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环境监理检测

仪器信息网环境监理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环境监理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环境监理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环境监理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环境监理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环境监理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环境监理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环境监理检测相关的资讯

  • 辽宁探索环境监理新模式:环评资质管理增加环境监理专项,组织实施公司化运作
    辽宁省从2004年起探索环境监理工作,2010年6月被环境保护部确定为环境监理试点省。截至目前,辽宁近400个国家、省级审批的建设项目开展了环境监理,基本覆盖港口、公路、铁路、风力发电、水利水电、石化化工、冶金机械、输变电等行业。全省环境监理合同额已达1.5亿元,培育了一批业务精、能力强的环境监理队伍。多年来,辽宁省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引入环境监理制度,探索环境监理新方法,构建环境监理管理体系,出台环境监理规范,全力推进环境监理科学发展。目前,辽宁的环境监理已逐渐走出探索阶段,成为环境监理事业发展较为成功、成果颇丰的省份,环境监理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环保“三同时”执行率显著提高。编者按辽宁省是全国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的省份,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近年来,随着辽宁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来就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创新举措。辽宁省环保厅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秉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合辽宁省情的环境监理工作新道路,全面助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颁布实施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办法确立环境监理法律地位辽宁省重点对环境监理工作进行不断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辽宁特点的环境监理工作模式。辽宁省共经历过4个阶段的探索:指定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为环境监理机构,将环境监察部门作为环境监理机构,选择工程监理单位来承担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选择环评单位承担环境监理工作。实践证明,这4种模式均存在弊端。2012年5月,辽宁省环保厅开始了环境监理工作第5阶段的探索。在以环评单位市场化的公开招标形式基础上,监理机构依托环评资质,增加环境监理一项,颁发新的资质。自此,辽宁确立了“项目单位出资、监理机构具体负责、环保部门监督管理”的环境监理工作模式。目前,环境监理工作已经被各方接受,环境监理的执行率逐年稳步上升。2011年1月,辽宁省人大出台了《辽宁省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通过辽宁省环保厅的积极推动,在条例中写入了环境监理要求,规定“对涉及饮用水水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施工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等重要的排污建设项目,逐步建立环境监督制度,实施环境监理。”自此,辽宁省环境监理工作在立法上有了保障。在2007年5月出台的《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办法》于2011年5月出台,并于2012年5月9日正式全面实施,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的业务范围上增设“环境监理”专项,由省环保厅颁发环境监理资质。同时,配合监理资质管理的实施,优化监理招投标管理,新修订并实施了《环境监理评标打分标准》。讨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编写技术要求》、《〈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编写技术要求》草案,实现环境监理管理系统化、科学化。《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办法》确立了环境监理的法律地位,以环评文件的法律效力来推动环境监理。办法对环境监理工作有清醒认识和准确定位,推动了全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在全国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拓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领域,而且弥补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的不足和遗漏。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网是辽宁环境监理宣传的重要窗口,网站的开通不仅为环境监理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对环境监理招标的客观、公平、公正、公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目前,网站访问量已超过46万人次,各监理单位先后上报环境监理月报、专题报告共计1569份,管理部门对项目建设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辽宁省非常注重开展省际间环境监理的合作交流,先后与福建、江苏、河北、广东、上海、天津、山西、山东等20余个省、市环境监理调研团交流。辽宁省环保厅积极探寻省际合作模式,先后前往江苏、青海等地,商讨环境监理资质互认、成立环境监理联合体等事宜,确定了合作意向,扩大了辽宁省环境监理在全国的影响。辽宁碧海环境保护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海公司)等监理单位先后承揽了广东“石化重质原油加工工程”、江苏“扬州港江都港区通用泊位工程”、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的“中缅油气管道及云南成品油管道工程”、福建省的“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等10余省市的重点工程项目,努力实现辽宁环境监理持续发展,服务全国,引领全国环境监理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核查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及时整改实现设计试生产全程监理辽宁省环保厅在推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中重视管理体系的建设。明确环境监理管理主体。省环保厅在机构改革中明确了由环保厅项目处归口管理环境监理工作,由碧海公司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颁发环境监理资质。根据环境保护部批复的《辽宁省环境监理试点工作方案》和《辽宁省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辽宁省环保厅将环境监理资质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范围,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的业务范围上增设“环境监理”专项。环境监理机构通过申请业务范围为“环境监理”的环评资质证书,取得环境监理执业资质。2011年8月开始申报以来,省环保厅已完成了两批环境监理资质的审查,2011年12月和2012年5月分别对第一批通过审查的3家单位和第二批10家单位颁发了环境监理资质。加强环境监理队伍建设。辽宁省环保厅通过建立颁发环境监理资质这一制度,扩大并建立了专业监理从业队伍,避免先前“试行办法”规定的只有具有环评资质的单位可以从事环境监理的弊端,缓解了环境监理从业单位的不足。这一做法,使辽宁省新监理办法实施后的监理队伍增加到16家,进一步满足了监理事业发展的需要。拓展环境监理范围,开展设计阶段和试生产阶段环境监理。为了使项目单位从建设源头落实环保“三同时”,使其在设计阶段就能够满足最终试生产和验收的条件,辽宁省环保厅要求环境监理单位在监理伊始对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开展环保核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力争把存在问题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把解决问题的难度降低到最小,实现环境监理的全过程、全阶段化。例如,在建设项目的试生产期间,由于尚未完成“三同时”验收,环境管理无法移交地方环保部门,造成了管理上的空白,且污染防治措施尚在调试中,容易出现超标排放和污染扰民等问题。为此,辽宁省环保厅结合试生产排污收费工作,以营口富士康印刷电路板等项目为试点,将环境监理延伸到项目试生产,并将试生产阶段环境监理纳入招标工期时间内。此举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环境管理体系,保证足额征收试生产期间的排污收费,而且为实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拓展了思路。加强行业管理,完善环境监理报告机制和监督处罚机制。辽宁省环保厅对未认真履行“三同时”制度和擅自试生产的项目及时处理,要求监理单位向环评审批部门和地方环保部门报送环境监理编制的环境监理方案、设计文件和环保核查报告及月报、专题报告,试生产、验收阶段环境监理报告。同时,对环境监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对不认真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的个别监理单位给予全省通报批评或暂停环境监理工作的处罚。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辽宁省环保厅多次组织举办国家、省级专业技术培训,坚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目前,全省已有1012人取得了环境监理培训证书,已有38家企事业单位达到或超过环境监理专业技术人员最低10人的准入条件,为环境监理机构的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积极开展环境监理理论研究。2010年7月,辽宁省环保厅负责编制了环境保护部科研课题《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技术导则》,拟定于2013年完成。2010年12月,辽宁省环保厅组织编写出版了系列《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培训教材》,被浙江工商大学选定为环境科学专业大学四年级的专业课程教科书,填补了全国环境监理指导教材的空白。辽宁省环保厅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完善了对环境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业绩考核、日常监管,对环境监理项目的信息管理、现场检查、定期考核、技术审查有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有效的管理推动了环境监理工作的健康发展,规范了环境监理单位的从业行为。环境监理队伍建设成为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领域的重要力量。◎2012年全面实施《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办法》,建立颁发环境监理资质制度,扩大了专业监理从业队伍。◎确立了项目单位出资、监理机构具体负责、环保部门监督工作模式。◎辽宁省环保厅将环境监理资质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范围。◎开通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网,为环境监理招标的客观、公平、公正、公开提供了保证。◎制定《环保专项施工方案》,条件满足一段、开工一段,确保施工段一次性顺利通过,把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 厘清不同层级监测事权 建立全国环境监测质控体系
    近日,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谈环境监测时指出,要厘清国家、省、市、县等不同层级的监测事权,根据各地情况确定监测机构相应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全国环境监测质控体系。那么,各级政府环境监测机构和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责应该如何划分?职责明确后,政府和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又该如何行使好职责?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教授认为,政府对环境质量这一公共物品负责。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机构要履行好自身承担的政府监测职能,包括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跨境水体监测、履约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以及环境执法、环境质量目标责任考核、排污费征收、总量核算等环境监管中的监测工作。对于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性环境监测可以全面放开,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推进环境监测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  建立政府和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共同参与的全国环境监测体系,从体制和制度上为我国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提供了保障。第一,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参与,加强了环境监测能力。第二,厘清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监测质量更有保证。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运行的环境质量监测站属于政府购买服务,监测机构有责任按合同约定提供优质监测服务。第三,有利于提高环境监测水平,防止企业造假,为环境监管提供服务。第四,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信息,摆脱对环境监测的行政干扰。  马中指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是有监测能力的。以水质监测为例,我国很多地方的水体(国控断面、省控断面)已经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实施监测,主要方式是购买服务,地方政府付费,企业运行操作。这笔钱由公共财政支出,包括购买监测设备、监测数据。对企业来说,就是你拿钱,我监测。这种购买服务的做法很好,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客观性。但是目前,监测数据是不可以公开的,只能提供给购买服务的政府,监测机构仍然称不上是独立的。因此只是走了第一步,我们希望看到下一步数据可以完全公开。  对于政府来说,主要是做好政策制定、监管等工作。应针对环境监测的特点以及市场化的特征,对环境监测的标准、方法,监测机构的资质、能力,监测质量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发布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为环境监测市场化提供依据。建立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证分级制度,建立监测信用档案与淘汰机制,从制度层面规范市场的环境监测行为。政府要积极引导,放宽准入条件,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提供监测服务供给。要积极培育环境监测服务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序放开环境监测服务业务领域,推动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工作稳步开展。要对环境监测行为实行事中、事后监管,实施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其监测服务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维护环境监测服务市场的正常秩序。  马中说,排放监测针对的是排污企业。从理论上讲,监测主体应该是企业。对于排污企业的监测,应该实行排放者负责制度。不管用在线监测还是其它方式,排放企业要把排污情况说清楚,并对提供的数据负法律责任。  政府怎样监管才有效?根本在于转变监管思路,把末端监管转变为全过程监管,把以技术为重心转变为以管理为重心。企业生产有一个物料平衡原则,也就是说,投入多少原材料、使用什么样的工艺,会排放多少污染物,是可以算出来的。因此,企业申报的监测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有一个基本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不敢不说真话。这就需要我们完善排污许可制度,把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搞清楚、算好账,成为环境管理的依据。在末端监管方面,也可以转变思路,要更重视对企业抽查的方式。一旦抽查发现超标排放,就严格处罚。
  • 能否建立环境监测“淘宝网”?
    “应建立类似淘宝网这样的环境监测交易平台,环境监管机构负责平台的公平、公开、公众建设。”杭州市环境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责人蒋宗莉认为,可以此减少目前环境社会化监测存在的数据造假等情况。 数据造假是环境监测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尽管社会化监测开展后,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监测可以一定程度避免企业“自说自话”。但是,由于排污企业和第三方检测机构是买卖关系,后者在这种关系中非常被动。第三方检测机构关注的是监测规范、技术标准、监测行为以及数据是否可信,而排污企业的满意度更大程度来源于监测数据是否过关。 据了解,杭州市环境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也遇到过客户要求造假、产生矛盾的时候。对此,公司采取预防和纠正两种解决途径。 在接受委托时,公司即以“检测工况告知单”的形式告知客户,在线监测应该在生产正常和环保设施运行正常的工况下,根据规范客户应该做好哪些工作。一般情况下,准备工作做好,可以保障监测顺利完成,监测数据也不会出现异常的情况。 如果监测数据最终不符合排放标准要求,公司会提前跟客户说明。部分客户会提出修改数据,但根据新环保法的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要承担连带责任,因此要坚守底线。还有部分客户在不合格后,主动与第三方检测机构沟通环境治理技术、环保设备运行等方面的问题,公司在遵守利益回避原则下,帮助客户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意见。 然而,当买方有不当要求时,仅依靠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原则性,底线很难长期坚守。蒋宗莉介绍说,有时买方因监测数据不合格要求数据造假,甚至直接以不改数据就不要报告威胁。这样的情况下,卖方很难维权。 对此,杭州市环境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建议,在环境监测交易平台上,买家(排污企业)根据卖家(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资质、信用、价格、评价等,自由选择。达成交易意向后,缴纳相关费用至平台,待监测结束后,收货、评价后,选择支付或退货。 作为平台建设方,环境监管机构的管理要有的放矢。对于买方单方面问题,如买家因监测数据不合规而拒绝接收货物或差评,平台应给予卖家一定申诉、举证的权利。如果出现卖家合规而买家违法行为,平台可据此严厉查处买家,以保护卖家坚持原则的态度。 对于买卖双方沆瀣一气进行数据造假,平台可根据买方的评价及作为监管机构对卖方的监督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监管机构可通过实验室室间比对、提高行业门槛、抽检等多种方式,对检测机构的监测能力、质量管理等进行监管。来源:中国环境报
  • 中国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初步建立
    30年来,环境监测方法从无到有,从没有任何依据和规范,到现在总站参与编写并完成标准规范300多项,环境监测技术的方法体系正在持续完善。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已经牵头初步建立了我国环境监测的技术体系框架。研究并确立了环境空气、地表水、噪声、固定污染源、生态、固体废物、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监测路线体系;编制了地表水和污水、空气和废气、生物、噪声、放射性、污染源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技术规范以及污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研究制定了地表水水质定性评价、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沙尘天气分级评价、噪声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技术规定;组织或参与制订了近300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这些标准和方法均由环境保护部颁布实施。  总站牵头编写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写了《中国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研究》、《中国环境监测方略》、《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手册》和《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手册》等书籍。这些书籍的出版,标志着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已经基本完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基本健全,为指导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总站正在编制包括降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放射性、噪声、恶臭、热辐射、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分析方法,尤其是有机污染物、生物监测和连续自动监测的标准方法。  在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总站始终重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认真开展计量认证、持证上岗、质量控制考核等工作,在普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基本知识、建立技术规范和监测方法、开展监测技术研究、研发环境标准样品与质控样品、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检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逐步形成了以技术培训、质控考核和检查为主线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模式,发挥着统领全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  据介绍,“十一五”末期,总站启动了以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为研究方向的环境保护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到“十二五”中期,基本建成国家级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平台,形成量值溯源/量值传递和环境监测仪器校准功能,以及质量控制考核和监督的技术实力。  30年来,总站紧紧围绕我国重大环境问题,积极参与完成重大科研与公益性项目。以《环境背景值研究》、《我国酸雨污染来源、影响及控制对策研究》、《全国工业污染源调查评价与研究》、《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等为代表的环境监测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总站承担了11项环保公益性行业专项、正在承担4项863课题、水专项1个项目和7个课题、3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课题、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研究以及一些国家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2009年6月,为支持技术转型,总站设立了技术转型科研项目,确定课题54个,安排经费577万元,这些课题将带动总站转型发展走向深入。  30年来,总站的技术培训工作从无到有,从简单的专业培训班到国际性的研讨会,从单一的站内培训到全国性的技术交流,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培训思路不断拓宽,受训人员不断增多。按照“全国监测队伍一条龙”的技术培训目标,总站根据各级环境监测站的需求,分层次、分区域、分专题地制订培训计划,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2006~2009年,总站组织各类培训班共109期,考核和培训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累计11052人(次),为环境监测事业在全国的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西宁市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p  7月13日,在2017中国生态环保大会暨第二届绿色发展论坛上,西宁市政府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柏仇勇与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晓容签约。双方将从人才交流、科技资源等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推进西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pp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是环境保护部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国家环境监测任务,引领环境监测技术发展,为国家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监测信息、报告及技术支持,对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pp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总站继续对西宁市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西宁市政府与总站将围绕西宁市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的战略,针对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环境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为西宁市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咨询意见和全局性的技术支撑服务。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西宁市政府邀请总站领导担任“西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总站每年为西宁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监测人员,参加环保部各类全国环境监测类培训提供便利。西宁市政府每年派监测技术骨干到总站进行中短期学习深造。同时,总站定期派专家到西宁市政府和下属单位以及所辖区县任职。西宁市政府相关部门为总站提供青年职工学习锻炼基地。在科研项目合作方面,总站将整合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针对西宁市生态环境环保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定期从本部门的科技项目中,优先安排一定的项目,用于双方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对于西宁市政府申报的国家级环境保护类项目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双方联合申报国家、青海省重大科技项目。/p
  • 把握三网融合机遇 建立良好监测环境
    三网融合的话题在今年再次激起中国IT业界的极大热情。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作为中国广电行业最大的年度盛会之一,是业界企业和媒体观测行业发展趋势的“气象站”,而今年的展会中“三网融合”的概念无疑是最显著的风向标,无论是各方人士的言论还是展商的宣传热点,三网融合都成了最闪亮的关键词。广泛关注的背后是三网融合将带来的巨大产业发展机遇,某市场调研公司分析认为,未来3-5年之内三网融合的各个领域每年将保持30%-50%的增长,预计将达到5000-8000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  “三网融合给我国有线网络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今年的CCBN上曾明确指出。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近期也给出过类似的观点:“三网融合的过程中,电信营运商、广电以及周边产业都将是受益群体,但同时三网融合也将面临技术、体制以及市场等方面的巨大挑战。”在三网融合业务的开展上,有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带宽和服务质量需求,这要求工程师们必需使用恰当的测试设备,并在整个网络中正确地配置仪器监测点的位置,以便提供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等重要数据。如何通过有效的测试测量技术实现更高服务质量保障和用户体验的提升,是关系着营运商、设备提供商以及内容提供商等相关业者在三网融合后更强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胜出的关键。  应对更多业务、更多内容及QoS、QoE带来的测试新需求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会出现一些包括IP、音视频、互联网业务的整合服务,这些服务对不同的技术需求必然会增加,这就带来更多的标准、接口、制式的检测需求增加。”泰克公司大中华区市场总监王中元曾指出。三网融合的结果必将是电信、广电及周边企业更广泛地开展多重播放(Multi-play)宽带业务如BOD、VOD、IPTV等,如何利用先进的测试测量设备来保障新推业务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十分关键。特别是随着高清平板电视的普及以及数字电视频道增加、高清节目源的丰富,用户对节目音视频质量的体验期望不断提高,提高用户体验成为营运商的最大挑战,而通过部署恰当的测试测量设备进行内容、设备及网络优化和监测成为有效的应对手段。  从设备到内容、从采集到传输,所有环节的检测都非常关键,其中某一个技术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图像质量,进而影响到最终用户体验。就内容而言,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将涌现更多的内容提供者,如何在包括后期制作、高清制作、广告制作等方面检测图像颜色、幅度、亮度、色域等质量指标,特别是涌现的大量基于文件的视频的质量检测对于传统的检测和监测模式带来很大的挑战。在设备方面,要开展和享受新的IP业务,电视台、网络公司或者电信公司需要采购新的系统设备,用户也要配备新的终端,如互联网电视机、IP机顶盒等,这些设备的选购和测试都必须借助于功能强大的检测和监测工具。  在网络传输方面,由于IP网络本身就是一个不可靠的网络,IPTV等三网融合新业务又是一个需要高带宽、低传输时延和低时延抖动的业务,整个网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用户观看电视时出现马赛克、声音断断续续,甚至导致无法观看,因此必须对网络进行监测。在现有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条件下如何提供稳定的三网融合业务,保证服务质量、提高用户体验对营运商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一些新的功能、业务与现有的网络终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终端产品的操作便利性、性能稳定性以及包括节目切换延时在内的多种用户体验依然有待持续改进。  随着HD频道的迅速增多以及随之而来的带宽管理问题——有线运营商正在寻找既经济又高效的方法,来监测影响客户观看体验的内容损伤。除了传统的服务质量(QoS)监测之外,目前的新手段也开始关注QoE监测。利用泰克公司网络探测产品系列的这些独特的质量损伤的检测方法和可视化的察看方式,有线运营商就能够迅速地检测到那些真正影响到观众收看体验的故障,从而可以采取准确的步骤识别并解决这些问题。为了查找引起网络故障的根源,进行QoS监测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不采取QoE监测,运营商就不能轻易地判断究竟是哪类QoS问题对观看体验带来了实际影响。  泰克公司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关键组成是一系列用于网络探测的产品和VQNet网络元素管理系统。这些网络探测产品以及相关的关键视频质量测试产品包括:能够接收QPSK调制方式或符合DVB-S2标准RF信号的MTM400A、能够接收采用8VSB调制RF信号的RFM300、用于千兆比特以太网IP分发系统的IPM400A 以及用于QAM调制器输出监测的QAM400A。  对三网融合应建立怎样的测试测量环境?  从模拟到数字有线电视、双向交互视频服务以及三网融合后的整合业务,所涉及的无论是头端、网络还是终端的测试测量需求越来越复杂,而监测问题的及时响应对保障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来说也至关重要。因此,整合、高效率、简便易用的检测和监测设备非常重要,基于这些设备建立的良好测试测量环境将有助于系统设备厂商、终端设备提供商、营运商以及内容提供商把握三网融合的商机。泰克凭借在数字电视网络监测方案方面的一贯优势,提供全面支持三网融合的监测和检测设备,包括:  - 网络接入点(如内容采集、内容传输和内容存取)的前端监视   - 基于IP网络的设备部件(如编码器和IP交换机)的现场安装测试   - 网络基础设施(如编码器/机顶盒)的选择和质量评测等。  (一)网络化、支持多格式的监测方案解决整合业务挑战。业务的融合必然带来测试测量环境的融合化需求。三网融合条件下,营运商可能需要分别检测QAM接口和IP接口,众多的检测点和不同格式的信号检测对传统的测试设备提出了挑战。“我们开发的远程监控软件平台——VQNet很好的考虑了这类融合化的需求,它支持所有的泰克数字电视监视器检测点的网络检测方案。可以支持多达500个检测点,且这些检测点可以位于该视频分配系统中的任意位置。”王中元表示。不管是IP接口还是QAM接口(泰克于今年CCBN上新推出的QAM400A QAM/传输流监测仪可于任一QAM信道上进行射频及码流信号的置信度测试、 验证和诊断),或者是卫星接收的信号,利用该软件都可以直接去监控每个检测点。  类似的测试需求还体现在对三网融合后多种标准的测试上,即一台仪器能够实现几乎所有标准的测试。以自动视频测量系统为例,当前一些领先的系统可以配置为模拟分量SDTV、HDTV和RGBHV视频格式的任意组合,能够支持众多的视频格式。例如,自动视频测量系统VM6000就将信号采集、优化的视频测量算法、测试信号文件和各种测试附件整合在一体化的测试系统解决方案中。以前在进行视频产品验证测试时,往往需要耗费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完成,现在使用VM6000仅需几秒或几分钟即可完成。  (二)自动化的测试测量手段提高效率。三网融合后的整合业务的复杂测试需求必须提高测试测量效率,需要更加自动化的测试工具。传统有线电视营运商利用电视墙的方式对节目质量进行人工监测,在出现问题时进行手工记录,无法保存当前的原始数据,因此就无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解决,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当前领先的图像质量分析仪如泰克PQA500已经采用了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概念,提供了一整套可重复的、并与主观人眼视觉评估十分接近的客观图像质量测量解决方案,为工程技术人员优化视频压缩和图像重现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够为用户和观看者提供高质量的通用载体和分配传输业务。泰克公司的PQA系列的客观评价结果跟主观评价结果的相关系数已经达到了0.94,跟主观评价结果几乎完全一致,而效率则大大提高。  三网融合的整合业务越来越多地采用基于文件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质量检测管理是营运商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测试设备提供商专门针对基于文件的内容监测和验证开发了完全自动的系统,营运商可以将该系统整合到其网络中即可自动检测基于文件的内容正确性,检测的标准可以在网络的很多级进行设置。类似的高效率测试测量方法在当前IPTV等三网融合业务的前端、网络和终端设备的测量中已经有广泛应用。  结束语:互联网的应用使人类真正走入了信息化时代,而三网融合将为互联网应用在中国广泛开展提供强大的物理平台和体制保障,基于三网融合带来的各种创新应用和巨大市场潜力将为相关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在三网融合的业务部署中,营运商将把关注的重点从系统诊断工具转向提供24/7实时监视和服务质量保证。而具有视频测试、网络管理和网络诊断方面广泛应用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领先测试测量设备提供商泰克科技,将发挥提供整合测试测量解决方案的最大优势,帮助中国广电及电信相关业者迎接三网融合带来的商机,为终端用户带来最佳的应用体验。
  • 天津将投3亿建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记者7日从天津滨海新区政府获悉,滨海新区计划投资约3亿元,建立一套先进的环境监测及预警体系,以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天津滨海新区东侧面临渤海湾,过去辖区内多以盐碱滩地为主。在滨海新区加快了开发开放的布局后,包括原油储备库、大乙烯、大炼油等在内的众多石化项目在区内聚集,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势在必行。  据悉,根据滨海新区环保规划,该环境监测及预警体系建设将包括环境监测站,污染源、环境质量、行政管理等环境信息共享平台,以及污染源监测能力三项建设工程。  其中,环境监测站将着力完善标准化基本仪器设备、应急仪器等设备配置 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将力争实现滨海新区环境信息一体化管理 污染源监测能力建设工程则将构建覆盖全区重点污染源的自动监控网络。  正在筹建中的滨海新区环境预警中心目前选址已确定,预计未来2至3年内将投入使用。环境监测及预警体系建设三项工程将在2015年前全部建成。  面积2270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开放区域。
  • 聊城将建立环境监测监控人员数据弄虚作假从业禁止制度
    p  4月23日上午,聊城市环保局召开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聊城市环保局副局长付卫东介绍了2018年第一季度全市水、气环境质量状况、环保部大气强化督查情况、环境执法工作情况和2018年环保重点工作任务情况。/pp  付卫东介绍,今年聊城市环保局将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制定《聊城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工作计划(2018-2020)》,优化、完善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推进环境监测监控服务社会化,加强与技术监督部门的联系、配合,对第三方环境监测监控机构开展规范监督管理。建立排污单位自行监控与环境质量监控原始数据全面直接上报制度,统一发布环境质量和其他重大环境信息。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探索建立环境监测监控人员数据弄虚作假从业禁止制度。研究建立排污单位环境监测监控数据真实性自我举证制度。/pp  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通过智慧环保项目(二期)的实施推进,进一步完善全市大气特征污染物监控体系,规划建设全市重点河流断面水质自动监控体系,完成全市重点行业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项目增加工作,建立健全各类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库,构建起全天候、全覆盖的环境在线监控网络。加强生态环境数据大数据监测和管理,提升环境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pp  提升工作创新能力,积极利用环保技术供需平台,为企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探索排污权交易模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行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生态环境事故鉴定、污染源监测、污染源普查等相关服务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p
  • 生态环境部在《求是》发表文章,要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11月16日,生态环境部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准确把握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总结新时代10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即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此文章中提到:要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仍居高位,环保历史欠账尚未还清,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新征程上,要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攻方向,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新污染物治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仍有待健全,有的地方生态环境监管流于表面、监管不到位,有的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超标排放、监测数据造假等问题。新征程上,要处理好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加快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把严的基调和问题导向贯穿始终,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制修订,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强化执法监管,保持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高压态势。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效能。要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地方和相关行业开展碳达峰行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启动和稳定运行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10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过35%,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第一阶段国家自主贡献承诺。同时也要看到,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而是要付出持续艰苦努力。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部分西方国家打“气候牌”,出台碳关税等政策,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减排责任。新征程上,要处理好“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协同创新试点。
  • 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全面推进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全力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美丽中国建设,我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生态环境部  2024年3月4日  (此件删减后公开)  抄送:各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环境发展中心)、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规划院、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4年3月13日印发
  • 《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
    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框架,明确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监测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未来五年,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加速推进,监测数据质量持续改善,应用支撑更加高效,先行示范取得实效,监测管理体制机制更加顺畅,监测基础能力全面加强,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展望2035 年,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意见》中的主要任务包括五方面,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需要统一规划布局、提高一体化水平、促进提质增效、推进联网共享,塑造数智化监测技术新优势要完善监测技术体系、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应用、加速新技术标准化进程、提升装备自主化水平,强化高水平监测业务支撑需开展美丽中国监测评价、支撑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生态质量监督监测、推进减污降碳协同监测、加强生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筑牢高质量监测数据根基要求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提高质控技术水平、严厉打击数据造假、引导市场有序发展,推进高效能监测管理完善国家监测格局、强化省域统筹协调、理顺市域运行机制。附件:《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
  • 到2025年,郑州市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
    郑州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郑州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新污染物治理,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案》提到,到2025年,我市要完成高关注、高产(用)量的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筛查,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建立全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新污染物是指已经排放或可能排放到环境的,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为加强我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从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制度等方面制定13项工作任务,明确各级相关部门要发挥主体作用,加强信息共享、监管协同,统筹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开展调查监测,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方案》明确,我市要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制度,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2023年年底前,完成全市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2025年年底前,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严格源头管控,防范新污染物产生,全面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严格落实新污染物淘汰限用和含量控制措施,严格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准入管理。强化过程控制,减少新污染物排放,加强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对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改造。规范抗生素类药品和农药使用管理,加强兽用抗菌药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农药登记管理,稳步推进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和替代。同时,深化末端治理,降低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加强新污染物多领域协同治理,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建设,强化含特定新污染物废物的收集利用处置。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监督、执法和监测能力建设。提升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和新污染物环境监测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开展新污染物调查、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等业务培训,培育新污染物监管专业人才队伍。
  • LIBS2014上的“环境检测专家”
    LIB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以其勿需前处理、快速、可实现多元素同时分析等优点而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而在细颗粒物、液态、气态物质监测方面的不足也制约了LIBS技术的扩张,环境监测领域的样品形态是多样性的,这是否可能成为LIBS技术在环境领域应用的阻力呢?  在LISB2014&ldquo 液态和水下分析&rdquo 和&ldquo LIBS颗粒检测和燃烧诊断&rdquo 两个主题讨论中,中国海洋大学郑荣儿教授、法国INERIS C.Dutouquet教授、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Jagdish P.Singh教授、新西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夏寒博士分别介绍了LIBS在海洋监测、烟气监测和建筑废物回收利用方面的应用。  部分专家:郑荣儿教授、C.Dutouquet教授、Jagdish P.Singh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郑荣儿教授讲述了LIBS在海洋元素监测中的应用。主要介绍其团队研发的第一代海下LIBS系统&ldquo LIBSea&rdquo 。LIBSea可实现在线、即时、长期的海洋水质监测,目前可监测的项目包括Fe、Mn、K、Na、Ca五种元素,检测限小于10ppm,可于海下4000米处正常运转一个月。据郑教授介绍,该实验室正在研发可监测海洋生物的LIBS系统,实验室实验已成功,下一步有望推动海下试验。  法国INERIS C.Dutouquet教授讲述了LIBS在纳米颗粒监测中的应用,主要用于烟气排放过程监测,并介绍了其实验室关于提高纳米颗粒监测的检测限的方法。  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Jagdish P.Singh教授(国际LIBS学会常务理事)讲述了LIBS技术在燃烧过程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可监测烟气排放过程中的重金属和颗粒物的LIBS系统。  新西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夏寒博士讲述了LIBS技术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过程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利用LIBS技术快速实现建筑垃圾的分类,分类后的垃圾经不同工艺加工成商品后,可利用LIBS技术实现产品质量的快速检测。  由于基体效应、计量精度不理想等原因制约了LIBS在复杂的环境样品监测中的应用。但是LIBS专家们还是提出各种改进方案,包括LIBS设备升级、增加配套设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等,以期充分发挥LIBS技术即时、可遥感的优势来实现各种复杂环境情况中的在线监测。撰稿:李学雷LIBS2014大会新闻请访问: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910/141030.shtml
  • 环境监测工作如何华丽转身?
    “十一五”以来,我国各级环境监测站历经了近十年的黄金发展期,装备能力、人员力量、技术水平等取得长足进步,一些长期制约环境监测工作深入发展的瓶颈问题逐步突破。陈吉宁部长在环境保护部组织的“环评和监测工作创新”大讨论中希望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为环境监测新发展凝聚力量。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各级环境监测站应主动适应环保工作新形势,在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监督,巡视性监测和监测质量监督等方面有所作为。  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  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使命。新环保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但在目前,普遍采用环境质量各级人民政府自测、自评、自报的工作模式,还是一种绩效的自我评估和审查,不仅在科学性上不符合接受上级或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估的原则,而且真实性也难以完全保证。  为此,对环境质量要增加和建立上一级环境监测机构不定期核查制度。也就是说,本级人民政府下属环保部门直属的环境监测机构要全面开展辖区内的环境质量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按要求报送上一级环境监测机构。上一级环境监测机构根据既定的现场核查计划,以及日常审核上报的监测数据,不定期赴现场开展核查。  这种模式,将环境质量自测与上级监督性质的现场核查结合起来,只要严肃使用现场核查结果,就能使环境质量绩效考核体系正常运转起来。  当务之急,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牢牢把握环境质量监测这条主线不动摇,守土有责,科学布设各种环境要素的监测点位,心无旁骛地做好本级环境质量监测,主动接受上级环境监测机构的日常监督和不定期检查,排除来自本级领导的行政干预,如实反映环境质量现状。  加强污染源监督性和巡视性监测  新环保法明确了企事业单位达标排放的主体责任和环保部门的监督责任。企事业单位对自身的排污行为负责,并开展自行监测 环保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各类污染源的统一监管。在此制度设计下,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要承担起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这项法定职责。新环保法的有效实施需要配套严格、严谨的监督性监测来保驾护航。  总体上,对排污企事业单位的监督性和巡视性监测正走向正轨,但是频次还不高,威慑力还不够大。环保部门直属环境监测机构要实现业务转型,应安排更多的技术人员开展对排污企事业单位的监督性和巡视性监测。  开展第三方检测公司技术监督  随着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深入推进,许多原来由各级环境监测站承担的监测业务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给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公司来承担。这些监测业务,原来都在各级环境监测站施行多年、较为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下运行,有长期技术积累和声誉口碑,总体来说质量是有保证的。  现在业务放开后,市场正处于一哄而上、鱼目混珠的状态,恶性竞争频发。可以说,运动员已上场但游戏规则还不成熟。裁判员一直未露面,场上出现的混乱局面在所难免。  随着市场化的监测业务领域不断扩大,加强监管迫在眉睫。环保部门要迅速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并指导直属环境监测机构将技术监督及时跟进。例如,开展实验室监测项目的审查和技术认可 通过盲样考核、比对监测等手段评估第三方检测公司的工作能力 与第三方检测公司工作人员同赴监测现场,跟踪其监测全过程 仲裁对第三方检测公司的投诉等。对这块新增的业务,直属环境监测机构要配置力量,甚至成立专门的技术管理内设机构。  笔者认为,引入市场力量参与环境监测,使环保部门直属环境监测机构逐步退出涉行政审批和竞争性监测领域,可缓解现阶段人手不足与监测任务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也有助于监测站回归公益性的本质。但这需要合理界定其事权,并足额提供相应的财力保障,从而维持监测队伍和能力的总体稳定,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华丽转身。各级环保部门直属监测机构也要勇于调整工作重心,主动有为,当好监测市场的技术裁判员和技术监管者。
  • 云南发布“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 着力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控体系
    7月14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云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总结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成效等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监测能力建设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并衔接《云南省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力求形成监测感知与信息化应用的合力。《规划》着重突出监测能力提升和监测工作对环境管理支撑作用,紧紧围绕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目标,系统谋划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改革创新,健全监测与评价制度,加快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大监测”格局,完善体制机制,筑牢数据根基,深化评价应用,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内生动力,实施监测网络和机构能力建设重大工程,夯实基础能力,锻造铁军先锋,加快实现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的支撑、引领、服务作用。《规划》明确了构建监测体系新格局、保障基础监测工作、推进监测创新发展、提升应急监测能力、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推进数据智慧应用六大主要任务。在构建监测体系新格局方面,针对省以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等新形势新问题,在完善法规制度、细分监测事权、优化运行机制、增强监测能力、培育人才队伍等方面协同发力,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制机制、基础能力和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规划》初步拟定云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重点项目,涵盖大气、地表水、土壤环境监测等能力建设项目,生态系统动态监测等创新研究项目,重点州市、县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全省环境质量信息综合发布等环境监测保障类项目四大类别。《规划》的实施,将有助于建立全省生态环境“天空地”一体化监控体系,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数据,形成预警预报体系,服务科学决策、精准监管、便民服务。
  • 宁夏环境监测技术精英获奖励
    12月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总工会、团委、妇联五部门,联合奖励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届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获奖选手,单项奖选手同时被授予 “全区技术能手”“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届环境监测大比武,设初赛、复赛、决赛等环节,历经半年,大比武确定的环境监测内容为水、气、声、固体废物、土壤、生态、生物的监测,涉及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环境应急监测,重点是以环境监测理论考试和现场操作方式,考核环保监测人员监测分析技术方法、质量管理技术要求、综合评价技术方法和监测仪器现场操作能力。有24名选手进入决赛,最终分别评出3个单项奖、3个综合奖,综合成绩第一名的选手将有资格申报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据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于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起初20年发展比较缓慢。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建立后,宁夏回族自治区自动化监测手段逐步推广应用,水质和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步伐加快。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已基本建立覆盖全区的计算机数据传输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具备了开展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污染源、生态、固体废物、土壤、生物等多个环境要素近200个监测项目的监测能力。
  • 科学家建立摩擦起电特征图谱,可用于检测环境污染来源,定量准确率达93%
    溶液化 学分析,是人们获得物质组成、物质结构等信息的一种科学手段。 在化学、生物、环境和地质等学科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实验类学科的基础,并一直是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中的热点课题,例如化学成分分析、食品检测和环境痕量分析等。目前,主要的仪器分析方法有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然而,它们均受限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对样品的检测仍然采取离线分析检测的方法,所得到的结果都是静态的而非直观的现场数据。传统的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通常在样品采集后需要将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由于分析结果不是实时获取的,因此不能满足实时测量环境的多样化需求。而且,较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大大降低了检测速率。其二,对样品化学成分信息存在一定要求。例如,传统的光学分析法要求样品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吸收特性或荧光性质,以便光线能够与样品相互作用。而电化学分析方法需要样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色谱分析法则对样品的溶解性和浓度有一定要求。其三,样品制备过程复杂、仪器昂贵笨重,大大降低了便携性和检测速度。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发展新的分析原理,建立有效且实用的原位、实时和价廉的新型动态分析检测方法。基于以上难点与挑战,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和团队,首次将液固界面摩擦起电和界面转移电荷分布加以结合。图 | 张金洋(来源:)他们利用摩擦起电与液滴运动轨迹位置之间的函数关系作为液滴的摩擦起电特征图谱(TES,triboelectric spectroscopy),开发了液-固界面电荷转移图谱,通过分析图谱中峰位置和峰值电荷量,实现了溶液中离子种类和含量的快速检测。通过此方法他们测量了常见的 30 余种酸、碱、盐和有机溶剂并建立了谱图数据库,其定性和定量准确率可达 93%。实验结果证明:不同离子在液滴滑动方向具有可分辨的唯一转移电荷分布,这为新型便携式化学原位分析仪器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和平台。(来源:JACS)预计 TES 将在环境监测、催化机理研究、生物医学领域和行星科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TES 可用于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废水中的有害物质等。结合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参数,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环境变化和污染来源。(来源:JACS)事实上早在 2021 年,和团队就利用液-固界面摩擦起电和电荷转移原理,通过在固体薄膜下方布置两个具有一定间距的电极测量液滴滑过固体表面产生的摩擦电荷,初步证明了液-固界面摩擦起电转移电荷的不均匀分布。他们在实验中发现尽管两个电极探针的尺寸一致,但两个点位的电荷转移量却有明显区别。同时,含有不同化学成分和离子浓度的液滴电荷转移量之间也可区分。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之上,2023 年课题组将电极密度扩展至 432 个独立电极探针(电极探针尺寸为 0.12mm²),借此开发了实时探测液-固界面电荷转移高分辨分布的新方法。当时,他们发现界面电荷转移并不会随着液滴在塑料薄膜表面持续运动而逐渐增大。为了验证实验的准确性,他们进行了大量的重复实验和计算。最终,课题组证明液-固界面电荷转移的不均匀分布受液滴中离子种类影响。基于此,该团队又利用液-固界面转移电荷在液滴滑动方向分布的差异性,开发了液-固界面摩擦电图谱,通过分析图谱中峰位置的移动和峰值电荷量,实现了溶液中离子种类和含量的快速检测。日前,相关论文以《用于液体原位化学分析的摩擦电谱》为题发在 JACS 上。和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硕士生王雪娇是共同一作,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和院士、以及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西蒙纳锡安培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而在接下来,他们希望通过电路集成和微电脑控制,真正实现摩擦电图谱的远程原位实时监测,以用于真实场景下环境污染物的实时监测。
  • 青海三江源已建立790多个生态环境监测站点
    青海省已经在三江源地区建立起792个生态环境监测点,填补了我国在“三江源”系统的生态监测数据资料的空白,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本底资料。  2005年8国家在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青海省启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工程以建设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目标,通过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加大对现有林地、草地植被的保护力度,采取围栏封育和人工辅助等措施,加快植被恢复步伐,加强生态恶化土地的治理,实行生态移民,减轻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压力,实现保护和恢复功能,促进该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监测是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支撑,它们对客观、科学的跟踪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这792个监测点分布在保护区的三十一点六万平方公里地带,共分为九大类,它们分别是:119个草地生态监测点,499个林地生态监测点,12个湿地生态监测点,19个水土保持监测点,50个土壤监测点,15个水资源监测点,18个荒漠化监测点,39个环境质量监测点,21个气象监测点。
  • TSI 公司举办“大气环境颗粒物、超细颗粒物检测进行技术交流会”
    美国TSI 公司于2016年11月4日在广西南宁举办了“大气环境颗粒物、超细颗粒物检测进行技术交流会”,此次交流会邀请了当地的环境监测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当地仪器代理商。TSI公司现场介绍和展示了大气气溶胶检测的系列产品,特别是关于1nm 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该款产品将气溶胶研究和检测提升到新的一个量级。交流会还就气溶胶粒径谱在关于灰霾源解析和常规大气环境监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以及对粒径谱监测数据收集和处理进行了交流。交流会后还参观了广西环科院大气PM2.5研究监测站。TSI最新推出的SMPS™ 扫描电迁移粒径谱仪,被广泛用于测量1微米以下的气溶胶粒径分布的测量标准。选配3777型纳米增强仪以及3086型DMA差分电迁移分析仪(1nm-DMA)组件后,SMPS粒径谱仪能够测量纳米的粒径范围扩展至1nm。 3321 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APS™ ) 提供 0.5 至 20 微米粒径范围粒子的高分辨率、实时空气动力学检测。这些独特的粒径分析仪还检测 0.37 至 20 微米粒径范围粒子的光散射强度。APS 粒径谱仪通过向同一粒子提供成对数据向有兴趣研究气溶胶组成的人士开辟了令人振奋的新途径。TSI 3330型光学颗粒物粒径谱仪简单轻便,能够对颗粒物浓度和粒径谱分布进行快速和准确的测量。基于TSI公司40年气溶胶仪器设计的经验,本款产品使用120度光散射角收集散射光强度和精密的电子处理系统,从而得到高质量和高精度的数据。同时,TSI工厂严格的标定标准也确保仪器的精确性。该产品是广大环境研究机构和环境监测部门进行颗粒物监测分析和源解析的最佳仪器。关于TSI公司TSI公司研究、确定和解决各种测量问题,为全球市场服务。作为精密仪器设计和生产的行业领导者,TSI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客户合作,确立与气溶胶科学、气流、健康和安全、室内空气质量、流体力学及生物危害检测有关的测量标准。TSI总部位于美国,在欧洲和亚洲设有代表处,在其服务的全球各个市场建立了机构。每天,我们专业的员工都在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
  • 广东明确5大任务治理新污染物,2025年底前建立省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
    3月15日,广东省政府官网发布《广东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加强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新污染物治理,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为核心,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方案部署了调查评估、源头管控、过程管控等5大任务,明确到2025年,要基本掌握全省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状况、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排放状况、环境与健康风险状况,并落实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今年底前完成重点行业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面对新污染物,方案首先指明要开展调查评估,逐步摸清环境风险底数。建立省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制度,在2023年底前,完成重点行业中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同时,针对不同地区,方案提出要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其中,珠三角地区以纺织印染、涂料、橡胶、电镀、电子电路制造、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医药制造等行业为重点,粤东地区以纺织印染、电镀、养殖、医药制造等行业为重点,粤西地区以石化、养殖、橡胶等行业为重点,粤北地区以养殖、涂料、医药制造等行业为重点开展环境调查监测。此外,还要在珠江、韩江、粤东沿海及粤西沿海等水系和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地表水新污染物污染状况本底调查与环境监测。2025年底前,初步建立省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方案还提出,要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评估,对列入国家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和本地区高关注、高产(用)量、高环境检出率、分散式用途的化学物质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同时,动态制定省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对列入省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的化学物质以及抗生素、微塑料等其他重点新污染物,按“一品一策”管控措施要求,开展技术可行性和经济社会影响评估,识别优先控制化学品的主要环境排放源。 重点涉新污染物企业应公开浓度、数量等信息方案强调,要严格源头管控,全面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加强对新化学物质生产者、加工使用者和进口者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情况的监督。并严格实施新污染物禁限措施,按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要求,禁止、限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生产、加工使用和进出口。还要严格落实强制性国家标准中有关新污染物含量控制的要求,加强对玩具、学生用品等相关产品的监管执法。在生产环节,方案提出,强化过程管控,有效控制新污染物排放,要对使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行生产或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同时,强调推动重点企业涉新污染物相关的环境信息公开,企业应采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布有毒有害原料的使用情况以及排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名称、浓度和数量等相关信息。方案提出要规范抗生素类药品使用管理,包括严格落实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类抗菌药物的规定、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和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实施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等。同时,强化农药使用管理,严格管控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性的高毒高风险农药及助剂,持续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对于末端新污染物治理,方案提出加强协同治理,生产、加工使用或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中所列化学物质的企事业单位应纳入重点排污单位。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对排放(污)口及其周边环境定期开展环境监测,依法公开新污染物信息。方案还强调要夯实新污染物治理基础,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信息化平台,整合新化学物质名录、优控化学品名录、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等相关数据库;并要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加快建立新污染物分析测试实验平台,配齐配全新污染物检测仪器设备,初步形成内分泌干扰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抗生素等新污染物监测能力;还要重点提升水源地、城市供水系统新污染物风险监测评估能力,有效防控饮用水健康风险。
  • 建立多级监控系统 北京每隔15分钟对水质进行检测
    北京市水务局上午介绍,本市已建立起城市重要水源及影响区域污染预警系统,可以在10多分钟的时间内,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分析,以发现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北京市在重要供水水源及影响区、取水口之外建立了由两道预警防线、三级监测方式、三级预警管理机制组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预警系统。在重要水源及取水口选择20个站点建设了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站,在京密引水渠、怀柔水库库区、官厅黑土洼、海淀翠湖等处建立了31个视频监测点,形成了第一级监测。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水质监测中心配置有应急监测车,可以对突发水污染事故进行现场监测确认, 形成了第二级监测。市自来水集团监测中心和水文总站配置有实验室设备,对污染预警通过取样,进一步确认污染情况,形成了第三级监测。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马晓嵩介绍,“过去对水质监测采用人工取样,一次检测的周期比较长。现在采用设备自动监测,每隔15分钟就能对水质进行检测,15分钟就能出检测结果,非常便捷。如果发现取水口的情况比较异常,每隔1分钟就能对水质进行检测。”
  • 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落户丽江
    12月22日,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丽江实验室挂牌仪式在丽江市水文水资源局举行。此前,云南省水利厅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签订了共建共管丽江实验室合作协议书。标志着长江流域首个水环境监测共建共管实验室正式落户丽江。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洪一平、副局长臧小平,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巫明强,丽江市政府副市长杨静全,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副局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此里能布等领导出席仪式并揭牌。  杨静全在仪式上致辞时表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和云南省水利厅共建共管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落户丽江,充分体现了各级有关部门对丽江的关心和支持。实验室的成立,必将为流域机构做好水功能区及省界水体水质监测提供高水平服务,也为丽江水文事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平台,必将提升丽江水环境监测服务能力和水平。  巫明强在致辞中表示,丽江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我省流域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他希望,通过各方努力,把丽江实验室建设成为配置标准、管理规范、质量可靠、数据可信、区域先进的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并通过共建共管的形式为载体,实现互利双赢,以点带面,立足全省,服务流域,在长江流域共建共管实验室起到典范作用。  据了解,共建共管实验室是水文管理改革的新模式,旨在构建完善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环境监测体系,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以点带面,进而推动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的基础支撑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更好地为长江流域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服务。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共建共管这一形式在长江流域建立水环境监测实验室。
  • 《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专家解读:科技创新与质量管理专题
    2024年3月13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时代下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指导全国监测系统准确把握《意见》精神,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组建政策解读专家团队,从多个角度提供专业解读,助力《意见》落地见效。本期围绕科技创新和质量管理两个主题,对《意见》中提出的相关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并指明实施路径。科技创新篇从科技创新工程支撑监测业务、领域科技促进产学研用、自主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和多源交流强化多方合作四个维度引领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质量管理篇以质量管理体系设计、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管理效能提升三方面为抓手,从国家层面先试先行引导地方直联共享,为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质量后盾。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赋予了生态环境部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科技创新不仅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意见》要求强化科技保障,实施生态环境监测科技创新工程,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领域战略科技力量,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数智化转型为驱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重大科技需求凝练,积极参与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设计与实施,开展与美丽中国相适应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理论体系研究,强化生态环境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监测技术科研和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为更好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在建设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 一、坚持科研与业务深度融合,实施生态环境监测科技创新工程。 充分了解监测行业发展动态,特别是国际和国内监测技术研究水平和趋势,做到了然于心、有的放矢。聚焦生态环境监测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业务瓶颈,认真梳理科技创新目标,开展与美丽中国相适应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理论体系研究,强化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扩绿增汇、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强一体化监测核心技术研究。积极参与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设计与实施,推动实施生态环境监测科技创新工程。 二、以开放、协作的理念,打造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科技支撑力量。 广泛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牵头申报大项目,凝练大成果,积极申报高水平科技奖,共建监测装备研发与应用创新基地。通过强强联合,深度参与生态环境领域大科学装置研发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实施高层次生态环境监测科技人才工程,培养高水平生态环境监测科技人才,打造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科技力量。 三、鼓励自主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聚焦生态环境监测重大技术需求,围绕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打造“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业务应用”贯通式研发新模式。发挥部属单位、科研院所、省级监测机构技术优势和专家库作用,组织开展重点急需领域监测标准预研究,加快水质自动采样、自动实验室分析系统等先进技术与现行监测标准的衔接,积极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测试验证,加强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产出,促进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应用。鼓励设立职工创新专项资金,鼓励职工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技术创新活动,推动生态环境监测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四、高端引领,打造生态环境监测学术交流大平台。 面向生态环境科技前沿,紧贴监测业务工作重大需求,注重学术交流的质量与实效,不断提高监测行业科技水平。积极搭建以年度生态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生态环境监测大家讲坛、监测专题分会场、青年科学家论坛为主的生态环境监测学术交流大平台。持续拓展国际交流渠道,重点加强中日韩沙尘暴、中俄中哈界河水质联合监测、粤港澳等多双边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质量管理数智化筑牢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根基 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离不开监测质量管理的数智化转型,数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推动监测的高质量发展,推进监测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意见》在数据质量方面提出明确目标,要建立覆盖全部监测活动的“人机料法环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使全国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真、准、全得到有效保障。黄润秋部长在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也对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做出明确指示。为落实《意见》精神和会议要求,总站将以数智化转型为契机在监测质量管理领域提出体系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的数智化改革方案,提高质量管理效能,保障监测活动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化,健全监测活动全方位质量管理机制 当前,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围绕实验室监测的CMA,而自动监测等新型监测手段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目前总站以建立监测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内部驱动型质量管理体系为目标,实现监测全要素全手段全流程质量控制。一是尽快补齐自动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短板。以业务流程标准化、规章制度系统化、央地质量一体化为目标,率先启动国控网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带动地方环境质量监测网质量体系建设与实施。二是扩展质量管理的深度与广度。一方面,强化对实验室监测和自动监测的“人机料法环测”质量环节管理深度,包括人员能力的动态管理、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关键试剂耗材的性能评价及供应商管理、标准/方法适用性评估、监测点位干扰防范的技防措施等;另一方面,除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外,逐步完成实验室自动监测、污染源自行监测、生态调查、遥感遥测等质量管理体系的统一设计。三是充分发挥科学质量管理体系对监测业务的引导作用。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9001)等相关要求,引入如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的PDCA闭环管理、过程控制、风险意识等质量管理领域的先进理念,系统分析影响监测数据质量的过程及主要风险点,实现敏锐筛查异常问题,精准预判潜在质量风险的效果。 二、加强质量管理信息化,推动质量管理数据标准统一与互联互通 当前监测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开展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和自动监测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质量数据标准化体系不健全,不同信息化系统的监测数据质量难以统一判定,无法开展有效的互联互通。同时,大量的环境监测设备难以满足数智化转型的需要,监管人员获取质量数据较为滞后,无法对监测进度进行实时把控。为解决上述问题,总站以建设统一标准的数智化质量管理通用平台为抓手,促进通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监督检查以及行业管理系统在全国推广应用,为质量数据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一是推动通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总站正在建设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模版,以此作为质量管理全过程控制的基石,推动构建系统内外间、央地间统一的数据架构,打破数据壁垒,形成分布式部署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实现实验室质量数据的全面联网,提高全过程质量管理智能诊断与风险评估能力。二是推动通用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监督检查系统建设。以“规范自动监测网络运行”为目标,实现数据异常点位精准识别、人为干扰行为及时报警,监督检查任务智能推送等功能,推动自动监测网络质量体系落实,提高问题发现能力,保障自动监测网络的数据质量。三是开展监测仪器设备数智化改造与在线核验技术研究。通过构建仪器数据采集方法体系,实现仪器监测数据、原始信号和过程参数直联直采,并将仪器分析计算的算法进行统一备案,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对现场监测设备的远程在线数据核验,防止监测设备“黑箱”造假,实现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穿透式管理。四是推动行业管理系统建设。构建以“审核评价标准化、监管过程精细化、监管方式智慧化”为目标的行业监测活动质量管理评价体系,推动监测技术智能化发展和行业自律,并通过构建分级管理的社会化检测机构监管机制,抓取监测过程信息,对监测过程进行实时的穿透式管理。 三、提升质量管理智慧化,深化质量数据的多元融合、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当前的各类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对质量数据的分析方式较为单一,利用大数据、AI算法等新技术对多元数据融合分析的能力较为薄弱,质量数据的应用潜能没有被充分挖掘。为提升质量管理的智慧化水平,强化大数据、AI算法、大模型等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从算法开发、数据融合和风险绩效评估提升监测质量管理关键环节效率。一是开发质量管理领域相关算法。重点研发应用监测过程优化算法、行业管理智能分析算法、实验室质量状况与风险预警算法、自动监测网异常数据和人为干扰识别算法等,提升质量管理效能。二是强化多元数据融合。将污染源排放数据、地区环境状况数据、能源使用数据、地区考核排名等多种外部数据与监测数据质量的分析相融合,提升质量风险的识别能力。三是开展质量风险与质量绩效评估。实现质量数据同步实时传输,开发基于过程数据的质量成本、绩效与风险评估算法,分析质量状况与质量风险,具备潜在质量问题预警能力;分析质量成本与质量绩效,形成过程智能诊断与优化方案。 内容转载自“中国环境监测”公众号
  • 环境监测总站专家话“十三五”环境监测那些事
    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总工程师张建辉、业务管理室副主任康晓风、质量管理室副主任楚宝临通过网易在线直播平台与2万多名网友互动,重点谈论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并回答了网友提问。  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  环境监测工作从始至终都作为“耳目、哨兵、尺子”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自始至终都紧紧围绕环境管理的需求提供技术服务。张建辉先谈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环境监测工作与我国环保事业同时起步。  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我国环保事业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污染调查阶段,主要是针对“工业三废”造成的污染事故、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第二阶段是污染防治阶段,颁布了《环保法》、环境管理八制度。第三阶段是总量控制阶段,基本从九五时期开始。第四阶段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阶段。  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污染调查监测与研究性监测阶段 第二阶段,污染源监测与环境质量监测并重阶段。在这里分为两个小阶段:污染源监测与以城市为核心的环境质量监测 以流域、区域为重点的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测 第三阶段,环境质量监测与污染源监督检测阶段。  我国环保系统的环境监测能力现状  1、已经形成国家、省、市、县的四级环境监测网络2800多个环境监测站、6万多人的环境监测队伍   2、已经建成涵盖大气、酸雨、沙尘暴、温室气体、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生态、噪声、辐射、土壤、农村环境等多要素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  3、已经初步建立了人工监测、自动监测和天空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4、初步建立了从监测数据采集到监测信息发布的全过程,多环节、多手段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5、从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上,有个数字,中央本级十一五投入5.27亿元,十二五达到16.15亿元。  大气网的建设,“十一五”末,有113个环保重点城市692个监测点,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到“十二五”末,有338个地级市的1436个监测点位,监测6个项目。“十二五”与“十一五”相比,空气监测发生质的飞跃。  现在的监测数据通过统一的数据采集软件,从监测点实时传输到市级、省级监测站和总站,一点三发,无任何停留和转接。  眼下总站正在建设国家空气质量背景监测站。如东北大兴安岭、西藏纳木错、新疆阿勒泰、广东南岭、海南五指山、福建武夷山、湖北神农架,还在南沙、西沙建立了背景站,这是很了不起的。 还有96个区域空气监测站构成网络,这是个桥梁,使我国空气质量监测形成立体网络。  地表水方面,1988年,108个环境监测站组成国家地表水监测网,监测353个断面和26个湖泊、水库。1992年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调整,确认由135个监测站监测313个国控断面。国家组织了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及黄河、长江、珠江、松花江十大流域的监测,原来“一城一地”、以城市为中心的监测,转换为“全流域的整体水质评价”。  2002年,国控网再次调整,确定了759个国控断面,由262个监测站承担监测任务,基本是地级城市监测站。提出了省界、国界、支流汇入口、入海口、河流入湖口、背景断面、起始断面等监测概念。  “十二五”之初,国控网的布设进一步扩大,地表水国控断面增为972个。  1999年开始试点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努力,陆续在重点流域、湖库及国界出入境河流上建成了149个自动监测站。到了“十二五”,新建自动监测水站151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主要水体的水质自动监测网。  “十三五”地表水监测网络也将进行调整:进入“十三五”,配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国控断面增至2767个,其中包含1940个考核断面。新国控断面(点位)包括河流断面2424个,湖库点位343个,共监测1366条河流和139座湖库。  土壤监测方面,“七五”期间,开展了土壤容量调查研究,“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按照国务院批示,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2014年发布了土壤污染状况的公报,这是正式对外发布的。  张建辉谈我国环境监测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环境管理新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环境监测重心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为环境质量考核提供技术支持。  体制改革新要求:省以下环境监测、监察机构垂直管理。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行的以块为主的环保体制存在4个突出问题:一是难以落实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保责任 而是难以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 三是难以统筹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问题 四是难以规范和加强地方环保机构队伍建设。垂直改革的目的,从监测角度讲就是保证环境监测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让环境监测数据不受干扰。  机制改革新要求: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核心问题是解决了“谁考核谁监测”问题,划清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  监测发展新要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6个配套方案之一,《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明确提出: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环境监测的发展要实现由传统的环境监测向生态环境监测的转变,生态环境监测涵盖全要素和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就必须构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  张建辉谈“十三五”环境监测网络发展  2016年8月23日,习总书记在青海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  1、监测对象向全要素、多介质拓展   2、监测目标向风险预警拓展   3、监测手段向天空地一体化拓展   4、业务重心向支持考核与预警拓展   5、网络运行向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拓展   6、网络质控向全要素全程序拓展。  张建辉谈环境监测的长项与短板  1、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从辩证法来看,长与短是相对的。从环境监测的视角来看,是与时代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管理需求、科学技术进步密不可分的,不是孤立存在的。  2、从环境监测已奠立的基础和取得的成就,与生态文明改革总体要求来看,环境监测工作必须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  3、从环境监测技术角度讲,就是陈吉宁部长提出的建立和完善能满足生态文明改革需求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  4、广义的监测技术体系,我的理解包括环境标准体系监测技术路线体系、技术方法体系、监测仪器装备体系、监测技术管理体系和技术队伍体系。 张建辉举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案例,从83标准、88标准、99标准到2002标准,标准是递进的,与之配套的技术路线、、标准、方法、评价法等都要修订、完善。还有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也是如此。  提问环节  问题一  12月21日之前长达5天的漫长时间里,北京等周边多个省市被重霾笼罩,23个城市更是发布了红色预警。红色预警的发布基于预报,事实证明此次预报很准确及时。以我们目前的监测水平,能使空气质量预报的精确度达到什么程度?  张建辉答:依我们现在的监测和预警预报水平,和实践经验来看,对于重污染过程的预报准确率接近100%,污染严重程度的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预报不可能达到100%准确。选用的模型、参数、技术条件都会影响预报精度。要从模型本身和数据积累等方便不断修正。以前的模型、技术等等大部分是美国的,到我们这里有的地方会水土不服。我们现在用的模型是中国自己研发的,已经修改了好几次。大概10年前,央视说我国气象预报准确率54%,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们污染严重程度的预报准确率达到80%已经很了不起。  康晓风补充:这次预报有两个亮点,起止时间预报比较准确,比较细微的,就是精确预报,一个小时内微妙的变化都预报出来了。  张建辉补充:每次预警预报都在微信公众号上都会发布。每次都有详细的研判、专家解读内容。昨天下午17:20,总站预警预报就发布了12月29日至1月5日的重污染天气。早上天气不错,下午能见度比较差了。  问题二  请您谈谈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位置选择有何讲究?应该设立几个监测站更好?有些城市的空气自动监测站设立在风景优美的景区,这对城市整体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是不是有失偏颇?  张建辉答:城市空气监测点位的布置是有规范的,有一系列技术要求、行标。根据城市建成区面积、人口密度进行网格,对站点高度、周围污染源也有要求,高度要在3-4层楼房的楼顶,周围不能有污染源,不能有建筑物,有严格技术要求。建在风景区的话,可能有误解,布点要有清洁对照点,比如北京的对照点在十三陵,清洁对照点是不参与评价的,要设在某某公园,这也存在误区,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还要实地勘察。周围树草多了也不行,对监测结果有影响。点位要有代表性。  问题三  环境监测事权上收的目的之一是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上收后的管理方式是引入第三方服务,未来对第三方机构的监测有哪些监管措施?  张建辉答:事权上收后有一系列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国家事权、第三方监测机构干什么,包括怎么监管第三方监测机构,我国从管理的制度、措施上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办法。  问题四  据我们观察,空气监测数据是实时发布的,公众能否查询历史监测数据?比如要查询两天前的空气监测数据,是否有渠道?总站正在改版的监测数据发布系统是否包含这方面的服务?  张建辉答:现在已经有非常畅通的渠道来提供历史数据,就拿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信息来说,总站发布的是最权威的实时数据,公众看到的是实时数据,之后还要经过技术的审核,有明确规范要求,技术审核后的数据也是向社会公开的。查看数据的主渠道就是总站的官网,也可以上环保部官网,总站即将推出新的空气质量发布APP,公众可以通过这个APP进行查询。总站的微信公众号也可以实时查询。  问题五  请您谈谈我国目前的土壤监测情况,土壤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进展到什么程度?  张建辉答:十三五的规划是建设完成国家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实现例行监测,与水气一样,贯彻落实土十条。建成土壤监测网络有4万个点位,已经完成了每个点位的确切布设。整个环境监测技术角度来看,点位布设是六大技术之一。这个技术就是以抽样为基础,任何一个监测点位,首先要解决代表性问题,就要有空间、尺度的问题。监测是建立在抽样的基础上的,我们土壤调查采用网格法,根据耕地、林草地、荒漠等,网格范围各不一样。污染区域的精密度更高。现在正启动土壤污染详查,2017年第一季度就会全面展开,根据不同监测对象的特点和关注的调查目的,来设置不同网格。
  • 东方航空已初步建立除防冰液实验室检测能力
    东航计量测试中心完成除防冰液实验室检测培训,并初步建立除防冰液实验室检测能力。  近日,英国Kilfrost除/防冰液生产厂家的专家组对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东航”)工程技术公司计量测试中心检测人员进行了实验室除/防冰液检测的基本方法和实际操作培训,并向通过考核的检测人员颁发了培训证书。同时,该专家组还对实验室检测设备和环境条件进行了现场认可。  此前,为建立除/防冰液实验室检测能力,达到欧洲除冰/防冰协会对实验室检测能力的要求,东航工程技术公司特制定了《上海地区建立除/防冰液实验室检测能力准备项目分解表》。东航计量测试中心严格按照分解表的要求,提前半个月进行了实验室24小时环境温度的测试,以确保检测环境温度能控制在(20±1)℃的范围内,并提前进行了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和器皿的清洁等准备工作。  不仅如此,为了尽快学会仪器的操作,检测人员还加班加点,在缺少专业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摸索和探讨,以及参照仪器说明书,克服了重重困难,初步学会了仪器的使用 同时还编写了操作程序和除/防冰液实验室检测方法,为后续的实验室检测培训奠定了基础。  实验室检测设备和环境条件认可的通过,以及检测人员培训证书的取得,标志着东航计量测试中心已初步建立了除/防冰液实验室检测的能力,为达到国际通用除/防冰液检测标准、满足欧洲除冰/防冰协会提出的整改要求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 张兴赢委员: 加快建立第三方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体系
    p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转化为对美好生存环境的需求,更加关注所呼吸的空气、所饮用的水和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成为瓶颈制约,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 “短板”。/pp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筹谋划,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室(中国气象局遥感应用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兴赢注意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行动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pp  但张兴赢也注意到,环境控制和生态修复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大工程,涉及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当下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出现了“散”“乱”和“自管自评”的问题,没有形成合理、科学、规范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pp  strong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散”。/strong目前,国家各个部门都有各自侧重不同的生态监测网,如环保生态环境监测网、气象生态环境监测网、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网、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中科院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等,分别散落在不同的机构和部门,未能统筹资源,形成合力。/pp  strong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乱”。/strong生态监测要素没有科学的界定、生态红线划定的范围没有科学的论证、生态监测的方法没有规范的标准,造成目前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比较混乱,难以形成科学、规范、统一的高质量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pp  strong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自管自评”问题多。/strong目前正在开展的部分监测,如大气环境监测,这些年出现了一些地方监管人员对监测数据的造假行为,原因就在于监测、执法、评价均由一个责任主体来承担,为了“治理业绩”,就出现了各种对监测数据的干扰行为。比如,给监测仪器“戴口罩”,在监测仪器附近喷水降低监测值,等等。/pp  “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国家的重复投资,而且还会由于不同部门不同的监测结果带来负面的社会效应。”张兴赢说。/pp  张兴赢建议,尽快建立客观、科学、统一的第三方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并纳入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当中。建立一个监测要素明确、监测方法科学、监测标准统一、效果评价规范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更好地推进生态环境有序、稳步地恢复和改善。/pp  张兴赢认为,应当统筹规范各部门现有的生态监测网络,建立客观、科学、量化的国家级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大数据体系。整合和规范现有各个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同时充分吸纳高科技的成果,挖掘国家现有卫星遥感资料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潜力,利用卫星遥感的长时间、宽覆盖、科学性,使得国家级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结果 “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pp  “积极引导和培育生态市场经济的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百姓的金山银山,才能从源头切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是需要成本的,如果绿水青山变不成金山银山,那么,在市场生存法则的驱使下,难免还会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张兴赢说。/p
  • 国家重大仪器专项项目监理组到天瑞现场监理
    11月5日上午,江苏省科技厅条件处副处长徐婷婷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孟庆如,带领由管理专家、技术专家、财务专家组成的专项项目监理组,对天瑞仪器承担的国家重大仪器专项项目“顺序式波长色散X荧光光谱仪的研发及产业化专项项目”进行现场监理。 项目监理组首先听取了项目进度汇报;随后,对项目财务管理和项目质量控制管理进行了现场检查;之后,在董事长刘召贵博士与副总经理肖廷良的陪同下,参观了研发实验室与产品生产线。 项目监理组认为,“该项目整体按项目任务书计划进度进行,任务书关键的两个技术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测角仪已递交专利申请2项,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建立了相应内控制度,在单位核算系统内对项目进行单独核算;项目管理过程中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新闻回顾链接: 天瑞仪器入选国家重大仪器专项 获批1215万专项资金 天瑞仪器承担的“顺序式波长色散X荧光光谱仪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入选“2011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并获批专项资金1215万元。此举有助于天瑞仪器拓宽业务领域,对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打破国外产品市场垄断、节约客户使用成本,更具重要意义。项目监理组专家参观实验室项目监理组专家合影天瑞仪器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旗下拥有北京邦鑫伟业公司和深圳天瑞仪器公司两家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风景秀丽的江苏省昆山市阳澄湖畔。公司专业从事光谱、色谱、质谱、医疗仪器等分析测试仪器及其软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了解天瑞仪器:www.skyray-instrument.com
  • 安捷伦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携手共建美丽海湾
    安捷伦科技公司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为加强长期合作,宣布共建合作实验室。双方将依托该实验室,深入生态海洋新污染物分析等环境热点领域,开发更前沿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十四五”中“美丽海湾”的目标。  据悉,目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配备了安捷伦色质谱及光谱仪器,并在开展海洋微塑料分析方法开发、海洋新污染物方法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新的合作实验室将逐步展开海洋环境监测领域科研课题及检测方法的合作,致力于在海洋新污染物监测技术领域创新性检测技术的研究,以及新方法、新标准开发等工作。  国家近年来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视,更是提出了“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美丽海湾”的统领目标,提出让公众享受到“水清滩净、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而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一环。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王菊英书记对此深有体会:  “期望以先进的科学仪器和检测手段为基础,为国家和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管理、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决策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安捷伦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在环境领域全面的分析仪器解决方案给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王菊英书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菊英书记表示,“希望借此契机,两家单位继续深化在科研业务、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建立长期、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全面推动两家单位的发展,为加快海洋强国、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洋化学室主任姚子伟在目前科研等工作方向和进展的介绍中说到:  “我们在油指纹分析及溢油鉴别技术、海水中有机磷阻燃剂等新污染物分析标准开发等领域,已经借助安捷伦 GC/MS, LC/MS/MS 等仪器和技术进行了愉快的合作,今后期望在 GC/Q-TOF 等高分辨质谱平台的基础上,在海洋新污染物分析方法开发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而在安捷伦大中华区北大区整机销售总经理潘霞看来,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合作,希望通过借助中心平台在行业的领导示范作用,和安捷伦在高端仪器平台的技术力量以及整体方案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实现双赢。  潘霞表示:  “很高兴能和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达成进一步深度合作,让安捷伦的检测技术和方案投入到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的研究当中,为实现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作出贡献。”
  • 首次修订!聚焦环境空气颗粒物自动监测技术与方法!
    2021年12月30日,生态环境部批准了《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 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3—2021)》,且该标准已于2022年6月1日实施。据悉,该标准是对《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 和 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3—2013)的首次修订,规定了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 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基于此,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将于12月1日召开“环境空气颗粒物分析与监测”网络会议,将邀请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专家进行标准解读。同时,将邀请若干位专家从采样、质控、在线分析、网格化建设实践等几方面进行精彩报告分享。免费参会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articulate20221201/部分专家阵容:专家——江苏环境监测中心大气部陆维青副部长:江苏省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系统建设(拟定)目前,江苏省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系统是省级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空气质量传感器监测网格,是江苏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点工程,也是部省合作共建的示范工程。“十三五”期间,在72个国控城市站的基础上,2020年,江苏省撤销2个点位,新增25个点位,最终形成以95个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组成的“十四五”国控空气监测网。另外,江苏省陆续在省内建成了大气复合型污染超级监测站,监测范围覆盖沿江和苏北主要区域。2021年起,又根据各市实际情况增配了水溶性离子在线监测仪、碳组分分析仪、重金属分析仪、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颗粒物激光雷达等监测设备。这一系列组合拳下去,大气超级站网掌握了不同季节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各类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比例关系,从而实现对空气质量进行全方面、实时与在线精准“体检”。专家——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尹洧高级工程师:环境光学及其在大气监测中的作用环境光学监测基于物理光学的理论与实验方法,不使用任何化学试剂,相比基于化学原理的分析方法,在监测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是21世纪国际环境监测界公认的最佳绿色分析方法。环境光学监测技术主要包括紫外/可见/红外光谱技术、激光光谱技术、光散射技术、荧光光谱技术等。环境光学监测技术系统在大气环境综合外场观测实验中的应用,能实现大气环境综合外场实验中污染物传输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危害的快速定量监测,为综合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加速我国环境监测现代化的进程。本报告介绍了环境光学的发展历程、监测技术、基本原理,并以实例说明环境光学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专家——北京市计量院环能所张国城所长:颗粒物采样器采样物理效率的测定气溶胶粒径谱仪法8月28日,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委会颗粒分技术委员会2022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环能所申报的《颗粒物采样器采样物理效率的测定气溶胶粒径谱仪法》获委员会立项推荐。北京市计量院环能所在前期自主研发的静态箱法PM2.5/PM10切割器校准装置基础上,通过引入混合多粒径标准微球、多分散颗粒物等技术,建立了基于气溶胶粒径谱仪法的颗粒物采样器采样物理效率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将采样物理效率曲线的绘制由几十个小时缩短到分钟级,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并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且已为中国疾控、北大团队、国内多家生产企业等提供了检测服务。更多报告内容,报名后免费获取通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articulate20221201/如报名失败,可联系助教微信:13260310733
  • 环保部监测司长解读《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
    p  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pp  那么,《意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如何才能有效防范地方和部门的不当干预?如何解决环境监测机构的数据质量问题?带着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环境保护部监测司司长刘志全。/pp  记者:《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pp  刘志全: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存在人为干预导致数据失真的突出问题:例如,地方不当干预环境监测行为时有发生,如指使相关人员通过干扰采样设施等手段窜改、伪造监测数据等现象,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pp  再如,排污单位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屡禁不止。有些企业为了逃避监管,蓄意干扰监测现场采样,窜改、伪造监测数据。/pp  再如,环境监测机构服务水平良莠不齐。一些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受利益驱动,或屈从于委托单位的无理要求,编造数据、出假报告以赚取利润 或者为了抢占市场低价竞争,为了降低成本不按规范开展监测活动,监测质量堪忧。/pp  此外,客观局限的原因也会导致数据不准,从而引发公众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质疑。/pp  记者:如何有效防范地方和部门不当干预?/pp  刘志全:为破除不当行政干预,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独立性、公正性和真实性,《意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pp  一是构建责任体系/pp  首次明确提出地方党委和政府对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负领导责任,要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pp  二是建立约谈机制/pp  对弄虚作假问题突出的市(地、州、盟),环保部和省级环保部门可以公开约谈市政府负责人,责成当地政府查处和整改。/pp  三是强化防范和惩治/pp  要求环保部会同中组部、监察部研究制定防范和惩治领导干部干预环境监测活动的管理办法,明确情形认定,规范查处程序,细化处理规定。/pp  四是实行干预留痕和记录制度。/pp  明确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的记录责任与义务,规范记录事项和方式,对干预信息做到全程留痕、依法提取、介质存储、归档备查。/pp  记者:如何解决环境监测机构数据质量问题?/pp  刘志全:/pp  强化主体责任/pp  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明确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对原始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pp  落实管理制度/pp  《意见》明确要求,专门用于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的仪器设备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使用的标准物质应当有证、可溯源。/pp  加大检查力度/pp  《意见》明确了环境保护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职能,要求两部门开展“双随机”检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pp  严格处罚/pp  查实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弄虚作假的,环保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法处罚外,有关部门还将依法追究连带责任 质检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撤销有关资质认定证书 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弄虚作假的企业、机构和个人信息应向社会公开,并依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发展改革、工商、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联合惩戒,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pp/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