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环境监测方法

仪器信息网环境监测方法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环境监测方法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环境监测方法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环境监测方法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环境监测方法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环境监测方法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环境监测方法相关的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方法相关的论坛

  • 2019年80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将立项

    按照2019年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安排,国家总站在全国范围内共征集了环境监测领域环保标准制修订立项建议157项,经初审,最终确立了80项建议。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当前业务发展需要,专家组对80项(2019年“十三五”国家环境监测类项目9项、环境监测分析方法40项、环境监测技术规范11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7项和排污与遥感监测13项)立项建议逐条研讨,最终形成了2019年环境监测领域环保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建议5项,通过绿色通道立项建议10项。 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是环境监测的基础,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支撑环境管理的第一步。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标准顶层设计,完善环保标准体系建设,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项基础工作。

  • 什么是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有哪些特点?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影响人类和生物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质量的某些代表值实施现场监视和测定,作出正确环境质量评价的过程。环境监测有以下几个特点。(1)综合性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气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客体,只有对这些客体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切描述环境质量状况;对监测数据进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需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才能正确阐明数据的内涵。(2)连续性 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越多,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因此,必须长期坚持监测。(3)追踪性环境监测包括监测目的的确定、监测计划的制订、采样、样品运送和保存、实验室测定到数据整理等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联系的系统,任何一步的差错都将影响最终数据的质量。特别是区域性的大型监测,由于参加人员众多、实验室和仪器的不同,必然会发生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同。为使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并使数据具有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为此,需要建立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体系。

  • 【原创大赛】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

    [align=center] [b]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b][/align][align=center]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align][align=center]高秋荣[/align]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工作。本文从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的分类及构成、监测结果的科学性、监测方法的系统性及应急技术的实用性角度,提出了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方法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环境监测方法体系的制定与实施提出建议。1 [b]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标准体系概况[/b] 环境监测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间断或不间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评价其变化趋势和对环境影响的程度。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准确、全面的环境监测数据,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及时响应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科学预警各类潜在的环境问题。环境监测的目标就是为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大量科学、准确、及时的污染物监测信息,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环境监测信息不仅是环境管理法规、政策、标准、规划、计划、行动的依据,也是环境科研的依据。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指为监测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源排放行为,规范采样、分析、测定、数据处理等工作而制定的统一要求。完善和发展环境监测方法体系是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环保标准体系日臻成熟,主要分为国家级标准和地方级标准,从标准类别上又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规范、环境基础类标准和管理规范类标准。其中,环境监测规范是实施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要配套性标准,包括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标准样品[sup][/sup]。本文主要讨论关于完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的思考与建议。[b]2 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及制修订现状分析2.1 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的现状[/b]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框架的雏形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原国家环保总局编制出版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土壤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物测分析方法》、《工业固体废弃物有害特性试验与监测分析方法》和《环境放射性监测方法》等[sup][/sup]。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包括空气 (含环境空气、酸沉降、沙尘暴等 )、水和废水(含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土壤和沉积物、生态、物理环境(含噪声、振动、光、热、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放射性等)、污染源、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等8个方面。其中在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等环境监测领域,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监测分析方法及标准体系,生态、生物、土壤、物理环境等监测领域还正在完善和探索之中,尚须进一步健全[sup][/sup]。依据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和环境监测总站的网页内容,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已经建立了358种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其中64个现行标准正在修订中。这些方法标准已成为有效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物排放监测的基础,对提升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规范环境监测过程,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并最终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各类环境问题频频出现,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标准工作力度。在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工作中,加大采用先进监测技术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的力度。以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方法标准为重点,全面开展各种环境介质中有害因素监测方法标准的制修订。重点开展各种有机污染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方法的研究制定工作。[b]2.2我国现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的不足和问题[/b] 近十年来,我国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体系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为国家环境保护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了大量科学、准确、及时的监测信息,为维护国家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体系仍长期滞后于环境管理发展的需求。比较城市环境监测部门现有的实验室分析监测能力以及国内外环境监测分析技术的发展水平,我国环境监测方法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 [b]2.2.1虽然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中的检测参数基本齐全,但是一些重要的污染物指标缺乏相应的监测方法标准。[/b] (1)我国环境监测方法的开发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常常落后于“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有些环境质量标准设置的污染物指标没有推荐出合适的测定方法。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一些项目缺乏推荐的标准监测方法。 (2)污染源的监测还是以常规污染物因子为主,基本不涉及特征污染物因子。随着经济和 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许多新型的行业,产生了许多以前不常见或未知的污染因子。这种情况下,仅按照原来的测试因子已很难反映出企业实际污染状况,这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标准中的各项指标还存在着一些检测盲点。 例如: 有机污染物(如醛类、酮类)、微量元素污染物是城市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影响和危害较大的,但是目前我们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负荷、危害及影响情况了解不很清楚,监测技术尚不配套和完整。痕量金属、VOC s等仍然缺失相应地分析方法[sup][/sup]。 有些污染物的监测方法未考虑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重金属在自然环境中有多种存在形态,包括有机态和无机态,以及不同价的态。重金属不同的存在形态的毒性差别很大,比如有机汞、Cr(VI)、As(III)等。因此测定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含量时,应该根据它们的存在形态,选择适当的浸提剂和浸提条件制备待测溶液[sup][/sup]。 有些毒性较大的环境污染物没有列入环境质量标准,因而也没有相应的监测方法标准。当前我国电子垃圾拆解引起的环境和健康问题逐渐引起公众的注意,其中新增PO Ps溴系阻燃剂(BFR s)的问题也是国际上的热点环境问题。我国还没有建立任何一种溴系阻燃剂的监测方法标准。环境空气中的雾霾(PM2.5)是当前引起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还欠缺相应的监测方法标准。生物污染监测包括对生物样品中重金属、PAH 、PCB等污染物的监测与分析。我国生物污染监测分析标准方法标准体系严重不足,特别是缺乏生物样品采集、保存和样品前处理的方法标准。 (3)有些现行监测方法标准有待改进和更新 有些现行监测方法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尚待提高。个别标准配套的监测方法的检测限与标准限值相同而不能适用。有些现行分析方法还要依靠人的感官判断,客观性差。如恶臭的测定,依靠检测人员的嗅觉,测定结果缺乏客观性。恶臭气体采样方法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不少现行标准采用的监测技术较为落后,使用的试剂为目前禁用的试剂。一些国内外现有的先进仪器分析方法还没有上升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新型生物技术监测方法在环境污染物监测领域的标准化应用方面严重不足。(4)尚未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 国家标准涵盖面不够广,更新也不及时,导致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部分参数未受监控,特别是在发生应急事故时。如:我国2006年颁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0年颁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目前,我国的应急监测技术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已有的监测方法标准大多不适合突发污染事故的现场快速、动态测定,且分析成本较高。发达国家应急监测仪器体积小、重量轻、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种类繁多,有些仪器的性能指标接近或达到实验室仪器的水平,而应急仪器、设备能源和溶剂的消耗却大大减少[sup][/sup],相比之下我国环境还有一定差距,而且应急仪器方法多为非标方法,许多监测数据只能作定性或半定量使用。事故应急的简易、快速现场测定方法应与相应的现行标准方法进行比对,立正尽快提升为标准方法。[b]2.2.2目前我国水质和废水环境监测分析中缺乏系列性,所选定的参数不能全面反映水环境质量情况。在这方法水和废水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以下情况: [/b](1)我国目前现有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的发放标准与现有的标准中给的分析方法不配套。例如:产品标准中要求大肠菌群数单位是个/g,但是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大肠菌群数的检测方法中单位是:cfu/g 。这种情况而导致此项目不能评定合格与否更不能反映出环境质量情况。没有达到环境质量标准与参数分析方法一一对应。(2)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采用不用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例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中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特定项目”其中80个项目需要采用近20种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方法、近60种其它约定的方法,每种方法均有单独的样品采集、保存、前处理及分析方法,配齐所有项目所需的试剂及耗材耗时耗力,给现场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带来很大的麻烦,不利于监测项目的开展和标准的执行。(3)一些检测参数在采样和分析方法过程中受干扰因素影响较大,需要对监测分析方法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善,尽量消除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中80个特定项目水合肼、活性氯、黄磷、丁基黄原酸等。(4)现行的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水质参数有:有机、无机、重金属、阴阳离子、营养物及微生物,目前这些参数最多的是利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及生物方法来测定相关参数浓度。其中,一些参数只能对水质起描述性作用,并不能反映出水质问题。[b] 2.2.3 我国环境空气监测项目多年仍为常规的监测项目主要参数为:SO[sub]2[/sub]、NO[sub]X[/sub](包括NO、NO[sub]2[/sub])、TSP、PM[sub]2.5、[/sub]PM[sub]10[/sub]、O[sub]3[/sub]和气象参数,用于霾污染、臭氧光化学污染特征及生成机制、空气污染的人体健康和生态效应的跟踪评估和控制研究等监测项目尚为空白,并且缺少空气和废气中VOCs的分析方法,但是EPA 有相应的分析方法。 2.2.4噪声监测技术规范需要不断的完善。 [/b]随着机械化的快发展,一些过去曾不被重视的噪声逐渐显现。例如:飞机噪声、轨道噪声等。人们反映率较高的居民小区固定设施产生、空调噪声等都需要有相应的监测技术与相应的配套管理要求。目前噪声的投诉率已经超越环境污染的投诉率。面对这种严峻的声环境污染,人工监测、手持仪器监测显然无法满足声环境监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要求。利用现代化的省环境监测仪器,特别是II级以上的优质噪声监测系统,对声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进行实施,准确的全方位监测,对噪声污染源及其治理进行自动监测并起到实时监督作用。[b] 3 对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b]根据我国环境监测标准体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US EPA(美国环境保护署)的经验,对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第一,需要结合环境管理需求和监测方法研究进展,制定国家层面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用它来完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体系。确保环境质量标准、污水排放标准及废气排放标准的全面实施。争取将所有的标准进行系列化,形成针对地表水、废水、环境空气、固定污染源废气、固体废弃物等若干个系列标准分析方法,让我国的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与先进国家的相关分析方法具有可比性。 第二,针对现行环境保护质量标准控制项目,补充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对比筛查我国目前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等规定的污染物控制项目及现行监测方法标准,针对目前尚无监测方法标准的项目,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同时,加强样品的采集、保存和的前处理相应标准的制定,特别是环境生物样品采集技术方法标准,土壤、沉积物、生物样品和固体废弃物前处理技术方法标准等。 第三、修订完善现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针对现行环境监测方法的检测能力未满足相关环境标准需求,仪器或设备已经落后或淘汰、使用了禁用试剂等的方法标准进行修订。密切跟踪环境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制订与环境管理需要相适应的大型仪器新技术的分析方法标准。提高现行监测方法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第四,制订修订与“十二五”环境保护标准相配套的监测方法标准。根据污染物生产、使用、排放和污染特征、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针对可能列入“十二五”环境保护标准控制的污染物(项目),制订和完善相应配套的监测方法标准。根据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建立不同形态的监测方法标准;对于我国问题突出的毒性较大的环境污染物,建立相应的监测方法标准。第五,学习并借鉴。借鉴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等)及与我国各省环境监测站、地区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操作流程、技术指标并跟踪国内外的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及成果,全面来提升我国水、土、气、固废等环境监测方面检测技能(包括: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等)。第六,对科研工作要对国际先进技术重视,拓展监测因子的覆盖面(如:重金属的修复技术及VOCs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现代自动化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推进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在实际工作应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在线监测技术;建立适应我国具体情况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的标准监测方法体系。为了满足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需求,建立和完善现场快速标准监测分析方法。从而可以加强我国应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 第四版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并非全有效!!!

    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实施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问题的解释:环境监测工作中应执行国家有关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在没有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情况下,可使用原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出版物中的方法,这两本书分别是2002年和2003年出版的(包括后来的增补版)。环保部“十一五”以来已发布和还将发布相关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同时将对发布时间较长的现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进行修订。这些环境监测标准和规范都将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的形式发布。在新标准实施后,应停止使用前款所列出版物中的非标准监测方法和已经废止的标准方法。

  • 【转帖】关于实施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问题的函 环境保护部函

    环境保护部函 环函〔2009〕131号 关于实施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问题的函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  你局《关于请明确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属性的请示》(粤环报〔2009〕7号)收悉。现函复如下:  一、环境监测工作中应执行国家有关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在没有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情况下,可使用原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出版物中的方法。  二、为适应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目前我部正在制定相应的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在新标准实施后,应停止使用前款所列出版物中的方法。  二○○九年六月十一日主题词:环保 监测 标准 函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方法验证通用技术指南》等4项技术文件

    为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在申请资质认定以及有关专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时开展的方法验证活动,确保方法验证过程科学合理,评价尺度客观一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编制了《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方法验证通用技术指南》《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化学分析方法验证技术规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生物分析方法验证技术规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物理分析方法验证技术规定》等4项技术文件,现印发给你们,请参考执行。本次发布的4项技术文件从方法验证的总体要求、基本条件确认、方法性能指标验证、实际监测、方法验证报告的编制、方法验证结果的应用等6个方面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的方法验证活动做了统一规定。其中《通用技术指南》为总则,从通用层面上提出方法验证活动开展的原则、要求及主要内容,3项《技术规定》在操作层面上分别对化学、生物、物理三类监测方法的验证工作如何开展给出了具体的指导。该系列技术文件的发布是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的又一举措,统一了监测机构初次使用监测方法时所开展验证工作的技术要求,保证资质认定评审中能力确认标准的一致性,为保障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总站近期将出版《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方法验证实例》一书,更好的支持该系列技术文件的使用。 [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 [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401/25/130933991514921.pdf]1-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方法验证通过技术指南.pdf[/url] [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 [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401/25/130941951514921.pdf]2-生态环境监测资质认定化学监测方法验证技术规定.pdf[/url] [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 [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401/25/130952891514921.pdf]3-生态环境监测资质认定生物监测方法验证技术规定.pdf[/url] [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 [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401/25/131001611514921.pdf]4-生态环境监测资质认定物理监测方法验证技术规定.pdf[/url] [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 [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401/25/131015651514921.pdf]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方法验证通用技术指南》等4项技术文件的通知.pdf[/url]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方法验证通用技术指南》等4项技术文件

    为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在申请资质认定以及有关专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时开展的方法验证活动,确保方法验证过程科学合理,评价尺度客观一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编制了《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方法验证通用技术指南》《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化学分析方法验证技术规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生物分析方法验证技术规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物理分析方法验证技术规定》等4项技术文件,现印发给你们,请参考执行。本次发布的4项技术文件从方法验证的总体要求、基本条件确认、方法性能指标验证、实际监测、方法验证报告的编制、方法验证结果的应用等6个方面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的方法验证活动做了统一规定。其中《通用技术指南》为总则,从通用层面上提出方法验证活动开展的原则、要求及主要内容,3项《技术规定》在操作层面上分别对化学、生物、物理三类监测方法的验证工作如何开展给出了具体的指导。该系列技术文件的发布是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的又一举措,统一了监测机构初次使用监测方法时所开展验证工作的技术要求,保证资质认定评审中能力确认标准的一致性,为保障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总站近期将出版《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方法验证实例》一书,更好的支持该系列技术文件的使用。 [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 [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401/25/130933991514921.pdf]1-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方法验证通过技术指南.pdf[/url] [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 [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401/25/130941951514921.pdf]2-生态环境监测资质认定化学监测方法验证技术规定.pdf[/url] [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 [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401/25/130952891514921.pdf]3-生态环境监测资质认定生物监测方法验证技术规定.pdf[/url] [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 [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401/25/131001611514921.pdf]4-生态环境监测资质认定物理监测方法验证技术规定.pdf[/url] [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 [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401/25/131015651514921.pdf]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方法验证通用技术指南》等4项技术文件的通知.pdf[/url]

  •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有标准啦!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HJ972-2018)已于2018年9月30日发布,并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适用于超过 GB8702 规定豁免范围以外的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可豁免管理的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可参照该标准执行。 此前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采用的方法是《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 [img]file:///C:/Users/ASUS/Documents/Tencent%20Files/809474332/Image/C2C/E266217E29C44AD0F9CD39E957867788.jpg[/img](环发【2007】114号),根据环保部的相关规定,在新标准发布后应停止使用非标的统一方法,建议各开展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机构在年底前尽快向发证机关申请方法变更/扩项评审。 《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HJ972-2018)见附件。

  • 【原创大赛】《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之样品制备

    土壤样品的制备方法前 言 “十三五”国家将建成由35000个监测点位构成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其中普查点位20000个,每五年进行一次监测,风险点位15000个,一年进行一次监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办发〔2015〕56号《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精神:“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条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统一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生态、污染源、噪声、振动、辐射等监测布点、监测和评价技术标准规范,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完善。增强各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确保排污单位、各类监测机构的监测活动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为了规范、指导和统一全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环保部成立了以监测司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领导组成的《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领导小组,并由总站牵头,魏复盛院士领衔于2015年7月启动了《土壤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编写工作。 相比水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我国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与质量控制指标严重滞后,在用的监测方法体系混乱,技术方法存在明显错误,所采用方法多来自农业(NY)、环境(HJ)、林业(LY)和国土(DD和DZ)等行业标准,不仅来自不同行业的同一方法存在差异,就环保部门自己不同版本的方法也各说各话,错误不少(详见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5941369_1#floor_3)。从为广大环境监测工作者提供一本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的思路出发,笔者现将所承担该书有关“土壤样品制备方法”的送审稿贴出来让大家先审。由于个人水平和理解有限,方法内容不当之处和疏漏在所难免,恳请版友批评指正和加入讨论。

  • 【资料】《环境监测常用统计方法》

    明天生日,上传一本旧资料给大家。需用超星阅读。[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34919]《环境监测常用统计方法》[/url]

  • 【转帖】【环境监测术语小词典】环境监测程序

    环境监测程序包括:   (1)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环境污染随时间、空间变化,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应根据监测区域呈现的特点,进行周密的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主要调查各种污染源及其排放情况和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土地利用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确定监测项目。应根据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本地区主要污染源及其主要排放物的特点来选择,同时还要测定一些气象及水文项目;   (3)确定监测点布置及采样时间和方式。采样点布设得是否合理,是能否获得有代表性样品的前提,应予以充分重视;   (4)选择和确定环境样品的保存方法;   (5)环境样品的分析测试;   (6)数据处理与结果上报。  由于监测误差存在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只有在可靠的采样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处理数据,才可能得到符合客观要求的数据,处理得出的数据应经仔细复核后才能上报。

  • 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发布

    《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 681-2013)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交流输变电工程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监测方法。标准适用于1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交流输变电工程。其他电压等级的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 《环境监测》课件

    [color=red]《环境监测》全书下载[/color]http://www.water800.com/jcff/6/hjjc051207.pdf第一章、绪论 1.1 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 1.1.1 环境监测的目的 ( 1 )掌握污染物的来源、扩撒、迁移、反应、转化,了解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污染作出预测、预报和预防。 ( 2 )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掌握其变化规律。 ( 3 )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订和修订各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 4 )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 5 )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与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1.2 环境监测的分类 一 . 按监测介质分类 : 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和固废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 二 . 按监测目的分类: 1. 监视性监测 (例行监测、常规监测) 是指按照预先布置好的网点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是纵向指令性任务,是监测站第一位的工作,其工作质量是环境监测水平的主要标志。 2. 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 1 ) 污染事故监测 :在发生污染事故时及时深入事故地点进行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扩散方向、速度和污染程度及危害范围,查找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控制污染事故提供科学依据。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等)、简易监测、低空航测、遥感等手段。 ( 2 ) 纠纷仲裁监测 :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执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提供公证数据。 ( 3 ) 考核验证监测 :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 “ 三同时 ” 项目验收监测、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 4 ) 咨询服务监测 :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3. 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监测,是通过监测了解污染机理、弄清污染物的迁移变化规律、研究环境受到污染的程度,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为监测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和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研制、预防监测)等。这类研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 1.2 环境监测的对象 1.2.1 环境监测对象的特点 1.2.2 监测对象的选择

  • 【原创】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新方法

    摘要:环境监测实验中,由于样品中的待测成份含量不稳定,使待测成份含量超出校准曲线的检测上限,测定很难进行,采用减少取样量和稀释倍数的方法测定,不仅时间长,且难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img]http://bbs.instrument.com.cn/images/affix.gif[/img][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download.asp?ID=199204]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新方法.rar[/url]

  • 2018年拟立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规范清单

    2018年拟立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规范清单序号项目名称1.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修订GB/T 15432-1995)2. 环境空气 降尘的测定 重量法(修订GB/T 15265-1994)3. 土壤重金属的测定便携式X射线荧光法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修订HJ/T 166-2004)5. 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导则6. 土壤背景值监测指南7.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酒、饮料制造8.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食品制造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喷涂10.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涂料油墨制造11.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无机化学1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化学纤维制造

  • 【转帖】【环境监测术语小词典】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对环境化学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测和测定,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内容也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包括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   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往往不只是测定其成分和含量,而且需要进行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监测。对物理污染因素(如噪声、振动、热、光、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等)和生物污染因素,也应进行监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确切地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群、生物的生存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程度,从而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 【分享】环境监测常用分析方法简介

    环境样品的测试方法是在现代分析化学各个领域的测试技术和手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含量、分布状态和环境背景值。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除经典的化学分析、各种仪器分析为环境分析监测服务外,一些新的测试手段和技术,如色谱-质谱联用、激光、中子活化法、遥感遥测技术也很快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的监测中,为了及时反映监测对象和取样时的真实情况,确切掌握环境污染连续变化的状况,许多小型现场监测仪器和大型自动监测系统也获得迅速的发展。一、 化学分析法 是以特定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分重量分析法和容量分析法两类。 重量法操作麻烦,对于污染物浓度低的,会产生较大误差,它主要用于大气中总悬浮颗粒、降尘量、烟尘、生产性粉尘及废水中悬浮固体、残渣、油类、硫酸盐、二氧化硅等的测定。随着称量工具的改进,重量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近几年用微量测重法测定大气飘尘和空气中的汞蒸汽等。 容量法具有操作方便、快速、准确度高、应用范围广、费用低的特点,在环境监测中得到较多应用,但灵敏度不够高,对于测定浓度太低的污染物,也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它主要用于水中的酸碱度、NH3-N、COD、BOD、DO、Cr6+、硫离子、氰化物、氯化物、硬度、酚等的测定,及废气中铅的测定。二、 光学分析法 是以光的吸收、辐射、散射等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具有仪器简单、容易操作、灵敏度较高、测定成分广等特点的常用分析法。可用于测定金属、非金属、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等。在国内外的环境监测分析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法是在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下,通过测量样品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吸收的程度,以确定其含量的一种方法。此法操作简便、迅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测定元素范围广,是环境中痕量金属污染物测定的主要方法,可测定70多种元素,国内外都用作测定重金属的标准分析方法。(三)发射光谱分析法 是在高压火花或电弧激发下,使原子发射特征光谱,根据各元素特征性的光谱线可作定性分析,而谱线强度可用作定量测定。 本法样品用量少、选择性好、不需化学分离便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可用于无机有害物质铬、铅、镉、硒、汞、砷等20多种元素的测定,但不宜分析个别试样,且设备复杂,定量条件要求高,故在环境监测的日常工作中,使用发射光谱分析法较少。但自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源(简称ICP光源)研究成功以来,由于它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和再现性好,基体效应和其他干扰较少和线性范围宽等一系列优点,并特别适于水和液体试样的分析,因而得到普遍的重视,并成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 用ICP发射光谱法可分析的试样和元素涉及水、土壤、生物制品、沉积物等共30多种元素。

  • 【转帖】探索环境监测新思路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

    不断研究探索环境保护特别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切实做好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推动环境监测的全面健康发展,是环境监测系统当前和今后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抓住重点 领会实质  深入学习周生贤部长讲话精神,必须充分认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国家战略层面和再生产的全过程研究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将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措施更多地体现到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将环境保护的要求渗透到产业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和贸易政策中,成为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迅速扩张,积极推进我国污染减排工作。  深入学习周生贤部长讲话精神,必须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历史性转变是全局性、整体性、战略性、方向性、根本性的转变,是我国环境保护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历史性转变的核心就是要坚决摈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坚持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促进环境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内在统一。  深入学习周生贤部长讲话精神,必须充分认识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长期性、阶段性、针对性和艰巨性。环保新道路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海纳百川、崇尚实践、高度开放的系统工程,前进的道路坎坷不平,形势复杂、任务艰巨,需要我们环保人前赴后继,永不停息。我们要以博大的胸怀,继续轻装上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一代接一代不懈地坚持下去。明确目标立足根本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切实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多方面因素,当前我国还存在许多困扰环境监测事业健康发展的困难和难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地方对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思想认识仍不到位,二是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机制尚不健全,三是监测整体能力仍严重滞后,四是监测人才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监测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六是环境监测工作亟待科学规范。  切实解决环境监测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加快实现我国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任务。加强环境监测,准确判断环境形势,分析评价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及时响应环境突发事件,定期公布环境状况信息,保障公众环境权益,是实现历史性转变,探索环保新道路的客观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  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一要以依法开展环境监测、明确环境监测的法律地位、设置科学的环境监测体系为目标,构建完整和谐、科学高效的环境监测法规政策和行政管理体系。二要以说清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现状、准确预警突发环境事件为目标,构建先进实  用、种类齐全的环境监测技术装备体系。三要以环境监测数据安全可靠、及时传输为目标,构建传输及时、简便实用的环境监测信息体系。四要以环境监测数据准确、代表性强为目标,构建技术可靠、方法科学的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体系。五要以环境监测事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体系。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立足之本,是环境执法的依据,是环境保护工作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是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的重要途径。  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围绕环境保护工作中心、服务大局,保障环境管理需求,努力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监督执法提供有效证据,为环境科研提供翔实数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准确信息。各级环境监测站要尽快实现定位转型,聚精会神抓业务、一心一意钻技术,做到测得出、测得准、说得清,以准确可靠的分析判断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各级环保部门要认清形势,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坚持“一个统领”,即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保新道路统领环境监测事业发展,把“一个体系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即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把“三个说得清”作为工作目标,即真正“说得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得清污染源状况、说得清环境风险”,努力推动环境监测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 新版《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

    [font=微软雅黑][size=18px] 该标准是发布以来的第二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有:[/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8px] ——标准名称修改为《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8px] ——增加了“正确度”、“定量方法”、“定性方法”术语定义,调整了“准确度”术语定义;[/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8px] ——删除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工作程序的有关要求;[/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8px] ——增加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路线;[/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8px] ——细化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特性指标确定的要求和方法;[/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8px] ——增加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比对的技术要求;[/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8px] ——完善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验证的技术要求;[/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8px] ——完善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内容要求。[/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8px][font=微软雅黑] 《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font]自2021年4月1日起实施。自该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监测 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废止。[/size][/font]

  • 【分享】环境监测基础知识-环境监测的定义和对象

    、定义 监测含义可理解为监视、测定、监控等。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也可表示为用科学的方法监测和测定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二、监测过程1、监测方案制订:基础资料收集(水文、气候、地质、地貌、气象、地形、污染源排放情况、城市人口分布等历年资料)、采样点设置、采样时间与频率、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结果表达。2、过程:发现问题→按标准制定监测方案→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处理样品)→按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三、监测对象 1、 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地表水、地下水、大气) 或称环境质量状况(包括水体、大气、噪声、土壤、作物、水产品、 畜产品、放射性物质、电磁波、地面下沉、土壤盐碱化、沙漠化、 森林植被、自然保护区等)2、 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三废) 或称污染源(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医院、城市第三产业、污水 灌溉污染源等)3、 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 【资料】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检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  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编辑本段]环境监测的发展  (一)环境监测发展的三个阶段   1、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  2、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  3、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  (二)发展趋势  1、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  2、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  3、微量分析(0.01%~1%)向痕量(<0.01%)、超痕量发展;  4、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化学形态分析;  5、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编辑本段]环境监测的目的  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编辑本段]环境监测的特点  (一)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1、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  2、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固废、生物等客体。  3、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必须综合考虑。  (二)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  (三)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为保证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编辑本段]环境监测的类别  (一)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  1、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  包括对污染源的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  2、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1)污染事故监测  在发生污染事故时及时深入事故地点进 行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扩散方向、速度和污染程度及危害范围,查找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控制污染事故提供科学依据。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等)、简易监测、低空航测、遥感等手段。  (2)纠纷仲裁监测  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执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提供公证数据。  (3)考核验证监测  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三同时”项目验收监测、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  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3、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监测,是通过监测了解污染机理、弄清污染物的迁移变化规律、研究环境受到污染的程度,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为监测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和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研制、预防监测)等。这类研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   (二)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  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等。  (三)按专业部门分类  可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此外,又可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  (四)按监测区域分类  可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