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精密数控压装机

仪器信息网精密数控压装机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精密数控压装机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精密数控压装机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精密数控压装机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精密数控压装机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精密数控压装机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精密数控压装机相关的解决方案。

精密数控压装机相关的资讯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发布 高档数控机床创新布局助力“中国制造2025”
    p style="text-align: left "  2017年6月26日,科技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数控机床专项”)成果发布会。发布会由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解敏主持,专项牵头实施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罗俊杰副司长和专项技术总师卢秉恒院士介绍了数控机床专项实施取得的成果和应用情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W02017062960883296636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c025aff3-7c80-4461-9436-b6c5c7910ce0.jpg"//pp  数控机床是工业的“工作母机”,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既是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确保国家安全的紧迫要求。数控机床专项实施八年多来,广大机床企业、用户企业和专家们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取得了一批可喜成果。/pp  据罗俊杰副司长介绍,2009年至2016年,数控机床专项共安排课题562项,中央财政资金投入91.14亿元。累计申请发明专利3956项,立项国家及行业标准407项,研发各类新产品、新技术2951项,新增产值约706亿元。/pp  高档数控机床水平持续提升,机床主机平均无故障时间从专项实施前的400~500小时已普遍提升至1200小时,部分产品达到2000小时以上。/pp  高档数控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关键功能部件实现批量配套。国内市场占有率由不足1%提高到了5%左右。/pp  以五轴加工中心为代表的高档数控机床,在飞机典型结构件、航天复杂与精密结构件、飞航导弹发动机零部件等领域实现批量示范应用,为大飞机、新型战机、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工程提供了关键制造装备。/pp  龙门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制造技术趋于成熟,重型锻压装备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制造系统核心技术。/pp  据卢秉恒院士介绍,2016年底,我国自主提出的用于检测五轴联动机床精度的S形试件标准已通过国际标委会审定,实现了我国在高档数控机床检测领域标准“零”的突破。/pp  关于今后的发展,罗俊杰表示,数控机床专项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全面提升以数控系统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攻克机床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技术 加大应用验证和示范,满足国家战略新需求,为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供支撑。同时持续探索产业共性技术研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夯实技术研究和高端人才基础,继续加大落实专项研制设备制造过程的工艺验证和用户领域的示范应用,优化产品性能,提升可靠性、成套成组工艺和智能化水平。在军工机床长效合作机制基础上,持续推进国产数控机床与军工行业深入合作,积极搭建机床行业与军工、汽车等重点领域的产需对接平台,有机床企业与用户联合开展预研,为用户提供包括设备及典型工艺方案在内的成套解决方案。/ppbr//p
  • “面向数控机床的激光多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顺利通过鉴定
    近期,由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冯其波教授主持完成的“面向数控机床的激光多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顺利通过鉴定。科技成果鉴定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召开。校长王稼琼参加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院士任主任委员,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天津大学叶声华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谭久彬院士、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李得天院士任副主任委员,委员包括北京理工大学赵维谦教授、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张力研究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祝连庆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立军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于连栋教授、宁波天瑞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李全林高级工程师组成。鉴定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张彤主持。会上,王稼琼代表学校致辞,对六位院士及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对我校成果鉴定和奖励申报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我校冯其波教授团队在高端装备制造、精密测量与仪器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冯其波教授就该成果的研究背景、研究历程及主要创新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现场演示了所研制的测量仪器。鉴定委员会审阅了测试报告、查新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经济社会效益报告等材料,高度肯定了冯其波教授带领团队二十余年来在装备制造与精密测量领域所取得的成绩。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直线轴、转轴六自由度误差同时测量技术和五轴数控机床42项误差激光直接测量技术方面属国际领先水平。
  • 中国高新技术人才再创佳绩,斩获数控车、数控铣两枚金牌
    中新网柏林10月16日电莱昂贝格消息: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数控车和数控铣2个项目于10月10-15日在德国莱昂贝格举行,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名选手参赛。经过6天激烈角逐,中国选手吴鸿宇获得数控车项目金牌,周楚杰获得数控铣项目金牌。目前,中国代表团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完赛的7个项目中,已获得5枚金牌和2个优胜奖。据悉,世界技能组织定于今年9月中旬至11月下旬,在15个国家分散举办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共62个比赛项目。该赛事为世界技能大赛正式比赛,作为2022年上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替代活动。中国共派出36名选手赴瑞士、德国、法国、芬兰、韩国、日本和奥地利参加34个项目的比赛。德国此次共承办9个项目的比赛,中国参加数控车、数控铣和增材制造项目。
  • 应用分享 | 包装机OEM的质控神器
    MOCON EUROPE是气调包装(MAP) 测量仪器的全球制造商,在气调包装 (MAP) 的质量控制领域,我们拥有近40年用于测量和控制气体应用的高精度仪器的开发和集成经验。Dansensor系列仪器于1983年一经推出,就为监测和MAP过程控制树立了标准。您的包装机械中拥有MAP监测和控制解决方案的几个好处 帮助客户随时应对挑战 适应市场对可持续包装材料和包装类型的变化要求,面对可追溯和检测标准的要求,您的客户都将放心地应对这些法规和需求的变化。 经济之选、提高生产质量 气体混合和流量的持续性和自动校正功能减少了气体浪费;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在线监控和自动警报会停止包装线,减少材料和产品浪费从而节约成本并提高了产品质量。 自动化,避免人为质量问题 高精度自动气体控制辅助操作员,防止操作员失误出现质量问题。在线气体分析仪自动对气调包装生产线的气体进行采样和监测,确保包装机和气体混合系统提供所需的保护气氛。气体混配器气体混配器按需求自动混合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稳定的气压使其流速保持恒定。(在线气体分析仪和混配器集成工作原理) 产品优势:节省气体根据机器速度持续自动进行气体冲洗,防止不必要的气体消耗恒定、正确的气体流量无论供应源如何,无论气体压力如何,流量恒定且气体配比始终保持不变自动查找定义的流量自动持续监控机械持续监测O2和CO2协助操作者减少人为错误仪器与包装机械之间的数据连接各种接口选项确保设备之间快速高效的数据传输包装线的远程监控和仪器控制测量和数据记录用于所有监控和配置DANSENSOR技术和服务高精密设备专有陶瓷传感器技术本地和全球服务和支持网络直至今日,这些仪器在全球超过5000家食品公司中使用。不仅如此,我们在全球与众多包装机制造商合作,通过先进的气体监测和控制优化MAP包装机的性能,为包装机客户增加生产价值。 包装机OEM解决方案:立式包装机(VFFS) 水平式(枕式)包装机 (HFFS) 托盒式包装机 (TS)热成型(拉伸膜)包装机(TF)(AMETEK MOCON针对不同包装机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 费业泰:用“微米”丈量人生的密度 留下精密仪器领域“费家军”
    2007年,费业泰被授予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终身贡献奖” 神舟浴火腾飞升空,蛟龙耐寒深潜入海,高度精密的仪器在热胀冷缩时会产生什么变化?如何才能保证它们正常运转?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每一项重大突破,都离不开精密仪器学科的支撑。  在我国精密仪器领域,很多知名专家自称“费家军”,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导师——我国现代精度理论及工程应用的奠基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费业泰。在把60年人生奉献给精密仪器事业后,今年2月26日,费业泰教授在合肥逝世,享年82岁。  60年努力,奠基我国现代精度理论及工程应用  “精度”与“误差”这对反义词,是人类科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而费业泰一辈子的工作,正是不断消除误差,追求越来越高的精度。  1955年,费业泰在合肥工业大学留校任教,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来到新开办的精密仪器专业。那时,新中国工业建设刚刚起步,我国对精度与误差的研究几近空白,机械工业总是难逃噪音大、震动大、能耗大的“傻大粗”模式。  现在精度测量以微米为标准,而当时的标准是毫米甚至厘米,相差千倍、万倍,为了改变这一切,费业泰养成了没日没夜工作的习惯。由于精密仪器特别敏感,为了确保实验质量,多年来,费业泰在忙碌一天后,晚上仍会趁夜深人静继续待在实验室。  经过长期的研究,费业泰提出了精度误差理论,半个多世纪来,这一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我国精度评定的基本方法以及精密仪器学科的理论基础。  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向阳与背阳的两面温度相差数百摄氏度,由于膨胀系数标准有误,用什么材料才能确保卫星正常使用,一直长期困扰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九十年代末,时任我国某型卫星研制部门负责同志找到了费业泰。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费业泰发现原有的检测方法和计算标准存在较大误区,于是创新膨胀系数的检测和制定方法,不仅成功解决了精密仪器的稳定问题,还依此提出了全新的热误差理论体系。  在我国精密机械领域,曾一度陷入加工设备每个部件都要高精度的误区。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成本,而效果也并不稳定。针对这一情况,费业泰在我国率先提出“最好的部件在一起不一定能有最好的性能”这一理念,找到了误差传递的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提出了新的方法,不再要求每个部件均为高精度,而是通过不同部件之间的最优组合,保证机械设备的高精度。这一方法成为我国最新精度理论的重要内容。  60年来,费业泰承担并完成了40余项高水平科研项目,发表过320余篇论文,获得9项省部级奖励,是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为我国重点科研项目解决了大量实践难题,被称为我国精度理论的开拓者。2007年,费业泰被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ICMI)授予终身贡献奖。  2010年,费业泰入选“感动工大十大人物”  潜心钻研,淡泊名利拒绝美国抛出的“橄榄枝”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是费业泰的9本专著之一,他的学生、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于连栋教授介绍,该书198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教材,成为我国精密仪器学科理论的开拓之作。30多年来,该书再版7次,被全国200余所高校采用,很多年轻一代的杰出青年、长江学者,都是读着它迈进了精密仪器科学的殿堂。  “做科研不能带有一点功利心。”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苗恩铭教授至今牢记着费业泰的教导。  其实热误差理论,费业泰早在1980年代就已经发现并进行总结,但很长一段时间内,热误差的研究一直是领域内的“冷门”,甚至其理论的科学性也受到质疑。  如今苗恩铭率领的热误差研究团队,在全国已处于领头羊的位置,但最初这个研究之“冷”,曾让他想到放弃。  “科研不能追名逐利,什么方向热门做什么,你在科学的路上走不远。”费业泰的一再告诫,让苗恩铭坚持了下来。如今,热误差理论,已经成为精密仪器学科典型的三个学科方向之一。而热误差理论研究团队,也不断在我国重大项目中建功立业。  费业泰的老伴郭子顺还记得,1989年费业泰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做客座教授时,他所负责的波音公司一项科研项目原计划要做9个月,但在他的努力下仅用时6个月。费业泰的出色表现引起了美国方面的兴趣,向他抛出橄榄枝,表示如果他愿意留下,就可以拿到绿卡。但费业泰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甚至放弃了应得的3个月优厚报酬,毅然提前回国。  虽然淡薄名利,但费业泰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一直十分关注。  “中国数控机床的落后,让老先生一直耿耿于怀。”苗恩铭说,费业泰在1980年代发现热误差后,研究了国际上近30年来数控机床精度的发展,预测未来机床如果要提高精度,必须利用其材料结构的热特性来设计。  当时费业泰找了很多国内大型企业,建议企业进行相关研发提高产品精度,但当时普通数控机床很好卖,他的建议被一一拒绝。1990年代中期,费业泰受邀到日本作学术报告,他的理论引起现场日本、德国专家的注意,并特意向他请教。2005年,日本企业生产了第一台热亲和数控机床,现在这种机床已经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数控机床之一。  “现在很多国内企业产品卖不出去,又去模仿,但只能模仿个外形,其实它的核心思想是我们这边出来的,但是当年国内却没有人相信。”苗恩铭说。  2013年,80岁的费业泰仍坚持工作  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关注每个学生前行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费业泰不但对学生因材施教,还始终坚持在科研一线,用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们做好榜样。  “费老师知道每个学生的特点,哪怕我们毕业了,他还会一直关注着。” 于连栋说,费老师去世后,有同学在微信群里晒出老师以前寄来的信,老人家对这位学生从专业方向到人生道路,都给出了言辞真切的建议,让人十分感动。  费业泰一生严谨,今年48岁、早已是博士生导师的胡鹏浩教授回忆起恩师的严谨时说:“怕挨训、被训怕了,但总是被训得心服口服。”  2003年的暑假期间,时任学院副院长的胡鹏浩去找费业泰汇报工作,因穿着随意让老师很不高兴。  最初胡鹏浩不以为然,他觉得不是工作日,也不在正式场合,穿着随便一些无所谓,但老师的反问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老师说,如果现在学院有急事,需要你立即送一份材料到教育主管部门,你觉得你现在的穿着合适吗?这就是费老师的做事风格。”  “我参加工作后,学校安排我授课,但费老师坚持让我再等一年,用一年的时间备课。” 费业泰的学生、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夏豪杰副教授说,费老师认为“照本宣科是没有质量的授课”,只有精心准备,才能真正传授给学生知识。  除了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研态度,费业泰带给学生的,还有做人的道理。  2004年,胡鹏浩评上了教授,但费业泰却说其实不希望他这么早获评,随后老先生的一席话让胡鹏浩非常感动。  “他说虽然我评上教授,但知识的宽度和广度沉淀不够,可能会碍于面子,到哪都端着架子,不懂的也不好意思问,时间一长,就会越来越空。”胡鹏浩说,从那时起,他不管到哪,遇到不懂的就会直接问,  2011年夏天,77岁高龄的费业泰在北京进行完一项国家专项答辩后,急着赶回合肥,由于北京暴雨,等到23点仍然不能起飞,临时也买不到火车票。  “下着大雨,他跑到火车站,没有票又回到机场,这么大年纪,我看着很心疼,就劝他住一晚明天再走,他却坚持要当天回去。”当时随行的夏豪杰说,当天老人家等到凌晨4点,才得到登机的通知。  早上7点,费业泰带着一身疲惫抵达合肥,随后立即赶到办公室时,这时夏豪杰才发现,费业泰坚持赶回来的原因,只是答应给一位研究生修改论文。  “费教授辛勤工作60年,精于专业,一心教书育人,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一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军说。  2013年,80岁的费业泰仍坚持工作  2013年,费业泰与学生们在桃李园合影
  • 工信部把精密仪器纳入“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智能制造装备范围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要加大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智能制造装备列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方向。《决定》的出台对加快推进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进一步带动整个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智能制造装备通常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十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快速。一是初步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产值已达到3000亿元以上 二是一批重点产品取得成果,高速精密加工中心、重型数控镗铣床、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等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其中高端立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采用国产总线式高档数控系统,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长期的垄断 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年产45万吨合成氨、轨道交通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也采用了国产数字控制系统(DCS) 大型轴流式压缩机组、离心式压缩机组、施工机械等陆续实现了远程监控和维护诊断,实现了智能化和网络化 三是涌现出一批智能制造装备的骨干企业,如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大连光洋、中国四联、浙江中控、和利时、沈阳新松机器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瓦轴集团、沈鼓集团和陕鼓动力等。  未来十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应牢牢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本着“创新优先、重点突破、技术融合、夯实基础、多元投入”的原则,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针对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分析、决策、控制和执行等环节,融合集成先进制造、信息和智能等技术,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和绿色化。重点发展:  一、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  重点发展高精度、高稳定性、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份仪表与高可靠执行器,智能电网先进量测仪器仪表(AMI),材料分析精密测试仪器与力学性能测试设备,新型无损检测及环境、安全检测仪器,国防特种测试仪器等各类试验设备。  二、智能控制系统  重点发展综合性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具有与现场总线设备实现动态数据交换功能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逻辑控制、运动控制、模拟控制等功能有机集成的可编程控制系统(PLC),先进高效发动机及其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所需要的专用控制系统。  三、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  重点发展高可靠性力敏、磁敏等传感器,新型复合、光纤、MEMS、生物传感器,仪表专用芯片,色谱、光谱、质谱检测器件 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液压/气动/密封元件、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 电力电子器件及变频调速装置。  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加强专项研究成果的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 重型数控金切机床 数控特种加工机床 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 重型锻压设备 清洁高效铸造设备 新型焊接设备 大型清洁热处理与表面处理设备 非金属成型设备 新材料制备装备 高档数控系统 数控机床功能部件 数字化工具系统及量仪。  五、智能专用装备  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 矿山用智能自卸电铲、智能化全断面掘进机、快速集成柔性施工装备为代表的智能化大型施工机械 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多功能印刷机械 大型先进高效智能化农业机械。  六、自动化成套生产线  重点发展百万吨级及以上大型乙烯、大型PTA自动化生产线的系统集成,大型煤化工自动化关键装备 大型液化天然气生产储能自动化关键装备、大型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系统 高效棉纺、短流程染整自动化生产线 大型煤炭井下自动化综合采掘成套设备及大型露天矿自动化成套设备。
  • 2020年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资产规模将到达2700亿元
    近年来,国防、航空、高铁、汽车和模具等重要装备制造业的需求量大幅增长,从而带动了机床行业的大幅增长,过去5年中国数控机床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39%,过去10年年均复合增长29.94%,过去15年复合增长22.10%。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带动下,中国设备工具购置投资增长率在未来5-10年内将持续维持20%左右的水平,机床行业的需求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在需求的拉动下,中国数控机床产量保持高速增长,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行业仍将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数控机床需求的增加,其产量数控化率均会持续稳定提升。由于数控机床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行业壁垒较高,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全球范围内,行业格局变化都比较缓慢。同时数控机床又属于机械行业,其设备及部件的购置费用较大,加之数控机床技术更新较大,其资产规模逐年加大。  前瞻结合近年来中国数控机床行业资产总额数据及中国经济增长数据,按照线性回归预测方法,初步估计到2020年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资产规模将到达2700亿元。
  • 长春机械院第七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参展预告
    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主办、两年一届的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将于2012年4月16日至20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CCMT)是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姊妹展,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于2000年创办的以展示中国数控机床为主的高品位展会,已成功举办六届,被视为两年一次的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名家名品检阅大舞台。本次展出面积达到8.6万平方米,创历届CCMT新高,将有1100余台套整机展出。我公司也将携配有自动上下料装置的机电伺服式全自动轴类校直机和SLX型深冷箱参展,展台面积27平方米。诚挚欢迎各界嘉宾光临我公司展台参观洽谈! 【会议时间】2012年4月16日至20日【会议地址】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展 台 号】E馆E-D815展位【联 系 人】隋进民,刘 健【电 话】0431-89589688【传 真】0431-89589688【电子邮件】hksales@ccss.com.cn
  • 我国数控机床领域新增产值超700亿元
    p  累计申请发明专利3956项,立项国家及行业标准407项,研发各类新产品、新技术2951项??记者26日从科技部会同工信部召开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数控机床专项”)成果发布会上获悉:数控机床专项实施8年来硕果累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显著提升,我国数控机床领域在多项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实现了突破,新增产值约706亿元,先后为核电、大飞机等国家重大专项和新型战机、运载火箭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关键制造装备。/pp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和专项技术总师卢秉恒院士介绍,数控机床是工业的“工作母机”,其技术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卢秉恒表示,通过专项8年的引领和带动,形成了涵盖航空航天、汽车、机床等重点领域的十大标志性成果。/pp  高档数控机床水平持续提升,国产装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自主提出的“五轴联动机床精度的S形试件标准”已通过国际标委会审定,实现了我国在高档数控机床检测领域标准零的突破。高档数控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关键功能部件实现批量配套。高档数控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由不足1%提高到了5%左右。/pp  罗俊杰和卢秉恒表示,下一步数控机床专项将围绕机床行业全产业链布局,持续聚焦于航空航天、汽车两大重点服务领域,衔接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新需求,着力补齐重大装备短板,推动制造业战略性转型升级。/pp /p
  • 制造装备数字化数控磨床研究中心成立
    华中科技大学与湖北省孝感市人民政府举行了“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数控磨床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华工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公司投资孝感市鄂职九洲数控机床公司”签字仪式。  华中科技大学作为我国最具科研实力和最有影响力的大学之一,和湖北省孝感市的合作由来已久。  据悉,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与孝感市重点企业的科技合作达到29项,总投资额达2.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孝感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数控曲轴磨床的研发为例,这项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0.5μm级主轴类零件精密磨削设备在京研制成功
    由市科委支持,北京第二机床厂有限公司承担的“0.5μm级主轴类零件精密磨削设备研制”课题顺利通过验收。  课题以高速空气静压电主轴关键零件(超高精度主轴、套筒)加工为主要研究对象,攻克了柔性复合磨削等关键技术,完成了0.5μm级主轴类零件精密设备——专用高精度柔性复合数控磨床的研制,并在北京中电科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实现了应用验证。  这是“精机工程”实施以来,精密数控磨床领域实现的新突破,此类磨床的研制成功表明北京机床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 重庆机电收购英国精密技术集团项目获国家核准
    国家发改委已在近日核准重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英国精密技术集团(PTG公司)下属的6家全资子公司的全部股权项目。  该6家公司为霍洛伊德精密有限公司、精密零部件加工有限公司、PTG重工有限公司、米罗威投资有限公司、PTG高级发展有限公司和PTG帝国公司,项目总投资2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044亿元)。  PTG公司是英国一家主要从事磨床、螺杆机床和螺杆加工的集团企业。重庆机电表示,将利用这一优势平台提升机床装备制造能力,进入国际高端机床制造领域。  目前,重庆机电正在加紧进行收购后续工作。  重庆机电3月初曾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已与英国PTG集团订立收购协议,将收购PTG旗下6家公司的全部股本。  重庆机电成立于2007年7月,由重庆机电控股集团联合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重庆建工集团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四家国有独资公司以发起方式共同设立的,主要从事商用车辆零部件、通用机械、数控机床及电力设备制造及销售。
  • 雷尼绍推出具有开创意义的接触式扫描系统,为高端数控机床带来全新过程控制方法
    跨国工程技术公司雷尼绍近日宣布,将于2013年秋季正式推出用于数控机床的SPRINT&trade 高速模拟接触式扫描系统。SPRINT系统采用新一代的机内模拟扫描技术,不仅使过程控制实现跨越式提升,还能够准确、快速地从棱柱形或复杂3D工件上采集形状和轮廓数据。借助雷尼绍与关键工业领域的重要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SPRINT机床扫描系统将为高价值数控制造过程带来重大变革。在叶片制造领域,SPRINT系统为叶冠整修和叶根无缝连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能力。高速测量叶片断面加上数据高度完整性(即使在叶片的前后边缘也不例外),确保能够呈现真实的工件状况,从而有利于进行适应性加工。设定、叶片准直、叶片扫描和数据采集等自动化程序在精度和循环时间方面明显优于触发式系统。在多功能机床加工应用领域,SPRINT机床扫描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过程控制功能,包括出色的可重复直径测量循环。通过采用标准件比对方法,SPRINT系统成为了一种&ldquo 主动&rdquo 控制器,能够确保在大型工件上进行自动化的测量-切削过程,并确保直径尺寸精确。该方法能够自动控制直径尺寸,并且公差仅为几微米。工件径向跳动、机床中心线和圆度等测量功能还可以显著提高多功能机床的制造能力。SPRINT系统还具有其他功能,可在数秒内完成对数控机床的线性轴和旋转轴的快速性能检测,因此无需操作人员过多干预便可实施日常的机床监控方案。每种SPRINT应用都由针对特定行业的相应软件工具包驱动和支持,例如SPRINT叶片工具套件。这些工具套件包括机内数据分析工具,可自动在内部循环运行,向数控加工过程提供测量反馈。SPRINT系统的核心是创新型OSP60扫描测头。OSP60测头的模拟传感器的分辨率在三个维度上均达到0.1 &mu m,精度极高,可全面深入探测工件外形轮廓。测头采用的模拟传感器技术可提供持续的偏移量输出,该输出与机床位置相结合,可得到工件表面的真实位置数据。该系统每秒能测量1000个真实3D数据点,其出色的分析能力为工件测量、检测、适应性加工和机内过程控制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还可优化机床利用率和循环时间。此项新扫描技术开创了全新的过程控制方法,这是其他测量方法以前所无法实现的。除了极为快速而精准的3D测量外,SPRINT模拟扫描系统还可提高过程控制的自动化程度,无需操作人员干预。SPRINT系统采用多项专利技术,通过强大的静态和动态空间误差补偿(这些误差通常与高速机床运动相关)功能来实现无与伦比的高速、高精度3D表面数据采集。SPRINT系统是一种具有突破意义的高速、高精度工具,拥有无限广阔的应用前景,支持多种测量和过程控制方法;在降低废品率和返工率的同时,还可缩短测量循环时间,进而提升生产效率。
  • 摩方精密宣布在美国圣地亚哥设立全新研发中心
    2022年9月,重庆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BMF Precision Tech Inc.)宣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设立全新的3D打印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的设立是专门为了孵化和开发由摩方微纳3D打印系统制造的独有终端产品创意。自2018 年第一批打印系统交付以来,截止今年9月,全球已经有来自33个国家的近1400家客户选择了摩方微纳精密3D打印技术。这些设备通常被用于原型设计、研发和生产认证,其中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包括精密电子器件、医疗器械、微流控和生命科学等。摩方精密的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PµSL)的开发是为了满足现有技术未能充分解决的增材制造市场高价值需求。这些客户需求的零部件通常是厘米级大小,并且公差被要求控制在几十微米范围以内。众多工业客户已经通过测试和使用摩方精密3D打印系统,最终发现了终端零部件的生产潜力。摩方精密也将持续改进3D打印系统并确保满足这些客户的生产需求。“然而,今天标志着摩方精密迈出了新的一步”,摩方精密欧美分公司CEO John Kawola表示:“在进入3D打印市场几年后,我们现在看到了许多终端产品是只能由摩方的打印系统制造。摩方精密目前正在与研究人员、产品设计师和其他合作伙伴就新产品创意展开合作。我们近期的融资将持续用于3D打印设备研发,同时也将用于终端产品的开发和商业化。我们希望这两个发展方向可以相辅相成,在精密制造领域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这项工作将由摩方精密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夏春光博士主导,新研发中心将会与摩方精密在中国重庆、深圳、日本东京和美国波士顿的研发团队展开进一步合作与研究。
  • 沈阳自动化所高精密测量技术取得新突破
    近期,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检测与装备研究室IDE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经过艰苦攻关,创新性提出了高负载大可变量程的大型圆柱度测量新方法,并依此方法研发了大型圆柱度测量仪。  圆柱度是精密回转类零件重要的精度指标之一。目前,圆柱度测量仪大多通过接触式传感器获取被测目标信息,采用精密转台回转的方式实现测量,如英国Talyrond公司研制的最大测量直径达1.6米的1600型圆柱度测量仪。接触式传感器的可形变量极小,在圆柱度测前定心调整过程中,大偏心距累积的运动定位误差极易超出传感器的极限行程而造成传感器损坏。受被测对象的尺寸、重量及高精密转台的制造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过大的载荷将严重影响精密轴系的回转精度,所产生的随机误差难以通过算法有效补偿,无法满足大型工件的高精度测量需求。对于直径超过2米的大型轴承套圈,由于零件尺寸巨大、圆柱度测量精度要求高以及测量环境的局限性,现有的接触式传感器与转台回转的测量方式难以满足其测量要求。因此,亟需研究针对大型回转类零件圆柱度的现场快速精密测量方法及相应的评定技术。  沈阳自动化所智能检测与装备研究室IDE团队提出的高负载大可变量程的大型圆柱度测量新方法采用具有精密、隔震等特性的气浮驱动技术,配合精密耦件,通过测前快速自适应偏置调整技术实现工件测前自动定心,采用精密测头回转的方式快速获取有效测量信息。在测量原理方面,提出了更完善的圆柱度测量模型及误差分离算法,测前定心与实际测量采用分立的运动控制系统,既解决了大型工件的载荷问题,又能够通过模型参数拟合的方式实现偏心、测量线偏置、被测圆柱轴倾斜等误差的精准分离;测量系统采用对称式双测头测量方案,综合了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安全、柔性的特点与接触式位移传感器精密、可靠的特性。本方法的提出突破了传统测量方法在大型圆柱度测量过程中的局限性,实现了大型回转类零件圆柱度测前自适应偏置调整和现场快速精密测量。大型零件圆柱度测量仪样机  目前,该研发团队已完成大型圆柱度测量仪原理样机的研发工作,并在《光学精密工程》《中国激光》等高质量期刊发表相关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经过国家权威计量专家及天津计量院的检定,大型圆柱度测量仪样机的回转精度为42.6nm,Z向导轨精度139nm/100mm,最大测量直径为2500mm,且其测量范围可根据使用需求进一步拓展。这意味着该原理样机的核心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夯实我国大型轴承及以大型轴承为核心基础部件的高端装备的制造技术基础,填补直径大于2米的大型轴承圆柱度测量仪的国内空白,掌握大型圆柱度测量仪的核心技术,提高轴承及相关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高铁、风电和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能力,对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 东方德菲即将参展CCMT2014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CCMT2014),将于2014年2月24至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我公司作为此次展览会的国际展商出席该展览会,展位号是N1-920. 在本届CCMT展览会上,我公司主要展布的展品是奥地利Alicona公司研发生产的全自动刀具测量仪InfiniteFocus G4 和InfiniteFocus SL。Alicona全自动刀具测量仪 全自动刀具测量仪是奥地利Alicona公司专门针对刀具检测而研发的一款全新产品,操作原理是世界领先的自动变焦(Focus-Variation)技术,该技术是光学系统的小景深和垂直扫描相结合。仪器的垂直扫描精度可以达到10纳米,既可以测量刀具的形貌,也可以测量刀具刃口和槽型内外的粗糙度。它的功能如下:1 不同槽型的表面粗糙度的测量2 不同槽型的3D形貌测量3 回转刀具的3D 形貌测量、轮廓测量4 刀具刃口的钝化半径的测量5 刀具刃口的钝化值(K a b)自动测量6 刀具刃口的粗糙度的测量7 刀具磨损的偏差测量、磨损体积的测量8 刀具刃口的角度测量(前角 后角 揳角)9 不同倒棱的倒棱宽度、角度
  • 2021 TCT亚洲展-摩方精密参展回顾
    5月28日,为期3天的2021年TCT亚洲展圆满落幕。面对疫情挑战,今年TCT亚洲展专业观众11245名,人数相比去年强势增长32.95%,参展商及品牌250家。此次展会,摩方精密收获颇丰。除了与老朋友共聚行业盛宴,在现场展示的超高精密3D打印设备S240,及摩方在消费电子、生物医疗、微加工、科研等领域的超高精密打印案例,吸引了大量客户来到展位参观交流。大家跟随镜头一睹为快~摩方精密展位参观人员络绎不绝原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林宗棠一行莅临摩方精密展位摩方精密受邀在materialise展台做演讲
  • 世界上最顶尖的精密仪器,都分布在哪些国家?
    p  近日,仪器信息网在网络上发现一篇文章,说的是高端技术的主要厂商分布,涉及电子显微镜、衍射光栅刻划机等高端精密仪器。现在分享给大家,不知大家如何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1c7164d8-0a6f-49ed-92eb-0d68343a71d0.jpg" title="1_副本.jpg" alt="1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半导体加工设备/strong/span/pp  基本被日本,美国霸占。/pp  目前蚀刻设备精度最高的是日立。比如东丽,帝人的炭纤维,超高精密仪器,数控机床,光栅刻画机(这个最牛的也是日立,刻画精度达到10000g/mm ),光刻机(ASML)等等,这些是美日严格限制出口的。/pp  一个块CPU要制造出来,需要N多设备和材料。全球前十大半导体设备生产商中,有美国企业4家,日本企业5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半导体材料/span/strong/pp  生产半导体芯片需要19种必须的材料,缺一不可,且大多数材料具备极高的技术壁垒,因此半导体材料企业在半导体行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pp  而日本企业在硅晶圆、合成半导体晶圆、光罩、光刻胶、药业、靶材料、保护涂膜、引线架、陶瓷板、塑料板、 TAB、 COF、焊线、封装材料等14中重要材料方面均占有50%及以上的份额,日本半导体材料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长期保持着绝对优势。全球70%的半导体硅材料,都是由日本信越化学提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超高精度机床/span/strong/pp  超高精度机床和材料学并为工业之母:日本,德国,瑞士的天下,其中日本更是领先世界一大截。/pp  世界最高精度机床主轴来自日本精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28221328-876e-4125-8209-74214d737f70.jpg" title="2_副本.jpg" alt="2_副本.jpg"//pp  美国F22猛禽战机就用日本机床:SNK(新日本工机)的5轴龙镗铣。/pp  yamazaki mazak(日本山崎马扎克)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出的世界最佳公司、英国本地最佳工厂兼出口成就奖、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惠特尼生产力奖获得者、美军US.ARMY岩岛兵工厂联合制造技术中心的机床供应商及机械师培训方、波音集团的最佳机床设备供应商等等。mazak最拿手的环节,当属machining center(加工中心)。/pp  全球超精密加工领域中精度最高的母机,来自于日本捷太科特Jtket的AHN15-3D自由曲面金刚石加工机,此设备主要用来对各种光学镜头和蓝光镜片模具进行超精密车削及研磨。这台机子仅从加工精度上讲比三台军工神器(美国LLNL的LODTM和DTM-3, 英国CUPE的OAGM2500)还要高出近8倍。/pp  全球70%的精密机床都搭载着由日本Metrol研制的世界最高精度的微米级全自动对刀仪。/pp  全球唯一一台突破纳米级加工精度的慢走丝电火花加工机,来自日本sodick(沙迪克),sodick将电火花式加工与水刀式加工结合成功开发出世界首台混合动力线切割放电加工机。/pp  在任何尖端工业机械上都不可缺的传动部件,日本HDS的高精密、大扭矩、轻量化、回力小的谐波减速机在全球拥有4成以上份额,NASA、空客、蔡司外科手术镜等都是靠它来传递反馈设备的停走、动力转向、精度定位。/pp  日本amada在2000年推出的畅销欧洲的astro-540 interpro机型基础上开发出了世界首台将激光溶接-成型-攻丝-折弯4项钣金制造工序集成于一体的复合钣金加工机LASBEND-AJ。/pp  双主轴双刀塔车床的代表者——okuma(大隈株式会社)。okuma最令人称赞的是这家公司是全球机床界中唯一的“全能型制造商”,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从核心部件(驱动器、编码器、马达、主轴等)到数控操作系统到终端,全部由自社设计开发完成,真正实现了软硬兼备。/pp  德国权威机械技术杂志maschinemarket将最佳革新技术奖连续授与okuma的Machining Navi自动加工导航技术和多层狭缝永久磁铁磁阻电机prex motor。/pp  日本松浦机械几乎霸占了欧洲高端发动机加工,历来都是超跑法拉利,布加迪威航的客户。/pp  中国高精尖科研设备铜材主要提供商,国家重点扶持机构中铝洛铜向日本生田产机购买一整条伸铜双面铣面切削生产线 世界几乎所有汽车品牌上的铜材的加工过程都要利用生田产机的设备完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工业机器人/span/strong/pp  工业机器人是未来50年的全球大力发展的产业。目前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基本掌握在日本手中。/pp  机器人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瑞典ABB,德国库卡。其中发那科是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记录保持者、利润保持者、技术领导者。德国库卡最弱,其核心技术基本外购,目前被美的收购。/pp  工业机器人有三大核心技术其实也就是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控制器(控制技术),减速机,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及其控制技术。/pp  一线厂家包括:发那科(Fanuc 日本)、安川(Yaskawa 日本)、ABB(瑞士)、库卡(KUKA 德国)。二线厂商包括Comau(意大利)、OTC(Daihen旗下 日本)、川崎(Kawasaki 日本)、那智不二越(Nachi-Fujikoshi 日本)、松下(Panasonic 日本)等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顶尖精密仪器/span/strong/pp  美日德基本垄断,其中美国10家,日本6家,德国4家,英国2家 。/pp  美日都是诺贝尔奖大国,日本从2000年开始基本每年一个诺贝尔奖,其中之一就是离不开其高端仪器的制造,使用。/pp  举几个例子。日本SATAKE长期致力于发展人类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稻米方面机械设备,旗下囊括的粮食食品设备、实验检测设备、关联环境机械设备等方面市占率均为第一位。全球主要稻米粮食国家政府与企业均与SATAKE有合作,包括中国、美国、东南亚、南美等地区。/pp  由日立为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定制打造的世界最强大的科研显微镜已于去年正式投入使用。/pp  目前全球高端电子显微镜主要有两大品牌:日本的JEOL和美国的FEI。全球唯一陶一台原子纳米级全息电镜也已经被日本开发成功——来自日立。/pp  医疗硬件的最高峰之一,全球仅有的6台投入使用的重粒子癌放疗设备有5套在日本,1套在德国,目前选择不开刀而接受重粒子线放疗的患者中有80%是在日本进行的。/pp  医疗科技硬件两大最高峰的另一个——质子束放疗加速器,由日立与北海道大学发明,整套设备售价2亿dollar+,全球装机量不超15台。/pp  世界首台带立体定向功能的适形调强放疗设备并用于胰腺癌治疗——三菱重工。/pp  世界首个不依靠科研反应堆,成功商业化为医院专用的硼中子捕捉疗法(BNCT)设备——住友重机械-京都大学。BNCT是不需上手术台的癌治疗手段之一,日本产学界合作。/pp  世界最速兼唯一有能力探测外银河系高能量的全天候天文仪器——maxi(全天候X射线监视装置)。搭载了由jaxa和riken共同开发的世界最广视野狭缝监视摄像机(12固态+2气态),放置于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kibo号外平台。/pp  世界首支行星观测用(极紫外分光)太空望远镜——日本Sprint-A Sprint-A。/pp  jeol利用最新独自研发的12极子球面像差校正器,成功推出最高加速电压达300kv的新一代冷场发射球差校正透射电镜——jem-arm300f,巩固了自己在电子显微镜界的世界领先地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949eed00-b22f-43df-8a8f-dc5e0c2fd37c.jpg" title="3_副本.jpg" alt="3_副本.jpg"//pp  世界最高波束亮度、强度生成能力的能量回收光源光阴极直流电子枪—日本pearl。/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524841bf-dcbc-457b-9e03-c4e554e1ca59.jpg" title="4_副本.jpg" alt="4_副本.jpg"//pp  日立的质子束癌症放疗设备已经在全世界医院癌症科NO.1的美国MD安德森进行了2400+实例,此外美总统御用医院梅奥诊所,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唯一指定的儿童综合癌症治疗兼研究机构St.Jude Children' s Research Hospital,欧洲最大规模肿瘤科的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都在利用日立的质子束放疗设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全球碳纤维排行/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0f5d0469-3886-4eae-a20f-973b75717ace.jpg" title="5_副本.jpg" alt="5_副本.jpg"//pp  碳纤维在高端军事,工业,生活,汽车,飞机等等都离不开。碳纤维技术基本被日本东丽,东邦,三菱丽阳垄断,目前中国T800还不能完美量产,东丽目前已经在玩T1100G了。/pp  波音,空客是东丽的常客。/pp  继碳纤维之后, 源自日本的新材料SIC纤维将又一次推动世界技术革新,新一代飞机的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将采用日本开发的新材料。/pp  从飞机身的CFRP(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比率来看,欧洲空中客车和美国波音的最新中大型飞机已经超过50%。在CFRP领域,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约7成。/pp  通用电气GE将和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宇部兴产联合开发,以高压气体推动飞机前进的涡轮机的风扇叶片等4种零部件,从以往的镍合金改为SiC材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光学/span/strong/pp  世界先进光学玻璃制造商有日本保谷光学Hoya,日本小原光学Ohara,日本住田光学Sumita,德国肖特光学Schott。/pp  其中日本住田光学Sumita保有精密模压而成的光学玻璃的,世界最高折射率,世界最低成形熔点,世界最多品种数量记录。日本住田光学的光学玻璃无论在制造工艺,还是在产品种类上全面领先其他同行。/pp  光学领域最重要母机之一的大型衍射光栅刻划机,全球只有3-4个国家有能力造,日立保有最高刻划精度10000g/mm,直接影响光学领域的研究。/pp  世界第一行星探测能力的日本斯巴鲁subaru昴星为世界最大单一主镜片光学红外天文望远镜,在目前发现的距地球最遥远的10颗星系中有9个是科学家利用它发现的,其中包括最远的那颗,并在2012年打破了新银河的最远观测记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d3d23986-1a43-4825-b00f-04bbe30bfb9c.jpg" title="6_副本.jpg" alt="6_副本.jpg"//pp  经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的世界最精密光学天象仪——来自日本五藤光学。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光学天象仪能准确投影1亿4千万颗恒星,并且五藤光学和柯尼卡美能达加起来在此领域已握有全球7成左右份额。/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发电用燃气机轮/span/strong/pp  三菱重工,日立,西门子的天下。世界最高热效率发电用燃气轮机就来自日本三菱重工的M701J,同时也是世界最大功率的发电用燃气轮机。/pp  世界最大双轴燃气轮机为日立H80,简单循环功率110mw+,联合循环功率154mw+。/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脱销催化装置/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7f743c41-013e-45d8-b410-7da252d2e93e.jpg" title="7_副本.jpg" alt="7_副本.jpg"//pp  发电机的心脏,目前该领域被日立垄断。每一套脱硝催化装置的体积都相当于一座多层住宅,中国各个电厂都是其客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垃圾焚烧设备/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39c4d5df-f78b-4e57-93ee-f977996edc51.jpg" title="8_副本.jpg" alt="8_副本.jpg"//pp  强大处理能力的垃圾焚烧设备是城市化推进中不可缺少的环保设备,日立造船引领此领域,其客户遍布全球,中国安装了26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石化领域最关键的一种母机/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PP PE大型挤压造粒机/span/strong/pp  拥有完全自主设计兼制造能力的全球就3家(日本2家,德国1家)。其中日本制钢所的无齿轮泵式可以做到100th(87万t年)的世界最高水准,神户制钢则拥有全球最高占有率 ,PP/PE挤压造粒机是化工厂必备的设备,中国的那两桶油都是日企的客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工业水泵/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13f270dd-51cf-4815-84a8-bf1d98dadfc5.jpg" title="9_副本.jpg" alt="9_副本.jpg"//pp  由日本ebara(荏原制作所)设计建造的世界最高单体扬程最大流量,也是最耐操的工业水泵被用于山西引黄工程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企业级扫描仪/span/strong/pp  日本富士通的天下。全球商业智能文档影像解决方案一哥,表单印刷-识别-电子化合体技术的发明者——富士通pfu。/pp  富士通pfu利用自己世界最高市场份额的商用扫描仪和独立开发的光学字符识别软件(ocr),帮助中国国家统计局高效准确的完成了世界最大规模人口普查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血液诊断设备/span/strong/pp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将全球血液诊断设备制造商老大——日本希森美康的血细胞分析仪做为国家标准,以此来审查检测全国所有血细胞计数设备的质量和日常精确度管理的提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全球氧化锌避雷器/strong/span/pp  领先企业——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tmeic)向中国首条由境外引入兼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的天然气输送项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提供全部高压变频器与高速电机。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同时保有世界最大容量的电压源型变频器与高速电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光伏逆变器/span/strong/pp  日立与东方电气集团在华的合资公司东方日立,向中国乃至全球最大规模水力光伏互补光伏发电站提供上百台高出力高转换率的光伏逆变器。光伏逆变器是将太阳能电池所发出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并承担系统保护作用的光伏电站关键设备之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HFC-23分解回收装置/span/strong/pp  日本月岛环境工程与旭硝子、大金工业根据《京都议定书》中,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研发的,世界最先进的有效破坏率超过99.99%的HFC-23分解回收装置,占距了全球销毁HFC-23气体所需设备的3成以上份额,我国发改委是其客户。/pp  HFC-23别称氟利昂23,是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属极难销毁型,必须控制它流入空气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海水淡化,废水利用/span/strong/pp  在海水淡化、废水再利用、超纯水制备中被广泛使用的反渗透膜等膜工业领域,以日东电工、东丽、帝人、旭化成为首的日本化工企业可以说是掌握着相当的话语权。/pp  旭化成的microza水处理技术被应用到北京五环最需要净水的比赛项目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加氢反应器/span/strong/pp  加氢反应器是大型化工厂的必备,在唯数不多有能力建造加氢反应器的国家中,日本神钢与日钢的热壁加氢反应器常年保持在全球第1,2位(最大外径、重量、温度、壁厚),神钢也是唯一在设计 核心材料、组装的整条制造过程中具备完全自主能力的厂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粉体加工机/span/strong/pp  任何糖果,药物等大规模生产不可缺少的粉体加工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核心卷绕设备皮带张紧机/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94dbf245-af77-4e4a-b4d7-f52a479fb154.jpg" title="10_副本.jpg" alt="10_副本.jpg"//pp  在所有板材加工领域(钢板、汽车、家电、建筑)都必要用到的给与板材张力的核心卷绕设备皮带张紧机,全球9成以上份额被日本JDC的RB21和Beltbridle两种型号霸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焦炭生成器/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5c28a0c5-0f5f-4e1d-a58d-306d494d4f9a.jpg" title="11_副本.jpg" alt="11_副本.jpg"//pp  住友重机械作为老牌化工母机制造商,掌控着冶金制铁,基础原料焦炭的焦炭生成器大部分市场,中国、美英、中东大型石油公司都是其客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动力总成精密测试设备/span/strong/pp  不管是天上飞的海里游的还是地上跑的,只要是移动型的机械物体就需要发功,而发功的前提是测功——日本Horiba(堀场制作所)在引擎传动制动底盘排放等全套动力总成精密测试设备领域具有压倒性领导力,在汽车,坦克,飞机等领域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c0e85135-4440-4812-a234-aa6e6f0e1721.jpg" title="12_副本.jpg" alt="12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特殊类钢材/span/strong/pp  世界最大特殊类钢材制造商——日本daido steel出品的引擎用传动轴和船舶柴油引擎用开关阀分别占到了全球3成、6成份额,特别在传动轴市场是当之无愧的NO.1,历来波音空客旗下主力客机引擎之首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全成型电脑横机/span/strong/pp  来自日本和歌山市的岛精机制作所,是世界最快速全成型电脑横机记录保持者,同时还握有此领域全球6成份额,电脑横机与工业缝纫机并称为纺织业界的两大母机。/pp  岛精机出品的电脑横机在崇尚高端时装的欧洲人眼里被称为针织机械界的“劳斯莱斯”,董事长岛正博先生被授与意大利国家级荣誉勋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热转化处理领域/span/strong/pp  世界最大处理能力、最高耐压的工业冷却板式热交换器——日阪制作所,份额方面与瑞典阿法拉伐并列第一,另外日阪制作所利用热转换技术首创于全球的高温高压灭菌系统,已被广泛应用在生产医疗输液器械、中草药制剂、家常菜食材、调味料、啤酒、软包装饮料等领域的杀菌工序环节中,市场占有率7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证件制造设备/span/strong/pp  中国公民的2代身份证印刷设备经日本富士施乐设备之手。/pp  世界最大证件母机制造商日本unomatic,多年来向各国政府机关交付了电子护照制造、数距编码、护照发行管理、激光式护照印刷机、钞票剪裁机等各种自动化系统,包括面向中国出货的存折制造设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液压式伺服冲压机/span/strong/pp  川崎重工旗下附属企业川崎油工,先后向中国第一大客车底盘生产商——安徽江淮汽车公司提供中国最大的(5000t/6000t)液压式伺服冲压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电波暗室/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ef06ac44-ff81-4393-baa8-3cd70836673a.jpg" title="13_副本.jpg" alt="13_副本.jpg"//pp  电磁学的顶峰,各种机械 电子成品只要身上存在半导体零件就需要进行电磁波环境测试,测量电磁兼容最重要的设备就是电波暗室,全球最大规模电波暗室制造商是日本TDK。/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高端光缆/span/strong/pp  nict与住友电工、横滨国立大学、optoquest株式会社共同开发出36光芯兼每条光芯都可以3种模式传递信息的世界最强性能多功能光纤,成功开辟了利用单根光纤进行10pbps级超大容量传输的可能性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DN-软件定义网络/span/strong/pp  当下最新兴前沿的IT技术——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软件定义网络),在加强底层选择度与系统集成性并提升对网络和资源访问控制精细度的低成本平台下,让运营商或企业机构以更灵活的可编程化实现不同业务特性适配,使网络的流量控制和转发依赖于硬件设备的传统模式架构发生跟本性改变。/pp  SDN的最初概念由stanford大学研究组提出,目前以nec为首的日本IT企业在研发应用化阶段处于绝对的全球领跑位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68227948-640d-4f07-8b8c-5669d6dd5f60.jpg" title="14_副本.jpg" alt="14_副本.jpg"//pp  是今后物联网发展的重点。三菱电机与立命馆大学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在作动时产生的独特微细个体差异,创造出目前最先进的IoT(物联网)安全防护解决方案——lsi指纹id。/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化妆品产业/span/strong/pp  这东西需要精细化工,医疗,生物方面的科研积累,还需要营销,设计。/pp  目前世界上化妆品产业份额基本被法国,美国,日本,德国占领。由于韩流文化的风靡,韩国爱茉莉也发展为世界化妆品集团中的一员。/pp  化妆品产业超级赚钱,就拿欧莱雅来说, 2016年欧莱雅在全球销售总额为258.4亿欧元(约合1892亿人民币),营业利润为45.47亿欧元(约合333亿人民币)。/pp  在设计、营销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法国,日本技术实力最强,以资深堂,花王,kose等为代表 而美国则是二者都有。/pp  日本资深堂是世界唯一23次获得IFSCC最优秀奖的化妆品厂家,且遥遥领先其他国际化妆品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乐器行业/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a420fdb2-95dc-44ef-8d4f-faa7d2bf8a34.jpg" title="15_副本.jpg" alt="15_副本.jpg"//pp  乐器行业是日本,德国的天下。世界乐器界的绝对王者——雅马哈。/pp  雅马哈钢琴是世界顶尖钢琴家们的选择,也被众多的学校和音乐学院所推崇。日本雅马哈在乐器界的地位非常高,在中高端领域都是全球霸主。看更多加微信:zhanglin1866 市场份额方面,除了吉他较低外,其余都有相当的存在感(按照金额计),雅马哈占股全球乐器市场的23%,名副其实的压倒性优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电池/span/strong/pp  未来是电动车,氢动力,混合动力汽车的世界,其最重要的东西是电池,目前由日韩垄断。/pp  但在上游电池材料供应中,日本住友化学,东丽, 昭和电工,三菱化学在纯电动汽车EV上游产业链有压倒性的优势。东丽,住友化学为松下,LG供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海底电缆/span/strong/pp  目前日本住友电工在此领域的技术为世界第一,由其开发的全球最轻海底输电电缆已经向英国和比利时的海底电缆供货,长度约130公里,价格为300亿日元,并在菲尼宾,东亚,印度尼西亚有广阔的前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cpu/gpu异构式超算系统/span/strong/pp  cpu/gpu异构式超算系统的提倡者兼此平台程序软件的先驱开发者、超级计算机界最高峰学术赏sidney fernbach award的新科得主——东京工业大学全球科学信息计算中心prof.satoshi matsuoka。/pp  目前全球几乎所有高性能超算系统都是此架构的支持者,matsuoka博士也因此获得了象征超级计算机领域个人最高荣誉的sidney fernbach award。/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光纤传输/span/strong/pp  nict kddi研究所和古河电工在太平洋横断光纤传输实验中,结合三方软硬技术,成功实现全球首次使单根光纤的容量距离积达到1Exabps 级别,打破了ntt先前保持的世界纪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量子计算/span/strong/pp  东京大学在世界首次采用III族氮化物普及材料(GaN-氮化镓)作为量子点单光子源成功生成可于常温下操作的单一光子,迈出了量子计算的第一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量子通信/span/strong/pp  东京大学prof.akira furusawa联合ntt先端设备技术研究所,突破性地解决了进行量子隐态传输时承载在光子上的量子位信号因光学系统内元件配置制约导致的运算扩展瓶颈。Furusawa博士的下个课题将向制造出超高速量子计算机和超大容量量子通信的目标迈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激光光量子计算机的电路板/span/strong/pp  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已经在可扩展性的用激光光量子计算机的电路板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东京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已经看到最多数量的量子系统汇集在一个单一的组件跳转从14到1000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矢量超级计算机/span/strong/pp  NEC宣布已开发完成最新型SX系列矢量超级计算机——SX-ACE。这台采用sun架构的矢量超算虽然其总体运算能力(130TFLOPS)排不进世界前5,但却具备世界第一的单核性能(64GFLOPS)和世界第一的单核内存带宽(64GB/s),并利用独到的工业设计实现紧凑化与低耗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电脑多头秤/span/strong/pp  电脑多头秤的发明者、世界最大计量包装解决方案提供商——日本ishida(石田)在如今全球电脑多头组合秤量机市场占有7成份额。像联合利华、达能这类具备巨量产能的跨国食品企业是ishida的忠实支持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三维图形转换软件/span/strong/pp  小企业有大实力——由来自静冈县滨松市不足70名员工的elysium开发的三维图形转换软件,自本世纪初开始为各非盈利型机构、跨国公司如NASA 波音、达索、IBM、autodesk、西门子、戴姆勒、宝马、福特等的主要项目提供支持。/pp  elysium的高精确高保真度3D数距转换软件多年来一直贯穿波音、雷诺F1车队的整个研发周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复合材料热压烧结炉/span/strong/pp  川崎重工为应对波音b787-9 b787-10增产和今后更大777x系列机型而最新设计打造的世界最大复合材料热压烧结炉(直径9m 长30m 重920t)已正式在名古屋第一工场投入使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太阳帆飞船等/span/strong/pp  世界首个成功展开并成功实现光子加速推进技术的太阳帆飞船(太阳辐射加速星际风筝)朝金星进发——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IKAROS。/pp  世界最高精度与第2臂展的引力波望远镜——日本LCGT(kagra) (激光干折计超过3km的实物只有美国的2台)。/pp  世界最短波长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XFEL)研究设备——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SACLA。/pp  世界最高密度超冷中子源生成设施——日本KEK 阪大RCNP 加拿大TRIUMF研究所共同建造。/pp  日本光产业创成大学院大学prof.yoneyoshi kitagawa联合hamamatsu(滨松光子株式会社)与大阪大学,世界首次成功使高速离子作为惯性约束核聚变加热介质的愿望变为现实。/pp  日本光产业创成大学院大学prof.yoneyoshi kitagawa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首次实现了激光核聚变所用核燃料的连续投入,并成功拍下由激光引起的连续聚变反应过程,向实用化发电再推进一步。/pp  另一种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NGH),三井造船在全球首次成功完成一整套“陆上天然气水合物运送流程”的研究,并建造出世界首艘NGH专用运输船。以三井造船为首的日企在本领域不仅具备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也是遥遥领先。/pp  无线电话发射机的发明者,世界3大IT通信测试测量设备制造商之一——建社近120年的anritsu。/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冈野工业/span/strong/pp  冈野工业,是员工仅6人,注册资本金不足1000万的绝对微型家庭作坊。/pp  但是,其在民用领域拥有移动设备用锂电池不锈钢外壳的几乎100%份额 在军工领域是美国隐型战机和NASA御用的炭素精加工技术提供者,美国国防省激光反射器用抛物面天线指定供应商 在医疗领域利用自己世界第一的冲压技术成功帮助terumo将世界最细的针尖只有0.02mm的胰岛素注射针问世,从此使糖尿患者打针不再疼痛(今年1月已在中国上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轮转印刷/span/strong/pp  三菱重工与德国曼罗兰、高堡都有过向报社提供运转速度每小时90000cph(18万份/小时)的报纸用轮转胶印机的记录,不过在轮转印刷领域他们只能并列第2,岂今为止世界上最高速的倍幅报纸轮转胶印印刷机由日本TKS(东京机械)在07年开发,印刷能力达到了每小时100000cph(20万份/小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结语/span/strong/pp  一个国家的稀土消耗量可以判断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任何高,精,尖的材料,原件,设备都离不开稀有金属。/pp  日本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稀土消耗国,其稀土冶金水平世界第一。目前的美日都在大力发展物联网、工业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这些都是今后世界发展的重点,从尖端专利申请我们就可以看出,美日现在到底在干嘛。/pp  大数据分析的专利目前基本被美国IBM、微软、日本日立、NTT、富士通垄断。美日在抢占物联网的技术、专利。目前近半日企都开始应用物联网技术。工业机器人一直都是日本的天下,也是今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点。/ppbr//p
  • 西安光机所在亚散粒噪声精密测量领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西安光机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非线性光学及应用课题组在亚散粒噪声精密测量领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Tolerance enhancement of inefficient detection and frequency detuning by non-perfect phase-sensitive amplification in broadband squeezing-based precision measurement”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光学期刊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并被选为Editor`s Pick(编辑精选)文章。(Editor's Picks serve to highlight articles with excellent scientific quality and are representative of the work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field.)   标准量子极限是经典测量技术所能达到的最小测量极限。随着引力波等微弱信号探测需求的增长,如何突破标准量子极限实现更高精度测量是精密测量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作为最实用和最有效的量子计量资源之一,压缩态能使测量精度突破散粒噪声极限并逼近海森堡极限,可以为精密测量领域带来革命性突破。   然而压缩态的低鲁棒性限制了它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且探测器的非理想探测效率也会导致其量子优势无法充分体现。对此,研究人员提出使用光参量放大器(OPA)对微弱信号进行预放大来克服由于低探测效率引起的检测损失。由于存在量子涨落现象,经典放大器的放大过程会伴随着散粒噪声引入,导致噪声指数NF3dB。因此,突破这一固有限制是微弱信号精密测量亟需解决的重点与难点。   基于以上关键问题,该课题组开展了基于二阶非线性的相位敏感光参量放大器(PSA)相关研究。PSA以其在放大过程中不引入新的噪声的独有特性,可实现对微弱信号无噪放大,有望助力光学精密测量技术实现新的突破。 图1. 基于压缩态的亚散粒噪声量子测量方案示意图   课题组提出了应用PSA来提高基于宽带压缩光的微弱信号探测能力的方法。研究发现,使用宽带压缩光作为探测光可提高微弱信号的探测能力,在探测器的探测效率较低时(η0.5),使用PSA预放大可显著提高因为低探测效率引起的量子优势衰减,并有效改善压缩态的低鲁棒性。研究进一步发现,尽管宽光谱引起的频率失谐会导致非理想相敏放大引入少量噪声,但高增益可有效补偿这一退化。相关研究成果为引力波探测、量子增强激光雷达、量子成像、量子通信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 图2. 探测器检测效率,频率失谐量,压缩度和相位敏感增益等参数对系统量子优势的影响   西安光机所非线性光学及应用课题组近年来对微弱信号探测及弱光成像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突破。应用非线性光学效应可以有效解决弱信号探测及成像领域因背景噪声强、探测器低灵敏度等因素而导致难以有效探测识别微弱信号的技术瓶颈问题,该课题组已形成光学随机共振弱光图像重构技术、中红外上转换高灵敏探测技术以及相位敏感弱信号放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能力,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先后发表在Optics Express、IEEE Photonics Journal、Nanomaterials、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和积极的评价。
  • 3分钟了解激光干涉仪——最精密的尺子
    本文作者:清华大学张书练教授1. 激光干涉仪的发展史做衣量身、体检量高都由尺子完成,这些日常的尺子的刻度是毫米。机械零件加工和检验都要用尺子,在机械制造企业,卡尺、千分尺随处可见,其精确度是0.1 μm,1 μm。1887年迈克尔逊(Michelson)和莫雷(Morley)研究以太[1]是否存在,使用了光。他们以光波长作尺子刻度测量了水平面和垂直面的光速之差,第一次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他们利用的是光的干涉现象,这就是光学干涉仪的诞生。注[1]:根据古代和中世纪科学,以太被称为第五元素,是填充地球球体上方宇宙区域的物质。以太的概念在一些理论中被用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例如光和重力的传播。19世纪末,物理学家假设以太渗透到整个空间,以太是光在真空中传播的介质,但是在迈克尔逊-莫利实验中没有发现这种介质存在的证据,这个结果被解释为没有光以太存在。1961年研究人员发明了氦氖激光器,开始用氦氖激光器作为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源,从而诞生了激光干涉仪。图1是迈克尔逊干涉仪简图。迈克尔逊干涉仪是普通物理的基本实验之一。但今天在科学研究和工业中应用的激光干涉仪出于迈克尔逊,但性能远远胜于迈克尔逊。图1 迈克尔逊干涉仪简图基本上,激光干涉仪都使用氦氖激光器的632.8 nm波长的光,橙红灿烂的光束射向远方,发散角可以小到0.1 mrad,光束截面的光斑均匀。氦氖激光器还可输出绿光、黄光、红外光,但只有632.8 nm波长的光适合作激光干涉仪的光源。其它类型的激光器,如半导体(LD)、固体激光器等的相干等性能都远不及氦氖激光器,研究人员多有尝试,但都没有成功。激光干涉仪有很多应用,但本质都是测量中学课本讲的“位移”,诸多应用都是“位移”的延伸和转化。激光干涉仪有两个主流类型:单频激光干涉仪和双频激光干涉仪。单频干涉仪能做的双频激光干涉仪都能做,但双频干涉仪能做的单频干涉仪不见得能做。由于历史、技术和商业原因,两种干涉仪都有着广泛应用。但在光刻机上,双频激光干涉仪独占市场。单频干涉仪不需要对市场上的氦氖激光器进行改造,直接可用。但双频激光干涉仪用的激光器需要附加技术使其产生双频(两个频率)。历史上,双频激光干涉仪测量位移的速度不及单频激光干涉仪,自发明了双折射-塞曼双频激光器,双频激光干涉仪的测量速度也达到每秒几米,与单频激光器看齐了。按产生双频的方法,双频激光干涉仪分为塞曼双频激光(国外)干涉仪和双折射-塞曼双频激光(国内)干涉仪。现在干涉仪的指标:最小可感知1 nm(十亿分之1 m),可以测量百米长的零件,且测量70 m长的导轨误差仅为几微米。2. 测量位移的干涉仪和测量表面的干涉仪?有几个概念的定义比较混乱(特别是有些研究发展趋势的报告),需要注意。一是“激光测距”和“激光测位移”没有界定,资料往往鹿马不分。二是不少资料所说“激光干涉仪”实际上包含两种不同的仪器,一种是测量面型(元件表面)的激光干涉仪,一种是测量位移(长度)的激光干涉仪。如海关的统计和一些年度报告往往混在一起。激光测距机发出的激光束是一个持续时间纳秒的光脉冲,利用光脉冲达到目标和返回的时间之半乘以光速得到距离,完全和光的干涉无关。尽管激光波面干涉仪和测量位移(长度)的干涉仪都是利用光干涉现象,但仪器的设计、光路结构、探测方式、应用场合几乎没有共同之处。激光波面干涉仪能够测量光学元件表面的形貌,光束直径要覆盖被测零件,在整个零件表面形成系列干涉条纹,根据测量条纹的亮度(也即相位)算出表面的形貌,其光束口径、零件直径可达百毫米;另一种则是测量位移(长度)干涉仪,光干涉发生在直径几毫米光路上,表现为只有光电探测器(眼睛)正对着射来的光线才能“看”到光强度的波动,由波动的整次数和(不足半波长的)小数算出被测件的位移。 3. 双频激光干涉仪的原理和构成当图1的可动反射镜有位移时,光电探测器光敏面会感受到的光强度正弦变化,动镜移动半个波长,光强变化一个周期。光电探测器将光强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如探测到电信号变化了一个周期,我们就知道动镜移动了半个波长。计出总周期数测得动镜的位移。 (1)式中:λ为激光波长,N 为电脉冲总数。今天的激光干涉仪使用632.8 nm波长的激光束,半波长即316.4 nm。动镜安装在被测目标上与目标一起位移,如光刻机的机台,机床的动板上。为了提高分辨力,半波长的正弦信号被细分,变成1 nm甚至0.1 nm的电脉冲,可逆计数器计算出总脉冲数,再由计算机计算出位移量S。也常用下式表示动镜的位移, (2)其中∆f为目标运动速度为V时的多普勒频移。式(1)和(2)是等价的,可以互相推导推出来,仅是表方式的不同。图2是今天的双频激光干涉仪框图。它由7个部分构成。图2 双频激光干涉仪原理框图(1) 双频氦氖激光器氦氖激光器上有磁体。磁体为筒形,激光器上加的是纵向磁场,称为纵向塞曼双频激光器。四分之一波长(λ/4)片把激光器输出的左旋和右旋光变成偏振态互相垂直的线偏振光。前文所说的双折射-塞曼双频激光器则是在激光器内置入双折射元件(图内未画出),并加图2所示的磁条。双折射元件使激光器形成双频,横向磁场消除两个频率之间的耦合。双折射-塞曼双频激光干涉仪不需使用四分之一波长片。双频激光器是双频激光干涉仪的核心,很大程度上,它的性能决定激光干涉仪的性能,要求波长(频率)精度高,功率大,寿命长,双频间隔(频差)大且稳定,偏振状态稳定,两频率之间不偏振耦合。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作者较突出的贡献之一。(2) 频率稳定单元它的作用是保证波长(频率)这把尺子的精确性,达到10-8甚至10-9,即4.74×1014的激光频率长期的变化仅1 MHz左右。(3) 扩束准直器实际上是一个倒装的望远镜,防止光束发散。要求激光出射80 m,光束光斑直径仍然在10 mm之内。(4) 测量干涉光路测量干涉光路包括:从分光镜向右直到可动反射镜(实际是个角锥棱镜),向下到光电探测器2。可动反射镜装在被测目标上(如光刻机工作台上的反射镜),目标的移动产生激光束的频移Δf,Δf和目标速度成正比,积分就是目标走过的距离(位移或长度)。积分由信号处理单元完成。(5) 参考光路参考光路由分光镜-偏振片-光电探测器1实现,参考光路中没有任何元件移动,它测得的位移是“假位移”真噪声。噪声来自环境的扰动。信号处理单元从干涉光路的位移中扣除这一噪声。(6) 温度和空气折射率补偿单元干涉仪测量的目标位移可能长达百米,空气折射率(及改变)和长度的乘积成为激光干涉仪的最主要误差来源之一。用传感器测出温度、气压、湿度,信号处理单元计算出空气折射率引入的假位移,并从结果中扣除。(7)信号处理单元光电探测器1和2,分别把信号f1-(f2±∆f)和f1-f2的光束转化为电信号,±∆f是可动反射镜位移时因多普勒效应产生的附加频率,正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电信号经放大器、整形器后进入减法器相减,输出成为仅含有±Δf的电脉冲信号。经可逆计数器计数后,由电子计算机进行当量换算即可得出可动反射镜的位移量。环境温度,气压,湿度引入的折射率变化(假位移)送入计算机计算,扣除他们的影响。最后显示。相当多的应用要求计算机和应用系统通讯,实现对加工过程的闭环控制。4. 激光干涉仪的应用一般说来,激光干涉仪的主要用途是测量目标的运动状态,即目标的线性位移大小、旋转角度(滚转、俯仰和偏摆)、直线度、垂直度、两个目标在运动的平行性(度)、平面度等。无论光刻机的机台,还是数控机床的导轨(包括激光加工机床),不论是飞行物,还是静止物的热膨胀、变形,一旦需要高精度,都要用激光干涉仪测量,得到目标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用由多个参数给出。以光刻机两维运动中的一个方向运动时为例,位移(走过的长度)、机台位移过程中的偏 转( 角 )、俯仰 ( 角 )和滚转(角)都需要测出。很多类型的设备需要测量,如各类机床、三坐标测量机、机器人、3D打印设备、自动化设备、线性位移平台、精密机械设备、精密检测仪器等领域的线性测量。图3(a)(b)(c)(d)(e)是几个应用的例子。美国LIGO激光干涉仪实验室宣称首次直接测量到了引力波(2016),使用的仪器是激光干涉仪,单程臂长4 km。见图4。图3 激光干涉仪几个应用的例子来源:(a)(b)(c)由北京镭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d)(e)来自深圳市中图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网页图4 LIGO激光干涉仪来源:https://www.ligo.caltech.edu/image/ligo20150731c 5. 双频激光干涉仪发展存在的问题(1)国内外单频和双频激光干涉仪的进展及问题多年来,国内外在单频和双频激光干涉仪方面进步不大,特例是双折射-塞曼双频激光器的发明。由于从国外购买的激光器不能产生大间隔的双频光,原有国内双频激光干涉仪的供应商基本停产。以前作为基础研究的双折射-塞曼双频激光器被推到前台。双频激光器是干涉仪的核心技术,走在了世界前端,也解决了国内无源的重大难题。北京镭测科技有限公司的开发、纠错,终于使双折射-塞曼双频激光干涉仪实现产品化,进入先进制造全行业,特别是光刻机。北京镭测科技有限公司双折射-塞曼双频激光器达到指标:频率间隔可在1 ~ 30 MHz之间选择,功率可达1 mW。 频率差与激光功率之间没有相互影响,没有塞曼效应的双频激光器高功率和大频率差不能兼得的缺点。尽管取得进展,但氦氖激光器的制造工艺等是个系统性技术问题,需要全面改善。特别是,国外双频激光干涉仪的几家企业的激光器都是自产自用,不对外销售,因此,我们必须自己解决问题。(2)业界往往忽略干涉仪的非线性误差很长时期以来,业界认为单频干涉仪没有非线性误差。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 经严格测试发现,单频干涉仪也存在几纳米的非线性误差,甚至大于10 nm。塞曼效应的双频干涉仪也有非线性误差,也是无法消除。对此干涉仪测量误差,大多使用者是不知情的。到目前,中国计量科学院的测试得出,北京镭测科技生产的双频激光干涉仪的非线性误差在1 nm以下。建议把中国计量科学院的仪器批准为国家标准,并和德国、美国计量院作比对。非线性误差发生在半个波长的位移内,即使量程很小也照样存在。图5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镭测LH3000双频激光干涉仪在进行测长比对6. 双频激光干涉仪的未来挑战本文作者从事研究双折射-塞曼双频激光器起步到成批生产双折射-塞曼双频激光干涉仪,历经近40年,建议加强以下研究。(1)高测速制造业的发展很快,精密数控机床运动速度已达几m/s,有特殊应用提出达到10 m/s的要求。目前单频激光的测量速度还没有超过5 m/s。双折射-塞曼双频激光干涉仪的测速也处于这一水平,但其频率差的实验已经达到几十MHz,有待信号处理技术的跟进发展,实现10 m/s以上的测量速度。(2)皮米干涉仪市场上的干涉仪基本都标称分辨力1 nm,也有0.1 nm的广告。需要发展皮米分辨力的激光干涉仪以满足对原子、病毒尺度上的观测要求。(3)溯源前文已经提到,小于半波长的位移是把正弦波动信号电子细分得到标称的1 nm,和真实的1 nm相差多少?没有人知道,所以需要建立纳米、皮米的标准。作者曾做过初步努力,达到10 nm的纯光学信号,还需做长期艰苦的研究。(4)提高氦氖激光器寿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氦氖激光器仍然是激光干涉仪最好的光源,但其漏气的特点导致其使用寿命有限,替换寿命终结的氦氖激光器导致光刻机停机,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延长氦氖激光器寿命十分有必要。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技术,没有精密测量就没有当今的先进制造,为此作者最近出版了题名《不创新我何用,不应用我何为:你所没有见过的激光精密测量仪器》的书籍,书的主标题似是铭志抒怀,而实际内容是一本地道的学术专著,书籍内容为作者的课题组近40年做出的创新成果总结。作者简介张书练,清华大学教授,博导。曾任清华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光学工程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技术与精密测量,致力于激光器特性的研究和把这些特性应用于精密测量,是国内外正交偏振激光精密测量领域的的主要创始人。
  • 封测设备企业世禹精密完成数亿元战略股权融资
    近日,世禹精密宣布完成数亿元战略股权融资,由IDG资本领投,水木梧桐、东证资本、高信资本、复容投资等机构联合参与投资。世禹精密本轮所筹资金将用于进一步扩充产品研发、扩建生产基地与自动化产线、加强国际市场和国内销售开拓与布局等。世禹精密是一家半导体封测设备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植球机、植柱机、检查修补一体机、超薄存储芯片堆叠装片机、高精度高速FC倒装焊贴片机、多功能高精度贴装一体机、高精度热压倒装贴片机、Fanout/EMIB高精度晶圆级芯片贴装机、2D/3D光学AOI检测量测系统等。据水木梧桐创投消息,世禹精密擅长高精度、多种工艺结合、多轴运动控制,在诸如微球植球技术、微球补球技术、植微pin技术、pin整平技术、芯片表面缺陷检查技术、超低荷重搭载技术、超高精度搭载技术、镜头双视野对位技术、热膨胀控制技术、超薄芯片提取技术、残缺晶圆定位吸取技术、SECS/GEM通信系统、高级语言一体化控制系统等,开发的多种设备机型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 广东省“十四五”战略:在18城建设精密仪器产业集群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四五”时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产业进入全面工业化的攻坚期、深度工业化的攻关期。广东省从2019年12月开始,组织省有关单位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系列调查、研究、论证,出台《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性文件。本《规划》纳入广东省“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是制造业领域唯一的一个“十四五”省重点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将立足广东省制造业发展基础及未来发展趋势,继续做强做优战略性支柱产业,高起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一是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广东制造稳定器,具体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二是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东制造推进器,具体包括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三是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会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支撑和巨大带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聚焦发展前沿领域,立足全省技术和产业发展基础优势,积极谋划培育卫星互联网、光通信与太赫兹、干细胞、超材料、天然气水合物、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等若干未来产业领域。精密仪器产业集群纳入广东省“十四五”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之一。《规划》指出,未来将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汕头、潮州、湛江、茂名、韶关、梅州、河源、清远、云浮18个城市布局建设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广东省各城市仪器产业发展布局城市仪器发展布局广州健康监测仪器和检测设备智能水电气表和智能传感器钟表与计时仪器产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数控设备精密仪器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高端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高精度电测仪器、户外高加速老化试验仪、高精度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5G数据采集综合测试仪、高精密触发测量、高精密扫描测量等)深圳健康监测仪器和检测设备智能水电气表和智能传感器钟表与计时仪器产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数控设备精密仪器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高端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高精度电测仪器、户外高加速老化试验仪、高精度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5G数据采集综合测试仪、高精密触发测量、高精密扫描测量等)珠海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佛山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数控设备精密仪器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红外光谱仪等测量仪器东莞智能水电气表和智能传感器数控设备精密仪器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中山数控设备精密仪器共焦显微仪器、超精密多轴基台和平板在线检测装备等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江门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数控设备精密仪器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肇庆数控设备精密仪器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汕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阳江数控设备精密仪器韶关数控设备精密仪器河源钟表与计时仪器产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四大城市被纳入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布局核心城市,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汕头、韶关、河源八大城市被纳入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布局重点城市,潮州、湛江、茂名、梅州、清远、云浮六城被纳入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布局一般城市。“十四五”时期全省制造业总体空间布局图(说明:产业集群区域布局的重要程度用★的数量表示,其中★★★标注核心城市,★★标注重点城市,★标注一般城市;未标星的地市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发展。)“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产业集群珠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带东翼沿海经济带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具有布局该集群的地市数量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汕头汕尾揭阳潮州湛江茂名阳江韶关梅州河源清远云浮(个)11.半导体与集成电路★★★★★★★★★★★★★★★★★★★★1112.高端装备制造★★★★★★★★★★★★★★★★★★★★★★★★★★★★★★1513.智能机器人★★★★★★★★★★★★★★★★★★★★★★★★1314.区块链与量子信息★★★★★★★★★★★★★★★815.前沿新材料★★★★★★★★★★★★★★★★★★★★★★★★★★★★★★★★★★1616.新能源★★★★★★★★★★★★★★★★★★★★★★★★★★★★★★★1417.激光与增材制造★★★★★★★★★★★★★★★★★★★★★★★1318.数字创意★★★★★★★★★★★★★★★★819.安全应急与环保★★★★★★★★★★★★★★★★★★★★★★★★★★★★★★★1820.精密仪器设备★★★★★★★★★★★★★★★★★★★★★★★★★★★★★★★★★★18各地市布局的新兴产业集群数量(个)101010101089107844562443532此外,在广东省多个重点领域发展布局中也提到了大力发展科学仪器:(一)新一代电子信息重点细分领域发展健康监测仪器和检测设备、智能水电气表和智能传感器。(二)现代轻工纺织重点细分领域发展钟表与计时仪器产品。(三)生物医药与健康重点细分领域发展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包括体外诊断产品、先进医疗设备、医学影像诊断类、放射治疗类、医用电子仪器类、基因测序等。(四)高端装备制造重点细分领域发展智能化数控设备精密仪器、激光装备、高端医疗设备装备与精密制造、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传感器、专用智能检测设备、专用核心元器件、高端装备零部件等。(五)区块链与量子信息领域,开展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与计量、量子网络等新兴技术研发与应用,建立先进科学仪器与“卡脖子”设备研发平台。(六)前沿新材料领域开发高端测试仪器设备,突破材料基因工程的高通量计算/实验/专用数据库等关键技术,促进平台融合和协同。(七)精密仪器设备领域,巩固提升示波器、监护仪、血细胞分析仪、功率分析仪、基因测序仪、质谱仪等国内国际领先优势。重点突破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高端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等领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支持新型传感技术、智能化技术、计量测量技术、功能安全控制技术等共性核心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创新生态系统。到2025年,精密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达到约3000亿元,基本建成产业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具有核心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现代化产业集群。精密仪器设备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重点支持广州、深圳开展精密仪器设备研发创新、制造,广州加快推进面向消费电子产线的模块化嵌入式仪器平台、基于AI的产线视觉测试平台、面向自动化产线的模块化夹具与载板平台等研制工作。深圳加快OCA(光学胶)自动全贴合设备研发。中山加快“超精密仪器技术与工程产业化及研发中心”建设,研发共焦显微仪器、超精密多轴基台和平板在线检测装备等。2.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以广州、深圳为核心,支持东莞、佛山、江门、肇庆、珠海、中山、汕头等市发挥生产制造优势,建设精密仪器设备生产基地,支持其他市做好产业配套发展。支持广州、深圳等市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精密仪器设备检测创新原理和方法的基础研究,解决精密仪器设备的关键技术问题,逐步实现精密仪器设备产业的短板技术与关键设备国产化突破和进口替代。支持广州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以质谱仪器开发为主线,重点攻克激光器、离子源、真空系统、数据采集等关键核心技术。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等市布局建设精密仪器设备科技产业园区,支持中山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广州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等各类专业园区(中心)建设。3.高端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加快高精度电测仪器、户外高加速老化试验仪、高精度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5G数据采集综合测试仪、高精密触发测量、高精密扫描测量等仪器研发创新,支持开展环境应力筛选、可靠性强化、产品寿命等可靠性工程试验、产品可靠性检验检测等应用。支持佛山加快红外光谱仪等测量仪器研发创新。《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迈上重要台阶,制造业整体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部分领域取得战略性领先优势,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范。展望2035年,制造强省地位更加巩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率先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领先水平,成为全球制造业核心区和主阵地。全文如下: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目录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一章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 … … … … … … … … … … … … 7第一节发展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7第二节发展趋势… … … … … … … … … … … … … … … … … … 11第二章总体要求… … … … … … … … … … … … … … … … … … 13第一节指导思想… … … … … … … … … … … … … … … … … … 14第二节基本原则… … … … … … … … … … … … … … … … … … 14第三节发展定位… … … … … … … … … … … … … … … … … … 16第四节主要发展目标… … … … … … … … … … … … … … … … 17第三章发展重点方向… … … … … … … … … … … … … … … … 20第一节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 … … … … … … … … … … 20第二节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 … … … … … … … … … 39第三节谋划发展未来产业… … … … … … … … … … … … … … 54第四章重大工程… … … … … … … … … … … … … … … … … … 55第一节实施强核工程,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 … … … 55第二节实施立柱工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第三节实施强链工程,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第四节实施优化布局工程,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布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第五节实施品质工程,提升广东制造竞争力和影响力… … 69第六节实施培土工程,塑造制造业发展环境新优势… … … 72第五章保障措施… … … … … … … … … … … … … … … … … … 74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 … … … … … … … … … … … … … … … 74第二节加强跨地区跨部门支持协作… … … … … … … … … … 74第三节创新产业集群治理机制… … … … … … … … … … … … 75第四节加强规划落实和宣贯引导… … … … … … … … … … … 75附件1“十四五”时期全省制造业总体空间布局图… … … 77“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 … … … … … … … … … … … … 77“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 … … … … … … … … … … 79附件2规划环境影响说明… … … … … … … … … … … … … … 81前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广东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中国制造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广东责任重大,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十四五”时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产业进入全面工业化的攻坚期、深度工业化的攻关期。为适应新时期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要求,迫切需要巩固提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顺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加快全省制造业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集聚化发展转向集群化发展,积极参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根据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纳入省“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性文件。本《规划》的编制,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以及国家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有关制造业发展及要素配置等政策文件。《规划》提出高起点谋划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广东制造稳定器,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东制造推进器,包括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 未来产业包括卫星互联网、光通信与太赫兹、干细胞等。《规划》着力推动产业由集聚化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转变,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创新集聚地、开放合作先行地、发展环境高地,加快实现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转变,推动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第一章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省加快制造强省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十四五”时期,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加快调整,国内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强,需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第一节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以及国际经贸形势多变的复杂局面,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持续发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速推进,初步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制造业协同发展格局,为“十四五”时期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较好基础。规模实力全国领先。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66万亿元提升至3.01万亿元,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均居全国第一。在列入全国统计的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我省有40个,销售产值居全国前三的行业有25个。全省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农业与食品等7个产值超万亿元产业集群,5G产业和数字经济规模全国第一。家电、电子信息等部分产品产量全球第一,汽车、智能手机、4K电视、水泥、塑料制品等主要产品产量位居全国首位。创新水平稳居全国前列。2020年,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连续4年排名第一①,基本达到创新型地区水平。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2285.42亿元②、占规模以上制造业营业收入比重从2015年的1.35%提高到1.67%。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5.3万家,位居全国第一 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全部设立研发机构,拥有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2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分别连续11年和9年位居全国第一③。5G产业发展全球领先,省内通信龙头企业的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占全球比重超过25%。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达8334.85亿元,占全国14.9% 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5年的18.9万元/人提高到23.9万元/人,年均增长5.7%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6.1%和31.1%,比2015年提高7.7、5.5个百分点 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千亿元制造业企业数量分别达106家、9家,比2015年增加27家、6家,其中,进入世界500强制造业企业达6家,数量较2015年翻一番。2家制造业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10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梯队。2020年,累计建成5G基站124266座,约占全国17.5%,居全国第一 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累计推动1.5万家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累计培育25个国家级、378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工业机器人产量达7.04万台(套),比2015年提升838.67%,约占全国29%,成为国内重要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规模均居全国第一梯队。绿色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累计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195家、绿色产品544个、绿色园区9个、绿色供应链27个,绿色制造示范数量居全国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全省累计推动132家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我省列入国家开发区目录的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比例达82.5%,超额完成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我省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省份,截至2020年底,已实现21个地级以上市回收服务网点全覆盖。开放合作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总额的22.0%,连续34年稳居全国第一 全省出口连续4年保持增长,广东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4.3% 全省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额308亿元,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额的1/4。湛江巴斯夫、惠州埃克森美孚等一批投资百亿美元的外资高端制造业项目落户广东。广交会、高交会、海丝博览会、中博会等品牌展会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广泛开展广货网上行、广货全球行,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走出去”扩充产能和市场。营商环境发展形成国内领先优势。通过加强用地保障、人才供给、金融支持、“放管服”改革等方式持续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在全国首创“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和产业保护区块” 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总量均居全国前列④ 制造业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募集资金金额和债券发行规模居全国第一 制定出台“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等惠企政策,持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扎实推进,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一。“十三五”时期我省制造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总体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阵列向第二阵列⑤跃升阶段,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制造业创新能力与产业规模体量不匹配,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明显薄弱环节,重点行业“缺芯少核”等技术短板突出。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电子信息“一业独大”,制造业中高端供给不足。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有待提升,平台载体整体水平不高,珠三角地区部分工业区与居民区混杂,工业用地被逐步侵蚀,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落后。我省制造业发展对国家重大需求、重大战略部署的技术攻关、产业发展等项目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第二节发展趋势“十四五”时期,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自身条件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主要机遇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创新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新市场和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催生出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中国等后发国家与日德美等发达国家大致处于相同起跑线,可以获得“换道超车”新契机。数字经济平台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巨大作用,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将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促进全省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加快调整,将进一步拓展制造业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快重塑国际经贸格局和规则体系,推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加速重构。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分别布局技术创新和生产力资源,将成为企业应对国际经贸形势变化的新选择,这更有利于我省发挥制造业门类齐全、市场空间广阔、应用场景丰富、生产能力强大的优势,在加速补齐短板、重构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获得新机遇,推动制造业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我国经济开启新的战略性转型,支撑制造业取得竞争新优势的条件正在形成。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党中央准确研判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将推动我国加速由世界制造基地向全球超大规模市场和制造基地转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带动国内市场持续扩张,推动制造业供给结构不断升级,为全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领域扩大内需和加速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二、面临挑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内制造业出口增长受到抑制,发达国家在关键核心领域对国内制造业发展的限制升级,企业加速调整全球产业布局和全球资源配置,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广东作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更需要全力做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作,进一步夯实制造业发展根基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中国制造、广东制造面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端挤压”。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利用低要素成本优势,积极吸引我国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制造环节转移,广东制造业中低端环节外迁趋势显现。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再工业化”政策措施,意图通过促进产业回流和产业链整体回迁,强化产业生态和集群网络建设,巩固高精尖产业的全球综合领先地位。中国制造、广东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升级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亟需加快重塑竞争优势,保障国内战略性产业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第二章总体要求围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总定位总目标,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快实现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转变,推动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总定位总目标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紧紧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机遇,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推动制造业由集聚化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跃升,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形成广东制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转型,加快实现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转变,推动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第二节基本原则“十四五”时期,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加快锻长板、补短板,推进产业基础再造,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攻克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核心环节技术短板,重点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管理、制度、模式等方面深层次问题。———质效优先,绿色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质量品牌提档升级带动制造业整体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将绿色设计、绿色技术工艺、绿色生产、绿色供应链等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开放合作,畅通循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独特优势,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制造业对外开放水平。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在扩内需上下更大功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第三节发展定位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巩固提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制造业创新集聚地、开放合作先行地、发展环境高地。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形成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制造业整体实力保持国内第一,在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占据优势地位,加快进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成为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聚集地。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广纳全球创新资源,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技术成果产业化高效转化的优势更加突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群体突破,广东制造在若干重点领域成为产品定义、标准诞生的策源地,制造业创新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构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聚集地。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在推进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中先行先试,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更加完善,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深化,双向贸易和投资持续扩大,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构建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更加深化,运行机制、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构建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第四节主要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制造强省建设迈上重要台阶,制造业整体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部分领域取得战略性领先优势,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范。展望2035年,制造强省地位更加巩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率先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领先水平,成为全球制造业核心区和主阵地。规模实力迈上新台阶。制造业规模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实力保持国内第一。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更加巩固,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和稳定器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焦点和新引擎。世界一流企业、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成效突出,形成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制造企业群,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创新驱动获得新突破。集聚全球创新要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培育若干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制造业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不断增强,攻克重点行业领域“卡脖子”问题取得明显进展。制造业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中介服务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征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培育取得新成效。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3%,规模以上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23万件。质量效率发展取得新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加快实现“广东产品”向“广东品牌”转变,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国内领先优势、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进一步缩小,广东制造总体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超过94%,累计获得中国质量奖或提名奖企业数量达到20家次,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0万元/人。“两化”融合发展形成新优势。全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取得新突破,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和工业互联网应用水平国内领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实施数字化转型基本覆盖,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应用工业互联网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5万家。绿色可持续发展迈入新阶段。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推动全省制造业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稳步提高,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围绕重点产业继续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逐步构建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体系。“十四五”时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效。全省制造业“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吸引一批重点优质的制造业企业和项目布局广东,保持制造业出口国内国际领先优势,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区、优势产业生产基地提质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外贸出口额的比重在35%以上,制造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重在20%以上,制造业对外投资额占全省对外投资额的比重在10%以上。第三章发展重点方向“十四五”时期,立足我省制造业发展基础及未来发展趋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继续做强做优战略性支柱产业,高起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引导社会资源集聚,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由集聚化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跃升,推动产业供给体系更好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推动我省产业链价值链迈向全球中高端,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主要是指产业关联度高、链条长、影响面广,具有相当规模且继续保持增长的产业,是我省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对广东制造业发展具有稳定器作用。“十四五”时期,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合计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速基本同步,重点领域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增强,稳固并提升广东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地位,进一步强化对全省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1.新一代电子信息着力突破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提升高端电子元器件的制造工艺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布局关键核心电子材料和电子信息制造装备研制项目,支持发展晶圆制造装备、芯片/器件封装装备3C自动化、智能化产线装备等。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推进5G商用普及,推动5G产业集聚发展。加快触控、体感、传感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提升终端智能化水平。加速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推进计算机整机、外部设备及耗材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强化协同攻关和适配合作。推进人工智能芯片、算法框架等基础软硬件产品研发及行业应用,构建数字经济自主可控技术底座。到2025年,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6万亿元,形成世界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专栏1新一代电子信息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半导体元器件。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打造涵盖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支持广州开展“芯火”双创基地建设,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深圳、汕头、梅州、肇庆、潮州建设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聚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公共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发展半导体元器件配套产业。2.新一代通信与网络。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江门等市为依托,重点发展5G器件、5G网络与基站设备、5G天线以及终端配件等优势产业,补齐补强第三代半导体、滤波器、功率放大器等基础材料与核心零部件产业,打造万亿级5G产业集群。支持沿海经济带发展5G基础材料、通信设备等产业,北部生态发展区发展5G融合应用。3.智能终端。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河源为依托建设高端化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深圳、东莞、河源发展5G智能手机。深圳、东莞、佛山、珠海、中山发展智能空调、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照明、智能音响、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家居设备。广州、深圳发展健康监测仪器和检测设备。深圳、广州、惠州、东莞发展前装和后装车载设备。深圳、广州、东莞发展智能水电气表和智能传感器。支持广州、深圳等市发挥通信和卫星技术优势,发展新型应急指挥通信装备。4.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硬件。以深圳、广州、珠海、云浮为依托,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深圳重点建设中国鲲鹏产业源头创新中心,建设全国鲲鹏产业示范区,打造鲲鹏生态体系总部基地。广州重点建设“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和通用软硬件适配测试中心,布局建设若干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珠海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联合创新中心,发展鲲鹏产业生态 以南方软件园为抓手,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集聚。云浮以省市共建方式打造信创产业园区,引进重大项目,培育信息技术骨干企业。广州、深圳打造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区。2.绿色石化提升炼油化工规模和水平,支持高质量成品油、润滑油、溶剂油等石油制品和有机原料发展。以工程塑料、电子化学品、功能性膜材料、日用化工材料、高性能纤维等为重点,加快石化产业链中下游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研制。围绕安全生产、绿色制造、污染防治等重点,加快推进石化原料优化、能源梯级利用、可循环、流程再造等工艺技术及装备研发应用,加快推进单位产品碳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形成粤东、粤西两翼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向珠三角产业链下游精深加工供给,珠三角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向粤东、粤西两翼先进制造业供给的循环体系。到2025年,石化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绿色石化产业集群。专栏2绿色石化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炼油石化。依托广州、惠州、湛江、茂名、揭阳等市,加强油气炼化,发展上游原材料。广州加快推动中石化广州分公司绿色安全发展项目投资建设,促进油品质量升级,建设园区化、集约化、技术先进、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石化基地。惠州以中海油惠州石化炼油、中海壳牌乙烯和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为龙头,大亚湾石化园区为依托,建立上中下游紧密联系、科学合理的石化产业链。茂名以中石化茂名炼油和乙烯项目为核心,茂名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茂南石化区为依托,形成高质量成品油、润滑油、溶剂油、有机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液蜡等系列特色产品。湛江以中科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巴斯夫新型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加快石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清洁油品、基础化工材料,形成较完整的炼油、乙烯、芳烃等石化产业链。揭阳加快中石油广东石化项目及相关石化项目建设,加强与大亚湾石化区联系合作,重点发展清洁油品、化工原料等产业。2.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江门、惠州、中山、肇庆、茂名、湛江、揭阳、汕头、汕尾、清远等市,发展下游精深加工产业。广州巩固精细化学品及日用化学品发展优势,发展合成树脂深加工、高性能合成材料、工程塑料、化工新材料、日用化工等高端绿色化工产品。深圳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新型合成材料、工程塑料、特种化学品。珠海建设丙烷脱氢、顺丁橡胶、润滑油调和、丁辛醇、丙烯酸、精细深冷胶粉等天然气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新能源锂电池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材料等新材料产业。佛山重点发展高档涂料、高纯试剂、粘合剂、气雾剂、专用化学品、稀释剂等。东莞着力发展日用化工材料、高附加值中间原料、氟硅材料、高性能纤维等产品。江门以珠江西岸新材料集聚区为重点,发展涂料及树脂、油墨、造纸化学品、塑料助剂、食品添加剂等产品。惠州着力推动炼化深加工、高端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加快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中山、肇庆重点发展日用化学品、林产化工、合成树脂、粘合剂、涂料等产品。茂名、湛江等市依托上游炼化基础,向上中下游延伸,推动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发展。揭阳加快发展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功能复合材料及高端精细化学品。汕头加强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汕尾、清远加快发展玻璃钢材料、航空材料、稀散金属、光电子材料、助剂、涂料等产品。3.智能家电巩固扩大空调、冰箱、电饭锅、微波炉等家电产品世界领先地位,做优做强电视机、照明灯饰等优势产业。健全和优化压缩机、电机、五金、模具等核心零部件和配件产业链,提升原材料和零配件质量与供应水平。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与家电产品深度融合应用,以个性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健康化、高端化等为重点方向,支持开发高端新型智能家电和特殊用途家电,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智能家电标准体系。到2025年,家电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9万亿元,形成全球领先的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专栏3智能家电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空调。以广州、珠海、佛山、中山、江门等市为依托,加快推动实施空调换热器绿色制造工艺,发展分体壁挂机、分体式柜机、移动机、窗机、除湿机、清新机等空调产品以及智能化产品,推动工厂智能化生产。2.冰箱。以广州、佛山、中山等市为依托,发展智能、高效、绿色的冰箱产品,加强高性能压缩机、高可靠性蒸发器与冷凝器、智能传感器、开关电源等关键零部件配套。3.电视机。以广州、深圳、惠州、中山、江门等市为依托,加快研制面向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的智能电视机,进一步推广4K/8K超高清显示技术,加强图像处理主芯片、FRC(帧比率控制)芯片、MCU(单片机)等零部件配套。4.洗衣机。以佛山、珠海、中山、江门等市为依托,着力发展滚筒洗衣机、洗烘一体机、波轮洗衣机、双桶洗衣机、迷你洗衣机、干衣机、脱水机等产品,加强高性能电机、智能传感器研制。5.小家电。以深圳、佛山、湛江、中山、珠海等市为依托,发展电风扇、豆浆机、电热水壶、空气净化器、水净化器等小家电产品及关键零配件。以深圳、佛山、中山、揭阳等市为依托,发展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家用美容、保健电器等产品,以及具备智能化功能的护理类产品。6.厨房电器。以佛山、中山、汕头、阳江等市为依托,重点发展高端化、成套化、嵌入式、智能化的灶具—烟机—烤箱—微波炉—洗碗机等组合系列产品,加强高性能陶瓷不粘涂料、防腐内胆材料、高可靠性磁控管、高性能阀体、高可靠性传感器等材料和零部件配套。4.汽车以轻量化和节能化为重点,加强传统燃油汽车技术研发应用,大力发展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整车制造,扩大高端车型比例,继续提升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汽车电子等零部件配套能力。加速新能源汽车整车发展,提升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水平,重点加大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的研发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感知、控制、执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推进汽车检测和测试场地等领域建设,积极推进自动驾驶示范应用,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区。推动汽车绿色回收、零部件再制造、退役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汽车维修改装、汽车租赁、汽车商贸物流、汽车金融等汽车服务业发展。到2025年,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1.1万亿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专栏4汽车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传统燃油汽车。以广州、佛山、中山、江门、肇庆等市为依托,优化传统燃油汽车产业区域布局。广州以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为核心,佛山以南海区为核心,加快建设汽车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汽车整车、轻量化零部件及相关配套产品制造。中山、江门、肇庆等市着力发展客车、公交车等商用车,以及救护车、消防车、应急救援车、警车、冷链车等专用车产品。2.新能源汽车。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肇庆、东莞、惠州、湛江、茂名、汕尾、云浮等市为依托,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广州加快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车型快速产业化。深圳以坪山区为核心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珠海以金湾区为核心,重点发展新能源整车制造、锂电池材料、动力总成、充电设备以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佛山依托南海区“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高明区“现代氢能有轨电车修造基地”和“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氢能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加快新能源汽车制造、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制造和氢能汽车推广应用。肇庆依托大旺产业园和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等载体,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东莞依托松山湖等载体平台,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创新中心。惠州依托大亚湾新兴产业园,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能力,加快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湛江加快建设粤西地区大型汽车产业园区,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关联产业。茂名依托氢能源产业基地,着力打造涵盖氢能、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的综合性产业基地。汕尾依托陆河工业区等加快发展新能源客车及零部件制造项目。3.智能网联汽车。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韶关、肇庆等市为依托,加快布局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支持广州建设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区,加快推进国家5G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支持广州、深圳在公共交通领域率先探索自动驾驶示范应用,打造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示范应用案例。支持广州、肇庆等市规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区以及若干半开放、全开放测试区测试场,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支持惠州以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为依托,发展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及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空调控制、胎压监测、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联网。支持东莞以松山湖国家高新区为依托,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与各类交通工具相结合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4.汽车零部件。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河源、汕尾、湛江、梅州、清远为依托,建立安全可控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广州重点发展内燃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相关汽车配套产品。深圳加快发展可充电动力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汽车线束、高压配电箱、电机控制器等汽车核心零部件和系统。珠海着力发展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电子油门踏板等关键零部件。佛山着力发展汽车外饰件、汽车线束、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等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东莞着力发展汽车模具、机电配套等产品。惠州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和氢能电池、汽车线束、汽车发动机、传感器、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内外饰件、汽车电子、汽车灯具等。中山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机、氢燃料电池系统、整车控制系统。江门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材料、汽车线束、连接器、透镜等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肇庆加快发展电池、电控、电机、轮胎、底盘、传感器、照明系统等汽车配套产业。河源加快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汽车模具及保险杠、门板、后备箱、汽车门把手等汽车零配件产品,配套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发测试中心。汕尾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总成部件及电子元器件、智能电子配件等零部件制造。湛江重点发展汽车钢板、车身涂料、汽车内外饰、锂离子电池材料,加快引进动力及储能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汽车零部件制造,配套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发机构。梅州重点发展汽车玻璃、轮胎、车轴、汽车音响等产品。清远重点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车用电动助力转向、能量回馈式电动助力制动等零部件。5.汽车测试及试验。支持广州、深圳、韶关、汕尾等市统筹各企业对汽车及零部件的检验及测试需求,共同参与大型综合性测试基地建设,重点推进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南基地、南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中心、比亚迪陆河试车场等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整车及零部件试验检测基地。5.先进材料巩固提升高端建筑陶瓷与卫生陶瓷、低碳水泥等现代建筑材料发展优势,支持发展预制构件、预拌混凝土、新型绿色建材。重点发展高端钢材和特种钢材,继续加强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支持发展中高端铜、铝、铅、锌、钨等有色金属加工以及再生有色金属回收重熔,推进发展高性能合金材料。支持发展高性能橡塑材料、高端碳纤维、高性能改性环氧树脂、高端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材料,持续推进高性能复合材料及特种功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支持稀土矿产开采、冶炼分离、材料应用。到2025年,先进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8万亿元,力争迈入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行列。专栏5先进材料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建筑材料。以广州、佛山、中山、江门、肇庆、韶关、阳江、湛江、清远、河源、梅州、茂名、潮州、云浮、揭阳等市为依托,发展建筑材料。广州发展无机非金属材料。佛山着力发展以高端建筑陶瓷、卫生陶瓷为主的建筑材料。中山着力发展陶瓷卫生洁具等建筑材料。江门着力发展绿色水泥、混凝土、平板玻璃等建筑材料。肇庆着力发展高端建筑陶瓷、绿色水泥等建材产业。韶关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材料和绿色建材。阳江着力发展以绿色水泥、节能玻璃、新型陶瓷为主的建筑原材料。湛江着力建设装配式建材基地。清远重点发展绿色水泥、高端建筑陶瓷等建材产业。河源重点发展硅基建筑材料、绿色建材。梅州着力发展全产业链绿色建材行业。茂名重点开发高岭土、钛铁矿、南方玉、建筑用(粉料)大理岩等矿产资源。潮州着力发展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云浮、揭阳着力发展高端石材。2.绿色钢铁。以佛山、阳江、湛江、韶关、河源、云浮等市为依托,发展钢铁材料。佛山着力发展以高端不锈钢材料为主的绿色钢铁材料。阳江着力发展以高端不锈钢、建筑用钢、铝合金板材为主的合金原材料。湛江依托宝钢湛江钢铁项目,形成千万吨钢材生产能力和百万吨级超高强钢生产能力。韶关以韶钢为龙头发展特殊钢、优质钢,引入下游产业链,打造新型特色产业园和钢铁基地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河源发展优钢、特钢、高强度热轧带肋钢筋等产品。云浮重点发展优特钢、精品钢产业。3.有色金属材料。以广州、佛山、中山、肇庆、梅州、惠州、清远、韶关、河源、潮州、汕尾、云浮、揭阳等市为依托,发展有色金属材料。广州着力发展铜、铝、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佛山着力发展以铝加工材、铜加工材、再生有色金属、有色金属铸件为主的有色金属材料。中山着力发展光伏、新型显示用有色金属,新能源、节能电机用特种金属材料。肇庆充分利用再生铝回收重熔以及有色金属铸件与铝加工产业集聚的优势,重点发展铝型材、有色金属铸件等有色金属产业。梅州重点发展高精度电子铜箔、高性能铜箔等产品。惠州重点发展低氧光亮铜杆、精密铜线、合金导线等。江门重点发展铝合金深加工和不锈钢制品。清远重点发展铜、铝等再生有色金属回收重熔,以及有色金属铸件、铜加工材、铝加工材等有色金属产业。韶关充分利用地域铅锌铜、稀土和钨等有色金属矿山资源集聚以及铝加工材优势,重点发展有色金属产业精深加工。河源充分利用钨、铷、铁矿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矿产资源深加工。云浮重点发展高性能铝板带箔复合材料、电池箔用铝基材等产品。潮州建设钨粉末研发和生产基地,发展硬质合金。汕尾重点发展贵金属预成型焊片研发及生产。揭阳发展建筑五金、日用五金、工具五金、不锈钢制品。4.化工材料。以广州、珠海、佛山、深圳、东莞、惠州、中山、江门、湛江、汕头、揭阳、茂名、韶关、云浮等市为依托,发展化工材料。广州重点发展化学纤维及制品、高性能膜材料、高性能塑料及树脂、高性能橡胶及弹性体、新型功能涂层材料、专用化学品及材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加快建设纳米科技核心研发区、中试孵化区等核心功能区。珠海充分发挥珠海高栏港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及港口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功能高分子材料。佛山着力发展以塑料、涂料为主的化工材料。深圳、东莞重点发展以高性能塑胶制品为主的化工材料,以高端电子化学品、电子陶瓷和电子玻璃为主的电子材料。惠州重点发展聚烯烃、工程塑料、聚酯产品、功能性材料和化学品。中山重点发展家电用塑胶、化学涂料、先进膜材料等化工材料。江门着力发展油漆、涂料等化工产品。湛江着力发展以化工新材料、合成材料、有机原料、专用与精细化学品为主体的高端化工材料。汕头加快建设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做强做大化学试剂及化工新材料产业。揭阳着力发展循环再利用差别化涤纶短纤维和原液着色“绿色纤维冶。茂名重点发展碳纤维、3D打印(增材制造)材料产业,以及造纸涂料、建筑涂料、石油催化剂载体等材料。韶关重点发展油漆涂料、油墨、胶粘剂、树脂及各类助剂等产品。云浮重点发展硫化工、钛白粉等产业。5.稀土材料。发挥广州、中山、阳江、江门、肇庆、河源、梅州、茂名、韶关等市资源和大厂优势,重点围绕稀土矿山、冶炼分离、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终端应用产品开展全产业链运营发展,推动稀土在生物、医疗、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稀土深加工应用产业。6.现代轻工纺织推动纺织服装、皮革、家具、造纸、日化、塑料、五金、工艺美术等重点行业创新发展模式,加快与新技术、新材料、文化、创意、时尚等融合,发展智能、健康、绿色、个性化等中高端产品,培育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支持探索C2M(用户直连制造)、协同生产等个性定制和柔性制造模式,提升现代轻工纺织产业供给水平和供给质量。到2025年,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营业收入超3万亿元,形成国内领先、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专栏6现代轻工纺织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纺织服装。优化广州、深圳时尚创意与品牌建设,增强品牌优势,提升纺织服装原材料产业物流与供应链的国际影响力。依托汕头、佛山、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湛江、阳江、潮州和揭阳等市纺织服装专业镇,强化纺织服装原材料及辅料、制品研制、设备制造等产业链优势环节,优化建设若干集研发、设计、生产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产业集群。2.皮革。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江门、潮州等市为依托,推动皮革制造和交易。广州着力打造全球最大的皮料集散中心。深圳重点发展鞋类、包类、裘皮、皮衣、皮材家居饰品、汽车皮材座椅等产品。佛山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原料皮和库存皮料集散中心。东莞着力打造全球最大的外贸鞋皮料集散中心。惠州重点发展女鞋制造。江门打造中国男鞋生产基地。潮州加快发展工艺鞋特色产业。3.家具。依托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惠州等市,做大做强家具产业。广州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加快打造“全球定制之都”。佛山依托乐从、龙江,打造中国家居商贸与创新之都、中国家具设计与制造重镇、中国家具材料之都。东莞依托大岭山、厚街,打造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中国家具展览贸易之都。中山依托大涌、沙溪、三乡、东升、板芙等家具产业名镇,打造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中国古典家具名镇、中国办公家具重镇。江门依托江海、新会、台山,打造中国传统家具专业镇、中国古典家具之都。惠州依托惠阳、博罗、惠城、仲恺等市,建设示范性智能定制家居融合创新园区,加快家具产业转型升级。4.造纸。依托东莞、江门、湛江、阳江、佛山等市,发展造纸及配套设备行业。东莞以中堂镇为核心,发展瓦楞纸、箱板纸、涂布白板纸、特种纸等产品。江门以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为核心,着力发展生活用纸、办公、文化、新闻用纸、卷烟用纸、包装用纸、特种纸等产品。湛江加快建设麻章森工产业园和东海岛纸业基地,着力发展文化用纸、静电复印(原)纸、簿本纸和高档防粘原纸、单面涂布白卡纸、无碳纸、三防特种热敏纸等系列产品。阳江以高新区为主要载体,着力发展生活用纸、护理用品、高档厨房清洁用纸等系列产品。佛山着力发展高端瓦楞纸箱印刷生产线,以及印前印后配套设备。5.日化。以广州、汕头、中山、珠海等市为主要依托,发展日化产品。广州加快形成包括原料、生产、加工等多个核心环节的日化产业链条。汕头发挥中国三大化妆品产业基地优势,着力发展洗发护发、健康护理及相关产品。中山加快发展牙膏、润唇膏、防晒剂、面膜等化妆品。珠海着力发展化妆品OEM/ODM/OBM产业,加强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6.塑料。依托广州、佛山、深圳、东莞、中山、汕头、湛江、揭阳、茂名等塑料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的市,大力发展各类高性能、高附加值塑料产品。7.金属制品。以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阳江、潮州、云浮等市为主要依托,发展金属制品行业。佛山依托顺德勒流镇打造中国家居五金之都,依托南海丹灶镇打造中国日用五金之都。东莞依托长安镇打造国内重要的五金模具生产销售集散基地。中山大力发展锁类、燃气具类、脚轮类、铰链类、金属压铸类等五金产业链,打造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江门依托五金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建筑和安全用金属制品、日用不锈钢制品、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等产品。肇庆加快建设高要金利五金智造小镇,推动五金产品研发、生产、展销。阳江着力发展五金刀剪产业,打造中国刀剪之都。支持潮州、揭阳等市发展五金不锈钢制品。云浮加快推进广东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建设,全方位承接优质金属制品和机械装备等产业项目。8.文教、工艺美术、体育和娱乐用品。依托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佛山、珠海、中山、江门、肇庆、潮州、汕头、梅州、汕尾、河源、揭阳等市,发展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产品。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着力发展文教产品。广州、深圳、东莞、潮州、佛山、揭阳、肇庆、梅州、汕尾着力发展工艺雕塑、抽纱刺绣、艺术陶瓷、工艺玻璃、编织工艺、漆器、工艺家具、金属工艺与首饰、现代工艺礼品、玉器等工艺美术产品。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江门着力发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泳池设备、运动鞋服等体育用品。广州、珠海、河源着力发展钢琴、吉他、鼓乐、提琴等乐器产品。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汕头、揭阳着力发展玩具、童车、自行车、残疾人座车等产品。广州、深圳、河源着力发展钟表与计时仪器产品。7.软件与信息服务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等通用基础软件,大力开展集成适配及测试,加快构建自主产业生态。重点突破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E(计算机辅助工程)、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等工业软件,推动工艺软件化和制造技术数字化,面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汽车、家电等重点行业,提升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打造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开展工业APP开发与应用创新,加强新兴平台软件研发,提升面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AR、区块链等领域关键技术服务能力。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旅游、智慧生活、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信息安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扩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品在重要领域重点行业的应用推广,布局建设产业集聚区,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到2025年,软件业务收入达到2万亿元,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高地。专栏7软件与信息服务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基础软件。依托广州、深圳、珠海等市加快发展基础软件。广州、深圳加快培育自主软件产业生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协同创新水平,引领全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广州加快建设通用软硬件适配测试中心,形成基础操作系统—行业应用软件—系统集成运维—互联网在线服务—信息安全—嵌入式应用—软件检测认证的完整产业链条。支持珠海做大做强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办公软件等优势软件产品,加快迈向千亿产业规模。2.工业软件。依托广州、深圳、东莞等市加快发展工业软件。支持广州依托装备制造基础和龙头企业优势,加快建设设计仿真工业软件适配验证中心,重点突破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支持深圳依托信息通信领域和制造业累积优势,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生产控制、运营维护类工业软件。支持东莞依托电子信息制造、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基地,发展嵌入式软件、新型工业软件。3.新兴平台软件。依托广州、深圳等市,加快发展新兴平台软件,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广州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支持深圳推进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鹏城实验室、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区块链应用发展。支持惠州、佛山、中山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等特色产业领域,加强大型平台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化、SaaS(软件即服务)化软件和新型信息服务。支持江门、肇庆、汕头等市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培育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服务和相关配套产业。4.行业应用软件。支持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惠州、佛山等市面向医疗、教育、文化、交通、金融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行业应用软件。支持其他城市结合政务和民生需求,提升信息技术服务水平。8.超高清视频显示推动超高清电视、平板、手机、VR/AR、健康监测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超高清终端向规模化、产业化、高端化发展,支持4K/8K摄录机、音视频编解码设备、专业监视器、智能机顶盒等整机产品研制。加快突破超高清视频SoC(系统级)芯片、数据传输芯片、高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重点支持发展OLED(有机发光半导体)、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MicroLED(微型发光二极管)、Q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印刷显示、量子点、柔性显示、石墨烯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支持开展超高清节目内容制作,推进5G应用于超高清视频传输,实现超高清视频业务与5G的协同发展。加快建设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到2025年,超高清视频显示上下游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专栏8超高清视频显示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通信终端及智能终端设备制造。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山为依托,加强超高清设备研发制造。广州加快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发展4K/8K摄像机、编解码设备、超高清显示设备、超高清视频移动智能终端等,打造世界显示之都。深圳重点发展超高清传输设备、4K/8K电视产品、智能机顶盒等,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高清视频技术创新策源地。东莞重点发展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惠州重点发展4K/8K电视机和显示器、平板、超高清机顶盒、WIFI6路由器、VR/AR、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佛山、中山、江门重点发展显示面板等产品。2.核心元器件。以广州、深圳、珠海等市为主要依托,跟踪服务广州“粤芯”等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核心电子元器件及关键材料公共技术平台,带动湛江、汕头、韶关、梅州等市配套发展超高清视频上下游产业。3.超高清视频内容、传输服务。支持广州建设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小镇、全球超高清视频演示展示中心,打造国内一流、全球知名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制作应用示范基地。支持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中山等市开展超高清电视栏目制作、开通4K点播/试播频道,培育本地化的超高清视频内容聚合和分发平台,探索超高清视频内容销售与运营模式。9.生物医药与健康加速创新药物战略布局,大力发展抗体、蛋白及多肽、核酸等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着力突破精准医学与干细胞、新药创制、生物安全、生物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化学药物品质全面提升,加速小分子化学创新药物的产业化,发展新型制剂技术产品。重点发展岭南中药,加快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打造一批从原料药、中药材到药品的示范产业链。推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产业化,发展高质量植介入产品、康复产品和高性能体外诊断产品。推进医养结合、智慧治疗、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开发智慧健康产品。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支持发展集健康疗养、文化娱乐、休闲养生等于一体的养生旅游产业。到2025年,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高地。专栏9生物医药与健康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医药制造业。支持广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和研发中心,布局生命科学、生物安全、研发外包等领域,加快发展生物制药、化学药、现代中药。支持深圳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策源地,做精做深生物信息、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重点推进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创制及中药现代化发展,开展高端仿制药、首仿药等研发。支持珠海打造生物医药资源新型配置中心,加快发展精准医疗和中医药医疗服务,重点发展现代中药标准化、高端制剂等领域。支持东莞依托松山湖生物基地,发展生物药、化学药、中药。支持佛山、中山打造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支持惠州、东莞打造国内重要的核医学研发中心、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基地。支持江门、肇庆、湛江建设再生医学大动物实验基地、南药健康产业基地。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布局建设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道地药材和岭南特色中药材原料产业基地。2.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汕头等市,大力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广州加快体外诊断产品、高端医用耗材和先进医疗设备等产品研发。深圳依托南山医疗器械产业园、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光明现代生物产业园、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载体平台,着力发展医学影像诊断类、放射治疗类、医用电子仪器类、介入治疗类、骨科植入体类、口腔义齿类和体外诊断试剂类产品。珠海加快打造唐家湾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集聚以医疗器械为主的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企业。佛山加快发展口腔器材、康复医疗器械、医用导管等医疗器械。江门重点发展医疗装备器械、家庭医疗康复设备、家庭护理设备等诊断器械、治疗器械和辅助器械。汕头加快建设广东省智能化超声成像技术装备创新中心,着力发展医学影像诊断装备产业。3.医疗服务。依托珠三角地区,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支持广州、深圳加快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家用医疗物联网设备、移动医疗互联网终端的研发生产,以及健康监护产品、康复设备研发与生产。支持全省各市积极发展远程诊断、移动医疗等新业态,提升医疗服务水平。4.健康养生。广州重点布局生命科学、高端医疗、健康养老等领域。深圳重点发展基因测序、细胞治疗等领域。珠海发挥宜居城市健康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医药养”大健康产业。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康复保健、养生养老等产业。10.现代农业与食品推动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向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转型,强化科技支撑,创响“粤字号”品牌,提升岭南特色食品的全球知名度,推广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产业开放合作水平,开创集群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培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规模效益显著、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到2025年,集群规模(总产值)接近2万亿元,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产值分别接近1万亿元 力争全省形成粮食、蔬菜、岭南水果、畜禽、水产、精制食用植物油、岭南特色食品及功能性食品、调味品、饮料、饲料10个千亿级子集群以及茶叶、南药、苗木花卉、现代种业、烟草5个数百亿级子集群。专栏10现代农业与食品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粮食。依托粤西、粤北粮产区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生产,培育壮大广东优质丝苗米品牌,兼顾玉米、薯类作物发展,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推动粤西、粤北粮产区及珠三角地区提升粮食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切实加强副产物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2.蔬菜。加强城郊型商品蔬菜基地、粤西北运蔬菜基地、粤北夏秋蔬菜基地、粤东精细及加工型蔬菜基地建设。培育推广南粤特色蔬菜品种,优化蔬菜品种结构,推广机械化、设施化高效栽培。推广蔬菜采后处理等产地初加工技术与装备。发展果蔬冷链物流系统,开发蔬菜生物转化、高效腌制、节能干制等加工新技术,发展休闲蔬菜食品、腌制蔬菜和方便菜等加工。发展具有广东特色优势的食用菌种植和加工产业。3.岭南水果。茂名、广州、惠州、阳江、东莞等市重点发展荔枝、龙眼。茂名、湛江、阳江等市重点发展香蕉。湛江重点发展菠萝。梅州、韶关重点发展柚子。肇庆、清远、韶关重点发展柑橘。揭阳、汕尾重点发展青梅。4.畜禽。韶关、梅州、湛江、茂名、肇庆、清远、阳江等市重点发展生猪生产及屠宰加工。梅州、惠州、江门、茂名、肇庆、清远、云浮等市重点发展家禽生产屠宰及深加工。5.水产。珠三角地区重点打造水产品流通中心、淡水水产集聚区。粤东、粤西地区重点建设海水水产集聚区。粤东、粤西及珠三角地区鼓励发展深海网箱养殖和大型智能化渔场。粤北地区大力推广综合种养、生态养殖。6.精制食用植物油。依托深圳、东莞、中山、茂名、潮州、韶关、梅州、河源、阳江等市,以豆油、花生油、芝麻油、山茶油、坚果油、橄榄油、葵花籽油、调和油等为重点,引导企业以安全为基本要求,向“优质、营养、健康、方便”方向发展。鼓励重点企业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布局建设大型加工基地。7.岭南特色食品及功能性食品。中山、茂名、湛江、潮州等市重点发展特色月饼。汕头、潮州等市重点发展肉制品。广州、梅州、东莞等市重点发展凉茶。广州、中山等市重点发展广式腊味。广州、珠海、汕头、江门、惠州、中山、东莞等市重点发展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功能性食品。8.调味品。佛山、中山、江门、阳江等市重点发展酱油。广州、湛江、阳江等市重点发展盐业。湛江重点发展糖业。9.饮料。依托广州、深圳、惠州、河源、肇庆、中山等市,以碳酸型饮料、包装饮用水、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蛋白饮料等为重点,推动企业以健康安全为重点,生产科技含量高、文化内涵丰富、岭南元素突出的新型特色功能饮料,做优做强碳酸型饮料和包装饮用水。10.饲料。江门、佛山、湛江、广州、茂名、惠州等市加快发展新兴生物饲料等绿色高效饲料产品。11.茶叶。依托清远、潮州、梅州、江门、韶关等市,重点发展英德红茶、潮州单枞茶、客家绿茶、江门柑茶、韶关白毛茶等优势茶品种发展,大力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洗护用品等深加工产品及多元化特色风味茶产品。12.南药。云浮、肇庆、茂名、江门、阳江、潮州等市发展南药种植及初加工。广州重点发展南药制药精深加工。13.苗木花卉。珠三角地区苗木以城市绿化、家庭美化品种为主,花卉以高档盆花、园艺小盆栽为主。粤北地区苗木以珍贵珍稀、绿色生态树种为主,花卉以兰花、珍贵珍稀开花及彩叶品种为主。粤东粤西苗木以沿海防护、红树林树种为主,花卉以盆花、盆景等为主。14.现代种业。依托广州、深圳、珠海、韶关、河源、湛江、茂名、肇庆、阳江、云浮等市,建设广东深圳生物育种创新中心等种业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建设,加强生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现代生物育种研究。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新品种展示基地,推进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建设。15.烟草。依托广州、韶关、梅州、清远、湛江等市,推动烟叶和多元产业协调发展,支持复烤企业推进重点品牌原料区域加工中心建设。第二节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具有前瞻性、战略意义突出、附加值高、技术先进、增长潜力大、产业带动强等特征。“十四五”时期,保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加快部分重点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换道超车、并跑领跑发展,进一步提升我省制造业整体竞争力。1.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推进集成电路EDA底层工具软件国产化,支持开展EDA云上架构、应用AI技术、TCAD、封装EDA工具等研发。扩大集成电路设计优势,突破边缘计算芯片、储存芯片、处理器等高端通用芯片设计,支持射频、传感器、基带、交换、光通信、显示驱动、RISC-V(基于精简指令集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等专用芯片开发设计,前瞻布局化合物半导体、毫米波芯片、太赫兹芯片等专用芯片设计。布局建设较大规模特色工艺制程和先进工艺制程生产线,重点推进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生产制造,加快FDSOI(全耗尽型绝缘层上硅)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氮化镓、碳化硅等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和模块的研发制造。支持先进封装测试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重点突破氟聚酰亚胺、光刻胶等关键原材料以及高性能电子电路基材、高端电子元器件,发展光刻机、缺陷检测设备、激光加工设备等整机设备以及精密陶瓷零部件、射频电源等设备关键零部件研制。到2025年,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专栏11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芯片设计及底层工具软件。以广州、深圳、珠海、江门等市为核心,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聚集区。广州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射频滤波器、第三代半导体,建设综合性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深圳集中突破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等高端通用芯片设计、人工智能专用芯片设计、高端电源管理芯片设计。珠海聚焦办公打印、电网、工业等行业安全领域提升芯片设计技术水平。江门重点推进工业数字光场芯片、硅基液晶芯片、光电耦合器芯片等研发制造。2.芯片制造。依托广州、深圳、珠海做大做强特色工艺制造,广州以硅基特色工艺晶圆代工线为核心,布局建设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 深圳定位28纳米及以下先进制造工艺和射频、功率、传感器、显示驱动等高端特色工艺,推动现有生产线产能和技术水平提升。珠海重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生产线,推动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线及电子元器件等扩产建设。佛山依托季华实验室推动建设12英寸全国产半导体装备芯片试验验证生产线。3.芯片封装测试。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依托,做大做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广州发展器件级、晶圆级MEMS封装和系统级测试技术,鼓励封装测试企业向产业链的设计环节延伸。深圳集中优势力量,增强封测、设备和材料环节配套能力。东莞重点发展先进封测平台及工艺。4.化合物半导体。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江门等市大力发展氮化镓、碳化硅、氧化锌、氧化镓、氮化铝、金刚石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造,支持氮化镓、碳化硅、砷化镓、磷化铟等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和模块的研发制造,培育壮大化合物半导体IDM(集成器件制造)企业,支持建设射频、传感器、电力电子等器件生产线,推动化合物半导体产品的推广应用。5.材料与关键元器件。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市加快氟聚酰亚胺、光刻胶、高纯度化学试剂、电子气体、碳基、高密度封装基板等材料研发生产,大力支持纳米级陶瓷粉体、微波陶瓷粉体、功能性金属粉体、贱金属浆料等元器件关键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依托广州、深圳、汕头、佛山、梅州、肇庆、潮州、东莞、河源、清远等市大力建设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聚区,推动电子元器件企业与整机厂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建设高端片式电容器、电感器、电阻器等元器件以及高端印制电路板生产线,提升国产化水平。6.特种装备及零部件配套。依托珠三角地区,加快半导体集成电路装备生产制造。支持深圳加大集成电路用的刻蚀设备、离子注入设备、沉积设备、检测设备以及可靠性和鲁棒性校验平台等高端设备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广州发展涂布机、电浆蚀刻、热加工、晶片沉积、清洗系统、划片机、芯片互连缝合机、芯片先进封装线、上芯机等装备制造业。支持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汕尾、肇庆、河源等市依据各自产业基础,积极培育特种装备及零部件领域龙头企业及“隐形冠军”企业,形成与广深珠联动发展格局。2.高端装备制造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集成电路装备等产业。推动激光制造装备、精密数控磨床、超精密数控金属切割机床等高端数控机床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突破海上浮式风电、海洋可燃冰开采、海上风电机组、波浪能发电装置、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研制应用。推动航空发动机及高温合金材料、航空低成本复合材料、高温涂层材料、防腐蚀、润滑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支持水陆两用飞机、高端公务机、无人机等研发制造。支持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三大领域融合发展,以及相关整机设备和关键配套软硬件研发,推动卫星在重大经济和民生领域的普及和推广。支持新一代地铁、新型城际轨道车辆、新能源有轨电车和高速磁悬浮列车等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线及相关关键零部件研制。重点围绕光学和电子束光刻机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开展持续技术攻关,推进缺陷检测、激光加工、芯片巨量组装等集成电路整机设备生产,支持高精密陶瓷零部件、射频电源等设备关键零部件研发。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营业收入达3000亿元以上,打造全国高端装备制造重要基地。专栏12高端装备制造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数控设备。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江门、阳江、肇庆、韶关为依托,加快推动数控设备精密仪器智能化发展。支持广州、佛山、江门、阳江打造高端数控精密加工装备产业基地,支持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打造国际领先的激光装备产业基地。广州加快推动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关键零部件等领域技术协同攻关。深圳加快发展高端医疗设备装备与精密制造,重点开展先进材料创新和高端医疗装备先进集成和产业孵化。肇庆重点发展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传感器、专用智能检测设备、专用核心元器件。支持韶关等市立足现有产业优势建设高端装备零部件配套区。2.海洋工程装备。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中山、阳江等市为依托,建设海洋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重点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广州建设海洋工程技术配套设备基地,汕头、阳江建设海上风电产业基地,中山建设海上风电机组研发中心。广州、深圳、珠海、湛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深圳、中山等市依托大型骨干海工装备企业,发展海洋可燃冰开采、海上风电机组、波浪能发电装置、海洋渔业装备、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等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研制和应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配套装备。汕头发展海上风电开发和设计、设备加工和制造、建设施工和安装、风场运营和维护。阳江重点发展风电高端装备、经济型、紧凑型海洋工程装备。汕尾重点发展海上大兆瓦风机叶片装备。3.航空航天装备。依托广州、深圳、珠海等市,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支持广州、深圳、珠海建立省航空产业创新平台,打造航空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支持珠海航空产业园建设,推动水陆两用飞机批量生产,加快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航空试飞设施建设。支持汕头、佛山、阳江、揭阳、惠州、云浮等市延伸发展航空装备产业链。4.卫星产品及装备。依托广州、深圳、珠海等市,打造集卫星芯片、终端、关键元器件制造为一体的卫星装备产业集聚区。支持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卫星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卫星应用基础设施和地面综合服务平台建设。5.轨道交通装备。依托珠三角地区,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支持江门依托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城际和城市轨道车辆的制造、保养以及大中修业务。支持广州、深圳加快建设轨道交通核心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高端咨询设计及增值服务产业基地建设。支持珠海、佛山重点发展低地板车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大中修业务。3.智能机器人重点发展机器人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部件研制,支持发展切割、焊接、切削、磨抛、装配、喷涂、建筑施工等机器人集成应用。支持高性能无人机专用芯片、飞控系统、动力系统、传感器、数据链、图传系统等技术研发,以及无人机下游应用发展。支持面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探测、海上风电场勘察运维、安防搜救、无人航运等领域,开展无人船设备、配套部件研制。支持发展手术、测温、清扫消毒、医疗物资配送、养老陪护、残障康复等场景应用的专业化服务机器人产品。支持高空作业、危险环境、农业、管道等特种机器人研发。推动机器人智能提升,重点突破机器视觉、人机协作、自主决策等共性智能技术,加强语音识别、移动定位、群体智能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建设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研发和生产基地。专栏13智能机器人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工业机器人。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为依托,推动工业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及传统支柱产业的示范应用。广州依托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加快推动以面向汽车、船舶、航空等高端制造业为主的集成应用,完善标准化、检验检测、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能力。深圳推动以面向3C产业为主的工业机器人及集成应用,发展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佛山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机器人谷,推进工业机器人在家电、陶瓷、纺织、家具等重点行业的集成应用。东莞重点培育核心零部件企业和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推动工业机器人在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的集成应用。中山加快推进高端无人装备的产业化。支持揭阳、江门、肇庆、汕头、潮州等市发展机器人整机、配套零部件及集成应用项目。2.无人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依托,突破无人机专用芯片、飞控系统、动力系统、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做大做强无人机产业,推动在物流、农业、测绘、电力巡检、安全巡逻、应急救援等主要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3.无人船。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依托,培育壮大无人船产业。广州加快无人艇自主控制技术、协同作业控制技术等研发投入,推动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探测等领域应用 深圳加快建设无人船产业化基地,培育一批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无人船骨干企业 珠海开展无人船用高性能复合材料、远程和复杂多样化任务与信息融合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建设珠海万山无人船海上测试场。4.服务机器人。依托广州、深圳、佛山等市服务机器人产业基础,围绕助老助残、家庭服务、医疗康复、救援救灾、能源安全、公共安全、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重点发展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标志性服务机器人。5.机器人智能技术。支持珠三角地区开展智能机器人相关软件开发。依托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惠州等市,以智能感知、人机协作、自主决策为突破方向,重点突破复杂动态场景感知、实时精准定位、自适应智能导航等人工智能共性技术,提升工业机器人控制、传感和协作性能。支持广州、深圳等市加强语音识别、移动定位等技术应用,提升服务机器人人机交互及自主作业水平。支持深圳重点突破群体智能技术,提升多无人机(船)协同作业与交互能力。支持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推动机器人与物联网的融合应用,开展机器人故障诊断及预测性技术研究,提高机器人运维水平。4.区块链与量子信息突破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加密算法、跨链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发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底层架构,推进可信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聚焦自主可控和互联互通等关键要素,加快推动区块链标准与技术规范发展,完善标准体系。丰富国产区块链的应用生态,强化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应用。开展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与计量、量子网络等新兴技术研发与应用,建立先进科学仪器与“卡脖子”设备研发平台。到2025年,区块链产业进入爆发期,可信数据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形成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创新产业集群国际化示范高地 建成广东“量子谷”,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量子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和我国量子信息产业南方基地。专栏14区块链与量子信息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区块链。重点支持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等市协同联动,推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支持广州建设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打造国家级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支持深圳依托数字货币研究院,布局数字货币为主的金融科技产业,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数字经济示范窗口。推进佛山、珠海、东莞、中山建设区块链+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和金融科技应用集聚区,推动产业细分领域差异化、互补化、特色化示范应用。2.量子信息。依托广州、深圳、东莞、肇庆等市,积极布局量子信息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发展量子信息研发、核心器件产品制造、应用服务等,推动建立量子信息产业园区,加快量子信息上中下全产业链条布局。5.前沿新材料重点突破超导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高温合金、极端环境材料等研发制备。着力推动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突破宽禁带和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高性能低成本增材制造材料、高性能铝/镁合金新材料、高端溅射靶材、粉末冶金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研制应用。着力突破关键零部件表面功能化及防护关键制备技术。支持纳米材料研发及在光电子、新能源、生物医用、节能环保等领域应用。开展前沿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研发、测试、评价新技术研究,开发高端测试仪器设备,突破材料基因工程的高通量计算/实验/专用数据库等关键技术,促进平台融合和协同。到2025年,前沿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培育建设5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和7个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前沿新材料产业制造高地。专栏15前沿新材料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新型半导体材料。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为依托,利用东莞天域、深圳基本半导体、珠海英诺赛科、佛山国星、江门华兴光电等半导体企业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优势,重点开展碳化硅、氮化镓、磷化铟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研发与生产。2.电子新材料和电子化学品。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江门、肇庆、惠州、汕头、潮州、韶关、梅州为依托,巩固电子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发展优势,重点发展特种电子玻璃、电子陶瓷、稀土功能材料、电子薄膜材料、高性能电子用铜/铝合金、金属电子浆料及电子化学品产业。3.先进金属材料。构建以珠江西岸和粤北地区为主的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集聚区。依托韶关、肇庆、湛江、阳江、云浮等市,重点发展高性能钢材。依托广州、佛山、中山发展高性能铝/镁合金。依托东莞发展基于中子散射技术的新一代高质量高温合金的高通量设计、开发及应用。依托清远、韶关发展高性能靶材。依托惠州、梅州发展高性能铜箔。依托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航空高温合金材料。依托潮州重点建设钨粉末研发和生产基地,发展硬质合金。依托河源重点建设超硬新材料生产基地。4.新能源材料。以深圳、广州、珠海、佛山、东莞、江门、惠州和云浮为依托,建设新能源材料集聚区,重点发展高性能动力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储氢材料和核能材料产业。5.生物医用材料。以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为依托,建设生物医用材料集聚区,辐射带动粤东和粤西两地的高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重点发展纳米医药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植/介入医用材料、医用耗材、中成药原料提取物等技术和产业。6.纳米材料。以广州、佛山为依托,建设纳米科技核心技术研发、中试孵化、微纳加工、工程化示范应用和产业化等功能性基地与平台。依托广州,建设“中国纳米谷”,打造全球领先的“纳米创新集群”,形成纳米技术产业集聚区和辐射效应圈。7.材料创新服务。以广州、深圳和东莞为依托,构建材料基因工程研发平台和材料测试验证评价平台。6.新能源大力发展核能、海上风电、太阳能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支持发展三代核电装备及技术,加快研发四代核电产品,强化核能综合利用。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因地制宜布局分散式陆上风电项目,发展大容量、抗台风、智能化风机整机及配件制造。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高效薄膜电池、光伏逆变器、薄膜电池等成套生产设备。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制氢加氢基础设施,推动氢燃料电池高性能电堆国产化,发展成套装备及关键材料配件,打造多渠道、多元化氢能供给体系。加快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采和产业化应用,优化省内天然气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天然气接收和储备能力。支持发展智能电网及微电网基础装备、电力专用芯片、智能传感、电力机器人、输变配工程集成、储能及智慧能源系统等产业。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300亿元,非石化能源消费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30%,形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专栏16新能源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核能。依托广州、深圳、阳江、东莞、江门、惠州、湛江,加快核能开发及综合利用。广州重点发展三代核电装备制造,四代核电、核聚变装置设计研发与先进制造。深圳、阳江、东莞、江门重点发展核电运行维护、先进燃料研制、核材料研发与检测、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等产业。惠州、江门、湛江重点发展核电工程施工调试、核能综合利用等产业。2.海上风电。推进珠海、惠州、阳江、江门、湛江、中山、汕头、汕尾、揭阳等市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化开发,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推进海上风电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建设阳江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重点发展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汕头海上风电组装基地、揭阳运维及配套组装基地、汕尾海上工程及配套装备制造基地建设。3.天然气及其水合物。依托广州、深圳、珠海、惠州,构建覆盖设计、研发、总装、建造和应用等上中下游环节的天然气及其水合物产业链。推进深圳、惠州、江门、潮州、揭阳、茂名、汕尾等市LNG接收站建设,优化省内天然气基础设施布局。4.太阳能。依托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重点建设光伏生产设备、辅料、逆变器和高效PERC(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电池)电池生产基地。5.氢能。以广州、佛山、深圳等市为依托,推进佛山南海区和高明区、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园、广州开发区等氢燃料电池产业园建设,建设广深高温燃料电池及系统研发制造基地、深圳南山氢燃料电池反应堆研发示范区,建设广州、佛山、东莞、云浮氢能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和惠州、茂名、东莞、湛江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6.生物质能。依托广州、深圳、佛山等市,结合循环经济产业园、先进制造业产业建设,扩大生物质能应用,带动相关设备研发制造。7.智能电网和先进储能。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等市,发展智能电网和先进储能。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东莞,重点发展电力专用芯片、智能传感、通信与物联、智能终端、电力大数据、智能输变配工程集成等产业。依托惠州重点发展多能互补能源系统监测、控制和保护装备的研发、制造。依托深圳、佛山、惠州、东莞等市重点发展化学储能技术,以及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飞轮储能及混合储能技术等,推动新型充换电技术和装备的研发。7.激光与增材制造围绕光纤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生产、增材制造装备制造等产业重点环节,重点研制大模场光纤、高品质晶体等专用材料,高功率合束器、光纤光栅等核心零部件,半导体激光器、万瓦级工业用光纤激光器等关键器件,数据处理、工艺规划与控制等专用软件,以及精密激光智能装备、增材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装备,组织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大专项。加快推动激光与增材制造在汽车、模具、核电、船舶等传统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机器人、量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到2025年,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规模保持全国领先,营业收入超过1800亿元,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专栏17激光与增材制造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激光制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阳江等市产业集聚区为配套,打造激光制造产业链。广州发挥广东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科研优势,重点布局专用材料、精密激光制造等。深圳发挥创新企业聚集发展和国际合作方面的优势,依托深圳激光谷产业园、大族全球激光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重点布局激光材料、核心器件、激光装备等。东莞依托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科学装置,布局精密激光智能装备及核心零组件研发、设计及生产线。支持珠海、佛山、中山、惠州、阳江等市发展激光制造项目。2.增材制造。以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等市为核心,其他市为配套,构建增材制造完整产业链,推进增材制造技术在汽车、船舶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广州依托3D打印产业园,重点布局生物增材制造、增材制造装备等。深圳加快高精度增材制造原型技术的产业化转化,开展高性能高精度增材制造打印材料研发。珠海建设粤港澳3D打印产业创新中心,布局打印耗材制造。佛山建设3D打印产业基地,布局增材制造设备制造项目。支持东莞、中山、揭阳、汕头、潮州、江门、河源等市发展特色3D打印项目。8.数字创意推动数字创意与生产制造、文化教育、旅游会展、生活健康等各领域的融合渗透,鼓励跨行业跨领域合作。巩固提升移动游戏、客户端游戏、游戏游艺设备制造等游戏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超休闲游戏、功能性游戏,加快布局云游戏市场。重点培育国产动漫,发展全年龄向动漫产品,促进视频平台与动漫产业链深度融合。支持电竞、直播、短视频产业创新发展,推动网络文学、影音、资讯等数字内容精品化发展。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围绕电子信息、家电、服装、玩具等行业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深化建筑、景观、市政等工程设计领域交流合作。到2025年,数字创意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000亿元,打造全球数字创意产业发展高地。专栏18数字创意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数字技术应用及数字创意融合服务。依托广州、深圳、汕头等市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及融合服务发展。广州、深圳发挥“双核”引擎作用,带动珠三角地区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及数字创意融合服务,重点建设数字电视(深圳)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家庭互动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数字创意技术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汕头重点发展玩具、服装等数字创意衍生品制造等。2.游戏动漫、电竞、直播、短视频。依托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汕头等市,加快推动相关细分领域发展。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东莞巩固提升游戏动漫发展优势,中山加快游戏游艺设备业数字化转型。广州、深圳、佛山大力培育或引进国际顶级电竞赛事,重点培育以本土原创游戏为竞技项目的职业赛事。广州、深圳、佛山、汕头重点发展影视制作,支持广州建设广东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支持深圳建设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艺术品版权区块链应用研发基地,支持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创建国家版权和数字贸易基地。3.创新设计。依托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等市,加快推动全省创新设计发展。加快建设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支持广州、深圳、佛山等市分别设立区域设计对接服务中心,打造设计师超千人的工业设计基地。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培育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9.安全应急与环保重点推进监测预警技术装备、应急处置救援技术装备等安全应急关键技术装备提升,提高安全应急服务水平,创新安全应急技术和服务模式。聚焦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四类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需求,提升安全应急产品的供给能力,完善安全应急物资实物储备、社会储备、产能储备、技术储备,构建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的安全应急物资生产保供体系。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环境保护监测及环保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装备。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支持开发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及相关技术服务,推动绿色石化、先进材料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升级。畅通重点产业资源循环利用,持续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支持符合条件的相关行业领域生产企业,通过自建、联合和委托等方式开展回收拆解业务。到2025年,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总产值超3800亿元,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安全应急与绿色发展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形成龙头带动、产业集聚、协同创新的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体系。专栏19安全应急与环保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安全应急。支持有条件的园区、集聚地建设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和生产能力储备基地。依托珠三角地区,建设安全应急装备制造的技术研发和总部基地,依托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建设安全应急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广州依托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建设广东省应急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智能安全防护和无人救援产业,研发新型特色智能安全防护产品等。深圳依托中海信创新产业城建设应急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安防、应急通信等方面应急产品、技术和服务。佛山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重点围绕信息、生产、消防、交通、建筑、治安六大安全领域,重点引入安全产业平台及项目,加快创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园区。清远依托广清产业园、广佛(佛冈)产业园建设广东省公共卫生应急防护物资产业园。东莞依托松山湖—寮步应急产业带,重点发展消防救援、应急电源等应急产品、技术和服务。支持粤东地区依托国家东南应急救援中心建设以抗洪抢险、防御台风及次生灾害为主的应急救援装备产业示范地。2.节能环保。依托珠三角地区,打造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基地。依托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打造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发展高效节能电气装备、污水处理和水生态修复技术装备、重污染土壤成套化技术装备、环境监测技术装备、固体废物处置利用技术装备、节能环保综合服务等。汕头、韶关、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河源、清远、云浮等市发展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10.精密仪器设备巩固提升示波器、监护仪、血细胞分析仪、功率分析仪、基因测序仪、质谱仪等国内国际领先优势。重点突破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高端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等领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支持新型传感技术、智能化技术、计量测量技术、功能安全控制技术等共性核心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创新生态系统。到2025年,精密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达到约3000亿元,基本建成产业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具有核心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现代化产业集群。专栏20精密仪器设备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重点支持广州、深圳开展精密仪器设备研发创新、制造,广州加快推进面向消费电子产线的模块化嵌入式仪器平台、基于AI的产线视觉测试平台、面向自动化产线的模块化夹具与载板平台等研制工作。深圳加快OCA(光学胶)自动全贴合设备研发。中山加快“超精密仪器技术与工程产业化及研发中心”建设,研发共焦显微仪器、超精密多轴基台和平板在线检测装备等。2.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以广州、深圳为核心,支持东莞、佛山、江门、肇庆、珠海、中山、汕头等市发挥生产制造优势,建设精密仪器设备生产基地,支持其他市做好产业配套发展。支持广州、深圳等市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精密仪器设备检测创新原理和方法的基础研究,解决精密仪器设备的关键技术问题,逐步实现精密仪器设备产业的短板技术与关键设备国产化突破和进口替代。支持广州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以质谱仪器开发为主线,重点攻克激光器、离子源、真空系统、数据采集等关键核心技术。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等市布局建设精密仪器设备科技产业园区,支持中山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广州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等各类专业园区(中心)建设。3.高端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加快高精度电测仪器、户外高加速老化试验仪、高精度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5G数据采集综合测试仪、高精密触发测量、高精密扫描测量等仪器研发创新,支持开展环境应力筛选、可靠性强化、产品寿命等可靠性工程试验、产品可靠性检验检测等应用。支持佛山加快红外光谱仪等测量仪器研发创新。第三节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而形成,尚处于孕育阶段或成长初期,代表科技和产业长期发展方向,并将会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支撑和巨大带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具有原创前沿引领性、突破性、颠覆性、未来高成长性、战略支撑性、生态网络属性强等主要特征。“十四五”时期,支持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突破,着力推动我省未来产业不断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制造业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聚焦世界新产业、新技术发展前沿领域,立足全省技术和产业发展基础优势,积极谋划培育卫星互联网、光通信与太赫兹、干细胞、超材料、天然气水合物、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等若干未来产业领域。面向国内外技术更新突破和产业升级重大需求,促进产业、技术交叉融合发展,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丰富未来产业应用场景,运用前沿技术推动全省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发展。第四章重大工程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不断开创制造强省建设新局面。第一节实施强核工程,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卡脖子”问题成体系解决,构建完善全省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积极融入全球制造业创新网络,打造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聚集地。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和发展优势,主动对接、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主动承接国家产业基础提升相关重点项目,着力推荐一批基础条件好、产业需求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落实国家重大短板装备实施方案。加大制造业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科研攻关力度,安排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集中资源突破一批需求迫切、基础条件好、带动作用强的基础产品和技术,着力解决全省制造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强化应用基础研究主攻方向,推动基础研究向产业创新转化。对接国家重点项目平台资源,大力实施广东“强芯行动”和“铸魂工程”,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材料、工业软件、高端装备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实施重点领域重大研发计划和重点专项,通过支持关键技术产品供需对接和应用推广,以揭榜制等方式持续支持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协作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支持企业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加强研发布局,增强5G、超高清显示等领域产业技术优势。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强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探索建立深圳技术交易服务中心,发挥全省在制造、技术、产业链配套、市场渠道等方面综合优势,加快形成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良好条件,以市场为主导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专栏21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行动1.编制重点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明确产业技术和市场需求,把脉前沿科技动向,梳理全省重点产业相关细分领域技术攻关目标和发展重点,实施短板突破计划。2.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数据库。对接国家重点领域技术研发专项、平台、资金等资源,结合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建立并滚动更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数据库,梳理全省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重点项目进展及攻关成果清单,持续跟踪技术攻关动态,开展技术攻关成效评价评估工作。3.组织开展分阶段分领域技术攻关。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鼓励高校院所、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从0到1(基础研究)”阶段和“从1到100(工程化)”阶段的技术攻关力度,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围绕不同行业领域的产业材料、设备、制造等技术攻关项目,综合运用“揭榜挂帅”、众包众筹等方式,组织开展协同攻关。构建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加大全省共性技术研发投入,聚焦产业亟需解决的共性技术问题,加快形成更加具有创造活力和区域协同性、分工协作机制明确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施税收优惠。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等制度安排,加大创新成果保护力度,激发创新积极性。集聚全球产业创新资源。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扩大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支持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通过项目合作、高水平技术和人才团队引进、联合研发、联合共建等形式,吸引全球优势创新资源、先进生产要素和高精尖产业项目汇聚广东。加快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全面推进粤港澳三地制造业创新合作,完善粤港澳创新要素自由流通机制,支持港澳企业在粤设立研发机构,吸引港澳地区高水平创新人才落户,推动创新要素双向流通。第二节实施立柱工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群,培育打造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制造业企业群。支持大型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做优,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的政策支持,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培育工程,在产业链重点节点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大力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群。专栏22制造业企业群培育专项行动1.构建制造业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聚焦战略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建立完善我省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大型骨干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发展的体系。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立优质企业“白名单”,鼓励支持优质企业形成更多创新、技术、质量、规模、效益、品牌、形象世界一流的企业,探索开展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引导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资源向集群优质企业流动。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融资服务、技术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等方面支持,通过“一企一策”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2.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优质企业在产业集群建设中发挥领军作用,牵头承担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建设等任务,通过技术输出、资源共享、供应商管理等方式整合产业链上中下游要素资源,形成功能互补、协作紧密、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的产业配套能力。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系统和数据对接,构建跨界融合的新型产业供应链体系,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推动在粤的港澳台资企业联合本土企业强化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充分发挥各类企业在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作用。3.积极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优化企业省长直通车制度等对企业服务联系制度,推动省、市、县建立完善服务企业的专门工作机制,加强各级经济和企业管理部门与企业的人员双向交流,探索通过“数字广东”建立统一的企业诉求响应平台。支持企业参与制订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和改革政策、行业标准和规范,以及制定市场准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对企业切身利益或者权利义务有重大影响的政策文件。培育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快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高水平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快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在细分领域培育一批百亿级、千亿级特色子集群。加快培育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部分重点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并跑领跑发展。落实省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机制,创新集群治理模式,完善集群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和战略咨询支撑机构。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平台,支持创建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支持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服务企业以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形式向制造环节延伸,推动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设立产业服务中心,加快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建设,支持打造制造业电子商务平台。着力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推动科创服务、金融服务、商务咨询与会展、人力资源服务、系统集成、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服务业态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资源,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旅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园区等开发工业旅游产品、打造工业旅游精品线路,支持深圳争创国家级工业博览馆。第三节实施强链工程,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着力抓好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保障重点产业链稳定安全,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推动重点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升级发展,深度参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统筹协调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布局,支持建立重点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库,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探索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机制并开展常态化评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立足我省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链中育长板、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中锻长板。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着力突破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技术缺失和薄弱环节,支持绿色石化、新能源等产业通过精细化工和制造业服务化等手段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省内重点产业加快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支持省内重点企业与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生产制造,加强应用牵引、整机带动,着力打通“设备—原材料—零部件—整机”产业链条。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和工业机器人应用普及,培育“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协同创新模式,支持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提升质量效益为目标,坚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行推进,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建设智能制造基地,打造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与智能工业软件,提升国产智能技术、产品与装备市场占有率,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积极参与国家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国家碳达峰部署要求,持续优化用能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续开展节能监察、能效对标和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广先进节能技术装备。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开发绿色设计产品,打造绿色工厂,构建绿色供应链。继续培育创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推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培育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专栏23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专项行动1.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和试点示范。支持建设区域性智能制造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开展供需精准对接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突破,持续完善智能制造技术标准体系。围绕重点行业领域组织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机构开展企业现场咨询诊断,明确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需求。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标杆企业。2.提升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智能制造水平。推广产业链协同创新试点经验,鼓励有条件的市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继续开展试点,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为中小企业智能化升级赋能。打造智能工厂和灯塔工厂⑥,到2025年,全省灯塔工厂数量超过5家。实施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合作伙伴计划,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推动服务商、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组成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联合体,加速集群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3.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高标准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继续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加快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分类施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打造3—5家具备强大竞争力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适应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加快推动中小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实施5G赋能产业集群高质量专项行动,建设5G应用标杆示范。4.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的,以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支持优势企业及园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制造试点示范,推动全省打造绿色制造体系。支持重点行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推动工厂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推动绿色设计,支持绿色设计共性技术研发应用和绿色产品开发。打造绿色园区,加快实现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支持重点行业企业确立可持续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搭建企业供应链绿色信息管理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强需求侧管理,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以消费促生产,推动国内国际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协同共进,畅通国内国际产业循环、要素循环、市场循环。深度融入强大国内市场,强化广东与国内各地区在产能扩张、产业链延伸、市场渠道开拓等方面合作,通过产业共建、对口合作等形式将部分先进生产力以及新产品新技术转移拓展至东北、中西部地区,支持华东、华北地区的先进技术成果在广东转移转化。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加快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鼓励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依托港澳海外商业网络和海外运营经验优势,支持粤港澳企业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重点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支持更高水平“引进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广纳国际优势制造业技术、产品和要素资源,深度参与构建涵盖生产体系、研发基地、营销网络和跨国供应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整合、产品和服务市场国际化延伸,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加大制造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和建设力度。综合运用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加强与大型央企、世界500强、民营500强企业等国内外制造业龙头企业精准对接,掌握投资意向,吸引优质项目入驻广东。完善省级制造业重大项目库并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加强跟踪服务,加快形成制造业重大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的良性循环、滚动发展格局。促进制造业投资稳存量、促增量,支持省级、市级层面建立健全大型企业、跨国公司联系直通车机制,持续探索与相关国家(地区)建立招商引资常态化工作机制,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推介和招商机制。第四节实施优化布局工程,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布局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协调推进,打造珠三角高端制造业核心区、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北部绿色制造发展区,以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构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格局。统筹谋划产业布局和产业协作机制。立足各区域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科学统筹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生产力布局,推动全省优化生产、生态空间,将珠三角高端制造业核心区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基地,把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建设成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以生态优先为导向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完善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充分考虑区域环境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化全省制造业产业布局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对接,全面落实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统筹谋划十大战略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新兴产业空间布局,落实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机制,支持各地区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强化产业发展整体性和协调性,持续深化产业共建,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打造珠三角高端制造业核心区。大力推动珠三角地区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强化“双区驱动”和“双城联动”效应,推动形成全省全域参与“双区”建设、“双区”引领带动全省全域发展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继续做强做优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强化珠三角地区与香港、澳门在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合作,推动一批世界领先水平产业项目落地,将珠三角高端制造业核心区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基地。推进珠三角产业园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打好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持续深化产业共建,以广州、深圳为重点研究制定珠三角地区产业疏解清单,促进珠三角核心区制造业产业链向周边区域延伸拓展。支持佛山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支持东莞建设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引导珠三角地区外溢产业相关企业或环节优先向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和北部绿色制造发展区转移,建设“飞地园区”。打造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充分发挥“湾+区+带”联动优势,省市合力、跨市联动,依托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发展沿海大工业,统筹谋划建设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打造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加快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地区软硬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补链项目加快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支持产业园集中连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围绕湛江、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粤东各市在绿色石化、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同城化发展,支持粤西各市在产业经济、物流商贸、科技研发等领域联动合作。创新发展“飞地经济”,探索构建跨地区转移利益共享机制,积极承接珠三角核心区产业链条长、产业带动性强的先进生产力转移。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按照“深圳研发+合作区落地”模式,集中优势资源将合作区打造成为深圳创新产业承接地。打造北部绿色制造发展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部署,开展空间规划调整和产业空间清理整治,统筹谋划建设北部绿色制造发展区。限制、淘汰污染型产业,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等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北部生态发展区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对接,探索培育大农场、大花园对接大工厂、大城市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紧密衔接、互为支撑的产业分工业态。推行北部生态区全域绿色制造,加快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等高载能行业改造升级,减少碳排放。推动工业集中进园,推进韶关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及河源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梅州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云浮氢能产业基地等建设。专栏24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1.构建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省市合力建设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产业配套完备的高水平园区。布局一批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具备一定开发基础条件、有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的省产业园,培育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集中度较高、具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园。按照“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布局,支持设立若干大型产业园区,承载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2.加强统筹协调和动态管理。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科学规划产业园布局,强化对园区的培育、支持和指导。定期对省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开展监测、评估,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3.强化合作共建。支持以“省市联手、合作共建”方式,以培育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为重点,省市共同在规划引导、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引技、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产业链配套、制造业人才支撑、投融资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集中资源,凝聚合力,及时协调解决园区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园区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4.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打好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支持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后按规定申请认定省产业园或就近纳入省产业园管理。加大省产业园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水平。推进产城融合发展,鼓励各地在园区或周边区域规划建设“七个一”工程。强化园区环保能力建设,引导电镀、印染、鞣革、铸造等产业链配套企业进入专业园区集中治理。优化园区营商环境,降低园区内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支持园区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一门式一网式”服务。5.建立园区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各地结合地区实际和园区发展需要将园区产生的收益通过一定方式“反哺”园区发展。支持园区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与社会资本合作办园,开展市场化方式运作。第五节实施品质工程,提升广东制造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推动全省制造业品质整体升级,提升广东制造业的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提高制造业供给质量,夯实全省质量技术基础,增强“广东制造”“广东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升级广东制造标准体系。以产业链为纽带,依托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骨干企业,提升重点领域上下游产业标准的协同性和配套性,建立覆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以先进标准助推研发成果转化落地,积极支持项目研发成果和必要专利转化为技术标准,推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专利布局有效衔接。对于市场急需的新技术新产品,探索增加标准制定快速通道,简化标准制修订流程,建立快速评价认定的机制,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作用,加快研制推广高质量湾区标准。支持企事业单位承办、参与制造业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更多国际和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落户广东,鼓励省内企事业单位在制造业先进领域主导制修订团体标准,提升广东制造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全省优势特色行业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打造高品质广东制造产品。强化产品实名实证管理,压实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消除第一责任人缺失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实施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对产品、经营者开展失信评级,并根据失信情况及时加强行政指导及告诫。建立产品质量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实施部门联合惩戒。开展制造业重点产品与国内外标杆产品的执行标准和质量指标“双对比、双提升”,制定产品赶超比拼方案,构建广东质量产品标准及认证体系,开展产品质量“问诊治病”。探索制定产品质量分级标准,鼓励权威认证机构围绕分级标准开展相应的自愿性认证项目。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大型商超等共同采信高质量标准及认证标志。推进全产业链质量管理,鼓励龙头企业将产业链供应链中小微企业纳入共同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溯源机制。擦亮广东制造金字招牌。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产业链质量管理和标准体系建设,增强“广东制造”“广东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发挥省政府质量奖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地级以上市政府开展政府质量奖评审。推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建立“产品+产业+集群+产地”的区域品牌创建机制,引导集群内企业标准协调、创新协同、业务协作、资源共享。支持有条件的市在重点行业推行广东优质标准。在重点领域和产业集群设立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支持企业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开展商标国际注册,支持民族自主品牌国际化发展,加强对具有较长历史的品牌企业保护和扶持。举办高水平展会,办好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等国际性展会,大力宣传推介广东产品,讲好广东品牌故事。专栏25质量品牌建设专项行动1.实施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依托检测机构、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选取重点产品开展与国内外标杆产品的执行标准和质量指标比对研究,加强比对提升结果应用,加大高品质产品社会宣传力度,展现提升成果。支持企业建立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体系,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全流程质量管控,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及质量协同一致性。2.加强行业企业质量管理提升帮扶。指导行业企业完善产业链标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推广卓越绩效模式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质量问题“问诊治病”,指导企业建立覆盖产品生产、流通等产业链各环节的质量可靠性管理体系。建立“质量广东”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及时收集、响应企业质量服务需求,促进企业与专业机构、技术专家交流互动。3.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开展产品质量问题“清无”“治伪”及产品质量问题“清零行动”,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产品认证、行政许可等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将生产者、经营者的质量违法行为以及第三方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或认证结论等违法行为,纳入相关市场主体及责任人员信用记录,实施联合惩戒。4.加强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培育工作。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和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宣贯活动,落实好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建立对具有较长历史的品牌企业保护和扶持机制,大力培育“百年老店”。深入挖掘重点企业品牌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推进质量基础能力建设。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布局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鼓励计量、标准、检测、认证和知识产权等专业机构与产业集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向企业开放共享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支持行业协会和商会等社会组织、专业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标准研制、质量管理、品牌创建和知识产权运用等服务平台,培育市场化质量技术服务业态。第六节实施培土工程,塑造制造业发展环境新优势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信息、融合、创新基础设施,强化制造业发展关键要素供给,构建国内最优、国际一流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优化制造业发展营商环境。对接国际高标准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市场规则体系,营造世界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和投资便利化改革,进一步落实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政策。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数据平台和重点产业链数字化图谱,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并推进成果应用,推动构建企业征信体系,加强各领域各部门的产业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为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撑。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营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环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建设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和智能计算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促进千兆光纤宽带网络升级。建立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通用技术能力支撑体系,形成“创新能力+先进算力+通用技术能力”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体系。加强融合基础设施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各领域尤其是制造业重点领域的赋能作用全面提升。强化人才土地金融保障和供给。持续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强化制造业人才支撑,加快基础研究型人才和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技艺精湛广东技工队伍建设,加快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聚天下之英才而用之的开放包容氛围。推动各市划设工业用地控制线,充分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全面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鼓励工业用地连片收储开发,推进珠三角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拓展制造业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贷款投放规模,通过政府性担保、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降低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上市挂牌及发行债券融资。专栏26制造业人才培育专项行动1.加强制造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加快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意见,围绕“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和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新要求,坚持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和推进,联动省有关部门、组织各地工信部门理顺制造业人才工作体系机制,形成部门间、上下层级间优化人才储备与人才培养的合力。2.组建制造业重点产业人才联盟。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条件成熟的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研究院)、行业协会等,组建产业人才联合会(联盟),充分发挥人才、技术、项目、信息等资源共建共享优势,加快形成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于一体的制造业重点产业人才集群。3.创新制造业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引进模式。扩大引才视野,创新引才方式,深入实施制造业高端人才“千企智造智汇行动”,加大对制造业领域领军人才、青年博士博士后以及创新创业团队引进的支持力度,遴选培育一批制造业杰出企业家、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第五章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和战略谋划,引导促进重点产业跨地区、跨部门联动协作发展,推动构建新型产业集群治理机制,加强规划宣贯引导,确保规划有效落地实施。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制造强省建设全局性工作,加强战略谋划,建立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机制,针对每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构建战略咨询支撑机构,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工具包和创新体系,编制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清单。充分利用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工作。各地区建立和完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导机制,结合实际统筹谋划本地产业发展。第二节加强跨地区跨部门支持协作主动对接国家部委有关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规划政策,积极服务国家国防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争取国家重点产业、重大工程、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布局落户广东。加大对制造业资源、资金、政策投放和支持力度,省内各级财政结合财力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制造业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园区载体、重大研发平台等建设。省市上下联动、部门统筹协调要素资源向重点行业领域倾斜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产业横向跨界协同合作,督促各市根据自身基础和特色,加快出台引导本地产业差异化发展的政策,在落实和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研究、专业人才和政策短板的攻关上实现分工协作、各展所长。第三节创新产业集群治理机制推动构建“企业+政府+中介组织+配套服务”通力合作的新型产业集群治理机制,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并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实施。强化政策引导,推动资源要素向集群优秀企业和产品集聚。鼓励发展由市场主体牵头的新型集群促进组织,促进政产学研金介用联动合作,更好发挥商(协)会在政策规划研究、标准制定、宣传评估、服务平台搭建和对外交流合作方面的作用,提升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整体运转效率。第四节加强规划落实和宣贯引导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加快构建战略性产业集群统计体系,各地各部门持续跟踪评价规划发展目标、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措施等推进落实情况,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定期组织对制造业发展较好的产业集群、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予以通报表扬,总结推广各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广泛宣传全省扶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措施和重点工作安排。促进工业精神传播传承,提高全民工业文化素养,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附件:1.“十四五”时期全省制造业总体空间布局图2.规划环境影响说明附件1产业集群珠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带东翼沿海经济带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具有布局该集群的地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汕头汕尾揭阳潮州湛江茂名阳江韶关梅州河源清远云浮数量(个)1.新一代电子信息★★★★★★★★★★★★★★★★★★★★★★★★★★★★★152.绿色石化★★★★★★★★★★★★★★★★★★★★★★★★★★★★★153.智能家电★★★★★★★★★★★★★★★★★★★★94.汽车★★★★★★★★★★★★★★★★★★★★★★★★★★★★★★175.先进材料★★★★★★★★★★★★★★★★★★★★★★★★★★★★★★★★★★★★★★196.现代轻工纺织★★★★★★★★★★★★★★★★★★★★★★★★★★★★★★★★★★★197.软件与信息服务★★★★★★★★★★★★★★★★★★★★★★★108.超高清视频显示★★★★★★★★★★★★★★★★★79.生物医药与健康★★★★★★★★★★★★★★★★★★★★★★★★★★★★★★★★★★★★★★★★★★2110.现代农业与食品★★★★★★★★★★★★★★★★★★★★★★★★★★★★★★★★★★★★★★★★★★★★★★★★★★★★★★★★21各地市布局的支柱产业集群数量(个)101091091010107874486446656“十四五”时期全省制造业总体空间布局图说明:产业集群区域布局的重要程度用★的数量表示,其中★★★标注核心城市,★★标注重点城市,★标注一般城市;未标星的地市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发展。“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附件2规划环境影响说明本规划的环境影响说明如下:1、本规划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环境影响总体可控本规划提出的“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产业坚持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主动适应新时代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顺应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趋势,通过综合运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等措施,着力推动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促进产业供给体系更好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而言,规划提出的重点产业均为立足于我省制造业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鼓励发展的产业,对环境影响可控。2、本规划确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管控措施本规划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将绿色设计、绿色技术工艺、绿色生产、绿色供应链管理等相关理论实践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广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制造体系。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落实严格的水资源、能耗指标统筹管理制度,推动完善各部门联审联批制度、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和动态跟踪监督制度,开展精准执法、精细管理,制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预案。在按照要求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前提下,可以较好地避免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污染环境问题。综合结论:本规划提出的“十四五”时期全省制造业发展原则、目标明确,各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发展路径均符合国家、省相关规划及政策文件要求。规划实施不会导致区域性的环境质量下降,所需资源、能源均在资源能源承载能力之内。通过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联动、完善体制机制和各项保障措施,规划的环境保护目标均能实现。综上所述,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可行的。说明:①2020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全国第一。②“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以及“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规模以上制造业营业收入比重”均为2019年数据,2020年数据暂未发布。③2020年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35.05万件,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 全省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81万件,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④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统计,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分别达730万人和1332万人,均居全国前列。⑤2020年12月25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处于全球第一阵列,德国、日本处于第二阵列,中国、韩国、法国、英国处于第三阵列。⑥灯塔工厂:由世界经济论坛(WEF)联合麦肯锡咨询公司评选的“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的示范者,指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尖端技术应用整合和数字制造方面卓有成效,最有科技含量和创新性的工厂。
  • 谭久彬院士:高端精密装备精度测量基础理论与方法
    高端精密装备精度测量基础理论与方法谭久彬1 蒋庄德2 雒建斌3 叶 鑫4** 邾继贵5 刘小康6 刘 巍7 李宏伟4 谈宜东8 胡鹏程1 胡春光5 杨凌5 赖一楠4 苗鸿雁4 王岐东4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 2.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西安3. 清华大学 机械工程系,北京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北京 5. 天津大学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 6. 重庆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重庆 7.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大连8. 清华大学 精密仪器系,北京 摘要完整而精确的测量信息获取是装备设计优化、制造过程调控和服役状态保持的基础,是实现重大装备“上水平”“高性能”的内在要素。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端精密装备精度测量基础理论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需求挑战,总结了当前高端精密装备制造精度测量理论、方法与技术领域的主要进展,凝炼了该领域未来5~10年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探讨了前沿研究方向和科学基金资助战略。关键词:精密测量;高端精密装备;可溯源;极限测量;多场耦合测量;半导体测量;大尺寸测量在以超精密光刻机、高端飞机舰船为代表的复杂战略性装备制造领域,多源、多维、多尺度的测量信息及其融合实现装备性能优化设计、部件精度检验匹配、制造过程精细调控、服役状态长期保持的核心技术,是实现重大装备“上水平”“高性能”的内在要素支撑。 高端装备性能指标逼近理论极限,结构极其复杂,尺寸更加极端,材料物化特性更加特殊,多物理场耦合效应更加显著,传统基于产品几何精度逐级分解单向传递的制造精度测量理论体系难以保证超高性能指标要求。一方面,几何制造精度对最终性能的影响非线性效应显著,在零件—部件—组件—整机高度相关的序列制造过程中,单个环节的精度失调失配都会耦合发散传递;为避免装备整体性能失控,必须具备大量程、高精度、高动态、全流程实时监控的测量能力,在整体系统层面进行精度协调优化,保障最终制造质量与性能;另一方面,为保证超高性能的稳定实现,必须最大限度消除内在应力,全面分析材料物性、几何结构、环境工况等要素变化及其相互影响,急需突破现有技术条件,通过多源、多维、多尺度测量信息获取,对制造过程进行全面控制,使整机装备运行于设计最优状态,从而保证最高性能表现[1-5]。在当前全球制造面临智能化升级,我国以超高精度光刻机、先进飞机船舶为代表的诸多核心装备普遍存在“卡脖子”现象的背景下,召集相关领域同行专家,为我国高端精密装备制造精度测量技术发展把脉选向、凝聚共识,研讨面向高端精密装备制造的高精度测量发展路线,尤为迫切重要。1 高端精密装备精度测量研究现状与挑战 当前高端装备制造已从传统机械、电子、光学等单一制造领域主导,发展为创新聚集、信息集成、智慧赋能的多领域综合复杂产业体系,涵盖从芯片等核心元件到高端飞机船舶等重大装备各个方面。高端装备最终能够实现的性能源于对每个环节精度的精细调控,源于对整体状态信息的充分获取,源于测量理论方法及技术设备的不断完善。探索建立面向复杂装备制造的测量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撑多环节、多层次、高精度的精度匹配调控已经成为精密复杂装备制造中的重要基础问题,并聚焦于:极端条件下可直接溯源几何量超精密测量;多物理场耦合多约束精度调控;多源、多维、多尺度测量信息高性能传感;智能制造大场景精密测量方法等四个重要方面(图1)。图1 高端精密装备精度测量研究聚焦领域1.1 极端条件下可直接溯源几何量超精密测量 在高端精密装备制造领域,极端条件下的可直接溯源几何量超精密测量,贯穿了装备核心零部件制造、整机集成、在役工作、制品质量表征和工艺提升整个过程,是装备自身精度和装备线工艺质量调控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基础。可溯源能力将超精密测量结果直接参考到国际计量基准,可为极限测量精度的稳定实现提供根本保证,最大限度提升装备性能和运行品质,是超精密测量技术的公认发展方向。 传统计量溯源体系建立在严格控制、环境稳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而高端精密装备制造及运行过程伴随高速运行、严苛环境等极端条件,对实现可直接溯源的几何量超精密测量提出严峻挑战。如在光刻机制造领域,基于干涉原理的超精密多轴测量可将测量结果溯源至光波长基准[6,7],对提高装备精度性能意义重大。下一代EUV光刻机线宽将达到1 nm,其核心部件——双工件台的运动速度超过1 m/s。为在高速运行条件下保证优于1 nm的超高定位精度,需要对工件台和曝光镜头进行高达22轴的冗余测量(图2a)。能满足ASML光刻机测量要求的高端超精密双频激光干涉仪只有美国Keysight、ZYGO等公司生产,“卡脖子”问题严重。尤其在下一代光刻机开发中,针对更高速、更多轴数的纳米精度测量问题,国内相关技术与装备尚需从光源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光学元件和集成式干涉系统等方面展开全面深入研究[3, 9],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在航空航天特种装备领域,其高温、高压、高速、高真空等特殊使用环境也对超精密测量技术提出极高要求。如航空超高音速飞行器的新型复材的工作温度超过1600 ℃,准确测量复材热膨胀系数可为飞行器气动外形设计和全周期寿命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图2b)[10];对地观测用相机的地面装调和在轨工作环境条件完全不同,迫切需要适应真空、超低温且失重环境的在线原位超精密测量技术支持等[11,12]。我国在极端条件下精密测量方面的研究总体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测量理论、技术装备和实验条件仍不完备,面对国内相关需求的急迫性和普遍性,开展可溯源的极限测量技术攻关,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社会效益。图2 可溯源的极限测量典型应用场景1.2 多物理场耦合多约束精度调控 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役环境更加恶劣,性能要求更加苛刻,智能化要求更加迫切。复杂恶劣环境下多物理场高精度感知技术、智能在线动态监测技术、测量可靠性与可溯源性已成为实现高端重大装备智能制造与高可靠服役的核心驱动技术和本领域前沿热点、难点问题。 国内外学者在多物理场智能感知方面的研究,聚焦于智能制造过程中的多物理场在位测量与重构方法[13]、多物理场动态监测与预测方法[14, 15]、典型构件制造工艺参数调控方法[16]等方向。在工业应用层面,波音、空客等航空公司已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初步实现了零构件制造中全局力位状态监测,但当前仍处于系统工程技术探索与优化阶段。我国在装备构件制造及服役过程中的多物理场感知领域亦开展了较深入研究,如在飞机机翼、发动机压缩盘等薄壁件制造中位移/应变/温度场动态监测与重构[17-19]、复材构件加工中多物理场多参量监测[20]、装备服役过程温度场、磁场全场感知与动态重构等方面[21],已形成了系列静/动态多物理场全场在线感知与重构方法,但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与技术体系。面向高端装备制造及服役工况高温、强磁场、狭小空间等极端复杂化的发展新趋势,多参量测量及精度溯源、多物理量强耦合动态演变机制、多物理场全场状态与边界约束映射关系、工艺参数实时调控,以及航空高端装备制造及服役维护性能的高性能动态测量等方面的研究需求将更加迫切,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复杂物理场耦合原位高精测试、智能制造中的多物理量测量与解耦等相关原理与技术(图3)。图3 复杂制造工况下多物理场智能感知测量需求1.3 多源、多维、多尺度测量信息高性能传感 半导体芯片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关键基础,芯片制造已经上升为国家最紧急和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半导体芯片的制造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制造质量高度依赖于高精度检测技术及设备的支持,检测技术呈现出多源、多维、多尺度、高性能感测等突出特点,研发难度大、综合要求高,相关高端仪器装备已成为我国重点“卡脖子”问题[22]。 在半导体芯片制造领域,台积电和三星已实现了5 nm制程大规模量产并正在开展3 nm制程试产,而国内目前14 nm以下制程尚未量产。同时,半导体芯片制程已经从二维向三维发展[23, 24],现有技术难以对具有高深宽比纳米结构的三维芯片进行准确测量,新型测量方法和相关设备的技术革新迫在眉睫[25-29]。从半导体芯片的发展趋势看,未来在工艺制程中,测量精度必然要求达到亚纳米量级。由于界面效应和尺度效应的影响,在加工过程中材料除了发生几何尺寸变化,还时常伴随着理化属性变化,使得在高功率、高频以及高速运行状态下,芯片热态参数的获取成为技术挑战[30,31]。半导体芯片测量技术及装备除了要求具备传统几何量测量能力,还需要具备热、磁、电等多物理场表征能力,亟需开展微观尺度下超越散粒噪声极限的多维/多物理场芯片原位测试技术及仪器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芯片核心测量方法和技术,解决三维半导体芯片中纳米结构多维多尺度测量难题(图4),推动新一代半导体芯片制造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在芯片领域实现“并跑”甚至“领跑”提供支持。图4 半导体芯片制造过程多源、多维、多尺度测量信息高性能传感需求1.4 智能制造大场景精密测量方法 航空航天大型复杂装备的超高性能必须依靠精确外形控制来实现,外形尺寸信息是控制制造过程、保证制造质量、提升产品性能的关键条件。目前,以激光跟踪仪为代表的球坐标单站测量仪器仍是该领域主流测量设备。以大飞机机身制造为例,通过一台或多台跟踪仪对大部件关键控制点坐标进行精准测量,为姿态分析、工装协同定位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已成为机身数字化对接、总装等核心环节的标准工艺要求[32,33]。 作为数字化制造的发展进阶,智能制造将进一步由针对少量工艺控制点的坐标测量定位拓展为对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等多元实体外形、位姿及相互关系的全面、全程测量感知,测量需求表现出全局、并发、多源、动态、可重构、共融等全新特点[34,35]。大规模、多层次、实时持续的物理空间数据获取,特别是高精度空间几何量获取是实现复杂装备智能制造的前提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关注重点。虽然新型跟踪仪、激光雷达等通过绝对测距技术创新部分克服了传统跟踪仪遮挡导致断光的问题,提升了测量效率,但单站球坐标测量模式原理上只能实现单点空间坐标顺序测量,视角受限、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智能制造现场多目标、多自由度、快节拍的自动化测量需求[36,37]。以室内GPS、激光跟踪干涉仪为代表的多站整体测量设备采用空间角度、长度交会约束原理实现大尺度空间坐标测量,具有时间和空间基准统一的突出优势,但系统组成较为复杂,误差因素多,精度控制难度大,简化结构、控制成本、提升动态测量性能是其未来面临的技术挑战[38-42]。目前,上述高端仪器大部分处于欧、美、日少数厂商垄断生产状态,针对“工业4.0”等智能制造场景的预研布局也已启动。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虽已开展相关仪器研制,还需紧密把握全球智能制造升级机遇,面向下一代智能制造大场景新需求新特点,持续探索精密测量新体制、新方法、新技术,实现原理、技术、器件、装备系统性突破(图5),为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测量感知技术支撑。图5 智能制造大场景精密测量需求2 高端精密装备精度测量未来发展趋势预测2.1 极端条件下可直接溯源几何量超精密测量发展趋势 (1) 几何量超精密测量精度极限即将进入皮米尺度。当前主流光刻机中平面反射镜面型测量精度优于1 nm,下一代面型检测重复精度将达到10 pm,光刻机集成和长期在役工作中超精密运动部件的测量精度正从1 nm量级突破至0.1 nm量级;硅片光刻过程特征线宽测量精度也已进入原子尺度;空间引力波探测装备中镜片面型检测精度达到0.1 nm,相对位移测量精度达10 pm。面向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制造的皮米级超精密测量已成为下一阶段发展必然要求和重点攻关方向。 (2) 从静态/准静态测量向高速高效动态测量发展。超精密机床、光刻机等加工装备中,超精密运动目标的速度从0.1 m/s量级逐步提升到3 m/s以上;引力波探测中超精密位移测量对象,也将从地面的静止目标转变为4 m/s的准静态目标。随着上述动态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发展,相应的仪器计量校准装置也需从目前的完全静态计量测试升级到高速率动态计量测试。 (3) 从一维单参量离线测量转向多维复杂参量在线、在役测量。光刻机、超精密数控机床等先进装备多参量耦合、多轴运动加工的工作特性对传统机床基于单维多步测量的定期校准方式提出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嵌入可直接溯源的7~22轴精密仪器进行在线在役测量。航空发动机叶片测量中,传统离线条件下测量低速转动叶片形状精度已无法满足研制需求,实际高速转动工作状态下对叶片形状进行在线在役的超精密测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 从传统物理量/场精密测试到基于量子传感的超精密测试。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开展位置、姿态、压力等多维力学量的超精密感知,磁、温、电等多物理场的精确测量,即高性能高质量信息传感能力。未来亟需突破超高精度、超高分辨传感与溯源等关键技术,不仅需要通过技术和工艺创新,实现传统传感技术的微型化、精密化和智能化,更要开展基于量子信息调控的多场解耦方法与信息解算关键技术研究,研制核心传感器件与测试仪器,实现传感技术的跨越式发展。2.2 多物理场耦合测量与精度调控发展趋势 (1) 面向重大装备的复杂物理场耦合原位高精度测试。重大装备制造、服役过程伴随高温、高压、高转速、高冲击等复杂物理场强耦合作用,常规方法“测不了”“测不准”“难存活”。聚焦极端环境下感知机理与信号传输、多场环境因子耦合作用机制与抑制、多场耦合环境标定与量值溯源等科学问题,重点研究复杂物理场强耦合环境下传感测试新方法、环境因子作用模型及抑制/衰减方法、封装防护、可溯源测试与标校方法等,发展面向精密复杂测量体系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慧赋能解决复杂物理场耦合环境下超/跨量程、大动态范围、高精度测试难题,为原位高精测试开辟新思路。 (2) 面向高端装备制造的多物理量测量与解耦。高端装备关键部件制造过程待测参量呈多元、高动态、强耦合、表里兼顾等发展新趋势,传统测量方法难以满足。聚焦多物理场敏感机制与一体化传感解耦、多物理场全场状态与边界约束间映射、复杂多因素强耦合测量精度调控等科学问题,强调多源数据的有效集成,重点研究高端装备多参数测量多敏感功能柔性传感器、复杂环境下多物理场全场状态信息智能感知与估算、多参量关联演变下的工艺参数调控等,为保障高端装备制造性能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基础。 (3) 微纳尺度形态性能多参数测量。微纳制造过程中材料形态、性能参数变化过程相互关联耦合,多参数同时观测是准确揭示制造过程内在规律机理的前提条件。聚焦高空间分辨力激光共焦显微成像、近场光学显微成像和原子力显微成像等原理,重点研究上述显微成像技术与散射光谱、LIBS光谱和质谱的高效、高分辨率联合测量方法,研究新型光谱/质谱信息高灵敏度探测机理与方法,实现微纳米制造中微纳尺度下力学、热学、光学等性能的多参数高分辨、高灵敏、高准确探测。2.3 多源、多维、多尺度测量信息高性能传感发展趋势 (1) 纳米/亚纳米量级高分辨率检测。随着半导体工艺结点的不断缩小,高分辨率检测技术面临空前挑战。比如:EUV掩模版检测分辨率需要达到原子级,等效检测分辨率达到10 nm以下。目前仅有德国Zeiss和日本LaserTech有商业化产品,我国在这方面尚无技术储备;前道晶圆检测方面,世界范围内10 nm以下节点的CD和缺陷在线检测技术仍未成熟。 (2) 三维复杂微纳结构精确检测。芯片制程正在从二维向三维发展。具有三维结构FinFET已经成为14 nm以下乃至5 nm工艺节点的主要结构,存储芯片也向具有大深宽比(80∶1)三维垂直结构的3D NAND发展,工艺难度随层数呈指数上升,必须对芯片三维结构进行精确测量,才能指导工艺优化并保证芯片功能。但现有检测设备仍难以对上述结构进行无损定量检测,极限特征尺度下的大深宽比芯片结构检测已经上升为世界性难题。 (3) 满足量产速度的高性能在线检测。量产速度决定生产成本。根据英特尔发布的需求数据,更大晶圆尺寸和更小工艺结点已成发展趋势,裸晶圆的量产速度需达到2~3分钟/片,这对检测设备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极大地增加了研制难度。目前满足量产速度的在线检测方法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高性能在线检测技术与设备将在半导体产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2.4 智能制造大场景精密测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 新型智能制造综合测量系统构建理论。面向智能制造过程超高精度、高动态、多模态、多尺度、多维度测量需求的全局信息测量感知是当前研究重点和难点。需要从底层理念创新入手,探索覆盖复杂智能制造大场景需求的综合测量新理论,解决统一空间、时间基准构建,多物理场耦合约束条件下的精度调控,面向生产场景的测量系统设计重构等基础原理问题,突破具备多目标绝对测距能力的新型可溯源光学定位、制造场景多模型精度分析及优化设计、制造环境因素实时监测与修正等关键技术,最终构建可服务智能制造大场景、全流程的多维、多层次、多任务可溯源高精度综合测量体系。 (2) 广域全局空间、时间基准统一测试方法。基于“测量场”概念构建全域整体测量系统可实现大场景空间基准统一,具有多任务、高精度、可扩展等独特优势,进一步完善多体、多自由度动态测量能力是相关技术能否融入智能制造的关键和重点。需要突破现有静态测量理论框架,探索融合时间—空间信息的高精度、可溯源动态测量新原理方法,研究整体网络精确时统、多观测量高速同步获取、时间—运动—空间信息联合建模表达及精度控制、溯源与补偿等系列关键技术,有效提升测量网络动态测量能力。 (3) 物理信息融合测量新原理。通过测量完成物理状态到信息数据的高质量转换,是建立物理信息融合,实现智能生产和精准服务的基础前提。还可预见,在全新物理信息融合环境下,高性能算力大为丰富、多元要素交互更为广泛、大数据记录更加完备,将为机械测试学科发展更高性能的新型感知测量理论提供前所未有的基础条件。面向未来物理信息融合制造环境的测量新原理将改变以往从“物理”到“信息”的单向传感模式,引入有限元分析模型、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等先进信息手段与AR、VR新型交互模式,和现有物理传感方法形成映射联动,实现多源时空信息处理与物理实测手段相互补充,构建面向“人—机—环”共融的测量新模式,为进一步突破现有测量方法物理分辨率,拓展机械测试学科研究领域提供新的基础手段。3 未来5~10年高端精密装备精度测量发展目标及若干建议 针对以超精密光刻机、高端飞机舰船为代表的复杂战略性装备制造的“卡脖子”测量难题以及未来发展战略,通过顶层设计、集中力量、先期布局和协同攻关,在未来5~10年时间应实现以下突破: (1) 微纳特征结构(深)亚纳米级在位/动态测量方法及微环境误差传递与微环境超精密调控基础理论,多维高速高动态超精密测量方法与动态计量校准基础理论,量子精密测量与溯源方法; (2) 面向高端制造的微区形态性能多物理场多参数耦合机理、不确定度评估与量值溯源,光子—声子/自旋量子调控及其高精度传感与测量方法,以及传感器件与测试仪器; (3) 面向半导体制造的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纳米量测新机理,泛薄膜体系跨尺度光学精密测量新原理,接触—非接触复合测量新模式,以及测量装备的校准与可溯源问题; (4) 面向智能制造的新型可溯源光学定位原理方法,融合惯性、时间信息的高性能全局测量网络动态测量方法,现场环境因素实时监测与修正方法,以及物理—信息融合测量新原理与方法。 建议着重围绕以下4个领域,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前沿探索及多学科交叉深入开展原创性研究。 (1) 面向高端精密装备的核心零部件加工、集成及服役中的精密测量基础理论与复杂物理场耦合原位高精测试理论; (2) 面向高端制造与微纳精密制造的多物理量、多参数的形性测量基础理论; (3) 面向半导体制造的测量新原理,特别是超光学衍射分辨极限、高性能非破坏、智能质量检测等方面的测量基础理论; (4) 面向智能制造的测量基础理论,特别是综合测量系统构建方法,现场广域全局空间、时间基准统一测试新方法,物理信息融合测量新原理等。4 结 语 在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自主可控的高端精密装备精度测量技术及仪器,满足我国以超高精度光刻机、先进飞机船舶为代表的诸多核心装备制造急需,为中国制造在智能化升级中提供强有力支持,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精密测量技术研究必须坚决贯彻“四个面向”的科研思想,深入高端装备一线,持续跟踪、预判高端精密装备精度测量基础理论最新动向,抽取真科学问题,深度解决挑战性问题;必须快速推进基础研究、技术突破及成果转化,与国家重点领域发展规划无缝衔接,实现对国家重大产业亟需的快速响应。同时,建议今后对高端精密装备精度测量基础理论持续高强度支持,推动重点突破,设立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群、或重大研究计划,资助“极端条件下可直接溯源几何量超精密测量方法”、“多物理场耦合测量与精度调控”、“多源、多维、多尺度测量信息高性能传感”、“智能制造大场景精密测量方法”等前沿领域,引领机械测试研究新方向,推动全国优势研究资源的协同攻关,实现“并跑”,甚至“领跑”,为全面支撑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能力跨越式发展提供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保障。参 考 文 献(略)
  • 中机试验设备公司获得韩国现代机械电子有限公司电子压装机国内独家销售权
    近日,中国第一家专业致力于试验机整机、附件产品进出口业务的专业工贸公司---中机试验设备公司通过与“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设通用机械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设通用)合作,成功获得“中设通用”独家代理的韩国著名品牌现代机械电子有限公司(SORESS)电子压装机中国地区独家销售权。 韩国现代机械电子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是韩国著名的小型伺服压装机、自动化生产线的专业制造商,其产品应用范围非常广,包括电器、通讯、汽摩零部件、体育用品等众多领域。其产品服务于韩国现代、LG、三星、现代摩比斯、三立车灯、LS产电、ILJIN、东熙、CTR株式会社、PHC、KDAC;日本禧玛诺SHIMANO、本田摩托车、SHIROKI株式会社等知名企业。其企业的宗旨是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 韩国现代机械电子公司具有很强的研发制造能力,多项产品获得韩国专利,企业先后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CE欧洲安全标准认证、INNOBIZ企业认证、S标志认证、东盟FTA认证。 主要服务客户 中机试验设备公司表示::“国内知名的机械设备工贸企业---中机试验设备公司有责任、有能力把国外高性价比的优秀产品引入国内,提升中国制造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民族工业”。 SORESS型电子伺服压装机---韩国品牌、性能稳定、操作简便 B型压装机 U型压装机 主要特点:1. 控制器:PC 控制2. 易操作界面:运动控制,载荷传感器,直流/交流电压,10.4/15”液晶显示触摸屏---最小化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对不同产品进行编程3. 适用于各种条件4. 最强的载荷控制功能:(1) 在持续负载的情况下压装---寻找需要的负载(2) 通过测量压装载荷来寻找工件的位置5. 往复精度:(1) 空载:0.005mm (常温下)(2) 负载:0.02mm6. 实时绘图功能7. 不同检测判断功能:(1) 数值判断:行程,载荷(2) 绘图判断:产生波形观察判断块8. 其他接口:(1)急停开关, 安全传感器,外部进出接口 等等9. 高效的数据管理:(1) 生成数据包并对工作数据进行管理(2) 保存工作清单(3) 查找已工作清单并重新显示10. 简易编程:命令选择方式帮助初学者简便的编写程序欲了解更多韩国现代电子压装机更多信息,请登录中机试验设备官方网站http://cn.sino-test.net/ 中机试验设备公司简介中机试验设备有限公司(英文简称:CMTE)是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关怀下成立的中国第一家专业致力于试验机整机、附件产品进出口业务的专业工贸公司,是中国试验机进出口品牌,是国机集团 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试验机及试验平台业务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 公司拥有行业资源和社会资源有 全国试验机行业协会 全国试验机行业学会 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国家试验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行业核心期刊《工程与试验》编辑部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工程试验专业委员会 这些行业和学会资源,都是中国试验机、试验技术规范和发展的技术保证,也是中机试验设备公司的品牌资源。 中机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顶尖的工程试验设备(系统)提供商、实验室建设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可为用户提供包括材料试验设备(万能试验机,扭转试验机,蠕变试验机,疲劳试验机等)、建筑类专用试验设备(岩石三轴,混凝土徐变,钢绞线拉伸,沥青疲劳等)、橡胶塑料专用试验设备(冲击试验机,熔体流动速率仪,热变形微卡温度测定仪等)、汽车类专用试验设备(减震器试验机,汽车底盘寿命试验系统,弹性体试验机,传动轴扭转疲劳试验台,轨道交通转向架协调加载试验系统等)、试验系统配件(高低温环境箱,高温炉,温度可达3000℃的真空炉,引伸计,各类夹具等)、平衡机、振动台、汽车轴类校直机、无损检测设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喷涂机等产品。 中机试验设备已于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厂商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是美国EPSILON公司高温引伸计、德国DOLI公司EDC系列控制器、德国LIMESS公司RTSS系列视频引伸计、德国MF公司MFL系列全自动引伸计,美国EIR公司激光引伸计,德国MCT公司ML伺服作动器、德国OERTER实验室用喷涂机等欧美知名企业中国地区指定代理商。
  • 大量程、高精度是精密测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访金燧奖获奖单位长春光机所
    近期,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全国光电测量测试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暨辽宁省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在大连成功召开。会议同期举办首届“金燧奖”中国光电仪器品牌榜颁奖典礼。仪器信息网作为大会独家合作媒体参与了本次会议,并采访了金燧奖银奖获奖单位代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李文昊研究员。长春光机所的获奖项目为“一维光栅线位移传感器”。光栅位移传感技术是一种以光栅栅距作为测量基准的测量技术,不易受环境扰动影响,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和测量重复性精度。李文昊研究员提到,随着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对位移测量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大量程、高精度的测量设备需求增加。国家非常重视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聚焦制造业领域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难题,加强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测量方法研究和装备研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为解决高端制造业测量中的测不准难题,长春光机所进行了光栅位移传感器的研究,该项目提出了锥面衍射、转向干涉测量方法,突破了光栅位移测量中测量精度难以提升、测量分辨率难以提高的技术难题,成为高端光刻机、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精度测量需求领域活力发展的方向。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未来还将对相关技术提出哪些技术需求和挑战?有哪些发展建议?科学成果的转化一直都是“老大难”的问题。如何打通产学研转化最后一公里?更多内容请观看视频: 首届“金燧奖”中国光电仪器品牌榜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多家单位于2022年发起,旨在积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本届“金燧奖”重点围绕分析仪器、计量仪器、测量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环境测试仪器、医学诊断仪器、工业自动化仪器等7个类别进行广泛征集,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的参与和热情的响应。经过严格评审,71个优秀仪器产品脱颖而出,遴选出金奖10项、银奖16项、铜奖28项、优秀奖17项。这些产品都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生产的专精特新的高端光学仪器,较好地展现了我国在高端科学仪器中的自主核心竞争力,提升了民族品牌在激励市场竞争中的自信心,鼓舞了国产厂商的攻关热情。
  • 打造精密仪器与装备创新研究基地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df438941-f1ed-412d-9570-f9f0f8051d92.jpg" title="2017918545501233-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长春光机所所长贾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1186e28c-c1c1-49a8-a35b-23e78dbd7480.jpg" title="2017918545501232-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碳卫星载荷研发团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f58c26e-25af-476b-9181-6d1e1ecc1b88.jpg" title="2017918545501070-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工作人员在操作光栅刻划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09c77955-5390-4417-8255-21757bbf81e9.jpg" title="2017918545501231-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高性能CMOS 图像传感器/pp  9月12日,“创响中国”长春站——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双创示范基地揭牌仪式暨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在长春光机所举行。/pp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所长贾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创新创业的基因深深植根于长春光机所的历史血脉中。”/pp  作为中国光学事业摇篮,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以来,长春光机所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研产学并举”发展理念,聚焦光电技术创新,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精密仪器与装备创新研究基地而不懈努力。/pp  strong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研产学并举/strong/pp  这些年来,长春光机所在科研领域攻克了以离轴三反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世界最大口径4米单体碳化硅反射镜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精度中阶梯光栅、我国首颗碳卫星全部载荷等一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成果。/pp  同时,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对内挖掘孵化可转移转化成果,对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全面开展成果转化工作,效果显著。“吉林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开创了我国民用商业卫星的先河 新型枪瞄系统、激光器、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一系列军工技术实现军转民 02、04等重大专项成果顺利完成并实现产业化 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绝对式光栅尺等产品,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pp  “无论是国家实验室,还是中科院创新研究院,实际瞄准的都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贾平说,“长春光机所的科研成果在国防安全、经济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pp  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长春光机所成为中科院系统以及吉林省内首批入选的单位。截至目前,双创基地共有参控股企业73家,长春光机所持有权益达到30多亿元。/pp  作为中科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长春光机所设有硕士点8个、博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在学研究生近千人,为广大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毕业生。瞄准“中国制造2025”及双创对工程师人才的战略需求,长春光机所开办工程师培训中心,为地方经济建设、高科技产业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素质工程师。同时,与吉林省教育厅联合发起成立吉林省工程师培训教育联盟,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长春光机所始终践行着研、产、学协同创新发展模式。/pp  贾平介绍道,自双创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春光机所双创工作发展迅速,探索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源泉,以成果转化为抓手,以军民融合为亮点,以平台为载体,以资源为催化剂,贯穿创新链到产业链全链条服务的“长光双创模式”。/pp  直击“十三五”/pp  贾平指出,长春光机所在中科院“十二五”时期“一三五”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形成“十三五”时期“一四六”规划,即一个定位、四项重大突破、六个重点培育技术方向。/pp  “十三五”时期,长春光机所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聚焦光电技术创新,进一步在大口径光学工程、航空遥感与测量、紫外/极紫外光学技术,以及高端CMOS传感器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创新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活水”。/pp  科研方面,长春光机所将培育4到5个具有较高国际地位的研究团队,研制完成5种以上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传感器、高端仪器或装备。/pp  产业方面,长春光机所将重点在光电传感器、超精密光学、高档数控车床、智能农林信息技术、高端医疗设备、高精度光栅/光谱仪器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pp  国际合作方面,长春光机所将建成长春国家光电国际创新园、郭春雷中美联合光子实验室,实现国防科研成果出口,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教基地,推进Light期刊影响因子实现新突破。/pp  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为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正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相继出台一系列东北振兴相关政策,这也为长春布局精密仪器与装备国家实验室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pp  贾平说:“长春地处东北核心区,依托长春光机所建设国家实验室或者创新研究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优势,带动吉林、辐射全东北,以科技创新加速由老东北到大东北的跨越。”/pp strong 迎接新挑战/strong/pp  贾平表示,长春光机所将在新时期继续履行国立科研院所的使命担当,多种渠道建言献策,主动融入创新创业改革发展大计。/pp  目前,长春光机所在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双创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向政府部门多方建议,共商改革发展大计。/pp  2013年,长春光机所作为主要编制单位,在吉林省工信厅的组织下,完成《吉林省光电子产业链设计》。2016年国家发改委和中科院联合下发的《中国科学院东北振兴科技引领行动计划(2016-2020)》中,有5大专栏、11个重点项目采纳了长春光机所的建议。/pp  长春光机所建设了促进产出和加速转化为核心的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体系,率先推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长春光机所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通过设立成果转化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多元化金融支撑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保障。/pp  新时期也将面临新挑战。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员工待遇、发展机遇等因素造成人才引进困难,而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引进力度的逐年加大,使得东北地区的人才形势更加严峻。长春光机所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吸引力,以及政府推出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提升对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吸引力。/pp  贾平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不仅需要人才,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更是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目前,长春光机所的科研项目绝大多数为竞争性项目,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每年需要应付大量的项目申请、检查,占用大量的科研人员工作时间。/pp  “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资助力度较小,重产业、轻研发的现象普遍存在。”贾平说,“如果政府可以加大相应的投入,将让更多的高、精、尖技术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ppbr//p
  • 盘点那些先进制造中的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设备
    centerimg style="width: 368px height: 400px " title="" alt="" src="http://2.eewimg.cn/news/uploadfile/2018/0401/20180401010441271.jpg" height="400" hspace="0" border="0" vspace="0" width="368"//center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精密坐标测量/pp  strong精密测量技术/strong/pp  现代精密测量技术是一门集光学、电子、传感器、图像、制造及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它的发展需要众多相关学科的支持。/pp  在现代工业制造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测量仪器具有精密化、集成化、智慧化的发展趋势。三坐标测量机(CMM)是适应上述发展趋势的典型代表,它几乎可以对生产中的所有三维复杂零件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进行高准确度测量。发展高速坐标测量机是现代工业生产的要求。同时,作为下世纪的重点发展目标,各国在微/纳米测量技术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研究。/pp  strong三坐标测量机/strong/pp  三坐标测量机作为几何尺寸数字化检测设备在机械制造领域得到推广使用。/pp  1、误差自补偿技术/pp  德国CarlZeiss公司最近开发的CNC小型坐标测量机采用热不灵敏陶瓷技术,使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精度在17.8~25.6℃范围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国内自行开发的数控测量机软件系统PMIS包括多项系统误差补偿、系统参数识别和优化技。/pcenterimg alt="" src="http://2.eewimg.cn/news/uploadfile/2018/0401/20180401010441250.jpg" height="286" width="278"//center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CNC小型坐标测量机/pp  2、丰富的软件技术/pp  CarlZeiss 公司开发的坐标测量机软件STRATA-UX,其测量数据可以从CMM直接传送到随机配备的统计软件中去,对测量系统给出的检验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与管理,根据要求对其进行评估。依据此数据库,可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包括X-BAR& R及X_BAR& S图表、频率直方图、运行图、目标图等。/pp  美国公司的Cameleon测量系统所配支持软件可提供包括齿轮、板材、凸轮及凸轮轴共计50多个测量模块。/pp  日本Mistutor公司研制开发了一种图形显示及绘图程序,用于辅助操作者进行实际值与要求测量值之间的比较,具有多种输出方式。/pp  /pcenterimg alt="" src="http://2.eewimg.cn/news/uploadfile/2018/0401/20180401010441295.jpg" height="333" width="484"//center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ATA-UX系统处理简图/pp  3、非接触测量/pp  基于三角测量原理的非接触激光光学探头应用于CMM上代替接触式探头。通过探头的扫描可以准确获得表面粗糙度信息,进行表面轮廓的三维立体测量及用于模具特征线的识别。/pp  该方法克服了接触测量的局限性。将激光双三角测量法应用于大范围内测量,对复杂曲面轮廓进行测量,其精度可高于1μm。英国IMS公司生产的IMP型坐标测量机可以配用其它厂商提供的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探头。/pp  /pcenterimg alt="" src="http://2.eewimg.cn/news/uploadfile/2018/0401/20180401010441352.jpg" height="357" width="241"//center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P型坐标测量机/pp  strong微/纳米级精密测量技术/strong/pp  科学技术向微小领域发展,由毫米级、微米级继而涉足到纳米级,即微/纳米技术。/pp  纳米级加工技术可分为加工精度和加工尺度两方面。加工精度由本世纪初的最高精度微米级发展到现有的几个纳米数量级。金刚石车床加工的超精密衍射光栅精度已达1nm,已经可以制作10nm以下的线、柱、槽。/pp  微/纳米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微米级和纳米级的测量技术与设备。具有微米及亚微米测量精度的几何量与表面形貌测量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如HP5528双频激光干涉测量系统(精度10nm)、具有1nm精度的光学触针式轮廓扫描系统等。/pp  因为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用来直接观测原子尺度结构的实现,使得进行原子级的操作、装配和改形等加工处理成为近几年来的前沿技术。/pp  1、扫描探针显微镜/pp  1981 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把人们带到了微观世界。它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纳米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与此同时,基于STM相似的原理与结构,相继产生了一系列利用探针与样品的不同相互作用来探测表面或接口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性质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用来获取通过STM无法获取的有关表面结构和性质的各种信息,成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下面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扫描探针显微镜。/pp  (1)原子力显微镜(AFM)/pp  为了弥补STM只限于观测导体和半导体表面结构的缺陷,Binning等人发明了AFM,AFM利用微探针在样品表面划过时带动高敏感性的微悬臂梁随表面的起伏而上下运动,通过光学方法或隧道电流检测出微悬臂梁的位移,实现探针尖端原子与表面原子间排斥力检测,从而得到表面形貌信息。/pp  就应用而言,STM主要用于自然科学研究,而相当数量的AFM已经用于工业技术领域。1988年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制成功国内首台具有原子分辨率的AFM。安装有微型光纤传导激光干涉三维测量系统,可自校准和进行绝对测量的计量型原子力显微镜可使目前纳米测量技术定量化。/pp  利用类似AFM的工作原理,检测被测表面特性对受迫振动力敏组件产生的影响,在探针与表面10~100nm距离范围,可以探测到样品表面存在的静电力、磁力、范德华力等作用力,相继开发磁力显微镜、静电力显微镜、摩擦力显微镜等,统称为扫描力显微镜。/pcenterimg alt="" src="http://2.eewimg.cn/news/uploadfile/2018/0401/20180401010441475.jpg" height="229" width="600"//center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原子力显微镜及工作原理/pp  (2)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pp  PSTM的原理和工作方式与STM相似,后者利用电子隧道效应,而前者利用光子隧道效应探测样品表面附近被全内反射所激起的瞬衰场,其强度随距接口的距离成函数关系,获得表面结构信息。/pcenterimg alt="" src="http://2.eewimg.cn/news/uploadfile/2018/0401/20180401010442144.jpg" height="198" width="270"//center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p  (3)其它显微镜/pp  如扫描隧道电位仪(STP)可用来探测纳米尺度的电位变化 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SICM)适用于进行生物学和电生理学研究 扫描热显微镜已经获得了血红细胞的表面结构 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BEEM)则是目前唯一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无损检测表面和接口结构的先进分析仪器,国内也已研制成功。/pcenterimg alt="" src="http://2.eewimg.cn/news/uploadfile/2018/0401/20180401010442219.jpg" height="194" width="362"//center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扫描隧道电位仪/pp  2、纳米测量的扫描X射线干涉技术/pp  以SPM为基础的观测技术只能给出纳米级分辨率,却不能给出表面结构准确的纳米尺寸,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缺少一种简便的纳米精度(0.10~0.01nm)尺寸测量的定标手段。/pp  美国NIST和德国PTB分别测得硅(220)晶体的晶面间距为192015.560± 0.012fm和192015.902± 0.019fm。日本 NRLM在恒温下对220晶间距进行稳定性测试,发现其18天的变化不超过0.1fm。实验充分说明单晶硅的晶面间距具有较好的稳定性。/pp  扫描X射线干涉测量技术是微/纳米测量中的一项新技术,它正是利用单晶硅的晶面间距作为亚纳米精度的基本测量单位,加上X射线波长比可见光波波长小两个数量级,有可能实现0.01nm的分辨率。该方法较其它方法对环境要求低,测量稳定性好,结构简单,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方便的纳米测量技术。/pp  自从1983年D.G.Chetwynd将其应用于微位移测量以来,英、日、意大利相继将其应用于纳米级位移传感器的校正。国内清华大学测试技术与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1997年5月利用自己研制的X射线干涉器件在国内首次清楚地观察到X射线干涉条纹。软X射线显微镜、扫描光声显微镜等用以检测微结构表面形貌及内部结构的微缺陷。迈克尔逊型差拍干涉仪,适于超精细加工表面轮廓的测量,如抛光表面、精研表面等,测量表面轮廓高度变化最小可达0.5nm,横向(X,Y向)测量精度可达0.3~1.0μm。渥拉斯顿型差拍双频激光干涉仪在微观表面形貌测量中,其分辨率可达0.1nm数量级。/pcenterimg alt="" src="http://2.eewimg.cn/news/uploadfile/2018/0401/20180401010442402.jpg" height="354" width="351"//center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迈克尔逊型差拍干涉仪/pp  3、光学干涉显微镜测量技术/pp  光学干涉显微镜测量技术,包括外差干涉测量技术、超短波长干涉测量技术、基于F-P(Ferry-Perot)标准的测量技术等,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利用亦具有纳米级测量精度。外差干涉测量技术具有高的位相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如光外差干涉轮廓仪具有0.1nm的分辨率 基于频率跟踪的F-P标准具测量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其精度可达0.001nm,但其测量范围受激光器的调频范围的限制,仅有0.1μm。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使几十个原子大小的物体成像。/pp  美国ZYGO公司开发的位移测量干涉仪系统,位移分辨率高于0.6nm,可在1.1m/s的高速下测量,适于纳米技术在半导体生产、数据存储硬盘和精密机械中的应用。/pp  目前,在微/纳米机械中,精密测量技术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是微结构的机械性能与力学性能、谐振频率、弹性模量、残余应力及疲劳强度等。微细结构的缺陷研究,如金属聚集物、微沉淀物、微裂纹等测试技术的纳米分析技术目前尚不成熟。国外在此领域主要开展用于晶体缺陷的激光扫描层析技术,用于研究样品顶部几个微米之内缺陷情况的纳米激光雷达技术,其探测尺度分辨率均可达到1nm。/pcenterimg alt="" src="http://2.eewimg.cn/news/uploadfile/2018/0401/20180401010442693.jpg" height="269" width="400"//center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以激光波长为已知长度利用迈克耳逊干涉系统测量位移/pp strong 图像识别测量技术/strong/pp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几何尺寸与形位测量已从简单的一维、二维坐标或形体发展到复杂的三维物体测量,从宏观物体发展到微观领域。 正确地进行图像识别测量已经成为测量技术中的重要课题。/pp  图像识别测量过程包括:(1)图像信息的获取 (2)图像信息的加工处理,特征提取 (3)判断分类。计算机及相关计算技术完成信息的加工处理及判断分类,这些涉及到各种不同的识别模型及数理统计知识。/pp  图像/pp  测量系统一般由以下结构组成。以机械系统为基础,线阵、面阵电荷耦合器件CCD或全息照相系统构成摄像系统 信息的转换由视频处理器件完成电荷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 计算机及计算技术实现信息的处理和显示 回馈系统包括温度误差补偿,摄像系统的自动调焦等功能 载物工作台具有三坐标或多坐标自由度,可以精确控制微位移。/pcenterimg alt="" src="http://2.eewimg.cn/news/uploadfile/2018/0401/20180401010442902.png" height="243" width="547"//center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像测量系统结构/pp  1、CCD传感器技术/pp  物体三维轮廓测量方法中,有三坐标法、干涉法、穆尔等高线法及相位法等。而非接触电荷耦合器件CCD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图像信息传感器。它具有自扫描、光电灵敏度高、几何尺寸精确及敏感单元尺寸小等优点。随着集成度的不断提高、结构改善及材料质量的提高,它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非接触图像识别测量系统中。/pp  在对物体三维轮廓尺寸进行检测时,采用软件或硬件的方法,如解调法、多项式插值函数法及概率统计法等,测量系统分辨率可达微米级。也有将CCD应用于测量半导体材料表面应力的研究。/pp  2、照相技术/pp  全息照相测量技术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用此技术可以观察到被测物体的空间像。激光具有极好的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通过光波的干涉把经物体反射或透射后,光束中的振幅与相位信息。/pp  超精密测量技术所代表的测量技术在国防、航天、航空、航海、铁道、机械、轻工、化工、电子、电力、电信、钢铁、石油、矿山、煤炭、地质、勘侧等领域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在超精密测量方面的科研实力和技术水平,成为不得不解决的迫切问题。/p
  • 半导体、精密仪器发展对精密定位运动系统提出更高要求—访日照阿米精控孟令臣
    近日,日照阿米精控科技有限公司参展了第十三届纳博会。展会现场,仪器信息网就解决方案、市场热点、国产替代等话题采访了日照阿米精控科技有限公司孟令臣工程师。孟令臣表示,日照阿米精控致力于解决精密仪器以及半导体产业的精密控制的一些“卡脖子”问题,带来了纳米电容传感器、系列纳米扫描平台、纳米定位平台等产品......更多观点请查看视频以下是对日照阿米精控科技有限公司孟令臣工程师的现场采访视频:2022年3月1-3日,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指导,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主办,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CHInano 2023)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纳博会为期3天,聚焦第三代半导体、微纳制造、纳米新材料、纳米大健康等热门领域,开设1场大会主报告、11场专业论坛、344场行业报告、22000平米展览、2场创新创业大赛,包括19位院士在内的300余位顶级专家、行业精英齐聚一堂,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集中亮相,为大家奉上一场干货满满、精彩纷呈的科技盛会,推出专业论坛、创新赛事、沉浸式游学等系列活动,全方位释放大会红利,推动产业生态建设,共绘美好发展蓝图。回望过去,寄语未来。展会现场,仪器信息网采访了15位专家、厂商代表,分别谈了各自的与会感受以及他们眼中中国半导体、MEMS、OLED、半导体设备、科学仪器、微流控、封装技术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 240万!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检测检验仪器设备采购
    1.项目编号:MASCG-0-F-H-2022-0166 2.项目名称: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检测检验仪器设备采购与安装(包2、包3第二次)3.预算金额(人民币):240万元(其中:包2为120万元;包3为120万元)4.最高限价(人民币):同预算。5.采购需求:包2: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仪(进口产品)1套;包3:振动噪声测试分析仪(进口产品)1套;具体详见招标文件。6.合同履行期限:中标之日起4个月内交货;并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培训工作。7.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8.本项目是否允许采购进口产品:是
  • 深圳市:发展壮大精密仪器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6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旨在衔接落实国家、省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规划,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意见》明确了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精密仪器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以及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量子信息等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并提出6条保障措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优质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现代化先进制造业园区和世界级“灯塔工厂”,形成一批引领型新兴产业集群。本文特摘录精密仪器设备及相关应用领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与保障措施。一、发展重点(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1.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加快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链,开展EDA工具软件、半导体材料、高端芯片和专用芯片设计技术攻关,推进12英寸芯片生产线、第三代半导体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福田、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等区建设集聚区,打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人才汇聚地、创新策源地。2.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聚焦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环节,加快新型传感器材料、CMOS-MEMS集成技术、先进封装工艺等核心技术攻关,建设MEMS中试线、MEMS传感器产业基地,丰富智能传感器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慧城市等领域应用场景,支持南山、龙华、光明等区建设集聚区,打造全要素完备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3.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推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套件、低代码开发平台等关键性基础软件和CAD、CAE、BIM、CIM等工具软件实现源头创新,加大基础共性标准、应用示范标准研制及推广力度,实施开源生态孵化工程,推进软件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依托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等区建设集聚区,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软件名城。4.工业母机产业集群。聚焦数控机床、锂电池制造装备、半导体制造装备、显示面板制造装备等重点领域,突破主轴、丝杠导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加强装备数字化技术攻关,建设新型显示技术智能装备总部基地、集成电路检测装备研发及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支持宝安、龙华等区建设集聚区,增强工业母机对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支撑能力。5.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船)等领域,突破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集成应用技术,扩展智能机器人在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应用场景,依托福田、南山、宝安、深汕等区及前海建设集聚区,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高端制造、集成应用示范区。6.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高功率超快激光器与装备、增材制造装备与系统等行业,提高特种光纤、高功率光栅、高功率激光芯片、高性能激光器等上游材料和器件国产化率,开展专用特色装备技术攻关,建设光电光纤激光总部及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支持宝安、龙华、坪山等区及前海建设集聚区,巩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竞争优势。7.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围绕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科学测试分析仪器等领域,提高探测器、传感器、高端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关键零部件和产品创新能力,建设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先进测试与高端仪器研究平台等重大创新载体,支持南山、宝安、龙华、光明等区建设集聚区,提高精密仪器制造国产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水平。8.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智能电网、分布式光伏、氢能、海上风电等细分产业,加强高效燃气轮机、高能量密度储能、燃料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虚拟电厂落地,加快综合能源补给设施建设,依托龙华、龙岗等区推进数字能源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低碳城和求雨岭氢能产业园等建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9.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提升监测预警技术装备、应急处置救援技术装备、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先进环保装备等行业发展水平,加强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安全节能环保服务业,健全安全应急物资生产保供体系和绿色生产消费体系,支持罗湖、宝安、龙岗、龙华、光明、深汕等区建设集聚区,为建设韧性城市提供坚实保障。10.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智能感知系统、车载计算平台、车用无线通信、云服务终端、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快速充电设施等细分领域,突破感知设备、线控底盘、智能驾驶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建设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深汕汽车工业园等重点项目,依托南山、坪山、深汕等区建设集聚区,引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11.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新材料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分子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推进高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超高模量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工程化项目建设,支持罗湖、宝安、龙岗、光明、深汕等区建设集聚区,建成新材料创新中心和技术转化中心。12.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新型医学影像、生命监测与生命支持、高端植介入产品等细分领域,突破高端影像系统、手术机器人、新型体外诊断设备、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等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充分发挥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作用,支持南山、龙华、坪山、光明等区建设集聚区,推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13.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支持化学创新药、全新剂型及高端制剂、现代中药、先进制药设备以及数字化医疗等领域发展,推动新型基因治疗载体研发、工程细胞构建、抗体工程优化、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等瓶颈技术突破,加快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园区等项目建设,支持坪山、南山、福田、龙岗、光明和大鹏等区创建产业集聚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产业发展新亮点。14.大健康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精准医疗、康复养老、现代农产品、医疗美容、化妆品等行业,扩大健康产品高质量供给,加强再生医美材料、康复器具、种质资源与基因发掘、精准药物开发等技术攻关,建设精准营养研发与应用平台、健康设备计量测试平台等创新平台,支持罗湖、盐田、宝安、坪山、大鹏等区建设集聚区,促进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15.海洋产业集群。巩固提升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能源与矿产业、海洋渔业等产业优势,培育壮大海洋工程和装备业、海洋电子信息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推进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大项目建设,以深圳西部海岸—东部海岸—深汕合作区为主轴,构建“一轴贯通、多区联动”海洋产业区域协同格局,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1.合成生物。重点发展合成生物底层技术、定量合成生物技术、生物创制等领域,加快突破人工噬菌体、人工肿瘤治疗等创制关键技术,推进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合成生物学研发基地与产业创新中心。2.细胞与基因。重点发展细胞技术、基因技术、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生物育种技术等领域,完善细胞和基因药品审批机制、监管体系、临床试验激励机制、应用推广机制,加快建设细胞与基因产业先导区。3.空天技术。重点发展空天信息技术、先进遥感技术、导航定位技术、空天装备制造等领域,推动航空航天材料及部件、无人机、卫星等技术创新,规划建设国内领先的空天技术产业研发与制造基地。4.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重点发展脑图谱技术、脑诊治技术、类脑智能等领域,开展类脑算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推进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抢占脑科学领域发展制高点。5.深地深海。重点发展深地矿产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深海高端装备、深海智能感知、深海信息等领域,推进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大学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深地深海科技创新高地。6.量子信息。重点发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领域,建设一流研发平台、开源平台和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在量子操作系统、量子云计算、含噪声中等规模量子处理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二、保障措施(一)建立“六个一”工作体系。完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坚持一个产业集群对应一份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清单、一份招商引资清单、一份重点投资项目清单、一套科技创新体系、一个政策工具包、一家战略咨询支撑机构,逐步实现“一集群、一基金、一展会、一论坛、一协会、一联盟、一团队”,做到专员负责、挂图作战,精准高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二)完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坚持集中连片、集约节约,突出高端先进制造,在宝安、光明、龙华、龙岗、坪山、深汕等区,规划建设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左右的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形成“启动区、拓展区、储备区”空间梯度体系,加大园区土地连片整备力度,实施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建设一批定制化厂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三)健全市场主体培育体系。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实施企业上市发展“星耀鹏城”计划,培育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力培育“独角兽”企业,形成一批专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隐形冠军”企业、创新领军企业、未来新兴企业。(四)创新财政金融支持体系。积极探索多样化、专业化的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优化存量资金结构,打通市、区两级产业基金通道,强化产业专项资金与引导基金协同联动,提升基金管理团队专业化水平,实现“一产业集群、一专项基金”,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中心,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五)强化创新支撑体系。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体效应,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前瞻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等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为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六)构建市区联动推进体系。加强对产业集群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行动计划,按照“五年规划、三年滚动、年度计划”原则,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市、区联动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健全统计监测体系,每半年滚动更新反映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市推进成效的产业报告,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