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氯亚氨基二苄

仪器信息网酰氯亚氨基二苄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酰氯亚氨基二苄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酰氯亚氨基二苄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酰氯亚氨基二苄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酰氯亚氨基二苄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酰氯亚氨基二苄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酰氯亚氨基二苄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酰氯亚氨基二苄相关的资料

酰氯亚氨基二苄相关的论坛

  • 二甲氨基甲酰氯与苯胺衍生反应

    想请教一下各位网友,我用苯胺衍生二甲氨基甲酰氯,但是随着衍生时间延长,以及苯胺用量,衍生物峰面积一直在增加,做不到反应彻底,有什么解决方法吗

  • 二甲氨基甲酰氯与苯胺衍生反应

    想请教一下各位网友,我用苯胺衍生二甲氨基甲酰氯,但是随着衍生时间延长,以及苯胺用量,衍生物峰面积一直在增加,做不到反应彻底,有什么解决方法吗

酰氯亚氨基二苄相关的方案

酰氯亚氨基二苄相关的资讯

  • 【瑞士步琦】利用SFC系统纯化利多卡因与乙酰氨基酚
    步琦SFC系统纯化利多卡因与乙酰氨基酚 SFC应用”1 简介药物是一种由化学或生物来源制成的产品,用于人类或动物的医疗治疗,这些药物往往以化学合成的形式来生产。化学合成是一种通常伴随着杂质存在的过程,因为产率很少是 100%。这些杂质可能会对最终产品的疗效、安全性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药物进行纯化以确保合成化合物的纯度和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药物的纯化可以通过色谱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最近,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已经作为一种替代反相液相色谱(RP-HPLC)的方法出现。SFC 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流动相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清洁且环保的溶剂,很容易从最终产品中去除。此外,SFC 结合了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优点,在提供高分辨率的同时也能以更快的速度分离样品。在 SFC 的方法开发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没有一种通用的固定相。因此需要在不同的固定相上进行筛选,以确定要分离的样品的最佳选择性。CO2 的低极性溶剂特性允许在色谱柱筛选时同时考虑非极性和强极性的固定相。在确定最佳固定相后,就可以进一步放大到制备规格。在本次应用中,我们会例举利多卡因和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案例,利用 SFC 系统来高效去除合成过程中的杂质,获取高纯度目标化合物。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先进行合适色谱柱的筛选,再放大至制备色谱的规格。2 设备BUCHI Sepmatix 8x SFC 8通道平行色谱系统BUCHI Sepiatec SFC-50 超临界制备色谱系统BUCHI PrepPure 硅胶,5um,250×4.6mm BUCHI PrepPure 二醇基,5um,250×4.6mm BUCHI PrepPure 氨基,5um,250×4.6mm BUCHI PrepPure 2-EP,5um,250×4.6mm HILIC柱,5um,250×4.6mm (Dr. Maisch GmbH)BUCHI PrepPure PEI,5um,250×4.6mm BUCHI PrepPure CBD,5um,250×4.6mm 氰基柱,5um,250×10mm ,(Dr. Maisch GmbH)BUCHI PrepPure PEI,5um,250×10mm BUCHI PrepPure 氨基,5um,250×10mm 3 化学品与样品化学品:二氧化碳 (99.9%)甲醇 (≥99%)甲醇溶液中2M的氨溶液甲酸(99%)去离子水为了安全处理,请注意所有相应的MSDS!样品:乙酰氨基酚合成产物利多卡因合成产物4 程序设定BUCHI Sepmatix 8x SFC平行色谱系统流动相:A= 二氧化碳;B= 甲醇柱尺寸:250×4.6mm流速:3mL/min(每根色谱柱)检测:DAD 紫外扫描 200 nm - 600 nm流动相条件:0&minus 0.5min5%B 0.5 – 8.0 min5 – 50 % B8.0 – 9.4 min50 % B9.4 – 9.5 min 50 – 5 % B9.5 – 10 min5 % B筛选过程完全自动运行,流速设置为 3mL/min 每通道,使用流控单元,平衡每一根色谱柱。样品自动注入(V = 5 μL),并开始平行筛选(运行时间 =10min)。背压调节器设置为 150 bar,柱子加热至 32℃,可按需往改性剂中加入添加剂改善峰型。BUCHI Sepiatec SFC-50超临界制备色谱系统流动相:A= 二氧化碳;B= 甲醇柱尺寸:250×10mm流动相条件:等度运行条件检测:紫外所有 10mm ID 色谱柱都在预设流速下平衡 3 分钟,使用自动进样器上样,并开始运行。背压调节器设置为 150 bar,柱子加热至 40℃,可按需往改性剂中加入添加剂改善峰型。 5结果 5.1 乙酰氨基酚乙酰氨基酚(下称 AA),也常被称为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镇痛剂、解热剂和手性药物。它属于非阿片类镇痛剂这一类。在化学上,它可以通过对氨基苯酚(下称 AP)与乙酸酐的反应来合成,在此过程中发生 N-乙酰化(见图1)。为了确定乙酰氨基酚合成产物的最佳纯化分离固定相,首先进行了柱筛选(见图1)。 ▲ 图 1:顶部:乙酰氨基酚合成的反应方程式,底部:Sepmatix 8x SFC 仪器色谱柱筛选结果;从左到右:硅胶,氨基,二醇基,氰基,2-EP,HILIC,PEI和CBD;运行时间 = 10分钟。图1显示,二醇基和 2-EP 相并未表现出分离度,硅胶相、CBD 相、氰基相和氨基相未显示出理想的分离度,因为它们无法实现基线分离。HILIC 和 PEI 相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分辨率,且分辨率始终远高于 1.5(见表1)。1.5 的分辨率意味着可以很好地分离 2 个峰。表1 还显示了洗脱顺序,氰基相显示出相反的洗脱趋势,对氨基苯酚先洗脱,然后是对乙酰氨基酚。筛选结果表明,反应并非百分之百完全,因为产物中仍含有大量对氨基苯酚。 ▲ 表1:样品在不同固定相色谱柱条件下的分辨率值和洗脱顺序选择 PEI 相色谱柱放大至制备规格,因为它具有最高的分辨率(见图2)。根据筛选时的色谱图,我们可以确定 AA 和 AP 在甲醇为 35&minus 40% 之间洗脱。图2(顶部)显示了在 40% 甲醇等度条件下,在 10 x 250mm 的PEI 色谱柱上对 AA 进行纯化的情况,结果显示 AA 和 AP 可以非常良好地分离。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实施一个堆叠注射方法,用于自动纯化并收集 AA (见图2,底部)。 ▲ 图2:单次注射(顶部)和堆叠注射(底部)用于AA的纯化;运行条件:流速=30 mL/min, 甲醇= 40 %,温度 = 40 ℃,压力BPR = 150 bar,注射 = 250 µ L,UV波长 = 254 nm;堆叠注射条件:注射次数 = 10,堆叠时间 = 1.8 min,Fractions = 1(基于时间的)。5.2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下称 L),化学名为 2-二乙基氨基 -N-(2,6-二甲基苯)乙酰胺,是一种用作局部麻醉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物,它作为钠通道阻断剂起作用。利多卡因可以通过两步合成过程生产(见图3)。第一步中,2,6-二甲基苯胺(下称 X)的氨基组团被酰化 。第二步中,中间产物(下称 IP)通过与二甲胺的亲核取代反应转化为利多卡因。因此,需要进行两步纯化过程。色谱柱筛选的结果如图3所示,筛选过程中,在改性剂甲醇中始终添加 20 毫摩尔氨水作为碱性添加剂。 ▲ 图 3:顶部:利多卡因合成的反应方程式,底部:Sepmatix 8x SFC 仪器色谱柱筛选IP与利多卡因结果;从左到右:硅胶,氨基,二醇基,氰基,2-EP,HILIC,PEI 和 CBD;运行时间 = 10分钟。从结果来看,所有色谱柱都可用于中间体 IP 的第一步纯化分离,因为都具有基线分离的效果。其中氨基相具有最高的分辨率,且在甲醇比例较低时就能出峰(见图3)。对于第二步利多卡因的纯化,氰基和CBD相无法实现基线分离,而氨基再次表现出最佳的分离度(见表2)。在洗脱顺序上,第一步中间体的纯化出峰顺序都是先 X 再 IP,而第二步的利多卡因的纯化除了硅胶相之外都是先 L 再 IP(见表2)。▲ 表2:样品在不同固定相色谱柱条件下的分辨率值和洗脱顺序最终选择 10 x 250mm 的氨基色谱柱进行制备纯化,因为它的分辨率总是最高的(见表2)。氨基柱筛选结果显示,X 和 IP 出峰时的甲醇比例约为 10 - 19%,L 和 IP 出峰时的甲醇比例约为 11 - 19%。图 4 a) 显示的是甲醇比例为 16% 等度条件下的 IP 的单次纯化分离图谱,图 4 b) 显示的是甲醇比例为 20% 等度条件下的 L 的单次纯化分离图谱。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叠层进样分离,分别自动纯化 IP 和 L,并进行馏分收集(见图 4 c) 和 d))。▲ 图4:中间体 IP 的单次进样(a)和叠加进样(c);运行条件:流速 = 20 mL/min,改性剂 = 甲醇 + 20 mM 氨水,改性剂 % = 16 %,温度 = 40 °C,压力 BPR = 150 bar,进样量 = 170 μL,紫外波长 = 254 nm;叠加进样条件:进样次数 = 15,叠加时间 = 0. 75 min, Fractions = 1 (基于时间) 利多卡因L的单次进样 (b) 和叠加进样 (d) 运行条件:流速 =20 mL/min, 改性剂 = 甲醇 + 20 mM 氨水, 改性剂 % = 20 %, 温度 = 40 °C 和压力 BPR = 150 bar, 进样 = 170 μL, 紫外波长 = 254 nm 叠加进样条件:进样次数 = 20, 叠加时间 = 0.65 min, Fractions = 1 (基于时间)。6 结论在进行有机合成后,由于副反应或转化率未达到 100%,通常仍会存在杂质,这些杂质必须去除,尤其是在药品生产中。在药物合成研发领域,时间与效率至关重要。BUCHI 的 SFC 色谱解决方案为研发人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通过 Sepmatix 8x SFC 色谱柱筛选系统与 Sepiatec SFC-50 制备色谱系统相结合,可快速筛选出合适的色谱柱并线性放大至制备规格。SFC-50 的叠层进样功能,不仅能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分离,还可显著提高分离效率,从而加快药物合成研发的速度。7 参考文献Medikamente & Medizinprodukte (admin.ch) (Status 23.11.2023).https://doi.org/10.1016/j.chroma.2011.09.029https://doi.org/10.1016/j.chroma.2012.06.029https://doi.org/10.1016/j.chroma.2005.03.073https://doi.org/10.1016/j.jpba.2007.08.013.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FOR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 14, M. Hicks and P. Ferguson, 2022 Elsevier Inc.Th. Eicher und H. J. Roth Synthese, Gewinnung und Charakterisierung von Arzneistoffen, Georg Thieme Verlag, Stuttgart (1986).The synthesis of Lidocaine (University of San Diego).Winterfeld, K. – Praktikum der organisch-prä parativen Pharmazeutischen Chemie, 6. Auflage, Steinkopff Verl., Darmstadt (1965).Axel Kleemann, Jürgen Engel, Bernd Kutscher und Dietmar Reichert: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 4. Auflage, Georg Thieme Verlag, Stuttgart (2000).
  • 技术漫谈|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二)
    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对人们理解神经科学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最近一些年出现的各种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和专门的荧光探针能够以超过以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直接观察神经元亚细胞结构和蛋白质排列。并以直观可视方式揭示了神经细胞骨架组成、分布、运动和膜蛋白信号传导、突触下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元−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同时超高分辨显微成像技术(Super Resolution,SR,下文中出现SR均指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对于许多自身免疫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中的分子靶点研究也提供了全新的强大工具。今年春,Werner等科学家在美国化学学会会刊(ACS)上最新发表了一篇综述,比较详实系统介绍了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在神经科学上的最新应用进展。我们在此文基础上进行了编译整理。因文章较长,我们将分三期陆续介绍。本期接着上期的第一部分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一) ,为第二部分内容。4.荧光标记与样品制备4.1. 荧光标记神经元和脑片的超分辨率成像是用适当的荧光团标记感兴趣的生物分子,理想情况下是以定量和化学计量的方式。虽然SIM和其他超分辨方法的成像质量取决于信号背景(S/B)比,但SIM对荧光团没有特殊要求。另一方面,STED显微镜可达到的分辨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荧光团的光稳定性。RESOLFT显微镜使用可逆光开关FPs,具有两个稳定状态,因此可以使用较低的激光照射强度。所有SMLM方法的定位精度取决于每个事件检测到的光子数。dSTORM需要光开关有机荧光团,包括菁、罗丹明和恶嗪染;而PALM则需要使用光开关、光转换和光激活FPs。与此相反,DNA-PAINT理论上适用于所有荧光团,因为开/关速率由对接链和成像链序列和缓冲条件决定,而其中 Cy3B和ATTO 643效果最好。、为了获得一张好的超分辨率图像,除了成像方法以外,样品制备也非常关键。使用荧光探针进行高效和特异的标记,并且使标记误差(荧光团和目标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为了通过荧光成像进行结构解析,标记密度(即荧光探针之间的距离)必须显著高于所需的分辨率。另一方面,特别是对于接近几乎分子分辨率的超分辨率成像方法,标记误差必须尽可能小,以达到高精度成像。对于活细胞标记而言,在合适的表达载体中融合感兴趣的蛋白质的基因编码FPs无疑成为首选。然而,FPs的亮度较低,与有机染料相比,其图像分辨率较低。理想的标记方法是使用荧光染料标记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肽标签或单一氨基酸。在模式生物如果蝇或秀丽隐杆线虫的应用得益于基因编码工具,通过转座子、操纵二分体Gal4/UAS表达系统或Crispr/Cas9方法引入或去除突触蛋白和荧光蛋白。由于瞬时转染的细胞表现出不同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不一定反映野生型的情况。图5 通过单体链霉亲和素结合AP标记的突触蛋白成像结果显示Nlg1和LRRTM2的差异分布(dSTORM成像)。上排:Homer 1c GFP作为突触后室的参考。第二排:Nlg1和LRRTM2(dSTORM成像)。左下:频率分布直方图,用于显示相对于Homer 1位置中心的信号分散情况。右下:列出比较两种蛋白质的突触结构域数量的直方图。然而,通过构建优化表达,稳定表达的细胞或CRISPR基因敲入等方法可以产生从内源性到强过表达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根据不同的转染策略,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转染神经元。传统的磷酸钙共沉淀法和脂质体法在大多数实验室都可实施,但这两种技术的转染效率很低。而病毒转染的效率比较高,允许注射到大脑区域,但需要实验者具备病毒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并需要考虑生物安全问题。此外,还必须考虑病毒类型、插入片段大小、毒性和差异表达等因素。要达到高转染效率,可以使用高压脉冲将核酸直接输送到细胞核,进行核转染。然而其缺点是,当这种方法应用于小鼠原代神经元时,会导致细胞存活率较低,并且实验设备昂贵,还需要根据神经元密度和物种对脉冲参数进行多次测试。另外,也可以使用细胞附着式高电阻管,在完整神经元网络(如器官型切片)中进行单细胞电穿孔。利用这种方式,结合CRISPR基因敲入获得了接近内源性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基于CRISPR基因敲入,在神经元发育的不同时间点通过脂质感染、核感染或病毒转染在神经元中实现。如前所述,FPs光稳定性和荧光光子输出较低,这降低了图像质量。另外,连接大小为2−5nm的FP后,蛋白质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首先必须清楚感兴趣的蛋白质在野生型的功能表现。而有机染料比FPs小得多,有更高的光子产率和光稳定性,但需要与其它能与感兴趣分子结合的分子进行连接耦合。对于固定细胞,使用一抗和二抗进行免疫染色仍然是标记内源性蛋白质的首选方法。缺点是由两个大小17.5 nm左右的IG抗体间接免疫标记有可能导致标记误差。使用直接法免疫荧光或Fab片段可以减少标记误差。另外针对GFP或转基因短肽标签的更小(1.5×2.5 nm)的骆驼“纳米抗体”已应用于dSTORM成像。此外,耦合了链霉亲和素的荧光染料可用于神经元和器官型组织中靶蛋白的特异性标记。使用这种标记方法,研究了神经氨酸酶-1ß、神经肽原-1和富含亮氨酸的重复跨膜蛋白2的动力学和纳米级结构,并揭示了跨突触粘附结构的形成(图5)。另外可以使用生物正交肽或自标记蛋白质标签,例如FlAsH tags, SNAP-tags, and Halo-tags。这些标签蛋白与目标蛋白共表达,并以共价和特异性结合其各自的荧光标记试剂或配体。对于肌动蛋白和微管的标记,可以使用小肽药物,如双环七肽-鬼笔环肽和紫杉烷类药物,如紫杉醇。膜和细胞器的标记可以通过荧光脂质和细胞器的追踪试剂来实现。此外,小肽或配体可以直接用荧光团标记,并特异性结合生物分子,例如,显示抑制性突触后位点的超结合肽。要达到最小的标记误差,可以通过单个非天然氨基酸的特定位点标记实现。通过基因编码导入设计的非天然氨基酸,并用四嗪染料进行生物正交点击化学标记。显然,神经元和组织切片必须根据要成像的结构进行透膜和固定。与所使用的标记方法无关,特别注意所用的试剂必须能保留自然细胞环境中生物分子的超微结构。通过化学试剂固定交联蛋白质,可能会影响结合亲和力,也可能削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多聚甲醛(PFA)和戊二醛已成功用于神经科学的超分辨率成像。此外,还引入了乙二醛等新型固定剂。膜分子应始终使用4%的PFA和0.2%戊二醛固定,以尽量减少残余流动性并避免伪影,例如抗体结合诱导的簇形成。4.2. 神经元的多色遗传标记荧光蛋白彻底改变了神经元的活细胞成像方式,因为荧光蛋白可以与感兴趣的蛋白质融合,并且在假定不影响野生型功能的前提下,用于双色和三色成像。神经系统具有非常高密度的轴突和树突相互作用结构,需要使用更多不同颜色的标记来区分不同的神经元连接。2007年,随着一种名为Brainbow的转基因方案的开发,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该策略能够对神经元进行多色标记。结合单细胞分辨率成像技术,Brainbow技术可以用来创建大脑图谱,详细描述神经元如何形成回路,其连接体以及它们投射到何处。Brainbow利用了三原色,即可见光谱的所有颜色都可以由三种原色的不同混合物生成,即红色、绿色、蓝色(RGB)或转化为荧光蛋白,例如RFP、YFP和CFP。为了实现这一想法,应用了Cre/lox重组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DNA切除、反转或染色体重组启动基因表达,使三个荧光蛋白基因中的一个在转基因中随机表达。转基因盒的多个拷贝的引入导致三个不同拷贝数的基因在每个细胞中组合表达,从而产生几十种颜色,使相邻神经元分化并观察其相互作用。Brainbow技术非常适合绘制不同神经元类型之间的连接模式,追踪轴突,并识别大脑中远距离的神经元连接。此外,已经证明Brainbow表达可以成功地用于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轴突再生,并检测大脑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为了进一步改进Brainbow在包括突触蛋白在内的大脑和连接图谱中的应用,SRM的应用是显而易见的。最近通过结合Brainbow、顺序免疫染色和ExM同时研究同一脑切片上的形态、分子标记和连接,成功地证明了这一点(图6)。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全脑研究一直是一个挑战,直到最近才成功应用。图6 结合Brainbow和ExM的多轮免疫染色和ExM(miriEx)成像。(A) 实验方案:在Parvalbumin cre/+ 小鼠的脑切片中,Parvalbumin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通过Brainbow进行观察,并在下一轮应用4倍ExM成像。使用EYFP信号对Homer1和Gephyrin进行免疫染色来观察突触。(B) Brainbow 信号的免疫染色。(C) 分别通过突触后标记homer1和Gephyrin的免疫染色来区分抑制性和兴奋性突触。插图(D)−(F)和(G)−(I) 显示图像的更多细节图。(J)和(K)神经元的形态重建(使用ImageJ软件插件nTracer),包括其各自传入的特征。虚线框表示(B)和(C)中所示的区域。重建的神经元按顺序编号。标尺(膨胀前的):10μm(B/C)、2.5μm(I)、20μm(J/K)。4.3. 神经科学中的光电联合显微镜电子显微镜(EM)和电子断层扫描具有光学显微镜无法达到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获得细胞和细胞器的超微结构信息。然而,EM和电子断层扫描不能标记特定的分子,因此难以识别未知的细胞结构或具有相似形态特征的结构。用胶体金标记结合抗体可以实现蛋白质的纳米级定位,但抗原的标记效率低下,这意味着胶体金颗粒的数量仅占抗原总数量的1%到20%。而另一方面,荧光显微镜虽然分辨率较低,但可以进行大视场成像和对活细胞中蛋白质进行定位。对固定样本细胞中的各种分子进行高效和特异的分子标记后,结合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方法,达到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远低于衍射极限。因此,光电联合显微镜(CLEM)作为一种通用的方法,在电子显微镜提供的细胞超微结构背景下,通过超分辨率成像来可视化蛋白质的定位和相互作用。然而,将超分辨率成像与EM结合起来更为困难,因为乍一看,这主要是由于两种方法的样品制备流程不同且不兼容。例如,EM中保存超微结构所需的固定和染色会引入很强的自发荧光。而且荧光蛋白还会在固定和聚合物包埋所需的脱水和氧化条件下淬灭。此外,这两幅图像必须在纳米精度下精确叠加,首先需要使用在荧光成像和EM中都表现出极好的对比度的固定对准标记物,如裸金微球。 另外,样品脱水引起的结构变形会严重破坏两幅图像的正确叠加。所以必须在超微结构和荧光保存之间找到折衷方案。例如,已经证明,对于某些周期性分子结构,如核孔复合体,无需使用对准标记,dSTORM和EM扫描图像可以以20 nm的精度叠加。光电联合显微镜的流程是先对轴突和树突进行荧光实时成像后,再使用透射电镜观察。例如,表达GFP的脑组织在荧光成像后进行化学固定,再使用电子密度标记进行免疫标记,例如EM金。或者采用更成熟的方法,如过氧化物酶或胶体金标记。最后,可以通过光转化在荧光团处局部生成二氨基联苯胺(DAB)聚合物。为了克服标记问题并确保超微结构的保存,已经开发了用于EM (NATIVE)的纳米体辅助组织免疫染色。NATIVE能够高效标记蛋白质,无需苛刻的渗透步骤、特殊树脂、锇替代物或透明化试剂。随着方法的改进和技术的发展,光电联合显微镜已被证明是研究不同种类突触和定位突触蛋白的理想选择。5.超分辨显微镜观察神经元隔室/突触以及神经元−胶质细胞相互作用下面我们将展示通过超高技术获得的有关细胞骨架组成和动力学、突触前室和突触后室对神经传递准确性至关重要的分子组装,以及形成神经元功能的星形细胞结构的调节和构建的最新数据。5.1. 细胞骨架神经元的极化性质以及树突和轴突的长度都需要结构和功能性支架来支持它们的稳定性、适应可塑性和物质运输,这些特性对神经元的存活和信号传递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神经细胞骨架的结构在过去几十年中引起了神经科学家的注意,并在其它文献中进行了详细的回顾。20世纪70年代的电镜研究表明,神经细胞骨架由三种主要类型的神经纤维组成:大小约为20−30 nm的微管,直径为10 nm的神经纤维和5−10 nm大小的肌动蛋白丝。微管是由异二聚体在GTP依赖性组装过程中结合α和β微管蛋白单体组装而成的圆柱体,称为原丝,再由13个这样的原丝形成一个微管单元。轴突的微管成束状组织,并根据其相对于神经元胞体的位置显示不同的方向。它们的极化通过快速增长的正端和缓慢增长的负端体现。STED显微镜揭示了快速生长极依赖钙锚定在肌动蛋白皮质上。使用dSTORM对发育中的神经元进行活细胞成像证明了神经元极性和轴突具有方向一致的、平行的由TRIM46驱动的微管束,而树突微管的特征是混合极性。用Motor-PAINT方法进行纳米跟踪发现稳定和乙酰化的微管显示负端向外的方向,而动态和酪氨酸酶化的微管则显示相反的方向(图7)。例如轴突起始节中微管密集地聚集在束簇中,由于密集的重叠定位,使用SMLM方法具有挑战性。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两种实验方法来解决:第一,设计更小的标记探针,如微管蛋白纳米抗体,这不需对神经元微管更详细的观察。第二,一种降低群聚密度的超分辨率方法,如ExM,可用于胞体和树突中微管亚群的可视化。神经纤维是在轴突中形成的广泛平行网络的异质聚合物,它为轴突提供稳定性并调节轴突直径和传导速度,其组成包括低、中、高分子量神经纤维、中间蛋白和外周蛋白的三联体。它们的自组装首先形成平行的异二聚体,然后半交错地结合成反平行的四聚体。最后,八个四聚体横向聚集成单位长度的神经纤维,进一步拉长并径向压缩至最终的神经纤维外观。用电镜观察到在神经纤维之间的交界面,形成3−5 nm大小的交叉桥,但对其功能及其与神经纤维的分子相互作用仍不清楚。在这里,ExM与SMLM的结合或DNA-PAINT的应用可能有助于研究密集神经纤维中的这种相互作用。神经纤维动力学已经通过光转换和光活化SRM实验进行了研究,显示了端到端蛋白合成中的退火和切断过程。肌动蛋白最初被认为与一组更集中的短肌动蛋白丝结合在一起,在轴浆中形成斑点状的膜下层。在原代神经元和脑切片中使用phalloidin Alexa Fluor 647进行STORM成像,揭示了轴突肌动蛋白的新的组成原理。这些实验揭示了轴突中存在圆周式肌动蛋白环,每190 nm固定重复间隔绕一圈,并进一步表征了轴突中具有类似尺寸的ßII血影蛋白和钠通道的周期性条带,而树突状腔室内显示出更细长的肌动蛋白组织。此外,通过STORM成像发现,并通过STED显微镜的研究得到证实,这种肌动蛋白组织模式的普遍性也存在于树突中。进一步的报告发现,尽管树突中也存在基于肌动蛋白血影蛋白的周期性膜骨架,树突中这种结构的形成倾向和发育速度低于轴突。此外,本文还显示了肌动蛋白和血影蛋白在胞体和部分树突中的二维多边形晶格结构,类似于红细胞中的膜骨架结构。此外,使用SiR-actin,可通过STED显微镜在活的原代神经元中观察到这种周期性结构。最后,最近的CLEM方法结合铂金复原电镜(PREM)和STORM研究了无顶轴突中的肌动蛋白组织,并提供了轴突编织状肌动蛋白结构与周期性肌动蛋白超微结构相关的证据(图8)。图8。原代神经元无顶轴突(unroofed axons)的CLEM成像(结合铂复型电子显微镜和STORM的光电联合成像)。用铂复型电镜(PREM)(灰色)显示的轴突辫状条带(箭头)被叠加到大鼠原代神经元的超分辨肌动蛋白环(伪彩)上,比例尺=2, 1, 0.2μm(从左到右)。中间:轴突辫状条带间距测量后显示出与周期肌动蛋白间距相似的尺寸。右图:在铂复型电镜(PREM)中记录的神经纤维厚度,未分裂(交织在一起)和分裂(分裂开)的轴突肌动蛋白辫状条带为蓝色,树突中的单个肌动蛋白神经纤维为紫色,微管为灰色参考。采用平均值和标准误显示数据。Copyright 2019 Springer Nature.ßII 血影蛋白基因敲除导致周期性肌动蛋白环结构破坏,同时细胞器的双向轴突运输受损。SMLM结果显示,与轴突相比,轴突起始节中的分子组织其特征是轴突起始节(AIS)蛋白ankyrin-G和ßIV-血影蛋白,这种基于肌动蛋白-血影蛋白的细胞骨架与远端轴突相似。此外,在AIS中存在ßIV-血影蛋白和Ankyrin G,而在远端轴突中存在ßi--血影蛋白和Ankyrin B。SMLM显示与肌动蛋白环相连的纵向头对头ßIV血影蛋白和Ankyrin的二价取向有助于建立紧凑的AIS超微结构,该超微结构甚至对针对肌动蛋白和微管的药物治疗具有抵抗力。进一步显示Ankyrin-G会聚集到亚结构域,增强神经元活性,而成为精神疾病的主要风险基因。随后的SMLM研究还阐明了αII血影蛋白与ßIV血影蛋白共同在AIS提供强健的周期性细胞骨架组织以及防止AIS装配不完全和神经变性的重要性。一份相关报告显示,αII 血影蛋白丰度随有髓鞘轴突直径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大直径轴突更容易发生神经退行性病变。在免疫标记II血影蛋白后,将其连接到一种可膨胀的聚合物,并在水中膨胀后,通过ExM研究ßII spectrin沿轴突的周期性模式。这一新方法证实了如前所述的细胞骨架内部的组织原理。不幸的是,在ExM过程中,phalloidin探针在膨胀过程中被冲掉。有两种策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携带甲基丙烯酸基团的phalloidin三功能抗体被设计用于与凝胶的有效标记;另一方面,最近的一份报告使用荧光团结合抗体,类似于常规免疫染色,将荧光团靶向phalloidin探针与凝胶连接。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几种神经细胞类型和动物物种中,肌动蛋白和附属蛋白的强大超微结构组织也得到了证实。外周神经系统(PNS)中,STED显微镜也显示在梳理的神经纤维样本上有重复的细胞骨架成分。最后,SMLM揭示了肌动蛋白-血影蛋白骨架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功能:它可以作为一个信号平台,通过组织跨膜信号蛋白,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细胞粘附分子(CAM)和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在神经元中进行信号转导从而实现GPCR-和CAM介导的RTK信号。5.2. 突触前室为了确保有效的神经化学传递,突触前膨大参与突触囊泡循环、神经递质填充以及与突触前膜在活性区(特殊蛋白质密集分布的纳米隔室)的融合,以最终释放神经递质。在这里,我们关注SRM如何扩展我们对突触前功能的理解。早期只能使用EM对化学固定神经元里的小直径突触小泡进行研究,但随着SRM的出现,应用快速STED显微镜,通过免疫标记位于突触前室突触小泡上的钙传感器突触标记蛋白1(SYT1)来观察突触小泡的活动。STED显微镜进一步显示,突触小泡融合后Syt1分子似乎驻留在突触膜上,也支持胞吐后突触小泡蛋白的清除过程。此外,在突触小泡融合过程中,当暴露于细胞外空间时,靶向Synaptobevin 2 pHluorin的荧光团结合纳米体后,亚衍射追踪显示了突触小泡的异质性迁移。一种类似的方法使用vGlut1 pHluorin在原代神经元中的表达来观察单个神经元突触小泡,定位精度为27 nm,并揭示了突触小泡的多个不同释放位点。作为一项方法学的进步,为了对主动循环的小泡成像,设计了一种名为mCLING的亲脂膜探针,该探针可对突触膜进行染色,通过内吞作用和固定,可以进行免疫标记,且和SRM相结合。突触小泡的胞吐过程需要一组属于突触前细胞基质的突触前蛋白质的高度可靠的相互作用,使突触小泡接近和暂时驻留在所谓活动区的膜上,并最终释放突触小泡。黑腹果蝇易于遗传,有助于精确定位果蝇幼虫神经肌肉接头(NMJ)活动区的第一个重要蛋白质。Bruchpilot(Brp)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活性区成分,是一种大的、卷曲的螺旋蛋白,对于钙通道聚集和突触囊泡定位到突触释放位点至关重要。除了通过Brp研究钙通道聚集外,STED显微镜还证明了该蛋白细长的组织结构,并揭示了与Brp相互作用的蛋白(如syd-1α、liprin和rim结合蛋白(RBP))的定位。定量dSTORM方法研究了果蝇活动区Brp丝的数量,并显示了Brp的结构组织与其功能之间的强相关性。接下来的研究通过dSTORM评估Syt1敲除后的活动区(CAZ)电生理学和细胞基质参数。这项研究表明,在果蝇NMJs 1b型突触膨胀中,Syt1基因的敲除导致更高的Brp计数和簇内Brp图谱的改变。在哺乳动物突触中,突触前支架蛋白bassoon 和 piccolo参与突触囊泡释放的调节。据报道,bassoon蛋白通过与RBP的相互作用来控制CaV2.1型钙通道的定位。此外bassoon蛋白能加速囊泡释放,因为其丢失导致小脑苔藓纤维到颗粒细胞突触中的突触囊泡数量显著减少和突触抑制。STED显微镜显示bassoon 和 piccolo蛋白是一个夹心三明治结构,两侧为piccolo蛋白,bassoon蛋白居中。STORM成像通过距离测量显示bassoon蛋白相对于突触前和突触后室中其他相关突触蛋白质的方向。囊泡胞吐过程由一组可溶性ethylmaleimide敏感因子附着受体(SNARE)蛋白质进一步协调。位于突触膜上的囊泡SNAREs (v-SNAREs) 蛋白和 t-SNARES蛋白的复杂形成导致突触囊泡成功融合。在质膜上的突触体相关蛋白25(SNAP-25)和突触融合蛋白聚集首先通过STED显微镜进行研究。这项研究表明,大约75个突触融合蛋白分子被堆积成50- 60 nm大小的纳米团簇。在之后的研究中,SMLM以更高的精度对SNAP-25和突触融合蛋白的分布进行成像。在这里,描述了Syntaxin簇内的分子密度梯度。dSTORM成像显示,未聚集的分子紧密地定位于聚集区域。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了一种以syntaxin或SNAP-25为靶点的纳米抗体。这使密集的突触前区域更好的标记,并显示突触外突触融合蛋白可在增强突触活动后进入突触室。SNARE结合蛋白tomosyn被证明定位于突触融合蛋白簇,据报道,其ß-螺旋结构域的突变是SNAP-25复合物形成的关键。此外,tomosyn与v-SNARE突触结合蛋白竞争,与突触融合蛋白和SNAP-25形成复合物,因此被认为下调了胞吐过程。 相反,rim结合蛋白2(RBP2)可根据所研究的突触类型在调节突触可塑性方面发挥多种作用。SRM显示RBP2通过调节CaV2.1钙通道相对于释放位点的纳米定位来调节释放概率。此外,STED显微镜显示海马脑片中RBP2对锥体CA3-CA1突触的神经传递只有轻微的影响,它通过控制munc-13-1的定位,在苔藓纤维突触中强烈调节囊泡启动和释放概率。图9。与突触释放位点相关的Munc-13-1纳米组装体。上排:应用高钙溶液和钾通道阻滞剂(A1)以及相应的munc-13-1信号(A2)激活突触后eEOS(增强型谷氨酸光学传感器)的荧光反应图像。注意主动释放条件下的紧密空间相关性。比例尺:5μm。第二行:常规显微镜图像(B1)与munc-13-1(B2)的3D STORM成像。比例尺:500nm。(C) 释放位点数量与munc-13-1纳米团数量的相关性。(D) munc-13-1(黄色)和syntaxin-1A(蓝色)的超分辨双色图像。比例尺:2μm。侧面(顶部)和正面(底部)视图。比例尺:200nm。Copyright 2017 Springer Nature.Munc-13是unc-13的哺乳动物直系同源物,是引发突触小泡释放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Munc-13-3被证明能够将钙通道募集到活动区,3D-STORM成像提供了证据,证明Munc-13-1聚集在突触释放位点,并与突触融合蛋白分子相关(图9)。通过活体成像和STED显微镜对果蝇中显示不同突触前钙通道距离的两种munc-13亚型进行研究,发现unc-13亚型由CAST/ELK同源物Brp和RIM结合蛋白定位,导致释放部位相对于钙通道的不同超微结构。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改变不同Unc-13亚型的比率,通过改变其与钙通道的纳米结构域耦合,导致神经传递增强。Unc-13 A定位通过突变分析表明C末端部分调控释放位点的产生,而蛋白质的N末端部分参与活性区靶向调节。 在活性区内,钙通道的纳米定位和潜在的动力学对于有效调节神经传递至关重要。钙通道和突触小泡之间的纳米域耦合可以是紧密的,也可以是松散的,并以这种方式决定神经传递的精确性。小脑突触中的免疫金电镜定量显示,强突触的耦合距离约为10nm,但其钙通道数量是弱突触的三倍,弱突触的特征是耦合距离较长且低效。一项结合电生理学的免疫金冷冻断裂EM研究提供了证据,证明释放部位随突触前钙通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为了研究电压门控钙通道的活动性,应用单粒子跟踪PALM(sptPALM)对原代神经元成像。研究表明,集中在突触前部位的60%的通道是可变的。此外,通过应用BAPTA钙缓冲降低了钙通道的扩散。结果表明,突触小泡和钙通道之间的纳米域偶联保证了神经传递的精确度,并可根据需要通过突触前钙通道的扩散进行精细调节。 在融合和递质释放后,内吞机制诱导循环产生新的囊泡,从而重建可释放的囊泡池并为持续的神经传递提供基础。囊泡循环的主要机制由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组成。使用光遗传学和”闪光冷冻”电镜的研究也报道了比超快的内吞快200倍的过程。如双色iso-STED显微镜所示,通过摄取针对囊泡内膜结合位点的Syt 1抗体,将内吞位点定位到活性区外周。此外,在神经内分泌细胞中,STED显微镜也揭示了囊泡只能部分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形成一个“Ω”形状的结构,而没有完全融入膜中,因此有利于“接触后即脱离”(kiss and run)的模式。与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相比,它会产生更快囊泡再循环率的递质释放模型。依赖于活性的大量内吞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可能涉及的机制的复杂性,有人提出,根据突触类型和活动,多种内吞模式可能并行运作。本文由超高显微技术应用工程师郭连峰、黄梓彤编译
  • 亚飞米分辨率双电光梳绝对频率光谱测量
    光学频率梳(Optical frequency comb,简称“光梳”)由大范围、等间隔的梳齿分量构成,每根梳齿均对应绝对频率,如同在光频上的一把梳子(或标尺)。得益于飞秒激光器和非线性光学的发展,1999年美国标准局和德国马普所的研究团队分别在实验上实现了光梳,解决了绝对光频率计量问题,J. L. Hall和T. W. Hänsch因此贡献而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梳的诞生同样给光谱测量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突破,分辨率提高到皮米量级,光梳光谱学的新技术和新应用也在不断涌现。双光梳光谱学可以充分利用光梳在频率准确度、频率分辨率、光谱范围和脉冲宽度等方面的优势,在诸多基于光梳的测量技术中脱颖而出。在频域上,双光梳光谱学表现为两个有微小重复频率差异光梳的多外差探测,可以将探测光梳记录的待测谱线,如分子吸收谱,从光频转移到射频。双光梳光谱学可以利用光谱交织技术进一步将分辨率提高至几十飞米量级。然而现有方案测量时间大幅增加,使用温度或驱动电流调节时无法提供绝对频率参考,且分辨率仍有进一步提高至光梳梳齿线宽的较大空间。电光调制光频梳(简称“电光梳”)由对连续种子光的电光调制产生,用于构建双光梳系统时其具有天然的互相干性,无需复杂的锁定电路或相位校正算法,可以大幅降低系统复杂度。此外,由于电光梳具有不受谐振腔腔长限制的重复频率以及可自由调节的中心波长,由其构建的更具应用前景的双电光梳系统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上海交通大学何祖源、樊昕昱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双电光梳光谱测量方案,将光谱测量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到亚飞米量级,相较于现有方案提高了两个数量级。该方案利用外调制的稳频光作为扫频电光梳的种子光,可以在实现低频率误差快速光谱交织的同时,提供绝对光频率参考。图1 亚飞米分辨率双电光梳绝对频率光谱测量技术原理示意图研究团队在分析各性能指标的理论限制和相互制约关系的基础上,将光谱测量技术关注的综合性能指标(光谱分辨率、测量带宽以及测量时间)提高至奈奎斯特极限,并且可以通过多次平均提高测量信噪比。该方案用于测量分子吸收谱线和高Q值光纤法布里珀罗腔谐振谱线的实验结果,充分展示了该方案灵活实现超高光谱分辨率、高信噪比和高刷新率的能力。图2 氰化氢(HCN)气体吸收谱线的光谱测量结果图3 光纤法布里珀罗谐振腔反射谱的光谱测量结果该研究成果将推动超精细光梳光谱学的进一步发展,并在温室气体监测、精密光器件测试、生物化学传感,以及诸如电磁诱导透明等物理现象观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酰氯亚氨基二苄相关的仪器

  • 1260 Infinity II 氨基酸分析系统1260 Infinity II 氨基酸分析系统为自动化 HPLC 氨基酸分析提供了一种完整的解决方案。它将 HPLC 仪器和色谱柱技术的最新进展与久经验证的柱前衍生化技术相结合,实现快速、灵敏的氨基酸分析。使用 Agilent 1260 Infinity II 样品瓶进样器进行自动化柱前衍生,将分析效率提升至全新水平。即用型试剂和标准品与安捷伦提供的应用支持相结合,使该解决方案成为食品和制药行业中实现自动化氨基酸分析的理想工具。特性用于快速、灵敏和自动化氨基酸分析的完整解决方案,包括仪器、色谱柱、化学品、标准品和应用支持使用 1260 Infinity II 样品瓶进样器进行自动柱前衍生,避免繁琐的手动操作程序,提高效率和重现性Agilent 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HPH 色谱柱可实现稳定分离,并在较低的反压下改善分离度并提高通量基于二极管阵列技术的高灵敏度、同步多波长紫外检测,可获得出色的灵敏度在鉴定和峰纯度分析中可选用全谱检测,以获得更高的可信度多信号荧光检测可提高选择性并减小基质效应,从而在飞摩尔范围内提供优异的灵敏度
    留言咨询
  • Essentia LC-16氨基甲酸酯柱后衍生分析系统是基于岛津公司30余载氨基酸甲酸酯农残分析经验,与客户的实际使用需求相结合,不断迭代优化。本次升级的分析系统采用整体性设计:将液相色谱系统-柱后衍生系统-专用软件三者有机整合,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全自动样品分析。特点:(1)高性能配置 采用高精度反应液输液系统基础上,搭配高灵敏度的荧光检测器,高性能化学反应器,锁定更小的脉冲、更高的灵敏度、更精确的混合精度和反应温度,是实现准确柱后衍生结果的关键。 荧光检测器温控池技术提高结果重现性 化学反应器具有优异的温度稳定性(2)高便捷性软件为氨基甲酸酯柱后分析体系专门定制的分析系统软件,分析与衍生全过程图形化监控,便于理解和操作,内置分析方法包,全自动样品分析一键开启。 (3)高安全性设计应对氨基甲酸酯柱后衍生法“碱性水解,高温衍生”的特性,安全性设计非常重要。所有模块都配制漏液传感器,化学反应器更是配备了过热保护、防漏传感、气敏传感的三重全方位保护。符合标准食品安全• GB 23200.112-2018 植物源性食品中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GB 23200.105-2016 肉及肉制品中甲萘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法• NY/T 761-2008 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 SN/T 1017.7-2014 出口粮谷中涕灭威、甲萘威、杀线威、恶虫威、抗蚜威残留量的测定环境• HJ 960-2018土壤和沉积物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测定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HJ 1025-2019固体废物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测定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饮用水• GBT 5750.9-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农药指标(呋喃丹、甲萘威)应用同时测定七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优异的线性测试结果(n=5)色谱柱:Shim-pack Gis,4.6mm I.D.×250 mm, 5μm,流动相:水-甲醇,梯度洗脱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42℃水解试剂: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水解试剂流速:0.2 mL/min水解反应温度:100℃衍生试剂:OPA试剂衍生试剂流速:0.2 mL/min衍生反应温度:42℃RF检测器:Ex.330nm, Em.465nm
    留言咨询
  • 赛里安 Artemis 6000 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天美全新推出赛里安Artemis 6000 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它利用经典的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仲裁标准的茚三酮柱后衍生法来分析水解产物和游离氨基酸。在传统的高效液相离子交换色谱的基础上,采用更高精度输液泵系统搭配更优化的分离条件,仅使用2种缓冲液即可完成蛋白水解体系的分离(生理体液体系为3 种),对比传统使用4~5 种缓冲液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分析效率,减少了使用成本。性能可靠的交钥匙解决方案l 基于赛里安超过30 年的色谱开发、制造和应用经验,保证一如既往的优异分析性能l 可适用于不同应用体系,如蛋白水解、生理体液、氧化水解等l 提供包括样品预处理、缓冲液、色谱柱等整套解决方案快速高效的全自动分析仪l 高速稳定的分析程序:30~50min(蛋白水解)60~160min(生理体液)l 高效的分离柱和除氨柱,使用寿命达6000~8000 次l 分离度:平均峰值分辨率2.5,所有峰值分辨率1.2(水解AA)或1.0(游离AA)l 天冬氨酸 Asp2.5pmol (信噪比=2)简单易用,操作流畅l AminoChrom 工作站可实现对仪器的完全反控,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报告功能,且支持多种语言。l 满足21 CFR Part 11 及相关数据完整性的要求l LCD 面板可实现对仪器的直接控制、方法编辑等,同时方便了维护 Artemis 6000 设计特点赛里安Artemis 6000 整机性能优异且稳定耐用。两个独立的高精度输液泵配合一体化的最小死体积设计,确保了保留时间的准确性和长期稳定性。同时重点关注包括全惰性化管路和自动进样器标配制冷等多个细节,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满足不同需求且稳定可靠的解决方案。A6400 溶剂组织器集成制冷功能,同时支持引入惰性气体(如N2)以避免缓冲盐溶剂等的氧化或污染。此外,每个溶剂瓶都单独配置了独立开关阀,配合透明罩方便在运行中观察或添加流动相。A6300 氨基酸分离衍生检测单元一体化设计结合了柱温箱、衍生化反应器以及双通道检测系统。配备高精度浮动式短程双柱塞泵保证衍生化试剂的精确输送, 支持0.01~2.00mL/ min 流速设置。高温反应器温控范围为室温至180℃,且具备自动清洗功能,在每次运行完后自动清洗反应管。集成的高灵敏度双通道检测器,检出限可达8pmol(Asp 3pmol)A6200 高通量自动进样器采用高精度计量注射泵,进样量范围1~100μL 可调。标配2×60 位标准样品盘(可控温)。可选配柱前衍生和稀释功能。A6100 高精度四元梯度输液泵集成了四通道在线脱气机,流量范围为0.01~10.0 ml/min,同时可设置多达100 阶的梯度洗脱程序,以保证更优的分离程序。
    留言咨询

酰氯亚氨基二苄相关的耗材

  • IDA亚氨基二乙酸 固相萃取柱
    2023年9月发布的新国标《GB 5009.12-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相较于老国标“GB 5009.12-2017”新增了“第一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需除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该方法需要用到以“亚胺基二乙酸型(IDA)螯合树脂”为填充剂的SPE小柱。“那么该小柱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呢? 亚胺基二乙酸型(IDA)螯合树脂是以O-N为混合配位原子的一类典型螯合树脂,其交联聚合物骨架(如聚苯乙烯或聚丙烯酸)上连有功能基-N(CH:COOH):,尤其对二价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良好的吸附性能。是一类应用广泛、性能优良的螯合树脂,广泛应用于分离、回收、分析、富集金属离子及脱除工业污水中有价金属离子等。月旭科技推出“IDA亚氨基二乙酸固相萃取柱”,可以有效富集铅、镉等重金属离子,去除干扰金属离子,满足高盐样品中铅含量测定的需求。
  • Anavo亚氨基二乙酸型树脂SPE小柱(GB 5009.12-2023)
    Anavo亚氨基二乙酸型树脂是一种功能化的固相萃取材料,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丰富的亚氨基二乙酸基团,能够与目标化合物发生化学吸附,并通过洗脱步骤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富集和分离。固相萃取柱则是采用该材料填充于柱体中制成,具有大表面积和良好的机械强度,能够稳定地保持亚氨基二乙酸型树脂的化学性质和吸附能力。 货号描述规格AN60F084Anavo亚氨基二乙酸型树脂SPE小柱(GB 5009.12-2023)500 mg,1 mL,50/PKAN60I004Anavo SPE空柱管12 mL, PP,100/PK 纳鸥科技参照新国标GB 5009.12-2023第一法,采用Anavo亚氨基二乙酸型树脂SPE小柱(PN:AN60F084),对方便面调料包中的铅进行了检测,SPE小柱回收率95%左右,重现性好和精密度高。
  • 耐高温多模光纤 掺氟渐变折射率石英(聚酰亚胺涂层)
    聚酰亚胺是一种耐高温性和耐低温性较好、机械强度良好,综合性能非常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可极大提高光纤涂敷层耐温性能,延长光纤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同时在低温环境下依旧能保持较好的机械性能不会发生脆裂。聚酰亚胺是自熄性聚合物,发烟率低,热膨胀系数与石英材质接近,具有一定的自润滑性能,能够耐老化,耐高压电击穿等,在极高的真空下放气量很少。聚酰亚胺具有很高的耐辐照性能力学性能,能在辐照环境下依旧保持较高强度,其拉伸、弯曲、压缩强度较高,突出的抗蠕变性和尺寸稳定性。聚酰亚胺具备无毒稳定性、生物相容性,能够用作制备餐具和一些医疗耗材替换用品。同时,聚酰亚胺耐几乎所有有机溶剂,耐部分无机酸,耐水解 技术参数 工艺优点: 高质量涂覆层,300℃无变形、涂覆层可调厚度;本公司采用特殊设计的立式在线热固化工艺方案,该方案涂层厚度可调节范围大,光纤涂敷层同心度好,涂敷表面光滑,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点,筛选强度明显提高 ,同时固化均匀减低胶水残留,在我方 300℃高温热冲击实验过程中, 不弯曲不变形,长时间高温后依旧保持较佳的弯曲、抗拉伸强度; l高速制备低损耗光纤;聚酰亚胺不同于丙烯酸酯的光固化方式,需要采用热固化工艺,该工艺固化时间长,从而导致光纤的拉丝速度比常规的丙烯酸酯拉丝速度慢很多,在较长的拉丝制程中易增加光纤的损耗;基于在线连续热塑化/热固化工艺中较长的光纤行程和特殊调制的PI 涂料,我们的工艺可以在较高的拉丝速度下实现优良的涂敷质量,明显提高了耐高温光纤的制备效率,且提高了光纤几何参数的一致性。基于多级、多参数PI 材料涂敷,我们通过调整内层材料、中层材料、外层材料不同的物化性质, 实现了更厚的PI 涂敷层和更低的单模光纤损耗; 行业应用使用环境:医疗行业;采矿行业、石油、天然气行业; 航天行业、核工业;化工业; 光通信行业; 电力行业;高温高压及低温环境; 电磁辐射环境;水下使用,耐水解;医用介入式治疗,具备生物相容性;可 ETO 和辐射灭菌(纯硅芯); 耐高温多模光纤(聚酰亚胺涂层) 多模光纤参数: 产品编码:SI_MM50/125/155PI PSC_SI_MM50/125/155PIPSC_GI_MM50/125/155PI数值孔径(NA): 0.18 - 0.220.18 - 0.220.18 - 0.22衰减系数(dB/km):@850nm 4dB/km@1300nm 2dB/km@850nm 4dB/km@1300nm 2dB/km@850nm 4dB/km@1300nm 2dB/km纤芯材质:掺锗石英高纯石英掺氟渐变折射率石英芯层直径:包层直径: 交货长度:50±2 μm50±2 μm50±2 μm125±1 μm≤30 km涂敷层直径: 芯包层同心度: 包层不圆度(%): 涂层材料:长期使用温度: 短期耐受温度:筛选强度:155±5 μm≤0.6 μm≤0.1聚酰亚胺-65~300 ℃400 ℃100 kpsi

酰氯亚氨基二苄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