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衣壳抗原抗体国家

仪器信息网病毒衣壳抗原抗体国家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病毒衣壳抗原抗体国家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病毒衣壳抗原抗体国家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病毒衣壳抗原抗体国家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病毒衣壳抗原抗体国家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病毒衣壳抗原抗体国家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病毒衣壳抗原抗体国家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病毒衣壳抗原抗体国家相关的资料

病毒衣壳抗原抗体国家相关的论坛

  • EBV衣壳抗原IgG抗体高水平:潜在的健康影响与解读

    [font=宋体][font=Calibri]EB[/font][font=宋体]病毒衣壳抗原[/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高可能是有过感染史或者现症感染,还需综合其他数据分析。[/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EB[/font][font=宋体]病毒是一种很常见的疱疹病毒,多见于不明原因发烧患者,[/font][font=Calibri]EB[/font][font=宋体]病毒衣壳抗原可刺激人体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还有一种是[/font][font=Calibri]IGM[/font][font=宋体]。一般如果只是[/font][font=Calibri]EB[/font][font=宋体]病毒衣壳抗原[/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指标上升,[/font][font=Calibri]IGM[/font][font=宋体]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则表示患者有过[/font][font=Calibri]EB[/font][font=宋体]病毒感染病史,现已康复 ;如[/font][font=Calibri]EB[/font][font=宋体]病毒衣壳抗原[/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MG[/font][font=宋体]都处于升高范围,则表示患者近期感染[/font][font=Calibri]EB[/font][font=宋体]病毒,可能还会伴随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症状表现。下面对几个常见概念进行科普:[/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font=Calibri]1[/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阳性[/font][/b][/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阳性并不是[/font][font=Calibri]EB[/font][font=宋体]病毒检测专有的检测,如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等多种疾病,都需要进行[/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的检测。[/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当病原体等感染机体后,免疫系统会产生[/font][font=Calibri]igM[/font][font=宋体]与[/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等不同的抗体。[/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font=Calibri]2[/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gM[/font][font=宋体]抗体:[/font][/b][/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的具有保护性的抗体;一般在机体收到感染时快速产生,经过一段时间[/font][font=Calibri]igM[/font][font=宋体]抗体量逐渐减少而消失;[/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所以检测[/font][font=Calibri]igM[/font][font=宋体]抗体阳性,在临床上是提示为目前体内存在感染的情况。[/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抗体:[/font][/b][/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当[/font][font=Calibri]igM[/font][font=宋体]抗体出现后,随后会出现[/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抗体;但[/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抗体在机体内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所以检测[/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抗体检测阳性,在临床上是提示患者存在既往感染等的情况。[/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EB[/font][font=宋体]病毒[/font][/b][/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EB[/font][font=宋体]病毒[/font][font=Calibri](EBV)[/font][font=宋体]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又称人类疱疹病毒[/font][font=Calibri]4(HHV-4)[/font][font=宋体];主要通过唾液等传染,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因[/font][font=Calibri]EBV[/font][font=宋体]一旦入侵机体,可能会对[/font][font=Calibri]B[/font][font=宋体]细胞进行诱导,使其转化为恶性肿瘤细胞,所以[/font][font=Calibri]EBV[/font][font=宋体]感染与鼻咽癌、胃癌、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EBV[/font][font=宋体]编码多种结构抗原,如病毒衣壳抗原([/font][font=Calibri]VCA[/font][font=宋体])、早期抗原([/font][font=Calibri]EA[/font][font=宋体])、膜抗原([/font][font=Calibri]MA[/font][font=宋体])、核抗原([/font][font=Calibri]NA[/font][font=宋体])等。[/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在机体感染[/font][font=Calibri]EBV[/font][font=宋体]后针对不同的抗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如抗[/font][font=Calibri]VCA[/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抗[/font][font=Calibri]VCA[/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抗 [/font][font=Calibri]EBNA[/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等。[/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通过对这些[/font][font=Calibri]EBV[/font][font=宋体]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可以明确目前机体的情况,如对帮助判断是否是原发性[/font][font=Calibri]EBV[/font][font=宋体]感染、或是既往感染等的情况。[/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EB[/font][font=宋体]病毒衣壳抗原[/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抗[/font][font=Calibri]EBV[/font][font=宋体]核抗原[/font][font=Calibri](EBVNA[/font][font=宋体]一[/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呈阳性,即提示存在既往有[/font][font=Calibri]EB[/font][font=宋体]病毒感染,但要明确目前的身体的情况,需要配合[/font][font=Calibri],igM[/font][font=宋体]等其他的结果分析,以明确后续的方向。[/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目前利用[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platform/facs-b-cell-sorting][b]单[/b][/url][/font][font=Calibri][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platform/facs-b-cell-sorting][b]B[/b][/url][/font][font=宋体][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platform/facs-b-cell-sorting][b]细胞分选平台[/b][/url],义翘神州可向全球客户提供[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single-b-cell-technology][b]单[/b][/url][/font][font=Calibri][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single-b-cell-technology][b]B[/b][/url][/font][font=宋体][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single-b-cell-technology][b]细胞抗体制备服务[/b][/url],整个过程涉及单[/font][font=Calibri]B[/font][font=宋体]细胞分离、测序、克隆和单[/font][font=Calibri]B[/font][font=宋体]细胞抗体筛选等步骤。详情可以关注:[/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single-b-cell-technology[/font][/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蛋白与抗体的专业引领者,欢迎通过百度搜索[/font][font=宋体]“义翘神州”与我们取得联系。[/font][/font][/b]

  •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

    [font=宋体]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反应是极为重要且复杂的过程。这种反应不仅关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而且在诊断、治疗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详细探讨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及其背后的生物学意义。[/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一、抗原与抗体的基本概念[/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抗原,通常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它们可能是外来的微生物、毒素,也可能是机体自身的异常成分。抗体,则是免疫系统在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够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二、抗原抗体结合的结构基础[/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依赖于它们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和亲和性。这种互补性主要源于抗原的表位和抗体的结合部位之间的匹配。抗原的表位,即其表面能够与抗体结合的区域,通常是特定的化学基团或空间构象。而抗体的结合部位,即其能够与抗原结合的区域,由重链和轻链上的可变区组成,形成了特定的空间结构,能够与抗原表位进行精确的结合。[/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三、抗原抗体结合的动力学过程[/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抗原抗体结合反应通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阶段,此阶段反应速度极快,仅需几秒钟即可完成。这是因为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是高度特异性的,一旦找到合适的配对,它们会迅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第二阶段是可见反应阶段,此时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进一步交联和聚集,表现为凝集、沉淀、溶解等肉眼可见的反应。这一阶段的反应速度较慢,往往需要数分钟至数小时。[/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四、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意义[/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免疫学中,它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的基础。在医学诊断中,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可以进行疾病的快速、准确诊断。例如,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可以检测乙型肝炎等病毒。此外,抗原抗体反应还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领域,如利用载药单克隆抗体进行肿瘤的靶向治疗等。[/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五、总结[/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反应之一,其原理涉及到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和亲和性、反应动力学等多个方面。对这一反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免疫系统的运作机制,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更多详情可以查看义翘神州[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antibody-structure-function][b]抗体的结构和功能[/b][/url]:[/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antibody-structure-function[/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蛋白与抗体的专业引领者,欢迎通过百度搜索[/font][font=宋体]“义翘神州”与我们取得联系。[/font][/font][/b][font=Calibri] [/font]

病毒衣壳抗原抗体国家相关的方案

  • 抗原抗体的生物活性简介
    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本身不能直接溶解或杀伤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通常需要补体或吞噬细胞等共同发挥效应以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导致病理损伤。然而,抗体可通过与病毒或毒素的特异性结合,直接发挥中和病毒的作用。
  • 人轮状病毒抗原(RV Ag)检测试剂盒
    人轮状病毒抗原(RV Ag)检测试剂盒人轮状病毒抗原(RV Ag)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检测范围: 规格:96T/48T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人轮状病毒抗原(RV Ag)含量。实 验 原 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标本中人轮状病毒抗原(RV Ag)水平。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人轮状病毒抗原(RV Ag)抗原、生物素化的人轮状病毒抗原(RV Ag)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人轮状病毒抗原(RV Ag)呈正相关。 使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 人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检测试剂盒
    人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检测试剂盒人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检测范围: 规格:96T/48T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人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含量。实 验 原 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标本中人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水平。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人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抗原、生物素化的人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人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呈正相关。 使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病毒衣壳抗原抗体国家相关的资讯

  • 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新冠核酸、抗体、抗原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规范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检测试剂的管理,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组织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现予发布。特此通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2022年4月27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提供参考。本指导原则是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本指导原则是供注册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使用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审评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一、适用范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60~140nm。具有5个必需基因,分别针对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4种结构蛋白及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RdRp)。核蛋白(N)包裹RNA基因组构成核衣壳,外面围绕着病毒包膜(E),病毒包膜包埋有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等蛋白。实验室检查包括一般检查,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病原学检查又包括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主要采用逆转录PCR,二代测序等方法,在鼻、口咽拭子、痰液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中均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新型冠状病毒在流行过程中基因组不断发生变异,新的变异株可能在传播力、致病性、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发生改变。变异株可能影响检测试剂的性能,甚至出现漏检。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PCR法,对咽拭子、鼻咽拭子、肺泡灌洗液或痰液等呼吸道样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进行体外定性的检测试剂。对于采用其他方法学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可能部分要求不完全适用或本文所述内容不够全面,申请人应参照本指导原则,根据产品特性对适用部分进行评价,并补充其他的评价资料。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申请和变更注册申请的情形。本指导原则针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撰写,其他未尽事宜应当符合《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21年第122号)等相关法规要求。二、注册审查要点(一)监管信息1.产品名称及分类编码产品名称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如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分类规则》,该产品按照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管理,分类编码为6840。2.其他信息还包括产品列表、关联文件、申报前与监管机构的联系情况和沟通记录以及符合性声明等文件。(二)综述资料综述资料主要包括概述、产品描述、预期用途、申报产品上市历史及其他需说明的内容。应详细说明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原理及检测流程。提供不同适用机型的检测通量,即一次检测最多可检测的样本数。提供核酸提取(手工和自动提取方式应分别明确)和PCR扩增的时间,以及检测全过程所需的时间。不同检测流程,分别提供最少和最多检测样本量下的检测时间。与已上市同类产品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包括样本类型,检测原理,检测靶基因,组成成分,内标,质控品,判读规则,分析性能和临床性能等。预期用途中明确产品检测的靶基因,需选择保守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的基因,同时还应考虑基因的扩增效率。具体检测基因一般为ORF1ab和N基因,如果检测其他基因,应提供相关指南或文献,并分析所检测基因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是否符合临床需求。(三)非临床资料1.产品技术要求及检验报告注册申请人应当在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根据产品研制、前期评价等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产品特性按照《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2022年第8号)的要求编写。该类产品作为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应当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以及生产工艺要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已有国家标准品,技术要求中应体现国家标准品的相关要求,并使用国家标准品对三批产品进行检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检出限水平应符合国家相关指南文件规定,申报产品对国家灵敏度标准品的检测结果应与声称的检出限水平相当。如有适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应不低于相应的要求。2.分析性能研究注册申请人应采用在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环境下生产的试剂盒进行所有分析性能研究,提交具体研究方法、试验方案、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如申报产品适用不同的机型,需要提交采用不同机型进行性能评估的资料。如申报产品包含不同的包装规格,需要对各包装规格进行分析或验证。适用的不同样本类型应分别进行分析性能研究。分析性能评估所用样本的基本信息均需明确,例如样本来源、样本类型、采集和处理方式、稀释方式、定值过程及数据等。研究中采用的新冠病毒阳性样本,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其阴阳性和浓度水平,提交具体的试验资料。分析性能评估用样本一般应为真实样本,如涉及稀释后检测,应采用与适用样本类型一致的阴性基质。不可采用质粒进行分析性能评估。对于各项性能中采用的样本,在下述各项性能研究资料中分别提供样本信息列表。2.1样本稳定性考虑到病毒RNA极易被降解的特性,应对样本稳定性进行详细研究,包括采集后未经处理的样本,加入不同裂解液/消化液的样本,灭活处理后的样本,研究内容包括冷藏保存时间,冷冻保存时间,冻融次数等。如产品适用拭子、痰液等不同的样本类型,因其中干扰物质存在较大差异,可能对病毒RNA降解的影响不同,建议对每种样本类型均进行稳定性研究。如核酸提取液可不立即进行检测,还需对核酸提取液的保存条件和稳定性进行研究。2.2适用的样本类型列明产品适用的样本类型。2.3企业参考品验证根据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中的企业参考品设置情况,采用三批产品对企业参考品进行检验并提供详细的试验数据。2.4精密度应对精密度指标,如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等的评价标准做出合理要求。应考虑运行、时间、操作者、仪器、试剂批次和地点等影响精密度的条件,设计合理的精密度试验方案进行评价。精密度评价试验应包含核酸提取步骤。设定合理的精密度评价周期,例如为期至少20天的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重复性、实验室内精密度、实验室间精密度、批间精密度等结果。采用临床样本进行精密度评价,应至少包含3个水平:阴性样本、临界阳性样本、中/强阳性样本,并根据产品特性设定适当的精密度要求,例如:阴性样本:待测物浓度低于检出限或为零浓度,阴性检出率应为100%(n≥20)。临界阳性样本:待测物浓度略高于试剂盒的检出限,阳性检出率应≥95%(n≥20)。中/强阳性样本:待测物浓度呈中度到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00%且Ct值的CV≤5%(n≥20)。2.5包容性2.5.1病毒样本的验证验证具有时间和区域特征性的至少20个不同来源的阳性样本(临床样本或病毒培养物),应包括检出限和重复性的验证。样本应覆盖目前国内流行的变异株型别,并适当纳入其他代表性的变异株。注意包容性研究样本和检出限研究样本不能重复。2.5.2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人工合成样本的验证按照器审中心另行公布的变异株验证相关要求进行评价。2.6检出限2.6.1检出限的确定将不同来源的至少5个新冠病毒样本梯度稀释于与适用样本一致的基质中,进行检出限的确定。每个浓度梯度最少重复3次检测,以100%可检出的最低浓度水平作为估计检出限,在此浓度附近制备若干梯度浓度样本,每个浓度至少重复20次检测,将具有95%阳性检出率的最低浓度水平作为确定的检出限。2.6.2检出限的验证选择另外5个不同来源的新冠病毒样本在检出限浓度水平进行验证,应达到95%阳性检出率。2.7分析特异性2.7.1交叉反应需验证相关病原体和多例人类基因组DNA(表1)的交叉反应。除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可采用假病毒外,各病原体均应采用临床样本或培养物进行验证。建议在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医学相关水平进行交叉反应的验证。通常,细菌感染的浓度水平为106CFU/mL或更高,病毒为105PFU/mL或更高,提供所有用于交叉反应验证的病原体样本的来源、阴阳性、种属/型别和浓度确认等试验资料。表1需进行交叉反应验证的物质地方性人类冠状病毒(HKU1,OC43,NL63和229E)、SARS冠状病毒、MERS冠状病毒H1N1(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H3N2、H5N1、H7N9,乙型流感Yamagata、Victoria,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鼻病毒A、B、C组,腺病毒1、2、3、4、5、7、55型,肠道病毒A、B、C、D组,人偏肺病毒、EB病毒、麻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腮腺炎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百日咳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结核分枝杆菌烟曲霉、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等高浓度人类基因组DNA2.7.2竞争性干扰申请人应充分考虑临床上容易与新冠病毒合并感染的病原体,在高浓度的情况下对低浓度(例如检出限浓度)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影响,进行竞争性干扰研究。2.7.3干扰试验应根据所采集样本类型,针对可能存在的内源/外源物质干扰情况进行验证。建议申请人在每种干扰物质的潜在最大浓度(“最差条件”)条件下进行试验,检测包含临界阳性水平在内的新冠病毒样本。对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对比添加干扰物质前后的Ct值差异。检测的潜在干扰物包括样本中的原有物质及在样本采集和处理期间引入的物质。表2用于干扰试验的物质类别具体物质粘蛋白血液(人类)鼻腔喷雾剂或滴鼻剂苯福林、羟甲唑啉、氯化钠(含防腐剂)鼻用皮肤类固醇倍氯美松、地塞米松、氟尼缩松、曲安奈德、布地奈德、莫米松、氟替卡松缓解咽部症状的药物相关含片、喷剂等过敏性症状缓解药物盐酸组胺抗病毒药物α-干扰素、扎那米韦、利巴韦林、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抗生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全身性抗菌药物妥布霉素样本采集和处理期间引入的物质2.8核酸(RNA)提取/纯化性能在进行核酸检测之前,建议有核酸(RNA)提取/纯化步骤。该步骤的目的除最大量分离出目的RNA外,还应有相应的纯化作用,尽可能去除PCR抑制物。对配合使用的所有核酸提取试剂进行提取核酸纯度、浓度、提取效率的研究,并与质量较好的核酸提取试剂进行平行比对。若产品适用两种或以上核酸提取试剂,则每一种核酸提取试剂均需配合检测试剂进行抗干扰、精密度和检出限的验证。2.9反应体系2.9.1样本采集和处理2.9.1.1样本采集方式的选择2.9.1.2样本采集时间点的选择:是否受病程、临床症状、用药情况等因素的影响。2.9.1.3采样拭子及样本保存液的选择:对拭子头和拭子杆的材质要求。明确保存液或裂解液的成分、浓度、使用量的要求等。配套的不同保存液或裂解液需验证检出限和重复性。2.9.1.4样本处理方式的选择:研究产品适用的灭活方式,包括热灭活和化学灭活,研究内容包括胍盐的使用浓度及用量、样本用量。如适用,对痰液消化方式及消化液进行研究。2.9.2核酸提取和反应体系研究确定最佳核酸提取和反应体系,包括核酸提取用的样本体积、洗脱体积和PCR加样体积、各种酶浓度、引物/探针浓度、dNTP浓度、阳离子浓度及反应各阶段温度、时间、循环数等。建议在保证核酸提取质量的情况下尽量扩大总反应体系和加样量,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反应体系研究应确保不同基因的检测能力具有一致性,对于结果为单基因阳性时需要复测的试剂,需使用至少10例临床样本梯度稀释,观察各基因检出情况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避免过高的复测率。提交不同适用机型基线和阈值循环数的确定资料。不同适用机型的反应条件如果有差异应分别详述,并提交验证资料。3.稳定性研究申报试剂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实时稳定性(有效期)、开瓶稳定性及冻融次数限制等研究,申请人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稳定性研究方案。稳定性研究资料应包括具体的实施方案、详细的研究数据以及统计分析结论。对于实时稳定性研究,应提供至少三批产品在实际储存条件下保存至成品有效期后的研究资料。4.阳性判断值研究阳性判断值一般为申报产品检测病毒核酸阳性的Ct值。阳性判断值研究用样本来源应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考虑不同时间、地域、不同的感染阶段和生理状态等因素,尽量纳入较多弱阳性和高阴性水平的样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覆盖目前的流行株进行阳性判断值研究。采用ROC曲线分析建立每个检测靶基因的阳性判断值,然后确定产品的判读规则(单基因阳性、双基因阳性等)。对于结果为单基因阳性时需要复测的试剂,建议对阳性判断值研究数据进行复测率的统计分析。如判定值存在灰区,应提供灰区的确认资料。如果产品适用不同样本类型,需要对各样本类型进行阳性判断值的验证。提交阳性判断值研究所用样本的背景信息列表,至少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信息、样本来源机构、检测结果等信息。提供内标检测结果范围的确定方法和研究资料。5.其他资料5.1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该类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引物、探针、酶、dNTP、核酸分离/纯化组分(如有)、质控品、参考品等。应提供主要原材料的选择与来源、制备过程、质量控制标准等相关研究资料、质控品的定值试验资料等。如主要原材料为企业自制,应提供其详细制备过程;如主要原材料源于外购,应提供资料包括:选择该原材料的依据及对比筛选试验资料、供货方提供的质量标准、出厂检验报告,以及该原材料到货后的质量检验资料。供应商应固定,不得随意更换。5.1.1引物和探针:应详述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原则,提供引物、探针核酸序列、靶序列的基因位点及两者的对应情况。建议每种病毒设计两套或多套引物、探针以供筛选,通过序列比对和功能性试验等方式,对病毒进行包容性和特异性(如交叉反应)的评价,其中序列比对包括与已公布新冠病毒序列的比对,及与易产生交叉反应的其他病原体的序列比对;功能性试验包括对不同来源、不同滴度的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和不同的近缘病原体的检测。通过筛选确定最佳的引物和探针组合。引物、探针的质量标准应至少包括序列准确性、纯度、浓度及功能性实验等。5.1.2脱氧三磷酸核苷(dNTP):包括dATP、dGTP、dCTP、dTTP、dUTP,应提供对其纯度、浓度、功能性等的详细验证资料。5.1.3酶:需要的酶主要包括DNA聚合酶、逆转录酶、尿嘧啶DNA糖基化酶等,应分别对酶活性、功能性等进行评价和验证。5.1.4质控品试剂盒一般包含阴性质控品和阳性质控品。阳性质控品应包含试剂盒检测的靶序列,可采用假病毒制备。质控品需参与样本处理、核酸的平行提取和检测的全过程,以对整个提取和PCR扩增过程、试剂/设备、交叉污染等环节进行合理质量控制。提交试剂盒质控品有关原料选择、制备、定值过程、浓度范围等试验资料,对质控品的检测结果Ct值范围做出明确的要求。5.1.5内标内标,又称内对照,可对管内抑制导致的假阴性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应与靶核酸一同提取及扩增。申请人需对内标的引物、探针设计和相关反应体系的浓度做精确验证,既要保证内标荧光通道呈明显的阳性曲线又要尽量降低对靶基因检测造成的抑制。明确内标的检测结果Ct值范围。建议科学设置内标,对待测样本的取样质量、试剂的反应体系进行监控。5.1.6企业参考品该类产品的企业参考品一般包括阳性参考品、阴性参考品、检出限参考品和重复性参考品。应根据产品性能验证的实际需要设置企业参考品。应提交企业参考品的原料来源、选择、制备、阴阳性及浓度确认方法或试剂等相关验证资料。企业参考品应采用临床样本,或者使用病毒培养物加入阴性基质。企业参考品的设置建议如下:阳性参考品:应着重考虑不同来源的病毒样本和滴度要求,应至少选取不同来源的5个病毒样本。阴性参考品:主要涉及对交叉反应的验证情况,建议包括冠状病毒(HKU1、OC43、NL63、229E)、SARS冠状病毒(可采用假病毒)、MERS冠状病毒(可采用假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检出限参考品:可采用95%阳性检出水平或略高于检出限的水平,如100%阳性检出水平。重复性参考品:建议包括高、低两个浓度的样本,其中一个浓度应为检出限附近的浓度。5.2生产工艺研究资料介绍产品主要生产工艺,可用流程图结合文字的方式表述。提交主要生产工艺的确定及优化研究资料。(四)临床评价资料该类试剂应通过临床试验路径进行临床评价。临床试验应满足《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1年第72号)的要求,如相关法规、文件有更新,临床试验应符合更新后的要求。下面仅说明该类试剂临床试验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该类试剂临床试验应按要求在三家以上临床试验机构进行,开展临床试验的机构应按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系统备案。1.试验设计采用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与已上市同类产品及临床参考标准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产品临床性能进行确认。2.受试者选择临床试验的入组人群应为产品的预期适用人群,该产品的适用人群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以及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规定需到临床试验机构就诊并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其他人群。临床试验入组人群应以新冠疑似病例为主,并能代表适用人群的各种情形,如:最终确诊病例应包括不同病毒载量(根据对比试剂核酸检测结果确定)的病例,最终排除病例应适当纳入有疑似症状的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病例。应注意,排除病例应绝大部分来源于疑似病例,也可适量纳入部分出院排除病例和其他疾病患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和其他相关诊疗指南,申请人在进行临床试验时应考虑现行方案对疑似病例和其他适用人群的规定,按照规定入组病例进行临床试验。3.临床试验样本要求试验体外诊断试剂可同时适用于上呼吸道样本和下呼吸道样本,也可仅适用于上呼吸道样本。建议按照《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进行样本采集。应采用临床原始样本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所用样本类型、样本采集、样本处理、样本稳定性、核酸提取纯化及结果判读等应分别满足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与对比试剂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并在临床试验小结和报告中明确上述内容。临床试验前应对上述内容进行充分的性能评估。4.临床试验样本量应基于与对比试剂的比较研究估算临床试验样本量。根据已有研究数据进行初步估算,建议对比试剂(核酸检测试剂)检测阳性样本不少于200例,阴性样本不少于300例。如涉及多种样本类型,每种样本类型的阳性和阴性样本例数建议均不少于70例。应包括至少50例由对比试剂任一基因确定为弱阳性的样本(一般将任一基因的Ct值小于cutoff值3~5个Ct值的样本定义为弱阳性样本),如涉及多种样本类型,弱阳性样本应覆盖每种样本类型。5.对比方法应选择质量较好的已上市同类产品作为对比试剂,同时,将试验体外诊断试剂的检测结果与临床参考标准结果进行对比。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及其他疾病的相关诊疗指南等,获得病例的临床参考标准结果。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与对比试剂应针对同一份样本或同步采集的相同样本类型的样本(采样顺序应随机)进行检测。若尚无相同样本类型的核酸检测试剂批准上市,也可选择同源的、可比的样本,进行对比试剂的检测。申请人应对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与对比试剂的可比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对于新的样本类型,申请人还应对新样本类型的适用性及其与对比试剂检测时所用同源样本类型的可比性进行充分论证。6.统计分析6.1描述性统计分析应对入组人群进行人口学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和临床诊断背景信息等。6.2与对比试剂的总体一致性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一般以2×2表的形式对结果进行总结,并据此计算阴性符合率、阳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及其95%置信区间。6.3与临床参考标准(确诊/排除)的总体统计分析原则上,纳入临床试验的所有病例均应有新冠确诊/排除结果。如少部分人群确无明确的临床参考标准结果,可不纳入该部分统计分析。所有具有临床参考标准结果的病例,均应纳入该部分统计分析。针对新的样本类型,应特别关注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与临床参考标准的对比结果,因此,应尽量保证纳入临床试验的病例有可溯源的新冠确诊/排除结果,确保该部分统计具有充分的样本量。应以病例为单位,进行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与临床参考标准(确诊/排除)的总体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一般以2×2表的形式对结果进行总结,并据此计算临床灵敏度、临床特异度及其95%置信区间。7.其他7.1如试验体外诊断试剂同时适用于快检机型和常规机型,且经临床前验证试验体外诊断试剂在快检机型与常规机型上的检测性能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样本提取纯化或反应体系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检测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的,建议以代表性快检机型为主机型进行临床试验,同时进行一定数量的代表性快检机型与代表性常规机型之间的比较研究。7.2如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为包括新冠项目的多项联检试剂,应考虑联检的临床意义,确认多项联检试剂具有相同的适用人群,采用相同的样本类型。多项联检时,每个项目的检测均应满足相应指导原则的要求。每个项目均应按照试验体外诊断试剂和对比试剂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临床试验,如:样本采集、保存液/采样液/处理液和核酸提取纯化试剂等的要求。7.3如试验体外诊断试剂包括不同样本类型,针对每种样本类型,可参考6.2和6.3的相关内容,分别进行统计分析。针对总体统计分析及样本类型的分层统计分析,临床试验结果均应满足临床使用需求。7.4针对不一致结果,应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背景、临床症状和疾病转归等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7.5此外,还应关注并计算试验体外诊断试剂的复测率。申请人应结合临床使用需求,严格控制复测率。8.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认可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应符合《接受医疗器械境外临床试验数据技术指导原则》和《使用体外诊断试剂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提交完整的临床试验方案、报告和伦理审查意见,以及该数据适用于中国患者人群的论证资料、境内外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差异的对比资料和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差异对于临床试验结果影响的论证资料。注册申请人应根据上述临床试验技术审评要求,论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充分性。9.临床评价资料的形式要求申请人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及《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数据递交要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等法规文件要求提交临床评价综述、各机构伦理审查意见、临床试验方案、临床试验小结、临床试验报告及临床试验数据库等。临床试验数据表作为临床试验小结的附件提交。数据表应包括唯一可追溯的样本编号、年龄、性别、样本类型、受试者临床诊断背景信息、新冠确诊/排除结果、试验体外诊断试剂的检测结果和对比试剂的检测结果(如:各基因和内标的Ct值)等。具体内容详见附表。其中,受试者临床诊断背景信息应尽量明确各病例的体征、症状、流行病学史、影像学检测结果、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临床诊疗过程中所有新冠病毒核酸的检测时间和结果等,以证明受试者为新冠疑似病例或其他需检测人群。对于出院排除病例,还应明确该病例的确诊入院时间和出院时间等,应满足诊疗方案中有关出院排除的相关要求。应在各临床试验机构随机选择至少50个样本(包括强阳、中阳和所有弱阳性样本),提交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与对比试剂的检测图谱。(五)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样稿产品说明书格式应满足《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要求。产品说明书中技术内容应与注册申报资料中的相关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如某些内容引用自参考文献,应以规范格式进行标注,并单独列明文献的相关信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说明书编写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预期用途】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性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其他需要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或鉴别诊断者的xx样本中,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xx基因。有关“疑似病例”等人群的定义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等文件执行。该产品在使用上应当遵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应符合《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等的要求,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本试剂盒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不得作为临床诊断的唯一标准。建议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测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2.【检验原理】简述产品的核酸提取和RT-PCR原理。明确内标基因名称及其作用。如采用了防污染措施,进行简要描述。3.【主要组成成分】明确试剂盒中各组分及具体成分。明确需要但未提供的材料,例如核酸提取试剂,病毒保存液,痰液消化液等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家,货号及注册证号、备案号等信息。4.【样本要求】需详细描述样本采集和处理方式,包括采样步骤,适用的拭子材质,保存液、消化液的使用体积,灭活方式等。描述样本及核酸提取液的保存稳定性。5.【检验方法】明确核酸提取用的样本体积、洗脱体积和PCR加样体积,阴、阳性质控品与待测样本同步进行核酸提取操作。明确各适用机型的反应参数设置。明确质控品和内标的检测结果Ct值范围,作为实验有效性的标准。6.【检验结果的解释】通过扩增曲线和Ct值进行结果阴阳性的判断,列明结果阴性、阳性、复测、无效等所有情形。7.【检验方法的局限性】7.1本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对患者的临床诊治应结合其症状/体征、病史、其他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反应等情况综合考虑。7.2有关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分析7.2.1如果样本在运输、处理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则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7.2.2实验环境有PCR产物等气溶胶污染,则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7.2.3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耗材、设备等受污染,则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7.3有关假阴性结果的可能性分析7.3.1不合理的样本采集、转运、储存及处理、样本中病原体含量过低均有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7.3.2该病原体待测靶序列的变异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序列改变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7.3.3未经验证的其他干扰或PCR抑制因子等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8.【产品性能指标】简述以下性能指标:8.1国家标准品和企业参考品的符合率。8.2检出限:简要介绍评价方法、所用样本情况以及评价结果。8.3对包容性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描述新冠病毒变异株对产品检测结果的影响,例如影响产品的检出限或者导致单基因检测阳性等。8.4对精密度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8.5分析特异性8.5.1交叉反应:详述交叉反应验证的病原体种类,及有/无交叉反应的浓度水平。8.5.2干扰试验:说明验证的干扰物质种类及有/无干扰反应的浓度水平。8.6临床试验:简要介绍试验方法、受试者及样本、试验结果和结论等。9.【注意事项】9.1临床实验室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要求及《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第二版)执行。9.2试剂保存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多种因素可能导致性能变化,如保存运输不当、样本采集、样本处理及检测过程操作不规范等,请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因拭子等样本采集过程及病毒感染过程本身的特点,可能存在采集到的样本量不足等原因带来的假阴性结果,应结合临床其他诊疗信息综合判断,必要时复测。9.3生物安全防护相关内容9.4避免实验室污染的措施3、参考文献1.《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Z].2.《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21年第122号)[Z].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Z].2022-03-15.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Z].2021-05-14.附表临床试验数据表唯一可追溯的样本编号年龄性别样本类型受试者临床诊断背景信息新冠确诊/排除试验体外诊断试剂检测结果对比试剂检测结果备注通道1通道2判定通道1通道2判定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提供参考。本指导原则是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试剂的一般要求,注册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本指导原则是供注册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使用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审评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一、适用范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nm。具有5个必需基因,分别针对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四种结构蛋白及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RdRp)。核蛋白(N)包裹RNA基因组构成核衣壳,外面围绕着病毒包膜(E),病毒包膜包埋有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等蛋白。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行防御。其中特异性抗体IgM最早产生并进行早期防御,但该抗体维持时间短,消失快,在血中持续数日至数周;随后产生IgG抗体,在IgM接近消失时,IgG的含量达到高峰,并在血中持续较长时间。在临床应用中,因新冠病毒特异性IgG在病毒感染早期检出率较低,因此该标志物不单独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应与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联合使用。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会刺激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随着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在新冠病毒血清学检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疫苗接种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提出,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检测不适用于近期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群。同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抗体持续阳性的时间尚未有明确的研究结论,新冠病毒特异性IgG检测亦不适用于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或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在新冠病毒抗体临床应用上,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明确规定,接种后不建议常规检测抗体作为免疫成功与否的依据。本指导原则适用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预期用途为体外定性检测人体血清、血浆、全血等样本中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总抗体。预期适用人群如下: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预期适用于近期(六个月以内)未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或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疑似病例;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联合检测、总抗体检测预期适用于未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及既往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的疑似病例。申报产品仅用作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测指标或疑似病例诊断中与核酸检测协同使用,不能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和排除的依据,不适用于一般人群的筛查。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检测新冠病毒IgA抗体以及中和抗体相关产品。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注册申请和变更注册申请的情形。本指导原则针对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撰写,其他未尽事宜应当符合《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21年第122号)等相关法规要求。二、注册审查要点(一)监管信息1.产品名称及分类编码产品名称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如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分类规则》,该产品按照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管理,分类编码为6840。2.其他信息还包括产品列表、关联文件、申报前与监管机构的联系情况和沟通记录以及符合性声明等文件。(二)综述资料综述资料主要包括概述、产品描述、预期用途、申报产品上市历史及其他需说明的内容。其中,产品描述中应详述检测原理、产品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与同类和/或前代产品的比较等。与同类和/或前代产品的比较,应着重从方法学、检验原理、产品主要性能等方面详细说明申报产品与目前市场上已获批同类产品之间的主要区别。(三)非临床资料1.产品技术要求及检验报告1.1产品技术要求注册申请人应当在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根据产品研制、前期评价等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产品特性按照《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2022年第8号)的要求编写。该类产品作为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应当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以及生产工艺要求。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检测试剂目前都发布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品,技术要求中应体现国家标准品的相关要求,并使用国家标准品对三批产品进行检验。如有适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应不低于相应的要求。1.2产品检验报告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已有国家标准品,技术要求中应体现国家标准品的相关要求,并使用国家标准品对三批产品进行检验。2.分析性能研究注册申请人应采用在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环境下生产的试剂盒进行所有分析性能研究,提交具体研究方法、试验方案、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如申报产品适用不同的机型,需要提交采用不同机型进行性能评估的资料。如申报产品包含不同的包装规格,需要对各包装规格进行分析或验证。适用的不同样本类型应分别进行分析性能研究。分析性能评估所用样本的基本信息均需明确,例如样本来源、样本类型、采集和处理方式、稀释方式、定值过程及数据等。研究中采用的新冠病毒阳性样本,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其阴阳性和浓度水平,提交具体的试验资料。分析性能评估用样本一般应为真实样本,如涉及稀释后检测,应采用与适用样本类型一致的阴性基质。对于各项性能中采用的样本,在下述各项性能研究资料中分别提供样本信息列表。2.1样本稳定性样本稳定性研究应采用临床真实样本进行,通常应当至少包含一定数量阴性样本、弱阳性样本及阳性样本,考察样本在经历不同的储存条件后,试剂能否稳定输出符合要求的结果。样本稳定性可以包含样本冻融稳定性和运输稳定性的研究,以及样本经过处理后(如灭活)稳定性的研究。2.2适用的样本类型描述适用的样本类型,如:血清、血浆或全血等,血浆和全血需考察不同抗凝剂的适用性。如产品适用于血清和血浆,可采用同源比对验证样本的可比性。如产品适用于全血,可采用该样本类型进行全性能评估,亦可至少进行检出限、不同区域病毒样本的包容性和精密度研究,同时进行同源比对试验。研究样本采集时间点的选择:是否受病程、临床症状、用药情况等因素的影响。2.3校准品的量值溯源和质控品的赋值描述校准品的的量值溯源(如适用)。描述质控品的赋值(如适用)。需至少进行三批产品分别在不同适用机型的赋值研究。2.4精密度应对精密度指标,如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等的评价标准做出合理要求。精密度研究应采用临床样本。应考虑运行、时间、操作者、仪器、试剂批次和地点等影响精密度的条件,设计合理的精密度试验方案进行评价。设定合理的精密度评价周期,例如:为期至少20天的检测,具体方案可参考性能评价相关文件进行。用于精密度评价的临床样本应至少包含4个水平:阴性样本、临界阳性样本、(中和强)阳性样本,并根据产品特性设定适当的精密度要求。阴性样本:待测物浓度低于检出限或为零浓度,阴性检出率应为100%(n≥20)。临界阳性样本:待测物浓度略高于试剂盒的检出限,阳性检出率应≥95%(n≥20)。中阳性样本:待测物浓度呈中等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00%且CV≤15%(n≥20)。强阳性样本:待测物浓度呈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00%且CV≤15%(n≥20)。2.5包容性提供具有时间和区域特征性的不同来源的患者真实临床样本进行验证。IgM抗体、IgG抗体检测试剂分别研究各10个不同患者样本,验证内容应包括检出限、重复性等,提供样本及浓度的确认方法、试验数据。其中应注意,包容性研究样本和检出限研究样本不能重复。2.6检出限检出限的确定:建议选取特定滴度的特异性抗体阳性样本梯度稀释进行检出限确定,每个梯度的稀释液重复3~5份,每份稀释液重复检测不少于20次,将具有95%阳性检出率的抗体水平作为检出限。IgM抗体、IgG抗体应分别选择不同来源具有代表性的5个临床样本进行检出限的确定。检出限的验证:选择具有时间和区域特征性的至少5个临床样本(与检出限确定不同样本)在检出限浓度水平进行验证,应达到95%阳性检出率。采用的稀释液应与适用样本类型的基质一致,可采用阴性样本进行稀释。抗体检测试剂应提供详细的抗体类型和滴度的确认方法及验证结果。2.7分析特异性2.7.1交叉反应验证(IgM抗体、IgG抗体检测试剂应分别验证)地方性人类冠状病毒(HKU1,OC43,NL63和229E)。H1N1(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H3N2、H5N1、H7N9,乙型流感Yamagata、Victoria,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A、B、C组,腺病毒1、2、3、4、5、7、55型,肠病毒A、B、C、D组,EB病毒、麻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腮腺炎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肺炎支原体。高浓度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与特异性IgM抗体的交叉反应验证。验证不少于20份正常人样本。提供所有用于交叉反应验证的病原体抗体阳性样本的来源、和浓度/滴度确认等详细的试验资料。2.7.2内源/外源物质干扰:不同样本类型其潜在干扰物质可能不同,应根据具体采集的样本类型,选择适用的干扰物质进行研究。建议申请人在每种干扰物质的潜在最大浓度(“最差条件”)条件下进行评价,在病毒抗体临界阳性水平进行干扰试验验证。表用于干扰试验的物质物质活性成分血液中干扰物质胆红素、血脂、血红蛋白、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HAMA、总IgG、总IgM、红细胞压积(全血样本适用)等。抗病毒药物α-干扰素、扎那米韦、利巴韦林、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抗生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全身性抗菌药妥布霉素过敏性症状缓解药物盐酸组胺2.8高剂量钩状效应申请人应评估高剂量钩状效应并提交研究资料。2.9IgM抗体破坏试验(IgM抗体检测试剂适用):对至少5份含有病原体特异性IgM抗体的样本进行IgM破坏试验研究,方法为采用特定的化学制剂(如2-巯基乙醇或二硫苏糖醇)处理样本后,重新进行检测,IgM检测结果应为阴性。2.10企业参考品性能:根据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中的企业参考品设置情况,采用三批产品对企业参考品进行检验并提供详细的试验数据。2.11反应体系研究2.11.1研究样本采集时间点的选择:是否受病程、临床症状、用药情况等因素的影响。2.11.2反应条件确定申请人应考虑反应时间、判读时间、反应温度/湿度、洗涤液体积和洗涤次数(如涉及)等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上述条件的最佳组合。2.11.3反应体系中样品加样方式及加样量确定: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加样方式及加样量。如样本需采取稀释或其他必要的方法进行处理后方可用于最终检测,申请人还应对样本稀释液及其用量、其他必要的处理方法等进行研究。对于IgM抗体检测试剂,如采用间接法,建议考虑高浓度特异性IgG对结果的影响,合理设置IgG去除相关样本处理步骤,以降低特异性IgG可能造成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应对样本是否可以灭活,以及可采用的灭活方式、灭活时间进行研究确定。3.稳定性研究一般应包含研究方案,采用的样本、仪器和试剂信息,数据(如检验结果、温度记录等)及试验结果等。3.1实时稳定性(货架有效期)提交至少三批申报产品在实际储存条件下保存至成品有效期后的实时稳定性研究资料。明确储存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光照)及有效期。3.2使用稳定性提交申报产品实际使用期间稳定性的研究资料,应包括所有组成成分的开封稳定性。适用时提交复溶稳定性、机载稳定性及冻融次数研究资料等。如涉及校准品,还应提交校准频率或校准稳定性研究资料。明确产品使用的温度、湿度条件等。3.3运输稳定性提交申报产品可在特定或者预期的条件下运输的研究资料,应说明产品正确运输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和机械保护等)。同时说明产品的包装方式以及暴露的最差运输条件。注意应考察经过运输条件后实时稳定性。4.阳性判断值研究阳性判断值的确定:提交对申报试剂阴性/灰区/阳性等结果判断的阳性判断值(cut-off,CO)确定的研究资料,包括具体的试验方案、人群样本选择、评价标准、统计学分析和研究数据等。确定阳性判断值使用的样本来源的选择应考虑到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的感染阶段和生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如适用,可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的分析方式来选择确定合理的阳性判断值;如结果存在灰区(equivocalzone),应明确灰区建立的基础。应重点考察对弱阳性样本的区分能力,研究中应包含有统计学意义的弱阳性样本例数。如采用其他方法对阳性判断值进行确认研究,应说明这种方法的合理性。阳性判断值的验证:应搜集采用分布均匀的真实样本对所确定的阳性判断值进行验证。提交阳性判断值所用样本信息列表,至少包括性别、年龄、种族、临床诊断信息、样本来源机构、抗体检测结果等。注意,阳性判断值的验证样本不应与阳性判断值的确定样本以及临床试验样本重复。如果产品适用不同样本类型,需要对所有样本类型进行阳性判断值的验证。5.其他资料5.1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此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抗原、抗体、质控品、参考品等。应提供主要原材料的选择与来源、制备过程、质量控制标准等相关研究资料。如主要原材料为企业自制,应提供其详细制备过程;如主要原材料源于外购,应提供资料包括:选择该原材料的依据及对比筛选试验资料、供应商提供的质量标准、出厂检验报告,以及该原材料到货后的质量检验资料,供应商应固定,不得随意更换。5.1.1新型冠状病毒特异的抗原、抗体病原体特异的抗原、抗体是该类产品的关键原材料。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感染的毒株之间存在的差异尚未明确,因此在选择抗原、抗体原料时,应注重抗原表位的选择,避免毒株间差异造成的假阴性,亦应考虑抗原在其他冠状病毒的表达情况,避免存在交叉反应出现假阳性。抗原、抗体原材料研究资料中应详述该方面的考虑。5.1.1.1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所用特异性抗原首先应详述抗原表位及选择依据,此外应提交抗原来源、制备、筛选、纯化、鉴定及质量标准(外观、蛋白浓度、纯度、分子量、功能性试验等)详细试验资料。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5.1.1.1.1企业自制抗原如为天然抗原,则应对毒株选择、培养、抗原提取、纯化、鉴定等试验过程予以详述。如为重组抗原,则应提交有关特定基因选择、序列信息、克隆构建及转化、抗原表达及纯化、鉴定等详细资料,重组抗原应明确与天然抗原结构的异同。5.1.1.1.2企业外购抗原应详述抗原的名称、抗原生物学来源、供应商名称、提交供应商选择的研究资料及供应商出具的抗原性能指标及检验报告。重组抗原应描述关特定基因选择、序列信息,克隆构建及转化,抗原表达及纯化、鉴定等资料,重组抗原应明确与天然抗原结构的异同。5.1.1.2其他主要原材料除上述主要原材料外,产品中包含的其他主要原材料,如小鼠抗人IgM/IgG单克隆抗体、酶标抗体、胶体金、硝酸纤维素膜、微孔板、样本稀释液等,均应进行选择及验证,并提交相关资料。明确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商和质量控制标准。免疫层析方法学的产品如适用于全血,应介绍血细胞去除方式,并验证去除效果。5.1.2试剂盒质控品/质控线产品应设置合理的质控品/质控线。质控品应至少包含阴性和阳性两个水平。抗体检测试剂阳性质控品可选择临床阳性样本,阴性质控品可选择临床阴性样本或阴性基质等。提交相关原料的来源、选择和性能确认等相关研究资料,明确供应商和质量控制标准。企业应对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如A值)做出明确的范围要求(试验有效性的判断)。5.1.3企业参考品该类产品的企业参考品一般包括阳性参考品、阴性参考品、检出限参考品和重复性参考品。应根据产品性能验证的实际需要设置企业参考品。应提交企业参考品的原料来源、选择、制备、阴阳性及浓度/滴度确认方法或试剂等相关验证资料。企业参考品的基质应与待测样本相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的企业参考品的设置建议如下:5.1.3.1阳性参考品阳性参考品应考虑覆盖不同来源及特征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样本,可选择至少各5份确认为阳性的临床样本,并设置不同滴度水平。5.1.3.2阴性参考品阴性参考品应考虑检测特异性的评价,应纳入正常临床样本、含类风湿因子等干扰因素的样本及其他病原体特异性抗体、抗原阳性样本,建议包括冠状病毒(HKU1、OC43、NL63、229E)、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抗体阳性样本。5.1.3.3检出限参考品可设置临床阳性样本的系列稀释样本,其中应包含检出限水平。5.1.3.4重复性参考品建议包括高、低两个浓度的临床样本,其中一个浓度应为检出限附近的浓度。5.2生产工艺研究资料5.2.1产品基本反应原理介绍。5.2.2生产工艺介绍,可用流程图方式表示,并提交研究资料说明每一步骤生产工艺的研究确定资料。5.2.3包被/标记工艺研究,申请人应考虑如包被/标记液量、浓度、时间、条件等指标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上述指标的最佳组合。5.2.4显色系统、酶作用底物等的介绍以及最适条件研究。(四)临床评价资料该类试剂应通过临床试验路径进行临床评价。临床试验应满足《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1年第72号)的要求,如相关法规、文件有更新,临床试验应符合更新后的要求。下面仅说明该类产品临床试验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临床试验应按要求在三家以上临床试验机构进行,开展临床试验的机构应按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系统备案。采用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与已上市同类产品或临床参考标准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产品临床性能进行确认。1.临床试验设计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临床试验设计与产品预期用途相关,该类产品预期用途一般为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辅助诊断,临床试验为观察性研究。临床试验中可选择与已上市同类产品进行临床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比对,或与临床参考标准进行比较研究。如临床试验选择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与已上市同类产品进行一致性比对,在同类产品选择的过程中应注意产品适用样本类型、检测方法学、检测性能等方面应与试验体外诊断试剂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如临床试验选择与临床参考标准进行比较研究,则临床试验中应选择临床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断标准及疾病进程的判定结果作为对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断标准,临床试验中关于病例的确诊与排除应能够满足上述诊疗方案要求。建议同时参考诊断所用核酸检测结果,以利于抗体检测试剂临床性能的充分评价。2.受试者选择临床试验的入组人群应为产品的预期适用人群,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预期适用于近期(六个月以内)未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或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疑似病例;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联合检测、总抗体检测预期适用于未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及既往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疑似病例。有关“疑似病例”的定义,参照现行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执行。临床试验的入组人群应能够代表产品适用人群的各种类型,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排除病例等。其中确诊病例应包括不同疾病进程的患者(如发病初期、中期、恢复期患者等)。3.临床试验样本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适用的样本类型一般包括血清、血浆、静脉全血、毛细血管全血等,试剂盒样本采集建议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进行。对于不同的样本类型,如临床前研究证实检测性能没有差异(如血清、血浆样本检测性能没有差异),则临床试验中可汇总统计,但应注意临床试验应保证每种样本类型均有试验体外诊断试剂检测阳性与阴性的样本。临床试验中亦可进行两种样本类型的同源比对。如产品适用的不同样本类型差异较大(如:血清与静脉全血、静脉全血与毛细血管全血),建议针对不同样本类型进行同源比对,亦可分别按照临床试验设计与已上市同类产品或临床参考标准进行比对。4.临床试验样本量临床试验过程中建议根据产品性能及相关的统计学参数采用合理的统计模型对最低样本量进行估算。其中临床评价指标的确定应依据该产品前期研究情况。以下针对不同临床试验设计分别进行样本量的建议。4.1与已上市同类产品的比对研究如临床试验采用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与已上市同类产品进行比对的试验设计,建议对比试剂检测阳性样本不少于200例,阴性样本不少于300例。临床试验样本量除需满足上述最低样本量要求外,还应保证入组病例覆盖受试者的各种特征;如针对确诊病例应涵盖疾病感染的各个进程,病毒感染早期、中期病例应分别不应低于所有确诊的25%。4.2与临床参考标准的比对研究如临床试验采用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与临床参考标准进行比对研究。针对确诊病例,试验体外诊断试剂针对不同疾病进程的病例产品临床性能存在差异,为了充分确认产品针对不同疾病进程病例的临床性能,建议每一疾病阶段(早期、中期和后期)病例数不少于70例。早期病例一般指发病0-7天的病例;中期病例一般指发病8-14天病例;后期病例一般指14天以后病例。针对排除病例,排除病例建议不少于300例。4.3不同样本类型样本量要求如申报产品适用于不同样本类型,临床试验需进行不同样本类型的同源比对时,每种样本类型的阳性和阴性样本例数建议均不少于70例。5.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5.1与已上市同类产品比对如临床试验目的为验证申报产品与已上市产品的一致性,统计分析一般以2×2表的形式总结两种分析方法的检测结果,并据此计算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Kappa值等指标及其可信区间。除此之外,还应同时进行假设检验评价两种分析方法的一致性。如产品临床试验采用其他统计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如优效性试验等,应充分说明其合理性。5.2与临床参考方法比对临床试验中针对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排除结论的病例,应以临床诊断标准为对照,以2×2表的形式统计试验体外诊断试剂的总体临床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针对不同病程阶段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临床性能的综合评价指标及各亚组评价指标均应满足临床对此类检测试剂的要求。为评价IgG和IgM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除针对IgG和IgM检测结果进行分别统计外,还应进行两项指标综合评价的统计分析。临床试验中所有不一致结果均应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背景、临床症状、疾病转归等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5.3不同样本类型的统计分析临床试验如涉及确认不同样本类型同源比对的临床性能,统计分析一般以2×2表的形式总结两种样本类型的检测结果,并据此计算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Kappa值等指标及其可信区间。除此之外,还应同时进行假设检验评价两种样本类型检测结果的一致性。6.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认可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应符合《接受医疗器械境外临床试验数据技术指导原则》和《使用体外诊断试剂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提交完整的临床试验方案、报告和伦理审查意见,以及该数据适用于中国患者人群的论证资料、境内外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差异的对比资料和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差异对于临床试验结果影响的论证资料。注册申请人应根据上述临床试验技术审评要求,论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充分性。7.临床评价资料的形式要求申请人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等法规文件要求提交临床评价综述、各机构伦理审查意见、临床试验方案和临床试验小结以及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临床试验数据汇总表作为临床试验小结的附件提交。数据表中应包括检测病例的编号、年龄、性别、样本类型、采集时间、临床诊断背景信息、本产品检测结果、对比试剂检测结果(如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或排除结果等,临床应用的数据集中每一病例编号应能够溯源。鉴于抗体的产生与病原体感染病程密切相关,建议在临床背景信息中详述患者发病时间、症状变化、疾病转归等,为了确认入组病例是否为产品预期适用人群,建议提供病例的疫苗接种情况(具体要求参见附表)。(五)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样稿产品说明书格式应满足《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要求。产品说明书中技术内容应与注册申报资料中的相关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如某些内容引用自参考文献,应以规范格式进行标注,并单独列明文献的相关信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试剂说明书编写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预期用途】产品预期用途的描述应符合现行的疾病防治指南,其临床试验入组病例应能够覆盖产品适用人群。建议产品预期用途包括如下内容:针对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检测试剂,其预期用途为用于体外定性检测近期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或未感染过新冠病毒人群的血清、血浆、静脉全血、毛细血管全血(样本类型根据产品验证与确认情况而定)样本中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抗体;针对新冠病毒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联合检测、总抗体检测,其预期用途为用于体外定性检测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或未感染过新冠病毒人群的血清、血浆、静脉全血、毛细血管全血(样本类型根据产品验证与确认情况而定)样本中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抗体/IgG抗体、总抗体,如针对该预期用途产品为IgM抗体、IgG抗体未在一个注册单元,建议分别在两个产品中明确联合检测的要求。检测结果仅用作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测指标或疑似病例诊断中与核酸检测协同使用,不能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和排除的依据,不适用于一般人群的筛查。检测结果为阳性还需进一步确认,检测结果阴性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性。本试剂盒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建议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测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应符合《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等的要求,做好生物安全工作。该产品仅限医疗机构使用。2.【样本要求】重点明确以下内容:2.1样本采集:明确采集时间、采集顺序、采集量等,是否受临床症状、用药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说明采集方法及样本类型,对于血浆、全血样本,应注明对抗凝剂的要求。2.2干扰物的影响:明确常见干扰物对实验结果是否产生影响,明确可接受的最大干扰物浓度。2.3样本处理及保存:样本处理方法、保存条件(如冷藏、冷冻等)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的保存时限和运输条件等。冷藏、冷冻样本检测前是否需要恢复室温,冷冻样本的冻融次数限制等。2.4应包括样本应采用的灭活方式,采用该方式的依据,以及灭活需要的时间等。3.【检验方法】详细说明试验操作的各个步骤:3.1实验环境:实验室的温度、湿度要求,检测试剂及样本的复温要求等。3.2试剂配制方法,试剂开封后使用方法等。3.3高浓度样本稀释的方法。3.4试验条件:操作步骤、温度、时间、仪器波长等。3.5质量控制:操作步骤,质控结果的要求(试验有效性的判断),质控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处理方式。3.6对于胶体金法检测试剂可以图示形式显示正确的检验操作方法、程序等。特别注意应强调操作温度及湿度条件、读取结果的时间。3.7特别说明检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阳性判断值】建议将阳性判断值确定与验证的方法,采用的样本及例数总结至该项下。5.【检验结果的解释】结合质控线/对照品/质控品/校准品以及样本的检测结果,对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组合及相应的解释进行详述。对于胶体金法检测试剂可采用图示形式显示检测结果。检验结果的解释应以阳性判断值的研究结论为依据。如有适用的临床诊疗指南,则应在此项下引用,相应检验结果的解释应符合相关指南的要求。如有灰区判定,详细说明灰区样本的处理方法。6.【检验方法的局限性】综合产品的预期用途、临床背景、检测方法及适用范围等信息,对可能出现的局限性进行相关说明,建议包括以下内容:6.1本产品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不应作为临床诊治的唯一依据,对患者的临床管理应结合其症状/体征、病史、其他实验室检测(尤其是病原学检测)、治疗反应及流行病学等信息综合考虑。6.2不合理的样本采集、转运、处理及不当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环境均有可能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6.3根据机体被病毒感染后产生抗体的基础理论,特异性IgM抗体产生较早,持续时间较短;IgG抗体产生较晚,持续时间较IgM抗体长。另外,由于病毒感染到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需经一定时间、抗体的强度存在个体差异,与感染抗原的量及抗原的抗原性强度相关。所以应将IgM抗体检测结果、IgG抗体检测结果、采样时间、临床指征及出现时间等综合考虑。抗体检测阳性者也应结合其他临床指征综合判断。6.4感染初期,抗体可能未产生或者产生水平低于产品检出限,而产生阴性结果。检测阴性不能排除急性感染,对于可疑的样本建议进行病原学检测,或至少间隔7天再次检测。6.5评价血清学检测结果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程、基础状况以及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如:免疫功能低下、缺陷或免疫功能受抑制的人群、产生抗体能力较低的婴幼儿,可能不产生或产生低滴度的抗体,其血清学抗体检测的参考价值有限,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医学解释。6.6新冠病毒特异性IgG检测不适用于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6.7注射过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群,其抗体水平可能为阳性,其IgM、IgG抗体检测的参考价值有限,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医学解释。6.8新冠病毒抗体检测的结果不能用于评估人体是否已经对新冠病毒肺炎具备免疫力,特别是不能用于评估新冠病毒疫苗的作用和功效。6.9在近几个月内接受过输血或其他血液制品治疗的人群,对其阳性检测结果的分析应慎重。6.10该产品为定性分析产品,结果并不能准确反映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IgG抗体的滴度。6.11其他需要说明的局限性等。7.【产品性能指标】简述以下性能指标:7.1国家标准品和企业参考品符合率。7.2检出限:简要介绍评价方法、所用样本情况以及评价结果。7.3对包容性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7.4对精密度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7.5分析特异性7.5.1交叉反应:详述交叉反应验证的病原体种类,及有/无交叉反应的浓度水平。7.5.2干扰试验:说明验证的干扰物质种类及有/无干扰反应的浓度水平。7.6临床试验:简要介绍试验方法、受试者及样本、试验结果和结论等。8.【注意事项】8.1本产品仅用于体外诊断。8.2明确本试剂盒所采用的生物学来源的组分,虽经灭活,但不能保证其不具有潜在传染性,需要严格按照生物安全有关规定操作,遵循实验室操作的常规规定。所有样品、洗涤液(如适用)和各种废弃物均应按污染物处理。8.3试剂操作的注意事项,如是否需要平衡至室温再使用,是否需要摇匀等。不同批号的试剂是否可以混用。8.4有关实验操作、样本保存及处理等其他注意事项。三、参考文献1.《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Z].2.《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21年第122号)[Z].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Z].2022-03-15.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Z].2021-05-14.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Z].2021-03-29.附表临床试验数据汇总表受试者编号年龄性别样本类型确诊/排除结果临床诊断背景信息试验体外诊断试剂检测结果对比试剂检测结果(如适用)核酸检测结果发病日期采样日期疫苗接种情况备注:a)原则上每个病例均应明确确诊/排除结果,如有核酸检测为阴性且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无法排除的病例应在确诊/排除结果一栏特别注明。b)确诊病例应明确采样时间点的病程阶段:初期、中期或治疗后期/恢复期等。c)受试者编号应唯一可溯源。d)疫苗接种情况为病例是否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日期与采样日期的间隔。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提供参考。本指导原则是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的一般要求,注册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本指导原则是对注册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也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和验证资料,相关人员应在遵循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一、适用范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60~140nm。具有5个必需基因,分别针对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4种结构蛋白及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RdRp)。核蛋白(N)包裹RNA基因组构成核衣壳,外面围绕着病毒包膜(E),病毒包膜包埋有基质蛋白(M)和刺突蛋白(S)等蛋白。实验室检查包括一般检查,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病原学检查又包括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原理,对鼻拭子、咽拭子、鼻咽拭子等上呼吸道样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进行体外定性的检测试剂。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注册申请和变更注册申请的情形。本指导原则仅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撰写,其他未尽事宜应当符合《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21年第122号)等相关法规要求。二、注册审查要点(一)监管信息1.产品名称及分类编码产品名称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如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分类规则》,该产品按照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管理,分类编码为6840。2.其他信息还包括产品列表、关联文件、申报前与监管机构的联系情况和沟通记录以及符合性声明等文件。(二)综述资料综述资料主要包括概述、产品描述、预期用途、申报产品上市历史及其他需说明的内容。其中,产品描述中应详述检测原理、产品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与同类和/或前代产品的比较等。与同类和/或前代产品的比较,应着重从方法学、检验原理、产品主要性能等方面详细说明申报产品与目前市场上已获批同类产品之间的主要区别。(三)非临床资料1.产品技术要求及检验报告1.1产品技术要求注册申请人应当在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根据产品研制、前期评价等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产品特性按照《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2022年第8号)的要求编写。该类产品作为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应当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以及生产工艺要求。如有适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应不低于相应的要求。1.2产品检验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已有国家标准品,技术要求中应体现国家标准品的相关要求,并使用国家标准品对三批产品进行检验。2.分析性能研究注册申请人应采用在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环境下生产的试剂盒进行所有分析性能研究,提交具体研究方法、试验方案、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如申报产品适用不同的机型,需要提交在不同机型上进行评估的资料。如申报产品包含不同的包装规格,需要对各包装规格进行分析或验证。对于不同的样本类型应分别提交相应的分析性能评估资料。配套的不同保存液或裂解液至少应进行检出限、精密度、包容性、干扰研究。分析性能评估所用样本的基本信息均需明确,例如样本来源、样本类型、采集和处理方式、稀释方式、定值过程及数据等。研究中采用的新型冠状病毒样本,应采用合理方法对样本进行标定,包括拷贝数、Ct值、TCID50值等。分析性能评估用样本应为真实样本或病毒培养物,如需稀释应采用阴性基质进行稀释。建议着重对以下分析性能进行研究:2.1样本稳定性应充分考虑实际使用过程中样本采集、处理、运输及保存等各个阶段的条件,对不同类型样本的稳定性分别进行评价并提交研究资料。内容包括建议的保存条件、保存液、裂解液和运输条件(如涉及)等。如样本采集后需加入保存液、裂解液等,应同时对处理后的样本进行样本稳定性的研究。建议对不同的灭活方式进行验证。2.2适用的样本类型列明产品适用的样本类型。2.3精密度应对精密度指标,如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等的评价标准做出合理要求。应考虑运行、时间、操作者、仪器、试剂批次和地点等影响精密度的条件,设计合理的精密度试验方案进行评价。设定合理的精密度评价周期,例如:为期至少20天的检测,具体方案可参考性能评价相关文件进行。用于精密度评价的临床样本应至少包含3个水平:阴性样本、临界阳性样本、(中或强)阳性样本,并根据产品特性设定适当的精密度要求:①阴性样本:待测物浓度低于检出限或为零浓度,阴性检出率应为100%(n≥20)。②临界阳性样本:待测物浓度略高于试剂盒的检出限,阳性检出率应≥95%(n≥20)。③中/强阳性样本:待测物浓度呈中度到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00%且CV≤15%(n≥20),或条带结果显色均一。2.4包容性使用具有时间和区域特征性的不同来源的至少10例样本进行验证,验证内容应包括重复性、检出限等,提供样本及浓度的确认方法、试验数据。样本应覆盖目前国内变异株的常见类型,以考察对不同变异株的检出能力。2.5检出限2.5.1检出限的确定建议对病毒进行梯度稀释后研究确定检出限,每个梯度的病毒稀释液重复3~5份,每份稀释液重复检测不少于20次,将具有95%阳性检出率的病毒水平作为检出限。应分别选择不同来源具有代表性的3个样本进行检出限的确定。2.5.2检出限的验证选择具有时间和区域特征性的至少3个样本(与检出限确定不同样本)在检出限浓度水平进行验证,应达到95%阳性检出率。应提供详细的病毒滴度的确定方法,同时应详细描述病毒样本的确认方法及验证结果。2.6分析特异性2.6.1交叉反应验证地方性人类冠状病毒(HKU1,OC43,NL63和229E);SARS冠状病毒、MERS冠状病毒。H1N1(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H3N2、H5N1、H7N9,乙型流感Yamagata、Victoria,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鼻病毒A、B、C组,腺病毒1、2、3、4、5、7、55型,肠病毒A、B、C、D组,EB病毒、麻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腮腺炎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偏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结核分枝杆菌、白色念珠菌。验证不少于20份正常人样本。除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可采用重组蛋白外,各病原体均应采用临床样本或培养物进行验证。提供所有用于交叉反应验证的病原体样本的来源、阴阳性、种属/型别和浓度/滴度确认等试验资料。建议在病原体的医学相关水平进行交叉反应的验证,如病毒浓度为105pfu/mL或更高。2.6.2内源/外源物质干扰建议在每种干扰物质的潜在最大浓度(“最差条件”)条件下进行评价,在病毒抗原临界阳性水平进行干扰试验验证。表1用于干扰试验的物质物质活性成分粘蛋白纯化粘蛋白血液/抗病毒药物α-干扰素、扎那米韦、利巴韦林、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抗生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全身性抗菌药妥布霉素过敏性症状缓解药物盐酸组胺鼻腔喷雾剂或滴鼻剂苯福林、羟甲唑啉、氯化钠(含防腐剂)鼻用皮肤类固醇倍氯美松、地塞米松、氟尼缩松、曲安奈德、布地奈德、莫米松、氟替卡松2.7高剂量钩状效应应评估高剂量钩状效应并提交研究资料。2.8提供企业参考品验证资料:根据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中的企业参考品设置情况,采用三批产品对企业参考品进行检验并提供详细的试验数据。2.9反应体系2.9.1反应条件确定:注册申请人应考虑反应时间、判读时间、反应温度、洗涤液体积和洗涤次数(如涉及)等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上述条件的最佳组合。2.9.2反应体系中样本加样方式及加样量确定: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加样方式及加样量。如样本需采取稀释或其他必要的方法进行处理后方可用于最终检测,还应对样本稀释液及其用量、其他必要的处理方法等进行研究。2.9.3采样拭子及样本保存液的选择:对拭子头和拭子杆的材质要求。明确保存液或裂解液的成分、浓度、使用量的要求等。3.稳定性研究资料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实时稳定性(有效期)、开瓶(开封)稳定性、高温加速破坏稳定性、运输稳定性等,注册申请人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稳定性研究方案。稳定性研究资料应包括研究方法的确定依据、具体的实施方案、详细的研究数据以及结论。对于实时稳定性研究,应提供至少三批样品在实际储存条件下保存至成品有效期后的研究资料。4.阳性判断值研究提交对申报试剂阴性/灰区/阳性等结果判断的阳性判断值(cut-off,CO)确定的研究资料,包括具体的试验方案、人群及受试者样本选择、评价标准、统计学分析和研究数据等。建立阳性判断值使用的样本来源的选择应考虑到不同的地理区域、不同的感染阶段和生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产品适用不同样本类型,需要对所有样本类型进行阳性判断值的验证。如适用,可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的分析方式来选择确定合理的阳性判断值;如结果存在灰区(equivocalzone),应明确灰区建立的基础。如采用其他方法对阳性判断值进行确认研究,应说明这种方法的合理性。5.其他资料5.1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此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抗体、质控品(线)、参考品等。应提供主要原材料的选择与来源、制备过程、质量控制标准等相关研究资料。如主要原材料为企业自制,应提供其详细制备过程;如主要原材料源于外购,应提供资料包括:选择该原材料的依据及对比筛选试验资料、供应商提供的质量标准、出厂检验报告,以及该原材料到货后的质量检验资料,供应商应固定,不得随意更换。5.1.1新型冠状病毒特异的抗体病原体特异的抗体是该类产品的关键原材料。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感染的毒株之间存在的差异尚未明确,因此在选择抗体原料时,应注重结合表位的选择,避免毒株间差异造成的假阴性,亦应考虑抗原在其他冠状病毒的表达情况,避免存在交叉反应出现假阳性。原材料研究资料中应详述该方面的考虑。首先应详述抗体所针对的抗原表位、抗体制备所用免疫原以及确定该抗体作为主要原材料的依据,此外应提交抗体来源、制备、筛选、鉴定及质量标准(外观、蛋白浓度、纯度、分子量、效价、功能性试验等)等详细试验资料。自制抗体,如使用天然抗原作为免疫原,应提供该天然抗原的来源;如使用重组抗原或其他人工合成抗原作为免疫原,应提供相应的核酸或者蛋白序列信息。针对抗体的制备、鉴定等过程,应提交详细的研究资料和工艺稳定性验证资料。外购抗体,应详述抗体的名称及生物学来源,供应商名称;提交供应商选择的研究资料及供应商出具的抗体性能指标及检验报告。5.1.2其他主要原材料除上述主要原材料外,产品中包含的其他主要原材料,如二级抗体、胶体金、发光物、硝酸纤维素膜、微孔板、样本稀释液、提取液等,均应进行选择及验证,并提交相关资料。明确供应商和质量控制标准。5.1.3试剂盒质控品/质控线产品应设置合理的质控品/质控线。质控品应至少包含阴性和阳性两个水平。提交相关原料的来源、选择和性能确认等相关研究资料,明确供应商和质量控制标准。注册申请人应对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做出明确的范围要求(试验有效性的判断)。5.1.4企业参考品该类产品的企业参考品一般包括阳性参考品、阴性参考品、检出限参考品和重复性参考品。应根据产品性能验证的实际需要设置企业参考品。应提交企业参考品的原料来源、选择、制备、阴阳性及浓度/滴度确认方法或试剂等相关验证资料。企业参考品应采用临床样本,或者使用病毒培养液加入阴性基质。企业参考品的设置建议如下:5.1.4.1阳性参考品阳性参考品应考虑覆盖不同来源及特征的样本,可选择至少各5份确认为阳性的样本,并设置不同滴度水平。5.1.4.2阴性参考品阴性参考品应考虑检测特异性的评价,建议包括冠状病毒(HKU1、OC43、NL63、229E)、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抗原阳性样本。5.1.4.3检出限参考品可设置系列稀释样本,其中应包含检出限水平。5.1.4.4重复性参考品建议包括高、低两个浓度的样本,其中一个浓度应为检出限附近的浓度。5.2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5.2.1产品基本反应原理介绍。5.2.2生产工艺介绍,可用流程图方式表示,并简要说明主要生产工艺的确定依据。5.2.3包被/标记工艺研究,注册申请人应考虑如包被/标记液量、浓度、时间、条件等指标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上述指标的最佳组合。5.2.4显色系统、酶作用底物等的介绍以及最适条件研究。(四)临床评价资料该类试剂应通过临床试验路径进行临床评价。临床试验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1年第72号)的要求,如相关法规、文件有更新,临床试验应符合更新后的要求。下面仅说明该类产品临床试验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1.产品临床性能评价1.1试验方法采用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与已上市、灵敏度较高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进行对比试验的方法,对产品临床性能进行评价。考虑到产品可能的适用人群和使用场景,试验体外诊断试剂检测可由经专业培训的实验室人员操作,或者由非专业使用者进行检测。如试验体外诊断试剂检测由非专业使用者进行检测,为了实现盲法操作,避免因受试者已经知晓自身的感染状态而引入偏倚,临床试验应按照方案要求顺序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疑似病例,不应纳入已知感染状态的受试者。样本量应根据筛选人群发病率进行适当的统计学估算,最终入组受试者中阳性例数应满足最低要求。这种试验方法主要适用于人群发病率较高时的情形。如试验体外诊断试剂由经专业培训的实验室人员检测,则为了充分评价试验体外诊断试剂对于所有目标人群及使用场景的适用性,还应同时选取一定量受试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非专业使用者检测与经专业培训的实验室人员检测的对比试验。非专业使用者检测时除了产品说明书等生产企业提供的必要信息外不应接受任何形式的培训和指导。对比试验中,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与对比试剂应尽量针对同一份样本或同步采集的相同样本类型(采样顺序应随机)样本进行检测。若尚无相同样本类型核酸检测试剂批准上市,也可选择适合的同源样本,如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样本进行对比试剂检测。应对对比试剂的选择进行充分论述,特别是对比试剂灵敏度能否满足评价要求、试验体外诊断试剂与对比试剂的可比性等,应进行充分讨论。对比试剂检测过程应符合该产品说明书要求。1.2受试者选择临床试验的入组人群应来自产品的预期适用人群。根据前期研究数据,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主要适用于急性感染期患者,建议为出现症状后7天之内的患者。临床试验方案中应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明确受试者入组标准,并说明依据。入组受试者应能够代表产品适用人群的各种情形,例如:应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受试者;阳性病例应包括不同病毒载量(根据同步核酸检测结果确定)的病例,以及出现症状不同时间(1~7天)的病例;阴性病例应包括有疑似症状的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临床试验中需要进行非专业使用者检测操作的受试者应为无医学或实验室检验相关专业背景、且不具有任何体外诊断试剂操作经验、符合产品预期适用范围的人,并能够代表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水平、不同专业背景人群。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初中或初中以下教育水平的受试者应占有一定的比例。1.3样本量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对比试验,根据已有研究数据进行初步估算,建议对比试剂(核酸检测试剂)检测阳性样本不少于200例,阴性样本不少于300例。为了对产品临床性能进行充分评价,阳性样本中,不同病毒载量样本(依据对比试剂检测结果确定)应分别具有足够的样本量:以核酸检测试剂阳性判断值Ct≤38为例,建议Ct值≤30的阳性样本例数不低于170例,Ct值>30的阳性样本例数不低于30例。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非专业使用者检测与经专业培训的实验室人员检测的对比试验,建议纳入至少70例抗原阳性受试者,70例抗原阴性受试者,应尽可能纳入尚未确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状态的疑似病例。当人群发病率维持较低水平时,根据临床试验需要,阳性受试者可以视情形纳入已知感染状态的受试者。如果试验体外诊断试剂同时适用于多种上呼吸道样本类型,则每种样本类型应分别具有一定数量的阳性和阴性样本,建议均不少于70例。除上呼吸道样本之外,如试验体外诊断试剂还适用于其他样本类型,建议针对样本类型的适用性进行充分的论证与临床研究,相关样本类型的样本量应进行合理的统计学估算。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中样本采集和处理方式是影响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应在非临床研究中进行充分评价,并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严格遵循说明书要求。如试验体外诊断试剂同时适用于多种反应体系(包括不同样本保存液等),且经非临床研究证明,分析性能没有差异,可选择典型的反应体系进行临床试验;如非临床研究证明,分析性能存在差异,则应针对不同的反应体系分别进行临床试验,并分别计算样本量。1.4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试验应在不少于3家(含3家)、具备相应条件且按照规定备案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开展。1.5临床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应对入组人群进行人口学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和临床诊断背景信息等。临床试验结果一般以2×2表的形式进行总结,并据此计算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及其95%置信区间。同时应针对不同病毒载量(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和不同样本类型等进行分层分析。临床试验中所有不一致结果均应结合患者同步临床诊断结果或其他检测试剂检测结果等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2.可用性评价可用性评价的目的在于确认说明书易读性以及非专业使用者按照说明书完成全部检测流程的能力。入组人群应参考“1.2中受试者选择”中的相关要求,总例数建议不少于30例,无需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阳性病例。可用性评价中由非专业使用者按照说明书要求完成采样、检测、结果解读等全部过程,整个过程由一位专业人员观察并记录,记录内容应至少包括主要的质控点,例如样本采集方式是否正确、样本量是否充足、是否可能发生样本污染、检测过程是否正确、结果判读是否正确等,特别是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难,应详细记录,并给出总体可用性评价。上述过程完成后,受试者应填写统一的问卷,以评价说明书的易读性,包括样本采集、检测过程及结果判读等各个方面,并对产品说明书易读性进行总体评价。3.结果判读能力评价所有参与可用性评价的受试者应针对各种类型检测结果进行判读(应为检测后的检测实物,可以使用模拟样本获得检测结果),供判读的结果应包括阳性、弱阳性、阴性、无效结果,评价受试者的判读正确率。4.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认可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应符合《接受医疗器械境外临床试验数据技术指导原则》和《使用体外诊断试剂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提交完整的临床试验方案、报告和伦理审查意见,以及该数据适用于中国患者人群的论证资料、境内外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差异的对比资料和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差异对于临床试验结果影响的论证资料。注册申请人应根据上述临床试验技术审评要求,论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充分性。有关可用性评价和结果判读能力评价应在境内完成。5.临床评价资料的形式要求申请人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2021年第122号)等法规文件要求提交临床评价综述、各机构伦理审查意见、临床试验方案、临床试验小结以及临床试验报告。资料内容及格式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其中临床试验数据库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数据递交要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临床试验数据汇总表作为临床试验小结的附件提交。数据表中应包括检测病例的编号、年龄、性别、样本类型、患者发病时间、样本采集时间、临床诊断背景信息、试验体外诊断试剂检测结果、对比试剂检测结果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或排除结果等。(五)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样稿产品说明书格式应满足《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要求。产品说明书的所有内容均应与注册申请人提交的注册申报资料的相关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如某些内容引用自参考文献,则应以规范格式对此内容进行标注,并单独列明参考文献的相关信息。产品说明书编写建议参考附件中的模板。1.【预期用途】本产品用于体外定性检测XX样本(根据具体情况描述)中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XX抗原(根据实际情况描述)。适用人群参照《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本产品不能单独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阳性结果仅表明样本中可能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特定抗原,应结合核酸检测结果判断感染状态。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也不得单独作为作出治疗和疾病管理决定的依据。有相应临床症状的疑似患者抗原检测不管是阳性还是阴性,均应进行进一步的核酸检测。检测阳性受试者应遵循当地疫情防控政策进行报告和隔离,并寻求相应的医疗帮助;检测阴性受试者应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必要时采用核酸检测进行确认。产品使用环境应遵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等国家相关规定。2.【检验原理】描述试剂盒的技术原理,可结合图示进行说明。3.【主要组成成分】3.1详细说明试剂盒内各组分的名称、数量、成分、浓度等信息,如含有生物源性物质,应说明其(生物学)来源、活性及其他特性;对于胶体金、荧光免疫层析法等试剂应描述试剂条/卡结构组成。说明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分是否可以互换。3.2试剂盒中不包含但对该项检测必需的组分,应列出相关试剂的生产企业、产品名称以及注册证号等信息。4.【储存条件及有效期】说明试剂盒的效期稳定性、开封稳定性等,应标明具体的储存条件及效期,明确温湿度要求。5.【适用仪器】(如适用)注明所有适用的仪器型号,并提供与仪器有关的重要信息以指导用户操作。酶标仪应明确波长要求。6.【样本要求】说明对样本采集、处理、保存等方面的要求,包括采样要求、采集器的要求、离心条件、运送条件、保存条件及效期、冻融要求、预处理方法等,相关内容应经过前期验证。7.【检验方法】7.1试验环境:检测试剂及样本的复温要求等。7.2试剂配制方法,试剂开封后使用方法等。7.3样本稀释的方法。7.4试验条件:操作步骤、温度、时间、仪器条件等。7.5质量控制:操作步骤,质控结果的要求(试验有效性的判断),质控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处理方式。7.6可采用图示形式显示正确的检验操作方法、程序及注意事项等。特别注意应强调操作温度及湿度条件、读取结果的时间。7.7特别说明检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8.【阳性判断值】(如适用)明确阳性判断值,简要描述阳性判断值确定的试验方法。9.【检验结果的解释】描述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或计算方法,如有灰区判定,应详细说明灰区样本的处理方法。建议可采用图示形式描述结果判读方法(例如胶体金、荧光免疫层析法等试剂)。10.【检验方法的局限性】综合产品的预期用途、临床背景、检测方法及适用范围等信息,对可能出现的局限性进行相关说明。例如:10.1本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对患者的临床诊治应结合其症状/体征、病史、其他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反应等情况综合考虑。10.2有关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分析如果样本在运输、处理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则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试验过程中使用的耗材、设备等受污染,则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10.3有关假阴性结果的可能性分析不合理的样本采集、转运、储存及处理、样本中病原体含量过低均有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该病原体的突变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11.【产品性能指标】简述以下性能指标:11.1国家标准品和企业参考品符合情况。11.2检出限:简要介绍评价方法、所用病毒株或样本情况以及评价结果。11.3对包容性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11.4对精密度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11.5分析特异性11.5.1交叉反应:详述交叉反应验证的病原体种类,及有/无交叉反应的浓度水平。11.5.2干扰物质:说明验证的干扰物质种类及有/无干扰反应的浓度水平。11.6钩状(HOOK)效应:对高剂量钩状效应的验证情况进行总结。11.7临床试验:简要介绍试验方法、受试者及样本、试验结果和结论等。12.【注意事项】有关试验操作、样本保存及处理等注意事项。三、参考文献1.《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Z].2.《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21年第122号)[Z].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Z].2022-03-15.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Z].2021-05-14.附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XXXX法)说明书【产品名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XXXX法)【包装规格】根据实际情况描述【预期用途】本产品用于体外定性检测XX样本(根据具体情况描述)中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XX抗原(根据实际情况描述)。适用人群参照《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本产品不能单独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阳性结果仅表明样本中可能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特定抗原,应结合核酸检测结果判断感染状态。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也不得单独作为作出治疗和疾病管理决定的依据。有相应临床症状的疑似患者抗原检测不管是阳性还是阴性,均应进行进一步的核酸检测。检测阳性受试者应遵循当地疫情防控政策进行报告和隔离,并寻求相应的医疗帮助;检测阴性受试者应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必要时采用核酸检测进行确认。产品使用环境应遵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等国家相关规定。【检验原理】根据实际情况描述【主要组成成分】根据实际情况描述【储存条件及有效期】根据实际情况描述【适用仪器】(如适用)根据实际情况描述【样本要求】列出适用的样本类型,并详细描述采样方法、配套的采样器、样本处理、样本保存方法等。写明有关采样的详细步骤,例如:鼻咽拭子:采样人员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一手执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血。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应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将拭子头浸入与检测试纸条配套的含保存液的采样容器中。口咽拭子: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并发“啊”音,露出两侧咽扁桃体,将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者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将拭子头浸入检测试纸条配套的含保存液的采样容器中。鼻拭子:样本采集时,先用卫生纸擤去鼻涕,小心拆开鼻拭子外包装,避免手部接触拭子头。随后头部微仰,一手执拭子尾部贴一侧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1-1.5厘米(对于年龄2-14岁受试者,深入1厘米)后贴鼻腔旋转至少4圈(停留时间不少于15秒),随后使用同一拭子对另一鼻腔重复相同操作。将拭子头浸入检测试纸条配套的含保存液的采样容器中。配清晰的采样图示。注意:采样规范性会对检测结果有影响,建议采样人员应是专业人员、或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和培训的人员。一次性采样拭子只能搭配同一人份的样本保存液使用,并且仅可用于采集同一人的样本,禁止混用。采样过程中应避免采样拭子被污染,采样后应立即检测。【检验方法】检测前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详细描述检测过程,包括检测前准备、上样、检测、结果读取、仪器操作方法(如有)、废弃物处理等。从试剂准备开始至检测结束废弃物处理。配清晰检测图示。写明有关检验方法的注意事项,例如:1.根据试剂说明书,将采集样本后的拭子立即置于采样管中,拭子头应在保存液中旋转混匀至少30秒,同时用手隔着采样管外壁挤压拭子头至少5次,确保样本充分洗脱于采样管中。2.用手隔着采样管外壁将拭子头液体挤干后,将拭子弃去,采样管盖盖后,将液体垂直滴入检测卡样本孔中。3.如果向测试卡中添加的溶液太少,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或无效的结果。4.请勿在光线昏暗处判读。5.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判读结果,少于或者超过该时间判读可能导致错误结果。6.使用后的试剂和样本等废弃物应妥善处理。所有使用后的采样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装入密封袋,按照《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中的规定处理。【阳性判断值】(如适用)根据实际情况描述【检验结果的解释】根据实际情况描述,例如:阳性:两条红色或紫色条带出现。一条位于检测区(T)内,另一条位于质控区(C)内。检测区(T)条带颜色可深可浅,均为阳性结果。阴性:仅质控区(C)出现一条红色或紫色条带,检测区(T)内无条带出现。无效:质控区(C)未出现红色或紫色条带,无论检测区(T)是否出现条带。表明结果无效,需重新取试纸条重测。配清晰的结果图示。阳性结果表示:样本中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怀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请立即上报并按防控规定隔离、就诊。阴性结果表示:样本中没有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抗原,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应按照当地疫情防控政策进行后续处置,必要时建议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检验方法的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描述,例如:1.本试剂为定性体外诊断试剂,供辅助诊断用。检测结果仅用于临床辅助诊断,不是临床诊断的唯一依据,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其它检测指标综合判定。2.本试剂仅用于定性检测人XX样本中存在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3.阳性结果仅表明可能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抗原,不能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唯一判断标准。4.阴性结果并不能完全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水平过低还不能被本试剂盒检测出来,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假阴性结果。5.可能由于技术上或步骤上的操作不当、样本被污染、干扰检测的药物的存在导致不一致或错误的结果。6.样本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对病毒检测有比较大的影响,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产品性能指标】根据实际情况总结【注意事项】根据实际情况描述,例如:1.本试剂仅用于体外检测,试验前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2.本试剂为一次性使用体外诊断试剂,请勿重复使用。3.本试剂必需在有效期内使用。4.应按说明书严格进行操作,请勿混合使用不同批次的检测卡和样本保存液等。5.操作失误或样本量过少都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6.如果检测卡的塑料包装袋损坏,请不要使用该产品。7.请勿吸入样本保存液。8.铝箔袋内有干燥剂,不得内服。9.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储存。10.样本保存液中的试剂含有少量防腐剂,可能对皮肤和眼睛造成刺激。如果该溶液接触到皮肤或眼睛,用大量的水清洗/冲洗。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应求医/就诊。操作时应注意做好安全措施,使用前后清洗或消毒双手等。【标识的解释】【参考文献】【基本信息】【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产品技术要求编号】【说明书核准及修改日期】1.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docx2.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docx3.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注册审查指导原则.docx
  • 重磅!《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专家共识(2022)》发布!
    中国医院协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专业委员会通信作者:徐英春1,2,胡继红3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1检验科2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3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北京医院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项目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1-I2M-1-038)文章来源:协和医学杂志, 2022,13(3):402-411.独家访谈:徐英春教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一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自2019年12月疫情暴发以来,截至目前仍在全球广泛流行,疫情防控工作任重道远。SARS-CoV-2实验室检测可为疫情防控方案的制订提供重要参考,其中核酸检测阳性是SARS-CoV-2感染者的确诊依据[1]。为进一步优化SARS-CoV-2检测策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3月10日印发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2],决定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以提高SARS-CoV-2感染者“早发现”的能力[3]。全球范围内,SARS-CoV-2抗原快速检测已获得广泛认可,截至2022年4月7日,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批准23款抗原快速检测试剂[4],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使用清单(EUL)[5]、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EUA)[6]及欧盟(CE)认证[7]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分别有5款、48款和203款。基于目前实验室检测SARS-CoV-2积累的经验和常见问题,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中国医院协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专家共识(2022)》。本共识明确了目前SARS-CoV-2抗原快速检测方法的性能特点,可为不同场景下的快速抗原检测应用、结果解读及处置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疫情防控中抗原快速检测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共识核心意见(1) SARS-CoV-2抗原检测主要靶标为N蛋白,以保证较高的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和对病毒变异株较高的包容性(共识度:100%)。(2) 抗原快速检测主要采用免疫层析技术(共识度:100%)。(3) 抗原检测特异性较高,敏感性受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采样时机、样本类型、样本处理技术、样本病毒载量、病毒变异情况和检测试剂盒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共识度:100%)。(4) 抗原检测方法主要推荐用于发病早期、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共识度:100%)。(5) 抗原检测主要适用标本类型为鼻腔拭子、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等(共识度:100%)。(6) 抗原、核酸和抗体检测结果解读及处置建议,根据被测者临床症状、疫苗接种史及接触史不同而采取不同措施(共识度:98.63%)。(7) 对于疑似病例,抗原检测结果无论阳性或阴性,均应进行核酸检测确认(共识度:98.63%)。(8) 抗原检测推荐在高风险、高流行区域人群中应用,一般人群不建议进行抗原检测(共识度:94.52%)。(9) 抗原检测主要适用场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有症状人员、隔离观察人员、有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等(共识度:98.63%)。(10) 抗原检测其他适用场景:高风险工作人员监测,封闭/半封闭场所人员监测,疫情流行期间发热门诊、急诊聚集患者快速分流管理等(共识度:98.63%)。(11) 抗原检测应选择经NMPA审批的试剂盒,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共识度:100%)。(12) 医疗机构开展抗原检测应进行试剂性能评价和质量控制(共识度:100%)。(13) 建议对抗原自测流程及结果进行有效管理,以保障检测的准确性和对疫情的及时监控(共识度:100%)。1 共识形成方法本共识由中国医院协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专业委员会发起,共识专家组由专委会委员及其推荐的相关领域专家共同组成,并通过共识形成会议法达成共识意见[8]。2022年2月专家组召开线上会议就SARS-CoV-2抗原快速检测主题拟订关键性问题和提纲,并进行任务分工,组建共识撰写组、编审组、外审组和秘书组,成员来自医学检验、临床医学、感染控制、公共卫生及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等领域的相关专家。共识撰写组以“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antigen”“SARS-CoV-2 antigen”“coronavirus disease 2019”和“COVID-19”为关键词,检索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Rxi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的中、英文文献,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NMPA、WHO、FDA、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ECDC)及国内外学术组织现行的感染控制、生物安全相关标准、指南和共识等,经去重处理及阅读摘要和/或全文,最终纳入符合本共识主题的文献45篇。2022年3月至4月,撰写组经多次会议讨论及反复修订,统一意见后形成共识草案,然后由编审组专家对草案进行函审并提出书面意见,共收到函审意见407条(含重复意见),全部意见经撰写组逐条讨论确认,采纳其中的284条,草案修订后再次提交外审组专家审核。共形成13条共识核心意见,由撰写组、编审组和外审组专家进行“背对背”无记名投票,投票等级分为:a)完全同意;b)基本同意;c)不确定;d)不太同意;e)完全不同意。如a、b、c、d中任一项票数超过50%,或a+b、c+d票数超过70%,即视为达成共识;其余情况均视为未达成共识,相关意见进入下一轮投票。以a+b或d+e票数占回收有效票数的百分比,作为共识意见的专家共识度[9]。限于目前对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检测的认知程度及参与共识编写人员的专业背景,本共识的制订可能存在局限性。2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及主要性能2.1 技术原理抗原检测是指应用特异性抗体直接对样本中的病原体抗原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可作为发病早期是否感染的直接证据。SARS-CoV-2的主要结构蛋白包括核衣壳蛋白(N)、刺突蛋白(S)、胞膜蛋白(E)和囊膜蛋白(M),部分研究表明SARS-CoV-2存在血凝素酯酶蛋白(HE),但目前仍存在争议[10-11]。SARS-CoV-2抗原检测的主要靶标是N蛋白,极少数针对S蛋白[12]。N蛋白是SARS-CoV-2的核心成分,其与病毒基因组RNA结合后将RNA包装为核糖核蛋白(RNP)复合体。由于N蛋白合成数量多,具有多个特异性抗原决定簇且稳定性高,因此N蛋白是理想的抗原检测靶标,具有较高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13-14]。S蛋白由S1、S2两个功能亚基组成,其中S1亚基关键结构域S1-受体结合域(RBD)和/或S1-N末端结构域(NTD)可与宿主细胞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结合,将病毒和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融合,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15-16]。SARS-CoV-2变异株突变位点多位于S蛋白,采用抗N蛋白联合抗S蛋白双抗体检测,虽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但如果病毒突变速度较快、类型较多,针对变异株S蛋白的抗原检测敏感性即会下降。因此,选择对SARS-CoV-2变异株具有更高包容性的检测靶标,对于保证检测的高敏感性尤为重要。此外,由于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与SARS-CoV-2的N蛋白序列相似度高达91%[17],二者存在抗原与抗体交叉反应。有研究对7款SARS-CoV-2抗原检测试剂性能评价后发现,所有试剂均对SARS-CoV有交叉反应,但对其他4种人类流行冠状病毒(HcoV-229E、HCoV-NL63、HCoV-OC43和HCoV-HKU1)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基本无交叉反应[18]。由于目前并非SARS-CoV的流行期,SARS-CoV-2抗原试剂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2.2 技术分类与特点SARS-CoV-2抗原检测主要采用基于免疫层析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具有检测快速、操作便捷等特点。非专业人员亦可操作,通过目视或使用便携设备即可判读结果,可快速、便捷地对有症状疑似人员、隔离观察人员和有自我检测需求的人员进行筛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助力疫情防控。根据检测试剂所使用的标记物,可分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乳胶免疫层析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表1)。此外,基于新型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可实现数十秒至数分钟内完成SARS-CoV-2抗原检测,并保证检测的高敏感性[19-20],但目前尚未进入商品化与临床验证阶段。表1常用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方法及技术特点2.3 技术性能SARS-CoV-2抗原检测试剂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在不同临床评价研究中存在较大差异,其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采样时机、样本类型、样本处理技术、样本病毒载量、不同时期变异株流行情况、检测试剂盒差异等[21-23]。抗原检测敏感性与感染者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对于传染性强的高病毒载量样本,检测的敏感性更高[23]。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显示,抗原检测对SARS-CoV-2核酸扩增循环数(Ct)<20、<25、≥25和≥30样本的总体灵敏度分别为96.5%(95% CI:92.6%~98.4%)、95.8%(95% CI:92.3%~97.8%)、50.7%(95% CI:35.6%~65.8%)和20.9%(95% CI:12.5%~32.8%)[24]。因此,SARS-CoV-2抗原检测主要推荐用于发病早期、病毒载量高的感染者[14]。此外,可通过提高检测频次的方式提高阳性检出率,有研究显示检测频率为每3天一次或更高时,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对感染早期患者的总体灵敏度相当(均>98%);对处于病毒培养阳性阶段的感染者,若每天进行抗原检测,其灵敏度约为90%[25]。2.4 不同类型样本间的检测性能差异SARS-CoV-2抗原检测的样本类型主要包括鼻腔拭子、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等,针对下呼吸道样本、唾液、口腔液、血清等样本的抗原检测研究正在开展中[14]。不同类型样本的SARS-CoV-2抗原检出率存在差异,其中鼻腔拭子和鼻咽拭子的检测敏感性最高[24,26]。近期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常见样本的SARS-CoV-2抗原检测敏感性由高至低分别为鼻腔拭子(83%)、鼻咽拭子(71%)、口咽拭子(69%)和唾液(68%)[26]。血清中的SARS-CoV-2抗原一般在感染急性期(抗体产生前)出现,相较呼吸道样本,血清样本可降低样本采集因素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具有一定诊断价值[27-28]。目前,在国内获批上市的SARS-CoV-2抗原检测试剂适用样本类型为鼻腔拭子、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建议依据产品说明书推荐的标本类型进行检测。不推荐使用棉拭子,鼻腔拭子采样时应注意从双侧鼻腔采集。2.5 变异株抗原检测性能SARS-CoV-2变异株抗原检测的性能主要受病毒蛋白变异、检测试剂靶点及受检者人群中变异株流行情况等影响。SARS-CoV-2变异株突变位点多发生于S蛋白编码基因,N蛋白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且N蛋白突变位点多集中在N-末端,而抗原检测试剂靶点多位于N蛋白C-末端,对检出率的影响较小。目前,对于阿尔法(Alpha)、贝塔(Beta)、德尔塔(Delta)等国际流行变异株,未发现抗原检测试剂对其检测性能产生显著影响[29-30]。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于2021年11月首次在南非发现,该变异株在S蛋白处发生了30多个突变,其中15个突变位点位于RBD,变异后的病毒传染性显著提升[31-32]。作为目前的主要流行株,尚未出现Omicron变异株 N蛋白编码基因存在明确影响抗原检测性能的缺失(如Del31-33)和突变(如P13L)。虽然少量研究提示,抗原检测试剂对Omicron变异株的检测敏感性有所下降,但多数研究显示多种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对Omicron和Delta变异株的检测性能相当[33-35],灵敏度分别为22.2%~88.9%和52.9%~91.2%[34]。由于不同抗原检测试剂间存在性能差异,实验室应对所采用试剂进行充分评估,并密切关注SARS-CoV-2毒株变异趋势及对抗原检测可能产生的影响。2.6 假阴性与假阳性影响因素假阴性影响因素[36]:(1)样本病毒载量较低;(2)检测时间处于窗口期;(3)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或裂解不当;(4)检测试剂敏感性低;(5)检测过程中操作不当;(6)未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判读结果;(7)钩状效应(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假阳性影响因素[37-38]:(1)检测试剂的特异性受限,发生了交叉反应;(2)样本或试剂污染;(3)试剂阳性设定的判定值过低;(4)检测过程中操作不当;(5)在试剂说明书规定时间之后超时判读结果。2.7 抗原、核酸和抗体检测结果解读及处置建议采用抗原、核酸和抗体检测进行SARS-CoV-2感染实验室诊断时,其结果解读及后续处置建议详见表2。表2疫情流行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核酸、抗体检测结果解读及处置建议[1-2]由于抗原检测的方法学局限性,其检测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因此抗原检测不能用于疫情“清零”策略的筛查目的。核酸检测阳性是SARS-CoV-2感染的确诊依据[1],如被测者核酸阳性,无论抗原与抗体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均需按照SARS-CoV-2感染者或COVID-19确诊患者的标准采取相应措施[2]。3 抗原检测应用策略SARS-CoV-2抗原检测(包括自我检测)能有效提高检测覆盖范围,将关口前移,是对公共卫生防控的有益补充,已成为多个国家或地区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1,29,37]。依据《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2]和《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1],SARS-CoV-2抗原检测主要适用场景、应用及处置策略见图1。图1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主要应用场景与处置建议[1-2]需特别注意,虽然SARS-CoV-2抗原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在疫情低流行区域,广泛的人群抗原检测可能出现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因此抗原检测推荐在高风险、高流行区域人群中应用,一般人群不建议进行抗原检测。对于已出现呼吸道、发热等临床症状的人员,仍建议至医疗机构就诊、核酸检测;明确密接、次密接等流行病学史人员,应尽快主动按当地疫情防控管理要求进行上报。3.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测受限于实验室场地、人员配备、检测设备和物流运输等条件,乡村诊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常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并快速获得检测结果,而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可常温储运,且操作便捷、检测快速,为可疑人群的快速筛查提供了便利工具。虽然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不如核酸,但可有效提高对疑似感染者的排查效率,对于疫情的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39-40]。抗原检测适用人群: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的时间不足5 d的人员。具体技术人员、环境与设施要求、人员配置与防护、样本采集流程与方法、样本管理规范、抗原检测流程、结果报告与处置等参见《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2]及其附件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基本要求及流程》[41]。目前,SARS-CoV-2抗原检测试剂在我国尚处于应急研发和特定情形人员的应用阶段,为满足疫情防控需求,NMPA紧急批准了部分SARS-CoV-2抗原检测试剂的使用。医疗机构在开展抗原检测时,需加强质量管理,应选择经NMPA审批且相关研究证实、性能符合临床检测要求的产品。在临床应用前,原则上应按定性免疫学试剂要求进行性能评价[42]。目前各级临床检验中心暂未开展室间质评活动,国内尚无SARS-CoV-2抗原商品化第三方质控品,必要时可使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作为第三方质控品。出于生物安全考虑,不建议生物安全防护BSL-2级及以下实验室使用患者的阳性样本作为质控品。对于不具备试剂性能评价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可在检测中通过试剂内置质控(C线)评价试剂的有效性,质控合格方可报告,失控结果应更换试剂进行复检[14]。3.2 隔离观察人员自测抗原检测适用人群: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观察、密接与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人员。对于隔离观察期人员,在相关管理部门组织协调下,按现行疫情防控方案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并在隔离前5 d每天进行一次抗原自测[2]。具体应用条件、注意事项、自测操作流程(包括自测前准备、样本采集、检测方法、废弃物处理)、结果处置等要求参见《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2]及其附件2《新冠病毒抗原自测基本要求及流程》[43]。3.3 社区居民自测有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可自行购买经NMPA审批上市、可用于自测的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自我抗原检测。建议居民自测时选择通风良好的房间或角落,远离人群。具体自测试剂选择原则、注意事项、自测流程与结果处置要求参见《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2]及其附件2《新冠病毒抗原自测基本要求及流程》[43]。虽然研究显示非专业人员进行抗原自测的敏感性与专业人员操作的结果相当[44],但仍需进行有效管理,以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共卫生体系对于疫情的及时监控。信息化平台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辅助手段,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与监管部门信息化连接,同步上传检测结果、采样/检测过程视频等,可实现自测结果的可溯源管理,并为公众提供便捷、专业的咨询渠道。3.4 其他应用场景WHO和ECDC等卫生组织和一些研究团队在旅行者、高风险工作人员、学校师生监测、隔离策略调整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等方面,也开展了SARS-CoV-2抗原检测的应用研究和实践[14,29,45]。结合我国疫情防控经验,SARS-CoV-2抗原快速检测在以下场景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3.4.1 高风险工作人员监测冷链物流、隔离区等高风险工作人员更易发生SARS-CoV-2感染,其中的无症状感染者由于病情隐匿、病毒传染性强,更易成为超级传播者。有研究建模显示,连续检测模式能有效弥补单次抗原检测敏感性不足的缺陷,在感染早期进行连续抗原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从而阻断病毒传播链[40],推荐用于高风险工作人员的初筛。目前,抗原检测已成为中国国际航行船舶船员到岸前远端防控的检测手段之一[46]。3.4.2 封闭/半封闭场所人员监测幼儿园、学校、养老机构等封闭/半封闭场所[14]一旦发生疫情,传播速度快,对场所内人群(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健康产生较大威胁。建议在相应场所内常备SARS-CoV-2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对出现发热、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立即进行抗原检测,一方面可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以迅速分流、隔离、转诊并进行核酸确认,另一方面有助于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快速排查。此外,在疫情流行阶段,抗原快速检测可用于封闭/半封闭场所工作人员定期监测,但需注意抗原检测不适用于环境监测。3.4.3 发热门诊、急诊患者快速分流管理对于疫情流行地区,发热门诊和急诊常面临大量有症状疑似患者,急需进行快速鉴别诊断与分流管理。尤其对于不具备快速开展SARS-CoV-2核酸检测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抗原快速检测可作为核酸检测的有益补充,以便在更短的时间内快速筛查并管控阳性病例,从而减少病毒在人群密集的医疗场所进一步传播的风险。但需注意,抗原检测阴性并不能作为排除SARS-CoV-2感染的证据,对于有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的疑似病例,仍需进行核酸检测确认。目前,该策略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应用[47]。4 小结虽然COVID-19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已超过两年时间,累计感染者超过5亿,但人类对该病毒的了解仍存在较大局限性,尤其变异株层出不穷,给感染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感染控制和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急需开展更多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更高效、更准确、更便捷的诊断方法,以提升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能力。随着对SARS-CoV-2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和疫情形势的动态变化,我国疫情防控策略和诊疗规范亦在不断调整,且愈加科学、完善。实验室检测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方面,检验人员应积极与临床沟通,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综合分析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为疫情防控、病例诊断和治疗提供技术支撑。其中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有力补充,有助于提高对SARS-CoV-2感染者“早发现”的能力,可用于疑似病例快速筛查、隔离观察人员监测和社区居民自测,尤其适用于医疗条件有限的基层地区或医疗机构,可快速发现感染者,对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SARS-CoV-2抗原检测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策略仍需不断优化,其临床意义以及在现阶段和未来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验证。参考文献[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2〕71号)[EB/OL]. (2022-03-14)[2022-04-10].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 ceku/2022-03/15/content_5679257.htm.[2]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21号)[EB/OL]. (2022-03-11) [2022-04-10].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203/d4d7fb72088447f7a4f9cd10966a67eb.shtml.[3]医政医管局.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政策解读[EB/OL]. (2022-03-11) [2022-04-10].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203/4573dfb9cca244509 c29b964ba287889.shtml.[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数据查询[EB/OL]. (2022-04-07) [2022-04-10]. https://www.nmpa.gov.cn/datasearch/ search-result.html.[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Emergency Use Listing for in vitro diagnostics (IVDs) detecting SARS-CoV-2[EB/OL]. (2022-02-23) [2022-04-10]. https://extranet.who.int/pqweb/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220223_EUL_SARS-CoV-2_product_list.pdf.[6]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In Vitro Diagnostics EUAs-Antigen Diagnostic Tests for SARS-CoV-2[EB/OL]. (2022-04-07) [2022-04-10]. https://www.fda.gov/medical-devices/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emergency-use-authorizations-medical-devices/in-vitro-diagnostics-euas-anti-gen-diagnostic-tests-sars-cov-2.[7]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General for Health and Food Safety. EU health preparedness: A common list of COVID-19 rapid antigen tests A common standardised set of data to be included in COVID-19 test result certificates and A common list of COVID-19 laboratory based antigenic assays[EB/OL]. (2022-03-30) [2022-04-10]. https://ec.europa.eu/health/system/files/2022-03/covid-19_rat_common-list_en_1.pdf.[8]范曼如, 申泉, 王丹琦, 等. 临床实践指南制订方法:形成推荐意见的共识方法学[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11:647-653.[9]北京协和医院罕见病多学科协作组, 中国罕见病联盟. 多准则决策分析应用于罕见病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专家共识(2022)[J]. 协和医学杂志, 2022,13:126-145.[10]Kandimalla R, John A, Abburi C,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Multiple Drug Molecules, and Vaccines: An Update in SARS-CoV-2 Therapeutics[J]. Mol Neurobiol, 2020,57:4106-4116.[11]Zandi M, Soltani S. Hemagglutinin-esterase cannot be considered as a candidate for designing drug against COVID-19[J]. Mol Divers, 2021,25:1999-2000.[12]Scheiblauer H, Filomena A, Nitsche A, et al. Comparative sensitivity evaluation for 122 CE-marked rapid diagnostic tests for SARS-CoV-2 antigen, Germany, September 2020 to April 2021[J]. Euro Surveill, 2021, 26: 2100441.[13]Peng Y, Du N, Lei Y, et al. Structures of the SARS-CoV-2 nucleocapsid and their perspectives for drug design[J]. EMBO J, 2020, 39: e105938.[14]世界卫生组织. 抗原检测用于诊断SARS-CoV-2感染:临时指导文件[EB/OL]. (2021-10-06) [2022-04-10].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345948/ WHO-2019-nCoV-Antigen-Detection-2021.1-chi.pdf.[15]刘巨钊, 杨玉萍, 徐建波, 等. 新冠病毒S蛋白RBD突变侵染性增强潜在分子作用机制[J/OL]. 生物学杂志, 2022:1-8. [2022-04-09].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081.q.20220321.1514.002.html.[16]徐本锦, 范蕾, 杜淼, 等. 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J/OL].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1:1-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126.R.20210924.0101.002.html.[17]Bates TA, Weinstein JB, Farley S, et al. Cross-reactivity of SARS-CoV structural protein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J]. Cell Rep, 2021, 34:108737.[18]Corman VM, Haage VC, Bleicker T, et al. Comparison of seven commercial SARS-CoV-2 rapid point-of-care antigen tests: a single-centre laboratory evaluation study[J]. Lancet Microbe, 2021,2:e311-e319.[19]Seo G, Lee G, Kim MJ, et al. Rapid Detection of COVID-19 Causative Virus (SARS-CoV-2) in Human Nasopharyn-geal Swab Specimens Us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Based Biosensor[J]. ACS Nano, 2020,14:5135-5142.[20]Mahari S, Roberts A, Shahdeo D, et al. eCovSens-Ultrasensitive Novel In-House Built Printed Circuit Board Base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for Rapid Detection of nCovid-19 antigen, a spike protein domain 1 of SARS-CoV-2[J]. bioRxiv,2020.doi:10.1101/2020.04.24.059204.[21]Dinnes J, Deeks JJ, Berhane S, et al. Rapid, point-of-care antigen and molecular-based tests for diagnosis of SARS-CoV-2 infection[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21,3: CD013705.[22]Bruzzone B, De Pace V, Caligiuri P, et al. Comparativ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rapid antigen detection tests for COVID-19 in a hospital setting[J]. Int J Infect Dis, 2021,107:215-218.[23]Chaimayo C, Kaewnaphan B, Tanlieng N, et al. Rapid SARS-CoV-2 antigen detection assay in comparison with real-time RT-PCR assay for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COVID-19 in Thailand[J]. Virol J, 2020,17:177.[24]Brümmer LE, Katzenschlager S, Gaeddert M, et al. Accur-acy of novel antigen rapid diagnostics for SARS-CoV-2: A living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PLoS Med, 2021,18:e1003735.[25]Smith RL, Gibson LL, Martinez PP, et al.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Test Performance Over the Course of Acute SARS-CoV-2 Infection[J]. J Infect Dis, 2021,224:976-982.[26]Khalid MF, Selvam K, Jeffry A, et al. Performance of Rapid Antigen Tests for COVID-19 Diagn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Diagnostics (Basel), 2022,12:110.[27]Deng Q, Ye G, Pan Y, et al. High Performance of SARS-Cov-2N Protein Antigen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s Frontline Testing for Acute Phase COVID-19 Diagnos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Front Med (Lausanne), 2021,8:676560.[28]Yokoyama R, Kurano M, Nakano Y, et al. Association of the Serum Levels of the Nucleocapsid Antigen of SARS-CoV-2 With the Diagnosis, Disease Severity, and Antibody Titer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A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J]. Front Microbiol, 2021,12:791489.[29]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ptions for the use of rapid antigen tests for COVID-19 in the EU/EEA-first update[EB/OL]. (2021-10-26)[2022-04-09].https://www.ecdc.europa.eu/en/publications-data/options-use-rapid-antigen-tests-covid-19-eueea-first-update.[30]Jungnick S, Hobmaier B, Mautner L, et al. Detection of the new 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B.1.1.7 and B.1.351 in five SARS-CoV-2 rapid antigen tests (RATs), Germany, March 2021[J]. Euro Surveill, 2021,26:2100413.[31]Pulliam J, van Schalkwyk C, Govender N, et al. Increased risk of SARS-CoV-2 reinfection associated with emergence of Omicron in South Africa[J]. Science, 2022,376: eabn4947.[32]Saxena SK, Kumar S, Ansari S,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ovel SARS-CoV-2 Omicron (B.1.1.529) variant of concern and its global perspective[J]. J Med Virol, 2022,94:1738-1744.[33]Soni A, Herbert C, Filippaios A, et al. Comparison of Rapid Antigen Tests' Performance between Delta (B.1.61.7 AY.X) and Omicron (B.1.1.529 BA1) Variants of SARS-CoV-2: Secondary Analysis from a Serial Home Self-Testing Study[J]. medRxiv, 2022. doi:10.1101/2022.02.27.22271090.[34]Bekliz M, Perez-Rodriguez F, Puhach O, et al. Sensitivity of SARS-CoV-2 antigen-detecting rapid tests for Omicron variant[J]. medRxiv, 2021. doi:https://www.medrxiv. org/content/10.1101/2021.12.18.21268018.[35]Deerain J, Druce J, Tran T,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Analytical Sensitivity of 10 Lateral Flow Devices against the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J]. J Clin Microbiol, 2022, 60: e247921.[36]Bullard J, Dust K, Funk D, et al. Predicting Infectiou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From Diagnostic Samples[J]. Clin Infect Dis, 2020,71:2663-2666.[37]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Potential for False Positive Results with Antigen Tests for Rapid Detection of SARS-CoV-2-Letter to Clinical Laboratory Staff and Health Care Providers[EB/OL]. (2020-11-03)[2022-04-10].https://www.fda.gov/medical-devices/letters-health-care-providers/potential-false-positive-results-antigen-tests-rapid-detection-sars-cov-2-letter-clinical-laboratory.[38]Mouliou DS, Gourgoulianis KI. False-positive and false-negative COVID-19 cases: respiratory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vaccination, and further perspectives[J]. Expert Rev Respir Med, 2021,15(8):993-1002.[39]Larremore DB, Wilder B, Lester E, et al. Test sensitivity is secondary to frequency and turnaround time for COVID-19 screening[J]. Sci Adv, 2021,7: eabd5393.[40]Mina MJ, Parker R, Larremore DB. Rethinking Covid-19 Test Sensitivity-A Strategy for Containment[J]. N Engl J Med, 2020, 38: e120.[41]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基本要求及流程[EB/OL]. (2022-03-10)[2022-04-10]. http://www. nhc.gov.cn/yzygj/s7659/202203/d4d7fb72088447f7a4f9cd 10966a67eb/files/b62d9eeeca8242b3a22e78a25ef 9fd92.pdf.[4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2019临床免疫学定性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CNAS-GL038[S]. 2019.[43]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新冠病毒抗原自测基本要求及流程[EB/OL]. (2022-03-10) [2022-04-10].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203/d4d7fb72088447f7a4f9cd10966a67eb/files/8db5dd22ccb84b6296bc4257ba7db9c0.pdf.[44]Stohr J, Zwart VF, Goderski G, et al. Self-test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SARS-CoV-2 infection with rapid antigen tests for people with suspected COVID-19 in the community[J].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21,S1198-743X(21)00434-1. doi: 10.1016/j.cmi.2021.07.039.[45]Maya S, Kahn JG. Cost-effectiveness of antigen testing for ending COVID-19 isolation[J]. medRxiv, 2022,2022.03.21.22272687. doi: 10.1101/2022.03.21.22272687.[46]交通运输部, 外交部, 海关总署. 关于做好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新冠肺炎疫情远端防控的公告(交通运输部公告2022年第14号)[EB/OL]. (2022-01-28) [2022-04-10].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2/13/content_5673345.htm.[47]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市卫生健康委转发市防控指挥部关于印发天津市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阶段性 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津卫医政〔2022〕151号)[EB/OL]. (2022-03-29) [2022-04-10].http://wsjk.tj.gov.cn/ZWGK3158/ZCFG6243_1/GZWJ625/202203/t20220329_5842885.html.作者贡献徐英春牵头制订共识框架,组建共识制订工作组,组织工作组讨论、修订并审阅定稿;胡继红组织工作组复习文献,起草、修订共识并审阅定稿;所有成员参与讨论、修订并形成共识意见;王瑶、何书宇、邹嘉琪对共识进行撰写、修订和审校。执笔人邹嘉琪(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王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康可人(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胡继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北京医院),徐英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所有参与本共识制订的人员编审组(按姓氏首字母排序):阿祥仁(青海省人民医院),褚云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丽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高春海(临沂市人民医院),顾兵(广东省人民医院),郭大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韩崇旭(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侯锐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胡辛兰(福建省立医院),胡云建(北京医院),贾伟(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康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柯江维(江西省儿童医院),李彬(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李刚(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李俊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廖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宁(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林勇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文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小平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刘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卢志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山东省立医院),罗春华(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罗春玉(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罗燕萍(中国药师学会),马小军(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马筱玲(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毛小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木克代斯米尔地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穆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潘艳(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单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沈瀚(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沈继录[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王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魏莲花(甘肃省人民医院检验中心),吴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谢丽(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雪松(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杨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青(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喻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张利侠 (陕西省人民医院),张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赵建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河北省临床检验中心),周泽奇[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朱镭(山西省儿童医院)外审组(按姓氏首字母排序):曹东林(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陈浪(北京金沃夫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戴二黑(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戴俊(广州海关技术中心),段朝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关伟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郝晓珂(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胡凤玉(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李六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一荣(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梁皓钧(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学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秦晓松(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苏建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汤一苇(丹纳赫诊断平台/赛沛中国),陶志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华梁(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王云峰(美国亚特兰大格雷迪纪念医院) ,张国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锐(北京电力医院),郑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周海卫(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卓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秘书组(按姓氏首字母排序)::何书宇(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卢国萍[梅里埃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汪小芳(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杨文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杨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张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邹嘉琪(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信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检验科徐英春研究员检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系主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国家中心主任,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质量管理中心负责人,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感染病学会理事长,欧洲EUCAST华人药敏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胡继红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微生物室主任,主任技师。负责全国临床及疾控中心微生物室间质评、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实验室生物安全等培训工作。主持完成3项临床检验行业标准、国家“863”“十二五”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分课题负责人。中国医院协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副主委,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生素杂志》编委等。研究方向: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及病原诊断和药敏方法学、病原微生物基因诊断标准化、细菌感染所致RNA氧化及作用机制研究。
  • 31个!国家药监局批准科华生物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
    4月29日,国家药监局再次审查批准1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此次获批的产品为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采用胶体金法。截至4月29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1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适用于《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21号)规定的人群。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加强相关产品上市后监管,保护患者用械安全。国家药监局已批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序号产品名称注册人注册证号1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034008302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乳胶法)北京金沃夫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034008313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深圳华大因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034009404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北京华科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3085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南京诺唯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3466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天津博奥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3477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3488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重庆明道捷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349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北京乐普诊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35010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35111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35912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36013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乳胶法)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36114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36515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厦门奥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37816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山东康华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37917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乳胶法)杭州奥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38018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394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39520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乳胶法)英诺特(唐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40421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北京卓诚惠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40722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42623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南京申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42724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山东博科诊断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43025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乳胶法)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47026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上海伯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47127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复星诊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50428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乳胶法)河北精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5072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乳胶法)海孵(海南自贸区)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50830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56731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23400568

病毒衣壳抗原抗体国家相关的仪器

  • Viresolve NFR过滤器可快速有效地从重组蛋白溶液或血制品中去除逆转录病毒。Viresolve NFR过滤器是纯化单克隆抗体的理想选择,并提供易于实施的技术,可消除基础培养基和蛋白质料液中的逆转录病毒污染物。Viresolve NFR过滤器用于生物反应器的下游时,可帮助您将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常见病毒引起的产品风险和工艺风险降至最低。优势:- 快速、可靠的清除Viresolve NFR过滤器采用Retropore无空隙膜,是聚醚砜膜制造,其无空隙结构已获得专利,具备出众的清除能力和高流速特点。不对称膜核心的内部比表面更紧密,能够有效截留大病毒并使较小的蛋白质通过。Viresolve NFR过滤器快速且可靠的清除能力能够提高产品安全性并保护下游工艺。- 高产品收率和高产品质量与病毒灭活不同,除病毒过滤器基于物理截留的原理,不会降解蛋白质。高蛋白通过和低蛋白吸附可达到98%的蛋白产品收率,而低提取物可确保高产品质量。Retropore膜技术可通过高达700 kDa的蛋白质,并清除对数减少值 6 LRV的逆转录病毒。- 合规性所有Viresolve NFR过滤器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均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符合相应的ISO 9001质量体系标准。Viresolve NFR囊式和筒式过滤器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完整性测试,并提供对应的验证指南的支持,符合法规要求。- 可润湿的快速完整性测试滤器类型:- OptiScale-25一次性过滤器用于对原料要求少的小批量应用,过滤面积3.5 cm2,是杂质研究、蛋白质通过研究、膜面积确定和病毒验证的有效评估工具。 OptiScale-25过滤器作为评估套件出售,每个套件包括9个囊式过滤器(3个不同的膜批次,每个批次各有三个过滤器)。该套件非常适合与默克的低残留体积VmaxTM测试套件一起用于验证和放大研究。- Opticap XL囊式过滤器能够节省装配、清洁和验证不锈钢外壳的时间和费用。Opticap XL囊式过滤器是独立和一次性的,可以选择进口和出口连接方式以优化您的过滤工艺,包括提供高流速的卫生及法兰和倒刺接口。具备非常好的热应力、液压压力、良好的抗腐蚀性。其独特的设计能够使残留体积达到最小,减少生产损失。每个囊式过滤器在生产过程中均通过完整性测试,能够在工艺处理过程中确保可靠的性能表现。可选10英寸的滤器。- Opticap XLT囊式过滤器能够节省装配、清洁和验证不锈钢外壳的时间和费用。Opticap XLT囊式过滤器是独立和一次性的,可以选择进口和出口连接方式以优化您的过滤工艺,包括提供高流速的卫生及法兰和倒刺接口。具备非常好的热应力、液压压力、良好的抗腐蚀性。提供T型设计,可兼容串联或并联过滤。专门设计的支架可实现快速简便的操作。每个囊式过滤器在生产过程中均通过完整性测试,能够在工艺处理过程中确保可靠的性能表现。可选Opticap XLT10,XLT20,XLT30囊式尺寸。- Opticap一次性囊式过滤器囊式过滤器的独特结构和折叠膜使残留体积最小,减少了生产损失。Opticap外壳设计获得了专利,可以承受高热应力和液压压力,从而确保灭菌兼容性和最清洁的工艺。可选4英寸和10英寸的滤器。- 筒式过滤器Viresolve NFR 10英寸,20英寸和30英寸过滤器非常适合于要求最大压差的工艺过程。每个筒式过滤器在制造过程中均通过完整性测试。提供多种过滤面积,以适应中、大体积的工艺要求。了解更多:更多信息,e.g., 详细参数列表,可参见本页面核心参数 – 样本下载中的资料手册。
    留言咨询
  • 人源抗体噬菌体文库制备服务卡梅德生物科技拥有先进的噬菌体抗体展示文库构建平台,利用该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不同级别,不同物种的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抗体文库制备服务 – 人源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制备 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ed technology)是通过将外源肽段和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展示于噬菌体表面,进行高通量筛选及富集,并对所需功能的克隆进行定性分析,该技术展示对象涵盖抗体、抗体片段、肽段、cDNA等。该技术是由Smith,G.P在1985年提出,通过吸附-洗脱-扩增的重复过程,将含有靶蛋白噬菌体从表达各种外源蛋白的噬菌体库中筛选出来,然后进行富集、扩增及基因序列测定,推断外源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具有缩短实验周期、筛选容量大、可发酵大量生产、方法简单等优点。 卡梅德生物拥有M13,T4和T7噬菌体展示体系,根据客户的项目需求(展示的蛋白或抗体片段的大小等参数),会采用不同的噬菌体进行蛋白或者抗体的展示。同时,客户也可以提供抗原,进行体外外周血淋巴单核细胞敏化,以获得更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通常基于该方法制备的抗体亲和力能达到10-13 M级别。 平台优势:*可溶抗原的快速制备能力:结合公司现有的重组蛋白表达体系,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制备出高纯度、高生物学活性的可溶抗原蛋白,用以支持噬菌体抗体的免疫及筛选工作。*成熟稳定的免疫文库构建技术:目前我们获得的噬菌体一级免疫文库的库容可高达108 ~ 109,序列丰度超过99%,获得的抗体亲和力达到nM甚至pM级别。*快速可靠的候选抗体筛选及初步鉴定技术:根据不同的抗体药物功能需求,开发了多种筛选体系,包括直接筛选法、竞争法、负筛选发、细胞筛选法等。卡梅德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真诚期待与您的合作!
    留言咨询
  • Antigen 2100抗原修复锅 400-860-5168转2853
    抗原修复锅(Antigen Retriever)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抗原决定簇的保存和暴露。组织经甲醛固定,甲醛的醛基与抗原蛋白的氨基交联,使决定簇的构像改变,从而影响检测蛋白表达。要充分暴露抗原决定簇,通常用到抗原修复锅。强烈推荐EMS最具有竞争力的一款产品,适于甲醛固定的组织经石蜡包埋后进行免疫染色前的处理,配合特别的抗原修复缓冲液确保得到最高质量的免疫染色效果。l 一次可以在6种不同缓冲液中运行,进行抗原暴露 l 仅暴露抗原决定簇,不损伤组织的形态 l 实验结果稳定,结果重现性高 l 系列的玻片在独立环境中经过处理 抗原修复锅怎样工作? 看上去,抗原修复锅似我们烹饪的高压锅。这是一款功能独特的“高压锅”,主要用于抗原暴露的工作,主要的工作原理也是装玻片的几个分室可以达到高温(120°C)高压。灵敏的传感控制器来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及一定的时间,这些工作参数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得到的数据。当达到需要的温度,抗原修复锅会在该温度下保持几分钟,之后锅内玻片被冷却2个多小时,特殊设材质的内锅体控制了锅和玻片的冷却速度。 谁是受益人?l 研究病理的实验室,那里需要高质量染色图片(用来发表)的工作人员l 缺乏技术人员的实验室,学生和博士后均可以处理玻片进行组织染色,且不需要很多时间来摸索l 小型病理实验室,每天处理的玻片数量有限l 样本昂贵稀有,或如组织芯片,或如独一无二的组织样本,利用抗原修复锅,简单可靠 怎样选择一种缓冲液(Buffer)? 如果你已经知道哪种缓冲液用在微波的某种组织抗原修复,那么用抗原修复锅时,这种缓冲液也同时适用的机会很大。我们提供四种即用型缓冲液R-Buffer A/B/C/U,同时也提供同种更加温和的组织处理缓冲液,我们称之为G系列,R-Buffer AG/BG/CG/UG。 选择Buffer,主要考虑以下两点:1. 抗原的自然特性以及所选择的抗体抗原自身特性和抗原的位置都是首要考虑。我们建议你刚开始的时候选择抗原表达环境的最适Buffer。以下是经验供大家参考:Most of the nuclear antigens (apoptosis-related, survival-related, proliferation-related) R: Buffer A (or AG).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ell membrane antigens (extracellular domain) R: Buffer A (or AG)Cytoskeleton and cytoskeleton-associated molecules – R:Buffer A (or AG)Intracellular domain of some adhesion molecules and surface receptors – R:Buffer B (or BG)Intracellular domain of some adhesion molecules and surface receptors – R:Buffer C (or CG)Most of antibodies raised against a linear peptide – R: Buffer U (or UG)2. 固定液以及固定程度建议的组织切片的抗原修复处理是一种针对普通的适化状态切片。如果用来切片的组织块没有充分固定,或者过固定(留在福尔马林溶液中时间过长),或者用了其它的固定液,那么,处理组织切片的流程方案需要重新修订,最便利的办法是选择使用G系列缓冲液。对于过固定的材料一般推荐用U buffer,或者在同一Buffer里面增加循环。 产品参数:高335 mmCapacity9 litresMax. Instrument length228 mmWidth.340 mmNet Weight4.5 kilosInternal chamber Dimensions (d/h)210/230 mmMax. Load Weight3.0kgMax. Single Fault Temperature133.3°C 使用抗原修复锅进行染色的效果示例1.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人乙状结肠组织切片,经抗原修复锅进行抗原暴露,R-Buffer C (pH 6.0),组织玻片降温过夜,抗体MIB-1,抗原Ki-67,R-Detect HRP系统染色2.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人乙状结肠组织切片,经抗原修复锅进行抗原暴露,R-Buffer A (pH 8.1),组织玻片降温过夜,抗体#4B11,抗原CD8 (cell membrane),R-Detect HRP系统染色。订购信息:货号产品名称规格62700-20 Retriever 220 volt (内含3个chamber)162705-01 Slide Chamber 3/pk62705-02 Chamber Rack 162705-03 Lifting Device 162705-05 Cord Set (Europe) 1缓冲液的选购:货号产品名称规格62706-10 R-Buffer A (10x) 250 ml62706-11 R-Buffer B (10x) 250 ml62706-12 R-Buffer C (10x) 250 ml62706-13 R-Buffer U (10x) 250 ml62707-10 R-Buffer AG (2x) 250 ml62707-11 R-Buffer BG (2x) 250 ml62707-12 R-Buffer CG (2x) 250 ml62707-13 R-Buffer UG (2x) 250 ml
    留言咨询

病毒衣壳抗原抗体国家相关的耗材

病毒衣壳抗原抗体国家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