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自己检测

仪器信息网自己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自己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自己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自己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自己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自己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自己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自己检测相关的资讯

  • 实验室里自己动手检测转基因
    上海将建首个以转基因为主题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实验室里自己动手检测转基因   若想消除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莫名恐惧,最好是让公众和它“亲密接触”——了解什么是转基因食品,体会如何检测转基因食品。记者日前从上海院士中心主办的第43期院士沙龙上获悉,上海将建设首个以转基因为主题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可望于今年底对外开放。该基地的核心实验室,设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国家转基因分子特征验证测试中心。   据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大兵介绍,参观者可以进入互动实验室参与一些转基因产品测试过程,如采用一种新发明的快速检测方法,可检测除油和糖以外的各类农作物加工产品究竟有没有转基因成分。所需材料并不复杂:使用改造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以及一些溶液,将被检测食品捣碎,从中快速提取DNA,然后让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四五十分钟仅凭肉眼就能知道检测结果:析出物变成绿色,说明被检测对象是转基因产品 如保持原色,则不是转基因产品。   对于农作物的种子,目前国内外在进行转基因成分测试时候也可以用更简便的特殊的试纸条检测方法,5~10分钟就能测出结果。张大兵告诉记者,不少快速检测转基因的方法,在新建的科普教育基地中都能获得体验。   这一以转基因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基地,规划占地15亩,位于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目前已进入土地平整阶段。建成后,它将形成“核心实验室+一系列科普展示和互动体验设施”的格局。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当前全球性热点问题,我国农业部和质检总局成立了40多家和30多家相关的实验室,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加以检测、分析和评价。
  • 多功能食品检测仪器有自己的软件平台吗
    多功能食品检测仪器有自己的软件平台吗,多功能食品检测仪器通常会有自己的软件平台。这些软件平台是专门为该仪器设计的,用于控制仪器的操作、接收和处理检测数据、生成检测报告等。软件平台的具体功能和界面设计会因仪器型号和品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这些软件平台都具有以下基本功能:设备连接与控制:软件平台可以与多功能食品检测仪器进行通信,实现设备的连接和控制。用户可以通过软件平台对仪器进行参数设置、启动检测等操作。数据接收与处理:软件平台可以实时接收来自仪器的检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这包括数据的显示、存储、打印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软件平台方便地查看和管理检测数据。报告生成与导出:软件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生成检测报告。这些报告通常包括检测项目的名称、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结论等信息,用户可以将报告导出为PDF、Excel等格式,方便查阅和分享。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一些高级的软件平台还提供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功能。用户可以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趋势分析等操作,并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示分析结果,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检测数据。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多功能食品检测仪器所配备的软件平台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使用之前,建议仔细阅读仪器的说明书或联系技术支持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 食品安全检测获奖专家:自己吃饭从不检测
    想知道买回家的蔬菜、水果有没有农药残留?肉类有没有兽药超标?只要把需要检测的肉类或果蔬磨碎后放入器皿,倒入少许提取液,混合均匀后再将几滴混合液滴到检测试纸上,几分钟后就能根据试纸上显示的情况,准确对食品的安全性做出判别。这就是天津科技大学王硕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目前这项技术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昨日,记者对王硕教授进行了专访。   食品快速检测结果“立等可取”   记者:目前这项技术能检测出多少种食品中的有害因子?   王硕:除了国际上已有的检测项目外,已研制了60余种化学危害因子可视化快速检测产品。可以快速检测的项目包括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生物毒素。常规检测的方法可能几天才能出结果,快速检测方法几个小时就能出结果,如果不包括待检测物前期的处理过程,快速检测方法几乎可以用“立等可取”来形容,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检测出食品中所有的“有害”物质。我们的食物太复杂,生产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范管理,因此总有新问题出现。   真菌毒素毒性百倍于农药残留   记者:您在国内研究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整整10年,10年中检测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吗?   王硕:尽管食品安全问题屡屡爆出,但整体讲我们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是在进步的。现在对食品安全管理有措施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也在逐步建立,处罚力度也在加大。在10年的研究中,最开始我们更关注对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后来发展到兽药残留,现在生物毒素尤其是真菌毒素是我们研究快速检测方法的对象。像近期人们非常关注的黄曲霉素等真菌毒素,它的毒性甚至要百倍于农药残留带给人体的伤害。再比如妈妈们都很关注的婴幼儿奶粉中的板歧杆菌,这种菌对婴幼儿的发育危害很大。   记者:您现在或者将来在研究上有什么打算?   王硕:我们希望快速检测方法在组合上更简便,可以用一种试剂检测出多种有害物。当然,也希望检测过程更简单,灵敏度更高。   日常饮食什么都吃从没检测过   记者:有没有可能,普通市民去菜市场时能随身带着您的试纸去检测一下买的蔬菜是否安全?就像网络上出售的食品安全检测仪或者试纸那样?   王硕:需要强调的是,每一种试纸只能检测出一种或者几种有害物质。如果想检测出更多的有害物质,那就需要试纸和试剂的“组合拳”。目前我们的技术更多地用在质检机构对食品的快速筛查中。网络上卖的食品安全检测仪或者试纸,更多卖的是一个噱头,普通市民极少知道这些仪器究竟是测什么的、该怎么用,更不能保证通过检测的食品就是安全的。   记者:您作为食品安全检测专家,在日常饮食中会格外注意吗?   王硕:我什么都吃,而且自己吃饭从来没检测过。我觉得现在要消除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慌,全社会要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沟通。对个人来讲,就是要吃不同种类的东西。因为有害物对人体产生危害,还有一个量的积累问题。关注食品安全,更应关注我们的环境,因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植物都是在自然中生长的,像最近这样严重的雾霾天气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对动植物的生长同样会产生不利影响,并且最终影响到人类自己。
  • 企业自己鉴定产品逼用户找第三方检测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杨剑 李素)最近,北京的于女士因为在北京华夏典当行购买的一枚和田玉平安扣,平添了许多烦恼&mdash &mdash &ldquo 3&bull 15&rdquo 咨询现场的专家鉴定是阿富汗玉冒充和田玉,而华夏典当行的鉴定专家确坚称为和田玉,但又不能出具鉴定证书。于女士不知道该信谁的。   据于女士介绍,今年1月27日,她在华夏典当行北京崇文门店购买了一个和田玉平安扣,价格是633.6元。平安扣买回后,被自己的一个好朋友看到,提示说这个平安扣不像是和田玉的。   于女士说,买平安扣时就是奔着和田玉的品牌和名气购买的,现在朋友一说平安扣不像是和田玉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久,她恰巧看到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节目中介绍,今年&ldquo 3&bull 15&rdquo 当天,在北京西单商场十里堡店举办珠宝鉴定咨询活动。于女士说,自己拿着在华夏典当行购买的和田玉平安扣来到西单商场十里堡店,请现场珠宝鉴定专家对自己的平安扣进行鉴定,最后得到专家的答复是,平安扣的材质不是和田玉,是阿富汗玉,价值几十元钱。   3月16日,于女士赶紧跑到华夏典当行去说明情况并告知鉴定结果,希望华夏典当行能给自己退货。据于女士介绍,华夏典当行的工作人员却要她出示只有华夏典当行承认的鉴定证书,如果是假的,他们才能退货。于女士气愤的说,我当时购买平安扣的时候,华夏典当行也没有给自己任何鉴定证书,只是开了一张小票(收据)。现在,商家却要自己出示他们认可的鉴定证书?这分明是有意刁难顾客。希望华夏典当行能以人为本,尽快给自己退货。   对于于女士的退货要求,华夏典当行不予接受。4月3日,经双方商定,由华夏典当行安排店内专家对这枚玉品进行现场鉴定。中国质量新闻网投诉中心工作人员在现场看到,华夏典当行北京崇文门店内的鉴定专家再次对于女士所购买的和田玉平安扣进行鉴定,其结论为:此商品是在华夏典当行北京崇文门店购买的, 这枚平安扣的材质为和田玉。但据华夏典当行方面称,因为鉴定专家没有出具鉴定证书的资质,因此,不能给这件玉品开具证书。   对于这样的鉴定,于女士还是心存质疑。双方约定,将一起到第三方鉴定机构鉴定真伪。
  • 布鲁克自己都服了,6种微塑料光谱检测方法全都有!
    ISO 组织9月份发布的ISO 24187-2023微塑料检测方法,这6种光谱检测方法布鲁克竟然全都有:FTIR、 ATR-FTIR、 FPA-FTIR、 QCL-IR、 NIR、RAMAN。这事儿估计布鲁克自己都没想到吧!最快速的微塑料检测技术——QCL激光红外成像(注意:快是QCL检测是真的嘎嘎快,不是您拿到样品到出检测结果快。重要的是样品处理麻烦,花很长时间哟,心细的人能干,累人啊!)最轻松、最高效的微塑料检测技术——FPA红外成像(注意:样品处理那叫一个简单,检测人员轻松啊,糙老爷们也能干,剩下交给仪器吧。这货才是真正的您拿到样品到出检测结果快!)FPA超快速红外成像:LUMOS II拉曼显微镜与成像:SENTERRA II通用型红外光谱仪:ALPHA IIQCL激光红外成像显微镜:HYPERION II
  • 中药多种农药残留 莫要自己坑害自己
    日前,绿色和平组织发布调查报告称,其购自同仁堂、云南白药、天士力、九芝堂等九家品牌药店的多种常用中药材,超过七成被检测出含有多种农药残留。   众所周知,中药材是中医用来治病救人药方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无化学毒害物质,副作用小等特点,一直倍受中国民间用药所青睐,再加上国际上对绿色药品的关注,中医药已经能够出口到国外,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的增加,导致大量的中药材被市场所需要,因此一些中药材被请进了田间地头进行大面积的生产和种植。   在药材的种植过程中,由于中药材的种植者缺乏基本的植保常识.一些药农为了保产增收减少病虫害,进而大量使用各种农药,甚至是国家命令禁止应用于药材上的农药,导致农药过多地残留在药材之上,人为地降低了药材质量。再加上目前我国还缺乏对中药材安全质量的有效监管,检测标准的缺位,致使农药残留超过国际标准几十倍甚至于几百倍的中药材被应用于我国的临床治疗之上,一旦摄入过多就很可能为人体带来伤害。   正如广告中所言的那样“药材好,药才好”,顾名思义只有上好的药材才能做出好药,才能治病救人,残留有大量农药的药材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治疗患者本身疾病的目的,但同时也为患者埋下了其它的健康隐患。长期潜伏在人体内的农药超过一定量后就会导致某种疾病,特别是像甲拌磷、涕灭威等不允许在中药材上使用的农药会使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受到影响,表现出认识能力和短期记忆能力降低。   中药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防治疾病,康复保健一大法宝,。当中药被国际广泛认同,却由于自身的管理不严、标准缺失,导致中药材市场管理混乱,而后又将国人与外国人区别对待,将最好的药材用于出口,农药残留低于国际标准几十百、上百倍的药材留给自己食用,这实在是不能为人所能接受的。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谦让的中华美德,而是典型的坑害自己。   既然我们能够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就也一定能够生产出让自己吃的放心的中药,我们绝不能打着没有标准的幌子来坑害同胞,更不能以此来放纵自己“掩耳盗铃”,将中药变成毒药,用自己的宝物来毒害自己。
  • 质监实验室向老百姓敞开 农药残留自己就能测
    民以食为天,吃的东西安不安全老百姓最关心。今年9月是质量月,质监部门一些实验室的大门也特意向老百姓打开。   近日,杭州市近江东园社区的20位市民走进了市质检院的国家水产品及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验室,亲自体验了蔬菜残留农药的检测和月饼的感官检测。   在检测气相色谱室,专业质检人员给大家演示了一种简单的测试蔬菜上有没有残留农药的实验方法。工作人员先在桌子上摆放了5杯50毫升的辣椒水,给市民发了“蔬菜农药残留速测卡”。这个速测卡有两条3厘米左右的长条形的卡片组成,一条白色一条透明色,在同一端分别都有方行的测试纸。把这个有测试纸的一端浸入水中,大约2分钟。拿起后,再把两端的测试纸放在一起重叠,捏住,大概3~5分钟。如果测试纸变蓝,则这个水里没有农药,如果是呈咖啡色,那么这液体里可能就残有农药。   演示演讲的赵工程师用的是普通自来水做实验,测试卡呈现的是蓝色 而市民测试的几杯辣椒水有的呈现咖啡色,“说明这个辣椒上有农药残留。在家里,你们可以把买来的蔬菜要食用的部分取一点,碾碎,放在少量水里,然后把测试卡放进去,像刚才那样做,就可以得出结果。”   这种测试卡市面上有卖,15元一盒,每盒10条。如果对自己买来的蔬菜不放心的市民可以去试试。
  • 普渡大学李杨洁:坚持自己的心声,相信自己的优势
    科学究其本质就是一种磨练,得益于那些好奇心无限、智慧超然并愿意为世界和个体生活带来真正改变的人们。正因如此,科学界一直不乏杰出的女性智者和先驱,她们为其所在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质谱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女院士、女教授、女专家,还有“硬核”女高管,资深女工程师… 等女性工作者正在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影响着该行业的发展。  身影也许柔弱,但是她们刚柔并济 挑战也许更多,但是她们执著坚守 既是“排头兵”又是“后勤兵”,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她们有泪更有笑。值“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仪器信息网将目光聚焦在这样的一个群体,听听她们的心声。普渡大学博士在读 李杨洁  Instrument: 请分享一下您当初是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的?  答:在博士入学之前,我被能够人为设计创造分子的力量所吸引,在北京师范大学邢国文课题组参与了有机合成荧光探针的本科生科学研究。我在被美国普渡大学化学系录取后, R. Graham Cooks教授课题组的反应加速实验演示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我才真正认识到在分析化学领域发展新的方法对加快科学研究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于是决定一定要投身其中。入组以后,我一直在参与用质谱方法研究液滴化学的机理与应用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液滴气液表面加速的实验证据,并且将液滴化学拓展应用于可控的小液滴药物降解研究。近期,我用质谱方法发现化学反应可在玻璃器皿表面被改变,并用玻璃微粒进行异相催化将反应加速了数百倍。目前,我正在用原位电离质谱技术高通量筛选能够在固液界面上被加速的反应类型并着手撰写毕业论文,在博士毕业后计划加入斯坦福大学Richard N. Zare组继续用质谱研究液滴化学的旅程。  Instrument: 您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障碍或挑战有哪些?遇到困境时,又该怎么办呢?  答:科研工作中一定是失败多于成功的,但也正是其无穷的魅力所在。当有了足够多的尝试探索,总有一定比例的实验可以给予我一定的启发。很多时候,实验结果会说明之前的假设不都是对的,这种时刻用科学的方式静下心来仔细推演,慢慢就会发现问题所在,而如果足够幸运这种所谓失败的实验反而能够带来重要的新发现。正如我们发现玻璃加速的效应,其实就是起源于一次失败的探索,那时我们很吃惊地发现玻璃颗粒可以作为杂质被引入液滴反应体系,而当时这毁掉了我一两年对于气液界面的一整套研究探索。但幸运的是,我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通过这个新的理解设计了新的实验,从而最终发现了玻璃颗粒可以作为环境友好的异相催化剂进行化学反应,并且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Instrument:在2021年“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您想给女性后浪提什么建议?  答:祝愿女性后浪们磨砺出坚韧的内心,相比起外界的声音更加在意和坚持自己的心声,认清并相信自己的优势,不断地探索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真正关爱支持你的另一半,更多地让你的优势和兴趣而不是家庭和生育决定职业选择。去做、去探索、去享受。我能够选择为自己的兴趣和好奇而进行科研创新,相信你也一定能。希望有一天,提起优秀的女性科研工作者,人们更重视女性所做出的事业本身,而不是总冠以“女科学家”、“女教授”的头衔。
  • 流式“女神”王卉:感恩与责任并重,坚强乐观,做自己的女神!
    科学究其本质就是一种磨练,得益于那些好奇心无限、智慧超然并愿意为世界和个体生活带来真正改变的人们。正因如此,科学界一直不乏杰出的女性智者和先驱,她们为其所在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流式领域,越来越多的女院士、女教授、女专家,还有“硬核”女高管,资深女工程师… 等女性工作者正在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影响着该行业的发展。身影也许柔弱,但是她们刚柔并济 挑战也许更多,但是她们执著坚守 既是“排头兵”又是“后勤兵”,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她们有泪更有笑。值“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仪器信息网将目光聚焦在这样的一个群体,听听她们的心声。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王卉老师分享她的科研工作故事。王卉 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副院长级)Instrument:您当初确定科研方向的契机和原因是什么?王卉:其实一路走来都是懵懵懂懂,但是我觉得自己运气很好,总是遇到贵人指点。我本科从事医学,主要感谢我的父亲。因为他觉得我是性格较真的人,具有一丝不苟甚至“古板苛刻”的特质,很适合从事医生的职业。后来研究生毕业选择学习流式,这要感谢我的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江滨教授,在流式还是一个几乎不为人知的年代,看到这项技术的独到之处。他断定这项技术可以帮助血液科医生解决诊断的问题,所以建议我学习流式细胞术,而我也从开始接触逐渐喜欢上了这项技术。尤其是我遇到很多专家老师,他们毫无保留地教会我很多东西,引领我一路走过来,再把我的所学传授给更多的人。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让流式细胞术从不为人知发展成现在的必不可少。其实最主要的是,这项技术操作少,动脑多,特别适合我向我这样脑子、嘴巴灵活性远远超过手脚的人。尽管现在因为团队越来越大,管理的事情越来越多,坐到机器前面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每周一和大家一起出具报告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由衷的热爱和幸福感油然而生。我甚至觉得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就是日常坐在分析电脑前面看着一个个精确的诊断报告从我手里诞生。Instrument:请分享一下您作为女科学家的成功经验?职场成功经验?王卉:这里面只剩下那个“女”字我觉得当之无愧,我从来羞于承认自己是个科学家,更不敢说分享成功经验,只能说探讨心得吧。像我们临床检验工作者,经常会感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因为我们出具的每一个报告,都可能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除了能力以外,细致认真、强烈的责任心是最重要的,临床诊断工作不能够有一点疏忽,甚至是技术上的误差都要尽可能避免,学术上尚存在争议的东西,也要向临床解释清楚。我经常对实验室的同事说我们每年6万份报告,哪怕出来一个错误,我都会内疚一辈子。我从事的这项检测技术进展很快,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除了每天细致认真做好大量的临床工作,更主要的是要不停学习。所以我的生活比较单调,基本上就是学习和健身,当然我特别喜欢购物。我一直信奉一句话,身体和精神,总有一个在路上。人在职场,身不由己,身处现在的社会,尤其在北上广打拼的朋友,生活压力都很大,尤其人到中年的女性朋友的压力更大。在压力的环境下管理时间、管理身材、不断学习、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强大的实力,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Instrument:2021年“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您想给女性后辈们提什么建议?王卉:我对女性后辈们的建议如下:女人如花,要好好呵护,但是不要指望别人来呵护,要好好爱自己。不论什么时候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相信自己,坚强乐观。别低头,“皇冠”会掉;别哭泣,“敌人”会笑。最后在女神节到来之际,我希望所有的女性朋友都永远青春靓丽,一辈子都是美丽高贵的“女神”。专家简介王卉,陆道培医疗集团检验科副主任(副院长级)、信纳克公司CEO&CMO、信纳克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执业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专委会流式专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检验学会血液和体液检验分会副会长;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血液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流式联盟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学组、中国血液免疫学会流式学组、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细胞分析专委会、北京细胞生物学会等诸多学会常委、委员和特聘专家。后记:处于临床市场导入期的流式细胞仪,凭借其独特的检测原理和强大的荧光抗体技术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随着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不断扩大,流式细胞仪将在各种免疫治疗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涉及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细胞的质量控制,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监测患者的免疫细胞。未来流式细胞仪将与组织学诊断,分子诊断等完整的结合在一起,为临床提供一个更准确,更完整的疾病诊断报告。附:  巾帼不让须眉,女性力量历来为社会所关注。在科学仪器及分析检测行业,不仅有令人敬仰的女院士、女专家,还有“硬核”女高管,资深女工程师、女销售、女市场,以及从事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广大女性从业者… … 越来越多的女性工作者正在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影响着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发展。  2021年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界的“她”力量活动,向业界广大女性工作者征集素材。详情戳:科学仪器行业“她”力量活动信息征集表-仪器信息网.docx
  • 得利特拥有了自己的商标
    得利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拿到了商标使用授权书。得利特有了自己的商标。商标(trade mark)是一个专门的法律术语。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在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注册后,称为“商标”。商标受法律的保护,注册者有专用权。注册商标是在政府有关部门注册后受法律保护的商标,未注册商标则不受商标法律的保护。得利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油品分析仪器领域的开发研制销售,致力于为国内企业提供高性能的自动化油品分析仪器和专业化的技术咨询、培训等服务,帮助企业以高效率、精细化管理解决油品检测、设备润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得利特公司整合石化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计量总站等油品方面、仪器方面、设备方的专家为技术班底,集思广益,推出系列精品润滑油分析检测仪器、燃料油分析检测仪器、润滑脂分析检测仪器等产品,得到用户的广泛赞誉。公司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客户就是上帝的宗旨为用户提供专业贴心的咨询培训服务,包括设备润滑咨询服务,设备润滑知识培训,润滑系统方案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第三方油品检测。确保客户解决设备润滑的相关问题! 得利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北京的研发销售中心,吉林、山东的生产加工中心,深圳、浙江、山东、吉林、成都、西安等枢纽城市的服务中心逐步形成完善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体系,我们也将能更好的服务全国各地的客户朋友,专注油品检测领域是我们的方向,打造业内品牌是我们的目标,让得利特员工和伙伴与企业共同发展共赢是我们的原则,同时得利特也愿为中国企业油液检测设备润滑管理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借中国制造2025这个大势,得利特公司愿与员工伙伴和客户朋友一起努力共同发展!
  • 牟一萍:按自己兴趣和热爱做事
    牟一萍的黑色手提包里总放着部iPad,一有空闲她就拿出来玩玩游戏。繁忙的工作让这个爱美术的外企女领导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有大块时间去画素描,于是,“Art Puzzles”(艺术拼图)游戏成为了她的最爱。拼完莫奈、雷诺阿、凡高、达芬奇的名画,她总能获得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你知道吗?当我拼完《蒙娜丽莎》后,我才真正意识到她的神韵美,跟以前的感觉很不一样。”低着头给记者看自己拼画的牟一萍,侧过脸微笑着说。   作为安捷伦科技全球副总裁,牟一萍同时担任化学分析事业部与生命科学两个事业部的大中华区总经理,在这个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全球领先高科技公司里担任如此要职,牟一萍却认为自己一直是个随性的人,从来都是按照自己兴趣和热爱做事。1983年她不顾家人反对报考北大化学系,只是因为喜欢的化学老师说,“如果你都不去学化学,那谁当中国居里夫人啊?”这个喜欢问奇怪问题“刁难”老师的孩子信誓旦旦的保证:“读完大学,我就用碳氢氧三种元素给您合成美味巧克力!”   大学四年,居里夫人已经不是牟一萍奋斗目标,期盼早些走进社会, 在交通部环境监测中心5年,仅仅是因为该工作能够广游各大港口城市。学生时代, 父母总是怕女儿外出不安全,牟一萍大学毕业前只去大连和台州走过亲戚。   该学的学会了,该玩的玩腻了,牟一萍也不喜欢跟新婚丈夫在一个单位工作,打算换个环境。1992年,中国惠普化学分析部想招一个既懂化学又懂环境市场的销售。在一些行业专家的介绍下,牟一萍接到面试电话。通过英语考试和几轮面试,牟一萍最终以《中国环境市场的前景》的小型演讲惊艳了决赛中的所有面试官。   虽然很不适应惠普的一步裙着装要求和复杂繁琐的礼仪,但牟一萍熟悉中国市场和中国人。在入职后不久世行贷款的一个环保项目中,牟一萍并没有像普通销售人员那样只向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介绍仪器性能,熟悉国家贷款项目流程的她先去相关部门了解项目的贷款进度和资金落实的情况,提供给项目负责小组惠普环境分析一体化方案,从容不迫推荐惠普优势产品。   除了懂行业知识和广交朋友外,牟一萍还有着超强的行动力。一次在外地的技术交流会上,她无意中得知有个地表水项目负责人正在北京做项目前期规划,便连夜坐火车赶回北京,直接找到负责人。负责人为难地说,“该项目是国外贷款,合约上指明要用该国的承包商”。牟一萍说,“您明天谈判,我明天早上7点前给您看我们的方案,看看总没问题吧。”牟一萍赶到惠普大厦挑灯夜战,做了几份详实的设计方案,有国内标准做法和国际做法等不同的选择。同时,她也了解到,“并不一定是非要是该国的承包商,只要在该国有厂,从该国进口即可”。负责人看了牟一萍的各种不同解决方案的报价和合同细则,才明白自己被承包商误导了,而且该国承包商在中国根本没有代理点,这就意味着没有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要知道,这是贷款而不是赠款,中国政府以后还是得还这笔钱的。”牟一萍的这句话成为该负责人跟外方谈判时的一句经典引语。最后,该项目采取了惠普的产品。谈判结束后,该国代表问项目负责人:“我想见见惠普的销售,她一直在给你们出主意吧。”   卓越的销售业绩使牟一萍连续获得公司亚太区最高成就奖。1999年,惠普宣布战略性重组计划,其元器件、半导体、测试与测量、化学分析和医疗仪器业务部门独立为安捷伦科技,牟一萍也随之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涯。   2001年,接手北方区业务后,为使公司总部和亚太老总更好地了解中国国情,刚刚学会开车的牟一萍不熟练地驾驶着捷达车,带着老板们去有着黏糊糊墙壁的普通餐厅吃水煮鱼辣子鸡 冒着零下35度的严寒去拜访中科院在东北一家完全没有安捷伦产品的实验室,经常日夜兼程,有时一天连饭都顾不上吃。“我要让他们知道,中国不光有中国大饭店,也有着欠发达的普通地方。”牟一萍说,“我们不能光做政府和企业用户,科研机构也是我们以后的增长点。”   经过深入基层了解到的情况,安捷伦的高层领导深刻认识到:幅员辽阔的中国的确存在多元化的用户群体,安捷伦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的布局还不够,存在配套人员和投资不够优化的问题。这促使公司在接下来召开的亚太区会议上,着重讨论了中国市场布局和产品线情况。随着安捷伦在中国投资的不断加大,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牟一萍带领她的团队实现了高速业务增长,中国市场也一跃成为在公司业务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市场。   2004年,安捷伦有着更加清晰的中国计划。公司亚太区总部战略部署将内地、台湾和香港合并为一个大中华区,从销售、市场到服务覆盖两岸三地。牟一萍成为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部门的大中华区总经理。   新的岗位上,牟一萍有了新的视野,她意识到公司商务和耗材备件供应链上存在的问题,于是在她的积极推动下,2005年,安捷伦将亚太区的商务中心迁往中国,此后中国也有了安捷伦的货运中心和备件库。   2006年,获得两次总裁奖的牟一萍被派去美国总部培训。在向美国团队学习的同时,她也提出了自己对中国市场的想法,有两条产品线的方案就因为她的想法而改变。8个月后,她呈现给公司高层的《2007—2009年安捷伦中国市场规划》是一份从人才、投资、布局等面面俱到的未来畅想,受到广泛赞誉。   学习期间,牟一萍发现美国的用户卓越中心很棒,回国后,她说服一向谨慎投资的高层主管特批,建立了大中华区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的用户卓越中心,该中心在此后氯霉素、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安捷伦赢得了不少赞誉。   2007年后,由于业务的迅猛增长,安捷伦大中华区从亚太区独立出来,成为与美洲、欧洲同级别运作的业务地区。在优化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事业部大中华区组织框架的基础上,牟一萍带领的中国团队再次以骄人的业绩,在安捷伦全球市场业务中名列前茅,化学分析业务一举超过美国,创造业界传奇,牟一萍领导的100%本地化经理团队在安捷伦历年“用户满意度”、“领导力”调查中高居榜首。2010年4月,牟一萍被擢升为安捷伦公司的全球副总裁。   “人生就像双手玩五个球”   ——访安捷伦科技全球副总裁牟一萍   《商务周刊》:您所负责的安捷伦大中华区业务取得飞速发展,在管理团队方面,您有怎样的心得?   牟一萍:中国这几年环境、食品、医药、化工检测业务增长很快,我们也抓住了机遇,所以业务突飞猛进,组织机构也迅猛扩大,我们从第一线提拔了很多经理。我告诉他们,我们跟政府机关不一样,政府的一个司局级职位是限定的,前面的人没退休离职,后面的人很难有提升机会, 就是所谓的职场天花板。但我们安捷伦只要业务做得好,职场天花板自动上移,我们有得是上升的空间。我跟我的团队强调,我们的DNA是得把业务、用户、团队这三个猜彩球用两只手在空中抖动,并保证完美的和谐。   《商务周刊》: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在为就业头疼,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就业的机会太少,安捷伦在培养中国本地人才方面有怎样的安排?   牟一萍:我们每年也从学校招聘优秀的学生。我们跟北大等学校有实习生计划,在他们实习期间,我们也能观察哪些孩子比较适合安捷伦。最近北大的老师不乐意了,“自从去你们安捷伦实习了,就没人想当科学家了”。我们是化学分析业界第一个做校园招聘进行员工血液补充的。刚开始,我们在西南地区不容易招到优秀学生,因为当时那里业务不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地区好。这就是一个增长点啊。那里不好招学生,就说明那里业务做得不好,得改进。我们现在不光是人才本土化,还是省会化了,看着他们的成长非常欣慰,就好像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画。   《商务周刊》:作为成功的商业女性,你对正在职场奋斗的女性有什么建议?   牟一萍:第一,我觉得人一定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一定要自信,要激情,有自己的主见。我自己是追求完美和成就感的典型。   其次,也得人缘好。我一直觉得自己比较幸运,读书的时候就遇到很多德才兼备的老师,工作中也遇到很好的领导、同事和客户。最重要的是以诚待人,在面对客户的时候,不是跟他们推销最贵的产品,而是告诉他们什么是最合适的。现在,很多客户都把我列入了他们的朋友圈子。   再次,其实人生还是个综合实力的问题。我觉得人生就相当于空中的5个球: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精神,我们得努力平衡不让它们掉下来。我是把工作当做艺术品来做,我每周都会游泳,也会抽时间陪家人旅游,与朋友聚会、看话剧、看球赛,调整我自己。
  • 自主创新,走我们自己的路——访2005 BCEIA金奖仪器研发者景士廉教授
    第十一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BCEIA)已经在2005年10月23日于北京胜利落下帷幕。在本次分析仪器行业盛会中,不仅展出了当今全球最高水平的分析仪器,而且还针对国产分析仪器厂商顺利地评出了本届BCEIA金奖,有8个国产厂家的10台仪器获得了本届BCEIA金奖。其中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GC-4400型便携式光离子化气相色谱仪在BCEIA金奖评审过程中第一个被审核,还用该仪器对展览馆的空气质量进行了现场测定。本网新闻“2005 BCEIA金奖获奖仪器及其生产厂商列表”报道出来以后,有网友评论“东西电子获奖产品是科技和知识的结晶,产品的科技含量确实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情况,本网“人物专访”栏目责任编辑(以下简称“Instrument”)专门访问了该产品的研发者,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景士廉教授(以下简称“景”)。  Instrument:景教授,首先恭喜您的研发成果GC-4400型便携式光离子化气相色谱仪获得了2005 BCEIA金奖,您的感受如何?  景:我的这台仪器获得了2005 BCEIA金奖,我非常高兴。BCEIA是我国分析行业的盛会,得了这个金奖,也就意味着这台仪器得到了分析行业专业人士的认可,这是作为一个分析仪器研发者最高兴的事。在BCEIA评审的时候,我们这台仪器是第一个被考核的,当场测定了北京展览馆大气中苯系物含量,当时展览馆的空气质量很不好,苯、二甲苯都超标。   环境分析、检测仪器发展的动力,来自环境科学的要求。环境科学的特点决定了环境分析、检测仪器特征;现代环境科学要求分析、检测的是大量基体中浓度越来越低的化学物质,而且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因此,一种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的全部价值在于它的灵敏度、分辨能力、速度和性价比。GC-4400型便携式光离子化气相色谱仪就是适应这种要求研制生产的。该仪器性能卓越,多项创新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应用范围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应用将把我国环境分析化学事业推向更高的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Instrument:景教授,很多网友都很关心便携式光离子化气相色谱仪的技术,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吧。  景:好的。该产品是集光谱学、电真空技术、精密机械、新材料、新工艺、电子学、集成电路、计算机、色谱分析等多种学科交叉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追求高灵敏度,达到了0.3ppb级别,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该仪器利用光离子化检测器对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检测,采用标准添加法定量,和其它色谱一样依靠保留时间定性,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配制不同的色谱柱,仪器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有比较可靠的保证。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实验室常用的气相色谱仪,是对实验室用气相色谱的一个补充。其主要特点是:  1、利用光子实现样品离子化,光源寿命长,无放射源。真空紫外光源的光子能量为10.6eV,大部分有机化合物的电离电位都在9eV到10eV之间,永久气体在12eV以上,这样在测量过程中,永久气体没有响应,有机化合物就可以测定出来了;  2、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检出限达到0.3ppb(苯),线性范围为105以上;  3、无需氢气、助燃气体和高纯氮,只用空气,安全系数高;  4、无需吸附-热解析,直接进样分析;  5、水中有机挥发物分析,无需吹扫-捕集装置;  6、重量轻,机动灵活,适于应急监测和现场分析;  7、非破坏性检测,可进行二次分析、检测;  8、本质安全;  9、由笔记本电脑进行数据处理。   Instrument:景教授,那该产品的关键技术是什么?和其他同行业同类产品相比较,如何?  景:该产品用的检测器是光离子化检测器(PID),其核心技术在于真空紫外光源。我们在这块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我们的工作,我们已经做到了光源寿命3000小时以上,灵敏度达到0.3ppb的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对于一些关键技术,我们正在申请专利。  便携式气相色谱仪除了光离子化检测器外,也可以用别的检测器,国内外同行业也有很多用的是其它检测器,比如氢火焰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氩离子化检测器、热导检测器(TCD)等,但这些检测器我认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  FID:需要三种气体,载气、可燃气、助燃气,体积大,比较危险,它的灵敏度和光离子化检测器相比相差2个数量级;当然,氢火焰检测器实验室用的比较多,技术成熟,也有很大的优势,上海精密就利用氢火焰检测器研制成功了GC190 微型便携式气相色谱仪,也很有特色。  ECD:在国外比较流行,但它有放射源,本身是个污染,不符合我们国家的环保政策。  氩离子化检测器:有放射源;背景、基线漂移、噪声、检出限高;只有ppm级有机挥发物分析能力;且必须采用吸附-热解析对样品富集;吸附剂多次使用,回收率随之变化。  TCD:灵敏度太低,只能做到ppm级别。  我们的这个产品,不但具有高的灵敏度,可靠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而且有强大的技术保障支持系统,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和低廉的价格。  Instrument:该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突出优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又是什么呢?  景:该产品最突出的优点就是灵敏度高,达到0.3ppb。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居室内空气污染监测、苯、甲苯、二甲苯、氨等检测、食品安全、国防、防化与反恐战争、导弹推进剂、航空与航天、科学研究与新品开发等各个方面。  当然,任何产品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待进一步完善,GC-4400型便携式光离子化气相色谱仪在今后还要在升温程序、自动化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比如在这次松花的江污染事件中,主要测定的是水中的硝基苯含量,硝基苯的挥发性比较小,目前这个状态,GC-4400就无法测定硝基苯含量,这还需要改进,我们也正在研制当中,使这个产品有更广泛的应用。   Instrument:景教授,您从1997年开始该产品的研制,2004年,东西电子技术研究所将该产品产业化了,那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目前的市场反应如何?  景:北京东西电子技术研究所非常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工作,现在拥有一支70余人的研发队伍,大约占到全公司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一,40余个项目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并且已经自行成功开发生产了一系列具有高科技技术含量的分析仪器产品,如:煤炭行业专用的色谱仪和在线工业色谱分析仪、火焰/石墨炉可快速切换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四极杆质谱仪等。我和东西电子的合作是从2004年开始的,那个时候我的这个研究成果已经基本成熟了,到东西电子以后,也充分利用了东西电子的一些现有的技术,比如工作站系统等。同时,为了使该产品更加完善,也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改进,如加一些吸附-热解析的东西,经过实验证明,这些是不需要的,就算是走了一些弯路吧。2005年,我们实现了产业化,将该产品正式推向市场。  目前,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开端是良好的。国内市场,该产品已经有些供不应求的局面,用户反应良好;即将召开的2006年美国PITTCON展览会,东西电子技术研究所将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最新产品,其中GC-4400型便携式光离子化气相色谱仪也会亮相在代表当今世界最新的分析仪器技术水平的PITTCON大会上。   Instrument:景教授,既然我们刚才谈到了松花江污染事件,那就这个事件,我们也请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景:松花江污染事件发生以后,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筹资几百万元资金购置可以对水和食物中苯、硝基苯含量检测的色谱仪器以确保松花江沿岸居民的食用、饮用安全。东西电子也根据黑龙江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求,展开了分析松花江流域水质污染的实施工作,并把6台东西电子的GC-4009水质检测气相色谱仪提前送达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受到了好评。这一方面说明各个方面很重视这个事件,抓的都很紧,同时也暴露了我国在应急监测上存在的极大问题。就分析仪器,我谈三点我自己的观点:  一是分析仪器重复购置,开机率低,大量进口仪器的闲置。我认为这样是很不应该的,仪器是可以共享的。就拿用于应付突发事情的分析仪器来说吧,一台进口的便携式气相质谱联用仪器要200多万,一台便携式气相色谱也要40-50万,我认为这样的仪器我们国家有十几台就够了,有了突发事件拿出来使用,平时各个单位共享,多了对于国家的资金是严重的浪费。   二是仪器国产化。我们的国产仪器和进口仪器相比较,是有一定的差距,但不至于不能用。很多人都在埋怨国产仪器不好用,买就要买进口产品,其实很多时候仪器故障和仪器使用者的素质及技术水平是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在这呼吁国内分析仪器用户仪器国产化!   三是加快我们自己的技术研发。我们国家目前分析仪器行业的整体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实际也是整个科研水平与国外差距的体现。要缩小差距,最重要的是要自主创新,研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最终产业化,服务于社会,走我们自己的路。可喜的是,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仪器生产厂家和一些仪器研发者个人的事了,政府最近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发改委对中国分析仪器企业的产业化项目就体现了这一点。  当然在其他方面,如整体管理,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生产工艺等方面,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提高,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很努力去做,中国的仪器仪表业就会蓬勃发展!  采访结束了,深深地被景教授这种“悠悠科学情”打动。景教授从1997年就开始了便携式光离子化色谱仪的研究,到如今实现产业化已经整整8年,在这8年当中,景教授一直被科研经费以及其他阻碍因素困扰,可他始终坚持着,持之以恒,没有名与利,只是想着研制出的产品能够代替进口产品,中国人能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分析仪器。   联系电话:010-58561525/26/27/28  电子信箱:info@ewch.com.cn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大厦1212室  邮编:100035
  • 坚持自主创新,做好自己的事——简智SERS拉曼光谱增强技术
    近日,《人民日报》刊文《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好》,文中指出:“一项项落后、一次次封锁,却成就了一件件科技自立、创新自主的传奇。”作为正在从工业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经济体,中国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占领世界产业链价值链位置的高端,必须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走自主创新之路,实现战略性突破,才能保证重要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安全。作为中国本土民族品牌,专注拉曼快检行业的简智仪器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科技自立,在拉曼光学快检领域展现中国品牌应有的实力。回顾近几年拉曼光谱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SERS表面增强技术的突破。使用SERS技术,可以实现拉曼信号超万倍的增强,使得原本很弱的拉曼散射,在测试痕量物质时变得可行。本着中国本土民族品牌自主创新的企业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在2019年1月的新品发布会上,简智仪器发布公司第一款产品级的SERS增强芯片。该款SERS增强芯片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可用于食品安全、生物医药、毒品爆炸物等众多领域的痕量检测检测。在芯片的核心区域上,简智仪器制作了纳米级精度的有序点阵结构,使光散射得到光子级别的均匀控制,从而让待测分子的拉曼特征信号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而不失真。为了增强这款芯片的普适性,让它对不同类型、不同状态下的分子都能做到精准捕捉、精确呈现,简智仪器对阵列的构型、点阵间隙距离参数等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用最为先进的组装技术原位实现。最终在这款芯片上,不同分子可以在点阵微结构的不同作用部位得到信号增强,使得这款芯片能广泛适用于不同领域和场合的快速检测。这款芯片的应用性能总结来说有以下优点:1.灵敏度高:对于绝大多数分子,这款芯片的增强灵敏度达到5个数量级以上,可以做到痕量检测。2.重现性强:芯片的结构和先进的工艺技术使得它在检测中表现出高度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批间测试差异极小。3.适用性广:应用这一款芯片可以解决不同样品的检测需求,极大提高了检测的便捷性。4.识别性好:由于光子级别的散射控制,拉曼特征信号可以被准确呈现,使待测物可以被精准地识别出来,给检测带来便利。此外,简智仪器还研发了新型表面增强SERS试剂,这是简智坚持不断创新研发,经改进后的第3代试剂,包含6种常规型号,其中4种金胶,2种银胶,具有适用范围广、高稳定性及特异性等特点,适用于食品安全、生物医药、物质表征等领域。简智仪器始终与千万中国本土民族科技企业一样坚信,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好,简智将继续专注拉曼快检领域,坚持自主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科技力量!
  • 【中国梦· 践行者】中国质谱行业领头人周振:做中国人自己的质谱仪
    p   大洋网讯 20多年前,周振就决定把自己的名字和“质谱仪”紧紧地联系起来,“这就是我的梦想”。20世纪90年代,在德国深造的周振研制出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分辨率达到20000,为世界最高水平。2000年他成功将高分辨技术引入国内,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少数具有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研发能力的国家之一。 /p p   这18年来,周振认真做到了一件事:把这一技术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内逐年扩大的质谱仪市场一直为国外公司全盘垄断的局面。“不过,现在也只能说‘撕开了一条小口子’。”周振很清醒:“现在国家每年对质谱仪的采购仍有98%依赖进口,我们只占1%。”周振谨慎地谈到未来:“十年之后,我们希望这一份额提高到20%,逐渐进入全球前十质谱仪企业的行列。”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今年49岁的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创办人周振习惯性轻蹙着眉头,每说一句话都要认真琢磨片刻,遇到突发的灵感,他会马上找到纸笔,像小学生一样趴在那里仔细记录下来。办公室里最显眼的,是周振的满头华发,和挂在墙上的“锲而不舍”四个大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88c72a0a-f0e2-43b8-b801-b71a39f9b70e.jpg" title=" 152661973377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周 振 /span /strong /p p    strong 十年“磨出”一款产品 /strong /p p   如果不靠“锲而不舍”的精神确实很难走到今天,“我们从2002年开始前期调研,2006年开始制造,到2013年推出市场,一款PM2.5飞行时间在线源解析质谱监测产品,用了十年。”周振说,他们研发推出一款产品的周期最快都是七年。当他2004年回国时,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行时间质谱仪产出基本上还是“零”。 /p p   在周振看来,当时的这一现实状况都是意料之中。“质谱仪研究技术难度高,市场应用范围比较专业,研发周期长,极少人愿意投入。” /p p   这是一个提升国家科技实力,打破技术垄断,但不能短时间快速产生利润的行业。周振感叹,比起现在一些急剧发展的行业来说,他现在下的功夫更多是在积累核心竞争力、培养行业人才上,“赚的是‘慢钱’”。 /p p   “质谱仪是什么?可能现在很多人都不懂,放在十年前不懂的人更多。”周振说自己带回国的核心技术就是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原理是由离子源产生的离子经加速后进入无场漂移管,以恒定的速度飞向离子接收器 通过测量各种离子到达飞行管的飞行时间,就可以得到离子的质荷比(m/z值)。飞行时间质谱仪具有可检测分子量范围大、扫描速度快、仪器结构简单等优点。” /p p   他举例说,他们正是基于这一技术,花十年时间研发出来PM2.5在线测试检测质谱仪,就可以快速测出PM2.5的来源。 /p p   2017年,他们又推出了一款花了七八年时间自主研发出的快速微生物鉴定质谱仪,可用于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药物、聚合物等分析领域。 /p p   strong  从没想过要办“绿卡” /strong /p p   20多年前,周振就清醒地告诉自己,出国只是路径,“最后肯定是要回来的”。周振毕业于厦门大学,在学校时,受到老一辈质谱专家和教授的影响,他觉得,自己要坚定地走研究质谱仪这条路。 /p p   “在国外读书期间,我没有一刻动摇过‘一定要回国’的想法。从来没想过要办‘绿卡’之类的事。”周振说道。 /p p   德国吉森大学读物理学博士期间,周振得到了无网反射飞行时间检测器发明人H. Wollnik教授和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检测器发明人A. Dodonov教授的指导,在2000年成功研制出了分辨率达20000的高分辨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质谱仪,技术指标为当时国际同类仪器的最高水平。 /p p   从那时开始,他预感回国的时机到了。他一方面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一方面开始研究中国的质谱仪市场,同时也在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上寻找自己的“落脚点”。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周振感慨,最后让他启动回国的“临门一脚”,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傅家谟院士“踢”的。“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唯有傅家谟坚定地相信我回来一定会做成。”这种信任的“魔力”,直到现在谈起来,都让他心潮澎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5a10e359-f988-4b2c-b9ce-588149ad689d.jpg" title=" 1103007a-bb1a-4050-8f73-f5c10be8df7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三代质谱人,后排左二为周振 /strong /span /p p    strong “不少人觉得我疯了” /strong /p p   和造质谱仪一样,周振是一个喜欢把事情考虑得比较全面、精细的人,对于归国创业的困难,他估算得比较充分。首先是资金的问题。 /p p   周振记得当时出去找投入,“不懂行的人,转身就走了 懂行的人,一听说是做质谱仪,往往一脸惊讶地反问,你这至少都要投资一千万元以上吧?摆摆手就走了。”有一次,一个投资人听说要千万元投入和十年时间,“背地里怀疑是不是遇到了骗子”。 /p p   直到最后得到广州科技风险投资一笔500万元资金的助推,压力才慢慢缓和,“当时,的确有不少人觉得我疯了”。虽然周振对回国创业做了充分的准备,以防材料不齐全还特意带回来几大箱零部件。 /p p   不过他没想到,有些“坑”防不胜防。“就拿一个简单的材料来说。因为我们的仪器要抽真空,这就要求零部件的表面要非常光滑,只要有比头发丝细十分之一的划痕,我们的产品就会出问题。”周振说,“划痕事故”是不允许发生的,“所以,我们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培养上游企业。” /p p   同样难办的是:缺人。最初的研发团队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草台班子”小作坊。筹不到资金,周振凭着最初的100万元就开始干了起来。 /p p   “这100多万元还不够买齐一台质谱仪的所有零部件,以当时的实力去做质谱仪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周振说,缺钱买设备,更没钱请人。 /p p   当时公司上上下下加起来就是五个人,除了他自己,还有四个人:两个学生、一个助理,一位退休的老技工。公司常常发不出来工资,食堂就开在周振家里,“请了一个阿姨做饭”。每个来应聘的员工,周振都会事先告知,“这是一场长跑,要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很多人一听他这样说,直接就吓跑了。“当然,经过这道检验,坚持留下来的几个年轻人,现在都成了行业的技术骨干。” /p p   把高端质谱仪卖到美国 /p p   在业内都知道,2017年周振把一台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卖到了美国市场。这是一家美国的科研机构,当时在全球市场进行采购。周振说,负责采购的研究人员正是这款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原理发明人的学生,“可以想象他们的要求非常高。”周振说,“全球总共能做这台仪器的只有两三家,能够批量生产的只有我们一家。” /p p   “最终他们通过国际学术论文上的线索找过来的。”周振说,“他们没想到中国还有这样一家企业”,经过仔细的技术考验,周振最后拿下了这个订单,成了第一台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制造”高端质谱仪。 /p p   “虽然只卖了一台,也不是批量生产,但科技部认为这是一个‘零的突破’,20多万美元的仪器出口的不多。”这件事令中国的质谱仪行业颇为振奋,不过周振心里明白,“我们生产的这款质谱仪,质量上比国外好,但售价却低了不少,走‘低价’路线也并不是未来要走的路。” /p p   “我头脑从来没有发热膨胀的时候。”周振平日里不苟言笑,似乎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时刻提醒。周振说,现在只是打破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要发展自己的民族品牌,推动国内质谱仪器行业良性发展,还要靠几代人的努力。 /p p   对自己企业的发展,他说:“现在的产值是一亿元,五年之后希望能达到五亿元。一个不争的现实是,国家每年百亿元的采购量,依然有98%来自进口。希望十年之后,我们能占到20%的份额。” /p p   记者手记 /p p    strong 人一定要有理想 /strong /p p   周振带领的团队已经从4人组合,50平方米办公场地发展到现在的240名员工,100多名技术人员,占地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区。他有意把自己办公室设在离两个仪器生产车间最近的地方。巧妙地构成了一个“实现理想”的空间格局: /p p   从周振的办公室推门出去,不到五米就是第一个生产车间,里面装着正在构思的“酝酿品”、还未完成的“半成品”、即将完成的“调试品”。而与之相邻的生产车间则是已经推出市场的“成熟品”。这些散落成堆的零部件和材料,在周振的眼里,就是一个理想出发的地方。 /p p   就像2004年来到广州时,开启了实现梦想的旅程。周振的公司搬过两次家,“开发区发展到哪里,我就搬到哪里。”每次换地方,他都是最早“落户”的几家。故事说回到他的大学时代,这里是他最早播种理想的地方,“人不能光靠理想活着,但一定要有理想”。 /p p   “觉得听起来好像很虚,但当事情走到尽头的时候,其实就是这样。”周振说:“当一件事情需要理想的时候,一定是长期的追求,很重要的追求。” /p p br/ /p
  • 火锅添加剂是难以检测还是懒于检测?
    一周前,媒体爆出火锅原料是由火锅红、飘香剂以及辣椒精等若干化学原料组成,人们喜爱的火锅竟是化学锅,消息震惊国内。火锅市场涌现信任危机,仅仅中烹协昨天回应称纯属谣传,时至今日还没有权威部门正式对其原料性质作出定性和公布检测结果。面对记者的质疑,检测人员辩称“食品添加剂种类太多难检测”。(扬子晚报12月23日)   细心的网友搜索到中烹协回应者中主要负责人是北京一家知名火锅连锁企业的老板,这种回应的真实性就打了折扣,引起民间的怀疑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相关部门的漠然态度令人忧心,竟然以“食品添加剂成分复杂难检测”为由来搪塞民间的质疑,以此推脱自己的监管责任。   食品的监管工作工商、技监和卫生等部门都有权限触及,媒体已经捅开了盖子,相关部门应该立马行动才是,令人遗憾的是这只是媒体一边热,相关部门不仅无动于衷,还为自己的失职寻找借口,甚至互相推诿,过后也不进行弥补。面粉增白剂已经让我们纠结不已了,为了保护增白剂,国人的身体健康委屈靠一边去。难道说火锅原料也要如此步其后尘么?呜呼,我们的身体健康啊!   其实早在几年前坊间就有人怀疑火锅底料有问题,作为负责任的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有所警惕,积极主动进行检测,以消除民间的疑问。火锅底料盛行了这么多年,居然没有部门对其进行检测,任由那些有毒的食品添加剂进入消费者的体内,那些有权力进行监管的部门难道不为自己的缺位感到羞愧吗?众所周知,职能部门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工商管销售,卫监管入口,技监管检测,三个部门居然管不了问题食品添加剂,这是对社会的一个极大讽刺。   火锅市场的信任危机究竟是谁造成的呢?就是因为相关部门不尽责造成的,火锅市场的信任危机说到底就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信任危机,是公信力的信任危机。如此看来,火锅添加剂不是什么难以检测,而是相关部门懒于检测疏于检测罢了。这是惰政惰政的表现,不能容忍的事情司空见怪,才叫真正的悲哀。   再多的成分,只要相关部门将工作落到实处,是不可能不能检测出结果来的,何况现代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检测几十几百种食品添加剂已经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像火锅红、飘香剂和辣椒精等添加剂是明令禁止生产和销售的,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冷眼旁观,这些有毒的添加剂能够大行其道吗?要想杜绝问题食品添加剂流入市场,只有靠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严密监控,哪一关口出现纰漏就会给黑色商人以可乘之机。   问题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销售受责轻微,使用添加剂的火锅店也没有被追责,违法成本太低,甚至没有,加上制度和监管滞后,在利益驱动下,黑东西被疯狂的漂白,堂而皇之的上市进店,肆意残害人们的健康身体。无数次的食品安全事故难道还不足以令监管部门警醒吗?安全事故,社会之痛、人心之痛啊!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根极敏感的琴弦,民众站在弦上成了惊弓之鸟,敏感的神经一次又一次被绷紧,再也禁不起问题食品的折腾和伤害了。如果监管部门继续这样漠视不理的话,民众真不知道还能吃什么!
  • 中国碳收支有了自己的评估系统
    11月23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科考分队宣布,他们成功研发了完全自主的“贡嘎”(GONGGA)大气碳反演系统(以下简称“贡嘎”系统)。这是“全球碳计划”2022年全球碳收支报告首轮脱颖而出的大气反演系统。  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全球碳收支评估中的角色,由数据贡献者向大气反演领域引领者转变。  专家表示,“贡嘎”系统作为首个获得“全球碳计划”认证的我国完全自主的碳收支综合评估系统,扭转了我们对全球及中国碳收支评估依赖国外反演系统的局面,增强了我国在碳收支评估和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  用自己的模型说清“碳收支”  “全球碳循环有两个关键科学问题:一是碳汇分布在哪儿,二是碳汇如何发生。”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简称青藏所)研究员朴世龙指出,准确回答这两大问题,有助于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和机制,更有助于制定碳补偿和减缓政策。  基于这一背景,2001年,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联合发起了“全球碳计划”,旨在对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全球收支进行评估,以期解决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问题。  自2007年起,“全球碳计划”开始发布全球碳收支年度报告。项目组将国际上各研究团队提交的反演结果与全球40多个基准站点观测的大气二氧化碳年增长率进行对比,并用基于洲际飞机的高空独立观测加以验证,达到精度要求后方可入选全球碳收支年度报告。其成果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第六次评估报告以及国际气候变化政策制定的科学基础。  朴世龙介绍,传统全球陆地碳汇估算方法以野外调查为主,探测量少,难以捕捉到碳汇年际连续变化,更重要的是,缺乏“unhealthy(不健康)”生态系统碳源汇的监测。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学家研发了更为先进的“大气碳反演系统”。  “贡嘎”系统研发骨干、青藏所研究员田向军介绍,大气碳反演系统是基于大气传输模式模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清单估算自然碳汇的重要手段,能够实时估算全球和区域尺度陆地与海洋碳通量大小、评估全球碳收支。  “我们早期利用国外的模型估算我国生态系统碳汇量。几年前,美国模型估算碳汇量结果比英国模型估算结果减少了50%左右,误差非常大。”朴世龙说,我国科学家过去在“全球碳计划”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基础数据的贡献者,尚未拥有自主研发的碳收支评估模式,因而限制了在全球碳收支报告以及气候政策制定中的话语权。  在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支持下,朴世龙带领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科考分队开始研发自主大气碳反演系统,期望用我们自己的数据、方法和模型,说清楚我们自己的碳收支。  “我们不仅要做全球尺度的二氧化碳源汇评估,而且希望通过更高精度观测数据了解青藏高原碳源汇,为我国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国际影响力。”朴世龙说。  自主系统“牛”在哪儿  “取名为‘贡嘎’,就是为了与青藏高原科考更为贴近。”田向军说。  “贡嘎”系统在“天河”超级计算机上部署运行并得出数据,经“全球碳计划”独立评估验证,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观测的大气二氧化碳增长率相比,其反演结果和观测之间的均方根误差最小。  与国际其他反演系统相比,“贡嘎”系统有三大优势和特点。  田向军表示,首先,“贡嘎”系统所采用的NLS-4DVar是本年度全球碳收支评估所有大气碳反演系统中唯一兼具集合与四维变分方法优势的系统。其次,系统设计了独创性双通道优化框架,实现二氧化碳通量与浓度误差的有效分离、联合同化,确保系统的反演精度。再次,系统可灵活转化为国产碳卫星验证平台,贯通碳卫星设计、发射与应用的全流程技术链条,可实现碳卫星载荷指标与“贡嘎”系统反演精度的有效联动。  “贡嘎”系统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充分认可。11月11日,“全球碳计划”发布了《全球碳收支2022》报告,中国、法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大气碳反演系统贡献了陆地和海洋碳汇的全球分布数据。其中,“贡嘎”系统成为首轮入选的4个先进国际系统之一。  “全球碳计划”执行主席Josep Canadell指出,“贡嘎”系统为本年度碳收支计算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科考队还利用“贡嘎”系统,提出了优化、经济布设观测站点的思路,为建立温室气体综合观测平台以实现青藏高原碳收支准确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贡嘎”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田向军介绍,团队将在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支持下,基于“贡嘎”系统兼容性设计,构建全球-全国-高原“贡嘎”多要素(二氧化碳和甲烷)反演体系,包括构建区域“贡嘎”系统、聚焦青藏高原碳汇评估,同时利用区域“贡嘎”系统开展全国自然碳汇综合评估,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全球碳收支评估,增强中国系统与中国数据的国际影响力。  2023年,“贡嘎”系统将第一次在全球碳收支盘点中发出“中国声音”,为我国进行“碳中和”核算和国际气候履约谈判提供有力的科学工具与数据。
  • 浙江首个国家基因检测中心落户宁波 基因检测含80多项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像影星安吉丽娜朱莉一样容易患上乳腺癌?想知道为什么有人喝酒千杯不醉,自己一杯就倒?今后,这些都可以在家门口通过检测基因来寻找答案。  昨天下午,省内首个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在我市挂牌成立,该中心目前已经开展了80多项基因检测,涵盖癌症、产前筛查、传染病等领域。该示范中心落户宁波后,宁波人做基因检测的时间周期有望缩短,费用也将大幅下降。  在家门口就能做基因检测  基因和人们的生老病死息息相关。很多人了解基因检测是因为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朱莉。2013年,她接受了基因检测,查出自己的乳腺癌患病风险高达87%,而她的母亲就是因为卵巢癌而早逝。后来安吉丽娜朱莉通过乳腺切除手术,将自己的患癌风险降至5%。一时间,基因检测引来无数关注。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基因检测来关注自己的健康。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全国第一批共27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由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宁波美康盛德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承建的宁波市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成为其中之一。据悉,这也是浙江省内首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今后,宁波人也可以在家门口做和安吉丽娜朱莉同样的乳腺癌基因检测。  “目前的基因检测市场鱼龙混杂,费用和标准都不统一,这都影响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成立后,宁波市民做基因检测不用再往外地跑,在当地就能为宁波市民提供更精准的基因检测。”宁波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主任金惠铭介绍,基因检测的作用,一方面是可以提前预知自己患某种疾病的风险有多高,提前预防 另一方面就是已经患病后,可以通过基因检测,了解到采取哪一种药物精准治疗效果会最好。  据了解,省内首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落户宁波,一方面是因为宁波的相关实验室硬件过硬,而且宁波有国内首个临床病理检测中心,病源丰富,能起到示范效应。  耳聋基因、老年痴呆基因都能检测  昨天成立的宁波市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一期,位于宁波市鄞州区,面积共计2200平方米。目前实验室已开展80多项基因检测项目,包括48 项无创产前筛查与个性化用药基因检测项目,如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以及与南方基因中心合作开展个人疾病易感基因37项,包括肝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基因检测等。其中,有20多项基因检测项目是在宁波地区首家开展,如耳聋基因、老年痴呆基因、无创产前筛查等。  “比如就像安吉丽娜朱莉做的乳腺癌21基因检测,目前市场上的各类检测机构报价在1万元左右,而且拿到报告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今后在宁波当地检测,费用预计至少降低两成以上,拿到检测报告的时间也将缩短到一周左右。”金惠铭介绍,基因检测技术在重大疾病的预警、预防、预后及个体化诊疗等方面日益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宁波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项目建设的推进,还将开展更多的基因检测项目。
  • 专家称地沟油检测方法只对检测机构公开
    6月15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放日接待了30多名公众,有关专家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热点答疑。其中,关于公众个人能不能检测出地沟油,国家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检测方法不适用于个人,但对检测机构公开。该负责人还表示,地沟油重在源头管理,检测方法只是一种补充手段。当前,中心已经有7种方法可以使用,准确率较高。   据介绍,去年卫生部和评估中心在征求意见后,来自农业部、卫生部等多个部门的专家,确定了30家单位的方法参加最后的考核工作。在这过程中,要求检测方法不能把正常的油误判为地沟油;检测率要有较高的准确性,要有足够的灵敏度。因为当前地沟油种类繁多,有老油,甚至有从下水道淘出的油,因此必须要识别这些油的特质   据悉,目前中心已经确定了4种仪器检测方法和3种快速筛选方法,准确率比较高。(新京报)   地沟油检测方法为啥不适用于个人?   经过不止一次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方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几欲给人造成错觉:检测地沟油属高精尖科技,简直比神九飞天还难。现在,7种方法终于尘埃落定,却只对检测机构公开,“不适用于个人”。   地沟油检测方法为何“不适用于个人”?或许,是因为检测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普通人不具备这些条件吧。这种可能性比较大。业内早就流行一句话叫“油掺油,鬼见愁”,意思是说好油里边掺杂劣质油,普通人很难分辨。但同时似乎也不能完全排除另一种可能:不让老百姓个人“掺乎”地沟油检测,是为了避免人多嘴杂——你也检测、他也检测,政府部门和检测机构的权威岂非要遭受挑战?这边刚检出问题、那边的盖子也捂不住了,万一形势“失控”咋办?果真如此的话,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地沟油问题之严重、之广泛。   这倒并非我妄加猜测。否则的话,为何检测方法只对对检测机构公开,而不向全社会公开呢?公众之所以希望自己也能了解检测方法,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实在是被包括地沟油在内的问题食品给害苦了。同时,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让监管部门和检测机构的公信力也受到了影响,消费者已经开始尝试自力更生、自我保护,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学生检测蘑菇、化学老师勾兑“化学果汁”等事件轰动一时的根本原因。有人甚至总结说,在中国要想过好日子,就得把自己培养成各种专家:法律专家、维权专家、食品安全专家……如果监管部门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如果食品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消费者才不会费力费神去打听地沟油检测方法之类的专业问题呢。消费者的“求知欲”如此旺盛,谁说不是对管理部门的一种另类批评?   当然,地沟油检测要有较高的准确性、要有足够的灵敏度,个人检测容易出现误判。即使误判了,我觉得也没啥——消费者还可以将疑似地沟油交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复检”嘛。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消费者不会单凭自己的判断就下结论。围剿地沟油是一项综合工程,既需要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的重视,也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把广大消费者都发动起来共同向地沟油宣战,很显然会事半功倍。另外,“地沟油重在源头管理,检测方法只是一种补充手段”的说法虽然没错,但通过检测来倒追源头,不也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之一吗?   地沟油检测方法不向公众公开,还容易出现一个问题:检测完全由相关部门和检测机构垄断,就意味着消费者吃油是否安全只能依赖于相关部门和检测机构——他们责任感强,消费者就可以放心 他们工作不到位甚至故意为了种种原因“放水”,消费者就只能吃哑巴亏。因此,窃以为地沟油检测方法不仅要向全社会公开,还要鼓励公众都行动起来进行检测。打一场围剿地沟油的“人民战争”,地沟油何愁不除?(荆楚网)
  • 李国杰: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习近平同志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必须下苦功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从全球范围看,技术和产业发展主要靠两个因素驱动,一是国家安全等战略需求驱动,二是商业和市场驱动。近年来,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代表性成果如量子卫星等,大都属于前者。相对而言,商业和市场驱动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仍是一个短板。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技术脱离了它的产业链、价值链、生态系统,上下游不衔接,就可能白忙活一场。”掌握一种产品或一个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需要科研上下游共同努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要发现新材料、新原理和新方法,为人类知识宝库增加新知识,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企业的科技人员则要根据市场需求,寻找合适的知识组合,满足性能、质量、成本等各种约束条件,研发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关键核心技术源于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的成果是新知识,主要体现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上,大都不是能直接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应当看到,从纸上的知识到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发挥市场的驱动作用。从实际来看,要想把具有市场优势的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拆除阻碍技术产业化的“篱笆墙”,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需要指出的是,基础研究的努力方向应是挑战“无人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不可用变成可用。基础研究应鼓励往上游走,啃别人不敢啃的硬骨头,针对影响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原理性突破。例如,高性能计算机的降能散热、长时效的电动汽车电池等都需要这样的原理性突破。而现有产品改进、性能提高、成本降低等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技术课题,主要应由企业科技人员来解决。因为工程性的技术创新是在成本、时间等强约束条件下的创新,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大多对市场了解不深,往往难以理解这些强约束条件,他们一般习惯于从技术出发找市场,但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许多时候是根据市场找技术。可见,简单地要求大学和科研机构直接开发企业能接过去的关键核心技术,许多时候并不现实。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除了大学和科研机构要努力,企业更是责无旁贷。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企业目前还难以完全担负起这一重任。改革开放前,我国企业研究开发的能力很薄弱。现在,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已有相当一部分有能力开展创新活动,但所占比例还是不够高。事实表明,一些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研究难以取得突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高度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激励了解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人才进入企业,为提升企业科技研发能力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切实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牵引作用,由企业牵头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令人高兴的是,当前我国若干领域已涌现出一批创新活力较强的企业。这说明,我国企业有能力掌握高精尖的关键核心技术,我国企业自主研发正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 /p p br/ /p
  • 苏州纳米产业要建自己的“军工厂”
    在苏州纳米技术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二届专家咨询会上,全国顶级纳米专家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创新资源集聚、推进产业化进程、关于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布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纳米技术产业发展需要“金管家”  借力智库,实现专利增值 苏州纳米技术产业要有自己的“军工厂”等新颖的提法,引发了一场关于“1号产业”的“头脑风暴”。   关键词   金管家   一些发达国家设立了特殊的“研究所”,研究所专家到大学、科研机构评估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并为科学家提供申请专利等服务,还会帮助联系对口企业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研究所”从企业收益中收取服务费用。这样的“研究所”就成为服务纳米产业的“金管家”。   智库   目前我国的纳米科技研究论文总数已居世界第二位,知识产权数量也名列世界前茅,园区可以建立一个关于纳米专利的数据库,通过这个“智库”,可以利用全国纳米技术基础研究成果 寻找适用的技术、人才 借鉴国外专利分析整合公司的做法,实现专利增值。   军工厂   纳米测试设备、加工设备,材料设备等领域是纳米科技中最关键的环节,重要程度类似于两军对垒中的“军工厂”,而这也是园区打造国际一流纳米高地必不可少的“利器”。   白春礼:纳米产业需要一个“金管家”   目前,园区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推动企业和社会资源集聚的模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据了解,今年园区政府科技投入将超过9亿元,先后出台了涵盖产业促进、人才服务、技术研发、科技服务、知识产权五大板块的政策性文件30多个,形成了较完整的创新政策扶持体系。   今年10月,园区经过深入调研,出台了专项政策《关于进一步推进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该政策,园区每年用于设立各类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和扶持补贴的资金达10亿元,鼓励纳米技术领域的创新、产业化、人才引进与培育、科技金融服务、产学研与国际化等各方面工作。   白春礼指出,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园区还需要一个可以把“政、产、学、研、用”诸多环节连接起来的“金管家”。   纳米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但并不是所有科研成果都可以真正转化为产品,其中政、产、学、研、用这根产业链条中存在信息壁垒是重要原因,比如,科学家研究的一般都是很前沿的东西,大多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做不一定符合企业需求,而企业对科学家做的东西可以有哪些产业化运用也不甚了解,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就形成了壁垒。   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现在一些发达国家设立了特殊的“研究所”,这些“研究所”有专门的专家到大学、科研机构评估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并为科学家提供申请专利等服务,完成专利申请后还会帮助科学家联系对口的企业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等到技术全部完成转化后“研究所”从企业收益中收取服务费用。   这样的“金管家”服务突破了科学家、企业等产业环节间的壁垒,加快了各环节的对接和贯通,对推动纳米技术产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侯建国:借力“智库”,实现专利增值   昨天记者从会议上获悉,园区省内首创了“纳米特派员”制度,借鉴“科技镇长团”经验,园区聘请省内外高校纳米专家到园区做科技特派员,指导纳米企业发展,为园区纳米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今年,已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8位纳米专家在园区科技局等单位任职,在纳米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构建起桥梁,推进纳米科研成果的转化。   另据了解,经过近5年的发展,目前园区已逐步引进了一流的纳米技术创新成果及产业资源,园区集聚了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为龙头、包括东大、中科大、西交大、苏大等高校和院所在内的近20家纳米技术相关研究所和实验室以及创新研发机构。在创新成果方面,已累计获得包括国家重大专项、 “973”计划、“863”计划等在内的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立项600余项,得到资金支持近4亿元,累计申请与受理专利超过1500多项。侯建国指出,推进园区纳米技术产业发展,还要充分利用好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纳米技术产业“智库”。他介绍说,我国是最早开始研究纳米技术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的纳米科技研究论文总数已居世界第二位,纳米科技知识产权数量也名列世界前茅,园区可以建立一个关于纳米专利的数据库,通过这个“智库”,其一可以充分利用全国纳米技术基础研究的成果,其二可以根据园区企业发展寻找适用的技术,寻找需要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建立智库后,还可以借鉴国外专利分析整合公司的做法,实现专利增值。具体来说,通过专业人士对“智库”中的专利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后,用合理的价格购买一些目前看起来价值不高的专利,然后将其打包,形成不同类别的知识产权板块提升专利价值。   江雷:打造纳米高地,还要有“利器”   昨天会议明确了园区纳米技术产业未来发展将继续聚焦纳米材料、微纳制造、纳米光电子、纳米生物医药以及纳米环保五大领域,形成纳米技术产业生态圈。   目前,园区已投资3.4亿元,建成了江苏省纳米加工、测试分析和工程化平台、江苏省纳米技术产业产学研联合创新服务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全国近300家科研院校和企业提供了相关技术支持与服务。   江雷指出,园区纳米技术产业发展制定这样的布局是非常合理的,但在未来发展中,苏州还应当注重纳米测试设备、加工设备,材料设备等领域的布局,因为这些领域是纳米科技中最关键的环节,重要程度类似于两军对垒中的“军工厂”,而这也是园区打造国际一流纳米高地必不可少的“利器”。   此外,江雷还指出,纳米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很长时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苏州政府部门能研究制定长期政策,推进纳米技术产业稳健发展。
  • 平价基因检测,看上去很美
    作为生命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正变得愈来愈为大众所熟知。由32亿个碱基对组成的人类基因组,是一部蕴藏着生命奥秘的天书。始于1990年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由6国科学家共同完成,花费27亿美金,在2000年6月宣布完成。 时至今日,基因组测序的费用已经大大下降。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陈科博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下面的数据:“基因组测序费用从27亿美元到1万元人民币,时间成本从13年变成13天,人力成本从当时上千人的六国科学家,到今天的3到5人就可以搞定。总体投入小到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可用得上的。”安吉丽娜朱莉因为基因检测确信自己未来会罹患乳腺癌而进行了预防性切除手术,随着基因检测费用的降低,是否意味着每个普通人都可以享受到好莱坞女星般的待遇?平价到仅一餐的价格 电视从业者田晓岩联系到《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她最近发现了一款只要299元的基因检测产品。可以检测肥胖基因以及一些营养需求情况。浏览该公司网站不难发现,该产品的互联网属性非常明显。目前仅有299元套餐一项产品,新用户注册立减50元,也就是说只要249元人民币、相当于一餐饭的价格,就可以体验一次“高大上”的生命解码。 付费之后,不久便可以收到该公司寄来的DNA采集包。打开一个蓝白色相间的大信封,里面装有一份说明书、两份一次性DNA 采集包——其中包含两套专用植绒棉棒、两个采样管、一份酒精消毒棉片、一份DNA 采样寄回袋,还有一张写着寄回地址的快递单。用户只需按照说明书指示,用植绒棉棒在口腔内两侧皮肤上下刮拭15次以上,将拭子头部放进采集管即可。完成基因采样动作之后,直接用快递单把采样包寄回,两周后就可以取得自己的基因分析报告了。 田晓岩告诉记者实际上只用了大概一周的时间自己就收到了报告,用户体验也非常不错:“很方便,说明非常详细,完成整个操作只需要10分钟的时间。甚至快递单都填写好了、而且是到付。”最终她收到的报告显示自己存在新陈代谢过慢的风向,以及需要加强补充维生素E和叶酸。 “报告的内容有点简单,而且其中提供了一个人群比较数据,比较好奇这个比较是怎么来的。是基于自己的数据库吗?还是说有别的数据支撑。”田晓岩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虽然只是抱着体验的心态,但是跟自己健康相关的东西,多少还是会有些介意。结果仅供参考 搜索网络不难发现,类似的服务并不只有一家公司正在提供。用500元以下的价格去检测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天赋基因这样的项目很难不让家长蠢蠢欲动。 “这类平价基因检测的位点非常少,可能只有亿分之一或者千万分之一。不是医院,也不是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给出的检测报告应该说比娱乐更严谨一些,但是很明显有待规范。因为毕竟目前对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具体关系还知之甚少。”专业人士解释说。 成都福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基因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应用方向和领域的分类:一是无创产前诊断,即NIPT,针对孕妇腹中的胎儿,利用外周血,检测游离DNA,筛查唐氏综合征;二是进行药物代谢基因和肿瘤突变的检测;第三类就是类似上述公司提供的内容,进行智力或者肥胖等基因的检测,与健康相关、但并非疾病,也是有一部分消费者会关心的内容。 李俊指出:“但即使是目前最为成熟的NIPT,也出现了不少的假阳性结果。”国际知名基因组专业网站Genomeweb日前回顾总结了过往基因产业十大热门新闻,其中NIPT假阳性事件位居榜首,受关注度甚至超过了风头正劲的精准医疗。 2015年4月,《新英格兰杂志》有3篇论文聚焦于NIPT筛查效用与风险,其中贝勒医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研究表明NIPT假阳性结果的风险相当可观,如果孕妇不进行诊断确认,很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妊娠终止。研究人员表示,尽管新检测有着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只能用于筛查,而不能替代确认性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华盛顿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包括母亲基因组中存在拷贝数变异,基于拷贝数变异在一般人群中的频率,研究人员估计它们明显提高了NIPT获得假阳性结果的风险。不过,若是考虑母体的拷贝数变异,风险可以降低。例如,一旦检测到这样的变异,这一区域的读取至少应被备份丢弃,或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染色体的有效大小。与前面的研究一样,作者认为尽管与传统的孕早期筛查相比,NIPT表现良好,但后续的诊断检测依然很关键。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目前基因检测处于发展上升期,而且可预见在未来将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福祉。但提供类似田晓岩购买的平价基因检测服务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他说:“给出的报告里的建议,其实根本不需要基因检测,普通的体检也做得到,有经验的医生或者营养师甚至询问下病史也做得到。再说得难听一点,有生活阅历、对自己的身体很了解的人,自己也都做得到。任何医生都不会拿这样的结果来作为诊断依据,最多只能说是供参考吧。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用所谓互联网思维进行销售的产品。”精准的未来 平价基因检测不靠谱,那是不是全套基因组检测就值得一试?毕竟1万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听起来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但这只是检测成本,并不包括分析以及给出报告。国内目前能做全基因组检测并出具报告的机构并不多,而且费用很高,大概要15万元人民币。这就并非普通消费者能够承担得起的了。”李俊告诉记者,另外一个问题是现在各个公司的数据库都是独立的,很可能出现同一个人在两个公司拿到不同报告的可能性。另外一个问题是对于基因与疾病之间的确定关系,除了某些疾病之外,目前大多仍然知之甚少。 但毫无疑问,基因检测的愈发成熟将带来一个精准的未来。李俊说:“在精准医疗中,通过对代谢基因的检测进行精准用药,进行临床用药指导,是目前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我所理解的精准医疗不仅包括高通量测序,高通量测序只是检测手段之一;而是精准检测、精准诊断、精准手术、精准药物、精准康复、精准保健,全流程精准,才叫作精准医疗。” 2015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精确医学计划”,提议在2016财年向该计划投入2.15亿美元,推动个性化医疗发展。2015年3月,科技部召开了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会议指出,到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 陈科表示:“我们已经开启了精准医疗的元年,很多患者将受益于精准医疗,这是医学模式的一场变革。癌症治疗的过去时如果说是一片黑暗森林,时至今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些光亮。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站在山顶,一览无遗。”
  • 基因检测市场须规范和引导
    p   随着精准医学、个体化医疗的发展以及大数据的应用,人类的基因信息显得愈发重要。要实现精准医学和个体化医疗,首先必须得掌握个体基因信息,建立大样本的基因数据库。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父母身上遗传到30亿个基因密码,要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必须先对这些密码进行剖析,基因检测就在做着这种解码工作。 /p p   作为一项全新的前沿技术,基因检测不仅能准确检测出人体的基因信息,还能在此基础上依靠生物信息技术计算出人体罹患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从而进行早期预防与精准治疗。从医疗理念上来看,基因检测和我国传统的中医异曲同工,均提倡“治未病”、建立健康管理体系。目前,基因检测已经成为许多三甲医院、体检机构的重要检测项目,广泛应用于重大疾病预测、遗传病诊断、个性化治疗、无创产前筛查等方面。 /p p   基因检测在技术上分很多类型,如基因测序、生物芯片、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等。从科学上来说,基因检测的准确性目前已经不用怀疑,大多数实验室的基因检测技术都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检测准确只是第一步,基因检测的目的是为了预测疾病风险,能否在准确的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做出准确的预测,这才是关键。 /p p   然而,我国基因检测市场还很不规范,尽管资本都很看重基因检测的市场前景,但现阶段仍是小企业居多,承担检测的实验室良莠不齐,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差别很大。 /p p   除了最基本的检测技术的水平高低不同,很多企业的实验室存在管理问题,对检测样品的处理以及实验过程等不够规范,影响了结果预测的准确性。而且,针对检测结果,很多实验室的咨询和解释环节并不科学严谨。博奥生物曾开发了一款基于基因芯片技术,针对中国人群特点设计的疾病风险预测项目——爱身谱基因检测,目前它能够检测150种常见的复杂性状疾病,并被255家医疗机构采用。但很多未合作的医疗机构经常向我们抱怨,“基因检测是骗人的”。 /p p   因此,基因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必须要有国家标准,只有经过资质认证、有技术能力的实验室才能做基因检测。小企业、小实验室一哄而上,管理跟不上,何谈准确性?一旦出现问题,会导致整个行业的认可度降低。 /p p   基因检测市场需要规范,还需要引导。目前,公众对基因检测的接受程度还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基因检测的费用目前还较高,另一方面则是受公众健康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对这种预测性的投入没有那么大的意愿性,他们更愿意花钱去治病,而在防病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p p   我们曾和北京协和医院合作,为疑似抑郁症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但检测结束后遇到一个充满悖论的问题,当我们在某个患者身上检测出抑郁症的高风险型基因时,却不能如实告知他。医生担心,患者若得知自己有抑郁症的倾向,可能会更加抑郁。所以,如何让公众认识和接受基因检测,正视检测结果,是基因检测行业和医疗机构需要思考的。 /p p   不久的将来,基因检测的费用会大大降低。每个人都有可能拿到自己的全基因组数据,这个数据甚至有可能都是免费的,因为政府在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就会检测并登记他的基因信息。基因检测将成为一门基础的健康管理项目,公众需要更好地去接受,不要讳疾忌医。 /p p   目前,有些地方已经开展了基因门诊服务模式。公众进行体检前,医生会询问他的疾病史和家族史,然后根据这些问诊情况生成一个基因检测的套餐,检测出高风险型基因后,建议其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有一些地方甚至用APP替代问诊的医生,并自动生成基因检测套餐。 /p p   技术是冷淡的,但服务可以更加亲切。没有人不关心自己的健康,只要公众能清楚明了地认识自己的家族史和遗传特点,他们自然会接受基因检测。 /p
  • 面对精准医疗的热潮 中国应寻找“自己的方向”
    业内认为,发展精准医疗,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客观评判,制定好的路径图。精准医疗会颠覆传统医学?  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谈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取得的成果,并宣布了新的项目——精准医疗计划。一时间,“精准医疗”成为覆盖全球的热门话题,并引得医药健康产业市场风起云涌,国内外的医药巨头纷纷抢滩精准医疗。可以预见,精准医疗大数据、个人基因测序的普及化正带来全球健康产业大变革。  精准医疗产业前景如何?如何科学看待这一“新生事物”?近日,记者在上海举办的“从新药创制迈向精准医疗高峰论坛”采访期间,与会的多名专家指出,面对精准医疗的热潮,不必盲从跟风,要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和规划。  精准医疗并非奥巴马原创  其实早在奥巴马提出美国精准医疗计划之前,将精准医疗用于癌症治疗的例子已不鲜见。  遗传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表示:“2013年, ‘自然—遗传学’大会的主题为‘From GWAS to Precision Medicine’(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到精准医学),其中就已含有‘精准医学’这个概念。同年9月20日,第十三届东亚遗传学会学术研讨会,其主题中也有‘Precision Medicine’。因此,‘精准医学’对学界而言并非一个新的概念。”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詹启敏表示:“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有上百年,但是原来给你的信息很少,现在有了很多科学技术的帮助,包括基因组测序,生物医学分析工具,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的出现,我们今天谈精准医学才有可能。”  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健向记者表示,国内推动“精准医学”,被不少人认为是跟风美国“精准医疗计划”,但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已经有了个性医疗的概念,这并非奥巴马提出,只是措辞有所区别。美国版“精准医学”中的关键词为基因测序、肿瘤、个性化。中国科学家眼中的“精准医疗”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在“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上,中国科学家对精准医学的定义是: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质,以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医学范畴。  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近600亿美元  今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会议指出,到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3月27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  国家卫计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表示,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正在准备精准医学计划工作,有望将其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重大专项。  一项数据显示了中国在早期癌症诊断、治疗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据《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癌症发病人数的1/5 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一直以来,中国的很多患者在发现癌症之时已经到了晚期,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采访中有专家向记者表示,美国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达到85%,中国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25%。提高我国肿瘤早期诊断和精准医疗技术迫在眉睫。  目前,精准医疗更多地集中在人类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基于个体基因检测的肿瘤个体差异化治疗成为重要趋势。传统的药物治疗由于没有考虑到个体基因的差异性,在用药效果上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基于基因分析选择潜在的靶向治疗药物。  美国生命技术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江路卡在讲到现在的基因测序技术时显得特别兴奋:“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花费了30亿美元,耗时10余年绘制出了人类基因组图谱。今天,我们全基因组测序只要花费千余美元,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这样的改变难以想象。如果只是完成部分基因测序,成本甚至只需10美元或者100美元,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革命。”  肿瘤基因测序的前景广阔,A股中,以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干细胞这三大方面为主的中国上市公司已有26家。而国外,一些国际大药企也都在积极开展细胞治疗研发。有研究报告称,201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近600亿美元,今后5年年增速预计为15%,是医药行业整体增速的3至4倍,其中,基因测序行业增速将超过20%。  中国应寻找“自己的方向”  詹启敏院士指出,所谓精准医疗,就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诊疗方案。包括对风险的精确预测,疾病精确诊断,疾病精确分类,药物精确应用,疗效精确评估,疗后精确预测等,“中国在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方法的研究位于国际前沿,分子影像、靶点、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在精准医疗的基础层面与西方国家保持同步,下一步的发展需要整合技术研发、临床转化、产业培育、示范推广,实现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詹启敏向记者介绍,中国在制定“十三五”规划过程中,专家形成了7个共识,包括基因组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已经趋向成熟,蛋白质组学将会取得重大突破,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已经进入临床应用和产业化阶段,疫苗和抗体将成为生物医药重点突破的领域,生物治疗、个性化诊疗技术成为现代医学重要方向,医疗器械成为与药物齐头并进的新型产业,最后是生物信息学向海量数据产出和广泛应用两个方向发展。  采访中,不少专家都认为,在与国际前沿技术和理念接轨的同时,中国在精准医疗上的目标,更要注重向人们提供更精准、更安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为目标,建立国际一流的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和保障体系,自主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国产新型防治药物、疫苗、器械和设备,形成一批中国制定、国际认可的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中国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将受惠于普通百姓,所以降低成本、完善医疗保险体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完全有能力根据我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基础来建立精准医学,找寻中国自己的方向。” 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健向记者表示,百慕迪正是基于精准医学理论,利用人体对创伤自我修复功能,在老化受损器官及神经障碍自我再生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百慕迪专注于心脑血管及神经障碍患者的再生康复。其产品系统Biomobie(生命核)涵盖了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静脉曲张、中风以及失眠等慢性疾病的再生康复。”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也认为,发展精准医学,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做好客观评判,制定好自己的路径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曹雪涛:  精准医学和我们老祖宗提出的辨证施治,同病不同治,或者是同人不同治,这些理念都是相通的。精准医学是个系统工程,通过全面认识疾病的状态,对整个医疗过程和临床实践进行最优化的诊治。因为分析精准原因以后,有没有真正的利器去实施病人的治疗,还是要依赖于药物研发,不是仅凭测一下基因就可以的事。  清华大学副校长 薛其坤:  精准医学理念结合了诸多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已迅速推广和广泛进入到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领域。发展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是清华大学的重要战略,构建精准医学这一新型前沿学科,对于清华大学的医学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 王健:  精准医学是对现有医疗模式的革命和创新,精准医学以基因测序行业快速发展、生物医学分析的日渐成熟和生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日新月异为前提,将会从现在“对症医疗”的模式逐步转化为“对个体医疗”的模式,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生物医学特征设定不同的医疗方案,这也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革命和创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郑树森:  现在肝胆胰外科手术已跨入“机器人(68.510, -0.07, -0.10%)时代”,机器人最大的优点是领悟性比较好、放大精度比较好、两只机器手非常灵活,而且这样的手术以后患者恢复很快,这是精准医学的一个典范,所以在精准医疗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苏州生物纳米园(BioBAY)总经理 庞俊勇:  如果把精准医疗扩充来看,可能涉及到基本产业的任何一个部分。而对于我们产业园的经营者来讲,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技术不断地通过创新、通过推向市场来真正地实现自身实力的提升,然后从国家层面再做精准医疗的整体布局,可能这样更加合理。
  • 在实验室里,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呢?
    近年来,实验室事故屡有发生。这给我们敲醒了警钟,实验室要做到未雨绸缪。那作为实验室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实验室无小事,也希望大家能够“不要侥幸,别怕麻烦”“先行,预为主”好好做好自身的护工作,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实验室个人护1、实验室是工作的场所,须保持清洁、整齐、安静。穿著简单的衣服,不佩戴饰品,禁止将与检测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室。2、在实验室需将长发挽起,穿戴实验服和护镜。3、一般使用一双,乳胶橡胶手套和一双薄膜手套护。手套得爱护使用,无破损。在操作过程中时换外层手套。要注意手套不可重复使用。4、实验中禁止用手触碰脸或眼睛5、了解紧急疏散程序,消设备的位置和类型,了解在事故发生时如何报告情况
  • 奶粉里吃出虫子 第三方检测需消费者先垫检测费
    “你看,就是这只黑黑的小虫子,那天我一打开就看到了,幸亏没有给宝宝喂奶粉。”因不同意厂商给出的解决方案,金华市民徐女士3月15日到金华婺城工商分局举办的“315广场活动”现场去投诉。   徐女士带来了出问题的奶粉。记者看到,奶粉是罐装的惠氏金装婴儿奶粉,标明原产地是新加坡,中国总经销是惠氏(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保质期到明年4月份。徐女士介绍说,奶粉是她去年12月1日从亚布力婴童会所金华江北店买来的。12月3日她打开奶粉,拿出奶粉勺准备给宝宝喂食时,发现里面有一个黑色小点,很醒目。她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虫子,虫子已经死掉干了,有点像虫卵,看起来很像米糠壳。   随后她就拨打了“亚布力”的电话,店家说会让厂方来处理。徐女士说,厂方过了好久才上门查看,并拍了照片。当时答复她说可以退一赔一,并坚称公司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但徐女士对这个处理结果不满意。徐女士说,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厂方口口声声说“如果认为产品质量有问题可以去检测”。   记者了解到,消费者怀疑产品有质量问题需要举证,其中一项就是申请第三方检测。但是一来第三方检测机构少,二来要花钱花精力,还不知结果会怎样,检测费用一般是消费者先行垫付,如果检测发现产品质量确实有问题,检测费用可由产品生产方出,所以消费者往往有畏难情绪。徐女士说,自己要照顾个婴儿,实在没有精力走第三方检测维权的路子,所以她选择求助于工商调解。   受理了徐女士的投诉后,工商部门工作人员来到“亚布力”进行现场调解。工商人员说,按照食品法规定,根据消费者受损情况不同,可以赔偿商品价格的一倍到十倍。此案中如果商家负责任,发现问题主动解决,事情是很好处理的。在等了20多分钟后,惠氏奶粉金华办事处的客服顾问赶过来,一再强调产品质量不可能出现问题。“从我们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来说,虫子出现在奶粉中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从关爱的角度出发,公司可以补偿给消费者两罐奶粉”。   由于双方分歧较大,在工商人员努力下,徐女士表示可以作出让步,一赔五也可以接受。但惠氏奶粉公司客服人员表示要请示上级,请示后她表示自己没有这个权限,只能退一赔一。徐女士表示,既然如此,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后来,惠氏(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又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理解消费者的心情,但产品肯定没有质量问题,还是希望与消费者达成谅解。
  • 家装"免费检测"说不清 环境检测市场有点乱
    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重视,不少消费者选择自己花钱进行空气检测。但是,面对众多的、且极具专业性的检测机构,消费者选择起来肯定是眼花缭乱。那么,消费者如何辨认合法的、权威的检测公司?同时,又怎样选择治理单位呢?    家装"免费检测"说不清道不明 环境检测市场有点乱   近日,好朋友张小姐请来一家装修公司装修住房。交付时,她感到室内空气有异味,就找来一家空气质量检测公司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检测结果为不合格。张小姐拿着检测报告找到装修公司讨说法,但装修公司以“该空气质量检测公司并不是权威部门”为由,拒绝赔偿。无奈之下,她找到山西省室内环境污染防治协会的山西青山绿水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确定为不合格。装修公司看到检验报告后,最终与张小姐协商解决此事,并承担了检测费用。   案例:说不清的“免费检测”   最近,刚刚装完新房的刘先生总觉得房子里有股说不出来的味道,他怀疑是因为装修受到了污染。正在他想办法准备进行治理的时候,他居住的小区里就出现了一个“装修污染治理”的公司在搞宣传。该公司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可以为该小区有室内污染的业主进行免费的室内环境空气检测。   于是,刘先生就邀请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对他的新房进行实地检测。原以为检测是比较麻烦的事情,等出结果起码要花上好几天的功夫。没想到,该公司的业务员带着一台检测仪器立马就来到了新房。不到半个小时,检测结果就出来了:甲醛超标将近7倍,并向刘先生出具了一份检测报告。该检测人员还说,超标现象特别严重,需要立即进行治理。该工作人员同时向刘先生提供了该公司的种种治理污染的产品。   在经不住该公司工作人员有关装修污染的“恐吓”和滔滔不绝的游说下,刘先生花了将近1600元钱购买了该公司的各种治理污染的产品,并按照该公司工作人员教授的方法进行了治理。近两个月时间,当各种治理污染的产品都用完了后,刘先生总觉得新房里那种说不出来的味道仍然没有消除掉。再去找这家治理污染的公司时,该公司已是人去楼空。   镜头:免费检测只为推销产品   就刘先生的情况,记者日前以消费者的身份将电话打到了一家治理装修污染的公司。   该公司工作人员小杨明白了意思后,表示愿意到家里为新房作免费检测。当记者和小杨闲聊一会后,心直口快的小杨对记者完全没有了戒心,记者问道:“你们那里做的免费检测准不准呢?有正式的检验报告吗?”   小杨悄悄对记者说:“对外来讲,肯定要说是准的。哪个卖瓜的说瓜不甜呢?”他说,“其实,这些消费者他们又不懂检测这一行,检测报告反正是我们自己填写的,好多检测数据是我们整‘凶的,不然产品咋个卖呢?”   记者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有关治理室内环境污染的公司,治理污染的环保产品也层出不穷,但是,绝大多数公司推销产品的操作手法非常类似。   调查:环境检测市场有点乱   1、环境检测行业良莠不齐   市民李先生家的房子装修完毕,由于妻子怀孕,怕室内污染给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造成危害,就想给新家做个空气质量检测。几经询问后,李先生却举棋不定,因为他觉得家装检测治污市场“比较乱”。   据调查了解,省城的家装检测治污市场确实乱,不但有挂靠在各个政府部门的检测机构,也有很多纯商业性质的检测公司。山西省室内环境污染防治协会负责人说:“在网上点击搜索太原市的“室内环境检测公司”,会找到30多家,但实际上有资质的也不过10家左右。”   2、收费标准相当混乱   目前,太原市物价局对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是有明确定价的,但在执行时一般是由公司与消费者之间协议收费。   据了解,投入的成本不一样,所以检测费用也很难统一。室内空气检测设备相当专业,成本很高,仅建一个规范的检测实验室就要投入上百万元。而很多检测公司用的都是便携式设备,根本不投资建设实验室,它们低价抢占市场,让“正规军”很是吃不消。   “我们给一户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做3项常规检测,价格一般在3000元左右,因为从现场采样到实验室分析,到得出最后数据,每个环节要求都很严格。”山西青山绿水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铁柱说。   而同样的业务由室内污染治理公司来做,检测费很少超过1000元,如果检测后请它们治污,通常就不再收检测费了。   “其实检测费不是不收,而是包含在治污费里了。”程铁柱说。   提醒:如何选择“检测”“治理”单位?   消费者通常图省事,在哪一家公司检测同时会选择这家公司进行治理。山西青山绿水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铁柱一语中的,他介绍说,室内环境检测机构和治理单位属于“裁判”和“运动员”的关系,一个单位同时开展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工作即失去了公平、公正原则,因此国家规定检测不能同时做治理工作,反之亦然。现在社会上出现的所谓“既做检测又做治理”的公司,实际上是以检测为“幌子”,实为卖治理产品,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特效治污产品,消费者要谨防上当。   程经理说,检测报告是治理单位进行治理时的依据,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至关重要,因此首先要对检测机构的选择认真对待:   要看它是否有资质,室内环境检测机构必须获得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资质证书”才能开展检测工作   其次要看它是否有检测能力,当你提出要参观一下它的实验室时,如果以各种理由推拖、拒绝,你就应该小心了   室内环境检测机构必须为消费者出具检测报告,报告上必须加盖“CMA”“红”章和检测单位公章、骑缝章等,必须有主检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报告方有效(报告复印无效、无“CMA”红章无效、外省检测机构没在山西省质监局备案所出报告无效)。   接着要选择治理单位了,程经理对记者说,治理单位必须有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必须有权威部门颁发的治理资质证书 治理人员必须有治理资质证书并持证上岗 有的单位或个人宣称一次性根除甲醛、苯等室内污染物是不符合科学的虚假宣传。
  • 环境检测市场待“检测” 谨慎选择
    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重视,不少消费者选择自己花钱进行空气检测。但是,面对众多的、且极具专业性的检测机构,消费者选择起来肯定是眼花缭乱。那么,消费者如何辨认合法的、权威的检测公司?同时,又怎样选择治理单位呢?   近日,好朋友张小姐请来一家装修公司装修住房。交付时,她感到室内空气有异味,就找来一家空气质量检测公司检测室内的空气质量,检测结果为不合格。张小姐拿着检测报告找到装修公司讨说法,但装修公司以“该空气质量检测公司并不是权威部门”   为由,拒绝赔偿。无奈之下,她找到省室内环境污染防治协会的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确定为不合格。装修公司看到检验报告后,最终与张小姐协商解决此事,并承担了检测费用。   案例:说不清的“免费检测”   最近,刚刚装完新房的刘先生总觉得房子里有股说不出来的味道,他怀疑是因为装修受到了污染。正在他想办法准备进行治理的时候,他居住的小区里就出现了一个“装修污染治理”的公司在搞宣传。该公司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可以为该小区有室内污染的业主进行免费的室内环境空气检测。   于是,刘先生就邀请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对他的新房进行实地检测。原以为检测是比较麻烦的事情,等出结果起码要花上好几天的功夫。没想到,该公司的业务员带着一台检测仪器立马就来到了新房。不到半个小时,检测结果就出来了:甲醛超标将近7倍,并向刘先生出具了一份检测报告。该检测人员还说,超标现象特别严重,需要立即进行治理。该工作人员同时向刘先生提供了该公司的种种治理污染的产品。   在经不住该公司工作人员有关装修污染的“恐吓”和滔滔不绝的游说下,刘先生花了将近1600元钱购买了该公司的各种治理污染的产品,并按照该公司工作人员教授的方法进行了治理。近两个月时间,当各种治理污染的产品都用完了后,刘先生总觉得新房里那种说不出来的味道仍然没有消除掉。再去找这家治理污染的公司时,该公司已是人去楼空。   镜头:免费检测只为推销产品   就刘先生的情况,笔者日前以消费者的身份将电话打到了一家治理装修污染的公司。   该公司工作人员小杨明白了意思后,表示愿意到家里为新房作免费检测。当笔者和小杨闲聊一会后,心直口快的小杨对笔者完全没有了戒心,笔者问道:“你们那里做的免费检测准不准呢?有正式的检验报告吗?”   小杨悄悄对笔者说:“对外来讲,肯定要说是准的。哪个卖瓜的说瓜不甜呢?”他说,“其实,这些消费者他们又不懂检测这一行,检测报告反正是我们自己填写的,好多检测数据是我们整‘凶的,不然产品咋个卖呢?”   笔者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有关治理室内环境污染的公司,治理污染的环保产品也层出不穷,但是,绝大多数公司推销产品的操作手法非常类似。   调查:环境检测市场有点乱   1、环境检测行业良莠不齐   市民李先生家的房子装修完毕,由于妻子怀孕,怕室内污染给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造成危害,就想给新家做个空气质量检测。几经询问后,李先生却举棋不定,因为他觉得家装检测治污市场“比较乱”。   据调查了解,省城的家装检测治污市场确实乱,不但有挂靠在各个政府部门的检测机构,也有很多纯商业性质的检测公司。山西省室内环境污染防治协会负责人说:“在网上点击搜索太原市的“室内环境检测公司”,会找到30多家,但实际上有资质的也不过10家左右。”   2、收费标准相当混乱   目前,市物价局对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是有明确定价的,但在执行时一般是由公司与消费者之间协议收费。   据了解,投入的成本不一样,所以检测费用也很难统一。室内空气检测设备相当专业,成本很高,仅建一个规范的检测实验室就要投入上百万元。而很多检测公司用的都是便携式设备,根本不投资建设实验室,它们低价抢占市场,让“正规军”很是吃不消。   “我们给一户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做3项常规检测,价格一般在3000元左右,因为从现场采样到实验室分析,到得出最后数据,每个环节要求都很严格。”山西青山绿水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铁柱说。   而同样的业务由室内污染治理公司来做,检测费很少超过1000元,如果检测后请它们治污,通常就不再收检测费了。   “其实检测费不是不收,而是包含在治污费里了。”程铁柱说。   提醒:如何选择“检测”“治理”单位?   消费者通常图省事,在哪一家公司检测同时会选择这家公司进行治理。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铁柱一语中的,他介绍说,室内环境检测机构和治理单位属于“裁判”和“运动员”的关系,一个单位同时开展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工作即失去了公平、公正原则,因此国家规定检测不能同时做治理工作,反之亦然。现在社会上出现的所谓“既做检测又做治理”的公司,实际上是以检测为“幌子”,实为卖治理产品,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特效治污产品,消费者要谨防上当。   程经理说,检测报告是治理单位进行治理时的依据,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至关重要,因此首先要对检测机构的选择认真对待:   要看它是否有资质,室内环境检测机构必须获得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资质证书”才能开展检测工作   其次要看它是否有检测能力,当你提出要参观一下它的实验室时,如果以各种理由推拖、拒绝,你就应该小心了   室内环境检测机构必须为消费者出具检测报告,报告上必须加盖“CMA”“红”章和检测单位公章、骑缝章等,必须有主检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报告方有效(报告复印无效、无“CMA”红章无效、外省检测机构没在山西省质监局备案所出报告无效)。   接着要选择治理单位了,程经理对笔者说,治理单位必须有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必须有权威部门颁发的治理资质证书 治理人员必须有治理资质证书并持证上岗 有的单位或个人宣称一次性根除甲醛、苯等室内污染物是不符合科学的虚假宣传。
  • 杨学明: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长年一身休闲装的杨学明看来,与自己做的实验仪器打交道是一种乐趣。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分子光谱,化学动力学,这些在外行人眼里从表象看就枯燥的科研专业,是这位科学家一直喜欢做的事情,并因此引发广泛关注。   自己做仪器:最重要的建议   杨学明主要从事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过去20年中他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都利用自行研制和原创的科学仪器完成,同时他要求学生自己制作仪器。他说:“自己做仪器,这恐怕是我这辈子接受过的最重要的一个建议。”   十几年前,杨学明在加州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在设计非常复杂的分子束仪器时,被老师要求向工程师学习怎样设计仪器。他花了一年时间,跟着实验室的工程人员,在计算机上做出自己的第一套复杂仪器设计图纸。“这是我第一次真正从头到尾做仪器,把自己要设计的仪器想得非常清楚。”   杨学明自己做仪器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求解的科学问题所需要的仪器是买不到的,只能自己做。他说:“科学仪器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起码在所从事的这个研究领域,还没有发现哪个重要成果是用现成仪器获得的。”   正是利用自行研制和原创的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科学仪器,杨学明在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共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其中有8篇论文发表在《SCIENCE》(科学)杂志上。他的科研成果曾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他获得过多项重要科学奖励,2011年成为中科院院士。   有条件做喜欢的事感觉幸福   对于所从事的研究,杨学明多年来乐此不疲,用他的话说:“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杨学明在中学时对化学非常感兴趣,考大学时物理考试发挥得好学了物理,此后不管是硕士、博士、博士后,他都选择物理化学这一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他说:“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没有兴趣,就不可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情,兴趣是科学的内在推动力,任务型的推动效率不会高。”   杨学明经常说,“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他在实验中收获乐趣,也在乐趣中不断前进。他认为,从事科研工作如果是为了生存会感觉很辛苦很累,但如果有兴趣就不觉得累了,“有条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杨学明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感兴趣。他收学生先考虑的是对从事的科研项目感不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成绩再好也不会要。杨学明的学生周船耀说,当年考学时,给几位老师发了邮件,结果只有杨老师很快回复并邀请他去实验室参观,“直到现在,杨老师都非常欢迎学生来参观,每年夏天都有人来,还给学生提供住宿费。”   正是因为兴趣,当被问起他自行研制、填补国内空白的仪器是否需要知识产权保护时,杨学明说:“不需要保护,反倒希望更多人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成果如果封闭起来,科学便无法进步。”   培养高水平的学生意义重大   杨学明在2001年放弃了终身研究员职位回到大连化物所,他说:“所里给我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能做很好的科学研究。”   杨学明从大连化物所硕士毕业后到美国深造,后应邀到台湾从事研究工作,大连化物所特事特办把杨学明请回了大连:拨给1000万元的启动经费,3年过渡时间中,2001年只需在大连化物所工作两个月,第二年四个月,第三年八个月。   杨学明说,此前他的研究局限于一个方向,正是大连化物所提供的空间、资源等条件吸引了他。“我们赶上了非常好的时代,认识到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同时经济发展也能够为基础科学提供有力支持,我对中国科学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杨学明认为,回到大连化物所,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培养很好的学生。“能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这个意义要超出本人搞研究。”10年过去了,他带的数十名学生有些已经毕业,杨学明说:“有个学生已经去北大做教授了,如果能有学生超过我,这就非常好。”
  • 检测中心博士以退学为代价揭露转基因检测造假!
    作者:魏景亮  来源:知乎  1 我对自己所有言论负法律责任。  2 下面讲述的所有事情都是我亲身经历,曝光的造假的检测中心是我在里面亲自工作过的。  3 我本该在明年7月拿到博士学位,但我刚刚退学。我的博士方向是动物基因工程,课题方向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以我的认识水平,我不会盲目地说转基因有毒有害,但也必须说一句,此事存疑。欢迎科学辩论。  我叫魏景亮,过去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读书,动物遗传育种专业2012级的硕士研究生,2014年转为硕博连读,专业方向是动物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导师是李奎教授,做转基因猪的专家,2016年6月当选为国家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委员。我所在的实验室还有一个头衔,就是国家转基因检测中心。由于动物转基因产品没有市场化,也没有检测的国标,因此实验室的检测项目依然是植物转基因产品。  下面是我的肄业证  首先讲讲转基因检测中心。我们想要知道一个东西是否是转基因产品,需要用技术手段进行检测。目前国家有几十个检测中心,实验室。基本上都是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用实验室,兼做转基因检测。  检测中心根据国标的检测方法,通常是使用国标规定的引物,对转基因产品中特定的片段进行PCR扩增,观察条带有无来确定“是否含有某转基因成分”。(插一句,任何检测中心都不能出具“本产品非转基因”的结论,不够严谨。只能说不含某转基因成分)  检测中心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每年都会收到科技发展中心的能力验证任务,检测盲样通过才可以保留。每三年都由农业部,科技部等三部门联合成立专家组巡查,检查质量控制体系,档案等。  下面是检测中心的具体信息和含有我名字的职员名单。  接下来开始讲这个检测中心具体的造假过程。  2015年5月中旬,实验室接到通知,三年一度的转基因检测中心的档案检查将在7月份进行。导师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便与其他几个老师开会决定由我担任转基因检测中心的“档案员”一职,负责所有档案的制作和管理。  6月初,整个转基因检测中心在我的导师李奎的组织下进行了一次动员大会。也是在这次会上我才大概了解到所谓档案工作的真实性质。由于实验室有日常的科研任务,因此转基因检测中心日常工作中需要的所有过程性档案都没有记录,包括所有质量控制需要的,对环境的记录,仪器检查校准,标准物质和所用试剂的使用记录,按年度进行的监督员监督工作记录等。  从上次检查的2011年底后的档案,都将在之后的一个多月里补齐。而根据会议上所说,这样制作虚假档案应付检查的行为已经进行了不止一次,在三年前的检查中也是如此。这样赤裸裸的造假行为,在场的将近三十人,包括本实验室与相关实验室的诸多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生,没有一个提出问题,只有个别老师以工作忙为理由在会上推脱监督员之类的职责,但被李奎老师驳回。  会后,我私下向导师指出该行为的不妥,也提出了自己不愿继续担任这样的工作。但导师以“国家战略需要我们这样的空壳转基因检测中心作为技术储备”“不能临时更换工作人员”为由没有接受。  我作为一个学生,学位掌握在导师手中,只能根据导师的要求开始制作档案。仔细想想大概也是因为我不是常在的人员,出了问题好让我背锅。之后的近两个月里,我开始补这三年来缺失的档案,也相当于全部的人员,质量控制,技术和仪器档案。  在上述过程中,实验室的转基因检测中心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大规模的“赶作业”式的档案造假  所有应该对检测活动的质量控制负责的过程性记录,都被突击式的在短短的时间里创造出来。其中,本应该定期进行的仪器维护与校准,都一次性完成。所有的标准物质领用,检测试剂领用等记录都根据需要凭空填写。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修订,学习全部都凭空杜撰。人员的上岗考试试卷都统一抄写并自己批改。就连本应该是监督这些行为的监督意见,监督会议记录,也由档案员直接编写。而在我向院里举报时,导师还辩称,“这是把工作集中统一完成”。  2 人员的冒名顶替和制作虚假劳动合同  在人员档案中,为了方便起见,有一些早已离开实验室的博士后,博士,依然承担着“检测员”的身份。于是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实际实验操作的时候,实验室便找了几个硕士学生,冒名顶替这些人的身份进行实验操作。检测中心上报的所有工作人员中,有一部分是不具备资格的学生,例如我作为一个还有两年毕业的学生承担五年的“档案员”职责,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甚至还专门为此制作了一批劳动合同,有所有合法的公章和格式,但因为我们的学生身份,实际上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3 任用实验技能不熟练的硕士研究生进行检测  每一年的能力验证,检测中心都使用刚回实验室半年的硕士研究生进行检测试验。这与检测员要求的资质明显不符,也因此出现过一些错误的情况。由于是能力验证,错误都被指出了。如果是正常的检测,是有可能出现错误结论的。  4 对外推脱检测委托,同时有可能私下开出虚假报告  如上一条所述,这个转基因检测中心具有一切国家承认的检测能力和效力,但实际上却是空壳子,有可能出现错误结论。对此本实验室的应对方法就是,对于找上门的一切检测委托,除了上级单位交来必须的任务,都以太忙等理由推脱,不予检测。如此就规避了可能的检测事故和法律风险。  然而在2015年10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本检测中心的技术负责人敖红副研究员有一天突然拿了一份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报告给我,让我在相应的位置签字盖章。于是我照做了。事隔几天,质量负责人崔文涛副研究员突然找到我,斥责了我未经他的允许使用检测中心公章的行为,并且告诉我之前的检测报告他们都不知情,事态严重。这件事后来也没有听说进一步的处理。这有可能是虚假检测报告,因为我没有看到有检测实验进行。如果有对应的检测试验在我没有看到的时候进行,也是在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控制下进行的。  转基因检测的问题,往小了说是实验室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有一些疏忽错漏,需要整改。但那毕竟是和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相关联的检测,以这样的态度面对,以后出现检测事故几乎是必然的。更联想到,大多数转基因检测中心也都是需要承担科研任务的实验室,他们是否都按照规定严格执行着记录和质量控制?这背后涉及到的,是非常巨大的安全隐患。原本我是想向媒体揭露此事,但考虑到媒体往往断章取义或者故意曲解,这件事的曝光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可能有严重的影响,对农科院的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因而始终没有这样做。但是农科院的态度一直在挑战我的底线。  自从5月17日我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口头举报该事,5月30日上交此文字材料后,研究生院以向所里核实的名义拖了整整一个月,于6月17日再次约谈时,研究生院表示由于和所里是平级单位,无权处置该事,让我继续和所里谈。研究生院和畜牧所领导多次找我谈话,但言论反复无常,对于所犯的错误时而承认时而不承认。每次谈话都会谈到诉求,认为我是用他们造假的行为要挟他们,并主动提出对我的退学进行经济补偿,之后便不了了之了。我于8月初联系到了一些媒体,但这些媒体知道此事后,一直都以各种理由不予报道。其中比较有良心的记者帮我把材料反馈到了农业部,但农业部的回答就是已经上报领导,这样又过去了一个月,没有任何处理,李奎反而又堂而皇之的继续在国家转基因安全委员会的名单上。  今天我把这些经历发到网上,希望大家看到我们中国所谓的转基因科学家,专家都是怎么样的。他们的项目,经费来源都是国家的转基因专项,同时他们又负责转基因检测,转基因安全评价。他们所有的利益都与转基因相关,同时任何专家都不可能对生物体内的理化变化全部搞清楚,因为我们的科学水平就没有认知到那一步。那他们凭什么给转基因产品开出绝对的安全保证?  希望大家看到后帮我扩散,还我一个公道,让我的退学没有白费。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