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分析鉴定化学计

仪器信息网分析鉴定化学计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分析鉴定化学计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分析鉴定化学计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分析鉴定化学计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分析鉴定化学计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分析鉴定化学计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分析鉴定化学计相关的解决方案。

分析鉴定化学计相关的资讯

  • 新书预订:《常用中药化学鉴定》、《农药分析》(第四版)
    为更好地服务读者、为读者提供最快捷的购书通道,仪器信息网与化工出版社合作,独家推出“仪器分析类重点图书预订服务”。与传统的购书渠道相比,本网的“图书预订”服务可让您在书店上架前20天左右就得到自己想要的新书,同时免去了您的奔波之苦,坐在家中即可轻松买到好书! 本期我们提供两本新书的预订,请您阅读以下新书信息,并把您需要的“图书名称”、“册数”、“付款方式”、“取书方式”以及您的详细信息(“地址”、“邮编”、“电话”、“Email”等)发送给我们,或者访问仪器书店的新书征订页面(http://www.instrument.com.cn/book/new_book.asp)并在线提交订单,在收到我们的确认Email后,按照本网提供的付款方式预付书款。我们将在您预订的图书出版后第一时间将书发给您。新书一、《常用中药化学鉴定》(中药科学鉴定方法与技术丛书)ISBN7-5025-6677-5/O• 98,陈玉婷 杨云 王英华 等 编著,B5平膜,273页,计划2005年5月出版。 定价:36 元内容简介:为改变关于中药鉴定方法学的著作很少的状况,化工出版社组织编写了《中药科学鉴定方法与技术丛书》,本书为其中的一册,是中药科学鉴定方法与技术丛书的中药化学鉴定部分,将中药按照主要化学成分分类,收载常用中药256种。本书详细介绍了含有生物碱类、苷类、香豆素类、醌类、黄酮类、强心苷类、皂苷类、萜类、挥发油类等9类化学成分的中药鉴定,还介绍了含其他化学成分,如有机酸类、昆虫变态激素、氨基酸、蛋白质和酶、多糖、鞣质、木质素类、酚类的中药鉴定,以及主要动物药类及矿物类中药的化学成分鉴定。对于每一种中药,都从来源、化学成分、定性鉴定、定量鉴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强调鉴定方法与鉴定特征的结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可作为从事与中药鉴定有关的从业人员,也可作为中医药类和医药类专业的研究生的专业教材、执业中药师的培训教材,亦是医药行业的各层次管理人员的良好参考书。新书二、《农药分析》(第四版) ISBN7-5025-6614-7/TQ• 2152,张百臻 主编,大32 纸精,566页,计划2005年5月出版。定价:55元 内容简介:《农药分析》第三版于1988年出版后,受到不少读者的欢迎,屡次重印。第四版则在内容上作了超过60%的更新,包括农药品种的更新和分析方法的更新,力求采用当代最新分析测试技术并与国际接轨,调整了章节编排方法,在有效成分分析方法之下直接按农药通用名称的汉语拼音字母编排。整理编写了当前常用农药品种200多个,主要介绍了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列入了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收集了45个农药原药和制剂的物理化学指标的测试方法。书后附有英汉农药通用名称索引、剂型名称及代码、常用农药分析术语缩写等。读者对象为从事农药分析、质量监督的人员,也可供相关专业科研、教学人员参考。取书方式有三种: 1. 上门取书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科技园B座416室无额外费用; 随到随取2. 快递/EMS北京市内:快递费5元/本;1个工作日送达省会城市:快递费12元/本;1-3个工作日送达其它城市:EMS 费30元/本;3-4个工作日送达3. 挂号邮寄北  京:邮费4元/本;4-5天寄到省会城市:邮费5元/本;5-7天寄到其它城镇:邮费5元/本;7-10天寄到付款方式有3种:1. 银行转帐开 户 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海淀支行二里庄储蓄所 卡  号:9558800200201456999   户名:田彩岚2. 邮局汇款汇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科技园B座416室收 款 人:田彩岚 邮编:1000883. 上门付款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科技园B座416室请您付款后发Email或打电话给我们,讲明您的姓名、预订图书数量及总金额,以便及时查帐电 话: (010)51654077-13   传真: (010)51654077-26    联系人:田彩岚   Email: VIP@instrument.com.cn特别声明:1.本业务系化工出版社委托本网开展,出版社自身并无此业务,请勿直接向出版社预订图书。2.预付书款帐号仅限以上“付款方式”中提供的帐号和户名,若因订户的疏忽造成损失,由订户自行承担。3.以上信息如有变动,以仪器书店http://book.instrument.com.cn公布的为准,欢迎随时上网查询。
  • “即时化学检测质谱分析系统”科技成果鉴定会圆满完成!
    2023年9月2日,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并主持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领衔的鉴定委员会认定,欧阳证教授团队研制的“即时化学检测质谱分析系统”已达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由清华大学、北京清谱科技有限公司、清谱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4家单位联合完成。基于该成果产品化的Cell微型质谱分析系统已全球上市,并实现国内及北美市场首批销售。成果鉴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副主任委员)、北方工业大学李明研究员(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聂宗秀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徐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那娜教授和北京大学聂洪港高级工程师组成。本次成果鉴定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与产业发展部项目主管王跃超主持,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系主任谈宜东教授向与会专家致欢迎辞,欧阳证教授为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汇报项目工作。与会人员还包括清华大学科研院科技成果与奖励办副主任杨芳、清华大学科研院科技成果与奖励办主管陈慧以及项目组成员。会上,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的工作总结、技术报告、测试报告、应用报告、效益分析报告及查新报告等,并现场考察了仪器系统。成果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桂斌院士表示:在当前我国设备需求量大的前提下,小质谱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目前该成果已实现市场化,有人愿意花钱买便足以证明其在市场的价值。小质谱是很难做的,对清谱科技的小质谱能够取得如此成绩表示祝贺!成果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虎威教授表示:该成果既有基础研究,又有发明专利,还有团队做应用开发,同时也基于公司进行了产业化及市场开拓,具有很好的科技意义! 鉴定委员会其他专家在听取汇报和现场考察均表示:该成果系统性能好、外观佳、操作简便,也对产业化产品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经质询和讨论,鉴定委员会一致评价:该成果突破了小型质谱的若干技术壁垒,整体属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意该成果通过鉴定!
  • 我国木材鉴定开始使用分析仪器技术
    现行国家标准《红木》GB/T 18107-2000,其中被诟病最多的一点就是材质鉴定上的不够精确。由于鉴定技术的制约,全世界在树种鉴定上鉴定到&ldquo 种&rdquo 的准确性尚不足,所以有规定,鉴定机构对于红木材质只出具到&ldquo 类&rdquo 的报告。这就让一些不法商家钻了空子,利用这一点在同类木种间大做文章,同时,这也成为了《红木》国标始终被攻击的把柄。虽然目前红木的鉴定报告只能出具到类,但这并不代表目前我国的红木材质鉴定技术就只能鉴定到类。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技术被运用在木材鉴定上,给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依据。笔者通过翻阅相关论文与文献,大致了解到目前红木材质鉴定技术的方法与研究方向。宏观识别与微观识别相结合《红木》GB/T 18107-2000中提到红木的识别和区分方法是:&ldquo 主要是以简便实用的宏观特征(如密度、结构、材色和纹理等)为依据,辅以必要的木材解剖特征来确定 其属种。本标准所依据正确定名的木材标本均保存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木材标本室。&rdquo 可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传统的红木材质鉴定方法,也是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交趾黄檀实木横切面宏观识别是通过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心边材、生长轮、导管、射线与轴向薄壁细胞的大小及排列方式等宏观解剖特征及表观特征,同时结合材色、纹理、结构、花纹、 气味、质量和硬度等进行综合判断;微观识别则是通过切片机将样本制成切片再置于光学显微镜下, 观察各类细胞与组织的形态与排列,与已经正确定名的木材标本的切片进行比对,确定木材类别。檀香紫檀木材微观构造照片宏观识别与微观识别相结合的方式需要识别者具有丰富的木材构造特征方面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是建立在实践经验和科学基础上的。但是识别木材是一件复杂的事 情,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家也会偶尔看错眼,因此会出现在两家不同的木材检测机构,同一样本检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这种鉴定方式受人为的主观影响非常大。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红外光谱技术是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的能量的选择性吸收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通常用于木材树种识别的是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处理技术,是对从样本表面采集的近红外光谱,经过一系列预处理,取样本的三分之二,采用软件独立建模分类(SIMCA)和偏 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mdash DA)进行建模,对剩余的三分之一样本进行判别。由于各树种木材化学成分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同一类别木材的近红外光谱具有相近 的吸收峰和吸收强度,不同类别的木材则有明显不同之处。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木材树种分类效果明显,尤其对红木类木材的分类,与红木标准基本一致。4种红木的HPLC指纹图谱,LSHHT为卢氏黑黄檀,DFHHT为东非黑黄檀,DGZT为大果紫檀,YDZT为印度紫檀目前,国内外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上均取得不同进展。2003 年,日本专家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识别了8 种木材,而我国近年来也开始进行研究。2007年,江泽慧、杨忠等人发表了《红木的近红外光谱识别技术》论文;2012年,江泽慧、杨忠等人又作了《红木 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一文,在八类红木样本表面分别采集10条光谱用于红木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利用相关方法可以将八类红木分成相应的类别,并能更直观地展现 八类红木的区别,这为红木的鉴定或识别提供新的方法和研究思路。2010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已建立了20余种木材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库, 并申请了红木的近红外光谱识别方法的发明专利(20061014962310),但是该项技术还需更多的木材标本光谱数据,建立更有代表性的数学模型,加 速其商业化应用。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中红外光谱处理技术,主要是研究红 木样本的指纹图谱,选取特征吸收峰,计算有峰率和变异峰率等指标序列进行分析鉴别。在2012年张方达等人著的《基于红外光谱法的红木木材类区分与真伪鉴 别》论文中,其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利用中红外光谱,通过与杨木木质素的相关系数不同,对七类红木木材进行区分。同时对于两种珍贵的非红木类木材:榄仁木和亚 花梨木与外观相似的紫檀、黑酸枝、香枝木应用中红外光谱进行了客观、快速的真伪辨别。ZT、HL、HI、HO、WM、TW、JC和XZ分别代表《红木》国标中紫檀木、花梨木、香枝木、黑酸枝木、红酸枝木、乌木、条纹乌木和鸡翅木八类红木的近红外光谱除此外,还有如气相色谱&mdash 质朴联用技术(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HPLC)&mdash 质谱联用技术等色谱指纹图谱方法,2012年沈明月等人的 《基于HPLC技术及模式识别方法鉴别四种红木》、2013年罗燕的《四种红木抽提物的FTIR与GC&mdash MS指纹图谱鉴别研究》都有提到用相关方法鉴别红 木种类。以上几类均为化学方法,有些方法已经可以鉴定到种,但是目前均处于研究阶段,还无法大规模推广和投入使用。DNA标记技术在《品牌红木》2014年3月刊上,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所研究员、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红木分会秘书长殷亚方也撰文提到了DNA标记技术有望解决红木鉴定难题。 因木材树种和产地不同,其DNA也不同,是某种木材所特有的,对基因组序列差异的比较研究无疑为木材分类和鉴定提供了最本质的依据。2007 年,德国林业研究所已利用DNA 标记技术,成功进行了6种杨树木材的识别。目前,国内DNA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活体树木鉴定的技术已经成熟,然而,从经过长期存储、高温干燥或机械加工等 一系列处理后的木材以及成品家具木材中却难以提取高质量的DNA,因为木材组织中的DNA已经发生严重降解。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从干燥和加工后 的木材树种中提取DNA 的技术已有突破。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所的木材DNA识别新技术实验室已初步建立,并正在建立木材DNA 标记信息数据库。但是实现DNA 标记技术的商业化运用,还需要各国科技工作者进行大量的科学试验, 以得到更多重要树种和木材的DNA 标记信息及相关的数据库。此外,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有望鉴别红木原产地。届时,红木不仅可以鉴定到种还可以鉴定原产地,让红木信息更透明化。结语目前,宏观识别与微观识别相结合的方式还是鉴定红木材质最常见、最具可操作性的方式,中国林科院也在不断完善红木树种木材标本。据笔者从最新的《红木》国标 征集意见稿中发现,其已经在草案中,补充完整了《红木》GB/T 18107-2000标准中原来没有的毛药乌木、白花崖豆木的三切面显微结构照片,让检测更有据可依。诚然,如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等化学方法以及如DNA标记技术等遗传学方法因为需要更专业的设备以及更专业的操作人员,再加上技术还不够成熟、投入的成本过高等 因素,多数还处于研究阶段,无法实现普及。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这些方法客观、高效,鉴定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小,也更准确,发展前景可观。就像我们想不 到短短几年时间,智能触屏手机快速地淘汰了键盘手机占据我们的生活一样,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也许用不了多久,红木材质就能轻松鉴定到种,更简单、成 本更低的技术被运用到材质鉴定中,让红木可以名正言顺、明码标价地进行买卖。(原标题:木材鉴定技术知多少)
  • 岛津特色口味物质鉴定分析系统,助力白酒品质提升
    中国白酒特有的纯粮固态蒸馏工艺,使得白酒组成非常复杂。粮食中的淀粉经堆积糖化、窖池发酵,转化为基酒中丰富的微生物代谢产物。 酱香型白酒古法酿造过程中采用七次蒸馏取酒的坤沙工艺,又使得发酵的过程不断深入,风味物质不断累积。基酒窖藏经历岁月的洗礼,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继续着它的化学变化,老熟、生香、生酯,最终被端上消费者的餐桌。 白酒特有的空杯留香现象表明白酒中存在大量非挥发性成分,是影响白酒口感的重要物质,共同构成了白酒口味的骨架成分,而这些成分用气相色谱等传统的技术手段是难以分析的。相比于挥发性物质,白酒中非挥发性物质含量低,无论在提取、定性与定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中国白酒特有的纯粮固态蒸馏(图片来自网络) 以茅台等知名品牌白酒为研究对象,基于岛津液相色谱-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仪LCMS-QTOF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开发口味物质鉴定分析系统,该系统将应用于白酒香型鉴别、名优白酒真假鉴别及口感调制等领域。 白酒口味物质鉴定分析系统 岛津公司与中轻食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程劲松主任团队通力合作,联合推出白酒口味物质鉴定分析系统(专利申请号:202110118801.8)。该系统基于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LCMS-QTOF和三重四极杆型液相色谱质谱LC-MS/MS,分别开发了液相色谱质谱高分辨MS/MS特征质谱图库和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检测方法包。 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仪(左)和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右) 口味物质鉴定系统可对白酒样品进行高分辨质谱数据采集和定性识别,可与白酒MS/MS特征质谱图库进行检索匹配打分。白酒分析系统预制口味物质内标法工作曲线,使用者仅需购买7-羟基香豆素和水杨酸两种内标物,即可实现半定量,降低了检测成本。每种化合物下提供1~6个MRM离子对条件,供不同香型白酒检测时进行优选。 45种口味物质MRM检测色谱图(250 µg/L) 白酒口味物质鉴定系统包括氨基酸、醛类、生物碱、腺苷、有机酸和酯类等共计45种口味物质的中英文名称、分子式、结构式、CAS编号、保留时间和二级质谱图。白酒口味物质分析系统采用LCMS-TQ配合ESI电离源,建立上述口味物质的定量测定方法,包括化合物的分离条件、色谱柱和MRM质谱检测条件。 白酒MS/MS特征质谱图库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高分辨MS/MS特征质谱图库和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检测方法包,无需设置优化分析方法参数,可快速鉴定出不同香型白酒中普遍存在的45种口味物质及其半定量结果,用科学方法提供客观的评价结果。该系统将应用于白酒香型鉴别、名优白酒真假鉴别及口感调制等领域。
  • 看计算机专业“门外汉”如何变身化学分析“顶级专家”
    “要做就做到最好”——记国家电网江苏电科院技能专家朱洪斌  电力油气化验,在庞大的电力系统中是个附属小专业,看上去很不起眼。但朱洪斌却在这个小专业里实现了大作为。  身为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电科院)状态评价中心物资检测室油气化验组组长的他,参加工作28年来,在电力油气化验领域刻苦钻研,成果丰硕。由他主持研发的“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量值保证体系的创建及应用”项目成果,获第4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近3年在江苏电网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5亿多元。  由门外汉到顶级专家  1988年秋,经过江苏省自学考试,取得计算机应用专业大专毕业证书的朱洪斌被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江苏电科院前身)录取。但没想到的是,他被分配到了完全陌生的化学室。“后来才知道,化学室仪器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分析,这也是安排我去的原因。”朱洪斌说。  然而,朱洪斌对化学专业一窍不通,工作压力很大,但他心中始终坚持“要做就做到最好”的工作信条。朱洪斌一头扎进工作中,开始潜心钻研。白天,他钻进实验室,分析油品、检测成分,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为了验证数据,他在现场和实验室之间奔波,一遍遍采样、比对、分析。夜里用电设备少,对仪器杂波干扰小,是测试仪器控制性能和参数的最佳时机,他便一直坚守到深夜,在试验设备前查看运行情况,分析、记录试验数据。只要一有空,他就“啃”化学专业书。很快,他由“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成了一个优秀的化验师。  但朱洪斌有着更高的追求。他将进一步提升油气试验能力确定为攻关方向,日复一日地试验、钻研,在他的主持下,江苏电科院油气试验技术和设备不断完善,到2009年,实现了电力用油、气常规分析项目的全覆盖,其中首次申报的19个检测项目全部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由他主持研发的科技项目已获18项国家专利,还有15项国家专利正在申请中。  在持续不断的创新攻关中,朱洪斌获得了“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国家电网公司技能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同时完成了从优秀化验师到全国顶级专家的跨跃:成为连续两届全国电气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且是两届委员中唯一非化学专业出身的委员 没有真正上过大学的他,成了江苏计量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出站论文答辩的5名评审专家之一。  由偷点懒到乐在其中  “我创新的初衷,其实是想在工作中偷点懒。”朱洪斌风趣地说,过去做油色谱分析必须到现场取油样,再拿到实验室检测,来回折腾不仅十分辛苦,而且工作效率很低。于是,围绕解决这两大问题,他开始了油中水分、油中气体等在线测量装置等的研发。  然而,创新之路十分艰辛。爱好摄影、闲暇时常为家人做上一桌美食的朱洪斌,为了攻克专业上的难关,放弃了一个个爱好,全身心地投入一项项创新,并追求“做得最好”。  在油色谱分析标准油的配制研发中,制作满足要求的气囊是核心,气囊材料的选择是关键。朱洪斌找来大量橡胶材料的特性数据,详加分析后共选择6种橡胶反复做试验,历时达3个月,最终选定了一种军工用橡胶,获得了满意效果。该项目将标准油的量值稳定期由4天提升至了180天!而该领域国际知名的美国摩根谢弗公司在其官网上公布,由其生产并由国际大电网会议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用来提高检测精度的世界上唯一的商品化标准油,产品保存期限也只有30天。  朱洪斌创新的步伐始终不会停下。2014年,针对江苏电网发展快速、六氟化硫设备日益增多的情况,他主持研发了“六氟化硫气体质量现场快速评价系统”,不仅实现了六氟化硫气体质量验收的现场检测,而且将单一检测样品的全分析时间由18小时缩短至了40分钟。2015年国家新出标准增加两项检测内容后,传统方法的全分析时间需增至20小时,朱洪斌及时改进其评价系统全分析时间仍只需40分钟。该项成果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更杜绝了气体由现场运回实验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由“病后诊治”到“治未病”  2015年7月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年度第4号公告,公布了133项行业标准。其中,编号为DL/T1463-2015标准《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分析用工作标准油的配制》由江苏电科院负责制定,其主起草人就是朱洪斌。  这一标准是该院“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量值保证体系的创建及应用”项目成果的组成部分之一。同年8月29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委员会对该项目成果进行了技术鉴定,认为其大大提高了变压器早期故障的诊断水平,整体技术国际领先。  早在2002年,朱洪斌和同事们发现,采用传统的油色谱分析法对变压器实施故障诊断,需要从现场取油样后拿回化学室检测,不仅误差大,而且费时费力。怎样提升油气化验检测质量和效率,减轻工作强度?朱洪斌开始走上了电力油气化验设备及技术的创新之路。  从2005年起,朱洪斌先后主持完成了“油中水分在线测量装置的开发”“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测量装置评价校验系统的开发”及“变压器油色谱分析网络校准比对系统的开发”等项目,并于2011年集成前期创新成果,主持完成了“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量值保证体系的研究开发及应用”项目,实现了对变压器油色谱分析全过程的现场实时监控,并且将数据分析误差降至传统方法的1/6。  “对电力系统中最重要、最昂贵设备之一的变压器而言,项目的完成实现了由‘病后诊治’到‘治未病’的转变,将变压器故障消除在了萌芽状态。”江苏电科院科技部主任陈久林说。  据统计,近3年,江苏电网利用该成果共筛查出220千伏及以上变压器早期缺陷68起,经过前期及时处理,合计降本增效超过2.5亿元。自2011年2月该成果在江苏电网全面应用以来,因缩短检修时间、减少设备故障及非计划停电,累计间接增加供电量达56.1亿千瓦时。如今,该成果已经在山东、福建、新疆、广东等省级电网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代谢组学研究最新进展与代谢物鉴定分析交流会顺利举行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6年5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与大连达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代谢组学研究最新进展与代谢物鉴定分析交流会通过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平台顺利举行。/pp  本次会议采取了网络直播与现场会议相结合的模式,300多名用户报名参加了在线的网络直播会议,同时有近50名来自有大连理工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在大连化物所参加了现场会议。/pp  据介绍,本次交流会的举行主要是为了庆祝OSI/SMMS 代谢组学小分子化合物快速鉴定分析软件系统开发完成。该系统由大连达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代谢组学研究中心共同开发完成,基于近2000个标准化合物,4个主流网络数据库,以及用户自建数据库,可实现代谢物的快速、批量、准确定性分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会议直播.jpg" style="HEIGHT: 347px WIDTH: 500px"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9/insimg/dc5e6755-def3-4ad1-b27d-8b13c1d917d8.jpg" width="500" height="347"//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许国旺2c.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606abeb9-aeb1-45dc-937f-46d81e32daad.jpg"//pp  会议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代谢组学研究中心许国旺研究员首先从代谢组学概述、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代谢组学应用的新进展、前景展望等四个方面对代谢组学做了详细介绍。/pp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命体对于内在基因突变、病理生理变化以及外在环境等因素刺激作用下的体内的动态多元的代谢物响应,定性定量描述生物体内所有内源性代谢物。与其他组学相比,基因及环境因素改变而引起的变化在代谢组上体现的更为显著,并且代谢组变化快速、使得其对环境变化的应答更为及时灵敏,对于发现实际表型变化前的早期代谢扰动具有重要的潜力。目前,代谢组学在疾病、植物、肠道菌群、药物研发、食品等领域都有应用。/pp  许国旺在报告中提到“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告诉你可能发生了什么,而代谢组学则可以告诉你已经发生了什么,疾病变化往往在代谢组中能更早的体现出来,因而在早期疾病诊断中更具优势。”/pp  对于代谢组学的未来的发展,许国旺介绍说如何更好的表征代谢物,拓展代谢组学的分析能力,从而促进代谢组学在生化医学领域的应用是大家所关注的,如进行规模化代谢物鉴定,提高对所获取代谢物信息的利用率 高通量分析,应对大规模代谢组学分析 提高对低丰度代谢物信息的利用 由经典的表型发现向功能表征推进等。/pp  大连达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仲大博士在会议中介绍了OSI/SMMS 代谢组学小分子化合物快速鉴定分析软件系统的开发背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以及相应的应用实例。/pp  曾仲大介绍说代谢物的鉴定是后续深度生物解释的基础和前提。而目前普遍认为,常规方法(主要指LC-MSsupn/sup、GC-MS和NMR)能检测和鉴别的代谢物应不到样品中代谢物总量的10-15%。一次常规的代谢组学血液分析,在所获得了成千上万质谱特征中,往往仅能鉴定出几十至上百种代谢物,且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验证其准确性。/pp  OSI/SMMS 代谢组学小分子化合物快速鉴定分析软件系统融合多级质谱的精确质量数与保留时间信息,实现未知代谢物的多层次鉴定分析。该软件的特色在于快速、准确的实现未知代谢物定性,减少繁复的操作步骤,降低对使用者的要求。它拥有信息完备的自建标准数据库、集成了主流网络数据库、采用先进的定性匹配算法、能够实现多层次未知物定性,可实现定性经验的传递,以及丰富的数据库功能。/pp  本次会议得到了用户的充分认可,会后仪器信息网的网友们通过多种渠道对许国旺研究员和曾仲大博士带来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错过会议的网友们可查看本次网络讲座的视频回放,了解报告详细内容。请见链接: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play/103101"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play/103101/a/p
  • 国际领先!理化联科iPore 400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通过中国颗粒学会鉴定
    近期,由中国颗粒学会主持召开的“理化联科iPore400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技术鉴定会”在北京成功举办。iPore400得到了众位中国颗粒学会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成功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会主席 岳光溪院士鉴定会主持人 陈运法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岳光溪担任会议主席,中国颗粒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运法主持了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包括清华大学教授魏飞、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海、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周素红、吉林大学研究员邹永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邵建平以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杨秀红、李长明。iPore400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低比表面积/超低比表面积”样品的多孔性分析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年来,锂电池行业发展迅猛,亟需精确地表征正负极材料的物理性能,将比表面积测试的长期稳定性控制在1%以内,对于锂电相关企业意义重大。理化联科(北京)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自组建以来,将公司骨干成员20多年来在颗粒和多孔材料表征领域的理论和经验转化为实践,立志面向国内外市场,根据中国用户的使用环境,克服小表面样品的测定难题,打造了BET比表面积测定重现性真正达到1%的物理吸附分析仪器——iPore 400型,并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研发和生产物理吸附分析仪系列产品,取得了决定性突破。杨正红汇报项目研制过程和技术路线袁新华汇报检测报告及查新结果鉴定委员会实地考察仪器性能和使用会议期间,理化联科总经理杨正红就该项目的研制过程和技术路线做了详细报告;袁新华经理则汇报了仪器测试情况、第三方检测报告、既有用户的测定报告和查新结果等。与会专家还实地参观和考察了中科院过程所购置的iPore 400使用现场,并听取了用户意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热烈地讨论,专家们给出如下鉴定结论:iPore 400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项目组针对传统氮气吸附物理吸附分析仪难以测量低比表面积及微量样品测量重现性差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全域恒温、压敏死体积恒定技术、本底扣除技术、等温体加热炉技术、32位电子电路系统新思路。经上述技术创新和改进,并经过实验多次验证,iPore 400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性能达到:(1)脱气站精确控温到0.02℃,脱气温度高到600℃,并可以进行压力控制脱气;(2)仪器的比表面重复性偏差:0.1%;(3)仪器的比表面重现性偏差:优于1%;(4)氮吸附比表面测量标称下限值:0.005m2/g;(5)氮吸附测量下限:最低至P/P0 1×10-5。 鉴定委员会委员一致认为:理化联科iPore 400全自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氮气静态物理吸附低比表面积的测量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鉴定会现场
  • 130万!佛山市禅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购置多重PCR多病毒核酸检测鉴定分析仪等设备
    项目编号:ZFXL2022045项目名称:佛山市禅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购置多重PCR多病毒核酸检测鉴定分析仪等设备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1,30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佛山市禅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购置多重PCR多病毒核酸检测鉴定分析仪等设备):合同包预算金额:1,30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临床检验设备多重PCR多病毒核酸检测鉴定分析仪1(台)详见采购文件800,000.00-1-2临床检验设备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1(台)详见采购文件300,000.00-1-3临床检验设备高速冷冻离心机1(台)详见采购文件20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合同所约定的全部义务履行完毕之日止。
  •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组学分析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8月20-22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大会同期举办了“组学分析”系列报告会,300余人参加了此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唐惠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共同主持,8位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报告。报告内容摘录如下: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王玉兰研究员  报告题目:代谢组学研究寄生虫疾病  在寄生虫研究方面,代谢组学方法主要研究了宿主感染寄生虫后的代谢应答,如宿主对血吸虫、钩虫、锥虫和虐原虫等感染的代谢应答。其目的首先是进一步了解在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宿主的代谢通路的改变,其次是希望通过代谢通路的改变找到适合早期诊断寄生虫病代谢性标记物。王玉兰研究员总结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寄生虫病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并且展望了代谢组学在寄生虫病早期诊断的潜在应用前景。  厦门大学 张博副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液滴接口的二维分离平台  张博副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蛋白质组体系的高度复杂性迫切需要高分辨率的多维分离技术。他的研究采用微液滴技术,基于其微体积、低扩散、无返混等优点作为二维分离接口的解决方法,耦合毛细管液相色谱与毛细管电泳技术,构建二维微分离平台。分别通过“T”形芯片与“工”形芯片实现了样品由连续流至液滴以及液滴至连续流的转移,并实现了纳升尺度的全进样。通过简单的多肽混合物,初步验证了全二维分离与目标二维分离在该平台上的可行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 李智立教授  报告题目:糖肽富集分离方法及糖链结构研究  李智立教授在报告中分别介绍糖肽富集分离的几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使用范围。他着重介绍了通过优化免疫球蛋白G(IgG)分离条件和MALDI-FTICR MS检测条件,对IgG不同糖型的糖链进行了精细结构分析。在m/z2400-3000范围内,发现了GOF、G1F和G2F结构的IgG糖肽,此外还有类似“角平分线”的糖型结构。该研究为IgG糖型结构的高通量研究打下基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姜秀娥研究员  报告题目: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研究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姜秀娥研究员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如何采用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研究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利用光感视紫红C端组氨酸与螯合的赖氨酸的强亲和性将膜蛋白定向组装到电极表面。利用表面增强红外光谱从分子水平上首次研究了跨膜电位是如何调制光感视紫红结构和功能。研究发现:当电位逐渐降低时,光激发诱导的红外差谱与溶液PH值逐渐上升时,光激发诱导的红外光谱显示了惊人的相似性。这一现象表明:电位降低驱动的电荷补偿行为改变了双层膜附近局部PH值,从而改变了膜附近质子释放基因的质子化状态,进而影响了光感视紫红蛋白的光循环动力学。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冉小蓉博士  报告题目:安捷伦最新生物信息学软件及在代谢组学标志物发现中的应用  冉小蓉博士在报告中介绍了安捷伦科技推出的全新的生物信息学软件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MPP)。该软件是专为质谱工作者设计的,能够通过对质谱数据的分析快速寻找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并进行生理学意义的解释。MPP结合安捷伦优异性能的仪器硬件平台可以为靶标和非靶标代谢组学研究提供最全线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梁玉同学  报告题目:基于新型整体材料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及其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梁玉同学报告中介绍到:在微流控芯片上原位光聚合制备酶反应器、强阳离子交换(SCX)整体材料、反相整体材料,搭建了芯片上酶反应器酶解-C18tip分离-质谱鉴定平台、芯片上SCX-C18tip二维分离-质谱鉴定平台、芯片上反相色谱分离-质谱鉴定平台,并用于蛋白质的分析。通过相关实验,证明了这些平台的潜力与适用性。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戴捷先生  报告题目:赛默飞世尔科技iSRM试验方法和Pinpoint软件运用于大规模的目标蛋白质定量分析研究  戴捷先生在报告中对赛默飞世尔iSRM技术工作原理及Pinpoint软件功能在目标蛋白质定量分析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将iSRM技术及Pinpoint软件二者结合,组成了目标蛋白质定量分析的整体工作流程,该工作流程可以在一次LC-MS/MS分析中对大规模的肽段实现同时的验证与定量分析,显示了iSRM技术及Pinpoint软件在目标蛋白质定量分析中的强大的功能。  南开大学 张锴副教授  报告题目:系统分析激酶家族蛋白多种翻译后修饰的研究  张锴副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他们课题组以激酶中磷酸化和多种低丰度非磷酸化修饰为目标,将蛋白标签融合技术与Shotgun技术相结合,探索系统研究激酶中各种翻译后修饰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联合标签蛋白融合技术与Shotgun策略,他们成功的在激酶上鉴定了未见报道的甲基化和乙酰化修饰形式,同时发现了一些潜在的修饰形式。研究结果预示激酶这类重要的蛋白生物酶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修饰形式和生物功能。
  • “短波长X射线体应力无损分析仪”通过鉴定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5年10月17日,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四川艺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短波长X射线体应力无损分析仪开发及应用”的研究成果,顺利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科技成果及新产品鉴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现场.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0320ff88-b9a6-43a1-a3b3-8557088232ef.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strong“短波长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暨短波长X射线体应力无损分析仪新产品鉴定会”现场/strong/span/pp  按照鉴定会程序,鉴定委员会听取了研制工作报告、技术报告,观看了技术研发视频,审核了第三方机构检测报告,考察了仪器现场,并进行了充分讨论、质疑。最后,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短波长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及短波长X射线体应力无损分析仪新产品”属于国际首创的技术与仪器,获得了多项国际、国内专利授权,对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455px" title="image002.jpg"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8971472e-bb72-4eae-b3d8-d8216642d878.jpg" width="400" height="45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短波长X射线体应力无损分析仪新产品/span/strong/pp  材料及工件的应力分布特征是影响物理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由于材料、工件内部应力导致失败的案例很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目前,虽然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c/77.html" target="_self" title=""strongX射线(衍射)应力仪/strong/a已经得到商业化普及,但其功能只可测定试样约10微米深度表层的应力,无法完成体应力的测定。中子衍射和同步辐射高能X射线应力装置能够开展材料体应力测试,但该类仪器都是以反应堆或同步辐射光源等大型装置为基础,这些装置设备庞大、造价昂贵,无法市场化推广。/pp  针对此现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在“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下,研制了实验室用短波长X射线体应力无损分析仪,体积相对较小、价格较低,既可测定体应力,又可市场化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以上两类装置之间的空白。/pp  “短波长X射线体应力无损分析仪”采用钨靶发出的波长短、穿透性强的特征X射线,测试材料的内部应力、物相、织构等 利用能量法,改善了入射X射线强度的衰减 采用透射式和反射式的光路设计,获取材料内部结构沿深度分布的信息。该仪器高精度的测角仪、欧拉环等部组件,以及自动控制和应力分析软件等皆是项目组自主研发。样品台最大可承重20Kg 测试铝材当量厚度大于40毫米,无应力铁粉测试误差小于正负20兆帕 空间分辨能力可调,最小空间分辨率为0.1× 0.2× 2mmsup3/sup(宽× 高× 厚),对具有一定厚度的样品能够获得三维空间应力分布。/pp  据介绍,项目组实施了边研制边应用、销售的策略,该仪器已在兵器工业、航空航天、交通运输领域及科研院所得到应用 初步实现仪器的销售,可对外提供材料工件体应力检测服务,目前已创造经济效益696万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专家组.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9f7dfd71-eb8a-403a-a7bb-26d116d3c3fe.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strong项目负责人与鉴定委员会成员合影/strong/span/pp  此次鉴定会的鉴定委员会成员包括: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物理学会X射线衍射联合委员会主任麦振洪研究员、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张政军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顾问/院士武胜研究员、全国无损检测协会副理事长/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俊明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黄楠教授、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二所书记兼副所长/核工业西南无损检测中心主任唐月明研究员、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全国残余应力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叶文海教授、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核电设计所所长唐伟研究员、中航工业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处处长朱明研究员。麦振洪研究员、张政军教授分别为鉴定委员会正、副主任。/pp  此次鉴定会还邀请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前副主任孙颖研究员等12位专家作为见证嘉宾。国家科技部、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四川艺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领导,该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张鹏程研究员及其他项目骨干等出席了本次鉴定会。/pp style="TEXT-ALIGN: right"撰稿:刘丰秋/ppbr//p
  • 理化分析仪器的化学分析方法理论
    理化分析仪器的化学分析方法理论 用做工作标准时要求与校准样品相同。但测定值其中代表标准物质,代表试样。注意应用上述公式时应从测定值中扣除空白值得到实际测定值。 空白的校正空白来自分析试剂、试样中与被测组分共存的组分、分析用器皿、分析用水以及环境(主要是空气和灰尘)。空白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以及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度和灵敏度,尤其在恒量、微量元素分析和纯度分析中影响明显。所以要搞清空白来源并及时消除或控制。分析空白的消除。现在的分析用水由于制备、输送和储存环节的缺陷,常出现某种元素浓度超标分析人员习惯使用铬酸洗液洗涤玻璃器皿造成器壁吸附铬铬污染实验室灰尘飘人正在分析试液中也会造成结果偏差主要是低硅分析、加过磷酸的器皿用于分析微量磷样品在实验室传递中被沾污尤其是粉末样品等。这些原因造成的空白都可以通过改变工作方式消除,如洗涤玻璃器皿改用稀盐酸浸泡实验室经常保持洁净到实验室的分析用水要进行检测取用分析试剂和分析样品的工具和器皿要专用,不能混用。 空白的控制。对于一些无法消除的空白可采取措施尽量降低。这一点在痕量分析中尤为重要,如果空白值过高甚至超过试样测定值,这种结果的准确度就大打折扣。可把分析纯试剂换成优级纯,一二级分析用水换成一级水来降低空白值。降低空白应从几方面试剂、分析用水、器皿、仪器同时进行,否则效果不一定好。分析试样时按相同步骤做空白试验必要时空白试验应做平行样。有些空白在有试样基体和无试样基体时的测定值还不一样,因此做空白试验不能简单了事,需考虑基体的影响。 其它因素分析操作中一些细节要特别注意,如溶解、蒸发、浓缩过程中防止瘟度过高试液崩溅萃取或滴定时防止分液漏斗或滴定管不严密漏液过滤沉淀时酸度控制不好使沉淀部分溶解仪器长时间工作零点飘移又未及时校准等,都会造成分析误差或错误。对玻璃量器要按检定规程检定标准溶液要定期标定对分析仪器要进行检定或校准,校准是对仪器的线性关系和灵敏度进行校正用化学试剂或标准物质,检定是按检定规程对仪器的综合性能测量重复性和检测限等全面评价。 结束语选择化学分析方法时,应依据分析目的检测或验证、准确度要求、分析室现有技术水平、材料特性基本组成和含量范围及分析成本等综合考虑,湿法分析法和分析仪器分析法、标准分析法和非标准分析法要灵活运用,切忌死板教条。要求分析人员能利用现有条件科学选择分析方法。 对分析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影响分析质量的诸多因素要采取质量控制措施。正确理解方法原理,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样品制备要有代表性分解样品要达到彻底、无干扰、无损失和时间短标准物质用途分校准和工作标准,勿用单个样品校准被测样品要根据分析空白来源有效地消除或尽量降低空白值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玻璃器皿、标准溶液、分析仪器要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要求分析室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分析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熟练进行日常分析项目的操作,使分析工作处于受控状态。 总之,化学分析方法会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推出和充实,每个分析工作者都应学会并掌握分析方法如何选择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 http://www.jqilin.com南京麒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杨工
  • 美女化学分析专家谈赛马兴奋剂检测的那些事儿
    当今在赛马这项竞技比赛中,用于提高马匹速度的各种兴奋剂层出不穷,针对市场上不断增多的新型药物的出现,化学分析专家们不得不争分夺秒地开发相应的新分析方法,以期达到打击各类禁用兴奋剂的目的。  最近,我们采访了一位该领域的专家,来自中国香港赛马会的Karen Y. Kwok博士。    Karen Y. Kwok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环境分析化学专业,后就职于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她开始作为一名化学家在香港赛马会赛事化验所工作。此后,她全身心投入于赛马运动中的兴奋剂控制测试工作。Kwok博士目前是皇家化学学会(MRSC)的成员,至今已出版了两本书,并在国际杂志期刊上公开发表了10篇论文,多次作为报告人参加各种国际会议。  您受邀在瑞士日内瓦的HPLC 2015大会上做关于检测马鬃中雄激素合成类固醇的报告,请问为什么在赛马中使用雄激素合成类固醇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呢?  雄激素合成类固醇(AASs)是一种可以用来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身体物理性能的物质。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类物质就常被作为兴奋剂在人类体育竞技运动和赛马运动中使用,其实该类物质属于违禁物质。自2014年开始,国际联合会发布的国际协议第6E条款明确规定,对于比赛用马,在其整个参赛生涯中,包括育种、竞赛和赌马,都禁止使用AASs。[1]  在您看来,分析比赛用马的禁用药物,主要的挑战是什么?  随着生物科学和医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违禁物质被开发出来。不幸的是,针对新兴违禁药物,即使分析专家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出相应的检测方法,但相对于违禁药物在市场上的应用,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时间滞后性。另外,赛马比赛中使用的违禁药物种类繁多,有些是用来增强马的运动机能的,而有些是削弱其机能的。而没有一种成熟的方法是可以检测出所有的违禁药物的 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实现最广泛的药物检测的可能。  为什么您选择检测比赛用马的马鬃为样品,而不是它们的血液或尿液为首选样品?  作为药物测试的目标样品,尿液、血液和毛发各有各的优点。毫无疑问,毛发的主要优点是具有宽的检测窗口。毛发分析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有可能通过分析不同段的毛发,确定其用药的时间。这样的信息对于确定给药的比赛用马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此外,毛发样品不像尿液和血液样品,它很稳定,易于运输和贮存,并且很难掺假,具有非侵入性。当然话虽如此,很多药物是不适合采集毛发样品用来分析的,只能在尿液或血液中检测。因此对于兴奋剂的检测,尿液、血液和毛发样品它们存在互补关系。  您为什么要开发用于检测马鬃中48种AASs和(/或)其酯类的方法?  AASs通常是以它们的酯化形式使用,这样它们能够被存储在肌肉中,然后通过缓慢地释放以延长其作用期。对于一些内源性AASs如睾酮,在毛发中鉴别其酯化形式是其外源性的铁证。AASs类药物是赛马运动中任何时候都被禁止使用的药物,其药效的持续作用时间远长于尿液和血液样品的检测时间。因此,毛发就成为了用来追溯赛马中使用AASs的理想样品。  在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HPLC-MS)技术测定马鬃中AASs之前,马鬃样品的制备方法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因素吗?  与尿液和血液不同,毛发是一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所以我们需要特别严格的去除污染物的过程,以避免错误的分析结果。其次,毛发中药物的含量通常是很低的(从10-2至10-9级),所以采用提取药物的方法需要足够高的提取率,这样才能满足UHPLC-MS的分析要求。另外,毛发是一种很复杂的基质,我们需要有效的净化方法,以降低MS分析时的基质效应。    这项工作中,您遇到的主要挑战是什么?您又是怎么克服的呢?相比其他方法,您采用UHPLC-MS的优势是什么?  主要的挑战是建立一种有效的提取方法来消除一些化学物质干扰,以保证后续UHPLC-MS分析的准确性。试验发现通过组合使用固相萃取(SPE)和液-液萃取技术,可以获得满意的样品净化结果。然后在选择性反应监测(SRM)模式下,我们采用具有高分辨能力的轨道阱(质量窗仅± 10 ppm)来进一步降低化学干扰。质量数测定的准确性通过在柱后添加质量参考物苄基二甲基苯胺来校准目标分析物可能存在的质量偏移来保证。  据我们所知,我们给出的关于马鬃中48种AASs和(/或)其酯类物质测定的方法是首次的。  该方法适合使用的领域有哪些呢?接下来您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目前,我们的方法可用于检验AASs和(/或)其酯类化合物(含量从10-12到10-9级),方法灵敏度、准确度高。由于方法中添加的目标类固醇,方法可用于马鬃样品的筛选以及马鬃样品中AAS酯类物质的确认。实际上,随着我们研究工作的完成,采用我们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更多的目标物的筛选。接下来的工作将是进一步验证我们所建立的方法,对于给药后的马鬃样品中AASs和(/或)其酯类物质代谢物测定的适用性。  马匹使用兴奋剂和人类使用兴奋剂之间有相似之处吗?分析方法可以通用吗?  比赛用马和人类运动员所使用的兴奋剂中所含的禁用物质可能是相似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这不仅是由于药物在不同的群体上的作用机理不同(例如,人体运动是不受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的) 而且也由于对于不同的群体,一些药物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此外,赛马中违禁药物不仅仅局限于机能增强药物(包括使狂躁的马平静下来的镇静剂),而且还包括削弱机能的药物。因此,相较之人类运动员的违禁药物,马的药物范围更广。  另外,马和人所采用分析方法也不是可以直接通用的。相较之人类,马的生物样品尤其是尿液,要复杂得多,测定之前样品需要更全面的净化过程。此外,马和人的药物代谢机理也是不同的。  如果一个年轻的化学分析师将开始该领域的研究,您会给一些什么建议呢?  首先兴奋剂检测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并具有挑战性的领域。对于一个年轻的化学分析师,首先从思想上要认识到,无论是人类运动还是赛马比赛,诚信和公平都是基石,兴奋剂控制测试则是维护这一价值观的重要因素。由于检测结果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所以兴奋剂的控制测试需要按法医鉴定过程实施。除了挑战科学技术上的难题,年轻的科学家们也必须精通法医分析的各方面能力,如保证适当的物证保管链、作为专家证人在法庭上作证等。我们需要不断地向经验更丰富的化学家们学习和借鉴经验,以增强我们自己处理不同困难的能力。  此外,兴奋剂控制测试是相当苛刻的,新兴的违禁药物只会不断地增多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掌握新的兴奋剂发展趋势和不同领域的科技进步。  最重要的一条建议就是,我们要赋予我们这份工作最高的热情,面对挑战时永不放弃。在兴奋剂控制测试领域工作,我相信年轻人们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http://www.horseracingintfed.com/resources/2015Agreement.pdf  [2] K.Y. Kwok, T.L.S. Choi, W.H. Kwok, and T.S.M. Wan, “Detection of Anabolic Steroids and/or Their Esters in Horse Hair Using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poster presented at HPLC 2015, Geneva, Switzerland, 21–25 June 2015.  作者:Karen Y.Kwok  原文出处:《The Column》第12卷第6期2-5页  译自:chromatographyonline
  • "便携食品安全干式分析仪及配套检测卡"通过鉴定
    7月30日,北京六角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便携食品安全干式分析仪及配套检测卡”日前通过北京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专家的新产品成果鉴定。  该项目将传统的化学显色、胶体金显色技术与先进的微电子技术相结合,可精确地将胶体金试纸卡及化学显色试纸卡的颜色深浅转变成灰度值,由此实现食品中大部分兽药残留、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物、生物毒素及致病菌等的现场快速定量检测,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建立了渗滤化学显色法定量检测食品中非法添加物、色素及农药残留等检测方法 开发了适用于金标试纸及化学显色试纸卡光谱分布所需的光源、滤波器以及局部特征提取算法,能精确地将胶体金试纸卡及化学显色试纸卡的颜色深浅转变成灰度值,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采用样品干式分析,避免了干扰及交叉污染。实现了食品中大部分兽药残留、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物、生物毒素及致病菌等的现场快速定量检测。  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该项目将CMOS成像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独创渗滤化学显色法,为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现场快捷排查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较现有的快检设备,具有灵敏度高、设备体积小、检测时间短等优点,非常适合检测车、市场、野外等环境下使用,可广泛应用于畜牧水产养殖、流通生产环节、餐饮服务领域的现场监督检查和产品质控,适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现场执法快速检测和食品企业自检。  据了解,目前便携食品安全干式分析仪及配套检测卡已在河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石家庄市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山西省水利厅渔业局、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应用,效果良好。
  • 北京吉天SA-10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通过专家鉴定
    2007年8月28日上午,受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委托,北京市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北京吉天公司与清华大学分析中心联合研制的SA-10形态分析仪进行了新产品鉴定,鉴定会在吉天公司隆重召开。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吉天项目组所做的工作总结报告、技术总结报告、质量检验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等文件资料,专家组亲自进行了产品测试。专家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认为该仪器为吉天公司自主创新产品,自动化程度高,性能稳定,操作简便,其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均优于设计指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性价比更是进口同类仪器所不能比拟的。该产品技术资料齐全,符合国家产品生产管理的相关规范,可以指导生产。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研制的“SA-10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部分技术为国际先进,同意通过新产品鉴定。
  • 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通过鉴定
    2016年4月14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组织的“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专家鉴定会”在北京聚光盈安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专家鉴定委员会成员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长宽、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冯先进、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董亮、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陈舜琮、清华大学邢志、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周锦帆、中国铸造协会薛纪二、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陈祖志、北京百慕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刘刚组成;其中,委员会推举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冯先进老师作为本次专家鉴定组组长并主持会议。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华、实验室业务发展事业部总经理马放均、北京聚光盈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宗宜、产品应用经理谢爽,以及牛津仪器中国区销售经理任向东出席本次专家鉴定会并就项目成果向与会专家领导进行详细汇报。专家鉴定会现场产品应用经理谢爽研制总结报告 各位鉴定委员会成员认真听取了产品的研制总结报告、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检验报告和用户报告,在现场考察了仪器的实际性能并进行了质询。专家组经过认真地讨论,一致同意并通过了“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的仪器鉴定。鉴定结论如下:产品应用经理谢爽研制总结报告 1、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采用了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技术,基于基本参数法和经验系数法的算法,位置几何优化的大面积硅漂移SDD检测器,保证了仪器性能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精密的光谱算法补偿技术、基于分类和版本的方法管理系统和智能化数据分析技术,保证了仪器现场使用的易用性及便携性。 2、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的能量分辨率:145eV;检出限:μg/g水平;精密度:RSD≤ 5% @0.0015%~2%,不锈钢标准物质检测;2~4小时稳定性可达RSD≤5%。经与目前国际同类产品的数据比较,该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3、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分析过程智能;坚固耐用,整机防尘防水;具有全面的安全保护措施;具备强大软件以及数据处理功能;内置的数据库中包含了1600多个国内外合金牌号。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4、该仪器申请专利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5、提供的鉴定材料齐备,符合鉴定要求。专家委员会现场考察仪器性能 鉴定会的最后,鉴定会组长冯先进老师进行了总结,现在高端的国产XRF缺乏,高附加值市场均被国外占据,聚光科技在此时机联合国际研发团队研发和推出的这款“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大大提高了XRF产品国产化的水平。国产仪器一定要通过高品质树立自己的品牌,以匠心研发产品。希望聚光科技能够再接再厉,不断推出优秀产品。同时也希望广大国内用户可以更多的支持国产仪器。专家鉴定委员会及项目组成员合影留念【关于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 聚光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是聚光科技(股票代码:300203)与世界知名科学仪器公司强强联手,通过多年研发和实践积累,打造的拥有国际领先技术的产品。该产品的面市,丰富了聚光科技在金属分析领域的产品线,并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分析测试解决方案。 聚光MiX5系列持式合金分析仪采用了世界领先的X荧光分析技术,能快速、精确及无损的分析多种材质。产品具备优异的金属分析能力,能在1-2秒钟内判定金属牌号,若延长检测时间即可获得接近实验室级别的分析结果。可实现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中合金元素的化学成分分析,能解决用户在质量控制、材料分类、合金鉴别、安全防范、事故调查等现场应用领域中的检测需求,并快速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 大连达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联合发布先进的代谢物鉴定分析系统
    2016年5月6日下午,代谢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代谢物鉴定分析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举行。该交流会由许国旺研究员和曾仲大博士主讲,分别介绍了代谢组学研究的概述、研究方法、最新进展与前景展望,以及如何更快速、更准确地批量获得基于LC-MSn分析的代谢物鉴定结果。该交流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通过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进行,前期有约5000人关注本次交流会,近400人报名参会,线下则组织大连多个研究单位,以研究人员亲临现场聆听的方式进行,取得了非常良好的交流效果。在交流会中,许教授介绍,代谢组学是近年来获得极大关注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工具,与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相比,能更直接地体现生物体内已经或正在发生的生理或病理过程,也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代谢组学研究中从样本采集到样本预处理,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分析,以及生物解释的完整流程,高屋建瓴地指出每个过程中的方法要领与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最后许教授结合具体的研究实例,介绍了代谢组学在农业、临床和疾病研究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成果。曾博士则介绍了基于LC-MSn分析的代谢组学研究中,代谢物鉴定分析的背景与主流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策略,以及解决代谢物定性分析问题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实例。在本次交流会上,同时发布了基于多层次定性体系的代谢小分子化合物快速鉴定分析系统(简称OSI/SMMSTM),该系统是大规模代谢组快速、准确、批量定性分析的利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优势: 1、采用SOP的方法,购买近2,000个标准化合物,在正、负离子模式,高、中、低三个能量下,采集每个化合物的保留时间、一级质谱、二级质谱信息,构建完整的数据库,并发展先进的数据定性分析算法,以准确完成未知代谢物的匹配定性及定性确认。 2、发展多层次定性体系,整合上述自建标准化合物数据库、HMDB、Metlin、Lipid maps与MMCD等主要网络数据库,以及研究组内不同成员间共享的扩展数据库,以海量质谱特征可批量定性、多库同时搜索与整合分析的方式展现定性分析结果,极大提高定性分析的准确性与鉴定分析效率。 3、系统功能丰富强大、体验优异,从数据导入到数据校正,从定性分析到结果整合等均可自动、智慧、批量完成,是代谢物鉴定分析的最佳整体解决方案。OSI/SMMSTM由大连化物所代谢组学研究中心与大连达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完成。目前已经面向全国销售,有需要试用或者购买的单位或个人,可与大连达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系.代谢组学小分子化合物快速鉴定软件系统介绍(OSI/SMMSTM)
  • 质谱进行微生物鉴定的优劣分析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质谱技术快速走进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在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质谱技术在临床中快速鉴定细菌的成果颇为显著。近年来,全国各大检验室大力引进前沿的检测技术,主要针对微生物领域进行精准检测,质谱技术检测具有操作步骤简单、程序自动化和结果准确率高的优点,能够有效对微生物进行鉴定,此外,质谱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基于此特点,该技术应用在临床微生物检测上,取得了惊人的效果。总而言之,质谱时代已经到来,打破了传统的微生物鉴定局限,为我国的医疗临床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质谱技术的应用原理及优势大量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质谱技术的工作原理很复杂,主要是对被检测的标本离子质荷比进行详细测定,采用标本与激光辐射基质混合点相结合形成结晶的方式,力争将标本通过基质分子吸附的方式将其电离,形成完全不相同的带电离子。同时,在带电离子的动能加速下,快速形成聚焦,从而进入质谱技术分析仪器科学分析。在微生物的检验中,质谱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主要优点在于检验时对标本的要求很低,不像传统的检验需要将标本进行分离甚至是提纯,质谱技术可以直接进行点样。与此同时,质谱技术检验微生物的准确性非常高且操作方便快捷。二、质谱技术在鉴定检测中的具体应用(一)细菌鉴定检测质谱技术应用于临床检验时可以对原始的样本进行检测,也可以对已经分离的纯菌落进行检测。实践证明,临床检验标本时采用质谱技术进行检测,其标本可以是原始样本,还可以是通过相关技术已经分离的纯菌落。临床上,质谱技术在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进行检验鉴定时,其检验结果的准备性很高,但是,同样的标本采用原始检验方法进行对比,其结果相差很明显。在用原始方法与质谱检验方法检验革兰氏细菌的结果对比中,质谱技术检验结果明显比原始技术检验结果准确度高,同时采用质谱技术检验获取结果的时间更短,二者检验结果的差值在统计学上具有一定的存在意义。除此之外,质谱技术在细菌鉴定检测中还有一个特殊的优势,即能够将相同或相近的菌株准确区分开,从而快速鉴定出多种细菌的不同类型、各自的属性及种类等,最主要的是其准确率相当高,能够达到90%-95%左右,此外,在细菌鉴定中还有发现新型病原菌的可能。(二)真菌鉴定检测针对于真菌鉴定检验,质谱技术检验结果对比传统技术具有很高的精准率。在二者的真菌鉴定检测结果中,质谱技术检验结果要明显比传统检验方法更准确,且检测时常较短,其检验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上具有重要的存在意义。分析结果表明,因为真菌本身很干燥,不轻易挑选菌落,这种情形能够导致靶点涂菌分布不均匀,再加上检验人员如果在涂菌时涂得过薄,最后影响结晶不能完好形成,基于此特点,原始方法鉴定真菌,其鉴定检测结果与真实结果差异是非常大的。(三)药物敏感性检测临床上,质谱技术还可以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具有极高的准确率,而且针对于药物敏感性的检测,质谱技术检验结果用时要比传统技术短很多,可以大幅度降低技术人员的劳动成本。质谱技术与传统技术在药物敏感性的检测中,除了在检测时间和检测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外,在检测范围上也有所不同。传统技术检验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能够检测极少数的细菌,而质谱技术恰恰相反,可检测的范围十分广泛,且具有检测人工成本低和资源节约的作用。三、质谱技术的发展前景临床上,血液感染时一种十分严重且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该疾病经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但是由于抗生素使用的不规范,加上不间断的侵入性治疗方案陆续实施,导致每年因血液感染的发病机率持续升高,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在过去应用传统的方法检验临床数据时,血培养鉴定结果经常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而严重影响治疗的最佳时间,因此,质谱技术应用在微生物检验上,解决了以往医疗上的大难题。大量的临床数据研究结果指出,根据目前的医疗科学技术能够把血液中的致病细菌大量提取出来,然后应用质谱技术检验细菌,对比之前的平板培养技术,其结果更加精准且耗时短。专家指出,有相关学者利用常规技术和质谱技术鉴定血培养结果,得出针对于血培养结果的鉴定还是质谱技术更准确、更快速,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四、质谱技术存在的缺陷目前,在现代微生物检验技术中,质谱技术有着诸多优势,对比传统的检测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检验结果精准且用时很短,同时具有操作简单便捷、程序自动化的特点,但是在临床大量的实际检验中,质谱技术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值得相关人员去大力研究。临床上,质谱技术是无法精准检验结构较为特殊的微生物菌种,例如罕见的菌种、新出现的菌种、复杂混合的菌种或与图谱极为相似的菌种,在检验结果上存在着一定误差。质谱技术检验细菌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目前已有的数据库并不完善,现有数据库中已有的标准菌株图谱是有限的,质谱技术的数据库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完善,因此在微生物鉴定的结果中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更无法对新型菌种和特殊菌种进行准确鉴定。除此之外,由于质谱技术刚刚在国内兴起,是一项新型高新技术,在微生物鉴定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比较强,因技术员的相关知识匮乏、器械不充足或检验手法不熟练等因素都有可能对检验结果形成一定的差异,导致结果不准确。同时,质谱技术检验微生物是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法,检验时需要采购相应的仪器,价格高昂的检验仪器导致市场推广难以进行。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其中,作为重要的鉴定技术之一,微生物鉴定技术可以帮助医疗人员进一步实现对于病原微生物的合理理解与充分认识,基于此,医疗工作者在临床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结合相关结果对于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质谱技术在我国临床微生物鉴定工作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从而受到了广大医疗行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总的来看,与传统微生物鉴定技术相比,质谱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可以进一步提升微生物鉴定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然而,该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为了更好地应用该技术为医疗行业服务,相关研究人员仍需结合大量临床实践合理做好对于质谱技术的探索与改良。
  • 分析化学家周同惠院士逝世 曾筹建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23日晚间发布讣告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周同惠,因病于2020年2月23日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95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110ad51e-6570-4cf0-87ee-52582e9298c2.jpg" title="周院士.jpeg" alt="周院士.jpeg"//pp style="text-indent: 2em "根据中科院网站资料显示,周同惠,分析化学家。1924年11月8日生于北京,籍贯广西桂林。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52年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主要从事药物分析与中草药活性成分分析的基础研究,开展药物代谢及代谢产物的鉴定与分析方法的研究。领导研究建立了运动员禁用的五大类100种药物的分析及确证方法,筹建了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兼任主任。代表作有《纸色谱和薄层色谱》、《中草药现代研究》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身边人觉得他像个老顽童,他也曾说,“玩”与动手是自己的专业“启蒙老师”,正是“玩”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也正是动手,让他除了理论学习外,具备了扎实的实践分析能力。/p
  • 无锡迅杰光远《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产品鉴定会成功举办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020年12月11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在无锡召开了迅杰光远《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产品鉴定会。会议经鉴定委员会集体一致同意通过鉴定,由无锡迅杰光远自主研发制造的IAS-3120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仪、IAS-Online-S100在线式近红外光谱分析仪、IAS-F100水果品质近红外快速无损分析系统等三款产品,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26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2df19122-5d0c-4dc1-a7ee-055793a79db6.jpg" title="2.jpg" width="600" height="265" border="0" vspace="0" alt="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21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61312c53-0d7c-4999-a793-964195d40b34.jpg" title="1.jpg" width="600" height="321" border="0" vspace="0" alt="1.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燕泽程研究员作为学会代表组织本次会议。无锡市新吴区副区长徐军团,无锡市新吴区科技局高新处负责人龚一峰先生,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总经理杨渊斌等领导出席会议,无锡市新吴区副区长徐军团现场致辞,对本次鉴定会表示了肯定和祝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11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c48fb1fa-46de-4e78-b86f-aa682973d66c.jpg" title="3.jpg" alt="3.jpg" width="600" height="411"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会议推选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院士任鉴定专家委员会主席主持本次鉴定工作,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任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华东理工大学杜一平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杨辉华教授、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苏鹏飞研究员、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褚小立、广东药科大学肖雪副研究员作为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共同参与鉴定工作。各位专家就产品相关细节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评估和问询,由公司技术总监逐一答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1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8bd93f9d-6d6e-4984-9b1e-2f6aa60f762a.jpg" title="4.jpg" alt="4.jpg" width="600" height="321"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8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07a79f44-48fa-45af-bc77-4a172d7042c7.jpg" title="5.jpg" alt="5.jpg" width="600" height="382"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鉴定委员会专家在认真听取了关于无锡迅杰光远自主研发制造的三款红外光谱分析仪的基本情况、整体工作进展后,严格审阅了研制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科技查新报告和应用情况等技术资料。同时,专家们亲至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对仪器性能进行了现场考察,为迅杰光远后续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提供了大量的指导意见,并肯定了迅杰光远团队的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能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5716b577-5a73-4fd9-80df-ca8be5daff37.jpg" title="6.jpg" alt="6.jpg" width="600" height="398" border="0" vspace="0"/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80d31a10-76d6-413d-b914-70349d9dd708.jpg" title="7.jpg" width="600" height="347" border="0" vspace="0" alt="7.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347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50592ac3-bf2e-428c-b5ae-c2fffc8b1274.jpg" title="8.jpg" alt="8.jpg" width="600" height="392"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经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审核,迅杰光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研发制造的IAS-3120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仪、IAS-Online-S100在线式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在在饲料、粮油、发酵、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在粮油作物在线检测领域的应用,和迅杰光远自主研发的IAS-F100水果品质近红外快速无损分析系统在水果品质在线检测领域均可成功应用,且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研发及提供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始终以推动近红外技术普及化、智能化、小型化为己任。经此会议,更加坚定了公司投入研发、推广近红外检测产品的信心与决心,迅杰光远公司将持续不断地向市场输出更多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符合各领域需求的近红外检测产品,以回馈上级领导、专家以及客户对公司一直以来的肯定与信任。/pp style="text-align: right "(来源:迅杰光远)/ppbr//p
  • 《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宣贯会在西安成功举办
    2011年7月11日至14日,《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宣贯会在西安飞鹿酒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主办,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和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协办。来自全国主要省市计量系统和部分日立氨基酸分析仪用户共计5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会议上,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各位专家主要做了《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内容讲解、《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编制说明和《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的不确定度评定等报告,使得与会者对检定规程的编制背景、目的、重要性及主要检定参数设置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起草人、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专家--马康做报告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起草人、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专家&mdash 赵敏做报告 由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特邀的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唐华澄和叶颖慧两位专家做了《氨基酸分析仪和氨基酸分析系统的测试评价---L-8900和835型氨基酸分析仪的应用和体会》的报告,报告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详尽的介绍了几个主要参数的比较,加深了与会者对氨基酸分析和检定规程的认识。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叶颖慧专家做报告 作为《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的参加起草单位和本次会议的协办单位,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在会议上主要做了《氨基酸分析仪原理和操作》、《氨基酸分析仪的应用技术》、《针对&ldquo 皮革奶&rdquo 的解决方案》的报告,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做了《日立氨基酸分析系统---柱前衍生法和柱后衍生的介绍和比较》的报告,提供了日立LCU柱前衍生的应用研究以及L-8900的柱后衍生解决方案,开阔了与会者对氨基酸分析仪的认识。氨基酸分析仪检定规程参加起草单位,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裁夏奕生做报告 在会议现场,天美公司利用放置在会场的L-8900型氨基酸分析仪为参会的各位专家演示了部分检定项目,使得各位专家对检定项目和检定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 生物分析“闪耀”分析化学年会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10月27-29日,“第十一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全国分析化学年会每三年举办一届,此次参会人员近1700人,征集论文1500余篇,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  在本次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做了将近350场学术报告,其中,大部分报告内容集中在生物分析领域。例如,在27日的13场大会报告中,最少有10场报告是涉及生命科学内容的。大会报告题目见附录。  生物分析为何如此之热?  俞汝勤院士:“分析化学为生命科学服务并与之融合是分析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生命科学的特征之一是其研究对象包括人类自身是极其复杂的体系,这种对象的研究带来十分庞大的数据量,用“数据爆炸”似乎还不能加以表达,化学计量学家用了“数据海啸”这样的名词来形容。“化学计量学的思路是将从混合物获得的混合信号以用数学方法分离,只要找出与混合物中各单一组份对应的信号,就等同于所寻求的质谱分析前彻底的物理化学分离,而数学分离比彻底的物理化学分离容易实现,成本低,是真正意义的‘绿色’分离方法。这可能显著简化‘鸟枪法’蛋白质组研究。”  林金明:“生物分析‘大热’正是符合了分析化学的发展规律”  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将分析化学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000多年前即开始的元素分析阶段 之后是已有100年历史的有机分子分析阶段 第三个阶段就是最近10年的生物大分子分析阶段,例如生命组成单元、蛋白质、基因等的分析。  庄乾坤:“申请项目多集中在生物传感器技术”  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也提到,“目前各位学者申请的项目多集中在生物传感器技术,以解决重大疾病诊断问题为目的。”  邵学广教授:“分析化学研究应该百花齐放”  “大家都去做生物分析是不对的,分析化学研究应该百花齐放”,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说,“未来,我仍将继续坚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不会转向大分子分析。”  “原子光谱,或说无机元素分析向何处去?”  陈杭亭:“由于毕业、发表论文、申请项目的压力,大家纷纷转向了纳米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  《分析化学》主编陈杭亭研究员指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原子光谱研究的论文发表又较困难,而纳米材料、生命科学等方面论文交容易发表。大学生出于毕业压力,而教授专家则存在发表论文、申请项目的压力,纷纷转向了热点领域。”  张新荣教授:“立即转向?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但努力有所突破,把一条冷板凳想办法再坐热?”  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谈到,“前十届的分析化学年会皆是和原子光谱学术会议一起举办,也就是说原子光谱在分析化学研究中具有非常显赫的地位。但在这届分析化学年会的9个分会场(原子光谱分析、分子光谱及波谱分析、纳米分析化学、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生物分析化学、仪器装置交流专场、青年论坛、国家基金论坛)中,除国家基金论坛之外,原子光谱分析分会场是报告数最少的一个会场,并且在为数不多的报告中,还有一些化学计量学研究方面的报告。”  “分析化学研究热点、研究方向已向生物大分子分析转移,原子光谱乃至元素分析技术处在非主流位置,研究论文不容易被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发表,研究成果的被关注度也在降低。”使得张新荣教授不得不发出,“原子光谱,或说无机元素分析向何处去?”  张新荣教授一直在寻求无机分析与生命科学研究有哪些交叉点、怎样才能使元素分析在生命科学中发挥作用,所以此次报告中,张新荣教授介绍了其关于无机质谱ICP-MS在生物分析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主要采用稳定同位素标记与ICP-M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生物大分子,为原子光谱分析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开拓了一条新路。张新荣教授提出,“就科学研究而言,对于一个已经变冷的研究领域,如原子光谱分析,一个方法就是立即转向,放弃现有的研究领域,追逐热点,使自己不要落伍。另一个方法就是仍然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但努力有所突破,把一条冷板凳想办法再坐热。也许后一条路走通了会更有成就感?”  附录:序号报告人题 目单 位1汪尔康DNA保护的荧光银纳米簇及其生物分析应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陈洪渊光电化学生物分析法研究南京大学3俞汝勤化学计量学—分析化学应对“数据海啸”挑战的强力手段湖南大学4姚守拙基于核酸与多肽的新型传感器研究湖南大学5董绍俊分子计算逻辑体系的研究及分析应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6庄乾坤分析化学创新研究与基金申请国家基金委7张新荣无机质谱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清华大学8邵元华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及其在软界面电分析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北京大学9陈国南基于工具酶技术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应用福州大学10杨芃原糖蛋白的定量鉴定新技术复旦大学11王柯敏纳米生物探针在复杂生命体系中的应用新进展湖南大学12庞代文病毒单颗粒动态示踪新方法武汉大学13杨秀荣食品毒素赭曲霉素A和违禁食用添加剂瘦肉精的分析检测研究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安捷伦科技发布高级质谱软件优化食品、法医分析和生物制药鉴定
    安捷伦科技发布高级质谱软件优化食品、法医分析和生物制药鉴定 2013 年 6 月 10 日,北京 &mdash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推出了两款应用程序,可进一步提升 MassHunter 工作站软件以及 LC/MS、GC/MS 和 ICP-MS 仪器的性能。这两款新软件针对以下领域用于快速建立目标筛查方法:食品安全分析、法医分析,以及生物制药研究中完整蛋白及生物仿制药的鉴定。 新的安捷伦 MassHunter All Ions MS/MS 软件以及 MassHunter BioConfirm 软件可显著提升实验室效率,并简化方法开发过程。 安捷伦 LC/MS 软件产品经理 Steve Madden 说道:&ldquo 我们始终在找寻能够显著提高实验室生产率、加速开发过程的解决方案。这两款软件的加入为 MassHunter 软件的强大阵营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果,不仅可助研究人员最大程度优化数据的质量,还能进一步提升 LC/MS 仪器的性能。&rdquo 对于使用安捷伦飞行时间质谱和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的用户,借助新的 MassHunter 全离子 MS/MS 软件可快速、简便地创建采集方法。不仅如此,还能通过高分辨率、精确质量数据库自动确证化合物的鉴定,并在数分钟内创建定量筛查方法,而此前得要花费数天才能完成创建。 MassHunter BioConfirm 软件会生成镜像图便于比较生物仿制药,还能通过peak modeling解卷积方式来确定完整蛋白的分子量。peak modeling算法可以去除质谱图中的伪峰,还能有效分离重叠峰。得到的简化谱图能够直观地体现出质量测定的精确度,确保结果的准确性。除此之外,还能快速进行完整蛋白序列以及修饰方式的确证。 安捷伦 MassHunter 工作站系列包括 20 款独立应用软件,可优化安捷伦仪器的仪器控制、数据采集以及定性定量分析,这些仪器包括:飞行时间质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三重四极杆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系统。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NYSE 代码:A) 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205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2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69 亿美元。如欲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http://www.agilent.com.cn/。
  • 分析化学家荣获“有机地球化学终身成就奖”
    10月19日,从山东省青岛市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传来喜讯,长江大学地环学院王培荣教授荣获“有机地球化学终身成就奖”。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铁冠教授为王培荣致颁奖词,高度赞扬他在多环芳烃、轻烃和非烃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引领性的创新性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  王铁冠院士在颁奖词中对王培荣教授的科研成就从两个大的方面予以了概括。  第一,王培荣教授从1970年起从事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室建设与科研,是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界在岗位上持续从事有机地球化学第一线实验研究工作时间最长的地球化学家。1984年国内引进亚洲第一台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数据系统(GC/MS/MS,又称“串联质谱”),他作为这台大型仪器实验室的负责人,多年保持仪器连续满负荷运转,完成大量国内样品的生物标志物分析,不仅有力地支持了“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相关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有机地球化学科研工作,而且以大量的实际分析数据为基础,1993年他在国内首创了第一套电子版石油生物标志物的质谱库,命名为《JH-生物标志物谱库》,并编写了生物标志物培训教材,正式出版了国内第1部《生物标志物质量色谱图集》工具书,并在北京、胜利油田和新疆油田,为石油系统举办推广生物标志物的培训班,这项工作成果荣获199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十大科技成果,并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二、王培荣教授对多环芳烃、轻烃和非烃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作了大量引领性的创新性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一是对于轻烃的分析与应用。1983年他在国内率先引进、开展罐装岩屑顶部空间C1-C7轻烃分析方法与地质应用的研究,并在南海西部公司推广应用。1984年获石油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以来,他总共设计、建成四个版本的烃源岩吸附烃分离装置以及C1-C12轻烃化合物定性鉴定软件,最近又初步实现了该装置与气相色谱仪或色谱-质谱仪的联机分析;除了一系列轻烃研究论文外,2011年他撰写、出版了《烃源岩与原油中轻馏分烃测定及其地球化学应用》一书。二是对于多环芳烃的分析研究。早在1986年王培荣教授在第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对15个系列105个多环芳烃化合物的色谱-质谱分析鉴定的论文和相应的保留指数,1993年相关成果收录于他的《生物标志物质量色谱图集》一书中。三是对于非烃的研究。王培荣教授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中,完成大量国内样品中非烃类化合物色质分析工作。于2002年撰写、出版了《非烃地球化学和应用》一书,是研究非烃生物标志物重要的工具书。上述有关轻烃、多环芳烃、非烃的地球化学论著,均属国内第一部或唯一的一部专著。  据介绍,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前14届共评选出三位终身成就奖,王培荣教授此次获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四位有机地球化学家。
  • 海光HGA-100直接进样测汞仪通过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技术鉴定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正值我国开始正式实施《国际水俣公约》、限制汞污染排放之际,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隆重推出了自主研发的HGA-100直接进样测汞仪,受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委托,2017年8月22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组织召开了HGA-100直接进样测汞仪成果技术鉴定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fd2a9fb7-67a2-4a85-acab-f6b1948c0668.jpg" title="会议现场.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鉴定会现场照片/pp  成果技术鉴定会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主持,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海舟院士任专家组组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负责人张渝英研究员代表协会致辞,中国地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申友代表上级领导单位致欢迎词,项目指导单位北京市科委条财处正处级调研员李建玲出席鉴定会,海光公司高级工程师孙鹏汇报测汞仪研制工作情况,海光公司总经理刘海涛致答谢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ae8880c5-498e-478f-8840-0ea5a3c4244d.jpg" title="仪器图片.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GA-100直接进样测汞仪/pp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的研制工作汇报,审查了研制报告、查新报告、用户报告和相关技术文件及成果证明资料并且观看了仪器的现场工作状况,专家组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鉴定意见:/pp  该仪器具有以下技术特点:自主创新了纳米金溶胶金汞齐制备技术和消除基体干扰的催化管;实现了固体、液体、气体(吸附)免化学消解直接进样测量功能,简化了前处理过程,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分析准确度;采用汞灯漂移自动校正技术,消除了汞灯漂移的影响;配置有自动进样器,实现了全自动测量,减轻了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电子天平数据接口,减少了人为误差;在国内首次应用全过程恒温及无反射双光程吸收池技术,无水蒸气冷凝、无除水耗材,双光程自动切换技术适应于不同含量样品的测量。/pp  鉴定专家一致认为: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HGA-100直接进样测汞仪”采用多项专利技术,属国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同意通过该仪器的技术鉴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c9028cd5-fb99-43da-ae9a-5f8b739c509b.jpg" title="现场参观.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鉴定专家观看仪器现场工作状况/p
  • 安捷伦科技公司支持新加坡国立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鉴定、分析健康人群的脂质水平
    安捷伦科技公司支持新加坡国立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鉴定、分析健康人群的脂质水平新的国际研究团队携手开发世界首个针对不同种族的整合系统生物学数据库 2014 年 3 月 17 日,北京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宣布支持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发世界上首个针对不同种族和民族的健康人群的脂质1 数据库。 科学家和研究者期望通过脂质数据库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种族人群的健康和不健康的“脂肪”水平。这些知识将为医学专家在日后利用这些关键信息作为患者的诊断标志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加坡脂质组学孵化中心 (SLING) 在 NUS 创办了脂质组学自然变异 (L-NAVA) 研究团队。其他创始成员包括韩国忠南大学分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院 (GRAST)、贝克 IDI 心脏和糖尿病协会(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所医学研究机构),以及安捷伦(L-NAVA 的首选技术合作伙伴)。 GRAST 和贝克 IDI 将使用 SLING 创建的方法,在其国内市场开展相似的研究,并会将获得的结果编入数据库。SLING 最近结束了一项针对新加坡三个主要民族(华人、印度人和马来人)的 360 个健康个体开展的研究。通过这项研究,SLING 能够鉴定三个民族的健康人群体内正常脂肪水平的上限和下限。 将脂质信息 (L-NAVA) 与糖组学 (G-NAVA) 和蛋白组学 (P-NAVA) 研究相结合,以深入了解多糖和蛋白质中的自然变异体。 “认识自然变异体是 SLING 的主要目标,”SLING 主任 Markus Wenk 教授说道,“这一网络使我们能够拓展研究,并且有望联合他人在基因、蛋白质和糖类水平上开展变异体的研究。在健康个体中开展这项研究可提供广泛、相关的基础依据,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Wenk 博士也是 NUS 杨潞龄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和 NUS 理学院生物科学系的教员。 安捷伦韩国和南亚太地区生命科学部总经理 Rod Minett 表示:“我们很高兴成为这一新研究团队的一员,并将协助团队系统地测定不同人类群体的血脂水平。安捷伦创新的生物分析仪器将有助于团队成员采用不同方法开展关于自然变异体的研究。我们希望这一资源能够帮助医学专家为他们的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 L-NAVA 机构的首席研究员包括 Wenk 教授、GRAST 系主任 Hyun Joo An 教授、贝克 IDI 代谢组学负责人 Peter Meikle 副教授,以及安捷伦科学和技术主管兼亚太地区合作部经理 Rudolf Grimm 博士。 “脂质组学是医学获得重大进展的潜在力量,”Meikle 教授说道,“这些进展包括能够预测人体患病的风险、了解发病原因,以及能更有效地监控和调整治疗。然而,要取得这些进展,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不同种族的自然变异体。然后才能更准确地鉴定何处的脂代谢异常可能导致包括心脏病和糖尿病在内的疾病发生。” An 教授说:“我们很高兴成为这个脂质研究国际团队的创始成员。虽然我们致力于通过血清糖蛋白的自然变异体来预测疾病的发生,但我们相信脂质分子的多糖变异体在帮助科学界深入了解生命的生物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在亚洲糖组学参考站 (Asia Glycomics Reference Site) 的团队热衷于脂质糖组学 (lipidoglycomic) 并且已经做好了将研究扩展到脂质糖组学的准备,而这一切源于糖脂与神经元发育和老化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个多元化且备受关注的领域将会使全球科学界乃至医学界受益匪浅。” 所有的团队成员在他们的脂质组学研究中均使用安捷伦行业领先的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和离子漏斗技术 (iFunnel)。Agilent iFunnel 技术为科学家和研究者在追求科学突破的道路上提供最高的灵敏度和最优的检测限。 关于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作为一所亚洲中心的全球领先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是新加坡的旗舰大学,它提供通用于全球的教育和研究方法,同时又专注于亚洲特色的观点和专业知识。 NUS 拥有三个校园,16 个学院。其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包括了内容丰富、包含广泛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拥有多学科课程和跨学院的丰富性。来自 100 个国家的超过 37000 名学生用他们多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丰富了 NUS 的学生社区。 NUS 有三个卓越研究中心 (RCE) 以及 23 个大学级的研究机构和中心。它也是新加坡第五所 RCE 的合作伙伴。NUS 和 16 所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和中心紧密联系。NUS 的各项研究活动富有战略性并充满活力,NUS 以其在工程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科研能力而闻名。它也在努力营造一个能够提供支持且充满创新精神的环境来推动所在社区的创意企业的发展。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nus.edu.sg。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 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206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3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68 亿美元。如欲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 2013 年 9 月 19 日,安捷伦宣布将通过对旗下电子测量公司进行免税剥离,分拆为两家上市公司的计划。分拆后的电子测量公司命名为是德科技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此次分拆预计将于 2014 年 11 月初完成。 脂质是人体机能所需的一组天然存在的分子,如脂肪、蜡和脂溶性维生素,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能量贮存、细胞膜的信号传导以及作为细胞膜的结构组分。 更多有关安捷伦科技公司的技术、企业社会责任和行政新闻,请访问安捷伦新闻网站:www.agilent.com.cn/go/news。
  • 北京吉天公司受邀参加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检定规程宣贯暨分析技术交流会
    由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主办、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erkinElmer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ldquo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rdquo 和&ldquo 原子荧光光度计检定规程&rdquo 宣贯暨分析技术交流会于9月底在哈尔滨顺利召开,中国计量科学院、河北省计量科学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专家、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做了技术演讲。 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陈红军受邀参会,并在会上对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仪器概述、性能特点、应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 开元仪器开展煤工业分析仪检定规程课题研究
    日前,长沙开元仪器有限公司中心化验室迎来了全国计量系统知名专家——贵州省计量测试院毛文、吴鹏程一行,并与他们率领的课题组合作开展了煤的工业分析仪检定规程(地方标准)课题研究。  工业分析仪是用来测试煤和水煤浆等物质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成分的分析仪器。上世纪 90 年代,我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工业分析仪测定技术,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自动工业分析仪,逐步替代利用烘箱+马弗炉+电子天平等进行工业分析成分的传统人工测试方法。2005年,我公司以5E-MAG6600为样本,与湖北电科院共同起草制订了DL/T1030-2006《煤的工业分析 自动仪器法》,该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工业分析仪代替传统烘箱和马弗炉进行煤的工业分析成分仲裁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目前国家对煤质分析仪器中的量热仪、元素分析仪等都制定了相应的检定规程,如:JJG672-2001《氧弹热量计检定规程》、JJG1006-2005《煤中全硫测定仪检定规程》等,但工业分析仪迟迟没有相应的检定标准,导致客户在工业分析仪交付、验收等环节无据可依,颇有争议。针对这种局面,全国物理化学计量委员会委员、贵州省计量测试研究院化学室毛文主任率先申请开展课题研究。毛文主任指出:开元仪器在煤质检测行业知名度很高,5E牌全自动工业分析仪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产品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课题组故选择开元的产品作为样本之一,按照预先制订的课题方案和实验方法,采集实验数据,进行相关研究。  经过连续四昼夜的紧张工作,专家们针对全自动工业分析仪进行了严格的仪器控温精度检定、样品工业分析成分测定、结果误差分析等,取得了大量数据。课题组专家高度评价公司产品的优异性能,并对产品在本次试验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表示赞赏。
  •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召开 八院士齐聚
    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在京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生命分析化学研究的发展,加深学者之间的交流,强化学科交叉,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于2010年8月20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现场  在大会开幕式上,大会组织者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首先向与会者介绍了会议的筹办情况,本次大会共收到投稿论文840余篇,报名参会人数超过1200人,会议规模超过以往。大会得到了安捷伦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岛津、沃特世、大连依利特等多家国内外著名仪器厂商的赞助。刘虎威教授 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庄乾坤教授致开幕词,他表示,与前两届会议的举办宗旨一致,本次会议仍然以自由研讨的形式,让思想撞击出火花,使创造力突涌,集小智为大智,化零散为整体,逐渐形成我国生命分析化学研究的独特战略发展思路,壮大具有特殊战斗力的我国生命分析化学研究队伍,开创生动活泼的生命分析化学研究新局面。庄乾坤教授致开幕词  我国生命分析化学领域的八位著名院士出席了开幕式并分别作了重要的大会报告。北京大学庄乾坤教授和邵元华教授主持了院士论坛环节。邵元华教授主持院士论坛环节  报告题目:生命活体分析-核成像技术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柴之芳院士  柴之芳院士表示,核成像技术就是研究生命活动的有力武器之一。用于生命成像研究的核方法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PE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基于x射线发射的成像技术,以及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成像技术等。  柴之芳院士在报告中重点叙述了以PET为代表的核成像技术的特点和功能,并结合中科院高能所的一些研究成果,选择性地介绍核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最新进展。  报告题目:细胞图案化、计数及其区分的研究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陈洪渊院士  近年来,活体细胞固定化的研究,在涉及生命科学的诸多领域都受到极大关注,诸如系统生物学、生化分析、毒理监测、临床诊断和公共卫生等等。在电化学传感器、微流控技术及细胞图案化等研究领域,构建各种利于细胞粘附的生物界面用于完整活体细胞的研究巳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  陈洪渊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其研究组在细胞图案化,细胞计数及其区分等方面的最新进展:(1)提出了一种利用化学镀金结合电化学刻蚀构造Au/PDMS图案基底以实现细胞图案化的新方法 此外,结合微流控体系在PDMS基底构建纳米银模板图案,成功地用于有效介导具有时空选择的细胞的固定。(2)基于PDMS-PDDA薄膜和APBA修饰的多壁碳管对细胞的固定作用,我们分别构建了两种细胞电化学传感器。(3)设计并研制成一种用于细胞计数及其区分的芯片装置。  报告题目:生物计算逻辑体系在生命分析化学中应用的前景  报告人:第三世界科学院董绍俊院士  以硅片为基础的计算机因其集成电路的密度已接近理论极限而妨碍发展。近期科学家们已开始利用DNA计算来创造生物计算机,DNA逻辑门作为DNA计算的基础同样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分析化学工作者,围绕当前科技发展,从学科交叉角度,不断研发出简单实用的DNA逻辑门,将是进行DNA计算以及未来DNA计算机的最根本前提。  董绍俊院士介绍到,其课题组利用适配体控制生物燃料电池的能量输出,制备出适配体逻辑控制(NAND逻辑门)的生物燃料电池,可作为自我供电的、智能的适配体逻辑传感器。它能逻辑确定样品中两种目标物是否同时存在。另一方面,将生物燃料电池和密码锁相结合,其课题组进一步制备了一种新的生物计算安全体系,它具有模拟密码锁的功能。其特点是,能自我供电,并且可重复利用。这项研究有利于模拟和设计自然信号的传导,新陈代谢和基因调控体系。  报告题目: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生物指示物的研究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江桂斌院士  江桂斌院士在其报告中首先提出,过去 10 年间,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特别是色谱与质谱技术的进步,若干环境中的新型污染物(Emerging Chemical Contaminants)被分离和鉴定出来。这些污染物所导致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新型污染物通常浓度较低、组分复杂,而且干扰物质较多,因此,对分析技术有更高的要求,发展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离分析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出路。  近年来,江桂斌院士所在的课题组在新型污染物的筛选及识别技术方面已开展了一些工作,通过三种不同的技术途径筛选到一些新的污染物并开展了有关毒理学的前期研究:(1)基于化合物定量结构-物化性质相关模型(QSPRs) 对环境中新型PBT物质的鉴别。(2)基于质量平衡关系筛选和鉴别新型污染物。(3)生物效应引导的新型污染物识别方法。  江桂斌院士表示,其课题组通过将多维化学分析与毒性测定仪器相结合,已研制出用于EDA 的成组毒理学分析仪(Integrated Toxicology Analyzer),并建立了以发育神经毒性为检测终点,环境样品中溴代阻燃剂等复合有机污染物的毒性筛选及识别方法。  报告题目:DNA保护的荧光银纳米簇及其分析应用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汪尔康院士  近十年来,科学家发现由几个到几十个贵金属原子构成的纳米簇表现出强的依赖于尺寸的荧光发射,并将其发展为一类新型的荧光物质。这些新型荧光团在很多研究领域如光学分析、单分子研究、纳米器件中都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汪尔康院士向与会者汇报了其课题组在当前的工作中,发现一种单链寡聚核酸(dC12)保护的荧光银簇,其荧光可被Hg2+离子高选择和灵敏地淬灭。基于此,他们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Hg2+离子检测方法,并尝试在杂交DNA双链里进行银簇合成,设计了包含有一个额外的胞嘧啶环的杂交双链DNA为合成模板进行荧光银纳米簇合成,发现荧光银纳米簇的形成对杂交DNA双链中胞嘧啶环附近碱基序列有高度依赖性,可以识别单碱基的差异,成功识别了一种典型的单碱基突变疾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联合PCR基因体外扩增方法,有望将其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另外,汪尔康课题组还尝试利用银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来研究DNA-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几种药物分子(包括抗癌药物、染色剂等)和DNA的相互作用为模型体系,对银纳米簇作为荧光探针在生物分析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和验证。  报告题目:新仪器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姚守拙院士  姚守拙院士向大家介绍了其实验组基于非质量响应液相压电传感理论和技术,开发了压电微生物传感器,用于血液、体液中微生物的快速培养和检测,旨在通过病原体的快速检出,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延缓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此外,针对传统传感器有线有源的缺陷,根据磁致伸缩原理,其实验组研制出无线磁传感测定仪,应用于癌细胞和细菌生长等实时监控。  报告题目:DNA单碱基突变的压电与电化学检测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俞汝勤院士  俞汝勤院士在报告中着重介绍了检测DNA单碱基突变的压电与电化学传感器设计。杂交与等位特异性探针的连接反应可在传感界面或在均匀溶液相中进行。在传感界面上修饰巯基标记的寡核苷酸捕获探针与目标基因突变位一侧互补,与另一侧互补的标记的寡核苷酸检测探针配合,以目标基因为模板,利用连接酶介导捕获探针与检测探针的连接反应,结合热变性处理,是实现目标基因的单碱基变异的区分的最基本途径。  用纳米金标记的检测探针或末端生物素化的检测探针将保留于传感器表面,直接提供质量变化信号或利用亲合素化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反应产生难溶沉淀,扩增质量变化信号。在均相溶液中进行杂交与连接则采用生物素标记的捕获探针,最终借生物亲和配合物的形成将检测探针导向压电传感界面。  采用电化学传感时,以二茂铁标记的寡核苷酸检测探针提供检测信号并设计使捕获探针与检测探针两端序列互补,连接的捕获探针与检测探针将形成分子信标(MB)发夹结构,有效提高二茂铁标记的电化学反应效率改善灵敏度。MB技术亦可直接用于单碱基突变电化学传感器设计。特别是在均相反应中综合运用DNA聚合酶与连接酶完成二步连接反应后,再在界面传感中采用MB技术进一步优化电化学检测。  报告题目:蛋白质组分离鉴定新技术新方法进展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张玉奎院士  张玉奎院士在其报告中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发展的多种蛋白质组分离鉴定新技术新方法:  在高丰度蛋白质去除方面,发展了基于多维阵列液相色谱的通用型高丰度蛋白质去除技术 一次运行可去除58 种高丰度蛋白质,并将样品中蛋白质的鉴定数目提高2 倍以上。此外,还发展了基于蛋白质印迹材料的高丰度蛋白质选择性去除技术和基于蛋白质均衡器技术的降低蛋白质丰度分布范围的方法。利用上述策略,均显著提高了低丰度蛋白质的鉴定能力。  在低丰度蛋白质富集方面,研制了多种固载金属亲和色谱材料,包括无机有机杂化整体材料、聚合物颗粒和介孔材料,以及金属氧化物气溶胶和复合金属氧化物微球,实现了磷酸化肽的高选择性富集。此外,还研制了亲水材料和硼酸功能化材料,实现了糖肽的高选择性富集。  在多维多模式液相分离方面,研制了多种固定化酶反应器,实现了蛋白质组的在线快速酶解。研制了多种色谱柱和毛细管等电聚焦柱,提高了蛋白质和多肽分离的柱效和分辨率。建立了多维液相色谱、多维毛细管电泳和多维芯片毛细管电泳分离方法 通过与样品预处理或在线酶解的集成,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分析通量,而且提高了蛋白质鉴定的可靠性。  在质谱高灵敏度鉴定方面,合成了新型磁性微纳米材料,提高了基体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对蛋白质鉴定灵敏度。发展了针对磷酸化肽的衍生技术,可不经过富集,直接实现磷酸化肽的高灵敏度鉴定。此外,还建立了多种质谱数据处理新方法。  除八名院士作大会报告外,本次会议还举办了分场讨论会,包括“青年论坛、生物纳米技术、食品分析、海外学者论坛、组学分析、临床分析、前沿论坛、生命分析基础理论、药物分析、仪器装置、环境与健康” 等不同主题,多名专家将在不同议题的专场讨论会上发表精彩演讲。此外,大会还设立了优秀论文墙报展以及小型的仪器展览会,多家厂商参展并在大会召开同期举办了技术交流会。优秀论文墙报展部分参展厂商
  • 华质泰科参加“国家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网络构建与相关技术”学术研讨会
    2019年12月21日,由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国家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网络构建与相关技术”学术研讨会于广州珠江宾馆成功举办。会议由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承办,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分析化学实验室、广东省化学危害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办。来自国家部委、各军兵种、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中科院、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军地单位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将围绕“群智群力、携手共建化学安全检测实验室国家网络体系”的主题,就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的职能、分布、组成与技术能力要求,国内外运转情况与发展形势,组织管理与联动响应模式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次会议由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习海玲主任、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陈江韩主任主持,火箭军工程大学侯立安院士作为大会主席致开幕词。华质泰科荣幸参与会议,并由首席技术官刘春胜博士在会上做了“原位质谱(DART,SICRIT等)便携化与高通量试验进展”的报告。原位质谱(AIMS)技术如实时直接分析(DART® )、液滴萃取表面分析(LESA® )、解析电喷雾(DESI® )、流过式介质通路放电源(SICRIT)、APMALDITM大气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等等是继当今主打的有机及生物分析黄金标准技术–液质联用(LC-MS)电喷雾离子化(ESI)及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成功解决了生物及有机分子的分析之后又一波革命性的最新质谱技术,满足快速、现场、直接、无损、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分析的需求。该类技术具有独特的样品脱附/离子化/分离的进样机制,无需或仅需要极简单的样品前处理,在食品、药品、材料、物证、环境等领域的安全检测与品质控制,在组学分析、新药研发、中药及天然产物分析、成像、精准医疗与健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急剧上升的应用。近五年来,世界著名大学(如斯坦福,MIT,哈佛,剑桥、北大、台大、中大、复旦、南大、浙大、药大、矿大等等)、研究院(如美国NIH、EPA、NIST、中科院、医科院、农科院、检科院、计量院等等)、跨国制药及食品公司(如罗氏、默克、辉瑞、雀巢)、国家执法部门(如FDA、FBI、公安部、质检局、出入境、药检所等等)陆续采用该类技术和设备。共建共享,聚力合作。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行,既交流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更初步构建了相关军地实验室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按照“协同指挥、统一联动、分级响应”的原则,构建国家化学安全检测鉴定实验室网络体系并形成整体合力迈出了坚实步伐。
  • 国家反恐化学检测鉴定机构挂牌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被确定为“国家反恐怖化学检测鉴定指定机构”,揭牌仪式8月20日在京举行。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近年来加强在化学检测鉴定方面的探索,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设备先进、管理高效、开放共用的重点实验室体系。其中特种化学品实验室是我国唯一、国际核准的合成实验室,获得了国家级计量认证 军事化学重点实验室是全军重点实验室。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