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溅射蒸碳仪

仪器信息网溅射蒸碳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溅射蒸碳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溅射蒸碳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溅射蒸碳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溅射蒸碳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溅射蒸碳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溅射蒸碳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溅射蒸碳仪相关的资讯

  • 既能蒸发又能溅射,nanoPVD磁控溅射系统,各种制备方式自由切换!
    自从2020年Quantum Design中国子公司将英国Moorfield nanotechnology公司生产的台式高精度薄膜制备与加工系统引进国内市场以来受到了国内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Moorfield Nanotechnology推出的台式设备体积小巧但性能可以和大型设备相媲美,并且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性能可靠、配置灵活。设备所具有的这些优点正是现代实验所需要的。Moorfield Nanotechnology长期收集用户的需求并对产品线进行不断的优化丰富,以满足各种个性化的实验需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前沿研究中需要用到多种薄膜制备手段,而传统的设备往往只有一种薄膜制备功能,制备一个样品就需要先后在不同的设备中进行操作,并且容易对样品的性质造成破坏。针对这样的需求,Moorfield Nanotechnology公司全新推出了台式高精度溅射与热蒸发系统——nanoPVD ST15A。该系统可以集成金属/绝缘体溅射、金属热蒸发、有机物蒸发功能,在同一台设备中可以实现多种制备手段的组合,将薄膜制备带入了新的高度。系统通过7英寸触摸屏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各种制备方式可以自由切换,甚至可以同时进行。用户可以通过灵活的制备手段在在同一台设备中制备不同的薄膜或者是复合薄膜。nanoPVD ST15A外观图设备技术特点☛ 台式设备配置灵活☛ 磁控溅射、热蒸发、有机物蒸发☛ 三种制备手段可灵活组合☛ 可制备金属、有机物、电介质薄膜☛ 多达3个流量计控制过程气体☛ 高精度自动气压控制选件☛ 全自动触屏操作系统☛ 基片大至4英寸☛ 可选基片加热☛ 本底真空5 × 10-7 mbar☛ 可选共溅射(蒸发)功能☛ 可选晶振膜厚标定功能☛ 定义保存多个制备程序☛ 全面的安全性设计☛ 超净间兼容☛ 稳定的性能左:nanoPVD ST15A 双蒸发源与磁控溅射组合,右:系统的样品台与挡板背景介绍Moorfield Nanotechnology是英国材料科学领域高性能仪器研发公司,成立25年来专注于高质量的薄膜生长与加工技术,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推出的多种高性能设备受到科研与工业领域的广泛好评。Moorfield公司近十年来与曼彻斯特大学诺奖技术团队紧密合作,推出的台式高精度薄膜制备与加工系列产品由于其体积小巧、性能优异、易于操作更是受到很多科研单位的赞誉。这些设备已经进入了欧洲多所科研院所的实验室,诸如曼彻斯特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诺森比亚大学、巴斯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莱顿大学、亚森工业大学、西班牙光子科学研究所、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等单位都是Moorfield Nanotechnology的用户和长期合作者。诸多的用户与合作者让产品的性能和设计理念得到了高速发展,并迈入全球化的进程。Quantum Design中国子公司与Moorfield Nanotechnology正式合作,作为中国的代理和战略合作伙伴,为中国用户提供高性能的设备与优质的服务。除了台式设备之外我们还提供多种大型设备和定制服务。目前国内已有包括清华大学、西湖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科院等多个单位采购了不同型号的Moorfield高性能薄膜制备与加工设备。产品链接1、台式高性能多功能PVD薄膜制备系列—nanoPVD
  • 灵活多变的溅射、蒸发一体化台式设备——nanoPVD ST15A
    近年来,随着量子材料研究的兴起对薄膜制备方法的需求更加的多样化,而传统的薄膜制备设备往往只有一种薄膜制备功能,制备一个样品就需要先后在不同的设备中进行操作,并且容易对样品的性质造成破坏,也需要更多的科研经费投入。英国Moorfield Nanotechnology公司立足于多种成熟的薄膜制备设备,并长期收集用户的需求并对产品线进行不断的优化丰富,以满足各种个性化的实验需求。针对目前日趋多样化的需求,Moorfield Nanotechnology公司全新推出了台式高精度溅射与热蒸发系统——nanoPVD ST15A。该系统可以集成金属/绝缘体溅射、金属热蒸发、有机物蒸发功能,在同一台设备中可以实现多种制备手段的组合,将薄膜制备带入了新的高度。有别于传统台式系统仅用于制备电极等简单用途,nanoPVD ST15A系统是真正的学术研究级设备,可以制备多种高质量的薄膜样品。体统通过7英寸触摸屏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各种制备方式可以自由切换。用户可以通过灵活的制备手段在在同一台设备中制备不同的薄膜或者是复合薄膜。nanoPVD ST15A外观图设备技术特点☛ 台式设备配置灵活☛ 磁控溅射、热蒸发、有机物蒸发☛ 三种制备手段可灵活组合☛ 可制备金属、有机物、电介质薄膜☛ 多达3个流量计控制过程气体☛ 高精度自动气压控制选件☛ 全自动触屏操作系统☛ 基片大至4英寸☛ 可选基片加热☛ 本底真空5 × 10-7 mbar☛ 可选共溅射(蒸发)功能☛ 可选晶振膜厚标定功能☛ 定义保存多个制备程序☛ 全面的安全性设计☛ 超净间兼容☛ 稳定的性能左:nanoPVD ST15A 双蒸发源与磁控溅射组合,右:系统的样品台与挡板 背景介绍Moorfield Nanotechnology是英国材料科学领域高性能仪器研发公司,成立25年来专注于高质量的薄膜生长与加工技术,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推出的多种高性能设备受到科研与工业领域的广泛好评。Moorfield公司近十年来与曼彻斯特大学诺奖技术团队紧密合作,推出的台式高精度薄膜制备与加工系列产品由于其体积小巧、性能优异、易于操作更是受到很多科研单位的赞誉。这些设备已经进入了欧洲多所科研院所的实验室,诸如曼彻斯特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诺森比亚大学、巴斯大学、埃克塞特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莱顿大学、亚森工业大学、西班牙光子科学研究所、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等单位都是Moorfield Nanotechnology的用户和长期合作者。诸多的用户与合作者让产品的性能和设计理念得到了高速发展,并迈入全球化的进程。Quantum Design中国子公司与Moorfield Nanotechnology正式合作,作为中国的代理和战略合作伙伴,为中国用户提供高性能的设备与优质的服务。除了台式设备之外我们还提供多种大型设备和定制服务。目前国内已有包括清华大学、西湖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科院等多个单位采购了不同型号的Moorfield高性能薄膜制备与加工设备。
  • 沈阳科仪:正参与同步辐射装置、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建设
    近日,上交所表示,终止半导体设备厂商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科仪”)发行上市审核。在沈阳科仪得招股说明书中显示,其正参与同步辐射装置、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建设。招股书显示,沈阳科仪主要从事干式真空泵、真空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干式真空泵是半导体制造工艺设备的核心附属设备,为集成电路、光伏、LED、平板显示、锂电池等行业的生产设备提供所必需的高度洁净真空环境。沈阳科仪得真空仪器设备产品主要包括大科学装置、真空薄膜仪器设备、新材料制备设备三大类。其中大科学装置指用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大型科研装置与设施;真空薄膜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用于科研的PVD、CVD设备;新材料制备设备主要包括晶体材料制备设备、真空冶金设备等。在招股书的发行人的主营业务经营情况部分中显示,发行人正在参与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同步辐射装置、合肥先进光源、大连相干光源等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发行人已成为国内大科学装置真空技术及真空科研仪器设备领域领先的产品与服务提供商。资料显示,合肥先进光源(HALS)是基于衍射极限储存环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其发射度及亮度指标的设计目标为世界第一,建成后将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衍射极限储存环光源。合肥先进光源(HALS)设计定位世界唯一、位于中低能区、“具有鲜明衍射极限及全空间相干特色”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将应用于动态世界的观测,为能源与环境、量子材料、物质与生命交叉等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图源 大连相干光源大连相干光源是一台采用高增益谐波放大运行模式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是一种以相对论高品质电子束作为工作介质,在周期磁场中以受激发射方式放大电磁辐射的新型强相干激光光源。该装置是我国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大型用户装置,是世界上唯一工作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也是世界上最亮的极紫外光源。自由电子激光是近年来国际科技界飞速发展的一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被称为“第四代先进光源”,具有超高亮度、超短脉冲、全相干等优异特性,大大提高了实验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 发射探测仪器、建设地下实验室 上天入地寻找“黑暗家族”
    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能看到繁星的点点光芒布满天穹。但在这些我们能看到的微光之外,宇宙实则是被更多的“黑暗”所填充。科学家认为,宇宙总质能的95%是由人类看不见、摸不着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它们组成的宇宙“黑暗家族”不发出任何信号、极难被探测,但却充斥在宇宙空间,成为人们最想要破解的谜团之一。当地时间7月1日,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该望远镜将观测100亿光年范围内的数十亿个星系,创建迄今最大、最精确的宇宙“3D地图”,试图揭开困扰人类许久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之谜。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发现史要理解暗物质和暗能量,首先要解释清楚一个“悖论”,即暗物质、暗能量既然极难被察觉,人类最初又是如何确定它们存在的?20世纪30年代,瑞典天文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后发座星系团中星系的速度弥散度非常大,这意味着这个星系团中不同星系的运行速度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星系团中那些运行速度极快的星系来说,仅靠星系团中发光物质的质量,不足以束缚住其如此巨大的运行速度。研究者根据位力定理计算出的星系团总质量要远大于根据发光度计算出的星系团质量。因此,天文学家大胆推测,在星系团中还存在着大量不发光、但却有质量的物质,并将其称为暗物质。如果打一个通俗的比喻,暗物质或许就像一个黑暗房间中的大象,它庞大的身躯填满了整座房间。但由于其本身并不发出任何光亮和信号,人们无从得知它的存在,而只能看见它头顶电灯发出的一点微光,并误以为那是宇宙“房间”内全部的存在。“暗物质是一种在天文观测中被发现的物质,它具有引力作用但不发光。对暗物质的粒子物理性质研究是当前粒子物理和宇宙学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刘佳介绍。暗物质虽然不可见,但能够被称之为“物质”,是因为其具备物质的基本特征,例如暗物质有质量、有引力,并且也有可能与其他粒子发生接触、碰撞。相较于暗物质,暗能量则更加令人捉摸不透。天文学家在20世纪末才真正认可暗能量的存在。暗能量概念的提出与宇宙加速膨胀理论密不可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天文学家普遍相信,由于天体间引力的存在,宇宙的膨胀速度在逐渐放缓。但在20世纪末,多个研究团队通过对不同距离、被称为宇宙标准烛光的Ⅰa型超新星进行观测后发现,地球与这些标准烛光的距离正在加速变远,即我们的宇宙在加速膨胀。明明引力能够拉近天体间彼此的距离,但为什么宇宙仍然在加速膨胀?天文学家据此认为,一定有尚未被发现的力量在对抗着引力,推动宇宙加速膨胀,暗能量的概念便由此而生。利用“引力透镜”探测暗物质虽然看不见,但暗物质、暗能量并非无迹可寻,它们各有证明自己存在的方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教授蔡一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引力透镜效应是证实暗物质存在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基于广义相对论,光线会因为大质量天体的引力而产生弯曲,类似于透镜对于光线的作用。而如果在地球和极其遥远的发光天体之间存在一些引力源,这些引力源的引力场便会像透镜一样,使经过其身边的光线发生变化。暗物质同样具有引力,因此其也会对光线产生引力透镜效应,从而有机会被我们探测到。“通过引力透镜效应来勾勒暗物质的分布是目前最主要的探测手段之一。”蔡一夫说道。相较于暗物质,暗能量的探测则更为困难。由于至今仍无法确定暗能量的来源及特质,科学家一直无法直接探测它。蔡一夫表示,目前探测暗能量的主要方式,仍是依靠对Ⅰa型超新星的标准烛光测距来实现。宇宙的膨胀会拉伸我们与标准烛光的距离,我们收到的标准烛光的光线会因此产生红移效应。通过对大量标准烛光红移数据的收集、分析,天文学家将有机会探究宇宙膨胀的历史,揭示暗能量的本质。虽然对于暗能量的研究至今仍无定论,但关于暗能量来源的讨论一直是天文学界的热门话题。有许多科学家认为,黑洞或许就是暗能量的来源。不久前,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对星系中央黑洞开展观测,结果表明黑洞可能是暗能量的来源。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比较了拥有中心黑洞的遥远星系和本地椭圆星系的观测结果,发现星系中央黑洞的质量比90亿年前增长了7—20倍,如此快速的质量增长无法用吸积和合并来解释,因此研究者大胆引入暗能量来解释这一现象。多管齐下寻找蛛丝马迹虽然困难重重,但人类在寻找暗物质、暗能量上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在此次发射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前,人类已经作出诸多尝试。在暗物质探测方面,我国发射的“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其可以通过测量高能宇宙射线来发现暗物质的踪迹。通常认为,宇宙射线的源头一般是超新星爆发,但暗物质湮灭时也会产生宇宙射线。如果能够发现超新星爆发以外的宇宙射线来源,或许可以间接探测到暗物质。除了上天找答案,为了寻找暗物质,人们还深入地下数千米。暗物质不可见,但它会和其他物质发生碰撞。因此,当暗物质和普通物质的原子核发生碰撞后,普通物质的原子核会动起来,产生微弱信号,科学家能够通过检测这种信号来探测暗物质的存在。但这种方法需要苛刻的实验环境。由于信号实在太过微弱,为了把宇宙射线本底屏蔽掉,营造出极纯净的实验环境,其必须在地下深处进行,且深度越深,宇宙射线本底越低。我国便在四川锦屏山地下约2400米建设了地下实验室,其重要目标之一便是寻找暗物质。此外,刘佳也表示,通过可见物质寻找暗物质也是当今粒子物理的前沿热点问题。例如,暗光子便是理论学家构建的沟通可见物质世界和暗物质世界的媒介粒子之一。不久前,刘佳参与的研究团队发现,地球附近的超轻暗光子暗物质能够诱导射电望远镜反射板上电子的振荡,产生可观测的射电信号,另外偶极射电望远镜能够直接与这种暗物质产生射电信号。基于这种现象,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射电望远镜直接探测地球附近暗光子暗物质的新方法。而在暗能量探测领域,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参与的暗能量光谱巡天国际合作项目(DESI)向全球发布了首批科学数据,包括了120万个河外星系、类星体及50万颗银河系恒星的光谱。该项目计划在5年内获取超4000万个星系的光谱数据,旨在构造出三维宇宙空间的物质分布,揭示暗能量的本质以及宇宙膨胀历史。相比于此前探测暗物质、暗能量的仪器,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的优势是大而精。其观测范围足够宽广,能够覆盖超过三分之一的天空,并可以对其中10亿个星系分门别类绘制宇宙图谱。“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的突破在于其所获得的高清超大面积巡天数据,可以提高引力透镜,特别是弱引力透镜测量精度,使其统计误差显著降低。”蔡一夫介绍。通过对数十亿星系的精确观测,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将创建包含星系形状、位置和运动状况等信息在内的,迄今最大、最精确的宇宙“3D地图”,帮助天文学家推断宇宙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属性,进一步加深对宇宙本质的了解。
  • 240万!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红外光谱仪、磁控溅射镀膜机、X-射线衍射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N5101012023000011项目名称:红外光谱仪、磁控溅射镀膜机、X-射线衍射仪采购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2,400,000.00元采购需求:详见采购需求附件合同履行期限:采购包1:自合同签订生效后起10日内采购包2:自合同签订生效后起10日内采购包3:自合同签订生效后起10日内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采购包1:不接受联合体投标采购包2:不接受联合体投标采购包3:不接受联合体投标8a69c98f85909e000185957d38207018.docx
  • 260万!东南大学计划采购磁控溅射镀膜仪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0664-2260SUMEC787D项目名称:东南大学微纳系统国际创新中心磁控溅射镀膜仪采购预算金额:26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6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东南大学微纳系统国际创新中心采购磁控溅射镀膜仪 一套本项目接受进口产品。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约后12个月到货安装调试合格。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本项目若符合扶持福利企业、促进残疾人就业、支持中小微企业、支持监狱和戒毒企业等政策, 将落实相关政策。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供应商必须是所投产品的制造商或代理商,若投标人不是投标产品制造商的,投标人必须具有下列授权文件之一(本条只适用于进口产品):a.供应商必须提供制造商出具的授权函正本; b.制造商的国内全资子公司出具的授权函正本; c.制造商对授权的区域代理商出具的授权函复印件及该区域代理商出具的授权函正本; d.投标人取得的产品代理证书复印件(正本备查)。4.拒绝下述供应商参加本次采购活动:(1)供应商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2)凡为采购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不得再参加本项目的采购活动。(3)供应商被“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税收违法黑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01月05日 至 2023年01月11日,每天上午9:00至11:0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线上方式:在线获取售价:¥6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3年01月29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开标时间:2023年01月29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地点:南京市长江路198号苏美达大厦辅楼303会议室,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提供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自然人的身份证明);(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供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前半年内(至少一个月)的会计报表或者上一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成立不足一年的提供开标前六个月内的银行资信证明原件。);(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根据项目需求提供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 (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提供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前半年内(至少一个月)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提供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格式见后附件)。(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2、凭以下材料获取:(1)获取采购文件材料:1、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扫描件】2、介绍信或者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原件加盖公章,扫描件,开具日期不得早于公告日期】3、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扫描件】4、采购文件获取登记表word版【详见招标公告附件】(2)凡有意参加本次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必须提供第(1)条规定证件登记并获取,不按规定获取的视为获取失败。3、我司提供了在线获取采购文件服务,操作流程如下:(1)、用微信关注我司公众号“苏美达达天下”。(2)、进入公众号-“在线服务”-“在线购标”。(3)、输入本项目的项目编号,举例:0664-2260SUMEC787D,点击查询。添加您所要获取的采购文件到购物车,输入投标单位名称、领购人信息以及发票信息,提交订单并确认微信支付,支付完成后将报名材料扫描件和登记表word版一并发至采购代理机构联系人:焦立阳,邮箱:jiaoly_work@163.com 即可,我们将会把采购文件电子版发送到领购人的邮箱。注意事项:(1)确保领购人邮箱真实准确无误,电子版采购文件将发送到此邮箱。(2)目前标书费发票支持开标现场领取或者顺丰到付。(3)“苏美达达天下”付款平台填写的投标单位名称必须与开票信息一致。如不一致投标人自行承担后果。请认真填写领购人信息及发票信息。(4)非采购代理机构或平台公司原因,发票一经开具不予退换。4、疫情防控期间注意事项(本项目采取在线流程):在线流程:因疫情原因,本项目进行线上开标,请供应商尽量提前准备投标文件,以便及时送达代理机构指定的地点。供应商按照不见面开标通知(附件1)的要求参加开标会议。如因投标文件未及时送至代理机构造成的后果由供应商自负。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东南大学地址: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联系方式:技术咨询:微纳系统国际创新中心:贺老师 电话:025-83792632 分机号8806;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刘加彬 电话:025-83792693。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苏美达国际技术贸易有限公司地址:南京市长江路198号苏美达大厦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杨 扬、焦立阳 电话:025-84532455、025-84532452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杨 扬、焦立阳电话:025-84532455、025-84532452
  • 超亿采购中磁控溅射占主流——半导体仪器设备中标市场盘点系列之PVD篇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8px "薄膜沉积是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薄膜沉积工艺主要有物理气相沉积(/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8px "PVD/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8px ")、化学气相沉积(/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8px "CVD/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8px ")等气相沉积工艺。物理气相沉积/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8px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8px ",/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8px "PVD)/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8px "技术是在真空条件下,采用物理方法,将材料源/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8px "——/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8px "固体或液体表面气化成气态原子、分子或部分电离成离子,并通过低压气体(或等离子体)过程,在基体表面沉积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薄膜的技术。/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工艺过程简单,对环境改善,无污染,耗材少,成膜均匀致密,与基体的结合力强。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光学、机械、建筑、轻工、冶金、材料等领域,可制备具有耐磨、耐腐蚀、装饰、导电、绝缘、光导、压电、磁性、润滑、超导等特性的膜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仪器信息网近期特对一年内的spanPVD/span设备的中标讯息整理分析,供广大仪器用户参考。span style="color: rgb(127, 127, 127) font-size: 14px "(注:本文搜集信息全部来源于网络公开招投标平台,不完全统计分析仅供读者参考。)/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4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a2ad4457-7ade-41a5-b0c8-6b0bfc0f3001.jpg" title="1.png" alt="1.png" width="400" height="240" border="0" vspace="0"/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sans-serif color:#444444"各月中标量占比/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2019/span年span10/span月至span2020/span年span9/span月,根据统计数据,spanPVD/span设备的总中标为span218/span台,涉及金额上亿元。span2019/span年span10/span月至span12/span月,平均中标量约span25/span台每月。span2020/span上半年,由于疫情影响,span1/span月至span4/span月中标市场持续低迷,平均中标量约span5/span台每月,其中二月份无成交量。随着国内疫情稳定以及企业复产复工和高校复学的逐步推进,spanPVD/span设备中标市场活力回升,从二月份到七月份中标量不断增长,其中span7/span月spanPVD/span中标量达span27/span台。第三季度的spanPVD/span设备采购基本恢复正常,平均中标量约span24/span台每月。/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5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98f0aae5-cd0b-4c37-a638-6e07e56be8b6.jpg" title="2.png" alt="2.png" width="400" height="252"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sans-serif color:#444444"采购单位性质分布/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从spanPVD/span设备的招标采购单位来看,高校是采购的主力军,采购量占比高达span68%/span,而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采购量分别占比span12%/span和span19%/span。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和科研院所采购设备的单价较高,集中于高端设备,高校采购低端设备比例略高。企业方面的采购单位主要为电子产业,高校方面的采购单位以大学为主。/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6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16cf7cf8-1078-4811-92cb-06cb57740068.jpg" title="3.png" alt="3.png" width="400" height="265"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sans-serif color:#444444"招标单位地区分布/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本次盘点,招标单位地区分布共涉及span25/span个省份、自治区及直辖市。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和湖北为spanPVD/span设备采购排名前span5/span的地区,其中广东的采购量最大,达span32/span台。在这些地区中,上海、浙江和江苏的spanPVD/span设备采购以高校为主力,北京以科研院所和高校采购为主力,只有湖北以企业采购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湖北武汉聚集了国内一批半导体企业,如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和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光谷”。/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33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35dfbb36-d83c-4bcf-894d-3a587cdd8da8.jpg" title="4.png" alt="4.png" width="400" height="233"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sans-serif color:#444444"不同类型spanPVD/span设备占比/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PVD/span设备种类繁多,包含了磁控溅射、蒸发镀膜、真空镀膜等类型。根据搜集到的中标数据可知,磁控溅射占据了中标spanPVD/span设备的主流、高达span72%/span的spanPVD/span设备采购为磁控溅射。一般的溅射法可被用于制备金属、半导体、绝缘体等多种材料,且具有设备简单、易于控制、镀膜面积大和附着力强等优点。上世纪span 70 /span年代发展起来的磁控溅射法更是实现了高速、低温、低损伤。因为是在低气压下进行高速溅射,必须有效地提高气体的离化率。磁控溅射通过在靶阴极表面引入磁场,利用磁场对带电粒子的约束来提高等离子体密度以增加溅射率。/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本次spanPVD/span设备中标盘点,涉及品牌有泰科诺、spanKurt J. Lesker/span、创世威纳、spanMoorfield/span、spanLeica/span、合肥科晶、spanVEECO Instruments Inc./span、spanTeer Coatings Ltd./span、spanQUORUM/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Syskey/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Applied Materials ,lnc./span、spanULVACInc/span、株式会社昭和真空/span等。/pp style="text-indent: 29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15px"其中,各品牌比较受欢迎的产品型号有:/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08db5967-4529-4f60-88a7-518f97a384c8.jpg" title="5.jpg" alt="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trongspan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205/C242800.htm"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三靶射频磁控溅射镀膜仪/span/span/a/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9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一款小型台式span3/span靶等离子溅射仪span(/span射频磁控型span)/span,配有三个span1/span英寸的磁控等离子溅射头和射频(spanRF/span)等离子电源,此款设备主要用于制作非导电薄膜,特别是一些氧化物薄膜。对于新型非导电薄膜的探索,它是一款廉价并且高效的实验帮手。这款span1/span英寸的射频溅射镀膜仪主要是用于在单晶基片上制备氧化物膜,所以并不需要太高的真空度。/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c7c1521d-c5b9-4668-b178-66ac2ce7cd98.jpg" title="6.jpg" alt="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trongspan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374/C191053.htm"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双靶磁控溅射仪/span/span/a/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9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双靶磁控溅射仪是沈阳科晶自主新研制开发的一款高真空镀膜设备,可用于制备单层或多层铁电薄膜、导电薄膜、合金薄膜、半导体薄膜、陶瓷薄膜、介质薄膜、光学薄膜、氧化物薄膜、硬质薄膜、聚四氟乙烯薄膜等。/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VTC-600-2HD/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双靶磁控溅射仪配备有两个靶枪,一个弱磁靶用于非导电材料的溅射镀膜,一个强磁靶用于铁磁性材料的溅射镀膜。与同类设备相比,且具有体积小便于操作的优点,且可使用的材料范围广,是一款实验室制备各类材料薄膜的理想设备。/span/p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2ed2b9b6-bb58-4779-ab5e-aa97cdaaaa2b.jpg" title="7.jpg" alt="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trongspan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149/C283599.htm"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科特莱思科热阻蒸发镀膜系统/span/span/a/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9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款仪器由预真空进样室(可选)前开门蒸发腔体、冷凝泵和干泵、多个热阻蒸发源或spanOLED/span低温蒸发源、span6”/span基片、基片旋转、基片偏压(可选)、离子源清洗基片(可选)、基片加热span1000/span度span(/span可选span)/span等部分构成。晶振沉积速率及膜厚控制可选择系统手动或自动控制等方式,能够沉积金属、半导体和绝缘材料,还可沉积多层膜及合金薄膜。/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 /span/pp style="text-indent: 29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15px"点击此处进入/spanspan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list/sort/241.shtml"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span半导体行业专用仪器span】/span/span/span/span/a/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专场,获取更多产品信息。/span/pp style="text-indent: 29px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15px"更多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材料说】/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2a630f7c-a2f9-4376-bd8c-911592840aa9.jpg" title="材料说.jpg" alt="材料说.jpg"//p
  • 300万!上海期智研究院计划采购磁控溅射仪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0705-2240 02012003项目名称:上海期智研究院磁控溅射仪采购预算金额:3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3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件号项目数量简要技术规格备注1磁控溅射仪1套配置304L不锈钢超高真空不锈钢反应腔体,预留RHEED、RGA等接口,后续可按需升级。沉积腔室可升级集成9个2英寸超高真空溅射靶枪。预算:人民币300万元。 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期:收到预付款后8到10个月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1) 投标人应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的独立法人或其他组织;(2) 投标人应为投标产品的制造商或其合法代理商,代理商投标应提供投标产品的制造商针对本项目的唯一授权;(3) 投标人须在投标截止期之前在国家商务部认可的机电产品招标投标电子交易平台(以下简称机电产品交易平台,网址为:http://www.chinabidding.com)上完成有效注册;(4) 本项目不允许联合体投标;(5) 本项目不允许分包和转包(代理商中标后提供由其投标文件中承诺的投标产品制造商生产的产品不视为转包)。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 投标人应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的独立法人或其他组织;(2) 投标人应为投标产品的制造商或其合法代理商,代理商投标应提供投标产品的制造商针对本项目的唯一授权;(3) 投标人须在投标截止期之前在国家商务部认可的机电产品招标投标电子交易平台(以下简称机电产品交易平台,网址为:http://www.chinabidding.com)上完成有效注册;(4) 本项目不允许联合体投标;(5) 本项目不允许分包和转包(代理商中标后提供由其投标文件中承诺的投标产品制造商生产的产品不视为转包)。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2年08月02日 至 2022年08月09日,每天上午8:30至11:00,下午13: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电子采购平台方式:电子发售售价:¥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2年08月31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开标时间:2022年08月31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地点: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电子采购平台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供应商首次注册应按要求提供《供应商注册专用授权函和承诺书》(可从供应商注册页面下载)和营业执照等扫描件,供应商应当提前准备,尽早办理,以免影响领购招标文件。已注册的潜在投标人可从网站采购公告栏的相应公告或者网站上方“SITC电子采购平台”中进入在线领购招标文件流程。若公告要求提供其他领购资料的,潜在投标人应当上传相关资料的原件扫描件,否则招标代理有权拒绝向其出售招标文件。无需提供领购资料的项目,潜在投标人提交领购申请并支付费用到账后即可下载电子招标文件。项目经理会将纸质招标文件快递给潜在投标人,电子发票将发至投标人登记的邮箱。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上海期智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云锦路701号40-41层        联系方式:徐瑞;021-54652653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中国上海延安西路358号美丽园大厦14楼            联系方式:胡羡聪、刘洲烨;86-21-32173682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胡羡聪、刘洲烨电 话:  86-21-32173682
  • 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为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我们组织编制完成了《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现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填写《征求意见反馈信息表》(见附件2)发送至 KJBZ@miit.gov.cn (邮件主题注明: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反馈)。公示时间:2023年5月22日——2023年6月22日联系电话:010-68205261附件:1.《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下载 2. 征求意见反馈信息表 下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2023年5月22日
  • 一份采购进口X射线衍射仪的专家论证公示
    近日,浙大城市学院预算150万元申请采购一台进口X射线衍射仪,用于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材料表征的科研活动。该设备的采购已由5名校外专家(含1名法律专家)进行了论证,并予以公示。详情如下:一、 采购人名称:浙大城市学院二、 进口产品公示编号:importedProduct2022061998776336三、 采购项目名称:浙大城市学院X射线衍射仪设备四、 申请理由:在听取了采购单位的设备调研论证报告后,技术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进口设备在X射线强度(进口设备:光管焦斑为0.4×12mm,1000万cps vs 国产设备:光管焦斑为1×10mm,70万cps)、探测器类型(进口设备:采用二维能量色散阵列探测器 vs 国产设备:采用闪烁晶体计数探测器)、分析软件功能性(进口设备:具备标样定量分析以及结构精修功能 vs 国产设备:无标样定量分析以及结构精修功能,需要大量的人工计算分析)等方面涉及多项技术专利,具有国产设备不可替代性。如采用国产设备,无法满足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对于材料表征的科研需求,实验结果产出慢,严重限制了科研论文的发表速度。法律评审专家认为该设备的采购符合《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财库[2007] 119号)第三条以及《关于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办库[2008] 248号)二、三的认定情形,且该设备未列入商务部《限制进口机电产品目录》和《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因此该设备的采购符合国家相关进口产品的法律规定。五、 论证专业人员信息及意见:姓名职称工作单位刘彬教授中南大学刘金龙研究员浙江大学唐谊平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刘世锋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吴启才法学副教授浙江泰杭律师事务所刘彬: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拟采购的X射线衍射仪主要用于测定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织构及应力,是材料分析必备检测设备。目前国际市场上,X射线衍射仪占有率较大的品牌有德国布鲁克、日本理学,国产设备主要有北京普析、丹东通达。国产X射线衍射仪在X射线强度、灵敏度及分析软件等方面较进口设备存在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1. 进口设备的X射线光管焦斑为0.4×12mm,而国产设备只能做到1×10mm的X射线光管焦斑,精细焦斑的X射线光斑可以获得更高的X射线强度。2. 进口设备采用二维能量色散阵列探测器,而国产设备采用闪烁晶体计数探测器.阵列探测器是现在衍射仪的核心,使用该探测器可以导致衍射强度提高100以上,灵敏度提高10倍以上,是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3. 进口设备的软件具备标样定量分析以及结构精修功能,是XRD数据分析不可或缺的工具。国产设备的软件无标样定量分析以及结构精修功能,需要大量的人工计算分析,实验结果产出慢,且容易出现错误,限制了科研论文的发表速度。综上,进口设备更能满足采购单位对于材料分析的检测要求,因此建议采购进口设备。刘金龙:浙大城市学院申请购买的X射线衍射仪,主要服务于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的建设,用于材料成型及机械制造类的科研工作。设备应具备分析材料的物相、结构、残余应力等信息的功能。采购单位在日常科研工作中的一部分样品无法研磨成粉末,因此需要用到微区分析的方法,而微区分析要求设备需配备点光源、XYZ样品台以及定位装置。目前只有进口设备同时具备以上装置,并能够实现自动进样。配备大面积二维探测器的衍射仪能够通过延长曝光时间来累计衍射信号强度,从而得到可以用于分析的数据结果。目前也只有进口衍射仪才配有二维的阵列探测器,能够将衍射强度以及灵敏度分别提高100倍和10倍以上。此外,进口XRD设备测试数据的角度精度能够达到0.0001°,而国产设备目前能够实现的最小步进精度只有0.001°,精度相差一个数量级。显然,国产仪器部分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不满足采购单位需要,建议该项目采购进口设备。唐谊平:浙大城市学院申请购买的X射线衍射仪,主要服务于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此设备应具备材料结构及成分分析的功能,具有精细焦斑的X射线光斑有助于获得更高的X射线强度(进口设备焦斑尺寸0.4×12mm,国产设备焦斑尺寸1×10mm);探测器是X射线衍射仪的核心部件,进口设备探测器为二维能量色散阵列探测器,而国产设备采用闪烁晶体计数探测器,二者相比计数强度相差甚远(进口设备1000万cps,国产设备70万cps);进口设备的最小步长及角度重现性均优于国产的(进口0.0001度,国产0.001度)。因此,进口品牌在X射线光管焦斑尺寸、计数强度及精度等方面较国产设备存在巨大优势,国产设备计数强度低,不能进行微量成分信息的获取及精细结构的分析,建议采购进口设备。刘世锋:X射线衍射仪(XRD)是用于测定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织构及应力的重要设备,是增材制造中心用于金属3D打印材料物相鉴别、内应力检测的必需设备。目前,国产设备的X射线光管焦斑只能做到1×10mm,焦斑强度很低,并采用闪烁晶体计数探测器;相比之下,进口设备的焦斑可达0.4×12mm,并采用二维能量色散阵列探测器,衍射强度是国产设备的100倍,灵敏度是国产设备的10倍。此外,进口设备的软件具备标样定量分析以及结构精修软件,可以提高识别的精度,是研究痕量组分的必备手段,而目前国产设备不具备此功能。因此,建议采购进口设备。吴启才:(一)浙大城市学院拟采购的进口产品符合《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财库[2007] 119号)第三条以及《关于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办库[2008] 248号)二、三的认定情形;(二) 该商品未列入商务部《限制进口机电产品目录》和《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三) 通过市场调查,国产设备目前在X射线衍射强度、灵敏度以及分析软件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不满足采购单位需要。该设备属于国家非限制进口仪器设备,符合国家相关进口产品的法律规定,建议该项目采购进口设备。【相关会议推荐】为促进相关人员深入了解X射线衍射技术发展现状,掌握相关应用知识,仪器信息网将于2022年7月15日组织召开“X射线衍射技术及应用进展”网络会议,邀请业内资深技术专家聚焦X射线衍射前沿技术理论、分析方法,以及材料科学、药物研发等热点应用领域分享报告。参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听会):1、官网免费报名(报名链接);2、通过审核后您将收到短信通知;3、会议当天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听会。
  • 1169万!辐射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第一批仪器采购
    3月18日,“辐射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第一批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采购金额达1169万元。 项目号:21A00143 采购执行编号:TC219D0D8  项目名称:辐射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第一批仪器设备采购  采购需求:分包号:1分包内容最高限价数量单位简要技术要求超低本底高纯锗伽玛谱仪1,970,000.00元1台超低本底高纯锗伽玛谱仪,具体详见附件招标文件。分包号:2分包内容最高限价数量单位简要技术要求实验室设备一2,490,000.00元2台便携式高纯锗γ能谱仪 1台 流气式低本底α/β测量仪 1台分包号:3分包内容最高限价数量单位简要技术要求实验室设备二2,090,000.00元2台α能谱仪 1台 超低本底液闪谱仪 1台分包号:4分包内容最高限价数量单位简要技术要求中型设备2,120,000.00元1批高气压电离室 1台闪烁体低本底α/β测量仪 1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台微量铀分析仪 1台微波消解仪 1台真空干燥箱 1台器具干燥箱 1台化学前处理系统 1套分包号:5分包内容最高限价数量单位简要技术要求辐射应急终端及γ相机1,600,000.00元1批辐射应急终端(单兵) 10套γ相机 1套分包号:6分包内容最高限价数量单位简要技术要求电磁环境监测设备1,420,000.00元1批高压直流合成场强检测系统 1套5G移动通信基站选频式电磁辐射监测仪及配套电场探头 1套车载选频式电磁辐射自动分析仪 1套  合同履行期限:各分包中标人应按本招标文件第二篇规定的到货时间交货到采购人指定地点,完成安装调试并达到验收标准。  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否  开标时间: 2021年4月8日 10:00(北京时间
  • 创三个世界第一!全球首颗激光二氧化碳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4月16日2时16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将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星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时长00:30摄影:郑逃逃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科研卫星,运行70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整星发射重量约2.6吨,装载了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及宽幅成像光谱仪等五台遥感仪器,是一颗集CO2激光主动探测、细颗粒物立体探测、气态污染物探测和地表环境探测的多要素综合监测卫星。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吴敬博 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应用标志着我国在大气遥感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卫星在轨应用后将实现对生态环境、气象和农业等多领域定量遥感服务能力的跨越式提升,为我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首次搭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在CO2探测手段和精度、细颗粒物主被动探测和偏振交火探测体制上,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探测,激光雷达出奇效。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实现国际上首次搭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这一主动探测载荷,实现主动激光CO2高精度、全天时、全球探测,探测精度大幅提升至优于1ppm,达到国际最高水平,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最精准的遥感数据支撑。同时,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通过对大气进行分层“CT”扫描,国内首次实现全球气溶胶光学厚度、形状和尺寸等垂直分布信息的获取。PM2.5监测,综合手段创新高。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国际上首次采用了主被动结合、多手段综合的探测体制,通过装载不同类型、不同原理的载荷,将主动发射激光接收的回波信号和被动接收的太阳光反射信号相结合,综合反演多种遥感数据,实现对近地面细颗粒物(PM2.5等)浓度的高精度监测,为大气污染精准防治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供图偏振交火,信息融合效率高。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国际首次采用融合反演级偏振交火探测技术,获取气溶胶光学厚度、粒子尺度等多种参数,通过空间、辐射和偏振维度的信息融合,大幅提升细颗粒物探测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及宽幅成像光谱仪也将大幅提升气态污染物以及地表环境监测能力,紫外谱段高光谱大气观测以及宽幅多光谱观测空间分辨率提升一倍。首次创新应用无控制点激光光轴自标定技术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每天可绕地球飞14轨,激光雷达不分白天黑夜全天时工作,可谓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劳模”。除了敬业之外,它还是一个十足的“强迫症”,时刻不忘摆正自己的姿态,以保证极高的指向测量精度,为此还在国内首次创新应用了无控制点激光光轴自标定技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供图这一“神技”顺利施展的前提是要有一把能够实时提供绝对姿态信息的“标尺”,也就是“司机”的“眼睛”——星敏感器。激光雷达自身发射的光源分束后经星敏感器支架上的棱镜反射,建立起激光雷达与星敏感器的在轨标校系统,这样激光雷达就可以借助星敏感器这双“慧眼”实时明确自己“身在何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控制所卫星姿轨控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孙尚介绍,为提供高精度在轨三轴惯性测量精度,姿轨控分系统采用了高精度多头星敏感器。“好比用‘三只眼睛’同时定位,利用一个‘大脑’融合处理出更高精度的姿态测量数据。”据悉,“十四五”期间我国还将发射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与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组网观测,进一步提升我国天基碳监测能力和水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航天力量。
  • 意大利通过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技术首次获得白磷钙矿结构完整表征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晶体学研究所(CNR-IC)与罗马一大、罗马三大以及英国ISIS脉冲介子和中子源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详细分析了白磷钙矿(whitlockite)的结构,并首次获得完整表征,这一研究也将有助于改进生物医学材料的性能。相关论文发表在《Crystals》上。白磷钙矿是一种稀有的天然磷酸钙,存在于陆地花岗岩岩石和球粒陨石中,可作为合成磷酸三钙的天然替代物。合成磷酸三钙是一种生物材料,用于骨科和牙科领域的填料和涂料。合成磷酸三钙是合成羟基磷灰石的替代品,后者与人类骨骼与牙齿的矿物质成分非常相似,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用作骨假体)表现得很脆弱。研究人员在通过X射线衍射对白磷钙矿进行初步分析,利用中子衍射氢原子进行定位,使用电子探针以确认其化学成分,并使用红外光谱法对衍射结果进行补充。研究人员表示,基于对天然材料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改进与其类似的合成材料的性能,降低其脆弱性以及用作假体时的排斥风险,从而改善假体的安全性及整体表现,更好地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
    为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我们组织编制完成了《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现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填写《征求意见反馈信息表》(见附件2)发送至 KJBZ@miit.gov.cn (邮件主题注明: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反馈)。公示时间:2023年5月22日-2023年6月22日联系电话:010-68205261附件:1.《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docx 下载 2.征求意见反馈信息表.doc 下载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2023年5月22日
  • 纺织服装实验室建设论坛举办
    第三届“2011全国纺织服装企业质量管理和实验室建设论坛” 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主办,旭荣集团协办,于10月17-18日在江苏常州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质量与品牌”。重点探讨如何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监控体系和企业标准体系,交流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经验,以期推动行业品牌建设。迪卡侬、宜家、李宁、愉悦家纺、探路者、森马、波司登、报喜鸟、劲霸、九牧王、利郎、贵人鸟、七匹狼体育、日本东丽印染、鲁丰集团等知名纺织服装品牌、面料企业、国家专业检验机构以及相关机构的质量与实验室管理专家、品管负责人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东道主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清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主任伏广伟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工信部科技司副局长周健受邀出席,并从质量控制、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发表重要观点,使与会者深受鼓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在“高度重视质量管理 大力开展品牌建设”的报告中指出:质量管理是品牌建设的基本要素和首要环节,企业实验室建设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为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推动品牌强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制定了“‘十二五’纺织行业品牌发展纲要”,进一步提出了“十二五”要实现“百千万”目标,即培育百个以上区域品牌、培养千家以上全国知名品牌企业、打造万亿以上品牌增加值,并提出在全行业开展品牌培育创优示范、质量控制和标准体系建设、设计创意提升、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品牌营销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品牌发展基金创建等七大品牌建设工程。”  她谈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近年来在质量管理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建立了以协会检测网络为主体的辐射全国产业集群的网络实验室,为各地企业提供服务和产业创新服务 实施“中国流行面料”吊牌的产品认证 为李宁、九牧王、七匹狼、如意、旭荣等近50家企业提供了实验室建设的专业辅导 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标准化体系和检测体系 持续为企业提供近百期国际标准培训,建立交流与沟通的平台,逐步推进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编译美国《AATCC技术手册》、《ASTM标准汇编》、《ISO国际标准汇编》、《JIS日本标准汇编》,编写《FC培训教材》等书籍,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国外标准。这些工作对逐步推进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发表演讲   实验室建设与认可交流会  实验认可对于帮助企业树立内部质量管控的防线,提高企业研发效率,有效减少国际贸易摩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0月16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专家和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质量认证部专家与代表座谈了国际实验室认可问题,解答了众多企业关于CNAS认证申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旭荣集团总经理黄庄芳容女士演讲  一年一度的“全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示范单位”颁奖典礼也借本次活动隆重举行,共有15家企业获此殊荣,表彰他们在产品质量管理、产品检测和产品认证的突出贡献。旭荣集团总经理黄庄芳容女士代表获奖企业发言。  此次论坛的另一亮点是组织参观旭荣集团在常州的研发中心。旭荣集团自1975年在台北创立旭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迄今已三十余年,主要产品为各类圆编针织布种。在运动休闲类除了与Adidas、Reebok、Puma、Fila、Russell、Liz Claiborne、Zara等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外,更是Wal-Mart、JCPenny、英国马莎等国际大型通路的亚洲区指定供货商 内销客户层更涵盖国内知名运动休闲品牌李宁、美特斯邦威等等。旭荣集团是Adidas亚洲最佳供货商之一,他们的研发及趋势简报亦成为Wal-Mart全球供货商的标准模版。在多年累积的专业品质、快速反应与准确交期之基础下,业务规模快速成长。正是秉承此理念,旭荣集团已经功在大陆开拓10周年,并成为国内纺织行业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的出色代表。   会场气氛热烈  此次活动充分将企业产品管理和实验室建设的理论经验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优秀质量管理经验的传播和企业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此次大会还得到了乌斯特技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爱色丽(上海)色彩仪器商贸有限公司,锡莱亚太拉斯(深圳)有限公司以及宁波纺织仪器厂的大力支持。
  • 朱建平:探索建设新时期环境监测体系
    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和贯彻落实好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部署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  一、提高对做好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监测高度重视。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会见参加国合会2011年年会外方委员和代表时强调,要努力改进监测手段,提高监测水平,要重视完善环境监测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使监测结果与人民群众对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切实感受更加接近。  李克强副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讲话中要求,要抓紧修订和发布严格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PM2.5等监测指标,改进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国务院《意见》指出,要改进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健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全面推进监测能力标准化建设,提高环境应急监测处置能力,完善国家重点监控点位和自动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建设国家环境监测网,推进环境专用卫星建设及应用,提高遥感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测体制机制。  战略已经确定,方向已经指明,号角业已吹响,关键在于落实。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推动环境监测事业科学发展,实现“三个说得清”的环境监测目标。要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积极探索建设新时期的环境监测体系,这既是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国环境监测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准确把握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新形势  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保障总量控制目标实现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污染源监督监测能力 以保障环境质量为切入点,满足公众环境知情权,需要不断增强环境质量监测能力 以防范环境风险为目的,加强对重大环境风险源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微量有机污染物的监控,需要不断增强环境预警与应急监测能力 以保障核与辐射安全为目标,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增强核与辐射监测能力。  二是公众对环境监测基本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推进环境监测事业科学发展,需要大力推进环境监测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探索建立环境监测管理全国一盘棋、监测队伍上下一条龙和监测网络天地一体化的现代化环境监测格局。加强监测管理,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监测技术和科研水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环境监测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认真做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环境监测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为统领,以科学监测为主题,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为主线,紧紧围绕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和公众需求,逐步完善环境监测法规制度和体制机制,着力强化监测基础能力,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努力提高环境监测公共服务水平,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监督考核环境状况、预警预测环境风险,为主动超前开展环境监测、先行引领环境污染防治奠定基础,努力开创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  (一)围绕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做好新增指标的监测  环境保护部党组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O3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监测司将配合有关部门统筹安排监测经费、仪器,统一调度时间进度,确保2016年1月1日前全国各地都能按照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实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二)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检查  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大检查活动。支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逐步实现国控网所有监测数据的“直传”,确保监测数据客观真实。  (三)强化环境监测制度建设  《环境监测条例》已列入国务院一类立法计划,监测司将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相关修改协调工作,争取《条例》尽早出台。  完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流域、区域联合监测机制,初步建立省界断面上下游联合监测制度、空气区域联防联控监测制度 建立土壤例行监测制度,组建土壤监测网 完善企业自行监测制度。  (四)进一步夯实环境监测基础  全面开展环境监测站达标建设及验收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市县能监测、省市能应急、国家能预警的目标。2012年,监测司将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大力推进环境专用卫星建设,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环境一号C星早日发射 同时初步形成无人机环境监测能力。  (五)加强人才队伍和行风建设  启动环境监测“三五”人才工程。修订印发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管理制度。建立国家与地方分级培训制度,编写全国环境监测人员培训大纲,修订环境监测培训教材。2012年将新增空气质量指标监测培训放在首要地位。  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加强廉政教育,时刻牢记“四常四戒四珍惜” 强化“诚信监测”的职业道德教育,做到“出真数、不出假数,说真话、不说假话,干实事、不图虚名”。  (作者系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本文刊发时有删节)
  • 以碳中和能力建设推动全球碳中和进程
    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00个国家、地区陆续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其中包括美国、中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德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设定碳中和目标已经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最大亮点之一。然而,全球气候治理知易行难,面临严重的行动赤字和能力赤字,特别是各国在落实碳中和目标上的能力不充分、不对称和不均衡性问题突出。碳中和是一场全球性的发展和治理范式的转型升级,加强碳中和能力建设是基础和关键。当前,全球气候谈判与治理更加注重行动和治理能力等务实性维度,能力建设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也是后《巴黎协定》时代全球气候治理转向行动背景下的新特征、新亮点和新走向。以碳中和能力建设推动全球碳中和进程的现实需求加强碳中和能力建设是当前全球气候治理的总体方向。总体上看,学术界和政策界长期聚焦全球气候治理的制度和规范建设、领导权与话语权、理念与方案等维度,对能力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气候危机的严峻性和紧迫性,碳中和目标正在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气候治理进程,然而碳中和目标与碳中和能力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鸿沟。各国碳中和目标的可信度、可行性与碳中和能力直接相关。随着全球气候治理议题成为全球治理的核心议题,治理能力也需要适应新形势、迈上新台阶。能力建设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变得更加务实、有效的现实要求,推进广大发展中国家碳中和能力建设是实现全球气候治理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支撑。因此,需要在宏观上对全球碳中和能力加强布局和投入,微观上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碳中和能力提升的重点支持。强化碳中和能力建设是大国间气候合作的新兴议题。随着大国、主要经济体对碳中和能力的重视程度与日俱进,中美欧等大国、主要经济体的碳中和能力互动、比较、竞合越来越成为新常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期间,中美发布的《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提及,“认识到适应对于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性,包括进一步讨论全球适应目标并促进其有效实施,以及扩大对发展中国家适应行动的资金和能力建设支持。”推动大国协作、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碳中和能力建设支持,是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绿色、公平转型的重大措施,也是塑造更加公平合理、务实有效的全球气候秩序的要求。推动碳中和能力建设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气候、碳中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远远不足。碳中和能力日益成为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重点议题,如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治理和绿色发展能力建设支持也备受关注。发展中国家对气候治理、绿色发展等能力建设的需求紧迫,推动发展中国家碳中和能力建设将继续成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气候治理合作、全球气候谈判的重点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需要加强低碳、零碳发展能力塑造,而且需要加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这也是南南气候合作、南北气候合作的着力点之一。加强碳中和能力建设,是切实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化解全球气候治理赤字的新探索。以碳中和能力建设推动全球碳中和进程的路径一是推进国家碳中和能力与全球气候治理总体能力相辅相成、相互贯通。全球气候治理是一个公域性问题,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从现实上看,各国应对气候治理的国家行动日益坚实、碳中和部署逐步兴起。在此背景下,提高全球碳中和能力主要在于将国家碳中和能力转换为全球碳中和能力。比如,我国将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布局,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以自身的示范性气候治理推进全球气候治理、以自身的碳中和能力提升促进全球碳中和能力发展。只有各国持续提升国家碳中和能力,才能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总体能力建设创造更好的基础。促进国家碳中和能力与全球气候治理总体能力相辅相成、相互贯通,是国际社会共商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相向而行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持续深化碳中和能力建设合作,充分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碳中和能力是大国气候国际领导权和地位的组成部分,大国在全球碳中和能力中占据主导地位和综合优势,正在引领碳中和能力建设。国家间碳中和能力的不对称和不均衡性依然突出,各国内部也面临诸多能力不足的挑战。广大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国家等对国际社会的气候支持和援助需求逐年上涨,能力建设成为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方式。为此,国际社会需要深化碳中和能力建设合作,积极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大国与小国在碳中和能力方面的鸿沟。发达国家应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通过技术、资金、人才、分享治理经验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碳中和能力。这是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整体能力建设的实际要求。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协同、务实地解决人类面临的气候危机。三是促进碳中和技术创新的多重价值外溢并助力后发国家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在全球迈向碳中和愿景的进程下,以温室气体捕集和埋存技术、零碳或低碳新能源技术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外溢,是提升碳中和能力的突破口。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出,将逐步淘汰煤炭和化石燃料,这要求全球进行一场清洁能源技术革命,以碳中和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外溢是提升全球绿色合作可行性、降低绿色治理成本的关键布局。同时,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创新将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气候安全、气候正义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外溢效益。加强碳中和技术创新是落实《巴黎协定》和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之一,可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从根本上助力其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当前,国际社会正以更雄心勃勃、更迅速有效的全面行动推动实现全球碳中和。各个国家、国际组织等都应紧密合作,加强碳中和能力建设,推动全球碳中和目标实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启动建设
    p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又一重大装置项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日前获批启动。据悉,该项目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优先布局的、国内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海市和中科院的共同关心与支持下,在项目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pp  该装置选址在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域,总长约3.1公里,将建设埋深29米的地下隧道,包含超导直线加速器隧道、波荡器隧道、光束线隧道等10条隧道及5个工作井。装置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超导加速器、光束线、实验站和配套的公用设施。加速器装置包括一台能量达到100兆电子伏特的电子注入器、一台能量8为兆电子伏特的连续波超导直线加速器,以及3条产生的X射线光子能量范围为0.4~25千电子伏特的高重复频率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器。/pp  据了解,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具有更高的亮度、更短的脉冲结构和更好的相干性,提供的X射线峰值亮度比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高109倍。同时,其具备纳米级的超高空间分辨能力和飞秒级的超快时间分辨能力,可将对微观世界的研究从拍“分子照片”提升到拍“分子电影”的水平,同时满足面向物质、单分子、超强超短单颗粒成像以及极端光物理等多个实验站的需求。/pp  专家表示,该装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高效和最先进的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之一,为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等多学科提供高分辨成像、超快过程探索、先进结构解析等尖端研究手段。张江地区也将成为集聚同步辐射光源、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和超强超短激光于同一区域的国际光子科学研究高地。/pp/p
  • 德合创睿发布放射性水样蒸发浓缩赶酸仪新品
    一、仪器简介传统的放射性水样前处理过程,包括取样、浓缩、转移、洗涤、蒸发、灼烧、灰化、称重等一系列环节;水样浓缩环节,样品量不得超过烧杯的1/2,浓缩过程中要求微沸,浓缩步骤需要多次手工加液、转移、洗涤,浓缩过程中加热功率不好控制,全程需要人员值守;水样硫酸磺化环节,水样蒸干过程容易溅射,不好控制,电炉灼烧不方便且安全性差;整个实验过程操作必须认真仔细,整个水样前处理过程相当漫长和繁琐,给实验人员带来很多不便。德合创睿全自动放射性水样蒸发浓缩赶酸仪依据国标方法,实现各类样品蒸发浓缩赶酸无需人员值守,实验效率大大提高,且转移过程中无样品损失,保证安全高效运行。二、仪器用途适用于水质及自来水行业,放射性总α、β及其他放射性水样检测过程中的水样蒸发浓缩赶酸全自动前处理;环境空气降尘样品自动蒸发浓缩;溶解性总固体(TDS)项目的蒸发浓缩,等其他大体积水样浓缩过程。三、仪器特点可以最多将50L的水样,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蒸发浓缩到50ml,蒸发完成后可以不需要转移继续进行浓缩赶酸工序;最多可同时处理6/10个样品,满足大样品量浓缩用户需求;一键启动无人值守工作,仪器智能添加补充水样,实时记录已蒸发量,达到设定量停止工作;使用蒸发皿作为蒸发容器,赶酸无需转移,减少了待测物质的损失;具备断电保护功能,断电开机可继续工作,数据不丢失,样品无损坏;远红外陶瓷辐射加热,加热均匀,避免水样迸溅。一、适用标准 国际标准:? ISO 9696:2007水质 不含盐的水中 总α活度的测量 厚源法? ISO 9697:2008水质 不含盐的水中 总β活度的测量 厚源法 核行业标准:? EJ/T 1075-1998 水中总α放射性活度的测定 厚源法? EJ/T 900-1994 水中总β放射性的测定 蒸发法 地质矿产标准? DZ/T 0064.76-1993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放射性化学法测定总α和β 环保行业标准:? HJ 898-2017 《水质 总α放射性的测定 厚源法》? HJ 899-2017 《水质 总β放射性的测定 厚源法》 国家标准:? GB 8537-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T 15265-94《环境空气 降尘的测定 重量法》? GB/T 5750.13-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放射性指标》? GB/T 5750.4-2006 8.1 《水质 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创新点:可以最多将50L的水样,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蒸发浓缩到50ml,蒸发完成后可以不需要转移继续进行浓缩赶酸工序;最多可同时处理6/10个样品,满足大样品量浓缩用户需求;一键启动无人值守工作,仪器智能添加补充水样,实时记录已蒸发量,达到设定量停止工作;使用蒸发皿作为蒸发容器,赶酸无需转移,减少了待测物质的损失;具备断电保护功能,断电开机可继续工作,数据不丢失,样品无损坏;远红外陶瓷辐射加热,加热均匀,避免水样迸溅。放射性水样蒸发浓缩赶酸仪
  • 禾信仪器:目前尚无放射性核素检测的质谱订单,碳中和业务已有订单
    2023年9月20日禾信仪器(688622)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3年9月19日召开业绩说明会。仪器信息网摘录科学仪器行业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问: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未来业绩是否有影响? 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公司是否已有订单,对未来业绩是否有影响? 公司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布局情况?  答:公司一直关注日本排海涉及到的水放射性元素检测,也在关注各个研究机构发布的放射性元素的种类,目前公司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磁质谱、单颗粒气溶胶质谱(SPMS)等相关设备,均可在此场景下发挥作用。目前尚无相关订单,仍在与相关的科研及业务单位进行测试、论证中,该次污染水排海事件对质谱仪器的需求情况、仪器的匹配性等,尚在论证阶段中,暂无法预估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谢谢!  另,公司基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目标,在碳排放规划咨询服务、碳监测网络建设、碳排放量核算体系等方向均有所布局,公司通过硬件和服务相结合,落实减污降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目前处于市场拓展阶段,亦已取得相关订单,谢谢!  问:公司医疗及实验室领域等新业务领域产品业务拓展情况?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医疗、实验室新业务领域是公司中短期内重点拓展方向,也是未来业绩重要增长点,目前公司医疗、实验室领域等新业务拓展顺利。随着国家政策助力、业务有序开展及市场逐渐开拓,公司在医疗及实验室等新业务领域的订单和收入有望逐步增加,谢谢!  问:医疗反腐对贵公司是否有影响?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目前医疗领域收入占比不大,因此医疗反腐短期来看对公司的影响较小。从长远来看,医疗反腐有助于推动医疗行业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合规化,对促进行业公平竞争和技术创新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推进医疗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谢谢!  问:公司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布局情况?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基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目标,在碳排放规划咨询服务、碳监测网络建设、碳排放量核算体系等方向均有所布局,公司通过硬件和服务相结合,落实减污降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目前处于市场拓展阶段,亦已取得相关订单,谢谢!  问:贵公司的竞争对手有哪些?这些竞争对手哪些是做的比较好的?贵公司与竞争对手相比有哪些优势,贵公司哪些方面做了而竞争对手没做?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国际上,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分析仪器行业巨头主要包括沃特世、丹纳赫、布鲁克、安捷伦、赛默飞、岛津等 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天瑞仪器、聚光科技、钢研纳克等。  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质谱产品在环境监测等领域已经完成产业化并获得市场认可,在国产品牌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等通用质谱应用领域较国际竞争对手产品性能尚有一定差距。但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公司正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逐渐缩小与国际竞争对手的技术差距。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1)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高,具备产品及服务优势,且可以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 (2)全面布局通用质谱产品线,相比更加全面,在国产替代的大形势下,市场前景乐观 (3)具备新领域的市场拓展能力,通过客户共建及标杆示范,新产品和新服务能够很快被客户接受 (4)具备较快的新产品研发、迭代能力 (5)能够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快速满足市场需求。与其他国产厂家相比,公司坚持以正向研发为主,一直专注于质谱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充分发挥已取得的先发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禾信仪器(688622)主营业务:质谱仪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  禾信仪器2023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58亿元,同比上升44.23% 归母净利润-3431.49万元,同比下降101.99% 扣非净利润-4084.05万元,同比下降30.98% 其中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01亿元,同比上升56.95%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795.31万元,同比下降285.66% 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817.29万元,同比下降48.34% 负债率54.19%,投资收益-84.67万元,财务费用350.16万元,毛利率48.48%。
  • 285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辐射环境监督站计划采购辐射环境监测仪器
    项目概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辐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一的潜在投标人应在政采云平台线上获取采购文件(https://www.zcygov.cn/)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06日 11:0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JWZB(2022)Z-145项目名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辐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一预算金额(元):2850000最高限价(元):1850000,1000000采购需求:标项一标项名称:高纯锗γ谱仪等一批仪器设备采购数量:不限预算金额(元):1850000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高纯锗γ谱仪等一批仪器设备采购(具体技术需求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采购需求)备注:标项二标项名称:氡及氡子体测量仪+氡析出率集气罩等一批仪器设备采购数量:不限预算金额(元):1000000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氡及氡子体测量仪+氡析出率集气罩等一批仪器设备采购(具体技术需求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采购需求)标项一与标项二中快速响应X-γ剂量率仪、环境级X-γ剂量率仪、便携式中子剂量率仪、氡及氡子体测量仪+氡析出率集气罩允许采购进口产品。备注:合同履约期限:标项 1、2,合同签订后120日历日完成货物进场及安装调试本项目(否)接受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本项目为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项目。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进口设备参与投标时,必须提供设备原厂制造商授权委托书;(2)为采购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不得再参加该采购项目的其他采购活动;(3)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参加本项目同一包的投标;(4)供应商未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财库[2016]125号)。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2年05月13日至2022年05月20日,每天上午10:00至14:00,下午14:00至19: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政采云平台线上获取采购文件(https://www.zcygov.cn/)方式:供应商登录政采云平台https://www.zcygov.cn/在线申请获取采购文件(进入“项目采购”应用,在获取采购文件菜单中选择项目,申请获取采购文件)售价(元):0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2年06月06日 11:00(北京时间)投标地点(网址):政府采购云平台(www.zcygov.cn)开标时间:2022年06月06日 11:00(北京时间)开标地点: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276号E阳臻品1503室会议室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1、本项目实行网上投标,采用电子投标文件;2、各供应商应在开标前应确保成为政采云平台供应商,并完成CA数字证书(符合国密标准)申领。因未注册入库、未办理CA数字证书等原因造成无法投标或投标失败等后果由供应商自行承担。有意向参与兵团区域电子开评标的供应商,可访问新疆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官方网站(https://www.xjca.com.cn/)或下载“新疆政务通”APP自行进行申领。如需咨询,请联系新疆CA服务热线0991-2819290;3、供应商将政采云电子交易客户端下载、安装完成后,可通过账号密码或CA登录客户端进行投标文件的制作。在使用政采云投标客户端时,建议使用WIN7(64位)及以上操作系统。客户端请至兵团政府采购网(http://ccgp-bingtuan.gov.cn/)下载专区查看,如有问题可拨打政采云客户服务热线400-881-7190进行咨询。如因供应商自身原因导致在规定时间内无法正常解密的(如:浏览器故障、未安装相关驱动、网络故障、加密CA与解密CA不一致等),采购中心/代理机构不予异常处理,视为供应商自动弃标。4、本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关于调整优化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强制执行机制的通知》(财库〔2019〕9号)、《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财库〔2020〕46号)、《财政部、司法部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4〕68号)、《财政部 民政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财库〔2017〕141号。七、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辐射环境监督站地 址: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北京南路57号农房大厦3楼传 真:/项目联系人:王荣项目联系方式:0991-4521008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新疆经纬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地 址: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光明路276号E阳臻品15层1503室传 真:/项目联系人:陆健 徐丁保项目联系方式:0991-2695578 2651309
  • 国家标准委等十一部门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已经2023年2月6日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全体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 国家林草局2023年4月1日(此件公开发布)附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根据《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本指南。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标准顶层设计、强化标准有效供给、注重标准实施效益、统筹推进国内国际,持续健全标准体系,努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标准化力量。(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布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府颁布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二元结构,强化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协同,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实现各级各类标准的衔接配套。坚持突出重点。加快完善基础通用标准。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加强节能降碳标准制修订。及时将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稳步推进。锚定碳达峰碳中和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需求,加快标准更新升级,扎实推进标准研制,坚持系统推进和急用先行相结合,分年度分步骤有序稳妥实施。坚持开放融合。扎实推动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强化国际标准化工作统筹,加大中国标准国外推广力度,促进国内国际协调一致。(三)主要目标围绕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发展需求,基本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实现标准全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实质性参与绿色低碳相关国际标准不少于30项,绿色低碳国际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二、标准体系框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包括基础通用标准子体系、碳减排标准子体系、碳清除标准子体系和市场化机制标准子体系等4个一级子体系,并进一步细分为15个二级子体系、63个三级子体系。该体系覆盖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草原、金融、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满足地区、行业、园区、组织等各类场景的应用。本标准体系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三、标准重点建设内容(一)基础通用标准子体系1. 术语、分类和碳信息披露标准重点制修订温室气体与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相关术语及定义、碳排放数据分类与编码技术规范、碳排放信息采集方法及要求、碳信息披露等标准。2. 碳监测核算核查标准规范重点制修订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和碳管控平台建设等标准,大气成分物理化学特性长期动态观测、监测、评估、预报相关标准。制修订地区、园区等区域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加快制修订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有色、纺织、机械、信息通信、交通运输、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以及数据质量相关标准规范。完善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原燃料替代、余能利用、生物海洋林草土壤固碳、畜禽养殖等典型项目碳减排量评估标准。研制产品碳足迹量化和种类规则等通用标准,探索制定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及碳足迹标准。制修订碳排放核查程序、人员和机构等基础共性标准。3. 低碳管理及评价标准重点制修订城市、设施、企业、供应链、园区、技术等绿色低碳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绿色低碳产业统计核算相关标准,碳中和评价通则标准,以及不同应用场景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规划设计、管理体系及实施评价等通用标准。(二)碳减排标准子体系1. 节能标准加快制修订火电、钢铁、建材、化工、有色、煤炭、采矿、轻工、机械、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推动实现能耗限额指标与碳排放强度指标相协调。坚持减污与降碳协同、源头与末端结合,发挥标准倒逼、优化、调整、促进作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家用电器、农村居民供暖设备、制冷及冷链物流设备、工业设备、照明产品、数据中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设备、机械制造装备等重点产品和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加快完善与强制性节能标准配套的能耗计算、能效检测、节能评估、节能验收、能源审计等标准。加快制定节能设计规划、能量平衡测算、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绩效评估、经济运行、合理用能、节能诊断、节能服务、绿色节约型组织评价等基础标准。完善能效对标、节能技术评价、系统节能、能量回收、余能利用、能量系统优化、高效节能设备、节能监测、节能量测量和验证、能源计量、数字赋能技术、区域能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管控中心等节能共性技术标准。2. 非化石能源标准水力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水电机组扩容增效、宽负荷稳定运行、运行状态评估与延寿等标准,以及小水电绿色改造、生态流量、安全鉴定等绿色发展技术标准。风力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风能资源监测、评估以及风力预报预测等标准,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零部件标准,消防系统标准,风电塔筒用材料标准,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施工标准以及并网标准,风电系统稳定性计算标准。光伏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太阳能资源监测、评估以及辐射预报预测等技术标准,高效光伏电池、组件及关键材料、电气部件、支撑结构关键产品的技术要求、阻燃耐火性能要求、检测方法和绿色低碳标准,光伏组件、支架、逆变器等主要产品及设备修复、改造、延寿及回收再利用标准。光热利用领域重点制修订光热发电设备标准,以及太阳能法向直接辐射预报预测等标准。完善太阳能集热关键部件材料产品标准和检测评估标准,太阳能供热、制冷系统以及太阳能多能互补系统标准。核能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核电技术标准、核电厂风险管理标准、维护有效性评价标准,以及核动力厂厂址评价标准。生物质能领域重点制修订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农林生物质热电、生物质清洁供热、生物天然气(沼气)、生物质热解气化、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方面的原料质量控制、重点技术和设备、产品质量分等分级等标准。氢能领域重点完善全产业链技术标准,加快制修订氢燃料品质和氢能检测等基础通用标准,氢和氢气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氢密封、临氢材料、氢气泄漏检测和防爆抑爆、氢气安全泄放标准,供氢母站、油气氢电综合能源站安全等氢能安全标准,电解水制氢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标准,炼厂氢制备及检测标准,氢液化装备与液氢储存容器、高压气态氢运输、纯氢/掺氢管道等氢储输标准,加氢站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和设备标准,燃料电池、冶金等领域氢能应用技术标准。海洋能、地热能领域重点制修订海洋能发电设备测试、评估、部署、运行等标准以及地热能发电设备标准。3. 新型电力系统标准电网侧领域重点制修订变电站二次系统技术标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保护标准,新能源并网、配电网以及能源互联网等技术标准。电源侧领域重点制修订分布式电源运行控制、电能质量、功率预测等标准。负荷侧领域重点制修订电力市场负荷预测,需求侧管理,虚拟电厂建设、评估、接入等标准。储能领域重点制修订抽水蓄能标准,电化学、压缩空气、飞轮、重力、二氧化碳、热(冷)、氢(氨)、超导等新型储能标准,储能系统接入电网、储能系统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标准。4. 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标准煤炭领域重点制修订煤炭筛分、沉陷区地质环境调查、生态修复成效评价、智能化煤炭制样、化验系统性能、组分类型测定等标准。石油领域重点制修订低碳石油开采、炼油技术标准,低排放、高热值、高热效率燃料标准。天然气领域重点制修订液化天然气质量、流量测量、取样导则、成分分析及测定、尾气处理及评价、管道输送要求标准以及页岩气技术标准。5. 生产和服务过程减排标准工业生产过程减碳领域重点制修订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机械、造纸、纺织、汽车、食品加工等行业低碳固碳技术、低碳工艺及装备、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原燃料替代技术、低碳检测技术、低碳计量分析技术、绿色制造、节水等关键技术标准及配套标准样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领域重点制修订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领域基础设施和装备能效标准,以及物流绿色设备设施、高效运输组织、绿色出行、交通运输工具低碳多元化动力适用、绿色交通场站设施、交通能源融合、行业减污降碳等标准。加快完善轨道交通领域储能式电车、能量储存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电能测量等技术标准。完善道路车辆能源消耗量限值及标识、能耗计算试验及评价方法相关标准。加快完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充换电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相关安全要求、性能要求、测试方法、远程服务管理、安全技术检验等标准。加快研究制订机动车下一阶段排放标准,推进机动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减碳领域重点制修订城市基础设施低碳建设、城镇住宅减碳、低碳智慧园区建设、农房低碳改造、绿色建造、污水垃圾资源化利用、海水淡化等标准,建筑废物循环利用设备、空气源热泵设备等标准,以及面向节能低碳目标的通信网络、数据中心、通信机房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运维、使用计量、回收利用等标准。农业生产减碳领域重点制修订种植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标准以及动物肠道甲烷减排技术、畜禽液体粪污减排技术等养殖业生产过程减排标准,完善工厂化农业、规模化养殖、农业机械等节能低碳标准。公共机构节能低碳领域重点制修订机关、医院、学校等典型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绿色化改造标准,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场馆等评价标准,以及公共机构低碳建设、低碳经济运行等管理标准。6. 资源循环利用标准重点制修订循环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等标准。推动制修订清洁生产评价通则标准,稀土、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以及磷石膏、赤泥、熔炼废渣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标准。制修订废金属、废旧纺织品、废塑料、废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加快完善水回用标准。制修订汽车零部件、内燃机、机械工具等再制造标准。制修订林草产业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三)碳清除标准子体系1. 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标准重点制修订陆地、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及木质林产品碳汇相关术语、分类、边界、监测、计量等通用标准,森林、草原、人工草地、林地、湿地、荒漠、矿山、岩溶、海洋、土壤、冻土等资源保护、生态修复、水土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固碳增汇、经营增汇减排评估标准和技术标准,林草资源保护和经营技术标准,森林增汇经营、木竹替代、林业生物质产品标准,以及生物碳移除和利用、高效固碳树种草种藻种的选育繁育等标准。研究制定生态修复气象保障相关标准。2.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重点制修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相关术语、评估等基础标准,燃烧碳排放捕集标准,完善二氧化碳管道输送等标准。推动制定二氧化碳驱油(EOR)、化工利用、生物利用、燃料利用等碳利用标准,以及陆上封存、海上封存等碳封存标准。3. 直接空气碳捕集和储存标准重点制修订直接空气碳捕集和储存(DACS)应用条件、技术要求、实施效果评估等标准。(四)市场化机制标准子体系1. 绿色金融标准重点制修订绿色金融术语、金融机构碳核算、银行企业和个人碳账户管理、气候投融资和转型金融分类目录等基础通用标准,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等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标准。推动制修订绿色债券信用评级等绿色金融评价评估标准。完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环境信息披露等标准。2. 碳排放交易相关标准规范制修订碳排放配额分配、调整、清缴、抵销等标准规范。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实施规范,以及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和人员要求相关标准规范。推动制修订重点领域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核算方法等标准规范。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统计核算、监测、评估以及绿电交易等绿色能源消费标准。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碳资产管理等标准。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重点制修订自然资源确权、生态产品信息调查、生态产品动态监测等标准。完善生态产品、生态资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等评价标准。健全生态综合整治、矿山矿坑修复、水生态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土地综合整治等标准,以及生态农业、生态产品质量追溯等标准。推动制修订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绩效评估等标准。四、国际标准化工作重点(一)形成国际标准化工作合力成立由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牵头,外交、商务、国际合作、科技、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能源、林业和草原等部门参与的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标准化协调推进工作组,积极稳妥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我国在碳捕集与封存、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等领域技术优势,设立一批国际标准创新团队,凝聚科技攻关人员和标准化专家的力量,同步部署科研攻关和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际标准组织(ISO、IEC、ITU)等机构的合作对接,聚焦能源绿色转型、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碳汇、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循环经济等重点,跟踪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最新国际动态。深入研究欧盟、美国等区域和国家相关标准化政策和技术性贸易措施。加强与重点区域、国家的标准化交流与合作,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在标准化对外援助培训或海外工程项目中加大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的宣传与使用。推动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等框架下开展节能低碳标准化对话,发展互利共赢的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重点推动提出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核算、林草固碳和增汇、能源领域的传统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智能电网与储能、新型电力系统、清洁能源、绿色金融、信息通信领域与数字赋能等国际标准提案,推动标准研制。积极争取在国际标准组织中成立区域能源系统、医用冷冻装备、生态碳汇等技术机构。深入参与国际标准组织应对气候变化治理工作,推荐中国专家参加气候变化协调委员会(CCCC)、环境社会治理(ESG)协调委员会、联合国秘书长独立咨询委员会能源结构专委会(CEET)等战略研究和协调治理机构。积极联合相关国家共同制定并发布《多能智慧耦合能源系统》《多源固废能源化》等政策白皮书。(四)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对接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国内国际标准比对分析,重点推动温室气体管理、碳足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清洁能源、节能等领域适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及时实现“应采尽采”。成体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外文版制定和宣传推广,通过产品与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海外工程等多种渠道扩大我国标准海外应用。五、组织实施(一)坚持统筹协调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发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的统筹与技术协调作用,加强对各标准子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强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协同。建立完善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络机制,通过成立联合工作组、共同制定、联合归口等方式,共同推进跨行业跨领域标准的研制工作。发挥行业有关标准化协调推进组织的作用,在本行业内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二)强化任务落实各行业各领域要按照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加快推进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做好专业领域标准与基础通用标准、新制定标准与已发布标准的有效衔接。各地方、社会团体等加强与标准化技术组织合作,依法因地制宜、多点并行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制修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关键标准研究、制定、实施、国际交流等工作。(三)加强宣贯实施广泛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普及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知识,提高公众绿色低碳标准化意识。适时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评估,及时总结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做法。主送: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国资委、统计局、国管局、中科院、工程院、银保监会、证监会、铁路局、民航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委)、气象局、能源局、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秘书处 2023年4月17日印发
  • 交大参与建设暗物质探测实验室 深入地下2500米
    记者从前天召开的中国物理学会2009年秋季会议上获悉,上海交大将参与建设国内第一个极深地下暗物质探测实验室,揭开这一世界前沿科研领域的神秘面纱。该实验室选址在“世界最深、探测条件最好”的四川锦屏山隧洞,深入地下2500米。目前,一台采用25公斤液氙的探测器模型也正在建造中,2年后有望投入运行,这一研究将打开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门。  上海交大物理系主任季向东教授告诉记者,暗物质是一个与任何东西都能相互作用,但非常弱的一种粒子,穿过地球你都感觉不到,所以非常难以探测到。要探测暗物质,就必须把宇宙线的背景屏蔽掉。由于受外界噪音、辐射等干扰,给暗物质的研究带来很大的难度。  “怎么屏蔽掉?就要往地下走。”季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地下深度和宇宙线的强度按指数在衰减,所以越深越好。但是想打一个几千米的地洞,实验室就必须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但是我们非常幸运,正好四川锦屏山要建一个大型水电站,其中锦屏山水电站的交通隧洞覆盖层深度达2500米以上。”季教授说,这一难得的“与世隔绝”的环境,成为研究暗物质的绝佳“天然实验室”。“交大物理系已经跟他们达成协议,等他们完工后,这个工程隧道由我们来用。这样,我们就变成拥有了全世界最深的地下实验室。”  “这里也是目前世界上一流的暗物质研究的环境。”季向东介绍,目前,交大物理系的专家正致力于实验室的建设,极深地下暗物质探测实验室也有望明年年底竣工。
  • 艾威仪器注射用水的总有机碳TOC检测讲座
    ——全新应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  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  2010年版《中国药典》,日前已经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将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  《中国药典》二部的“注射用水”项目下,新增“总有机碳”检测项目。而美国、欧洲和日本在更早的时候已经提出这个要求。我们将在讲座中,详细讲解并演示制药用水的总有机碳检测方法。并且就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药典对制药用水的总有机碳的相同点及差异。  美国通用电气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自1997年起,就致力于与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合作,开展总有机碳测定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活动。并参与推动了日本药局方收载总有机碳测定方  法的工作。2004年,应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邀请,在“首届中美药典论坛”上,进行了有关“总有机碳测定方法在制药行业的应用”的专题报告。  2007年6月, GE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首次携手举办的本专题讲座,反响很好。  2007年12月,GE在北京东长安饭店,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再次携手成功的第二次举办了本专题讲座。  2008年5月,GE 在北京市药品检验所,与北京市药品检验所携手成功的第三次举办的本专题讲座。  2009年6月,GE 与广州药学会、艾威仪器公司携手成功的第四次举办的本专题讲座。  同时,考虑到新版的cGMP要求,在国内制药行业,清洁验证已经越来越被高度重视!  使用HPLC进行清洁验证的药厂,有收到过FDA的483警告信的多个先例,理由是HPLC验证了特定物质的残留,但是往往无法为清洁剂等多种物质的残留,提供有效的验证。无论是为了通过FDA、COS等国际认证,还是为了使用有限的制药设备生产更多品种的需要,清洁验证已显露出日益重要的意义。GE 愿意与大家分享已有的技术和经验。  目前在国内,对于应用总有机碳(TOC)分析仪进行清洁验证的兴趣越来越浓 一流的制药、生物科技厂家目前都配有 TOC 分析仪以符合 USP或EP 的水检测要求,保证纯化水和注射水可用于清洁、生产过程。值此2010年新版《中国药典》发布之时,我们组织此次交流,是希望大家能借此机会对有关TOC的法规和应用有一个全面了解,并在日后工作中有所指导和帮助。  应艾威仪器之邀,2010年3月25日,GE 将在海口鑫源温泉大酒店,再次举办本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的内容安排:  一、全新应对2010版《中国药典》— 新增注射用水的总有机碳TOC检测项目  二、USP、EP、IP、JP及ChP对制药用水的TOC和电导率检测的规范和要求  三、应用总有机碳TOC方法进行清洁验证  四、总有机碳分析仪的现场演示  美国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分析仪器部与华南地区总代理艾威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诚挚邀请您参加“注射用水的总有机碳TOC检测及清洁验证专题讲座”技术讲座!  会议时间:2010年3月25日 9:00—16:00  会议地点:海南鑫源温泉大酒店(海口市海秀东路18-8号)  四楼 五号会议室  免收听课费用 中午提供免费工作午餐 交通住宿自理。  参加者请务必传真、邮件或短信确认,先确认先确保座位,额满为止。  报名电话:020-87688215, 传真:020-87688280  电子信箱: info@evertechcn.com 联系人:曹小姐  参加人员确认回执: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重庆市明确:建设全国一流辐射监测分析实验室!
    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印发《重庆市辐射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底,建成全国一流的辐射监测分析实验室,进一步提升电磁环境监测能力,具备各级别辐射事故的综合协调指挥及处理处置能力,确保重庆市核技术利用单位产生的放射性废物100%安全收贮,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低于每万枚1起。《规划》明确了五个方面的任务。一是提升辐射安全监管效能:重点是进一步提升监管队伍专业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辐射类建设项目落地。二是优化监管工作机制:重点是有效运转市级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强化辐射安全监管,加强核安全文化宣贯和辐射科普知识宣传。三是加强辐射监测能力建设:重点是做好辐射环境监测,提升辐射监测网络性能,打造一流监测实验室。四是健全辐射应急体系:重点是完善各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通讯系统建设,统筹提升全市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能力。五是确保全市放射性废物安全:重点是稳步推进新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及配套安防设施建设,加强对放射性废物和废旧放射源的收贮、暂存和管理工作。为达到既定目标,围绕《规划》主要任务,重庆计划实施以下五项重点工程:一、辐射科普宣传基地建设工程。建设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科普展厅,建筑面积400平米。包括LED显示屏、智能讲解、游戏互动、实景模拟(核电站、医用射线装置、常用放射源)、交流交互平台等。二、辐射监测能力提升工程。购置便携式高纯锗谱仪、采样及前处理设备、α谱仪和同位素质谱仪等大型实验室设备;逐步更新换代辐射监测仪器设备;优化和维护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提升系统兼容性;建设1个辐射环境监测超级站(气溶胶自动采样、能谱自动测量、监测结果自动分析);重点区域内建设电磁辐射自动监测站,配备车载式电磁辐射环境监测设备。三、辐射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改造现有应急设备实现数据实时传输:综合考虑中继站、5G通信和卫星通讯等设备;配置无人机辐射监测系统、γ相机、就地γ谱仪、应急救援机器人等应急设备,提高放射源的快速搜索、定位和处置能力,降低人员受照射风险。四、放射性废物库功能提升工程。配套建设放射性废物库自动行吊、自动识别、自动抓取的软件系统和设备;建设放射性样品前处理基地;开展大小周界等安保升级改造及库区生态修复。五、辐射监管科技支撑工程。开展重庆市大气中钋铅放射性水平及相关性研究;开展放射性核素钍等监测方法中干扰因素研究与改进;开展介入放射学、医用诊断X射线机及核医学科辐射防护研究,提出放射诊断辐射安全与防护对策建议,有效保障人员(医疗机构工作者、受检者以及有关公众)健康与辐射环境安全;开展5G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与对策研究,提出5G电磁环境辐射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开展±8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场及噪音环境影响研究,掌握其电磁场及噪音影响规律。附件: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辐射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doc
  • 江西统筹资金1亿元 将在20地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
    近日,从江西省财政厅获悉,江西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下发《关于财政支持2022年碳达峰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江西今年将在全省范围内择优选择20个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为此,江西财政将统筹总额1亿元资金给予补助,助推节能降碳试点示范建设,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据悉,省财政将对每个试点城市、园区给予500万元定额补助。该项财政资金将重点支持试点城市产业绿色转型、低碳能源发展、碳汇能力提升、绿色低碳生活倡导、零碳建筑试点等,深入推进以低碳化和智慧化为导向的“绿色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依托本地优势产业开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园区。该项试点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内将对试点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日常跟踪及监督检查,切实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检验检测认证这么干!
    通读文件原文,将其中涉及检测认证领域的内容摘编如下:1、健全商品质量体系。建立健全质量分级制度,广泛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加强全供应链、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质量认证制度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业务,探索推进计量区域中心、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推动认证结果跨行业跨区域互通互认。推动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实施产品伤害监测和预防干预,完善质量统计监测体系。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进一步巩固拓展中国品牌日活动等品牌发展交流平台,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2、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优化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结构,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整合精简。强化标准验证、实施、监督,健全现代流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储能等领域标准体系。深入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推动制定智能社会治理相关标准。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标准,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加快制定面部识别、指静脉、虹膜等智能化识别系统的全国统一标准和安全规范。紧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测量技术,研制一批新型标准物质,不断完善国家计量体系。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我国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制定修订的透明度和开放度。开展标准、计量等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标准必要专利国际化建设,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形成。3、不得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者变相设定准入障碍。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在政务服务前要求企业自行检测、检验、认证、鉴定、公证以及提供证明等。以下为文件全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2022年3月25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二)工作原则  ——立足内需,畅通循环。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立破并举,完善制度。从制度建设着眼,明确阶段性目标要求,压茬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让需求更好地引领优化供给,让供给更好地服务扩大需求,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  ——系统协同,稳妥推进。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科学把握市场规模、结构、组织、空间、环境和机制建设的步骤与进度,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提升政府监管效能,增强在开放环境中动态维护市场稳定、经济安全的能力,有序扩大统一大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主要目标  ——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等优势,进一步打通市场效率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市场主体壮大、供给质量提升、需求优化升级之间的通道,努力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扩大市场规模容量,不断培育发展强大国内市场,保持和增强对全球企业、资源的强大吸引力。  ——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力行简政之道,坚持依法行政,公平公正监管,持续优化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生态。  ——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发挥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降低全社会流通成本。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具有丰富应用场景和放大创新收益的优势,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完善促进自主创新成果市场化应用的体制机制,支撑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  ——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为支撑,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推动制度型开放,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提升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二、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四)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制度体系。健全统一规范的涉产权纠纷案件执法司法体系,强化执法司法部门协同,进一步规范执法领域涉产权强制措施规则和程序,进一步明确和统一行政执法、司法裁判标准,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机制,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及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推动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创新,完善知识产权法院跨区域管辖制度,畅通知识产权诉讼与仲裁、调解的对接机制。  (五)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研究完善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稳步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依法开展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工作,建立全国统一的登记注册数据标准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行业字词库,逐步实现经营范围登记的统一表述。制定全国通用性资格清单,统一规范评价程序及管理办法,提升全国互通互认互用效力。  (六)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建立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健全反垄断法律规则体系,加快推动修改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研究重点领域和行业性审查规则,健全审查机制,统一审查标准,规范审查程序,提高审查效能。  (七)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编制出台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完善信用信息标准,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机制,形成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国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度,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配置监管资源,依法依规编制出台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将失信惩戒和惩治腐败相结合。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信用立法。  三、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  (八)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广标准化托盘带板运输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推动第三方物流产业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交通运输设施、物流站点等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积极防范粮食、能源等重要产品供应短缺风险。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推进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动交通运输设施跨区域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区域联通、安全高效的电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  (九)完善市场信息交互渠道。统一产权交易信息发布机制,实现全国产权交易市场联通。优化行业公告公示等重要信息发布渠道,推动各领域市场公共信息互通共享。优化市场主体信息公示,便利市场主体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同类型及同目的信息认证平台统一接口建设,完善接口标准,促进市场信息流动和高效使用。依法公开市场主体、投资项目、产量、产能等信息,引导供需动态平衡。  (十)推动交易平台优化升级。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研究明确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纳入统一平台体系的标准和方式。坚持应进必进的原则要求,落实和完善“管办分离”制度,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扩大到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各类公共资源,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积极破除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区域壁垒。加快推动商品市场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鼓励打造综合性商品交易平台。加快推进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建设,不断完善交易规则。鼓励交易平台与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合作,依法发展涵盖产权界定、价格评估、担保、保险等业务的综合服务体系。  四、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  (十一)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统筹增量建设用地与存量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强化统一管理。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完善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  (十二)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统一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依法发展动产融资。强化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统筹监管,统一监管标准,健全准入管理。选择运行安全规范、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合作衔接。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债券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监督力度,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顺畅的监管体系,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十三)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建立健全全国性技术交易市场,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推动各地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鼓励不同区域之间科技信息交流互动,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加大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力度。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十四)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在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基础上,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规范油气交易中心建设,优化交易场所、交割库等重点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研究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进一步发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作用,推动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  (十五)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市场交易、纠纷解决、配套服务等制度。推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五、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  (十六)健全商品质量体系。建立健全质量分级制度,广泛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加强全供应链、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质量认证制度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业务,探索推进计量区域中心、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推动认证结果跨行业跨区域互通互认。推动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实施产品伤害监测和预防干预,完善质量统计监测体系。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进一步巩固拓展中国品牌日活动等品牌发展交流平台,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  (十七)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优化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结构,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整合精简。强化标准验证、实施、监督,健全现代流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储能等领域标准体系。深入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推动制定智能社会治理相关标准。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标准,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加快制定面部识别、指静脉、虹膜等智能化识别系统的全国统一标准和安全规范。紧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测量技术,研制一批新型标准物质,不断完善国家计量体系。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我国标准化工作,提高标准制定修订的透明度和开放度。开展标准、计量等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标准必要专利国际化建设,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形成。  (十八)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快完善并严格执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推动跨国跨地区经营的市场主体为消费者提供统一便捷的售后服务,进一步畅通商品异地、异店退换货通道,提升消费者售后体验。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优化消费纠纷解决流程与反馈机制,探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部门间衔接联动机制。建立完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促进消费纠纷源头治理。完善服务市场预付式消费管理办法。围绕住房、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动形成公开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事项清单,完善纠纷协商处理办法。  六、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  (十九)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加强市场监管行政立法工作,完善市场监管程序,加强市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法公开监管标准和规则,增强市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对食品药品安全等直接关系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领域,落实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对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培训、在线娱乐等新业态,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统一公正监管,依纪依法严厉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强化重要工业产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建立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形成政府监管、平台自律、行业自治、社会监督的多元治理新模式。  (二十)强化统一市场监管执法。推进维护统一市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量。强化部门联动,建立综合监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执法资源,减少执法层级,统一执法标准和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减少自由裁量权,促进公平公正执法,提高综合执法效能,探索在有关行业领域依法建立授权委托监管执法方式。鼓励跨行政区域按规定联合发布统一监管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积极开展联动执法,创新联合监管模式,加强调查取证和案件处置合作。  (二十一)全面提升市场监管能力。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方式,加强各类监管的衔接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智慧监管,提升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网络交易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重点产品追溯等方面跨省通办、共享协作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跨行政区域网络监管协作机制,鼓励行业协会商会、新闻媒体、消费者和公众共同开展监督评议。对新业态新模式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及时补齐法规和标准空缺。  七、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二十二)着力强化反垄断。完善垄断行为认定法律规则,健全经营者集中分类分级反垄断审查制度。破除平台企业数据垄断等问题,防止利用数据、算法、技术手段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加强对金融、传媒、科技、民生等领域和涉及初创企业、新业态、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经营者集中审查,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强化垄断风险识别、预警、防范。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加强对电网、油气管网等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监管。加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原始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二十三)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市场主体、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强全链条竞争监管执法,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整治网络黑灰产业链条,治理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健全跨部门跨行政区域的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信息共享、协作联动机制,提高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协调性。构建跨行政区域的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移送、执法协助、联合执法机制,针对新型、疑难、典型案件畅通会商渠道、互通裁量标准。  (二十四)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指导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等因素,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贪大求洋、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建立涉企优惠政策目录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及时清理废除各地区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类优惠政策,对新出台政策严格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加强地区间产业转移项目协调合作,建立重大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分工进一步优化。鼓励各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防止招商引资恶性竞争行为,以优质的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二十五)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不得要求企业必须在某地登记注册,不得为企业跨区域经营或迁移设置障碍。不得设置不合理和歧视性的准入、退出条件以限制商品服务、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不得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者变相设定准入障碍。不得在资质认定、业务许可等方面,对外地企业设定明显高于本地经营者的资质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评审标准。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不得将政务服务事项转为中介服务事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在政务服务前要求企业自行检测、检验、认证、鉴定、公证以及提供证明等,不得搞变相审批、有偿服务。未经公平竞争不得授予经营者特许经营权,不得限定经营、购买、使用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二十六)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制定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规则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核。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中严禁违法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零部件、原产地、供应商,不得违法设定与招标采购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等。不得违法限定投标人所在地、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或者设定其他不合理的条件以排斥、限制经营者参与投标采购活动。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加快完善电子招标投标制度规则、技术标准,推动优质评标专家等资源跨地区跨行业共享。  八、组织实施保障  (二十七)加强党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畅通大循环,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二十八)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南,对积极推动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的地区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动态发布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清单,建立典型案例通报约谈和问题整改制度,着力解决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不当市场干预和不当竞争行为问题。  (二十九)优先推进区域协作。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三十)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不折不扣落实本意见要求,对本地区本部门是否存在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实际情况开展自查清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部门协调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强化跟踪评估,及时督促检查,推动各方抓好贯彻落实。加强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 聚焦“碳中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北工大推进“十四五”学科建设
    高校如何通过学科建设推动首都发展?如何精准定位国家发展需求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 3月8日下午,北京工业大学“十四五”学科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会上,北京工业大学氢能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朝阳园、北京工业大学物质科学(大科学装置应用)研究院四家新机构成立,该校表示将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深度融入和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北工大四家新机构挂牌成立。 受访者供图当日,北工大和大兴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局等单位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并为四家新机构揭牌。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坚持内涵、特色、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持续获取强大发展动力。姜泽廷提出四点意见。他认为,要紧紧抓住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大战略机遇,聚焦国际科技前沿发展学科,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学科发展与重大基础科技设施建设的深度融合,开展“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其次,坚决贯彻落实市属高校分类发展要求,进一步聚焦重点研究方向和关键底层技术,将学科建设深度融入首都新时代发展格局。三是不断改革和完善资源分配机制,将资源更多地投入一线,加强学校与政府、企业的联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四是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强化有组织科研导向,培育良好创新生态,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大会发布了学科建设系列行动方案,面向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形成打造“碳中和、城市更新、人工智能、高端智库”四大学科特色的共识。北工大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总结学校学科建设成果时表示,要按照“补短板、强特色、促交叉、提能力”的思路,着力打造高质量特色学科生态体系。发挥好一流学科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围绕国家和首都战略需求,聚焦“双碳”战略、城市更新、人工智能、高端智库建设,加强有组织科研,提高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能力。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在致辞中对学校近年来的办学成果和为国家、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肯定。“希望学校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有组织科研,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汇聚科研队伍,建设科研基地,在取得重大原创成果、培养领军人才等方面取得突破,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力争实现科研工作质的飞跃。”雷朝滋说道。据介绍,当日,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全体中层干部,学科负责人,教师代表,博士后及研究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 支持双一流建设,岛津-河南材料科学高端论坛举办
    随着双一流工程的落地,各地相关高校积极筹备,一图大展身手。丁酉岁末,2018年年初,岛津公司乘此东风,联合河南地区主要高校主办了“2018岛津-河南材料科学高端论坛”。本次论坛在郑州大学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举办。作为双一流工程河南省唯一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材料学研究水平在省内具有领头羊的作用,郑州大学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主任张书胜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长陈静波教授,及邵国胜教授(千人)积极参与了本次论坛。此外,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三魁副院长、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米立伟院长、河南科技学院许光日处长、河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学茂院长等学者教授60余人也参加了本次论坛。郑州大学材料学院陈静波院长首先致辞。陈院长表达了对论坛的肯定和支持,介绍了郑州大学材料学院的现状远景以及愿与各兄弟单位协同发展的愿景。郑州大学材料学院学术带头人刘春太教授接着详细介绍了本学院目前设置的主要学科方向以及进展情况。邵国胜教授则着眼于显微分析技术谈了一些观点和看法。郑州大学材料学院陈静波院长致辞郑州大学材料学院学术带头人刘春太作报告河南工业大学管学茂院长,中原工学院米立伟院长,河南科技学院许光日处长,河南工业大学徐三魁副院长也分别就本学校材料学科的优势及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河南理工大学管学茂院长作报告作为主办者,岛津公司由市场部龚沿东研究员分别针对材料研究中使用的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进行了技术和应用介绍。尤其是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对元素的高精度定量分析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全自动化分析,给参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岛津公司市场部陈强则介绍了原子力显微镜在各类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特别强调了高效率的分析操作以及调频模式带来的分辨率的突破。岛津公司市场部龚沿东研究员作报告整个会议气氛热烈,与会专家与发言人互动积极,不时进行深入探讨。郑州大学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主任张书胜教授做总结发言时,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的必要性和及时性。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将此论坛作为固定日程坚持下去。 岛津公司大型仪器华北地区经理黄卫平和河南负责人高志刚表示,岛津公司坚持对高校科研市场的深耕,贴近客户实验需求,不断研发高精度高效率的测试分析技术,同时通过完善的技术支持网络,免除用户的后顾之忧。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科技部:加快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12月29日,科技部公布《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共同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快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综合研究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还提出,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生物育种等重点领域,联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关键标准,解决产业核心难题。除仪器设备领域的直接鼓励外,《规划》还指出,要“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建设。鼓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科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和公共安全等领域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共建一批长三角实验室,支持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加快发展。“相关科研机构的建设也将促进仪器设备领域的大量采购。以下为规划详情: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规划纲要》,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加强长三角区域创新一体化为主线,以“科创+产业”为引领,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苏浙皖创新优势,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和协同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开放合作,着力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打造全国原始创新高地和高精尖产业承载区,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二)基本原则。坚持战略协同。立足区域创新资源禀赋,以“一体化”思维强化协同合作,着力强化政策衔接与联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区域一体化创新发展新格局。坚持高地共建。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健全共享合作机制,联合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构筑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坚持开放共赢。立足长三角地区创新特色,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集聚配置国际创新资源,塑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坚持成果共享。推动优质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普惠共享,完善区域一体化技术转移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三)战略定位。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创新需求,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创新载体,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等方面要素的集聚、融合,塑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空间、新方向,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支撑形成强劲活跃增长极。原始创新动力源。围绕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依托,联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提高重大创新策源能力,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融合创新示范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先行先试,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政策有效衔接,科技资源高效共享,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开放创新引领区。对接国际通行规则,优化开放合作服务环境,联合打造一批高水平开放创新平台,实施一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提升集聚和使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成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前沿和窗口。(四)发展目标。2025年,形成现代化、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共同体。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规划、政策的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制约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基本破除。涌现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和创业投资企业家,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长三角地区合作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篇数达到2.5万篇,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5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3万件,长三角地区跨省域国内发明专利合作申请量达到3500件,跨省域专利转移数量超过1.5万件。2035年,全面建成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共同体。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成,集聚一批世界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各类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通,科技资源实现高水平开放共享,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大幅跃升,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引领者、国际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世界科技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支柱。二、协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统筹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共建一批长三角高水平创新基地。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建设。鼓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以下简称“三省一市”)在科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和公共安全等领域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共建一批长三角实验室,支持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加快发展。加快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围绕提升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水平,打通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构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提升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技术创新策源能力。对标国际标准和通行规则,强化数据治理和标准建设,积极推动长三角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共同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以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依托,加快构建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区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网络,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升级和联合建设,加快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建设,谋划筹建生物医学大数据、系统生物学、纳米真空互联、作物表型组学、光子科学、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智能计算等前沿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突破世界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取得重大原创突破提供有力支撑。(二)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实施重大科技项目。鼓励三省一市立足优势学科和研究力量,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主动发起和联合承担若干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围绕三省一市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大需求,创新组织管理机制,联合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强三省一市科技计划的协调联动,建立统一的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平台,促进科技报告和科技成果的信息共享。建立与科技创新区域协同攻关相适应的制度措施,完善各类创新主体充分参与、有效协同的机制,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强强联合,面向产业创新需求,开展重大科技攻关。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生物育种等重点领域,联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关键标准,解决产业核心难题。共同打造集成电路共性技术研发、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多中心协同的生物医学智能信息技术等公共平台。在智能计算、高端芯片、智能感知、脑机融合等重点领域加快布局,筹建类脑智能、智能计算、数字孪生、全维可定义网络等重大基础平台。联合实施科技成果惠民工程。聚焦公共安全、食品安全、民生保障、生态环境、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社会发展领域,优化区域科研力量布局,完善民生领域科研体系。加大民生领域科技投入,加强检测试剂、疫苗和生物药物、新型化学药物制剂研制,共同加强传染病防治药物、罕见病药物和高性能医疗设备研发,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研发水平和技术储备能力。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加快共性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三)协力提升现代化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创新协作。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重点领域,建立跨区域、多模式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一批长三角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聚焦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物联网、第三代半导体、新一代人工智能、细胞与免疫治疗等领域,努力实现技术群体性突破,支撑相关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长三角国际标准化协作平台,增强企业为主体的国际标准竞争力。支撑循环型产业发展。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依托,加强环境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的科技创新供给,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污水近零排放、固废资源化利用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科技创新,开展整体技术方案与政策集成示范。积极推进绿色技术银行发展,推动在长三角地区布局建设绿色技术银行分行,打造跨区域的绿色技术协作平台和质量追溯体系。突破水—土—气协同治理和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与生态环境修复的成套核心技术群,协同构建循环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三、构建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环境(一)共塑一体化科技创新制度框架。加强三省一市科技创新规划的对接。建立长三角科技创新规划会商机制,共同对区域性科技创新目标、重点任务、资源布局、国际合作等进行协商和统筹。针对重点领域和重大科技问题,联合编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逐步形成长三角地区科技协同创新规划体系。鼓励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系统推进长三角区域全面创新改革,在推动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方面先行探索经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跨区域认定制度,鼓励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跨区域合作和有序流动。鼓励三省一市共同设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支持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实现企业异地购买科技服务。建立科技创新人员柔性流动制度,深化区域科技交流与创新。共同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作风建设。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科技伦理协作委员会和科研诚信信息共享协作与联合惩戒机制,促进区域内科研诚信案件联合调查,集中开展科研诚信宣传教育培训,积极营造长三角地区良好的科研生态和舆论氛围。(二)促进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强化各类创新主体的协同和联动。支持长三角地区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依托“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集成电路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高校和企业协同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提供支撑。充分发挥长三角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作用,整合高校优势科技资源,在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形成联合攻关机制。建立长三角一流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智库联盟,逐步形成引领型智库网络。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牵头设立跨区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产业创新链强化协同创新。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物联网、互联网等高端高新产业,建立完善区域产业创新链。以重大科技创新基地为载体,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强化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的跨区域跨领域协作攻关,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全流程的产业创新链。发挥长三角资本市场优势,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孵化扩增的金融体系,支持一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三)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配置。依托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等机构,建设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完善利益分享机制,促进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和高效利用。整合三省一市高校、科研机构、各类创新基地和专业化服务机构的科技创新资源,引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优质资源,形成科技资源数据池。不断完善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功能,完善财政奖补机制,支持成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服务机构联盟,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合理流动。加大各省市人才支持政策的协调力度,建立一体化人才保障服务标准,实行人才评价标准互认制度,促进科技人才在各省市之间健康有序流动。允许地方高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定。推动三省一市科技专家库共享共用,完善人才交流、合作和共享机制。构筑长三角地区科普工作协同发展体系,完善科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共同承办国家重大科普活动,进一步推进三省一市科普项目、展览、影视作品等优质科普资源交流共享。(四)联合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支撑能力。构建一体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打通原始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建立健全成果转化项目资金共同投入、技术共同转化、利益共同分享机制。以长三角地区四个技术交易市场为枢纽,建立完善长三角一体化技术交易市场网络。依托三省一市现有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和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等活动,建立面向全球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转移、转让、授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以上海闵行、江苏苏南、浙江国家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为引领,鼓励三省一市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发展社会化技术转移机构,多渠道培养技术转移经理人,提高技术转移专业服务能力。推动高校、科研机构选派拥有科研成果、创新能力强的科研人员担任“科技专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转移和科普服务。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建立长三角跨省(市)联合授信机制,推动信贷资源流动,服务长三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引导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地方金融机构等,开发优质科技金融产品,开展天使投资、知识产权质押、科技贷款、科技保险等活动,为长三角创新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支持长三角发展“数据驱动”的科技金融模式,研究制定数据化科技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建立促进科技创新的企业信用增进机制。共建长三角创业融资服务平台。加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三省一市证监局的协作交流,依托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为长三角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多层次融资服务。支持长三角探索建立区域创新收益共享机制,鼓励设立产业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发挥科创板对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支持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企业到科创板上市融资。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强做大,发挥高质量上市公司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优化创业投资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环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业投资机构,吸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创投机构在长三角投资。(五)完善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与合作。制定与长三角科技体制改革相配套的知识产权政策,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高价值专利培育联合推进机制,加强长三角产业知识产权布局谋划,超前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加快大数据确权立法探索与实践,建立健全数据交易机制,鼓励基于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场景开发利用,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在长三角跨省(市)联合授信机制下,推进跨区域的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加强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建设,统筹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推动长三角知识产权地方立法和实施机制更加配套。联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行完善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和跨地区执法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强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与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等地知识产权法庭之间的合作交流,在三省一市高级人民法院建立的司法协作机制框架内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提供更高质量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的一体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长三角地区协作,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建立长三角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跨行政区域的公共服务合作机制和知识产权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信息的有效传播利用。完善一体化的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和高端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四、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一)一体化推进创新高地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制高点,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协同推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共建多层次产业创新大平台,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研发高地。提升上海创新能级和国际化水平,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南京、杭州、合肥等区域中心城市创新能力,提升苏浙皖区域创新发展水平,与上海共同打造长三角科创圈,构筑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科技创新圈和创新城市群。强化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创新策源地的重要作用,统筹推进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挥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作用,加强跨区域“双创”合作,联合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双创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上海张江、苏南、杭州、宁波温州和合芜蚌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群在重大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的示范带动效应,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等各方面创新要素汇聚融合、体系化发展,共同打造长三角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二)联合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发挥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的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先行先试一批重大创新政策,协同布局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和研发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快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基地建设,支撑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三)协力培育沿海沿江创新发展带。以上海为中心,沿海岸线向北、向南展开,分别打造北至南通、盐城、连云港的沪通港沿海创新发展翼和南至宁波、绍兴、舟山、台州、温州的沪甬温沿海创新发展翼。沪通港沿海创新发展翼重点协同推进先进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和海洋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精品钢、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高端制造业,临港化工、能源和新能源、港航物流等产业发展,辐射带动苏北皖北创新发展。沪甬温沿海创新发展翼重点协同推进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海洋科技创新,开展沿沪宁杭合产业创新带研究,谋划建设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带,引领支撑高端制造、医药健康、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服务业发展,打造生态绿色的海洋发展创新带,辐射带动浙江西南部衢州、丽水等地区创新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沿江创新发展带,支持环太湖科技创新带发展,充分发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支撑跨江联动和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对长江中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五、共同推进开放创新(一)共建多层次国际科技合作渠道。鼓励各类区域创新主体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和领域,积极开展多层次国际科技活动。支持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园区和企业在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等机制下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合作层次与水平。鼓励具备优势技术的高校、科研机构在海外开展联合办学、开设分支机构、实施国际援助项目等,开展技术示范与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联合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举办国际化、品牌性的展览展示与论坛活动。发挥三省一市华侨华商资本、人脉等资源优势,扩大民间交往、深化民心沟通。鼓励有关商会、产业联盟、企业等推进与国外有关组织和机构的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二)协同实施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围绕生命健康、资源环境、物质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集中优势资源,适时牵头和参与发起全脑神经联结图谱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国际大科学工程。鼓励在生物医药、能源、先进材料、信息技术、空间天文与海洋等领域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吸引全球科学家力量,开展联合研究,突破重大科学难题。建立国际大科学计划组织运行、实施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新模式、新机制,通过有偿使用、知识产权共享等方式,吸引国际组织、国内外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及社会团体等参与支持大科学计划建设、运营和管理。(三)加快聚集国际创新资源。汇聚国际一流研发机构。加强长三角地区“放管服”改革联动,打造国内最优营商环境,充分发挥长三角对外开放整体优势,大力吸引海外知名大学、研发机构、跨国公司等在长三角地区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中心,积极争取科技相关国际组织在长三角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加深与欧盟创新驿站等国际机构的合作,加强中以上海创新园、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中日(苏州)地区合作示范园、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欧(无锡)生命科技创新产业园、中以常州创新园、杭州万向国际聚能城、中荷(嘉善)产业合作园、合肥国家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等合作园区建设,共享与国外技术转移机构的合作关系,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促进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在长三角转化落地。加快聚集国际高端人才。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浦江创新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国际化效应,打造全球高端科技人才集聚、交流与合作平台。加大国际人才招引政策支持力度,共享海外引才渠道,加强“二次引进”,推动国际人才认定互认、服务监管部门信息互换,提高国际人才综合服务水平,吸引和集聚全球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六、保障措施(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全过程,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健全国家有关部门与三省一市的协同联动机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科技部牵头设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统筹本规划实施,推进各项任务全面落实。(二)建立完善专家咨询机制。建立长三角科技创新专家咨询制度,开展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和决策咨询,为科技创新支撑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咨询建议。(三)优化支持方式。加大对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规划建设的支持力度,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示范引导作用。创新地方财政投入方式,加强对重大科技项目的联合资助,提升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四)建立跟踪评估机制。建立健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指标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政策落实和项目建设情况的督促检查,定期对规划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监测评估,确保规划取得预期成效。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