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自组网单兵设备

仪器信息网自组网单兵设备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自组网单兵设备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自组网单兵设备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自组网单兵设备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自组网单兵设备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自组网单兵设备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自组网单兵设备相关的解决方案。

自组网单兵设备相关的资讯

  • Cell:单兵作战 VS 团体作战——高内涵助力辨别循环肿瘤细胞作用形态
    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这些细胞不仅是我们体内循环系统中常见的细胞类型,在实验室中出镜率也非常高,我们统称它们为悬浮细胞。实际上,对于悬浮细胞的研究,尤其是分选和荧光定量,我们常用的技术手段是流式细胞术FACS。但尽管FACS能准确的进行悬浮细胞的单细胞荧光定量,如果我们想要知道单个细胞的形态变化,蛋白表达的位置信息,以及基于表型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就需要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的帮助啦。之前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过珀金埃尔默高内涵系统实现红细胞变形的药物筛选方法,点下方可以回顾哟。往期回顾Nature Protocol——微球过滤结合高内涵成像实现基于红细胞变形的高通量药物筛选:https://mp.weixin.qq.com/s/2Kz3CDIqKVGbw17-ZyxutQ今天我们再来关注循环系统中一类很特殊的悬浮细胞: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CTC是癌症病人体内由实体肿瘤病灶脱离而进入血管的肿瘤细胞,它们在外周血中痕量存在,大部分也会发生凋亡和被吞噬,但依旧有少数隐藏极好并伺机而动发展为肿瘤转移灶,因此是肿瘤发生恶性转移的凶手之一(图1)。 CTCs在血管中的“命运”大量研究表明,CTC在外周血中以不同形态存在,有游离的单个CTC,也有聚集成团的CTC集簇。而它们形成集簇的能力更是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今年1月Cell杂志就在线发表了瑞士Basel大学Aceto团队关于乳腺癌病人血中CTC单兵作战和团体作战的相关工作。通过全景观基因测序,他们解释了CTC集簇比起单细胞缺少了关键位点的DNA甲基化重建,因此更容易导致肿瘤的恶性转移。进一步利用Operetta高内涵成像及Columbus分析系统,对CTC成像后集簇的大小及相关功能进行定量分析,试图找到解离CTC集簇使其变为单兵作战从而失去转移能力的方式。幸运的是,通过高内涵筛选他们从2485个FDA批准的药物中找到了一种钠/钾ATP酶抑制剂,可以解离CTC集簇成为单细胞(图2),继而诱导DNA甲基化,最终抑制肿瘤的转移。基于细胞存活率和集簇大小的高内涵药物筛选尽管CTC是外周血悬浮细胞中的稀有事件,但是作为具有高灵敏度,高通量和高速度的表型筛选领导者,PerkinElmer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一如既往的表现出了强大的助力作用,从未让科研工作者失望过。表型筛选,我们是认真的。参考文献1. Gkountela, S., Castro-Giner, F., Szczerba, B. M., Vetter, M., Landin, J., Scherrer, R., Krol, I., Scheidmann, M. C., Beisel, C., Stirnimann, C. U., Kurzeder, C., Heinzelmann-Schwarz, V., Rochlitz, C., Weber, W. P., and Aceto, N. (2019) Circulating Tumor Cell Clustering Shapes DNA Methylation to Enable Metastasis Seeding, Cell 176, 98-112 e114.2. Mocellin, S., Keilholz, U., Rossi, C. R., and Nitti, D. (2006)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the ' leukemic phase' of solid cancers,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 12, 130-139.
  • 区域颗粒物时空立体分布雷达组网监测
    p■ 系统概述/pp 近年来,对于环境质量检测的联网综合监测系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一类联网综合测量系统的特点是利用分布在区域内相关的多个单点测量设备的数据,再结合相关气象及环境信息数据,使用一定的算法分析模型计算出区域内各空间位置的环境数据从而对区域内总体的环境质量情况有一个明确的掌握和了解,进而还可以预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区域环境质量情况变化做到对环境质量的提前预警预报。激光雷达设备由于其能向一定程度的高空探测环境数据,所以如果使用相关算法分析模型利用激光雷达测量的高度空间的环境测量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来进行计算繁衍,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行区域内空间立体环境质量数据的监测和预测,对于整个区域的立体空间环境监测和预报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比如一个城市区域或一个工业园区空间立体监测等。/ppimg title="640.webp.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uepic/53deeae0-078b-4d52-a0a2-cc8b1303ed58.jpg"//pp■ 系统功能说明/pp(1) 雷达组网解决的问题/pp※ 空间立体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区域污染的时空立体演变情况、区域污染的生消过程、典型区域污染过程的解析、区域污染的主要来源等;/pp※ 区域污染贡献率问题:区域污染输送通量计算,本地污染及外来污染所占的贡献率;/pp※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测:通过相应的计算模型结合环境气象信息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空间立体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变化;/pp(2)雷达组网系统主要有四个部分的功能/pp※ 区域内联网的雷达设备信息及状态监视/pp※ 区域内联网的各雷达单点设备数据收集与显示/pp※ 区域立体空间雷达数据的由点到面的同化繁衍计算/pp※ 区域立体空间雷达数据的未来发展预测数据的计算/pp /pp(3) 雷达组网系统中实时雷达测量数据主要有以下类型/pp※ 355消光系数/pp※ 532消光系数/pp※ 退偏振度/pp※ 波长指数/pp※ 颗粒物浓度空间分布/pp※ 边界层/pp※ 能见度/pp※ 光学厚度/pp※ 污染物分布/pp※ 污染物输送通量/pp(4) 雷达组网系统会使用相关计算模型结合相关环境和气象数据来进行区域空间立体雷达检测数据的同化繁衍计算,可以在系统中进行立体空间雷达数据的展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6401.webp.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uepic/f30a694d-a87f-4f6b-b39e-6c3efec20b9b.jpg"//pp※ 各高度水平层面的雷达数据繁衍计算/pp※ 各垂直剖面的的雷达数据数据繁衍计算/pp(5) 雷达组网系统会使用相关计算模型结合相关环境和气象数据来进行区域空间立体雷达检测数据的未来一段时间的预测计算,可以对未来的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提前预警预测/ppbr//pp 安徽蓝盾LGJ-01激光雷达系统以激光为光源,运用空间遥感技术原理,利用其发射的激光与大气的相互作用,产生包含气体分子和气溶胶粒子有关信息的辐射信号,再结合相关反演算法就可以从中得到关于气体分子和气溶胶粒子的信息。/pp 本激光雷达同时发射出355nm和532nm激光,利用接收望远镜收集气溶胶、沙尘暴粒子等对激光的后向散射信号,通过接收355nm信号以及532nm的2路消偏信号,分析其回波强度和消偏振特性,可解析出大气中粒子的属性,识别沙尘暴粒子(非球形)及气溶胶粒子的垂直廓线信息。/pp 该款雷达可置于室内、室外环境(配置箱体)。/pp 适用于:环境监测、气象探测、相关研究单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1px HEIGHT: 1px" title="6402.webp.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uepic/04c46d7b-7571-4eba-acc3-91b50e2c18ac.jpg"/img style="WIDTH: 357px HEIGHT: 327px" title="6402.webp.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uepic/22393891-a47c-4092-b5ef-91ac27bb9f77.jpg"//ppbr//pp关注微信公众号“蓝盾环保”请扫描以下二维码,为您提供及时的环保行业动态信息和解决方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307px HEIGHT: 244px" title="6403.webp.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uepic/3f91991c-3402-4a9a-92a0-fdc9f5958ad4.jpg"//p
  • 中国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系统两颗组网卫星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uepic/38e6bd88-5b1d-4fec-b891-4f6c23771db8.jpg" style="float:none " title="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3dc12d5d-cecb-4064-a13b-e03ce7fba768.jpg" style="float:none " title="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7d275c79-b465-433e-9372-57e24d2719fe.jpg" style="float:none " title="3.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近日发布消息说,北京时间8月25日7时5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十一、十二颗组网卫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这两颗北斗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测试与试验评估,并与此前发射的10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适时提供服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本次发射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抓总研制。此次卫星发射也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83次航天飞行。/ppbr//p
  • 飞秒激光结合自组装复合加工技术获突破
    p style="text-indent: 2em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工程科学学院微纳米工程实验室利用飞秒激光引导毛细力自组装复合加工方法,实现了手性可控三维微结构和三维金属纳米间隙结构的灵活制备,并实现了在涡旋光手性检测和高灵敏度生化检测方面的应用,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分别发表在《先进材料》和《先进功能材料》上。/pp style="text-indent: 2em "手性微结构在光学和力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可以用于构筑多种多样的光学和力学超材料。目前三维手性微结构的灵活、可控制备仍存在诸多困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纳米工程实验室在飞秒激光复合加工方面开展了长期的系统性研究。在前期工作中,他们通过将飞秒激光直写与毛细力自组装技术结合,开发了新型的飞秒激光复合加工方法,实现了复杂多层级聚合物结构的制备,并在微物体操纵、微粒制备、微光学、仿毛细血管微通道制备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应用研究。/p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将飞秒激光直写与毛细力驱动自组装技术相结合,通过调控微结构的空间排布、结构尺寸等参数,引导毛细力的方向和大小,成功制备了多层级手性微结构,并展示了该方法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pp style="text-indent: 2em "此外,该研究团队还利用这种飞秒激光复合加工方法成功制备了三维金属纳米间隙结构,并实现了典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标的物R6G和抗癌药物DOX的高灵敏度检测。该研究为非平坦表面上构建金属纳米间隙结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有望将基于微流体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应用于精准医疗、实时在线检测等领域。(记者吴长锋)/p
  • 盛夏之约:逸云天亮相2024中国(北京)国际消防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2024中国(北京)国际消防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将于6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这场年度盛会汇聚了全球顶尖的消防技术和设备,为行业人士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平台。深圳市逸云天电子有限公司作为气体检测监控领域的翘楚,将携其最新产品和创新技术亮相本次展会,展示其在气体监测领域的卓越能力。  创新引领,技术先行  逸云天自2006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高品质的气体检测和监控解决方案。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CCEP中国环保产品认证等多项权威认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燃气输配、仓储、市政燃气、消防、环保、冶金、生化医药、能源电力等多个领域,赢得了客户的高度信赖和赞誉。  在本次展会上,逸云天将展示其一系列先进的气体检测仪产品,包括BTYQ-MS104K-M、BTYQ-MS104K-L、PTM600-S、BTYQ-MS104K-S1、MIC-600、MIC-300等。其中,PTM600-S手提式多功能气体分析仪和BTYQ-MS104K-L/M/S1气体检测仪是逸云天的明星产品。PTM600-S手提式多功能气体分析仪以其精确检测多种气体浓度及额外的温湿度、颗粒物、压差、风速等功能脱颖而出。配备多种先进检测原理,如电化学、红外、催化燃烧等,支持区域组网、远程数据传输和手机APP远程管理,广泛应用于消防、化工等多个领域。而BTYQ-MS104K-L/M/S1可燃气体检测仪则专注于高效、快速响应事故现场,能准确检测甲烷、乙烷等20多种易燃易爆气体,确保安全防范并支持实时警示功能。  科技赋能,安全护航  逸云天不仅在产品性能上不断创新,还在技术应用上有着卓越表现。其产品集成了物联网、自组网、视频识别、无线互联、远程通讯、GPS/北斗定位等多项前沿技术。例如,逸云天的高端新品PTM600-S不仅具备多种先进的气体检测技术,还融合了高度定制化的功能和先进的通讯技术,为各种专业环境提供了全面的监测和管理解决方案。  此外,逸云天还将展示其无线互联多功能气体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和一气体检测仪无线互联系统。这些解决方案不仅彰显了逸云天在气体检测领域的技术创新力,更展示了其在行业安全监测领域的领先地位。无线互联多功能气体环境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实现个人和区域的气体检测,以及气体监测仪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报警信息传递,极大地增强了现场作业的安全性。而一气体检测仪无线互联系统则通过无线技术快速传递报警信息,实时监测危险气体泄漏,保障了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行业洞见,共谋发展  2024中国(北京)国际消防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不仅是一个展示产品的平台,更是一个思想碰撞和技术交流的舞台。逸云天诚邀各界人士莅临展台,与公司专家团队面对面交流,了解最新的气体检测监控技术和产品,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展会期间,逸云天的技术专家将为您详细介绍产品性能和技术优势,解答您的疑问,并为您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建议。无论您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还是对气体监测有兴趣的观众,都将在这里找到您所需要的信息和启发。  展望未来,携手共进  逸云天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气体检测领域的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气体检测监控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未来,逸云天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感受科技创新的力量,体验前沿技术的魅力,请记住日期:2024年6月26日至28日,地点:北京首钢会展中心,展位号:T1033。逸云天期待您的光临,与您一起见证气体检测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共同推动消防安全领域的发展。  让我们相约北京,共襄盛举,共同迎接消防安全的新篇章!
  • 突破限制-自组装Fe3O4纳米颗粒高倍观察
    现如今,科技变化,日新月异,但是反而能源需求却越来越大,在解决传统石油或煤炭能源问题上,很多地方又出现了限电问题。因此,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为未来创造全球规模的可持续能源体系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清洁高效能源,氢能逐渐走上了舞台。其中,电催化在清洁能源转换中起着核心作用,为未来的技术实现了许多可持续的过程。氢能的产生,储存及使用,每一步都有自己的技术壁垒,可谓是困难重重。让氢能从实验室向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也是经过科学家们数十年的努力。比如电催化析氧反应(OER),电化学技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垫脚石,是一种在金属-空气电池和水电解池等多种能源存储和转换技术中具有关键作用的过程。开发具有低成本材料、工业相关活性和长期耐用性的OER催化剂是非常需要的,但在现阶段仍具有挑战性。基于过渡金属的替代品,如自组装Fe3O4纳米粒子有望在电催化析氧反应上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如下图为高分辨率成像结果,纳米粒子在低的着陆电压下(1.5 kV),可以清晰的观察到Fe3O4纳米颗粒有规则的排列,通过测量发现每一个Fe3O4纳米颗粒尺寸大约为 12 nm。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自组装Fe3O4纳米粒子当然,想获得这样一个高放大倍数(50万倍)的图像,需要一台纳米级别分辨能力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日立超高分辨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Regulus8230,在1kV下的分辨率为0.7nm,配合减速功能,可以在1.5kV的加速电压轻松获得高扫描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无损伤的磁性样品的真实形貌。让科研可以更进一步。日立超高分辨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Regulus8230公司介绍: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日立集团旗下日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本公司秉承日立集团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始终追寻“简化客户的高科技工艺”的企业理念,通过与客户的协同创新,积极为教育、科研、工业等领域的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和优质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主要产品包括:各类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表面科学仪器和前处理设备,以及各类色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广大的日立客户,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武汉、沈阳等十几个主要城市设立有分公司、办事处或联络处等分支机构,直接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专业优质的各类相关技术咨询、应用支持和售后技术服务,从而协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其目标,共创美好未来。
  • GISAXS用于监测超高分子量嵌段共聚物快速自组装过程的结构演变
    超高分子量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挑战 嵌段共聚物(BCPs)是一种特殊材料,具有两个或以上化学上不同的单体单元形成不连续的高分子嵌段,转而又以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在融化相,这些材料组成嵌段之间的热力学不相容造成微相分离。这导致了周期性纳米材料(四种常见结构见图1)的形成,它们的形态可以通过改变分子组成来控制,而它们的尺寸和周期性则由分子量的变化来决定。它们的结构和组成多样性提供了获得多种表面纳米结构的可能性,这些表面纳米结构可用于大量应用,例如纳米电子学、抗反射涂层、光学活性表面化学传感器或药物输送。图1. 四种基本共聚物结构。 对于使用可见光的光电应用,需要具有横向周期性大于150nm的BCPs。因此,出现了一种子类材料,叫做超高分子量(UHMW)嵌段共聚物。长链聚合物的高度缠结特性形成了这些BCPs,但是却引起了自组装过程的其他问题。尤其是相分离的缓慢开始使得近乎所有过程都不适合工业应用。近期,一组来自都柏林大学、波尔多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UHMW BCPs(800kg/mol)的超快自组装的方法,在气相溶剂退火法(SVA)阶段利用可控的溶胀动力学,从而退火时间与平常数小时或数天相比将缩短到分钟。在他们的研究工作中,证明了通过快速并控制使膜膨胀到非常高的溶剂浓度,有可能在10分钟内诱导UHMW poly(styrene)-b-poly-2-vinylpyridine (PS-b-P2VP)系统的相分离。为了得到这个结果,大量研究了干膜厚度、聚合物膜内溶剂浓度、溶胀时间和速率对BCP膜的形态和结构演化的影响。GISAXS测试揭示了溶剂浓度对UHMW嵌段共聚物结构的影响 具有高分子量体系的长聚合物链在干膜中显示有较高的链缠结。已知UHMW BCP的聚合物流动性是高度依赖于溶胀比的,那在SVA过程中通过向BCP膜中加入相对中性的溶剂是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的。这样溶剂的分子将在两个嵌段之间产生屏蔽作用,从而减少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上述研究中,选用了氯仿和四氢呋喃(THF)的混合物作为退火溶剂。 随后用掠入射小角X射线散射(GISAXS)研究166nm的BCP膜在宏观区域上随溶剂浓度变化的形态演变。与透射模式下的SAXS实验相比,掠入射模式(X射线光束在样品表面反射)转变成了表面敏感探测技术,在大表面区域上分析材料的结构且无需额外的样品制备。如图1所观察到的,通过GISAXS测试随着溶剂浓度的增加,内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铸膜样品只出现微弱的散射点,表明表面主要是无序的胶束结构。随着溶剂浓度的增加,从GISAXS散射图谱上明显看出,ϕs~0.80以下,BCP链仍处于缠结状态而无法自组装成界限清晰的微区。只有在浓度等于或高于0.8时,有序垂直层状形态才开始逐步形成。使用散射峰的位置,计算结构在ϕs = 0.83和ϕs = 0.86的平面域间距分别是(~ 184 nm)和(~ 191 nm),而一旦溶剂浓度的值达到0.88结构会失序。图2.(a-h)二维GISAXS散射数据。8个图中显示PS-B-P2VP膜的形态随退火溶剂浓度ϕs的变化而变化。(i)在每个样品的Yoneda位置的1DGISAXS图像。强度分布显示为一阶散射峰,二阶散射峰分别用红色和蓝色表示为1和2。 铸膜(在没有溶剂的情况下测试)出现一个弱散射峰,用绿色表示为m。 通过AFM分析对这些值进行了进一步的证实,并且典型的FIB/SEM实验结果证明层状结构在整个膜上的延伸。为了证明BPC结构的传输能力,自组装膜也被用作模板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这些材料也被进一步用作硬膜,来生产统一的高宽比硅纳米壁结构(高500nm,间距190nm)。 这一研究工作为超高分子量嵌段共聚物在工业适用的时间内通过高精度气相退火进行自组装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在大约10分钟的时间内实现了相分离,产生了间距超过190nm的层状特征。在整个过程中,GISAXS测量与其他探测技术共同用于控制过程的效率并评估不同参数的影响。
  • 国家纳米中心“活体自组装”生物纳米材料研究获进展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A{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style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A{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stylep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浩课题组通过发展“活体自组装”技术,在细胞内构建了不同拓扑结构的纳米材料,并提出了全新的细胞内原位聚合和组装策略,为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mNature Communications/em上,并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pp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已被广泛研究和认可,例如药物递送、组织工程等均得到了深入研究。但纳米材料独特的生物界面效应,使其在复杂生命体中的递送过程、物理化学转化以及蓄积代谢等问题变得十分棘手。因此,王浩课题组提出了“活体自组装”理念,独特设计纳米材料的建筑单元,将外源引入的分子参与到生命体的功能性组装过程中,实现了在生理环境下自发的纳米材料构建和功能化。这一独特思路,为生物医用纳米材料领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视角和新途径。/pp  在纳米材料的生物功能应用中,拓扑结构对活体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功能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前期报道指出,特定拓扑结构在生命体中扮演者独特的角色,例如双螺旋结构的DNA、具有特定3D结构的蛋白大分子,以及各种传导信号的分子复合体等。材料和界面的拓扑结构影响生物功能,例如界面的形态会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决定细胞迁移和内吞等功能。因此,深入研究在特定区域内材料拓扑结构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将为精准功能化纳米材料的设计提供指导。目前,体外构筑的纳米材料,不能区分界面和胞内作用,干扰了限域拓扑结构和生物功能关系的分析和理解。/pp  针对特定区域内材料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王浩课题组发展了细胞内原位聚合和组装的新方法,首次实现了在细胞内平行构筑不同拓扑结构的纳米材料,为研究胞浆拓扑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提供了有效手段。通过设计不同氨基酸序列的多肽聚合单体,实现了在胞内聚合过程中,对聚合物分子量大小、温敏性质以及组装后的拓扑结构的调控;在细胞和组织水平原位的证实了多肽单体的聚合和组装过程;综合评价了不同拓扑结构的纳米组装体的滞留效应和细胞毒性等生物功能,为精准设计功能化纳米材料提供基础参考。/pp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中科院国际合作、交叉团队、青促会等的支持。/pp style="text-align:center "img alt="" oldsrc="W020171108529108817694.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uepic/4a4278be-71e4-47d4-87a7-0fc2df981d1b.jpg" uploadpic="W020171108529108817694.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家纳米中心“活体自组装”生物纳米材料研究工作获进展/p
  • 《Bioactive Materials》重磅研究成果发表: 基于【3D微载体】的双功能原位自组装类
    题目:《Bioactive Materials》重磅研究成果发表:基于【3D微载体】的双功能原位自组装类器官,用于骨软骨再生作者:北大人民医院杨振 摘要:以3D TableTrix 微载体为基础,体外设计个性化明胶微载体,于体内自组装形成骨软骨类器官,用于诱导软骨和骨一体化再生。前言近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林剑浩、邢丹教授和清华大学杜亚楠教授共同在Bioactive Materials 【IF:16.874】联合发表研究型文章:双功能原位自组装类器官,用于骨软骨再生。原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2821X21005859(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Part 1 研究背景骨软骨复合体由关节软骨、钙化软骨和软骨下骨组成,具有复杂的软骨-骨界面和不同的组织层特性。在骨软骨损伤中,由于关节软骨和骨的愈合能力和组织整合性能存在差异,同时实现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结构和功能修复仍然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的难题。近年来,研究者们相继研发了具有双相、三相、多层和梯度渐变的支架,并在动物模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① 双相支架通常无法再生钙化软骨和梯度组织结构;② 三相和多层支架常常在层之间存在突变,在机械刺激下容易发生层剥离和组织分离。自组装类器官被用于药物筛选、机制研究,以及探究多种器官系统的发育或组织再生。类器官自组装过程包括一系列细胞分化过程和自我模式化,这些过程受到多种形态发生剂的高度调节,例如通过具有生长因子条件培养基的3D支架(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胃泌素)。但目前的方法缺乏通过定向分化诱导单个类器官的空间模式和发育方面的能力,一个主要的限制是:单一的支架和特定的培养基不足以培养出具有异质性结构的类器官。该研究聚焦于骨软骨损伤一体化修复的难题,分别使用透明质酸(HA)和羟基磷灰石(HYP)修饰华龛生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龛生物)研发的3D TableTrix 微载体(简称CH-微载体和OS-微载体),通过体内自组装形成骨软骨类器官,用于诱导软骨和骨一体化再生。Part 2 研究发现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负载MSC的3D TableTrix 微载体可在体外自组装,形成功能化3D组织块,增加了MSC的干性和旁分泌活性,同时减少了MSC的衰老。因此,为了实现骨软骨一体化再生修复,课题组构建了个性化微载体,负载MSC后成软骨和成骨诱导分化7天,注射到比格犬的骨软骨缺损中,实现了骨软骨类器官的原位自组装和组织修复,这表明类器官技术可作为复杂界面组织的一种再生治疗策略。Part 3 研究设计图1:整体研究设计示意图本研究的设计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3D TableTrix 微载体基础上,使用透明质酸(HA)和羟基磷灰石(HYP)进行改性,制备个性化CH-微载体和OS-微载体。将MSC接种到微载体上,然后分别在成软骨和成骨诱导培养基中预分化培养7天,在3D模具中可通过自组装形成骨软骨类器官。将预分化的成骨和软骨微载体依次注射到比格犬滑车沟的骨软骨缺损中,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采集所有膝关节分析再生修复效果。Part 4 研究内容① 个性化微载体理化性质和生物相容性良好从图2可以看出,CH-微载体和OS-微载体呈现疏松多孔的结构,平均直径为217.10±68.35μm和98.16±29.94μm,吸水率分别为14.85倍和 6.82倍。死活染色结果提示所有微载体均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值得注意的是CH-微载体可以漂浮在PBS中,而OS-微载体则沉入底部。图2:个性化微载体的制备和表征&bull 个性化微载体制备示意图(A) ,&bull 不同微载体的大体观和SEM图像(B),&bull 直径分布(C),&bull 吸水率(D),&bull 圆度分析(E),&bull 活/死染色(F),&bull 细胞活力的定量分析(G),&bull 负载MSC培养14天后的SEM图像(H)。② 个性化微载体体外自组装形成骨软骨类器官在本文的体内模型研究中,构建了大鼠胸10节段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图3A)。结合行为学评估、核磁共振扫描以及组织学分析(图3B-D),经对比不同治疗方法,我们发现负载MSC的明胶微载体支架能够有效地促进大鼠脊髓损伤的再生与修复(组织学分析的图片请参看原文)。图3:骨软骨类器官体外自组装&bull 自组装流程(A),&bull 骨软骨类器官大体观(B,C),&bull SEM结果(D),&bull 诱导14天后自组装骨软骨类器官的细胞示踪,红色表示CH-微载体中,绿色表示OS-微载体,自组装骨软骨类器官的软骨和骨部分的活/死染色(F),&bull CH-微载体和CH-类器官(骨软骨类器官的软骨层)的软骨基因表达(G)和OS-微载体和OS类器官(骨软骨类器官的骨层)的相对成骨基因表达(H),&bull 裸大鼠皮下植入后1周CH-微载体和OS微载体的大体观和H&E染色(黄色箭头表示新血管)(I),&bull 骨软骨类器官以及CH-类器官和OS-类器官成分的应力-应变曲线(J)和杨氏模量(K)。Part 5 研究结论骨软骨类器官对大动物骨软骨损伤模型的治疗在体内研究模型中,构建了比格犬股骨髁滑车沟骨软骨缺损模型(图4)。治疗3和6个月后,结合影像学、大体观和病理学评价,对比不同治疗方法,发现骨软骨自组装类器官组能够实现更好的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再生、重建和整合。图4:自组装骨软骨类器官修复比格犬滑车沟缺损的实验分组Part 6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 杨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202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软骨、半月板损伤修复研究以及干细胞的力学调控机制研究等。共同第一作者 王斌副主任医师,研究员,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临床百人计划研究员,南京大学博士后,北京大学骨科学博士。通讯作者邢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基础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专委会骨与软骨再生学组副主委、《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第四届编委等。▷ 长期从事骨科领域基础研究,重点关注干细胞的理化调控机制及类器官构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局级、校级及院级课题3项。▷ 参与编译书籍8部。获国家专利10项。▷ 在the BMJ、JAMA network、Bioactive Materials、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Biomaterial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文章50余篇。通讯作者 林剑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康复医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任国家大骨节病和氟骨症治疗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北京大学医学部骨科系教授、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亚洲工作组主席 (Chair of OARSI Asian Task,2019-2021)、《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脊柱和关节病领域领衔专家(2016-2020)、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理事(OARSI,2014-2018)。▷ 在骨关节炎的细胞治疗、运动治疗、手术治疗及软骨损伤诊疗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复杂成人关节畸形矫形领域成绩卓越。在基础研究领域,长期从事干细胞功能调控在关节外科的研究,尤其关注于干细胞微组织治疗、干细胞力学及免疫调控、干细胞组织工程及人造细胞研究。▷ 曾先后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州立大学圣乔治医院骨科研究所、美国康奈尔大学、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研修。▷ 曾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等基金资助,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0人,发表SCI论文6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通讯作者 杜亚楠▷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2021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获得者(2018年)、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2015年)。▷ 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NA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高影响力论文。▷ 在“微组织工程”这一特色交叉研究方向进行创新探索,实现理论探究和技术转化。开发的3D微组织技术可作为新一代细胞药物的扩增制备平台和药剂学递送系统革新体外细胞培养和再生医学;同时可辅助建立仿生生理/病理模型,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和病理机制研究。▷ 相关微组织工程产品已经商品化,并获得美国FDA和中国药监局相关资质,为再生医学、药物开发和病理研究提供新型平台技术、理论模型和解决方案。Part 7 研究技术支持华龛生物核心产品3D TableTrix 微载体:①更仿生:由数万颗弹性三维多孔微载体组成,孔隙率90%,粒径大小可控于50-500μm区间, 均一度≤100μm,形成真正的3D仿生培养。3D TableTrix 微载体②资质全:该产品已获得2项CDE药用辅料资质,登记号为【F20200000496;F20210000003】,1项FDA-DMF药用辅料资质,登记号为【DMF:35481】药用辅料资质(点击查看大图)③易收获:特异性降解技术裂解微载体,收获相较于传统方式更高效更温和。3D FloTrix Digest裂解液④更安全:拥有权威机构出具的裂解残留检测、细胞毒性、热原反应、遗传毒性、体内免疫毒理学相关质量评价报告以及溶血性、皮下注射局部刺激性、主动全身过敏性、腹腔注射给药毒性等安全性评价报告。权威检测报告(点击查看大图)⑤易放大:通过3D培养方式,结合华龛生物3D细胞智造平台全线产品可以实现全自动封闭式大规模细胞培养,实现百亿量级细胞收获。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教育部公布青年人才等基金项目评审结果(附名单)
    关于2016年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一般基金和青年人才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示的函教技司[2016]392号  有关高等学校:  2016年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一般基金和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委托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进行评审,目前,评审工作已完毕。根据《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要求,现将评审结果在教育部科技司官网(www.moe.edu.cn)予以公示。  若对评审结果(详见附件)有异议,请于10月28日前以书面意见报我司。  联系人及电话:都业爽010-66096955  李燕010-66097374  附件:2016年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一般基金和青年人才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汇总表2016年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一般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申请人评审结论先进设计与制造1面向空天飞行器设计的动力学环境预示技术研究东南大学费庆国建议立项2难加工材料构件高效精密加工技术山东大学刘战强建议立项3内置流道航空发动机叶片增减材一体化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江南大学武美萍建议立项4舰船燃气轮机/汽轮机叶片PHM北京化工大学王维民建议立项5自主导航降落伞设计与研制大连理工大学周文雅建议立项6航空复杂金属增材制造零件精整加工技术大连理工大学高航建议立项7共形承载天线的一体化喷射成形制造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黄进建议立项8装备减振降噪技术重庆大学余淼建议立项9低能耗能场熔融涂覆增减材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魏正英建议立项特殊新材料1航天特种高分子材料寿命预测及延寿研究四川大学李光宪建议立项2高能长效光热存储与可控释放的偶氮碳材料天津大学封伟建议立项3大船飞行甲板用新型金属基防滑涂层技术西安交通大学李长久建议立项4振动传感器用新型超高温压电单晶研制山东大学于法鹏建议立项5强电磁辐射防护用轻质高强、高导电石墨烯复合材料薄膜北京化工大学王文才建议立项6基于ADP晶体的大尺寸波片研究山东大学王正平建议立项7高性能低介电环氧的制备北京化工大学孟焱建议立项8可陶瓷化酚醛树脂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武汉理工大学王雁冰建议立项9极端高压自激励等离子体等熵加载系统用梯度材料研制武汉理工大学罗国强建议立项10先进航空发动机用镍基复合材料跨尺度复合强化关键技术上海交通大学祝国梁建议立项11镧基复合稀土六硼化物陶瓷单晶材料制备与电子发射性能合肥工业大学张久兴建议立项12超轻质微烧蚀/隔热型酚醛气凝胶/纤维复合材料华东理工大学龙东辉建议立项13热防护系统高温热桥阻断材料设计、构筑及其失效机理北京交通大学张如炳建议立项14雷达波宽频带高效高温磁性吸收剂研究南京大学唐东明建议立项15雷达罩用透波复合材料新型基体树脂开发华东理工大学庄启昕建议立项16硅油基磁性液体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北京交通大学李德才建议立项17芳炔杂化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烧蚀性能华东理工大学袁荞龙建议立项18高性能柔性抗烧蚀材料及其自膨胀功能化研究四川大学邹华维建议立项19高双折射率液晶材料陕西师范大学安忠维建议立项信息与控制1高光谱混合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焦李成建议立项2运动目标搜索与侦察智能型光学探测成像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田岩建议立项3可见光/红外图像融合的目标搜索与智能识别侦查系统武汉大学马佳义建议立项4基于高速飞行器自激电磁辐射效应的被动探测技术华中科技大学马洪建议立项5多跳自组协同弹性组网关键技术研究北京交通大学李旭建议立项6海洋环境时空高分辨率遥感大数据处理东北大学王国仁建议立项7运动目标搜索与侦察智能型光学成像技术浙江大学徐之海建议立项8抗截获破译的非线性变换信道加密传输链路新技术华中科技大学金江建议立项9强拒止条件下的无源导航技术上海交通大学武元新建议立项10基于光力效应的高精度重力测量技术浙江大学白剑建议立项11高光谱混合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华中科技大学许毅平建议立项12高精度磁场阵列测量系统华中科技大学杨晓非建议立项13陆海空一体化信息探测岛基试验关键技术浙江大学徐志伟建议立项14面向特定目标的星上高光谱数据快速筛选技术浙江大学厉小润建议立项15基于分级密钥分发协商与数据路径随机跳变的信息传输安全技术研究北京邮电大学李昕建议立项16可重构微波直接光采样技术北京邮电大学戴一堂建议立项17基于语义的多机器人协同信息系统与控制电子科技大学徐杨建议立项18卫星耦合传感网的海洋环境时空高分辨率感知与大数据处理技术武汉大学陈能成建议立项19大型船舶靠离码头操纵性预报及其虚拟仿真方法武汉理工大学程细得建议立项20特定海域高强度持续观测数据获取、解译与大数据技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戴光明建议立项21组合式小型铯原子钟北京大学王延辉建议立项电子元器件1基于RFMEMS技术的在线式集成微波驻波计东南大学张志强建议立项2太赫兹行波管电子科技大学王战亮建议立项3Ka波段MEMS高增益可重构天线阵列关键技术研究北京邮电大学邓中亮建议立项4自主可控P波段雷达模拟前端系统集成关键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朱樟明建议立项4用于微波光子学雷达的高性能PIN-PMN-PT单晶光电器件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魏晓勇建议立项6硅基光互连技术及模块东北大学郭磊建议立项7低驱动电压高回复力RFMEMS开关清华大学赵嘉昊建议立项动力与能源1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系统环境材料腐蚀机理及防控技术西安交通大学赵钦新建议立项2基于高能太阳燃料的光热温控结构研究天津大学冯奕钰建议立项3大功率水合肼燃料电池超浸润纳米阵列电极研究北京化工大学孙晓明建议立项4多电飞机大功率起动发电机及其驱动控制技术浙江大学马吉恩建议立项5微重力喷雾冷却的小型落塔实验装置及关键技术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张博建议立项6特种车辆大功率永磁驱动电机及控制关键技术湖南大学高剑建议立项7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高密度液体燃料的研究天津大学邹吉军建议立项8生物质液化制油小型连续装置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张景来建议立项生物交叉与仿生1脑启发式学习网络与并行处理图像制导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石光明建议立项2仿生蜘蛛牵引丝高分子材料研究浙江大学钟伯雄建议立项3刚柔相济型液态金属外骨骼技术清华大学刘静建议立项4面向驾驶员状态监控的柔性MEMS干电极可穿戴脑电技术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刘景全建议立项5网络环境下的单兵协同外骨骼系统及柔性器件应用东北大学王斐建议立项6微型化高精度仿生偏振光导航传感器及系统清华大学赵开春建议立项7MEMS仿生多自由度机械飞行昆虫上海交通大学张卫平建议立项8基于忆阻器的类脑计算清华大学汪玉建议立项9仿生偏振光自主定位导航传感器及系统研究合肥工业大学范之国建议立项2016年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青年人才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申请人评审结论先进设计与制造1智能连续曲面变形镜制造及其型面操控西安交通大学蒋维涛建议立项2基于知识工程的创新设计资源集成方法北京大学黄雨建议立项3面向深海的水下激光增材再制造装置与工艺研究东南大学孙桂芳建议立项4面向增材制造的结构拓扑优化创新设计技术华中科技大学肖蜜建议立项5叶片薄壁结构激光喷丸强化形性协调机制与服役演变规律上海交通大学胡永祥建议立项特殊新材料1基于超材料的新型宽带电磁波吸收材料南京大学姜田建议立项2高组织稳定性镍基高温合金的研究北京科技大学郑磊建议立项3低介电、高强度聚酰亚胺纤维纸研制与影响因素研究北京化工大学田国峰建议立项4基于热敏流体的电子传感器中国人民大学王亚培建议立项5抗侵彻速度大于2Km/s的新型B4C抗弹陶瓷的制备及其失效行为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张帆建议立项6石墨烯/聚氨酯固-固相变热界面复合材料北京大学张杨飞建议立项7石墨烯层间协同调控碳纤复材阻隔及力学性能的实现机制北京化工大学贾晓龙建议立项8高质量低电阻率p型碳化硅衬底制备山东大学陈秀芳建议立项9涡激振动俘能用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机电响应机理研究武汉理工大学沈杰建议立项10全介质左手超材料微波频段谐振改性及带宽拓展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靳立建议立项信息与控制1基于红外-高光谱遥感的伪装目标侦察武汉大学钟燕飞建议立项2复杂战场环境SAR目标检测、鉴别、分类/识别一体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杜兰建议立项3面向无人战车环境感知的实时立体视觉算法与系统架构西安交通大学孙宏滨建议立项4恶意软件演化与动态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四川大学王俊峰建议立项5同时同频强自干扰信号抑制关键技术研究电子科技大学黄川建议立项6基于长波红外多光谱成像探测的核生化云剂精细化认知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秦翰林建议立项7面向智能干扰攻击策略的网络空间安全态势预测机制研究东北大学于尧建议立项8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高速相干太赫兹通信浙江大学余显斌建议立项9超宽带宽角扫描相控阵天线电子科技大学屈世伟建议立项10面向编队星群自组织网络的自主高精度星间测量技术研究浙江大学金小军建议立项11高超声速飞行器先进再入制导控制一体化策略研究天津大学田栢苓建议立项12基于稀疏和深度特征的多传感器图像融合及目标增强方法江南大学罗晓清建议立项13基于压缩采样的超宽带频谱感知与信息获取理论研究电子科技大学方俊建议立项14多功能捷变有源电小天线及高密度阵列关键技术研究重庆大学唐明春建议立项电子元器件1太赫兹高速动态调控器件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张雅鑫建议立项2基于薄膜体声波的复合谐振型磁传感器的关键技术研究重庆大学牟笑静建议立项3静电锁定MEMS惯性振动阈值传感器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杨卓青建议立项4拓扑绝缘体被动锁模中红外光纤激光器研究湖南大学赵楚军建议立项5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静动态特性建模与主动设计重庆大学刘俊建议立项动力与能源1SCO2动力系统构型优化、运行可靠性及关键技术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刘明建议立项2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实时精确测温研究电子科技大学王超建议立项3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系统用超高速高温空气轴承技术研究湖南大学冯凯建议立项4绿色无毒高性能液体推进技术天津大学李国柱建议立项5连续旋转爆震推进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清华大学王兵建议立项6飞行器微波高效无线传能与转化关键技术四川大学杨阳建议立项7基于低品位热能转化的海水淡化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国海洋大学袁瀚建议立项8制备生物航空煤油的新型高效催化剂研究四川大学李丹建议立项9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三维复合材料研制与电子传输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李金金建议立项生物交叉与仿生1压电微扑翼飞行驱动器研究清华大学罗川建议立项2基于鳞片仿生的柔性防护装备关键技术研究湖南大学朱德举建议立项3面向外骨骼的非接触柔性电容传感接口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大学王启宁建议立项4荧光神经电生理电极技术北京大学王玮建议立项  教育部科技司  2016年10月26日
  • 荞麦自组装肽基水凝胶登上FM! 便携式原子力显微镜协助打通其合成路径
    标题:Buckwheat self-assembling peptide-based hydrogel: Prepa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ing mechanism期刊: Food Hydrocolloids IF 10.7DOI: https://doi.org/10.1016/j.foodhyd.2021.107378【论文摘要】 肽基水凝胶由于其突出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3D打印、伤口愈合、人工合成肉、生物传感器和药物递送等领域得到了关注。肽基水凝胶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和微生物重组的方法获得。合成肽的一个优点是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计和自组装。然而,合成肽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序列短、纯化低、分散性差和安全性低等问题。与合成肽相比,天然肽具有绿色、安全等优点,因此从天然来源蛋白质中生产自组装肽的相关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日,北京林业大学课题组基于酶水解荞麦蛋白进行自然肽自组装研究,为以天然肽为基础合成水凝胶探索出新的道路。相关工作以《Buckwheat self-assembling peptide-based hydrogel: Prepa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ing mechanism 》为题,发表于国际SCI期刊《Food Hydrocolloids 》上。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作者利用便携式芯片原子力显微镜nGauge完成了所有生物样品的形貌表征。便携式芯片原子力显微镜nGauge是由加拿大ICSPI公司设计研发的,具有小巧、灵活、方便携带、操作简单、扫描速度快、可扫描大尺寸样品、无需后续维护、无需减震以及超级稳定等优点,适合各类纳米表征应用场景,从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到户外工作用户的样品都能实现3D表面形貌快速成像分析,创新技术降低了传统AFM的复杂操作,也拓宽了传统AFM的应用范围! 【图文导读】 图1. (A)荞麦蛋白及其水解液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和水解程度结果。(B)5.5%的荞麦蛋白浓度在120 min后的水解结果。(C)12%的荞麦蛋白浓度的水溶胶。(D)12%的荞麦蛋白浓度在120 min后的水解结果。图2. (A)荞麦蛋白浓度为12%的水凝胶随着水解时间硬度的变化。(B)水凝胶形成潜力和(C)硬度。BP(荞麦蛋白),BPH(120分钟水解产物),BSP(大分子样品)。图3. 利用便携式芯片原子力显微镜nGauge获得的(A1-A3)BP,BPH和BSP的形貌图,(B1-B3)BP,BPH和BSP的相位图和(C1-C3)BP,BPH和BSP的高度分析结果。扫描面积为5 x 5 μm2。图4. 利用nGauge便携式原子力显微镜获得的BP,BPH,BSP颗粒粒径的统计结果。图5. BP,BPH和BSP水凝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论文结论】 北京林业大学课题组利用温和酶从荞麦蛋白中获得具有成胶能力的天然肽,代替合成肽制备水凝胶。研究人员研究了利用荞麦天然蛋白制备自组装肽的可行性,并获得了水凝胶。此外,还研究了通过水解产生的荞麦肽通过自组装形成具有良好物理性质水凝胶的机理。该研究为从植物蛋白中生产纳米尺度自由组装肽提供了路线,也为天然肽基水泥胶在依赖合成肽的一系列应用中提供了使用机会。
  • 科学岛团队在贵金属自组装阵列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团队在贵金属自组装阵列的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合成了以多孔Au@AuAg纳米棒为阵列基元的高通量传感器,并探究了其在近红外波段(NIR)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上。   生物化学分子的不当使用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寻求一种低成本的可以检测环境中生物化学分子的传感器。基于SERS研发检测的传感器因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受到低利用率和高成本的限制,无法进一步实际应用。   鉴于此,研究人员将喷墨打印技术与等离子体金属纳米颗粒相结合,开发了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的NIR-SERS生化传感器(HNIR-SERS传感器)。首先利用压印技术制造了网格基板,其中分离的区域呈典型的立方排列;再将多孔Au@AuAg纳米棒(NRs)作为组装单元,通过喷墨打印将其组装在基板上,形成HNIR-SERS传感器。研究发现,这种新型HNIR-SERS传感器可以在一个衬底中实现多生化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例如,该HNIR-SERS传感器能够有效检测4-氨基苯硫酚(4-ATP)和罗丹明6G (R6G), 4-ATP的增强因子高达108。该工作为实现高通量、低成本的NIR-SERS传感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推动NIR-SERS传感器在拉曼检测芯片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和中科院仪器专项等项目的支持。图1. 多孔Au@AuAg纳米棒的(a)合成示意图、(b)SEM图、(c)TEM图、(d)STEM-HAADF及其元素分布图。图2. (a)HNIR-SERS传感器的制备示意图;(b-d)多孔Au@AuAg纳米棒阵列的SEM图。图3. (a)加入10-6 M浓度的4-ATP处理后的多孔Au@AuAg纳米棒及其前驱体的拉曼光谱图;(b) HNIR-SERS传感器的拉曼测试示意图;(c) HNIR-SERS传感器在加入10-8 M浓度的不同待测分子后的拉曼光谱图;(d) HNIR-SERS传感器在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4-ATP的拉曼光谱图。
  • Science Advances | 迄今最小纳米管造出自组装无泄漏管道
    科技日报北京9月7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HU)研究人员设计出由最小纳米管组成的无泄漏管道,可自我组装和自我修复,且可将自己连接到不同的生物结构,这是创建纳米管网络的重要一步,该网络将来有望用于向人体中的靶细胞提供专门的药物、蛋白质和分子。研究成果发表在7日的《科学进展》杂志上。研究团队的方法基于一种既定技术,该技术将DNA片段用作“基础构建块”,以生长和修复管道,同时使它们能够寻找并连接到特定结构。以往研究制造出的纳米孔结构较短,且设计侧重于DNA纳米孔控制分子在实验室生长的脂质膜(模仿细胞膜)上的运输能力。现在他们造出了直径约7纳米、长度为几微米的“管子”,可以更有效的输送分子,并有望搭建成更复杂的“管道网”。新纳米管使用在不同双螺旋之间编织的DNA链形成,其结构有像手指网套一样的小间隙。由于尺寸极小,为了测试这些管子是否可在不泄漏的情况下将分子运输更远的距离,研究团队用特殊的DNA“软木塞”盖住管的末端,并用它们运输荧光分子溶液以跟踪泄漏和流入速率。通过精确测量管的形状、生物分子如何连接到特定的纳米孔,以及荧光溶液的流动速度,研究团队展示了管子如何将分子运输到微小的、在实验室生长的一种类似细胞膜的袋子中,这些发光的分子,在其中就像水一样沿着管道滑行。研究人员表示,使用这种管道系统可将某些材料或分子的流动引导到更长的距离,还可使用另一种DNA结构控制何时停止流动,这种结构能非常具体地与管道结合,作为阀门或接头来控制运输。此类DNA纳米管可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神经元如何相互作用,还可用于研究癌症等疾病,以及人体200多种细胞的功能。【总编辑圈点】科学家一直想要构建出不会泄漏的纳米管道,这次他们想出的办法是一种简单的自组装技术:将分子混合在溶液中,就能让它们形成想要的结构,搭建出的管子可以连接到不同的“端口”上,形成管道。而当这种管道足够长且四通八达,就可以实现让药物分子沿着纳米管“高速公路”运输,去往它们该去的位置。更进一步,管道不但能让分子在特定腔室或细胞内停留,还能将它们离开细胞后的情况,详细反馈给科学家。
  • 可自组装的DNA分子开关研制成功 DNA芯片有了雏形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2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称,他们利用携带全部生命信息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独特双螺旋结构,将经过改造的DNA片段和其他分子进行简单混合,即可制造出无数个同样的、细小的、像华夫饼干一样的器件。利用这种技术,将来或只需一天时间就可达到现在全球每月的芯片生产量。  杜克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学副教授克里斯德维耶认为,下一代电脑中或将不再使用硅芯片,而使用由DNA片段制造的逻辑芯片。  DNA由多对核苷酸碱基组成,这些碱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德维耶团队通过将这些碱基对以不同的顺序进行排列,得到了不同的DNA片段。这个过程类似于玩拼图游戏:混乱的拼图碎片会慢慢找到它们的邻居,最终成为一幅完整的拼图。研究人员要做的则是将无数个拼图碎片放在一起,然后拼出无数个同样的拼图。  在德维耶的实验中,“华夫饼干”“拼图”有16块,光敏分子放置在“拼图”的脊线上。当光线照射在光敏分子上时,光敏分子吸收光线,刺激电子,释放出的能量会使附近的另一类光敏分子吸收这些能量,并发射出不同波长的光线。仅用一个探测器就可将输出光线与输入光线区别开来。  研究证明,这些纳米结构能够有效地进行自组装,当在其上添加不同的光敏分子时,这个“华夫饼干”会显示出独特的“可编程”特性,因此,通过使用光线来刺激这些光敏分子,研究人员就能够制造出简单的逻辑门(开关)。使用更大一些的“华夫饼干”,可制造出更复杂的电路,而且这种可能性是无限的。  传统的电路使用电流快速地在“0”和“1”之间切换,而在新的器件中,光线可刺激由DNA制造的开关作出同样的反应,且速度更快。德维耶称,这是人们首次证明分子具有如此活跃且快速的处理和传感能力。  德维耶指出,这些“华夫饼干”器件可成为未来计算机芯片的基本组件。由于这些纳米结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传感器,因此,它亦可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可据此制造出细小的纳米器件,以对作为疾病标识的不同蛋白作出反应。(刘霞)  谁要说原子弹可以做得像个“二踢脚”,你肯定得劝他回家量体温。有些事听着比这还要悬,但却千真万确。就说你正捏着这张报纸的大拇指吧,里面的遗传物质足够造出一台超级计算机的所有逻辑组件,而其潜在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会让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强大的计算机相形见绌。从16年前首次提出DNA计算机概念并证明其可行,到今天宣告“华夫饼干”式分子开关研发成功,实用的DNA计算机渐行渐近。关于它将如何改变人类生活,我敢断言,最权威的专家现在也只能看到皮毛。
  • 隔绝空间供氧难题破解——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推出高水平供氧设备
    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完全与外界隔绝的空间中如何获得充分的氧气保障?高原工作生活如何得到灵便的持续供氧?11月12日记者从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获悉,该院已成功破解了上述难题。br/ 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推出的代表目前国内最高水准的系列供氧设备,包括一款地下工程智能供氧系统和两款单兵增氧机。地下工程供氧系统是专门为隔绝空间设计的一套适时化学供氧装置,技术国际领先。该系统具备人性化、智能化的特点,通过氧传感器对空间内氧气浓度进行监控,按照空间体积、人员数量、保障时间灵活配置供氧量,可瞬时释放纯氧,提升密闭空间内的含氧浓度,满足人体生理需求,主要应用于地下隔绝防护舱体、密闭空间、地下防空设施、步战车、装甲车、矿井及避难硐室等场所密闭环境集中供氧,是目前对隔绝空间弥漫式供氧最为高效、最有保障的一种方式。br/ Ⅰ型单兵增氧机采用国际领先的富氧膜技术,通过物理增氧方式,提升人体吸入氧气的浓度。它体积小、重量轻、性能优良,可在零下20度的环境中持续供氧。经反复测试,该增氧机在海拔5000米使用时输出的氧气浓度相当于海拔2800米左右的自然环境氧浓度。一位78岁的老人使用该增氧机登上海拔5000多米的珠峰大本营后反映,没有发生高原反应。由于具有持续增氧、自主吸氧、随身携带使用等特性,它能有效解放出双手,被称为高原吸氧的一次革命。br/ Ⅱ型单兵增氧机也称直升机供氧机,由I型通过提升流量、升级而成,是国内首款专为直升机设计开发的供氧装置,成功破解了高原飞行供氧的根本性难题,同时也可放在车上使用,可广泛应用于自驾游、交通运输等方面。/p
  • 逸云天荣耀登场:2024年北京国际消防技术展风采展现
    随着2024年中国(北京)国际消防技术与设备展览会的帷幕落下,一场关乎消防安全与应急救援的盛宴圆满结束。在这场汇聚全球最新技术与创新成果的盛会上,深圳逸云天电子有限公司(展位号:T1033)以其卓越的气体检测监控解决方案再次吸引了业界目光,展示了其在提升消防安全与应急救援能力方面的独特贡献。  逸云天自2006年创立以来,便致力于高精度气体检测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凭借着持续的创新和对品质的执着追求,逸云天在全球消防安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声誉。本次北京消防展上,逸云天展示了多款领先产品,包括便携式多功能气体分析仪PTM600-S和可燃气体检测仪MS104K-L。这些产品不仅在精确度和可靠性上有了显著提升,更融合了物联网和自组网技术,实现了数据实时共享和远程监控,极大提升了现场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逸云天始终以创新驱动,为全球客户提供安全、环保和高效的解决方案。”在展会现场,逸云天的技术专家团队向观众详细介绍了其最新推出的一气体检测仪无线互联系统和无线互联多功能气体环境监测预警系统。这些先进的解决方案不仅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还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逸云天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燃气输配等行业,并在消防、环保和医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公司严格遵循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国际标准,为客户提供高品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  本次展会上,逸云天展示的各类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媒体报道,获得了业内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逸云天也在展会期间与国内外多家合作伙伴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洽谈,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消防安全领域的领先地位。  逸云天的成功参展不仅展示了其在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上的成熟与实力,更为全球消防技术与设备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展会结束后,逸云天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消防安全技术的进步,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安全、更智能的解决方案,为行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在未来的道路上,逸云天将继续秉持科技创新的理念,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与全球消防安全领域的合作伙伴携手并进,共同开创更加安全、可靠的明天。
  • 工信部拟明年设5亿专项资金支持物联网发展
    12月21日消息,工信部科技司高新技术处处长倪小龙透露,工信部和财政部拟在2013年设5亿专项资金用以支持物联网发展,大体与2012年持平。  为了支持物联网发展,2011年,工信部与财政部成立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并在2011年4月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在2012年8月进行了修订。倪小龙表示,修订后增加了公示环节,主要是为增加项目的透明度,并加大对国家级物联网创新项目的支持。  据了解,2012年度,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的总金额达到5亿。倪小龙今日透露,2013年投入的专项资金支持预算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大体和2012年持平,约为5亿元。  专项资金是指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的支持采用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方式。2012年,获得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项目共计149项。项目包括八项技术研发与五大智能领域。其中技术研发包括超高频和微波RFID芯片,微型和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网技术,低功耗无线传感器节点产品,物联网数据传输中间件,图像视频智能分析和识别,面向行业应用海量数据的数据挖掘,物联网安全等级保护和安全测评。五大智能领域包括工业、农业、物流、交通、医疗等领域。  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琪在会上透露,2010年,我国RFID的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00亿元。2011年,市场规模已达179.7亿元,今年有望达到260亿元。
  • 北京市核与辐射安全中心343万采购伽马射线成像谱仪等设备
    项目编号:11000022210200005753-XM001项目名称:核与辐射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项目预算金额:343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标的名称数量交货地点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1伽马射线成像谱仪1套采购人指定地点分析特定区域辐射强度空间分布、快速确定放射性场所同位素种类及其热点所在方位。详见第四章采购需求书。2便携式特殊核(中子)材料甄别仪1套采购人指定地点对样品中的γ射线和中子进行测量,实现放射性预警的同时,通过后端算法分析进行特殊核材料及中子材料的甄别。详见第四章采购需求书。3低本底α、β测量仪1套采购人指定地点用于环境实验室、保健物理、放化实验室、工业安全、食品安全、核医学等领域的样品中α、β放射性测量。详见第四章采购需求书。4液氮回凝制冷系统2套采购人指定地点为顶部插拔式高纯锗探测器的工作提供高可靠的冷却系统。详见第四章采购需求书。5碘采样器2套采购人指定地点采集空气中气溶胶、微粒碘(或其它碘成份)等成分,详见第四章采购需求书。6应急移动单兵系统1套采购人指定地点用于采集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单兵检测人员在应急现场的音/视频信息、核与辐射应急检测数据及GPS 定位信息,详见第四章采购需求书。7大流量气溶胶采样器1套采购人指定地点高效地收集室内外空气中的气溶胶成分。详见第四章采购需求书。8长杆γ剂量率仪1套采购人指定地点用于对难以接近区域或对热点作长距离测量γ剂量率。详见第四章采购需求书。9氚采样器1套采购人指定地点对环境中气态氚和气态氚水收集,详见第四章采购需求书。注:投标人必须针对本项目所有内容进行投标,不允许拆分投标。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交货,并通过采购人验收。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 富尔邦洗消设备开启绿色进口通道,为新型冠状肺炎防疫助力
    春节前夕,大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开手机、电视,扑面而来的都是疫情的新进展,疫情已经成为每个人关注的头等事件。疫情在向全国各地扩散,每天疑似及确诊人数不断增加。病毒传播的途径是以呼吸道传播为主,已经出现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疫情来势汹汹,令人揪心。正值春运高峰期,人员大范围密集流动,公共场合除了佩戴口罩做好各种防护外,如何对病毒出现区域进行洗消杀灭,消灭传染源及病毒滋生环境才是治本之道! 作为德国OWR公司在中国的专业代理商,富尔邦代理多款病毒细菌洗消设备。我们谨向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希望所有的感染者早日康复,希望所有人都平平安安的。DECOFOG热雾式生化洗消装备---户外洗消(单兵肩背式)对受污染的空间进行雾化洗消,马力强劲,无风状态喷射距离30米,自配动力源,用于疫情发生时的户外洗消。军品标准,欧洲主战雾化器。可使洗消剂雾化到1至4微米的颗粒大小,将消毒剂覆盖到常规洗消方法不能达到的缝隙,洗消彻底、高效并节省洗消剂的用量。BFOG冷雾式洗消设备——封闭空间卫生防疫洗消(移动式)采用喷嘴技术,可实现洗消剂的雾化,须外部电源,适用于封闭空间如地铁站、医院、动物圈舍、急救车的日常洗消,满足民用和军用对于病原体洗消设备的要求。BFOG专门用于应对各种病原体、病毒、细菌和孢子的威胁,能够快速杀灭病原体。BFOG操作简单,一旦接通电源,无须人员留守操作,可自行进行工作,完全满足民用和军用对于病原体洗消设备的要求。BFOG特点:● 极其高效的冷雾化洗消设备● 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洗消剂● 经过实际验证,能洗消杀灭380种以上的病原体BFOG非常适合于洗消各种设备:车辆(急救车)、仓库、车间,动物圈舍、医院、诊所。使用压缩空气作为气源,独特设计的喷嘴能产生带正电荷的流体并将其雾化形成纳米级的雾粒,从而均匀、广泛地渗透到各种空间。无论在空气中还是物体表面,当雾化颗粒接触到病原体,马上与其结合并反应,快速杀死微生物。洗消剂能中和臭味,清洁空气并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抗菌薄膜,并能渗透到缝隙和连接处。保护性薄膜能持续作用数周,防止微生物再生。 传染病紧急隔离帐篷系统 ADU快速安装,便于拆卸,将危险有效隔离在医院主服务区以外。可用于作为 SARS、埃博拉、流感等传染性疾病暴发时医院外的紧急隔离病房,模块化设计,内薄膜可更换,内部可分成洗消区、更衣室、起居室三个部分。 RDS 车辆洗消系统现场快速组装,可对进出疫区的车辆进行快速洗消!机场隔离及洗消系统SARS、埃博拉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病人紧急隔离,避免进入市区造成大的危害。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对于疫情,需要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不信谣不传谣积极应对,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合力群防群治,打一场人民战争。对每一个公民来说,做好个人防护和卫生,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吃野味等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疫情牵动人心!此时此刻,广大医务人员奋战在疫情防控前线,科研人员正全力进行科研攻关… …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富尔邦人随时待命,全力支援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上述系列设备已与德方沟通,开辟绿色进口通道,全力助力此次疫情防护战役,为消灭病毒尽绵薄之力,为国民安全增添一份保障,贡献一份力量!
  • 2019中国IT上市公司200强 仪器行业占据7席
    p  strong仪器信息网/strong 近日,网上流传一份2019中国IT上市公司200强榜单。阿里巴巴、腾讯控股、海康威视、工业富联、百度、360、中兴通讯、用友网络、国电南瑞、科大讯飞依次占据前十名。另据仪器信息网观察,榜单中主营业务为科学仪器或与科学仪器直接相关的企业占据7席,分别是中兴通讯、同方股份、美亚柏科、云赛智联、聚光科技、海兰信、川大智胜。/pp  strong中兴通讯/strong旗下控股中兴仪器(深圳)有限公司,自1999年开始致力于环境监测仪器的研制、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水质、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等在线监测系统及运营服务。/pp  strong同方股份/strong投资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后者成立于1997年,现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安检产品和安全检查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方威视近年来进军科学仪器市场,产品包含爆炸物违禁品探测仪、食品安全检测仪、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等。/pp  strong美亚柏科/strong主营业务为电子数据取证与安全产品服务,2107年3月公司使用自有资金1680万元受让国科鼎鑫持有的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10%股权。斯坦道主要产品包括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农产品安全检测、环境生态监测等系列分析仪、测定仪、检测仪以及各类试剂。/pp strong 云赛智联/strong是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以云计算与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及智能化产品为核心业务。公司成立于1986年,1987年向社会发行股票,2015年上海仪电将云赛信息与上海仪电科仪的信息服务核心业务及相关资产置入上市公司,由上市公司负责运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智慧城市核心产业。/pp  strong聚光科技/strong是环境与安全分析检测仪器生产商与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于2002年1月注册成立, 2011年4月在深圳创业板上市,2018年聚光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为40亿元,实现净利净利6.03亿元,在环境、实验室、工业过程分析等业务板块实现收入明显增长。/pp  strong海兰信/strong成立于2001年,2010年3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国内唯一具备“智能船舶+海洋立体监测”实施能力的上市公司。2018年海兰信与国内多家知名单位合作,牵头承担了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自组网海洋环境多参数测量仪”,项目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稳定可靠的新型高性能自组网海洋环境多参数测量仪,最终实现海上无人智能测量装备从科研走向实际产业化规模应用。/pp  strong川大智胜/strong是一家空中交通领域技术及系统供应商。2019年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速高精度结构光三维测量仪器开发与应用”项目通过技术验收,成果突破了高速度和高精度三维测量同时实现的普遍性技术难题,仪器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同时实现高速高精度测量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c0cb6840-d94d-472e-b32f-808ecf456b94.jpg" title="1.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d75d464b-704f-4ac8-a508-ebd9376648ab.jpg" title="2.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3a926952-2cd6-4978-b2ca-02b12274ea00.jpg" title="3.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c055c6ba-462c-4297-95eb-75d561e0e559.jpg" title="4.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b696c876-358d-4f17-a41e-8f0aac66feb9.jpg" title="5.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c681d039-0d21-49e5-846b-84f9b9f42c3a.jpg" title="6.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06a46828-ba66-4ec0-bb68-f606a2a2cef2.jpg" title="7.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c41ee629-19bd-49d4-aac3-2c213b1b58da.jpg" title="8.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ed8382fd-11b3-49ce-bcc8-a89d7b5e751e.jpg" title="9.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01ce0414-d4e0-46af-af07-ac11b5e739a2.jpg" title="10.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c19c1f81-1d3c-4434-a4b1-1340c9e8d7e5.jpg" title="11.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e1c274d3-2b28-4467-a9f0-c3cbf4e764bb.jpg" title="13.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d3ac4a8c-d82f-4ebc-8cc3-0e496d40c1a3.jpg" title="12.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895ccdf7-e59a-48c8-ae3f-b0a62d142e33.jpg" title="14.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bb9eec2a-761e-42fa-8a38-620748ff3d0b.jpg" title="15.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31852698-3b4d-44c9-8be8-11d468cc91ac.jpg" title="16.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e5351cd4-8166-4200-aba1-046ec9f57561.jpg" title="17.png"//ppbr//p
  • 多款仪器设备入选《2022年度第二批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
    1月28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根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开展2022年度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编制申报工作的通知》(沪经信技〔2022〕460号)和《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编制办法》等相关要求,经过前期准备、企业申报、材料初审、专家评审以及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编审委员会讨论,拟将111个产品列入《2022年度第二批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并予以公示。此次多款仪器设备入选《2022年度第二批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拟列入2022年度第二批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产品名单序号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是否首次投入市场1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17.4万立方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及再气化装置(LNG-FSRU)主尺度(L*B*D):294*46.95*26.25米,舱容:17.4万立方否2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卫星星座系统是3上海航天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M-SNY100应急救能车M-SNY100是4上海琥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纳米砂磨机SMN10是5上海人民企业集团水泵有限公司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RMWG是6上海嘉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五轴三维激光头GF501是7上海亚奥阀门有限公司超高温、超低温系列球阀无是8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船舶气层减阻系统I代是9上海裕达实业有限公司便携式色谱质谱联用仪ASV GC/MS 9001是10上海骄成超声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楔杆超声波焊机2ES系列是11上海华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依REEV增程器智能测试装备HY758是12上海诺倬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诺倬力五轴龙门加工中心GMFA、AC、AXIS、CM、HM是13上海通用卫星导航有限公司高精度铯光泵磁力仪GSN-833否14上海波汇科技有限公司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FireLaser、T-Laser否15上海欣螺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数控立式多功能镗铣机VBM8500-AII是16上海霍塔浩福自动化测试技术有限公司霍塔浩福DC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总成综合检测台HH573是17上海乐研电气有限公司远传式免维护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RDM是18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MCP-ST型一体化控制柜MCP-ST是19朗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在线气相色谱仪LX-3000是20上海在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单相流负压排水技术成套产品ZT-ST-600是21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英寸集成电路单片式清洗设备S300否22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集成电路前道先进制程铜互连电镀设备Ultra ECP map是23上海泽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大电流ATE板无否24上海锐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压控振荡时钟集成电路芯片XO5080xx是25上海矽杰微电子有限公司毫米波雷达芯片SRK1201L是26上海泽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60Gbps高速MEMS探针卡60Gbps是27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系统EGC14-EGC52是28上海辛格林纳新时达电机有限公司AS高能效型驱动器AS180N是29上海国城科绿色照明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5G路灯回路集中节能控制器RTU是30纳琳威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建筑外贴节能膜无是31因士(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超低功耗本质安全型VOCs气体泄漏监测器LEAK-1000是32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和睿阳光”系列光伏智能跟踪控制系统YTCU-AC-220是33沪宝新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沪宝反射隔热真石漆FRHBS是34上海汇珏网络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C-RAN节能机房HJ-JF-011(2800*4800*1880mm)是35上海润米科技有限公司90分低碳可循环灵感旅行箱49×36.5×22cm是36上海优华系统集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富氢气体回收提纯系统H-3100是37上海国城科绿色照明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5G-LED单灯节能控制器NB是38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天翼云眼V1.0是39矽典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智能毫米波传感器S3KM111L/S5KM312CL否40上海摩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橙影云台智能摄影机高13.3cmx宽3.2cmx长4.1cm是41上海蜜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校对通AI-BoxV1.0是42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动态减重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X2-U M4是43蕴硕物联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焊接质量实时诊断AIYSAIOT-WS-AI Engine否44上海唯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区块链加密防伪芯片1. VC-DF-T8002/ 2.VC-SF-T8002-010/ 3.VC-SF-T8003-010/ 4.VC-SF-T8004/ 5.VC-SF-T8015-010/ 6. VC-SF-T80是45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普华微内核工业操作系统V1.0否46上海寰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宽带自组网基站SN-XR9500S是47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iLOCK-IIE是48上海英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英方数据流复制管理软件V7.1否49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宿安全访问服务平台软件V1.0是50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船视宝标准版本否51上海望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Vayo-DFX设计执行系统软件V1.0是52上海云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ZStack信创云平台无是53上海聚水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商务SaaSERP协同服务云平台V1.0否54上海兆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实时互动音视频API平台无否55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海得indusCloud超融合一体机及工业私有云解决方案HiDC 1004否56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天翼视联慢直播平台V1.0是57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农业云平台V1.0是58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智慧社区服务平台V1.0是59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uMRJupiter)uMR Jupiter是60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uMR870/uMR880)uMR 870、uMR 880是61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uMRNX)uMR NX是62上海药明巨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倍诺达®(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剂型:注射剂;规格:每支体积约为5mL,含不低于25×10^6 CAR-T细胞是63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电子发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uMIPanorana35SuMI Panorama 35S是64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扫描系统uMIVistaProuMI Vista Pro是65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设备uCT820uCT 820是66上海睿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通量智能细胞分析仪Countstar Castor X1否67上海思路迪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50测试/盒100测试/盒是68基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人类MGMT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24测试/盒是69上海伯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50人份/盒是70上海宏桐实业有限公司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HT-9000型是71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三维电解脱弹簧圈NUMEN Silk是72上海瑞柯恩激光技术有限公司SRM-T1MU系列掺铥光纤激光治疗机SRM-T1MUASRM-T1MUB是73上海涛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Ti-WISH-IL否74上海伯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50人份/盒是75上海伯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诺如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50人份/盒25人份/盒是76上海诺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脑电图仪Nation 9128W-CNation 8128-CNation 8128W-CNation 7128W-CNation 7128WH-C是77上海澳华内镜股份有限公司AC-1一体式内窥镜系统AC-1是78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低温冷冻治疗设备AT-2020否79上海思路迪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人K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36测试/套是80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磁定位微电极射频消融导管EPAV是81上海睿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ountstar Mira 系列全自动细胞分析仪Countstar Mira BFCountstar Mira FL是82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外周高压球囊扩张导管HP型是83上海申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58个规格型号是84漫迪医疗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心磁信号记录仪MD-U041001是85上海睿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复合陡脉冲治疗设备HFMP-01是86卓外(上海)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腹腔内窥镜J1000B、J1030B否87上海伯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50人份/盒是88什维新智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甲状腺超声图像分析软件SW-TH01/II是89上海伯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动核酸提取仪BG-Nege-96是90上海伯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核酸提取及纯化试剂96 人份/盒预分装板96D;96 人份/盒是91玮铭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颅内血栓抽吸导管WM*ASC-6F115WM*ASC-6F120WM*ASC-6F125WM*ASC-6F132WM*ASC-6F153是92宝武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环保古马隆树脂固体、液体、功能化是93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水星1号金桑蚕丝被150*210cm,200*230cm,220*240cm是94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低介质损耗覆铜板NY6300是95上海三瑞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润湿分散剂LIB-D300LIB-D300是96上海德福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皮芯复合高收缩聚酯纤维1.67dtex×38mm否97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抗静电PC/ABS合金THK1800否98上海嘉乐股份有限公司吸水速干弹力空气层面料/否99畅的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纳米陶瓷IR材料CD-IR168否100海隆石油产品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油套管抗H2S、CO2内涂层粉末涂料TC-3000FP是101上海衡元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调湿材料/是102有行鲨鱼(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保聚氨酯密封胶SY8430是103永星化工(上海)有限公司5G通讯天线沉铜PPC-530AC;PPC-530B;PPC-530BS;PPC-530C;PPC-470F;PPC-530G;PPC-530SV是104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用百千瓦级长寿命金属板燃料电池P390;P390H;P3X;P4H;P4L;M3H;MOD300;M3L;M3X;M4H;M4L否105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加氢机HY-H-F-I-1-NC-70-S;HY-H-F-I-2-NC-70-S否106上海盈兹无纺布有限公司非医用EARNTZ牌一次性防护口罩EZKZ01;EZKZ01C;EZKZP3是107上海西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时无人驾驶新能源重卡Q-TruckT90是108上海爱谱华顿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4对UTP数据电缆AP-6UP-01、AP-5EU-01是109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12.8寸车载AMOLED显示屏12.8寸是110小卫(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米家自动香氛机MJXFJ01XW-RoHS是111上海胜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节能复合型铜包铝导体的高性能长寿命电缆450/750V和30kV 1.5-800mm²是
  • 赵逸博:光引研途,情暖我心
    第一次见到“近红外光谱”五个字是大四那年看到毕业论文题目:《基于STM32的近红外光谱仪人机交互界面开发》,至此开始了我与近红外光谱的缘分。那一年保研到夏老师门下,夏老师已经对近红外光谱仪器开发研究多年,我是他退休之前最后一届学生,研究方向仍然围绕近红外光谱,这样,我的研究生生活开始了。  在确定课题方向时我与老师谈了几次,老师考虑了我的要求和分析了我的学习能力,最后给我定的课题方向是近红外光谱化学计量学模型的研究,这时我的研究重点不再是软硬件的设计,而必须真正弄懂近红外光谱的含义。我到图书馆找到全部与近红外光谱有关的书,这时也出现了对我影响重大的一个人,就是《近红外光谱仪器》的作者陆婉珍院士。我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读完《近红外光谱及其在石油产品中的应用》和《近红外光谱仪器》两本书,每天抱着这两本书去图书馆,实在晦涩难懂的地方就用笔写下来,加深印象,慢慢对近红外光谱有了初步的认识。偶然看到陆婉珍院士的资料,我被她的经历和成就震撼了,她在近红外光谱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她杰出的才能吸引着我,在图书馆找到一本《陆婉珍论文集》,我拿着这本厚重的书如获至宝,给自己的目标是读完这本书里全部论文。陆续读完这些论文以后,我的小老师薄老师结合我的汇报给我定了课题研究思路,我的研究重点又转移到了模型上,同时我们课题组也在进行自组装近红外光谱仪的调试。  2015年上半年是我研二的下半学期,课题组由大老师夏老师,小老师薄老师,即将毕业的三位同门和我组成。我的三位同门,课题都是围绕硬件,那一个学期他们五个人几乎每天都在夏老师的办公室调试设备,而我在楼上的实验室研究模型,每天听他们讲今天解决了什么问题,有时候他们忙的来不及吃饭,我就去食堂给他们买回来,在老师的办公室一起吃,那时我觉得我们课题组特别温暖团结。随着三个同门的毕业,课题组只剩下了两个老师和我,夏老师对我说“逸博,以后你要学习焊电路,因为老师的眼睛看不清了。”那一刻我真希望自己的能力强一点,能多为老师分担一些工作。那一年的7月都是在老师办公室做实验度过的,老师和我说应该怎么焊接一个器件,我摸索着完成,不管花了多少时间,老师都会给我一句表扬。年近60的他从不让我搬光具座,怕我拿不动,都是自己来,有时候光源的一个小问题,出不来想要的效果,我们俩就反复的拆装调试。也会和老师争辩,老师会耐心的给我画图讲解,那时候心里想,当夏老师的学生太好了,他平易近人,从容淡定,对我又是这样耐心的教导,夏老师的工作态度对我产生的深深的影响,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受益良多,心里也把他当成家里的长辈那样尊敬。  2015年下半学期开始后,我开始研究近红外光谱的波长选择方法,由于课题组做出来的仪器分辨率还不够高,我一直用一组网上公开的柴油光谱数据集,同时还参考《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这本书,这时我发现了这组数据集的波长标定范围有问题,于是给提供它的美国Eigenvector Research公司发了一封邮件。于此同时我在一些论文里看到有学者在使用汽油近红外光谱数据集,但是根据文章中的参考文献没有下载到,就给几篇文献的通信作者发邮件求助,大概发了七八封邮件,收件人有的是知名的教授,有的是已经参加工作的研究生,令我惊喜的是,在第二天是休息日的情况下,我竟然收到了全部的回复邮件,一位已经参加工作三年的师兄指导我找到了这个数据集,在两天以后,我收到了Eigenvector Research公司的邮件,在查阅了数据集测试人的相关文献以后,对我的分析给予了肯定的答复,认为他们公司标定的波长范围存在偏移,至此困扰我的问题全部解决。在这短短几天内,我经历了从发邮件求助时的迟疑、忐忑到收到回复时的欣喜、满足,我感动于近红外光谱领域内研究者的无私帮助,从教授到师兄师姐,都给我耐心的指导,也被Eigenvector Research公司工作人员的高工作效率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触动了,正是有这些乐于分享和踏实科研的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才能这样飞速的发展。  2015年11月17日,对我和近红外光谱以至石油分析领域都是十分沉痛的一天,这一天陆婉珍院士去世了。我心里一直有期待,参加2016年的近红外光谱会议,可以见到她一面,希望与她握一握手或者听她讲话,可是却再也没有机会。2016年4月我完成了毕业论文,与陆婉珍院士有关的是参考文献中她的名字,她的一生奉献给了石油分析事业,不曾知道有一个学生那样崇拜与敬仰她,而陆婉珍院士于我,却是在科研和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点亮我所有艰难与困惑的日子。2016年5月我的导师夏老师即将退休,我的研究生生活也落下帷幕,我与近红外光谱的缘分也将告一段落,但这三年与近红外光谱相伴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师长的关爱,前辈的指引,这一切美好就像一束光,照在我的心上,激发我心里感恩和幸福,让我成长,令我难忘。希望所有近红外光谱领域的研究者都能体会到我这份幸福,以此为激励,在科研上攻坚克难,让无数为近红外光谱研究奉献一生的前辈们为我们感到骄傲,让祖国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事业越来越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赵逸博,zhaoyibo91@yeah.net)
  • 化学传感器研究热度不减——13th SCCS分会场报告摘录之一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7年11月6日,第十三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13th SCCS)在广西桂林成功召开。6日下午,漓江瀑布大酒店会议厅迎来四个分会场的同时开幕,50个邀请报告、41个口头报告将于两天内在这里次第上演。仪器信息网摘录部分精彩报告,以飨读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abc31f7b-e1e6-4d29-948f-dc2fc8fb8cea.jpg" title="IMG_0675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13th SCCS分会场速递/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cc310345-38dc-4f41-943f-b0c7c629e3a0.jpg" title="肖丹.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报告题目:几种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报告人:四川大学 肖丹/strong/span/pp  团队开展了电容耦合非接触式电导检测器(C4D)研究,设计了双激励的电容耦合非接触式电导检测器(DIC4D) 研究了离子选择性电极测量的电子集成多电极检测电路(EIMES),获得了响应斜率的增加 利用静电纺丝聚苯胺微管纤维制备了葡萄糖传感器 设计了气体 pH 电极测量装置,直接测定空气和烟气的 pH 值 合成了 HBI 衍生物 HSA 荧光探针,测定了血清中 HSA 的含量 合成了电致化学发光试剂用于细胞液中 GSH 的检测 设计了自增强的电致化学发光试剂用于钴离子的测定 制备了耐磨且持续稳定的电致化学发光玻碳电极 利用生物质的电致化学发光进行了强碱体系的测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f6ec847b-4866-41e8-a653-5134741e2982.jpg" title="杨海峰.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题目:基于拉曼探针构筑的生物化学传感/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人:上海师范大学 杨海峰/span/strong/pp  团队合成系列 SERS 纳米复合材料(磁性或多孔),通过表面功能化,构筑拉曼探针,利用磁场富集分离或表面反应选择性富集目标分子,来提高检测灵敏度,实现体液中生物标志物和病毒等快速拉曼分析。合成金/磁网 SERS 探针,利用小型拉曼光谱仪,可以快速定量检测尿液中腺苷,有望用于肺癌早期诊断。在金或银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功能化,制备高选择性拉曼探针,也可高灵敏检测 RNA 型高致病性流感病毒、尿路感染标志物亚硝酸根、神经递质多巴胺、结肠癌标志物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a294b462-adaa-4e10-aed8-8b81fbef077d.jpg" title="王赪胤.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题目:自驱动自传感微悬臂传感器/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人:扬州大学 王赪胤/span/strong/pp  团队利用 PVDF 压电材料的自激、自感特性作为自制微悬臂传感器的加工材料,结合集成电路强大的信号处理、运算分析能力,首次探索出一套不需外加驱动器(自驱动)同时又可实现自我感知外界信号(自传感)的微悬臂传感器“读出系统”。对传感器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将抗体固定到传感器的金表面,利用固定化的分子识别物质和分析物之间的免疫反应,将抗原和抗体之间特异性结合的信息转换为可检测的电压信号。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方法具有成本低廉、样品使用量少、响应速度快、可便携化、适用于现场检测等诸多优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e3fbde69-749d-46dd-a9e7-fe85f9b0e78a.jpg" title="王桦.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题目:金银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化学生物传感应用/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人:曲阜师范大学 王桦/span/strong/pp  团队采用蛋白质(酶)、肽、明胶等生物基质,通过一锅式生物矿化超分子自组装途径,合成了一系列特异光电特性的金银纳米功能材料,用以构建了一些化学与生物光电传感技术。如以谷胱甘肽合成强荧光银纳米材料,开发了一种基于醇溶剂效应的化学传感技术 建立了microRNA 的电化学传感技术 基于超分子自组装途径合成三聚氰胺银纳米材料用以修饰电极 设计了一种锁核酸修饰的探针用以结合纳米孔蛋白,构建了一种高选择性检测 microRNA 及其单碱基错配的传感技术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02effc8e-22a5-4b2e-b3ec-c525226f3474.jpg" title="王文.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题目:声表面波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王文/span/strong/pp  基于敏感膜式的SAW化学传感技术体积小、功耗低、响应快,特别是适合于小型化单兵毒害气体快速检测与报警应用。基于冷凝吸附原理的SAW化学传感器灵敏度高(ppb级)、可检测气体组分多(多大数百种),并可很好的解决交叉干扰问题,符合复杂大气背景条件下的便携式气体成分分析应用要求。报告人从上述传感器敏感机理及物理功能结构两方面出发,结合实验室研究成果,介绍SAW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2a3c7273-2371-4377-ba67-bad3d264fe0a.jpg" title="曹忠.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题目:基于二氧化锡中空微球的硫化氢气体传感器研究与应用/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人:长沙理工大学 曹忠/span/strong/pp  团队通过以氨基酚醛树脂球作模板制备中空微球(HMS)结构的二氧化锡,从而制成一种新型薄膜式硫化氢传感器。实验表明,二氧化锡中空微球对硫化氢气体表现出良好的气敏特性。在最佳工作温度200℃时,所制作的传感器对硫化氢的灵敏度高,响应快,线性范围为0.2~100 ppm,检出限达到 0.1086ppm,且不受环境湿度、温度的影响,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选择性。该技术可在养殖场连续工作 10 个月以上,适于远程无线监测,在环境保护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6de0f32b-2011-4e24-8ca0-64ea5aff39f1.jpg" title="刘继锋.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题目:Zn 2+ 离子诱导的多肽自组装行为及其检测应用/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报告人:天津科技大学 刘继锋/span/strong/pp  团队将特异性结合锌离子的小肽片段和拉曼报告分子 4-MBA 通过 Au-S 键结合到纳米金表面,构建了一种 Au-肽探针,实现体外对Zn 2+ 的检测,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好的特异性,并通过拉曼成像技术,实现了对细胞内 Zn 2+ 分布的检测,此外还发现了由 Zn 2+ 诱导的探针有序的组装形貌,为此类探针在今后食品安全以及生物医学等方面的检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p
  • 七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 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4年4月24日,国家矿山安监局、应急管理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财政部七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 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26年,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智能化工作面数量占比不低于30%,智能化工作面常态化运行率不低于80%,煤矿、非煤矿山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智能装备或机器人替代率分别不低于30%、20%,全国矿山井下人员减少10%以上,打造一批单班作业人员不超50人的智能化矿山。到2030年,建立完备的矿山智能化技术、装备、管理体系。同时,加快研发核心装备。加快矿山智能装备核心零部件、传感器、关键控制单元和操作系统的研发应用,加快矿山机器人研发及迭代更新。研制分布式光学监测、高精度微震监测、三维激光扫描等高端矿用传感器和专用仪器设备。原文如下: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矿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智能化建设是推动矿山安全发展、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矿山智能化建设蓬勃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等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统筹规划、政企联动、示范引领,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推动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到2026年,建立完整的矿山智能化标准体系,推进矿山数据融合互通,实现环境智能感知、系统智能联动、重大灾害风险智能预警,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智能化工作面数量占比不低于30%,智能化工作面常态化运行率不低于80%,煤矿、非煤矿山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智能装备或机器人替代率分别不低于30%、20%,全国矿山井下人员减少10%以上,打造一批单班作业人员不超50人的智能化矿山。到2030年,建立完备的矿山智能化技术、装备、管理体系,实现矿山数据深度融合、共享应用,推动矿山开采作业少人化、无人化,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矿山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二、强化顶层设计(一)加强整体规划。因地制宜探索各类矿山智能化建设的路径方法,加快形成科学完备的矿山智能化建设架构和技术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和国有大型矿山企业集团结合自身矿山开采条件、灾害特点和技术装备能力,按照一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努力实现由单个系统智能化向矿山整体智能化转型升级。(二)完善法规标准。结合矿山智能化发展水平和行业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开展智能化相关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加快《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推广应用和动态完善,健全矿山智能开采地质勘探、设计建设、开采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运行、安全管理、劳动组织、测试评估等标准,发布矿山机器人、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典型应用场景目录。加大执行力度,建立科学的建设成效评估机制,以法制化、标准化推动智能化建设。(三)构建协同发展格局。构建不同区域、不同矿种、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矿山智能化建设协同发展格局。以山西、山东、陕西、内蒙古等地区煤矿智能化建设为引领,带动其他煤矿集中地区加快发展。在河北、辽宁、江西、云南等非煤矿山集中地区,加快建设一批非煤智能化标杆矿山。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表率作用,示范带动民营企业加快智能化建设步伐。三、坚持创新驱动(四)加强基础研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具有行业技术优势的企业联合组建高水平矿山智能化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探索与矿山智能化发展相适应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模式。重点开展深部开采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理论、矿山地质体精准探测新方法、矿山致灾因素耦合关系和复合灾害机理、井下智能装备轻量化新材料及新型防爆设计等基础性研究。(五)突破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制约智能化建设的“卡脖子”技术。重点攻克透明地质、井下精准定位导航、矿岩识别、采掘设备姿态精准控制、智能穿爆、电铲自主铲装、复杂条件无人驾驶、智能装备集群协同控制、灾害精准感知预警、工业软件等关键技术。推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与传统矿山开采融合应用。(六)研发核心装备。加快矿山智能装备核心零部件、传感器、关键控制单元和操作系统的研发应用,加快矿山机器人研发及迭代更新。研制分布式光学监测、高精度微震监测、三维激光扫描等高端矿用传感器和专用仪器设备。加强智能快掘成套装备、硬岩截割掘进装备、智能钻探装备、千万吨级智能工作面综采成套装备、薄煤层和薄矿脉智能开采装备、智能化铲装及运输装备、智能化尾矿充填成套装备、无人化智能钻爆装备、露天矿山大型智能采剥装备、重载作业机器人、新型矿用无人驾驶车辆等核心装备研发应用。四、加快数字化进程(七)完善信息基础设施。鼓励矿山企业加快新型工业网络基础设施升级,科学布设环境和视频图像传感、设备状态监测、人员和设备精准定位等智能感知终端,实现设备接入网络化,建设数据信息全时域、全过程采集传输的矿山工业互联网。推进矿山企业开展业务云化部署,以需求为导向、安全为前提,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矿山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健全动态监控、主动防御、协同响应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八)加快数据治理和赋能。推动矿山企业开展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M)贯标,加强矿山数据的采集、存储、治理、应用、共享和开放,建立全流程、全链条的数据资源管理体系。以全面应用《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为抓手,优化矿山数据治理的组织、制度、流程,围绕数据“提质、赋能、优化”目标,打通数据壁垒、沉淀数据资产、激活数据价值、拓展数据应用,提高矿山企业数据治理和应用能力。(九)强化人工智能应用。在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的海量数据基础上,依托行业内外优势资源,建设矿山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平台,持续优化开发环境,广泛构建应用生态,推动“人工智能+矿山”融合发展。加快矿山智能化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算法优化和模型迭代,提升矿山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通用性和实用性。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在人员行为规范、工程质量评价、设备运行管控、安全保障、灾害预警分析、工艺参数优化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五、拓展智能化场景(十)加快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机器人替代。发布《矿山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构建完整产业链,填补各类矿山机器人研发应用空白。提升矿山机器人性能,加快完善矿山巡检机器人精准研判、作业类机器人自主作业、救援类机器人多灾种救援功能,提高矿用机器人实用性和适应性。丰富机器人应用场景,研究应用机器人集群协同调度,鼓励矿山企业逐工种、逐岗位分类制定机器人替代方案,做到能替尽替。(十一)强化矿山开采作业智能化。加强精细化地质勘探,提升生产条件预知能力,实现工作面地质构造、顶底板走势、瓦斯及水体等数字化展示、推演和预测,为开采装备智能运行提供基础环境数据。推广工作面远程数字孪生集控技术,通过工作面真实场景复现、超视距遥控操作,实现掘、支、锚、运一体化平行作业和开采系统智能决策、自主运行,通过智能化技术推动矿山传统开采工艺变革,实现少人化、无人化开采。新建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水文地质类型极复杂的煤矿原则上应按采煤、掘进智能化设计。(十二)提升灾害智能防控水平。建立矿山风险灾害评估模型库,提高地质灾害、人员、设备、气象等信息汇集和关联分析能力,实现矿山风险灾害智能预测预警。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综合管控平台,加大矿山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应用,探索采空区等有限空间安全智能监测,加强矿山人员聚集区域重大风险管控,推广井下人员高精度定位、AI视频智能监控、违法违规行为智能识别分析,实现重点作业流程智能监控、安全风险智能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智能辅助。大力推广井下巡检、突水探测、火灾预测、瓦斯监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冲击地压监测、边坡深部滑移识别、溃坝滑坡预警、重要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等技术。(十三)提高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加强井下韧性抗毁通信及灾害应急通信快速组网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实现灾变条件下视频、音频及环境数据稳定传输。建设灾害应急救援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强化预案智能匹配,提升人员、装备、系统应急响应能力,实现应急救援力量物资智能联动、现场灾情动态研判、避灾路径自动规划,满足不同灾种应急处置需要。针对水、火、瓦斯、顶板等不同灾害类型,加快井下狭窄废墟生命探测、营救通道快速构建、快速排水、单兵外骨骼助力等智能救援装备与机器人研发应用,提升救援队伍技术和装备智能化水平。六、提高整体应用水平(十四)提升可靠性易用性。优化智能装备人机工程设计,建立智能装备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可靠性测试和检验平台。加强矿用装备基础原材料、元器件研究,优化装备制造工艺,着力提高传感器灵敏度、精准度,提升智能装备在复杂恶劣环境中的稳定性、适用性和运维便捷性,积极推广高可靠采、掘(剥)、装、运装备,保障智能装备、信息网络、控制系统的长周期高可靠运行。推动适便智能装备和软件研发应用,实现界面人性化、操作便捷化、运维简单化。(十五)保障智能化常态化运行。推广应用煤矿智能快掘成套装备,加快智能采煤工作面技术装备升级,推进非煤矿山凿岩台车、铲运机、矿用卡车等无人化装备联合作业,提高常态化作业水平。鼓励企业通过管理理念创新和生产流程再造,构建矿山智能化常态化运行新模式,组建高水平智能化运维团队,保障智能化系统和装备常态化运行。鼓励将智能化装备和系统常态化运行率纳入矿山智能化建设评价关键指标,尽快实现矿山生产少人化、无人化。(十六)强化智能系统化。加快推动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全流程智能化。在矿山各子系统智能化的基础上,通过数据互联互通、融合共享,强化生产作业、辅助运行和安全监测监控等系统间的联动控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综合管控,实现生产条件先知先觉、过程可视可控、风险可测可防、要素可调可配的高水平矿山智能系统化。七、保障措施(十七)加强组织协调。各地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引导,明确实施路径,推进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矿山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协调联动,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充分结合各地矿山基本条件,“一矿一策”明确建设范围,分类探索实用管用的建设模式。(十八)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产能置换和核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等政策保障,加大国家科技计划等专项支持。对矿山智能化产业链各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多措并举创造条件,助力矿山智能化建设稳步发展。(十九)加快人才培育。鼓励地方政府、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智能采矿相关领域“新工科”建设,加大校企联合培养力度,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高职工智能化技能水平,建立健全智能化专业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定体系,优化岗位设置,培养和吸引更多高水平矿山智能化人才。(二十)促进产业协同。支持矿山资源丰富地区探索打造智能化矿山产业集群。鼓励研发设计单位、矿山企业、装备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创新合作模式,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研发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应用,实现产业集群共生、融合发展。
  •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8年度申报指南发布(附全文)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科学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石,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为切实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经国家科技计划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审议,“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已于2016年度启动,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一、指导原则与主要目标  本专项紧扣我国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学仪器设备的重大需求,充分考虑我国现有基础和能力,在继承和发展“十二五”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成果的基础上,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关键核心技术和部件的自主研发为突破口,聚焦高端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仪器开发、应用开发、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开发,带动科学仪器系统集成创新,有效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行业整体创新水平与自我装备能力。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构建“仪器原理验证→关键技术研发(软硬件)→系统集成→应用示范→产业化”的国家科学仪器开发链条,完善产学研用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成果转化与合作模式,激发行业、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强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实验,引入重要用户应用示范、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大幅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共设置了关键核心部件、高端通用科学仪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3类任务,本指南为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8年度指南,拟支持53个研究方向,经费总概算约为6亿元。  二、总体要求  1.专项定位  本专项充分利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或其他渠道,已取得的相关检测原理、方法、技术或科研装置,开展系统集成、应用开发和工程化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皮实耐用”和功能丰富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产品,并服务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成果是以市场前景广泛的关键核心部件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为目标(一般的核心部件与科学仪器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商业化前景不明确的核心部件与仪器研制等工作,以及临床医疗仪器、生产设备、机械装备、平台建设等,不属于本专项的支持方向)。  2.申报主体  结合本专项的特点和定位,本指南所设项目均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企业结合国家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联合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优势力量参与项目研发工作(主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撑),建立目标任务明确、产权和利益分配明晰的产学研用结合机制。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发挥企业在专项中的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项目实施组织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地位作用。  3.支持方式  本专项每个指南方向可支持1~2个项目(对评审结果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同一指南方向先期可支持2项,经中期评估后择优支持)。所有立项项目通过技术评审和非技术评审,且实施“后端资助”机制和“限额资助”机制。“后端资助”,即结合科学仪器开发的特点,以及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现状,强化风险共担机制,在任务书约定的中期节点前主要由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实施,资助20%的国拨经费。经中期评估,对达到预期目标、组织管理和经费使用规范的项目,再按计划给予支持。“限额资助”,即根据专项总概算和评审立项情况,分别设定核心关键部件和整机的国拨经费资助额度上限。  4.立项要求  4.1项目基本要求  (1)国内外需求迫切,目标仪器设备应用单位明确且具有代表性,相关原理、方法或技术已取得重要突破,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部件与科学仪器产品。  (2)目标核心部件与仪器设备整体设计完整、结构清晰合理,技术路线(含软件开发)可行,工程化方案、应用开发方案可操作性强 项目质量管理和产业化策划、企业资质和能力、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等非技术内容可行。  (3)拥有本领域的核心关键人才,且具有相关理论研究、设计、工程工艺、系统集成、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化研究等相关方面结构合理的人员队伍。  (4)对核心部件类项目:原则上承担单位主营业务为核心部件生产企业,项目实施后能够获得全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并在相关仪器主要生产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一定市场规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5)对仪器整机类项目:根据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的自身规律,每一个项目应包括仪器开发(含软件开发)、应用开发、工程化开发(含可靠性开发)和产业化开发等类型工作。除仪器设备开发单位外,产业化单位、应用单位也应从项目设计开始,全程参与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工作。项目验收时,目标仪器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可形成一定市场规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6)承担仪器开发任务的单位,不得同时承担应用开发任务。  4.2企业牵头承担项目的基本要求  (1)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1年以上,具有较强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产业化能力,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经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达到同等条件   (3)项目与企业重点发展方向相符   (4)与项目参与单位具有前期合作基础   (5)与项目参与单位事先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明确任务分工、专项经费分配、成果和知识产权归属及利益分配机制   (6)企业投入的自筹研发经费与国拨经费投入比例不低于1:1。自筹研发经费和国拨经费均应用于项目研发活动,不得用于生产线、厂房等产业化能力建设。  4.3项目组织要求  (1)项目推荐单位要加强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科学仪器设备发展的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和扶持培育。  (2)项目推荐单位要组织项目牵头单位,会同产、学、研、用等各方面,积极开展项目设计和策划工作。在项目设计时,既要注重技术问题,也要注重工程化和产业化策划、企业资质和能力以及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机制等非技术问题。  (3)项目推荐单位要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提出时落实法人负责制、落实项目配套条件 督促项目承担单位联合优势力量共同开展项目设计和实施。  (4)项目推荐单位在组织推荐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作用。除考虑技术可行性外,还应重点关注工程化和产业化策划、企业资质和能力以及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机制等非技术内容。在此基础上,择优推荐项目。  三、主要任务  1.核心关键部件开发与应用  共性考核指标:目标产品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和第三方异地测试,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 至少应用于2类仪器。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原则上,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5个,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1.1微焦X射线源用菲涅耳透镜  研究目标:开发微焦X射线源用菲涅耳透镜,突破纳米尺度微结构的高深宽比加工技术难题,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同步辐射、显微CT、软X射线成像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最外环宽度≤25nm@500eV,环高≥200nm@500eV 最外环宽度≤40nm@9keV,环高≥700nm@9keV 衍射效率≥1%@9keV X射线聚焦≤60nm。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2S波段高功率微波源  研究目标:开发S波段高功率微波源,突破高压电子枪、高功率容量输出窗口技术,解决高功率微波源工作稳定性难题,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高能对撞机、同步辐射光源、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辐射成像装置、辐照加速器等仪器装置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频率范围1.55~3.4GHz 带宽2MHz 最大输出功率≥50MW 脉冲宽度2μs 脉冲重复频率≥50Hz 效率≥55% 增益≥50dB。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3太赫兹倍频源  研究目标:开发太赫兹倍频源,突破太赫兹倍频电路设计与精密制造技术,采用国产倍频芯片,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太赫兹信号发生器、太赫兹矢量网络分析仪、太赫兹安全检测仪、太赫兹成像仪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3倍频输出频率范围0.325~0.5THz,最大输出功率≥-10dBm,倍频损耗≤20dB 4倍频输出频率范围0.5~0.75THz,最大输出功率≥-20dBm,倍频损耗≤25dB 4倍频输出频率范围0.75~1.1THz,最大输出功率≥-30dBm,倍频损耗≤30dB。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4通用高精度匀场超导磁体  研究目标:开发通用高精度匀场超导磁体,突破大口径超导强磁体加工和高精度匀场设计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量子振荡检测仪、核磁谱仪、磁致冷和强磁场材料处理装置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磁场强度≥18T 孔径≥60mm 磁场相对不均匀度≤10-4@直径10mm内 磁场不稳定度≤10-5/h。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5双曲面线性离子阱  研究目标:开发双曲面线性离子阱,突破双曲线形电极加工和四电极高精度平行绝缘装配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离子阱质谱仪、大型离子反应仪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电极长度≥100mm 双曲面电极表面粗糙度Ra≤0.1μm 双曲面线轮廓度≤0.4μm 离子阱综合几何精度≤5μm 质量范围50~4000amu 相对质量分辨率≤0.5amu(2000amu范围内)。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6宽光谱高灵敏电子倍增CCD成像探测器  研究目标:开发宽光谱高灵敏电子倍增CCD成像探测器,突破高灵敏光生电荷采集结构制备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高灵敏度显微镜、微光探测仪、光谱分析仪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波长范围260~1000nm 像元数目≥1024× 1024,像元尺寸≤13µ m× 13µ m 倍增增益≥1000 最高信噪比≥45dB 峰值量子效率≥80% 暗电荷≤350e/pixel/s(常温) 最高输出帧频≥10fps。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7太赫兹混频探测器  研究目标:开发太赫兹混频探测器,突破太赫兹混频电路设计与精密制造等关键技术,采用国产混频芯片,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太赫兹矢量网络分析仪、太赫兹频谱分析仪、太赫兹安全检测仪、太赫兹成像仪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2次谐波混频频率范围0.325~0.5THz,中频频率范围20~300MHz,变频损耗≤17dB 4次谐波混频频率范围0.5~0.75THz,中频频率范围20~300MHz,变频损耗≤30dB 4次谐波混频频率范围0.75~1.1THz,中频频率范围20~300MHz,变频损耗≤35dB。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8InGaAs探测器  研究目标:开发InGaAs探测器,突破单光子信号探测芯片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近红外成像仪、光纤光谱分析仪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光谱范围760~1800nm 平均光子探测效率≥20% 暗计数≤3kcps 暗电流≤0.3nA@击穿电压 时间分辨率≤2ns 峰值量子效率≥80% 工作温度范围-40~+65℃ 湿度范围5~95%RH。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9大面积低剂量闪烁体平板探测器  研究目标:开发大面积低剂量闪烁体平板探测器,突破高速帧率采集、高填充系数大面积探测、高效率低剂量探测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工业检测X射线成像仪、医学X射线成像仪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有效探测面积≥30cm× 30cm 像素尺寸≤150µ m 最高帧频120fps 最低成像剂量≤5nGy 量子检测效率≥75%@20µ Gy 极限分辨率≥3.3Lp/mm。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10高分辨耐辐照硅探测器  研究目标:开发高分辨率耐辐照硅探测器,突破离子注入与表面钝化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X射线衍射仪、高能粒子谱仪和X射线成像谱仪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探测面积≥5cm× 5cm 位置分辨率≤100μm 漏电流密度≤2nA/cm2@耗尽电压 探测器工作电压≥600V 抗辐照指标≥1× 1015nep/cm2。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11高精度高空多参数监测传感器  研究目标:开发高精度高空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监测传感器,突破温度漂移抑制和高空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探空仪、灾害天气预警系统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温度测量范围-90(+50(C 温度测量误差≤0.3(C 相对湿度测量范围0(100%RH 相对湿度测量误差≤5% 气压测量范围5(1060hPa 气压测量误差≤1hPa 风速测量范围3(30m/s 风速测量误差≤1m/s 响应时间≤140s@5hPa 功耗≤100mW。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次数≥50次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12小型化高精度姿态传感器  研究目标:开发小型化高精度姿态传感器,突破微型化传感器芯片及制造工艺一致性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工业机器人导航仪、无人装置姿态性能检测仪和姿态实时校准仪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姿态角测量范围0~360° 航向姿态精度≤0.07° @60s 俯仰与横滚姿态精度≤0.03° @1σ 传感器体积≤100cm3 重量≤150g 功耗≤1W。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0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13高分辨率多功能原子探针  研究目标:开发高分辨率多功能原子探针,突破高耐磨材料制备和纳米尺度结构制备工艺的难题,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原子力显微镜、磁力显微镜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普通探针尖端曲率半径范围5~1μm 深宽比≥5 弹性常数范围0.01~40N/m 加工误差≤± 10% 高分辨探针尖端曲率半径≤5nm 深宽比≥3 磁性探针曲率半径≤30nm 电性探针曲率半径≤30nm 成品率≥90%。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使用寿命≥1000幅扫描成像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14高精度微型压力传感器  研究目标:开发高精度微型压力传感器,突破多参量协同敏感和低残余应力封装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工业流程监控仪、大气数据采集仪、高精度压力控制仪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压力测量范围0~1MPa 测量误差≤0.03%FS 测量分辨率≤0.01%FS 长期稳定性≤± 0.05%FS/年 芯片尺寸≤5mm× 5mm× 5mm 工作温度-40~+85℃ 过载能力≥2倍FS 抗加速度冲击≤0.05kPa/g。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15阵列式微型声压传感器  研究目标:开发阵列式微型声压传感器,突破大幅面阵列阵元制备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超声成像和流量检测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阵列尺寸≤40mm× 40mm 阵元数量≥64× 64 工作频率范围300~2MHz 空气中声压级≥75dB(20µ Pa/V@1m) 波束宽度≤30° 机械品质因数≥30 具有电声与声电相互转换功能。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16微型风速风向传感器  研究目标:开发高性能微型风速风向传感器,突破闭环控制和温度漂移抑制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风电厂风场检测仪、野外便携式气象检测仪、环境检测仪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风速测量范围0(60m/s 启动风速v≤0.2m/s 风速测量误差± (0.3+0.03v)m/s 风向测量范围0(360( 风向测量误差± 2( 功耗≤200mW 封装体积≤?50mm× 50mm。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17高稳定宽量程电流传感器  研究目标:开发高稳定宽量程电流传感器,突破大电流高精度检测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核磁共振成像仪、电流标准装置、高精度电能计量装置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电流测量范围0~10000A 100mA量程指标为带宽DC~800kHz,电流分辨率≤1μAT,线性度≤100ppm,温度系数≤50ppm/K,准确度≤200ppm 600A量程指标为带宽DC~800kHz,电流分辨率≤10μAT,线性度≤1ppm,温度系数≤0.1ppm/K,准确度≤1ppm 10000A量程指标为带宽DC~500kHz,电流分辨率≤50μAT,线性度≤1ppm,温度系数≤0.1ppm/K,准确度≤2ppm。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0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18微型电场传感器  研究目标:开发高性能微型电场传感器,突破工艺一致性和温度漂移抑制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探空仪、静电监测与安全防护系统、雷电预警系统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测量范围± 120kV/m 分辨力≤0.05kV/m 准确度≤5% 功耗≤600mW 封装体积≤?50mm× 80mm 实现直流、交流电场测量。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19高速高精度二维扫描微镜  研究目标:开发高速高精度二维扫描微镜,突破低应力薄膜加工、片上角度检测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共聚焦显微镜、3D激光扫描仪、微型激光雷达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工作波段800~2500nm 微镜可以绕快轴和慢轴进行二维扫描振动 绕快轴扫描角度≥40(,扫描谐振频率≥25kHz 绕慢轴扫描角度≥60(,扫描谐振频率≥600Hz,指向性扫描时光线扫描角度≥30(,指向性偏转步进精度≤2µ rad 抗冲击≥1200g 具有对转角的实时检测功能。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0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20紫外凸面光栅  研究目标:开发紫外波段闪耀凸面光栅,突破光栅槽形精密刻划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紫外超光谱成像仪、紫外多光谱成像仪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工作波长范围250~400nm 凸面光栅最大口径≥55mm 线密度范围500~700线/mm 曲率半径≤150mm 光栅衍射效率≥60%。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21宽谱段高分辨中阶梯光栅单色器  研究目标:开发宽谱段高分辨中阶梯光栅单色器,突破二维色散自动定位校正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仪器上的应用。  考核指标:波长范围160~1000nm 波长误差≤± 0.03nm 波长重复性≤0.005nm 最小光谱带宽≤0.009nm@257.610nm。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22微型集成扫描光栅微镜  研究目标:开发微型集成扫描光栅微镜,突破微型扫描光栅设计制造、光学准直与集成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近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共聚焦显微镜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波长范围800~2500nm 镜面面积≥6mm× 6mm 衍射效率≥40% 最高扫描频率≥700Hz 扫描维度1维 最大扫描角度≥± 7° 扫描精度0.1度 驱动电压≤1.5V。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0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23精密微量注射泵  研究目标:开发精密微量注射泵,突破高精度位移及温度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流动注射分析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电位滴定仪、固相萃取仪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流量范围20~5mL/s 准确度≤0.3% 重复精度≤0.2% 最小加液体积≤5nL 加液管容积10~100mL 满足定时加液、定量加液、变流量加液、超微量加液等多种加液需求,满足强酸强碱及多种有机溶剂的使用要求。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0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24快速反应分析转化器  研究目标:开发快速反应分析转化器,突破秒级反应原位驱动与快速捕捉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与质谱检测器、红外检测器、热导检测器等的联用。  考核指标:最高加热温度≥1400℃ 温度控制精度≤0.3% 最高反应压力≥5MPa 在线热启动时间≤0.5s 适用的最快反应时间≤1s。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0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25长行程精密运动平台  研究目标:开发长行程精密运动平台,突破高精度复合直线运动机构和超快直线驱动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超分辨显微成像仪、工业快速检测仪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X-Y行程≥150mm 移动速度≥1m/s Z向跳动幅度≤± 0.4µ m 闭环分辨率≤5nm Z向行程≥20mm 移动速度≥1m/s X-Y向跳动幅度≤± 0.2µ m 闭环分辨率≤5nm 非线性度≤0.03% 最大负载能力≥10kg。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 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1.26宽频带同轴步进衰减器  研究目标:开发宽频带同轴步进衰减器,突破弹性件热处理与表面处理工艺、精密微组装、电磁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矢量网络分析仪、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等仪器中的应用。  考核指标:频率范围DC~26.5GHz时,最大衰减量90dB,步进量10dB,驻波比≤1.5,插入损耗≤1.8dB。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寿命≥500万次,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频率范围DC~50GHz时,最大衰减量60dB,步进量10dB,驻波比≤1.6,插入损耗≤2.5dB。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寿命≥200万次,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频率范围DC~67GHz时,最大衰减量50dB,步进量10dB,驻波比≤1.7,插入损耗≤3.0dB。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寿命≥100万次,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2.高端通用仪器工程化及应用开发  共性考核指标:目标产品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和第三方异地测试,技术就绪度不低于8级 至少应用于2个领域或行业。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原则上,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8个,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2.1气相分子分析仪  研究目标:针对食品、环保等行业多种形态氮和硫的检测需求,突破高效连续反应气化分离、高信噪比检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气相分子分析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多种形态氮和硫的自动高效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分析化合物种类≥50种 基线稳定性≤± 0.0002Abs/30min 单个样品气化和测量时间≤3min 检测下限≤0.5ppV/V 测量精度≤3%。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2.2高精度光声光谱检测仪  研究目标:针对电力、核能、石油化工等行业化学成分检测需求,突破光声光谱分析、微弱信号提取与识别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高精度光声光谱检测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电力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等行业气体化学成分的在线监测和离线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光声光谱范围3~14μm 光声光谱带宽≤150nm 光源光功率≤10W 声探测灵敏度≥15mV/Pa CO、CO2、CH4、C2H4、C2H6的检测限≤0.1μL/L C2H2检测限≤0.05μL/L H2检测限≤2μL/L SO2F2和CF4检测限≤1.0μL/L SO2、H2S、COS检测限≤10.0μL/L 上述气体最高检测浓度≥2000μL/L。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2.3高灵敏紫外成像仪  研究目标:针对电力和铁路等行业安全运行的电晕放电检测需求,突破高灵敏紫外探测、精准图像融合处理、图像补偿与校正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高灵敏紫外成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日盲条件下高压设备放电位置定位和强度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紫外波长范围240~280nm 灵敏度≤1× 10-18W/cm2 电晕探测灵敏度≤1PC@10m 可见光波长范围400~780nm 可见光灵敏度≤0.1Lux 紫外和可见光图象叠加精确度指标≤0.5mrad 具备自动聚焦及增益功能,聚焦范围2m~无穷远 具备高压设备缺陷性质判断、故障严重程度智能评估和诊断功能。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2.4高速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成像仪  研究目标:针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材料工程等领域微区物质化学结构空间分布探测与分析的需求,突破低波数、高分辨、高速光谱成像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关键部件国产化的高速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成像仪,实现激光拉曼光谱远场扫描探测与光谱成像。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探测光谱范围200~1050nm 激发波长覆盖紫外到近红外三个以上波段,拉曼光谱探测分辨率≤0.7cm-1 低波数≤30cm-1 图像横向分辨率≤200nm 轴向分辨率≤500nm 样品轴向定焦分辨率≤10nm 成像时间≤10min@1024× 1024。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2.5荧光数字基因扩增单分子检测仪  研究目标:针对低丰度核酸样本定量检测、稀有突变检测和核酸标准物质标定的需求,突破生物样本低丰度核酸富集、大规模微反应体系生成、原位痕量核酸高通量平行检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荧光数字基因扩增单分子检测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靶基因单分子检测和变异分析。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光谱范围420~740nm 动态范围≥5log 检测误差≤5% 突变检测灵敏度≤0.001% 微液滴数量≥5万 多重靶基因检测数量≥12 全自动检测通量48/96可选 检测时间≤60min。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2.6高速网络协议与安全检测仪  研究目标:针对高速数据通信及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研发与运行监测需求,突破高速数字传输速率全线速测试、全协议多参数跨层分析、攻击特征提取及攻击库构建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高速网络协议与安全测试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高速通信网络及设备2~7层协议与安全威胁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测量端口线速覆盖100Mbps~100Gbps 发送流数据量≥1024个 接收流数据量≥2048个 单卡新建传输控制协议(TCP)连接数≥80万个/s 在线TCP连接数≥1600万个/s 攻击检测2000种 具有路由协议、接入协议、交换协议、城域网协议、数据中心协议以及应用层协议仿真测试能力 具备应用层回放、定时及时间同步、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互联网请求评注标准(RFC2544)测试等功能。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2.7大型复杂结构件力学性能检测仪  研究目标:针对大型曲轴锻件、大型齿轮、大型叶片等核心关键部件制造行业的质量控制需求,突破复杂构件力学性能定量无损检测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大型结构件力学性能检测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大型复杂结构件多项力学性能检测与扫查成像。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检测深度0~10mm 检测横向分辨率0.5mm× 0.5mm 屈服强度相对误差± 10% 残余应力误差± 15MPa 硬度及硬化层深度相对误差± 5% 自动化检测参数:最高速度40次/s 重复定位精度0.1mm。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2.8材料高温高频力学性能原位测试仪  研究目标:针对航空、航天和核工业等领域材料在高温高频载荷作用下性能测试需求,突破高温高频复杂载荷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微观力学性能表征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材料高温高频力学性能原位测试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高温环境复杂载荷作用下材料拉伸、弯曲、高频疲劳等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原位测量。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静态拉伸载荷0~100kN,分辨率≤2N,准确度± 1% 变形测量范围0~100mm,分辨率≤10μm,准确度± 2% 静态弯曲载荷0~10kN,分辨率≤1N,准确度± 1% 变形测量范围0~50mm,分辨率≤5μm,准确度± 2% 高频疲劳交变载荷0~10kN,交变载荷频率≥20kHz 温度加载范围-20~1100℃,温控误差± 5℃ 力学测试成像放大倍数500~1000倍 应变测量范围100μ?~10?。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2.9固态量子材料自旋信息测量仪  研究目标:针对量子计算、量子传感器件所用核心关键材料量子自旋信息测量及表征需求,突破量子探针制备、量子自旋态空间形貌表征、自旋态时空信息解耦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固态量子材料自旋信息测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室温环境下固态量子材料自旋信息的高精度测量。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样品尺寸1nm~20μm 自旋保持时间≥100µ s 间分辨率≤50ps 自旋空间测量范围0.1nm~2μm 自旋空间横向分辨率≤0.1nm 纵向分辨率≤0.01nm 自旋间力测量范围0.2~5nN 分辨率≤0.2nN。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2.10低场量子电阻测量仪  研究目标:针对电阻高准确度校准的需要,突破低场量子电阻测量和计量传递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低场量子电阻测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低磁场、无需补充液氦低温条件下可移动和不间断运行的高准确度电阻测量。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测量范围1Ω~10kΩ 低磁场量子电阻不确定度≤1× 10-8 高准确度电阻传递装置不确定度≤1× 10-8 可移动式基准级低场量子电阻测量系统的整体不确定度≤2× 10-8 所需超导磁体磁感应强度≤6T 低温装置温度范围4.2~10K。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2.11差分高能电子衍射仪  研究目标:针对薄膜、异质结、超晶格人工结构制备工艺过程中的测试需求,突破宽气压高能衍射电子枪和衍射电子气体散射干扰抑制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差分高能电子衍射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宽气压范围晶体取向和薄膜厚度等原位实时测试。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应用。  考核指标:能量范围15~35keV 束流50~100μA 束斑直径50~80μm 纹波系数0.05% 束流稳定度系数0.15%/℃ 工作气压范围1× 10-8Pa~100Pa 一次实验采集图像≥50幅 自动焦距调整响应时间≤5秒 观测强度震荡≥50个周期。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3.专业重大科学仪器开发及应用示范  共性考核指标:目标产品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和第三方异地测试,技术就绪度不低于8级 至少应用于2个领域或行业。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原则上,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8个,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3.1钢材超声在线自动探伤仪  研究目标:针对钢质板材、管材和棒材制备过程中在线自动检测与探伤需求,突破多通道非接触式超声在线自动检测及高本底噪声下信号有效获取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钢材超声在线自动探伤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钢材缺陷的自动检测与报警。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钢板检测厚度6~100mm 钢板检测宽度1~5m 钢板检测精度?3mm平底孔和0.5mm× 10mm纵向裂纹 钢板检测线速度≥60m/min 钢板检测误报率≤2% 钢板检测漏报率≤1% 管材直径≥?350mm最大壁厚≥80mm时检测精度20mm× 1mm× 5%壁厚的内外刻槽 管材检测线速度≥50m/min 棒材检测精度?2.0mm平底孔@距表面225mm以内,棒材检测线速度≥30m/min。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3.2水下综合无损检测仪  研究目标:针对核电、海洋资源开采、船舶等水环境下关键部件的无损检测需求,突破水下零重力综合无损检测及缺陷定量评估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水下综合无损检测仪,实现水环境下关键部件损伤的超声、射线和涡流综合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超声检测为通道数≥32,工作频率范围0.2~25MHz,检测厚度≥65mm,灵敏度≤10mm× 0.2mm× 3mm裂纹 射线检测为检测厚度≥65mm,灵敏度≤?1.25mm× 20mm体积性缺陷 涡流检测为通道数≥640,灵敏度≤5mm× 0.2mm× 1mm裂纹 水下重复定位精度≤2mm。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3.3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仪  研究目标:针对复合材料三维形貌与内部缺陷形貌检测的需求,突破太赫兹高分辨率成像、大景深自适应聚焦、图像信息融合与解译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材料表面形貌以及内部缺陷三维形貌的无损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中心频率≥0.5THz 调制时间≤10µ s@90GHz 成像景深≥50cm 成像时间≤5s@50cm× 50cm 穿透深度≥10cm@碳纤维材料 成像分辨率≤0.3mm× 0.3mm× 1.5mm。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4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3.4高精度三维螺纹综合测量仪  研究目标:针对先进制造领域螺纹几何参数的综合性检测需求,突破内外螺纹三维扫描高精度测头和三维参数高效重构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高精度三维螺纹综合测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螺纹全参数的三维自动扫描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实现产业化。  考核指标:三维旋转扫描测量范围:外螺纹1~400mm,内螺纹3~400mm,分辨率≤0.01μm,径测量精度± (4.0+L/200)μm,螺距测量精度± (0.9+L/200)μm,牙侧角测量精度± 0.03° ,空间坐标测量精度± (1.5+L/200)μm 具有表面缺陷自动识别、三维模拟装配功能 数据库覆盖国内外螺纹量规标准和紧固件标准140份以上 溯源校准仪器的计量标准器1套。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3.5微纳结构动态特性测试仪  研究目标:针对微纳结构与微机电系统(MEMS)器件动态特性测试的需求,突破高信噪比时空调制和自动调焦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微纳结构动态特性测试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微纳结构与MEMS器件的振动频率、模式模态等特性测量分析以及典型缺陷识别。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振动频率范围300~24MHz,相对频率分辨率≤0.5% 振幅测试范围1nm~100μm@1kHz,振动位移分辨率≤1nm,速度分辨率≤1(m/s 平台扫描范围≥5mm× 5mm,分辨率≤1(m 缺陷识别准确率≥90% 具有振动模式模态分析功能,测试模态与实际模态拟合优度≥85%。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3.6机载地下矿产与水资源探测仪  研究目标:针对地下矿产与水资源等快速探查需求,突破地下矿产和水资源非接触大范围快速探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机载地下矿产与水资源探测仪,开发相关数据处理与反演解释软件,实现陆地地下资源和人工目标体的高效大范围探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最大探地深度≥500m 横向分辨率≤10m 探测深度分辨率≤10m(100m深度以内) 可探测异常体时间常数≤50μs(可探测金属矿、地下水、地热等资源分布) 可探测地质断裂和构造的空间分布和走向、地下水与油气资源含量及赋存状态 软件具备三维电性结构成像、地质断层和构造分布实时成像与显示功能。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3.7自组网海洋环境多参数测量仪  研究目标:针对近远海区域海底地形地貌全时域测绘需求,突破测绘航行智能同步控制、自主避障航行、多艇协同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自组网多参数海洋环境地形测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海底地形地貌和海流剖面高精度动态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海底地形测量,工作频率≥170Hz时,斜距量程≥500m,斜距量程分辨率≤2cm 海流剖面测量,工作频率≥600kHz,量程≥70m,水流速度测量准确度≤水流速度0.3%± 0.3cm/s,流速测量分辨率≤0.1cm/s 实现超视距无人自主航行测量功能,远程作业和控制距离≥30km 具备测绘和导航同步控制、测绘数据实时自动三维拼接、自组网等功能。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3.8深地地质结构成像探测仪  研究目标:针对深部矿产和油气资源探查、重大地质灾害监测等需求,突破勘探深度有限、检测灵敏度低、背景干扰复杂、异常信号识别和提取难等关键问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深地地质结构成像探测仪,开发相关数据处理与反演解释软件,实现地下深部资源探测与地质灾害监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最大探地深度≥3000m 地面横向分辨率≤10m 探测目标X-Y方向尺寸误差≤5m@1km× 1km× 1km Z方向尺寸误差≤10m@1km× 1km× 1km 位置定位误差≤1m 自组织网络数据质量监控,联合定性及定量反演。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3.9材料高温环境电磁特性测试仪  研究目标:针对航空和航天设备高温环境条件下材料电磁特性测试评估,以及电子设备材料电磁参数的测试需求,突破宽频宽温测试夹具设计制造与校准标定、超宽带激励信号发生与响应信号分析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材料高温环境电磁特性测试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常温和高温环境电磁材料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等参量的高精度测试。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频率范围,10~110GHz 动态范围,120dB(40GHz以内)、110dB(50GHz以内)、90dB(110GHz以内) 工作温度范围,20~1000℃ 相对介电常数测试范围1~100,测试准确度± 5% 相对磁导率测试范围0.6~10,测试准确度± 5% 测量方法,同轴传输线法、波导传输线法、谐振腔法、自由空间法、探头法等 可测材料形态,块状、薄膜、粉末、液体等。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3.10空间电离层环境层析成像测量仪  研究目标:针对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地震前兆预警、空间科学研究对空间电离层大范围、不间断、高精度测量需求,突破空间电离层反射、折射和闪烁效应检测、电离层参数实时监测与成像反演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空间电离层环境层析成像测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和电子密度、电离层闪烁等参数的精确测量。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绝对总电子含量的测量范围0~300TECU,测量精度≤3TECU 相对总电子含量的测量范围0~300TECU,测量精度≤0.03TECU 电子密度的测量范围106个电子/m3~1013个电子/m3,相对测量误差≤15% 闪烁指数的测量范围0~1.5,测量误差≤0.1 测量高度范围60km~1000km 具备电离层不均匀体参数反演功能。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3.11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仪  研究目标:针对能源、化工等领域对气液两相流的分析测量需求,突破探测器设计制备、高压防水密封、多相流层析成像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多相混合物的体积流量、质量流量的连续实时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含气率测量范围0~100% 气相测量最大流量≥1万m3/h 气相质量测量精度≤± 2%FS 液相最大流量≥200m3/h,液相质量测量精度≤5%FS 最大耐压≥100MPa 空间分辨率≤2mm(入口管内径60~300mm)。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0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3.12高精度光热电位分析仪  研究目标:针对食品、药品、石化、材料、能源、环保等行业化学成分分析需求,突破光度法、热分析法与电位法综合分析和高精度高通量滴定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高精度光热电位分析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对物质中离子或基团的含量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光度分析,其光谱范围≥400~700nm,波长准确度≤± 1nm,吸光度精度≤0.001Abs 热分析,其温度范围-10~60℃,分辨率≤10-4℃,准确度≤10-3℃,响应速度≤0.3s 电位分析,其测量范围± 2400mV,稳定性± 0.03mV,分辨率≤0.01mV 滴定通道数≥4,馈液精度≤1/80000滴定管体积。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3.13有机物主元素分析仪  研究目标:针对食品、农业、石油化工、地矿等行业对有机化合物中碳、氢、氮、硫、氧元素分析的需求,突破有机物快速分解、高精度检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有机物主元素分析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对有机物的碳、氢、氮、硫、氧元素高精度定量分析。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C、H、N、S元素检测限≤30ppm C、H、N、S元素测量重复性≤0.4% O元素检测限≤2ppm 元素测量重复性≤0.2% 系统进样量0.05mg~1g 具有全自动进样功能。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3.14海洋物性参数监测仪  研究目标:针对深海探测与海洋气候多物理参数检测需求,突破海洋多参数测量、补偿解算、多参量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海洋物性参数监测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温度、压力、湿度、风场、雨量和太阳辐射等参量的高精度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深海测量,其深度测量范围0~1000m,精度≤± 2%FS,电导率测量范围0.2~65mS/cm,精度≤± 0.05mS/cm 水温测量精度≤± 0.05℃,流速分辨力≤1.5cm/s 气候监测,其气压测量误差≤± 0.2%FS,湿度测量范围0~100%RH,精度≤± 2%,风速测量范围0~70m/s,精度≤0.5m/s,风向测量范围0~360° ,精度≤± 3° ,雨量测量范围0~15mm/min,精度≤0.5mm/min,太阳辐射测量范围0~2500W/m2,精度≤1.5%FS,气温测量精度≤0.1℃。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3.15大型设施挠度非接触测量仪  研究目标:针对桥梁、高塔、隧道、起重机械等大型设施健康监测、安全性评估及寿命预测的需求,突破三维图像获取、低质量图像高分辨分析、快速自标定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大型设施挠度非接触测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多点动静态三维挠度实时非接触测量及安全性评估分析。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测量区域范围(FOV)0.1~500m 挠度测量分辨率(1/100000)FOV 工作距离1~500m 挠度测量精度≤± 0.02mm(≤10m),≤± 1mm(≤100m),≤± 10mm(≤500m) 挠度测量采样频率≥300Hz 具备自动标定、实时输出、超限预警和安全评估等功能。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  3.16宽频带高性能电磁信息安全测试仪  研究目标:针对电磁空间安全测试、重大活动和核心要害部位电磁信息安全测评、电子信息设备电磁泄漏信号测试等领域的测试需求,突破电磁泄露信息高灵敏探测、异常信号跟踪监测与特征提取、信息还原与安全评估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宽频带高性能电磁信息安全测试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电磁信息安全评估、电磁信息泄漏检测和窃听装置探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考核指标:频率范围9kHz~67GHz 分析带宽≥500MHz 测试灵敏度≤-165dBm 扫描速度≥10GHz/s 相位噪声≤-127dBc/Hz@(载波1GHz,频偏10kHz) 镜频抑制≥70dB 具备全景、频率、存储扫描等测试模式。产品完成时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8〕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  1.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  2.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项目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 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  ——专业机构在受理项目预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  ——专业机构对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如答辩评审结果前两位的申报项目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1.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4.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  三、申请资格要求  1.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17年1月31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3.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4.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 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和课题)。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18年6月30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5.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课题)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6.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  7.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8.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四、具体申报方式  1.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8年2月22日8:00至2018年4月16日17:00。进入答辩评审环节的申报项目,由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http://service.most.gov.cn   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most.cn。  2.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18年4月23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科技部信息中心。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15号,北京西三环专家公寓6层,邮编:100036。  联系电话:010-88654074。  3.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18年4月23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至承担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项目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咨询电话:010-68104402,68104487。  寄送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一号9号楼,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计划与监督处,邮编:100044。
  • 乐枫与EMD密理博专利维权官司始末
    2020年4月10日,上海乐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乐枫)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2019)192号终审裁定判决书,驳回密理博公司的上诉请求,维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无效密理博公司03823146.8号发明专利的判决。 至此,密理博与乐枫的专利诉讼终于画上句号,历时8年的专利纠纷,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 2012年3月30日,密理博公司在北京起诉乐枫(当时名为上海瑞枫)侵犯其专利权(专利号03823146.8),乐枫公司败诉; 之后,乐枫不服判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并对专利03823146.8提出无效宣告请求;2016年6月,专利复审委员会做出审查决定书,宣告被诉侵权部分的专利无效; 2017年1月,密理博公司不服判决,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被驳回;于2019年9月再次提出行政上诉; 201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终驳回密理博公司上诉请求,维持原判。 八年之久的专利纠纷,围绕的主题是发明专利的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的发明。最高法的终审判决,至少确认了一个事实:被起诉侵权的所谓“发明专利”,不具有创造性,不是从无到有的技术。为了证明这个事实,乐枫人不知查阅了多少资料文献,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在这个法律纠纷进行的期间,乐枫还被牵涉到另外两起与密理博相关的专利官司之中:2014年10月,密理博公司就另一个专利,在山东济南对乐枫提起侵权诉讼,同年11月,乐枫提出无效该专利申请并获批准,密理博不服被驳回,再次不服仍被驳回, 2018年8月被高院终审判定,维持专利无效的判决。整个过程历时5年。2016年6月,密理博在比利时对乐枫代理商提出起诉,问题主体也是兼容耗材。2017年4月比利时列日商业法院(Tribunal de Commerce de LIEGE)审理认为,密理博部分水系统带有的RFID芯片识别功能,违背了市场管理规范的公平原则,有垄断嫌疑,可能会损害乐枫合法商业利益。整个过程历时2年。 乐枫公司2010年推出密理博纯水机兼容耗材,是希望在高端纯水市场被独家垄断的局势下,打造一个与之抗衡的国产品牌。兼容性耗材,旨在给用户多一种选择,促进资源的更高效配置,同时,乐枫公司也投入大量研发,确保产品质量,让用户能从品质和价格两方面收益。但从乐枫公司兼容耗材问世,便经历了风风雨雨,说兼容耗材是山寨假货者有之,警告用户不得使用者有之,威胁代理商不能合作者有之,直至被告侵权,对簿公堂。乐枫是一家民营企业,家底不厚,起步艰难,维权 8年来,开拓市场,研发产品,财力物力捉襟见肘,同时还要面对诉讼造成的市场信任危机,多重压力之下,乐枫只能负重前行。 感谢8年间乐枫周围一直有志同道合者结伴同行,他们中有用户,有代理商,有业内同行,还有专业法律人员,正是有了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让乐枫树立了信心,以不屈不挠的姿态迎接挑战。 八年专利纠纷终于尘埃落定,为国产品牌维权做了一个公正的注解。这个结果,不仅告诉乐枫,也告诉与乐枫一样的国内企业,只有努力提升技术水平,积极创新,才能正真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避开国外垄断企业所谓“专利壁垒”的围剿,绝地反击。 从最初收到起诉书的不知所措,到后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乐枫成功“突出重围”。其中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但也正是这样的经历,促使乐枫成长起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成立至今十多年来,乐枫将发展重点放在追求产品同时,走技术创新之路。乐枫是国内第一个拥有全系列专业纯化柱填料配方的厂家;2018年还率先推出第一个基于低能耗自组网无线通讯的纯水系统。现在,乐枫产品在品质和外观上已经不输国际品牌,在全球化的布局与营销策略上也逐渐成熟,乐枫纯水产品已经为近100个国家的用户提供服务。市场的认可,是乐枫产品品质的最好证明。 未来发展之路并非从此就平坦,硝烟也并未平息。就在前不久的2020年Pittcon,国外某大公司通过展会主办方变更了乐枫选好的展位。未来是否还有其他困境,乐枫不得而知。路漫漫其修远兮,乐枫做国产精品,打破纯水行业被进口品牌垄断局面的信念和坚持不会改变!
  •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8年度申报指南征求意见(全文)
    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7年5月23日,科技部高新司发布《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等9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地球观测与导航、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9个专项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17年5月24日至6月7日。/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strong/span/pp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8年度项目指南建议。/pp  本重点专项总目标:紧扣我国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学仪器设备的重大需求,充分考虑我国现有基础和能力,在继承和发展“十二五”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成果的基础上,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关键核心技术和部件的自主研发为突破口,聚焦高端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仪器开发、应用开发、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开发,带动科学仪器系统集成创新,有效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行业整体创新水平与自我装备能力。通过本专项的实施,构建“仪器原理验证→关键技术研发(软硬件)→系统集成→应用示范→产业化”的国家科学仪器开发链条,完善产学研用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成果转化与合作模式,激发行业、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强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实验,引入重要用户应用示范、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大幅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pp  本专项充分利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或其他渠道,已取得的相关检测原理、方法、技术或科研装置,开展系统集成、应用开发和工程化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皮实耐用”和功能丰富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产品,并服务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共设置了关键核心部件、高端通用科学仪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3个任务方向。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年)。/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1.核心关键部件开发与应用/strong/span/pp  共性考核指标:目标产品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和第三方异地测试,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 至少应用于2类仪器 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pp  strong1.1 X射线菲涅耳透镜/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X射线菲涅耳透镜,突破纳米尺度微结构的高深宽比加工技术难题,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同步辐射、显微CT、软X射线成像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最外环宽度≤25nm@500eV,环高≥200nm@500eV 最外环宽度≤40nm@9keV,环高≥700nm@9keV,衍射效率≥1%@9keV X射线聚焦≤60nm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1.2 S波段高功率速调管/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S波段高功率速调管,突破高压电子枪、高功率容量输出窗口技术,解决速调管工作稳定性难题,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高能对撞机、同步辐射光源、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辐射成像装置、辐照加速器等仪器装置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中心频率2998MHz,带宽2MHz,最大输出功率≥50MW,脉冲宽度2μs,脉冲重复频率≥50Hz,效率≥45%,增益≥50dB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1.3 太赫兹倍频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太赫兹倍频器,突破太赫兹倍频电路设计与精密制造技术,采用国产倍频芯片,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太赫兹信号发生器、太赫兹矢量网络分析仪、太赫兹安全检测仪、太赫兹成像仪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3倍频输出频率范围0.325THz~0.5THz,最大输出功率≥-10dBm,倍频损耗≤20dB 4倍频输出频率范围0.5THz~0.75THz,最大输出功率≥-20dBm,倍频损耗≤25dB 4倍频输出频率范围0.75THz~1.1THz,最大输出功率≥-30dBm,倍频损耗≤30dB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1.4 通用高精度匀场超导磁体/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通用高精度匀场超导磁体,突破大口径超导强磁体加工和高精度匀场设计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量子振荡检测仪、核磁谱仪、磁致冷和强磁场材料处理装置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磁场强度≥18T,孔径≥60mm,磁场相对不均匀度≤10-4@直径10mm内 磁场不稳定度≤10-5/h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1.5 双曲面线性离子阱/strong/pp  研究内容:开发双曲面线性离子阱,突破双曲线形电极加工和四电极高精度平行绝缘装配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离子阱质谱仪、大型离子反应仪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电极长度≥100mm,双曲面电极表面粗糙度Ra≤0.1μm,双曲面线轮廓度≤0.4μm,离子阱综合几何精度≤5μm,质量范围50amu~4000amu,相对质量分辨率≤0.5amu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1.6 宽光谱高灵敏电子倍增CCD成像探测器/strong/pp  研究内容:开发宽光谱高灵敏电子倍增CCD成像探测器,突破高灵敏光生电荷采集结构制备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高灵敏度显微镜、微光探测仪、光谱分析仪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波长范围260nm~1000nm,像元数目≥1024× 1024,像元尺寸≤13µ m × 13µ m,倍增增益≥1000,最高信噪比≥45dB,峰值量子效率≥80%,暗电荷≤350e/pixel/s(常温),最高输出帧频≥10fps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1.7 太赫兹混频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太赫兹混频器,突破太赫兹混频电路设计与精密制造等关键技术,采用国产混频芯片,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太赫兹矢量网络分析仪、太赫兹频谱分析仪、太赫兹安全检测仪、太赫兹成像仪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2次谐波混频频率范围0.325THz~0.5THz,中频频率范围20MHz~300MHz,变频损耗≤17dB 4次谐波混频频率范围0.5THz~0.75THz,中频频率范围20MHz~300MHz,变频损耗≤30dB 4次谐波混频频率范围0.75THz~1.1THz,中频频率范围20MHz~300MHz,变频损耗≤35dB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1.8 InGaAs探测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InGaAs探测器,突破单光子信号探测芯片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近红外成像仪、光纤光谱分析仪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光谱范围0.9μm ~1.7μm,平均光子探测效率≥20%,暗计数≤3kcps,暗电流≤0.3nA@击穿电压,时间分辨率≤2ns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1.9 大面积低剂量X射线平板探测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大面积低剂量X射线平板探测器,突破高速帧率采集、高填充系数大面积探测、高效率低剂量探测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工业检测X射线成像仪、医学X射线成像仪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有效探测面积≥30cm× 30cm,像素尺寸≤150µ m,最高帧频120fps,最低成像剂量≤5nGy,量子检测效率≥75% @20µ Gy,极限分辨率≥3.3Lp/mm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1.10 高分辨耐辐照硅探测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高分辨率耐辐照硅探测器,突破离子注入与表面钝化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X射线衍射仪、高能粒子谱仪和X射线成像谱仪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探测面积≥5cm× 5cm,位置分辨率≤100μm,漏电流密度≤2nA/cm2@耗尽电压,探测器工作电压≥600V,抗辐照指标≥1× 1015nep/cm2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1.11 高精度高空多参数监测传感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高精度高空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监测传感器,突破温度漂移抑制和高空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探空仪、灾害天气预警系统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温度测量范围-90° C~+50° C,温度测量误差≤0.3° C 相对湿度测量范围0~100%RH,相对湿度测量误差≤5% 气压测量范围5hPa~1060hPa,气压测量误差≤1hPa 风速测量范围3m/s~30m/s,风速测量误差≤1m/s 功耗≤100mW,传感器响应时间≤140s 平均故障间隔次数≥50次。/pp  strong1.12 小型化高精度姿态传感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小型化高精度姿态传感器,突破微型化传感器芯片及制造工艺一致性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工业机器人导航仪、无人装置姿态性能检测仪和姿态实时校准仪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姿态角测量范围0-360° ,航向姿态精度≤0.07° @60s,俯仰与横滚姿态精度≤0.03° @1σ,传感器体积≤100cm3,重量≤150g,功耗≤1W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0000小时。/pp  strong1.13 飞行安全数据记录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飞行安全数据记录器,突破多通道快速记录、抗恶劣环境、小型化集成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机载航电测试系统、极端恶劣环境下飞行器动态参数测试设备等仪器上的应用。/pp  考核指标:采集通道数≥1000,最高存储速度≥500MB/s,存储容量≥256GB,耐高温烧蚀1200℃@60min 抗冲击强度≥10000g,持续时间5ms 耐海水浸泡≥30天,耐深海压力≥6000m@24h 体积≤2500cm3,重量≤3.5kg 具有视频记录、链路记录、授时、文件索引管理等功能,符合适航认证标准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0小时。/pp  strong1.14 高分辨率多功能原子探针/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高分辨率多功能原子探针,突破高耐磨材料制备和纳米尺度结构制备工艺的难题,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原子力显微镜、磁力显微镜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普通探针尖端曲率半径范围5nm~1μm,深宽比≥5,弹性常数范围0.01N/m~40N/m,加工误差≤± 10% 高分辨探针尖端曲率半径≤5nm,深宽比≥3 磁性探针曲率半径≤30nm 电性探针曲率半径≤30nm 成品率≥90% 使用寿命≥1000幅扫描成像。/pp  strong1.15 高精度微型压力传感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高精度微型压力传感器,突破多参量协同敏感和低残余应力封装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工业流程监控仪、大气数据采集仪、高精度压力控制仪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压力测量范围0~1MPa,测量误差≤0.03%FS,测量分辨率≤0.02%FS,长期稳定性≤± 0.05%FS/年,尺寸≤5mm× 5mm× 5mm,工作温度-40℃~+85℃,过载能力≥2倍FS,抗加速度冲击≤0.05kPa/g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 1.16 高精度加速度传感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高精度微型加速度传感器,突破温度漂移抑制和工艺一致性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航空仪表、微惯性测量单元等领域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量程± 50g,分辨率≤5µ g,综合精度≤10µ g,输入轴失准角≤12µ rad,重复性≤4.5× 10-4/年,功耗≤5mW,封装体积≤φ20mm× 12mm,工作温度范围-45° C~+85° C,抗冲击≥250g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1.17 阵列式微型超声换能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阵列式微型超声换能器,突破大幅面阵列阵元制备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超声成像、流量检测、指纹识别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阵列尺寸≤40mm× 40mm,阵元数量≥64× 64,工作频率范围100kHz~2MHz,空气中声压级≥75dB(20µ Pa/V@1m),波束宽度≤30° ,机械品质因数≥30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1.18 微型风速风向传感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高性能微型风速风向传感器,突破闭环控制和温度漂移抑制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风电厂风场检测仪、野外便携式气象检测仪、环境检测仪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风速测量范围0~60m/s,启动风速v≤0.2m/s,风速测量误差± (0.3+0.03v)m/s 风向测量范围0~360° ,风向测量误差± 2° 功耗≤200mW,封装体积≤φ50mm× 50mm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1.19 高稳定宽量程电流传感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高稳定宽量程电流传感器,突破大电流高精度检测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核磁共振成像仪、电流标准装置、高精度电能计量装置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电流测量范围0~10000A 100mA量程指标:电流分辨率≤1μAT,线性度≤100ppm,准确度≤200ppm 600A量程指标:电流分辨率≤10μAT,线性度≤1ppm,温度系数≤0.1ppm/K,准确度≤1ppm 10000A量程指标:电流分辨率≤50μAT,线性度≤1ppm,温度系数≤0.1ppm/K,准确度≤2ppm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0000小时。/pp  strong1.20 微型电场传感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高性能微型电场传感器,突破工艺一致性和温度漂移抑制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探空仪、静电监测与安全防护系统、雷电预警系统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测量范围± 120kV/m,分辨力≤0.05kV/m,准确度≤5%,功耗≤600mW,封装体积≤φ50mm× 80mm,实现直流、交流电场测量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1.21 高精度多通道数据采集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高精度多通道数据采集器,突破高速共享缓存矩阵设计和快速实时信号同步处理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质谱仪、噪声分析仪、磁场测试仪、低温物理参数测试仪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通道数≥64(可扩展),最大采样率≥204.8kHz,非杂散动态范围≥120dB,采样位数≥24bit,最大电压范围± 10V,灵敏度50nV,串扰抑制≥110dB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 1.22 高速高精度二维扫描微镜/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高速高精度二维扫描微镜,突破低应力薄膜加工、片上角度检测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共聚焦显微镜、3D激光扫描仪、微型激光雷达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工作波段800nm~2500nm,绕快轴扫描角度≥40° ,扫描谐振频率≥25kHz 绕慢轴扫描角度≥60° ,扫描谐振频率≥600Hz,指向性扫描时光线扫描角度≥30° ,指向性偏转步进精度≤2µ rad 抗冲击≥1200g,实现对转角的实时检测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0000小时。/pp  strong1.23 紫外凸面光栅/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紫外波段闪耀凸面光栅,突破光栅槽形精密刻划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紫外超光谱成像仪、紫外多光谱成像仪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工作波长范围250nm~400nm,凸面光栅口径≥55mm,线密度范围500~700线/mm,曲率半径≤150mm,光栅衍射效率≥60%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1.24 宽谱段高分辨单色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宽谱段高分辨单色器,突破二维色散自动定位校正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仪器上的应用。/pp  考核指标:波长范围160nm~1000nm,波长误差≤± 0.03nm,波长重复性≤0.005nm,最小光谱带宽≤0.009nm@257.610nm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1.25 微型集成扫描光栅微镜/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微型集成扫描光栅微镜,突破微型扫描光栅设计制造、光学准直与集成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近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共聚焦显微镜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波长范围800nm~2500nm,镜面面积≥6mm× 6mm,衍射效率≥40%,最高扫描频率≥700Hz,最大扫描角度≥± 7° ,驱动电压≤1.5V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0000小时。/pp  strong1.26 高精度微量加液器/strong/pp  研究内容:开发高精度微量加液器,突破高精度旋转阀制造、高精度位移及温度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流动注射分析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电位滴定仪、固相萃取仪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流量范围2nL/s~5mL/s,准确度≤0.3%,重复精度≤0.2%,最小加液体积≤5nL,加液管容积10µ L~100mL,满足定时加液、定量加液、变流量加液、超微量加液等多种加液需求,满足强酸强碱及多种有机溶剂的使用要求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0000小时。/pp  strong1.27 快速反应分析转化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快速反应分析转化器,突破秒级反应原位驱动与快速捕捉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与质谱检测器、红外检测器、热导检测器等的联用。/pp  考核指标:最高加热温度≥1400℃,温度控制精度≤0.3%,最高反应压力≥5MPa,在线热启动时间≤0.5s,适用的最快反应时间≤1s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0000小时。/pp  strong1.28 长行程精密运动平台/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长行程精密运动平台,突破高精度复合直线运动机构和超快直线驱动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超分辨显微成像仪、工业快速检测仪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X-Y行程≥150mm,移动速度≥1m/s,Z向跳动幅度≤± 0.4µ m,闭环分辨率≤5nm Z向行程≥20mm,移动速度≥1m/s,X-Y向跳动幅度≤± 0.2µ m,闭环分辨率≤5nm 非线性度≤0.03%,最大负载能力≥10kg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1.29 宽频带同轴步进衰减器/strong/pp  研究目标:开发宽频带同轴步进衰减器,突破弹性件热处理与表面处理工艺、精密微组装、电磁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实现在矢量网络分析仪、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等仪器中的应用。/pp  考核指标:频率范围DC~26.5GHz:最大衰减量90dB,步进量10dB,驻波比≤1.5,插入损耗≤1.8dB,寿命≥500万次 频率范围DC~50GHz:最大衰减量60dB,步进量10dB,驻波比≤1.6,插入损耗≤2.5dB,寿命≥200万次 频率范围DC~67GHz:最大衰减量50dB,步进量10dB,驻波比≤1.7,插入损耗≤3.0dB,寿命≥100万次。/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2. 高端通用仪器工程化及应用开发/strong/span/pp  共性考核指标:目标产品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和第三方异地测试,技术就绪度不低于8级 至少应用于2个领域或行业 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pp  strong2.1 高精度光热电位分析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石化、材料、能源、食品、药品、环保等行业化学成分分析需求,突破光度法、热分析法与电位法综合分析和高精度高通量滴定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高精度光热电位分析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对物质中离子或基团的含量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光度分析:光谱范围≥400nm~700nm,波长准确度≤± 1nm,吸光度精度≤0.001Abs 热分析:温度范围-10℃~60℃,分辨率≤10-4℃,准确度≤10-3℃,响应速度≤0.3s 电位分析:测量范围± 2400mV,稳定性± 0.03mV,分辨率≤0.01mV 滴定通道数≥4,馈液精度≤1/80000滴定管体积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 2.2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食品、环保等行业多种形态氮和硫的检测需求,突破高效连续反应气化分离、高信噪比检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多种形态氮和硫的自动高效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波长范围190nm~400nm,波长重复性≤± 0.2nm,基线稳定性≤± 0.0002Abs/30min,单个样品气化和测量时间≤3min,测量精度≤3%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2.3 高精度光声光谱检测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电力、核能、石油化工等行业化学成分检测需求,突破光声光谱分析、微弱信号提取与识别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高精度光声光谱检测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电力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等行业气体化学成分的在线监测和离线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光声光谱范围3μm~14μm,光声光谱带宽≤150nm,光功率≥10W,声探测灵敏度≥15mV/Pa CO、CO2、CH4、C2H4、C2H6的检测限≤0.1μL/L,C2H2检测限≤0.05μL/L,H2检测限≤2μL/L,SO2F2和CF4检测限≤1.0μL/L,SO2、H2S、COS检测限≤10.0μL/L,上述气体最高检测浓度≥2000μL/L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2.4 高灵敏紫外成像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电力和铁路等行业安全运行的电晕放电检测需求,突破高灵敏紫外探测、精准图像融合处理、图像补偿与校正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高灵敏紫外成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日盲条件下高压设备放电位置定位和强度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紫外波长范围240nm~280nm,灵敏度≤3× 10-18W/cm2,电晕探测灵敏度≤2PC@8m 可见光波长范围400nm~780nm,灵敏度≤1Lux 具备自动聚焦及增益功能,聚焦范围2m~无穷远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2.5 高速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成像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材料工程等领域微区物质化学结构空间分布探测与分析的需求,突破低波数、高分辨、高速光谱成像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关键部件国产化的高速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成像仪,实现激光拉曼光谱远场扫描探测与光谱成像。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探测光谱范围200nm~1000nm,激发波长覆盖紫外到近红外三个以上波段,拉曼光谱探测分辨率≤0.7cm-1,低波数≤50cm-1 图像横向分辨率≤200nm,轴向分辨率≤500nm,样品轴向定焦分辨率≤10nm,成像时间≤10min@1024× 1024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2.6 磁共振脑图谱测量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脑活动无创高精度测量的需求,突破高磁场能量密度下脑图谱精细绘制等关键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核磁共振脑图谱测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脑功能图像获取、建模和频谱分析。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主磁体磁场强度≥3T,孔径≤50cm,最低冷头温度≤20K,磁体最短长度≤1.4m,梯度切换率≥200mT/(m· ms-1) 脑图谱重建速度≥8000帧/s,脑图谱视野范围≥120° ,触觉脑图谱绘制分辨率≤1mm,可绘制视觉脑功能区≥15个,触觉脑功能区≥10个 稳定度≤10ppm@连续工作10小时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0000小时。/pp  strong2.7 有机物主元素分析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食品、农业、石油化工、地矿等行业对有机化合物中碳、氢、氮、硫、氧元素分析的需求,突破有机物快速分解、高精度检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有机物主元素分析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对有机物的碳、氢、氮、硫、氧元素高精度定量分析。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C、H、N、S元素检测限≤30ppm,C、H、N、S元素测量重复性≤0.4% O元素检测限≤2ppm,O元素测量重复性≤0.2% 系统进样量0.05mg~1g 具有全自动进样功能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2.8 高速网络协议与安全检测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高速数据通信及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研发与运行监测需求,突破高速数字传输速率全线速测试、全协议多参数跨层分析、攻击特征提取及攻击库构建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高速网络协议与安全测试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高速通信网络及设备2~7层协议与安全威胁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测量端口线速覆盖100Mbps~100Gbps 发送流数据量≥1024个,接收流数据量≥2048个 单卡新建TCP连接数≥80万个/s,在线TCP连接数≥1600万个/s 攻击检测2000种 具有路由协议、接入协议、交换协议、城域网协议、数据中心协议以及应用层协议仿真测试能力 具备应用层回放、定时及时间同步、网络安全威胁检测、RFC2544测试等功能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strong2.9 材料高温高频力学性能原位测试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航空、航天和核工业等领域材料在高温高频载荷作用下性能测试需求,突破高温高频复杂载荷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微观力学性能表征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材料高温高频力学性能原位测试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高温环境复杂载荷作用下材料拉伸、弯曲、高频疲劳等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原位测量。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静态拉伸载荷0~25kN,分辨率≤2N,准确度± 1%,变形测量范围0~100mm,分辨率≤10μm,准确度± 2% 静态弯曲载荷0~10kN,分辨率≤1N,准确度± 1%,变形测量范围0~50mm,分辨率≤5μm,准确度± 2% 高频疲劳交变载荷0~10kN,交变载荷频率≥20kHz 温度加载范围-20℃~1100℃,温控误差± 5℃ 成像放大倍数500倍~1000倍,应变测量范围100με~10ε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2.10 微纳结构动态特性测试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微纳结构与MEMS器件动态特性测试的需求,突破高信噪比时空调制和自动调焦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微纳结构动态特性测试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微纳结构与MEMS器件的振动频率、模式模态等特性测量分析以及典型缺陷识别。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振动频率范围300Hz~24MHz,相对频率分辨率≤0.5%,振动位移分辨率≤1nm,速度分辨率≤1mm/s 平台扫描范围≥5mm× 5mm,分辨率≤1mm 缺陷识别准确率≥90%,具有振动模式模态分析功能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2.11 大型复杂结构件力学性能检测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大型曲轴锻件、大型齿轮、大型叶片等核心关键部件制造行业的质量控制需求,突破复杂构件力学性能定量无损检测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大型结构件力学性能检测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大型复杂结构件多项力学性能检测与扫查成像。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检测深度0~10mm,检测横向分辨率0.5mm× 0.5mm 屈服强度相对误差± 10%,残余应力误差± 15MPa,硬度及硬化层深度相对误差± 5% 自动化检测参数:最高速度40次/s,重复定位精度0.1mm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2.12 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复合材料三维形貌与内部缺陷检测的需求,突破太赫兹高分辨率成像、大景深自适应聚焦、图像信息融合与解译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材料表面形貌以及内部缺陷的三维无损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中心频率≥0.5THz,调制时间≤10µ s@90GHz,成像景深≥50cm,成像时间≤5s@50cm× 50cm,穿透深度≥10cm@碳纤维材料,成像分辨率≤0.3mm× 0.3mm× 1.5mm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4000小时。/pp  strong2.13 差分高能电子衍射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薄膜、异质结、超晶格人工结构制备工艺过程中的测试需求,突破宽气压高能衍射电子枪和衍射电子气体散射干扰抑制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差分高能电子衍射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宽气压范围晶体取向和原子位置等原位实时测试。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应用。/pp  考核指标:能量范围15keV~35keV,束流50μA~100μA,束斑直径50μm~80μm,纹波系数0.05%,束流稳定度系数0.15%/℃,工作气压范围1× 10-8Pa-100Pa,一次实验采集图像≥50幅,自动焦距调整响应时间≤5秒,观测强度震荡≥50个周期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2.14 固态量子材料自旋信息测量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量子计算、量子传感器件所用核心关键材料量子自旋信息测量及表征需求,突破量子探针制备、量子自旋态空间形貌表征、自旋态时空信息解耦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固态量子材料自旋信息测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室温环境下固态量子材料自旋信息的高精度测量。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样品尺寸1nm~20μm,自旋保持时间≥100µ s,时间分辨率≤50ps 自旋空间测量范围0.1nm~2μm 自旋空间横向分辨率≤0.1nm,纵向分辨率≤0.01nm 自旋间力测量范围0.2nN~5nN,分辨率≤0.2nN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2.15 低场量子电阻测量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电阻高准确度校准的需要,突破低场量子电阻测量和计量传递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低场量子电阻测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低磁场、无需补充液氦低温条件下可移动和不间断运行的高准确度电阻测量。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测量范围1Ω~10kΩ,低磁场量子电阻不确定度≤1× 10-8,高准确度电阻传递装置不确定度≤1× 10-8,可移动式基准级低场量子电阻测量系统的整体不确定度≤2× 10-8,所需超导磁体磁感应强度≤6T,低温装置温度范围4.2K~10K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2.16 高精度三维螺纹综合测量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先进制造领域螺纹几何参数的综合性检测需求,突破内外螺纹三维扫描高精度测头和三维参数高效重构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高精度三维螺纹综合测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螺纹全参数的三维自动扫描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实现产业化。/pp  考核指标:三维旋转扫描测量范围:外螺纹1mm~400mm,内螺纹3mm~400mm,分辨率≤0.01μm,径测量精度± (4.0+L/200)μm,螺距测量精度± (0.9+L/200)μm,牙侧角测量精度± 0.03° ,空间坐标测量精度± (1.5+L/200)μm 具有表面缺陷自动识别、三维模拟装配功能,数据库覆盖国内外螺纹量规标准和紧固件标准140份以上,溯源校准仪器的计量标准器1套,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3. 专业重大科学仪器开发及应用示范/strong/span/pp  共性考核指标:目标产品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和第三方异地测试,技术就绪度不低于8级 至少应用于2个领域或行业 明确发明专利、标准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 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明确项目验收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pp  strong3.1 钢材超声在线自动探伤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钢质板材、管材和棒材制备过程中在线自动检测与探伤需求,突破多通道非接触式超声在线自动检测及高本底噪声下信号有效获取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钢材超声在线自动探伤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钢材缺陷的自动检测与报警。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钢板检测厚度6mm~100mm,钢板检测宽度1m~6m,钢板检测精度φ3mm平底孔和0.5mm× 10mm纵向裂纹,钢板检测线速度≥60m/min,钢板检测误报率≤2%,钢板检测漏报率≤1% 管材检测精度20mm× 1mm× 5%壁厚的内外刻槽,管材检测线速度≥50m/min 棒材检测精度φ2.0mm平底孔@距表面225mm以内,棒材检测线速度≥30m/min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3.2 水下综合无损检测仪/strong/pp  研究内容:针对核电、海洋资源开采、船舶等水环境下关键部件的无损检测需求,突破水下零重力综合无损检测及缺陷定量评估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水下综合无损检测仪,实现水环境下关键部件损伤的超声、射线和涡流综合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超声检测:通道数≥32,工作频率范围0.2MHz~25MHz,检测厚度≥65mm,灵敏度≤10mm× 0.2mm× 3mm裂纹 射线检测:检测厚度≥65mm,灵敏度≤φ1.25mm体积性缺陷 涡流检测:通道数≥640,灵敏度≤5mm× 0.2mm× 1mm裂纹 水下重复定位精度≤2mm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3.3 机载地下矿产与水资源探测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地下矿产与水资源等快速探查需求,突破地下矿产和水资源非接触大范围快速探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机载地下矿产与水资源探测仪,开发相关数据处理与反演解释软件,实现陆地地下资源和人工目标体的高效大范围探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最大探地深度≥500m 横向分辨率≤10m 探测深度分辨率≤10m(100m深度以内) 可探测异常体时间常数≤50μs(可探测金属矿、地下水、地热等资源分布) 可探测地质断裂和构造的空间分布和走向 软件具备三维电性结构成像、地质断层和构造分布实时成像与显示功能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3.4 自组网海洋环境多参数测量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近远海区域海底地形地貌全时域测绘需求,突破测绘航行智能同步控制、自主避障航行、多艇协同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自组网多参数海洋环境地形测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海底地形地貌和海流剖面高精度动态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海底地形测量:工作频率≥170Hz时,斜距量程≥500m,斜距量程分辨率≤2cm 海流剖面测量:工作频率≥600kHz,量程≥70m,水流速度测量准确度≤水流速度0.3%± 0.3cm/s,流速测量分辨率≤0.1cm/s 实现超视距无人自主航行测量功能,远程作业和控制距离≥30km 具备测绘和导航同步控制、测绘数据实时自动三维拼接、自组网等功能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3.5 深地地质结构成像探测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深部矿产和油气资源探查、重大地质灾害监测等需求,突破勘探深度有限、检测灵敏度低、背景干扰复杂、异常信号识别和提取难等关键问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深地地质结构成像探测仪,开发相关数据处理与反演解释软件,实现地下深部资源探测与地质灾害监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最大探地深度≥3000m,地面横向分辨率≤10m 探测目标X-Y方向尺寸误差≤5m@1km× 1km× 1km,Z方向尺寸误差≤10m@1km× 1km× 1km,位置定位误差≤1m 自组织网络数据质量监控,联合定性及定量反演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3.6 材料高温环境电磁特性测试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航空和航天设备高温环境条件下材料电磁特性测试评估,以及电子设备材料电磁参数的测试需求,突破宽频宽温测试夹具设计制造与校准标定、超宽带激励信号发生与响应信号分析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材料高温环境电磁特性测试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常温和高温环境电磁材料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等参量的高精度测试。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频率范围:100kHz~110GHz 动态范围:120dB(40GHz以内)、110dB(50GHz以内)、90dB(110GHz以内) 工作温度范围:20℃~1000℃ 相对介电常数测试范围1~100,测试准确度± 5% 相对磁导率测试范围0.6~10,测试准确度± 5% 测量方法:同轴传输线法、波导传输线法、谐振腔法、自由空间法、探头法等 可测材料形态:块状、薄膜、粉末、液体等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3.7 空间电离层环境层析成像测量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地震前兆预警、空间科学研究对空间电离层大范围、不间断、高精度测量需求,突破空间电离层反射、折射和闪烁效应检测、电离层参数实时监测与成像反演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空间电离层环境层析成像测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和电子密度、电离层闪烁等参数的精确测量。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绝对总电子含量:测量范围0~300TECU,测量精度≤3TECU 相对总电子含量:测量范围0~300TECU,测量精度≤0.03TECU 电子密度:测量范围106个电子/m3~1013个电子/m3,相对测量误差≤15% 闪烁指数:测量范围0~1.5 测量误差≤0.1 测量高度范围60km~1000km 具备电离层不均匀体参数反演功能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3.8 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能源、化工等领域对气液两相流的分析测量需求,突破探测器设计制备、高压防水密封、多相流层析成像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多相混合物的体积流量、质量流量的连续实时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含气率测量范围0~100%,气相测量最大流量≥1万m3/h,气相测量精度≤± 2%Rel 液相最大流量≥200m3/h,液相测量精度≤5%FS 最大工作压强≥100MPa,空间分辨率≤2mm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10000小时。/pp  strong3.9 全自动核酸单分子检测分析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低丰度核酸样本定量检测、稀有突变检测和核酸标准物质标定的需求,突破生物样本低丰度核酸富集、大规模微液滴生成、原位痕量核酸并行扩增、高速荧光检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全自动核酸单分子检测分析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靶基因单分子检测和变异分析。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光谱范围420nm~740nm,图像动态范围≥10bit,动态范围≥5log,检测误差≤5%,突变检测灵敏度≤0.001%,微液滴数量≥5万,多重靶基因检测数量≥6 全自动检测通量48/96可选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3.10 海洋物性参数监测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深海探测与海洋气候多物理参数检测需求,突破海洋多参数测量、补偿解算、多参量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海洋物性参数监测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温度、压力、湿度、风场、雨量和太阳辐射等参量的高精度检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深海测量:深度测量范围0~1000m,精度≤± 2% FS 电导率测量范围0.2~65 mS/cm,精度≤± 0.05 mS/cm 水温测量精度≤± 0.05℃ 流速分辨力≤1.5cm/s。气候监测:气压测量误差≤± 0.2%FS 湿度测量范围0~100%RH,精度≤± 2% 风速测量范围0~70m/s,精度≤0.5m/s 风向测量范围0~360° ,精度≤± 3° 雨量测量范围0~15mm/min,精度≤0.5mm/min 太阳辐射测量范围0~2500W/m2,精度≤1.5%FS 气温测量精度≤0.1℃。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3.11 大型设施挠度非接触测量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桥梁、高塔、隧道、起重机械等大型设施健康监测、安全性评估及寿命预测的需求,突破三维图像获取、低质量图像高分辨分析、快速自标定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大型设施挠度非接触测量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多点动静态三维挠度实时非接触测量及安全性评估分析。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测量区域范围(FOV)0.1m~500m,挠度测量分辨率(1/100000)FOV,工作距离1m~500m,挠度测量精度≤± 0.02mm (≤10m)、≤± 1mm (≤100m)、≤± 10mm (≤500m),挠度测量采样频率≥300Hz 具备自动标定、实时输出、超限预警和安全评估等功能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000小时。/pp  strong3.12 宽频带高性能电磁信息安全测试仪/strong/pp  研究目标:针对电磁空间安全测试、重大活动和核心要害部位电磁信息安全测评、电子信息设备电磁泄漏信号测试等领域的测试需求,突破电磁泄露信息高灵敏探测、异常信号跟踪监测与特征提取、信息还原与安全评估等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宽频带高性能电磁信息安全测试仪,开发相关软件和数据库,实现电磁信息安全评估、电磁信息泄漏检测和窃听装置探测。开展工程化开发、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pp  考核指标:频率范围9kHz~67GHz,分析带宽≥500MHz,测试灵敏度≤-165dBm,扫描速度≥10GHz/s,相位噪声≤-127dBc/Hz@(载波1GHz,频偏10kHz),镜频抑制≥70dB 具备全景、频率、存储扫描等测试模式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5000小时。/pp  电子邮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defaf678-513f-46e8-9016-4d015dc68946.jpg" title="2017-05-23_215114.jpg"//pp  附件:/pp style="line-height: 16px "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5/ueattachment/1f860970-1c1f-4655-836c-ddd1ce17a8d3.doc"附件1:“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doc/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5/ueattachment/925915a0-7a22-40ec-8a1a-c81f5719fdee.doc"附件2:“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doc/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5/ueattachment/1ce02cbb-2f21-46e8-be60-532e30dd39e6.doc"附件3:“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doc/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5/ueattachment/c556e0e1-1b8f-4e92-adc8-d1295bc0c419.doc"附件4:“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doc/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5/ueattachment/4caa0d20-67fb-4b63-90ed-290210b65352.doc"附件5:“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doc/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5/ueattachment/494d991d-b86a-4e71-8517-f829db4120ee.doc"附件6:“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doc/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5/ueattachment/f7227514-6f2f-4928-87e2-4acd6ef44370.doc"附件7:“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doc/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5/ueattachment/7442a189-2f51-4a85-b489-00c4f3bf02d5.doc"附件8:“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doc/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  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5/ueattachment/19a7e427-b389-4cf6-bea3-d1eb788bccec.doc"附件9:“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doc/a/ppbr//p
  • 雷达组网全面监测沙尘传输过程
    上周,西北一带的天气来了点猛料,17号开始,内蒙古、宁夏、北京、河北等地遇到今春以来最强的沙尘污染,多地黄沙漫天,能见度小于1公里,严重影响居民生活。17日西北某地实拍图(图片来源:微信朋友圈)据历史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6年,沙尘的日数呈现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递减的规律,其中,新疆南疆盆地为沙尘发生频率最高地区,其次是内蒙古西北及甘肃河套以西地区。16年来沙尘发生的次数在逐渐递减,2011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沙尘暴天气过程均不超过2次,这是国家人为治理和环境气候因素的共同作用。小伙伴们纷纷表示欣慰,不过在欣慰的同时,小编带大家一起来分析下这次的沙尘过程。17日葵花卫星真彩图(图片来源:中科院遥感所)近年来,卫星遥感技术已渐渐应用到大气环境监测中。它的优势在于区域尺度,可快速提供整体污染分布与态势的直接观测。上图是高时间分辨率的葵花卫星监测到的此次沙尘传输的过程,就好比人眼在太空直接看到的景象。从卫星监测的动图我们能清晰看到此次沙尘的传输路径,从内蒙宁夏等地一路南下。那么其他地方都是在什么时候受到沙尘的影响,受沙尘影响程度又有多严重呢?在卫星图的指导下,小编调出了中科光电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激光雷达。沙尘传输雷达监测网17-19日期间,共观测到3次沙团过境,其中,第二次的沙团强度最大,对地面的影响最重。三次沙团迁移中,呈现融合现象。沙团由北至南迁移,17日5时、高空3KM左右,武汉最先监测到沙团入境,18日晚间大量沉降,近地面PM10浓度迅速增高;17日13时、高空3KM左右,苏州上海等地监测到沙尘入境,18日上午沉降(沉降时间早于武汉,这可能是受当地气象条件的影响),强度中等;之后沙尘继续南下,17日20时浙江区域监测到高空3KM左右有沙尘团,19日上午到达地面,强度减弱。沙团由北至南的迁移过程中,逐渐沉降,强度逐渐减弱。雷达构成的监测网络,不仅可以监测到各地沙尘起始、沉降时间,结合时间相位差及经纬度信息还可以定量计算沙尘的传输速率,为沙尘预警预报提供支撑。感谢:衷心感谢遥感所提供的卫星图,感谢武汉、苏州、上海、宁波等监测站提供的雷达监测图。
  • 286万!长江科学院水域全组份温室气体通量自动监测系统设备购置
    项目编号:YZJ-2022-007项目名称:长江科学院水域全组份温室气体通量自动监测系统设备购置预算金额:286.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86.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通过购置水域全组份温室气体通量自动监测核心科学仪器设备,构建水域温室气体通量组网自动监测系统,分别在温室气体空间差异性显著的水库坝前和支流消落带两个典型区域设置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实现水域温室气体通量数据多点原位同步、连续实时观测,支撑长江流域大型湖库水体温室气体源汇变化公益性科学研究。本次招标设备及服务内容包括: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水域全组份温室气体通量自动监测系统1水域全组份温室气体通量分析仪台2接受进口设备投标2多点采样仪台2接受进口设备投标3野外分析小屋及太阳能供电模块个2不接受进口设备投标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生效且支付预付款后150天内交货,交货后30天内完成调试(不可抗力因素除外)。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基康仪器:主流产品已完全国产化,占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
    8月23日,基康仪器发布公告称于2023年8月22日接受机构调研,中国航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工银国际等多家机构参与,接待人员董事长袁双红,总经理赵初林,董事会秘书吴玉琼,副总经理赵鹏,证券事务代表房婷婷,接待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彩和坊路8号11层基康仪器会议室。据了解,基康仪器的主营业务为智能监测终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同时提供安全监测物联网解决方案及服务。公司以精密传感器和智能数据采集设备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为载体,以监测与预警云服务平台为核心,构建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可靠、更专业的数字化服务。在调研中,基康仪器表示,公司研发生产的振弦式渗压计等众多主流产品,已完全国产化,并且公司生产的主流产品在市场上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客户认可度高,口碑好。具体内容如下:问:请介绍一下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收入构成?答: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42.5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48%。按产品分类,2023年上半年,智能监测终端实现营收11,756.96万元,安全监测物联网解决方案及服务实现营收1,585.59万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88.12%和11.88%。问:公司产品目前是否实现了国产替代?2023年上半年研发成果有哪些?答:作为安全监测传感器领域的排头兵,公司肩负国产替代的重任,公司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持续加强对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公司研发生产的振弦式渗压计等众多主流产品,已完全国产化,并且公司生产的主流产品在市场上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客户认可度高,口碑好。2023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了多个项目的产品研发,数据采集设备方面,推出GL4系列无线终端产品,该产品扩展了无线终端自组网的通讯距离,有效拓展了产品的应用场景;传感器方面,完成了磁致伸缩传感器的核心部件研发及测试,为后期推出系列产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问:振弦式传感器核心技术是什么?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主要区别有哪些?答:振弦式传感器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机芯、封装工艺和质检工艺方面。公司采用了钢弦冷锚技术、钢弦独立封装技术、共振抑制技术、频谱检验技术,提高了传感器性能指标的一致性,确保传感器能够长期稳定运行。振弦式传感器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主要区别是工作原理不同,在成型产品应用中振弦传感器相比光纤光栅传感器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振弦式传感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已经过大量工程的检验,如三峡、小浪底、二滩、白鹤滩、水布垭水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光纤光栅产品主要特点之一是信号传输距离远,传感器到解调仪距离可达30公里,此外光纤光栅传感器全程是光信号传输,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信号响应频率高。因此我们的光纤光栅类传感器主要应用于长距离输水隧洞监测以及需要动态采集信号的交通桥梁安全监测,如辽西北引调水工程、滇中引水工程、石济客专桥梁工程监测等。问:公司生产的数据采集设备接入能力可达到40支,请是业内领先水平吗?公司BGK-Micro-40采集仪目前销售情况如何?答:公司是工程安全监测领域中较早自主研发并生产数据采集设备的企业之一,2003年至今,公司持续推出了多款数据采集仪器。公司目前的数据采集设备根据客户需求,最多可接入80支仪器,但我们认为通道数量不是采集设备的核心指标,主要看具体需求。BGK-Micro-40系列数据采集仪,在公司数据采集设备的营收中占比较高,经过技术迭代,目前销售量最大的为新型自动化数据采集仪(BGK-Micro-40pro系列)。BKG-Micro-40pro是一款综合性能较高的数据采集仪器,在可以接入传感器类型的能力、通信接口及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均可实现较高配置。问:请分析一下公司在水利行业和能源行业的增长逻辑?答:水利方面“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包括重大引调水工程、供水灌溉工程和防洪减灾工程等。根据水利部数据,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水利项目1.76万个,投资规模7208亿元,较去年同期多3707个、投资规模多1113亿元,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的项目有1095个。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方面,争取多批早开,吉林水网骨干工程、河北雄安干渠、福建金门供水、四川三坝水库、安徽凤凰山水库、江西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广西下六甲灌区等24项重大项目按期开工,国家、区域和、省级水网工程体系构建加快。水利部印发《2023年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要点》提出要加快推进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统筹实施小型水库监测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水库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受政策支持,需求稳定,可持续性好,水利发展动能不断加快加强。能源方面能源市场投资的热点在发电储能板块,包括常规抽水蓄能电站、水电站及新型储能。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我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将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2023年上半年,共有60座抽水蓄能电站签约、核准、开工。公司预计"十四五~十六五"期间,每年至少有十座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工。水电作为可再生的绿色清洁能源,长期以来得到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将建设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基地,建设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冀北、松辽等清洁能源基地。国家能源局印发《水电站大坝安全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加强大坝安全监测管理,认真做好监测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对不满足技术标准规定的监测系统抓紧开展更新改造,改造工作原则上应于2023年底前完成;提升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和实用化水平,抓紧建立大坝安全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积极推进监测系统自动化改造,改造工作原则上应于2024年底前完成。其中坝高100米以上的大坝、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坝和病险坝的在线监控系统应于2024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大对大坝安全技术装备研发、试点和推广应用等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重点推进土石坝、高陡边坡、滑坡体北斗高精度变形监测系统建设、大坝安全智能管理试点等工作,努力提升大坝安全技术水平。问:是否可以分析一下公司未来业绩的成长性和增长点?答:公司自在北交所上市以来,一直积极探索内生式和外延式两方面增长的战略实施路径。在内生式增长方面,公司聚焦国家水网建设、可再生能源开发储存消纳、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等领域,继续做大做强主业,保持技术和市场领先优势,并引入咨询机构梳理公司流程和制度,努力实现降本增效。在外延式增长方面,公司将积极推进产业生态链的建设和布局,充分利用好上市公司平台功能,通过投资并购实现适度多元化,并积极向工业级应用进行探索。公司还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的投融资功能,不断加大对传感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在做好现有产品更新迭代的同时,与科研院所、产业资本等战略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在拓宽公司技术和产品及其应用领域的同时,持续向传感器产业上下游领域延伸。公司将本着解放思想、行稳致远的原则,发挥优势,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传感器产业的优质上市公司平台,持续为人类提供高品质的传感技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