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磷

仪器信息网有效磷专题为您整合有效磷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有效磷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有效磷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有效磷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有效磷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有效磷相关的耗材

  • 上海三爱思测氯试纸(有效氯50-2000mg/L)
    上海三爱思测氯试纸测氯试纸(有效氯50-2000mg/L)【规 格】:每盒1卷,有色卡,外包装尺寸56×54×12mm,约20克【品 牌】:三爱思牌【制造商】: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 【价 格】:15元/盒【使用范围】:适用于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所测定溶液有效氯含量应在50mg/L-2000mg/L之间,pH值不得超过9.5。【使用方法】:由抽纸口截取一段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立即取出,15秒内与色卡比较。【注意事项】:产品抽纸口露于空气中的试纸易变色,把变色部分截去可继续使用。 不能和含氯制剂堆放,避光,置于阴凉处保存。
  • 有效氯检测管
    操作步骤:一、将有效氯测试管的毛细管部位完全浸入待测水样中,折断毛细管,待测水样即被自动吸入管中。二、取出测试管,将其来回倒置几次使管中液体混合均匀。三、1-2分钟后,将发生显色反应的测试管插入ZZW水质多参数现场测试仪的插孔中,按测试仪操作程序进行测试。注意事项:一、本品测定的为次氯酸盐、氯气等消毒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以Cl2计)。二、测定范围: 400-4000mg/L检出限: 400mg/L三、测试管置于约4℃(冰箱冷藏层)储存,有效期一年。
  • SQ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
    用途:SQ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用于长期安装在户外或放入水中进行测量波段在400~700nm的光照辐射数值。测量单位为光量子通量密度(μmol m-2 s-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太阳辐射中使叶绿素分子呈激发状态的那部分光谱能量即为光合有效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是植物生命活动、有机物质合成和产量形成的能量来源。广泛应用于农业气象、农作物生长的等领域的研究。技术规格:测量范围0~2000 μmol m-2 s-1(全日光)余弦响应45°天顶角:±1%,75°天顶角:±5%,绝对精度±5%重复性±1%输出信号标准400mV,可选2.5V、5V校准模式标准日光校准,可选灯光校准材质阳极电镀铝带铸造丙烯酸镜头工作环境温度-25~+55℃,相对湿度0~100%,长期漂移每年小于3%电缆长度标准5米,可选10米、15米和20米尺寸直径2.4厘米×高度2.75厘米重量约70克(含3米裸线电缆)产地:美国

有效磷相关的仪器

  • 测量原理PAR 主要用于测量光合有效,采用光量子传感器。光在植物和作物生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吸收的光(主要由叶绿素)驱动光合作用过程,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使用光的这个过程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实际响应效果取决于植物或农作物。一个标准化的PAR在可见光光谱响应范围在400 nm和700 nm,是由McCree(1972)定义的,在这个区域内的光子被等量的吸收。“蓝”光子相对较短的波长(高频率)比‘红色’长波长有更多的能量。光合有效的量通常表示为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摩尔/m2s。在园艺,比如温室为了优化作物生长的时机和质量,需要控制光的强度。在温室为了实现对自然阳光和人工照明的有效监测,采用PAR传感器是必需的。在林业,PAR是一个关键的研究参数,根据植物生理学和叶面积用来测量森林树冠以上,内部,下方的各个有效参数。在农业方面,PAR的测量有助于预测植物生长率和估算作物产量。PQS1的PAR光量子传感器提供室外室内准确、连续测量。坚固的外观使得它在恶劣的天气条件和农药的喷洒下得到很好的保护。PAR光量子传感器是专为连续户外、室内安装或现场便携式使用。给最终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定向(余弦)反应,容易清洁。在固定法兰结合水泡水平计调整螺丝,很容易校准水平。传感器带5米电缆,也可选15米。配备有放大器,可提供0至2.5V的标准Adcon模拟输出信号。 应用场合农作物生长光合潜力研究旅游环保生态温室控制科研院校实验/太阳能研究
    留言咨询
  • 测量原理PAR 主要用于测量光合有效,采用光量子传感器。光在植物和作物生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吸收的光(主要由叶绿素)驱动光合作用过程,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使用光的这个过程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实际响应效果取决于植物或农作物。一个标准化的PAR在可见光光谱响应范围在400 nm和700 nm,是由McCree(1972)定义的,在这个区域内的光子被等量的吸收。“蓝”光子相对较短的波长(高频率)比‘红色’长波长有更多的能量。光合有效的量通常表示为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摩尔/m2s。在园艺,比如温室为了优化作物生长的时机和质量,需要控制光的强度。在温室为了实现对自然阳光和人工照明的有效监测,采用PAR传感器是必需的。在林业,PAR是一个关键的研究参数,根据植物生理学和叶面积用来测量森林树冠以上,内部,下方的各个有效参数。在农业方面,PAR的测量有助于预测植物生长率和估算作物产量。PQS1的PAR光量子传感器提供室外室内准确、连续测量。坚固的外观使得它在恶劣的天气条件和农药的喷洒下得到很好的保护。PAR光量子传感器是专为连续户外、室内安装或现场便携式使用。给最终用户提供了出色的定向(余弦)反应,容易清洁。在固定法兰结合水泡水平计调整螺丝,很容易校准水平。传感器带5米电缆,也可选15米。配备有放大器,可提供0至2.5V的标准Adcon模拟输出信号。应用场合农作物生长光合潜力研究旅游环保生态温室控制科研院校实验/太阳能研究技术指标光谱范围:400~700nm±4nm 灵敏度: 10~50 μv/μ moL/m2.s电阻值:240 Ω(典型)信号输出范围(0-3000μ moL/m2.s):0~30mV/0-2.5V最大运行光照:10000μ moL/m2.s响应时间 1μS不稳定性(改变/年) 2%非线性(0-10000μmoL/m2.s):1%定向反应(最大到80°在1000 μ moL/m2.s 光照):30μ moL/m2.s 响应温度 -.12%/°C视野 180°气泡水平仪的精度:0.2°检测器类型:光电二极管工作温度:-30°C to +70°C存储温度:-30°C to +70°C温度范围:0-100%非结露保护等级:IP67订购信息:200.733.023:PQS光合有效传感器
    留言咨询
  • 光合有效辐射表 400-860-5168转6187
    技术指标供电:DC12V功耗:0.036W工作环境:-20~65℃ 通信接口:RS485 工作电流:3mA@DC12V最短数据间隔:0.5S传感器参数参数范围分辨率精度单位光合有效辐射0-20001<±3%W/m² 响应时间:≤10S年稳定性:≤±3%零点漂移:≤10 W/m² 测量光谱:400~700nm
    留言咨询

有效磷相关的论坛

  • 【求助】土壤有效磷

    最近做土壤有效磷,有些样品振荡后过滤出的滤液有颜色,用自制无磷活性炭吸附后没有效果,不知道什么原因,请哪位前辈指导一下!

  • 有效磷的提取 求教

    最近做一批缓释肥的检测按照 NY/T 1977-2010 检测 P/K含量老是偏低后说应该按照GB/T 8573 8574进行检测今天测P发现一个问题1、根据8573测出来的有效磷和水溶性磷 加起来时产品中P的含量么还是?2、有效磷的提取 称取试样置于滤纸上,用滤纸包裹试样,塞入容量瓶中,然后再EDTA溶液,摇晃容量瓶,是滤纸破碎,试样分散于溶液中, 这样做跟直接加定容有什么区别?包裹起来有必要么?3、后面置于60+-2摄氏度的恒温水浴振荡器中 保温震荡1h,各位 这不目的是什么?没有这个振荡器能否用其他的方法呢?谢谢各位老师指教

有效磷相关的资料

有效磷相关的资讯

  • 我国生物芯片技术飞速发展 与临床有效接轨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生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10年,以生物芯片为代表的一大批分子诊断产品日渐成熟,并正在以其巨大的优势和应用潜力成为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等于6月22日~24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等40余位知名专家所作的精彩学术报告,为人们展开了一幅我国生物芯片技术发展的绚丽画卷。   技术飞速发展   “我国生物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一系列生物芯片的问世为疾病预警和干预、个性化诊断和预后等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程京教授首先用“目不暇接”这样一个成语形象地表述了我国生物芯片技术发展的速度。   程京在题为《生物芯片诊断技术》的报告中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越来越多的基因组和蛋白组信息被人们用于临床诊断,承担这些信息分析任务的各种生物芯片技术不断涌现。在样品制备方面,我国现在可以在芯片上通过各种主动式功能器件,对体液中的各种分子和细胞进行快速有效分离,为下一步生化反应作好准备。在生物芯片上进行基因扩增反应也已实现。在微阵列芯片方面,目前已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突变分析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等多种高密度微阵列芯片,它们被用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集成各项功能的芯片实验室也即将步入产业化阶段。   与临床有效接轨   近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相继批准了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基因芯片和结核耐药基因检测芯片等用于临床检验,这标志着分子诊断技术正在成为我国临床检验医学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戴朴教授介绍,在获得全国大规模聋人群体中耳聋基因突变类型和频率信息的基础上,为了发展耳聋基因诊断系统和平台,博奥生物公司和解放军总医院有针对性地选择了9个最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成功研制出基于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通用芯片(ASPUA)平台上的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和产品。这是目前针对中国聋人群体最有效的检测和筛查工具。通过大规模推广这些致病基因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进行遗传咨询和干预,可系统性减少我国耳聋出生缺陷及药物性耳聋的发生,为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作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首席教授周宏灏说,基因芯片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越了人们的预期,个体化用药将借助芯片技术实现由候选基因向全基因组研究的飞跃。中南大学已在国内多个地区将药物基因组学和遗传药理学知识推向临床实践,为安全用药和个体化用药提供有力支持。   关注重大疾病防控   面对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检验实践的分子诊断产品,中国检验医师分会会长丛玉隆教授表示,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特别是与临床共同开展的循证医学工作,分子诊断技术将在一些疑难疾病的早期发现和百姓健康促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院长曾益新特别强调说,肿瘤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信号通路的多系统疾病,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对高危人群的预警,对提高肿瘤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子诊断技术产品对此将发挥重要作用。
  • 从科研到临床,让精准医学行之有效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全球癌症大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新增癌症患者达1810万人,因为癌症死亡人数为960万人。我国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占全球癌症新发病人数的20%以上,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日前,由天津市肿瘤医院主办,中国抗癌协会、美中抗癌协会、美国莫菲特癌症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协办的“第三届肿瘤转化医学国际学术大会”在天津召开,大会主席、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王平在会上指出,目前我国肿瘤治疗已逐渐步入精准医学时代,诊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础医学研究也得到了重要发展,但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方面仍有不足,从治疗的效果上看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建设大数据中心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了解,转化医学是近10年来医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其目的是打破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技术创新、药物研发之间的屏障,缩短理论实验到临床指导的过程,使患者能够尽早享受到最新的科研成果,最终真正实现精准医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建设大数据中心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王平表示,当今的肿瘤诊疗已经迈入依据个体基因组学特征、环境和生活习惯进行干预和治疗的精准医学时代,实现肿瘤精准医疗,需要依靠海量肿瘤临床数据平台的搭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王平介绍说,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肿瘤高发国家,癌症患病人数约占全球的1/5,无论是病例数量,还是疾病的多样性,对于发展精准医疗大数据科研平台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在2016年,天津市肿瘤医院率先建立了全国首个“肿瘤精准医学大数据中心”,开始以推进我国精准医学建设为核心,搭建覆盖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及组学大数据平台,在临床大数据与生物样本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机制下,为肿瘤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与技术支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陈可欣介绍,该中心依托于覆盖20种常见恶性肿瘤、累计收集组织样本超过5.5万例、血液标本超过8万例的高质量肿瘤生物样本库,经过两年多发展,现已初见规模。在临床数据方面,打破了过去医学影像、检验诊断、治疗方案等信息独立存储、难以共享的“孤岛”现象,将病历信息根据时间轴,进行全盘汇总整合,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汇集220万例患者数据的临床医学数据中心;在基因组学方面,初步完成500余例肺癌、肾癌、肝癌病例的组织标本的全外显子组测序,预计明年年初将正式上线与平台对接;在病例随访方面,率先开展与样本关联的10余病种的病例进行出院后随访,已完成首批试点项目的2万余病例随访,将来可通过回顾性生存分析,为肿瘤治疗和用药模型的构建提供相应依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早诊早治力争防癌关口前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由于肿瘤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陈可欣表示,在精准医学时代,肿瘤防控策略更加提倡关口前移,越来越重视对疾病的早诊早治和预警预测。而有针对性地接受肿瘤筛查,则是助力肿瘤早期预警的有效途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以国内最高发的肺癌为例,如果能做到早期发现并接受规范化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但临床上约有70%的患者发现时就已经是中晚期,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陈可欣说,随着筛查工作的开展和人们防癌意识的提高,早期肺癌的发现率有了较大提升,如今医院接诊的患者近60%是肺癌早期患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徐波也表示,女性高发的乳腺癌也是如此。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就已对乳腺癌开展大规模钼靶筛查。亚洲地区乳腺癌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尚缺乏面向大众的乳腺癌筛查保障机制。中国是人口大国,医疗资源分布尚不均衡,在恶性肿瘤早诊早治方面仍有一定不足。据悉,我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中I期检出率仅有20%~25%,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接近80%。“经规范化诊治的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5%,II期患者也能达到70%以上。可见,早期筛查对于肿瘤防治意义重大。”徐波指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分型而治”助推肿瘤诊疗精准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当前肿瘤在诊断分类、治疗策略等方面,都呈现出精准化和个体化发展趋势。由于基因类型不同,我国肿瘤发病特点和西方国家相比具有自身特色,治疗方案不应采用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而应更加强调多学科的协同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以放疗为例,分子生物学指导下的肿瘤个体化放射精准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放疗发展的新趋势,放射治疗正从物理精准走向生物精准。王平介绍,原先强调的个体化放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灶大小、位置、病理类型来制定治疗方案,而现在更强调融入分子生物学信息,结合基因表型、分子生物标志物数值,综合考虑放疗敏感性、肿瘤的异质性、病人的损伤等因素,从而制定精准化治疗方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徐波也强调,当前在分子生物学指导下,国内外的肿瘤精准诊疗都更加强调“分型而治”。以乳腺癌为例,精准诊疗呈现出以下三个变化趋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检测方面,随着医学和科技的进步发展,乳腺癌诊断和分类将从疾病表型分类进入分子分型阶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治疗方面,基于腺癌精准分型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推广和普及,乳腺癌治疗方式已经从过去的经验式治疗越来越趋向于精确化、个体化前提下的综合治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随着保乳、乳房再造等技术的成熟和新型靶向药物的相继问世,手术方式、放化疗方案、内分泌治疗、淋巴结清扫等选择,都已从过去的“最大可耐受”转向“最小可治疗”。此举让治疗不仅仅局限于生存,而是在疾病规范化诊治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p
  • 农残检测新进展|新型多孔复合材料可有效提高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的准确性
    有机磷农药,是指含磷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农药。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病、虫、草害,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导致农作物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残留。有机磷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以急性毒性为主,多发生于大剂量或反复接触之后,会出现一系列神经中毒症状,如出汗、震颤、精神错乱、语言失常,严重者会出现呼吸麻痹,甚至死亡。虽然在蔬菜上应用的剧毒、高毒有机磷农药大多已被列入禁限用范围,但实际生产中仍存在有机磷农药违法违规使用现象。因此,建立有机磷农药高效前处理和精准检测技术,严格控制其残留水平,对于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质量安全课题组探索出新型多孔复合材料(3DGA@COFs)的制备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为有效提高有机磷农药残留定量准确度和检测效率提供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据徐东辉研究员介绍,该团队创造性地通过三维石墨烯水凝胶(3DGA)的柔性表面引导COFs自组装生长,成功制备了3DGA@COFs复合材料,证实了该材料可有效吸附富集蔬菜中的马拉硫磷、喹硫磷和三唑磷等有机磷农药残留,并具有优异的再生性能。结合固相萃取技术,该研究成功地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强、重现性好的有机磷农药检测方法。在最优条件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01微克/升-0.14微克/升,线性范围检测覆盖了0.50微克/升-100微克/升,显著提高了有机磷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及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和农业农村部蔬菜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