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分析化学版

仪器信息网分析化学版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分析化学版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分析化学版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分析化学版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分析化学版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分析化学版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分析化学版相关的解决方案。

分析化学版相关的资讯

  • 《分析化学》2011年“仪器专刊”出版
    为了推动我国科学仪器的快速发展,宣传和推介高精尖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仪器更快地占领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分析化学》于2011年10月10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杂志(Vol. 39,No. 10),推出了“新仪器,新方法,新应用”为主题的仪器专题 该期主要接收了国内研制的新仪器、装置的重大改进、仪器相关的高新技术热点问题、具有显著改进的新方法、新应用(应用国产化仪器)的论文。研究领域包括电化学与传感器、分子光谱、原子光谱、质谱、离子淌度谱、核磁共振、色谱、微流控、热分析、放射性仪器等方面,在应用方面尤其注重新仪器在解决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服务民生改善、国家重大工程等方面的突破性应用,以及非常规物质/极端条件下的分析方法研究、生物活体分析等极具前瞻性的分析研究内容。  文章的题材包括综述或小综述(2-4页)、研究快报、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仪器装置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三种不同的类型。学术委员会对接受到的所有论文进行初次评审,合格者将由学术专辑委员会直接提交给《分析化学》编辑部,并通过《分析化学》网站http://www.analchem.cn的投稿系统投稿(论文注明“国产仪器 专刊来稿”)。论文经过严格审理和编辑,作者在指定的修改期间内完成认真细致的修改。该期内容彰显了国产仪器及其应用示范工程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致谢:郑健、陈舜琮(本刊委托组稿人)   《分析化学》编辑部
  • 《分析化学》出版黄本立院士90华诞专辑
    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old/uploadfile/20107/2010727105215645.jpg" width="600" height="40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祝贺黄本立先生90华诞/pp  黄本立先生1925年9月21日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新会。先生1945-1949在广州岭南大学物理系学习,1950-1986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86年调厦门大学任教至今,是我国著名的光谱化学家。先生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获 “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2-2003年获“福建省优秀专家”和“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获“原子光谱分析终身成就奖”称号,2011年被授予“日本分析化学会荣誉会员”,2013年获“第八届全国健康老人”称号,2015年获厦门大学“南强杰出贡献奖”。培养了多名原子光谱/质谱博士和博士后。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主编,《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等十多种国内期刊编委或顾问,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1985-1995)、Analytical Sciences(2000-)等多种国际期刊顾问编委等。/pp  黄本立先生年幼时,父母早逝,家道中落,又碰上旧中国受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虽生活颠沛流离,却毫不气馁,辗转广东、香港、广西、广东奋发求学,最后考入岭南大学,靠半工半读,克服困难,完成学业。在岭南大学他不但学业成绩优异,获得助学金、奖学金,得到了众多老师、同窗好友的帮助,而且得到冯秉铨先生和高兆兰先生的亲身指导。临近广州解放时,岭南大学有些老师跑到香港或设法出国去了,冯秉铨先生和高兆兰先生说:“We will stay here to do our job and do it well.”老师的教导重锤般地敲击着黄本立年轻的心灵,让他深受感动并牢记心头。强烈的爱国热忱使黄本立等不及毕业,毅然放弃了赴美留学的机会,和几位同学一起踏上了北上“革命”的道路,来到急需理工科人才的东北重工业基地,融入到新中国建设的洪流中。/pp  1950年3月初,黄本立到了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前身)。当时东北的钢铁、冶炼、地质勘探等产业部门急需快速、准确的原子光谱分析技术,而这种技术在刚建立的新中国基本上是空白。黄本立毅然地投身到急需的原子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中去。起初,在实验条件十分缺乏的情况下,黄本立修复、调整废旧小型摄谱仪,并使用过期很久的感光板,配合研究所建立了电解锌、电炭刷石墨等的光谱分析法。1952年起,黄本立先后研究建立了球墨铸铁、黄铜等的定量分析方法,把光谱分析推广到工厂去。他为抚顺钢厂试制了一台电花激发光源,这可能是我国第一台自制光谱分析用的电花光源。1955年,黄本立转向了矿石矿物分析,发展并改善了国外常用的一种半定量方法—“数阶法”,提出“数阶法”半定量分析中的“接线法”和“内标法”,这在当时国内主要用照相摄谱法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1957年,黄本立创立了一种可测定粉末样品中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双电弧光谱分析光源,被国外专家誉为“最完善的双电弧光源”。/pp  1954年,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根据当时国内光谱分析研发、推广和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急迫需求,邀集国内高校、科研单位、产业部门的相关人员一起“学习”光谱分析的原理、仪器装置、技术和方法,即光谱学习会。黄本立当时负责编写照相(感光)材料测光部分教材。没想到光谱学习会与会代表竟达60余人,其中不少人已是副教授、高等技师、系主任、化验室主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好比是我国光谱分析事业的火种,对其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1960-1963年黄本立又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开办的光谱物理训练班的教学,为全国培养了一大批光谱分析科研、教学、应用等方面的重要骨干。/pp  正一头扎进光谱分析研究之中的黄本立,遇上了“文革”清理阶级队伍,他也没能逃过一劫。黄本立被怀疑是“九国特务”而被隔离审查达9个月之久。在审查期间,他饱受各种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痛苦,熬不过时也曾想一死了之,但是一转念又想这样如何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不忘思考光谱分析。每当“看管人员”看见时而在冥思苦想、时而挥笔疾书时,都以为黄本立是在想问题、写交代 而实际上,他是在琢磨光栅公式、考虑“光量计”用的双金属温度补偿的设计。他算出了一个有三位数的三角函数表,用这个表把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出来。这些数据的一部分被用到后来出版的《发射光谱分析》一书中。/pp  虽历经磨难,但却矢志不渝。黄本立从“牛棚”出来,在“靠边站”时期,研制成了国内第一台钽舟无焰原子吸收装置。他还密切关注当时国际上刚刚上市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新型光源,努力积极收集研究资料,为后来ICP新型光源的大发展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975年起黄本立从事ICP新型光源光谱分析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和中科院重点科研项目,从事环境分析方法研究和我国第一批固体环境标准参考物质的ICP-AES定值分析工作,以及松花江水系环境背景值及环境保护的研究。所研制的新型雾化–氢化物发生装置,使用样品量和一般的雾化器一样、但可同时测定氢化物元素和非氢化物元素,并使氢化物元素的测定灵敏度提高了20倍。/pp  上世纪 80年代中期,黄本立先生一家响应中科院关于支援特区建设的号召,应厦门大学时任校长田昭武院士和吴存亚教授之邀调到了厦门大学。在厦门大学要从零开始,凭着对光谱事业的执着和惊人的毅力,黄本立团结着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科研人员不足,他利用刚批准成立的厦门大学分析专业博士点招收博士生,并争取了多名留学博士回国做博士后 没有仪器,黄本立向自己熟悉的仪器厂商要了一台人家退货的ICP原子荧光仪,修好给研究生做实验,同时争取到价值数十万美元的大中型光谱仪和一些其他仪器的捐赠,为在厦门大学开展光谱分析研究工作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他领导的研究小组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建立了一个比较有规模的等离子体原子光谱实验室,并与分析化学教研室的其它实验室一起联合发展成为“厦门大学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对厦门大学现代分析科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pp  上世纪80年代末,黄本立和他的学生们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使氢化物发生法可以不必使用硼氢化物并便于实施自动化。该项成果于1991年在国际光谱会议上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同行们的诸多关注和追踪研究。时光荏苒,到了上世纪90年代,黄本立指导学生开展强电流微秒级脉冲(HCMP)供电的空心阴极灯原子/离子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使普通的商品空心阴极灯(HCL)的离子谱线发射强度比常规脉冲供电时提高了几个数量级,而原子线的强度也有所提高。后来又将这一技术改进后用到短脉冲辉光放电离子源-质谱仪器上,获得了很大成功。此项工作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数次作特邀报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重视 文章发表后,被国际上许多科学家采用,并有国际知名教授Harrison教授、Hieftje教授等先后专程到实验室参观与访问。/pp  2003年,年近80岁的黄本立先生代表我国化学、物理和光谱三个学会在西班牙申办第35届国际光谱会议(CSI),为我国第一次赢得了CSI的举办权。2007年,CSI XXXV在厦门成功举办,为国内同行创造良好的交流合作机会,使得他们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参加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同时推动我国谱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科技进步。/pp  当下,耄耋之年的黄本立先生身体健康状况依然良好,思维敏捷,他还在为光谱分析默默地奉献着。他仍然每天坚持上班,阅读大量文献,还会把看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发给后辈。他也常常和课题组老师讨论学术问题,应邀出席学术会议并做报告或给学生做专题性讲座。近四年来,他每年给参加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的营员做讲座,一次又一次鼓励青年学生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勇于挑战权威,勇于追求真理”。(厦门大学王秋泉、林峻越 供稿)/pp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仪器信息网曾于2010年采访了黄本立院士,黄院士回顾与展望了我国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及仪器的发展。/span  /pp  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00727/045574.shtml" target="_blank" title="" style="color: rgb(192, 0,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strong黄本立院士深度评析我国原子光谱分析——访厦门大学黄本立院士/strong/span/a/ppbr//p
  •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发行 扩充无机质谱等6册
    仪器信息网讯 2017年2月28日,在北京天文馆召开的2016年北京光谱年会上,《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与广大科研工作者正式见面。2016年北京光谱年会上亮相的《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原子光谱分析》分册  《分析化学手册》是一套全面反映现代分析技术、供化学工作者使用的专业工具书。第一版于1979年出版。有6个分册 第二版扩充为10个分册,于1996年至2000年陆续出版。  为更好总结分析化学技术进展,为广大读者服务,化学工业出版社自2010年起开始启动《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的修订工作,成立了有分析化学界30余位专家组成的编委会,这些专家包括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多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各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在编委会的领导下,作者、编辑、编委通力合作,历时六年完成了这套1800余万字的大型工具书。  本次修订保持了第二版10分册的基本构架,将其中的3个分册进行拆分,扩充为6册,最终形成了10分册13册的格局。其中原《光谱分析》拆分为《原子光谱分析》和《分析光谱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拆分为《氢-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和《碳-1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质谱分析》新增加了无机质谱分析的内容,拆分为《有机质谱分析》和《无机质谱分析》,并对仪器结构及方法原理进行了全面更新。另外,《热分析》增加了量热学方面的内容,分册名变更为《热分析与量热学》。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格局如下:  1 基础知识与安全知识  2 化学分析  3A原子光谱分析  3B分子光谱分析  4电分析化学  5气相色谱分析  6液相色谱分析  7A氢-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7B碳-1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8热分析与量热学  9A有机质谱分析  9B无机质谱分析  10化学计量学
  •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更名为《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为适应科技期刊发展的新形势,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更名为《中国无机分析化学》,在此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刊号CN 11—6005/O6)是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办的无机分析化学专业科技学术期刊。本刊包括岩矿分析、冶金分析、材料分析、环境分析、化工分析、生物医药分析、食品分析、仪器研制、综述评论、技术交流、信息之窗等栏目。  作为全国性的专业科技学术期刊,《中国无机分析化学》将本着“读者第一、作者至上、以人为本、以质为根”的办刊理念,主要报道无机分析化学领域科研成果、最新发展方向,服务无机分析化学新技术的推广,促进无机分析化学工作人员科研素质提升,推动无机分析化学技术行业发展和进步, 全方位为从事无机分析化学及相关技术的广大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相关企事业单位服务。  我们深信,在各级领导和业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精心呵护下,在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无机分析化学》一定会成为无机分析化学界技术交流的平台以及企业和同行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将越办越好!  2011-3-10
  • 因特网上的分析化学资源
    因特网上的分析化学资源可通过WWW(World Wide Web)浏览器、email和文件传输(FTP)等方法获得。然而在因特网的信息海洋里仅与分析化学有关的信息网站就有数千个之多,在此只能对有关的Web网站和email的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一、 ACSWeb和TrACWeb  (一) ACSWeb  ACSWeb是美国化学会(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站点,它的网址:www.acs.org。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化学站点,全面介绍美国有关化学方面的信息,如化学工业及产品、化学教育、科学研究、出版期刊著作、化学学术交流活动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化学文摘(CA CHEMICAL ABSTRACTS)服务,它摘录了世界各国主要化学期刊的论文摘要和专利,现已有化学文摘和专利1400  余万条和1800余万种物质,拥有完备的数据库和档案。它有188个链接,34个技术服务部。在ACSWeb的主页(Home Page)上有11项目录,分别为  Membership. ChemCenter. Office of Industry Relztions.  Publications. Education. 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Government Affairs. Belmont.  Local Sections and Technical Divisions. 1998 ACS Elections  (二) TrACWeb  TrACWeb是Trende in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趋势)站点,它的网址:  www.elsevicer.nl/homepage/saa/trac/。它以短小精悍的论文介绍在分析化学领域内最前沿的课题,包括分析仪器设备、生物化学、生物技术、临床化学、环境化学、法庭化学、实验室自动化、材料科学、药物化学、过程分析、表面科学和毒理学等。在TrACW的主页有15项目录近百个链接,可以一层一层展开,深入查找。另外还可以从本站点转入其他分析化学站点。使用极为简单方便。在&ldquo Trende Analytical Chemistry&rdquo 期刊上已开辟因特网专栏(Internet column),介绍因特网上的有关分析化学站点信息。  二、因特网上的分析化学信息网站  (一)各国化学学会协会网址  1. ACS www.acs.org  2. Analytical Division www.nexus.chemistry.duq.edu/analytical/analytical.html  3. AOAC: www.aoac.org  4.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www.electrochemical.org/ces/ecs.Html  5. FACSS: www.facss.org/info.Html  6. IUPAC: www.chemistry.rsc.org/rsc/iupac.Html  7. PittCon: www.pittcon.org  8.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www.chemistry.rsc.org/rsc /  9. Society for Applied Spectroscopy: www.esther.la.asu.edu/sas/society.html  10.Derwent: www.derwent.co.uk  11.Questel-Orbit: www.bedrock.com/patents  10,11为专利网址。  (二) 各国化学公司网址  1. Aldrich-Sigma: www.sigma.sial.com  2. Argus Chemicals: www.textnet.it/argus/argus.html  3. BOC Gases: www.science.com.au/boc/welcom.html  4. Calgon: www.calgon.com  5. ChemSOURCE: www.chemsource.com  6. Dow Chemicals: www.dow.com/specialty/index.html  7. Eastman Chemicals: www.eastman.com  8. Fisher: www.sigma.sial.com  9. Fluka: www.sigma.sial.com  10.Glas-Col Lab Products: www.glasco.com/storefront.html  11.InterLab: www.interlab.co.uk  12.Jepson Bolton: www.jepbol.com  13.Labglass: www.pages.prodigy.com/labglass  14.Mettler-Toledo: www.mico.mt.com  15.Technical Class: www.csn.net/rbihier /  16.TrippNT: www.tripnt.com  17.Whatman: www.whatman.com/html/products.html  18.WWW Chemicals: www.chem.com  (三)化学仪器设备制造商网址  1. ATI-Mattson www.netopia.com/ati-inst/matson.html  2. ATI-Unicam: www.netopia.com/ati-inst/unicam.html  3. Beckman: www.beckman.com /  4. Brucker: www.ir.soft.brucker.de  5. Coherent: www.techexpo.com/firms/coherent.html  6. Dionex: www.dionex.com  7. Finnigan: www.finnigan.com  8. Hitachi: www.hii.hitachi.com  9. HP: www.dmo.external.hp.com:80/apg/products/products.html  10.Jasco: www.jasco.co.jp /  11.Jeol: www.jeol.com  12.Keithley instruments: www.keithley.com  13.Kratos Analytical: www.kratos.com  14.Millipore: www.millipore.com  15.National instruments: www.natinst.com  16.Nicolet: www.nicolet.com  17.Perkin Elmer: www.pe.com  18.Rheodyne Valver: www.rheodyne.com  19.SGE: www.sge.com  20.Shimadzu: www.shimadzu.com  21.Spectracell: www.netaxs.com  22.Teknevent: www.la.inetr.net/teknivent  23.Thermo Jarrell-Ash: www.tja.com  24.Varian: www.varian.com/inst/index.html  25.VGO rganic: www.vgorganic.co.uk  26.VG Isotech: www.vgorganic.co.uk  27.Wartes: www.waters.com /  (四)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有关化学和分析化学)公司网址  1. Beilstein: www.beilstein.com (软件和数据库公司)  2. Biosym: www.biosym.com  3. Cambridge: www.camsci.com  4. Chemical Concepts: www.vhgroup.de/cc /(软件和数据库公司)  5. Chem Innovation: www.cheminnovation.com  6. Hyper Chem: www.hyper.com  7. Infometrix: www.halcyon.com/infometrix/welcome.html  8. Jandel Scientific: www.jandel.com  9. Labtech: www.labtech.com  10.Mathsoft: www.mathsoft.com  11.Softshell: www.softshell.com  12.Synopsys: www.synopsys.co.uk  13.Window Chem: www.windowchem.com  14.Dayligth: www.daylight.com (数据库公司)  (五)化学期刊新闻快报网址  1. Chemical Week: www.chemicalweek.com  2. Net Sci: www.palms.awod.com/netsci /  3. Labtrader: www.palms.awod.com/netsci /  4. New Scientist: www.newscientist.com  5.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www.osc.edu/chemistry.html  6. TrAC: www.elsevicer.nl/homepage/saa/trac /  7. The PRF Analtical Sensing Group: www.in.umist.ac.uk /  8. Analytical Letters: www.dekker.com  9. 化学通报(中国): www.scichina.com  10.化学通报: www.chemistrymag.org  以上所述的网址是很少的一部分,因特网上的分析化学站点还在不断地增加,Web页面也在不断的更新。在这里仅给读者一个提示,如果您能上因特网实践一下,您将在这个信息海洋中能找到您想要的东西,获得新知识。  三、Internet上的化学CAI资源  剑桥大学的化学实验室 http://www.ch.cam.ac.uk  牛顿大学的化学实验室http://www.chem.ox.ac.uk/dp/defaudt.html  有机分子的表达式照片图库  http://www.micro.agnet.fsu.edu/micro/gallery.html  化学演示实验集锦  http://www.anachem.umn.se/cgi-bin /pointer.exe demonstration  化学CAI教育性软件http://www.sfu.ca/chemed /  化学教育资源http://lightning.chem.www.edu/dept/mdeeue.html  多媒体有机化学  http://www-chem.harvard.edu/webchemistry/software/organic.html  化学虚拟图书馆http://www.chem.ucla.edu  Internet化学结库http://www2.icc.unierlangen.de  剑桥化学软件http://www.camsoft.com  ChemDex书架 http://www.shef.ac.uk/chem/chemdex  美国化学会http://www.aes.org  四、用E-MAIL获取信息  Email又称电子邮件,它的功能强大,在因特网上发email不仅便宜,而且快速,保密性好,这是普通邮件无法相比的。Email在国外已普及,而且能从网页上找到。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与技术学研究院的科仪制造和分析科学所设有三个电子信箱:  Analysis-1@fs4.in.unmist.ac.uk  Interface-1@fs4.in.unmist.ac.uk  Process-1@fs4.in.unmist.ac.uk  他们24h在线接待来访者。  我国化学和分析化学方面的期刊,有的也公布了email。如:  高等化学学报 cjcu@mail.jlu.edu.cn  中国化学 100341.2372@compuserve.com  中国化学快报 springer@cyberway.com.sg  科学通报 csb@biblo.las.ac.cn  中国科学 sicp@biblo.las.ac.cn  分析测试学报 gzwyzny@publicl.guanzhou.gd.cn  在国际上各种期刊和出版物出印刷品外,还有电子版。可发email索取,通常在数分钟之后就能收到回答。WWW(World Wide Web)浏览器、Email和文件传输(FTP)是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而用email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 分析化学 — 我们身边的化学
    由中国化学会和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于9月24日上午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ldquo 分析化学 &mdash 我们身边的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mdash Science we need&rdquo 。会议现场 据会议执行主席林金明教授介绍,本次会议收到上百篇论文摘要,涉及分析化学各前沿研究领域。研讨会邀请了多位国外分析科学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并有近百篇论文作为口头报告或墙报展讲方式进行交流。Executive Chair: Prof.Jin-Ming Lin 会议首日共有5位分别来自瑞士、日本、中国、美国和德国的分析化学家做大会报告。这些报告部分反映了当下分析化学学科在仪器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发展方向。 首先,敞开式离子源质谱技术(例如:二次电喷雾电离源,SESI)依然是目前分析化学领域的一大热点,并且其应用也由初期的毒品、爆炸物检测开始向疾病诊断、药代动力学研究、病人用药量的控制等方面拓展。不过,距离相应的商品化便携式仪器的开发完成尚有一段距离。第二个所反映出的研究热点是单分子或单细胞检测方面,例如使用扩展纳流控技术,以提高分离效率及捕获目标分子的能力。第三、传统分析技术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例如发展实时&ldquo 可视化&rdquo 色谱分离技术结合非接触重复扫描电导检测技术以提高毛细管离子色谱检测的性噪比等。(主编当班)Prof.Dr.Renato ZenobiProf.Takehiko KitamoriProf. Xiurong YangProf. Purnendu K DasguptaProf.Dr.Ulrich Schreiber
  • 生物分析“闪耀”分析化学年会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10月27-29日,“第十一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全国分析化学年会每三年举办一届,此次参会人员近1700人,征集论文1500余篇,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  在本次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做了将近350场学术报告,其中,大部分报告内容集中在生物分析领域。例如,在27日的13场大会报告中,最少有10场报告是涉及生命科学内容的。大会报告题目见附录。  生物分析为何如此之热?  俞汝勤院士:“分析化学为生命科学服务并与之融合是分析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生命科学的特征之一是其研究对象包括人类自身是极其复杂的体系,这种对象的研究带来十分庞大的数据量,用“数据爆炸”似乎还不能加以表达,化学计量学家用了“数据海啸”这样的名词来形容。“化学计量学的思路是将从混合物获得的混合信号以用数学方法分离,只要找出与混合物中各单一组份对应的信号,就等同于所寻求的质谱分析前彻底的物理化学分离,而数学分离比彻底的物理化学分离容易实现,成本低,是真正意义的‘绿色’分离方法。这可能显著简化‘鸟枪法’蛋白质组研究。”  林金明:“生物分析‘大热’正是符合了分析化学的发展规律”  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将分析化学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000多年前即开始的元素分析阶段 之后是已有100年历史的有机分子分析阶段 第三个阶段就是最近10年的生物大分子分析阶段,例如生命组成单元、蛋白质、基因等的分析。  庄乾坤:“申请项目多集中在生物传感器技术”  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也提到,“目前各位学者申请的项目多集中在生物传感器技术,以解决重大疾病诊断问题为目的。”  邵学广教授:“分析化学研究应该百花齐放”  “大家都去做生物分析是不对的,分析化学研究应该百花齐放”,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说,“未来,我仍将继续坚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不会转向大分子分析。”  “原子光谱,或说无机元素分析向何处去?”  陈杭亭:“由于毕业、发表论文、申请项目的压力,大家纷纷转向了纳米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  《分析化学》主编陈杭亭研究员指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原子光谱研究的论文发表又较困难,而纳米材料、生命科学等方面论文交容易发表。大学生出于毕业压力,而教授专家则存在发表论文、申请项目的压力,纷纷转向了热点领域。”  张新荣教授:“立即转向?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但努力有所突破,把一条冷板凳想办法再坐热?”  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谈到,“前十届的分析化学年会皆是和原子光谱学术会议一起举办,也就是说原子光谱在分析化学研究中具有非常显赫的地位。但在这届分析化学年会的9个分会场(原子光谱分析、分子光谱及波谱分析、纳米分析化学、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生物分析化学、仪器装置交流专场、青年论坛、国家基金论坛)中,除国家基金论坛之外,原子光谱分析分会场是报告数最少的一个会场,并且在为数不多的报告中,还有一些化学计量学研究方面的报告。”  “分析化学研究热点、研究方向已向生物大分子分析转移,原子光谱乃至元素分析技术处在非主流位置,研究论文不容易被有影响的学术刊物发表,研究成果的被关注度也在降低。”使得张新荣教授不得不发出,“原子光谱,或说无机元素分析向何处去?”  张新荣教授一直在寻求无机分析与生命科学研究有哪些交叉点、怎样才能使元素分析在生命科学中发挥作用,所以此次报告中,张新荣教授介绍了其关于无机质谱ICP-MS在生物分析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主要采用稳定同位素标记与ICP-M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生物大分子,为原子光谱分析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开拓了一条新路。张新荣教授提出,“就科学研究而言,对于一个已经变冷的研究领域,如原子光谱分析,一个方法就是立即转向,放弃现有的研究领域,追逐热点,使自己不要落伍。另一个方法就是仍然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但努力有所突破,把一条冷板凳想办法再坐热。也许后一条路走通了会更有成就感?”  附录:序号报告人题 目单 位1汪尔康DNA保护的荧光银纳米簇及其生物分析应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陈洪渊光电化学生物分析法研究南京大学3俞汝勤化学计量学—分析化学应对“数据海啸”挑战的强力手段湖南大学4姚守拙基于核酸与多肽的新型传感器研究湖南大学5董绍俊分子计算逻辑体系的研究及分析应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6庄乾坤分析化学创新研究与基金申请国家基金委7张新荣无机质谱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清华大学8邵元华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及其在软界面电分析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北京大学9陈国南基于工具酶技术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应用福州大学10杨芃原糖蛋白的定量鉴定新技术复旦大学11王柯敏纳米生物探针在复杂生命体系中的应用新进展湖南大学12庞代文病毒单颗粒动态示踪新方法武汉大学13杨秀荣食品毒素赭曲霉素A和违禁食用添加剂瘦肉精的分析检测研究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闭幕 观分析化学进展与未来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8年6月17日,由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西北大学、南京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圆满闭幕。本次会议主题为“分析化学进展与未来”,由大会特邀报告、主题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展讲等环节组成,吸引2500余位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促进分析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pp  本次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做了426场学术报告。15、17日两天的大会报告环节中,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湖南大学俞汝勤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综述了分析化学发展新形势。仪器信息网摘录报告如下,观分析化学进展与未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c156ce9e-256d-47dc-b682-4caa8b7af8f6.jpg" title="汪尔康.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strong/pp  汪尔康院士说到,分析化学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中,经历了仪器化、电子化、计算机化、智能化再到今天信息化、仿生化的演变,已发展成一门由物理、数学、生物等多学科交叉的科学,与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分析化学是测量和表征的科学,社会和其他技术给分析化学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仪器设备是国民经济的倍增器,仪器仪表产值虽然仅占工业总产值的4%,却关乎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发展分析科学的同时,也应重视仪器工具的研制创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c5d08b73-d995-48b0-9c3b-e8c3689b0e5d.jpg" title="俞汝勤.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湖南大学俞汝勤院士/strong/pp  俞汝勤院士指出,随着数据海啸式增长,数据密集型科学探索成为一个独特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作为在化学各门中以获取与解析分析数据为己任的分析化学,理所当然地应特别重视迎接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密集型科学探索第四范式新的机遇与挑战。需发扬信息化时代化学计量学/化学信息学在发展第三范式中的不俗表现,在人工智能时代有新的作为,发展无愧于新时代、服务于化学及各相关领域的数据型科学,即现代分析化学,增进人类健康、环境及其他福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61bd4b0c-0687-4e1a-a31d-e726b6610c4b.jpg" title="陈洪渊.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strong/pp  陈洪渊院士谈到,分析化学迈入新时代,已逐渐向一门量测科学演变,包含更多的物性(理)内涵。分析化学的概念扩展到从物质的存在及其相互作用的测量,包括各种物理立场的作用和化学反应(含生物反应),包括大至天体宇宙,小至细胞,分子间等电荷迁移、能量转换、物质运输等相互作用。进入21世纪,分析化学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显微成像分析、基因测序分析、质谱分析等手段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机遇与挑战,陈洪渊院士认为诀窍在于创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a3ecd784-c39f-453d-9d90-d833a7aa9293.jpg" title="图片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第十三届分析化学年会投稿情况统计/strong/pp  据统计,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投稿1671篇。从分布情况看,电化学内容的投稿论文数量最多,共330篇,占总投稿论文的20% 其次是纳米分析,投稿总计225篇,占比13% 随后是光谱与波谱分析,投稿196篇,占比12%。从学术分会的日程安排也可看出,电化学、纳米分析、光谱与波谱分析、色谱与分离技术、显微成像与生物分析5个分会场的口头报告数量都超过30个,人气十足。/pp  单分子与单细胞分析是本次大会的热门之一,大会分设“单分子与单细胞分析”分会,投稿论文数量共48篇。单细胞内生物分子传导中的生命信号是一个未知领域。如何更精准、更原位、更实时地测定单细胞内生物分子在生命运动过程中的定量变化,是分析化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之一。/pp  质谱方面,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研究是当下热点,常压敞开式质谱、同位素质谱的关注度也居高不下。另外,国内近几年在质谱仪器的基础研究、应用拓展和产业化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国产质谱仪器不断有成果问世。色谱的论文投稿集中在新型分离材料的研制应用 从投稿数量上看,光谱领域表面增强拉曼的研究方兴未艾。/pp  此外,年会新设“高新分析技术论坛”,湖南大学谭蔚泓院士领衔的15位学者介绍新时代的分析化学新技术。基金委化学部化学测量学项目主任王春霞在“基金论坛”上介绍化学测量学申请代码与资助格局。/pp  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董绍俊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国家纳米中心赵宇亮院士等33位专家学者也带来精彩报告,就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等内容展开交流,联袂打造一场分析化学的饕餮盛宴。/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6月15日大会特邀报告:/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8e675bfe-2943-4b2b-baaf-5cfaeca239e3.jpg" title="董绍俊.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董绍俊院士/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开拓新型纳米酶及应用研究》/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f1406a12-80a3-4e9d-80cb-701d447e3957.jpg" title="江桂斌.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细颗粒分析方法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640dbbcd-c92e-4fb7-8a0d-ee104dcdf0ab.jpg" title="唐本忠.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Bioanalyses by AIEgens》/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79827bb7-81d1-4dcd-9484-8253f06e9f63.jpg" title="田禾.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Luminescent Supramolecular Systems for Potential Sensi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285dd58d-69e2-4742-b390-6b1403f37625.jpg" title="刘买利.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科学院物理数学研究所刘买利研究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1H-14N NMR方法及其生物学应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e1d040ec-dc2b-4cae-ba23-5488b4570a08.jpg" title="邵元华.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北京大学邵元华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玻璃微、纳米双管的制备、表征及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45e0f584-cac7-4393-a1d2-17795ffb1ae2.jpg" title="鞠熀先.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细胞表面糖基与细胞内蛋白质糖基化的原位分析》/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1c2f6dd5-1fc3-4545-a589-0f78d1375dfe.jpg" title="刘虎威.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敞开式离子化质谱用于蓝细菌活体表面脂质组学分析》/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5fc9915d-6267-44b9-9c84-cf73e0e64254.jpg" title="任斌.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厦门大学任斌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高时空分辨电化学拉曼光谱技术》/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3141fc9c-6c04-43a9-8dcf-251cbaf363a1.jpg" title="张学记.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北京科技大学张学记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纳米诊疗一体化进展》/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ef4d04ae-a643-41c8-9d4b-465a45e0b614.jpg" title="严秀平.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江南大学严秀平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功能化长余辉纳米粒子的生物分析应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4af6feee-d068-49a3-9109-6c3bc790fa84.jpg" title="朱俊杰.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南京大学朱俊杰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基于等离子体显微镜的纳米生物传感技术》/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eec2014b-bf47-40c3-a16d-980eed527894.jpg" title="樊春海.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樊春海研究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基于DNA纳米技术的有序界面构筑与生物传感应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13deff7e-dd73-4ae8-8d0b-06255e302661.jpg" title="亢晓峰.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西北大学亢晓峰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仿生和天然膜蛋白的组装及应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bf0fd5f7-febe-486c-b2b3-1f24585f452c.jpg" title="杨帆.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帆研究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分析化学-打造国际化精品中文科技期刊》/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55faedd1-a977-4d33-ad9f-39fa4a8b0d0b.jpg" title="郝临晓.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化学会郝临晓博士/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化学会旗舰新刊CCS Chemistry 介绍》/strong/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  6月17日大会特邀报告:/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9efdf4ca-3110-4764-acf5-a91fc65b0b29.jpg" title="张新荣.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质谱流式细胞检测方法研究》/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c4b59f01-4910-44a1-a7f8-3f4d86fbdbc9.jpg" title="毛兰群.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毛兰群研究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活体电分析化学》/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51c493ad-3545-4fcd-bd23-a61b69ef43e3.jpg" title="李景虹.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清华大学李景虹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单体电化学:从单分子、单粒子到单细胞分析化学》/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c11fd24c-900f-4341-8591-b7f6027790e1.jpg" title="龙亿涛.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华东理工大学龙亿涛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纳米孔道限域传感分析》/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9cc0bb36-b937-48e3-a9fd-675ef686ffd8.jpg" title="赵宇亮.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国家纳米中心赵宇亮院士/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纳米生物效应及其化学生物分析方法》/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e40ea73c-39c2-4bf0-9395-be88ca0264bb.jpg" title="逯乐慧.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逯乐慧研究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聚多巴胺黑色素为载体的纳米探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91bdc931-c401-4c0f-b888-49df587bc037.jpg" title="蒋兴宇.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国家纳米中心蒋兴宇研究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结合微流控芯片和纳米技术提高生化分析的效率》/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86be856f-bcb0-4ba7-8de0-8e04a2a944ae.jpg" title="夏兴华.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南京大学夏兴华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光电分析》/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34dc16d2-5f20-4548-ae88-2f30fab9f447.jpg" title="张晓兵.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湖南大学张晓兵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高性能荧光生物成像探针的研究》/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2f2b124d-2a3c-4ea1-ade8-b0bf535398f2.jpg" title="高学云.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学云研究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基于团簇分子的临床原发癌转移风险评估》/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576e543a-0710-4285-b343-6916e490711f.jpg" title="江云宝.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厦门大学江云宝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基于Ag+-硫醇配位聚合物的光谱传感》/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8b50583f-0253-4b67-b6e1-a37519f97bde.jpg" title="庞代文.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武汉大学庞代文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量子点:从生物标记、示踪、成像到光电显示》/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b899e7f9-619b-4fa1-ad28-552692e60527.jpg" title="刘宝红.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复旦大学刘宝红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微纳分析系统用于单细胞生物分子高灵敏度检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982abacb-9063-4986-b20f-1a3eb5a767d0.jpg" title="牛利.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广州大学牛利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面向生物分析应用的分析仪器设计》/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1b2fc8a2-bd58-4856-a137-af32ad657bac.jpg" title="卢小泉.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天津大学卢小泉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卟啉电化学与生物传感研究》/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6668916e-40d8-411f-a055-403c60197085.jpg" title="杨小峰.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西北大学杨小峰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生物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f6233362-ccc2-47ae-aac6-0f01bf3c3152.jpg" title="刘麟.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刘麟博士/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未知化合物探索的解决之道-岛津全新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系统》/strong/pp  闭幕式上,大会颁发仪器信息网优秀墙报奖,华东理工大学龙亿涛教授、仪器信息网市场拓展经理陈丽英为20位获奖者颁发证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7972857e-0395-4bad-9f0d-7146238f08f6.jpg" title="IMG_5646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仪器信息网赞助优秀墙报奖颁发/strong/p
  • 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西安召开 两大奖项颁发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8年6月15日,由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西北大学、南京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在古都西安隆重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2500余名专家学者相聚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共话“分析化学进展与未来”。/pp  2018年是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高鸿院士的百年诞辰。本次会议的召开,也是为了纪念高鸿院士作为我国分析化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中国分析化学事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IMG_460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5c42c5e4-359e-404e-a064-154aae4b5b1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IMG_4547.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0c4592ad-b869-4979-b3f9-f7b5b3d1dce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开幕式现场/strong/pp  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每三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和参与下,现已发展成为行业内最高端、最前沿、最具影响力的系列学术会议。本次大会由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秀荣院士担任主席,会议规模相比往届创新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IMG_4545_副本.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405355dc-1a76-412c-81fd-652428a024ce.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大会执行主席、西北大学亢晓峰教授主持开幕式/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IMG_458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8d862c38-3f66-4530-9f7d-fc34058d875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主任杨秀荣院士致辞/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IMG_4619.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52d72409-59aa-458b-877b-3068f1e5959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邓理副主任致辞/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IMG_464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d80cea34-a17c-4ab0-8bac-aa54502ed89f.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西北大学郭立宏校长致辞/strong/pp  开幕式上,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宣布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中科院化学所毛兰群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龙亿涛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钟鸿英教授获此殊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IMG_467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01363901-622e-48f5-a782-dbcd808bd59c.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颁发/strong/pp  湖南大学俞汝勤院士宣布“中国青年化学家奖”,由中国地质大学夏帆教授、北京大学郭少军研究员获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IMG_4698.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a915a4d5-4f61-4ed3-8b23-564ae878293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中国青年化学家奖”颁发/strong/pp  开幕式后,汪尔康院士、俞汝勤院士等18位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在15-17日,大会设立5个论坛:新时代分析化学-高新分析技术论坛、基金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分析仪器与装置前沿论坛、女分析化学家论坛和14个主题学术分会:电分析化学、显微成像与生物分析、纳米分析、光谱与波谱分析、质谱分析、色谱与分离技术、食品与药物分析、化学计量学与生物信息、蛋白质分析、环境分析、微流控芯片与微分析、核酸分析、单分子与单细胞分析和聚合物诱导发光分析,促进分析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pp  大会同期还举办新技术、新产品与分析新仪器展,吸引30余家科学仪器及耗材厂商积极参与。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专题报道:a title="" style="COLOR: rgb(0,176,240)"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t/ccsncoac2018" target="_blank"http://www.instrument.com.cn/zt/ccsncoac2018/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坛墨质检.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7169762e-fdce-4de6-92fa-c4e76f4f968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坛墨质检/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日立高新.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c2b9a706-dc63-49ff-90f5-03af7abc295f.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日立高新/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赛默飞.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8a57cf60-5c50-48ee-a158-92a3b3c255bd.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赛默飞世尔/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珀金埃尔默.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51768c38-1b92-41d2-b85f-c343dfb9d80c.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珀金埃尔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耶拿.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01a2023c-5689-4f8a-9cec-a4adf94f2c6f.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耶拿/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海洋光学.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2b5b3030-ddbe-4a59-b125-44c8f98e8fea.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海洋光学/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迪马科技.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59386b7f-3e5b-463b-b462-72c30b5fa86d.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迪马科技/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江苏东华.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9b11a0e5-d33e-48e8-b3a7-7b5e11da1bc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江苏东华/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武汉高仕睿.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e79992ab-d07a-426d-b25b-734f09f6255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武汉高仕睿/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正通远恒.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bf27cdab-4ecd-474d-84d5-2510c28d00d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正通国际/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毕克气体.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840062c0-8b47-4fff-9265-c31a17c3692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毕克气体/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雷迪美特.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805afc52-7987-4320-82ef-6f4b597b9b7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雷迪美特/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上海辰华.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e7fb65ac-50a3-42b0-a4d5-43383bd97c1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上海辰华/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天津兰力科.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3fb3b910-1f38-4514-8be9-288e07cf806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天津兰力科/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赛多利斯.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a15107c5-03be-49b5-adb0-c2f3eb3cbf8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赛多利斯/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普兰德.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d912ea38-9b0b-48a0-ab09-ea2a82f9d7d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普兰德/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天津德尚.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3bd5ac2e-2b55-42ac-9ee1-21799a5bba1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天津德尚/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必达泰克.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5b3d653e-80da-4d6a-b00d-e21305d9de4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必达泰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安东帕.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9322ee66-8628-4f56-9323-e4426d8f876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安东帕/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瑞明生物.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93c5d2d9-cf1c-4a6f-a625-1900df55bfe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江苏瑞明生物/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希森美康.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115cc0a5-75a5-4f12-841d-8f915e0bf13d.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希森美康/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众信恒通.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f6700d2b-0161-482b-a233-fc6262354ddf.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北京众信恒通/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西安迈瑞.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91f0a9f5-1296-41c7-be18-d190265e0c2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西安瑞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伊诺凯.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a6702aea-0058-4ff4-993b-0ad15fd8d07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北京伊诺凯/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IMG_4788_副本.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b5dec517-4f65-432c-9a50-2aa40cebc75e.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上海速创/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IMG_5131_副本.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4ddee942-e4e6-4c19-ac99-866771aba79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武汉科斯特/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西北大学.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0379ef9d-7c7a-4b3a-bb7f-ac9108799b2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西北大学苏州普瑞马斯科技/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GAMRY电化学.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fa9a5a1a-6a8b-4152-ae22-bf9bdfa80ea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美国GAMRY电化学/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微信图片_20180616065202_副本.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026d1258-2afc-4b51-8cc6-d517bb59a6ab.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仪器信息网/strong/ppbr//p
  • 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10月30日讯,为期三年一届的“全国分析化学年会”今天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本届年会为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由中国化学会主办,扬州大学承办、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协办。会议就我国自上届分析化学学术会议召开以来,关于分析化学学科的新成就、新进展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会议受到国家自然基金委的大力支持,千余名国内外从事分析化学研究的著名科学家、中青年学者、在校研究生、技术人员和仪器生产厂商参加了本届年会,仪器信息网作为唯一一家特约支持媒体也应邀参加。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现场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教授主持。扬州大学校长郭荣教授首先致辞,对扬州大学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代表扬州大学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教授主持开幕式扬州大学校长郭荣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汪尔康院士在会上发言,汪尔康院士表示,分析化学在国家经济建设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希望广大青年分析化学工作者继续努力,争取在下一届年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我国的分析化学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汪尔康院士在会上发言  大会组委会主席、扬州大学副校长胡效亚教授介绍了本届年会的筹备情况,中国分析化学会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是继2006年在南昌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之后又一届规模盛大的分析化学界学术聚会。全国各级高校、研究院所对组委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纷纷投稿,截止2009年8月30日,大会共收到论文1200多篇。大会报告均经过了组委会的认真审核讨论。本届年会与上届相比,增加了邀请报告的人数,增加了青年论坛专场报告会,增设了墙报的评优奖。大会组委会主席、扬州大学副校长胡效亚教授介绍年会情况  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吴荣坤董事长致辞,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概况,并希望大家支持国产仪器,期望与有关专家展开合作,共同促进国产仪器的发展。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吴荣坤董事长在会上致辞  会议还颁发了颁发“梁树权奖”和“《分析化学》优秀论文奖”。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因在分析化学领域做出的贡献而获得“梁树权奖”。东华理工大学陈焕文教授、浙江大学药学院程翼宇教授、武汉大学曾百肇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尤进茂教授、中山大学栾天罡教授获得“《分析化学》优秀论文奖”。中国科学院汪尔康院士、中国科学院俞汝勤院士、中国科学院张玉奎院士为获奖嘉宾颁奖。“梁树权奖”获奖嘉宾与三位院士合影“《分析化学》优秀论文奖”获奖嘉宾与三位院士合影  附录:  梁树权奖  中国化学会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梁树权教授于1992年9月17日在祝贺梁树权教授诞辰80周年和从事化学工作60周年大会上,将他和他夫人林兰女士日常节省下来的人民币贰万元捐赠给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会决定将此捐款作为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励奖金,并由所属分析化学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奖励为3年评选一次。由本人申请,经本单位学术组织或中国化学会理士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委员推荐,由申请人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于每年的6月1日至8月31日前将参加评选的科研成果及推荐材料寄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并由该委员会组织书面评议,再由本奖励委员会于12月底前集体讨论、投票、评出获奖者1至数名,报中国化学会批准备案。  《分析化学》优秀论文奖  为了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展现当前分析化学的研究水平和优秀成果,《分析化学》编辑部特举办06~07年度《分析化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在《分析化学》06年度和07年度发表并被SCI收录的论文均可参评。该奖旨在鼓励专家学者发表创新性强的研究成果,推动我国分析化学学科的快速健康发展。获奖作者将获得奖金及奖牌证书。  评选依据:  1. 研究成果在同类研究工作中处于领先水平,研究成果曾获奖或得到同行认可,并经同行专家评议。  2. 论文被SCI检索,并有被引频次的统计数据,被引频次在本刊同期发表论文中排名靠前。
  • 中科院院士、著名色谱分析化学家张玉奎:注重自主研发、仪器研制,向着分析化学强国迈进
    癌症有没有可能在早期就被诊断?体检可不可以只抽一微升血… … 近年来,精准医学概念的兴起,也将其背后分析化学和生命科学交叉的这片“隐秘地带”逐渐引入公众视野。  分析化学的迅速发展为生命科学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很多待解的难题,因为分析化学的介入找到新的解决路径。比如,通过利用色谱技术纯化中药,将有毒物质马兜铃酸进行分离。  那么,分析化学是如何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国内分析化学的发展有何新的趋势?具体而言,它在精准医学方面有哪些应用?如何解决国产仪器产业化发展难题,推动我国从分析化学大国走向分析化学强国?  著名色谱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谈及分析化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及仪器产业化方面的思考。  分析化学的转向  “一般讲上个世纪是化学的世纪,而这个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大家研究的重点是研究人、研究生命科学。化学也转向了以生命科学为研究重点,我们现在已经把蛋白质组学的定性定量,转向精准医学和重大疾病的发展。”  张玉奎院士说,分析化学已经无孔不入,任何一个新兴的科学都少不了分析化学,也服务于生命科学,为它提供研究方法和手段。  比如,人的蛋白组学的磷酸化。这个磷酸化有两种,一种是氧磷酸化,一种是氮磷酸化,氧磷酸化比较稳定。这块可以用来研究磷酸化和各种癌症的直接关系,也就是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过程中,癌症形成了病及康复的过程。  但是,关于氮磷酸化的研究却非常少,因为它不稳定,遇到酸就分解,样品非常难处理。“所以生物学界就给我们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就合成了一个分子,它有两个新的中心,专门抓氮磷酸化,用这个办法就可以把磷酸化保存下来,抓住鉴定,研究它的生物功能。”  张玉奎院士谈及,生物学上对这个磷酸化研究早了20多年,但依然对它了解较少。而分析化学上介入之后,很快就解决了这个“卡脖子”的难题。  这就是分析化学服务生命科学的一个典型例子。  实际上分析化学可以为生命科学做很多事情,张玉奎院士团队的很多工作也都是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来发展方法和技术。当然,生命科学的发展也对分析化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玉奎院士认为,分析化学发展的新趋势可以用“三高”来概括。其一,高灵敏度,需要检测到很多非常微小的变化,这也是需要永远追求的目标 其二,高选择性,要排除其他单位的干扰 其三,高通量,测算速度要快,满足大批量检测需求。这是分析化学或者测量学发展的新趋势。  除此之外,质谱、色谱的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现在有个色谱公司,现在已经在苏州搞了一个分公司,推动色谱和质谱联用。这其中涉及几万种蛋白,色谱是把它分离开,然后质谱一个一个告诉你都是什么东西。”张玉奎院士表示。  驱动精准医学  去年9月,国家层面着眼于“十四五”时期加快科技创新的迫切要求,提出了“四个面向”,即“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面向生命健康也成为分析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色谱领域的领军人物,张玉奎院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己所在的分离分析重点实验室一共有大约600人,他们都在干一件事,那就是分离分析。“现在我们朝着大健康方向发展,除了技术之外,我们还要建立大的数据库。因为你只有对健康人的统计,对各种疾病进行统计,才能够知道变化趋势是哪里。”  中国工程院詹启敏院士此前曾公开表示,临床疾病治疗的现状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疾病诊断大多在中晚期,死亡率很高,尤其是癌症 二是治疗的被动性和盲目性,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背景、变异免疫和内分泌改变导致细胞、分子改变,进一步导致组织器官病变造成疾病发生,而患同种疾病的不同病人针对相同的治疗方法会出现不同的临床愈后。因此,临床上要进行不同表型的分型,并找到分子标志物。  这就是精准医学临床发展的需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蛋白质组学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大众视野以来,其在肝癌、胰腺癌、糖尿病等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和分型等精准医学领域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张玉奎院士表示:“所有重大疾病,包括癌症,大家过去认为是基因在变化,现在看来实际上是基因里蛋白的变化。这可以用来诊断疾病,同时还可以诊断疗效。这样一来,诊疗过程就会更为精准。”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驱动了精准医学的发展。特别是精准医学涉及的精准测量、精准定性、精准定量等都需要分析化学提供研究方法的支撑。  比如,尿液跟踪检测。从你健康的时候起一直到病发连续检测你的尿液,录入专门的数据库。长时间跟踪就会发现你的尿液里的蛋白是朝着哪种疾病发展,然后进行及时调整,持续跟踪你的健康。  再比如,怎么判断一个人是抑郁症还是郁闷。我们就发现,得了抑郁症有两个蛋白它表达特别高。所以,这两个蛋白就有可能是抑郁症的一个标记,如果它高了就考虑是得了抑郁症了,就要赶快做心理上的纾解。  “这就叫蛋白质组学驱动精准医学,它为精准医学提供了一个工具或研究方法,它能够让诊疗更精准一点,治病依据更加充分一点。”张玉奎院士表示。  单元部件是新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几代人从0到1的艰苦探索,中国已经是色谱、分析化学大国,从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从业人员来看都是世界首位。  不过,张玉奎院士认为,我国依然还不是分析化学强国。“因为很多重要的设备,高端的消耗品还依赖国外进口。接下来,还要更加注重自主研发、仪器研制及产业化发展,朝着分析化学强国迈进。”  值得注意的是,他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离分析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分离分析实验室)在产学研方面已经取得不小的突破。比如,大连化物所在色谱产业化方面,拥有国内一流的液相色谱生产企业大连依利特。  就在去年,色谱分离技术的第三代研究者之一——汪博士团队,通过海创人才长三角创业服务中心引进并落地嘉兴南湖,所创办的浙江博颐生物将致力于基于新型分离材料的生物提取和生物合成新技术的产业化。令人欣喜的是,浙江博颐生物与苏州纳微科技以及大连化物所梁博士等为代表的第三代,所开发的高效色谱填料和色谱柱已经可与国外部分最新产品相媲美。  色谱原本只是个分析工具,而现在已经很多人把色谱制备拿来做生物医药的分离、纯化,并且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效。张玉奎举例,自己的“弟子”梁鑫淼团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南昌搞了一个达87米的大装置,用五基色谱来纯化生中药。他已经把张伯礼院士开的“清肺排毒汤”,经过分离纯化,把马兜铃酸这个有害物质拿掉,把四个有效成分进行富集,最后变成了粉末,制成胶囊。  “现在国际上对马兜铃酸的要求是零检出,但是我们中药天生就含有这个元素。过去中医上没有办法,就采取控制剂量的方法,不让你中大毒,实际上这是很危险的。”他表示,通过这种分离纯化的手段,困扰多年的中药出口难题也得以解决。  再说到质谱。目前国内还是以进口为主,比如大连化物所生物楼里有40余台质谱,其中一台就是200万~300万元,成本高昂。不过,大连化物所分离分析重点实验室已经开始自己制造质谱,“去年疫情期间国外设备进不来,我们的质谱还卖出去30台。”  张玉奎院士表示:“我们希望把质谱做大,还联合投资公司一起在杭州落地了一个公司,希望借此推动它的产业化。我们的目标就是临床质谱,解决临床问题,所以希望把它做成一个大产业。”  质谱可以用于公共交通的防爆检测,也可以用来做肺结核筛查,还可以用于手术麻醉剂量的控制等方面。张玉奎院士认为:“将来质谱发展到临床,可以整个推动我们大健康朝前走,就不是说癌症怎么治疗,而是怎么预防癌症,怎么健康地活着。”  目前,大连化物所分离分析重点实验室质谱和色谱都可以实现自主研制。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支持下,国产仪器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距离真正实现产业化,达到跟国外竞争的水平,还有个过程。从基础研究到产业方向、资金、技术实力、用户认可度等方面,国产仪器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张玉奎院士认为,国产仪器要想真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该重点朝着单元部件的方向发展。首先就应该去解决部件问题,而不是都来做整机,这样研发力量就会分散,造成资源浪费。而是要走差异化路线,这个部件一批人生产,另一个部件另外一批人生产,然后再组装成一个整机,这样就会形成一种高质量发展的机制。  “单元部件的高质量研究,应该成为今后的重头。”张玉奎院士认为,各研发机构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这样才能形成中国特色的产业化。
  • 《分析化学》SCI影响因子攀升至0.790
    据2010年6月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最新公布的2009年SCI数据显示,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中国化学会共同主办、汪尔康院士任主编的《分析化学》影响因子为0.790,较2008年度的0.633又有新的提升,在国内化学学科期刊中排名第四。  《分析化学》1972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也是目前我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主要报道我国分析化学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分析化学学科的前沿和进展。刊物设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评述与进展、 仪器装置与实验技术、来稿摘登、NEWS等栏目。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新的分析化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为分析化学工作者提供国内外最新分析仪器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进步。该刊自1999年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正式收入《科学引文索引扩大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 SCIE)以来,SCI影响因子稳步提高。同时,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历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该刊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居中国科技期刊排序前列。曾连续三届获“国家期刊奖”殊荣,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2007年度和2008年度“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等称号。这标志着《分析化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中影响力的增长。  表1大陆化学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ISSNTotal CitesImpact Factor5-Year Impact FactorImmediacy IndexArticlesCited Half-lifeEigenfactorTM ScoreJ NAT GAS CHEM 1003-99532670.95 0.082732.90.00097CHINESE J CHEM 1001-604X17800.8910.7740.0774043.70.00508SCI CHINA SER B 1006-929110490.830.7580.1093118.20.00171CHINESE J ANAL CHEM 0253-382018180.790.5240.13636940.00301CHINESE J CATAL 0253-983711800.7860.7550.04621640.00259ACTA CHIM SINICA 0567-735124710.7510.6780.074694.70.00379CHINESE J CHEM ENG 1004-95416150.6930.6060.0661523.70.00208PROG CHEM 1005-281X7280.6490.6240.0333073.30.00237CHINESE CHEM LETT 1001-841716290.6430.4490.1363984.40.00432CHEM J CHINESE U 0251-079027460.620.560.11252050.00397CHINESE J INORG CHEM 1001-486114710.6060.5340.1244033.90.00276CHINESE J ORG CHEM 0253-278612720.6030.5880.0582934.50.00247RARE METALS 1001-05214960.6010.5480.0241253.40.00256J RARE EARTH 1002-07219050.5720.4530.0462173.80.00354CHINESE J STRUC CHEM 0254-586110010.5440.5210.0472764.40.00197CHINESE J POLYM SCI 0256-76793870.5260.5260.1331054.90.00089ACTA POLYM SIN 1000-33047700.4370.4230.0612145.30.00119J INORG MATER 1000-324X6650.3790.3440.0592564.40.00165PROG BIOCHEM BIOPHYS 1000-32823070.1930.1890.0482094.80.00068  表2 中国大陆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Rank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ISSNTotal CitesImpact Factor5-Year Impact FactorImmediacy IndexArticlesCited Half-life1CELL RES 1001-060232608.1515.651.9621042.82NANO RES 1998-01242944.374.3890.571001.43FUNGAL DIVERS 1560-27458933.8032.6691.184492.74MOL PLANT 1674-20523462.7842.7840.9011111.35CELL MOL IMMUNOL 1672-76819452.765 0.316573.66EPISODES 0705-379711342.1222.55 08.67WORLD J GASTROENTERO 1007-9327127402.092 0.2548633.68COMMUN COMPUT PHYS 1815-24065492.0772.0870.5411092.29TRANSPORTMETRICA 1812-8602822.0381.5690.08312 10J DIGEST DIS 1751-29721311.791 0.154522.211ACTA BIOCH BIOPH SIN 1672-91459231.4821.1620.1751203.612J ENVIRON SCI-CHINA 1001-074214381.4121.0120.0792673.113J INTEGR PLANT BIOL 1672-90729281.3951.2110.2481172.714CHINESE PHYS 1009-196328461.3431.121 03.915CHINESE PHYS B 1674-105611411.2931.2940.1828871.416HEPATOB PANCREAT DIS 1499-38728451.183 0.1211074.217ACTA GEOL SIN-ENGL 1000-951513821.1721.3090.2171205.418INSECT SCI 1672-96092661.1180.9830.356592.619PEDOSPHERE 1002-01606351.1031.1060.034883.820CHINA PART 1672-25151831.1022.593 03.821J ZHEJIANG UNIV-SC B 1673-15816191.041 0.1561283.122SCI CHINA SER G 1672-17995671.040.8450.4392691.923ACTA PHYS SIN-CH ED 1000-329066001.0030.8910.12314143.624CHINESE PHYS LETT 0256-307X49030.9720.7750.26610183.124J BIONIC ENG 1672-65291710.972 0.283532.126CHINESE MED J-PEKING 0366-699934070.9520.890.1615705.127J NAT GAS CHEM 1003-99532670.95 0.082732.928INT J SEDIMENT RES 1001-62791730.908 0.297376.129PARTICUOLOGY 1674-2001820.8990.9420.22970 30CHINESE SCI BULL 1001-653850790.8980.9090.1876316.131CHINESE J CHEM 1001-604X17800.8910.7740.0774043.732CHINESE J ASTRON AST 1009-92715430.8880.65 0433J SYST EVOL 0529-1526980.880.8910.25954 33SCI CHINA SER D 1006-931320320.880.9960.1611995.635ACTA METEOROL SIN 0894-05256780.874 0637.436ACTA MECH SINICA-PRC 0567-77184850.8650.8760.082974.437J COMPUT MATH 0254-94095540.8480.7950.267456.538CHINESE J GEOPHYS-CH 0001-573315780.8440.8730.2393554.639SCI CHINA SER B 1006-929110490.830.7580.1093118.240J MATER SCI TECHNOL 1005-03028860.8280.5940.0731654.341J GENET GENOMICS 1673-85271940.8130.8270.195771.942CHIN OPT LETT 1671-76946610.804 0.043212.643CHINESE J ANAL CHEM 0253-382018180.790.5240.136369444CHINESE J CATAL 0253-983711800.7860.7550.046216445ACTA CHIM SINICA 0567-735124710.7510.6780.074694.746ACTA PHYS-CHIM SIN 1000-681814160.7180.5990.1084253.547PROG NAT SCI 1002-007111430.7040.6880.1322284.248NUMER MATH-THEORY ME 1004-8979240.6960.6960.15426 49CHINESE J CHEM ENG 1004-95416150.6930.6060.0661523.750ADV ATMOS SCI 0256-15308990.6910.9080.1811166.150SCI CHINA SER C 1006-93055510.6910.7080.221414.252SCI CHINA SER E 1006-93216990.6820.6410.1144843.653PROG CHEM 1005-281X7280.6490.6240.0333073.354CHINESE CHEM LETT 1001-841716290.6430.4490.1363984.455J COMPUT SCI TECHNOL 1000-90004450.6320.5880.041974.556CHEM J CHINESE U 0251-079027460.620.560.112520557EARTHQ ENG ENG VIB 1671-36641830.614 0525.558CHINESE J INORG CHEM 1001-486114710.6060.5340.1244033.959CHINESE J ORG CHEM 0253-278612720.6030.5880.0582934.560RARE METALS 1001-05214960.6010.5480.0241253.461SCI CHINA SER A 1006-928313090.5840.5990.0842148.662ACTA MATH SIN 1439-851611260.5790.6550.0841675.662COMMUN THEOR PHYS 0253-610216780.5790.5090.1554393.764J RARE EARTH 1002-07219050.5720.4530.0462173.865J EXERC SCI FIT 1728-869X230.571 0.08324 66CHEM RES CHINESE U 1005-90404750.5560.410.0461963.567CHINESE J STRUC CHEM 0254-586110010.5440.5210.0472764.468CHINESE J POLYM SCI 0256-76793870.5260.5260.1331054.969ASIAN J SURG 1015-95843050.524 0.114444.870J GEOGR SCI 1009-637X1570.518 0.048624.571CHINESE J CHEM PHYS 1674-00683680.4890.3820.12108472ACTA METALL SIN 0412-196110380.4830.4480.0822445.473ACTA OCEANOL SIN 0253-505X6290.4810.6560.029696.574ACTA MECH SOLIDA SIN 0894-91662730.4650.5280.073556.175APPL GEOPHYS 1672-79751610.457 , 0.0484210.076T NONFERR ME, TAL SOC 1003-632612260.4450.3830.054393.777ACTA POLYM SIN 1000-33047700.4370.4230.0612145.378CHINESE GEOGR SCI 1002-00631250.4260.3080.085474.279CHIN J INTEGR MED 1672-04151000.42 0.03977380J UNIV SCI TECHNOL B 1005-88504530.4160.486 04.481J MT SCI-ENGL 1672-63161330.4 0.07434.782APPL MATH MECH-ENGL 0253-48277600.3930.3290.0251587.983SCI CHINA SER F 1009-27572830.3870.4730.054224484ALGEBR COLLOQ 1005-38672680.380.4380.106665.884PLASMA SCI TECHNOL 1009-06303320.380.3690.1041443.586J INORG MATER 1000-324X6650.3790.3440.0592564.487WORLD J PEDIATR 1708-8569560.365 0.23655 88CHINESE ANN MATH B 0252-95993350.3560.5480.017587.589J WUHAN UNIV TECHNOL 1000-24135500.3520.4620.0192144.490ACTA PHYTOTAXON SIN 0529-15264270.3330.388 010.091ACTA MATH SCI 0252-96023460.3280.3370.0371366.692J HUAZHONG U SCI-MED 1672-07333840.311 0.0671633.893NUCL SCI TECH 1001-8042910.31 0.01473 94J ZHEJIANG UNIV-SC A 1673-565X3220.301 0.066213395J CENT SOUTH UNIV T 1005-97844810.30.3020.0411713.596CHINESE J AERONAUT 1000-93611230.294 0.021003.797J SYST ENG ELECTRON 1004-41321950.269 01963.198CHINA OCEAN ENG 0890-54872450.260.4230.077655.699CHINESE PHYS C 1674-11371260.2510.2560.0663311.4100HIGH ENERG PHYS NUC 0254-30523430.2330.186 04.5101J CHINA UNIV GEOSCI 1002-07051730.21  03.6102J IRON STEEL RES INT 1006-706X2630.2010.2920.0044533.7103CHINESE J CANCER RES 1000-9604400.198 050 104PROG BIOCHEM BIOPHYS 1000-32823070.1930.1890.0482094.8105PETROL SCI 1672-5107490.174 0.06265 106J THERM SCI 1003-2169970.165 0.05357 107RARE METAL MAT ENG 1002-185X10620.1610.2060.0176963.8108CHINA FOUNDRY 1672-6421160.159 050 109CHINESE J ELECTRON 1022-46532050.1560.1570.0131564.6110CHINA COMMUN 1673-5447180.118 065 111CHINA PET PROCESS PE 1008-6234170.07 045 112INT J MIN MET MATER 1674-47991  0.008121 112J EARTH SCI-CHINA 1674-487X34  0.39384 112RES ASTRON ASTROPHYS 1674-452733  0.264125
  • 电分析化学“大家”齐聚长春应化所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8月20日,第13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13th ISEAC)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会议为期3天,来自国内外电分析化学及其相关领域的500余位专家学者云集一堂,共同探讨当前电分析化学领域的技术前沿与应用进展,交流彼此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亦参加了会议。13th ISEAC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国家电化学和光谱分析研究中心、长春分析仪器研究和技术开放中心共同主办,同时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化学会、吉林省科技厅、长春应化所等部门的赞助支持。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汪尔康院士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  汪尔康院士在致辞中说到,国际电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是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电分析化学实验室于1987年发起和承办的国际电分析化学的重要的学术会议,一直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主办,由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每两年在长春举办一次,与BCEIA同步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2届,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参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已成为电分析化学领域的重要国际会议。  本次大会为电分析化学家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科研论坛,以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还吸引了国际一流的电分析化学家共探学术,推动国际合作。最后汪尔康院士预祝第13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圆满成功!José N.Onuchic教授荣获2010年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称号  在会上,中科院长春应化研究所所长安立佳研究员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第亚哥分校José N.Onuchic教授2010年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称号。“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是中国科学院于2004年推出的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通过邀请国际著名科学家来访讲学及选派优秀科研骨干进行学术回访等形式,加强研究所科研人员同世界顶尖科学家的联系与交流。 陈洪渊院士(中国) Hubert H.Girault教授(瑞士) Takashi Kakiuchi教授(日本) Alan M.Bond教授(澳大利亚)  本届会议邀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院士和教授作电分析化学及相关领域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综括及展望和专题报告,其中包括22个大会报告、109个分会场报告,报告内容主要集中在生物电化学、光谱电化学、纳米电化学、生物及化学传感器、界面电化学、电分析化学联用技术以及与生物学、材料学、信息学、物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等领域,为数百位参会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代表了当前电分析化学研究领域的最前沿,对于积极推动国内外电分析化学的发展与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海报展现场 台湾学者代表  此外,本届会议还安排了电分析化学学术海报展,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美国、法国等地知名大学的学者纷纷在此展示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会议主办方最终会从中评选出“TOP 10”,并在21日晚宴现场中进行了颁奖。 颁奖现场 晚宴现场  最后值得提及的是,此次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恰逢电分析化学知名专家董绍俊院士80岁寿辰,国内外众多专家纷纷送上了祝福,庆贺董绍俊院士生日快乐!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 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通知(附大会日程)
    p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生命分析化学研究的发展,加深学者之间的交流,强化学科交叉,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将于2016年12月16-19日在南京召开。与前三届会议的宗旨一致,本次会议仍然以形成自由研讨的氛围,让思想撞击出火花,使创造力突涌为目的,集小智为大智,化零散为整体,逐渐形成我国生命分析化学研究的独特战略思路,壮大具有特殊战斗力的我国生命分析化学研究队伍,开创生动活泼的生命分析化学研究新局面。/pp  本次会议除有关学术报告外,还将设立5-8个生命分析化学重大学术问题主题讨论会,和青年科学家专场报告。欢迎代表们提出您认为有价值的讨论主题或建议。/pp  拟讨论的主题:1)生命分析样品处理方法,2)生物及环境复杂样品分析,3)组学分析方法,4)单细胞、单分子及活体分析,5)临床、医药与法庭分析,6)化学生物学分析方法,7)生物成像分析,8)新仪器与新技术,9)食品、药品安全及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有意参加研讨会的各方代表请尽快报名并将回执和论文摘要通过会议网站(http://2016acls.nju.edu.cn/)投稿。/pp  论文摘要格式:论文摘要篇幅限A4纸1页,打印范围(板芯)15× 23 cm。题目用三号黑体 作者姓名用四号宋体、单位及地址以及摘要内容用五号宋体 摘要模板请在网上下载:http://2016acls.nju.edu.cn/login.asp/pp  论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16年10月30日。/pp  报到日期:2016年12月16日 14:00—21:00/pp  报到地点:江苏辰茂新世纪大酒店/pp  会议时间:2016年12月17-19日,19日下午2:00后可以离会。/pp  会议地点: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88号)/pp  参会费用:会议交通和食宿自理,会务费:800元/人。(请在网上自助缴费或对公转账,现场不收取注册费)/pp  主办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pp  承办单位: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pp  学术委员会:/pp  鞠熀先 南京大学/pp  夏兴华 南京大学/pp  邵元华 北京大学/pp  张新荣 清华大学/pp  陈 义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pp  庄乾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pp  组织委员会:/pp  徐静娟 南京大学/pp  朱俊杰 南京大学/pp  刘虎威 北京大学/pp  林金明 清华大学/pp  毛兰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pp  庄乾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pp  稿件联系人: 鞠熀先教授,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hxju@nju.edu.cn。/pp  会务联系人: 徐静娟教授,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a href="mailto:xujj@nju.edu.cn"xujj@nju.edu.cn/a。/ppbr//ppstrong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stronga style="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12/ueattachment/c290ae14-5ed3-4130-9a44-9328164eb84b.pdf"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日程安排(终版本).pdf/span/strong/a/pp/ppbr//p
  • 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开幕在即
    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承办的&ldquo 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rdquo 将于2015年5月8日~11日在武汉洪山大礼堂召开。这是我国分析化学领域三年一届的盛会,会议将就我国自上届学术会议以来分析化学学科的新成就、新进展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将组织分析化学前沿的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和讨论,并邀请部分国外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汪尔康院士担任本次大会主席,华中师范大学杨光富教授担任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 本次会议将涉及分析化学20个领域,包括:(1)原子光谱分析 (2)分子光谱分析 (3)色谱法与分离科学 (4)电分析化学 (5)波谱分析(包括顺磁、核磁共振) (6)质谱分析 (7)显微成像分析 (8)微流控芯片分析 (9)联用方法与自动化分析 (10) 形态、表面及结构分析 (11) 生物分析化学 (12) 药物和代谢物分析 (13)环境分析化学 (14)食品分析 (15) 蛋白质分析 (16)核酸分析 (17)纳米分析化学 (18)分析仪器及装置 (19) 质量控制 (20)化学计量学与生物信息学。 本次会议将集中反映我国分析化学领域的科学家们,最近几年在分析化学领域所取得的丰硕科研成果。 最新会议日程
  • 我国分析化学基础研究的质量和国际影响明显提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和快速增长的支持下,我国分析化学基础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电化学分析、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等传统分析化学三级学科研究中保持了已有的优势,还在纳米分析、微纳流控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分析、以及单分子单细胞分析等分析化学热点和前沿领域跃居世界先进行列。据统计,我国2007-2011年五年间发表在本领域最有影响的刊物Analytical Chemistry(ACS刊物)上的论文已达704篇,是上一个五年在该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247篇)的近3倍,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学者在该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如果从单篇论文的平均引用率看,美国学者近五年在该刊物上的单篇论文平均引用率为12.03,而我国学者发表论文的单篇平均引用率达到17.92,表明我国学者分析化学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受关注程度正在快速升高。更可喜的是,今年中国分析化学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自2013年3月1日起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被美国ACS聘为Analytical Chemistry副主编,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邹汉法研究员被聘为Analytical Chemistry编委(2013年1月1日起),彻底改变了2012年前该刊没有来自中国编委的现状,一次从美国以外的一个国家同时聘请这么多专家担任副主编、编委,这在美国化学会刊物中尚属首次。  国际同行对我国学者的研究也给与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我国学者进行高水平学术交流的积极性日益增高。在中-日-韩分析化学会议、中-加分析化学会议的基础上,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支持下,2010年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中-美分析化学会议,由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Cooks教授承办,美国NSF分析化学负责人Kelsey D.Cook、美国Analytical Chemistry主编Murry和多数副主编都出席了这次会议。我国分析化学学者15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达成了两个重要共识,一是中-美分析化学家之间的高水平交流对国际分析化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这种交流应该形成一种2年一次的固定形式 另一个是美国学者普遍认识到美国化学会主办的杂志Analytical Chemistry应该有中国学者参与。在2012年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美分析化学双边会议上,Analytical Chemistry新任主编Sweedler教授与中国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还顺访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化学所、北京蛋白质研究中心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充分肯定了近几年中国分析化学的发展。  虽然我国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充分的认识到,在分析仪器装置原始创新研究方面我国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今后应更加注重青年学者的培养,重视原创性工作,使我国分析化学基础研究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 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大会报告
    仪器信息网10月31日讯,由中国化学会主办,扬州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全国分析化学年会”于10月30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在大会开幕式之后,大会报告如期举办,报告内容就分析化学的一些宏观问题以及一些技术方面的新成就、新进展进行了交流。大会报告如下:  中国科学院汪尔康院士:探讨分子识别和特异性-亲和性及特异性评判药物筛选  分子识别和结合对于决定生物分子功能结构其积极重要的作用。理解和掌握亲和性和特异性是当今挑战的课题。这不但可以揭示生物分子的结合原理,而且对药物和生物传感器的设计有直接应用。  汪尔康院士在报告中表示,探讨分子识别的特异性和亲和性,首先要定义一个新的变量,即本征特异性比值(ISR),描述区别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的自然态和类自然态的能力差异。通过分子模拟法,可以得到相关的能谱和对于每个小分子的不同ISR值。从两维角度交叉评价搜索数据库中的小分子有助于特异性小分子的发现。并把ISR(本征特异性比值)应用到拥有竞争性受体的体系中(COXs蛋白),以COXs为研究体系来进一步阐明了ISR的相关意义和应用。从理论上讲,ISR概念同样能应用到CADD的各个领域。在具体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工作中,采用亲和性和本征特异性评价更据有意义。  中国科学院俞汝勤院士:分析化学当前发展趋势的若干思考  分析化学的当前趋势史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从国家发展和公众关注度来看,涉及人们生或质量与生活水平的研究应放在突出位置,为生命科学服务并与之结合,仍是分析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分析化学作为化学的二级学科,应从整体上全面发展。各种方法、仪器与策略,应均衡发展,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应得到重视。色谱学、波普学、传感器和化学计量作为分析化学的“四大支柱”,色谱学与传感器在我国发展势头较好,波普学的发展还不太均衡,化学计量学在我国虽然得到一些发展,但离分析化学面临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此外,分析化学作为解决实施问题的学科,应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发展。分析化学在诸多相关跨学科综合研究中,常会起到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分析化学工作者应努力面向国家需求的重大课题研究中多做贡献,从而推动分析化学向前发展。  中国科学院张玉奎院士:色谱进展  色谱学已发展成为分析化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的要求,带动了色谱学科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的分离模式不断出现,成为分析化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  张玉奎院士在他的报告中对柱填料、基于整体材料的新型柱模式、多维色谱、等方面的研究或技术应用进展做了简要介绍。张玉奎院士表示,“高效、高分辨、高通量、高灵敏度”是色谱发展的要求,“新型分离材料、新型柱模式、多为多模式分离技术、多种联用技术、新仪器”等方面技术的进步是色谱技术的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陈洪渊院士:大科学装置同步辐射光源在生命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标志,同步辐射装置是一种先进的高端大科学研究设施。作为独特的宽光谱高亮度光源,同步射光源提供了其他光源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我国建成的大科学(上海光源),标志着我国在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大科学实验装置方面具备了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和集成与创新能力。  陈洪渊院士重点介绍了同步辐射光源在生命分析化学领域的应用,并以上海光源为例介绍了同步辐射装置的发展和应用状况,旨在唤起和推动我国分析化学家的高度重视,充分利用这一大型装置,将生命分析化学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董绍俊研究员:水体毒性检测的一种新途径  我国作为贫水国之一,同时存在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毒性”作为一项综合生物学指标,在环境监测及检测中起到全面衡量污染物对生物体危害的重要作用。早期的毒性检测采用生物体作为受试对象,试验周期长、技术复杂;近期的Microtox法虽然已获国际认可,但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局限。  基于此,董绍俊院士课题组提出要建立一种具有广谱性的、水体总毒性快速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原位培养微生物膜反应器可对水源毒物作出更灵敏、快速响应的原理,并结合新的反应器分析信号的微量方法进行工作。该系统适用于长期在线毒性检测,并实现现场的毒性灵敏检测、快速检测,提供水体毒性的真实信息。  董绍俊院士课题组对以上的设计以提供了可靠基础:以地表水、生活污水为目标水体,进行了原位培养微生物膜实验;以大肠杆菌为受体生物体,详细研究了时间对于人工媒介体的毒性检测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该体系毒性测试一般在60分钟即可达到平衡,确实有效的缩短了检测时间,进一步结合生物反应器实验,有望完成具有广谱性的、快速现场毒性检测,并能及时反馈重要的毒物学信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梁文平研究员:科学基金与化学基础研究  梁文平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我国化学基础研究现状:中国国际论文20.8万篇(2007年),占世界第二位,其中,化学占13.93%。我国化学学科产出力与影响力明显上升,从1997年的世界第十七位到2006年已上升到世界第三位。  此外,他还介绍了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SCI论文总体的产出与引用情况,他认为我国科学论文产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不懈的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导思想。就科研人员比较关注的内地及香港学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Advanced Materials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的情况,梁主任也进行了介绍。他指出,青年学者是这些高水平论文产出的主体,而且其中很多学者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  最后,梁文平指出,在化学领域,值得关注的是欧洲化学界提出的可持续化学的理念。提出可持续化学的欧洲技术平台的最初目的是帮助和推动欧洲化学、化工和工业生物技术的持续发展,促进欧洲化学和化工研究的发展和创新。包括4项战略,一是为欧洲提供创新的动力,提供原材料,提供衣物、药品、能源等领域创新的源泉;二是作为支撑知识经济社会新技术的核心,化学是纳米科技、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的核心;三是为可持续发展投资,让产品改进和加工过程更具生态效应,使资源使用最佳化,对环境影响最小化;四是保护和发展就业市场、专业人才和生活质量。  国家科技部条件财务司郑健博士:方法创新与仪器自主创新  科学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民生问题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科学仪器设备,尤其是高端科学仪器设备基本依赖进口,严重影响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的实施。强化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能力,从源头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科技工作由追踪模仿向引领发展转变的策略,势在必行。  促进仪器自主创新,需要做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1)进行创新方法研究、(2)建立应用示范(3)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4)加强基地建设、(5)各部门的多元投入、(6)好的政策环境、(7)良好的文化氛围、(8)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大学邵元华教授:软界面上分析相互作用与成像分析  邵元华教授首先介绍了软界面电分析化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1、界面结构未知;2、可供选择作为有机相的有机溶剂数目有限;3、没有很好的获取转移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手段;4、iR及充电电流较常规化学更加严重。  通过对软界面上分析相互作用与成像分析研究,邵元华得出结论并发表了自己的展望:1、软界面电化学是一个较新的领域;2、其研究重点仍然是发展新的方法与技术;3、在液/液界面上所发展的方法与激活素可用于液/膜界面及单细胞检测;4、需要联立连用技术平台。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张新荣教授:化学发光阵列传感器的研究  阵列传感器是传感器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它集成了单个传感器的功能,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动物的嗅觉器官。  张新荣课题组利用纳米材料表面的化学发光机理提出了阵列传感器的新模式,以纳米材料表面为反应基础,以化学发光为检测信号,用于分子识别及纳米催化剂的快速、高通量筛选。这种阵列传感器与传统的光化学传感器相比,最大特点是,可选的传感材料广泛,可以从多个方面提供丰富的分子结构的信息用于分子识别。它不需要外部光源,通过化学反应自身提供的能量产生检测所需的光信号,因而从根本上简化了传感器的结构。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易于集成化和微型化。这一结果也为化学发光分析体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糖蛋白的分离分析和结构鉴定  蛋白质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糖基化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作为蛋白质组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糖蛋白质组学是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质谱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灵敏度的多级质谱分析已成为现实。这些仪器的发展促进了对糖基化位点和糖链结构的深入分析。  杨芃原教授基于高分辨率、高精度、高灵敏度及良好表现力的多级质谱技术,探索了糖蛋白质谱分离分析的技术流程。通过对糖蛋白分离的各个步骤、酶的选择及条件、提肽液的组成、基质的组成、点样方法进行了优化,形成了简单易行、无需糖肽富集标记的糖蛋白溶液酶解-质谱分析和胶上分离酶解-质谱分析的技术路线,为实际样品体系中糖蛋白的结构解析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武汉大学庞代文教授:活细胞合成量子点等生物纳米标记材料一种“时空耦合”合成新策略  庞代文教授在报告中表示,利用活酵母细胞作为反应器,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成功地合成出尺寸可控、闪闪发光的CdSe量子点。Na2SeO3的代谢以及CdCl2的解毒过程是酵母细胞内固有的生化反应途径,而这两个原本不相关的生理过程正好可以提供合成CdSe量子点所必需的合适价态的原料,当‘迫使’它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遇,就有可能得到我们所期待的产物。  通常采用生物的方法合成纳米材料时,主要是简单地利用某种生物模板或者生物本身的某一条代谢途径来做,而该研究在利用生物学方法和体系解决化学领域问题上取得了突破。  新方法整个反应过程是在30℃下进行的,避免了所有易燃、易爆、有毒的有机试剂,并且CdSe是在活的酵母细胞内得到的,这说明这种方法对于细胞的毒性相对较小,生物相容性较好。此外,还能实现对合成产物的性能控制。  大会报告结束后,为庆祝“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的胜利召开,欢迎大家的到来,大会承办方扬州大学与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盛大的招待晚宴。安捷伦欢迎晚宴现场扬州大学校领导共同祝酒
  • “十二五”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
    分析化学是关于测量和表征的科学,被誉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眼睛”。随着国际经济交流的深入和各新兴学科领域的飞速发展,处于交叉学科中心位置的分析化学应该如何发展?  在日前在武汉召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十二五”分析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著名分析化学家汪尔康院士指出,发展新的分析原理和新型动态分析检测及多元参数的检测分析方法,从而研制出相应的新型分析仪器,将是21世纪分析科学发展的主流和分析科学第三次变革的主要内容。  据介绍,本次研讨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承办。56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并建言献策,大会共收到各类建议和报告30余份。  关乎国计民生的分析技术  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汪尔康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即分析化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他认为,当前分析化学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国内检测合格的产品,到了国外却被检测出有毒物质超标,除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缺失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对分析检测技术重视不够。”汪尔康告诉记者,美国每年用于产品质量控制分析的费用超过500亿美元,影响着美国2/3以上产品的质量。“加大分析技术的基础研究非常必要。”汪尔康说。  来自南京大学的陈洪渊院士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国家的经济实力反映在产品质量上,而产品质量则体现着分析检测水平。陈洪渊举例说,由于技术手段不足,我国在食品农药残留物检测方面长期处于被动状态。  数据显示,美国FDA的多残留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食品中360多种农药残留物,德国的方法可检测325种,加拿大的方法可检测251种,而我国却只能检测180种农药残留。  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最为基础的手段。据介绍,发达国家或地区对我国出口食品所设立的贸易技术壁垒,大多集中在评价标准和检测技术领域。反观近年来反映出的我国出口食品安全问题,检测技术相对落后是对其进行改善的极大障碍。  “人们以前简单地将分析化学看成工具,而忽视了它的基础作用。”汪尔康认为,下一步应该从国家需求的角度,加紧研究涉及重大疾病与国家和公共安全的检测分析方法,如重大疾病、食品、环境有害物、爆炸物、毒品、生化恐怖源等的快速、准确、灵敏的分析方法,以满足维护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紧迫需求。  更紧密地服务生命科学  从2001年全球首例手足口病,到2003年的SARS病毒,再到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断暴发的全球流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灾难,对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也为分析化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生命科学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研究的重点和前沿,美国、欧洲各国和日本正在进行一场以生命科学前沿研究和生物高技术为中心的激烈竞争和较量。而生命科学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如高通量测序、蛋白质组、超高分辨率细胞成像等都离不开分析化学家的参与。  “生命活动及其行为规律,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最杰出的模板,并指出了直接和明确的途径。”陈洪渊认为,生命过程中涉及的分子识别与作用、物质传输与转化、信息转导与提取、能量转化等过程大都发生在“界面”上,如何在“界面”上进行结构与功能仿生组织和组装,高效地发挥其功能,是建立生命活动中生物分子分析检测的新原理、新方法与新技术,揭示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导机制,以及生物能开发与利用的关键。  为生命科学服务并与之融合,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专家们认为,发展基于新型分子探针和纳米生物技术的重大疾病检测和诊治新方法与新手段,对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对发展基于纳米科技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诊断及治疗技术、满足我国防治危害人口健康重大疾病的迫切需求,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鼓励分析仪器自主研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回顾科学发展的历程,事实已经证明技术方法及科学仪器的不断创新,是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例如在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中,由于对仪器或测试方法进行创新而获奖的科学家约占1/4。  在谈到分析化学未来发展时,湖南大学姚守拙院士指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分析新仪器的开发,不仅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挑战,也是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重要任务。  据介绍,现在国内分析化学的大部分研究工作,还是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和分析方法的开发,在分析仪器自主研发这一层面上的工作相对较少。造成的后果是,国内分析化学的发展非常依赖于进口仪器的发展,新开发的分析方法往往也局限于进口仪器具备的功能上。这就导致我国在分析仪器核心技术上,始终落后于国际上最先进的水平,在产业化这一块始终无法做大做强。  “人民辛辛苦苦赚的钱,都花在购买高档进口仪器上了。”姚守拙痛心地说,摆脱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析仪器,以摆脱对国外进口仪器的依赖,并推进新的分析方法和手段的产生。  作为本次会议承办单位的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在仪器自主研发上可谓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06年,由该所提出的“300MHz~5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研制”得到科技部“十一五”科学仪器研究开发项目支持。目前,研究所自主研发了包括核磁共振控制台等主要的关键核心部件,培养、吸引、凝聚和稳定了一批仪器研发的创新人才队伍,初步建立了核磁共振仪器研发平台,并成功研制出一台500MHz双通道核磁共振波谱仪试验样机。  “仪器创新是分析化学的创新源头之一。”北京大学教授邵元华建议,可以考虑建立国家科学仪器研发中心,集中不同领域的人才,有目的地研发通用的分析化学仪器。此外,每个研究机构可以建立机械电子加工中心,为仪器的改进提供服务,为仪器装备的创新提供雏形。  “有了自己的分析仪器,一方面可以不用把大把的钱都花在进口仪器上,另一方面也可以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姚守拙说。
  • 化学+生物的梦幻联动!电分析化学主题网络研讨会年末上线!
    这是一个神奇的领域,仪器设备简单易行,分析过程敏捷高效;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表面技术,超分子体系以及新材料合成的发展和应用,该领域进一步向微量分析,单细胞水平检测,实时动态分析,无损分析以及超高灵敏和超高选择等方向迈进。这就是电分析化学(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做为仪器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电分析化学近年来在生物分析与生物传感、电分析化学联用等方面的前沿研究及应用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电分析化学生物传感器主要包括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电分析化学免疫传感器、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酶传感器、电分析化学DNA传感器等。2022年12月21日,由仪器信息网与广州大学联合举办,中山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协办的“第三届电分析化学”主题网络研讨会重磅上线!本次研讨会针对当下电分析化学前沿研究及应用热点进行探讨,为电分析化学相关从业人员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促进我国电分析化学及相关仪器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会议邀请广州大学分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牛利教授主持。多位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及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大连化物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的专家进行最新的技术分析与最新结果科研成果的分享。21日上午的会议聚焦电化学技术与生物传感器的结合应用。将电化学技术拓展至生物细胞研究等领域,这相比传统的荧光、质谱等手段有着怎样的优势?生物分析的检测范围是否会因此进一步拓宽?化学+生物的梦幻联动,是否会带来一次新的技术变革?数位杰青、长江学者、名校教授、一线研究员将在本次研讨会中深度解读——点击参会》》》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electroanalytical2022徐静娟 南京大学 教授《单细胞电化学分析》点击参会徐静娟,南京大学教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4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4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Analytica Chimica Acta的编辑。已在Sci Adv, Chem, Angew Chem, JACS等刊发表论文500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单细胞层面,测量生命各种状态下细胞中重要生物分子含量的变化对于理解生命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单细胞的方法主要包括电化学、荧光和质谱等方法。这些技术中,基于微/纳米电极的电化学方法以其高灵敏度的特性成为实时定量检测单细胞的重要技术。本次,徐静娟将介绍课题组近年来在单细胞内生物分子和离子测量方面的工作。刘松琴 东南大学 教授《关于酶界面电子传递的几点思考》点击参会刘松琴,2003年6月在南京大学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分别为德国Potsdam大学和加拿大Lakehead University博士后,2005年被聘为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松琴主要从事生物界面、生物组装和电化学分析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开展纳米生物探针、纳米增强高分子材料等产业化研究。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3件。本次,刘松琴将就《关于酶界面电子传递的几点思考》进行经验分享。戴志晖 南京师范大学 教授《功能界面的分子识别与电化学传感》点击参会戴志晖,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分析化学研究,将表界面结构调控和传感表界面的功能化相结合,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成功提高了分析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及选择性,并在若干体系中获得理想的检测效果;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本次,戴志晖将就《功能界面的分子识别与电化学传感》进行分享:通过界面合成,使功能材料具有特殊的晶体结构、组成、电荷密度;通过表面分子组装改性等方法,建立了从分子到纳米层次的生物电化学界面;对界面电化学性能进行调控,设计合成了新型高灵敏纳米生物探针,提高了分析检测的灵敏度,发现了生物传感检测中的新原理,发展了新的信号放大分析方法,拓展了生物分析检测范围,为从分子水平上实现复杂生命体系的分析检测提供了可能。只金芳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电分析化学的前沿---基于超微电极的微区电化学检测技术》点击参会只金芳,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只金芳及其所在的实验室一直从事电化学及电化学分析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基于电化学原理的环境检测及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方面有较扎实和系统的工作积累。本次,只金芳报告题为《电分析化学的前沿---基于超微电极的微区电化学检测技术》:基于超微电极电化学碰撞技术的单粒子和选择性检测,可以提供单细胞代谢活性或单颗粒催化活性,获得待测粒子-电极间相互作用等大电极体系检测所不能分辨的信息,具有研究单个粒子活性的可能性。报告提出以硫堇作为一种带正电的电子介体,依靠静电引力吸附在微生物表面,并被微生物还原。当一体化的硫堇-微生物碰撞在电极表面时,还原态的硫堇在电极表面被重新氧化,从而产生尖峰信号。信号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被微生物还原的硫堇的量,从而可以根据尖峰的大小来直接的判定微生物的活性。点击参会》》》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electroanalytical2022
  • 分析化学进入“生命研究”的时代——访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
    分析化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炼金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分析化学发展到了“仪器分析”的阶段,并且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分析化学已经不再局限于“是什么”的阶段,而是追求更多更全面的信息,特别是社会发展到如今,生命研究向人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分析化学更高的“使命”。  当前,分析化学已经成为科学技术的眼睛,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那么,分析化学的发展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当前最“热”的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近期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请其为大家介绍一下分析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其所在课题组近期的研究工作。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细数分析化学发展历程  2012年10月份在青岛召开的第十一届分析化学年会上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生命分析“闪耀”全场。对此,林金明介绍到,“生命分析‘大热’正是符合了分析化学的发展规律”。而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很有必要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并且明确分析化学现阶段的任务,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控当前的研究工作,而不仅仅是为了“赶论文”。  分析化学的“突跃”:从元素到分子  “1000年以前甚至更早,用火烧的方式来识别铜和金,这就是早期的元素分析。再到后来的‘炼丹术’等各种方法基本上都跟元素有关系,整个过程持续了上千年。”  “随着技术的发展,上个世纪初分析化学的研究领域从元素拓展到了小分子,这是分析化学的一个大‘突跃’。色谱技术的出现给小分子的分离和分析带来了很大的机会,其中气相色谱的出现使得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的物质得以分离,而对于一些较大的分子,比如医药中的一些不能挥发的物质,气相色谱就不够用了,于是就出现了液相色谱。”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直到本世纪初,以往的技术已经满足不了蛋白质、基因等更大分子的检测需求,于是就出现了电泳、毛细管电泳等技术,这项技术目前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  “物质分离之后就需要检测,除了紫外、荧光等检测器,质谱是至今为止最典型的检测技术。”  总体而言,在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中,社会的需求促进了分析仪器的发展,同时仪器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不过,林金明还提到,“虽然分析化学从元素到小分子、中等分子、大分子,很多方法都有了,但还不是很完善,比如,更大分子的检测需求摆在了人类的面前,而且分子最大能到多大并没有一个极限,另外,对于一些有机高分子或者纳米材料的内部结构还没有搞清楚,等等这些都需要科学家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分析化学的“挑战”:从无生命到有生命  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却被各种各样的疾病问题所困扰。特别是癌症,我国首次发布《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报道了肿瘤发病情况。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全国肿瘤死亡率为180.54/10万,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例。由此来看,生命分析迫在眉睫!而研究构成生命的最小单元-细胞摆在了科研工作者的面前,也是目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林金明谈到,“之前的研究不管是元素、小分子,还是大分子,都是没有生命的。一旦涉及到生命活动的最小单位——细胞的检测,目前还是难题。现在的水平也只是简单的分离,还不能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此外,林金明还介绍到,现在美国的一些化学家都在活跃于细胞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细胞本身的分离;二是细胞内部物质的检测。只是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  “不过,细胞分析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目前分析化学向人们提出的‘挑战’。我认为,细胞分析可以使疾病的诊断更直接、更有效果,比如,以前是通过癌细胞释放出来的蛋白质的检测来判断是否患了癌症,但是癌症最初都是由癌细胞组成的,如果能解决细胞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只要测出有没有癌细胞,有多少,就可以直接判断是否患了癌症。”一辈子科研聚焦两件事  介绍完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林金明介绍到:“前十年,我主要做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且和企业合作实现了产业化 后十年,工作重点转向细胞分析技术及方法的研究。生命分析是目前的热点也是难点,我当前的工作就是‘迎难而上’”。  前十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模仿,但是做到了实用  化学发光在中国有很多人做,但是基本上没有或者很少有做到应用。林金明自2001年从日本回国之后到2011年十年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此项工作,实现了不同癌症标记物的检测,把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癌症产品做成了一个系列。这十年期间,他和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最终将这项技术推向了临床应用,现在试剂盒正在各大医院推广使用,同时也使得原来进口的化学发光试剂及仪器的价格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就此项工作,林金明还编写《化学发光基础理论与应用》以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两部著作。  对于这项工作,林金明这样评价:“这是我前10年里做的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虽然,这项技术在国外用了十多年了,我们才模仿着去做,去推广,但是不管怎样也是一种技术进步,对社会有帮助。这些工作虽然文章发的不是很好,除了CAIA(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奖”之外,也没去申请其它的奖。现在有很多公司也在模仿这项工作,不过,我认为作为一个科学家能将技术传递给大家就是一件自豪的事情。”  据林金明介绍,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盒以及其他技术的产业化方面与企业的合作很愉快,目前实验室研究经费的一半左右来自企业合作。对当前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林金明认为,“首先科研院所的工作要做到精致,必须要重现、可靠、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交给企业进行后期的产业化;另外,科学家把利益看少一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开发能力弱的问题,科研院所的经费也能得到不小的补充。”  后十年:细胞研究,创新,致力于实用并提升理论水平  林金明说,现在分析化学的热点是生命科学,而其后十年工作亦将紧扣时代需求,重点做细胞相关的研究工作,不仅要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在理论上有所提升。“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在国际上也没有很清晰的理论,我希望通过化学的手段来解释生物学的过程,这是非常明确的一个目标,我将致力于这项工作直到退休为止”。  “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感觉难度很大,比如有些癌细胞在体内的含量特别少,活体细胞很难保存等。最终选择了多通道微流控芯片技术进行细胞的培养、分离。在检测技术方面,我尝试了化学发光、荧光、紫外、电化学等方法,最后发现所有的检测方法各有优势,但是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最后选择了质谱这一当前最普遍、信息量也较为全面的检测技术。”  “其实,微流控芯片和质谱联用技术很早就有了,但是大多是单通道芯片,我们希望建立多通道的微流控芯片和质谱的联用。因为这项工作很综合,要会做芯片,要懂细胞学,还要懂质谱。另外由于细胞代谢物很少,还需要样品前处理、富集与分离的知识。而现在很多实验室做的很‘专’,所以国内外都很少有人做。与他们不同,我们实验室做的比较‘杂’,检测、分离、样品前处理等都有,在细胞培养方面也招了生物系的学生一起来做,并且之前的一些工作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我们有能力做这项工作。”  谈到这项技术的前景,林金明说:“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解决了小分子的分离检测问题;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解决了中等大小非挥发物质的分离和检测问题;CE-MS(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实现了蛋白质、基因的分离和检测;若微流控芯片和质谱的联用能够解决的好,就可以解决细胞的分离和检测,另外小分子、中等分子、大分子等的分离和检测也都可以在此平台上实现。”  采访手记:  大家都知道分析化学作为一个工具,科学家若是看不到应用的前景或者理论系统的提升,做起来会很枯燥。但是林金明却将在科研工作中解决问题当成一种乐趣。采访的过程中,林老师还给我们展示了很多“宝贝”——液基细胞保存液、基因检测芯片等,就连最普通的毛细管也能给我们演示出应用的价值。林金明反复表示,这是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能为中国的分析化学做一些贡献,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采访中我们也发现,林金明在科研工作中目标性特别强,并且致力于将科研成果做到实用。对于科研工作中不懂的地方,林金明始终在学习。我们在其办公室中发现书架以及办公桌上都摞了很多书,其中有一本厚厚的《细胞的分子生物学》就在电脑旁边。据林金明介绍,在我们去之前,他正在学习这本书的内容。  采访编辑 叶建  附:林金明个人简历  林金明,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1984年福州大学毕业,1992-2002年在日本留学和工作,1997年3月获得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学任教。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受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入选清华大学“百人引进”,2008年受聘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现为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化学系教授,副系主任,分析化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责任主编,Current Anal. Chem.副主编,J. Pharm. Anal.副主编,Talanta、Luminescence、J. Flow Injection Anal.等10多种国内外杂志编委。目前研究方向为超微弱化学发光研究及微流控芯片上的细胞分析方法研究。先后培养博士生34名(其中留学生1名),博士后9名(其中留学生2名)、硕士生21名。目前在校博士后3名(留学生1名),博士生9名(其中留学生1名,联合培养1名)。  林金明研究组:http://www.linlab-tsinghua-edu.org  邮箱:jmlin@mail.tsinghua.edu.cn
  • 庄乾坤谈“分析化学基金申请与创新研究”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10月27日,由中国化学会、中国光谱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主办,青岛科技大学、临沂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在27日的大会特邀报告会上,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做题为“分析化学基金申请与创新研究”报告。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 庄乾坤  我国分析化学十年  国家基金委在2011年曾做了学科发展态势评估报告,其中介绍了我国分析化学十年发展状况。中国分析化学在2001~2010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1年论文产量首次超过美国,达到3572篇 我国SCI论文数量目前位居第二位,2001~2005中国SCI论文占世界份额为10.38%,2006~2010年变为17.37% 2001-2-10篇均引文,2007年前,篇均引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8年(5.49)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5.5),2009年(2.99)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72)。  2000年1月-2012年7月,Anal.Chem.发表论文数由20篇增加至2010年的198篇,2012年截至7月份已有152篇 其所占比率也由1.73%增加至2010年的17.11%,2012年截至7月份已占13.14%。  分析化学研究范围与资助领域  目前,我国分析化学研究范围与资助领域包括:(1)色谱分析 (2)微-纳尺度分离分析 (3) 电化学分析 (4)光谱分析 (5)质谱分析 (6)核磁分析 (7)成像分析 (8)化学计量学与化学信息学 (9)生命分析化学 (10)药物分析 (11)环境分析化学 (12)纳米分析化学 (13)公共安全分析(食品分析、毒物分析、化学战剂分析、爆炸物分析) (14)分析仪器与装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定位与资助格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定位为源头创新、支持基础研究 资助格局分为三个系列(研究项目系列、人才培养系列、科研环境系列)与三个战略(源头创新战略、科技人才战略和创新环境战略)。  研究项目系列,主要有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5类。其中,面上项目是资助的主体,占总经费的53%以上,平均78万 重点项目是有限目标、有限规模、重点突出的项目,300万 重大项目是指那些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选择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学,2000万 重大研究计划的特点是有限目标、稳定支持、集成升华、跨越发展 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是指那些实质性的国际合作项目,并含有研究经费,300万。  在人才培养系列上,2012年增加为6种方式,分别为:(1)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主要目标是积蓄后备人才 (2)青年科学基金,目标是稳定青年人才,25万 (3)地区科学基金,目标是扶植地区人才,50万 (4)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目标是造就,200万 (5)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00万 (6)创新研究群体,目标是培育创新团队,200*6万。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为今年新增项目。  在科研环境建设上,分为6类分为为:(1基础研究设备装置探索研究的科学仪器研究资助分为三档,一是科学仪器研究专款,300万,而是1000万以下重大仪器专项,1000万以上的重大仪器专项 (2)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用于促进承担项目科研人员的国际交流 (3)联合资助,用于与地方政府、中央部门、企业等共同支持有应用背景的基础研究 (4)科普项目,促进公众理解基础研究 (5)重点学术期刊,用于培育国际品牌的学术期刊 (6)其他专项,如用于青少年科技活动、研究生暑期学校等专项。  国家对科学基金的财政投入、申请项目情况  从历年的统计比较来看,国家对科学基金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从1986年的0.8亿增长到了2010年的94亿、2011年的180亿、2012年达235亿。2006年-2011年集中接收期申请量资助情况上来看,已由2006年的63330项增加至2011年的147703项,2012年截至现在已收到170792项。2010年、2011年,一流大学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达36%左右。  分析化学发展面临的问题  (1)队伍的发展与壮大 (2)优秀青年人才的趋同性(杰青、优青)(3)研究工作的创新型(热电、前沿、创新) (4)重大科学问题的提出(顶天立地)。  分析化学发展之思考  (1)如何坚持每个人科学研究的特色?(2)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国内、国外)(3)如何帮助基层单位提高研究水平?(4)导师们要不要亲自下实验室?(5)青年人到新单位后如何尽快开展工作?(6)继续发扬“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欣赏、共同发展”的学科氛围。  中国分析化学研究若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着重创新研究,具体需要从三方面做起:(1)引入物理学新概念与新技术(2)创建分析仪器与装置 (3)瞄准有影响的重大科学问题。  基金申请与评价  如何申请基金:(1)工作要原创,科学性强,确实是值得资助 (2)研究具有持续影响,研究工作能步步深入 (3)清晰、简明、扼要地阐述自己的科学思想与预期成果 (4)清晰阐明研究目标 (5)甭管圈里、圈外的,多找几个人给你把把关 (6)资金预算合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申请项目的评价原则为:(1)申请项目的学术价值 (2)申请项目能产生哪些广泛的影响 (3)申请人的研究基础如何。即为什么做?如何做?能不能做?
  • 2017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
    2017年4月14日-16日,由中国化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仪器仪表会,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承办的2017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在南昌绿地华邑酒店隆重举行。本届学术会议由杨秀荣院士担任大会主席,邀请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董绍俊院士、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万立骏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等多位顶级权威专家,以及从事电分析化学中青年学者、研究生参加。大会分为电分析化学理论及方法、生物电分析化学、纳米电分析化学和电化学发光、电催化等不同分场,全面探讨了电分析化学领域的发展与挑战。 Gamry作为此次会议的金牌赞助商也荣幸参加展览,与电分析化学领域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交流。 电化学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需要低噪声电化学测试系统的支持。30年来,Gamry电化学工作站在低噪声电化学测试系统领域不断创新,提供可靠、稳定和准确的低电流测试技术是Gamry一直以来的技术特色。不需添加任何附件,Gamry Reference 600+ 电化学工作站就可以提供600fA的电流档,测量超微电流。Gamry用户在2016年的Nature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Fully integrated wearable sensor arrays for multiplexed in situ perspiration analysis. Nature, 529, 509-514(2016)。这是μA级低噪声的Gamry电化学工作站与可穿戴生物传感器研究和结合。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传感器研究中心和斯坦福大学基因技术中心,采用Gamry电化学工作站开发了系列传感技术。该技术采用微电极集成块,电流响应为nA级,很好的建立了浓度与电流的线性关系,用于原位跟踪测试汗液中的组分,例如Na+、K+、葡萄糖等。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美国MIT等研究机构也采用Gamry的准确低电流测试技术,包括循环伏安与计时电流,开发了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传感器。电化学联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 Gamry开发了一种快速、具备阻抗扫描的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eQCM是一种兼容性很好的仪器,可以和1-10MHz的任何晶片、任何电解池相兼容,质量检测分辨率可以达到ng/cm2。可以自己单独使用,也可以和电化学工作站联用,由Gamry测试软件同时控制。eQCM是研究界面过程的强有力工具,可以用来研究电活性聚合物、Li+嵌入、电沉积、自组装单层、抗原-抗体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剂吸附、蛋白质吸附、离子和溶剂运输等。拉曼光谱电化学 Gamry的iRaman系统由两个激光选项:532和785nm。热电冷2048像素CCD为拉曼位移覆盖范围可达4000cm-1,分辨率为3cm-1。该体系具有两种不同的电解池设计:一个设计是将探头浸泡在测量液体中,另一个设计是比色皿电池套件。太阳能电池的测试系统(IMPS/IMVS) IMPS/IMVS是可用于表征染料敏化太阳能技术电池(DSSC)。Gamry IMPS/IMVS系统利用两个Gamry恒电位仪,一个稳压器驱动一个LED,另一个进行太阳能电池表征。两个恒电位仪之间的数据采集是同步的。该体系还包括一个微型光学平台,采用表征电池进行背景校正。光源包含红、白、蓝、橙、黄等。同时还配备了最新的光学屏蔽箱,既可以作为法拉第屏蔽周围电磁干扰,又可以消除环境光线的干扰。这是为太阳能电池研究量身定制的有力工具! 光谱电化学 Gamry光谱电化学系统将分光光度计115E(350-1050nm),或者115U(200-850nm)和Gamry电化学工作站有机结合。115E和115U能够轻松配置吸收或发射测试。其中氚/钨光源光谱范围200-2500nm。 想要了解更多Gamry电化学,请登录cn.gamry.com。 刚瑞(上海)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杨浦区逸仙路25号同济晶度310室邮编:200437,电话:021 65686006微信公众号:Gamry电化学
  • 第十三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日程公布
    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的"第十三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将于2011 年8 月19 日至22 日在长春应化所和长春市紫荆花饭店召开。  大会日程安排 附:大会详细日程安排.pdf  交通指南   1. 从长春火车站乘6、306路公交车到“文昌路”下车,过马路即是(请注意安全)。  2. 由长春火车站乘出租车到紫荆花饭店(9公里)需 ¥ 12-15元。  3. 由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乘出租车到紫荆花饭店约38公里,约需 ¥ 90元。也可由龙嘉国际机场乘机场大巴到民航宾馆(16元),然后转乘出租车(约10元)到紫荆花饭店。建议请您索要收据。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邮政编码:130022  联系人:许元红 (博士)  电话: 0431-85262062(办) 传真:0431-85689711 手机:13944865639  电子邮箱:yhxu@ciac.jl.cn 或者yuanhong.xu@yahoo.com
  • 网友争议:分析化学“君子动口不动手”?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仪器信息网论坛网友hxf00000曝出其所在单位公开招聘,应聘者有本科、博士等学历人员。该网友负责出考题,要求应聘人员用液相色谱仪对未知液体测定烟酸含量,结果博士&ldquo 基本全军覆灭&rdquo ,要么不出结果,要么回收率过低。单位领导批评该网友&ldquo 出的题目太难&rdquo 。  该帖子一经发出,众网友即参与讨论。网友watertime认为&ldquo 楼主挨批是正常的&rdquo ,并说,&ldquo 如果贵处招聘博士是为了摇瓶子,还真是让人无语。&rdquo   网友icetrob则认为,&ldquo 搞科研的不动手,难道动嘴皮子么?做分析的难道都是摇瓶子?博士不是拿来做摆设的,最起码的,最基本的东西都不会,还指望他们能做什么,还能指望他们做出什么创新的东西来?现在不少博士都是背书背出来的,跟个老学究一般,还真拿不上台面。&rdquo   据仪器信息网人才频道负责人介绍,当前分析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尤其是知名度较低的院校,&ldquo 这些院校分析化学专业的学生使用的仪器相对落后,很难接触并亲手操作当前的主流仪器,因此在用人单位处操作面试时,根本不会使用仪器。&rdquo   在争论中,也有网友认为,当前会使用液相色谱仪的新毕业分析化学专业学生很少,该检测未必非要使用液相色谱仪,操作相对简单的紫外或可见分光光度计也可以解决问题。  分析化学研究专业人员是否需要对仪器原理了如指掌?是否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学会并顺利地动手操作仪器,得出实验结果?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哪一项更重要?欢迎您访问该论坛帖子参与讨论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31213/5105014/index_1.shtml。
  • 第二届中美分析化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9月14-15日,第二届中美分析化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届研讨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清华大学分析中心承办,安捷伦和日立两家公司协办。会议邀请了中科院张玉奎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庄乾坤教授、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析化学学科负责人Kelsey Cook教授、Analytical Chemistry主编Jonathan Sweedler 教授等中美两国分析化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出席,来自国内各大科研院所约100多位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现场  中美分析化学研讨会是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和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大力支持下开办的两国间的分析化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会议,旨在促进两国分析化学家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并推动未来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首届中美分析化学研讨会于2010年10月6-10日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举行,正是因为第一次研讨会的成功举行以及达成的共识促成了本届研讨会的顺利召开。  14日  本日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和美国普渡大学R. Graham Cooks教授等共同主持。当天共有15位与会专家作了报告,分别向到场嘉宾介绍了自己所领导课题组目前正在研究的项目以及进展情况。纵观整场报告,中美两国在分析化学的研究方向上存在着相似之处,即两方面共同发展:一方面用分析化学的仪器和方法进行生物分析、材料分析或其他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对分析化学所用到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深入或全新的开发。另外,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对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都很重视,本日亦有多篇报告涉及该领域,数码PCR的研制、用MS建立脑细胞的分析方法等多项研究成果都对后续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  美国普渡大学R. Graham Cooks教授  15日  本日会议重点进行集体讨论,到会专家、学者就分析化学文献与出版物、分析化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仪器设备及其管理、分析化学教育与研究生培养这四大课题近两年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本届研讨会于15日中午圆满结束。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就分析化学发展趋势、当前期刊杂志发展等问题采访了Analytical Chemistry主编Jonathan Sweedler教授,敬请期待。  会议中部分作报告专家:  中科院张玉奎院士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析化学学科负责人Kelsey Cook教授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庄乾坤教授  Analytical Chemistry主编Jonathan Sweedler 教授  圣母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Paul Bohn教授  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化学系Isiah Warner教授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樊春海教授  匹兹堡大学化学系Rena Robinson教授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黄岩谊研究员  附录:作报告专家名单  Prof. Qiankun Zhuang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Prof. Kelsey Cook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Prof. Yukui Zhang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AS  Prof. Jonathan Sweedler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Prof. Paul Bohn Notre Dame University  Prof. Graham Cooks Purdue University  Prof. Isiah Warner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of. Chunhai Fan Shanghai Institute of Applied, CAS  Prof. Rena Robinson Pittsburgh University  Prof. Yanyi Huang Peking University  Prof. Lane Baker Indiana University  Prof. Xingyu Jiang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 Steve Jacobson Indiana University  Prof. Zongxiu Nie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Prof. Lihua Zhang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AS
  • 第十五届分析化学中的化学计量学会议通知
    会议开始时间:2015/06/22  会议结束时间:2015/06/26  会议地点:湖南长沙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  会议概览  由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承办的&ldquo 第15届分析化学中的化学计量学- XV Chemometric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rdquo ,将于2015年06月22-26日在湖南长沙召开。  分析化学中的化学计量学会议(Chemometric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CAC)是国际化学计量学协会发起的系列国际性化学计量学会议,是全球的化学计量学家提供展示研究成果与交流的平台,为化学计量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搭建起一座相当重要的信息交流桥梁。首届CAC会议(CAC I)于1978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办。在1978年至2000年之间,每4年一次 自2000年之后,每两年一次,目前已经成功举办过14次会议,并逐步发展为有200以上与会人数的大中型学术会议,会议的承办国家主要以欧洲与美洲的国家为主。  本次会议是CAC系列会议首次在亚洲举办,本着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精神,会议将全力展现全世界科学家在化学计量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充分提高亚洲化学计量学领域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增进全世界广大化学计量学领域科学工作者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亚洲化学计量学事业的发展。届时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到会作大会报告,同时会议还将组织各类专题讨论和学术交流。我们真诚期待着国内外同行在2015年6月相聚在历史文化名城&mdash &mdash 长沙。  组织结构  CAC常任委员会  R. Boqué (ES), L. Buydens (NL), M.M.C. Ferreira (BR), M. Forina (IT), N.B. Gallagher (US), P. Hopke (US), J.C. Menezes (PT), J.M. Roger (F), H. Smit (NL), B.G.M. Vandeginste (NL), Y. Vander Heyden (BE), P. Van Espen (BE), B.M. Wise (US)  CAC2015科学委员会  R. Bro (DK), R. Brereton (UK), H. Chung (KR), K. Esbensen (DK), P. Gemperline (US), K. Hé berger (HU), K. Varmuza (AT), P. Hopke (US), P. Wentzell (CA), Y. Heyden (BE), A. de Juan (ES), J. Kalivas (US), O. Kvalheim (NO), M. Maeder (AU), F. Marini (IT), Y. Ozaki (JP), A. Pomerantsev (RU), D. Rutledge (FR), A. Smilde (NL), C. Spiegelman (US), R. Tauler (ES), J. Trygg (SE), B. Walczak (PL), J. Westerhuis (NL),杜一平,李华,邵学广,石乐明,徐峻,张卓勇,褚小立  CAC2015组委会  荣誉主席:俞汝勤 院士  主席: 梁逸曾  副主席:吴海龙,许青松  秘书:卢红梅  征文范围  1. 化学计量学方法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微阵列数据计算及基因组学,转录组学。  2. 多元曲线分辨,包括理论研究,自模式曲线分辨,交叉最小二乘及其新进展   3. 多元校正,包括变量(波长)选择,优化方法及其在近红外,拉曼光谱的应用等等  4. 化学模式识别,包括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有监督,无监督及集成学习方法  5. 化学模型建立与验证,包括模型选择,不确定处理,交互检验,重采样技术,重排分析,外部检验等等  6. 化学计量学在工业分析及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包括过程分析技术,多元过程控制,程序控制,实验设计双线性模型,硬模型等等及其他们的应用  7. 化学与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  8. 定量结构活性结构分析(QSAR)及药物发现,包括定量结构性能结构分析,特征选择,拓扑描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分子模型,高通量筛选等等  9. 化学计量学中新算法及新软件开发,包括数据挖掘,智能分析,优化方法,信号处理,核方法,大数据,缺省数据等等  10. 化学计量学在色谱与光谱中的应用,包括基线校正,谱峰校准,平滑,微分,分辨等等  论文要求  1. 论文内容必须是未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过或其它国际会议宣读过。  2. 论文只接收英文摘要。  3. 提交论文摘要一份,纸张大小用A4 纸版式,不能超过一页纸(用Office word 或rft软件排版,页边距为2cm,单倍行距)。  4. 论文摘要有模板下载供参考,可按以下顺序排版:文题(四号Times New Roman粗体,居中) 作者(小四号Times New Roman粗体,居中) 单位(五号Times New Roman斜体,居中,含所在省市、邮政编码、电子邮址(如有) 论文的创新性,研究意义与结果(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居中) 关键词和主要参考文献(自版芯左起,五号Times New Roman)。  5. 具体投稿要求可参看会议论文摘要模板(http://www.chemosolv.com/cac2015/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13),稿件经审稿后录用将会邮件通知作者,录用的论文可有机会发表到Analytica Chimica Acta 特刊上。  6. 论文摘要截稿日期: 2015年1月31日,通过论文上传系统提交。  论文提交方式  欢迎大家通过网站提交论文,请您注册登陆CAC-2015官网(http://www.chemosolv.com/cac2015/ )点击论文提交上传您的论文。论文将采用网上评审的方式,你可在网上浏览对您论文的评审结果和修改意见。  报告形式  为充分利用会议时间,提高学术交流的效率,会议采用&ldquo 口头报告&rdquo 和&ldquo 墙报展示&rdquo 两种方法进行学术交流。无论是口头报告还是墙报展示,均属大会同等学术交流,无水平高低之分。为尊重个人意见和便于组委会的安排,请投稿人注明选择自己的稿件为&ldquo 口头报告&rdquo 或&ldquo 墙报&rdquo 的字样。在安排&ldquo 口头报告&rdquo 和&ldquo 墙报&rdquo 时,将充分考虑作者的意见。为表彰那些研究水平高、能突出研究内容要点、条理清晰的&ldquo 口头报告&rdquo 和&ldquo 墙报&rdquo 。  本次会议将设立&ldquo 优秀青年科学家奖&rdquo ,&ldquo 优秀墙报奖&rdquo ,&ldquo Elsevier奖&rdquo 和&ldquo 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rdquo ,大会将给获奖作者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和奖金。  会议还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化学计量学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作大会报告和主题报告。主要报告形式有:  1. 大会邀请报告:主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报化学计量学的前沿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应用及进展。  2. 论坛主题报告:本次会议将选择化学计量学的热点应用领域,开设多个专题论坛,邀请在该领域的知名专家作论坛主题报告。  3. 论坛邀请报告:邀请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学术交流。  4. 墙报展示: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交流和展示形式之一,会议将统一安排墙报的讲解时间,希望作者能按时到位。  重要日期  开始注册:2014年10月15日  论文截稿日期:2015年1月31日  论文接收通知:2015年2月28日  缴费截止日期:2015年3月31日  会议召开期: 2015 年6月22-26日  请您经常浏览官网主页,了解会议筹备情况和会议具体安排。网址: http://www.chemosolv.com/cac2015/.  产品展示  会议热忱邀请国内外仪器厂商前来展示近红外、拉曼各类光谱仪以及色谱、质谱、核磁相关仪器设备。我们将在会议现场提供展出场所,希望各厂商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展示自己的最新产品。  联系方式  大家若有对召开本次会议的建议和想法,可与组委会联系,电子邮箱cac2015@csu.edu.cn,  联系人:张志敏:13976110646,zmzhang@csu.edu.cn  云永欢:15874029402, yunyonghuan@foxmail.com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岳麓区中南大学本部化学楼3楼  组委会电子邮件:cac2015@csu.edu.cn  邮 编:410083
  • 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在武汉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5月9日,由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承办的&ldquo 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rdquo 在武汉洪山大礼堂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ldquo 分析化学的创新与发展&rdquo ,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近20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汪尔康院士担任本次大会主席,华中师范大学杨光富教授担任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开幕式现场杨光富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主任杨秀荣院士致辞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致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梁文平致辞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教授致辞  开幕式上还颁发了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中国女分析化学家奖和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邹汉法、清华大学林金明、浙江大学方群分别获得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董绍俊院士和杨秀荣院士等15位女科学家获得中国女分析化学家奖。中国女分析化学家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蒋兴宇和厦门大学杨朝勇分别获得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开幕式后,17位著名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做了题为&ldquo 荧光铜簇的制备及生物分析应用&rdquo 的报告。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董绍俊院士做了题为&ldquo 逻辑计算体系的研究及分析应用--近期进展&rdquo 的报告。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董绍俊院士  同时在10-11日期间,本届会议还安排了专题报告会,涉及的主题包括:主题A&mdash &mdash 女分析化学家论坛 主题B&mdash &mdash 青年论坛 主题C&mdash &mdash 电化学分析 主题D&mdash &mdash 分析仪器与装置前言论坛 主题E&mdash &mdash 显微成像与生物分析 主题F&mdash &mdash 纳米分析 主题G&mdash &mdash 光谱与波谱分析 主题H&mdash &mdash 质谱分析 主题I&mdash &mdash 色谱与分离技术 主题J&mdash &mdash 食品与药品分析 主题K&mdash &mdash 化学计量学与生物信息 主题L&mdash &mdash 蛋白质分析 主题M&mdash &mdash 环境分析 主题N&mdash &mdash 微流控芯片与微分析 主题O&mdash &mdash 核酸分析。 本届会议同期还设置了小型仪器展览,30多家仪器公司参展。展览现场撰稿:张葳
  • 岛津参加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
    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于12月17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召开。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承办。规模超过以往各届会议,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约2500人参加会议,收到稿件1300多篇。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会场入口写真为了促进生命分析化学研究的发展,加强学者间的交流,强化学科交叉,本次大会共进行了247个报告,包括10位院士发表的大会报告,21个分会场的124个邀请报告与113个口头报告,以及1035个墙报。大会报告现场写真大会开幕式由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致开幕词,他提到生命分析化学是广泛的交叉学科,充分的学术交流是发展的前提,我国生命分析化学未来发展前景光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致开幕词开幕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柴之芳院士、中科院武汉数理所叶朝辉院士、中科院武汉数理所叶朝辉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等10位院士在大会报告中做了精彩详实的演讲。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叶朝辉院士发表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秀荣院士发表大会报告 岛津公司积极参与并倾情赞助了本次大会。作为世界顶级分析仪器及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岛津公司自1875年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的创业宗旨,不断创新,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科技产品。岛津公司的分析仪器产品线齐全,涵盖常规的色谱、光谱以及高端质谱等全系列产品,可以满足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到脂类组学、糖组学等各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需要。 分会报告中,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资深专家刘麟博士做了题为“利用 Fab 区域选择性酶解技术快速定量分析复杂生物样品中的抗体类药物”的报告。在报告中他介绍了岛津超快速串联质谱仪LCMS-8060结合nSMOL技术快速分析抗体类药物的新技术,基于纳米表面限制性和导向性酶解抗体药物实现Fab区域的选择性酶解技术nSMOL proteolysis (nano-suface and molecular-orientation limited proteolysis)具有显著的优势,nSMOL技术能够有效对抗体药物Fab区域进行选择性酶解,从而降低了酶解产物的复杂程度,确保了高通量、高稳定性的抗体药物分析过程。特别是性能指标处于全面领先的岛津快速串联质谱仪LCMS-8060 与nSMOL技术结合,在快速分析抗体类药物方面可发挥出巨大威力,在抗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研究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前景。岛津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资深专家刘麟博士 岛津质谱中心李艳敏博士以《原位分子分布可视化时代》为题,介绍了成像质谱显微镜(iMScope TRIO)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医学,药学,植物学和工学等领域的相关应用。iMScope TRIO前端搭载高分辨显微镜的MALDI源,后端为岛津独有的离子阱-反射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器(IT-TOF)。通过显微镜和质谱仪的精密融合,可以实现样品中局部分子分布可视化。通过高分辨,高质量精度的多级质谱分析(IT-TOF),iMScope TRIO不仅能够通过提取目标物在多位点的响应强度而成像,也能够对具有特征分布的未知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单次测定就可以得到目标物及其多种代谢产物的定位,定量乃至定性的信息,把科学研究提升到一个原位分析的层面。岛津质谱中心李艳敏博士作报告 岛津在本次大会上发表了两篇墙报,题目为《基于三维细胞球抗癌药物筛选方法的开发》、《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法用于161种毒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此外,在岛津展台上实物展示了岛津技迩公司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用色谱柱和前处理工具。岛津展台吸引与会者与驻足交流 岛津技迩高效液相色谱仪用色谱柱和前处理工具 在大会首日晚上,岛津公司特意为所有与会者提供了一个盛大、活泼的交流平台。岛津分析仪器事业部兼大型分析仪器事业部部长吴彤彬先生发表致辞,他提到岛津不仅提供了品质优良的软件产品,还提供了各个应用领域的全面应对方案,从用户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结合岛津先进的分析技术,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一直以来对关注、支持岛津的专家、学者们表示感谢,预祝后续各个分会圆满成功。 岛津分析仪器事业部兼大型分析仪器事业部吴彤彬部长发表致辞 闭幕式中南京大学朱俊杰教授代表主办方为岛津颁发金牌赞助商奖牌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岛津官方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hinashimadzu。岛津微信平台
  • 第七届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会议通知
    The 7th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alytical Chemistry  由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于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期间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也得到了清华大学分析中心的大力支持,将围绕&ldquo 分析化学&mdash &mdash 我们身边的科学&rdquo 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作为展会的专业品牌大会,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一直倍受展商和观众的好评,上届会议共吸引了近500名专家、学者及相关企业专业人士参会。点击下载第一轮会议通知  时间:2014年9月24-26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 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  协办单位:清华大学分析中心  会议主席:汪尔康院士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Oliver J. Schmitz教授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大学)  执行主席:林金明教授 (清华大学,中国)  会议主题:分析化学&mdash &mdash 我们身边的科学(The theme of the conference: Analytical Chemistry - Science we need)  专题设置:  1. 环境领域的分析化学  2. 食品安全领域的分析化学  3. 制药与中医领域的分析化学  4. 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的分析化学  5. 分离科学和质谱技术  6. 分析化学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交流类型:大会特邀报告、分会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墙报展讲  会议语言:英文  会议网站:http://www.chemsoc.org.cn  征文要求:  1. 登录中国化学会(http://www.chemsoc.org.cn)网站,下载摘要模板并上传摘要   2. 不参加会议交流的稿件恕不接受。  3. 论文征集截止日期:2014 年7 月25 日  4. 会议设立&ldquo 优秀墙报奖&rdquo ,并将在会议晚宴上颁发证书和奖金  注册方式:  1. 网上注册会议(http://www.chemsoc.org.cn),并上传论文摘要   2. 预缴纳会议注册费,可享受会前注册费优惠,(成为中国化学会会员,也可享受注册费优惠)  3. 可无论文参会  注册费用:  预交费注册(截止日期:2014年8月22日):非化学会会员1000元,中国化学会会员800元,中国化学会学生会员650元  非预交费注册(2014年8月23日-9月24日):非化学会会员1200元,中国化学会会员1200元,中国化学会学生会员1200元  缴费方式:  邮局汇款: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2 号,中国化学会秘书处收(100190)  银行转账:开户行:北京银行中关村支行 账号:900120105010704 户名:中国化学会  留言请注明: 姓名+注册号。  其它事宜:  有关会议报到、住宿等事宜,将陆续发布。  有关会议的信息请注意会议网页:http://www.chemsoc.org.cn  有关展览会的信息请参阅: http://www.a-c.cn  会议联系人:  张灿老师  中国化学会办公室  电话:010-62568157  E-mail: zcc@iccas.ac.cn  李爱芳女士  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电话:021-20205500*843  Email:lily.li@mmi-shanghai.com  林金明教授  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大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  电话:010-62792343  E-mail: jmlin@mail.tsinghua.edu.cn2012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现场
  • 第十一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第一轮通知)
    中国化学会决定于2012年10月在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召开“第十一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并委托青岛科技大学负责筹办。全国分析化学年会暨原子光谱学术会议每三年举办一届盛会,是中国化学会重要会议之一。会议将就我国自上届学术会议以来分析化学学科的新成就、新进展及我国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热忱欢迎踊跃投稿和参加会议,本次大会同期邀请国内外各大分析仪器、实验设备及试剂耗材等厂商积极参与,交流展示新技术、新成果,为参会代表提供了解国内外最先进的分析技术,同时厂商可以直接与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促进我国分析仪器行业的创新与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征文内容  (1)原子光谱分析法 (2)分子光谱分析法 (3)色谱法与分离科学 (4)电分析化学法 (5)波谱法(包括顺磁、核磁共振) (6)质谱分析 (7)过程分析 (8)联用方法与自动化分析 (9)痕量分析 (10)形态、表面及结构分析 (11)生物分析化学 (12)临床与药物分析 (13)环境分析化学 (14)食品分析 (15)芯片分析 (16)纳米分析化学 (17)分析仪器及装置 (18)质量控制 (19)化学与生物信息学 (20)有关分析化学的其他研究。凡已在刊物上发表或在全国会议上报告过的论文不在应征之列。  二、 征文要求  应征论文须用Word软件编辑,包括题目、作者、单位、必要的图表、结果和讨论、主要参考文献(2~5篇),用A4纸打印,版心尺寸为15 cm×24 cm, 标题用小三号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全文(包括图表)一般为一页,请勿超过两页。文末须附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和单位。截稿日期:2012年7月30日。  三、收稿地址  请网上在线投稿,请注明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联系人的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E-mail。同时,为便于分类,请在邮件中注明稿件类别(A原子光谱分析 B分子光谱和波谱分析 C纳米分析 D色谱分析 E电化学 F生物分析)。有关稿件的处理意见、会议具体日期、地点及注册费用等项事宜请见第二轮通知。  会议筹备组联系人:  张书圣:0532-84022750,丁彩凤:0532-84022946,传真:0532-84022750。  会议网站:http://ac.qust.edu.cn/  支持媒体:仪器信息网 http://www.instrument.com.cn/  本会欢迎国内外分析仪器公司、厂商到会介绍和展出产品,有关具体事宜请与筹备组联系。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