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超细粒子计

仪器信息网超细粒子计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超细粒子计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超细粒子计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超细粒子计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超细粒子计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超细粒子计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超细粒子计相关的解决方案。

超细粒子计相关的论坛

  • 雾化微细粒子

    雾化微细粒子在测完气密性后,人工候拔不出来,超声也试过了,不能[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3/202203011433125300_5803_5368288_3.png[/img]

  • 先河环保牵头国家“环境大气中细粒子监测设备开发与应用”项目

    此条消息表明相关部门对先河有信心,同时也很”眷顾“先河,像是注入一剂强心针,开发成果对先河未来的发展意义非同小可,能极大地提升公司知名度和销售业绩。[b]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立项的公告[/b]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今日收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发布的《[b]科技部关于环境大气中细粒子(PM2.5)监测设备开发与应用等4 个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立项的通知[/b]》(国科发财【2012】1015 号),经第三方技术咨询、非技术内容评审、综合评议、预算评估和综合决策,同意环境保护部推荐的“环境大气中细粒子(PM2.5)监测设备开发与应用”等4 个项目列入2012 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组织实施。[b]我公司成为“环境大气中细粒子(PM2.5)监测设备开发与应用”项目的牵头单位[/b],项目起止时间为2012 年10 月至2015 年9 月,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b]4088 万元[/b]。截止到目前,公司尚未收到项目专项资金,待收到专项资金后公司将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程序。本次公司获得“环境大气中细粒子(PM2.5)监测设备开发与应用”科技重大专项立项支持,可快速实现环境大气中细粒子PM2.5 采样和监测设备的优化、PM2.5 监测系列成套设备的开发,快速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 物理学家探测到罕见粒子衰变 或颠覆超对称理论

    2012年11月14日 来源: 新浪科技 作者: 晨风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gif/site2/20121114/2c27d720c896120d3fe024.gif粒子物理学中的标准模型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png/site2/20121114/2c27d720c896120d3fe025.png一个Bs介子衰变成为两个μ介子,这种现象极其罕见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14日消息,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物理学家们近期探测到了自然界中最罕见的粒子衰变现象之一。这项发现对于现行的物理学理论,即超对称理论将是一项重大打击。 超对称理论之所以获得流行,是因为它很好地构成了对现有描述亚原子粒子性质的标准模型的修正。它可以解释标准模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而近日在日本京都举行的强子对撞机物理学会议上研究人员们报告的一项发现和超对称理论的诸多最可能的模型不符,研究人员们将于近期发表有关这一结果的论文。 克里斯·帕克斯(Chris Parkes)教授是英国参与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部分的发言人,他告诉BBC新闻称:“超对称理论或许还不至于立即死掉,然而近期的这项观测结果确实足以让它进医院了。” 超对称理论预言现在已经被探测到的这些粒子都还存在着质量更大的版本。如果这些粒子能够被找到,那么它将可以帮助解释诸如暗物质等一些现象。观察显示星系边缘部分的旋转速度太快了,是无法用星系中我们见到的这些物质的量去解释的,因此科学家们认为是暗物质提供了额外的引力作用。然而他们找不到暗物质存在的踪迹,他们认为超对称粒子可能就是构成暗物质的一种可能候选者。 然而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的研究人员们这次则是扎扎实实地给了对于希望发现这类超对称粒子的人们一个沉重打击。 研究人员测量了一种被称为“Bs介子”的粒子衰变成为两个μ介子的过程。这是人们首次观察到这种现象。事实上研究人员们计算指出这种粒子每10亿年才会发生3次这种衰变。 假如超对称粒子存在,那么这种衰变的发生应该要频繁得多。这项实验是检验超对称理论的试金石之一,然而这项观察结果似乎暗示,这一物理学界的主流理论事实上可能是错误的。 这项实验结果的置信区间是3.5Σ,这意味着其中存在着1/4300的可能性这一结果是错误的,实验小组观察到的是假信号,也就是说衰变并没有发生,但是他们恰好在数据中看到了一个同样的信号。这一置信度让这项研究结果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而一旦置信度达到或超过5Σ,那么此时就可以将这一结果作为一项发现予以发布。 凡·吉布森(Val Gibson)教授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LHCb小组,他说这项实验结果让他身边研究超对称理论的同事们“坐立不安”。 事实上如果遵循标准模型,是可以自然地推知这项结果的。之前便已经有物理学家指出,如果存在超对称粒子,那么项目进行到这个时候,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探测器应该已经探测到了,但事实是并没有探测到这样的粒子。 而如果超对称理论并非暗物质的最终答案,那么理论物理学家们将不得不重新寻找替代方案来解释现有标准模型中的不足之处。而到目前为止,那些致力于寻找“新物理”的研究人员们都前前后后的钻进了死胡同。 英国剑桥大学的物理学家马克-奥利弗·巴特勒(Marc-Olivier Bettler)博士是此次实验项目的数据分析组成员,他表示:“如果新的物理学存在,那么它一定就隐藏在标准模型的身后。” 此次研究结果并不能彻底排除超对称粒子存在的可能性。不过按照帕克斯教授的看法,“这一新的物理学的躲藏之处正变得越来越少”。 然而超对称理论的支持者们,如伦敦国王学院的约翰·艾里斯(John Ellis)教授,他们认为这项观察结果“事实上是符合超对称理论的”。他说:“事实上,在一些超对称模型中这是预料之中的。对于这样的探测结果,我晚上可没有因此睡不着觉。”(晨风)

  • 【分享】科学家建议用大型强子对撞机验证超光速推进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最近有科学家提出,世界上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能够用来验证超光速推进。超光速推进出现在科幻小说之中,是实现星际航行所必需的。超光速推进或许是未来太空飞船的推进方式,能够使其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 超光速推进系统(hyperdrive propulsion)的想法缘起于德国著名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在上世纪20年代的研究成果。当时希尔伯特研究了一个静止物体同相对论性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他推算出如果粒子以超过1/2光速的速度运动,远处的观察人员会感觉粒子是被静止物体所推动的。 尽管超光速推进的想法提出已经将近百年,但是最近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菲尔波重又提起希尔伯特的想法,并推翻了其结论。富兰克林认为推力是相互的,相对论性粒子同样也会推动静止物体。菲尔波认为这种超光速推进能够用来推动一个静止物体获得接近光速的速度。 菲尔波将其设想比作两个不同质量物体之间的弹性碰撞。如果较重物体同较轻的静止物体相撞,较轻物体会以较重物体速度的大约两倍弹出。在超光速推进系统中,相对论性粒子能够推动静止物体以比粒子更快的速度运动。 菲尔波还认为他的设想可以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来检验。因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它能够给粒子充分加速,产生足够的推动力。菲尔波希望在大型强子对撞机内放置实验物,测量加速粒子流从物体旁通过时产生的微小力量。该试验物不会和粒子束相互影响,因而也就不会影响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正常运转。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能量最强的粒子加速器,它位于日内瓦附近瑞士和法国交界地区地下100米、总长约27公里的环形隧道内。对撞机前后花了12年时间建造,其建造费用高达37.6亿欧元。大型强子对撞机能够将两束质子加速到空前的能量状态而后发生相撞,以验证科学家有关粒子的种种推测。功率达到最大时,数万亿个质子将在大型强子对撞机周围的加速器环内以每秒1.1245万次的频率急速穿行,它们的速度是光速的99.9999991%。 如果大型强子对撞机无法用来检验超光速推进的话,菲尔波建议使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费米国家实验室的正反质子对撞机来进行检验。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建成之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对撞实验室是美国的费米国家实验室,曾经因其第一次直接观测到T中微子而震惊物理学界。费米实验室1983年建成,耗资1.2亿美元,可以实现粒子在约1.98TEV能量下进行碰撞。而LHC远远超过了它,可以使粒子在约7TEV的能量下碰撞。因此,在费米国家实验室产生的推动力也远小于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产生的推动力。作者:唐宁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09-10-13 14:27:29

  • 十问“上帝粒子”:新发现背后的谜团

    7月初,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其特征与号称“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高度吻合,引起了学界的轰动和社会的关注。 但在新闻背后,感兴趣的读者或许会还冒出了不少问号:“上帝粒子”真是物理学家都梦寐以求的“圣杯”吗?它是否就隐藏在我们身边?为什么物理学大师霍金不相信它的存在?这次会不会又是一个类似“中微子超光速”的乌龙……带着这些疑问,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参与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欧核中心CMS项目中国组成员陈国明。 “上帝粒子”并非一切物质的质量之源,而且只存在于宇宙大爆炸初期,科学家是要在实验室里“复活”它 科技日报:希格斯粒子为什么让物理学家如此关注? 陈国明:希格斯玻色子又称希格斯粒子,将它称为“上帝粒子”,是因为它是基本粒子的质量之源。 我们知道,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电子构成。而质子和中子都由夸克和胶子组成,夸克、胶子和电子等至今为止没有发现有更深层次的结构,因此被称为基本粒子。 简单地讲,有了希格斯粒子,基本粒子才有质量,有了质量才产生引力,才会有宇宙中的元素、恒星、行星和生命。 科技日报:今天宇宙中一切物质的质量是否都来自希格斯粒子,“上帝粒子”的称号是否名副其实? 陈国明:“上帝粒子”只是个通俗说法,不能说希格斯粒子给一切物质赋予了质量。 按照物理学标准模型,物质的质量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夸克、电子等基本粒子的质量;另一部分则是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结合能,这部分占的比重其实还要更大。 另外在物理学标准模型的62种基本粒子中,其他61种都已被实验证实了存在,只有希格斯粒子这关键一环仍然悬而未决,它的难以捉摸也让研究者多了几分敬畏。 科技日报:希格斯粒子为什么这样难找?如果它们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话,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捕获不到它们的踪迹? 陈国明:根据物理学标准模型和大爆炸理论,我们的宇宙起始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刚发生时,无数的正反粒子同时产生,轻子和夸克通过与希格斯场的相互作用获得了质量。这些粒子凝聚成物质,通过长时间的演化形成了星系。 而希格斯粒子的使命,在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初始就已经完成了。现在物理学家要再次寻获希格斯粒子的踪迹,就只有建造能量强大的对撞机,在里面给两束高能粒子进行加速、对撞,来模拟宇宙开始的时刻,在实验室里重新“复活”希格斯粒子。 然而每1012次的质子对撞,才可能产生一次希格斯粒子。就好比在一大堆沙子中,有一颗是金沙,需要找出来。更麻烦的是,这种粒子一旦产生就转瞬即逝,十亿分之一秒后就会衰变成光子和强子等其他粒子。 科学家只能通过观测这些粒子,反推它们会不会是希格斯粒子产生后又衰变出来的。 虽然时间仓促,但此次实验结果可信度足够高,而要确认“上帝粒子”现身可能还需继续投入巨资 科技日报:作为迄今最大、最昂贵的物理科研装置,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就是为了寻找希格斯粒子吗?为什么要造这么大的对撞机? 陈国明:LHC位于瑞士与法国交界处,加速器轨道总长27公里,投资30.68亿瑞士法郎,设计能量达14万亿电子伏(14TeV)。LHC设有4个对撞点——ATLAS、ALICE、CMS和LHCb,均有中国资金和学者的参与。其中两个主要实验ATLAS(超环面仪器)和CMS(紧凑缪子线圈)的目标,就是寻找希格斯粒子和其他新的物理现象。 对撞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消耗大量能源给粒子加速,再让两束具有巨大动能的粒子对撞。能量越高,粒子相互轰击时发生的作用就越大,越容易产生希格斯粒子。此前费米实验室的Tevatron(万亿电子伏特加速器)和欧洲的电子对撞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运行,一直没找到希格斯粒子,后来发现就是因为能量太低。因此LHC从一开始就寄托着寻找希格斯粒子的最后希望。 科技日报:去年CERN格兰萨索实验室过早公布未经验证的“中微子超光速”错误结论,引起了学界的一些批评。这次CERN和费米实验室如此“高调”地公布发现新粒子,是否也有追求轰动效应,甚至说在欧债危机下争取公众支持、争取科研经费的考虑? 陈国明:此次所用的数据截止到今年6月中旬,而6月底就要完成数据处理,得出结论。这次公布结果,可以说在时间上确实很赶,很紧张,主要原因是为了在7月7日在澳大利亚开幕的世界物理学大会之前发布,在会上迎接全球同行的审议。另一方面恐怕也有争取公众支持的因素。 但与无心得出“中微子超光速”结论的OPERA项目不同,LHC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希格斯粒子,自从2010年3月开始运转以来也取得了这一阶段所需的数据,而数据积累越多,实验灵敏度就越高,越有可能做出发现。应该说今年收获结果不算晚也不能算早,在预期时间之内。 此外,每个实验都从两个独立衰变到找到这个新粒子,而每个衰变道都有多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得到一致的结果、CMS和ATLAS两个实验都取得了一致的研究结果,2012年的结果也与2011年的一致,加上确定性水平达到5西格玛(在统计学上为“真”的比率是99.99994%),出现“乌龙”的可能性应该说还是很小的。 至于美国费米实验室公布的结果,在灵敏度和价值上要低于LHC,而且他们的Teratron加速器去年底已经关闭了,这次是对以前数据重新分析。 科技日报:目前CERN也尚未确认这次发现的新粒子就是希格斯粒子,您认为要真正确认“上帝粒子”已经找到,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陈国明:虽然这次发现新粒子的一些特征,比如产率(出现几率)、衰变模型等与之前预言的希格斯粒子相吻合,但现在统计性太少,还不能确定这个新粒子的各种特性,因此这次也可能发现的是另一种新粒子。 以目前取得的数据,要最终确认希格斯粒子的存在恐怕还远远不够,仍然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积累。可能还需要再建一个高能量的直线正负电子对撞机,才能更仔细、准确地验证这个结果。不过要建这个对撞机,耗资会相当于数百亿人民币,跟LHC差不多,需要国际合作来实现。 并非所有物质理论模型都给“上帝粒子”留了位置,为了物理学的未来,必须搞清楚它的存在与否 科技日报:既然希格斯粒子被称为物理学家梦寐以求、苦苦寻觅的“圣杯”,为什么霍金此前坚持认为希格斯粒子不存在?为什么前几年寻找希格斯粒子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怀疑之声? 陈国明:其实在物理学界,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希格斯粒子必定存在。像我是做实验物理的,此前也确实不完全相信它的存在。但毕竟希格斯粒子的存在与否,事关物理学标准模型的根基。无论相信、反对还是怀疑希格斯粒子的存在,大家都希望尽快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因此才会投入这么大的项目进行研究。 在理论物理学领域,标准模型并不是唯一的金科玉律。其他还有像超对称理论,认为存在多种希格斯粒子,且与标准模型当中的希格斯粒子有很大不同;而霍金等一些科学家则支持超弦理论,这种理论能把包括引力在内的自然界全部4种基本作用力统一起来,这是标准模型和超对称理论做不到的;但超弦理论中并没有希格斯粒子的位置。正因为这个,霍金才会出100美元跟人打赌说希格斯粒子并不存在,不过他打输了。 科技日报:如果这次能够确认发现了希格斯粒子,将对物理学有哪些意义? 陈国明:如果能证实这次发现的就是希格斯粒子,将是里程碑式的成就,使物理学迈出一大步。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之所以能被广泛接受,就是因为这个体系中的其他粒子都已经找到,和宇宙大爆炸也不冲突,证据基础非常扎实。而像超对称理论中预言每种已知的粒子都有一种伴子,但至今一种伴子都没有找到;超弦理论同样也没有证据。如果能确认希格斯粒子确实存在,物理学标准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将更加坚实,从而推动物理学家探索其他前沿问题。 科技日报:当确认发现希格斯粒子之后,粒子物理学还要解释哪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陈国明:即使这次终于发现了希格斯粒子,仍远远不意味着粒子物理学即将画上圆满句号。物理学标准模型不是万能的,像暗物质、暗能量、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等问题,它都不能解释。而根据现有理论,我们的宇宙组成中有73%是暗能量,23%是暗物质,只有4%是目前理论所能解释的物质。 此外,目前人们认为夸克和轻子是最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否还由更小的粒子组成,是否能组成不同于质子、中子的其他形态,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科技日报:如果证明希格斯粒子不存在,或者这次发现了一种不符合现有理论的新粒子,是否会像19世纪末催生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经典物

  • 【分享】尘埃粒子计数器的特征及功能简介

    尘埃粒子计数器是用于测量洁净环境中单位体积内尘埃粒子数和粒径分布的仪器,主要用于测量洁净环境单位体积空气内定的尘埃粒子大小及数目。尘埃粒子计数器由显微镜发展而来,经历了颗粒计数器、激光空气粒子计数器、PCS纳米激光空气粒子计数器的过程,具有功能多、测量精度高、速度快、便于携带和操作简单等特点。 尘埃粒子计数器采用微电脑控制处理,能直接打印检测结果,采用液晶屏显示,一目了然,粒径档位多、便于观测各粒径的尘埃。采用内置微机控制,能够实现测量参数设定、测量结果显示、按键、定时、打印、时间、日期、数据存储等。尘埃粒子计数器可同时显示环境的温湿度并监测报告粒子传感器的工作状态,能够一次采样可同时测得多种粒径的尘埃粒子数,并能选择观察其中某一粒径粒子的数目及其变化情况,对于研究、检测和评价各种洁净环境都十分方便。 尘埃粒子计数器可以用于对洁净室检测、过滤器现场检测、捡漏、可监测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饮料包装环境、医院洁净手术室、生化制品、食品卫生的粒子检测。尘埃粒子计数器可广泛应用于药检所、血液中心、防疫站、疾控中心、质量监督所等权威机构、制药车间、半导体、光学、医院、环保、检验所等生产企业和科研部门。

  • 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磁性纳米粒子/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s)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且极具应用价值的新型材料,在现代科学的众多领域如生物医药、磁流体、催化作用、核磁共振成像、数据储存和环境保护等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家、工程师、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纳米技术使得生命科学和健康医疗领域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取得很大的进展。磁性纳米粒子是纳米级的颗粒,一般由铁、钴、镍等金属氧化物组成的磁性内核及包裹在磁性内核外的高分子聚合物/硅/羟基磷灰石壳层组成。最常见的核层由具有超顺磁或铁磁性质的Fe3O4或γ-Fe2O3制成,具有磁导向性(靶向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实现定向移动,方便定位和与介质分离。最常见的壳层由高分子聚合物组成,壳层上偶联的活性基团可与多种生物分子结合,如蛋白质、酶、抗原、抗体、核酸等,从而实现其功能化。因此磁性纳米粒子兼具磁性粒子和高分子粒子的特性,具备磁导向性、生物兼容性、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活性基团和一定的生物医学功能。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磁性纳米粒子可以简化繁琐复杂的传统实验方法,缩短实验时间,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试剂。目前,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方面主要应用在磁性分离、磁性转染、核酸/蛋白质/病毒/细菌等的检测、免疫分析、磁性药物靶向、肿瘤热疗、核磁共振成像和传感器等。下文将具体介绍磁性纳米粒子的性质及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主要应用, 并列出对应于不同应用的具体产品。 磁性纳米粒子的性质 磁性纳米粒子有一系列独特而优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着合成技术的发展,已成功生产出一系列形状可控、稳定性好、单分散的磁性纳米粒子。磁性纳米粒子具有的磁性使其易于进行富集和分离,或进行定向移动定位。磁效应由具有质量和电荷的颗粒运动形成。这些颗粒包括电子、质子、带正电和负电的离子等。带电颗粒旋转产生磁偶极,即磁子。磁畴指一个体积的铁磁材料中所有磁子在交换力的作用下以同一方向排列。这个概念将铁磁与顺磁区别开来。铁磁性材料有自发磁化强度,在无外加磁场时,也具有磁性。铁磁材料的磁畴结构决定磁性行为对尺寸大小的依赖性。当铁磁材料的体积低于某个临界值时,即成为单磁畴。这个临界值与材料的本征属性有关,一般在几十纳米左右。极小颗粒的磁性来源于基于铁磁材料磁畴结构的尺寸效应。这个结论的假设是铁磁颗粒在具有最低自由能的状态对小于某个临界值的颗粒有均匀的磁性,而对较大颗粒的磁性不均匀。前者较小颗粒称为单磁畴颗粒,后者较大的颗粒称为多磁畴颗粒。当单磁畴颗粒的直径比临界值更进一步降低,矫顽力变成零,这样的颗粒即成为超顺磁。超顺磁由热效应造成。超顺磁纳米粒子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具有磁性,而在外加磁场移除后不具有磁性。在生物体内,超顺磁颗粒只在有外加磁场时具有磁性,这使得它们在生物体内环境中具有独特优点。铁、钴、镍等晶体材料都有铁磁性,但由于氧化铁磁铁(Fe3O4)是地球上天然矿物中最具磁性的,且生物安全性高(钴和镍等材料具有生物毒性),因而在多种生物医学应用中,超顺磁形式的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最常见。 铁磁流体(磁流体)是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变得具有很强磁性的液体,它是既具有磁性又具有流动性的新型功能材料。铁磁流体是由纳米级的铁磁或亚铁磁构成的胶体溶液,颗粒悬浮于载体溶液中,载体溶液通常为有机溶剂或水。纳米颗粒完全被表面活性剂包裹以防止聚合成团。铁磁流体通常在无外加磁场时不保持磁性,因而被归类为超顺磁。铁磁流体中的纳米粒子在正常条件下由于热运动不发生沉降。 球形颗粒的磁性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直径成反比。对于直径小于0.1um的颗粒,其表面原子的百分数急剧增大,此时表面效应显著。颗粒直径减小,比表面积显著增大,同时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当粒径为1nm时表面原子数为完整晶粒原子总数的99%,此时构成纳米粒子的几乎所有原子都分布在表面上,在表面原子周围形成很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易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稳定结构,表现出高化学活性。因此,固定目标分子/原子效率高。[font='

  • 上帝粒子的悬念有尽头吗?

    本报记者 张梦然 梦然快语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705/021372953844250_change_wangxl3712_b.jpg 霍金常赌常败。本来希格斯粒子一事这么多年没苗头,他是想拿来翻盘的,但在去年的这个时间,他认栽了,随后也很大方的请诺贝尔奖评委会关注一下彼得·希格斯。 2012年的7月4日,希格斯粒子出现的新证据搅动了物理学界。如今一年过去,有人操心起物理学的未来命运;有人依然对新粒子持怀疑及否定态度。在欧核中心(CERN)那边,支持这种亚原子粒子存在的证据正不断增加中。 但到了研究小组成员嘴里,说法几乎没变化。3日物理学家组织网文章援引CERN一位成员的话称:“现在毫无疑问的确定我们多了一枚新粒子,玻色子的一种。但还要再证明它是否就是人们苦苦寻觅的希格斯玻色子。” 爱好物理的网友纳闷道,这怎么还不如去年发布会上来的确定呢。当时CERN主任还对媒体称,如以一个外行人的角度,他们已经发现希格斯玻色子了。 一年的日子里,物理学家们也分析了铺天盖地的信息,数据总量是发现那时的2.5倍。今年3月,CERN小组已对外宣布,新粒子至少有两点“希格斯特征”:一是自旋为零;二是处于低能正宇称态。而且其表现恰如预期,让人越看越觉得它就是一直所企盼的结果。 但为何至今不敢绝对肯定地说,这个具备了希格斯粒子“五脏六腑”的新丁,就是那个答案呢? 因为其中有一些数据的疑点和观点的交锋仍待解决。 数据中不符合期望的值,不久前被判断为不具有影响整体结果的意义。但学派间的争论就没那么容易解决了。传统理论派认为,标准模型的希格斯玻色子是唯一的,只有一个;而诸如弦理论等新锐派提出,这个数字最少也应当是5。 目前CERN搜集到的所有证据都在为“唯一论”提供有力的支持。但不管是多有话语权的实验室还是多么高瞻远瞩的物理学家,都不可能为上帝粒子的唯一性下定论,因为始终有可能存在其他超出强子对撞机乃至人类认知能力的粒子存在。 亦因此,科学家敢于将新粒子存在的证据拿到即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欧洲物理学会会议上发布,但一致认为要彻底证明新粒子的身份,更庞大的数据才是硬道理。 我们在此必须先赞赏CERN对待科学的严谨(忘了他们和意大利人闹的中微子超光速吧)。只是事态也在走向悲观,新粒子身份的悬念怕是没有揭晓的一天了,它最后成了“两分法悖论”里那个走也走不到终点的路人。 这些科学上的新突破,像是只为了解答“脑子出问题的人才会考虑”的艰涩理论,技术的进步则在为此提供帮助。但理论是不能被证明的——或者说,我们永远不能肯定是否找到了100%正确的理论。就算标准模型因希格斯粒子的确认而趋于完美,那它也仅描述了组成宇宙所有物质的5%而已——常规物质在宇宙中所占的比重。 不过,科学上虽永远无法证明某些事物是正确的,却可以进行相反的论证。其方法只有一个,不断减去那无穷的可能性。然后只要它在数学上是协调的、和人们一直以来的观察是一致的,那么它就有权力给一个长期争论的命题划上休止符。 也不用被此蛊惑的忧心起物理学的未来命运了。量子力学奠基人玻恩曾对一群科学家说:“尽我所知,物理学将在6个月内完结。”说话时是上世纪20年代末。 其实,如我等一般人眼中,上帝粒子这项物理学界“30年甚至40年间最大的发现”,最好有朝一日能变得像地球围着太阳转那样清楚明白,或者哪怕像天圆地方说一样荒谬也行——但恐怕,只有时间才是此事唯一的裁决者。 背景链接: 希格斯玻色子,因其难以寻觅又极为重要,也被称为“上帝粒子”。它是一种由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于1964年首次提出的行迹诡秘的粒子。被认为在大爆炸后宇宙冷却之时,赋予了物质“质量”的属性。在它被预言之前,标准模型有一个致命缺陷——它所演绎出的世界里没有质量,而当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这也是标准模型62种基本粒子中最后一块基石。 希格斯玻色子无法直接观测到,但能通过观测到某种粒子衰变之后产生的光子等其他粒子,反推这些光子会不会对撞机中粒子碰撞产生的希格斯玻色子衰变出来的。于是,自2008年起,依照彼得·希格斯本人以及其他重要学者的理论,全世界数以千计的物理学家们以欧核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为工具,花费三年多时间进行了捕捉上帝粒子的浩大工程。经过对撞机的能级不断调整以及数据经验的累积,在2012年7月4日,研究小组宣布发现了一种与希格斯理论描述高度一致的基本粒子。此被誉为现代物理学的最重要时刻之一,是人们理解自然的一个里程碑。 而著名科学家霍金此前一直对这种粒子不怎么“感冒”,甚至愿意打赌100美金说它不存在。不过,在2012年BBC的采访中,霍金说:看来我是输了这100块钱。 《科技日报》(2013-07-05 二版)

  • 上帝粒子进一步被证实:不存在几率三亿分之一

    2012年08月02日 10:41 新浪科技微博 http://i3.sinaimg.cn/IT/2012/0802/U5385P2DT20120802103623.jpg7月4日,科学家宣布发现一种与希格斯玻色子类似的粒子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日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7月4日,科学家宣布发现一种与希格斯玻色子类似的粒子。现在,借助大型强子对撞机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小组报告称,实验结果的确定性水平达到5.9西格马,进一步证实他们极有可能发现这种有着“上帝粒子”之称的粒子。  科学家寻找上帝粒子已经有数十年历史,这种粒子是标准物理学模型中缺失的最后一环,能够解释物质为何拥有质量。确定性水平达到5.9西格马意味着上帝粒子不存在的几率只有三亿分之一。只要实验结果的确定性水平能够达到5西格马,即误差少于350万分之一,科学家便可宣布发现一种粒子。  根据科学家在7月宣布的消息,Atlas(超环面仪器实验的英文缩写)实验结果的确定性水平达到5西格马,另一项搜寻上帝粒子的实验CMS(紧凑渺子线圈实验的英文缩写)的确定性水平也在4.9到5西格马之间。CMS实验的这一结果说明,寻找上帝粒子的方式很多。不过,任何一种方式都无法直接进行观测。  大型强子对撞机通过质子束对撞产生巨大能量,进而形成上帝粒子。这种粒子瞬间即逝,衰变成其他可以被捕获和进行分析的粒子,或者变成闪光。Atlas项目组公布了衰变的分析报告,所分析的粒子包括两种较轻的粒子,被称之为“W玻色子”。根据他们发表在《物理快报B》上的分析报告,他们获得的实验结果确定性水平达到5.9西格马。CMS项目组在发表于《物理快报B》上的报告中指出,他们获得的实验结果确定性水平达到5西格马。在此之前,他们对有关高能粒子对撞的更多数据进行了分析。  现在,物理学家已经达到宣布发现一种新粒子所需满足的要求。不过,很多疑问仍没有得到解答。例如:这种粒子是否就是科学家长期以来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科学家在宣布实验结果时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将其称之为“与希格斯玻色子类似的粒子”。现在,科学家仍需进行更多分析,以进一步确定新发现的粒子是否符合标准模型。(孝文)

  • 欧核中心仍不能确定发现了“上帝粒子”

    中国科技网讯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2月14日(北京时间)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7月4日曾宣布发现了高度疑似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的消息令整个物理学界为之欢呼,不过研究人员仍反复强调只是发现了一种新粒子,至于其是否为希格斯玻色子,还有待更深入的数据分析加以确认。现在,来自ATLAS(超环面仪器)项目组的最新结果发现,新粒子在质量以及衰变为双光子的速率等属性上与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预测有一定偏差,这使得新粒子为“上帝粒子”的身份依旧存疑。 欧核中心有两个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实验在同时进行,一个是ATLAS项目,另一个是CMS(紧凑缪子线圈)项目。研究人员并没有直接探测到希格斯玻色子,而是利用最后观测到的光子等其他粒子来反推它们是否是由大型强子对撞机中粒子碰撞产生的希格斯玻色子衰变而成的。ATLAS项目组在分析衰变而成的两个光子时发现,新粒子的质量比以其衰变为Z玻色子来计算要多大约3GeV(1GeV=10亿电子伏特)。 CMS项目组主要成员阿尔伯特·勒克认为这个不一致的结果令人费解。但他说,之所以出现不一致,几乎可以肯定是在测量方面出了问题。 “有可能是由于大的统计涨落,才导致数据异常。”美国罗格斯大学的马特·斯特拉斯勒说。他表示,这个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的分析结果。 此外,ATLAS项目组还发现,希格斯玻色子衰变为双光子的速率比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要快。其实早在7月,研究人员就已经发现了这一现象,但当时还缺乏足够的数据。如果希格斯粒子衰变为光子的速率过快,或将为新物理的研究方向提供一些线索,解释长久以来困扰人们的一些谜团,比如暗物质、引力和宇宙中反物质的缺失等。 斯特拉斯勒称,新的研究结果“非常有趣,吊人胃口”,但他补充说,这仍不足以确定地说明什么。在斯特拉斯勒看来,新粒子的质量大于标准模型预测的问题可能传递了一个信号,他们不应该相信测量到的高得不同寻常的衰变速率。“随着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我对于通过光子信号测算出多余的质量越来越信心不足。” “我猜(大家)现在非常期待CMS的结果。”勒克说。CMS项目组还没有公布他们的关于新粒子衰变成双光子的数据,理由是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做分析。 下周,大型强子对撞机将再次提升能级,然后准备在2013年年初关闭,进行设备升级。 (记者陈丹) 总编辑圈点 当初争分夺秒、信心满满,几乎“言之凿凿”;小半年之后,却变得一个赛一个地出言谨慎。看到这条消息,比起是不是希格斯玻色子本身,科学精神是否会渐行渐远更加让人担忧。当拥有一项成就,可以和财富、地位、荣誉等过多“欲望”关联过大之时,在本该严肃、严谨的科技领域,“先下手为强”成了很多人当仁不让,抑或别无他选的“战术”。当然,作为媒体,面对所谓的“重大发明、发现”,更应该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就算新发现是希格斯玻色子,它也不是“上帝”;即便不是,也不能否定科学家为之付出的心血。 《科技日报》(2012-12-15 一版)

  • 大型强子对撞机最新发现“美丽粒子”

    http://photocdn.sohu.com/20120504/Img342377026.jpg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紧凑渺子线圈探测器发现了Xi(b)*存在的证据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最近在进行原子粉碎实验时检测到了一个新的亚原子粒子,这是一个美丽的粒子。新发现的粒子早已被理论所预言,但从未被发现。  新的粒子被称为Xi(b)* ,是一个重子。据悉,重子是由三个更小的被称为夸克的物质组成。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也是重子。Xi(b)* 粒子属于所谓的美重子,其包含一个底夸克,亦称美夸克。虽然发现Xi(b)*未必见得是一个惊喜,但这一发现应有助于科学家解决“物质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更大的难题。进行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物理学家詹姆斯•亚历山大(James Alexander)说:“这是墙上的另一块砖。”  不同于质子和中子,美重子的寿命极其短暂,Xi(b)*存在不到一秒钟就衰变成其它21个短命粒子。美重子需要极高的能量才能创造出来,所以它在地球上除了原子加速器的中心,如坐落于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其它地方都找不到。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科学家不是直接发现这个新的粒子,而是他们看到了它衰变的证据,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紧凑渺子线圈(Compact Muon Solenoid,CMS)探测器捕捉到新粒子在质子和质子碰撞后的凌乱余波中衰变的过程。CMS的物理学家文森佐•奇欧奇阿(Vincenzo Chiochia)说:“寻找这个粒子真的很辛苦,在这样一个混乱的状况下寻找这种复杂的衰变,使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未来我们也可以找到其它新粒子。”  CMS的科学家表示,这个新粒子的存在已被证实,研究人员有99.99%的信心认为这一结果不是因为偶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费米实验室的科学家帕特里克•卢肯斯(Patrick Lukens)说:“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物理学家对夸克如何结合在一起的理解在本质上是正确的。”  这个粒子曾被物理学中非常成功的理论模型预言,被称为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该模型演示了夸克如何结合,以及如何创造更重的粒子。然而,卢肯斯说,发现Xi(b)*对寻找希格斯玻色子没有影响。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解释为什么质量存在于宇宙中,它也是由量子色动力学模型所预言的粒子。(尚力)

  • 【求助】定性粒子与定量粒子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实验室的gc-ms终于调试好了,想先用一段时间再去参加厂商培训,开始在摸索中使用它做筛查。今天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定性粒子与定量粒子的选择问题。关于定性粒子,是选择丰度最高的几个碎片粒子呢还是选择质量数相对较大的碎片粒子?关于定量粒子,是不是选择丰度最大的粒子峰就行了?请各位老师指教。先谢过大家了。[em0808]

  • 灵魂的洗礼,永远的经典!

    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每次看都像是灵魂在洗礼,次次都有全新的感受!!!——《Schindler's List》在此分享一下影片中的配乐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I4MTQ5NjA=/v.swf

  • 物理学基本粒子“上帝粒子”身份获新证据支持

    物理学基本粒子“上帝粒子”身份获新证据支持  新华网日内瓦3月14日电(记者 吴陈 王昭)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14日发布公告称,对更多数据的分析显示,该中心去年宣布发现的一种新粒子“看起来越来越像”希格斯玻色子。  CERN去年7月4日宣布,该中心的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ATLAS和CMS发现了同一种新粒子,它的许多特征与科学家寻找多年的希格斯玻色子一致。  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其他粒子都已被实验所证实,只有希格斯玻色子未得到确认。由于它极其重要又难以找到,故被称为“上帝粒子”。  根据最新公告,科学家分析了比去年的研究多两倍半的数据,计算新粒子的量子特性以及它与其他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强有力地表明它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但CERN表示,目前还无法判断它到底是标准模型中的希格斯玻色子,还是其他理论预测的好几个最轻的玻色子的组合。要弄清这个问题,还需要大型强子对撞机搜集更多数据,对各种衰变模式进行分析,“找到这个答案需要时间。”  希格斯玻色子得名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他预言了这种粒子的存在。假设中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  对这一重大发现做出重大贡献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已于今年2月中旬进入第一次长期停机维护,CERN将对包括大型强子对撞机在内的整个系列加速器装置进行维护和升级。  停机期间很多实验工作将继续进行,其中包括对大型强子对撞机收集的新粒子数据进行分析。大型强子对撞机预计于2015年再次启动,届时其对撞能量将提高到设计最高能量——每粒子束流7万亿电子伏特。

  • 【分享】大型强子对撞机将长期运行 有望发现上帝粒子

    北京时间2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发言人詹姆斯吉利斯2月3日表示,在最新一轮实验中,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项目科学家可能会揭开物质质量之源的谜团。大型强子对撞机此次将不间断运行近两年时间,直至2011年底。 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世界上最大、最昂贵的科学设施,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再度启动。吉利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科学家或能在这次实验期间揭开希格斯玻色子的庐山真面目。希格斯玻色子的特性难以捉摸,被称为“上帝粒子”,科学家认为它是物质的质量之源。苏格兰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在30年前曾表示,希格斯玻色子或许能解释物质如何聚在一起,创造宇宙及宇宙万物。 吉利斯在谈到希格斯玻色子时说:“只要它确实存在,我们发现它的几率将相当大。”据吉利斯介绍,大型强子对撞机这次将运行18至24个月,在此期间它将给科学家带来丰富的信息和数据。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一座位于瑞士与法国边界、日内瓦近郊的粒子加速器与对撞机,作为国际高能物理学研究之用,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负责管理。 即便大型强子对撞机不能揭开希格斯玻色子神秘面纱,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经过第一次的长期运行和历时一年的停工准备,大型强子对撞机可能会再次在最高能级启动。吉利斯说:“要想捕获希格斯玻色子,这或许是我们所需要的能量强度。”大型强子对撞机于2008年9月首次启动,但在长达27公里的地下环形隧道发生爆炸后被迫关闭。 这台对撞机旨在推动以相反方向高能运转的粒子撞击。数十亿次撞击将产生大量数据,以供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和全球各地一万名科学家研究和分析,每一次撞击都会产生类似于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发生瞬间的状态,有助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起源之谜。宇宙大爆炸喷射的物质最终形成了恒星、行星和地球生命,但希格斯理论认为,只有在希格斯玻色子这样的粒子将物质聚集在一起,赋予其质量,上述一幕才有可能发生。 大型强子对撞机2009年底大约运行了两个月,令粒子束在地下隧道撞击产生了2.36万亿电子伏特(TeV)的能量,这也是质子流对撞能级的最高纪录。上周,在法国小城夏蒙尼召开的会议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决定长期运行大型强子对撞机,冬天也不关停。 吉利斯表示,如果一切按计划顺利进行,对撞产生的能量最终将达到7万亿电子伏特。到明年年底,大型强子对撞机将再次关闭12个月之久,以便工程师可以对环形隧道进行维护,安装大量新设备,为接下来的新一轮对撞实验做准备。下一轮对撞实验可能在2013年开始,目标是产生14万亿电子伏特的能量。作者:孝文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0-2-4 10:43:44

  • 激光尘埃粒子检测仪如何使用

    激光尘埃粒子检测仪如何使用

    [size=16px]  激光尘埃粒子检测仪如何使用  使用激光尘埃粒子检测仪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按下电源按钮并等待仪器启动。  根据仪器说明书进行校准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仪器的操作界面或按钮选择测量模式和粒径范围,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采样时间和采样间隔。  将仪器放置在待测空气中,确保其稳定且不受干扰。  启动仪器开始测量,观察仪器显示屏上的实时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连续监测或设置测量时间。  测量完成后,停止仪器。  此外,使用激光尘埃粒子检测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开始采样前应先自净,以确保仪器内部无残留粒子,要使用设备自带的清零过滤器进行清零,当仪器上面每一项的数值均为0的时候表示清零完成!  采样时一定要用等动能取样头,并注意采样管不要堵塞、弯死,采样管不要太长。  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仪器受到强烈的机械振动和外部强光的干扰。  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仪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水滴、灰尘等杂质进入仪器内部。  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错误操作导致仪器损坏或测量结果不准确。  综上所述,使用激光尘埃粒子检测仪需要注意多个方面的问题,包括仪器的启动和校准、测量模式和粒径范围的选择、仪器的放置和测量、以及仪器的保养和维护等。只有正确使用仪器,才能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2/202402040951364042_3693_6098850_3.jpg!w690x690.jpg[/img][/size]

  • 科学家发现上帝粒子足迹 存在可能性增加

    2012年07月03日 13:49 新浪科技微博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科学家近日表示,他们距离证实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仅咫尺之遥。研究人员声称,他们已经发现了一个“足迹”和一个“阴影”,现在剩下的唯一工作就是他们自己亲眼看到这种捉摸不定的亚原子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也被称为“上帝粒子”,宇宙中所有物质的大小和形状都被认为是由这种粒子所决定。位于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科学家计划于周三宣布,他们已经接近证实“上帝粒子”的存在。证实“上帝粒子”的存在,将有助于重新构造对物质为何有质量的理解。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所谓的“上帝粒子”,现在他们对这种亚原子粒子有了更新的认识。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表示,他们编译了大量的观测数据,这些数据都显示了希格斯-玻色子的“足迹”和“阴影”,尽管他们仍然从未实际看到这种粒子。  在数十年的艰苦研究和数十亿美元投入的基础上,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两个独立的科学家团队虽然都取得了相似的研究成果,但他们仍然对结果相当谨慎。他们并不打算使用“发现”一词。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将尽可能发布最贴近“找到了”这一层意思的声明,但也不会去夸大他们的发现成果。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约翰-埃利斯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工作于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他表示,“我认为,任何理智的外界观察家都会说,‘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发现。’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与希格斯-玻色子非常相符的事物。”  美国国家费米实验室希格斯-玻色子研究项目负责人罗伯-罗塞尔表示,“粒子物理学家对于承认一项发现,有相当高的认定标准。”他认为,这与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距离只在毫发之间。罗塞尔将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科学家将于周三宣布的发现结果比喻成发现一只恐龙的化石足迹。“你看到了一个物体的足迹和阴影,但也许你实际上看不到。”就好比恐龙,现在人们只能看到恐龙的化石足迹,但已无法实际看到恐龙。  美国国家费米实验室科学家表示,这些数据也许并不能解释希格斯-玻色子的问题,但是问题的解决已经极其地接近了。巴黎大学物理学家格雷高里奥-贝尔纳迪在美国国家费米实验室中领导实施了一项主要实验。他表示,“这是一个真正的悬念。在我们的多次观测中,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强烈的衰变信号。”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希格斯-玻色子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深奥概念。科学家们希望利用这一概念来解释亚原子粒子本身是如何形成的,是如何赋予物质质量的。这一理论最初是由苏格兰物理学家彼德-希格斯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猜想,存在一个能量场,粒子在其中与一种关键粒子相互影响,这种关键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本周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一次物理学会议上,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正式提供了他们的证据,但他们计划在日内瓦会议上正式发表声明。两个独立的研究团队,即ATLAS项目组和CMS项目组,也计划分别于十月和十二月的会议上公开披露更多关于希格斯-玻色子的数据。这两个研究团队分别独立地开展研究工作,以确保发现结果的准确性。  研究过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最新数据的科学家们均表示,数据分析显示,希格斯-玻色子已经被发现的确定性很高。再结合两个独立研究团队的非公开结果,可以认为已经接近发现希格斯-玻色子。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发言人詹姆斯-吉利斯周一表示,他对于ATLAS项目组和CMS项目组数据的非正式组合研究结果表示非常谨慎。“将两个实验数据结合研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这就是为什么这项实验很耗时间,也是为什么我们周三并不会提供组合研究成果的原因。”  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翰-圭诺恩表示,“如果计算确实是正确的,那么可以直接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登上了顶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西恩-卡罗尔将于周三飞赴日内瓦参加发现成果宣布大会。卡罗尔表示,“如果ATLAS项目组和CMS项目组确实独立地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足迹,那么只有最小气的人才不相信科学家们的发现。”(彬彬)

  • 【资料】太阳可能是神秘暗物质粒子制造工厂

    【资料】太阳可能是神秘暗物质粒子制造工厂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6/200806191615_94067_1622715_3.jpg[/img]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神秘的暗物质遍布整个宇宙,但其特性却是数十年来一直困扰天体物理学家的谜题。如今,一组科研人员开始对太阳内部展开研究,以探讨其最可能的成因之一,从而创造了首次有 望破解这一谜团的机会。  [B]十个小组全力寻找 [/B] 人类一直认为,这种被称为暗物质的不可见东西,占据了宇宙中90%的空间。到目前为止,天体物理学家只是通过重力对恒星和星系的影响,推断出某些神秘物质的存在(例如,暗物质使星系的旋转比原本预期的要快)。 在人类假设中,暗物质的基本组成成份主要可能由两种粒子组成:即所谓的axions和WIMPs(即微弱反应大粒子)。目前有十个小组正在致力于找寻这种重量较大的WIMPs,其中GLAST小组就专门探寻假设WIMPs及其反物质自我相互消亡过程中会产生的伽玛射线。另有少数几个小组则致力于探寻重量较轻的粒子----axions。 在佛罗里达大学物理学家大卫.坦纳和其他科学家看来,无论从社会学角度还是从技术原因,WIPM小组的数量都远远多于axion小组。比如,WIMPs小组会吸引更多的天体物理学家的专业意见,另外,这一重量较大的大粒子也更让人浮想联翩。坦纳教授对SPACE.com表示,“WIMPs还意味着超对称性和超大尺寸,因此一旦被探测到,会给理论学者们提供大量的可研究空间,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来自伯克利大学的X射线天文学家休.哈德森则率领一个小组进行axion研究,他表示,他们发现了一项极有前途的探寻axion的新方法:探查太阳内部。最近在圣路易斯召开的全美天文学年会上,哈德森发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B] 太阳可能是暗物质粒子制造工厂[/B] 无论在电荷之下或是旋转之中,axion的重量都极轻,因此极难与宇宙中周围的物质相结合--即使在这种粒子存在的情况下。太阳被认为可能是制造这些暗物质粒子axions的工厂,具体的想法是:当太阳核心的光量子受到磁场吸引时,他们就会变成axions。由于微粒子只是偶而会与普通物质发生相合作用,因而很容易就会飞越太阳的核心部分,一路畅通地到达由其它粒子组成的太阳表层。一旦到了太阳光环之上,这里的太阳磁场是非常之强的,axions会再度变回成光量子。 哈德森小组希望,通过能够观测到太阳X射线的三大卫星--Yohkoh、RHESSI和Hinode的现有设备能找到这些光量子。哈德森表示,到目前为止的X射线影像已经显示出发现了axion信号。他整个小组成员希望,通过综合大量的映像信息产生更强的潜在的复合信号,进一步增强其探索的灵敏度。这一复合映像可以帮助天体物理学家们去除所谓的背景噪音,它可能是由任何其它物质生成的,而决不是axions。

  • 【转帖】无机纳米粒子复合乳液的研究进展!

    无机纳米粒子复合乳液的研究进展 王玉玲,邓宝祥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天津300160) 摘要:对纳米SiO2复合乳液的合成制备作了详细的综述,介绍了共混法、插层法、溶胶-凝胶法和原位分散聚合法,概述了纳米SiO2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特性和发展。 关键词:纳米粒子 SiO2 聚丙烯酸 复合乳液 0引言 乳液型复合材料具有价廉、安全无污染及使用方便等特点,在胶粘剂、涂料、皮革、纸张、纤维、纺织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乳胶膜在某些性能上存在缺点,例如,耐候性差、硬度低、胶膜冷脆热粘等,这样其应用性就会受到限制。如果在聚合物乳液中加入无机纳米粒子制成无机纳米粒子复合乳液,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性制备性能优异的复合乳液,则在乳液性能上会有很大的提高,使这种复合乳液比单纯的有机乳液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这种复合乳液属于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它并非是无机相与有机相的简单加合,而是由无机相与有机相在纳米范围内结合而成,在这两相的界面上有着或强或弱的各种物理键和作用(范德华力、氢键等),这种作用赋予材料各种优异的特性。纳米级材料本身具有的特性效应,SiO2表面具有不饱和的残键及不同键合状态的—OH,促使分子呈现出三维结构形态。同时,也是由于这种三维硅石结构,庞大的比表面积和纳米效应,表面严重的配位不足,表现出极强的活性,所以,对色素粒子的吸附力很强,紧紧包裹在色素粒子的表面,形成屏蔽作用,大大降低了因紫外光的照射而造成的色素衰减,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涂料的附着力与耐候性。 1纳米粒子的分散方法 纳米粒子由于颗粒小,其表面原子比率很高,比表面积大,所以颗粒间往往会通过范德华力、氢键以及一些共价键的作用而互相吸引,形成二次粒径,三次粒径,即团聚体。这种团聚现象就会使纳米粒子失去其独特性,因此合理经济的分散方法十分重要。 1.1物理机械分散法 利用机械搅拌或超声波的方式使纳米粒子均匀分散。 1.2化学试剂添加法 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等化学试剂降低界面之间的张力,添加吸附稳定剂形成界面膜包覆纳米颗粒,即立体保护作用。 2纳米粒子复合乳液的合成方法 有关纳米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文献报道最多的有:共混法、插层法、溶胶-凝胶法和原位分散聚合法。 2.1共混法 这种方法是先制备出各种形态的纳米粒子,再通过各种方法(例如机械搅拌、超声波等)将其与制备好的乳液直接共混,是制备纳米杂化材料最简单的方法。为防止纳米粒子团聚,需对其表面进行处理。张宝华等通过超声分散仪将纳米SiO2直接与制备好的PUA离聚物乳液共混制得了复合乳液。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检测表明SiO2在复合乳液中呈现纳米尺寸分布,且发现共混法制得的复合乳液能显著改善涂膜的紫外光吸收性能、热学性能及机械性能。曾丽娟等以无机系硅溶胶为主,有机高分子乳液为辅,二者共混改性硅溶胶苯丙复合涂料,所得的涂料具有无机涂料和有机涂料的特性,又弥补了两者的不足,是非常有前途的环保涂料。并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最佳共混条件的优化选择,以及颜填料、助剂的选用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2.2插层法 插层复合法是制备聚合物基无机杂化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层状无机物(如硅酸盐类粘土、石墨、V2O5、Mn2O3、二硫化物等)作为无机相主体,将单体或聚合物作为客体插入主体的层间,制得插层型杂化材料。用这种方法制备无机纳米粒子复合乳液主要又分为下面3种。 2.2.1嵌入原位聚合方法 先将高分子单体和层状无机物分别溶解到某一种溶剂中,然后单体在外加条件(如氧化剂、光、热、电、引发剂等)下发生原位聚合,利用聚合时放出的热量克服硅酸盐片层间的库伦力而使其剥离,从而使纳米尺度硅酸盐片层与高分子物基体以化学键的方式结合。王一中、李同年分别以此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蒙脱土(MMT)和聚苯乙烯(PS)/蒙脱土(MMT)嵌入混杂材料 LeewookJang和范宏制备了苯乙烯-丙烯腈(SAN)/MMT纳米复合材料 官同华等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蒙脱土(MMT)纳米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 金星等采用双-苯基二甲基十八烷基溴化铵(TBDO)作为有机插层剂对钠基蒙脱土进行了有机化处理,该有机化的蒙脱土粒子在苯乙烯单体中很容易地分散并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通过对分散由蒙脱土的苯乙烯进行自由基聚和制备了聚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X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表明形成了原位插层型和部分插层部分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且其与纯聚苯乙烯相比,具有更高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优良的热稳定性。

  • 激光粒子计数器哪里才能全指标校准

    各位好,目前手边有climet的激光粒子计数器,如何才能进行0.3/0.5/5.0粒径和浓度的检测?华东计量院那里粒径只能做一个0.5的,浓度做出来也只给两个数据,不写做的是哪个粒径大小?请问各位,除了送供应商那里,哪里还能进行全范围指标的校准?

  • 能量基本粒子(光粒子)就是构成万物(宇宙)的基本粒子

    连基本粒子都是永动的了,宇宙还不会永动吗?宇宙不仅永动,而且永变永存。只要物质是运动的就可以说明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也是运动的,同理,只要能量是运动的,就可以说明组成能量的基本粒子(基本能量)也是运动的,能量与物质只有现象的区别,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之间最终还是可以相互转变的。能量基本粒子(光粒子)就是构成万物(宇宙)的基本粒子。

  • “上帝粒子”的性质尚需进一步探究

    “上帝粒子”的性质尚需进一步探究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061220_376118_1644522_3.jpg 俯瞰大型强子对撞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061220_376119_1644522_3.jpg CMS紧凑μ子线圈探测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061221_376120_1644522_3.jpg CMS紧凑μ子线圈探测器发言人宣布新玻色子的发现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061221_376121_1644522_3.jpg现年83岁的彼得·希格斯教授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061221_376123_1644522_3.jpg大型强子对撞机将在年底验证新玻色子的自旋特性 腾讯科技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昨天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宣布了关于希格斯玻色子,即被喻为“上帝粒子”发现结果,严格地说CMS紧凑μ子线圈探测器和ATLAS超导环场探测器得出的结果还存在500万至1000万分之一的证伪概率,也就是说从概率学统计上看,“上帝粒子”并没有得到100%的确认。但科学家认为这样的结果已经足够可以对外宣布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这是全世界最想得到的粒子,目前已经被人类发现了。 狂热的掌声、口哨声以及欢呼声荡漾在位于瑞士与日内瓦边界上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部礼堂内,这里是高能物理、粒子对撞实验的研究基地。早在五十年前左右,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彼得·希格斯就曾预言了该粒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意味着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可以解释所有已知的粒子和力场,现在已经发展完整了。 科学家认为希格斯玻色子位于125至126 GeV质量区间内,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CMS紧凑μ子线圈探测器与ATLAS超导环场探测器进行对撞分离试验,其标准差需达到5西格玛的水平。从该标准差角度看,即使按照粒子物理学家的严格标准,这样统计学概率也足以确认新粒子的发现。 在当地时间上午九时许,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干事罗尔夫豪雅(Rolf Heuer)对一场激烈的研讨会做了最后的总结,认为我们已经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现在,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高能物理国际会议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成为了会议的焦点人物。但是,位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附近的美国国家费米实验室主任、物理学家皮耶·奥登(Pier Oddone)对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希格斯玻色子被发现一事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对希格斯玻色子的判断还需要进一步确认,并评论到:“这看起来像是一只鸭子,而且走起路来也像只鸭子,因此我们也打算将其确认为鸭子”。 根据CMS紧凑μ子线圈探测器科学家乔·因坎代拉(Joe Incandela)以及ATLAS超导环场探测器科学家法比奥拉·贾诺蒂(Fabiola Gianotti)在一份报告中提到,我们发现了在125至126 GeV质量区间内存在于理论上希格斯玻色子相符合的神秘粒子,他们都声称CMS紧凑μ子线圈探测器与ATLAS超导环场探测器达到了5西格玛的标准差,这两个公告得到了热烈的欢呼。这个结果与较早前的发现大致相同,在去年12月份的对撞机研究中,至少两个科学家小组报告了类似的希格斯玻色子的提示信息。 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礼堂外,发布日前晚十一点多久开始有人排队等待进入发布礼堂中,由于没有足够的房间,许多人只能在门外守候。在过去的几天内,一连串的谣言、秘闻透露以及炒作层出不穷,而事实上该发现仅是一个简单的数据收集,我们有自信认为目前的发现是最好的预期结果。 科学家认为希格斯玻色子赋予了所有基本粒子以质量,允许物质的存在事件发生,这是一个基本的物质或者量子单元,不论是希格斯场还是所有普通的实体,都必须允许所有的粒子通过,但是一些像光子就可以不受阻碍,因为它们是无质量的。这就如同一只被困在蜜糖中的苍蝇,必须顽强地奋斗。希格斯粒子与希格斯场在标准模型中存在,但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报告出来前,还没有被确定探测到。 在欧洲核子研究中的研讨会上充满了各种情绪和兴奋,比如彼得·希格斯教授(Peter Higgs),他在1964年假设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他认为今天在他的一生中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ATLAS超导环场探测器科学家法比奥拉·贾诺蒂认为该粒子与标准模型中的玻色子质量符合的非常好,但许多物理学家更倾向于称其为“新玻色子”,而不是希格斯玻色子。 这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该粒子的具体属性,即便是在质量区间上与标准模型中的希格斯玻色子符合得很好,但是还不能确认我们所发现的粒子与希格斯玻色子之间还存在那些相似属性。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干事罗尔夫豪雅认为:这是一次长途旅行,我们下一步将着手调查新发现粒子的所有属性,其中一个特性为粒子的自旋,在标准模型中希格斯玻色子的自旋应该为零。根据CMS紧凑μ子线圈探测器科学家奥利弗·巴奇木勒尔(Oliver Buchmueller)介绍:“大型强子对撞机将在2012年底确认希格斯玻色子的自旋特性。” 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标准模型是不完整的,其中并不包含暗物质和引力,因此非标准模型的希格斯子可能会更令人感到兴奋。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干事罗尔夫豪雅对此评论为:每个人都不只是对发现感到兴奋,而是关心这项发现的应用前景。

  • 求购a粒子计数仪、α辐照仪(含α源)和内环切片机

    名称用途以及要求a粒子计数仪用于测试器物年剂量,要求测试放射性元素U、Tu中的a粒子计数率α辐照仪(含α源)α源对器物辐照α射线用于确定器物年代,α辐照仪用于存放α源,要求与TL/OSL-DA-20型热释光仪配套内环切片机将器物厚度可切到小于200μm,同时对器物的磨损较小且均匀度较高 联系方式 电话:13881868702 李女士

  • 在线粒子计数器的校验问题

    各位好!我们企业现在用的在线粒子计数器(型号为Rnet)是PMS的,想咨询两个问题:①关于型号为Rnet的PMS在线粒子计数器是否在使用前需要将采样口的防尘盖打开再进行通电,不然会导致内部的激光器烧掉的说法是否属实?②关于零过滤器的问题。针对厂区很多的在线粒子计数器,除了定期的外送校验,是否可以用零过滤器来进行企业内部的在线粒子计数器的自检,这种方法是否科学?有人能给我科普下零过滤器的相关知识吗?

  • 【分享】上帝粒子!

    人们将Higgs粒子称为“上帝粒子”,正如有些人称IPhone为“上帝”手机一样,我突然想到一个可能遭到无视的问题,那就是这个前缀意味着什么。考虑到当下激烈的文化冲撞,这个绰号之流行倾向显得有些莫名其妙。难道是为了给大众呈现一个抽象粒子的常规解释吗?还是人们对宗教的人道主义妥协?倘如此,那么宗教文化真的会因这透明策略而被动摇吗?——你知道,Higgs玻色子就是像上帝一样,造就了质量。据我所知,“上帝粒子”的称呼主要是媒体的掺和,来源于Leon M. Lederman的一部同名科普读物,但是,让很多科学家不爽的是,他在书中过分抬高了Higgs粒子的重要性。Lederman 自己也在书中交待了“上帝粒子”怎样一步步被科学家推出,成为揭示自然之神秘的一种多姿多彩的表述,而非仅限字面上的理解。爱因斯坦作为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而非斯宾诺莎学派人士,曾说:“我们作为斯宾诺莎的追随者在现实中可以看到上帝所创造出的协调、有序的世界。”“上帝”一词被广泛应用并不少见,但是在后智能设计科学领域,这个惯用手法略显苍白。然而当我们试图去寻找一个新的,更为适合的隐喻来形容这个“躲避我们视野,宏伟、壮观的宇宙”时,却发现上帝竟依旧指引着。

  • 带电粒子在四极杆内的运动轨迹

    正弦或余弦驱动四极杆滤质器的理论离子的运动方程按照理论计算可知,在数字化四极杆滤质器的各工作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质量数为1271和624的离子在x轴上轨迹稳定,在y轴上轨迹不稳定;质量数为578的离子在x轴和y轴上都有稳定的轨迹;质量数为565和529的离子则在轴上有稳定轨迹,在yx轴上轨迹不稳定。 离子的受力分析设相邻极杆间电势差为02φ,其中0cosUVtφω=u数字化四极杆滤质器的理论计算令(cosekUVr ωω=−,ux其中()(kTk ξξ+=ua,若为正值时,离子在kx方向上所受到的力就是回复力,即离子在x方向上的运动就可以看做是简谐振动,而在y方向上所受到的力却是随着位移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是振幅逐渐增加的振动。若这与之前的分析完全吻合。k为负值时,离子在x方向上的运动就是振幅逐渐增加的振动,而此时y方向上离子的运动则是简谐振动。由于0φ是交流电势,因此值交替正负,这样就将离子的轨迹束缚在“稳定”状态。通过不断的改变k值,而使得离子在x方向和y方向上不断的交替进行简谐振动,使得离子能够在xy平面内具有稳定的轨迹。在四极杆工作时在其电极上施加射频电压和直流电压以形成随时间变化的四极场。离子在该电场中的运动轨迹稳定性会因质量数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可根据轨迹稳定性的不同分离离子。然而迄今为止,质谱仪的电源驱动信号都是正弦或余弦波周期信号。这就使得通常各种四极质谱仪中都有一个高频振荡器,用于产生高频电压,由于电压幅值正比于被分析离子的质量数,因此在分析大质量数的离子时,常需要提供几千甚至上万伏的高频高压。这不仅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例如大电压下谐振点飘移问题),也可能导致器件内的放电问题,这样就对真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避免产生放电现象。分析四极场的特征可知利用电势变化频率实现质量分析可以降低高频电压的要求。然而正如前面所提,传统四极质谱仪上的高频高压是通过谐振网络得到的,因此很难实现利用频率变化进行质量分析。其实,驱动四极质谱仪工作并不一定是正弦或余弦波周期。E.Sheretov很早就提出脉冲射频电压驱动双曲场质谱仪的理论。现今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分析仪器的数字化。数字化电压简单地说即为矩形波电压来驱动四极杆滤质器。这样以来,在软件的控制下,频率和波形可独立调节,使得实现频率扫描,避免了电压过高带来的种种弊端。而且它能够允许波形延时或暂停,可灵活地对离子进行控制(如引入、引出离子),所以数字化四极杆滤质器具有传统正弦波驱动时无法实现地优越性。在此基础上介绍正弦或余弦波驱动四极杆滤质器的理论计算,包括离子运动轨迹、稳定曲线和稳定图以及质量扫描图。最后是本章将着重阐述矩形波驱动四极杆滤质器的理论计算,以证明矩形波不仅能够完全代替正弦或余弦波驱动四极杆实现滤质功能,而且还能够实现正弦或余弦波所不能实现的频率扫描。 四极场理论 离子的空间束缚场首先考虑怎样才能将一个带电离子动态束缚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一个类似的物理原型给出了提示。这个物理原型就是简谐振动,最为简单的就是弹簧振子。小球所受到的回复力使得它在一维空间上的一段有限距离内往复做周期振动。其回复力的数学表达式如所示: K=KX从公式能定性的看出,小球所受到的回复力总是和它的位移方向相反。因此小球的运动始终被回复力提供的力场束缚在一个有限距离的空间内。这也就给出了一个方向寻找将电离子束缚在有限空间内的场。随时间变化的四极场实现了这一功能。理想的随时间变化的四极场能将带电离子束缚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 四极场的数学形式四极场可以表示成它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位置的线性组合形式值得注意的是,该场在0Ex,y和三个方向上不相关。这使得离子运动分析变得简单,因此四极场还可以用公式表示根据xExφ∂=−∂、yEyφ∂=−∂和zEzφ∂=−∂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