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替代能源试剂

仪器信息网替代能源试剂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替代能源试剂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替代能源试剂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替代能源试剂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替代能源试剂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替代能源试剂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替代能源试剂相关的解决方案。

替代能源试剂相关的资讯

  • 泰坦科技入股萃英化学推动国产试剂进口替代
    近日,国内领先的科学服务企业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坦科技)与国内领先的氘代化合物研发生产企业宁波萃英化学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萃英化学)达成合作协议,泰坦科技作为产业投资者参股萃英化学。萃英化学创办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稳定同位素产品和光致变色材料的高科技型企业,目前公司主打的氘代化合物产品的产能和质量均处于国内同行业龙头地位。氘(D)为氢(H)在自然界中的一种稳定同位素,具有比常规氢更大的原子质量,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检测中。C-D 键比 C-H 键更加稳定,近年来在生物医药、光电显示中大规模应用,未来氘代产品市场规模有望爆发式增长。在科研和检测领域,氘代氯仿、氘代DMSO等氘代试剂是理化实验室核磁共振检测的基础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自 2000 年以来,氘代策略便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研究中,将药物分子中的氢用氘取代后,可以封闭代谢位点、减少有毒代谢物的生成,成为突破化合物专利和规避新药研发风险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在OLED显示领域,由于蓝光材料衰减速度快的特性,极大影响OLED 显示效果和使用寿命,氘代材料的运用可以在不损失效率的情况下增加设备寿命 5 倍以上,同时改善OLED器件的发光效率、可柔性显示,还具备提高亮度、半衰期长等特性。然而在2018年以前,国内氘代化合物市场基本上被CIL、ZeoChem等几家国外公司垄断,国内找不到能稳定量产出合格产品的企业。萃英化学联合创始人之一的高章华教授曾经在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后期间从事同位素研究多年,回国后与另一位兰州大学校友吴涛共同攻关,通过自主研发和工艺创新,在确保产品质量,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了氘代氯仿、氘代DMSO等关键氘代化合物的量产,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并持续研发氘代苯、氘代蒽、氘代甲醇等新产品,拓展氘OLED显示和生物医药新领域。泰坦科技的董秘定高翔在采访中表示,“泰坦科技此次入股萃英化学,将充分发挥双方的协同效应。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稳定和提升泰坦科技在科研市场的基础试剂产品的供应能力,另一方面萃英化学也将依托泰坦科技的渠道优势,实现产品的不断迭代升级,带动氘代化合物在生物医药和光电显示产业端市场的快速应用,这对国内本土科学服务业‘卡脖子’产品的进口替代具有现实的引领意义”。关于泰坦科技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133)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为科研工作者和质量控制人员提供一站式实验室产品与配套服务,致力于成为科学服务领域的变革者,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科研物资安全,助力企业创新升级。泰坦科技目前已成为国内本土科学服务业的龙头企业,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1.4亿人民币,2020年10月登陆中国科创板。公司的使命是“分享创新,探索未来”,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国内科学服务首席提供商。关于萃英化学宁波萃英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以稳定同位素、光致变色新材料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公司于2018年被评为鄞州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目前是国内氘代化合物研发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
  •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清洁能源替代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深化能源利用方式变革,适应经济社会清洁化、低碳化发展趋势,加大清洁低碳能源消费替代力度,协同推进能源产业节能减污降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深入推动交通用能电气化,持续优化城市、公路沿线和居民社区充电网络,加大县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推动创建一批充电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探索开展车网双向互动。促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持续向好发展,因地制宜推进超低排放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和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逐步发展电力、工业余热、核能供暖等多种清洁供暖方式,推动具备条件的清洁供暖项目稳妥有序实施。推进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以点带面加快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修订天然气利用政策,推动天然气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发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集》,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转型发展。二、强化能源行业节能降碳提效。持续推进煤炭开发节能降碳,加快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大力建设瓦斯抽采利用规模化矿区和示范项目。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探索火电掺烧氢、氨技术,强化试点示范。加强对能效在基准水平以下炼油企业的用能管理,开展炼油行业节能降碳典型案例汇编,引导企业应用先进技术提升能效。推进煤炭、油气行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降低单位产品生产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支持煤制油气项目与新能源耦合发展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规模化示范应用。加大能源资源与伴生矿产协同开发技术研发力度。三、加快培育能源新业态新模式。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跟踪评价,推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进步。编制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有序推进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稳步开展氢能试点示范,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拓展氢能应用场景。稳步推进绿色清洁液体燃料发展,有序推动纤维素等非粮燃料乙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抓好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利用。推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实施低碳零碳改造,推广综合能源站、源网荷储一体化等绿色高效供用能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实施新能源微电网、微能网、发供用高比例新能源应用等示范工程。
  • 迪安诊断或将使用部分国产试剂仪器替代进口
    迪安诊断高管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公司正在做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的比对,在保证准确度的基础上,会考虑使用国产设备,部分可以与进口设备兼容的试剂考虑先引入使用。  迪安诊断目前使用的设备基本上全依赖进口,该高管称,在生化检测的一些项目上,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的差距非常小,考虑率先使用这类国产替代进口。目前公司的独立实验室每天接收的检测标本量在10万以上,如果能够实现国产替代,将有效降低成本。  长期以来,国内医疗器械领域一直是外资品牌一家独大。去年,国家相继出台鼓励政策,启动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并明确提出&ldquo 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rdquo 的要求,推动医疗器械国产化。
  • 国产废水氨氮检测试剂配制成功 可替代进口产品
    近日,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煤气化公司自行配制成功检测废水氨氮的专用试剂,可使该公司使用的试剂成本从每年的5.5万元降至3300元。  煤气化公司每天都要对废水中的氨氮含量进行测定,由于使用的是美国进口氨氮测定仪,在检测过程中必须每天消耗30包配套的专用试剂。为节约开支,他们组织技术人员用常用药品成功配制出离子强度剂稳定剂,替代了进口氨氮试剂,经过试验对比,检测效果与进口试剂相当。
  • 体外诊断试剂进口替代空间大 医疗器械企业争相抢食
    医疗器械行业近几年可谓一路高歌猛进,不过近期其高速增长似乎遭遇&ldquo 瓶颈&rdquo ,不少仪器生产企业开始抢滩体外诊断等新领域。  近日,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迈瑞医疗(NYSE:MR)首席行政官王建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最近五年来迈瑞医疗在试剂方面投入非常大,现在公司监护仪器与试剂的产值规模各占一半,免疫试剂做得比较好。从事手术器械的新华医疗也在近年来通过收购四家公司进入诊断试剂业务,公司2013年报显示,两家主营体外诊断业务的子公司北京威泰科、长春博迅分别实现净利润1683.02万元、5742.28万元,占公司全年净利润的32%。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方正证券研报指出,在医保控费背景下,诊断试剂相对宽松,虽然存在个别领域过度诊断的情况,但从数据来看依然有广阔前景,中国人口占全球20%,体外诊断市场份额仅 占3%。生物谷创始人张发宝向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相对来说国内外诊断试剂技术差别较小,国内产品价格优势明显,取代进口的可能性比较大。  医疗仪器企业遇增长瓶颈/  实际上,不少仪器类厂家已经感受到了增长乏力的压力。  迈瑞医疗从监护仪起家,现在产品线已经拓展至医学影像、外科、医疗信息化等多个领域。作为国内医疗器械的龙头老大,迈瑞医疗依然感受到医疗仪器细分领域的瓶颈。  王建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现在迈瑞医疗的监护仪在国内市场占比35%,超过外资品牌GE、飞利浦,全球份额在10%左右。但只靠仪器很难赚钱,有时为了进入医院还要自己投放仪器。  另一家生产医疗监护仪的上市公司宝莱特2013年财报显示,公司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内医疗监护收入未达到预期、销售费用增长等影响所致。宝莱特一位内部人士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现在监护仪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今年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和整合血液透析业务。  与核磁、CT等大型医疗设备相比,像监护仪这样的小型产品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准入门槛较低,除迈瑞医疗、理邦仪器、宝莱特这样形成规模的公司外,国内还有很多营收在千万级别的小公司。张发宝指出,国内做医疗类仪器的厂家手中没有太多核心技术,在高端品类很难与进口品牌竞争,这也导致这些企业很难在目前的产品覆盖上有更多突破。  王建新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迈瑞医疗目前在三甲、二甲及二甲以下医疗机构的装机比例约为2:6:2。由于产品性能和参数没达到要求,迈瑞医疗进入三甲医院的产品较少,未来的目标是将覆盖率提升到40%。  由于核心技术缺失,国产品牌被挡在了有更大需求的三甲医院门外,这也是国产医疗器械品牌面临增长瓶颈的一个重要原因。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师杨明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总体来说国内监护仪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新产品更新较慢,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从目前实力来看, 国内品牌并不具备取代外资品牌的能力。一位长期关注医疗器械行业的券商人士认为,在外资品牌垄断医疗器械高端产品的局面下,国内企业很难有所突破,更不要 说产品替代。  &ldquo 国内品牌很难进入三甲医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这些医院不差钱,具备购买外资产品的实力,另一方面医院也有通过进口产品吸引患者的需求。&rdquo 张发宝进一步表示,医院作为买方,肯定是希望可以买到使用时间越长、更新率越低的仪器,二甲以下医院更新率更低。  试剂行业的诱惑/  医疗仪器企业正努力突破发展&ldquo 瓶颈&rdquo ,行业规模尚小、正处于快速扩张的市场吸引了仪器类企业的目光。   对于迈瑞医疗的试剂业务,王建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年来试剂业务是迈瑞医疗投入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板块,目前试剂业务与仪器业务的产值规 模相当,二者几乎对半。&ldquo 迈瑞的仪器是强项,但如果想做"大生化"、"大血球",靠仪器赚不了钱。但试剂不同,会根据医院需求变化而变化。现在公司的免疫 试剂做得很好,但生化试剂不好。&rdquo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迈瑞医疗的主要竞争对手理邦仪器去年体外诊断业务增长迅速。理邦仪器 董秘办人士却表示,目前理邦仪器体外诊断业务体量较小,不具有可比性。但理邦仪器年报显示,体外诊断相关应用领域前景广阔,国家政策积极推动,市场需求不 断扩大。虽然公司新产品的性能优异、技术领先,并能依托现有的营销体系和完整的营销网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受公司起步相对较晚,目前规模相对偏小 等不利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风险。  无独有偶,新华医疗的诊断试剂也发展很快,目前公司有北京威泰科、长春博迅、香港威士达以 及新华医疗自己的诊断试剂研发部门,未来公司将围绕这四块业务部门全面开展诊断试剂业务。今年4月,新华医疗总经理徐尚峰在电话会议中表示,公司在体外诊 断方面正寻找化学发光领域较好的研发制造标的,目前已经洽谈了一些公司。  前述券商人士分析称,仪器设备属于固定资产、一次性投入,但试剂具有可变性,医院需求大,企业就赚得多,目前来说迈瑞医疗的试剂业务还比较小。不过,由于免疫试剂属于封闭式,随着迈瑞仪器的市占率扩大,未来前景较 好;生化试剂属于开放式,市场竞争激烈,不建议迈瑞进行大规模投入。  国内体外诊断市场增长空间大/  在仪器类企业眼中是&ldquo 香饽饽&rdquo 的诊断试剂,究竟市场空间有多大?  瑞银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目前国内诊断试剂市场处于高速成长期,生化试剂与免疫试剂合计占60%的市场份额,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速。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与药品招标降价都将促使医院选择性价比高的国产诊断试剂,国内企业有望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西南证券分析认为,根据Kalorama数据显示,我国体外诊断行业从2007年的10.15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21.7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 16.47%,同期全球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为6.07%。尽管国内增速快于全球,但2012年只占全球比重的3.86%,国内体外诊断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张发宝表示,现在国内诊断试剂市场正在快速扩张,增速远高于医药行业平均增速,产品的净利润、竞争环境和上升空间都不错。另外,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与国外品牌患者感官差异不明显,价格优势突出,未来对外资品牌的可替代性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国内免疫试剂龙头企业科华生物近三年财报发现,公司在2011至2013年间营业收入分别为8.74亿元、10.14亿元、11.1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为2.27亿元、2.40亿元、2.88亿元,净利率基本保持在25%左右。2013年,公司诊断试剂业务同比增长18.65%,其中免疫试剂销售 同比增长26.52%,生化试剂同比增长15.58%,核酸试剂同比增长7.44%。  &ldquo 以科华生物现在的体量跟迈瑞比,显然是小公司。但科华生物已经是免疫试剂里的龙头,说明这个行业的规模确实不大,所以谁进去都会有机会。&rdquo 一位医疗器械行业人士如是说。   迈瑞医疗、新华医疗这样的仪器类企业做试剂,张发宝认为短期来说有一定的优势。首先,迈瑞医疗的免疫试剂是封闭式,能与仪器产品形成协同效应,具有明显 的硬件优势,未来还可以延伸到更高技术门槛的分子诊断。但对于生化试剂这类毛利率偏低的开放性试剂,仪器类企业不具备硬件优势,行业竞争激烈。对企业自身 而言,诊断试剂的广阔前景可以作为公司其中一个盈利点,有利于多元化业务发展。  一位在诊断试剂上市公司就职的中层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般来说仪器类公司的试剂产品主要是匹配自己的仪器产品,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专业的试剂生产企业往往会生产开放式产品,去匹配多个厂家的品 种,再与自己代理的仪器厂家共赢。&ldquo 迈瑞的试剂产品跟我们竞争不大,这块空白市场还是很大。&rdquo   张发宝还提醒,像GE、西门子、飞利浦等国外医疗器械巨头基本只专注于器械领域,与试剂类企业通常采取开放合作的方式以进行优势互补、良性整合。未来仪器类企业在诊断试剂领域该选取怎样的发展战略,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ldquo 术业有专攻,仪器企业的优势在仪器研发,试剂企业的优势在试剂研发。&rdquo 张发宝补充道。
  • 视角:科学仪器国产替代风潮背后的逻辑
    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迎来商业首航。坐在这个航班第一排的民航局局长、中国商飞董事长、东航总经理以及工信部党组书记,向全世界证明着 中国国产替代的进程 。《华尔街日报》第一时间发文评论称,C919商业首飞意味着波音和空客几十年来的 “双头垄断地位”在中国市场受到了挑战 ,尽管这一挑战规模尚小,却颇具象征意义。 ‍是的,它象征着 我们已经不能再容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窘境。曾航在他的新书《大国锁钥:国产替代浪潮》中提到:“从来没有一个时间点像今天这样,中国人对于“卡脖子”、国产替代有这么高的关注度。”这个过程跟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很多产业必须要面临一个国产替代的情况。国产替代风潮背后的逻辑‍‍‍‍2022年,国产替代发生了很多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C919大飞机、003号的航母下水……总体来看,2022年国产替代的突破是相当之大的。图源:微信读书(出版社供图)在 军用领域 上,003号航母的技术水平突破新高,运用到的很多新技术,包括精密光学、特种钢材、输电与控制系统等等,使得歼20、歼16等很多先进战斗机的发动机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 民用领域 ,受到俄乌战争影响,欧洲天然气短缺,导致中国制造的LNG船在去年的市场占有率中得到大幅提升,提升至将近30%,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说明中国造船工业取得了一个很大的突破;在 汽车行业 ,国产车的表现十分亮眼。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突破50%,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突破300万辆,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2022年的产销量双双突破700万辆;还有我们的 医疗器械 领域,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医疗设备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航天领域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半导体领域 去年实现了设备的重大突破,如国产光刻机,还有北方华创的蚀刻机。以上篇幅展开叙述说这么多,其实 背后是为了体现我们对基础工业水平的重视程度 。为什么要格外重视呢?举个例子,关注国际新闻和俄乌冲突的朋友能观察出来,俄罗斯打的比较狼狈,核心的原因是什么?根据观察,根源是俄罗斯 基础工业水平的大幅退化 ,前线用到的那些武器装备,我们往深处去研究,大部分都会和新材料、半导体产生联系,还有一些加工设备,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以后,基础工业水平严重衰退,相反中国的基础工业水平在过去的十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图源:微信读书(出版社供图)这里有一个权威数据。欧盟每年会发布全球企业研发投入的报告,在这全世界研发投入最多的2500家公司里,美国占到了779家,中国是597家,那俄罗斯有多少家?俄罗斯只有1家。甚至于俄乌冲突的时候,俄罗斯要向伊朗去进口无人机。中国入选的数量超过了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 ,中国在过去十年里对于基础工业的研发投入上是有很大提升,尤其是华为,它的研发投入在全世界所有的公司里面是排名第二名,仅次于谷歌。图源:微信读书(出版社供图)然后看这张图,这是一些顶级的工业产品,比如说歼20隐形战斗机,它里面要用到什么东西,比如说头盔瞄准系统、相控阵雷达、一体成型座舱玻璃、机身的复合材料、还有3D打印的机身框架和高推动比的航空发动机,这些技术及产品非常依赖于基础工业的进步。图源:微信读书(出版社供图)去年很重要的事件:003号航母的下水。003号航母运用到的大量新技术,比如说电磁弹射,这个技术全世界仅中美两国掌握,比如说工程雷达,还有上面的先进材料,这些技术全都依赖很强的综合工业体系,这也意味着,中国基础工业上的巨大进步,让中国成为少数能生产顶级工业产品的国家。更进一步,基础工业的提升的好处不光只体现在军用领域,还反馈在民用领域,比如大疆做的无人机。不要小看这样的产品,中国在旋翼无人机领域在全世界是遥遥领先,无人机要用到的工业加工的技术的进步,这背后其实要溯源到苹果供应链,因为苹果对供应链的高标准锻炼出的中国工业加工能力,对类似大疆这样企业的成长是有很直接的推动的。一点突破,带动相关领域5~10年截止到2022年,国产替代发展相对比较好的一些产业多达十余个,有消费电子、高铁、工程机械、军工、航天……图源:微信读书(出版社供图)互联网就非常典型。它和大家的日常消费联系密切,同时产业链又相对比较简单,市场有需求但又不需要有紧密的上下游联系。从研发的角度来看,造大飞机需要涉及到上千家企业、高校的协同,但是研发某个互联网产品,可能只需要十几个工程师,在一个小作坊里面就做出来了,所以说互联网的国产替代做得非常好。还有一些后发产业,比如说2000年以后才兴起的产业,像新能源汽车、无人机,这些产业的起点都很低,但正因为中国的工业基础的不断持续积累,使得在竞争的时候就没有被扔下太多。另外,在研究很多国产替代的时候发现, 往往一个点取得突破后,会协同带动相关领域、衍生行业的5-10年的巨大的突破 。就以发动机为例,这两年国产航空发动机、比如太行发动机,实际上取得较大突破。所以这两年新的机型,列装的数量比之前多很多,比如歼20、歼16还有歼10c,都呈现井喷式的增长,而背后的原因就是航空发动机的突破发展。同样的道理,假设我们的半导体取得重大突破,很多行业都会收益,比如说人工智能、轨道交通、新能源能新基建,某些产业间的联系是高度确定的。图源:微信读书(出版社供图)下面要讲的,就是国产替代推进比较困难的一些产业,比如说半导体、化工、制药、工业软件、高端机床等。化工产业是一个高度依赖基础科研的产业,实现国产替代的难度很大,为什么呢? 以韩国的半导体举例,韩国的高端制程芯片在很长时间里是把中国台湾甩在后面的,苹果手机早期的芯片也都是在韩国三星的工厂去做代工。但是在过去几年,中国台湾尤其是台积电,在高端制程这一领域,远远地把韩国甩在后面,标志性的分水岭是在2019年。2019年,日本对韩国实施高端半导体材料的禁运,这无疑给韩国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为什么日本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在全世界遥遥领先? 原因在于半导体材料,而材料最基础的要靠基础化学 。我们细数了一下,日本在2000年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有8位。实力差距非常明显。很多国产替代推进比较困难的行业,是高度依赖基础科研的,不止化工和制药,日本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2000年之后就出了8个,而中国到现在为0。图源:微信读书(出版社供图)上图是国金证券整理汇总的关于国产替代的细分赛道,并且列出了实现国产替代的难度程度,比如难或者极难。其中科学仪器被分在医药大类下,国产化率5% , 替代难度系数“ 极难 ”,核心难点为“ 系统性工程,产品稳定性需要长时间打磨 ”。值得注意的是,科学仪器国产化替代的难点甚至 涉及到其他同时被列出的细分领域 ,如:数控系统、示波器、电子测试仪器、操作系统、生物试剂、色谱填料、3.0T以上NR等等。可见科学仪器国产替代的难度之大,令人发指 。有效加速国产替代,政策该如何导向?‍ ‍ ‍ ‍半导体行业的国产替代,在过去一年里,不管是进口数量还是出口数量都在猛增,这体现了一个问题: 两极分化 。在成熟制程,28纳米以内的,进展快,未来价格将进一步降低,很多行业都会受益,因为其实真正需要用到3纳米高端芯片的领域比较少,比如电动车、手机等,甚至包括军工航天,这些产业更多考虑的是稳定性可靠性,并不是考虑了处理器的先进程度,这是一个好消息。价格使得供求关系改变,包括手机降价,电动车降价,这都跟芯片产能增加有很大的关系。图源:微信读书(出版社供图)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的加快,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 虽然中国科技原创能力跟美国比有很大差距,但我们的追赶能力极强 ,讲得更通俗些,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还有跨时代的产品,往往是美国人先发明的,但中国跟进得很快, 我们把这些东西产业化,大规模去制造的能力很强。图源:微信读书(出版社供图)举个例子,最近最火的是什么?是ChatGPT。这样划时代的产品往往是美国先发明的,还有智能手机,苹果手机是乔布斯先发明的,电动车是马斯克先发明的,但是中国跟进得很快,往往是迅速把它产业化,具体是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是全世界最擅长建工厂的国家。引用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全世界132座灯塔工厂,在工厂的建造运营以及智能化水平上, 全世界最好的132家工厂,中国占了50家。图源:微信读书(出版社供图)以苹果工厂举例,来说明这个观点就十分有信服力 。苹果的工厂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工厂之一,iPhone是全世界最难造的工业产品之一,为什么会这么难?根据苹果2022年公布的供应商数据来看,全世界610个工厂,中国大陆占259家,日本96家,整个欧洲加起来只有21家,美国是49家,中国台湾是37家,韩国是30家,越南23家,印度只有9家,整个南美洲只有7家,中国占据42.4%!图源:微信读书(出版社供图)比如富士康想要在郑州建造一个新的iPhone工厂,它需要哪些东西呢?首先需要快速的土地准备,要先把土地腾出来。当时郑州筹建富士康工厂的时候,有15个村子搬迁,8000多个居民要需要搬走,全世界只有中国能在短时间内把土地腾出来。当时郑州富士康工厂原址上有一家纺织厂,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但是因为处在富士康规划区中,马上就让该企业搬走了,只有中国有这样的效率。其次,厂房的快速建设。原规划工期12个月,但是迅速压缩到4个月。当时建设急需一台空气压缩设备,整个河南省没有几台,就跑到郑州地铁上去看,刚好那边有一台,就把这个设备搬过来,为什么?因为郑州富士康是省长亲自抓的工程,这个工厂太重要了,比地铁还要重要,地铁可以先停工,但要优先先保证富士康工厂的建设,所以4个月的时间就把工厂建起来了。iPhone上的很多零件都需进口,电子元器件的价格的波动较大,如果走完整个进出口的报关流程,对富士康来说风险很大,所以一般这样工厂都建在保税区里面,包括上海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建在保税区里面的话出保税区就等同于出国,要再走一遍关税的流程,但是好处是进口的零部件,不用走这个流程,它很方便。当时郑州市很快就把保税区的配套做好了,当时还有郑州的国际机场,为了满足波音747货机的起降,政府对机场进行扩容,郑州的机场迅速成为了国内相当领先的货运机场,还有很重要的是30万工人的快速招聘,同时需要上万名的工程师,都只有在中国才能够做到这样的事情,才能想象这样事情。图源:微信读书(出版社供图)从产业政策导向上,也可以体现,中国为了奋力追赶成为全世界最擅长建工厂的国家背后的战略选择。 针对国产替代产业,大部分 东亚国家基本上都是出口导向 ,比如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越南都是非常典型的出口导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一个最大好处就是这些企业一旦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一定是有很强的竞争力 。相反你看到有很多国家,比如说像拉美的一些国家,像巴西、墨西哥,还有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在搞进口替代,其实这样很容易落入陷阱,尤其人口比较多的国家。因为本国国内市场大,外国商品要进入国内市场就有高关税,所以外资必须要到本地设厂,或者政府也扶持本地的工业巨头,就像印度扶持塔塔集团,但是这样会很容易掉到坑里去,牺牲本国国民的福利,因为这意味着你想买一个国产产品,需要花更多的钱,而且质量还更差。 这样的企业,不具备竞争力,真正需要用政策壁垒把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排除在外 。图源:微信读书(出版社供图)对比引入上海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对整个中国的汽车产业的带动是相当之大的。特斯拉一降价,本土的品牌就扛不住了,也要降价,就会有一批排名比较靠后、竞争力很差的汽车厂倒闭,倒闭不是坏事,这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而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好事,相当于花更少的钱开上了更好的汽车。国内的工厂经过筛选之后,到国际上又有了更好的竞争力。中国汽车出口近两年呈现的猛增的态势恰恰就验证了这个观点:出口导向的产业政策对国产替代进程有着非常明显的带动提升效果 。而反观科学仪器行业,近几年外企巨头纷纷在国内设厂、大力发展国产化。一方面应对相关政策,另一方面降低在中国这个巨大市场里的制造及运输成本。未来某一天,中国制造帮仪器买家们“把‘进口仪器’价格打下来”的时候,国产仪器是坚守不出还是一决高下呢?国产替代、自主可控五要素对于国产替代化,我们还需要有一套模型,去把那些高度确定需要国产替代的行业给筛出来,哪些行业是高度不确定性的,大家也要筛出来,避免走一些弯路。图源:微信读书(出版社供图)上图是倪光南院士总结的自主可控的标准5要素:‍第一个, 知识产权标准 ,要自主可控;第二个, 技术能力 ,要自主可控;第三个, 发展主动权 ,要自主可控;第四个, 供应链 ,自主可控;第五个,要 具备国产资质 。所以如果我们用倪院士的这5个标准去衡量很多国产替代,其实会发现这几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很多项目打着国产替代的旗号在骗国家经费或者骗投资人的钱,而用这个标准我们就可以看到谁才是真正的国产替代,谁是假的、冒牌的。最后,中国国产替代最大的缺憾实际上是在原创 。前面提到了全世界大部分的科技创新,包括一些划时代的产品,包括像智能手机、电动车,还有一些药品、人工智能基本上都是美国在引领,我们要正视差距,要善于去学习美、日、德比较强的地方。图源:微信读书(出版社供图)更多关于国产替代的思考,各位仪粉er可以进一步阅读《大国锁钥:国产替代浪潮》。注:本文根据2月20日《星海情报局》曾航发文及微信读书公众号而来,部分内容有改动
  • 美国对华制裁再加码,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迎来最佳时机
    据白宫网站消息称,当地时间6月3日,美国总统拜登以“应对中国军工企业威胁”为由签署行政命令,将包括华为公司、中芯国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59家中企列入投资“黑名单”,禁止美国人与名单所列公司进行投资交易。实际上,美国对华制裁已见怪不怪,特别是半导体企业已多次被美国制裁。此前特朗普政府曾在2020年11月颁布针对“中共涉军企业”的投资禁令,在下台前,该名单被扩大到44家中国企业。而拜登政府此次行政令又将其扩展到59家。新被列入清单的公司主要集中于半导体和航天领域。此外,名单将执法权从国防部转移到财政部,在法律上的依据更周全。不过这份禁令是投资清单,主要影响是使得部分企业的融资渠道受到一定限制,而此前发布的实体清单不仅切断上游零部件供应,还禁绝了这些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一方面禁令的出台对相关产业链和企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随着美国企业和投资退出,也空出了大量的市场份额,特别是仪器设备这类严重依赖美国产品的市场份额。对于航天类企业,一直以来都被严重封锁,本次清单影响有限,但半导体产业是全球化程度非常深入的产业,影响巨大。SEMI数据显示,2013-2019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增速波动变化。2019年行业实现市场规模134.5亿美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2018年有所回落。虽然中国半导体专用设备企业销售规模不断增长,但整体国产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中国半导体专用设备仍主要依赖进口。根据中国本土主要晶圆厂设备采购情况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主要本土晶圆厂设备的国产化情况如下:这一系列的对华制裁也为我国企业指明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国产替代机会。美国对华制裁的层层加码进一步铲除了国内企业的依赖思想。特朗普时期,不少企业多多少少心存侥幸心理,认为拜登政府会放松管制。拜登政府的对华制裁,彻底粉碎了“造不如买”的念想。只有坚定信心国产替代才是出路。一直以来,国内半导体供应链主要以采购进口设备为主,国产替代动力不足,但最先进的设备却遭到限制。比如中芯国际可以购买成熟制程的相关设备,但先进制程所需的高端光刻机则始终受到严密限制。然而先进设备都是通过不断迭代出来的。如果不能在成熟制程中进行国产替代并不断升级迭代技术,就没有资金和技术来构建自己的科技体系和研发先进的国产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无法一步到位,需要从成熟制程做起。目前,半导体制造领域的国产替代已经启动。长江存储产线的机台国产化率已经从19年的10%提升至20年的15%,对国产设备起到了培育→带动→批量重复订单的作用。理论上对国产半导体设备企业收入有近超3倍的拉动作用。此外,由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北京)有限公司建设的集成电路国产验证中试线预计明年投产,项目用于先进图像传感器、65nm-28nm 及以下逻辑技术研发线的建设,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主体生产工艺以65nm~28nm及以下制程为主。美国不断的对华禁令将使得推动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成为最重要的共识。有报道指出,在新建晶圆厂中半导体设备支出的占比普遍达到 80%。一条晶圆制造新建产线的资本支出占比如下:厂房 20%、晶圆制造设备 65%、组装封装设备 5%,测试设备 7%,其他 3%。未来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必将寻求更深层次的协同合作研发,这将是国产仪器设备商打入国产半导体产业链和技术升级的最佳时机。
  • 光伏异质结硝烟起,国产替代正当时
    今年以来,异质结光伏电池相关概念股引发市场关注,已成为资本市场的新焦点。那么什么是异质结光伏电池?光伏电池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核心为半导体PN结。根据基体材料不同,可以分为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其中晶体硅电池发展成熟,是目前市场的主流。而异质结是一种特殊的PN结,由非晶硅和晶体硅材料形成,是在晶体硅上沉积非晶硅薄膜,属于N型电池中的一种。与PERC电池相比,异质结电池的实验室效率在26%以上,现有主流厂商的平均量产效率在23%。从效率来看,的确比PERC电池要高出一个台阶。光伏产业市场巨大,异质结电池大规模应用临近光伏产业目前是国内唯一一个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技术全球领先、成本优势全球最大、产业链话语权全球第一的行业。截至2020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连续6年位居全球首位,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产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光伏组件生产量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2020年,我国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占到全球80%,97%,77%和71%。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发电量20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从累计装机量来看,预计2021年到2025年光伏累计装机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9%,年均新增装机67.4GW,到2025年累计装机达581GW。光伏行业景气,光伏设备行业规模持续扩张。2020年内,光伏组件行业展现出极高的扩产积极性。2019年,全球光伏设备产业的销售收入增加值约50亿美元,约合3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我国光伏设备的市场规模达到25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3.6%,占全球市场规模的71.4%。近期,华晨二期2GW异质结电池,组件项目正式奠基启动,赢得该项目设备采购订单的是返为科技和理想万里晖,该项目预计子2022年第二季度末量产出片。另外,近期多个异质结电池项目公布,包括华润电力位于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国的12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项目、爱康位于泰州的6GW高效界质结电池及组件项目等。异质结电池大规模应用临近。光伏产业存巨大政策利好,将成为中国第一大能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出产量减少,我国开始研发新能源来代替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资源进行供电,这不仅满足了改善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而且满足人们正常的生活需求。针对于此,国家提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此外,“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发布《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2019)》 预测,到2025年,光伏总装机规模(直流侧,下同)达到7.3亿千瓦(730GW,相当于2020年底的2.9倍),占全国总装机的24%。到2035年,光伏总装机规模达到30亿千瓦(3000GW,相当于2020年底的11.9倍),占全国总装机的49%,全年发电量为 3.5万亿千瓦时,占当年全社会用电量的28%。到2050年,光伏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电源,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50亿千瓦(5000GW,相当于2020年底的19.8倍),占全国总装机的59%,全年发电量约为6万亿千瓦时,占当年全社会用电量的39%。异质结已成为光伏新赛道,国产替代正当时异质结电池在1990年就研发出来了,但却受限于成本因素迟迟未实现产业化。实际上异质结电池的工艺流程比PERC电池要少,只需要4步,即制绒清洗、非晶硅薄膜沉积、导电膜沉积、丝网印刷电极。但是用到的设备却很贵。关键设备需进口,国内钧石能源能提供部分设备,其他厂商还在进入阶段,没有完全国产化。如果是全进口方案,单位投资成本约10亿/GW,与PERC设备的2.5亿元/GW相比,性价比明显低很多。《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2019)》 预测,效率更高的N型 TOPcon电池、异质结电池或IBC电池等则最有望成为P型PERC电池后的产业化主流技术,产业化效率进一步有望提高到26%以上。异质结已成为光伏产业的新赛道之一。这一幕似曾相识,实际上同样的情况已经在前几年的光伏产业竞争中发生,随着国产设备企业打破国外垄断,光伏电池成本迅速降低,目前我国光伏企业已打通全产业链并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如今,国产异质结光伏生产设备正处于爆发前夜,国产替代正当时。
  • 科学家合成出可替代柴油的生物燃料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们使用合成生物学方法,修改了大肠杆菌和一个酿酒酵母的菌株,制造出了没药烷的前体物没药烯。测试表明,对没药烯进行加氢反应生成的没药烷是一种“绿色”的生物燃料,有潜力替代D2柴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这是科学家们首次报告称没药烷可替代D2柴油,也是首次报告称可通过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生产出没药烷。”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JBEI)代谢工程(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变细胞的代谢途径)项目主管李淳太(音译)说。  与日俱增的燃料成本以及对燃烧化石燃料会加剧全球变暖趋势的担忧等,驱使科学家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碳中和的可再生能源。从多年生牧草和其他非食品植物以及农业废物的纤维素生物质中提取出的液态生物燃料一直被认为有潜力替代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  不过,现有占主流的生物燃料乙醇只能有限地用于汽油发动机中,而无法用于柴油机或航空喷气式发动机内 另外,乙醇也会腐蚀石油管道和油罐,人们急需可与现有发动机、运输和存储设备兼容的高级生物燃料。  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是美国能源部于2007年建立的三个生物能源研究中心之一,他们正在加紧研制从国家层面来讲性价比高的生物燃料。其中一个研究对象是拥有15个碳原子(柴油燃料一般有10到24个碳原子)的倍半萜烯。  该研究的合作者、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所长杰伊科斯林表示:“倍半萜烯的能源含量特别高,其物理化学性质也与柴油和航空燃油一样,尽管植物是其天然来源,但对细菌进行转基因修改是最方便且性价比最高的大规模制造高级生物燃料的方法。”  在此前的研究中,李淳太团队对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的一个新的甲羟戊酸途径(对生物合成至关重要的代谢反应)进行了基因修改,使这两个微生物过度生产出了化学物质尼基二磷酸(FPP),使用酶可将其合成为理想的萜烯。在最新研究中,李淳太和同事使用该甲羟戊酸途径制造出了没药烷(萜烯类化合物家族的一员)的前体物没药烯,并通过加氢反应制造出没药烷。  科学家们对没药烷进行的燃料性能方面的测试表明,其拥有作为生物燃料的潜能。李淳太说:“没药烷和D2柴油的性能几乎一样,但其有分叉的环式化学结构,这使其凝固点和浊点更低,作为生物燃料使用,这是一大优势。我们可设计一个甲羟戊酸途径来产生没药烯,该平台几乎与制造防蚊虫药物青蒿素的平台一样,我们唯一需要做的修改是引入一个烯萜类合成酶并对该途径进行进一步修改以提高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产生没药烯的数量。”  李淳太团队想将烯属烃还原酶编入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体内,以取代没药烯加氢反应的化学处理步骤,使所有化学反应都在微生物体内进行。他说:“这类用酶促进的加氢反应极具挑战性,也是我们的长期目标。我们也将研究使用生物质中提取出来的糖作为碳源生产没药烯的可行性。”
  • 26年全面禁止水银温度计,替代方案有哪些?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0月1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0世纪中期发生在日本水俣的汞污染事件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日本至少有5万人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确认了2000多例“水俣病”。“水俣病”在1950年代达到高潮,重症病例出现脑损伤、瘫痪、语无伦次和谵妄。这一事件影响甚大,并最终促成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简称《水俣公约》。随着水银温度计即将退出市场,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0-2025年中国电子体温计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统计分析显示,预计到2022年电子体温计行业市场规模大约为29亿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水银温度计,是膨胀式温度计的一种,水银的凝固点是-39℃,沸点是356.7℃,测量温度范围是-39° C—357° C,它只能作为就地监督的仪表。用它来测量温度,不仅简单直观,而且还可以避免外部远传温度计的误差。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体温计,水银温度计经济实用,由于其中没有其他转换电子介质和电源,因此测量数值不会受体温计内本身因素的影响出现偏差。这种体温计一旦封装出厂,在生命周期内一般不用调校,可以做到“终身精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不过长期以来,水银体温计的污染性一直被人诟病,一只家用水银体温计含汞约为1克,如果没有有效回收,水银可能会变成汞蒸汽后进入大气,当它飘到湖泊内,还会转变为甲基汞污染鱼类。美国国家野生动物联盟的一项数据显示,1克水银可能使一个10万平方米的湖泊中所有的野生鱼类污染至不安全食用标准。/p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水银温度计替代方案有哪些?/h3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鉴于水银温度计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打破水银温度计导致汞中毒的事件也频频发生,温度计市场急需无毒无害,测量精准的替代方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酒精温度计/strong,是利用酒精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一般为78℃。因为酒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其沸点是78℃。但是温度计内的压强一般情况下都高于1标准大气压,所以有一些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大于78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但和水银温度计不同,酒精温度计主要用于测环境温度,而不能用于测体温。这主要是由于水银体温计的下部靠近液泡处有一个很狭窄的曲颈,在测体温时,液泡内的水银,受热体积膨胀,水银可由颈部分上升到管内某位置,当与体温达到热平衡时,水银柱恒定。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外界气温较低,水银遇冷体积收缩,就在狭窄的曲颈部分断开,使已升入管内的部分水银退不回来,仍保持水银柱在与人体接触时所达到的高度。而酒精温度计由于浸润作用,无法通过曲径结构限制回流,方便读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电子温度计/strong,是利用某些物质的物理参数,如电阻、电压、电流等,与环境温度之间存在的确定关系,将体温以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其不足之处在于示值准确度受电子元件及电池供电状况等因素影响,不如玻璃体温计。常见的电子温度计主要包括了热电阻、热敏电阻和热电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热电阻温度计,是一种使用已知电阻随温度变化特性的材料所制成温度传感器。因其几乎无一例外地由铂制造而成,所以通常被称为铂电阻温度计。在许多低于600℃的工业应用场合,电阻温度计正逐渐取代热电偶温度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热电偶测温的最根本原理主要有两点:1. 金属原子(离子)对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的束缚能力与温度有关;2. 不同种类的金属原子(离子)对自由电子的束缚能力是不同的。基于以上两点,将两种不同的金属熔接在一起,熔接界面的两边金属对自由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对电子束缚能力大的一侧金属就会带负电,另一侧金属会带负电,两侧金属存在电势差,而这个电势差随着熔接点温度变化而变化。电势差通常在几十微伏特(很小,但是已经能精确测量了)。热电偶温度计结构简单、测量范围宽、使用方便、测温准确可靠,信号便于远传、自动记录和集中控制,因而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热敏电阻温度计是一种可量度体温和室温的温度计,它有一个安培计/电流计和电源。当温度升高时,电热调节器(温度计的探测器)所探测到的电流会增加,电阻会减少。当电流增加,温度也表示会升高;当电阻增加,温度也表示会降低。/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热敏电阻灵敏度较高,其电阻温度系数要比金属大10~100倍以上,能检测出10-6℃的温度变化;工作温度范围宽,常温器件适用于-55℃~315℃,高温器件适用温度高于315℃(目前最高可达到2000℃),低温器件适用于-273℃~-55℃;体积小,能够测量其他温度计无法测量的空隙、腔体及生物体内血管的温度;使用方便,电阻值可在0.1~100kΩ间任意选择;易加工成复杂的形状,可大批量生产;稳定性好、过载能力强。但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非线性严重;而且元件的一致性差,互换性差;一旦出现损坏是难以找到可互换的产品。不仅如此,热敏电阻的元件易老化,稳定性也是比较差的;而且除特殊高温热敏电阻外,绝大多数热敏电阻仅适合0~150℃范围,使用时必须注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电子体温计和水银体温计在我国均属于二类医疗器械,凡是正规厂家生产并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认证的,准确度都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之内,电子体温计最大允许误差为± 0.1℃,水银体温计最大允许误差为-0.15℃~0.1℃,两者几乎一样。电子体温计有望成为水银温度计的重要替代方案,但目前电子温度计价格较高,且其中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元件介质,都要使用电池提供能源,因此一旦电子元件出现老化偏差或电池电量下降,都会使体温测量结果出现偏差,这也是电子体温计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调校的原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红外测温仪/strong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在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便能准确地测定它的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依据的客观基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红外测温设备主要用于密集型人流的发热可疑性筛选、出入卡口的精确性测温。但红外测温仪只测量表面温度,不能测量内部温度;不能透过玻璃进行测温,玻璃有很特殊的反射和透过特性,不允许精确红外温度读数,但可通过红外窗口测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镓铟合金温度计/strong,采用先进镓铟锡合金液态金属为温度感应材料,以表体上的刻度来反映人体的温度。镓(Ga)、铟(In)、锡(Sn)合金液态金属是一种新型液态金属合金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无毒、无放射性、安全、环保等特点。以这种液态金属作为体温计的温度感应材料,利用其均匀冷缩热涨的物理特性来反映被测体温者温度值,其工作原理与汞体温计相同。这种体温计内部同样没有任何其他介质材料,因此体温计一旦封装出厂,若不被破坏,在生命周期内可确保终身精准,不需要定期调校,同样也可以做到“黄金标准”甚至更好。若在使用中不慎被打碎,表内液态金属接触空气后会马上固化,不会产生任何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气体和物质,所有废弃物可以按普通玻璃垃圾处理,不会造成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因此这是一款安全、精准、环保的绿色体温计,是目前汞体温计的最佳替代品。/p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其他/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类型的测温手段还有哪些?/span/h3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除了测体温外,工业等领域也往往需要对温度进行测量,这对测温手段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也由此出现了其他类型的测温方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光纤温度传感器/strong采用一种和光纤折射率相匹配的高分子温敏材料涂覆在二根熔接在一起的光纤外面,使光能由一根光纤输入该反射面从另一根光纤输出,由于这种新型温敏材料受温度影响,折射率发生变化,因此输出的光功率与温度呈函数关系。其物理本质是利用光纤中传输的光波的特征参量,如振幅、相位、偏振态、波长和模式等,对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压力,辐射等具有敏感特性。它属于非接触式测温。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种类很多,如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光纤荧光温度传感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干涉型光纤温度传感器以及基于弯曲损耗的光纤温度传感器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依据后向散射原理可以分为三种:基于瑞利散射、基于拉曼散射和基于布里渊散射。目前发展比较成熟,且有产品应用于工程的是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它的传感原理主要依据的是光纤的光时域反射(OTDR)原理和光纤的后向拉曼散射温度效应。/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光纤荧光温度传感器是利用荧光的材料会发光的特性,来检测发光区域的温度。这种荧光的材料通常在受到紫外线或红外线的刺激时,就会出现发光的情况,发射出的光参数和温度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荧光强度来测试温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相比于传统的电子测温手段,光纤测温不受电磁和射频干扰、耐腐蚀性环境、精度高、可靠性高,是在恶劣环境下测量温度的最佳选择。/p
  • ​半导体设备货期再延,国产替代春天来临
    据日媒日刊工业新闻7月30日报道,某家大型芯片厂高层表示,“这1-2个月来常听到有关设备交货时间延迟的消息,”虽然无法确定到底是哪种零件短缺,不过交期从原先的1年延长了半年时间至1年半,“今后必须评估交期延长因素、来制定工厂增产计划。”芯片荒的影响已逐渐从产业链下游传导到上游,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甚至卖断货。半导体市场巨大,国内晶圆厂投资火热据中国半导体行业测算,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收入达到8848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20%,为同期全球产业增速的3倍。技术创新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制造工艺、封装技术、关键设备材料都有明显大幅提升,在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链上也涌现出一批新的龙头企业。此外,海关总署表示,2020年,我国进口集成电路1.08万亿元,增长9.8%;出口集成电路3140.3亿元,增长15%。种种数据显示,得益于物联网、5G、新能源汽车等新赛道的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需求激增,将保持不断增长。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芯片需求,国内掀起了晶圆厂投资热潮。SEMI数据显示,中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将在新晶圆厂建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各有 8 个。 2021 年和 2022 年,生产 300 毫米晶圆的晶圆厂将占大部分(15 个),届时将有 7 个晶圆厂开始建设。 计划在两年内建造的其余 7 座将是 100 毫米、150 毫米和 200 毫米晶圆厂。 这 29 座晶圆厂每月可生产多达 260 万片晶圆(8英寸等效)。芯片厂投资恐受影响,国产替代春天来临作为半导体产业的支撑产业之一,半导体设备的市场规模巨大。有报道指出,在新建晶圆厂中半导体设备支出的占比普遍达到 80%。一条晶圆制造新建产线的资本支出占比如下:厂房 20%、晶圆制造设备 65%、组装封装设备 5%,测试设备 7%,其他 3%。晶圆厂对半导体设备需求和依赖巨大,有资料显示,通常一条成熟制程的月产能在1万片的12吋晶圆生产线上,扩散设备需要22台,CVD设备需要42台;涂胶/去胶设备需要15台,光刻机需要8台,刻蚀设备需要25台,离子注入设备需要13台,PVD设备需要24台,研磨抛光设备需要12台,清洗设备需要17台,检测设备需要50台,测试设备需要33台,其他各种设备需要17台。但目前我国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很低,严重依赖进口设备。根据中国本土主要晶圆厂设备采购情况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主要本土晶圆厂设备的国产化情况如下:这次半导体设备货期再延,国内的芯片厂投资恐受影响,极有可能晶圆厂项目设备入厂延期,对于资金链紧张的企业甚至有破产风险。与此同时,国产替代的春天将来临。半导体是一个高度全球化、分工体系明确的产业,半导体设备的采购往往面向全球。基于海外半导体设备商的先发优势,以往,由于面临验证周期过长等问题,国产半导体设备进入应用的机会相对较少。而近日,华海清科上市,在问询反馈中华海清科对设备验证的流程进行了说明,让外界得以知晓半导体设备厂商是如何进行设备验证的。半导体设备的验证周期很长,快则半年,慢则需要1-2年时间。华海清科的设备在客户中验证周期最短的仅有100天,在厦门联芯的验证周期长达556天。华海清科提到,12英寸机台新增客户的平均验证周期为366天。此次设备货期延至一年半,加上设备调试,意味着新建芯片厂至少在一年半中无法形成有效产能。这一时间甚至超过了半导体设备首次入场验证时间,迫于生产周期限制,国内晶圆代工厂进行国产替代和验证甚至能更快形成产能。芯片厂将有更强的动力进行国产替代的尝试。而本次引起半导体设备短缺的重要原因是半导体设备零部件的缺货,国产半导体设备对进口关键零部件依赖严重,面对此次零部件缺货,国产半导体设备商也将加大对国产零部件的采购,甚至会推动国产零部件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国产替代的春天来临。
  • “国产替代”绝非“平替”
    一次“乌龙”事件引发的思考近日与产品部同事交流获悉一则趣闻,浙江某疾控单位先后采购了某进口品牌和屹尧科技的微波消解仪,在对同一样品消解后,上机ICP/MS进行Cd的检测,检测结果却显示屹尧科技的消解液测试值偏低,而进口品牌的消解液测试值更为接近真实值。 是实验操作过程出现了纰漏?还是屹尧的产品性能不稳定?国产仪器到底有没有进口的靠谱? 带着一连串的问号,用户立即向屹尧科技工程师求证,工程师积极响应并迅速到达现场,通过对实验情况的了解和还原,当即破案(找到了样品中Cd测试值偏低的原因),原来这竟是一起“乌龙事件”。 在ICP/MS测试中,相同浓度的Cd,酸度越高受到的抑制越严重。由于用户使用的是1%HNO3配制的标准曲线,而在测量两份消解液时均没有进行赶酸,屹尧科技的消解液在上机检测时的酸度更高,Cd受到的抑制更加严重,从而导致了测试值偏低,通过对消解液赶酸降低酸度或者调整标准曲线的酸度即可解决这一问题。 问题找到也解决了,但刨根问底造成两者酸度差别的原因又是什么? 经过对比发现,消解液中酸度较高是因为屹尧科技的消解罐所拥有发明专利的“超压自密闭智能控压技术”,该技术在确保所有消解罐反应安全的同时,使其拥有了更好的气密性!能显著减少消解液挥发,有效避免罐内待测物质的损失,尤其有利于As和Hg这一类挥发性元素的准确检测。而该客户所用的进口品牌由于消解罐不具备类似技术,仅通过罐盖螺纹密封。在实际高温、高压工作环境下,罐盖不可避免会发生膨胀变形,造成持续性慢泄气,罐内酸液大量挥发,导致定容后消解液酸度偏低,这反倒减轻了对Cd检测的抑制作用,从而使得Cd的测试值更为接近真实值。但在测试挥发性元素时,这样的酸液泄漏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元素损失,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国产替代”究竟意味着什么?这看似乌龙事件的背后,引起了我们的一些思考。曾几何时,国人理所应当地认为进口产品比国产的要好,尤其在选购高端科学仪器时,哪怕是花上几倍的价钱也更愿意选择进口品牌。这在几十年前,的确是不争又无奈的事实。受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制约,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起步较晚,产业配套发展也较滞后,高端科学仪器行业曾一度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彼时用户采购国产仪器属于低预算情况下的“消费降级”行为,以期找到进口仪器的“平替”。相信这也曾是每一位国产科学仪器从业者的心中憾事。 “平替”概念多见于消费品行业,通常指大品牌的平价替代品。对用户而言,“平替”更多是低预算时的不甘选择,低价的同时也意味着性能缩水。而“国产仪器只能做平替”的偏见曾一度占据用户心智数十年,就拿微波消解仪来说,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和技术迭代,一些国内厂商的性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仍有不少用户还认为某些进口品牌更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消除用户长久以来对国产仪器“性能不稳”“智能化不佳”等刻板印象,也绝非一日之功。而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与政府持续加大科研领域投入力度,国内工业设计和制造能力日益提高,在众多国产仪器人多年的潜心打磨之下,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一些细分领域甚至已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屹尧从过去的望其项背、跟跑、到如今的并跑甚至领跑,这荣耀的背后,印证着一代代不甘居于人后的国产仪器人的毕生信念与家国情怀——国产仪器不仅仅可以实现进口替代,更有领跑这个行业的实力,国产替代绝非平替。 东风已至 顺势而为伴随行业的发展与进步,用户心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带有偏见的抗拒、到半信半疑,再到实际应用后踊跃地成为 “自来水”,愿意在各种场合为国产仪器品牌发声。这些可喜的变化,亦是我们每位从业者的动力。经过多年的沉淀与打磨,国产仪器在大幅提升性能和品质的同时,品类也日益丰富,一批批满足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通量化的科学仪器脱颖而出。自创立伊始,屹尧科技便将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作为准则,并且始终将解决用户问题作为我们的第一要务。前文提到的消解罐超压自密闭智能控压技术只是屹尧科技诸多技术创新中的一项,我们生产的超能微波机器人更是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24小时全自动完成超过500个样品的消解。实现了由“屹尧制造”到“屹尧智造”的全面升级。 国产仪器的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伴随“2000亿贴息贷款采购”等国家重大利好政策出台,行业发展更显蓬勃之势。与此同时,头部外资厂商逐步强化中国市场战略布局,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群雄逐鹿,方显英雄本色。亦希望更多的国产仪器从业者能秉持技术创新的理念,携手共赢,开拓行业发展的新局面。
  • 国产替代最难的一关
    我们在哪个技术领域对美国依赖最严重?虽然高端芯片形成卡脖子,但对于低端产品,我国还是有能力解决,然而,大型分析检测仪器及相关软件,情况完全不同,一旦海外断供,科学研究将无法进行。上海一家制药公司CEO最近感叹:制药公司和医院使用的各种分析检测仪器,没有几个是我国产的。我们首先应该研发生产这些仪器的国产替代品,如溶出仪、HPLC、GC、UV、LCMS、各种粒度仪、快速水分仪、KF仪、渗漏压仪、表面张力仪。制药企业用的隔膜阀、调节阀、疏水器都是进口的;温度/湿度/流量/pH/电导仪/流速/压力探头(Sensor),全是进口的,所有PLC的控制器也是进口的。期待有国产的暂代产品!高端设备市场采购海外品牌为多科学仪器领域国产化率仅5%左右,相关应用场景不限于生物医药,涉及国民经济领域近70%。2021全球仪器公司市值TOP20,美国占12名,其中前4名全部是美国公司。国产科学仪器上市公司,一眼望去,弱不禁风,龙头聚光科技近一个月上涨45%,市值仍不到200亿元,业绩一团糟。莱伯泰科2021年5月推出首款自主研发质谱仪,应用于医疗、制药及半导体领域,至今仍未公布销量,业绩也无起色。2016-2019 年间,中科院下属研究所采购的 200 万以上的科学仪器中,国产质谱仪、X 射线类仪器、光学色谱仪、光学显比例不足 1.5%,其中,光学显微镜国产采购率为0。国产科学仪器很少卖到200万元以上,同时,海外品牌受高端市场青睐。时间没能成为国产科学仪器的朋友,替代进口几无进展。据仪器信息网,国产科学仪器在十方面被卡脖子。色谱HPLC各个单元如输液泵、自动进样器、检测器与国际品牌有一定的差距。HPLC高压泵单元中的高压密封圈、高精度和高稳定性压力传感器、高精度滚珠丝杠;自动进样器单元中的超高压六通阀、采样针、超细毛细管;检测器单元中的平面场光栅、二极管阵列光电传感器、光纤流通池,这些核心部件的技术是国产企业仍需攻克的难关。薄层色谱仪的关键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包括芯片(尤其是数模转换芯片)、检测器用光电倍增管、高稳定光源、光栅、操作系统,还有一部分原材料、运动部件、电机、传感器较依赖进口。符合法规、功能齐全,并且能网络化部署的色谱软件,国内基本为空白。国产色谱柱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仅2%,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也只有20%。目前国产色谱柱所用的填料或者生产填料的微球原料、硅烷化试剂以及空柱管大多数依赖进口,与色谱柱相关的柱管和筛板,特别是适合小粒径装填的大多也都是进口的。液相色谱柱研发和生产所必需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绝大部份依赖进口,这些挑战使产业链不能成为闭环,严重地影响到色谱柱高端国产化的进程。质谱质谱如Orbitrap、FT-ICR、IT-TOF、TOFTOF、Magnetic MS在国内基本为空白。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几乎百分之百来自于进口,半导体行业中所用ICP-MS全面依赖进口。光谱小型拉曼光谱仪、光纤光谱仪的核心部件,包括光栅、CMOS高性能检测器、高性能滤光片目前还是依赖于进口。激光管内部发光芯片、ARM芯片、FPGA芯片、高性能AD芯片都依赖进口。高分辨、宽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以及真空型傅里叶红外目前还是国产短板。核心部件芯片、部分红外检测器和宽谱光学晶体可能被卡脖子。力学性能实验设备新材料测试需要的设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表征测试系统;在生物医药领域,从骨科、齿科到心脏支架、瓣膜,国产设备都很难满足相关试验标准的要求;有些特殊的新材料,需要在高温、高压、真空或者腐蚀环境里面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这类专业设备也是进口设备为主。动态试验机:应变疲劳系统。国内大部分的疲劳试验设备目前只能做普通的应力疲劳试验;多轴疲劳系统。这类高端试验机的主要生产厂家几乎都是欧美厂家并且是对我国禁售的主要产品。扫描电镜为什么国产扫描电镜所占市场份额极少,难以突破技术壁垒?上海市显微学学会副理事长曾毅提出过3点原因:高质量电子光学系统生产困难,透镜内探测器规划难度较大,低电压分辨率需求难打破。PCR仪器PCR:以PCR仪为例,目前基因扩增仪内所用到的部分零配件如MCU微控制器、AD转换器等芯片、半导体制冷片都大多采用进口器件,还没完全做到国产替代。数字PCR:到目前为止,全球超过90%以上的数字PCR市场份额都掌握在1-2个进口品牌手里。从技术方面看,光学和生物芯片的设计加工,是前几年国内存在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激光粒度仪电子元器件是国产科学仪器“脆弱的要害部位”。激光粒度仪要用到的激光二极管、部分模拟集成电路、单片机,都需要进口。工业设计软件产品设计过程中所用到的工业设计软件,例如MCU微控制器软件设计平台KEIL、PCB板设计软件Altium Design、结构设计三维软件Solidworks、平面设计软件Photo Shop/Illustrator /CorelDRAW都是国外公司开发的,没有更优的国产软件可以替代。实验室常用设备行业普遍反映国产部件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传感器、安全防护设备中的内置风机,细胞培养设备中的电磁阀、泵,不同程度存在着或检测精度不足、线性范围窄,或工作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或气密性弱、运行噪声大的问题。如要保证生物仪器的产品质量就需要花费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成本去购买进口部件。实验室通用设备洗瓶机目前被卡脖子的主要有芯片、存储器、设计软件和控制系统软件、高精度和高稳定性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制药级阀门、低扬程大流量循环泵,目前还没有办法实现国产替代。核心零部件分子光谱高分辨光栅、高性能电子倍增器、质谱的涡轮分子泵、高精密质量分析器、超速离心机转子以及各种仪器特殊精密的传感器严重依赖进口。被卡脖子还有芯片、高精度的泵类、各种阀体、磁控管、变频板、柱塞杆、单向阀、密封圈、步进电机、光源、光栅、PMT、脱气机。在质谱四极杆、离子源这类需要精密加工的部件上,材料选用和精加工工艺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2021全球仪器公司市值TOP20”排行榜 仪器信息网生物科技大部分领域,正在波澜壮阔演绎的国产替代,可能不会在科学仪器上见到。国产科学仪器起点不晚。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研制透射电镜,1959年第一台国产透射电镜诞生于上海新跃仪表厂。但在后来地缘缓和时期,造不如买,时间就是金钱,基础研究不被重视,科学仪器自主研发滞后,对海外形成路径依赖。中国药典中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的品种超过2000个,如果要选一个制药企业中最重要的检测设备,可能就是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HPLC早已实现国产,但药企几乎不用。有专家抱怨中国药典中很多参数绑定进口设备,就差明说必须使用了,导致国产科学仪器设备迟迟打不开局面。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涉及大量的基础研究,也与诸多关键高端制造技术相关,是一个涉及众多交叉学科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共同努力攻关。国产科学仪器上市公司没有一个有王者之相,背负不起如此宏大的历史任务。聚光科技上半年研发费用占收入22.7%,已使出吃奶的力气,但仅有3亿元。2020年我国仪器仪表企业达到4906家,平均每家主营业务收入约为1.5亿元,集中度低,抗风险能力差。民营只愿意做资金回笼快的低端、小型产品。国资背景的生物医药企业又基本没有涉足到仪器设备和关键试剂耗材领域。国内部分企业在为海外科学仪器大厂提供配件服务,但分布广,未能形成产业链聚集。去年,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提出,集中力量办大事,以举国体制推进大型科学仪器的研发。国内主流科学仪器企业在样品前处理、光谱、色谱、质谱仪细分领域均有布局,优势在于性价比、定制化服务,普遍进入放量关键时期,并实现局部突破。聚光科技ICP-MS/MS在半导体上游实现销售、在芯片制造企业开展验证,数百台特气报警仪在芯片和面板制造企业实现国产替代。红杉领投子公司谱聚医疗,临床质谱国产替代加速,液相色谱质谱串联系统此前无国产能力,进口价格高达每台250万元至400万元。谱聚医疗液质获批,填补国内液质全国产化空白。莱伯泰科LabMS 3000质谱仪首次实现国产 ICP-MS 在半导体行业芯片生产线上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继续研发更高精度的ICP-MS-MS,以实现半导体、有色金属行业三重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完全国产替代为目标。以禾信仪器 SPAMS系列产品为代表的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多项指标与国外公司齐平,且其分辨率高达1000+FWHM,并创新出双极Z型结构。皖仪科技在研的在线离子色谱仪结合先进的高效溶蚀器和高稳定性离子色谱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在研的智能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攻克超高压直线电机泵技术,产品的预期最高工作压力及流量精密度甚至超过市面上国外品牌的技术指标。在电子测量仪器行业中,以鼎阳科技、普源精电及固纬电子为代表的国内极少数企业,在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相关中端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寸进之功,毫米之变。国产科学仪器厂商,长期仍有一定成长空间,设备贴息贷款可推动科学仪器采购订单放量,明年上半年业绩会有改善,但做大做强的逻辑还需等待构建。
  • 泰坦科技参股复享光学共同推动国产仪器进口替代
    近日,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坦科技)参股了上海复享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享光学),该项目由中芯聚源牵头,中科创星、长江创新、海通新能源以及浦东科创等公司共同投资,旨在携手支持优秀企业,推动国产仪器进口替代。  复享光学创立于2011年,是中国先进的光谱设备制造商,在科研创新和半导体领域为客户提供光谱检测产品与解决方案。  在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复享光学始终围绕微纳光电子学的新原理、新现象、新器件,研究与开发各类光谱检测产品,通过自主创新,突破了传统技术壁垒,形成了“深度光谱”核心技术,不仅研发制造出高品质的科研用光谱仪器,得到国内市场普遍认可,而且创新性地打造智能化的全光谱技术平台,为半导体产业提供高端光谱模组和智能化全光谱方案,是一家光检测领域的硬科技公司。  未来,伴随半导体领域的国产替代和光电子领域的新需求,复享光学凭借丰富的技术储备,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长期以来,国外知名仪器厂商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尤其在中高端仪器领域,国内九成以上的仪器来自于进口品牌。泰坦科技作为深耕国内科学服务市场近十四年的企业,深知国内仪器制造企业突围的不易。当前,经历 了疫情和“贸易摩擦”之后的国内仪器市场,将迎来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如果本土仪器制造企业能够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一方面通过科研市场迭代产品和技术,奠定品牌基础,另一方面加快与产业的结合迅速壮大,逐步实现对进口仪器的替代,这对科研仪器领域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于泰坦科技  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133)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为科研工作者和质量控制人员提供一站式实验室产品与配套服务,致力于成为中国科学服务领域的变革者,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科研物资安全,助力企业创新升级。泰坦科技目前已成为国内本土科学服务业的龙头企业, 2020年10月登陆科创板,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3.84亿人民币。公司以“分享创新,探索未来”为使命,公司的愿景是成为中国科学服务首席提供商。  关于复享光学  上海复享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下设3家子公司,在海外设有英国分部,与南京大学共同投资组建南京光声超构材料研究院,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20年获批上海微纳制程智能检测工程中心,该中心是首个专门面向半导体领域开展微纳制程光检测技术研究的研发基地。复享光学于2016年登陆新三板,股票交易代码:838781,2020年12月中止挂牌。  复享光学是由技术与市场双引擎驱动的高科技企业,崇尚赋能与承诺的开放文化,以“让光谱简单”为使命,研究深度光谱技术,开发极致简单的产品,通过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 铀的替代方案!生物电镜染色新方法
    醋酸铀酰(UA)通常用作生物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的染色溶液。醋酸铀酰作为一种放射性核材料,受严格的国际法规约束。日本科研人员为了开发一种替代的、易于使用的超薄切片染色方法,研究了各种商用光学显微镜染料。研究人员发现,Mayer' s苏木精(MH)-Reynold’s柠檬酸铅溶液的染色结果与醋酸铀酰-Reynold’s柠檬酸铅溶液的染色结果相当,因此,该方法被认为是可靠且有希望的替代醋酸铀酰染色的新方法。1958年,Watson报道了用醋酸铀酰对生物标本进行电镜染色的方法。此后,醋酸铀酰和铅溶液的双重染色法因其简单和最佳的染色结果,已在世界各地的电子显微镜设备中使用。此外,电子显微镜(EM)中的阵列层析成像(如有连续截面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连续块面成像SEM)和聚焦离子束SEM)最近在很多生物科学学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阵列层析成像比串行块面部成像SEM和聚焦离子束SEM更具灵活性,因为它保留了所有部分。最近的技术进步使我们能够制备300–5000个连续超薄切片标本,用醋酸铀酰染色,并通过TEM获取图像,从而产生万亿字节的数据。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醋酸铀酰。然而,由于严格的国际法规,获得铀酰化合物最近变得很困难。此外,由于它们被用作武器的核材料,预计在世界范围内对其使用以及可用性、储存和处置的限制也将更加严格。虽然已经提出了几种醋酸铀酰替代品用于染色,但没有一种能够有效地替代醋酸铀酰。因此,醋酸铀酰仍是生物研究领域电镜研究的最佳染色液。日本科研人员建立了一种新的染色方法,使用易于处理的预染色剂,作为醋酸铀酰和其他重金属双重染色的替代方法。科研人员检查了光镜方法中常规使用的各种基本染色溶液,以确定替代试剂,该试剂可以染色嵌入环氧树脂中的常规制备的薄片和半薄片。(a–h)小鼠肝脏的EM图像用各种染料染色,然后用RPb染色。用醋酸铀酰、MH、Gill No.3和Kernechtrot以及RPb染色的小鼠肝细胞的定量分析用MH和RPb染色的各种细胞和组织的EM图像铀酰铅染色流程可追溯到1958年。目前(2022年),透射电子显微镜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对比度极大提高的仪器。现代电子光学、可变加速电压、可变孔径、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图像传感器(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相机图像记录以及高性能图像处理软件无疑将改善图像质量,即使是低对比度试样。然而,醋酸铀和铅的双重染色可能仍将在世界各地的许多电子显微镜设备中广泛使用。MH具有以下优势:稳定供应商业和经济可用的染料溶液,无需担心液体废物(因为它广泛用于对临床样本的石蜡切片进行染色以进行诊断)。染色时间为5-20分钟,与醋酸铀酰相同。然而,MH的一个缺点是,它染色为深蓝紫色,这使得在浸泡过程中很难看到网格。这可以通过污染MH溶液液滴上的网格来克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国际基本安全标准”(BSS)规定了具体的豁免水平,国际上正在通过立法制定放射性材料的新法规。如上所述,与使用醋酸铀酰(放射性物质)的染色方法相比,MH RPb染色方法在试剂购买、搬运、储存和废液处理方面是一种简单而有用的方法。参考资料: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2-11523-y
  • 美国环保局确定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的替代品
    2013年9月24日,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根据环境设计(DfE)项目颁布了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替代物的报告草案。该机构称,六溴环十二烷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等特性。  DfE替代物评估报告确定了两种可行的用于聚苯乙烯建筑保温的HBCD替代物,以及一个目前预计不可行的替代物质列表。EPA在报道中称,其中一种物质,丁二烯-苯乙烯溴化共聚物(butadiene styrene brominated copolymer)预计比六溴环十二烷安全,目前在美国已经处于商业化生产中。  尽管EPA继续支持急需改革有毒物质控制法案(TSCA),该机构目前正采取措施解决公众关注的某些阻燃化学品的问题,包括向企业公开公司各种信息以帮助他们做出决定选择更安全的化学品。  今年三月,该机构根据TSCA工作计划决定对20种阻燃剂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六溴环十二烷在内的其中四种,都是“全面风险评估”的对象。EPA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展评估,并预计于2014年将风险评估草案向公众公布,并接受同行评议。
  • 高端国产替代正当时 四方光电打响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突围战”
    环境污染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缓解机动车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争相发展新能源汽车。虽然新能源汽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阶段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应用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怎样有效地控制汽车污染,仍然是全球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给环境保驾护航,全球范围内各项环保法规和标准相继出台。对我国而言,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也针对发动机排放检测制定了标准,确定了排放限值和检测方法,同时也对相关的仪器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鉴于此,各大仪器厂商在设备开发方面也躬身入局,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特别是针对中国科学仪器的市场现状,一批国产仪器厂商在不断突破,致力于提升仪器和核心关键部件水平,实现高端国产替代。本文将分析我国发动机排放检测相关法规及仪器设备、市场现状,并以四方光电为例分享国产仪器公司在仪器深耕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成果。环保政策严控,发动机排放检测越发严格环保法规和标准是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的主要手段。目前,世界各国制定的汽车排放标准主要分为欧洲排放法规、美国排放法规和日本排放法规三大体系。欧洲标准是由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的汽车废气排放法规和欧盟(EU)的汽车废气排放指令共同加以实现的;美国的汽车排放法规可分为联邦排放法规即环境保护局(EPA)排放法规和加利福尼亚大气资源局(CARB)排放法规,并且其他各州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使用加州法规或者使用联邦法规;日本法规开始实施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2005年,日本开始实施新的车辆排放标准,排放限值相较之前严格很多。我国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的环保法规和标准,排放法规日趋严格。2019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GB 18285-2018《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和GB 3847-2018《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2019年7月1日起实施GB 17691-2018《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2020年7月1日起实施GB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并将于2022年底全面实施HJ 1014-2020《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以防治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排气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这些法规和标准的实施,对中国排放检测领域的相关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进口仪器设备垄断市场,中小型发动机企业不堪重负汽车新产品的开发和新的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都离不开汽车排放检测系统。正确检测汽车有害排放物的含量是研究汽车有害排放物的形成及其控制技术和装置的重要前提。随着各国汽车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相关排放检测技术也不断地完善。在汽车排放检测控制领域中,根据应用可以分为三类:(A)发动机、汽车排放研究和型式认证用排放检测设备,简称定容采样系统(CVS)或直采排放分析系统以及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PEMS);(B)发动机燃烧和污染物检测控制用传感器,主要是高温型的O2、NOx以及 SOOT 传感器;(C)检测和维修后市场I/M站用排放检测设备。除C类排放检测设备近年来通过采用进口和国产化的尾气平台结合测功机等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以外,A类排放检测设备以及B类大批量、高价格的排放检测控制传感器(O2传感器年需求近亿只、NOx以及SOOT传感器价格每只接近1000元),几乎都依靠进口。用于排放研究和认证的高端汽车排放检测设备不同于一般的分析仪器,它包括了红外气体检测、化学发光或者紫外气体检测、加热型FID甚至在线色谱气体检测、重量法或者光学法颗粒物数量PN和质量PM 检测、CVS排气流量检测或者高湿瞬态尾气流量检测等核心模块。目前,国内分析仪器行业很少有企业同时具备气体分析领域的多种传感器技术平台以及发动机排放检测的专业知识,因此实现这种既需要高技术,又需要高度集成的高端汽车排放检测设备具有较高的难度。发动机燃烧和污染物检测控制用O2及NOx传感器是汽油车及柴油车的燃烧控制以及尾气后处理系统的重要部件,高温陶瓷芯片原材料的极限温差考验、HTCC芯片的制作以及封装工艺,传感器的软件测控等对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要求非常高。目前国内市场多由国外厂商垄断,国内企业用户采购成本高昂。各个击破,推动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全产业国产化进程针对现状,各大国产仪器公司也在全力以赴,用实际行动推动发动机排放测试设备全产业国产化进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科创版上市公司四方光电(股票代码688665)针对国产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现状及相应的市场需求,自主完成实验室排放检测系统和道路测试用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PEMS)的研发和生产,形成了从发动机实验室排放检测系统、便携式排放检测设备、I/M站检测设备,到终端用户汽车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用O2及NOx传感器的发动机排放检测的完整解决方案。 发动机实验室排放检测系统:实现排气污染物循环试验根据国五、国六标准,新型发动机应在测功机台架上进行排气污染物的循环试验。发动机实验室排放检测系统可以按照法规和标准规定的流程,实现对发动机排气进入大气情况的近似模拟,并完成排放气体取样和检测。该检测系统需要连续测量CO、CO2、NMHC(非甲烷总烃)、NOx等气态污染物及粉尘的浓度和排气质量流量,并记录到计算机系统中,需要集成多种气体传感技术。四方光电基于核心气体传感技术平台的组合优势,自主研发发动机排放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CVS)作为传感器的高端增值应用,其稳定性好,系统误差小于2%。与发动机直采系统Gasboard-9801配套使用,可以满足轻型汽油车排放法规GB 18352-2016、重型商用车排放法规GB 17691-2018以及摩托车相关排放的要求。图:四方光电发动机排放检测系统Gasboard-9801图:四方光电发动机排放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CVS) Gasboard-9802 PEMS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测量车辆实际行驶过程中污染物排放量在国六标准以前,新型发动机或新车型在型式认证阶段,主要是基于实验室数据验证尾气排放是否达标,但发动机在实验室中的运行状态与实际道路行驶状态存在较大差异,实验室数据可能并未真实反映发动机的实际排放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重型车国六标准均增加发动机便携排放检测系统(PEMS)测试,即将发动机便携排放检测系统安装在实际道路行驶的整车上,测量得到车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国六标准要求所有需进行型式检验的发动机及汽车进行前述检测,且只有通过检测的新车才能生产、进口、销售和投入使用或注册登记。2020年12月28日发布的HJ 1014-2020《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要求,从2022年12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和销售的560KW(含560KW)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及装用的柴油机,必须符合本标准。该标准是对2014年颁布的GB 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第四阶段内容的补充。该标准的发布,为国内非道路机械主机厂设定了闹钟,国四产品的准备正式步入倒计时阶段。相较于原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增加了车载法检验的限值及检测规程,并对车载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PEMS)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针对国内急需的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PEMS)需求,四方光电快速组织研发技术团队攻关,实现了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PEMS)的国产化。Gasboard-9805系列是四方光电基于自主研发的核心气体分析技术专门开发的一款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PEMS),用于非道路、道路(轻型车及重型柴油车),产品可实现CO、CO2、NO、NO2、THC排放物浓度测量,以及颗粒物、排气流量、GPS数据、环境温湿度、大气压力的测量,并具备测试过程引导、自动计算排放总量、导出测试报告等功能。此外,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便携电池支持6小时以上续航,满足在用车车载排放检测要求。图:四方光电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PEMS)Gasboard-9805 车载O2/NOx传感器:发动机燃烧和污染物检测控制燃油发动机运行会释放NOx,这类气体形成的硝酸盐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NOx近年来已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关注对象。SCR作为NOx氮氧化物的主要控制技术,在国六柴油机上全面普及。氮氧传感器参与喷氨系统的闭环控制,是发动机排放系统的核心传感器。针对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主流净化方法是使用三元催化器,将CO、NOx、HC等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和水,其净化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混合气浓度是否保持在理论空燃比附近。由于空燃比的变化会引起排气中氧浓度相应的变化,通过在排气管中设置O2传感器,可实现O2传感器对氧浓度的检测,并向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反馈信号。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反馈信号及时调整喷油量,使得混合气的空燃比保持在理论值附近。 随着“国六”标准的颁布及逐渐实施,O2及NOx传感器前装及后装市场持续扩容,仅前装市场年需求量就达百亿元规模。但目前主要市场份额由境外厂商占据,国内需求严重依赖进口。现在为降低对境外厂商的依赖程度,国内企业必须自主研发发动机燃烧和污染物检测控制用的O2、NOx以及SOOT传感器。四方光电凭借多年在智能气体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创新、精益生产、质量管控等硬实力,基于高温共烧陶瓷(HTCC)、高温传感器封装等自有技术平台,已经实现传感器所需核心元器件芯片的自制,建成传感器所需的元器件芯片、封装及传感器生产线,并实现批量生产。四方光电通过上下游供应链整合,核心关键零部件自主生产,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的发动机配套O2、NOx及颗粒物传感器产品解决方案,实现进口替代。图:四方光电O2/NOx/SOOT传感器四方光电的创业团队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副总经理董鹏举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内燃机专业,在汽车和发动机行业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董鹏举告诉记者,作为科创版上市公司,四方光电的发展战略一直围绕服务国家重点行业以及重要需求。未来,四方光电将继续加大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和车用核心气体传感器的研发及产业化力度。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完善发动机实验室定容采样CVS和直采系统、PEMS便携检测系统、以及I/M站排放检测设备的国产化替代方案;另一方面,四方光电将为售后市场提供更高可靠性能的O2、NOx和SOOT传感器产品,打赢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突围战”。
  • ​高端国产替代正当时 四方光电打响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突围战”
    环境污染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缓解机动车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争相发展新能源汽车。虽然新能源汽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阶段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的应用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怎样有效地控制汽车污染,仍然是全球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给环境保驾护航,全球范围内各项环保法规和标准相继出台。对我国而言,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也针对发动机排放检测制定了标准,确定了排放限值和检测方法,同时也对相关的仪器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鉴于此,各大仪器厂商在设备开发方面也躬身入局,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特别是针对中国科学仪器的市场现状,一批国产仪器厂商在不断突破,致力于提升仪器和核心关键部件水平,实现高端国产替代。本文将分析我国发动机排放检测相关法规及仪器设备、市场现状,并以四方光电为例分享国产仪器公司在仪器深耕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成果。环保政策严控,发动机排放检测越发严格  环保法规和标准是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的主要手段。目前,世界各国制定的汽车排放标准主要分为欧洲排放法规、美国排放法规和日本排放法规三大体系。欧洲标准是由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的汽车废气排放法规和欧盟(EU)的汽车废气排放指令共同加以实现的 美国的汽车排放法规可分为联邦排放法规即环境保护局(EPA)排放法规和加利福尼亚大气资源局(CARB)排放法规,并且其他各州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使用加州法规或者使用联邦法规 日本法规开始实施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 2005年,日本开始实施新的车辆排放标准,排放限值相较之前严格很多。  我国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的环保法规和标准,排放法规日趋严格。2019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GB 18285-2018《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和GB 3847-2018《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 2019年7月1日起实施GB 17691-2018《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2020年7月1日起实施GB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并将于2022年底全面实施HJ 1014-2020《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以防治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排气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这些法规和标准的实施,对中国排放检测领域的相关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进口仪器设备垄断市场,中小型发动机企业不堪重负  汽车新产品的开发和新的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都离不开汽车排放检测系统。正确检测汽车有害排放物的含量是研究汽车有害排放物的形成及其控制技术和装置的重要前提。随着各国汽车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相关排放检测技术也不断地完善。  在汽车排放检测控制领域中,根据应用可以分为三类:(A)发动机、汽车排放研究和型式认证用排放检测设备,简称定容采样系统(CVS)或直采排放分析系统以及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PEMS) (B)发动机燃烧和污染物检测控制用传感器,主要是高温型的O2、NOx以及 SOOT 传感器 (C)检测和维修后市场I/M站用排放检测设备。除C类排放检测设备近年来通过采用进口和国产化的尾气平台结合测功机等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以外,A类排放检测设备以及B类大批量、高价格的排放检测控制传感器(O2传感器年需求近亿只、NOx以及SOOT传感器价格每只接近1000元),几乎都依靠进口。  用于排放研究和认证的高端汽车排放检测设备不同于一般的分析仪器,它包括了红外气体检测、化学发光或者紫外气体检测、加热型FID甚至在线色谱气体检测、重量法或者光学法颗粒物数量PN和质量PM 检测、CVS排气流量检测或者高湿瞬态尾气流量检测等核心模块。目前,国内分析仪器行业很少有企业同时具备气体分析领域的多种传感器技术平台以及发动机排放检测的专业知识,因此实现这种既需要高技术,又需要高度集成的高端汽车排放检测设备具有较高的难度。  发动机燃烧和污染物检测控制用O2及NOx传感器是汽油车及柴油车的燃烧控制以及尾气后处理系统的重要部件,高温陶瓷芯片原材料的极限温差考验、HTCC芯片的制作以及封装工艺,传感器的软件测控等对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要求非常高。目前国内市场多由国外厂商垄断,国内企业用户采购成本高昂。  各个击破,推动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全产业国产化进程  针对现状,各大国产仪器公司也在全力以赴,用实际行动推动发动机排放测试设备全产业国产化进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科创版上市公司四方光电(股票代码688665)针对国产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现状及相应的市场需求,自主完成实验室排放检测系统和道路测试用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PEMS)的研发和生产,形成了从发动机实验室排放检测系统、便携式排放检测设备、I/M站检测设备,到终端用户汽车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用O2及NOx传感器的发动机排放检测的完整解决方案。发动机实验室排放检测系统:实现排气污染物循环试验  根据国五、国六标准,新型发动机应在测功机台架上进行排气污染物的循环试验。发动机实验室排放检测系统可以按照法规和标准规定的流程,实现对发动机排气进入大气情况的近似模拟,并完成排放气体取样和检测。该检测系统需要连续测量CO、CO2、NMHC(非甲烷总烃)、NOx等气态污染物及粉尘的浓度和排气质量流量,并记录到计算机系统中,需要集成多种气体传感技术。  四方光电基于核心气体传感技术平台的组合优势,自主研发发动机排放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CVS)作为传感器的高端增值应用,其稳定性好,系统误差小于2%。与发动机直采系统Gasboard-9801配套使用,可以满足轻型汽油车排放法规GB 18352-2016、重型商用车排放法规GB 17691-2018以及摩托车相关排放的要求。  图:四方光电发动机排放检测系统Gasboard-9801图:四方光电发动机排放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CVS) Gasboard-9802PEMS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测量车辆实际行驶过程中污染物排放量  在国六标准以前,新型发动机或新车型在型式认证阶段,主要是基于实验室数据验证尾气排放是否达标,但发动机在实验室中的运行状态与实际道路行驶状态存在较大差异,实验室数据可能并未真实反映发动机的实际排放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重型车国六标准均增加发动机便携排放检测系统(PEMS)测试,即将发动机便携排放检测系统安装在实际道路行驶的整车上,测量得到车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国六标准要求所有需进行型式检验的发动机及汽车进行前述检测,且只有通过检测的新车才能生产、进口、销售和投入使用或注册登记。  2020年12月28日发布的HJ 1014-2020《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要求,从2022年12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和销售的560KW(含560KW)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及装用的柴油机,必须符合本标准。该标准是对2014年颁布的GB 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第四阶段内容的补充。该标准的发布,为国内非道路机械主机厂设定了闹钟,国四产品的准备正式步入倒计时阶段。相较于原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增加了车载法检验的限值及检测规程,并对车载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PEMS)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  针对国内急需的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PEMS)需求,四方光电快速组织研发技术团队攻关,实现了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PEMS)的国产化。Gasboard-9805系列是四方光电基于自主研发的核心气体分析技术专门开发的一款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PEMS),用于非道路、道路(轻型车及重型柴油车),产品可实现CO、CO2、NO、NO2、THC排放物浓度测量,以及颗粒物、排气流量、GPS数据、环境温湿度、大气压力的测量,并具备测试过程引导、自动计算排放总量、导出测试报告等功能。此外,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便携电池支持6小时以上续航,满足在用车车载排放检测要求。    图:四方光电便携式排放检测系统(PEMS)Gasboard-9805车载O2/NOx传感器:发动机燃烧和污染物检测控制  燃油发动机运行会释放NOx,这类气体形成的硝酸盐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NOx近年来已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关注对象。SCR作为NOx氮氧化物的主要控制技术,在国六柴油机上全面普及。氮氧传感器参与喷氨系统的闭环控制,是发动机排放系统的核心传感器。  针对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主流净化方法是使用三元催化器,将CO、NOx、HC等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和水,其净化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混合气浓度是否保持在理论空燃比附近。由于空燃比的变化会引起排气中氧浓度相应的变化,通过在排气管中设置O2传感器,可实现O2传感器对氧浓度的检测,并向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反馈信号。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反馈信号及时调整喷油量,使得混合气的空燃比保持在理论值附近。  随着“国六”标准的颁布及逐渐实施,O2及NOx传感器前装及后装市场持续扩容,仅前装市场年需求量就达百亿元规模。但目前主要市场份额由境外厂商占据,国内需求严重依赖进口。现在为降低对境外厂商的依赖程度,国内企业必须自主研发发动机燃烧和污染物检测控制用的O2、NOx以及SOOT传感器。  四方光电凭借多年在智能气体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创新、精益生产、质量管控等硬实力,基于高温共烧陶瓷(HTCC)、高温传感器封装等自有技术平台,已经实现传感器所需核心元器件芯片的自制,建成传感器所需的元器件芯片、封装及传感器生产线,并实现批量生产。四方光电通过上下游供应链整合,核心关键零部件自主生产,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的发动机配套O2、NOx及颗粒物传感器产品解决方案,实现进口替代。  图:四方光电O2/NOx/SOOT传感器  四方光电的创业团队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副总经理董鹏举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内燃机专业,在汽车和发动机行业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董鹏举告诉记者,作为科创版上市公司,四方光电的发展战略一直围绕服务国家重点行业以及重要需求。未来,四方光电将继续加大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和车用核心气体传感器的研发及产业化力度。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完善发动机实验室定容采样CVS和直采系统、PEMS便携检测系统、以及I/M站排放检测设备的国产化替代方案 另一方面,四方光电将为售后市场提供更高可靠性能的O2、NOx和SOOT传感器产品,打赢发动机排放检测设备“突围战”。文章来源:仪器信息网
  • 美国环保局找到较安全的阻燃剂替代品
    美国环境保护局于9月24日发表一份报告草案,就聚苯乙烯建筑保温物料内所含的六溴环十二烷 (HBCD),探讨各种可行的替代品。六溴环十二烷是一种具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及毒性的阻燃剂。美国环保局称,报告列举了两种可作为替代品的化学物,并有一个清单列出现时未可作为替代品的化学物。其中一种可行的替代品是丁二烯-苯乙烯溴化共聚物,现时已在美国进行商业生产,据称较六溴环十二烷为安全。  2013年3月,美国环保局根据《有毒物质管制法》工作计划,列出20种阻燃剂作风险评估,并为当中4种化学物 (包括六溴环十二烷在内)制订全面的风险评估。该局会利用全面风险评估所得的资料,加深了解拥有相同结构及特性的化学物。若从中发现潜在风险,该局会评估及实施适当措施减低风险。环保局将于今年底开始订立风险评估规定,料于2014年就评估草案谘询公众及业界。  为了进一步协助企业选择较为安全的化学物,美国环保局最近亦推出网络工具ChemView,为公众及决策者提供各种各样的化学物数据(如HBCD的替代品评估结果),协助企业研发较为安全的化学物,以供本身产品使用。  另外,环保局刊登一项最终规则,限制进口可用于地毯内的有害全氟化学物。这项规则规定,生产、进口或处理长链全氟羖酸(LCPFAC)化学物以用于地毯或生产地毯的人士,必须于90日前通知环保局,让局方作出审核,如有需要可以限制上述活动。环保局发现,这些化学物一向以来存在于环境中,并在人类及动物体内积累。  环保局指出,订立最终规则是保护公众免受全氟化学物伤害的其中一项行动。2006年,美国8家大型的LCPFCA生产公司承诺,于2015年前减少全球的LCPFCA排放以及产品内的LCPFCA含量。业界将逐步减少在地毯及善后处理产品使用LCPFAC。环保局亦发出其他《重要新用途规则》,规定业界在重新引入其他全氟化学物前须经局方预先审核。
  • FT4:替代传统粉末流动测试仪
    仪器信息网讯 日前,英国FREEMAN TECHNOLOGY公司主打产品FT4多功能粉末流动性测试仪由大昌华嘉商业(中国)有限公司独家代理,在中国颗粒学会第八届年会上,FT4首次出现在国内的学术会议现场。仪器信息网记者针对该产品采访了FREEMAN TECHNOLOGY公司材料学家傅晓伟以及大昌华嘉产品经理严秀英。英国FREEMAN TECHNOLOGY公司材料学家傅晓伟  傅晓伟介绍,最新型的FT4多功能粉末流动性测试仪,2004年研制成功后,主要在欧美、日本以及澳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使用,但在中国尚属于刚进入阶段。傅晓伟表示,目前国内在粉末流动测试方面,使用的多是50年前或更早的传统的测试技术和仪器,这些仪器只能测试其实与粉末加工过程并无关联的的单一粉末性质,而FT4则通过与主机配合的各种附件,可以对各种加工条件下的粉末性质进行系统表征。它可以替代目前国内市场上几乎所有的粉末流动测试仪。中国颗粒学会第八届年会上,大昌华嘉展出FT4多功能粉末流动性测试仪样机  在中国颗粒学会第八届年会上,傅晓伟曾就此发布报告。在报告中,通俗的案例分析让与会者明白,即使粉末颗粒大小和形状等微观性质没有任何改变,粉末的宏观性质会因应力状态或者含气量等因素变化发生巨大的改变。他认为,粉末流动性质不能用简单的一个参数来描述,而要考虑粉末所处的应力环境等多个因素。在多数情况下,决定粉末加工表现或者产品质量的往往是3个以上相关的粉末流动性质的综合影响。  据仪器信息网了解,FT4可应用于制药、食品、化工、粉末涂料、墨粉和粉末冶金冶金等多个行业。傅晓伟以医药片剂生产为例介绍:&ldquo 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起装料条件下相关的药品粉末的流动性质,比如粘结性和透气性等流动性参数,和充填重量的准确定量关系,即什么性质的粉末会有什么样的充填表现,就能很好地优化配方设计或者实现质量控制,保证药片剂量精准。&rdquo   傅晓伟表示,国内客户相对而言比较重视仪器测试方法是否符合现有某种国标。但是值得指出的是,用户首先需要了解这个国标的时效性。如果仍然是遵守陈旧的国标,那么即便符合这种国标的最新型的仪器也是&ldquo 过时&rdquo 的。在这方面,国外客户更注重仪器的先进性和功能性,特备是实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型仪器和专利测试技术进入国标需要时间。目前,FT4中已有部分测试方法符合较新的ASTM标准,其他的则在建立新的ASTM标准过程中。傅晓伟认为,FT4进入中国时间尚短,完全进入中国国标需要用户基础和时间。在他看来,大学科研院所,大型跨国企业在国内的分支机构以及上下游企业更快更易接受先进的仪器理念,将会带动FT4在国内的快速推广。今年3月进入中国以来,FT4已经陆续有华东理工大学、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等机构用户,这就是明显的例子。  在国内之所以选择与大昌华嘉合作,傅晓伟认为,大昌华嘉在颗粒领域的专业程度吸引了FREEMAN TECHNOLOGY。大昌华嘉产品经理严秀英介绍,大昌华嘉对FT4在国内的推广也作了诸多准备.今年以来,为引进FREEMAN TECHNOLOGY进入中国,大昌华嘉运用了网络媒介推广、应用文章撰写、展会产品展示以及专业学术会议报告等不同层面的宣传途径。大昌华嘉非常重视FT4多功能粉末流动性测试仪在过国内的发展,亦将其视为科学仪器未来的发展重点。
  • 中药濒危药材都能人工替代吗
    p  日前,“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合成濒危动物药材替代品,它开创了濒危药材人工替代的先河,也带动了人工虎骨粉、体外培育牛黄等一系列濒危药材替代品的研发、推广。业内人士认为,人工麝香研制及产业化的成功是未来中药研发、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pp  strong保护中药濒危品种刻不容缓/strong/pp  “传统中医药是国粹,也是优势产业”,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丰富的药用资源基础上,如果没有了这些资源,中医药就成了无米之炊,中药发展无从谈起。由于生态系统改变,中国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物种和渐危物种。/pp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高等植物中濒危物种高达4000—5000种,占总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为其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有不少为药用物种。因此,保护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医药本身发展的需要。中医药发展必须改变靠直接利用资源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应采取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中药资源。/pp  麝香是中药细料中不可或缺的品种,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应用历史。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急救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2003年,我国将麝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严禁猎杀。麝香取于成年雄麝,麝香药源紧缺,伪劣掺假品充斥市场,严重影响了中成药质量和用药安全。/pp  研发人工麝香刻不容缓。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开始麝香代用品的探索。1975年,原国家卫生部药政局主持该项目研发,前后历时将近20年。上海医药旗下上药药材副总经理李琦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人工麝香”项目中,上药承担了原料海可素Ⅰ、Ⅱ的研制任务。科研人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经无数次试验,终于走通了工艺路线,拿出了一期和二期临床所需的全部样品。临床实验证明,人工麝香与天然麝香的作用基本一致。/pp  经过北京、山东和上海三地研究单位共同努力,1994年原卫生部批准人工麝香为中药一类新药,并定为国家保密品种,“绝密”级管理。2006 年,科技部、国家保密局又将该品种定为机密级国家保密技术。为了解决原工艺的一些问题,提升质量、优化工艺,降低环保处置压力,“人工麝香关键组分合成及产业化研究”项目2014年在上市科委立项。/pp  strong中药濒危药材都能人工替代吗?/strong/pp  人工麝香成为中药新药和珍稀动物药材替代品开发的成功样板。那么,其它取自濒危动物的药材比如虎骨、熊胆等是否能走人工麝香的研发道路?/pp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华山医院王文健王文健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能否研发替代产品,一是看该产品的重要性、稀缺性,二是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我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专家也曾表示,以野生动植物为来源的中药应使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可控、剂型合理、应用广泛。麝香不可或缺,我国的很多中药比如六神丸、安宫牛黄丸、麝香保心丸等都有麝香成分。/pp  研发人工替代中药品种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李琦强调,人工麝香的研发非常困难,时间长,投入大,项目由政府牵头,是多家药企合作的结果。/pp  人工麝香的研发自1975年起,前后历时将近20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德泉领衔,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药公司、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和北京联馨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合作完成。/pp  人工替代濒危中药材研究需要巨大投入和很长的研究周期,人工麝香研究开创了先河,其后,我国人工体外培育牛黄等项目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中药,我们将坚持遵循机理研究、临床研究相结合、工艺质量研究为基础的研究路径,加快培育中药大品种,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深入推动中药业务的现代化发展、跨越式发展。”李琦表示。/pp  strong人工麝香研发成中药现代化典范/strong/pp  王文建称,目前中药现代化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青蒿素的研究路径,即提取中药的化学组份,建立药理动物模型证实其药理作用,将研究成果产业化 另一条道路即是中药天然产物的替代之路,这也是中药二次开发工作的一部分。人工麝香的研究即是第二种路径。/pp  李琦也认为,人工麝香项目系统研究了天然麝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创制了天然麝香里有效成分的替代品,并将之规模化生产,是中药现代化的成功范本。/pp  人工麝香问世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总计有760家企业生产销售含麝香的中成药433种,其中431种完全用人工麝香替代了天然麝香,人工麝香的替代率达到99%以上。/pp  按含麝香中药品种估算,每年带动相关制药企业产生超过300亿元工业附加值,同时为解决人员就业,增加政府利税做出了重大贡献。人工麝香满足了公众对含麝香中成药、民族药等医疗用药的需求,保证了中华医药品种的传承,同时保护了野生麝资源,这对促进生态平衡,加强濒危稀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高在国际上动物保护方面的话语权及国际形象。/pp  “中药现代化研究应以科学的数据和疗效为基础,以提升中药质量与疗效为目标,要不断提高药品质量与标准,有质量才有市场。”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阐明机理,把说不清楚的说清楚,中药产业应抓住机遇,瞄准国际市场,要引进国际资本,培养人才,解决中药产业的瓶颈,通过中药二次开发,带动中药产业转型升级。/ppbr//p
  • 吴玲:第三代半导体检测设备基本全部依赖进口,短期内无法国产化替代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第三代半导体具备高效、高频、耐高压、耐高温等特性,是推动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高速列车、智能电网等产业创新发展和基础能力提升的新引擎,是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支撑。虽然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但多因素促进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逆势上涨。近日,在由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关村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主办的“2021第三代半导体创新发展峰会”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吴玲做了题为“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思考”的主题报告,深入分享了当前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现状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我国初步建立了从上游材料(氮化镓、碳化硅等)、中游器件(光电、射频、功率器件等)到下游应用(照明与显示、5G通信、新能源汽车、高速列车、新型电力系统等)的全创新链和产业链,产业从无到有,国产化能力不断提升。半导体照明自主可控,光电子与微电子深度融合,跨界创新应用有望引领发展。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照明制造、出口、应用国,2021年产值7773亿元,芯片国产化率超过80%;产业发展从光效驱动转向品质驱动、成本驱动,从蓝光(白光)转向深紫外等更短波长,和绿光、黄光,甚至红光等长波长;从标准结构转向小间距Mini/Micro-LED,开启高度集成半导体信息显示技术新变革。微波射频领域开始国产替代,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G通信移动基站用GaN射频器件实现6GHz以下产品小批量供应,2020年国内宏站用氮化镓射频器件国产化率超过20%;预计2023年进入毫米波频段商用,集成功放、低噪放、开关功能,这方面国内目前还不具备产业化能力;6G已启动预研,太赫兹频段进入技术论证和研究阶段,预计2030年实现商用。电力电子应用虽然需求迫切,但是产业化与国际差距较大。在“双碳”战略带动下,以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5G通信和数据中心等为主的应用对碳化硅、氮化镓电力电子器件的需求非常明确,新能源汽车和PD快充未来五年应用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0%。 虽然我们进步很快,但距离产品好用、产业化形成规模,技术水平仍落后国外约5年左右。SiC单晶衬底虽已实现4英寸产业化、6英寸小批量供货,部分打破国际垄断,但目前国产化率不到5%,车规级、电网级功率电子材料和器件基本全部依赖进口。机遇当前,国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迎来战略机遇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新型电力系统、高铁、新能源汽车,5G/6G通信、半导体照明及超越照明、工业电机及消费电子市场等市场启动,应用需求驱动技术创新。二是在产业界、学术界多年努力下,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国际半导体产业和装备巨头还未形成专利、标准和规模的垄断,我国有机会实现超越。三是与集成电路相比,第三代半导体投资门槛不高,对工艺尺寸线宽、设计复杂度、装备精密制造要求相对较低。四是近年来我国的精密加工制造技术和配套能力迅速提升,并且具有一定的基础,具备开发并逐步主导该产业的能力和条件。挑战半导体新材料正在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新格局,在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上都面临挑战。产业链方面,缺乏产业级的先进材料研发,碳化硅籽晶和单晶生长工艺控制技术与国际有5年左右差距;介质材料、高温高能量等工艺不成熟,芯片制造能力弱、产能不足,良率低、成本高、可靠性差;设计与系统应用的匹配性不够,上下游联动迭代不够,在系统中成本占比低,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高,器件进入应用供应链难度大、周期长,产业化能力提升缓慢;国产装备以仿制为主,大部分处于原型样机阶段,技术引领性不足,处于跟跑状态。检测设备基本全部依赖进口,短期内无法国产化替代。创新链方面,基础研究的应用需求导向不足,缺乏长期可持续、大投入的中早期基金支持;共性关键技术方面,缺乏开放的、体制机制创新的公共研发平台,缺乏材料和装备的中试平台,缺乏有能力满足企业需求的服务平台;产业化技术方面,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薄弱,重“科”轻“技”,研产脱节,产业升级转型专业技术门槛高。生态链方面,产业创新体系和生态不完善。研发分散、投入不够,缺乏稳定持续支持;原始创新和应用创新能力较弱;研发周期长,技术更新快,各层次人才规模不够,高端和战略性人才急缺;面临国际技术禁运和封锁;企业小而散,无序竞争,产业同质化严重、集中度低;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脱节,缺乏优惠政策对民间资本的引导,存在政府、市场双失灵现象。几点思考吴玲指出,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需要思考如何统筹规划,形成发展合力,要大胆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建立开放创新、可持续发展平台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链条打通的创新共同体。未来,联盟将继续推动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迭代研发,在推动组织“百城亿芯”示范应用、支撑地方及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探索科技金融链网模式加快科技金融结合、加强精准深入的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工作,携手产业界同仁,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共同推动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 当我们谈论仪器国产替代,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谈论科学仪器国产替代,我们在谈论什么?引用近来很热门的一句话:“国产替代的本质是价值替代。”的确,国产替代不是为了替代而替代,不是单纯的性能替代,而是我们今天说的价值替代。性能替代,就是我们从无到有的性能。对于性能替代,用户需要承担替代后的风险,同时却能享受到价格的红利。而价值替代,是看国产仪器品牌能不能给市场提供更高价值含量的产品。我们曾在仪器行业的国产替代进程中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某某国产仪器公司在研发中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制出的仪器在各项参数中都可以媲美国外产品,从此打破了我国此类仪器无法自主生产的现状。然而,当我们细细盘点这款“国产替代”仪器的市场销售数据的时候发现,它却并不受买家的欢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只仅仅走通了产品性能这条路,但却讲不出能让用户“high”的故事。说白了,它不性感。小谱君常听到国产仪器公司抱怨产品降价依然不好卖,为什么?就是因为缺少能让用户“爽”的点。买进口仪器还能让用户得到什么?高效修复用户的仪器能避免试验进度受影响;拿到大企业的质检订单;更容易在知名期刊中发表文章、更容易拿到经费丰厚的项目;易用的软件、智能的操作能降低实验室人力成本;……这些都是产品带给用户的价值,是让用户“爽”的地方(即使要付出更多的金钱),也是前文中我们讲的要价值替代的地方。最后,分享一段来自基因江湖九哥的文字,个人认为很有启发:《当我们谈论国产替代,我们在谈论什么?》1、国产替代不应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科学的归科学,商业的归商业。2、尊重客户、使用者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选择更好产品的意愿,这和选择国产产品并不矛盾。不要上升到以“民族大义、爱国与否”进行任何明面或潜在的道德绑架。3、推己及人,这和你选择iPhone还是HUWEI并无二致。人买我推荐,真买我不买,实则是双标行为。4、不要否定国际优秀厂家的历史贡献。优秀的国产仪器品牌们走到今天,首先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学习他们,敬畏市场,而非轻视、抵制。5、开放是永远的话题。开放意味着让优秀的国际厂家走进来,也意味着国内优秀厂家走出去。当你有机会走出去时,是否也希望销售地所在国能给你和他们本国企业的同等待遇?6、改变使用者对国产产品的刻板印象,靠国家政策倾斜很难,靠一纸进口禁令也很难,得靠我们实实在在的产品、实实在在的服务说话,这需要时间。当国家、政策、专家都为你代言,而你的产品却无法支撑起应有的期待,是否反而会加剧“国产不好”的刻板印象?7、“解决卡脖子问题”,是国家与人民的期望,也是众多创业者们的初心,特别是在当下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值得敬佩、支持。但“解决卡脖子问题”不应成为一句企业和创业者们的口头禅与常用语,说得太多,透支了其间的艰辛、力量与大义。8、更要警惕以“解决了卡脖子问题”的任何夸大宣传以谋求私利、混淆视听行为。在媒体端,我们在很多领域看到了太多“突破性进展”、“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报道,但真相是口头上我们解决了这么多“卡脖子”,实际工作中我们依旧被“卡脖子”。口嗨解决不了卡脖子。这对真实干事的企业也是一种伤害。9、国内优秀厂家,必然要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去实现更远大的抱负。要有同国际一流厂家同台竞技的勇气和信心,也要有长久作战的准备。在真刀真枪、短兵相接中去证明自己。向内求,实力自予,而非他人给予。10、中国会长出自己的民族品牌,这是必然,但需要时间。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不要着急。
  • 美媒:研究发现钠钾电池有望替代锂电池
    p  美媒称,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表明以钠和钾为基础的电池有望成为锂电池之潜在替代品的新证据。/pp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6月19日报道,从单次充电就能行驶数百英里的电动车,到与汽油锯一样威力巨大的链锯,每年都有利用电池技术最新进步的新产品进入市场。/pp  但这种增长势头导致人们担心,世界上的锂供应可能最终会耗尽。锂这种金属是许多新型充电电池的核心材料。/pp  报道称,现在,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表明以钠和钾为基础的电池有望成为锂电池之潜在替代品的新证据。/pp  乔治· W· 伍德拉夫机械工程学院以及材料科学和工程学院的助理教授马修· 麦克道尔说:“钠离子和钾离子电池的最大障碍之一是,与其他电池相比,它们的衰减和老化速度往往较快,而储存的能量较少。但我们发现,情况并非始终如此。”/pp  报道称,研究团队研究了三种不同的离子——锂、钠和钾——是如何与硫化铁颗粒发生反应的。这项研究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资助,相关论文于6月19日发表在《焦耳》杂志上。/pp  在电池充电和放电时,离子会不断与构成电池电极的颗粒发生反应,并穿透这些颗粒。这一反应过程会导致电极颗粒发生大量变化,通常会将它们粉碎成细微颗粒。由于钠离子和钾离子大于锂离子,所以传统上人们认为,它们在与颗粒发生反应时会导致更严重的老化。/pp  报道称,在实验中,他们在电子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电池内发生的反应,其中硫化铁颗粒发挥电池电极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与钠离子和钾离子发生反应的硫化铁比与锂离子发生反应的硫化铁更为稳定,表明以钠或钾为基础的电池寿命可能比预期的要长得多。/pp  与不同离子发生反应的方式之间的差异显而易见。在与锂接触时,硫化铁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上去几乎要爆炸一样。与之相反,在与钠和钾接触时,硫化铁像气球一样慢慢膨胀。/pp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生马修· 伯宾格说:“我们看到了一种非常稳定、没有发生断裂的反应。这表明,这种材料和其他类似材料能被用于制造经久耐用、具有更大稳定性的新型电池。”/p
  • 百年传奇,再出发——关注胰岛素集采,聚焦国产替代
    靴子落地11月26号,第六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落下帷幕。在传统观念里,集采更多的是停留在化药层面,生物药由于其一定的技术壁垒等因素,纳入集采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胰岛素作为生物药被纳入国家集中采购,在中国医药史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胰岛素集采不仅仅为中国1.41亿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医疗费用层面实实在在的降价,也必将重塑整个胰岛素市场格局。众所周知,中国的胰岛素市场长期被国外三巨头所垄断,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等企业的胰岛素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一度超过80%。国产企业经过多年的耕耘,涌现了诸如甘李药业,通化东宝,联邦制药等一批优秀的企业,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在此次的胰岛素集采中,本土药企利用“价格+产能”的优势,进一步争夺这个300亿市场。第六批国采胰岛素拟报价结果如下(来源:风云药谈):向下滑动查看百年传奇在《世界糖尿病日,你知道吗?》中,我们跟大家简单分享了胰岛素的历史,从1921年,班廷和贝斯特经历多轮实验失败,他们终于发现胰岛提取物具有维持糖尿病狗生命的作用,他们给它取名为“岛素”(Isletin),后来改名叫做“胰岛素”(Insulin)。2021年,胰岛素已经从最初的第一代胰岛素—动物胰岛素(猪,牛胰岛素)到第二代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再到第三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历经百年,如今再出发。胰岛素分类 公开资料整理目前中国市场主要以第二代和第三代胰岛素为主。二代胰岛素性价比较高,也是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患者的优先选择。随着集采的落幕,三代胰岛素价格进一步下沉,结合三代胰岛素更高的安全性,三代胰岛素对二代也形成了一定的替代之势。工艺精进胰岛素作为生物大分子药物,技术壁垒高,仿制难度大。针对二代重组人胰岛素和三代胰岛素类似物,我们也对其工艺进行了简单梳理。目前主流胰岛素厂家都会在此工艺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最大程度释放产能。二代重组人胰岛素是将合成人胰岛素的基因片段插入质粒后转化至大肠杆菌菌株中,通过高密度发酵后产生胰岛素,然后再进行分离、纯化、干燥、包装等一系列程序。重组人胰岛素生产基本原理三代甘精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作为目前第三代胰岛素的代表性品种,整个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以下3个部分:(1)包涵体生产:将含有重组甘精胰岛素基因的菌体通过高密度发酵培养,使目的蛋白在菌体内得到高效表达后,对发酵液进行离心,收集发酵液中的菌体、并对菌体进行破碎,对破碎液中的重组甘精胰岛素包涵体进行收集。(2)胰岛素纯化:重组甘精胰岛素包涵体经过纯化工序 1至纯化工序5的多步纯化操作后,以结晶沉淀的形式进行干燥,干燥后获得重组甘精胰岛素干粉。(3)制剂生产:将重组甘精胰岛素干粉加入辅料配制成注射液,经过滤除菌转移至中转罐中,之后于灌装车间分装成3ml/支或10ml/瓶的注射液,注射液经灯检合格后送至包装车间进行包装、入库。向下滑动查看甘精胰岛素原料药生产工序,公开资料整理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生物制剂,结构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汉邦科技整理国产替代此次胰岛素集采,采用“品种+厂牌”报量,一定程度上封杀了胰岛素新进入者的空间。“基础量+增量”分量规则,稳定短期市场用药结构,但也鼓励企业进入A组获得更多增量分配。国内胰岛素产品相较进口产品有价格优势,相对容易进入A组中标企业(相对进口产品以较小降价幅度进入),另外产能充沛,受50% 最大产能限制因素小,未来能获得更多增量分配。对国产胰岛素企业来说,某种程度上是用价格换取了更大的市场份额。但国产厂商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更好的进行“降本增效”。在整个胰岛素类药物复杂的生产过程中,经过我们与胰岛素企业人员交流得知:纯化过程是生产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直接决定整批原料的质量。究其原因,胰岛素分子量比抗生素大,比抗体小,分离纯化过程既需要用到大分子类产品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如离子交换和疏水,又要用到小分子常用的反相色谱法,因此分离模式种类多,工艺复杂。即便是生产同一种胰岛素,甚至发酵方法和种子都一样,不同厂家的分离方法也不尽相同,胰岛素的分离纯化方法不是取决于目标胰岛素的种类,而是根据杂质谱的不同再去决定使用何种分离手段。这使得每一种胰岛素的纯化都是一种挑战,因为每一步都是独立的工艺,还要配合好各纯化步骤之间的衔接,过程的每一步都对最终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汉邦科技作为一家在色谱行业耕耘多年的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胰岛素下游纯化整体化解决方案。从生物大分子药物纯化常用的低压层析系统到工业防爆系统的高压纯化设备,超滤系统,除病毒过滤系统,在线稀释配液等一整套分离纯化及配套设备。自成立以来,也为多家国内外胰岛素厂商提供了整体化解决方案。以下为部分汉邦胰岛素相关设备展示:向下滑动查看工业制备高压防爆系统低压层析系统在线稀释配液系统 超滤系统“国产替代”不仅仅是国内胰岛素厂商合力追赶国外企业,也是国产设备进行升级优化,替代进口设备的大好时机。可以说胰岛素集采也给了国产设备证明自己的机会,我们也可以做的很好,而且会做的更好。Hi~新朋友,长按关注我们哟
  • 拼搏进取19载,初心始终不改。核心科技深耕,目标进口替代。 ——皖仪科技色谱发展历程
    拼搏进取19载,初心始终不改。核心科技深耕,目标进口替代。——皖仪科技色谱发展历程引言色谱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物质分离和分析,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一学科时至今日还在不断进步,国产色谱仪器领域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很多仪器公司为中国色谱事业的发展篇章写上了一笔一画。皖仪科技就是其中那最用心的一笔之一,其色谱事业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整个公司自身的成长过程。皖仪科技是一家有着科技创新基因的公司,2003年创立于有着四大科教基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称号的合肥市,公司汇集了一批来自清华、中科大等高校的高级研发人才,硬件、软件、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设计开发能力。早在成立之初,皖仪科技就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致力于打造服务大众的分析仪器产品。延续传统 继往开来皖仪科技色谱事业的发展历程要从二十世纪初的2000年左右说起。当时国内色谱仪器还处于方兴未艾的时期,部分厂家推出了国产气相色谱等仪器,但是在液相色谱仪方面,总体上跟进口仪器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皖仪科技决心首先攻克液相色谱仪的核心技术,并应用在离子色谱仪上,实现在这一领域的技术领先,并打造中国人自己的色谱品牌。经过潜心研发,皖仪科技首先攻克了高压柱塞泵技术,申请了“两级悬浮传动技术”的发明专利,解决了色谱泵输液不稳定,高压密封圈容易磨损的问题。2008年推出了第一代LC3000系列等度系统。克服了高压下的梯度混合和小比例组分精度问题,于2010年推出了第二代LC3000二元高压系统(图1);2011年推出了AS3000自动进样器,耐压42MPa,三种进样模式;2012年推出了Cactus色谱工作站2.0版,能够通过一款软件控制整套仪器,界面直观,操作方便;2013年推出了经过整体设计的第三代LC3100系统(图2),外形美观大方,流路经过了优化,操作更加方便。攻克了高精度四元梯度比例阀的算法和FPGA控制逻辑;2016年推出了高精度四元低压梯度系统。攻克了低杂散光路、流通池设计、三维数据处理及显示,推出了采用全息平场凹面光栅具有1024像素的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017年推出了网络版色谱工作站SmartLab色谱工作站;2018年推出了可变波长荧光检测器,水的拉曼峰信噪比大于1200;2019年推出了国内首台真正商业化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图3),配置有:国内首创耐压150MPa的独立柱塞驱动直线电机泵,授权发明专利一项;国内首创耐压150MPa的针在流路自动进样器,实现纳升级样品的无损进样;液芯波导流通池超高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低温蒸发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授权国际发明专利一项,获得世界制造业大会创新产品金奖。与禄亘公司合作推出了国内首台全自动在线溶出度-液相色谱联用仪,利用SmartLab的强大功能,实现从药品放置、溶出取样、数据处理到报告打印的全流程的自动化。2020年推出了带计量泵针在流路进样器的LC3300高效液相色谱仪(图4)。目前皖仪科技能够提供高效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产品,并具有全系列的检测器和配套的色谱工作站软件。如果说皖仪科技高效液相色谱的发展历程像是从曲折蜿蜒的小溪汇成了波澜壮阔的大河,生生不息,不断开拓进取。那么皖仪科技离子色谱的发展就像是凝聚了江河势能的壶口瀑布,创新引领,不断推陈出新。初露锋芒时期2008年,国内很多离子色谱厂家无法解决PEEK泵的高压密封问题,为了满足耐压,只能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离子色谱泵,由于不锈钢在离子色谱淋洗液的酸碱条件下会有金属离子溶出,会影响痕量离子的检测,因此无法实现高性能离子色谱仪。而皖仪科技经过攻关,成功解决了全PEEK泵的设计加工,耐压达到35MPa以上,并且能够在高压下长寿命的工作,成为国内最早拥有自主全PEEK泵技术的离子色谱厂家之一。并推出了第一代离子色谱仪(图5),分体式结构,包括等度泵、柱温箱、抑制器和电导检测器。快速发展时期皖仪科技是国内最早开发离子色谱专用自动进样器的厂家之一。为了实现实验室自动化、节省人力成本,皖仪科技自动进样器不断升级,先后开发AS2800自动进样器(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满环进样)、AS3100自动进样器(可以实现任意体积的样品进样)。从此正式迈入自动化的时代。在此基础上,皖仪科技于2012年推出了第二代离子色谱仪(图6):集成式的一体机离子色谱仪包括全PEEK等度泵、电动PEEK进样阀、高精度柱温箱、自动进样器,最大限度地缩短了管路,获得优异的基线稳定性及极低的检出限。抑制器和电导检测器,能够实现等度淋洗。同时,皖仪科技首次采用全触摸屏控制,用户不用打开电脑即可在触摸屏上维护仪器、观察基线、平衡系统、监视谱图,大大提高了客户使用体验。突破进取时期检测溶液电导率的电导检测器技术是离子色谱的核心技术之一,当时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主要采用二电极和四电极电导池进行检测,电极电流检测采用模拟方法,经单片机控制AD 转换器输出电导信号。这一处理方法电路复杂、耗时、精度不高、漂移大;而且只能在离子中间浓度范围内使用。此外,随着离子色谱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离子色谱灵敏度、检测范围、噪声和漂移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皖仪科技意识到传统检测方法和装置已成为离子色谱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发出了宽检测范围、高精灵敏度的基于DSP的离子色谱数字电导检测装置,从测量电路方法和装置上解决目前离子色谱存在的出峰延时、线性范围低、噪声和漂移大等问题,能够直接输出真正的电导率值,全面提升了离子色谱检测器性能。集成了这一技术的第三代离子色谱于2013年正式面市(图7)。在这套系统上,皖仪科技首次创新地提出了一键冲洗、一键维护的概念,使用户能够通过触摸屏上的一个按键就可以完成做样完成后机器的冲洗及自动维护,避免了抑制器活化、系统冲洗等繁琐的人工操作,使用户真正体验到仪器自动化的方便性,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使用寿命。这款离子色谱一经问世就成为用户喜爱的产品。战略升级时期皖仪科技并未止步不前,再次踏上征程。开启了离子色谱柱、脉冲积分安培检测器,氢氧根、甲烷磺酸和碳酸根淋洗液发生器的研发。于2015年开发出了氢氧根、甲烷磺酸和碳酸根淋洗液发生器。于2018年实现了第四代离子色谱仪(图8),从仪器到耗材以及新一代SmartLab4.0色谱工作站的离子色谱产品线全覆盖。于2019年开发成功了积分脉冲安培检测器,通过施加电位波形的改变,使电极达到清洗和活化的目的,扩大了可检测物质的范围。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于2020年成功开发出了第五代离子色谱仪(图9):是真正意义上国内研发的多功能离子色谱仪。在一台机器中有机集成了双泵:四元梯度泵+等度泵,双检测器:电导+电导,电导+安培,阀切换和柱后衍生等功能。为了发挥多功能离子色谱的优势,皖仪科技还专门配套开发了阴阳离子同时进样的自动进样器,并在SmartLab软件中专门开发了新的交互界面和灵活强大的脚本编辑器,利用这些功能可灵活地进行分析流程的编排和方法的开发。聚焦行业 创新开发有了以上配置,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真正为用户提供了“超出想象”的分析能力,之前很多难以完成的或者费时费力的多步操作可以在一台机器上自动完成。能够组合出在线前处理、在线浓缩、在线富集、柱后衍生和二维色谱等功能。在目前比较热点的半导体和新材料领域的高纯水和高纯试剂中的痕量阴阳离子的分析能够体现出他的优点。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对产品洁净程度的标准也越来越高,痕量的污染都会使产品成为废品,所以水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半导体和电子工业中,超纯水中离子污染的浓度通常在万亿分之一(ppt,ng/L)到十亿分子之一(ppb,ug/L)量级。对于超痕量阴离子的分析必须采用富集检测。离线的富集浓缩会引入严重的交叉污染,无法满足重复性的要求。皖仪科技多功能离子色谱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浓缩柱代替定量环,大体积(10 mL)进样,进行在线样品预富集,该方法检出限可达10ng/L,灵敏度和准确度很高。因为ng/L级别的未知样和标准样手工配置难度很大,极易污染。在富集检测时采用ppb级的标准样浓度来确定ppt级的未知样浓度。多功能离子色谱将标样和未知样通过一个10通阀进行切换,可以减小环境的污染以及手动稀释导致的重复性和线性变差。以此方法可实现对ppt级样品的测定。半导体晶片生产中经常需要用到浓磷酸、氢氟酸和过氧化氢等高纯试剂,这些高纯试剂基体干扰离子浓度太高,测定其中的痕量组分有较大的困难,采用稀释的方法虽然可以减少干扰,但会使待测离子浓度低于仪器检出限而无法检出。皖仪科技采用多功能离子色谱仪开发了在线基体消除的整套解决方案(图10),通过自主开发的排斥柱消除基底,并进行痕量离子的富集检测(图11)。目前六价铬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二苯碳酰二肼(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紫外柱后衍生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等,其中GB 5750.6-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检测六价铬,但该方法容易受到样品浊度、色度、干扰离子的影响,尤其是带有颜色的样品,容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重复性不佳。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了HJ779-2015《环境空气 六价铬的测定 柱后衍生离子色谱法》,该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不仅可以检测环境空气中六价铬,还可用于土壤、水质、纺织物、皮革、金属加工件、玩具、电子电器等中六价铬的测定。皖仪科技针对以上检测开发了基于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含有复杂基质的六价铬样品测试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该方法利用离子色谱柱切换技术,实现样品在线前处理,能够有效去除样品中的水溶性有机基质,省去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的同时也减少了人力消耗。另外,在前处理过程中增加了对样品中的柱后衍生,生成具有强吸收的基团,洗脱后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六价铬最小检出浓度为0.00177ng/mL,小于标准要求检出限的56倍,远远低于标准要求,灵敏度高(图12)。图12 六价铬的检测在液相色谱应用方面,皖仪科技也开发很多有特色的应用方案。最新的一个典型应用是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中针在流路进样器微量、快速的特点开发出来的自动在线柱前衍生应用。典型的检测就是手性氨基酸自动在线柱前衍生分析方法。采用邻苯二甲醛/N-异丁酰基-L-半胱氨酸(OPA/IBLC)为手性衍生化试剂,仅需要0.5微升样品,在6分钟以内完成在线柱前衍生,并采用荧光检测器检测。色谱分析时间45分钟,实现16种L型,14种D型氨基酸的分离和检测(图13)。图13 自动在线柱前衍生方法分离检测30氨基酸为了方便用户,皖仪科技也已经将以上这些典型应用进行收集整理,放在公众号上供用户查阅。民族智造 替代进口厚积而薄发,目前国内色谱技术日新月异,已经能够同国外产品同台竞技,下一步就要打造品牌,做好应用开发。我们在应用和解决方案上同国外品牌还有较大差距,其实也是体量的一个反映,应用和解决方案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我们国产色谱厂商应该抓住国内市场大的优势,同重点用户和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聚焦于某一两个重点行业,共同去开发应用和解决方案。至于品牌,则是建立在用户日积月累的信任上的,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市场推广和宣传、积极打造国产色谱品牌;另一方面应该拿出自己的“撒手锏”级别的应用,真正解决客户痛点,建立国产色谱的口碑。随着国产替代的大势所趋,中国在半导体、新能源上的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目前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时不我待,在最近五到十年,国产色谱必将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打铁还需自身硬,皖仪科技将继续深耕技术,做好服务,努力打造中国色谱标杆品牌,为这一历史进程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长江存储”谈2000+半导体工业测试及设备集采及其国产替代
    p主持:开源通信赵良毕/pp1、长江存储规划进行3期30万片/月的扩产能计划,每一期10万片。一期10万片产能预计2021年年中完成:2018年底量产32层堆叠的NAND闪存5000片;2019年实现2万片/月的产能,并开始64层堆叠设备的集采,疫情推迟至2020年5、6月份64层堆叠设备安装完成(原计划2020年3月份),预计2020年11月份开始64层堆叠产品的5万片/月的产能爬坡;2020年9月份开始下单2.5万片128层堆叠产品的设备,2020年底实现7.5万片/月的产能。/pp二期项目基地已经开始动工,计划2021年年底开始二期设备的采集和安装。项目一期共采购设备2000台,其中ETCH(刻蚀设备)和CVD沉积设备占设备总数的40%及以上。随技术突破和层数的增加,可预见设备的采集数量还会大幅增长。为了追赶三星/海力士/镁光的128层堆叠技术,长江存储跳过96层堆叠产品直接研发128层工艺。/pp2、按照芯片制作工艺:所需要用到的主要设备如下:/pp1)CMP抛光设备中国产替代产品有华海清科,较AMAT(应用材料)设备相比稳定性稍微差一些,价格便宜50%,没办法抛干净,淮海金科不能应用在复杂工序,目前主要使用应用材料设备。/pp2)清洗设备,主要来自LAM,部分采用国产设备,主要来自北方华创(002371)(5%),盛美(15%),志成科技(5%)。北方华创产品线很全,但清洗设备质量一般,性能不稳定,盛美的稳定性较好。现阶段国内清洗机设备比国外设备价格要便宜一半及以上,可以覆盖中低端设备,但高端设备仍有技术难题需要攻破。/pp清洗之后是三酸,两者合起来叫化学抛光研磨。三酸的话80%设备是应用材料,还有20%是国产器材,十万件清洗设备,三酸大概需要80-90台设备,国外的设备大概是一台500-600万美金。/pp3)光刻机,目前采集设备主要来自于ASML(90%)和佳能(5%-8%)。/pp4)刻蚀设备来看,设备主要来自于LAM(泛林)(占55%-60%)、应用材料(占10%),国产方面中微公司(688012)(目前20%,10万件/月的产能能占到30%)、北方华创(002371)、屹唐半导体(屹唐半导体和华创占5%左右)。中微的价格是国外设备的70%。刻蚀的设备用的比CVD多,10万件/月的产能大概需要接近200台。/pp5)炉管设备主要分为扩散和离子注入,离子注入设备,80%-90%都是应用材料,一台机器约为1000万美金。离子注入在业界中设备分为高频和低频,国内相关领域属于初级阶段,无法完成规模供货。北方华创有七台炉管,但没有做离子注入。扩散设备,最主要为北方华创及TEL,TEL占70-80%,剩余份额为北方华创。/pp6)退火环节看,70%以上都是应用材料,剩余的都是忆唐半导体。5万片产能约为50台规模。单台设备约为400-500万美金。/pp7)CVD沉积设备来看:主要以应用材料和泛林为主,分别占比60%,20%。泛林的工艺目前还没有国产替代品,沈阳拓金主要取代的是应用材料的工艺,应用材料的设备价格在500万美金,拓金大概是1800万人民币,价格不到一半。/pp8)PVD镀膜设备来看: 主要来自泛林(70%),应用材料(15%)和北方华创(15%)。PVD设备需求量较CVD小,大概是CVD的三分之一,50-60台左右,但单机价格相对较高。/ppstrong9)检测设备有很多种,厚度等指标检测设备被美国KLA公司垄断,线宽等检测设备以美国公司为主,测缺陷形状的机器以应用材料为主,测电性能的机器以应用材料、KLA等为主,有国产替代,集中于测量膜厚机器中,以瑞利光学、精测电子等为代表,整体仍在追赶态势中。国产替代看,5万片产能中用到国产替代设备的有500台左右,其中检测设备40-50台左右,目前膜厚检测中精测电子比瑞利光学精度更高一些,价格端看,价格同功能有关,KLA及应用材料等美方公司检测设备单台约为400万量级左右,国产设备约为其价格的30%左右,以价格抢市场,中微半导体、北方华创等都采取相应策略。/strong/pp3、不同层比较来看,128层比32层, ETCH(刻蚀设备)和CVD增加10%-15%左右,同时清洗会减少。但由于光刻机价格比较昂贵,虽然128层比32层的工艺有所增加,光刻机的数量增幅相较于ETCH和CVD会小一些。第一期10万片计划集采2000台设备,但由于层数由32层增加到了128层,设备集采数量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增加。如果第二期10片全部按照128层的工艺建造,设备采集数量预计增加500台,总共采集数量预计达到2500台。如果第二期10万片能够达到192层,设备采集预计达到3000台以上。目前,192层工艺已经研发成功,预计2021年6月份左右能够达到量产。/pp4、蚀刻技术看,ICP刻硅和金属, TCP主要刻介质,其中ICP对工艺及精度要求较高。目前ICP比TCP要多一些。国产替代情况看,ETCH中国产品牌主要以中微为主,ICP设备一台满配价格约为1000万美金,TCP设备800-900万美金,应用材料、LAM公司在ETCH领域无论ICP/TCP占比不超过20%,TEL占比更少,同国产公司占比相似。/ppbr//p
  • 基康仪器:参与了国内大多数核电站的安全监测项目 多个安全监测仪器实现国产替代
    8月3日消息,日前华夏基金对基康仪器(830879)进行了现场调研,基康仪器重点介绍了公司在能源和水利方面的业务情况。基康仪器表示,能源方面,公司为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提供智能安全监测产品及服务,广泛应用于常规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风电站、核电站及油气储运等领域。目前,公司重点关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市场和正在规划的常规水电站建设市场,已建成电站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行业市场。此外,在核电市场,公司参与了国内大多数核电站的安全监测项目。水利行业,基康仪器称,将进一步加深与水利部所属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所属企业及各省水利设计院、科研院所等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密切关注国家骨干水网工程建设,继续跟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和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项目,抓住全国小型水库雨水情和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机会,确保水利行业业务稳定增长。基康仪器还强调,目前公司对国外振弦式传感器、光纤光栅传感器等原理的仪器逐步实现了国产替代。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构建天空地多参数监测系统,加强微功耗无线广域网传感技术研究,开展基于MEMS的低功耗实时三维姿态监测装置研究,推进动态结构安全监测仪器设备和视频变形监测系统研发。
  • 移动质谱仪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 进口替代需求大
    移动质谱仪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 进口替代需求大 质谱仪是一种用于安全科学技术领域的电子测量仪器,随着质谱仪市场的不断发展,国际主流厂商不断推出新型质谱仪产品,其中,移动/便携式质谱仪发展迅速,成为质谱仪器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出具的《2021年全球及中国移动质谱仪产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移动质谱仪市场规模或将从1.3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4.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7.0%。产品架构与技术的不断进步是移动质谱仪发展的动力,而下游应用市场对于移动质谱仪需求的增加是推动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应用领域来看,环境测试领域将成为预测期内最大、增长最快的应用市场 根据应用划分,移动质谱仪产品已经应用至国土安全、环境检测、毒品检测、取证、快速响应和灾难管理军事等场景,其中,环境测试是移动质谱仪最重要的应用市场。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全球对原位环境监测的需求不断增长,将推动移动质谱仪在环境测试应用市场中的发展。此外,全球各国政府组织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督促制造企业对环境样品进行测试、检查和认证的频次增加。而且环境监管机构也已出台相应指导方针,规范环境样品的检验、采样和测试服务,以检测污染物和污染物的存在。北美地区是2020年全球移动质谱仪行业最大的区域市场 北美地区拥有多样化和完善的研发基础设施,终端用户行业迅速采用便携式和技术先进的技术。2020年,北美在移动质谱仪市场中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美国能源部于2020年发布了《未来二十年重大科学装备计划》,该计划的设计为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设施和装备提供了战略框架和发展思路,并为后续政策与资助决策提供指导方针,同时也推动了美国移动质谱仪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此外,在北美地区,监管机构正在密切监测环境的安全和质量,以建立跨地区的环境安全。受中国市场需求增加推动,亚洲地区市场将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市场 中国在移动质谱仪领域的产业化创新及应用水平均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移动质谱仪市场基本被国际行业巨头所垄断,而随着未来中国对移动质谱仪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未来国产替代需求非常大,中国也将成为全球范围内移动质谱仪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市场。 全球质谱仪市场的主要竞争者包括沃特世、丹纳赫、布鲁克、安捷伦、赛默飞、生物梅里埃、岛津等,占据全球大概90%的市场份额。
  • 三英精密2022年实现营收1.28亿元,未来五年将加快国产替代进程
    4月24日,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英精密)发布2022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三英精密2022年度实现营收1.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70%;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32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4.46%。2022年末,三英精密总资产2.63亿元,同比增长94.44%;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3亿元,同比增长79.55%。2022年,三英精密完成股权融资约5100万元,调入新三板创新层,通过天津市瞪羚企业认定,并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此外,公司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通过项目立项,且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投资协议。未来五年,三英精密将持续开发电子领域及动力电池等在线无损检测设备,开发新材料检测的广泛应用,加快国产替代进程。报告中提到,由于以美国为首及其盟友的发达国家对中国大陆高端制造业的打压和制裁为三英精密的国产替代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三英精密自主研发的X射线三维显微镜和工业CT设备,最高图像分辨率可达到0.5微米,目前全球范围内仅德国蔡司可以达到同等水平,这类设备可广泛用于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石油地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诸多领域的无损检测,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