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差示法

仪器信息网红外差示法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外差示法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外差示法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外差示法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外差示法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外差示法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外差示法相关的解决方案。

红外差示法相关的论坛

  • 【讨论】红外、紫外差分光学烟气分析仪在污染源废气监测中的应用及优势!

    形势分析:目前在线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一般都采用红外、紫外原理等高精度的分析系统,做比对测试的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基本采用定电位电解原理,测量精度比较低,低精度便携仪器比对高精度系统,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数据。 近几年我国火电厂上了大量的脱硫和脱硝工程,但还有一些电厂没有建脱硫脱硝工程,做为环保监测仪器,应能适应高浓度和低浓度气体测量要求,需要测量仪器具有双量程,能够做到高低量程切换,两个量程都能达到高精度;这对于传统定电位电解原理的仪器是很难实现的,但是红外、紫外差分烟气分析仪就可以同时满足高、低浓度双量程精确测试。 所以非分散红外分析技术(NDIR)和紫外差分技术(DOAS)在污染源烟气成分测试中的应用解决了测试不准和量程受限的问题,崂应3023紫外差分、3026红外型-烟气综合分析仪正是基于此形势下,经过多次验证试验分析和现场工况测试,测量数据与在线的仪器比对数据相吻合,深受广大客户好评,希望了解这类仪器的小伙伴们参与讨论。或者您觉得目前光学烟气分析仪与传统电化学烟气分析仪相比是否有优势?您更喜欢哪种类型的烟气分析仪?或您正使用的是哪一款仪器?也可以推荐更成熟的先进烟气分析技术供大家讨论。

  • 谈红外、紫外差分光学烟气分析仪,如何高效、准确的进行污染源烟气现场监测与分析!

    形势分析:目前在线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一般都采用红外、紫外原理等高精度的分析系统,做比对测试的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基本采用定电位电解原理,测量精度比较低,低精度便携仪器比对高精度系统,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数据。 近几年我国火电厂上了大量的脱硫和脱硝工程,但还有一些电厂没有建脱硫脱硝工程,做为环保监测仪器,应能适应高浓度和低浓度气体测量要求,需要测量仪器具有双量程,能够做到高低量程切换,两个量程都能达到高精度;这对于传统定电位电解原理的仪器是很难实现的,但是红外、紫外差分烟气分析仪就可以同时满足高、低浓度双量程精确测试。 所以非分散红外分析技术(NDIR)和紫外差分技术(DOAS)在污染源烟气成分测试中的应用解决了测试不准和量程受限的问题,崂应3023紫外差分、3026红外型-烟气综合分析仪正是基于此形势下,经过多次验证试验分析和现场工况测试,测量数据与在线的仪器比对数据相吻合,深受广大客户好评,希望了解这类仪器的小伙伴们参与讨论。 或者您觉得目前光学烟气分析仪与传统电化学烟气分析仪相比是否有优势?您更喜欢哪种类型的烟气分析仪?或您正使用的是哪一款仪器?也可以推荐更成熟的先进烟气分析技术供大家讨论。

  • 为什么现在在线设备中没有非分散红外法检测NO2

    如题,现在非分散红外法基本都是将二氧化氮转换为一氧化氮再进行测量,但现在的转化炉效果都不理想,很多采用紫外差分直测法。请帮忙解释一下,为什么非分散红外测量NO2不稳定,而紫外差分却可以。

  • 关于新标准《气体分析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差分吸收光谱分析法》(GB/T 37186-2018)

    关于新标准《气体分析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差分吸收光谱分析法》(GB/T 37186-2018),标准说可以使用于标准气体、工业气体、环境空气等气体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测定。请问这个工业气体包括烟囱废气的,还是工业用气。如果包括烟囱废气,如果有这个紫外的烟尘仪器,可以用这个方法测烟道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吗?因为目前测烟道废气的,大部分都是定电位电解法,但这个方法干扰太大,一氧化碳浓度太高数据都无效。另外还有非分散红外的方法,但目前好像用的人很少?另外,有没有大佬有这个GB/T 37186-2018标准的电子版的,求一个

  • 紫外差分问题

    采用DOAS方法做的紫外差分光学仪器是在论坛的哪一栏呢,到哪里学习相应的知识

  • 【讨论】同一组样品在中红外的差别一定会比近红外大吗?

    我们做了一组样品的红外谱图,发现在中红外相似性很大,基本看不出差别,而在近红外,却有明显的差别。导师说在近红外有明显差别,中红外差别会更大,可我们做出来的效果并不是那样。自己没觉得实验过程中发生了问题啊。 请求达人帮助解答! 谢谢啦!!!

  • 【求助】同一组样品在中红外的差别一定会比近红外大吗?

    我们做了一组样品的红外谱图,发现在中红外相似性很大,基本看不出差别,而在近红外,却有明显的差别。导师说在近红外有明显差别,中红外差别会更大,可我们做出来的效果并不是那样。自己没觉得实验过程中发生了问题啊。请求达人帮助解答! 谢谢啦!!!

  • 红外差谱的困惑

    本人自学红外不久,有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一般仪器作出的红外谱图和标准谱图对比,都有几个波长的误差,我们假如做出一个混合物谱图中含有水,谱图在1650CM(假设)处有吸收,而标准的水谱图在1640CM处有吸收,那么经过差谱后,不但不能除去混合物中的水的干扰,不能得到比较纯净的谱图,反而经过差谱后谱图变得更加复杂,这个问题怎么处理?望专家答疑解惑,不胜感激!

  • 紫外差分法烟气综合分析仪产品资料

    紫外差分法烟气综合分析仪产品资料

    DL-6323型紫外差分烟气综合分析仪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131621_01_3192313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131621_02_3192313_3.jpg一、产品概述本仪器是采用紫外差分吸收光谱分析法(DOAS)检测烟气含量的新型产品,可现场直接检测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O2、SO2、NOx、CO、CO2、NH等气体的成分浓度。DL-6023紫外差分烟气综合分析仪与传统电化学检测方法比较,具有测量精度高、检测速度快、抗交叉干扰能力强,传感器寿命长,维护方便等显著优点。自主研发嵌入式平台,操作界面友好,配合大按键,大显示屏方便操作,机器内部采用进口传感器及高分辨光谱,保证了测量精准度,产品特别适合高湿、低浓度排放的各种烟道、锅炉、工业炉窑等工况条件的现场烟气成分测量。 电话:13386396937 二、执行标准HJ/49-1999 《烟气采样器技术条件》HJ/T397-2007 《固定污染源废气检测技术规范》HJ/44-2015《便携式紫外吸收烟气测量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山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吸收法》《山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紫外吸收法》三、主要特点1、采用烟气预处理器进行烟气检测前处理,可有效排除烟气中水分,降低烟气温度。排除干扰。2、进口高分辨率光谱仪,保证了测量的精度。3、进口脉冲氙灯冷光源,预热时间短,使用寿命长。4、采用win7操作系统,中文菜单,界面友好,简单易掌握。5、优化设计,主机重量轻便,结构紧凑,方便携带,便于登高作业,减少检测人员工作强度。6、DOASIS算法升级,有效排除干扰,避免静电对光谱波长产生漂移。7、DOVE双棱镜单独设计,可拆洗。8、自动校零和标定功能。9、6.5寸大屏彩显,高对比度,较强光照下可视性高。10、烟气成分谱图式显示,动态显示气体吸收曲线。观测更直接。11、实时显示检测数据分钟平均值,双USB接口,数据可导出。12、防静电拉环设计,有效防止现场静电对机器的干扰。13、恒流采样,保证测量气室压力恒定,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14、原位检测系统回流设计,有效解决高负压烟道工况。15、模具化光学光路设计,提高仪器稳定性,减少环境温度变化对检测数据的影响。四、技术指标主要参数参数范围分辨率准确度烟气采样流量0.5-1.5L/min0.1L/min优于±2.5%烟气温度0-500℃0.1℃优于±3%烟气动压0-2000Pa1Pa优于±1%FS烟气静压-30~+30kPa0.01kPa优于±1%FS外形尺寸长420X宽162X高230重量约8KG仪器噪音≤60dB(A)功耗≤500W(含预处理)主机功耗≤100W传感器寿命氙灯 10九次方脉冲,电化学传感器:空气中2年烟气种类检测量程分辨率准确度SO20-200mg/m30-1000mg/m31mg/m3示值误差:≤±3.5%重复性:≤2%响应时间:60S稳定时间:3min示值变化:≤3%NO0-200mg/m30-1000mg/m31mg/m3NO20-200mg/m30-1000mg/m31mg/m3O20.1-30%0.1%H2S(可选)0-200mg/m30-1000mg/m31mg/m3NH3(可选)0-50mg/m30-500mg/m31mg/m3CO(可选)0.01-5%0.01%CO2(可选)0.01-20.00%0.01%可选配气体CS2(二硫化碳)、C2H6S(甲硫醚)、C6H6(苯)

  • 红外光谱的大神请来指教

    红外光谱的大神请来指教

    [color=#444444]请问有哪位大神懂得红外差示光谱技术,具体怎么操作?我上传了一张图片,是我截取的一篇文章里的一段话,里面提高红外示差用的是两个谱图相减,具体怎么弄的,有没有哪位大神给讲得详细点?[/color][color=#444444][img=,670,9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020940345205_9499_1752329_3.png!w670x99.jpg[/img][/color]

  • 【原创大赛】利用显微红外光谱的差谱对微小异物的分析

    利用显微红外光谱的差谱对微小异物的分析摘要:利用红外显微镜可以对微小异物做有效的定性分析,但在异物的成分复杂时难以做到准确的定性分析。采用红外差谱对电子行业中小弹簧上的异物做出分析,可以准确的判断异物是从哪一个生产环节中引入,对加强质量管理有明显的帮助。关键词:红外光谱 电子行业 差谱 显微镜 异物分析PCB(电路板)等电子元件封装的过程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焊接,在这过程中可能对防护层上的电子元件产生污染,如何确定异物的成分尤其是针对对混合物的成分是红外光谱分析的一个难题。使用岛津红外显微镜,不但可以清晰放大样品不同部位的微小异物,还可以针对样品的不同状态选择反射、透射、衰减全反射等测定方式,得到不同部位异物的红外谱图。通过谱图间的运算,得到不同异物间的红外差谱,利用差谱进行分析,或与标准样品去比对,从而能够判断生产过程中引入的异物来源,为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提供有效数据帮助。红外差谱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对实验所得到的谱图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有加和性,在混合物的光谱中,某一波数处的总吸光度是各组分在该处产生的吸光度值的总和。对于两个组分以上的多元组分体系,应用差谱技术可以对多组分混合物谱图进行逐步做差减计算,最后得到单一组分的光谱,从而达 到分离和鉴定的目的。差谱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简化复杂、费时的化学分离工作,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和鉴定方法。在电路板行业中,异物最主要是由焊接阶段引入。在焊接引入的污染一般为松香和其他树脂材料,在异物的成分方面比较容易确认种类,结合红外显微镜技术可以在异物的表面选择不同的点,再通过差谱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对异物展开分析。1. 仪器测量条件仪器装置:Shimadzu IRPrestige-21,AIM-8000波长范围:4500~720 cm-1测定方式:透射分 辨 率:4cm-1扫描次数:100切趾函数: Happ-Genzel检 测 器: MCT检测器2. 测定应用实例 针对电路板上的小弹簧(长0.5cm,直径0.1cm)上的异物做出定性分析。用专门的取样工具显微镜下取样,在不同的部位选择合适的样品,用金刚石池附件做透射的测定。测试谱图如下:图1 异物的红外光谱图图2 松香的红外光谱图在软件中,进行上述两个谱图的计算。以异物的红外光谱图作为总的光谱图,松香的红外谱图作为参照,通过数据集间的差谱计算可以快速得到二者之间的红外光谱图的差谱(图3),通过与标准样品(液晶高分子材料)对比(图4)得到二者之间的对比图(图5)。图3 异物与松香的红外差谱图图4 液晶高分子材料树脂的红外光谱图图5 差谱与树脂的红外光谱图的对比

  • 基因检测行业的发展现状:国内外差距明显

    基因检测行业的发展现状:国内外差距明显此前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切除乳腺一事使得基因检测成为全球关注热点,而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发展逐渐成熟和成本的不断下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基因检测项目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方式。特别是今年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产前诊断机构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临床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后,该技术在基因检测临床应用中已得到国家认可。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通过基因检测,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预知疾病发生的风险,从而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基因检测可以用于疾病的预测,也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导致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肿瘤疾病的辅助诊断。  国际基因检测行业规范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日,全球共有1068家临床机构和670家实验室提供的55125个基因检测项目,涉及4472种相关疾病。  国外基因检测服务开展较早,目前市场已经非常成熟,此外,国外基因检测行业已经相对规范,如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和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等都专门针对高通量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提出要求。  国内基因检测行业规范现状  同国外相比,国内基因检测的项目偏少,目前明确能在临床开展的基因检测项目只有不到200个,检测项目较多的主要集中在感染性疾病、肿瘤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遗传病诊断,也有些项目可应用于产前诊断、预防性诊断等。  早在2014年之前,我国还未对基因检测行业出台相应的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2014年2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叫停了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2014年12月,国家卫计委先后发布了《关于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产前诊断机构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临床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获得国家的认可。  在国内,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较多的基因检测项目为无创产前筛查(NIPT),可开展的检测机构包含华大基因、达安基因、贝瑞和康、博奥生物、安诺优达等。

  • 【原创大赛】利用显微红外光谱的差谱对微小异物的分析

    利用显微红外光谱的差谱对微小异物的分析摘要:利用红外显微镜可以对微小异物做有效的定性分析,但在异物的成分复杂时难以做到准确的定性分析。采用红外差谱对电子行业中小弹簧上的异物做出分析,可以准确的判断异物是从哪一个生产环节中引入,对加强质量管理有明显的帮助。关键词:红外光谱 电子行业 差谱 显微镜 异物分析PCB(电路板)等电子元件封装的过程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焊接,在这过程中可能对防护层上的电子元件产生污染,如何确定异物的成分尤其是针对对混合物的成分是红外光谱分析的一个难题。使用岛津红外显微镜,不但可以清晰放大样品不同部位的微小异物,还可以针对样品的不同状态选择反射、透射、衰减全反射等测定方式,得到不同部位异物的红外谱图。通过谱图间的运算,得到不同异物间的红外差谱,利用差谱进行分析,或与标准样品去比对,从而能够判断生产过程中引入的异物来源,为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提供有效数据帮助。红外差谱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对实验所得到的谱图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有加和性,在混合物的光谱中,某一波数处的总吸光度是各组分在该处产生的吸光度值的总和。对于两个组分以上的多元组分体系,应用差谱技术可以对多组分混合物谱图进行逐步做差减计算,最后得到单一组分的光谱,从而达到分离和鉴定的目的。差谱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简化复杂、费时的化学分离工作,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和鉴定方法。在电路板行业中,异物最主要是由焊接阶段引入。在焊接引入的污染一般为松香和其他树脂材料,在异物的成分方面比较容易确认种类,结合红外显微镜技术可以在异物的表面选择不同的点,再通过差谱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对异物展开分析。1. 仪器测量条件仪器装置:Shimadzu IRPrestige-21,AIM-8000波长范围:4500~720 cm-1测定方式:透射分 辨 率:4cm-1扫描次数:100切趾函数: Happ-Genzel检 测 器: MCT检测器2. 测定应用实例 针对电路板上的小弹簧(长0.5cm,直径0.1cm)上的异物做出定性分析。用专门的取样工具显微镜下取样,在不同的部位选择合适的样品,用金刚石池附件做透射的测定。测试谱图如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9/201109061359_314555_1766615_3.gif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9/201109061359_314556_1766615_3.gif在软件中,进行上述两个谱图的计算。以异物的红外光谱图作为总的光谱图,松香的红外谱图作为参照,通过数据集间的差谱计算可以快速得到二者之间的红外光谱图的差谱(图3),通过与标准样品(液晶高分子材料)对比(图4)得到二者之间的对比图(图5)。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9/201109061400_314557_1766615_3.gif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9/201109061400_314558_1766615_3.gif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9/201109061401_314559_1766615_3.gif3. 分析与讨论 在异物的红外光谱图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1693cm-1、1446 cm-1[

  • 【原创大赛】紫外差分烟气综合分析仪抗干扰性的应用

    【原创大赛】紫外差分烟气综合分析仪抗干扰性的应用

    摘要:针对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的监测,必测项目主要包括SO2和NOx,其中SO2的常规监测方法一般采用电化学的方法进行测量,该方法的弊端之一就是容易造成交叉干扰,比如CO对SO2是正干扰,NO2对其是负干扰。紫外差分方法是最新的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抗干扰的性能。本次应用将同时采用以上两种方法的仪器对同一工况进行测量分析,以检验新方法产品的刚干扰性。1 测试部分1.1测试仪器青岛崂山应用技术研究所的3022型烟气综合分析仪(简称“3022”)和3023型紫外差分烟气综合分析仪(简称“3023”),3080z烟气预处理器等。1.2工况特点本次测试工况选用一家人造板厂,燃料为木屑(见图1),测试口为锅炉直排开口(见图2),有大量颗粒物及高含量CO成分。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0/201310301312_474115_2774598_3.jpg图1. 现场木屑进料装置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0/201310301312_474116_2774598_3.jpg图2. 烟道测试口1.3对比测试过程a.首先将3080z预处理器预热10分钟左右,达到预设的加热和制冷温度;b.将3022和3023连接电源并开机调零;c.将预热完毕的3080z插入采样口并密封,然后连接聚四氟乙烯采样管至3023主机;d.启动采样,待数据稳定后记录3023测量结果(包括O2、SO2、NO和NO2);e.将连接至3023的采样管拔掉连接至3022上并启动采样,待数据稳定后记录测量结果(包括O2、SO2和NO)。2 结果与讨论表1.对比测试结果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0/201310301315_474118_2774598_3.jpg众所周知,该工况的主要燃料为木屑,木屑燃烧会产生CO2,大量木屑燃烧时不可避免由于燃烧不充分产生CO,所以烟气成分应该主要为[size=1

  • 关于红外差谱

    关于红外差谱

    想请教一下大家有谁知道差谱怎么做吗?比如就布鲁克的OPUS软件,做了个A和B样品,现在两个样品要差一下。软件操作manipulate(处理)————spectrum subtraction(谱图差减)——把A,B分别拖到差和被差的方框内——start interactive mode(开始交互模式)——如图所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042258_375865_1728659_3.jpg想请教一下大家,Times和changing digit 是怎么调节的,谢谢大家了。

  • 红外技术介绍

    http://www.33tt.com/htmldata/2004_07/4/16/article_263_1.html红外技术英文名称;Infrared Technique检索词:红外技术 红外探测器 红外系统技术类别:信息系统技术 探测技术 [定义]   研究红外辐射的产生、传播、转化、测量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任何物体的红外辐射包括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段。通常人们又把红外辐射称为红外光、红外线。实际上其波段是指其波长约在0.75微米到1000微米的电磁波。通常人们将其划分为近、中、远红外三部分。近红外指波长为0.75~3.0微米;中红外指波长为3.0~20微米;远红外则指波长为20~1000微米。在光谱学中,波段的划分方法尚不统一,也有人将0.75~3.0微米、3.0~40微米和40~1000微米作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波段。另外,由于大气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只留下三个重要的"窗口"区,即1~3微米、3~5微米和8~13微米可让红外辐射通过,因而在军事应用上,又分别将这三个波段称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8~13微米还称为热波段。  红外技术的内容包含四个主要部分:1.红外辐射的性质,其中有受热物体所发射的辐射在光谱、强度和方向的分布;辐射在媒质中的传播特性--反射、折射、衍射和散射;热电效应和光电效应等。2.红外元件、部件的研制,包括辐射源、微型制冷器、红外窗口材料和滤光电等。3.把各种红外元、部件构成系统的光学、电子学和精密机械。4.红外技术在军事上和国民经济中的应用。由此可见,红外技术的研究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既有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背景特性,又有红外元、部件及系统;既有材料问题,又有应用问题。 [相关技术]探测技术 精确制导技术 光电子技术 先进材料技术[技术难点]   红外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红外材料的研制、红外设备的制冷、红外设备向更长波段发展、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的研制和红外设备与数据处理设备的结合等。[国外概况]   自从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FW赫歇尔发现红外辐射至今,红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从那时开始,红外辐射和红外元件、部件的科学研究逐步发展,但发展比较缓慢,直到1940年前后才真正出现现代的红外技术。当时,德国研制成硫化铅和几种红外透射材料,利用这些元、部件制成一些军用红外系统,如高射炮用导向仪、海岸用船舶侦察仪、船舶探测和跟踪系统,机载轰炸机探测仪和火控系统等等。其中有些达到实验室试验阶段,有些已小批量生产,但都未来得及实际使用。此后,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国竞相发展。特别是美国,大力研究红外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目前,美国将红外技术应用于单兵装备、装甲车辆、航空和航天的侦察监视、预警、跟踪以及武器制导等各个领域。  红外技术发展的先导是红外探测器的发展。1800年,FW赫歇尔发现红外辐射时使用的是水银温度计,这是最原始的热敏型红外探测器。1830年以后,相继研制出温差电偶的热敏探测器、测辐射热计等。在1940年以前,研制成的红外探测器主要是热敏型探测器。19世纪,科学家们使用热敏型红外探测器,认识了红外辐射的特性及其规律,证明了红外线与可见光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遵守相同的规律。它们都是电磁波之一,具有波动性,其传播速度都是光速、波长是它们的特征参数并可以测量。20世纪初开始,测量了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吸收、发射和反射光谱,证明了红外技术在物质分析中的价值。30年代,首次出现红外光谱代,以后,它发展成在物质分析中不可缺少的仪器。40年代初,光电型红外探测器问世,以硫化铅红外探测器为代表的这类探测器,其性能优良、结构牢靠。50年代,半导体物理学的迅速发展,使光电型红外探测器得到新的推动。到60年初期,对于1~3、3~5和8~13微米三个重要的大气窗口都有了性能优良的红外探测器。在同一时期内,固体物理、光学、电子学、精密机械和微型致冷器等方面的发展,使红外技术在军、民两用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60年代中叶起,红外探测器和系统的发展体现了红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1.在1~14微米范围内的探测器已从单元发展到多元,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阵列。红外探测器最早是用单元探测器,为了提高灵敏度和分辨率,后来发展为多元线列探测器。多元线列探测器先后扫过(串扫)同一目标时,它输出的信噪比可比单元探测器高n(开平方)倍,n为元数。如果多元线列探测器平行扫过(平扫)目标时,则可获得目标辐射的一维分布。以线列探测器为基础的红外探测系统,大都安装在飞机或卫星遥感平台上,平台的前进运动垂直于线列作为第二维时,就可得到目标辐射的分布图像。现在,红外探测器已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阵列,相应的系统已实现了从点探测到目标热成像的飞跃。红外热成像仪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设备,代表着夜视器材的发展方向,它用焦平面阵列取代了光机扫描结构。目前,长波碲镉汞(HgCdTe)探测器面阵已达640×480元,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实验室水平已达256×256元,预计到2000年可达到百万元。2.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波段从近红外扩展到远红外。早期的红外探测器通常工作在近红外。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波段已扩展到中红外和远红外,例如,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了一项超波谱地雷探测计划,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地探测地雷的方法。该计划采用空间调制成像傅里叶变换光谱仪,这是一种红外传感器,它已在直升机上进行了近、中波段的试验,下一步计划把工作波段延伸到远红外。远红外已经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3.轻小型化。非致冷、集成式、大面阵红外探测器方向发展。采用低温制冷技术,是为了提高红外探测器件的灵敏度和输出信号的信噪比,使其具有良好的性能,但它也使红外探测器体积大、成本高。为了实现小型化,必须减少制冷设备和相关电源,因此,高效小型制冷器和无需制冷的红外探测器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如采用非致冷工作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不仅可使系统成本降低2个数量级,而且可以使体积、重量和功耗也将大大减少。此外,利用材料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方面的最新技术,可使红外探测器与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的数据处理设备相结合,使其轻集成化、大面阵、焦平面化方向发展,以提高其性能,实现对室温目标的探测。4.红外探测系统从单波段向多波段发展。正如前面所述:在大气环境中,目标的红外辐射只能在1~3、3~5和8~13微米三个大气窗口内才能有效地传输。如果一个红外探测系统能在两个或多个波段上获取目标信息,那么这个系统就可更精确、更可靠地获取更多的目标信息,提高对目标的探测效果,降低预警系统的虚警概率,提高系统的搜索和跟踪性能,适用更多的应用需求,更好地满足各军兵种的需要。目前,多波段的红外探测系统已经研制成功,如法国和瑞典联合研制的"博纳斯"末敏子弹药,就采用了多波段红外探测系统探测目标。  在红外技术的发展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60年代激光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红外技术的发展,很多重要的激光器件都在红外波段,其相干性便于移用电子技术中的外差接收技术,使雷达和通信都可以在红外波段实现,并可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信息容量。在此之前,红外技术仅仅能探测非相干红外辐射,外差接收技术用于红外探测,使探测性能比功率探测高好几个数量级。另外,由于这类应用的需要,促使出现新的探测器件和新的辐射传输方式,推动红外技术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影响]   产生红外辐射的物体就是红外辐射源。物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自然界中,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或-273℃)的物体都在向外辐射各种波长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红外线的强度也越大。我们根据各类目标和背景辐射特性的差异,就可以利用红外技术在白天和黑夜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以获取目标信息。在现代战争中,获取战场信息的优势已经成为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关键,红外技术是从空中和空间获取战场信息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许多国家均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去研究红外技术,并将其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领域,并产生巨大影响。1.成为军事目标的侦察、监视、预警与跟踪的重要手段。一切军事目标,如海洋中的舰船、地面部队行动及各种装备、空中的飞机、导弹,都散发热量,发出大量的红外辐射。利用红外技术装备,就可以从空中和空间对这些目标进行侦察、监视与跟踪。如侦察卫星依靠红外成像设备和多光谱仪可以白天黑夜地获取大量的军事情报。装有红外探测器的导弹预警卫星从70年代以来,一直监视着世界各国的弹道导弹发射,为国家及军事指挥部门提供警报,如目前美国国防支援计划中的预警卫星在几十秒钟内,就可以鉴别来袭导弹的发射和方向,据说将来美国的天基红外系统可在20秒内,提供有关导弹发射和方向方面的精确信息,为拦截来袭导弹提供宝贵的预警时间。又如,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的导弹预警卫星把伊拉克的所有导弹发射尽收眼底,然后及时地把有关信息传送给美军的"爱国者"导弹部队,使"爱国者"导弹有效地拦截了伊方的"飞毛腿"

  • 【分享】红外简明识谱法.pdf

    红外简明识谱法.pdf 90年版本的,大家看看,参考一下了!:)[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91897]红外简明识谱法.pdf[/url]

  • 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的区分

    940nm  现在市场上使用较多红外发射管的是850nm和940nm 因为850nm发射功率大,照射的距离较远,所以主要用于红外监控器材上;而940nm主要用于家电类的红外遥控器上。  峰值波长:λp (单位:nm)  发光体或物体在分光仪上所量测的能量分布,其峰值位置所对应的波长,称为峰值波长λp 辐射强度:POWER(单位:mW/sr)用以表示红外线发光二极管(IR LED)辐射红外线能量之大小。  辐射强度(POWER)与输入电流(If)成正比,发射距离与辐射强度(POWER)成正比。 mW/sr:表示红外线辐射强度的单位,为发射管发射红外线光之单位立体角(sr)所辐射出的光功率的大小  半功率角:2θ1/2 指发射管其上下或左右两边所辐射出的红外线强度为该组件最大辐射强度的50%时,其上下或左右两边所夹的角度称为半功率角。  人们习惯把红外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称为红外对管。红外对管的外形与普通圆形的发光二极管类似。初接触红外对管者,较难区分发射管和接收管。本文介绍三种简便的识别方法。http://www.dzsc.com/data/uploadfile/20121019105553605.jpg 1. 根据内部结构识别  红外对管的内部结构如左图(a),(b)所示。左图(a)是红外发射管,管芯中央凹陷,类似聚光罩的形状。左图(b)是红外接收管,管芯中央的平台上有红外感光电极。红外对管的两引脚1长1短,长引脚是正极,和普通发光管相同。  2.用三用表测量识别  可用500型或其他型号指针式三用表的1kΩ电阻挡,测量红外对管的极间电阻,以判别红外对管。判据一:在红外对管的端部不受光线照射的条件下调换表笔测量,发射管的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且黑表笔接正极(长引脚)时,电阻小的(1kΩ~20kΩ)是发射管。正反向电阻都很大的是接收管。判据二:黑表笔接负极(短引脚)时电阻大的是发射管,电阻小并且三用表指针随着光线强弱变化时,指针摆动的是接收管。  注:1)黑表笔接正极,红表笔接负极时测量正向电阻。  2)电阻大是指三用表指针基本不动。  3. 通电试验方法判别 用一只发光二极管和一只电阻与被测的对管串联,如上图2所示。图中电阻起限流作用,阻值取220Ω~510Ω。LED发光二极管用来显示被测红外管的工作状态。用遥控器(电视机遥控器等)对着被测管按下遥控器的任意键,LED亮时,被测管是红外接收管。不亮则是红外发射管。

  • 【分享】红外光谱发展史

    红外光谱发展史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人类经常观测到的自然光谱。而真正意义上对光谱的研究是从英国科学家牛顿(Newton) 开始的。1666 年牛顿证明一束白光可分为一系列不同颜色的可见光,而这一系列的光投影到一个屏幕上出现了一条从紫色到红色的光带。牛顿导入“光谱”(spectrum)一词来描述这一现象。牛顿的研究是光谱科学开端的标志。从牛顿之后人类对光的认识逐渐从可见光区扩展到红外和紫外区。1800 年英国科学家W. Herschel 将来自太阳的辐射构成一副与牛顿大致相同的光谱,然后将一支温度计通过不同颜色的光,并且用另外一支不在光谱中的温度计作为参考。他发现当温度计从光谱的紫色末端向红色末端移动时,温度计的读数逐渐上升。特别令人吃惊的是当温度计移动到红色末端之外的区域时,温度计上的读数达到最高。这个试验的结果有两重含义,首先是可见光区域红色末端之外还有看不见的其他辐射区域存在,其次是这种辐射能够产生热。由于这种射线存在的区域在可见光区末端以外而被称为红外线。(1801 年德国科学家J.W. Ritter 考察太阳光谱的另外一端,即紫色端时发现超出紫色端的区域内有某种能量存在并且能使AgCl 产生化学反应,该试验导致了紫外线的发现。1881年Abney 和Festing 第一次将红外线用于分子结构的研究。他们Hilger光谱仪拍下了46个有机液体的从0.7到1.2微米区域的红外吸收光谱。由于这种仪器检测器的限制,所能够记录下的光谱波长范围十分有限。随后的重大突破是测辐射热仪的发明。1880年天文学家Langley在研究太阳和其他星球发出的热辐射时发明一种检测装置。该装置由一根细导线和一个线圈相连,当热辐射抵达导线时能够引起导线电阻非常微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大小与抵达辐射的大小成正比。这就是测辐射热仪的核心部分。用该仪器突破了照相的限制,能够在更宽的波长范围检测分子的红外光谱。采用NaCl作棱镜和测辐射热仪作检测器,瑞典科学家Angstrem第一次记录了分子的基本振动(从基态到第一激发态)频率。1889年Angstrem首次证实尽管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但因为是不同的气体分子而具有不同的红外光谱图。这个试验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它表明了红外吸收产生的根源是分子而不是原子。而整个分子光谱学科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不久Julius发表了20个有机液体的红外光谱图,并且将在3000cm-1的吸收带指认为甲基的特征吸收峰。这是科学家们第一次将分子的结构特征和光谱吸收峰的位置直接联系起来。图1是液体水和重水部分红外光谱图,主要为近红外部分。图中可观察到水分子在739和970nm处有吸收峰存在,这些峰都处在可见光区红色一端之外。由于氢键作用,液体水的红外光谱图比气态水的谱图要复杂得多。红外光谱仪的研制可追溯的20 世纪初期。1908 年Coblentz 制备和应用了用氯化钠晶体为棱镜的红外光谱议;1910 年Wood 和Trowbridge6 研制了小阶梯光栅红外光谱议;1918 年Sleator 和Randall 研制出高分辨仪器。20 世纪40 年代开始研究双光束红外光谱议。1950 年由美国PE 公司开始商业化生产名为Perkin-Elmer 21 的双光束红外光谱议。与单光束光谱仪相比,双光束红外光谱议不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光谱学家进行操作,能够很快的得到光谱图。因此Perkin-Elmer 21 很快在美国畅销。Perkin-Elmer 21 的问世大大的促进了红外光谱仪的普及。现代红外光谱议是以傅立叶变换为基础的仪器。该类仪器不用棱镜或者光栅分光,而是用干涉仪得到干涉图,采用傅立叶变换将以时间为变量的干涉图变换为以频率为变量的光谱图。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产生是一次革命性的飞跃。与传统的仪器相比,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具有快速、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傅立叶变换催生了许多新技术,例如步进扫描、时间分辨和红外成像等。这些新技术大大的拓宽了红外的应用领域,使得红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如果采用分光的办法,这些技术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些技术的产生,大大的拓宽了红外技术的应用领域。 是用红外成像技术得到的地球表面温度分布和地球大气层中水蒸气含量图。没有傅立叶变换技术,不可能得到这样的图像。图1.2 Perkin-Elmer 21 双光束红外光谱议。该仪器是由美国Perkin-Elmer 公司1950 开始制造,是最早期商业化生产的双光束红外光谱议。红外光谱的理论解释是建立在量子力学和群论的基础上的。1900 年Plank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给出了著名的Plank 常数h, 表示能量的不连续性。量子力学从此走上历史舞台。1911 年W Nernst 指出分子振动和转动的运动形态的不连续性是量子理论的必然结果。1912 年丹麦物理化学家Niels Bjerrum 提出HCl 分子的振动是带负电的Cl 原子核带正电的H 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移。分子的能量由平动、转动和振动组成,并且转动能量量子化的理论,该理论被称为旧量子理论或者半经典量子理论。后来矩阵、群论等数学和物理方法被应用于分子光谱理论。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分子光谱的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分子光谱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还在发展之中。多维分子光谱的理论和应用就是研究方向之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