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色谱归化法

仪器信息网色谱归化法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色谱归化法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色谱归化法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色谱归化法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色谱归化法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色谱归化法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色谱归化法相关的解决方案。

色谱归化法相关的资讯

  • 桂花十里飘香 谱图惠及万人 ——传谱图 赢精品仪器书籍
    桂花十里飘香 谱图惠及万人——传谱图 赢精品仪器书籍桂花十里飘香,谱图惠及万人。又是一年桂花飘香之际,让我们分享的谱图也能给其他版友以余香。您分享的谱图,对其他用户而言,也许有参考和借鉴价值,可以核查其在实验方法中的不足。本期谱图共建,我们提供了精品的仪器分析检测书籍:《分析化学手册 第三版》、《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第三版)》、《气相色谱实战宝典》等。共建共享是我们资料栏目的基本原则;我为人人、人人为是资料栏目的理念。只有资料栏目谱图库内容丰富了,我们才能找到想要的谱图,快来分享您手中的谱图吧!• 活动时间:2021年11月4日—2021年11月30日• 活动规则:1) 所有注册用户(含厂商)均可参加本次传谱图活动;2) 上传谱图审核通过后即可算有效谱图数;3) 根据您上传的有效谱图数,可以获得不同纸质书籍的奖励;4) 用户需根据要求上传谱图,谱图形式jpg、gif、word和pdf格式;若没有给出具体的上传要求,请根据实际情况在其他信息栏中将实验条件列出;5) 上传的谱图可以是色谱、质谱、光谱、波谱、电镜微观图、X射线图或者实验结果,尽量填写清楚谱图的仪器条件和进样条件对读者以参考,必须是自己或是所在公司做出的实验结果,即为原创不能转载。• 参与方式 目前只支持在电脑端参与分享上传 • 奖励规则:1) 实物礼品:各类精品仪器及检测书籍(参见奖品明细)2) 虚拟礼品:上传谱图达到5篇即可获得200积分,每人奖励一次3) 活动结束按上传有效谱图数来排名次4) 实物礼品数量有限,达到要求的按排名先后发奖5) 实物奖品每人有1次获奖机会,获奖者如果您的个人VIP信息有变动,请移步VIP中心进行变更,如需沟通请加资料小助手客服微信(yiqiziliao)。• 奖励明细:目前仪器信息网资料库有近70万篇资料,内容涉及检测标准、物质检测方法/仪器应用、仪器操作/仪器维护维修手册、色谱/质谱/光谱等谱图。资料库每月有近20万人访问,上万人下载资料,精品的仪器及检测资料,等您来搜索查阅!
  • 化繁为简、高效合规 ——岛津LabSolutions CS电子化色谱柱管理系统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色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生物样品及环境等方面的检测。这些实验室大多都要遵循数据完整性原则,色谱柱作为分离系统的核心,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色谱柱管理系统,随时监测色谱柱的使用状态,并对色谱柱的分析结果进行检查和追踪,是完善数据完整性的关键措施。 多数实验室目前仍在使用人工记录的方式来进行色谱柱管理,这种方式缺乏审计追踪及防篡改等基本措施,很容易导致转录错误、记录不全或缺失的情况发生。在审核相关信息时,还需要在不同的记录之间进行切换,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未来无论从法规要求还是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的角度出发,电子化管理色谱柱都将成为趋势。在此背景之下,岛津的网络版色谱工作站LabSolutions CS已经配备了色谱柱管理功能,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岛津的色谱柱管理功能。 功能一、色谱柱台账LabSolutions CS内置的色谱柱管理,可以登记及编辑色谱柱信息(名称、色谱柱 ID、内径和长度等与色谱柱规格相关的内容),为防止篡改还可以禁止对色谱柱信息进行更改。 功能二、色谱柱使用信息追溯每根登记过的色谱柱(不限定品牌及型号)的进样总次数、最后分析日期、最后分析者等色谱柱相关信息均可在色谱柱列表中直接查看。 每根色谱柱的分析历史中,每次的分析时间、样品名称、仪器编号、项目名称、分析者、方法文件名、数据文件名、批处理文件名、数据文件名等相关信息全部自动记录。同时也支持把这些历史记录打印成纸质或者PDF报告,存档保存。 功能三、色谱柱性能确认除了对色谱柱使用进行使用信息追溯,还可定期进行色谱柱确认,并对确认结果进行保存。通过色谱柱数据浏览器模块可以有效协助用户进行定期确认,将定期确认时的相关性能参数(例如分离度、理论塔板数等)以列表方式进行筛选,并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这些参数的变化趋势,有助于更好的分析色谱柱使用行为对色谱柱寿命的影响,从而延长色谱柱寿命,以及合理规划色谱柱库存。 功能四、色谱柱审计追踪激活色谱柱管理的审查追踪功能后,可以通过显示审查追踪日志来确认色谱柱信息以及与仪器连接设置的更改记录,全面应对数据可靠性的要求,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法规要求。化繁为简、高效合规,你想要的色谱柱管理功能这里都有。什么?还没有启用?这可是LabSolutions CS网络版工作站内置的标准功能呦,小伙伴们赶快开启色谱柱管理功能来体验小岛给大家带来的福利吧。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北美华人色谱学会(CACA)完满完成2023年度职业发展与规划培训
    历经3年的新冠冲击,全球分析界瞩目的Pittcon会议今年终于走出了线上会议的藩篱,顺利地在美国费城展开。这也使得中断了两年的北美华人色谱学会的职业与规划培训得以于3月21日顺利召开。本次培训仍然由江涛博士和骆初平博士主持,五位导师分别是来自菲迪大学的郭永教授、葛兰素史克的全球生物分析及标志物的液质联用主管翁乃栋博士、葛兰素史克的公司副院士、青年科学家陈卓博士、以及自主创业的计成杰博士和徐艾伦博士。培训结束后,讲座组织者与培训导师们合影留念。自左至右:江涛博士、翁乃栋博士、计成杰博士、徐艾伦博士、陈卓博士、及骆初平博士,因有其它演讲任务,郭永博士提前离场。培训期间,郭永教授用他15年的制药产业工作经历和11年从事大学教学与科研的经历,现身说法,明晰地剖析了这两类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研究生们指出了切合实际的、必须思考的一系列问题。走上工作岗位6年多即被葛兰素史克聘为副院士的陈卓博士,用他的亲身经历为听众展示了一条如何快速有效地规划职业之路,而长期从事高级主管工作且兼任药物分析杂志主编之一的翁乃栋博士更是为听众们上了一堂如何卓有成效地、长期地自我规划职业课。自主创业十余年的计成杰博士和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自主创业近三十年的徐艾伦博士,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展示了如何成功创业的方方面面,以及他们创业过程中的风风雨雨。由于听众热情洋溢、问题繁多,不但规定的休息时间被迫取消,甚至结束后近一个小时都在持续讨论。数名研究生利用本次培训与两位企业家商量了入职的可能性。感谢陆杜鹃博士提供的照片
  • 色谱行业女学者联谊会第九站——“铿锵玫瑰聚椰城,感恩佳节话科学”
    2016年11月23日,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快速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届青年论坛”研讨会召开之际,会议组委会组织了色谱行业女学者联谊会第九站活动,女学者、女专家等30余人共聚美丽椰城海口。参会女学者合影会议现场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海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上海农科院质标所、山东农业科学院、新疆农科院质标所、天津博纳艾杰尔公司、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中心、上海仪电科仪、北京智云达科技公司、同方威视、分析测试百科网等20家高校、研究单位及企事业单位的女专家、女学者参加了活动。从左至右依次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王静研究员、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博纳艾杰尔梁萍、北京理工大学屈锋教授  联谊会由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王静研究员做《团队及其塑造》报告,介绍了她作为团队领导者的宝贵经验。王静认为:一个好领导要塑造一个高效的团队,建立公平规则、构建团队结构和良好的沟通机制。团队成员要以合作共赢为美好愿景。优秀的领军人物还应具有人格魅力和知人善任的领导能力,团队中呈现自我奉献和感恩戴德的正能量。梁萍总监分享了其十余年创建博纳艾杰尔的宝贵创业经验。梁总认为智慧的选择与把握机遇同样重要。其成功经验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目标,需要努力奋斗,要用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去践行。随后,参加联谊会的女学者一一自我介绍,热烈交流参加联谊会活动的感受以及对今后联谊活动的期望。屈锋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色谱行业女学者联谊会成立背景、系列活动的情况、《色谱》 女学者专刊出版情况以及女学者联谊会未来的活动规划,并鼓励大家多参加活动,借助色谱行业女学者联谊会这个平台促进交流合作,增进友谊,互相帮助。最后,李攻科教授对此次联谊会进行了总结,希望大家能用拼搏、坚持、爱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工作和生活中困难和挑战,体现人生价值,谱写生命华章。  联谊会进行了2个多小时,研讨气氛非常热烈。最后大家依依不舍,纷纷表达希望多组织女学者活动,共同促进女学者的事业发展,让芬芳的玫瑰绽放在科研沃土之上。
  • 职场胜策——北美华人色谱学会举办职业规划论坛召开 探讨新时代下的职业规划
    p  2018年2月26日(美国当地时间),北美华人色谱学会 (CACA)于Pittcon2018展会期间举办了“职业发展论坛”。北美华人色谱学会主席骆初平及上届主席江涛主持了本次论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骆初平.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c180a555-2093-4e1b-a3e8-de212480fe8f.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骆初平博士/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7.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a1a342fc-9b73-478e-8ec4-42bf3495dcb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涛博士/pp  本届会议邀请的演讲者分别来自于美国基因泰克公司(Genentech)资深科学家、被The Analytical Scientist评为对分析化学科学最富有影响力的50位女科学家之一、HPLC会议的终身委员张珂(Kelly Zhang)博士,美国宝洁公司(P& G))的高级技术主管Judson LHaynes博士, 来自ChromPrep、LC/GC长期的“Column Watch”专栏撰稿人及获LC/GC终身成就奖、原安捷伦(Agilent)公司的Ronald EMajors博士,美国Milestone Development Services公司的奠基人、CPSA会议的奠基人Mike Lee博士,及来自美国强生公司(JNJ)的高级主管、targeted by="" lc-ms="" quantitation="" biomarker=""的作者之一、资深科学界翁乃栋(Naidong Weng)博士等。/targeted/pp  与会专家分享了自身职业发展中的实例与感想,为即将进入职业生涯的毕业生及年轻年轻科学工作者提供了诸多宝贵的建议。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详细介绍了仪器公司、制药产业及政府实验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机会,从而为听众规划自己的职业提供了指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2822bed4-993e-4d77-86aa-32c0ccf1f91f.jpg"//pp  报告人:张珂博士– Genentech/pp  报告题目:Head in the Clouds, Feet on the Ground: Career Success in a Dynamic While Distracted World/pp  张珂博士在报告分析了如何在快速变换和动态发展的世界里取得事业的成功。她认为取得事业成功有几个要素:第一,知识和技巧是成功的基础 第二,学会将工作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解 第三,要主动出击,不要等待别人的挖掘 第四,要自信 第五,与同行积极交流 第六,利用团队的力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3a27f9a4-b5ad-4fa3-8647-bf5d1d3fdad9.jpg"//pp  报告人:Haynes, Judson L- P& G/pp  报告题目:Analytical Careers in Industry/pp  分析化学在各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Haynes, Judson L在报告中分享了在全球竞争加剧、环境要求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新常态下,化学工业界、学术界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分析化学工作对从业者的教育水平要求,并介绍了相应的薪资水平以及从业者面临的职业机会和挑战等情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4.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09e82972-af41-4731-bfc2-89a6771e0c5a.jpg"//pp  报告人:Majors, Ronald E - ChromPrep/pp  报告题目:Have You Considered a Career in the Analytical Instrument Field?/pp  Majors, Ronald E在报告中分享了仪器生产制造公司典型的组织架构以及基于教育水平的工作岗位,分析了化学家在仪器研发、生产制造以及采购等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为有意愿投身仪器公司的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些建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6.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2526a0a8-50c7-49a8-85f6-aa573912853d.jpg"//pp  报告人:Lee, Mike - Milestone Development Services/pp  报告题目:How to be Successful in Your Career: Perspectives from Academia to Industry to Business/pp  通过讲述自身在学术界、工业界和企业界35年的工作经验故事,Dr. Lee总结成功的关键在于有自己的见解,即拥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故事”。而拥有自己的故事要做到三点:尽早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付诸实施、抓住机会以及保持自己社交圈子的联系以寻求发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5.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217bb6fd-3196-416c-9cd5-1b78b0dd8f73.jpg"//pp  报告人:翁乃栋博士 - JNJ/pp  报告题目:The New Dynamic of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in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pp  翁博士在报告中指出,生物分析行业在过去十年中发生了显著变化,如生物分析在支持整个药物发现/开发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go/no-go决定提供关键的PK / PD数据 为项目团队优化化合物提供了信息。此外,翁乃栋博士还讲到,从事生物分析的科学家们正在逐渐应用新技术进行更好、更快、更灵敏的分析。/pp  据了解,CACA每年在Pittcon会议期间都会举办一次职业发展论坛和晚宴活动,在每两年一次的HPLC世界大会上举办一次网络研讨会,邀请来自分离科学领域高校科研院所、仪器企业及政府机构人员参加。本届CACA交流晚宴将于2月27日在奥兰多大使馆套房酒店举行。/p
  • 广西桂林食品安全“十四五”规划获评审通过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9月15日,《桂林市食品安全“十四五”规划》专家论证会召开,桂林市食品安全“十四五”规划获评审通过。广西桂林市食品安全办常务副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蒋以宏主持会议。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桂林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地为人民谋福祉,将《桂林市食品安全“十四五”规划》列入市政府专项规划,要求狠抓落实,科学开展编制。市食品安全办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会同市食安委成员单位群策群力,有条不紊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在全市范围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问卷调查;召开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基层监管所负责人座谈会;召开重点部门专题研讨会,深入剖析食品安全监管短板,借鉴外省市发达地区经验,提出创新性发展思路,确保了《规划》站位高、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在此基础上,市食品安全办向市食安委成员单位、各县(市、区)食品安全办等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对收集到的50多条意见建议进行研判分析、充分采纳吸收,最终经过近9个月的努力完成了《规划》的论证稿。专家论证会上,规划编制课题组组长、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研究院首席专家、院长吴林海就《桂林市食品安全“十四五”规划》做了起草说明。《规划》活学活用党史学习教育,科学研判了该市“十四五”时期食品安全发展基础,着重阐明“十四五”时期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曲阜师范大学5名教授级的专家评审组成员站在全国高度,结合桂林实际,就《规划》需要调整、修改、补充的内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桂林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等6个部门相关负责人就《规划》与桂林发展契合度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规划编制组表示,将根据此次论证会的各方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按程序报送,经桂林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印发实施。(韦敏)
  • 华谱科仪:合作共赢 助力国产色谱产业生态建设
    随着国家供应链安全战略的深入推进,国产替代已经成为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内科学仪器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华谱科仪,成立于2015年,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深耕液相色谱领域,致力于打造国产科学仪器的自主品牌和完整产业生态链。在此背景下,华谱科仪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完成两轮亿元级融资,受到业界关注。日前,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华谱科仪首席运营官于笑然、联合创始人白源、市场总监陈静等多位高管,就公司创立的背景、当下焦点以及未来的战略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访谈。探寻这家科学仪器企业的发展之道。华谱科仪的创建初衷就是要做中国自己的液相色谱品牌,实现国产化。疫情期间,华谱科仪加大投入,在管理、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全面提升。到目前为止,已经初步形成从硬件、软件、耗材到服务的完整产品生态链。这使华谱科仪能够面向制药、食品等多个领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比如说研发团队可以根据客户特殊需求定制化设计产品。软件一直是国产色谱仪器面临的大挑战,用户对现有国外软件有较高依赖性,对国产软件普遍信任不足。为此,华谱科仪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规软件Chromloong,这也让公司得以打开制药等要求高标准合规性的市场。未来华谱科仪仍会持续加大软件研发投入,以提升客户的使用体验。为进一步听取客户需求、共同提高水平,华谱科仪近期还推出“共创卓越”市场策略。这种合作共赢的模式有利于公司产品与服务的持续改进,也让客户参与到国产科学仪器的发展之中。展望未来,华谱科仪的目标是深耕中国市场,助力本土用户实现供应链的安全自主。同时也将与更多国内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共同完善产业链体系。希望能够通过自主创新,为全球客户带去中国的科研仪器解决方案。
  • “萨德”背后 色谱技术“纠出”乐天输华违规食品
    p  这几天网上到处在流传这样一则消息:/pp  韩国的《环球新闻眼》采访乐天集团会长辛东彬,当记者问及当前中国人抵制乐天,乐天集团有何打算时,辛东彬面露笑容说:“不用担心,中国人非常市侩,无骨气无血性,我们降价他们就买。我对乐天在中国市场的前景非常乐观。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最多抵制一段时间,像刮阵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乐天5.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a84466f9-837d-4918-b760-751101ec7d25.jpg"//pp  说到这,辛东彬对着镜头哈哈一笑,“就像《Super Star K5》中的作秀,装模作样,激情四射,等那一阵激动劲过了,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我们只须打打折,他们就会像捡了大便宜似的蜂拥而来。前几年抵制日本货、菲律宾的水果,结果那阵风过了后他们的销量猛增。你不了解中国人,他们都非常的市侩,我们真的不用担心什么。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对国家的责任感似乎很淡,不像我们。”/pp  但随即就有人出来辟谣说,这是一条假新闻。/pp  不管是真也罢假也罢,乐天集团同意将其星州高尔夫球场交换给军方以部署“萨德”系统这一事件,使得乐天集团在华的“知名度”极速飙升。/pp  乐天自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涉猎包括食品、零售、旅游、石化、建设、制造、金融、服务等众多领域。作为普通百姓,我们更关注它的产品质量,譬如其所售食品是否安全?/pp  非常有趣的是,近日出版的一期“青岛日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近日,青岛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自韩国进口的名为“乐天酸奶味Q糖”的糖果检验时发现,该产品配料中违规使用维生素E,遂对其实施销毁处理。该批货物共计300纸箱、重600千克、货值5160美元。/pp  本网编辑随即查阅了那则新闻里提到的相关标准,即: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GB14880-2012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根据标准规定,维生素E不能用于该类产品。有资料显示,因为维生素E常与脂类共存,易贮存于体内,且不易排出体外,摄入过多在体内蓄积会导致中毒,出现四肢无力、视觉模糊、恶心、腹泻等症状,因此不能过量摄入维生素E。/pp  就检测技术而言,由于维生素E是脂溶性物质,不溶于水相,因此在检测过程中提取就非常困难,在测定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据有关专家介绍,食品中维生素E的检测方法包括比色测定法、光谱测定法、电化学测定法以及色谱测定法和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法等。现阶段国家标准规定和实验室广泛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液相色谱法。随着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食品中维生素E的常规检测方法必将取得更大的进展。同时,固相萃取、质谱联用、微波萃取等方法也成为了食品中检测维生素E含量的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是食品检测科研人员在食品中维生素E检测方面方法开发上需要重点关注和开发的方面。/p
  • 苏州环球色谱阎超博士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苏州环球色谱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CSO阎超博士获得&ldquo 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rdquo 的称号,详情如下:  2009年8月17日,苏州市侨联在张家港市馨苑度假村召开六届九次常委(扩大)会议。会上,苏州市侨办副主任王哲莉宣读了由中国侨联和国侨办联合表彰的全国侨界&ldquo 十杰&rdquo 和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的决定,陈振刚副主席为我市获得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施清岛、阎超、陶建平三名同志颁奖。  阎超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分与代谢组学课题组组长,美国通微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环球色谱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阎超博士在色谱和电色谱领域申请和获得30项国际和中国专利,发表160余篇科学论文。自1996年以来,曾任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兼职教授,2000年入选中科院 &ldquo 百人计划&rdquo ,任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1810课题组组长,博士生导师。兼任美国CaSSS 学会的副理事,中国色谱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色谱》杂志副主编,上海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  回国后主持国家科技部&ldquo 九五&rdquo 、&ldquo 十五&rdquo 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美以及中比等国际合作,以及上海市和苏州市科技攻关项目等二十余项。2004年获中科院&ldquo 百人计划&rdquo 优秀奖,2005年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获上海优秀发明人奖,2007年获国家发明创业奖,2007年被授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入选姑苏领军人才,2008年入选江苏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阎超   陈振刚副主席为我市获得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颁奖
  • 300多位专家学者会师桂林 中西部色谱研究焕发新气象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7月30日,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在广西桂林隆重开幕。此次会议由广西化学化工学会、甘肃省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承办。  本次会议集中交流色谱及其相关技术的基础研究、仪器开发、应用方法等的最新进展。会议邀请了国内著名学者与会作大会特邀报告、分会邀请报告或专题报告与讨论。会议期间还组织了相关仪器及其配件展示。会议现场  会议开幕式环节,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苏桂发、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虎威、甘肃省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师彦平分别致辞,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 苏桂发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刘虎威甘肃省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 师彦平广西师范大学 赵书林 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与会代表超过了300人,是我国中西部色谱工作者的一次盛会,为广大色谱工作者以及从事色谱仪器设计与制造的厂商提供相互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将推动中西部色谱分析技术发展,推动中国色谱分析技术发展。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许国旺 大会报告《没有色谱的质谱如何做人群样本到20个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  代谢组学研究所用分析技术中,质谱所占比例达到了40%。2021年5月31日检索WOS,代谢组学相关发布的论文数量为43635篇,美国和中国高居前两位,而且自从2019年开始中国学者发布的相关论文开始超过了美国。  直接进样质谱配以nanoMate后,进一步与多种质谱采样方法(如DIA、PRM等)结合,不仅分析速度快(2-3min/个),而且可获得丰富的代谢谱信息。不过,这些丰富信息的利用,需要新的数据处理方法。采用二级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可获得更好的精度,在某些情况下对异构体也可区分。许国旺课题组发展的代谢组全景分析新方法,可满足大规模人群样本到20个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 建立了基于直接进样质谱的稳定同位素示踪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适用于少量细胞的定性定量分析,不仅可以研究动态的代谢变化,而且节省费用。北京大学 刘虎威 大会报告《关于色谱-质谱关系的思考》  色谱与质谱连用成为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技术,刘虎威形容色谱和质谱是一对“美满婚姻”,指出二者应该从相互奉献到紧密合作、既可以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能相互体谅促共同发展。  基于色谱原理的各种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可以简化色谱分离,以配合质谱的高通量分析。高效样品处理技术与质谱联用是非常高效、高通量、高灵敏的方法。高分辨的MS以及MSn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MS对色谱的依赖程度,减轻了色谱的分离压力。复杂体系的分析需要高效色谱和质谱的联用,简单体系的目标分析则可能不需要色谱分离。敞开式离子化质谱的发展又为色谱分离带来了新的检测技术。南开大学 邵学广 大会报告《色谱复杂信号解析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  由于高效的分离功能和高灵敏的检测功能,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在复杂体系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际复杂体系的分析中,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实现色谱复杂信号的解析是解决复杂体系分析的常用手段。 复杂色谱重叠信号的解析方法包括化学因子分析(CFA)、多元分辨-交替最小二乘(MCR-ALS)、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交替三线性分解 (ATLD)等。  邵学广课题组发展了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分辨信息提取方法,并建立了用于重叠信号解析的免疫算法。在小波变换方法研究中,首先改进了计算方法,实现了复杂信号中不同频率信号的提取,并应用于色谱的基线分离、高分辨信息的提取等。在免疫算法研究中,建立了自适应免疫算法(AIA),发展了非负免疫算法(NNIA),并实现了免疫算法与独立成分分析(ICA)、目标因子分析等方法的结合,实现了复杂多组分重叠 GC-MS 信号中组分信息的提取,并在实际复杂体系的分析中得到应用。中山大学 李攻科 大会报告《复杂样品快速检测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样品前处理作为分析过程中最耗时、易引起误差的关键环节, 严重制约了复杂样品快速检测的速度、准确度和精密度。样品制备是将被分析物从样品基体转移到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因其在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上的差异,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从混沌到有序,这种传质过程不会自动发生,加速样品制备的策略是如何使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自发过程逆转并快速定量进行。为提高样品制备效率,包括分离和富集过程,必须在传质系统中应用额外的能量以减少熵增。通过引入新相、膜和场,改变系统中化学势的分布,是降低系统熵,是提高制样效率有效途径。  李攻科报告中介绍了场辅助、相分离、衍生化、微量化、阵列化和集成化等样品制备加速策略。为提高样品制样速度,首先,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引入额外的能量有助于加速传质和换热,利用声波、微波和电场等辅助场,可提高样品制样效率。其次,通过引入新相(介质)加速制样过程中传质,包括相吸附、相分配、化学转化、空间识别以加速传质。第三,缩小样品量是直接缩短样品制备时间有效方式,包括微萃取、微流体分离等。第四,阵列/集成策略,可同时完成一批样品的制备,结合高通量分析技术可减少单样的平均制备时间。通过联用技术实现分离、富集、净化与检测步骤一体化加快检测速度。东北大学 王建华 大会报告《多金属氧酸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吸附研究》  多金属氧酸盐中的金属氧化物表面具有特定的反应活性,且表现多种异构体、从而具有独特的拓扑结构以及丰富的结合位点,在样品预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选择性分离富集,表现出优异的应用前景。  生命样品中总量超过85%的高丰度蛋白对低丰度蛋白的干扰严重制约其分离分析与鉴定,因此高丰度蛋白的有效去除或低丰度蛋白的分离富集极为重要。多金属氧酸盐在蛋白质吸附与分离中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师彦平 大会报告《固相微萃取与分离分析研究》  师彦平介绍了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的发展历程。第一届会议于2006年在甘肃敦煌举行,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先后在湖北宜昌、陕西临潼、宁夏银川、重庆、河南郑州举办。因新冠疫情影响,第七届会议经过3年的筹备,今天顺利召开。  固相微萃取是基于萃取涂层与样品之间的吸附/溶解-解吸平衡而建立起来的集进样、萃取、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技术,在报告中,师彦平介绍了相微萃取与分离分析的最新研究进展。西北大学 郑晓晖 大会报告《药物-机体复杂巨系统中抗癫痫类药物研发》  药物-机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巨系统之复杂性造成效应物质难以辨识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现代化及新药研发的进程。针对此问题,郑晓晖研究团队提出了“良关系”、“组合中药分子化学”之合策略等系列中药现代化研究新策略,发展了集分子、因果数理、受体、药理、临床为一体的中药效应成分群辨识技术,进而开展了中药“远志-石菖蒲”药对、化药α-细辛脑胶囊代谢物以及石菖蒲植物体内代谢研究,发现效应物质α-细辛醇,进而依据组合中药分子化学之“合策略”新药研发新思路合成了3,4,5-三甲氧基肉桂酸α-细辛醇酯。  研究表α-细辛醇及其酯具有显著的抗癫痫活性且安全性高于临床常用药物卡马西平等,开展了其相关临床前研究工作,创制了新型抗癫痫尤其难治性儿童癫痫1类化学新药候选药物,为中医药现代化及开展以中药为源泉的安全、优效、可控的新药创制提供一种全新研究思路。  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南宁市会凌仪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仪器设备企业参与了本次会议,并展示、介绍了最新的产品与应用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参加并报道了此次会议。与会者合影
  • 推动离子色谱行业的发展 赛默飞众望所归
    文末有彩蛋,参与赛默飞“气质新品趣味竞答”!更有通关秘诀和丰富奖品等着您!第17届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现场 2018年4月15日-4月1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离子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昌理工学院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第六届离子色谱专业委员会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召开。赛默飞作为离子色谱的世界领导者,携顶级离子色谱仪和前沿的应用方案隆重参会。就离子色谱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新成就、新进展进行了学术交流和专题讨论。下面让大家跟着飞飞的脚步一起回顾此次盛会的精彩瞬间。 一、ICS-6000耀世登场全新多功能高压离子色谱系统 ICS-6000 ,作为一款顶级色谱系统,专为那些想要扩展离子分析领域的用户设计,满足日常分析及研究人员对仪器操作便利性、灵活性、耐用性和快速分析的性能要求。 新品亮点和创新点一款真正模块化,配置灵活性极高的高性能色谱系统,其强大的系统设计可在高达5000psi的压力下运行,并获得一致可靠的结果。可解决所有IC分析应用挑战,适用技术范围极广,从用于痕量分析的二维离子色谱分析技术到用于复杂碳水化合物分析的高性能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支持多种检测器,更是扩展了离子分析领域,尤其是离子色谱-质谱(IC-MS)分析,将MS加入离子分析工作流,优势十分明显,在生命科学领域越来越多的被采用。 二:赛默飞报告带来全新应用报告一:易络合离子的分析报告人:钟新林 赛默飞应用经理很多阴离子有络合效应,可以和过渡金属形成络合离子。新形成的络合离子和原离子的保留行为会有明显的差异,导致无法检测等可能。例如血液样品要检测氰根、草甘膦、百草枯等易络合离子,一直是个难题。赛默飞应用根据离子性质和络合特性,可以使用酸蒸馏、在线氢柱、络合拮抗剂或者直接检测络合物的方式对离子进行分析。本报告详解了易络合离子的前处理和分析手段,使难题不再难! 报告二:IC-MS联用在糖型分析中的应用报告人:韩春霞 赛默飞应用主管糖蛋白药物在疾病的控制、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糖蛋白的糖基化是一种最复杂的翻译后修饰,聚糖的结构对于糖蛋白类药物的疗效、安全和稳定性具有最显著的影响,法规规定必须对聚糖进行全面分析。由于聚糖结构的复杂性,没有一种单一的分析技术能够提供所有信息。本报告将详细介绍离子色谱与高分辨质谱联用,对N-聚糖和O-聚糖进行分离和定性、定量的分析应用。 报告三:高纯化工品离子杂质分析技术报告人:郑洪国 赛默飞高级应用工程师离子杂质是高纯化工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中下游产业的工艺及产品品质。但由于样品基质和痕量离子杂质之间的浓度差通常超过100000:1,是现有分析技术的巨大挑战。本报告将概览现有离子色谱技术对离子杂质这一难题的解决方案。 报告四:全新一代多功能高压离子色谱系统ICS-6000介绍报告人:胡忠阳 赛默飞市场经理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ICS-6000 HPIC™ 系统作为一款真正模块化、配置灵活性极高的智能色谱系统,可在高达 5000 psi 的压力下运行,并获得一致可靠的结果,专为那些想要扩展离子分析领域的用户设计。报告介绍了ICS-6000的技术创新和特点,带来全新的客户体验。 三:展位+现场互动在此次盛会上,赛默飞向与会嘉宾全面展示离子色谱解决方案,得到现场极大的关注。会议现场,更有精彩互动游戏-寻找新品ICS-6000,考考您的眼力和手指的灵活性,现场嘉宾热情积极的参与,让科学更有趣。 四:海报展示本次盛会,赛默飞除了大会报告外,还为大家带来了10+海报来展示更多前沿解决方案。 五、欢迎晚宴 1975年赛默飞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离子色谱仪;2013年又引领离子色谱全面进入了高压离子色谱时代。 我们在致力于离子色谱技术研究和创新已经40余年,同时也注重应用方案的开发和探索,从而确保客户能够获得最优秀的离子色谱解决方案。赛默飞所取得的成绩和发展离不开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值此第17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召开之际,我们特举行欢迎晚宴来感谢大家对赛默飞一如既往的支持。 新品上市,全新应用,赛默飞作为业界领导者,秉承传承与创新的理念,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离子色谱行业的发展,充当您值得信赖的顾问,并提供您所需要的服务和支持。 扫描以下二维码即可参与赛默飞“气质新品趣味竞答”哦!更有通关秘诀和丰富奖品等着您!
  • 《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集团公司,总局各司(厅、局),认监委,标准委各部(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质检出版社、总局有关直属挂靠单位、标准信息中心,各直属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为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全面提升标准化发展的整体质量效益,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标准委组织编制了《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附件:《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 录  一、发展环境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三、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进程  四、提升制造业标准化水平  五、拓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  六、加强能源资源环境标准化工作  七、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步伐  八、加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力度  九、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十、推进标准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十一、加强标准化基础能力和发展环境建设  十二、规划实施与评估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十二五”时期(2011-2015 年)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环境  “十一五”期间,标准化事业快速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显著增强,充分发挥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通过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有效调动了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标准化活动的氛围日渐浓厚。标准化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标准制修订更加公开透明,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标准制修订步伐明显加快,批准发布国家标准15117 项,国家标准平均标龄由10.2 年缩短至5 年,制修订周期由平均4.5 年缩短至3 年,标准老化、缺失、滞后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标准化试点示范取得良好成效,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达到3519 个,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顺利实施,标准化公益性科研有效开展,在产业调整与振兴、食品消费品安全、节能减排、高新技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研制了一批重要技术标准。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以我国技术和标准为基础的国际标准数量不断增加。我国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常任理事国。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达到1148 个,委员超过4 万名,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部门、行业、各级地方政府把标准化作为加强宏观管理、促进产业升级、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支持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措施,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末,国家标准总数达到26940 项,备案行业标准44143 项,备案地方标准19214 项,覆盖第一、二、三产业及社会事业领域,较好满足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同时,标准化工作还存在着不适应、跟不上等问题。标准化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管理的系统性有待增强。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整体质量水平不高,一些标准更新速度慢,实施效益不明显,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与发达国家相比,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标准化专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技术组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从国际环境新趋势看,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新突破,全球治理结构进入调整期,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标准作为创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关键环节,成为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保障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标准与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共同构成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更趋频繁。标准已成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从国内环境新特征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科技创新势头迅猛,社会管理亟待加强,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完善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标准水平。从标准化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在初步解决标准老化、缺失和滞后问题的基础上,为适应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新的更高要求,提高标准化整体质量效益的任务更加紧迫。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略)  三、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进程  围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及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研制基础设施、投入品安全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种质资源、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农产品生产加工良好操作规范、农产品流通、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现代林业等领域的标准1500 项。以区域性优势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围绕“米袋子”、“菜篮子”,以及大宗作物、园艺产品、畜牧水产品和现代林业等,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320 个,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县30 个,促进农业标准的推广应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专栏1 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农业基础设施  制修订农田水利、水文、气象、水资源管理等标准 研制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和现代设施农业标准 开展农用地质量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良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02 农业投入品安全控制  制修订农药、兽药、肥料、饲料添加剂合理使用准则,农药、饲料原料及添加剂质量控制标准 研制新型农业投入品安全评价标准。  03 农产品质量安全  制修订粮食、油料、棉花、糖料等大宗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水产品、林副产品等“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及配套检测方法标准。  04 农产品生产加工良好操作规范  以区域优势农产品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制修订品种改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技术规程、良好操作规范等标准。  05 农产品流通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溯源标准研究 研制大宗农副产品质量等级、贮藏、运输、配送、销售相关技术标准 制修订农产品包装和标识标准。  06 动植物疫病防控  制修订动植物疫病诊断、诊治和进出口有害生物无害化处置标准 研制动植物疫病有效防范和应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关键技术标准。  07 农业社会化服务  研制主要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生产性服务、农技推广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农村科技创业服务规范、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规范、农产品流通服务、农业信息化服务等标准。  08 现代林业  研制现代林木种苗、营造林、森林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森林退化控制、湿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消防、林业信息和林业装备等标准。  四、提升制造业标准化水平  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品种质量、提升安全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完善制造业标准体系,研制机械装备、船舶、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食品、消费品等领域的标准1500 项,推动原材料工业调整优化和食品、消费品工业改造提升,引导传统制造业向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产业链高端发展,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专栏2 制造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机械装备  研制先进基础件、重大技术成套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标准 制修订电工设备、特种设备、制药装备标准 开展精密、高效、清洁制造工艺技术标准,以及无损检测、装备可靠性、装备安全控制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标准研究。  02 船舶  制修订三大主流船型和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关键技术标准 研制船舶修理与拆解、船舶节能与经济运行标准 开展国际造船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研究。  03 汽车  制修订校车安全标准、汽车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标准 研制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车辆轻量化和优化设计等汽车节能技术标准 开展汽车电子信息技术、汽车再制造与回收利用,以及专用运输车辆标准研究。  04 钢铁  研制热轧和冷轧宽带钢、高档精密不锈钢薄板带、高级无缝钢管、抗腐蚀抗大变形管线钢、承压设备用钢、油气储运用钢、高效节约型建筑用钢、资源节约型不锈钢标准,以及新型耐火材料标准。  05 有色金属  制修订电力、交通、建筑、机械、轻工等下游行业需要的有色金属标准 研制铜铅锌冶炼短流程工艺、高性能专用铜铝材、再生有色金属,以及低温低压铝电解新技术标准 开展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用关键有色金属材料标准研究。  06 石化  制修订橡胶和塑料再生利用、煤化工技术、废弃化学品处置基础标准 研制石油天然气重大技术装备、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标准,以及高品质燃油标准 开展精细化学品、专用树脂、特种合成橡胶、有机氟硅材料、生物降解塑料、无机化工新材料,以及高性能子午胎标准研究。  07 建材  制修订新型墙体屋面材料、防水密封材料、防火保温材料、建筑卫生陶瓷、石材、涂料、胶粘剂等建材质量安全标准 研制非金属密封材料、人工晶体、摩擦材料、木塑材料标准 开展绿色建筑相关材料标准的研究。  08 食品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研制重要食品产品、食品链各环节生产管理与控制、食品加工器具、包装材料和设备等标准。  09 消费品  研制消费品基础通用安全标准,生态环保型、功能型、智能型消费品标准 制修订化妆品、纺织品、家用电器、家具、文具、玩具等消费品安全及检测方法标准,以及纺织新材料、产业用纺织品、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新型纺织成套装备、制浆造纸、皮革鞣制、塑料降解、照明、电池等标准 开展消费品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研究。  五、拓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略)  六、加强能源资源环境标准化工作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能源生产与利用、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制修订1000 项标准,形成终端用能产品能效、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节水、交通节能、海水综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煤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等10 大重要标准体系,支撑节能重点工程、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循环经济重点工程的实施,开展30 个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服务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实现。  (一)能源生产与利用  加强能源的勘探与开发、加工与转化、输送储运与清洁利用所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标准的研制,加快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和农村、商业和民用、公共机构等方面能源节约与管理标准的制修订,完善标准体系,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专栏5 能源生产与利用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能源勘探与开发  开展煤炭资源与地质保障、煤炭开采、煤层气开发、油气资源勘探与高效开发、复杂地质和深海油气资源勘探、页岩气(油)资源勘探、先进且生态友好的水力发电等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02 能源加工与转化  研制煤制清洁燃料及化学品、石油高效与清洁转化、天然气与煤层气加工技术标准 开展高参数超超临界发电、燃气轮机发电、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以及基于微型燃机的冷热电联供分布式电流系统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03 能源输送储运  研制油气长输管道及站场关键设备、大型天然气液化处理及储运、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设备、超低硫成品油储运、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的输变电和储能技术、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灵活交直流输电、轻型直流输电、复杂环境条件下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以及电网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标准。  04 能源节约与管理  制修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终端用能产品能效和车船燃油消耗量限值强制性标准 研制建筑节能、高耗能行业及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能量系统优化、能源管理绩效评价等标准。  (二)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  加强水资源节约与利用、土地节约与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综合利用、原材料节约、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标准的研制,健全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促进我国资源自给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  专栏6 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制修订取水定额、用水产品水效、节水评价、用水审计标准 研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标准 开展“水足迹”标准研究。  02 土地节约与高效利用  制修订土地调查与监测、土地评价与损毁鉴定、土地整理与复垦、废弃地再利用相关标准 开展土地节约标准研究。  03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综合利用  制修订矿产资源勘查、综合地质调查及天然气水合物钻探相关标准 研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标准 开展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  04 海洋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  制修订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标准 研制海洋综合调查与测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洋能利用、海域使用管理、海岛开发与保护等领域的标准。  (三)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标准的研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立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友好水平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专栏7 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环境保护  制修订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方法、环境信息、放射性污染防治、废物处理、有害物质处置标准 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和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标准的研究。  02 生态保护  制修订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价、自然保护区相关标准 研制水土保持、荒漠化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风险评估标准。  03 应对气候变化  研制低碳产品标准、碳排放交易相关的方法和统计标准 开展气候变化监测与预测、温室气体管理,以及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研究。  七、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步伐  围绕提升产业层次、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先导、支柱产业,大力开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标准化工作,制修订2000 项标准,研制一批标准样品,建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积极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促进标准化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同步,引领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一)节能环保产业  大力推进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环保等方面的技术、装备、产品及服务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节能环保产业标准体系,支撑节能改造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再制造产业化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工程的实施,推动节能环保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专栏8 节能环保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节能产业  制修订能源审计、节能量测量、合同能源管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等节能服务标准 研制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建材、电力、交通运输、造纸等重点用能行业高效节能技术标准。  02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研制再制造、再生资源利用标准,以及建筑废物、餐厨废弃物、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标准 开展产业共生网络优化评估、产业共生与链接技术、废物信息交流等标准的研究。  03 环保产业  制修订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危险废物处置、土壤污染治理等关键环保技术装备标准 研制环保材料、环保药剂等环保产品标准 开展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备运行效果评价,以及排污权交易、生态设计等环保服务标准的研究。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略)  (三)生物产业  开展基因检测与修饰等生物技术及试剂盒、酶制剂等相关生物试剂基础通用标准的研究,加强生物农业、生物制造、海洋生物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等领域标准的研制,初步建立生物产业标准体系,促进我国生物产业的健康发展。  专栏10 生物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生物农业  研制物种资源鉴定、生物育种、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鉴定标准 开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饲料及饲料用酶制剂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及相关检测技术标准的研究。  02 生物制造  研制微生物和酶制剂生物制造技术、装备、工艺流程相关标准,以及试剂盒、培养基、缓冲液等生化检测试剂产品的质量与检测方法标准 开展生物漂白、生物制浆、生物制革和生物脱硫等清洁生产技术标准的研究。  03 海洋生物  制修订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标准 研制海洋生物调查与评价、海洋生物技术与产品基础通用标准,以及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标准样品 开展海水养殖新品种选育技术标准的研究。  04 生物医学工程  开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医用组织工程产品、康复辅具等标准的研究。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加强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科学仪器设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的研制,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开展大型客机等重大专项标准化示范,促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标准化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  专栏11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航空装备  研制大型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直升机,以及发动机、重要机载系统和关键设备等相关标准。  02 空间基础设施  研制通信卫星系统、遥感卫星系统、导航定位卫星系统等天基系统,地面站及数据接收、处理、分发设施等地基系统,以及运载火箭等天地往返系统相关标准。  03 轨道交通装备  开展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与智能化、制动系统、信号系统等核心技术,以及高速铁路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标准的研究。  04 海洋工程装备  研制海洋油气平台、海洋工程辅助船、载人深海潜水器、深海作业运输系统等关键技术标准。  05 智能制造装备  研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智能专用装备标准。  06 科学仪器设备  开展质谱、光谱、色谱、电子显微镜等科学仪器设备整机和核心关键部件技术标准,以及重要测试技术和方法标准的研究。  (五)新能源产业(略)  (六)新材料产业  加强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领域标准及标准样品的研究,构建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引领和支撑新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高效利用、安全服役和低成本循环再利用,促进材料高性能化、轻量化和绿色化。  专栏13 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稀土功能材料  研制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剂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抛光材料标准 制修订与稀土新材料密切相关的稀土矿产品、冶炼分离产品标准,以及稀土循环利用标准。  02 高性能膜材料  研制水处理用膜、气体分离膜、光学功能薄膜、太阳能电池用薄膜、电磁波屏蔽膜、透明导电膜标准。  03 特种玻璃和功能陶瓷  研制平板显示器用玻璃、太阳能光伏光热玻璃、高速动车组和大飞机用玻璃、高性能石英玻璃、特种微晶玻璃标准 开展陶瓷(膜)过滤材料、特种陶瓷纤维、新能源用高性能陶瓷材料标准的研究。  04 高品质特殊钢和新型合金  研制高性能基础件用特殊钢棒线材、高品质特殊钢锻轧件、高速铁路用钢、高档电力用钢、大型机械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耐高温高压腐蚀电站用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海洋工程用钢、船用耐蚀钢标准及配套试验方法标准 制修订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等高性能轻型合金标准 开展大飞机、大型船舶、核电和高速铁路用新型合金标准的研究。  05 工程塑料  研制特种工程塑料、新型改性工程塑料、热固性塑料、节能用聚氨酯塑料标准。  06 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研制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芳砜纶技术标准及配套方法标准 开展风电叶片、汽车、航空航天、智能电网、环保设施用纤维复合材料技术标准的研究。  07 纳米和超导材料  开展纳米材料及产品特性的检测、纳米制造和加工技术、纳米燃料电池、纳米检测仪器、纳米材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评估等方面标准的研究 制修订超导材料性能测试、超导薄膜微波性能测试标准。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略)  八、加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力度(略)  九、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健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机制和支撑体系,为国内企业等有关方面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鼓励和支持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国际标准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健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工作机制和体系  加快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程序及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建立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激励机制,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等有关方面更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作用。在重要领域建立健全多部门和行业参加的国际标准化活动协作机制,加强跨领域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协调指导。加强技术委员会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推动和组织作用,促进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融合发展。  加强ISO、IEC、国际电信联盟(ITU)及其他制定国际标准组织国内技术对口机构建设,在任务明确、基础较好的重点行业和地方,有序开展国际标准化协作平台建设,为国内组织机构和专家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供服务和支撑。  (二)推动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积极建设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开展ISO、IEC、ITU及其他制定国际标准组织的政策与发展趋势研究,为参与国际标准活动提供政策支撑。充分发挥我国承担国际和区域标准组织管理职务的作用,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战略、政策和规则的制订。在不断扩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范围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定工作重点,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对国内技术对口机构工作支持力度,提升我国承担的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领导职务和秘书的工作水平。支持国内组织机构、专家更多参与和承担ISO、IEC、ITU 及其他制定国际标准组织技术会议,广泛开展国际标准跟踪研究,加强国际与国内标准制修订工作衔接。在我国具有市场和技术优势领域,加强重要国际标准项目推进工作组建设,组织提出高质量的国际标准提案,鼓励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主席、秘书和工作组召集人职务。支持企业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按照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原则,继续推进国际标准转化。  (三)深化对外合作与交流  深化与我国贸易关系密切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巩固和发展已有合作成果,完善标准化领域双、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信息收集与研究,深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和体系建设,推进国家标准互认,丰富我国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内容。加强国家标准外文版翻译出版和培训。加强行业部门间协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探索与国外标准组织合作新模式。  十、推进标准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略)  十一、加强标准化基础能力和发展环境建设  (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积极推动《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的发布和实施,推动各地实施标准化战略,将标准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推动标准化法的修订,加强标准化法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以强制性标准、技术委员会、标准制修订过程管理、标准涉及专利相关政策等为重点,加强标准化政策法规研究,健全标准化法配套规章制度。加强标准化管理与产业调整、政府采购等政策的衔接。  (二)构建标准化科技支撑体系  完善标准化与科技紧密结合机制,推动标准化深度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发挥技术标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导向和保障作用,强化关键共性、基础类、公益类、重大战略产品等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和优先采用。建立标准化管理部门与科技、产业等主管部门会商机制,开展多层次战略合作,加强标准研制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衔接配套,在科技任务执行、成果转化应用及重大产业创新工程实施中,提供标准化工作支持。积极争取科技对重要标准研制的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参与标准化工作。根据需求将形成标准作为科技项目立项和验收的考核指标,推进关键共性技术标准的研制和应用,提升标准化总体技术水平。  实施科技部“十二五”技术标准专项规划,开展标准化战略、系统方法、技术标准体系以及跨领域关键共性和基础通用标准研究,发挥专项在标准化研究中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和配合其他科技专项中的标准化研究。围绕标准化应急性、培育性和基础性科研需求,组织实施标准化领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点支持标准预研、有一定科研基础的重要标准研制以及标准化管理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将更多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纳入支持范围。  建立全国标准化科技协作平台,创新标准化科技管理运行机制,整合和充分利用标准化科技项目、资金、人才、装备、信息等资源,畅通标准化科技需求,协调标准化科技规划计划,组织联合科技攻关,促进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和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高层次人才。  (三)构建标准化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标准化机构和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方标准化机构、行业协会、标准出版发行机构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建立标准化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机制,为全社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法规、信息、管理、技术咨询和服务。加强标准宣贯,完善标准新闻发布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的组织作用,逐步建立层次分明、权威高效的标准宣贯体系。加强标准化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推动各级政府和科协组织等对重大标准的宣传,加强标准化知识普及,开展世界标准日、标准化知识“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在全社会倡导以标准为依据生产、服务、贸易和消费的行为。健全国际标准国内出版发行的正规渠道,规范标准出版发行工作,严厉打击侵犯标准版权的行为。积极开展标准化文化研究和建设。  (四)加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制定全国标准化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协调全国标准化信息化工作,形成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序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格局,促进标准化创新发展。健全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合理布局全国标准化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组织机构代码、物品编码和国家标准馆藏的基础资源作用,完善国内外标准化信息资源收集与应用体系。构建权威、高效的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支撑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化工作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标准化信息服务机制,提升标准化服务与管理水平。  专栏17 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01 标准化资源数据平台  整体规划和整合标准化信息资源,统一管理标准化资源数据。形成标准化基础数据库、标准加工数据库和标准化知识库。  02 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权威、高效、便捷的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消费者提供国内外最新标准、技术法规和标准化动态等信息,满足不同层面对标准化信息的需求。  03 标准化工作管理信息系统  完善面向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化工作,涵盖标准制修订和技术委员会管理的信息系统,支撑标准化闭环管理,实现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提升工作效率。  (五)加强标准化技术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标准化科研机构和协会学会建设,充分发挥其技术支撑、人才培育和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标准化原理、制度、技术等基础理论研究,开设标准化课程,建设标准化学科,设立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工作站,开展标准化学历教育和系统研究,培养高层次标准化人才。以培养适应不同工作需要的标准化专业人才为重点,分类构建标准化知识体系,组织编制标准化系列培训教材,制定标准化师资条件,建立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一批培训基地,制定标准化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大规模开展人员培训。实施标准化国际合作培训项目,加强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实践锻炼,加快培养一支数量足、水平高、结构优的国际标准化专家队伍。不断充实和完善标准化专家库,发展壮大标准化专家队伍。建立健全标准化人才评价选用机制,支持引进或聘用海外标准化高层次人才。推动建立标准化职业资格制度,探索建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资质管理制度。完善标准化奖励制度,探索将技术委员会、标准化试点示范和国际标准化工作纳入奖励范围。  (六)加大经费支持和保障  建立持续稳定的标准化经费保障机制,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将强制性和基础、通用、方法等标准的制修订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重点支持重要技术标准的研制、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标准化试点示范和信息化建设。完善标准化经费投入保障的政策措施,建立标准化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行业和地方各类配套资金和专项资金支持,强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的投入保障,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加大对标准化的投入。加强国家标准制修订经费管理,开展经费使用绩效跟踪评估,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十二、规划实施与评估  加强组织领导。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和相关标准化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紧密协作配合,做好规划各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和保障力度。加强规划的宣传贯彻,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规划实施。完善规划体系。各行业、各地方可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订本行业、本地区标准化发展规划,加强与本规划的衔接配套,形成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化战略规划体系。抓紧制订各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保障规划落到实处。加强规划评估与调整。加强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工作,完善规划实施动态管理机制。根据规划目标和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外部因素和内部条件变化,对规划进行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优化,提高规划科学性和有效性。
  • 2023年度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支持色谱、质谱、电镜等高端仪器研发
    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度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指南》及组织申报项目的通知。2023年度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分为重点项目和竞争项目两类组织实施。其中,重点项目只面向指南揭榜挂帅项目和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每个揭榜挂帅项目省资助经费不超过1500万元,其他重点项目课题省资助经费一般不超过300万元;竞争项目省资助经费一般不超过200万元。2023年度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指南支持方向提到核心电子元器件研发,即围绕先进制造和信息产业对核心电子元器件、精密计量仪器等关键技术和产品需要,重点开展(1)智能传感器、微型射频滤波器、高精度频率元器件、工业级插件和连接器、嵌入式电阻等关键电子元器件研发;(2)高端数字测量、 图像识别测量、复杂几何量测量等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色谱仪、质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线分析仪表等高端通用仪器关键技术研发。2023年度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指南支持方向汇总表支持方向/领域需求目标/研发内容一、数字技术专题(一)揭榜挂帅项目1011 面向增强现实(AR)的 Micro-LED微型显示芯片关键技术研发研究低缺陷密度和高波长均匀性的Micro-LED外延生长技术;研究大尺寸晶圆键合技术,实现单片集成和高键合良率;开发垂直型Micro-LED阵列结构;开发满足高色域显示、高蓝光吸收和高耐光性的量子点光刻胶配方,实现全彩像素阵列;开发支持单色与彩色的Micro-LED像素驱动电路及算法;开发全彩色Micro-LED微显示器件。1012 超大规模网络流量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发针对从网络流量数据中挖掘复杂网络威胁行为面临的诸多挑战,研究Tbps级超大规模全流量处理技术,解决网络流量日益递增导致的全流量实时采集难问题;研究海量流量大数据异常行为检测技术,解决海量流量隐藏的高聚集可疑行为发现研判难的问题;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加密流量分析技术,解决互联网加密流量中隐蔽的威胁行为识别困难问题;研究融合时空数据与知识图谱态势感知技术,深度挖掘隐蔽关系,解决网络威胁高效关联分析、追踪溯源、态势感知等难题。(二)产业前瞻技术研发1021人工智能针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加强模型算法、系统平台、专用硬件、高端应用等协同创新,加快构筑人工智能先发优势,重点开展(1)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核心算法研发;(2)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自主无人系统等应用技术研发;(3)高能效神经网络处理器(NPU)芯片、AI 训练推理芯片等专用硬件技术研发;(4)智能脑机接口、人机协同增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关键技术研发。1022 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围绕构建自主可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重点开展(1)基于昇腾全栈技术的基础模型和通用人工智能平台关键技术研发;(2)面向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智能电网等领域研发基于昇腾全栈技术的人工智能创新解决方案;(3)面向自动驾驶、人机交互、自主无人系统等未来产业研发基于昇腾全栈技术的人工智能应用方案;(4)基于昇腾 AI 处理器训练推理芯片及Atlas 系列硬件的 AI 专用硬件、模组和一体机研发。1023 区块链围绕打造区块链自主创新核心能力,重点开展(1)智能合约、共识算法、非对称加密、分布式系统等底层算法技术研发;(2)高性能跨链互通与数据协同、非同质化资产凭证(NFT)及编组等区块链应用技术研发;(3)多方安全计算、可信数据网络、零知识证明、跨CA互通机制等区块链身份认证及隐私保护技术研发;(4)区块链可信碳交易、区块链金融、区块链政务、区块链交通物流等溯源共享关键技术研发。1024 量子科技紧跟国内外量子科技发展趋势,重点开展(1)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量子信道共纤复用、量子物联网融合等量子通信技术研发及量子网络构建;(2)实用化量子模拟器、量子计算原型机、量子芯片等量子计算关键技术研发;(3)微波量子计量、量子传感器、量子系统人工精准调控等量子精密测量关键技术研发;(4)量子随机数发生器、单光子探测器、超低损耗光纤、极低温微波链路等核心器件关键技术研发。1025 大数据与云计算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大数据安全管理和先进计算的创新需求,重点开展(1)高性能数据采集、超低功耗海量容错存储、跨网数据交换、异构数据融合、数据可视化等大数据平台技术研发;(2)云操作系统和软件、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弹性计算、数据虚拟隔离等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3)新一代E级超算、类脑计算、存算一体、图计算、拟态计算等新型计算技术研发;(4)多方安全计算、可信执行环境、差分隐私、数据脱敏等数据安全技术研发。1026 未来网络与通信围绕打造未来网络与通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开展(1)确定性网络、新型算力网络、6G移动通信、太赫兹无线通信、卫星互联网等前沿网络通信技术研发;(2)IPv6+、网络切片、高精度定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网络应用技术研发;(3)全光交换、高速全光网络、可见光通信、智能光通信、薄膜铌酸锂器件等光通信技术与器件研发;(4)主动防御、内生安全、态势感知、加密流量监测、零信任等网络安全技术与设备研发。(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31 高端软件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一代工业软件平台领域,重点开展(1)与国产CPU、存储、整机等硬件高度适配的高性能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研发;(2)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运营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核心工业软件研发;(3)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嵌入式工控系统、智能工厂系统等新一代工业软件平台技术研发。1032 核心电子元器件围绕先进制造和信息产业对核心电子元器件、精密计量仪器等关键技术和产品需要,重点开展(1)智能传感器、微型射频滤波器、高精度频率元器件、工业级插件和连接器、嵌入式电阻等关键电子元器件研发;(2)高端数字测量、图像识别测量、复杂几何量测量等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色谱仪、质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线分析仪表等高端通用仪器关键技术研发。1033 数字文化科技面向文化科技发展新趋势、服务消费升级新需求和服务场景创新新特征,重点开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数字融媒体、Web3.0、元宇宙等先进数字文化科技关键技术研发。二、集成电路专题(一)揭榜挂帅项目2011集成电路超精密光刻工艺的套刻误差测量关键技术研发面向28nm工艺节点集成电路制造中套刻误差测量需求,研发宽光谱微光斑散射测量系统和智能成像系统,解决低信噪比弱光电信号散射测量问题和亚波长尺度套刻误差成像测量问题,实现套刻标记的超高精度测量;开展套刻误差测量信号的智能分析,解决非理想条件下套刻误差的高可信度提取与多模式测量融合问题,实现散射/成像融合量测;开展纳米光学建模与设计优化,提高测量系统鲁棒性,实现套刻标记的快速逆向设计与测量系统的在线配置优化。2012 高精度工业测量与控制芯片组关键技术研发面向高精度工业测量与控制应用,研发微信号检测数模混合电路新架构及芯片组,集成高性能的运算放大器、ADC转换器、高精度电流源和电压基准、模拟开关和模拟比较器、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等,实现对电流、电压、电阻、电容、温度等物理量的高精度测量,支持复杂工业环境下的各类温度、压力、流量等多类型传感器信号的感知处理。2013 面向边缘侧的高算力存内计算AI芯片关键技术研发基于自主工艺开展存内计算器件设计与工艺协同优化、高能效存内计算IP设计、可重构AI加速器架构设计与实现、高算力存内计算AI芯片系统集成等方面研究,突破存内计算单元结构设计与高精度权重编程、低功耗存算一体AD转换、神经网络模型压缩与量化、存算一体架构特征感知的模型映射算法、存内计算编译工具链等关键技术,实现面向边缘侧的高算力存内计算AI芯片研发及应用验证。2014面向人工智能的高性能光电混合计算芯片关键技术研发研发用于数据中心的高性能光电混合计算芯片;开展先进三维光电混合芯片封装技术研究,完成大尺寸光电异构芯片集成;开展大规模硅光芯片设计,以及与III-V 族激光器芯片的设计优化与集成,实现大规模光计算阵列器件与链路的分析与迭代;研究噪声、器件指标与非线性效应对光芯片信号完整性与计算精度的影响;研发适配的软件栈,实现板卡和服务器的适配;完成高带宽低延迟低功耗的光计算系统的研发,并在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实现典型应用示范。(二)产业前瞻技术研发2021 高端芯片面向我省集成电路创新发展需要,重点开展(1)基于 RISC-V 等开源自主架构的处理器芯片,高性能 FPGA、DSP 芯片等通用处理器芯片关键技术研发;(2)高性能图形处理器(GPU)、数据处理器(DPU)芯片、光电混合、存内计算等新型算力芯片关键技术研发;(3)新型存储芯片、极低功耗 SoC 芯片、高性能模拟芯片等高性能芯片关键技术研发。2022 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软件针对后摩尔时代新型应用及工艺需要,重点开展智能化数字电路布局布线、时序分析、功耗分析、良率仿真及分析、数字仿真验证、工艺器件仿真、逻辑综合、可测性设计和测试向量生成等 EDA工具软件关键技术研发。2023 先进封测与制造巩固提升我省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能力,重点开展(1)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GAAFET)、多桥通道场效应电晶体(MBCFET)先进工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特色工艺研发;(2)多芯粒(Chiplet)集成封装、多芯片系统集成(SiP)封装、多维异构封装、光电合封、光芯合封等先进封装及可靠性测试关键技术研发。2024 集成电路材料围绕提升集成电路关键材料自主保障能力,重点开展大尺寸低缺陷单晶硅片、电子级多晶硅、高端光刻胶、高纯度化学试剂、高精度掩模版、前驱体材料、抛光液、高纯靶材等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2025 集成电路装备着眼集成电路装备自主创新和迭代升级,重点开展 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扩散及注入设备、真空蒸镀机、化学气相沉 积(CVD)、工艺检测设备、组装与封测设备等集成电路专用装备 及部件关键技术研发。三、前沿新材料专题(一)揭榜挂帅项目3011 第三代半导体紫外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关键技术研究大尺寸、高质量 AlN 单晶衬底和模板材料制备及同质外延技术;研究宽禁带深紫外光电材料外延生长的缺陷抑制、应力控制、高电导率 p 型掺杂和高光效量子阱生长技术;研究高出光效率、大功率深紫外 LED 芯片关键制备技术;研究高探测效率日盲紫外探测器、极紫外探测器及紫外雪崩光3012 超高韧碳纤维复合材料及短程自动铺放关键技术面向新一代国产航空发动机叶片结构轻量化需求,开发超高韧碳纤维复合材料,材料性能与国外同类材料相当;开发适用于复杂结构件的自动铺放工艺及装备;突破复杂结构的固化变形仿真与控制、大厚度变截面原位高精度快速成像检测等关键技术;完成全尺寸典型件结构件的制造与疲劳、抗鸟撞和强度等综合性能试验验证,建立材料标准与工艺规范。(二)产业前瞻技术研发3021 纳米新材料面向信息电子、能源转换与存储等重点应用方向,开展纳米发光材料、大尺寸柔性纳米触控膜、纳米探测与传感器、高转化率纳米催化材料、纳米改性金属、纳米微球等新型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研发。3022 第三代半导体抢抓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技术加速兴起的重要机遇,重点开展氮化镓、碳化硅、氮化铝等宽禁带半导体,金刚石、氧化镓、砷化硼等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制备、典型器件应用和生产装备关键技术研发。3023 先进碳材料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等高端应用场景,重点开展(1)高强高模高韧碳纤维制备、高通量碳纤维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等关键技术和工艺开发;(2)石墨烯电子材料、石墨烯集流体、碳纳米管、碳碳复合材料、富勒烯等新型碳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研发。3024 先进材料及应用以提升材料研发效率,满足重大工程和装备需要为目标,重点开展(1)轻质耐热高温结构材料、特种与前沿功能材料制备等先进材料应用关键技术研发;(2)基于高通量材料计算、高通量制备与表征评价等材料基因工程的新材料研发关键技术。(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031 金属材料面向高端装备和重大工程需要,重点开展基础零部件用钢、高性能海工钢、新型高强韧汽车钢、特种设备用超高强度不锈钢、轻质高强金属、高温合金与特种合金等先进金属材料关键技术研发。3032 无机非金属材料聚焦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重点开展特种高分子材料、新型结构陶瓷、高性能稀土材料、高性能膜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端功能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四、智能制造专题(一)产业前瞻技术研发4021 智能机器人面向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以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导向,重点开展(1)多模态人机自然交互、机器人操作系统、多机器人协同作业等关键技术研发;(2)超小型电液伺服驱动系统、三维视觉传感器、智能末端执行器、高功率密度一体化关节、高精度编码器等关键部件研发;(3)多臂协同高精度手术机器人、软体机器人、康复训练机器人、电液足式行走机器人等高端机器人研发;(4)电液驱动仿人机器人、深水自航行、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等特种作业机器人技术研发。4022 增材制造围绕提升增材制造全产业链创新能力,重点开展(1)功能合金、金属间化合物、低缺陷金属粉末、高性能聚合物、陶瓷材料等关键材料研发;(2)高可靠大功率激光器、高精度阵列式打印头、新型 3D 数据采集系统等核心功能部件研发;(3)4D 激光投影、复合打印、液态金属打印、固相增材制造等先进工艺及装备研发;(4)面向高技术领域的高效率、 高精度、低成本、批量化增减材制造技术与软件系统研发。4023 智能网联汽车顺应未来交通智能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坚持网联赋能与单车智能协同,重点开展(1)车载操作系统、智慧座舱、域控制器、车规级芯片、车物互联(V2X)底层通信等汽车智能化技术研发;(2)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雷达视频融合、高精度组合导航、视觉深度认知、车路协同等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研发;(3)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底盘、高比转速驱动电机等汽车执行与控制技术研发;(4)汽车整车集成及轻量化设计、新型电子电气架构、汽车网络安全、智能网联测试工具与平台等关键技术研发。(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4031 基础零部件和先进工艺聚焦制造业创新发展对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先进制造工艺的紧迫需求,重点开展(1)磁悬浮轴承、高压高速轴向柱塞泵、高强度紧固件、高性能密封件、微小型液压件、高性能减速器、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等高端精密基础件关键技术研发;(2)机密及超精密加工、高速高精切削磨削、微纳跨尺度制造、多工艺复合加工、高精度光学器件加工、增压燃烧(PGC)等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关键技术研发。4032 高端装备制造围绕提升高端制造装备供给能力,构建自主可控智能制造系统和装备创新体系,重点开展(1)高端数控机床、大吨位智能化工程机械、大型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发动机等大型整机装备设计、控制及系统集成技术研发;(2)网络协同制造、智能运维、数字孪生及虚拟制造、柔性生产与制造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五、其他领域(本领域仅支持申报竞争项目)5031 纺织服装围绕推动我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开展生物基化学纤维、聚酯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等新型纤维制备、无水印染、高速数码印花、数字化高速无梭织机等纺织品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发。5032 安全生产围绕提升本质安全生产水平,重点开展(1)安全生产信息化、灾害事故监测预警、危险气体泄漏检测及精准定位、太赫兹探测等灾害预警侦测关键技术研发;(2)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安全巡检机器人、应急救援消防机器人、高机动救援成套化装备等安全生产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研发。5033 应急处置围绕提升安全生产应急处置能力,重点开展(1)便携式自组网通信、先进遥感、远距离透地通信及人员精准定位、水下通信等应急救援通信关键技术研发;(2)危化品贮槽应急堵漏、危险气体泄漏安全环保处置、险恶环境灭火救援等灾害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发。5034 非规划创新项目除上述所列技术方向外,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重点工作部署(含对口支援),以及其他满足我省经济社会重大需求且技术创新性高、突破性强、带动性大的非规划创新关键核心技术。附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23年度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指南》及组织申报项目的通知.pdf
  • 盛瀚喜获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立项
    2012年10月12日,以青岛盛瀚为产业化单位联合其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8家单位获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ldquo 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rdquo 项目立项,项目总预算8537万元,国家支持资金4063万元。 国家科技部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和《国家&ldquo 十二五&rdquo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我公司是国产离子色谱技术的一脉传承者,一直秉承着专业制造、自主创新的理念,成立10年来只专注于离子色谱事业,坚持让中国离子色谱走向世界不断努力。此立项是盛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盛瀚也背负了更重的国家和民族责任!勤奋、厚道、踏实的盛瀚人将不负众望,开发具有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的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多功能离子色谱仪并实现产业化,来发挥对我国离子色谱仪器研发和产业化的创新引领作用。
  • 华爱色谱当选:全国气体标准化试验研究与验证-色谱平台
    根据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工作规划纲要和气体标准化工作需要,为了强化气体标准制修订的科学性、实用性,加快标准制修订速度,提高标准质量水平,经&ldquo 2011年全国气体标准化工作组会议&rdquo (以下简称&ldquo 工作组会议&rdquo )审议决定: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体分会、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析分会、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气体标样工作组正式成立第四届&ldquo 全国气体标准化试验研究与验证&mdash 色谱平台&rdquo (以下简称&ldquo 色谱平台&rdquo )。
  • 培育电化学、色谱、质谱等5大仪器品类,长三角发文深化计量一体化发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好计量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全面深化长三角计量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到2025年长三角地区新建和升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00项以上,建有产业计量测试中心50个以上,建成计量技术委员会10个以上。  《意见》指出,服务区域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要求加大产学研用合作,加快小型化矢量原子磁力仪、量子微波场强仪等量子传感器和太赫兹传感器、高端图像传感器、高速光电传感器等研制与应用。在电化学、光学测量、色谱仪、质谱仪、流量计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高端仪器仪表品牌。推动三省一市仪器仪表相关产业发展集群建设。  全文如下: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全面深化长三角计量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对全国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示范作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实施《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重点任务,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全面深化长三角计量一体化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顺应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趋势,发挥长三角地区计量资源技术优势,推进计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改革集成、项目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快形成政策合力,努力构建需求引导、统一协调、优势互补的长三角计量一体化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二)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牢牢把握突出重围先手棋的战略使命,始终保持落实国家战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持续推动长三角地区计量工作全面融入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深度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长三角地区计量整体优势,形成强强联合、互相赋能的一体化新态势。  改革创新,示范引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更好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探索计量一体化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促进长三角地区计量领域重大改革创新举措系统集成,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协同融合,开放共享。坚持中央统筹和地方负责相结合,加快推动《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各项任务和政策落地。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实施意见的协同和衔接,打破行业和地域限制,推动形成分工合理、相互融合的区域功能布局。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长三角地区计量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统筹区域计量发展,深化区域计量合作,计量技术支撑能力持续增强,计量监管执法协作机制建立健全,一体化制度创新取得实效。进一步提升与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实施相配套的计量一体化服务能力。长三角地区新建和升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000项以上,建有产业计量测试中心50个以上,建成计量技术委员会10个以上。  到2035年,长三角地区全面形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在国际、国内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区域计量一体化增长极,实现地区各省和直辖市计量发展规划、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和计量监督管理的高度协同,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资源优化配置的计量服务大市场,长三角地区计量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更趋成熟,计量支撑能力明显提升,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建立计量一体化发展统筹机制,更好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四)深化计量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突出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在区域协调互认、议事决策、交流合作、技术会商中的角色地位,发挥大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量值传递和溯源的重要作用,建立长三角计量技术委员会工作机制。加强在重大计量政策研究、计量标准建设、计量能力提升、计量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协同发力,完善长三角地区协调通报机制、互认合作机制、协作会商机制等。  (五)加强计量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研究制定长三角地区计量一体化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风险监控以及人才、基础设施和资金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探索长三角地区计量协同创新、分工协作、服务便利化等改革。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破除计量技术服务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六)推进重大改革系统集成和改革试点经验共享共用。推动贸易试验区和一体化先行示范区有序承接国家计量行政许可和改革事项,在长三角地区选择适当区域开展系统性、整体性计量改革试点,探索实现集中落实、率先突破、系统集成,为全国计量改革积累经验。推动长三角地区部分区域承接的取消企业内部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考核发证及强制检定改革、计量标准器具复查考核实行告知承诺制改革、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工作机制改革等试点示范经验共用共享,有序将试点示范成果在自由贸易区和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复制推广。  三、提升长三角计量服务保障能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七)完善区域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面向国家重大计量需求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系统性布局“国家—华东—长三角(区域)”梯次接续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通过技术协同、能力共享、共研共建、资质互认等方式,加快计量基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与标准物质能力提升。协同推动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鼓励长三角地区省级计量技术机构在重点领域建设大区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大力开展大区计量比对等区域性计量技术活动。  (八)加强区域产业计量测试体系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制高点,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重点加强航空航天、海洋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新材料、新型显示、轨道交通、现代物流业等领域重大计量测试问题与关键技术攻关。优化完善长三角产业计量云,加快相关产业计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协同推进长三角地区国家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力互补、交叉融合,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九)服务区域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加大产学研用合作,加快小型化矢量原子磁力仪、量子微波场强仪等量子传感器和太赫兹传感器、高端图像传感器、高速光电传感器等研制与应用。在电化学、光学测量、色谱仪、质谱仪、流量计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高端仪器仪表品牌。推动三省一市仪器仪表相关产业发展集群建设。  (十)优化区域计量技术服务。以长三角地区发展较快、实力较强、比较优势明显的省、市级计量技术机构和行业计量技术机构、第三方计量检测机构等为依托,着力加强计量测试服务品牌建设,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培育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服务机构。更好发挥长三角地区在开放、创新方面的资源禀赋优势,加强政府引导,发动各方力量,大力发展计量校准、计量测试、产业计量等高技术服务新兴业态,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加强行业自律,鼓励相关计量专业社会团体依法有序发挥作用,促进计量技术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十一)服务数字长三角建设。加快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中心上海实验室和应用中心(浙江)建设,完善时间频率标准、分布式可靠时间同步系统等数字计量基础设施。面向社会创新计量数字化服务,建立电能在线监测数据验证系统等数字计量标准。推动建设上海计量测试数据中心、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浙江分中心、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江苏分中心、安徽省计量数据库和相关领域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推动生命健康、食品安全、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等跨领域、跨区域计量数据融合、共享与应用。积极推动智能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联合攻关,服务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建设。  (十二)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强化长三角碳达峰碳中和计量体系的协调配合。推动在长三角地区建设碳计量中心,加强碳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建设,提升碳排放测量和碳监测能力水平,探索建立碳排放计量审查制度和碳计量服务体系。在钢铁、电力等重点领域开展碳计量实践试点。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地区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作用,积极推进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工程。  四、加强计量基础和应用研究,打造高水平计量科技创新生态  (十三)深化区域计量科技攻关与合作。加强计量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着力解决重大计量科学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精密测量、智慧传感、智能测评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积极开展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传感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区域内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计量优势资源力量,联合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现代先进测量实验室,建立计量科技创新基地。推动建立量子测量实验室、建设超高灵敏度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等重大科学装置。  (十四)激发各类计量创新主体活力。加强省际合作,发挥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优势,促进科研资源共享。依托长三角产业计量技术创新挑战赛等载体,加快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大对企业创新支持力度,鼓励计量技术机构面向本地区重点战略和产业打造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基地。  (十五)强化人才队伍和文化建设。依托国家和区域重大科技支撑平台、国际合作平台、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实验室等,推动高层次人才国际交流和学术研究。推动计量技术机构与高校联合设立计量相关学科,联合开展研究生教育。加强人力资源协作,鼓励省级计量技术机构联合开展就业洽谈会和专场招聘会,促进计量人才在区域间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联合开展长三角计量职业能力提升行动,开发计量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计量技术机构技术能级和人员职业技能。推动三省一市建立国家和省级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创新基地、计量文化广场、计量博物馆和计量科普馆等。  (十六)提升区域计量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水平。依托在长三角地区的计量技术机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企业、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技术委员会、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等,构建国际计量技术交流合作平台,深化国际计量科技创新合作。鼓励长三角地区计量技术机构和企业参与全球计量治理体系变革和国际计量规则、规范制定,加强国际协调和规则一致性。推动OIML证书指定实验室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宽领域的科技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链接和产业配套合作,建立和完善跨国计量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积极争取国际性计量技术组织落户长三角。  五、加强计量监督管理,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发展  (十七)强化区域计量一体化监管合作。深化计量监管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智能计量器具状态评价、失准更换和抽样检定相结合的新型计量监管制度。建立健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协作机制,强化加油站、电子秤等重点民生领域、重点计量器具交叉暗访和监管协作。建立长三角地区计量监管风险管控机制,快速有效处置计量突发事件。  (十八)推进区域计量互认。实施跨省间计量事项“一网通办”和电子证照办理。共享、共用、共建计量专业技术人员试题和计量考评资源,互认专业项目培训考核成绩。推行跨省控股企业间计量器具型式评价结果采信,优化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行政审批服务。探索建立计量授权互认机制。开展区域计量比对活动,鼓励三省一市计量技术机构承担主导实验室。  (十九)加强区域计量技术规范一体化建设。联合成立长三角地区计量技术委员会,完善“沪苏浙皖”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强化在量子计量、生物计量、数字计量等关键核心领域计量技术规范研制布局,补齐产业链断点,提升关键环节保障能力。提升计量技术规范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区域内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先进测量实验室、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平台引领、支撑作用,加强计量技术规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十)协同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协同商务、卫健、经信等部门推进诚信计量建设。结合平安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诚信兴商活动,打造上海市“诚信计量示范区”、江苏省“计量惠民示范县(市、区)”等有地区特点的品牌诚信计量示范项目。探索统一诚信计量示范创新评价方法,建立诚信计量信息公开机制,将诚信计量创建结果纳入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推进分级分类监管。  六、保障措施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的区域协调作用,建立三省一市计量一体化发展会商、协调、联动和督促落实机制。加强市场监管部门和计量技术机构工作协同,共同推进长三角计量一体化发展。  (二十二)完善工作机制。依托长三角地区计量工作会议等载体,进一步完善长三角计量一体化发展议事协调机制。整合长三角地区计量专家力量,探索建立长三角计量一体化发展计量专家智库。积极协调争取有关部门、行业和社会力量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区域计量支撑体系建设运行机制。  (二十三)积极总结推广。鼓励长三角地区在计量法律法规和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及时总结典型案例和经验,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对于改革方向明确、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要积极推进相关法规、制度和政策的修改完善。  市场监管总局  2023年9月28日
  • 998万!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计划采购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仪等设备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2241STC64331项目名称: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仪等设备采购项目预算金额:998.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号标的名称采购包预算金额(万元)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是否接受进口产品01气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6201现场免费安装、调试、培训,免费保修期不少于12个月。质谱具有MS/MS功能,分辨率≥60,000(200m/z)全扫描灵敏度:S/N≥10000:1,最低检出限:IDL≤6 fg OFN。是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1现场免费安装、调试、培训,免费保修期不少于12个月。仪器分辨率:≥ 100,000 FWHM(m/z ≤ 200),快速正负切换模式下连续运行2小时,质量轴的稳定性 ≤ 3 ppm,选择离子扫描灵敏度S/N≥230:1是02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3781现场免费安装、调试、培训,免费保修期不少于12个月。质量范围:最大质量数≥3000 m/z,最小质量数≤20 m/z,具有GC、GC-TOF、GC-QTOF多种功能,分辨率:≥24000 FWHM@271.9867 m/z,仪器检测限指标(IDL):≤70 fg OFN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1现场免费安装、调试、培训,免费保修期不少于12个月。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仪:质量范围:单电荷母离子≥2020,ESI+和ESI-灵敏度IDL ≤4 .0 fg,APCI灵敏度:S/N≥2,000:1是总汞分析仪1现场免费安装、调试、培训,免费保修期不少于12个月。仪器检出限 ≤ 0.1 pg否便携大流量采样器(配PM10切割头)2现场免费安装、调试、培训,免费保修期不少于12个月。流量控制精度:≤±5%,可手提,主总机重量小于15 kg。是吹扫捕集仪1现场免费安装、调试、培训,免费保修期不少于12个月。水、土样品独立制备,具有高温土样阀箱模块(室温~200℃),具有内标添加功能否注:投标人可以对本项目中的一个采购包进行投标,也可同时对多个采购包进行投标,但必须针对每一采购包中的所有内容进行投标,不允许拆分投标。合同履行期限:01包交货期:合同签订后120日历日内交货。02包交货期:合同签订后90日历日内交货。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2.1 中小企业政策:本项目01包和02包不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2.2 其它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的资格要求(如有):无。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3.1本项目是否接受分支机构参与投标:否;3.2本项目是否属于政府购买服务:否;3.3其他特定资格要求:无。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2年12月30日 至 2023年01月09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2: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中钢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官网(http://tendering.sinosteel.com)方式:详见其他补充事宜售价:¥3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3年01月20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开标时间:2023年01月20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地点:北京市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16层会议室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1.本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及监狱企业发展、促进残疾人就业、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政府采购政策具体落实情况详见招标文件。 2.项目联系方式2.1中钢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官网免费注册、获取保证金汇款账户:010-86397110;2.2保证金缴款、发票咨询:薛茗,010-62688376;2.3项目问询:龚亚昭、尹皓 010-62686384、gongyz@sstc20.com。3.获取招标文件方式: (1)注册登录:请投标人在中钢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官网(http://tendering.sinosteel.com)“投标人登录”栏目办理手续。未注册的投标人请先免费注册,电子平台将协助对注册信息进行一致性复核。投标人注册时填写的“申报人姓名、申报人手机号码”,应是本项目的联系人,在需要通知有关项目信息时,招标公司将依据投标人注册时填写的上述联系方式与投标人取得联系。投标人参与不同项目的经办人可在平台注册多个不同账户。(2)文件获取:请投标人凭注册的手机号码、密码登录,获取并下载电子文件(投标人如计划参与多个采购包,应按采购包分别获取并下载电子文件)。投标人应充分考虑平台注册、资料上传、平台复核、网上支付等流程所需的时间,务必在获取文件截止时间前完成所有手续,否则将无法保证获取招标文件。(3)纸质文件可与本项目联系人确定领取方式。(4)投标人注册、文件获取等系统操作问题可咨询010-86397110。300元/包。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联系方式:010-84665767-801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中钢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8号中钢国际广场16层联系方式:龚亚昭、尹皓,联系方式详见采购公告其他补充事宜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龚亚昭、尹皓电话:010-62688251
  • 上海汉尧携手色谱先生重磅推出耐阳离子对鬼峰柱
    鬼峰是液相色谱分析中常见问题之一,由于鬼峰来源很多,想要去除它是很难的事情,2018年色谱先生品牌推出Ghost Sniper Column,能有效去除常规流动相和泵中带来的鬼峰,然而含离子对流动相中鬼峰无法去除;通过一年多研究,2019年12月,我们将重磅推出阳离子对鬼峰捕集柱,为Ghost Sniper Column捕集柱系列增加一名新成员。 该阳离子鬼峰捕集柱不仅可以捕集常规流动相中的鬼峰,亦可捕集含阳离子对流动相中的鬼峰,从而降低不明因素对分析方法的干扰,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从图1 中可以看出该鬼峰捕集柱可适用于我们绝大多数常用的流动相体系。 实测案例:洗脱条件:流动相A: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取10%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100ml,加水900ml,用磷酸调节pH至5.0)-乙腈(85:15)流动相B:乙腈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0nm时间038131420A%958240409595B%518606055 使用上述色谱条件,对空白与样品进行了安装与不安装阳离子对鬼峰捕集柱的对照测试。 实验结果:从上述4张图可以看出,阳离子对鬼峰捕集柱可以完美去除含阳离子对流动相中鬼峰。 从12月16日起,我们将正式开始发售阳离子对鬼峰捕集柱,欢迎新老客户前来咨询。
  • 上海汉尧携手色谱先生重磅推出第二代鬼峰捕集柱
    经过过去一年多鬼峰捕集柱的推广销售,在收集大量客户使用反馈后,‘色谱先生’重磅推出了第二代鬼峰捕集柱。第二代产品集合了以下几大特性: 1, 优化柱头设计,使溶剂分布更均匀,大梯度混合时去除气泡峰效果更好。虽然鬼峰柱内填料可以有效的去除气泡峰,但是我们发现当5分钟内的从10%到90%的快速大梯度混合时,基线有时还会出现鬼峰。通过专利的柱头设计,使溶剂能够在柱头阶段就达到非常好的混匀状态。2, 优化柱管生产工艺,耐受强酸强碱体系寿命更长。虽然使用类似高氯酸这种强氧化剂的溶剂体系方法很少,但是我们通过优化柱管的生产工艺,降低柱管与溶剂的接触面积,达到了更长的寿命。3, 推出30mm长*4mm直径新规格,以缩短后运行时间。虽然大部分分析方法都需要在梯度混合后留有一些后运行时间来平衡色谱柱,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客户无法修改现行的分析方法,要求鬼峰柱的后运行时间不长于现行的色谱柱平衡时间。对于这种要求,我们推出了30mm长*4mm直径的规格,力求将后运行时间压缩在5分钟以内。这将大大提高仪器运行的效率,帮助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4, 赠送金属管线接头。虽然大部分泵压情况下,一代产品赠送的peek管线接头已经足够耐受;但是为了面对广阔的客户需求,尤其是日益增长的UPLC装机量,我们定制了耐受14000psi的金属管线接头。从8月31日起,我们将停止一代鬼峰捕集柱的销售,并从今日开始正式提供第二代产品,并开始接受测试购买申请,欢迎新老客户前来咨询。
  • 业界首款基于纳米硅元件的气相色谱问世(图)
    2013年2月14日,APIX(Analytical Pixels Technology)公司宣布推出其第一款专为工业、石化等领域设计开发的商用产品:GCAP™ 气相色谱仪,可用于过程监控、能源分配,安全以及环境控制等。GCAP™ 气相色谱仪  GCAP™ 由APIX公司设计、组装并测试,代表了新一代的气体色谱仪器。在GCAP™ 灵活且多功能的体系结构中安装有小型的纳米硅元件。据悉,这一元件已获得CEA-Leti以及加州理工学院授权,并由CEA-Leti位于格勒诺布尔的先进半导体工厂生产,而整个系统的组装与测试工作则在APIX公司设在格勒诺布尔的工厂完成。  APIX联合创始人兼CTO Pierre Puget博士表示:“GCAP建立在高密度硅柱和传感器的基础上,可允许在多种不同模式中运行,包括常规、多维或并行分析,这使GCAP成为了一款可用于工业应用、研究实验室、先进气体分析和生物医学筛查等领域的理想工具。”  Pierre Puget博士补充到,GCAP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它可以在多种不同的载气中运行,这得益于系统内部超级灵敏的纳米硅传感器。尤其是GCAP可以过滤空气作为载气,从而代替昂贵且笨重的瓶装气体,可以做到现场操作,实时分析,并显著减少运行成本。  据悉,2013年3月17-21日,APIX将出席在美国费城举办的PITTCON 2013,展位号是441。  APIX公司成立于2011年,总部设在格勒诺布尔,主要生产并销售由CEA-Leti和加州理工学院共同研究开发的气相色谱仪产品。CEA-Leti是法国著名的科研机构,专门从事微电子学和精微技术研究的实验室。
  • 色谱法化学吸附仪在催化剂行业中的应用
    摘自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色谱法多功能催化研究装置》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气象色谱(GC)对催化反应、化学吸附和气体扩散进行联合研究的设计,建立了相应的装置,并拟投入定型化仪器生产。根据要求,可以使用脉冲法、连续流动法、迎头法,以及程序升温脱附技术,在一套设备上逐个测定催化剂的反应速度、金属分散性或其它活性中心、表面酸碱度和质量传递性能等,以便参照催化全过程的多种原位数据,有效地改进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及寿命。一、序言 在多相催化中,由于反应体系的复杂性,使得再解释催化活性及其机理上遇到了困难,因而妨碍了对特定化学过程最佳催化剂的选择。在近代,虽然有着各种能谱,光谱,磁学方法,场发射技术等应用于催化精细结构的研究,但由于各自在仪器和理论方面的限制,它们存在以下主要缺点:1、由于价格昂贵,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能得到所希望的仪器设备;2、由于催化材料的多样性,不是每种仪器都能获得所希望的数据;3、多数物理方法在“非原位“条件下所得到的数据,很难与催化行为直接关联。 近十多年来,随着色谱理论和技术的日臻成熟,并且由于它没有以上缺点和具有简便、快速、定量准确等优点,因而在催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则是在接近于反应的条件下,研究固体催化剂的大多数表面化学性质,并在同时测定他们的催化性能,以便关联这些数据,加深对某特定过程催化作用本质的了解,并控制它的最佳催化剂的选择。为此,在综合以前工作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催化行为进行联合研究的设计,并建立了可以作为定型化仪器的示范装置。现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介绍如下。二、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GC技术通常按两种方式用在催化研究中,一种是将催化剂直接填充在色谱柱中,另一种是附加一个微型反应器与GC。用此可以测定物理表面积,传递参数,化学吸附和表面行为,反应速度等催化过程所需要的几乎全部数据。由于使用物理吸附法进行总表面积和孔分布的测定熟为人知,因而将不予涉及。在此,仅介绍笔者及其同事曾经进行和较感兴趣的几个方面。应用GC技术研制的程序升温化学吸附仪PCA-1000系列可进行以下催化剂性能分析:1. 催化剂活性表面积或金属分散性 催化剂的活性表面积仅占物理总表面积的一小部分。这一数据对于考虑催化反应的结构敏感性行为和计算转换数是不必可少的。通常,它也可以用在催化剂上的活性中心数目来表示。并且,通过用用脉冲色谱技术测定不可逆化学吸附,能够获得这一结果。金属和负载的金属催化剂,是研究的最多的对象。我们曾对重整过程中的各种催化剂和双金属催化剂进行研究。吸附质可以使用氢气、氧气、一氧化碳等。最优越的是化学吸附氧的氢脉冲滴定法。吸附体积的测量,按催化剂上消耗的吸附质数量来计算2. 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 当吸附的质点被提供的热能活化,以至能够克服为了它的逸出所需越过的势垒时,便产生脱附。由于脱附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指数地增加,同时,又因覆盖度的减小而减小,因此,正比于脱附物质浓度的信号,即脱附速度曲线呈TPD谱。 我们曾用氢气的TPD法,对国内外工业和实验室重整催化剂,发现在以Pt为主要组分,以氧化铝为载体的单、多金属催化剂上,存在着两类主要的活性中心。其低能中心是Pt的某种结构所特有的,它主要与加氢-脱氢反应活性有关;而第二或第三组元的引入,则只改变了高能中心的结构特征,它主要与异构化和环化反应有关。两类中心的相对数量和谱图的形状,决定着各基元反应的选择性;而催化剂的稳定性,则可由谱图的值估价。由此向我们提供了改进催化剂活性、选择性,以及使用寿命的方向。3. 固体材料表面酸碱性能的研究 在多相酸碱催化或双功能催化反应中,催化剂或者在体表面的酸碱度、酸碱中心类型,以及强度,对其活性、选择性、甚至寿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田部浩三曾系统的介绍了这一催化现象和对其进行实验测定的各种方法。特别是应用GC技术的气相酸碱物质的化学吸附法,在快速、准确、简便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例如,当气体碱在酸性中心上吸附时,与强酸的结合将较在弱酸中心上更稳定,因此,随着温度的上升,吸附在后者上的碱性物质将优先的因热能激发而逸出。于是,在各种温度下逸出的吸附碱的份数,能够作为酸强度的量度;而从气相中所吸附的碱量,则作为表面酸度的量度;如果选择适当的吸附质,也有可能对表面Bronsted酸和 Lewis酸中心加以区分。4. 微型催化反应器技术 将微型催化反应器与GC相结合,提供了一个节省催化反应性能、动力学参数。特别是研究起始速度。中毒效应、催化剂失活等缓慢现象的手段。而且,它也容许方便地获得有关反应机律的情报。 笔者所给出的这种实验设计,可以按两种方式操作:一种是所谓的尾气技术,它与一般的连续流动法没有什么区别;一种是脉冲技术,它更能体现出GC法的优点。特别适合于在各种条件之下快速筛选和评价催化剂的情形。结合选择加氢催化剂的研制,我们曾有效地使用了环己烯、噻吩、异戊二烯模型化合物的微型脉冲催化反应研究法。考察了在许多催化剂上的活性、选择性,以及在某些工业催化剂上的吸附竞争性、反应机理,并计算了主要过程的反应活化能。在本文报道的装置上,还用类似方法研究了环戊二烯在各种类型催化剂上的选择加氢行为。 在非稳态脉冲条件下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指出,只有在一级反应的情形中,或者在脉冲宽度远大于床层高度的条件之下,才能得到与连续流动法反应一致的结果。因此在进行动力学测量时,仔细的把握这一条件是十分重要的。5. 催化剂有效扩散系数的测定 质量传递作用,即扩散效应在使用多孔固体催化剂的工业过程中,对于产品的生产率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关于催化剂有效扩散性的测定是十分重要的。利用我们给出的装置,还可以按照另外一种途径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点是在各种流速上,用测定非化学作用气体脉冲加宽的办法,来计算有效扩散系数。
  • 华谱科仪完成亿元A轮融资,用国际标准打造国产色谱一流品牌
    近日,华谱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谱科仪”)宣布已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这是华谱科仪在近一年内完成的第二次亿元级别的融资。本轮融资由弘晖基金领投,鼎晖投资跟投,老股东博远资本、辰德资本超比例跟投,融资主要用于拓展色谱销售渠道和完善服务体系。长海资本持续担任公司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华谱科仪完成A轮融资华谱科仪:抓住历史契机锐意进取,保持理性头脑苦练内功液相色谱仪及其耗材是分析仪器行业中非常重要的单品,在制药、食品、环保、石化和生命科学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国内每年的市场容量达到100亿元,且仍然保持高位数增长;90%以上的液相色谱仪市场目前被进口产品垄断,国产品牌存在巨大的替代空间。随着供应链安全和产业链上游被国家和投资机构重视,包括色谱在内的诸多分析仪器企业成为“资本寒冬”中的“小火苗”。针对这一情况,华谱科仪全面、理性地制定公司发展规划和战略。既要抓住时代契机,在业务上积极争取;又要始终保持低调、务实的态度,提升销售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更大的业务突破。完成产品全闭环,提供国际一流标准的产品解决方案相比于国内其他厂商,华谱科仪在以下方面具备优势:(1)色谱仪器、耗材和软件全体系自主;(2)国内少数实现液相色谱仪量产和向中高端主流客户销售的企业。在设备和耗材方面,华谱科仪已推出5个自主化的高效、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液质联用仪型号,及近百个类别的液相色谱柱和前处理耗材产品,全面满足制药、食品、环保、石化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客户的研发和生产需求。公司整机经多家知名企业和机构的长期评测,产品性能和稳定性能够对标进口产品。色谱分析结果的效率、可靠性及合规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国内外监管单位对色谱软件要求极高,国产色谱厂商没有性能优异的合规色谱软件,就难以打入主流的制药企业客户。2022年10月,华谱科仪发布首个国产高合规色谱控制软件,软件由华谱科仪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具备全链路审计和先进的智能化数据分析能力。目前,多个监管机构及用户已完成这款合规版软件的评测,产品完全符合国内外监管要求,相比于市面上的现有软件,设计理念更加先进、操作更加简便、功能更加丰富。未来,该软件也计划在液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等分析仪器上拓展。华谱科仪产品矩阵打磨应用能力和团队建设,用服务塑造国产一流品牌在向好的行业背景下,作为一名行业老兵,华谱科仪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利春先生始终保持冷静清醒。他表示:“国产产品的替代不是一朝一夕。要打破进口品牌形成的壁垒,不仅依靠优质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形成‘硬实力’,更要靠专业、体系化的销售服务团队形成‘软实力’。在完成产品稳定量产后,更重要的是迅速的把市场铺开,让客户看到,使用,并信赖华谱科仪的产品。”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华谱科仪按照国际一流大厂的标准组建管理团队、技术团队、销售团队和服务团队。多家国际科学仪器巨头企业的管理者、首席工程师、产品负责人、应用负责人、销售负责人等资深行业专家在过去一年里加盟华谱科仪。同时,华谱科仪内部也以国际企业标准挖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技术、销售、应用部门的人才。目前,公司建成了完备的市场-销售-行业解决方案-技术与售后服务体系,尤其是在技术服务方面,华谱科仪打造了一支技术过硬,深入客户的应用支持团队,为客户提供高专业度和高响应度的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经在自有体系上开发出上千种化药、中药、食品、环境、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方案。万丈高楼平地起。目前,华谱科仪已与多家国家级和省级制标单位进行国标验评与升级,这既是作为优秀国产色谱品牌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让广泛商业客户更放心使用华谱科仪产品的业务基础。过去一年,华谱科仪在商业客户领域完成了数百台套设备及其相关耗材的销售与安装,客户遍布制药、食品、环保、石化和生命科学等各大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至此,华谱科仪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品牌竞争的“硬实力+软实力”,将以万全姿态迎接科学仪器国产化替代加速的黄金时代。未来,华谱科仪将不断完善自身产品和服务体系,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等横向业务,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分析工具平台。华谱科仪荣获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各方观点华谱科仪创始人王利春表示:非常感谢新老投资机构对华谱科仪的认可与支持。公司成立8年来,已构建了色谱、质谱、软件、耗材、售后和应用完整的产品生态链,聚集了一大批分析仪器行业的精英。华谱科仪作为国产液相的民族品牌,肩负着国产分析仪器崛起的重任。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国际标准严格要求自身,持续为更多的客户传递价值,让中国制造的分析仪器惠及世界!弘晖基金团队表示:液相色谱是科学仪器中的重要领域,华谱科仪是国内领先的液相色谱公司,具备了性能可靠的色谱仪器、耗材和网络版软件。期待公司持续快速发展,为生命科学及其它产业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鼎晖创新与成长基金高级合伙人高洁亮表示:科研仪器的国产化有技术和产业基础、有政策引导和必要性,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支撑,在中国产业升级的背景下,科学仪器国产化是大势所趋。我们看好华谱科仪在液相色谱这个百亿级别大单品赛道上的领先优势和发展潜力,公司在色谱仪硬件、合规软件、填料、及应用方法学等环节全面布局且深耕多年,公司汇聚了国内外色谱产业界、科研院所的一流人才,产品经过国内头部药企、监管机构的使用验证,也经过鼎晖被投企业的性能测试。展望未来,华谱有望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这一科研仪器领域的基石性产品,打造多品类的中国科学仪器平台型公司,我们也将长期支持公司的发展。博远资本投资副总裁李瀚表示:感谢新股东对华谱科仪的认可与支持。从上轮投资至今,公司响应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打好科学仪器设备国产化攻坚战”的号召,在团队建设、产品研发、客户导入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博远资本将持续支持华谱科仪,为实现我国科学仪器领域的自立自强做出更多贡献。辰德资本表示:辰德资本持续看好华谱在液相色谱领域所做的工作。在王总的带领下,公司在软硬件、耗材等产品开发,以及销售和服务支持体系的搭建和完善上,保持着一贯的出色的水准。希望公司能在新老股东的持续支持下,华谱能更进一步,早日打破领域内外企垄断的坚冰,成为分析液相色谱领域内一流的企业。长海资本合伙人王可书表示:很高兴持续与华谱科仪合作,也很感谢新老股东在资本寒冬中对华谱科仪持续的认可和支持。华谱人锐意进取又踏实理性的作风,让华谱科仪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产品稳定量产、头部标杆客户不断树立等成果,在未来也将持续推动产品研发和销售持续落地,成为国产一流品牌。
  • 青岛盛瀚“多功能离子色谱仪开发与产业化”项目通过初步验收
    日前,由质检总局组织,青岛检验检疫技术发展中心牵头,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第一技术支撑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在青岛通过了技术专家组的初步验收。 技术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牵头单位及各任务承担单位的工作汇报,审阅了相关验收材料,进行了现场检查。经质询和讨论后认为,该项目的部分成果已实现了产业化,在食品、化工、环境、能源和农业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应用研究,各项技术达到了任务书规定的考核指标,部分指标优于任务书要求。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创新,实现了亲水基质纳米乳液制备、高交联度ST-DVB离子对色谱填料亲水改性、树脂填充电解自再生抑制、双极脉冲电导技术;突破了高交换容量网屏和与平板膜叠加技术,完成了淋洗液发生器结构设计,成功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完成了离子色谱仪与AFS、ICP-AES、ICP-MS、MS检测器的联用技术研究;实现了本项目研制的多功能离子色谱仪与国产AFS、ICP-AES、ICP-MS、自主研发的MS的联用。以开发具有自主创新核心技术为主要目标,这一项目开发了双流路系统、3种不同类型检测器、4个可与原子光谱和质谱等仪器联用的联用技术,可用于解决食品、化工品、电子及能源、环境、农业五个不同领域的分析应用。仪器具有柱切换、多种分离体系、智能化和网络化功能。完成了49种离子色谱分析方法,形成了44个应用软件包。培养了博士20名、硕士17名、博士后2名,引进高级访问学者3名、国外留学归国技术专家1名。发表科技论文56篇,申请专利4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9项,形成了2条年产1000台的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生产线。申报或制定了20个产品和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项国际标准。同时在工程化产业化方面,研制了3种多功能离子色谱仪工程样机等。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对提升我国离子色谱仪器的产业技术等级和核心竞争力,打破国外同类产品在我国市场的垄断地位有重要意义。可满足环保、食品、疾控、质检等重要领域的多种检测分析需求,对科技改善民生方面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验收现场技术专家组讨论花絮
  • 华谱科仪Chromloong色谱信息管理系统云发布会来袭!
    色谱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处理装置的可靠性和数据处理的好坏。色谱数据系统对于合规、高效和可靠地处理色谱数据至关重要。色谱软件可确保数据质量并管理从仪器控制到原始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所有分析过程,直至产生最终结果。近年来,生产技术进步、科研水平提升、分析准确度要求提高,促使色谱数据系统不断更新与升级,特别是实验室合规要求下,对其中功能多样化、智能化、分析精准化是色谱数据系统重要升级方向。华谱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谱科仪,是一家提供色谱领域“产品+技术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华谱科仪正式踏入国产色谱软件研发征程。公司坚持掌握核心技术,目前已拥有多项专利、软著等自主知识产权。2022年10月20日,华谱科仪联合仪器信息网,举办“智捷华谱科仪Chromloong色谱信息管理系统云发布会”,展示华谱科仪在国产高端科学仪器领域的技术成果,分享Chromloong色谱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存储、标准网络部署架构,同时具备全链路审计以及先进的智能化数据分析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合规、高效、智能的色谱信息管理解决方案。会议报名点击上方图片本次发布会,还邀请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原化学药品检定首席专家胡昌勤、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刘虎威以及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医药业商会技术副总监吕东红等多位专家做客线上,共同揭晓全新Chromloong色谱信息管理系统的庐山真面目。以下为会议详细日程14:00-14:05开场寄语韩灏——华谱科仪战略市场总监14:05-14:25行业专家致辞胡昌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原化学药品检定首席专家刘虎威——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吕东红——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医药业商会技术副总监14:25-14:30新品揭幕14:30-14:31互动抽奖14:31-14:36研发历程苗玉玲——华谱科仪市场部产品经理李效农——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药科学中心中药大数据组组长14:36-15:01Chromloong色谱信息管理系统介绍何嘉辉——华谱科仪软件研发部产品经理15:01-15:11软件功能演示苗玉玲——华谱科仪市场部产品经理冀禹璋——华谱科仪软件研发部测试经理15:11-15:12互动抽奖15:12-15:32客户寄语 除精彩干货内容外,会议期间还有多轮抽奖,双重好礼等你拿!米家mini筋膜枪/随手吸尘器/S6000 Plus定制积木。报名从速!
  • 化学实验室规划管理重要关键点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关系到实践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能够提高化学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更好地服务实验人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关于化学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合规性、科学性以及绿色环保。其中国家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必需严格执行,但这些通用性的规范和标准大多是针对民用建筑,化学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必须与设计方、建设方充分沟通,加以考虑。关于科学性,需要考虑到规划和实施的适用性、可变性、便于维修以及人性化的原则加以规划和建设。以下为化学实验室规划管理重要关键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一.实验台的布置方式/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在自然采光里,不宜平行于有采光窗的外墙,因人面向窗子时有眩光,而背向时,台面产生阴影。/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A.设置岛式中央台时应考虑管线的处理,下面列出几种情况:/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地板上挖地沟加盖板,存在渗漏、积液问题,但便于维修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地板直埋式,当出现问题时,需要凿开检修更换,影响周围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3)穿楼板存在渗漏问题,楼下不宜设置高精密仪器,太高检修不便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4)悬吊式,太难看,影响美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B.建议设置半岛式中央台(即边中央台),优点是易于埋藏管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C.实验台之间需有间距/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二.实验台的尺度要求/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a)实验台的长度分配:一般实验室1.2米/人 有机实验室1.5米/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b)台面高度:中国850mm 美国、西德900~920mm 日本800mm/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c)台面宽度:≥600mm,尽量不要超过750mm(板材最大利用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d)双面即中央台台面:1500mm/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三.实验台的组合/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a)实验台的台面尽量采用整片台面、标准柜体组合,减少台面的拼缝,保证实验台的整体美观,调试方便并可提高施工进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b)伸膝凹口宽度:600~1100mm/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c)试剂架:深度能并列放置两瓶中型试剂瓶(500ml)为合适。通常为200~300mm,分上下两层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d)靠墙边台用试剂架取:200mm/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e)中央台用试剂架取:300mm/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四.特殊实验室的规划要求/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a)光谱分析室:/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配备样品处理间:有洗涤池、实验台、通风柜等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仪器室(摄谱室):室温20± 5℃,湿度65± 5 %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3)通风:仪器激发部分的上方要有局部排气罩装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b)质谱分析室:/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配备样品处理间:有洗涤池、实验台、通风柜等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仪器室:室温20± 5℃,湿度60%~65%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3)通风:质谱仪有汞蒸汽逸出,室内需局部通风,仪器上方要有局部排气罩装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4)供水:水压不低于2Kg/Cm2。/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5)供电电源:需单相三线110VAC、220VAC及三相五线380VAC电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c)光衍射分析仪器室:/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配备样品处理间:有洗涤池、实验台、通风柜等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仪器室:室温20± 5℃,湿度65± 5% 要有足够的防护厚度,防护门要有打开关闭的信号装置,要有良好的通风,需具备:真空、压缩空气、冷却水的供应。/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d)色谱分析室:/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配备气瓶贮藏室:/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仪器室:室温20± 5℃,湿度65± 5% 有稳固的色谱仪器台,仪器台应离墙距离600mm,以便于仪器的检修,仪器的上方要有局部排气罩装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e)原子吸收室/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配备样品处理间:有洗涤池、实验台、药品柜、通风柜等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不易和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放在同一个房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3)室温22~27℃,湿度65± 5% 有稳固的色谱仪器台,仪器台应离墙距离600mm,以便于仪器的检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4)气路:一般设有三种气路管线:笑气、乙炔气、压缩空气,气路由气瓶贮藏间进入室内,室内总管线通过稳压阀分向每一台色谱仪,在连接每一台色谱仪前加针型阀。助燃气可用空气压缩泵。/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5)通风:原子吸收用可燃气体,燃烧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仪器的上方要有局部排气罩装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6)供电电源:需单相三线110VAC、220VAC及三相五线380VAC电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f)液相色谱室:/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配备样品处理间:有洗涤池、实验台、药品柜、通风柜等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不易和原子吸收、气相色谱放在同一个房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3)室温22~27℃,湿度65± 5% 有稳固的色谱仪器台,仪器台应离墙距离600mm,以便于仪器的检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4)通风:液相色谱有有机气体,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在仪器的上方要有局部排风罩装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5)供电电源:需单相三线110VAC、220VAC及三相五线380VAC电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g)气相色谱室:/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配备样品处理间:有洗涤池、实验台、药品柜、通风柜等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不易和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放在同一个房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3)室温22~27℃,湿度65± 5% 有稳固的色谱仪器台,仪器台应离墙距离600mm,以便于仪器的检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4)气路:一般设有四种气路管线:氮气、氢气、氦气、压缩空气,气路由气瓶贮藏间进入室内,气路上要加过滤器,进入室内后总管线通过稳压阀分向每一台色谱仪,在连接每一台色谱仪前加针型阀。助燃气可用空气压缩泵,氢气可用氢气发生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5)TCD检测器的尾气要用管线连接到室外。/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6)通风:色谱室有氢气和燃烧放出的二氧化碳,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7)供电电源:需单相三线110VAC、220VAC及三相五线380VAC电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h)天平室:/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天平是化学试验室必备的常用仪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高精度天平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防振、防尘、防阳光直射、防腐蚀性气体侵蚀及有恒定的气温,故设专用天平室以满足以上要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天平室以北向为宜,还应远离振源,不能与高温室和有较强电磁干扰的房间相邻。而高精度微量天平应设在底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3)天平室要采用双层窗,利于隔热防尘,天平室最好设置有过渡间进入,以免受气流的影响,有空调,风速宜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4)天平室内不得设置水盆或有任何管道穿过室内,以免管道渗漏、结露或在管道检修时影响天5)平的使用和维护。/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6)尽量不要放置一些不必要的家具,以减少积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7)其它环境因素对天平的影响有:人的走动、门的开关等。环境低频对天平的影响最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8)安装时,不能紧贴墙身,应离墙20mm~50mm,防止来自振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五.实验室的通风管路规划及测量要求/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绘制线条图:在同客户规划设计通风系统方案时,一定要得到工程相关现场测量数据:实验室房间的平面尺寸、所处的楼层、楼层净空高度、房间横梁与地板的高度、天花板与地板的高度、通风产品在房间的布局位置尺寸、墙体窗户的位置的尺寸、天台所处的楼层、风机在天台上安放的位置尺寸、客户要求排风管道的走向、排风井的截面尺寸等。/pp/p
  • 大圣归来——悟空ALC10黄曲霉毒素液相色谱分析仪全新上市!
    上海4批次柏子仁饮片黄曲霉毒素超标河南多批次花生抽检黄曲霉毒素超标34.6吨美国花生黄曲霉毒素超标被退运广东20种食用油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向我们昭示着黄曲霉毒素已成为多个领域的“拦路虎” 黄曲霉毒素居世界公认的三大强烈致癌物质之首,毒性极强,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常常埋伏于玉米、花生、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或调味料、乳制品、各种坚果等多种食物中。黄曲霉毒素耐热,280℃才可裂解,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下难以破坏。国家质检总局规定黄曲霉毒素B1是大部分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现行国家标准(GB 5009.22-2016、GB 5009.24-2016、GB/T 30955-2014、GB 13078-2017等)和2015版《药典》也明确规定了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 随着多个领域关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的品类呈现增多的趋势,且对黄曲霉毒素含量的要求愈加苛刻。以上种种都在显示黄曲霉毒素检测已成为重中之重。然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如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前/柱后衍生法等,不仅耗时较长还需购置昂贵的柱后反应器和电化学单元,衍生试剂的使用还会增加技术人员的安全隐患。值此时机,新一代悟空ALC10黄曲霉毒素液相色谱分析仪全新上市!有颜值更有担当! 新一代悟空ALC10黄曲霉毒素液相色谱分析仪集成了液相色谱系统、柱后光化学衍生模块、固定光路荧光检测模块,相较于传统通用型液相色谱仪性价比更高,对黄曲霉毒素更有针对性。采用一键式操作模式,便捷高效,对企业而言,降低了实验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大大缩短了仪器使用的培训时间。拥有高级别的数据准确性,其最小检测浓度、线性范围、重复性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法规要求。核心优势: ●高性价比相对于配备衍生装置和荧光检测器的通用型液相色谱仪,ALC10价格更低,对黄曲霉毒素更有针对性,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一键式操作ALC10 内置标准应用方法,采用一键式操作,无需操作人员具备很高的技能,操作简单便捷,极大地提高了分析效率,省时省力。 ●合规性ALC10完全符合现行标准和法规的要求,所测结果准确、合规。同时,色谱工作站采用数据库存储模式,并拥有完善的审计追踪功能和权限分级设置,充分保障工作站数据安全性和合规性。 ●高可靠性ALC10整机皮实耐用,光源寿命达20000 小时以上,同时可对漏液、过温和过压进行实时的监控,保障仪器稳定运行。 性能指标: ALC10 黄曲霉毒素G2/G1/B2/B1 标准曲线数据 新一代悟空ALC10黄曲霉毒素液相色谱分析仪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中药材等领域,低成本、高性能、操作简易,可大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让普通企业用得起黄曲霉毒素检测仪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黄曲霉毒素检测工具!
  • 诚邀参加——东曹色谱分离纯化技术研讨会
    随着2017年初《“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布,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迎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将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等多个创新药物品类,推动医疗向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发展。如何加快研发项目进展,提高产品质量是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企业关注的焦点。东曹(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OSOH)将于近期在武汉、成都和上海举办技术应用研讨会,围绕生物医药(单克隆抗体、ADC药物等)在研发或生产中所涉及的HPLC分析分离及中低压层析纯化技术展开介绍及讨论,助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进步。 【会议主题】单克隆抗体HPLC分析领域的最新技术介绍;TSKgel色谱柱在生物样品分析实验中条件优化与应用举例;抗体药物在中低压层析技术方面的最新话题。 【会议日程】城市时间地点武汉11月28日(周二)9:00-13:00武汉华美达光谷大酒店成都11月29日(周三)9:00-13:00四川锦江宾馆上海12月1日(周五) 9:00-13:00博雅酒店 【报名方式】请致电东曹公司:021-34610856-212或发送邮件:info@tosoh.com.cn (标题注明:技术研讨会报名)名额有限,请尽早报名参加。 本次参会免费,安排自助午餐及茶歇,会后更有精彩抽奖环节,期待您的参与! 关于东曹东曹集团生命科学事业部是全球知名的液相色谱仪器耗材和工业层析填料产品供应商。其产品包括EcoSEC系列凝胶渗透色谱仪、离子色谱仪、TSKgel高效液相色谱柱、TSKgel高压层析填料、TOYOPEARL中低压层析填料、TOYOPEARL PAK、TOYOSCREEN层析工艺方法筛选用预装柱。广泛应用于蛋白、多肽、多糖、寡聚糖、DNA、低聚核苷酸、抗生素、合成高分子、天然产物和其他小分子量化合物的分析、分离及纯化工作中。东曹(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东曹集团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秉承东曹集团通过化学创新、实现幸福、回报社会的理念,为中国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
  • 不止专注离子色谱 看盛瀚如何布局多元化发展
    p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20年9月16-17日,第十四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0)在天津东丽湖恒大酒店召开,借此机会,仪器信息网现场采访到了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新勇,向我们介绍了盛瀚在2019年的业绩表现、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以及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机会和挑战。/pp  朱总表示:在公司未来的发展中,盛瀚将主要从一些细分的领域和用户的需求入手,特别是针对一些个性化的需求来进行市场开拓....../pp  至于中美贸易摩擦给行业所带来的影响方面,朱总认为,目前的国际大环境确实给大家带来很多不可确定因素,但在这些不可确定性背后也存在着一些市场机会....../pp  采访中,朱总还谈到了盛瀚接下来在产品线多元化布局方面的动作。他透露,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盛瀚将有新产品推出....../pp  关于访谈的具体内容,请观看以下视频: br/script src="https://p.bokecc.com/player?vid=9D5649DCACA4E0439C33DC5901307461&siteid=D9180EE599D5BD46&autoStart=false&width=600&height=350&playerid=621F7722C6B7BD4E&playertype=1"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p
  • 【ISCO 制备色谱仪】快速色谱法在简单碳水化合物纯化中的应用
    01 摘要碳水化合物化合物可利用 RediSep Gold Amine 色谱柱结合蒸发光散射检测(ELSD)进行简便的纯化。该色谱柱采用亲水相互作用液相色谱(HILIC)梯度洗脱法,以乙腈或丙酮与水的梯度进行操作。将待纯化的样品溶解于 DMSO 中,不仅允许大量样品加载,同时还能保持良好的分辨率。02 背景碳水化合物通常采用氨基柱进行分析,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分辨率。这种分析方法一般使用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样品通常溶解在水中。由于样品注射量较小,样品有机会吸附在固定相上。在制备色谱中,相对于色谱柱尺寸而言,样品负载和注射体积要大得多,因此将样品溶于水中注射可以防止碳水化合物吸附在柱子上,导致它们在空隙处洗脱。干法加载样品到固体装载小柱上通常用于快速色谱,但用户需要自己用氨基介质填充他们的小柱。样品仍然溶解在水中进行加载,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在运行样品前蒸发。二甲基亚砜(DMSO)常用于反相色谱的样品溶解,因为它能溶解大多数化合物。DMSO 能够溶解碳水化合物,但在 HILIC 中是一种弱溶剂,因此它允许样品吸附在柱子上。在使用氨基柱时,DMSO 在洗脱早期被洗脱;然而,在采用非氨基介质的其他 HILIC 运行中,它可能在梯度洗脱的后期才被洗脱。03 结果与讨论虽然亲水相互作用液相色谱(HILIC)属于正相色谱,但它使用的溶剂通常适用于反相色谱,因此需要根据表 1 中的设置调整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的参数,以保持基线稳定的同时维持灵敏度。表1. 纯化碳水化合物的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设置。ELSD控制设置值Spray Chamber20℃Drift Tube60℃Gain1SensitivityHigh样品均溶解于 DMSO 中。如有必要,将样品在热水浴中加热以促进溶解。使用 PeakTrak Flash Focus 梯度生成器在系统上开发方法。运行了一个亻贞查梯度以验证样品能够被洗脱,并证明化合物之间有足够的分辨率以实现成功的纯化。所需化合物的保留用于计算聚焦梯度的溶剂组成。所有运行均使用 RediSep Gold 氨基柱。运行完成后,用2-丙醇洗涤并储存柱子,2-丙醇与有机溶剂混溶,可实现较少极性化合物的快速纯化。第一个实例使用了核糖和葡萄糖。亻贞查梯度和聚焦梯度都使用乙腈作为弱溶剂。亻贞查运行只用了少量几毫克,并且为了提高这个小样品负载的灵敏度,ELSD 增益被调高到 3。第二个洗脱峰用于聚焦梯度;计算梯度后,ELSD 增益被重置为 1 以保持 ELSD 响应在量程内。总样品负载为 100 毫克,使用 50 克 RediSep Gold Amine 柱。果糖和蔗糖通常一起出现在样品中。图 2 展示了从葡萄糖杂质中纯化果糖的过程。该混合物以与核糖-葡萄糖样品类似的方式运行,梯度聚焦于葡萄糖。在约 1.8 柱体积(CV)出现的峰是用于溶解样品的 DMSO。图1. 核糖和葡萄糖在 5.5 克 RediSep Gold Amine 柱上运行亻贞查方法(上图),并聚焦到 50 克 RediSep Gold 胺柱上。样品总负载量为核糖和葡萄糖各 50 毫克。聚焦梯度中约 1.8 柱体积处的小峰是 DMSO。图2. 使用 RediSep Gold Amine 柱和乙腈/水梯度从蔗糖中纯化不纯的果糖。04 丙酮作为弱溶剂丙酮也是 HILIC 的弱溶剂,可以替代乙腈使用。尽管醇类可以用于 HILIC,但这些溶剂对于在胺柱上纯化碳水化合物来说太强了。使用丙酮纯化了一个果糖和葡萄糖的样品。该混合物的纯化方式与之前的例子相似,除了亻贞查梯度使用了一根 15.5 克的 RediSep Gold Amine 柱,因为 PeakTrak 允许使用任何尺寸的 Teledyne ISCO 柱进行亻贞查运行。聚焦梯度使用了一根 50 克的 RediSep Gold Amine 柱,但计算出的梯度需要较低的水浓度来纯化葡萄糖,这表明对于这些化合物,丙酮是比乙腈更强的溶剂。图3. 使用丙酮/水梯度纯化的果糖和蔗糖。亻贞查运行使用了一根 15.5 克的 RediSep Gold 胺柱。05 结论使用 NextGen 300+ 配备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和 RediSep Gold 胺柱,通过 HILIC 梯度方法可以高效纯化碳水化合物。使用 DMSO 溶解样品既保证了高样品负载量,又保持了良好的分辨率。PeakTrak Flash Focus 梯度生成器使得 Teledyne ISCO 制造的所有色谱柱都能快速开发和放大方法。
  • 科研条件十二五规划发布 加强科学仪器研发
    日前,科技部发布了《科研条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应用,具体包括科学仪器设备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前沿科学仪器设备、通用科学仪器设备、专用科学仪器设备、科学仪器设备关键部件和配套系统、科学仪器设备(装置)二次开发6大方向。关于印发科研条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  “十二五”是我国科研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任务部署,切实提升科研条件的支撑保障能力,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部组织编制了《科研条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现将该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科研条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 4  二、思路与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发展思路................................................................... 7  (三)发展目标................................................................... 8  三、重点任务...................................... 9  (一)优化科研条件建设布局........................................... 9  (二)加强科研条件自主研发和应用............................. 12  (三)推动科研条件开放共享......................................... 16  (四)强化科研条件质量保障......................................... 17  四、保障措施...................................... 18  (一)健全科研条件统筹协调机制................................. 18  (二)构建多元化科研条件投入格局............................. 18  (三)推进科研条件运行和服务模式创新..................... 19  (四)落实和完善科研条件政策法规............................. 19  (五)推进科研条件国际交流与合作............................. 20  (六)加强科研条件人才队伍建设................................. 20  本专项规划所指的科研条件包括研究实验基地、科研设施以及科学仪器设备、科研用试剂、实验动物、科技文献、计量基标准等。科研条件是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物质和信息基础,是抢占科技制高点、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落实《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任务,加强未来五年科研条件发展的系统部署,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十一五”以来,我国科研条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科研条件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对科研条件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科学技术进步法》对科研条件建设和共享做出明确规定。研究实验基地、科研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在重点领域新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156个,总数达到33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114个,总数达到387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新建74个,总数达到105个。资源整合共享取得重要进展,在大型科学仪器、野外台站、科学数据、生物种质资源、科技文献等领域建成了一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的建设,科研条件分散、重复、低效的状况有所改善。科研条件资源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攻克了深紫外光源、大型中子源、金属原位分析等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原子荧光光谱仪、材料原位分析仪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设备批量进入国际市场,国家计量基标准研究取得突破,国际互认能力显著提高。科研用试剂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实验动物资源基地建设和资源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应用取得初步成效。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中,科研条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抗震救灾、重大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检测等重大事件中,科研条件提供了有力保障。企业在科研条件建设和服务中的作用逐步增强,市场机制在促进科研条件优化配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地方科研条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建设了一批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为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世界科技呈加速发展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前沿技术领域群体突破、学科交叉融合态势加快,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全球正步入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为抢占新一轮科技经济制高点,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强化创新战略部署,把建设强大的科研条件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科研条件投入,加强科研条件建设,持续推进资源共建共享,促进科研条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创新能力。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各国围绕全球性重大问题开展研发合作,共同建设和参与大科学工程,并基于互联网虚拟平台进行协作研究,成为新形势下科研条件发展的新特征。  “十二五”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科技在支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以及保障国家安全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对科研条件建设和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等重大科技任务,急需强化科研条件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对科研条件提出迫切需求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进出口贸易也离不开检验检测设备等科研条件的有力支撑。科学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的组成部分, 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先导。新形势下,加强科研条件建设是从源头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也是实施重大科技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面对新的形势和需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研条件总体上仍然薄弱。突出表现为:科研条件总体供给不足与部分科研设施利用率低的现象并存,科研条件投入中“重规模、轻质量”、“重建设、轻运行”、“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较为突出,科研条件开放共享机制有待完善,稳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尚未形成,特别是高端科学仪器设备大量依赖进口、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受制于人,已成为制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未来五年,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解决科研条件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科研条件的支撑保障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战略任务,以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为主线,以促进科研条件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优化科研条件系统布局,着力增强科研条件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科研条件开放共享,着力强化科研条件质量保障,着力加强科研条件队伍建设,大幅提升科研条件整体水平,为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保障。  (二)发展思路  在战略部署上,按照“统筹协调、强化支撑、自主研发、开放共享”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科研条件建设工作。  统筹协调:强化科研条件发展的宏观管理,加强中央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军民之间在科研条件建设上的协调,促进科研条件基地建设与人才、项目的有机衔接。  强化支撑:面向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前瞻部署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究实验基地,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进一步增强科研条件的支撑服务能力。  自主研发:把科研条件自主研发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任务,着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设备,掌握科研条件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保障。  开放共享:完善科研条件开放共享机制,加强资源整合,盘活存量,强化公共服务,促进科研条件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国科研条件发展的总体目标:科研条件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科研条件体系,支撑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能力显著增强。  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科研条件建设布局进一步优化。推动形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实验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使符合经济社会和科技自身发展需求的科研条件布局更加合理。  ——科研条件自主研发能力显著增强。攻克一批科学仪器新原理新方法,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发形成20种以上具有原创性的科学仪器设备,200种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 科研用试剂、实验动物资源、国家计量基标准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方法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进一步深化。  ——科研条件开放共享程度大幅提高。科研条件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更加健全,科研条件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科研条件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科研条件人才培养、激励和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一支稳定、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科研条件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优化科研条件自主创新和开放共享的政策环境,培育形成3-5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企业。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科研条件建设布局  1. 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究实验基地建设  在能源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空间和天文科学、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和持续发展能力,为重大科技突破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能源、信息、资源环境、农业、人口健康、先进制造、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等战略需求领域,以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及地球深部等基础前沿领域和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在关键产业技术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稳步推进军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的建设 进一步提升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野外实验台站等研究实验基地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计量基标准基地建设。  2. 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和实验服务基地建设  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区域发展等重大需求,集成优质资源,在农业、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以及新兴、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推动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多学科交叉集成、面向社会提供开放服务的科技条件平台建设。  加强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和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建设,提高科学仪器设备装备水平,开展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推广和应用,为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撑;在综合集成现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资源环境等领域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建设。  加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行业和地方科技文献信息机构,以及社会化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大国家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长期保存体系建设力度。构建开放的知识组织体系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文献知识化服务示范基地。  进一步推进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及种源基地建设和发展,加强实验用小型猪、实验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用水生动物、实验用低等动物种源基地,以及实验动物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动物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加强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农业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与数字化表达,补充完善农业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和保护。加强科学数据的采集和保护,完善不同领域和行业科学数据库建设,扩大数据汇交试点,促进科学数据共享。  3. 促进区域和行业科研条件发展  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部署,把科研条件建设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促进重点区域的跨区域协同创新为目标,合理布局建设跨区域创新服务平台。  推动地方围绕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构建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基地。鼓励以校际合作、院地合作等多种形式在科研条件领域开展重大技术联合攻关。鼓励地方围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建设创新型试点城市(区)的重大需求加强科研条件建设。支持国家条件平台与地方平台集成,强化国家条件平台和地方平台各类资源和服务的融合和衔接。积极引导和支持西部地区科研条件发展。  围绕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强行业科研条件建设。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利用科研条件资源,服务行业技术创新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二)加强科研条件自主研发和应用  1. 加强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应用  以新原理、新方法为突破口,研发若干前沿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为引领科技创新、抢占战略制高点提供手段支撑。加强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集中力量攻克若干科学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发一批重大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加快科学仪器设备的小型化、专用化研发,提升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科学仪器设备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研究,强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学仪器设备的应用示范,推进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建设,支持一批科学仪器设备创新型企业发展。专栏:科学仪器设备  科学仪器设备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突破微观、宇观、综合复杂体系和极端条件下的测试分析新原理、新方法,研制具有原创性或新概念的科学装置。开发具有原位、活体、动态、无损、无污染、灵敏、高通量、高分辨等特征的科学检测、分析、成像与操控技术,开发物质组成、功能和结构信息获取等分析及表征技术,开发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研究中新观测手段和信息获取技术。  前沿科学仪器设备。利用太赫兹技术、微纳米技术、超导技术、量子调控技术、粒子探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研发若干创新性强、功能完备、应用前景广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  通用科学仪器设备。重点研发色质联用仪器、高端显微镜、频谱仪、无损检测仪、虚拟仪器、高端成像仪、高精度天平等一批我国需求量大、价格昂贵的高端科学仪器设备 加强已有科学仪器设备相关成果的专用化、便携化、网络化研究,针对具体应用领域形成完善的应用解决方案。  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特殊应用领域需求,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加强一批专用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突破瓶颈制约 加强农业和食品、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能源、矿产资源等行业领域的专用仪器设备开发。  科学仪器设备关键部件和配套系统。加强高稳定光源、高性能检测器、离子源、常压或低真空质谱质量分析器、高效分离色谱柱及填料、真空泵、全息光栅、电感耦合装置、高性能实验数据传输部件等关键部件的研发 加强样品前处理装置、真空系统、数据库、软件模型等开发。  科学仪器设备(装置)二次开发。加强现有科学仪器设备(装置)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拓展功能,依托上海光源、兰州重离子加速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高通量研究堆等重大科学装置,搭建用户科学仪器设备实验装置,提升现有重大科学装置的综合使用效益,带动一批重要科学仪器设备研发。  2. 加强科研用试剂研发和应用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研发机制,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研用试剂研发、生产与应用模式。通过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出一批重要的通用试剂和专用试剂,支撑人口健康、资源环境、清洁能源、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发展 加强科研用试剂工程化关键技术研究,推进共性关键技术与制备工艺平台和基地建设 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具有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市场交流与服务平台 开展科研用试剂产业化示范应用,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和多层次服务。专栏:科研用试剂  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加强基因克隆和表达技术、消化技术、合成制备技术等主要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强结构解析、反应条件优化、反应重复性和稳定性、小试和中试等工程化技术研发。  通用试剂研发。研发核酸、蛋白、多糖、生物毒素等分离、纯化和检测试剂,以及微生物和细胞培养用试剂,研发毒品检测、食品安全、生物安全、药物分离与合成、环境监测等领域所需的高纯有机试剂 研发用于重大疾病防治药物、新农药、新兽药及其代谢物研究的化学中间体、手性核心单元物质、衍生化试剂、药用辅料等。研发具有高分离度的色谱填料、整体柱以及新型无机-有机杂化分离材料,开发适用普通和手性化合物分离的各类官能团修饰的色谱柱填料及凝胶柱填料等。  专用试剂研发。研发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重大疾病及新发传染病、人畜共患疾病等突发事件所需快速检测试剂或试剂盒、对照品、标准品,实现检测规范化。针对生化分析仪、核酸工作站、材料表征仪、核素分析仪等,研发专用分析试剂(盒)。针对急救医疗、防病控病、公共安全、反恐、犯罪检测等领域的需求,研发成套专用试剂(盒)。  3. 加强实验动物资源研发与应用  加强实验动物新品种(品系)、动物模型的研究和我国优势实验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建立实验动物和动物模型评价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动物实验应用技术平台,开展动物实验替代方法研究,保障实验动物福利。  开展动物模型资源研发。围绕人类重大疾病、新药创制等科研需求,通过基因修饰、遗传筛选和遗传培育等手段,研发相关动物模型资源。重点开展传染病基础性研究与防控、药物研发、个性化治疗等需要的人源化小鼠模型资源研发。建立稳定的大鼠遗传修饰技术体系,实现转基因与基因敲除大鼠研制的常规化、标准化和规模化。  加强具有中国特色实验动物资源培育。重点开展非人灵长类、小型猪、树鼩等实验动物资源研究,加快建立大型实验动物遗传修饰技术和模型分析技术体系,研发和应用非人灵长类、小型猪、树鼩等遗传工程动物模型资源。探索开展野生动物、实验用猫、实验用鸟类、实验用昆虫等资源动物的开发和标准化研究。  4. 开展科技文献信息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信息需求,加强科技文献信息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提升科技信息技术与服务创新能力。开展基于科技文献内容的深度知识组织与揭示的理论方法研究,促进科学信息计量与知识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加强科技数字文献长期保存关键技术及技术规范研究,建立完整的长期保存技术及规范体系。推动科技信息资源开放获取。继续加强专利、标准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开展面向科技创新的信息分析与情报研究关键技术、方法模型和软件工具研究。  5. 加强计量基标准研究  开展基础前沿领域高准确度计量基标准研究,突破前沿领域量值溯源关键技术,建立国际互认的国家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钟、喷泉钟和星载钟等原子钟,构建独立的时间频率计量体系。  面向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新材料、公共安全、新能源汽车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计量基标准及溯源技术研究。针对社会发展和民生安全需要,建立食品安全、医疗安全、环境保护等计量基标准、标准物质研究及其量值溯源体系。  6. 加强创新方法研究和应用推广  加强对现代科技发展和思维方式变革的基础性科学方法问题、重大紧迫现实问题中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研究。开展科学方法的总结和应用,构建若干重大领域和重点学科的科学方法体系。围绕热点、重大和突发问题开展科学方法研究,加强亟需分析测试方法的研发,构建技术创新方法认证体系。加强创新方法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促进创新方法在创新型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推广应用。  (三)推动科研条件开放共享  1. 加强条件平台运行服务  完善平台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健全平台运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提升平台开放运行和为研发创新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完善国家平台体系,开展平台认定工作,建立以开放服务绩效为导向的平台运行评价体系和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形成的科技资源汇交,夯实平台运行服务基础 继续发挥平台在濒危资源抢救、保存和积累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新技术,加强平台门户系统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共享云建设。完善国家科技资源调查长效机制,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标准化工作。按照分层建设、分级管理的要求,加速中央和地方平台的衔接互动。  2. 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科研条件的开放共享  推动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目录,促进国家财政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以非营利方式向社会开放。推进国家财政投入产生的科技信息和数据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加大公益类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检测等服务力度。继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面向企业开放服务。  引导和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设施和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科研条件。  3. 推进军民科研条件共建共享  重点支持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特种测量测试、生命科学等相关技术在军民之间的互相转化与应用,切实提高军、民科技资源相互转化效率 继续推进军民之间大型科学仪器、科技文献信息等科研条件资源的共建共享 进一步扩大军民共建试点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四)强化科研条件质量保障  1. 推进科研条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加大质量认证体系的应用推广力度,引导科研条件研制机构建立健全科研条件的生产、检测和质量监督标准。加强科学仪器设备、实验动物、科研用试剂、科技文献等科研条件资源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的研究与应用。支持和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参加科研条件质量国际比对等工作。鼓励企业参照国际公认技术指标,建立检测方法与质量控制平台。  2. 完善科研条件质量监管机制  强化科研条件资源检测机构的监督职能,加快建立科研条件资源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风险评估、产品召回和市场退出的质量监管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实验动物机构认可体系,健全实验动物质量追溯、监控和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网络,完善实验动物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实验动物质量监控技术水平和检测能力。  3. 加强科研条件检测技术与标准研究  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各级检测机构、计量机构、分析测试中心、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检测技术优势,开展科研条件资源检测标准、计量标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加强对科学仪器设备、科研用试剂等重现性、稳定性和适用性的综合评价。加强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关键技术和检测试剂标准化研究,并形成行业标准和系列化、商品化检测试剂盒。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科研条件统筹协调机制  强化科研条件总体部署和宏观管理,发挥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加强科研条件工作的格局。健全科研条件领域专家咨询机制,加强重大科技政策制定、重大科技计划实施与科研条件建设的统筹协调。探索建立中央与地方、企业联合共建科研条件的机制,推进地方科研条件与国家科研条件建设的有机衔接。加强科研条件宏观战略与政策研究,前瞻部署、系统推进我国科研条件建设和发展。  (二)构建多元化科研条件投入格局  逐步加大财政科技经费对公益性科研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对科学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资源自主创新的支持。探索构建符合科研条件建设规律的前补助、后补助相结合的资助方式。建立科研条件多元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金融资本加大对科研条件研发和生产的投资。支持和引导有能力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  (三)推进科研条件运行和服务模式创新  加强政府引导,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创新科研条件运行和服务模式。在科研条件资源领域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鼓励专业化的企业和中介机构开展科研条件研发、生产、信息咨询和租赁服务,促进科研条件在更大范围内为中小企业和基层服务。建立健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野外实验台站的运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条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体系及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条件平台运行服务的奖励补助机制。  (四)落实和完善科研条件政策法规  认真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强化国家财政投入形成的科研条件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其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义务。针对科研条件建设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鼓励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在科研条件领域的落实力度,完善支持国内科学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资源生产企业财税政策,加快建立健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首台套政府采购政策,引导和鼓励科研单位优先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条件资源。完善促进科研条件开放共享的政策措施,深化国家财政资金购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查重和联合评议机制。继续完善实验动物管理法规,规范实验动物的生产、使用和管理。  (五)推进科研条件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加强与发达国家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验动物等科研条件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基地建设,有序扩大国内科研条件资源对国外机构的开放共享。鼓励科研条件领域企业与国外企业、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支持科研条件研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支持科技人员、研究机构等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进一步提升科研条件国际交流层次,强化科研条件的国际互认能力,推动与世界各国开展资质互认和培训交流。  (六)加强科研条件人才队伍建设  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大高端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实验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形成高素质、多层次、结构合理的科研条件创新团队。完善实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培养实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加强继续教育。完善科研条件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制定专门针对实验工程人才的职务晋升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科研条件自主创新和开放共享优秀团队和个人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科学技术部  二O一二年二月七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