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设计实验

仪器信息网红外设计实验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外设计实验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外设计实验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外设计实验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外设计实验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外设计实验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外设计实验相关的解决方案。

红外设计实验相关的资讯

  • 连接近红外设备的桥梁:Flux Console
    Flux Console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改善,多数企业的生产流程已逐渐从传统的单元机械式迈入全自动化的操作。在众多车间的各个关键节点上,需要检测当下的产品的一些关键指标,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对于质量控制,在线近红外作为一项过程分析技术,能够真正实现对生产流程的实时监控。但考虑到加装在线近红外设备对一些运转多年的车间来说存在难度,采用旁线近红外也是一项颇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为了弥补旁线设备相较在线设备数据滞后带来的问题,通常会将仪器放在离生产线尽可能近的位置。而对一些有多个生产车间或是多地拥有工厂的企业来说,多台旁线近红外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质量管理部门为了收集并管理这些仪器上的数据,传统方法就是现场人员花费时间记录并提交给分析人员,再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根据具体情况告知现场调节生产,而这一环节在实际生产中耗费了相当的时间,并未充分地发挥出旁线设备的优势。虽然旁线近红外能够快速测定待分析样品的多个指标,但往往容易忽视反馈时间慢这一问题。步琦的旁线近红外光谱仪 ProxiMate™ 针对这一问题,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数据联网服务 Flux Console,能够实现企业内部对旁线近红外设备的远程查看及管理。 1功能简介:仪器仪器基本状态运行时间统计许可证汇总连接应用状态应用应用设置适用参数属性详情连接仪器状态偏差及斜率调整连接仪器状态偏差及斜率调整样品样品摘要测量结果原始谱图所用应用信息所用仪器信息趋势图参考值赋值所用仪器信息趋势图参考值赋值连接仪器视角管理所连接应用应用视角管理所连接仪器 2特点:同步获取全部数据查看和对比公司所有站点及实验室的测量数据,从而获得有用结论。此外只需简单的点击操作,便能满足生产和审计要求。数据安全性与效率Flux Console 基于微软云计算服务 Azure 建立的联网应用,运行于世界最安全的云平台之上,带给您数据安全的绝对保障。通过联网查看仪器状态,可以精确安排仪器维护工作,最大化确保仪器正常运行,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 谁说“国外的月亮就得圆”?- 国内外设备优点大比拼
    谁说“国外的月亮就得圆”?- 国内外设备优点大比拼——仪器论坛用户:石头雨前言国产设备还是进口设备好?在实验室中一直是一个讨论不休的话题。作为财大气粗的大型实验室可能觉得买进口设备有面子能彰显实力;而对于小型实验室来说可能觉得实用最重要。究竟是国产的好还是进口的设备好,让在实验室工作多年的实验室设备现状来做个评判第一回合:质量设备的质量一直是购买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那个实验室不想让设备少花钱多干活,在这里我想给有“国外月亮圆”想法的人打个预防针,其实国产的设备质量也不差,从事实验室工作十余年来,到现在实验室里的一些“骨灰级”设备还在依然运转着,这能说国产设备质量差吗?图1—运转十余年的骨灰级设备第二回合:价格质量保证是基础,价格自然也是实验室考虑的一大方面。尤其是对于小型实验室来说,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低价采购也是期望之一。而国产设备相对于进口设备来说恰恰躲过了关税这一关,自然价格比进口设备要低一些,所有对于提倡节能减排的小型实验室来说,国内供应商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图2—关税是提高产品价格的一个影响因素第三回合:交期设备购买的目的是使用,对于实验室来说为了尽早完成检测任务,购买的设备越早来货越好,而国产设备因为少了进口商检的手续,自然大大缩短了交期。图3—进口检验增加了交期第四回合:操作识读对于国产设备面对的消费者是国内公民,引用的语言自然是国语,这样对于设备使用人员来说简单易懂;而对于进口设备来说,采用的语言大部分是英语或当地语言,这就给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操作人员必须要懂得外语,至少实验室要配备相应语言的翻译人员,而无形中增加了实验室的成本。图4—英文对检测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五回合:维修服务设备既然使用在所难免会出问题,而设备的维修服务对实验室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因为没有实验室会应为设备的一个小问题就更换整台设备,这个是不科学的也是实验室所不允许的。而论维修服务的便捷性很明显国内的要比国外的占优势,不论是维修服务的可行性还是服务过程中的交通费用等图5—国产设备维修更便捷第六回合:配件购置设备如有损坏、配件的更换在所难免。对于实验室来说,面临检测压力,自然希望设备越快修好越好,但是进口配件却和设备一样需要进口、不论是价格还是交期自然比国产设备又多了一层手续。图6—进口配件“一件难求”啊结束语话说各行各业挣钱不易,当今社会的企业更是不易。不论是购买进口设备还是国产设备?实验室都得从自身利益出发、从企业利益出发,合理配置、优化选择才是实验室立足之根本。(文章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
  • JASIS 2018新品发布之滨松光子:质谱部件及外设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8年9月5日,日本最大规模的分析仪器展JASIS 2018在东京幕张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万余名观众参观出席。/pp style="text-align: left "  作为世界知名光科学、光产业公司,日本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再次亮相JASIS 2018,并在展会期间带来其多款质谱部件及外设新产品,包括:离子化基板新品DIUTHAME、第三代MCP JEN3 MCP、MCP+AD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d792652a-8fab-4303-b0a4-ea4b1fdd4939.jpg" title="1.jpg" alt="1.jpg"//pp style="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离子化基板新品DIUTHAME/spanbr//pp  离子化基板新品DIUTHAME ——为质谱成像分析而生/pp  主要特点包括:1)通用于主流品牌质谱产品,可直接搭载在主流质谱的靶板上 2)不需要与Matrix的调和、涂布、干燥的前处理。在提高操作便利性(3分钟左右可完成前处理)的同时,其高质量的数据,有望取得良好的重现性 3)使用MALDI法进行离子化时,会出现因待测样品成分的性质原因,而难以与Matrix共同结晶的情况 以及待测样品中包含盐、添加剂等杂质的浓度过高时,阻碍Matrix结晶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中,使用DIUTHAME则不会有这样的困扰,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288dd189-0960-44d1-9f74-868a3ca11fb0.jpg" title="2.jpg" alt="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第三代MCP JEN3 MCP/span/pp  滨松最新推出的适用于小型质谱仪的gen3 mcp/pp  主要特点:在小型化质谱仪的设计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在于真空系统,真空度越高,质谱仪的信噪比越好。然而质谱仪小型化会直接导致系统真空度降低,这会严重影响质量分析器及探测器的正常运行。滨松最新推出的拥有三级结构的gen3 mcp,通过实现控制离子走向的策略,成功解决了在较低真空度情况下,获得更高信噪比的问题。凭借在低真空度下的优异表现,加上小巧的尺寸(有效面积直径:14mm),gen3 mcp将会大大释放束缚在质谱仪真空系统上的缰绳,方便开发者开发更为灵活便携、功耗更低、更适合现场使用的小型质谱仪。/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983565a5-44fc-4752-8f3a-032bae65782d.jpg" title="3.jpg" alt="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新品MCP+AD/span/pp  滨松另一款MCP新品,则是充分利用了其公司在电子真空、半导体两个业务部门的技术优势,将电子真空器件与半导体器件整合在一起,使得MCP+AD新品相比传统MCP,性能大大提高。主要优势包括:1)相比传统MCP,寿命大大增加 2)信号响应更强 3)动态范围更宽,(由10^2提高至10^6)使飞行时间质谱由定性到定量分析成为现实。/ppbr//p
  • 第一届近红外纤维定量分析比对试验结果公布
    p  近红外检测技术日趋成熟,在很多行业有了广泛的应用。对纺织品领域而言,随着FZ/T 01144-2018《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光谱法》的发布和实施,近红外技术的应用也进入了快车道。不过,目前近红外技术在纺织检测领域的应用仍然处在验证和建模研究阶段,使用机构和单位主要是一些大学,研发机构,规模较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大部分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没有真正地用近红外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主要原因还是担心出具的数据不够准确,模型不够稳定,无法鉴别出异常样品等。/pp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家单位和机构近红外设备的使用情况,加强各机构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推动近红外检测技术在纺织品检测领域更广泛地应用。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的委托,上海英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主办了第一届近红外纤维定量分析的比对试验。/pp  本次比对试验由上海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纤维检验所作为独立第三方,承担准备比对试验用样品、样品制备、样品邮寄、数据收集、化学法测试安排和数据收集汇总等工作 比对样品的化学法测试结果由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绍兴中纺联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中纺标股份有限公司三家机构进行独立测试并提供数据。/pp  此次共有11家实验室机构参加比对试验,基本涵盖了目前纺织品检测领域有近红外设备且已建立了自有模型的机构。参加本次比对试验的机构(排名不分先后)有:上海纺织集团标准检测有限公司、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晋江检验部、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英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赣州市检科院、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青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深圳市英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冉紫实业有限公司、中山海关技术中心。/pp  本次比对试验参加机构所用到的仪器品牌及型号(排名不分先后)有:JDSU Smarteye 1700便携式近红外分析仪、长沙普测T-NIR、冉紫实业RZNIR 7900、聚光 SupNIR-1520 TM、珀金埃尔默PE 9700、冉紫实业RZNIR 5600、聚光SupNIR-1500、聚光SupNIR-1520 、赛默飞世尔 Antaris II、布鲁克 Tango-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64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74bf4692-9aa0-4a06-bf43-a3a885806fa5.jpg" title="微信图片_20200624100859.png" alt="微信图片_20200624100859.png" width="450" height="645" border="0" vspace="0"//pp  此次比对试验选择市场上使用比较普遍的三种模型(棉/氨纶,聚酯/氨纶,棉/聚酯)进行,每个模型选择三块样品参与比对。比对试验采用Round Robin Test方式进行。由第三方独立机构先将样品寄给lab1,并告知lab2的地址和联系人,lab1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对试验,并上报结果给第三方独立机构后将样品寄给lab2,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的机构都完成比对试验,由最后一家机构将样品寄回第三方独立机构 在比对试验进行中,试样不得破坏。在循环传递的过程中,后一家机构须对寄到的样品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样品被损坏,需第一时间告知主办方,同时比对试验终止,此次比对试验宣告失败。/pp  比对测试的数据比对方式是采用近红外方法与传统方法两者的数据进行比较,理论上可以认为,近红外方法的试验数据越接近传统方法的试验数据时,比对结果更优,反之,则比对结果更劣。当然,虽然传统方法的试验数据由三家机构提供,取平均值,但也仍然不排除有偏差的可能性,因此,即使是理论上的推断,仍然建议依据此数据得出的评价结果仅供参考。/pp  比对试验执行标准:FZ/T 01144-2018《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光谱法》 参考值执行标准:GB/T 2910.11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FZ/T 01057(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FZ/T 01095-2002 纺织品 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比对试验近红外法试验结果/strong/pp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5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fe216ded-f19a-4618-81f8-605275fc29f0.jpg" title="01.png" alt="01.png" width="600" height="150"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51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fe4957b4-e092-4865-a9e0-65c497d04ff6.jpg" title="02.png" alt="02.png" width="600" height="151"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6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376e4545-1eab-46f7-86f8-e6e57de959f2.jpg" title="03.png" alt="03.png" width="600" height="168"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16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4c41878c-6bb1-4908-9cdd-71430f289d56.jpg" title="04.png" alt="04.png" width="500" height="169"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比对试验传统方法试验结果汇总/strong/pp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3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737deb51-d521-4d5d-8a0c-228b9e9228e9.jpg" title="05.png" alt="05.png" width="600" height="139" border="0" vspace="0"//pp  据介绍,本次比对试验目的在于各机构之间的技术交流,因此对于最终的数据只进行呈现,不对每个实验室的数据进行评价。各机构可根据各自实验室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pp  不过,虽然不做具体的评价,但是从数据上观察,仍然可以得出一些普遍性结论供大家参考:从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方面,进一步验证近红外法适用于纺织品纤维定量分析 棉/氨纶,聚酯/氨纶的近红外方法的数据与传统方法的数据差异较小,且大部分机构间的数据一致性较好 在这三个模型上,不同品牌和型号的仪器都有可能得到较好的测试结果,相同品牌和型号的仪器也可能得出一致性较差的测试结果,说明检测设备在满足基本参数条件下,更多地取决于建模样品的选取,建模过程的控制,建模方法的选择。/ppbr//p
  • 罗海峰:近红外应用与推广,我一直在路上......
    2004年,我从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后,来到了FOSS公司,由于自己以前的专业是生物相关专业,所以当时的我对近红外绝对是个十足的菜鸟,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学起,于是,我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阅读了有关光谱学和近红外的相关书籍和文献,同时熟悉了公司产品的特点和软件使用方法,当时自己感觉,原来近红外就这么回事,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呀?现在想起来, 当时的自己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真正体会到近红外的内涵和真谛。  就这样,我怀着一种自信满满的心情,踏上人生第一次的近红外服务的路程, 当时公司安排我去山东去做近红外分析仪的安装工作,记得那是一个油脂企业客户,在安装现场,我尽力把自己现学的对近红外的理解灌输给客户,整个培训花了我3天时间,从近红外的原理和机器的特点,定标软件的应用,我讲得力求面面俱到。 培训结束后,自我感觉特别良好, 感觉自己工作非常完美,客户肯定十分满意。 但最后的一个细节让我终生难忘, 培训结束时,客户问我有关实验室的手工测定误差和近红外设备的关系时,我完全没有思路,当时真是尴尬不已。现在想起来,其实对于近红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来说,不能单了解近红外本身,还可能更需要了解围绕近红外技术的方方面面,比如不同行业对近红外有不同的要求, 不同行业样品化学分析方法的区别, 这些参比方法本身的误差水平直接决定着后期客户使用近红外的实际效果。要让客户真正使用好近红外设备,作为近红外的应用人员,有理由和客户一起,从不同的方面对近红外技术进行探讨,只有大家通力协作,才能让近红外设备发挥它的功效。  所以,在随后的工作中,我一直秉承一个理念,近红外不单是仪器本身,作为仪器生产厂商,我们不仅需要提供给客户稳定可靠的仪器,还需要提供可以供用户使用的数据库模型,同时,我们还有一种责任和义务,告诉客户实验室自己的手工分析在近红外分析中如何重要,并且帮助他们在实验室手工分析方面加以提高,作为厂商,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平台,一个可以让不同化验室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交流不止是近红外设备本身,更重要的是不同实验室之间在手工分析上的相互切磋与提高。  10多年来,在近红外的服务过程中,我一直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服务和支持了饲料,油脂,乳制品以及白酒等行业的上百家客户, 在与他们长期的接触中,我从这些企业近红外使用者身上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了解了客户对于近红外应用的实际需求, 比如集团企业在使用近红外过程中,如何作到运营简单,管理高效,是我的客户提供了把近红外网络化管理的思路,于是, FOSS推出了RINA和Mosaic的网络化管理软件,事实证明,这种网络化管理思路目前在近红外的使用和推广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让集团企业的近红外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得到了许多客户的认可。  近几年来,我多次参加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结识了许多近红外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同行,从和他们的交流中,我汲取了许多新鲜的思路。 比如新的建模算法, 新的应用附件,新的数据处理模式等等。 自己觉得,随着这些新思路,新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 近红外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我愿意和各位近红外人士一起, 为大家共同的近红外事业增砖添瓦。  目前,在FOSS,借助于在近红外应用上的一点点经验,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寻找近红外应用推广的新领域, 由于近红外是一种应用技术,需要现成的数据库支持, 客户才有投资近红外的动力,这就使得新领域近红外的应用推广变得相当艰辛。于是,自己脑海里闪出一个新念头,拿出当年攻读博士学位的劲头,再花几年时间,在近红外新领域应用上做大量的样本积累工作,力求以后在新的领域把近红外技术推广到目前成熟领域的高度。 在近红外新领域应用上,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 近红外虽不是我的专业,但已经成为我的职业,我必将全部精力致力于在实际应用中推广近红外技术,为近红外技术的广阔前景贡献自己的力量。  FOSS公司 罗海峰  2016.09.21
  • 同田,第一家在国外设立代理商的中国中药对照品企业
    上海同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hanghai Tauto Biotech Co., Ltd)于2008年底已在西班牙,比利时,韩国,泰国,新加坡,瑞士,南非,捷克,意大利。印度等十一个国家设立代理商,共同致力于同田生物公司对照品业务的国际市场开拓和产品品牌建设,是第一家在国外设立代理商的中国中药对照品企业!现面对全国诚招各地代理商,我们将提供优惠的代理政策及完善的服务,望共同拓展国内对照品市场,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招商电话:021-51320588-8026 E-mail:sales2@tautobiotech.com URL: www.tautobiotech.com
  • 国产近红外技术应用现状解析——采访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李德勇
    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2019年4月18日—19日,第十三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9)在青岛盛大召开。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到了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李德勇,他为我们介绍了近红外光谱仪在国内粮油质检系统的应用现状、国内外近红外光谱仪的差别及吉天自主研发的近红外光谱仪的优势。/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font-size: 14px "详细内容请点击视频查看:/span/strong/span/pscript src="https://p.bokecc.com/player?vid=DEAFA68261CFD8B59C33DC5901307461&siteid=D9180EE599D5BD46&autoStart=false&width=600&height=490&playerid=5B1BAFA93D12E3DE&playertype=2"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pspan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 /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李德勇说,近红外技术在粮油质检系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无论国家级的粮食科学研究院还是政府各县级单位,都有配备近红外设备。当然,近红外设备为广大一线的粮油加工厂也创造了很多效益。从整体需求来说,近红外设备这几年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据介绍,从市场体量来看,近红外设备主要以进口为主。进口设备大概占到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而国产设备只有四分之一。/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对于这样的现状,李德勇介绍了两方面的看法。他认为,“在行业的广度方面,国外近红外技术发展历史比较久,覆盖的行业也比较广泛。而国产近红外发展历史相对较短,目前还是集中在与粮食加工相关的行业,其他行业有应用但并不完善。不过单独从粮油加工角度来看,国产近红外设备虽然涉及不广泛,但使用程度与国外产品相比也基本平分秋色。在专业化程度方面,近红外技术正朝着一个非常专业的设备方面走,国外的厂商都在努力淡化近红外的概念,而国内厂商目前则还是围绕近红外的技术做。”/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吉天仪器在近红外产品的开发方面已经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是国内近红外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之一。李德勇在谈到吉天仪器的近红外光谱仪的时候说,“吉天仪器的优势有两点,首先,我们有较长的时间积累,多年来,我们在近红外技术及产业化发展方面一直投入和开发;其次,我们的产品有较高的性价比,在仪器的指标、性能方面能够达到国外水平,这也满足了客户对国产仪器的期望。”/span/ppbr//p
  • 行业透视 六位专家论中国近红外的“喜”与“忧”
    p  近红外光(NIR)是介于紫外-可见光(UV-Vi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为700nm~2500nm。从第一台商品仪器开始,近红外光谱仪的技术发展经历了滤光片型、光栅型、声光调制型、二极管阵列型、偏振干涉型、傅立叶变换型等。由于测试方便,仪器成本低、非常适用于在线分析,分析速度快速,分析效率高等优势,近红外光谱仪已经成为工农业生产过程质量监控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析手段之一,且发展势头迅猛。/pp  QY Research的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近红外分析仪行业销量约为5638台,全球近红外分析仪市场约4.38亿美元。2018年,全球近红外光谱(近红外分析仪)市场价值4.6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底,该市场将达5.6亿美元,2019-2025年之间复合年增长率为2.7%。/pp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和应用工作,90年代后期以产业链的方式逐渐应用于农业、石化、制药和食品等多个领域。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目前的发展形势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又有哪些问题值得大家思考?日前,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6位近红外大咖,大家一起来分析中国近红外的“喜”与“忧”。/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 strong中国近红外学科发展处在急剧上升阶段 成绩可喜/strong/span/pp  对于当前我国近红外光谱的发展态势,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认为:“一个学科发展趋势通常呈S型,我个人认为中国近红外学科的发展处在急剧上升的阶段。” 袁洪福介绍说,中国的近红外走过了一个从了解、质疑,到认可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不断磨合,现在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逐渐被各领域用户接受、认可,并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用户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p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09/484927.shtml" target="_blank"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47734c8f-7474-4cfb-b8fa-678301be7679.jpg" title="袁洪福.png" alt="袁洪福.png"//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09/484927.shtml" target="_blank"strong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strong/a/pp  从整体需求来说,我国近红外设备这几年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据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李德勇介绍。近红外技术在粮油质检系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无论国家级的粮食科学研究院还是政府各县级单位,都有配备近红外设备。同时,近红外设备也为广大一线的粮油加工厂创造了很多效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6/485350.shtml" target="_blank"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a510b804-351c-4c88-9f5f-13eb6ebdb37d.jpg" title="李德勇.png" alt="李德勇.png"//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6/485350.shtml" target="_blank"strong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李德勇/strong/a/pp  从仪器及技术发展的角度,我国近红外光谱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采访过程中,各位专家也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北京化工大学与西派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并为企业量身定制了蚕蛹雌雄高速鉴别与分选设备,1秒钟可以分选10个蚕蛹,1套设备一天可以分选1.2吨,正确率在98%以上,为企业节省用工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效率;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提出的温控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比如根据血清的近红外光谱对疾病的诊断等;刘燕德课题组围绕水果的内部品质快速无损在线检测和水果的成熟度便携式仪器、水果表面质量安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仪器研发和基础应用研究工作工作。据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水果内外品质和内部缺陷检测的动态在线分选仪器,并在多个水果主产区推广应用,围绕水果成熟度、糖度分析的便携式仪器也已经开发到第四代。/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近红外光谱“大有可为” 制约因素不容忽视/strong/span/pp  无一例外,各位专家一致认为我国的近红外光谱还依然“年轻”,未来大有可为。/pp  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在采访中特别介绍说,制药领域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需求非常旺盛。药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但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也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就像是生产过程中长了一双眼睛,可以准确的知道物料行为的变化,从而使物料行为显性化,给与准确的控制,就可以实现产品的质量预期。从仿制药的角度,能更好的忠实于产品的工艺过程,实现疗效和质量的一致性。从创新药物的研究以及药物的生产角度,可以忠实的按照工艺设计的预期达到最终的质量预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4/485143.shtml" target="_blank"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d4796f82-568e-4a0a-a7ce-0ba77e7e5210.jpg" title="臧恒昌.png" alt="臧恒昌.png"//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4/485143.shtml" target="_blank"strong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strong/a/pp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应用与研发经理/在线产品经理倪勇提到了在线近红外技术的应用前景,他特别用了用方兴未艾、需求广大、前景广阔几个词来形容。据其介绍,他在线近红外仪器未来一定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发展潜力比实验室近红外仪器更加广阔,特别是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制造业,以及智能制造等的大背景下,在线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具优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7/485440.shtml" target="_blank"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424d00a5-0cc7-4dd3-8439-7a22f1b38184.jpg" title="倪勇.png" alt="倪勇.png"//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7/485440.shtml" target="_blank"strong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应用与研发经理/在线产品经理倪勇/strong/a/pp  虽然前景美好,但当前的应用现状也让不少专家有所担忧。“近红外光谱的普及程度还很低,仅仅是有些企业采用了或者试用了。可以说,近红外光谱仪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山东大学臧恒昌分析到,“目前有不少制约近红外光谱应用的因素,首先,人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从事近红外光谱研究的人员还不是很多,许多单位想用近红外光谱仪,但是苦于没有或者缺少这样的人才;其次,与一般通用分析方法不同,近红外光谱是一种个性化的分析方法,不同样品、不同应用场景对其模型的建立都有不同的要求,这种个性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近红外光谱仪的应用难度;再者,相对来说,近红外光谱仪的价格还比较高,尽管需要近红外解决的问题非常多,需求也非常旺盛,可是由于成本的问题很难普及使用。/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国产近红外仪器的“当务之急”/strong/span/pp  “在行业的广度方面,国外近红外技术发展历史比较久,覆盖的行业也比较广泛。而国产近红外发展历史相对较短,目前还是集中在与粮食加工相关的行业,其他行业有应用但并不完善。在专业化程度方面,近红外技术正朝着一个非常专业的设备方面走,国外的厂商都在努力淡化近红外的概念,而国内厂商目前则还是围绕近红外的技术做。”李德勇介绍说。/pp  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的差距,是现阶段逃不开的一个讨论话题。面对现在的发展态势,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该如何破局?/pp  袁洪福在采访中表示: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在硬件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数据库的建设、模型的建立和维护等方面需要一定的突破;应用拓展和标准建设也亟待加强。/pp  从仪器研发的角度上,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认为,“一方面,我希望中国在科研型近红外光谱仪方面能有突破,做出领先的、从原理上创新的分析仪器;另一方面,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在线分析需要大量的仪器,因此我们要把重点放在价格便宜、小型的分析仪器上,特别是专用仪器。” 同时,邵学广还强调说,“这些小型、专用仪器在功能上不需要特别全面,但对仪器的稳定性以及台间的一致性要求比较高,所以希望生产厂家能在工艺上多下功夫;另外,为了配合大数据平台的使用,数据传输的灵活性上也要加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0/484996.shtml" target="_blank"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6302b22b-73df-4b71-a7b6-791dd2507d45.jpg" title="邵学广.png" alt="邵学广.png"//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0/484996.shtml" target="_blank"strong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strong/a/pp  基于多年在近红外光谱仪研发的经验,华东交通大学刘燕德教授说,目前中国的制造水平还不是特别高,如何解决重复性、稳定性和准确性是国产仪器走向实用性的关键;另外,当前国产仪器在核心光电部件方面做得还不是特别好,仪器的核心技术不少还依赖于进口,如何实现自主知识产权核心部件的研发和突破是国产近红外光谱仪要解决的当务之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5/485242.shtml" target="_blank"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489e6147-8a8b-4f6a-ba1c-ce2d67aaca12.jpg" title="刘燕德.png" alt="刘燕德.png"//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15/485242.shtml" target="_blank"strong华东交通大学刘燕德教授/strong/a/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寄语2021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strong/span/pp  袁洪福:2021年中国召开国际近红外大会,标志着中国近红外走向世界的舞台。这是中国近红外的盛事,希望中国近红外人在科学研究、仪器制造、应用等方面扎扎实实工作,努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迎接2021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在中国顺利圆满地召开。/pp  邵学广:China needs NIR , NIR needs China!2021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是我们经过很多次努力争取得来的,我希望大家利用好这次机会,重点展现中国近红外光谱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领先的技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领域等。/pp  臧恒昌:我参与了本次会议的申办,非常期待会议的召开。我认为应该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掀起我国近红外研究和普及的热潮,大家要多投高质量的稿件,用学术文章、报告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研究应用进展,证明中国的近红外光谱研究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pp  刘燕德:现在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2021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能够让我们了解前沿,增进友谊,合作共赢,最后实现国产近红外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平。/p
  • 国务院:加快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投放,同等支持采购国内外设备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情况汇报,部署加快释放扩消费政策效应;要求深入落实制造业增量留抵税额即申即退,支持企业纾困和发展。会议指出,要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推动扩投资促消费政策加快见效。一是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要在四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相关协调机制要持续高效运转,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对未按时开工的,调整资金用于新项目。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加快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投放,同等支持采购国内外设备,扩大制造业需求并引导预期。二是促进消费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要注意与扩消费结合,扩大以工代赈以促就业增收入带消费,将中小微企业和消费类设备更新改造纳入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支持范围。落实支持汽车等大宗消费和生活服务业的政策。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此外,会议指出,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对助企纾困、稳经济发挥了关键作用,消化了大部分积累多年的留抵税额,对国有、民营、外资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制造业新增留抵退税到账平均时间已压缩至2个工作日,要继续落实好这一即申即退举措,同时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退税服务力度,确保应退尽退快退、及时受惠,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和民生。对偷税漏税扰乱退税政策的依法惩处。
  • 十年青春,愿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讲述我与近红外的那些年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近红外产品经理 李光  2007年10月,我实习进入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当时还叫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从事激光气体分析仪的售后服务工作。同年,聚光科技收购北京英贤仪器有限公司,年底公司组织架构做了调整,成立了近红外事业部,我转入近红外事业部,从事近红外工程代表工作。冥冥之中我与近红外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一连就是9年。  初入近红外行业,与建模打交道的岁月  很清晰地记得,刚刚转入近红外事业部的时候,我听到的第一堂培训课是当时近红外事业部姚建垣总经理讲的《近红外光谱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听得我是热血澎湃,头一次听说近红外能测那么多的东西,能解决那么多的事情。接着我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近红外事业中(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绝对是被姚总骗进了“狼窝”,但是我今天要说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再次感谢大姚总带我入门)。  2007年,公司重点开发便携式近红外设备SupNIR-1100水果无损分析仪,记得当时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研发中心做水果模型,每天都有不同的水果免费吃。很多做环保工程、工业技术的同事十分羡慕我们的工作,经常过来混吃蹭喝。当然,有快乐就有痛苦,设备研制成功后,我们要去现场做设备安装、培训、建模等工作,要知道建模的环境一般都比较差。还记得07年底,那是我第一次出差近红外工程,我们在陕西白水苹果园驻扎一个多月专门建苹果模型,住宿条件非常简陋、园区的周边异常荒凉。到了晚上,我们只能苦中作乐,在漆黑寂寥的夜里高唱《夜空中最亮的星》。每天就吃臊子面和苹果,吃到最后看到苹果就牙疼。所幸的是,最后建模工作结束后做成的模型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客户的肯定就是我坚定从事近红外工作的动力。  2008年,是国内近红外仪器在粮油、饲料行业蓬勃发展的一年。聚光科技调研过市场后决定开始拓展在粮油、饲料领域的近红外平台,随即推出了SupNIR-2700系列,至今仍是聚光科技近红外仪器的主打产品之一。SupNIR-2700在早期推行时并不太顺利,大家都知道,近红外设备的销售永远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模型”,在硬件指标稳定的前提下,仪器的准确度主要依赖于模型数据库的丰富程度和准确度。作为二次测量方法,模型的准确度又决定于建模标准数据的准确性。作为工程代表,我当时大部分的工作是在建模当中度过的,建模的样品由原来的各种水果,变成了各种粮食和饲料。每天重复和枯燥的建模工作让我产生了厌倦,加上工程代表的收入与安装台套数挂钩,而那时刚好碰到09年近红外的销售低谷,于是我开始怀疑近红外市场的前景,并且第一次对近红外事业萌生了退意。在09年末我向公司提出了辞职申请,打算转到其他行业中。  如果要对工程岗位的工作做一个总结,那就是:要想干好工程,就得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在此为国内众多奋斗在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工程转销售,历经磨难却迎来累累硕果  2010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当时近红外事业部的销售经理付永强听说我要离职,便努力劝说我留下来,他觉得我在当时转行的话,前面三年的近红外技术积累浪费了太可惜,于是鼓励我转到销售岗位试试。(这次调岗对我来说,是一次尝试,更是一次挑战,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在此要特别感谢付永强经理)  从工程部转到销售部,工作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在实地拜访客户前,我做了很多的电话排查工作,这些电话基本上都是从网上查找到的企业座机号,通过企业总机最终找到品管部负责人平均要转三到四次,一天下来至少要打几十个电话,而能够挖掘到的客户需求信息不到5%。这5%的客户中有一半在听到国产近红外后便直接拒绝,剩下的一半对近红外仪器也充满了疑虑,有没有模型?准不准?测水分、蛋白等准确度多少?能不能拿过来直接用?以后是否不用再做常规化验?一天电话排查下来,剩下的目标客户1%都不到。  正是从这每天1%不到的客户里,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销售——实地上门拜访。印象特别深的是我第一单近红外合同的签订,那是一家油脂压榨企业,当时该公司整个化验室的设备总价值不到15万,还比不上一台近红外的价格。经过自己的不断琢磨,我决定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分析和介绍近红外仪器的优势。站在品控部经理的面前,当接触到对方质疑和不屑的目光时,我心里非常忐忑。但是在我滔滔不绝地为他介绍近红外产品,并强调如果他们用近红外仪器代替原始化验方法做品质控制,能够节省多少人力和时间成本,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利润价值时,我在客户的眼里看到了光芒。另人意想不到的是,客户当场就把我介绍的这些内容写成设备的申请报告,并立即递交给了领导。  合同很顺利的签订了,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在设备供货安装时,客户听信了一些竞争对手的闲言碎语,怀疑我卖高价,现场要求我改合同、增加服务项目。我当时也是年轻气盛吧,有点愤青,觉得做人怎么可以这样?合同都签订了,款都打了,就因为一句没有验证真实性的谣言就要改合同。我在当时做了很不理智的行为,当场愤怒地把已经开箱安装的仪器重新装回了箱子,昂着高傲的头说:我不卖了。  故事仍然没有结束,可能是因为客户看到我的态度知道我并没有欺骗他,态度特别诚恳地把我劝了回去(当然我也正好找到台阶下),最终这个项目顺利地完成了设备的验收。这是我的第一单近红外合同,也是我的第一单销售合同,这是对我销售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国产近红外设备的肯定。  故事还在延续。。。意外之喜:完成了第一台设备的验收后,仅仅过了两周,该客户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当时以为是设备出了问题,很是担心。但是在听到他的电话内容后,突然有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这位客户表示第一台设备使用效果很好,使用了两周就已经把这台近红外的利润赚了回来,现在要再买一台放在分厂。随后该客户由于集团规模的扩大,又陆续购买了三台近红外,他本人也从品控部经理升职到了公司的副总监。  前面对我的工程工作做了总结,那这里对我的销售工作也做一个总结:从客户需求出发,站在客户的角度,让他们明白近红外分析仪不仅是一台仪器,更是一个有力的管理工具,是指导生产的指挥棒 一家企业有上千万的设备在运转,有上百人在工作,没有一根精准智能的指挥棒,如何创造高额的利润。我们要告诉客户的是:使用近红外分析仪能够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开源节流,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当客户感受到近红外分析仪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时,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有理由拒绝。另外:国产设备要想做出成绩,一定要踏踏实实服务好每一位客户,最终让让每个客户都成为一个活广告。  基于以上的几点,我再去跑项目时,明显感觉轻松了很多,成功率也高了很多,从10年到14年,我连续四年成为了聚光科技近红外仪器的销售冠军。  近红外事业的延续——产品经理的责任与担当  2014年,由于我在近红外产品销售方面的卓越业绩,我从一个区域销售经理提升为近红外仪器的产品经理,负责近红外仪器在全国的市场开拓工作。领导希望我能够把在近红外方面的销售经验复制给其他区域,促进全国近红外业务的发展。(在此特别感谢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发展事业部马放均总监对我工作的肯定和帮助)  市场工作的内容与销售工作有很大的不同,产品经理需要调研新的应用市场,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建立样板点工程、维护专家老师,同时还需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动态、价格动态、行业动态,并做出对应的产品销售策略调整。我从简单的产品销售变成了对整个近红外行业市场的开拓。  直至目前,我的近红外事业在延续,我与近红外的故事也还在延续̷̷  番外  9月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食品安全检测分会的成立筹备会上,大家都在热议,协会成立的目的是什么?作用有哪些?如何推动国产设备的发展?在这里我想就近红外产品,给近红外光谱分会说几句:  作为国产设备典型厂家,希望能够由学会出面,组织一场近红外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的性能测试,把市面上所有的近红外设备集中在一起,对仪器的硬件性能做一个测试,并统一给出测试报告。要求对测试报告中的每个产品型号给出标注,通过结果的比对,让协会成员,让广大用户知道每个品牌、每个型号的产品之间真实差距有多大。只要国产设备能够满足要求的行业,是否应该优先使用国产设备(这点在政府采购的要求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在环保行业已经正式的应用在招标采购项目中)。通过这个活动,让国产设备厂商认识到自有产品与进口产品的真实差距,努力提高自己产品的性能,增加竞争力和市场潜力。同时也让进口设备厂商有紧迫感,努力提高近红外技术水准,将最新的近红外技术引进到国内,从而提高整个近红外技术水平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师夷长技以自强”。这个想法,可能会损害到一些进口设备厂家的利益,但是国内近红外设备要想发展,一定不能逃避这种正面比对。  上次在武汉参加近红外学术会议时,有专家提出,希望聚光科技再加大一些近红外的投入力度,这点可以理解,但是聚光科技毕竟是私营企业,不是公益性组织,企业要看利润,对于年业绩20多亿的上市公司来说,2000万左右的近红外业务不痛不痒,如果不是聚光科技扛着国产近红外代表的责任,近红外部门可能早就被砍掉了。因此我们也希望,学会能够给聚光科技、给更多的国产近红外厂商提供更好的竞争环境,更公平的竞争待遇。  聚光科技的近红外产品,跟很多的进口设备比起来,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聚光科技对中国近红外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对中国的近红外用户带来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最明显的是,聚光近红外设备进入市场后,进口设备价格的变化,价格降了近三成,最受益的就是近红外用户。  由于聚光近红外的介入,也促进了进口设备努力的提升自身产品的技术水平,增加竞争力,近几年市场上的进口近红外设备型号遍地开花,各种专用仪陆续开发出来,对近红外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进口设备企业,提高近红外售后服务能力,售后服务成本,典型的就是有些进口设备企业,已经取消了客户售后服务的差旅费和备件的成本费用。  9年,作为唯一一位在聚光科技近红外产品上坚持下来的老兵,我觉得:聚光科技的近红外发展史,代表了国产近红外的快速发展史,无论今后近红外是否能够在聚光科技持续发扬光大,但是聚光科技(包括老英贤)对国内近红外的发展,尤其是国产近红外设备的发展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参与近红外早期研究的人,现在有很多都转到了其他岗位,但是作为国产近红外设备的推动人,都应该要被铭记的。  在此特别感谢给予过聚光科技近红外事业帮助的专家、老师、同仁们(陆婉珍院士、严衍禄老师、袁洪福老师、褚小立老师、刘慧颖老师、韩东海老师、罗国安老师、肖雪博士、杨辉华老师、黎庆涛老师、杨增玲老师等等,有太多太多老师的帮助)。  最后,祝愿近红外光谱学会越办越好,在学会的领导推动下,近红外技术越来越辉煌。
  • 聚光科技近红外分析技术应用于粮食收储及深加工领域
    2016年9月22日,第27届MICONEX 2016科学仪器惠及民生系列分会场之《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和技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近百名食品安全领域相关专家和学者到场聆听。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受邀参会并携近红外设备亮相,产品获得了诸多关注与好评。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和技术研讨会现场  会议期间,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近红外产品经理李光先生做了《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粮食收储及深加工领域的应用报告》。报告中提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快速、多功能、方便、准确和环保的特点,未来有望解决全球农业分析的问题。聚光科技近年来将粮油、饲料及育种领域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例如公司研发的近红外产品应用于中粮、益海等企业。同时,聚光科技未来将继续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广泛的科研合作,并构建近红外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聚光科技近红外产品经理李光做会议报告聚光科技展台上的近红外光谱仪产品  2007年,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北京英贤,开始全面推动近红外分析仪的开发研创、生产和售后服务工作。08年开始先后推出了SupNIR-2700系列、SupNIR-2600系列、SupNIR-1520型便携式近红外分析仪(荣获自主创新奖)、SupNIR-4510在线近红外产品(荣获BCEIA金奖)等,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包括啤酒、肉类、种子、药品等领域在内的新应用开发工作。  至今,聚光科技近红外仪器对外合作科研项目已达近十余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专项、863项目等,在近红外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4年聚光科技近红外事业部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专项“研制支持规模组网的光栅型近红外分析仪器开发”,将研制新一代近红外设备。构建近红外产业发展生态体系  未来,聚光科技将坚持创新发展,围绕实验室终端用户打造成国内最具规模的、国际知名的智慧实验室综合服务供应商。在中国科学仪器及实验室业务领域比肩国际公司在中国的贡献,为民族企业在实验室领域的长足发展,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 世界第一台拉曼红外合一的手持式分析仪上市
    p  现场应急人员在面对未知化学物质时,会面临一些要立即解决的挑战,其中就包括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来评估当前事态。目前,用于未知固体和液体识别的两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分别是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c/34.html"拉曼/a和红外光谱法。/pp  物质对各项技术的反应程度随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而定。某些物质对红外光谱分析反应明显,而另一些则可能更适合采用拉曼光谱法。所以,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一起使用时,可提供更广泛的未知物质识别范围。然而,也造成了广大用户经常要花费精力去选择是红外、还是拉曼,或者必须购买、携带两台仪器。如今,这种情况可以得到解决了:在2015年3月初的Pittcon上,赛默飞推出了将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合二为一”的分析仪——Gemini,Gemini分析仪是世界上第一台将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到一起的手持式分析仪。/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alt="" src="http://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images/201542915248.jpg" style="width: 389px height: 400px "//pp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合二为一”的Gemini分析仪即将在中国推出,借此机会,仪器信息网采访了赛默飞相关人员,详细介绍了Gemini解决了哪些技术上的难题、带来哪些应用上的优势、最适合的应用是哪些等问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0000ff "strong手持拉曼和红外产品方面拥有丰富经验/strong/span/pp  strongGemini手持式光谱分析仪,将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集成到一台手持式仪器中,解决了哪些技术上的难题?/strong/pp  strong赛默飞:/strong在Gemini的开发过程中,其中一个难点就是如何将两种技术合二为一。不过,赛默飞在手持拉曼和红外产品方面丰富的经验,拥有非常成熟的产品,如基于拉曼光谱法的FirstDefender分析仪,以及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的TruDefender分析仪。在丰富的经验基础上,以及不断的设计和优化,我们成功的将这两种技术集成到单台手持分析仪上。/pp  Gemini分析仪重量仅为1.9Kg,甚至比某些单独的手持拉曼或红外光谱的重量还要轻便,可见产品的设计是非常紧凑的。而且秉承了赛默飞手持拉曼和红外坚固性和环境性,Gemini分析仪通过了最新的美国军标测试,美国军标测试内容包括跌落、敲击、振动、温度、防水等等。/pp  总的来说,Gemini将两种技术集成到单台设备中,还保持了小巧轻便和坚固耐用的特点,能够方便用户带到任何地方进行测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0000ff "strong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双重技术:补充性和验证性/strong/span/pp  strong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集成到一起,将带来哪些应用上的优势?/strong/pp  strong赛默飞:/strong大家都知道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有很长的历史,是非常成熟的光谱技术。在红外和拉曼光谱法中,仪器需要采集未知物质的光谱“指纹”,然后将采集到的指纹与参考数据库进行比较。两种方法都是经过实验室验证的精确光学技术,在特定的应用中具有显著的优势。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法可测定未知物质样本中能量与分子键的相互作用。红外光谱测定的是振动分子中分子键吸收了多少能量 即红外光在穿过物质后的剩余能量。与之相比,拉曼光谱法测量的是经激光激发后振动分子散射的能量。/pp  Gemini分析仪结合了两种技术,使用户可以利用这两种技术的能力来分析和识别未知化合物,扩大了样品的分析范围并且还可以互相补充并互相验证。在Gemini上,操作者可以非常简单快速的切换两种技术进行样品分析。并且,由于不必为了减轻重量而牺牲功能,操作人员能比以往更快速地获得可靠的分析信息。/pp  Gemini的操作界面也是一大亮点,首先软件已经内置到设备当中,直观和图形化的操作界面使得软件操作异常简单,只需简单的培训用户就可操作这种光谱设备。对于新用户,软件里的扫描帮助功能可以引导用户正确的扫描样品。老用户由于对我们的手持拉曼和红外设备软件操作并不陌生,因此同样类型的软件更能使得他们操作得心应手。另外,Gemini在一些细小之处也有改进,如触摸屏和键盘的设计,即使佩戴手套也可以操作 两种技术的操作软件、流程保持一致使得用户操作非常简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0000ff "strong适用于化学品和爆炸物识别/strong/span/pp  strongGemini手持式光谱分析仪/strongstrong最适合的应用是哪些?/strong/pp  strong赛默飞:/strong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快检技术或者是希望在现场能够给出结果,例如安检、公安、海关、检验检疫等行业都有对物质快速定性的需求,手持拉曼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满足了在现场对不明化学物快速定性的需要。/pp  结合了拉曼和红外光谱两种技术的Gemini内置了大量数据库和专利的软件算法,可以自动进行光谱分析并给出清晰的结果,同时,我们的技术人员不断优化数据库和软件,为的就是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和快速。/pp  Gemini的出现满足了那些既对拉曼又对红外感兴趣的用户的需求,而且从应用的角度能够大大的扩大样品的分析范围,除了常规的毒品、爆炸物、有毒有害物质,还能够分析塑料、布料、药品、食品添加剂等等。用户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开发自己的应用。/pp style="text-align: right "strong编辑:刘丰秋/strong/p
  • 美开发出新型量子点红外探测器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型量子点红外探测器(QDIP)。这种以金为主要材料的新型元件可大幅提高现有红外设备的成像素质,将为下一代高清卫星相机和夜视设备的研发提供可能。相关论文发表在《纳米快报》杂志网站上。  由美国空军科研局资助的这一项目,通过在传统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元件上增加金纳米薄膜和小孔结构的方式,可将现有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提高两倍。  研究人员称,红外探测器的灵敏程度从根本上取决于在去除干扰后所能接收到的光线的多寡。目前大多数红外探测器都以碲镉汞技术(MCT)为基础。该元件对红外辐射极为敏感,可获得较强信号,但同时也面临着无法长时间使用的缺憾(信号强度会逐步降低)。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个厚度为50纳米、具有延展性的金薄膜,在其上设置了大量直径1.6微米、深1微米的小孔,并在孔内填充了具有独特光学性能的半导体材料以形成量子点。纳米尺度上的金薄膜可将光线“挤进”小孔并聚焦到嵌入的量子点上。这种结构强化了探测器捕获光线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量子点的光电转换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增加重量和干扰的情况下,通过该设备所获得的信号强度比传统量子点红外探测器增强了两倍。下一步,他们计划通过扩大表面小孔直径和改良量子点透镜方法对设备加以改进。研究人员预计,该设备在灵敏度上至少还有20倍的提升空间。  负责此项研究的伦斯勒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林善瑜(音译)称,这一实验为新型量子点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新路标。这是近10年来首次在不增加干扰信号的情况下成功使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得到提升,极有可能推动红外探测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红外传感及探测设备在卫星遥感、气象及环境监测、医学成像以及夜视仪器研发上均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林善瑜在2008年时曾开发出一种纳米涂层,将其覆盖在太阳能电池板上,可使后者的阳光吸收率提高到96%以上。
  • 基于“鲁棒-逆向” 设计的中红外超紧凑硫系光子集成器件的实现
    近日,浙江大学李尔平、林宏焘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鲁棒-逆向”设计方法,并首次实现中红外超紧凑硫系光子器件。新的设计方法避免了传统的中红外光子学器件设计钟一直依赖于基于直觉的缺陷,同时也解决了传统逆向设计方法所面临的对于工作条件和加工误差敏感的低鲁棒性劣势。相关工作以“Compact Mid-Infrared Chalcogenide Glass Photonic Devices Based on Robust-Inverse Design”为题发表于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浙江大学信电学院博士生林晓斌为论文第一作者,李尔平教授和林宏焘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红外集成光学器件在红外成像、化学、生物传感,光通信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而硫族化合物玻璃由于其极宽红外透明度、极高的非线性系数,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红外集成光子学的理想材料。传统的中红外硫系光子器件的设计依赖于规则的几何结构,停留在经验为主导的手工设计上。逆向设计能够使用更复杂的优化算法并自动搜索结构,虽然给器件的设计带来革命性地便利,但是也受限于优化时间过长、局部最优和低鲁棒性的缺点。而随着工作波长的增加和折射率的降低,相比于近红外的光学系统,硫系光子器件的发展受限于过大的器件尺寸和不完善的工艺体系。近年来,逆向设计方法在纳米光子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基于梯度的逆向设计方法虽然能够显著降低计算成本,但是由于优化问题往往是高度非凸,器件设计面临着局部最优的困境,设计的结果往往对于加工和工作条件敏感。在本文中,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逆向设计和鲁棒设计相融合,将加工误差、工作条件变化以概率密度函数的形式具现。通过在优化过程中引入扰动,在保证与传统逆向设计方法几乎相同优化时间的前提下,将器件设计的鲁棒性提升了十倍。图1. (a)“鲁棒-逆向”设计算法流程图;(b)”鲁棒-逆向”设计算法(红色区域)和逆向设计算法(蓝色区域)的鲁棒性分析对比图;(c)不同加工误差下鲁棒-逆向设计算法和逆向设计算法的器件性能对比。基于上述方法,研究团队展示了四种不同功能的超紧凑的中红外硫系光子器件:偏振分束器、波导偏振器、模式转换器件和波分解复用器。对于偏振分束器,团队实现了262 nm的宽带特性(消光比大于20 dB,插损小于1dB);对于波导偏振器件,团队展示了一个带宽为147 nm,消光比25.86 dB的器件设计;还实现了一种带宽为400nm的超宽度的中红外模式转换器件(插损小于1 dB)和一种连接近红外和中红外光波段的波分解复用器件(消光比大于20 dB;近红外:374nm;中红外:360 nm)。实验结果很好地证实了器件性能,同时也是上述该类型中红外硫系逆向设计器件地首次实现。图2. 中红外硫系光子器件结构示意图:(a)偏振分束器;(b) 波导偏振器;(c) 模式转换器件;(d) 波分解复用器该工作首次提出了一种“鲁棒-逆向”设计方法,并实验展示多种不同功能的中红外硫系光子学器件,不仅实现了极高的器件性能,同时保证了对于加工和材料误差的高鲁棒性,为中红外硫系光子器件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通用的路径。此外,该方法适用于更多场景,有望在可重构器件、非线性光学、光计算等领域带来新的发展。该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基金等项目的资助。西湖大学李兰研究员、北京大学胡小永教授、宁波大学戴世勋研究员等老师给予了该工作极大的支持。
  • 中科院物理所成功研制高精度脉冲升温-纳秒时间分辨中红外瞬态光谱仪
    &ldquo 十年磨一剑,不敢试锋芒,再磨十年剑,泰山石敢挡&rdquo 。每一位从事实验研究的科研人员都梦想手中有一把利器,能够和侠客一样在科学的天地里纵横天下,快意恩仇。然而当看准一个研究方向后,手头不可能都有现成的设备,尤其是遇到国外设有技术壁垒的时候。  5月27日,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发表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软物质物理重点实验室翁羽翔研究组的一篇题为A Q-switched Ho:YAG laser assisted nanosecond time-resolved T-jump transient mid-IR absorbance spectroscopy with high sensitivity的仪器研制论文,便是一项磨剑之作。  蛋白质的动态结构信息是理解其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为此国际上发展多种蛋白质动态结构的测量方法,各有千秋。脉冲升温-纳秒时间分辨瞬态红外光谱便是其中的一种,相比较而言,该方法的特点时具有高的时间分辨率。其中涉及的关键设备之一为可调谐连续工作中红外激光源,用于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的红外指纹光谱指认。由于其在军事用途方面的敏感性,在2009年之前一直属于对华出口限制物资。  翁羽翔研究组长期致力于脉冲升温纳秒时间分辨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蛋白质动态结构方面的应用研究。该课题组与大连理工大学于清旭教授开展长期合作,于2005年建立了基于国内一氧化碳气体中红外激光技术的宽谱带脉冲升温-时间分辨瞬态光谱仪(测量精度为千分之一的吸光度差10-3&Delta OD ,Chin. Phys. 2005, 14, 2484),并用于蛋白质动态结构的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Biophysical Journal, 2007,93, 2756-2766  2009, 97, 2811-2819  Scientific Reports, 2014, 4,4834)。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该课题组意识到只有将已有设备的测量精度再提高一个数量级,即到达万分之一的吸光度差(10-4&Delta OD)之后才能满足普适性要求,由此对脉冲升温光源和一氧化碳气体红外激光光源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此该课题组在2008年申请了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提出研制新一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脉冲升温-纳秒时间分辨中红外吸收差光谱仪 包括研制高稳定连续输出可调谐一氧化碳中红外激光探测光源,以及研制新型的脉冲激光加热光源,即空间模式稳定、输出能量稳定的纳秒调Q的Ho:YAG脉冲近红外激光光源(2.1微米,与安徽光机所吴先友研究员合作)。该设备对蛋白质细胞色素c的脉冲升温-时间分辨中红外光谱测量结果表明,在蛋白质酰胺I' 光谱范围(1600-1700 cm-1)内达到的平均测量精度为2× 10-4&Delta OD 。该指标目前领先于国际上同类设备。论文第一作者为物理所博士研究生李得勇,署名单位为中科院物理所,安徽光机所和大连理工大学,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该工作的意义在于,通过对高性能设备的自主研发,不仅能够满足基础研究的需求,同时还带动了国内特种激光技术的发展。  此项工作得到了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  图例. 脉冲升温诱导的细胞色素c在重水中温度由25℃阶跃到35℃、温度跳跃2微秒后在酰胺I' 内的瞬态吸收谱。作为比较,实线为35℃和25℃间测得的傅里叶红外吸收差谱。
  • 高德红外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通过复核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了第五批和通过复核的第三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第五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中,企业工业设计中心118个,工业设计企业4个;通过复核的第三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中,企业工业设计中心42个,工业设计企业4个。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被列入“通过复核的第三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武汉光谷,是全球领先的红外热像仪专业研制厂商。2010年公司作为红外热像行业的领军企业成功在深圳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02414)。2017年12月,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在中国工业设计高峰论坛上被授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应用研究与需求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12月23日,近红外光谱技术服务平台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在北京召开了首届“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研究与需求高峰论谈”。江苏国钥云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创新部王钧总监,同近红外领域专家老师们就“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应用与需求”进行分享和研讨,来自制药领域(华润江中、天方药业等)以及近红外设备供应商(无锡迅杰、北京格致同德、天津九光科技、烟台国工智能等)企业代表前来参会。会上,王钧总监就当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进行报告,并结合目前实施的案例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主要针对不同的实施场景和目标,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灵活组织工业生产大数据集,柔性选择组合使用数据分析挖掘算法和技术(多元统计过程控制,MSPC),将低质、碎片化的数据转变成高质、高价值密度信息,并结合生产过程中难点和痛点,建立与应用相关联的数学模型,将生产过程透明化,进而实现产品质量控制分析的可视化、模型化和定量化。此外,结合制药行业GMP“有效、合格、安全和稳定”四大要求,参会代表们就近红外在制药行业应用过程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如“设备使用过程中性能评价、软件定制化开发所涉及的计算机系统验证方法、近红外模型开发的专一性或特异性的证明方法等”。专家们还对近红外定量分析的稳健性进行了探讨,并对江苏国钥云智能制造创新团队目前在制药行业应用推广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认可和高度评价,对团队未来的研究方向建言献策。(撰稿人:付秀)
  • 红外热成像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中国红外企业迅速崛起
    可以“看见”温度的红外产品,正快速从小众走向大众。而在炙手可热的红外热成像市场中,中国红外企业凭借核心技术,正在快速崛起。郭晨凯 制图8月底,东风猛士发布全新豪华电动越野车M-Terrain,这款已实现L3级智能驾驶的新车型搭载了红外辅助驾驶系统。9月初,高德红外宣布全资子公司轩辕智驾收到广汽埃安的《零部件开发试制通知书》,又一次在国内乘用车红外前装项目上完成定点。“这是红外热成像产品在智能驾驶领域国产车型中的全新应用。”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晟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乘用车厂商均已在自己的旗舰车型上规划红外辅助驾驶功能,“红外将成为自动驾驶感知方案的必选项”。不仅仅是智能驾驶,红外热成像芯片已成为物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感器件。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突破、推广和普及,户外夜视、工业检测、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辅助医疗中的疾病检测、日常红外测温、安防监控等方面,都可以看到红外热像设备的身影。智能驾驶“锁定”红外红外热成像产品,会成为智能驾驶的刚需或者标配吗?“会。”黄晟回答得很干脆。保障驾驶安全,这一个理由就够了。黄晟介绍,大约10年前,在红外探测器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后,高德红外(高德智感母公司)开始寻找下游的应用场景,汽车是最被看好的领域之一。对标奔驰、宝马等高端车型,部分中高端新能源车开始探索智能驾驶方案,但高达近万元的价格成为红外探测器拓展市场的主要障碍,毕竟可见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产品成本比较低,在一般情况下也够用。然而,随着智能驾驶技术需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发现,传统雷达并不能有效解决汽车驾驶中全天候场景的问题,复杂场景下,红外热像产品的价值体现则越来越清晰。“智能驾驶,尤其是复杂环境下如何更安全地驾驶,对红外设备的需求非常明确。”黄晟介绍,与传统 CIS(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和激光雷达相比,红外探测器在高动态范围、雨天、雾天、暗光及沙尘暴等多种场景下优势明显,可以全时全天候提升视觉感知能力。同时,红外探测器晶圆封装技术的成熟,也使得红外探测器的成本有了较大下降,为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条件。“对于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来说,红外探测不可或缺。”日前,长江证券发布研报认为,多传感器融合的自动驾驶方案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视觉+雷达+红外混合。“热数据”赋能千行百业凭借超越人眼的视觉能力,红外热成像技术已经在多个工业领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热数据”已成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支撑。据了解,红外热成像不需要直接接触被测物体的表面,就能够捕捉静止和移动的目标物体温度,获取目标温度分布红外图,检测出温度异常、热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利用好红外的这一特性,可以帮助及时发现与定位缺陷,消除潜在隐患,优化生产过程、完善质量管控体系,助力工业生产提质增效。譬如,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呈现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在PCBA电路板领域,为设计研发提供热数据,检测电路板故障;在太阳能光伏发电中,检测太阳能电池板工作状态及热缺陷;在石油石化生产过程中,检测储罐液位、衬里损伤等。据统计,红外的下游应用已拓展到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等20多个大行业。在应用最成熟、渗透率最高的电力行业,红外热成像设备的总需求量达到约2.5万台,市场需求总额约20亿元。再如视频监控领域,由于不可避免的昼夜交替以及恶劣天气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可见光监控设备的正常发挥,而红外热成像监控产品正好弥补了这一缺失,特别适合高安全级别区域的入侵防范。还有医疗领域,除了人们已熟知的红外测温,红外热像仪还是皮肤、血管等病变诊断的标准手段,目前已开始用于手术中监视病人的心脏和血管,以便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如今影响红外市场发展的关键,不是成本,也不是技术,而在于应用。我们和客户一起探讨解决方案,做到从能用到好用。”黄晟说,红外产业的特征之一就是“碎片化的需求”,随着成功案例的示范效应不断显现,红外产品的价值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行业认可,产业自身也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中国红外企业迅速崛起据统计,目前,国内从事红外热成像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已有400余家。据Yole《2020年热像仪和热探测器报告》,在2020年全球红外热成像整机的出货量上,我国的高德红外、海康威视、睿创微纳和大立科技四家厂商合计占据全球44%的市场份额。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为我国红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健的根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材料、MEMS传感器芯片、CMOS读出电路、制冷机、杜瓦封装、整机制备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据Yole统计,高德红外以17%的市场份额成为我国第一大红外传感器企业,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红外传感器公司。再如海康威视,公司目前已实现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量产,并借助安防销售渠道快速拓展到工业探测领域。今年1月,海康威视披露控股子公司海康微影将投资12.8亿元建设红外热成像整机产品产业化基地。“随着中国红外热成像厂商在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上的持续发力,中国红外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将迅速扩大,这将重塑全球红外行业竞争格局。”Yole预测,到2025年中国红外厂商的全球市场占比将提升至64%。
  • 预防热射病,FLIR红外热像仪帮助建筑业设计“可降温”的安全帽!
    热射病炎热的夏季终于要过去了,年年都有因为热射病去世的人,特别是对于建筑和其他户外相关行业。热射病 (heat stroke, HS) 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 具有很高的病死率。自2011年以来,仅在美国就有400多名工人因环境高温而死亡,每年还有数千人住院治疗。那么炎热的天气在户外工作时,该如何避免热射病的发生呢?关注工人安保设备为了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建筑安全和服装制造商——总部位于北美的安全帽创新者STUDSON,正在寻找帮助工人在过热期间保证安全的方法,以确保其设备可以帮助建筑、能源生产、公用事业和工业加工的工人抵御高温。这项工作还包括设计冷却配件,如带颈套的冷却头盔衬垫和冷却毛巾,这些配件是专门为个人防护装备(PPE)安全头盔而设计。带颈套的冷却头盔衬垫可以帮助工人在过热的情况下保持凉爽FLIR T1040:让凉爽看得见STUDSON利用FLIR T1040高清红外热像仪记录了其冷却配件的运行情况。在上面的热图中可以看到,人员戴着安全帽,下面是带颈套的冷却头盔衬垫。明亮的颜色表示温暖的区域,而凉爽的区域则较暗。在这张照片中,头盔衬垫和颈套是紫色的,因为这种材料有助于让站在烈日下的佩戴者降温。为了进一步帮助客户对抗热射病,STUDSON还设计了SHK-1安全帽,其可以改善气流并能让身体热量消散。虽然安全帽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创伤性脑损伤(TBI),但舒适度对于确保工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真正佩戴安全帽至关重要。安全帽内置的轻质材料和通风口提供了更好的气流和汗液蒸发,将头部周围的热量减少了几度。在帽子内部,SHK-1安全帽采用KOROYD材质,这是一种焊接聚合物管,其能让头部周围有更大的气流和汗液蒸发。事实上,KOROYD最近的一项热实验室研究发现:与传统的EPS内部安全帽结构相比,KOROYD制作的安全帽可将热指数降低4.5℃,从而降低了热应激的风险。FLIR高清红外热像仪:精确检测结果本次SHK-1安全帽设计过程中用来热量监测的设备就是FLIR T1040高清红外热像仪,这款热像仪配有1024x768像素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其热灵敏度是非制冷传感器行业标准的2倍,所生成的图像质量非常出众。搭配尖端技术——UltraMax高清图像增强技术和FLIR MSX多波段动态成像专利技术(专利号:201380073584.9),能生成最高达310万像素的明亮清晰的热图像。因此,在这次产品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让研究人员精准看清检测结果,看清SHK-1安全帽带来的清凉!FLIR T1040拥有为用户量身定制的创新功能与用户界面,搭配FLIR专业报告和分析软件, 用户可一键即时生成报告,用来快速分享图像和测量结果,有效简化了工作流程!研发过程中需要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FLIR T1040是您不错的工作伙伴它能精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为您提供便捷的报告
  • SupNIR-3000系列亮相全国第六届近红外光谱会议
    2016年3月24-26日,全国第六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顺利召开。聚光科技作为常务理事单位,由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发展事业部总经理马放均、产品经理李光等参与了这次会议。在24日晚的近红外理事会议中,马放均总经理谈了自己对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的看法及意见,重点提到“近红外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用”需要进一步结合的论点,吸引了诸多参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近红外有别于其他通用分析设备,它的发展依赖于应用模型的开发成熟度,而应用模型的开发恰恰是科研、高校、应用人员的强项。马总提到,希望各行业应用的专家老师,能够把应用再往前迈一步,与仪器生产企业、仪器应用单位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用于模型应用的验证工作。形成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生态圈,共同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促进近红外在全国各行业的成熟发展,进而普及国民的近红外知识。 马放均总经理在近红外理事会议上发表意见 聚光科技作为国内最早从事近红外研发生产的企业,深知国产设备发展的不易,但通过自身十几年的发展,在国内已经有近千台的仪器保有量。由聚光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近红外粮食专用仪SupNIR-3000系列亮相此次近红外会议,吸引了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该设备重点应用于粮食行业,可同时检测粮食里的容重、蛋白、水分、脂肪等成分,重复性及稳定性完全达到国家粮食局对近红外产品性能的要求。近红外专家龚伟老师在聚光展台指导工作 会议期间,聚光科技近红外应用工程师周新奇,向与会的专家老师,汇报了聚光科技最新近红外技术及进展,重点介绍了聚光科技的近红外粮食专用仪、近红外网络化应用及在线近红外设备,会后受到了很多参会老师对聚光的肯定及鼓励。研发应用工程师周新奇做大会报告
  • FIIF 2023首届饲料行业近红外技术应用研讨班通知
    FIIF 2023 饲料行业创新论坛首届饲料行业近红外技术应用研讨班通知时间:2023年8月9日地点: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随着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越来越多研究生、研发技术人员和应用工程师加入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队伍中。为提升相关技术工作者的分析应用能力,使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行业的应用和研究中发挥更大的效益,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饲料分会联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NIR技术服务平台将举办首届饲料行业近红外技术应用研讨班,本次研讨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系统讲解近红外基础理论与建模、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近红外误差源分析、如何获取准确的近红外分析数据、集团型企业近红外技术应用经验分享与技术难点解析。具体通知如下:参会对象 近红外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及相关人员;饲料与养殖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品控专员及近红外技术应用专员;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研究生……参会地点 会场地址: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北京海淀区永丰路与北清路十字路口往南800米路东参会时间 2023年8月9日8:00-18:30日程安排 FIIF 2023 首届饲料行业近红外技术应用研讨班 日程安排2023/8/9 8:00-18:30 主持人:陈斌 教授08:00-10:00近红外基础理论与建模邵学广南开大学 教授10:00-10:20茶歇休息10:20-11:50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张丽英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11:50-13:10午餐13:10-14:40近红外误差源分析赵武善FOSS 中国服务业务线总监李亮FOSS 饲料行业经理14:40-16:10如何获取准确的近红外分析数据鲍江Bruker 大客户经理16:10-16:30茶歇休息16:30-18:30集团型企业近红外技术应用经验分享与技术难点解析隋莉青岛华测 技术支持负责人张恩先嘉吉动物营养健康及水产中国区 分析技术经理报名方式与要求 关注微信公众号“饲科源”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报名。参会代表请于2023年8月5日前完成注册,并支付参会费。报名时务必点选饲料行业近红外技术应用研讨班。电话报名:010-62734685/4266。参会费用与食宿安排 已报名参加近红外分论坛或主论坛的参会人员免费,其余人员需缴费,收费规则如下:参会费2000元/人。费用含场地设施、餐饮费、学习资料费;交通住宿自理。2023年8月5日前缴费享8折优惠;现场报名缴费按原价收取。支付与报销 对公汇款(务必备注参会人姓名和手机号)名 称:北京中农志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账 号:11050188360000002036开 户 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上地支行通过线上报名微信支付。如需发票,请在线上报名时选择“需要发票”,微信支付后自助填写发票信息,默认电子普通发票,项目内容为“会务费”(如有特殊需求请备注),发票一经开出不支持换开。FIIF 2023 近红外分论坛组委会联系方式 内容负责人电话邮件内容合作李军涛13466308316lijuntao@cau.edu.cn商务洽谈王亚楠1391132222013911322220@126.com会务负责人陶 金1365136821013651368210@126.com报名联系人陈金淼15712524311 1587182341@qq.comFIIF 2023饲料行业创新论坛组委会二〇二三年七月十九日
  • 岛津两款红外产品荣获 “2018 红点奖”产品设计奖
    红点获奖者标志 红点奖,源自德国。是与IF设计奖齐名的一个工业设计大奖,是世界上知名设计竞赛中最大最有影响的竞赛之一。红点奖与德国“IF奖”、美国“IDEA奖”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 岛津红外光谱仪(IRSpirit)和红外显微镜(AIM-9000)从来自59个国家的6300个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获 “2018 红点奖”的产品设计奖。岛津红外光谱仪(IRSpirit)岛津红外显微镜AIM-9000(图中右侧仪器) 岛津红外光谱仪(IRSpirit)和红外显微镜(AIM-9000)的墙报以及红外光谱仪(IRSpirit)的模型将在德国红点设计博物馆进行1年时间的展出。同时,岛津红外显微镜(AIM-9000)也荣获了2017年的日本G-mark设计奖(Good Design Award 2017)。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赛纳斯】便携红外光谱分析仪现场快速检测芬太尼
    dupin治理问题一直是公共安全的关注点之一。除了传统的meth、吗啡、K粉等常见dupin外,近几年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NPS)引发的危害健康事件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dupin”,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dupin进行化学结构修饰所得到的dupin类似物,具有与管制dupin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合成大麻类物质和芬太尼类衍生物都归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由于这两类衍生物种类十分丰富,合成简单,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分子逃脱法律制裁而钻的空子,近年国家对其管控愈发严厉。以卡芬太尼为例,仅需0.02 g就足以使一名成年男性死亡,芬太尼类物质还会通过皮肤接触引起中毒,严重威胁执法人员的安全;此外,芬太尼具有众多衍生物,大部分具有很强的荧光信号,传统的现场快速检测手段难以有效识别。如何快速、准确的检测芬太尼类物质成为执法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厦门赛纳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红外光谱分析仪(SHINS-H450)可用于芬太尼的现场快速检测。在保护执法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检测芬太尼及其众多衍生物,适用于公安、海关、边防、应急管理等执法机构。 红外光谱分析仪(SHINS-H450)该仪器通过不同分子结构对红外光的吸收程度不同来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从而对未知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将可疑样品的红外谱图与芬太尼检测平台高度专属性的标准芬太尼红外谱图数据库进行比对,可快速、准确的确定其主要成分,区分其性质(如新型芬太尼、新精神活性物质、易制毒化学品、精麻管制类等)。同时红外光谱仪无需样品前处理、测试分析速度快及操作简便等特点使其在快速鉴定和现场鉴定上具有独特的优势。SHINS-H450在用于现场分析的红外设备中具有领 先的光谱性能,分辨率高达2 cm-1,低波数段可到350 cm-1,可检测的物质种类更多,获得的物质结构信息更丰富,检测结果更可靠,解决公安执法中dupin现场检测的难题,为公共安全问题提供高端前沿的解决方案及工具。
  • 第三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大会报告集锦(一)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10月13-16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东理工大学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分析测试协会协办的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上海航空酒店召开。来自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用户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本届会议全部采用大会报告形式,不设分会场,大会报告主题主要围绕近红外光谱分析理论、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近红外光谱仪器和成像技术、近红外光谱应用等内容。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陈斌教授  报告题目:近红外光谱仪器及应用的现状和展望  陈斌教授主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基本要求、近红外光谱仪器的演变、对发展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的探讨等内容。  近红外光谱技术不是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扩展,该技术涉及到分析化学、仪器仪表、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物理光学、数字信号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多种学科交叉、渗透交融的实用性技术。稳定性是近红外光谱仪器最基本的要求、丰富的附件是近红外光谱仪器的翅膀、简单方便的软件是仪器的一部分。  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发展主要是色散方法、单色光源的应用、近红外光谱仪器探测器件的发展。色散方法的发展经历了棱镜、光栅、傅立叶变换到目前的声光可调、微机电技术、偏振干涉等技术。单色光源从卤钨灯+滤光片、LED(+滤光片)、半导体激光光源(LD)。探测器的发展从单通道到现在的多通道。  对发展国产光谱仪器的发展,陈斌教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研究型的仪器要求高,建议研发时要慎重 需要考虑实用、可靠、价格等问题,价格不能偏离行业的特点和能力 小型化、专用化、便携化应该是发展方向,国产基于MEMS技术的NIR仪器已经出现,但性能的提高、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化还需要走很长路 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共享化是仪器未来的发展要求。  北京油料研究所 田高友博士  报告题目:外场用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发展技术探讨  田高友博士主要介绍了外场用近红外光谱仪器的要求、近红外光谱技术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近红外光谱技术需要攻关的技术。  外场专用燃料近红外光谱仪不仅对仪器的基本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还附加有其他要求如:仪器尺寸和重量大小、基本光学性能、仪器电源、长期储存稳定性、用户操作可行性等18个方面,需要从光学设计、材料选购、光学部件加工、分析技术选用、软件开发等方面进行全新设计。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售前成本低,售后维护成本高”的技术,其发展的瓶颈具体体现在:仪器的一致性问题、仪器的长期稳定性问题、模型的更新和维护问题。  近红外光谱未来的发展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对于仪器厂家而言,必须“重研发,重创新,严把质量关”,解决仪器一致性和长期稳定性问题,从硬件上解决模型问题,实现模型的硬拷贝。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需要革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降低技术的维护成本。在仪器研制单位、生产单位和用户三者之间,建立起符合行业特点的维护组织体系。此外,借助网络技术,建立物联网体系,实现远程模型更新和维护或者远程检测。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刘杰博士  报告题目:基于ARM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研制  刘杰博士介绍了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近红外光谱仪器研究室研制的采用基于ARM S3C2410的嵌入式测控分析系统,设计了基于ARM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PISA-ARM。其光源系统为卤钨灯+调制器、分光系统为光栅扫描、取样器为积分球。  仪器设计了A/D采集模块、步进电机驱动模块、NAND Flash接口、LCD和触摸屏接口模块以及键盘、USB等外设接口。基于ARM-Linux软件开发平台,选用vivi系统启动代码、Linux2.4.18内核和cramfs文件系统构建嵌入式软件平台,开发了键盘、A/D、步进电机、USB等设备驱动程序。利用QT用户图形库设计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用户应用界面,满足了仪器测量控制与分析一体化的要求。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杨辉华教授  报告题目:CloudChem:基于云计算的化学计量学软件服务  传统的化学计量学软件目前存在着版本升级困难、数据和模型未有效管理和共享、串行计算速度慢并导致性能优化困难等缺点。  云计算是一种网络应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取所需要资源和服务。其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特性。使用云计算可大幅降低硬件成本、大幅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快速部署、对用户端的硬件要求低、可扩展性好。  为了解决传统化学计量学软件的缺点,杨辉华教授课题组提出了CloudChem——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完全不同的化学计量学软件模式,将化学计量学算法部署在分布式集群云计算平台上。CloudChem系统由工作流层、业务层、核心计算层、数据层组成。  杨辉华教授指出CloudChem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研发人力不足、计算资源投入问题、平台推广问题、平台成员参与问题、私有数据安全保障等。  华东理工大学 倪力军教授  报告题目:近红外模型的建立、评价与维护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成功应用在于针对具体问题建立一个科学、合理与适用的近红外定量或定性模型,并且应适当了解所建模型的适应周期、及时进行模型的维护与更新。近红外模型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建模样本、近红外光谱(X)的质量、基础数据(Y)的质量、建模方法及模型参数。  倪力军教授结合大量实例阐述了建立一个好的近红外光谱模型应遵守的准则。如根据连续重复测试同一样品近红外光谱的标准方差谱(SVSRS)评价近红外光谱质量的统计方法,演示了利用SVSRS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选择最佳近红外测试模式、选择信号最为稳定、光谱质量最佳的近红外区间建模等方面的应用。对于近红外定量模型的评价不宜片面追求小的RSMEC、RSMEV,应参考参比方法的测试误差确定评价指标的阈值 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模型,都应对模型集合进行评估。  倪力军教授介绍了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建模时应重视样本筛选与构造,使其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与覆盖面 能反映样品实际情况的样本集合、高质量的光谱与基础数据是建立一个好近红外模型的基石 充分利用统计指标SVSRS提高光谱质量 应加强对近红外模型维护的研究。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卞希慧博士  报告题目:奇异点检测的一种新方法  化学计量学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特别是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利用化学计量学建立一个定量模型时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奇异样本的检测,光谱预处理,波长选择后再进行多元校正模型的建立。  奇异样本的检测是模型建立前的第一步,它的去除与稳健是建立一个高质量模型的前提。同时,多元校正方法尤其是偏最小二乘,因其简单、快速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这些传统建模方法采用单一模型,在样本数较少时稳定性及预测精度往往不好。  卞希慧博士介绍在研究多模型建模时候发现了一种聚类现象,通过对这种聚类分析的原因进行分析、验证,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奇异样本检测的方法。通过寻找其原因,发现是某些奇异点导致,并根据这个聚类现象找到了一种奇异点检测的新方法。在整个研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在于发现了聚类现象这个问题。卞希慧博士还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做化学计量学的一点心得,即善于分析过程、善于发现问题。
  • 业内首款专为云梯应用而设计的红外热像仪,值得了解
    FLIR消防用车载红外热像仪解决方案菲力尔推出的FLIR KF6是业内首款专为云梯应用而设计的热像仪。 KF6红外热像仪可安装于直杆末端或梯斗上,为消防员提供屋顶或其它高架结构的高角度热视野,帮助他们了解浓烟中的形势,更高效地定位最热区域,更具战略性地指导消防救援。云梯安装灵活性KF6可轻松安装于云梯斗与牵引式梯斗的末端,以及引擎、云梯与救援车等热成像价值较高的地方。 利用4个螺栓将热像仪紧固安装于直杆与平台上 可安装于梯斗顶部或底部 单个MIL-C电缆接口可用于电源输入/视频输出最高消防热分辨率KF6可为消防员提供高价值视野图,在FLIR消防热像仪中生成最详细的热图像。 640 × 480像素红外分辨率,69°视场角,具有更高的清晰度、灵敏性与可见度。 FSX?增强型热图像提供精细的结构信息,更容易实现准确定位。 视频信号可传输至可旋转显示屏、平板LCD显示器或车载显示器中。坚固耐用,基于商业研发,满足军用标准FLIR打造的KF6旨在满足我们商业研发、军用合格的标准,能承受严苛的消防应用环境,保护热像仪机芯免于接触浓烟与水沫。 坚固外壳满足MIL-STD-810G标准 IP67防护与IEC抗撞击、抗振与耐湿性标准 13针MIL-C 38999 10-32 VDC/组件视频连接器菲力尔推出的全新消防用红外热像仪,除消防车载用的FLIR KF6,还有搭载FSX?的FLIR K33 & K53、搭载大疆无人机的FLIR航空热像仪套件,欲了解更多,请访问菲力尔中国展位。
  • 国际三十米望远镜红外成像光谱仪通过初步设计方案评审
    11月19日,三十米望远镜(TMT)红外成像光谱仪(IRIS)国际合作项目在美国帕萨迪那市(Pasadena, CA)三十米望远镜国际天文台(TIO)总部顺利通过初步设计方案评审(PDR-1)。  红外成像光谱仪(IRIS)是三十米望远镜(TMT)计划的三台首光仪器之一,是一台兼具近红外(0.84-2.4um)积分视场光谱观测和宽视场成像的天文精密仪器,包括波前探测器(OIWFS)、宽视场相机(Imager)、微透镜阵积分视场光谱仪(Lenslet IFS)和像切分器积分视场光谱仪(Slicer IFS)。项目主要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RC)、日本国立天文台(NAOJ)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NIAOT)等国际科研机构共同承担。  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于2013年9月派遣副研究员张凯前往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以中科院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参与IRIS设计工作,在初步设计阶段担任像切分器积分视场光谱仪(Slicer IFS)的光学设计负责人,完成了前置光路(Pre-Optics)、像切分器(Image slicer)、离轴三反准直系统(TMA Collimator)等的设计工作。  IRIS初步设计阶段(PDP-1)历时3年(2013 -2016),团队对仪器设计方案进行了重大修改。仪器光学布局从科学相机与光谱仪并行设置修改为串行连接,科学相机作为光谱仪的前置中继系统。成像视场增至34”x34”,光谱视场移至成像视场中心(最大视场4.4”x2.25”),以牺牲成像部分中心视场为代价增强光谱观测精度。三个科学仪器的光学系统由透射式改为以离轴三反为主的反射式结构,力求简化光学布局,减少色差,保证仪器性能的一致性。像切分器作为积分视场光谱仪的核心器件,初步设计方案提出一种全新的三镜系统很好地兼顾成像质量和制造难度。  此次评审中展示的是一个经过优化和完善的设计方案,满足或超越了设计指标要求。IRIS项目组的所有工作获得评审委员会(Review committee)的高度赞赏,顺利通过评审。
  • 【岛津设计】红外显微镜AIM-9000篇
    设计是联系客户与岛津的纽带。设计着眼于获得使用者的认同并带给他们更多的满足感。设计能够传递开发者的思想和企业理念,是加深客户与企业联系的重要一环。我们将继续不断地设计、创新。 AIM-9000红外显微镜能够将红外光投射到肉眼难以观察到的显微区域,这样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分光光度计便可以进行现场测量。每一类有机物都有其独有的特征,就像指纹。通过在数据库中交叉核对与该指纹唯一对应的谱图信息,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定性分析和结构确认。其具体应用包括分析药品表面上污渍的成分、电路板上金属部件腐蚀的原因,以及因附着异物而导致断路的位置等。 支持各种水平用户的分析系统 能够轻松简便地识别污染物 该系统可在以下三个阶段从不同角度为分析人员提供支持:(1)观察、(2)测量、(3)分析。在(1)观察阶段,仪器右侧有较大的工作空间,这样操作人员可以在计算机前完成所有必要的操作。在(2)测量阶段,只需将样品放置在样品台上,便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而不必交替操作仪器上的按钮和计算机软件。在(3)分析阶段中,只需执行几个简单步骤即可完成复杂的分析过程。例如,自动显示相关功能。 外观设计给人一种高端、精密之感 外观设计给人一种高端、精密之感,与当前系统使用的仪器搭配更加和谐。此外,其操作区内可安全放置样品并且需要维护的部分大多位于可操作区,因此其可用性较高。 直观、高效、无缝操作 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测量和分析涉及许多步骤,因而复杂性倾向于不断增加。此设备中的按钮依照工作流程中的步骤按顺序布置并且可以自动显示与当前执行的功能相关的操作按钮类以及向导信息,因此其整体布局和操作过程更加直观。此外,其图形内容简单易懂,因而分析人员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最关注的显微图像和分析结果上。 用户参与开发设计 基于“自动识别污染物的时代终将到来”的理念,我们反复观察并与用户深入交流。由此,我们了解到了分析人员在工作流程中的潜在需求,随后将需求转化为理想的工作流程,并将其应用于各类设计之中。虽然我们并不是分析仪器的使用者,但我们通过不断观察并与用户深入交流充分了解其实际需求,由此制定出更为实用的设计方案。 荣获奖项 2018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2017年日本优良设计大奖
  • 国产近红外与进口产品的差距更多在品牌和应用环境
    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检测应用技术之一,因其速度快、无损、无污染和样品制备量小、各类样品分析适应性强等优势,在分析仪器行业异军突起。尤其随着化学计量学、光纤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应用于包括农牧、食品、化工、石化、制药、烟草等在内的许多领域,并且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认知并广泛应用,为科研、教学以及生产过程控制提供了十分广阔的使用空间。/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虽然近红外技术的应用发展前景广阔,但受制于体积、价格等因素,实际应用该项技术的用户依然集中在头部企业或专业的检测机构及实验室,这也为近红外技术的从业者留下了巨大的市场与发挥空间。/span/ppstrong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三段式发展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产品开发着重用户实际需求和痛点 /span/strong/pp  作为近红外技术应用研发队伍中的一份子,迅杰光远自2016年成立以来就为自己订立了“推广近红外技术的普及化,推进近红外技术的消费化,推动近红外技术的智能化”三个阶段发展目标,希望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尝试,将近红外技术从一支“潜力股”推广成为具有普适性应用的仪器。/ppstrong  三段式发展,稳健运营/strong/pp  根据目前发展现状,迅杰光远主要工作仍围绕着“第一阶段”推广近红外技术的普及化而展开。在这阶段公司的主要目标,是从单一行业入手,使近红外技术从原来只在头部企业使用,普及到整个行业,使该行业的中小企业、原材料供应商,乃至最下游的农民、养殖户等,解决近红外技术原有的受制因素,让该行业用户都能“用得起、用得好”近红外设备,真正享受到近红外技术带来的便捷。针对更加广阔的应用市场,我们也正在努力使近红外技术进入更多的行业,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为公司进入“第二阶段”计划做好准备和沉淀。/pp  自2016年公司成立,围绕“用得起,用得好”,迅杰光远开发出了基于MEMS技术的多种小型化、便携式的近红外产品,先后在2017年推出IAS-2000,在2018年推出IAS-5100系列、IAS-3100系列,在2019年推出IAS-7000系列(液体)、IAS-8100系列,在线式IAS-omline-L1、S1,水果在线分选IAS-online-F-L等一系列应用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产品及应用。在产品不断迭代的过程中公司也完成了诸如MEMS控制算法、全新开发的光机组装工艺、侧照式混样光谱采集系统、全自动光谱标准化系统、自动化建模及模型评价系统等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为公司研发力、产品力提升不断树立新的里程碑。/ppstrong  积极开拓市场,打造“解决方案”式产品体系/strong/pp  随着迅杰光远第一批产品投入市场,到目前多个系列产品在不同行业领域多点开花,再到2019年正式进入中亚、南美及欧洲等海外市场,迅杰光远研发制造团队始终从用户角度出发,围绕实际检测过程中存在的用户痛点与实际需求,打造了以IAS-5100、IAS-3100系为代表的“解决方案”式的产品,不但获取了较高的销量,同时也赢得了大量用户的认可与口碑。/pp  其中,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966/C308342.htm" target="_blank"IAS-5100/a系列产品是一款基于MEMS技术开发的,适合谷物、油料作物的快速检测的产品。该产品凭借其便携式、一键式的设计,以及稳定快速的检测性能,目前已成为谷物、油料作物行业用户认可的,现场快速筛查和加工过程实时监测的理想手段,对用户查验收购品质、获得品质一致的谷物产生巨大帮助。/pp  相比于IAS-5100产品对于谷物检测这个单一行业的“深度”,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966/C308866.htm" target="_blank"IAS-3100/a则是一款针对小颗粒、粉状等密度较高样品检测的产品,在延续了IAS系列产品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无损快速检测等优点之上,它以更丰富的检测项目不断拓展着迅杰光远近红外检测设备在检测领域的“广度”,目前已经在饲料、酒醅、鱼粉、烟草等多个行业实现销售,极大的降低成本并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满足了更多用户不同的检测需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966/C308866.htm" target="_blank"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22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088279bb-2da8-436a-bc1b-19d22e34019b.jpg" title="IAS-3100.jpg" alt="IAS-3100.jpg" width="300" height="222" border="0" vspace="0"//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IAS-3100/strong/pp  凭借以上产品在市场中的优秀表现,截止到2018年底,迅杰光远公司年度销售达到了千万级,且目前进展良好,预计3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0%。2019年公司将重点围绕“检测解决方案”推广多款在线式检测产品,其中包括适合液体、固体的IAS-online-S1\L1及适合水果内含物分选的IAS-online-F-L 产品,以满足用户对于在线检测、生产在线控制的需求。/pp  同时,未来公司还将计划推出:IAS-7000系列、多通道光谱建模系统、新型近场光谱成像系统等产品和应用,用以丰富“解决方案”式产品的维度与深度。/ppstrong  深挖行业需求,提升产品品质与使用体验/strong/pp  近红外技术因其无损、检测快速的特性,被认为是一项非常适合在现场检测的技术,这也就意味着近红外光谱仪不单品质要好,还要适应相对复杂的现场环境。而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迅杰光远逐渐围绕现“场快速检测”及“在线检测”建立了一系列与之匹配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了公司的一大优势,在多个领域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pp  比如,大豆、油菜籽收购领域作为目前迅杰光远现场快速产品进入较早的一个领域,公司已经将市场覆盖到了底层经销商,新增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5%;而目前在线检测方面公司已经在茶叶市场完成了国内首条在线检测生产线。/pp  除此之外,随着迅杰光远在实际应用与市场推广过程的不断深入,公司也在不断的围绕服务、产品、售后等与用户体验相关的环节做出调整与创新,以满足不同行业与用户更多新的需求。在开发方式上,公司目前采用了创新的模块化设计方式,针对细分市场开发专用机型,只需要3到5个月即可开发完成,能在最短时间内响应客户;而在产品体验的细节上,研发团队也依据用户使用反馈的数据,采用独有的侧照式混样系统,小型化、便携化设计,内置电池等方式,在大大提高检测的代表性、准确性及稳定性的同时,也为诸如收购客户群体的现场检测需求提供便利。而在售后环节,迅杰光远也通过网络化的方式,使所有设备联网,从而进行远程指导、诊断、维护、校准、建模等,极大的节省了用户的维保成本,并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ppstrong  近红外检测解决方案的更多探索与拓展/strong/pp  随着迅杰光远产品体系不断成熟,原有系列产品的应用与推广已基本趋于稳定,使公司在今年有更多精力去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更多新行业、新领域中的应用。而水果在线分选、酒醅检测仪(离线设备)等产品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公司聚焦的重点。/pp  以水果分选为例,目前国内面临消费升级阶段,水果的消费量不断增大,消费方向也从原来的吃饱,转向了要吃好。水果种类繁多,各厂家想方设法为客户提供更好产品,但水果外观与内在品质又不完全相关,并且此市场目前基本被日本等进口设备所垄断,这些现实情况都为水果产品合理的分类带来较大的难度。鉴于近红外技术在无损检测水果甜度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迅杰光远在去年就开始了相关研发工作。/pp  针对水果的多样性,迅杰光远依然将延续模块式开发的方式,根据检测水果的不同,快速建模,并快速的定制适合不同水果分选厂家、不同种类水果的检测设备,让用户可以快速的投入。并且在性价比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价格是进口设备的50%,目前已推出了第一代产品。/pp  针对烟草均质化加工需求,IAS开发了集前端流水线样品光谱采集、远端回传、远端建模、分析预测及网络化管理为一体的在线检测解决方案。仪器采用上照方式,光斑直径40mm,有效信息丰富,可实现打叶复烤和制丝工艺环节中片烟及烟丝的水分、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钾、氯等质量指标的在线检测;仪器内置自动光谱标准化系统,并采用全新的恒温型MEMS光谱仪作为核心分光技术,波长温漂72小时内可以控制在0.007nm/℃;创新开发的二维推扫装置和激光测距装置,可以在生产线上应对各种样品排布场景;独有的台间差校正技术和混合建模算法极大的提高了模型传递准确性;灵活的多机联网及远程管理模式,对烟草行业生产加工过程产品质量均匀性、稳定性判定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该方案也适用于茶叶、饲料等固体物料的在线检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3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70271a0f-d4f1-433a-9dc3-8f0388a21c72.jpg" title="01.png" alt="01.png" width="400" height="237"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烟草在线检测/strong/pp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20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ce1c73c4-b480-4a7d-94c0-1c6b4619d594.jpg" title="02.png" alt="02.png" width="500" height="202"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烟草在线检测/strong/pp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14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c31e4743-79a8-4675-960e-d82d5b493388.jpg" title="03.png" alt="03.png" width="500" height="314"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烟草在线检测/strong/pp  针对白酒企业原始的摘酒方法,迅杰光远团队设计了白酒在线摘酒整体解决方案,利用全新开发的MEMS-FPI技术开发的在线摘酒系统实现了白酒三段自动化分类,比原来人工方式更准确、更快速,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酒的品质更稳定。整个解决方案包括光谱采集、建模和数据图形化管理系统,所使用的仪器内置空气参比、恒温光谱仪、光谱标准化系统以及自动分酒控制系统,使信息化管控覆盖到生产第一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1355ba61-3b04-4892-b236-53520dad13e2.jpg" title="04.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2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ce3e9eaf-f321-430e-b395-964898ab698b.jpg" title="05.png" width="500" height="329" border="0" vspace="0" alt="05.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284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3dce1349-8215-4220-8c94-be7187178fb2.jpg" title="06.png" width="500" height="284" border="0" vspace="0" alt="06.png"//pp  依托于近红外技术,除了能让我们尝试开发探索更多新领域,实际上也为未来工业生产智能化、网络化带来了更多的切入点。不论水果在线分选、烟草在线检测还是在线摘酒,迅杰光远正在积极的实践,通过以近红外技术为核心的虚拟信息系统与实际物理系统相结合,实现各产线上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监控和在线控制的目的。最终,以近红外为起点摸索出“工业4.0”时代对于“智慧工厂”要求的技术路线与解决方案,为更多生产型企业完成“智能制造”转型贡献一份力量。/ppstrong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正视差距 /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近红外仪器性能差异并不是国产仪器劣势/span/strong/pp  近红外光谱属于应用型技术,仪器是应用环节中的重要基础之一,对比欧、美、日进口设备,从历史角度他们有天然的时间优势,相较之下国内企业制造仪器起步较晚,在诸多方面确实与国外有差距,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综合来看分为以下几点:/pp strong (1)欧、美、日企业近红外应用大环境较好。/strong/pp  由于工业化水平较早,欧美日企业标准化程度高,国外企业很早就已经认识到了近红外技术在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作用,这给近红外技术提供了很好的生长土壤。截止到2019年,从欧美国家代理商了解到,当地的实验室型近红外设备几乎趋近于饱和状态,可见其应用时间之早,应用范围之广。相对的,伴随着中国快速发展的工业进程,企业对质量控制认知程度的变迁正一步步的影响着近红外行业的发展,未来自动化和智能化势必会将近红外技术纳入其中,中国近红外需要未雨绸缪。/ppstrong  (2)近红外仪器性能差异并不是国产仪器的劣势。/strong/pp  国内招标经常爆出丑闻,招标过程明确注明国内做不了近红外仪器或者仪器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抛开其他因素,事实上国产近红外仪器在性能参数上并没有完全比进口同类设备差。例如:同样的FT-NIR设备,国产仪器参数并不比国外仪器存在明显劣势。不过,同样性能的仪器,客户能接受国外仪器的价格,但是对国产仪器却要求只能是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价格,我们暂且不论其中是否存在着崇洋媚外的因素,但这种现实无疑造成了国产仪器“下跪求生”的状态。客观上,国产仪器并不是研发能力不强,更多的是进口仪器品牌和历史为国内客户提供了信心,这值得中国全体仪器制造商去思考。/pp  抛开以上外界因素,单纯回到近红外仪器本身去讨论这个问题,会发现,进口仪器与国产仪器目前性能的差异根本不会对最终近红外应用的结果造成大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近红外仪器需要进行建模工作,而建模工作是一个误差累计的过程,尤其是理化指标检测带来的误差在整个建模精度上的影响占比非常巨大,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之间参数的差异多数情况下都被建模过程中的理化误差覆盖了,仪器波长范围、分辨率、波长精度、信噪比等参数差异在多数场景下都变得不再敏感,因此国产近红外仪器建模精度与国外仪器建模精度相比并不差。近红外应用技术是系统工程,单纯比较仪器本身参数无任何价值,当今的仪器制造能力远远超过用户的需求,反而用户更应该关心的是近红外仪器公司能否给予全套的解决方案,从售前的技术支持到售后的维护保养,花更少的钱,建立更好的模型,得到更好的服务。/pp  strong(3)人才培养还需加倍努力,技术普及也不能耽误。/strong/pp  许多国外企业的技术人员将近红外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很多人都曾经被普及过近红外知识,在学校经历或者在行业内接触过近红外技术,因此常常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会自动联系到近红外技术,这也为近红外技术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国内很多高校研究机构,近红外专业的学生最终从事了非本专业的工作,浪费了一部分资源;另外,企业中很多技术人员根本不知道这样一门技术可以解决现实问题,技术信息闭塞。因此让更多人了解近红外技术,更多的应用普及到行业中,才能让近红外的雪球越滚越大。/pp  综上所述,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相比差的不是仪器本身,更多的是品牌和应用环境。正视差距,踏踏实实做仪器,勤勤恳恳做服务,近红外行业会有让中国人自信的仪器品牌凸显出来。/ppstrong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 近红外检测技术机遇和挑战并存/span/strong/pp  虽然近红外在国内应用并没有大面积展开,但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逐渐关注到近红外技术,认可这项技术将要带来的价值。仅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看,这项技术的前景整体处于即将爆发的阶段,发展态势值得期待。/pp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还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的因素,大概有以下几点:/pp  strong(1)近红外技术普及度不够。/strong很多场景,尤其是采购现场、生产流水线等有无损、快速检测需求的场景,由于用户对近红外技术不了解,导致了用户与设备厂家的双盲状态,一方想找用户,但不知道市场在哪;一方想解决问题,但不知道哪种技术可行。后续还需要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多发表近红外技术分析特点的文章和见解。也期盼着仪器信息网这样的平台,能多组织一些行业性的技术交流会。/pp  strong(2)标准发展缓慢。/strong既有标准普适性还需完善。/pp strong (3)高昂价格,依然是让许多用户望而却步的一道大门槛。/strong/pp  从好的方面我们看到,随着“智能制造”、“工业4.0”等新理念的出现,近红外行业将会走上一个全新的十字路口。在国家大力推进的物联网概念中,近红外技术与工业机器视觉技术并驾齐驱,一个是外在检测,一个是内容物检测。正如上文所述的,迅杰光远已经开始了这一领域的探索,我们通过实践也进一步证明了近红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在线检测、过程控制中的价值,以及不可替代的地位,相信它将会是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想,在食品、化工、酒类、饲料、生物制药等等众多行业的生产过程中,通过近红外在线检测,实时监测产品的品质、配方的稳定性等,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品品质与生产工艺的监测,不断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与人工,提高产品质量与效率,这不正是物联网与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么?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将是近红外技术未来整体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ppstrong  /strong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总结/span/strong/pp  就现阶段近红外技术发展情况而言,普及近红外技术的价值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行业上中下游的共同努力。尤其作为仪器厂商,在保障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推广近红外技术依然要围绕规模化企业或技改需求明显的企业市场进行,另外经济效益良好的中小型企业也将是市场中重要的用户。而在获得了行业认可与用户口碑之后,近红外技术将有机会向更大的产业链铺开。/pp  同时,如果按质论价逐渐被纳入整个市场体系中,也势必会对近红外市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市场大部分产品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局面,质量的竞争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提高品控意识。当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无疑将为以近红外技术为代表的检测行业带来极大的施展空间。/pp  我们也由衷希望,未来随着近红外技术普及程度的提升,更多的检测产品被纳入生产安全体系,乃至走入普通用户,与更多人的日常“衣、食、住、行”息息相关。/pp style="text-align: right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strong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 "(供稿:/span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strong/spanstrong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阎巍/strongstrong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strong/p
  • 最热火的近红外,品类先锋一网打尽
    p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项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分析模型技术的综合分析技术,可实现对含有C-H、N-H、O-H等有机官能团的样品进行快速、无损、定性/定量分析,是现场快速筛查和加工过程实时检测的理想手段。而且,近年来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无论在研究还是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饲料、粮油、食品、石油化工、环境等行业。/pp  迄今,国内外有众多厂家在生产不同用途、不同类型的近红外光谱仪。进口品牌包括福斯、布鲁克、赛默飞、波通、布琪、万通、珀金埃尔默、BRIMROSE、ABB、Unity、Spectral Engines Oy等,国产品牌主要包括聚光科技、北京瑞利、华夏科创、南京中地、上海棱光、创和亿、丰尔科技、星创众谱、迅杰光远等。/pp  据统计,目前中国保有的近红外光谱仪器有3000多台,每年的销售额大致在2亿多人民币,年增长率10-15%。中国目前还只有小部分企业单位购买了近红外光谱仪器,市场增长空间非常大。/pp  未来几年,中国近红外光谱仪的 “风口”会有哪些呢?/pp  近两年,国内外大豆及油粕市场经历了熊牛行情的转换,随之而来的是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市场出现了爆发性增长。众所周知,大豆收购是以蛋白质含量论价,而近红外光谱分析能够快速、精准地对大豆蛋白质含量进行现场检测,对大豆的质量、等级进行判别。该市场需求在2017、2018年仍将继续。/pp  我国的淀粉行业一直存在着生产质量控制粗放、利润偏低等问题,致使在该行业内推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一直很难。不过近两年来该状况有所改进,因为,淀粉生产企业在安装了在线近红外设备后,一些指标由原来的5-6个蛋白变为了1个蛋白,水分也由3-4个变为了0.5个,使得企业的利润大幅提高。一旦在行业内做出了一个品牌,则后续的推广就变得相对容易。可以预见,未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淀粉行业内有这较大的市场需求。/pp  中国制药企业超过4000多家。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新GMP要求每个包装的原辅料都要有检测、有确认,那么大型的实验室分析仪器在分析速度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需求。而对于便携或手持式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或拉曼光谱等检测仪器的需求都已提上日程。/pp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2月发布了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药品及同一厂家不同生产批次产品间,其内在质量即其所含化学成分及临床疗效方面存在着差异。质量一致性差的部分原因在于制药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导致中间物料的质量波动,从而最终导致产品批次间质量的差异。因此,采用先进的过程分析与控制技术,对药品生产过程多个关键性环节,如提取、浓缩、醇沉、柱层析等过程的关键质量属性实时在线监控,可以保证产品的批间一致性,从而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其中,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PAT的重要工具之一,具有快速、无损、适合在线分析的特点,可快速反馈原料、中间产品及终产品的质量特点,通过即时监测生产中的关键物料质量属性和工艺参数,明确过程参数与产品质控指标间的关系,从而保证生产过程平稳可控,确保终产品质量一致性。/pp  另外,农药的原料和成品市场监管、水果质量分选等众多市场也必将带来近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的市场增长。/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如何在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销售机会,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这是众多厂商需要思考的问题。/span/strong/pp  通过仪器信息网近20年行业追踪,我们发现在市场增速趋于平稳,采购门槛日益严格、预算逐渐缩减的情况下,仪器厂商通过“大而全”、“一站式实验室解决方案”的运作方式,很难使投入产出比达到一个良好的预期,由此诞生出许多“专而精”的仪器企业,在单一或者某几种品类上,从用户的核心需求出发,不断打磨产品,力求精益求精,在市场上收益颇丰。/pp  仪器信息网自2013年启动“商机库”项目后,每年收到用户的模糊求购需求(非定向采购,不指定厂商/产品/型号)占比超过总求购量的30%,希望本网站直接提供选型指导。经过走访调研,我们收到用户诸多反馈,单价高、使用成本高、维护成本高,成为困扰用户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久而久之用户对仪器的需求逐渐从“高大上”转为“高性价比”,strong尤其看重单品类中行业领先的企业和产品。/strong/pp  为帮助仪器厂商在特定品类中树立标杆形象,仪器信息网继续发挥自身品牌影响力,推出“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仪器信息网品类先锋/strong/span”服务,通过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媒体关注、产品导购、品牌推广、营销培训四大服务/span/strong,凭借PC+WAP+APP三大推广渠道,向行业特定用户传递仪器厂商品牌价值、产品核心优势。/pp  istrong品类先锋核心优势/strong/i/pp  1. 连续荣登权威机构艾瑞咨询B2B类网站排行榜前20名,科学仪器类网站排名第一,月度覆盖用户450万人次。/pp  2. 科学仪器行业最有价值的仪器导购平台,每年产生数十万条采购信息。遥遥领先同类媒体。/pp  3. 拥有科学仪器行业最专业的内容运营团队,行业资讯、网络讲堂、仪器论坛、市场调研,全面满足科学仪器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需求。/pp  4. PC端、手机端、APP、线下活动,全面覆盖宣传推广渠道,为仪器厂商提供一站式的营销解决方案。/pp istrong 品类先锋核心价值/strong/i/pp  1. 媒体平台关注:高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对典型用户或重点产品采访报道/pp  2. 树立特定品类标杆形象:第三方平台背书,向用户传达可信赖单品/pp  3. 效果保证:全年品牌、产品曝光至少200万次,展位访问量至少30000次,销售线索(根据品类而定)/pp  istrong厂商参与资格/strong/i/pp  1. 基础条件:立志长期耕耘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愿与仪器信息网携手共赢的企业。仪信通银牌及以上级别会员方可购买,/pp  2. 附加条件: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个/pp  1. 在涉及仪器分类中市场占有率前5,品牌辨识度较高/pp  2. 年产值大于3000万/pp  3. 近三年内入围/入选过仪器信息网“优秀新产品”、“国产好仪器”、“绿色仪器”/pp istrong 参与流程/strong/i/pp  扫描二维码申报/pp  审核通过后,专属营销顾问与您联系/pp  每品类限3家,合同双方盖章为准/p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品类先锋.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53e1d69c-6445-4261-9df3-142dfee352f2.jpg"//pp /pp /p
  • 媒体报道 | 中国警察网:鉴知手持拉曼与便携红外助力芬太尼现场快检
    近日,中国警察网对鉴知技术为公安、海关、应急管理等执法机构提供了拉曼与红外设备用于芬太尼的现场快速检测进行了报道。在保护执法人员安全的前提下,鉴知技术助力执法机构快速鉴别芬太尼类物质。解决方案【手持拉曼无接触筛查】使用RS1500检测信封中的芬太尼现在犯罪分子运输毒品的方式多种多样,邮包信件等方式层出不穷,执法人员在遇到可能含有芬太尼类物质的可疑物品时,直接打开检测有中毒风险,拆包装会损毁物品还有误拆风险。鉴知RS1500手持式物质识别仪无需打开包装便可进行检测,可穿过透明/半透明玻璃、塑料,以及信封、彩色HDPE塑料瓶等常见包装,有效降低了接触危险物质的风险,保护执法人员的安全,可满足大部分的现场需求。普通拉曼无法检测到信封中芬太尼的拉曼信号,RS1500可检测到明显信号芬太尼类物质荧光干扰强、衍生物多,传统拉曼难以检测到信号,RS1500采用1064 nm激光波长,有效避免了荧光干扰,可准确识别芬太尼类物质。RS1500配备了包含芬太尼及其众多衍生物在内的谱图库,相关检测能力获得公安部认证,并且支持用户自建库,可以检测最新的芬太尼衍生物。RS1500(蓝色)与普通拉曼(红色)检测卡芬太尼和丁酰芬太尼结果对比现场往往会发现少量的残留物,对于这些颗粒、粉末状的微小样品,难以取样,直接检测又无法确定信号是来自真实样品还是环境干扰。RS1500集成特有的微区成像功能,可将光束准确的聚焦到可疑样品进行检测,确保获得真实样品信息。RS1500准确检测胶带上残留的微量样品更多产品详情,戳此了解!【便携红外快速识别】使用IT2000NE检测粉末样品除拉曼外,鉴知还提供基于红外技术的IT2000NE毒品爆炸物检测仪用于芬太尼的现场快检。IT2000NE配置了含芬太尼类物质在内的红外光谱库,可检测物质种类总数超过10000种,固体、液体、粉末均可快速检测,1分钟以内报出结果。仪器操作简单,无需压片(上图),其搭载智能化操作软件,直接报出物质名称,非专业人员经简单培训后即可熟练使用。芬太尼类物质红外谱图示例 IT2000NE在用于现场分析的红外设备中具有领先的光谱性能,分辨率高达2 cm-1,低波数段可到500 cm-1,可检测的物质种类更多,获得的物质结构信息更丰富,检测结果更可靠,从而让执法人员更具信心! 更多产品详情,戳此了解!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