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智能集菌仪

仪器信息网智能集菌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智能集菌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智能集菌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智能集菌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智能集菌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智能集菌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智能集菌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智能集菌仪相关的资讯

  • 高性能智能化无菌检测仪研发受到重大仪器研发专项支持
    近期,由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联合浙江大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多家单位组织开发的“高性能智能化无菌检测仪的开发和应用”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立项,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500万元,实施周期为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项目成功实施后将有望大幅提升我国无菌检查效率和水平,支撑突发事件应急检测,提升国产仪器市场占有率。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事件,使得政府和民众对食药品的质量保证高度重视。无菌检查作为食品药品质量控制的关键项目,在最新的2010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2015版药典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企业和监管机构对合格产品检验的重要项目。常规无菌检查在一个受控的环境中安装单向气流的层流台,在层流台上放置一台集菌仪来完成无菌试验。无菌检查仪包含了无菌隔离器、薄膜过滤系统(集菌操作仪和集菌培养器)、微生物培养箱等部件,替代常规无菌检查方法,提供受控无菌环境并实施无菌检验,具有集成度高、投入成本低、环境可控性更好的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几年国内企业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已经超过国外仪器,但是高端仪器仍然被国外厂家控制,急需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就目前的技术而言,现有无菌检查还存在以下不足:灭菌剂浓度等关键参数监测与控制技术不成熟,易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风险 集菌操作和无菌检测均依赖人工,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水平低,无菌检查效率低 部分关键器件依赖进口,如VHP(Vaporized Hydrogen Peroxide,气化过氧化氢)浓度传感器和微孔滤膜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项目拟开展高性能智能化食品药品无菌检测仪的仪器研发、应用研究和工程化产业化研究工作。针对无菌检测仪的高性能要求,研究持续可控的无菌隔离环境,避免灭菌效果不稳定导致无菌检查的假阳性或者假阴性,重点开展高效稳定的VHP汽化技术研究和快速实时的VHP浓度检测技术研究 针对无菌检测仪的智能化要求,开展仪器操作的自动化智能化研究工作,替代当前的手工操作模式,提高无菌检查的检测效率,重点开展自动化集菌操作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和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针对企业和药检机构的应用要求,研究具有针对性的操作方法和软件,解决仪器在代表性应用单位的特定检测需求,重点开发面向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专用的多种样品无菌检查软件和面向生产企业大批量样品检测流程优化技术 针对仪器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要求,研究可靠性方案、质量控制方案等相关产业化方案,保证仪器工程化产业化的顺利实施。  项目完成后,精确传递机构和多功能机械手的定位技术在隔离器内应用,再配套自动精准加样和阳性菌自动加注技术,将使无菌检查的流程标准化、模式化,整个流程完全受控,避免以往无菌检查全部依赖人员操作,结果受人为原因影响较大的弊病。大大提高无菌检查的效率和无菌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和可信度。  无菌制剂企业或其他检测机构产品或样品的无菌检查一直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应用该项目产品进行无菌检查后,只需按照设定程序系统将自动进行定位、加样、培养观察,全过程结果实时记录分析,并可做到所有数据在监管系统上同步可查,这一应用将大大降低企业的劳动成本,并成倍提高无菌检查的效率。同时。无菌检查效率准确率的提高也同时降低了以往由于人员操作不规范或者人员失误导致的无菌检查样品长菌的情况,降低了企业重复检测、原因分析等方面的支出,同时所有数据的实时上传,可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  本项目的牵头单位,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无菌及微生物检测仪器、耗材等产品的供应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开发无菌及微生物限度检测系统、汽化过氧化氢灭菌系统、无菌隔离系统并实现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公司拥有专利120余项,其中发明12项,先后参与并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4项,其中7项为第一作者,是细分行业的领导者。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科技创新为立足点,多次承担了国家创新基金、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等项目,此次“高性能智能化无菌检测仪的开发和应用”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立项,公司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夯实研发和管理基础,以攻克前瞻性、基础性关键共性技术为己任,引领行业在高端技术层面上快速前行。
  • 近红外光谱智能餐具 可扫描食物中细菌
    温哥华两名华裔少年发明了一种智能餐具,可扫描食物中的细菌、过敏原和营养成分。  智能餐具由16岁的马德琳刘和安吉拉王设计,可用于叉子、勺子和筷子等多种形式,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食物中的分子。  马德琳刘称,不同种类食物的分子以不同方式振动,由此创造出其独特的“光学签名”,智能餐具据此与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识别和确定食物中的特定分子。  马德琳刘在其朋友和亲属遭受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过敏和感染后萌发了设计智能餐具的灵感。幽门螺旋杆菌可经口口相传,进而感染胃部并导致溃疡。幽门螺旋杆菌在不实行分餐的亚洲国家较为常见,常常通过餐具扩散。  马德琳刘表示,除了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智能餐具附带的微型光谱仪还能检测过敏原和营养成分。而且,光谱仪在餐后可从叉子、勺子和筷子上取下,以便于清洗。  两位华裔少年设计的智能餐具曾获得去年11月举办的“温哥华创业周末”大奖,目前她们正在对产品进行最终定型以尽快推向市场。
  • 抗癌药生产成本有望大幅降低!我国通过人工智能首次设计出工业菌株
    p  人工智能会给生物行业带来什么变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吴边团队在该领域率先取得突破,通过智能计算技术,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生物催化反应类型,并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31, 73, 125) "在世界上首次通过计算指导完成工业级菌株的构建。/span/strong22日,该项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自然· 化学生物学》。/pp  “蛋白质的结构和折叠方式数据量非常大,以前只能通过实验室进行筛选,现在人工智能计算技术介入后能快速大量处理数据。”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吴边说,2017年,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31, 73, 125) "美国化学会将人工智能设计新型蛋白质结构列为年度八大科学突破之首/span/strong。/pp  如果把工业菌株比作一辆车,酶蛋白就是其核心发动机。研究人员在对天冬氨酸酶分子重设计后,成功获得一系列具有绝对位置选择性与立体选择性的人工β-氨基酸合成酶。随后,团队将非天然酶整合入大肠杆菌中,构建出可高效合成β-氨基酸的工程菌株。/pp  “β-内酰胺抗生素、紫杉醇(抗癌药物)、西格列汀(糖尿病药物)等多种具有巨大市场销售额的明星分子,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31, 73, 125) "均需要β-氨基酸作为合成单元/span/strong。”吴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span style="color: rgb(31, 73, 125) "strongβ-氨基酸的合成长期以来/strong/spanspan style="color: rgb(31, 73, 125) "strong依赖过渡金属催化的化学途径,需要昂贵的催化剂、苛刻的反应条件等/strong/span。/pp  吴边说,通过发酵工艺优化与转化工艺优化,该生物催化体系可在温和条件下利用廉价易得的烯酸类原料及氨水,一步实现相应β-氨基酸的合成,span style="color: rgb(31, 73, 125) "strong而且成本可下降50%—90%/strong/span。/pp  据介绍,该项技术已完成中试与全尺寸生产工艺验证,span style="color: rgb(31, 73, 125) "strong产品潜在市场预计超30亿元,有望在紫杉醇、度鲁特韦与马拉维若等抗癌与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生产过程中大幅降低生产成本/strong/span。/p
  • 小米雷军提议:“智能制造”引领仪器仪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两会前夕,雷军就向媒体记者发送了其拟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建议》 在北京代表团举行的媒体视频连线采访中,雷军又一次强调了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性。“智能制造已成为做大做强做优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突破口,是推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雷军表示。  “十三五”时期,我国坚持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绩。那么智能制造对仪器仪表行业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仪器仪表的必经之路:智能化  目前,国内仪器仪表对进口依赖度较高,外资品牌占据着国内实验室检测仪器的大部分席位。2019年,随着国内传统产业推动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重大工程、成套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海洋工程、环境治理、检验检疫等诸多领域对仪器仪表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智能化设备的开发大大拓展了仪器仪表设备应用深度与广度。  在分析2020年行业运行情况时,中国仪器仪表工业协会相关人士总结了四大特点:一是产品需求结构变化明显。仪器仪表领域触及产品众多,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仍保持大于全行业增幅的高增长。二是产能过大。中高档产品市场被进口产品占领。三是由以往的简单加工、装配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四是出口增长快,进口增幅小。  近几年仪器仪表产业结构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从仪器仪表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仪器仪表的智能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的智能仪器仪表市场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阶段,仪器仪表制造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制造升级也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  “智能制造”大环境下 仪器仪表企业将何去何从  自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制造业发展,希望更多的高新技术应用于制造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助推下,实施智能制造打造智能数字化工厂已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的制胜“法宝”。这一升级与变革也在仪器仪表制造业中体现出来。  有业内人士表示,就目前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水准来看,不宜大幅引入高新技术和智能设备,这些技术和设备所占用的巨额成本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相比之下,仪器仪表制造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一点一滴的“改善”。  提升产品质量是关键。长时间以来,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因入门门槛低、技术水平薄弱、企业质量意识淡薄、管理不规范等,给人留下了产品质量差、性能不稳定的印象,不少单位和企业大量采购进口设备。质量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仪器仪表制造企业要加强对产品生产前原材料质量控制,生产中严格按照生产标准,生产后加强质量检测。  加速产学研转化。产学研是指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整体研发水平不高,产学研转化缓慢,效果不明显。  加强人才培养。仪器仪表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应用行业,涉及设计、电子、材料、机械加工等。目前,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面临高技能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仪器仪表制造业创新研发水平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  仪器仪表行业长路漫漫  未来十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本着创新优先、重点突破、技术融合、夯实基础、多元投入的原则,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针对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分析、决策、控制和执行等环节,融合集成先进制造、信息和智能等技术,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和绿色化。  重点发展高精度、高稳定性、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份仪表与高可靠执行器,智能电网先进量测仪器仪表,材料分析精密测试仪器与力学性能测试设备,新型无损检测及环境、多用热值测定仪、安全检测仪器,国防特种测试仪器等各类试验设备。重点发展高可靠性力敏、磁敏等传感器,新型复合、光纤、MEMS、生物传感器,仪表芯片,色谱、光谱、多用热值测定仪、质谱检测器件 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 电力电子器件及变频调速装置。  随着世界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科技化不但是现代仪器仪表的主要特征,而且是振兴仪表工业的必由之路,也是新世纪仪器仪表及其产业的发展主流。
  • 南昌航空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图像检测与智能识别团队获IEEE世界智能计算大赛冠军
    7月2日至5日,2023年IEEE进化计算大会(IEEE 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在美国芝加哥举行,大会上举办了世界智能计算大赛及颁奖仪式。南昌航空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图像检测与智能识别团队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Multiobjective 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 Competition(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竞赛)世界冠军,是南昌航空大学首次在人工智能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获此殊荣。  IEEE计算智能学会(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ociety)的旗舰会议进化计算大会(CEC)是计算智能领域规模最大、最具有影响力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自1999年举办第一届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24年,内容涵盖了与进化计算、群体智能以及机器学习等主题相关的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研究。为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本届大会于3月面向全球研究人员发布了9项极具挑战性的竞赛,其中Multiobjective 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 Competition竞赛以深度神经网络过度依赖人工设计为研究背景,聚焦于神经网络架构自动化与智能化设计,旨在推动神经网络结构设计与优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在该项竞赛中,图像检测与智能识别团队博士生何超在黎明教授指导、张聪炫和陈昊教授协助指导下设计开发了算法“A Two Population Evolutionary Framework for Handling NAS Problems(一种用于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的双种群协作进化框架)”,该算法在所有公开测试集上均取得最佳性能表现,最终夺得该项竞赛的冠军。  南昌航空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图像检测与智能识别团队长期从事机器视觉与智能感知、视觉检测与图像识别、智能计算等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近年来,在IEEE TPAMI、TIP、TMM、TCSVT、CVPR、ECCV、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等国内外顶级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江西省重点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研究成果获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和学会奖励5项,团队先后入选江西省“5511工程”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和江西省首批示范型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
  • 褚君浩院士:智能时代红外技术怎么玩
    红外测温眼镜、与运动员切磋的发球机器人……当褚君浩院士一一展示这些先进技术成果时,观众席上总是传来阵阵惊呼。日前,庆祝复旦大学建校118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材料科学系教授褚君浩以“智能时代与科学精神培养”为题进行分享,他分析了智能时代大趋势和技术态势,结合新材料与红外技术新发展,讨论物理大数据的获取与认知等核心技术及其在空天技术上的应用。这些技术其实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有一次,褚君浩想吃个苹果当早餐,一切开才发现里面的果肉烂掉了,而利用短波红外2-4微米成像,就能透过果皮观察到苹果里面的状况,这就是实时感知的现实运用。褚君浩说,“吃个苹果也要红外成像,我当时想,别人肯定会说我这个老先生是书呆子。”但他相信,这些技术早晚会“飞入寻常百姓家”。褚君浩是中国自主培养的首位红外物理博士,风云四号卫星、嫦娥三号月球车光谱仪、祝融号火星车的幕后英雄。他被称为“心系科普的院士”,这些年,他到许多中小学、偏远地区做过讲座,把科研智慧、科学精神带到中国的各个角落。 褚君浩院士。复旦大学供图引力波、电磁波......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看不见的“波”,频率、位相、偏振、波长,利用不同波段探测器,可以看到不同信息,通过高分辨、高灵敏、全波段、高功能、智能化的传感器转化为大数据,依托超大规模碲镉汞红外焦平面器件,实现高分辨率凝视成像。给大气做CT、探测爆炸物、利用非接触式光谱方法识别肿瘤是否恶性,褚君浩做了个有趣的比喻,“这就好像是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有三只眼的二郎神,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想什么、要做什么。”“未来也许或有这样一种眼镜,我戴上之后,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在座诸位的衣服是什么材质,是棉花还是羊毛。”褚君浩介绍,目前智慧分析技术已经做出许多贡献——遥远的天外,“玉兔号”月球车上的红外成像光谱仪对星球表面进行探测;为桥梁做“健康检测”,通过声发射波形和频谱判断桥梁是否存在内部损伤,帮助人们防灾避险。能否实现极致、新需求驱动下实现创新?基础研究结果能否实现应用?褚君浩认为,这是新需求下探测技术的三大发展趋势。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能够做得更好吗?褚君浩对着台下几百位青年学子说:“科学精神其实就是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和宽容精神,我们不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都需要这样一种精神”。他说,科技创新兼具灵感的瞬间性、方式的随意性、路径的不确定性,因此更要求在思考中,自由畅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 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示
    依据《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实施细则》相关规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对提名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成果,通过形式审查、函评、初评会评和终评会评等环节,经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批准,确定了66项成果为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现进行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0日内(1月17日至1月26日)。
  • 泰林生物牵头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性能智能化无菌检测仪的开发和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期验收
    2018年9月12日,国家科技部在杭州组织召开“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性能智能化无菌检测仪的开发和应用”项目中期现场检查会议,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和专家组出席会议。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牵头承担单位,与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等主要参与单位参加会议。 项目负责人夏信群汇报了自立项两年以来的研究开发情况和各项阶段性成果。检查组专家审阅了项目的相关材料,听取了项目组的情况汇报并进行了质询,对阶段性研究成果给予肯定,一致同意通过中期检查。此外,检查组专家也对项目组的后续工作计划提出了积极建议。 泰林生物承担的高性能智能化无菌检测仪开发和应用项目,采用关键技术研究-模块研究-系统集成-应用研究-工程化产业化的技术实施路线,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将大幅提升我国无菌检查的效率和水平,并为突发事件的应急检测提供支撑,推动食品、药品安全事业发展进步。
  • 哈工大人工智能学院揭牌,“AI+先进技术领军班”今年招生!
    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布局,促进人工智能与各学科交叉融合,更好开展“AI+”融通复合式特色人才培养,加速形成更具引领性的“智能时代人才培养范式”,6月17日,哈工大揭牌成立人工智能学院。“AI+先进技术领军班”同时发布,从今年起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校党委书记熊四皓出席仪式并讲话。校长韩杰才宣读学校关于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的决定。学校领导与来自华为、阿里云、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海邻科、人民网等企业相关负责人、专家代表共同为哈工大人工智能学院揭牌。熊四皓讲话韩杰才宣读决定共同为哈工大人工智能学院揭牌熊四皓在讲话中指出,哈工大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研究的科研单位之一,长期以来,学校在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开展引领性研究,产出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和“AI+先进技术领军班”是学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重要探索,也是学校立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的创新举措。熊四皓就下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学院高质量发展作出3点部署。一是充分发挥“尖兵”引领作用,领跑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发展。要紧扣强国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人工智能高溢出性、强带动性特征,超前布局一批富有前瞻性、独创性、系统性、战略性的人工智能领域重大科技方向,全面提升跨学科、跨领域科研力量整合发力能力,推动更多科研攻关从“解决单点式关键核心技术”向“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转变,打造学校科研攻关新“王牌”。二是深入探索杰出人才培养之道,打造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培育高地。要精准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多样化发展趋势和高速迭代的发展特征,锚定学术大师、工程巨匠、业界领袖和治国栋梁四类杰出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全球学术界和产业界精准汇聚人工智能领域“大师级”人物和青年领军骨干,以颠覆性思维深谋变革之路,以创新性探索厚植引领之能,加速培养适变、应变和创变的拔尖创新人才,构筑服务国家需求和发掘个人潜能并举的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培养成长新生态。三是持续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前沿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要在推动科研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下功夫,紧紧抓住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精准分析科学技术与市场需求的互融互促规律,用好学校同关键领域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多年积累的深厚合作基础,强化以行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导向的科学研究,持续推动学校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向行业产业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平台优势加快转化,打造学校推动“四链”深度融合的“新样板”。仪式现场副校长沈毅主持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蕊出席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获得者、哈工大首届人工智能班班主任高文,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全球TOP 2%顶尖科学家、AIRS计算机视觉中心主任、1980级校友张大鹏,百度首席技术官、“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获得者、1989级校友王海峰,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CEO、鸿蒙系统奠基人、1989级校友王成录,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创始人、哈工大计算学部研究员冷晓琨等视频祝贺哈工大人工智能学院揭牌、“AI+先进技术领军班”发布。揭牌仪式后,来自阿里云、商汤科技的专家分别作主旨报告,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探索与最新进展。学校相关部处和学院、学部负责人及人工智能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仪式。人工智能学院为计算学部下设教学科研机构,负责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和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起步早、涉足深、特色鲜明。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研究的科研单位之一,早在1958年就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能说话、会下棋”的数字计算机,产生了国内第一个语句级智能拼音汉字输入法、国内首个全自动构建的中文知识图谱......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声、图、文”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学科特色,并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控制、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在人工智能领域培养出了一大批教学、科研和产业人才。学校继2023年设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领衔并担任班主任的人工智能班后,2024年又新设立“AI+先进技术领军班”,致力于培养具备开阔国际视野、深厚社会责任感、引领未来发展的AI领域杰出人才,使之成为AI领域学术引领者、行业领军者和战略领导者。培养特色一:AI+X 学科交叉复合厚植数理基础,多学科学术导师引领,人工智能与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学科全方位渗透、融合,推动“AI+X”跨界创新人才培养。培养特色二:AI+项目 双驱融合教学注重原始创新能力培养,强化“课程+项目”双驱互融,实施纵横贯通、逐级挑战的项目式学习,拓展AI领域杰出人才的个性化、进阶式培养路径。培养特色三:AI+名企 产教深度融合依托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联合行业领军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共同打造“高校-企业-政府”AI人才培养的生态圈。培养特色四:AI+名城 跨域资源赋能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校本部与深圳校区间实施“2+2”“3+1”“4+0”自主选择,利用不同校区的区域优势,为学生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与助力。
  • 智能制造研究所成立暨揭牌仪式在京举行
    p  4月13日,由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与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共建的智能制造研究所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举行。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副理事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院士出席并讲话。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部长郭哲,学会学术部副部长魏军锋,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彦敏,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陈锐出席会议。工信部装备司重大技术装备处副处长王影,学会联合体专家委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受邀出席成立大会。学会联合体成员学会、智能制造研究所研究团队及中国科协有关部门代表共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郭哲主持。br//pp  智能制造研究所是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科协关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的意见》,以及《中国科协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十三五”规划》精神而发起成立的,是中国科协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期间,张彦敏、陈锐代表双方签署了共建协议,王春法与尤政共同为智能制造研究所揭牌。/pp  王春法在讲话中指出,加强学会智库建设符合中央要求和科协实际,是贯彻落实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智能制造研究所是依托学会联合体成立的第二个智库,也是中国科协重点培育的学会智库。智能制造研究所应该突出重点,立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科技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研究 重点跟踪与智能制造密切相关的热点领域,完成对新技术、新发现、新趋势的动态跟踪和预判 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对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的科技进展进行持续跟踪和研究等。最后希望智能制造研究所能以此次揭牌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开创协同,坚持人才驱动,推动中国科协的智库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pp  尤政表示,依托学会联合体成立研究所,将智能制造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聚集在一起,学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作战,打造智能制造领域高端智库,非常有意义。他希望研究所积极开展与智能制造领域相关的国家战略、科技发展、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前瞻性决策咨询研究、重大政策制定的评估评价工作,提供专家建议,使研究所逐渐成为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一支重要的研究力量。/pp  会上,研究所专家代表、研究团队代表及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成员学会代表分别发言,重点围绕研究所的研究内容与方向、发展路径与机制等展开交流,并对研究所的发展充满期望。郭哲在会议总结中表示,智能社会即将到来,智能制造是主要的推动力,研究所承载了非常重要的使命,希望通过一种全新的机制,将专家的思想和智慧集成起来,将科协智库的小中心联合起来,服务于国家科技决策。/pp  智能制造研究所将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学会联合体的组织,以及各成员单位和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成为大力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纽带。/ppbr//p
  • 瞄准智能化,炫一科技昆山生产基地开业投产
    仪器信息网讯 7月10日,“创新赋能 智享未来”炫一科技昆山色谱仪生产基地开业典礼在江苏昆山隆重举行。来自上海市科委相关领导、分析检测领域相关专家、炫一科技海内外合作伙伴以及员工共计近100人参加了庆典。今年,是炫一科技成立十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时间,昆山生产基地开业投产,全面扩大了产线和产能,将为炫一科技快速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也标志着炫一科技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庆典现场炫一科技张彦俊致辞庆典伊始,炫一科技张彦俊首先致辞。他表示,克服了疫情造成的诸多影响,昆山基地经过近一年的准备顺利开业。他回顾了炫一科技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并表示团队始终坚持深耕色谱领域,坚持自主创新,独立开发底层的硬件模块、仪器控制系统、上层软件工作站系统等。未来,炫一科技也将继续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推出更多的中国“智“造的仪器。未来昆山生产基地将作为集研发、生产和测试为一体的中心,为国内外的客户提供创新的产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张露璐副处长致辞上海大学高级工程师高松致辞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许爱华致辞上海交通大学苏剑波教授致辞泰通科技总经理李其淦致辞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鑫致辞众多与会专家以及合作伙伴代表发言,分享了与炫一科技合作的历史,并对其昆山生产基地开业表示祝贺。当下国产仪器迎来发展黄金期,国产替代的呼声愈演愈烈,特别是高端科学仪器的国产替代需求尤为明显。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也为科学仪器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一直以来,炫一科技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和生产,在色谱技术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嘉宾们纷纷表示,期待能够与炫一科技合作共赢,共同为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添砖加瓦。剪彩仪式参观生产基地典礼过后,与会嘉宾参观了昆山生产基地,并详细了解了炫一科技的产品和发展规划。炫一科技M8 PLUS气相色谱仪揭幕本次典礼现场,炫一科技还展示并详细介绍了其最新的气相色谱产品M8系列。M8是炫一科技于今年推出的最新款高端气相色谱仪器,搭载了智能语音控制、方法动态预览等最新科技,均是首次出现在气相色谱仪产品上。而最新的M8 Plus更是全球首款可直接支持龙芯+麒麟OS的气相色谱仪。“东方欲晓行宜早,世事旧篇兼序章。”炫一科技昆山基地的开业是其过去十年的一个总结,也是下个十 年的起点。期待炫一科技以本次昆山基地开业为契机,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 普恩检测:追求实验室智能化——访陕西普恩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跃军和实验室主任李鹏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陕西普恩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恩检测)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业的食品、农产品检测公司。这家年轻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除了常规的食品、农产品检测之外,还在积极开展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和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搭建等工作。/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实验室智能化管理系统,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对于提高实验室流程管理、提升实验室效率方面有着很好的帮助。很多仪器公司在近几年也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那普恩检测在实验室智能化方面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分析仪器和仪器公司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编辑近期采访了普恩检测总经理张跃军和实验室主任李鹏。/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11125515-bd4f-4c4f-ac97-23ed218aeb4d.jpg" title="1.jpg" alt="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span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普恩检测总经理张跃军/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color: rgb(31, 73, 125) "strong瞄准实验室智能化 让检测结果更透明/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食品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一直是大众关心的热点,而屡屡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一直牵动着公众的神经。因此为保证大众餐桌上能吃到健康安全的食品,对食品和农产品的检测是当下不容忽视的问题。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跃军接触到第三方检测行业,他发现,第三方检测市场潜力巨大,并且是一个值得长期用心发展的事业,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和研究,2016年7月,普恩检测正式注册成立,并于2017年8月取得了CMA证书,将业务重点放在了食品和农产品的检测领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ba4613fc-f22b-4754-a321-060b6a2bca97.jpg" style="" title="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1b2acdcd-aee2-4de9-9965-bd02f32bb4a0.jpg" style="" title="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实验室一角/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与其他第三方检测机构相比,智能化、无纸化的实验室是普恩检测的发展重点。张跃军表示,食品领域的第三方检测是一个民生工程,检测结果影响颇大。现在食品检测实验室常见的做法是将每台仪器的数据依靠人工记录、计算,最后将每台仪器的原始数据汇收集起来形成报告。这种模式效率较低,对个人的依赖较高,中间过程容易出现错误。所以从实验室建设之初,普恩检测就非常注重实验室智能化的发展。希望能够减少人为操作,实现数据的自动抓取,这样既可以为实验员“减负”,提高整个实验室的效率 同时也可以避免人为篡改数据,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而这就对实验室的管理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张跃军想了很多办法,并最终与珀金埃尔默公司合作,基于现有的实验室LIMS系统,结合自身需求,开发了一套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color: rgb(31, 73, 125) "strong是用户也是伙伴 携手搭建智能化管理系统/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因为有向智能化实验室发展的念头,普恩检测在仪器采购的时候就非常注重仪器软件以及端口的兼容问题。张跃军说,他在购买仪器时,首先考虑仪器的性能是否满足实验室检测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就要考虑后续接入实验室管理系统的问题了。经过多方考虑,普恩检测选择从珀金埃尔默采购大型仪器设备。如今,普恩的实验室占地面积约1500m2,大型仪器设备包括原子吸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等十数台全部选用了珀金埃尔默的产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ce8e042d-34ea-47c8-a562-ac496c4f9e54.jpg" title="4.jpg" alt="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普恩检测实验室主任李鹏/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李鹏也表示,对于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来说,各大公司的仪器产品基本都能满足日常检测需求。全部选择珀金埃尔默也是考虑到软件一致性和后续接入实验室管理系统比较方便,同时,通过这次仪器采购,普恩检测也与珀金埃尔默建立了很好的关系。“珀金埃尔默在得知普恩关于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的诉求后,主动与我们合作,基于他们原有的LIMS系统,共同开发更适合我们食品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平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如今,珀金埃尔默的仪器已经在普恩检测运行了近2年,同时共同开发的实验室管理平台已经开始试运行阶段。李鹏表示,珀金埃尔默的仪器运行良好,而实验室管理平台的运用也大大提高了实验室效能。现在,普恩检测的样品从采集开始就进入了管理流程,每一个样品有独立的编码,系统会自动记录实验数据并汇总在数据库中,从最简单的天平称重到质谱联用仪的化合物分析,全程数据都是可以实现自动读取上传,无需实验人员手工计算记录。而每一项待测指标在数据库中都有预设好的实验方法、计算函数,通过仪器检测,可以一键得出所需的参数指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35c2e5a6-b204-4a20-9327-2dc68c0c7877.jpg" title="5.png" alt="5.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实验室管理平台/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同时,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还可以预设样品的待检测项目,这样从系统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某一个样品有哪些项目已经检测,哪些项目还待检测,当所有需要检测的项目全部完成后,系统也会自动提示,并生成报告。张跃军表示,这个系统确实大大解放了整个实验室的劳动力,过去一个仪器操作员每天需要花费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做原始记录的录入计算等工作,还容易出错。现在,将这些工作都交给了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直接将实验室效率提升了3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同时,张跃军也说道,现在整个系统还主要是基于珀金埃尔默的仪器开发,并主要运用在实验内部。未来将开发出能兼容更多其他品牌仪器的端口。同时,他也希望,将这一套系统向外推广,给样品委托方开放端口,这样客户就可以自己查看样品检测进度,从网上获取数据。这样实现彻底的无纸化流程,让食品检测更透明。/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color: rgb(31, 73, 125) "strong仪器共享 不仅仅做第三方/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采访中,张跃军也介绍了普恩检测的愿景和发展方向。他表示,现在第三方检测,尤其是食品行业,主要业务都来源于政府的监督抽检,但是在他看来第三方检测能做的远不止于此。普恩检测希望将仪器共享出来,服务于第二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根据国家规定,食品企业需要建设实验室对产品进行检测,但是很多小型的食品企业,由于体量小,很难大量投入购置一些大型仪器设备。而将实验室开放给这些企业,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也能提供更专业的检测和更公正的数据。并且现在很多小型食品企业,对于原材料的管控、产品稳定性都主要依靠经验进行。这样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一旦出现问题也很难溯源。普恩检测的仪器共享计划,就是希望与这些食品企业合作,帮助他们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把脉”,协助企业进行品控管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另外,从创立之初,张跃军就希望能够“利用检测数据,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现在农业技术发展迅速,很多新的农产品缺少标准。与相关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实验室,帮助其检测产品,最终形成稳定的产品指标,最终能够形成相关产品的行业标准,这样也可以帮助相关企业快速健康发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基于这些设想,普恩检测已经与一些企业和地方达成了合作协议,让实验室的效能能够更好的发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谈到整个第三方检测的未来,张跃军认为现在第三方检测还在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最终市场竞争会淘汰一批规模较小、低效的检测机构,而留下那些有特色的,真正技术含量高的专业的检测机构。张跃军也表示,普恩检测经历了近2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不谈黑马,但我们会做整个陕西食品检测中最扎实的一家。”/pp style="text-align: right line-height: 1.5em "  采访撰稿编辑:赵仪/ppbr//p
  • 工信部征集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
    记者15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为推动智能检测装备创新和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征集工作。计划面向但不限于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钢铁、石化、纺织、医药等重点领域,聚焦制造过程、产品质量、设备运行、远程运维、安全环境等关键环节,征集一批市场需求迫切、技术水平先进、应用效果明显、推广价值突出的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通知指出,所征集的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涵盖产品研制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产品技术就绪度等级不限,近三年开发完成的、目前正在开发的,以及未来三年计划开发或建议开发的创新产品均属于征集范围。鼓励采用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融合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提升智能检测装备感知、分析、控制、决策能力,实现快速、高效、在线等检测功能。另外,产品应具有明确应用场景,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或具有广阔市场前景,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根据通知,经第三方机构遴选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建立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项目库,为后续分类施策提供依据。对于技术就绪度较高,达到工程样机、小批量生产、推广应用阶段的创新产品,优先推荐纳入到首台(套)保险补偿,加强供需对接、宣传推广;对于技术就绪度较低,处于方案设计、试验验证、初样样机等阶段的创新产品,着力支持开展技术攻关、工程化研发、应用迭代,尽快突破关键技术、形成供给能力。
  • 三泉中石智能测试科学论文征集活动
    2007年-2017年十周年庆典活动征集活动理念 三泉中石一直秉承科研致尚的原则,借三泉中石十周年庆典之际,为进一步加强技术知识的交流与共勉,学习了解智能测试和自动化在包装材料检测、印刷品检测的应用,阔谈当前测试仪器的技术改进和创新的宝贵经验与成功做法,三泉中石特推出此次智能测试科学论文征集活动。征集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 论文征集时间:2017.3.1---2017.10.31 论文评选时间:2017.11.1—2017.11.30 活动内容:智能测试相关的论文征集,格式不限,字数不限,只需要有真材实料; 论文范围:智能测试和自动化在包装材料检测、印刷品检测的应用,或者当前测试仪器的技术改进和创新,前提是保证原创; 参与者范围:任何个人,包括在校学生;参与者,发送论文时,请留下详细的联系方式,地址等信息;征集活动奖品丰厚,火热进行....... 奖品:一等奖 奖杯+3000元奖金 二等奖 奖金 2000元 三等奖 奖金 1000元 参与奖 纪念品一份(论文有效的参与者均有)征集活动联系方式 济南三泉中石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信息官网:www.sumspring.com 联系电话:0531-67808295 论文发送邮箱至:sum001@sumspring.com 邮寄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卧龙路泉景雅园商务大厦16层1635室。
  • 台摄影师遭枪击后染“超级细菌” 带菌者已出院
    台湾卫生部门负责人杨志良  目前,在国际间引起高度重视、被视为“超级细菌”的 NDM-1 抗药性细菌,近日在台湾地区也被发现。  台当局卫生署日前证实,感染者是曾在印度意外遭受枪伤的TVBS《食尚玩家》节目外景小组的柯姓摄影师。据悉,他在当地就医时确定感染了带有抗药性基因的超级细菌(NDM-1),所幸他并未发病,属于肠道无症状带菌者,因此被认定不属于法定传染病病例,目前已出院回家。  带菌者已经出院回家  台湾出现首例确诊的“超级细菌”带原者,使得全台顿时笼罩在疫病风暴中,台湾“卫生署” 署长杨志良成为新闻焦点人物。由于柯姓摄影师伤口复原情形与健康状况良好,医生并不建议对无症状的带菌者进行积极治疗或隔离措施,台“疾管局”已同意他先行出院,只需定期追踪即可。不过,部分医界及专家认为此举不妥,担心“超级细菌”的疫情会因此扩大。对此,杨志良用乌纱帽担保,请民众不要担心。  杨志良5日上午在台湾“立法院”外接受媒体询问时说:“由于是第4 级传染病,所以依法不能隔离,只能让带原者返家 而且当事人是一个健康的带原者,经过与专家讨论认为,若带病原者留在医院内,反而容易造成院内感染。”杨志良表示,这个健康的带原者,回到社区反而是比较安全的。  不过,面对立委质问“超级细菌”在台湾的防范措施,杨志良也指出,“我们一定是挡不住的”,因为“超级细菌”有健康的带原者,又有潜伏期,就像登革热一样。不可能因此停止一切经济活动,不让人进出,“这是做不到的”。  杨志良认为,目前最重要是提升医院感控能力,“我要先讲明白,它是挡不住的”,但也不是随便接触或吐痰、咳嗽就能感染,它绝对不会像甲型H1N1 流感一样迅速蔓延。因为传染途径不同,“超级细菌”要经由伤口传播,就像乙型肝炎一样,并不是那么容易传染。  过度担心没必要  面对各方质疑,杨志良不惜再度赌上乌纱帽来回应。杨志良说,“它(超级细菌)是一个问题,但绝对不是马上会变成一个全台湾性公共卫生的大危机”,卫生单位也会持续追踪。他认为台湾的防疫与世界任一地区相比都不会差,如果未来“超级细菌”的疫情真的在台湾扩散,欢迎立委把他炒鱿鱼换掉,他 “乐于下台”。  NDM-1 抗药性细菌又被称为“超级细菌”,是一种抗药性基因。病患主要以腹膜炎等腹腔内感染为主,被认为源自于印度、巴基斯坦,目前已在1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此次在台湾是首度检出。  台湾有关部门也提醒台湾民众,前往印度经商或旅游时,如需接受当地医疗服务,应当特别注意防疫。台湾感染科医师还呼吁民众一定要养成随时洗手的习惯,疑似感染者上完洗手间,也应盖上马桶盖并彻底冲干净,避免超级细菌在社区蔓延,再通过饮食进入体内造成感染。
  • 赛恩思仪器助力吉阳智能科技引领锂电装备行业
    近日,赛恩思高频红外碳硫仪和氧氮分析仪在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装调试成功,设备将协助客户检测电池材料中的碳硫氧氮元素,为产品质量把控助力。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专业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造提供智能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客户包括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顶尖企业,如CATL、比亚迪、国轩、ATL、天津力神、万向集团、中航锂电和中天科技等。赛恩思仪器专注于分析仪器的研发与生产。其中高频红外碳硫仪和氧氮分析仪是行业的先进检测设备,为吉阳智能科技提供了精确的分析和质量控制。高频红外碳硫仪用于检测磷酸铁锂样品中的碳硫含量,而氧氮分析仪则用于检测负极材料中的氧氮元素含量。这些关键数据对于锂电池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而赛恩思的仪器则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四川赛恩思仪器有限公司是深圳吉阳智能科技的得力合作伙伴,为其提供了高品质的仪器和技术解决方案。高品质元素分析仪将有助于吉阳智能科技在锂电装备行业进行产品质量把控,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造提供优质产品。如果您也在寻求先进的科技和精密分析,那么赛恩思仪器是您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 “智测众创”地质实验测试智能化创意征集活动通知
    为推动地质实验测试行业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激发从业人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创造性设计与实验测试有机交互、深度融合的实现思路和技术路径,着力提升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实验测试的应用素养和能力水平,促进实验测试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兹定于2023年2月10日至5月10日开展“‘智测众创’地质实验测试智能化创意征集活动”。具体通知、活动规程等有关事宜见附件。欢迎地质行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实验室等相关单位团队和个人踊跃参加。一、活动主题促进行业技术交流融合,提高实验测试智能化水平。二、主办单位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地质矿产实验测试分会自然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三、活动日程活动时间:2023年2月10日—5月10日1. 活动报名:2月10日—3月10日2. 作品提交:3月11日—5月5日3. 作品评审:5月8日—5月10日4. 结果公布:公布日期和形式另行通知。四、作品征集范围及提交采样过程与方法、分析测试方法开发与优化应用、实验测试数据分析与挖掘、图谱解析、仪器研发、仪器维修维护、实验室管理、质量控制、综合等方面。具体征集范围、注意事项、禁止声明、作品提交见“活动规程”(附件1)。五、奖项设置 奖项名额每项奖励卓越创意奖130000元+证书杰出创意奖310000元+证书优秀创意奖55000元+证书鼓励创意奖101000元+证书本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最终解释权归“智测众创”地质实验测试智能化创意征集活动组织委员会所有。六、联系人联系人:刘成海(18500505951) 彭晶晶(15810423179)电子邮箱:liuchenghai@mail.cgs.gov.cn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智测众创”地质实验测试智能化创意征集活动组织委员会2023年2月10日“智测众创”地质实验测试智能化创意征集活动通知.pdf附件1:“智测众创”地质实验测试智能化创意征集活动规程.pdf附件2:活动报名登记表.doc附件3:创意方案说明书.doc
  • 全球院士共话智能工业创新——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盛大开幕
    p  2017年6月5日,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参会代表2000余人。来自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澳大利亚、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日本等百余位国外嘉宾,携带近200余项成果和项目到会,围绕信息技术、新能源、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疗等六大领域进行交流。通过“大会交流、专场对接、B2B对接、技术展示”多种形式开展高新技术成果转移和合作,促进国际合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85631afc-aab9-487d-8b86-9ddb1900ee6d.jpg" title="1.jpg"//pp  中国工程院吕跃广院士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主席柴天佑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大会共主席白瑞楠副院长、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联合主席/大会共主席林诗万先生、悉尼大学/大会共主席阿奇?约翰斯顿院长、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首席研究科学家/大会共主席卫钢先生、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大会共主席刘建德副校长、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吉维卡· 奥弗彻罗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大会共主席姜景山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大会共主席夏建白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大会共主席王立军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大会共主席刘明院士、大会共主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魏毅寅副总经理、原中国驻悉尼总领馆科技参赞靳志勇先生、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赵雪燕秘书长、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王映明副理事长等嘉宾出席了本次大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a355b56d-6c62-44c8-bbe3-28bba6d0a579.jpg" title="2.jpg"//pp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大会共主席白瑞楠副院长进行了开幕致词。在2006年的2月9号,中国国务院出台了《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首次提出创新的理念。时任白瑞楠副院长就在北京,时任瑞典科学院的研究员。他认为,中国正在进行非常广泛的国际知识的分享及交流,中国通过积极的、以及具有建设性的在这些领域进行发展,能够吸引并且提供相应的知识资源,为双边的交流提供机遇并且在研究领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大约在十年前,他们提出了发展纲要,今天在此共同见证如何将技术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转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1879dee2-3568-4713-9514-c733d67497cb.jpg" title="3.jpg"//pp  大会主席柴天佑院士则在致辞中提到,信息技术、能源及使能技术会引起工业革命,智能制造对于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但我们目前还面对着诸多科学及技术方面的难题,这就需要来自学界以及产业界的合作,及不同国家的合作。此次会议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智能制造国际项目的对接以及合作,在会议的筹备期间我们得到了来自驻美、驻欧、驻澳等国家和地区大使馆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我们还邀请了相关国家的机构,致力于搭建国际对接合作的平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31d1c011-8c72-4e47-b642-f1b9ba2d4ed9.jpg" title="4.jpg"//pp  与此同时本月6号到8号,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PHOTONICS CHINA EXPO)也将于2017年6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盛大开幕。展览面积三万平米,将会有800家企业发布合作需求。柴天佑院士希望所有的与会者可以利用此次大会的契机,在学术交流、产业对接、成果转化以及项目合作等方面充分参与,集群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为智能制造战略的发展做出贡献。/pp  大会主席德国工程院院长赖因哈特?胡特尔院长因家庭原因,无法到会,特发来视频向大会顺利召开表示祝贺。/pp  大会报告时段,本次大会邀请到来自美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五位智能制造领域专家分别带来精彩报告。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白瑞楠副院长的报告题目是“瑞典智能制造” 中国工程院柴天佑院士的报告题目是“制造流程智能化” 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林诗万主席的报告题目是“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阿奇?约翰斯顿的报告题目是“工程与信息技术,创新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工程信息管理学院吉维卡· 奥弗彻罗瓦院长的报告题目是“行业4.0和数字化:愿景和实施”。智能制造是重振经济的引擎,到场嘉宾纷纷表示从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报告中获益匪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fedb84f2-fb1b-4f10-9d6c-d0a368e1f536.jpg" title="8.jpg"//pp  接下来的智能制造领军企业高峰对话环节,由新华网的葛振斌总监主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魏毅寅副总经理、中国移动集团政企行业解决方案部赵毓毅总经理、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李剑副总裁、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旭集团)王忠辉副总裁、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通鼎集团)蔡文杰总经理、阿里巴巴IoT事业部吕海军总监、长虹集团管符欣信息化主管,北方夜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志宏副总经理等行业巨头的领导悉数到场,一同探讨智能工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共同搭建产学研用的大平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a7097610-36d1-4f42-832c-ef5f0c1cf585.jpg" title="9.jpg"//pp  组委会收集到的项目来自亚欧中心,美国,芬兰,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机构,涵盖信息技术,能源与环保,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学,信息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新材料。其中不乏产业化前期项目,如预测驾驶,高效水处理系统,加拿大废旧轮胎处理技术,新型回收再利用发电系统,人造金属骨骼材料,利用太赫兹技术的无损检测等。不少国外企业表示希望与国内单位加强沟通与合作,拓展共同利益,一同促进全球智能工业发展。/pp  下午进行了中澳先进制造专场、欧洲项目推介专场、新能源新材料专场、国际协作创新合作专场、生物医药专场、光显示专场等分专题会场,将有100位国内外业界顶级专家现场做精彩报告,探讨智能工业全产业链发展趋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ba573990-07cf-45ae-86e6-c251a81c88f8.jpg" title="10.jpg"//pp style="text-align: left "  明日将继续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2017全球智能工业创新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的中日项目专场,在昌平区三一集团总部举办国际机器人及先进制造专场,并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办华夏幸福产业投资对接会。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5caf86b2-714c-454e-8411-b9408ce09d86.jpg" title="11.jpg"//pp  第九届光电子?中国博览会(PHOTONICS CHINA EXPO)也将于2017年6月6-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盛大开幕,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地区裕翔路88号,入口是7号门。让您真正领略:高新成果与新兴产业无缝对接,科技服务助推“中国制造202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37c830a4-3267-41cd-8d4c-aa71fb48fded.jpg" title="12.jpg"//pp  光电子· 中国博览会经过九年累足成步,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覆盖光电子领域全产业链的技术交流与展示平台,2017年将分设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技术主题展、光谱中国—光学仪器及测试测量设备主题展、激光工业设备主题展、光学制造主题展、红外与微波技术应用主题展、光通信与光传感主题展、机器视觉主题展、军民融合国防电子展等八大主题展,总展出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来自国内外千余家高校及企业参展,预计将有10万余名专业买家和观众到场参观采购。/pp  今年尤其重视专业观众邀约,成功邀请了核兴航材、中国一汽、中车集团、航天五院、京东方科技集团、中国石化、中航工业、富士康、徐工集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东旭集团、华为、中铁集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等装备制造、军民结合项目及产品、安防、智能建筑、电子及半导体、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仪器仪表、新能源、新材料、无人系统及技术、科研/高校科技项目成果和投融资机构领域的专业观众,并进一步加大国际专业观众的邀约力度。/pp  现场发布对接会借助专题推介的形式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分为军民融合项目发布会、国际创新实验室项目发布会、光电子新产品发布会等,您可以在对口的发布会上进行项目对接、现场洽谈和经验交流。/ppbr//p
  • 征集智能实验室仪器设备国家标准起草专家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关于征集《智能实验室仪器设备 气候环境试验设备的数据接口》与/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智能实验室仪器设备 通信要求》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专家的通知/strong/pp各位委员:/pp  检测实验室涉及到设备、人员、耗材、方法和环境等多个要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实验室人员快速增加,设备和耗材越来越庞大,所使用的方法越来越精密高效,对仪器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智能化提供了先进技术手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实验室仪器设备智能化,使得实验室管理更加规范高效,成为了实验室建设者和管理者重要的任务。/pp  为解决智能实验室仪器设备通信技术领域的标准缺失,为智能实验室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计划组织开展《智能实验室仪器设备 气候环境试验设备的数据接口》与《智能实验室仪器设备 通信要求》2项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现征集标准起草工作专家组成员,欢迎在设备研发、信息化技术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单位积极参加。/pp  请拟参加标准起草工作组的专家,于2018年4月5日前,将盖章后的专家报名表(见附件1)寄回标委会秘书处,或扫描后通过电子邮件发至秘书处。/pp  联系人: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王成城/pp  地 址:北京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甲397号 邮编:100055/pp  电 话:010-63461918 传真:010-63490489/pp  Email:18511696673@163.com/pp  附件1:/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3/ueattachment/5ad7a786-9c30-4ad0-b75d-d1f7df244b54.doc"专家报名表.doc/a/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ppbr//p
  • 高智能快速测土配肥仪
    高智能快速测土配肥仪(高智能快速測土配肥儀)是云唐智能科技厂家生产的YT-TR05型号仪器。是一款综合性全项目的土壤环境分析检测系统,检测精度达到农业大学进行课题试验的标准和要求,而且采用智能安卓操作系统,智能化程度高,人机互动性强,配有7寸液晶屏幕,可以清楚的看到操作的过程和检测的内容,仪器也内置了操作视频,可以帮助用户完成检测过程的学习,厂家提供包教包会的服务,可以比较全面的解答用户的疑问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目前采购模式均为单一来源采购 。咨询客服均有优惠!山东云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另有山东云泽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山东蓝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一共只此三家,其余皆不属于云唐公司体系,请知晓!高智能快速测土配肥仪重要性:可以帮助农民朋友快速的知道土壤中缺什么养分,应该补充什么营养成分,使用什么肥料,使用多少肥料,可以提高农民朋友劳作的效率,合理的使用化肥。进入秋季以来,有些茶农认为冬季茶树已停止生长,进行施肥是一种浪费,导致茶园积肥不足,秋季开花。为了搞好茶园秋冬季管理,进入10月以来,该县土肥站全面出击,组成专班深入茶区,对成片茶园土壤进行测土化验,并按测土结果配方制肥。高智能快速测土配肥仪使用方法: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1.药剂的配制1)土壤浸提剂的配制:取土壤联合浸提剂粉剂一袋,放入500mL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定容即可。2.土壤养分待测液的制备称取风干土样1.0克或新鲜土样1.0(1+含水量)克,放入土壤浸提瓶(三角瓶或塑料瓶均可)中,加土壤浸提剂20mL于浸提瓶中,然后取一平勺土壤脱色剂倒入浸提瓶中,剧烈振荡3分钟,然后过滤于干燥的浸提瓶中,即为土壤速效养分待测液,此液可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有效和速效钾。3.土壤铵态氮的测定用吸管分别吸取蒸馏水3mL(作空白,不用加试剂),浸提剂2mL+1滴土壤标准储备液(做标准用),土壤待测液2mL于三个小试管中,向标准和待测里面分别依次加入:土壤铵态氮1号试剂4滴土壤铵态氮2号试剂4滴土壤铵态氮3号试剂4滴摇匀,5分钟后分别转移到比色皿中上机测定:点击屏幕 “土壤铵态氮”检测将空白液置于一通道中,标准液置于第二通道中,待测液置于除一、第二通道外的其他通道中,点击检测按钮,对应待测液通道显示数值即为土壤中铵态氮含量(mg/kg)。按打印键即打印出结果。4.土壤硝态氮的测定用吸管吸取土壤浸提剂2mL于一小玻璃瓶中作空白液,吸取土壤标准液(含硝态氮2.4μg/mL)2mL于另一小玻璃瓶中作标准液,吸取土壤待测液2mL于第三个小玻璃瓶作中待测液,依次加入:硝态氮1号试剂4滴(逐渐加入并摇动)硝态氮2号试剂10滴硝态氮3号试剂1滴(使用前剧烈摇动或70℃左右热水水浴3分钟后摇动几下,使沉积物充分悬浮后加用)振荡一分钟,静置15分钟后分别转移到三支比色皿中,上机测定。点击屏幕 “土壤硝态氮”检测将空白液置于一通道中,标准液置于第二通道中,待测液置于除一、第二通道外的其他通道中,点击检测按钮,对应待测液通道显示数值即为土壤中硝态氮含量(mg/kg)。按打印键即打印出结果。[ 注]硝态氮随水升降,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中,为了使测试结果更加符合土壤实际,建议采土深度取0~40cm,同时将计算时土重系数0.15改为0.3。[ 注]测土壤水解氮时加还原剂者,不必再另测硝态氮。高智能快速测土配肥仪参数:1、拥有国家计量认证,完全符合有关要求,使用无风险;2、各项目的检测原理及采用标准符合国家、行业、地方标准。3、定量准确,价格合理,性价比高,性能稳定,故障少;4、(1)具有液晶显示、彩色触摸屏,多通道同时检测,(2)带USB输出接口、附加wifi传输模块,可将资料上传至平台,实现远程查看(3)自动调零、浓度直读、曲线存储、自动打印、全中文菜单等特点;5、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适合成批分析,人机交互式操作,使用者无需复杂的专业知识;交直流两用,内置锂电池,可野外流动测试;6、用于现场测定各种土壤化学指标的一体化智能仪器,可检测土壤、肥料、作物等测试项目。具备历史数据查询打印功能,可打印出测试日期、测试时间、种类、测试项目、测试值等。设备端口开放可后续添加检测项目。
  • 智能,安全和经济的蒸馏解决方案
    IKA艾卡RV 8 - 配备智能科技的新型入门级旋转蒸发仪  依托现有旋蒸产品的成功经验和成熟可靠的技术,IKA欣然推出其经济型旋转蒸发仪RV 8,这一款入门级产品适用于所有的标准蒸馏应用。  RV 8配备了最新设计的HB 10加热锅,其安全性能得到了强化。加热锅拥有温度锁定功能可以防止误操作引起的温度改变,它的安全把手使用户可以轻松倾倒高温浴液,无需接触灼热的加热锅避免灼伤。RV 8可以兼容竖直冷凝管等所有的IKA RV 10玻璃组件。  半自动的马达升降系统具有&ldquo 安全提升功能&rdquo ,当电源中断时,马达将蒸发瓶自动提升至加热锅以上位置。这种升降机制可以让用户在单手操作的情况下将蒸发瓶迅速准确地调至指定位置。蒸发瓶的浸入角度和高度是可以调节的,它的升降行程为140mm。  当用户按下升降把手中的双重感应装置(已申请专利)时,升降定位将自动解锁。否则,系统将保持锁定状态。这一项功能也是可以通过单手操作完成的,升降把手的灵巧设计使其均适合左右手操作。  此外,RV 8还拥有转速和加热锅温度数字显示功能,优化控制蒸馏全过程。  关于 IKA ( www.ika.cn )  IKA 集团是实验室前处理, 量热分析,混合分散工业技术的市场领导者。 磁力搅拌器,顶置式搅拌器,分散均质机, 混匀器,恒温摇床,研磨机,旋转蒸发仪,加热板,量热仪,实验室反应釜等相关产品构成了IKA实验室分析的产品线 而工业技术主要包括用于规模生产的混合设备, 分散乳化设备, 捏合设备,以及从中试到扩大生产的整套解决方案。集团总部位于德国南部的Staufen,在美国、中国、印度、 马来西亚、 日本、巴西、韩国等国家都设有分公司。  IKA成立于1910年,IKA集团现在可以自豪地回顾过去100年的历史。
  • 重庆“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化”等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获批
    重庆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获批  重庆国家级创新平台再添生力军!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2016年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记者获悉,在前期申报、专家审查等多个环节认真准备基础上,经积极汇报和争取,重庆3个创新平台全部获批。  这3个获批的创新平台分别是西南大学智能传动和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室、重庆邮电大学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重庆市城投金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射频识别智能交通管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目前,我市共有国家地方联合建设创新平台25个。  据了解,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作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与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进行衔接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重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培育市级创新平台的过程中,我市积极推动市级创新平台升级为国家地方联合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努力构建“金字塔”型创新平台体系。这些创新平台的建设,为促进国家地方产业创新平台的有机衔接,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重庆市发改委将以贯彻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为契机,推动我市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打造、提升创新平台,完善相关制度,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新动能。
  • 百特智能激光粒度仪投放市场
    日前,百特智能激光粒度仪&mdash &mdash BT-9300Z激光粒度仪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为国产高性能激光粒度仪增添了新的成员。该仪器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简化操作,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准确性和重复性,操作甚至简化到只需按一下鼠标,其余所有操作如进水、消泡、对中、背景、浓度调整、分散时间、测试过程、打印与保存结果、排放清洗等全部由电脑控制下自动完成。二是内置独立的吸水系统和水位探测系统,可以从放在地上的水桶里抽水,真正实现自动进水。三是内置80个探测器(前向68个,侧向8个,后向4个)和高精度的信号处理系统,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稳定性,重复性误差小于1%;四是高精度的三维自动对中系统使仪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五是进口半导体激光器使仪器的性能更稳定,仪器寿命更长;此外,软件系统具有多语言功能、报告单转换(Excel、word 等格式)功能、报告单格式编辑功能、准确性标定(自校准)功能。使该仪器是集激光技术、软件技术、光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高性能粒度测试仪器,测试范围达到0.1-460微米,是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大中型企业的实验室粒度测试的理想仪器。
  • 安捷伦上海制造中心拓展升级暨智能工厂落成
    2024年1月18日,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在上海外高桥新发展园区内举行了“新智造,新征程”上海制造中心拓展升级暨智能工厂落成典礼。这一庆典标志着安捷伦在中国的投资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更彰显了公司对中国引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国家策略的坚定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保税区管理局局长章曦、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赵宇刚、上海市浦东新区科经委总工程师凌刚、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张浩、上海自贸区外高桥保税区海关关长杨玉宇、上海自贸区外高桥保税区海关办公室主任洪广平、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勇以及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有限公司的主要领导和安捷伦高管团队等出席了此次活动,共同见证了安捷伦在中国持续发展的重要时刻。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勇代表与会嘉宾致辞。他表示:“衷心祝贺安捷伦在浦东新区的长期投资取得丰硕成果。今天,扎根外高桥保税区20多年的安捷伦上海制造中心又创造了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全球领先企业在浦东区政府的支持下,与浦东共同成长,共同推动浦东新区乃至整个国家实现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出席剪彩仪式的嘉宾(从左至右:安捷伦亚太区物流高级总监 包伟俊,安捷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斌,上海自贸区外高桥保税区海关关长 杨玉宇,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 孙大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 赵宇刚,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 张浩,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业务总经理 杨挺,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俞勇)上海制造中心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拓展升级,生产面积显著扩大,已经为未来的产能升级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上海制造中心是安捷伦全球最大的气相色谱生产基地。同时,已经投产的液相色谱仪、光谱和质谱仪等产品线使公司在中国本土的制造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全面满足专业分析实验室主要仪器的需求。上海制造中心采用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包括大数据分析、可视化检测、协同机器人、人工智能系统等创新科技,致力于为中国和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安捷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斌表示:“安捷伦上海制造中心瞩目的进步令人振奋,我们对政府、客户和合作伙伴的长期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智能工厂的创新发展以及新拓展升级为上海制造中心的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安捷伦对“中国制造”将做出更大的贡献,未来可期。”2023年12月,安捷伦上海制造中心凭借其出色的技术能力,经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2023年度市级智能工厂。安捷伦将继续通过技术创新引领制造数字化与智能化,推动生产方式的革新。同月,安捷伦受邀参加浦东新区“全球营运商计划(GOP)”推进大会并于现场签约 ,这是公司在上海长期发展的重要承诺。嘉宾们参观安捷伦上海制造中心(前排-左二:安捷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斌 中: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保税区管理局局长 章曦;右一: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 孙大鹏)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孙大鹏表示:“中国是安捷伦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在中国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并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上海新智能工厂的建立将全面提升中国制造的能力,将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安捷伦与会嘉宾们还共同探讨并展望了公司在华的发展策略,聚焦于提升制造能力、强化客户服务、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等方面。这些计划将进一步巩固安捷伦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并推动公司的长期发展。新的智能工厂将与安捷伦全球研发中心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科学仪器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为行业的进步贡献力量。未来,安捷伦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与中国共创美好未来。关于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外高桥保税区最早成立的园区开发商、营运商和服务商之一,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有限公司将利用丰富的项目开发、建设和服务经验,坚持“一切为了客户”的服务导向,积极发挥政企沟通互动的桥梁作用,确保服务精准高效,支持区内企业提升业务能级,助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关于安捷伦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分析与临床实验室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为提升人类生活品质提供敏锐洞察和创新经验。安捷伦的仪器、软件、服务、解决方案和专家能够为客户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2023财年,安捷伦的营业收入为68.3亿美元,全球员工数为18,000人。如需了解安捷伦公司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 。
  • 正业科技与真爱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打造行业智能制造国家级标杆
    2019年6月25日,正业科技(300410.SZ)公告讯:正业科技旗下孙公司苏州玖坤与真爱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爱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投入优势资源合力打造毛毯和包覆丝行业智能制造国家级标杆,标的项目合计总投资超20亿元。该项目合作由正业科技向真爱集团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助其产业转型升级。义乌市副市长贾文红出席签约现场,与双方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正业科技集团董事长徐地华与真爱集团董事长郑期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真爱集团总部位于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多年来秉持行业前列、科技先行、品牌引领三大发展战略,历经二十多年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以毛毯家纺、差异化纤维、房地投资、电子商务等四大产业板块,旗下子公司均是生产和销售毛毯、包覆丝等家用纺织品的企业。 作为智能检测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正业科技持续深研技术,聚焦主业,矢志成为智能检测和智能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未来,正业科技将致力于为真爱集团提供智能制造CPS2.0平台、智能仓库、智能物流以及智能装备等产品和服务,促进双方互利共赢。 正业科技与真爱集团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将在智能制造领域开展自动化集成、信息化集成、产业升级的深化合作,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所在领域的资源优势,探索和挖掘更多合作机会,共同为真爱集团打造毛毯和包覆丝行业智能制造国家级标杆,形成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势头,从而促进义乌当地产业数字化升级。 ▲商谈合作项目
  • 关于征集“测量仪器与智能传感”领域相关概念验证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北京等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高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作用,推动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2022年6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支持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工作开展。概念验证是弥补早期科技成果与可进行市场化成果之间空白的关键环节,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更好服务高精尖产业集群发展和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开展概念验证,可将研究人员已有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可初步彰显其潜在商业价值的技术雏形,并对那些不具备商业开发前景的设想加以淘汰,从而增强研究成果对风险资本的吸引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2022年12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北京市概念验证平台建设项目支持名单,推动建设首批12家概念验证平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测量仪器与智能传感概念验证平台”建设,也是该领域唯一概念验证平台,可为在京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等提供科技成果概念验证服务。序号建设单位平台名称产业领域所在区3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测量仪器与智能传感概念验证平台智能装备昌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是国家最高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属社会公益型科研单位,担负着确保国家量值统一和国际一致、保持国家最高测量能力、支撑国家发展质量提升、应对新技术革命挑战等重要而光荣的使命。现保存并维护国家计量基准134项,计量标准403项,有证标准物质2234种,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家计量基标准体系和标准物质体系,在时间频率、电学、热工、长度、力学、光学、电离辐射、化学、生物等计量领域多项测量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目前国际互认校准和测量能力(CMC)1857项,国际排名前列。198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85项,省部级奖近400项。“十一五”以来,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承担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库等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运行工作。为做好北京市测量仪器与智能传感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概念验证服务工作,现向京津冀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等以及其他单位,征集测量仪器与智能传感相关领域科技成果概念验证项目。欢迎垂询和交流。联系方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https://www.nim.ac.cn/)和平里院区: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8号(邮编:100029)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昌赤路18号(邮编:102200)徐定华:010-64274308/xudh@nim.ac.cn/13910730195隋志伟:010-64524245/suizhw@nim.ac.cn胡 刚:010-64525584/hugang@nim.ac.cn附件:概念验证项目需求信息征集表.docx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23年3月6日
  • 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仪器仪表迈向智能化发展
    p  9月17日,备受瞩目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中国上海拉开帷幕。本次大会由国内多家政府机构共同主办,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雷军、李彦宏、刘庆峰、马化腾、马云等众多重量级嘉宾登场,共话人工智能新发展。/pp  strong制造业转型势在必行/strong/pp  相比于20年前的互联网革命,由人工智能掀起的这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更加势如破竹。尤其是在我国,短短几年间就引领了一阵“AI热”。早在2015年,我国就出台了《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并将人工智能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 2016年,人工智能又被写入“十三五”规划以及多份产业指导文件之中 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 … /pp  除此之外,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吉林、贵州等20个省市也已根据各地实际发展情况出台了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和措施,率先踏上人工智能发展之路。作为一场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人工智能之火势必会燃烧到制造业。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或将成为重要的主宰力量。正如马云在今年的大会上所说的,“未来十年到十五年,传统制造业面临的痛苦将会远远超过今天的想象。企业如果不能从规模化、标准化向个性化和智慧化转型,将很难生存下去”。可以想见,未来只有用好智能技术的企业才能够称得上成功,反之则很有可能被无情淘汰。/pp  strong仪器仪表的智能化方向/strong/ppstrong  微型化、多功能化、人工智能化、虚拟化/strong/pp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仪器仪表行业无疑也将面临人工智能的大洗牌。它就像一个用于过滤的筛子,完成智能化转型的企业留在上头,而其他企业则无法再立足。虽然相比于其他新兴产业,仪器仪表行业接触人工智能并不算早,但是已经有一批企业成为了先行者,证明了仪器仪表与人工智能之间结合的可能。譬如,虚拟仪器、智能仪器的诞生已经有了人工智能的特征——操作自动化、数据处理、人机对话等等。/pp  专业人士分析,仪器仪表行业正在从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更确切地说,是朝着微型化、多功能化、人工智能化、虚拟化等方向发展。/pp  首先是微型化,这不仅是人工智能的发展需求,也是工业自动化的需求。企业需要在保证仪器原有性能的基础上,开发出体型更小、更轻便甚至功能更强大的微型仪器。此前刚刚获得第二十四届IBO设计大奖的三款仪器产品,就是优化了仪器的占地空间,满足了用户对微型化、集成化的要求。/pp  其次是多功能化,虽然目前专业化仪器仪表产品层出不穷,但对于用户而言,拥有一台多功能的综合性产品显然更为方便。多功能仪器就像一款“万能”的瑞士军刀,可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还可以组合使用,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从长远角度来说,有利于降低仪器购买和维护成本,缩小占地空间,提高设备利用率。/pp  再有就是人工智能化,也就是仪器仪表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关键所在。简单地说,这就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代替人的一部分脑力劳动,从而为仪器仪表赋以人的视觉、听觉乃至思维能力。可以想象,未来实验室内用户可以不再动脑筋处理仪器输出的数据,而是可以直接拿到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他们的工作可能仅仅在于设计实验,而不用再费心于数据的处理。/pp  此外,虚拟仪器将成为智能仪器发展的新阶段、新方向。它以软件系统为核心,提供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显示等功能,只要配备一定的硬件,应用不同的软件编程,就可得到功能完全不同的测量仪器。自1986年问世以来,虚拟仪器已渐渐成为广大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得力帮手”,并在近几年越来越受重视。它的出现,为世界仪器仪表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彻底改写了测试测量产业的发展格局。/p
  • 案例盘点|看仪器企业如何发力智能制造
    近十年来,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行业企业示范应用、央地联合统筹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50%,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40余家。支撑体系逐步完善,构建了国际先行的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标准285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28项;培育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近80个。推广应用成效明显,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5%、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涌现出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智能制造发展仍存在 供给适配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应用深度广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新一代信息通信、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不断突破,并与先进制造技术加速融合,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更趋激烈,大国战略博弈进一步聚焦制造业,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日本“社会5.0”等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均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抓手,力图抢占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但制造业供给与市场需求适配性不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挑战、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等问题凸显。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交汇点,要坚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提高质量、效率效益,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与机器设备、系统或生产、管理过程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重复性的复现和执行预期的目标的过程的自动化不同,智能制造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的信息化制造。智能制造技术是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智能制造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并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而在实现智能制造的进程中,各种检测仪器设备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一些仪器厂商为制造业提供了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仪器企业也在推进自身生产线的智能制造。对此,小编特收集整理了一些仪器厂商参与的智能制造案例。中粮油脂携手迅杰光远探索粮油加工行业智能制造可行性粮油加工工业与民生息息相关,其具备传统工业大批量生产的特质,传统品质控制及管理方式主要依靠人员实现,近年来随着智能传感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粮油加工行业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产生了明显的交集,使粮油工业由传统制造走向智能制造拥有了巨大的潜力和想象空间。中粮旗下某油脂公司(以下简称:中粮油脂)携手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迅杰光远),以膨化大豆粉在线品质监控项目为起点,探索了粮油加工行业智能制造的可行性。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有“内含物传感器”之称,具有无损、非接触、实时快速、多个指标同时出结果的特点,是实现在线质量控制的最高效手段之一。中粮油脂选择在“膨化大豆粉”生产线引入近红外在线分析技术,对已有产线进行改造和升级,初步实现了制造过程数字化和可视化。迅杰光远基于中粮油脂的生产需求,设计了配套的膨化大豆粉在线近红外分析解决方案。项目所涉及的膨化大豆粉是由大豆粉经过加热、加湿、高温熟化以及膨化处理得到的产品,其物理状态为粉末态,含油较高具有一定粘性,易结块,容易粘连光学窗口,安装点的样品状态和环境较为复杂。为此,迅杰光远针对近红外主机结构、光谱仪、光学窗口、吹扫模块、光源入射角度等都进行了专门的设计,仪器内置了温湿度传感器、自动参比和波长校正模块,设备开机后即可全自动工作,设备内部引入了环境状态监控机制,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控制仪器的参数,实现了光谱的横纵坐标自动修正、样品温度特性打点记录等功能,避免各种复杂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保证检查数据的稳定可靠,设备长久稳定运行。如今,信息化技术为粮食行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现实是,粮油加工行业还普遍存在加工资源浪费、产线设备不先进、工艺配方靠经验、产品质量有隐患等问题。在助力粮油加工进行产业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利用在线近红外测量技术不但实现了物料品质的分析测定,重要的是还可以结合专家系统(智能算法),实现工艺参数的智能、实时、闭环调控,可有效防止效率降低、能耗提高、投入增加、人为损失等问题出现,可极大地提升粮油行业的经营效益及现代化管理水平。机器视觉技术让机器拥有更聪明的“大脑”和更明亮的“眼睛”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生产与质量控制和闭环可以帮助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减存,机器视觉实现的是从物料追溯、生产加工、部件装配、品质检测的全流程管理,通过“科学数字化” 和“大数据” 手段,完成可度量、可控制、可管理的自动化产线升级,最终打造出全面替代人工操作的智能工厂。2021年,凌云光发布了服务于3C智能终端的屏幕模组外观全自动质量检测设备、中框外观检测设备、螺孔测量设备、螺孔缺陷检测设备等多款新产品。这些设备相当于之前生产线上的检测工人,弥补了行业空白,可以帮助产线工艺制程解决全人工检测、质量管理量化不足、P&Q无法高效闭环等痛点。以屏幕模组外观全自动质量检测设备为例,它采用凌云光专利的准直光源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可对微弱点类缺陷精准成像,区分灰尘和真实脏污缺陷干扰,替代手机屏幕IQC、OQC人工外观检测,实现50μm点状缺陷、10μm线状缺陷的有效检出,可检测正面、反面、孔区、侧边区域的50余种外观不良,提升效率和良率,一台设备可以替代模组外观质量检测线上数十名工人。智能设备和智能生产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机器视觉技术在“智能工厂”的落地,不仅让机器拥有更聪明的“大脑”和更明亮的“眼睛”,也将进一步完善工业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的产品、技术及生态,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撑。上海仪电:液晶显示面板彩色滤光片智能制造集成创新与应用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洁净室,室内面积2万多平方米,洁净度要求空气中每立方英尺的微粒小于或者等于0.3微米,温度保持在23度,相对湿度55%。通过智能化生产装备与制造过程数字化建设,已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为在上海仪电集团乃至国内相关行业开展智能制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式与样板。面向智能制造的智能车间建设。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智能车间采用的是精益生产U型的单元细胞设计;通过对工厂总体设计、工程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建模的基础上,应用智能定位识别自动生产线、车间智能化仓储运输、统一管道供给能源、自动排产与执行管控、以及自动在线检测和数字化工艺品质管控等智能化生产装备与手段,实现业内领先的智能化制造的模式。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工艺质量先进控制应用。针对彩色滤光片7*24连续自动化生产,满足顾客定制化按单生产,生产线每小时可产生的数据就约20万个,生产过程数据采集率大于90%,生产节拍小于44S的工作情况,对人员异常对应和质量管理在线管理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开发了面向快速生产节拍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工艺质量先进控制异常预防系统,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挖掘、警报管理和知识管理。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在不增加投资增添抽检设备的前提下,通过工艺质量先进控制系统的实施,产品良率提升10%,直接减少120~200/H的产品损失。面向智能制造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应用。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以精益方法为指导规划和实施包含MES的CIMS系统,主要关注生产自动排产、自动传送和搬运的车间物流、自动在线检测的质量管理及与现场设备的互联互通集成与管理,以CIMS系统为生产指挥中心形成标准工作流程。经过在应用中反复验证和二次开发,目前已打造出满足自身需要的CIMS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管理执行系统、自动化控制物流系统、品质管控系统、在线实时生产任务调度系统等。智能车间智能制造装备应用。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智能车间是高洁净度的生产车间,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彩色滤光片生产设备、动力设备及配套设施、化学药液供应设施、测试分析设备等。主要工艺设备237台(套),含清洗设备、涂布设备、传送运输设备、可靠性试验设备、QC/QA检测设备、包装设备和生产辅助设备等组成;拥有大量的传感器、自动识别智能和工业机器人设备。具备了智能制造的实践基础。智能车间互联互通的异构网络。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存在大量的异构设备(AGV小车、机器人、加工过程监控装置、机床、物流信息采集系统、零件质量测量机、立体仓库以及跟外面的生产管理和物流系统等),实现异构设备的可靠通讯传输,是实现车间智能化的关键。为此,在智能车间的自动化设备集成网络建设方面,充分考虑了异构设备的接口、数据传输速度以及可扩展性和可靠性。智能车间(洁净室)涉及到大量的自动化设备、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并集成车间管理系统实现全自动生产,同时还要兼顾到能源管理,因此,智能车间(洁净室)的网络以异构方式连接,主要包括:光纤网、无线物联网、以太网、互联网。在智能车间的自动化设备集成网络建设方面,形成了智能车间加工过程实时监控网络;通过车间总线保证了异构设备的可靠通讯传输,实现了数据高速、可靠、实时传输以及其可靠性,为实现车间智能化奠定了基础;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自动定位、自动识别、自动反馈、自动搬运、自动传输、自动解包、自动包装、自动加工的生产模式;通过建立较为完备的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制度、信息系统各种策略文档、程序文件,并配置了较为完善的技术防范手段,有效保证了公司商业秘密的安全。安捷伦打造全新绿色的数字化智慧工厂作为安捷伦气相色谱重要的战略制造中心,安捷伦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前沿,致力于打造全新的数字化智慧工厂。随着工业4.0的发展及“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推进,安捷伦上海组建了专人团队负责开展智慧工厂建设。安捷伦上海占地约一万多平方米,其中产线面积约三千多平方米。进入到生产车间,立刻会看到悬挂于头顶的电视,上面用不同的颜色标示着每个生产线、每个房间进行的状态。而在旁边的触摸展示屏上,则是通过数据联动,利用Microsoft PowerBI软件平台,搭建的可视化大数据Dashboard。通过该方式,可实时掌握全球GPSD工厂的生产线状态、发货情况并及时了解客户反馈。工程师的工位上也有这样的屏幕,让他可以实时了解工厂目前生产的情况。再往里面走,除了忙碌的员工以外,还可以看到正在忙碌的机械手臂和协作机器人。例如在8860 GC 和8890 GC气相色谱系统上,其关键流路控制模块就是全自动焊接和测试。这一关键流程自动化,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大幅提高了产品质量。而在产品发货前的“最终检查”站点,操作人员只需要将产品推到指定位置,扫码机器序列号后,自动启动数字视觉检测结合AI智能识别,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结果检测。这一举措,大大简化了以前人工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同时可大幅增加检测项目,更重要的是显著改进了产品质量追踪和可追溯性。重庆川仪掀起“智能化”变革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曾面临物料配给环节慢等问题,因缺乏信息直达的渠道,检验环节也不能给予及时的反馈。一环扣一环,常常到最后交付时才发现许多产品没有按时完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客户体验感影响着竞争力。后来,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大力投入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加快推进精益生产,从订单、设计、生产到售后,全流程推动数字化。车间零件全部附上了二维码,实现了全过程跟踪追溯,生产现场变得井然有序。在智能化的助力下,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在几年内便成为了子公司中的“排头兵”。在工业自动化仪表中,执行器是驱动阀门控制管道流量的部件。很多仪表是在高温、大湿度、腐蚀性的恶劣环境中运行。针对不同的使用情况和要求,需要给每一台产品配置了不同的零部件。然而,标准化才能实现快速生产,这曾是阻碍重庆川仪智能化生产的最大难题。针对于此,川仪车间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线自动检测系统,确保了作业指令有序执行。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建成后,产品生产的节奏从原来的18分钟左右缩短至6分钟。赛默飞+艾默生助力君实生物数字化工厂君实生物是最早决定入驻临港的生物医药企业之一。生物医药行业属于高科技产业,但实际上其生产环节还是非常传统和保守的。已经在其他行业广泛应用的智能制造,却成为了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巨大痛点。君实生物首席运营官冯辉认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君实生物在决定落地临港的那一刻起,就决心要将厂房从设计到建设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君实生物希望能将生产环节中的每一个信息点都捕捉下来,所有的生产流程都要可溯源,所有数据都实现实时追踪和自动保存,将人为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零。君实生物的数字化工厂由艾默生的DeltaV系统整体串联,赛默飞则在其中提供了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生产用培养基、一次性使用反应袋等生物药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全套解决方案。对于君实生物来说,选择赛默飞的重要原因在于,赛默飞的全套解决方案原生适配DeltaV系统。因此君实生物数字化工厂可以在DeltaV系统的整体管控下,真正实现生产管理上的无缝衔接。赛默飞的产品搭建在Trubio开放式的平台上,可以轻松的与其他工厂设备集成,甚至与第三方的设备以及其他生产系统进行连接。正因如此,通过赛默飞 Trubio软件解决方案,赛默飞的客户能够实现从工艺开发到商业制造的快速转化,这种策略将大大简化技术转移,并且加速产品上市。在与君实生物的合作中,赛默飞将为君实生物提供多条2000L一次性生物反应器,以及配套的试剂、耗材和智能系统,以支持君实生物未来在新冠中和抗体药物及其他产品的生产。而与艾默生的合作则聚焦于已经在君实生物工厂中应用的DeltaV系统。赛默飞将与艾默生共同销售和管理DeltaV产品及系统,而艾默生则承诺,将携手赛默飞共同推动生物医药行业产业升级。医药产业的数字化结构转型,可以被分为五个阶段。从基础的纯人工,到第二阶段引入各类不同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再到第三阶段打通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数据流,第四阶段根据数据实现预测,到最终的第五阶段,完成自适应性的数字化体系。目前医药产业大多还处在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位置。自动检测设备在智能制造生产线的应用中航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501厂)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65年,专业从事液压泵/液压马达科研生产,目前已经构建了“一个产品五大领域”的产业格局,成为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工业机械五大主机领域的重点配套单位,同时产品覆盖船舶、兵器等军工行业,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初,501厂被列为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示范单位,结合公司战略,提出了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通过采取机器代人工程,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产品的产能、质量、成本、效益及效率问题,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创新公司体制机制,最终实现管理的转型升级。公司以批量较大的航天产品为实施智能制造的入手点策划实施了智能制造生产线,其中明确提出了测量自动化的要求。根据智能制造线产品零件加工检测全过程无人工操作的要求,以及所加工零件的特性,501厂在智能制造线上配置了英国雷尼绍公司的高精度比较仪。该仪器具备检测准确度高、测量速度快、环境适应力强、数据接口支持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零件现场自动化检测。通过检测工装的设计制造、零件自动检测程序的编制、比较仪与机器人联机对话、检测数据自动上传总控系统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实现了检测过程全自动,为智能制造生产线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检测数据记录了产品的加工质量信息,同时还应用于刀具补偿计算中,精确计算刀具的补偿值并记录于数据库中,同时反馈于CNC,提高了加工的准确度。这条智能制造生产线还成为了首批46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之一。经过实际生产验证,该生产线比原生产模式生产效率提升55%,能源利用率提升15%,运营成本降低43%,产品不良率降低17%,检验效率提升100%,检测方式和手段为各项指标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该项目的实施实际上是一种新检验方式的变革,通过自动化检测的策划,将事后检验变为过程控制并对加工系统进行实时补偿,实现了对加工过程的闭环控制。这样加工过程能力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加工一致性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对产品实物质量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自动化检测的应用,消除了很多人为因素带来的质量风险。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
  • 智能催化剂,光谱产业迎来AI时代——ACCSI2024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仪器新产业论坛成功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4月1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仪器信息网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仪器新产业” 论坛于ACCSI2024期间成功举办。会议期间,各位报告嘉宾就光谱仪器硬件、软件、算法、实际应用场景等多层面进行分享,就AI赋能的光谱产业新态势展开探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用户、仪器企业管理及研发负责人、投融资机构代表等200余人共聚一堂,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会议现场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褚小立主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自1956年正式命名,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成为引领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已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在逐步塑造社会、经济、生活等领域的业务新形态,不断带来颠覆性、丰富性、创新性的新业态。当科学仪器插上AI的翅膀,能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助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进入了数据爆发的阶段,光谱数据也日益呈现出大数据的特点,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光谱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求。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光谱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赋能的光谱仪器新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同时,光谱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也将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开启一个全新的智能光谱时代!此次论坛共邀请15位嘉宾做精彩的报告分享,并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褚小立主持。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研究员 刘银年报告题目:《高光谱仪器与人工智能》2021年高光谱成像技术被欧盟列入“面向未来的100项重大创新突破”,而发展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高光谱数据处理与应用,是未来高光谱遥感发展的重要方向。刘银年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高光谱技术及其突破发展,以及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再度兴起的大背景下,光谱和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结合和相互促进发展,如何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作用,力争为高光谱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同时,刘银年研究员也指出“智能”使应用变得“简单、便捷、迅速”,但背后仍需要大量“人工”开展长期综合的研究积累。浙江大学研究员 杨宗银报告题目:《光谱仪小型化研究》传统光谱仪体积大、价格昂贵,很难从实验室走出来,光谱仪微型化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这其中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缩小尺寸性能大幅下降;高分辨率与滤光片数量和成本的矛盾;运动部件导致稳定性差,分辨率低;波导通光量低,灵敏度低等。杨宗银研究员在报告中提到计算光谱+是大趋势,计算光谱用算力增强光学元件,能够减少器件尺寸和成本等问题。报告中,他给大家分享在光谱仪小型化研究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的工作,包括提出新的材料合成法、光谱器件新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基于新材料突破光谱尺寸极限等。不仅如此,他还介绍了其在仪器开发方面的计划和预期成果,包括光谱成像模块、微型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相机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傅钰报告题目:《人工智能赋能拉曼光谱鉴定和表征微生物》拉曼光谱是化学分子的“指纹图谱”,在微生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可以自动地从大量的拉曼光谱数据中学习和提取关键信息,使得在处理拉曼光谱数据时具有极大的优势。傅钰研究员在阐述其观点时提出,通过融合拉曼光谱技术与人工智能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能够开拓微生物研究领域的新途径。他指出,利用拉曼光谱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微生物进行鉴定表征,展现出极大的潜力。此外,傅钰研究员还分享了他对于如何将这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实现产业化的看法。他认为开发完善人工智能算法,制定统一的拉曼光谱数据采集标准,以及共同推进光谱仪器的便携化与智能化是非常必要的。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 陈舟报告题目:《人工智能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应用和挑战》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是一项指纹式的超灵敏检测技术,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各个领域都展现出极高的应用价值。面对如今数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各种内部因素的交织复杂,人工智能也逐步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全流程中被广泛应用,加速了系统性的优化,加深了人们对于背后物理机制和光谱数据的理解,远超人脑计算与传统计算方法的能力。陈舟助理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尽管AI在SERS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如重复性、数据质量、数据对齐、拉曼大数据模型构建以及伦理原则等应用挑战。她强调,生物样本拉曼数据库是构建高质量AI模型的前提,也期待更多研究者的参与和贡献。南开大学教授 邵学广报告题目:《人工智能与新型光谱仪研制》邵学广教授的报告围绕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化学计量学展开,从传统光谱分析方法、多元校正,到人工智能,其展望了下一代光谱仪器的发展趋势。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邵学广教授还系统地阐述了基于MOE光谱仪、基于LC-SLM和DMD光谱仪以及近红外多元光谱仪的研制、挑战和发展趋势。同时,他也为大家分享了其课题组在水光谱探针与水光谱成像、深度学习方法的研究进展,希望可以和仪器公司合作,共同为光谱仪器在工业等场景应用做出贡献。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栾小丽报告题目:《基于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化工过程智能感知与监控》栾小丽教授从工业过程分子级智能感知和基于过程模式的智能监控两个层面进行详细讨论,其介绍说,通过引入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获取具有更高时间和空间信息颗粒度的分子级信息,从而实现从分子层面实时地对原料、生产过程以及终端产品进行质量监控。报告中,栾小丽介绍了其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光谱分解温度自适应补偿建模,近红外深度网络迁移学习建模,多层次长短期记忆网络建模,工业生产过程模式化运行,最佳操作经验知识固化,最佳反应终点判定等。不仅如此,报告中,栾小丽还列举了很多应用案例以给大家更多的直观感受。北京农林科学院农业智能装备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黄文倩报告题目:《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水果品质在线无损检测方法研究》水果品质无损检测是采后商品化处理的核心,黄文倩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到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内部品质在线无损检测取得了巨大进步,却未实现大规模应用。为了推动其应用,黄文倩强调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构建高质量数据集、软硬件优化结合以及标准化作业流程的必要性。他还提到,需发展专用的模型算法,以充分发挥深度学习算法在数据处理和学习方面的强大能力。陈爱明代替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张翼鹏分享报告报告题目:《基于近红外技术的原料配方智能替换研究》原料配方替换是在确保产品质量稳定一致性的前提下,以库存或潜在库存量较大的原料或原料组合,替换库存稀少或成本较高的原料或原料组合,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但极具挑战的问题。陈爱明讲到基于近红外分析技术快速、无损与多指标分析的特征,系统性地表征不同原料间的化学空间,构建适合近红外数据与配方替换特点的全局优化方法,在带有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发展原料配方替换的流程和方法,才能输出满足条件的最优配方替换结果。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褚小立报告题目:《微小型光谱仪器与深度学习算法的结合应用》褚小立教授从现代微小型光谱仪器的技术特征、进展、应用以及深度学习网络在光谱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等几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分享,深入探讨了拉曼、近红外等便携式、微小型光谱仪器,以及多光谱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在各领域的应用,并强调微小型光谱技术与深度学习算法融合所带来的创新潜力是无限的。褚小立满怀信心表示,国产光谱仪器破浪在即!科研的进步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自然也是离不开仪器技术的助力。此次论坛的报告环节中,更是邀请了6位光谱仪器厂商的代表亲临现场,为大家分享了光谱仪器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具备的新优势、新技术,以及能实现的新解决方案、新应用领域和场景,为大家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使得工作更加精准、高效、便捷。海洋光学Ocean Optics Arelis Colόn博士报告题目:《AI Raman Spectroscopy of Analyte Mixtures》(海洋光学销售工程师陈术开场介绍)深圳市海谱纳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陈余泉博士报告题目:《下一代视觉传感器 4D光谱感知——微型光谱仪及其应用》荧飒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王伟报告题目:《创新赋能荧飒,让国产红外更具生命力》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苗鑫报告题目:《快照式多光谱相机前沿应用探究》南京智谱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杨浩报告题目:《视频级光谱成像技术与产业化应用》河南精谱检测设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刘季报告题目:《人工智能助力高端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国产替代》专家合影留念会议期间,各位专家也就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谈了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话题,部分专家也分享了他们对于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仪器新兴产业的未来趋势和发展见解。刘银年研究员认为:“人工智能对光谱仪器行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提升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还推动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相信人工智能将为光谱仪器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邵学广教授谈到:“人工智能给科学仪器,特别是光谱仪器产业带来了很多的变革、机遇和挑战,这其中的影响主要还是围绕仪器的结构设计、生产、应用三个方面展开。特别是,数据处理方法的变革将会给仪器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杨宗银研究员分享到:“人工智能跟光谱的结合,会让整个光谱的领域往更加通用性的方向发展。从赋能的角度来看,比如测量、数据分析,只要数据库中的数据量足够大,即使非专业人士不标准的测量,也可从中直接获得结论。”傅钰研究员相信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仪器一定能促进生物学或微生物学研究的革命。“光谱对于单一物质来说,其分辨是非常好的,但是对于复杂体系,用传统的统计学的方法是很难进行精确的鉴定和解析。人工智能的出现恰恰是因为它是基于大数据的,不需要进行人工筛选,从而对数据进行精准分析,这能够大大的促进光谱学在生物学复杂体系中的应用。”陈舟助理研究员说:“人工智能在光谱仪器产业中的自身优势主要体现在处理大量数据的速度极快和对大数据的深入理解能力两个方面,这使得在决策、诊断和预测过程中能够实现更高的准确度,这些优势将极大推动光谱产业的未来发展。此外,光谱仪器的小型化是当前的一个趋势,但在小型化过程中信号损失和质量保证成为挑战,而这正是人工智能可以发挥其潜力的地方。”除了以上专家的分享,我们也对此次参加论坛的几位专家进行深入的采访,敬请期待后续相关报道。相信在与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我国光谱仪器产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春天。关于ACCSI:“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Scientific Instruments,ACCSI)”始于2006年,已成功举办十七届。每年一届的“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旨在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等各方的有效交流,力求对中国科学仪器的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有关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更多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精彩内容,请点击链接:ACCSI2024现场直击
  • SAC/TC 526公开征集智能检验检测系统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8月10日,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26)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检验检测系统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行业标准化需求,我标委会拟组建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检验检测系统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分委会),分委会主要负责全国实验室内特定领域综合功能的环境、安全、动力等检验检测系统标准化工作。因筹建工作需要,现面向全国征集分委会委员,请各有关单位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要求如下:一、征集范围实验室智能检验检测系统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检测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学会)、认证机构等单位均可推荐委员人选。二、委员条件1.本领域内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与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相对应的职务;2.熟悉本专业领域业务工作,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3.掌握标准化基础知识,热心标准化事业,能积极参加标准化活动,认真履行委员的各项职责和义务;4.具有较好的文字水平和外语水平;5.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组织任职,并经其任职单位同意推荐;6.身体健康,未有不良行为(刑事)记录,年龄不超过65周岁;7.遵守智能检验检测系统分技术委员会章程。三、报送材料及要求1.采取单位推荐或个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的方式,由委员候选人填写《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登记表》(见附件)。同一人员不能在3个以上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担任委员。2.委员推荐单位负责审查申请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确保真实性,由单位负责人在委员登记表的指定位置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3.请于2021年8月31日前,将委员登记表纸质材料一式四份(贴照片并加盖公章)、另附同底照片1张(背后注明姓名),邮寄至秘书处。同时登记表电子版(word文件,贴电子版照片,照片分辨率在413×626以上,文件大小2M以下,以“单位名称-姓名”命名)发送至联系人邮箱。4.根据相关规定,分委会对申报的委员人选进行综合评议,择优确定委员建议名单,提出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和组建方案,报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5.所有申报资料将作为技术档案不再退还本人。四、联系方式秘书处承担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通讯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渝大道9号邮编:401122联系人:乐中耀 黄兴电话:023-68822360/18623583945 023-68661125/15683160191 电子邮箱:huangxing@caeri.com.cn关于公开征集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检验检测系统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的通知.pdf附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登记表.docx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