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离轴抛物面镜

仪器信息网离轴抛物面镜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离轴抛物面镜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离轴抛物面镜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离轴抛物面镜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离轴抛物面镜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离轴抛物面镜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离轴抛物面镜相关的解决方案。

离轴抛物面镜相关的论坛

  • 急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标线做得想抛物线怎么回事?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标线做得想抛物线怎么回事?专家里手帮我分析分析。做过很多次都很不顺利,我觉得可能的原因是1,分液漏斗没洗干净,之前做地表水和污水,做完后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各洗3遍,没有用酒精浸泡;2、亚甲蓝加的不是特别准确,我觉得关键的试剂是氯仿,亚甲蓝是用25ml比色管加的;3、亚甲蓝配得有问题,我用的是无水的磷酸二氢钠,不过之前别人也是用同样的试剂配的,另外亚甲蓝配了有二十多天,对实验会有影响吗?4、分液漏斗上挂了好多氯仿珠,浓度越高挂的越多,有的萃取完后我用少量去离子水冲洗了一下;5、摇得不够均匀。不过每次我做平行样还是可以的,另外发现,比色时,下面的萃取液吸光度比上面的低很多,就是说比过1次,再接1点来比色,吸光度差了很多,请高手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万分感谢!

  • 求助中文文献

    【序号】:1【作者】:张忠玉. 余景池.【题名】:用补偿器测量非球面的研究[J] . 【期刊】:光学精密工程, 1999 (1)【全文链接】: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XJM901.021.htm【序号】:2【作者】:郭培基. 余景池 孙侠菲 【题名】:一种大数值孔径小非球面检测用补偿器设计[ J] . 【期刊】:光学精密工程 , 2002 (5)【全文链接】: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XJM200205019.htm【序号】:3【作者】:曹根瑞. 【题名】:补偿透镜法检验抛物面镜的调整误差分析[ J] . 【期刊】:光学技术 , 1992 (3)【全文链接】: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XJS199203000.htm【序号】:4【作者】:陈钦芳 李英才 马臻 李旭阳 梁士通【题名】:离轴二次非球面反射镜无像差点法检测的误差分离技术[J] 【期刊】:光学学报 2011年02期【全文链接】: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XXB201102039.htm【序号】:5【作者】:郭隐彪,魏丽珍 【题名】:非球面检测中偏心光束对焦系统设计[J]【期刊】: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5年10期【全文链接】: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JYC200510018.htm

  • 赛默飞的石墨炉,做pb的标曲线性很差,重复了几次都成抛物线了

    赛默飞的石墨炉ice3300,做pb的标曲线性很差,重复了几次都成抛物线了,因为是第一次用,所以没用基改,仪器是自动稀释的,只配了最高的80ng/ml ,不知道是不是标液浓度太高,稀释用的是超纯水,没用硝酸,本人刚毕业,以前用安捷伦的,希望各位前辈指点迷津啊

  • 求助中文文献

    【序号】:【作者】:赵茗, 黄德修, 刘小英,等.【题名】:离轴抛物面反射式平行光管的结构设计[ J] 【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5 , 33(4)【全文链接】: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ZLG200504021.htm

  • 求助中文文献

    【序号】:【作者】:顾小超 胡雯雯... 【题名】:一种离轴抛物面准直光管的设计【期刊】:《激光与红外》 2008年05期【全文链接】: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GHW200805019.htm

  • 【分享】物理学年谱

    物理学年谱 公元前~公元元年     公元前650~前550年,古希腊人发现摩擦琥珀可使之吸引轻物体;发现磁石吸铁。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墨经》中记有通过对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的实验研究,发现物像位置和大小与镜面曲率之间的经验关系(中国 墨子和墨子学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杠杆平衡的现象(中国 墨子学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研究筑城防御之术,发明云梯(中国 墨子学派)。     公元前四世纪,柏拉图学派已认识到光的直线传播和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公元前350年左右,认识到声音由空气运动产生,并发现管长一倍,振动周期长一倍的规律(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三世纪,实验发现斜面、杠杆、滑轮的规律以及浮力原理,奠定了静力学的基础(古希腊 阿基米德)。     公元前三世纪,发明举水的螺旋,至今仍见用于埃及(古希腊 阿基米德)。     公元前250年左右,战国末年的《韩非子有度篇》中,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的记载,“司南”大约是古人用来识别南北的器械(或为指南车,或为磁石指南勺)。《论衡》叙述司南形同水勺,磁勺柄自动指南,它是后来指南针发明的先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度、量、衡,其进位体制沿用到二十世纪。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西汉记载用漏壶(刻漏)计时,水钟使用更早。     公元前二世纪,发明水钟、水风琴、压缩空气抛弹机(用于战争)(埃及 悌西比阿斯)。     公元前一世纪,最先记载过磁铁石的排斥作用和铁屑实验(罗马 卢克莱修)。     公元前31年,中国西汉时创用平向水轮,通过滑轮和皮带推动风箱,用于炼铁炉的鼓风。  公元元年~公元1000年     一世纪左右,发明蒸汽转动器和热空气推动的转动机,这是蒸汽涡轮机和热气涡轮机的萌芽(古希腊 希隆)。     一世纪,发现盛水的球状玻璃器具有放大作用(罗马 塞涅卡)。     300年至400年,中国史载晋代已有指南船,可能是航海罗盘的最早发明。     在公元七、八世纪,中国唐朝已采用刻板印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     十世纪,中国发明了使用火药的火箭。     十世纪左右著《光学》,明确光的反射定律并研究了球面镜和抛物面镜(阿拉伯 阿尔哈赛姆)       公元1000年~公元1500年     据《梦溪笔谈》,约公元1041~1048年间,中国宋朝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早于西方四百年。     约1200年至1300年,欧洲人开始使用眼镜。     1231年,中国宋朝人发明“震天雷”,是一种充有火药,备有导火线的铁器,可用投射器射出,是火炮的雏型。     1241年,蒙古人使用火箭作武器,西方认为这是战争中首次使用火箭。     1259年,中国宋朝抗击金兵时,使用一种用竹筒射出子弹的火器,是火枪的雏型。     十三世纪中叶,根据实验观察,描述凹镜和透镜的焦点位置及其散度(英国 罗杰培根)。     十三世纪,用空气运动解释星光的闪烁(意大利 维塔罗)。     十三世纪,指出虹霓是由曰光的反射和折射作用所造成的(意大利 维塔罗)。       公元1501~公元1600年     1583年,用自身的脉搏作时间单位,发现单摆周期和振幅无关,创用单摆周期作为时间量度的单位(意大利 伽利略)。     1590年,做自由落体的科学实验,发现落体加速度与重量无关,否定了亚里土多德关于降落加速度决定于重量的臆断,引起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意大利 伽利略)。     1590年,发现投射物的运行路线是抛物线(意大利 伽利略)。     1590年,认识到物体自由降落所达到的速度能够使它回到原高度(意大利 伽利略)。     1590年,用凸物镜和凹目镜创造第一个复显微镜(荷兰 詹森)。     1593年,发明空气温度计,由于受大气压影响尚不够准确(意大利 伽利略)。     1600年,《磁铁》出版,用铁磁体来说明地球的磁现象,认识到磁极不能孤立存在,必须成对出现(英国 吉尔伯特)。

  • 医学和生物学常使用的各种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台下配一个暗视野聚光器),来自下面光源的光线被抛物面聚光器反射,形成了横过显微镜视野而不进入物镜的强烈光束,因此视野是暗的,视野中直径大于 0.3μm的微粒将光线散射,其大小和形态可清楚看到。甚至可看到普通明视野显微镜中看不见的几个毫微米的微粒。因此在某些细菌、细胞等活体检查中常常使用。 实体显微镜 由双筒目镜和物镜构成。放大率 7~80倍。利用侧上方或下方显微镜灯照明。在目镜内形成一个直立的放大实像,可以观察未经加工的物体的立体形状、颜色及表面微细结构,并能进行显微解剖操作,也可以观察生物机体的组织切片。

  • 求助中文文献

    【序号】:1【作者】:汪明强 李林 黄一帆【题名】:三反射镜空间遥感器的光学设计[J]【期刊】:光学技术 2007年02期【全文链接】: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XJS200702002.htm【序号】:2【作者】:巩马理 【题名】:离轴探测自动调焦特性[J] 【期刊】:光电工程 1991年03期【全文链接】: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DGC199103002.htm【序号】:3【作者】:胡玉禧 ,周绍祥 【题名】:离轴抛物面反射镜的成象特性[J] 【期刊】:高速摄影与光子学 1983年01期【全文链接】: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ZXB198301006.htm【序号】:4【作者】:田国兵 胡建军 潘君骅 【题名】:长焦距大离轴量离轴抛物面反射镜的检测方法研究【期刊】:【全文链接】: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GNCS201808001015.htm【序号】:5【作者】:郭永祥 李英才 吕保斌 白瑜【题名】:一种新型的两镜三反射光学系统设计[J]【期刊】:应用光学 2009年06期【全文链接】: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YGX200906008.htm

  • 求助中文文献

    【序号】:【作者】:赵茗,黄德修,刘小英,黄维玲.【题名】:离轴抛物面反射式平行光管的结构设计[J].【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4):67-69. 【全文链接】:http://www.alljournals.cn/view_abstract.aspx?pcid=01BA20E8BA813E1908F3698710BBFEFEE816345F465FEBA5&cid=96E6E851B5104576C2DD9FC1FBCB69EF&jid=BB4E866AFD3782060C9844AE745A2C8D&aid=AC2B4063781DA4FF&yid=2DD7160C83D0ACED&from_type=1

  • 关于背景基线在X轴下的讨论(带条件实验的峰型图)最新进展

    关于背景基线在X轴下的讨论(带条件实验的峰型图)最新进展

    如题 今天做铜 感觉仪器不是很给力 换了一个空心阴极灯 结果背景基线回到了X轴上方 似乎一切ok了 是不是说明这问题可能是由于阴极灯的老化造成的呢?今天用石墨炉做铜 还是老问题 背景基线在X轴下面 拍了几张峰型图,大家看看可能是什么问题!铜 干燥温度 升温速率 保持时间75 3 2090 1 20120 7 10灰化温度 850 保持时间 20原子化温度2000 保持时间 4除残温度 2300 保持时间 5(单位大家都知道,我就偷懒不写了哈)下面是一些峰型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2/201202171309_349676_2417632_3.jpg这张是什么样品都没打的 就是进样空气! 灰化温度为850 原子化200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2/201202171310_349677_2417632_3.jpg这张也是进样空气,灰化温度为550 原子化温度为2000 时间均为上文所写 没有改变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2/201202171315_349679_2417632_3.jpg这是进样16ppb铜的样品图 吸光度只有0.016的样子 提高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都没有明显改善!还有就是我换做铅和镉,其峰型都是完美的抛物线,背景有少部分在X轴下方!但是20ppb的吸光度都教前两天下降了几倍!前几天约为0.15左右的吸光度!(期间我清洗了石墨腔和石墨锥)。希望各位能看出端倪,期待您的解答!

  • 高分辨电子显微学中常用的图像处理和图像模拟方法

    ◎降低噪音:(1)傅立叶变换过滤法:布拉格滤波、环形滤波和孪生滤波,用Gatan的DigitalMicrograph都可以搞定布拉格滤波:选择周期性的布拉格点,主要是突出周期性信息;环形滤波:选择感兴趣的频率信息,可以用来处理界面和多次孪晶等的高分辨像;孪生滤波:选择两个布拉格点。(2)实空间平均法主要用于处理生物大分子的图像,也有人用来处理沸石的低剂量高分辨像,主要有两个过程:相关计算和图像强度的叠加。◎图像模拟:用的最多的就是C-M多层法了,现在国内常用的程序有EMS,JEMS,Cerius2,在线模拟:http://cimewww.epfl.ch和http://emaps.mrl.uiuc.edu/default.asp◎图像处理(透过图像处理可以直接得到样品的出射波或投影势分布):%解卷法:最大熵解卷和直接法解卷,代表人物:物理所的李方华先生和范海福先生,国内专业做高分辨像处理的独此一家,使用的软件:VEC(完整晶体)和DEC(缺陷),这两个软件都是李老师和范老师他们那个组自己发展起来的,厉害!!%波函数重构:(1)TIE/MEM(强度等效传递/最大熵),代表人物:陈福荣等(2)抛物面法(Van Dyck方法),代表人物:M.Op de Beeck和D.Van Dyck(比利时)(3)最大似然法,代表人物:W.M.J.Coene和A.Thust(荷兰)(4)Wiener过滤,代表人物:A.I.Kirkland(Oxford) 前三种方法要求有20张高分辨像,而且这些像必须是系列焦点的,如果有一张像因为震动或其他原因而模糊,那么这个系列就不能用了。这三种方法中最大似然的方法比较成熟,可以处理完整晶体和缺陷的高分辨像,已经有商业化的程序TrueImage,贾春林老师和陈江华老师用的都是这个方法。 Wiener过滤的方法只需要4、5张高分辨像。Kirkland这个人比较厉害,原来在剑桥,跟Saxton在一起,现在跑到牛津去了,好像年纪不大,四十岁左右,现在已经是教授了。

  • 【原创】超声波液位计是很好的控制器也是数字液位仪表

    超声波液位计是一种很好的控制器,它也是一种数字液位仪表,在测量行业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能够适应不同行业的测量需求,而且它还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测量。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计算技术,提高了仪表的测量精度,丰富的软件功能对干扰回波有抑制功能,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化工、建筑、粮食、给排水等行业,既可测量液体物料也可测量固体物料。随着工业自动化的飞速发展,对工业仪表的要求程度越来越高,国内生产超声波液位计的厂家还是沿用国外第一代的技术,当我们经过几年的现场实践和总结基本把产品做的稳定可靠的时候,进口仪表已经有了更先进的产品,譬如说高频脉冲型号的,带吹扫的,抛物面天线的,带瞄准器的,近期还推出了3D信号的。超声波液位计采用调频连续波技术的液位计,功耗大,须采用四线制,电子电路复杂,采用雷达脉冲波技术的液位计,功耗低,可用二线制的供电,容易实现本质安全,精确度高,适用范围更广。

  • 【资料】RF的几个基本概念

    1.分贝的计算:dB=10*log(功率);记住一个3dB原则:每增加或降低3dB,意味着增加一倍或减少一半的功率。+3dB:两倍大(乘以2);+10dB:10倍大(乘以10);-3dB:减小到1/2(除以以2);-10dB:减小到1/10(除以以10);那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计算方法,例如:增益为4000mw那换算dB是多少呢?4000=10*10*10*2*2;那dB=10+10+10+3+3=36dB 又例如:5000的增益是多少dB呢?5000=10*10*10*10/2 那dB=10+10+10+10-3=37dB。一般无委会或者FCC要求民用发射功率不能超过100mw也就是20dBm.所以WIFI的AP发射功率不能超过这个数值。类似的而50mw也就是17dBm了,而200mw就是23dBm.2.百分比带宽:为带宽与中间频率的比值。例如:75MHZ到125MHZ的百分比带宽为:[(125-75)/((125+75)/2)]*100%=50% 当百分比带宽50%叫宽带;3.VSWR:电压驻波比(VSWR)是射频技术中最常用的参数,用来衡量部件之间的匹配是否良好定义VSWR (电压驻波比,有时也称作垂直驻波比),用来衡量无线信号通过功率源、传输线、最终进入负载(例如,功率放大器输出通过传输线,最终到达天线)的有效传输功率。对于一个理想系统,传输能量为100%,需要源阻抗、传输线及其它连接器的特征阻抗、负载阻抗之间精确匹配。由于理想的传输过程不存在干扰,信号的交流电压在两端保持相同。实际系统中,由于阻抗失配将会导致部分功率向信号源方向反射(如同一个回波)。反射引起相消干扰,沿着传输线在不同时间、距离产生电压波峰、波谷。VSWR用于度量电压的变化,是传输线上最高电压与最低电压之比。由于理想系统中电压保持不变,所以,对应的VSWR是1:1。产生反射时,电压发生变化,VSWR增大 -- 例如:1.2:1或2:1。计算:VSWR是传输线上的电压比:VSWR = |V(max)|/|V(min)|其中,V(max)是传输线上信号电压的最大值,V(min)是传输线上信号电压的最小值。也可以利用阻抗计算:VSWR = (1+Γ)/(1-Γ)其中,Γ是靠近负载端的电压反射系数,由负载阻抗(ZL)和源阻抗(Zo)确定:Γ = (ZL-Zo)/(ZL+Zo)如果负载与传输线完全匹配,Γ = 0,VSWR = 1:1。 wifi的一般2.5:1 4.天线增益:天线对信号变形和在特定方向聚焦的能力称为天线增益,用以表达在所需方向的信号有多强(比较最坏的天线而言)、均匀地在所有方向分布信号(一种等方性的辐射)的术语。为了与等方性参考文献表达一致,它就简称为:dbi。全方向性的“粗”天线的速率为6-8 dbi,表明通过重新定向偏上或偏下的信号到水平位置,可得到4倍的水平信号。抛物面镜的设计很容易取得24 dbi天线增益是相对于球型的全向性天线来说的,是指方向增益,单位为dBi.所以发射总能量=发射功率(dBm)+天线增益(dBi)一般的WIFI的天线增益都要大于2dBi5.接收灵敏度:接收的灵敏度的单位为负的dBm,负得越多,灵敏度越高。路径损耗 dB(loss)=37dB+20log(Fmhz)+20log(D英里);(注1英里=1610米)那Pr=(Pt*Gt*Gr*波长*2)/(16*pie*2*d*2) (Pr为接收功率,Pt为发射功率,Gt为发射天线功率增益,Gr为接收天线功率增益,d为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m)例如,假设路径损耗为90dBm,发射功率为10dBm(10mw),那 接收灵敏度就为Pr=Pt-Pl=10-90=-80dBm 通常 WiFi 无线网络设备所标识的接收灵敏度(如 -83dBm) ,是指在 11Mbps 的速率下,误码率( Bit Error Rate )为 10 -5 (99.999%) 的灵敏度水平。 无线网络的接收灵敏度非常重要,例如,发射端的发射能量为 100mW 或 20dBm 时,如果11Mb 速率下接收灵敏度为- 83dBm ,理论上传输的无遮挡视距为 15Km ,而接收灵敏度为- 77dBm 时,理论上传输的无遮挡视距仅为 15Km 的一半( 7.5Km ),或者相当于发射端能量减少了 1/4 ,既相当于 25mW ,或 14dBm 。

  • 求助中文文献

    【序号】:1【作者】:牛丽红 廖华 张劲松 王鑫 【题名】:弱光探测器中复合抛物面聚光镜【期刊、年、卷、期、起止页码】: 光子学报 2009年12期【全文链接】:[ur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ZXB200912009.htm[/url]【序号】:2【作者】:柯昂 文化锋 龙丹桂 刘春 李健 LI Ying-feng 【题名】:二极管组高性能光电探测器阵列的设计 【期刊、年、卷、期、起止页码】:《光子学报》 2016年01期【全文链接】:[ur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ZXB201601020.htm[/url]【序号】:3【作者】:邱敏 吴重庆... 【题名】:低噪声高带宽模拟光电探测器的设计和制作 【期刊、年、卷、期、起止页码】:《半导体光电》 2015年02期【全文链接】: [ur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DTG201502025.htm[/url]【篇 号】:4【作 者】: 王林涛,李开成,张健梅 【题 名】:低噪声光电检测电路的设计和噪声估算【期刊名全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1年03期 【全文链接】: [ur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HQC200103005.htm[/url]【序号】:5【作者】:李天华 唐国风【题名】:基于光电二极管的黄曲霉素含量检测器的研究【期刊、年、卷、期、起止页码】:中国农机化 2012年06期【全文链接】:[ur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LJH201206051.htm[/url]

  • 【原创大赛】【欧波同材料分析研究中心】扫描电镜新技术——同轴透射菊池衍射(TKD)技术的应用

    【原创大赛】【欧波同材料分析研究中心】扫描电镜新技术——同轴透射菊池衍射(TKD)技术的应用

    [align=center][b]扫描电镜新技术——同轴透射菊池衍射(TKD)技术的应用[/b][/align][b][b]引言[/b][/b]扫描电镜中的被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在确定材料结构、晶粒尺寸、物相组成以及晶体取向甚至是应力状态标定都有一定的涉及。通过电子衍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Keller与Geiss基于EBSD技术相同的硬件与软件,通过改变样品台的倾角,使得荧光闪烁体信号接收器在样品下方接收透射电子衍射信号,从而代替原先的背散射信号。这种新技术称为Transmission Kikuchi diffraction(TKD)也由于它的信号接收方式特点也被称为t-EBSD。由于接收信号的方式由被散射电子信号转为透射电子信号,其分辨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由原来的EBSD技术的几十纳米(20-30nm平行于电子束的方向,80-90nm垂直于电子束的方向)提高到了TKD技术的10纳米。由于电子束与材料交互作用体积的减少,分辨率提高,使得分析超细晶材料以及其中的纳米颗粒的到了实现。为了改善电子衍射信号接收能力,一种新型的电子束-样品-接收器(on-axis TKD)共轴TKD式的几何设计在法国洛林大学([i]Université de Lorraine[/i])与布鲁克公司联合组装使用,这个新装置不仅可以接收菊池花样还可以接收衍射点的信息。虽然此时TKD的说法已经不能十分贴切的描述实际情况,应该改为扫描电镜中的透射衍射(Transmission Diffraction )更为合理。由于传统上TKD缩写已经被普遍接受,所以我们在本文中以共轴透射菊池衍射(on-axis TKD)来表述此种新方法。这种新型的接受方法比传统的非共轴TKD(off-axis TKD)方法得到更高的信号强度。同时,共轴TKD方法由于其接收信号的对称性,可以使得原先非共轴TKD方法得到的扭曲的信号得以矫正。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揭示透射衍射花样随着不同试验条件、样品参数(电子束入射强度、样品与探测器的距离、样品的厚度、样品的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帮助试验人员选择衍射花样中的合适的衍射数据(点、线、带),以及相应的设置电镜与样品的参数。最后在实际的纳米材料中采用TKD技术对样品进行纳米尺度的分析研究。[b][b]试验方法[/b][/b]所有的试验都是基于ZEISS Supra 40型号与ZEISS Gemini SEM进行的,配备的设备是Bruker e-Flash[sup]1000[/sup]摄像机,对应的探测器型号是Bruker OPTIMUS。如图1所示,传统的TKD系统与on-asix TKD系统的探头接收方向并不相同。图2表示了FIB制样方法获得的楔形单晶Si薄片式样,样品厚度在25nm到1[color=#262626]μm之间,[/color]用于后续的试验检测。[align=center][img=,663,17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161059079581_831_2516543_3.png!w663x178.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 (a)同轴式透射菊池衍射(on-axis TKD) (b)传统非同轴透射菊池衍射(off-axis TKD);(c)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align][align=center][img=,527,19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161059266550_6119_2516543_3.png!w527x199.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2 实验用的FIB砌削的楔形Si单晶样品的SEM图像[/align][b]电子束入射能量、样品厚度以及原子序数对TKD衬度的影响[/b]1衍射衬度的种类在同轴TKD技术中,收集到的衍射花样衬度不仅仅受到显微镜参数的影响,对于不同的观察样品其衍射花样衬度也会有所不同。目前,样品的厚度与入射电子的加速电压是日常应用过程中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样品的密度与原子序数也是重要的影响参数,但是目前无法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信号接受探测器的摆放角度、与样品的测试距离也是在实际操作中影响信号接受质量的因素之一。我们可以把衍射花样分为两类:衍射斑点与菊池花样。菊池花样有三种不同的衬度:线衬度、亮带衬度、暗带衬度。2 菊池线与菊池带菊池线的形成原因在于,如果样品足够厚,那么将会产生大量以各种不同方向运动的散射电子;也就是说,电子与样品发生非相干散射。这些电子与晶体平面作用发生布拉格衍射。菊池线的形成有两个阶段,一是由于声子散射形成的点状的非连续的发射源,如图3(A)所示。第二是由于这些散射后的电子将相对于面hkl以[url=#3_8][color=#333333]θ[/color][/url][sub]B[/sub]运动(如图3B所示),从而与这些特定晶面发生布拉格衍射。因为散射电子沿各个方向运动,衍射书将位于两个圆锥中的一个内(如图3C)。换言之,因为入射k矢量有一定的范围,而不是单一确定的k矢量,所以观察到的衍射电子的圆锥而不是确定的衍射束。考虑与hkl晶面成[url=#3_8][color=#333333]θ[/color][/url][sub]B[/sub]角度方向的所有矢量所构成的圆锥,称之为Kossel圆锥,并且圆锥角(90-[url=#3_8][color=#333333]θ[/color][/url][sub]B[/sub])非常小。由于荧光屏/探测器是平面并且几乎垂直于入射束,Kossel圆锥将以抛物线形式出现。如果考虑近光轴区域,这些抛物线看上去就像两条平行线。有时把这两条菊池线和他们之间的区域称为“菊池带”。[align=center][img=,690,48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161059578322_3496_2516543_3.png!w690x483.jpg[/img][img=,690,67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161100087772_157_2516543_3.png!w690x671.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83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161100463231_6823_2516543_3.png!w690x833.jpg[/img][/align]图3(A)样品在某一点处所有电子散射的示意图(B)部分散射电子以布拉格角[url=#3_8][color=#333333]θ[/color][/url][sub]B[/sub] 入射特定hkl晶面而发生衍射(C)这些圆锥与Ewald球相交,由于[url=#3_8][color=#333333]θ[/color][/url][sub]B[/sub]很小,在衍射花样上产生了近似直线的抛物线[color=#262626]3 布拉格衍射斑点[/color][color=#262626]与TEM中的衍射斑点形成原理相似,TKD中衍射斑点是由于低角弹性散射形成的,低角弹性散射是连续的,然而在高角范围内,随着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散射分布并非连续,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衍射斑点只能在低散射角度的区域才能够观察到。[/color]图4显示了单晶Si样品中,随着厚度变化引起的衍射信息变化,在样品较薄的区域我们可以看出衍射斑点的信息,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加,衍射斑点信息消失。菊池花样在样品时很薄的区域,衬度模糊,而在样品厚度很大时,衬度表现的较弱,其它阶段花样都比较清晰[color=#262626]。图5中可以看出,随着入射电子能量的降低,衍射斑点也逐渐消失。由此,可以认为衍射斑点的强度在样品厚度一定的前提下,可以认为是入射电子能量的函数。[/color][align=center][color=#262626][img=,664,6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161101409704_3414_2516543_3.png!w664x620.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图4 单晶Si在不同厚度下共轴透射菊池衍射(on-axis TKD)产生的透射衍射花样 [/align][align=center](a)43nm (b)45nm (c)48nm (d)52nm (e)65nm (f)100nm (g)200nm (h)300nm (i)1000nm 加速电压E=15keV,探测器样品距离DD=29.5mm,光阑尺寸60[color=#262626]μm,束流强度2nA,图像捕获时间(a-h)200ms×30images (i)990ms×30images[/color][/align]随着加速入射电子的加速电压的变化,透射菊池衍射花样的变化,可以看出,与图4中的变化规律相似。可以看出入射电子能量与样品厚度在对花样的衬度影响方面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但是其原理并不完全一样,随着入射电子加速电压的降低,菊池带的宽度逐渐变窄。[color=#262626]图6所示,[/color]基于等离子体与声子的自由程的模型计算了出现衍射斑点的情况下,样品厚度与电子入射能量的关系,[color=#262626]可以看出入射电子的能量是产生电子衍射斑点的样品厚度的函数。[/color][align=center][color=#262626][img=,662,4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161102043308_9090_2516543_3.png!w662x417.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图5 单晶Si在不同加速电压下共轴透射菊池衍射(on-axis TKD)产生的透射衍射花样 加速电压(a)30keV (b) 25keV (c)20keV (d)15keV (e)10keV (f)7keV;样品厚度d=150nm,探测器样品距离DD=29.5mm,光阑尺寸60[color=#262626]μm,束流强度2nA,图像捕获时间(a-h)200ms×30images (i)990ms×30images[/color][/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img=,332,28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161102207634_9209_2516543_3.png!w332x288.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6 Si、Ti两种材料随着电子入射能量以及样品厚度变化为变量的布拉格衍射斑点显示示意图[/align][align=center][color=#262626] [/color][/align][b][b]实际样品测试[/b][/b]纳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力学、光学以及催化性能,在材料研究领域中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其中纳米金属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纳米孪晶铜材料,是最早研究的纳米金属材料之一,但是由于其晶粒尺寸小于100nm,其孪晶片层只有十几个甚至几纳米(图7),使得以往的结构研究手段多采用透射电镜(TEM)的方法。但是由于TEM难以对大量晶粒的取向进行统计分析,这就需要用到扫描电镜的EBSD技术,介于传统的EBSD技术的分辨率的局限,一直少有纳米级别的分析。那么有了TKD的新型技术,就可以对纳米级别的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align=center][img=,690,104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161102381001_6739_2516543_3.png!w690x1049.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7 纳米孪晶铜的TEM观察[/align]由于纳米孪晶的制备方法多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得到薄膜形式的材料。所以在生长厚度方向上由于厚度较薄(约20nm),本次实验是用金(Au)薄膜样品进行观察,采用的是场发射扫描电镜Zeiss Merlin Compact 以及Bruker OPTIMUS 同轴TKD探测器进行观察。结果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片层结构的分布,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出片层结构之间的界面角度为60度,可以确定为纳米孪晶,并且通过测量可以确定片层宽度仅有2nm。基于共轴TKD技术,让以往在SEM中难以完成的纳米结构的织构组织分析成为可能。并且对纳米尺度材料的性能提升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支持。[align=center][img=,575,32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211340333533_4548_3237657_3.png!w575x328.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33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211341036428_8760_3237657_3.png!w690x337.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8 (a)纳米金颗粒的孪晶结构PQ图与IPFZ叠加显示;(b)(a)图中线段处角度分布图[/align][b][b]小结[/b][/b]1. 共轴式透射菊池衍射技术可以在衍射花样中获得更加广泛的衍射信息:布拉格衍射斑点、菊池线以及菊池带2. 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加,衍射斑点、菊池线、菊池带依次产生。在样品较薄的状态下,菊池带呈现明亮的带状,随着样品后的增加,深色衬度在在带中出现并缓缓变暗,直至带状衬度明锐显现。3. 样品厚度与入射电子能量可以作为相关联的变量,影响着衍射信息的衬度;减小样品厚度相当于增加入射电子能量。也就是说要得到特定的衍射衬度,可以调整样品的厚度与调整入射电子束的能量这两种方法是等价的。4. 基于等离子体与声子的自由程的模型计算了出现衍射斑点的情况下,样品厚度与电子入射能量的关系。可以看出这二者呈线性关系,且根据元素的不同样品厚度与入射电子能量的比值的常数也有所差别。5. 采用共轴TKD技术测试了纳米孪晶铜的纳米片层结构,并且分辨出了2nm尺度的孪晶片层结构。

  • 【分享】A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阿基米德

    【分享】A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Archimedes,约公元前287~212)是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7/04/200704021409_47567_1618547_3.jpg[/img]生卒年代:前287-212 简介: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力学家。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卒于同地。  除了伟大的牛顿和伟大的爱因斯坦,再没有一个人象阿基米德那样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这样大的贡献。即使牛顿和爱因斯坦也都曾从他身上汲取过智慧和灵感。他是“理论天才与实验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和伽利略等人都拿他来做自己的楷模。 从洗澡的故事说起   关于阿基米德,流传着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请阿基米德来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跑了出去,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Fureka,意思是“我知道了”)。他经过了进一步的实验以后来到王宫,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所以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计算物体比重和测定船舶载重量等。阿基米德的生平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诞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今意大利锡拉库萨)。他出生于贵族,与叙拉古的赫农王有亲戚关系,家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他十一岁时,借助与王室的关系,被送到古希腊文化中心亚历山大里亚城去学习。亚历山大位于尼罗河口,是当时文化贸易的中心之一。这里有雄伟的博物馆、图书馆,而且人才荟萃,被世人誉为“智慧之都”。阿基米德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许多年,曾跟很多学者密切交往。他在学习期间对数学、力学和天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在他学习天文学时,发明了用水利推动的星球仪,并用它模拟太阳、行星和月亮的运行及表演日食和月食现象。为解决用尼罗河水灌溉土地的难题,它发明了圆筒状的螺旋扬水器,后人称它为“阿基米德螺旋”。公元前240年,阿基米德回叙古拉,当了赫农王的顾问,帮助国王解决生产实践、军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公元前212年,古罗马军队攻陷叙拉古,正在聚精会神研究科学问题的阿基米德,不幸被蛮横的罗马士兵杀死,终年七十五岁。阿基米德的遗体葬在西西里岛,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内切球的图形,以纪念他在几何学上的卓越贡献。 阿基米德的科学成就阿基米德无可争议的是古代希腊文明所产生的最伟大的数学家及科学家,他在诸多科学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使他赢得同时代人的高度尊敬。  阿基米德在力学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他系统并严格的证明了杠杆定律,为静力学奠定了基础。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阿基米德系统地研究了物体的重心和杠杆原理,提出了精确地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指出在物体的中心处支起来,就能使物体保持平衡。他在研究机械的过程中,发现了杠杆定律,并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械。他在研究浮体的过程中发现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确定了抛物线弓形、螺线、圆形的面积以及椭球体、抛物面体等各种复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演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他创立了“穷竭法”,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逐步近似求极限的方法,因而被公认为微积分计算的鼻祖。他用圆内接多边形与外切多边形边数增多、面积逐渐接近的方法,比较精确的求出了圆周率。面对古希腊繁冗的数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还首创了记大数的方法,突破了当时用希腊字母计数不能超过一万的局限,并用它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  阿基米德在天文学方面也有出色的成就。除了前面提到的星球仪,他还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着太阳旋转,这一观点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要早一千八百年。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做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提出这样的见解,是很了不起的。  阿基米德的着作很多,作为数学家,他写出了《论球和圆柱》、《圆的度量》、《抛物线求积》、《论螺线》、《论锥体和球体》、《沙的计算》等数学着作。作为力学家,他着有《论图形的平衡》、《论浮体》、《论杠杆》、《原理》等力学着作。  阿基米德和雅典时期的科学家有着明显的不同,就是他既重视科学的严密性、准确性,要求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精确的、合乎逻辑的证明;又非常重视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他非常重视试验,亲自动手制作各种仪器和机械。他一生设计、制造了许多机构和机器,除了杠杆系统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举重滑轮、灌地机、扬水机以及军事上用的抛石机等。被称作“阿基米德螺旋”的扬水机至今仍在埃及等地使用。 “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  阿基米德不仅是个理论家,也是个实践家,他一生热衷于将其科学发现应用于实践,从而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杆来抬起重物,不过人们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潜心研究了这个现象并发现了杠杆原理。阿基米德曾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地球。”当时的赫农王为埃及国王制造了一条船,体积大,相当重,因为不能挪动,搁浅在海岸上很多天。阿基米德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滑轮系统安装在船上,将绳索的一端交到赫农王手上。赫农王轻轻拉动绳索,奇迹出现了,大船缓缓地挪动起来,最终下到海里。国王惊讶之余,十分佩服阿基米德,并派人贴出告示“今后,无论阿基米德说什么,都要相信他。”

  • 新手请教大佬,DSC数据曲线呈抛物线,该怎么处理

    [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各位DSC方面的前辈老师们好,我刚开始学习DSC,送样测试后遇到一些问题自己没法解决想求助咨询下,感谢各位。测试仪器:耐驰STA 449F3,升温速度5.0K/min。800-1200某个温度应该有结晶峰,但是看不出来。数据没问题的话,应该怎么处理数据使峰明显。[img=,690,55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3/202403131941434692_9457_6412086_3.jpg!w690x552.jpg[/img][/font]

  • 【原创大赛】从“单道扫描与全谱值读”看未来ICP发展方向

    【原创大赛】从“单道扫描与全谱值读”看未来ICP发展方向

    ICP光谱法是上世纪60年代提出、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 由于仪器检出限低、测试范围广、动态线性范围宽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含量范围宽、精度要求高的技术领域,如食品、卫生、医药、化妆品、土壤、钢铁等精密分析及基础研究中。 想具体了解ICP仪器在检测方式:单道(多道)扫描与全谱直读的区别,首先先来看看各自的检测器在工作原理上的不同之处吧---- 单道扫描型光谱仪:从光源发出的光穿过入射狭缝后,反射到一个可以转动的光栅上,该光栅将光色散后,经反射使某一条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出射狭缝投射到光电倍增管上进行检测。光栅转动至某一固定角度时只允许一条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该出射狭缝,随光栅角度的变化,谱线从该狭缝中依次通过并进入检测器检测,完成一次全谱扫描,和多道光谱仪相比,单道扫描光谱仪波长选择更为灵活方便,分析样品的范围更广,适用于较宽的波长范围。但由于完成一次扫描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分析速度受到一定限制。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8/201508201530_561708_3025342_3.png 全谱直读型光谱仪:光源发出的光通过两个曲面反光镜聚焦于入射狭缝,入射光经抛物面准直镜反射成平行光,照射到中阶梯光栅上使光在X向上色散,再经另一个光栅在Y向上进行二次色散,使光谱分析线全部色散在一个平面上,并经反射镜反射进入面阵型CCD检测器检测。由于该CCD是一个紫外型检测器,对可见区的光谱不敏感,因此,在光栅的中央开一个孔洞,部分光线穿过孔洞后经棱镜进行Y向二次色散,然后经反射镜反射进入另一个CCD检测器对可见区的光谱(400~780nm)进行检测。这种全谱直读光谱仪不仅克服了多道直读光谱仪谱线少和单道扫描光谱仪速度慢的缺点,而且所有的元件都牢固地安置在机座上成为一个整体,没有任何活动的光学器件,因此具有较好的波长稳定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8/201508201530_561709_3025342_3.png 近年来,由于全谱直读型仪器能更大限度地获取光谱信息,便于进行光谱干扰和谱线强度空间分布的同时测量,有利于多谱图校正技术的采用,有效消除光谱干扰,提高选择性和灵敏度,越来越多的科研和工业企业选择全谱直读的仪器,来获取最快,最精确的测量分析结果。 德国派克最新款的ARCOS光谱仪,以独一无二的全新MultiView等离子体接口,第一次在同一台仪器上实现了真正的轴向和径向直接观测,拥有真正全谱记录同时测量的性能,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的效率和性能推向了新的高度。

  • 【教师节征文】生命之歌

    [B][center]生命之歌[/center][size=1][center]——记北京理工大学李金声老师文/闻禾[/center][/size] [/B][size=3]很长一段时间,我掉在“人生”这一问题的思索中。从生走到死,对一个人而言,似乎是一个早期慢后期快的过程。其实无论是个什么样的过程,都不过是从此零走向彼零思索落在物理学中一个非常普通的现象上,徘徊停留久久难以撤出来,尽管这些知识在我的意识里早已模糊,早已支离…。这是一种抛物体运动(和数学上的抛物线y=ax2+b不同,它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运动),是指物体从地面上的一点(起点)抛出,回落到地面上同一高度另外一点(终点)时,物体运动的整个过程。我隐隐觉得,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运动,似乎隐含着某种深奥的道理,似乎与人生有着某种也许是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深深感觉到,人,其实有两种生命,一种是实际生命,一种是有效生命。启始这种感觉的源以及程度的强烈,主要基于一段学习中的一位数学教授。教授可能50多岁(?),虽然岁月的风霜已经将她的头发染成花白,也在她曾经光滑弹性的脸上布满大小折,但一身抖擞的精神仍使她的风度不减当年。更加上异乎寻常、清晰明白的讲课思路,一下子就感到了她是那样突出、不同寻常。教授不但讲课的语速快,板书写起来也象闪电。而且板书和讲授通常不分离,便讲便写常有的事……就象坐惯了驴车,突然换到飞机上,没有过渡时间,没有适应阶段。刚开始上课的那几天,我们没几个不傻眼的,谁都无法跟上教授的思路,笔记根本就没法记好记全。记得当时很多同学都在摇头抱怨……教授耐心听取了学生意见,着意放慢了讲课和抄写板书的速度。但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一周,教授就恢复到从前的教书状态。因为有了一定基础,加上认真复习和课前预习,同学们紧张起神经,全神贯注总算能沿着老师的思路追逐…,教授讲课方式十分独特,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吸引力,一环套一环,一步扣一步,酷似她与学生同执钓着大鱼的鱼竿一根,每一个人都必须齐心协力拽拉……学习早就结束了。这位教授的精神却一直在鼓舞激励着我,她讲课的画面已刻印在我的脑子中,任何时候翻开,活脱脱清晰得就象在昨天。很难说这一段我到底学了什么,反正感到我收获了许多意外收获。我和不少熟悉的朋友都谈起过她,末了通常都忘不了说上一句话,“假设李老师实寿只有80岁,她的有效生命至少要有100多”……这段经历确实牵出我很多很多思索。教授用自己的方式体现了自我人生的有效性。而我却要搬出“抛物体运动”,如果把抛物体的运动轨迹比作人的实际生命,射程(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亦即抛物线的投影)是否可体现生命的有效性?风向、风速、空气阻力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先不必考虑,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让我们自己抛出我们自己的人生,那么我们的人生究竟会有多远的射程,多长的投影?对于特定的某个人而言,‘初速度’如果是一定的,对它,人们自己也许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力。但‘抛物角’却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时时把握并及时作出适当调整。这就使抛出人生的轨迹与物理上光滑规整的那个‘弯’不同。人生抛物线不平滑、不平整,它有许多许多的曲曲折折,甚至可能忽上忽下…   在我们朴素的人生中,抛物线与射程不可能划出相同的路径,实际生命与有效生命永远像个不等的方程式式,不可能配平。有效生命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丈量自我价值实现的尺度。你打算让有效生命跟随你的实际生命走出多远多长?!这里有个不是答案的答案。那就是让我们选择合适的抛物角度,不要过大,不要太小,让人生的抛物线投影下尽可能远、尽可能长的人生射程![/size]

  • 反射光栅在紫外检测器中的原理与应用

    反射光栅在紫外检测器中的原理与应用

    下图为一检测器光栅衍射分光的实拍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1/201501280955_533330_2960432_3.png上述反射光栅的光路原理应该和下面的原理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1/201501281105_533343_2960432_3.png图F5-1是离轴抛物镜光学系统图。光源或照明系统发出的光均匀地照亮位于离轴抛物镜焦面上的入射狭缝S1,光经过离轴抛物镜6fl平行照射到光栅G上,经光栅衍射回到M1,经反射镜M2会聚到出射狭缝S2,最后经过滤光片M3到接收元件上。由于光栅的分光作用,从出射狭缝出来的光束为单色光。当光栅转动时.使不同波长的光束经出射狭缝S2射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201928_542753_2960432_3.jpg简单说,光栅是将光源射出的不同波长混合在一起的复色光分开为一个扇形分布的光谱带,狭缝的作用是只让这个扇形光谱带中的某一部分波长通过。这两个部件组合起来使用才能获得检测用的“单色光”。对于单色器的详细解读下面一贴更详细:主题:【讨论】说说大家所知道的光栅单色器 昵 称:xiejun110 网址: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30716/4853417/index_1.shtml 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aa/application data/360se6/User Data/temp/2015013102041867.png

  • 是将经过抛光而未经腐蚀的不锈钢试样(光性均质体)放在载物台上

    起偏镜一般安装在可以转动的圆框内,借助手柄转动调节,调节的目的是为了使起偏振镜出来的偏振光动面水平,以保证垂直照明器平面玻璃反射进入物镜的偏振光强度最大,且仍为直线偏振光。  调整方法,是将经过抛光而未经腐蚀的不锈钢试样(光性均质体)放在载物台上,除去检偏振镜,只装起偏振镜,从目镜内观察聚焦后试样磨面上反射光的强度,转动起偏振镜,反射光强度发生明暗变化,当反射光最强时,就是起偏振镜振动轴的正确位置。  二、检偏振镜位置的调整  起偏振镜位置调整好后,装入检偏振镜,调节检偏振镜的位置,当在目镜中观察到最暗的消光现象时,就是检偏振镜与偏振镜正交的位置。在实际观察中,常将检偏振镜作一个小角度的偏转,以增加显微组织的衬度。其偏转的角度由刻度盘上的刻度指示出来。若将检偏振镜在正交位置转动90°,则两偏振镜振动轴平行,这时和一般光线下照明的效果相同。  许多金相显微镜在出厂时已经把起偏振镜或偏振镜的振动轴的方向固定好,只要调节另一个偏振镜的位置就可以了。

  • EBSD制样最有效的方法------氩离子截面抛光仪

    EBSD制样最有效的方法------氩离子截面抛光仪

    EBSD制样最有效的方法------氩离子截面抛光仪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显微组织与晶体学分析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图像分析技术。因其成像依赖于晶体的取向,故也称其为取向成像显微术 。从一张取向成像的组织形貌图中,不仅能获得晶粒、亚晶粒和相的形状、尺寸及分布的信息,而且还可以获得晶体结构、晶粒取向相邻晶粒取向差等晶体学信息,可以方便的利用极图、反极图和取向分布函数显示晶粒的取向及其分布。 背散射电子只发生在试样表层几十个纳米的深度范围,所以试样表面的残余应变层(或称变形层、扰乱层)、氧化膜以及腐蚀坑等缺陷都会影响甚至完全抑制EBSD 的发生,因此试样表面的制备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EBSD的质量。与一般的金相试样相比,一个合格的EBSD样品,要求试样表面无应力层、无氧化层、无连续的腐蚀坑、表面起伏不能过大、表面清洁无污染 。我国自上海宝钢率先引进第一台EBSD至今,国内其它一些钢铁公司、科研院所和大学都相继购置了该设备。到目前为止EBSD设备已将近70台,该设备的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其中一大部分并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是EBSD的图像分析不但需要有很深的晶体学造诣,而且 EBSD对样品的要求很高,初学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其制样工艺。 随着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的日益广泛应用,EBSD样品制备的新技术、新设备也相继出现。样品制备技术也由传统的机械-化学综合抛光,电解抛光丰富到FIB,以及目前广泛应用的氩离子截面抛光仪。 传统的机械抛光不能有效去除样品表面的变形层,即使经过反复的研磨,也会出现再次变形的可能,即伴随着消除严重变形层又有形成新的变形层的可能,而且机械抛光的同时还会造成对样品的表面划痕与损伤,大大影响了EBSD试样的效果。 电解抛光是靠电化学的作用使试样磨面平整、光洁,一般处理大批量的EBSD试样首选电解抛光。电解抛光可以非常有效的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和应力层。不同材质电解抛光工艺不同,需要摸索合适的抛光剂,原始的抛光剂可以在文献和一些工具书中找到,然后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才能找到理想的抛光参数(如:试剂配方、抛光时间、温度等)。摸索出合适的工艺参数后,通过电解抛光可以制备理想的EBSD样品,因其工作量大且成功率很难掌握。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4/201404171500_496465_2498941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4/201404171500_496466_2498941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4/201404171500_496467_2498941_3.jpg 上面三个图像:20 kV 条件下得到的碳化钨/钴样品的 EBSD 结果,其中的钴没有发生 FCC 到 HCP 的相变。 试样用Ilion II在1 kV的条件下进行抛光。照片由英国曼切斯特大学 A Gholinia博士提供。 新一代氩离子截面抛光仪(Ilion697 II)是一个用于样品的截面制备及平面抛光的桌面型制样设备,抛光面与机械研磨不同,呈微细镜面,不会有划伤、扭曲变形、凹凸不平、研磨颗粒嵌入样品内部、脱层、孔隙结构填堵等现象,加工的样品反映材料的真实组织结构。 新一代的氩离子截面抛光仪,具有操作便捷(触摸屏控制,配方操作,马达驱动离子枪),抛光过程随时观察,与FIB装置相比,速度更快,扩大了加工面积,且体积小,衬度高,价格便宜等特点,由于经过氩离子截面抛光后样品的菊池花样清晰,EBSD分析更加容易。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电镜网!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