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自旋共振仪

仪器信息网自旋共振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自旋共振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自旋共振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自旋共振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自旋共振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自旋共振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自旋共振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自旋共振仪相关的资讯

  •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21申报指南:拟支持电子自旋共振谱仪等21个项目
    5月10日,科学技术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十四五”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坚持“四个面向”总要求,积极探索“揭榜挂帅”等科技管理改革举措,全面提升科研投入绩效。有关事项通知详情点击此处链接。“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21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开展专用大科学装置的科学前沿研究,推动我国粒子物理、核物理、天文学等重要学科的部分研究方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开展平台型大科学装置的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提升大科学装置支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能力。继续支持我国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大科学装置开展前沿探索研究,力争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若干重大前沿突破。2021年度指南围绕粒子物理、核物理、强磁场、天文学、先进光源、交叉应用等6个方向进行部署,拟支持21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概算5.15亿元。同时拟支持8个青年科学家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概算4000万元,每个项目500万元。本专项 2021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如下。1. 粒子物理1.1 CKM 矩阵参数与底强子非粲衰变CP破坏的精确测量研究内容:利用海量的底夸克实验数据开展CP破坏等重味 物理前沿课题研究,主要包括:精确测量CKM夸克混合矩阵参数,例如β和γ相角等;精确测量B介子非粲衰变的CP破坏,包括理解三体衰变复杂的CP破坏结构等;在底重子衰变中寻找CP破坏,包括衰变到三体或四体末态,并理解其中多体末态的CP破坏结构。考核指标:对γ相角相关的重要衰变道进行测量,并结合其他测量结果,将γ相角的测量精度提高到4度以内;在无圈图污染过程中完成sin2β测量,精度达到10%以内。若干B介子非粲衰变和底重子衰变的CP破坏的测量结果达到世界最好水平或为世界首次测量。1.2 基于中微子的反应堆监测新技术及相关物理研究研究内容:发展新型中微子探测技术,开展反应堆监测技术和物理研究,主要包括:发展极低阈值、极低本底双相氩时间投影室探测技术,寻找反应截面最大但尚未被探测到的反应堆中微子—原子核相干散射过程,以实现中微子探测器的小型化,用于反应堆监测,同时研究其相关物理;发展基于新型低温液体闪烁体的高能量分辨探测器技术,用于精确测量反应堆中微子能谱及核素谱。考核指标:发展小型化反应堆中微子探测技术,研制并运行一个极低阈值、极低本底的双相氩时间投影室探测器,采用低本底氩,有效质量不低于150kg,探测阈值达到1keV核反冲能;利用台山反应堆,成功探测到反应堆中微子—原子核相干散射信号;测量低能标下的弱混合角。研制并运行一个采用高量子效率硅光电倍增管的新型低温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有效质量不低于1吨, 能量分辨在3MeV时优于1%,比现有大型液闪探测器的最好水平(Borexino,~2.8%)提高2.5倍以上;利用台山反应堆,测量高精度反应堆中微子能谱和核素谱,为江门中微子实验提供有效谱形误差1%以内的数据依据,对U235和Pu239测量的有效谱形误差达到4%和8%。1.3 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和太阳中微子实验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依托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开展寻找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太阳中微子探测实验的关键技术和方法研究,并初步建立相关实验装置开展实验探测。考核指标:在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领域开展先进高纯锗半导体探测器、极低温晶体量能器、基于Topmetal技术的高气压时间投影室等实验技术研究,确定具有中微子双贝塔衰变有效质量小于10meV灵敏度的探测器技术方案;建设百吨级太阳中微子探测平台,实现太阳B8中微子的探测,重建出太阳中微子方向,5MeV 能量区间,太阳角重建的角度分辨为35度(68%的置信区间)。1.4 依托大型国际合作装置阿尔法磁谱仪(AMS)的物理研究研究内容:依托大型国际合作装置AMS实验,开展暗物质和反物质寻找,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规律机制的物理研究工作。通过宇宙线正电子、反质子和反氘核的精确测量,进行暗物质寻找;通过宇宙线反氦核、反碳核和反氧核的测量寻找原初反物质;精确测量宇宙线各原子核的能谱以研究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规律。参与国际合作,研制满足空间环境要求的新型大面积硅探测器,应用于AMS02的探测器升级。考核指标:暗物质寻找的研究,分析AMS实验数据得到1GeV~1.4TeV的宇宙线正电子能谱测量结果700~1000GeV精度达到35%;得到1GV~500GV的宇宙线反质子能谱结果,反质子能谱500GV精度好于20%;得到宇宙线反氘研究结果。反物质寻找的研究,得到宇宙线反氦研究结果。宇宙线起源加速传播机制的研究,得到2GV~3TV的宇宙线Na、Al、S、亚铁(Z=21~25)等分析结果,100GV精度4%~5%,3TV精度20%~40%;研制成 满足空间条件的10cm×100cm硅探测器,位置分辨率好于5微米,优良通道占比超过 95%。2. 核物理2.1 STAR束流能量扫描实验中QCD相结构和临界点的实验研究研究内容:针对量子色动力学(QCD)的核物质相结构和QCD临界点的重大科学问题,依托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的螺旋管径迹探测器(STAR)的第二期束流能量扫描实验,主要开展质心能量20GeV以下的重离子碰撞实验的物理分析。通过测量守恒荷的高阶矩、超子整体极化和矢量介子的自旋排列、多奇异强子的产生、同质异位核素的可能的手征磁效应分析等,建立系统的QCD相结构和临界点的实验探针与方法,研究QCD物质相结构和QCD临界点。考核指标:基于STAR实验第二期能量扫描实验数据,获得质心系7~20GeV不同能量点下的守恒荷的高阶矩的高精度实验数据,系统测量Λ、反Λ超子及矢量介子的整体极化及自旋排列的快 度依赖与能量依赖并揭示其物理起源,精确测量Ω粒子、φ粒子等 多奇异强子的产额分布并揭示其产生机制;通过测量分析同质异 位素碰撞中相关物理量给出QCD手征磁效应、手征磁波效应是否在夸克胶子等离子环境中被观测到的结论;利用以上分析得到的系统实验结果给出QCD相结构及QCD临界点的信息。2.2 低能区原子核结构与反应及关键天体核过程研究研究内容:针对 X 射线暴和超新星等爆发性天体环境中的关键核反应过程,依托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BRIF和相关核天体物 理研究装置等,在低能区开展高精度的原子核的基本性质、结构特性与反应机制及关键天体核过程研究,积极发展相关微观模型,在更广泛的同位旋和角动量维度上探索原子核有效相互作用新规律,探索宇宙元素起源和星体能量产生机制。考核指标:完善BRIF高精度核物理实验平台(带电粒子探测器阵列立体角覆盖达4Pi的40%以上,能量分辨好于50keV),测量3~5项奇特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反应截面和衰变过程,统计精度好于10%;发展结合人工智能的核理论分析方法,探索原子核有效相 互作用及其演化规律;完善BRIF和相关核天体物理实验平台(伽马探测器阵列立体角覆盖达4Pi的60%以上),发展天体核反应的 高精度实验方法,测量天体演化相关的3~5项核反应截面和放射性原子核半衰期,统计精度好于10%;结合天文观测,验证天体演化模型,理解宇宙元素起源和星体能量产生机制;建立相关微观模型,研究α团簇和核物质状态方程等在天体核过程中的关键作用。3. 强磁场及综合极端条件3.1 强磁场下的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控新方法研究研究内容:瞄准糖尿病和脂肪肝两种代谢性疾病,依托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发展高场生物磁共振波谱与成像新技术,深入研究糖尿病和脂肪肝发生发展和调控机理;探索不同参数稳态磁场对糖脂代谢、铁代谢和氧化还原等代谢性疾病关键过程的调控及机制,研究稳态磁场对肠道微生物代谢的影响,探索稳态磁场在糖尿病和脂肪肝诊疗中的新策略。考核指标:发展针对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新型核磁共振波谱与成像检测方法,开发1~2种治疗糖尿病和/或脂肪肝的候选药物;阐明稳态磁场对糖脂代谢、铁代谢和氧化还原的调控机制,明确稳态强磁场生物安全界限,开发磁场在糖尿病和脂肪肝的潜在应用,研发1~2种基于磁场防控糖尿病和脂肪肝的演示样机,血糖和脂肪肝改善达到20%。3.2 强磁场下零/窄带隙新型电子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研究内容:依托稳态强磁场装置,针对下一代电子器件对零带隙/窄带隙新型电子材料的需求,围绕极端条件强磁场下电子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与关键科学问题,聚焦磁场对材料生长调控规律的获取,系统开展强磁场下窄带隙化合物半导体、零带隙低维碳基材料、高频碳/磁薄层材料、新型热电材料等新型电子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开拓其量产应用。考核指标:开发出强磁场(≥18T)辅助布里奇曼单晶炉样机1台;在强磁场下研发出几种具有实用化前景的零带隙/窄带隙电子材料,包括大尺寸窄带隙化合物半导体(~1 英寸,带隙~0.62eV,霍尔电阻率2000cm2/Vs,位错密度2)、高性能碳基光热催化量子点与光电材料(吸收/发射波长1200nm,光热转换效率≥40%,纳米酶催化效率≥0.1μM/s,载流子迁移率~10cm2/Vs,光响应性~106A/W)、适应于GHz/THz 波段的轻质宽带高频吸收材料 (GHz波段:吸收20dB、带宽5GHz;THz波段:吸收20dB、 带宽1THz)、低成本高性能多元纳米复合热电薄膜(ZT 值≥2.0, 温差≥10K,成本降低 50%);探索研发材料在器件中的量产应用。3.3 强磁场回旋管高功率太赫兹波源及电子自旋共振谱仪研究内容:依托脉冲强磁场装置,针对材料电子自旋与核自旋的关联、激发和弛豫过程等研究需求,开展THz回旋管理论与技术、高精度磁场位形和波形调控方法、THz高品质波束形成与瞬态测量技术、高功率THz波激励下的电子自旋共振谱仪研究,为探索关键材料结构、性能以及动力学变化提供先进测试平台。考核指标:建立基于强磁场的高功率回旋管太赫兹波源设计理论体系,解决磁场时空分布精确调控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高功率太赫兹脉冲波和连续波输出。(1)脉冲波辐射源:磁场强度40T,频率1THz,功率300W;(2)连续波辐射源:磁场强度15T,频率800GHz,功率30W;(3)电子自旋共振谱仪:时间分辨≤10ns,带宽1GHz,DEER空间分辨2~50nm。4. 天文学4.1 依托LAMOST、FAST的恒星稀有天体和关键物理过程研究研究内容:瞄准恒星内部结构和关键物理过程,依托LAMOST、FAST大科学装置,搜寻和发现恒星关键/稀有天体, 探测恒星内部结构,识别Ia型超新星前身星;发展恒星对流模型,研究特殊元素的形成和输运、角动量转移过程;深入探讨双星演化的走向和结局,以及超新星等重要双星相关天体的形成和演化,结合黑洞观测,多方面提高宇宙测距精度。考核指标:发现几颗双星公共包层演化阶段天体;构建贫金属星和氦星的快速物质损失模型,系统建立双星演化的关键性判据;确定对流超射和星风在物质与角动量转移中的作用; 获得下主序恒星和红巨星表面存在磁场的星震学证据;通过FAST确定几颗超新星前身星;提高超新星等宇宙标尺的测距精度。4.2 第25太阳周重大爆发活动与空间天气研究研究内容:针对太阳爆发活动及空间天气形成的重大科学问题,充分利用我国自主观测设备,探索重大爆发活动中磁场时空演化、爆发机理、能量释放机制、空间天气形成机理及影响的全链路过程。诊断太阳活动中等离子体加热、粒子加速、激波形成与演化,获得对重大太阳活动产生机理及其空间天气效应新的可靠物理理解,并建立高精度的物理和数值预报模型。考核指标:确保我国自主观测新设备,如MUSER、NVST、AIMS、WeHot、FASOT等发挥科学效益;取得第25太阳活动周重大活动事件完整观测,建立数据库,涵盖国内外磁场、光学、 射电等多波段成像及光谱/频谱数据,开发新型大数据分析方法;发展三维(辐射)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建立针对重大太阳爆发事件的理论和数值模拟模型;建立灾害性空间天气的高精确度预报模式和方法。5. 先进光源、中子源及前沿探索5.1 超高功率软 X 射线光源新原理及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针对能源科学、超导材料科学、超快物理化学和光刻等科学和应用领域对高功率EUV/软X射线光源的具体需求,依托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装置,开展超高平均功率和超 高峰值功率EUV/软X射线光源的新原理及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探索基于同步辐射和自由电子激光等产生高功率软X射线脉冲的新机制,发展高功率X射线光源所需种子激光、光学传输和诊断等关键技术。考核指标:完成基于角色散机制的高平均功率EUV/软X射 线光源(平均功率100W)和基于啁啾激光增强型自放大自发辐射的高峰值功率软X射线光源(峰值功率100GW)的物理机制研究;基于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实验验证高功率X射线产 生的新机制,掌握其关键技术和实验方法,为用户提供峰值功率大于1GW、光子能量大于200eV的软X射线激光;掌握超高重复频率(1MHz)紫外波段种子激光和超大带宽红外波段种子激光等关键技术;掌握超高功率软X射线的光学传输、光学元件冷却(平均热负载100W,峰值功率100GW)和光学诊断(时间测量精度好于1fs)等技术。6. 交叉科学与应用6.1 超高真空平面微纳量子器件的分子束外延直接生长和原位表征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发展选区外延生长和片上掩模外延生长等技术,实现量子材料微纳结构和平面异质器件的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直接生长;开发极低温、强磁场原子力显微镜,实现绝缘基底上的微纳结构和器件的扫描隧道谱电子态表征;改进平台扫描微波显微镜、氧化物分子束外延生长等技术设备;基于这些新发展的技术研究拓扑-超导异质结构中的马约拉纳模相关物理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考核指标:利用分子束外延在超高真空环境直接生长出超导电极间距6.2 粒子流、先进光源新实验技术研究研究内容:依托同步辐射光源、超快强激光、先进中子源、加速器等束流装置平台,针对材料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生命健康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发展急需的先进实验技术和方法。考核指标:在选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平台与相关领域研究部门的密切合作,研发在同步辐射光源、超快强激光、中子源和加速器上为解决上述瓶颈问题急需的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促进大设施在材料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生命健康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交叉实验研究。有关说明:本方向拟支持不超过8个项目。附件:“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pdf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df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
  •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多波段脉冲单自旋磁共振谱仪研制”结题验收
    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担的国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 “多波段脉冲单自旋磁共振谱仪研制”结题验收会在合肥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相关负责人、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相关负责人、项目验收专家组、项目监理组、技术验收组、财务验收组、档案验收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负责人、项目组全体成员等50余人参加了验收会。验收会由基金委数理学部副主任董国轩主持。/pp style="text-indent: 2em "项目验收专家组由14位专家组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房建成院士和中科院微电子所刘明院士分别担任验收专家组组长和副组长。专家组首先听取了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关于“多波段脉冲单自旋磁共振谱仪研制”项目研制情况的报告。杜江峰院士带领项目组历时5年时间,实现了国际上首套多波段脉冲单自旋磁共振谱仪,包括多波段复合磁共振系统、微波与射频系统、光学共聚焦系统以及控制台系统等关键系统。该谱仪实现了单核自旋量子态的探测,能够直接测量原子尺度上单个物质单元的组成、结构及动力学性质,获取被系综统计平均掩盖的个体单元独特信息,在单量子水平上更本质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因此在物理、信息、生物等多学科前沿领域获得重要应用。项目执行期间,采取“边研制边科研”的思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譬如在室温大气条件下获得了世界上首张单蛋白质分子的磁共振谱,被《科学》杂志选为当期亮点并配以专文报道,被评价为“是通往活体细胞中单蛋白质分子实时成像的里程碑”。项目组发表SCI论文67篇,其中包括Science 2篇,Nature 1篇、Nature子刊8篇和PRL15篇。相关科研进展获得2015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和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通过该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形成了一支年轻有活力的磁共振科学仪器研制团队。/pp style="text-indent: 2em "验收专家组还听取了监理组报告、技术测试验收报告、财务验收报告、档案验收报告,其中项目技术测试、财务验收、档案验收是5月10日由基金委组织专家先期完成的。随后,验收专家组和基金委相关领导一起现场考察了仪器设备运行情况。专家组对项目研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项目组全面完成了项目工作,取得了突出进展。/pp style="text-indent: 2em "验收会由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院士带队,参加验收会的还有计划局项目处谢焕瑛处长、数理科学部物理科学一处倪培根副处长,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副局长曹凝,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朱长飞等。/p
  • 第八届亚太地区电子自旋共振学术会议通知
    第八届亚太地区电子自旋共振学术会议(8th Asia-Pacific EPR/ESR Symposium,APES2012)将于2012年10月11-15日在北京举行,由清华大学化学系承办。  自1997年以来,已先后在中国香港和杭州、日本神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诺沃西比尔斯克(新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凯恩斯和韩国济州岛举办过七届APES会议。APES会议是EPR/ESR专家学者及厂家聚会交流的重要平台,它不仅仅吸引了亚太各国各地区的,而且还吸引了世界各地的EPR/ESR专家学者前来参加。APES会议将围绕各种EPR/ESR技术(CW EPR/ESR、pulsed EPR、high frequency 和 high field EPR, ENDOR、time resolved EPR、FMR、EPRI、CIDEP 和 ODMR等)在医药、环境、生物学、化学、材料学及纳米科学等各领域的应用及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动态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欢迎国内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踊跃报名参加。要了解更多有关会议情况,请参看http://www.apes2010.org。也可与主办者直接联系。  联系方式:  李勇 E-mail:hxxly@tsinghua.edu.cn  杨海军 E-mail:cyhj@tsinghua.edu.cn  北京市清华大学化学系  邮编:100084  电话/传真:010-62788971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理工实验平台低温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等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BMCC-ZC22-0660项目名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理工实验平台低温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等设备采购项目预算金额:62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名称简要技术需求预算(万元)数量是否接受进口1低温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磁体分辨率≦10 mG…5001套是2多相碳分析仪H2O:独立的H2O红外检测器一个…1201套是合计:620万元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签订生效后开始至双方合同义务完全履行后截止。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本项目是否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否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同时参加本项目;(2)为本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不得参加本项目;(3)通过“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www.gsxt.gov.cn)查询信用记录(截止时间点为投标截止时间),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供应商,没有资格参加本项目的采购活动。(4)投标人必须购买招标文件并登记备案,否则没有资格参加本项目的投标。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2年11月15日 至 2022年11月22日,每天上午9:00至11:30,下午13:00至16: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科大天工大厦B座17层1709室(北四环学院桥东北角)。方式:电汇购买或现场购买(只接受现金)(具体方式详见“其他补充事宜”)售价:¥2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2年12月06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开标时间:2022年12月06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科大天工大厦B座17层1706室第一会议室。(提示:楼层较高,请供应商预留递交文件时间提前到场)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1)详细报名及获取采购文件方式,请完整阅读以下全部内容:1)电汇购买招标文件请填写下表,连同电汇底单(网银转账页面或银行回单)扫描件发送至bjmdzx@vip.163.com(未按要求操作不予登记)。邮件主题请务必为“购买标书登记+项目编号(BMCC开头)+项目名称”。报名后我司将回复邮件告知报名结果,请关注邮件及相关附件。请注意:电汇或网银必须于标书销售截止日下午4:30前到账。投标人在购买招标文件时按照招标公告的要求提供相应材料,如实完整的填写出售标书记录,尤其须明确拟投标包号。本项目本次分包进行招标,投标人必须按所投包数缴纳购买招标文件的费用。投标人在购买招标文件后,如果决定变更登记的信息,应在购买文件截止时间前补交齐相关费用并书面通知项目负责人,否则变更信息将不予认可。项目编号BMCC-XXXX报名包号汇款金额公司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司,发票、纸质版文件邮寄地址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邮箱需要快递纸质版文件是(须加收快递费100元) √否汇款/转账凭证(汇款或转账的底单扫描件或截图) 2)银行账户信息,电汇购买采购文件、投标保证金及中标服务费收取的唯一账户:汇款或转账时请务必附言“项目编号+用途”,例如:BMCC+项目编号的标书款或保证金。公司名称:北京明德致信咨询有限公司开 户 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升路支行账 号:0200 0062 1920 0492 9683)采购文件的获取:1-电子版:明德致信公司网站“招标(采购)公告”频道:http://www.zbbmcc.com/node/119。无需注册,按项目名称或编号查找对应项目,点击标题下红色“下载”按钮即可;2-纸质版:若需纸质版采购文件请在报名表中注明,须加收快递费100元。3)问题咨询联系方式的说明:1-有关采购文件购买、中标通知书领取及服务费发票、保证金交纳及退还事宜的联系电话:(010)82370045;2-有关采购文件技术部分的问题咨询:请拨打公告“项目联系方式”中项目负责人的号码。(2)本项目的公告发布媒介: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对其他网站转发本公告可能引起的信息误导、造成供应商的经济或其他损失的,采购人及采购代理不负任何责任。(3)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监狱企业发展、优先采购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等、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支持监狱企业发展、促进残疾人就业、完善中央高校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等。(4)如本公告内容和招标文件内容不一致,以招标文件为准。(5)投标文件请于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前递交至开标地点,逾期递交文件恕不接受。(6)评分方法:综合评分法注: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保障大家的身体健康,把各项防控措施落细、落小、落实到位,采取以下措施:为有效减少人员聚集,建议电汇报名。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联系方式:滕老师 zfcg@bnu.edu.cn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北京明德致信咨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科大天工大厦B座17层1709室联系方式:张乐、王经理、吕绍山,010-82370045、18600960203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张乐、王经理、吕绍山电话:010-82370045、18600960203
  • 华南理工大学千万元电子自旋共振-扫描隧道显微镜联合系统(ESR-STM)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ZZ0220095项目名称:华南理工大学电子自旋共振-扫描隧道显微镜联合系统(ESR-STM)采购项目预算金额:108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08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组号标的名称数量(单位)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具体详见采购需求)最高限价万元(人民币)包组一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1套实现二维表面纳米结构的变温制备和形貌表征,对分子结构进行精确成像和空间位移操纵;观察二维表面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可测量的对象为金属、半导体以及其上吸附的分子、原子等;可以与低温及强磁场结合,对样品的自旋性质进行研究;实现原子及分子在样品上的变温沉积。人民币480万元包组二低温强磁场系统1套为扫描隧道显微镜稳定提供0.4 K的超低温实验环境,以及面外方向高达9 T、面内方向2 T的三维矢量磁场。该系统配合扫描隧道显微镜使用,可以实现对单个自旋量子极化轴的人为控制和对自旋磁各向异性的表征,保证各类量子相干操控实验的顺利开展。人民币250万元包组三射频电子线路系统1套整套设备可用于对二维表面上的单个目标分子或原子的自旋进行电学调控,表征其自旋弛豫时间,实现量子相干操控等。人民币350万元 1.经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同意,本项目(包组一: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包组二:低温强磁场系统;包组三:射频电子线路系统)允许采购本国产品或不属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明确规定限制的进口产品,具体详见采购需求。2.本项目多个包组兼投兼中。3.合同履行期限:国内供货:所有包组为在合同签订后(30)天内完成供货、安装和调试并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境外供货:包组一、包组二为办理免税证明后(365)天内完成供货、安装和调试并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包组三为办理免税证明后(120)天内完成供货、安装和调试并交付用户单位使用。4.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5.本项目采购标的所属行业为:工业最高限价(如有):包组一:480万元(人民币);包组二:250万元(人民币);包组三:350万元(人民币)合同履行期限:国内供货:所有包组为在合同签订后(30)天内完成供货、安装和调试并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境外供货:包组一、包组二为办理免税证明后(365)天内完成供货、安装和调试并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包组三为办理免税证明后(120)天内完成供货、安装和调试并交付用户单位使用。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新研究展示自旋-轨道耦合的拉比振荡行为
    近日,暨南大学研究员陈振强团队揭示了自旋-轨道光学拉比振荡现象,首次在理论和实验上同时展示了自旋-轨道耦合的拉比振荡行为。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陈振强带领的光场调控科研团队研究无发散结构光场与人工晶体相互作用,在高阶光学体系下构建赝自旋-1/2模型,分别在强、弱耦合条件下实现自旋-轨道拉比振荡。此外,通过外场调控等效磁场,实现拓扑荷可调的角动量光场。研究结果有望在经典和量子光学中找到应用。拉比振荡是二能级量子波包在外磁场驱动下发生周期性振荡的现象,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物理效应之一,已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如核磁共振成像。目前,拉比振荡已逐渐扩展到其它物理体系,包括原子分子物理、声学、凝聚态物理、光学等。在现有研究工作中,拉比振荡只涉及两种独立的振荡形式:自旋态振荡和轨道态振荡。如何在高阶物理体系实现自旋-轨道耦合的拉比振荡?针对这一基本问题,研究人员通过类比量子力学自旋1/2系统,利用左、右旋圆偏振涡旋光场构建高阶光学体系的赝自旋1/2系统,并导出相应的等效磁场模型。在等效磁场的作用下,高阶赝自旋态(结构光场模式)在两“能级”间发生周期性振荡。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外电场调控等效磁场,操控拉比振荡光场的演化行为。在电场的驱动下,实现不同拉比振荡模式的切换,这一现象为光场多维调控提供新的技术原理。上述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重点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珠江人才计划项目等的支持。
  • 核电共振!一次实验事故或将颠覆核磁共振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团队 3 月 11 日在《自然》发文,报告成功实现了核电共振,仅使用电场改变单个原子核的量子态。这一构想最初由诺奖得主尼古拉斯· 布隆伯根(Nicolaas Bloembergen)在 1961 年提出,但此前从未有人实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1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4b750993-05f6-4d24-9512-c7009275d9d1.jpg" title="2020-0314-2befe86bj00q76e8a001cd200fn00b1g00fn00b1.jpg" alt="2020-0314-2befe86bj00q76e8a001cd200fn00b1g00fn00b1.jpg" width="450" height="317"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莫莱罗教授、穆尔瑞克博士以及阿萨德博士。图片来源:UNSW/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如果核电共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它或许将动摇磁共振在科研和应用中的“垄断”地位,甚至对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产生重要作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对于研究团队而言,这个成果完全是个意外惊喜。据悉,一次实验室事故差点烧毁了他们的仪器,却也让他们实现了诺奖得主尼古拉斯· 布隆伯根在 58 年前提出的一个设想:用电场操纵单个原子核。/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半个多世纪以来,整个核电共振领域几乎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因为第一次尝试证明它太具挑战性了。研究人员最初打算对单个锑原子进行核磁共振,锑是一种具有很大核自旋的元素。研究的第一作者阿萨德博士介绍说,我们的最初目标是探索量子世界和经典世界之间的边界,这是由核自旋的混沌行为设定,这纯粹是一个好奇心驱动的项目,没有考虑到应用,然而开始实验后,研究人员就意识到有些不对劲。/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另一位主要作者文森特· 穆里克博士说:这种核的行为非常奇怪,拒绝在某些频率上做出反应,但在其他频率上表现出强烈的反应,这让我们困惑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了一个‘尤里卡时刻’,意识到我们做的是电共振,而不是磁共振。事情是这样的:研究人员制造了一个包含锑原子和特殊天线装置,优化后产生了一个高频磁场来控制原子核。实验要求这个磁场相当强,所以给天线施加了很大的功率,然后研究人员却把它炸毁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通常情况下,对于磷这样较小的原子核,当炸毁天线时‘游戏结束了’,所以必须扔掉这个装置。但对于锑核,实验继续进行,事实证明:在损坏之后,天线产生了一个强大电场,而不是磁场,故而让研究人员‘重新发现’了‘核电共振’。在展示了用电场控制原子核的能力之后,研究人员使用复杂的计算机模型来了解电场究竟是如何影响原子核自旋的。这一研究证明了核电共振是一种真正的局部微观现象:电场扭曲了原子核周围的键,迫使它转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用磁场和电场控制原子自旋,有怎样的差异?莫莱罗教授用桌球台进行比喻,他说:“磁共振就像举起整张桌子摇晃它,来控制某一个球。我们确实移动能那个球,但同时也会移动其他的球。而电共振是一个突破,这相当于给你一支台球杆,你能用它精确地把某个球打到期望的地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如今磁共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学、采矿等领域,而论文作者们指出,如果要在纳米尺度上进行应用,电共振的优势远大于磁共振。磁场的产生通常依靠大型线圈和强大的电流,并且磁场很难被约束在小范围内 相比之下,一个小型电极的尖端就可能产生很强的电场,并且电场更容易被约束或屏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研究作者们认为,如果将能够用电场控制的原子核用量子点连接起来,并实现规模化,或许有助于开发出基于原子核自旋和电子自旋的硅量子计算机,且不依靠共振磁场运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这一发现意味着我们找到了一种方法,能够利用单原子自旋制造不依靠共振磁场运行的量子计算机,”莫莱罗教授说,“我们还能利用原子核作为精度极高的传感器,用于探测电场和磁场,甚至回答量子科学中的基本问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相关论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Asaad, S., Mourik, V., Joecker, B. et al. Coherent electrical control of a single high-spin nucleus in silicon. Nature579, 205–209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057-7/ppbr//p
  • 国仪量子即将亮相北京波谱年会,共商顺磁共振波谱仪最新进展
    “2021年度北京波谱年会”将于2021年5月14日-16日在京召开。国仪量子将携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等产品设备及相关解决方案亮相本届年会,与此同时,国仪量子磁共振事业部总经理许克标博士将带来主题为《国仪量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最新进展》的报告,干货满满,不容错过!为了进一步促进波谱学的健康发展,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了解波谱新技术和交叉学科的最新进展,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波谱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协办的“2021年度北京波谱年会”将于2021年5月14日-16日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不断进步的磁共振波谱”为主题,在液体、固体、低场和成像核磁共振波谱、连续波和脉冲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以及国产化仪器研发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报告。会议交流形式包括大会报告、分会报告和墙报等,旨在提高波谱学开发和应用水平,推动波谱技术交流与推广。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材料的性能测试手段之一,是一项检测具有未成对电子样品的波谱方法。即使是正在进行的化学和物理反应,电子顺磁共振也能获得有意义的物质结构信息和动态信息。目前电子顺磁共振已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环境科学、地质探矿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光探测磁共振技术(ODMR)以 NV 色心自旋磁共振为原理,通过控制光、电、磁等基本物理量, 实现对钻石中氮—空位(NV 色心)发光缺陷的自旋进行量子操控与读出,与传统顺磁共振、核磁共振相比,具有初态是 量子纯态、自旋量子相干时间长、量子操控能力强大、量子塌缩测量实验结果直观等独特优势。报告精彩看点报告主题:国仪量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最新进展报告时间:2021年5月16日 11:35-11:45报告地点:北京世纪金源香山商旅酒店金都厅讲师简介:许克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国仪量子磁共振事业部总经理内容概要: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技术是一种研究含有未成对电子物质的结构、动力学以及空间分布的谱学方法,能够提供原位和无损的电子自旋、轨道和原子核等微观尺度的信息。本报告以顺磁共振的仪器开发和应用为主线,介绍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的顺磁共振波谱仪和基于金刚石NV色心的单自旋磁共振谱仪的最新进展。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 波谱技术是一种研究含有未成对电子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动力学等信息的谱学方法,能够提供原位和无损的电子自旋、轨道和原子核等微观尺度的信息。X波段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100当含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置于静磁场中时,如果对样品施加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信号,会观测到物质对电磁波能量的发射或者吸收。X波段连续波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200-Plus通过对电磁波信号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可以简析出电子以及其周围环境的特性,从而可以进行物质结构的分析以及其他应用。含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分布广泛,如孤立单原子、导体、磁性分子、过渡金属离子、稀土离子、离子团簇、掺杂材料、缺陷材料、生物自由基、金属蛋白等;许多物质本身不含有未成对电子,在受到光激发后会产生未成对电子。因此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工业等领域。 台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200M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是一台以NV 色心自旋磁共振为原理的量子实验平台。该谱仪通过控制光、电、磁等基本物理量,实现对钻石中氮—空位(NV 色心)发光缺陷的自旋进行量子操控与读出,与传统顺磁共振、核磁共振相比,具有初态是 量子纯态、自旋量子相干时间长、量子操控能力强大、量子塌缩测量实验结果直观等独特优势。 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具有超高灵敏度与纳米级超高分辨率,可以完成单分子、单细胞的微观磁共振谱学和成像,同时可以运行在室温大气条件下,对于生物样品有良好的兼容性。该谱仪具备高保真度量子自旋态调控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50 ps 时间精度脉冲发生器以及宽带高功率微波调制器件,能够实现对自旋低噪声、高效、快速的量子相干操控。与谱仪配套的高智能化控制与信号采集软件,能够实现自动光路调节、自动磁场调节以及长时间的无人值守自动测样实验,是科研实验的最好搭档。
  • 国仪量子发布钻石单自旋量子精密测量谱仪新品
    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是一台以NV色心自旋磁共振为原理的量子实验平台。该谱仪通过控制光、电、磁等基本物理量,实现对钻石中氮—空位(NV色心)发光缺陷的自旋进行量子操控与读出,与传统顺磁共振、核磁共振相比,具有初态是量子纯态、自旋量子相干时间长、量子操控能力强大、量子塌缩测量实验结果直观等独特优势。带有负电的NV色心具有优良的量子特性。当施加532nm的绿色激光,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从激发态衰减到基态的过程中,会发出红色荧光。ms=0态的荧光强度比较强,而ms=±1态发出的荧光比较弱,可以通过荧光强度区分自旋状态。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具有超高灵敏度与纳米级超高分辨率,能在室温大气条件下运行,可以完成单分子、单细胞的微观磁共振谱学和成像。该谱仪具备高保真度量子自旋态调控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50ps时间精度脉冲发生器以及宽带高功率微波调制器件,能够实现对自旋低噪声、高效、快速的量子相干操控。与谱仪配套的高智能化控制与信号采集软件,能够实现自动光路调节、自动磁场调节以及长时间的无人值守自动测样实验,是科研实验的好搭档。公司同时具有完善的高品质金刚石探针制备工艺,可以自主制备长相干时间、高稳定度的金刚石探针。产品参数:产品特点:实现单自旋灵敏度,纳米级分辨率的磁共振谱学方法;50皮秒时间精度,超高谱线分辨率,高保真度量子自旋态操控;智能化仪器控制和信号采集;完善的金刚石探针制备技术;可进行长时间无人值守实验。欢迎下载样本了解更多产品详情。 创新点: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是一台以NV色心自旋磁共振为原理的量子实验平台。该谱仪通过控制光、电、磁等基本物理量,实现对钻石中氮—空位(NV色心)发光缺陷的自旋进行量子操控与读出,其具有超高灵敏度与纳米级超高分辨率,可以完成单分子、单细胞的微观磁共振谱学和成像,可在室温大气条件运行,对于生物样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与传统顺磁共振、核磁共振相比,具有初态是量子纯态,自旋量子相干时间长,量子操控能力强大,量子塌缩测量实验结果直观等独特优势。带有负电的NV色心具有优良的量子特性。当施加532nm的绿色激光,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从激发态衰减到基态的过程中,会发出红色荧光。ms=0态的荧光强度比较强,而ms=± 1态发出的荧光比较弱,可以通过荧光强度区分自旋状态。钻石单自旋量子精密测量谱仪
  • 核磁共振、顺磁共振、磁共振成像......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磁共振指的是自旋磁共振(spin magnetic resonance)现象,包含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或称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一类用于医学检查的成像设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那么,你真正了解核磁共振(NMR)、磁共振成像(MRI) 及电子顺磁共振(EPR/ESR)吗?/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核磁共振波谱(NMR)/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研究的是原子核对射频辐射(Radio-frequency Radiation)的吸收。1945 年布洛赫(Bloch )和伯塞尔 (Purcell) 证实了原子核自旋的确实存在, 他们为此共同获得了1952 年诺贝尔物理奖。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R.R.Ernst教授,以表彰他对二维核磁共振理论及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的贡献。这两次诺贝尔奖的授予,充分说明了核磁共振的重要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自1953年出现第一台核磁共振商品仪器以来,核磁共振在仪器、实验方法、理论和应用等方面有着飞跃的进步。目前,NMR不仅是对各种有机和无机物的成分、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有时亦可进行定量分析,其所应用的学科已经从化学、物理扩展到了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磁共振成像(MRI)/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sup1/supH、sup11/supB、sup13/supC、sup17/supO、sup19/supF、sup31/supP。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初曾被称为核磁共振成像,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医学新技术的NMR成像(NMR Imaging)一词越来越为公众所熟悉。随着大磁体的安装,有人开始担心字母“N”可能会对磁共振成像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另外,“nuclear”一词还容易使医院工作人员对磁共振室产生另一个核医学科的联想。因此,为了突出这一检查技术不产生电离辐射的优点,同时与使用放射性元素的核医学相区别,放射学家和设备制造商均同意把“核磁共振成像术”简称为“磁共振成像(MRI)”。/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电子顺磁共振(EPR/ESR)/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简称EPR),或称电子自旋共振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简称ESR),是研究电子自旋能级跃迁的一门学科,是直接检测和研究含有未成对电子的顺磁性物质的现代分析方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自1945年物理学家Zavoisky首次提出了检测EPR信号的实验方法至今,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的理论、实验技术和仪器结构性能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固体器件等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推广应用,使EPR实验技术有了许多重大的突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EPR已经在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地矿学和年代学等许多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6832/" target="_blank"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31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675b0ee9-ba73-4bfb-892b-46b308191a24.jpg" title="ba611d21-07b1-47c9-bba0-c6989443be32.jpg!w1920x420.jpg" alt="ba611d21-07b1-47c9-bba0-c6989443be32.jpg!w1920x420.jpg" width="600" height="131" border="0" vspace="0"//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磁共振技术的持续发展对生命科学、医药、材料等多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对磁共振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方需求的碰撞下,核磁共振(NMR)、电子顺磁共振(EPR/ESR)、磁共振成像(MRI)等不同分支的磁共振技术也逐渐“百花齐放” DNP、超高转速固体核磁、液相色谱核磁联用等各种新的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为磁共振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其应用范围跨越了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多个学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为了促进和加强国内外磁共振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仪器信息网、北京波谱学会、《波谱学杂志》将于2020年6月9-10日联合举办“第四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iCMR 2020)”。本次会议开设了磁共振(MR)新技术及其应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及其应用、顺磁共振(EPR/ESR)技术及其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其应用四个专题,更大范围涵盖了波谱相关技术及应用,共计安排了11位专家报告,并吸引了布鲁克、日本电子、国仪量子、纽迈分析、青檬艾柯等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参与。/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宁永成教授分享其八本书的故事。非物理专业出身,如何深入理解和应用磁共振波谱?届时,宁永成教授和杨海军高工的专家对话环节或将让您醍醐灌顶。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6832/" target="_blank"立即报名》》》/a/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日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6832/" target="_blank"strong磁共振(MR)新技术及其应用(6月9日)/strong/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27, 108, 9)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6832/" target="_blank"— 我要报名 —/a/span/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0" align="center"tbodytr class="firstRow"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09:20-09:30/p/tdtd width="48%"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97" target="_blank"开幕致辞—非物理专业出身,如何深入理解和应用磁共振波谱?/a/p/tdtd width="37%"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97" target="_blank"杨海军(清华大学)/a/p/td/trtr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09:30-10:00/p/tdtd width="48%"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72" target="_blank"多核人体磁共振成像(MRI)新仪器及应用/a/p/tdtd width="37%"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72" target="_blank"周欣(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a/p/td/trtr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10:00-10:30/p/tdtd width="48%"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68" target="_blank"基于量子技术的单分子磁共振谱学和成像/a/p/tdtd width="37%"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68" target="_blank"石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p/td/trtr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10:30-11:00/p/tdtd width="48%"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791" target="_blank"布鲁克固体核磁新技术简介/a/p/tdtd width="37%"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791" target="_blank"王秀梅(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a/p/td/trtr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11:00-11:30/p/tdtd width="48%"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70" target="_blank"“非常见”原子核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a/p/tdtd width="37%"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70" target="_blank"徐骏(南开大学)/a/p/td/tr/tbody/table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6832/" target="_blank"核磁共振(NMR)技术及其应用(6月9日)/a/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27, 108, 9)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6832/" target="_blank"— 我要报名 —/a/span/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0" align="center"tbodytr class="firstRow"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14:00-14:30/p/tdtd width="48%"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63" target="_blank"基于磁共振技术的蛋白质动态调控机制研究/a/p/tdtd width="37%"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63" target="_blank"姜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a/p/td/trtr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14:30-15:00/p/tdtd width="48%"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81" target="_blank"日本电子特有核磁技术简介/a/p/tdtd width="37%"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81" target="_blank"叶跃奇(JEOL(Beijing))/a/p/td/trtr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15:00-15:30/p/tdtd width="48%"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69" target="_blank"核磁共振仿真波谱仪开发与教育应用/a/p/tdtd width="37%"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69" target="_blank"汪红志(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a/p/td/trtr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15:30-16:00/p/tdtd width="48%"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790" target="_blank"Bruker液体核磁新进展/a/p/tdtd width="37%"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790" target="_blank"徐雯欣(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a/p/td/trtr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16:00-16:30/p/tdtd width="48%"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65" target="_blank"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高精度有机分子化学位移计算在线系统构建及其在有机分子核磁谱图指认及结构确证中的应用/a/p/tdtd width="37%"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65" target="_blank"李骞(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a/p/td/tr/tbody/table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6832/" target="_blank"顺磁共振(EPR/ESR)技术及其应用(6月10日)/a/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27, 108, 9)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6832/" target="_blank"— 我要报名 —/a/span/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0" align="center"tbodytr class="firstRow"td width="14%"p09:00-09:30/p/tdtd width="48%" align="center" valign="middle"p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66" target="_blank"若干血红素衍生物的电子自旋顺磁共振研究/a/p/tdtd width="37%" align="center" valign="middle"p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66" target="_blank"李剑峰(中国科学院大学)/a/p/td/trtrtd width="14%"p09:30-10:00/p/tdtd width="48%" align="center" valign="middle"p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67" target="_blank"电子顺磁共振在研究青蒿素激活机制中的应用/a/p/tdtd width="37%" align="center" valign="middle"p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67" target="_blank"刘国全(北京大学药学院)/a/p/td/trtrtd width="14%"p10:00-10:30/p/tdtd width="48%"p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71" target="_blank"光合作用水裂解催化中心的仿生模拟/a/p/tdtd width="37%" align="center" valign="middle"p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71" target="_blank"张纯喜(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a/p/td/trtrtd width="14%"p10:30-11:00/p/tdtd width="48%" align="center" valign="middle"p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79" target="_blank"顺磁共振仪器——从系综到单自旋/a/p/tdtd width="37%" align="center" valign="middle"p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79" target="_blank"许克标(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a/p/td/trtrtd width="14%"p11:00-11:30/p/tdtd width="48%" align="center" valign="middle"p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64" target="_blank"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指导有机合成/a/p/tdtd width="37%" align="center" valign="middle"p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64" target="_blank"蒋敏(杭州师范大学)/a/p/td/tr/tbody/table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6832/" target="_blank"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其应用(6月10日)/a/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27, 108, 9)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6832/" target="_blank"— 我要报名 —/a/span/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0" align="center"tbodytr class="firstRow"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14:00-14:30/p/tdtd width="48%"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62" target="_blank"心脏磁共振成像中的黑血技术/a/p/tdtd width="37%"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562" target="_blank"丁海艳(清华大学)/a/p/td/trtr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14:30-15:00/p/tdtd width="48%"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773" target="_blank"低场核磁成像在临床前科研中应用/a/p/tdtd width="37%"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773" target="_blank"丁皓(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a/p/td/trtr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15:00-15:30/p/tdtd width="48%"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792" target="_blank"智能集成化磁共振成像系列仪器及应用/a/p/tdtd width="37%"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792" target="_blank"刘化冰(北京青檬艾柯科技有限公司)/a/p/td/trtr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15:30-15:40/p/tdtd width="48%"p style="text-align:center "现场讨论环节/p/tdtd width="37%"p style="text-align:center "杨海军主持/p/td/trtr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15:40-16:10/p/tdtd width="48%"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613" target="_blank"我的八本书/a/p/tdtd width="37%"p style="text-align: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613" target="_blank"宁永成(清华大学)/a/p/td/trtr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16:10-16:40/p/tdtd width="48%"p style="text-align:center "专家对话/p/tdtd width="37%"p style="text-align:center "杨海军@宁永成/p/td/trtrtd width="14%"p style="text-align:center "16:40-17:00/p/tdtd width="48%"p style="text-align:center "现场答疑/p/tdtd width="37%"p style="text-align:center "全体参会人员/p/td/tr/tbody/table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 特别惊喜:/strong/span为了提高磁共振工作者工作和学习的热情,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会议交流环节,本次会议还特别安排了抽奖环节,将从积极提问的参会者中抽取幸运者,送出主办方精心准备的礼品(小度智能音箱、京东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aff21f8a-cd43-40a2-bb8d-8fa2d2012782.jpg" title="二维码图片_6月3日17时44分31秒.png" alt="二维码图片_6月3日17时44分31秒.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扫码报名,免费参会/strong/p
  • 国仪量子发布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新品
    电子顺磁共振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 波谱技术是一种研究含有未成对电子物质的结构,动力学以及空间分布的谱学方法,能够提供原位和无损的电子自旋、轨道和原子核等微观尺度的信息。当含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置于静磁场中时,如果对样品施加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信号,会观测到物质对电磁波能量的发射或者吸收。通过对电磁波信号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可以简析出电子以及其周围环境的特性,从而可以进行物质结构的分析以及其他应用。电子顺磁共振可以用来准确、快速和无破坏性地获取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上的信息。含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分布广泛,如孤立单原子、导体、磁性分子、过渡金属离子、稀土离子、离子团簇、掺杂材料、缺陷材料、生物自由基、金属蛋白等;许多物质本身不含有未成对电子,在受到光激发后也会产生未成对电子。因此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地质、考古、材料科学、医药科学和工业等重要领域。产品特点:产品参数:欢迎下载样本了解更多产品信息。创新点:1.微波脉冲时间分辨率达50 ps,提高了脉冲模式下的谱线分辨率;高性能固态功率放大器:500 W输出功率,高相位稳定性;不限脉冲个数的序列发生器,适用于极多脉冲的动力学去偶技术。2.功能综合,适用于通用的连续波和脉冲EPR测量,实验场景多样化,满足光照、低温、转角等实验需求。3.自带的EPR-Pro是国仪量子电子顺磁共振谱仪的上位机操作软件,提供快捷的实验操作流程和科学的数据分析功能。电子自旋磁共振能够用来准确、快速和无破坏性地获取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上的信息,广泛应用于量子计算、自由基研究、材料科学、生物结构分析等领域。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
  • 核磁共振波谱仪常见问题解答
    p  1.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可以测出核磁共振谱吗?/pp  不是。首先,被测的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要不为零 其次,自旋量子数最好为1/2(自旋量子数大于1的原子核有电四极矩,峰很复杂) 第三,被测的元素(或其同位素)的自然丰度比较高(自然丰度低,灵敏度太低,测不出信号)。/pp  2.关于样品管,要注意什么?/pp  对于 5mm 探头来说,其中探头内部隔离样品和线圈的石英管内径只有5.4mm,如果样品管过粗或者弯曲,很容易卡在探头里甚至挤碎石英管 如果样品管过细或者有裂纹,很容易造成样品管在探头内破碎,污染探头。因此在使用样品管前,首先要在平面上滚动,确定平直 然后对灯光仔细检查有无裂纹 插入转子时要注意是否过紧过松。探头故障是我们遇到最多的问题,损坏探头可能造成数百到数万欧元的维修费用,建议谱仪管理员确保所有的送样人员了解这些细节,并检查样品管质量。/pp  3.溶剂的用量多少为合适?/pp  在我们的定深量筒上都绘有相应线圈的位置及长度,一般只要保证样品的长度比线圈上下各多出3mm 即可,过少会影响自动匀场效果,过多浪费溶剂而且由于稀释了样品,减少了处在线圈中的有效样品量。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将样品液柱的中心与定深量筒上的线圈中心对齐。/pp  4.高场的核磁共振仪和低场的核磁共振仪测出的谱有什么区别?/pp  首先,高场的核磁共振仪比低场的核磁共振仪灵敏度高,如果样品浓度低,低场的核磁共振仪测出的谱图信噪比低,改用高场的核磁共振仪信噪比会改善。其次,高场的核磁共振仪比低场的核磁共振仪测出的峰分得更开,谱图的解析更容易些。但是,需要准确的偶合常数时,用低场的谱仪测更好些。/pp  5.核磁共振仪有几种探头?/pp  从所测原子核的种类分,有:碳氢探头、碳氢磷氟四核探头、多核探头。还可以分为正向探头(测碳谱的灵敏度高)、反向探头(测氢谱的灵敏度高)、普通探头(每测四次完成一个循环得一个结果)和梯度场探头(不需要相循环,测一次得一个结果)。/pp  6.如果样品吹不出来,应该怎么处理?/pp  首先查看各个气压表示数,检查压缩空气是否正常。如果压缩气没问题,很可能是样品卡在探头里了。可以将探头的固定螺丝拧开,下沉约5厘米,然后装回,(或者说把探头拆下再装回去)再吹一次。一般可以吹出。/pp  7.lockdisp窗口中锁线的意义是什么?/pp  时间轴折叠的氘信号强度谱/pp  8.测试核磁共振需要多少样品量?/pp  不同场强需要的样品量不同,如300兆核磁、分子量是几百的样品,测氢谱大约需要2mg以上的样品,测碳谱大约需要10mg以上。600兆核磁测氢谱大约需要几百微克。/pp  9.配制样品为什么要用氘代试剂?怎样选择氘代试剂?/pp  因为测试时溶剂中的氢也会出峰,溶剂的量远远大于样品的量,溶剂峰会掩盖样品峰,所以用氘取代溶剂中的氢,氘的共振峰频率和氢差别很大,氢谱中不会出现氘的峰,减少了溶剂的干扰。在谱图中出现的溶剂峰是氘的取代不完全的残留氢的峰。另外,在测试时需要用氘峰进行锁场。/pp  由于氘代溶剂的品种不是很多,要根据样品的极性选择极性相似的溶剂,氘代溶剂的极性从小到大是这样排列的:苯、氯仿、乙腈、丙酮、二甲亚砜、吡啶、甲醇、水。还要注意溶剂峰的化学位移,最好不要遮挡样品峰。/pp  10.测试样品是否必须家TMS?/pp  测试样品加TMS(四甲基硅烷)是作为定化学位移的标尺,也可以不加TMS而用溶剂峰作标尺。/pp  11.怎样做重水交换?/pp  为了确定活泼氢,要做重水交换。方法是:测完样品的氢谱后,向样品管中滴几滴重水,振摇一下,再测氢谱,谱中的活泼氢就消失了。酰胺类的氨基氢交换得很慢,需要长时间放置再测谱。/pp  12.用哪些氘代溶剂测出的氢谱上看不到活泼氢的峰?/pp  甲醇、水、三氟醋酸都有重水交换作用,看不到活泼氢的峰。/pp  13.可以使用混合氘代试剂吗?/pp  可以。但是化合物在混合溶剂中由于溶剂效应,峰的化学位移和一种氘代溶剂的不同。/pp  14.为什么氘代丙酮、氘代DMSO(二甲亚砜)的溶剂峰为五重峰?/pp  溶剂峰的裂分是由于氘对氢的耦合,根据2n+1规律,两个氘对一个氢耦合裂分成五重峰。/pp  15.位移试剂有什么用途?/pp  当样品峰相互重叠时,可以用位移试剂把这些峰拉开,便于谱解析。/pp  16.不锁场可以测样品吗?/pp  为了使磁场稳定,测试样品时要进行锁场 如果不锁场也可以测试样品,但因为磁场稳定性差,测出的谱图分辨率较低。/pp  17.设置参数时,观察偏置表示什么意思?/pp  在测图谱时,我们不能同时观察0到几百兆赫的范围,所以我们先设置一个谱宽,以这个谱宽为窗口去观察共振的某一范围。设置观察偏置就是定了观察位置。所以改变观察偏置,谱中各峰的位置就会改变,实质也是观察范围改变了。/pp  18.为什么同一碳上的两个质子会有不同的化学位移?/pp  因为同碳上的这两个质子表现出了磁不等价。如有些难翻转的环上的碳位置固定,不能旋转,它上面的两个质子处于环的不同位置,受到的磁屏蔽不同,所以化学位移不同。还有的碳虽然不在环上,但是连接了两个大的集团,旋转受阻,两个质子收到的磁屏蔽不同,化学位移也不同。/pp  19.化学位移可以给出哪些结构信息?/pp  氢谱中各种基团的化学位移变化很大,不容易记忆,但只要牢记住几个典型基团的化学位移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甲基0.8~1.2ppm,连苯环的甲基2ppm附近,乙酰基上的甲基2ppm附近,甲氧基和氮甲基3~4ppm,双键5~7ppm,苯环7~8ppm,醛基8~10ppm,不接氧的亚甲基1~2ppm,接氧的亚甲基3~4ppm。/pp  20.偶合常数可以给出哪些结构信息?/pp  可以从偶合常数看出基团间的关系,邻位偶合常数较大,远程偶合常数较小。还可以利用Kapulus公式计算邻位氢的二面角。对于有双键的化合物,顺式的氢之间偶合常数为6~10Hz,反式的氢之间偶合常数为12~16Hz。/pp  21.NOE效应与去偶作用有什么不同?/pp  偶合是解决氢基团之间相邻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能量是通过键传递的。NOE效应是解决氢之间的空间相近,它们之间的能量是通过空间磁场传递的。/pp  22.质子偏共振去偶可以用来确定碳的类型,为什么现在常用DEPT谱,而不同质子偏共振去偶谱?/pp  质子偏共振去偶区分伯、仲、叔、季碳的方法是根据裂分成四重、三重、二重和单峰,如果峰离得近会产生重叠,不容易解析,而DEPT区分伯、仲、叔、季碳的方法是根据峰向上或向下,峰不会重叠,并且质子偏共振去偶的灵敏度比DEPT法的灵敏度低得多,所以现在常用DEPT谱区分碳的类型。/pp  23.门控去偶和反门控去偶法有什么不同? ./pp  门控去偶和反门控去偶之间的区别是工作时去偶门和接收门打开的时间不同。门控去偶谱可以从峰的裂分计算碳-氢偶合常数,反门控去偶是使分子各碳峰的强度相同以便定量。/pp  24.DEPT谱有几种表示方法?/pp  DEPT谱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DEPT135° 谱,伯碳向上,仲碳向下,叔碳向上,季碳消失,DEPT90° 谱只有叔碳峰,DEPT45° 谱季碳消失 另一种是把上面的谱编辑后,一个谱只有伯碳峰,另一个谱只有仲碳峰,还有只出叔碳峰或只出季碳峰。/pp  25.都有哪些二维核磁共振谱?/pp  有:1H-1H相关COSY谱、1H-1H相关NOESY谱、13C-1H相关COSY谱、远程13C-1H相关谱、同核J分解谱、相敏COSY、与NOESY谱类似的ROESY谱(NOESY谱解决大分子效果好,ROESY谱解决中等分子效果较好)、TOCSY谱(自旋系统里所有的氢之间都出相关峰)以及HSQC谱(异核单量子相干)等。/pp  26.什么是三维谱?/pp  三维谱是一个立体图,它的相关峰是立体中间的点,用平面切开这个立体所得的平面图就是二维图。/pp  27.解析合成化合物的谱、植物中提取化合物的谱和未知化合物的谱,思路有什么不同?/pp  合成化合物的结果是已知的,只要用谱和结构对照就可以知道化合物和预定的结构是否一致。对于植物中提取化合物的谱,首先应看是哪一类化合物,然后用已知的文献数据对照,看是否为已知物,如果文献中没有这个数据则继续测DEPT谱和二维谱,推出结构。对于一个全未知的化合物,除测核磁共振外,还要结合质谱、红外、紫外和元素分析,一步步推测结构。/pp  28.用X射线晶体衍射确定蛋白质的结构与核磁共振法有什么不同?/pp  用X射线晶体衍射确定蛋白质的结构需要先把蛋白质制成晶体,在固体条件下测。核磁共振法要把蛋白质溶解在溶液中,在液体条件下测试。这两种条件测得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为蛋白质在生物体中多以溶液状存在,所以核磁共振法测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状态。/pp/p
  • 金刚石可能是未来核磁共振技术的关键
    p  美国能源部(DOE)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Berkeley Lab)和加州大学(UC)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已经论证,金刚石可能是未来的核磁共振(NMR)和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关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kas.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760533a0-5622-4746-9fa0-f2f7a09ace16.jpg"//pp  Alex Pines的研究小组记录了第一块室温下任意磁场和晶体取向下,金刚石中碳-13原子核的原位NMR超极化。/pp  Alexander Pines是伯克利实验室材料科学部和伯克利大学Glenn T. Seaborg化学教授席位的高级学院教授,在其主导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记录了第一块室温下任意磁场和晶体取向下,金刚石中碳-13原子核的原位NMR超极化。超极化的碳-13自旋信号显示NMR/MRI信号敏感度得到了相对于传统的NMR/MRI磁体在室温下通常可能的信号敏感度超出多个数量级的增强。此外,这种超极化是使用微波实现的,而不是依靠精确的磁场来进行超极化转移。/pp  Pines是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一篇关于本研究的论文的通讯作者。该论文的标题是《金刚石中光泵浦氮空位中心的室温原位原子核自旋超极化》。Pines研究小组的一位成员JonathanKing是该文的第一作者。/pp  作者报告,观察到了百分之六的体原子核自旋极化,这是一个比热平衡大170000倍左右的核磁共振信号增强。超极化自旋信号可以通过标准NMR探针进行原位检测,不需要来回移动样品或者精确的晶体取向。作者认为这种新的超极化技术应该可以使在室温条件下对固体和液体的核磁共振研究的灵敏度得到数量级上的增强。/pp  “我们的研究结果代表了一个与Weizmann科学研究所的Lucio Frydman和其同事在其开创性实验中得到的结果相当的核磁共振信号增强,但是是在金刚石中通过微波诱导动态原子核超极化,不需要精确控制磁场和晶体取向,”Pines说:“室温超极化金刚石打开NMR/MRI极化从一个惰性、无毒、易分离的源转移到任意样本的可能性,这是当代NMR/MRI技术长期追求的一个目标。”/pp  同时具有化学特异性和非破坏性的特点使NMR/MRI技术在包括化学、材料、生物和医学等的广泛领域内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技术。然而,它的敏感度问题仍然是一个持久的挑战。NMR/MRI信号是基于电子和原子核的一种被称为“自旋”的本征量子特性。电子和原子核可以像一个旋转的小磁铁棒一样被分配一个“向上”或“向下”的方向状态。NMR/MRI信号取决于被往一个方向极化的核自旋的大多数——即极化程度越高,信号越强。Pines和他的研究小组成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开发了大量的方法来超极化原子核的自旋。在过去的两年中他们一直专注于金刚石晶体和一种称为氮空位(NV)中心的杂质,在氮空位中心里光学和自旋自由被耦合在一起。/pp  “当纯金刚石晶体的晶格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被从晶格中删除,留下两个空隙,其中一个被一个氮原子填充,另一个保持空缺的时候,就得到了一个氮空位(NV)中心,”Pines解释说。这使得在氮原子和空位之间出现非束缚的电子,产生独特和明确的电子自旋极化态。”/pp  在之前的研究中,Pines和他的团队发现,低强度磁场可以用来将NV中心电子自旋极化传递到附近的碳-13原子核,从而产生超极化核。这个被称为动态核极化的自旋转移过程在以前就已经被用于增强核磁共振信号,但总是在高强度磁场和低温条件下进行。Pines和他的团队通过在金刚石旁边放置一个永久磁铁消除了这些要求。/pp  “在我们的新研究中,我们利用微波而不是磁场来匹配电子和碳-13原子核之间的能量,从而消除了一些困难的对磁场强度和对准的限制,使得我们的技术更容易使用,”King说:“另外,在我们以前的研究中,我们通过光学测量间接推断核极化的存在,因为我们无法测试是样品整体极化还是只有非常接近NV中心的核被极化。通过完全消除对磁场的需要,我们现在能够用NMR直接测量大块样品。/pp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文章里,Pines, King和其他共同作者说,可以有效地集成到现有的制造技术并创造高表面面积金刚石器件的超极化金刚石应该可以为极化转移提供一个通用的平台。/pp  “我们希望利用现有的极化转移技术——如固体中的交叉极化和液体中的交叉弛豫,或NV中心外围核的直接动态核极化——来得到液体和固体的高度增强核磁共振,”King说,应该注意到,这种转移到固体表面和液体的极化转移之前已经被Pines的研究团队用激光极化Xe-129论证过。”我们基于光学极化NV中心的超极化技术更为强大和有效,应该适用于任意的目标分子,包括必须保持在接近室温条件下的生物系统。”br//p
  • 大连海事大学采购脉冲核磁共振仪等仪器 全部要求国产
    p  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消息,大连海事大学日前发布招标公告,将采购一系列的实验室仪器设备。/pp  采购项目名称:大连海事大学永磁塞曼效应实验仪等采购/pp  该项目包括永磁塞曼效应实验仪(数量4套),a title=""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c/43.html" target="_self"脉冲核磁共振仪/a(数量 4套),液晶电光效应实验仪(数量 4套),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仪(数量 4套),激光全息实验仪(数量 4套),双光子成像实验系统(数量 4套)及法拉弟效应塞曼效应实验仪(数量3套)。/pp  预算金额:¥84.0377万元(人民币)/pp  招标公告中明确指出:本项目投标产品不允许投进口产品。(进口产品是指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收放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境外的产品)。br//p
  • 国内首台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在合肥高新区发布!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近日,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在合肥高新区召开发布会,宣布国内首台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诞生。该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空白,在微波脉冲产生、高精度时序控制器、任意波形发生器、探头设计等核心技术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在科研和产业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电子顺磁共振是当代重要的物质科学研究手段。对于自旋标记的生物分子样品,可通过顺磁共振技术获取分子的动力学、结构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源于电子自旋的精细和超精细结构,它们均可以从顺磁共振谱中提取。国仪量子发布的国内首台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具有国际领先的微波脉冲产生技术,原创性的复杂脉冲调制功能,可实现多种复杂的脉冲实验,能产生500瓦高功率、高相位稳定性的微波脉冲,微波脉冲的时间分辨率为50皮秒。该产品具有个性化、可定制、易扩展、高集成度、高稳定性等特性,且具有灵活的波形产生和数据处理方式。/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科学仪器装置,被誉为“国之重器”。国仪量子源于中科大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是一家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已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该公司专注大型科学仪器平台的研制开发,发展全球领先的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瞄准突破极限指标的仪器,为各行各业物质科学研究提供尖端科学装置平台。/p
  • 国产顺磁共振谱仪发展里程碑!国仪量子EPR实现全球交付100台
    12月28日,国仪量子向上海大学理学院正式交付X波段连续波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200-Plus,标志着国仪量子自主研制的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实现了全球交付100台的重要里程碑。上海大学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登松教授,国仪量子副总裁许克标博士出席交付仪式。  ◆国仪量子全球第100台EPR交付仪式◆交付仪式上,张登松院长感谢了国仪量子对上海大学与理学院的支持。他表示,国仪量子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产品性能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上海大学理学院非常荣幸成为其全球第100位用户。他介绍,在上海市各级政府支持下,学校与化学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拥有各类国家级人才16人,已有6项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顶级学术刊物上。未来,希望国仪量子与上海大学的联合实验室建设取得更优异的成果,为国产科学仪器应用树立标杆。张登松院长致辞许克标博士在发言中感谢了上海大学理学院对国仪量子的认可与信任。他表示,国仪量子作为以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测量技术的引领者与开拓者,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打造先进可靠的量子精密测量仪器与高端分析仪器。本次交付标志着国仪量子电子顺磁共振产品通过持续创新,在性能、稳定性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是国产电子顺磁共振谱仪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未来,国仪量子将继续加大对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等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许克标博士致辞  ◆共建联合实验室,助力国产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发展◆仪式期间,张登松院长与许克标博士为“国仪量子上海大学联合实验室”揭牌。  上海大学理学院拥有一流的科研设施与深厚的学术底蕴,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和建树。近年来,上海大学理学院与国仪量子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先后引入了国仪量子研制的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等多款先进仪器。本次以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交付为契机,双方将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顺磁共振技术在材料、环境催化、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携手探索量子物理、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国产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化标杆◆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是一种重要的磁共振分析手段,在化学、环境、材料物理、生物医疗、食品、工业领域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但长期以来,该技术产品被国外品牌完全垄断。国仪量子团队承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于2018年推出了国产首台商用化的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一举打破国外垄断。2022年11月,该成果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经过多年发展,国仪量子已推出了商用化的X波段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全系列产品:包括X波段脉冲式、X波段连续波以及台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并向前沿高端技术的高频谱仪进军,研发出了W波段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目前,该系列产品在国内已占据超60%的市场份额,并拓展了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海外客户。国仪量子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全系列产品  该系列产品的研制,突破了国际对我国关键微波元件的限制,发展了国际领先的高精度电子自旋控制技术,使得该类谱仪的诸多关键指标达到并超越了进口谱仪,并服务于我国磁共振分析测试和量子信息领域,有力推动了相关前沿科学研究进展。未来,国仪量子将持续聚焦科学仪器主航道,以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立足关键技术研发及科研成果产业化,帮助全球的科技工作者更高效地推动技术发展、探索人类的未来。
  • 顺磁共振将迎来新机遇——访国仪量子营销中心副总经理付永强
    电子顺磁共振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 波谱技术是一种研究含有未成对电子物质的结构,动力学以及空间分布的谱学方法,能够提供原位和无损的电子自旋、轨道和原子核等微观尺度的信息,在物理、化学、生物、地质、考古、材料科学、医药科学和工业等重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端波谱仪器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波谱仪器大量依赖进口。但近年来,国产波谱仪器发展迅猛,一批优秀的国内波谱仪器企业逐步发展起来,国产波谱仪器也逐渐在市场中有了“一席之地”。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国仪量子创立于2016年,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在高端科学仪器、关键核心器件的研制领域深耕十余年,多项技术、研究成果突破国际封锁和禁运。2018年10月,国仪量子发布国内首台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100,填补了国内空白;2020年10月,国仪量子又发布了X波段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200-Plus、台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200M、W波段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W900,三款产品均为中国首台商用,成为国内电子顺磁共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近日,2021年度北京波谱年会在北京召开,国仪量子携EPR200-Plus、EPR200M、EPR100和ODMR(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等产品设备及相关解决方案在年会中亮相,该公司磁共振事业部总经理许克标博士带来了主题为《国仪量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最新进展》的报告,国仪量子CEO贺羽参加了“波谱当自强—嘉宾面对面”研讨会环节,为到场观众展示了国产电子顺磁产品的发展。借此机会,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到国仪量子营销中心副总经理付永强,请他为我们谈谈国产顺磁产品的技术进展、市场情况以及应该如何解决国产仪器的“卡脖子”问题,并分享国仪量子研发电子顺磁相关仪器背后的故事。以下为详细视频:在采访中,付永强表示,电子顺磁仪器的技术发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其一是更高灵敏度和更高的信噪比;其二是更高的波段,可以找到更敏锐的信号;其三是仪器自动化,降低使用门槛,让顺磁技术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应用。同时,付永强也提到,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在国内的市场的增量虽然没有核磁共振波谱仪大,仅占核磁共振波谱仪每年增量的1/10至1/8,但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随着近些年纳米技术、生物单分子技术的发展,顺磁仪器将迎来新的机遇。
  • 国仪量子承办!2021年电子顺磁共振波谱高级学术研讨班圆满结束
    7月22日-31日,由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国仪量子和中国科学院磁共振技术联盟协办的2021年夏季(第六期)电子顺磁共振波谱高级学术研讨班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们参加了学习和研讨。作为波谱学的重要分支,电子自旋的直接表征工具,顺磁共振波谱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取得许多瞩目最新研究成果,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如既往,本届研讨班由国内电子顺磁共振领域知名专家苏吉虎老师进行授课。苏吉虎老师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子顺磁共振在物理、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并作为主要负责人,连续组织了2011-2020年的《全国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学术研讨会》年度会议,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技术(以下简称EPR)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方法,这种方法曾经在国内得到比较好的发展,但改革开放以后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了国内人才、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断层,也导致了国内在这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人才缺失等情况,因此开展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及授课的工作也相对而言比较困难,不过目前这种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苏吉虎表示,2010年以后,在中国科大的支持下,已连续举办了多年的学术会议,将这个领域带入一个新的高潮,经过10多年努力,国内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技术在应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成果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希望可以再经过10年的努力,通过学术会议、开设课程、人才培养、结合仪器的开发和推广,将该领域向前更推进一步!本次研讨课程内容包含EPR的基本原理、大量详实的实验范例、EPR谱图解析和模拟等,涵盖物理、化学、材料、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学科,如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解析、化学合成、原位催化、高分子、磁性材料、自由基化学、自由基生物学和毒理学、自旋标记和俘获、生物催化等。研讨会期间,学员们除了学习最专业的EPR知识,还参观了国仪量子科学仪器应用中心,学习并操作国仪量子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这种实践加理论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EPR技术的魅力,在课程结束后纷纷表示本次学习收获满满,期望能够为日后研究的开展提供指导意义。许多学员表示感受到了课程难度的同时,也推翻了之前错误的认知,有了许多新的设想,同时也对国产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发展之迅速由衷地赞叹。还有许多学员对此次国仪量子组织安排的会议服务感到非常暖心,让学员们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下面小编带您走入电子顺磁共振波谱高级学术研讨班课堂,一起来听听苏吉虎老师和学员们的感受吧!
  • 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技术及应用综述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单量子态的探测/span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与/span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调控/span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及分子尺度的成像技术是精密谱学仪器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对磁探测技术的深入探索,国仪量子公司生产研发的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基于掺杂金刚石中的氮-空位体系的谱学技术,具有超高的磁探测本领,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医学等不同的学科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前景/spansup style="text-align: center "[1-11]/sup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5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725600d0-5eee-420d-a2d4-fb3d0cc6a79e.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91128151302.png" alt="微信图片_20191128151302.png" width="500" height="355"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1 各种测磁技术的指标对比/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自旋磁共振技术是目前为止发展最为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传统技术之一。磁探测相关谱仪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而实现磁共振探测也具有不同的方法,并且有各自的优缺点。图1直观的展示了霍尔传感器、SQUID探测器和自旋磁共振等几种通用技术手段在灵敏度和分辨率上的分布sup[12]/sup,相较传统的测磁技术,基于金刚石的磁共振方法在这两个核心指标上都有较大的提升,这为我们研发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提供了有力参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0世纪50年代,霍尔传感器已经在实验室磁场测量中普遍使用,这类探测器是基于霍尔效应对外界磁场直接测量sup[13]/sup。当磁场方向与回路中电流方向不同时,由于洛伦兹力的作用,导体内的电子发生偏转而产生电势差,通过电势差来直接测量磁场大小。磁场探头主要有由半导体晶体组成,能够被制成单片集成电路,抗震性好,易于使用,但是精度不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是基于约瑟夫森结的磁通传感器sup[14]/sup,利用约瑟夫森结两端的电压随闭合环路中外界磁通量的变化,可以测量微弱的磁信号。20世纪60年代,Robert 等人研制成功了SQUID。此类测磁技术磁探测灵敏度较高,但是仪器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工作,且价格昂贵。/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基于钻石体系的微观磁探测是新兴的磁共振探测方法。该技术结合了光探测磁共振技术(ODMR)和金刚石中氮-空位(NV)色心的点缺陷,其工作原理是将NV色心制备成量子干涉仪,利用双共振技术实现高灵敏高空间分辨的磁信号探测。这种技术不需要低温及高真空极端化学条件下就可以正常工作,相比前面几种测磁技术,其具有更高的商业应用价值。/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对磁场进行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测量在工程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当前已有的探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微观磁共振对高分辨率、高灵敏度技术发展的需要,例如在微观尺度的成像方面,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等技术空间分辨率和探针尺寸相当,因此,要实现高空间分辨率,单原子是最佳的选择,而利用量子干涉仪,将弱磁信号转化成相位,可以实现高灵敏度的磁信号探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根据文献报道,NV色心单自旋体系空间分辨率可达5 nm以下sup[15]/sup,测磁灵敏度最高能达到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b52f8ecb-6013-43a0-8446-a5fe7839d92e.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91128144820.png" alt="微信图片_20191128144820.png" width="66" height="24" border="0" vspace="0" style="text-align: center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6px height: 24px "/sup style="text-align: center "[16]/sup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这使得NV色心体系成为高分辨磁探测的有力候选者。由于金刚石NV色心室温下相干时间可以长达ms量级,可以被定位至小于10 nm的精度,电子自旋对外界磁场非常灵敏,以及NV色心与样品之间距离可以小于5nm等优点,因此,NV色心可以做成一种非常强大的单量子传感器。/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NV色心具有多电子态能级结构sup[17]/sup,处于激发态能级的NV色心有两个竞争的退激发路径:自发辐射跃迁回到基态及系间穿越弛豫到基态。而这两条反应路径的发生概率取决于NV色心基态的自旋状态,因此可以通过收集荧光信号读出自旋态msubs /sub= 0的概率,并且通过光共振激发能够对NV色心进行初始化。更为重要的是,当电子自旋处在叠加态时,在外界磁场下的动力学演化会积累相对相位,如此便将收集的荧光信号和磁场大小关联起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008年,Lukin研究组和Wrachtrup研究组几乎同时发现了NV色心具有优良的磁场感应能力,提出NV色心体系可用于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磁测量sup[18-19]/sup。2012年,Wrachtrup 等人实验验证了单核自旋探测的原理性sup[20]/sup。2013年,文献报道了利用金刚石NV色心作为探针对有机样品质子探测,实现了5 nm的微观核磁共振sup[21]/sup。因此,金刚石NV色心单自旋体系在传感和探测的应用逐渐发展来,作为磁探测史上的新兴技术具有现实可行性,研制相关的谱学仪器迫在眉睫。/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6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55ebdb4f-651f-44ed-8124-c24c35fa1570.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91128143746.png" alt="微信图片_20191128143746.png" width="600" height="396"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2 商业化仪器现状/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图2所示,市场上全球领先的技术公司,像布鲁克、西门子、飞利浦等研发生产的相关磁共振产品均基于传统磁共振技术,例如NMR(核磁共振)、EPR(电子顺磁共振)、MRI (核共振成像)等磁共振谱仪。然而,基于钻石NV单自旋体系为原理的磁共振谱仪,市场上还未有商业化仪器出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9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b08c92c0-2b61-46eb-a956-fa8a45c29f38.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91128153605.png" alt="微信图片_20191128153605.png" width="400" height="292"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3 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实物图/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国仪量子已掌握基于NV体系的核心技术,并具备成熟的制造工艺,成功研制了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谱仪实物图外貌如图3所示。该谱仪通过控制光、电、磁等基本物理量,利用ODMR技术实现对钻石中氮—空位(NV色心)发光缺陷的自旋进行量子操控与读出,与传统顺磁共振、核磁共振相比,谱仪具有以下特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 初态是量子纯态,易于初始化、操控和读出 NV色心的基电子自旋态可以通过光跃迁进行量子态的初始化和读出,利用微波进行量子态的操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 自旋量子相干时间长,长相干时间能够保证较长的相干操控及光信号积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3. 超高灵敏度与超高分辨率 由于NV色心的光学性质及其电子波函数特性,制备的单量子干涉仪测量磁场灵敏度可达10sup-9 /supT量级,NV色心系综甚至达到了10sup-13/sup T量级,其磁场测量空间分辨率可达到亚纳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4. 可以在室温大气条件下运行,对于生物样品有良好的兼容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5. 具备高保真度量子自旋态调控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50 ps时间精度脉冲发生器以及宽带高功率微波调制器件,能够实现对自旋低噪声、高效、快速的量子相干操控。图4为装置拓扑图,谱仪配套了高智能化控制与信号采集软件,能够实现自动光路调节、自动磁场调节以及长时间的无人值守自动测样实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21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6186f9ed-0f30-44b0-94bc-2c7f5e4d919d.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91128143903.png" alt="微信图片_20191128143903.png" width="500" height="321"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4 仪器系统架构示意图/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国仪量子研发团队同时具有完善的高品质金刚石探针制备工艺,可以自主制备长相干时间、高稳定度的金刚石探针,能够达到比同类产品更高的技术指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基于以上NV固态体系的各种优势,此技术已在量子计算、磁探测、电探测及生物探测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在量子计算领域,NV色心可以作为非常好的量子信息存储和调控的室温固体单自旋材料sup[1-5]/sup。例如利用NV色心体系,演示了D-J算法,大数分解算法等,为计算效率的提高带来极大帮助。在精密测量领域,基于金刚石氮-空位色心的精密测量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场、磁场、温度、应力等物理量的精密测量,并且赋能于科研、教育、能源、安全、健康、工业等各行各业。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对活体细胞磁场sup[6]/sup、温度探测sup[7]/sup,以及对神经单元电位探测sup[8]/sup等 在材料科学领域,利用ODMR技术实现对不同材料光学性质和几何结构的研究sup[9-11]/sup。/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金刚石NV色心为核心的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在磁探测领域崭露头角,满足未来磁共振成像对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商业化需求。随着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谱仪性能的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相关应用得到深入挖掘。相信不久的未来NV色心的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将在国内外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前景令人期待。/ppstrong  参考文献:/strong/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1] Rong, X., J. Geng, F. Shi, Y. Liu, K. Xu, W. Ma, F. Kong, Z. Jiang, Y. Wu and J. Du (2015). " Experimental fault-tolerant universal quantum gates with solid-state spins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6./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2] Waldherr, Gerald, et al. " Quantum error correction in a solid-state hybrid spin register." Nature 506.7487 (2014): 204./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3] Xu, Kebiao, et al. " Experimental adiabatic quantum factorization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based on a solid-state single spin system."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8.13 (2017): 130504./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4] Lai, Y.-Y., G.-D. Lin, J. Twamley and H.-S. Goan (2018). " Single-nitrogen-vacancy-center quantum memory for a superconducting flux qubit mediated by a ferromagnet." Physical Review A 97(5)./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5] Jelezko F, Wrachtrup J. 2006. Single defect centres in diamond: a review. Phys. Stat. Solidus A 203: 3207 – 25./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6] Le Sage, David, et al. " Optical magnetic imaging of living cells." Nature 496.7446 (2013): 486./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7] Kucsko, Georg, et al. " Nanometre-scale thermometry in a living cell." Nature 500.7460 (2013): 54./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8] Barry, John F., et al. " Optical magnetic detection of single-neuron action potentials using quantum defects in diamond."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3.49 (2016): 14133-14138./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9] Chen, W. M. M. (2000). " Applications of optically detected magnetic resonance in semiconductor layered structures." Thin Solid Films 364(1-2): 45-52./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10] Koehl, W. F., B. Diler, S. J. Whiteley, A. Bourassa, N. T. Son, E. Janzen and D. D. Awschalom (2017). " Resonant optical spectroscopy and coherent control of Cr4+ spin ensembles in SiC and GaN." Physical Review B 95(3): 8./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11] Soltamov, V. A., I. V. Ilyin, A. S. Gurin, D. O. Tolmachev, N. G. Romanov, E. N. Mokhov, G. V. Mamin, S. B. Orlinskii and P. G. Baranov (2013). EPR and ODMR defect control in AlN bulk crystals. Physica Status Solidi C: Current Topics in Solid State Physics, Vol 10, No 3. A. Toropov and S. Ivanov. 10: 449-452./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12] Degen, C., NANOSCALE MAGNETOMETRY Microscopy with single spins. Nat. Nanotechnol. 2008, 3 (11), 643-644./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13] E.H.Hall.On a New Action of the Magnet on Electric Currents.Americ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2, 287-292(1879)./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14] Drung, D. Assmann, C. Beyer, J. Kirste, A. Peters, M. Ruede, F. Schurig, T., Highly sensitive and easy-to-use SQUID sensors.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07, 17 (2), 699-704./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15] Staudacher, T., et al. (2013). "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on a (5-Nanometer)(3) Sample Volume." Science 339(6119): 561-563./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16] Balasubramanian, S., et al. (2009). " Non Cell-Autonomous Reprogramming of Adult Ocular Progenitors: Genera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Without Exogenous Transcription Factors." Stem Cells 27(12): 3053-3062./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17] Peng, S. Liu, Y. Ma, W. Shi, F. Du, J., High-resolution magnetometry based on nitrogen-vacancy centers in diamond. Acta Physica Sinica 2018, 67 (16)./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18] Maze, J. R., et al. (2008). " Nanoscale magnetic sensing with an individual electronic spin in diamond." Nature 455(7213): 644-U641./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19] Bentley, D. R., et al. (2008). " Accurate whole human genome sequencing using reversible terminator chemistry." Nature 456(7218): 53-59./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20] Zhao, N., et al. (2012). " Sensing single remote nuclear spins." Nature Nanotechnology 7(10): 657-662./span/pp style="margin-top: 5px margin-bottom: 5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 12px "  [21] Mamin, H. J., et al. (2013). " Nanoscal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with a Nitrogen-Vacancy Spin Sensor." Science 339(6119): 557-560./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strong  作者简介:/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width: 100px height: 133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1bc7d763-9bef-4484-b840-d649880705b1.jpg" title="梁昊.jpg" alt="梁昊.jpg" width="100" height="133"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梁昊,安徽合肥人,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br//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现于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担任市场部应用工程师一职,负责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的应用及开发。/span/ppbr//p
  • 布鲁克成功安装世界最高场527GHz核磁共振波谱仪
    2013年3月18日,Bruker宣布在荷兰的Utrech大学首次成功安装和验收了最新527 GHz固态DNP-NMR(核磁共振波谱仪)。527 GHz系统是世界上频率最高的波谱仪,有望开辟新的固态核磁共振应用研究领域。  DNP通过电子自旋向核自旋极化转移,大大提高了固态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灵敏度。DNP-NMR通过提供更详细的信号和对分子水平的相互作用更全面的理解,可以对全新样品种类进行研究。  对于此次仪器安装带来的新机遇,Utrech大学生物分子研究中心NMR部门负责人Marc Baldus教授评论到,“新仪器将进一步提高复杂生物分子和材料领域进行核磁共振研究的可能性。”  Bruker BioSpin公司Hyperpolarization产品经理Melanie Rosay博士分享了对该产品的预期。“我们非常兴奋在Utrech大学第一次成功安装了该仪器设备,因为它包括了代表Bruker最新技术的各种新器件”,她补充道。“在短短几年中,我们已经看到了DNP-NMR在生物固体和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应用的一个巨大增长。新兴DNP-NMR领域受惠于Bruker在德国、瑞士、法国和荷兰安装的4个263 GHz系统,和在德国和加拿大安装的两个395 GHz系统,并于刚刚在Utrech安装的世界上第一个527 GHz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由Bruker商业化的、创新的固态DNP-NMR技术,它的起源来自于麻省理工学院Robert Griffin 和Richard Temkin教授的开创性工作。固态DNP-NMR系统采用了Bruker著名的回旋振荡管作为高功率微波源, Ascend™ 800宽孔超导磁体,超快速AVANCE™ III HD检测。编译:刘丰秋
  •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测量分子构象方面取得新进展
    分子半导体材料具有超长的室温自旋寿命,在实现室温高效自旋输运和调控方面具有极大潜力,其结构多样性、可设计性以及丰富的光电特性也为分子自旋电子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分子半导体材料化学结构与自旋输运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是开发高效自旋输运分子半导体材料以及构建高效自旋器件的重要基础,而电子顺磁共振(ESR)技术在分子材料自旋寿命探测中的应用为该研究方向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测量手段。近日,孙向南课题组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在同分结构异构体的分子构象与材料自旋寿命的构效关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Structural isomeric effect on spin transport in molecular semiconductors为题在线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上。DOI: 10.1002/adma.202402001.分子半导体通常由原子序数较低的轻元素组成,因此具有较弱的自旋轨道耦合强度和较长的自旋寿命,在室温自旋输运和应用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元素组成主导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通常被认为是导致自旋在分子半导体中自旋弛豫的主要因素,进而影响材料自旋寿命和自旋扩散长度。同分异构是有机半导体材料的一种典型的现象,由于同分异构体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因此通常认为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自旋寿命和输运性能理应差异不大。ITIC和BDTIC是分子电子学研究中经典的商业化的互为结构异构体的小分子半导体材料,具有确定的化学结构和较高的纯度。基于对ITIC和BDTIC同分异构体的自旋输运性能的研究,孙向南课题组首次实验证明,尽管ITIC及其结构异构体BDTIC两种薄膜的电荷输运和分子堆积性质非常相似,但其自旋输运性能完全不同。通过进一步的电子顺磁共振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在BDTIC中形成的非共价构象锁可以增加自旋输运路径上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从而降低自旋寿命。因此,本研究表明,开发高效的自旋输运分子半导体材料必须考虑结构异构效应的影响,这也为解决未来薄膜中构象锁定量测量的巨大挑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另外,该方法也有拓展到更为广阔分子科学应用方向的巨大潜力,如分子相变、聚集态结构等研究领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博士生杨婷婷、特别研究助理秦阳、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培养的硕士生吴梦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郭立丹副研究员和孙向南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等项目的资助。 图.分子半导体材料中结构异构效应对自旋寿命和自旋扩散长度的影响
  • 德国美嘉特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样机培训—同济大学站
    德国美嘉特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样机培训—同济大学站精彩回顾2018年6月29 日,德国美嘉特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MS5000 EPR样机培训在同济大学环境学院举办。上午,德国美嘉特中国独家代理-锘海生物科学仪器的工程师,就MS5000 EPR的原理、配件、耗材、软件操作及前沿应用案列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下午,工程师成海丽进行样机的实际操作培训,以此让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都能够学会使用MS5000 EPR。 德国美嘉特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介绍电子顺磁(自旋)共振波谱仪(EPR/ESR)是唯一可以直接检测自由基的设备,其灵敏度远高于NMR(核磁共振)或光学化学分析技术,应用范围包括环境、化学、材料、生命科学、地质、辐照剂量学、食品及石油化工等领域,可用于研究自由基、过渡金属离子氧化态、配位化合物结构、化学反应动力学、催化反应机理、大气颗粒物(PM2.5)、污水处理中自由基、固体废弃物中持久性自由基EPFRs、材料缺陷、掺杂、酶活性、酶和蛋白质结构、辐射剂量、地质测年等。德国美嘉特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在实验过程中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处理,即可进行快速准确测试。通过对EPR谱图的分析,从而得到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状态等信息,可用于自由基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德国美嘉特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产品特点锘海生物代理的德国美嘉特电子自旋(顺磁)共振波谱仪EPR/ESR,型号有MS5000、MS5000X,是性价比最高的便携式台式波谱仪。来自德国美嘉特的桌上型波谱仪,具备新一代波谱仪简便易用的特点,无需特殊的知识背景即可熟练操作。该仪器外形小巧,性能可媲美大型ESR,在专业性和易用性上做了最完美的权衡。 EPR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污水处理流通在线检测系统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搭载流通池,可进行原位自由基检测,实时监控污水处理过程中自由基的产生及猝灭情况。EPR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案例自由基反应机理;高级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研究;TiO2光催化产生的电子空穴检测;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污水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检测;芬顿反应;化学反应动力学监控;大气颗粒物(PM2.5)反应机制;环境中持久性自由基(EPFRs)等。 EPR应用于光催化机理研究 EPR应用于电化学高级氧化工艺 Photocatalytic water-splitting using TiO2 Electrochemical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EAOPs) EPR应用于环境中持久性自由基EPFRs 检测 EPR应用于芬顿反应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检测Environmentally persistent free radicals (EPFRs) Hydroxyl radicals (OH) in Fenton reaction
  • 报告分享 | 国仪量子电子顺磁共振的最新进展
    11月2~3日,由仪器信息网、北京波谱会、《波谱学杂志》主办第五届磁共振网络会议的上,国仪量子副总监石致富博士带来报告《国仪量子E电子顺磁共振的最新进展》,介绍了W波段高频EPR谱仪、X波段脉冲EPR的功能更新、EPR探头产品线的更新等国仪量子在电子顺磁共振方面的最新进展。讲师介绍石致富国仪量子副总监2009年-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电子学本科 2014年-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顺磁共振谱仪的研制及应用研究。报告精彩看点在电子顺磁共振领域,国仪量子拥有雄厚的技术储备、强大的工程化能力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有X波段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100、X波段连续波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200-Plus、台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200M、W波段电子顺磁共振谱仪EPR-W900,以及无液氦变温系统等产品,均为中国首台商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可为该领域的用户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点击这里看报告关于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电子顺磁共振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 波谱技术是一种研究含有未成对电子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动力学等信息的谱学方法,能够提供原位和无损的电子自旋、轨道和原子核等微观尺度的信息。当含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置于静磁场中时,如果对样品施加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信号,会观测到物质对电磁波能量的发射或者吸收。 X波段连续波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200-Plus通过对电磁波信号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可以简析出电子以及其周围环境的特性,从而可以进行物质结构的分析以及其他应用。含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分布广泛,如孤立单原子、导体、磁性分子、过渡金属离子、稀土离子、离子团簇、掺杂材料、缺陷材料、生物自由基、金属蛋白等;许多物质本身不含有未成对电子,在受到光激发后会产生未成对电子。因此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工业等领域。 台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200M
  • 量子导航领域又一突破:原子自旋陀螺仪原理样机研制成功
    全空域、全时域的无缝定位导航是未来定位导航产业的技术制高点。随着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量子精密测量的陀螺及惯性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小体积、低成本等优势,将对无缝定位导航领域提供颠覆性新技术。  “十二五”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主题项目“基于磁共振的微小型原子自旋陀螺仪关键技术”由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承担,项目研究开展一年半取得突破性进展。项目组攻克了核自旋-电子自旋耦合极化与检测等精密量子操控技术,完成了小型化磁共振气室、高效磁屏蔽等元件的精密设计与制造,并研制成功我国首个基于磁共振的原子自旋陀螺仪原理样机。样机零偏稳定性优于2° /h,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与美国技术差距从10年缩小到7年。  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高基于磁共振的微小型原子自旋陀螺仪的精度与集成度,为支撑我国量子导航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原子陀螺仪的技术突破使现有应用于高端装备的无缝定位导航系统的体积、质量、功耗、成本等下降约两个数量级,将应用于大众定位导航市场,可在微小体积、低成本条件下实现米级定位精度,提供不依赖卫星的全空域、全时域无缝定位导航新能力。
  • 这些报告告诉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前景可期
    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简称EPR),或称电子自旋共振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简称ESR),是研究电子自旋能级跃迁的一门学科,是直接检测和研究含有未成对电子的顺磁性物质的现代分析方法。即将召开的第六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2022)中的顺磁共振(EPR/ESR)专场,仪器信息网共邀请了四位来自不同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为大家深度解析顺磁共振技术及其应用。 (点击报名)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 杨海军《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6K超低温系统的自主研发和应用》 (点击报名)杨海军,博士,高工,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波谱分会理事长。1994年至2011年先后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和化学系分获工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长期致力于开发顺磁共振新技术和展开其在探究有机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并在国产磁共振仪器应用推广方面展开工作。多次获得“清华大学实验室创新基金”资助,2019年获得全国电子顺磁波谱会“徐元植顺磁共振波谱学奖”优秀青年奖等。主持并参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1部,已经授权专利9项。论文它引2500余次,H Index为30。本次会议中,杨海军高工将就《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6K超低温系统的自主研发和应用》进行报告,分析相关研究的主要优势。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项目研究员 李骥堃《半导体催化材料机理研究中的顺磁共振》 (点击报名)李骥堃于2008年在北京大学取得物理学学士学位,2014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取得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20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应用各种和分子磁性质相关的波谱学,如电子顺磁共振(EPR)、穆斯堡尔(Mössbauer),表征催化过程中的中间体,探究反应机理。相关工作发表科研论文与专著章节20余篇。2021年6月起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实验室任项目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及其在光催化与环境光化学中的应用。李骥堃研究员本次将就《半导体催化材料机理研究中的顺磁共振》进行报告。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EPR应用工程师 方勇《布鲁克顺磁共振新进展》 (点击报名)方勇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具有新颖结构及性质的(元素)有机双自由基物种的合成及表征,并负责课题组内一台布鲁克EMXplus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的常规测试、简单维护及谱图解析。2020年年底博士毕业以后,随即加入布鲁克担任EPR应用工程师一职,目前主要致力于向具有不同行业基础和学术背景的顺磁用户推广EPR的多方面应用,同时针对用户各异的研究需求协助提出基于顺磁共振的高效解决方案,助力于他们的研究工作和生产活动。方勇博士本次报告将介绍布鲁克顺磁共振近期在软硬件方面的一些技术革新和功能完善,主要包括具有提高谱图信噪比及时间分辨率优势的Rapid Scan-EPR技术,以及面向不同动态机制下的液体样品CW-EPR谱图的模拟/拟合的SpinFit Liquids软件模块,展示应用实例,进行功能说明。杭州师范大学副研究员 蒋敏《基于EPR的LMCT反应机理研究》 (点击报名)蒋敏,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 201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付华教授。2007年至2014年就职于清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磁共振实验室,负责电子顺磁共振、核磁共振等仪器的维护,谱图解析等。2018年8月至今,以副研究员身份加入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现阶段主要致力于利用顺磁共振探索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方法学,自由基化学,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相关文章发表在 J.Am.Chem.Soc., Angew.Chem.Int.Ed., Org.Lett., Chem.Eur.J., J.Org.Chem., Chem.Commun., RSC Adv., Adv. Synth.Catal., Sci. Rep.,等期刊上。本次蒋敏研究员将深度解析《基于EPR的LMCT反应机理研究》。会议报名链接: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22/
  • 中国科大实现硅基半导体自旋量子比特的超快操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硅基半导体自旋量子比特操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教授、李海欧研究员与中科院物理所张建军研究员等人,和美国、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及本源量子计算公司合作,实现了硅基自旋量子比特的超快操控,其自旋翻转速率超过540MHz,是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最高值。研究成果以“Ultrafast coherent control of a hole spin qubit in a germanium quantum dot”为题,于1月1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通讯》上。硅基半导体自旋量子比特以其长量子退相干时间和高操控保真度,以及其与现代半导体工艺技术兼容的高可扩展性,成为量子计算研究的核心方向之一。高操控保真度要求比特在拥有较长的量子退相干时间的同时具备更快的操控速率。传统方案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方式实现自旋比特翻转,这种方式的比特操控速率较慢。研究人员发现,利用电偶极自旋共振可以实现更快速率的自旋比特操控。电偶极自旋共振的一种方案是通过嵌入器件中的微磁体结构所产生的“人造自旋轨道耦合”来实现,但这会使自旋量子比特感受到更强的电荷噪声,从而降低自旋量子比特的退相干时间,同时降低自旋量子比特阵列的平均操控保真度,阻碍硅基自旋量子比特单元的二维扩展。另一种有效方案是使用材料中天然存在的自旋轨道耦合进行自旋量子比特操控。硅基锗量子点中的空穴载流子处于P轨道态,因而天然具有较强的本征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和较弱的超精细相互作用。利用电偶极自旋共振技术,仅通过单个交变电场即可实现对空穴自旋量子比特的全电学控制,大大简化了量子比特的制备工艺,有利于实现硅基自旋量子比特单元的二维扩展。鉴于此,近几年硅基锗空穴体系中的自旋轨道耦合研究和实现超快自旋量子比特操控成为该领域关注的热点。自旋轨道耦合场的方向会影响自旋比特操控速率及比特初始化与读取的保真度。因此,测量并确定自旋轨道耦合场的方向是实现高保真度自旋量子比特的首要任务。研究组在2021年首次在硅基锗量子线空穴量子点中实现了朗道g因子张量和自旋轨道耦合场方向的测量与调控[NanoLetters21, 3835-3842 (2021)]。在此基础上,李海欧等人进一步优化器件性能,在耦合强度高度可调的双量子点中完成了自旋量子比特的泡利自旋阻塞读取,观测到了多能级的电偶极自旋共振谱。通过调节和选择共振谱中所展示的不同自旋翻转模式,实现了自旋翻转速率超过540MHz的自旋量子比特超快操控。研究人员通过建模分析,揭示了超快自旋量子比特操控速率的主要贡献来自于该体系的强自旋轨道耦合效应(超短的自旋轨道耦合长度)。研究结果表明硅基锗空穴自旋量子比特是实现全电控量子比特操控与扩展的重要候选体系,为实现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奠定了重要研究基础。图1. (a)硅基锗量子线空穴双量子点和自旋比特操控示意图,(b)自旋比特翻转速率随微波功率增加而增加, (c)微波功率为9dBm时,自旋比特操控速率可达542MHz。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王柯和博士研究生徐刚(已毕业)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郭国平教授、李海欧研究员和中科院物理所张建军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以及安徽省的资助。李海欧研究员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仲英青年学者项目的资助。
  • 350万!同济大学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3109-234Z20233010 (项目编号:Z20230358)项目名称:同济大学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35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35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产品名称数量简要技术规格1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 1套1. *可检测最小绝对自旋数≤1*10^9 spins/G线宽;2. 信噪比S/N ≥3000:1;3. 数字化分辨率32 bit;4. 磁场噪声(短时间稳定性): ≦5 mG5. 磁场稳定性(长时间稳定性):≦10 mG;(详见采购需求)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之日起33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验收合格交付使用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02月28日 至 2023年03月07日,每天上午9:00至11:00,下午13:00至16: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中国上海市天目中路380号11楼方式:现场或邮件获取售价:¥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同济大学地址:中国上海四平路1239号联系方式:段老师 86-21-65982670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上海政采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天目中路380号11楼联系方式:戴小军、朱逸元 8621-62091273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戴小军、朱逸元电话:8621-62091273
  • “钻石钥匙”开启单分子磁共振研究之门
    目前,由于磁共振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和无破坏地获取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信息,已被广泛用于基础研究和医学应用等多个领域。  但是,当前通用的磁共振谱仪受制于探测方式,其研究对象通常为数十亿个分子,成像分辨率仅为毫米量级,无法观测到单个分子的独特信息。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杜江峰领衔的研究团队将量子技术应用于单个蛋白分子研究,利用钻石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做探针,首次在在室温大气条件下,获得了世界上首张单蛋白质分子的磁共振谱。该成果使利用基于钻石的高分辨率纳米磁共振成像诊断成为可能。  该研究成果于3月6日发表在《科学》上,同期《科学》&ldquo 展望&rdquo 栏目专文报道评价&ldquo 此工作是通往活体细胞中单蛋白质分子实时成像的里程碑&rdquo 。  此前的研究显示,基于钻石的新型磁共振技术能将研究对象推进到单分子,成像分辨率提升至纳米级。但实现这一目标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单分子信号太弱难以探测。  之后,杜江峰研究团队利用钻石中的氮&mdash 空位点缺陷作为量子探针(以下简称&ldquo 钻石探针&rdquo ),选取了细胞分裂中的一种重要蛋白为探测对象。首先将蛋白从细胞中分离并将标记物(氮氧自由基)固定在蛋白的特定位置,然后将此蛋白分子放置到钻石表面,此时标记物距离&ldquo 钻石探针&rdquo 约10纳米,会产生仅相当于地磁场十六分之一的极微弱的磁信号。&ldquo 钻石探针&rdquo 具有感知极弱磁信号的能力,在激光和微波操控下,它形成一个量子传感器,将单分子信号转化为光学信号而加以检测。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最终他们成功地在室温大气条件下首次获取了单个蛋白质分子的磁共振谱,并通过对比不同磁场下的多组磁共振谱的特征,获取了此蛋白质分子的动力学性质。  随后,《科学》杂志将该工作选为当期亮点并配以专文报道,盛赞其&ldquo 实现了一个崇高的目标&rdquo &ldquo 能够有效克服以往测蛋白分子结构时需要提纯和长成单晶的困难,并且能够实现对单蛋白分子在细胞内的原位检测&hellip &hellip 是通往活体细胞中单蛋白质分子实时成像的里程碑&rdquo 。  此前,杜江峰组已成功探测到金刚石体内两个13C原子核自旋,并通过刻画其相互作用强度以原子尺度分辨率解析出了这两个同位素原子的空间取向,向单核自旋磁共振谱学和成像迈出了重要一步。  另外,杜江峰教授通过与德美研究组合作,检测到(5nm)3有机样品中质子信号,取得纳米尺度核磁共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同期的《科学》&ldquo 展望&rdquo 栏目专文评论为&ldquo 基于钻石的纳米磁探针,将磁共振成像的可探测体积到单个蛋白质分子水平&rdquo 。  据了解,该研究不仅将磁共振技术的研究对象从数十亿个分子推进到单个分子,并且&ldquo 室温大气&rdquo 这一宽松的实验环境为该技术未来在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使得高分辨率的纳米磁共振成像及诊断成为可能。  &ldquo 这项技术最直接的用途是在不影响蛋白质性质的前提下检测其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直接在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研究蛋白质分子。&rdquo 杜江峰表示,这对生命科学研究来说有极大吸引力。  因此,该技术有望帮助人们从单分子的更深层次来探索生命和物质科学的机理,对于物理、生物、化学、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深远的意义。  据介绍,以此为基础,和扫描探针、高梯度磁场等技术结合,未来可将该技术应用于生命及材料领域的单分子成像、结构解析、动力学监测,甚至直接深入细胞内部进行微观磁共振研究。  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 技术线上论坛丨《电子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前研究的应用展望》
    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可进行活体3D成像,检测氧分压、氧化还原状态和pH等指标。目前,EPR成像技术只应用于学术研究领域,而我们将介绍一种可在临床前应用的EPR成像解决方案——电子共振成像(ERI)技术,帮助科研人员解决现有的科研难题,为临床前研究带来更多的新思路。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ERI技术,我们将举办一系列线上讲座,每场讲座专家都会结合应用实例进行深入讲解。我们希望通过讲座能够与您分享这项技术并帮助您在科研项目上更进一步!ERI实验流程简介将含未成对电子的自旋探针注射进小动物体内,小鼠内的生理环境会影响自旋探针的波谱特性,当施加一个磁场时,仪器可检测未成对电子在外加磁场中的跃迁,进而获得探针在每个位置的含量,摄取及排出速率和转化速率等数据并构建图像。ERI应用实例——与CT联用实现自由基在颅骨表面的共定位讲:主题: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方向时间:2021/5/6,15:00-16:00报告简介:本报告主要讲述电子顺磁共振成像(EPR)技术的发展历史,曾经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难题助力更多的应用方向。您将了解到科学家的前沿研究课题,应用EPR的研究领域以及EPR的应用方向。报名注册:您可点击此链接https://novilet.clickmeeting.com/712626126/register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注册。主讲人Dr. Mikołaj Baranowski现任Adam Mickiewicz大学物理部门助教,物理与数字电子实验室负责人,Novilet研发部门经理,是放射光谱学的专家,专精于EPR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发表过多项相关技术以及多篇相关科研文献。二讲:主题:EPR活体成像的研究趋势时间:2021/5/19,15:00-16:00报告简介:本报告主要讲述当今EPR活体成像的研究方法及应用实例。实验可获得的生理指标及其在生物医药研究中的意义。讲座中也会展示EPR成像的一些局限性。注册链接:您可点击此链接https://novilet.clickmeeting.com/trends-in-in-vivo-epr-eri/register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注册。主讲人:Dr. Martyna Elas是Jagiellonian大学教授,生物物理部门负责人,癌症放射光谱实验室主管,主要研究方向为放射生物学、EPR光谱与成像、缺氧、癌症和代谢相关。三讲:主题:电子共振断层扫描的功能与应用时间:2021/6/3,15:00-16:00报告简介:本报告将由Tomasz Czechowski博士介绍电子共振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的原理、功能与活体成像应用案例,简单快速地获取氧分压、pH、氧化还原状态与有机磷化合物含量等数据,展示电子共振成像的研究潜力和该技术对您研究课题的帮助。注册链接:您可点击此链接https://novilet.clickmeeting.com/eri-tomograph-the-solution-that-allows-you-to-maximize-the-potential-of-epr-in-your-studies/register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注册。主讲人:Dr. Tomasz Czechowski是Novilet研发部门主管,电子顺磁共振成像和医学物理学的专家,发表过多项相关技术以及多篇相关科研文献。四讲:主题:3D动态电子共振成像时间:2021/6/17,15:00-16:00报告简介:本报告主要介绍使用电子共振成像的相关课题与获得的结果。我们将展示此技术的应用领域与成像过程中所获得的全部信息,实时动态呈现自旋探针、氧化还原状态与肿瘤血氧定量。注册链接:您可点击此链接https://novilet.clickmeeting.com/dynamic-3d-eri-measurements/register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注册。主讲人:Dr. Michał Gonet是Novilet研发部门电子共振成像专家,专精于生物物理和动物活体成像,曾发表多篇科研文献并编写相关书籍。
  • 低场核磁与磁共振成像技术撞上科研灵感,专家这样讲成果
    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对样品无损伤、无需预处理、实时获得数据等特点,同时还能够反映样品中水分子的存在形式及分布状态,目前,该项技术在多种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是根据有磁距的原子核在磁场作用下,能产生能级间的跃迁的原理而采用的一项新检查技术,此项技术在医学领域对于人类有着长远的帮助。在第六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2022)中的低场核磁(LFNMR)与磁共振成像(MRI)技术,仪器信息网共邀请了六位来自不同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为大家深度解析低场核磁(LFNMR)与磁共振成像(MRI)技术。 (点击报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 胡一南《基于光泵式原子磁力计的非接触检测方法》 (点击报名)胡一南,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高级技术专家,主要从事基于高灵敏原子磁力计的非接触检测方法研究,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任工程师期间,参加了搭建SQUID脑磁系统,对脑磁图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有了深入了解。并发现原子磁力计在脑磁图仪上的巨大潜在应用价值。带领团队从事基于原子磁力计的可穿戴脑磁图系统研究,研发面向脑磁图的高精度高稳定性原子磁力计,承担并完成了基于主动磁补偿线圈的稳场等科研项目。如何快速地高精度地对锂电池的电量(SoC)和健康状况(SoH)进行检测是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以及循环使用的瓶颈问题,胡一南工程师提出基于使用原子磁力计测量电池磁化率的检测方案,通过突破背景磁场以及环境磁场强度对原子磁力计的灵敏度限制实现了毫秒级的电池非接触检测。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 文祎《如果核磁有了光》 (点击报名)文祎2011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得药物化学专业结构生物学方向博士学位,主要工作是以异核多维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以及基于弛豫的蛋白质动力学分析。2017年加入牛津仪器任磁共振应用科学家,主要负责低场台式核磁的应用开发以及售前售后技术支持。本次文祎科学家的报告题目为《如果核磁有了光》,具体将聚焦台式核磁。牛津仪器台式核磁共振波谱仪X-Pulse,具备宽带多核、流动化学、自动进样、变温和数据库等功能特性,在现场即可完成研发、质控和教学中多样的核磁分析任务。本次研讨会文祎科学家将分享台式核磁与光相结合,在实验室中实现光催化过程的原位分子水平监测技术。西湖大学副教授 孙磊《基于金属有机框架中电子自旋的锂离子量子传感》 (点击报名)孙磊,2021年10月加入西湖大学理学院组建分子量子器件和量子信息实验室。孙磊实验室致力于设计分子材料以研究量子现象,并通过器件实现分子级别的量子操控。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向展开:(1)制备单分子自旋电子学和量子信息处理器件;(2)开发基于分子电子自旋量子比特的量子传感器,探索其在能源和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3)制备单层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异质结,探索量子输运现象。孙磊实验室设计合成了含有稳定自由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实现了室温下、溶液相中的锂离子鉴定和定量检测,并验证了多种离子并行传感的可行性。青岛腾龙微波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工程师 杜婧雯《Spinsolve台式核磁用于在线反应监测》 (点击报名)杜婧雯,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分析专业,硕士期间主要从事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目前在青岛腾龙微波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技术支持工程师,主要致力于向不同行业的核磁用户推广Spinsolve台式核磁共振波谱仪和MestreNova软件产品的多种应用,同时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及技术服务。化学反应的实时监测便于化学家们及时了解反应动力学、反应机理和反应进程,本次杜婧雯工程师将结合台式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技术及应用优势,介绍Spinsolve台式核磁针对于在线反应监测的应用,包括硬件装置和软件系统,以及数据的采集、处理、导出。清华大学博士后 李文郁《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水泥基材料中的理论模型及应用》 (点击报名)李文郁,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后。研究领域:水泥基材料,水泥水化机理,低场核磁,固体核磁,核磁方法。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以水为探针来表征水泥基材料。相比水泥基材料研究中的压汞、氮吸附等传统测孔方法,低场核磁具有快速、原位、无损、预处理要求低等特殊优势。除广泛认可的孔结构表征外,低场核磁还具有物相定量和水分动力学研究的能力。李文郁博士后将各应用中所用到的理论模型归纳为四种,重点指出了各理论模型中的本征限制条件,为目前应用中的问题进行归类并分别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此外,以多项水泥水化研究为例,通过低场核磁及其与X射线衍射、热重、量热仪等技术的结合,展示了低场核磁用于缓凝机理研究的可行性。山东职业学院教授 赵晓丽《植物特有插入序列诱导膜融合机制的核磁共振研究》 (点击报名)赵晓丽,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核磁共振中心,主要研究内容为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解析蛋白结构,并联合其他技术对膜融合蛋白诱导膜融合的机理进行研究。本次赵晓丽教授将就《植物特有插入序列诱导膜融合机制的核磁共振研究》进行报告。会议报名链接: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22/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