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紫外计算方法

仪器信息网紫外计算方法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紫外计算方法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紫外计算方法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紫外计算方法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紫外计算方法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紫外计算方法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紫外计算方法相关的解决方案。

紫外计算方法相关的论坛

  • 航空航天空间真空紫外辐照试验及测试服务

    [b]航空航天空间真空紫外辐照试验及测试服务[/b]北京领宇天际科技可以开展空间真空紫外辐照试验, 并提供测试服务。[color=#191919]空间紫外辐射环境可造成航天器材料的光学性能、电学性能或力学性能退化甚至失效。在地面模拟试验过程中较难真实模拟空间紫外辐射环境,因此,通常采用基于效应等效原理的加速模拟试验方法。对国内外紫外辐射效应试验方法和标准现状进行梳理,进而从紫外曝辐量的计算方法、紫外波长的选择、模拟光源选用、温度选择与控制以及总曝辐量和加速因子的选择等角度对紫外辐射效应地面模拟试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应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建议。航空航天空间真空紫外辐照试验及测试服务:北京领宇天际科技可以开展空间真空紫外辐照试验, 并提供测试服务。[b]航空航天空间真空紫外辐照试验及测试服务[/b][/color]

  • 【资料】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的基本要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 一、基本要求 掌握:本章要求掌握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基本原理、测定方法及计算方法;分子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类型,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与吸收光谱曲线,摩尔吸收系数与吸收系数,吸光度与透光度,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掌握显色反应条件及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各部件的作用及仪器原理,主要类型及特点;掌握差示分光光度法的原理、特点。 理解:物质分子结构与紫外吸收光谱的关系,吸收波长位移与分子结构变化的关系;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定量分析影响结果准确度的各种因素。了解: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灵敏度和选择性的途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等其它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的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方面的作用及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步骤及详细计算方法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欠的方面。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1)验证方案的制定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 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校正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适用性预试验仪器的安装确认完成以后,-在其功能试验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对其进行适用性检查,以确认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例如对熔点测定仪的适用性预试验是采用已知溶点的甲硝唑做试验,测试结果与已知熔点比较。紫外分光光度计可用已知含量的某标准品试验,测得结果与已知数值对比,确定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在完成上述各项试验工作的同时,应做好相应的文件记录等资料归档工作,每一台仪器均应有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再确认为了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对于一台新购买的仪器在确认工作结束以后,应根据仪器的类别。确认的经验制定再确认的计划。再确认的时间间隔和内容要根据仪器类别和使用情况决定,一般是3个月、6个月或1年。仪器再确认的内容通常包括线路连接、附件备品消耗晶检查、清洁工作、功能试验、工作日记等,其中重点足安装确认中的功能试验。3、检验方法的适用性验证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在起草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物生产方法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根据《中国药典》 (2010版)附录XIXA的原则要求,检验方法的验证可分为三种情况处理;(1)无需验证的方法。如药典(包括USP、EP、CP、JP等各国药典)的方法,一般只做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确认系统是否符合要求(主要指仪器稳定性及柱的分离度是否达标)。(2)对比法。已在参比实验室验证过的分析方法,可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来确认方法的可靠性,即将本实验室与参比实验室用同一方法对同批样品所测数据进行比较(如至少取五个批号,每批重复测定五次),判断方法在本实验室的可行性。如有差异需查明原因或设计方案,对方法进行再验证。(3)需进行系统验证的方法。4、检验方法的评价及批准安装确认及适用性试验结束后,应将试验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检验方法作出正确的评价,验证报告的说明及结论部分应简明扼要。试验中的主要偏差应有适当解释。然后,报主管领导审批。检验方法验证的最终产物是一个经过验证的方法—根据验证的结果制订的由有关领导批准的检验方法。如何详细计算检出限?在如何正确或准确地估算检出限的问题上,国际分析界一直存有争议。检出限的特殊意义在于可以对一个给定的分析方法在低浓度水平的检测能力进行准确地评估,而考察一个分析方法在低浓度范围的检测性能,可以基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侧重点,如可以从最小信号值与仪器噪音之比来考察,从方法测定空白的平均波动性来统计估算,也可以根据分析方法校准曲线的偏差特性来定量估算等等。检出限是评价一个分析方法及测试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在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ACS(美国化学学会)对这一定义作了更简明的概括:检出限是一个分析方法能够可靠地检测出被分析物的最低浓度。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定义: 在样品中能检出的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量)称为检测限,即产生信号(峰高)为基线噪音标准差k倍时的样品浓度,一般为信噪比(S/N)2:1或3:1时的浓度,对其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没有确定的要求。目前,一般将检测限定义为信噪比(S/N)3:1时的浓度。计算公式为: D=3N/S (1)式中:N——噪音; S——检测器灵敏度;D——检测限而灵敏度的计算公式为: S=I/Q (2)式中:S——灵敏度;I——信号响应值;Q——进样量将式(1)和式(2)合并,得到下式:D=3N×Q/I (3)式中:Q——进样量;N——噪音;I——信号响应值。I/N即为该进样量下的信噪比(S/N),该信噪比可通过工作站对图谱进行自动分析获得,一般的色谱或质谱工作站都可进行信噪比分析计算。这样检测限的计算方法就变得非常方便了。计算方法:实际计算时,检出限有2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进样瓶中样品检测限,一种是针对原始样品的方法检出限。1)对第一种检测限,只要知道进样量和信噪比即可计算。如进样瓶中样品浓度为1 mg/L,在此浓度下的信噪比为300(由工作站分析获得),则其检测限为:D =(3×1 mg L-1)/300 = 0.01 mg/L。也可用绝对进样量表示,若进样体积为10 ul,则其检测限为:D = 3×(1 mgL-1×10 ul)/300 = 0.1 ng。2)对第二种表示方法,需同时考虑原始样品的取样量和提取样品的定容体积。仍按前述样品计算,若取样量为5克,最后定容体积为5 mL,则方法检测限为:D = 0.01 mgL-1×5 mL/5 g = 0.01 mg/kg。即当原始样品中待检物质的浓度为0.01mg/kg时,若取样量为5g,样品经前处理后定容体积为5mL时,进样瓶中样品的浓度可达0.01mg/L(假定回收率为100%),此时,在其它给定的分析条件下,能产生3倍噪声强度的信号。在实际检测工作中,第二种表示方法更为常见。注意事项由式(3)可见,信噪比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检测限的大小。信噪比计算方法的不同,其比值大小有很大不同,这与计算信噪比时基线噪声峰值的定义方式有关,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定义:①峰/峰(peak to peak)信噪比,用某一段基线噪声的平均高度;②峰/半峰(half peak to peak)信噪比, 用某一段基线噪声平均高度的1/2;③均方根(RMS)信噪比,用某一段基线噪声的均方根值计算。除此之外,信噪比的计算结果还和所取噪声的位置有很大关系,取信号哪一侧基线的噪声,取多长一段基线上的噪声,计算结果都很不完全相同,有时相差甚远。一般多取样品峰两侧的噪声峰值计算。检出限的确定⑴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监测操作指南》中规定:给定置信水平为95%时,样品测定值与零浓度样品的测定值有显著性差异即为检出限:L = 4.6Sb式中:L——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Sb ——测定次数为n次的空白平行测定(批内)标准差(重复测定20次以上)。⑵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对各种光学分析方法,可用下式计算: L = KSb/SL——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Sb——空白多次测量的标准偏差(吸光度);S ——方法的灵敏度(即校准

  • 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漫反射得到的反射率的转换问题

    各位大侠,我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积分球测试了固体粉末的漫反射,得到的结果是反射率R,然后用公式 log(R)得到了所谓的“吸收”曲线。但是我把这个“吸收”曲线跟DDA模拟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相比较后发现这个曲线更像是消光曲线。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对漫反射的反射率转换得到的曲线到底是吸收谱还是消光谱呢?哪位大侠能指点迷津的话本人感激不尽!

  • 关于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盲样考核结果的计算方法 在线急等~~~~~~~~

    我们要进行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盲样考核 用的国标是HJ 482-2009 HJ479-2009我们用的仪器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1810 这个仪器出的结果为浓度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把盲样按照说明稀释完了以后放入比色皿中在放到仪器中测量仪器所显示出来浓度 是不是就是我们要提交的该盲样的浓度值 (以上都是假设标准曲线可用的)还是仪器所给出的浓度值需要再一步计算才是需要上报的盲样浓度值 如果需要计算 计算方法是什么 ?!!在线急等~~~~~~~~多谢各位~~~~~

  • 紫外最大波长的计算

    [color=#444444]紫外光谱分析中,计算最大吸收波长时,烷基取代的个数怎么数,求大神指导?[/color]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导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一、基本要求掌握:本章要求掌握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基本原理、测定方法及计算方法;分子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类型,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与吸收光谱曲线,摩尔吸收系数与吸收系数,吸光度与透光度,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掌握显色反应条件及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各部件的作用及仪器原理,主要类型及特点;掌握差示分光光度法的原理、特点。理解:物质分子结构与紫外吸收光谱的关系,吸收波长位移与分子结构变化的关系;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定量分析影响结果准确度的各种因素。了解: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灵敏度和选择性的途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等其它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的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方面的作用及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二、 基本概念与重点内容A概述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灵敏度与准确度较高;选择性较好;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2.分光光度法的发展过程 目视比色法 光电比色法 分光光度法 3.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基于物质分子吸收紫外辐射或可见光,其外层电子跃迁而成,又称分子的电子跃迁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而建立的一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4. 光的基本性质 5.物质对光的吸收及吸收光谱6.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类型7.生色团与助色团B 光的吸收定律1.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2.吸光度与透光率、百分透光率之间的关系3.工作曲线的绘制与应用4.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5.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 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2. 在紫外和可见光区进行测量时,分别选择何种光源3. 单色器的主要元件 光栅;棱镜4. 分光光度计中的检测器类型早期: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及特点D显色测定试样的制备和光度测定条件的选择、1.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2.测定读数误差和测定条件的选择 5.入射波长的选择E 分光光度定量测定方法与其他应用 1.单组分的测定 通常采用 A-C 标准曲线法定量测定。 2.多组分的同时测定 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的作用 了解共轭程度、空间效应、氢键等;可对饱和与不饱和化合物、异构体及构象进行判别。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没有红外吸收光谱提供的结构信息多。 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有机物发色体系信息分析的一般规律

  • 紫外吸收系数的计算问题

    计算紫外吸收系数时,药典上说anhydrous basis,这个意思是只扣除水分吗?如果溶残也比较大,是不是需要同时扣除溶残?不然结果都偏小吧。

  • 紫外石油类公式如何计算的?

    紫外石油类曲线是mg/L浓度单位,但是计算公式吸光度那里是总量乘以萃取体积,再除水样体积。所以再计算的时候,是用仪器测出来的浓度单位乘以萃取体积再除以水样体积,还是用仪器测出来的浓度单位直接除以水样体积?那个萃取体积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 求职:紫外可见光光度法计算

    你好!想咨询你关于紫外计算的问题?不知是否可以:情况如下:求助:求助:最近刚到一个公司,突然发现他们的紫外检验记录的计算和自己以前的不一样!现在向各位前辈求证,看哪种算法正确,关于某产品药典要求是这样子的: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6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无水葡萄糖0.6mg)。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5ml、1.0ml、1.5ml、2.0ml、2.5ml,分别置50ml量瓶中,各加水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上述溶液2ml,置具塞试管中,各精密加4%苯酚溶液1ml,混匀,迅速精密加入硫酸7ml,摇匀,置40℃水浴中保温30分钟,取出,置冰水浴中放置5分钟,取出,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在49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法 取金樱子肉粗粉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水50ml,称定重量,静置1小时,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具塞试管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各精密加4%苯酚溶液1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金樱子多糖的重量(μg),计算,即得。他们的计算:对照品浓度0.6mg/ml 标准曲线 取样量(ml)0.511.522.5浓度C(mg/ml)0.0120.0240.0360.0480.06吸光度A0.0950.1980.3220.4380.562标准线性是:y=9.7833x-0.0292供试品:m1=0.5014g m2=0.5008 水分:10.1%吸光度:A1=0.203 A2=0.201含量1=(0.203+0.0292)/9.7833*50/2*100/25*50/1/0.5014/1000/(1-10.1%)*100=26.3671%含量2=(0.201+0.0292)/9.7833*50/2*100/25*50/1/0.5008/1000/(1-10.1%)*100=26.1316%平均值=26.2293%我原来公司计算是这样的:对照品浓度0.6mg/ml 标准曲线 取样量(ml)0.511.522.5浓度C(mg/ml)0.0060.0120.0180.0240.03吸光度A0.0950.1980.3220.4380.562标准线性是:y=19.567x-0.0292供试品:m1=0.5014g m2=0.5008 水分:10.1%吸光度:A1=0.203 A2=0.201含量1=(0.203+0.0292)/19.567*50*100/25*50/1/0.5014/1000/(1-10.1%)*100=26.3265%含量2=(0.201+0.0292)/19.567*50*100/25*50/1/0.5008/1000/(1-10.1%)*100=26.1311%平均值=26.2288%请问哪个计算是正确的???这个检验方法是中国药典“金樱子”含量测定项下的要求,我不知道怎么计算她的标准浓度?有些人说还要除以10ml即(2+1+7=10ml),但我个人又觉得不同体积是不能简单的相加减的!老师,你觉得呢?你们一般怎么算啊?

  • 求助:关于紫外含量稀释倍数计算

    求助:最近刚到一个公司,突然发现他们的紫外检验记录的计算和自己以前的不一样!现在向各位前辈求证,看哪种算法正确,关于某产品药典要求是这样子的: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6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无水葡萄糖0.6mg)。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5ml、1.0ml、1.5ml、2.0ml、2.5ml,分别置50ml量瓶中,各加水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上述溶液2ml,置具塞试管中,各精密加4%苯酚溶液1ml,混匀,迅速精密加入硫酸7ml,摇匀,置40℃水浴中保温30分钟,取出,置冰水浴中放置5分钟,取出,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在49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法 取金樱子肉粗粉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水50ml,称定重量,静置1小时,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具塞试管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各精密加4%苯酚溶液1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金樱子多糖的重量(μg),计算,即得。他们的计算:对照品浓度0.6mg/ml 标准曲线 取样量(ml)0.511.522.5浓度C(mg/ml)0.0120.0240.0360.0480.06吸光度A0.0950.1980.3220.4380.562标准线性是:y=9.7833x-0.0292供试品:m1=0.5014g m2=0.5008 水分:10.1%吸光度:A1=0.203 A2=0.201含量1=(0.203+0.0292)/9.7833*50/2*100/25*50/1/0.5014/1000/(1-10.1%)*100=26.3671%含量2=(0.201+0.0292)/9.7833*50/2*100/25*50/1/0.5008/1000/(1-10.1%)*100=26.1316%平均值=26.2293%我原来公司计算是这样的:对照品浓度0.6mg/ml 标准曲线 取样量(ml)0.511.522.5浓度C(mg/ml)0.0060.0120.0180.0240.03吸光度A0.0950.1980.3220.4380.562标准线性是:y=19.567x-0.0292供试品:m1=0.5014g m2=0.5008 水分:10.1%吸光度:A1=0.203 A2=0.201含量1=(0.203+0.0292)/19.567*50*100/25*50/1/0.5014/1000/(1-10.1%)*100=26.3265%含量2=(0.201+0.0292)/19.567*50*100/25*50/1/0.5008/1000/(1-10.1%)*100=26.1311%平均值=26.2288%请问哪个计算是正确的???你们一般是怎么算的?有些人有说方法不对,可这个检测方法是2010年版药典一部“金樱子”含量检测项下要求的检测方法也!有些人有说标准曲线溶液稀释倍数计算错误,说是还有除以10,即7+1+2=10ml,但我个人认为不同介质液体的体积混合,总体积不能是简单的个成分体积简单相加也,又有些人说标准曲线浓度有问题,不能是0.0012mg/ml 因为太小了,检测不出!现在我蒙了!为何都是药典要求这方法,为何大家的看法都不一样呢?到底是怎么计算才对呢???求解

  • 【求助】基于紫外分光原理计算COD

    各位大侠,小妹现在正在研究利用紫外分光的原理计算COD的值,遇到难题:1.需要氙灯发射的254nm和350nm的紫外光,是否有厂商买直接的氙闪光灯发射、探测器模块?2.是否有滤光片可以同时把254nm和350nm的光滤出来?3.是否有半透镜可以把光分为两半?谢谢各位大侠,救命的啊~

  • 【讨论】四分位数计算方法

    最近我们实验室跟外实验室做了一组比对试验,根据CNAS-GL02,,目前正在用稳健Z比分数进行数据分析,在四分位数的计算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目前在网上四分位数的计算公式有两种:一组n个从小到大排列的数据:X, X, X,..., X (即x1, x2, x3,.. .,xn),令A=Q1的位置(低四分位数), B=Q3的位置(高四分位数), 表示数的整数部分。第一种是:Q1的位置=(n+1)/4=AQ3的位置=3(n+1)/4=B Q1=X+(X-X)(A-)Q3=X+(X+1}-X{})(B-)第二种是:Q1的位置=(n-1)/4=AQ3的位置=3(n-1)/4=B Q1=X+(X{+2}-X)(A-)Q1=X{+1}+(X{+2}-X{+1})(B-)我用这两种方法处理的数据(共10个值),计算的两个四分位数之间的值相差两个数值CNAS-GL02对Z比分数法有明确规定,但对四分位数的计算方法上并没有明确规定,不知道可否有对其有明确计算公式有规定的标准或规范?如果没有,这两种方法,哪种更符合统计学知识?PS:第一种方法是百度知道上的。EXCEL中的公式计算的结果,跟第二种方法一致。论坛系统有问题,我打出的公式和实际公式不符,具体大家见附件。

  • 质量目标计算方法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质量目标计算方法用做成作业指导书的形式么?还是在质量目标下面备注上好,有质量目标计算方法作业指导书的格式么?

  • 关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公式的计算

    在新版 《石油类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公式中有一个水样体积V,我就不明白,这个体积是指7.3.1提到的“测量样品体积并记录”,还是采样的总体积500毫升。还有萃取液体积就是25毫升吗?各位,你们是怎么计算的。

  • 【讨论】邻苯的计算方法对吗?

    最近在做邻苯,请教一下大家这样的计算方法对吗?(GB/T 21911-2008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计算公式太复杂)水溶性样品,可以直接进样,采用外标法定量,按GB/T 21911-2008选取定量离子。进样量都为1ul, 不分流计算公式如下:X=标样浓度*样品峰面积/标样峰面积

  • 【分享】紫外检测器灵敏度计算

    灵敏度:表示一定的样品通过检测器时所给出的信号大小。这里还得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噪声,灵敏度和噪声综合考虑才是该仪器的真实灵敏度(检出限)。检出限就是在考虑噪声的情况下仪器能够分辨的最小样品量或最小浓度。通常用2或3倍的噪声表示,又称敏感量D=2N/S,式中N为噪声,S 为灵敏度紫外检测的噪音的测量和计算:选用C18色谱柱,以100%甲醇为流动相,流量为1.0 mL/min,紫外检测器的波长选在254 nm,检测灵敏度调到最灵敏挡。开机预热,待仪器稳定后记录基线30 min,由检测器的衰减倍数和测得的基线峰-峰高对应的坐标,计算基线噪声,用检测器自身的物理量(AU)作单位表示。S=KB; S:检测器的基线噪声.K:衰减倍数.B:测得的基线峰-峰高对应的标度,AU(AU就是吸收度单位(absorbance unit),通过公式换算。你物理上测得物质的透光率,然后取负对数得到吸收度。

  • 电子天平中重复性的计算方法?

    电子天平中重复性的计算方法?

    [img=,690,64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6/202306141428226714_2897_4149092_3.png!w690x640.jpg[/img]百度了一下有上述的计算方法(不确定对不对),想咨询一下版友

  • 【原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计算

    高手指点一下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计算含量的公式是什么? 比如:氨茶碱注射液的含量的测定:精密量取本品适量,加0.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定量稀释成每1Ml中约含氨茶碱10微克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在275nm处测定吸光度,按照C7H8NO2的吸收系数为650计算含量。

  • [视频]抑制电流的计算方法

    这里讲一下电解自再生膜抑制器抑制电流的计算方法其它类型的抑制器无需加电流无需计算[color=#ffffff]#青岛睿谱分析仪器有限公司#WLK-8抑制器#RPIC2017[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仪[/color][/url]#[/color]

  • 【论坛版面页】出勤率计算方法变更

    【论坛版面页】出勤率计算方法变更

    各位版主和专家一直在纠结这个出勤率的计算及累计等问题,先就规则进行了调整,如下:考勤率:表示截止到昨天23点59分的最近30天的出勤率,在线1小时以上即认为在线一天,计算方法为:出勤率=(近30天的已出勤天数)/30注意事项:1、新的计算规则下,今天的在线时间,将会改变明天的出勤率;2、增加您的在线时长:系统会每5分钟统计一次,只要您在5分钟内有看帖、回帖或者刷新页面的动作,就会被计入在线时间,且一天之内的所以时间可以累加在一起;3、个人在线时间详细记录只保留40天,如发现自己计算的在线时间与系统不一致,请及时联系我!个人详细在线时间查询:http://www.instrument.com.cn/vip/Score.asp?ActionType=20~~~~~~~~~~~~~~~~~~~~~~~~~~~~~~~~~~~~~~~~~~~~~~~~~~~~~~~~~~~~~~~~~~~~~~~ 最近还有几个小变动:1、增加了版主附件验证提醒:当您打开版面页时,页面右下角会出现提示框,提示您验证新附件,显示5秒后会自动消失,刷新页面会再次出现;2、本版当天的发帖情况,版主可以在版主管理,点击除了子版维护、版规管理外,其他任何管理功能,都会出现本版今日发帖情况,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051424_572375_2648817_3.jpg普通用户可以在所有版面页面查看:http://bbs.instrument.com.cn/bbs_nav.asp

  • 【求助】结果计算方法

    请教各位大侠们,得知线性方程,检测结果,计算方法却出问题:Y=0.0022C-0.0221检测结果:0.0517空白结果:0.0131取样量:1.7340g稀释倍数:50计算过程=(0.0517-0.0131+0.0221)*50/(1.7340*0.0022)=795.6这个算法正确吗?可仪器显示的结果却是806????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