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样品转移装置

仪器信息网样品转移装置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样品转移装置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样品转移装置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样品转移装置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样品转移装置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样品转移装置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样品转移装置相关的解决方案。

样品转移装置相关的资讯

  • 专家约稿|Chem. Mater.:XPS冷冻-准原位技术在易挥发材料中的应用
    【工作亮点】:1. 实验室团队基于传统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器创新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XPS冷冻-准原位样品转移系统。2. 利用自研系统提供的冷冻-准原位技术,有效解决了易挥发固体样品的低温XPS测试及化学态的准确表征。3. 在冷冻基础上针对液态样品研制了可充/抽气式冷冻-准原位样品转移装置,实现了在仪器超高真空环境下保持常压惰性气氛冷冻样品,填补了传统XPS仪器不能测试液体样品的空白。【研究背景】:X射线光电子能谱(简称XPS)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表面分析技术,通常用于固体材料表面化学结构表征,但是传统的XPS测试过程需要保证超高真空环境,通常要求待测样品充分干燥,不易挥发也不含挥发性的溶剂,不易潮解也不含结晶水等。对于有一定挥发性或在真空中不稳定的固体材料,如含分子量较低的有机小分子材料、金属有机配合物材料、生物材料或凝胶类材料等,甚至是一些液态样品,一般很难进行XPS测试。如果采用常规方式检测,挥发性样品会直接扩散进能谱仪器的超高真空系统中,既得不到可靠的测试数据又必然对能谱仪器造成污染性损害。现有的商业化传统能谱仪器不具备对易挥发材料特别是液态材料进行XPS测试的条件。本工作针对电子能谱领域这一关键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研制的XPS冷冻-准原位样品转移系统,实现了易挥发样品甚至是液态样品的准原位-低温XPS测试,获得了有效的表面化学结构信息。此外,该系统也可以直接应用于表面易变化的环境敏感材料的准原位XPS测试。【成果摘要】:本工作所研制的XPS冷冻-准原位样品转移系统包含三个工作模块:1.快速真空转移模块,由真空腔、样品传送杆等组成,具备独立真空、供电、供气接口,可以快接方式与XPS仪器法兰接口连接,方便拆卸实现样品快速转移;2.准原位样品台模块,具备可充/抽气开关密封罩等附件,可将样品保持在真空环境或惰性气氛下冷冻,该样品台既可以用在快速真空转移模块中进行样品的冷冻-准原位转移,也可以独立与能谱仪进样室的样品停放台及进样杆配合使用;3.低温冷冻台模块,由液氮池和低温冷台组成,加载在快速真空转移模块的预留法兰口处,实现样品快速冷冻。该系统具有以下技术特点:超高真空(系统极限真空小于5×10-6 Pa)结合低温冷台(极限温度小于145 K,液氮),可排除环境中痕量杂质(如H2O)干扰;可充/抽气式准原位样品台,可确保样品在高纯、常压的惰性气氛中冷却至低温,适用于液体样品测试;电控系统可实现进样、抽真空、阀门等部件的联动与互锁保护,实时监测系统内的温度和真空度。此系统可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钙钛矿、金属有机 MOF 材料、生物材料,液态样品等XPS分析测试,突破了常规XPS不能测试易挥发样品甚至液体样品的限制。对易挥发固体样品的表征工作显示,采用常规XPS测试时,易挥发有机小分子样品的survey谱图上只有C/O/Si载体的信号,说明含卤素有机分子已经挥发掉了(从对比测试的光学照片上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超高真空环境下样品表面颜色由黄色变为无色),数据没有意义。当采用低温XPS测试时,可以明显看到有机小分子中N/F/I信号出现,且N 1s光电子峰位于398.9 eV,对应于C=N结构;I 3d5光电子峰位于621.3 eV,F 1s光电子峰位于687.8 eV,分别归属于C-I和C-F结构。从XPS定量结果来看,I/F元素的相对原子百分比近似1:1。该低温测试结果真实反映了易挥发样品中有机分子的存在状态。对空气敏感液态样品多硫化物的表征工作显示,除了Li和S两种元素对应于Li2S6外,C/N/O/Si其他原子来自于聚合物溶剂。对于Li元素,结合能在55.9 eV的Li 1s光电子峰归属于Li-S键,而S 2p显示了两组具有不同化学态的光电子峰:162.2 eV和163.8 eV处的S 2p3分别归属于终端S(ST−1) 和桥键硫(SB0)。没有明显的氧化产物信号(如硫代硫酸盐、聚硫酸根)。此外,聚合物溶剂的C 1s包含四种不同的化学结构,其中284.8 eV处的光电子峰对应于sp3 C−C结构,在285.5 eV和286.8 eV处能量相对较高的光电子峰应归因于聚合物中的C−N和C−O结构,更高结合能289.1 eV处的C 1s归属于O=C−O结构。该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本工作所研制的冷冻-准原位样品转移系统的有效性。图1 XPS冷冻-准原位样品转移系统结构示意图及实物图图2 采用不同进样方式测试前后易挥发有机小分子样品的表面状态图3 易挥发有机小分子样品的冷冻XPS测试结果图4 空气敏感液态样品(Li2S6)的冷冻-准原位XPS测试结果【结论】:借助于自主研发的XPS冷冻-准原位样品转移系统,有效解决了传统XPS仪器测试易挥发样品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总体设计可以有效克服真空与环境压力共存的矛盾,实现了超高真空环境下的主动解封样品。在所开发的系统中,带有充气和抽气模块的冷冻样品转移装置不仅适用于挥发性固体样品的低温XPS测试,而且适用于气敏液体样品的准原位-低温XPS测试。通过用微电机马达锁定附件密封样品转移装置,样品可以在快速转移真空腔室的超高真空环境下实现惰性气氛密封冷冻,从而获得相关样品的可靠有效化学信息。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XPS的应用领域,为相关科学研究中活性或不稳定材料的表面分析提供了一些启示。【单位简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高水平的化学研究机构。化学所现有1个国家研究中心(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分析测试中心 。化学所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高分子科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多年来,化学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取得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技术创新与集成不断加强;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延伸创新价值链,技术示范和产业化不断推进。 积极开展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在分子与纳米科学前沿、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能源与绿色化学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建设和完善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先进高分子材料基地。截至2021年底,化学所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6人、研究员10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92人。共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2个。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5人,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4人,国家、院和所级引进优秀青年人才89人。现有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4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化学所是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现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1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4个。个人简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赵志娟赵志娟,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子能谱分析表征及相关分析研究十多年,具有丰富的表面分析研究与测试经验。2011年毕业于中科院化学所,同年入职中科院化学所分析测试中心电子能谱组。现任电子能谱组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表面化学分析&电子能谱分析。承担和参与多项中科院仪器功能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专项及国际合作等研究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及合作研究论文十余篇,承担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7项。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担任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表面化学分析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表面分析分会理事。
  • 样品制备大会岛津创新样品前处理装置获好评
    第三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日前在春城昆明盛大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样品制备专业委员会主办,以样品制备为主题,按照样品前处理新材料、样品制备新原理、新方法、现场样品制备技术、在线分析样品制备技术、样品制备与分离检测技术的在线联用、样品制备仪器装置等研讨方向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研讨。在次日的大会报告环节,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的崔巍产品经理发表了题为《全自动液液萃取平台ATLAS-USIS超快速高自动化萃取尿样中毒品成分及采用三重四极液质技术进行的毒品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的报告。 他在报告中介绍了ATLAS-USIS自动前处理平台首次实现了尿液中毒品成分全流程自动化液液萃取,同时还考察了不同底部形状的样品瓶在仪器萃取实验中萃取回收率的变化趋势,优化了萃取瓶底形状及 ATLAS-USIS(全自动液液萃取平台)的萃取条件。配合岛津毒物筛查方法包实现了尿液样品中毒品成分从液液萃取到快速筛查、含量测定的全自动化操作,从样品处理到三重四极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性、半定量全流程仅需30分钟。他的报告受到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第三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大会报告现场传真 岛津公司崔巍产品经理介绍岛津全自动液液萃取平台ATLAS-USIS的优势 ATLAS–USIS样品前处理装置一经发售即受到日本国内法科学领域广泛好评。本品最大的优势是在提取过程中无需萃取小柱等高价值耗材支持,仅需要必要的萃取溶剂即可实现对样品的萃取操作。其操作成本也与常规经典液液萃取一致。萃取平台可实现自动移液、振荡萃取、高速离心和加热干燥处理功能。仅需放置待提取样品即可自动化的样品前处理功能。本品浓缩组件也可更换。浓缩单元有减压浓缩方式(VHD),顶吹浓缩方式(GHD)2种方式可选。为充分满足用户需要,用户可在采购产品后联系售后人员对VHD和GHD2种机型进行切换改造,比如VHD改装GHD浓缩方式。样品前处理操作中,仪器可内置3种标准方法。另外,新用户可根据自己需要创建的萃取方法,电脑联机后可实现简便的软件用图形操作。 产品特点u 仪器机体紧凑、重量轻,容易安装使用。u 包含萃取、移液、离心、乳化检测和浓缩功能,有效减少手工处理产生的误差。u 配备防护罩,可有效控制生物样品飞沫对操作人员的感染,提高样品处理安全性。u 萃取、离心功能一体设计,提高样品萃取效率。u 移液精度高,重现性好。u 配备乳化检测传感器,提高仪器萃取智能化水平。u 减压蒸馏浓缩方式可减少萃取时间(VHD),且具有传统的(GHD)浓缩方式可选。u 主机面板按钮便捷控制,操作过程无需电脑控制。
  • 一种用于太赫兹光谱连续检测的液体样品池装置发明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太赫兹技术研究中心汤明杰等发明的“用于太赫兹光谱连续检测的液体样品池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310697401.2)。  该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太赫兹光谱连续检测的低吸收液体样品池装置。目前,国内外市场还没有成熟的、廉价的太赫兹液体样品池出售,唯一见诸报道的bruker公司生产的主要用于红外光谱检测的液体样品池A145价格不菲,且由于是石英窗口吸收性相对偏高,并需要逐个更换样品,无法满足多个样品的连续测量。  该发明以物理注塑法成型的COP塑料为原料,构建液体样品池具有低太赫兹吸收、低折射率、高透光率和可旋转换样、连续测量的优良性质,其吸收系数低于1cm?1,折射率1.5左右,透光率达到90%以上,优于现有的石英、聚乙烯等材料制备的用于太赫兹光谱检测的液体样品池。用于太赫兹光谱连续检测的液体样品池装置立体图
  • 渝企研发出Micro LED晶圆检测设备
    12月19日,来自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摇橹船科技)的消息称:其研发的Micro LED晶圆检测设备,率先在国内打破制约Micro LED显示技术大规模商用的其中两大瓶颈。作为行业颠覆性创新成果,该设备的问世可加快Micro LED显示屏量产进程。Micro LED被认为是颠覆产业的“终极显示技术”。但自2012年全球首块Micro LED显示屏问世以来,因巨量芯片精准转移难、坏点检测难等瓶颈,此项技术至今未能大规模商用。据了解,生产Micro LED显示屏的过程中,需将小于50微米的数百万颗Micro LED芯片,从晶圆上依次精准转移到仅有几英寸甚至更小的驱动电路基板上进行排布。为确保每颗芯片都完好无缺,转移前需检测出有缺陷的芯片。但是,对几英寸大小晶圆上的数百万颗芯片进行精准转移和检测,难度都极大。再加上其他因素影响,现已问世的Micro LED显示屏,像素良率较低,观感不佳,且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和消费者都不堪重负。两年前,摇橹船科技携手国内某显示面板企业,利用机器视觉技术研发Micro LED晶圆检测设备,在算法开发方面遇到两道难关——针对Micro LED芯片的坏点检测,缺乏缺陷数据;以往业内通用的芯片转移的标定方法,不适用于Micro LED芯片。研发团队采用异常检测算法,让无缺陷样本去找缺陷芯片,解决了缺陷数据不足的问题,同时,设计了全新的标定板,创新推出适用于Micro LED芯片转移定位的标定方法,最终于近期研发出上述设备。经测试,在芯片检测环节,该设备对Micro LED芯片的漏检率小于0.01%;在芯片转移环节,其能够引导芯片转移装置将芯片转移精度控制在小于1微米的水平,由此一举解决制约Micro LED显示技术大规模商用的前述两大瓶颈。据悉,目前在全球,还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以色列一家企业。
  • 密理博专为超高压液相色谱推出样品制备装置
    超高压液相色谱(ultra-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HPLC)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分析方法,较传统高效液相(HPLC)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为了充分发挥UHPLC的高分辨率优势,分析前样品、流动相和缓冲液的预处理工作就更为重要。密理博为能充分表现UHPLC的优越性能,专为其设计和生产了多种针头式过滤器、过滤膜和支架等一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可以将样品对柱子的堵塞程度降到最低,并且样品结合率低、损耗小,所以可以最大程度的优化UHPLC结果。实验室超纯水系统同样可以用于流动相制备,标准品、空白对照和样品的制备。一套完整的UHPLC样品处理产品包括:Millex针头式过滤器:该种滤器可以将噪音信号降到最小并保持基线稳定,而且具有很好的化学兼容性和较小的滞留体积,所以是一种使用方便的用于UHPLC样品澄清和去除小颗粒物质的预处理方法。Millipore Express PES微孔滤膜:Millipore Express Plus膜是第一款不对称PES膜,用于实验室超高通量的筛选。由于材质为聚醚砜(polyethersulfone,PES),所以可以用于添加剂、缓冲液和其他水溶性溶剂的高通量筛选。Millipore Express Plus膜产品包括直径从25mm至47mm不等的滤膜(滤膜孔径0.22µ m),Steritop真空过滤器和针头滤器装置。Milli-Q Advantage A10和Q-POD取水器:该纯水器可以方便的获得高质量的超纯水,产水主机结构小巧紧凑,可以放置于凳子上或长凳下方,而Q-POD取水器可以置于您取水方便的地方。多达3个取水器可以连接在同一台产水主机上,放在实验室的不同地方。MultiScreen Solvinert板:这些板专为药物研发应用设计,可以进行完整的药物分析。Solvinert板具有较深的小孔和标准的体积,而且可以选择化学疏水性膜或亲水性PTFE膜。经实验证明,该系列产品具有低样品结合率、低样品损耗和高复性率。密理博生命科学部提供革新的研发工具、技术服务和生物试剂,让您从事的生命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工作更加完美出色。自从2006年收购Chemicon、Upstate和Linco品牌后,产品线迅速拓宽,使密理博成为当今市场上产品种类最齐全的策略性供应商。了解密理博更多针对UHPLC应用的灭菌和超滤产品信息,请登陆密理博全球官方网站:www.millipore.com,或拨打密理博中国客服热线:800-820-0865。
  • 专家建议:围绕纳米领域建设大科学装置
    我国现有的大科学装置基本是围绕基本粒子、宇宙探测以及由此发展的各类加速器。但面对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的需求,围绕纳米领域建设大型科学研究设施,已经成为了不能回避的问题。”在日前召开的以“支撑纳米科技发展的大型基础科学设施——现状与展望”为主题的第433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专家就此问题达成了基本共识。  集成电路的微小化和纳米电子学的飞速发展,激发人们在新型纳米材料制备、器件加工及封装测试等领域展开广泛研究,这就提出来对超常规的大型科学装置的急切需求。据了解,目前除了常规的超净间加工平台外,一些国外的先进实验室,如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尝试性建设了一些真空互联装置,欧洲和日本的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所也在不断地加入。  虽然我国在纳米材料方面展开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科研和转化成果。然而,由于对纳米器件研究的认识与投入不足,特别是纳米加工设施和纳米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使得我国在这一领域整体的科研和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因此,研制具有高端的材料生长、微纳加工、器件封装测试的强大功能真空互联系统,成为了急需突破的瓶颈,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据本次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杨辉研究员介绍,目前国内多家科研机构正在规划、筹建“纳米真空互联综合实验站”,其目标是在未来5—10年内,建立一个真空环境的机械和控制互联系统,实现无机到有机的材料制备、器件加工与封装、以及各种极端条件下测试的综合研究的设施,通过真空互联解决在材料生长、器件工艺环节、测试分析以及样品转移中水氧等杂质污染问题 提供本征条件下材料、器件结构及其性能关系的尖端科学研究平台 突破现有材料生长、器件工艺、测试分析的功能极限。  纳米真空互联综合实验站将围绕当前纳米科学研究领域三个重大关键问题: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的规模可控制备 纳米材料与器件尺度效应、维度效应和界面效应 高分辨率、多参量联合在线测试技术等,展开科研建设。在互联装备中,重点解决真空获得、样品架的传递和转移以及图形生成等三个工程技术问题。根据平台属性,实验站还将提供不同级别真空系统的用户站点。  与会专家认为,“纳米真空互联综合实验站”这类大型基础科学设施提供的研究平台,将在多个领域起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例如,为了解决全球性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性能源短缺,及城市环境污染等关键问题,高效率能量转换与能量存储技术必将成为未来几十年科学界的研究重点,而要实现能量转换及存储效率上的突破,新材料的探索及其纳米尺度的结构与界面的控制至关重要。而可以实现可控的材料制备,纳米加工与封装,以及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的材料测试和表征的大科学装置,将为这一领域研究提供无可比拟的重要平台。
  • 固相萃取装置,究竟怎么选?——仪器导购周刊第十一期
    1-10期《仪器导购周刊》的制作过程中,小编发现多数仪器用户更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的特点及优势、价格、典型用户、用户评论等方面。本期导购周刊便以为固相萃取装置为主题,从如下几个方面:产品特点及优势、产品价格、典型用户、用户评论等,为各位仪器用户介绍一下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品牌产品。  一、如何选购固相萃取?  固相萃取(Solid-PhaseExtraction,简称SPE)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样品预处理技术,由液固萃取和柱液相色谱技术相结合发展而来,主要用于样品的分离、纯化和浓缩,与传统的液液萃取法相比较可以提高分析物的回收率,更有效的将分析物与干扰组分分离,减少样品预处理过程,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广泛的应用在医药、食品、环境、商检、化工等领域。  1、固相萃取装置选购维度  从用户操作角度,一般希望通过产品的创新及设计能够尽量避免在固相萃取时常见的问题:例如回收率低、萃取重现性差、净化效果不理想、及SPE柱流速过低等等。因而通常进行固相萃取采购,可从样品数量、通道数量、淋洗溶剂种类、与溶剂接触材料、流速等几个维度来针对产品进行初筛。而近年来装置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也已逐渐成为各大仪器采购者重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2、固相萃取装置国内、外热门品牌  目前,市场上固相萃取产品种类繁多,品牌丰富,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争相斗艳。国内品牌莱伯泰科屹尧科技天津恒奥普立泰科济南海能博纳艾杰尔上海科哲上海禾工......国外品牌吉尔森BiotagemediwaxLC-TechFMS......  更多固相萃取厂商:http://www.instrument.com.cn/zc/399.html  3、固相萃取仪的价格区间  仪器价格因柱萃取、膜萃取、柱膜通用,以及单通道、多通道等等的不同差异较大。根据仪器信息网【仪器专场】所收录的固相萃取设备可查:大多主流全自动、多通道固相萃取设备一般集中在25-50万左右 另外,国内、外固相萃取厂家均有一些尖端产品线,价格区间在50-100万左右 而手动及半自动价格相对较便宜,一般在10万以下。  二、常见的固相萃取装置PK  (以下产品,排名不分先后)   1、SepathsUP全自动柱-膜通用固相萃取仪品牌、型号莱伯泰科Sepaths参考报价25万-40万应用方案水中17种有机氯的检测自来水中16种多环芳烃的检测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检测小编点评ü 柱-膜通用,兼顾大小体积;ü 模块化设计,单系统最多可并行6个样品,可顺序运行6种不同方法双系统最多可同时并行12个样品,可并行运行两种不同方法,顺序运行12种不同方法;ü 灵敏红外传感器,可以检测溶剂液位,对萃取膜片或萃取柱进行浸泡,增强洗脱效果;标准方法库储存在平板电脑中,可以方便转移到软件中,直接调用。用户关注指数  2、屹尧科技EXTRA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品牌、型号屹尧科技EXTRA参考报价40万-50万仪器评论6条典型用户4家应用方案动物组织中盐酸克伦特罗检测猪肉中喹乙醇代谢标识物MQCA的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的检测小编点评ü 大尺寸设计,可放置多达5个架子,实现最高达108位的连续高通量处理;ü 机械臂传动采用双螺旋丝杆,高精度自动化定位操作,以避免撞针。双壳层坚实密封保护,减少实验室环境影响;ü 四条独立管路,同时并行处理四个样品,大大提高实验效率;ü 注射泵大范围0.0625-500mL/min的流速调节,极佳的液体处理精确度(<0.05%C.V.)和准确度(≤± 0.5%),高度重现实验结果。用户关注指数    3、全自动多通道固相萃取仪SPE432品牌、型号普立泰科SPE432(2016年9月上市)()参考报价25万-40万仪器评论1条小编点评ü 紧凑化设计,点地面积小,专为高通量实验室设计,体积小巧可放置通风橱中,4通道,也可升级为6通道;ü 实验室通用15ml、50ml离心管可放置于样品架、收集架上,无需根据不同规格试管进行定制样品收集架,收集管与EVA32氮吹浓缩仪通用,无需样品转移即可进行浓缩步骤;ü 移动式样品架、收集架设计,可随样品管、收集管整体转移,无需将样品管、收集管依次取放至仪器上,省时省力。用户关注指数  4、SPE400全自动机械臂固相萃取仪品牌、型号海能SPE400参考报价20万-40万典型用户2家应用方案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检测小编点评ü 仪器主机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现场升级通道数,支持1/2/4/8多种通道组合;ü 最大连续处理能力超过100位样品;ü 针对小体积样品,提供灵活多样的体积规格,适用不同样品处理要求,而且避免任何溶剂和样品进入任何样品泵和阀,对后者没有任何交叉污染;ü 选配功能,支持500mL以上样品连续平稳加载,无需中断,耐颗粒磨损,耐腐蚀,无需任何耗材和定期维护;支持连续切换样品,数量大于40位样品。用户关注指数  5、吉尔森GX-274ASPEC自动固相萃取系统品牌、型号GILSONGX-274ASPEC参考报价80万应用方案食品中FD&C颜色添加剂的检测小编点评ü 连续处理108个样品(1mLSPE柱)、60个样品(3mLSPE柱)、24个样品(6mLSPE柱);ü 精确控制流速,自动固相萃取;ü 自动添加样品/自动混合/稀释/衍生;ü 多组分收集、双柱串联萃取、自动在线吹氮浓缩。用户关注指数  6、卓睿Qdaura全自动固相萃取系统品牌、型号博纳艾杰尔SPE 40参考报价25万-40万典型用户4家应用方案“毒”鸡蛋中氟虫腈检测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奥卡西平与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中成分分析小编点评ü 独立的管路设计,在避免样品与溶剂及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的同时,节省管路清洗时间,提高30%萃取效率,保证结果稳定性;ü 4个萃取通道,同时处理4个样品,连续处理24个样品;ü 可储存200个方法,方便客户追踪实验结果;ü 配置不同规格上样管,可实现样品完全上样,无需采用定量上样,避免后续折算回收率带来的误差。用户关注指数  7、BiotageExtrahera全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品牌、型号BiotageExtrahera参考报价50万-100万小编点评ü 8通道自动化仪器;提高样品处理速度,降低每个样品的分析成本;ü 双模式设计,兼容96孔板和1、3、6mL小柱;使用灵活,适用范围广;ü 兼容SPE、SLE、PPT/PLD的高通量自动化系统;ü 正压处理样品可以更好的重复和控制流程,提高了重现性和准确度。典型用户3家用户关注指数  以上产品,小编点评维度如下:  1、每台产品在固相萃取专场中的3i指数,每个品牌一台产品   2、除3i指数之外,综合考察产品获奖情况、用户评论数量、典型用户数量、解决方案数量等多个维度。  小编的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未找到心仪的产品,可以到仪器信息网仪器导购专场栏目,查看更多的固相萃取哦!另外,如果大家有其他推荐的产品,欢迎在文底评论说明。  《仪器导购周刊》每周一期,精彩不容错过。  自2017年6月,仪器信息网行业应用栏目联合仪器专场栏目打造新型导购产品——《仪器导购周刊》,内容涉及仪器、解决方案、选型文章、相关资讯等内容,希望可以为广大仪器用户在仪器选型、仪器应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仪器导购周刊》往期内容回顾期号仪器名称期号仪器名称第一期总有机碳分析仪第六期氨氮测定仪第二期VOC检测仪第七期万能试验机第三期烟气分析仪(CEMS)第八期恒温恒湿箱第四期测汞仪第九期激光粒度仪第五期水质重金属分析仪第十期酶标仪    如果您有相关的问题或需求,可直接联系本网相关客服人员或小编:  联系邮箱:zhangwei@instrument.com.cn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066(小葳姐)  另外,如果各位仪器用户有更多的仪器采购需求,可以联系仪器信息网买家服务团队。  附:2017仪器信息网买家服务简介  为提高用户采购效率,节约采购成本,加强用户与仪器供应商的交流与合作,仪器信息网为买家提供以下服务:  1.可提供供货商资质审核,确保仪器信息网推荐的供货商及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且具备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  2.可协助举办线上采购交流会,根据买家具体采购需求免费组织采购交流会,通过在线会议方式使买家了解所需的不同品牌仪器。  3.可协助举办线下供需双方见面会,根据买家具体采购需求组织线下供需双方见面会。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仪器采购信息  组稿:小葳姐
  • 新品 | 为NEXTA DSC系列推出Real View®偏光显微样品观察装置,可进行高精度结构分析
    2024年3月6日,日立高新技术集团旗下的日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日立分析仪器”)推出了可在NEXTA DSC系列热分析仪上使用的偏光显微镜配件。NEXTA DSC被用于不同的热分析领域,包括聚合物、制药、电子、化学、学术研究、石油和天然气、食品和金属等,以对热流进行测量从而获得材料特性。其可测量熔点、玻璃化转变和结晶等热性能。在开发高性能材料的行业和研究设施中,作为日立NEXTA DSC可选配件的Real View®偏光显微样品观察装置用途广泛,可扩展应用到样品晶体取向、多层薄膜质量控制和故障分析等。高级显微分析NEXTA DSC的Real View®偏光显微样品观察装置配备一个2,000万像素的高分辨率摄像头,与标准Real View®摄像系统相比,分辨率提高了10倍,数码变焦倍率提高了50倍。此外,可控偏光技术增强了图像的对比度,使操作人员能够探索样品的方向性,即各向异性。摄像头装置具有专门为偏光观测设计的专用图像处理功能。该系统采用与NEXTA DSC系列类似的简单操作,可对多层薄膜进行逐层熔点分析。这些功能有助于对各种材料进行高精度结构分析,能够清晰地观测微小区域,包括多层薄膜质量的异常。日立分析仪器热分析仪产品经理Olivier Savard表示:“NEXTA DSC系列的Real View®偏光显微样品观察装置引入了高精度结构分析的创新方法,为需要增强材料特征的公司和研究实验室扩展了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功能。”日立高新科学热分析仪产品经理西村晋哉表示:“偏光显微样品观察装置采用由日立创新开发的图像处理功能对微区域进行热分析。该产品为研发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市场提供了创新应用和解决方案。"*“NEXTA”和“Real View”是日立分析仪器在日本、美国、欧盟及其他国家/地区的注册商标。
  • 岛津应用:异物分析中的样品固定和储存装置EDXIR-Holder 的介绍
    对异物分析而言,适用于金属和无机物元素分析的 EDX 与适用于高分子和有机物分析的 FTIR 相结合的方法十分有效。上述两种方法均可实现非破坏性分析,非常迅速和简便,因此非常适合用于异物分析。在此,我们将介绍一种能够进行异物测量固定和储存的装置 , EDXIR-Holder。它可以极大地方便EDX 和 FTIR 用于异物分析时的样品处理工作,简化以往劳神费时的样品处理和保存。 本文介绍的 EDXIR-Holder 是对异物分析具有丰富经验的岛津公司的原创产品,是对 EDX 分析和 FTIR 分析非常有效的工具。并且,在单独进行上述两种分析时也十分适用,能使分析人员更为省力。在分析数据时,可以使用能对 EDX 和 FTIR 两者数据进行综合或单独分析的 EDX-FTIR 综合分析软件,EDXIR-Analysis。推荐将 EDXIR-Holder 与 EDXIR-Analysis 软件结合使用。 FTIR 样品室的设置状态 了解详情,敬请点击《异物分析中的样品固定和储存装置EDXIR-Holder 的介绍》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癌王”为何如此具有攻击性 胰腺癌细胞转移新机制揭示
    胰腺癌的侵袭性很强,患者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仅为5%,而大多数与胰腺癌相关的死亡是由于肿瘤转移侵入了其他器官。在eLife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日本大阪大学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以前未知的胰腺癌转移机制,这种分子机制或是开发有效靶向治疗的第一步。  该项研究分析了人类胰腺肿瘤组织,并证明一种名为ARL4C的小信号蛋白会在胰腺癌患者中过表达。关于这种蛋白质功能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它可能与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有关。  为了对此进行研究,并确认ARL4C在侵入胰腺癌细胞中的位置,研究人员精心设计了一个模拟癌细胞侵入人体的实验。他们创建了一个3D培养装置,可监测侵入周围胶原凝胶的癌细胞,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其中含有荧光标记的ARL4C对活细胞的侵袭。  研究人员原田秋和解释说:“我们发现ARL4C定位于细胞表面所谓的侵袭性伪足,其功能类似于侵袭足类,但在结构上与侵袭足类不同。”侵袭足类是癌细胞用来侵入其他组织的细胞腹面产生的足状突起,而侵袭性伪足比侵袭足类更长,直径更大,并从细胞前端延伸。“在这些伪足中,ARL4C招募了另一种称为IQGAP1的蛋白质(其在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中也高度表达),它将一种称为MMP14的酶运输到伪足中,允许癌细胞打破并侵入胶原凝胶或细胞外基质。”  研究人员希望这种新机制的揭示有助于胰腺癌的治疗。具体来说,就是采用反义寡核苷酸(ASO)的治疗方法。ASO是单链DNA的短分子,在细胞内起作用以影响(阻断)蛋白质的产生。靶向ARL4C的ASO能够抑制植入在免疫缺陷小鼠胰腺的胰腺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如果ARL4C被阻断,癌细胞的侵袭性较弱,扩散的可能性就较小。  研究人员称,该项发现尽管只是初步的,但为胰腺癌这种极具侵袭性的癌症开辟了有希望的新治疗途径,并阐明了其转移机制。
  • 沃特世推出全新Otto SPEcialist正压萃取装置 提升固相萃取重现性和可靠性
    亮点:1.全新Otto SPEcialist正压萃取装置最大程度减少了使用者之间的误差,并提高了分析物回收率的可重复性2.半自动化系统通过自动化样品处理过程中关键步骤改善了SPE工作流程并实现成功的方法转移3.Otto SPEcialist简化了各种应用领域的方法开发近日,沃特世公司宣布推出Otto SPEcialist正压萃取装置,旨在提高固相萃取(SPE)工作流程的可靠性和重现性。Otto SPEcialist系统配备了简单易用且符合21 CFR Part 11要求的软件,和可编辑的压力曲线,通过消除常见工作流程错误,减少不同使用者之间的误差,记录每个方法步骤,从而消除处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防止重复工作,提升用户对SPE结果的信心。通过自动化控制SPE应用的多种压力需求,Otto帮助实验室实现更高的整体效率,在制药、生物制药、食品及环境领域等各种应用场景中都能发挥作用。沃特世公司化学品业务副总裁Erin Chambers表示:“可重现的样品制备是成功分析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变化,即使是固相萃取这样简单的操作流程也可能遭受重现性差的问题困扰。Otto SPEcialist可以帮助实验室以可控、可靠的方式完成SPE操作,无论用户的经验水平如何,都可以通过减少流速变化来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帮助实验室实现无缝的方法转移以及资源扩展。”对于液相和液质分析来说,样品制备步骤(如SPE)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而以自动化技术确保其可靠性和重现性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注重一致性的大规模样品筛查或分析来说。Otto软件集成在平板电脑中,简单直观同时符合21 CFR Part 11标准的要求。Otto SPEcialist系统无需任何培训,就可创建、编辑、运行和共享压力曲线及方法。通过向装置顶部施加正压来控制流量,而不是向装置底部施加真空的方式,Otto SPEcialist系统可提供更精准的控制效果,并让样品处理过程更简单、可靠。该系统还提供了一个更宽的压力控制范围,可适用于不同尺寸及吸附剂量的多种SPE产品。同时,Otto SPEcialist系统可单独接触每根小柱或板孔,这与通常真空处理的系统不同,后者全部小柱或板孔都处在同一个源的真空系统中。与通常安装、设置和运行过程都较为复杂,成本也更高的全自动SPE系统相比,半自动Otto SPEcialist系统配备了易于使用的软件和简洁方便的界面,无需高额投入即可进行快速配置。用户只需按下按钮,就可以为SPE工作流程中包括上样、清洗和洗脱的每个步骤创建压力曲线。系统会跟踪并记录新的及现有的配置文件、方法和处理参数,并允许在不同日期、用户、实验室、分析批次和Otto设备之间不受限制共享信息。这样能消除与手动萃取程序相关的误差,从而在不同的操作人员间和操作环境下,也能确保工作流程的一致性。Otto SPEcialist系统可兼容多种固相萃取产品,包括沃特世96孔板以及尺寸较大的1 cc、3 cc和6 cc小柱,用户可根据需求轻松缩放方法。
  • 岩相样品切片、减薄的制备技术交流之一 ——岩相样品切割&研磨所需的设备
    岩相样品切片、减薄的制备技术交流之一——岩相样品切割&研磨所需的设备一、岩相样品切割&研磨一体机半个多世纪以来,MetLab为金相学、岩相学、生物医学等材料研究领域提供了各种专业设备。岩相分析,首要的是岩矿样品切片、研磨减薄的制备。MetLab提供的岩相精密切割&研磨一体机METCUT-10GEO是久经验证的经典利器。●薄片切割室与减薄的研磨室分列在设备两侧,操作的站位空间很充裕,研究人员操作时的安全性、便利性和准确性得到人性化的照顾。●切割与研磨,一机同轴,轴的直径是1.25in(31.75mm),保证了同一样品在切割和研磨的转移过程有高度的平行性,无须担心样品的平面定位。薄片切割完成后开始研磨减薄的时候,不会出现磨偏的现象。一台机器两种功用,性价比十分突出。●电机转速100-3000rpm/min连续可调,增量1rpm/min。高转速对于切割原石的时候,意味着切割速度快,工作效率高;调低转速对于切割或研磨更薄的薄片、多孔易碎材料的时候,意味着适应性、可控性和安全性更高。●两个仓门(防护罩)均向上开启,不占用左右的空间,不仅节省了实验室的平面占地面积,而且使操作空间得到释放。上下金刚石切割片和金刚石杯形砂轮、上下研磨手柄侧的测微计(千分尺)、上下粘结着样品的载玻片、清洗切割室和研磨室……等等,操作空间足够充裕,安全性和便利性非常高。●重要的是,两个仓门均有磁性安全联锁装置——没有关闭仓门,电机无法运行;电机不停止运行,无法打开仓门。操作者的安全得到确切的保障。●样品夹持都由真空卡盘吸附,装样、取样操作简单化,以真空卡盘为定位的装样指示明确。●切割侧的真空卡盘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卡盘固定座上;研磨侧的真空卡盘安装在研磨操作手柄同轴内臂上。●独立的真空泵的两根气路管分别接入切割侧、研磨侧的真空卡盘。●LCD触摸屏控制面板,没有繁琐的设置——只需设定转速,执行真空开/关、冷却水开/关、切割或研磨的开/关——大道至简。●切割和研磨均手动操作,这使可制备的材料范围大幅度增加,同时,给予使用者操作的自由度充分释放。不同样品、不同制备要求、不同观察目的,都可按需处理。●切割操作,切割厚度的定位(X轴横向)由测微计旋钮调节,一个刻度的进给量0.005mm。总移动行程20mm。定位后,由手轮沿Y轴(纵向)切割。总行程224mm,金刚石切割片切割样品。●研磨操作,按去除量选择70μm或30μm的金刚石杯形砂轮,握住手柄前后移动,手柄轴的末端配有测微计控制磨削的进给。将样品表面与砂轮表面的金刚石摩擦而实现减薄。●金刚石切割片直径10in(254mm);金刚石杯形砂轮直径10in(250mm),轴心孔径都是1.25in(31.75mm)。●切割能力60mm,切割的样片可薄到0.5mm(500μm);研磨的样品可薄到0.03mm(30μm)二、岩相样品粘结台无论是切割薄片,还是继而对切割好的薄片进行研磨减薄,将样品粘结到载玻片上是实施真空卡盘吸附住样品的重要条件。创立于1968年的MetLab在推出岩相精密切割&研磨一体机METCUT-10GEO的同时,提供了有力助手——薄片样品粘结台METBOND GEO。●一次可粘结8个样品。●弹簧施压,能精确地控制粘结剂的平均厚度,进而可解决样品及载玻片厚度公差问题。●有加热功能,0-300℃,数字显示,为快速固化提供方便。如果选择不带加热板的粘结台,则在室温条件下固化。固化时间长一些,但费用会节约。三、岩相样品的真空卡盘MetLab的岩相精密切割&研磨一体机METCUT-10GEO,切割侧和研磨侧固定样品的装置均为真空卡盘。真空来源于与METCUT-10GEO配套的独立真空系统。真空开/关集成在触摸屏控制面板上,切割、研磨是独立操作的。切割的真空开/关显示在触摸屏的第二排;研磨的真空开/关显示在触摸屏的第三排。当点击打开真空开关时,将粘好样品的载玻片对准真空卡盘即可吸附固定。切割或研磨结束,关闭电机和冷却水后,打开仓门,点击触摸屏上的真空开关,关闭真空卡盘的气路,即可取下载玻片。METCUT-10GEO随机配套了大、小尺寸的真空卡盘各一对,涵盖了所有标准载玻片的尺寸。真空卡盘的外框尺寸是一样的,大、小的区分是按密封圈尺寸决定的。小尺寸的真空卡盘的密封圈尺寸为宽20mm、长40mm,常用的载玻片,如27x46mm、28x48mm、1x3in,都可用在小真空卡盘;大尺寸的真空卡盘的密封圈尺寸为宽40mm、长66mm,常用的载玻片,如1.5x3in、2x2in、2x3in,则用于大真空卡盘。
  • 自旋-轨道态选择的电荷转移反应研究取得进展
    碰撞电荷转移反应广泛存在于星际介质、行星大气、等离子体等复杂气相环境中。从分子层面探究电荷转移反应的机理对剖析这些复杂气相环境的物质演化和能量传递过程有重要作用。Ar++N2→Ar+N2+是经典的电荷转移体系,受到广泛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然而,不同研究之间无法相互吻合,存在争议。这主要是由于以往实验产物探测分辨率相对较低,反应物离子束同时含有基态Ar+(2P3/2)和激发态Ar+(2P1/2),实验中难以区分不同自旋-轨道态的Ar+离子对反应产物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高蕻课题组自主设计搭建了一套量子态选择的离子-分子交叉束装置,其能量分辨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究通过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方法制备处于特定自旋-轨道态的Ar+(2P3/2)离子束。实验首次精确地测量了产物N2+离子的振动和转动态分布及其与散射角的相关性(图a、b)。美国新墨西哥大学郭华课题组对该体系开展了全维度trajectory surface hopping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达到半定量吻合的程度,首次揭示了该反应两种完全不同的电荷转移机制(图c、d)。一是经典的由长程相互作用决定的Harpoon电荷转移机理,主要发生在N2+(v′=1)产物通道,产生的N2+离子集中在前向散射区域且转动激发较低(图c);第二种机理在N2+(v′=2)产物通道中起主导作用,而该通道产物主要分布在前向区域却具有很高的转动激发(图d),这与经典的硬球碰撞模型不符。理论计算表明,这是由两个反应物分子的长程吸引势和短程排斥势之间的微妙平衡引起的硬碰撞辉散射(Hard collision glory scattering)过程,这是科学家首次在电荷转移反应中观测到这种特殊的散射机理。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上。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支持。该研究由化学所和新墨西哥大学合作完成。(a)产物N2+散射图,(b)理论计算的N2+不同振动能级的转动量子态分布以及N2+的v′ = 1(c)和v′ = 2(d)振动能级的转动激发与散射角的相关性图。
  • 如何使用EDGE从需要进行酸水解的食品样品中提取脂肪
    简介食品制造商需要提取脂肪。 通常,必须使用酸对食品样品进行预水解,以便在提取过程中回收其总脂肪。 例如,在低于正常脂肪提取温度的情况下,发生化学变化的食物(如鸡蛋)需要此步骤。使用这个操作程序从需要预水解的食 品中,用酸水解的方式提取脂肪,对于用户而言,在他们的实验室中这个步骤是必须的。 样品类型 含有结合脂肪的食物或用户想要水解的任何食物。 但是请不要使用这种方法从肉类中提取脂肪。 样品准备 1. 研磨或均质食品样品。 注意:食物含水多吗?研磨前,请在 100 °C 的烘箱中预干燥样品 1 小时。 2.称取 3 g 或更少的食物样品放入玻璃烧杯中。记录重量。 注意:对于坚果酱等脂肪较多的食物,请使用较小的样本量(2 克或更少)。 3. 向样品中加入 45 mL 沸水。然后,向样品中添加 55 mL 的 8 M HCl。 4. 用玻璃搅拌棒搅拌混合物,用表面皿盖住混合物,并使用加热板或加热块使样品沸腾 1 小时。混合物会变 成黑色的变体。 5. 将混合物从火上移开,让它摸起来冷却。 6. 使用 Whatman 1 过滤器组装过滤装置。 注意:过滤装置可以是放置在带有真空的过滤瓶中的布氏漏斗中的过滤器,也可以是放置在带有烧瓶下方的 漏斗中的过滤器,允许样品通过重力滴入。 7. 将样品转移到过滤组件中,让过滤器收集黑色水解产物。用 100 mL 水冲洗原始样品烧杯,以转移可能留 在烧杯中的任何水解产物 8. 从过滤装置中取出过滤器。在 100 °C 下烘箱干燥过滤器 1 小时。 9. 通过将 G0 Q-Disc 插入 Q-Cup 的底部,然后在顶部放置 Q-Support 来准备 Q-Cup。 注意:EDGE方法编程时请选择G0作为EDGE方法中的Q-Disc 10. 将干燥的过滤器插入 Q-Cup 的顶部。 注意:过滤器可能会被撕裂或穿孔,而不会降低脂肪回收率。如果使用的过滤器很大,可以将它们撕开以 更好地安装在 Q-Cup 内。 11. 在折叠过滤器的顶部放置一个 Q-Screen,然后使用 Q-Screen 工具将过滤器压缩到 Q-Cup 中。 12. 将 Q-Cup 放在 EDGE 架上。将预先称重的小瓶与架子上记录的重量放在一起。 EDGE萃取 13. 通过用石油醚或所需溶剂灌注溶剂管线并在下面的 EDGE 方法中编程来准备 EDGE。 14. 使用下面的 EDGE 方法提取样品。 注意:此方法需要两个 40 mL 或 60 mL 小瓶。萃取的后续工作15. 从架子上取下萃取瓶。 注意:如果样品的脂肪含量较高,则所得提取物可能呈黄色。 16. 将样品瓶置于 60 °C 的蒸发器中,让所有溶剂蒸发。 注意:脂肪将作为油性粘稠层保留在小瓶底部。 17. 将样品瓶放入 100 °C 的烘箱中 1 小时,以去除任何残留的水分或溶剂。 18. 让小瓶冷却并称重。 其中小瓶之后是蒸发后小瓶的重量,小瓶之前是提取前小瓶的重量。方法开发技巧 以下方法是适用于大多数样品类型的保守方法。请注意,可能有针对特定样品的更优化方法。请联系 Molecular Support以获取更多信息。 文献中有许多可用的酸水解方法。任何方法都可以,只要将黑色水解产物过滤,用水彻底冲洗,并用可干燥 和提取的过滤器捕获即可。  其他提取溶剂,如乙醚和己烷,可用于提取脂肪。  如果此方法的回收率低于预期,则将每个循环的保持时间增加 1 分钟。此外,如果可能,请考虑增加总提 取量或减少样本量。
  • 评论:要大科学装置,更要大科研队伍
    国外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启示  打造国家实验室,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围绕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一项新使命。发达国家的国家实验室是如何运作管理的?能给上海带来怎样的启示?本报今起推出分析,希望对上海的国家实验室建设有所借鉴。  国家实验室是一种世界通行的科研基地形式,兴起和发展于二战前后,主要围绕国家使命,从事基础性和战略性科研任务,通过多学科交叉协助,解决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在不同国家,国家实验室名称各异,有的叫“国家(或联邦)实验室”,有的叫“国家科研中心或研究所”,也有的叫“学会、协会或联合会”等。一些发达国家已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国家实验室,诞生了一大批诺贝尔奖得主,获得了许多科技创新成果。  集中式科研攻关,避免各自为政  美国从20世纪上半期就开始建立国家实验室,迄今已建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国家实验室系统,在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研究员崔晓文介绍,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布局一般充分考虑大学及大型工业企业的需求及优势,从而有效凝聚和整合全国科技资源,更好发挥国家创新平台和增长引擎的功能。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柴之芳表示,综合性强是美国国家实验室一大特点。美国能源部对国家实验室的要求是:“应当更注重科学领域的交叉点,而不是各个学科内部。国家实验室的价值,在于它们能从事高校或民间研究机构难以开展的交叉学科综合性研究。”以位于纽约长岛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为例,它有4个研究方向:先进加速器、同步辐射、分子影像和核成像、计算科学 下设8个科学中心:功能纳米材料中心、神经成像转化中心、计算科学中心、辐射化学中心、环境科学中心、国家核数据中心、加速器物理中心、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共建的脑科学中心,可谓“一业(核科学技术)为主,惠及其他”。  国家实验室实体化、大规模运营的好处,是便于组织管理科研团队,集聚优势力量,在重大前沿科技领域快速取得突破,避免各科研团队各自为政。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研究员何建华说:“我国的重大科技专项虽然也是目标导向、任务导向,但都分散在多家单位进行。这种集中式科研攻关,值得我们借鉴。”  大科学装置,不能仅仅是一个平台  还记得人类首次在琥珀里发现的恐龙尾巴吗?科学家们借助上海光源等装置发出的同步辐射光,获得了这段尾巴的纳米级“X 光片”,最终确认这是来自白垩纪手盗龙的尾巴。正在建设的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拥有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这与同样依托大科学装置的美国国家实验室相比,有什么明显不同?  上海市科学学所研究员任奔认为,上海的大科学装置作为一个专业性研究机构和研发平台,在我国科技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美国国家实验室相比,它在开展综合性、跨学科研究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曾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的何建华介绍,拥有先进光源(ALS)、粒子加速器、分子铸造工厂、电子显微镜等大科学装置和先进仪器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有雇员5000人左右,其中的科研人员分为长期人员(类似于固定人员)、项目聘用(聘期通常为5年)、短期聘用等类型。不少科研人员在高校兼职做教授,使实验室项目与高校科研、人才培养紧密结合。  何建华回忆,他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物理生命科学部工作时,部门主任、副主任都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市科委基地处处长过浩敏认为,上海的大科学装置目前较好地发挥了平台作用,为许多科学成果的产出做出了贡献,但除了继续对外开放,也要建立起一支颇具实力的科研队伍,使大科学装置的价值最大化。  成立专业机构,“吆喝”科研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周岱教授曾牵头有关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课题研究。据介绍,德国的国家科研机构每两年会对研究项目进行同行专家评议,其结果作为下一阶段给予该研究所经费的参考依据。一般是先阅读定量数据为主的状态报告,随后实地考察了解情况,最后通过集体讨论形成评价报告。日本的理化学研究所于 1993年设立了由海外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国内著名学者组成的“顾问委员会”,每隔7年对主任研究员进行一次非常严格的科研成就评价。目前我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般由政府主导进行周期性评估,以国内专家为主,只有在某些领域会聘请一些国外专家。周岱指出,对于未来国家实验室的科研项目,政府要逐渐实现“管评分离”,在同行专家评议中引入一定比例的国际权威,使得评价更加国际化和更有针对性。  据了解,美国国家实验室都把技术转移作为服务国家的一个重要使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来促进技术转移并形成激励机制,使国家实验室和美国的企业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人员、设备、方法、专业知识以及广泛的技术信息上实现共享。眼下,上海一些科研机构在成果转化上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周岱建议,未来的国家实验室可以建立并不断加强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机构,为科研成果大声“吆喝”,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沃特世推出全新Otto SPEcialist正压萃取装置,助力提升固相萃取重现性与可靠性
    可在LC和LC-MS/MS样品制备过程中自动完成需重复执行的关键操作步骤,有效提高实验室效率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近日隆重推出Otto SPEcialist正压萃取装置,助力提升固相萃取(SPE)工作流程的可靠性和重现性。Otto SPEcialist系统配备了简单易用且符合21 CFR 第11部分要求的软件,其压力曲线可进行设置,能有效避免常见工作流程错误,减少不同使用者之间的误差,并记录方法中的每个步骤,从而消除处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防止重复工作,提升用户对SPE结果的信心。通过自动化控制SPE应用的多种压力需求,Otto 有助于提升实验室整体效率,在制药、生物制药、食品及环境领域的各种应用中都能尽展所长。图. Waters Otto SPEcialist正压萃取装置沃特世公司化学品业务副总裁Erin Chambers博士表示:“可重现的样品制备是成功分析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变化,即使是固相萃取这样简单的操作流程也可能存在重现性不理想的问题。对此,Otto SPEcialist以可控、可靠的方式协助实验室完成SPE操作,且无论用户的经验水平如何,它都能通过减少流速变化从而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实验室可以实现无缝的方法转移及资源扩展。”样品制备步骤(如SPE)是进行LC和LC-MS/MS分析时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而以自动化技术确保其可靠性和重现性则是优选之策,对于注重一致性的大规模样品筛查或分析而言更是如此。在Otto软件的控制下,Otto SPEcialist系统可创建、编辑、运行和共享压力曲线及方法。此外,通过将软件集成至平板电脑,既简单直观,又符合21 CFR第11部分的要求,即使没有接受过完整、系统培训的操作人员也可快速上手。由于Otto SPEcialist系统通过向装置顶部施加正压来控制流量,而不是向装置底部施加真空,因此可获取更精准的控制效果,并让样品处理过程更简单、可靠。该系统提供了一个较宽的可控制压力范围,可适用于不同尺寸及吸附剂量的多种SPE产品。此外,不同于全部小柱或板孔都处在同一个源的真空系统,Otto SPEcialist系统可单独接触每根小柱或每个板孔。相较于设置过程和运行方法通常较复杂、成本较高的全自动SPE系统,半自动Otto SPEcialist系统配备拥有易于使用的软件和简单的接口,无需高额投入即可进行迅速部署。用户只需按下按钮即可为SPE工作流程中包括上样、清洗和洗脱的各步骤创建压力曲线。软件会跟踪并记录新的及现有的压力曲线、方法和处理参数,并允许在不同日期、用户、实验室、分析批次和Otto设备之间自由共享这些信息。这样能消除与手动萃取程序相关的变异性,确保在不同的操作人员间和操作环境下工作流程始终如一。Otto SPEcialist系统兼容多种固相萃取产品,包括沃特世96孔板以及尺寸较大的1 cc、3 cc和6 cc小柱,用户可根据需求轻松缩放方法。如需获取更多Otto SPEcialist正压萃取装置信息,欢迎访问沃特世网站。该产品现已面向全球供货。其他参考资料:• 下载白皮书:用于半自动SPE样品处理的Otto SPEcialist正压萃取装置• 下载信息图表:Otto SPEcialist信息图表• 观看视频:Otto SPEcialist正压萃取装置工作原理• 如需获取所有沃特世实验室自动化产品的信息:请访问沃特世网站。• 索取演示样品或询价 关于沃特世公司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是全球知名的专业测量仪器公司,作为色谱、质谱和热分析创新技术的先驱,沃特世服务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已有逾60年历史。公司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运营,下设15个生产基地,拥有约7,000名员工,旗下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关于沃特世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沃特世的规模与实力与日俱增,在大陆及香港、台湾均设有运营中心,拥有六百多名本地员工,并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设立实验中心和培训中心。自2003年成立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来,今天的中国已成为沃特世全球营收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作为分析科学家的合作伙伴,沃特世始终坚持提高本地技术能力、支持本地技术人才培育,并推动制药、食品安全、健康科学、环境保护等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凭借出众的人才与全球布局,沃特世已经为其商业合作伙伴创造了显著的价值,并致力于满足广大中国消费者对更美好生活的需求。
  • 欧盟取得小型大功率微波发射装置技术突破
    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提供资助支持,由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公(CEA)科技人员领导的欧洲NMP研发团队,在小型大功率微波发射装置的研制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开发出的小型大功率产生电磁辐射的微波振荡器,在雷达侦查、广播电视、卫星通讯,当然还包括微波炉领域,具有广阔的革命性应用前景。  纳米科技作为原子和分子尺度上的科学,正在日益快速地向各行各业渗透,应用纳米技术开发的微波振荡器,在不利用外部磁场的情况下可以对纳米磁体进行人为操纵磁化。而且,微波振荡器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经受住持续的微波共振频率的冲击。这种被称作为自旋转移纳米振荡器的微波发生装置具有体积小、高协调性和宽温度情况下正常运行的特点。技术成功的关键是提高输出功率,NMP研发团队开发的新型技术,成功地提高了自旋转移纳米振荡器的转换效率和功率输出。提高输出功率首先要解决多振荡器(阵列)震荡阶段的同步,优化设计摩擦弹簧这一在给定时间内的震荡周期运动,成为研发团队攻克的难点,为摩擦弹簧的精细化制造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  NMP研发团队的科技人员经过反复的对比试验,在传统生产线上实现了新型自旋转移纳米振荡器原型机的设计与制造,通过优化验证振荡器与锁定相位之间4种不同的偶合机制,结合理论推导和实验方法,最终确定了最佳同步相位。获取的结果已证实,新型自旋转移纳米振荡器的输出功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而相位噪声得到有效降低。研发团队正在计划启动建造10台自旋转移纳米振荡器阵列装置同步优化的中试设施。
  • 中科院2020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科技创新亮点成果盘点
    中科院公布了2020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和科技创新亮点成果,其中  中科院2020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共6项,分别为:  1. 千吨级“液态阳光”合成项目示范成功  2. 中国科大“托珠单抗+常规治疗”进入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  3. 中国首台无烟煤原料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成功投运  4. 中科院合作研发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及中和抗体进入临床  5. 中科院联合研发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三期试验  6. 自动分拣设备让“汗水物流”变“智慧物流”  中科院2020年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共12项,分别为:  1. 新冠肺炎抗疫科研攻关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2. 助力嫦娥五号月球样品采集 嫦娥四号成果持续产出  3. 中科院科技成果经受住“奋斗者”号万米深潜试验检验  4. 全面发力参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建设  5. 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6. “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并取得一批科研成果  7.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等研究取得突破  8. 揭示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  9. 古DNA揭秘中国史前人群迁徙动态与族群源流  10. “慧眼”直接测量到迄今宇宙最强磁场  11. 科技支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取得重要成果  12. 在磁性外尔半金属中首次提出“自旋轨道极化子”新概念  千吨级“液态阳光”合成项目示范成功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20年10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的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液态阳光”)示范项目成功运行。该项目发展了两项催化技术,电解水制氢和二氧化碳催化合成绿色甲醇,集成创新了液态太阳燃料合成全流程工艺装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该项目将二氧化碳作为碳资源进行转化,首次将太阳能规模转化为液体燃料,提供了高压输电之外的太阳能利用新途径,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全新技术。   “液态阳光”示范项目工厂  中国科大“托珠单抗+常规治疗”进入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年3月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和附属第一医院联合攻关团队研究提出的“托珠单抗+常规治疗”免疫治疗方案作为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治疗手段,被列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向全国推广。研究团队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是诱发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炎症风暴的重要通路,进而提出“托珠单抗+常规治疗”全新治疗方案,对于双肺广泛病变者及重型患者且实验室检测IL-6水平升高者,可试用“托珠单抗”治疗。临床数据显示,该治疗方案可通过阻断炎症风暴进而阻止患者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变,缩短患者住院和在ICU治疗的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托珠单抗阻断炎症风暴示意图  中国首台无烟煤原料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成功投运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我国首台以无烟煤为原料的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在贵州安顺宏盛化工成功投运,该装置采用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运行效果优良、降本增效显著。无烟煤反应活性低,其转化利用一般采用固定床气化技术,生产自动化程度低,含酚废水排放和焦油污染问题严重。贵州安顺煤属低质无烟煤,灰分高、活性低,气化难度大。该装置实现了安顺无烟煤的高效清洁气化,充分验证了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极强的煤种适应性,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6600余万元。该装置的顺利投运为合成氨企业摆脱关停困境、实现技术升级提供了经济适用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提升我国合成氨领域的环保水平。   贵州安顺无烟煤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  中科院合作研发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及中和抗体进入临床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  2020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在乌兹别克斯坦正式启动。这是国内第一个获批临床试验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I期和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微生物研究所拥有该疫苗的独立知识产权,该疫苗与基于RBD单体的疫苗相比,免疫原性大幅提高,与传统灭活疫苗相比,生产安全性好、成本低,更易于大规模生产。  中和抗体是治疗新型肺炎的创新型特效药物。微生物所从新冠康复患者血清中筛选出多株高活性中和抗体,阐明抗体中和机制,申请了4项专利。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一项专利实施许可授权,在2020年6月上旬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FDA的临床试验许可,2020年12月14日在美国进入III期临床试验。这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体药物,也是全球第一个完成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后开展健康人群临床试验的新型肺炎治疗性抗体。   新冠重组蛋白疫苗产品样品   新冠病毒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研发样品  中科院联合研发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三期试验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扩散和流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依托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与国药集团中生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了灭活疫苗研发。武汉病毒所完成了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的评价,结果显示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2020年4月12日,武汉病毒所和武汉生物制品所联合申报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特别审批程序,获得I和II期临床试验批件。2020年6月24日,该灭活疫苗获得阿联酋卫生部颁布的III期临床试验批准证书,成为全球第一款获批III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灭活疫苗。为满足临床应急使用需求,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了灭活疫苗的规模化应急生产。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产品  自动分拣设备让“汗水物流”变“智慧物流”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孵化企业中科微至研制的自动分拣装备系统,在2020年“双十一”期间分拣和输送快递包裹近20亿件,效率比人工分拣提高2至3倍。该设备装配有自主研发的图像型全向大视野高景深自动扫码系统,在读取条码后,可以准确获得包裹上的地址信息,进而实现自动分拣。中科微至从2014年开始研发物流快递包裹分拣系统,经技术攻关,设备成本只有进口产品的1/5至1/4。目前,已初步构建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智能装备产品体系,在中科院“弘光专项”支持下,分拣系统不断升级,实现了产品系列化,加快了其在快递、电商领域的推广应用。   自动分拣设备  新冠肺炎抗疫科研攻关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生物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心理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微电子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文献情报中心、上海科技大学等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科学院发挥多学科创新优势,迅速启动“新型冠状病毒应急防控”攻关专项,产出一批应用于新冠疫情一线防控的重要创新成果。  在病原鉴定与溯源方面,最早检测到新冠病毒基因并首个成功分离出病毒毒株,作为国家卫健委指定机构之一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病毒序列 发现新冠病毒进入细胞的详细分子机制,为研发针对新冠肺炎的新型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检测技术研发方面,合作研发的6个新冠检测产品获国家药监局审批,15个产品获欧盟CE认证,产品销往德国、巴西等多个国家。在疫苗及抗体研发方面,成功研发国内首个获批临床试验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全球首个获批Ⅲ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灭活疫苗、首个在中美两国同步开展I期临床研究并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FDA的临床试验许可的中和抗体。同时,在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融合蛋白疫苗、AAV腺相关病毒疫苗、VSV病毒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研发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在药物研发方面,发现托珠单抗、痰热清等有效药物,纳入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自主研发干细胞CAStem注射液,纳入新冠肺炎治疗“三药三方案”。此外,在诊断设备研制、病毒信息库建设、心理援助、推动国际抗疫科技合作等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   新冠肺炎抗疫科研攻关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助力嫦娥五号月球样品采集 嫦娥四号成果持续产出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上海天文台、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金属研究所等  在嫦娥五号探月任务中,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发起者、参与者、实施者之一继续承担重要任务,所研制的月壤结构探测仪识别出月壤结构分层,有效支持钻取取样工作 全景相机在转台的支持下,完成环拍、国旗展开成像等关键操作 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对表取采样前后多个关键位置进行全波段采集。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测轨分系统实现多个探测器同时测量、快速准确定位着陆器月面着陆位置等多项关键技术突破。2020年12月19日,1731克月球样品安全进入中科院“月球样品实验室”,将陆续开展月球样品解封、制备和处理和分发工作,力争早日产出科学研究成果。  嫦娥四号探测器继首次揭示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地质分层结构以来,首次获得月表粒子辐射剂量数据。2020年,中科院科学家团队已在《自然-天文学》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封装装置、嫦娥四号着陆区地下分层结构以及安装在嫦娥四号着陆器上的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  中科院科技成果经受住“奋斗者”号万米深潜试验检验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金属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声学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  中国科学院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研制和海试中发挥核心关键作用,10余家单位全面参与研制和海试工作,相关科技成果经受住了万米深潜试验的检验。其中,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声学研究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完成钛合金载人舱、固体浮力材料、高速数字水声通信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机械手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关,保障“奋斗者”号“下得去、上得来”,并为潜水器提供了“眼睛、耳朵、嘴巴”“控制大脑”以及“灵巧的双手”。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作为“奋斗者”号的业主单位组织并保障海试成功,牵头研制“沧海”号着陆器和全海深视频直播系统,为万米载人深潜的电视直播提供了技术支撑。   “奋斗者”号正在布放入水,准备开展下潜作业  全面发力参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建设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创新院、上海天文台、国家授时中心、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等  中国科学院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全方位参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建设,是参与任务面最广、任务类型最多的部门,成为北斗三号系统研制建设和创新发展的主力军。率先验证Ka波段星间链路信号体制,首先采用星载国产龙芯CPU技术,共研制2颗试验卫星和10颗中轨道地球卫星 在国内率先攻克高精度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的轻小型化问题,为天基时空基准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基础性支撑北斗三号系统地面信息处理、时统系统、时间溯源、测试评估工作,突破星地星间链路联合信息处理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高实时性导航电文产品自动化生成,为完好性服务提供保障。此外,作为专项学术交流中心挂靠部门,有效支持专项学术交流工作 专业支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多边双边平台,有力服务大国外交和北斗国际化。   第五十、五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飞行效果图  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  随着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专项的成功实施,其科学成果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日益显现。2020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就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将青藏科考成果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并纳入国家治藏方略。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充分利用系留浮空艇、直升飞机、无人机、无人船等现代化高新技术装备开展科考,首次获得喀喇昆仑山脉境外的深冰芯和湖芯样本,初步估算了亚洲水塔的冰川储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径流量之和超过9万亿立方米,为国家水资源保护战略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科考成果也是联合国发布的《团结于科学2020》的重要内容,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   利用直升飞机运载科考设备到极高海拔冰面作业,利用无人机观测冰川地形,利用无人船测量湖泊水量  “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并取得一批科研成果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2020年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通过国家验收。FAST团队历经5年半的艰苦建设,攻克了望远镜超大尺度、超高精度的技术难题,高质量按期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FAST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试运行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调试阶段即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项目法人单位根据有关批复要求,按期全面完成了FAST建设任务,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望远镜系统整体性能稳定可靠,具备了开放运行条件。近一年来,FAST在脉冲星发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快速射电暴相关研究成果入选《自然》2020年十大科学发现。   “中国天眼”全景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等研究取得突破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研究团队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纠缠的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将以往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一个数量级,并且通过物理原理确保了在卫星被他方控制的情况下依然能实现安全的量子通信,成为量子通信向现实应用的重要突破。  中国科大等研究团队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具有实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使我国成功达到量子计算研究第一个里程碑“量子计算优越性”,牢固确立国际第一方阵地位。  此外,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团队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的相干合成,开启了原子-分子体系所有自由度全面相干操控的研究大门。以上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科学》上。   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实验示意图  揭示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群聚信息素被认为是蝗虫聚群成灾的最关键因素,然而在50余年的研究中,没有一种化合物能符合群聚信息素的所有标准,特别是没有野外种群验证证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团队发现了一种释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化合物4-乙烯基苯甲醚(4VA),其对群居型和散居型飞蝗的不同发育阶段和性别都有很强吸引力,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变化。通过定位在锥型感器中的嗅觉受体OR35,蝗虫能够快速感应4VA从而聚集。实验证明,4VA对实验室种群和野外种群均具有很强吸引力。该研究不仅揭示了蝗虫群聚的奥秘,而且使蝗虫的绿色和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美国科学院院士莱斯莉沃斯霍尔在同期《自然》上为该项工作撰写专文,德国马普化学生态研究所所长比尔汉森对该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研究揭示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  古DNA揭秘中国史前人群迁徙动态与族群源流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现代人类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全球科学家们探讨的热点问题,而古DNA技术出现为这一领域带来全新发展。近年来,欧洲以及东南亚、西伯利亚等地的相关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而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类基因组的相关信息则所知甚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团队利用共同开发的古DNA技术,首次正式发表大规模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类基因组分析结果。在中华民族探源方面,揭示出中国8400年来的南北分化格局、内部不断融合的过程、双向的迁徙扩散模式及人群的主体连续性 在修正东亚南方人群演化模式方面,阐明南岛语系人群的中国南方起源。该研究工作将中国史前人群遗传与演变历史直接呈现出来,填补了东方尤其是中国地区史前人类遗传、演化、适应方面的重要信息。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上。   中国南北方不同时期人群的遗传特点变化图  “慧眼”直接测量到迄今宇宙最强磁场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慧眼”卫星团队通过对X射线吸积脉冲星的详细观测,采用直接测量的方法得出其表面磁场强度约为10亿特斯拉。这是迄今为止人类直接且非常可靠地测量到的宇宙中最强磁场,比此前美国宇航局“罗西X射线时变探测者”卫星保持的最强磁场测量结果纪录提高约60%。相关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  中子星是宇宙中具有最强磁场的天体,其与伴随恒星可组成X射线双星系统,通过探测其相互作用时辐射能谱中的回旋吸收线,可以直接测量中子星表面附近的磁场强度。“慧眼”作为我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于2017年6月发射,与国外X射线卫星相比,具有覆盖能段宽、在高能X射线能段的有效面积最大、时间分辨率高、探测死时间很小、观测强源没有光子堆积效应等突出优点,因此具有探测高能量回旋吸收线的独特能力。   “慧眼”卫星艺术图  科技支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取得重要成果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海洋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等  由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撰写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连续作为中国政府的正式文件,由国家领导人在74届和75届联合国大会上发布。报告聚焦零饥饿、清洁饮水、可持续城市、水下生物、陆地生物等指标,采用科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法,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价体系,揭示了地球大数据技术对监测和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为国际社会填补了数据和方法论空白,展现了中国利用科技创新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成功实践,彰显了国际发展合作引领地位。该专项入列联合国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在线平台,成为全球24个合作机构之一。研究成果为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大宣布将设立“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奠定重要基础。   《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  科技支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取得重要成果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海洋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等  由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撰写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连续作为中国政府的正式文件,由国家领导人在74届和75届联合国大会上发布。报告聚焦零饥饿、清洁饮水、可持续城市、水下生物、陆地生物等指标,采用科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法,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价体系,揭示了地球大数据技术对监测和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为国际社会填补了数据和方法论空白,展现了中国利用科技创新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成功实践,彰显了国际发展合作引领地位。该专项入列联合国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在线平台,成为全球24个合作机构之一。研究成果为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大宣布将设立“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奠定重要基础。   《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0)》
  • 岛津推出《全自动液-液萃取装置 ATLAS-USIS 处理法医生物检材应用文集》
    涉毒案件中常用的生物检材主要有血液、尿液、唾液及毛发等。生物检材中的毒物具有量少浓度低的特点,且基质较为复杂,因此对检材进行合适的处理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常用的生物检材前处理手段包括稀释、蛋白沉淀、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液-液萃取等,通过这些手段的使用,达到生物检材的净化、浓缩等效果。出于实际操作的方便性、处理效果及使用成本等,在司法刑侦领域的许多鉴定规程中多用液-液萃取作为前处理手段。作为一种经典的前处理手段,传统的液-液萃取面临众多的挑战,具体表现在:1、人工操作过程耗时费力,需要上盖、混合、震荡、离心、蒸干等步骤,操作繁琐;2、人工操作制取样品平行性差;3、混合之后开盖、转移有机相等造成交叉污染的风险和几率上升;4、生物检材中的未知成分造成实验人员生物感染风险增加;5、萃取试剂如乙醚、乙酸乙酯等不可避免的会对实验人员造成身体伤害,长期积累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健康危害。 作为全球著名的分析仪器厂商,岛津公司自 1875 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以科学技术向社会做贡献”的宗旨,不断钻研领先时代、满足社会需求的科学技术。针对近年来不断增加的涉毒案件鉴定等分析检测问题,岛津公司实时推出了自动检材前处理装置 ATLAS-USIS。ATLAS-USIS 是桌面级检材萃取平台,主要用于液-液萃取相关的检材处理工作,例如生物检材中的药物、毒物萃取。经过简单设定即可快速展开自动化的检材处理工作,仪器兼顾样品制备的效率、准确度和样品制备全流程的自动化检材萃取能力,可轻松应对 GC、GC/MS、LC、LC/MS 等分析仪器对样品洁净度、样品浓度的需要。同时,针对当前刑侦、法医、毒理等相关领域通常需要分析的化合物,岛津公司又推出“药物毒物快速筛查方法包”,其中包含液相分离条件、化合物 MRM信息和二级质谱图等,使用简易定量法,以用于检测正离子的 Diazepam-d5 及用于检测负离子的 Phenobarbital-d5 作为内标,只需准备两种内标,无需准备标准检材,即可进行司法刑侦领域中常见的 161 种药物、毒物的同时筛查、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而且该方法包中包含的毒物种类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的增加或减少。同时配合使用方法包中的 MS/MS 二级质谱库,可对产物离子扫描所得的 MS/MS质谱图进行相似度检索,有效避免假阳性。 本文集采用 ATLAS-USIS 自动前处理装置,结合岛津最新的质谱产品,参考司法鉴定技术规范,并利用岛津的药物快速筛查方法包,对尿液、唾液、血液及毛发等四个涉毒案件中常用生物检材中的药物进行了检测,汇总整理成立《全自动液-液萃取装置 ATLAS-USIS 处理法医生物检材应用文集》,希望能对公安刑侦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财政部下达百亿资金预算,年前或迎仪器设备采购潮?
    12月3日,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连发8文,涉及补助资金预算金额达百亿,主要用于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这些直达资金的标识为“01中央直达资金”,贯穿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整个环节,且保持不变。要求各省市在25日内提出有关直达资金分配到市县基层的方案报给财政部。那么哪些领域将迎来仪器设备采购潮?一、资金预算应用地区及领域《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下达2021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第二批),合计金额13.5亿,主要用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包括医院、医学中心、省份重点项目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主要侧重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湖南、湖北、山东等省市,具体分配表如下:《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下达2021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第三批),合计金额25.86亿,主要用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县、中西部省份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县、以及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医院的资助。主要侧重西藏、云南、四川、陕西、贵州、甘肃、北京、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具体分配表如下:《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下达2021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第四批),合计金额0.5亿,主要为支持福建省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提升、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下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1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第二批)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合计金额1000万,500万元用于支持兵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500万元用于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受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地区的奖励补助。《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合计金额79.89亿,主要侧重四川、河南、河北、广东、山东、云南、湖南、山西、安徽等省份,具体分配表如下:《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合计金额48.42亿元(临床重点专科项目2022年评审尚未展开,相关资金暂不提前下达),主要侧重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陕西、河北、新疆、内蒙古、河南、湖南、广西等省份,具体分配表如下:综上所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仍然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在县域医院建设的支持力度上一直在加大。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内陆边境防疫压力的增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资金资助正在逐渐向边境、中西部省份倾斜。随着政策资助的到位,相关区域将会迎来新一轮相关仪器设备采购潮。二、采购可能涉及哪些领域的仪器设备?根据今年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区域配置不均衡,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要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包括:(一)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1)建设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省级疾控机构原则上要有达到生物安全三级水平的实验室,具备省域内常见多发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一锤定音”检测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地市级疾控机构有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水平的实验室,具备辖区常见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县级疾控机构达到相关建设标准。(2)建设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进一步改造提升传染病防控救治设施,建设足量的负压病房、可转换重症监护病区、可转换院(病)区,加强传染病解剖室、临床教学用房、应急物资储备空间等设施建设,配备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移动 CT、传染病隔离转移装置等医学设备,有条件的可以配备移动生物安全三级水平实验室、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3)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在全国范围内以省为单位开展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完善紧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教育、科研等综合功能,具备大批量伤员立体化转运、集中救治、救援物资保障、信息指挥联通等能力,全面提高我国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水平。(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1)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医学科研平台设施和装备水平。建设高水准、国际化、开放性的药物、医疗器械装备、疫苗等临床科研转化平台和创新技术孵化基地。(2)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重点加强业务用房建设、医学装备购置、信息化和科研平台建设,建立远程医疗和教育平台,加快诊疗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3)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设增加预防保健、科研、全科医生培养培训等设备设施,使其与承担的医疗、教学、科研、公共卫生等任务相匹配,合理提高建设标准,为必要时扩大突发事件应对和综合救治能力预留空间和条件。提升大型设备配备水平,加强智慧医院建设,保障远程医疗需要,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支持脱贫地区、三区三州、中央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县级医院提标扩能,改善发热门诊、急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等业务用房条件,完善医疗、信息化、医用车辆等设备配置和停车、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等后勤保障设施,提升医院诊疗环境。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呼吸等专病中心和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设。(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1)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妇产科项目重点强化产前筛查诊断和出生缺陷防治、危重孕产妇、儿童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全面改善病(产)房、新生儿室等诊疗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儿科项目重点加强呼吸、神经、血液、肿瘤等重大疾病救治设施建设,配置相关紧缺医疗设备,适当增加儿科病床数量,设置一定量的儿科隔离病房,满足传染病救治需要。(2)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支持每省建好 1 所省级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病区,重点改善老年和儿童精神疾病、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精神疾病康复等相关设施条件。(3)康复医疗“城医联动”项目建设重点为急性期后的神经、创伤等大病患者,老年等失能失智人群,临终关怀患者提供普惠性医疗康复和医疗护理服务,为建立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康复、护理体系探索有效路径。(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1)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依托省级及以上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研院所,加强基础医学研究中心、生物信息资源库、中药特色制剂研发与中药研究中心等用房建设,加强研究和信息化设备等配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攻克一批优势病种防治关键技术,转化一批中药新药和中医药特色装备,形成一批高级别专家共识、诊疗方案以及标准指南。(2)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加强具有中医特色的肺病科、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及疫病防治队伍能力建设,搭建中医药疫病防治科研支持平台。建设可转换传染病区、可转换 ICU、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实验室、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等,配备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移动 CT、心肺复苏等重症急救抢救设备,做好必要的负压救护车、移动中药房等移动设备配置。(3)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建设 50 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大力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4)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遴选 130 个左右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地市级重点中医医院,围绕心脑血管、肿瘤、骨伤、妇科、儿科、康复等优势病种,打造名科、名医、名药,做优做强一批中医优势专科。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推动一批中药制剂开发应用,加快省域内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距离2022年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加持下,相关领域或迎来今年最后一波采购潮,同时东南仪诚也不得不提醒大家,受到疫情、全球供应链危机、国家限电等情况影响,已有多个生产厂家发布了明年的调价通知,如有相应需求,建议大家早做决定。综上所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仍然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在县域医院建设的支持力度上一直在加大。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内陆边境防疫压力的增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资金资助正在逐渐向边境、中西部省份倾斜。随着政策资助的到位,相关区域将会迎来新一轮相关仪器设备采购潮。二、采购可能涉及哪些领域的仪器设备?根据今年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布《“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区域配置不均衡,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要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包括:(一)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1)建设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省级疾控机构原则上要有达到生物安全三级水平的实验室,具备省域内常见多发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一锤定音”检测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地市级疾控机构有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水平的实验室,具备辖区常见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县级疾控机构达到相关建设标准。(2)建设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进一步改造提升传染病防控救治设施,建设足量的负压病房、可转换重症监护病区、可转换院(病)区,加强传染病解剖室、临床教学用房、应急物资储备空间等设施建设,配备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移动 CT、传染病隔离转移装置等医学设备,有条件的可以配备移动生物安全三级水平实验室、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3)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在全国范围内以省为单位开展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完善紧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教育、科研等综合功能,具备大批量伤员立体化转运、集中救治、救援物资保障、信息指挥联通等能力,全面提高我国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水平。(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1)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医学科研平台设施和装备水平。建设高水准、国际化、开放性的药物、医疗器械装备、疫苗等临床科研转化平台和创新技术孵化基地。(2)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重点加强业务用房建设、医学装备购置、信息化和科研平台建设,建立远程医疗和教育平台,加快诊疗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3)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设增加预防保健、科研、全科医生培养培训等设备设施,使其与承担的医疗、教学、科研、公共卫生等任务相匹配,合理提高建设标准,为必要时扩大突发事件应对和综合救治能力预留空间和条件。提升大型设备配备水平,加强智慧医院建设,保障远程医疗需要,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支持脱贫地区、三区三州、中央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县级医院提标扩能,改善发热门诊、急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等业务用房条件,完善医疗、信息化、医用车辆等设备配置和停车、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等后勤保障设施,提升医院诊疗环境。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呼吸等专病中心和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设。(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1)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妇产科项目重点强化产前筛查诊断和出生缺陷防治、危重孕产妇、儿童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全面改善病(产)房、新生儿室等诊疗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儿科项目重点加强呼吸、神经、血液、肿瘤等重大疾病救治设施建设,配置相关紧缺医疗设备,适当增加儿科病床数量,设置一定量的儿科隔离病房,满足传染病救治需要。(2)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支持每省建好 1 所省级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病区,重点改善老年和儿童精神疾病、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精神疾病康复等相关设施条件。(3)康复医疗“城医联动”项目建设重点为急性期后的神经、创伤等大病患者,老年等失能失智人群,临终关怀患者提供普惠性医疗康复和医疗护理服务,为建立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康复、护理体系探索有效路径。(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1)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依托省级及以上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研院所,加强基础医学研究中心、生物信息资源库、中药特色制剂研发与中药研究中心等用房建设,加强研究和信息化设备等配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攻克一批优势病种防治关键技术,转化一批中药新药和中医药特色装备,形成一批高级别专家共识、诊疗方案以及标准指南。(2)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加强具有中医特色的肺病科、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及疫病防治队伍能力建设,搭建中医药疫病防治科研支持平台。建设可转换传染病区、可转换 ICU、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实验室、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等,配备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移动 CT、心肺复苏等重症急救抢救设备,做好必要的负压救护车、移动中药房等移动设备配置。(3)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建设 50 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大力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4)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遴选 130 个左右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地市级重点中医医院,围绕心脑血管、肿瘤、骨伤、妇科、儿科、康复等优势病种,打造名科、名医、名药,做优做强一批中医优势专科。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推动一批中药制剂开发应用,加快省域内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距离2022年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加持下,相关领域或迎来今年最后一波采购潮,同时东南仪诚也不得不提醒大家,受到疫情、全球供应链危机、国家限电等情况影响,已有多个生产厂家发布了明年的调价通知,如有相应需求,建议大家早做决定。
  • 质谱仪器研制专辑分享二——用于低质荷比离子传输的射频四极杆导向装置的研制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近日,《质谱学报》出版了由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组织,全国多家质谱研制相关课题组参与撰写的“质谱仪器研制专辑”,专辑主要包含四极杆的离子光学和串联振荡技术 四极杆的导向装置、四极杆质量分辨自动调节技术、三重四极杆仪器开发平台以及三重四极杆质谱分析软件等硬软件技术 双线形离子阱间离子传输技术和静电轨道离子阱离子切向引入技术 小型飞行时间质谱和离子束诊断飞行时间质谱 复合离子源技术和激光后电离技术 以及集成了质谱技术的超宽波段光解离光谱系统和调控纳微尺度分子组装装置的研制等内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仪器信息网授权对本专辑内容进行转载,以下为系列分享第二期,题为“strong用于低质荷比离子传输的射频四极杆导向装置的研制”/strong的文章,作者贺飞耀,通讯作者为四川大学段忆翔教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段忆翔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主任,是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的创始人。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负责人。自2010年8月回国至今,开发研制了系列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基于等离子体的便携式光谱仪,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离子迁移谱仪等多种分析测试仪器,已申请专利共计8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多个国家、省部各种项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其课题组主要的研究方向有: 新型质谱离子源与质谱技术、激光光谱分析技术、新型生物传感器及光纤传感技术、创新型分析仪器的研发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离子传输系统是质谱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将离子高效率地传输到质量分析器。文章介绍课题组研制了一种用于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PTR-TOF-MS)系统的射频四极杆离子导向装置,四极杆长80mm,杆半径2.6mm,内切圆半径2.25mm,该装置可针对性地实现低质荷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离子的聚焦传输。利用SIMION8.1离子光学模拟平台对装置的运行环境进行仿真,然后在自行搭建的测试平台上对装置的工作条件,如气压、频率和电压幅值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仿真和测试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装置的工作气压范围较宽,在0.2-0.3Pa时的传输效率最高;当频率为3-4MHz,电压幅值(Vp-p)为500V左右时,对丙酮、甲苯等低质荷比VOCs( m/z 100)的传输效率接近76%,且离子束直径≤0.7mm。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传输效率高,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有望应用于PTR-TOF MS系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以下为全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55294ba3-ee3b-4a51-81b4-b3374bbcc574.jpg" title="2-1.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356e51c7-46c5-4f46-8b8a-736f2d0b82f9.jpg" title="2-2.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e67497d5-d30a-4397-bd61-d9d94f224799.jpg" title="2-3.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9ab83c14-288b-4340-af4f-8777b1bfc213.jpg" title="2-4.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81272aa9-5927-41fa-859d-e931819754da.jpg" title="2-5.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2bb18278-c628-4143-a84c-4b8d6e5caf15.jpg" title="2-6.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78d1ba65-cb14-452c-90a7-bcf34602c317.jpg" title="2-7.png"//pp style="text-align: right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trong来源:《质谱学报》/strong/spanbr//p
  • 大科学装置好事多多,代表委员为何喜忧参半?
    2024年,国家科技基础设施领域有许多值得期待的消息。地下700米,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有望建成;海拔5250米,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将迎来初光;高空600余公里,中法合作的太空望远镜卫星即将发射、运行……位于北京怀柔的我国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将打出第一束光;位于广东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计划开工建设;覆盖全中国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即将完成验收……“今年,我们会听到很多好消息。不过,我还是对发展前景非常担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装置那么多,怎样体系化布局?目前,我国已经布局建设了不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中30多个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对于前沿基础研究来说,大科学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与基础研究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促进关系,有时是有和没有的关系。有,你就能做研究;没有,你就做不了研究。”王贻芳说。在他看来,繁荣的表象背后藏有隐忧。“这些年,大家对大科学装置更加重视,却也有了一些不太正确的期望,认为大科学装置可以立刻进行技术转移转化或带来其他实际的价值。”他还发现,这些年国家立项的一些大科学装置,“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大科学装置,而是大技术装置”。“目前在建、运行的大科学装置项目很多是‘十二五’时期立项的。‘十三五’到‘十四五’时期,国家立项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集中在技术上,如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等,对基础科学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越来越低。”王贻芳认为,大科学装置是用来做基础科学研究的设施,而大技术装置则是通过研究装置本身获得技术参数的设施。“未来,我国需要从理念上对大科学装置、大技术装置有所区分,在布局上加以平衡。”同样关注大科学装置体系化布局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现在地方政府、高校都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布局,这就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强体系化布局和分类管理。”王赤说。在他看来,对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设施,建议由国家主导,目标是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对于探索共性技术的设施,建议由地方政府和企业主导,目标是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而且,不同类型设施的运行状况和成果产出的评价也需要分类开展。规模那么大,如何建好用好?大科学装置规模大,经费投入也大。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在探讨如何利用大科学装置推动建制化基础科学研究,使大科学装置物尽其用。在王赤看来,我国在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上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为了更好促进依托大科学装置的建制化基础研究,需要消除一些制约因素。“首先就是要加强顶尖科学家团队的力量。”王赤说,“以往我们以跟跑为主,现在开始并跑、引领,这更加需要顶尖科学家准确识别重大前沿科学方向,把握时代科技脉搏。”王赤认为,顶尖科学家要能够提出世界科技前沿问题,找到国家重大需求背后的科学问题,并用好大科学装置。此外,他表示,无论是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还是利用装置开展科学研究,都需要建设、运行、科研队伍更好融合,实现合作和数据开放共享。王赤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已经基本完成建设和联试任务,正在试运行,预计今年5月完成验收和全部工艺测试。去年,子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装置——稻城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建成,观测能力国际领先。为了“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在成都成立π中心,以充分利用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开展科学研究。“我们以π中心为平台,一方面,组织科研队伍,聚焦空间天气的主责主业,开展太阳射电探测,研究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天气的影响;另一方面,与来自其他装置、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开展合作,特别是与‘中国天眼’等装置开展联合探测,加强空间天文等学科交叉研究,充分挖掘圆环阵的创新潜力,发挥效能。”王赤说。周期那么长,何以稳住人心?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项目建设历时7年,如今即将见到初光。从2014年提出项目计划至今,全国政协委员、项目首席科学家张新民都不敢松一口气。“2017年初,项目开工建设,7年来整个团队成员克服了高原、疫情等带来的重重困难。”张新民说。这7年里,在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之外,最让他头痛的问题就是“如何留住年轻人”。“大科学项目的特色就是周期长,而周期长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年轻人的发展问题。”张新民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年轻人怎么写文章、发文章,怎么让他们留下来安心做项目,都是张新民需要考虑的问题。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张新民都能听到很多“‘帽子’满天飞,应该纠正”的话。他知道,要解决这件事,不那么容易。他只希望,那些暂时还难以减少的“帽子”可以向大科学项目、有组织科研团队的年轻人倾斜一点,让他们能留得下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过去的7年,让他感受同样深刻的还有疫情等因素导致项目工期延迟时的煎熬。“大科学装置的管理机制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条条框框依然存在。与工程项目不完全一样,大科学项目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很多工作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在探索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张新民说。他建议,要充分发挥首席科学家和项目经理部在大科学项目中的作用,在经费管理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大的决定权。如今,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项目即将建成,张新民又开始考虑下一步运行所需的经费问题。“建成后,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项目将成为国际上北天区唯一的高海拔原初引力波探测装置。我们有专门的经理部统筹管理,也有实力不错的科研团队。但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运行经费。第一年,运行经费问题不大,第二年以后的运行经费我们还要再去申请,到处筹措。”他说。他期望,有一天国家能拨给大科学装置稳定的运行经费,让科学家们可以真正把精力聚焦到科研上。
  • 代表委员谈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大科学装置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再立新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国在天文学领域取得新进展。3月2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传来好消息: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加持”下,我国天文学家发现,最古老的银河系薄盘恒星年龄约为95亿年。该成果为深刻认识银河系薄盘的早期形成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观测依据。被称为“大科学装置”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利器。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当数量的前沿科学突破都是依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取得的。“在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中,大科学装置发挥着策源地作用,基础研究工作越来越离不开大科学装置。”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感慨道,加强基础研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建好、用好大科学装置这一“国之重器”。大科学装置是基础研究支撑平台想揽“瓷器活”,就要有“金刚钻”。“目前,有不少基础研究完全依赖大科学装置,它们通过大科学装置做无穷大或无穷小的研究,比如粒子物理、核物理以及天文学。没有大科学装置,这些研究无从谈起。”王贻芳说,还有相当一部分基础研究,如果没有大科学装置提供手段条件,研究就无法达到很高的高度,在同行竞争中就会落后。可以说,大科学装置为开展前沿性、基础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对于获取原创成果、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重大基础科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总工程师、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建成也持有相似的看法。大科学装置是开展基础前沿研究的支撑平台,而且,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理论突破后,还需要实验验证,大科学装置在实验验证上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杨建成说,在过去的40多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中,大约有40%来自大科学装置。王贻芳曾做了一个统计:2011年以来,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生的成果有22项入选国家科技“三大奖”,其中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因此,为了夯实基础研究根基,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大科学装置建设,支持我国科学家在科技前沿领域开展研究。目前,我国在建和运行的大科学装置总量达57个,部分设施综合水平迈入全球“第一方阵”;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拟新建20个左右的大科学装置,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迎来了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快速发展期。大科学装置性能指标必须国际领先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王贻芳多年参与设计、建设、运行和使用大科学装置,对此有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他说,相比国外,我国现有的大科学装置总投资规模偏小,这会限制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的产生。而且,虽然我国大科学装置的数量有了较大增长,但这些装置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现在,有一些大科学装置的独创性、领先性不够,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我跟着照做,一哄而上,存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王贻芳坦言。杨建成也认为,大科学装置的综合性能指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在性能指标上必须是国际领先的。有了国际一流的平台,我们才可能做出国际一流的成果。”他说。“从支撑基础研究的角度看,大科学装置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通用型,比如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二是专用型,比如‘中国天眼’。”王贻芳认为,目前通用型大科学装置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因为它可以支撑各方面的用户,而专用型大科学装置占所有大科学装置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这显然不太合适”。王贻芳建议,未来应该优化大科学装置投入的比例,建设更多国际领先的、有独创性的、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的专用大科学装置。通过这些装置的引领,取得重大一流的科学成果。结合自己多年深耕加速器研究的经历,杨建成表示,为了更好支撑基础前沿研究,我国要作好大科学装置建设的整体规划,优化大科学装置的学科和地域布局,从而加强大科学装置对基础研究的支撑作用。大科学装置在面向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的同时,也会发展很多高精尖技术。“有一些技术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比如我们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发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杨建成建议,国家对大科学装置产生的高精尖技术的转移转化应给予更多关注。
  • Tecan为层叠式LiHa枪头的自动化处理推出新型枪头托架转移工具
    Tecan推出的该新型耗材装置可显著提高FreedomEVO?工作台的实验通量以及平台容量。正在申请专利的枪头托架转移工具是专为Tecan层叠式LiHa枪头的使用设计的,该工具可实现对空枪头托架的全自动处理,无需安装抓扳手。层叠式LiHa枪头可显著提高工作台枪头摆放数量,可允许5层350μl层叠放置于单独的SLAS制式载架。在此之前,由于需要移走空枪头托架,层叠式LiHa枪头只能应用于配有自动化机械手或者配备抓扳手的多通道移液臂。现在Tecan新研发的创新耗材装置——枪头移板工具可实现Freedom EVO?工作站的液动移液臂或者气动移液臂提起或者弃掉空枪头托架。枪头移板工具的执行程序设计得简单易用,仅需要会使用Freedom EVOware?(v2.6 SP1版本以上).唯一需要增加的硬件为16位传输工具夹具,该夹具可于开始运行之前非常快速简单地用手工安装好。该解决方案很简洁方便尤其适用于工作台面较小的小型工作站,不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即可扩大台面容量。当然对大型的工作站也有益处,通过使用移液臂进行空枪头托架的移/弃,可以解放抓扳手执行其它操作,这可以显著提升生产力及满足高通量应用的功能性。预了解更多关于Tecan' s Tecan枪头托架转移工具的信息, 请访问www.tecan.com/consumables更多详情,欢迎您联系:帝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Tel: 021 2206 3206 / 010 8511 7823Fax:021 2206 5260 / 010 8511 8461infotecancn@tecan.comwww.tecan.com| www.tecan.cn关于帝肯瑞士Tecan是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法医和临床诊断领域自动化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成立于1980年,总部设在瑞士M?nnedorf,分别在瑞士、北美和奥地利设有自己的研发和生产基地,目前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有三大类:全自动化液体处理平台( Liquid Handling & Robotics )、多功能酶标仪(Multimode Reader)和OEM组件。销售服务网络遍布世界52个国家,客户覆盖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科研院所、法医、医院、血站系统和疾病控制中心(CDC)等。其液体处理技术已拥有行业经验32年,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备受世界领先生命科学实验室的青睐。作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Tecan同样在OEM设备和组件开发和生产方面占有世界领先地位。2011年,Tecan创造了3.77亿瑞士法郎(即4.24亿美元;或3.06亿欧元)的销售业绩。Tecan集团的注册股票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交易(TK: TECN/Reuters: TECZn.S/ ISIN: 12100191)。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ecan.com。关于帝肯中国瑞士Tecan于2004年在北京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市场。2008年4月在上海浦东成立帝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作为Tecan集团在亚太地区(日本及韩国除外)总部,全面负责Tecan集团在中国的所有商业活动,包括销售、市场活动与合作、以及客户支持。帝肯(上海)目前拥有一支专业的售前和售后服务团队,在科研、制药、公安刑侦、医院、血站、CDC和CIQ领域构建了良好的经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并以“力求比客户期望做的更好”的服务理念,给广大的终端用户提供专业的服务。我们致力于成为包括客户在内的所有合作方的首选合作伙伴(Partner of Choice)。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ecan.cn。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DI进样装置安装建议
    在安装DI进样装置时,如果发现DI进样杆不能插入到位时,该如何处理呢?整理了以下操作步骤,可供参考。DI进样装置安装当配有DI的前门安装完毕后,需要调整确认DI进样杆的位置。首先将进样杆工具插入进样装置的入口,请注意进样杆工具上标有红色的位置标线,确认是否能插到红线位置。见下图:图示:正确的安装位置,红线插入到位。图示:不正确的安装位置,红线不能插入到位。DI进样装置安装如果不能插入到红线位置,请将前门上的六角螺丝松开,(六角螺丝有四个,每侧两个,需要全部松开,见下图),轻微移动进样装置调节位置。DI进样装置安装将进样杆工具调整至正确的安装位置,即红线标志处插入到位,拧紧螺丝,此时校正完成。但是少数情况下,即使经过以上步骤,进样杆可能还是不能插入到位。可先将进样杆上的石英样品池先取出,以防样品池破碎,再插入进样杆。如果明显感觉到进样杆顶部与离子源DI入口部有接触,但没有完全进入,有时会伴有清脆的金属撞击声, 这表明进样杆没有插入到位。同时,您还能观察到进样杆上的电源接口与进样装置上的电源接口没彻底插入,见下图:图示:进样杆插入到底,线缆接口接触到位。图示:进样杆没有插入到底,线缆接口接触不到位,中间留有空隙。DI进样装置安装按照上述1~3步骤继续调整,直至进样杆轻松插入到位,如果通过1~3步骤仍不能调整到位,可以通过前门合页上的螺丝进行调整,调整时需特别小心,进行微调,同时注意前门的密封性,最终达到离子源盒上的DI入口在进样杆插入口的中心位置。如下图:图示:离子源上DI入口在进样杆插入口中心位置。以上所有的步骤均为了确认汽化的样品能够平稳的进入离子源。
  • 国之重器!怀柔科学城首个大科学装置进入科研阶段
    div class="article-content"pspan class="bjh-p"作为肩负原始创新重任的“国之重器”,布局在怀柔科学城的大科学装置建设一直备受关注。近期,随着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怀柔园区投用,园区内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也成为了怀柔科学城首个进入科研阶段的大科学装置。这一装置目前的最新进展如何?未来将具备哪些实验条件?记者走进中科院物理所怀柔园区一探究竟。/span/pdiv class="img-contain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5af7127e-d740-4e05-b8aa-35fa846862b4.jpg" title="b151f8198618367ab033d49c5e391ed3b21ce58f.png" alt="b151f8198618367ab033d49c5e391ed3b21ce58f.png"//divpspan class="bjh-p"俯瞰中科院物理所怀柔园区。怀柔科学城供图/span/ppspan class="bjh-p"朝霞掩映下,中科院物理所怀柔研究部主任吕力踏入了刚启用不久的物理所怀柔园区。“现在已经把超过一半的工作重心转移到这里,开始在中关村和怀柔两头跑。最近,我们正打算搭建视频会议系统,实现几处园区更好联动。”吕力说。/span/ppspan class="bjh-p"记者看到,相比此前竣工验收时的清冷,如今园区内已热闹起来,来自物理所的研究人员,以及多家高校的学生走入崭新的实验楼宇内,开始各自的研究工作。“目前,园区已有150余人入驻办公,年底会达到200人。”吕力说。/span/ppspan class="bjh-p"按照规划,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将于2022年6月全面建成。为何如今提早进入了科研阶段?吕力解释:“在怀柔园区进行土建施工的同时,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所需的内部仪器设备已经在物理所中关村园区同步搭建和调试,例如营造极低温、超高压等实验环境的设备已经先期在中关村园区预研甚至搭建完成。一部分设备等到怀柔园区土建竣工后,可以直接搬移至园区。”由此,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目前已经具备了部分的实验功能。/span/ppspan class="bjh-p"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具体将营造哪些极端条件?聚焦哪些科研领域?吕力介绍,所谓极端条件,指的是在实验室中人为创造出来特别低的温度、特别强的磁场、特别高的压力等,用超快的“高速摄影机”来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创造极端条件,可以发现和揭示许多在通常条件下观察不到的奇异物质特性,探索新的规律,开辟新的应用。”/span/ppspan class="bjh-p"吕力进一步举例:“例如超导体,此前这种现象是在非常低的温度下才会出现,但近来发现,在超高压的条件下,也可以在接近室温的条件下出现超导体。”此外,极低温、强磁场等极端条件还可以帮助量子计算、非常规超导机理等研究取得成果。/span/ppspan class="bjh-p"值得一提的是,关键极端条件的营造主要依赖了国内研究团队的自主研发。“营造极低温、超高压等实验环境,主要依靠物理所研发团队。强磁场方面,合作单位中科院电工所王秋良团队在去年成功研制出中心磁场高达32.35特斯拉(T)的全超导磁体,打破了此前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创造的32.0特斯拉超导磁体的世界纪录。”吕力透露,目前王秋良团队仍在研发营造强磁场实验环境的“升级版”,未来会将“升级版”入驻到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中。/span/ppspan class="bjh-p"除了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随着怀柔园区启用,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两大研究平台也进入了科研状态。中科院物理所怀柔研究部副主任禹习谦介绍,两大平台中的电子显微镜、计算子平台等已经可以对用户开放进行实验。目前,除了物理所内部实验,已有在京高校前来进行实验。未来,两大平台还将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span/pdiv class="img-contain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bccda7fe-6841-4459-9c3e-fb9ab903fb32.jpg" title="279759ee3d6d55fb22fddf9d1968da4d20a4dd20.png" alt="279759ee3d6d55fb22fddf9d1968da4d20a4dd20.png"//divpspan class="bjh-p"中科院物理所怀柔园区全景图。怀柔科学城供图/span/ppspan class="bjh-p"此外,怀柔园区内还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科学仪器研发中心,重点解决科学仪器被国外垄断问题。“目前,我们的部分科学仪器和部件还有赖进口。近年来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和今年疫情暴发,这一问题凸显。我们希望利用物理所多年累积的自主研发优势,在超快电子显微镜、稀释制冷机等方面研发优秀的国产科学仪器。”中科院物理所怀柔研究部副主任郭建东表示。/span/p/divpbr//p
  •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21申报指南:拟支持电子自旋共振谱仪等21个项目
    5月10日,科学技术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十四五”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坚持“四个面向”总要求,积极探索“揭榜挂帅”等科技管理改革举措,全面提升科研投入绩效。有关事项通知详情点击此处链接。“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21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开展专用大科学装置的科学前沿研究,推动我国粒子物理、核物理、天文学等重要学科的部分研究方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开展平台型大科学装置的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提升大科学装置支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能力。继续支持我国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大科学装置开展前沿探索研究,力争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若干重大前沿突破。2021年度指南围绕粒子物理、核物理、强磁场、天文学、先进光源、交叉应用等6个方向进行部署,拟支持21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概算5.15亿元。同时拟支持8个青年科学家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概算4000万元,每个项目500万元。本专项 2021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如下。1. 粒子物理1.1 CKM 矩阵参数与底强子非粲衰变CP破坏的精确测量研究内容:利用海量的底夸克实验数据开展CP破坏等重味 物理前沿课题研究,主要包括:精确测量CKM夸克混合矩阵参数,例如β和γ相角等;精确测量B介子非粲衰变的CP破坏,包括理解三体衰变复杂的CP破坏结构等;在底重子衰变中寻找CP破坏,包括衰变到三体或四体末态,并理解其中多体末态的CP破坏结构。考核指标:对γ相角相关的重要衰变道进行测量,并结合其他测量结果,将γ相角的测量精度提高到4度以内;在无圈图污染过程中完成sin2β测量,精度达到10%以内。若干B介子非粲衰变和底重子衰变的CP破坏的测量结果达到世界最好水平或为世界首次测量。1.2 基于中微子的反应堆监测新技术及相关物理研究研究内容:发展新型中微子探测技术,开展反应堆监测技术和物理研究,主要包括:发展极低阈值、极低本底双相氩时间投影室探测技术,寻找反应截面最大但尚未被探测到的反应堆中微子—原子核相干散射过程,以实现中微子探测器的小型化,用于反应堆监测,同时研究其相关物理;发展基于新型低温液体闪烁体的高能量分辨探测器技术,用于精确测量反应堆中微子能谱及核素谱。考核指标:发展小型化反应堆中微子探测技术,研制并运行一个极低阈值、极低本底的双相氩时间投影室探测器,采用低本底氩,有效质量不低于150kg,探测阈值达到1keV核反冲能;利用台山反应堆,成功探测到反应堆中微子—原子核相干散射信号;测量低能标下的弱混合角。研制并运行一个采用高量子效率硅光电倍增管的新型低温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有效质量不低于1吨, 能量分辨在3MeV时优于1%,比现有大型液闪探测器的最好水平(Borexino,~2.8%)提高2.5倍以上;利用台山反应堆,测量高精度反应堆中微子能谱和核素谱,为江门中微子实验提供有效谱形误差1%以内的数据依据,对U235和Pu239测量的有效谱形误差达到4%和8%。1.3 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和太阳中微子实验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依托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开展寻找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太阳中微子探测实验的关键技术和方法研究,并初步建立相关实验装置开展实验探测。考核指标:在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领域开展先进高纯锗半导体探测器、极低温晶体量能器、基于Topmetal技术的高气压时间投影室等实验技术研究,确定具有中微子双贝塔衰变有效质量小于10meV灵敏度的探测器技术方案;建设百吨级太阳中微子探测平台,实现太阳B8中微子的探测,重建出太阳中微子方向,5MeV 能量区间,太阳角重建的角度分辨为35度(68%的置信区间)。1.4 依托大型国际合作装置阿尔法磁谱仪(AMS)的物理研究研究内容:依托大型国际合作装置AMS实验,开展暗物质和反物质寻找,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规律机制的物理研究工作。通过宇宙线正电子、反质子和反氘核的精确测量,进行暗物质寻找;通过宇宙线反氦核、反碳核和反氧核的测量寻找原初反物质;精确测量宇宙线各原子核的能谱以研究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规律。参与国际合作,研制满足空间环境要求的新型大面积硅探测器,应用于AMS02的探测器升级。考核指标:暗物质寻找的研究,分析AMS实验数据得到1GeV~1.4TeV的宇宙线正电子能谱测量结果700~1000GeV精度达到35%;得到1GV~500GV的宇宙线反质子能谱结果,反质子能谱500GV精度好于20%;得到宇宙线反氘研究结果。反物质寻找的研究,得到宇宙线反氦研究结果。宇宙线起源加速传播机制的研究,得到2GV~3TV的宇宙线Na、Al、S、亚铁(Z=21~25)等分析结果,100GV精度4%~5%,3TV精度20%~40%;研制成 满足空间条件的10cm×100cm硅探测器,位置分辨率好于5微米,优良通道占比超过 95%。2. 核物理2.1 STAR束流能量扫描实验中QCD相结构和临界点的实验研究研究内容:针对量子色动力学(QCD)的核物质相结构和QCD临界点的重大科学问题,依托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的螺旋管径迹探测器(STAR)的第二期束流能量扫描实验,主要开展质心能量20GeV以下的重离子碰撞实验的物理分析。通过测量守恒荷的高阶矩、超子整体极化和矢量介子的自旋排列、多奇异强子的产生、同质异位核素的可能的手征磁效应分析等,建立系统的QCD相结构和临界点的实验探针与方法,研究QCD物质相结构和QCD临界点。考核指标:基于STAR实验第二期能量扫描实验数据,获得质心系7~20GeV不同能量点下的守恒荷的高阶矩的高精度实验数据,系统测量Λ、反Λ超子及矢量介子的整体极化及自旋排列的快 度依赖与能量依赖并揭示其物理起源,精确测量Ω粒子、φ粒子等 多奇异强子的产额分布并揭示其产生机制;通过测量分析同质异 位素碰撞中相关物理量给出QCD手征磁效应、手征磁波效应是否在夸克胶子等离子环境中被观测到的结论;利用以上分析得到的系统实验结果给出QCD相结构及QCD临界点的信息。2.2 低能区原子核结构与反应及关键天体核过程研究研究内容:针对 X 射线暴和超新星等爆发性天体环境中的关键核反应过程,依托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BRIF和相关核天体物 理研究装置等,在低能区开展高精度的原子核的基本性质、结构特性与反应机制及关键天体核过程研究,积极发展相关微观模型,在更广泛的同位旋和角动量维度上探索原子核有效相互作用新规律,探索宇宙元素起源和星体能量产生机制。考核指标:完善BRIF高精度核物理实验平台(带电粒子探测器阵列立体角覆盖达4Pi的40%以上,能量分辨好于50keV),测量3~5项奇特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反应截面和衰变过程,统计精度好于10%;发展结合人工智能的核理论分析方法,探索原子核有效相 互作用及其演化规律;完善BRIF和相关核天体物理实验平台(伽马探测器阵列立体角覆盖达4Pi的60%以上),发展天体核反应的 高精度实验方法,测量天体演化相关的3~5项核反应截面和放射性原子核半衰期,统计精度好于10%;结合天文观测,验证天体演化模型,理解宇宙元素起源和星体能量产生机制;建立相关微观模型,研究α团簇和核物质状态方程等在天体核过程中的关键作用。3. 强磁场及综合极端条件3.1 强磁场下的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控新方法研究研究内容:瞄准糖尿病和脂肪肝两种代谢性疾病,依托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发展高场生物磁共振波谱与成像新技术,深入研究糖尿病和脂肪肝发生发展和调控机理;探索不同参数稳态磁场对糖脂代谢、铁代谢和氧化还原等代谢性疾病关键过程的调控及机制,研究稳态磁场对肠道微生物代谢的影响,探索稳态磁场在糖尿病和脂肪肝诊疗中的新策略。考核指标:发展针对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新型核磁共振波谱与成像检测方法,开发1~2种治疗糖尿病和/或脂肪肝的候选药物;阐明稳态磁场对糖脂代谢、铁代谢和氧化还原的调控机制,明确稳态强磁场生物安全界限,开发磁场在糖尿病和脂肪肝的潜在应用,研发1~2种基于磁场防控糖尿病和脂肪肝的演示样机,血糖和脂肪肝改善达到20%。3.2 强磁场下零/窄带隙新型电子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研究内容:依托稳态强磁场装置,针对下一代电子器件对零带隙/窄带隙新型电子材料的需求,围绕极端条件强磁场下电子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与关键科学问题,聚焦磁场对材料生长调控规律的获取,系统开展强磁场下窄带隙化合物半导体、零带隙低维碳基材料、高频碳/磁薄层材料、新型热电材料等新型电子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开拓其量产应用。考核指标:开发出强磁场(≥18T)辅助布里奇曼单晶炉样机1台;在强磁场下研发出几种具有实用化前景的零带隙/窄带隙电子材料,包括大尺寸窄带隙化合物半导体(~1 英寸,带隙~0.62eV,霍尔电阻率2000cm2/Vs,位错密度2)、高性能碳基光热催化量子点与光电材料(吸收/发射波长1200nm,光热转换效率≥40%,纳米酶催化效率≥0.1μM/s,载流子迁移率~10cm2/Vs,光响应性~106A/W)、适应于GHz/THz 波段的轻质宽带高频吸收材料 (GHz波段:吸收20dB、带宽5GHz;THz波段:吸收20dB、 带宽1THz)、低成本高性能多元纳米复合热电薄膜(ZT 值≥2.0, 温差≥10K,成本降低 50%);探索研发材料在器件中的量产应用。3.3 强磁场回旋管高功率太赫兹波源及电子自旋共振谱仪研究内容:依托脉冲强磁场装置,针对材料电子自旋与核自旋的关联、激发和弛豫过程等研究需求,开展THz回旋管理论与技术、高精度磁场位形和波形调控方法、THz高品质波束形成与瞬态测量技术、高功率THz波激励下的电子自旋共振谱仪研究,为探索关键材料结构、性能以及动力学变化提供先进测试平台。考核指标:建立基于强磁场的高功率回旋管太赫兹波源设计理论体系,解决磁场时空分布精确调控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高功率太赫兹脉冲波和连续波输出。(1)脉冲波辐射源:磁场强度40T,频率1THz,功率300W;(2)连续波辐射源:磁场强度15T,频率800GHz,功率30W;(3)电子自旋共振谱仪:时间分辨≤10ns,带宽1GHz,DEER空间分辨2~50nm。4. 天文学4.1 依托LAMOST、FAST的恒星稀有天体和关键物理过程研究研究内容:瞄准恒星内部结构和关键物理过程,依托LAMOST、FAST大科学装置,搜寻和发现恒星关键/稀有天体, 探测恒星内部结构,识别Ia型超新星前身星;发展恒星对流模型,研究特殊元素的形成和输运、角动量转移过程;深入探讨双星演化的走向和结局,以及超新星等重要双星相关天体的形成和演化,结合黑洞观测,多方面提高宇宙测距精度。考核指标:发现几颗双星公共包层演化阶段天体;构建贫金属星和氦星的快速物质损失模型,系统建立双星演化的关键性判据;确定对流超射和星风在物质与角动量转移中的作用; 获得下主序恒星和红巨星表面存在磁场的星震学证据;通过FAST确定几颗超新星前身星;提高超新星等宇宙标尺的测距精度。4.2 第25太阳周重大爆发活动与空间天气研究研究内容:针对太阳爆发活动及空间天气形成的重大科学问题,充分利用我国自主观测设备,探索重大爆发活动中磁场时空演化、爆发机理、能量释放机制、空间天气形成机理及影响的全链路过程。诊断太阳活动中等离子体加热、粒子加速、激波形成与演化,获得对重大太阳活动产生机理及其空间天气效应新的可靠物理理解,并建立高精度的物理和数值预报模型。考核指标:确保我国自主观测新设备,如MUSER、NVST、AIMS、WeHot、FASOT等发挥科学效益;取得第25太阳活动周重大活动事件完整观测,建立数据库,涵盖国内外磁场、光学、 射电等多波段成像及光谱/频谱数据,开发新型大数据分析方法;发展三维(辐射)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建立针对重大太阳爆发事件的理论和数值模拟模型;建立灾害性空间天气的高精确度预报模式和方法。5. 先进光源、中子源及前沿探索5.1 超高功率软 X 射线光源新原理及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能源科学、超导材料科学、超快物理化学和光刻等科学和应用领域对高功率EUV/软X射线光源的具体需求,依托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装置,开展超高平均功率和超 高峰值功率EUV/软X射线光源的新原理及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探索基于同步辐射和自由电子激光等产生高功率软X射线脉冲的新机制,发展高功率X射线光源所需种子激光、光学传输和诊断等关键技术。考核指标:完成基于角色散机制的高平均功率EUV/软X射 线光源(平均功率100W)和基于啁啾激光增强型自放大自发辐射的高峰值功率软X射线光源(峰值功率100GW)的物理机制研究;基于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实验验证高功率X射线产 生的新机制,掌握其关键技术和实验方法,为用户提供峰值功率大于1GW、光子能量大于200eV的软X射线激光;掌握超高重复频率(1MHz)紫外波段种子激光和超大带宽红外波段种子激光等关键技术;掌握超高功率软X射线的光学传输、光学元件冷却(平均热负载100W,峰值功率100GW)和光学诊断(时间测量精度好于1fs)等技术。6. 交叉科学与应用6.1 超高真空平面微纳量子器件的分子束外延直接生长和原位表征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发展选区外延生长和片上掩模外延生长等技术,实现量子材料微纳结构和平面异质器件的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直接生长;开发极低温、强磁场原子力显微镜,实现绝缘基底上的微纳结构和器件的扫描隧道谱电子态表征;改进平台扫描微波显微镜、氧化物分子束外延生长等技术设备;基于这些新发展的技术研究拓扑-超导异质结构中的马约拉纳模相关物理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考核指标:利用分子束外延在超高真空环境直接生长出超导电极间距6.2 粒子流、先进光源新实验技术研究研究内容:依托同步辐射光源、超快强激光、先进中子源、加速器等束流装置平台,针对材料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生命健康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发展急需的先进实验技术和方法。考核指标:在选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平台与相关领域研究部门的密切合作,研发在同步辐射光源、超快强激光、中子源和加速器上为解决上述瓶颈问题急需的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促进大设施在材料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生命健康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交叉实验研究。有关说明:本方向拟支持不超过8个项目。附件:“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pdf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df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
  • 液滴无损转移仿生功能表面的设计与制备
    液滴的高效抓取和无损释放在医学中的药物融合或靶向转移、冷凝器表面或芯片实验室热耗散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目前,液滴转移往往由两个具有不同粘附性的表面去实现,即将液滴从低粘附浸润表面转移至高粘附浸润表面,且液滴的无损、自由释放较难实现。最近,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陈少华、刘明课题组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多级微结构仿生功能表面,可利用同一表面实现液滴的高效抓取和无损释放。该表面由磁颗粒填充的微尺度平板阵列结构组成,微平板尺寸为5mm×0.12mm×1mm,每个微平板左右两侧分别分布有尺寸为60μm×60μm×50μm的矩形凹槽阵列结构和尺寸为0.1mm×0.05 mm×1mm的矩形条带阵列结构,如图1所示。该研究首先使用精度为10μm的3D打印机(nanoArch S140,摩方精密)制备实验模板,再结合倒模法制备出具有磁响应特性的多级微结构阵列表面。图1 微平板阵列功能表面的 (a)结构示意图及其(b)实验制备简图磁场作用下,操控微平板产生定量的弯曲大变形,使含矩形凹槽阵列的表面完全暴露,其粘附力高达252μN,接触角为151º,呈现类似玫瑰花瓣的高粘附浸润特性,可有效抓取体积较大的液滴;旋转磁场使其形变恢复,表面粘附力降低至57μN,呈现类似荷叶的低粘附浸润特性。进一步对微平板阵列结构的几何特征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合表面在类玫瑰花瓣高粘附状态和类荷叶低粘附状态之间自由切换的特性,可将此多级仿生表面有效地作为液滴无损转移的“机械手”,液滴无损释放及其转移过程见图2-3所示。图2液滴的无损、自由释放行为图3 液滴无损转移过程该成果以“Amechanical hand-like functional surface capable of effciently grasping andnon-destructively releasing droplet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IF = 13.273,中科院工程技术类分区一区)上。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和机械与车辆学院博士后刘明为文章第一作者,陈少华教授为通讯作者,彭志龙教授、姚寅副教授和博士研究生李程浩参与了该工作,此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2032004, 11872114, 12102041)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No. 2021M690401)的支持与资助。原文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c/1dtwc4x7R2YpjE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规模50亿!浙江杭州新设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近日,杭州市科学技术局、杭州市财政局印发《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高质量转移转化。其中明确,将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该文件围绕成果供给、转化链条、成果交易、成果服务、金融支撑等五部分提出12条具体支持措施,详情如下:一、成果供给方面1. 支持科研平台加快转化成果。支持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实施科研机构分级分类管理,鼓励科研平台高效转化科研成果。对科研机构按不超过其年度新增与企业签订的技术合同额10%,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2. 开展科研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国有企事业单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激发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积极性,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不低于10年的长期使用权试点。对试点单位按照赋权改革成果数每项5万元、年度最高100万元给予奖励。3. 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完善以市场需求为牵引、转化绩效为导向的项目立项组织机制。对竞争性重点研发项目按实际研发投入与成果产出绩效,市本级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对采用“揭榜挂帅”择优委托形式实施的重大项目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对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领域重大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示范项目,市本级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支持企事业单位承担国家、省重点研发任务,加速形成重大科技成果,按国省实际到账补助经费的25%,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二、转化链条方面4. 支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提供科研成果的概念验证、二次开发、工艺验证和中试熟化等服务,加速挖掘和释放科研成果价值。对列入创建名单的概念验证中心,市本级给予50万元创建资助;对认定的概念验证中心,按其年度服务绩效市本级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5. 支持成果转化孵化载体建设。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建设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成果转化园等成果转化和双创孵化载体。对年度绩效考核优秀、良好的众创空间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运营资助。对年度评价合格及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每培育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给予15万元奖励。支持成果转化园建设,按成果转化服务绩效市本级给予单个成果转化园年度最高300万元奖励。三、成果交易方面6. 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鼓励应用推广创新性科学技术成果。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重大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项目给予50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重大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项目给予200万元奖励。对实现落地转化的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优胜企业、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奖企业给予100万元资助。7. 支持开展技术交易活动。鼓励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技术交易活动。对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应用技术交易平台实现的技术交易活动,按不超过其年度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的5%,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应用技术交易平台输出和吸纳技术成果,按年度累计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交易额每新增500万元奖励1万元,年度奖励最高200万元(单个企业一个年度只可作为技术合同的一方申报)。对技术合同登记机构按年度每新增登记技术交易额十亿元奖励5万元,单个机构年度奖励最高50万元。四、成果服务方面8. 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服务机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对首次成长为规模以上的科技中介服务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每年评选表彰10家科技中介服务示范机构。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应用技术交易平台,开展科技咨询、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各类科技服务,按其年度平台应用服务绩效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9. 支持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对自费参加技术转移高端培训并取得晋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经纪(经理)人,按培训费的50%给予每人每年最高1万元资助。对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技术经纪(经理)人按其年度促成技术交易额的5%,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每年评选不超过10位优秀技术转移转化个人,给予20万元奖励。10. 支持举办各类成果转化活动。鼓励社会机构举办或承办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题的重大赛事、专业论坛、重要会展等,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品牌活动,根据活动情况给予举办单位最高300万元资助。五、金融支撑方面11.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投资。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引导社会力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重点投向具有市场前景的实验室成果、概念验证项目、中试研发项目、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出资比例最高可达40%。支持科研平台、成果孵化载体、产业链龙头企业等设立合作子基金。对新设立的合作子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产生的增值收益让渡比例最高可达100%,如子基金出现亏损,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可以其出资额的50%为上限给予风险补偿。12. 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发展。支持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力度。引导创投企业投早投小投科技,对以增资扩股方式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2年以上的,按不超过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其管理企业奖励,单个管理企业年度奖励最高500万元。以上措施自2022年12月25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由杭州市科技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该措施中的奖补政策时间从2022年起计算,与杭州市各级其他同类政策不一致的,按“从优、就高、不重复”原则予以支持。
  • 制药巨头研发重心纷纷向中国转移
    全球第二大医药巨头默沙东公司于上周宣布在中国成立亚洲研发总部,进行创新药物的研发,并且默沙东承诺未来五年内在中国投入15亿美元(约合96亿人民币)的研发资金,新的亚洲研发总部是这一计划的一部分。  资料图片  据介绍,随着欧美受金融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等,以及越来越多的专利药到期、新药上市数量不足等,令跨国制药巨头销售收入增长减缓。越来越多的全球制药企业将研发重心转移到中国这片发展向好且稳定的市场。  新品将涉及糖尿病及女性健康产品  记者了解到,默沙东亚洲研发总部预计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完工,届时将有约600名工作人员在此进行药物研发、转化性研究、临床开发、注册事务及外部研发项目。据默克实验室总裁金彼得透露,其实默沙东在中国的研发团队远远不止600人,还有许多合作伙伴包括公司和大学的实验室等,建立了一个更广泛的研究网络,公司非常看好中国的市场环境和人才优势。  默沙东中国主席兼总裁冯纳玺表示,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新产品在中国上市,新产品将覆盖糖尿病以及女性健康领域。默沙东亚洲总部将依托中国强大的医学科研人才和创新的平台,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骨科、肿瘤、神经科,以及疫苗领域,以创造出更好、更新的药物和疫苗,服务中国乃至全球的患者,同时为中国的医改做出积极的贡献。默沙东的研发涉及广泛的治疗领域,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中国近年来发病率日益上升的疾病。  金彼得谈到亚洲研发中心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希望把默沙东已有的(在欧美市场上已经上市的药品和疫苗)更快地带入到中国市场。除了亚洲研发总部,默沙东还将和一些中国企业进行药物疫苗的研发,比如已经在进行的与中国国药集团合作的HPV疫苗(宫颈癌疫苗)。  中国成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  默沙东将亚洲研发总部移师中国,并非孤立事件,其背后有着深远意义,就在今年初,世界最大制药公司美国辉瑞决定关闭它在英国已运作50多年的研发中心。一个开,一个关,预示着中国这样的市场地位正不断凸显。  据介绍,欧美受金融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等,加上越来越多的专利药到期、新药上市数量不足,令跨国药企销售收入增长减缓。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5年将有约77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到期。阿斯利康亦由于业务调整,其位于英国莱斯特郡查思伍德研发基地的项目亦将停止。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印度和中国的制药业快速发展,给欧美大型药企走出困境带来希望,药品研发和生产正越来越快地从发达国家向亚洲转移。 2010年3月,IMS发布《重塑世界医药市场新秩序:一个被重新划分的世界》研究报告提出,2011年中国药品销售额将超过法国和德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  自2001年勃林格殷格翰出资1亿欧元用于在华扩建生产工厂和设立化学品研发中心,2002年诺和诺德在中国成立跨国药企第一家致力于生物技术研究的研发中心,此后数年内,罗氏、阿斯利康、礼来、诺华、强生、GSK和辉瑞都陆续大手笔投入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上,甚至位于中国的研发中心已独立成为跨国企业辐射全球的研究基地。  而当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等纷纷宣布“将药物研究开发的全程都在中国完成”之时,即已宣告其各自在华研发中心将以独立的研究方向和完整的研究过程出现,而非跨国药企研发群体中的附属品,它们将把相对成熟的制药研发过程引入中国,把转化科学等新兴药物开发理念带入中国。而且,跨国药企在华研发中心越来越将以中国市场的需求作为首要研究方向。默克实验室总裁金彼得就向记者提到,默沙东亚洲研发总部会针对中国或者是亚洲市场一些特色疾病领域,如肝炎这类比较常见的疾病,针对其迫切的需要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研发。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