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荧光激发单色仪

仪器信息网荧光激发单色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荧光激发单色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荧光激发单色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荧光激发单色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荧光激发单色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荧光激发单色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荧光激发单色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荧光激发单色仪相关的论坛

  • 【分享】科研级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综合功能

    产品技术特点说明:[B]光源[/B]垂直安装氙灯,避免水平安装的下垂、受热不稳定和短寿命。非球面反射镜能保证全部波长线形聚焦到狭缝,提高光源能量利用率,避免透镜聚焦的色差。稳态采用连续氙灯,磷光寿命采用变频闪烁氙灯的双光源自动控制灯室,给您最优化的数据。[B]狭缝[/B]软件自动控制,带宽0-30nm, 最小步进0.05nm,保证最大的分辨率和数据再现性。[B]激发单色仪[/B]经典的Czery-turner设计安装,采用非球面的反射镜,保证光栅衍射光斑适应狭缝高度。平面刻线光栅,330nm/750nm闪耀角保证紫外区到红外区(200-1100nm)的最大光能量。最高的杂散光抑制率1E-10,提供最好的固体及散光样品测量信号。双单色器耦合的双光栅单色器,专利的单驱联动控制双光栅技术,软件即可完成双光栅的波长校正。最小扫描步进0.02nm,提供最精细的扫描数据。所有光学元件来自SPEX工厂。它是哈勃望远镜的光学元件供应商。[B]光栅在轴扫描[/B]激发单色仪和发射单色仪都采用光栅在轴扫描设计,光栅表面和旋转轴处在一个平面,保证全波段准确性。[B]参比检测器[/B]一个光电二极管在激发光源到达样品前对光源强度进行监控,实时修正入射能量变化。带有NIST标准光源获取的校正文件。[B]样品仓[/B]样品仓提供几乎所有您需要的附件的安装。采用挡板隔离光学部件,避免粉尘和样品污染,延长仪器使用寿命。[B]发射单色仪[/B]所有激发单色仪的特点同样具备,500nm/1000nm闪耀波长保证可见和红外区的最大效率。采用NIST标准光源获取的校正文件,去除来自光栅和检测器的响应系数。[B]检测器[/B]采用光子计数检测器,保证极微弱信号的采集。出厂的优化设置,提供最大的计数速率,最大消除暗噪声。标准配置为R-928P光电倍增管,满足 200-850nm要求;室温使用,减少由于供电或环境造成的数据波动。红外区采用电子制冷R-10330-75P光电倍增管,满足950-1700nm(瞬态900-1700nm)的测试要求。都能够实现TCSPC荧光寿命的配置升级。[B]数据采集和处理[/B]采用FluoroEssence软件,对于主机可以进行完全的自动控制;整个控制软件耦合在最为著名的ORIGIN软件中,提供最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B]T型光学系统[/B]具有稳固而且双波长同时测定的特点[B]全反射聚焦光路[/B]:a)对波长无歧视,没有采用透镜造成的色差和波长损失。b)色差对固体样品测量的影响:固体属于表面荧光,由于色差,固体表面的不可移动性,不同波长入射,光斑大小及光学密度有变化,造成被测量样品不同的波长光斑覆盖范围不同,定量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会有较大的偏离。而且这种表观的荧光光谱是无法校正的。[B]荧光寿命拟合功能[/B]从2009年起,开放全部的拟合软件功能:软件来自IBH公司享誉全球多年的Datastation数据采集软件 和DAS6拟合软件。a)1-5 exponentialsb)Lifetime Distribution c)Fit to exponential series d)Anisotropy e)Froster-type Energy transfer f)Yokota-Tanimoto energy transfer g)Micellar Quenching h)Globals i)Batch Analysis

  • 【求助】求助:滤光片与单色仪的区别?

    各大虾:我想向大家请教一个问题:分子荧光仪器,是采用滤光片的好,还是用单色仪或凌镜的仪器好?这个问题困惑我很长时间了,一直没法解决,望大家指点.谢谢!

  • 【讨论】物质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是否可以作为荧光激发波长?

    【讨论】物质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是否可以作为荧光激发波长?

    荧光检测器是高压液相色谱仪常用的一种检测器。用紫外线照射色谱馏分,当试样组分具有荧光性能时,即可检出。其特点是选择性高,只对荧光物质有响应;灵敏度也高,最低检出限可达10-12g/ml,适合于多环芳烃及各种荧光物质的痕量分析。也可用于检测不发荧光但经化学反应后可发荧光的物质。如在酚类分析中,多数酚类不发荧光,为此先经处理使其变为荧光物质,而后进行分析。荧光属于光致发光,需选择合适的激发光波长(Ex)以利于检测。激发波长可通过荧光化合物的激发光谱来确定。激发光谱的具体检测办法是通过扫描激发单色器,使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激发荧光化合物,产生的荧光通过固定波长的发射单色器,由光检测元件检测。最终得到荧光强度对激发波长的关系曲线就是激发光谱。在激发光谱曲线的最大波长处,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数目最多,即所吸收的光能量也最多,能产生最强的荧光。当考虑灵敏度时,测定应选择最大激发波长。1、很多版友都因为没有荧光分光光度计而无法得到荧光扫描光谱,不知道如何选择激发波长,那么是否可以通过紫外扫描图谱的最大吸收波长来选择呢?2、荧光激发波长与荧光发射波长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发射波长又要如何选择呢?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1/201011191150_260635_1638724_3.jpg

  • 【求助】请教单色仪

    在运行单色仪的时候,底部丝杠会发出很大的声响,也更换过不同尺寸的丝杠,但问题一直也没有解决,希望有这方面经验的达人指点一下,谢谢![em0715]

  • 【实战宝典】荧光激发波长与荧光发射波长有什么关系?

    [b][font=宋体]问题描述:物质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是否可以作为荧光激发波长?荧光激发波长与荧光发射波长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发射波长又要如何选择呢?[/font][font=宋体]解答:[/font][/b][font=宋体]([/font]1[font=宋体])荧光产生的原理在前文中已有介绍,需要注意的是电子跃迁时吸收或发射的能量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电子能级的制约,只能吸收或发射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含有共轭双键体系的有机化合物,容易吸收激发光,其激发波长大多处于近紫外区或可见光区,发射波长多处于可见光区。由于荧光涉及光的吸收和发射两个过程,因此任何荧光物质都有两种特征光谱,即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font][font=宋体]([/font]2[font=宋体])光的发射波长和激发波长之间的差值叫斯托克斯([/font]stokes[font=宋体])位移,斯托克斯位移越大,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重叠就越少,就有利于提高其分辨率。分子的第一激发态与基态的能差是一定的,因而荧光波长不随激发光波长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分子激发过程中吸收的能量一般高于荧光辐射释放的能量,二者之差以热的形式损耗,因此荧光波长比激发光波长要长,其差通常为[/font]50~70nm[font=宋体],当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可以形成氢键时,则增至[/font]150~250nm[font=宋体]。荧光的强度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如激发光源能量、吸收强度、量子效率等。量子效率也称量子收率,是指荧光物体分子发射的光量子数与吸收的光量子数之比。其大小是由分子结构决定的,而与激发光源的能量无关。[/font][font=宋体]([/font]3[font=宋体])荧光属于光致发光,需选择合适的激发光波长以利于检测。激发波长可通过荧光化合物的激发光谱来确定。激发光谱的具体检测办法是通过扫描激发单色器,使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激发荧光化合物,产生的荧光通过固定波长的发射单色器,由光检测元件检测。最终得到荧光强度对激发波长的关系曲线就是激发光谱。在激发光谱曲线的最大波长处,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数目最多,即所吸收的光能量也最多,能产生最强的荧光。因此大多数物质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可以作为激发波长,激发波长的选择并不影响发射波长的选择,理论上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有一个镜像关系。很多人误以为,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是一一对应的,其实不然,激发光谱的强弱只代表该物质在所选择的激发波长下被激发的比率,其发射光谱还是原来形状的光谱,只是在强弱上改变。我们选择最大激发波长是为了获得高激发率的物质形态,间接提高灵敏度,选择最大发射波长是为了直接提高灵敏度。[/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领取更多《实战宝典》请进:[url]http://instrument-vip.mikecrm.com/2bbmrpI[/url][/back][/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black][back=white] [/back][/color][/font]

  • 单色仪要求.doc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8318]单色仪要求.doc[/url]

  • 光谱仪、单色仪、摄谱仪、分光光度计的区别

    光谱仪简单说来就是通过光栅等分光器件,将光线按不同波长进行分离,形成按波长划分的光线能量分布。光谱仪用于纯光学特性分析,只需要测量和输出被测源的相对光谱能量分布。单色仪和光谱仪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根据使用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摄谱仪只是在光谱基础上加上了感光底片,便于实时获得光谱图像,在现在电脑普及的情况下,图像已经不需要实时打印出来,摄谱仪不具有应用前景,但在地质勘探等领域仍有很大市场。分光光度计是能从含有各种波长的混合光中,将每一种不连续的单色光分离出来,用作采样反射物体或透射物体,并测量其强度的仪器。由于不同物体分子的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因此,每种物体都具有特定的吸收光谱。可见,分光光度计实际上是包含光谱仪的系统,是光谱分析的应用,需要测量显示被测源光谱光度参数的绝对值。另外,分光光度计是对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扫描,速度比光谱仪要慢很多。这几种仪器其实原理基本相同,只是面向不同的使用范围而已。(来自网络,侵删)

  • 荧光光谱仪发射谱的测量原理?

    发射谱,通常称为荧光谱。在特定激发波长情况下,一段发射波长和该波长荧光强度对应曲线。如果是扫描光谱仪,激发波长选择后,发射侧光栅扫描,发射单色仪的波长对应检测器强度的曲线;如果是CCD检测器,就是对应像素的波长和强度的关系。光栅可能也需要扫描来侧高分辨率的宽范围的图谱。测量时为了提高信噪比,可以在激发侧加带通滤光片来最大限度抑制杂散光,在发射侧添加高通滤光片(低通,上转换时候)来消除二次散射光。通常设定激发波长后,发射范围设定不要包括激发波长,当然,PLQY特殊测试要求除外。要考虑检测器的响应线性区间。

  • 【求助】测紫外吸收确定荧光物质激发波长范围?

    一种紫外激发荧光物质,不知道具体的激发波长,据说可先用紫外吸收谱确定一下。那么测紫外吸收的时候,样品被紫外线激发同时会产生荧光,荧光会不会被检测器一起检测到计入光强啊?要是被计入的话岂不有可能出现紫外不仅没吸收反而发射的结果?要是荧光不被计入,检测器之前就需要用单色器过滤的吧新手,大家多多指教!!!

  • 急问LS55型荧光光谱仪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究竟怎么设参数?

    刚接触荧光光谱仪,云里雾里,求指教!!!!看了一些资料,上面说关于最优激发波长的选择方法是:先设定激发波长200nm,进行发射模式扫描,范围在210-800nm。改变激发波长,再次进行发射模式扫描,观察峰位,峰位不变的则是荧光峰。然后以这个不变的荧光峰作为发射波长固定下来,进行激发波长的扫描,激发波长的范围要小于发射波长。此时将扫出来的峰型较好的峰,再次作为激发波长固定,进行真正的发射波长扫描,得到较好结果。1.我想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当固定激发波长进行发射模式扫描时,激发波长要小于 扫描范围。类似的,激发模式扫描时,固定的发射波长要大于扫描范围?2.上面说的那个方法应该不是采用预扫描方法的吧?那么可以采用的预扫描方法吗?预扫描的方法只需要分别设置激发光和发射光的起止波长就可以了吧?扫出来后又该如何根据得到图谱判断荧光峰和激发波长呢?3.当已知一种物质的最佳激发波长来直接扫描其在不同浓度下某一范围内的荧光峰时,是不是只需要进行单个单色器的扫描----发射模式的扫描就可以了?但是我在有些文献里看到对某个物质进行荧光扫描的参数设置是with the following setting: 350 nm as excitation wavelength and 480nm as emission wavelength.这是什么情况呢?这里设定的发射波长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这个发射波长不是观察出来的吗?即可以看到350nm激发得到其荧光峰在480nm处。4.只要是进行单个单色器的扫描,固定的激发波长就一定要小于扫描范围,固定的发射波长就一定要大于扫描范围吗?为什么?

  • 爱丁堡光谱仪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的使用

    为什么a、在做激发和发射谱的时候需要在发射单色仪一侧放置一高通滤光片来消除有激发光带来的二级谱影响,如图所示。具体放置型号为大于激发光小于发射波长的滤光片。

  • 【原创大赛】我对荧光光谱仪的总结

    【原创大赛】我对荧光光谱仪的总结

    一、概况及发展历史1.原理在吸收紫外和可见电磁辐射的过程中,分子受激跃迁至激发电子态,大多数分子将通过与其它分子的碰撞以热的方式散发掉这部分能量,部分分子以光的形式放射出这部分能量,放射光的波长不同于所吸收辐射的波长。后一种过程称作光致发光。分子发光包括荧光、磷光、化学发光、生物发光和散射光谱等。基于化合物的荧光测量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子荧光光谱法。由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切光器使其变成断续之光,通过激发光单色器变成单色光,此光即为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被测的荧光物质在激发光照射下所发出的荧光,经过单色器变成单色荧光后照射于光电倍增管上,由其所发生的光电流经过放大器放大输至记录仪。一个激发,一个发射,采用双单色器系统,可分别测量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目前国内外荧光光谱仪示意图如图一: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201524_339678_2439370_3.jpg 图一 荧光光谱仪原理示意图2.分类荧光光谱仪是测定材料发光性能的基本设备。 通用荧光光谱仪大致可分为3种:(1) 基本型:在200-800 nm的紫外可见波段的稳态光谱仪。 (2) 扩展型:覆盖200-1700 nm波段的紫外可见-近红外稳态光谱仪。 (3) 综合型:覆盖上述两个波段,同时可测瞬态光谱的光谱仪。3.主要用途(1)荧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 (2)同步荧光(波长和能量)扫描光谱; (3)3D(Ex Em Intensity) ;(4)Time Base和CWA(固定波长单点测量); (5)荧光寿命测量,包括寿命分辨及时间分辨;(6)计算机采集光谱数据和处理数据(Datamax和Gram32)。4.发展历史第一次记录荧光现象的是16世纪西班牙的内科医生和植物学家N.Monardes,1575年他提到在含有一种称为“LignumNephriticum”的木头切片的水溶液中,呈现了极为可爱的天蓝色。在17世纪,Boyle(1626—1691)和Newton(1624—1727)等著名科学家再次观察到荧光现象。之后荧光就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兴趣,荧光分析方法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生物和化学分析当中。  当然荧光分析方法的发展,与仪器应用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总体来说,荧光光谱仪自问世以来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1)手动式;(2)自动扫描;(3)微机化。19世纪以前,荧光的观察是靠肉眼进行的,直到1928年,才由Jette和West提出了第一台光电荧光计。光电荧光计的灵敏度是有限的,1939年Zworykin和Rajchman发明光电倍增管以后,在增加灵敏度和容许使用分辨率更高的单色器等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1943年Dutton和Bailey提出了一种荧光光谱的手工校正步骤,1948年由Studer推出了第一台自动光谱校正装置,到1952年才出现商品化的校正光谱仪器。 二、主要部件及功能 荧光光谱仪主要包括光源、激发单色器、样品池、荧光单色器及检测器等主要部件。1.光源早期的荧光分光光度计,配有能发生很窄汞线的低压汞灯。使用高压汞灯,谱线被加宽,而且也存在高强度的连续带。然而,一个完整的激发光谱的测定需一种能发射从可见到紫外范围的较高强度的光辐射的灯。氙弧灯能适于此条件,因此,它是目前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中最广泛使用的光源。2.单色器单色器的作用是把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谱分解成单色光,并能准确方便地“取出”所需要的某一波长的光,它是光谱仪的心脏部分。单色器主要由狭缝、色散元件和透镜系统组成,其中色散元件是关键部件。色散元件是棱镜和反射光栅或两者的组合,它能将连续光谱色散成为单色光。(1)棱镜单色器 棱镜单色器是利用不同波长的光在棱镜内折射率不同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的。棱镜色散作用的大小与棱镜制作材料及几何形状有关。常用的棱镜用玻璃或石英制成。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采用玻,它适用于紫外、可见整个光谱区。 (2)光栅单色器 光栅作为色散元件具有不少独特的优点。光栅可定义为一系列等宽、等距离的平行狭缝。光栅的色散原理是以光的衍射现象和干涉现象为基础的。常用的光栅单色器为反射光栅单色器,它又分为平面反射光栅和凹面反射光栅两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平面反射光栅。光栅单色器的分辨率比棱镜单色器分辨率高(可达±0.2nm),而且它可用的波长范围也比棱镜单色器宽,且入射光80%的能量在一级光谱中。近年来,光栅的刻制复制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其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因而其应用日益广泛。(3)狭缝狭缝是单色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分辨率。狭缝宽度越小,单色性越好,但光强度也随之减少。3.样品池荧光仪用的样品池需用低荧光的材料制成,通常用玻璃和石英材料,形状以方形和长方形为宜。4.检测器

  • 分子荧光分析法基本原理(转载)

    l2)。6. 磷光发射:第一电子三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以发射辐射(光子)的形式回到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此过程称为 “磷光发射”。(磷光的波长l4较荧光的波长l3稍长,发生过程较慢 约 10-4~10s)由于三线态 — 单线态的跃迁是禁阻的,三线态寿命比较长,(10-3~10s 左右),若没其它过程同它竞争时,磷光的发生就有可能;由于三线态寿命较长,因而发生振动弛豫及外转换的几率也高,失去激发能的可能性大,以致在室温条件下很难观察到溶液中的磷光现象。因此,试样采用液氮冷冻降低其它去活化才能观察到某些分子的磷光。总之: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可以通过上述不同途径回到基态,哪种途径的速度快,哪种途径就优先发生。如果—发射荧光使受激分子去活化过程与其他过程相比较快,则荧光发生几率高,强度大。如果—发射荧光使受激分子去活化过程与其他过程相比较慢,则荧光很弱或不发生。(三)荧光量子效率:物质发射荧光的光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光子数的比值。(1) F 数值在 0~1 之间。他的大小取决于物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及环境(t0c、pH 、溶剂等)。 二. 激发光谱与荧光(发射)光谱1. 激发光谱:将激发荧光的光源用单色器分光,连续改变激发光波长,固定荧光发射波长,测定不同波长激发光下物质溶液发射的荧光强度(F),作F—l光谱图称激发光谱。从激发光谱图上可找到发生荧光强度最强的激发波长lex,选用 lex可得到强度最大的荧光。2. 荧光光谱:选择lex作激发光源,用另一单色器将物质发射的荧光分光,记录每一波长下的 F,作 F- l 光谱图称为荧光光谱。荧光光谱中荧光强度最强的波长为 lem 。lex 与 lem一般为定量分析中所选用的最灵敏的波长。三. 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 分子结构与荧光具有 p、 p 及 n、 p 电子共轭结构的分子能吸收紫外和可见辐射而发生 p -p*或 n -p* 跃迁,然后在受激分子的去活化过程中发生 p*- p或 p*- n跃迁而发射荧光。发生 p - p* 跃迁分子,其摩尔吸光系数(å)比 n - p*跃迁分子的大100—1000倍,它的激发单线态与三线态间的能量差别比 n -p* 的大的多,电子不易形成自旋反转,体系间跨越几率很小,因此, p - p*跃迁的分子,发生荧光的量子效率高,速率常数大,荧光也强。所以——只有那些具有 p- p 共轭双键的分子才能发射较强的荧光;p 电子共轭程度越大,荧光强度就越大(lex与 lem长移)大多数含芳香环、杂环的化合物能发出荧光,且 p 电子共轭越长, F 越大。2. 取代基对分子发射荧光的影响(1)(苯环上)取代 给电子基团,使 p 共轭程度升高à荧光强度增加:如–CH3,–NH2 ,–OH ,–OR等。(2) (苯环上)取代吸电子基团,时荧光强度减弱甚至熄灭:如: ,–COOH,–CHO, –NO2 ,–N=N–。(3)高原子序数原子,增加体系间跨越的发生,使荧光减弱甚至熄灭。如:Br,I。3. 共面性高的刚性多环不饱和结高的分子有利于荧光的发射。例如:荧光素呈平面构型,其结构具有刚性,它是强荧光物质;而酚酞分子由于不易保持平面结构,故而不是荧光物质。

  • 荧光分光光度计优势特点介绍

    [url=http://www.f-lab.cn/spectrophotometers/97xp.html][b]高精度荧光分光光度计Spectro-97[/b]XP[/url]是新一代的高性能分子荧光[b][b]分析仪器[/b][/b]。产品结构精美,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扫描速度快、光谱测量范围宽、动态范围大、三维扫描快等特点。特别适合用于材料研究、药物分析、生化与临床试验、水质分析与控制、食品安全检测(乳制品、水产品、维生素C、硒、黄曲霉毒素等)等领域。[b]高精度荧光分光光度计Spectro-97[/b]XP特点●高灵敏度:基于高效率的光学设计和微弱信号检测技术,水拉曼峰信噪比可达200(P-P)以上,达到国内外很高水平。●高速扫描速度: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单元,扫描速度48000nm/min,1秒内即可获得经典荧光光谱,1分钟获得高质量的三维荧光光谱。●宽光谱测量范围:采用双单色仪设计,激发和发射波长范围覆盖200-900nm,满足大多数荧光分析的需要。●激发光路监测系统:仪器配备有激发光双光束比监测系统,保证荧光信号高而稳定。●高质量保证:使用滨松公司的高质量氙光源和光电倍增管探测器和仪器,提供足够的光强信号和检测灵敏度。内置光门:内置光闸,可以适用于不稳定样品。[img=荧光分光光度计]http://www.f-lab.cn/Upload/spectro-97.jpg[/img]更多分光光度计请浏览官网:[url]http://www.f-lab.cn/spectrophotometers.html?pagesize=20&p=2[/url]

  • 关于荧光光谱的激发波长

    荧光光谱入门级新手求教:聚合物的UV-Vis最大吸收在260nm,到380nm以后几乎无吸收,但是,荧光光谱在激发波长260nm无荧光发射信号,却在405nm激发出荧光,最大发射波长466nm,如何理解?请不吝赐教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yc1010.gif

  • 【求助】测溶液荧光,发射峰随激发波长移动

    做硫化铜和硫化银量子点胶体溶液的荧光时,按照文献给的激发波长测试,发射波长与文献一致,但是当改变激发波长时,发现发射波长也随之移动,请问这是正常现在吗?发射波长不是应该固定的吗?请高手指教,谢谢

  • 荧光发射峰会随激发波长变化吗?

    本人最近做了桑色素-锌离子的荧光,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用410nm作激发波长照射时,发射峰位于476nm,当用407nm照射时,发射峰位于471nm,我于是将激发波长改为380nm,结果居然出现了436nm的发射峰,又改为360nm为激发波长,扫描发射光谱时出现了414nm的峰。请交各位大侠:这是什么原因?根据荧光的理论,这些所谓发射峰都不是改物质的发射峰,那么这些“发射峰”又是什么峰呢?

  • 【求助】如何构建荧光激发-发射光谱数据矩阵?

    平行因子算法PARAFACx[sub]ijk[/sub] = ∑a[sub]if[/sub]b[sub]jf[/sub]c[sub]kf[/sub] + e[sub]ijk[/sub]式中x[sub]ijk[/sub]为激发波长i、发射波长j时的荧光强度,a、b、c分别是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和浓度。如何将下列数据构建为EEM数据矩阵?荧光激发-发射光谱EEM数据浓度1:样品A 0.001M, 样品B 0.001M--2302352403002.4175.952.9513012.4426.4572.4633023.8077.584.4543035.2318.6315.029(第一行是激发波长,第一列是发射波长,其他为荧光强度)浓度2:样品A 0.001M, 样品B 0.002M--2302352403003.2286.2362.7183012.1746.7873.9583023.2557.7664.3073034.6778.7915.484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