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鉴别

仪器信息网固体废物鉴别专题为您整合固体废物鉴别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固体废物鉴别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固体废物鉴别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固体废物鉴别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固体废物鉴别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固体废物鉴别相关的资讯

  • 生态环境部发布进口货物固体废物鉴别程序
    p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加强进口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规范进口货物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工作,生态环境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进口货物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程序》,同时2008版的《关于发布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机构名单及鉴别程序的通知》废止。 /p p   《程序》规定,固体废物属性鉴别分为采样、样品分析检测和样品属性鉴别判断。 /p p   采样工作原则上由海关负责,也可以由海关联合鉴别机构完成 /p p   分析检测由鉴别机构完成,根据不同样品特点有选择性地进行分析检测,包括但不限于外观特征、物理指标、主要成分及含量、主要物质化学结构、杂质成分及含量、典型特征指标、加工性能、危险废物特性等 /p p   最后进行样品属性鉴别判断,依据《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 34330)对鉴别样品进行固体废物属性判断。 /p p   全文如下: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02, 204) font-size: 18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bbf91279-5114-450a-86ed-4711396971b0.pdf" title=" 进口货物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程序.pdf" style=" color: rgb(0, 102, 204) font-size: 18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进口货物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程序.pdf /a /span /p
  •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征求意见稿)》避免认定不清 堵上管理漏洞
    2024年1月10日,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固体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生态环境部对《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 34330-2017)进行了修订,现公开征求意见。现行《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 34330-2017)(以下简称标准)实施以来,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改革步伐加快,涉及固体废物鉴别的新问题不断出现。为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完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依据,进行第一次修订。本标准规定了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依据产生来源的固体废物鉴别、依据利用处置方式的固体废物鉴别、副产物和利用固体废物生产的产物的固体废物鉴别以及监督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物质(或材料) 和物品(包括产品、商品)(以下简称物质) 的固体物鉴别本标准适用于液态废物的鉴别。本标准遵循延续性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基本原则。通过标准的修订以满足我国固体废物风险管控的要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需要、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要求、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相关业务需要,从而保障固体废物鉴别质量和公正性。我国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但利用处置能力不足、相应的成本较高,随着国内对涉及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日益加强,企业利用现行标准中较为模糊的条款,将固体废物“改头换面”躲避监管的苗头逐渐显露。近年来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呈现高发态势,其中不乏因对固体废物属性认定不清,导致以原料或产品的名义转移固体废物事件发生。为避免因固体废物属性认定不清导致固体废物游离于管理之外,急需通过标准的修订堵上管理漏洞。固体废物鉴别是推进城市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健全“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制度的前提和关键。《“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将健全标准体系作为主要任务,提出通过“完善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分类别制定工业副产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等产品技术标准”,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具体措施。现行标准中关于固体废物和副产品的判定准则是指导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标准制定的基础,需根据最新管理要求做出相应调整。随着禁止洋垃圾入境制度的深入推进,我国固体废物进口管理逐步加严,将固体废物报成正常商品以规避我国监管的问题日益凸显。口岸的固体废物鉴别需求不断增加,需要根据鉴别案例中反映出的新问题对标准进行修改。现行标准对二手产品(旧货)和固体废物的判别界线较为模糊,一方面存在固体废物“以废充旧”非法入境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会使正常的检测、维修、再制造业务受到一定影响。考虑到保税检测、维修及再制造业务的需要,急需补充完善我国固体废物鉴别相关规则。附件:征求意见单位名单.pdf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 (征求意见稿).pdf《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征求意见反馈单.pdf
  • 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固体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我部对《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 34330-2017)进行了修订,现公开征求意见。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可登录我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反馈我部。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4年2月29日。  联系人: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石国英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2号  电话:(010)65645749  传真:(010)65645745  邮箱:swmd@mee.gov.cn  邮编:100006  附件: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2.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 (征求意见稿)     3.《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4.征求意见反馈单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4年1月4日  (此件社会公开)

固体废物鉴别相关的方案

固体废物鉴别相关的论坛

  • 危险废物鉴别/固体废物检测的下一个风口?

    固体废物检测及危险废物鉴别在环境监测领域放开以来,一直不温不火,初期主要催生了未知成分分析,主要有微谱和中科在做,随着国家危险废物鉴别的松绑,危险废物鉴别火了2年,自2023年开始,危险废物鉴别数量也是急剧减少,下一个危险废物鉴别或者固体废物检测的爆发点在哪里呢?欢迎大家参与讨论,说说你的看法,也为迷茫的监测人指明一下道路。

  • 问: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期间、鉴别后应当如何落实规范化管理要求?

    答:固体废物在属性鉴别期间,可暂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三同时”验收的要求进行管理;固体废物在鉴别后,属于危险废物的按照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相应类别的管理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鉴别后属于危险废物的,建议在鉴别结论中明确,此类废物和名录中哪一类废物的危险特性和有害成分指标基本一致,并明确参照名录中哪一类代码,便于后续利用处置。

  • 【金秋计划】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期间、鉴别后应当如何落实规范化管理要求?

    [font=&][size=16px][color=#191919]固体废物在属性鉴别期间,可暂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三同时”验收的要求进行管理;固体废物在鉴别后,属于危险废物的按照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相应类别的管理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color][/size][/font]

固体废物鉴别相关的资料

固体废物鉴别相关的仪器

  • 仪器简介BTDS-52 全自动溶解性总固体分析仪是北京宝德仪器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款基于恒温恒湿恒重的密闭箱体内的条件下称量水样、食品、固废、降尘等各类样品及坩埚、蒸发皿等各种载具的全自动蒸发-恒重分析系统,是用于水样溶解性总固体、悬浮物等项目分析、降尘浓度、食品及固体废弃物中水分含量测定过程中保证称重、分析及质控等环节精准性的重要装备。仪器特点该系统消除了实验室环境内温湿度变化的不稳定所引起的称重结果的波动影响,提高了坩埚等称量结果的稳定性与准确性,提升了样品浓度测定结果的可靠性。该系统可实现对各类样品及其容器进行自动化大批量地自动蒸发烘干、恒重称量,无需实验人员频繁穿梭天平室与高温室,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系统并设有高温高压过载保护等功能,无需人员值守,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管理。适用项目样品及容器的自动蒸发-恒重自动分析◆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地下水、地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水质样品中溶解性总固体、悬浮物、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等项目的测定◆ 食品中的含水量\含水率测定◆ 固体废物中水分和干物质含量的重量法测定◆ 环境空气的降尘及坩埚恒重测定应用领域◆ 环保领域/第三方检测行业:水质监测、固废检测等样品及其过滤介质的自动称重◆ 疾控行业:水质分析◆ 食品行业:食品检测◆ 地质行业:地下水放射性物质检测◆ 科研、高校教育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等
    留言咨询
  • 水平振荡器品牌:上海德洋意邦 型号:DYC-2000 8孔/12孔一、原理介绍:含有有害物质的固体废弃物在堆放或处置过程中,遇水浸沥,使其中的有害物质迁移转化,污染环境。浸出实验是对这一自然过程的野外或实验室模拟。当浸出的有害物质的量超过相关法规所提出的阀值时,则该废物具有浸出毒性。固体废物的浸出毒性鉴别是危险废物的判定依据,也是固体废物管理、处置技术开发的重要技术环节。水平振荡器(固体废弃物毒性浸出设备)适用范围 :环境监测、科研机构、高校实验室、化工厂、厂矿、农科院、危险废物处理站、林业部门、食品及药品分析、海关等。二、依据标准: 水平振荡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水平振荡法》(HJ557-2010)规定设备。广泛适用于环保、固废处置等与固体废物的毒性鉴别、研究、处理、处置的相关行业,也适用于医药、化工、教学等行业的生产试验和科学研究。三、技术参数:振荡方式:水平振荡;孔数:8孔振荡频率:110±10次/min;振幅:40mm;定时8h可调。材质:全不锈钢/铁板喷塑四、配置清单:主机 一台PE瓶 8个说明书 1份合格证 1份保修卡 1份
    留言咨询
  • 堆肥发酵处理装置,有机固体废物堆肥化发酵处理装置,城市垃圾堆肥实验装置,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化处理系统,土壤堆肥化实验装置,有机固体废物好氧堆肥实验装置,有机物堆肥化实验装置,有机物好氧堆肥实验装置,污泥土壤堆肥实验装置,污泥有机物堆肥化实验装置,有机固体废物堆肥装置AER-208S型有机固体废物堆肥装置/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化处理系统/有机固体废物堆肥化发酵处理装置随着对土壤污染及其对环境越来越多的认知,环保机构在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来清理整治土壤污染的问题。AER-208S土壤呼吸仪可以提供关于生物降解和环境变量微妙变化的准确信息,同时也能应用于更复杂的试验研究中。有机固体废物堆肥装置/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化处理系统/有机固体废物堆肥化发酵处理装置的应用?可处理性研究?堆肥评估?确定降解特性?评估毒性影响?土壤修复研究中国总代理:南京铭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留言咨询

固体废物鉴别相关的耗材

  • 四氟震荡瓶GGC-D固体废弃物毒性特性浸出用瓶子
    全自动翻转式振荡器适用于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翻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方法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与《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方法醋酸缓冲渗液法》(HJ/T300— 2007)规定设备。广泛适用于环保、固废处置等与固体废物的毒性鉴别、研究、处理、处置的相关行业。也适用于医药、化工、教学等行业的生产试验和科学研究。 本产品为专利产品。功能齐全、负重能力大、转速稳定、长时间连续平稳运行、噪音低。适用范围:环境监测、大学实验室、化工厂、农科院、化肥厂、林业部门、质量监督、食品及药品分析、海关等实验室。仪器特点:样品数:8、12、16位可选;特殊规格可订做。取样量大于等于2升,更大容量可根据用户需要订做。
  • Nalgene 6710 工作台Beta 废物容器(带瓶),丙烯酸;聚乙烯瓶
    Nalgene 6710 工作台Beta 废物容器(带瓶),丙烯酸;聚乙烯瓶由3/8 英寸(9 mm) 厚的丙烯酸材料制成。为您提供两种大小的容器,可容纳1 或2 升的废物瓶。包括一个Nalgene 聚乙烯瓶,用于盛放废弃液体;目录编号为2104-0032(1,000 ml、2120-0005(2,000ml),为2125-1000、2125-2000、2115-1000 和2115-2000 的瓶子可以用作替换瓶。目录编号为6710-1000(大小为11, 不含瓶)的产品可以容纳标准8in. ×12in. 废物袋(用于乘放固体废物)。透明的防护罩可将废物瓶遮住,但不会影响工作人员取放废物瓶中的物品,或对瓶盖进行操作。盖上的加工边缘可以防止滑动,并提供额外的撞击保护。辐射/ 透明订货信息:Nalgene 6710 工作台Beta 废物容器(带瓶),丙烯酸;聚乙烯瓶目录编号 6710-2000容量,L2容量,oz.64直径 × 高,mm286×140高 × 直径,mm11-1/4×5-1/2每箱数量1
  • 翻转式振荡器用四氟2L瓶子配套GGC-D仪器用8位12位等
    全自动翻转式振荡器适用于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翻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方法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与《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方法醋酸缓冲渗液法》(HJ/T300— 2007)规定设备。广泛适用于环保、固废处置等与固体废物的毒性鉴别、研究、处理、处置的相关行业。也适用于医药、化工、教学等行业的生产试验和科学研究。 样品数:8、12、16位可选;特殊规格可订做。取样量大于等于2升,更大容量可根据用户需要订做

固体废物鉴别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