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黄曲霉毒素快速测定仪

仪器信息网黄曲霉毒素快速测定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黄曲霉毒素快速测定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黄曲霉毒素快速测定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黄曲霉毒素快速测定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黄曲霉毒素快速测定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黄曲霉毒素快速测定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黄曲霉毒素快速测定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黄曲霉毒素快速测定仪相关的论坛

  • 不同基质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应用汇总~

    关于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迪马科技应用实验室做了一系列的应用,分享给大家~方法优势:目前检测黄曲霉毒素主要主要是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等,免疫亲和柱-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能够准确定量,但是由于免疫亲和柱与质谱检测成本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迪马科技使用SPE的前处理净化方法,不但能保持与免疫亲和小柱差不多的回收率和重现性,而且过柱方法简单易操作,对操作人员要求不高,检测成本相对较低,这对于企业来说还是非常经济实惠的~实验应用 《黄曲霉毒素M1、B1、B2、G1、G2 》 - 方法:HPLC - 应用编号:103148 2014-05-05 《DHA冬化油和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 方法:HPLC - 应用编号:103121 2014-01-15 《DHA冬化油和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 方法:SPE - 应用编号:103120 2014-01-15 《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检测》 - 方法:SPE - 应用编号:103002 2013-01-31 《粮谷中黄曲霉毒素检测》 - 方法:SPE - 应用编号:102977 2013-01-30 《粮谷中黄曲霉毒素检测》 - 方法:HPLC - 应用编号:102976 2013-01-30 《新型、快速、低成本SPE法检测黄曲霉毒素 B1、B2、G1、G2、M1》 - 方法:SPE - 应用编号:101897 2012-07-03 《新型、快速、低成本SPE法检测黄曲霉毒素 B1、B2、G1、G2、M1》 - 方法:HPLC - 应用编号:101895 2012-07-02 《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检测》 - 方法:HPLC - 应用编号:101713 2012-01-12 《谷物、坚果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 方法:HPLC - 应用编号:101314 2010-07-02 《谷物、坚果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 方法:SPE - 应用编号:101200 2010-07-01

  • 奶制品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

    一、概述:黄曲霉毒素主要是两种霉菌黄曲霉及 A.paraticus的二级代谢物。这些霉菌在湿热的环境和耕作土地上污染的植物产生。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属于自然界强烈的致癌物质之一,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黄曲霉毒素的代谢产物。本试剂盒利用酶联吸附测定法(ELISA)对牛奶和奶粉中的AFM1含量进行快速、定量检测。二、原理本试剂盒是利用直接竞争酶联吸附微孔模式进行检测,灵敏度可达20 ng/kg(ppt)。样品或标准品中游离的黄曲霉毒素M1与酶标抗原竞争结合包被在微孔中的抗体上的结合位点,奶制品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经洗板洗去多余的酶标抗原与黄曲霉毒素M1后加入反应底物,上海佑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佑隆生物科技,其与酶标物作用而成蓝色,加入反应停止液后颜色由蓝色转变为黄色,黄色越深则表明黄曲霉毒素M1越少,用酶标仪在450 nm处测定光吸收值可准确定量检测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的污染水平。三、实验需要但试剂盒不提供的试剂和仪器1、试剂:庚烷,二氯甲烷,甲醇,PBS缓冲液(pH 7.2,奶制品黄曲霉毒素M1快速检测,3.35 g Na2HPO4 ▪ 12H2O,0.2 g KH2PO4,0.2 g KCl,8 g NaCl,加蒸馏水至1000 ml)2、仪器:微孔板酶标仪,涡旋振荡器或超声波粉碎仪或摇床,离心机及离饣心管,20 μL、200 μL、1 m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移液器[/color][/url][/color][/url],氮吹仪或旋转蒸发仪。四、结果判定用酶标仪在450 nm处测得每孔的光吸收值(A)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可准确定量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所得值乘以样品处理的稀释因子即为实际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标准曲线:横坐标为黄曲霉毒素M1标准品浓度,纵坐标为百分比(即各标准品孔和样品孔光吸收值除以0 ppt标准品孔光吸收值再乘以100%所得)

  • 真菌毒素与黄曲霉毒素是那些?

    黄曲霉毒素是天然存在的霉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已经被证明对人体容易产生癌症,是一类致癌物质。美国联邦政府有关法律规定人类消费食品和奶牛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不能超过20ppb,人类消费的牛奶中的含量不能超过0.5ppb。而其它动物饲料中的含量不能超过300ppb。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真菌(如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有毒的代谢产物,它们具有很强的致癌性,主要存在于谷物、坚果、棉籽以及一些与人类血液,动物饲料相关的产品中。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羟基化代谢产物,也是一种强致癌物质。牛乳及其制品是易受到黄曲霉毒素M1污染的食品之一。黄曲霉毒素 M1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层析法(TLC),酶联免疫法(ELISA)等。而使用黄曲霉毒素M1 免疫亲和柱则能够快速而准确的提纯纯化并浓缩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组分,使得后面的分析更加轻松简单。PriboFast黄曲霉毒素总量亲和层析柱可选择性吸附样品液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从而对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样品起到非常针对性的纯化作用,过柱净化后的样品液可直接用于液相进行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含量的检测。亲和层析柱与HPLC配合使用可达到快速测定的目的,以改善信噪比,可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度。PriboFast黄曲霉毒素总量亲和柱用于定性、定量检测谷物、副食品、酒类等食品和饲料等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时的样品前处理。柱容量:≥200ng 回收率:80-90%可用于快递纯化检测牛奶,奶粉等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M1。

  •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标准汇编

    DB34/T 813-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DB37/T 2617-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暂无文本)DB51/T 1077-2010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暂无文本)GB/T 17480-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GB/T 30955-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2015-1-10实施)GB/T 8381-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半定量薄层色谱法LS/T 6108-2014 粮油检验 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 免疫层析法(2014-6-1实施)LS/T 6111-2015 粮油检验 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 胶体金快速定量法(2015-7-10实施)(暂无文本)NY/T 2071-2011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NY/T 2548-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2014-6-1实施)NY/T 2549-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免疫亲和荧光光度法(2014-6-1实施)NY/T 2550-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胶体金法(2014-6-1实施)

  • 有关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标准

    GB5009.2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B1的测定GB5413.37-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 的测定GB/T5009.22-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GB/T5009.23-200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GB/T8381-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半定量薄层色谱法GB/T17480-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GB/T18979-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GB/T23212-2008 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的测定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LS/T6108-2014 粮油检验 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 免疫层析法NYT1286-2007 花生黄曲霉毒B1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NY/T1664-2008 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 双流向酶联免疫法NY/T2071-2011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NY/T2548-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NY/T2549-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免疫亲和荧光光度法NY/T2550-2014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胶体金法SN/T1664-2005 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M1、B1、B2、G1、G2含量的测定SN/T1736-2006 进出口蜂蜜中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SN/T3136-2012 出口花生、谷类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HT-2毒素的测定SN/T3263-2012 出口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测定

  • 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大家在测定黄曲霉毒素B1的时候 是直接拿乙腈提取过滤 还是按标准提取后过小柱净化呢 我感觉区别不大 直接过滤回收率稍微低点 不知大家怎么操作的

  •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的优缺点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的优缺点

    [size=16px]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的优缺点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是一款用于快速检测食品、饲料、谷物等样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仪器。该仪器具有以下优点:  快速简便:相比传统的方法,黄曲霉毒素检测仪的检测时间更短,操作也更加简便,不需要过多的专业技能和实验设备。  准确度高:该仪器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法等,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能够准确检测出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  适用范围广:该仪器可适用于多种样品,如粮食、饲料、谷物、食用油等,方便企业对不同种类的样品进行检测。  自动识别:仪器具有自动识别功能,可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等不同组分。  智能化数据分析:仪器配备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可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  然而,黄曲霉毒素检测仪也存在一些缺点:  成本较高:该仪器的制造成本较高,导致市场售价也相对较高,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或个人而言,购买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局限性:虽然该仪器适用于多种样品,但对于某些特殊样品或特定毒素的检测可能存在局限性。例如,对于某些极微量或具有特殊化学性质的毒素,该仪器的检测效果可能不如传统方法。  需要维护和校准:与所有仪器一样,黄曲霉毒素检测仪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可能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时间和资源。  总体而言,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食品安全检测工具,尤其适用于需要快速、准确地检测黄曲霉毒素含量的企业或实验室。然而,在选择和使用该仪器时,需要充分考虑其成本、局限性和维护要求等因素。[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1/202401190937350662_5717_6098850_3.jpg!w690x690.jpg[/img][/size]

  •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是干什么的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是干什么的

    [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0/202310270939374387_6060_5604214_3.jpg!w690x690.jpg[/img]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是一种用于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仪器。在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非常重要。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免疫学方法对黄曲霉毒素进行特异性识别,从而实现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定量检测。该仪器可以检测多种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如粮食、油料、坚果、肉类等。此外,该仪器还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等优点,可以满足食品生产和监管部门对黄曲霉毒素检测的需求。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首先,将需要检测的食品样品进行前处理,提取出其中的黄曲霉毒素,并将其与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然后,将结合了抗体的样品放入检测仪中进行反应,测量光信号强度并计算出黄曲霉毒素的浓度。最后,根据仪器提供的操作手册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黄曲霉毒素检测仪在食品生产和监管部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有效地检测出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同时,黄曲霉毒素检测仪还可以帮助食品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减少损失和风险。  总之,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仪器,可以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在食品生产和监管部门中,该仪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

  • 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b][color=#444444]哪位仁兄做过黄曲霉毒素B1和M1的测定?国标上测b1可以使用550型酶标仪,但是计算结果的方法能否详细告知?另外,还想了解一下M1不知道能否用酶标仪,国标上好像没有,不知道有没有人用过。谢谢大家能够进行指导!:)[/color][/b]

  • 分子荧光测定乳中的黄曲霉毒素

    关于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依据GB 5413.17 -2010 《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中第三法 免疫层析净化荧光分光度法(见附件)。用分子荧光测的话有没有比较成功的事例呢?我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其中测试条件如下:1、激发360nm,发射450nm2、电压700V,激发和发射狭缝均为5nm3、以0.05mol/L硫酸溶液(相当于0μg/L黄曲霉毒素M1) 以硫酸奎宁溶液(相当于20μg/L黄曲霉毒素M1)请问各位大侠,用以上的条件来测未知样品会不会对测试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呢?

  • 关于测定黄曲霉毒素时安全问题的讨论

    我们实验室经常测定黄曲霉毒素,最近听说有一位同仁由于黄曲霉毒素中毒在医院抢救(消息来源可靠,北京的),所以想让大家来讨论一下,应该怎样预防?操作时,应该怎样提高安全性呢?希望大家能重视!

  • 【求助】-测黄曲霉毒素

    我门采用酶联免疫测试盒(ELISA KIT)测定药材中的黄曲霉毒素,同时在测定药酒中黄曲霉毒素的时候,三氯甲烷在65℃很难蒸干,请教各位,怎么处理?

  • 【求助】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标准

    那位有(1)、GB/T 18979-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2)、GB/T 18980-2003 《乳和乳粉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免疫亲和层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麻烦给共享一下。谢谢啦

  • 干货!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都有啥?

    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在发生三聚氰胺和地沟油等一系列事件之后,人们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黄曲霉毒素这类真菌在世界不同地区都发现大量存在于食品中,它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生代谢物。目前,已知的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余种 , 即B1,B2,B2a,G1,G2,G2a,M1,M2等,黄曲霉毒素B1是其中毒性最大的一种,实验结果显示,其毒性是人们熟知的剧毒药氰化钾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黄曲霉毒素B1可诱发癌症和皮下肉瘤,并且可使动物的肝、肾、大脑和神经系统等产生病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黄曲霉毒素的危害被大量报道,以致黄曲霉毒素已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一种真菌毒素。因此,寻求准确、快速、简便、价廉的检测方法,对黄曲霉毒素进行高效的定性定量分析,是黄曲霉毒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下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评述。【薄层色谱法】1.薄层层析(TLC)法TLC 法是测定黄曲霉毒素的经典方法,在薄层板展开后,在365 nm紫外灯下,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分别显示紫色、蓝紫色、绿色和绿色荧光。TLC 法的特异性较差,灵敏度相对较差,且测定黄曲霉毒素专一性不够,经常引起测量误差。但由于此法设备简单,易于普及,所以国内外仍在使用。2.高效薄层(HPTLC)法HPTLC 法测定黄曲霉毒素采用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样品处理方法——固相萃取法(SPE)中针对真菌和病毒的多功能净化(MFC)柱。采用MFC柱净化后,仅用单相展开即可达到分离测定的目的,不仅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进一步减少了有毒有害溶剂的用量。Stroka等将免疫亲合柱净化应用于 TLC法测定,进行单相展开并用荧光密度计定量,此方法能检测含量明显低于当前欧盟标准的黄曲霉毒素。Kamimura 等用HPTLC方法测定玉米、花生、荞麦等样品,并与通过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认证的分析花生及花生制品中黄曲霉素的官方方法CB(Contamination Branch)法和 BF(Best Foods)法进行比较,4种主要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限均不高于0.2μg/kg,回收率与CB法一样均高于BF法。3.高压薄层色谱(OPTLC)法高压薄层色谱于1979年由Tyihak提出,它结合了经典薄层色谱法、高效薄层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点,是一种能够提高薄层分离效率的平面液相色谱技术。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成熟,OPTLC 法在饲料和食物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Eszter Papp等发展了一系列适合检测玉米和小麦中黄曲霉毒素的OPTLC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由于具有稳定、准确、灵敏等优点,HPLC法已成为当前进行黄曲霉毒素定量研究的首选方法。分析黄曲霉毒素的液相色谱方法包括正相液相色谱方法(NPLC)和反相液相色谱方法(RPLC)。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系统易操作,流动相具有低毒性,可同时分离、分析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且不受样品沸点、热稳定性、和分子量限制,所以目前使用荧光检测器的反相HPLC法已经成为检测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测定方法。Chiavaro等根据不同环式糊精增强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荧光释放的不同效果,发展了将环式糊精加入到流动相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黄曲霉毒素 B1,B2,G1,G2 的检测限均在0.3μg/kg以下,M1的检测限在0.0005μg/kg以下,几种黄曲霉毒素都呈线性反应关系。这种方法也被用于测定自然污染及人工添加样品。【免疫学方法】黄曲霉毒素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是将生物大分子的免疫学特性与化学特性结合起来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对样品纯度要求不高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大批量样本的检测。用于检测黄曲霉毒素的免疫学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放射免疫测定法、亲和层析法、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及免疫层析法。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ELISA法是在免疫学和细胞工程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微量检测技术,分为直接法、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和竞争法,其优点是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定性定量准确而且检测速度快(比薄层法提高了近 200倍),特异性强,荧光物质、色素、结构类似物对结果无干扰,回收率高,提取方法简单,成本较低,特别适合于对黄曲霉毒素Bl污染监测控制中大量样品的筛查。缺点是ELISA法中酶的活性易受反应条件影响,测定结果重复性较差,测定结果易出现假阳性问题;此外ELISA试剂寿命短,需要低温保存,葡萄酒类、含盐量高的酱油、含脂量高的花生油在提取时要进行调节pH 值、脱盐、脱脂等特殊处理。2.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利用免疫化学反应原理,采用大剂量的单克隆抗体,选择性吸附提取液中的抗原物质黄曲霉毒素。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灵敏、高选择、高特异性等特点,从而大大提高了试样的净化效果及检测灵敏度,同时可显著减少有毒有害试剂的使用,有利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3.放射免疫(RIA)法RIA法与ELISA法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它们所使用的标记物不同,ELISA 法的标记物为酶,RIA法所用的标记物一般为放射性元素氚(3H)。该方法是将毒素 -3H标记物与样品加抗体进行竞争性结合,除去未结合的部分,测定其放射性,放射性强则说明样品中毒素含量低,反之毒素含量高。实验证明 ELISA比RIA灵敏度更高且更简便,并且RIA需要特殊设备,有放射性元素污染问题,人员需要安全防护,现在已经很少使用。4.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的主要原理是荧光标记的毒素在样品缓冲液中与未荧光标记的毒素对特异性抗体的竞争性结合。分子质量越大,分子旋转速度越慢,荧光偏振值越大。Nasir等报道了用基于荧光偏振的装置检测不同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5.免疫层析(IC)法IC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免疫分析技术,其操作简单,快速,人员不用培训,且不需特殊的仪器设备,非常适用于现场测试和进行大量样品的初筛。免疫学与仪器结合方法近年来,随着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检出标准越来越严格,很多人采取了免疫学与仪器结合的方法来检测黄曲霉毒素,发展了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1.免疫亲和柱净化荧光光度法张艺兵等提出了一种以免疫亲和柱净化结合荧光光度法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新方法,此法利用抗原抗体——对应的特异吸附特性,以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为填充柱,特异性、选择性地吸附黄曲霉毒素,再以甲醇为流动相将结合的黄曲霉毒素洗脱下来然后通过溴溶液衍生,所得衍生物可发射荧光,再通过荧光光度计分析即可以测定毒素含量。此方法克服了TLC法和HPLC法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剧毒的真菌毒素作为标定标准物和在样品预处理过程中使用多种有毒、有异味的有机溶剂对操作人员造成身体伤害和污染环境的缺点,所需仪器设备轻便易携带,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灵敏度可达1μg/kg,回收率在85%以上。一个样品只需10~15 min便能直接读出测试结果,比传统方法快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缺点是此法只能测定黄曲霉毒素的总量且对试剂要求比较高,检测中药材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时结果会出现一些假阳性。2.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亲和柱(IAC)是将特异性的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与载体蛋白偶联并填柱而成。由于抗原抗体有一一对应的特异性吸附关系,所以IAC能特效性地、高选择性地吸附黄曲霉毒素,而让其它杂质通过柱子,使样品得以纯化,吸附的黄曲霉毒素可以被极性有机溶剂洗脱,再用HPLC法进行定量检测,其优点是具有高度特异性,可除去绝大多数干扰物质,检测限达1ng/g,还具有快速、溶剂使用少、可以自动化和再生利用的特点。缺点是柱成本高,商品化 IAC 仅适合几种毒素,有时需要加预柱净化。3.多功能净化柱高效液相色谱法Wilson和Romer开发了独特的真菌毒素多功能净化(MFC)柱,MFC柱提供一种快速的一步萃取纯化方法,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与其它净化柱相反,它含有亲脂性(非极性)和电荷活性成分(极性),当样品提取液通过柱时,MFC柱保留样品液中的干扰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类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等,而待测组分黄曲霉毒素不被吸附而直接通过,从而一步完成净化过程,除去90%的杂质,减少了传统净化方式淋洗杂质和洗脱待测样品的步骤,从而达到净化目的,这一点是IAC 和普通SPE净化柱所不具备的,并且与IAC相比净化效果同样理想,回收率高,灵敏度高,检测限低。【超光谱(HS)法】一直以来,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都用化学方法,并且有些化学方法的检测结果非常准确,但是化学方法都要耗费大量的检测时间,检测费用较高且损坏检测样品,所以研究一种快速、准确、无损样品的检测方法对粮食产业是至关重要的,超光谱法检测黄曲霉毒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它的原理是首先通过光源激发待测样品,再通过设备捕捉成像,然后对成像进行特征抽取和特征排列,最后实现区别受黄曲霉毒素污染和未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样品。Haibo Yao等利用超光谱法分析了长波紫外线激发下的玉米粒的光谱BGYF 响应,首先用中心激发波长为365nm的紫外线光照射检测样品,被检测到黄绿色荧光的玉米粒,手动挑选出来,结果显示,在500~515 nm波长范围具有较强的黄绿色荧光发射光谱峰,选取500~515 nm有较强黄绿色荧光的玉米粒作为阳性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与正常组对比,呈黄绿色荧光成像的黄曲霉毒素浓度的平均水平浓度是5.114μg/g。这个实验证明了玉米只有在感染黄曲霉毒素多的时候才会发出黄绿色荧光

  • 大豆黄曲霉毒素检测仪作用

    [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7/202407090908579742_1936_5604214_3.jpg!w690x690.jpg[/img]  大豆黄曲霉毒素检测仪在现代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能够迅速、准确地检测出大豆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更在于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食品加工原料,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对大豆进行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大豆黄曲霉毒素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特定的生化反应,对大豆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定量检测。这种仪器操作简便、快速,能够在短时间内给出准确的检测结果。此外,检测仪还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能够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大豆黄曲霉毒素检测仪被广泛应用于大豆种植、加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种植户可以使用该仪器对种植的大豆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大豆在生长过程中不受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加工企业则可以在原料验收和成品检验等关键环节使用检测仪,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同时,监管部门也可以利用该仪器对市场上的大豆及其制品进行抽检,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总之,大豆黄曲霉毒素检测仪在现代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积极推广和应用这一先进的检测技术,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 黄曲霉毒素不可不知的秘密

    黄曲霉毒素不可不知的秘密

    在外聚餐时,餐桌上常会有赠送的餐前小吃——花生米,不过,如果你在金灿灿的花生米中无意夹到一颗变黑的,这时可千万不要往嘴里送,因为它们有可能已经被黄曲霉毒素污染而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那什么是黄曲霉毒素呢?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071036_553899_2984502_3.jpg1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经过聚酮途径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组结构类似的化合物总称。迄今为止,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至少包含有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P1、Q1、H1、GM、B2a、G2a及毒醇等20种左右结构相似化合物。  通常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及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可能会发现黄曲霉毒素。2黄曲霉毒素在食物中的限量标准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2761-2011《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的规定,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标准为:玉米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中不得超过20μg/kg;稻谷、糙米、大米和其他植物油脂中不得超过10μg/kg;小麦、大麦、其他谷物、发酵豆制品和其他熟制坚果及籽类中不得超过5μg/kg;部分调味品(如酱油、醋、酿造酱)中不得超过5μg/kg;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不得超过0.5μg/kg。乳及乳制品和特殊膳食用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不得超过0.5μg/kg。3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1)薄层色谱法(TLC法)  TLC法是测定黄曲霉毒素的经典方法,是我国测定食品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标准方法之一(GB/T5009.23-2006)。适用于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2) 免疫分析法  免疫化学分析法是以抗原抗体的免疫化学反应为基础进行抗原抗体含量测定的方法。用于黄曲霉毒素测定的免疫分析法主要有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和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免疫亲和层析技术的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是目前我国现行国家标准推荐的方法之一(GB/T18979-2003),适用于玉米、花生及其制品(花生酱、花生仁、花生米)、大米、小麦、植物油脂、酱油、食醋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ELISA法是应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来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免疫分析方法,其相对应的标准是GB/T5009.22-2003(第二法),适用于粮食、花生及其制品、薯类、豆类、发酵食品及酒类等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4黄曲霉毒素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 挑选霉粒法  因黄曲霉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坏、破损、皱皮、变色和虫蛀等的粮粒中,这些带毒颗粒比健康颗粒轻,外表也较易辨认,可用机械或人工掏除。(2) 植物油加碱去毒法  油料种子受黄曲霉毒素污染后,榨出的油中含毒素,可用碱炼法去毒。因为不溶于水的黄曲霉毒素在碱性条件下可形成香豆素钠盐而溶于水,故加减后用水洗可将毒素去除。(3) 加水搓洗法  在淘洗大米时,用手搓洗,随水倾去悬浮物,如此反复5~6次,煮熟后可去除大部分毒素。(4) 吸附去毒法  植物油受黄曲霉毒素污染,可利用活性白土和活性炭吸附,效果较好。(5)高温高压去毒法  黄曲霉毒素较耐高温,在280℃高温下才能分解,因此一般烹调温度下难以消除。但高温高压下去毒效果较好。(6) 碾磨去毒法  在粮食中,黄曲霉毒素大部分集中于脂肪较多的胚体和糠皮等部位。稻谷经精碾后95%的毒素可去除。玉米磨粉也有类似的效果。

  • 【资料】新方法—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试剂盒

    方法简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残留经过提取,提取液经过滤、稀释后,滤液经过含有黄曲霉毒素特异抗体的免疫亲和层析净化,此抗体对黄曲霉毒素B1 、B2 、G1 、G2具有专一性、黄曲霉毒素交联在层析介质中的抗体上。用水将免疫亲和柱上杂质除去,用洗脱剂将其洗脱于点滴扳上,滴加衍生化试剂,在紫外灯下观察。若有蓝紫色荧光说明样品中含有黄曲霉毒素B1 、B2,若显黄绿色荧光,则说明样液中含有黄曲霉毒素G1 、G2。 如果需要我给大家发些资料,我的联系电话 010-52029052 贾先生 jiazhizeng@163.com qq 40446052 留下信箱 我给大家发些资料

  •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大家是依照哪个国标做的?

    最近在做黄曲霉毒素的实验,发现有好几种国标,GB/T 18980-2003 乳和乳粉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GB/T 5009.24-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与B1的测定GB/T 5009.23-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GB/T 5009.22-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l的测定GB/T 5009.2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 和B1 的测定GB/T 5413.37-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 的测定GB/T 5009.23-200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还有08年的国标,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都是参考哪种国标方法做的?

  • 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B1的毒性(其毒性比氰化钾毒性高)及致癌性极强且耐热(B1的分解温度为268℃左右,一般烹调加工破坏很少),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B1最为多见。 黄曲霉毒素分布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在水中的溶解范围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 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二甲基亚砜等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中,不溶于己烷、石油醚和乙醚;易被碱或强氧化剂破坏;进入人体后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 在肝脏、肾脏,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组织中,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为羟基化作用、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 为什么奶粉中会含有黄曲霉毒素 人类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是污染的食物,有两种通过膳食可以摄入:途径一是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污染的植物性食物摄入,途径二是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M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副教授何计国(微博)介绍,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黄曲霉毒素是微生物产生的,不像三聚氰胺属于恶意添加。黄曲霉毒素是脂溶性的,如果牛饲料中存在黄曲霉毒素,牛肉中含量不会很高。但内脏特别是肝脏中含量会高。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加热到280°都不会被破坏,所以奶粉中只要含有,就不会被去除。紫外线只能少量破坏。 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生产企业如果使用劣质的原料,如发霉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则有可能造成黄曲霉素超标,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出现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并有呕吐、厌食和发烧等症状。重症者在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甚至死亡,死亡前出现胃肠道出血。黄曲霉毒素危害性大,存在范围广,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的发生,维护人类健康,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作了限量要求。下面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检疫要求:  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标准(GB2761-81)规定,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玉米及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算)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其他食用油中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中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代乳食品中不得检出,其他食品可参照以上标准执行;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卫生标准(GB9676-88)规定,不得超过0.5微克/公斤。 测定黄曲霉毒素方法有哪些 目前,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薄层层析法、液相色谱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免疫层析法、微柱筛选法、金标试纸法等。我国现行使用的国家标准GB/T 5009.22-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GB/T 5009.23-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方法,GB/T 5009.24-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与B1的测定方法。此外,卫生部于1990年11月发布了《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食品的防霉去毒措施 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授徐克成介绍,颗粒状的被污染粮食可通过晾晒、清洗消除部分黄曲霉,但如果是粉末状的食物或饲料,则很难通过以上方法清除。 (1) 防霉:控制粮食含水量在12~13%以下即可防霉。保持米粒及花生外壳的完整,使用化学熏蒸剂,对防止霉菌侵染也有一定作用。 (2) 去毒方法: 挑除霉粒:适用花生。因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发霉,变色,破损及皱缩的花生中,挑除后,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降低。碾轧加工及加水搓洗:适应于大米,因毒素主要存在于米糠及大米表层。脱胚去毒:适用于玉米。脱胚法有两种:一是浮选,将玉米碾3MM左右的碎粒。加入清水,搅拌,轻搓,胚部碎片轻而上浮,捞出浮层;二是碾轧法,将玉米碾轧,去掉外皮及胚部.4)加碱破坏毒素:适用于食用油.5)其他:如紫外线照射,盐炒法等有一定去毒效果。 (3) 加强食品卫生监测。

  •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B1的毒性(其毒性比氰化钾毒性高)及致癌性极强且耐热(B1的分解温度为268℃左右,一般烹调加工破坏很少),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B1最为多见。 黄曲霉毒素分布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在水中的溶解范围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 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二甲基亚砜等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中,不溶于己烷、石油醚和乙醚;易被碱或强氧化剂破坏;进入人体后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 在肝脏、肾脏,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组织中,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为羟基化作用、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

  • 解读 | 专家解读黄曲霉毒素

    一、背景信息  近日,媒体曝光了广西梧州和广东肇庆两地市场所出售的部分散装花生油存在黄曲霉毒素超标情况。黄曲霉毒素是什么?毒性怎样?本期将为您解读。  二、专家解读  (一)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最早被发现于1960年,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parasiticus)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以上,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B2a、G2a、BM2a和GM2a等。黄曲霉毒素的热稳定性非常好,常规烹调和加热法不易分解。  世界范围内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相当广泛,包括谷物、坚果和籽类以及牛乳等,尤以玉米、花生被污染的程度最严重。其主要原因是食物在田间未收获前被黄曲霉等产毒菌浸染,在适宜的气温和湿度等条件下繁殖并产毒,或未经充分干燥,在储藏期间产生大量毒素。食用油也存在容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问题,但通过原料筛选、碱炼、吸附等控制手段可以使成品油中黄曲霉毒素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二)摄入量决定黄曲霉毒素是否引起急性中毒。  世界范围内曾报道数起人类的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如非洲的霉木薯饼中毒,印度的霉玉米中毒等。2004-2005年肯尼亚暴发了迄今史上最大规模的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中毒千余人,死亡125人,中毒玉米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高达4400ppb(μg/kg),是罕见的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一般为一过性发烧、呕吐、厌食、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肝中毒症状,严重者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死亡。  根据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标准规定,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如果在安全限量范围之内,并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风险。  (三)全球已高度重视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  黄曲霉毒素B1是影响人和动物健康的主要真菌毒素之一,也是全球食品安全控制中最主要的真菌毒素。200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全世界食品和饲料真菌毒素法规报告中显示,除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规定以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各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范围为1-20ppb,黄曲霉毒素总量(AFB1、B2、G1、G2)的限量范围为0-35ppb。  2011年我国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中规定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为20ppb。  (四)“土榨油”看似原生态实存安全隐患。  近年来,“纯天然”和“原生态”成为部分消费者的追求,除了购买“土榨油”外,也有使用家用榨油机自制油的方式。对于这两种榨油方式,专家认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除了原料品质是否过关的问题,“土榨油”或自榨油还存在下列问题:未经过精炼加工,杂质多,易氧化变质;榨油设备不易彻底清洗干净,残留的油渍及谷物残渣在氧化后会产生霉变,食品安全隐患很大;此外,资源利用率低,会造成很大浪费。  三、专家建议  (一)科研人员应加大“从田间管理到加工过程”对黄曲霉毒素污染及控制手段的研究力度,为保证食品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科技支撑。  (二)以玉米、花生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土榨油”生产作坊,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原料安全,严格把关每一个生产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媒体应注重全面、科学、客观报道,采用相应领域权威专家的专业观点,以正确解读国家相关标准法规,引导消费者理性认识和理解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避免公众过度恐慌。  (四)消费者应注意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注意产品的标签、标识,做到在保质期内妥善储藏。特别应注意通过正规可靠渠道购买食用油,不要片面迷信“纯天然”和“原生态”制品。来源:国家食药监局

  • 请区别两个问题:黄曲霉和黄曲霉毒素

    最近看报纸上报到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多,感觉将黄曲霉和黄曲霉毒素混为一谈,还说巴氏杀菌不能杀死黄曲霉毒素,哎我个人理解,黄曲霉是一种霉菌,是微生物,黄曲霉毒素是由其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是一种化学物质,怎能用杀菌去杀死化学物质呢?

  • 独家解读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独家解读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2011年12月26日09:36 新浪健康   国家质检总局24日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据称,牛奶中含有黄曲霉毒素,主要是因为奶牛食用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所致。什么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会导致哪些疾病?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B1的毒性(其毒性比氰化钾毒性高)及致癌性极强且耐热(B1的分解温度为268℃左右,一般烹调加工破坏很少),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B1最为多见。  黄曲霉毒素分布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在水中的溶解范围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 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二甲基亚砜等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中,不溶于己烷、石油醚和乙醚;易被碱或强氧化剂破坏;进入人体后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 在肝脏、肾脏,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组织中,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为羟基化作用、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  为什么牛奶中会含有黄曲霉毒素  人类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是污染的食物,有两种通过膳食可以摄入:途径一是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污染的植物性食物摄入,途径二是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M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副教授何计国(微博)介绍,此次牛奶中检出的是黄曲霉毒素M,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据了解,应是饲料受到了污染造成的。但是如果饲料的原料(粮食)保存好的话,污染黄曲霉毒素的概率不会很高。此次事件中的黄曲霉毒素来源于饲料,经过代谢形成。黄曲霉毒素是微生物产生的,不像三聚氰胺属于恶意添加。黄曲霉毒素是脂溶性的,如果牛饲料中存在黄曲霉毒素,牛肉中含量不会很高。但内脏特别是肝脏中含量会高。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加热到280°都不会被破坏,所以牛奶中只要含有,就不会被去除。紫外线只能少量破坏。  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生产企业如果使用劣质的原料,如发霉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则有可能造成黄曲霉素超标,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出现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并有呕吐、厌食和发烧等症状。重症者在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甚至死亡,死亡前出现胃肠道出血。黄曲霉毒素危害性大,存在范围广,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的发生,维护人类健康,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作了限量要求。下面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检疫要求:  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标准(GB2761-81)规定,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玉米及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算)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其他食用油中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中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代乳食品中不得检出,其他食品可参照以上标准执行;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卫生标准(GB9676-88)规定,不得超过0.5微克/公斤。  目前,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薄层层析法、液相色谱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免疫层析法、微柱筛选法、金标试纸法等。我国现行使用的国家标准GB/T 5009.22-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GB/T 5009.23-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方法,GB/T 5009.24-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与B1的测定方法。此外,卫生部于1990年11月发布了《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食品的防霉去毒措施 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授徐克成介绍,颗粒状的被污染粮食可通过晾晒、清洗消除部分黄曲霉,但如果是粉末状的食物或饲料,则很难通过以上方法清除。  (1) 防霉:控制粮食含水量在12~13%以下即可防霉。保持米粒及花生外壳的完整,使用化学熏蒸剂,对防止霉菌侵染也有一定作用。  (2) 去毒方法:  挑除霉粒:适用花生。因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发霉,变色,破损及皱缩的花生中,挑除后,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降低。碾轧加工及加水搓洗:适应于大米,因毒素主要存在于米糠及大米表层。脱胚去毒:适用于玉米。脱胚法有两种:一是浮选,将玉米碾3MM左右的碎粒。加入清水,搅拌,轻搓,胚部碎片轻而上浮,捞出浮层;二是碾轧法,将玉米碾轧,去掉外皮及胚部.4)加碱破坏毒素:适用于食用油.5)其他:如紫外线照射,盐炒法等有一定去毒效果。  (3) 加强食品卫生监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