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微光像增强器

仪器信息网微光像增强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微光像增强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微光像增强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微光像增强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微光像增强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微光像增强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微光像增强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微光像增强器相关的资讯

  • 西光所高分辨率X射线像增强器视觉系统研制成功
    5月16日,由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该所投资企业西安中科麦特电子技术设备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完成的“高分辨率X射线像增强器视觉系统”通过了成果鉴定。高分辨率X射线像增强器视觉系统是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设计先进、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的工业X射线检测系统,它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生产装配中出现的短路、开路、冷焊和焊点空洞等质量问题,适用于BGA、CSP、Flip Chip 集成电路内部以及多层电路板的质量检测,亦可用于其他领域的X射线检测。高分辨率X射线像增强器视觉系统采用密封型微焦斑X光管,无需抽真空,可以轻易穿透带散热片的芯片,并且实现了大视场浏览和局部细节观测两种检测需求的快速切换,提升了检测效率。同时采用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X射线增强器图像及专用的图像处理软件使得图像更加清晰。该系统所有操作可通过计算机独立完成,高稳定性的运动平台可在X、Y、Z方向大行程运动,倾斜检测模式可使用户更为准确地实施产品质量的检测。专家认为,高分辨率X射线像增强器视觉系统设计先进、综合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系统的产业化开发,以拓展产品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 增强基元的研究推动拉曼光谱向更深层次发展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7月28日,由HORIBA Scientific(Jobin Yvon光谱技术)主办的2014年第一届拉曼学院在上海大学开课,来自全国各科研院所、高校的老师、学生及HORIBA拉曼产品的代理商200多位代表参加。  在第二天的课程中,&ldquo 拉曼增强&rdquo 是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为什么要增强、增强的手段和机理、增强的应用等。  大家都知道,自1974年Fleischmann 等人第一次在吡啶吸附的粗糙银电极上观察到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信号以来,SERS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SERS克服了传统拉曼光谱与生俱来的信号微弱的缺点, 可以使得拉曼强度增大几个数量级。  基底的制备在拉曼增强的研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天的报告中,厦门大学的任斌教授从基本的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增强基元(增强基底或者针尖)的制备方法,可以说增强基元制备方法的每一次进步和革新对拉曼增强的研究来说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据介绍,从最初的电化学粗糙/沉淀、真空沉淀方法,到纳米粒子的合成(单分子SERS),SERS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之后,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的研究又进一步扩大了SERS的应用对象;此外,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技术提出后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并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工业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拓展SERS在表面科学中的应用,需要从没有或者只具弱SERS效应的非金、银、铜材料表面以及光滑甚至原子级平整的单晶模型体系获得拉曼信号。为了解决该问题,就需要借助金或银强的电磁场增强效应来增强非(弱)SERS活性材料表面物中的信号,这是一种&ldquo 借力&rdquo 的思维。厦门大学李剑峰教授课题组从&ldquo 借力&rdquo 的思维出发,发展了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技术。据介绍,该项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甚至只要将合成的具有超薄二氧化硅壳的金纳米粒子直接洒在待测样品的表面就可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任斌 教授报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针尖增强拉曼光谱-从原理,实验方法到应用李剑锋 教授报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从&ldquo 借力&rdquo 思维到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  作为一种强大的表面表征技术,TERS可以达到10nm的空间分辨率和检测灵敏度,而且可以同时得到表面的形貌信息和化学指纹信息。厦门大学的王翔博士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的发展以及在材料、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概况。  此外,国立台湾大学的王俊凯博士还介绍了基于二维表面等离基元基底的拉曼增强效应以及基于拉曼增强的快速临床微生物检测平台等相关的研究成果。(撰稿:叶建)王翔 博士报告:针尖增强拉曼光谱的发展和应用王俊凯 博士报告:(1)基于二维表面等离基元基底的拉曼增强效应(2)基于拉曼增强的快速临床微生物检测平台
  • PerkinElmer推出L3D微光探测解决方案平台
    PerkinElmer 针对临床诊断、生命科学和分子成像应用推出&ldquo L3D-Low Light Level Detection&rdquo 微光探测解决方案平台。 德国纽伦堡 - 传感器 + 测试 2010 展会 &ndash 第 12 展厅,展位号 503 - 专注于提高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安全的全球领先公司 PerkinElmer, Inc.,今天在德国纽伦堡本周举行的第 17 届年度传感器 + 测试展会上宣布首次推出适用于要求苛刻的微光探测应用的创新解决方案平台,称为&ldquo L3D-Low Light Level Detection&rdquo 。 PerkinElmer 的整套 L3D 应用解决方案有助于促进人类健康和环境健康所需的多种应用的发展,包括: 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和发光、 分子/PET 成像、 核酸扩增、 粒子检测及其它研究领域和科学仪器。 PerkinElmer 不断推出的雪崩光电二极管 (APD)、单光子计数模块 (SPCM)、通道式光电倍增管 (CPM) 和硅光电倍增管 (SiPM) 等光子探测技术和产品为公司微光检测解决方案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满足要求苛刻的临床诊断、分子成像及分析仪器的技术需求。 传感器 + 测试展会中推出的 L3D 的特点包括: - 使用新的短波长增强型硅雪崩光电二极管 &ndash PerkinElmer 的 雪崩光电二极管 是微光探测应用的理想选择。我们最新的大面积短波长增强型硅雪崩光电二极管专用于要求苛刻的分子成像和荧光检测应用。 - 千兆赫兹光子探测模块 (GPDM) &ndash 适于微光条件下的分析和临床诊断应用。新型千兆赫兹光子探测模块在单操作模式下可提供最高的动态范围并且噪声极低。 - 单光子计数模块 (SPCM) &ndash 我们领先的单光子计数模块可为共聚焦显微镜、微粒粒度分析和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 (TCSPC) 应用提供极高的光子探测效率 (Pd Efficiency) 和极低的暗噪声。 - 硅光电倍增管 (SiPM) - PerkinElmer 最近与 Max Planck Innovation 签定了独家协议,获准使用该公司超高速、低交叉干扰的硅光电倍增管技术。该技术可提供前所未有的光子检测效率和极短的响应时间。就灵敏度和成本方面的优势来说,原始设备制造商可用它作为传统光电倍增管的直接替代方案。 有关 PerkinElmer 光子检测功能的详细信息,请访问 www.perkinelmer.com.cn/PhotonDetection。 关于 PerkinElmer, Inc.。 PerkinElmer, Inc. 是一家专注于提高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安全的全球领先公司。据报道,该公司 2009 年收入为 18 亿美元,拥有约 8,800 名员工,为超过 150 个国家/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同时该公司也是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成员。 有关其它信息,请致电800-820-5046 或 +86(0)21-39879510&ndash 3208或访问 www.perkinelmer.com.cn 。 # # # PerkinElmer 联系人: Francine Bernitz 电话:978.224.4321
  • 中智科仪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拍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羽流
    1、应用背景   等离子体是区别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第四种物质聚集状态。在高能环境下,原子的外层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变成带正电的离子,这个过程叫电离,这种电离气体就是等离子体,通常由带电离子、自由电子、基态/激发态分子原子和自由基等粒子组成。等离子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太阳、恒星、星际物质、闪电等都是等离子体。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Laser-Induced Plasma, LIP)是通过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状态物质。当高能量的激光脉冲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使得物质迅速加热并部分或完全电离,形成等离子体。伴随形成的等离子体羽流的演化过程具有超高速、持续时间短(一般几百纳秒)、强自发光背景和小空间尺度的特点,这使得其观测变得具有挑战性。   本次实验采用中智科仪的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TRC411),拍摄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羽流的形貌演化过程。基于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的纳秒级快门门控、高精度的时序同步技术和变延迟序列推扫功能,记录了等离子体羽流的完整演化过程。 2、实验方案   实验设备:   中智科仪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型号:TRC411-S-HQB-F F2UV100大通量紫外镜头。   实验室所用激光器为镭宝Dawa-200灯泵浦电光调Q纳秒Nd:YAG激光器,波长1064nm,重复频率1-20Hz。采用激光器Q-out输出触发TRC411相机的方式,对相机Gate通道进行变延迟序列推扫,寻找相机与激光器的同步时刻。   实验流程:   1.实验材料被激发的等离子体羽发光在200nm-500nm左右,因此在镜头前端安装一个430nm的带通滤光片,屏蔽掉1064nm的激发激光和其他杂散光。需要注意观察成像画面中是否有强反射材料,比如样品台的光滑金属反光面或螺丝帽等,为了防止这些强烈反射面的反射光对相机造成损害,需要使用黑色电工胶带将它们遮挡或覆盖。   2. 激光器的Q-out触发输出接到示波器,测得同步输出的TTL信号电平为5V@1MΩ,频率与激光输出频率匹配,均为5Hz。TRC411相机可接受的最大外触发信号电平为5V,保守起见,在触发线末端加入了6dB衰减器,将激光器Q-out输出电平减半。   3. 由于等离子体的发光强度较大,无法确定所使用的滤光片的衰减倍率是否足够,因此首先将镜头光圈调至最小,设置增益为1800,Gate时间13ns(对应光学门宽3ns)。   软件参数设置如下表:   4. 对Gate通道进行变延迟序列扫描,最终找到Gate延时起止时刻在700ns至1100ns之间时,可以捕获到等离子体的发光信号。   软件参数设置界面: 3、实验结果   序列采集SEQ曲线:   根据曲线可以看到实验材料被激发的等离子体发光持续时间约为400ns。   高功率纳秒脉冲激光激发产生的完整等离子体羽形貌演变过程: 4、结论   中智科仪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具有短至纳秒级的快门,超短的门控可以屏蔽背景噪声,提高信噪比。相机内置的高精度时序控制器可以确保相机与脉冲激光器的同步工作,在确定的延迟捕获等离子体信号。相机的变延迟序列扫描功能可以使相机快速拍摄不同延迟时刻的等离子体信号,获得完整的等离子体演化过程。诸多优势展示了TRC411相机在等离子体诊断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   免责说明:中智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和图片,主要基于授权内容或网络公开资料整理,仅供参考。所有内容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5、解决方案   由中智科仪自主研发生产的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采用高量子效率低噪声的2代Hi-QE以及第3代GaAs像增强器,光学门宽短至500皮秒 全分辨率帧速高达98幅/秒 内置皮秒精度的多通道同步时序控制器,由SmartCapture软件进行可视化时序设置,完全适合时间分辨快速等离子现象。   1. 500皮秒光学快门   以皮秒精度捕捉瞬态现象,并大幅降低背景噪声。   2.超高采样频率   逐光IsCMOS相机目前全分辨率下可达98帧,提供高速数据采集速率,同时可提供实验效率。此外设置使用其中16行的区域下,可以达到1300帧以上。   3.精准的时序控制   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具有三路独立输入输出的时序同步控制器,最短延迟时间为10皮秒,内外触发设置可实现与激光器以及其他装置精准同步。   4. 创新“零噪声”技术   得益于单光子信号的准确识别,相机的暗噪声及读出噪声被完全去除。
  • 模块化显微光学光谱系统满足仪器多功能需求——点亮光谱仪器“高光”时刻
    2012-2021年,光谱仪器及技术突飞猛进,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拉曼、近红外、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太赫兹、高光谱、超快光谱、光谱成像......不仅给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是给企业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光谱十年”之际,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点亮光谱仪器 “高光”时刻》系列活动,以期盘点光谱仪器及相关技术的突出成果,展现光谱仪器及相关厂商的“高光”时刻。从最简单的光学光谱模块到定制化的解决方案,HORIBA Scientific(Jobin Yvon光谱技术)旗下的光学光谱部门一直致力于光谱仪部件及集成光谱仪系统的研制和生产,可提供各种规格的单色仪、探测器、光源、附件及应用软件,可为科研人员组建高性能的光谱测量系统。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了HORIBA 科学仪器事业部技术支持工程师吴鹤讲述HORIBA光谱仪的“高光”时刻。HORIBA 科学仪器事业部技术支持工程师 吴鹤仪器信息网:过去十年间,哪些光谱技术的进步让您印象深刻?HORIBA:对于不同的科研人员,其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模块化光学光谱搭建系统凭借其高度灵活性在光谱技术研究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针对不同的应用如拉曼、光致发光、暗场散射、时间分辨光致发光、等离子体发射、可调单色光源等可提供灵活多样的解决方案。另外,随着对微结构或材料的研究日趋广泛,模块化显微光学光谱搭建系统也应运而生,且在各个研究领域有广泛应用。仪器信息网:截至目前,贵公司有哪几款光谱仪器曾经获得“科学仪器优秀新品”奖 ?该仪器研发的背后有什么样特别的故事? HORIBA:HORIBA Scientific(Jobin Yvon光谱技术)有着两百多年的光学光谱研究历史,顺应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断进行技术革新。Horiba的多款仪器包括拉曼、荧光、光学光谱搭建系统多次获得仪器信息网颁发的各类奖项。其中,MicOS显微光谱测量系统获得了“2013年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产品奖”。一般来说,采用标准显微镜与光谱仪耦合测量光谱常采用光纤耦合方式,一方面,信号损失大,耦合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很多样品在应用显微镜测量时会遇到困难,比如:侧面发光样品或者在正置低温恒温器中的样品。在做光致发光光谱测量时,若应用多个波长激发,标准显微镜的灵活性会受到限制。MicOS开创性地将显微测量和光谱测量高效率地耦合于一体,光谱仪最多可同时接三个探测器,能与多个激发波长匹配,并且可提供物镜朝下或物镜侧向的两种配置选择,以满足不同客户的特定需求。仪器信息网:获奖产品的销售情况如何?解决了哪些关键问题?有哪些典型用户或典型的应用案例?行业影响力及用户的反馈情况如何?HORIBA:MicOS显微光谱测量系统用户遍布全球,用途多种多样,如二维材料特性研究、电致发光材料的表征、半导体材料或器件的质量检测和缺陷研究等等。MicOS将显微测量和光谱测量高效率地耦合于一体,将显微探测头直接与iHR三光栅光谱仪耦合,光谱仪最多可同时接三个探测器,使其可覆盖紫外、可见、近红外的宽光谱范围(200nm~1600nm);能与多个激发波长匹配,灵活性极强且易于操作;内置数码相机设计,可实时观察样品;可提供物镜朝下或物镜侧向的两种配置选择,便于测量侧向发光器件或放置在正置低温恒温器中的样品;配合自动平台可进行mapping测量。MicOS系统已有很多工业用户,在工业生产中,无论是器件的研发过程还是质量检测过程,MicOS系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仪器信息网:贵公司光谱仪器的生产工艺是如何把控的?在产品的质控及生产车间管理方面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HORIBA:HORIBA Scientific有着十分丰富的光学光谱研究、设计和生产经验,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既可以单独提供光谱仪、探测器、光源、以及光栅等部件,也可以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并且对于生产的仪器都有严格的质量把控。对于单独的部件,在生产时会进行质量测试,确保部件质量,对于外购附件也同样对其质量严格把关;对于整套的系统,有标准的技术参数和验收流程,依据标准进行整体的性能测试,以保证整套系统的性能与质量。仪器信息网:未来贵公司光谱产品线的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哪些类别的光谱产品?HORIBA:HORIBA Scientific自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科研级光学光谱产品的研发生产,顺应技术进步与时代潮流,不断创新与发展。除了模块化光学光谱部件与系统,HORIBA还提供高性能整机系统,包括拉曼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粒度分析仪、椭圆偏振光谱仪、射频辉光放电光谱仪(GD-OES)、等离子体共振成像仪(SPRi)、阴极荧光光谱仪、碳硫氧氮氢分析仪以及各种OEM光谱仪。涉及的应用包括材料、化学、生命科学、制药、环境、地质、能源、光伏、考古、艺术品等等,对于不同的测量及应用需求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从行业发展角度来说,您认为目前光谱仪器整体技术水平怎么样?未来最具前景的光谱仪器或者技术是什么?最具前景的应用将体现在哪些方面?HORIBA:光谱技术作为重要的分析技术,所涉领域非常广泛。目前微纳材料及显微结构的研究仍然十分热门,因此显微光谱的测量需求只增不减。另外,随着研究方向的多样化,对仪器的多功能性要求也日益增强。HORIBA Scientific的MicOS系统将显微探测头与iHR三光栅光谱仪高效耦合,配置灵活、可覆盖光谱范围宽,易于通过内置相机观察样品情况,可以进行mapping测试,是显微水平光致发光、电致发光和光调制反射光谱研究的理想选择。另外,HORIBA scientific新推出的SMS(Standard Microscope Spectroscopy Systems)是基于iHR光谱仪与标准显微镜通过定制化耦合模块(MicroSpex)集成的系统,该模块与标准显微镜耦合可适用于从深紫外到近红外的显微光谱测量,如显微拉曼、显微光致发光、暗场散射、显微时间分辨光致发光、反射/透射、电致发光等多种光谱研究,灵活性高,可根据需求进行搭建的定制化系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光谱测量与成像。
  • 商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传感器面世
    据每日科学网日前报道,新加坡研究人员利用黄金纳米阵列开发出适于商业应用的高性能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传感器。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是在印度科学家拉曼1928年发现拉曼散射现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可以非常方便地鉴定物质成分,现已成为探测界面特性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表征表面分子吸附行为和分子结构的有效工具,广泛应用于癌症诊断和食品检测等领域。不过,由于很多分子直接通过拉曼光谱无法检测出信号,需要通过拉曼增强技术,将这些分子吸附在纳米金属表面,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下,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传感器检测出待检物质。  新加坡科技研究院(A*STAR)材料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制造出一种非常密集且有规律的黄金纳米阵列,在自组装和传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此外,他们还成功将该纳米阵列置于光纤端头涂层中,使得该技术有望在遥感监测危险废弃物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在涂有自聚物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纳米阵列的自组装,较小的黄金纳米粒子会自发附着。仅仅依靠涂层和吸附这些简单的过程,就可稳定高产地形成小于10纳米的纳米簇。通过调整聚合物的规模和密度等特征,研究人员可以调节纳米簇的大小和密度,使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达到最大化。该技术的效率非常高:涂满100毫米直径的晶片,或200光纤端头,仅需要不超过10毫克的聚合物和100毫克的黄金纳米粒子,而聚合物和纳米粒子均可低成本大量生产。  由于纳米阵列的形成过程完全是自组装过程,因此该技术不需要专门的设备或特定的无尘室,非常适合低成本商业化生产。目前该技术已在新加坡、美国和中国申请了专利。
  • 中国科大揭示针尖增强拉曼光谱中的化学增强效应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董振超研究小组在探究针尖增强单分子拉曼光谱的化学增强与猝灭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Chemical Enhancement and Quenching in Single-Molecule Tip-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为题作为热点文章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spectroscopy, SERS)具有显著的信号增强特性,能够在单分子尺度提供目标材料丰富的化学指纹信息,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领域的物种识别与结构研究。SERS增强机制通常分为两种:局域等离激元场激发产生的物理增强以及分子–金属之间电荷转移诱导的化学增强。物理增强在SERS信号增强中起主导作用,对其电磁场物理增强图像的理解已经比较透彻。化学增强不仅能在物理增强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分子拉曼信号,而且往往会对谱型产生影响。然而,尽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大量SERS研究,化学效应对拉曼信号的具体影响机制仍然不够清晰。这主要是因为化学机制比较复杂,跟单个分子与金属表面之间的局域相互作用密切相关,而且其贡献相对较小,并常常与物理增强效应共存,难以分割和评估。存在这些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SERS技术难以对这种局域相互作用进行精准表征和控制。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局域环境清晰明确的单分子拉曼实验,以便精确调控单个分子的局域化学环境,深入研究化学效应对拉曼信号的影响。   2013年,董振超研究小组首次在超高真空和液氮温度下展示了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拉曼成像技术[Nature 498, 82 (2013)],通过针尖局域电磁场调控将具有化学识别能力的光学成像空间分辨率提高到了一个纳米以下(~0.5nm)。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当时人们对于光学成像分辨率和光场限域性的固有认知,极大推动了针尖增强技术和相关纳米光子学领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2019年,该研究小组通过发展液氦条件下工作的低温超高真空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ip-enhanced Ramanspectroscopy, TERS)系统,进一步对针尖尖端高度局域的等离激元场进行精细调控,将空间分辨率提高到了1.5 Å的单个化学键识别水平,并基于这项技术提出了一种重构分子化学结构的新方法¾埃级分辨的扫描拉曼显微术[National Science Review 6, 1169−1175 (2019)]。   最近,为了深入探究化学效应对拉曼信号的影响机制,该研究小组利用所发展的高分辨TERS技术,通过精心设计和构建四种不同的清晰明确的单分子局域接触环境(图1),探究了单个ZnPc酞菁分子在不同接触环境下的拉曼响应,并结合理论计算揭示了基态电荷转移引起的TERS增强以及界面动态电荷转移诱导的拉曼猝灭的新机制(图2)。图1.单分子TERS实验示意图和四种不同的分子局域接触环境。图2.基态电荷转移引起的TERS增强与界面动态电荷转移诱导猝灭效应。他们发现,当针尖与氯化钠表面单个平面型ZnPc分子进行“弱”的点接触时,TERS信号会被显著增强,与此同时,针尖增强光致荧光(tip-enhanced photoluminescence, TEPL)信号迅速猝灭。TERS和TEPL信号演化表明针尖与分子之间的接触产生了化学相互作用。他们对此提出一种新的物理化学联合作用机制,即针尖与分子的点接触会产生基态电荷转移过程,在与表面垂直的方向上诱导出可观的拉曼极化率,而且该垂直极化偶极还会进一步与纳腔等离激元的垂直电场耦合产生增强的拉曼信号。这种新的增强机制不仅超越了传统的纯化学效应机制,而且也不同于之前普遍认为的在化学增强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共振电荷转移机制。另一方面,当分子与金属衬底进行“强”的面接触后,TERS信号严重猝灭,特别是对于分子的面内振动信号。结合DFT理论计算表明,这是由于分子与金属衬底之间的轨道杂化引起的动态界面电荷转移以及表面电磁场屏蔽效应所导致的拉曼极化率的减弱,并且前者起主导作用。但是,通过进一步与针尖产生“弱”的点接触,猝灭的拉曼信号能够被有效“拯救”,这同样是因为上面所提及的基态电荷转移诱导的物理化学机制的联合作用所致。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分子与金属衬底的相互作用很弱(例如物理吸附的情况),或者分子垂直吸附在金属表面,这时由于动态界面电荷转移诱导的拉曼极化率的减弱效应会变得很小,预计将不会出现拉曼猝灭现象。   该研究小组还进一步开展了偏压和波长依赖的TERS光谱演化研究,证明了基于基态电荷转移的物理化学联合作用机制的正确性。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非共振情况下的针尖−分子点接触构型,体系的拉曼信号在纳腔等离激元场增强的基础上,还将获得超过300倍的极大电荷转移化学增强。   该工作不仅为理解化学效应诱导的TERS/SERS增强与猝灭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澄清和深化了人们对化学增强机制的认识,而且展示了一种通过针尖−分子原子级点接触增强拉曼信号的方法,将对本征拉曼信号微弱的分子(例如生物分子)的化学探测和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杨犇和特任副研究员陈功。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教育部、安徽省等单位的支持。
  • 西安交大方吉祥教授团队在限域增强拉曼光谱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单分子及痕量分子水平检测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认知的一贯追求。自从1974年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发现以来,到1997年,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M-SERS)现象的发现,SM-SERS技术的检测能力达到了超灵敏的单分子水平,从而受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医学等研究者的广泛青睐。然而,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面对目前商业化和实际应用需求,SM-SERS的超高灵敏度的优势尚未在多种分子和真实样品检测中得以充分发挥。从SERS到SM-SERS,电磁场增强机制及热点效应一直在其理论研究方面占据主流地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了光-纳米结构的相互作用这一基本科学问题,通过纳米技术创造了各种类型的SERS基底并实现了对热点的调控。然而,1997年所报道的SM-SERS呈现出一种典型的“on and off”时序波动现象,这种闪烁信号行为在SM-SERS的实际应用中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商业检测中更需要高度可重复、均匀、稳定的SERS及SM-SERS信号。图1 (a) SERS的传统概念 (b) 1997年,SM-SERS中活性位点概念 (c) 本工作所提出的限域增强拉曼光谱概念针对以上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方吉祥教授团队基于对早期SERS和SM-SERS研究的深入理解,及分子-纳米结构相互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限域增强拉曼光谱(CERS)新概念及避免SM-SERS闪烁信号的新机制,在SM-SERS信号稳定性、重现性及灵敏度方面,均得到显著提升。该方法是在SERS检测过程中,在银、金甚至其他等离激元纳米材料表面原位构建一个活性的封装壳层(图1)。这种活性封装壳层可以将待测分子限域并锚定在等离激元纳米粒子表面,以避免待测分子的吸附-解吸附行为,从而避免SM-SERS光谱的闪烁信号。本工作首次在金胶体纳米粒子体系中实现对待测物的超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高信号重复性的单分子/少分子水平的检测。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设计具有不同组分的封装壳层,使该策略广泛适用于包括生物医学诊断、催化反应机制研究等多种分子系统的SM-SERS检测。该研究成果以“限域增强拉曼光谱”(Confined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为题2023年12月13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为本工作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剑锋教授及南京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龙亿涛教授的帮助与支持。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交通大学创新团队项目支持。
  • 「科技自立自强」西安交大方吉祥教授团队在限域增强拉曼光谱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单分子及痕量分子水平检测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认知的一贯追求。自从1974年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发现以来,到1997年,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M-SERS)现象的发现,SM-SERS技术的检测能力达到了超灵敏的单分子水平,从而受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医学等研究者的广泛青睐。然而,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面对目前商业化和实际应用需求,SM-SERS的超高灵敏度的优势尚未在多种分子和真实样品检测中得以充分发挥。从SERS到SM-SERS,电磁场增强机制及热点效应一直在其理论研究方面占据主流地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了光-纳米结构的相互作用这一基本科学问题,通过纳米技术创造了各种类型的SERS基底并实现了对热点的调控。然而,1997年所报道的SM-SERS呈现出一种典型的“on and off”时序波动现象,这种闪烁信号行为在SM-SERS的实际应用中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商业检测中更需要高度可重复、均匀、稳定的SERS及SM-SERS信号。图1 (a) SERS的传统概念 (b) 1997年,SM-SERS中活性位点概念 (c) 本工作所提出的限域增强拉曼光谱概念针对以上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方吉祥教授团队基于对早期SERS和SM-SERS研究的深入理解,及分子-纳米结构相互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限域增强拉曼光谱(CERS)新概念及避免SM-SERS闪烁信号的新机制,在SM-SERS信号稳定性、重现性及灵敏度方面,均得到显著提升。该方法是在SERS检测过程中,在银、金甚至其他等离激元纳米材料表面原位构建一个活性的封装壳层(图1)。这种活性封装壳层可以将待测分子限域并锚定在等离激元纳米粒子表面,以避免待测分子的吸附-解吸附行为,从而避免SM-SERS光谱的闪烁信号。本工作首次在金胶体纳米粒子体系中实现对待测物的超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高信号重复性的单分子/少分子水平的检测。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设计具有不同组分的封装壳层,使该策略广泛适用于包括生物医学诊断、催化反应机制研究等多种分子系统的SM-SERS检测。该研究成果以“限域增强拉曼光谱”(Confined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为题2023年12月13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为本工作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剑锋教授及南京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龙亿涛教授的帮助与支持。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交通大学创新团队项目支持。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epdf/10.1021/acs.nanolett.3c03734研究团队主页链接:http://gr.xjtu.edu.cn/web/jxfang
  • “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仪器研发与应用”重大仪器专项研究进展、结题情况
    p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项目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由财政部、科技部共同设立的旨在支持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以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建设而设立的专项支持资金。/pp  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仪器研发与应用”,自2011年10月开始实施,于2015年9月结束,是首批获得资助中参与单位最多的项目。2016年分别通过组织部分技术和财务验收,并最终与2017年4月以优异成绩通过科技部的综合验收。/pp  重大专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基于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PERS)的原始创新,通过系统集成创新,研制和开发了包括台式、便携和微型三类PERS仪器系统,取得诸多重要成果。/ppstrong  仪器系统研发/strong/pp  为了更好发挥拉曼在食安、毒化、医疗领域应用,厦门大学拉曼团队集成研制了台式、便携和微型三类PERS仪器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和核心技术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增强模块以及前处理模块,使得国产的拉曼对现场问题有解决应用。/pp  台式PERS仪器系统主要包括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仪器和消逝场激发便携式PERS仪器,其综合性能均超越国际同类商品的水平。重点开发的便携式PERS快速检测系统,成功实现针对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公共安全以及国防安全等领域的现场快速和准确高效检测,形成了专用型便携式快速检测仪,整体性能或超越市场同类产品,或填补空白。/ppstrong  知识产权/strong/pp  积极开展包括专利以及标准等知识产权开发与推广工作。其中福建省地方标准 “便携式拉曼光谱快速检测仪技术要求”已于2017年颁布实施。国家标准“拉曼光谱仪”将在2018年完成编订。项目产生了大量知识产权,共申请162项专利(其中141项发明专利),已授权66项(58项发明专利)。/ppstrong  应用及产业化/strong/pp  项目经过四年开发,产业化成果转化显著,成立了首家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仪器研发与应用中心,并由厦门大学通过技术转化形式,成立了厦门市普识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专门项目产业化推广,同时在2016年筹划对设备硬件及软件算法的研制,成立厦门谱识科仪有限公司,真正使得拉曼产品深入用户,解决用户实际检测困难。迄今已经专门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与医疗领域进行工程化与产业化工作。相关产品已经在各个行业获得广泛推广与应用。目前在食品安全领域,普识纳米传承了项目开发成果,开发了涵盖200种食品安全风险因子、环境优控重金属和涉恐化学物质与毒品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pp  已研制并开始量产出国际上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拉曼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拉曼毒化检测仪和拉曼疾病诊断仪,其中食品安全仪可检测范围涵盖农残,兽残,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等种类 毒化检测仪目前为国内首创实现微量危化品和毒品的检测 国际首创的疾病诊断仪目前成果显著,已经进入临床二期实验阶段。目前已产品广泛推广应用与国内外快速检测领域,在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安全保障方面,为峰会安全保驾护航。/pp style="TEXT-ALIGN: right" (供稿:厦门谱识科仪)/p
  • 安捷伦推出用于微塑料分析的增强型激光红外成像系统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近日宣布,公司推出增强型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系统。该系统针对环境样品中的微塑料分析实施了进一步优化。这一新改进的系统方案包还包含了 Clarity 1.5 软件,这一重大升级可加快分析速度,增强光谱采集、转换和谱库匹配,并提供自动化工作流程,可直接分析滤膜上的微塑料。重新设计的创新样品支架能够更轻松地将滤膜上的样品递送至仪器,并且操作更加一致。   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微塑料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问题,这也促使政府更加重视微塑料污染,与此同时,环境机构也加强了对河流和海洋的监测。想要充分评估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情况,研究人员就需要确定样品中塑料颗粒的粒径、形状和化学特性,但由于更小的颗粒往往具有更强的生物学相关性,因此该分析必须扩展到微米级的颗粒。   微塑料分析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分析周期长且操作复杂,阻碍了对现实系统的研究。此外,方法的差异性也限制了研究之间的可比性,因此难以评估微塑料污染趋势。FTIR 和显微拉曼成像技术等振动光谱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替代方案,但由于分析时间长且方法过于复杂,这些方法都存在局限性。   VAgilent 8700 LDIR 使红外光谱分析兼具快速分析和易用性,并迅速成为微塑料颗粒分析的基准技术。该平台能够直接对滤膜上的颗粒进行分析,标志着速度和通量的又一次飞跃。测试量显著增加将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程度,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标准和法规。   安捷伦副总裁兼分子光谱事业部总经理 Geoff Winkett表示:“当我与微塑料研究人员交谈时,一个反复提及的问题是如何使检测更快速、更简便。如果实际处理的样品数量有限,这可能会掩盖问题的真实本质。目前,其他可用的技术分析周期太长,并且无法捕获饮用水和环境水中大量的微塑料。一些快速且简便易用的分析方法,如 8700 LDIR,提供了一种重要且急需的替代方案,使研究人员能够在一定的区域或时间内采集更多样品,从而应对这些局限。”   作为食品与环境分析解决方案的优质供应商,安捷伦致力于为学术研究领域和商业检测公司提供能够改善用户结果的出色技术。增强型 8700 LDIR 的推出有望加强安捷伦在这一不断发展的市场中的前沿地位。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军者,致力于提供敏锐洞察与创新,帮助提高生活质量。安捷伦提供涵盖仪器、软件、服务及专业技能的全方位解决方案,能够为客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在 2021 财年,安捷伦的营业收入为 63.2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为 17000 人。
  •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新传感器或彻底改变新冠筛查方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相关应用的拓展,拉曼光谱技术呈现了越来越诱人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领域,不仅引领了前沿研究,而且与人类的生活越来越贴近。拉曼光谱作为一种无损、无需标记的分析方法,能够从分子层面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样品提供丰富的信息,可在不损伤细胞的条件下实时动态地监测细胞分子结构变化,而且拉曼成像还可以提高疾病的早期检测技术水平。疾病快速筛查、手术辅助治疗、癌症标志物检测等领域的一系列应用已经为大家勾画了美好的蓝图,让大家对其产生了更多期待。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新冠病毒检测新方法的开发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希望拉曼光谱技术可以在新冠病毒检测方面发挥作用,据悉目前国内外有不少单位或者课题组正在开展相关的研究。据科技日报报道,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开发出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方法的新冠病毒传感器,可同时提高准确性和检测速度,有望彻底改变病毒检测方式。据介绍,该传感器基于大面积纳米压印光刻、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机器学习技术,可通过一次性芯片形式在刚性或柔性表面进行大规模测试。它不需要样品制备和操作专业知识,与现有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强大的优势,特别适用于大规模群体检测。该技术的关键是研究人员开发的大面积、柔性场增强金属绝缘体天线(FEMIA) 阵列。唾液样本被放置在材料上并使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分析,该光谱使用激光来检查样本分子如何振动。由于纳米结构的FEMIA显著增强了病毒的拉曼信号,因此该系统可快速检测病毒的存在,即使样本中仅存在少量痕迹。该系统的另一项重大创新是使用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来检测光谱数据中非常微妙的特征,使研究人员能够查明病毒的存在和浓度。传感器材料可放置在从门把手、建筑物入口到口罩等任何类型的表面上。图片来源:KAM SANG KWOK和AISHWARYA PANTULA/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这项技术就像在设备上滴一滴唾液,然后得到阴性或阳性结果一样简单。”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机械工程副教授伊桑巴曼说,其新颖之处在于这是一种无标记技术,这意味着不需要分子标记或抗体功能化等额外化学修饰。传感器最终可用于可穿戴设备。巴曼称,这项新技术产品尚未在市场上销售,它弥补了两种最广泛使用的新冠病毒检测方式的局限性。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非常准确,但需要复杂的样品制备,在实验室处理结果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另一种抗原检测则在检测早期感染和无症状病例方面不太成功,还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新传感器几乎与PCR检测一样敏感,并且与快速抗原检测一样方便。在初始检测期间,该传感器在检测唾液样本中的新冠病毒方面表现出92%的准确度,与PCR检测不相上下。该传感器在快速确定其他病毒方面也非常成功,包括H1N1和寨卡病毒。“我们的平台超越了当前的新冠病毒检测。”巴曼说,“我们可将其用于针对不同病毒的广泛检测,例如,区分新冠病毒和H1N1,甚至是变体。这是当前快速测试无法轻易解决的主要问题。”
  • 关亚风团队“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通过成果鉴定
    1月27日,由大连化物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关亚风研究员、耿旭辉研究员团队研发的“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通过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的新产品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产品设计新颖、技术创新性强,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动态范围和长期稳定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  微光探测器是科学仪器和光学传感器中的关键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表征仪器和化学分析仪器中,如物理发光、化学发光、生物发光、荧光、磷光、以及微颗粒散射光等弱光探测中,其性能决定着光学检测仪器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指标。该团队经过十五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灵敏、低噪音、低漂移的AccuOpt 2000系列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并批量生产,用于替代进口光电倍增管(PMT)、制冷型雪崩二极管(APD)和深冷型光电二极管(PD)对弱光的探测。  该微光探测器已形成产品,在单分子级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等多款仪器上应用,替代PMT得到相同的检测信噪比和更宽的动态线性范围。经权威机构检测和多家用户使用表明,该微光探测器具有比进口PMT更好的重复性、稳定性和性能一致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疫情原因,鉴定会以线上会议方式召开。该项目研发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等资助。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监测肿瘤的光动力治疗
    导读 细胞中的氧化还原平衡,是指氧化性物种和还原性物种之间的动态平衡,在大多数生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细胞凋亡(名词解释)过程。通过提高肿瘤微环境 (名词解释)中活性氧(ROS)的浓度,打破氧化还原稳态,是介导癌细胞死亡,进而达到肿瘤治疗目的的有效手段。目前,基于纳米酶(名词解释)催化的一些新型化学动力治疗、光动力治疗方法被用于肿瘤治疗领域,旨在达到肿瘤细胞中原位催化产生ROS的效果。但是,大多数对于上述治疗的机理研究仍然只停留于纳米酶级联催化反应的结果,无法做到对整个治疗过程的监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名词解释)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测试技术,其灵敏度甚至可以达到单分子级,在监测细胞内相关生化反应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将SERS技术应用于上述肿瘤的光动力治疗过程的监测,不仅能帮助进一步理解纳米酶催化过程的具体机制,更能得到肿瘤微环境中氧化还原状态的具体信息。研究亮点 近日,吉林大学宋薇教授、刘卓副教授和赵冰教授团队将一种金/碳量子点(Au@CDs)复合材料级联纳米酶用于对肿瘤细胞的光动力治疗,并且采用SERS技术监测了整个光动力治疗过程中肿瘤微环境内氧化还原平衡的打破与再修复过程。该成果以“SERS monitoring of photoinduced-enhanced oxidative stress amplifier on Au@carbon dots for tumor catalytic therapy”为题发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林甲为第一作者,宋薇教授、刘卓副教授和赵冰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技研究计划等项目的支持。研究人员首先以CDs作为模板剂和封端剂设计构筑了一种具有级联模拟酶活性的核壳结构Au@CDs材料,相比于单独的金纳米粒子,CDs外壳避免了Au核的聚集,并提供了致密且均匀的SERS热点。在808 nm近红外光激发下,Au@CDs表现出近红外光致增强的类过氧化物(POD)酶和近红外光诱导的类谷胱甘肽氧化酶(GSHOx)活性:即在近红外光照射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激发的大量热载流子可以有效地参与反应,金纳米粒子典型的等离子体光热效应可以增强POD活性;另外Au@CDs介导谷胱甘肽(GSH)参与反应,加速ROS的生成,呈现出光热增强的光动力治疗效果。这种级联纳米酶催化过程将迅速打破肿瘤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稳态,产生大量ROS,最终导致癌细胞凋亡。图1 Au@CDs的级联纳米酶催化机制及其光热增强的光动力治疗肿瘤过程。为了监控这一催化过程,研究人员利用SERS技术,通过对四甲基联苯胺(TMB)底物分子的氧化产物的识别,实现了对光动力治疗肿瘤过程中,肿瘤微环境内活性氧动态变化过程的监控。即在近红外激光的辐照下,肿瘤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会随着Au@CDs催化反应的开始而迅速上升,在很短的时间内(3min)即达到拉曼信号的峰值,实现氧化应激损伤效果;而激光辐照结束后,肿瘤微环境则会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33 min)进行自修复,即过表达的GSH等还原性物质消耗过量ROS的抗氧化过程,最终肿瘤微环境回到氧化还原平衡态。图2 (a-c)光动力治疗肿瘤过程中拉曼信号的变化及(d-e)对应的肿瘤微环境内氧化还原平衡的打破和再修复过程。总结与展望 Au@CDs级联纳米酶与传统的纳米药物和免疫治疗剂相比,具有通过级联反应中的光热性质促进光动力治疗效果的优点,能快速提高肿瘤内ROS的浓度,打破氧化还原稳态,进而达到肿瘤治疗目的,由于过表达的GSH等还原性物质消耗过量ROS,抑制了ROS向细胞外扩散。通过SERS策略,获得了光动力治疗过程中完整的氧化应激过程,对基于肿瘤微环境氧化应激损伤的光疗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肿瘤光动力治疗的实时监测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机制和数据支持。论文信息 Li, L., Yang, J., Wei, J. et al. SERS monitoring of photoinduced-enhanced oxidative stress amplifier on Au@carbon dots for tumor catalytic therapy. Light Sci Appl 11, 286 (2022).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2-00968-5
  • 【瑞士步琦】基于喷雾干燥技术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进展
    基于喷雾干燥技术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进展水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威胁着人类健康并损害生态系统的健康。水污染物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需要及时发现和分析以维持环境,同时可以尽量减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对生态系统健康的损害。水样中重金属的检测常用检测方法如下原子吸收光谱法(AAS)阳极溶出伏安法(ASV)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化学检测除了以上常用检测方法外,还可以利用喷雾干燥方法结合拉曼光谱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来测定水中污染物。SERS 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进行有机化合物痕量分析的技术。与传统的拉曼光谱相比,它可以获得信号得到显著增强的拉曼光谱。SERS 中的拉曼增强发生在两个或多个聚集的金属纳米颗粒的连接处,即所谓的热点;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聚集程度是 SERS 中拉曼信号增强效果的关键决定因素。喷雾干燥法是将储存溶液中的微小液滴雾化,研究者可以通过改变液滴的大小和液滴内纳米颗粒的浓度来控制纳米微粒的聚集程度。纳米微粒的形成是由于液滴内部溶剂蒸发的结果(图1)。同时,喷雾干燥法也可以在不添加表活物质的情况下制备纳米微粒。该方法获得的纳米微粒可以在使用中将探针分子困在热点中,获得比使用传统 SERS 衬底的方法更有效的信号增强效果。在使用传统 SERS 方法时,通常需要通过将待分析溶液滴到衬底上的方式使探针分子分散到热点附近。也可以将 SERS 制备成溶胶,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这导致在目标物质信号被放大的同时,表面活性剂的拉曼信号也被放大,会干扰测试。而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纳米微粒可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图1,用于制备纳米银微粒的喷雾干燥系统示意图本研究采用喷雾干燥方法制备纳米微粒用于探针分子的痕量分析。首先,研究者采用定制化的喷雾干燥系统制备纳米微粒。之后研究制备的银纳米微粒的大小如何影响探针分子(罗丹明B)的 SERS 信号。最后,我们雾化了银纳米粒子和探针分子罗丹明 B 的预混合溶液,以促进探针分子在热点的捕获,从而进一步增强探针分子拉曼信号。1材料在本研究中选择银纳米颗粒(AgNPs)。购买主粒径为 30 nm的AgNP颗粒(Ag Nanocolloid H-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用超纯水(18.2 MΩ cm)稀释,得到 0.01wt% 和 0.1wt% AgNP 溶胶。罗丹明 B (RhB)作为探针分子。所有材料均未经进一步提纯使用。2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 AgNP 微粒用含有 AgNP 的雾化液滴制备用于 SERS 测试的 AgNP 微粒。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滴雾化使用了一个定制的系统,该系统带有加压双流体喷嘴。当加压气体被引入时,液体样品通过喷嘴内出现的负压被吸入系统。在喷嘴内形成一层液体膜,然后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分解成液滴。在雾化之前,将超纯水与 AgNPs 溶胶混合,以进一步稀释溶胶中任何浓度的潜在污染物。使用氮气作为干燥气和雾化气,将雾化后的液滴从喷嘴输送到加热区。再以 4.5 L/min 的流量将 N2 气体引入加热区,将雾化后的液滴加热至 150℃,促进溶剂蒸发,使 AgNP 气溶胶干燥。雾化系统总流量为 6.9 L/min,液滴停留时间为 0.93s。最后,使用定制的冲击器将干燥气溶胶形式的 AgNPs 沉积在直径为 14mm 的铜制圆形基板上。撞击喷嘴直径为 1mm,因此 AgNPs 以 17L/min 的流速加速撞击。在 SERS 实验前,将沉积的 AgNP 在常温常压下保存 24h。本次共制备四种不同粒径的 AgNPs 微粒,并对其在 SERS 分析中的敏感性进行了检验。雾化 0.01wt.% 的溶胶得到的 AgNP 微粒粒径最小,雾化 0.1wt.% 的溶胶得到的 AgNP 微粒粒径最大。溶胶中 AgNP 的浓度直接影响单个液滴中 AgNPs 的数量。此外,采用差分迁移率分析仪对制备的四种 AgNPs 微粒进行颗粒度分析,四种微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 48、86、151 和 218nm。3SERS 分析将制备的四种不同大小的 AgNPs 微粒用于微量罗丹明 B 溶液的 SERS 信号获取。 将 100μL 一定浓度的罗丹明 B 标准水溶液滴在铜基底上制备的 AgNP 微粒上。采用 532nm 激光器,在激光功率为 0.157mW,曝光时间为 1s 的条件下获得 SERS 谱图。每个样品在不同位置获得十几张 SERS 光谱。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所得光谱进行背景减除,并获得罗丹明 B 位于 1649 cm&minus 1 处的峰强度。4尺寸和形态表征图2 显示了用浓度分别为 0.01wt% 和 0.1wt% 的 AgNg 溶胶喷雾制备的微粒的尺寸分布。可以看到二者的平均尺寸分别约为 38nm 和 66nm,前者微粒的大小与纯 AgNP 颗粒(~ 30nm)的大小大致一致,这证明前者微粒中主要为纯 AgNP 颗粒。后者微粒增大可归因于 AgNPs 浓度的增加,即溶胶浓度的增加。这表明由 0.1wt% 溶胶喷雾干燥得到的微粒中有聚集。由此可知,用该喷雾干燥系统得到的微粒大小可通过气溶胶浓度的大小控制。▲ 图2,由 0.01wt%、0.1wt% 和 0wt% 的纳米银溶胶喷雾干燥获得的纳米银微粒的粒径大小▲ 图3,沉积后纳米银微粒的SEM图像和尺寸分布。(a, e) 48 nm, (b, f) 86 nm, (c, g) 151 nm, (d, h) 218 nm图3 的 SEM 图像分别显示了在未添加探针分子(即RhB)情况下沉积在铜板上的四种纳米银微粒的相应尺寸分布。由 0.01wt% 的纳米银溶胶喷雾干燥获得的微粒形成了亚单层膜(图3a),颗粒的平均测量尺寸为 48nm(图3e),与制备溶胶前的纯颗粒尺寸(30nm)和气溶胶颗粒尺寸(38nm)基本一致,这表明滴在铜板上的纳米银微粒并未明显聚集。如 图3f 和 图3g 所示 3b 和 3c 的纳米银微粒的尺寸为 86 和 151nm。由 0.1wt% 溶胶制备得到的纳米银微粒形成了更大的球形聚集体(图3d),尺寸为 218nm (图3h),是气相测量中发现的 AgNP 气溶胶(图2)的两倍多。气相测量和 SEM 观察之间的这种尺寸差异可能归因于颗粒反弹效应。只有大的 AgNPs 微粒才能更好地沉积,因为微粒与基底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具有较高的附着力。最终使用两种浓度的溶胶和 DMA,我们制备了四种不同尺寸的微粒:48、86、151 和 218 nm。5拉曼增强效果与微粒尺寸大小有关图4 显示了不同浓度的罗丹明 B(分别为 10&minus 6、10&minus 8 和 10&minus 10 M),用四种纳米银微粒(尺寸分别为 48、86、151 和 218nm 时)获得的 SERS 光谱。在罗丹明浓度为 10&minus 6 M 时,采用四种纳米银微粒获得的谱图在 500-1700 cm&minus 1 处都均能清晰地观察到罗丹明 B 的所有特征峰(图4a)。表1 列出了罗丹明 B 的拉曼特征峰归属。其中,1649 cm&minus 1 处的 C-C 伸缩振动信号最为强烈,因此被用作计算 AEF,用于评价拉曼信号的增强情况。在未采用 SERS 增强时,没有观察到罗丹明 B 的特征峰(图4a),这证实了纳米银微粒对罗丹明 B 的拉曼信号起到了增强作用。▲ 图4,(a) 10&minus 6 M, (b) 10&minus 8 M, (c) 10&minus 10 M 浓度下罗丹明 B 溶液的 SERS 光谱。箭头表示罗丹明 B 的拉曼特征峰(表1)表1,罗丹明 B 的主要特征峰及特征峰归属拉曼位移(cm-1)特征峰归属1199C-C 键的伸缩振动1281C-H 键的弯曲振动1360芳香基 C-C 键的弯曲振动1528C-H 键的伸缩振动1649C-C 键的伸缩振动6AgNPs 溶胶和探针分子混合后喷雾干燥图4 和 图5 表明,尺寸为 86nm 的 AgNP 微粒是信号增强效果是最好的。研究者又过在喷雾干燥前将罗丹明 B 溶液与 AgNP 溶胶进行预混合(即采用预混合雾化途径),制备微粒。进一步探索了微粒的拉曼增强效果。图6显示了浓度为 10&minus 6、10&minus 8 和 10&minus 10 M 的罗丹明 B 溶液在 86nm AgNP 微粒中的 SERS 光谱。▲图5,粒径为 48、86、151和 218nm 的 AgNP 微粒在 浓度为 10-6 和 10-8 M 罗丹明 B 的 AEF 值。部分测试未获得罗丹明 B 特征峰,因此未计算 AEF 值▲图6 采用 AgNP 溶胶与罗丹明 B 预混后获得的微粒对浓度分别为(a) 10&minus 6 M, (b) 10&minus 8 M, (c) 10&minus 10 M 的罗丹明 B 溶液进行信号放大获得的 SERS 光谱▲图7 喷雾干燥制得 86nm 纳米银颗粒后加入罗丹明 B 溶液和罗丹明 B 溶液与 86nm 纳米银微粒预混后喷雾干燥后的 AEF 值▲图8 (a)喷雾干燥后滴入罗丹明B溶液 (b)罗丹明B 溶液与微粒预混后喷雾干燥7结论本研究采用喷雾干燥方法制备高灵敏度的纳米银微粒。使用定制的系统制备了粒径为 48、86、151 和 218nm 的 AgNP 微粒。滴入10&minus 6 M 罗丹明 B 溶液后,48、86、151 和 218nm AgNP 微粒的 AEF 值分别为 2.4 × 103、4.2 × 103、3.3 × 103 和 4.0 × 103,而滴入 10&minus 8 M 罗丹明 B 溶液后,86 和 151nm 微粒的 AEFs 为 3.4 × 104 和 2.2 × 104。我们发现 86nm 的 AgNP 微粒是本研究中最敏感的纳米结构。与 218nm AgNP 微粒相比,86nm AgNP 微粒的拉曼增强效果更好,这是由于高浓度溶胶制备的 AgNPs 微粒中电子云变形,降低了它的拉曼增强效果。在喷雾干燥前将罗丹明 B 溶液与 AgNP 溶胶预混后获得的拉曼增强效果较喷雾干燥后加入罗丹明 B 溶液更强。在测试浓度为 10&minus 6 M 和 10&minus 8 M 的罗丹明 B 溶液时,预混后喷雾干燥得到 86nm 微粒的 AEF 值分别为 5.1 × 104 和 3.7 × 106。该方式获得的 AEF 值分别是喷雾干燥后加入方式的 12 倍和 110 倍。该方法应该是更适合用于环境污染物痕量分析的方法。8文献引用Chigusa M. etc. Development of spray‐drying‐based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cientific Reports (2022)12:4511雷尼绍公司总部位于英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 开始提供显微拉曼光谱仪,是最早的商用显微拉曼供应商之一,一直在拉曼光谱领域是公认的领导者。雷尼绍为一系列应用生产高性能拉曼系统,具有完备的光谱产品系列:inVia 系列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 RA802 药物分析仪、 RA816 生物组织分析仪、Virsa 高性能光纤拉曼系统、Raman-AFM 联用系统接口、 Raman-SEM 联用系统等。 凭借优越的产品性能及完善的售后服务, 雷尼绍光谱产品系列极大地提高了客户的研发能力和科研水平,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科研和制药、材料、新能源、光伏等多个领域研发中。瑞士步琦公司是全球旋转蒸发技术的市场领先者,并且在中压分离纯化制备色谱,平行反应,喷雾干燥仪和冷冻干燥仪,熔点仪,凯氏定氮仪和萃取仪以及实验室/在线近红外等方面是全球市场主要的供货商。我们相信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我们能给广大的客户在研究开发创新和生产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们的所有产品均符合“Quality in your hands” (质量在您手中) 理念。我们始终致力于开发坚固耐用、设计巧妙、便于使用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以便满足客户的最高需求。凭借小型喷雾干燥仪 B-290 和 S-300,瑞士步琦巩固了其 40 多年来作为全球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实验室喷雾干燥仪融合卓越的产品设计与独特的仪器功能,可为用户提供极佳的使用体验。使用实验室喷雾干燥仪可安全处理有机溶剂;S-300 配备的自动模式可节省大量时间,让整个实验过程调节和可重现性更高;远程控制可以带来极致的灵活性,同时方法编程让操作变得对用户更友好。
  • 合肥研究院疏水界面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三维热点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刘锦淮课题组研究员杨良保等人成功证实了滴于疏水界面的银溶胶在蒸发过程中能产生更多的三维热点,具有超高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该研究成果对推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在实际检测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Nanoscale 杂志上(Nanoscale,2015,7,6619-6626)。  近年来,SERS技术由于可以进行无损、高灵敏的指纹识别检测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基础研究领域。然而传统意义上SERS 基底的热点是以零维点状、一维线状或二维面状的空间分布构型存在的,这与SERS装置中的激光共焦量三维空间不匹配,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以提高SERS检测的灵敏性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刘洪林等研究人员发现一滴纳米粒子溶胶随着溶剂的蒸发会形成一种独特的银纳米粒子三维结构。在这种三维结构中,粒子间距均一,且粒子间的作用以及平面上的静电吸附均会减弱,有助于产生大量的三维热点,增强SERS效应。研究人员还发现疏水界面上产生的三维热点比亲水界面拥有更高的灵敏性和更好的稳定性,并通过原位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衍射(SR-SAXS)对这一不同检测结果的内在机理进行探索解释,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成为一种实用的分析技术手段。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任务、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界面三维热点形成原理图
  • 钙钛矿量子点超晶格中的稳定蓝光腔增强超荧光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红外光学材料研究中心董红星研究员和张龙研究员团队在溴氯掺杂量子点自组装超晶格结构中实现稳定蓝光腔增强超荧光,并解析了量子点超晶格结构通过降低电声耦合进而抑制光致相偏析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Stable and ultrafast blue cavity-enhanced superflourescence in mixed halide perovskites”为题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   高质量蓝光光源受限于低的量子效率,相比于红、绿光源仍处于落后的阶段。而钙钛矿量子点体系中的腔增强超荧光是由量子耦合效应和腔光场放大的双重调制产生的超快相干光爆发,可为实现高质量蓝光相干光源提供新思路,解决传统蓝光光源效率低下的局限性。卤素掺杂是在钙钛矿量子点体系中实现蓝光发射最直接的策略。然而,由于光致卤化物相偏析引起的光谱不稳定以及量子点与光腔之间的低耦合效率,使得在这种掺杂卤化物的量子点系统中实现稳定的蓝光腔增强超荧光具有挑战性。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可控自组装制备得到形貌规则、长程有序、密集排列的CsPbBr2Cl量子点超晶格微腔。在量子点超晶格中,激子离域效应可以有效地减少激子声子耦合,从而缓解光致卤化物相偏析。同时,量子点自组装超晶格微腔具有高的堆积密度、光滑表面和规则几何结构,既可以作为增益介质,也可以作为高光反馈的回音壁腔,可提高量子点与光腔之间的耦合效率。因此,这两个核心问题将在量子点自组装超晶格结构中得到解决。基于这样的卤素掺杂量子点超晶格,研究人员最终实现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稳定蓝光腔增强超荧光。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图1(a)量子点超晶格通过减弱激子-声子耦合来缓解光致相偏析的示意图;(b)CsPbBr2Cl量子点自组装超晶格微腔在激光泵浦在产生腔增强超荧光(CESF)的示意图;(c)77K下超晶格中随功率变化的蓝光腔增强超荧光发射图,左上角为1.8Pth激发功率下的蓝光腔增强超荧光的条纹相机图像。
  • 中智科仪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用于纳秒脉冲DBD在空气消毒领域的应用机理研究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付洋洋老师团队利用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进行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在空气消毒方面的应用研究,相关成果近期以“Air disinfection by nanosecond pulsed DBD plasma”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期刊上。   1、研究背景   在公共场所的空气消毒应用中,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是一种新兴且有前景的技术。放电电源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但其对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楚。   作者采用纳秒脉冲电源驱动一种新型光栅式DBD阵列,实现快速单次通过空气消毒。揭示了脉冲参数和环境因素对放电特性和单次细菌灭活效率的影响。为纳秒脉冲DBD的放电特性和空气消毒研究提供了基础认知。   文中给出了两个可能的评估参数:   1. 特定输入能量(Specific Input Energy,SIE),定义为单位体积的气体接受到的放电能量。   2. Z值,定义为使微生物存活率下降一个数量级所需的特定输入能量SIE。Z值越小,意味着消灭同样数量的微生物所需的能量越小。   2、实验装置和材料   实验装置部分是用于测试DBD等离子体对细菌气溶胶单次通过灭活效率的通风管道系统,以下为该系统各部分的说明。   1. 通风管道:在气溶胶入口前增加了一个可调节的管道加热器(0-1200 W),用以瞬间加热入口空气,探究在仅加热或“加热+等离子体”条件下气流温度对等离子体放电特性和细菌气溶胶存活特性的影响。   2. 温度和湿度监测:在加热器出口后安装了温度计,同时在等离子体反应器前后放置了两个温湿度计,用以监测气流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3. 气流速度:使用风速计测量反应器前的空气面速度(vin),在实验中固定为1米/秒,总流量为40立方米/小时。   4. DBD反应器:建立了一个垂直型光栅式DBD反应器,其电极被石英管包围,交替连接到高压和地线产生等离子体阵列。反应器内部空气通过尺寸为85×85平方毫米,有16个空气间隙。   5. 电源激发:DBD由单极纳秒脉冲源或交流电源激发,测量了电压和电流波形。   6. 放电功率和臭氧浓度:计算了脉冲DBD的平均放电功率,并使用臭氧分析仪测量了臭氧浓度。   7. 光学诊断:使用光谱仪(MX2500+, 海洋光学)记录等离子体的光发射光谱,并使用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TRC411-H20-U,中智科仪)和变焦镜头对等离子体进行了成像,以探测放电区域形成的激发的物质种类,确定放电均匀性。   图1 光栅式DBD反应器测试系统示意图   实验装置的设计允许研究者控制和监测影响DBD等离子体放电和细菌灭活效率的关键参数,如气流速度、温度、湿度和电源类型。   3、实验结果和讨论   为了比较由脉冲源驱动的DBD与交流(AC)源的电气参数和光发射信号,保持了气流速率、湿度和放电功率尽可能相同。脉冲电压的基本参数包括脉冲上升时间(tr)、宽度(tw)、下降时间(tf)、频率(f)和电压幅度(Vp),而交流电压包括电压频率(f)和幅度(Vp)。   将电压频率固定在5 kHz,vin为1 m/s,RH在15-17%。脉冲参数如下:tr = tf = 50 ns,tw = 100 ns,Vp约为14 kV。为了保持与脉冲源相当的放电功率34-35 W,将交流源的电压幅度调整为10.75 kV。   图2   图2 共对7个气隙进行了成像,并给出了第3个气隙的线发射密度。(a)脉冲源和(b)交流源的放电图像比较,交流源和脉冲源的线平均强度分别为135.6和175.5 a.u.(相对单位) 。注意:气隙旁边的光是由透明石英管的光折射和反射产生的。对于两种光源,曝光时间固定为200 μs(一个周期)。以上等离子体图像由中智科仪IsCMOS相机拍摄。   为了可视化放电的空间分布,应用了短曝光成像。曝光时间固定在200 μs,对应一个周期,成像区域为45 × 30.5 平方毫米,包括总共七个空气间隙。如图2(a)所示,对于交流DBD,放电丝非常明显,几乎均匀分布在空气间隙中,间隔约1 mm。与此同时,脉冲DBD的放电更加均匀,但整体发射强度似乎更弱(图2(b))。   以第三个间隙为例,图3显示了间隙中心线和线平均强度的发射强度。尽管单个放电丝的最大强度更高,但对于交流源,放电丝更稀疏。结果,平均发射强度比脉冲源低22.7%,这与光谱仪测量结果一致。   4、结论   研究发现,通过提高电压幅度、缩短脉冲上升时间以及增加气流湿度和温度,可以增强光栅式DBD的单脉冲放电能量。相反,提高频率则会降低放电能量。这些发现与先前关于脉冲放电的报告一致。比较了脉冲源和交流源消灭微生物的性能。脉冲源在低频率(1 kHz)下产生的Z值低于交流源,但在某些情况下略高。这表明脉冲源在特定条件下可能更优。建议将特定输入能量(SIE)作为基于等离子体的空气消毒的剂量参数,而Z值主要取决于湿度。该研究提供了纳秒脉冲DBD等离子体空气消毒特性的基础认识,为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中的高效节能空气消毒提供了理论和工程基础。      免责说明:中智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和图片,主要基于授权内容或网络公开资料整理,仅供参考。所有内容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5、解决方案   由中智科仪自主研发生产的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采用高量子效率低噪声的2代Hi-QE以及第3代GaAs像增强器,光学门宽短至500皮秒 全分辨率帧速高达98幅/秒 内置皮秒精度的多通道同步时序控制器,由SmartCapture软件进行可视化时序设置,完全适合时间分辨快速等离子现象。   1. 500皮秒光学快门   以皮秒精度捕捉瞬态现象,并大幅降低背景噪声。   2.超高采样频率   逐光IsCMOS相机目前全分辨率下可达98帧,提供高速数据采集速率,同时可提供实验效率。此外设置使用其中16行的区域下,可以达到1300帧以上。   3.精准的时序控制   逐光IsCMOS像增强相机具有三路独立输入输出的时序同步控制器,最短延迟时间为10皮秒,内外触发设置可实现与激光器以及其他装置精准同步。   4. 创新“零噪声”技术   得益于单光子信号的准确识别,相机的暗噪声及读出噪声被完全去除。
  • 安光所在FTIR红外光谱分辨率增强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高闽光研究员团队在傅里叶(FTIR)红外光谱分辨率增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以《基于线性预测理论的太阳遥感光谱高分辨率增强方法》和《基于线性预测理论的傅立叶光谱分辨率增强算法》为题发表于SCI期刊MEASUREMENT(SCI二区TOP,IF=5.6)和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SCI二区,IF=3.3)。FTIR技术以测量速度快、精度高和波段宽的优势,在大气污染监测、食品药品安全检测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光谱分辨率的限制,该技术在多组分超痕量物质检测领域面临着挑战,如何在不改变光谱仪结构、不增加仪器重量和体积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光谱分辨率,成为制约FTIR技术更广泛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课题组李相贤副研究员和秦玉胜博士生等通过对FTIR光谱仪干涉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线性预测理论的FTIR光谱分辨率增强算法。通过建立前后项线性预测总体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并实现噪声抑制,利用滑动窗口技术减小预测误差并实现干涉信号高精度外推,显著提升了FTIR光谱分辨率增强模型的性能,在不改变干涉仪采样基础上,有效增强了FTIR光谱分辨率。《基于多步线性预测的太阳遥感光谱高分辨率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的干扰信号多步线性预测方法,该方法将滑动窗口与线性预测相结合,实现了光谱分辨率的高质量提升。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首先得到干扰信号的自回归(AR)模型,将预测长度划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预测窗口,利用自回归模型逐级预测每个窗口的干扰数据。然后,利用预测的干涉数据重新建模,更新 AR 模型参数,再根据新的 AR 模型预测下一个窗口,形成基于滑动窗口的 MSLP 方法,直到完成最后一个窗口的预测,得到所需的干涉信号。经过傅立叶变换后,可获得分辨率更高的光谱信号。通过模拟和实验,MSLP 方法可用于分离低分辨率的气体光谱,实现交叉吸收分离。此外,该方法还可用于重建低浓度气体光谱的吸收特性。《基于线性预测的傅里叶光谱分辨率增强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预测理论的傅里叶光谱分辨率增强算法。该算法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第一步,建立干扰信号的自回归模型(AR)。利用前后向线性预测总最小二乘法和奇异值分解(SVD)估计 AR 模型中的参数,有助于减少奇异值反演造成的假峰值,抑制噪声干扰,并提出干扰信号最小预测误差准则来确定 AR 模型的阶数。第二步,利用 AR 模型进行线性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的干扰信号多步线性预测方法,以提高预测精度。此外,还通过模拟研究了信噪比(SNR)、增强因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初始分辨率对算法精度的影响。为了验证该算法的实用性,我们将其用于增强 NH3 的光谱分辨率。然后使用增强光谱进行定量分析,以更好地评估该算法在增强光谱分辨率方面的效果。通过理论、模拟和实际应用,证明了所提出的算法能有效提高光谱分辨率和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基于线性预测理论的FTIR光谱分辨率增强模型多组分交叉吸收仿真增强示意图不同分辨率下的实际干涉信号外推比较FTIR光谱分辨率增强模型识别实际NO和H2O吸收特征该成果有望进一步拓展FTIR技术在多组分超低浓度痕量物质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easurement.2024.114220https://doi.org/10.1016/j.infrared.2023.104764
  • 结合高光谱和增强暗场的拉曼光谱仪要来了!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近日,拉曼光谱领域的领先企业HORIBA(堀场)与思拓唯沃(CytoViva Inc. )宣布联合开发产品,通过将HORIBA的拉曼显微成像模块与CytoViva的高光谱成像(HSI)显微模块和增强暗场 (EDF) 照明模块相结合,让拉曼分析变得更快、更强大。/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9b3f0fc2-024e-4361-8631-49650eb7cf06.jpg" title="7008_horibacytoviva3245325.jpg.jpg" alt="7008_horibacytoviva3245325.jpg.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据介绍,高光谱成像显微镜可以实现样品的高灵敏度快速成像,用户可通过光谱检测生成的彩色图像更轻松的定位纳米粒子或特定位置。这种创新的结合对纳米材料研制、药物运输、纳米毒理学研究和SERS纳米粒子的表征等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CytoViva的专利增强暗场照明模块相比于普通的暗场显微镜信噪比提升了近10倍,可以检测更小的尺寸,可以实现10nm纳米粒子的可视化。/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将拉曼、高光谱成像和增强暗场联用,可以使用户快速将样品或目标区域可视化,同时通过相同区域的拉曼检测,获取纳米粒子或其他样品元素的化学信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关于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997年,HORIBA集团收购了光谱制造商Jobin Yvon,2009年,HORIBA Jobin Yvon与HORIBA旗下分析仪器产线正式合并成立HORIBA Scientific(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并启用新标识,自此HORIBA Scientific为用户提供从真空紫外到近红外范围测量的解决方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关于思拓唯沃(CytoViva Inc. )/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CytoViva是由美国Auburn大学与Aetos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具有高校和军事公司背景,配合强力的技术支撑,2005年面市, 2006和2007连续两年获得著名的R&D 100奖的获奖荣誉,2007年同年获得Nano50TM奖,在2009年获得了两项美国专利,并迅速得到各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认可。/p
  • 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为何总是如此“耀眼”
    在成功实现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技术的15年后,HORIBA Scientific 和 AIST-NT 合作完成了 TERS 的整套解决方案,将其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层面。TERS 技术不只是进行所谓的单点测量,更能够完成一个 TERS 扫描成像,收集到成千上万个像素点的拉曼光谱,而且一个完整成像采集时间一般小于10分钟。文中我们采用了HORIBA & AIST 的 Nano Raman 团队在2015年获得的结果,来展示TERS在纳米尺度上的化学成像,并由HORIBA Scientific的全球产品经理Marc Chaigneau 博士进行了讲解。图1采用XploRA Nano系统和镀金的TERS针尖,对单根碳纳米管进行纳米级的化学成像,其空间分辨率达到了8nm。扫描发现在绿色区域D峰(缺陷峰)产生明显的增强,该位置的空间分辨已经接近晶格缺陷尺寸(扫描步长为1.3nm)。“TERS的空间分辨率获得如此惊人的进步主要归功于NanoRaman系统光学耦合部件的稳定性和SmartSPM型号AFM的高频扫描器,能够远离噪声的干扰。”图1:单个碳纳米管的TERS成像,空间分辨率小至8nm, 1.3nm步长(75×75点,每点采集时间为100ms)从氧化石墨烯的TERS成像中发现,其褶皱位置与镀银的AFM-TERS针尖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见图2(绿色:G峰强度分布,红色:有机物残留的C-H振动峰强度分布)。与普通远场拉曼信号相比,针尖将信号增强了大概2×106倍。并且通过进一步计算D/G的强度分布,可以表征样品上缺陷的局部变化。“这么好的拉曼增强效果要归功于Ag针尖的强等离子体共振;而且好消息是,由于保护层的加入,Ag针尖的寿命已经延长到了数周。”图2 左:氧化石墨烯D峰的TERS成像 右:褶皱位置(红色和蓝色)、平坦位置(绿色)和薄片外的单点TERS谱图 脉冲力刻蚀技术” (NanoRaman系统的一种纳米刻蚀模式)可以利用单晶金刚石针尖在单层氧化石墨烯上点压出所需的图案。我们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压印出了15nm尺寸大小的“TERS”字母,并发现在刻划位置的TERS信号显著增强。“得益于SmartSPM针尖调谐和准直的全自动化,使得我们即使在进行纳米刻蚀后更换为TERS针尖,也能够找到原来的测试区域。”图3:金膜上单层氧化石墨烯刻蚀字图的D峰强度TERS成像,尺度15nm为了将TERS应用于其他2D材料,应用团队对机械剥离的MoS2样品进行了TERS成像。从中发现,使用AFM-TERS针尖,MoS2的A1g和A2u振动模式强度有明显的提升(图4),而且采用DualSpec模式,能够采集到近场信号和远场信号并进行差谱处理。 “同样,由于AFM-TERS针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镀银针尖,为新一代2D材料的TERS表征打开了一扇门。高增强因子使之前难以观察到的纳米尺度的拉曼振动模式变得清晰可见,同时DualSpec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每一个点的远场信号扣除。”图4 左:MoS2 408cm-1拉曼峰(A1g模式)的TERS成像 右:边缘及刚脱离边缘位置的TERS图谱图5展示了沉积在金基底上C60和C70富勒烯的TERS成像,并清晰地表现出某些位置具有单一的C60或C70的拉曼谱图。与单层的C70富勒烯区域的TERS成像对比,我们能够进一步确认在大气环境中完成了AFM模式下的单分子测试。“单分子灵敏度是每一个光谱学家的终目标!之前单分子的TERS检测已经在超高真空超低温的STM设备上实现了,但是如果TERS要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检测技术,整套设备的安装和操作必须简单,成本也必须降低。由此来看,我们的应用团队在大气环境中得到了清晰地单分子测试结果,意义是非常大的。”图5:左:沉淀在金膜上的氧化石墨烯以及C60、C70富勒烯的TERS成像(每行128点,采集时间:每点80毫秒)。右: C60和C70混合位置谱图(绿色)以及单一成分的谱图(蓝色-C60,红色-C70)
  • 任斌:定量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绝对挑战——访厦门大学任斌教授
    8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了表面增强拉曼(SERS)的相关研究工作。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课题组踏入这个领域,几乎呈指数增长。据悉,仅就&ldquo 表面增强&rdquo 一个关键词搜索,每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已经达到2000多篇。  在SERS的研究领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做材料合成的,他们的论文通常只是证明合成的材料有表面增强拉曼的性质,然后很多就此打住,转战新的材料 但是有一部分人却执着耕耘在SERS体系的方法和机理的研究,厦门大学的任斌教授就是这其中的一位。  2014年7月29日,在HORIBA拉曼学院活动中,任斌教授的报告从原理、实验方法到应用等各方面给大家呈现了SERS和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的发展历史和最新技术进展。虽然在这个领域,任斌教授的课题组已经是引领者之一,但是他依然对每一个报告都认真地聆听、学习,为学术的探讨而&ldquo 刨根问底&rdquo &hellip &hellip   2014年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任斌教授8月4日深夜抵京, 8月5日上午接连赶作两场报告,笔者亲眼见到他背着电脑赶到会议室,站在后排等着做报告。一场报告之后,收拾起背包,又赶到下一个会场&hellip &hellip 甚至嗓子都哑了,下午还要主持会议,接着晚上还要离京赶去参加在德国举行的国际拉曼光谱大会。如此的敬业精神让笔者为之感叹!  尽管行程如此繁忙,会议间隙,任斌教授还是抽时间接受了仪器信息网编辑的专访。虽然采访时间有限,但是任斌教授传递给我们的是一份科研者的严谨和执着。厦门大学任斌教授  我国SERS领域的研究&ldquo 持续升温&rdquo   1928年,印度物理学家拉曼(Raman)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拉曼散射光,并因此荣获了193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虽然在1928年到1945年之间,拉曼光谱在物质结构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信号弱这个与生俱来的缺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各方面的应用。直到,1974年,Fleischmann 等人第一次在吡啶吸附的粗糙银电极上观察到SERS信号。由于表面增强效应可以使拉曼强度增大几个数量级,提供了极高的表面检测灵敏度,为人们刻画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在国际上很快就掀起了SERS研究的热潮。  据任斌教授介绍,80年代初,SERS发展的初期,中国就已经有科学家开始SERS的工作。比如,当时物理所的张鹏翔老师、苏州大学的顾仁敖老师等,其中顾仁敖老师还专程去纽约学习SERS的相关知识。  1987年,田中群老师回国之后,在厦门大学开始电化学体系和过渡金属体系的SERS研究。  从物理所出来的老师分散到全国各地,推动了全国不同地域的SERS研究 从田中群老师课题组,吉林大学的赵冰和徐蔚青老师课题组毕业或进修后的研究人员,推动了国内的SERS研究,形成了今天规模,并在国际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从SERS研究人员的领域分布来看,物理领域的研究者开始日益减少,而化学和生物医学方面的SERS应用研究的人员比例则在不断增加。厦门大学、吉林大学、苏州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成为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单位。  任斌教授介绍到,&ldquo 近年,国际上从事SERS研究的人员几乎呈指数增长。今年只是以&lsquo 表面增强&rsquo 的关键词去搜索,一年已经有2000多篇文章,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研究领域了。&rdquo   据介绍,国内外都有一些重要的学术会议为SERS人员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比如两年一次的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和国际拉曼光谱大会,SERS都是其中最大的分会。四川大学将主办2015年的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今年的国际拉曼大会(ICORS)已经在德国耶拿召开,规模将达到900多人。任斌教授将专程前往参加。  SERS研究的&ldquo 热点&rdquo 不等于&ldquo 关键点&rdquo   近年来,SERS领域的研究&ldquo 如火如荼&rdquo 。任斌教授说,现在SERS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是SERS基底的制备。从最初的电化学粗糙/沉淀、真空沉淀方法,到纳米粒子的合成。随着纳米科学的发展,人们可以精巧的控制纳米结构的组成、形状、大小,并能有序的对其进行组装。得益于此,利用SERS人们获得了单分子的检测灵敏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最近,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的研究进一步拓宽了SERS的应用领域。同样利用表面等离激元增强原理的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技术因其高空间分辨率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些进展进一步推动了SERS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领域的广泛应用。  SERS的另外一个研究热点是在高灵敏分析中的应用,涉及其在食品安全、环境、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分析应用研究。  不过,&ldquo 热点不等于关键点,&rdquo 任斌教授说,&ldquo SERS研究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对机理和机制的研究,发展方法,提高其重现性、可靠性。&rdquo 据介绍,在光散射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每年在国内都召开一次小规模的SERS研讨会,专门讨论SERS领域存在的挑战性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ldquo 从我个人理解,我认为SERS用于定量分析还有很远的路需要走,因为还没有什么技术可以保证SERS定量分析的可靠性。现在确实有些报道表明在一个很小的浓度范围内可以获得不错的线性相关系数,但要解决定量问题,必须严格按照分析方法的标准程序去做。要成为标准方法需要进行各方面的验证,比如不同的样品、不同批次的同类样品、不同的体系、有无干扰的情况下是否都可以得到可靠的结果。否则,研究工作只能停留于文章,难以得到实际应用。&rdquo   &ldquo 定量分析,一直是SERS领域一个挑战。谁要真正解决了定量的问题,他也就发财了。&rdquo 任斌教授开玩笑地说。  接着他分析到,&ldquo 纳米材料不同位点的增强效应不同,粒子靠近,耦合和增强效应就强,反之就弱。因此,SERS的定量分析首要的挑战是解决增强基底的均一性和可靠性。&rdquo   &ldquo 另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检测方法的选择性。如果没有优异的选择性,无法应用于实际复杂的体系。拉曼得到的是分子自身的指纹信息,所有的接近SERS基底的分子都被增强。正因如此,在复杂体系中也将获得大量相互干扰的信息,甚至于受其他分子竞争吸附的影响,无法获得待测分子的信号。因此,必须发展方法,只让待测物质富集到表面进而被检测到。&rdquo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ldquo 有效期&rdquo 的问题,任斌教授说,&ldquo 如果合成的增强试剂放置一段时间就&lsquo 变质&rsquo 了,再高再均一的增强衬底都没有意义。&rdquo   &ldquo 对于基底制备及其&lsquo 有效期&rsquo ,目前还没有任何标准,标准委这边也还处在让大家提建议的阶段。&rdquo   显然SERS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说明这个学科充满活力,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ldquo 如果解决了以上的问题,SERS将来会非常有用,可以说原来荧光能用的领域,SERS基本都可以用。&rdquo 任斌教授说。  SERS基底的产业化很难  国外已经有商品化的SERS基底和增强试剂,而国内这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虽然很多课题组都在研究SERS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但是绝大多仅限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是针对某一个样品在某一个特定条件或者环境下的使用。  据任斌教授介绍,2011年起,为了促进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PERS)的应用,田中群院士领衔的仪器研发及应用项目所研发的壳层隔离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粒子已经在销售。从文献中,虽然看到国内个别单位声称已经获得很好的增强衬底,但是目前还没有看到很好的实际应用实例和产品。  对于国内SERS基底的产业化,任斌教授说&ldquo 挑战仍在&rdquo ,接着他分析了原因:  &ldquo 目前商品化的SERS基底虽然均一性较好,但增强效应普遍较弱,不能发挥SERS独特的优势。另外,使SERS基底对目标检测物具有极高的选择性是考察SERS基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rdquo 据悉,目前PERS项目组,已经在对SHINERS粒子进行功能化的修饰,已经进入实际样品分析阶段,但也还未到产业化阶段。  &ldquo SERS基底产业化的难度在于基底不同位点间增强效应的差别可以达几个数量级,这就要求SERS基底的产业化制备过程中能够实现均匀性的高度可控。目前还没有一个完美的方法可以获得高增强效应均匀性的衬底,这仍是SERS领域的挑战性的课题,目前仍有不少的人在努力。&rdquo   手持式拉曼光谱仪的未来命运与SERS基底&ldquo 休戚相关&rdquo   拉曼光谱仪曾经是科研实验室中的高端仪器,其价格也曾经&ldquo 高不可及&rdquo 。目前,单波长的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器的价格已经降到了百万元以内,也已经在科研机构、分析检测中心和重要的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离真正的普及还有一定的距离。手持式拉曼光谱仪由于其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而受到不少单位的青睐,特别在公安、海关、考古等单位得到实际应用。在HORIBA拉曼学院中很多老师介绍了便携式拉曼仪器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  &ldquo 手持式拉曼未来市场巨大,&rdquo 任斌教授介绍到,&ldquo 手持式拉曼仪器的灵敏度远低于大型共聚焦拉曼仪器。因此,便携仪器应用通常局限于一些纯样品的检测,对于浓度较低的样品的检测还比较困难。目前的应用领域也比较局限,如毒品检测等。而对于很多涉及国计民生的浓度比较低的复杂样品的检测,如果没有SERS增强效应几乎是不可能完成。我相信,随着针对便携仪器的SERS应用方法的发展,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将迎来其&lsquo 春天&rsquo 。&rdquo   如此看来,手持式拉曼光谱仪未来的应用前景与SERS的进展&ldquo 休戚相关&rdquo 。任斌表示,手持式仪器的技术门槛较低,国内与国外的研发水平差别已经很小了,最终应用将决定于增强源,没有增强源这台仪器几乎就&ldquo 废&rdquo 了。采访编辑:叶建  任斌教授个人简历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0-)  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  厦门大学教授 (2004-)  德国 Fritz-Haber 研究所,洪堡学者,访问学者 (2002-2003,2004)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1997-1998)  厦门大学博士(1998)  厦门大学学士(1992)  研究兴趣  针尖增强拉曼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应用和理论 等离激元光子学,纳米光学 拉曼和电化学技术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 界面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  课题组最新的研究进展  1. Label-free detection of native proteins by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using iodide-modified nanoparticles. Li-Jia Xu, Cheng Zong, Xiao-Shan Zheng, Pei Hu, Jia-Min Feng and Bin Ren*, Anal. Chem., 2014,86(4), 2238&ndash 2245.  2. Activation of oxygen on gold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 assisted by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 Yi-Fan Huang, Meng Zhang, Liu-Bin Zhao, Jia-Min Feng, De-Yin Wu*, Bin Ren* and Zhong-Qun Tian, Angew. Chem. Int. Ed, 2014,53(9), 2353&ndash 2357.  3. Probing the location of hot spots by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toward uniform substrates. Xiang Wang, Mao-Hua Li, Ling-Yan Meng, Kai-Qiang Lin, Jia-Min Feng, Teng-Xiang Huang, Zhi-Lin Yang* and Bin Ren*, ACS Nano, 2014,8(1) 528&ndash 536.  4. Revealing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single-molecule junctions in different conductance states by fishing-mode tip-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Zheng Liu, Song-Yuan Ding, Zhao-Bin Chen, Xiang Wang, Jing-Hua Tian, Jason R. Anema, Xiao-Shun Zhou, De-Yin Wu, Bing-Wei Mao, Xin Xu, Bin Ren* and Zhong-Qun Tian, Nature Commun, 2011,2, 305.
  • 坚持自主创新,做好自己的事——简智SERS拉曼光谱增强技术
    近日,《人民日报》刊文《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好》,文中指出:“一项项落后、一次次封锁,却成就了一件件科技自立、创新自主的传奇。”作为正在从工业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经济体,中国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占领世界产业链价值链位置的高端,必须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走自主创新之路,实现战略性突破,才能保证重要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安全。作为中国本土民族品牌,专注拉曼快检行业的简智仪器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科技自立,在拉曼光学快检领域展现中国品牌应有的实力。回顾近几年拉曼光谱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SERS表面增强技术的突破。使用SERS技术,可以实现拉曼信号超万倍的增强,使得原本很弱的拉曼散射,在测试痕量物质时变得可行。本着中国本土民族品牌自主创新的企业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在2019年1月的新品发布会上,简智仪器发布公司第一款产品级的SERS增强芯片。该款SERS增强芯片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可用于食品安全、生物医药、毒品爆炸物等众多领域的痕量检测检测。在芯片的核心区域上,简智仪器制作了纳米级精度的有序点阵结构,使光散射得到光子级别的均匀控制,从而让待测分子的拉曼特征信号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而不失真。为了增强这款芯片的普适性,让它对不同类型、不同状态下的分子都能做到精准捕捉、精确呈现,简智仪器对阵列的构型、点阵间隙距离参数等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用最为先进的组装技术原位实现。最终在这款芯片上,不同分子可以在点阵微结构的不同作用部位得到信号增强,使得这款芯片能广泛适用于不同领域和场合的快速检测。这款芯片的应用性能总结来说有以下优点:1.灵敏度高:对于绝大多数分子,这款芯片的增强灵敏度达到5个数量级以上,可以做到痕量检测。2.重现性强:芯片的结构和先进的工艺技术使得它在检测中表现出高度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批间测试差异极小。3.适用性广:应用这一款芯片可以解决不同样品的检测需求,极大提高了检测的便捷性。4.识别性好:由于光子级别的散射控制,拉曼特征信号可以被准确呈现,使待测物可以被精准地识别出来,给检测带来便利。此外,简智仪器还研发了新型表面增强SERS试剂,这是简智坚持不断创新研发,经改进后的第3代试剂,包含6种常规型号,其中4种金胶,2种银胶,具有适用范围广、高稳定性及特异性等特点,适用于食品安全、生物医药、物质表征等领域。简智仪器始终与千万中国本土民族科技企业一样坚信,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好,简智将继续专注拉曼快检领域,坚持自主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科技力量!
  • 【赛纳斯】表面增强拉曼/红外光谱技术的进展与突破
    01导读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是 最 重 要 的分析化学方法之一,可提供待测体系的化学键等关键结构信息。然而,它们应用于材料和生物体系的表面化学分析时,常面临着灵敏度偏低的瓶颈。四十余年来,人们持续致力于突破该瓶颈,推动相关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近日,厦门大学田中群教授课题组回顾了拉曼和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性论述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和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的三种物理机制:等离激元效应、避雷针效应和耦合效应。从拉曼和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案例出发,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拉曼和红外光谱的表面检测灵敏度的策略,即宏观光学系统与微纳光学衬底之间多尺度耦合,最 后讨论了将宏观光学-微纳衬底间的高效耦合拓展到亚纳米分子尺度的可能性,展望了更多种形式的多尺度光耦合策略。图1 SERS和SEIRA光谱灵敏度提高的策略与实践:从微纳结构衬底设计到光学设计。02研究背景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技术的里程碑式进展如图2所示,时间轴上、下分别为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技术。从发展历程可见:(1)1800-1974年主要集中在基本测试仪器和方法,从无到有地建立拉曼和红外及其衍生光谱技术;(2)1974-2010年则在已有测量仪器基础上,从无到有建立起表面增强拉曼和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方法;(3)1997年至今的表面增强拉曼和表面增强红外光谱逐渐提升为单分子水平。由此可见拉曼和红外光谱技术的灵敏度在不断提升,而其蕴含的发展驱动力是由痕量甚至是单分子水平待测样品的实际需求所诱发的。如何提升拉曼和红外光谱的检测灵敏度,是具有 重 大 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图2 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及其衍生技术的的里程碑式进展节点,时间轴上、下部分别为拉曼和红外光谱技术。2.1 SERS和SEIRA的增强机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SEIRA)主要基于电磁场增强机制。SERS和SEIRA电磁场理论的核心在于借助光和金、银等纳米结构的相互作用,增强纳米结构表面狭小区域内的光电场(也称近场)。该狭小区域也称为“热点”。处于热点中的待测分子的光散射和光吸收截面都被增强,如图3所示。图3 SERS和SEIRA的电磁场增强原理。a是分子的Raman散射及拉曼光谱。b是吸附于金属纳米球表面分子的SERS的两步增强机理。c是SERS光谱的数据处理。d是分子的红外吸收及红外光谱。e是吸附于金属纳米棒表面分子的SEIRA的一步增强机理。f是SEIRA谱的数据处理。热点内的局域电场的强度与分子的光吸收/散射效率直接相关。提高SERS和SEIRA增强衬底表面热点内局域电场强度是SERS和SEIRA技术发展的关键难题。SERS和SEIRA增强衬底可划分为非耦合型增强衬底和耦合型增强衬底两大类。非耦合型增强衬底,如单个纳米粒子、金属膜以及非金属表面的金属探针等,通常只支持局域表面等离激元、传播表面等离激元和避雷针效应中的一种机制。非耦合增强衬底的局域场增强因子较小,通常小于5个数量级,是研究局域场耦合的模型结构。耦合型增强衬底,特别是具有纳米间隙或者纳米尖端结构的增强衬底,分子拉曼散射和红外吸收信号会得到显著增强,检测灵敏度可达单分子水平。典型的耦合型增强衬底结构有纳米颗粒-纳米颗粒二聚体(dimer)、寡聚体结构(oligomer)、阵列结构(array)、蝴蝶结(bow-tie)结构,和金(或银)扫描探针-金(或银)衬底耦合结构等,如图4所示。图4 SERS和SEIRA典型结构。a-f为SERS衬底结构,g-i为SEIRA衬底结构。其中a和g为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纳米结构,c和i为传播型表面等离激元纳米结构,e为支持避雷针效应的针尖纳米结构。b、d、f、h和i为不同形式的等离激元耦合纳米结构衬底。除了提高衬底的局域电场强度,SERS衬底在应用中还存在衬底普适性低和信号重现性不足的难题。壳层隔绝纳米颗粒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是克服这一难题的强有力的创新方法,在材料表面化学分析中已发挥出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巨大的实际应用效能。SHINERS技术的关键是制备超薄介质壳层包覆的金(或银)核的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其中壳层材质如SiO2、Al2O3等具有绝缘性和化学惰性,既避免了分子吸附于金(或银)核表面产生干扰信号,又减小了纳米颗粒和待测衬底发生烧融的概率,提升了体系稳定性。借助SHINERS中金(或银)核与待测金属材料衬底的耦合作用,金属衬底上吸附分子的拉曼信号得到显著放大,例如,实现了对不同晶面Au、Pt等金属单晶上痕量电催化中间产物的识别,为揭示相关电催化反应的路径和机制提供了关键证据(图5)。图5 用于表面分析的SHINERS技术。a 衬底表面的SHINERS粒子示意图。b 吸附在Au(111)、Au(100)和Au(110)表面的吡啶分子的SHINERS光谱。c SHINERS实验示意图。电磁场强度由颜色代表,红色(强)和蓝色(弱)。d SHINERS粒子的TEM成像和Pt衬底表面的3D-FDTD模拟。e 在氧气饱和的0.1 M HClO4中的ORR过程三个旋转环盘Pt单晶电极上的极化曲线。转速为1600转/分,扫描速率50 mV/s。坐标轴j和E分别代表电流密度和电极势。f 变电位条件下Pt(111)电极表面的ORR测试的EC-SHINERS光谱。类似壳层隔绝技术的核-壳结构构筑策略也适用于SEIRA技术。由金壳层和介质内核构筑的阵列SEIRA增强衬底不仅在近红外区有等离激元响应,在中红外区也显示出宽光谱共振响应。如图6所示,位于近红外区域的等离激元响应源自于单个纳米壳结构的多极等离激元共振,而位于中红外区域的宽谱响应带则源自多粒子结构的偶极共振耦合。耦合纳米结构是提高SERS和SEIRA衬底表面增强性能的有效方式,通过耦合效应可将衬底拓展为SERS和SEIRA同时响应的衬底。图6 多个纳米粒子耦合同时用于SERS和SEIRA虽然基于上述耦合纳米结构的SERS和SEIRA增强衬底可有效提高拉曼和红外光谱的检测灵敏度,要实现超高灵敏的SERS和SEIRA测量尚有一定难度。成功的研究报道往往集中于拉曼散射或红外吸收截面较大的少数分子体系,其增强衬底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尚面临一些困难。特别是如何使应用面最广的SERS或SEIRA衬底,如单个SHINERS粒子、TERS探针、单根SEIRA棒和nanoIR探针,也具备超高检测灵敏度,即使面对散射或吸收截面较小的分子仍可获得有效的检测信号。这一问题仍充满挑战。因此,进一步针对特定的微纳衬底而优化设计的宏观光学系统的研究成为迈上更高灵敏度这一新台阶的关键。2.2 基于维纳结构衬底的宏观光学设计SERS信号与多重因素有关,其强度具体可用下式表示:我们可以参考SERS的强度公式将SEIRA的强度表示如下:GSERS和GSEIRA分别表示衬底通过等离激元和避雷针效应造成的局域场增强。上述公式清楚表明,SERS和SEIRA的强度不仅与微纳衬底的增强因子有关,也与仪器的参数,如光耦合效率Ω、检测器效率Q、色散系统的通量Tm和光学系统的透过率T0直接相关。虽然在Raman和IR发展的历程中,针对光学系统的研究从未停止,但聚焦在光学系统和微纳衬底之间的耦合效率的研究还很少。耦合效率Ω可进一步展开为其中Ωe表示激发光的空间角集中程度、Sexci表示微纳衬底的定向激发性质、Me-e则表示激发光和衬底之间的匹配程度。Ωc表示收集系统的定向收集能力、Sscat表示微纳衬底的定向辐射属性、Mc-s则表示Ωc和Sscat之间的匹配程度。上述三个公式清晰地描述了宏观光学系统和微纳衬底之间匹配程度对获得超灵敏SERS和SEIRA光谱的重要意义。图7为SERS和SEIRA中传统的耦合光学设计,和考虑衬底与光学系统匹配后的耦合光学设计。与传统方式相比,后者可在微纳衬底表面激发出更强的热点,获得更灵敏的SERS和SEIRA检测效果。图7 SERS和SEIRA中的光学设计。a 传统的激发和收集光锥。b 抛物面反射式聚焦镜。c 折射式物镜。d 反射式物镜。e SERS和SEIRA中精细设计的激发和收集空心光锥。f 基于棱镜和波导结构的激发光学。g 基于棱镜的折射式空心光锥透镜。h 基于棱镜的反射式空心光锥物镜。角度激发。通过ATR棱镜定向激发SERS和SEIRA衬底获得更高检测灵敏度是最常见的设计宏观光学增强微纳光学衬底的例子。如图8中所示,在二氧化硅半球柱面镜上蒸镀一层Ag膜,扫描激发光角度,在很窄的角度范围内可观察到表面等离激元效应。在该角度下收集纳米粒子构成的SERS衬底的拉曼散射信号,其光谱增强性能与金属膜表面相比可提高2-3个数量级。而在SEIRA中, ZnSe半球柱面镜表面的金岛状膜衬底的SEIRA增强性能也强烈依赖激发光的入射角度。70°下激发获得的SEIRA强度比20°时高6倍。更多的基于波导结构激发SERS和SEIRA的研究也证明了将激发光能量集中在某一窄角度范围内,可进一步提高衬底的SERS和SEIRA性能。图8 基于ATR棱镜结构定向激发SERS和SEIRA。a-c 在SERS中通过半球柱面镜激发金属膜表面SPR,进而激发单粒子SERS。d-f 在SEIRA中通过半球柱面镜激发金岛膜SEIRA。定向辐射收集。定向辐射收集主要体现在SERS衬底表面。SERS衬底作为天线,它接收远场光并在近场区域产生电磁场“热点”,从而激发“热点”内的分子。分子辐射的拉曼信号再次激发SERS衬底并辐射至远场。研究表明远场辐射的SERS信号表现出强烈的定向辐射属性。如图9所示,二聚体和三聚体的SERS远场辐射信号集中在很窄的空间角度范围内,而该空间角度甚至超过了显微物镜的收集角度范围,导致大量信号无法被测量。该实验结果证明宏观光学系统设计在提高SERS信号收集效率方面是非常必要的。图9 二聚体和三聚体表面SERS信号的远场辐射特征兼顾角度激发和定向辐射收集的光学设计。角度激发可提高SERS与SEIRA的激发效率,定向辐射收集可提高SERS的收集效率。2017年报道的一种消色差的固体浸没透镜结构做到了两者兼顾。如图10所示,通过该物镜结构,激发光能量可集中在很窄的角度范围内,有效提高激发光与SPR效应之间的能量耦合效率,因此在SPR角度附近SERS信号才最强。同时该物镜的数值孔径高达1.65,可有效收集远场辐射的SERS信号。该物镜不仅支持Kretschmann结构,也支持Otto结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衬底材料表面散射的SERS信号均具有定向辐射特征,与一般的线性偏振相比,热点的局域场增强更高。图10 基于消色差固体浸没透镜光学设计兼顾角度激发和定向辐射。a-d KR-SPR-SERS结构光学设计及其角度激发和定向辐射性能的表征。e-j Otto-SPR-SERS结构光学设计及其角度激发和定向辐射性能的表征。光纤高效激发和收集耦合TERS。另一种兼顾激发和收集效率的设计是光纤耦合结构的TERS装置。在该装置结构中,银纳米线TERS探针组装在锥状光纤表面。线偏振激发光在光纤中传播的波导模式会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与银纳米线探针的两个SPP模式TM0和HE1耦合。通过光纤角度和长度的优化设计,提高远场光与TM0模式的能量耦合效率,优化后的远、近场的耦合效率可达70%。考虑到TERS的两步耦合过程,总体的远、近场光耦合效率可达50%,即使在最简单的TERS装置上也可实现碳纳米管表面1 nm空间分辨率的化学光谱采集。图11 a 波导模式LP01和银纳米线探针的TM0和HE1模式之间的耦合示意图。b 通过TM0模式的近场和远场耦合。c TERS探针和光纤的SEM图。d 碳纳米管样品的形貌。e 沿着d中白色虚线的TERS强度分布。f d中虚线上A、B和C位置处的TERS光谱。光学设计拓展nanoIR和TERS的适用环境。近几年先后报道的液体环境纳米红外光谱技术均通过底部ATR光学结构激发实现。电化学TERS技术的一大难题是TERS的激发和收集光路路径上光传播介质发生了变化,造成常规TERS测量技术的不直接适用。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TERS光路与电化学池的有效光学耦合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如图12所示,在该设计中,电化学池被改造成由透明窗片、倾斜样品区以及电化学功能模块构成的结构。这一结构有效抑制了光路畸变对TERS测量的影响,由此成功获得了电化学反应前后的少量反应物和产物的TERS光谱。图12 电化学TERS技术。a 在电化学池中增加光学窗片,并减小与激发和收集物镜的距离实现的电化学TERS装置结构。b-c 溶液中TERS探针的局域电场分布。d 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同位置的TERS光谱。e 反应物和产物的空间分布。f 不同样品偏压下的产物。03总结与展望SERS和SEIRA分别显著提升了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的检测灵敏度,近二十年来,随着微纳光学技术的逐步发展,高性能的增强衬底不断问世。尽管目前对宏观光学系统与微纳衬底之间多尺度耦合效率的研究还较少,在可预见的将来,该问题终将被解决,这将使得应用面最广的球形纳米颗粒的光谱增强性能也有机会进一步实现数量级的提升。除了兼顾宏观和微纳光学的耦合设计,近年来基于原子尺度的避雷针效应与等离激元结合也实现了一系列的突破,如利用TERS技术实现了单分子、甚至单个化学键的成像。然而,可检测的分子体系仍限制于少量的分子种类。这就要求在提高宏观光学到微纳光学的耦合效率的同时,也要提高从微纳光学到原子尺度光学的能量耦合效率。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不仅对TERS,对Nano IR的发展也不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中,SERS和SEIRA的环境普适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特别是在TERS和NanoIR技术中,发展适配如能源化学中的多相界面体系或生命科学中的液相环境体系等具体应用场景的光学结构设计将具有重大应用意义。文章信息:该研究成果以"Advances of surface-enhanced Raman and IR spectroscopies: from nano/micro-structures to macro-optical design"为题在线发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本文 第 一 作者为厦门大学的王海龙博士,共同通讯作者为田中群教授和王海龙博士。合作者包括尤恩铭博士、丁松园教授和印度SRM University- AP的Rajapandiyan Panneerselvam博士。
  • 北大开发出新型激光增强表面等离激元探测技术
    记者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马仁敏研究员和戴伦教授合作,实现了一种新型激光增强表面等离激元探测技术。  这种新型探测技术的强度探测品质因子比传统的表面等离激元(SPR)探测器高400倍左右。同时成本低,尺寸仅为微米量级,在一根头发丝的端面上即可制备数以千计的探测器。  “该探测器所具有的极高灵敏度、低成本和小体积的特点可能会使其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公共场所的安全监测和环境食品卫生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马仁敏说。  表面等离激元是一种局域在金属介质界面的局域电磁模式,通过将光频段的电磁波与贵金属中的自由电子的振荡耦合,将电磁场的能量限制在很小的尺度内,其振荡频率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通过探测由周围折射率变化引起的等离激元共振模式的变化形成的表面等离激元探测器是一种实时和不需要荧光标记的新型探测器。近20年以来,其在疾病诊断、生物化学研究与应用和环境监控等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马仁敏说,用于产生等离激元共振的金属中自由电子的振荡所带来的欧姆损耗在传统的等离激元探测器中不可避免,从基本物理原理上来讲,是进一步提高探测器灵敏度的障碍。马仁敏研究小组将激光原理引入到了表面等离激元探测器中,利用激光中的受激辐射光放大补偿了欧姆损耗,在前期气相超灵敏爆炸物检测的基础上(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4),实现了液相激光增强表面等离激元(LESPR)探测器。  新的探测器主要包括金属层和增益介质层,增益介质层形成在金属层上 在增益介质层和金属层的界面上形成表面等离激元模式,此模式由增益介质层的边界限制从而形成表面等离激元激光腔 待测液体覆盖在增益介质层上 激发光经过待测液体入射至增益介质层,增益介质在激发光的泵浦下产生受激辐射,经由激光腔反馈放大产生表面等离激元激光,该表面等离激元激光的波长和强度与待测液体的折射率有关。  在实验中应用了戴伦教授合成的发光波长在700纳米左右的硒化镉纳米晶体作为增益材料,其发光波长正好位于生物组织和水散射和吸收较小的700纳米到900纳米的窗口波长。相比于通常应用于等离激元激光中的金属银,他们使用了金。  “金虽然具有较高的欧姆损耗,但其化学性质远比银稳定,适合应用于生物和其他复杂环境的应用。”戴伦教授说。  在实验中,除了预期的激光效应补偿欧姆损耗使得等离激元共振的谐振线宽显著变窄意外,他们还发现激光增强表面等离激元探测器具有传统表面等离激元探测器所不具有的高斯光谱线型和无背景辐射的优点。  “这些特点使激光增强表面等离激元探测器具有高达84000的强度探测品质因子,比传统的表面等离激元探测器的强度探测的品质因子高400倍左右。”马仁敏说,“同时,因为使用了微腔效应,整个激光增强表面等离激元探测器的尺寸仅为微米量级,在一根头发丝的端面上即可制备数以千计的探测器,具有低成本、小型化、规模化集成的优点。”  该工作目前已被领域内的知名期刊Nanophotonics接收发表,北京大学博士后王兴远,博士生王逸伦和王所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马仁敏研究员和戴伦教授为通讯作者。同时他们也为该探测器申请了发明专利。
  • 1150万!北京理工大学低温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多功能针尖增强拉曼光谱仪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0873-2301HW2L0473项目名称:北京理工大学低温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采购预算金额:8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采购低温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1套;用于科研,接受进口产品投标,详见附件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2个月内出具图纸,采购人批复图纸后8个月交付。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2.项目编号:CFTC-BJ01-2311049项目名称:北京理工大学多功能针尖增强拉曼光谱仪预算金额:35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采购标的用途数量是否接受进口产品投标简要技术参数或要求描述多功能针尖增强拉曼光谱仪教学及科研1套是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货物需求一览表及技术规格”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之日起至质保期结束。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12月04日 至 2023年12月11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北京中教仪国际招标代理有限公司512室,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方式:建议采用汇款形式进行报名(节假日、工作日均可),请按本公告“其他补充事宜”所述账户信息汇款(不接受个人账户汇款),请您在本公告页面最下方附件自行下载“报名登记表”,填写完成后以word文本形式和汇款底单一起发送至shige@china-didac.com,工作日可以现场登记报名,招标文件售后不退。售价:¥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北京理工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联系方式:林老师,010-68917981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北京中教仪国际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联系方式:施歌、李璟琨、卢琛曦、杨硕,010-59893121、010-59893127、010-59893109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施歌、李璟琨、杨硕、蒋旭、谢杰、韩寿国电 话:  010-59893121、010-59893129
  • 长春光机所大面积可控高活性拉曼光谱增强基底研究获进展
    p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大面积可控高活性a title=""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c/34.html" target="_self"拉曼光谱/a增强基底的研究中取得进展:世界上首次利用溶致液晶软模板可控生长出大面积均匀的高活性表面拉曼散射增强基底,增强因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结果发表在近期的Scientific Reports(2015, vol. l5, 12355)上。/pp  表面拉曼散射增强由Martin Fleischmann 在1974年发现,是一种能够显著提高拉曼光谱灵敏度的技术。通常稀有金属纳米微结构被用于制备表面拉曼散射增强基底,但目前存在的多种制备方法(刻蚀法、种子生长法、各种化学沉积法)都不理想,没有系统解决耗时长、重复性差、成本高、不可控等问题。因此,研发一种全新的简单低成本可控的生长方法对表面拉曼散射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pp  该工作利用三相溶致液晶软模板并结合协同自组装生长原理可控制备了大面积均匀的银花纳米表面散射增强基底。使用琥珀酸钠、对二甲苯和硝酸银水溶液按照三相图进行配比,在适当的温度下发生相分离,琥珀酸钠分子亲水端相互靠拢将硝酸银溶液局限在其中,疏水端向外与对二甲苯结合。局域在亲水端的银离子在电化学沉积过程中结晶成核,逐渐长大,最终打破液晶软模板的束缚,在自组装效应的协同下生长为花形结构。该纳米结构具有较多的尖端与缝隙,可形成大量“热点”从而实现拉曼散射增强和荧光增强。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型号、形貌可控、易于大面积生长等优点,为表面拉曼散射增强和荧光增强基底的制备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生化检测等领域,同时为其批量化的工业生产打下了基础。/pp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经费的支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600" height="91" title="W020151214364646416690.jpg" style="width: 494px height: 116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1cc076f2-4fe1-4f5e-af83-db28c29c6f99.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00" height="403" title="W020151214364646424163.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403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20cd9ad6-1ec6-4676-a03b-e16f1b0117c0.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00" height="403" title="W020151214364646425930.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403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32caa395-1b77-4582-9e7d-9c264138220d.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溶致液晶软模板和自组装协同生长纳米银表面增强材料br//ppbr//ppbr//p
  • SERS厦门大学主办的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国际会议
    2017年12月5日–9日,由厦门大学主办的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厦门大学李剑锋教授任主席,中科院、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任荣誉主席,旨在讨论过去40多年SERS在实验与理论方面的发展及其应用,以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SERS的持续发展与创新。会议共吸引国内外逾200位SERS研究工作者及15家拉曼仪器厂商参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国际会议 (SERS-2017)  本次会议设置大会报告、主题报告、邀请包括、口头报告及墙报展等多个环节,议题涵盖SERS的机理及其在电化学、生物与生命科学、痕量检测与分析、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催化、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等离激元,TERS,SHINERS,荧光及其它光谱多个类别,全方位展示国内外SERS研究成果。  大会邀请SERS领域先驱与权威Richard P. Van Duyne、Martin Moskovits、Andreas Otto以及相关学科的顶级学者Peter G. Bruce、Stefan A. Maier、Jürgen Popp等作大会报告,同时设立优秀墙报奖。据悉,下一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国际会议将于2018年8月26-31日在韩国济州岛召开。  作为分子光谱领域最活跃的仪器类别之一,近两年拉曼光谱仪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粗略估算,截至目前已有近50家仪器厂商抢滩登陆该市场。受食品、药品等终端市场需求拉动,今年拉曼光谱仪器厂商普遍反映增长可观,其中便携/手持拉曼表现的尤其突出。会上,仪器厂商们也盛情展出了最新技术与仪器,并与到场用户展开面对面细致交流。  以下是现场企业图片(按拼音排序):奥谱天成必达泰克Chroma Technology大川光学岛津复享光学昊量光电HORIBA雷尼绍neaspec GmbH普识纳米如海光电赛默飞世尔WITec卓立汉光
  • B&WTek便携拉曼光谱仪在增强拉曼上的应用交流会
    B&WTek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小型拉曼生产厂商,深耕中国10年。作为最具竞争力和性价比的i-Raman系列便携拉曼光谱仪,也已经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学,考古,生物及材料等诸多应用领域。配合最新的BAC151B高清视频显微拉曼附件,将使得用户的SERS应用和开发更为快捷,准确。 为了与更多客户分享我们的增强拉曼上的应用,B&WTek将于2013年12月26日于合肥市科学岛丽景假日酒店举办“B&WTek便携拉曼光谱仪在增强拉曼上的应用交流会“,将与用户分享一些采用B&WTek便携拉曼在增强拉曼上的应用进展,敬请拨冗参加! 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实用化应用探索B&WTek便携拉曼光谱仪结合SERS应用* 低浓度农药残留* 环境低浓度污染物监测* 生物样品的S E R S监测会议地址:合肥科学岛丽景假日酒店西区三楼二号会议室时间:2013年12月26日14:00联 系 人:叶菲:18616619702 chrisy@bwtek.cn 陈帅:13816461662 leoc@bwtek.cn
  • 食品安全频暴雷!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全力推进食药环侦工作!
    随着国家食药环侦的工作推进,各地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暴雷!只有严格的抽检及稽查力度,才能肃清食品安全的“行业潜规则”。“毒奶粉 ”、“地沟油”和“毒豇豆”等典型事件,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同时当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落后等问题,迫使相关监管部门亟需找到一种快速、灵敏和可靠的检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目前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方法,这些检测法虽具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特点,但耗时耗力、成本昂贵,对样品的净化要求苛刻,难以实现现场快速定性筛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是一种新型化学分析和检测手段,快速检测的特点,迅速成为监管部门的稽查“利器”。ATR3000FD是奥谱天成基于拉曼SERS增强技术研发的便携式拉曼食品安全检测系统,更小的体积和更轻的重量,使得ATR3000FD的使用和携带非常方便。无论在实验室、快检室、检测车等多种场所,都能轻松高效完成检测任务,目前全国多地市场监督管理、食药环侦等部门均已配备奥谱天成ATR3000FD。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 )是一种能够表征分子振动能级的光谱,具有极高的分子特异性,但其散射强度较弱,且易受到荧光干扰。SERS技术快速、灵敏、无损,具备分子指纹专一性和单分子灵敏性等特点,能在分子水平上提供物质结构的丰富信息,已逐渐成为化学、生物、环境、食品等领域一种强有力的检测手段。当目标分子被吸附到某些粗糙的金属表面上时,它们的拉曼散射强度会比常规拉曼增强104 ~1014倍。ATR3000FD操作简便,中文全自动识别软件,显示操作步骤及辅助视频,一键解锁,显示结果,数据上传,并配有拉曼谱图。基于强大的增强数据库及云计算处理技术,上机检测仅需数秒钟。应用实测演示测试仪器:ATR3000FD便携式食品安全检测仪测试对象:辣椒面、小米、鱼肉测试目的:不同样品是否含有非法添加或兽药残留(辣椒面中检测苏丹红一号、小米中检测碱性嫩黄、鱼肉中检测孔雀石绿)测试样品:测试方法流程及结果: 打开仪器的开关和平板开关,确保平板上的各连接线连接完好不松动,打开桌面上的食品检测软件如下图所示,可以选择云登录,未联网情况下可以选择离线登录,其中云登录的检测项目更多。登录后,检测方法选择拉曼,物质类别根据样品属类选择,包括兽药残留、农药残留、减肥类保健食品等多种,如下图所示。以检测辣椒粉为例,选择非食用化学物质类别,点击选择检测辣椒粉中的苏丹红一号项目,进入下图所示的检测界面,显示出基础信息和操作步骤,同时可以查看操作帮助和视频指导。待前处理完毕,将检测瓶放入检测池,点击云检测,几秒后出结果:检出或未检出,同时可以查看谱图、热敏打印等。小米和鱼肉的检测界面如下:检测后,通过U盘可以从历史记录中导出数据和PDF格式的检测报告,如下图。检测报告结论 通过ATR3000FD便携式拉曼食品安全检测仪对几种食品的检测,能够看出增强拉曼技术运用到食品检测有很大优势,经过谱图库的对比,可以快速鉴定食品有没有非法添加。 奥谱天成ATR3000FD便携式拉曼食品安全检测仪,已在全国各地的食药环侦行动中大展身手,相关案例可以咨询工作人员获取!奥谱天成致力于开发国际领 先的光谱分析仪器,立志成为国际一 流的光谱仪器提供商,基于特有的光机电一体化、光谱分析、云计算等技术,形成以拉曼光谱为拳头产品,光纤光谱、高光谱成像仪、地物光谱、荧光光谱、LIBS等多个领域,均跻身于世界前列,已出口到全球50多个国家。◆ 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专项计划”承担者;◆ 国家海洋局重大产业化专项项目承担者;◆ 主持制定《近红外地物光谱仪》国家标准;◆ 国家《拉曼光谱仪标准》起草单位;◆ 福建省《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标准》评审专家单位;◆ 厦门市“双百人才计划”A类重点引进项目(最 高等级);◆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21福建省科技小巨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