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悬液芯片系统

仪器信息网悬液芯片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悬液芯片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悬液芯片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悬液芯片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悬液芯片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悬液芯片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悬液芯片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悬液芯片系统相关的资讯

  • 用于糖尿病药物发现的悬滴器官芯片,在一滴悬着的水里养个小器官
    用于糖尿病药物发现的悬滴器官芯片,在一滴悬着的水里养个小器官我们知道,器官芯片(Organ-on-Chips, OOC)一般是多层或者多个腔室的结构,例如皮肤芯片、肺芯片。但这次要和你分享的是一种悬滴式的器官芯片,也就是把微组织放在一滴悬着的培养液里培养,这滴培养液可以晃来晃去,但又不会掉下来,也就是你看到的封面图那样,看起来就像是在一滴悬着的水里养了个小器官。左图是胰岛微组织,右图是在悬滴器官芯片里培养微组织的示意图。这可不是什么不靠谱的设计,这项研究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帕特里克博士(Dr. Patrick Misun)和瑞士InSphero公司布尔卡克博士(Dr. Burcak Yesildag)一同完成,文献链接放在了文末。左为帕特里克博士(Dr. Patrick Misun),右为布尔卡克博士(Dr. Burcak Yesildag)。这个芯片设计简单但很独特,你看下图,它就一个入口一个出口,再加一个半球形的培养区,芯片底部那滴培养液直接正对着显微镜——这根本就不是在一个密闭腔室里面做实验,是一个十分大胆但又很有创意的设计,它看起来好像不稳定,但这种设计又打破现有芯片设计壁垒,谁说芯片一定要设计成密封好的样子?悬滴器官芯片图示,研究人员使用此芯片能让微组织持续保持在悬滴中。帕特里克说,在这种悬滴里做微组织的药物测试,已经被证实是绝对可靠的,并且是可重复的。在他们的实验里,胰腺微组织会“跑”到那滴培养液和空气的交界处,这时往芯片里灌注少量液体,为微组织提供营养的同时,也将其暴露于药物环境中,然后用处于胰腺微组织正下方的显微镜记录数据。咱再来看看实验数据。当胰腺微组织刚开始暴露在高浓度葡萄糖环境中时,胰岛素的分泌会出现一次爆发性增长,然后在之后的几分钟,分泌的胰岛素会稍降低一些,处于一个持续震荡的状态。这和咱们正常人的调节机制是一致的,而糖尿病患者的这些反应机制是受损的。胰岛微组织在不同血糖浓度下的胰岛素分泌情况,先出现一次爆发增长,随后处于震荡状态。现在利用这个悬滴器官芯片平台,可以在高时间分辨率下观察到这些反应细节,这非常有利于研究糖尿病背后的潜在生物学机制。这分辨率有多高呢?帕特里克说,到目前,他们的平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时间分辨率(2020年)。帕特里克:悬滴已被证明为微组织药物测试提供了绝对可靠和可重复的环境。我们将单个微组织放置在单个液滴中,它们在液滴底部的水-空气界面处沉淀(见图 2)。我们直接通过这些悬滴灌注少量液体,为组织提供营养并将其暴露于药物中。与封闭室中的流动相比,悬滴内的流动液体具有独特的流动模式。我们利用这种特定的流动模式来获得高时间分辨率的分泌曲线。你可能有疑问,他们用的微组织从哪来的?是否能反应人体真实情况呢?事实上,他们使用了真正的胰腺微组织。InSphero公司的布尔卡克博士(Dr. Burcak Yesildag),专门负责从供体器官中制备胰腺微组织,分离胰岛(是分泌激素的微器官,比如胰岛素),并把它们拆分为不同大小和成分的胰岛,再重新组装成标准化3D微组织,这样就保留了胰岛微组织对各种刺激的自然反应,从而保证获得真正有生理意义和可重复的数据。帕特里克说,这些微组织样本越规则,实验结果可重复性就越高。这个研究公开后,很快就有人就关心“能否商用”的话题。布尔卡克回答,这个平台很容易和InSphero其他项目达成合作。帕特里克也表示,现在做的虽只是一个平台原型,但已经实现对单个胰岛的高灵敏测量。不管是学术交流还是工业合作,他们都十分愿意一同优化现有平台,希望这项技术进展能帮助糖尿病研究人员找到新药,并更深入地了解胰岛生物学。下一步研究,帕特里克他们暂定了两个目标:一个是提高实验吞吐量,这也是复合测试(Compound testing)的关键要求之一;另一个是降低实验复杂度,让更多人实验人员也能完成此项实验。测试平台,该平台将帮助糖尿病研究人员找到新药并更深入地了解潜在的生物学机制。带有悬滴的器官芯片平台图示模型图——该芯片使研究人员能够将样本组织保持在悬滴中。您在芯片上使用人体细胞?帕特里克:没错。我们建立了在尽可能类似于活体器官的条件下在体外测试药物的平台。我们的目标是获得生理上有意义和可重复的数据。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们研究了胰腺微组织随时间的胰岛素分泌。对人体胰岛组织和悬滴内的组织进行采样图 2(左)人类胰岛组织样本。(右)悬滴内的组织。营养物质和药物顺利通过悬滴。样本组织来自哪里?Patrick: 这是我在 InSphero 的同事 Burcak 的问题。对于这个项目,我们进行了出色的合作,其中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负责芯片上器官测试的工程部分,InSphero 负责制备微组织。Burcak:确实,我们的互补技能会派上用场。在 InSphero,我们从供体器官制备胰腺微组织。我们获得了分离的人类供体胰岛,它们是胰腺中分泌激素(如胰岛素)的微器官,可调节我们体内的血糖水平。我们拆解不同大小和成分的胰岛,并将它们重新组装成标准化的 3D 微组织。样本组织越规则,这些组织的实验结果就越具有可重复性。这些制造的微组织仍然是天然的吗?布尔卡克:我们的胰腺微组织密切模仿原始人类胰岛的结构,并保持其对各种刺激的自然反应。当暴露于高浓度的葡萄糖时,它们会显示出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次瞬时爆发。几分钟后,随之而来的是强度稍低但持续良好的胰岛素振荡释放(见图 3)。在糖尿病的情况下,这些反应受损,并且有多种策略旨在恢复健康的胰岛素分泌。研究人员希望以高时间分辨率观察这些细节,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潜在机制并开发用于治疗的化合物。据我们所知,功能强大的胰岛微组织与 Patrick 的悬滴平台相结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时间分辨率。图表显示随时间推移的胰岛素分泌和相应的葡萄糖水平图 3 微组织在暴露于升高的血糖水平时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分泌遵循一个非常典型的模式:第一次爆发,然后是脉动的第二阶段。最后一个问题:器官芯片平台是否可以商用?Burcak:微组织很容易用于与 InSphero 的合作项目。帕特里克:目前我们有工作平台原型,我们愿意与学术和工业合作伙伴合作以优化我们的平台。我们的原型使我们能够对单个胰岛进行非常灵敏的测量。我们希望这项技术进步将帮助糖尿病研究人员找到新药并更深入地了解胰岛生物学。在下一步中,我们希望提高实验吞吐量,因为这是复合测试的关键要求之一。此外,我们正在进一步降低操作复杂性,目标是使该系统可供不同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使用。文献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bi.201900291
  • 华微发布海风系列II型_芯片实验室_器官芯片控制系统新品
    创新点:海风HW-SeaBreeze 芯片实验室。 可实现器官芯片、仿生环境建立、维持等操作。关键技术:(1)器官芯片 (液滴/液流 ,液/气/氧/温/光/电/时:多维精准控制);(2)柔性操控 (保持活性;液滴/液流,电场/气压/激光多场景控制);(3)精准控温 (恒温孵育:微流培养池/器官芯片 液滴数字PCR );(4)测控方式 (支持 拉曼/影像/阻抗等无标记筛选,荧光标记筛选)(5)耗材定制 (芯片内生物存活7日,按需定制, 价格远低进口) ■ 应用领域:器官芯片、药物开发、肿瘤细胞医疗、细胞培养、仿生微环境、文库、单细胞(菌)液滴包裹/操控/筛选、单亲克隆、滴内PCR、定向进化等。海风系列II型_芯片实验室_器官芯片控制系统
  • 面向红外芯片的光谱与界面功能关系研究的多尺度表征系统项目启动
    2023年4月1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向红外芯片的光谱与界面功能关系研究的多尺度表征系统”启动会在上海技物所召开。咨询专家代表匡定波院士、祝世宁院士、龚新高院士、贾金锋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国轩、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副局长曹凝、监理专家和上海市科委相关处室领导等出席启动会。上海技物所党委书记龚海梅、副所长陈建新、项目负责人陆卫等50余人参加 会议。   该项目由上海技物所牵头,联合中国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承担,旨在通过发展对界面态敏感的红外光谱与应用技术,为研究和理清复杂界面中具有光电作用功效的电子态如何决定高端红外芯片极限性能的核心问题提供先进方法和表征手段,具有显著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项目基于对红外芯片界面关系的深厚理解和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了“谱效”关系新思路,展示了技术方案的创新性。拟研制的装置包括4个核心子系统和2个辅助子系统。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如红外调制光谱、红外成像光谱、纳米探针光电谱、界面电子态预测和数据驱动算法等已有研究积累,具有很好的实施基础。   会上成立了项目咨询专家组,并向受聘专家颁发了聘书。专家组和监理组认真听取了项目实施方案报告,并认为该项目研制目标明确,预期技术指标先进,整体设计路线清晰。针对核心科学问题以及研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和其他困难,项目团队提出了合理的预案,有望为我国红外探测芯片技术基础研究领域发展做出贡献。   董国轩在讲话中要求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组加强组织管理,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实现目标。项目推荐部门和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分别表示将积极支持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团队开展相关科技攻关工作。
  • HLA检测的新芯片系统于Invitrogen推出
    Invitrogen(现属于生命科技公司)近日推出最新的自动化芯片系统,用于免疫遗传学检测,包括人白细胞抗原(HLA)的研究。Prodigy™ 系统是一种高级的DNA和蛋白分析工具,能简化并加速组织相容性研究、疫苗和药物开发,以及疾病相关的研究。     Prodigy™ 系统是第一个高通量、序列特异性的寡核苷酸探针系统,能简化HLA检测的复杂性。HLA标志物是细胞表面蛋白,在人类免疫系统中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当身体受到外源蛋白或分子如细菌、病原体和病毒的侵袭时,它们充当了警报的角色。  与市场上的其他系统相比,Prodigy系统有着一些独特的技术改进。它的密度是目前磁珠分析的5倍,而且支持一键式的无人值守自动化,使研究人员能将宝贵的时间花在数据处理或制备更多样品上。Prodigy的内在可扩展性使它能够对500多个分析物进行多重分析,同时提供高分辨率和无以伦比的可靠性。  它的通量也是行业领先的,能在9小时内获得约290个基因型,并包含了集成软件,能简化数据分析和说明。由于具有500多个分析物的分析能力,Prodigy系统还能在未来容纳新的基因型,使它能够与现有设备轻松整合。  Prodigy的工作流程只是简单的5步:(1) 生成工作表 (2) PCR准备与扩增 (3) 将扩增物和试剂加入仪器,按下开始的按钮,然后离开 (4) 仪器自动运行分析,对芯片成像并处理数据 (5) Prodigy HLA分析软件将数据转化成基因型。  Prodigy系统的特征:  用户友好的触摸屏,用于仪器的设定  集成照相机对芯片进行快照,并转移到软件分析  芯片的容量是目前磁珠的5倍  条形码阅读器能识别胶条的批号,便于追踪  每次能运行1-12个胶条,8-96个样品  所有基因座的相同1.5小时扩增策略  体型小巧,占地面积少
  • 低压直流细胞电穿孔微流芯片系统
    成果名称低压直流细胞电穿孔微流芯片系统单位名称北京大学联系人马靖联系邮箱mj@labpku.com成果成熟度□研发阶段 &radic 原理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成果简介:电穿孔(电转染)是一种利用外加电场击穿细胞膜,使平时不能穿透细胞膜的大分子(核酸、蛋白质、药物等)进入细胞的技术。电穿孔技术已在细胞实验、基因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但目前的技术均需要金属电极,金属电极产生的金属离子渗出、气泡等对细胞有不利影响,降低了转染效率。此外,高压脉冲电源的使用使得目前此类仪器操作复杂、价格居高不下。这些都大大限制了电穿孔技术的广泛应用。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大学工学院熊春阳课题组采用微流芯片技术,实现一种不需要微电极,仅利用简单低压直流电源即可实现的细胞电穿孔技术。这一技术将大大降低仪器制造成本,简化操作流程,并可以进一步发展为高通量、高效率的细胞电转染系统。2009年,熊春阳副教授申请的&ldquo 低压直流细胞电穿孔微流芯片系统&rdquo 项目得到了第二期&ldquo 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rdquo 基金的支持。课题组利用微流体中因尺度效应而产生的层流,用高电导率的液体来代替电极,将细胞悬浮液通过流动聚焦技术夹在高电导率溶液之间,形成三个平行流动的稳定流层。通过将电极与两侧的高电导率溶液相连,再与直流电源相连,电压会大部分施加在中间电阻较大的细胞流层。由于微流尺度较小,即使很低的电压都可产生较大的场强,从而可以实现细胞电穿孔。这项工作在基金的支持下得以顺利的推进,通过相关设备的购置和实验测试,课题组完成了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和加工、液体导电层的引入、不同类型细胞电转染参数的优化等工作。该项目目前已经顺利结题,相关成果已经申请中国专利,正在申请国际专利。应用前景:该项目实现一种不需要微电极,仅利用简单低压直流电源即可实现的细胞电穿孔技术。这一技术将大大降低仪器制造成本,简化操作流程,并可以进一步发展为高通量、高效率的细胞电转染系统。由于课题组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一工作可以打破目前国外同类仪器建立的技术壁垒,具备较强的市场推广前景。
  • 吉宣生物牵手小海龟科技,推进POCT生物芯片及数字PCR产品合作
    2022年8月24日,上海吉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宣生物”)与上海小海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海龟科技”)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圆满举行,双方约定共同推进数字PCR一体机产品与POCT生物芯片研发的合作。期间双方技术团队就相关技术和产品合作的思路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后续双方将基于各自的领先优势,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吉宣生物创始人丁晓辉先生与小海龟科技董事长吴东平先生在签约现场)关于上海吉宣生物科技 上海吉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从事生物科技专业领域技术研发的科研型公司。2016,吉宣生物投资成立河北精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GENSURE品牌,致力于为保护人类健康的医疗诊断事业提供精准优质的支持服务。GENSURE成立至今,发展迅猛,产品从新冠病毒体外快速检测试剂盒,到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再到覆盖炎症标志物、心脑血管标志物、生殖健康和激素标志物、骨钙和妇幼健康标志物、胃标志物、肾功能标志物、甲状腺标志物等POCT产线,公司已分别在上海成立研发运营中心,在北京成立市场销售中心,在石家庄设有工厂,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关于小海龟科技 上海小海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通过芯片技术与生命科学技术的融合创新,先后推出国内首款新一代芯片式数字PCR、全球第二款半导体高通量测序仪,实现了基因检测与分子诊断前沿技术领域的重大原始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突破。2022年8月获得国内首张数字PCR计量评价证书,2016年获批国家发改委“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先后承担多项上海市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支撑专项和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专项,推出多款数字PCR系统并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并基于此系统开发完成约40款检测试剂盒,包括肿瘤伴随诊断、肿瘤早筛、优生优育、病毒检测等。公司申请知识产权70余项,共获得近50项专利。小海龟科技将“以精准诊断为起点、以精准健康为目标”作为使命与梦想,服务精准医学实践和健康管理的全过程——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到康复。
  • AMAT与Ushio共同开发线宽为2μm的小芯片数字光刻系统
    2023年12月12日,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和牛尾公司(Ushio, Inc.)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加速将小芯片异构集成到3D封装中的行业路线图。两家公司正在联合向市场推出首款数字光刻系统,该系统专为人工智能(AI)计算时代所需的先进基板图案化而设计。快速增长的 AI 工作负载推动了对具有更强大功能的更大芯片的需求。随着 AI 的性能要求超过了传统的摩尔定律扩展,芯片制造商越来越多地采用异构集成(HI)技术,将多个小芯片组合在一个先进的封装中,以提供与单片芯片相似或更高的性能和带宽。该行业需要基于玻璃等新材料的更大封装基板,以实现极细间距的互连和卓越的电气和机械性能。应用材料公司和 Ushio 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两家行业领导者聚集在一起,以加速这一转变。应用材料集团副总裁兼半导体产品事业部HI、ICAPS和外延总经理Sundar Ramamurthy博士表示:“应用材料公司的新型数字光刻技术(DLT)是首款直接满足客户先进基板线路图需求的图形化系统。“我们正在利用我们在大型基板加工方面无与伦比的专业知识、业界最广泛的HI技术组合以及深厚的研发资源,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实现新一代创新。Ushio集团执行官兼光子学解决方案全球业务部总经理William F. Mackenzie表示:“Ushio在为封装应用构建光刻系统方面拥有20多年的经验,在全球交付了4000多种工具。通过这种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可扩展的制造生态系统和强大的现场服务基础设施加速DLT的采用,并扩大我们的产品组合,为包装技术快速发展的挑战提供更多解决方案。新的DLT系统是唯一能够实现先进基板应用所需分辨率的光刻技术,同时提供大批量生产所需的吞吐量水平。该系统能够形成小于 2 微米的线宽,可在任何基板上实现最高的小芯片架构面积密度,包括由玻璃或有机材料制成的晶圆或大型面板。DLT系统经过独特设计,可解决不可预测的基板翘曲问题并实现覆盖精度。生产系统已经交付给多个客户,并且已经在玻璃和其他先进的封装基板上展示了 2 微米图案化。应用材料公司开创了DLT系统背后的技术,并将与Ushio一起负责研发和定义可扩展的路线图,以实现1微米线宽及以上先进封装的持续创新。Ushio将利用其成熟的制造和面向客户的基础设施来加速DLT的采用。此次合作将共同为客户提供最广泛的光刻解决方案组合,用于先进封装应用。
  • 肿瘤细胞分离检测中微流控芯片系统的应用有哪些?
    作为液体活检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外周血中的含量可以用来辅助判断患者的癌症病发状况。除此以外,CTCs对于肿瘤细胞转移行为等基础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人体血液中的CTCs含量极其稀少,通常仅有0~10个/mL,与之相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含量则分别达到5×109 个/mL、4×106 个/mL和3×108 个/mL,而且肿瘤细胞在转移过程中可以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和间质-上皮转化(MET)来不断地改变自身的特征。正是由于其稀缺性和异质性,以及血液中复杂基质的干扰,CTCs的精准检测成为巨大的难题。 由于常规的光学分析手段在检出限和灵敏度上均难以达到直接检测的要求,因此通常在进行外周血中CTCs的检测之前,要通过一些样品前处理方法来实现其分离和富集。常采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主要根据细胞在物理特征上的差异来进行分离,例如膜过滤分离和密度梯度离心,就是分别依据细胞的大小和密度来完成筛选。化学法则主要依靠生物大分子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例如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核酸适配体与靶标的选择性结合。  上述样品前处理方法虽然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实现CTCs的分离富集,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由于这些方法都是非连续性的,在吸附、洗脱和转移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细胞的丢失,加之CTCs本身的稀缺性,很容易导致假阴性结果的产生。利用微流控芯片功能集成的特点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CTCs的捕获、释放、计数及检测等操作均可在芯片上完成,连续的自动化处理可以有效减少人为误差的干扰。此外,微流控芯片所需要的进样量非常小,可以大大减少珍贵样品和试剂的消耗,降低检测成本。并且在微尺度下表面力的作用会明显放大,可以有效提高物质混合和反应的效率,实现快速高效的分离分析。因此,近年来多项研究尝试利用微流控芯片平台开展CTCs分离检测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微流控芯片技术用于CTCs分离检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将采用的分离方法主要分为物理筛选和生物亲和两大类,同时囊括正向富集和反向富集两种策略。此外,对于近期发展的芯片原位检测CTCs新方法也进行了介绍。  1、CTCs分离芯片研究进展  作为商品化较为成功的CTCs分离检测系统,强生公司的CellSearch产品采用的是基于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抗体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方法,类似的方法在CTCs分离芯片中也被广泛使用,可以视作利用生物亲和作用进行CTCs分离富集的代表。  另一方面,依据细胞在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异,无须生物标志物的条件下即可实现CTCs的筛选,其中有无外力介入的被动分离方法,例如利用微尺度下流体力学中的惯性效应和黏弹性效应来进行筛分。  也有外加物理场的主动分离方法,诸如介电泳、表面声波和光镊技术等。除了直接对CTCs进行特异性识别实现正向富集外,也可以通过选择性结合诸如白细胞等干扰,再将其排除,从而达到反向富集的效果。  2、、芯片原位CTCs检测  对于CTCs的检测,通常采取先进行细胞染色,再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的方法,但该方法在灵敏度上有待提高,且重现性较差,需要手动操作和人工计数。  此外,以荧光光谱为代表,一些常见的光谱检测手段也被广泛应用在芯片上CTCs的检测中。  除了光学分析方法外,研究人员通过使用传感元件实现了CTCs芯片检测结果的数字化直读或可视化分析。  3、总结与展望  本文对CTCs分离微流控芯片的技术原理、分离策略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技术原理主要分为物理筛选和生物亲和两大类,分离策略分为正向富集和反向富集两个方向。同时,介绍了CTCs芯片原位检测的主要技术方法和优化策略。随着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微尺度流体操控、微结构加工和集成传感检测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进一步推动了CTCs分离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多项研究显示,以微流控芯片为平台来分离检测外周血中的CTCs,可以充分发挥芯片本身微量、高效、易于自动化和集成化的优势,最终实现对临床血液中CTCs的快速精准分析,在肿瘤早期诊断、复发与转移监测以及抗肿瘤药物评价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空间。  现阶段,CTCs芯片在筛选精度和筛选效率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这一挑战,由于精准与高效二者难以兼得,未来的芯片设计应该更专注于单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针对基础研究,应当注重于提高CTCs筛选的细胞纯度及细胞活性。可以先利用惯性效应对血液进行粗分离,筛分出尺寸较大的白细胞和CTCs。再采用液滴分选的方法,通过免疫磁性分离实现CTCs的精确筛选。液滴分选技术能够达到单细胞分析的精度,利用液滴分选进行肿瘤细胞筛选也已有文献报道。另一方面,针对临床检测领域,研究重点则在于实现临床样本的高通量分析。可以采用电分析方法,依据不同种类细胞的比膜电容和细胞质电导率差异来设置恰当的阈值,对流经检测窗口的CTCs实现快速分析。此外,微流控芯片技术属于多学科交叉领域,CTCs芯片的发展同时也受益于微机电系统(MEMS)、材料学、流体力学和生物医学等研究领域的技术突破。随着相关领域研究技术的发展,CTCs芯片未来有望成为肿瘤基础研究和癌症早期临床诊断的重要平台。
  • 器官芯片模型在神经免疫系统研究中的新进展
    帕金森病(PD)和阿尔茨海默病(AD)是由基因、环境和家族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免疫系统对疾病发展的影响,脑部驻留的小胶质细胞的功能障碍,会导致神经元的丧失和症状加剧。研究人员通过神经免疫系统模型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理和生物学方面以及它们的发展过程。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Stephanie M. Willerth教授团队和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Yvonne Reinwald教授团队于2024 年 1 月 23 日在《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影响因子:9.3)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odeling the neuroimmune system in Alzheime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s”的综述,介绍了神经免疫系统在三维模型和器官芯片系统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模型在准确模拟复杂的体内环境方面的巨大潜力。 研究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与淀粉样斑块和磷酸化Tau蛋白的异常积累有关,虽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诊断及早干预至关重要。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与聚集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沉积物Lewy小体有关,相关基因变体也与其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尽管PD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其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障碍以及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受损、蛋白质代谢异常和神经炎症等多种因素。图1: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CNS)过度炎症的特征包括多种因素共同促进疾病进展,其中包括各种抗炎与促炎细胞因子的失调、CNS内小胶质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表型转化,以及外周细胞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招募,这些因素均导致突触丧失,成为随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最常见病理相关因素。图2:健康与病理神经免疫系统的比较:在健康的神经免疫系统中(1)小胶质细胞处于稳态和监视状态,(2)外周免疫细胞向中枢神经系统的浸润有限。在病理性神经免疫系统中:(3)小胶质细胞反应性增强,形态改变,(4)吞噬作用增加,(5)炎症标志物增加,(6)外周免疫细胞浸润增加。 研究进展1、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治疗和临床试验针对AD,乙酰胆碱酯酶是一个常见的药物靶点,近期研究专注于开发单克隆抗体等药物以减少Aβ负荷,如lecanemab和aducanumab。此外,针对AD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旨在测试药物、设备和行为以改善患者认知和减缓疾病进展,而对于PD,则主要以药物和深部脑刺激为主要治疗手段,同时也在研究新的免疫调节治疗方法。 2、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免疫系统的体外免疫系统模型癌症免疫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其中包括对3D模型的发展,这对于疾病建模和药物筛选至关重要,尤其是针对新的化疗药物和人工组织的开发。一种体外建模方案是使用细胞系,最常用的是SH-SY5Y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模拟未成熟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并可通过暴露于神经毒素或基因修饰来模拟AD或PD。然而,SH-SY5Y存在缺乏确立的培养维持程序、实验结果不一致和细胞生长的可变性等缺点,且不表现出成熟神经元的电生理和电化学特征。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创建基因准确的AD和PD模型,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这些模型可以通过体细胞来源的iPSC诱导后,生成神经元与免疫细胞,用来构建AD和PD模型。图3:神经免疫系统的体内和体外模型的优缺点。 3、器官芯片模型在神经免疫系统研究中的新进展器官芯片平台的出现为建立体外模型提供了增强的设计和控制能力,能够模拟生物、生化、生理和机械现象,在活体器官系统中的发生。从血液-脑脊液屏障微流控模型到脑芯片模型,研究者们不断探索着复杂的生理学建模,为深入分析神经免疫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可能。这些模型不仅揭示了神经炎症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重要性,还为治疗干预提供了潜在途径,为了解AD和PD的潜在机制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同时,脑芯片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神经血管相互作用和神经退行性的不同方面。通过模拟神经-胶质-血管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了柴油排放颗粒等外源因素对AD类疾病病理特征的影响。这些研究不仅强调了神经免疫特异性行为的重要性,还突显了人类细胞模型在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关键作用。然而,尽管研究对细胞间相互作用和人类细胞模型的依赖日益增加,但对于AD和PD潜在机制的理解仍然相对有限。图4:芯片上器官的发展:示意图显示了开发和制造微流控芯片所需的步骤 先进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在AD和PD病理中至关重要,调节其功能可能为更有效的治疗提供希望;器官芯片模型具有模拟复杂细胞相互作用的优势,有助于深入了解AD和PD疾病机制并发现新的治疗策略。 文献索引:Balestri W, Sharma R, da Silva VA, Bobotis BC, Curle AJ, Kothakota V, Kalantarnia F, Hangad MV, Hoorfar M, Jones JL, Tremblay MÈ , El-Jawhari JJ, Willerth SM, Reinwald Y. Modeling the neuroimmune system in Alzheime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s. J Neuroinflammation. 2024 Jan 23 21(1):32. doi: 10.1186/s12974-024-03024-8. PMID: 38263227 PMCID: PMC10807115. 关于艾玮得生物作为一家专注于人体器官芯片及生命科学设备研发与生产的创新科技公司,艾玮得器官芯片应用全场景解决方案已能够全面覆盖新药研发评价、临床药敏检测、基础科学研究等应用领域,为科研、临床、药企等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 外媒:《芯片法案》对半导体生态系统意味着什么?
    现在,2022年的《芯片和科学法案》已成为法律,半导体公司正在评估如何以及是否从分配给支持芯片制造的527亿美元联邦补贴中分一杯羹。这项两党立法是在半导体供应链严重中断之后制定的,标志着多年来关于如何最好地提高美国在一个被认为对国家和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的行业中的竞争力的政治争论的高潮。美国半导体制造能力已从1990年占全球供应量的近40%下降到今天的12%。未来五年将分配的CHIPS资金中约有四分之三(390亿美元)专门用于建设半导体制造厂或“晶圆厂”,其中包括专门用于军事以及汽车和制造业所必需的成熟半导体的20亿美元。其余的资金将促进更强大的美国国内的半导体生产生态系统,包括研发和劳动力培养。这些补贴可以将为美国半导体公司提供必要的缓冲,不仅可以缩小他们今天面临的巨大的人才缺口,还可以提高技能和实现劳动力的多样化。该法律为数字制造和相关劳动力技能的重大变化提供了机会。这种方法可能是跟上竞争的关键,以减小芯片的尺寸和功率,同时提高性能。然而,这笔资金带来了一个问题:新的地理制造业限制。海外制造限制《芯片法案》禁止资金接受者在中国和美国法律定义为对美国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的国家扩大半导体制造。这些限制将适用于任何新设施,除非该设施主要为该国的市场生产传统半导体。此外,这些限制 - 自资助之日起10年内适用于资助接受者 - 可能会改变。为了确保这些限制与半导体技术和美国出口管制法规保持同步,法律规定,商务部长必须与国防部长和国家情报局局长协调,在行业投入下,定期重新考虑哪些技术受到此禁令的约束。企业应仔细考虑联邦资金的潜在价值是否足以抵消这些地理制造业的限制。评估《芯片法案》的价值旨在利用芯片法案资金的公司应考虑这五个关键问题。一、全球战略首先,公司应全面评估其企业战略,以确定其全球运营方式。主要考虑因素包括:●研究与开发设计和销售半导体但与代工厂签订合同制造它们的公司可能需要考虑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以遵守芯片法案的地理限制。这也适用于设计自己的芯片并外包制造的非半导体公司。●制造足迹随着半导体行业对地缘政治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政府都向芯片制造商提供补贴——通常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地理要求。以此为背景,公司应考虑芯片法案的资金及其附带的限制如何要求重新平衡其制造战略。●采购和供应链随着晶圆厂在美国产能的扩大,公司应该考虑是否也应该为后端组装、测试和设备包装寻找新的合作伙伴。集成设备制造商(IDM)和代工厂可能还需要考虑在美国扩大晶圆厂产能是否更具成本效益,而不是寻求代工厂合作伙伴关系。●联盟和上市能力成功扩大产能将需要公司在其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中共同努力,包括代工厂、半导体设备、知识产权、设计服务、无晶圆厂公司和系统制造商。二、资金追踪预计获得资助的赠款机会的竞争将非常激烈。制定一份引人注目的拨款申请,不仅要描述该项目,还要描述其支撑美国供应链,就业增长,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的潜力,这将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联邦基金需要合规和报告。公司需要了解这些要求,其中可能包括成本的资格和允许性,围绕性能和成本的大量报告,采购法规以及项目会计和跟踪。其他法律,如戴维斯 - 培根法案,规范联邦政府资助的建筑项目的劳动力,可能适用。公司将需要一个计划来获取适当的人才,或考虑聘请外部提供者来管理授予的赠款。三、资本项目管理鉴于最近供应链的动荡和持续的熟练劳动力短缺,半导体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张。投资扩大半导体产能的公司需要保持强大的资本项目管理能力,以确认他们可以在高通胀和高行业周期性的环境中开展项目。拥有合适的人才来为大型复杂的建筑项目提供全面的风险管理和监督至关重要。四、数字化转型平衡快速将新晶圆厂上线的财务动机与创新需求至关重要。行业特定的云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提高生产力和优化资源来加快上市时间,从而提供竞争优势。五、资本融资策略在公司考虑是否申请芯片法案资金时,他们最好为多种情况进行规划。鉴于地缘政治气候在10年内可能会发生变化,公司应考虑是否能够吸收与改变制造禁令有关的任何财务损失。除了直接补贴外,该法律还包括一项临时的25%的先进制造业投资信贷,用于半导体制造资产的支出,为购买专业工具设备创造了激励措施。符合条件的纳税人需要遵守《芯片法案》的地理制造限制,并可以选择将抵免视为税款(“直接支付”)。前景《芯片法案》可能会为半导体公司带来机会,但要实现其潜力,就需要重新思考全球战略以及数字化转型、资本项目管理和财务规划计划。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加上最近市场的巨大变化,要求公司仔细评估自己在半导体价值链中的地位,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地位——不仅是为了今天的敏捷性,也是为了明天的稳定性。总结为了充分利用芯片法案,半导体公司应重新评估全球战略,同时规划拨款追求,数字化转型,资本项目管理和财务规划。资金接受者不得在中国或任何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扩大半导体制造业。这些补贴可以为半导体公司提供缓冲,以提升技能和使其劳动力多样化。一、会议概述半导体产业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是现代日常生活和未来科技进步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全球科技逐渐进步,全球范围内半导体产业规模基本都保持着持续扩张态势。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售出1.15万亿颗芯片,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5559亿美元,同比增长26%。这也是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基于此,仪器信息网联合电子工业出版社特主办首届“半导体工艺与检测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会议旨在邀请领域内专家围绕半导体产业常用的工艺与检测技术,从各种半导体制造工艺及其检测技术等方面带来精彩报告,依托成熟的网络会议平台,为半导体产业从事研发、教学、生产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的免费学习、交流平台,让大家足不出户便能聆听到精彩的报告。主办单位: 仪器信息网 电子工业出版社直播平台: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平台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emiconductor20220920/会议形式:线上直播,免费报名参会(报名入口见会议官网或点击上方图片)二、会议日程首届“半导体工艺与检测技术”网络会议9月26-27日时间专场名称9月26日上午薄膜沉积与外延及其检测技术9月26日下午光刻与刻蚀及其检测技术9月27日上午封装及其检测技术9月27日下午半导体失效分析及沾污检测三、 会议联系 会议内容: 康编辑(仪器信息网) 15733280108 kangpc@instrument.com.cn 会议赞助: 刘经理 15718850776(同微信) liuyw@instrument.com.cn
  • 生物芯片企业乐准智芯完成A轮融资
    近日,乐准智芯宣布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三泽创投领投,一村资本及老股东跟投,资金将用于建设自动化芯片生产线,研发“一卡多检”生物芯片及检测仪器,开拓市场。乐准智芯是体外诊断领域的生物芯片代表企业,致力于用生物芯片实现对蛋白和核酸的多重精准检测,创始团队有丰富产业经验,在行业有20余年沉淀,突破了生物芯片精准性、大批量生产、成本控制瓶颈,已开发出“一卡多检”化学发光生物芯片。目前,乐准智芯已完成多轮融资。公司创始人邬鹏程表示:“Pre-A轮融资时,我们突破了生物芯片批量化生产和成本控制问题,实现了全血化学发光,获得了三诺生物、深圳瑞享源的投资。这次,我们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化学发光‘一卡多检’,同时大幅降低了试剂成本。”01、突破工艺瓶颈,实现化学发光“一卡多检”更精准、更高效、更低成本始终是体外诊断领域发展的主旋律。尤其是2021年安徽化学发光集采政策施行后,涉及的产品价格平均降幅在50%左右,在集采政策下,体外诊断领域面临着持续的降成本需求。“可检测项目更多,价格更便宜是长期趋势。”邬鹏程总结。生物芯片高度契合体外诊断领域对于精准、简便、快速的旺盛需求。生物芯片能够在邮票大小的芯片上,进行较为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实验,为制作成本低、样本少、时间短、操作简单的医疗仪器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弥补传统检测技术样本前处理复杂、检测流程长、无法兼顾精度和速度的痛点。邬鹏程表示:“目前检验科里都是大型仪器,一套流水线价格上千万,随着生物芯片普遍应用,只需几台小仪器就能够满足实验室的各类项目检测需求。”然而,生物芯片的概念兴起已久,却没有在体外诊断领域得到普遍应用。邬鹏程表示:“主要原因在于生物芯片的高技术壁垒。中国生物芯片基础研究薄弱,而生物芯片的研发非常复杂,涉及物理、微电子、材料、化学、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如果不能在工艺上取得显著突破,制造出来的芯片成本很高,准确率也不足。高精度生物芯片仍是市场上的稀缺资源。”乐准智芯已经建立起了50多人的专业团队,能够独立完成从原材料,到芯片成型,再到芯片配套仪器和试剂的开发,成本控制和规模化生产是生物芯片产业化过程中的两大难点,乐准智芯从芯片基础技术研究出发,攻克了微量滤血和精确加样、多反应腔精确分样等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了生物芯片大批量生产。乐准智芯不仅能够将检测流程集合到一张芯片上,而且实现了“一卡多检”,能够在一张芯片上同时做6个化学发光全流程项目。基于“一卡多检”化学发光生物芯片,公司将开发一台1小时可检测720个测试的大型化学发光仪和一台1小时可检测90个测试的小型化学发光仪,仪器体积将显著缩小,检测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检测准确性可与进口产品媲美。目前,乐准智芯的“一卡一检”生物芯片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已经在多家医院落地。“一卡多检”化学发光仪器和试剂将在2022年进行注册检。在核酸检测领域,公司开发的核酸检测生物芯片能够在一块芯片上完成样本提取、扩增全步骤,一次可以检测48个位点,2023年会进行注册检,实现多位点联合检测,替代部分NGS检测,将有力降低PCR检测价格,同时PCR检测将简单到极点,不再依赖专业操作人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4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1957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速约17.8%,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邬鹏程指出:“几十年来,体外诊断技术并没有得到颠覆性革新。随着生物芯片在多个检测领域得到成熟应用,生物芯片有希望成为中国在体外诊断全球竞争中弯道超车的利器。”02、投资人观点三泽创投合伙人夏嘉志表示,微流控芯片可以用于各个分析领域,如生物医学、新药物的合成与筛选,以及食品和商品检验、航天科学等其他重要应用领域,其中生物分析医学检测是热点。三泽关注国内IVD领域多年,业内真正能够通过微流控技术达到大型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设备的检测质量、检测成本及检测效率,同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生物芯片的公司凤毛麟角。而公司通过多年研发生物芯片采用全血检测,省去了标本前处理流程,优化了检测流程,通过微流道设计降低了试剂需求降低检测成本,公司全产业链的布局完全掌控芯片研发进度也大幅降低芯片制造成本,都是解决了目前传统微流控技术化学发光产品进入市场的瓶颈。公司布局的下一代多联检芯片产品将是引领化学发光微流控检测的一个新的方向。创始人邬总在化学发光领域与分子微流控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宽阔的视野。我们期待乐准在化学发光检测领域及分子微流控领域持续取得成功,为患者和市场提供更好的化学发光检测产品,最终成为国内IVD领域的标杆企业。一村资本董事总经理赵江华表示,一村资本长期关注医疗健康领域的新技术、新突破、新趋势。体外诊断是当前最大的医疗器械细分市场,市场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同时我们认为微流控技术将以更快的速度、更方便的操作和更准确的检测结果为体外诊断行业带来变革。乐准在这方面的尝试已经展现出了令人兴奋的阶段性成果,其解决方案巧妙地将微流控技术与化学发光法进行整体结合,不仅产品性能优异,同时成本低廉,更难能可贵的是,检测结果表现出了与进口品牌相当的稳定性。不仅如此,我们更加看重的是乐准所拥有的底层技术将持续为公司在体外诊断赛道中不断前行提供新的动能,我们期待乐准在创始团队和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在多联检测等更多方面不断探索并取得新的突破。
  • 盘点2014年中国十大生物芯片企业
    生物芯片,又称蛋白芯片或基因芯片,它们起源于DNA杂交探针技术与半导体工业技术相结合的结晶。生物芯片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高通量检测技术, 它利用微电子、微机械、物理化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的微流体分析单元和系统, 将生命科学研究中不连续的分析过程( 如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和分析检测)连续化、集成化、微型化。生物芯片包括 DNA芯片、蛋白芯片及芯片实验室三大领域。  生物芯片技术已成为2l世纪生物医学工程的前沿科技,生物芯片产业也在不断壮大,世界各发达国家迅速纷纷跻身于以生物芯片为核心的各相关产业的研发竞争中。美、英、德、加、俄、意、日等国的重要学术和工业机构,已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开展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并将&ldquo 生物芯片&rdquo 技术列入生物技术中的重点发展领域,形成了一批相关产业。  但是,我国生物芯片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始于1997&mdash &mdash 1998年间,在此之前生物芯片技术在我国还是空白。随着芯片技术和产业发展迅速,我国还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阶段性突破,并逐步发展壮大。尤其是&ldquo 十五&rdquo 期间,国家&ldquo 863&rdquo 计划重点组织实施了&ldquo 功能基因组及生物芯片研究&rdquo 重大专项,对生物芯片的系统研发给与了倾斜性支持。  目前,生物芯片产业在我国已初见端倪并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龙头,天津、西安、南京、深圳、哈尔滨等地近多家生物芯片研发机构和多家生物芯片企业蓬勃发展的局面。下面,OFweek电子工程网的小编就来盘点一下2014年我国十大生物芯片企业,以飨读者。  第十名:南京大渊生物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大渊生物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座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由大渊国际集团属下的新加坡大渊工程有限公司2000年投资US$1,000,000从事高科技农业的开发应用及基因芯片及制药技术的研发,后因研发技术成熟,正式进入量产阶段,遂于2002年10月由新加坡大渊工程有限公司再投入资金,公司增资为US$2,000,000从事高科技生物芯片,生物芯片识别仪,生物芯片分析仪,相关的检测试剂,耗材,医疗器械,相关抗原、抗体、蛋白等生产与销售业务。  大渊生物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伊始便受到国际生物技术界的关注。至今己达成了下列成果:确定并建立了公司的硬件、软件平台,从研发、生产、管理到销售,构成一套完善的生物芯片严密的技术网络 制定了完全的产品标准,在世界上亦属首创 公司根据市场需要,设计出数十种中低密度蛋白芯片,及一系列的核酸杂交芯片,两类交互运用,含盖临床诊断及卫生防疫用所需,另外,并发展出配套的芯片识别仪 公司成功的建立了原料蛋白的供应来源平台,国内国外得到各种优质抗原、抗体的供应,数量多达二百余种,使要设计各种不同用途的芯片,变成一件完全可以实现的事   公司的可见光识别仪经过改善,既能定性,又能定量。除了能阅读分析自产的芯片外,更能阅读分析世界上其它公司的各种类似标记方法的芯片,大大的增加了它的普遍性,并有效的降低成本,售价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从而使公司可见光识别仪变成世界级的产品。同时公司正在研发第二代芯片识别仪,除了大大改善识别效率之外,还增加了芯片、试剂及检体的自动处理系统,预计2003年7月可以上市。  第九名:深圳益生堂生物企业有限公司  益生堂是于1994年5月在深圳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初期以生产经营蛇系列保健产品为主,现已在保健品、中成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现益生堂麾下拥有深圳益生堂生物企业有限公司、深圳市益生堂药业有限公司、创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益生堂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及保健品、中成药、生物制品三大生产基地。  益生堂公司建立了全国性市场营销网络和完备的销售管理体系,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长沙、杭州、广州等地设立了七个大区销售分支机构。目前,益生堂公司集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于一体,在稳固发展保健产品、中药产品的同时,瞄准高科技产品的广阔市场前景,加速研究开发生物芯片产品的技术及应用,壮大企业,服务社会。  第八名:西安联尔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联尔科技有限公司是由西安、北京两地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资企业,公司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区创业研发园,主要从事临床诊断生物芯片及其配套分析仪的研制、开发、生产及销售,是中国最早经&ldquo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rdquo 核准将生物芯片运用于人体医疗诊断的公司之一,并率先将生物芯片产业化与商业化。  作为一家国际级的高新科技企业,西安联尔拥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在生物芯片的研究方面具备强大的技术力量,来自全国知名高校及研究所的数十名科研人员组成了高水平的研发队伍,构筑了生物芯片产业化技术平台,包括抗原抗体蛋白制造纯化平台,基因工程菌制造纯化平台,芯片制作生产平台,快速显示标记平台,生物芯片辨识平台等。在这些平台上,我们可以生产任何种类的医疗诊断生物芯片。  目前,公司已开发的产品有:生物微矩阵(芯片)分析系统、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芯片、呼吸道疾病(RD)检测芯片、性传播疾病(STD)检测芯片、生殖道感染疾病检测芯片、免疫不育疾病检测芯片等、优生优育(TORCH)检测芯片、宫颈病变检测芯片、结核分枝杆菌检测芯片等 正在开发的产品有:变态反应检测芯片、心肌炎相关病毒检测芯片、子宫颈癌预警芯片等。公司并被列为&ldquo 高新技术企业&rdquo ,合作开发的&ldquo 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rdquo 项目被列入国家&ldquo 863计划&rdquo 。  联尔公司的生物微矩阵(芯片)分析系统,与传统的医疗检验方式相比,具有创新(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强)、快速(只要五分钟)、准确(可定性定量)、价格低廉的特点,并且多种指标可同步检测,极大的减少了病人的痛苦。芯片分析仪,是光、电、机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能够自动判读,自动给出检测结果,同时具有报表输出,病人的文件管理,仪器自校,自动上网等功能,品质稳定,操作方便,价格只及世界其它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极具市场竞争力。  第七名: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责任公司是联合基因科技集团旗下的专业芯片公司,是中国最大规模的基因芯片研发、生产和经营企业之一,是一家集高新科技与优质服务于一体的生物芯片公司,博星公司能提供各类生物芯片产品、相关技术服务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产品有各类表达谱芯片,疾病检测芯片,商检芯片等三十几个品种。中国的第一块生物芯片就在博星诞生。  而联合基因科技集团于1997年11月发源于复旦大学,由毛裕民教授、谢毅教授带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批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发起组建。由100万起步,迄今已经形成资产超过40亿,拥有30多家企业(包括两家上市公司)的基因技术企业集团。博星公司于2007年引进全套illumina微珠芯片平台,迄今为止已为国内外上百所高校及科研单位提供了数千张芯片的技术服务。  第六名:陕西超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超英生物成立于2000年7月,至今已经经历十四个年头,是一家以研究、生产、销售生物芯片和基因检测的中美合资高科技生物技术与生物企业信息学企业。投资额3200万元人民币。目前拥有50余人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管理团队,公司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病理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以及全套进口的生产、研发仪器和设备,同时还拥有2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和研究场所。  公司经过多年的运作已成功建立了国内首家组织芯片技术及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建立了多项技术平台,分别获得&ldquo 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西部开发科技行动重大项目&rdquo 、&ldquo 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rdquo 、&ldquo 国家重点新产品&rdquo 等国家以及省市多项基金的支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企业还分别被评为&ldquo 西安市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rdquo 、&ldquo 陕西省引进国外智利示范单位&rdquo 、&ldquo 西安市组织芯片技术工程中心&rdquo ,并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芯片产品和技术服务占据国内85%的市场份额。自2003年起逐步进军海外市场后,目前,产品已经远销美国、日本、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及地区,得到了海内外科学家的普遍认可,从而取得了组织芯片技术在中国的领头羊和相对垄断地位。  2005年公司开始着手基因检测研发,并与国际顶尖生物研究机构cybrdi.us基因检测中心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是国内基因检测公司中唯一一家具有跨国权威机构合作背景的检测机构,也是cybrdi.us授权亚太地区唯一以从事基因检测样本处理和检测工作的前沿基地。目前我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基因分型技术平台,一直致力于人类健康与疾病研究。并研发了&ldquo 治未病&rdquo 、&ldquo 儿童天赋基因检测&rdquo &ldquo 高管基因检测&rdquo 三个成熟基因检测项目,取得不俗效果和社会反响。  除了组织芯片产品和基因检测外,公司还研发了原位分析试剂盒、分子生物学试剂、细胞芯片、冰冻组织芯片、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芯片等一系列的新产品。  第五名:上海裕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裕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穆海东等留美博士创建于2002年5月,主要从事生物芯片体外诊断产品(包括抗原、抗体、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申请专利110余项,获得多项国家、省部级奖项。  公司在美国设有中心实验室,设计最先进的技术路线,在上海拥有国际先进装备的研发中心,构建了生物芯片、自动化仪器、生物信息、生物传感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抗体库、蛋白纯化等八大现代生物技术平台,拥有非接触式生物芯片点样仪、液相芯片工作站、蛋白纯化系统等先进设备,形成完善的分子诊断试剂及其原材料和配套仪器研发、中试体系。  公司自主研发了系列蛋白芯片、基因芯片、荧光定量PCR、酶免、金标检测试剂盒和配套自动化反应检测仪器,用于肝炎、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诊断,具有高通量、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特点,灵敏、准确、快捷,代表了目前最先进的检验医学技术。  公司拥有十万级(局部万级)洁净度的生物芯片生产厂房和先进装备的质控平台,按照国际 ISO13485 标准建立生产体系,蛋白芯片产品及配套设备通过国家 SFDA 体外诊断试剂及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认证,获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出口销售证明书》。  公司先后承担了免疫诊断试剂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部863计划课题、国家发改委生物芯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卫生部&ldquo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专项&rdquo 、工业和信息产业部&ldquo 产业化专项&rdquo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发展基金、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多项重大项目,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的生物芯片和仪器项目还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先后被列入&ldquo 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rdquo (国家发改委)、&ldquo 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rdquo (科技部)、&ldquo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rdquo (国家发改委)、&ldquo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rdquo 、&ldquo 上海市火炬计划&rdquo 等,公司还被认定为&ldquo 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rdquo 。  目前,公司正在积极进行更多高精尖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现有产品的市场开拓,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朝向国际化综合性的生物医药企业集团的目标迈进。  第四名:上海康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康成生物是一家专业提供生命科学前沿研究技术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推广国际尖端分子生物学先进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发展与创新。  康成生物的产品和技术服务涵盖生命科学多个研究领域,包括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为广大科研学者构建了多套技术服务平台:【生物芯片技术平台】microRNA芯片、长链非编码RNA芯片、表达谱芯片、DNA甲基化芯片、ChIP-chip、aCGH、蛋白芯片等 【Illumina GA IIx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microRNA测序、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DNA甲基化测序、转录组测序等。  康成生命科学实验中心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经验丰富的实验技术团队和生物信息学工程师团队,以专业的知识与优质的服务为广大学者提供技术服务、创造科研价值。近五年来,康成生物的产品和服务已覆盖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及附属医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Novartis(诺华)、gsk(葛兰素史克)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跨国医药集团,为国内5000多家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合作发表的SCI文章约70篇,其中包括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Nature genetics、Circulation、Oncogene等,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名: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TBC)成立于2003年9月,由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开大学,天津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主要从事微生物检测芯片的研发、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公司是&ldquo 十五&rdquo 期间国家863专项资助的五个生物芯片研发基地之一,并且是唯一致力于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芯片研发的基地。公司在微生物检测特异分子标识的筛选中拥有一套完整的核心技术,建立了集多学科在内的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生物学研发和产业化平台,在世界微生物检测生物芯片技术领域及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公司为天津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0412007B5018) 2005年1月,被天津市批准建立天津市功能基因组与生物芯片研究中心 2006年6月,被教育部批准建立微生物功能基因组与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资金一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4800 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3800 平方米,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建立了完整的公共实验室体系,包括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生物芯片四大研究平台,形成了多学科交叉,开放型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平台。目前已建立起由108 人组成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团队,现有学科带头人8 人,均具有在国外长期学习和工作的经历。  公司自成立以来,共承担包括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在内的天津市科技项目13项,建立起产、学、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的运行机制,为科研成果产业化建立了平台。公司先后承担了十五、十一五期间&ldquo 863计划&rdquo 、&ldquo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rdquo 等大量的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已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PNAS等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30余篇,奠定了在生物科技领域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地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公司与美国夏威夷大学共同主持了大型国际合作计划&mdash &mdash &ldquo 木瓜基因组计划&rdquo ,研究成果于2008年4月24日在国际最权威、最具影响的英国Nature杂志上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这是天津市科学界首次在Nature杂志上发表封面文章,也是我国科学领域自2000年以来第三次在该杂志发表封面文章。目前,公司已掌握了从编码细菌表面抗原的基因族中筛选DNA特异分子标识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微生物特异分子标识库,在该领域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了2项美国发明专利和100余项国内发明专利。  技术服务方面,公司依托基因组学等四大研究平台体系和通过大量科研成果在生物技术领域建立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确立了积极开发技术服务市场的策略。服务项目包括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微生物鉴定、多克隆抗体定制等6大项共68小项,客户范围覆盖北京、天津、武汉、深圳、昆明、香港等城市和周边地区。  产品开发方面,公司根据客户需要,提供针对不同检测现场、不同检测对象、不同通量、不同类型实验室的微生物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样品前处理,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相继开发了诊断血清、免疫磁珠、分子生物学检测试剂盒三大类85种产品。  第二名:博奥生物有限公司  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ldquo 博奥生物&rdquo )于2000年9月30日在国务院、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及北京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以清华大学为依托、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注册成立。其前身为清华大学生物芯片研究与开发中心。注册资本为3.765亿元,拥有65,000平方米的研发、生产、运营和服务设施。2014年,博奥生物由于发展需要,形成3个研究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工程转化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院)、4个子公司(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博奥颐和健康科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博奥木华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集团化运行架构。  作为清华控股成员企业之一,博奥生物致力于为生命科学与集成医疗(包括预测、预防和个体化医疗)领域开发和提供创新性技术产品和服务,集团总部的三个研究院已利用自主创新技术成功开发出生物芯片及相关试剂耗材、仪器设备、软件数据库、生命科学服务、临床检验服务等五个系列数十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其中十余项为国际首创,现有200余项专利获全球授权。其系统化生物芯片和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制及应用项目荣获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8年,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21)在博奥生物宣告成立。博奥生物作为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和秘书处承担单位,积极参与并推动我国生物芯片技术的标准化制定工作,一批国家标准和临床诊断行业标准先后获批。2009年5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样品库(简称&ldquo 中华骨髓库样品库&rdquo )在博奥生物建成。同年,晶芯激光共聚焦扫描仪LuxScanTM10K获科技部组织认定的首批&ldquo 国家自主创新产品&rdquo 称号。2010年1月,博奥生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013年9月,博奥生物子公司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首批设立的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承担着个性化医学检测相关管理办法、技术指南的验证、修订、完善和总结等工作。博奥生物还通过提供各类生物芯片技术服务,已支持临床和科研用户在Science、Cell、Nature Genetics、NatureBiotechnology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数百篇。  第一名: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健康保健日益重视,而与健康相关的各种疾病中,大多数与人自身的遗传和生活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对于这类疾病,必须从遗传分子水平上加以检测,进而加以控制。生物芯片技术是综合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高通量生物分子水平的检测系统。它不仅为生命科学研究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而且可以应用到现代医疗体系中,服务于人民健康相关的预防、预测和个性化治疗,以及食品与疫情检测等。  在国际生物芯片技术与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于2001年8月成立。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物芯片的技术创新与服务、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公司致力于生物芯片在生命科学研究、医疗保健、食品安全和药物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为人类健康造福。公司由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十一家在上海的国内知名大学、研究院、医院和企业共同组建而成。  2003年2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行&ldquo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rdquo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和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中国生物芯片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推动生物芯片及相关的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为行业提供技术平台的支持,培养生物芯片行业的人才,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代表行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创造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促进相关的产业化进程,体现国家意志,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的科技攻关任务。同时,它是独立运行的企业,必须建立起独立生存、自我发展、能够在市场上经历风浪抵抗风险的能力。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制定公司(中心)的发展战略与规划。  公司(中心)以&ldquo 科研创新、市场导向、以人为本&rdquo 为公司的核心价值,以技术和产品研发为引导,以企业化运作为经营机制,以产品、市场、技术的国际化为标准,以建设成为&ldquo 一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平台、研发和生产系列检测产品&rdquo 为目标,将现代企业制度与创新为指导的科研机制相结合,营造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努力实践的公司(中心)文化,以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具有生物芯片技术业务特色的生物技术公司。  公司(中心)的发展战略定位为:建立和加强功能基因组和药物基因组研究、转化医学和生物芯片综合技术平台的竞争优势,通过自主经营和资本运作方式,整合技术、资本和人才资源,打造和发展科研与成果的应用转化、分子及健康诊断产品和药物研发的技术服务外包业务三大主营业务,采用&ldquo 联合舰队&rdquo 的经营方式,形成以芯片公司为旗舰,各控股子公司为专业舰,共同组成的联合舰队式的生物医药技术集团公司。  根据公司(中心)发展战略,具体规划形成公司业务的几大模块:以控股子公司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主的技术服务和研发外包业务 以中美合资上海英伯肯生物医学公司、华冠公司和芯超公司和南方基因公司共同组成的医学临床用诊断检测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业务板块。
  • 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助力微生物菌株分群
    导读反刍动物是指具有反刍习性的一类哺乳动物,如牛、羊、长颈鹿、兔子等。反刍动物采食一般比较匆忙,大部分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经过再咀嚼混入唾液并再吞咽进入瘤胃,这种行为称为反刍行为。反刍动物的食物种类比其他种类的动物更丰富,结构组成也更复杂,但草料中的粗纤维含量较高导致其难以消化,反刍动物依赖于胃部微生物群的代谢能力来消化各种物质,但其转化效率低也是养殖业广泛关注的问题。虽然已有研究证明瘤胃中不同微生物的活性可以调节宿主利用植物生物能量的能力,但定植于宿主瘤胃中的微生物却很少受到关注。奥地利维也纳兽医大学的Cameron等人在Research Square在线发表了题为《Differential partitioning of key carbon substrates at the rumen wall by recently diverged Campylobacteraceae populations》的研究论文。文章采用多重数字PCR(dPCR)量化同一菌科的两种菌群,分析反刍动物瘤胃上的定植菌群分布及生物进化动态,为今后畜牧业提高动物代谢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应用亮点:▶ 宏基因组测序发现瘤胃上皮细胞中弯曲杆菌科两个种群的基因序列高度相似,利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可以对两个种群进行精准量化。▶ 使用不同培养添加物后,可以利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进行微生物种群分布跟踪。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对瘤胃上皮微生物组的16S rRNA扩增子分析发现了一个优势菌株(OTU)为弯曲杆菌科(Campylobacteraceae),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发现该OTU两个主要种群Ca. C. stinkeris与Ca. C. noahi的基因含量高度相似,但pgl(蛋白质糖基化)操纵子不同。为了探究Ca. C. stinkeris与Ca. C. noahi两个种群空间分布的差异,作者通过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比较了这两个种群在不同动物瘤胃乳突离上皮壁最近和最远两个位置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动物的两个种群在这两个位置的比例接近。▲图1 Ca. C. stinkeris 和Ca. C. noahi在动物瘤胃乳突顶端和隐窝的含量比例。A)从乳突切片两个位置提取DNA使用dPCR进行定量分析。B) Ca. C. stinkeris 和Ca. C. noahi在动物瘤胃乳突两个位置的含量比例。横坐标为取样动物的名字。然后作者使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两种菌群进行生长和适应性测定,数据显示Ca. C. stinkeris可以在以醋酸盐为主要碳源时积累的生物量,更好地生长,但被丙酸盐抑制,而Ca. C. noahiz在任何一种添加物存在的情况下在都没有检测到生长优势。因此,作者推断可能存在一些其他机制来最小化竞争,这种机制通过某些代谢生态位维度上的分化,防止它们生长动力学的重叠来支持两个种群的共存。▲图2 醋酸盐利用和丙酸盐抗性检测。A)通过种群特异性dPCR,评估添加5 mM醋酸盐(acetate)或丙酸盐(propionate)对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分别用单个菌株(左,单一培养)和竞争菌株(右,共培养)进行了实验。通过数字PCR这种精准的定量技术,作者发现在瘤胃乳突的顶端和隐窝都分布有这两种优势菌群,且与上皮细胞分布数目无显著的相关性。另外,这两种菌群能够促进相关脂肪酸的代谢,进而发挥促进食物消化的功能。该文章为通过调节反刍动物体内某些盐离子浓度来调节优势菌群的分布比例进而提升消化能力提供了思路。
  • QIAGEN发布QIAcuity Eight集成式纳米芯片数字PCR 系统新品
    QIAGEN 全新基于集成式纳米芯片的数字PCR 系统QIAcuity适用于对靶 DNA 或 RNA 分子进行绝对定量分析,兼容EvaGreen 或基于Taqman探针的检测。QIAcuity采用独特技术,使实验流程简化至如同qPCR 实验一般简单快速。QIAcuity Eight集成式纳米芯片数字PCR系统支持5色荧光系统,每次可运行八张芯片,8小时可完成多至1248个样本检测。QIAcuity有更多机型满足不同检测和运行通量的需求:QIAcuity One 2plex——单芯片2色荧光数字PCR系统QIAcuity One 5plex——单芯片5色荧光数字PCR系统QIAcuity Four——四芯片5色荧光数字PCR系统 集成式设计,实验流程简便快速QIAcuity基于集成式纳米芯片技术,将dPCR的样本液滴制备、PCR和数据分析集成到全自动仪器中,在1.5小时内实现从样本到数据解读全过程。纳米芯片技术,全自动流程更容易QIAcuity采用创新性纳米芯片采用微流体技术,配置好PCR反应体系后,仪器自动将样品压入微流体芯片的纳米小孔中并对每个小孔独立密封。芯片技术可以做到物理分隔,保证分配到每个纳米小孔中液滴大小均一,无液滴破裂或融合。加样后的对芯片上的每个小孔密封,消除了交叉污染。三种规格芯片,通量更灵活 24孔芯片,每孔包含26,000微滴,适用于稀有突变检测、液体活检等 24孔芯片,每孔包含8,500微滴,适用于CNV检测、NGS文库定量等 96孔芯片,每孔包含8,500微滴,适用于CNV检测、NGS文库定量等 快速数据读取PCR扩增结束后,同时扫描芯片上所有微孔中的信息,10分钟内即可获得96个样本中的信息,更快获得实验结果。 QIAcuity系统的应用领域 微生物分析或病原体检测 拷贝数变异 稀有靶标检测 标准品定量 SNP 分型 NGS 文库定量 转基因检测 基因/ 细胞治疗 基因表达,miRNA 检测 NGS 文库定量 编辑基因检测(CRISP/Cas9)创新点:1. 集成式一体化设计:与传统数字PCR仪器包含样本制备、PCR扩增、数据读取三台仪器不同,QIAcuity将样本液滴制备、PCR扩增和数据分析全部集成到一台自动化仪器中,只需将配置好的样本反应液加入到仪器中,即可实现后续过程,自动化程度有很大提升;2.独特创新的纳米芯片:纳米芯片采用微流体技术,配置好PCR反应体系后,仪器自动将样品压入微流体芯片的纳米小孔中并对每个小孔独立密封。芯片技术可以做到物理分隔,保证分配到每个纳米小孔中液滴大小均一,无液滴破裂融合或交叉污染;3.耗时短:PCR扩增结束后,与其他数字PCR扫描单个样品不同,QIAcuity自动同时扫描芯片上的所有微孔信息,可在10分钟内获得96个样本中的信息,更快获得实验结果。8小时工作时间可完成高达1248个样本检测,显著快于其他仪器;4.芯片的通量灵活:可根据检测通量选择24/96样本芯片以及应用选择8,500/26,000微孔芯片QIAcuity Eight集成式纳米芯片数字PCR 系统
  • QIAGEN发布QIAcuity Four集成式纳米芯片数字PCR 系统新品
    QIAGEN 全新基于集成式纳米芯片的数字PCR 系统QIAcuity适用于对靶 DNA 或 RNA 分子进行绝对定量分析,兼容EvaGreen 或基于Taqman探针的检测。QIAcuity采用独特技术,使实验流程简化至如同qPCR 实验一般简单快速。QIAcuity Four 集成式纳米芯片数字PCR系统支持5色荧光系统,每次可运行四张芯片,2小时可完成多至384个样本检测。。QIAcuity有更多机型满足不同检测和运行通量的需求:QIAcuity One 2plex——单芯片2色荧光数字PCR系统QIAcuity One 5plex——单芯片5色荧光数字PCR系统QIAcuity Eight——八芯片5色荧光数字PCR系统 集成式设计,实验流程简便快速QIAcuity基于集成式纳米芯片技术,将dPCR的样本液滴制备、PCR和数据分析集成到全自动仪器中,在1.5小时内实现从样本到数据解读全过程。纳米芯片技术,全自动流程更容易QIAcuity采用创新性纳米芯片采用微流体技术,配置好PCR反应体系后,仪器自动将样品压入微流体芯片的纳米小孔中并对每个小孔独立密封。芯片技术可以做到物理分隔,保证分配到每个纳米小孔中液滴大小均一,无液滴破裂融合或交叉污染。加样后的对芯片上的每个小孔密封,消除了交叉污染。三种规格芯片,通量更灵活 24孔芯片,每孔包含26,000微滴,适用于稀有突变检测、液体活检等 24孔芯片,每孔包含8,500微滴,适用于CNV检测、NGS文库定量等 96孔芯片,每孔包含8,500微滴,适用于CNV检测、NGS文库定量等 快速数据读取PCR扩增结束后,同时扫描芯片上所有微孔中的信息,10分钟内即可获得96个样本中的信息,更快获得实验结果。 QIAcuity系统的应用领域 微生物分析或病原体检测 拷贝数变异 稀有靶标检测 标准品定量 SNP 分型 NGS 文库定量 转基因检测 基因/ 细胞治疗 基因表达,miRNA 检测 NGS 文库定量 编辑基因检测(CRISP/Cas9)创新点:1. 集成式一体化设计:与传统数字PCR仪器包含样本制备、PCR扩增、数据读取三台仪器不同,QIAcuity将样本液滴制备、PCR扩增和数据分析全部集成到一台自动化仪器中,只需将配置好的样本反应液加入到仪器中,即可实现后续过程,自动化程度有很大提升;2.独特创新的纳米芯片:纳米芯片采用微流体技术,配置好PCR反应体系后,仪器自动将样品压入微流体芯片的纳米小孔中并对每个小孔独立密封。芯片技术可以做到物理分隔,保证分配到每个纳米小孔中液滴大小均一,无液滴破裂融合或交叉污染;3.耗时短:PCR扩增结束后,与其他数字PCR扫描单个样品不同,QIAcuity自动同时扫描芯片上的所有微孔信息,可在10分钟内获得96个样本中的信息,更快获得实验结果;4.芯片的通量灵活:可根据检测通量选择24/96样本芯片以及应用选择8,500/26,000微孔芯片QIAcuity Four集成式纳米芯片数字PCR 系统
  • QIAGEN发布QIAcuity集成式纳米芯片数字PCR 系统新品
    QIAGEN全新基于集成式纳米芯片的数字PCR系统QIAcuity适用于对靶 DNA或 RNA分子进行绝对定量分析,兼容基于EvaGreen 染料法或探针法的检测。QIAcuity采用独特技术,使实验流程简化至如同qPCR实验一般简单快速。QIAcuity One 2plex集成式纳米芯片数字PCR系统支持2色荧光系统,每次可运行一张芯片,8小时可完成多至384个样本检测。QIAcuity有更多机型满足不同检测和运行通量的需求:QIAcuity One 5plex——单芯片5色荧光数字PCR系统QIAcuity Four——四芯片5色荧光数字PCR系统QIAcuity Eight——八芯片5色荧光数字PCR系统 集成式设计,实验流程简便快速QIAcuity基于集成式纳米芯片技术,将数字PCR的样本液滴制备、扩增和数据分析集成到全自动仪器中,在2小时内实现从样本到数据解读全过程。纳米芯片技术,全自动流程更容易 QIAcuity创新性纳米芯片采用微流体技术,配置好PCR反应体系后,仪器自动将样品压入微流体芯片的纳米小孔中并对每个小孔独立密封。芯片技术可以做到物理分隔,保证分配到每个纳米小孔中的液滴大小均一,无液滴破裂融合或交叉污染。三种规格芯片,通量更灵活 24孔芯片,每孔包含26,000微滴,适用于稀有突变检测、液体活检等 24孔芯片,每孔包含8,500微滴,适用于CNV检测、NGS文库定量等 96孔芯片,每孔包含8,500微滴,适用于CNV检测、NGS文库定量等 快速数据读取PCR扩增结束后,同时扫描芯片上所有微孔中的信息,10分钟内即可获得96个样本中的信息,更快获得实验结果。 QIAcuity系统的应用领域 微生物分析或病原体检测 拷贝数变异 稀有靶标检测 标准品定量 SNP 分型 NGS 文库定量 转基因检测 基因/ 细胞治疗 基因表达,miRNA 检测 NGS 文库定量 基因编辑检测(CRISP/Cas9)创新点:1. 集成式一体化设计:与传统数字PCR仪器包含样本制备、PCR扩增、数据读取三台仪器不同,QIAcuity将样本液滴制备、PCR扩增和数据分析全部集成到一台自动化仪器中,只需将配置好的样本反应液加入到仪器中,即可实现后续过程,自动化程度有很大提升。2.独特创新的纳米芯片:纳米芯片采用微流体技术,配置好PCR反应体系后,仪器自动将样品压入微流体芯片的纳米小孔中并对每个小孔独立密封。芯片技术可以做到物理分隔,保证分配到每个纳米小孔中液滴大小均一,无液滴破裂融合或交叉污染。3.耗时短:PCR扩增结束后,与其他数字PCR扫描单个样品不同,QIAcuity自动同时扫描芯片上的所有微孔信息,可在10分钟内获得96个样本中的信息,更快获得实验结果。8小时工作时间可完成高达1248个样本检测,显著快于其他仪器。4.芯片的通量灵活:可根据检测通量选择24/96样本芯片以及应用选择8,500/26,000微孔芯片QIAcuity集成式纳米芯片数字PCR 系统
  • 博奥生物晶芯基因芯片分析系统等产品亮相“十一五”成就展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3月7日至14日,博奥生物有限公司的晶芯 ArrayCompassTM基因芯片分析系统、晶芯 LuxScanTMDx/HT24高通量微阵列芯片扫描仪、晶芯 ExtractorTM36 核酸快速提取仪及博奥生物晶芯医学产品亮相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展。晶芯ArrayCompassTM基因芯片分析系统  该产品是博奥生物有限公司与Affymetrix公司经过3年的合作,共同推出的基于PEG Strip芯片(原位合成技术)的超高密度微阵列芯片反应与检测一体化系统,可用于高密度、中低通量的表达谱芯片、重测序芯片的分析,为进行此类研究的用户提供了一个高性价比的技术平台。其工业造型更是在2010年获得了具有工业设计“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奖”。晶芯LuxScanTMDx/HT24高通量微阵列芯片扫描仪  晶芯 LuxScanTMDx/24高通量微阵列芯片扫描仪是一款具有高通量、高自动化、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芯片扫描仪,可应用于临床检验、食品安全检测和生命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此产品在晶芯LuxScanTM10K微阵列芯片扫描仪优质性能基础上,提高了产品自动化和扫描通量,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晶芯 ExtractorTM36 核酸快速提取仪  晶芯ExtractorTM36核酸快速提取仪适用于批量快速核酸提取,可方便快速地一次性提取36份细菌核酸样品。与配套的晶芯核酸快速提取试剂盒一起使用,可使核酸提取操作稳定可靠、简单快捷。简单两步操作即可完成核酸提取,操作时间在10min左右。博奥生物晶芯医学产品  左为晶芯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右为晶芯分枝杆菌菌种鉴定试剂盒(DNA微阵列芯片法)。  关于博奥生物有限公司:  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9月30日,注册资金现为3.765亿元人民币。目前,公司拥有数十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研制开发出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蛋白、细胞芯片和芯片实验室等)及相关仪器设备、试剂耗材、软件数据库等四个系列的产品,可以为广大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先进的高通量生物芯片技术服务和行业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 创新液相芯片平台|中翰生物携新品参展美国AACC
    2022年7月26日至28日,第74届美国临床化学年会暨临床实验医学博览会(74th AACC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 Clinical Lab Expo)在美国芝加哥迈考密克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作为世界上临床检验领域内最高质量和最大规模的年度盛会,本次AACC吸引了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近900家企业参展。中翰生物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相芯片平台、单通道及多通道的快速检测平台、新冠肺炎一体化解决方案精彩亮相,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客户和医疗从业者驻足深入交流。01打破国际垄断的液相芯片平台中翰生物自主研发的iMatrix100流式点阵发光分析仪及配套的3款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是本次展会关注度最高的产品系列,众多客户及医疗从业者对“主-客体结构的新型光学编码微球新策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有客户提出联合开发适用于当地医疗机构的多指标检测试剂盒的愿景。02拥有国际专利的肝素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HBP)是国际新型的感染标志物,在急诊、重症及新冠肺炎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中翰生物开发的基于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的HBP测定试剂盒可实现18分钟极速检测,成为本次展会的另一大亮点,众多客户索要详细资料并提出展会后进一步沟通合作的需求。同时,部分专业人士对HBP在脓毒症和器官功能障碍方面的应用表示认可,发表了探索临床应用新方向的观点。03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中翰生物手持式免疫荧光分析仪及配套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受到了众多观展人士的青睐。其小巧便携、操作简便、数据互联、搭配手机APP+云端数据管理平台,便于自检和家庭医生上门检测。在新冠肺炎的大背景下,该产品适用于新冠肺炎的快速筛查,助力全球抗疫。04猴痘病毒检测试剂盒2022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正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的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展馆内前来咨询中翰生物自主研发的猴痘病毒检测试剂盒的来访者络绎不绝,交流检测技术并洽谈进一步的合作意向。中翰生物将继续坚持“逐鹿者不顾兔,决千金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的企业精神,以“专注医疗诊断,服务人类健康”为使命,不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持续丰富产品线,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内外客户。中翰生物简介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是一家聚焦医疗体外诊断产品的全产业链生物医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浙江省隐形冠军、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公司聚焦“i-211”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自主可控的“快速诊断、液相芯片”两大核心技术平台,围绕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应用等方面持续创新驱动,服务于国内、国际医疗机构及健康管理领域。
  • 国产生物芯片新突破 引领桌面式高通量NanoSPR分子互作系统
    近年来,生物药的市场需求逐年扩容,其中抗体药物因其靶向性好,治疗效果显著,在生物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已经进入了抗体药物发展的黄金时代。随着抗体药的需求越来越大,抗体筛选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分子互作系统作为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在药物筛选及相关药物动力学检测等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深入理解动力学信息,并为早期治疗提供宝贵的建议。目前,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包括生物层干涉法(BLI),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等,尽管它们都可以实现无标记、实时和高通量分子互作分析,这些方法仍具有局限性,例如样本需要纯化、仪器成本高、设备体积大等。这些限制了它们在个人、小型制药公司和其他资源有限的环境的广泛使用。因此,开发出一种快速、高通量、低成本的实时检测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对药物筛选或临床早期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2022年9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刘钢教授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杂志以“An Nanoplasmonic Portable Molecular Interaction Platform for High-Throughput Drug Screening”为题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开发了一种便携式的桌面 NanoSPR 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平台,该研究成果目前已成功完成多种药筛产品转化。纳米等离子共振(NanoSPR)技术是无需荧光或染料标记生物分子、病毒和细胞的一种光学分析测试技术。NanoSPR芯片表面对电介质的折射率变化非常灵敏,无需标记,就可以实现快速、实时、原位、无损、动态检测分子的相互作用或溶液中目标物浓度的测定。刘钢教授团队利用其拥有的国际最新NanoSPR光学芯片专利技术,首次将NanoSPR传感芯片与标准微孔板(NanoSPR CP)和便携式八联微孔柱(NanoSPR CEP)集成并用于高通量实时检测分子之间结合与解离过程的互作平台,同时也构建了多种类型的即用型生物芯片筛选技术已成功用于抗体定量、抗体亚型鉴定、亲和力检测、抗体人源化改造、抗原表位分析,靶点筛选、抗体对筛选等,可助力基因治疗、基因疫苗研究、抗原表位研究、药物筛选与设计、细胞信号传导研究等领域的研发生产效率。纳米杯阵列增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NanoSPR)芯片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分子间相互作用示意图。该研究首先通过纳米压印光刻、电子束蒸发和接合技术设计并制造了晶圆级纳米杯状阵列增强的NanoSPR传感芯片,并将NanoSPR芯片集成至标准的96孔板或简单的八联微孔柱装置形成分子互作平台,开发设计的两种便携式NanoSPR分子互作分析平台,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特性,采用自制便携式透射光强度检测系统,就能进行高灵敏度、快速、高通量、无标记实时动态分析分子间的结合与解离过程。便携式NanoSPR分子互作分析平台(点击查看 )NanoSPR分子互作分析平台可对各种不同的分子相互作用提供深入的无标记的结合动力学检测和分析。选择包括新冠病毒蛋白与抗体系列在内的各种分子对分别与行业标准Biacore或Octet系统进行数据比较分析,在不同的比对数据中均获得了NanoSPR分子互作平台与Biacore仪器和Octet仪器对同一组分子对相似的动力学和亲和力值,有力的支持了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NanoSPR分子互作平台可准确高效且经济地进行分子间结合相互作用的检测和研究。研究表明NanoSPR技术有望成为一种革命性新技术用于高灵敏度、快速、高通量、无标记、低成本和实时检测分子相互作用的分析,应用于药物筛选、临床早期诊断和表位鉴定等领域,给研究人员提供可在自己的实验室中完成深入的无标记结合动力学分析检测技术。(a) SARS-CoV-2 Nucleocapsid Protein (Np)检测示意图。(b)固定SARS-CoV-2 Np抗体的传感器检测104 nM SARS-CoV-2 Np的结合与解离实时曲线图。SARS-CoV-2 Np抗体与不同浓度SARS-CoV-2 Np(0-208nM)之间的结合动态拟合曲线(c),解离动态拟合曲线(d)和结合解离动力学曲线(e)。华中科技大学 刘钢教授刘钢教授团队近年来致力于超灵敏度微纳米新型生物传感器以及移动传感技术在医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并在基于NanoSPR生物传感芯片在生物检测,药物筛选等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Biosensors&Bioelectronics(2018, 2021, 2022)、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2021)、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 Materials Today Bio(2022)、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2)等期刊,部分研究成果已完成转化。量准公司在上海,杭州和武汉均有研发和生产基地。量准专注于利用其独特传感器芯片设计和制造专利技术开发创新型生物检测芯片及相应的检测设备产品,并将其作为生命科学工具仪器应用于生物医药研发以及作为检测试剂和设备应用于临床医学体外诊断中。量准自主研发生产的晶圆级高性能纳米等离子共振NanoSPR芯片产品实现了对传统药物筛选芯片及分子互作检测设备的技术路线突破和超越,并且借助其产品在性价比上的明显优势打破进口检测产品垄断并涵盖到更加广泛的生物医药研发应用领域, 助力生物医药科技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03635
  • Illumina宣布推出新型基因分型芯片,大力支持All of Us研究计划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0cf0c74f-b195-429b-98be-264163fe07ed.jpg" title="1.jpg" alt="1.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Illumina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LMN)12月6日宣布推出新型高密度基因分型芯片Infinium™ Global Diversity Array。这款芯片设计源于All of Us研究计划,专为其开发。All of Us研究计划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项目,旨在收集生活在美国的100万或更多人的数据,加快人类疾病研究步伐并改善健康状况。All of Us研究计划是美国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生物医学研究项目之一,其目标在于建立一个至少有100万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全国性社群,包括历史上在研究中代表性不足的群体。br//pp  9月,All of Us研究计划向全国三个基因组中心共计拨出2860万美元的资金。三个中心将从计划参与者提供的生物样本中生成基因组数据。最终,这些信息将成为该计划精准医学研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是一项国家资源,为各种重要健康问题的研究提供支持。All of Us研究计划由隶属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资助和牵头。/pp  Illumina认识到该计划将对医疗保健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现为三个基因组中心免费提供新型Infinium™ Global Diversity Array,以分析多达100万个样本,为该计划作出科学贡献。此新型芯片是一种高密度芯片,专为实现该计划基因分型的主要目标而设计。这些目标空前覆盖了高度多样化的队列,能向参与者反馈结果,例如ACMG-59基因列表中的内容和关键药物基因组变异。其中某些基因与可能危及生命的健康状况有关,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乳腺癌和卵巢癌等。这款芯片将于2019年中期上市以供其他用户使用。/pp  “All of Us研究计划的核心价值在于体现美国丰富的多样性。纳入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代表性不足的人群将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现有的健康差异,并确保每个人都能从未来的突破性研究中受益。”NIH All of Us研究计划主任Eric Dishman表示。/pp  除新型基因分型芯片外,获得资助的基因组中心还将采用Illumina的NovaSeq 6000测序平台为All of Us研究计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pp  “对All of Us三个基因组中心所做的贡献能更快推动该计划实施史无前例的工作,完成对参与该计划的100万或更多人的基因分型和测序。”NIH主任Francis S. Collins博士说道。/pp  “我们很荣幸能够为All of Us研究计划基因组中心作出这一科学贡献,”Illumina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rancis deSouza表示,“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将让大家意识到DNA测序在改善人类健康状况方面可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益处。这是一项有助于降低测序成本的创新计划,同时也将进一步释放人类基因组的力量。”/pp  strong关于Illumina/strong/pp  Illumina公司通过解码基因组而改善人类健康。我们注重创新,这使我们成为DNA测序和芯片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并为科研、临床和应用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我们的产品应用在生命科学、肿瘤学、生殖保健、农业及其他新兴市场上。/p
  • 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韩牛分子标记物的准确评估助力种质鉴定
    导读韩牛(Bos taurus coreanae)是一种驯化的哺乳动物,在韩国消费市场作为食物资源,其牛肉消费量远超其他品种,这种消费模式导致了区分韩牛和其他牛品种的分子研究的出现。不仅是牛,其他经济动物的不同品种在市场中的经济价值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准确进行种质鉴定势在必行。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使用传统的PCR方法和Sanger测序验证确定了由TE关联缺失事件产生的韩牛特异性SV。它可以用作区分不同牛品种的分子标记(即韩牛与荷斯坦牛)。然而,PCR存在缺陷,每个样品都有各种最终拷贝定量。为了克服传统PCR的局限性,并准确评估先前研究中确定的韩牛特异性SV位点,檀国大学生物医学科学系联合畜牧研究所和檀国大学医学院,使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韩牛特异性SV位点进行了更为精确的检测,并将成果《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molecular marker using droplet digital PCR》发表在Genomics & Informatics杂志上。转座元件(TEs)约占牛基因组的一半。它们可以是一个强大的物种特异性标记,在基因组进化时没有结构变异(SV)的回归突变。因此,作者应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韩牛特异性SV进行准确的定量检测。虽然样品在韩牛群体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变化较低,但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可以通过绝对定量进行高灵敏度检测,可以做到比PCR更准确的定量。所以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平台相比于传统PCR更适用于分子标志物的定量评价。应用亮点:▶ 使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韩牛特异性SV进行准确的定量检测。▶ dPCR测定在计数单分子和分析特定群体的少量拷贝时可以高精度地定量,与qPCR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经过sanger测序,确定了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检测准确无误,且操作和成本均低于测序。▶ 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适用于分子标志物的定量评价。实验方法:检测样本信息:共提取了五个棕色韩牛DNA和五个荷斯坦DNA作为实验样本。检测方法:为了更准确地检测韩牛特异性SV,将“Del_96”位点应用于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Stilla Technologies)。进行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前确认韩牛和荷斯坦牛的DNA的浓度定量。FAM引物组和FAM探针用于检测韩牛和荷斯坦牛基因组。VIC引物组和VIC探针设计在韩牛特异性缺失(图 1B)。因此,FAM引物组和FAM探针(阳性对照)设计在所有牛DNA中检测。VIC引物组和VIC探针设计用于仅检测韩牛的荧光。▲图 1B实验结果:FAM染料在所有牛基因组中均被检测到,VIC染料仅在韩牛样品中显示出显著的检测。这表明所有韩牛基因组都包含特定的缺失序列(Del_96区域)。在韩牛样品中检测到VIC染料的信号平均浓度为243(copies/ μL)。虽然在荷斯坦样品中也检测到平均浓度0.12(copies/μL)的VIC染料信号,但这些信号相比韩牛可忽略不计。▲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检测韩Del_96和荷斯坦样品之间区域的绝对拷贝数比较。浓度图在 X 轴上指示样品数,在 Y 轴上指示对数刻度条(拷贝/μL)。(A)在所有样品中检测到FAM荧光。韩牛样品的绝对拷贝数大约是荷斯坦样品的两倍。(B)仅在韩牛样品中强烈检测到VIC荧光。最后,文章Results and Discussion给出-数字PCR适合作为验证物种特异性标记的平台。综上,对于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技术,准确定量绝对拷贝数是一个关键特征,相比qPCR准确性更高,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为本文的检测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也验证了这一特征。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将物种识别工具应用于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它作为大样本量物种鉴定平台具有巨大潜力。所以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适合作为验证物种特异性标记的平台。期刊介绍:Genomics & Informatics是由韩国基因组组织发行的涉及农业和生物科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健康信息学等领域的期刊。
  • 北京大学王兴军团队提出:全芯片化的微波光子频率测量系统
    移动通信、雷达、卫星遥感、电子对抗以及基础仪器科学等领域的进步,促使着微波系统向着高频、宽带、大动态范围、多功能的方向发展。面对这些新的发展需求,传统的微波技术在微波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测量等各个方面均面临巨大挑战。微波光子学融合了微波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即利用光电子学的方法处理微波信号,可以突破传统射频电子器件的性能瓶颈,被认为是下一代各类微波系统应用的解决方案之一。传统微波光子系统一般使用分立的光电子器件与电学模块搭建链路,这使得微波光子系统样机或产品具有重量大、功耗高、稳定性差等不足。因此,实现微波光子系统的微型化、片上化和集成化,是推动微波光子技术真正落地与广泛应用的关键,也是近年来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已报道的研究工作仍未能实现微波光子系统的完全芯片化集成,需要借助分立的光电子器件(例如:激光器、调制器等)或电子器件(例如:电学放大器等)来构建完整的系统链路,这在成本、体积、能耗、噪声方面严重制约着微波光子技术的工程化与实用化。鉴于此,近日,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兴军教授研究团队提出了融合硅基光电子芯片、磷化铟芯片和 CMOS 电芯片的多芯片平台混合集成方案,首次实现了微波光子系统光-电链路的完全集成化拉通。基于该技术方案,研究团队设计实现了一款全芯片化的微波光子频率测量系统,整体尺寸约为几十 mm²,功耗低至 0.88 W,可实现对 2-34 GHz 宽频段微波信号瞬时频率信息的快速、精准测量。该成果发表在 Laser & Photonics Reviews,题为“Fully on-chip microwave photonic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measurement system”。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陶源盛与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杨丰赫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兴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团队设计的全芯片化微波光子频率测量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他们在硅光芯片上有源集成了高速调制器(用于微波信号加载)、载波抑制微环、可调谐光学鉴频器和光电探测器等器件。基于磷化铟平台实现高性能的分布式反馈(DFB)激光器,并通过端对端对接耦合方式与硅光芯片实现互连。为在保证系统测量精度的条件下降低对后端采样与处理电路的要求,他们将硅光芯片的弱光电流输出通过金线键合的方式直接连接至 CMOS 跨阻放大芯片的输入。经跨阻放大后的电信号,仅需通过低速采样电路采集,通过离线处理即可还原出输入高频微波信号的瞬时频率信息。图1:全芯片化的微波光子频率测量系统。(a)系统三维示意图;(b)磷化铟激光器芯片与硅光芯片的光学显微图;(c)系统整体的集成封装实物图。图源:Laser Photonics Rev.2022, 2200158, Figure 1面向电子对抗、雷达预警等实际应用场景,研究人员们在实验演示了该全芯片化微波光子频率测量系统对多种不同格式、微秒级快速变化的微波信号频率的实时鉴别。如图 2 所示,依次是对 X 波段(8-12 GHz)范围内的跳频信号(Frequency hopping, FH)、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 LFM)和二次调频(Secondary frequency modulation, SFM)三类信号的频率-时间测量结果,误差均方根仅 55-60 MHz,是迄今为止同类型集成微波光子系统所展示出的最佳性能。图2:复杂微波信号频率的动态测量结果。(a)跳频信号(Frequency hopping, FH)的频率测量;(b) 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 LFM)的频率测量;(c)二次调频(Secondary frequency modulation, SFM)信号的频率测量图源:Laser Photonics Rev.2022, 2200158, Figure 4未来展望 本工作所提出的多平台光电混合集成工艺方案,除适用于微波测量应用,对于研究微波信号产生、信号处理、信号传输等其他各种类型微波光子系统的集成化、微型化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为推动微波光子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了一种通用性的解决方案。
  • 高分辨光电压力传感成像芯片系统问世
    日前,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研究小组,利用垂直生长的纳米压电材料阵列,研制出大规模发光二极管阵列,并且利用压电光电子学效应,首次实现利用外界应力/应变改变纳米压电发光二极管发光强度的过程 首次研制出主动自适应式的、高分辨率的、以光电信号为媒介、并行处理的压力传感成像芯片系统。相关论文于8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mdash 光子学》杂志。  用电信号或光电信号成功实现对高分辨率触觉的模拟,将对新型机器人、人机互动界面等领域有着重大意义。相比于其他感知器官(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的研究,触觉的仿生研究目前还很少。现有的压力传感研究的分辨率多为毫米或厘米量级,而且受制于多种因素,难以实现大面积、高分辨的应力分布快速成像。  当器件表面受到外力作用时,受压的纳米线所在的发光二极管光强比没有受压的纳米线所在的光强显著增强,而且增强程度与器件局域所受的外加应力成正比。通过对整个器件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发光强度变化的监控,就可以很容易得知器件表面的受力情况。该研究组创新性地采用光信号(而非传统的电信号)来作为表征信号,CCD相机采得的发光二极管阵列图像为载体,这就使得该器件在光传输、数字化处理、光通信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首次实现了大规模基于单根纳米线阵列的纳米器件制造、表征和系统集成 首次奠定了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及其在大规模传感成像中的应用 首次在高于人皮肤分辨率的情况下实现了大尺度应力应变成像及记录。  据介绍,该研究应用范围涵盖生物医疗、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能源和通信等领域,通过封装和填充材料还可起到增强器件机械强度和延长器件工作寿命的作用。在未来可被进一步发展成多维度压力传感、智能自适应触摸成像和自驱动传感等。
  • 罗氏NimbleGen专注液相捕获业务 其将退出DNA芯片市场
    据外媒2012年6月4日消息,罗氏上周三宣布将专注于测序以及测序上游的序列捕获技术,退出固相DNA芯片市场。罗氏NimbleGen,这家位于麦迪逊的生物技术公司,在全球芯片市场上排名第4,曾一度被认为是冉冉升起的新星,在最近几年也推出了不少好产品 跟随大的科学技术环境当前将继续投入到序列捕获技术的研发。  NimbleGen的国际营销总监Kary Staples表示:“我们的业务正在重新调整……在某些罗氏能够成为强的竞争者的领域,我们选择参与竞争。”  同时,罗氏不会出售股份,离开麦迪逊。序列捕获技术的研发将继续在麦迪逊进行。Staples谈道:“研发、制造和销售还将留在这儿,一个创新的团队即将建立。该团队由NimbleGen的早期员工之一Tom Albert领导,目标是为生命科学市场开发新的、颠覆性技术。”  1999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学家Michael Sussman和Franco Cerrina,遗传学教授Fred Blattner及其学生Roland Green开发了一种更快、更便宜的基因芯片制作方法,随后创立了NimbleGen公司。  2007年,罗氏以2亿7千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NimbleGen公司。当时,罗氏总裁表示,NimbleGen的芯片技术能补充罗氏现有的基因组研究队伍。  一年后,罗氏NimbleGen首家推出序列捕获芯片并大获成功,成为基因芯片行业中第一家研发出序列捕获的芯片厂家。全球的研究人员已通过此款序列捕获芯片对成千上万的外显子组进行捕获并随后测序。随后在2009年底,罗氏NimbleGen又推出液相外显子组序列捕获,提供液相的工作流程 并与Caliper合作研发推出液相捕获自动化流程,为各种项目提供灵活及高通量可扩容性方案。当前已经使用或正在开始使用外显子组序列捕获的重大项目包括英国一医学协会即将开展的罕见血液疾病研究,将捕获50000个外显子组 荷兰正在进行中的大规模老年流行病研究项目(Rotterdam Study)使用Nimblegen序列捕获3000个用于后期测序的样本。  另外,近年来该公司的灵活定制序列捕获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实验室,包括由贝勒医学院人类基因组测序中心提供设计的HGSC捕获定制,用于孤独症研究 而不久前,华大基因和罗氏NimbleGen公司还联合宣布已成功研发出全新人类MHC区域捕获技术,该技术突破了常规扩增和捕获方法的瓶颈,首次成功实现了对人类MHC区域的高度覆盖及有效富集 常规肿瘤热点关注的基因也通过序列捕获技术实现富集,该捕获产品可以同时捕获75个肿瘤相关基因的0.5Mb的区段。  然而,正如Staples所说,基因芯片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罗氏NimbleGen从总销售额来看位居第四,但通过捕获技术上升的业务量还是很迅猛,因此将成为今后投入的重点。
  • 微流芯片将液态物质分析时间缩至几秒
    近日,在最新一期《芯片实验室》杂志的封面上,刊登了化学方面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德国莱比锡大学分析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运用微流芯片技术,使液态化学物质分离与质谱检测得以同时进行,从而将整个分析过程缩短到几秒钟。  莱比锡大学分析化学研究所德特勒夫贝尔德教授领导的工作团队完成了这项研究,他们专门研究微缩成芯片大小的化学分析系统,用微电子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过程。贝尔代教授说:“当化学过程发生在这样的微管中,而不是在大试管和烧杯中时,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品的用量,还可以将这一过程的时间从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缩短到几秒钟。”  这项新的世界纪录仅在一个小玻璃芯片上就得以实现,其上有着非常细的、人头发丝大小的沟槽。分析芯片里有微量的液体(微流),莱比锡的研究人员将一个纳米喷针与之集成在一起。这个极细的纳米喷针尖端只有人头发直径的十分之一,是该研究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这项成果成功将芯片技术和质谱分析直接耦合在一起。  通过高速电泳分离与快速质谱结合,研究人员首次成功使物质在一秒钟内彼此分离,然后几乎同时就进行质谱分析鉴定。这个集成了纳米喷针的微流玻璃芯片以100赫兹的工作频率采集数据。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技术对于制药业特别有吸引力,因为该行业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物质库中大量潜在药物进行高通量筛选测试。而用质谱法来进行化学物质的鉴定早已在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应用材料公司推出用于先进存储器和逻辑芯片的新型刻蚀系统Sym3
    p2020年8月7日,应用材料公司今天宣布为其大获成功的Centris® Sym3® 刻蚀产品系列再添新成员。现在,该系列产品能让芯片制造商在尖端存储器和逻辑芯片上以更加精细的尺寸成像和成型。/pp应用材料公司的Centris® Sym3® Y刻蚀系统能让芯片制造商在尖端存储器和逻辑芯片上以更加精细的尺寸成像和成型。/pp新型Centris Sym3® Y是应用材料公司最先进的导体刻蚀系统。该系统采用创新射频脉冲技术为客户提供极高的材料选择性、深度控制和剖面控制,使之能够在3D NAND、DRAM和逻辑节点(包括FinFET和新兴的环绕栅极架构)创建密集排列的高深宽比结构。/ppSym3系列成功的关键在于其独特技术特征:高电导反应腔架构能够提供特殊的刻蚀剖面控制,快速有效地排出每次晶圆工艺产生的刻蚀副产物。Sym3 Y系统采用保护关键腔体组件的专有新型涂层材料,扩大了该成功架构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减少缺陷并提高良率。/ppSym3刻蚀系统于2015年首次推出,如今已成为应用材料公司历史上最迅速大量占领市场的产品。时至今日,Sym3反应腔出货量达到了5000台大关。/pp应用材料公司的战略是为客户提供全新的材料成型和成像方法,以实现新型3D结构并开辟继续进行2D微缩的新途径,而Sym3系列正是实现这一战略的关键产品。应用材料公司采用独特的化学气相沉积(CVD)镀膜技术对Sym3系统进行协同优化,让客户能够增加3D NAND内存器件中的层数,并减少DRAM制造中四重成型所需的步骤数。应用材料公司会将上述技术与其电子束检测和审查技术一同部署,以加快研发并大规模实现行业最先进节点的产量爬坡,从而帮助客户改善芯片功耗、增强芯片性能、降低单位面积成本并加快上市时间(PPACt)。/pp应用材料公司半导体产品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Mukund Srinivasan博士表示:“应用材料公司在2015年推出Sym3系统时采用了全新方法进行导体刻蚀,并解决了3D NAND和DRAM中一些最棘手的刻蚀难题。今天,在最先进的存储器和代工厂逻辑节点中,关键刻蚀和极紫外(EUV)图形化应用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增长。未来,我们将继续升级并助力业界向下一代芯片设计演进。”/pp每个Sym3 Y系统均包括多个刻蚀和等离子清洁晶圆工艺反应腔,并由智能系统控制可确保每个反应腔都拥有一致的性能,从而实现稳定的工艺和高生产力。全球多家领先的NAND、DRAM和代工厂逻辑节点客户都在使用这一新系统。/p
  • 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三色多重分析设计性能优化指南
    多重分析,即在单个反应中检测多个靶标,可以帮助用户节省宝贵的样品,并节省时间、试剂和成本。此外,和做多次单重实验相比,由于多重反应所有靶标都在同一个反应中进行扩增和检测,使得样品和试剂的移液操作误差减少,因此多重检测可以提高定量精度。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的多重检测与单重检测一样灵敏和精准。专业的分析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多重检测,从而在单个PCR反应中用多对引物和探针扩增多个DNA目标。Crystal Miner软件是一个开放的数据分析软件,可以通过其提供的强大工具来帮助优化和完成多重分析。评估引物和探针性能的实验指南1.Stilla建议使用naica multiplex PCR mix,该试剂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多重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的实验数据。2.单重反应测试。在进行多重反应之前,每个引物/探针/模板均需要进行单重性能验证。例如,对于三重分析,在多重反应混合进行之前,首先应对核酸靶标进行三个单重反应。当进行单重反应时,预期结果只出现单一阳性。3.为了优化多重分析性能,样品性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例如,游离DNA和基因组DNA需要设计不同的DNA片段,分析游离DNA需要设计成短片段DNA,分析基因组DNA需要设计更完整的DNA片段)。4.使用的DNA模板应该没有污染物和可能的抑制剂。如果样品材料稀少或不容易获得,可以合成寡核苷酸作为模板分析优化。5. 评估每个单重反应的退火温度范围,在最佳反应温度下,阳性和阴性微滴分离良好且没有非特异性扩增(图1)。由Crystal Miner软件(图2)提供的Stilla可分离评价可以作为一种度量标准,用于确定所有探针的最佳退火温度。如果单重反应没有被很好地优化,可能会出现明显的非特异性扩增。此外,非特异性扩增可能由几个非优化参数造成。包括引物/探针二聚体或引物/探针非特异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限制非特异性序列的扩增,如提高退火温度、进行touch down PCR或重新设计引物序列等。实验前可使用相关软件评估引物探针的特异性。▲图1 :Crystal Miner软件展示单重反应一维点状图,在60°C到65°C退火温度内, 蓝色、绿色和红色荧光通道检测到的荧光强度。黑框部分表示单重反应的最佳退火温度。可分性评分(e)可用于确定3个靶标扩增的最佳退火温度。(带*数字为可分性评分)▲图2 :可分性评分是基于阳性和阴性微滴群体的距离。可分性评分是由Crystal Miner软件自动计算,并可以在高级QC标签栏下找到。6.在选定的退火温度下,使用所有引物和探针进行多重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并以区分度为指导,评估反应性能。如果有需要,可从以下几点优化:★ 调整PCR的循环数——建议从45个循环开始,并增加循环数,以进一步优化阳性和阴性微滴群体之间的分离度。★ 调整引物和探针浓度——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推荐的引物和探针浓度范围可从0.125到1μM (图3)。对于多重分析的设计建议从较低的浓度范围开始,以减少反应的复杂性,减少引物和探针所占据的体积。▲图3。Crystal Miner软件的一维点状图显示了一系列引物(左图)和探针(右图)浓度不断增加时蓝色检测通道中的荧光强度。黑框部分表示良好的可分性评分,及在低引物探针浓度的选择标准下确定的用于多重分析的引物探针浓度。(带*数字为可分性评分)★ 使用修饰的碱基,如锁核苷酸(LNA)碱基或小沟结合基团(MGB),以提高探针的Tm值,同时保持较短的长度(可能20nt)。然而,在多重检测中建议探针添加的MGB不超过2个,以避免扩增减少。7.评价引物和探针的相互作用:在同一个多重实验中引物和/或探针之间形成同源/异源二聚体的概率应保持在最低。二聚体是可以评估的,相互作用的分数可以用多种工具来确定(例如,IDT Oligo Analyzer Tool, Primer 3, Primer express, Beacon designer) (图4)。高浓度的引物和探针会增加非特异性相互作用的概率。因此,多重分析时,建议所有检测都从低浓度的引物开始(例如,0.25 uM),如果需要,逐步增加浓度至1 uM(例如,提高扩增效率)。▲图4:引物和探针之间的相互作用示例。a)target 1的探针与target 2的反向引物相互作用(R2 target 2,红框)。当使用反向引物RI target 2时,没有检测到这种相互作用。在本例中,应选择RI target 2进行多重检测。b) target 1的探针与target 2的正向引物的相互作用(F2 target 2. 蓝框)。当使用正向引物F1 target 2时,没有检测到这种相互作用。在本例中,FI target 2应被选择用于多重检测。8.对于多重分析,荧光溢出补偿是十分重要的。使用多个单色参照,Crystal Miner软件可以创建一个补偿模型用于特定的多重反应。有关荧光溢出的更详细描述,请访问https://www.gene-pi.com/item/spill-over-2/。执行荧光溢出补偿的操作说明请参考Crysta Miner软件用户手册。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以Sapphire芯片(全自动)或Opal(高通量)芯片为耗材,形成25,000-30,000个微滴的2D阵列,以单层平铺方式进行PCR扩增实验。反应完成后对微滴进行三色通道或六色通道检测,从而对起始核酸浓度进行绝对定量。2.5小时内,可快速获得结果。
  • 上海微系统所等制备出石墨烯基量子电阻标准芯片
    电阻标准是电学计量的基石之一。为了适应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和量值传递扁平化趋势,推动我国构建电子信息产业先进测量体系,补充国家量子化标准,开展电学计量体系中电阻的轻量级量子化复现与溯源关键技术研究至关重要。与传统砷化镓基二维电子气(2DEG)相比,石墨烯中的2DEG在相同磁场下量子霍尔效应低指数朗道能级间隔更宽,以其制作的量子霍尔电阻可以在更小磁场、更高温度和更大电流下工作,易于计量装备小型化。此外,量子电阻标准的性能通常与石墨烯的材料质量、衬底种类和掺杂工艺相关。如何通过克服绝缘衬底表面石墨烯成核密度与生长调控的瓶颈,获得高质量石墨烯单晶,并以此为基础,优化器件结构和工艺,开发出工作稳定且具有高比对精度的量子电阻标准芯片至关重要。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报道了采用在绝缘衬底表面气相催化辅助生长石墨烯,成功制备高计量准确度的量子霍尔电阻标准芯片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以“Gaseous Catalyst Assisted Growth of Graphene on Silicon Carbide for Quantum Hall Resistance Standard Device)”为题,发表于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上。研究人员首先采用氢气退火处理得到具有表面台阶高度约为0.5nm的碳化硅衬底,然后以硅烷为气体催化剂,乙炔作为碳源,在1300°C条件下,生长出高质量单层石墨烯。该温度条件下衬底表面台阶依然可以保持在0.5nm以下。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可以制成量子电阻标准器件,研究团队直接将该量子电阻标准器件集成于桌面式量子电阻标准器,在温度为4.5K、磁场大于4.5T时,量子电阻标准比对准确度达到 1.15×10-8,长期复现性达到3.6×10-9。该工作提出了适用于电学计量的石墨烯基工程化、实用化的轻量级量子电阻标准实现方案,通过基于其量值的传递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电阻量值准确溯源的需求,补充国家计量基准向各个行业计量系统的量传链路。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是该研究工作第一完成单位,陈令修、王慧山和孔自强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上海微系统所的王浩敏研究员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鲁云峰研究员。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先导B类计划和上海市科委基金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t.202201127
  • RNA质量评估,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来帮忙
    国家CDC在Diagnostic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使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检测了不同时间段临床流感样本的病毒载量,来评估RNA完整性和样本采集质量及对监测系统中流感诊断的影响。.应用亮点:▶ 使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完成RNase P(RNP)RNA和流感基因的检测。▶ 低病毒载量的流感样品(10 拷贝/μl),在采集八天后依旧可以被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检测到,高低病毒载量的流感样品之间存在明显不一致的降解速率。▶ 检测作为样本采集质量的关键指标RNase P(RNP)RNA,对于流感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流感监测对于流感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然而医院一般只进行流感抗原快速检测,核酸鉴定却在网络实验室进行。由于流感病毒作为一种RNA病毒,不如DNA病毒稳定。因此诊断目标区域的RNA稳定性和完整性是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挑战,并且人们对冷藏临床标本中流感核酸的稳定性也知之甚少。本文采用先进的核酸定量技术--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用于对临床样本的RNA完整性进行系统评价,探索流感监测标本质量控制和评价的科学方法。通过实时RT-PCR检测的所有甲型或H1型流感阳性样本用数字RT-dPCR检测也呈阳性。图1清楚地显示了RNA随时间的降解。在甲型流感和H1流感测试中,RNA降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在所有四个时间点通过数字RT-dPCR共检测了91个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样本的RNA含量和72个H1阳性样品的RNA含量,发现低病毒载量样本RNA降解比高病毒载量更显著且速度更快。在低病毒载量甲型流感样本测试中,第4组RNA降解率为75%至100%共有8个,其中有5个样本的RNA降解为检测不到(图1C)。在H1测试中,在第4组中75%至100%的RNA降解有9个低病毒载量样本,其中7个样本的RNA降解为检测不到(图1D)。▲图1.阳性样本的RNA随时间降解。(A)甲型流感阳性样本的RNA降解。(B) H1阳性样本的RNA降解。(C)低病毒载量甲型流感样本的RNA降解。(D)低病毒载量H1样本的RNA降解。(E)高病毒载量甲型流感样本的RNA降解。(F)高病毒载量 H1 样本的RNA降解。RNA降解=(第1组RNA含量-第n组RNA含量)/第1组RNA含量*100%。Y轴代表样本数。蓝色条表示0-25%之间的 RNA 降解,橙色条表示 25%-50%之间的RNA降解,灰色条表示50%-75%之间的RNA降解,黄色条表示 75%-100%之间的RNA降解。在研究中使用第1组RNP和流感RNA浓度参数比较样本采集质量。RNP值是样本采集质量的关键指标。样品质量采用 A-D 等级进行评估。图2表明,样本采集质量存在明显变化。图3比较了四家医院的样本质量。在甲型流感检测中,从M医院采集的样本质量最好,N、L、P医院采集的样本质量次之;在H1测试中,医院N采集的样本质量最好(图3)。▲图2:样本采集质量评估。(A)使用甲型流感和RNP参数评估样本采集质量。(B)使用H1和RNP参数评估样本采集质量。X轴代表流感A M基因(A)或H1 HA基因(B)的Log10 RNA浓度。Y轴代表RNP的Log10 RNA浓度。一个点代表一个样品的结果。红点代表M医院样本,黄点代表L医院样本,绿点代表N医院样本,蓝点代表P医院样本。样本质量分为A、B、C、D四个等级。▲图3:不同医院样本采集质量的比较。(A)不同医院甲型流感阳性样本采集质量的比较。(B)不同医院H1阳性样本采集质量比较。蓝条代表A级样本,绿条代表B级样本,红色条代表C级样本,黄色条代表D级样本。使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检测流感样本的病毒载量,研究RNA完整性和样本采集质量,提醒我们,应定期开展样本质量评估,以发现和改进医院样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
  • 捷报频传 又一数字PCR系统生物芯片分析仪获批
    p  近日,经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strong新羿生物/strong数字PCR系统的生物芯片分析仪获医疗器械注册批文,注册证编号:京械注准 20192220517。/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85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b50d16e1-0138-4d2c-a15d-65797875d2e4.jpg" title="新翌生物获证.jpg" alt="新翌生物获证.jpg" width="600" height="857" border="0" vspace="0"//pp  此前,新羿生物数字PCR系统的样本制备仪和微液滴数字PCR反应预混液(不含UNG及含UNG两种类型)已获医疗器械备案,本次生物芯片分析仪喜获批文,意味着新羿生物自主研发的微液滴数字PCR系统的全套仪器及通用试剂、耗材均可正式进入临床市场应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95161afc-6020-4791-b8e8-1f1f117ba8b2.jpg" title="企业微信截图_15677652687651.png" alt="企业微信截图_15677652687651.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5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a76ffa23-9574-4f19-ba56-36661969a804.jpg" title="新羿微液滴数字PCR系统.jpg" alt="新羿微液滴数字PCR系统.jpg" width="600" height="257"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特点:/span/strong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color: rgb(0, 112, 192) "超敏 便捷 可靠 开放br//span/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超敏:灵敏度低至0.01%/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便捷:操作简单,无须手动移液/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可靠:多重防污染,避免假阳性/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开放:支持个性化检测项目开发/span/strong/pp  微液滴数字PCR是一种单分子水平的核酸定量分析技术,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在PCR扩增反应后的任何开放式操作都可能造成微液滴内容物的挥发和逸出,导致扩增产物的气溶胶污染。目前商业化微液滴数字PCR仪器多涉及PCR反应后的开放式操作,比如微液滴的吸取和转移等,这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导致样本假阳性的严重后果。/pp  新羿生物自主研发的微液滴数字PCR系统由样本制备仪、生物芯片分析仪及相应反应试剂耗材组成,与其他微液滴数字PCR系统不同的是,采用新羿数字PCR平台,液滴直接于8联排管中生成,生成之后无须手工移液,盖上新羿生物专利开发的8联排管盖可直接放入普通PCR扩增仪进行扩增,扩增完成后,直接放入生物芯片分析仪中,即可进行信号读取与分析。液滴扩增、检测流程无开盖操作,且检测后液滴储存于芯片内置废液槽中,不流经仪器内部,完全避免气溶胶污染,符合临床对检测安全性的要求。/pp  重大疾病检测试剂产品/pp  新羿生物基于自主研发的TD-1数字PCR平台,目前已开发肿瘤液体活检、感染性疾病诊断、出生缺陷疾病筛查等三大类数十项试剂产品,并于15个省市近百家单位进行试用,试剂质量受到用户单位的好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141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23e14496-df93-46cf-a42c-c1ffb3bf0eff.jpg" title="新羿.jpg" alt="新羿.jpg" width="600" height="1141" border="0" vspace="0"//pp  关于数字PCR/pp  微滴数字PCR是一种单分子水平的核酸检测和定量分析技术,被认为是继荧光定量PCR和NGS之后,基因检测领域最引人瞩目的创新之一。与其他传统分子诊断技术相比,数字PCR技术吸引人之处包括:高灵敏度,可实现单分子级检测 绝对定量,不依赖标准品和参考曲线 高稳定性和较高的抗干扰能力,适用于多种复杂样本。数字PCR技术在痕量核酸样本检测、复杂背景下稀有突变检测和表达量微小差异鉴定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随着数字PCR的发展,业内普遍认为在如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pp  strong基因表达差异研究/strong/ppstrong  拷贝数变异(CNV)研究/strong/ppstrong  低丰度DNA模板分子的精确定量/strong/ppstrong  甲基化含量鉴定/strong/ppstrong  二代测序辅助建库/strong/ppstrong  CRISPR-Cas9基因编辑结果验证/strong/ppstrong  肿瘤治疗的伴随诊断/strong/ppstrong  肿瘤治疗的实时监控/strong/ppstrong  无创产前筛查/strong/ppstrong  移植排斥监控/strong/ppstrong  致病微生物(病毒、细菌等)的检测/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关于新羿生物/strong/span/pp  新羿生物成立于2015年,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一家由核心技术驱动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高科技公司。在中关村科技园拥有高标准的生物医学仪器、耗材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基地。新羿生物已申请七十余项微液滴技术相关专利,在数字PCR研发领域拥有从芯片、仪器、软件到原料、试剂、耗材全系统开发能力。/pp  新羿生物所提供不仅是一套数字PCR系统或一个诊断项目解决方案,更愿以我们的研发能力与用户进行更广范围的科研及诊断合作,秉承“创新精准,用心为您”的发展理念,为用户提供更优服务,共同推动数字PCR技术的发展,造福社会。/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