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会议保密设备

仪器信息网会议保密设备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会议保密设备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会议保密设备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会议保密设备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会议保密设备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会议保密设备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会议保密设备相关的解决方案。

会议保密设备相关的资讯

  • 川仪分析仪器公司取得二级保密资格
    近日,重庆川仪分析仪器公司举行军工保密资格颁证授牌大会。市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办主任白家政宣读了国家保密局、国防科技工业局、总装备部联合下发的文件,宣布川仪分析仪器公司等19家单位取得二级保密资格单位认证,列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名录》。该公司法人、党委书记王道福希望以此次新标准的贯彻为起点,按照国家军工保密管理要求,建立完善保密管理体系和保密管理长效机制。此次颁证授牌标志着该公司正式戴上了“军帽”。
  • 我国拟对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作保密审查
    全国人大常委会22日审议的专利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应当事先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进行保密审查,对未依法经保密审查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不授予专利权。  对保密审查的具体工作程序,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与有关部门研究后提出,保密审查的具体办法可由国务院在专利法实施细则中作出规定,与专利法同步施行 对未经保密审查向外国申请专利,除构成泄露国家秘密的应依照专利法和保密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外,对以该项发明创造向中国申请专利的,不应当授予专利权。  此外,修正案草案还规定,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专利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的,应当委托依法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  我国现行的《专利法》自1985年开始施行,此前曾进行过两次大规模修订。
  • 国防科技成果“军转民”政策将出台 要求保密部门推动解密降密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吴艳华于3月28日在河北保定举办的在第六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发表主题讲话,并透露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会同党政军有关部门,即将出台相关政策,包含以下六部分内容:一是把国防成果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进行分离,所有权归国家。二是成果转化处置后扣除国家投入以及企业自筹的研发投入和交易的中介费用后,形成的净收入全部归本法人单位所有,而且奖励给相关的科技人员团队比例不低于50%,由本法人单位实践具体化。三是科技成果转化不占国有单位、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四是落实延迟纳税,如果是相关专家、人员以科技成果占股,暂时可以计税不交税,什么时候有收益了、分红了再进行纳税。五是建立免责机制,只要按照评估、公开挂牌等合规方式进行交易,在本法人单位进行公示,“不能秋后算账”。六是要求保密部门要近期推动国防科技成果的解密降密,把珍贵的成果能够拿到市场。相关政策旨在推动国防科技成果转化,释放“军转民”的巨大活力,同时也保障了科研人员利益,鼓励自主创新。
  • 高尔夫庆生 首次走进一汽大众保密实验室
    11月19日,一汽-大众“为完美城市而来 高尔夫一周年庆典”,来自全国各地的车主和媒体齐聚长春,记者也有幸首次走进了一汽大众实验室,据称,这也是该实验室首次向几十家媒体同时开放。  当天早上,大家的手机像机全部交给工作人员保管,记者们签订了保密协议后走进了一汽大众实验室,这里让大家大开眼界,也明白了一汽大众是如何保证车上每一个部件的品质的。  在两层楼的实验室里,奥迪和大众品牌车型上,小到一颗螺丝钉,一小块真皮,大到整车和车内气味,每一项都在这里按照德国大众技术标准进行实验检测。供应商送来的样品,会在此进行多种测试,内饰件将对气味进行分析,如果有害物质超标将无法装车。还有一台机器,把七八片真皮样品在机械臂上不断拉伸、折叠。技术人员称,这些是坐椅皮套,每块样品将进行十万次拉折后再进行检测,如达不到标准将要求供货商整改。在另一间很大的CT室里,仪器可对金属部件进行扫描,金属材料内部损伤与缺陷一目了然,如车身部件出现问题,这里能准确找出是材料原因还是设计原因。还有整车内部气味检测室、各种极限情况下漆面老化、材料老化实验等多个房间,走完几十个房间花了差不多半天,记者仿佛接受了一场科普教育 这座投资巨大的实验室,是保证一汽大众产品每个部件品质的核心所在。  晚上,“为完美城市而来 高尔夫一周年庆典”活动如期举行,来自全国36个城市的60位车主,通过今年10月25日开始的网络征集,从来自全国各地的超过800位高尔夫车主中脱颖而出,参加了本届庆典活动。令人感动的是,这60名车主全是带上家人自驾抵达长春,自驾数千公里赶来的成都的刘珂妤和他新婚丈夫就是其中之一。  凭借出众的品质和设计与功能性的完美统一,高尔夫在全球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高尔夫车主群体逐渐扩大,高尔夫品牌和高尔夫文化也正在成为中国汽车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 【HORIBA学术简讯】镀层、保密、半导体、存储材料及地质领域文献推荐 | 2021年43期
    本周我们推荐5篇前沿学术成果,针对镀层材料、保密材料、半导体材料、存储材料、地质领域,涉及拉曼、荧光技术。镀层材料保密材料半导体材料存储材料地质“学术简讯”栏目旨在帮助光谱技术使用者时时掌握新发表的科学研究前沿资讯。我们将每周给您推送新增学术论文:包括但不限于主流期刊Nature index、ACS、RSC、Wiley、Elsevier等,帮助您了解全球范围用户使用 HORIBA 光谱技术的新动态,为您的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激发学术灵感。更多光学光谱文献欢迎访问Wikispectra
  • Adv. Funct. Mater. 北理工张加涛课题组:首次实现了近红外掺杂荧光的高效多模防伪和保密应用 | 前沿用户报道
    供稿:白冰成果简介2021年4月,北京理工大学张加涛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材料学期刊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DOI: 10.1002/adfm.202100286,IF=16.836) 发表了题为Dopant Diffusion Equilibrium Overcoming Impurity Loss of Doped QDs for Multimode Anti-Counterfeiting and Encryption 的论文,利用杂质扩散平衡策略首次实现了近红外掺杂荧光的高效多模防伪和保密应用。半导体之所以能被广泛应用在光电产品世界中,凭借的就是在其晶格中植入杂质改变其电性,调控半导体纳米晶体的光、电、磁性质,实现高效率发光器件、太阳能电池、自旋电子器件等新型光电子器件的应用。Cu+作为一种通用的掺杂杂质,可以用来调控半导体纳米晶的光电性质。但是在掺杂纳米晶高温外延生长钝化层的过程中,Cu+杂质容易向外扩散,容易造成掺杂失效,阻碍了掺杂纳米晶的进一步应用。要实现半导体纳米晶的广泛应用,必须解决掺杂问题。北京理工大学张加涛教授课题组发展了一种新型的杂质扩散平衡策略,向Cu+掺杂CdSe纳米晶溶液中引入额外的Cu+,在纳米晶内外部杂质离子扩散平衡的条件下进行表面钝化层的高温外延生长。该策略成功制备出Cu 掺杂CdSe@CdS(CdSe:Cu@CdS)核壳纳米晶。只具有本征荧光的CdSe@CdS和同时具有微弱本征荧光和强近红外荧光的CdSe:Cu@CdS纳米晶分别记录了干扰信息和关键信息,且这两种信息在肉眼下无法被明显分辨;而关键信息的近红外荧光则可以通过普通商业手机摄像头和滤光片(截止边800 nm)的组合轻松获取,首次实现了近红外掺杂荧光的高效多模防伪和保密应用。图文导读通常直接在Cu+掺杂CdSe纳米晶表面外延生长钝化壳层容易造成杂质Cu+向外部扩散,导致掺杂失效,阻碍了掺杂纳米晶的进一步应用。北京理工大学张加涛课题组向溶液中引入额外的Cu+,溶液中的Cu+与纳米晶内部的杂质Cu+形成扩散平衡,该扩散平衡在高温下阻碍了纳米晶内部的Cu+向外扩散,最终在CdSe@CdS核壳纳米晶内部形成了有效的Cu+掺杂,保持了Cu+掺杂核壳纳米晶的近红外掺杂荧光。图1 杂质扩散平衡策略示意图和防伪/保密应用图2 CdSe:Cu和CdSe:Cu@CdS纳米晶的形貌、光学和结构表征图3 近红外荧光防伪和保密图案在多种商业手机中的成像效果Cu+掺杂CdSe纳米晶拥有一个较宽的掺杂荧光发射峰,该峰覆盖了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光区(700 nm-1100 nm),在此范围内使用常规的荧光光谱仪无法获得连续且完整的荧光光谱数据。HORIBA Duetta 荧光光谱仪装备了CCD检测器,可以连续地获取从250 nm 到1100 nm 范围内的荧光光谱信息,为探索材料的新结构、新性能和新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帮助。Duetta 荧光及吸收光谱仪如果您对上述产品感兴趣,欢迎扫描二维码留言,我们的工程师将会及时为您答疑解惑。总结展望现阶段基于可见荧光的防伪手段面临着易被破解的风险。基于不可见近红外荧光的防伪/保密应用明显地提高了破解的难度,拥有更高的信息安全性。常用的手机摄像头可以有效地捕获近红外荧光,降低了这种基于不可见近红外荧光防伪/保密应用的门槛,有望取代现有的可见荧光防伪/保密模式,实现大规模应用。文献信息Dopant Diffusion Equilibrium Overcoming Impurity Loss of Doped QDs for Multimode Anti-Counterfeiting and Encryption文章署名作者:Bing Bai, Meng Xu, Jianzhong Li, Shuping Zhang, Chen Qiao, Jiajia Liu, Jiatao Zhang扫码查看文献张加涛教授简介张加涛教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首位徐特立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杰出奖 获得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Nature、Science、Nature Nanotech、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 等期刊发表 SCI 论文 50 余篇,他引 2800 余次。
  • 全新高通量组织研磨仪盛装亮相第四届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4月20日,第四届全国玉米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开幕。本次会议为期3天,由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农业大学和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等承办。来自全国130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也是国内玉米生物学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学术会议。 三天时间里,与会人员围绕“玉米复杂农艺性状解析与遗传改良”“玉米生物/非生物胁迫、激素生物学”“玉米组学、发育生物学、细胞学和表观遗传学”“玉米分子/遗传育种理论、资源、新方法与新技术”四大主题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20场学术报告、187份学术墙报、195篇会议摘要立足玉米生物学前沿,带来了一场思想碰撞、智慧启迪的学术盛宴。玉米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基础研究蓬勃发展,SCI文章数量连年增长。影响因子大于5的文章数量更是连续3年出现新高。优质的研究成果,和高技术仪器设备密不可分,SPEX高通量组织研磨仪,致力于分子生物学育种前处理,高通量处理种子、叶片等样品,一次可以研磨576个样品,帮助育种学家高效率、高质量完成种质筛选。 培安公司受邀携SPEX GENO 2010高通量组织研磨仪盛装亮相此次盛会。展会现场,各专家、学者及检测人员纷纷驻足参观问询,1-2min即可完成6块96孔深孔板的研磨制备,SPEX GENO 2010高通量组织研磨仪得到了客户的一致称赞,培安公司技术人员也耐心的解答客户提出的各种问题,从客户的切实需求出发,详细的讲解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SPEX高通量组织研磨仪超高通量:一次可处理576个样品或16个50mL样品瓶超高效率:垂直振荡专利技术,1-2min完成困难样品研磨、均质高均一性:批量处理样品,程序化处理机制,均一性、重复性更好更人性化:可调角度彩色触摸显示屏,可编辑、调用、存储500种方法适用性广:程序可调,更多研磨瓶、研磨介质可供选择,完美契合不同样品研磨、混匀需求安全可靠:双重门锁,研磨过程更安全;设置保密程序,限制查看特定方法低温研磨:专业Kryo-Tech低温组件及可调循环程序,维持研磨全过程低温,适合温度敏感型样品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商业秘密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日,“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商业秘密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新时代首届商业秘密保护高峰论坛”在北京清华紫光国际交流中心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围绕商业秘密保护开展深入研讨。据悉,这是我国业界专家首次研讨商业秘密一体化保护。/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名誉会长韩英铎出席成立大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宿迟,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许军,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执行会长段洣毅分别致辞。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商业秘密保护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任宋晓伟宣布专委会委员名单并颁发聘书。/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商业秘密是知识型、创新型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法门,成功的创新离不开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是创新得以不断持续的重要保障。在当前举国上下高度重视创新、重视知识产权的大背景下,商业秘密保护至关重要。然而,受限于商业秘密的无形性、保密性等特点,实施有效保护异常困难,企业面临“防范难、取证难、维权难”等困境,提升商业秘密保护水平迫在眉睫。成立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商业秘密保护专业委员会,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水平,满足商业企业发展需要。/p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商业秘密保护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徐学义介绍,成立专委会旨在促进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研究、立法和实务,为企业创新和科技转化保驾护航。与以往的商业秘密保护不同的是,专委会将有效整合管理、法律和技术资源,打造商业秘密保护的事前风险防范、事中调查取证、事后维权救济的全方位、立体式的一体化保护机制,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商业秘密保护体系,解决企业持续发展的后顾之忧。/pp style="text-indent: 2em "成立大会上,专委会公布了“十行百企· 商业秘密保护--助力企业成长”公益计划,发出“践行商业秘密保护、共建合作互助平台,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倡议。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文化传媒、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加工制造、信息服务、互联网技术、软硬件研发、设计创意等10个行业的100家企业,免费提供总价值1000万元的商业秘密保护服务。参与公益计划的每家企业都可免费获得商业秘密的定密定级、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制度建设、保密培训以及法律保护体系构建等价值10万元的服务。该计划是由专委会联合中国网公益中国频道共同发起和组织的。/pp style="text-indent: 2em "本次活动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主办。/p
  • 生物医药创新合作大会,六大同期论坛讲师揭秘
    面对新阶段、新发展,万怡医学定于2022年6月16-17日在苏州召开“2022第六届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合作大会(BIO-PHARM2022)”。大会历时2日,将邀请200+权威领袖、1500+行业专家,开展10+专题论坛,聚焦最前沿的技术资讯、解读最新产业政策,以主旨报告、圆桌讨论、一对一商务对接、特邀晚宴、颁奖盛典等形式全面链接产学研资多方平台。继往开来踏新程,谱写生物医药新诗篇,诚邀您6月相聚苏州,共襄盛会!2022第六届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合作大会(BIO-PHARM2022)2022年6月16-17日苏州凯宾斯基酒店大会流程【六大同期论坛】抗体药物开发与靶点筛选论坛ALK-1抗体联合PD-1 抗体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II期研究成果Flexibody双特异抗体技术平台CLDN18.2双特异性抗体的差异化开发和战略布局靶向CD39的双特异抗体开发CD47 融合蛋白联合疗法CD3/EGFR 双抗药物开发与临床进展拥有IgG1赋能強力杀伤肿瘤的ADCC 及ADCP功能的抗CD47单克隆安全抗体的开发CD20 三特异性抗体研究进展杨建新,基石药业首席医学官杨剑飞,开拓药业生物药研发副总裁陈明久,博奥信生物技术(南京)有限公司总裁卢启应,启愈生物首席医学官兼高级副总裁刘树民,康源久远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宏韬,科望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田文志,宜明昂科创始人彭佳萍,时迈药业执行总裁罗培志,天演药业CEO张洁,恩沐生物首席运营官柯樱,上海医药集团科研发展部总经理凌虹,维立志博生物副总裁&首席科学官下一代细胞疗法开发论坛细胞治疗临床试验设计及应对策略靶向 BCMA LCAR-B38M CAR-T 治疗复发或难治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进展及全球化竞争格局开发低成本、持久型的实体瘤CAR-T产品 First-in-Class HBV 特异性 TCR-T 细胞治疗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技术的开发和应用CAR-NK 肿瘤原位免疫细胞治疗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C) 分化的表达嵌合抗原受体的巨噬细胞iPSC-CAR-NK 细胞治疗的开发与应用前景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 iPSC 细胞药物开发专题 2:细胞治疗临床研究与申报范晓虎,南京传奇生物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Emily Tan,毕诺济生物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杨林,博生吉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博生吉安科细胞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专题 3:细胞疗法研发与产业化王婷婷,Lion TCR 首席运营官 & 首席医学官张楫钦,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彭群武,杭州优凯瑞医药董事长专题 4: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开发与布局王嘉显,艾尔普再生医学创始人童建松,赛元生物CEO戴卫国,门罗生物 CEO魏君,睿健医药联合创始人兼 CEO创新药开发论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的临床阶段新型免疫调节剂开发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FIC 创新性免疫疗法基于IL-22新靶点的肿瘤和炎症疾病的新型生物疗法单抗药物在自身免疫疾病治疗中的研发思路未来角逐,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探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管线引入与商业化神经领域大有可为,CNS 新药开发的机遇与挑战抗病毒新药开发全过程中的策略与考量靶向艾滋病毒逆转录酶与辅助蛋白Vif的双靶点抑制剂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特效药开发与临床进展专题 5:自身免疫与肿瘤免疫潘武宾,苏州康乃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段晓华,安立玺荣总经理刘巨波,亿一生物CEO吴奕涵,瑞石生物首席医学官胡志强,华奥泰生物首席医学官专题 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开发利民,赛神医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显波,中泽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吴凯,上海赛默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席CEO刘平,福贝生物首席医学官专题 7:抗感染药物开发秦东辉,辉诺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党群,真实生物总裁邬征,爱科百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严立,腾盛博药首席医学官小分子创新药技术论坛肿瘤标志物与免疫疗法开发生物标志物检测推进抗肿瘤药物研发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与创新药临床研究生物标志物和伴随诊断在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应用PROTAC 技术——小分子新药开发新模式基于结构药理学平台研发的新一代 EGFR 抑制剂打造基于 AI+DEL 技术的靶向小分子药物发现平台创新药-针对慢性乙肝治愈的组合疗法专题 8:伴随诊断与药物开发邹灵龙,复宏汉霖生物分析副总经理王奎锋,勤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 CEO叶斌,盛诺基医药临床生物标志物与药物开发副总裁任以中,葆元生物医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医学总监专题 9:小分子创新药开发与技术创新韩巍巍,礼来制药药物研发与医学事务中心医学总监邵湘红,元启(苏州)生物制药首席商务官廖迈菁,红云生物 CEO戴学东,美迪西国际研发服务部执行副总裁寿建勇,轶诺药业创始人、CSO李兴海,海创药业CSO/联合创始人杨金夫,征祥医药的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唐国志,维申医药共同创始人、CEO Ariel Guo,德琪医药 VP of Pipeline Strategy and Project Management基因治疗与罕见病论坛建立中国罕见病医疗保障多方支付机制,提升罕见病药研发与用药水平探索中国孤儿药研发与进展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治疗思考与进展眼科疾病基因疗法研究罕见病创新药的授权引进模式AAV基因治疗药物开发与策略新一代表观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和应用AAV基因治疗商业化挑战与机会专题 10:罕见病药物开发史录文,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郑维义,应诺生物董事长、CEO陈苏宁,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汪枫桦,朗信生物首席执行官专题 11:基因疗法与基因编辑技术陈功,NeuExcell Therapeutics创始人、首席科学官;中国暨南大学脑修复中心主任韩照中,领诺医药首席科学官张宝弘,益杰立科 CEO、联合创始人才源,星眸生物CEO&联合创始人谭青桥,上海鼎新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除了以上各大技术论坛,更有BD合作与国际化论坛期待您的加入!包含话题如下:中国药企出海现状和趋势License-out: 中国企业面对MNC的谈判策略医疗行业海外交易法律风险及应对生物医药投资逻辑变化和源头创新… … 【缤纷会期活动】听完各位大咖讲师的见解和宝贵经验后,是时候进行一些社交活动了!1~会期1对1商务对接活动所有注册报名的与会嘉宾在会前一个月将收到1对1对接系统的邮件,通过对接系统可自由邀约客户现场面谈。会期,大会专设1对1对接室,方便与会嘉宾更高效地沟通与交流。2~2022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价值榜及特邀晚宴万怡医学联合华医研究院结合竞争要素、商业化要素、价值要素、战略要素、产品要素、团队要素等多个维度进行判断,对行业、产业、企业深度测评,形成“2022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价值榜”。9项系列评选正在如火如荼展开,点击下图查看参评要求:3~展区互动、赢大奖在展区,不仅有展商自发组织的小游戏小礼品,更有来自主办方策划的游戏环节(暂且保密~),丰厚礼品,种类繁多,等你来取!【联系我们】组委会张老师手机:18621654360邮箱:shelleyzhang@healife.com
  • 2024第三届中国自动及智能在线无损检测技术论坛会议第一轮通知
    各有关单位:中国金属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拟定于2024年8月14-16日在四川成都举办“2024第三届中国自动及智能在线无损检测技术论坛暨管材检测技术研讨会(A&INDT’2024)”。作为国内首个自动及智能在线无损检测技术专项交流平台,自2022年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在此基础上,第三届论坛将集中深入研讨自动及智能在线无损检测技术在管材中的新性能、新技术、新趋势及新应用,并着力为我国管材生产企业及下游应用行业提供专业的交流平台。同期也将举办自动及智能无损检测设备展,论坛仍将继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无损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现将本次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主办单位中国金属学会无损检测分会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二、本次论坛的会议形式1. 中国金属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委员年度扩大会议;2. 大会特邀专题报告,会议论文作者报告;3. 自动化及智能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展。三、论文征集主题征文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新技术应用研究;2. 管材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和探讨;3. 管材智能在线无损检测系统及应用;4. 管材无损检测典型应用案例及国内外管材检测标准探讨;5. 无损检测培训、资格鉴定及认证;6. 自动及智能无损检测仪器和设备校准及综合性能评价;7. 其他无损检测相关技术等。注:投稿论文将收录至会议论文集、并择优推荐至《物理测试》或《工业计量》期刊发表。四、论文格式要求1. 摘要和论文格式按照《物理测试》期刊论文模板(模板可在期刊官网下载)。请随稿提供第一作者信息【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或学历学位),专业方向】及通讯地址、邮编、手机(电话)及电子邮箱。2. 论文内容未经(正式)发表,内容不涉及保密问题。合格论文将汇总为会议论文集。五、论文征集进度要求1. 论文提交截止时间:2024年5月30日2. 论文接收邮箱:yjndt@ncschina.com(注:提交论文请注明:A&INDT’2024论坛)六、会期安排2024年8月14日:代表注册、展商布展2024年8月15-16日:学术论坛、无损检测技术和设备展七、会务安排1.会议地点:四川成都 成都武侯渝江皇冠假日酒店(成都武侯区潮音路2号)2.会议食宿:与会代表的食宿由会议统一安排,费用自理。3.会务费:每位1200元(在校学生每位800元)。4.参展费:每个标准展位人民币15000元(3m×3m),另赠送2名人员的会务费(其他类型宣传可与会务组联系)。八、会务组联络方式会务组联系电话:010-62182492 / 62183117论文投稿联系人:马玉亭 13261913745参展参会及技术推广服务联系人:姜菲 13910431520
  • 202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超声检测大会通知
    各有关单位及同行学者、专家:202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超声检测大会定于2023年5月12日-14日在山东省济宁市举行。本次大会将继续坚持往届大会的宗旨,交流超声检测技术的最新思想,展示超声检测领域的最新成果,洞察国际超声检测领域的最新动向,促进超声检测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在过去的两年期间,2021超声检测大会因故几经延期,未能举行,各位专家学者始终对大会投入了热诚的关注和支持。本次大会将保持2021超声检测大会的既定日程,邀请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并安排多个分会场进行论文交流,同时举办仪器展览。热烈欢迎国内外超声检测学者、专家、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积极投稿和参会,并欢迎超声检测设备器材生产销售企业和研发机构展示仪器产品。一、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二、协办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无损检测工艺技术中心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宝武上海金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实业有限公司武汉中科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ASNT北京分部三、承办单位山东瑞祥模具有限公司硕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四、会议赞助商山东瑞祥模具有限公司武汉中科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聚友保利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邹展麓城科技有限公司五、大会特邀报告报告题目报告人中国超声检测技术发展路线图卢超教授,南昌航空大学先进超声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周正干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应力制造技术徐春广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超声多波聚焦与成像检测技术张碧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金属材料热老化磁声复合检测与评估方法研究刘增华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六、分会场主题序号分会主题分会主持人1超声波理论卢超、张碧星、宋波2超声传感器与仪器王子成、谢晓宇3超声导波检测刘增华、李卫彬4相控阵超声周正干、纪轩荣、高翌飞5材料性能超声表征潘勤学、林莉6在役状态监测胡斌、香勇7超声检测技术应用陈颖、王海岭、高东海、何方成七、注册与投稿1. 参会人员参与大会学术活动可有3种形式: a. 投递论文全文,稿件审核后制作电子论文集,并在会议期间安排口头报告; b. 仅提交摘要做口头报告,不投递论文全文; c. 仅参会不投稿且不做报告。2. 无论何种形式参会均应首先在超声检测大会网页(http://www.utndt.com)上注册(点击“注册与投稿”)。需投论文或做报告的统一在该网页上提交论文或报告摘要,提交时作者自行选择分会场并注明口头报告的意愿。论文格式见附件1。投稿截止日期为2023年4月10日。提请注意:已经注册过2021超声检测大会的人员,如参加2023超声检测大会,仍需重新注册并重新投稿(可以将原论文或摘要重新提交)。大会注册与投稿也可扫描以下二维码直接进入网页:3. 会议期间,将在会议手册中提供论文摘要。论文全文在超声检测大会网页(http://www.utndt.com)上发布,部分优秀论文将被推荐在《无损检测》杂志发表。口头报告的作者均可得到大会赠与的一份精美纪念品。4. 所投稿件必须通过投稿人所在单位的保密审查,所有投稿论文视为作者已经完成保密审查工作。八、仪器设备展览本次大会设有专门的仪器设备展厅,展厅布置图和展商名录见附件2,欢迎大家前来参观。九、会议收费1. 会务费:1800元/人;学生 1000元/人。食宿费用自理。仪器展览展台费:8000元-12000元。2. 为减少报到注册的时间,建议会务费、展台费、赞助费尽可能预先付款,付款时请注明济宁超声检测大会(会务费、展台费、赞助费)。汇款账号信息如下:名称:清研华测(北京)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苑支行银行账号:11230701040010774也可扫描以下二维码付款:3. 大会将统一开具“会务费”电子普通发票,在大会报到处现场扫码提交发票申请。十、酒店住宿信息本次大会在山东济宁举行,参会人员需提前自行预订酒店,预订方式为在网页(http://www.utndt.com)下载所选酒店的住宿登记表,按其中要求填写信息提交相应酒店邮箱,并付首日房费。会议协议酒店信息如下:1. 济宁富力万达嘉华酒店(主会场)地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太白东路59号电话:0537-3208888联系人:杨丹丹18053759520房价:豪华大床房480元/间(含双早)豪华双床房480元/间(含双早)2. 济宁名雅经纬大饭店地址:中国山东济宁市环城北路1号电话:0537-3160888 联系人:张茂龙 13012609578房价:套房398元/间(含双早) 豪华单间278元/间(含双早)豪华标间278元/间(含双早)行政单间180元/间(含双早)行政标间180元/间(含双早)3. 济宁广电精品酒店地址:济宁市任城区常青路9号电话:0537-6565777/6565799联系人:周经理15653728786房价:商务标准房240元/间(含双早)商务大床房220元/间(含双早)十一、会议报到报到时间:2023年5月12日报到地点:济宁富力万达嘉华酒店,济宁市任城区太白东路59号接机接站:会议将根据需要在高铁曲阜东站、济宁北站和济宁机场安排接机接站,有需要的请联系万海涛 (13583708833)。十二、联系方式联系人:潘勤学 13716096968(论文和报告)香 勇 13910787225(参展和缴费)史亦韦 13901075470徐春广 13701099129万海涛 13583708833(会务和接待)
  •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自律公约(试行)》发布
    近日,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发布《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自律公约(试行)》,以推动行业自律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会员企业生产和经营行为,引导行业经营者依法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该公约自2023年5月10日起实施。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自律公约(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促进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以下简称行业)诚信自律体系建设,规范无损检测机构从业行为,维护行业声誉,保持公平竞争,促进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秩序,确保从业人员合理、有序流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在协会会员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公约。第二条 本公约所指无损检测机构是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或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统称核准机关)核准的无损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第三条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建立以自主承诺、行业监督、登记公示为主要方式的行业自主监督管理制度。检测机构以自愿、公平和诚信为原则,通过签订《行业自律承诺书》(见附件),作为缔约方承诺自觉履行本公约各项条款,接受协会和其他缔约方的监督。第四条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负责本公约的起草,并受会员单位委托作为公约管理机构,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监督和引导缔约方及其从业人员履行本公约。第二章 道德准则第五条 检测机构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持续满足核准规则要求的核准条件,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自身信誉,履行社会责任,并督促本机构从业人员恪守诚信执业原则,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第六条 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测活动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技术标准及行规行约。 第七条 检测机构之间应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提高和增强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无损检测服务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第八条 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从事检测工作时,应坚持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保证其出具的检测报告真实、客观、准确、完整。第九条 检测机构应促进行业在市场环境下健康发展,维护行业整体利益,杜绝违背市场规律的恶性竞争,共同抵制资质挂靠行为。第三章 人员流动第十条 人员流动是指无损检测持证人员在不同检测机构之间进行的合法的劳动关系或人事关系的变动。第十一条 无损检测持证人员在相应的检测机构从业,应履行合法的聘用手续,并按规定在其从业机构办理执业注册。第十二条 无损检测持证人员因正常流动需进行变更注册的,应满足相关变更注册的期限规定,且变更注册申请书必须经持证人员本人签字确认。第十三条 检测机构应注重培养从业人员的从业诚信和职业操守,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持证人员共同予以抵制:(一)与原检测机构存在尚未结束的劳动仲裁或劳动争议诉讼的。(二)违法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存在违规记录的(受到监管机关处罚的或者被检验机构、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建设单位通报的)。(三)伪造检测机构公章或者离职证明,提供虚假材料办理证件转注册的。第十四条 检测机构可通过劳动合同或其他协议,与无损检测持证人员就专项培训、服务期限、竞业限制、保密义务等方面进行约定,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第十五条 检测机构不得采用以下方式对持证人员的流出进行限制,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对从业人员正常流出制造障碍:(一)非法扣留无损检测持证人员资格证书、档案等;(二)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拒不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四章 行业守则第十六条 检测机构和个人不得无证检测或超范围进行检测,不向无证机构和个人分包检测业务。第十七条 不得伪造其他机构公章或者检测专用章,不得以任何形式为其它单位或个人出具不实检测报告或虚假检测报告。第十八条 不以任何方式出卖、出租、转借无损检测机构或人员资质,不承接任何挂靠业务。第十九条 不得以行贿或索贿等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以不正当价格竞争检测业务。不得恶意诋毁或损害其他检测机构的声誉,影响委托单位对检测机构的选择。第二十条 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对其在检测工作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予以保密,不得侵犯其他检测机构的商业秘密。第五章 行业管理第二十一条 协会协助政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的管理,向检测机构传递行业管理的法规与政策等信息,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检测机构的诉求,维护检测机构的正当权益,督促无损检测行业自律,对利益冲突和相关需求进行协调与服务,并对各检测机构遵守本公约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本公约的执行。第二十二条 检测机构之间发生争议时,争议各方应该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尽量以协商的方式解决争议,也可以向协会申请进行调解。第二十三条 无损检测委托单位对检测结果有争议时,检测机构有责任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核和解释,如果委托单位仍不满意,可以向协会申请组织专家进行鉴定。检测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并且尊重鉴定结果。第二十四条 所有缔约方应当自愿接受同行、社会公众和其他缔约方的监督。当某一缔约方存在违反本公约的行为时,对其他缔约方有责任和义务向协会进行投诉或举报,社会公众也可向协会进行举报。无损检测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委会)秘书处负责组织投诉和举报的受理和调查,具体要求如下:(一)受理1、工委会秘书处负责受理对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本公约等相关规定、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投诉或举报。投诉或举报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当事人需使用真实姓名或单位名称,并提供所投诉或举报事项的相关证据材料。2、工委会秘书处负责投诉或举报材料的登记记录工作,对反映的情况进行初步核实,并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3、对匿名投诉和超范围投诉、举报事项不予受理,对受理事项报工委会主任委员审议。4、严禁投诉或举报材料转到被举报单位或者人员手中,在投诉或举报受理后由秘书处转交给工作组进行调查时,不提供举报原件,只提供举报材料的内容摘要,且必须隐去举报人姓名、单位等相关信息。(二)核查1、工委会主任委员接到相关材料后,决定直接组织调查或组建工作组进行调查,应在两个月内完成调查并形成结论意见;由于存在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完成的,需要提供书面说明。2、调查采取材料搜集、询问、质证等形式搜集证据、核查事实。相关当事人应如实回复、提供证据、积极配合调查。必要时可进行现场调查,现场调查须以工作组的形式进行,从委员中选派两名及以上委员组成工作组,选派的委员不应与申诉事项和申诉人存在利害关系。3、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或工作组提交调查报告及相关见证资料,并提出处理意见。(三)处理1、召开主任办公会,依据本公约等相关规定和发现的客观证据,对投诉、举报事项做出处理决定或处理意见。2、对于投诉事项经调查未发现被投诉人有违反本公约及相关法规行为的,可进行调解。3、经调查,发现被投诉、举报的检测机构存在违反本公约行为的,按本公约第二十九条处理。4、处理决定经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主任委员或其委托的副主任委员签字确认,并经协会秘书长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向当事人发出。5、举报的受理、核查和处理过程中,对于举报人的身份信息应严格保密。第二十五条 检测机构或人员等当事人不同意工作委员会处理决定的,可提出申诉的书面请求,具体要求如下:(一)秘书处负责申诉的受理,当事人需在工作委员会做出决定的一个月内,向协会秘书处提出申诉。 (二)经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意,组织委员和专家调查处理。申诉处理工作组可由工作委员会委员或者其他专家组成,该工作组成员不少于3名,且不应包括与申诉事项和申诉人存在利害关系的人员。(三)申诉处理工作组采取适当措施获取证据,如召集听证会议、听取双方证词、现场调查及向专家咨询等,做出有根据的公正判断。自秘书处收到申诉文件后两个月之内,完成申诉处理决定。第二十六条 对各缔约方有违反本公约引起投诉,经投诉处理流程形成处理意见的,协会将对相关机构或人员做出如下处理:(一)告诫对首次违反公约行为或经认定情节轻微的,对机构负责人进行告诫。需要整改的,约定整改期限。约定期限内未整改完毕的,通过无损检测机构年会、协会网站等平台进行通报。(二)通报和限期整改对连续2次违反公约行为或经认定情节较为严重的机构或个人,通过无损检测机构年会、协会网站等平台进行通报,并限期进行整改,约定期限内未整改完毕的按降级或撤销资质处理。(三)降级或撤销资质对2次以上(不含2次)违反公约行为或经认定情节严重的机构,降级或注销其无损检测机构级别证书。同时向核准机关提出行政处理(如暂停或撤销其检测机构核准资质,对负有相应责任的检测人员予以暂停或撤销其检测资格等)建议。第二十七条 对于故意捏造事实、虚假举报的机构或人员,在人员考试、执业公示和级别评定等方面建立负面清单,同时向核准机关提出行政处理(如暂停或撤销其检测机构核准资质,对负有相应责任的检测人员予以暂停或撤销其检测资格等)建议。对于情节严重构成诬告陷害罪的,依法追究举报者相关责任。第二十八条 缔约方有权对协会调查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进行监督。第二十九条 检测机构以缴纳会费、基金等形式,在行业内建立行业自律基金,专门用于对举报与投诉的调查核实、行业监督抽查等活动,以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与监督调查机制。第六章 附 则第三十条 本公约经协会无损检测会员单位实名投票表决通过后生效。参加表决的机构数量超过会员总数的2/3,表决有效;赞成票超过表决机构数量的1/2,方为通过。本公约生效期间,经过协会无损检测机构会员总数的1/4以上检测机构联名提议,可以提请协会按相应程序,组织对本公约进行修改。第三十一条 本公约生效后,签订自律承诺的无损检测机构单位将在协会官方网站(www.casei.org.cn)、微信公众号(CASEI-CASEI)或订阅号(中国特检人)予以公示。第三十二条 本公约自2023年5月10日起实施,由协会无损检测工作委员负责解释。附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自律公约(试行)》.pdf
  •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自律公约》征求意见
    近日,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无损检测工作委员会在第一次主任办公会讨论确定了《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自律公约》(征求意见稿),以促进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诚信自律体系建设,规范无损检测机构从业行为,维护行业声誉,保持公平竞争,促进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秩序,确保从业人员合理、有序流动。请各单位于2023年4月30日前,将对公约的意见或建议反馈到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秘书处。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联系人:金萍、侯金刚;电话:010-59068806、010-84273508;传真:010-84273562;邮箱:ndt@casei.org.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6号四层;邮编:100029。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自律公约(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促进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以下简称行业)诚信自律体系建设,规范无损检测机构从业行为,维护行业声誉,保持公平竞争,促进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秩序,确保从业人员合理、有序流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在协会会员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公约。第二条 本公约所指无损检测机构是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或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统称核准机关)核准的无损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第三条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建立以自主承诺、同行监督、登记公示为主要方式的行业自主监督管理制度。检测机构以自愿、公平和诚信为原则,通过签订《行业自律承诺书》(见附件),作为缔约方承诺自觉履行本公约各项条款,接受协会和其他缔约方的监督。第四条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负责本公约的起草,并受会员单位委托作为公约管理机构,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监督和引导缔约方及其从业人员履行本公约。第二章 道德准则第五条 检测机构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持续满足核准规则要求的核准条件,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自身信誉,履行社会责任,并督促本机构从业人员恪守诚信执业原则,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第六条 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测活动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技术标准及行规行约。第七条 检测机构之间应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提高和增强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无损检测服务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第八条 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从事检测工作时,应坚持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保证其出具的检测报告真实、客观、准确、完整。第九条 检测机构应促进行业在市场环境下健康发展,维护行业整体利益,杜绝违背市场规律的恶性竞争,共同抵制资质挂靠行为。第三章 人员流动第十条 人员流动是指无损检测持证人员在不同检测机构之间进行的合法的劳动关系或人事关系的变动。第十一条 无损检测持证人员在相应的检测机构从业,应履行合法的聘用手续,并按规定在其从业机构办理执业注册。 第十二条 无损检测持证人员因正常流动需进行变更注册的,应满足相关变更注册的期限规定,且变更注册申请书必须经持证人员本人签字确认。第十三条 无损检测持证人员流动可通过以下渠道进行:(一)持证人员或机构自主选择;(二)公开招聘;(三)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介绍;(四)检测机构之间协商并经无损检测持证人员同意,依法履行工作调动程序。第十四条 检测机构应注重培养从业人员的从业诚信和职业操守,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持证人员共同予以抵制: (一)与原检测机构存在尚未结束的劳动仲裁或劳动争议诉讼的;(二)受到监管机关处罚,存在违规记录的;(三)伪造检测机构公章或者离职证明,提供虚假材料办理证件转注册的;(四)近5年内变更工作单位3次(不含3次)以上且无合理理由的。第十五条 检测机构可通过劳动合同或其他协议,与无损检测持证人员就专项培训、服务期限、竞业限制、保密义务等方面进行约定,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第十六条 检测机构不得采用以下方式对持证人员的流出进行限制,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对从业人员正常流出制造障碍:(一)非法扣留无损检测持证人员资格证书、档案等;(二)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拒不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四章 行业守则第十七条 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向核准机关或协会举报检测机构和个人无证或超范围进行检测的行为、举报持证人员挂靠行为或在多家机构从事检测工作的行为。第十八条 不向无证机构和个人分包检测业务。分包只能在持证单位之间进行一次,不得层层分包;分包项目必须在业主方备案;发包方对质量负有监控职责,应建立随机抽检机制,确保分包检测结果真实有效。第十九条 不得伪造其他机构公章或者检测专用章,不得以任何方式出租、转借无损检测核准资质,不得以任何形式为其它单位或个人出具不实检测报告或虚假检测报告。第二十条 不得恶意诋毁或损害其他检测机构的声誉,影响委托单位对检测机构的选择。第二十一条 对于以行贿或索贿等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以不正当价格竟争业务的,任何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可直接向协会举报,协会接到相关举报材料后启动调查程序。第二十二条 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对其在检测工作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予以保密,不得侵犯其他检测机构的商业秘密。第五章 行业管理第二十三条 协会协助政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的管理,向检测机构传递行业管理的法规与政策等信息,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检测机构的诉求,维护检测机构的正当权益,督促无损检测行业自律,对利益冲突和相关需求进行协调与服务,并对各检测机构遵守本公约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本公约的执行。第二十四条 检测机构之间发生争议时,争议各方应该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尽量以协商的方式解决争议,也可以向协会申请进行调解。第二十五条 无损检测委托单位对检测结果有争议时,检测机构有责任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核和解释,如果委托单位仍不满意,可以向协会申请组织专家进行鉴定。检测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并且尊重鉴定结果。第二十六条 缔约方可对其他缔约方违反本公约的行为,向协会进行投诉并申请做出处理。无损检测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委会)秘书处负责组织投诉和举报的受理和调查,具体要求如下:(一)受理1、工委会秘书处负责受理对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本公约等相关规定、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投诉或举报。投诉或举报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当事人需使用真实姓名或单位名称,并提供所投诉或举报事项的相关证据材料。2、工委会秘书处负责投诉或举报材料的登记记录工作,对反映的情况进行初步核实,并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3、对匿名投诉和超范围投诉、举报事项不予受理,对受理事项报工委会主任委员审议。4、严禁投诉或举报材料转到被举报单位或者人员手中,在投诉或举报受理后由秘书处转交给工作组进行调查时,不提供举报原件,只提供举报材料的内容摘要,且必须隐去举报人姓名、单位等相关信息。(二)核查1、工委会主任委员接到相关材料后,决定直接组织调查或组建工作组进行调查,应在两个月内完成调查并形成结论意见;由于存在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完成的,需要提供书面说明。2、调查采取材料搜集、询问、质证等形式搜集证据、核查事实。相关当事人应如实回复、提供证据、积极配合调查。必要时可进行现场调查,现场调查须以工作组的形式进行,从委员中选派两名及以上委员组成工作组,选派的委员不应与申诉事项和申诉人存在利害关系。3、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或工作组提交调查报告及相关见证资料,并提出处理意见。(三)处理1、召开主任办公会,依据本公约等相关规定和发现的客观证据,对投诉、举报事项做出处理决定或处理意见。2、对于投诉事项经调查未发现被投诉人有违反本公约及相关法规行为的,可进行调解。3、经调查,发现被投诉、举报的检测机构存在违反本公约行为的,按本公约第二十九条处理。4、处理决定经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主任委员或其委托的副主任委员签字确认,并经协会秘书长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向当事人发出。5、举报的受理、核查和处理过程中,对于举报人的身份信息应严格保密。第二十七条 检测机构或人员等当事人不同意工作委员会处理决定的,可提出申诉的书面请求,具体要求如下: (一)秘书处负责申诉的受理,当事人需在工作委员会做出决定的一个月内,向协会秘书处提出申诉。(二)经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意,组织委员和专家调查处理。申诉处理工作组可由工作委员会委员或者其他专家组成,该工作组成员不少于3名,且不应包括与申诉事项和申诉人存在利害关系的人员。(三)申诉处理工作组采取适当措施获取证据,如召集听证会议、听取双方证词、现场调查及向专家咨询等,做出有根据的公正判断。自秘书处收到申诉文件后两个月之内,完成申诉处理决定。第二十八条 对经过查证确属违反本公约的检测机构或人员,按照情节轻重,做出以下处理:(一)警告对违反公约行为情节轻微的,由协会向其发出正式函件进行警告。需要整改的,约定整改期限。约定期限内未整改完毕的,在行业内通报批评。(二)公开谴责对违反公约行为情节较为严重的机构或个人,在人员考试、执业公示和级别评定等方面建 立“黑名单”,同时通过无损检测机构年会、协会网站等宣传平台公开谴责。(三)暂停或撤销资质对违反公约行为情节严重的机构,在进行公开谴责的基础上,收回、降级或注销其无损检测机构级别证书。同时向核准机关提出行政处理(如暂停或撤销其检测机构核准资质,对负有相应责任的检测人员予以暂停或撤销其检测资格等)建议。第二十九条 对于故意捏造事实、虚假举报的机构或人员,在人员考试、执业公示和级别评定等方面建立“黑名单”,同时向核准机关提出行政处理(如暂停或撤销其检测机构核准资质,对负有相应责任的检测人员予以暂停或撤销其检测资格等)建议。对于情节严重构成诬告陷害罪的,依法追究举报者相关责任。第三十条 缔约方有权对协会调查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进行监督。第三十一条 检测机构以缴纳会费、基金等形式,在行业内建立行业自律基金,专门用于对举报与投诉的调查核实、行业监督抽查等活动,以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与监督调查机制。第六章 附 则第三十二条 本公约经协会无损检测会员单位实名投票表决通过后生效。参加表决的机构数量超过会员总数的2/3,表决有效;赞成票超过表决机构数量的1/2,方为通过。本公约生效期间,经过协会无损检测机构会员总数的1/4以上检测机构联名提议,可以提请协会按相应程序,组织对本公约进行修改。第三十三条 本公约生效后,签订自律承诺的无损检测机构单位将在协会官方网站(www.casei.org.cn)、微信公众号(CASEI-CASEI)或订阅号(中国特检人)予以公示。第三十四条 本公约自XXX年XX月XX日起实施,由协会无损检测工作委员负责解释。附件:《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自律公约》(征求意见稿).pdf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无损检测机构行业自律承诺书.docx《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自律公约》征求意见表.docx
  • 09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名单约提前20天泄密
    这件事情,时间是最好的逻辑。11月12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份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的不完全名单。在这份广泛流传的名单中,增选院士为24人。  记住这个时间点。  11月18日,《东方早报》报道,中科院新闻处就网上流传的“2009年院士增选结果名单”表示,真正的名单将于下月公布,网上的名单应该是一种“猜测和推断”,“可能有一定的命中率”。  3天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杂志社的任胜利博士在其博客上发布了一份详尽的中科院新当选院士名单,共35人。  也记住这个时间点。  揭开谜底的日子是12月4日。这一天,中科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院2009年院士增选经过推荐、公示、通信评审、会议评审等环节,从296名有效候选人中最终选举产生35名新院士。  时间的纵坐标外,让我们再看横坐标。网络版第一份名单的24人,全部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35人之列。网络版第二份名单的35人,与最终公布的名单完全吻合。唯一细小的差别是,排序不同,官方结果以姓氏笔画为序。  看来,网络发帖者的确“很强大”,“猜测和推断”竟这般准确无误。小道消息“可能有一定的命中率”,结果命中10环。  “愤怒!”一位负责平面媒体科学版的编辑找不出第二个词,形容当时看到官方名单的心情。  有数学爱好者计算着:以候选人数做分母,当选人数做分子,以学部为独立单位计算吻合概率,最终可得到泄密的P值。  P值,100%。  中科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届不超过60人,增选程序分推荐、资格审查、学部评审和院士选举4个阶段。如此程序不可谓不合理,章程不可谓不严密。  为了做好保密工作,中科院为院士增选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保密守则》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行为规范》等文件,严禁院士向候选人、亲友、同事以及与增选工作无关人员谈论和泄露评审、选举过程中对候选人的讨论、评价、表决等情况。  但锁定今年,各种消息还是不胫而走,风里蒲公英一般飘飘洒洒,且至今无一个部门,或一个相关人士作出解释和道歉。  没办法,不明真相的群众只能作出种种猜测:  猜测一,往好处想,这只是一次单纯的泄密事件。新院士增选完成在11月21日前,有人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把名单透露出去了,反正这是大喜事。  猜测二,往深处想,如果没等正式公布,就泄露了消息,说明评审选举过程很容易被“走后门”,这样就毫无公正和公信可言,也许背后有不为人知的一些内幕。  猜测三,为什么“网络完全版”与“官方版”有细微差别,很大的可能是:“网络完全版”按得票排序,而“官方版”按姓氏笔画排序。  猜测四,秘密在哪个阶段泄出?“内鬼”是院士,还是行政工作人员?按照增选程序,最后一轮是院士不记名投票,最先知道结果的一定是参与投票的院士。可能的链条是:院士A告诉了B,B告诉了C,C告诉了D……末了,圈内人任博士发布,让网友先睹为快。  猜测五……猜测六……这可真像缠人的填字游戏。  中科院路院长一直表示:院士选举是严肃的事情,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只有让过程公开,才能使结果公正。  我们比在任何领域都更渴望见到在科学界的公正选举。因为对于公众而言,没有比科学的名义更天经地义的理由了。  我们希望赋予科技塔尖的这群人“最高学术称号”时,每一步都公平公正,不要有种种荒诞社会力量的介入和干扰。伽利略早就说过: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  不难想象,当名单最后揭晓的一刻,当选者在那个瞬间喜悦、惊讶的表情,是对一场公正的选举最好的赞赏。“一切都是秘密!”那正是诺贝尔奖长盛不衰的最大秘密之一。  时间是最好的除臭剂。我们期待两年后与新院士的相逢。那时,中科院62岁,能更成熟些吗?
  • 发力半导体封装设备,这家公司刚牵手海思半导体
    劲拓股份的一纸公告,给公司带来了一个涨停板。劲拓股份7月6日晚间公告称,7月6日,公司与海思半导体在深圳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劲拓股份称,双方旨在加大半导体封装设备领域的合作,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产业自主可控。7月7日午间收盘,劲拓股份以19.99%的涨幅涨停。劲拓股份牵手海思半导体7月6日晚间,劲拓股份公告称,公司与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签订了《海思劲拓合作备忘录》,协议签订时间为2021年7月6日,协议签订地点为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是华为旗下公司。7月5日,劲拓股份在互动易表示,公司在电子热工、光电显示、半导体热工等专用设备方面,与华为均有不同程度的合作。7月6日,劲拓股份公告称,备忘录的签订代表劲拓在热工领域的能力得到海思认可,双方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推动劲拓快速打造半导体热工设备研发平台,持续实现半导体产业链中系列设备的国产化。此次合作给劲拓带来积极影响,符合公司及股东的利益。劲拓股份还表示,合作备忘录对公司的业务独立性不构成影响,对公司本年度经营业绩的影响需视协议各方后续具体合作协议的签订和实施情况而定。备忘录仅为战略框架性协议,属于各方合作意愿和基本原则的框架性、意向性的约定,不涉及具体金额,签订程序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从海思来看,今年4月,在2021年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回答“海思未来营运模式”时坦言,首先,海思研发的任何芯片现在没有地方能够生产加工。第二,海思对于华为来讲,只是一个芯片设计部门,所以华为对它没有盈利的诉求。“现在我们就是养着这支队伍,继续向前,只要我们养得起。当然,这支队伍可以不断地做一些研究、技术的开发、技术的积累,为未来做一些准备。”徐直军说。部分半导体热工设备批量交货据了解,劲拓股份主要从事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按大类可以划分为电子整机装联设备、光电平板(TP/LCD/OLED)显示模组生产专用设备等。公司业务层面推行事业部制,公司共有3个业务事业部,分别为热工电子事业部、封装事业部和DAS事业部,其中热工电子事业部负责公司电子整机装联业务,封装事业部和DAS事业部负责公司光电平板(TP/LCD/OLED)显示模组相关业务。劲拓股份2021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收2.15亿元,同比增长11.70%。公司主要产品覆盖电子焊接类设备、智能机器视觉检测设备、光电平板(TP/LCD/OLED)显示模组生产专用设备。据悉,在此次官宣与海思达成战略合作之前,劲拓股份在半导体热工领域已经实现一定的积累。7月5日,劲拓股份在深交所互动易回复投资者提问时曾表示,公司开发半导体热工相关设备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因受保密协议限制且未达到披露标准,未予披露。目前部分半导体热工设备已上线并批量交货。值得关注的是,近日,劲拓股份刚刚完成了董事长的更换,并披露了董监高增持计划。6月28日晚间,劲拓股份公告,公司董事会同意选举徐德勇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补选徐德勇为第四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召集人。根据《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法定代表人将变更为徐德勇。6月28日晚间,劲拓股份公告称,公司董监高计划自6个月内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或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合计不少于1000万元,不高于2000万元,增持计划价格区间为不高于22元/股。
  • 大连依利特举办“情报、秘密和网路安全”专题讲座
    6月9日,公司在多功能厅举办&ldquo 情报、秘密和网络安全&rdquo 专题讲座,特邀请大连化物所保密办主任卢振举研究员讲解相关知识。公司全体员工参加了培训。  卢振举研究员在讲座中,通过讲解相关法律,剖析典型案例等,指出了保护秘密和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列举了防止漏密的手段和措施。强调:只有拥有健全的保密系统,采取了完善的保密措施,才能保护好秘密。安全是相对的,不安全是绝对的,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彤强调了做好安全工作的必要性,希望公司员工提高安全工作意识,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自觉做好公司的保密和网络安全工作,保证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公布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支持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中央财政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制定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财政部 科技部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附件: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央财政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依据《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有关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以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包括:  (一)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   (二)基于已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开发   (三)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含核心基础器件)的开发   (四)其它重要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  第四条 专项实施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为导向,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明晰各方权责,突出管理创新,注重实施绩效。  第五条专项以项目方式、分年度实施,项目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第六条专项资金来源坚持多元化原则,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单位自筹资金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  本办法主要规范中央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其他来源的资金应当按照相关资金提供方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规定及要求,统筹安排和使用。  第七条 专项实行试点先行、稳步推开,充分发挥中央有关部门(机构)的组织管理作用。  第二章 管理体制与职责  第八条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应当建立查重和协调机制。专项应当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和“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有效衔接,并加强与相关国家科技计划等的衔接。  第九条财政部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会同科技部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二)会同科技部确定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并根据实施情况动态调整   (三)批复项目预算(包括总预算和年度预算,下同)   (四)会同科技部开展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  第十条科技部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二)会同财政部确定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并根据实施情况动态调整   (三)负责专项的总体协调,指导并监督项目组织部门的组织管理工作   (四)负责批复项目立项、项目综合验收、项目成果汇总管理和项目后评估   (五)负责组织项目预算评审评估,向财政部提出项目预算安排建议方案,会同财政部开展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   (六)建立适合本专项特点的专家咨询评审机制。  第十一条项目组织部门是指中央有关部门(机构),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一)根据本部门、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科学仪器设备创新和发展工作重点   (二)组织本部门所属单位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的项目申报、实施方案评审论证,择优限项向科技部推荐项目   (三)与项目牵头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并组织项目实施   (四)成立项目监理组,监督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和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协调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五)按要求向科技部报告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重大事项   (六)负责项目初步验收,负责本部门组织项目的成果管理   (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负责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等。  第十二条 项目牵头单位是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对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总体目标的实现负责。主要职责包括:  (一)在用户、市场、技术及其他配套条件调研和分析基础上,负责开展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向组织部门提出项目建议,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含技术方案、应用和产业化方案、组织实施方式、经费预算等)   (二)联合优势单位共同组建项目团队,并与项目合作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责   (三)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落实项目配套条件和措施,确保项目各项任务和总体目标的完成   (四)建立激励和评价机制,调动项目团队成员积极性,促进项目有效实施   (五)组织用户代表成立用户委员会,参与专项成果的应用方法开发、应用示范和推广应用等工作   (六)负责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七)按要求编报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和有关信息,及时向项目组织部门报告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八)接受科技部、财政部、项目组织部门、项目监理组等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三章 立 项  第十三条 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确定的支持范围   (二)国内外需求迫切,且相关理论、方法或技术已取得重要突破,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三)拥有本领域的核心关键人才,且具有相关理论研究、设计、工程工艺、系统集成、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化研究等相关方面结构合理的人员队伍   (四)项目设计的运行机制良好,目标明确具体,技术指标可考核,实施方案可行。产学研用结合紧密,具有明确的成果应用单位和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措施明确可行。  第十四条 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   (二)熟悉国内外相关行业领域发展趋势,具有长期积累和明显的技术与人才优势   (三)具有良好的项目实施条件和较强的资源统筹协调能力,能充分调动国内外有关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开展相关工作   (四)在前期相关的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相关工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  项目牵头单位的确定,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科技部、财政部根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的总体部署,并结合中央有关部门(机构)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的基础和能力,确定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及其项目推荐数量。  第十六条被确定为试点的项目组织部门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项目牵头单位联合优势技术力量,研究提出符合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需求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项目,并编制实施方案,经过初步论证后,报项目组织部门。  项目组织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及实施方案进行评审论证,按照规定的项目推荐数量择优向科技部推荐项目(含实施方案)。项目组织部门在具备条件时,应当积极采取网络视频评审等方式,促进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第十七条 科技部将项目组织部门推荐的项目纳入备选项目库,并结合国家科技创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备选项目库中择优遴选项目,形成年度立项项目初步意见,并通知项目组织部门。  第十八条 项目组织部门根据立项初步意见和预算编制要求,组织项目牵头单位编制项目预算申请书,审核后报科技部。  科技部组织项目预算评审评估,提出项目预算安排建议方案,按照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报财政部。  第十九条 财政部批复项目预算 科技部批复项目立项 科技部根据财政部批复的预算,将项目预算下达至项目牵头单位,并抄送项目组织部门 项目组织部门根据批复组织起草项目任务书(含经费预算),经科技部审核后,与项目牵头单位签订任务书,组织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起始时间以预算下达时间为准。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条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遵循目标明确、突出重点,权责清晰、规范管理,专款专用、追踪问效的原则。  第二十一条项目经费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组成。  (一)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及其他费用等。  (二)间接费用是指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为项目实施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的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第二十二条直接费用中的劳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项目团队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劳务费预算应当结合单位实际和相关人员参与项目的全时工作时间,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  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会议费的开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专家咨询费的开支标准为: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一般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以通讯形式组织的专家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一般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  严格控制设备购置,项目经费原则上不列支设备购置费,鼓励共享、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确有必要购买的,应当对拟购置设备的必要性、现有同样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购置设备的开放共享方案等进行单独说明。  第二十三条 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项目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  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  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间接费用按项目统一核定,其中绩效支出,应当在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结合科研人员实绩,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安排。间接费用由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合作单位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经费额度,协商提出分配方案,在项目任务书中明确,并分别纳入各自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不得在核定的间接费用以外再以任何名义在项目经费中重复提取、列支相关费用。  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强化间接费用的管理,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统筹安排绩效支出,提升科研工作绩效水平。  第二十四条项目预算编制的要求:  (一)根据项目任务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二)预算编制包括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  收入预算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其他资金包括地方财政资金、单位自筹资金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企业为项目牵头单位的项目,企业投入的资金应当不低于项目总预算的50%。  支出预算应当按照项目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中央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三)项目下设多个任务的,应当同时编制各任务经费预算。  (四)项目预算由项目牵头单位负责汇总编制。  第二十五条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预算执行。项目预算总额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经项目组织部门审核后报经科技部、财政部批准后执行。  在目标与经费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和其他费用如需调整,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报项目总体组同意后,由项目牵头单位审批,科技部在中期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项目其他方面支出。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第二十六条 项目经费支付管理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及时按预算核拨合作单位经费,并加强对外拨经费的监督管理。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不得层层转拨、变相转拨经费。  第二十七条 科技部、财政部定期对项目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财务审计,逐步建立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制度。  第二十八条 未完项目的年度结存经费,按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项目因故中止(含未通过综合验收),项目牵头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报项目组织部门,由项目组织部门进行清查处理并报科技部备案,结余经费收回原渠道,并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项目实施与监督  第二十九条项目实施实行法人负责制。项目牵头单位对项目负责,合作单位对所承担的任务负责。  第三十条 项目牵头单位应当组建由本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任组长,项目组织部门相关人员、合作单位相关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主要人员组成的项目总体组,具体负责项目和任务执行的协调工作、研究解决项目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三十一条项目牵头单位应当组建项目技术专家组和项目用户委员会,对项目的技术开发和成果应用提供咨询。  第三十二条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规范从图纸设计、材料选择、部件加工到工艺安装等各环节管理,形成完整齐全的技术文件。技术文件应当达到科学仪器设备成果能够复制、生产的要求。  第三十三条 项目组织部门建立由技术、财务、管理等领域专家和用户代表组成项目监理组,对项目的运行机制、保障条件、实施进度、经费使用、档案管理和成果应用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并定期向项目组织部门提交监理活动报告,如发现重大事项,应当及时向项目组织部门报告。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应当按要求及时向项目监理组提供有关材料,积极配合项目监理组工作。  科技部根据管理需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  第三十四条 实行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项目组织部门按年度向科技部报告项目执行情况。  第三十五条 项目在实施过程出现下列重大事项的,应当及时调整或撤销:  (一)技术、市场需求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造成项目原定目标及技术路线需要修改   (二)承诺的配套条件不能落实,影响项目正常实施   (三)技术引进、国际合作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研究工作无法进行   (四)项目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化,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五)由于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研究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六)其他导致不能完成项目有关目标和要求的情况。  第三十六条涉及科技部立项批复确定的内容调整及项目撤销等重大事项,由项目牵头单位向项目组织部门提出申请,经项目组织部门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后报科技部审批。其它重大调整,由项目组织部门按程序审批。  第三十七条 项目组织部门、科技部对相关人员和单位在立项、项目执行、检查、评估和验收等各环节中信用状况进行客观记录,并作为项目管理与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验收和档案管理  第三十八条项目完成后,项目组织部门组织开展项目初步验收工作。验收材料包括相关技术文件、用户使用报告、财务审计报告等。  鼓励项目组织部门在初步验收工作中增加科学仪器设备成果的质量评价环节。  第三十九条项目完成6个月内,在项目初步验收基础上,项目牵头单位提出项目综合验收申请,经项目组织部门审核后,报请科技部综合验收。  第四十条科技部组织专家组开展综合验收工作,综合验收工作包括财务验收和项目验收两个部分。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综合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  项目目标和任务已按照要求完成,经费使用合理,为通过验收。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通过验收:  (一)项目目标完成不到85%   (二)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   (三)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   (四)经费使用存在严重问题   (五)无正当理由且未经批准,超过规定的执行期限半年以上仍未完成项目任务。  第四十一条 在项目综合验收结束后一个月内,科技部将综合验收结果通知项目组织部门。  未通过综合验收的,项目组织部门应当在接到科技部通知的三个月内,组织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改进,并再次提出综合验收申请。仍未通过综合验收且无正当理由的,项目牵头单位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和要求总结分析,项目负责人和承担单位三年内不得再承担本专项项目。  第四十二条项目通过综合验收后,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项目经费如有结余,收回原渠道,并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事业单位使用专项资金购置和试制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企业使用专项资金购置和试制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第四十四条项目组织部门对项目的组织管理情况及其所组织项目的执行情况,将作为科技部、财政部对试点项目组织部门进行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五条 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将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档、文字资料、声像资料、照片、图表、数据信息等档案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并经项目组织部门及时报送科技部存档。属于保密项目的,严格遵守国家相关保密管理规定。  第四十六条 科技部建立统一的专项信息和成果管理平台,促进项目交流合作与成果共享。在遵守国家相关保密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对项目立项、项目成果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促进成果共享与应用。  第七章 成果应用和知识产权管理  第四十七条项目综合验收后,项目组织部门和项目牵头单位应当与应用单位和相关企业密切合作,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强成果的应用,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成果转化或技术转移。成果应用推广或技术转移方案应当报科技部备案。  第四十八条项目综合验收后三年内,项目牵头单位应当经项目组织部门向科技部报送项目成果使用年度报告,包括产业化、市场占有率、用户使用情况以及开放共享情况等。在此基础上,科技部对项目成果应用状况和效益开展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后续立项和选择承担单位的依据之一。  第四十九条 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属、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应当严格按照《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国办发[2002]30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项目产生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工程工艺、应用方法和科学仪器设备整机等重要成果及其知识产权应当首先在境内使用,向境外的组织或者个人转让或者许可境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独占实施的,应当经项目组织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批准。  第五十条项目牵头单位应当与合作单位事先签署协议明确任务分工及知识产权归属、管理、运用及其利益分配。  第五十一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科学仪器设备产品、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专利等,均应当标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资助”字样和项目批准号。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科技部、财政部适时选择工作基础好、示范性强的地区纳入专项试点范围。试点地区范围内,项目牵头单位是试点项目组织部门所属单位的,项目由试点项目组织部门推荐 项目牵头单位是地方单位(企业)的,项目由项目牵头单位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科技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推荐。项目组织管理按照本办法相应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科技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质量控制与测试工业设备展览会第一轮通知
    为庆祝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成立45周年,全面总结我国无损检测技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加强相关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无损检测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动中国无损检测事业的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决定于2023年10月25-27日在上海世贸商城举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第十二届年会暨换届大会,同期举办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质量控制与测试工业设备展览会。本届大会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和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会议主题:“睿智检测,创新发展迈进世界无损检测科技前沿”。会议主要内容有无损检测学术交流、仪器设备展览、分会换届等,届时将公布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名单。殷切希望全国各行业的广大无损检测研究人员、用户、厂商和技术人员能踊跃报名参加此次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大会报到日期:2023年10月24日报到地点将于第二轮会议通知公布 大会主题报告信息:1、国内外无损检测标准现状及发展展望报告人:沈功田主任委员2、大型复杂形面航空复合材料部件超声成像检测技术及装备报告人:周正干副主任委员3、低应力制造技术报告人:徐春广副主任委员一、组织委员会大会主席:沈功田大会副主席:徐永昌大会秘书长:季敬元大会副秘书长:胡 斌,王莹贇委员:沈功田,孙 丹,徐永昌,蒋建生,朱亚青,季敬元,王莹贇,胡 斌,咸 洋二、论文工作组由分会各专业大会负责论文征集、审核,《无损检测》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论文联络人:朱绍华展会及会务联络人:王为纲,樊晓艳三、论文征稿范围1.无损检测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2.无损检测仪器设备的设计和研发3.无损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4.无损检测法规和标准5.无损检测培训、教育、资格鉴定和认证6.材料性能无损评价7.无损检测安全性和可靠性8.无损检测生物医学的应用9.其他论文具体提交方式详见征稿通知。四、会议注册要求作者和大会代表请分别扫描下方相应的二维码进行注册,在线完整填写注册登记表,方视为注册成功。作者注册请扫描:参会代表注册请扫描:作者(仅限第一作者,不包括其他作者)注册费1500元(食宿自理)大会代表注册费2200元(食宿自理)学生作者代表(限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注册费500元(食宿自理)学生代表注册费800元(食宿自理)注册费支付方式:(1) 银行转账单位名称: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银行帐号:1001232009014409183开户行:工商银行上海市大柏树支行特别注意:(1) 请作者于2023年7月20日之前进行会议注册,否则论文不收入论文集;(2) 本公司开具全电发票,在注册表中填写正确的电子邮箱便于接收发表,并勾选需要的发票类型;(3) 汇款时,请务必在备注栏或用途中注明“无损年会+姓名”。五、参展事宜请待后续详细通知。六、联系方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年会大会秘书处联系人:季敬元,王莹贇地址:上海市辉河路100号3号楼6楼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秘书处邮编:200437电话:021-65550277Email:chsndt2008@163.com中国国际质量控制与测试工业设备展览会组委会联系人:王为纲,樊晓艳,咸洋地址:上海市邯郸路99号1号楼6楼邮编:200437电话:021-65555687Email:qc@mat-test.com,qc215@mat-test.com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第十二届年会征稿通知为庆祝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成立45周年,全面总结我国无损检测技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加强相关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无损检测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动中国无损检测事业的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决定于2023年10月在上海举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第十二届年会。会议特向国内外无损检测学者、专家、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征稿,论文集将以具有正式刊号的著作形式出版。一、征文范围1. 无损检测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2. 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无损检测技术3. 无损检测仪器设备的设计和研发4. 无损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5. 无损检测法规和标准6. 无损检测培训,教育,资格鉴定和认证7. 材料性能无损评价与结构健康监测8. 无损检测安全性和可靠性9. 其他二、论文递交1. 论文分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大会论文组审核后提前一个月通知作者。2. 论文递交日期:全文递交日期为即日起至2023年6月20日。3. 论文按专业分类通过E-mail向各专业大会递交,投递方式见表1;各专业组将于2023年7月20日前将审核录用后的文章发至《无损检测》编辑部(ndt@mat-test.com)。作者递交论文时请务必注明完整的通信方式(姓名、手机、邮箱、邮寄地址、邮编)。三、论文格式正文写作字体为宋体五号。(一)前文1. 中文题目(一般20个汉字以内为宜)2. 作者署名(作者单位完整名称(高等院校署至院系,勿用简称),市地名+邮政编码)(多个作者姓名间用逗号隔开,多个作者单位在同一括号内用1.、2.、3……分列)3. 中文摘要:(目的、方法、过程、结论;第三人称、过去式写法;一般200字左右)4. 关键词:(3~8个)5.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6. 英文题目(一般10个实词以内为宜)7. 作者署名汉语拼音(姓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双名之间用连字符)(作者单位英文名称,市地名+邮政编码,China)8. 英文Abstract:(一般250个实词以内,应较详细和突出文章的重点)9. 英文关键词Key words:(3~8个)(二)正文(正文章节及其序号编写参照一般科技论文的格式)(三)后文1. 参考文献2. 致谢(需要时)四、其他注意事项1. 所投稿件必须通过投稿人所在单位的保密审查,所有投稿论文视为作者已经完成保密审查工作。2. 保密单位应署公开的名称,不用代号。3. 全文(包括图、表、参考文献、电脑空格等)请尽量控制在8000字以内。所投论文视为作者同意论文被收入论文集中。4. 图片尺寸一般控制在50mm×70mm以内;坐标图应标明中文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和单位。5. 表格请用三线表(必要时可添加辅线)。6.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为:(1) 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其中主要作者写至第三人,后面用等代替)(2) 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序号]主要责任者.文题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任选).(3)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C]//会议名称或论文集名称.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4)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5) 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6)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符号: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磁盘软件[CP/DK],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7. 请在稿件首页左下方用横线隔开标注:(1) 收稿日期:xxxx-xx-xx(年-月-日)(2) 基金项目:名称(编号)(3) 作者(指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工作单位、职称、学位、主要工作内容或研究方向(4) 通信作者:姓名,E-mail地址。8. 作者发稿前请先行全面仔细校对(特别是英文),尽力做到:论点严谨、数据可靠,言简意明、图表清晰,标点准确、符号明显,书写规整、格式一致。表1 论文投递方式专业审核老师联系方式邮箱超声波香勇13910787225paper@utndt.com电磁王亚婷15259233830wyt@eddysun.com磁粉、渗透黄丽13474101378xachl@sina.com射线邬冠华13970940474cnndtrt@163.com声发射蒋鹏13674593486jpnepu@163.com教育培训刘晴岩13641699798liusnx@163.com新技术郭琦15990571425guoqindt@163.com应力测试辛伟13699287332stress2016@sina.com智能检测刘松平13501205627liusping2014@163.com状态监测张君娇15210835045chsndt_cm@csei.org.cn其他朱绍华021-65559079ndt@mat-test.com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2023-05-11
  • 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第一轮征文通知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用仪器应用技术分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检验检疫仪器应用技术分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专委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在线分析专委会  媒体支持:  《仪器仪表学报》、《现代科学仪器》、《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仪器信息网 、分析测试百科网  背景介绍:  “十二五”期间,保障与改善民生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需要更多的利用科学仪器对环境、农产品、食品、药品等进行安全检测,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科学仪器行业将更多地面向民生、服务民生。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将于2011年8月31日- 9月1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旨在搭建科学仪器界官、产、学、研、用互相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交汇融合。我们热诚欢迎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用户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并踊跃投稿。  征文内容及范围:  1、现代仪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学   2、实验室分析测试技术及分析仪器的发展与应用   3、生命科学仪器及分析检测技术创新成果   4、环境、安全监测技术进展和仪器的研发   5、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检测新技术及仪器新应用   6、科学仪器在基层医疗单位的应用与发展   7、医学诊断及测试仪器技术创新成果  8、近红外技术及仪器的应用与发展   9、在线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0、矿井安全监测技术及监测仪器   11、分析、测试仪器及配件耗材的测试技术、研究与发展   12、服务民生快速检测新技术   13、设备结构健康检测与预警。  大会组织机构:  主席团:  主 席:金国藩  副主席:庄松林、张钟华、周立伟、陆婉珍、魏复盛、范维澄、庞国芳、俞梦孙、张玉奎、江桂斌、程京  指导工作委员会:  吴学梯、王大宁、刘殿奎、马晋并、郑健、邬燕云、姜峰、李国刚、刘瀛弢、胡昌勤  学术工作委员会:  主 任:范世福  副主任:闫成德、蒋士强、吴祈耀、袁洪福  委 员:李岩、闻路红、吕武轩、康荣学、秦玉昌、陈彦长、邹明强、徐运忠、王晓庆、刘长宽、刘慧颖、褚小立、黄步余、丁克勤  投稿须知:  1、 凡内容符合主题范围,未在国内外正式刊物或其他会议上发表的中文论文均可投稿   2、投稿论文撰写要求请参照www.etmchina.com公布的《仪器仪表学报》投稿要求及论文模板,投稿时请提交MS Word版本   3、论文的结构依次为:论文题目(中英文)、作者姓名、单位、所在城市及其邮编、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4、如果论文内容可能涉密,请作者主动提交“已通过工作单位保密审查”的证明   5、论文一经提交,即表明作者同意会议主办方拥有论文版权。  6、投稿时务必提供联系人的姓名、职称、电话、手机、E-mail、详细通信地址。  征文投寄:  会议征文请在2011年6月30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会议筹备组:sic2011831@gmail.com,(三日内收到筹备组的回复邮件方为发送成功),并请注明“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论文”字样,论文录用通知日期 2011年7月15日。  论文集:  经过大会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论文将在《仪器仪表学报》增刊上公开发表。  联系方式: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锦秋国际大厦A2304室 邮政编码:100088  联系人:张莉 燕泽程  电 话:010-82800752、010-82800721  网 址:www.cis.org.cn  传 真:010-82800485  E-mail:zhangli@cis.org.cn
  • 食品安全移动实验室快检技术及装备应用研讨会将在京举行
    2014 MICONEX&ldquo 食品安全移动实验室快检技术及装备应用研讨会&rdquo   (第一轮通知)  各相关单位和专家: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将于2014年9月23日-9月26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新馆)举办&ldquo 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rdquo ,为更好的提升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检测/监测、实验室和食品流通领域现场检测能力建设,拟组织召开&ldquo 食品安全移动实验室快检技术及装备应用研讨会&rdquo ,届时将邀请国内外食品领域从事快检技术和装备技术研究应用的专家、用户、仪器制造技术人员做专题报告,介绍食品快检技术和装备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进展,与参会的业内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搭建产、学、研、用学术交流和协作的平台,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协作,欢迎关注食品质量安全快检和装备新技术的人员积极参会。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支持媒体:仪器信息网 分析测试百科网  为做好有关准备工作,现将研讨会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会议时间 2014年9月24日 9:00~16:00  二、 报告日程表 题 目报 告 人单 位1我国食品安全快检技术发展的现状及需求苗 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食品安全快检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发展趋势王 静中国农科院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智能检测车技术研究周建光浙江大学4果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性信息系统在食品检测车的的研究应用 王 峰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5移动实验室的食品样品前处理设备新技术应用 祝立群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6快速检测技术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车的应用江海洋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7用于车载现场免消解直接进样测量镉的原子荧光技术及应用刘霁欣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8食品安全检测车便携分析仪器的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储晓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三、会议地点 展馆综合服务楼E210  四、论文征集  食品快检技术和装备技术、样品前处理技术及装置、移动实验室技术及装备、食品  质量安全检测/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  五、参会人员  科研院所、大学、食品药品检验所、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所、国家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工商所及食品类生产企业。  六、会议注册  本次交流会不收取任何费用,参会者请于2014年9月15日前提交报名参会回执(见附表2)至会务组邮箱,方可现场领取会议资料。  七、会务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燕泽程  电 话: 010-82800721 13439527320 E-mail:yzc@cis.orɡ.cn  联系人:刘慧颖  电 话:13910775473 E-mail:lhy0008@sina.cn  联系人:杜美红  电 话:13552759454 E-mail:dumeihong@hotmail.com  八、大会征文  1. 凡符合会议内容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均在应征之列。已经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过,或在全国性学术会上交流过的论文不属应征之列。  2. 投稿论文撰写要求请参照www.etmchina.com公布的《仪器仪表学报》投稿要求及论文模板,投稿时请提交MS Word版本。  3. 论文的结构依次为:论文题目(中英文)、作者姓名、单位、所在城市及其邮编、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4. 如果论文内容可能涉密,请作者主动提交&ldquo 已通过工作单位保密审查&rdquo 的证明。  5. 论文一经提交,即表明作者同意会议主办方拥有论文版权。  6. 投稿时务必提供联系人的姓名、职称、电话、手机、E-mail、详细通信地址。  7. 截止日期:2014年9月10日  8. 论文处理:经过大会评审委员会(会议学术委员会和杂志编辑)评审通过的论文,将在《仪器仪表学报》(增刊)、《现代科学仪器》发表。  参会回执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2014年7月30日
  • 安谱实验质疑聚光科技泄露商业机密 聚光回应
    聚光科技(300203,SZ)与新三板挂牌公司安谱实验(832021,OC)之间的“爱恨纠葛”仍在持续演绎。  安谱质疑  2月23日,安谱实验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议案,拟就相关疑问向聚光科技发出询问。在安谱实验看来,聚光科技有泄露了其商业机密以及扶持其竞争对手的嫌疑。  安谱实验股东夏敏勇对聚光科技以及相关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疑问。夏敏勇称,安谱实验董事彭敦亮在任职期间,同时担任聚光科技业务发展部总监并负责聚光科技对外投资等事宜,掌握安谱实验大量机密信息。辞职后,彭敦亮现于安谱实验竞争对手单位坛墨质检任职副总经理。  夏敏勇又称,其在查阅坛墨质检相关资料发现,原聚光科技监事及业务发展部总监钟文明作为聚光科技投资安谱实验的尽职调查负责人,在尽职调查期间掌握了安谱实验大量的机密数据信息 钟文明在2018年6月担任聚光科技监事期间,其个人投资了坛墨质检 2019年离职后,钟文明立即成为与聚光科技实际控制人姚纳新有关联关系的浙江海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现在同时是姚纳新控制的杭州海邦思睿投资合伙企业的股东。  此外,夏敏勇还指出,安谱实验多次通过聚光科技委派的安谱实验董事向聚光科技反映安谱实验核心数据泄露的风险,但聚光科技至今未给予回复。  基于上述情况,夏敏勇对聚光科技提出的疑问包括:“彭敦亮是否违反了聚光科技有关保护子公司利益的相关规定”“钟文明的投资行为是聚光科技直接授意还是间接授意”“聚光科技实际控制人姚纳新个人有没有授意或联合钟文明直接或间接投资了坛墨质检”“聚光科技是否有意在扶持安谱实验的竞争企业”等。  在夏敏勇看来,聚光科技作为安谱实验控股股东,对于泄密风险事宜不闻不问,也不采取风险控制,建议安谱实验董事会和管理层不再提供安谱实验未经公开的数据信息给聚光科技。  夏敏勇的提议获得了安谱实验大多数董事的支持。董事会以“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1票”的表决结果审议通过了该提议。新上任的董事曹大霖以“对公司历史事宜不好作出判断”为由选择弃权。  聚光回应  2月25日,聚光科技对此事件做出回应。公告如下:  本公司关注到,本公司参股的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谱实验”)于2021年2月23日披露《第三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公告》,就本公司与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坛墨质检”)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事项拟向本公司提出询问。现就相关事项澄清和说明如下。  第一,关于本公司与坛墨质检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有无向坛墨质检及其他安谱实验的竞争公司泄密。  本公司未对坛墨质检进行利益输送,未向坛墨质检及其他与安谱实验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泄露安谱实验的商业秘密。  第二,关于钟文明先生、彭敦亮先生是否违反了本公司关于保护被投资公司利益的规定。  钟文明先生和彭敦亮先生曾经为本公司的员工、曾经与本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本公司与钟文明先生和彭敦亮先生签署有保密协议,规定其在本公司及分、子公司任职时负有相关保密义务,在任职期间及离职后亦应当保守本公司及分、子公司的相关商业秘密。  在钟文明先生和彭敦亮先生离职后,本公司并未授意其在坛墨质检任职或持股 在本公司与钟文明先生、彭敦亮先生解除劳动关系之后,钟文明先生及彭敦亮先生的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本公司的行为。  第三,关于本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否授意相关人员投资坛墨质检。  经询问本公司实际控制人,根据本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回复,本公司实际控制人从未授意或联合相关人员直接或间接投资坛墨质检。  第四,关于安谱实验股东建议拒绝向本公司提供相关信息。  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本公司作为安谱实验股东依法享有知情权,有权查阅、复制安谱实验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财务会计报告等相关信息,有权了解安谱实验的经营信息和财务状况。本公司作为安谱实验的重要股东,有权获悉安谱实验的相关信息。若安谱实验现任董事会或管理层拒绝提供相关信息,本公司将在法律框架范围内,保留采取各种措施维护本公司利益的权利。  第五,关于本公司是否为安谱实验控股股东事项的说明。  本公司于2020年12月31日公告的《关于出售控股子公司部分股权的进展公告》(公告编号:2020-071)中披露,“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持有安谱实验的股权由55.36%降至30.19%,在安谱实验的5名董事会成员中本公司员工仅占1名。公司失去对安谱实验的实际控制权。安谱实验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截至2020年12月30日,本公司持有安谱实验股权比例为30.19%,夏敏勇持有安谱实验股权比例为25.64%,广州德福二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广州德福”)持有安谱实验股权比例为20% 本公司持股比例未超过50%,且前述各方持股比例较为接近。  根据本公司、广州德福、杭州青丘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安谱实验以及夏敏勇签署的《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协议》的相关约定,并根据2020年12月29日安谱实验2020年第六次临时股东大会的相关决议,安谱实验第三届董事会董事分别为夏敏勇、沈志希、严晨斌、曹大霖、何源,其中仅何源为本公司员工。  基于上述,本公司所持安谱实验股权未超过50%,夏敏勇、广州德福所持股权比例与本公司所持股权比例较为接近,本公司无法主导安谱实验的股东大会表决 并且,本公司所提名的董事会成员人数无法占全体董事半数以上,无法控制董事会表决,因此,本公司无法主导安谱实验相关活动,本公司不再具有对安谱实验的控制权。  第六,关于出售安谱实验部分股权对本公司2020年业绩影响的说明。  本公司于2021年1月29日 公告的《2020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告编号:2021-006)中披露“因出售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增加本公司净利润约为3.63亿。”现补充说明如下:因在本公司出售安谱实验部分股权后,公司失去对安谱实验的实际控制权。安谱实验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上述增加的净利润包括:处置安谱实验部分股权产生的投资收益,增加净利润约1.44亿 未出售股份按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投资收益,增加净利润约2.19亿。前述数据是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的结果,未经审计机构审计,具体财务数据将在2020年度报告中详细披露。
  • 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第二轮通知)
    “十二五”期间,保障与改善民生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需要更多的利用科学仪器对环境、农产品、食品、药品等进行安全检测,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科学仪器行业将更多地面向民生、服务民生。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将于2011年8月31日-9月1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旨在搭建科学仪器界官、产、学、研、用互相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交汇融合。  主办单位: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检验检疫仪器应用技术分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专委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在线分析专委会  协办单位:  普析通用 聚光 上海天美  支持单位:  上海精科 昆山超声 东西分析 皖仪  媒体支持:  《仪器仪表学报》、《现代科学仪器》、《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仪器信息网 www.instrument.com.cn  分析测试百科网 www.antpedia.com  会议时间:2011年8月31日-9月1日  会议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  大会组织机构:  主席团(两院院士组成):  主 席:金国藩  副主席:庄松林、张钟华、周立伟、陆婉珍、魏复盛、范维澄、庞国芳、俞梦孙、张玉奎、江桂斌、程京  指导工作委员会:  吴学梯、王大宁、刘殿奎、马晋并、郑健、邬燕云、姜峰、李国刚、刘瀛弢、胡昌勤  学术工作委员会:  主 任:范世福  副主任:闫成德、蒋士强、吴祈耀、袁洪福  委 员:李岩、闻路红、吕武轩、康荣学、秦玉昌、陈彦长、邹明强、徐运忠、王晓庆、刘长宽、刘慧颖、褚小立、黄步余、丁克勤  会议内容:  8月31日 主会场(院士论坛) 规模400人  科学仪器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报告人:吴学梯司长  农产品安全及农残标准与检测 报告人:庞国芳院士  十二五我国环境监测发展计划 报告人:魏复盛院士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新进展 报告人:陆婉珍院士  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 报告人:范维澄院士  医改框架下的医疗设备需求与发展 报告人:刘殿奎司长  在线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报告人:刘文清所长  药品质量与药品安全 报告人:金少鸿研究员  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检测 报告人:吴永宁所长  9月1日 分会场(专题论坛)规模80-100人/场  1、食品、药品安全检测技术   2、环境与安全检测技术   3、近红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4、基层医疗仪器与民众健康   5、基层医疗单位实验室装备   6、服务民生快速检测新技术。  大会征文内容及范围:  1、现代仪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学   2、实验室分析测试技术及分析仪器的发展与应用   3、生命科学仪器及分析检测技术创新成果   4、环境、安全监测技术进展和仪器的研发   5、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检测新技术及仪器新应用   6、科学仪器在基层医疗单位的应用与发展   7、医学诊断及测试仪器技术创新成果  8、近红外技术及仪器的应用与发展   9、在线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0、矿井安全监测技术及监测仪器   11、分析、测试仪器及配件耗材的测试技术、研究与发展   12、服务民生快速检测新技术。  投稿须知:  1、凡内容符合主题范围,未在国内外正式刊物或其他会议上发表的中文论文均可投稿   2、投稿论文撰写要求请参照www.etmchina.com公布的《仪器仪表学报》投稿要求及论文模板,投稿时请提交MS Word版本   3、论文的结构依次为:论文题目(中英文)、作者姓名、单位、所在城市及其邮编、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4、如果论文内容可能涉密,请作者主动提交“已通过工作单位保密审查”的证明   5、论文一经提交,即表明作者同意会议主办方拥有论文版权。  6、投稿时务必提供联系人的姓名、职称、电话、手机、E-mail、详细通信地址。  征文投寄:  会议征文请在2011年7月30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会议筹备组:sic2011831@gmail.com,(三日内收到筹备组的回复邮件方为发送成功),并请注明“科学仪器服务民生学术大会论文”字样,论文录用通知日期 2011年8月15日。  论文集:  经过大会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论文将在会议论文集(光盘版)登载。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锦秋国际大厦A2304室 邮政编码:100088  联系人:张莉 燕泽程 电 话:010-82800752、010-82800721  网址:www.cis.org.cn 传 真:010-82800485 E-mail:zhangli@cis.org.cn附件:1、会议回执.doc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2011年7月
  • 第十五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
    第十五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定于2010年11月28日~12月2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会议由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  催化是涵盖化学、生物学和材料等科学的一门综合交叉学科,在能源、环境和生命健康等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化石能源利用和由此引起的气候、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性难题。在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化石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减低污染物和CO2排放中,催化科学和技术起着关键作用。本次会议将全面地展示近年来我国催化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深入探讨催化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致力于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沟通联系,推进我国催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低碳经济中的催化科学与技术”,内容涉及能源、材料、环保、生物、化工等高新技术领域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会议内容包括:大会特邀报告、分会邀请报告、专题报告、论文墙报展讲、专题学术论坛等。会议期间,还将颁发第三届“中国催化成就奖”和“中国催化青年奖”。会议还将组织与催化有关的知名厂商作相关产品展示与技术交流。  会议组委会热忱欢迎从事催化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专家、同行及在读研究生积极投稿并莅临本届盛会!  本次会议的网站将于2010年3月31日开通,并陆续发布有关会议的最新消息,敬请留意。详细内容请登陆网址http://www.15ncc.org。  一、征文范围  A. 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  催化剂设计新概念  催化材料制备新技术  新催化材料  B. 催化剂表征技术及反应机理  催化材料表征(包括原位、动态技术)  催化反应动力学和机理  原子/分子水平的表面催化  理论化学、分子模拟在催化中的应用  C. 能源与节能催化  生物质催化转化  碳一化学与低碳烃化学  氢能、燃料电池及电催化  石油化工、石油炼制新技术  D. 环境催化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废水/污水催化净化  气体污染物催化净化  光催化、太阳能催化利用   E. 精细化学品合成及绿色催化  环境友好的精细化学品合成  匀相/多相/酶催化的手性合成  生物催化、配位催化、绿色合成  F. 工业催化 催化剂失活与再生  新型催化反应技术与工程 催化反应工程  二、征文要求  1. 论文内容符合主题范围,符合  国家及各单位保密规定,文责自负。  2. 论文模板及编排规则可在会议网站(www.15ncc.org) 下载。  3. 论文通过会议网站在线投稿。  4. 根据在线投稿的说明,选择稿件主题与投稿类别(“口头报告”或“墙报”)。  5. 论文提交截止日期为2010年8月31日。  三、会议重要日期  2010.03.31 第一轮通知(稿件征集)  2010.08.31 网站投稿结束  2010.10.08 第二轮通知(论文录用通知及安排)  2010.10.31 第三轮通知(会议详细安排)  2010.11.28 会期  四、会议联系人  李雪辉 电话:020-87114707  李映伟 电话:020-87113656  通信地址: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邮编:510640  Email: 15ncc@scut.edu.cn第15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pdf
  • 走进厚立方,探寻HORIBA新能源业务的“成功密码”
    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正积极采取行动以推进能源结构的优化与转型。这也给能源产业链的企业带来了诸多发展机会。具有70年发展历史的HORIB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和分析技术公司,它抓住这场发展机遇,通过前瞻布局、发扬优势,短短几年就迅速实现了新能源业务从“0”到“1”的突破,并开启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近日,仪器信息网一行借助 “HORIBA开放日——能源与环境主题研讨会”的契机,走进位于上海嘉定的HORIBA 厚立方(C-CUBE)大楼,探寻其新能源业务发展的“成功密码”。 新能源业务拓展“三部曲”:战略收购、跨团队协作和业务创新 1)战略收购交通运输是能源结构转型与优化的一个重要行业。早在2018年,HORIBA即完成对德国知名燃料电池企业FuelCon的收购,将业务范围从传统燃油汽车领域,扩展至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为新能源用户提供全流程分析和测量设备以及方案。正是这一前瞻性的战略收购,使得HORIBA成为目前市场上唯一一家这样的供应商,其方案可以覆盖新一代电池和燃料电池及氢能从材料到系统的开发和测试,涵盖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到子系统和整机,以及资源回收再利用等环节,如燃料电池电堆测试台及整车测试和开发方案、锂电池和燃料电池核心关键材料的表征方案等。2)跨团队协作,集合优势力量针对新能源领域,HORIBA组建了一支专项团队,成员来自集团内部不同国家及不同事业部门。通过特有的“矩阵式” 管理方式,在做到全球维度快速了解客户需求的同时,最大化集合并发挥集团内部各部门的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如汽车测试事业部的系统集成与测试、过程与环境事业部的气体分析、科学仪器事业部的材料表征分析技术。相关科研应用、软件开发、生产制造等技术都可以围绕客户需求进行“集中”。3)业务创新此外,HORIBA还推出了新的业务模式,即在提供分析测量设备的基础上推出测试服务。这项业务始于英国用户与HORIBA合作建立的燃料电池实验室,并成功推向全球多个主要能源市场。目前,位于HORIBA厚立方大楼的汽车工程技术中心就设有多个实验室,配备不同规格、各种型号的高端设备,其专业技术团队可为客户提供多种测试服务,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这种方式可以大幅降低客户的研发成本,使其更能专注自己的产品改进,快速应对迅速变化的新能源市场。厚立方汽车工程技术中心一隅:在这里,客户既可以选择送样测试,也可以在保密区自主进行一些尖端的研发试验。 业务布局的“底气”:贴近用户、贴近需求、走在前端 2015年,收购英国MIRA是HORIBA走近用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MIRA有着超过75年的行业经验,在英国拥有综合性的试验场地(包含智能驾驶场地)和整车开发所需要的全面的测试设施,能够为汽车行业提供前沿的车辆研发、测试及咨询服务。MIRA始终在一线攻克客户研发过程中的痛点,参与起草和编写了多项重要的行业法规和标准,并且与高校、政府、研究机构等保持长期的合作,进行了大量前瞻性的研发项目,旨在探索汽车行业未来5年甚至10年的客户需求。MIRA的加入,让HORIBA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可以更前瞻性的眼光看待汽车行业的发展,从而战略性地推动业务。 “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本地化 斥巨资建成厚立方,开启本地化进程George Gillespie博士表示,HORIBA 投资5亿元在中国建成的厚立方,是仅次于日本总部的第二大楼,足以看出HORIBA推进业务本地化的决心。鲍杰先生讲到,现在包括能源在内的很多行业都对产品交付速度有很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各地区应用场景及政策法规等存在差异,技术的本地化适配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厚立方的建成也正是为了更快、更优质地服务中国用户。厚立方大楼目前,厚立方可生产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PEM)单体试验台。 该PEM燃料电池测试台,配置了用于电动车的电机动力总成系统试验台。本地化之后,产品交货期缩短了1/3以上。HORIBA DC10-LT PEMFC单体测试台是专门应用于燃料电池单体,MEA等其他零部件开发和测试过程中的理想平台,一体化设计便捷实用,测试结果高度可信、试验操作安全可靠。适配需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现阶段,全球都在大力发展氢新能源,但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例如,欧洲的氢能产业已经有了清晰的发展脉络,而中国还在起步阶段。Joel先生讲到,中国的燃料电池行业和锂电池行业发展相似,都是先做系统集成,再做材料研发。随着政策的明朗及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中国的燃料电池市场会如锂电池一样充满着机遇,特别是新能源领域的材料研发等也将迎来新的契机。熊洪武先生就此补充道,目前HORIBA 厚立方除了汽车工程中心之外,还设立了前沿应用开发中心。通过该中心,HORIBA将与能源领域的科研和工业客户开展深度合作。目前,该中心拥有资深的应用团队并配备了多种先进分析仪器,包括气体分析、材料结构表征,颗粒分析,表面分析及元素分析等相关设备,可为锂电池等二次电池、氢能及燃料电池客户提供完整方案,包括从底层材料研发到材料劣化失效分析。此外,前沿应用开发中心与汽车工程中心的紧密衔接,使客户在厚立方即可一站式解决问题——既可以找到电池系统级的测量方案,也可以拆解电池,得到底层材料的分析结果,以及结果映射到系统性能上的相关数据或报告。前沿应用开发中心的多种能源领域相关分析仪器:拉曼光谱仪、粒度仪、X射线荧光/微区X射线荧光、碳硫/氧氮氢分析仪、辉光放电光谱仪以及多组分气体分析仪等。 除此之外,Joel先生说到,相对于德国用户对技术的高要求,中国用户对交货期限和设备操作的要求较高。在中国,产品交付以后,用户往往需要厂家不断提供指导和培训。因此,HORIBA为中国市场组建了强大的售后服务团队,并在厚立方成立了先进服务中心,为用户提供专业培训以及仪器本地化校准、升级、维护等服务,确保达到全球统一的技术水平和快速响应速度。厚立方先进服务中心 后记 采访结束后,仪器信息网一行参观了厚立方,实地了解了各种高端设备和多项创新技术,切身感受到了HORIBA追求技术创新的工匠精神及追求客户认同的服务理念。深耕测量和分析技术,持续创新拓展,协同聚力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是HORIBA长期稳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HORIBA能源业务成功拓展的重要基础。HORIBA高层接受仪器信息网的采访从左至右:仪器信息网营销服务中心材料物性部门主管韩永风女士、HORIBA策略市场推广经理邹世红女士、HORIBA中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鲍杰先生、HORIBA集团全球能源与环境业务执行总裁George Gillespie博士、中国区氢能业务开拓经理 Joel Danzer先生,、仪器信息网新媒体部经理孙晨女士、仪器信息网材料物性编辑高灵娟女士
  •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8f2c0289-800b-497c-8b6d-179925b614f7.jpg" title="W020170802334168882789.jpg"//pp  李干杰强调,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是一项重要国情调查,各地区各部门要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认真开展详查工作,为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奠定坚实基础。/pp  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7月3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是一项重要国情调查,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担起责任,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详查工作,为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奠定坚实基础。/pp  李干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反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呈现出四个“前所未有”:思想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pp  李干杰强调,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土壤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土壤环境保护还存在污染底数不清、监测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是贯彻落实《土十条》的重要工作,为全面落实《土十条》要求,有针对性地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实施土壤污染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供基础支撑。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也是推动土壤风险管控的重大民生工程,要把存在环境风险隐患、影响人居环境和食品安全的污染区域进一步查找出来,为实施有效的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加快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土壤环境问题。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还是提升土壤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是集合各方资源的一次全方位实战,有利于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密切合作,不断提升土壤环境管理科学化、系统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pp  李干杰指出,经国务院同意,2016年12月环境保护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按照《土十条》和《总体方案》,本次详查在已有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调查范围更聚焦,调查对象更系统,调查目的更明确。要在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污染地块的分布及其环境风险。为确保目标实现,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准确把握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农用地详查中范围确定、单元划分、点位布设与核实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中企业基础信息收集是否全面、准确直接关系企业用地风险筛查与评估结果是否准确。二是坚持成果继承和信息共享。对已有的调查数据和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确保找准超标区域、问题区域和污染严重企业,为确定详查范围提供基础支撑。三是充分依托专业技术力量。详查工作主要依托省、市两级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卫生计生等部门专业技术力量来开展,企业用地调查测试项目要更多地发挥社会专业机构作用。四是注重先进技术手段运用。运用高分遥感影像分析及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基于“互联网+”和网络数据库的信息化技术,采用最佳可行的分析测试技术方法。五是严格执行“五统一”原则。统一调查方案、统一实验室筛选要求、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质量控制、统一调查时限,确保各地调查工作按照统一要求规范开展。/pp  李干杰说,《总体方案》印发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在资金、技术、物资、人员队伍、组织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有部分省(区、市)工作滞后,需要加快工作进度。他强调,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统筹协调的要求高,各地区各部门要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pp  一要抓好组织协调,落实责任分工。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作为组织实施详查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完善工作机制,统筹安排人员力量,加强工作监督检查和质量管理。地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要对行政区域内点位布设与核实工作的准确性、全面性负责。省级环保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市县两级有关部门,要按照本省统一部署,安排技术力量,做好相关工作。参加详查的相关技术单位要对地方详查工作形成全面技术指导。/pp  二要抓紧完成详查准备,全面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各省(区、市)要督促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加快完成本地详查点位布设核实工作,其他准备工作也要加快进度。各省(区、市)可以选择典型县级行政区域先行启动农用地详查,按照“边开展试点、边总结经验,边推广应用”的原则,压茬推进农用地详查工作。在做好农用地详查点位核实及其他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抓紧完成省级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尽快报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备案。/pp  三要构建全流程质控体系,严格质量管理。建立详查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层层落实相关部门、相关队伍、相关人员的质量管理责任。尤其要抓好采样、实验室分析等重点环节,确保分析测试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要高度重视和加强人员培训,确保参与详查工作的技术人员和队伍按照统一的技术规定要求,规范开展详查工作。要坚持求真务实,严肃查处漏报瞒报、篡改数据、弄虚作假等行为。/pp  四要强化详查调度管理,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任务。建立工作调度与督办机制,定期调度相关工作进展。依托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简报,及时反映各地工作进展、交流工作经验、通报突出问题。强化保密意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严格资金管理,按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保障资金使用效益。/pp  五要坚持边调查边风险管控,全面服务土壤环境管理。及时做好详查工作成果阶段性总结,对土壤污染问题突出、环境风险较高的区域,及时明确责任主体、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同步推动《土十条》明确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体系。/pp  会议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民主持。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以及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在会上讲话,就做好土壤污染详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pp  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相关司局和有关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各国家级质控实验室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财政、国土资源、农业、卫生计生等部门负责同志,市、县两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等部门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p
  • 第七届全国碳催化学术会议通知(第一轮)
    第七届全国碳催化学术会议由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大学教育部先进催化工程中心、湖南工程学院环境催化与废弃物再生化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催化与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协办,拟定于2021年05月14日至05月16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本届会议将围绕“碳催化与能源化学”为主题,以学术交流为重点,针对碳催化与能源化学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旨在探讨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探索研究碳催化在能源化学领域的应用。全国碳催化学术研讨会是在苏党生研究员的发起下,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为国内同行的一个重要交流平台。研讨会每年举行一次,第一届全国碳催化研讨会于2013年6月1-3日在沈阳举行,第二届至第六届全国碳催化研讨会分别在沈阳和广州等地举行,第七届全国碳催化会议即将于2021年5月14-16日在星城长沙举行。本届会议优秀论文将被推荐在《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期刊上发表。本届会议还将评选出优秀墙报奖(10名)并颁发奖金或奖品及证书。优秀墙报奖由学术委员会现场评选。一、征文范围1. 碳材料性质和表征2. 碳材料理论计算3. 新型碳材料和功能碳材料4. 清洁能源与能源存储转化5. 绿色碳催化过程6. 环境工程与生态治理7. 碳材料绿色制备8. 其他碳材料研究和应用二、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尹双凤 王双印 张强副主席:易兵 李佑稷 周虎 张炳森 刘志刚秘书长:刘志刚副秘书长:陈浪 陈如 丁元力 朱建 邓克勤 兰东辉 杨朝霞秘书:王燕勇 金波 陶李 郭君康 申升 谢庭亮 张露霜 向港华 黄杨强 蹇建 田蜜委员:(以汉语拼音为序)陈浪 陈如 邓克勤 邓人杰 丁元力 兰东辉 李瑛 李佑稷 刘岳峰 刘志刚 彭峰 齐伟 沈静 汤森 唐子龙 王双印 杨朝霞 易兵 易清风 尹双凤 余皓 张炳森 张朝辉 张何 张强 周虎 周再春 朱建三、征文要求1. 论文内容符合主题范围,符合国家及各单位保密规定,文责自负。2. 论文摘要以A4纸不超过1页为宜。要求上空3 cm,下空2.8 cm,左右各空3 cm,标题用四号黑体,正文用五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1.25倍行距(论文摘要模板及编排规则可在会议网站下载)。3. 论文摘要通过会议网站(https://www.csp.org.cn/meeting/7thCCenergy/) 在线投稿。投稿时,请选择稿件主题与投稿类别(主题报告、口头报告或墙报)。4. 论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为2021年03月31日。四、联系方式联系人:刘志刚、金波、王燕勇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1号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邮编410082)会议网址:http://www.csp.org.cn/meeting/7thCCenergy/联系电话:18670724026、15111191294电子邮件:ccenergy2021@163.com五、会议重要日期2021.01.15,第一轮通知(稿件征集)2021.03.31,网站投稿结束2021.04.16,第二轮通知(论文录用通知及报告安排)2021.04.30,提前缴费注册截止2021.04.30,第三轮通知(会议详细安排)2021.05.14-16,会期 (5月14日会议报到)
  • 奋斗者聚集地!北裕仪器召开职工大会一致通过《员工手册》
    奋斗者聚集地!北裕仪器召开职工大会一致通过《员工手册》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健全与公司发展相匹配的规章制度,北裕仪器通过成立《员工手册》编写小组、下发《员工手册》修订及意见征求通知、听取专家意见等方式,深化企业民主管理工作。 2022年2月25日,上海北裕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在公司行政楼一楼大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总经理陈凡主持,公司管理者及员工参加了会议。 会上,公司总经理对《员工手册》(2022版)的修订背景、目的、内容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然后,公司职工大会以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进行审议,《员工手册》高票一致通过并实施。 为了更好的学习贯彻落实《员工手册》等公司规章制度,公司总经理陈凡亲自授课,进一步解读了《员工手册》具体内容以及会议管理、保密管理、工作软件管理、邮箱使用管理等规章制度。 会议强调:北裕仪器是“奋斗者聚集地”,坚定认为诚实和信诺是立足之本,公司坚持依法依规治理、始终保持进取之心,谋求公司新一轮创新发展。同时,号召全体员工在新的一年,团结一心、努力拼搏,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扎实的作风,确保2022年生产经营目标的全面完成。
  •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议征文通知(第一轮)
    为展示我国青年分析工作者在分析测试领域的新成就、新进展,促进我国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青年分析工作者的作用,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委托,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将由复旦大学测试中心承办,定于2010年10月15-18日在上海召开。热忱欢迎青年朋友踊跃投稿并参加会议。现将会议征文要求通知如下:  1、征文内容  涉及分析测试科学各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论文或报告。  2、征文要求  (1)论文的主要完成人为4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  (2)论文应突出工作的创新性,文字简练、准确,凡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及在全国性会议上报告过的论文,不予受理。  (3)论文须经作者所在单位进行保密审查,并加盖公章。  (4)先交论文的详细摘要,字数(包括图表)≤1500字,规格请参阅《分析科学学报》来稿要求。  (5)截稿日期:2010年8月30日。  (6)论文请寄:200433 复旦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任庆广 收  电话:(021)65643011,E-mail: qgren2010@gmail.com  (7)寄交论文一式三份,并e-mail电子版文件。来信请注明作者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单位及详细地址,以便联系。请自留底稿,录用与否一律不退稿。  (8) 鼓励作者通过本次会议网页( YA11.instrument.com.cn)进行在线投稿,注册。在线投稿后,不需要邮寄论文。  (9)有关会议具体事宜,请见下一轮通知。  会议学术委员会  主 任:张新祥  副主任:孔继烈  委 员:(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陈 建 丁明玉 甘 露 蒋文全 鞠熀先 李红梅 刘宝红 廖 杰 练鸿振 莫祥银 彭旭红 任庆广 孙 玮 汤跃庆 屠一锋 王军芝 王晓红 吴 丹 王献 杨福全 张金兰 周继红 周 平 庄乾坤 朱 立 朱永法  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 任:任庆广  副主任:甘露 王晓红  委 员:(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陈燕 吕新春 刘新刚 宋国新 王利 王荔 王静梅 王义 朱丽娜 张人  会议组织委员会顾问  周亚明 严小敏 胡耀铭  联系方式: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组委会  复旦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邮编:200433  联系人:任庆广  电话:021-65643011 传真:021-65643014  电子邮件: qgren2010@gmail.com
  • 2012中国国际过程分析与控制学术会议(IPAC2012)第二轮通知
    各有关单位:  过程分析与控制技术综合交叉了过程工程、分析化学、控制工程、系统工程、仪器科学、信息科学、应用数学等学科内容,实现了将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质等多变量作为直接参量参与过程自动化生产控制的优化技术,对工业的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加强各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沟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将与8月22-23日在上海世博主题馆举办“2012中国国际过程分析与控制学术会议(IPAC2012)”,来自美国、德国以及国内外过程分析与控制的专家学者将参加会议。会议采取大会主题报告、专题交流、墙报交流等形式,并同期举办“过程分析与控制技术在中国的现状与前景”小型座谈会以及相关分会场研讨活动。  大会主要内容:  过程化学计量学 样品预处理(采样、纯化、富集/浓缩) 分离方法与技术 检测与表征(光、电、磁等) 传感(电化学、光学/光纤传感、微/纳传感、分子传感、生物传感等)成像分析 分子光谱/原子光谱 拉曼光谱/激光/核磁共振 在线色谱、质谱 X射线 无线传感网络 过程抽样 数据采集 过程控制/建模/测量 智能控制及新型控制原理 自动诊断技术 多变量分析及工艺控制  部分主题报告: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PAT官员(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PAT) and Quality-by-Design (QbD): Regulatory Science Milestone to Ensure Medic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in the 21st Century) Prof. Milton L. Lee(New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echnologies for On-Line Analysis) Prof. Rudolf Kessler(Multi-Modal Optical Spectroscopy–Integrating Knowledge and First Principles in Process Analytics and Hyper-spectral Imaging for Robust Process Control) Research Fellow Su-Chin Lo(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PAT) i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from Process Understanding through Process Control) 张嗣良教授(生物发酵过程中过程分析技术与控制的应用) 金钦汉教授(Microwave Technologies for Process Analysis and Control)  报告人及报告摘要,详情参见:http://ipac.antpedia.com/  分会场研讨会: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饲料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拉曼光谱技术在现场快速检测的应用与展望 先进控制系统学术交流会等。  其他活动,详情参见:http://ipac.antpedia.com/  会议日程:  8月21日 现场注册  8月22日 大会主题报告  8月23日 分会场研讨会  大会论文集:  为增加国内外学者专家的交流机会,大会组委会将编印会议论文集。论文的结构依次为:论文题目(中英文)、作者姓名、单 位、所在城市及其邮编、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 英文)、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如果论文内容可能涉密,请作者主动提交“已通过工作单位保密审查”的证明 投稿时请提交MS Word版本。  会议论文截止时间:2012年7月15日。  投稿邮箱:ipac2012@163.com。  会议赞助:  欢迎企事业单位赞助本次会议,通过此次盛会推介产品。  赞助方式如:展位、晚宴、企业技术交流会等。  联系方式:  参会联系人:张莉 010-82800752 zhangli@cis.org.cn  会议赞助联系人:刘继红 010-82800385 training@cis.org.cn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2012.5.10  附件:  参会须知:  1、参加口头交流的作者请准备20-30分钟PPT文件。  2、参加墙报交流的作者,墙报要求为:90cm×120cm。墙报包含前言,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图表等。  论文作者回执表姓 名 单 位 职 称 电 话 手 机 E-mail 详细通信地址 邮编 交流方式 □ 口头交流 □ 墙报交流 传真 其他参会作者   非论文作者回执表姓 名 单 位 职 称 电 话 手 机 E-mail 详细通信地址 邮编 其他参会者 传真
  • 2012中国国际过程分析与控制学术会议(IPAC2012)第二轮通知
    各有关单位:  过程分析与控制技术综合交叉了过程工程、分析化学、控制工程、系统工程、仪器科学、信息科学、应用数学等学科内容,实现了将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质等多变量作为直接参量参与过程自动化生产控制的优化技术,对工业的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加强各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沟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将与8月22-23日在上海世博主题馆举办“2012中国国际过程分析与控制学术会议(IPAC2012)”,来自美国、德国以及国内外过程分析与控制的专家学者将参加会议。会议采取大会主题报告、专题交流、墙报交流等形式,并同期举办“过程分析与控制技术在中国的现状与前景”小型座谈会以及相关分会场研讨活动。  大会主要内容:  过程化学计量学 样品预处理(采样、纯化、富集/浓缩) 分离方法与技术 检测与表征(光、电、磁等) 传感(电化学、光学/光纤传感、微/纳传感、分子传感、生物传感等)成像分析 分子光谱/原子光谱 拉曼光谱/激光/核磁共振 在线色谱、质谱 X射线 无线传感网络 过程抽样 数据采集 过程控制/建模/测量 智能控制及新型控制原理 自动诊断技术 多变量分析及工艺控制  部分主题报告: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PAT推广官员(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PAT) and Quality-by-Design (QbD): Regulatory Science Milestone to Ensure Medic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in the 21st Century) Prof. Milton L. Lee(New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echnologies for On-Line Analysis) Prof. Rudolf Kessler(Multi-Modal Optical Spectroscopy–Integrating Knowledge and First Principles in Process Analytics and Hyper-spectral Imaging for Robust Process Control) 张嗣良教授(生物发酵过程中过程分析技术与控制的应用) 金钦汉教授(Microwave Technologies for Process Analysis and Control)  报告人及报告摘要,详情参见:http://ipac.antpedia.com/  专题交流:  过程分析与传感器技术 过程设计与控制策略 过程分析应用技术  分会场研讨会: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饲料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拉曼光谱技术在现场快速检测的应用与展望等。  其他活动,详情参见:http://ipac.antpedia.com/  会议日程:  8月21日 现场注册  8月22日 大会主题报告、座谈会  8月23日 专题交流、分会场研讨会  大会论文集:  为增加国内外学者专家的交流机会,大会组委会将编印会议论文集。论文的结构依次为:论文题目(中英文)、作者姓名、单 位、所在城市及其邮编、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 英文)、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如果论文内容可能涉密,请作者主动提交“已通过工作单位保密审查”的证明 投稿时请提交MS Word版本。  会议论文截止时间:2012年7月15日。  投稿邮箱:ipac2012@163.com。  会议赞助:  欢迎企事业单位赞助本次会议,通过此次盛会推介产品。  赞助方式如:展位、晚宴、企业技术交流会等。  联系方式:  参会联系人:张莉 010-82800752 zhangli@cis.org.cn  会议赞助联系人:刘继红 010-82800385 training@cis.org.cn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2012.5.10  附件:  参会须知:  1、参加口头交流的作者请准备20-30分钟PPT文件。  2、参加墙报交流的作者,墙报要求为:90cm×120cm。墙报包含前言,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图表等。论文作者回执表 姓 名单 位职 称 电 话手 机E-mail 详细通信地址 邮编 交流方式口头交流 □ 墙报交流 传真 其他参会作者 非论文作者回执表 姓 名单 位职 称 电 话手 机E-mail 详细通信地址 邮编 其他参会者 传真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