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浆糊法

仪器信息网红外浆糊法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外浆糊法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外浆糊法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外浆糊法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外浆糊法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外浆糊法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外浆糊法相关的解决方案。

红外浆糊法相关的资讯

  • 药物晶型控制引发的那些江湖纷争|天津大学专家闲谈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据统计,85%以上的固体药物为晶体产品,药物的晶型、晶习(形貌)和粒度等药物晶体性质是决定药物后处理加工能力以及药品疗效的关键因素,而这其中药物晶型又是重中之重。药物的“晶型”用于描述药物晶体的内部分子排列方式和空间结构,是药物从分子组装成晶体产品的核心基础,笔者称其为晶体产品的“基因”。/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由于不同晶型均具有特异性的晶体结构,且和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在国家全面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大背景下,药物晶型研究和控制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已经成为除药物化合物之外受到药企关注、研究和专利保护的又一焦点,本文将与读者分享药物晶型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并围绕药物晶型研究和分析及在2020药典中的新变进行阐述。/psection data-role="outer" label="Powered by 135editor.com"section class="_135editor" data-tools="135编辑器" data-id="98880"section style="margin: 10px auto "section style="display: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width: 6px height: 6px border-radius: 100% background-color: rgb(213, 157, 151) overflow: hidden box-sizing: border-box "/section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overflow:hidden flex:1 height:1px background:#d59d97 "/sectionsection class="135brush" data-brushtype="text" style="letter-spacing: 3px margin: 0px 10px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252, 244, 236) text-shadow: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0px 1.4px, rgb(213, 157, 151) 0px -1.4px, rgb(213, 157, 151) -1.4px 0px, rgb(213, 157, 151) 1.4px 0px, 2px 0px, rgb(248, 199, 175) 0px 3px, rgb(248, 199, 175) 0px 3px, rgb(248, 199, 175) 0px 2px, rgb(248, 199, 175) 0px 2px box-sizing: border-box "它曾带来我国70年代的无效药乌龙/section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overflow:hidden flex:1 height:1px background:#d59d97 "/section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width: 6px height: 6px border-radius: 100% background-color: rgb(213, 157, 151) overflow: hidden box-sizing: border-box "/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固体口服制剂需要溶解并扩散进血液并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才可以发挥药效,血药浓度过低会造成药品无效,血药浓度过高则可能产生毒性。而血药浓度是由药物的溶解速率和溶解度所决定,和药物的晶型密切相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不同晶型影响药效最典型的例子是strong棕榈氯霉素/strong,也称无味氯霉素。该药物是一种水溶性极差的药物,口服后需要在体内受胃肠道酯酶水解,释出氯霉素而发挥疗效。/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35d5dce8-ee2c-43c2-bb78-9c2089e6aae4.jpg" title="药物晶型控制引发的那些江湖纷争天津大学专家闲谈1.jpg" alt="药物晶型控制引发的那些江湖纷争天津大学专家闲谈1.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棕榈氯霉素存在A、B、C三种晶型,其中B晶型是优势晶型,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是目前用于制剂的晶型;A晶型是最稳定的晶型,但是溶解度最低,只有B晶型的七分之一,造成血药浓度偏低,没有疗效;而C晶型为相对不稳定的晶型,极易转变为A晶型而失去药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这种特质就曾让我国跌了一个大跟头,在1975年之前,我国生产的无味氯霉素药品均为A晶型,成为无效药。直到后来才弄清楚是晶型的问题,转而生产B晶型才使得药物发挥疗效。中国药典也在该药品的标准中加入“A晶型含量不得大于10%”的晶型质量控制要求,以保证药物的临床疗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因此,在进行药物生产时,必须充分研究和评估不同晶型药物的溶解度、溶解速率、稳定性等性质,以保证成品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psection data-role="outer" label="Powered by 135editor.com"section class="_135editor" data-tools="135编辑器" data-id="98880"section style="margin: 10px auto "section style="display: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width: 6px height: 6px border-radius: 100% background-color: rgb(213, 157, 151) overflow: hidden box-sizing: border-box "/section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overflow:hidden flex:1 height:1px background:#d59d97 "/sectionp style="text-align:center letter-spacing: 3px margin: 0px 10px color: rgb(252, 244, 236) text-shadow: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0px 1.4px, rgb(213, 157, 151) 0px -1.4px, rgb(213, 157, 151) -1.4px 0px, rgb(213, 157, 151) 1.4px 0px, 2px 0px, rgb(248, 199, 175) 0px 3px, rgb(248, 199, 175) 0px 3px, rgb(248, 199, 175) 0px 2px, rgb(248, 199, 175) 0px 2px box-sizing: border-box "它曾带来国内药品专利百亿垄断的“成”与“败”br/br//p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overflow:hidden flex:1 height:1px background:#d59d97 "/section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width: 6px height: 6px border-radius: 100% background-color: rgb(213, 157, 151) overflow: hidden box-sizing: border-box "/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即便多晶型具有相同的化合物结构,但是其不同晶型仍然有不同的晶体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因此药物晶型同样受到各国专利的保护,成为原研药企在化合物专利之外延长药品专利保护期的盾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目前,国内外几乎所有大型原研制药企业均有药物晶型或盐型的研究部门,在新药上市之前进行充分的药物晶型研究,并进行周密的专利布局,以延长药品的市场垄断。而仿制药企业也伺机而动,在化合物专利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寄希望于开发新晶型已突破专利封锁,实现药品提前仿制。/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64px height: 40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556a8ced-66ff-4220-8937-40df1be9ac8b.jpg" title="药物晶型控制引发的那些江湖纷争天津大学专家闲谈2.jpg" alt="药物晶型控制引发的那些江湖纷争天津大学专家闲谈2.jpg" width="664" height="405"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举一个晶型专利布局比较成功的案例,作为strong全球首个年销售额破百亿的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钙/strong,原研商品名“立普妥”,原研药企辉瑞制药在申请化合物专利的同时也对晶型专利进行了详尽的布局。尽管化合物专利在2010年到期,但是其水合物专利、多个晶型专利则分别在2014年和2022年才到期,为辉瑞制药实现市场垄断,获取超额利润提供了便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不过仿制药企业也一直在为打破市场垄断做出努力,比如北京嘉林药业和辉瑞制药开展了多个与晶型专利相关的诉讼,双方各有胜负,目前国产阿托伐他汀钙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搜索一下这个典型的晶型专利之争,很有意思。/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再举一个晶型专利布局不成功的案例,同样是strong年销售额曾破百亿美元的抗血栓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strong,原研药企赛诺菲在进行产品开发时发现其具有两种晶型,开始时选择生物利用度较高的I晶型进行制剂生产,但是后来发现I晶型制备条件苛刻,且极易转成II晶型,所以转而换用II晶型进行生产并在全球主要国家进行了II晶型的专利保护,但是却没有保护I晶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国内制药企业深圳信立泰药业及其合作单位却抓住机会,克服了I晶型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制备难题,成功在赛诺菲II晶型专利保护期之内实现产品提前仿制上市。目前国产药的市场销量几乎可以和原研产品分庭抗礼,对原研研药企的市场冲击巨大。由于原研药企并没有进行I晶型专利的布局,只能无可奈何的坐视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市场越做越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药物的晶型不仅关系着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进行药品专利保护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对药物进行研发以及评审时,应该对药物晶型的研究和分析予以特别关注。/psection data-role="outer" label="Powered by 135editor.com"section class="_135editor" data-tools="135编辑器" data-id="98880"section style="margin: 10px auto "section style="display: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width: 6px height: 6px border-radius: 100% background-color: rgb(213, 157, 151) overflow: hidden box-sizing: border-box "/section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overflow:hidden flex:1 height:1px background:#d59d97 "/sectionp style="text-align:center letter-spacing: 3px margin: 0px 10px color: rgb(252, 244, 236) text-shadow: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0px 1.4px, rgb(213, 157, 151) 0px -1.4px, rgb(213, 157, 151) -1.4px 0px, rgb(213, 157, 151) 1.4px 0px, 2px 0px, rgb(248, 199, 175) 0px 3px, rgb(248, 199, 175) 0px 3px, rgb(248, 199, 175) 0px 2px, rgb(248, 199, 175) 0px 2px box-sizing: border-box "它的疆域可能比你想象得复杂br/br//p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overflow:hidden flex:1 height:1px background:#d59d97 "/section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width: 6px height: 6px border-radius: 100% background-color: rgb(213, 157, 151) overflow: hidden box-sizing: border-box "/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话本归源,既然药物晶型研究和质量控制如此重要,接下来我们就聊聊什么是药物晶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药物分子通过非共价键连接在一起,紧密堆积成短程和长程都有序的三维空间结构,这种特异性的三维有序晶体结构即为晶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然而对于药物来说,同一药物的分子组装方式并非一成不变,在结晶过程中由于受到结晶环境和操作条件的影响,可能使药物分子间或分子内的连接方式或排列方式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64px height: 44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7e00a5fd-976b-4cc8-97d3-7f546d3b2e14.jpg" title="药物晶型控制引发的那些江湖纷争天津大学专家闲谈3.jpg" alt="药物晶型控制引发的那些江湖纷争天津大学专家闲谈3.jpg" width="664" height="442"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同一种药物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体结构,形成多种晶型的现象称为药物多晶型现象。药物多晶型有很多种分类方法,归纳起来可简单分为两大类,即构象多晶型和堆积多晶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而广义的药物晶型并非只有多晶型,在维持药物活性组分不变的情况下,药物的盐、共晶、溶剂化物以及具有以上两种及以上结构的多组分晶体,均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药物晶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不管是单组份的多晶型,还是广义的多组分药物晶型,因其不同的晶体结构和性质,均需要进行全面的晶型分析、研究和评估,才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药用晶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由于药物的每一种晶型均具有稳定的有序结构,不同晶型的药物产品可能具有不同的晶体形貌、熔点、密度、硬度、溶解度、溶解速率、可压性、生物利用度等物理化学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品药的制备难度以及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这一点在口服固体制剂方面表现的尤其明显。/psection data-role="outer" label="Powered by 135editor.com"section class="_135editor" data-tools="135编辑器" data-id="98880"section style="margin: 10px auto "section style="display: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width: 6px height: 6px border-radius: 100% background-color: rgb(213, 157, 151) overflow: hidden box-sizing: border-box "/section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overflow:hidden flex:1 height:1px background:#d59d97 "/sectionp style="text-align:center letter-spacing: 3px margin: 0px 10px color: rgb(252, 244, 236) text-shadow: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0px 1.4px, rgb(213, 157, 151) 0px -1.4px, rgb(213, 157, 151) -1.4px 0px, rgb(213, 157, 151) 1.4px 0px, 2px 0px, rgb(248, 199, 175) 0px 3px, rgb(248, 199, 175) 0px 3px, rgb(248, 199, 175) 0px 2px, rgb(248, 199, 175) 0px 2px box-sizing: border-box "它在2020药典中相对检测方法增至9种br/br//p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overflow:hidden flex:1 height:1px background:#d59d97 "/section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width: 6px height: 6px border-radius: 100% background-color: rgb(213, 157, 151) overflow: hidden box-sizing: border-box "/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欧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药物晶型的重要性,并将药物晶型的分析和质量控制方法写入药典。而我国直到2015年才在中国药典中正式新增“9015 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并在2020版药典中继续补充和完善,为制药企业开展晶型研究和控制指明了方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继2015版药典新增“9015 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后,2020版药典又做了进一步的拓展和补充。事实上,除了这个指导原则之外,还有多个涉及药物晶型分析的标准和方法,比如光谱法中的红外、拉曼、X-射线衍射等多个分析方法,物理常数测定法中的热分析等方法,指导原则中的结晶性检查法等等。新版药典中研究和质量控制的对象更加广泛,检测分析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拓展。/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fe934f0e-ee9d-4222-8101-e87c2d9af357.jpg" title="药物晶型控制引发的那些江湖纷争天津大学专家闲谈5.jpg" alt="药物晶型控制引发的那些江湖纷争天津大学专家闲谈5.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1) 研究和质量控制对象更加广泛/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新版药典中对晶型的研究已经不局限于药物的多晶型,将药物共晶、水合物等药物的多组分晶体也纳入其中,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符合目前制药的发展需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此外,在9015指导原则中删除了一句话——“稳定或亚稳定(有条件的稳定)的晶型物质具有成药性,不稳定晶型物质不具有成药性。”实际上,药品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某一条件下不稳定的晶型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稳定下来,而且相对不稳定的晶型一般会具有更好的溶解性,前文中说的相对不稳定的I晶型硫酸氢就是个很好的例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因此,依据新版药典,不仅常规多晶型需要研究,以前认为不稳定的晶型同样具有研究和使用价值。同时,药物的多组分晶体形式也是进行药品开发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对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2) 检测分析技术进一步拓展/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020版药典中的晶型绝对鉴别法仍然只有X-射线单晶衍射,但是相对鉴别方法已经有9种,包括粉末 X 射线衍射法(PXRD)、红外光谱法(IR)、拉曼光谱法(RM)、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热重法(TG)、毛细管熔点法(MP)、光学显微法(LM)、 偏光显微法(PM)、固态核磁共振波谱法(ssNM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其中方法9固态核磁共振波谱法(ssNMR)为2020版新增。而晶型的定量分析方法仍然为业内普遍认可的单晶X 射线衍射法(SXRD)、粉末 X 射线衍射法(P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红外光谱法(I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事实上,在晶型研究和评价的过程中,使用到的分析方法更多,而药典中也备注了“其他国际公认用于物相分析的方法也可对多晶型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大多数的分析方法仅能表征不同药物晶型的某一个物理化学性质,难以对不同晶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因此,多数时候需要多种分析手段的结合才可以实现对药物晶型的全面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分析方法的成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应用于药物晶型的质量研究和控制。/psection data-role="outer" label="Powered by 135editor.com"section class="_135editor" data-tools="135编辑器" data-id="98880"section style="margin: 10px auto "section style="display: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width: 6px height: 6px border-radius: 100% background-color: rgb(213, 157, 151) overflow: hidden box-sizing: border-box "/section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overflow:hidden flex:1 height:1px background:#d59d97 "/sectionp style="text-align:center letter-spacing: 3px margin: 0px 10px color: rgb(252, 244, 236) text-shadow: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1px -1px, rgb(213, 157, 151) 0px 1.4px, rgb(213, 157, 151) 0px -1.4px, rgb(213, 157, 151) -1.4px 0px, rgb(213, 157, 151) 1.4px 0px, 2px 0px, rgb(248, 199, 175) 0px 3px, rgb(248, 199, 175) 0px 3px, rgb(248, 199, 175) 0px 2px, rgb(248, 199, 175) 0px 2px box-sizing: border-box "结语br/br//p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overflow:hidden flex:1 height:1px background:#d59d97 "/sectionsection class="assistant" style="width: 6px height: 6px border-radius: 100% background-color: rgb(213, 157, 151) overflow: hidden box-sizing: border-box "/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药物晶型的研究对于药物后处理加工手段的选取、制剂处方及工艺的设计和开发、药品质量控制和临床疗效的发挥都意义重大,对于新药的保护和仿制药的研发也至关重要。因此,未来对药物晶型的研究会更加全面和深入,药典的标准也会越来越详细和严格。/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这必然需要新的分析方法和仪器的辅助,未来晶型的分析方法会更加多样,分析指标更加全面、具体和严格,而分析仪器也展现出智能化、可视化和小型化的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有更多的先进仪器和分析方法用于药物晶型的分析和研究,持续推动我国制药水平和药品质量稳步提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作者简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float: left width: 125px height: 12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62991c52-58a6-4a54-a86a-089c8c9b2a03.jpg" title="药物晶型控制引发的那些江湖纷争天津大学专家闲谈.jpg" alt="药物晶型控制引发的那些江湖纷争天津大学专家闲谈.jpg" width="125" height="125" border="0" vspace="0"/strong杜世超:/strong天津大学博士,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药物晶型开发与优化、药物晶体形态优化、结晶工艺开发与设备设计。迄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产学研项目近20项,部分成果实现产业化;以第一、通讯或其他共同作者在Crystal Growth & Design、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等多个期刊发表药物结晶相关学术论文70余篇;申请中国和PCT发明专利18项,其中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美国专利2项、日本专利1项。/p
  • 媒体斥科研领域"帮派"怪象:学界不是江湖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noimg/fc6f36b8-d129-4c74-b372-1a1282b46af9.jpg" title="歪风.jpeg"//pp  当前,科研领域存在着一些带有江湖气的“圈子”,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也足以引起我们警惕。“占山为王,培植势力,为争夺资源,各山头之间时不时还得火拼。”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抒这样描述科研“圈子”。/pp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高抒认为,学术圈里不应有“江湖”,科学探索同利益、恩怨等人为因素沾不上边。/pp  以个人关系好坏决定立场 无视科学精神/pp  高抒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科学界本来有“学派”,即一个理论框架下聚集一群人,有时恰好一个理论是某个人提出的,但大家共同支持的是某个理论而不是某个人。不同学派会有对立,但学派间的竞争和交流是健康的,争鸣有利于厘清事实。/pp  同样是聚集一群人,但宗派意义上的“圈子”以个人关系好坏来决定立场。这种“圈子”讲究人多力量大,越多“能人”加盟,越容易拿大项目、大奖,雪球因此越滚越大。“科学被庸俗化,哪里有经费有奖励就去哪,能搞出真正的成果当然好,搞不出也没人在意。”在高抒看来,“圈子”无视学理,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pp  圈子”间也有“火拼”,但往往对人不对事。比如某“圈子”里有人出现疑似学术不端行为,“圈内人”会极力庇护自己人,别的“圈子”则会抓住机会打压对手。/pp  “这种对立实质是利益共同体之间互相攻击,缺乏对事实本身的讨论,完全无视科学精神。”高抒说,而且从科学规律来讲,研究能不能取得成果并不在于人员多少。“系统论奠基人维纳曾告诫过人们,大工程、大团队,管理不当会陷入泥潭。”/pp  科研管理“跑偏” 科研人员抱团组“圈子”/pp  一群人聚集起来争夺资源、名利,不健康的“圈子”缘何日益膨胀?高抒认为,管理机制不当提供了养料。/pp  数论文篇数,看影响因子,算引用次数,在这样的考核机制下,科研人员会选择最容易发表论文的案例研究,即用案例证明别人提出的理论。反观世界顶尖大学,他们最关心科研内涵: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以便实现更好的观测、采集更好的数据,令事实更加清楚。/pp  换句话说,在国外好大学做科研,不在新理论新技术上下功夫没法获得好评,而国内很多单位是没有项目没有经费就没法搞科研。/pp  “是选择混‘圈子’追逐名利,还是选择探索不确定性极大的新理论新技术,承担不被评价制度认可的风险?答案不言自明。”高抒认为,管理机制“跑偏”,让科研人员抱团组“圈子”。一旦成为“圈里人”,就不愁“吃喝”。圈外人也挖空心思要进“圈子”。/pp  除了发论文、拿项目,高抒还谈到奖励机制。/pp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科学社会学》一书中分析奖励的功能时提出,奖励是对发现权予以承认,除此之外的奖都是变味的,会成为人们追逐名利的对象。/pp  “世界顶尖大学不搞评奖。”高抒说,在符合科学精神的管理体系下,不健康的“圈子”很难发展起来。/p
  • 媒体评论:学术江湖水有多深
    科学项目一申请到手,就肯定能通过验收,成了中国科研界的常态。针对这种现象,媒体呼吁完善科研验收机制,让验收认真起来。(《科技日报》11月28日)  在当前的科研管理体系中,科研验收能认真起来吗?你如果让某一项目不通过,下次你主持的项目,极有可能也不能通过,为了不树敌,你必须得从长计议 你如果不在被评审方事先拟定的评审结论上签字,很快就可能接到各方电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果再坚持己见,结果可能是就地排除在评审专家之外,今后再也不出现在评审专家之列,更严重的后果是,再想申请该项目设立方的课题,将十分困难……  学术的江湖“水很深”,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据此,有人感慨,今天的教授怎么都染上了江湖气息,把学术搞得乌烟瘴气。于是,所采取的措施是,对教授们进行教育,将学术研究情况、课题验收表现,纳入学术诚信体系。  如果这能起到效果,验收不严格的问题,老早就解决了。恰恰相反,在验收中注重摆平各方利益,做到课题设立方满意、研究人员满意、研究人员的朋友满意、所在机构满意的人,会成为各方评价甚高的人,学术朋友遍天下,课题不愁、经费不愁、自己的科研项目、培养的学生,很难得到“差评”。而那些较真的人,如前所述,很快就会陷入困境,在学术圈中寸步难行。  验收只是当前学术利益链上的一环,在这一链条上,把握方向的是各种重大课题的设立方,之所以现在没有通不过的科研验收,那自然是设立方的旨意——如果项目不通过,意味着当初立项时出了问题,这不是影响设立方的政绩吗?如果项目得到的评价不高,意味着项目监管不严,这不是让设立方很难交差吗?而如果每个项目都通过、都得到很高的评价,这不是表明某项科研计划获得“丰硕”的成果,于是,领导脸上有光,大家也跟着有饭吃吗?  这就是我国当前科研体系的运行逻辑。所以,不要看科技管理部门对科研验收提出多么严格要求,大家并不会在意,因为,在这一体系中的人,都深知管理部门要什么。而且,也深知目前验收中的乱象,有很大部分就是管理部门直接参与其中造成的,比如,有人告状到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如果不轻信告状者,而是展开独立的调查,谁畏惧告状者呢?可大多情况下,管理部门成了老娘舅,出面进行调停。  学术要发展,必须摆脱行政体系,回归学术本位管理。这就是在科研项目的立项、管理、评价中,打破行政评价,改变行政力量对学术资源的主导,实行学术同行评价。对此,社会也很不放心,认为依照目前教授们的素养,很难实现学术同行评价。这是因果关系的倒置——在行政评价体系中,利益规则至上,教授们自然没有教育声誉与学术声誉可言,谁江湖化得彻底,谁就能如鱼得水 而在学术评价体系中,教授们必然转向注重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虽然可能存在一个转变过程,但是,只要方向正确,就有建立良好学术秩序的希望。而现在,很难看到这样的希望。  必须注意的是,行政的追求和学术的追求是不一样的,行政关注的是当下的政绩和利益,学术追究的是原创价值和学术贡献。以学术标准评价项目,甚至不会简单地以项目成果来定项目的成功与失败,因为科学研究的创新,是很难预估的,而失败在科学研究中也是十分正常的。也就是说,那种在立项时填表格、写方案,大谈可以取得什么创新成果,结果却把教授们变为“表格”教授的做法,也会随着学术评价地推进而取消。  沿着行政管理的思路,如果为了体现管理部门对学术成果的重视,再要求验收中有多少比例的项目不合格,结果可能是,这没有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却又成为“治”教授的手段。所以,不根本改革学术管理和评价体系,在当前的学术行政体系中,是不可能有完善的学术验收机制的。
  • 【技术盘点】流式江湖之“七种武器”
    流式江湖之“七种武器”投稿作者:浪君(北京层浪生物) 《七种武器》是古龙的中篇系列武侠小说 ,七种武器各具特色。长生剑、霸王枪、碧玉刀、多情环、离别钩、孔雀翎、箱子(英雄无泪),件件精妙绝伦,在一个个大侠的手里耍得出神入化。而梳理流式江湖的技术流派,也恰好有七种方向。所以笔者今天就附会一下古大师的名篇,总结一下流式江湖的“七种武器”。(图片源于网络)序言:流式技术的核心是鞘流包裹样本流,颗粒在样本流中单个排列经过激光照射产生光信号。所谓“流式”也是因流体聚焦技术而得名,检测过程如下图所示。(图片来自网络)流式技术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方面:• 颗粒检测:利用流体聚焦技术(恰似剑鞘包裹剑刃)使得粒子(细胞等)单个排列经过激光照射产生光信号;• 激光激发:区别于化学发光的自发光,需要激光激发产生散射光及荧光信号;• 多重检测:通过光路收集及分光系统,实现多个颜色通道并行检测,同时检测多种标志物。1、长生剑—细胞分析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李白古龙的七种武器开篇即为“长生剑”。大概因为剑是江湖上最常见、最经典的一种武器,号称“百兵之君”。而利用“鞘流”技术进行细胞分析,也是流式技术的最经典的应用。具体产品种类包括血液分析仪(血球仪)、流式细胞仪;二者都是利用鞘流技术使得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单个排列,经过激光激发产生各种光信号,然后经过光电检测技术、电子技术、软件算法等分析识别,输出细胞计数及分群分类的结果。1)血球仪: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血球仪都实现了样本的前处理自动化、信号分析识别算法自动化、检测结果报告输出自动化,形成“端到端”的一键解决方案,是流式技术最成熟的应用领域。其特点是明确的参数种类(白细胞五分类、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等参数)、简单特定的样本处理流程、固定明确的分析范式。是流式技术衍生出的一个诊断专用机,类似计算机技术之于超市收银机。2)流式细胞仪:区别于血球仪的特定应用定位,其主要作为通用的研究平台而存在,可以研究生物、医疗、环境、海洋、食品饮料、制药等各种领域的各种颗粒型对象,具体如细胞、细菌、真菌、藻类等。主流的流式细胞仪构造只包括:流式检测功能、原始数据输出、人机交互展示功能(测量参数设置、输出散点图、直方图等)等。并没有血球仪的前处理自动化、分析识别自动化、报告输出傻瓜化,代之以操作人员手工进行,也正是由于手工操作,所以成就了其平台化的灵活性。而其“广而杂”的应用场景,也导致其难以实现自动化、傻瓜化。而在光学系统方面,则不断扩展升级,逐渐由最早的单激光发展至双激光、3激光、4激光甚至9激光。层浪科技目前的主打产品MateCyte最高配置为2光8色(有临床注册证),而即将推出的LongCyte将达到3激光14色。Sysmex血球仪层浪生物MateCyte流式细胞仪2、霸王枪—液相芯片枪挑一条线,横扫一大片 — 中国武谚。剑为“百兵之君”,枪乃“百兵之王”。枪,挥舞起来具有纵横捭阖、威震八方、气势磅礴。正如“液相芯片”技术具有包罗万象的检测能力。(图片来自网络)液相芯片技术是流式仪器技术与试剂微球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其特点是利用颜色编码微球包覆抗体或者核酸探针,在液相反应体系中利用免疫学反应及分子杂交,实现蛋白分析与核酸检测。在免疫诊断场景中,通过免疫学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使微球、蛋白、检测抗体形成“三明治夹心”结构,实现多重检测。化学发光技术一次只能检测一个指标,而液相芯片技术理论上可以同时检测超过500个指标。并且将流式技术进一步扩展到分子诊断领域,所以液相芯片技术在检测对象角度从细胞分析扩展到蛋白检测和核酸检测。从检测手段角度,将化学发光的单指标检测,扩展到多指标联检。这一技术符合国内体外诊断的发展趋势,可以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减少检验人员工作量,减少试剂用量,降低检测成本。 层浪科技MateCyte流式细胞仪的编码微球点阵图(左:HPV检测27项;右:肿瘤7项)该技术核心除了流式仪器技术,更重要在于试剂方面。而试剂技术包括编码微球技术、抗原抗体开发、核酸探针设计等多方面,涉及材料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而且触及比较基础的研究领域;由于其样本处理过程套路固定、输出指标分析是固定范式(跟发光免疫相同),所以与目前IVD主流手段化学发光相对照,其发展趋势必然是前处理自动化、检测分析自动化、报告输出傻瓜化。从而类似在细胞分析领域演化形成血球仪,免疫和分子诊断领域也可以演化出各种常规检测设备。只不过由于微球稳定性、试剂交叉干扰、材料发光效率及仪器成本及稳定性等各方面的原因,这需要各领域各专业的持续努力才能真正落地。目前液相芯片技术基本成形的应用是细胞因子检测,国内公司数量众多。其他应用主要是透景公司基于Luminex平台的肿标、HPV等检测,这方面还没有看到其他公司的成熟产品上市。若有微光,道阻且长,让我们共同期待!3、碧玉刀—光谱流式“当我们有机会去除流式细胞仪的这个邪恶的Bug时,为什么我们还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补偿呢?一个又一个教程,一篇又一篇Paper,一个又一个问题。痛苦难道是流式细胞术的必要组成部分吗?”—《Spectral flow cytometry—Quo vadimus?》 By J. Paul Robinson of Purdue University。光谱流式代表了近几年新的流式仪器技术发展趋势,大幅度增加了流式检测光学信息含量,由简单的信号强度分析扩展到光谱特征分析。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试剂选择、试验方案、荧光补偿等过程的复杂度,令使用者更加从容的进行流式检测。代表了流式仪器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传统流式 光谱流式光谱流式的技术特征如上两图所示,其在检测光路和后期算法处理上做了革命性的创新,将传统的荧光强度分光系统变成了光谱特征(包含强度同时分析光谱形状)分光系统。市场上的一种光谱流式仪器的设计方式将“树杈形”分光系统变成了“弯刀形”的色散分光系统。“碧玉刀”由此附会成功(^_^),而其高昂的仪器价格也与“碧玉”二字相契合。4、多情环—质谱流式江湖中闯名号,从来不用刀——《醉拳》在古龙的《七种武器》中,《碧玉刀》与《多情环》如双峰并立,正如流式江湖中光谱流式与质谱流式的交相辉映。《碧玉刀》风格从容优雅、闲适自如,正如光谱流式的检测光谱如雨后彩虹、宁静从容。《多情环》风格暴风骤雨、泣鬼惊风,正如质谱流式的检测模块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多情环”是也)令检测颗粒灰飞烟灭、化为乌有。区别于大部分流式用荧光标记抗体然后光学法检测,质谱流式用金属标签标记抗体,然后把检测颗粒经过ICP离子化,形成的离子云被送入飞行时间质谱(TOF),检测出每个细胞上各种金属标签的精确含量。最后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最终达到对细胞表型进行精细观测的目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传统流式细胞技术和质谱流式细胞技术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第一、标签系统的不同,前者主要使用各种荧光基团作为抗体的标签,后者则使用各种金属元素作为标签;第二、检测系统的不同,前者使用激光器和光电 管作为检测手段,而后者使用ICP质谱技术作为检测手段。其他方面如抗原抗体结合、流体聚焦技术、检测结果的散点图展示等是相同的。也正因为依然使用流体聚焦技术,所以其依然称为“流式”。其主要优势如下:a、通道数量增加到上百个;b、通道间无干扰,无需计算补偿;c、金属标签数量多,并具有极低的背景;d、多样化的数据处理方式,实现对样品的深入分析。缺点是价格昂贵,单台价格在几百万以上。5、孔雀翎—纳米流式孔雀翎是一种暗器,从圆筒之中发动之时,暗器四射;孔雀翎是七种武器中尺寸最小的,纳米流式也将检测对象推向更小的尺度,从常规0.2-100微米级减小到几十纳米。早期的纳米流式来自英国Apogee公司,其Micro系列产品达到了70nm的散射光灵敏度以及10nm的分辨率。Apogee纳米流式我国厦门大学颜晓梅教授课题组研发及产业化的纳米流式,则通过一系列流体及光学系统的优化设计,实现了更细小的检测粒径:a)侧向散射灵敏度30nm;b)侧向散射分辨率40/50nm;c)荧光灵敏度FITC10 MESF;d)颗粒尺寸7-500nm;纳米流式覆盖了传统流式细胞仪200 nm以下粒径检测的盲区,囊括了纳米颗粒以及亚细胞结构,细菌,病毒,细胞外囊泡(外泌体)等的天然生物纳米颗粒的表征,为流式检测技术打开了通往纳米世界的窗口。6、离别钩—分选流式你用离别钩,只不过为了要相聚——《离别钩》题记 普通流式只具有细胞分析功能,而分选流式在分析的同时可以将特定细胞分选出来。常用的方式有两种:a)电荷偏转;b)机械分选; 电荷分选方式如下图所示,采取从上往下流向,通过流体压力(几百kPa)、超声振荡(几十到几百kHz)、喷嘴设计(几十至几百um)等环节,将流出的液流打散成断裂的一个个小液滴。在小液滴断裂前,给其施加正负电荷,然后在高压静电(几千伏)偏转板的作用下,左偏或右偏被分选到特定样本管中。机械分选:采取机械力的方式干预样本流,改变其流动方向从而进入不同的容器,实现分选。常见的方式有在普通流动室的出口处增加一个可以高速动作的机械件干预样本流流动方向,进入不同的出口管路中实现分选。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是采取在微流控芯片上通过设计“微泵”、“微阀”等实现液流的干预,从而实现分选功能。 7、箱子(英雄无泪)— 全自动流式第七种武器因为古龙的离世,并未完成。但古龙大弟子丁情却说古龙原意是《英雄无泪》(一口箱子)是第七种武器。流式江湖中,浪君之所以把“全自动流式”作为压箱底的第七种武器,也是因为目前他基本也是一个“未完成的著作”。而箱子的朴实无华、平淡无奇也代表了“全自动”的特点:寓至繁于至简。流式细胞仪像大部分检测技术一样,自诞生起首先作为科研仪器使用,为生物学医学研究人员服务,然后慢慢演化成临床诊断设备。“科研仪器”与“诊断设备”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场景。前者的特点是操作者多为科研人员,具有科学素养和研究分析能力,可以设计各种实验方案、配制各种样本,然后在仪器上测量分析得出结论,甚至将数据整理发表成文章。后者的特点是操作者科学素养一般,分析能力较弱,不喜欢手工配制样本及各种参数设置,因为害怕操作失误导致诊断结果谬误。他们期望的是一键操作、自动报告,自动化、标准化、一致性、可靠性。所有的流式从业者都对“全自动”孜孜以求,所有的流式用户也都对“全自动”渴望期盼。业界也有一些公司推出过全自动解决方案,浪君五六年前在迈瑞工作时,也曾经设计开发了一款全自动流式样机(公司战略原因没有产品化)。然而由于仪器成本、尺寸、可靠性(与发光仪等方式相比,俗语说“就怕货比货”),微球质量、洗涤难度、生化稳定性及特异性等原因,导致这个梦想依然没有完全实现。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应用的扩大,有望将一系列开始规模化的检测应用打包实现流程自动化。从而将全自动的梦想逐步照进现实。层浪科技将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开放包容的态度,同行业内各路豪杰一起,持续努力,刻苦钻研,将可用、好用的“全自动流式”早日实现。让广大流式儿女检测无忧、英雄无泪!结语:流式技术在体外诊断市场中仍然处于早期混沌状态,而在科研和工业领域更是有很多可能性需要去探索和发现。这种未知感和可能性是令人憧憬的!回首过去几十年,在行业先辈的努力下,流式技术从无到有、开枝散叶,取得了异彩纷呈的丰硕成果;展望未来,迷茫的人会说“已经没啥可做的了”,但浪君认为:一切才刚刚开始… … 点击查看流式细胞仪专场Webinar预告点击 报名
  • 富吉瑞“闯关”科创板,红外热成像“江湖”或再添新势力
    日前,北京富吉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吉瑞”)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华英证券为其保荐机构。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900万股,募集资金5亿元。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将34,681.32万元用于光电研发及产业化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26,780.90万元用于光电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7,900.42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9,764.03万元用于工业检测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5,554.65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富吉瑞是一家主要从事红外热成像产品和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基础,以图像处理为核心,逐步向固态微光、短波、紫外、可见光等方向拓展。2018年和2019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42.48万元和1,392.31万元。2019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6,490.14万元。 目前,我国在红外热成像领域,已有高德红外、大立科技、久之洋、睿创微纳等“企业前辈”。作为新入局“闯关者”,富吉瑞在招股书中透露了一些与同行业公司的对比分析情况:产品定位对比高德红外为中小板上市公司,成立于1999年,主要业务涵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红外热像整机及以红外热成像为核心的综合光电系统、新型完整武器系统;自全资收购湖北汉丹机电有限公司以来,高德红外主要业务中增加了传统非致命性弹药、信息化弹药等系列军工产品。睿创微纳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成立于2009年,产品主要包括非制冷红外热成像MEMS芯片、红外热成像探测器、红外热成像机芯、红外热像仪、激光产品及光电系统。久之洋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成立于2001年,产品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红外热像仪系列产品;第二类是激光测距仪系列产品;第三类是融合上述两类技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的红外/激光组合系列产品。大立科技为中小板上市公司,成立于1984年。大立科技的主要业务涵盖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红外热成像仪及以热成像技术为核心的光电系统。能够独立研发、生产热成像技术相关核心器件、机芯组件到整机系统。富吉瑞同时发展制冷与非制冷光电成像产品,产品主要包括制冷与非制冷机芯、制冷与非制冷热像仪和制冷与非制冷光电系统等,尤其在制冷型高端光电成像产品领域拥有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公司已经拓展到多光谱领域。关键业务数据、指标对比富吉瑞2017年至2020年的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收7610.87万元、8768.10万元、1.65亿元、2.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从报告期初的亏损2202.84万元,跃升至盈利4208.28万元。2020年前三季度,高德红外营收规模达19.3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96亿元;睿创微纳营收规模也在10亿元以上;大立科技营收1.52亿元;久之洋营收9012.51万元。从主营业务毛利率来看,2020年1月至9月,高德红外、睿创微纳、久之洋、大立科技分别为68.91%、63.21%、36.76%、61.83%,行业平均值为57.68%。而富吉瑞当期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仅为43.52%,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市场地位对比在军用红外热成像产品方面,富吉瑞与主要竞争对手存在产品技术方案的差异,产品的性能和指标也有所不同,公司产品与主要竞争对手产品所配套的武器装备型号不完全相同,所以无法直接进行对比。通过富吉瑞在十三五期间作为核心部件供应商,多次配合总体单位获得军品型号竞标第一名,获得批量订单,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富吉瑞在军用红外热成像领域的市场地位。在民用红外热成像产品方面,各公司在不同的细分领域深耕。从产品角度来看,富吉瑞与各主要竞争对手的部分业务领域存在一定交叉,但产品的应用场景、使用方法、呈现的最终成像效果都存在一定差异,在民用红外热成像领域,由于实际场景的多样性,富吉瑞与主要竞争对手均基于自身的技术储备方向形成自身优势产品。技术对比 在技术实力方面,由于富吉瑞产品的高度定制化特征,根据客户要求,产品的技术指标、参数等存在一定差异,且军工企业的技术指标参数等需严格保密,因此公开渠道无法获取各可比公司的技术指标参数。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富吉瑞主要有三大技术特点:(1)富吉瑞技术环节主要集中在探测器与最终产品之间的中游环节,主要包括光学系统技术、图像算法与处理技术、电路技术、光电系统技术等。(2)富吉瑞致力于多光谱融合横向拓展路线,通过产品设计、技术综合应用与优化、先进技术的适用,提供光电成像产品。(3)富吉瑞拥有完备的制冷与非制冷光电成像技术,尤其在制冷型红外热成像技术方面拥有长期的技术积累。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富吉瑞能否闯关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 岛津TOC专利傍身、奠定江湖地位
    TOC -500销往全球很多地方,1989年发售的它的下一个型号TOC-5000确立了岛津品牌的江湖地位。 TOC-5000使用独特的自动进样结构,4通阀+注射泵和滑动式样品注入单元,并且通过与数据处理软件的结合实现了各种智能功能,与自动采样器的兼容性也得到了改善,不再需要测量人员手动注入,节省了劳动力,测量精度也得到了提高。在此之前,仪器使用一种基于微注射器的手动注入方法,测量人员对操作的复杂性和测量精度不满意。森田日思夜想是否有某种好的解决方案,诞生了这个让他引以为傲的想法。(划重点→)这种自动进样结构在1995年已经取得了日本专利*。正如尼采所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专利名称:多機能試料計量・注入部を有するTOC計专利号:特開平7-98310(43)专利类型:发明专利年份:平成7年(1995)4月11日国别:日本 无所思则不得变,森田总是喜欢发现问题,并考虑解决方案。通过新研发的高灵敏度催化剂和仪器自带超纯水空白样检查的功能,将测量范围从原来的ppm级扩大到ppb级,扩大了在纯水领域的应用。 2000年发售的TOC-V,将岛津自主研发的4通阀自动进样结构扩展到了8通阀,进一步提升了性能。 同时通过与各种附加设备组合,扩大了适用范围,固体样品和高浓度盐酸样品中的TOC测定、挥发性有机碳 (POC) 测定、TOC和TN (总氮) 同时测定等都可实现。这些基本结构都沿用到最新型号TOC-L上。 以上是岛津实验室TOC仪器的历史,此期间同时在开展在线TOC仪器的研发。如果简单地认为将实验室水质仪器自动化,再实时提供样品就可以制造出在线水质仪器,那肯定是会失败的。特别是在污染的水中尤为明显,悬浮物很快会堵塞仪器的管路。还有乍一看很清洁,仔细看可能还不如乍一看的自然环境水,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微生物的生物膜,造成仪器故障。对于在线仪器,如何处理样品中的悬浮物和生物膜最为重要。 岛津在线TOC仪随着实验室TOC仪的变迁而迭代更新。 透过撕掉的日历和行走的秒针,感受光阴流转,时间来到1998年,TOC-4100在线监测仪发售,测量的基本结构采用TOC-V方法(即680°C燃烧法+8通阀自动进样结构等),搭配采用可处理悬浮样品的采样器,它通过过滤器去除尺寸大的不溶性物质,将需要TOC监测的悬浊成分 (SS) 微细化 (均质化) 后导入仪器。 对于悬浊样品引发的流路污垢和堵塞,森田将样品流入流路的时间控制在最小限度,取样后马上彻底地用洗涤水冲洗流路,即使是监测悬浊样品也可以通过最小限度的维护管理,达到长时间稳定地监测。 在日本,2001年第5次水质总量规划中,将封闭性水域的总氮 (TN) 和总磷 (TP) 纳入监管范围。为了应对这一趋势,岛津研发了TN和TP在线监测仪器TNP-4100(在中国型号名TNP-4110)。TNP-4100也采用了和TOC-4100一样的8通阀+注射泵结构,它构造简单且试剂消耗量很小。总氮、总磷的测量方法采用法定方法的化学分析法,通常此方法的自动监测设备中会罗列很多用于计量、输送各种试剂和水样的计量管、电磁阀和泵,仪器结构复杂且试剂消耗量大,运维工作繁杂。而岛津TNP仪由于其独特的方式和构造,维持作业简单,故障也少。 未完待续… …
  • Ocean Optics品牌再现江湖, 海洋光学Ocean Insight正式宣布品牌重组
    Ocean Optics品牌再现江湖,海洋光学Ocean Insight正式宣布品牌重组经过一系列的并购与整合,世界领先的光学解决方案提供商、英国豪迈集团子公司海洋光学(Ocean Insight)于近日宣布已顺利完成品牌重组,重新推出该公司标志性微型光纤光谱仪品牌“Ocean Optics”。此次品牌重组对海洋光学的发展至关重要。Ocean Insight将作为主品牌,并通过三个行业领先的子品牌Ocean Optics、Ocean Applied、International Light为客户提供光学传感解决方案,这一强劲的品牌组合将促使其具备更大的市场影响力。同时,此次重组对行业以及客户也将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各自领域内的翘楚,三个子品牌的联合将促使现有的产品和技术形成互补,互为助力推出更高质前沿的产品和技术组合,为行业注入新能量,更好地服务于客户,满足客户更广泛的需求。让我们一起期待!海洋光学Ocean Insight总裁Michael Edwards 博士表示:“我们很高兴恢复Ocean Optics品牌,几十年来,Ocean Optics在微型光谱仪领域一直保持着领导地位。Ocean Applied和International Light两个品牌的加入加强了我们的产品组合,并为客户提供了更清晰的品牌和产品信息。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前瞻性的光学传感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解决各种测量挑战。”Ocean Optics子品牌Ocean Optics品牌由Mike Morris博士创立于1989年,是微型光纤光谱仪的发明者。并于2006年创立海洋光学亚洲分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提供从紫外、可见光到近红外的光谱测量方案。产品体积小巧、使用方便,非常适合在线、原位、便携等应用领域,便于集成和开发。Ocean Applied子品牌Ocean Applied品牌由公司为客户提供完整光学系统和子系统的悠久历史演变而来。随着2019年,FluxData在线成像技术的加入,而后比色计、拉曼产品以及独立的手持式LIBS分析仪(海洋光学于2022年收购Rigaku手持LIBS产品线)的加入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海洋光学的另一支柱品牌。International Light子品牌International Light品牌源于International Light Technologies(由International Light和Gilway Technical Lamp合并成立),后于2022年2月被Ocean Insight收购。作为Ocean Insight新的子品牌,International Light将提供可信赖的校准光测量系统、ISO 17025认证的校准服务、仪表和传感应用的专用光源以及定制照明解决方案。
  • 【我与国产仪器那些事儿】说说国产仪器的“江湖救急”的一次经历
    我与国产仪器那些事儿——说说国产仪器的“江湖救急”的一次经历——仪器论坛用户:石头雨话说对于仪器设备的使用,国产有国产的好处,进口也有进口的长处。在这种理论的推动下,我们实验室对于大宗业务的检测项目就多买了几台设备。同时,为了探究一下究竟国产的好用还是进口的好用,所以购置的设备中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其中使用过程究竟谁的质量好坏暂且不提,但就那次“江湖救急”的经历就坚定了我对国产仪器的好感。话说最近的一次复评审,因为疫情的原因,CNAS评审组决定采取远程审核,既然是远程审核很多的检测项目就只能靠录制操作来完成。于是,大家开始忙碌起来,等到技术专家把现场演示的项目发过来,定眼一看完了,因为其中抽到的一项AATCC 61项目负责人正好因疫情出过外省正在家隔离,没办法只要让备选人员上场。因为我们的项目都是定岗的,所谓的定岗就是对于大宗检测项目,比如相同的耐洗色牢度员工A使用国产耐洗色牢度仪做国标标准方法;而员工B使用进口设备做AATCC方法,这样一来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结果的准确性都有好处,为了做好替补工作,自然他们的学习内容和监督方式等都是完全一样的。这样一来AATCC 61的视频操作任务只能落到员工B的头上了。员工B说起来也是老员工了,操作不在话下,也许是因为拍摄视频紧张、也许是因为对进口设备的熟识度不够、英语水平有限;在升温操作时,忽视了一个细节的操作导致加热器不加热,温度始终升不上来。此刻,要想购买部件肯定来不及,再加上疫情,进口件能不能买上也是个问题啊。图1—进口设备的英文给员工翻译带来了困难大家急得想热锅上的蚂蚁,如果耽误录制视频,那不严重影响审核了吗?正在危难之际,员工B说话了:“#工,不如我们试试国产的那台**型耐洗色牢度试验机吧,我记得那台设备也能做AATCC 61的方法,正好我操作起来也熟悉。”没办法,死马就当活马医吧。于是,将该项目的现场操作视频人员转到了**型耐洗色牢度试验机的身上,因为我们看了说明书,该设备确实符合AATCC 61的要求。图2—厂商提供的设备说明中所能检测的标准范围正在高兴之余,麻烦又来了,因为按照AATCC61的要求当选择2A方法进行测试时,需要的皂洗罐是1200mL的。而日常国标项目的检测,我们只用到550mL的皂洗罐。怎么办?怎么办?......。图3—标准中规定的2A方法使用1200mL的皂洗罐此刻,设备员&开口了,“#工,这台设备以前坏过,其中有个维修商不但能来厂维修,还销售零部件,离咱们也不远,不行我问问他们的库存中备有1200mL皂洗罐和相应的一些零部件吧,如果他们有存货不行咱们先买来按上,估计还来得及!”,话不多说,设备员赶紧和维修商联系,果真有AATCC 61方法2A所需的皂洗罐和相应的部件。于是,实验室开通了绿色通道,第二天,维修商便将所需的零部件送了来,还亲自帮忙安装完毕。最后,该项目的视频操作终于如期拍摄完毕。图4—国产设备,服务快捷自此,这个故事也讲完了。总起来说还不错,辛亏有国产设备的存在,通俗易懂的国语说明、及时送达的配件和快捷的维修服务成了打开国内市场的制胜点。在日益发展的中国,相信中国的制造业会越来越多的获得国人的喜爱!
  • 实验室最近有一江湖传闻!
    实验室江湖传闻,每倒一次废液,都会有一颗磁力搅拌子被“杀害”!这怎么行?我德祥虎侠必定要救磁力搅拌子于水火,避免它殒命废液桶! 德祥秘宝——Bel-Art Spinbar控制器!什么是磁力搅拌子?磁力搅拌子磁力搅拌子是利用磁力搅拌器底座产生的磁场,带动磁子转动,产生相当于搅拌棒的作用。在使用磁力搅拌器一段时间后,磁子被高温加热、剧烈撞击、交流电产生的变化磁场中,*将面临被消磁的结局。所以磁力搅拌子需要根据损耗情况,被定期更换。 Bel-Art Spinbar控制器再也不担心磁力搅拌子殒命废液桶 图1:Belart Spinbar控制器 Belart Spinbar控制器符合人体工程学,可满足单手使用。当放置在搅拌容器的外壁旁边时,它将搅拌子固定在原位。容器排空后,固定住搅拌子从空容器中安全取出,不会污染溶液。 Bel-Art 磁力搅拌子套装Bel-Art的磁力搅拌子套装很好满足了实验室需求,套装内有10个最常用的Spinbar八角形磁力磁力搅拌子,颜色和尺寸多种多样,同时还附赠一个磁力搅拌子控制器。Bel-Art Spinpak特氟隆八边形磁力搅拌子带控制器(10个/包)F37158-0010技术特点● 与光滑的圆柱形磁力搅拌子相比,八面Spinbar八角形磁力磁力搅拌子提供更大的表面积和更大的湍流;● 每个磁力搅拌子上的整体枢轴环有助于减少摩擦和抖动;● Alnico磁铁封装在FDA级USP六级Teflon品牌PTFE涂层在注册的ISO 9001:2015设施中制造,经SGS认证;● 随附的Spinbar控制器,通过将Spinbar磁力搅拌子靠在容器壁上,避免倒液时有液体飞溅风险;● 包括Spinbar尺寸:每个2个-½x⅛“,½x⁵/₁/₆”,1 x⁵/₁/₆”,1½x⁵/₁/₆”,2 x⁵/₁ TEFLON是Chemours Company FC LLC的注册商标,由Bel Art Products,Inc.授权使用。
  • 扒一扒:基因测序江湖中那些听上去很牛的“神兵利器”
    p  测序江湖自初步形成至今不过短短七、八年时间,政府的支持、各种资本热钱的涌入使得神州大地风起云涌,甚是精彩。今年华大基因正式登录创业板以及贝瑞的借壳成功,也是将基因测序推上了一个资本热潮。/pp  老美率先提出“精准医学”概念,瞬间就被挪用、滥用。传说中的这块国内市场价值千亿的大蛋糕,望者垂涎,人人都想分一块,资本更是不遗余力。/pp  众所周知,测序上游的测序仪器和配套试剂才是全产业链中利润最丰厚、规模最大的一环。我国一直受制于人,曾经众测序玩家都以进口了多少测序仪作为自家身价的体现,国内龙头华大基因也曾一度被人诟病生物界的“富士康”。/pp  各家企业、机构试图布局上游也是必然。近期得空来捋一捋号称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测序仪的都有哪些,是个什么状态~~/pp  做OEM的暂且不提,华大基因在2013年并购了美国测序仪上市公司CG算是完成了产业链的闭环,此外,华因康、中科紫鑫、瀚海基因也相继推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测序仪。华大基因、华因康、紫鑫研发的都是二代测序仪,而瀚海自称研发的是三代单分子测序仪。/pp  这些国产测序仪,得到了很多资本青睐,也拿到了国家或省市级的大量科研经费。据编者了解上个月华大基因的“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临床用测序设备及配套试剂的研发”项目获得中央财经经费1843万元的经费补贴 2016年8月瀚海第三代基因测序仪项目入选深圳市孔雀团队,获4000万资助…政府的支持力度可见一斑。/pp  那么投入重金的国之重器目前能否打破欧美几家巨头对上游产业链的垄断呢?我们且看各家姿态~~/pp span style="COLOR: #ff0000"strong Helicos破产,摇身一变折腾成瀚海,还三代?/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ff0000"/span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313px" title="1.jpg"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ee845b97-d013-4e4c-bc05-36aa7af53d9f.jpg" width="400" height="313"//ppspan style="COLOR: #ff0000"/span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GenoCare/strong/pp  今年7月31号,瀚海基因还在深圳高调召开发布会,发布了号称全球首款无需PCR扩增、专门针对临床应用而设计的单分子测序系统GenoCare。而9月5日,小编注意到科技部官网也发文报道《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研发成功》。/pp  瀚海基因发布的GenoCare,其核心Helicos技术为单分子荧光测序,有意思的是,Helicos 测序公司由Stephen Quake教授于2004 年在美国创办,曾在2008年推出了世界第一台单分子测序仪,不过由于读长短、错误率高、成本高昂等原因,已于2012年最终破产。小编曾在一个大会上听过瀚海家CTO的报告,或许是自身知识浅薄,完全没有get到点,待到提问环节,发现大家问的都是读长“30bp”为何自称三代测序仪,才知道大家也是一脸懵逼 CTO同学反反复复强调的准确率高不知道是否有人验证。/pp  要知道第三代测序技术的读长普遍都在几千bp以上,即使是二代测序的读长也有几百bp不等。strong自主研发、打造国产固然值得表扬,打着“三代测序仪”骗取人民的纳税金就不好了。/strong/pp  有哪些老江湖、老教授?/pp  目前全球最大的研发单分子测序仪公司是美国PacBio公司,其读长优势在科研领域令二代测序无法比拟,也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不过其十倍于二代测序的高昂成本令其进入临床领域面临着很大挑战。专门针对临床应用而设计的GenoCare测序仪目前还没有通过CFDA认证,strong而据瀚海基因董事长贺建奎透漏GenoCare今年初就有了700余台订单!要知道目前全中国加起来的测序仪也不到2000台。真是迫不及待想知道是哪些单位下了订单,可惜贺建奎博士没有透漏相关信息。/strong/pp  翻开瀚海基因官网发现strong基因界的老司机于军教授担任着公司的科学顾问并在瀚海研究院任职。/strong而瀚海基因也确实是神通广大,科技部都要发通稿表扬,要知道目前只是完成了通用试剂盒的一类备案而已,而测序仪和配套分析软件的CFDA审批批文可就不是那么好拿的了,要多少年呢?科技部都出来站台,700多台测序仪都生产出来之后还拿不到仪器临床批文可就难以收场了。/pp  span style="COLOR: #ff0000"strongSOLiD停产,抄了点遗缺弄出了华因康?/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ff0000"/span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22px" title="2.jpg"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8d2fe676-5ada-41c8-9b0c-cf101e33104a.jpg" width="400" height="222"//ppspan style="COLOR: #ff0000"/span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PSTAR-IIA/strong/pp  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创始人为盛司潼。2015年10月18日,华因康基因发布了一款自主研发、获CFDA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临床应用基因测序仪HYK-PSTAR-IIA。据悉已安装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和上海交通大学,并与上海瑞金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等成立了合作应用示范点。看看其官网上是怎么宣传自己的:“成功研制中国第一款自主品牌的基因测序仪,属于唯一的‘中国制造’”、“获得CDFA认证的第一台中国人自主研发生产的二代基因测序仪”、“唯一一台通过国家药监局首批“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的测序仪”、“基因测序平台领域的核心专利总数位居全球第一”、“发布中国第一项高通量基因测序国家标准”、“成立中国基因生物领域的第一且唯一一个‘国家标准化制定机构’”、“中国第一项基因测序专项国家863计划主持单位”…小编只想说自夸也要有个底线,先研究研究广告法吧!/pp  其核心技术与ABI SOLiD连接法测序(SBL)类似,SOLiD测序仪因为读长过短已经逐渐退出了市场竞争。而PSTAR测序仪在市场上主要走展会路线,并言必称“中国”,具体出了哪些成果倒并不为人所知。其实测序仪也好,手机也罢,国货真的能在质量上过硬,肯定能赢得国人的喜爱,可是光打爱国牌,光打嘴炮却没有产品质量支撑,也要当心得不偿失。/pp  span style="COLOR: #ff0000"strong454停产,收拾下残局变成了中科紫鑫?/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ff0000"/span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339px" title="3.jpg"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727ffb22-eed1-4001-8bf8-8f582cf624e9.jpg" width="400" height="339"//ppspan style="COLOR: #ff0000"/span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BIGIS/strong/pp  中科紫鑫是吉林紫鑫药业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14日,就是为研发国产测序仪而成立的。其核心研发团队则主要来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于军任公司首席科学顾问(此处又有于军教授),而任鲁风则离开了中科院系统全职任其首席科学家。/pp  其自主研发测序仪BIGIS于2014年4月18日亮相长春 2015年8月7号,BIGIS二代测序系统推介会在北京召开,号称我国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性基因测序系统。首批用户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育种实验室。/pp  华大基因的测序仪BGISEQ-1000和100率先在2014年6月拿到CFDA认证后,任鲁风在其科学网的博客上关于此事还发表过一篇著名的博文表达了对“对二代测序产品获批事件的不同观点”,引起了很大争议。话说回来,BIGIS的核心测序技术其实与Roche 454测序仪类似,均为焦磷酸测序技术。454最大的弱点是通量,只有几百兆。在BIGIS发布之前,454在国外已经停产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中科紫鑫拿外国已经淘汰的技术真的可以做出“达到和部分超越国际主流设备技术指标的国产化第二代测序仪”吗?再看发表的论文,暂时只能找到这个:应用BIGIS-4 测序系统完成Glaciecola mesophila sp. nov.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发表于2011年的《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IF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搜一搜。别人家做测序仪,论文不说发Nature、Science,发个SCI要求不高吧…。关于BIGIS的另外一点,官网上能不能贴一个好看的图啊?自主研发之余,也该招个设计师了吧!/pp  span style="COLOR: #ff0000"strong收购了CG,到底是自主开发还是贴牌造出了BGISEQ?/strong/span/pp  2013年3月,华大基因成功完成对美国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的收购,实现了基因测序上下游产业链的闭环。基于CG技术的BGISEQ-1000于2014年6月30成为首个获CFDA认证的国产化测序仪,并于2015、2016年相继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通量测序系统“超级测序仪”―Revolocity、桌面化测序系统BGISEQ-500和BGISEQ-50。/pp  BGISEQ-1000和Revolocity都是直接基于CG的原有技术直接推出的,基本没有技术改良。CG的测序仪主要应用于人基因组重测序,其本质也是SBL边连接边测序,和SOLiD一样读长是硬伤。/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78px" title="4.jpg"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eea8b2f1-4938-444a-8a2d-143e4866683b.jpg" width="400" height="278"//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售价高达1200万美元的Revolocity/strong/pp  Revolocity测序仪曾经有过三个客户订单,本来计划是2016年上半年交付的,可由于华大基因内部人员动荡(2015年夏天王俊出走并创立碳云),Revolocity宣告不再接受新订单,已下订单也肯定要延迟交付,这几个客户真是要哭晕在厕所。不过这么大个的测序仪,放在家里辟邪还是挺酷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40px" title="5.jpg"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451f5218-0b1c-4309-a44f-5c4b54b33f65.jpg" width="400" height="24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BGISEQ-500/strong/pp  要说有点意思的可能就是BGISEQ-500了(50还没有拿到CFDA认证),采用优化的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技术(cPAS)和改进的DNA纳米球(DNB)核心测序技术还是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读长问题貌似也得到了有效解决,BGISEQ-500产品号称已经广泛覆盖了NIPT临床样本,人重、外显子、转录组、RNA-Seq、Small RNA、ChIP-Seq等科研项目样本的检测,与各合作单位基于BGISEQ-500平台的高分文章也相继发表。华大基因CEO尹烨此前向记者透露:“算上临床机构、科研机构和友商,国内应该已经超过两百多台我们的测序仪在‘服役’了。”两百台,这个数字应该比瀚海的700台水份少一些。从市面上来听和看,BGISEQ-500确实已经在国内几十家医院已经投放和运行,科研服务也已经从2016年3月份至今在开始推广,行业评价是“价格便宜,质量还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6.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977e2f60-4a16-4aee-8a4e-49d7ebc217c2.jpg"//pp  span style="COLOR: #ff0000"strong国产测序仪的前世今生/strong/span/pp  不夸张的说,天下测序出美国(部分技术源自英国),美国的Illumina公司依然是当今测序界的龙头老大。不过也不是欧美的东西就是好的,如前所述,Helicos公司因为测序仪读长短、价格贵等原因已于2012年破产倒闭,SOLiD和454测序仪也由于读长短和测序通量底等原因相继退出了二代测序仪的市场竞争,而GenoCare、PSTAR-IIA、BIGIS三款国产测序仪正是分别基于以上的三种测序原理研发而成。用国外已经淘汰的技术在国内摇身一变为自主研发,你们开心就好啊。/pp  CG在被收购之前,在全球的人重测序服务商中可以排到第三,不争气的老二Life Technologies(已经被ThermoFisher收购)先自废了SOLiD,然后Ion Proton的PII芯片还跳票了三四年,导致一度能做人全基因组测序WGS的只有Illumina和BGI(CG)了。今年初还上演了一场撕逼大戏,1月9日J.P摩根健康大会上Illumina宣布推出NovaSeq系列测序仪,并称“One Day”,NovaSeq系列无可比拟的通量、简洁的操作,低成本以及灵活性有望将基因测序成本降低至100美元。仅相隔一天,华大基因微信发文“与其等待$100的“one day”,不如把握$600的“today””,并表示“目前没有任何具体数据显示NovaSeq能降低测序成本。而今,确切可以实现的是,人全基因组的测序成本已经降至600美金——BGISEQ的WGS产品于2016年正式推出,WGS价格真正进入百元美金时代”。看着BGI真的把WGS做到了600美金,CG这一脉还真的是老树新花了,且看全球最贵洗衣机NovaSeq S4芯片出来会如何应对吧!/pp  span style="COLOR: #ff0000"strong“中国测序联盟”?/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ff0000"strong  另一个有趣的故事:/strong/span/pp  2015年8月7日,中科紫鑫于北京组织召开“中国基因测序技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需要成立联盟组织,维护国内基因测序行业的区域平衡与协调发展。于军教授建议将联盟名称定为“中国基因测序技术与产业促进联盟”。紫鑫药业董事长郭春林先生表示愿意为中国基因测序技术与产业促进联盟提供资金支持。/pp  2016年9月9日,中国基因测序技术与产业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任鲁风任联盟秘书长。同年12月2日,由华因康承办的“中国基因测序技术与产业联盟峰会暨中国基因测序技术与产业联盟(深圳)基地揭牌仪式”在深圳坪山新区举行。联盟成员包括:华因康、中科紫鑫、苏州贝斯派、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瀚海基因、基云惠康、博奥医检所、安诺优达、海普洛斯、贝瑞和康、奇云诺德等。/pp  strong华因康、中科紫鑫、瀚海基因赫然在列,而“中国测序联盟”竟然没有华大基因,是联盟刻意不邀请?还是华大基因不屑于参与呢? /strong笔者还发现了这个联盟背后的男人:于军。于军何许人也?可是和汪建、杨焕明、 刘斯奇共建了北京华大的人物,也算是华大基因的共同创始人了。2007年华大基因决定离开中科院系统南下深圳,于军则和其他创始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继续留在体制内做科研。或许彼时两方就有了不可描述的间隙?当事人貌似没有公开表过态,不过就于军频频为几家公司站台及唯独将华大基因排除在外的“联盟”成立来看,几位当年的中国测序合伙人之间肯定是有“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小故事了。/pp  不论恩怨如何,未来的基因测序行业,全产业链整合是必然趋势,自主研发是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障。strong希望所有中国的自主测序仪厂商,在号称之余,能真切为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和每一个普通老百姓带真正好用的仪器和服务!/strong/p
  • CAR-T图谱:学术界的武林江湖,产业界的硝烟战场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1 CAR-T从何而来/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11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3dbc2236-8bc6-4636-b7ca-603050049e5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CAR-T 发展简史/pp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CAR-T),中文翻译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是一个将 B 细胞与 T 细胞技术结合的一门技术。随着 2017 年两个 CAR-T 药物 Novartis 的 Kymriah 和 Kite 的 Yescarta)的上市,这种目前在血液癌治疗相当高效的疗法着实又火了一把,源源不断的资金和人才涌入,让人们对它的前景充满期待。/pp  CAR-T 这个字眼闯入我们的脑海仿佛就在昨天,但其实从诞生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 29 个年头。在我们憧憬未来的同时,会不禁好奇它到底是从何而来。/pp  一个新技术的诞生从来不只是拍脑袋的灵光一现,更多的是当下各种技术协同发展下衍生出来的。比如,电池技术的成熟带来了特斯拉的流行 5G 技术让全物联网掀开一角,也让无人驾驶加速铺开 微信和支付宝的普及,让无现金支付顺理成章地产生。/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CAR-T 的诞生也赖于当时两个重大免疫技术的成熟,单克隆抗体和 T 细胞受体(TCR)信号通路。/span/strong/pp  1975 年,Kohler 和 Milstein 在顶级杂志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pan《Science》发表名为“永续培养可以分泌特异抗体的融合细胞”的文章,揭开了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辉煌历史,他们也在 1984 年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单克隆抗体技术,使得人们可以分析和应用单一抗体 DNA,这为抗体的特异靶头能够嫁接在 TCR 上埋下了伏笔。/pp  与此同时,1980 年代还是一个 TCR 鉴定和分析突飞猛进的年代,杀伤性 T 细胞激活的关键节点在于它表面的 TCR 去识别其特异的抗原。/pp  在一手握有对抗体结构和基因可以随心使用的技术,另一手对 TCR 构造了然于胸的时代,嵌合起来的抗原受体(CAR)的出现就只等着一个人接受上帝的亲吻,获得一刹那的灵感。/pp  这个被亲吻的人就是在以色列著名的 Weizmann 研究所,同时研究单克隆抗体和 TCR 的 Zelig Eshhar 教授团队。1989 年,他和他的博士生 Gideon Gross 在经典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上,发表 “表达具有抗体样特异性的免疫球 TCR 嵌合受体”。在这篇文章中,他们首次将抗体的可变轻链与重链分别替换在 TCR 的 α 和 β 链的可变区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22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429ddd22-8c21-4b87-bc89-ee525a1c5ba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Zelig Eshhar教授/pp  说来也巧,TCR 的 α 和 β 两条链的结构恰好与抗体的轻链与重链相似(如图所示),不得不感叹生命设计的巧妙与协同。虽然这样的 CAR 结构与现在我们所熟知的 CAR 还大相径庭,但这却是 CAR 的根本逻辑与原理,Zelig Eshhar 教授也因而被誉为“CAR-T之父”。/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但要步入现代我们所熟悉的 CAR 串联结构,还需要两个关键性的历史节点发生。/span/strong/pp  一个发生在 CAR 的头部:单链可变抗体(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 scFv)被证明可以特异的结合到与原抗体相同的抗原上 一个发生在 CAR 的尾部:单单只要 CD3 的 zeta 链被证明就能激活 TCR 下游信号通路。/pp  1988 年几乎同时,Huston 团队和 Bird 团队分别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和《Science》杂志,发表证明 scFv 与来源抗体具有同等效力的能力。这就为简化 CAR 上的识别靶头提供了应用来源。/pp  在不久前的 1991 年,TCR 信号通路的奠基人之一 Weiss 教授发表在另一顶级期刊《Cell》上,证明只要一个 CD3 的 zeta 链就足够激活 TCR 下游通路。这为 CAR 的简化提供了理论基础。/pp  结合以上两点,Eshhar 教授再往前大胆的走了一步,1993 年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发表成果,完成了 CAR 的最终形态,一个 scFv 在前,一个 CD3 zeta 在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33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1fcdc997-a518-4240-9488-dcbfae22e13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CAR-T 结构演化/pp  之后 CAR-T 的演化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加入共刺激因子 CD28,CD137 等,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广泛使用的 CA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2 CAR-T学术江湖中的“天下五绝”/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444.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c0b916b0-91cc-45f8-b161-d087865bb3f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CAR-T 学术文章数历年统计/pp  说起科学学术研究,它在人们的脑海里好像是一个世界性的,正如居里夫人说镭元素不属于波兰,而是属于全世界。居里夫人的号召一直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无偿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pp  但是,现实世界里的学术界更像是一个个武林门派,门派与门派之间隔阂着门派壁垒。门派与门派之间讲究师承,倘若你是从野路子来的,大家会认为你不正宗,对你的结果也要有所顾虑。从一个门派里出来的人,会保留着这个门派的印记,我们称之为“出生”。/pp  就好像,现在对研究生的论文施行双盲评审,不知道是谁写的,也不知道会是谁评,显得公平。但是大家其实心里都心知肚明,评审一看研究内容就知道是谁的学生,学生也知道给评的人大致是谁,毕竟在这些领域,也就这些屈指可数的人。/pp  而如果我们细究一群研究相同内容的人的科研背景,那么你会大概率发现他们背后的师承溯源直指某个开宗立派的人,这些人我们称为这个江湖的“东邪西毒”。/pp  从 1989 年 CAR-T 的概念出现,到如今的 2018 年,29 年烟云变幻。虽然从发表有关 CAR-T 的学术文章数呈指数上升只是从近五年才开始,好像离我们并不遥远,然而那些开创和发展 CAR-T 领域的先驱们,早已将 CAR-T 天下根深蒂固,形成了今天的格局。/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东邪,Carl June/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555.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183381ba-5bec-4372-992f-8a67dac081b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Carl June 教授/pp  如果把开创和推进 CAR-T 产业的人员名单列成一个明星阵列的话,June 教授绝对是其中最耀眼的巨星。一头银色寥寥的白发,一双明亮的蓝眼睛,65 岁的他将 CAR-T 这个概念带进了千家万户。/pp  毕业于美国海军海军军官学院的 June 教授的研究“出生”,是在免疫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的移植。在 1980 年代那个环境,他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核潜艇或者核战争的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巨大伤害。/pp  “冷战”结束后,军事上的需求不再那么重要,June 教授便将研究的内容放在 HIV 的医学治愈上。HIV 是一种会将人体 T 细胞数量大幅降低而导致一系列免疫缺陷的病毒,人类至今还无法完全克服和治愈。/pp  June 教授在研究攻克 HIV 的历程中,有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两个研究成果至关重要,他认为是直接决定之后 CAR-T 成功的关键因素/strong/span:一是 June 教授找到了打开体外大规模扩增病人 T 细胞的钥匙,来克服 T 细胞数量的大幅下降 一是 June 教授首次,反过来利用 HIV 病毒递送“抗” HIV 病毒的基因给扩增的 T 细胞,抵抗病人的 HIV 伤害这些扩增了的 T 细胞。/pp  这两个技术上的突破,为 CAR-T 成功运用在病人身上做好了铺垫,其实也奠定了 CAR-T 疗法的模式。June 教授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结缘带着一种悲情色彩。2001 年虽然尝试了当下各种治疗方法,却也没能挽救他的妻子逃离卵巢癌的魔爪。/pp  心灰意冷的他从此将研究重点从 HIV 治疗转移到了癌症。2003 年,在一次会议上,他看到了 Dario Campana 教授设计的带有 CD137 共刺激的 CAR,激动的找到 Campana 教授表示他可以用这个 CAR 在人体上治疗癌症。/pp  之前 HIV 的那两项研究突破,有了 CAR 就仿佛如虎添翼。用于 HIV 治疗的思路,现在变成了体外扩增癌症病人 T 细胞,利用改造后的 HIV(慢病毒)递送 CAR 基因给 T 细胞,回输给病人。原本用于补充的 T 细胞,现在变成了能够清除癌细胞的护卫者,一个能够在体内存活长达十年的“活药物”!/pp  CAR-T 治疗的成功让 June 教授声名大噪,今年被《时代》杂志评为 2018 最具影响力的 100 个人物。然而,表面上的光鲜并未能掩盖逐渐被 CAR-T 大江湖疏离的背影。CAR-T 成功的刚开始,June 教授并未承认 Campana 教授在其中的重要贡献,与 Campana 教授的纠纷一打就是好几年,最后花费 1225 万美元,付给 Campana 教授和 Juno 阵营以及日后 Kymriah 收益的一部分。/pp  另外,2011 年发表重要临床成果的文章也没有引用 2010 年肿瘤免疫泰斗 Rosenberg 教授的文章,引起双方在“谁首次成功运用 CAR-T 在人体上”的分歧。总而言之,June 教授更像是在打造自己的独立王国,在那与世隔绝的桃花岛唯有制药巨擘 Novartis 与之相伴。/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西毒,Wendell Lim/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666.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50aacb65-366a-42fb-bfea-7ca1ae3617d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Wendell Lim教授/pp  提到 CAR-T,就不得不提一个近十几年刚兴盛,充满创造力和希望的学科领域——合成生物学。CAR-T 的本质是赋予生命体原本没有的能力,就好像 T 细胞原本无法识别没有通过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呈递的抗原,但人为的给 T 细胞递送 CAR 基因,就能够使之像抗体那样识别多样的抗原,摆脱 MHC 的束缚。/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这个基本思想其实就是合成生物学的理念:“黑”进生命体,像电脑一样改造和重编程生命体。/strong/span不出意外,在充满想象与创造力,黑科技极度密集的美国西岸硅谷,这种生物极客的思想尤为盛行。/pp  Wendell Lim 就是引领将合成生物学方法用在 CAR-T 的开拓者。Lim 教授早年的学术经历主要放在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中,在蛋白质的改造和理解其折叠原理颇有建树。Lim 教授一直有着利用丰富的蛋白质功能让细胞感知和应答外界信息的想法,在他的眼里,他把生命体当成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只不过计算机的各个元件沟通是靠电子线路,而细胞的沟通则靠着分子通路。/pp  带着自己的这种观点,Lim 教授在 CAR-T 改造上做了很多突破性的工作。/pp  比如 2015 年在《Science》上发表,利用化学小分子来充当调控 CAR-T 功能的开关,控制 CAR-T 带来的剧烈副作用。这个思路是将 CAR 的头和尾分开来存放在细胞当中,只有 CAR-T 细胞摄取了特定的化学小分子,头和尾才能链接起来,传递激活信号。这样,病人只需注射一次 CAR-T 细胞,剩下的就是像感冒吃药一样吃着药片,想什么时候让这个“活药物”发挥作用就什么时候发挥,CAR-T 疗法变得可以简单的人为控制,降低 CAR-T 在剧烈作用时带来的副反应。/pp  2016 年发表在《Cell》上改造细胞的内部通路,让 CAR-T 只有在同时识别两个靶点时才发挥作用,对癌细胞的识别更加精准。/pp  带着这些想法,Lim 教授成立了 Celldesignlabs 公司,2017 年底,Gilead 和 Kite 宣布已和 Celldesignlabs 达成并购协议,用 5.7 亿美元收购 Celldesignlabs 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他们相信用 Lim 教授开发的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极大的拓展 CAR-T 的应用前景。/pp  2017 年,Lim 教授和 June 教授合写了一篇名为“改造设计免疫细胞治疗癌症的基本原则”,为 CAR-T 领域打下了地基。究竟 Lim 教授能够将自己开发的五花八门的“小玩意儿”带向何方,拭目以待!/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南帝,Steven Rosenberg/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777.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ca592a54-2f40-46a2-a8a9-7453f47bed0e.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 Steven Rosenberg 医生/pp  1940 年出生的 Rosenberg 医生现年 78 岁,是奋斗在细胞治疗领域最年长的一线先锋。Rosenberg 医生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一部鲜活的肿瘤免疫史,他见证和亲手谱写了细胞治疗癌症的历史篇章。/pp  1968 年的一天,还在驻院实习的 Ronsenberg 医生经历了一个特殊的病例,一个患有黑色素瘤的患者在没有接受任何额外治疗的情况下,身体自发的清除了黑色素瘤。/pp  “身体自发自愈肿瘤的案例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在历史上许多都有记载,但是能亲眼看到这样的病例,对我自己触动非常大,我感觉他的身体里有什么东西在酝酿,能够知道如何清除那些病变的癌细胞。”Rosenberg 医生回忆道。从那以后,Rosenberg 医生就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种能够自我清除癌细胞的方法——肿瘤免疫。/pp  1985 年,Rosenberg 在与医学顶级期刊《柳叶刀》齐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自己近 20 年来的成果,用系统性的给患者注射 IL-2 来治愈转移的癌症。IL-2 作为免疫细胞因子,可以激发免疫细胞,例如 T 细胞,增强它们清除癌细胞的活性。再此之后,Rosenberg 医生又将自己的研究视野放到了肿瘤浸润 T 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T lymphocytes, TIL)的事业中。/pp  1989 年之后,Eshhar 教授发表的一系列 CAR-T 设计很快收到了 Rosenberg 医生的注意。1991 到 1992 年期间他邀请 Eshhar 教授作为访问学者来自己在医院的实验室进行研究和交流。正是在这个时候,Rosenberg 医生意识到了 CAR-T 会给肿瘤治疗带来的颠覆。Rosenberg 积极而又大胆的将 Eshhar 教授发明的 CAR-T 应用在人体临床试验,并于 2010 年在经典杂志《Blood》发表成果。/pp  虽然 Rosenberg 应用的 CAR-T 是第一代没有共刺激信号的 CAR,因而效果并未如现在的 CAR-T 惊人,而且也出现过非疾病引发的死亡,但是不得不说 Rosenberg 是将 CAR-T 大胆应用在临床实验的第一人。/pp  Rosenberg 医生年长,但是积极创新和对肿瘤免疫治疗的激情却一点也不输年轻人。2010 年他加入他的学生 Belldegrun 医生创立的 Kite Pharma,开启了 CAR-T 治疗产业化的第一步。/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北丐,Philip Greenberg/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888.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e1df5262-6cf4-4f57-87a9-79dbf6512c7f.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Fred Hutchinson 癌症研究中心的 Steven Rosenberg 医生/pp  在遥远的美国西北部西雅图,有着一个研究人体免疫系统与癌症关系 40 多年的“帮派”——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作为《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的主编,与 Rosenberg 医生年龄相仿的 Greenberg 教授如今引领着这个“帮派”,奋战在用自身免疫系统抗击癌症的阵地前线。/pp  Fred Hutchinson 癌症研究中心成立于 1971 年,如今已有 3 位诺贝尔奖来自这里。/pp  1976 年,年轻的 Greenberg 教授加入 Fred Hutchinson 癌症研究中心,在骨髓移植巨匠 Donnall Thomas 教授的带领下研究治愈患有血液癌的患者。异体骨髓的移植有着一个来源于其副作用的奇特特征,它可以加速清除白血病患者的癌细胞。/pp  这个副作用就是家喻户晓的“移植排斥”反应。异体骨髓移植的特殊在于,这次不是宿主排斥移植器官,而是移植器官排斥宿主细胞。原因在于移植的骨髓,会在宿主体内发育为宿主新的免疫系统,而这个新的免疫系统把宿主的细胞当成了外源细胞,从而损伤宿主。同样的,这个新发育而来的免疫系统会把正在快速分裂的血液癌细胞当成外源细胞,将之清除殆尽。/pp  这个奇特的特征一直吸引着 Greenberg 教授,如何控制这种“移植排斥”反应,让排斥只发生在肿瘤细胞,是 Greenberg 教授一直研究的中心,而一晃 40 年就过去了。/pp  转变契机就发生在新世纪的交接,随着 CAR-T 技术的出现,测序技术的迭代更新,以及合成生物学的逐渐成熟,Greenberg 教授抓住机会,结合自己几十年在免疫学上的成果,终于实现了定向控制“移植排斥”反应的愿景。/pp  2013 年,他带领的 Fred Hutchinson 癌症研究中心,联合自己的学生 Stanley Riddell 教授,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癌症中心的 Sadelain 教授团队,在西雅图成立 CAR-T 全明星阵容的 Juno 制药。他认为,肿瘤免疫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降临。/pp  70 多岁高龄的 Greenberg 教授还仍然充满热情的投入到肿瘤免疫的事业中,时不时地凌晨 3 点你还能收到(改了语序)来自 Greenberg 教授的邮件或者电话。/pp  Fred Hutchinson 癌症研究中心的副主席 Fred Appelbaum 教授这样评价 Greenberg 教授,“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作为科学家,他是一个十足冒险精神和难以置信的批判审慎的奇妙组合/span/strong”。的确,Greenberg 教授算的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实干家。/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中神通,Michel Sadelain/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999.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7a0fb571-3e34-48d9-b1be-0fe59bdf1feb.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癌症中心的 Michel Sadelain 教授 /pp  尽管利用 T 细胞去清除癌细胞的这个概念在许多临床医生和癌症学者中都心知肚明。在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癌症中心建立细胞工程中心的 Sadelain 教授却是第一批意识到可以用基因改造 T 细胞来识别和清除癌细胞的人。/pp  1990 年初结束 PhD 学习和住院医师培训的他,来到 MIT 的 Richard Mulligan 实验室作为博士后学习基因转移和造血干细胞技术。在 1980 和 1990 交替的那个年代,还从未有人在人 T 细胞做过基因改造的工作,甚至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前景的方向。但是,Sadelain 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始终坚信改造 T 细胞是解决癌症困局的解?。所以在做博士后基因治疗课题的同时,自己也在默默的做着基因改造 T 细胞的研究。/pp  1992 年,他向世界免疫学年会提交了这一份用逆转录病毒改造 T 细胞的摘要,标志着人类 T 细胞工程的开始。/pp  1994 年,他加入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癌症中心,正式对自己 T 细胞改造的想法开宗立派。90 年代末,他们鉴定出 CD19 作为一个绝佳的 B 细胞癌症靶点,并设计了带有 CD28 共刺激信号的 CAR 结构,标志着第二代 CAR-T 的出现。/pp  2003 年,他们将这份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引起轰动,整个一系列从治疗 B 细胞癌症的靶点 CD19 到第二代 CAR 的设计都是两个被 FDA 通过的 CAR-T 产品,Kymriah 和 Yescarta 的基石。/pp  2010 年左右出现的 CRISPR 基因改造技术,更是给 T 细胞基因改造大师 Sadelain 教授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工具。2017 年在《Nature》发表的将 CAR 基因替代 TCR 基因的研究成果振奋人心,显示出我们已经可以对细胞,尤其是 T 细胞进行基因改造达到了极其高的水平。/pp  用 Sadelain 教授的话来说,“我们对 T 细胞改造对抗肿瘤已经到了历史的拐点,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除此之外,Sadelain 教授在 MIT 的研究经历不仅给他带来的是基因改造技术的启蒙,还是利用造血干细胞治疗疾病的启蒙。/pp  CAR-T 疗法的其中一个痛点就是需要用病人自身的 T 细胞,整个从患者身上取出 T 细胞到改造再到回输体内的过程十分费时费力。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Sadelain 教授便想出利用改造造血干细胞制备广谱 CAR-T 用于任何患者。/strong/span/pp  这个想法最近也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Fate therapeutics 与 Sadelain 教授团队合作沿用 CAR 基因替代 TCR 基因的技术路线,成功研发出没有“移植排斥宿主”反应的诱导性T细胞。下一步,他们将把目标瞄准敲除 MHC,降低“宿主排斥移植”反应。/pp  总而言之,具有医学背景的 Sadelain 教授运用现代的基因改造技术炉火纯青,期待他在 CAR-T 领域大展神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3 CAR-T商战中的“三国争霸”/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100.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5a98b3ce-5f1a-48f7-89da-479d99539e0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海外 CAR-T 公司商业生态圈/pp  如果说在学术界,CAR-T 领域是门派林立的武林江湖。那么在产业界,CAR-T 领域可以说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战场。/pp  我近期参与的美柏研究团队,收集和分析了海外地区的 61 家 CAR-T 公司,基本涵盖了所有海外 CAR-T 公司。/pp  根据各个公司之间的交易往来,结果显示海外 CAR-T 公司之间交易与合作十分频繁,71.5% 的公司有过相互的交易与合作,围绕在投资/并购、合作/共开发、以及专利转让,其中合作/共开发最为普遍。最为典型的两个并购交易为 Celgene 以 90 亿美元的价格并购 Juno,以及 Gilead 以 119 亿美元并购 Kite。/pp  总结各公司之间的联系,可将 CAR-T 公司的商业生态圈分为独立运营,点对点合作,链式合作,集群合作四大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独立运营:/strong/span这类公司占据海外 CAR-T 公司的 28.5%,没有可查报道与其他公司有进行合作交易的记录。这些公司大多有着自己的专利,独立开发 CAR-T 产品。/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点对点合作:/strong/span这一类群的公司处于两两合作,或者有专利转让,并无其他可记录的交流合作。占据海外 CAR-T 公司的 31.2%。/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链式合作:/strong/span所谓链式合作,即没有明确的中心,公司与公司之间形成犹如产业链式的合作关系。有的公司是为其他公司提供某些技术指导,将其特有的技术,如基因改造等整合到其合作的公司中。从链式合作公司开始,制药巨头开始出现,他们往往起着串联其他公司产品的作用。这类合作关系的公司占 13%。/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集群合作:/strong/span在集群模式下,可以明显的看到以一个机构或者公司为核心。这一类型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了以 Gilead、UPenn、Juno/MSK 为核心的三大产业集群。而相应的他们的 CAR-T 产品也较为成熟,比如仅有的两个批准的 CAR-T 产品 Kymriah、Yescarta 就都来自这一类型。这类合作关系的公司占 27.3%。/pp  比较各种合作模式,集群模式所带来的对 CAR-T 产业的影响最大,产品线也最为丰富,是站在 CAR-T 领域前线的引领者。/pp  总览现在 CAR-T 产品的临床图谱,除了已经上市的两个产品,临床三期出现空档,Juno 的产品紧随其后,将会是下一个上市的直接候选人。于是乎,目前在 CAR-T 领域出现了 Gilead、UPenn、Juno/MSK 的三国争霸局面。/pp  对于这三者而言,与 UPenn 合作的老牌制药巨头 Novartis 在 2016 年时缩减了自己细胞治疗的部门并大量裁员,并且从产品线来看 Novartis 的 CAR-T 产品相比于另外两家较为单一。这些都从侧面透露出 Novartis 对细胞治疗的信心有限。未来,CAR-T 领域很有可能由“三国争霸”演变为“两虎盘视”的局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4 学术界与产业界密集交错的武林/strong/pp  从一开始的学术文章发表数量来看,CAR-T 的兴起是在 2012-2013 左右开始井喷式的发展,现在还在以极快的速度推进。从学术表征来看,这个领域应当才刚刚进入学术繁荣期,工业界的快速发展需要有一段时间沉淀后才进入繁荣。/pp  然而目前,CAR-T 却是学术与工业界同步蓬勃发展的态势,这样的发展模式还是一个新鲜产物。并且,每一个 CAR-T 公司的背后都来自于学术机构,这一点尤其在 Gilead、UPenn、Juno/MSK 三个产业集群十分突出。当代“五绝“都是这三大产业集群的幕后推手。/pp  这样产学同轴的融合其实与大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pp  首先是生物技术金融市场的成熟,从抗体药物到如今的细胞药物,金融资本与生物技术在这二三十年的不断磨合中,慢慢摸索出了生物技术金融投资市场的普遍规律,越来越多的资本愿意投入生物医学产业。/pp  还有转化科学的概念普及,学术界慢慢的不再与实体工业老死不相往来,许多基础科学都在探索潜在的应用价值。/pp  最后是政策利好的刺激,FDA 专设快速通道给“突破性药物”,极大缩短药物上市的进程,从实验室到患者手中的路不再如往常那样一眼望不到尽头。/pp  正是在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共同缔造的这样的大环境下,CAR-T 疗法产学同轴,一路凯歌。/pp  愿如今这个热闹的武林,其绝学可以除疾病之痛苦,助健康之完美!/pp style="text-align: right "作者:万三/p
  • Sanotac三为科学首次亮相上海CPHI展会,11年磨剑现江湖
    11年磨剑现江湖 —— Sanotac三为科学首次亮相上海CPHI展会 第十七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 BioPh China 2017)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世界生化、分析仪器与实验室装备中国展(LABWorld China 2017)也在N1馆同期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携实验室、分析、诊断及生物技术等制药行业相关的仪器产品和服务盛装亮相。上海三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第一次参加本次盛会,我们的N1C82展位吸引了众多用户关注。 Sanotac首秀CPHI展会,不忘初心,铸就化工反应精确输送产品新传奇! 我们不生产微反应器,我们只是化工流体的搬运工! 微反应器专用平流泵是微反应器系统里面使用程度和磨损程度最高的部件之一,我们已经给市场上的几大主流微通道反应器厂商成功配套供应。 横空出世SANOTAC平流泵,倚天宝剑闯化工 根据不同的化工流体性质,不同的耐腐蚀要求,我们有针对性的提供不同的化工流体精确输送方案。我们有各种金属和工程塑料的平流泵(柱塞泵)供用户选择,如316L不锈钢、PEEK聚醚醚酮、PTFE聚四氟乙烯,钛金属,哈氏合金材料的泵头和流路管路。三为科学平流泵是腐蚀性化工流体精确输送难题的终结者! 不忘初心,铸就平流泵,输液泵,液相色谱,中压制备产品新传奇!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 所以卓越,我们在同行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我们的柱塞泵(平流泵)产品,采用了凸轮曲线补偿和流量脉冲电子抑制技术,电子阻尼控制(Electrical Dump Control) 浮动柱塞设计,附加了自动柱塞后清洗 功能, 一种可选的自动机制能够清洗柱塞及柱塞密封圈的背面,防止溶液结晶而损害柱塞杆和密封圈。同时,占地体积小 ,相比同行,同等流量下,外壳体积更小,适合配套各种化工成套装置。 三为科学可以供应10大系列70多个型号平流泵产品,覆盖0.001ml到10L/min流量范围,压力范围有0-2MPA,0-10MPA,0-15MPA,0-30MPA,0-42MPA供不同需求的用户选择。 出口管路按不同流量范围,标准配套1/16”,1/8” 1/4” ,2mm,3mm,4mm,6mm等外径管路。我们专业配套各种变径接头,适合各种工况条件要求。另外,需要科学的认识到,对于柱塞泵的单向阀不堵塞 ,出口管子就不会堵,不符合流体动力学的使用粗口径管子,单位流量远小于管子通径,系统的死体积更大,系统带压时流路的精度和脉冲,在启动和变速时误差会更大。 泵发激情,精确输送,使命必达! 我们专业提供化工装置的动力之源。另外,我们还供应制备色谱,分析液相,逆流色谱专用检测仪,蛋白分离纯化系统,实验室超纯水机。 我们相信客户的满意,市场的认可,业界的肯定,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感谢客户们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成为化工流体输送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化工反应装置专用平流泵配套服务商! 产品销售不是结束,而是我们服务的开始,同时良好的售后服务口碑才是我们得以不断持续发展的动力! 再次感谢你的关注和选择,明年CPHI展会再见!
  • 广东省“食安委”重出江湖 5位副省长兼任主任
    近期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消失了两年的广东省“食安委”重出江湖。记者昨晚从广东省政府官方网站获悉,近日省政府正式下发通知,成立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  据介绍,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组织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 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全省食品安全工作 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 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重新成立的省食品安全委员会规格很高,阵容空前强大,涉及5位副省长。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出任主任,副省长雷于蓝、佟星、林木声、刘昆和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为副主任。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省卫生厅),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省政府副秘书长李捍东兼任。  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分段管理。这次重新成立的省食安委委员包括省纪委、省委政法委、省委宣传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农业厅、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工商局、省海洋渔业局、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外经贸厅、省法制办、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多个部门的“一把手”或分管领导。  据了解,此前广东设有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食安办,挂靠食品药品监管局。但在2009年省委、省政府精简议事协调机构时改为联席会议,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由省卫生厅下设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负责。  据有关官员透露,这次广东重新组建“食安委”,是参照国务院的做法。去年2月,国务院就重新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担任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王岐山任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勇任办公室主任。  有食品安全监管专家分析,广东此次并非简单重复以往的机构设置,有两个主要变化:一是省食安办由挂靠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转为挂靠卫生厅,二是省食安办主任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兼任改为省政府副秘书长兼任,“规格提高了”。此举会增强对各相关部门的协调能力,但仍难改变各部门分管一段、“九龙治水”的体制问题,能否探索出一条食品安全监管新路,仍需观察。
  • 围观“学者”江湖:中国“学者”有几般?哪些省份最会争?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2018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同济大学教授张雄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取消“长江学者”之类学者称号评选的建议,在学术界引起热议。/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建议提出,自“长江学者”设立后,以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等命名的学者称号已达五十余种,认为“名目繁多的学者称号已失去其学术品位,更诱导学术界成了名利场”。/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据《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高等学校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的总人员数为85.2万人。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每年支持高校聘任150名特聘教授、50名讲座教授。/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一方面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学者头衔,而另一方面依然是“僧多粥少”式的激烈学者竞争。/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无数教授、讲师、青年教师奔波在成为“学者”的这条路上,向着“杰青”“长江学者”等耀眼光环迈进,其中酸甜苦辣,局外人难以管窥。/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中国“学者”有几般?/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中国各类学者称号,从河流湖海到名山大川,再到名人轶事,构建起了学术界的江湖。然而,如今风靡大江南北的学者奖励评选只有不到20年的发酵时间。/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上世纪90年代,为改良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和实现现代化转型,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也应运而生。/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1998年,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启动了高校学者奖励评选计划的龙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切实吸引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也引发了全国高校对高等人才的引进热潮。/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一般而言,计划引进的学者包括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青年学者三类人才,部分高校又进一步细分领军人才、卓越人才、学科带头人等多个等级。通过查询政府和高校官网学者计划选拔相关文件,共收集112个学者计划数据。/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统计发现,全国学者计划总体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陕西全省设立学者计划个数最多,共有9个学者计划。/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711a8dec-1529-42c9-bc0a-bdf343688e21.jpg" title="1.jpg" alt="1.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全国各省份学者计划数量/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为“争”人才,哪些省份和学校最“拼命”?/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知识经济时代,高水平人才即高含金量。各省市与高校提出优厚待遇,除了“学者”称号外,更通过津贴、科研经费、安家费等招揽人才。/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待遇条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在待遇指数地域化的热力图中,安徽省以2.58分排在首位,安徽、湖南、吉林、重庆、广西等地也位居前列。/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这些并非传统意义上科教强省(区、市)的地区,以知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通过优厚待遇吸引高等人才,以弥补地理区位的不足。/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从校级学者计划评选来看,对可查证的77所校级学者评选计划的所属高校进行类别划分,即“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和除985/211之外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其他普通重点高校。/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根据统计结果,细分之下以普通重点高校为主,占比42.86%。普通重点高校通过吸纳人才来强化师资团队,提升学校水平。但若分成“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与非“双一流”高校两档,则会发现约58%的高校都是“双一流”大学。/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而在普通重点高校中,多数为省属高水平大学与省部共建高校。/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总体上,进行学者计划选拔的高校属于全国前列高校。/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5e78468e-cd1b-49c3-9abc-06b271bb6a35.jpg" title="2.jpg" alt="2.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各省份学者评选的待遇指数/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e73273c4-6aa4-4009-81f5-488d271b312c.jpg" title="3.jpg" alt="3.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校级学者计划学校类型/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海归、高学历、Paper大神……就够了吗?/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除去“长江学者”为国家级教育部直属外,其他学者计划分为省级、市级、校级和基金会管理四个层次。/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由于基金会管理属于个别情况(如仲英基金会管理的仲英青年选拔),本文主要围绕校级、市级和省级三个层次讨论。/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然而,不同学者计划虽然有明确的等级划分,但不同等级间的评选条件并非呈差序分布。/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首先,学科差异影响了学者申报的年龄门槛。/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自然理工学科有明确年龄限制的92个学者评选中,要求年龄≤45岁的有49个(约占53%)。相比之下,≤45岁的人文社科类有34个(约占37%),65%的学者评选要求50岁以下。/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青年教师们需要和年龄赛跑,尽可能早地多做项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来取得成果,跻身“学者”之列。/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此外,不仅是论文和专著,奖项与科研项目也是证明学术能力的重要指标。/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杏林”“金山”等少部分学者要求有获得国家级奖项和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的经历,大部分评选对于竞选人的“奖项”和“科研”经历则没有明确说明。但这种文字上的“沉默”并不代表实际学者评选对奖项与科研不重视。/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如图所示,学者计划评选条件的个体差异化比较明显,众多校级学者对科研与奖项作出了较为明晰的要求,等级高低并不影响标准的升降。/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现有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状况高度重合,而经济发达地区又是否会提高学者评选的门槛呢?/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将各学者计划的评选条件(等级、年龄、学历、奖项和科研)量化后发现,重庆以4.03的高条件指数领先。/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从全国来看,学者计划的评选条件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并无显著关系,多呈交叉嵌入分布,总体上,东部评选条件高于西部。/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9d899617-105c-493c-968d-32697c6b05cd.jpg" title="4.jpg" alt="4.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各等级学者计划评选的奖项与科研要求/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07871bbf-67e4-42de-a170-aaf813175306.jpg" title="5.jpg" alt="5.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各省份学者评选的条件指数/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科研经费VS住房补贴,“人才大战”还有哪些招?/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为吸引人才,各省市、高校可谓亮出了“十八般武艺”。/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科研经费的高低是吸引科研人才前往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学者计划中,自然理工科的平均科研经费(80万元)为人文社科经费(30万元)的近3倍。/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省、市、校三级对于同一学科科研经费虽没有明显差异,但省级拨付经费仍略占优势。/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不同级别的津贴与科研经费分配特点不同。/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校级学者计划呈两极化分布,一方面由于是学校所属的地方财政支持,优惠力度有限,津贴集中于0~20万元,科研经费集中于0~50万元;另一方面也有学校开出“天价报酬”吸引人才,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树人学者”计划为领军人才每年提供40万~50万元津贴,沈阳化工大学“腾飞”学者计划为学科带头人提供每年80万元以上的岗位津贴,为学术带头人每年提供50万元以上的岗位津贴;河北工业大学“元光学者”为卓越岗学者提供每年100万元津贴。/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相比之下,省级学者计划在津贴上比较平均,集中于10万~30万元间。/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有房才好安家,安家才好立业。/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约30%的学者计划都提及了一定程度的住房供给或补贴,其中超过80%都是校级学者计划。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学者计划根据学者个体情况提供住房或住房补贴两种形式,最大化满足学者需求。/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在地域分布上,吉林、新疆、重庆、安徽和湖南等五省份的住房优惠最大。/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在自由申报、公开竞争的学者评选机制中,机会的大门似乎对所有高校教师敞开。/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而事实上,由于目前高校三六九等划分的先天结构性优势,评选中这种结构也被惯性考虑,各级学者的评选实则是从各高水平大学进行人才抢夺——提高人才门槛,也相应提供更优渥的待遇。/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相对弱势的学校凭借出众的学者待遇条件,仍有机会吸引一部分优秀科研人才入驻。/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然而,一些高水平大学的学者评选更加偏好本校人才,注定高水平大学的科研人员更倾向留在本校。/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如此,“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学术劳动力难以在市场供需调节下进行有效流动。/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613ad8ad-5789-4bbc-ae6a-30df27930313.jpg" title="6.jpg" alt="6.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各等级学者计划的津贴与科研经费分布 /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68f52e95-9012-4e06-8cbc-282cd16fc148.jpg" title="7.jpg" alt="7.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各等级学者计划文理学科大类科研经费对比 /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48614329-5727-4de7-ad7f-7dfbfe105b31.jpg" title="8.jpg" alt="8.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学者计划住房补贴情况 /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行的20周年,也是众多学者计划在实践中不断成熟的一年。中国学者名称囊括山川湖海、天地人物,本是寄望学术界百花齐放的繁荣,却被指称为“华而不实”的“学术泡沫”。/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热议之余,学者们除了以“外行人看热闹”自我安慰外,更应当“心无旁骛,专注于追求真实、真知、真理的研究工作”。/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让学术的归学术,荣誉的归荣誉。沉心科研,等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时,学者奖励也就如期而至。/p
  • 三生万物,为您而来,十年磨剑现江湖 —— Sanotac三为科学首次亮相慕尼黑生化分析展
    三生万物,为您而来,十年磨剑现江湖 —— Sanotac三为科学首次亮相慕尼黑生化分析展 Sanotac(中国)上海三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以“尽善尽美,精细入微” 为参展理念,携蛋白分离纯化系统以及流体精确输送解决方案首次亮相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八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 2016),获得与会观众的高度关注。 展馆入口处观众登记大厅“化工流体精确输送方案”广告格外引人注目 化工流体精确输送方案:“泵”发激情,精确输送,使命必达 根据不同的化工流体性质,不同的耐腐蚀要求,我们有针对性的提供不同的化工流体精确输送方案。我们有各种金属和工程塑料的平流泵(柱塞泵)供用户选择,如316L不锈钢、PEEK聚醚醚酮、PTFE聚四氟乙烯,钛金属,哈氏合金材料的泵头和流路管路。三为科学平流泵是腐蚀性化工流体精确输送方案的终结者! 进入21世纪, 化工过程向着更为绿色、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 而新工艺、新设备, 新技术的开发对于化工过程的进步显得十分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 微反应器系统的出现吸引了研究者和生产者的极大关注。微反应器专用平流泵是微反应器系统里面使用程度和磨损程度最高的部件之一,我们已经给市场上的几大主流微通道反应器厂商成功配套供应。  生化仪器盛宴,三为科学亮剑 Sanotac系列高压恒流输液泵(平流泵)用于微反应器中微流体的输送,使得微通道反应器性能更出色,如虎添翼,更能发挥微通道反应器的魔力,发挥微通道反应器高效,本质安全、智能制造的新技术优势,打造美丽化工的未来。旗舰降生,一触即发——Biolot系列蛋白纯化系统 Biolot系列蛋白纯化系统是一套简洁高效的层析系统,可用于快速纯化从毫克到克级水平的蛋白、肽和核酸等目标产物。Biolot系统的硬件由PEEK泵、紫外检测器、电导/pH检测器、自动馏分收集器、混合器和阀组成,与bioview软件、层析柱和填料配套使用,仪器可满足任何纯化挑战。系统配置灵活、支持各种层析技术,并满足客户从小试到中试纯化工艺的的开发要求。 主要技术参数:检测波长190~800nm(两波长同时检测),吸光度范围-3—3 AU,电导范围0—999.9ms/cm,pH范围0—14。 在展会现场,Sanotac(中国)三为科学展台集中展示了包括Biolot系列蛋白纯化系统,分析液相色谱系统,制备液相色谱系统,316L高压输液泵,PEEK高压输液泵, 纯钛高压输液泵,聚四氟乙烯(PTFE)平流泵,防爆柱塞计量泵,实验室超纯水机,试剂耗材等众多产品,引来了众多专家领导及专业观众的驻足关注。包括但是不限于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信息网等。 上海三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和生产色谱、流体设备和化工萃取设备等科学仪器的科技公司,公司的科研团队致力于色谱、流体产品、萃取技术的核心部件的设计。详细内容欢迎访问我们的官网。
  • “双一流”仪器中标金额达4亿 谁能 “笑傲江湖”?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自2015年8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通过以来,“双一流”一词在想象和热议中走过了2016,终于在2017年初迎来实施办法的正式印发。眼下,虽然“双一流”正式名单仍未公布,但相关的建设工作已火热开展,其中就包括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pp  今年1月初,仪器信息网曾对 “双一流”仪器招中标情况进行过盘点,如今半年过去,项目的中标情况如何?又有哪些高校加入“双一流”采购大军?谁能“笑傲”这片采购江湖?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编辑对半年来(2017年1月5日至5月31日)的仪器相关招中标情况再次进行了统计。/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中标情况统计/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仪器相关“双一流”中标项目列表(1月5日至5月31日)/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91cdcceb-c4ef-46aa-a6ec-6b3e75514285.jpg" style="" title="中标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e2283e90-1e84-45d8-8529-2f9d1984944c.jpg" style="" title="中标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f244c99f-4a3c-48ff-81b2-a26ecda088b0.jpg" style="" title="中标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cd281739-02ed-4d63-93bc-06cd7a16c969.jpg" style="" title="中标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c73e95ce-f9c8-49bd-90c1-259d500b4f01.jpg" style="" title="中标5.jpg"//pp  strong河北高校为采购主力 山东大军成后起之秀/strong/pp  据不完全统计,自1月5日以来,仪器相关“双一流”中标项目为19个,中标总金额达8110.68万元。上次盘点时,仪器相关“双一流”采购项目中标金额已近3亿元,据此估算,截至目前“双一流”仪器中标金额已增至4亿。不过相比之下,半年来各高校的采购规模略有减少,中标金额普遍在2000万级别以下,其中华北理工大学的单一项目的采购金额仅为15.5万元。/pp  尽管如此,河北高校仍稳居“双一流”仪器采购主力位置。统计期内有仪器中标项目的8所高校中,6所均来自河北,中标金额达4696.65万元,总占比达57.9%。按项目数量统计,仅河北师范大学一所高校发布的仪器中标项目就有9个,按金额计算,河北工业大学单个项目的采购金额也达2031.17万元。由此可见,河北高校 “双一流”仪器采购仍未进入尾声,相关建设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pp  与此同时,山东高校也加入到“双一流”仪器采购的大军中。山东农业大学半年内完成4次仪器采购,以3345.07万元的中标金额位列 “头把交椅”。统计期内,山东理工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山东高校也发布了“双一流”相关的设备采购公告,但因采购内容与分析仪器无关,因此未列入统计范围内。具体情况见下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ffda4c22-4f71-485e-8db1-a7a3b63c03b5.jpg" title="11.jpg"//pp  strong生命科学仪器数量攀升 进口设备更有优势/strong/pp  19个中标项目中,依然涵盖了从化学分析仪器到物性测试仪器、从光学仪器到前处理设备的广泛类别分布。但与前两次相比,由于新增了多个生物学、动物科学等采购项目,生命科学仪器在统计期内的中标比例明显上升,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蛋白电泳仪等仪器设备在采购列表中多次出现,这也给进口仪器设备带来明显优势。/pp  统计期内19个中标项目中,明确进口仪器的采购项目有11项,中标金额近7808万元,而明确国产仪器的采购项目仅有2项,中标金额为302万元,主要集中在液氮罐、摇床、恒温水浴槽等前处理设备领域。/pp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5月份在“化工特色专业群双一流建设项目”中采购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77台仪器设备,其中国产仪器中标75台,但累计中标金额仅为65万元。各大厂商都想在“双一流”采购大戏中分得一杯羹,相比之下,国产仪器在预算金额和用户认可度上仍有较大进步空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特色专业群双一流建设项目”中标情况/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985e1dcd-8b4b-425f-90d2-77f753fb4eb5.jpg" title="兰州.jpg"//pp  仪器信息网编辑试图对半年内“双一流”仪器中标项目的供应商进行盘点,但仅河北中医学院、燕山大学、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3个项目明确了仪器生产厂商,其余均被代理商所“垄断”,因此无法进行仪器厂商间的横向比较。不过从公布的信息看,沃特世、伯乐、Eppendorf、IKA、海能、舜宇恒平、福立在“双一流”采购项目中均有中标。代理商方面,北京五洲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科学器材有限公司、石家庄仪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也表现不俗。/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 新一轮招标来袭/strong/span/pp  5月23日,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530/220788.shtml" target="_blank" title="青岛大学连续发布多篇“双一流建设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青岛大学连续发布多篇“双一流建设项目”公开招标公告/span/a,拟以近亿元采购73台/套仪器设备。除青岛大学外,仪器信息网编辑发现相关“双一流”招标项目还在不断更新中,如山东农业大学持续发力,聊城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加入采购大军等。有消息称“双一流”入选名单将于6月公布,仪器行业也将迎来更大一轮采购风暴。仪器信息网将持续跟踪后续报道,为您带来更多仪器采购大单信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近期仪器相关“双一流”招标项目详表/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b7bd18d9-b93f-4279-bbdd-f37f743c44dd.jpg" style="" title="招标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2078247d-d20f-4bc6-9f54-ced3b6675227.jpg" style="" title="招标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90c1d00e-82ac-4302-a038-b89f0f92eafc.jpg" style="" title="招标3.jpg"//p
  • 流式细胞仪这么火,国产流式江湖了解一下?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83387770-fd26-45df-a010-492e5c86333f.jpg" title="图片1.png" alt="图片1.png" width="325" height="291" style="width: 325px height: 291px "//ppstrong——国产流式江湖了解一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y,FCM)是利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对血液、体液、骨髓、活检、石蜡包埋组织中的有形成分以及人工合成微球等的多种生物、物理和生化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并能对特定细胞群体加以分选的技术。而流式细胞仪是集光学、流体力学、电子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抗体和荧光标记技术、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高通量、多参数分析与分选仪器。同传统的荧光显微镜相比,流式细胞仪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准确性好等特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流式细胞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目前,流式细胞分析已普遍应用于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等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领域,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药物开发、临床检测和环境监测的必备仪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流式市场发展迅猛,中国年增长率近30%/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流式市场在近十年发展非常迅速。根据较早之前的数据,全球流式细胞仪市场2011年全球流式细胞仪销售额约为27亿美金,至2017年增至49亿美金,增长率为11%,远高于整体IVD市场5%的复合增长率,其中试剂和仪器的比例大约为6:4。在全球的流式细胞分析市场中,北美和欧洲分别占据了36%和31%的市场份额,亚太及新兴国家分别占比19%和10%,但亚太及新兴国家的流式细胞分析市场增长速度却远远高于世界的平均11%,达到20%以上的水平。其中,中国占据了一半的亚太及新兴市场份额。到2017年,中国的流式细胞分析市场将达到4.87亿美金。在中国市场,流式细胞分析市场的自然增长速度接近30%左右,是一个增长极为快速的业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而在2014年前,国产流式细胞仪基本还是空白,在市场销售的产品全部依赖进口。根据2014年中国海关数据,中国流式细胞仪的装机量为971台,销售额约为10.8亿人民币,而中国的流式细胞分析起步较晚,试剂和仪器的比例大约为3:7~4:6之间,低于国际的平均水平。根据2012-2014年海关数据,中国流式细胞仪的装机增长率接近25%,是一个正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从主要国际流式细胞分析业务公司(BD和BCI)的年报上统计,流式试剂在中国的年增长在40%。因而流式细胞分析业务在中国的综合增长接近30%,几乎是中国IVD市场增长速度(15%)的2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液相芯片”拓宽流式临床应用前景/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除了流式细胞仪在细胞分析方面的应用,近几年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术原理的“液相芯片”技术(又称流式荧光技术)越来越被人关注。类似传统的化学发光,科学家们以微球为载体,实现了基于双抗体夹心法的蛋白检测技术,形成了和现在普遍使用的化学发光并行的另一种检测方法。与传统化学发光的 “一个试管一个项目”不同,液相芯片(流式荧光)具有一个试管同时检测几个甚至十几个项目的能力,可以真正实现高通量、多指标的快速检测。基于多指标联检的特点,“液相芯片”技术大幅降低了检测成本,可以与体外诊断(IVD)中有巨大市场的化学发光检测形成了互补,弥补化学发光单一指标检测的不足,并有很大潜力替换部分化学发光检测,因此这一技术也受到众多投资人的青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最近,我们还看到大量的文献报道,科学家们利用同样的编码微球载体技术,在流式细胞分析仪上实现了核酸的高通量检测,进一步拓展了流式细胞仪的应用。随着中国科研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企业开始进入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对生物芯片,特别是高通量“液相芯片”技术的需求近年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目前,液相芯片市场的供应商主要是Luminex公司,很多试剂供应商利用该公司的编码微球开发液相芯片试剂盒,如Bio-Rad开发了基于Luminex技术的BioPlex® 2200 液相芯片系统和自身免疫病试剂盒。国内也有多家公司正在开发相关产品,如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和Luminex合作的公司,现已推出了多肿瘤标志物、HPV的联检测试剂盒。国内的另一家初创公司,深圳唯公科技有限公司,则是在走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已经开发了自己的流式细胞仪/液相芯片检测仪(EasyCell)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微球(EastTest)。/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受资本青睐,流式市场并购频发/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由于流式应用的快速增长,国际资本也非常看好流式细胞仪市场,这几年的并购事件也接连发生。如国际上血液分析巨头Sysmex公司2013年收购了老牌的流式公司Partec。2018年10月,Lunminex宣称以7500万美元收购默克密理博的流式细胞仪产品业务,包括成像流式细胞仪Amnis系列和基于微毛细管技术的Guava系列。另外还有两起收并购涉及到两家中国境内的企业。2014年4月22日,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 Coulter)生命科学事业部签订协议收购国产流式细胞仪制造商苏州赛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9月25日,安捷伦(Agilent Technologies)宣布,以2.5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国产流式细胞仪制造商艾森生物(ACE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国产流式细胞仪研发成果/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面对流式细胞仪市场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很多国内生产商也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下面对这些国内生产商及其产品做以简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1.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861b39cc-49d7-4cd9-928f-86e56dee2e04.jpg" title="image001.jpg" alt="image001.jpg" width="465" height="256" style="width: 465px height: 256px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中国医疗器械的行业老大,中国深交所上市公司,2017年销售额已超过百亿元人民币。主要业务有体外诊断(流式产品就在这个业务中)、生命信息与支持、数字超声、医学影像四大块。在中国超过30个省市自治区设有分公司,境外拥有39家子公司。/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迈瑞公司于2014年由其北京研究院推出了BriCyte E6系列流式细胞仪,配置为双激光4-6色,主要定位于医疗市场的中、高端客户。BriCyte E6刚上市的时候,很多人对它寄予厚望,希望凭着迈瑞的品牌和技术,带领国内企业在流式细胞仪市场为国产流式争得“一席之地”。然而,随着2016年迈瑞从美国纽交所退市,公司战略进行了大幅调整,业务重点已逐渐转向化学发光等业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2.重庆博奥新景医学科技有限公司/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f2ec8a70-08c4-4018-8546-4a3e0770bb0a.jpg" title="image002.png" alt="image002.png" width="253" height="232" style="width: 253px height: 232px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重庆博奥新景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是博奥生物集团产业战略的重要成员。主攻基因、蛋白及细胞检测诊断、健康评价与临床诊断等领域,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快捷、精准的疾病诊断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博奥集团于2015年由其北京研发中心开发了Cytonova流式细胞仪,配置为1~2激光3-6色,并由子公司成都博奥新景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在2016年获得CFDA注册证。不过由于公司战略调整,博奥新景由成都迁往重庆。可能由于关键研发和生产人员离开,导致转产不顺利,至今市场上仍未见到这款产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3.深圳唯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3defb1b2-c0eb-4bb6-a871-6f71d988f5f0.jpg" title="image003.png" alt="image003.p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深圳唯公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门从事流式细胞仪、液相芯片仪、液相芯片编码微球等体外诊断医疗设备和试剂研发的公司。/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公司创始人曾在美国Beckman Coulter任职16年。2010年加入深圳迈瑞后,推动和带领迈瑞第一台高性能五分类细胞分析(BC-6800)、第一台全自动推片机(SC-120),以及第一台流式细胞仪(BriCyte E6)的开发和上市。唯公科技的研发中心设在北京,聚集了国内研发流式细胞仪的精英,技术实力雄厚,完全掌握流式细胞分析仪的全部技术,主要产品为流式细胞分析仪、高通量液相芯片(流式荧光)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流式抗体试剂、高通量液相芯片荧光编码微球及试剂,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唯公科技研发的EasyCell系列流式细胞仪正在进行国家药监部门的报批,配置为1~2激光2-6色,主要定位于科研和医疗市场的中、低端客户,预计2019年获证上市。此外,公司也在进行基于其液相芯片仪的编码微球转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4.中生(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5ba3e13e-b88f-4f14-8a32-e12da4884f76.jpg" title="image004.jpg" alt="image004.jpg" width="345" height="303" style="width: 345px height: 303px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中生(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05月22日,是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体外诊断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公司坐落于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内,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流式细胞仪、样本处理系统、POCT等IVD体外诊断产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016年8月,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医用新型流式细胞仪研制”获得了国家验收,中生(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1500万元获得了该技术的转让,开始流式细胞仪研发、生产、销售,已推出ZS-AE7S 流式细胞仪。/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5.常州必达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f418d9e3-58ef-47ad-aa0b-408f3e49c1a9.jpg" title="image005.png" alt="image005.png" width="199" height="215" style="width: 199px height: 215px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常州必达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2月,专业从事流式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涉及流式细胞仪、前处理制备仪等生物技术产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必达科生物的主要产品是BeamCyte系列流式细胞仪。近期,必达科和深圳达科为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推出1~2激光4~6色的Exflow流式细胞仪,预计2020年上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6.上海厦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9051b954-7b04-4dae-aa31-badec1289fba.jpg" title="image006.png" alt="image006.p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厦泰生物科技是一家从事流式细胞分析仪和配套解决方案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于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总部位于美国硅谷,上海设立研发和销售服务中心,在无锡设有标准化生产基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公司的主要产品是Aurora系列流式细胞仪,据称是一款光谱流式细胞仪,可配置高达 4 色激光,3个散射光和 48 个荧光检测通道。但目前国内市场还未看到相关产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7.广州竞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531ebc2b-3b91-42f2-8986-c6f98683bfda.jpg" title="image007.png" alt="image007.png" width="244" height="219" style="width: 244px height: 219px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广州竞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联合国内上市公司投资成立,从事生物科研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目前总部设在广州,在北京设有研发部。公司主要产品是PanaCyte流式细胞仪。/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8.赛雷纳(中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67451ac8-db4f-4ac5-ad42-8f8dbb91fd1d.jpg" title="image008.png" alt="image008.png" width="278" height="207" style="width: 278px height: 207px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赛雷纳(中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美国独资的中国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市,公司主要从事诊断试剂、诊断设备和相关产品的研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公司的主要检测产品包括两款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基于游离DNA分析的AssuriT和基于胎儿细胞分析的AssureDx。近期,也推出了双激光4色的Sparrow流式细胞仪。/pp style="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0em "作者:佚名 /pp style="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0em "编辑、校对:李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br//p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仪器信息网生命科学官微“3i生仪社”上线啦! 关注了解生命科学干货资讯!/strong/span/pp style="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e025fbb9-c48f-460e-a58c-0edc4111d780.jpg" title="qrcode_for_gh_91d290758d40_344.jpg" alt="qrcode_for_gh_91d290758d40_344.jpg" width="196" height="196" style="width: 196px height: 196px "//p
  • 新品列装 再战江湖——珀金埃尔默公司访谈录
    在如今的中国分析仪器市场,一提到气相色谱仪,许多人脑海中首先冒出的进口品牌很可能是“安捷伦科技”,或者是“日本岛津”。但稍微上一点年纪的人也许会记得,1955年全球第一台商品化154型气相色谱仪是由PerkinElmer公司推出的,这同样是一家在全球分析仪器及生命科学领域叱咤风云的老牌仪器制造公司。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PerkinElmer公司凭借着雄厚的研发实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不仅第一台商品化气相色谱出自PerkinElmer之手,第一台商用红外分光光度计、第一台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也均诞生在这家由珀金理查德和埃尔默查理斯创办于1937年的跨国企业。 九月的北京,夏日的炎炎已开始渐渐消褪,而中国的分析仪器市场却似乎依旧如火如荼。就在这个月,PerkinElmer公司正式向中国市场发布了该公司最新一代的Clarus 600型GC和GC/MS。笔者与同事也有幸应邀出席了PerkinElmer公司在北京西苑饭店举行的新产品发布活动,见证了这款新品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首次亮相。而在新品发布会后,我们(以下简称Instrument)又与PerkinElmer公司大中华区销售总监陈晴先生、PerkinElmer公司全球色谱产品经理Rasmussen Alessandra女士以及PerkinElmer公司亚太区分析科学部总监陈治平先生相约来到位于饭店一层的咖啡厅,大家一边呷着醇香的咖啡,一边轻松谈论着刚刚发布的新品仪器以及PerkinElmer公司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蓝图。 Instrument:首先,感谢PerkinElmer公司邀请我们出席本次新产品发布活动。我们注意到,今年,不少跨国公司,包括PerkinElmer,均推出了各自最新款的GC/MS产品。PerkinElmer公司认为这是一个巧合?还是有其必然的原因? Alessandra:对于GC/MS这种分析技术而言,应当说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innovation了。很明显,在这一段时间里,包括PerkinElmer在内的跨国公司都在不断通过接触用户以收集市场反馈,从而为新产品开发制定策略。特别是目前在一些特定的应用领域,现有的分析技术还很难满足终端用户的分析需要,他们希望仪器公司能够提供性能更为出色的仪器。我想也许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包括PerkinElmer在内的跨国公司均在对各自GC/MS的技术路线进行improvement,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Instrument:那么,PerkinElmer公司此次推出的Clarus 600型GC和GC/MS最突出的创新之处是什么呢? Alessandra:相对于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气相色谱产品而言,Clarus 600革命性的突破在于它的柱温箱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即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全新的空气动力学概念,不但使柱温箱内的温度控制更加均匀,而且得到了比常规气相色谱更快的降温和升温速率,大大缩短了单个样品的分析周期。通过实验表明,Clarus 600从450℃降到50℃只需大约2分钟时间,而其他常规气相色谱做到这一点至少需要4~6分钟;另一方面,Clarus 600在自动进样器的运行程序上也做了相应的改变,使自动进样器在色谱仪待机之前便开始清洗任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仪器的分析效率;此外,Clarus 600也是全球首台采用互动式彩色图形化触摸屏幕控制界面的气相色谱仪器,从而取代了传统的键盘操作界面,使仪器控制非常简单。 Instrument:您认为,上述所提及的这些新技术被开发利用的源动力是什么? Alessandra:我想主要原因还是来自用户的需求,尤其是在讲究经济效益的今天,提高仪器的efficiency、productivity和throughput已成为广大客户的普遍呼声。全球各地,越来越多的分析实验室都希望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以提升实验室在分析样品数量以及分析样品种类方面的应对能力;另一方面,不同行业不同实验室中的每一个分析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仪器厂家提供给客户的仪器应该是易于操作的,同时还必须具备有足够的灵活性。而作为PerkinElmer公司,我们完全有能力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在这方面的需要。这也是我们推出Clarus 600最根本的原因。 Instrument:说到仪器就离不开应用,那么对于Clarus 600而言,如何选择应用领域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优势,在这方面不知道PerkinElmer公司是如何考虑的? Alessandra:目前,就全球范围而言,许多行业对于我们的仪器都有很positive的反馈。例如环境领域的用户,他们急需一种能够进行高通量、自动化分析的气相色谱仪器,同时又不能以牺牲仪器的分析性能为代价,譬如重复性。所以环境领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关键市场;石油化工行业则是另一个重点市场。这个行业我个人认为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生产设备容易发生事故,另一个特点是一旦设备开车就是24小时的连续运转,譬如像炼厂。这两个特点决定了这个行业对于分析仪器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能够进行快速分析;还有一个需要强调的市场是司法部门,你知道尤其是在美国或欧洲地区,每天都有大量的案件等待审理,有大量的物证需要检验,所以仪器的高通量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Instrument:印象当中,PerkinElmer公司上一代的气相色谱产品——Clarus 500是在2002年推出的,而四年之后新一代的Clarus 600就问世了,就气相色谱产品而言,这一更新速度应当说是很快的。能否请您谈谈PerkinElmer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情况?Clarus 600的推出是否会影响到Clarus 500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陈晴:从PerkinElmer公司化学分析仪器部门的发展历史来看,无论色谱产品也好,光谱产品也好,或者是其他产品,几乎每隔3~5年就会有新技术或新产品推出,这几乎已成为我们的传统。一方面,我们部门的业务占整个公司业务的75%,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我们每年都会将总收入的6%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当中(编者注:2005年PerkinElmer公司生命科学与分析仪器部分的收入超过10亿美金);同时,我们拥有自己的科研队伍,这支队伍在时刻关注着市场上用户需求的变化。就拿这次新推出的Clarus 600为例,整个产品的研发费用前后共投入了4、5百万美金,而且在研发前期,我们调查了不同行业的几千个领导级用户,在综合分析了他们的期望后,最终我们将精力集中在了柱温箱的重新设计上。当然,全新概念色谱产品的问世,反过来也巩固并提高了我们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至于说到Clarus 500,我想Clarus 600的推出并不会影响到它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至少在2007年年底以前,Clarus 500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它和Clarus 500应该是并行的,只是市场侧重有所不同。Clarus 600更适合于高通量分析实验室。 Instrument:对于未来中国GC和GC-MS市场的发展趋势,PerkinElmer公司是如何评估的?与PerkinElmer公司的主要在华竞争对手相比,在这个市场中PerkinElmer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随着新产品的问世,PerkinElmer是否已经有了针对这两个市场的比较具体的竞争策略出台? 陈治平:据我们观察,随着各国政府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随着欧盟RoHS指令的正式实施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与部门在QA/QC方面投入的日益增加,未来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GC和GC/MS市场均会有一个快速增长。而且,就仪器本身而言,GC和GC/MS已成为常规的分析仪器,许多实验室和应用领域都可能涉及。PerkinElmer公司之所以在相关新产品开发方面投入巨大的努力,这也说明我们对于这个市场是非常重视的,对于它的未来发展也是非常乐观的。 陈晴:在过去的十年里,PerkinElmer公司一直在致力于GC和GC/MS产品新功能的开发。但坦率的讲,我们目前在这两个市场的占有率确实有些差强人意,远远不能与我们的其他产品,譬如:原子吸收、ICP等相比。为了改变目前这种局面,下一步,我们将着手组建一支专业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队伍,这支队伍必须要具备全面的产品知识和丰富的应用知识,他们将主要负责与GC和GC/MS产品相关行业市场的开发,像石油化工、环境保护、制药、食品安全等。目前PerkinElmer公司在华的销售是按照地域划分的,即每一个销售人员负责固定的区域,所以这也是我们首次尝试按照应用领域进行销售划分。这种方式可以使我们的销售人员更好地把时间和精力专注于细分的市场,更好地与用户进行交流沟通,从而为他们提供更优化的服务。我们期望PerkinElmer公司未来色谱产品线的增长率能够超过其他产品,这也是我们既定的目标。 陈治平:我补充一点。PerkinElmer公司目前气相色谱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还有一点原因我想就是以前我们的色谱产品线过于单薄,只有Clarus 500一个型号,而且这个型号主要是针对中档气相色谱市场的。现在,我们针对高端市场的600出来了,相信局面一定会有所改善。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会重新感到来自PerkinElmer的压力。 Instrument:GC和GC/MS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分析技术了。PerkinElmer公司认为未来它们会朝什么方向发展?是否还有继续提升的技术空间? Alessandra:诚如你所言,这是两项比较成熟的分析技术。不过,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应用的需要,离开应用谈论技术没有多大意义。而现在每天都可能会有新的化合物出现,需要我们去检测分析,而不同性质的化合物又需要不同的技术去解决,譬如PerkinElmer此次推出的Clarus 600,就非常适合高挥发性物质的分析。我个人认为,随着待测样品组分的日益复杂,目前多维色谱正在兴起;而由于现场或野外检测的需要,用于微型色谱开发的纳米加工技术也在发展当中;此外,相对于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其他检测器,如FID而言,质谱检测系统在使用方面还是非常的complex,因此如何简化质谱仪器的使用,使其成为一种更common的检测系统,应该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Instrument:由GC和GC-MS延伸开去,PerkinElmer生命科学和分析仪器部有着非常庞大的产品线。具体到中国地区,PerkinElmer是采用何种模式来管理这些产品的市场推广、销售、售后服务、培训、应用支持等一系列相关业务的?能否做到面面俱到?我想这也是中国用户非常关心的。 陈晴:的确,PerkinElmer公司的产品线是比较宽的,如果就产品线种类而言,在这些跨国公司里我们大概可以排到前三位。那么,这么多产品究竟该如何布局?采用何种经营模式才能更快地接近市场,拿到订单?这确实需要有一个战略上的总体规划。目前,PerkinElmer公司在华的销售模式主要以直销为主,只是在一些偏远地区选择代理商进行分销。而在市场支持方面,包括用户培训则完全由我们自己完成。2005年11月,PerkinElmer公司新的中国技术中心在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落成,在此基础上PerkinElmer公司会进一步加大在华的投资力度。我们希望到2008年,PerkinElmer中国技术中心应具备支持亚太区日常运营的能力,具备研发能力,同时还要具备生产制造能力。 陈治平:在公司的管理和组织运营上,PerkinElmer公司有自己一套成熟的模式。陈晴目前领导着PerkinElmer公司生命科学和分析科学部分在华的产品销售以及应用支持等业务,同时我们又有专门的后勤人员负责诸如financial count,customer care等善后工作,这样一来我们一线的销售人员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专心了解用户的用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Instrument:您刚才提到了销售模式,我记得曾经有一个时期PerkinElmer公司在中国是通过代理商进行销售的,现在选择直销是出于何种考虑? 陈晴: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你会发现,不光是PerkinElmer公司,其他许多跨国公司也在逐渐转向直销模式,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国的采购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正在由过去的直接采购转向招标采购,而采购模式的改变直接导致价格竞争的加剧,代理商的利润下降,从而最终选择了放弃;当然,销售模式改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当前中国市场的规模,面对这么大的一个市场,我相信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敢掉以轻心。如果不能直接面对用户,就无法为用户提供度身定做的产品方案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这不利于公司未来持久、健康的发展。毕竟,代理商的目的是赚钱,你不可能指望他们在售后服务,包括用户培训等方面有太多的投入。 陈治平:目前,在全球范围内,PerkinElmer公司在30多个国家采用了直销模式。在亚太地区,只要目标市场规模超过1~2个million的国家或地区,PerkinElmer公司都采取了直销模式。 Instrument:当前,许多跨国公司已纷纷在中国直接设立了生产基地?那么,PerkinElmer生命科学和分析仪器部在产品本土化方面是否也有着自己的考虑? Alessandra:虽然PerkinElmer公司的总部是在美国,但仪器生产并不局限于美国本土,在英国,新加坡等地都有PerkinElmer的工厂。而且PerkinElmer公司的光电子部门已经在中国深圳设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毫无疑问,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已经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中心,所以未来PerkinElmer公司生命科学和分析仪器部门在中国拥有自己的制造中心并不会让人感到特别的unusual。虽然现在我还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表,因为在何处选址,选择何种产品在中国生产等相关事宜还在考察之中,但我相信两年之内应该会有一个落实。 Instrument: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是否给仪器公司的日常运作带来了一些变化?PerkinElmer公司如何看待未来互联网对于仪器公司的影响? 陈晴:其实PerkinElmer公司一直以来都在强调通过新的手段来实现公司销售业务的扩张。我们公司目前有自己的“inside sale”系统,我们建立这个渠道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以及低成本的优势。将来,如果电子商务平台一旦成熟的话,像耗材、试剂这些产品以及我们的一些附加服务是非常适合在网上进行交易的。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非常便利地与我们的客户进行沟通,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以及采购需求。而且,我们这个行业的客户也非常接受这种模式,我曾经了解过,PerkinElmer公司在中国的许多用户几乎天天上网,找一些仪器资料或是应用方法大多也是通过网上查询。应当说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当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我想PerkinElmer公司今后也会继续加大在网络方面的投入,这是一个趋势。 陈治平:“仪器信息网”在中国分析测试及仪器领域中应当说是非常活跃的,你们在增进厂商和用户的交流方面扮演了一个很好的角色,这一点PerkinElmer公司总部也有所耳闻。我们对于你们新开发的“网上讲座”服务很感兴趣,希望我们双方在未来能够有更加深入的合作。 采访后记: 随着Clarus 600登陆中国,中国分析仪器市场的天空中又升起了一颗光芒有角的天煞星,尽管从外表上看Clarus 600是优雅的,尤其是它那独特的顶盖设计,在空中划出了一道美妙的弧线,显得洒脱而又飘逸。 对于中国的用户而言,他们又多了一种选择,采购仪器时将会更加从容;对于其他在华的相关跨国公司而言,则又多了一个难缠的对手,当他们用警惕的目光打量Clarus 600时,还要随时准备应付PerkinElmer随之而来的凌厉市场攻势。在Clarus 600的身上,充分体现着“速度”二字的精髓,而PerkinElmer公司在中国的GC、GC/MS市场中也正飞奔而上。
  • 基因测序不能有“江湖味”
    &ldquo 我国应尽快出台基因测序相关实施细则,制定检测技术和从业人员准入制度,严格控制检测质量,加强行业监管。&rdquo 最近,针对基因测序领域的再度升温,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的临床专家强调,&ldquo 一些发达国家对基因测序工作已经制定了完整的标准和规范 而我国基因测序领域存在一些乱象,有很多机构使用的进口测序设备没有获得进口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有些机构不具备测序条件和专业技术人员。另外,东、西方人的遗传背景不同,测序工作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检测方法,而要以国人的遗传学研究为基础&rdquo 。  没有针对性的基因测序没有意义  目前,有的广告宣称&ldquo 99.99%的基因准确率&rdquo ,有的机构承诺&ldquo 一滴血知百病风险&rdquo ,有的中心夸口&ldquo 可查1000多种遗传性疾病&rdquo ,检查费用从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ldquo 这中间有不少忽悠的成分。&rdquo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陈玉辉副主任医师说,&ldquo 实际上,基因检测过程比较简便,它采用荧光定量、基因芯片等检查技术和工具,通过检测人体血液、其他体液、细胞,诊断和预测个体罹患某种疾病的风险等。  据陈玉辉介绍,基因测序有三大用途,一是预测遗传病风险,例如,两名聋人结婚,在理论上可以通过基因测序预测其子女的耳聋几率 二是明确诊断,例如,有的人身患怪病,研究人员可采用基因测序技术研究病因 三是指导用药,理论上,基因测序有助于确定更有针对性的用药方案。  &ldquo 需要注意的是,没有针对性的基因测序没有意义。临床基因测序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即仅检测大肠癌易感基因、家族性乳癌易感基因,以及血友病A、B基因突变等特定项目,不建议将基因测序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即使通过基因测序发现某些基因对某种疾病存在易患性,也不能断定二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rdquo 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南京军区福州总院肿瘤科欧阳学农教授指出,很多人迷信国外基因测序技术和检测产品,实际上,目前美国开展的肿瘤基因筛查和国内一些大医院的检测方法是一样的。其中,乳癌易感基因BRAC1、BRAC2突变检测在国内已开展数年。BRAC1基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乳癌易感基因,该基因突变者在一生中患乳癌、卵巢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到70岁时发生乳癌的累积风险达50%&mdash &mdash 80%,并且容易早年发病。不过,即使该基因测序结果提示患癌风险较低,也不能保证受检者不患癌,况且中国女性和欧美女性的基因突变频率等也存在差异。  基因测序领域有故弄玄虚者  &ldquo 从宝宝口腔黏膜中提取DNA样本,就能测出天赋基因、多情基因、害羞基因、酗酒基因。&rdquo 如今,有些家长受到类似不法广告的鼓动,带着孩子进行分门别类的基因检测。对此,全军儿科中心副主任、全军优生优育研究所儿童保健研究室主任、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任榕娜主任医师明确指出,广告上说&ldquo 保证99.99%的天赋基因准确率&rdquo ,纯粹是不法机构在故弄玄虚。虽然理论上基因测序可获得个人的&ldquo 生命密码&rdquo ,但要读懂这部由密码写就的&ldquo 天书&rdquo ,为时尚早。目前,国内外都有一些急功近利的基因检测公司夸大宣传,误导了不少人。甚至有一些机构不具备测试条件或采用劣质芯片进行检测。  &ldquo 人类与智能有关的基因或许有几十个、上百个,只知道其中一个基因是无法说明个体智能的。孩子的天赋由多种因素决定,基因检测不能给孩子下&lsquo 判决书&rsquo 。除了一些疾病的易感基因之外,其他基因标准尚没有定论,有赖于科学界继续破解基因功能,积累足够多的、能说明问题的样本。一些新兴的基因检测,比如速度爆发力、性格特点基因检测等,仅仅停留在探索阶段。&rdquo 任榕娜强调。
  • 严衍禄、胡昌勤获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3月 25日,全国第六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近300人参加了会议。在会议开幕式伊始,举行了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颁奖仪式。  “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由陆婉珍院士提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设立。在2015年9月召开的近红外光谱分会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上讨论通过了“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选方法。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在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上颁奖。“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设立是为了鼓励我国科技人员投身于近红外光谱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促进和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理事长禇小立主持了颁奖仪式  按照“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选办法,分会于2015年底前完成了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申报、提名和评选工作。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设立了“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  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获奖者:严衍禄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由于身体原因,严衍禄教授没有来到现场,其学生李军会教授代领奖项;刘文清院士、科技部刘春晓处长颁奖)  严衍禄 1935年生,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教授。1992年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成果: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应用基础和农业应用” 1999年获得世界华人重大科技成果奖。2000年至今,“中国农业近红外分析技术及网络系统”、“建立与完善我国部分农产品近红外光谱库”、“近红外农产品品质分析仪及应用系统的产业化开发”等项目课题通过科技部、农业部等的成果验收。  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获奖者:胡昌勤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教授、分会理事长袁洪福教授为胡昌勤研究员(中)颁奖  胡昌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抗生素室主任。2001年开始从事NIR在制药领域的应用研究,承担了“药品检测车”等多个国家重大项目。胡昌勤研究员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以制剂活性成分为检测对象,能够在多台NIR光谱仪上使用的药品通用性模型的概念,以及车载NIR系统利用多模型串联提高检测专属性等设想和方法。指导解决了相关研究中模型及传递等诸多困难,编写了车载NIR药品快速鉴别系统中文软件。目前该检测体系已经装备于全国400多辆流动药品检测车,用于广大基层地区药品的现场快速筛查。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国际交流贡献奖”获奖者:龚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朱险峰、张建为龚伟教授(中)颁奖  龚伟,先后就职于国际多家知名大型化工公司,长期担任科研发展部门的负责人。自2008年,她先后4次回国参加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并做大会报告;参会期间,积极与国内近她红外光谱专家、学者和媒体进行沟通交流,将国外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经验介绍给中国同行;同时也深入了解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积极为国内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献计献策。龚伟教授在国际上积极宣传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2015年12月,在她引荐下,国际知名近红外光谱期刊Journal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专门出版了中国专辑。她多次邀请国外近红外光谱知名教授到中国讲学,让更多国外同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近红外光谱技术。
  • 湖北光谷实验室唐江教授团队潜心研制“中国造”短波红外成像芯片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明确提出,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培育,争创国家实验室或在鄂基地,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高水平建设汉江实验室、光谷实验室和东湖实验室等湖北实验室,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去年2月至今,我省已有10家湖北实验室陆续正式运行,它们“组团”发力,为推进全省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装“发动机”,增强新动能。一年多来,湖北实验室科研取得了哪些进展?建设者们有哪些新探索?8月底开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先后走进部分湖北实验室,感受这里科研一线创新攻关的风采。 “我们一直在做相关实验,不断提高它的稳定性,争取早日产业化。”8月25日,湖北光谷实验室8楼,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高亮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他所在的唐江教授团队目前研制的量子点短波红外成像芯片进展顺利。 每天“泡”在实验室,不停地实验、检测 红外成像芯片是光传感技术的基础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机器视觉、物质鉴别、生物成像等新兴领域。然而,受加工温度和单晶基板的限制,现有的红外成像芯片主要采用异质集成的方式实现红外光电二极管与硅基互联,面临工艺复杂、分辨率受限、大规模生产困难、成本高等问题。 “电子产品使用的硅基芯片主要工作于可见光波段,成像距离受环境限制,弱光下成像效果差,难以分辨同色的不同物体。可见光与短波红外融合,就能够有更好的成像体验,如图像细节完整,夜晚成像清晰,而且短波红外穿透雨雪雾霾的能力极强,在恶劣天气中还能进行障碍预警。”高亮介绍,基于此,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性能(探测波段、响应度、比探测率)已经接近传统材料器件的性能,拥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他们团队正在做的,就是研发量子点短波红外成像芯片量产化技术,为光谷实验室技术孵化落地做出贡献。 研二学生张琳祥两年前加入这个团队,从此每天都“泡”在实验室。“我们要不间断地进行芯片工艺调试,探索适于自动化制备的最佳工艺窗口。”记者看到,在不同的实验室,团队成员分别进行量子点合成、液相配体交换、浆料配制等流程,然后通过喷墨旋涂,制备量子点薄膜。“薄膜是关键,再通过全低温一体化集成,制作成红外探测芯片。”张琳祥介绍,他的工作就是通过不断测试芯片,找到一个更稳定、更合适的器件结构,即便在复杂的环境下,也能够保持器件性能。 团队有二十多人,结束暑期生活返校后,他们已经在实验室工作快一个星期了。“实验中我们碰到的失败数也数不清,就是在失败的基础上一点点摸索,一点点前进。”他们克服材料、结构、集成工艺等重重难题,从970纳米到1.3微米、1.55微米,再到目前的1.9微米,探测范围越来越广。 看着这些可喜的数据,张琳祥和同伴们很开心。“老师教导我们,研发过程中要沉下心,要有定力,把该做的工作做好。” 国内首款!硫化铅胶体量子点红外成像芯片研发成功 今年上半年,唐江教授团队与海思光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制备出一种适配硅基读出电路的顶入射结构的光电二极管,实现了30万像素、性能可媲美商用铟镓砷的短波红外芯片。这是国内首款硫化铅胶体量子点红外成像芯片,相关成果已发表在6月份的Nature Electronics期刊。 PbS CQD成像芯片。a) 成像芯片整体示意图;b) 成像芯片横截面示意图;c) 成像芯片的横截面扫描电镜图像;d) 成像芯片的俯视示意图;e) 单个像素的电路图;f) 电路的读出时序 据介绍,红外光电二极管与硅基读出电路单片集成工艺简单、成本可控,且有望极大提升红外成像芯片分辨率。不同于高温外延生长的红外材料,硫化铅胶体量子点采用低温溶液法加工,衬底兼容性好,可与硅基集成电路单片集成。但现有相关器件结构存在不适配难题,其耗尽区远离入射光,导致器件外量子效率低。 唐江教授团队根据硫化铅胶体量子点的特性,设计出了适配硅基读出电路的顶入射结构光电二极管,通过模拟分析和实验优化器件结构,使耗尽区靠近入射光,实现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与收集,从而提高器件外量子效率。 国内首款硫化铅胶体量子点红外成像芯片,具有可与商用铟镓砷芯片媲美的成像效果。同时,在水果检测、溶剂识别、静脉成像等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高亮说,“目前,高端短波红外成像芯片国外禁运,铟镓砷芯片正处于卡脖子现状。我们想早日做好中国人自己的量子点短波红外成像芯片,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记者了解到,光谷实验室运行一年多来,聚焦光电子技术与装备,争创国家实验室,瞄准未来智能时代的高端芯片、光电融合、异质异构集成、“感—存—算—通—动—能”一体化复杂巨系统等前沿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长期稳定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围绕通信、传感、物联网、高端制造等重点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点问题,力争实现率先突破和国际引领,助推“武汉中国光谷”走向“世界光谷”,成为国家在光电子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
  • LED检测江湖:检测报告乱象丛生
    LED技术发展较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较快,企业对市场反应慢将会错失商机。因此有的企业无法承受检测所带来的9个月的时间成本,大部分没有事前做好产品认证的制造企业往往在获得订单后才考虑需要检测认证,才发现认证周期过长,无法赶上订单交付的时间。有的企业选择放弃市场机会,有的则在检测的过程中进行舞弊。而助长舞弊风气的,往往就是少数有违规操作、出具虚假报告的测试机构。检测认证市场因此被指乱象丛生。  那么检测机构是否能够通过技术缩短检测周期而达到与常规检测相同的检测结果?陶玖祥给出了否定的说法:&ldquo LED是新型照明光源,新事物有许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性,现有的科学技术及知识还无法掌握LED寿命与光衰的规律,还没有在学术上被论证、实际中被验证,可以被各方广泛认可的加速寿命测试方法。标准的制订是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的,低于6000小时的加速寿命的测试,在目前科技研究现状下,还没有解决。因此自从2008年美国的能效标准,以及延伸到最近2013年欧洲的LED性能标准,都是检测6000小时的寿命性能测试 不过,以目前LED技术的飞速发展,寿命和光效提升已达到和超过照明的实际需求,LED照明取代传统照明已逐步被消费者认可 未来LED光效和寿命,或许不再有必要去检验了,更不必检测6000小时那么久 从过往的标准制订的经验来看,仅仅做3000小时以内寿命性能测试,甚至只要1000小时的寿命性能测试,在修订新标准时,这种提议将会逐步变得可以接受了。&rdquo   同时,对于目前少数生产企业欲寻求缩短寿命检测时间,取得虚假出货合格报告,陶玖祥的态度坚决地认为: &ldquo 一时的欺骗可以带来短期的利润,但生产企业和失去公信力的不法检测机构,将不可能存续下去, 正如林肯所言,你可以欺骗所有人于一时,你可以欺骗某些人于永远,但你不可能欺骗所有人于永远!&rdquo   &ldquo 人要有做人的品格,检测机构也好,生产企业也好,也得有品格,才能取得客户信任,监督机构的信任,才能走得远,做到永续经营。&rdquo   与时俱进,紧跟市场步伐  在LED照明改善环境、提升照明品质的时代,紧密跟踪国际标准组织的各类最新标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市场,检测机构如何及时作出反应?  陶玖祥通过企业自身的规划来为行业提供参考:&ldquo LED照明未来发展的重点应是智能化控制,或许你喊一喊,灯光就会随音变化,未来检测标准将会与程序、软件、网络信息技术交汇,为此,贝尔南方在2014年、将开始着手LED智能控制的检测技术的跟踪与研究。  同时,注意到国际能源署IEA和美国能源之星的LED照明标准,已制订了光频闪指数与眩光检测的要求 陶玖祥介绍说:&ldquo 贝尔南方从2013年就已开展该项目的测试,并将进一步扩大设备投入及加大研究力度 LED照明低压与低能耗,为离电使用光伏电池提供了极大方便 深圳贝尔南方的下一个延伸方向将优先是有关照明用光伏电池的的安全与性能检测。&rdquo   同时,陶玖祥也很兴奋地告知记者:&ldquo 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质检系统将在2015年前完成事业单位的转制改革,国内检测市场将逐步释放,质检系统的众多人才将转向检测市场,第三方检测行业将迎来新的一轮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应在做好既有的服务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做好更多相应的调整与布局。&rdquo
  • 镉大米再现江湖,检测一刻不能放松
    镉大米事件根据澎湃新闻报道,2020年4月份,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检查时发现一批不合格的米线,溯源后,工作人员在当地市场上查出99.42吨镉超标的大米,并公开销毁。 镉是一种有害重金属,进入人体可引起骨痛等症状,严重时将导致“痛痛病”。因此,镉米也被公认为“毒大米”。这么大量的毒大米流入市场,这意味着粮食安全相关的监管和检测还需加强。镉的限量根据GB2762粮食中镉的限量如下图:大米镉的检测A实验室检测根据GB 5009.15-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的要求,采用的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前,通常利用微波消解、压力罐消解、干法灰化、湿法消解等方法对食物样品进行预处理。这些常规消解程序通常操作很复杂且耗时较长(2-4 小时甚至更长)。此外,这些方法需要大量具有腐蚀性和氧化性的试剂,增加了样品污染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PerkinElmer 公司开发并验证的快速消解能够有效缩短样品制备的时间,同时还能减少强腐蚀性酸和氧化剂的使用并降低样品污染的可能性。大米粉快速消解前后对比图大米镉标准加入曲线检测流程图B 现场快速检测 重金属镉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配套HF6000便携式试纸条扫描读数仪,可准确定量大米等粮食中重金属镉的含量。该产品操作简单,一学即会;检测快速,全程检测时间≤30min;方法灵敏,检测范围达0-400ppb;环境适用性强,适用于各类企业、检测机构、监督部门的现场快速检测。 重金属镉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HF6000便携式试纸条扫描读数仪操作流程如下图: 具体操作视频可见:https://v.qq.com/x/page/l083710zoui.html预防与应对湖南的某些地区,成为镉米的发源地,背后是当地土壤污染治理的困境。如果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不能全面得到治理,那么类似镉米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恐怕将难以杜绝。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需要快速的镉检测方法,PerkinElmer开发的土壤中镉的快速检测方案将会有助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相关方案文献请点击下载: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搭配氘灯背景校正技术对大米中的铅和镉进行快速消解分析快速消解-石墨炉测试土壤中的铅镉铍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铅镉的快速检测方案
  • “沉睡”古菌随基因组编辑技术“重现江湖”
    “最近,这种菌都脱销了,订单有两厘米厚。”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高级工程师辛玉华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她所说的菌叫作格氏嗜盐碱杆菌。自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因利用该菌实现基因组编辑技术NgAgo-gDNA而出名之后,这种在保藏室里睡了20年“大觉”的古菌也跟着火了。  据透露,该菌种是1996年由中科院微生物所老所长周培瑾从苏格兰交换到中国的,其最先分离自肯尼亚马加迪湖。这种菌只是CGMCC保藏的数千种微生物中的一员。通常,它们或是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法,或是通过-190℃左右的液氮超低温冻结法处于休眠状态,其中一些甚至已在冷藏室中睡了半个多世纪。然而,一旦有需求,它们就会被唤醒并投入工作。  “CGMCC就像一个‘生物银行’,通过整合大家的力量,汇集研究中获得的各种微生物菌种,并将其功能转变为生物技术服务于社会。”微生物所副所长东秀珠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生命的“银行”  据悉,目前CGMCC保存的各类微生物资源超5700种,5万多株。它们按保藏形式可分为公开、非公开以及专利程序保藏等。“若从专利微生物保藏数量来看,我们的保藏量已超过1万株,在全球位居第2位。”辛玉华说。  与其他知识产权专利不同,微生物是唯一一种可通过专利保护的生命形式。过去几年来,我国专利微生物年保藏量增长速度一直位居世界第一。若加上武汉大学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的相关数据,我国在78个《国际承认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达佩斯条约》签约国中,保藏量已仅次于美国。  “CGMCC是公益性机构,一株菌只有500~1000元,不仅价格不贵,而且质量有保证。”东秀珠说。否则,如果科研人员自己分离菌种,在国际上得不到承认就会造成麻烦 同时,新微生物物种也需要经过权威鉴定、保藏才能在国际期刊生效发表,而CGMCC就具有这样的权威性。  该中心可保证微生物不会死、不被污染、避免退化。以放线菌为例,东秀珠介绍说,临床所用抗生素药物的70%来自微生物中的放线菌,而这类细菌在生产中最怕传代,因为反复传代就会退化。而该中心已经保藏了7000余株状态良好的放线菌。  战略性宝藏  关于菌种保藏的意义,东秀珠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就像“DNA复印机”一样,能实现体外DNA扩增,对分子生物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美国生化学家凯利?穆利斯也因发明该技术获得了诺奖。但穆利斯一开始使用的大肠杆菌DNA聚合酶不耐高温,每次循环都要重新加入,非常麻烦。后来,他从美国生物保藏中心找到产生耐高温Taq酶的嗜热微生物,才使PCR广泛应用。  目前,CGMCC已经汇集了我国(除高致病菌外)80%的微生物物种。随着知识的积累,很多微生物正在被“唤醒”,并在各个领域一展身手。  例如,抗癌药物紫杉醇来源于生长速度缓慢的红豆杉,但若将其基因放在微生物中生产该蛋白并合成药物,就能大批量快速生产 生产汽车轮胎需要大量橡胶树,微生物所研究人员已在CGMCC找到了相应的微生物前体 该所研究人员还筛选制备了可用于多种青草的青储饲料菌剂,促进了西部数省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CGMCC还打造了一支以博士牵头的技术团队。“他们一半时间做管理,一半时间做科研,不断提高保藏技术并满足日益提升的科研需要。”东秀珠说。正因如此,很多国家级微生物项目直接落到了该中心的头上。比如,环保部指定CGMCC为进口环保菌剂的鉴定部门。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海关等也在技术层面与中心合作,建立检疫性真菌检测的国家标准。  支撑未来发展  今年5月,美国宣布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这是继2012~2014年美国在微生物学研究领域投资9.22亿美元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目前,在微生物所科学家的倡导下,我国正在推进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竞争国际微生物领域战略高地。东秀珠认为,CGMCC必将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微生物资源是生物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未来,微生物资源保藏一定要保证,这个要是丢了,几代人都积攒不起来。”她严肃地说。  “至今为止,地球上99%的微生物我们还不知道如何培养。”东秀珠说,“只有经过培养,才知道它们适宜什么样的环境,能够做什么,也才能实现利用,所以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好消息是,当前我国专利微生物菌种年保藏量每年都达到4位数。不仅如此,2011年,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WDCM)作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第一个世界数据中心从日本落户中国,也体现了我国在微生物研究领域的竞争实力。  然而,我国生物保藏仪器设备研发却依旧存在短板。作为全国最先进的微生物资源服务中心,CGMCC有着全世界一流的实验设备,然而记者在实验室里看到,诸如氨基酸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变性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必备高端设备均产自德国、美国、日本,而国产的仅有普通冰箱、电磁炉、色谱仪等低端设备。“我们的工业制造确实需要提升,否则怎么竞争?”辛玉华说,当前我国在科研设备方面尤其需要自主创新。
  • 南方周末:基因测序的灰色江湖
    如果不是医生的建议,27岁的李若不会去体验风靡当下的高科技检测技术&mdash &mdash 基因测序。  2014年5月,一次例行体检中,李若发现自己患乳腺疾病的风险较高。为进一步确定,医生建议她做一次肿瘤易感基因测序。  基因测序,通过对被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进行检测,既可诊断疾病,亦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和评估使用某些药物的疗效和副反应。  一个熟知的例子是,2013年,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 朱莉根据基因测序结果选择手术切除双侧乳腺以降低患乳腺癌风险。在中国,更为大众熟知的应用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术。  &ldquo 基因测序是疾病鉴定的金标准,而癌症的发生和抑癌基因、致癌基因等多种因素相关。&rdquo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遗传学与分子诊断副教授郭奕斌解释。  几乎没有犹豫,李若就接受了检测,她被抽了5毫升静脉血,放入最精妙的仪器解读。30亿个碱基对是她的遗传密码。如文字校对一样,测序仪器一个字一个字地检查是否有&ldquo 拼写错误&rdquo 。  但她不知道的是,自己所做的这项检测当时已被政府叫停了。  2014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食药总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称卫计委)一纸叫停了临床基因测序,原因是相关产品和技术并没有通过审批便在市场上流通开来。未经审批就做诊疗,算是非法行医,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但这并未浇灭人们对中国市场的热情。两个月后,世界最大的基因测序仪器制造商Illumina的掌门人杰伊· 福莱特雷(Jay Flatley)先生就急匆匆跑来中国,并高调表示:&ldquo 我十分看好中国基因测序市场。&rdquo   四个月后的2014年6月30日,食药总局批准了二代基因测序产品上市。其中,华大基因的两款测序仪和试剂盒通过审批。  &ldquo 为什么包子给张三而不给李四?&rdquo   从叫停到有限放开,中间仅仅相隔4个多月。相比之下,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首个二代基因测序产品的审批花了11个月。  &ldquo 这是食药总局在规范市场。&rdquo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常务副主任任鲁风评价,但他也曾发表文章质疑总局审批速度过快,过程涉嫌违规。  争议焦点便是华大基因拿到审批的测序仪器和试剂产品都不是在国内生产的。我国规定凡进口设备必须通过原生产国审批,而这几款仪器和产品至今没有得到美国FDA审批。  国内机构也一直在进行国产测序仪的开发。2014年4月,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吉林中科紫鑫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新一代基因测序仪样机正式亮相。  但目前,国内的基因检测公司,全都采购了国外的仪器和数据库。  &ldquo 包子好吃,这个是没有争议的,现在争议的是为什么给张三包子吃而不给李四?&rdquo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说。  华东某大学教授则认为,&ldquo 这是目前中国科技界纠纷最大的一桩案子。&rdquo 据南方周末此前报道,成立于1999年的华大基因是国内整个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的龙头老大。该机构曾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ldquo 中国部分&rdquo 等多项国际科研任务。  &ldquo 生物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堵是堵不住的。如果完全放开,就会形成井喷的需求。&rdquo 中山大学临床检验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朱振宇很理解政府这种放开。  在食药总局叫停到放开基因测序之间,卫计委亦于2014年3月下发试点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通知,但对申报条件进行了一定限制。据悉,上百家机构踊跃申报,但业内估计最终获批的将不到10家。  政府的谨慎是有理由的。和中国一样,2013年11月26日,FDA叫停了谷歌参与投资的23andMe公司的基因测序服务,引起了轩然大波。  FDA在其网站上公布的一封警告信称,这家公司违反了联邦法律,只有获得FDA批准的医学测试才被允许做出此类声明,由于该仪器的错误判断可导致不必要的手术发生。  &ldquo FDA相信基因测序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医学信息,但是,这必须要在FDA的监督下,以确保它们的安全和有效性。&rdquo FDA体外诊断器械评价和安全办公室主任阿尔贝托· 古铁雷斯(Alberto Gutierrez)博士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邮件中如此说道。  无所不能的检测功能  在政府信号发出之前,这一严肃医疗行为就已经悄然走上商业化道路。一些机构打起了擦边球,原本只能用于科研的检测现在却直接接收客户的血样,自己检测或送去相关检验机构。  据了解,中国只放开了三家机构的临床检验资质,分别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其他机构只用于科研项目。  李若的血液由医院以科研的名义送去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这家全国规模最大的检验机构为国内30个省份的130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外包服务。  在这类机构通常是,病人到医院做检查,医生或护士会告知病人现在有外包的基因测序服务可以做,由病人自愿选择。  一些没有检测能力的基因公司,则会把样品送去较大的检验机构。一方负责推广,一方负责检验。银河基因、基因检测网、北京利普康基因检测网都是如此送检的。  银河基因相关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会把样品送到国家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由他们给出健康风险评估报告,&ldquo 检测乳腺癌、子宫癌等易感基因,准确率可以达到99.9%&rdquo 。  另一类接受基因测序的机构则是高级的体检中心,譬如美年大健康。关于食药总局的禁令,基因测序机构自有解读:&ldquo 国家叫停的,只是临床诊疗服务,我们做的是健康咨询报告,跟那个没有关系。&rdquo   还有一些更匪夷所思的项目。一些自称可以进行基因检测的公司,在网页上列出形形色色的检测项目:酒精代谢能力检测、天赋基因检测、气质基因检测,甚至贴心打包出&ldquo 高管套餐&rdquo 、&ldquo 白领套餐&rdquo 。这类检测手续则要简单得多,只要将自己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或者头发放到采样盒中,快递给检测公司,检测公司会在数日后提供解读报告。  一家公司的客服小姐甚至如是诱惑南方周末记者:您想一下,现在给孩子报个兴趣班每个月都要几千块钱,您花一两千给孩子做个天赋基因检测,就知道孩子擅长干嘛了,可以省下好多钱呢!  &ldquo 定价纯是周瑜打黄盖&rdquo   之所以众多公司削尖脑袋挤入基因测序市场,更多源于市场监管不完善,定价不统一,市场潜力巨大。  几年前,就有分析师估计,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超千亿。目前聚集在这个产业链上的有几十家公司。最出名的便是华大基因,它被西方媒体称为&ldquo 基因工厂&rdquo 。  按卫计委统计,中国每年约有2000万孕妇,如果一半的孕妇接受产前基因测序,仅&ldquo 唐筛(唐氏综合征筛查)&rdquo 一项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00亿~150亿元/年。  而基因相关疾病的诊断市场空间更大。目前,已知的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及线粒体疾病有八千多种,明确与基因变异对应的遗传病有3672种。  &ldquo 中国每年新发的肿瘤病人有好几百万,患病后都需要基因诊断。&rdquo 安诺优达的CEO梁峻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基因测序的竞争大幕才刚刚拉开。不管是原来研究技术的,还是资本圈,都很关注这个新兴行业。  然而,基因测序不在卫生行政部门准入的医疗技术项目之列,物价部门也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以李若为例,她为检测20个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花了5980元。  在未被叫停之前,慈铭体检公司北京奥亚医院的&ldquo 基因检测&rdquo 体检套餐价高达76000元,检测68项基因的价格为34000元。  博泰基因公司则罗列了17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21种肿瘤易感基因单项检测项目,甚至还有3项儿童天赋基因测试。收费高的近万元,低的几百元,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一项收费4800元。北京利普康基因检测网给出的全项基因检测,也近三万元。  &ldquo (基因测序)的价格和成本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定价纯是周瑜打黄盖。&rdquo 前述业内人士评价道。  没有基因测序解读能力?  相比昂贵的检测价格,更让消费者费解的是检测结果,以及由此带来的恐慌。  整整30天,李若等到了测序结果。但却令她坐立难安&mdash &mdash &ldquo TP53基因杂合性突变&rdquo 。TP53属于最早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之一,这一基因的突变与乳腺癌、胰腺癌、白血病、脑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但检验机构的解读却让她一头雾水。&ldquo 根据1~3文献表明,这与乳腺癌风险有显著相关性 根据4~6文献,这一变异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无明显相关性。&rdquo 因此,广州金域检测中心给出的结论是&ldquo 该突变的临床意义不统一&rdquo 。  结果究竟意味着什么?检验机构人员坦陈无法做进一步解答,也无法给出建议,而多家三甲医院的专家们意见也不一,甚至有医生告诉她癌症只是早晚问题。北京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解云涛主任医师则完全否定了检测结果。&ldquo 这个位点不能说明是突变,只能说是基因的多态性。检测中心完全是胡乱做。&rdquo   基因测序结果的解读成了目前最大的难题,这也是众多科学家不愿意推进其商业化的原因之一。  &ldquo 预防性测序还是有争议的,只有少部分基因和肿瘤的关系非常明确。更多易感基因在肿瘤发病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并不清楚。&rdquo 梁峻彬说,他们公司更多地把业务放在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上。  更重要的是,目前各家基因测序机构的测序平台、分析方法、数据库都不一样,这也对最终解读形成障碍。&ldquo 没有第三方的机构可以评估数据的准确性。&rdquo 北京一基因企业的总经理说。  &ldquo 在产前唐筛上,美国一般要测出3000万条序列才能下结论,而国内很少有能做过1000万条的。&rdquo 任鲁风说,&ldquo 数据量越低,可能错误率越高。&rdquo   任鲁风指出,(国内检测机构)相互之间都没有参照和评估,各家是各家的。&ldquo 策略是我最多给出风险值,不会确诊。如果真出了问题,有的机构会给检测的人保险赔偿。&rdquo   谁拥有你的基因?  &ldquo 基因是每个人无法改变的标志,如果有人告诉你或者你的家人基因突变了,你可能会坐立不安。&rdquo 美国的遗传咨询师Bonnie LeRoy会对每一个向她咨询是否需要做测序的人提醒。但这种提醒,在中国几乎没有。  &ldquo 当基因检测公司业务拓展到疾病检测,潜在的利弊都可能会被放大。现在或许还没到健康人去测序的阶段。&rdquo 哈佛医学院副教授、个体化遗传基因测序中心副主任罗伯特· 格林(Robert Green)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虽然罗伯特· 格林领导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第一个全基因组测序项目,但他一直非常谨慎推荐临床使用基因测序,认为现在对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基因测序的利弊还有相当多的猜测,但数据很少。在他看来,大多基因检测根据变异结果,提供风险评估。但评估并不会改变个人既定的风险类别,也不会改变相应的医疗建议。  另外,检测结果可能增加大众的心理压力,导致不必要的医疗行为。&ldquo 迄今为止,很少有证据表明健康行为和健康结果因此(基因测序)提高了。传统遗传学从业者的可贵品质之一是细心的解释和指导,但在现在的基因测序服务中很难想象。&rdquo 罗伯特· 格林说。  南方周末记者以怀疑自己有家族遗传病的风险为由向数十家医疗或体检机构咨询时,对方无一不强调检测能力的专业性,但对可能引起的心理恐慌及解读能力只字不提。  在行业规范相对较高的美国,摆在遗传学家和伦理学家面前的是:医生应该从患者基因中检测何种信息、多少信息应该被告知其家庭,以及谁应该拥有和控制数据。  &ldquo 我强烈建议父母抵制给孩子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除非是经过正式的医学评定,对测试的实用性和限制进行评估后,才可以进行。&rdquo 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遗传学首席专家Louanne Hudgins告诫父母们。  &ldquo 等你知道了你的基因信息或者别人的,你是否会用基因配对来寻找配偶?等富豪的基因突变被子女知道了,他们会不会提前为财产争得头破血流?老板知道了有基因缺陷的员工,会不会想要辞退?&rdquo 朱振宇用了一连串的反问。  针对基因信息的保密,美国有很多措施,甚至有些州在出台基因保密法案。但在中国,基因测序的结果都保留在各家医疗机构里,没有成体系的规范。  &ldquo 我们的信息到处泄露,孕妇一进医院,手机号就被卖出去了。&rdquo 朱振宇并不相信基因测序机构能够守密。  寻求规范之道  显然,在基因测序大规模推广和商业化之前,还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行业规范化是先决条件。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政府部门只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产品注册的规定规范基因企业的产品注册,这是最为简单也是最机械的办法,没有考虑基因组医学和基因测序发展的特征和现状。  目前有两种途径可以成为正规的基因测序机构。一是以医疗器械的报批程序,通过食药总局的审批。二是申报成为卫计委批准的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这被业内视为一条以产品为主线,一条以应用为主线。  华大基因两款测序仪和试剂盒通过审批后,正在申报更多的基因测序试点和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 其他机构也跃跃欲试。其中,贝瑞和康与Illumina联手生产的新型测序仪向食药总局申请注册 达安基因则与美国LifeTechnologies进行战略合作,以他们的IonProton测序平台申报注册 安诺优达则积极申报卫计委的试点单位。  据任鲁风介绍,美国大量的基因测序单位不是通过FDA审批,而是用一项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CLIA)来规范。目前,美国有近25万个CLIA实验室由另外一个政府机构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管理。FDA只管产品,CMS监管服务质量。  &ldquo 应该通过政府的力量吸收最好的技术力量,再聚集专家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rdquo 任鲁风一直呼吁行业标准化,建议学习美国的CLIA模式。他和所在团队也承担了卫计委关于测序技术在个体化医学检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工作。  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解答。而李若仍在寻找更多的医生来解读测序结果的意义,担心着罹患癌症的风险。&ldquo 如果早知道没法解读,我宁愿不知道这个结果。&rdquo
  • 胡昌勤:我的近红外情结
    我是从2001年开始从事近红外(NIR)应用研究的,在近红外领域还应当算是一个新人。今年能够获得“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我感到非常高兴与荣幸,感谢近红外光谱学会的同仁对我的厚爱和我们工作的认可。  我于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药品质量控制工作。在我三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可以说有二次大的转折:第一次是从我熟悉的生物学专业转行进入化学分析领域 第二次就是从事近红外分析。  大家都知道,假劣药品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并且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上世纪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假劣药品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日显突出。当时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80%发生在广大农村 农村医疗机构数量多且分散、药品进货渠道多,而药品监督检验资源相对匮乏、打假手段落后,这些都增加了打击制假售假的难度。针对这一状况,2003年初,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一部署下,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前身)牵头成立了农村基层用药快速检查与打假工作协调组,决定研发“药品检测车”,利用其快速流动的特点解决农村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并将我们的研究项目,“近红外假药识别系统”作为药品检测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课题组是从2001年开始从事近红外研究的。当时对近红外的认识只限于“近红外是红外的倍频与合频光谱,近红外可以实现无损检测”等简单概念,可想而知,当时课题组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针对当时假劣药品的特点,我们提出“建立不针对具体企业产品、以制剂活性成分(API)为检测对象、能够在多台近红外光谱仪使用的药品NIR通用性模型”的设想。当时的想法非常朴素,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命题的难度,认为“既然近红外光谱是红外光谱的倍频与合频,红外光谱对化合物可实现专属性的鉴别,利用近红外光谱也一定能实现专属性的鉴别”。但真正开始建模时各种问题不断出现,建模过程也经历了许多反复,可以说是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我们的研究工作得到了陆婉珍院士、严衍禄教授、科大的苏庆德教授、南药的相秉仁教授等老一辈学者的指导与帮助,陆院士还亲临我们实验室观看我们采集的近红外光谱图,并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意见。当时,由于近红外光谱的应用在药检领域还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尤其是“通用性模型”这个概念,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比较新的理念,因此也引起了一些专家的争议。当时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所所长桑国卫院士在全所组织了一次论证会,不同领域的专家各抒己见 在财政部组织的项目论证会上,专家组组长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苏庆德教授担任,苏教授对我们的课题非常支持,给我们的项目签了字,但直到2004年我们的课题顺利通过以陆婉珍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的鉴定,苏教授才真正放下心,由衷地为我们高兴。此次专家鉴定会上,鉴定专家们评价“如此大规模、系统化、多品种药物的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创新水平,至今在国内外未见披露”。自2006年药品检测车正式向全国装备以来,我们研制的“NIR药品快速检测体系”已经装备于全国400多辆流动的药品检测车上,用于广大基层地区药品的现场快速筛查,并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多个国内重大事件的现场发挥了作用,第一时间保证了用药安全。可以说药品检测车这一项目,凝集了我一生的近红外情结。  谈一下我们的研究团队。当时为保证检测车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从全国10个药检所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近红外建模和检测车试运行两个协作组,并与当时布鲁克光谱仪器公司的药检项目团队紧密配合开展工作。中检所的尹立辉主任药师(当时是一个朴实肯钻研的小伙儿)对车载型近红外光谱仪及通用性模型传递中的误差控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姜红主任药师(如今已经是湖北省院的院长了)、殷飞主任药师(一位即能干又能说,走到哪儿就把欢快带到哪儿的“帅哥”)、谢子立主任药师(一位沉稳有责任感的年轻人)在湖北、河南和安徽省建立的大规模应用经验,直接推动了药品近红外快检技术的推广。中检院的冯艳春博士(一位睿智“美女”)首先证明了建立药品近红外通用性定性和定量模型的可行性 广东所的雷毅博士(一位才华横溢的贵州小伙儿)提出定性与定量模型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对假劣药品筛查的检出率 崇小萌、逄涣欢、张学博、贾艳华、侯少瑞、刘续平、尼珍、柳艳云、王学良、雷德卿、邹文博等一批有才华的年轻研究生,逐一解决了项目中的诸多科学与应用问题,推动着项目的不断完善,使得我们的药品近红外快速分析系统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药品NIR应用平台。如今,这些年轻人也都已经成为各自单位的骨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带头作用,我感到无限的欣慰和自豪。  我的近红外故事讲到这儿是想告诉大家,明确的课题目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不懈的努力工作,是任何项目成功的基础。我国已经渡过了缺医少药的年代,假劣药品的猖獗势头也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近年来,“QbD(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在制药行业日益凸显,如何从生产源头保障产品质量、如何保证现有工艺能够生产出“质量一致”的仿制药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另一挑战。利用过程控制技术,将药品质量风险在生产过程中得以解决与控制是我们课题组目前的努力方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胡昌勤  2016年5月7日
  • 浙江湖州:“碳”路先锋13项举措全国首创
    2000吨碳,交易14.7万元。日前,国网湖州供电公司与安吉两山银行签署《林业碳汇交易合同》,用于抵减部分重大电力项目在建设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收益则反哺碳汇收储的村集体。  去年年底,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在浙江安吉上线,竹林碳汇首次实现“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完成2.5万吨竹林碳汇收储,向相关村集体支付3年竹林碳汇收储资金108.6万元,并与企业完成56.28万元碳汇交易。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聚焦低碳转型、勇当“碳”路先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已有13项“双碳”举措属全国首创,涵盖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和科技七大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双碳”统计、交易、引导方面的先进经验。  如何合理统计碳排放量是“双碳”的重要问题。去年2月,湖州市在全国首创工业碳效码,系统拆解工业企业碳排放“测、算、评、治”等关键环节,分行业、分地区测算汇总碳排放量数据。该应用目前在全省推广,4.2万多家单位接入该场景,11个地市区域、重点行业实现碳监测。  引导企业和个人减排,湖州市创新成果显著。能源方面,建设全国首个“生态+电力”示范城市,构建了以电为主的新型能源体系,建成国内首个“全电物流”项目和农业电力物联网示范村。群众生活方面,发布了全国首个绿色低碳生活指数,在国家、省定的7个生活领域基础上,增加了绿色快递、绿色农贸市场及绿色产品认证等具有湖州特色的工作;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以碳减排为核心的保险费率定价机制,将个人自愿减排与保费挂钩,助推个人汽车行驶里程数平均减少10%至15%。  绿色金融服务助力“双碳”。出台全国首部地市级绿色金融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构建“碳中和”银行体系,将碳排放信息披露、项目碳评价、企业碳评价等基础性、前瞻性制度列入地方性法规;出台全国首个《金融支持工业碳效改革实施意见》,创新“碳效贷”等金融产品,发放碳效贷206笔,资金15.8亿元。  科技为“双碳”注入智慧动能。出台全国首个地市级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挂牌成立国家电网新能源云碳中和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联合浙江大学争创国家和省技术创新中心,形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范本。  接下来湖州市将继续在“双碳”的重点赛道上探索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
  • 助力疫情防控 《生姜的鉴定 红外光谱法》团标发布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020年7月24日,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团体标准《T/BPCT 001-2020生姜的鉴定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31.html" target="_blank"红外光谱法/a》正式发布,7月25日实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3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6630e46f-b7bd-45aa-a031-57215ea12fcf.jpg" title="微信图片_20200728102743.png" alt="微信图片_20200728102743.png" width="450" height="332"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在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与恢复过程中,中药汤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配方中使用的中药饮片中,有15 种饮片不合格率在2018 年中药材与饮片抽检中排前50 名,最高不合格率达55%,这将严重影响中药汤剂质量,还会直接贻误临床治疗,最终影响疫情防控。特别是在疫情大面积发生、疫情控制争分夺秒的特殊情况下,如果按照现有《中国药典》等常规的中药质量检测标准,面对数量巨大、时间紧迫、地点分散的中药饮片生产、中药汤剂煎煮等,检测环节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也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建立更加简便、快速的中药材及饮片的检测标准是有力保障中药高效生产与临床供给的大势所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生姜,既作为人民常用的调料,也用作小吃和酱菜,更是一味中药,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效果,并作为防治新冠肺炎的“清肺排毒汤”的配方之一。区别于普通中药,中药饮片厂不提供生姜,只提供干姜饮片。这两者在成分上不一致,药效也不同。作为药用的生姜均来自超市、网络等监管相对宽松的渠道,控制难度大,不能保证批批检测。而且生姜的产地和品种众多,来源更加复杂。在疫情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且国外输入性风险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生姜治疗新冠肺炎及日后其它疾病的药用效果,更需要建立快速的检测标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鉴于此,2020 年2 月27 日,清华大学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关于制定“新冠肺炎治疗用中药饮片质量应急检测标准”的建议》。2020 年3 月,清华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等单位合作起草团体标准《生姜的鉴定 红外光谱法》,起草人包括孙素琴、周群、华瑞、陈建波、马芳、桂三刚、章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31.html" target="_blank"红外光谱/a检测技术无需繁琐的样品处理,对实验人员要求较低,无需化学试剂,可快速形成有效的检测能力。通过红外光谱,可对生姜进行快速检测,保证生姜样品相对的一致性和药用的有效性。团体标准《生姜的鉴定 红外光谱法》主要规定了生姜样品进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检测时的前处理方法、测试条件和鉴定指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在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收集了来自全国山东、重庆、河南、广东、安徽、云南等地区共50份样品进行实验验证,此外,还有70个样品进行了不同型号(厂家)仪器,以及同一型号仪器不同机台的实验验证,验证样品数共计120个。这个过程中,使用的仪器包括美国PerkinElmer公司的Frontie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2 台)和自动识别的ATR 附件;美国PerkinElmer 公司的Spectrum Two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1 台)和自动识别的ATR 附件(2);德国BRUKER 公司的ALPHA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1 台)和ATR 附件;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公司的WQF_530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1 台)和ATR 附件;日本岛津公司的IRSpirit-T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1 台)和ATR 附件;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的IT2000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1 台)和ATR 附件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由于生姜样品的成分复杂,而且因为产地和生长阶段的不同,这些成分也会有所差异,体现在谱图上就是相应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的微小变化。综合大量样品的实验结果,生姜样品的红外光谱特征呈现出一定规律。团体标准《生姜的鉴定 红外光谱法》首先对生姜红外光谱图的峰位作了规定,并在后续多家实验室的验证基础上,增加了峰形状和峰强度的描述作为鉴定指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了解更多请点击a href="http://www.ttbz.org.cn/StandardManage/Detail/3738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T/BPCT 001-2020 生姜的鉴定红外光谱法》/strong/span/a,或联系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邮箱:lhxhbwh@163.com。/p
  • 警惕!断肠草又现江湖,还是剧毒生物碱惹的祸!
    导读近期,广东省报告了1起较大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有人误食混有钩吻的树根泡酒,导致中毒3例,死亡1例。那么什么是“钩吻”?它为什么具有毒性,又该如何快速判定是钩吻中毒呢?什么是钩吻?其实,它有一个俗称:断肠草,在有些地方也叫它大茶药、毒根、胡蔓藤等,而它的学名叫“钩吻,Gelsemium elegans (Gardn. & Champ. ) Benth.”,是马钱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断肠草是一种全株都有剧毒的植物,它的根、茎、叶中都含有一种叫“钩吻生物碱”的物质,误食者轻则呼吸困难,重则致命,5-8片叶子就能放倒一个成年人,毒性之烈不容小觑。华南地区主要有毒植物有150余种,很多人喜欢到野外采挖中药材服用,导致误采误服事件时有发生。钩吻的致命密码钩吻含有一类名为钩吻素的生物碱,是很强的神经抑制剂,可以抑制脑间的呼吸中枢,最后使人因呼吸麻痹而死。目前,相关科研工作者已从钩吻中分离出了多种有毒的生物碱,其中含量最大的是钩吻素子,其次是钩吻素甲。生物检材中钩吻生物碱的快速鉴定参考《GA/T 1912-2021 法庭科学 生物检材中钩吻素甲和钩吻素子检验 气相色谱-质谱法》方法,称取适量的生物检材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后,8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用GCMS分析,使用岛津GCMS-QP2020 NX气质联用仪即可轻松鉴定其“真身”。岛津气质联用仪方法优势&bull 钩吻素甲和钩吻素子检测浓度在5-10 ng/mL 水平,远低于标准要求。&bull 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操作人员易学易会。样品前处理标准曲线图1. 钩吻素甲和钩吻素子标准曲线回收率测试将钩吻素甲和钩吻素子标准溶液添加到空白血液检材样品中,样品加标浓度为1.0 μg/mL,按照样品前处理方法制备,分别平行制样3次。空白血液样品谱图以及空白血液加标样品谱图如图2和3所示。回收率结果见表1。表1. 回收率结果(%)小编温馨提醒许多生物碱对人体具有药理或毒理作用,除了断肠草中的钩吻碱,还有乌头碱、吗啡等。中毒原因多为误服,也有用作自杀和他杀的。最后小编提醒,断肠草也常被人误作野菜或者金银花食用而中毒。因此,为了您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请大家务必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珍惜生命,切勿随意采集、食用不熟识的植物,以防误食中毒。“生物碱类毒物分析系列”后续预告&bull 乌头碱&bull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新加坡国立大学合成新型近红外发光量子点,光致发光量子效率可达25%|国际用户简讯
    作者:Sophie编辑:Joanna对于太阳能转换器件和生物成像应用程序来说,使用发射近红外光、具有显著斯托克斯位移且再吸收损失小的材料非常重要。近期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便合成了这样一种新型材料——四元混合巨壳型量子点(InAs?In(Zn)P?ZnSe?ZnS)。这种新型量子点可以实现显著斯托克斯位移,且光致发光量子效率可达25%,非常适合应用于太阳能及生物领域。Tips: 斯托克斯位移是指荧光光谱较相应的吸收光谱红移(斯托克斯位移=发射波长-吸收波长)。斯托克斯位移越大,荧光太阳能光电转换效率越高。图片来源于网络 单锅连续注射&结构比例控制合成新型量子点的关键新加坡国立大学使用单锅连续注射的方法来合成该量子点。四元混合巨壳型量子点结构主要成分由内到外比例为1: 50: 37.5: 37.5合成过程分为4步,由内向外,依次为:1. 合成该量子点InAs内核2. 向InAs核反应容器中注射As前驱体溶液、醋酸锌和磷酸氢,完成第2层In(Zn)P壳层的合成3. 向反应体系注射Se前驱体溶液合成第3层ZnSe壳层4. 注射S前驱体溶液和醋酸锌完成ZnS壳层的合成四元混合巨壳型量子点合成过程图示合成过程中,研究人员会定时从反应容器中取出小部分溶液测量其紫外可见吸光度和光致发光特性来跟踪反应进程,并调整量子点间的结构比例。他们利用HORIBA高能量窄脉宽 Nanoled-440L皮秒脉冲激光光源对样品进行激发,在FluoroLog-3 荧光光谱仪上测试荧光寿命。在新的荧光光谱技术中,FluoroLog-3 系列荧光光谱仪配置CCD检测器新技术,实现快速动态荧光光谱检测,实现实时反应发光测试,分子相互作用的动态检测。新型量子点材料助力太阳能及生物应用用领域终合成的巨壳量子点,In(Zn)P壳层能够吸收400-780 nm的可见光,并将吸收后的能量传递到InAs内核,使其在873nm处发射,进而实现显著的斯托克斯位移和很小的吸收-发射光谱重叠;经统计计算,该量子点光致发光量子效率可达25%,这对于近红外发射器来说相当可观,且它在873nm的发射光与硅太阳能电池的光敏响应区匹配良好。并且这一新型量子点为可调色发光,不含有害金属。种种优点使得该量子点不仅非常适合应用于荧光太阳能领域用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且在生物领域,该量子点也可作为荧光材料用于生物成像,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进步。该工作以“Large-Stokes-Shifted Infrared-Emitting InAs?In(Zn)P?ZnSe?ZnS Giant-Shell Quantum Dots by One-Pot Continuous-InjectionSynthesis”为题,发表于《Chemistry of Materials》。 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HORIBA Scientific 致力于为科研及工业用户提供先进的检测和分析工具及解决方案,如:光学光谱、分子光谱、元素分析、材料表征及表面分析等先进检测技术,旗下Jobin Yvon光谱技术品牌创立于1819年,距今已有200年历史。如今,HORIBA 的高品质科学仪器已经成为全球科研、各行业研发及质量控制的选择,之后我们也将持续专注科研领域,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