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指纹识别半导体传感器

仪器信息网指纹识别半导体传感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指纹识别半导体传感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指纹识别半导体传感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指纹识别半导体传感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指纹识别半导体传感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指纹识别半导体传感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指纹识别半导体传感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指纹识别半导体传感器相关的资讯

  • 透明电极指纹传感器问世
    p  让手机屏任何位置都能识别身份/pp  科技日报北京7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 通讯》杂志近日发表了一项材料科学新突破:韩国科学家团队用超长银纳米纤维和纯银纳米线组成的随机混合网络纳米结构,创造出新型透明电极,进而产生一种透明的指纹传感器。在智能手机屏幕上的演示表明,这种传感器可以让用户将手指放在屏幕的任何位置进行身份识别,而不需要使用指纹激活按钮。/pp  指纹传感器是电子设备实现指纹自动采集的关键器件。其需要在一颗不足0.5平方厘米的晶片表面集成10000个以上的半导体传感单元,因此尽管指纹采集现在已很常见,但指纹传感器的制造仍属于一项综合性强、技术复杂度高、制造工艺难的高新技术。/pp  消费电子市场一直大力追求透明的指纹传感器。不过,现阶段的技术受限于关键性的设计限制,比如需要开发出具有光传输和电子导电功能高的透明电极。而此次,科学家终于推出了制造智能手机的指纹传感器阵列,这些阵列可以同步检测触觉压力和手指皮肤温度。/pp  韩国蔚山国立科技研究所科学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方法,来制造柔性透明的多功能传感器阵列。该设计的秘诀在于根据由超长银纳米纤维和纯银纳米线组成的随机混合网络纳米结构,创造出新型透明电极。/pp  这种混合网络表现出较高的光传输力和低电阻,极耐机械弯折。将其融入指纹传感器阵列后,就得到一个高分辨率装置,能够准确可靠地检测触摸条件下指纹的脊谷区域。/pp  研究团队将指纹传感器阵列、压敏晶体管和温度传感器集成至智能手机显示屏,借此展示了这项新技术在移动设备上的可应用性。这也意味着,这种传感器有望在未来取代指纹激活按钮。/pp  总编辑圈点/pp  手机迭代升级的速度太快,快到让人难以记起几年前的它,更难以想象几年后的它。如今我们对手机指纹解锁、指纹支付习以为常,简直都忘了曾经每天输入密码千百遍。这种“进化”还在继续:新上市的全面屏手机,正在用屏下指纹识别替代指纹识别键,只是指纹采集的位置依然固定。也许再过几年,随意触摸手机任何位置都能解锁。但愿那时,你还记得它曾经有个指纹识别键。/ppbr//p
  • “高精准分子识别有机半导体光电双模智能嗅觉传感器”项目启动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为牵头单位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高精准分子识别有机半导体光电双模智能嗅觉传感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上海召开。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领导、中科院重任局领导、项目咨询专家组、项目和课题单位管理部门、项目核心成员等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项目咨询专家组由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刘云圻院士、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吉林大学卢革宇教授、海关学院谢秋慧教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研究员、复旦大学邓勇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刘欢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尤睿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段国韬教授组成。   会上谢晓明所长代表项目牵头单位对与会领导及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各位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可行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并表示将为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并取得创新成果。项目负责人兼课题三负责人付艳艳研究员、课题一负责人马骧教授、课题二负责人黄佳教授,分别就项目和具体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及推进计划等内容进行了详细汇报。   项目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本项目的总体实施方案,并着重指出在未来研究过程中,项目团队各课题承担方应紧密合作,强化协同机制,确保项目各关键节点把控及整体研究目标顺利实现。此外,专家组聚焦课题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点及项目实施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等方面,共同提出了针对性指导意见。经专家质询答疑、技术指导和综合评议,项目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论证。
  • 牛奶指纹识别新技术:牛奶检测技术的革新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什么问题都不如安全来得重要。而如果想要知道食用的东西是否安全,产品的来源追溯就显得特别关键。日前,在新西兰的创新者颁奖典礼上,一种可以追溯奶源的新技术——牛奶指纹识别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人类来讲,识别不同的人最常用的技术就是指纹。现如今,人类的指纹识别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连小小的手机都已经开始用指纹来解锁,更别提短期出国也被要求采集指纹。但是,对于想要知道自己吃的东西和喝的牛奶从何而来怎么确定呢?牛奶指纹识别就是针对这种对于奶源追溯问题的技术。简言之,牛奶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光分析和精密计算准确获取牛奶成分的详细信息。  新西兰是奶业大国,奶业的安全对于这个国家支柱行业来讲至关重要。因此,新西兰耗资两百多万新西兰元,耗时5年来研究这项技术。恒天然集团的杰瑞米希尔(Jeremy Hill)博士和史蒂夫霍尔罗伊德(Steve Holroyd)博士与设备制造商Foss公司在这项技术的研发上紧密合作了几年。后来,农业专家布里奇特麦克莱恩(Bridget McLean)先生也加入了研发小组。此外,恒天然也曾与丹麦乳业集团Arla食品公司合作研发过一段时间。  这项技术使用光谱仪对牛奶进行检测,它射出的光扫过牛奶样本时,一些光会被牛奶的不同成分所吸收,而另一端留下的光谱就是“牛奶指纹”。随后,检测员会采用先进的精密计算方法来分析其牛奶成分。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通常的检测都是抽样式的,牛奶指纹技术可节约超过99%的检测成本,同时大幅度缩短检测时间。具体到奶业,之前有些检测时间长达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而通过牛奶指纹识别技术,人们可以在几秒钟内检测数以百计的样品,这大大缩短检测时间并节约成本。因此,这项技术带来的益处远不止于保障乳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牛奶的成分会因为季节、牧场和所在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有些牛奶更适合加工成某种特定产品 那些适合加工成高品质超高温灭菌牛奶的牛奶成分不同于那些适合加工成黄油的牛奶成分。借助这项技术,人们可以把装运更适合加工成超高温灭菌产品的牛奶的奶罐车分配到一个工厂,而把装运另一种牛奶的奶罐车分配到黄油加工厂。牛奶指纹识别技术可以快速提供每个牧场出产的牛奶信息,与奶罐车的精密调度系统相结合,可以将牛奶运往相应的生产基地,以确保每一滴牛奶价值最大化。  牛奶指纹识别技术开发的部分资金来自一个名为“转化乳品价值链”的项目。该项目是由新西兰初级产业部、恒天然和新西兰乳业协会(DairyNZ)联手成立的初级成长伙伴项目,旨在开发新产品、提高牧场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加强农业教育。在日前举行的新西兰创新者颁奖典礼上,恒天然研发团队凭借牛奶指纹识别技术获得“卓越创新研发大奖”。
  • 新非侵入式检测方式 指纹识别能检测可卡因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学技术被应用于我们的日常领域。如手机的指纹解锁或指纹识别,马云在汉诺威CeBIT展会上演示的蚂蚁金服Smile to Pay扫脸技术,以及日前雅虎研究实验室公布的&ldquo Bodyprint&rdquo 的技术。如今,生物学技术被再次应用到科技领域。近日,英国苏黎世大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一种全新的非侵入式检测方式:指纹识别检测技术可探查体内是否含有可卡因。新非侵入式检测方式 指纹识别能检测可卡因  可卡因在人体代谢后有两种常见产物benzoylecgonine(苯甲酰)和methylecgonine(甲基爱康宁),可在血液、尿液和汗液中,可通过电喷雾解吸电离(DESI)技术检测到。  由于代谢产物在汗液中的挥发速度要快于血液和尿液,因此将来有一天,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检测到被检测人是当天摄入可卡因,还是几天前摄入可卡因。  Melanie Bailey该项目的研发主管说:&ldquo 我们可以区分开被检测人是接触过还是摄入过可卡因。因为可卡因的代谢产物,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从身体中消除的,将来可以利用指纹和汗液来检测。&rdquo   该研究尚处于开始阶段,整个项目组正在搜集相关数据,以便将来可以展开有效测试。该项目成员对这项技术的成功非常有信心,预计此项技术将在20年内被获批使用。
  • 指纹识别:分子法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自上世纪80年代首次作为法医工具以来,DNA分析已成为刑事审判中证据分析的金标准。早期的法医科学家使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来比较犯罪嫌疑人的图谱。而最近,核酸纯化和扩增技术的改进让人们更容易从较少的样本材料中获得可靠的DNA图谱。新一代测序(NGS)技术正在鉴定出新的靶点,它们将产生更加特异的标记,并通过集中式数据库收集和共享这些数据。  指纹识别  由于简便,PCR非常适合法医分析,因为它带来了极致的检测灵敏度,并且能够快速生成基因型,让研究人员在几小时内确定或排除嫌疑人。然而,那些处理样本的人或犯罪现场中其他人的污染,可能使结果难以解释。DNA量有限,这也是个问题。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Jennifer Templeton和Adrian Linacre最近解决了这些问题1。在《BioTechniques》上发表的研究中,他们利用直接PCR来分析所采集指纹拭子的DNA。这回,他们分析的是短串联重复序列(STR)。&ldquo DNA总是潜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比如门把手、刀柄等。目前,即使你采用最好的方法来提取DNA,也会损失80%,这样你就没有足够的模板来做任何事情。唯一的方法是增加循环数,但许多实验室不喜欢这样做,&rdquo Linacre谈道。  有些人也正通过增加循环数来扩增指纹DNA,不过这容易引入错误,造成靶点的错误检测以及杂合子中靶点的过度扩增。Templeton和Linacre决定对指纹拭子的DNA进行直接PCR,这些指纹来自34名志愿者的5个手指。他们发现,利用ProfilerPlus和NGM Select STR分型试剂盒,170个拭子中有71%能产生可解释的STR图谱。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Linacre的这个想法来源自他们之前的工作,从人的头发中产生STR图谱。&ldquo 如果你能拿到头发顶端的2 mm,那么每根头发都能产生完整的图谱。这让我想到,我们也可以试试指纹,&rdquo 他说。  Linacre的小组利用带正电荷的拭子来采集带负电荷的DNA。这种方法很有效,让研究人员并不需要提取DNA。他们只需要将拭子上的纤维放入PCR管中,并按照建议的PCR循环数来生成STR图谱。  &ldquo 我们选择这样做,是因为法医实验室目前正使用商业化的试剂盒,这会比较容易实现,&rdquo Linacre谈道。&ldquo 同时,这也减少了污染的可能性,并大大降低了成本。&rdquo   简单又优雅  虽然Templeton和Linacre的技术算不上新颖,但其他的分子法医专家也看到了这种方法的优势。例如,北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Bruce Budowle提到,&ldquo 之前人们利用直接PCR来扩增血斑,循环数通常比较少,因为血液DNA较多。[Linacre]也采用同样的原理。对于样本量少的材料,如指纹,一旦你放入体积很小的溶液中,它就会浓缩很多。&rdquo 浓缩的样本减少了错误。  加拿大皇家骑警队的Ron Fourney形容Templeton和Linacre的工作是&ldquo 老树开新花。但他们并不害怕冒险,而是勇敢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他们用Triton-X 100处理拭子上的指纹。不过他们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技术发展得如此之快。十年前甚至五年前,他们可能根本不会有结果。他们的方法简单又优雅,因为他们不需要纯化,这样在分析过程中损失宝贵DNA或引入外源DNA的风险就降低。&rdquo 他补充说,&ldquo 我认为直接PCR将会是今后许多法医DNA分析过程所采用的方式。&rdquo   未来的潮流?  PCR对NGS而言必不可少,因为大多数平台依赖扩增的步骤。随着NGS的应用更加广泛,它必将成为法医实验室的核心部分,而直接PCR也将是联系犯罪现场样本和嫌疑人DNA之间的纽带。  Budowle认为,临床测序不可能跨越PCR,成为法医学工具。&ldquo NGS有优势,但周转起来比较慢。&rdquo 不过,NGS在鉴定标记上很有价值,这将改善PCR在个性化上的潜力。  Fourney认为NGS和PCR是取代性的技术。&ldquo 这是第一次,快速的基因组分析趋向于一种自动化的易用技术,且成本相对低廉,&rdquo 他说。他预计,不久以后测序整个基因组将变得比测序线粒体DNA标记或传统的STR分析更轻松、更快速,也更便宜。  &ldquo 法医学未来面临的挑战将与临床诊断相似:我们有这么多的数据,我们要如何解释和关注最重要的?此外,还有许多竞争性和同样重要的要求,如隐私和信息安全,&rdquo Fourney指出。
  • 前沿科技 | 半导体先进封装,其实离我们不遥远
    如果列举一下当代智能手机的几大前沿技术,那么屏幕下指纹识别一定在列。之所以这样笃定,是因为它不仅带来了全新的交互解锁方式,更是手机迈向「全面屏」时代的一次重大技术飞跃。或许你会说,苹果的Face ID人脸识别解锁方式不也同样“真香”吗?但此类方案不可避免的要保留住“刘海”。所以,包括苹果在内,将来手机的发展方向,一定是「真」全面屏的时代,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富有科技感的屏幕下摄像头的技术方案。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促使近些年手机发展的这么迅速?除了半导体制造工艺的改进,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是以WLP(晶圆级封装)和TSVs(硅通孔)为代表的先进封装技术的应用。这些所谓先进封装技术究竟是什么意思?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在这里小编先卖个关子,想要说清这个问题,还需要从半导体制造和封装技术的起源和演变说起。摩尔定律:半导体工艺的基础1965年,时任仙童半导体公司的Gordon Moore在《Electronics》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一块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其他元器件的数量,当价格不变时,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随后便是50多年的工艺提升,半导体的制程技术,在摩尔定律的加持下,呈现指数增长的态势,凭借光刻技术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还是微米量级的制程水准,迸发到如今英特尔和台积电可以量产的7nm时代,甚至计划在2025年的3nm工艺,进步可谓“触目惊心”,然而,这种状态不可能无穷无尽下去,普遍认为在7nm技术节点后,摩尔定律将迎来失效… … 摩尔定律的失效:半导体制造技术的瓶颈让我们想象一下,在标准的8人百米跑道上,大家可以相安无事的相互角逐,但如果这个跑道宽度没有变化,而人数增加了,变成了16个人,此时还能够大幅摇摆,没有相互影响吗?ok,你说运动员身体宽度太大,换成小孩子不就可以了吗?那这个人数变成了32、64… 呢?无论是谁在比赛跑道上,当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跑道宽度没变,甚至还需要缩小的时候,总要有个物理极限,在这个极限,就是摩尔定律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纵使技术上能够实现,芯片内集成电路的两条导线也不可能无限接近。因为两个导线的距离过近会导致「量子跃迁」,也就是说,一条导线上的电子会越过中间的绝缘体跑到另一条导线上,造成电路失效。从另一个维度来看,摩尔定律难以维系的重要原因,是纳米芯片制造的资金壁垒高的离谱,一条28nm工艺制程芯片生产线的投资额大约是50亿美元,20nm的高达100亿美元,随着制程工艺升级换代,生产线投资呈几何级飙升,单单是一台极紫外光刻机(EUV)的售价,就将近10亿元人民币。后摩尔定律时代:新技术路线的开拓单纯地减小晶体管(MOS)尺寸,在技术和成本上实现的难度非常高,但是,延续摩尔定律并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以3D封装为代表的先进封装技术,在不缩减工艺尺寸的前提下,增加了chip(器件单元)集成度从而提升性能并缩减成本,这种技术路线被称为新摩尔定律(More than Moore)。举个例子,传统封装先将晶圆Wafer切割成小的单元Chip,然后再逐个封装;而新的WLP晶圆级封装(Wafer-Level Package)是在整片晶圆上进行封装和测试,然后再切割成一个个的IC Chip。相比于传统封装,新的WLP封装流程有着肉眼可见的优势:① 省去了引线键合,封装后的体积即等同IC裸晶的原尺寸,Wafer面积不变,可同时封装更多的芯片,提升了集成度;②减少了测试和封装工序,有效地降低了成本;③降低芯片的贴装高度,跟进了数码产品日益变薄的需求。 * 晶圆级封装(WLP)流程(Brewer science官网)其实,上述的例子与我们消费者并不遥远,有感于近些年手机等数码产品的性价比的提升,封装成本的降低功不可没;如果说,有哪种封装技术的进步,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毫无疑问的要属TSVs(硅通孔)封装形式的开发和应用。TSV封装技术及其失效分析在三维封装中,封装形式逐渐由Wire bonding转向TSVs,技术的革新,突出的外化表现是手机指纹解锁方式的改变,即iPhone 5s为代表的电容式Home键指纹解锁,转向安卓全面屏手机的屏下指纹解锁。上图中,是iPhone 5s为代表的电容式指纹解锁,采用Wire bonding式3D封装,表面开孔,手指与盖板(玻璃、蓝宝石、陶瓷)直接接触,而在芯片一端,需要进行塑封处理,将金属引线掩埋,形成平整的表面。其原理是依据指纹在盖板上按压时,会形成高低不平(肉眼不可见),这时候传感器会记下指纹的形状,以供日后解锁使用。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向「厚度更薄、屏占比更高」的方向发展,wire bonding封装方式的缺点逐渐凸显:键合线容易造成短路,虚焊、脱焊等封装不良问题,塑封处理导致芯片无法进一步变薄,最致命的,如果把这种封装芯片放在屏幕下方,隔着一层屏幕模组会导致传感器收集不到足够的指纹信号,无法顺利完成解锁。好在TSV新型封装的出现解开了这种困局,所谓TSV,又称硅通孔,指的是在芯片3D晶圆级封装的基础上,在芯片间或晶圆间制作垂直通道,实现芯片间的垂直互联,具有高密度集成、电性能提升等优点。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手机,几乎清一色的采用了OLED和AMOLED屏幕,除了苹果,均采用了屏幕下指纹解锁技术,而OLED屏幕面板能够「霸屏」全面屏的旗舰机,其成功是离不开TSV封装的。所谓的OLED,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和反射,当手指按压屏幕时,OLED面板的每个像素点能够自主发光,照亮指纹的反射光线透过OLED层像素的间隙返回到紧贴于屏下的传感器芯片上,获取的指纹图像与手机初次录入的图像进行对比,最后进行识别判断,完成解锁。OLED能够顺利完成解锁,依据的就是下方传感器能够无衰减的接受反射信号,试想一下,如果在芯片表面盖了一层盖子(塑封胶体),识别率会大打折扣,所以,TSV结构是完成该解锁技术的关键。除此之外,TSV封装还可以有效的减小封装厚度,顺应了数码产品变薄的潮流:三星电子在2006年成功将TSV技术应用在晶圆级堆叠封装16Gb NAND闪存芯片中,将系统厚度减薄了160μm。系统集成度越高,相应的失效问题越多,失效分析的难度也就越高,TSV也不例外。传统的Wire bonding堆叠,失效多集中在键合线和焊点处,相比于TSV封装,更加的「宏观化」,而TSV结构更微观,并且大量的失效不良,多集中在内部通孔,对技术人员和检测设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TSV内部通孔需要电镀Cu,而Cu的生长过程是自下而上进行的,并且生长过程所需要的促进剂和抑制剂消耗不均匀,通常抑制剂在底部先消耗,于是底部的促进剂发挥主要作用;再由于有机物的抑制剂中,高浓度的Cl、N、O杂质元素大量分布在晶界上,通过钉扎效应(Zener pinning)对晶粒的自由生长起进一步的抑制作用,导致顶部的Cu晶粒较小,最终在通孔内部形成了内应力,导致裂纹、胀出等不良现象。 * TSV通孔内部晶粒尺寸对比 & 空洞、裂纹、填充缺失典型缺陷结语 & 后续预告半导体先进封装技术的迅猛发展惠及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对于半导体的从业者,这一切来的并不容易,先进且更复杂的结构拔高了不良分析的门槛值,文章中列举的案例都是通过大面积截面抛光,再辅以SEM观察,而在更多的失效分析中,通常是需要利用FIB进行某(数)个TSV孔进行定点切割分析,所以在半导体封装产线高时效性要求的背景下,从制样到成像的分析效率就显得格外重要,众所周知,FIB是定点分析的利器,但效率不高也是普遍存在的通病,所以,后续内容中,我们会介绍一款超高效率的激光刻蚀设备microPREP,辅助FIB,可以显著缩短整个失效分析的周期,敬请期待!参考文献:[1] T.Frank, S.Moreau, C.Chappaz, L.Arnaud, P.Leduc, A.Thuaire. Electromigration behavior of 3D-IC TSV interconnects[C]. 2012 IEEE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Technology Conference (ECTC), 2012, 326-330.[2] 程万. 高深比的TSV电镀铜填充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3] KANG U, CHUNG H J, HEO S, PARK D H, LEE H, KIM J H, LEE J W. 8 Gb 3-D DDR3 DRAM using through-silicon-via technology[J].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2010, 45(1): 111-119.[4] OKORO C, LABIE R, VANSTREELS K, FRANQUET A, GONZALEZ M, VANDEVELDE B, VERLINDEN B. Impact of the electrodeposition chemistry used for TSV filling on the microstructural and thermo-mechanical response of Cu[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11, 46(11): 3868-3882.
  • 半导体所研制成功无源/半无源双模无线温湿度传感器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南健团队研制出一种低功耗无源/半无源双模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相关研究成果在传感器领域学术期刊IEEE SENSORS JOURNAL上发表,该论文在2015年2月和3月连续入选为该期刊的前50热点论文。  无线温湿度传感器在高危环境监测、紧急救援、先进物流仓储系统、设备监测、建筑物监测和文物监测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无线传感器的功耗和成本严重限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应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研制出一种可与现有商用超高频RFID系统完全兼容的低成本低功耗无源/半无源双模无线温湿度传感器。传感器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核心芯片,可实现高效率的电磁波能量采集、身份识别、温湿度测量、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的功能,传感器的最大工作距离可达6米。该传感器符合ISO18000-6C国际标准,可通过现有商用超高频RFID阅读器进行操作,还可支持扩展多种其他功能的传感器。使用这种传感器有望将无线传感器网络融合至现有的超高频RFID系统中,从而大幅降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成本,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市场竞争力。
  • 中国科大在多维探测和识别的气体传感器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易建新副教授课题组提出一种化学电阻-电位型多变量传感器,实现了单一传感器对多种气体和火灾特征的三维探测和准确识别。相关成果以“A chemiresistive-potentiometric multivariate sensor for discriminative gas detec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14,2023, 3495)。低浓度气体的高灵敏探测和准确识别对于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健康诊断和工业生产等诸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气相色谱和质谱等传统气相分析技术,气体传感器具有成本低、尺寸小、易集成和实时监测等优点,有利于大规模应用。但是,常规传感器仅输出单一信号,不能识别气体,因此探测准确性低,在实用中易受其它气体或环境湿度等干扰而引起误报或漏报。这一问题严重限制了气体传感器的应用。图1. 基于双敏感电极的化学电阻-电位型多变量气体传感器的原理和三维响应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半导体氧化物电极在表面和界面上不同的响应机制,在同一电极上成功提取出化学电阻和电位两种不同原理的传感信号;进一步,采用钙钛矿型氧离子-电子混合导体氧化物取代贵金属铂电极,和常规的电子导电的敏感材料进行配对,获得了输出三个独立响应信号的双敏感电极传感器。得益于钙钛矿非常规的反向电位响应,传感器的气敏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实现了2-乙基己醇、一氧化碳等多种危险和火灾特征气体的(亚)ppm级三维探测和准确识别,并展现出在火灾危险早期预警方面的应用潜力。图2. 多变量气体传感器在火灾早期预警中的应用这种兼具探测和识别功能的多变量气体传感器简单、高效、成本低,可适用于不同半导体材料电极和固体电解质基底,工作温度范围宽,并可进一步拓展获得更高维度的响应,为复杂环境中气体的高灵敏和准确探测提供了新思路。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宋卫国研究员和易建新副教授共同指导的博士生张红,通讯作者为易建新副教授。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
  • 能谱客户见证:浙江道路养护工程中心引进沥青指纹识别检测技术为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近年来,随着公路工程的迅速发展,沥青供应市场也愈发的混杂,需要对沥青质量沥青进行进一步地质量控制。传统试验依赖试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仪器设备的准确性,耗时较长,稳定性较差。如今,道路工作者发现无论是基质沥青还是SBS改性沥青三大指标都满足规范要求,但是越来越接近规范控制下限,沥青在日后的抗老化性能中表现较差,短时间内即出现老化、开裂、坑槽、车辙等病害,严重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如何辨别真假沥青?现在通过沥青指纹识别技术一测即可获得结果。由浙江道路养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能谱科技沥青指纹识别技术,通过该技术对工程项目进场沥青进行检测,能够可靠的鉴别基质沥青的品质,确保了进场沥青的质量。近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人员赴在建项目利用该技术对2019年进厂沥青逐车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匹配。  能谱科技HWLQ-1红外光谱沥青分析系统是利用iCAN 9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CAN 8 Plus便携式红外光谱仪)采集沥青的红外谱图,以确定沥青样品的分子结构和特定化学结构的精确含量,并与数据库中的沥青标准样品红外谱图进行比对,从而实现沥青品牌的快速识别,杜绝沥青混兑、掺假或以次充好。通过供货样品与施工现场使用沥青的两种指纹图表信息认真对比,即可得知样品与现场使用的沥青指纹信息是否吻合。同时,该技术相比传统的试验检测手段具有识别精度高,人为干扰小等优点,且整个检测过程仅需5分钟,大幅度提高了试验检测效率,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浙江道路养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一步将对该技术进行吸收转化、二次创新,并逐步在浙江省内进行推广应用,旨在进一步加强沥青质量控制,提高路面工程质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天津能谱科技服务于国内广大科研院所和工业客户,对先进的行业应用和市场需求有丰富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我们提供给客户的,不仅仅是一台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更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从样品预处理到采样方案,从现场设计到后期的项目实施,我们都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和完整的项目体验。  天津能谱科技研发及销售团队成员有丰富的业内经验和专业的技术背景,对市场的需求有长期而准确的理解,大家有着一致的理念和目标,配合默契,服务高效。
  • 意法半导体发布第三代MEMS传感器
    新一代MEMS传感器将为智能手机、消费类智能产品、医疗保健和零售终端在性能和功能方面带来又一次飞跃。   MEMS技术是强大的运动、环境等微型传感器的基石,这些传感器为当今的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提供了直观的情境感知功能。现在,意法半导体的新一代MEMS技术将传感器性能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超越了现有市售产品在输出精度和功耗方面的技术限制。新一代MEMS传感器可以为活动检测、室内导航和精密工业传感等应用提供业界最高的精度。同时,它们还可以保持较低的功耗以延长运行时间。   部分MEMS产品具有的额外功能包括意法半导体的机器学习内核(MLC)和静电传感。MLC为以极低功耗运行的边缘应用带来了自适应的机器学习功能。电荷变化(QVAR)感应通道通过智能手表或健身手环中与身体接触或非接触式感应(雷达)来监测静电电荷的变化。带有QVAR的意法半导体MEMS传感器可以增强用户界面控制,以确保无缝交互,或简化湿度和冷凝检测。雷达模式应用包括人员存在检测、活动监控以及人员计数。   意法半导体MEMS营销总监Simone Ferri表示:“开创性的新一代产品基于意法半导体在MEMS专业知识和工艺技术方面的广泛投入和历史积累。除了彻底革新传感器的性能,我们还通过可选的静电传感和机器学习来进一步扩展它们的功能。由此提供了为Onlife时代做好准备的新一代MEMS传感器,通过始终存在、始终在线以及始终连接,使智能生活更透明、更顺畅。”   此次推出的新一代传感器包括LPS22DF和LPS28DFW(防水)大气压力传感器,其工作电流为1.7 µA,绝对压力精度为0.5 hPa。LPS28DFW具有双满量程功能,能够在水下和水上提供精确的垂直定位。其满量程范围可选择最大1260 hPa或4060 hPa,相当于约30 m深度处的水压。这两款传感器可以提高便携式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包括运动手表)的高度计和气压计性能。典型的工业应用包括天气监测和精确水深传感等。   新款三轴MEMS加速度计LIS2DU12,专门用于构建具有主动抗混叠功能的超低功耗架构。其抗混叠滤波器的电流消耗是市场上较低的。LIS2DU12在100 Hz输出数据速率(ODR)下电流消耗仅3.5 µA,也是第一款带I3C接口的市售MEMS加速度计。所有这些功能都集成在最小的2.0 mm x 2.0 mm x 0.74 mm封装中。这款加速度计非常适用于可穿戴设备、助听器、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无线传感器节点以及任何必须进行系统优化的应用。   新款6轴iNEMO惯性模块LSM6DSV16X包含QVAR静电传感,以及MLC和有限状态机(FSM),可增强响应并节省电源,其工作电流可低至12 µA。新的FSM可实现自适应自配置(ASC),由此,该6轴MEMS器件可以感知情境,并在不唤醒系统的情况下自行重新配置,从而实现显著的额外节能效果。这款产品即将投入量产,已在一种静电雷达应用中进行了演示,用于用户检测以加速唤醒笔记本电脑。   新款压力传感器LPS22DF提供2.0 mm x 2.0 mm x 0.73 mm 10-lead LGA封装(eStore有售),LPS28DFW提供2.8 mm x 2.8 mm x 1.95 mm 7-lead LGA封装(eStore提供免费送样),这两款产品目前已在量产,可通过分销商采购,售价1.90美元起。LIS2DU12和LSM6DSV16X计划于2022年晚些时候推出。
  • 中国科大在气体传感器方面取得进展 实现一氧化碳等准确识别
    多变量气体传感器在火灾早期预警中的应用。 中国科大 供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易建新副教授课题组近日在多维探测和识别的气体传感器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据悉,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化学电阻-电位型多变量传感器,实现了单一传感器对多种气体和火灾特征的三维探测和准确识别。  低浓度气体的高灵敏探测和准确识别对于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健康诊断和工业生产等诸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气相色谱和质谱等传统气相分析技术,气体传感器具有成本低、尺寸小、易集成和实时监测等优点,有利于大规模应用。  但是,常规传感器仅输出单一信号,不能识别气体,因此探测准确性低,在实用中易受其它气体或环境湿度等干扰而引起误报或漏报。这一问题严重限制了气体传感器的应用。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半导体氧化物电极在表面和界面上不同的响应机制,在同一电极上成功提取出化学电阻和电位两种不同原理的传感信号,并进一步配对获得了输出三个独立响应信号的双敏感电极传感器。得益于钙钛矿非常规的反向电位响应,传感器的气敏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实现了2-乙基己醇、一氧化碳等多种危险和火灾特征气体的(亚)ppm级三维探测和准确识别,并展现出在火灾危险早期预警方面的应用潜力。  据介绍,这种兼具探测和识别功能的多变量气体传感器简单、高效、成本低,可适用于不同半导体材料电极和固体电解质基底,工作温度范围宽,并可进一步拓展获得更高维度的响应,为复杂环境中气体的高灵敏和准确探测提供了新思路。
  • 万亿成交额!半导体行业否极泰来—半导体全产业链梳理
    从产业链来看,半导体产业可分为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设备和材料环节,其中设备和材料属于支持环节。半导体产业的工序十分复杂,从开始设计到产品最终落地需要数十道工序:首先需要根据需求对产品进行设计,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光罩;在制造的环节,以通过各种处理之后的硅片为基础,根据制作好的光罩进行刻蚀,制作出所需要的电路;后进行封装测试,由于芯片体积小而薄,需要安装合适的外壳加以保护,以便人工安装在集成电路板上,封装完成芯片再通过性能测试后,便完成了完整的生产过程。其中,设计环节属于技术密集型,制造环节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封装测试环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从毛利率来看,设计 制造 封装测试;从资本投入来看,制造 封装测试 设计;从技术要求来看,制造环节技术难度最大,是半导体产业追随摩尔定律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也是技术突破发展的主要方向,其微观尺度已走到5-7nm的水平,是当今人类最精密制造能力的体现。注:摩尔定律即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第一部分:设备和材料首先我们来谈一下半导体产业链的底层支撑,也就是半导体工艺的核心:设备和材料。前文说道,制造是半导体生产中技术难度最大的环节,而半导体设备是晶圆制造商获取制程技术的关键。每道制程中的量产规格(包括量测数据和相关制程参数设定)是采购和验收设备的标准,也是每一家制造商的专利及核心技术的组成部分,制程技术必须要通过购买设备才能取得。因此半导体设备是整个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行业空间来看,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2020年将达608亿美元,同比增长5.5%,2021年将达到668亿美元的新高。其中中国设备市场的全球占比持续提升,2021年有望达到世界之首,取代韩国成为最大设备市场。2019年Q2起大陆自主晶圆制造厂进入投产高峰期,未来三年半导体设备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据测算,19-22年半导体设备累计总投资在700亿美元左右,同比2018年120亿美元有很大增长空间。中美贸易争端发酵之后,特别是“中兴事件”凸显了中国缺“芯”之痛,半导体国产化迫在眉睫。除此之外,晶圆制造厂本身扩产有降本的采购需求,有利于国产化率的提升,2018年国产化率不到15%,提升空间巨大。从目前在投产线的设备招标情况来看,国内晶圆产线,8寸特色工艺、12寸成熟工艺(90-55nm)产线整体设备国产供应比例较高,12寸先进工艺(28/14nm)、半导体存储产线设备国产供应比例相对较低。从设备类型来看,清洗、热处理等环节设备国产占比较高,光刻、离子注入设备占比最低。从长江存储的历年设备招标情况来看,国产设备整体供应占比仍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刻蚀、清洗、热处理设备整体出货占比较高。2019年处于产线量产突破的关键时期,以核心制程设备为主,整体设备国产化比重有所下降。2020年随着产能爬坡,国产设备采购分大幅提升,整体已达16%左右。半导体设备行业双寡头格局: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是目前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中的翘楚,国内双寡头格局初定。中微公司业务亮点:1.刻蚀机主流产品可覆盖从65nm到7nm芯片制造刻蚀解决方案,其中介质刻蚀进入台积电7nm供应链,而2018H2MOCVD占全球氮化镓基LED市场的60%。2.研发营收占比接近30%,且研发投入的绝对额持续增加,遵循全员激励的原则推行全公司员工持股以增强团队粘性。北方华创业务亮点:1.业务布局广,在半导体装备、真空装备、新能源锂电设备及精密元器件等领域均有建树,在半导体设备中重点发展刻蚀设备(Etch)、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设备(CVD),平台化布局优势显著;2.研发营收占比也接近30%,2018年首次推出股权激励,激励对象涵盖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及管理骨干合计341人。除设备之外,半导体材料也是半导体工艺的核心之一,设备、材料与工艺相辅相成,相互制约。2019年,从全球各地区的半导体材料销售额占比来看,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台湾占比21.8%,韩国占比16.90%以及中国大陆占比16.7%,近些年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的销售额呈现快速稳定增长的局面。半导体材料成长性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5G+AIOT驱动下游电子装置含硅量进一步提升;国内晶圆厂建设潮带动半导体材料需求。长江存储2019年9月正式量产64层Xtacking3DNAND产品,同时128层QLC3DNAND闪存芯片也纳入了2020-2021生产计划。随着长江存储产能逐步扩大,预计到2020年底扩张达至少60K/m的投片量。大陆厂商中芯国际2019年第一代14nmFinFET技术已进入量产阶段,第二代FinFET技术平台已进入客户导入阶段,公司现有产能呈现出需求巨大与供给不足的局面,预计相关半导体材料采购额会继续扩大。此外,安徽省发布了《重点领域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任务揭榜工作方案》文件。2019年下半年,国产DRAM内存芯片厂商合肥长鑫存储成功实现了19nmLPDDR4/DDR4芯片的量产,2020年一季度,多款基于长鑫存储DDR4芯片的内存产品正式上市。而接下来,长鑫存储计划在2-3年内完成LPDDR5开发,并且将工艺升级到17nm以内。而半导体材料也在不断演进以适应更先进的制造需求。通过下图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晶圆制造材料的种类及目前国内外生厂商的情况。各细分材料龙头一览:大硅片—沪硅产业:1.2016至2019年,全球半导体硅片销售金额从72.1亿美元增长至11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5.9%;2.行业技术壁垒高,龙头企业垄断,全球前五大硅片制造商销售额占比达到93%;3.公司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半导体硅片企业,产品打入多家主流半导体企业的供应商,客户包括格罗方德、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力微电子、华润微电子、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芯片制造企业,遍布北美、欧洲、中国、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靶材—江丰电子:1.国内最大的半导体芯片用高纯溅射靶材生产商;2.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产品已应用于世界著名半导体厂商的先端制造工艺,在7nm技术节点实现批量供货,应用于5nm技术节点的部分产品评价通过并量产,部分产品进入验证阶段。3.已累计申请专利628项,发明专利570项,制定国家/行业技术标准15项。CMP抛光材料—安集科技:1.国产CMP龙头,抛光液产品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打破国外厂商垄断,实现进口替代。目前,公司客户包括日月光、艾克尔、长电科技、硅品等全球领先的封测厂。2.铜及铜阻挡层系列产品已实现规模化销售,主要应用于国内8英寸和12英寸主流晶圆产线,可以满足国内芯片制造商的需求,并已在海外市场实现突破;4nm技术节点产品已进入客户认证阶段,10-7nm技术节点产品正在研发中。3.其他系列化学机械抛光液:钨抛光液、硅抛光液、氧化物抛光液等产品,已供应国内外多家芯片制造商。光刻胶—晶瑞股份:1.光刻胶行业具有极高的行业壁垒,整体呈现寡头垄断格局,长年被日本、欧美专业公司垄断;2.公司的光刻胶产品规模化生产近30年,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国家02专项资助的一流光刻胶研发和评价实验室。湿制程化学品—上海新阳:1.目前形成了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电子电镀和电子清洗两大核心技术,第三大核心技术电子光刻技术正全力开发中;2.中芯国际、武汉新芯、无锡海力士、华力微电子、通富微电、苏州晶方、长电先进封装等20多家知名晶圆制造企业是公司的长期合作客户;电子特气—华特气体:1.实现了对国内8寸以上集成电路制造厂商超过80%的客户覆盖率;2.解决了中芯国际、华虹宏力、长江存储、武汉新芯、华润微电子、台积电(中国)、和舰科技、士兰微电子、柔宇科技、京东方等客户多种气体材料制约;3.进入了英特尔(Intel)、美光科技(Micron)、德州仪器(TI)、海力士(Hynix)等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企业供应链体系。第二部分:IC设计IC设计作为半导体行业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国产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下游应用,不同半导体设计公司产品的形态与功能各不相同。按照下游应用的不同,我们主要将IC设计产品分为以下的三类:功率器件和模拟电路器件几乎应用于一切电子领域,包括工业、汽车、通信、消费电子等等,国内企业大有可为;滤波器、功率放大器、射频开关等射频器件受益于5G时代快速发展,将呈现量价齐升的局势;Wi-Fi芯片、指纹识别、音频SoC等消费类半导体国内部分厂商在各自领域不逊于国外企业,在下游产品不断创新、技术迭代升级以及需求不断提高等因素的推动下,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额业绩增长。不同的半导体设计企业,在面对的下游应用时将有完全截然不同的发展前景,因此精选赛道至关重要。以美国公司为例,过去十年是智能移动通信的黄金十年,不同行业的龙头公司发展速度各不相同:定位手机处理器芯片和射频芯片的高通、Skyworks分布取得了1倍和3.5倍的增长;定位通讯芯片的博通取得11倍增长;定位存储芯片的美光取得4倍增长;相对而言,定位FPGA,模拟芯片的赛灵思和TI则相对速度慢了很多。因此,同样作为后进者,在赶超先进企业的过程中,若能卡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如功率半导体、模拟器件以及Wi-Fi、指纹识别、音频等消费类芯片领域,国内的龙头公司将更有希望在下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车,享受国产替代和市场发展的双重红利。目前A股主要的IC设计上市公司如下:功率半导体:闻泰科技、斯达半导、新洁能、华润微模拟:圣邦股份、思瑞浦射频:卓胜微WIFI/蓝牙:乐鑫科技、恒玄科技生物识别:汇顶科技CIS:韦尔股份存储:兆易创新、北京君正、澜起科技精选赛道龙头梳理:韦尔股份:1.国内领先的消费类模拟芯片龙头,其中图像传感器业务位于全球前三,国内第一;2.下游客户包括手机端的HOVM,汽车端的奥迪/奔驰等,安防端的海康/大华等;3.中短期手机创新持续+国产替代+技术突破,中长期安防高清化、汽车ADAS渗透以及ARVR布局将带动公司持续成长;4.三季报营收持续增长60%+、利润同比大增1141%+,64M等产品订单饱和需求远超预期,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卓胜微:1.深耕射频前端领域,领军国内企业;卓胜微主营产品为射频开关、低噪声放大器(LNA),产品已进入三星、小米、华为、VIVO、OPPO等知名手机品牌商供应链;2.前三季度营收19.72亿,归母净利润7.18亿,业绩持续高增长。5G换机潮来临、国产替代推进,公司作为射频前端龙头,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斯达半导:1.国内IGBT模块龙头厂商,技术、产品线及客户等多个维度处于领先地位;2.2020年公司面向的市场空间为164亿元,预计2025年公司面向的市场空间将成长至345亿元,CAGR为16%,主要驱动力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第三部分:制造,也就是晶圆代工。代工行业属于高集中度行业,整个行业CR3接近80%,台积电占全球市场份额超50%,其次为三星、格芯。步入21世纪以来,全球半导体制造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趋势明显。根据SEMI数据统计,预计在2017-2020之间全球将有62座晶圆厂投产,其中26座晶圆厂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国内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为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国产半导体航母:1.战略地位清晰:国家重点扶持的先进制程代工厂,未来政府支持力度只增不减,稳坐大陆晶圆代工头把交椅;2.40nm以下订单转单回大陆唯一选择,先进制程在大陆暂无竞争对;3.技术加速突破:14/8nm于2Q20已贡献9%营收,7nm预计4Q20风险量产,5nm已在准备当中,技术突破速度超过台积电;4.客户资源丰富:我国早期成熟的Fabless设计公司具有和海外一流Foundry合作的经验,受惠于国产转单,这些客户会反哺SMIC加速进步。华虹半导体:大基金持股1.国企,上海市国资委控股;2.全球地位:全球第二的200mm(8寸)纯晶圆代工厂;国内地位:战略地位清晰,主打特色工艺(对比SMIC主打先进制程)3.技术优势领域:eNVM、Powerdiscrete、PMIC、RF、智能卡芯片等4.大基金通过合资项目(华虹无锡)入股华虹半导体,2018年1月3日,大基金认购242,398,925股,每股认购价格12.90港元,合计约4亿美元,所得款项全部用于合营公司华虹无锡。第四部分:封测三季报公布之后,封测板块4家企业净利润合计达到8.91亿元,同比增长250.62%,四家企业单季度净利润均实现同比上升,业绩回升幅度大超预期,标志着行业持续复苏。国内企业最早由封测环节切入半导体产业,至今发展亮眼。龙头厂商封测技术已可与国际顶尖相比肩。目前国内封测企业共300多家,为设计公司和IDM公司提供服务的100多家。从全球科技产业周期的角度来看,5G、IoT、服务器、AI等领域带动存储器、HPC、基频等半导体芯片的需求下,202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计增长3.3%,由去年的4123亿美元增至4260亿美元。封测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以发展最为迅猛的长电科技带头,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公司近几年发展形势良好,国内龙头厂商已进入国际第一梯队。长电科技—全球第三的国产龙头:1.仅次于台湾日月光及美国安靠的全球第三大封测龙头。2.背靠产业基金+中芯国际入主+全系列封装技术+六大生产基地+客户群遍布全球+5G带来SiP机遇。富通微电—全球第六,国产第二:1.收购AMD(美国超微半导体)公司的两块优质资产AMD槟城与AMD苏州,两厂出色的业绩实现了通富微电营收的翻番;2.2020年三季度营收同比大幅提升,预计2020年下半年7nm处理器订单的大幅增加将增厚公司业绩。华天科技:后起之秀:1.核心客户有华为海思、汇顶科技、MPS、PI、SEMTECH、PANASONIC等;2.2015-2017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4.5%和24.76%。2020Q1行业景气度回升,公司订单饱满,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6%,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实现上扬,迎来业绩的拐点。
  • 中国最大传感器企业在瑞士上市!18年来国产半导体最大境外IPO!
    11月10日,中国最大的传感器企业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A股首家走出去的国产传感器公司,并创造了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GDR发行等多项境外IPO记录,详请见下文。第一家走上国际市场的A股国产传感器公司!募资4.45亿美元,18年来中国半导体企业最大境外IPO!11月10日,中国最大的传感器企业、全球第三大图像传感器公司韦尔股份,成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下文简称“GDR”),正式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WILL”。GDR是指符合条件的A股上市公司,在规定海外交易所发行的股票。简单点说,就是公司不在瑞士发行新股,而是把国内股票换个“包装”拿来卖,更简单,也更省钱省力。同理,在美国以这样的形式上市,发行的证券就叫美国存托凭证。据悉,本次韦尔股份境外IPO发行的GDR数量为31,000,000份,所代表的基础证券A股股票数量为31,000,000股,最终定价为每份GDR14.35美元(约合104.72元人民币),募集资金总额约为4.45亿美元(约合32.47亿人民币)。▲来源:瑞士交易所韦尔股份成为2023年第七家在瑞士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并且也是中国A股国产传感器企业中,第一家走上国际市场的公司。据摩根大通等多家券商信息显示,本次韦尔股份境外IPO创造了多项第一:今年年初以来最大的中国科技行业公司境外IPO;中国半导体行业2005年以来最大的境外IPO;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的GDR发行。据此前公告显示,本次发行GDR的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预计将主要用于公司的核心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和升级,包括收购或投资与公司核心业务互补或协同的业务、产品、服务和技术;此外,还将用于支持公司的全球扩张和补充公司营运资金。韦尔股份认为,本次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上市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加强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投入、深化全球战略布局和利用资本市场支持,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水平。韦尔股份如何成就?国际化竞争,投融资并购!中国最大传感器企业境外IPO背后,折射国产传感器企业的未来出路!在上文,韦尔股份本次境外IPO募资目的介绍中,除了产业和技术的研发外,韦尔股份还着重提到了收购/投资公司核心业务互补或协同的业务、产品;以及支持公司全球扩展等重要战略目的:作为全球知名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公司拥有广泛的全球化业务布局和客户基础,研发中心和业务网络遍布全球。国际化是公司发展的长期战略,公司将利用本次发行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知名度,加大海外市场资源投入,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加强美国、欧洲、亚太等地区的供应链及销售体系建设;加强与全球客户和供应商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公司全球品牌形象;增强国际研发力量,规划布局全球化研发中心,持续加强产品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大力引进国际化背景的管理人才和设计人才,加强人力资源建设。面向国际化竞争进行全球扩张,以及投融资并购,是国产传感器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道路。据工信部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1840.5亿美元(约合13404.9亿人民币),显然就整个传感器产业来说,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来源:赛迪顾问然而,传感器种类繁多,细分领域数不胜数,据相关资料显示,全球有超过3.2万种传感器,包含了力、热、电、光、磁、声、气体、湿度等等众多领域,以至于对传感器产业来说分类也是一件极为艰难的工作。庞大的传感器产业分布到每条细分赛道,导致许多传感器赛道产值有限,靠单一种类的传感器业务,难以支撑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传感器又是一个技术门槛高、厚积薄发的高科技产业,单靠自身研发,去攻克不同的传感器领域,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投融资及并购,成为许多传感器巨头壮大的重要发展战略。譬如美国传感器巨头精量电子(MEAS)旗下就汇聚了ICSensors,PEncoder Devices,MWS,Atex等收购回来的传感器品牌,后来自己又被另一个传感器巨头TE(泰科电子)收购,成为TE巩固其传感器地位的基石,目前TE已收购了全世界近30家传感器公司,是全球传感器产品种类较多的公司之一。▲TE公司传感器产品种类,来源:第二届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大会韦尔股份也是从元器件分销开始,通过“蚂蚁吞象”的教科书式资本运作,并购了世界前列的图像传感器企业豪威科技,从而切入传感器赛道,发展为全球第三大图像传感器企业,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正因为传感器产业的碎片化,许多传感器赛道的产值在单一国家、单一市场是比较细小的,只有通过全球化,参与国际化竞争,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国产传感器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十分关键。全球工业观察家林雪萍也曾指出:传感器的市场是高度国际化,没有国际化市场的支撑,传感器厂家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就很难分担研发成本;而五花八门传感器的技术源头,也是广泛国际化的,只有借力不同国家聪明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才能找到了撬开物理世界秘密的传感器钥匙。这意味着,传感器是一个市场国际化、技术国际化、极富于流动性的产业形态。但是在传感器的并购市场上,中国企业一向很难挤进去,这对于中国传感器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即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但细分到众多的传感器,靠单一的中国市场远远无法很好的支撑传感器企业的成长。博世、安森美、三星、索尼等企业在各自细分传感器领域,都是国际化的市场战略才能支撑其企业规模。作为中国最大的传感器企业,韦尔股份的营收大头,也是来自境外地区,据其2022年度报告显示,韦尔股份境外营收达164亿元,境内收入则为36亿元,正是深入参与国际化竞争,才能支撑韦尔股份庞大的图像传感器营收。▲韦尔股份分地区营收情况,来源:韦尔股份2022年度报告韦尔股份背后的光环:全球第九大半导体设计企业,全球第三大图像传感器企业,中国最大传感器公司,中国半导体首富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统计数据显示,韦尔股份(Will Semiconductor)自2022年以来,连续进入全球IC设计TOP 10 名单内,据2023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韦尔股份排名全球IC设计公司第九。韦尔股份是继华为海思被制裁后,唯一一家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大陆本土IC设计公司。▲来源:TrendForce韦尔股份的主要营收为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业务,是全球COMS图像传感器三大巨头之一,据知名咨询企业Yole的2023年CMOS产业报告显示,韦尔股份(Omnivision)占据全球CIS市场份额的11%,仅次于索尼与三星电子。▲图片来源:Yole Développement据韦尔股份的2022年度报告显示,其“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营收达136.75亿元,占总营收的69%,是中国企业中,纯传感器业务营收最高的公司,其目前市值为1300亿元,市值高峰时超过2200亿元,无论是市值还是营收,韦尔股份均是中国最大的传感器企业。此外,据10月份刚刚发布的《2023胡润百富榜》显示,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以445亿元的身家,排名中国富豪榜第102名,同时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首富。相关信息参看《445亿,他再次成为中国传感器首富!》▲韦尔股份虞仁荣,来源:网络结语作为中国最大的传感器企业,韦尔股份的壮大历程,折射出国产传感器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投融资并购、国际化竞争。通过并购,韦尔股份收购了豪威科技,切入CMOS图像传感器赛道,通过国际化竞争,韦尔股份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图像传感器企业,其境外收入是企业主要营收来源。本次韦尔股份境外IPO,成为首家走进国际市场的A股国产传感器企业,也是其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贯彻。对于传感器这样高科技门槛、高度碎片化的产业,天然具有并购、国际化的需求,通过并购破除不同传感器赛道的壁垒,通过国际化攫取更大的市场。期待,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传感器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
  • 水污染领域的“源解析”技术:水质荧光指纹识别——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吴静副研究员
    p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在环保领域,“源解析”是一项耳熟能详的技术。“北京PM2.5源解析报告引发质疑 中科院:4%只是直接排放”、“北京发布PM2.5源解析结果 本地污染占七成”、“中国9大城市完成大气源解析 北广深首要污染源机动车”,一项项研究成果在各大媒体和朋友圈传播,管理者和公众都理所当然的认为:了解一个城市或地区的雾霾来源并不是难事。那么,水污染领域呢?我国水污染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是否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污染排放源的溯源,以支持水环境质量的管理呢?/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吴静副研究员的团队历时13年通过对不同来源水样的水质荧光指纹进行分析和判别,建立了不同来源污水的水质荧光指纹数据库,通过对水体水质指纹的比对,从而判断水体受到了何种污水的污染。其实荧光光谱技术并不是一个新技术,国内外有很多团队将其用在水质分析中,但大多是对天然有机物和溶剂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span/pp  那么,吴静老师是如何想到将荧光光谱技术应用于水质污染溯源的呢?水质荧光指纹识别技术在水污染溯源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如何呢?此应用又给客户的环境管理带来了哪些好处呢?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针对相关问题采访了吴静老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06528a61-affb-450f-b0d7-ada74ff62bfe.jpg" title="吴静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吴静副研究员/strong/pp  strong国外学习经历+松花江事件 催生水质预警溯源技术/strong/pp  “2003年的时候,学校给了我一个去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的机会,我就去了。过去之后才知道,合作导师的课题是与监测相关的,是用荧光光谱技术分析污水厂进水水质变化。那段时间,我脑子里存了很多污水的光谱。回国后不久,松花江事件爆发,我就想是否可以用这个技术来对水体污染进行排放源的溯源,以便快速锁定污染源。当时国内外快速的水污染溯源的技术基本空白。”吴静老师如此描述了自己与污染源溯源点子的“初遇”。/pp  水质荧光光谱的检测技术已经很成熟,国内外有不少厂商可以生产相关的仪器。吴静老师利用荧光光谱仪作为信号采集单元,开展了创造性工作。信号采集之后,吴静老师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信号的提取与解析,这是核心部分。我们将解析的过程转换成算法。二开发关键硬件部件,并完成硬件集成,形成一套可定时自动完成进样、预处理、测量、分析、给出结果的新型在线水质分析仪,我们叫它水质预警溯源仪。此款仪器就只有三个主要功能:预警、污染源溯源和污染留证。”/pp  与一般利用荧光光谱方法测定水质的仪器不同,水质预警溯源仪测定的不是某种污染物的浓度,而是水体水质是否有异常,并自动判断水体中最可能混入了哪种污水。目前,此台仪器可识别包括生活污水、印染废水、电子废水、石化废水、焦化废水、造纸废水和金属制造废水等10余种废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41deb2a2-0c0e-4731-b516-b10220a19362.jpg" title="20160307_074233_副本.jpg"/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吴静与污染预警溯源仪合影/strong/pp  strong实际应用 发挥环境监管作用/strong/pp  吴静老师从2004年有了这个想法,在2009年推出了第一台样机,2015年全面实现了仪器的产业化生产。目前此款仪器已经在多个地区得到了实际应用。/pp  “我们有一台设备安装在一个超大型水源地。有一天指纹突然出现了异常,仪器报警可能是电镀废水,环保部门就打电话问上游的工业园区是否有电镀厂。由于工业园区只有一家电镀厂,所以就要求企业停产整改了。企业停产后,信号就消失了。过了两天,又有同样的信号出现,原来是电镀厂恢复生产了。环保部门再次要求对方整改,这次连雨水管也接到污水处理厂,之后信号就再没出现过。”这次经历表明,仪器可以快速发现企业的偷排行为。/pp  那么对于相同的行业废水,是否能够识别呢?吴静老师为笔者介绍了最近的一个项目:“我们最近正在给南方某工业园区安装我们的水质预警溯源仪。这个园区一共有22家企业,全部是电镀厂,园区排放口的重金属污染物浓度总超标,又找不到排放企业,环保部门对此很头疼。接触之初,当地环保局也怀疑我们是否能识别出如此相近的废水,为此先是实地考察了我们用户的使用情况,然后组织了包括外请专家在内的11名专业人士的团队、带了四个工厂的水样来我们学校亲自做了盲样测试,测试结果良好才最终决定采用我们的仪器。现在项目已经接近实施的尾声了。”/pp  strong若干“关键点”/strong/pp  对于此仪器的设计思路,吴静老师这么为笔者做了形容:“这个技术就跟警察抓小偷时的指纹比对思路一样,我们的设备就是在水污染犯罪现场扫描嫌疑指纹,如果能与指纹库对比上,那么就可能找到污染源。”但是污水水质与人体指纹毕竟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环境管理与警察破案的思路虽然在大方向上有一致的地方,但在实际操作层面是否有自己的特点呢?针对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疑问,吴静老师耐心细致地一一作答。/pp  水质荧光指纹识别技术检测的是有机物,那么这个技术是如何识别以重金属为主的电镀废水的呢?“虽然电镀废水以重金属元素为主,但是由于其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少量有机物,且不同工厂的原料来源、管理水平、工艺水平等存在差异,加上水质荧光指纹检出限很低,因此可以识别不同工厂排放的电镀废水。”/pp  污水进入水体之后会被稀释,随着从上游到下游的流动,水质会发生变化,这会给识别工作带来哪些困难呢?“首先,荧光信号的灵敏度很高,微克/升量级的污染物就能被检出,所以稀释后污染还是能检出。其次,很多荧光化合物本身稳定性好。以印染废水为例,印染废水需要经过水解、厌氧处理、好氧处理,然后混入生活污水后再次经过水解、厌氧处理、好氧处理、高级氧化后排放,其中的化学耗氧量(COD)降解90%以上,但是荧光信号的降解才30%,这表明很多荧光化合物是难降解的,作为指示物比较合适。污染排入水体后,肯定没有在污水厂变化快,所以容易被发现。”/pp  即使能够比较精准的实现污染源的定位,但是目前水质荧光指纹的数据是无法用来作为环境执法依据的,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目前环境执法主要还是依赖实验室数据做支撑。我们最大的用途是快速提供用户能开展业务的指向性信息,快速提供排查方向,缩小排查范围,显著提高效率。我们在开放的预警溯源系统中,实现了预警信息实时传送给执法人员。我们还采用自动留样器,开发了移动式溯源仪。前者可自动保存污染水样,后者在仪器预警后,可以即赶到现场用水质指纹来排查污染排放源。溯源是个复杂的事情,也是要靠专业的手段来实现的。”/pp  strong展望未来 希望发挥更大作用/strong/pp  虽然在采访过程中,笔者和吴静老师大多时候聊到的是此台仪器在管理企业偷排方面的作用,其实结合不同的监管手段,此台仪器还可以实现多尺度污染溯源:一是大流域尺度。在大流域范围内,可以利用此技术识别流域的重点污染段以及污染类型,比如每一段的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还是面源污染?这点和当前的河长制考核非常契合。如果能够提供污染来源信息,这无疑提供了更丰富的考核依据。二是城市尺度。在城市范围内,可以判断污染来自哪个区域和哪个单位,是从哪个途径进入水体的,面源贡献有多大等等,给管理者提供污染治理的关键信息。三是工业园区。此系统既可以帮助管理者迅速定位偷排单位,也可以对园区污水厂运行提供水质预警服务。/pp  “我们与别人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的工作思路不一样,我们提供的不是污染物的浓度数据,而是可以和环保业务直接挂钩、支撑环保业务开展的一些信息。对于仪器硬件研发,我们肯定比不了电机系、电子系或者精仪系的老师,但是我们的优势在于更懂环境业务、更懂环境需求,从而开发的仪器也能更好的满足环境业务的需要。”吴静老师说。/pp style="text-align: right "strong(采访编辑:李学雷)/strongbr//pp  strong后记:/strong/pp  从2003年到2016年,吴静老师和她的合作伙伴所研发的这款产品实现了从零到一、一到十的跨越,此台仪器也获得了一些认可,如2014年获得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优秀展品奖二等奖、2016年获得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2015年,“水十条”正式发布,对河流和断面规定了明确的考核要求。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推广“河长制”。水质环境质量管理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水污染溯源对水环境质量管理是一大助力,我们期待吴静老师的团队以及所研发的产品在未来环境管理中能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p
  • 中科院半导体所等入驻怀柔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发展添新动力
    据怀柔区消息,怀柔区与中科院半导体所、海创微芯公司合作签约仪式1月29日在怀柔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举行。伴随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入驻,怀柔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集聚发展再添新动力。  当前,怀柔科学城全面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新阶段,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9个在建科学设施平台全面提速,“十四五”科学装置设施平台加快布局落地。以怀柔科学城建设为重要契机,怀柔区着力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致力于把科学城建设过程作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打造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基地。  据悉,中科院半导体所拟将重组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和半导体激光器落地怀柔。“我们将发挥自身科研和人才优势,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为怀柔产业发展提供活力,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所长谭平恒说。  另据了解,赛微电子公司是全球领先、国际化运营的高端集成电路晶圆代工生产商,也是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掌握核心半导体制造技术的特色工艺专业晶圆制造商。海创微芯公司作为其全资子公司,主要承担MEMS高频通信器件、氮化镓功率器件的设计及制造工艺开发,将负责建设运营6/8英寸MEMS晶圆中试生产线和研发平台、8英寸晶圆级封装测试线,先进MEMS工艺设计与服务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该公司董事长杨云春表示,将着力推动MEMS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优秀人才团队、上下游合作伙伴集聚怀柔,争取把合作项目打造成为怀柔区、北京市乃至全国示范标杆。  怀柔区区长于庆丰表示:“半导体所和海创微芯入驻怀柔,把优质资源集聚在怀柔,把优秀人才放在怀柔,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做出贡献。这不仅是物理聚集,更是化学反应。”目前北京市相继出台了《关于推动北京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关于支持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怀柔区也已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并配套产业空间,吸引百余家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企业聚集,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  此外,怀柔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依托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的核心资源,建设集研发办公、中试生产、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硬科技产业园区,推动怀柔“两区”建设,将老城区空间资源、怀柔科学城的产业辐射、周边的生态环境有机融合,打造最具智慧的一平方公里,树立产城融合新典范,形成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战略高地。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助力人脸识别技术硬件: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s)的研究与开发
    “扫码时代”或成过去式,“刷脸时代”已悄然而至人脸识别科技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现金支付到刷卡支付,再到今天无处不在的扫码时代,一部智能手机既可以出行无忧。但您是否为忘带手机、手机没有网络、或者电量用完而感到焦急、困扰?别担心,“扫码时代”或将成为过去式,“刷脸时代”已悄然而至!从身份审核到线下支付,从乘坐地铁到取快递、领养老金,“刷脸”正在变得一路畅通。这一变革的核心就是人脸识别(脸部识别)技术。采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手机、电脑、银行柜员机、检票闸机、智能门锁、门禁、考勤、安检系统、远程认证、支付系统等已悄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人脸识别--这种非接触式、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生物识别方法,是一种即体贴又便利的方法,某些情况下甚至优于现有的指纹识别系统,例如当冬天您戴着厚厚的棉手套,或者您手里刚好拿着其他东西时,指纹识别就显得不那么方便了。 人脸识别和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s)人脸识别技术,这一重大进展硬件上可以通过所谓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s,简称VCSELs)来实现。 VCSEL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与传统的边缘发射激光二极管不同,它的发射垂直于芯片表面,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封装成单个芯片上包含数百个发射器的发射阵列。用于智能手机的 VCSELs芯片通常发射的红外线,体积非常小,成本低廉,为脸部扫描提供了良好、安全的辐照性能。此外, VCSELs不仅可以用于人脸和手势识别,还可以用于通信、近距离传感器、增强现实显示、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激光雷达等。 因此,表征VCSELs的发射光谱、功率、光束轮廓、噪声等是这些器件发展和改进的关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用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s)的表征虽然辐照度传感器和快速光电二极管可以测量VCSELs激光器的功率和光束轮廓,但它们不能确定其发射光谱。 在这里,结合了步进扫描技术(StepScan)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其高灵敏度、宽光谱范围、杰出的时间和光谱分辨率,被证明是理想的VCSELs激光器表征方法。来自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Wolfgang Elsaesser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使用布鲁克高性能VERTEX80v真空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VCSELs激光器进行了详细的微秒尺度时间分辨偏振(斯托克斯偏振参数)分析,很好地支持了VCSELs基础开发的理论模型。VERTEX80v真空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 马鞍山5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含传感器、半导体封装测试项目等
    4月7日,2022年第二批安徽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马鞍山分会场活动举行。图片来源:见马鞍山“见马鞍山”消息显示,马鞍山市第二批集中开工项目56个,总投资397.8亿元。其中包括德胜芯片封装及光学摄像头生产项目、智能超声波计量传感器研发制造项目、半导体封装测试项目等。以下是部分项目介绍:德胜芯片封装及光学摄像头生产项目该项目由安徽省中科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5亿元,租赁7500平方米厂房,建设芯片封装及光学摄像头生产线,年产芯片封装300万个,摄像头模组400万个。智能超声波计量传感器研发制造项目该项目由迈拓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0.6亿元,总建筑面积7.38万平方米,建设智能超声波水表生产线3条和智能超声波气表生产线1条,年产148万套仪表设备。半导体封装测试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租赁3万平方米厂房,建设半导体封测生产线8条,年产1.9亿个半导体元器件。
  •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刘倩与福州大学林振宇团队合作开发LDI-MS指纹识别技术实现黑碳颗粒定量和生物分布成像
    黑碳是PM2.5的主要组成成分,由于其常具有纳米级别的尺寸,因此有可能通过呼吸系统侵入人体,并在人体器官内积累。大量的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黑碳颗粒环境中可能引起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发育改变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对于黑碳的毒理学研究和健康风险评估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可靠的黑碳识别和定量分析技术。  但遗憾的是,目前用于黑碳研究的方法相当缺乏。当前可用的方法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热光法和光学方法难以提供有效的化学信息用于黑碳鉴定。而质谱技术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技术平台来克服这一问题。近期,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倩团队与福州大学林振宇团队合作报道了一种基于激光解吸电离质谱(LDI-MS)指纹识别技术实现了复杂介质中黑碳颗粒的免标记识别、量化和成像的新方法,以“Identification,Quantification, and Imaging of the Biodistribution of Soot Particles by Mass Spectral Fingerprinting”为题发表在国际分析化学领域著名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DOI:10.1021/acs.analchem.0c05180)。 研究内容示意图  该研究发现不同来源和形态的黑碳颗粒显示出高度一致的质谱指纹图谱,该质谱信号来自黑碳颗粒电离产生的小分子区域的碳簇阴离子(C2--C10-)。利用这些特征峰,可以对PM2.5样本中的黑碳颗粒进行鉴定及准确的定量,并且与传统热光法相比具有一致的结果。通过该方法,进一步成功示踪并成像了暴露PM2.5后小鼠体内黑碳颗粒在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对于短期暴露PM2.5的小鼠,肺是黑碳颗粒积累的主要靶器官,并且在短期(7天)内几乎不会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中。  图1 复杂样品中黑碳颗粒的LDI-MS指纹图谱。(A) 环境样品中黑碳颗粒的分离和鉴定。(B) 黑碳颗粒在PM2.5暴露的小鼠体内的免标记生物分布成像。  小结  该研究发现了黑碳颗粒的通用质谱指纹,并成功用于复杂介质中黑碳颗粒的鉴定、定量和成像研究。该方法的可靠性通过PM2.5样本中黑碳的准确定量和小鼠体内黑碳颗粒生物分布的免标记成像得以验证。考虑到黑碳颗粒在不同领域(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以及疾病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现有的研究技术瓶颈,该技术为黑碳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学支撑,从而有助于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黑碳的健康风险。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0c05180
  • 量子半导体器件实现拓扑趋肤效应,可用于制造微型高精度传感器和放大器
    科技日报北京1月22日电 德国维尔茨堡—德累斯顿卓越集群ct.qmat团队的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开发出一种由铝镓砷制成的半导体器件。这项开创性的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上。由于拓扑趋肤效应,量子半导体上不同触点之间的所有电流都不受杂质或其他外部扰动的影响。这使得拓扑器件对半导体行业越来越有吸引力,因为其消除了对材料纯度的要求,而材料提纯成本极高。拓扑量子材料以其卓越的稳健性而闻名,非常适合功率密集型应用。新开发的量子半导体既稳定又高度准确,这种罕见组合使该拓扑器件成为传感器工程中令人兴奋的新选择。利用拓扑趋肤效应可制造新型高性能量子器件,而且尺寸也可做得非常小。新的拓扑量子器件直径约为0.1毫米,且易于进一步缩小。这一成就的开创性在于,首次在半导体材料中实现了微观尺度的拓扑趋肤效应。这种量子现象3年前首次在宏观层面得到证实,但只是在人造超材料中,而不是在天然超材料中。因此,这是首次开发出高度稳健且超灵敏的微型半导体拓扑量子器件。通过在铝镓砷半导体器件上创造性地布置材料和触点,研究团队在超冷条件和强磁场下成功诱导出拓扑效应。他们采用了二维半导体结构,触点的排列方式可在触点边缘测量电阻,直接显示拓扑效应。研究人员表示,在新的量子器件中,电流—电压关系受到拓扑趋肤效应的保护,因为电子被限制在边缘。即使半导体材料中存在杂质,电流也能保持稳定。此外,触点甚至可检测到最轻微的电流或电压波动。这使得拓扑量子器件非常适合制造尺寸极小的高精度传感器和放大器。
  • 中科院拉曼技术助力针灸机理探究 AC发文论可插入式SERS传感器
    p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杨良保研究员等人基于针灸针构筑了一种“可插入式”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传感器,实现了多相体系的原位检测,该传感器有望用于针灸机理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上。/pp  传统针灸学源远流长,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和优势,并对世界医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针灸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现代科学依据,针灸作用机理不明确,这很大程度上限制着针灸的发展和推广,也是针灸在国内外并没有受到广泛认可和接纳的最主要原因。/pp  近年来,SERS技术由于可以进行无损、高灵敏的指纹识别检测而一直备受关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基础研究领域。杨良保团队一直在思考,能否利用SERS技术研究传统针灸机理。/pp  受到传统针灸银针的启发,研究人员将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裹的金纳米颗粒修饰在针灸银针表面,构筑了一种“可插入式”的SERS传感器。作为黏结剂,PVP可以直接将金纳米颗粒修饰在银针上面,而且由于金纳米颗粒表面PVP空间位阻的存在,银针表面的金纳米颗粒更倾向于密集排布,有助于形成更多的 “热点”,以提高“可插入式”SERS传感器的灵敏性。/pp  杨良保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和传统的SERS传感器相比,‘可插入式’SERS传感器更容易达到样品内部,通过针体表面不同位置的取点检测,可以获得样品不同深度的信息。”/pp  研究人员将“可插入式”SERS传感器置于水—油双相体系中,分别从水相和油相中取点检测,可以获得不同相中的分子信息。杨良保说:“这种‘可插入式’SERS传感器有望用于生物活体样本,特别是对于传统针灸机理的研究。”/p
  • 涉及半导体、激光器、传感器等,美商务部对俄罗斯出口实施全面限制
    24日,美国商务部通过其工业和安全局(BIS)对俄罗斯进一步入侵乌克兰做出了回应,实施了一系列全面的严格出口管制,这将严重限制俄罗斯获得维持其侵略性军事能力所需的技术和其他物品。这些控制措施主要针对俄罗斯的国防、航空航天和海事部门,并将切断俄罗斯获得重要技术投入的机会,使其工业基础的关键部门萎缩,并削弱其在世界舞台上施加影响的战略野心。国际清算银行的行动,以及财政部的行动,是拜登-哈里斯政府对俄罗斯侵略迅速而严厉回应的一部分。当天宣布的出口管制措施是商务部出口当局对美国物品(包括技术)以及针对单个国家使用美国设备,软件和蓝图生产的外国物品的最全面应用。国际清算银行针对俄罗斯的出口管制措施对莫斯科国防、航空航天和海运业所依赖的敏感物品实施了拒绝政策。这些物品,其中许多以前在运往俄罗斯时不受控制,包括半导体,计算机,电信,信息安全设备,激光器和传感器。制裁措施还对49个俄罗斯军事最终用户实施了严格的控制,这些最终用户已被添加到BIS的实体清单中。欧盟、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新西兰已宣布计划实施实质上类似的限制,并免除对其本国生产的物品的新要求。
  • 半导体所研制出面向860GHz CMOS太赫兹图像传感器的像素器件
    p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高速图像传感及信息处理课题组副研究员刘力源等研制出面向860GHz CMOS太赫兹图像传感器的像素器件。相关研究成果将于2017年在太赫兹领域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Terahertz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上发表。/pp  太赫兹 (Terahertz, THz) 波是指频率在0.3 THz - 3 THz 范围内,波长(1mm ~ 100mm) 介于毫米波与远红外光之间的电磁波。太赫兹波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无损成像技术正在兴起,在生物医学、医疗诊断、安全检测、危险物品检查、隐形武器探测、材料表征和探伤等科学研究以及日用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业已成为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技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基金和中科院基金的支持下,课题组研制出一种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太赫兹像素器件及其集成化低噪声信号处理电路,如图1所示。器件采用了自主设计的CMOS片上天线、太赫兹波段匹配网络和高电压响应度晶体管结构。在常温工作条件下,像素器件的太赫兹电压响应率为3.3kV/W @860GHz,噪声等效功率为106pW/Hz0.5。课题组也验证了像素器件信号处理电路,它集成了低噪声斩波式仪表放大器和高精度的SD-ADC,为实现单片集成高分辨率太赫兹图像传感器奠定了基础。图2是基于像素器件扫描成像的实验结果。基于像素器件,有望进一步实现大面阵CMOS太赫兹图像传感器,提升我国在太赫兹成像领域的国际竞争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bbac28dc-c956-49ab-9abd-667953f56d61.jpg" title="1.jpg"/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1 太赫兹像素器件结构(左)芯片照片(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8884854d-8f47-4c43-9977-98688dfc232b.jpg" title="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2 成像结果:(a) 树叶的成像 (b) 隐藏在信封内的物体成像/ppbr//p
  • 纯干货!全球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一览
    “我们看到这几年来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感受到无论是产业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的速度都比以前快很多,所以变革的大潮确实是汹涌澎湃!虽然现在有很多概念、很多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但是我们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知晓推动变革的最基础的东西是什么、发生变革的核心部分是什么。所有的这些变革的起点是感知,进而产生核心的一条数据链。”这是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先生受邀参加2017全球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峰会时发表主题演讲的一个开头。确实,传感器是万物互联的基础,智能时代的需要,也造就了传感器产业的大发展。最为直观的是手机,iPhone4只配备4颗传感器,而到了iPhone8已增加至12颗。对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中国信通院与中国高端芯片联盟还在峰会上联合发布了智能传感器产业地图。就智能传感器产业链、重点产品、国内产业地域分布特征等进行了梳理,较为全面、清晰、完整地构建了智能传感器技术产业全景图。下面小编对该地图(图片)进行二次整理,以文字配合图片的形式,轻松的阅读体验,方便大家更加深入了解智能传感器产业。1产业链条智能传感器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其最大的价值就是将传感器的信号检测功能与微处理器的信号处理功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国内智能传感器市场中,本土企业竞争力较弱,跨国公司占据了87%的市场份额。不过,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也趋于完备,设计制造,封测等重点环节均有骨干企业布局。智能传感器产业链研究与开发本土智能传感器技术研发明初步展开,国内例如北大、东南大学、214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已开展深入技术研发。同时,以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苏州微纳中心等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已建立起智能传感器中试服务平台,助推国内产业创新发展。国外:AT&TBellLaboratories、IBM、IMEC微电子研究中心、微电子研究所、弗吉尼亚大学、马里兰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IT、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国内: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工业技术研究院(台)、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研究所、天津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电子所、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国外:应美盛、楼氏电子、Maradin、MicroVision、Qualtre、Maxim、CirrusLogic、村田制作所、ST、索尼、博世、博通、高通、欧姆龙、旭化成微电子、ADI、NXP、英飞凌、爱普科斯、霍尼韦尔。国内:美新半导体、深迪半导体、歌尔声学、明皜传感、瑞声科技、芯奥微、敏芯微电子、康森斯克、多维科技、豪威科技、格科微电子、思比科、汇顶科技、美泰科技、士兰微、高德红外制造国外:格罗方德、TeledyneDALSA、爱普生、Semefab、Silex、索尼、FraunhoferISIT、Tronics、博世、ST、旭化成微电子、ADI、NXP、英飞凌、爱普科斯、霍尼韦尔。国内:台积电(台)、中芯国际、联华电子(台)、华润上华、上海先进半导体、华虹集团、美纳科技、士兰微、罕王微电子、中航微电子、国高微系统、离德红外封装国外:Amkor、卡西欧、HanaMicroelectronics、星电高科技、Unisen、UTAC、Boschman、楼氏电子、UBOTIC国内:日月光(台)、瑞声科技、长电科技、萎生公司(台)、同欣电子(台)、矽品科技、华天科技、晶方科技、南通富士通、力成科技(台)、南茂科技(台)、欣邦科技(台)、歌尔声学、固锝电子、红光股份2015年全球封装测试厂商市场份额测试国外:Acutronic、ADI、爱普科斯、NXP、应美盛、MaXim、村田制作所、ST、索尼、楼氏电子、博世、欧姆龙国内:京元电子(台)、上海华岭、歌尔声学、美新半导体、瑞声科技、深迪半导体、美泰科技、芯奥微、共达电声、矽睿科技传感器配套软件、芯片方面,本土均有布局,但相比博世、英美盛等自带软件算法的IDM传感器企业。以及高通、Marvell等传统嵌入式芯片企业,还有较大差距。软件国外:旭化成微电子、应美盛、博世、NXP、Kionix、HillcrestLabs、楼氏电子、PNISensor、ST国内:诺亦腾、鼎亿数码科技、飞智、速位科技、爱盛科技、敏芯微电子、明皜传感、深迪半导体、矽睿科技芯片国外:高通、博通、英伟达、英特尔、Marvell、苹果、三星国内:展讯、联发科技(台)、联芯科技、锐迪科微电子、海思、紫光国芯、珠海炬力、小米系统/应用在产业链下游,中国市场,特别是消费电子市场,极其广阔。同时,包括华为、中兴、小米等企业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很强的系统整合与创新能力。国外:苹果、三星、谷歌、LG、诺基亚、索尼、Facebook、戴尔、微软、GoPro、飞利浦。国内:华为、中兴、OPPO、vivo、、小米、HTC(台)、联想、酷派、360、一加、TCL、金立、乐视2应用及产品2016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至258亿美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378.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0%。从应用场景来看,消费电子是智能传感器应用最广泛的领域,2016年市场占比接近70%。从产品类型来看,CMOS图像传感器仍是价值最高的产品,市场占比达到了45%,其次是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计等。消费电子高增长,国际巨头领先,本土企业快速跟进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主要由国际巨头企业把控,其中包括:惯性传感器龙头:博世、意法半导体、恩智浦等;音频传感器巨头:楼氏电子等;CMOS图像传感器巨头:索尼等。本土企业近年发展较快,但由于起步晚、技术积累弱等因素整体仍存在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线单一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弱等问题。国外:博世、ST、罗姆、NXP、ADI、英飞凌、mCube、楼氏电子、索尼国内:美新半导体、明皜传感、歌尔声学、瑞声科技、敏芯微电子、矽睿科技、水木智芯、矽创电子、士兰微、深迪半导体、豪威科技、格科微电子、汇顶科技、思比科、敦泰、迈瑞微汽车电子稳步增长,产品市场相对集中全球汽车传感器9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博世、德尔福、森萨塔、霍尼韦尔等国际零部件巨头瓜分。中国的汽车传感器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技术水平相差较大,高端汽车传感器严重依赖进口。国内美泰科技、美芯半导体、昆山双桥等企业均在积极布局汽车电子领域,并取得一进展。但国内汽车传感器整体技术水平还相对较弱,普遍存在准确度低、分解能力差、信号精度不高、抗干扰性弱等问题。国外:博世、霍尼韦尔、英飞凌、盛思锐、ST、NXP、ADI、TE国内:美泰科技、美新半导体、比亚迪微电子、康森斯克、思比科、高德红外、纳微电子、水木智芯、矽创电子、芯敏微系统、深迪半导体、明皜传感工业电子规模较小,国内具备一定基础2016年,传感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规模达350亿美元,其中智能传感器规模仅为15亿美元,整体占比较低。不过,工业物联网将促进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对于压力、温度等基础工业传感器我国具备一定基础,在石油化工等流程工业可基本实现国产化。但在高端工业传感领域,90%产品依赖进口。国外:霍尼韦尔、欧姆龙、英飞凌、盛思锐、ST、NXP、ADI、TE、SICK国内:美泰科技、四方光电、炜盛科技、昆山双桥、高德红外、必创科技、戴维莱传感、多维科技、汉威电子、矽创电子、明皜传感医疗电子高增长,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2015年,医疗传感器市场规模为98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近一倍,达到185亿美元。医疗电子属于高价值传感器领域,该领域使用的高价值设备包含了很昂贵的特殊传感器。中国医疗电子传感器布局基本空白,仍高度依赖进口。国外:霍尼韦尔、罗姆、思比科、盛思锐、ST、NXP、ADI、TE国内:高德红外、明皜传感、三诺生物上述内容介绍了规模最大的消费、汽车电子以及高附加值的医疗电子和发展工业物联网需要的工业电子,4个应用领域。下面则介绍6个主要产品。运动传感器国外:博世、霍尼韦尔、村田制作所、盛思锐、应美盛、爱普生、索尼、旭化成微电子、松下、ST、NXP、ADI、TE、Coilbrys、SignalQuest、SiliconDesigns、mCube、Maxim、Allegro、TDK、Amotech国内:美泰科技、美新半导体、明皜传感、矽睿科技、敏芯微、高德红外、深迪半导体、矽创电子、水木智芯、多维科技压力传感器国外:博世、英飞凌、ST、NXP、ADI、TE、Melexis国内:美泰科技、纳微电子、康森斯克、芯敏微系统、敏芯微电子CMOS图像传感器国外:三星、英飞凌、索尼、安森美、佳能、东芝、ST、LG、AMS国内:豪威科技、格科微电子、思比科、瑞芯微电子、长光辰芯指纹传感器国外:AuthenTec、FPC、IDEX、Synopsys国内:汇顶科技、神盾、迈瑞微、思立微、敦泰、芯启航、费恩格尔、信炜科技、贝特莱、集创北方环境传感器国外:博世、城市技术、盛思锐、欧姆龙、SI、TI、AMS、Nenvitech、MEMSVision、IDT、TDK国内:烤盛科技、戴维莱传感、汉威电子、能斯达、四方光电麦克风国外:楼氏电子、欧姆龙、星电高科技、Akustica、ADI、ST、Sonion国内:歌尔声学、瑞声科技、芯奥微、共达电声、敏芯微电子详见往期文章:幸福来得太突然!MEMS麦克风厂商笑醒3产业空间格局从产业空间布局上,中国智能传感器形成了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中西部四大聚集区域。长三角传感器产品、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企业的主要聚集地和应用推广地。上海序号公司1深迪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2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3上海敏芯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4上海文襄汽车传感器有限公司5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6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7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8上海飞恩微电子有限公司9慧石(上海)测控科技有限公司10上海微联传感科技有限公司11上海天英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12上海铭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3上海巨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4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15上海芯摄达科技有限公司16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7上海图正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19豪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20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江苏序号公司1美新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2苏州明皜传感科技有限公司3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4昆山双桥传感器测控技术有限公司5江苏多维科技有限公司6无锡微奥科技有限公司7无锡市杰锝感知科技有限公司8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9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江苏英特神斯科技有限公司11无锡华景传感科技有限公司12无锡元创华芯微机电有限公司13苏州文智芯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14无锡纳微电子有限公司15无锡康森斯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6南京沃天科技有限公司17苏州美仑凯力电子有限公司18无锡芯感智半导体有限公司19南京中霍传感科技有限公司20南京艾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1无锡乐尔科技有限公司22江苏森尼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3无锡沃浦光电传感科技有限公司24无锡微奇科技有限公司25昆山光微电子有限公司26苏州宏见智能传感科技有限公司27昆山锐芯微电子有限公司28淮安德科码半导体有限公司29苏州迈瑞微电子有限公司30苏州能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31无锡芯奥微传感技术有限公司32矽品科技(苏州)有限公司33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4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35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6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37无锡红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序号公司1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浙江大立科技有限公司3微动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有限公司4宁波麦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新磁(上海)电子有限公司6上海麦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7宁波希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8温州致同传感科技有限公司9杭州晟元芯片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安徽北方芯动联科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环渤海以研发设计为主导,高校、重点实验室。地区序号公司北京1水木智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2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3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4北京青鸟元心微系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5北方广微科技有限公司6博奥生物有限公司7北京沃尔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8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北京鑫诺金传感技术有限公司10北京飞特驰科技有限公司11北京胜广达科技有限公司12北京思比科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3北京必创科技有限公司14北京集创北方科技有限公司河北1河北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保定市霍尔电子有限公司天津1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公司2天津微纳芯科技有限公司地区序号公司辽宁1罕王微电子(辽宁)有限公司2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1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2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3烟台睿创微纳技术有限公司4国高(淄博)制造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5威海双峰电子集团有限公司6山东昊润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珠三角重在制造,以产品带动应用。广东序号公司1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2深圳市惠贻华普电子有限公司3深圳市华夏磁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4广州飒特红外股份有限公司5深圳市力准传感技术有限公司6敦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7深圳比亚微电子有限公司8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深圳信炜科技有限公司10深圳市戴维莱传感技术开发有限公司11深圳芯启航科技有限公司12深圳贝特莱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西部新型技术攻关与应用创新地区序号公司四川1成都国腾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成都芯进电子有限公司3成都费恩格尔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重庆1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重庆光电有限公司3中航(重庆)微电子有限公司陕西1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2西安励德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3陕西航天长城测控有限公司4麦克传感器有限公司5西安维纳信息测控有限公司6宝鸡秦明传感器有限公司7西安定华电子有限公司8飞秒光电科技〈西安)有限公司其他区域地区公司云南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北方夜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区序号公司山西1山西科泰微技术有限公司(更正)2山西国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湖北1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2湖北泓盈传感术有限公司3宜昌东方微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4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福建1智恒(厦门)微电子有限公司2厦门乃尔电子有限公司3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4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1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吉林1长春长光辰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结语以上即为智能传感器产业全景,有一大批本土企业正奋发图强。在当天演讲的最后,杨学山先生着重强调道:对于中国传感器产业来说,当前是一个极其好的发展机会和时机,我们千万不要把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错过了!全球物联网观察独家整理
  • 半导体所在柔性自驱动气体传感与显示系统研究中获进展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A{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style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A{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stylep  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与商业化应用,加快了能源存储器件的变革与升级。为了良好的匹配可穿戴电子器件,所使用的能源存储器必须具备安全性高、体积小、寿命长、易集成化、功率密度高等特点。鉴于以上要求,平面微型电容器成为最佳的供能器件的选择。但单个的电容器电压窗口较小,能量密度较低,很难连续不间断地为可穿戴器件供能。解决这个问题最便捷的方式是将多个微型电容器串联形成阵列为可穿戴集成系统的功能单元供电。目前,已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电容器阵列驱动的集成探测系统相继被开发,例如集成光探测系统、集成压力传感器系统等。除了压力、光、热等传感器,有机气体传感器近年来在环境监测、工业现场与安防等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与光探测、压力传感器相比,气体传感器对目标气体的响应时间长,相应的能耗更大,对能源器件的要求更高,加大了集成的难度。因此,研究自驱动气体传感器这一集成系统具有重要意义。/pp  近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沈国震课题组开发了新型的由微电容阵列驱动的可穿戴气体传感器与实时显示系统。该集成系统由基于电沉积聚吡咯电极材料的圆形电容器阵列、基于碳纳米管/聚苯胺材料的常温乙醇气体传感器和原位气体分析与显示系统组成。所组装的电容器的面积比电容为47.42mF/cm2,气体传感器在常温下对乙醇气体的响应回复时间分别为13s和4.5s。当有气体进入传感器中时,气体传感器两边的电流会发生变化,电路板中元件会采集这个变化并进行计算,与预先存储的标准曲线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气体的浓度值,再经蓝牙把信号传输到手机,随即手机APP会显示出对应的气体浓度并绘制出实时的I-t曲线,在个性化酒驾测试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pp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mNano Energy/em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等的支持。/pp style="text-align:center "img alt="" oldsrc="W020171122541344436928.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uepic/e3b32010-c775-4458-9645-12641860bf32.jpg" uploadpic="W02017112254134443692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半导体所在柔性自驱动气体传感与显示系统研究中获进展/p
  • 半导体未来再添变数
    俄乌战争延烧,加上中国疫情升温,冲击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研调机构已纷纷调降汽车及智能手机等产品销售预估,将为半导体产业景气增添变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至今已超过1 个月,对于全球经济产业造成多重影响,一方面在当地的生产销售锐减或停摆,据统计已有172 家跨国企业退出俄罗斯,有195 家企业暂停俄国业务,有31 家企业缩减业务。另一方面原物料短缺、价格扬升,生产成本大涨,能源和粮食价格高涨,连带加剧全球通膨问题,消费者紧缩荷包,进而影响需求降温。乌克兰2 大氖气供应商Ingas 和Cryoin,供应全球约45% 至54% 的半导体级氖气,2 家公司已暂停营运,短期晶圆厂仍备有安全库存,暂无断料危机,若战事持续蔓延,恐将直接影响半导体生产,格外受到关注。中国近来疫情急遽升温,包括苏州、深圳等地曾陆续封城,对当地工厂营运与货运产生影响,上海单日新增确诊人数逾2000 人,相关防疫措施备受瞩目。标普估计,俄乌战争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中断,可能导致今年全球轻型汽车销量下降2%。集邦科技也将今年智能手机总产量自原先的13.8 亿支,调降至13.66 亿支,不排除持续下修全年总产量。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DRAM)厂南亚科先前即提醒,今年市况审慎乐观,不过应留意地缘政治风险及通膨问题可能影响需求。IC 设计业者表示,原本对今年营运展望乐观,但俄乌战争及中国大陆疫情为景气添增变数,实际表现如何须进一步观察供应链运作及消费者需求而定。ICinsights:半导体市场将在2024年碰壁行业研究公司ICinsights预测,半导体世界持续强劲的销售增长可能会在2024年碰壁。  ICInsights预计2022年和2023年半导体收入将持续增长,之后一年将出现市场调整。  “根据目前预计,2024年将是市场的下一个周期性低迷期,2025-2026年将恢复增长”,ICinsights市场研究副总裁BrianMatas告诉TheRegister。  半导体行业的波动性很大,在上升周期中,芯片需求超过供应——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随后是下降周期,导致供过于求。  公司调整制造以制造更多需求量大的芯片,但这最终导致市场上的半导体数量超过其需求。工厂减产或重新调整产能,直到清理掉多余的芯片库存,然后重新设置市场进入另一个增长周期。  疫情期间芯片行业措手不及,芯片需求暴涨;在家工作推动了对个人设备的需求,并且升级了数据中心以处理基于云的通信和协作平台。这恰逢汽车电气化,这推动了对传感器和廉价芯片(如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的需求。  半导体领域已经出现裂痕,随着新工厂的上线,28nm制造节点明年可能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  ICInsights估计,2022年半导体销售额将达到创纪录的6806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11%。与2020年相比2019年25%的增长,这是一个更现实的增长幅度。  ICInsights表示,从2020年到2022年的三年增长将是该行业自1993年至1995年以来的首次实现连续两位数增长。1990年代的连胜受到PC出货量和DVD播放器等电子产品的推动。该分析机构预计,到2026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1%,而2024年是下降的一年。  ICInsights预测,2021-2026l年,光、传感器、分立器件(OSD器件)的总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以8.0%的健康速度增长,IC总销售额预计将以略低于6.9%的速度增长。预计主要半导体产品类别的复合年增长率从传感器/执行器的12.3%到分立器件的3.1%不等。  传感器/执行器市场(预计2022年为243亿美元)是半导体市场中最小的主要产品领域,占销售额的不到4%。然而,在整个预测期内,汽车、手机以及便携式和可穿戴系统(例如,智能手表和健身/活动追踪器)的传感器销售预计将显着增加。此外,更多系统正在使用多个传感器和传感器融合软件进行多维测量,以支持更高的机器智能以及识别运动、了解位置和监控周围环境变化的能力。  预计逻辑IC市场将在主要IC类别中发布最强的复合年增长率。逻辑IC市场近年来表现非常出色,汽车专用逻辑和工业专用逻辑器件成为该领域整体增长的强劲动力。  “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机器人技术、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自动化将成为增长动力,即使智能手机和个人计算平台等成熟市场进一步发展,”Matas评论道。  从长远来看,对半导体的需求只会上升,尽管在此过程中管理起起落落会使判断需求和投资变得棘手。虽然预测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但2023/4年对于该行业来说似乎是艰难的一年。
  • 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产业链观察丨让“中国芯”更强劲澎湃
    7月11日,在位于洛阳高新区的洛阳单晶硅集团控股子公司麦斯克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斯克电子)超净车间里,单晶硅棒经过切割、倒角、化学清洗以及抛光,一片片光滑如镜的银灰色硅抛光片被送到自动化设备上接受质量检测。“今年上半年,我们克服不利因素,全力以赴拼经济,企业运行平稳有序。”洛阳单晶硅集团总经理兼麦斯克电子董事长史建强告诉记者,“我们的8英寸硅抛光片不仅替代进口,还逐步走向了国际市场。”作为中部地区首家具备规模化生产IC级8英寸硅抛光片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麦斯克电子已具备100万片年产能,产品销往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印度等国家。硅抛光片是芯片等产品的上游原材料,然而,在大直径半导体硅片领域,我国对于进口的依赖程度依旧较高。“尺寸越大,可制造的芯片数量就越多,相应成本就越低。”史建强介绍,麦斯克电子的拳头产品为4至8英寸硅抛光片,尽管每次迭代产品只有2英寸的差别,但是每次提升工艺控制的难度都成倍地增加,在研发和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领跑的背后是科研的强力支撑。麦斯克电子是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建有企业技术中心、大尺寸硅抛光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先进硅基低阻值电子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三个省级研发平台,致力于半导体硅片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半导体硅材料产业自主水平的提升。麦斯克电子“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硅基底材料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解决方案”入选工信部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质量管理试点示范”名单。通过持续探索大规模集成电路硅抛光片智能化制造的新路径,麦斯克电子以数字化助力“中国芯”加速崛起。目前,麦斯克电子与国内知名设备厂商联合,在国内首创完成了半导体硅片用金刚线设备和切割工艺的开发。麦斯克电子还与国内产业链上下游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设备与原材料国产化进程;在原材料方面,与省内多家知名企业密切合作,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我们正在积极向半导体硅片领域进行纵深布局,将充分利用技术积淀优势,整合和优化现有产业链,提升企业价值和竞争力,为河南省加速抢滩半导体产业、实施换道领跑战略作出国资国企贡献。”史建强表示。
  • 黄渤海新区数字智能(光电传感)产业园:建成中国北方最具竞争力的特色半导体及智能传感产业高地
    数字智能(光电传感)产业园,是黄渤海新区领建全市光电传感产业链而规划打造的特色园区,也是全省智能传感产业行动计划两大重点园区之一,规划面积4500亩,主要发展智能传感、微纳制造、光电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等产业。现已落户项目25个,其中建成项目11个、在建项目14个,已完成投资82亿元,落成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达产后可形成产值150亿元、利税30亿元。园区按照“整体规划、分区建设、联动发展”思路,以链主骨干企业为引领,空间布局分为A、B、C三区:A区,主要依托睿创微纳公司,打造光电半导体产业集聚区,由睿创微纳厂区、光电传感孵化园两部分组成。其中,光电传感孵化园已完成15栋单体建设,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6月底全部投用,已入驻静电吸盘、硅基雷达、加密芯片等7个项目,还有汇芯半导体、异方性导电膜等一批项目确定入驻。B区,主要依托万华电子材料公司,打造集成电路关键材料产业集聚区,已落地大硅片、平坦化、光刻胶及芯片封测等6个项目,正在导入光敏聚酰亚胺、导电胶膜等一批新项目。C区,主要依托明石创新等企业,打造微纳制造及智能传感产业集聚区,正在实施压力、气体、流量传感器技术攻关及MEMS产业化系列项目,全力冲刺工信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填补烟台空白。未来3-5年,园区计划引进孵化转化项目100个以上,项目投资350亿元以上,产值达到500亿元左右,建成“中国北方最具竞争力的特色半导体及智能传感产业高地”。
  • 一文解读气体传感器原理、分类、用途
    所谓气体传感器,是指用于探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是否存在特定气体和/或能连续测量气体成分浓度的传感器。在煤矿、石油、化工、市政、医疗、交通运输、家庭等安全防护方面,气体传感器常用于探测可燃、易燃、有毒气体的浓度或其存在与否,或氧气的消耗量等。气体传感器主要用于针对某种特定气体进行检测,测量该气体在传感器附近是否存在,或在传感器附近空气中的含量。因此,在安全系统中,气体传感器通常都是不可或缺的。从工作原理、特性分析到测量技术,从所用材料到制造工艺,从检测对象到应用领域,都可以构成独立的分类标准,衍生出一个个纷繁庞杂的分类体系,尤其在分类标准的问题上目前还没有统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系统分类难度颇大。气体传感器的分类从检测气体种类上,通常分为可燃气体传感器(常采用催化燃烧式、红外、热导、半导体式)、有毒气体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化学、金属半导 体、光离子化、火焰离子化式)、有害气体传感器(常采用红外、紫外等)、氧气(常采用顺磁式、氧化锆式)等其它类传感器。从使用方法上,通常分为便携式气体传感器和固定式气体传感器。从获得气体样品的方式上,通常分为扩散式气体传感器(即传感器直接安装在被测对象环境中,实测气体通过自然扩散与传感器检测元件直接接触)、吸入式气体传感器(是指通过使 用吸气泵等手段,将待测气体引入传感器检测元件中进行检测。根据对被测气体是否稀释,又可细分为完全吸入式和稀释式等)。从分析气体组成上,通常分为单一式气体传感器(仅对特定气体进行检测)和复合式气体传感器(对多种气体成分进行同时检测)。按传感器检测原理,通常分为热学式气体传感器、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磁学式气体传感器、光学式气体传感器、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气相色谱式气体传感器等。先来了解一下气体传感器的特性:1、稳定性稳定性是指传感器在整个工作时间内基本响应的稳定性,取决于零点漂移和区间漂移。零点漂移是指在没有目标气体时,整个工作时间内传感器输出响应的变化。区间漂移是指传感器连续置于目标气体中的输出响应变化,表现为传感器输出信号在工作时间内的降低。理想情况下,一个传感器在连续工作条件下,每年零点漂移小于10%。2、灵敏度灵敏度是指传感器输出变化量与被测输入变化量之比,主要依赖于传感器结构所使用的技术。大多数气体传感器的设计原理都采用生物化学、电化学、物理和光学。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一种敏感技术,它对目标气体的阀限制或爆炸限的百分比的检测要有足够的灵敏性。3、选择性选择性也被称为交叉灵敏度。可以通过测量由某一种浓度的干扰气体所产生的传感器响应来确定。这个响应等价于一定浓度的目标气体所产生的传感器响应。这种特性在追踪多种气体的应用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交叉灵敏度会降低测量的重复性和可靠性,理想传感器应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4、抗腐蚀性抗腐蚀性是指传感器暴露于高体积分数目标气体中的能力。在气体大量泄漏时,探头应能够承受期望气体体积分数10~20倍。在返回正常工作条件下,传感器漂移和零点校正值应尽可能小。气体传感器的基本特征,即灵敏度、选择性以及稳定性等,主要通过材料的选择来确定。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开发新材料,使气体传感器的敏感特性达到优。接下来是关于不同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原理、特点和用途:一、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根据由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半导体氧化物材料制成的检测元件,与气体相互作用时产生表面吸附或反应,引起载流子运动为特征的电导率或伏安特性或表面电位变化而进行气体浓度测量的。从作用机理上可分为表面控制型(采用气体吸附于半导体表面而产生电导率变化的敏感元件)、表面电位型(采用 半导体吸附气体后产生表面电位或界面电位变化的气体敏感元件)、体积控制型(基于半导体与气体发生反应时体积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导率变化的工作原理) 等。可以检测百分比浓度的可燃气体,也可检测ppm级的有毒有害气体。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检测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等。不足:测量线性 范围较小,受背景气体干扰较大,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等。二、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固体电解质是一种具有与电解质水溶液相同的离子导电特性的固态物质,当用作气体传感器时,它是一种电池。它无需使气体经过透气膜溶于电解液中,可以避免溶液蒸发和电极消耗等问题。由于这种传感器电导率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好,几乎在石化、环保、矿业、食品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重要性仅次于金属—氧化物一半导体气体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介于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和电化学气体传感器之间,选择性、灵敏度高于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寿命长于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因此得到广泛应用。这种传感器的不足之处是响应时间过长。三、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实际上是基于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一种气体传感器,即在铂电阻表面制备耐高温催化剂层,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气体在表面催化燃烧,因此铂电阻温度升高,导致电阻的阻值变化。由于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铂电阻外通常由多孔陶瓷构成陶瓷珠包裹,因此这种传感器通常也被称为催化珠气体传感器。理论上这种传感器可以检测所有可以燃烧的气体,但实际应用中有很多例外。这种传感器通常可以用于检测空气中的甲烷、LPG、丙酮等可燃气体。四、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是把测量对象气体在电极处氧化或还原而测电流,得出对象气体浓度的探测器。包含原电池型气体传感器、恒定电位电解池型气体传感器、浓差电池型气体传感器和极限电流型气体传感器。1、原电池型气体传感器(也称:加伏尼电池型气体传感器,也有称燃料电池型气体传感器,也有称自发电池型气体传感器),他们的原理行同我们用的干电池,只是,电池的碳锰电极被气体电极替代了。以氧气传感器为例,氧在阴极被还原,电子通过电流表流到阳极,在那里铅金属被氧化。电流的大小与氧气的浓度直接相关。这种传感器可以有效地检测氧气、二氧化硫等。2、恒定电位电解池型气体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用于检测还原性气体非常有效,它的原理与原电池型传感器不一样,它的电化学反应是在电流强制下发生的,是一种真正的库仑分析(根据电解过程中消耗的电量,由法拉第定律来确定被测物质含量)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用于:一氧化碳、硫化氢、氢气、氨气、肼、等气体的检测之中,是目前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主流传感器。3、浓差电池型气体传感器,具有电化学活性的气体在电化学电池的两侧,会自发形成浓差电动势,电动势的大小与气体的浓度有关,这种传感器实例就是汽车用氧气传感器、固体电解质型二氧化碳传感器。4、极限电流型气体传感器,有一种测量氧气浓度的传感器利用电化池中的极限电流与载流子浓度相关的原理制备氧(气)浓度传感器,用于汽车的氧气检测,和钢水中氧浓度检测。主要优点:体积小,功耗小,线性和重复性较好,分辨率一般可以达到0.1ppm,寿命较长。主要不足:易受干扰,灵敏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五、PID——光离子化气体传感器PID由紫外光源和气室构成。紫外发光原理与日光灯管相同,只是频率高,能量大。被测气体到达气室后,被紫外灯发射的紫外光电离产生电荷流,气体浓度和电荷流的大小正相关,测量电荷流即可测得气体浓度。可以检测从10ppb到较高浓度的10000ppm的挥发性有机物和其他有毒气体。许多有害物质都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PID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灵敏度很高。六、热学式气体传感器热学式气体传感器主要有热导式和热化学式两大类。热导式是利用气体的热导率,通过对其中热敏元件电阻的变化来测量一种或几种气体组分浓度的。其在工业界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仪表类型较多,能分析的气体也较广泛。热化学式是基于被分析气体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其中广泛应用的是气体的氧化反应(即燃烧),其典型为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在一定温度下,一些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会跟随环境气体的成份变化而变化。其关键部件为涂有燃烧催化剂的惠斯通电桥,主要用于检测可燃气体,如煤气发生站、制气厂用来分析空气中的CO、H2 、C2H2等可燃气体,采煤矿井用于分析坑道中的CH4含量,石油开采船只分析现场漏泄的甲烷含量,燃料及化工原料保管仓库或原料车间分析空气中的石油蒸 气、酒精乙醚蒸气等。七、红外气体传感器一个完整的红外气体传感器由红外光源、光学腔体、红外探测器和信号调理电路构成。这种传感器利用气体对特定频率的红外光谱的吸收作用制成。红外光从发射端射向接收端,当有气体时,对红外光产生吸收,接收到的红外光就会减少,从而检测出气体含量。目前较先进的红外式采用双波长、双接收器,使检测更准确、可靠。优点:选择性好,只检测特定波长的气体,可以根据气体定制;采用光学检测方式,不易受有害气体的影响而中毒、老化;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利用物理特性,没有化学反应,防爆性好;信噪比高,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测量精度高。缺点:测量范围窄;怕灰尘、潮湿,现场环境要好,需要定期对反射镜面上的灰尘进行清洁维护;现场有气流时无法检测;价格较高。八、磁学式气体分析传感器在磁学式气体分析传感器中,常见的是利用氧气的高磁化特性来测量氧气浓度的磁性氧量分析传感器,利用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被强磁场吸引的原理。其氧量的测量范围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氧量测量传感器。常用的有热磁对流式氧量分析传感器(按构成方式不同,又可细分为测速热磁式、压力平衡热磁式)和磁力机械式氧量分析传感器。主要用途:用于氧气的检测,选择性极好,是磁性氧气分析仪的核心。其典型应用场合有化肥生 产、深冷空气分离、火电站燃烧系统、天然气制乙炔等工业生产中氧的控制和连锁,废气、尾气、烟气等排放的环保监测等。九、气相色谱式分析仪基于色谱分离技术和检测技术,分离并测定气样中各组分浓度,因此是全分析传感器。在发电厂锅炉试验中,已有应用。工作时,从进样装置定期采取一定容积的气样,在流量一定的纯净载气(即流动相)携带下,流经色谱柱,色谱柱中装有称为固定相的固体或液体,利用固定相对气样各组分的吸收或溶解能力的不同,使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进行分配,从而使各组分分离,并按时间先后流出色谱柱进入检测器进行定量测定。根据检测原理,气相色谱式分析仪又细分为浓度型检测器和质量型检测器两种。浓度型检测器测量的是气体中某组分浓度瞬间的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组分的浓度成正比。质量型检测器测量的是气体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度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单位时间进入检测器某组分的量成正比。常用的检测器有TCD热导检测器、FL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HCD电子捕获检测器、FPD火焰光度检测器等。优点:灵敏度高,适合于微量和痕量分析,能分析复杂的多相分气体。不足:定期取样不能实现连续进样分析,系统较为复杂,多用于 试验室分析用,不太适合工业现场气体监测。十、其他气体传感器1.超声波气体探测器这种气体探测器比较特殊,其原理是当气体通过很小的泄漏孔从高压端向低压端泄漏时,就会形成湍流,产生振动。典型的湍流气流会在差压高于0.2MPa时变成因素,超过0.2MPa就会产生超声波。湍流分子互相碰撞产生热能和振动。热能快速分散,但振动会被传送到相当远的距离。超声波探测器就是通过接收超声波判断是否有空气泄漏。这类探测器通常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平台、发电厂燃气轮机、压缩机以及其它户外管道。2.磁氧分析仪这种气体分析仪是基于氧气的磁化率远大于其他气体磁化率这一物理现象,测量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一种物理气体分析设备。这种设备适合自动检测各种工业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只能用于氧气检测,选择性极好。
  • 金属所柔性应变传感器的手势识别应用研究取得进展
    基于手势识别技术的可穿戴柔性电子设备在医疗健康、机器人技术、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颇具应用前景。研制性能优异的柔性应变传感器是实现高性能可穿戴设备应用的重要基础。感器的灵敏度决定可穿戴设备的感知精度,而在过载、瞬时冲击、多次循环弯曲/扭折等条件下的机械鲁棒性将影响可穿戴设备实际应用环境条件下的长期可靠服役。截至目前,采用简单方法制备兼具高灵敏度和机械鲁棒性的柔性应变传感材料颇具挑战性。如何将基础研究所获得的高性能柔性应变传感器推广应用到人机交互系统等实际应用场景中,将会为此类器件的研发提供全新思路。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薄膜与微尺度材料及力学性能研究团队,在前期柔性基体金属薄膜力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柔性器件传感的力学原理,提出将裂纹类传感器的传感机制引入高机械鲁棒性蛇形曲流结构中,通过对传感层进行巧妙的高/低电阻区调控实现高灵敏度传感的学术思想,研制出灵敏度与裂纹类传感器相当(GF 1000)且机械鲁棒性优异的柔性应变传感器。该传感器在过载、冲击、水下浸泡、高/低温等严苛环境条件的作用下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稳定响应周次达10000周。同时,该传感器具有响应和回复时间快( 58 ms)、滞后性低等优势。   该团队将传感器进一步集成到自主设计的无线可穿戴人机交互系统中,结合机器学习、用户界面设计等技术实现了实时手语翻译功能。传感器的高灵敏度和响应速度赋予了该系统及时准确的感知能力,同时高机械鲁棒性则赋予该系统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长期可靠服役的能力。该系统利用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实现了对15种单一手势手语的识别和6种组合手势手语的识别(识别准确率分别达98.2%和98.9%)。系统整体的响应时间小于1s。成本低廉、质轻便携且操作简便的系统既可将手语实时翻译成语音播放,又可通过定制的用户界面实现信号曲线和翻译结果的可视化。后期可通过优化电路设计、扩展机器学习的手势或手语数据库,将该手势识别技术进一步应用于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手势认证、智能传感、医疗健康等关键场景。该研究为实现柔性条件下的稳定增敏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有望促进可穿戴人机交互系统的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此外,该团队基于微小尺度材料和纳米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力学行为基础研究工作的长期积累,研制出微机电系统(MEMS)用超长服役寿命的纳米复合材料,有望应用于航天、通讯、导航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射频MEMS上。   上述柔性应变传感手语识别系统的研究成果,以Ultra-Robust and Sensitive Flexible Strain Sensor for Real-Time and Wearable Sign Language Transla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金属所“引进优秀学者”项目、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青年人才和基础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东北大学科研人员参与研究。图1.柔性应变传感器的设计和制备。a、蛇形曲流结构的传感机制;b、传感单元在表面切应力作用下的位移云图;c、传感单元在不同表面切应力作用下相邻曲流条纹的间隙沿传感器宽度方向分布曲线;d、相邻曲流条纹的接触区域长度随应变的变化曲线;e、传感器制备流程示意图。图2.柔性应变传感器的传感性能。a、高/低电阻区调控前的响应曲线;b、高/低电阻区调控后的响应曲线;c、在不同峰值应变下的循环响应曲线,极限检测应变;d、响应和回复时间。图3.柔性应变传感器的机械鲁棒性。a、循环稳定性;b、最大可承受应变;c-e:对严苛环境的耐受力。图4.可穿戴手语翻译系统。a、应用场景示意图;b、系统框架;c、手语手套;d、无线电路板;e、用户界面。图5.手语识别验证。a、6种由复合手势组成的手语;b、手语翻译系统对6种手语的识别准确率;e、手语翻译系统的各项性能汇总。
  • 拜安半导体MEMS芯片研发小试线首台设备入厂
    4月11日,上海拜安半导体有限公司举行了MEMS芯片研发小试线首台设备入厂仪式。拜安科技官方消息显示,拜安半导体由拜安科技和嘉定综保区公司共同投资,于2022年2月成立公司,3月取得项目准入,9月开工建设,今年6月即将进入试生产。图片来源:拜安科技据悉,拜安半导体致力于MEMS光纤传感器芯片的制造和研发。产线建成投产后,拜安半导体除了满足拜安科技对MEMS光纤传感器芯片的需求,还将对外开放MEMS光纤传感器芯片研发生产,每年研发生产芯片晶圆10000-15000片。拜安科技主要从事高性能MEMS光纤传感器和全光谱传感分析仪智能硬件的研发和制造,具备MEMS芯片设计和工艺流片、光学芯片封装、传感器和宽光谱波长可调谐激光器制造、专用集成电路和嵌入式软硬件设计、光谱图像智能识别、行业大数据平台开发、光机电设备微小型化集成等技术能力。下周开播!传感器/MEMS研究与检测技术讲座通知一、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 电子工业出版社二、举办时间2023年4月11-26日,每周一期三、会议日程4月26日:传感器/MEMS研究与检测技术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嘉宾单位职称14:00-14:40MEMS无线智能温振传感器及应用王建国苏州捷研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4:40-15:20面向呼气标志物检测的气体传感器研究刘凤敏吉林大学教授四、参会指南1、点击会议页面链接报名;会议页面: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RUs 2、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3、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4、会议联系人:3i讲堂—材料小周( 邮箱:zhouhh@instrument.com.cn;微信二维码如下,可加入会议交流群)会议联系人微信二维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