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

仪器信息网基因治疗专题为您整合基因治疗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基因治疗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基因治疗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基因治疗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基因治疗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基因治疗相关的资讯

  • 基因治疗,如何走出泥潭
    基因本身是无法自己进入到细胞体内的,必须依靠一定的载体才行,而病毒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病毒可以侵入人体。可是病毒插入染色体后的位置是随机的,谁也无法保证它不会突然触碰到某些癌基因,治病不成,反把它们给激活了。   ①将修饰的DNA注入载体   ②载体结合到细胞膜   ③载体通过囊泡进入细胞   ④囊泡解体释放出载体   ⑤载体将新基因导入细胞核内   ⑥细胞利用新基因表达蛋白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距离基因治疗的第一例人体试验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然而,这项曾被寄予厚望的治疗手段至今难以真正在临床上实现应用,人们也经历了从开始的盲目乐观与热情到意识到其副作用时的失望与怀疑。也许,回归理性并坚持走下去,基因治疗才有前途。   据2012年12月24日BBC报道,英国科学家分析了20个具有肠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的基因组,发现了两处会引起肠癌发病率显著升高的基因变异,分别是POLE和POLD1。POLE 和 POLD1是负责DNA损伤修复的基因,这两个基因功能异常会导致损伤的DNA积累,从而有可能引起肠癌。而这一结果也被认为有助于医生识别出肠癌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事实上,从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宣布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到2012年“千人基因组计划”公布1092个高分辨率人类基因组遗传变异整合图谱,人类谱写的生命“天书”越来越精细,科学家们也试图从中读出遗传和致病的密码。然而,截至目前,美国FDI尚未批准任何一种用于临床的基因治疗药物或者方法,基因治疗并非如大众希望的那样可以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治疗手段。   副作用让基因治疗跌入谷底   所谓基因治疗,就是把一个具有治疗作用的基因放到病人的细胞中,借此替换缺失和功能异常的基因,或者,借此过度表达好的基因,把坏的基因遮蔽住,最终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方法。   医生可以选择体内或者体外治疗,前者是直接将携带基因的载体注射到受损细胞所在区域,后者则是抽取病人的血液或者骨髓,分离出未成熟的细胞,接着将基因送入这些细胞,再重新注射到病人的血液中。这些细胞会移动到骨髓,在那边成熟并大量增殖,最终替换掉那些受损的细胞。   基因治疗在1990年第一次进行了人体试验,截至2004 年6月底,全世界范围内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方案已有987 个。“基因治疗一度在欧美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研究员聂凌虎说。   可正当研究人员信心满怀之时,几起因基因治疗而诱发的事故顿时让这股热潮跌入冰点。   自2000 年以来,法国巴黎内克尔医院Fischer 教授对17 名患有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实施基因疗法,正常的基因植入到患儿体内,修复有缺陷的免疫系统,当时疗效很显著,但是从2003 年开始,其中5名患者出现了类似白血病症状,后有一名患病儿童死亡。   至此,美国FDA开始意识到基因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长期的副作用。大量基因治疗临床试验被搁浅,人们对于基因治疗的期望也跌入谷底。   基因载入不可控,一不小心搞破坏   其实,基因治疗产生副作用的“罪魁祸首”就是输送治疗基因到达致病靶点的载体。   基因本身是无法自己进入到细胞体内的,必须依靠一定的载体才行,而病毒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病毒可以侵入人体。   理想的基因治疗应该能根据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不同,调控治疗基因在适当的组织器官内和以适当的水平或方式表达。可是,目前,科学家还不具备这样的掌控力。   聂凌虎说,病毒插入染色体后的位置是随机的,谁也无法保证它不会突然触碰到某些癌基因,治病不成,反把它们给激活了。   “因为癌基因被激活的原理之一就是外源DNA插入过程中破坏了其本身的结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瑶解释。   而让李瑶始终不看好基因治疗的,还在于肿瘤疾病几乎都是多基因疾病,致病机制非常复杂。   在肿瘤领域,p53被视为最有分量的抑癌基因,50%以上的肿瘤疾病都与这个基因的功能缺失有关。2004年,深圳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p53 抗癌注射液(又名“今又生”),由我国SFDA批准上市,它也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正式用于临床基因治疗的药物。   但聂凌虎告诉记者,此后,因其疗效得不到业内的一致认可,开发者又陷入专利和股权官司,“今又生”并没有获得预想的口碑和经济收益。   “p53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癌症并不是一股只有单个决口的洪流,一旦发病就是诸多关口一齐崩溃,拦得住p53,也很难拦住所有。”他表示。   推进基因治疗,攻克“载体”难题是关键   目前,在基因治疗领域,学界主要攻克的对象就是载体,通过改造使其提高安全性和效率。其中,非病毒载体就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非病毒载体最初在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中的使用率很低,但它的生物安全性显然要高于病毒载体。随着脂质体、多聚物,以及它们的复合物等载体的出现,结合电脉冲、超声等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导入效率和靶向性。因此,聂凌虎认为,很难说,现在的小众产品未来就不会超越主流的病毒载体。   而目前被认为最为理想的是一种被称为腺相关病毒(AAV)的载体,它没有毒性,不致病,宿主范围广,稳定性好。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在12名年龄介于8岁到44岁之间的利伯氏先天性黑内障(LCA)病人身上,使用了以这种无毒性小病毒为载体的基因疗法。   研究人员将正常的基因RPE65植入眼部,在眼球后面产生感光色素,取代了那些因病丧失的色素,从而恢复眼部的光敏性。尽管该疗法并没有让所有病人恢复正常视力,但是,有一半的人重见了光明。   不过,据聂凌虎介绍,国外还存在一种新的思路,那就是通过移植基因来改良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属于骨髓细胞,它可以产生血液和免疫系统中所有的细胞,被改良造血干细胞可以使宿主产生新的免疫系统,从而让肿瘤消失,这与直接移植造血干细胞的效果相似。同时,造血干细胞是悬浮的,即使是病毒载体进入,在整个循环系统里面,它们也能相对均匀地接触这些悬浮的细胞,避免冲撞到“要命”的细胞而产生副作用。   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就用通过改良的慢病毒载体将抗黑色素瘤T细胞受体基因插入到小鼠的造血干细胞中,并最终完全消除了肿瘤。   “基因治疗的突破也许会从造血干细胞开始。”他认为。   基因诊断更成熟,治疗主要靠引导   从开始的盲目乐观与热情到意识到副作用时的失望与怀疑,对于基因治疗,人们正在回归理性。正如李瑶说的,基因治疗的确有一定价值,尤其在一些单基因遗传病以及某些肿瘤疾病上,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在当前的认识和技术水平下,大多还在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距离应用还差得很远。   不过,专家们一致认为,相较于基因治疗,基因诊断技术则要现实和成熟许多。据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基因检测部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已存在1000多种疾病的基因诊断技术。   在那些已知致病基因的疾病诊断中,可以通过个人DNA的检测,观察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对应基因有突变,或者基因表达程度问题,从而判断疾病是否发生。   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应该是对新生儿单基因遗传病以及染色体异常的筛选,比如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症、色盲等等。   此外,对于成年人来说,还有例如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镰刀型贫血症、老年性痴呆等等,当然还有人们熟悉的一些癌症,比如结肠癌、乳腺癌等等。   而在聂凌虎看来,乳腺癌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模式是当前个体化基因医疗的一个理想模式。   BRCA1和BRCA2被称为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一个女性如果发现携带这种基因,在70岁以前她有65%的几率患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检测在发达国家作为一项预防乳腺癌的手段早已进行。有意思的是,它们虽然“凶猛”,BRCA1突变者对化疗的临床反应率为100%,可以说非常敏感,化疗的治愈效果自然很好。   “这种模式,即通过基因诊断先使疾病层层分型,再针对每种类型进行对应的引导治疗。”聂凌虎坦言,单指基因治疗,目前在临床应用上也只能做到引导用药、治疗。
  • 基因治疗市场成“新宠”,8项“突破进展”大盘点
    p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根据GlobalData的研究数据,全球基因治疗市场的总交易数从2013 年的16例增长到2014年的36例,同一时期,交易的综合价值从1.228 亿美元猛增到49亿美元,这代表40倍的增长。 /p p   自2006年以来,基因治疗在科研领域取得很多进展,重要成果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该技术逐渐成熟并受到学术界的认可。从临床实验的统计来看,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了很大的进步。 /p p   欧盟EMA于2012年率先批准了基因治疗Glybera上市销售,使之成为第一个在西方国家被批准上市的基因治疗产品。美国FDA虽然至今为止还没有批准一项基因治疗的产品上市销售,但在其生物制品评价与研究中心专门成立了新部门帮助指导相关产品的评估。 /p p   早在2003年,我国就已批准了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即深圳市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商品名“今又生”)。据魏于全院士介绍,目前,我国有二十几个团队从事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每年发文量占世界总发文量的1/4,其中肿瘤相关的文章最多。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strong 基因治疗市场前景广阔,制药巨头争相布局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uepic/a3785f61-4252-4f77-b122-ae5a43ea6bf8.jpg" / /span /p p   在海外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看到基因治疗市场的价值。除了像蓝鸟(Bluebird)一样的新贵外,Celgene、Bayer、Pfizer等大药厂也通过合作研发或者市场权利买断等方式向基因治疗领域投资,并且越来越多的制药巨头加入到了该市场的争夺中。 /p p   2月11日,赛诺菲旗下的美国健赞制药拟斥资8.45亿结盟基因疗法公司Voyager Therapeutics。Voyager将主导合作项目中针对帕金森症、遗传性脊髓性共济失调症、亨廷顿氏舞蹈症以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症,其领衔候选产品VY-AADC01已经在帕金森症进入了临床试验。 /p p   4月份,百时美施贵宝(BMS)与基因治疗领域的领导者——荷兰生物技术公司uniQue签署了一份高达10亿美元的独家合作协议,获得了uniQue公司的基因治疗技术平台,开发基因疗法用于心血管疾病领域多达10个靶标。 /p p   5月5日,葛兰素史克公司(GSK)正式向欧盟药监局(EMA)提交了ADA-SCID(腺苷脱氨酶缺陷所致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基因治疗方法的上市申请。上市申请是基于此前18例患者的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生存至今,最早的治疗患者到今天已存活超过11.5年。92%患者治疗取得效果。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strong 基因治疗领域“八大”突破研究 /strong /span /p p   事实上,尽管如此多的公司积极投入到基因治疗领域,但距离该技术在临床领域的广泛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科研领域,依然有一批科学家致力于相关的科学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以下,为大家列举近期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基因治疗领域突破进展。 /p p    strong Nature:科学家迈出线粒体疾病基因疗法的第一步(7月15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uepic/08e0ffc9-c1e6-40e3-b4cb-e17075069783.jpg" / /p p   线粒体几乎遍布身体的每个细胞,可将食物转换为能量。每6500名婴儿中就有1名患有严重的线粒体疾病,该疾病使人体缺乏能量、肌肉无力、失明、心脏缺陷甚至死亡。7月1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美国科学家称他们在线粒体疾病的治疗上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p p   这项最新突破克服了利用人类干细胞治疗疾病长期存在绊脚石。为了进行研究,科学家收集了受试者的皮肤细胞,这些受试者主要包括有线粒体缺陷的儿童和少许中年男性。第二步是获取这些皮肤细胞的细胞核,并植入健康供体细胞的细胞质中。通过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创造出健康的线粒体胚胎干细胞。 /p p    strong Science子刊:基因疗法让失明者重获视觉(7月15日) /strong /p p   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种基因疗法即向眼部注入健康基因以修复突变已成为先天性和退行性失明的最具潜力的治疗途径。基因疗法治疗失明的首例试验在2007年,受试对象为10个患有雷伯氏先天性黑内障的志愿者。 /p p   研究试验将一种无害的病毒注入受试者眼中,该病毒载体携带RPE65正常拷贝的基因。接受治疗之后,一些受试者开始看清他们眼前挥动的手指,甚至能阅读图表上的六行信息,另外一些受试者能在昏暗的灯光下进行越障训练。相关研究发表在7月15日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p p    strong Science子刊:基因疗法新突破,成功恢复耳聋小鼠听力(7月8日) /strong /p p   7月8日,在线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们使用基因疗法成功修复了耳聋小鼠的听力。目前,这些被治疗的小鼠已经保持听觉能力超过2个月。 /p p    strong Lancet子刊:基因疗法治疗囊肿性纤维化新突破(7月3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uepic/862d7305-dc81-41a8-9416-622067dad348.jpg" / /p p   囊肿性纤维化CF可能会影响身体多处,其中以肺部和消化系统所受的影响最为严重。而且这是遗传疾病,目前仍未有治疗的方法。但近期一组研究人员发现给囊肿性纤维化患者补充回正常的突变疾病基因,相比于对照,这些患者会出现较少的症状,这一基因治疗II临床实验结果发表在7月3日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杂志上。 /p p    strong Nature子刊:基因疗法或可代替心脏起搏器(6月22日) /strong /p p   借助以色列研究人员研发的一项基因技术,心脏病患者或将不再需要心脏起搏器来保持心脏的跳动,而是用注射进心脏的光敏基因代替电子设备,利用蓝色光束起搏心脏。 /p p   这项新型心脏起搏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技术由以色列理工学院拉帕波特药学院和Rambam医疗中心的利奥.格普斯坦教授和尤迪.纽辛诺维奇博士研发。该技术其中一项研究的结果发表于6月22日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p p    strong Oncotarget:基因疗法新突破,有望根治前列腺癌(5月12日) /strong /p p   即便用最好的治疗方法,患有转移性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也只有2-3年。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疗这些患者,来自VCU Massey癌症中心和VCU分子医学研究所(VIMM)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独特的疗法,使用微气泡将病毒基因疗法结合的靶向驱动癌症发展的特定基因的试验药物直接呈递到患者癌症部位。相关研究发表在5月12日《Oncotarget》杂志上。 /p p    strong Science:开启新型癌症基因疗法的大门(4月16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uepic/ac1f0d84-88fa-41b9-9b27-87158acda30f.jpg" / /p p   科学家们发现一种蛋白可以增强对病毒和癌症的免疫,从而为新的疗法打开了大门。一些小鼠和人类细胞实验表明,这一蛋白促进了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后者可以杀死癌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这是一个出人意外的研究发现,因为新蛋白并不具有任何已知的功能,也不像任何其他的蛋白。 /p p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现在他们正在开发一项基因疗法旨在增强这些抗感染细胞,并希望在三年之内能够启动人类试验。相关论文发表在4月16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p p    strong Blood:干细胞基因疗法有望用于治疗镰刀型贫血(3月2号) /strong /p p   来自UCLA Eli and Edythe Broad 再生医学和干细胞研究中心的Donald Kohn博士,在3月2号的《Blood》杂志上发表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纠正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突变基因。这是首次利用基因修正的方法,来生成正常的红细胞。 /p p   以上说的基因治疗领域的好消息,但事实上,它也是备受争议的技术之一。此前,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上的两篇文章表明,被寄予厚望的基因疗法可能无法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彻底解决问题,旨在恢复视力的基因疗法会在几年内失效。当然,这也算不上毁灭性的“负面新闻”,毕竟每个技术的成熟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p
  • PNAS主编Inder Verma教授谈基因治疗
    p   2017年12月4日到8日由冷泉港亚洲举办的LiverBiology, Diseases & amp Cancer学术会议在苏州举办。Inder Verma教授作为嘉宾在会议上做了主题演讲,并在会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QQ图片20171219183026.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7390f8a2-80c3-4d9a-add3-9e5dcd5857d9.jpg" / /p p   1、改造HIV病毒做载体 /p p   Verma教授是第一位对HIV进行改造并用于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的科学家。这些转染后接受新基因的细胞可以被移植回体内,产生具有正常功能的蛋白,以弥补自身基因的缺失或异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现在,这种逆转录病毒载体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临床试验中常用的工具。 /p p   因此在我们的专访中,一开始就请Verma教授介绍了他们是如何改造HIV的。 /p p   Verma教授告诉我们,在1992年,当时所研究的载体只能把基因转入能够分裂的细胞中去。而研究工作的开展需要找到一种载体也能将基因递送到不能分裂的细胞中去,比如脑细胞、神经细胞和肝脏细胞。 /p p   不久,他们意识到HIV反转录病毒可以将基因导入到神经和其它不分裂的细胞。问题是如果利用HIV病毒,去除会引起疾病的所有其它组分换入想要递送的目标基因,那么这个病毒载体是否还能转染不分裂的细胞而又不引起疾病呢? /p p   HIV有9到10个基因,但实际上只需要其中两个用于复制和整合。所以他们利用HIV病毒能够感染不分裂的细胞并且能整合到细胞的基因组的特点,去除了几乎百分之九十的HIV基因组,构建了一个能转染不分裂的细胞而又不会引起疾病的递送体系。 /p p   Verma教授表示,即使到现在,在癌症CAR-T细胞治疗中的基因转导所用的载体和他们当年开发的基本一样,没有什么改变。因为百分之九十的基因组已经剔除了,没有更多的序列可以再删除,其它人所做的就是加入各自感兴趣的目标基因。主要载体构建机制还是和1996年时他们所开发出来的一样。 /p p   2、理想的基因治疗载体 /p p   要做好基因治疗,载体是最关键的。于是我们询问了Verma教授理想的载体应该是什么样的?教授无不幽默地说,“完全理想的是我们曾经在纸上设计的载体”。 /p p   他进一步指出,理想的载体应该可以大规模生产 能够顺利转染能分裂或不再分裂的细胞 进入细胞后能在基因组中安全的位点整合,而不插入错误的位点 具备调节蛋白表达的功能,当你在想运用它的时候能够顺利开启,不用的时候顺利关闭,并且能控制在哪里表达和表达的量 不能有免疫上的副作用,否则机体会将其排斥。这样的病毒载体才是能顺利应用于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 /p p   简化版HIV载体已经拥有很多上面所说的优点了,虽然还不能满足所有的要求,比如他们还不能完全随意开启和关闭,但是他们可以控制它整合到基因组的位点。因此,除了不能调控开启和关闭的问题,简化版HIV载体基本上是一个几近完美的载体了。 /p p   3、肝脏方面的基因治疗研究 /p p   Verma教授的研究小组在脑瘤和肺部疾病方面都做出过卓越的成效,这次冷泉港亚洲会议的议题是关于肝脏的,我们很好奇的是Verma教授是不是有计划要研究肝癌? /p p   Verma教授解释说他们并不直接研究肝癌,而是将肝脏作为研究手段起作用的场所——产生蛋白质的器官。比如血友病A是缺乏凝血因子Ⅷ,血友病B是缺乏因子Ⅸ而造成凝血障碍。他们运用病毒递送凝血因子的基因,或者用纳米粒子将凝血因子的mRNA引入实验动物或人的肝脏细胞。也许将来他们会进入肝癌的研究领域,但目前是在肝脏中运用基因治疗生产疾病所缺乏的蛋白。 /p p   说到肝脏的基因治疗,我们也很想知道和在肝脏中做基因治疗相比其它器官是难些还是容易一些。 /p p   对此,Verma教授告诉我们,在基因治疗方面,最简单的是在循环系统的血细胞中。人体每天制造百亿个新的血细胞,因为身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够保持制造新的血细胞。所以将制造血细胞的骨髓干细胞取出并导入基因后再放回去,改造过的干细胞产生的新的血细胞就会到达身体各处。 /p p   但是对于肝脏、肺、脑等就不能同样操作了,递送基因仍然是个问题。不过相对其他器官来说,肝脏要相对简单一点。首先肝脏是一个很大的器官,而且血管丰富,引入基因相对来说还不算太难。另外在基因治疗的效率方面,如何递送基因进入大量的细胞还是个难题。在肝脏组织里少量的细胞中表达新的蛋白不算难,但是在大部分肝脏组织中做基因治疗,现在虽然有一些进展,但还很是一件很难的工作。 /p

基因治疗相关的方案

基因治疗相关的论坛

  • 什么是基因治疗

    在认识和熟练使用遗传生物学单位基因的新近进展后,它已经为科学家去改变病人的遗传物质,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迈向新的一步。基因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是用一种缺陷基因的健康复制去提供给细胞。这一方法是革命性的:医生试图通过改变病人细胞的遗传物质,来代替给病人治疗或控制遗传疾病的药物,最终达到医治病人疾病的根本目的。   几百个主要健康问题受到基因功能的影响。在将来,基因治疗能被用于医治许多这类疾病。理论上讲为了防止遗传缺陷传给下一代,还能用于改变胚胎细胞(蛋或种子)。然而,胚胎家系基因治疗的可能性受到困难的伦理道德、社会问题和技术障碍牵制。  基因治疗还作为药物输送系统使用,为了做到这点,产生有用物质的基因将被嵌进病人细胞的DNA中。例如,在血管外科中,产生抗凝血因子的基因能被嵌入血管细胞家系的DNA中,有助于防止血栓的形成。许多其它疾病可使用这一般方法治疗来提高本身的可靠性。  当医疗治疗提高到分子水平时,药物输送使用基因治疗能节约时间减低成本。为收集大量的基因蛋白产品、提纯产品、合成药物和对病人的管理缩短了时间减少了复杂的工艺加工。  然而,基因治疗仍是处于极端新的和高度的实验阶段。被批准的试验数量是小的,今天只有少量的病人曾得到过治疗。  目前基因治疗实验的基本步骤  在目前的某些实验中,从病人的血液或骨髓中取出细胞,并在加速繁殖的实验条件下生长。然后,把需要的基因借助于不起作用的病毒嵌进细胞。选择出获得成功改变的细胞再加速繁殖,再回到病人的体内。另一种情况,脂质体(脂肪颗粒)或不起作用的病毒可被用于把基因直接输进病人体内细胞。  基因治疗的基本要求  基因治疗的潜力  基因治疗为治愈人类疾病提供了新的范例。不是通过制剂与基因产品或自身基因产品相互作用来改变疾病的表现型,而是基因治疗理论上能修正特殊基因,导致沿着简单化的管理治愈疾病。开始基因治疗是针对治疗遗传性疾病,但目前对广泛性的疾病进行研究,包括癌症、外周血管疾病、关节炎、神经变性疾病和其它后天疾病。  基因确认和克隆  即使基因治疗战略性的范围是相当多样化,成功的基因治疗也需要一定的关键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必须确认和克隆有关的基因。直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基因的有效度才被利用。但仍然等到涉及疾病的相关基因被确认和克隆出来才开始实施基因治疗战略。  转基因和基因表达  一旦确认和克隆出基因,下一步必须表达出来。有关转基因和基因表达的效率属于基因治疗研究的前沿问题。最近基因治疗领域的许多争论围绕把所希望的基因转入合适的细胞中,然后为疾病治疗获得满意的表达水平。希望将来对转基因和特殊组织基因表达的研究将在主要基因治疗试验中解决这一课题。基因治疗战略的其它认识包括:充分掌握靶点疾病的发病机理,潜在的基因治疗副作用,理解接受基因治疗的靶细胞。  术语:  与大多数领域一样,基因治疗有专门的术语,下列提供的将阐明某些最普通术语的意思。  体外转基因:  把遗传物质转至寄主外部的细胞。经遗传物质移植后的细胞再回到寄主中。这个术语还被称为转基因的非直接方法。  体内转基因 :  遗传物质转入寄主体内的细胞。这还被称为转基因的直接方法。  基因治疗:  把选择过的基因转入具有改善或治愈疾病希望的寄主中。  细胞治疗(基因组治疗):  把未经遗传性修正的完整的细胞转入寄主中,使被转移的细胞将产生促进与寄主结合并改善寄主功能的希望。  体细胞转化:  把基因转入非种系组织中,它具有校正病人疾病状态的希望。  种系基因:  把基因转入种系组织中(蛋或胚胎),它有希望改变下一代的基因组。  转基因:  在转基因实验中,选择试验基因。例如,如果你给患苯并酮尿症病人治病,你可计划把一校正过的苯丙氨酸羟基酶基因译本移入肝细胞中。在这个例子中,苯丙氨酸羟基酶的校正译本就是转基因。  报告基因:  常用于试验基因转换效率的基因。例子是luceriferase, --半乳糖和氯氨素乙烯转化酶。  基因转化载体:  基因被转移进细胞的机理。  转化率:  正在表达所期望的转基因百分率。

  • 讨论基因治疗

    本文转自:《医药经济报》 基因药欧洲获准上市 基因产业冷冻十年再热   随着基因治疗药物即将在欧洲获准上市,将会有更多大药企开始关注基因治疗领域的进展和项目合作  西方世界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有望不久之后在欧洲获准上市。日前欧洲监管机构建议批准由荷兰uniQure公司研制和申报的基因治疗药物Glyber。该药以AAV为载体,向患者体内注入LPL基因,适应症是严格限制脂肪饮食却仍然发生严重或反复胰腺炎发作的脂蛋白脂酶缺乏症(LPLD)。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通常会支持来自药品监管部门的推荐。此前EMA已3次拒绝Glybera的新药上市申请,导致uniQure公司的前身阿姆斯特丹分子治疗公司破产。值得庆幸的是,投资者很有眼光,公司很快完成重组,设立了新的uniQure公司。熬过黎明前的黑暗,坚持到最后,uniQure公司终于等到了好消息。

  • 【转帖】我国基因治疗Ⅱ型糖尿病研究取得进展

    [font=宋体]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推算,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近2.5亿人,且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Ⅱ型糖尿病(T2DM)被称作危及人类的“世纪恶魔”,其危害性及蔓延的严重性为世人所知。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已把糖尿病列为世界三大重大疾病之一,并纳入全球高科技攻关项目。[/font][font=宋体]滕晓坤[/font][font=宋体]博士自2006年承担了杭州一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突变性葡萄糖激酶基因治疗Ⅱ型糖尿病”实验课题后,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所公布的动物实验数据中,使用基因药物后,血糖得到迅速控制和下降直至正常,在11个月内没有出现反弹,研究团队据此对基因治疗提出了“整体激活”的新概念。[/font][font=宋体]传统的基因治疗机制多半是局限在目标细胞局部,而滕晓坤等开展的此项用基因治疗Ⅱ型糖尿病研究,是通过修复并激活胰岛发挥作用环节中的关键基因,从而从源头上起到长久的符合人体生理状态的治疗效果。专家认为,这个项目改变了基因治疗常用的局部用药方法,转而采用全身用药,这是对糖尿病基因治疗的一大突破。[/font]

基因治疗相关的资料

基因治疗相关的仪器

  • VirusExpress AAV生产平台提供基于转染的解决方案,使用悬浮细胞系、化学限定、临床相关工艺,这些都大大缩短了商业化的时间。我们致力于支持您的需求,从临床前到商业化,您可以依靠我们30多年的基因治疗制造经验来帮助满足您的基因治疗需求。VirusExpress AAV平台可放大的AAV制造工艺可以缓解AAV制造商面临的挑战。VirusExpress AAV生产平台包括:用于瞬时转染的优化培养基、悬浮细胞株以及生物反应器工艺的开发和放大。VirusExpress 293 AAV生产细胞已被单细胞克隆,并已悬浮适应化学成分限定的细胞培养基(EX-CELL CD HEK293病毒载体培养基,14385C)。细胞库是根据GMP规定(21CFR 210、211、600和610)制造和表征的。并且该工艺开发已被证明可达到3 L的生产规模以及高达50 L的细胞生长规模。VirusExpress AAV基线工艺在临床相关规模,工艺开发科学家已经能够在3 L Mobius一次性生物反应器(2 L工作体积)中优化三重质粒转染条件,产生高于1×109 gc/mL AAV2基因组目标滴度。与摇瓶相比,科学家们在生物反应器中实现了更高的基因组滴度。我们的基线工艺能够达到9×109 gc/mL,这几乎比AAV2工艺的目标滴度高一个对数。VirusExpress多血清型生产平台性能不仅工艺开发科学家能够优化AAV2的生产过程,而且科学家们还表明,该细胞系可以生产AAV5和AAV6血清型的GFP模型病毒和在摇瓶中使用我们的基线工艺条件。
    留言咨询
  • 声动力治疗研究仪 400-860-5168转4543
    爱尔兰声动力治疗仪SP100/300。该设备是专为医学研究界设计的设备,适用于临床试验研究中的基因转染(gene transfection)和药物递送(drug delivery)领域。目前该套设备在国外已经销售超过百套,文章数量超过40篇。使用连续和脉冲超声,可以实现瞬时膜透化,适用于以下应用:将质粒递送至细胞和组织,用于基因治疗的应用和研究。将核酸(例如siRNA,RNAi等)递送至细胞和组织,用于研究基因表达/基因治疗的控制将癌症化学制剂递送至不可渗透的靶细胞/组织将药剂递送至细胞以研究代谢效应 SP300的优势: 设备可以在1-3MHz的相位下输出两个400hz的传感器,功率在1 – 5W/cm2 增减为0.1,传感器可以选择: 0.8cm2传感器x 2或 5.0 cm2传感器x 2或 0.8cm2 x 1和5.0cm2 x 1传感器 SP100/SP300传感器可以浸入深度达1米的液体/水中半小时(CE认证)。 该设备将能够通过0.8cm2或5cm2传感器发射1-3 MHz的独立光束。这有两个明显的好处: 1. 它能让研究人员精确定位待处理的区域,即共振点 2.它将增加谐振点的功率而不增加目标的皮肤负荷。 通过应用这种双换能器的方法,相信可以将聚焦光束精确地传送到目标所需的位置。通过在焦点处将两束光的功率加在一起,我们可以防止一个高能源通过目标,并可能在途中破坏目标。人们可以将这种方法与将不同方向的光束定向到一个目标上进行比较:每一束光束的功率都很低,而且无害,但在焦点处有很多凝聚的能量。 为了进一步降低损伤目标和/或对动物模型造成不必要痛苦的风险,超声传感器将独特地配备一个“扫描”功能,可以调节超声振幅和占空比。这两种特殊形式的调制确保了超声束强度的峰值被强烈降低,降低了空化的风险,并防止了“热点”的发生。通过在振幅和占空比上调节超声波,我们阻止了驻波的产生,从而防止了热点的发生。 在基因递送领域,超声孔比电孔在基因转移中的优势: 不需要电穿孔试管。 可直接使用常规组织培养器进行,且不影响无菌性。 可应用于完全封闭/分离的组织培养系统,如Opticell配置。 手术/治疗后细胞活力增强。 无电缆 不输送高压电脉冲 在体内研究中,可以采用完全无创的方式应用超声,只需直接与皮肤接触。这就排除了将针或电缆插入组织。对只需要麻醉的活体患者创伤较小,并在许多情况下避免外科手术。 基于opticell的配置中使用超声(sonoporation)对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进行无创靶向基因转移/表达 超声可用于在体外或体内实现转基因的靶向表达。以上数据显示了SONIDEL SP100平台的靶向能力。 细胞被覆盖在上面单元的整个窗口,微泡与荧光素酶编码的裸质粒DNA一起被添加。显示荧光素酶活性的区域已用外部应用于该 单元的超声波处理。这些数据表明超声波刺激的非侵入性和基因转移/表达的位点特异性。系统的优势: 1.靶细胞覆盖完整的光学细胞膜表面,超声处理的位置通过光子成像无损显示。 2.非侵入性特异性空间靶向基因转移到膜上预定义的位点清晰可见 3.基因表达可以直接使用光子成像或通过切除细胞膜和细胞恢复来量化。 4.如果使用基于gfp的报告基因,也可以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绘制基因表达。 应用范围:适用于动物细胞的体外转染,以及动物体内转染(包括子宫内或卵巢内等)。 1. 原代细胞和细胞株系,如:HFLS-RA, Hela, KATOⅢ, MKN-45, CHO, NIH/3T3, HL-60, C1271, T24, Mouse ascites, Rat bladder, PC3, U937等。 2.小鼠(Mouse)的大脑、肺、肝脏、肾脏、脾脏、血管、脊髓、皮肤、齿龈、腹膜、关节、足垫、耳朵等。 3. 小鼠胚胎(Mouse Fetal)的大脑、肺、心脏、肝脏、肠、羊膜等。 4.大鼠(Rat)的小肠、大肠、唾腺、视网膜、角膜。 5. 家兔(Rabbit)的视网膜、角膜等。 6.蜜蜂(Bee)的大脑等。 7.非洲爪蟾蜍(Xenopus)。 8. 家蚕(Silkworm)的血细胞、丝腺、中肠、脂肪垫、马氏管、卵巢、睾丸等。
    留言咨询
  • 活体转基因-钳状电极 400-860-5168转1674
    仪器简介:活体转基因--钳状电极用于体内药物/基因/蛋白质传递及基因治疗电极Tweezertrodes电极是一种可复用的小钳状电极,主要用于体内的药物或基因的传递。电极是一个标准主要特点:活体转基因--钳状电极用于体内药物/基因/蛋白质传递及基因治疗电极Tweezertrodes电极是一种可复用的小钳状电极,主要用于体内的药物或基因的传递。电极是一个标准的11.5厘米的小钳子,其尖部为嵌入的不锈钢圆盘状电极,两盘的间隙可调至2厘米,并有一个阳极指示器。Tweezertrodes电极有两种规格,45-0118为直径:7mm的电极盘,45-0119为直径:10mm的电极盘.
    留言咨询

基因治疗相关的耗材

  • Gator生物传感器AAVX
    腺相关病毒(AAV)衣壳是基因治疗中体内基因传递的主要方式。基因治疗开发过程中,对AAV衣壳浓度进行完整、精确的测定,是前期研发,中期筛选中获得可靠数据,后期治疗中能够安全有效给药的必要条件。同时,测定AAV分离纯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毒浓度、优化克隆、提高产量也十分重要。利用Gator BLI分析仪和GatorTM AAVX探针可以快速、非标记定量不同血清型AAV。 性能总结 动态范围:1 x 109–1 x 1013 vp/mL(大部分血清型AAV) 检测能力: 2-10分钟检测8个样品,120分钟检测96个样品 检测下限: 一般为5x108 vp/ml (取决于血清型) 可检测粗制样品 在较宽的pH范围内稳定 通过再生可重复使用至少10次,从而大大降低耗材成本
  • AAV 传感器
    标曲范围:6.25E+09-4.00E+11;最低检测限为9.90E+08 GC/mL腺相关病毒(AAV)衣壳是基因治疗中体内基因传递的主要方式。基因治疗开发过程中,对AAV衣壳浓度进行完整,精确的测定,是前期研发,中期筛选中获得可靠数据,后期治疗中能够安全有效给药的必要条件。同时,测定AAV分离纯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毒浓度、优化克隆、提高产量也十分重要。此款芯片传感器使用抗AAV配体,可以直接捕获和定量粗裂解液、柱洗脱液、细胞裂解液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不同血清型的AAV。
  • 新羿 人NRAS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
    本试剂盒用于定性检测成人结直肠癌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DNA及血浆样本游离DNA中NRAS基因2、3号外显子上的13种突变。NRAS基因是RAS基因的一种,是人体肿瘤中常见的致癌基因。该基因的突变常见于多种恶性肿瘤,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为1~6%。NRAS突变主要位于第2、3、4外显子上,NRAS突变的患者对EGFR单抗药物敏感性显著降低。因此,NCCN指南指出,临床工作者在联合化疗使用抗EGFR单抗(帕尼单抗/西妥昔单抗)治疗mCRC患者前,需检测NRAS基因。NRAS基因突变患者不可使用这两种药进行治疗。NRAS基因突变检测可提高肿瘤临床治疗的针对性,从而精准医疗,降低治疗费用,节省治疗时间。订购信息产品名称目录号规格 人NRAS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1224324测试

基因治疗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