成为上海等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上海、深圳、长春、浙江台州、北京大兴、石家庄、成都等地都已经建成或者酝酿建设生物产业基地。   《标准》的实施让很多传统制药企业面临大考,生物制药企业的状况如何呢?一些企业给出了相对乐观的答案。“环保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生物制药类企业受到的影响不大。”天坛生物制药宣传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物制药企业本身的设备、技术等准入门槛就高,产生的污染也小。“化学需氧量排放控制在100毫克/升以内,甚至有时能达到20毫克/升左右,这比要求生物制药企业从2010年开始执行的新标准都要低。”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与公认的污染大户——原料药企业相比,生物制药企业的达标排放压力要小得多。但是,压力小不等于没有问题。如果不能在起跑阶段解决问题,日积月累很可能形成更大的问题。   ■生物制药企业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专家介绍,制药行业共有的特点就是原材料投入量大、产出比小,生产过程中的大部分物质最终以废弃物形式排放,因此污染问题突出。所以,在“十一五”期间,制药行业包括生物制药企业都是重点环境监管对象。   生物制药作为新兴的产业,在带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生物工程制药企业本身具有研发、生产一体化的特点,一些生物医药配套服务体系(如安全评价体系、药品检测体系等)建设不完全,导致药品、生物菌种管理混乱,若形成新的环境污染、生物失控,可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另一方面,生物制药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生物制药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助剂等许多有毒化学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以水、气、固体废物等方式排放到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即时或潜在累积性的影响。同时,生物工程制药过程中使用的活菌体、病毒以及转基因等带来的环境安全性问题至今尚不为人所详知。相关部门在制订《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过程中进行调研时发现,生物制药企业的相关管理更注重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及安全管理,缺乏环境污染的相关标准。   与其他企业不同,生物制药实验室中出来的细胞物质不是自然产生的,是人类合成的活性物质。因此,这些物质出实验室前必须灭活,这需要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和检查。   专家介绍,目前生物制药企业废水处理工艺基本以二级生化为主,大部分企业的出水水质可以满足化学需氧量小于或等于100mg/L的标准。但是,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对消毒和灭菌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企业并不是对所有的废水进行消毒处理。专家建议,考虑到制药企业的工艺废水中可能残留有活性菌种等因素,应该增加消毒工艺。   生物制药的高浓度废水出现在发酵环节,但相对于传统抗生素发酵而言,生物制药的发酵规模比较小,废水产生量小得多。因此,这类废水一般不在厂内进行处置,而是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但是,也有些企业将高浓度发酵液混入废水进行处理,而普通的二级生化处理效果不能完全保证其达到《标准》规定的化学需氧量小于等于100mg/L的排放要求。   气味刺鼻是很多人对制药企业的主要印象,生物制药企业也要面对这个问题。生物制药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溶剂使用,主要产生点在于瓶子洗涤、溶剂提取、多肽合成仪等的排风以及实验室的排气、制剂过程中的药尘等。其中,生物制药企业的臭气主要来自于动物房和发酵过程的异味,制药过程中有机溶剂(如挥发性甲苯类溶剂)的使用也会产生异味。异味是制药企业周边居民关注和投诉的焦点,但企业关注还不够,亟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   有关专家透露,企业在废气治理方面需要增加的投入相对较少,技术也更成熟,相对容易实现达标排放。专家同时提醒,产生的废气首先要进行收集,产生异味的点(如废水处理池等)要加罩,输送环节也不能忽略,有的企业管道输送量小于废气产生量,还有泄漏现象,这都会影响最终的处理效果。   收集后的气体是混合物,治理时要根据气体成分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比如,无机的部分要用酸碱吸收,如果是处理氯气就要用酸吸收,用碱的话就会适得其反 有机物质也分易降解和难降解两种,难降解的单独用生物除味的方式处理不了,需要先把难降解的物质处理掉。“处理系统往往有多种组合,处理设计要力求精细化,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治理精细化,选择合适的设备,达到最好的效果,还要加强管理。”专家表示。   ■新标准实施给生物制药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据介绍,《标准》对化学需氧量、氨氮、SS(水质中的悬浮物)等常规因子的排放标准要求有所加严,尚未达标的企业肯定需要完善相关治理设施。根据调研,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可以达到标准要求的100mg/L以下,对于少数尚不能达标的企业来说,主要需要完善工艺和加强管理,所以实际提高的费用并不会太多。另一方面,《标准》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相比,增加了乙腈、急性毒性、总余氯3项因子。这要求企业加强对溶媒的回收,还需加强废水处理和运行维护管理。   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有关部门估算认为,《标准》实施所增加的投资约占生物工程类制药企业利润的5%~7%,年运行费用占企业利润的6%~10%。《标准》实施后,企业有一年半的改造期,所以整个制药行业都在行动,改造内容大部分是废水处理达标改造。生物工程药物较传统制药附加值更高,投入治理资金和实现达标相对困难小些。   随着行业标准更加严格,企业在环境治理上成本投入会更大,治污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也会越来越大。《标准》的实施可以促进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加强溶剂回收,提高处理技术,充分发挥标准对技术发展的引导作用。同时,这也有利于企业持续改进、加强企业产品的“绿色”性,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华北制药集团环保研究所副所长任立人表示,“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国家设立专门的研发项目并提供资金支持,要让高校与企业相结合,开展技术攻关。目前制药行业亟须提升的是氨氮减排技术、节能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和高效废水处理技术集成等。”   “《标准》提出了要求,企业也会自觉地做,开始适应不了,有困难,但是总会想办法,一点一点地推进。环保瓶颈打破了,医药产业就能拓展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任立人说。
  • 国内首个企业碳资信评价标准发布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2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上首个碳资信标准——《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正式发布。《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标准是首个反映双碳目标下企业偿债意愿和能力的标准。该标准的发布是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加强绿色低碳领域的切实举措。该资信评价标准的发布为企业提供了全面刻画企业碳能力的工具,是对企业双碳适应能力的分析评价,是对企业主动进行减排降碳行为的价值进行评估,同时接轨传统信用评级的财务因素并对接金融资源。企业碳资信评价体系采用“业务-资产”二元划分架构,遵循四层推进逻辑。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通过将宏观风险、区域风险、行业风险与企业地位分析相结合,形成企业的业务状况意见。通过分析企业的碳资产和非碳资产,形成企业的资产状况意见。通过确定各大行业的评价主题及相应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碳资信标准将在以下场景应用。首先,该标准可应用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信托保险等绿色金融业务,提供绿色项目评价依据;其次,可应用于各级政府的技能降碳目标与绿色降碳体系,作为各级政府评价低碳企业、低碳园区的依据;再次,该标准可应用于相关指数的构建;最后,标准可对接ESG评级体系,为评级提供参考。该标准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牵头起草,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沈阳环境资源交易所、河北碳排放权服务中心、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机构联合编写。今年6月,宁波市已正式启动企业碳资信评价试点工作,部分金融机构已采用企业碳资信评价等级结果,创新“绿色低碳+普惠金融”的概念,为当地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节约融资成本。企业碳资信评价的等级结果可以为银行发放绿色信贷、金融机构发放绿色债券、金融机构申请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提供支持,为碳中和基金、绿色信托、绿色保险等提供参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