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

仪器信息网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专题为您整合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相关的资讯

  •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项目启动
    从北京大学获悉,由该校牵头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的两个项目——“激光驱动的天体现象实验室模拟研究”和“基于超快强激光超高时间—空间—能量分辨技术及应用”项目日前正式启动。  “激光驱动的天体现象实验室模拟研究”项目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依托我国大型激光装置提供的研究手段和先进技术,针对大尺度磁场起源、准直喷流与冲击波产生、高能宇宙线来源等天体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开展实验室模拟研究新范式的探索和创新研究,通过主动、近距、可控和可重复的模拟实验,揭示天体动力学演化及能量转化和耗散的物理本质,深化对天体现象和天文观测数据的理解,以期获得若干重要科学发现和原创成果。  “基于超快强激光超高时间—空间—能量分辨技术及应用”项目,将围绕发展激发波长范围覆盖极紫外至近红外宽带可调谐的先进光源,针对新型量子材料、微纳器件、能源器件等超快过程探测,研发新实验技术和方法,发展超高时间—空间—能量分辨技术,为材料、信息器件等提供前沿研究手段,满足国家在新型极紫外光源以及超高时空分辨检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为超快强激光及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等大科学装置研制先进应用平台。  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谢冰在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评审会上表示,北大将大力支持这两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持续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服务,确保项目的各项研发工作严格按计划完成,推动项目团队在前沿科学、先进光源产生及应用等领域取得新突破,为下一步承担国家大科学装置任务奠定重要基础。
  •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
    p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 lt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gt 的通知》(国科发资[2017]152号)等文件要求,现将“纳米科技”等5个重点专项的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p p   公示时间为2018年5月4日至2018年5月8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p p   strong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 /strong /p p   联系人:墨宏山 /p p   联系电话:010-68104776 /p p   传真:010-68104461 /p p   电子邮件:mohs@htrdc.com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8-05-06_13193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bc8f6c2b-6bb0-4c57-a47d-dd80fc0d63db.jpg" / /p p   附件: a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5/ueattachment/55146f47-e788-456c-8184-61e1ed11eba3.pd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清单.pdf /span /a /p p /p
  •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22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近日,科技部发布“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稿中指出,2022年度指南围绕粒子物理、核物理、强磁场与综合极端条件、天文学、先进光源与中子源及前沿探索、交叉科学与应用等6个方向进行部署,拟支持31个项目和不超过10个青年科学家项目。本专项2022年度拟支持项目如下:1. 粒子物理1.1 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和太阳中微子1.2 阿尔法磁谱仪探测器升级和物理1.3 CKM矩阵参数与底强子非粲衰变CP破坏的精确测量1.4 反应堆监测新技术及相关物理1.5 大型强子对撞机上CMS和ALICE探测器升级1.6 超高亮度正负电子加速器和相关实验关键技术研2. 核物理2.1 STAR束流能量扫描实验中QCD相结构和临界点的实验研究2.2 低能区原子核结构与反应及关键天体核过程研究2.3 准单能伽马源的光核反应与关键技术研究2.4 极端电磁场环境下高电荷态离子结构和动力3. 强磁场与综合极端条件3.1 新型拓扑和超导材料在强磁场下的量子调控3.2 强磁场驱动下微磁畴/微结构的能态及动力学响应表征技术3.3 基于全超导磁体的综合极端条件先进实验技术和方法研究4. 天文学4.1 FAST深度中性氢巡天以及相控阵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4.2 大型天文光学红外望远镜前沿技术研4.3 依托天马等望远镜的恒星形成与致密天体前沿观测研5. 先进光源、中子源及前沿探索5.1 基于大型激光装置的天体现象实验室模拟研究5.2 激光驱动的核物理前沿问题研5.3 超高功率软X射线光源新原理及关键技术研究5.4 先进光源和中子源的核心关键技术研6. 交叉科学与应6.1 同步辐射光源新实验技术及交叉科学研究(拟支持4项)6.2 中子源新实验技术及交叉科学研究(拟支持2项)6.3 超快强激光新实验技术及交叉科学研究(拟支持3项)6.4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等大装置实验技术及交叉科学研究 (拟支持2项)附件:“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相关的方案

  • “文心一言“大语言模型在高真空度精密控制装置研发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采用国产版本ChatGPT百度“文心一言”作为一种辅助工具,针对超高真空度精密控制装置的开发进行了初期的技术路线设计,对话调研的重点是了解可调节式微流量进气阀门和可用于连接非线性输出信号型真空计的PID控制器。总体而言,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所能提供的帮助十分有限,还无法替代研究人员的基本专业能力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但比较适合用来进行某个未知领域的入门级学习。
  • 抗体偶联药物前沿研发方案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是当下重要和主要的大分子抗癌药物类型之一。预计到2028 年,获批和处于III 期临床试验阶段的ADCs 的收入将达到260 亿美元。目前,ADC 药物依然面临着靶点特异性、有效/ 安全的Payload 释放和肿瘤穿透性差等挑战。对此,靶点/ Payload 创新(First-in-class)和递送/ 偶联机制创新(Best-in-class)成为了该领域的关注点和发展趋势。针对ADC 临床前筛选、评价和生产等重要研发环节,瑞孚迪聚焦机制创新、生理相关性和规模化三个维度,提供完善的前沿解决方案。
  • 丹纳赫生命科学合成生物学解决方案
    合成生物学被认为将催生新一代生物技术的革命,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设立和资助大型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至今为止,美国政府已支持设立3个大型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英国政府已经资助6个大型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其中,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资助的“生命铸造厂(Living Foundries)计划”是实施最早、规模最大的计划之一,目标是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基千生物体的新型制造平台。德国、荷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也在紧密跟进,在各大研究中心与学术机构中,一般都搭建有生物铸造厂作为核心。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布局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推进速度快、投入集中、目标明确。2013年,中国把建设“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的总体部署,并于2018年1月批复立项,设施计划投入9.4亿元人民币。同时,科技部从2018年至2020年连续3年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教育部自2018年开始启动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立项和建设。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整合了独特的优势技术,产品和方案,盖了合成生物学的“设计-构建测试学习闭环工作流,针对现有生物铸造厂中试错实验量大、自动化手段少、大片段DNA合成成本高、研究维度单一等局限,提供了围绕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自动化工作平台为核心的高通量现代合成生物学工业平台。运用创新的纳升级声波移液系统、IDT单链寡核苷酸和双链DNA片段、美谷分子的智能微孔板检测系统、SCIEX基于高端质谱的代谢/脂质蛋白等多组学分析技术、徕卡显微系统的高分辨和共聚焦显微镜等,有效降低成本、提升通量、拓展研究深度和广度。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相关的论坛

  • 【讨论】“小巧”是发展的趋势?不,我要“大科学装置”!

    据您了解,什么是"大科学装置"?世界范围内有哪些"大科学装置"?国内有哪些“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装置”有什么特点?如何分类?欢迎就“大科学装置”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大科学装置的战略意义大科学装置是人类科学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科学技术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大科学装置是现代科学技术诸多领域取得突破的必要条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对诸多前沿研究领域的突破能力。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发展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态势,即许多科学领域已经发展到这样一种地步,它们的进一步发展,或者说它们的研究前沿的突破,都离不开大科学装置。世界各国以巨大的投入建立大科学装置,其推动力即在于此。相关大科学装置的发展状态将决定我国在众多领域的前沿研究取得突破的能力,从而决定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科学技术竞争能力。(二)大科学装置是为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提供保障的必不可少的科技基础设施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各种活动对于基础数据和基础信息的依赖性,没有必需的基础数据和基础信息,现代社会的运作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国家对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已建立的各种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基础数据和基础信息。作为科技基础设施的大科学装置在数据和各种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三)大科学装置是建立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大型科研基地的重要条件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强大的国际竞争能力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通过一批高水平的大型科研基地体现的。考察这些科研基地,其基本特点是科研力量集中,科研任务集中,国家投资集中,科学技术成果累累;学科多样,学科交叉,发展新型、边缘科学和突破重大新技术的能力强。进一步的考察发现,这些研究机构都拥有先进的大科学装置,甚至大科学装置群,作为支撑其强大科技竞争力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国重视科研基地的建设,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但是还少有能与西方发达国家匹敌的大型科研基地。中国应该有科学研究的航空母舰,必须把大型科研基地的建设作为科技振兴的重要举措,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四)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带动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大科学装置是大量高技术的集成,为了实现其原创性的科学技术目标,在装置的建造和利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发展新型技术或把已有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因此,大科学装置也就成为众多高新技术的源泉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这一技术对社会产生的革命性的影响可以算其中的一个最为生动的例子。

  • 大科学仪器前沿与通用分析测试仪器发展的启发

    从科学仪器的发展前沿角度去窥探我们科学仪器、分析检测技术发展的一些趋势。从物理学的角度讨论测量、观测方法与研究物理世界 的关系,从基础科研、大科学装置或设施到科学仪器的发展和应用

  • 大科学装置好事多多,代表委员为何喜 忧参半?

    2024年,国家科技基础设施领域有许多值得期待的消息。[b]地下700米,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有望建成;海拔5250米,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将迎来初光;高空600余公里,中法合作的太空望远镜卫星即将发射、运行……位于北京怀柔的我国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将打出第一束光;位于广东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计划开工建设;覆盖全中国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即将完成验收……[/b]“今年,我们会听到很多好消息。不过,我还是对发展前景非常担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b][color=#ff0000]装置那么多,怎样体系化布局?[/color][/b]目前,我国已经布局建设了不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中30多个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对于前沿基础研究来说,大科学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与基础研究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促进关系,有时是有和没有的关系。有,你就能做研究;没有,你就做不了研究。”王贻芳说。在他看来,繁荣的表象背后藏有隐忧。“这些年,大家对大科学装置更加重视,却也有了一些不太正确的期望,认为大科学装置可以立刻进行技术转移转化或带来其他实际的价值。”他还发现,这些年国家立项的一些大科学装置,“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大科学装置,而是大技术装置”。“目前在建、运行的大科学装置项目很多是‘十二五’时期立项的。‘十三五’到‘十四五’时期,国家立项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集中在技术上,如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等,对基础科学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越来越低。”王贻芳认为,大科学装置是用来做基础科学研究的设施,而大技术装置则是通过研究装置本身获得技术参数的设施。“未来,我国需要从理念上对大科学装置、大技术装置有所区分,在布局上加以平衡。”同样关注大科学装置体系化布局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现在地方政府、高校都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布局,这就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强体系化布局和分类管理。”王赤说。在他看来,对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设施,建议由国家主导,目标是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对于探索共性技术的设施,建议由地方政府和企业主导,目标是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而且,不同类型设施的运行状况和成果产出的评价也需要分类开展。[color=#ff0000][b]规模那么大,如何建好用好?[/b][/color]大科学装置规模大,经费投入也大。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在探讨如何利用大科学装置推动建制化基础科学研究,使大科学装置物尽其用。在王赤看来,我国在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上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为了更好促进依托大科学装置的建制化基础研究,需要消除一些制约因素。“首先就是要加强顶尖科学家团队的力量。”王赤说,“以往我们以跟跑为主,现在开始并跑、引领,这更加需要顶尖科学家准确识别重大前沿科学方向,把握时代科技脉搏。”王赤认为,顶尖科学家要能够提出世界科技前沿问题,找到国家重大需求背后的科学问题,并用好大科学装置。此外,他表示,无论是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还是利用装置开展科学研究,都需要建设、运行、科研队伍更好融合,实现合作和数据开放共享。王赤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已经基本完成建设和联试任务,正在试运行,预计今年5月完成验收和全部工艺测试。去年,子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装置——稻城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建成,观测能力国际领先。为了“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在成都成立π中心,以充分利用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开展科学研究。“我们以π中心为平台,一方面,组织科研队伍,聚焦空间天气的主责主业,开展太阳射电探测,研究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天气的影响;另一方面,与来自其他装置、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开展合作,特别是与‘中国天眼’等装置开展联合探测,加强空间天文等学科交叉研究,充分挖掘圆环阵的创新潜力,发挥效能。”王赤说。[color=#ff0000][b]周期那么长,何以稳住人心?[/b][/color]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项目建设历时7年,如今即将见到初光。从2014年提出项目计划至今,全国政协委员、项目首席科学家张新民都不敢松一口气。“2017年初,项目开工建设,7年来整个团队成员克服了高原、疫情等带来的重重困难。”张新民说。这7年里,在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之外,最让他头痛的问题就是“如何留住年轻人”。“大科学项目的特色就是周期长,而周期长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年轻人的发展问题。”张新民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年轻人怎么写文章、发文章,怎么让他们留下来安心做项目,都是张新民需要考虑的问题。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张新民都能听到很多“‘帽子’满天飞,应该纠正”的话。他知道,要解决这件事,不那么容易。他只希望,那些暂时还难以减少的“帽子”可以向大科学项目、有组织科研团队的年轻人倾斜一点,让他们能留得下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过去的7年,让他感受同样深刻的还有疫情等因素导致项目工期延迟时的煎熬。“大科学装置的管理机制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条条框框依然存在。与工程项目不完全一样,大科学项目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很多工作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在探索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张新民说。他建议,要充分发挥首席科学家和项目经理部在大科学项目中的作用,在经费管理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大的决定权。如今,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项目即将建成,张新民又开始考虑下一步运行所需的经费问题。“建成后,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项目将成为国际上北天区唯一的高海拔原初引力波探测装置。我们有专门的经理部统筹管理,也有实力不错的科研团队。但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运行经费。第一年,运行经费问题不大,第二年以后的运行经费我们还要再去申请,到处筹措。”他说。他期望,有一天国家能拨给大科学装置稳定的运行经费,让科学家们可以真正把精力聚焦到科研上。[来源:中国科学报][align=right][/align]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相关的资料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相关的仪器

  • 在精准医疗的时代背景下,肿瘤研究领域作为医学领域最为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正经历着一场由数据驱动的革 命。肿瘤数据资产是现代医疗的宝贵资源,它们不仅包含了海量的生物医学信息,还蕴含了深刻的生物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通过这些数据,医生和研究者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预测疾病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特别是在精准医疗领域,肿瘤数据资产的作用不可估量。 青软青之全力打造的肿瘤智能研究数据中心(Oncolytic DataHub),有效促进医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推动精准医疗的实践。通过整合临床信息、图像基因组数据、scRNA-seq数据和mRNA测序数据等,为研究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肿瘤样本信息。这种全新的数据维度不仅可以揭示肿瘤的基因变异和表达谱,更可以帮助医学科研者深入挖掘患者对治疗的个体化响应。将临床实践与前沿研究融为一体,助力医疗领域实现卓越的医学创新。 建设意义 肿瘤智能研究数据中心可有效管理医院内部乳腺肿瘤、口腔肿瘤、消化肿瘤等多种癌症肿瘤类型患者病 例样本数据,收录各个科室肿瘤相关的基因表达量数据和基因组学数据,并为肿瘤样本数据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视角。肿瘤智能研究数据中心可以为医院及医疗研究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数据资源管理能力与科研分析能力。 数据资产管理能力:数据中心能够确保医院数据的质量、完整性和安全性,并有效管理大量复杂的数据,从而为研究和临床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种高效的数据资产管理能力是现代医疗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肿瘤科研分析能力: 通过整合不同类型的数据,为医学研究者提供全景式的肿瘤研究平台,助力肿瘤的基因变异情况和表达谱的分析。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精准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功能 整个数据中心集后台端管理与前端应用于一体。后端涵盖样本及临床数据管控、数据集采集、基因列表维护、分析工具配置与肿瘤权限管理,为数据中心提供全面的信息维护,允许研究人员在管理端进行整个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维护。应用端为医生提供便捷的肿瘤患者数据追踪查询,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可利用管理端中被分配的癌种权限进行癌症肿瘤相关临床数据、突变数据和基因表达量数据查阅。独特的功能包括支持R语言分析工具、动态通道集成,支持对全外显子测序数据和mRNA测序数据进行生存分析、基因表达分析等。 应用价值 肿瘤智能研究数据中心在数据资产管理、安全性保障以及临床决策支持上的整合上是独一无二的。数据中心内置的一系列分析工具,涵盖了DNA突变谱、mRNA表达谱、生存分析等多个方面,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全面的数据视角,还提供了开展深入研究的强大窗口。 1. 数据资产管理优化:数据中心不仅收集和存储信息,更重要的是对核心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用性,同时促进数据的共享和交流。通过高效与可靠的数据资产管理,加强数据在临床决策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2.临床决策支持: 数据中心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例如DNA突变谱和生存分析等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工具,医学科研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肿瘤的发展过程,通过深度挖掘这些数据,研究者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肿瘤的发展规律,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帮助他们在复杂的临床情境中做出更加精准的选择。 3. 推动医学创新: 数据的整合和分析不仅促进了现有治疗方法的优化,还有助于新疗法的研发与科学辅助临床诊断,为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支持,有助于快速发现新的治疗目标,加速医学创新的步伐。 数据存储与访问安全可靠,满足各类医院需求 肿瘤智能研究数据中心采用了先进的微服务架构技术,通过严格的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机制,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增强用户身份验证的安全性,有效地防止非法访问。同时采用强化的加密技术对患者隐私数据进行匿名化和脱敏,以确保患者隐私的最大程度保护,通过将敏感信息替换为无意义的标识符,降低了患者被识别的风险。多重机制以确保肿瘤样本数据的隐私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在有效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可对接HIS、HCRM等医院系统,自动将患者病 例数据进行收录整理,完成数据整合研究。 系统支持私有化部署,并具有信创化版本,目前已经完全兼容了国产硬件与操作系统,包括达梦和人大金仓在内的国产数据库,支持包括东方通中间件、东方通负载均衡组件以及分布式缓存中间件在内的国产软件,确保肿瘤临床患者高价值数据资产的安全可控。结语 肿瘤智能研究数据中心不仅是一个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的工具,更是连接临床实践和前沿研究的桥梁。通过数据中心,医学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可以更紧密地合作,有效整合数据资源,制定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共同推动医学创新,实现卓越的医疗成果。通过数据中心,我们见证了治疗时间的节省、治疗效果的提升,以及科研成果的沉淀。数据中心的每一次更新都为医学界探索未知的边界提供了新的支点。在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肿瘤数据资产的管理与分析能力将成为驱动未来医疗发展的关键力量。
    留言咨询
  • 脑体互作前沿技术-全植入式无线光电刺激系统系统包含主机、全植入式植入体和充电盒。植入体末端含超微型 LED 或者刺激电极或传感器,可实现光遗传刺激、电刺激和生理信号监测等功能,将植入体末端固定到特定位点即可给光刺激或电刺激,尖端形状支持定制。植入体生物相容性好,并且可以重复充放电和重复使用。动物在自由运动时放置在充电盒上即可对其无线无干扰充电。使用双通道的植入体还可同时实现刺激与记录功能。可适用于大小鼠、兔、狗、 猴等多种动物的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产品特点无线控制,避免了传统线或光纤对动物的影响, 更适用于外周系统的植入 续航时间长且支持无线充电,将动物放置到充电 盒上方即可进行充电 与外部设备联用,实现闭环刺激与记录 光强与刺激范式稳定,操控范围达3米直径 最多同时控制 8 个植入体/ 16 个刺激位点Star W可穿戴式无线光&电刺激系统头戴式无线光遗传系统由主机、植入体、接收器和充电仓组成。植入体末端含超微型 LED, 对指定位点给光刺激,接收器包含信号接收/ 控制模块和可充电电池,接受主机的控制信号并下发给植入体,充电仓用于收纳接收器及为其充电。接收器和植入体●无线控制,无光纤束缚●植入体≤0.1g,接收器≤1.3 g●接收器可以重复充电,多次使用 ●单、双光源可选,支持定制●无遮挡3 m半径范围可控●光&电刺激植入体末端可借助夹持器植入体植入到目标部位Star F全植入式无线光&电刺激系统全植入式无线光遗传和电刺激系统由主机、全植入式植入体和充电盒组成。植入体末端含超微型 LED 或者刺激电极,全植入式植入体可以免去任何操作,直接将植入体完全植入到动物体内即可对指定位点给光刺激或电刺激,全植入式植入体可以重复使用,其尖端可以拆卸后重新焊接。充电盒可以在动物自由运动时对其进行无线无干扰充电。全植入式光刺激植入体 脑用植入体 外周系统用植入体 埋置位置示意●体积小,适用于小鼠大鼠以及其他动物●低功耗,续航时间长,脉冲刺激可运行1.5 h●允许同时充电放电,实现长时程光刺激 ●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材质封装●植入体未连接10分钟自动休眠,待机时长6个月●联网自动升级●无遮挡1.5m半径范围可控全植入式电刺激植入体 ●刺激电流可以达到10 mA ●电流强度稳定,经测定设置值相差5 %●多种刺激波形设置:方波、直流波、正弦波等●可被外部触发运行●植入体未连接10分钟自动休眠,待机时长6个月●联网自动升级应用和操作流程●中枢●内脏●神经节刺激●体外刺激 确定刺激位点——使用埋置工具将刺激端点贴近目标刺激位点,缝好后待动物恢复一到两周。——使用特定刺激范式进行刺激。可同步进行其他设备的记录。例如光纤记录。——分析实验结果Park, et al. Nat Biotechnol 2015Mickle et al. Nature,2019Kim, et al. Nat Commun 2021 脑体互作前沿技术-可充电植入式遥测系统产品特点: 无线充电、无线通讯、无线刺激、无线检测 体积重量小 ( 1.1 g) 多个植入体同时实验 待机时长 6 个月产品功能 生物压力:动脉压、静脉压、心室压、眼压、膀胱压、颅内压等 生化指标:血糖、血氧等 生物电信号:心电、肌电、脑电、眼电等 光遗传刺激:μLED光源,470nm、525nm、561nm、635nm 直流电刺激:±2nA-±2μA,±2μA-±2mA研究领域 神经与外周器官的相互作用:肠脑轴、肝脑轴、骨脑轴、肺脑轴、脾脑轴、心脑轴 疼痛:迷走神经、骶神经、坐骨神经 泌尿:骶神经、膀胱 针灸:各种穴位 麻醉:刺激神经,促进苏醒,研究麻醉机理 应用 支持多种模式生物:鼠、猴、猫、狗、兔、鸟、猪、蝙蝠等 适于多种器官和组织:肠、胃、心脏、肝、膀胱、脊髓、坐骨神经、骶神经、迷走神经、肌肉、皮肤、大脑等脑体互作前沿技术-头戴式微型显微成像系统可在清醒的自由运动的动物头上进行钙成像或神经递质检测,结合Lens实现对皮层和深部脑区的成像。包括采集软件与分析软件,可同步进行行为学记录。版本包含单色,双色,单色结合光遗传,双色结合光遗传等。在体单细胞分辨率检测分析软件简单易操作,无需编程即可完成数据分析基座透镜一体化,减少手术步骤增加成功率软件控制电子对焦微型显微镜高灵敏度相机,成像范围广相机高度 22 mm,重量约 2.6 g可长期佩戴于实验动物头部,长时间跟踪检测相同的细胞采集软件 光强焦距快捷调节实时 △F/F 数据观测局部区域放大显示,可观察单个神经细胞活动感兴趣区域荧光信号变化实时展示DAQ使用 USB 3.0 接受电脑供电及数据传输1 路 Trigger 以及 1 路 OutputTTL 信号传输基座-透镜 B-Lens经过光路验证,使基座与 GRIN 透镜结合到一起,埋置更加方便,实验方案更加可靠。减少手术次数,降低动物损伤概率。轻松进行浅层或深层脑组织成像想了解更多内容,获取相关咨询请联系
    留言咨询
  • ZAMT-80型(便携式)医用臭氧治疗仪是由山东淄博前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与美国爱迪尔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第三代高科技臭氧治疗产品。该机具备国际标准第三代臭氧治疗仪必备的臭氧浓度值在压力、温度扰动参数下自适应校正功能,装备了具有专利技术的臭氧催化还原系统,在安全方面机内增加了臭氧气体温度、压力传感器和气体泄露与超压保护阀,确保了设备的安全有效。设备控制系统采用德国原装SIEMENS S7系列产品,高效长寿命臭氧发生器采用了德国先进的钛合金基板和陶瓷平板沿面放电技术。ZAMT-2203型紫外LED光源臭氧浓度传感器为国内首创,已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各项技术已获10项国家专利。治疗范围:用于缓解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人体病变部位的臭氧微创介入治疗和其它医疗应用。1、技术特点:(1)有触摸屏(豪华型)和普通按键屏(标准型)两种产品供用户选择,具备友好的人机界面,各种操作用手轻轻一点即可完成。(2)显示屏通过汉字提示指导使用者进行操作,浓度设定值、浓度实测值、压力、温度值、报警提示等参数,实时同步显示。(3)具备浓度值的压力、温度参数修正功能,确保了浓度的准确性。(4)具备完善的报警功能,包括温度超限报警,压力超限报警,冷却风机故障报警,浓度传感器故障报警功能。(5)具有用户密码保护系统,确保设备安全使用。(6)有三组常用的浓度快捷键方便使用,并可根据需要随时修改或设定需要的浓度值。(7)内置具有专利技术的臭氧催化装置,将臭氧高效还原为氧气后排出,使治疗环境指标达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实施的《室内空气中臭氧卫生标准》(GB/T18202-2000)中规定[室内空气中1小时平均容许浓度为0.1mg/m3]的安全指标,确保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8)开、关机自动冲洗、自动消毒功能,确保设备不被腐蚀。节气功能:在待机状态时,机内氧气阀自动关闭,停止供氧。(9)具有强大的历史记录功能,电脑记录取气操作的时间和次数,档案可随机查阅,方便医院对设备的管理。(10)智能按压取气:当针管取气时只要轻轻一按就可自动取气。取气口配备一次性无菌帽起到隔离和防臭氧溢出作用。(11)机壳整体为全铝合金结构,具备优良的电磁屏蔽和全密封散热性能,有效防止了臭氧发生器高频、高压放电对CT、MRI、C型臂X光机等手术室电子设备的干扰。配备内置微孔陶瓷滤芯的氧气进气接口。进排风系统采用侧装隔离板90度垂直方式,有效防止尘埃进入。2、技术指标:电源电压:AC 220V 50Hz功 率:≤ 70VA保险丝:(2×)5×20 1A工作温度:+10℃~+40℃相对湿度:30~80% (无冷凝)输入氧气流量范围:0.3~1 L / Min输入氧气压力:30-70kpa输出臭氧浓度:5~80 mg / L显示误差:≤±5%(浓度)历史记录:500条历史记录体积: 620(长)*460(宽)*220(高)mm
    留言咨询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相关的耗材

  • 适用于λ (Lambda)双重起偏器驱动装置
    可精确测定透射率和反射率适用于λ(Lambda)650/750/850/950/1050 的双重起偏器驱动装置调整样品方向使入射光出现偏振时,重要的是要使用解偏器校正光谱仪的光学部件所存在的固有偏振效应。另一项重要应用是使用入射光的特定辐射方向(如:用于晶体材料和聚合物的辐射方向)进行测定。特点和优势:测量范围(消偏振): 185-2600 nm测量范围(带有起偏器):400-700 nm(薄膜)、300-2600 nm(格兰汤普森晶体)、210-1000 nm(格兰泰勒晶体)沿着反射附件和透射样品架而安装进标准样品室内适合测定反射率和透射率高效双重起偏器/解偏器驱动装置安装在主要样品室内。偏振/消偏振定向操作可通过在一个固定波长下或采用步进模式进行扫描而实现全自动化调整。扫描分辨率为0.25°。步进模式下的偏振(消偏振)定向可在大多20个波长位置下进行调整。具体的应用项目包括对光学部件、涂层、金属反射器和薄膜所进行的镜面反射研究。双重起偏器驱动装置可与通用反射附件或者手动镜面反射和透射附件配合使用。适用于λ(Lambda)650/750/850/950/1050 的双重起偏器驱动装置订货信息:产品描述部件编号适用于λ(Lambda)650/750/850/950/1050的双重起偏器驱动装置B0505530
  • 聚四氟乙烯无硅砂芯过滤装置布氏漏斗抽滤装置
    四氟砂芯过滤装置产品说明:砂芯过滤装置是化学实验室常用设备,适用于化学分析,卫生检验,环境监测,生物制品,制药工业,科学研究等方面,作滤除微粒和细菌,对于除去影响色谱柱寿命及系统检测精度的杂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过滤过程中它对液体的脱气效果也是明显的。如油田注水,分析悬浮固体浓度,膜滤系数,颗粒直径以及无菌试验,培养菌除菌过滤。热敏性药物的除菌过滤,达到无菌目的,以及航空煤油、液压油、高纯试剂,水质等分析测定,但是由于市场上都是玻璃的砂芯过滤装置,有些实验会用到氢氟酸但是玻璃的耐受不了,所以本公司用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去掉中间的夹子,采用更稳固的螺纹密封。溶剂过滤器是由整体分为漏斗式过滤杯、中间砂心过滤头(砂芯滤头)、集液瓶以.配合无油真空泵抽真空配套使用,这些材质均采用聚四氟乙烯原理制成。可用滤膜直径: 25mm 配合微孔滤膜使用,抗温度变化达200℃。
  • 聚四氟乙烯砂芯过滤装置四氟抽滤装置耐氢氟酸可定制抽滤
    四氟砂芯过滤装置产品说明:砂芯过滤装置是化学实验室常用设备,适用于化学分析,卫生检验,环境监测,生物制品,制药工业,科学研究等方面,作滤除微粒和细菌,对于除去影响色谱柱寿命及系统检测精度的杂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过滤过程中它对液体的脱气效果也是明显的。如油田注水,分析悬浮固体浓度,膜滤系数,颗粒直径以及无菌试验,培养菌除菌过滤。热敏性药物的除菌过滤,达到无菌目的,以及航空煤油、液压油、高纯试剂,水质等分析测定,但是由于市场上都是玻璃的砂芯过滤装置,有些实验会用到氢氟酸但是玻璃的耐受不了,所以本公司用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去掉中间的夹子,采用更稳固的螺纹密封。溶剂过滤器是由整体分为漏斗式过滤杯、中间砂心过滤头(砂芯滤头)、集液瓶以.配合无油真空泵抽真空配套使用,这些材质均采用聚四氟乙烯原理制成。可用滤膜直径: 25mm 配合微孔滤膜使用,抗温度变化达200℃。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