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射模式制样机

仪器信息网射模式制样机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射模式制样机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射模式制样机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射模式制样机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射模式制样机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射模式制样机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射模式制样机相关的解决方案。

射模式制样机相关的论坛

  • 请问透射模式是不是只有某些特定型号的X射线衍射仪才能做?

    如题,X射线衍射仪通常我们都是用反射模式下做的,不知道透射模式的哪些型号可以做呢?另外,我不太理解反射模式和透射模式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透射模式是否可以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比如说测什么透射模式能做,而反射模式不能做呢?请高手给解释一下,最好能推荐一些介绍透射模式的参考资料,多谢啦

  • 【原创】咨询投射电镜配置STEM模式

    谁比较懂STEM模式,想买一台透射电镜带有stem模式,可是对stem知道的实在太少,有谁比较懂或者有相关的一些资料,最好是中文的先看看,谢谢!

  • FEI场发射扫描电镜模式一下看不清图像

    请问一下我们实验室的FEI场发射扫描电镜模式一下无法聚焦,没放样品只看样品台时,只能看到模模糊糊的一点边缘,其他什么也看不清。转到模式2下就有图像,但是雪花点很大,有点像背散射的图像,这是为什么呢

  • 色差仪的反射测量模式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印品检测用[url=http://www.xrite.cn/][color=#000000]色差仪[/color][/url]一般都有多种反射测量模式可供选择,M0:非偏振,无虑镜包含紫外线;MI:表示D50;M2表示不包含UV的滤镜,M3表示偏振镜。至于如何选择,则需要根据客户要求设置或者保证色差仪与其它色彩管理软件、仪器的颜色设置相匹配,目前纸类包装印刷行业流行的是M1模式,因为其采用的是标准的日光光源,而非M0的模拟日光光源,当然测量模式的设置在整个色彩管理流程中必须统一。

  • 扫描电镜的透射模式

    各位大虾,请问扫描电镜的透射模式(TSEM)不是STEM,是怎么回事,国内哪个单位的扫描电镜能做这个模式,谢谢

  • 显微红外透射模式下测出一堆杂峰,是方法不对,还是测不出来呢?

    显微红外透射模式下测出一堆杂峰,是方法不对,还是测不出来呢?

    1、用显微红外透射模式测了一个垫圈烧焦的样品,得到下面这张图,是不是样品透过率低测不出来呢?2、为什么图谱是这么多小的杂峰呢?用反射模式会不会效果好一点?3、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设置参数哪里不一样啊?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4/201204212352_362713_2378712_3.jpg

  • 打衍射有衍射斑点,但STEM模式下出不了原子相

    请教给位大佬一个问题。我用T12打衍射,能得到样品的衍射信息,是一个单晶。随后用球差电镜STEM模式下获取原子相,但是不论怎么调状态都出不来了原子相。同一个微栅上另外一个相(两个相完全分开的)的原子相很容易就调出来了。

  • 【提问】透射电镜都有哪些操作模式呢?

    随着电镜附件的增加,边缘分析技术越来越多,好像令人眼花缭乱,但是透射电镜本身的一些基本功能还是没有多少人能做好,那么透射电镜的基本操作模式都有哪些?不同的样品能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呢?比如我前面讲到SAED的几种花样,信息很丰富,而且我讲了那么多,还是没有完全讲完,大家多多补充!![em05]

  • 【求助】背散射模式观察晶界衬度问题

    我用背散射模式拍的照片如图,但是不知道衬度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哪位能帮忙解释一下,谢谢。还有,为什么图的右侧总比左侧亮?(试样为工业纯铝电解抛光)[~140695~]

  • 【求助】为什么掠入射X射线扫描和粉末模式扫描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呢

    薄膜模式(掠入射x射线扫描)和常规模式(粉末模式)扫描得到的峰不在一个位置上 乱七八糟的 怎么分析啊?我的样品是单晶硅(100) 上镀的sic薄膜,薄膜模式扫描的时候角度为2度。那位高人给我看下,这两种模式下的峰是不是要放在一起分析呢,找了一下午了, sic90多张卡片都找了一编,头都大了。高手快来替我分析下啊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91803]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url][~191822~]

  • 真空度(气压)控制:上游模式和下游模式的特点以及新技术

    真空度(气压)控制:上游模式和下游模式的特点以及新技术

    [size=14px][color=#cc0000]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真空系统中上游和下游控制模式的特点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上下游模式同时使用的双向控制新技术,新技术可有效发挥上下游控制模式的优点和抑制缺点。[/color][/size][size=14px][/size][align=center]~~~~~~~~~~~~~~~~~~~~~~~~~~~~~~~~~~~~~~~~~~~~~~~~~~~~~~~~~~~~~~~~~~~~~~~[/align] [b][color=#cc0000]1. 真空度(压力)控制概述[/color][/b][size=14px][/size]  在许多真空系统中,为了实施特定的工艺过程或达到一定的实验条件,需要真空系统中的真空度恒定在特定以及关键的设定值,这就需要对真空系统内的真空度进行控制。真空度控制一般通过上游模式(upstream model)、下游模式(downstream model)和两种模式结合的方法实现。业内一般将上游模式定义为控制输入真空系统的气体,下游模式定义为控制泵送系统的节流,即以真空系统为参照物,真空系统上游的进气控制为上游模式,真空系统下游的出气控制为下游模式。[size=14px][/size]  无论是自动的上游控制还是下游控制,都需要电动控制阀来实现。在目前国内外真空系统的真空度控制过程中,由于技术的限制,绝大多数还都是采用单一控制方式,即或是上游模式,或是下游模式。但随着双向控制技术的突破,可以实现上下游模式的同时控制。[size=14px][/size]  本文详细介绍了真空系统中上下游真空度控制模式的特点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双向控制技术的特点。[size=14px][/size][b][color=#cc0000]2. 上游控制模式(Upstream Model)[/color][/b][size=14px]  如图2-1所示,上游控制模式是一种控制系统中压力的方法,在该系统中,气体流入腔室,通常由电动控制阀进行控制。[/size][align=center][size=14px][img=,500,42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1/202101042202534200_9124_3384_3.png!w690x582.jp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cc0000]图2-1 上游控制模式示意图[/color][/size][/align][size=14px][/size]  上游真空度(压力)控制器维持真空系统本身上游的压力,在真空泵抽速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进气流量以降低压力,减少进气流量以增加压力。因此,这称为反向作用,该配置在行业中通常称为背压调节器。[size=14px][/size]  在真空度(压力)上游模式控制期间,控制阀将以特定的速率注入气体,同时还与控制器通信。如果从控制器接收到不正确的输出电压(意味着压力不正确),控制阀将调整流量。压力过高,控制阀会降低流量,压力过高,控制阀会提高流量。[size=14px][/size]  上游模式具有以下特点:[size=14px][/size]  (1)可提高真空系统中工艺的稳定性和速度;[size=14px][/size]  (2)使用快速作用控制阀,将控制仪器放置在真空系统的上游可提供更快的响应时间和更好的稳定性。上游模式还消除了对附加阀的需求,减少了系统中潜在泄漏点的数量,减少了下游设备的需求并降低了安装成本。例如在真空镀膜应用中,将压力控制装置放置在腔室的上游可以节省时间,成本,并提高真空沉积工具的精度。[size=14px][/size]  (3)很多真空工艺,如等离子熔炼和真空沉积等,都使用了下游控制模式来维持真空室内的气体压力,而节流阀的使用会有几万元的配置,并还需要一个单独的控制模块来为阀门供电、提供PID数据和设定点功能。因此,上游模式有时可有效的降低真空系统的造价成本。[size=14px][/size]  (4)由于下游真空泵不受控制,一般都以较大的抽速运行,这就造成在单独使用上游模式时会出现比较费气的现象,特别是在工艺气体为较贵的高纯惰性气体时尤为明显。[size=14px][/size][b][color=#cc0000]3. 下游控制模式(Downstream Model)[/color][/b][size=14px]  如图3-1所示,下游控制模式是一种控制真空系统内部压力的方法,其中抽气速度是可变的,通常由真空泵和腔室之间的控制阀实现。[/size][align=center][size=14px][img=,500,41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1/202101042203517636_9658_3384_3.png!w690x578.jp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cc0000]图3-1 下游控制模式示意图[/color][/size][/align][size=14px][/size]  下游控制模式是维持真空系统下游的压力,增加流量以增加压力,减少流量以减少压力,因此,这称为直接作用,这种控制器配置通常称为标准压力调节器。[size=14px][/size]  在真空度(压力)下游模式控制期间,控制阀将以特定的速率限制真空泵抽出气体,同时还与控制器通信。如果从控制器接收到不正确的输出电压(意味着压力不正确),控制阀将调整抽气流量。压力过高,控制阀会提供抽气流量,压力过低,控制阀会降低流量。[size=14px][/size]  下游模式具有以下特点:[size=14px][/size]  (1)下游模式作为目前最常用的控制模式,通常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很好地工作;[size=14px][/size]  (2)但在下游模式控制过程中,其有效性有时可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挑战,如入口气体流速的突然变化或等离子体事件的开启或关闭。此外,某些流量和压力的组合会迫使节流阀在等于或超过其预期控制范围的极限的位置上运行。在这种情况下,精确或可重复的压力控制都是不可行的。或者,压力控制可能是可行的,但不是以快速有效的方式,结果造成产品的产量和良率受到影响。[size=14px][/size]  (3)在下游模式中,会在更换气体或等待腔室内气体沉降时引起延迟。[size=14px][/size][b][color=#cc0000]4. 双向控制模式(Bidirectional Model)[/color][/b][size=14px][/size]  通过上述两种控制模式的特点可以看出,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目前在真空度控制中常用的方法是以下游控制模式为主控方法,同时在真空系统的上游设置几个控制档位来控制进气流量,由此来最大限度发挥两种模式的优点,但这种控制方式还无法实现全自动化。[size=14px]  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目前上海依阳公司已经开发出双向自动控制技术,其结构图4-1如所示。[/size][align=center][size=14px][img=,500,41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1/202101042205187960_2317_3384_3.png!w690x572.jpg[/img][/size][/align][size=14px][/size][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4-1 双向控制模式示意图[/color][/align][size=14px][/size]  这种双向控制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控制优势,节省时间和成本,并提高真空工艺的效率和质量。[size=14px][/size][align=center]=======================================================================[/align][size=14px][/size][size=14px][/size][size=14px][/size][size=14px][/size][size=14px][/size][size=14px][/size][size=14px][/size]

  • 关于PE2100的数据采集时间模式的问题

    PE的ICP有两种数据采集时间设定,一种是自动一种是手动的,自动采集模式下就算是跟手动模式设定同样的采集时间在整体的测样过程中还是比手动采集数据模式时间长,测试结果相对标准偏差比手动采集模式要小。平时我们基本用的是手动采集时间设定,都是最近才发现一个问题是同样的1mg/L的锰标液测试257.610波长的发射强度,仪器校准观测位置时是300万左右的强度,但是在测样时方法设定为手动采集时间设定模式,仪器提示检测器饱和,无法检测锰在257.610波长的发射强度。将方法设定为自动采集时间设定后却又能测试锰在257.610波长的发射强度为300万左右,与仪器校准观测位置时所得的强度基本一致。现在让我困惑的就是两种数据采集时间设定的具体区别是什么,请各位老师答疑解惑,多多指点!谢谢!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3/201403260913_494217_1967973_3.bmp

  • 求助:扫描电镜背散射模式下出现横向条纹是什么原因?

    我们实验室的扫描电镜是蔡司的场发射扫描电镜,最近在观察样品时,用背散射模式,会出现横向条纹,但是SE2模式下就是好的,不会出现横向条纹,对比度低的时候也会有,求助:可能是什么原因?急。。。。。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291247_342312_2383679_3.gif

  • 电子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模式

    在上一节的内容中,我们介绍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仪[/color][/url]使用的电子流量控制装置的组成和简单原理。对于仪器的气路控制系统而言,使用机械阀进行流量/压力控制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仪[/color][/url]器,其使用的控制阀的类型主要是稳流阀、稳压阀、背压阀和针型阀等;对于电子流量控制装置而言,并没有与上述几种机械阀一一对应的结构,可以近似的说是利用同一套部件组成的装置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算法而分别实现各种机械阀的功能。我们将电子流量控制装置分别实现各种机械阀的功能的过程称之为电子流量控制装置的不同的控制模式。本节中将介绍电子流量控制装置常见的控制模式。本篇为《从气源到检测器》专题的第23篇,为《电子流量控制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系列的第2篇。1 概述电子流量控制装置一般包括气路部件、比例阀、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辅助部件以及控制电路。以单气路通道的结构为例,见下图:[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7b/91/97b91fc3c4cba5c6c10c77f71cfa877e.png[/img]2 电子流量控制装置常见的控制模式电子流量控制装置常见的控制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即流量模式、压力模式和背压模式,可以简单地对应稳流阀、稳压阀和背压阀。2.1 流量模式流量模式可以简单地认为是采用 流量传感器-控制电路-比例阀 来进行流量调节和控制的模式。通过比较仪器流量设定值和流量传感器的测定值来调节比例阀开度的大小,从而使实际流量达到设定值。[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58/ad/c58ad91f72c9b9274cba998de8ed6d95.png[/img]流量模式的控制类似于稳流阀(请注意是类似但不等同),可以保证出口的流量在出口之后阻力发生变化情况下保持稳定。填充柱进样口的载气控制一般使用流量控制模式;另外,一些厂家检测器的氢气、空气和尾吹气也是用流量控制模式,简单的示意图如下(没有安装压力传感器):[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56/ff/956ffb3ec7784d65bf857e77728c56a4.png[/img]当然,流量模式并不只是恒定流量模式;也可以实现程序流量模式,见下图:[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2a/66/92a66118e06b902e02e9b1b54718f1d8.png[/img]通过仪器设置,可以设定仪器的初始流量,最终流量和变化速率等。2.2 压力模式压力模式可以简单地认为是采用 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比例阀 来进行压力调节和控制的模式。通过比较仪器压力设定值和压力传感器的测定值来调节比例阀开度的大小,从而使实际压力达到设定值。[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2a/8d/02a8d7b2816440648820a2f35fb572d5.png[/img]压力模式的控制类似于稳压阀(请注意是类似但不等同),可以保证出口的压力在出口之后阻力发生变化情况下保持稳定。[color=#ff4c00]需要特别说明的是[/color],使用压力控制模式,如果要保证出口处压力控制稳定,出口之后应当安装有气阻或者起到气阻作用的色谱柱等以形成压降填充柱进样口的载气控制也可以使用压力控制模式;另外,一些厂家检测器的氢气、空气和尾吹气也是用压力控制模式,简单的示意图如下(没有安装流量传感器,请注意图中气阻的位置和作用):[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ac/74/cac743d48184d1389f5d0d850ea93fd9.png[/img]同样,压力模式并不只是恒定压力模式;也可以实现程序压力模式,见下图:[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d4/60/bd460ab2ae094167ec51a6e9900b1f4f.png[/img]通过仪器设置,可以设定仪器的初始压力,最终压力和变化速率等。2.3 背压模式背压模式和压力模式类似,可以简单地认为是采用 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比例阀 来进行压力调节和控制的模式。通过比较仪器压力设定值和压力传感器的测定值来调节比例阀开度的大小,从而使实际压力达到设定值。区别在于背压模式比例阀在压力传感器之后,压力模式比例阀在压力传感器之前。[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d3/7f/6d37f6454b1185a463e42057d8e04ed7.png[/img]背压模式的控制类似于背压阀(请注意是类似但不等同),可以保证比例阀前的压力在入口压力发生变化情况下保持稳定。背压模式可以用于毛细柱进样口柱前压的调节、阀进样时样品源的稳压控制等。可以参考下图的应用:[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7a/33/37a336a54df9a1c56eb8ce2a3f9ab4fd.png[/img]上图所示,描述了六通阀在进样时候使用电子流量装置的背压模式,保证样品源压力波动时,气体采样阀可以在稳定压力下进样,从而提高了样品量的重现性。以上是本节的全部内容,对于电子流量控制装置常见的三种控制模式——流量模式、压力模式和背压模式而言,多数情况下只使用其中的一种模式,如填充柱进样口的流量和压力控制,检测器的燃气(氢气)、助燃气(空气)和尾吹气(氮气)的流量和控制。对于毛细柱进样口的流量和压力控制则较为复杂一些,是多种模式结合在一起。我们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介绍,敬请关注

  • 有气相色谱流量模式设置

    [color=#444444]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分析时,进样口处有压力模式和流量模式之分,怎么设置流量模式?[/color][color=#444444]我用的仪器是天美的GC7980,设置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下:[/color][color=#444444]设置仪器柱前压为5psi,总流量40ml/min,吹扫2ml/min,分流30ml/min。[/color][color=#444444]但是柱前压升到30psi以后还有上升的趋势,分流也在不断的变化,然后我就不知道怎么办了。[/color][color=#444444]之前没用过流量模式,一直不知道怎样使用,请用过指导下,谢谢哈![/color]

  • 保留时间的疑问(抑制器不同模式)

    保留时间的疑问(抑制器不同模式)

    我在根据ASTME2469-08A用离子色谱测乙二醇中Cl 离子含量时,尝试了抑制器的两种模式。根据标准,recycle 模式下乙二醇回流到抑制器会抬高背景电导,所以要用external water mode. 我两种模式都尝试了一下,发现用recycle模式确实在Cl的出峰位置有个大鼓包,但是,背景电导应该跟保留时间没关系啊,为什么Cl的保留时间很大抑制器用external water的模式下,Cl的保留时间是8.4,而用recycle mode,Cl 的保留时间变成了7.2. 求大牛们解惑啊!!拜托拜托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5/201505271335_547697_1608914_3.png

  • Sim模式参数设置问题

    Sim模式参数设置问题

    上面的是sim图,参数哪里设置的有问题呢?循环时间大概是5。求教sim模式的参数意义以及设置注意事项,我们之前没用过sim模式[img=,690,38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4/202204141407342691_5727_3140218_3.png[/img]

  • 内标模式与无内标模式

    理论不是应该内标模式测出的含量更准确吗?可实验比较 无内标测出的值比内标模式更准,为什么?

  • 【讨论】您的仪器正模式会比负模式好做吗?

    安装仪器时工程师都是只调正模式而忽略了负模式,不知大家是不是也碰到这种情况的?各家仪器的正模式为何都比负模式好做、做的好呢?如果某个化合物正负模式都能做,那么你是会选择用正模式来做还是负模式来做呢?

  • 填充柱进样口的气路控制模式

    1 填充柱进样口的基本结构填充柱进样口的结构相对简单,对于填充柱进样口而言,载气一般从进样器的侧面进入内部,在适配器与壳体之间进行预热;然后载气从适配器的顶部进入适配器内部,将样品带入填充柱。[img]https://img.antpedia.com/cache/wxarticle/dcb153df128bf46d502eb97e0e5c387c.jpeg[/img]2 填充柱的基本控制模式由上图,多数的填充柱进样口只有一路载气进入,然后载气通过色谱柱,最终从检测器流出。常见的填充柱进样口多采用稳压阀+稳流阀的模式进行气体流量控制。简单的示意图如下:[img]https://img.antpedia.com/cache/wxarticle/12bd606e9e7952c6c783a919d0b4a9af.png[/img]稳压阀用于稳定和调节输入仪器之后的气体压力;稳压阀后的压力表则显示输入压力的大小,输入压力的大小可以通过稳压阀来调节。一些仪器中稳压阀在出厂前调好,其后不再安装压力表。稳流阀则用于调节通过色谱柱的载气流量;稳流阀后的压力表则显示色谱柱的柱前压,柱前压的大小可以通过稳流阀来调节。在恒温条件下,柱前压和色谱柱流量是正相关对应;在程序升温条件下,随着色谱柱温度的升高,色谱柱的柱前压升高,但是流量保持不变。3 简化版的填充柱控制模式以上连接方式为多数厂家使用的填充柱进样口的流量/压力控制方式。也有一些厂家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采用其他模式来进行流量/压力控制,常见的有两种:3.1 只使用稳压阀的模式一部分厂家设计的填充柱气路,秉承填充柱只能使用恒温分析的思路,只使用稳压阀来控制流量/压力,这种情况下,在恒温分析时可以保持色谱柱流量不变,在柱箱升温时,柱前压保持不变,色谱柱流量降低。[img]https://img.antpedia.com/cache/wxarticle/968c8431251ea8c3f2634b3c8441bd09.png[/img]该种模式下通过调节稳压阀来控制色谱柱柱前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仪器中还有其他载气气路(如尾吹气),则需要连接在图示中的稳压阀之前,并且应当在连接处之前具有额外的稳压装置(稳压阀)。3.2 只使用稳流阀的模式部分厂家的填充柱进样口的仪器内部气路中只有稳流阀,见下图:[img]https://img.antpedia.com/cache/wxarticle/b4c0f7f5a6a3c8fd87a58678dbf33bf4.png[/img]稳流阀在工作时候,为了保证其流量稳定,需要在其前安装稳压阀。部分厂家采用上图模式的原因在于要求钢瓶采用双级减压阀,用钢瓶的双级减压阀代替仪器本身的稳压阀——本质上还是稳压阀+稳流阀模式。该种模式可以参见下图气路图:[img]https://img.antpedia.com/cache/wxarticle/4af6fdfcf7450ff73c83a12b9ac865f1.png[/img]4 带隔垫吹扫的填充柱进样口目前市面上存在带隔垫吹扫的填充柱进样口,其流路仍然是采用稳压阀+稳流阀的模式,主要改变是增加了针型阀来控制隔垫吹扫的流量。4.1 带隔垫吹扫的填充柱进样口的基本结构带隔垫吹扫的填充柱进样口的基本结构见下图:[img]https://img.antpedia.com/cache/wxarticle/8ceb758361d1a79e554df8cc4dde2c27.jpeg[/img]4.2 带隔垫吹扫的填充柱进样口的气路控制如下图,在隔垫吹扫出口安装针型阀控制隔垫吹扫流量。[img]https://img.antpedia.com/cache/wxarticle/171ed6b57e534b03f97228f2ec583d51.png[/img]该种控制模式下:在恒温条件,柱前压保持稳定,柱流量和隔垫吹扫流量不会发生变化;在升温条件,柱前压升高,总流量(经过稳流阀的流量)不变,隔垫吹扫流量会增大,柱流量会有些许的变化。当然,如果填充柱进样口采用了本文中3.1的模式——柱前压采用稳压阀控制的话,如果在隔垫吹扫出口安装针型阀控制隔垫吹扫流量,那么:在恒温条件,柱前压保持稳定,柱流量和隔垫吹扫流量不会发生变化;在升温条件,柱前压不变,总流量(经过稳压阀的流量)变小,隔垫吹扫流量不变,柱流量会变小。以上是填充柱进样口的气路控制模式的全部内容。填充柱进样口气路简单,常见的控制模式采用稳压阀+稳流阀的方式,了解控制模式中各个部件的作用,可以熟练地的对填充柱的色谱条件进行调节和设定

  • 【分享】近红外反射光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结合鉴别鱼粉类别

    近红外反射光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结合鉴别鱼粉类别鱼粉是目前最为理想的饲料蛋白源。随着饲料产量的逐年增长,我国每年从俄罗斯、美国、新西兰、秘鲁、智利等国进口大量鱼粉。按照鱼粉的生产原料划分,可分红鱼粉和白鱼粉,二者由于用途不同,造成价格、关税相差较大,但从外观和品质指标(蛋白、脂肪、灰分)都不能明显区分二者。本文的工作就是以鱼粉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图作为分析的对象,采用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鱼粉进行快速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此法可为鉴别红、白鱼粉提供一种可靠、简便的手段,盲样检测的准确率超过98%。[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69047]近红外反射光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结合鉴别鱼粉类别[/url]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