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测距望远镜

仪器信息网测距望远镜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测距望远镜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测距望远镜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测距望远镜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测距望远镜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测距望远镜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测距望远镜相关的解决方案。

测距望远镜相关的论坛

  • 《望远镜式测距仪校准规范》发布

    近日,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编制的国家规程《望远镜式测距仪校准规范》,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正式实施。本规范为国内首次发布。  望远镜式测距仪是一种将望远镜光学瞄准与激光脉冲测距技术相结合来测定空间远距离的测量仪器。最远测距达3000米。主要应用于地质勘测、近海航行、电力电信部门测量、工程规划、气象研究、消防系统、高尔夫球场等众多民用领域。  规范的发布实施将有效指导望远镜式测距仪校准工作,为该类仪器的日常校准提供技术依据,为相关领域行政监管、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计量基础支撑。

  • 最新技术将哈勃望远镜测距能力提升10倍

    http://i0.sinaimg.cn/IT/2014/0421/U5385P2DT20140421093802.jpg示意图:利用三角视差法测量恒星的距离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9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借助美国宇航局哈勃空间望远镜,天文学家们现在已经可以精确地测定远在1万光年之外的恒星距离,从而将这一距离范围提升了10倍。  天文学家们在这台已经有24年历史的空间望远镜上采用了一种名为“空间扫描”的新技术,其可以极大地提升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角分辨率。当这项技术被应用于测量天体视差,它就能将哈勃进行这种精确测量的天体距离提升10倍之多。  诺贝尔奖得主,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空间望远镜研究所的亚当·里斯(Adam Riess )表示:“这项新的技术将有望加深我们对暗能量的理解,这是空间的一种神秘组成部分,它让我们的宇宙不断加速膨胀。”  天体视差则是一种用于天体距离测量的三角测量法,这也是测量天体距离最可靠的方法,在过去的将近100年里一直被全球各地的天文学家们广泛采用。这种方法将地球的轨道直径作为一个巨大三角形的底边,而将与目标天体的连线作为两条侧边构成一个极其狭长的三角形。通过精确测量这个三角形的角度,便能计算出目标天体的距离。  然而这种方法只能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适用,这个范围大约是数百光年。比如说测量半人马座α的距离,这已经是除了太阳之外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系统了,而三角测量法得到的角度值只有大约1角秒。这几乎相当于从两英里外看一枚一角钱硬币宽度的大小。  可以想象,对于那些距离更远的天体,我们采用三角视差法对它们进行距离测量将会是巨大的挑战。多年以来,天文学家们一直致力于通过不断改进观测角分辨率来延伸三角视差法测距的适用范围。  这项新的技术改进在天文学家们尝试对一类特殊变星进行观测时得到了验证。天文学家们使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对一颗距离大约7500光年,位于御夫座的造父变星进行了测距。测量的结果非常理想,因此天文学家们正计划采用这种方法对那些遥远的其他造父变星进行这样的测量。  这一成果更加坚实地奠定了天文学家们口中所说的“三级阶梯”。这种阶梯最底层的一级正是基于对造父变星的测量构建的,这种变星的特殊之处在于,由于其亮度和亮度变化周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可以被用来估算距离。利用造父变星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已经被运用了超过100年的时间。它们也被广泛应用于校正更遥远距离上的“量天尺”,如Ia型超新星。  里斯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的这项新技术能够让哈勃观测的角分辨率达到惊人的10亿分之五度。  为了进行测距,研究组间隔6个月对这颗造父变星进行了观测,这样做是因为地球在这两个时间点正好位于其轨道上的两端。两次测量的结果上可以发现这颗恒星的位置发生了大约相当于哈勃广角相机3上1680万像素的相机上单个像素千分之一大小的变化。随后又过了6个月之后研究组进行了第三次观测,这次观测的目的是进行校正,从而从数据中剔除由于恒星自身的运动和其他潜在因素可能对结果产生的细微影响。  由于在1998年领导一个科学组发现了宇宙加速膨胀的事实,里斯在2011年与他人一起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宇宙加速膨胀的事实违反常理,让很多人感到吃惊。科学家们认为其原因与神秘的,充斥宇宙空间的暗能量有关。此次最新改进的,更高精度的测量技术能让里斯的团队更好地了解宇宙的膨胀程度。他的目标是改进对宇宙膨胀率测量的精度,以便能更好地加深对暗能量本质的理解。  哈勃空间望远镜是一个美国宇航局与欧洲空间局之间的国际合作项目。整个项目由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管理,并由空间望远镜研究所负责具体的运行操作。(晨风)

  • 如何选择一具好的天文望远镜?

    一要了解望远镜的基本知识天文望远镜分折射式、反射式和折反射式三点,了解其优缺点折射式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视野较大,星相明亮,但是有色差,从而降低了分辨率。优质折射镜的物镜是2片双分离消色差物镜或3片复消色差物镜。不过,消色差或复消色差并不能完全消除色差。反射镜的优点是没有色差,但是,反射镜慧差和象散较大,使得视野边缘像质变差。常用的反射镜有牛顿式,光学系统简单、价值便宜。球面反射镜在后端,目镜在前端侧面。折反射兼顾了折射镜和反射镜的优点:视野大、像质好、镜筒短、方便携带。二要合理选择望远镜的焦距选择望远镜的焦距,与你想要观测的天体有关。如果你想观测星云、寻找彗星,要选择短焦距镜;如果你想观测月亮和行星,要选择长焦距镜;如果你想观双星、聚星、变星和星团,最好选择中焦距镜。中焦距镜可以两头兼顾,比较受欢迎。短焦距=焦距/口径15, 中焦距在之间。三放大倍数越大越好?错根据天文学家长期观测的经验,最大放大倍数不得超过1.5倍物镜的口径(以毫米数表示),用口径100毫米物镜的望远镜,在大气条件为中等宁静度的情况下观测,不得大于125倍;最佳宁静度时,可达190倍。口径200毫米时,在大气条件为中等宁静度的情况下观测,不得大于170倍;最佳宁静度时,可达340倍。实际上对于爱好者观测明亮的天体,最大倍率可达2倍,甚至2.5倍物镜的口径(以毫米表示)。不过,过大的倍数使影像更大、更暗,同时大气抖动也放大了,使影像更模糊。四根据个人的经济能力,尽可能选择口径大的望远镜1.口径大,接收到的光能量就多,可以观测到更暗的天体;2.口径大,最大有效放大倍数V就大,因为V=主镜口径D(以毫米表示)3.口径大,分辨率高,可以观测到行星更多细节,可以分辨双星,还有可能发现更暗的小行星和彗星。

  • 百年一遇超新星爆发开始 可用望远镜观看

    百年一遇超新星爆发开始 可用望远镜观看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10908/54/4486030386094517586.jpg专家称,百年一遇的超新星爆发即将开始,天文爱好者们仅用普通望远镜就可看到。  据外媒报道,8日夜晚,天文爱好者们就能观测到百年一遇的超新星爆炸过程,这是1954年以来能用肉眼看到的最明亮的一次超新星爆炸。如果天气晴朗,人们可用双目望远镜在远离灯光的地方直接观测到这一震撼人心的天体活动。据专家称,观测的方位应该是北斗七星“勺柄”的东方。  超新星爆发就是一颗大质量恒星的“暴死”过程。在恒星演化的后期,星核和星壳彻底分离的时候,往往要伴随着一次超级规模的大爆炸,这种爆炸都极其明亮,过程中所突发的电磁辐射经常能够照亮其所在的整个星系,并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才会逐渐衰减变为不可见。  由于即将爆炸的恒星据银河系仅有2100万光年的距离,所以爱好者们才能观赏到这一奇景。牛津大学的教授表示,根据哈勃望远镜8月底抓拍到的景象,这颗恒星如今应该到了超新星爆发的临界点。爆炸结束后直到10月中旬光芒才会渐渐消失。天体学家马克萨利文教授说:“任何人都能只用一个双目望远镜看到,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或许是一辈子也看不到的震撼场景。下一次或许要等到100年以后了。”

  • IBM将投3290万欧元建多姆项目,运算SKA望远镜海量数据

    想要近一步探测宇宙大爆炸之谜?想要更加了解暗物质?那么还在规划中的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平方千米阵〞(SKA:The Square Kilometer Array)将可能会给世人更多答案。SKA望远镜将被用来探索宇宙大爆炸之谜,并探测暗能量产生的效应。尽管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望远镜能够带领我们在宇宙探索中进入新的篇章。但目前SKA望远镜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需要解决。这个庞大的望远镜投入工作后,将会产生海量的信息,每天10亿个GB,相当于正常全球互联网数据流通总量的两倍。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如何解决?近日,IBM宣布将在未来5年与荷兰无线天文研究所(Astron)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多姆〞(Dome)项目。IBM将为该项目投资投资3290万欧元,而该项目的主要任务就是对SKA望远镜的庞大数据进行运算。IBM也在考虑数据转移问题,毕竟SKA望远镜产生的数据量过于庞大。目前,备选方案为采用光缆与光电子技术直接传输,或者用超大容量的数据储存器转存。尽管该项目听起来十分艰巨,但IBM十分有信心,希望借鉴相关经验完成该项目

  • 射电望远镜可向太空发送地球文明信息

    射电望远镜是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基本设备,可以测量天体射电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包括收集射电波的定向天线,放大射电信号的高灵敏度接收机,信息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等。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沃山谷中,科学家在这里建造了世界上最大单面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其被命名为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在此之前,科学家已经通过该射电望远镜向遥远的M13球状星团发射过二进制文明信息,该球状星团距离我们大约2.5万光年。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在不久前刚建成,至今已经取得了令人惊讶的科学成果,其建造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智利查南托高原上,这里的环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后干旱的地区之一。这种建造在世界之巅的望远镜阵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景点。到目前为止,阿塔卡马毫米波射电阵列是最为敏感的陆基天文台之一,可观测到早期宇宙中的星系等不可思议的天体。由于阿塔卡马毫米波射电阵列地处高原,可以削弱大气对射电望远镜的部分干扰,先进的驱动器可精确定位射电望远镜的精度,保证指向上的准确性。望远镜阵列拥有庞大的碟形天线阵列,因此其处理数据的能力也非同一般,相当于300万台笔记本电脑。2012年10月28日,亚洲最大的全方位可转动射电望远镜在上海天文台正式落成。这台射电望远镜的综合性能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四,能够观测100多亿光年以外的天体,将参与我国探月工程及各项深空探测。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圣阿古斯丁平原上的甚大阵也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其海拔高度为2000米左右,拥有27座巨大的碟形天线,科学家希望通过该射电望远镜阵观测到银河系中神秘的类星体,以及伽马射线暴等极端天文现象。

  • 冰立方”望远镜探寻8000英尺下的中微子

    中微子是不带电的静止质量为零或很小的基本粒子。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南极深处打造巨型望远镜搜寻神秘的中微子,深度达到了冰层下8000英尺,耗时近十年。建成该巨型望远镜有助于研究人员揭开中微子的奥秘,该粒子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宇宙的起源之谜。目前,科学家正在使用这台堪称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虽然它“深埋”在南极冰层下,但这项研究却可以发现“微小的电中性粒子”的踪迹。这座巨型望远镜被科学家们称为“冰立方”(IceCube),意喻为该望远镜阵列覆盖了南极大陆将近一立方千米的冰层,并处于冰层下数千英尺深处。根据在“冰立方”中微子探测望远镜阵列工作的科学家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物理学家珍妮·亚当斯(Jenni Adams)介绍:“如果你举起手指,每秒将有数千亿个来自太阳的中微子穿过你的手指。”由于中微子可产生蓝色切伦科夫辐射,数字化光模块传感器可探测到中微子的运行轨迹。研究人员之所以将巨型望远镜阵列部署在南极冰层下方,是因为大型冰川可增加中微子与原子的撞击发生率,而且插入深孔中的柱形探测器形成了阵列分布,数千英尺的冰层下可避免光线干扰,保护中微子望远镜阵列。物理学家珍妮·亚当斯在墨尔本举行的高能物理国际会议上提出,如果我们星系中的一颗超新星现在被观测到爆发,“冰立方”中微子探测望远镜阵列就能捕捉到数百个中微子。科学界对中微子了解极晚。仅知它是轻子的一种,不带电,但质量未知,推算其轻到小于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并能以接近光速的运动穿透像地球直径那么厚的物质。在100亿个中微子中只有一个会与物质发生反应,因此中微子的检测非常困难。然而因大爆炸的残留,宇宙射线中却充斥着大量的中微子,大约为每立方厘米100个。这使它不仅在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宇宙的起源、演化及如今正反物质存在状态有着非比寻常的联系。中微子还大量地产生于超新星爆发时和宇宙中其它物理过程中。早先在日本的一个矿井和美国的俄亥俄用一个巨大的水容器来探测切连可夫辐射,从而探测到了来自超新星SN 1987A的中微子辐射。欧洲共同体的GALLEX和俄国的一个装置利用中微子和镓的相互作用来探测中微子。a

  • 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落成:包含66台天线

    2013年03月14日 来源: 新浪科技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314/c0cb380a6d6112ab529b3d.jpg 沐浴在星光下的ALMA望远镜阵列。头顶上方是南半球的银河,可以看到麦哲伦星系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3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世界上最强大的射电天文观测设备即将亮相,揭开遮蔽我们视野的宇宙大幕。  在过去的两年间,科学家们一直在为ALMA——“阿塔卡玛毫米/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建造新的望远镜天线,也同时不断提升其观测分辨率。现在,这一最新设备即将正式投入使用。  尽管这一大型观测阵列目前还尚未投入全面观测活动,然而其已经开始取得一些突破性的科学进展。就在去年,这一设备的观测结果确认在一颗褐矮星,即所谓“失败的恒星”周围存在一个原行星尘埃盘。ALMA同时还对围绕北落师门(南鱼座α)运行的行星进行了观测,并确认这些行星比原先认为的更小。  当全部66台望远镜全部建成之后,天文学家们预计将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这台设备在毫米波段工作,这是一种波长比无线电波更短但是比可见光更长的电磁波。在这一波段科学家们将可以窥见围绕年轻恒星的低温尘埃带,并观察原始行星的形成。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天文学分部主管詹姆斯·列维斯塔德(James Ulvestad)在本月5日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利用这一设备,天文学家们将可以探测到地球大小的行星。他表示:“ALMA已经观测到在恒星周围存在尘埃环,这些尘埃环非常窄,模型显示这些狭窄的尘埃环间隙中存在行星体。”他说:“尽管你看不到这些行星本身,但是你可以看到这些行星造成的影响。而这也将是ALMA设备进行系外行星观测的主要方式。”  被遮蔽的恒星新生景象  望远镜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系外行星的搜寻:当行星围绕恒星运行时导致的恒星轻微晃动,以及当行星在恒星面前经过时造成的恒星亮度微小变动。  自从1995年发现第一颗系外行星以来,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数千颗可能是系外行星的疑似目标。仅仅是美国宇航局一家,其发射的专用于搜寻系外行星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迄今已经发现2740颗这类疑似目标。在搜寻活动的早期,科学家们最先发现的是那些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体,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观测时间的积累,科学家们逐渐开始发现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而在这其中所缺失的环节便是行星形成的早期阶段。现有科学理论认为太阳系是在早期的原始太阳星云中形成的。随着这些尘埃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积聚,成长,原始的行星开始形成。然而年轻的恒星系统周围往往“云遮雾绕”,在光学或可见光波段难以窥见其全貌。而这便是ALMA设备的施展其能力的舞台。  这一设备在归属上由欧洲南方天文台管理。欧南台ALMA项目主管沃尔夫冈·怀尔德(Wolfgang Wild)表示:“我们将会目睹闻所未闻的宇宙场景。”他表示,ALMA将目睹低温气体逐渐形成原行星,并了解行星从恒星周围的尘埃盘中逐渐形成的过程。  瑰丽山景  这一超级观测设备耗资13亿美元,其惊人分辨率的奥秘在于两大因素:高海拔以及远离人烟的位置。ALMA的台址海拔大约16500英尺(约合5000米)。这样的高度已经高出了绝大部分的大气层和水汽层,地球厚厚的大气层和大气中的水汽会对观测构成干扰。在位于海拔约2900米高处的ALMA办公设施内工作的天文学家们需要吸氧以适应高海拔的工作环境。  目前这里已经建成的天线有50台左右。当所有天线全部建成之后一共将会有66台天线,两两之间的距离可以相互移动,最远间隔可以达到9.9英里(约合16公里)。这些天线将会独立接收天空中的信号,随后将这些信号通过超级计算机进行综合并判断这个信号来自哪个位置。这样做的原理就有点像是我们通过两个耳朵接收声音并判断声音的来源一样,所不同的只是我们是判断我们身边声音的方向,而这个观测阵列所观测的则是整个宇宙。  ALMA阵列的高分辨率不仅可以让它观测年轻的行星系统,还能让其检测出气体云中的氢和其它构成生命体必须的原始物质。该阵列还能追踪星系的演化。怀尔德表示,尽管目前世界其他地方也建有相类似的毫米波及亚毫米波望远镜,但那些设备的分辨率是完全无法与ALMA相比的。他说:“ALMA的出现几乎就像是裸眼观测时代突然出现了望远镜一样,这是我们在观测能力上的巨大飞跃。”(晨风)

  • 如何科学看日食?可用望远镜投影法

    每当有天文景观出现时,人们都会激动不已,当然也不会错过观赏的好时机。但是,如果你观赏不当,很可能会自己的眼睛造成伤害,尤其是在看日食等天文景观时。就在今天,中国东部的人观赏到一场日环食的奇观。现在就来讲讲如何观测日环食吧! 很多人对于如何正确观测日食,并不了解,往往利用望远镜直接观看或者仅戴着普通墨镜就观看日食。日本国立天文台专家表示,戴普通墨镜观看日食,可能会让,不可见的有害光线进入眼睛,引发日食网膜症等疾病。而用望远镜裸眼观看日食,则更加危险,甚至会导致失明。同时,儿童观看日食更需保护自己的眼睛,因为儿童眼睛透光率更高。 那如何正确观看日食呢?专家推荐了一种望远镜投影方法。这种方法无需直接仰望太阳,而是让部分日食光线通过开有小孔的厚纸,使日食影像投射在墙壁或其他平面上。如果要采用天文望远镜观测,也最好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日食虽好看,可要记得保护自己的眼睛哦。

  • 【分享】斯皮策空间望远镜

    【分享】斯皮策空间望远镜

    2009年5月15日,美国宇航局的主力红外空间望远镜“斯皮策”终于耗尽了它最后一滴用于制冷的液氦,结束了为期五年的“低温”使命。让我们跟随它一起去探访那些宇宙隐藏的角落……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5/201105091231_293240_2185349_3.jpg图片说明]:斯皮策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反射星云NGC7129中的恒星形成区。版权:NASA/JPL-Caltech/T. Megeath (Harvard-Smithsonian CfA)。[/size]

  • 韩国科研人员在智利建造“七维望远镜”观测宇宙

    [color=#000000]韩国首尔大学科研团队公开了在智利安第斯山脉El Sauce天文台建造的7维望远镜(7-Dimensional Telescope)观测玉夫星系(NGC 253 星系)、螺旋星云和三裂星云相关信息。[/color][color=#000000]准确观测天体光谱随时间的变化对天文研究至关重要,现有观测技术只能对局部的少量天体进行光谱观测,难以追踪天体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科研团队开发的[b]7维度望远镜可实现从天体位置(2维)、距离(1维)、径向速度(1维)、亮度(1维)、波长(1维)和时间(1维)[/b]进行观测,可以同时捕获1.2平方度的宽视场、40多种颜色。每个望远镜通过中带滤光片可观察两种不同波长的光,确保观测光谱的完整。[/color][color=#000000]该研究的巨大优势在于可让每个望远镜观测不同的波长,随时获取视场内每个像素的光谱。[b]该研究将大幅提高天文观测的精度,有助于“多信使天文学”等研究,因而受到天文学界的广泛关注[/b]。[/color][color=#000000]本文摘自国外相关研究报道,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color][来源:科技部][align=right][/align]

  • 赫歇尔望远镜捕获到银河系“新生儿”图像

    为恒星“家庭相册”添补了一张重要成员的照片2013年03月27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张梦然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327/2c27d71a3b4612bc7ffb21.jpg 新恒星:左图是利用赫歇尔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合成的。它拍摄相同太空区域的详细程度比美国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右)更高 图片来源:新浪科技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327/2c27d71a3b4612bc7f9d1f.jpg 新细节:赫歇尔太空望远镜能够发现非常年轻的恒星(左)发出的红外光信号,而以前的扫描则无法发现(右)图片来源:新浪科技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327/2c27d71a3b4612bc7f9d20.jpg 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已经在猎户座分子云团里发现7颗新形成的原恒星。而赫歇尔望远镜在相同区域发现15颗这种恒星图片来源:新浪科技 中国科技网讯 赫歇尔望远镜的宇宙生命即将在未来几周内结束,不过其强大的能力一如往昔。据英国《每日邮报》在线版消息,赫歇尔望远镜首次捕获到了迄今为止发现过的最年幼的恒星图像,以绚丽的色彩向人们展示了这些银河系“新生儿”的模样,并使天文学家得以透彻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恒星。相关研究刊登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赫歇尔望远镜敏感的红外摄像头能比其他望远镜更容易地识别出年轻、寒冷的星体。在探测猎户座分子云团发出的70到160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直径)波长的红外光时,它有了新发现:在这片天文学家曾经搜寻过恒星诞生的地方,15颗恒星中的一些形成只有2.5万年,以宇宙标准来看,实在非常稚嫩——相比我们生存的太阳系已有46亿岁。赫歇尔望远镜捕获到其中11颗新星的光谱,它们能量特别低,或者说格外的年幼。 “最近的研究结果,在恒星家庭相册上弥补了一幅此前缺失的重要成员的相片。”赫歇尔项目科学家格伦·沃尔格伦表示,“赫歇尔望远镜使我们得以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恒星。” 这项发现非常及时。因为据《赫芬顿邮报》在线版消息,本月稍早时间欧洲航天局(ESA)已发布公报称,其下属赫歇尔太空望远镜3年多的“职业生命”走到了尽头。原因是其携带的超流氦将在几周内耗尽——该望远镜携带2300多升超流氦以确保冷却,防止其内部工作温度过高于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并避免太空辐射对观测效果的影响。但这也意味着,一旦冷却物质耗尽,该望远镜便再也无法进行红外波段的敏锐观测工作。 与美国宇航局(NASA)百花齐放的各大望远镜不同,赫歇尔望远镜在欧空局的地位无人能敌。它几乎是有史以来人们发射到太空中去的体积最大红外望远镜,镜面直径达到3.5米,是哈勃望远镜的约1.5倍,更是它的“前任”——欧空局1995年发射的远红外线望远镜的6倍。项目团队一开始便知道其生命非常有限,因而抓住了它工作时的每分每秒——自2009年5月升空后,赫歇尔望远镜搜集到了重要的关于星体和星系形成过程的数据,挑战了人们旧的理论理解,并发回一系列此前设备无法企及的精彩图像以飨人类。 在3月份超流氦使用殆尽后,赫歇尔望远镜仍会在一段时间内与地面控制中心保持联络,预计5月份将永久退役。该项目科学家约兰·皮尔布莱特表示:“目前的任务就是使赫歇尔的数据宝库为现在和未来贡献其价值,赫歇尔完成的观测将有助于今后几年内的太空发现。” 而关于这架望远镜在结束任务之后的去向,此前有科学家提案可以物尽其用,让赫歇尔望远镜撞击月球以此来探测月球地表下水冰的线索。(张梦然) 《科技日报》(2013-3-27 二版)

  • 世界首台!AIMS望远镜突破太阳磁场测量难题

    记者从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获悉,世界首台“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简称AIMS望远镜)已实现核心科学目标——将矢量磁场测量精度提高一个量级,实现了太阳磁场从“间接测量”到“直接测量”的跨越。AIMS望远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的重大仪器专项(部委推荐)项目,落户于平均海拔约40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赛什腾山D平台。据了解,经过5个多月的前期调试观测,目前望远镜技术指标已满足任务书要求,进入验收准备阶段。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总工程师王东光介绍,科学数据分析表明,AIMS望远镜首次以优于10高斯量级的精度开展太阳矢量磁场精确测量。“这意味着AIMS望远镜利用超窄带傅立叶光谱仪,在中红外波段实现了直接测量塞曼裂距得到太阳磁场强度的预期目标,突破了太阳磁场测量百年历史中的瓶颈问题,实现了太阳磁场从‘间接测量’到‘直接测量’的跨越。”王东光说,“塞曼裂距与波长的平方成正比,在AIMS望远镜之前,太阳磁场多在可见光或近红外波段观测,由于裂距很小,观测仪器很难分辨。AIMS望远镜的工作波长为12.3微米,在同等磁场强度下,塞曼裂距增加几百倍,使得‘直接测量’成为可能。”[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ba3f6eca-6915-4961-859c-22afd01ca552.jpg[/img]??[font=楷体][size=18px][color=#000080]这是2023年4月8日拍摄的AIMS主体结构。新华社记者顾玲 摄[/color][/size][/font]AIMS望远镜是国际上第一台专用于中红外太阳磁场观测的设备,将揭开太阳在中红外波段的神秘面纱。“通过消除杂散光的光学设计和真空制冷等技术,我们解决了该波段红外太阳观测面临的环境背景噪声高、探测器性能下降等难题。”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冯志伟介绍,红外成像终端由红外光学、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和真空制冷三个系统组成,包括探测器芯片在内的所有部件均为国产。该终端系统主要用于8至10微米波段太阳单色成像观测,从而研究太阳剧烈爆发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转移机制。此外,AIMS望远镜也实现了中红外太阳磁场测量相关技术和方法的突破,在国内首次实现中红外太阳望远镜系统级偏振性能补偿与定标,“望远系统在中国天文观测中首次采用离轴光学系统设计,焦面科学仪器除8至10微米的红外单色像外,还配备了国际领先的高光谱分辨率红外成像光谱仪和偏振测量系统。”王东光介绍,AIMS望远镜的研制,除了在太阳磁场精确测量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外,也可在中红外这一目前所知不多的波段上寻找新的科学机遇。[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08c61536-40b2-4642-a56f-75b8f1f4e198.jpg[/img][font=楷体][size=18px][color=#000080]  AIMS望远镜科研团队成员正在观看电脑屏幕显示出分裂的光谱。(受访者供图)[/color][/size][/font]据介绍,AIMS望远镜旨在通过提供更精确的太阳磁场和中红外成像、光谱观测数据,研究太阳磁场活动中磁能的产生、积累、触发和能量释放机制,研究耀斑等剧烈爆发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移过程,有望取得突破性的太阳物理研究成果。[来源:新华社][align=right][/align]

  • 天文爱好者用相机和望远镜拍摄壮丽宇宙图景

    天文爱好者用相机和望远镜拍摄壮丽宇宙图景《每日邮报》刊载了一组天文爱好者用自制望远镜和相机拍摄的非凡宇宙星云图像。  这些壮观的图片是由乌克兰业余天文爱好者Georgiy Suturin使用自制望远镜和照相机捕捉到的。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1107/20/F201107200805201792724604.jpgSuturin先生自行拼装了望远镜完成了这些不可思议的拍摄,他一直致力于开发和试用各种各样的设备,为的是他的工作能够尽善尽美。  “这些年,我也不断的改进我的望远镜, 如果你看到我架起设备拍摄照片,你可能会想,这个人是不是要拿这些设备去弄一个机械枪出来啊。”  他说:“我买了一个小型的星特朗数码望远镜,我甚至能从中看到月球的景象了。我开始收集我需要的一切设备来完成我的拍摄,即使这些设备有的很难弄到。我妻子可不太乐意我的这些行为,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接下来还会购买复消色差的望远镜,价钱几乎相当于一辆小汽车了。”  “如果我说我可能在上面花费了几千英镑并不为过,我买了很多小的东西,为的是要更完美的图像效果。但是当我在跋涉了几百英里之后,逃离城市的喧嚣和光亮,得到了我想要的效果,这一切都是那么有价值。我需要在氢、氧气和硫磺“穿梭”捕捉到尽量完美清晰的图像,当我拿着这些照片回家的时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 哈勃望远镜探寻到冥王星最小卫星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最远的一颗行星。到目前为止发现其卫星共有四颗,分别为卡戎、尼克斯、许德拉和P4。卡戎是在1978年6月22日被天文学家詹姆斯·克里斯蒂(Jim Christy)以高放大率检验一个月前的一组冥王星的摄影底片的影像时发现的。2005年5月首次被冥王星伴侣搜索队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尼克斯。其照片于2005年5月15日和2005年5月18日被哈勃望远镜拍摄到。许德拉于2005年5月首次被冥王星伴侣搜索团队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并于同年5月15日和5月18日拍到照片。2011年,天文学家借助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冥王星的第四颗卫星。这颗小卫星暂时被编号为P4,或冥卫四。事实上这是一次无心之作,当时哈勃进行观测的本意是为了查看冥王星是否拥有光环。 7月12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冥王星的第五颗卫星,它也是至今发现的最小的冥王星卫星。 新发现的这颗卫星被成为P5,现在还没有正式名称,通过哈勃望远镜只能看到一个淡淡的斑点。科学家估计,这颗小卫星的直径约为10公里到24公里,比1年前发现的第四颗卫星更小,那颗卫星直径约13公里到34公里。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科学家哈尔·韦弗(Hal Weaver)说,冥王星可能有更多卫星,“我们依然未停止搜索。”

  • 美太空望远镜捕捉垂死恒星爆发似宇宙巨眼

    美太空望远镜捕捉垂死恒星爆发似宇宙巨眼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21012/90/13394335737273664146.jpg菲力可斯星云位于距离地球650光年的宝瓶座里,它看起来很像夜空里的一只巨眼。  北京时间10月11日消息,美国宇航局的太空望远镜已经捕捉到菲力可斯星云(Helix Nebula)令人惊叹的新细节,这张激动人心的图片显示一颗垂死恒星正在“大发雷霆”。它布满灰尘的外层分散到空中,在炙热恒星核喷出的强紫外线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看起来像夜空中的一只巨眼。  这张合成图是由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和星系演化探测器(GALEX)拍摄的,该局把这些仪器借给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这个名叫菲力可斯星云的天体位于距离地球650光年的宝瓶座里。它的编号是NGC 7293,是行星状星云的一个典型例子。18世纪发现的这些宇宙艺术品因为类似庞大的气体行星,所以一直被错误命名。行星状星云实际上是曾经看起来很像我们的太阳的恒星的残余物。这些恒星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通过核内失控的核聚变反应,努力把氢转变成氦。事实上,我们的太阳正是通过这种核聚变过程为我们提供光和热。我们的太阳在未来大约50亿年内走向死亡时,也会变成一个行星状星云。

  • 【资料】望远镜的常见问题与保管方法!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望远镜,在使用保管过程常见问题基本可以归为四类:一、 光学系统的: 1、 目镜、棱镜、二次成像镜等光学部件的防潮、防霉; 2、 镜体的气密性,不能进有灰尘的空气。 3、 光学镜面表面的灰尘,镀膜受损或脱落 4、 震动、撞击损坏二、 机械部份(比如转仪钟): 1、机械及跟踪系统是属于高精度的传动系统,应防止水滴、水汽、异物进入, 2、电池长期不用应取出保存好; 3、使用几年后,请专业人员重新清洗、更换润滑油(脂)。三、 电控系统 1、使用稳定的与望远镜电控要求一致的电源 2、电路部份的防潮、防霉 3、所有电源或电控线不要硬拉和随意交叉,以免断路。四、镜体: 1、橡胶部份老化、粘化 2、金属部份氧化、生锈使用全球产销量第一的收藏家电子防潮箱来保管的好处: 1、简单、取用方便,抛弃了传统的塑料袋套住两头的方式 2、保管环境稳定:六大功能:防潮、防霉、防尘、防光、防老化、防氧化 3、避免了晶片式干燥箱保管时的回温结水问题 4、不用更换干燥剂 5、低碳环保、维护成本低;每月电费只要1元钱~

  • 【分享】美望远镜瞄准86颗星体监听外星生命迹象

    美望远镜瞄准86颗星体监听外星生命迹象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10517/22/16770003776522249430.jpg一台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郊外的大型射电望远镜日前开始执行一个项目,对准86颗潜在的系外类地行星,仔细搜寻任何可能和外星人相关的蛛丝马迹  北京时间5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台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郊外的大型射电望远镜日前开始执行一个项目,对准86颗潜在的系外类地行星,仔细搜寻任何可能和外星人相关的蛛丝马迹。  从本周开始,这台巨型天线将逐一对准86颗系外行星进行监听。这些行星都是从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美国宇航局开普勒望远镜锁定的1235颗行星候选目标列表中挑选出来的。对于这86个目标星体中的每一个,科学家们都将连续监听24小时。  安德鲁·西蒙(Andrew Siemion)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他说:“当然不能肯定的说这些恒星都含有各自的行星系统,但是这些地方确实是外星人存在的理想场所。”  这项计划是“搜寻地外智慧生物”(SETI)项目的一部分,这个项目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  就在上个月,SETI研究院曾宣布这项寻找外星人的宏大计划受到一次严重的打击:其计划中耗资5000万美元,在美国西部沙漠中建造一座拥有42台天线的艾伦望远镜阵(ATA)的设想,由于资金匮乏而暂时停止实施。  艾伦望远镜阵计划始于2007年,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射电天文学实验室合作实施,该实验室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着这方面的工作。而该计划所需的资金则由SETI研究院和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提供。  随着艾伦望远镜阵计划进入休眠,天文学家们开始寄希望于强大的格林班克射电望远镜。他们希望借助这台强大望远镜的力量,能提供有关这些潜在可能存在生命行星的更多线索。  西蒙告诉法新社记者说:“我们的研究将调动全世界最大口径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这是全世界最灵敏的探测设备,将有能力进行寻找外星人方面的工作。”  他说:“我们将扩大搜索的频率和信号类型范围。”他还将这台望远镜称为“代表了射电天文学领域最前沿的技术”。  西蒙介绍说,这台望远镜的口径达100米,每秒能收集的数据量高达1G。  格林班克望远镜重达770万公斤,于2000年投入运行,是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下属国家射电天文台(NRAO)的一个项目。  物理学家丹·魏茨莫(Dan Werthimer)说:“我们已经挑选出温度范围适宜的候选观测目标,其温度变化范围大致处于0度~100摄氏度之间,和地球接近,因此最有可能孕育生命迹象。”  魏茨莫30年来一直在波多黎各领导着一个搜寻地外智慧生命的项目,波多黎各是全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所在地。但是由于地理位置以及设计原因,阿雷西博望远镜无法观测到格林班克望远镜计划观测的那些北半球天区目标。  魏茨莫表示:“在阿雷西博,我们专注于那些和太阳性质类似的恒星,寄希望于他们拥有行星系,并正在发出智慧生命存在的信号。但我们在此之前还从未制定过像用于格林班克望远镜观测项目中所用到的这样的候选名单。”  格林班克望远镜对不同波段的扫描效率要比阿雷西博望远镜高出300倍,这意味着它观测一天所收集的数据相当于阿雷西博观测一年的成果。  此次的观测计划预计将持续一年时间,并且将得到SETI@home计划的支持。这是SETI研究院开发的一个志愿者参与项目计划,利用全世界各地志愿者们个人电脑的空闲时间和计算能力进行联机计算,帮助进行海量的数据分析,并从中检索有地外文明信号出现。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吸引全球数百万名热心的志愿者参与其中。(来源:新浪科技 晨风)

  • 【分享】美国大型射电望远镜执行项目 监听外星生命迹象

    【分享】美国大型射电望远镜执行项目 监听外星生命迹象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5/201105211717_295320_2193245_3.jpg  一台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郊外的大型射电望远镜日前开始执行一个项目,对准86颗潜在的系外类地行星,仔细搜寻任何可能和外星人相关的蛛丝马迹。  从本周开始,这台巨型天线将逐一对准86颗系外行星进行监听。这些行星都是从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美国宇航局开普勒望远镜锁定的1235颗行星候选目标列表中挑选出来的。对于这86个目标星体中的每一个,科学家们都将连续监听24小时。

  • 【分享】太空望远镜发现"宇宙沙洲" 内含回旋镖形状星系

    【分享】太空望远镜发现"宇宙沙洲" 内含回旋镖形状星系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190006_268122_2193245_3.jpg斯皮策太空望远镜  近日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详细观测到连接两个巨大星系团的“宇宙沙洲”——宇宙射线组成的网架状结构,这部分密度约是宇宙平均密度的100倍,而该“沙洲”内部还藏有回旋镖形状的罕见星系。研究发表在12月1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快报》杂志上。  “宇宙沙洲”也被称为星际丝线,作为原生物质中的一部分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星系团,而剩余的则如丝线般围绕在星系团之间,温度依然极高,并能够渗透星系团在高能量X射线里燃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在众多星系团间跨越遥远距离而形成网架状结构。由于这一部分构成广袤无垠,难于观测更罔论研究。但在两年前,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红外光之眼”设备检测到Abell1763和Abell1770星系团的星际云之间似乎有类似的星际丝线。  进一步研究证实了该发现确有价值:这两个星系团就像两片大岛屿,其间正是一滩“沙洲”,且在“沙洲”内部还横亘着一个回旋镖形状的罕见星系,距离Abell1763中心大约1100万光年。甚大阵射电望远镜(VLA)和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检测出这个星系对红外光有异常的无线电波频率,天文学家形容其就像是一盏伫立在此的“灯塔”,并猜测可能当初是一个“流浪”到此的天体想穿越“沙洲”,但不幸被炽热气体“改造”并形成现在这副模样。  “宇宙沙洲”同时给出了频段里最直接的密度读数。数据显示,这些丝线构成的密度大约是宇宙平均密度的100倍,这与之前对丝线X射线的研究结果以及超级计算机模拟结果吻合,而回形镖星系的异常光或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丝线粒子密度的方法。  论文主要作者、加州理工学院路易斯·爱德华兹称,星际丝线是星系团进化发展及新恒星产生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了解丝线包含的物质及它们与星系团互动的机制,对了解宇宙的整个进化过程相当重要。

  • 空间望远镜将密切观测“金星凌日”,探究“黑滴之谜”

    “金星凌日”可以说人类最期望看到的“行星连珠”事件,因为它的周期实在太长了,长达百年以上。从人类发明望远镜以来,也仅观测到七次。这让人们对这个极为罕见又极具有科学意义的“金星凌日”出现,充满了兴奋。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6月5日下午6:03(中国地区为6月6日上午),罕见的“金星凌日”出现,金星穿过太阳盘面。整个过程分为凌始外切、凌始内切、食甚、凌终内切以及凌终外切。“金星凌日”为古今的天文学家精确计算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提供了方法。 此次“金星凌日”可见地区为欧洲(除极西南部)、非洲东部、亚洲、印度洋、大洋洲、太平洋、北冰洋、北美洲、南美洲西北部、大西洋西北部。对于此次将要来临的“金星凌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将密切关注,通过精密的仪器来探测金星的大气环境。 金星凌日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仅是对这一天象的罕见而言,对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而言也是调整轨道的好时机。同时金星凌日也对望远镜光学系统点扩散函数特性的完美测试,为研究人员测试光学系统提供依据,也为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纠正其搭载的光学系统提供依据。 事实上,“金星凌日”本身虽罕见,但观赏性并不高。如果就观赏而言,那么“黑滴现象”绝对是最大看点,主要是指金星阴影区与太阳盘面之间出现诡异的连接现象,酷似小液滴连接。对于“黑滴现象”之谜,一直困扰天文学家们,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借助观测金星凌日破解该谜,并收集到金星大气的光谱,再利用极紫外线变化实验仪对比波长,探测到金星大气中氧气含量。 “金星凌日”出现的规律一般分为两组,彼此相距八年,但每组间的周期以105年或121年两个周期间隔进行循环。此次“金星凌日”是本世纪继2004年6月8日后的第二次,也是本世纪的最后一次。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