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织物近火传热试验仪

仪器信息网织物近火传热试验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织物近火传热试验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织物近火传热试验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织物近火传热试验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织物近火传热试验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织物近火传热试验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织物近火传热试验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织物近火传热试验仪相关的论坛

  • 【求助】请教:物质的传热系数

    偶现在做一封装料,要求导热性极佳,绝缘性也非常好,所以石墨之类材料是不能用的,打算用金属氧化物,现请教各位,各种金属氧化物的传热系数哪里找?而且材料不能太贵,偶看了好几本传热学,但是里面介绍的东西都一样,排不上用场。偶需要比如氧化铝啊,氧化镁啊,氧化锌啊,氧化铜啊,之类的传热系数,谢谢

  • 织物透湿性测试方法的比较

    摘要:测量织物透湿性的方法有多种,它们在测量原理、测试条件和测量参数方面不一样。为比较各方法的特点,采用5种测试方法用于评价6种不同织物的透湿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干燥剂倒杯法测得的透湿量最高,其次分别为新测试方法、倒杯法、正杯法。另外,新测试方法和出汗防护热板仪、倒杯法及干燥剂倒杯法有很好的相关性,由于该方法具有测试时间短、重复性好、灵敏度高、所需试样小的特点,可用于对织物透湿性的日常质量控制。织物的透湿性是服装热舒适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人们较为熟悉的评价织物透湿性的测试方法是透湿杯法。透湿杯法可分为蒸发法和吸湿法。蒸发法和吸湿法又可分为正杯法和倒杯法。织物和服装生产厂家倾向于用透湿量来评价织物的透湿性,而研究人员和生理学家更喜欢用织物对蒸发传热的阻力评价水蒸气通过织物向环境转移的能力。织物的蒸发阻抗可用出汗防护热板仪来测定。为了测试蒸发阻抗,多孑L测试板和周围热护板被防水透湿薄膜所覆盖,蒸馏水从热板底部喂入,然后将试样放置在薄膜上,将热板加热到35℃,织物的蒸发阻抗通过保持热板在这一温度所需要的功率来表征一。上述各种测试方法由于测量原理不同,采用的测试条件(温度、湿度和风速)和测量参数不同,测得的结果也不一样。为此,本文对这些测试方法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传热学三类边界条件的新定义及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传热学三类边界条件的新定义及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size=16px][color=#339999][b]摘要:针对传热学三类边界条件目前常见的定义,本文从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机理出发介绍了三类边界条件的物理意义及其拓展。另外,本文重点介绍了三类边界条件更直观的温度形式的定义,以及这些边界条件温度形式在热物性测量中的实际应用。[/b][/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size][/align][size=18px][color=#339999][b]1. 传热学三类边界条件的常规定义[/b][/color][/size][size=16px] 在常规条件下,固体物体的热传递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形式。依据热传递的这三种基本形式,现有教科书和网络资料对物体传热过程中的三类边界条件定义,可以归纳为:[/size][size=16px] (1)第一类边界条件:规定了物体边界上的温度值。[/size][size=16px] (2)第二类边界条件:规定了物体边界上的热流密度(也称之为热通量)。[/size][size=16px] (3)第三类边界条件:规定了物体边界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和周围流体的温度。[/size][size=16px] 三类边界条件下物体内部的温度变化和传热形式如图1所示。[/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img=01.三类边界条件传热示意图,690,22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3/202303301739128668_1088_3221506_3.jpg!w690x223.jpg[/img][/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图1 物体的三类边界条件及其内部温度变化形式[/b][/color][/size][/align][size=16px] 对于第一类边界条件很容易理解,就是物体在边界处的内外温度相同。[/size][size=16px] 同样,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对于第二类边界条件,则是物体在边界处的热流密度相同,即进入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热量等于在物体内部(边界内)单位面积上传导的热量。由于物体中进入热量并进行热传导,自然会形成温度梯度,这样就会与物体的导热系数发生关系,而这种热流密度与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则在很多热计算和导热系数测量中得到应用。[/size][size=16px] 从图1所示的三类边界条件可知,第一和第二类边界条件实际上是对物体导热传热时的描述,而第三类边界条件是对辐射或对流传热时的描述。这里之所以将辐射与对流归为一起,是因为辐射传热可以进行线性化处理近似为对流形式。[/size][size=16px] 当有流体通过或热源辐照物体边界,会使用对流或辐射边界条件,这在许多热工程应用中非常普遍,如散热器、热交换器、发动机和涡轮机等,这种第三类边界条件也会常被用来在对流和辐射条件下对物体的换热系数和热辐射系数进行测量。[/size][size=18px][color=#339999][b]2. 传热学三类边界条件的温度形式定义[/b][/color][/size][size=16px] 在传热学的实际应用中,无论是哪一种边界条件的实现和测量,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是物体边界的温度变化。因此,我们就以温度形式来对这三种边界条件进行说明和补充。[/size][size=16px] (1)第一类边界条件[/size][size=16px] 当物体在恒定的介质温度(T=常数)条件下进行加热时,物体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是一条直线,如图2所示,这一类加热(或冷却)的边界条件就是第一类边界条件,也称之为第一类正规工况。[/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img=02.以温度形式表达的三类边界条件示意图,690,19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3/202303301739299894_6022_3221506_3.jpg!w690x193.jpg[/img][/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39999][b]图2 以温度形式表达的三类边界条件示意图[/b][/color][/size][/align][size=16px] (2)第二类边界条件[/size][size=16px] 如果介质温度按线性规律变化,物体以恒定的速率被加热或冷却,或者物体是以恒定的热流加热或冷却,此时物体内任一点的温度是时间的线性函数,如图2所示,这就是第二类边界条件,也称之为第二类正规工况。[/size][size=16px] 在第二类边界条件下,经过短暂的初始时间后,物体内部任意点温度会呈线性变化,这使得物体内任意两点之间的温差始终保持不变,这种动态形式称之为准稳态,因此第二类边界条件也称为准稳态边界条件或准稳态工况。[/size][size=16px] 由于第二类边界条件的这种准稳态特性以及简便易操作,只需对物体进行线性加热或冷却就可实现,从而使得这类准稳态边界条件在热物性测试中得到较多应用。通过对被测样品加载恒定的升降温速率,理论上可用于测量任意温度范围内的高低温热物理性能参数,如ASTM E2584量热计法 。这种方法也常被用于各种热分析仪器,如差热量热仪(DTA)、差热扫描量热仪(DSC)和绝热量热仪等。[/size][size=16px] (3)第三类边界条件[/size][size=16px] 常规定义的第三类边界条件,是对实际对流和辐射传热的一种描述,但在传热性能试验测试中较难实现。这是由于第三类边界条件的实验模拟,很难获得稳定的对流环境,特别是实现高低温对流环境的准确控制更为复杂和困难。[/size][size=16px] 为此,可以将第三类边界条件同样转换成温度形式,温度变化呈正弦波形式,如图2所示。这种正弦波形式温度变化的第三类边界条件可以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纯正弦波变化形式,另一种是在纯正弦波上叠加一个现象变化,即温度在正弦波变化的同时还在线性升温,而温度的线性拟合曲线为一直线。[/size][size=16px] 这种温度形式的第三类边界条件在实际应用经常可以看到,如对于各种薄膜材料的热物性参数测量中,如Angstrom法、ISO 22007-3温度波法、ISO 22007-6温度调节比较法、3Omega法和交流量热法等。这种第三类边界条件在热分析中的重要应用是温度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仪(MTDSC),这是一种在线性温度程序上叠加一个正弦波形式的温度程序,形成热流速率和温度信号的非线性调制的差示扫描量热法。[/size][size=18px][color=#339999][b]3. 总结[/b][/color][/size][size=16px] 通过以上描述和分析可以看出,传热学中的三类边界条件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分别代表了物体的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机理,但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材料的热性能测试分析过程中,可将这三类边界条件分别转换为不同的温度变化形式,这将非常便于三类边界条件的工程实现。[/size][size=16px] 实际应用中采用温度形式的第二和第三类边界条件时,尽管测试模型的数学求解相对比较复杂,但除了工程实现简单之外,更重要的优势是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宽泛的温度范围,这是很多其他方法很难具备的测试能力。[/size][align=center]~~~~~~~~~~~~~~~~~~~~~~~~~~~[/align]

  • 超强冷却能力沸腾传热式膜基散热器的低压压力和温度控制解决方案

    超强冷却能力沸腾传热式膜基散热器的低压压力和温度控制解决方案

    [size=16px][color=#990000][b]摘要:膜辅助相变散热器(MHS)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冷却技术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的真空压力和温度控制是有效实施MHS技术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同时为MHS工作液体提供准确的高压压力控制和为MHS沸腾蒸发提供低压真空度控制,另外解决方案还包含了MHS隔膜的渗透性测试方法和测试装置结构,包含了MHS冷却能力和传热系数测量装置。[/b][/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990000][b]============================[/b][/color][/size][/align][size=18px][color=#990000][b]1. 项目背景[/b][/color][/size][size=16px] 高功率密电子设备的激增催生了高性能计算及其数据中心的发展,由此带来的需求是开发高性能的散热器。目前,普遍都采用比空气冷却效果更好的水冷和浸没式液冷的单相散热技术,而随着功率密度的快速增加和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要求更高的冷却效率。当前高效冷却的研究领域之一是具有更高传热系数的相变散热,这样每单位工作流体质量流量可移除更多热量,且可以提高散热面积上的温度均匀性。[/size][size=16px] 目前出现一种膜辅助相变散热器(MHS)技术,其沸腾冷却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水作为冷却过程的工作流体,采用薄膜将液体和蒸汽分离。蒸汽空间压力(P蒸汽)为16kPa,对应于饱和温度55℃。此冷却技术的临界热流极限(CHF)随着传热面积比和液体空间压力(P水压)的增加而增加,据报道在具有3.45的增大面积比的表面上的最大CHF为670W/cm2,获得的传热系数高达1MW/m2K。[/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990000][b][img=膜辅助散热器压差下渗透膜蒸汽排出冷却原理图,550,16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9/202309201758191124_9322_3221506_3.jpg!w690x210.jpg[/img][/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990000][b]图1 膜辅助散热器压差下渗透膜蒸汽排出冷却原理图[/b][/color][/size][/align][size=16px] 如图1所示,与具有液体入口和两相流出口的传统散热器不同,MHS仅包含一个液体入口,工作液体通过该入口以压力P水压供应到散热面。放置在散热面上方的疏水蒸汽渗透膜允许蒸汽从液体池中排出。[/size][size=16px] MHS这种独特的设计将沸腾的液体限制在散热器内表面,并对气泡产生全方位的压力。随着气泡的足够生长,在加热器内表面和膜之间建立了蒸汽桥,导致膜上的液体接触线减少(由于膜的疏水性),将气泡从加热器表面拉出和排出。由此可见,膜的渗透性和压差决定了蒸汽流过膜的速率,而压差太大则会导致膜破裂,这样使得MHS工作机理及其散热能力的研究评价主要内容是膜渗透性测量装置和膜辅助散热器装置的搭建,其中关键涉及到真空压力和温度的精密控制技术。为此本文针对压力和温度的准确控制提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size][size=18px][color=#990000][b]2. 解决方案[/b][/color][/size][size=16px][color=#990000][b]2.1 膜渗透性测量装置[/b][/color][/size][size=16px] 薄膜渗透性测量装置如图2所示,测量装置包括测试腔室、调压器、质量流量控制器、压力计、真空计、电动针阀、双通道真空压力控制器和真空泵。测试腔室由不锈钢制成,由上腔室、下腔室和观察窗组成。被测薄膜固定在下室上,测试流体进入上腔室,穿过隔膜流入下部腔室,通过真空泵抽气流出下腔室。[/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990000][b][img=薄膜渗透性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600,31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9/202309201758468846_1005_3221506_3.jpg!w690x364.jpg[/img][/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990000][b]图2 薄膜渗透性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b][/color][/size][/align][size=16px] 在每次测试中,通过双通道真空压力控制器,并结合相应的压力传感器和真空度传感器,自动调节腔室入口处的调压器使上腔室恒定在设定压力,自动调节下腔室出口处的电动针阀使下腔室恒定在设定真空度,由此使得被测隔膜两侧达到所需的测试压差,根据压力、真空度、压差和流速可计算得到薄膜的渗透率。[/size][size=16px][color=#990000][b]2.2 膜辅助相变散热器试验装置[/b][/color][/size][size=16px] 膜辅助相变散热器试验装置的作用是用来研究不同散热器微结构、薄膜特性和真空压力等条件下的散热能力以及对传热系数进行测量,整个装置的结构如图3所示。MHS放置在一个不锈钢耐压腔室内,腔室两侧相对的法兰上安装有光学观察窗。[/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990000][b][img=膜辅助相变散热器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650,35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9/202309201759137821_6145_3221506_3.jpg!w690x382.jpg[/img][/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990000][b]图3 膜辅助相变散热器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b][/color][/size][/align][size=16px] MHS结构与图1近似,只是在散热面处布置了薄膜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引线连接到腔室外的温度控制器上以控制散热面温度和热流密度。[/size][size=16px] 真空压力控制原理和结构与图2近似,即往腔室内通入高压气体使腔内压力按照设定值进行控制,MHS内的真空度也同样进行自动控制以使内部液体处于饱和条件(如16kPa绝对压力)。[/size][size=16px] 冷却过程中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工作液体,液体通过腔室内的压力被压入MHS中,从MHS排出的蒸汽流经帕尔贴TEC蒸汽冷却器成为液体后再流回腔室,由此形成工作液体的循环。此蒸汽冷却器采用了专用的TEC控制器进行温度控制。[/size][size=16px]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对MHS内的真空度进行控制,然后通过加热器向MHS散热面供热,同时将腔室内部的工作压力保持恒定,在此压差恒定条件下测量得到相应的冷却温度和热流密度。如果施加的热流以步进或线性方式逐渐增加,直到观察到温度突然升高,那么该温度点时的热流就是此特定压差下的临界热流极限CHF(critical heat flux limit)。[/size][size=18px][color=#990000][b]3. 总结[/b][/color][/size][size=16px] 膜辅助相变散热器(MHS)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冷却技术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为MHS的研究提供了宽范围真空压力和控温精密控制的可能性,为MHS的深入研究和冷却性能考核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size][align=center][b][color=#990000][/color][/b][/align][align=center][b][color=#990000]~~~~~~~~~~~~~~~[/color][/b][/align][size=16px][/size]

  • 小伙伴儿们,你们实验室的植物还好不?

    小伙伴儿们,你们实验室的植物还好不?

    大部分实验室都会养一些植物,说是能够反映出这个实验室里面毒性的大小。我们实验室平常感觉毒性不是很大啊,肿么养的植物啥的都赖巴巴的呢?怎么施肥也不管用啊!小伙伴儿们,你们实验室的植物还好不?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0941_540382_2984502_3.jpg

  • 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color=#cc0000]摘要:本文对目前织物冷暖感测试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最大热流和吸热系数测试方法和仪器,分析各种测试方法的特点,并提出改进意见,以开展相应国产化测试仪器的研究和开发。  [/color][color=#cc0000]关键词:冷暖感、导热系数、吸热系数、织物、蓄热系数、热逸散系数[/color][align=center][img=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技术,690,32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1221607_2636_3384_3.png!w690x325.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color=#cc0000][b]1. 引言[/b][/color]  织物冷暖感(或热舒适)是织物与人体皮肤接触后织物给皮肤的温度刺激在人大脑中形成的关于冷和暖的判断。当织物与皮肤接触瞬间,由于存在温差,织物与皮肤之间会发生热交换,使皮肤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织物与皮肤之间的热交换形式主要为热传导,织物内部的热辐射和自然对流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通常情况下(除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外),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因此织物与皮肤接触后往往使皮肤温度下降,如果温度下降(或上升)的量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使人产生不舒适感。从物理意义而言,冷暖感的强弱,取决于织物和人体接触过程中织物导走或保有人体热量的多少。  织物与皮肤接触瞬间,二者之间存在温差,有明显的传热传质变化。影响皮肤温度及其变化的物理参数主要有:皮肤温度、温度变化速率、温度变化量、环境温度和时间等。织物的冷暖感可以用不同的物理参数进行描述,常用的有导热系数、吸热系数、人体与织物接触时由人体通过织物流向环境的最大瞬态热流。  本文对目前织物冷暖感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各种测试方法的特点,并提出改进意见,以开展相应国产化测试仪器的研究和开发。[b][color=#cc0000]2. 测试方法[/color][/b]  织物的冷暖感常用最大瞬态热流法、吸热系数法和导热系数法来进行评价,但最大瞬态热流和吸热系数测试中都包含了导热系数这个参数。因此目前冷暖感的各种测试评价方法主要集中在最大瞬态热流和吸热系数的测试方面。[color=#cc0000]2.1. 最大热流法(Q-max Method)[/color]  最大热流法是日本学者Kawabata根据瞬态热传导理论提出的一种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方法,最大热流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模拟人体皮肤接触织物的瞬态传热过程中对热流变化曲线进行实时测量。如图2-1所示,在测量之前,首先将样品放在温度保持恒定的样品座上,并将由良导热体制成的热板温度升高到比样品高约5~10℃。测量时将热板放置在样品的上表面,热量从温度高的热板流向样品,记录和测量热板温度和接触面上热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23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2495694_4159_3384_3.png!w690x230.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1 最大热流法测量原理和测试模型[/color][/align]  目前国内外普遍用来测量织物热性能的仪器是日本KATO TEKKO公司生产的KES-F7 Thermo LABO型热性能测试仪器,如图2-2所示。对于织物接触冷暖感的测试,此仪器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上述最大热流法。由于KES-F7型测试仪只考虑热板初始温度比样品表面温度高的情况,因此测出的最大热流密度实际上是相对冷暖感,大的热流密度值对应冷感,小的热流密度值对应暖感。[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46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5395707_2074_3384_3.jpg!w690x466.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2 KES-F7型热物理性能测试仪[/color][/align]  如图2-3所示,KES-F7型冷暖感测试仪由以下三个基本部分及其控制系统构成:  (1)T. Box(Temperature Detecting Box, 温度测试以及蓄热板)  (2)B. T. Box(Bottom Temperature Box, 热源台)  (3)Thermo Cool(恒温台)[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45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6193576_9190_3384_3.png!w690x457.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3 KES-F7 Thermo LABO接触冷暖感测试仪[/color][/align]  KES-F7型热性能测试仪具有以下三种测试能力:[color=#cc0000]2.1.1. Q-max测试(冷暖感测试)[/color]  如图2-4(a)所示,将样品放置在恒温台上,并将蓄热板放置在热源台上进行蓄热,然后将蓄热板快速放置在样品表面上。蓄积的热量立即移动至低温侧的样品上,此时测试出的热流峰值为Q-max值,测试过程可在1分以内完成。[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47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6380354_6647_3384_3.png!w690x473.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4 冷暖感测试仪操作示意图[/color][/align][color=#cc0000]2.1.2. 稳态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测试[/color]  如图2-4(b)所示,首先将恒温台设置为室温,将50 mm×50 mm的样品放置在上面,再将热源台的热板紧贴试样放置在上面。在热源台以及护环的温度达到稳定后,通过测量稳态热流既可得到稳态导热系数,测试过程可在2~3分以内完成。  通过达到稳定前的动态热流和温度变化曲线,并结合特定边界条件,还可以实现对热扩散系数的测量。  通过上述测量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如果知道样品的密度,则可以计算得到样品的比热容。  由此可见,KES-F7型热性能测试仪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瞬态热物理性能测试仪器,通过测试模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可以对样品厚度方向的热物理性能参数进行测量,即KES-F7型热性能测试仪的热性能测试带有明确的方向性。[color=#cc0000]2.1.3. 保温性能测试[/color]  将上述冷暖感测试仪结合风洞来进行织物的保温性能测试,如图2-5所示。  将样品(100 mm×100 mm以上、最大200 mm×20 mm)和样品安装框一起固定至100 mm×100 mm热源台上进行测试。通常风洞内的空气温度与室温相同,热源台温度为比室温高10℃。当热源台温度以及热流值稳定时,测量热流值就可计算得到保温性能,测试通常在2~5分钟内完成。在具体测试中,还可使用各种测试方法,例如Wet法、Space法和Wet Space法等。[align=center][img=,643,8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6585934_7979_3384_3.png!w643x800.jpg[/img][/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5 织物保温性能测试仪[/color][/align][color=#cc0000]2.1.4. 测试标准[/color]  尽管最大热流法测试技术已经开发了近30年,但一直没有形成国际化的标准测试方法,具体原因将在后续进行分析。基于最大热流法,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应标准测试方法的国家和地区只有大陆和台湾,如国家标准GB/T 35263-2017《纺织品接触瞬间凉感性能的检测和评价》,以及台湾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制定的《织物瞬间凉感验证规范》(FTTS-FA-019)产业标准。[color=#cc0000]2.2. 吸热系数法(Thermal Absorptivity Method)[/color]  由于人体皮肤在接触织物时的瞬态传热过程中,动态热传递会受到织物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和密度的影响。类似上述最大热流法原理和基于瞬态热传递,捷克学者Hes提出了另外一种表征织物冷暖感的参数——吸热系数。吸热系数的定义为:[align=center]b=( [i]λ ρ c[/i] )^0.5   [/align]  式中:[i]λ [/i]代表织物的导热系数;[i]ρ[/i] 代表织物的密度;[i]c[/i] 代表织物的比热容。由此可知,织物的热吸收能力与其导热系数、密度和比热容有关,反映织物和人体接触时织物从人体吸收热量的能力。  为了测试织物的吸热系数,Hes基于瞬态热传导理论开发了相应的测试仪器Alambeta,Alambeta仪器可快速测量瞬态和稳态热物理特性(隔热和热接触特性),也能测量样品厚度。该仪器由两个测量头组成,测试样品放置在两个测量头之间,如图2-6所示,两个测量头都配有热电偶和热流传感器。通过合适的冷却装置将底部测量头调节到环境温度,将顶部测量头调节到受控的恒定温差,热流传感器作用在两个测量头的接触面上。当顶部测量头下降接触被测样品时,可以测量流经样品的上下表面热流。Alambeta仪器可测量多个参数,主要包括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吸热系数、热阻、最大热流与静态热流密度之比以及接触点处的静态热流密度,该仪器还可以用来测定织物的厚度。[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87,63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7266204_8528_3384_3.png!w687x632.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6 Alambeta测试仪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吸热系数(thermal absorptivity)也常称之为蓄热系数或热逸散系数(thermal effusivity),针对织物的吸热系数等热物理性能参数,2016年美国推出了ASTM D7984“采用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MTPS)仪器测量织物吸热系数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7984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法是基于经典的瞬态平面热源法,将瞬态平面热源法中双样品夹持薄膜探头的测试结构改变为单样品测试形式,将另外一个样品用已知热物理性能的材料代替,并与薄膜探头集成为一个测试探头,同样可以实现瞬态平面热源法的大部分测试功能,可以实现对吸热系数和导热系数的测量,但无法直接测量最大热流密度。  执行ASTM D7984标准的典型测试仪器为加拿大C-Therm公司的TCi仪器,如图2-7所示。与瞬态平面热源法一样,TCi仪器测试过程中是给探头中的加热元件施加固定量的热能(已知电流),给被测样品提供少量热量。该热量导致样品表面温度升高1~1.5℃,接触面处的温度升高引起传感器元件的电压变化,根据温度升高的多少和快慢来测量吸热系数和导热系数。[align=center][img=,690,4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1/201901162137462214_3758_3384_3.png!w690x436.jpg[/img][/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7 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仪器。(A)TCi仪器和测量探头,(B压缩测试附件[/color][/align][color=#cc0000][b]3. 分析和结论[/b][/color]  综上所述,上述各种测试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KES-F7和Alambeta仪器中的最大热流法测量实际上都是非常主观的相对测试仪器,织物冷暖感的最大热流取决于测试仪器和设定参数,最典型的如蓄热板的材质和尺寸,不同材质和尺寸的蓄热板代表不同的蓄热量,相应的就会得出不同的最大热流值。另外,热源台和恒温台的不同温度设定也会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这也就是说最大热流值并不能代表织物自身的热物理性能,这也是造成三十多年来最大热流法一直无法形成标准测试方法的主要原因。  (2)KES-F7和Alambeta仪器都是瞬态热物理性能测试方法的典型应用,其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维传热测试模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可以对样品厚度方向的热物理性能参数进行测量。改进型瞬态平面热源法是基于三维传热模型,测试的是样品整体的热物理性能,因此无法进行方向性的测试评价,而织物的各向异性特征非常明显。  (3)KES-F7和Alambeta仪器的测试模型都是基于等温或绝热边界条件,这与同样基于瞬态传热理论的闪光法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只是加载到样品前表面的热信号形状不同。在闪光法中,样品绝热边界条件通过空气或真空环境来实现,而在KES-F7和Alambeta仪器对织物的测试则只能采用低导热隔热材料,由此给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测量带来了较大测量误差(10%),而闪光法测量误差一般小于3%。这种较大的测量误差很容易将织物结构和纤维等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掩盖掉,不利于织物的研究、生产和评价。因此,如何使得测量装置更准确的符合测试模型边界条件要求,提供更准确的测试评价,将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4)与其他测试方法一样,ASTM D7984标准方法也对边界条件有严格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边界条件是加载到样品上的热量只能在样品内部传递,即瞬态平面热源法(包括改进型)测试模型中相对于加热量和加热时间而言要求样品是半无限大。对于很多较薄的织物则不能满足这种边界条件,由此使得测量结果的误差往往会非常巨大。因为这个原因,ASTM D7984标准方法比较适合最大热流密度比较小的保暖性织物的测试评价,而对于最大热流密度较大的轻薄凉爽型织物的测量则会误差较大。为了尝试解决使用ASTM D7984标准方法中存在的这个问题,TCi仪器采用将样品放置在探头之上,依靠样品另一侧的空气作为绝热边界条件,但这又带来了织物样品与探头表面接触不良的问题,测试结果中会包含很大的接触热阻。总之,对于织物这类较薄的材料,采用改进型的瞬态平面热源法进行测试非常勉强,这与经典的瞬态平面热源法一样,对薄膜热物性测试的可靠性很低。正因为如此,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仪器厂家HOT DISK公司为了解决较薄材料的测试,专门又开发了新的测试方法。  (5)ASTM D7984标准方法的最大问题是无法直接测量最大热流,需要测量一系列其他热性能参数并进行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到最大热流。但无论是瞬态平面热源法还是改进型的瞬态平面热源法,在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测试中都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这势必会对最大热流的计算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积累。  (6)对于织物热性能的上述测试方法,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测量准确性的考核评价,缺乏稳定可靠的标准材料。在这方面美国ASTM已经开始着手开始进行相应的工作,并组织进行多个实验室的对比测试。  通过对上述两种织物接触冷暖感测试评价方法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种测试方法都是基于人体皮肤接触织物时的瞬态传热进行测量。尽管两种方法测试的参数和物理意义都不同,但基于瞬态传热方式,最大热流密度和吸热系数这两个参数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后续我们将对这种内在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并研究相应的测试方法和仪器,来同时满足上述两种测试方法。  下一步的研究重点还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测试边界条件的保证:在最大热流法和吸热系数法测试中,边界条件包括等温边界条件和绝热边界条件两种。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在硬件上如何更完美的实现这些边界条件要求,从而保证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2)仪器测量准确性考核:测量准确性考核从三方面进行,首先是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最大热流法测量准确性进行检验考核,第二是与其他热物性测试方法进行对比来考核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吸热系数测量的准确性,第三是采用已知热性能的固体薄片材料(或标准材料)来进行考核。[color=#cc0000][b]4. 参考文献[/b][/color]  略[align=center]=======================================================================[/align]

  • 真空隔热材料:真空玻璃和真空绝热板(VIPs)传热系数在线检测技术

    真空隔热材料:真空玻璃和真空绝热板(VIPs)传热系数在线检测技术

    [b][color=#cc0000]摘要[/color][/b]:常用的真空隔热材料主要包括真空玻璃和真空绝热板(VIP),针对真空隔热材料热性能的在线检测技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各种在线检测技术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在国内外现有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动态热流法测试技术,介绍了一种便携式探头结构的快速在线检测技术方案。[color=#cc0000][b]关键词[/b][/color]:真空玻璃、真空绝热板、传热系数、导热系数、U值、在线检测[hr/][b][color=#cc0000]1. 引言[/color][/b] 隔热材料(或保温材料)的热传递主要有对流换热、接触导热和辐射传热三种途径,前两种途径都需要传热介质。在真空环境下,由于气压的降低,气体密度随之降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将增大,气体分子间和气体分子与真空容器壁的碰撞频率和强度相对减弱,从而使得真空环境阻止了对流和接触这两种传热形式的发生,由此达到隔热效果。如果在真空环境的内壁上涂覆低辐射系数涂层,还可以阻止辐射传热实现绝热效果。 在传统隔热材料中,热辐射占热传递中的20~30%,接触材料占热传递中的5~10%,而隔热材料中气体的对流换热则占剩余的约65~75%。因而,隔热材料中减少这些热传递途径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空气传递热量,即通过将隔热系统抽成真空来减少热量传递,目前这种真空型隔热材料比较成熟的产品主要有真空玻璃和真空绝热板两类: (1)真空玻璃(Vacuum Glazing)是一种玻璃深加工产品,是基于保温瓶原理制作而成。真空玻璃的结构与中空玻璃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真空玻璃空腔内的气体非常稀薄,几乎接近0.1 Pa的真空。真空玻璃是将两片平板玻璃四周密闭起来,将其间隙抽成真空并密封排气孔,两片玻璃之间的间隙为0.1~0.2 mm,真空玻璃的两片一般至少有一片是涂覆低辐射系数涂层的低辐射玻璃(Low-E玻璃),由此可将通过真空玻璃的导热、对流和辐射方式散失的热量降到最低。 (2)真空绝热板(Vacuum Insulation Panel——VIP)是由轻质芯材与专用复合阻气膜通过抽真空封装技术复合制成,其内部真空度约为10 Pa能有效地避免气体对流引起的热传递,可大幅度提高绝热效果。 真空隔热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墙体和门窗、冷链冷藏设备、温室、太阳能和空调型运输工具等领域。在业内评价真空隔热材料一般采用两个技术参数,一个是传热系数(Wm-2K-1),另一个是导热系数(Wm-1K-1),业内也会将传热系数用K值或U值来定义。通常对于真空玻璃采用传热系数K值来评估,对于真空绝热板采用导热系数进行评估。 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测试技术是真空隔热材料的关键技术之一,相应的测试技术至少要实现两个功能,第一是需要检测证明真空隔热材料确实含有隔热功能的真空,第二是因为真空空间内存在支撑物和残留气体的导热传热以及辐射传热,有必要检测验证真空隔热材料的传热理论模型,并了解这些不同传热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目前常规测试技术一般为成熟的稳态技术,主要包括保护热板法、保护热流计法和保护热箱法。尽管这三种常规方法可以从计量和质量层面可以对真空隔热材料进行准确的测试评价,但它们存在的明显劣势则是要求制作标准尺寸样品和测试周期漫长,无法用于大批量制造生产过程中逐件产品质量的在线检测,因此需要解决真空隔热材料的在线检测技术。 在线检测技术的目的是在真空隔热材料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实时验证每个真空隔热材料产品的质量都在规定范围内。在在线检测过程中,因为可以与标准合格产品或样品进行比较,在线检测并不一定需要绝对准确,重要的是生产过程中能保证检测工序可以快速进行,并且检测仪器具有很好的测量重复性。在线检测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可以证明真空绝热材料产品在实际安装过程和使用条件下还能长期保持相应的真空度,即对处于生命周期内的真空隔热材料产品进行实时检测或监测。 针对真空隔热材料热性能的在线检测技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各种在线检测技术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在国内外现有技术基础上介绍了一种便携式快速的新型在线检测技术方案。[b][color=#cc0000]2. 在线检测真空隔热材料热性能的技术挑战[/color][/b] 真空隔热材料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超低的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如果再考虑实现在线检测,这就给测量真空隔热材料热性能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严峻挑战: (1)所谓在线检测,就是要求采用很小面积尺寸的探头对板状真空隔热材料进行实时检测,同时又因为真空隔热材料的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极低,致使只有很少热流能够流经隔热材料。这就意味着在线检测只能检测很小面积的真空隔热材料,而且检测探头还需具有非常高的探测分辨率才能检测到此小面积上的热流变化(毫瓦量级)。 (2)真空隔热材料并非是均质材料,真空隔热部分一般被外部高导热材料(如玻璃或复合铝膜等)夹持在中间,真空隔热部分和外部高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差五个数量级以上,因此在检测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沿隔热材料板材表面流动的寄生热损,在检测表面上形成面内温度梯度,这就对小面积在线监测提出了非常高的技术要求。 (3)既然是在线检测,就要求在线检测作为一道流水作业工序,能在真空隔热材料生产线上对每件产品进行实时快速检测,单件产品检测时间小于1分钟,最好能实现10~30秒这样的快速检测能力。 由此可见,真空隔热材料热性能测试对在线检测提出了两个层面的要求,一个层面是具备快速在线检测和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能力,这就要求在线检测仪器既要具有高分辨率和快速检测能力,还需具备很好的测量重复性。另一个层面是要实现高准确度的测量,准确测量出产品的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与防护热箱法等标准方法测试结果相比要在允许偏差范围内。[b][color=#cc0000]3. 国内外测试方法研究[/color][/b] 面对上述真空隔热材料热性能在线检测的技术挑战,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研究和探索。下面将对国内外的研究报道进行汇总,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color=#cc0000]3.1. 稳态法:小面积保护热板法3.1.1. 澳大利亚Collins团队的研究工作[/color] 保护热板法是一种经典的板式样品材料热阻和导热系数稳态测试方法,对被测样品有严格的尺寸要求,样品尺寸一般都大于300×300 mm2的测试面积,而且测试周期至少4个小时以上,同时隔热性能越好则测试时间越长。但由于保护热板法是一种绝对测量方法,测试准确度高,因此常被用来作为标准测试仪器和计量溯源测试仪器,计量机构和检测认证机构通常都会配备这种保护热板法仪器以及相同原理的更大样品尺寸的保护热箱法设备来对真空玻璃和真空绝热板进行质量评估。 澳大利亚Collins团队基于经典的保护热板法开发了一种小面积尺寸的保护热板法用于真空玻璃热性能的测试和研究,其测量原理如图3-1所示。一个小的热导体,这里称为测量块,被放置在被测样品一侧并具有良好的热接触,测量块的所有其它侧面被一个保持恒定温度的等温防护装置包围,该热防护装置也与被测样品保持良好的热接触,由此使测量块上的热量只能在样品方向上传递而周围的热损近乎为零。被测样品的另一侧保持在恒定的低温下,热流从热防护装置流经样品到对面的冷板,热量也从热防护装置流到测量块,测量块热流通过样品流到冷板。 [align=center][img=,600,36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191121404416_7563_3384_3.png!w600x369.jpg[/img] [/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3-1 小面积防护热板法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测量块与热保护装置之间的温差由嵌在这些元件中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测量块中的热量由内部电加热器产生并同时升高测量块温度,当测量块温度正好等于热保护装置温度时,这两个部件之间不会发生热流,在这个零温差条件下测量块中所产生的所有能量都流经样品形成所谓的一维热流。按照稳态一维热流傅立叶传热定律,利用测量块的已知面积,最终可以得到样品传热系数的绝对测量值。 澳大利亚Collins团队专门开发了小面积形式的保护热板法测试仪器用于测量真空玻璃中不同的热流传递过程,这些仪器可用来识别真空空间中由于辐射和气体传导而对热传递的单独贡献,其中就包括通过支撑柱进行的热传导。为了做到这一点,测量块所选择的尺寸很小,测量块截面积约为1 cm2,周围保护装置的面积约为100 cm2。由于测量是小面积和真空绝热样品,此仪器必须能够检测非常小的热量变化。 与保护热板法测量装置一样,小面积保护热板法测试仪器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是最大限度减少测量块热损到可忽略的水平,并证明这种热损确实被有效消除。为了验证此测试仪器的热损确实被有效消除,需要测量的微小热量需要检测测量块和热保护装置之间极小温差。分别采用了两种真空玻璃进行了测量,一种是由两片没有内部涂层的浮法玻璃板(float glass)制成(FL-FL),另一种是由一片内表面热分解沉积低发射率涂层玻璃片和一个未涂覆的浮法玻璃片制成(FL-LE),图3-2显示了小面积保护热板法测试仪器所获得的典型实验数据。[align=center][img=,600,51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191124054860_7131_3384_3.png!w600x514.jpg[/img][/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3-2 小型保护热板法测试仪器获得的典型数据[/color][/align] 为了进行精确的绝对测量,必须使用已知传热系数的样品来校准测量块的有效面积。两片未涂覆玻璃片之间的真空空间为这种校准测量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样品,因为这种玻璃表面之间的辐射传热速率可以从这种玻璃已知的红外光学中计算得到非常高的准确度。 有限元模型分析可以用于确定玻璃薄板等温外表面上每个支撑柱所引起的热流横向扩散程度,这些数据可用于确定与单个支撑柱相关联的热流比例,这时的测量块的中心线与支撑柱轴线距离不远,而且支撑柱与测量块的圆形区域相交。如果要忽略掉流经支撑柱热流的影响,从这些结果可以计算出与测量块相交的支撑柱需要远离测量块的距离。对于正常尺寸的支撑柱阵列(支撑柱间距约20~30 mm),如果测量块位于支撑柱阵列单元的中心位置,那么支撑柱对热流的测量仍然有一个很小但明显的贡献。为了使得测量忽略掉支撑柱热流的影响,悉尼大学在真空玻璃研究项目中采用了一些缺少一个支撑柱或无支撑柱区域直径约50 mm的真空玻璃样品,用这些样品做的测量为通过真空玻璃的辐射和气体热传递提供了非常准确的信息。 流经单个支撑柱的热流扩散建模分析结果也可以用来计算当测量块直接位于支撑柱上方时此热流在测量值中所占比例,通过减少辐射和气体传导引起的已知热流,可以确定流经支撑柱本身的热流速率,这些测量都已经被用来验证流经单个支撑柱的热流理论模型。在某些情况下在真空玻璃中使用了粗糙表面的支撑柱,这时的测量也可以用来提供关于这些支撑柱热流减少的定量信息,因为支撑柱表面和玻璃板之间的热接触不完整。 综上所述,澳大利亚Collins团队详细研究了在采用保护热板法仪器测量流经真空玻璃热流量,并对小面积保护热板法仪器操作和标定有影响的几个小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由此证明小面积保护热板法装置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来验证通过真空玻璃的热辐射和通过支撑柱热传导的理论模型,该仪器也被用来证明这两个热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足够小而可以被忽略。同时,这种小面积尺寸的保护热板法也可以用于研究真空玻璃内部真空的稳定性及对真空玻璃寿命周期内的性能进行评价。 然而,因为这种小面积保护热板法通常需要大约1小时来进行一次完整测量,此外由于有必要保持热保护装置的温度在一个非常精确的恒定值,并且在室温或室温附近只能使用这个装置来测量样品,这种保护热板法测试仪器的使用实际上仅限于实验室研究用,无法应用于真空玻璃的在线监测。[color=#cc0000]3.1.2. 北京新立基公司研究工作[/color] 北京新立基公司的唐健正老师曾是澳大利亚Collins团队的成员之一,回国后针对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测试开展了大量研究,基于上述小面积尺寸保护热板法原理研制了精密热导仪和快速热导仪两种热导仪,建立了建材行业“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测试标准方法。其中精密热导仪的量程为0~10 Wm-2K-1,标称精度高达0.1 Wm-2K-1,测量时间为30 min,体积小,重量小于15 Kg。快速热导仪量程为0~25 Wm-2K-1,标称精度为0.2 Wm-2K-1,测量时间小于5 min,同样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与精密热导仪不同的是,其测量精度略低,但测量时间短。 精密热导仪的特点是精度高,能够鉴别出真空度是否达标,但必须有足够的热测量时间。而快速热导测量仪则放宽了精度要求,把测量时间缩短6 倍。这样,在线监测时,后者先把关,把真空度肯定达标的和肯定不达标的筛选出来,把剩下少量的难以判断的由前者作精密判断,这样构成在线热导检测线。 通过对北京新立基公司相关报道的研究,北京新立基公司所研制的热导仪还存在以下不足: (1)随着科学的发展,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已经小到0.3 Wm-2K-1,如此小的数值就需要精度更高的热导仪才能够测量,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热导仪的精度。 (2)热导仪能够测量真空玻璃整体的热导,是支撑物热导、辐射热导和内部真空度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新立基公司研制的热导仪还不能够将这三种热导分别测量。如果能够分别测量出支撑物热导、辐射热导和内部真空度,就可以有目的的改善支撑物材质、改善玻璃表面辐射率或者提高内部真空度。 [color=#cc0000]3.2. 非稳态法3.2.1. 瞬态法[/color] 为了提高真空玻璃在线测试能力,澳大利亚Collins团队提出了一种瞬态测试方法,其测量原理如图3-3所示。温度传感器附着在真空玻璃样品的一侧,通常位于支撑柱阵列单元的中心位置,在真空玻璃板的另一侧放置一个与玻璃板热接触良好内部镶有电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小面积(约10 cm2)导热板。[align=center] [img=,600,28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191124330000_7261_3384_3.png!w600x287.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3-3[/color][color=#cc0000] 真空玻璃瞬态法测试原理图[/color][/align] 整个样品的初始温度恒定和均匀,并且记录几分钟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以证实温度确实恒定。然后将已知数量的电功率加载到电加热器上,使电加热器快速升温,升温幅度通常为20~30℃。玻璃板的内表面产生的温差导致热量流经真空夹层,与电加热器相对的样品一侧温度会缓慢增加,该温度的初始速率测量结合真空玻璃热容(由玻璃厚度、比热和密度的乘积给出)和台阶温度升高的幅度,可以得出温度传感器周围区域样品的传热系数。 同样采用了两种真空玻璃进行了瞬态法测量,一种是由两片没有内部涂层的浮法玻璃板(float glass)制成(FL-FL),另一种是由一片内表面热分解沉积低发射率涂层玻璃片和一个未涂覆的浮法玻璃片制成(FL-LE),所有玻璃片厚度都为3 mm,图3-4显示了用瞬态技术获得的典型实验数据。[align=center][img=,600,49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191124513950_3062_3384_3.png!w600x499.jpg[/img] [/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3-4[/color][color=#cc0000] 用瞬态技术获得的典型数据[/color][/align] 如果真空玻璃样品冷面上的温度传感器位于支撑柱阵列单元的中心点,则在台阶式升温后的最初几分钟内,几乎所测的温度缓慢变化都是由于真空夹层内的热辐射和气体传导所造成,流经附近支撑柱上的热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温度传感器,因为它必须沿试样的冷面横向扩散到玻璃片上。这就使得这项技术可以用来测量玻璃的辐射和气体传热系数,并认为热流通过支撑柱的贡献微不足道,即使是标准支撑柱阵列(支撑柱间距约20~30 mm)的真空玻璃也是如此。 瞬态技术也可用于测量高温下真空玻璃样品的传热系数,因此这种技术在真空玻璃长期存储在室温以上时可能导致真空降解的机制研究方面被证明非常有用,该技术已被用来检测真空玻璃在高温老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气体,而当冷却到室温后玻璃表面会发生气体再吸收现象。质谱仪实验表明,在这样的条件下释放出来的气体几乎完全是水蒸气。已证明在制造过程的抽真空阶段充分烘烤真空玻璃可以消除这些真空玻璃数十年使用寿命中的任何显著热释气现象。 瞬态技术不是真空玻璃传热系数的绝对测量方法,所获得的数据必须与样品冷面上的玻璃片热容以及步进温度的增加幅度相结合才能给出热流流经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理想情况下,在这个计算中应使用随时间变化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过程,因为导热板热量需要大量时间通过玻璃板热面来扩散,这就会使得冷面温度的上升初期具有相应的延迟。当采用有限元分析瞬态法时,测量玻璃板冷面温度随时间变化给出了与其他方法吻合很好的传热系数数据。这样,通过测量已知传热系数的相同几何尺寸样品来对瞬态法进行校准就非常简单,即在瞬态法测试过程中,在经历指定时间后(如2分钟)可将被测玻璃冷面温度的总变化与已知样品中获得的相似数据进行比较。 用瞬态法所检测得到的数据具有很好的重复性,此外该技术易于使用、可自动化和可校准,实际测量时间相当短——一般为几分钟。因此,该方法非常适合于真空玻璃批生产中的质量保证测试。瞬态法的缺点是样品温度在测量开始之前必须非常稳定,因此有必要在测量前将样品储存在稳定环境条件下一段时间。[color=#cc0000]3.2.2. 动态冷却法[/color] 为了进一步提高真空玻璃在线测试能力,澳大利亚Collins团队还提出了一种高温动态冷却测试方法,其测量原理如图3-5所示。在冷却法中被测真空玻璃整个样品最初处于高温,然后在被测样品的一侧放置并接触第二块已知传热系数的真空玻璃标准样品形成绝热边界条件,这个标准样品的起始温度可能是高温或是室温,将直径约0.1 mm的细丝热电偶放置在这两个真空玻璃样品的接触面之间。该组件中两块真空玻璃接触面之间的小间隙确保它们有良好的热接触,从而使她们的温度相当迅速的趋于均衡,室温空气在此组件中的两块真空玻璃外表面吹过。与这种强制对流所对应的传热系数相当高,因此两个样品的外玻璃片温度很快就会相对接近室温。从真空玻璃内部玻璃板流出的热量会以两个独立的流动方向分别流经两个样品的绝热真空空间到外部玻璃片,然后再经外部玻璃片流到空气中,因此内玻璃片温度会随着被试样品和标准样品的传热系数以相应速度而缓慢降低。[align=center][img=,600,32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191125181660_9521_3384_3.png!w600x322.jpg[/img] [/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3-5[/color][color=#cc0000] 瞬态法测试中所采用的仪器示意图[/color][/align] 由于标准样品的传热系数已知,因此可以计算被测样品的传热系数。对于由3 mm厚玻璃片制成真空玻璃被测样品和标准样品,图3-6显示了用冷却法获得的真空玻璃中心处的测试结果。对于这些数据,两个样品在测量开始之前都处于高温。外玻璃片温度的初始降低速率可用于确定与这些玻璃板材外表面传热有关的传热系数与流动空气的关系,接触内玻璃板的热量损失率受此外部传热系数的影响,但相对于样品本身的玻璃-玻璃传热系数这个影响程度较小,在较长时间内两个外玻璃板之间的温差与流经各样品的不同热流速率有关。[align=center][img=,600,52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191126140880_4604_3384_3.png!w600x526.jpg[/img] [/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3-6[/color][color=#cc0000] 动态冷却法测试得到的典型数据[/color][/align] 与瞬态法一样,冷却法不是测量通过真空玻璃热流值的绝对方法,然而该方法的校准可以使用瞬态法中所用到的任何一种技术——通过依赖时间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或者更简单地通过对具有已知传热系数的相同几何尺寸标准样品进行测量。由于两块真空玻璃组件中与内部玻璃板指数冷却形式相关的时间常数可能相当大,通常约为60分钟,这种相对缓慢的冷却速率可确保通过支撑柱的热流足够来沿着玻璃板进行扩散,而内部玻璃板的温度横向变化则是相当小。因此,冷却法能形成真空玻璃总传热系数(辐射+气体+支撑柱)的测量。 由此可见,冷却法可能会用于真空玻璃生产线上,特别是刚刚完成了抽真空过程,在那里它们经受高温下的脱气处理,此时的真空玻璃制品通常处于高温状态。与采用其他在线测试技术相比,将冷却法监测集成到真空玻璃生产线的末端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color=#cc0000]3.3. 国内外相关在线测试仪器3.3.1. 德国耐驰公司便携式复合玻璃 Ug 值测量仪[/color] 德国耐驰公司基于改进的动态热源法开发了一种瞬态在线测试技术和相应的便携式复合玻璃传热系数测试仪Uglass,如图3-7所示。此测试仪器通过两个带加热功能的温度传感器,根据一维传热差分模型和软件来测量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这种测试技术是一种相对比较法,配备了中空玻璃标准样品。由于测试技术的探测器相对较小,可用于实验室检测,也可用于现场评估,对于普通真空玻璃整个测试过程约为10~15分钟,每次测量之间的时间间隔约 10 分钟。 [align=center][img=,600,643]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191126433070_5719_3384_3.jpg!w600x64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3-7 耐驰公司便携式复合玻璃传热系数测量仪[/color][/align] 如图3-8所示,测试过程中通过抽气泵将探测器真空吸附在被测玻璃两侧。安装完成后,将其中的一侧探测器加热到高于另一侧探测器温度7~8℃范围,并同时检测另一侧探测器温度的变化ΔT。[align=center][img=,600,263]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191127021708_286_3384_3.jpg!w600x263.jpg[/img] [/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3-8[/color][color=#cc0000] 传热系测量仪安装布置和测量示意图[/color][/align] 通过分析短暂的不同温度变化过程,可测定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其中传热系数测量范围为0.5~40 Wm-2K-1,操作温度范围为-10~60℃,探测器加热温度范围为室温~150℃。 采用Uglass测量仪Kim等人在常温常压下对内部不同间隔的中空玻璃进行了测量,如图3-9所示,分别得到了中空玻璃内部和外部的传热系数随间距的变化结果。[align=center][img=,600,35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191127235359_4034_3384_3.jpg!w600x357.jpg[/img] [/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3-9 中空玻璃内部和外部传热系数随中空间距的变化测量结果[/color][/align] 从图3-9所示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随着间隔宽度的增加,内部和外部的双层中空玻璃板的传热系数呈线性减小而无视真空玻璃的内部还是外部。由此可见,双层中空玻璃的传热系数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没有边框的双层中空玻璃绝热性能,即使在不同环境下也可以解释为具有相同的绝热性能。 除了普通中空玻璃之外,Kim等人还对中空玻璃内部表面涂覆Low-E涂层对绝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测量,测量结果如图3-10所示。[align=center] [img=,600,38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191127453461_8401_3384_3.jpg!w600x386.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3-10 带Low-E涂层和无Low-E涂层中空玻璃传热系数随中空间距的变化对比[/color][/align] 从图3-10所示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随着间隔宽度的增加,涂覆了Low-E涂层的中空玻璃传热系数随间距增大而更加快速的减小,随间距减小的斜率为-150.4 ×103 Wm-3K-1,要比无Low-E涂层时随间距减小的斜率-68.8 ×103 Wm-3K-1快了将近2倍多,当中空玻璃内部间距为15 mm左右时,增加Low-E涂层后的传热系数减小了将近一半,由此证明Low-E涂层在中空玻璃和真空玻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耐驰公司的相关报道可以看出,耐驰公式这款传热系数测试仪器整体尺寸偏大,测量覆盖面积将近400×400 mm2,可以满足中空玻璃的传热系数测试。尽管仪器测量精度标称可以达到±0.1 Wm-2K-1,但并没有看到对小于1 Wm-2K-1的真空玻璃传热系数的测试报道,也没有看到对真空绝热材料(VIP)的导热系数测量结果报道。同时十几分钟的测试时间,以及被测样品两侧夹持测试方法根本无法满足真空绝热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在线质量监测要求。[color=#cc0000]3.3.2. 日本EKO公司导热仪[/color] 为了真正实现真空隔热材料的在线监测,日本EKO公司开发了HC-10快速导热系数测试仪,如图3-11所示。考虑到在线测试,测试仪采用了单端探头这种最佳的探测模式,只需将探测头放在各种被测材料上,可在1分钟内得到导热系数测量结果。[align=center][img=,600,45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191128042740_1715_3384_3.jpg!w600x450.jpg[/img] [/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3-11 日本EKO公司HC-10型快速导热系数测试仪[/color][/align] 这种快速导热系数测试仪的测量原理如图3-12所示,首先将探头加热到高于室温的一恒定温度,同时使被测样品处于室温条件下并达到热平衡。然后将探头放置在被测样品表面,如果样品导热系数低,探头上的热量Q将会缓慢的流经样品而散失,相应的探头表面温度快速上升;如果样品导热系数较高,探头上的热量Q将会快速流经样品而散失,相应的探头表面温度缓慢上升。[align=center][color=#cc0000] [img=,600,48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191128201186_3226_3384_3.png!w600x484.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3-12 HC-10型快速导热系数测试仪基本原理[/color][/align] 由此可见,这种快速导热系数测试仪中探头加热器的热损失大小与样品的导热系数有关,如果使用已知导热系数的标准样品进行校准,则可以实现样品导热系数的自动测量。日本EKO公司开发的HC-10快速导热系数测试仪已用于各种材料的导热系数测量,其中包括真空绝热板(VIP)的导热系数测量,测试仪的主要技术指标为: (1)导热系数测量范围:1~5000 mW/mK (2)测量精度:+/- 5 % (3)样品尺寸:边长150 ~760 mm,厚度5~50 mm (4)测试时间:60秒 专门针对真空绝热板(VIP),基于HC-10快速导热系数测试仪日本EKO公司还开发了多探头形式的在线HC-121 VIP监测仪,如图3-13所示。 HC-121 VIP监测仪主要用于在线监测真空绝热板质量是否合格,即在1分钟内实时检测真空绝热板(VIP)导热系数是否小于规定数值,通过一个主机可以同时连接最多5个探头进行在线监测。[align=center][color=#cc0000] [img=,600,19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191128367430_3462_3384_3.jpg!w600x199.jpg[/img][/color][/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3-13 日本EKO公司HC-121 VIP监测仪[/color][/align] 与HC-10快速导热系数测试仪不同,HC-121 VIP监测仪只能进行相对测量,探测头需要用户自己进行单独校准,用户需要根据VIP材料生产的实际特征来进行使用。HC-121 VIP监测仪的技术指标与HC-10快速导热系数测试仪基本相同,只是导热系数测试范围基本只针对真空绝热板材料,为1~15 mW/mK。 有关日本EKO公司开发的这两种在线监测仪器,我们并没有看到实际应用方面的报道和测试数据,更没有看到在真空玻璃上的测试应用。从测试原理上来看,这两种仪器完全适合均质材料的超低导热系数测试,但对于真空隔热材料这类非均质复合结构材料而言,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真空绝热板(VIP)表面一般都包裹一层高导热金属保护热,测试过程的初期探头上的热量会通过表面金属膜快速散失,所得到的温度变化曲线并不一定能完全代表真实的低导热材料测试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类似的情况也会发生在使用了真空绝热板的冰箱生产线上的在线质量监测,因为冰箱的隔热结构也是金属材料包裹真空绝热板。 (2)同样,对于真空玻璃而言,也是高导热系数玻璃板与真空绝热层的复合结构,玻璃的导热系数接近1 W/mK,也是远大于真空隔热层的导热系数,测试过程中也会发生类似的问题。[color=#cc0000]3.3.3. 内部真空度测试仪器[/color] 真空隔热材料的一种重要特点就是材料内部是真空,因此在线测试技术中实时监测真空度的变化也是一种在线监测技术手段。 从目前的各种真空隔热材料内部真空度检测技术的发展来看,大多数是谐振式真空传感器,即将事先标定好的MEMS结构的LC微型传感器植入真空隔热材料中,通过外部探测仪器对谐振传感器进行外部激励得到谐振频率与内部真空度的关系数据。 内部真空度测试技术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在几秒钟内实现对真空隔热材料内部真空度的检测,但最大的问题是要将标定好的传感器植入产品中。[b][color=#cc0000]4. 现有技术总结[/color][/b] 目前国内外常用于表征真空型隔热材料的标准方法,如保护热箱法和大面积保护热板法,主要是用来测量通过真空型隔热材料的热流速率,这两种测试技术都提供了有关真空型隔热材料的整体热流过程的信息。然而它们在测试过程中相对较慢,同时无法对真空隔热材料中不同传热机理而引起的热流分量进行单独评估。 为了对真空型隔热材料局部热流进行测量,以及适应工业生产和工程应用的需要,目前国内外提出了几种特别设计的测试方法: (1)小面积保护热板法测试装置提供了非常精确的流经真空玻璃的局部热流测量,该装置可用于验证由于辐射、气体热传导和通过支撑柱热传导而引起的不同热流过程的理论模型,也证明了该小面积保护热板法测试装置在考核真空玻璃内部长时间真空稳定性方面非常有用,同样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真空绝热板的热性能测试和评估。小面积保护热板法是目前测试精度最高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是一种被测样品双面探测结构,测试时间最快也要好几分钟,比较适合实验室研究使用,但还是不能很好的满足在线测试需求。 (2)瞬态法提供了一种测量真空绝热材料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的快速方法,该方法可通过测量已知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的标准样品对测试装置进行标定。该方法快捷、易于使用并具有很高的测量重复性,并可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对真空玻璃的气释过程研究中的作用非常明显。目前国外相关测试仪器基本都是基于这种方法,可见这种方法得到了基本认可。尽管采用这种方法有德国耐驰公司的中空玻璃双面测试结构的便携式测试仪器,也有日本EKO公司的真空绝热板单面探头结构的便携式测试仪器,但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真空绝热材料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的在线测试需求,而我们认为单面探头结构更适用于在线测试,这将是今后这方面测试仪器的一个发展方向。 (3)冷却法提供了真空玻璃整体传热系数的测量。虽然这种方法在实践中不一定实用,但在将来可能将其集成到真空玻璃生产过程中,与其他方法相比,冷却法的成本和时间可能会有很大节省。[color=#cc0000][b]5. 上海依阳公司在线快速检测技术[/b][/color] 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基于瞬态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快速测试方法——动态热流法。动态热流法与日本EKO公司导热仪的测量原理类似,也是采用单面探头结构形式,但不同于日本EKO公司导热仪是测量加热器表面的温度变化,新型测试方法测量的是比温度变化更灵敏的热流密度变化,如图5-1所示为分别测量正常和非正常真空绝热板时的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对比。 在动态热流法测量的初期,单面测量探头处于以恒定温度,探头未接触被测样品(真空玻璃或真空绝热板)之前,热流密度测量值较低。但将探头与被测样品表面接触后,探头上的热量经真空绝热材料表面(玻璃或金属保护膜)而迅速散失,材料表面的高导热材料表面的作用而产生较大的热流密度,即使得测量的初期热流密度测量值迅速升高。[align=center][color=#cc0000] [img=,600,433]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191128571173_5310_3384_3.png!w600x433.jpg[/img][/color][/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5-1 正常和非正常真空绝热材料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测量曲线[/color][/align] 随着探头与样品表面接触时间的增大,流经表面材料的热流受到内部绝热层的阻隔,测量的热流密度会逐渐降低,从而反映出绝热层的低导热特性。由此可知,热流密度曲线降低的速率可以作为衡量样品绝热性能的测量指标,即如果被测样品处于正常真空绝热状态,热流密度下降变化曲线就如图5-1中的“正常绝热状态”那样,向较低的热流密度值进行收敛;如果被测样品处于非正常真空绝热状态,热流密度下降变化曲线就如图5-1中的“非正常绝热状态”那样,向较高的热流密度值进行收敛。 通过上述热流密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这种动态热流法可以很好的解决真空绝热材料表面高导热层对测试所带来的影响,解决了日本EKO公司在线监测仪器所存在的不足,绝热材料表面的高导热层只会使得初期的热流密度升到很大幅度,并不真正影响热流密度下降速率随内部绝热性能的变化。 动态热流法的整个测试时间主要取决于绝热材料表面的材质和厚度而定,对于普通真空绝热板的测试,测试时间一般为10~15秒;对于普通真空玻璃测试,测试时间一般为20~30秒,这样的测试速度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在线测试需求。 动态热流法测试得到的热流密度并不能直接用来得到被测样品的导热系数,但因为导热系数与热流密度是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测量多个已知导热系数的标准样品来建立导热系数与热流密度的校准曲线,如图5-2所示。此校准曲线存储在测试仪器内,由此根据这种关系曲线通过热流密度测量值可以得到相应的导热系数和传热系数。[align=center][color=#cc0000] [img=,600,363]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191129342020_253_3384_3.png!w600x363.jpg[/img][/color][/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5-2 校准测试曲线[/color][/align] 校准用标准样品的制作基于真空绝热材料内部真空度与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的关系,标准样品可以是固定厚度的真空绝热材料,通过精确控制材料内部真空度并采用保护热板法或保护热箱法等仪器进行测量,得到标准样品不同真空度下所对应的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关系曲线,这样在采用标准样品进行动态热流法探头校准时,只要调节真空度就可以得到不同的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 动态热流法作为一种高灵敏测试方法,可以用来快速的在线检测和判断真空绝热材料是否具有正常范围内的传热系数和导热系数,可以在30秒时间内检查真空绝热材料是否正常工作。另外,由于动态热流法测量装置是小型单面探头结构,实际测量操作时只需将探头与被测绝热材料表面接触,测试完毕后探头脱离绝热材料,通过机械结构很容易实现自动化测试,完全可以应用到真空绝热材料生产流水线上进行自动化实时监测。同时,动态热流法的检测探头非常小巧,可以实现一台主机配备多个探头对多个绝热材料的同时监测,而且还可以实现不同方向和位置上的测量,如探头放置在冰箱的顶部和侧面监测冰箱内部不同部位真空绝热板是否工作正常,监测窗体上已直立安装的真空玻璃是否工作正常。由于标准绝热材料样品由真空度的精确控制来确定,从而保证了动态热流法探头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定期校准。[b][color=#cc0000]6. 参考文献[/color][/b](1)Collins R E,Davis C A,Dey C J,et al. Measurement of local heat flow in flat evacuated glaz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 Mass Transfer,1993, 36(10):2553-2563.(2)Simko T M, Elmahdy A H, Collins R E. Determination of the overall heat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U value) of vacuum glazing. Ashrae Transactions, 1999.(3)张金维, 王立国. 真空玻璃在线测量技术// 2013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 2013.(4)唐健正. 真空玻璃传热系数的计算// 2006中国玻璃行业年会暨技术研讨会. 2006.(5)唐健正, 朱亚勇, 卫正纯. 真空玻璃传热系数相关参数的测量// 2007'中国玻璃行业年会暨技术研讨会(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T 1079-2008,真空玻璃(7) Turner G M, Collins R E. Measurement of heat flow through vacuum glazing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 Mass Transfer, 1997, 40(6):1437-1446.(8) Ng N, Collins R E, So L. Thermal conductance measurement on vacuum glaz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49 (2006) 4877-4885.(9) Kim I, Frenzl A, Kim T,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Transmittance of Insulated Double Low-E Glazing Panel Using Portable Uglass, Measuring Techniq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ophysics, 2018, 39(1):19.

  • 薄织物和隔热材料的热阻及热导率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薄织物和隔热材料的热阻及热导率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color=#ff0000]摘要:薄的织物和隔热材料的逐渐广泛应用,使得现有各种测试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这些材料导热系数和热阻准确测试的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现阶段对这些低导热薄材料热导率测试中存在的错误现象,从测试方法方面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为今后准确测量提供参考和借鉴。[/color][align=center]~~~~~~~~~~~~~~~~~~~~~~~~~~~~~~~~~~~~~~~~~~~~~~~~~~~~~~~~~~~~~~~~~~~~~~~[/align] [size=18px][color=#ff0000][b]一、问题案例[/b][/color][/size]隔热材料作为有效阻断热量散失材料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重要,特别是在服装行业,薄的隔热织物越来越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为人体保温抗寒提供了更轻便和更舒适的面料。随着低导热薄织物的出现和技术发展,对薄织物的隔热性能,如导热系数和热阻,就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有的各种测试方法都无法满足准确测量要求。如国内某机构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隔热面料,开发目的是设法采用纳米孔技术来大幅度降低面料的导热系数。面料的厚度为0.75±0.1mm,重量为48±2g/㎡,体积密度为65±11kg/m3,孔隙率为96%以上,闭孔率为95%以上,孔径30~190微米,壁厚为20~180纳米,面料如图1所示。此面料经不同检测机构采用多种测试方法进行了测试评价,导热系数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align=center][color=#ff0000][img=薄织物热阻和热导率测量,550,37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6/202206061135481562_7545_3384_3.jpg!w600x407.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f0000]图1 新型隔热面料[/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f0000][img=薄织物热阻和热导率测量,550,22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6/202206061136137426_2566_3384_3.jpg!w600x242.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f0000]图2 隔热面料导热系数测试结果汇总[/color][/align]从上述多种测试方法的导热系数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结果之间相差巨大,甚至出现了数量级的差别。特别是由纺织行业权威检测机构得到的超低导热系数测试结果(0.00824W/mK),严重误导了织物的提供方,织物提供方对这测试结果也表示怀疑,但检测机构也无法对测试的准确性进行核实。如图2所示,该薄织物还采用其他测试方法进行了导热系数测试,尽管没有出现太离谱的测试结果,但测试结果之间还是相差较大,测试结果显示出的是完全不同的隔热能力。鉴于上述混乱的导热系数测试结果,此织物的研发生产机构只能在官网上声明“导热系数是某某材料的核心数据。现有测试仪器和方法,无法测试出材料导热系数的绝对值。使用不同测试方法,供应用单位参考”。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无法得到准确测试结果的案例,此现象在纺织行业普遍存在。为彻底解决此问题,本文将针对薄织物的导热系数测试,从测试方法方面分析造成测量不准确的原因,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新型测试方法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size=18px][color=#ff0000][b]二、薄织物和隔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分析[/b][/color][/size]在图2所示的导热系数测试结果中,几乎用到了现有的大多数标准测试方法,下面将对现有的已经和可能用于薄织物和隔热材料导热系数测量的各种测试方法进行分析。导热系数测试方法主要分为稳态法和瞬态法两大类,本文分析的具体路线是从稳态法和瞬态法的源头开始,然后延伸到相应的拓展方法,以期对多个测试方法的整体轮廓有一个清晰的概念。[color=#ff0000][size=16px][b]2.1 导热系数和热阻测试稳态法[/b][/size]2.1.1 稳态护热板法和稳态热流计法[/color]对于隔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普遍采用的测试方法是经典的稳态护热板法(GB/T 10294)。稳态护热板法作为一种绝对法具有最高的测试精度,并同时用来校准相对测试方法稳态热流计法(GB/T 10295),其测量原理如图3所示。[align=center][color=#ff0000][img=薄织物热阻和热导率测量,550,35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6/202206061136309581_831_3384_3.png!w600x391.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ff0000]图3 稳态护热板法测量原理示意图[/color][/align]为保证测量准确性,GB/T 10294标准文本做出明确规定,规定试件热阻不应小于0.1 m2K/W,规定用此来确定试件最小厚度。如果按照此规定,对于上述薄织物的0.75mm厚度,薄织物相应的导热系数不应大于0.0075W/mK才能符合规定。对于试件最小厚度做出规定,是因为试件太薄后试件内部热流分布不均匀和热场变形,并会造成试件上的温差很小,相应的温度传感器测量精度会在小温差测量上产生很大误差。由此,在标准文本中指出:当试件热阻低于0.1m2K/W时,表面温度的测量需要使用特殊的方法。冷板、中心量热计和护热板的表面应机械加工或切削平整、平行且不能有应力,同时它们的温度均匀性要求很高。这些要求在现实中很难实现或实现造价很高,因此对于厚度小于1mm的薄织物和隔热材料,稳态护热板法并不适合,很难满足导热系数准确测量的要求。对于稳态热流法导热系数测试,相应标准GB/T 10295给出了相同的最小热阻0.1m2K/W规定,同样需要按照此规定来确定试件最小厚度。由此可见,稳态热流计法同样存在温差测量不准确等一系列很难克服的问题,对于厚度小于1mm的薄织物和隔热材料,热流计法同样不适用。当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将多层薄织物叠加成厚试件以增大被测试件热阻来测量薄织物的导热系数。这种多层叠加形式在理论上确实能够测量导热系数,但最大问题是叠加过程中会在被测试件中产生空气隙而引入接触热阻,从而使得被测试件的热阻值变大,导致导热系数测试结果偏小,所以一般情况下不推荐采用多层叠加形式进行稳态法测量,除非被测试件比较柔软。[color=#ff0000]2.1.2 纺织品蒸发热板法[/color]纺织品蒸发热板法是一种上述稳态护热板法的一种变形,其基本原理完全基于稳态护热板法,不同之处是将图3稳态护热板法中的试件用空气层和被测试件来代替,以模拟人体散热和外部空气散热条件。 纺织品蒸发热板法目前执行的标准为GB/T 11048-2018,在具体测试中,通过从测定试件加上空气层的热阻值中减去空气层的热阻值得出所测材料的热阻值。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蒸发热板法中的热阻值与稳态护热板法中的热阻值并不能等效,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不同:(1)蒸发热板法在测试热阻时,试件冷面处于空气对流传热环境;而稳态护热板法测试热阻时,试件冷面处于与冷板的导热传热环境。两种测试方法尽管原理相同,但边界条件和物理意义完全不同,蒸发热板法测试的是模拟环境下的等效热阻,稳态护热板法测试的是纯热传导环境下的导热热阻,在稳态护热板法中,根据此导热热阻和试件厚度,可以准确得到导热系数。(2)蒸发热板法中被测试件是平放在中心量热计上,试件靠自身重量与量热计接触。而稳态护热板法中试件通过上面的冷板加载一定的力与量热计接触,两者所形成的热接触效果完全不同,稳态护热板法中的接触热阻更小,即蒸发热板法中得到的试件热阻含有较大的接触热阻。(3)在蒸发热板法标准GB/T 11048中,只涉及了织物热阻的测量,并未涉及通过厚度和测量得到的热阻来计算获得织物的导热系数。这基本就意味着蒸发热板法不能用来测量导热系数。(4)另外,在蒸发热板法标准GB/T 11048中,规定可测量的最小热阻不能小于2m2K/W,与稳态护热板法和热流计法规定的0.1m2K/W最小热阻相比高了20倍,即蒸发热板法比较适合较大热阻的测量。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再来看图2得到的导热系数测试结果,就明显存在以下两大问题:(1)图2中的导热系数测量是依据GB/T 11048-2008,在此版本的蒸发热板法中,规定的热导率为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总和,是存在着三种传热形式的等效热导率,不能用此等效热导率与图2中的其他方法获得的纯导热传热过程的热导率相比较。(2)如果按照图2中的0.00824W/mK导热系数计算结果和0.75mm厚度可以反推出实际测量的热阻值,可得到热阻值为0.09m2K/W。显然此热阻值要远小于GB/T 11048-2008和GB/T 11048-2018中规定的最小可测热阻2m2K/W。从上述分析基本可以得出结论,即蒸发热板法不适合测量薄织物的热阻,更不适合测量纯导热性质的导热系数,这也是GB/T 11048-2018不再提热导率这个参数的主要原因。另外,检测机构出具图2所示的检测结果,也说明相关检测人员对标准方法GB/T 11048的适用范围还缺乏了解。[color=#ff0000]2.1.3 恒定热流法[/color]恒定热流法是上述稳态热流计法的一种变形,其测量原理与稳态热流计法完全相同,同样采用了热流计来测量流经试件厚度方向上的热流密度,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独特的技术手段来测量薄试件厚度方向上的小温差,并且可以加载压力以保证较小的接触热阻和准确控制试件厚度。恒定热流计法的相应标准为ASTM D5470,这种方法普遍用于薄型导热胶垫和固态电绝缘板材的导热系数和热阻测量。根据测量原理,恒定热流法应该比较适合薄织物和隔热材料的热导率和热阻的测量,但在具体测试过程中流经薄试件的热流密度很小,这就对热流密度测量精度提出了很高要求,现有执行标准ASTM D5470的测试仪器还无法实现如此小热流的准确测量,需要研发测量精度更高的测试设备以满足低导热薄片样品的测试要求。[color=#ff0000][b]2.2 导热系数测试瞬态法[/b]2.2.1 瞬态平面热源法(HOT DISK法)[/color]在图2所示的薄织物导热系数测试案例中,显示了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HOT DISK法)的测试结果。已经有很多研究并报道了这种方法在低导热系数测试中存在测试结果偏高很多的现象,这方面的详细介绍及其解决方案可在网上搜索上海依阳编写的《气凝胶隔热材料超低导热系数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应用报告。在瞬态平面热源法导热系数测试中,最大的问题是测量准确性无法进行考核。在稳态护热板法和热流计法中可以采用不同厚度标准参考材料来考核热阻的测量精度,而在HOT DISK法中只能测量热导率而无法测量热阻,那么对于导热系数低于标准参考材料数值0.03W/mK的低导热材料,就根本无法考核其测量的准确性。总之,瞬态平面热源法(HOT DISK法)也不适合测试低导热系数的薄织物和隔热材料。[color=#ff0000]2.2.2 闪光法[/color]闪光法作为一种应用最为普遍的绝对法,广泛用于各种固体材料的热扩散系数测量。但闪光法对于薄织物和隔热材料并不适用,主要原因如下:(1)对于低导热的薄织物和隔热材料,隔热性能比较好,热阻比较大,闪光信号很难传输到样品背面,信噪比较差,测量误差较大。(2)薄织物和隔热材料,多为多孔材料且透光,闪光加热很容易穿透被测试件。如果对试件表面进行遮光处理,遮挡涂层很容易进入试件孔隙而改变试件的导热系数。[size=18px][color=#ff0000][b]三、结论和今后工作[/b][/color][/size]通过上述薄织物和隔热材料测试案例和现有各种测试方法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现有的各种导热系数测试方法,不论是稳态法还是瞬态法,都无法满足薄织物和隔热材料导热系数准确测试的需求。各种测试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没有一种完全适合低导热系数薄试件的测试方法。特别是目前用于纺织品热阻测量的GB/T 11048-2018测试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测量的热阻值应为等效热阻,是多种传热机理的复合作用结果,这很容易误导纺织品的开发人员。有关GB/T 11048-2018测试方法的更详尽研究分析,将在后续专文进行论述。(2)由于缺乏准确的测试方法,给新型织物材料的研究和研制带来的不便和困难,无法通过准确的热导率和热阻测量来调整材料的相应工艺。(3)对于薄织物和隔热材料的热导率测试,需要解决小温差和低热流密度精密测量难题,需要解决材料透光性的影响,这些都是今后工作的主要内容。(4)现有大多数采用稳态法的热阻和热导率测试仪器,所要求的样品尺寸太大,如大多采用面积为300mm×300mm的样品。对于薄织物和隔热材料的热导率测试,如果要实现高精度测量,如此大的样品尺寸势必会增大测试仪器的护热、机加工和热应力变形等方面的技术难度和造价。因此,对于厚度小于1mm的被测样品,完全可以采用小尺寸样品,如50mm×50mm,同样可以保证稳态下的一维热流。(5)对于难度最大的小温差准确测量,可以借鉴闪光法而避开热导率的直接测量,可通过测量热扩散率来间接获得热导率,热扩散率的测量则可以采用频域技术,通过频域技术可以非常准确的将温差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这可能将是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6)另外,表征薄织物的热性能参数中,除了导热系数和热阻之外,还涉及到人体触摸织物的冷感或热感表征参数:吸热系数。最好有新型测试方法能将这些热性能参数进行整体考虑和测试,为织物热性能提供完整的准确测试评价。[align=center]~~~~~~~~~~~~~~~~~~~~~~~~~~~~~~~~~~~~~~~~~~~~~~~~~~~~~~~~~~~~~~~~~~~~~~~[/align]

  • 涤纶织物如何获得仿真丝绸效果?

    涤纶织物如何获得仿真丝绸效果?涤纶在碱的作用下发生水解,由于涤纶结构紧密,热稀碱能使其表面的大分子发生水解,水解作用由表面逐渐深入,当表面的分子水解到一定程度后便溶解在碱液中,使纤维表面一层一层地剥落下来,造成纤维的失重和强度降低,而对纤维的芯层则无太大影响,其相对分子质量也没有什么变化,这种剥皮现象使纤维变细,增加了纤维在纱中的活动性,而获得仿真丝绸效果。

  • 【转帖】“太空农场”培育植物:从月球土壤获得营养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科学家最新研究称,未来人类登陆火星或者月球,可建造“太空农场”,将培育的植物作为生物收割机提取外星球土壤中宝贵的矿物元素。 前,科学家希望继美国宇航局“阿波罗号”系列飞船实现有人登陆月球之后新一轮的实验测试——月球上培育植物和研究月球土被。月球土被是由灰尘、土壤、分解岩石和其它矿物质构成的疏松结构,位于固体基岩最外层。“阿波罗”时期研究显示月球土被层采集的样本并没有毒性,也没有威胁植物、动物或者人类生存的外星球污染物。但是限制使用珍贵的月球土被层意味着科学家无法更好地研究植物如何在土被层中生长。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遗传学家罗伯特-费尔(Robert Ferl)说:“尽管我们对阿波罗时期的科学革新完全称赞,但是将植物种子种在月球土被层是否能够发育生长的问题仍未解答。”  费尔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另一位遗传学家安娜-利萨-保尔(Anna-Lisa Paul)希望能够恢复阿波罗时期未完成的月球实验,目前借助过去几十年里研制的新型工具可以更好地研究月球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分析植物基于月球土被层所出现的基因分子等级反应。  最新研究潜在地显示植物如何提取月球土被层中的一些营养元素,这将实现月球农业梦想——转换植物成为“行星收割机”,并最终有利于人类在外星球表面上生存。保尔解释称,这不仅仅是使用月球和火星土被层生长植物,这些植物将成为‘收割机’,从外星球土壤中提取人类无法获取的宝贵营养元素。目前,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天体生物学杂志》上。  安全第一——月球土壤经检测“无毒”  在首次人类登陆月球的月球勘测任务中,美国宇航局在约翰逊太空中心建造月球恢复实验室(LRL),十分谨慎地对采集的月球样本进行检测。月球恢复实验室的建造目的是确保没有危险的污染物或者未知外星生命形式由宇宙飞船携带进入并威胁地球生物圈,当时研究人员还使用月球土被样本进行了生物学实验。  随着前期研究显示植物接触月球土壤样本后不会凋谢和死亡,所有的月球污染威胁性便很快消除。阿波罗11号和12号采集的月球土壤样本涂抹在35种植物的叶片和根部,这些植物仍处于健康生长状态。按照类似的方法,动物在接触月球土壤样本后也未出现任何疾病反应。  事实上,一项研究发现发芽幼苗和植物培基似乎受益于月球土壤样本中的营养物质,月球灰尘和土被层包含着某些有益于植物生长的元素,比如:铁、镁和锰,甚至包含地球缺乏的必要营养元素,比如:氮、磷、硫和钾。  这潜在地表明使用植物可从月球上“收割”营养元素和矿物质,并暗示着月球农场除供给宇航员生存之外,还可实现更广泛的生命供给。费尔说:“按照几年前一项令人感兴趣的月球农场模式,植物可生活在月球表面的低压舱中,宇航员或者人类月球移民身穿太空压力服收割这些植物。”  月球土壤种植植物  叶片与月球土壤样本接触后,植物仍能幸存下来,但研究人员称,在最后一次月球土壤实验之后30年,将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例如:阿波罗时代土壤实验并未检测月球土壤如何影响细菌或者真菌等正常辅助收获营养元素的微生物。甚至人类宇航员身体上的微生的也可能影响植物根部的根圈土壤。  保尔说:“通过在植物根部寄宿大量有机物,可以分解和传送营养物质。伴随着植物的生长,可实现对月球土被层中营养分子的提取和收割。”研究人员称,最新实验并不需要重返月球,现已对美国宇航局采集的数百克月球土壤样本中提取几克用于培育植物。保尔指出,仅使用1克月球土壤添加在土壤中种植拟南芥、卷心菜和小萝卜。  未来在月球和火星建立“太空农场”至关重要  只要人类在月球建立基地,像这样的植物实验也可在月球表面上进行。这些实验不仅能回答关于基础植物生态学问题,也可获得地球之外种子发育生态学的相关知识。费尔说:“我们的一个目标是利用植物为生命存在提供供给,并发现外星球培育植物的最佳利用方案。其他的问题是地球生命的限制,以及月球表面对于地球生态栖息性的适应性。”  这项研究还将揭开火星土被层种植植物所面临的难题,尽管当前地球上没有火星土壤样本,但一些地球研究已增加某些化学元素模拟火星土被层,并开始种植植物。  保尔说:“抵达火星是非常困难的,这是由于携带宇航员的所有生存物资实现整个火星往返之旅变得很困难。因此,如果实现在火星表面种植可食用、供给生命的植物则是至关重要的!”  更多的地球实验将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更好地设计未来太空轨道农场或者地外农场。意大利工程学顾问克劳迪奥-费纳托(Claudio Finetto)说:“在地球上模拟测试外星球环境非常重要,可用于建造至关重要的太空农场模型。”他和同事计算地球上20%食物再供给的生物恢复性生命供给系统,将供给18人构成的月球基地5年以上的食物。

  • 最近很火的55°水杯,想不想研究一下?

    对,就是那款很火的55度杯!据说,该款杯子的导热原理,是在不锈钢夹层中贮存了一种传热材料,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可逆的固液转换。当水温高于55℃时,能够快速把热量传递到杯壁并贮存起来,使水温降到55℃;当水温低于55℃时,该材料会缓慢释放热量。传热材料为纯物理相变环保材料。不过,网络上总有不同的声音,比如,有网友认为,55度杯子自重达到了600克,容积却只有280ml。这个原因也是在于55度杯是靠三水合醋酸钠来吸热水的热量,三水合醋酸钠太少不成,水太多也不成。因此容量远低于普通保温杯,但重量却是普通保温杯的两倍左右。这个潮流水杯的真正原理是什么?有没有人去探究过?平时呆在实验室里,要不要拆个水杯来玩玩?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yc1010.gif

  • 石油化工阻火呼吸阀防火规范

    石油化工阻火呼吸阀防火规范根据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90) 之规定。“甲、乙类液体的固定顶罐,应用阻火器和呼吸阀”。可见呼吸阀、阻火器是储罐不克缺少的安全设施。它不仅能维持储罐气压平衡,确保储罐在超压或真空时免遭破坏,而且减少罐内介质的挥发和损耗。呼吸阀是维护储罐气压平衡、减少介质挥发的安全节能产品,常与阻火器配套使用。今天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阻火器和呼吸阀的各自用途、工作原理,以方便广大用户能够进一步了解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一、石油化工阻火器防火规范呼吸阀的用途、工作原理油品储运系统的油罐如何能做到安全、稳定和长周期的运行关键问题是正确的使用与维护机械呼吸阀。机械呼吸阀能保证油罐内的压力平行防止油品不被空气氧化而变质,还能够减少袖品蒸发损耗确保油罐的安全。机械呼吸阀可以是整体式的,能够完成呼和吸两种工作。也可以是分离式的,单独完成呼或吸的工作。1、呼吸阀的种类和作用呼吸阀的种类很多,但主要有:防爆阻火呼吸阀和全天候防火呼吸阀,都是用于安装原油、气油、煤油、轻柴油、芳烃为固定式储罐上的通风装置,起减少油品挥发、损耗,阻止外界火陷传入保护储罐当超压或真空时免破坏的作用。常与液压安全阀配合使用,一旦呼吸阀出现故障失去作用或因其它原因罐内出现过高压力、真空,液压安全阀起调节作用。 2、呼吸阀工作原理:弹簧式呼吸阀是用弹簧限位阀板,由正负压力决定或呼或吸。还有重力式呼吸阀,是靠重力来调节的,当容器里面的气压达到超过重压时该阀打开卸压。具体描述:当储罐内压力与大气压力平衡时,呼吸阀呼出阀瓣与呼出口阀座严密配合,吸入阀瓣与吸入口阀座严密配合。当储罐内压力超过大气压力值(即产生过高正压)时,罐内高压直接作用于呼吸阀瓣下方,并克服阀瓣重力以及作用于阀瓣上的外气压力,从而打开呼吸阀瓣由A通道排出罐内过高气压,使罐内压力与大气压力保持平衡。当储罐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值(即产生过低负压)时,大气压通过吸气通道B进入并直接作用于吸入口阀瓣下方,并克服阀瓣重力以及作用于阀瓣上方的罐内压力,从而打开吸入口阀瓣向储罐内补充压力,使罐内压力与大气压力保持平衡。3、阻火呼吸阀的相关参数及性能特点阻火呼吸阀操作压力:A级正压:355Pa(36亳米水柱)负压:295Pa(30亳米水柱)B级正压:980Pa(100亳米水柱)负压:295Pa(30亳米水柱)C级正压:1765Pa(180亳米水柱)负压:295Pa(30亳米水柱)阻火呼吸阀性能及特点:1、壳体选用铸钢和铝合金,耐腐蚀性好;2、纹阻火层采用不锈钢材料,阻火性能好,耐腐蚀性能好;3、结构简单,易检修,安全方便;二、石油化工阻火呼吸阀防火规范阻火器的用途、工作原理阻火器(又名防火器、隔火器)是用来阻止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蒸气的火焰蔓延的安全装置。广泛应用于那些加热燃料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的管路上及油气回收、煤矿瓦斯排放、气体分析等系统能有效地保证气体管道及气体使用点的安全运行。阻火器是阻止易燃气体或液体的火焰蔓延和防止回火导致引起爆炸的安全装置通常装在输送或排放易燃易爆气体的储罐和管线上。主要是用来满足储罐大小呼吸的通气要求与阻火器配套安装在储存甲、乙、丙类液体的储罐顶上,确保储罐在超压时免遭破坏,同时减小储罐内介质的蒸发损耗。全天候阻火呼吸阀在石油工业上按GB5908-97和SY7511-87标准进行制造和验收。全天候阻火呼吸阀有静电接地线,使该阀与罐体保持等电位。该阀具有防冻性能,适用于寒冷地区。全天候阻火呼吸阀结合了全天候呼吸阀和防火器的功能特点,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安装于石化储罐的罐顶,它是石化储罐必备的新型安全设备,其是阻火呼吸性能好,重量轻,维修方便。该产品适用于储存内点低于 28 ℃的甲类油品和闪点低于 60 ℃的乙类油品,如汽油、笨、甲笨、煤油、轻柴油、机油、原油等油品及性质相同的化工产品储罐使用,它在 -35 ℃ -60 ℃的温度环境中正常工作。全天候阻火呼吸阀工作原理:当罐内油气压力大于油罐允许压力时,油蒸汽经压力阀外逸,此时真空阀处于关闭状态;罐内油气压力小于油罐允许真空度时,新鲜空气通过真空阀进入罐内,此时压力阀处于关状态,允许压力(或真空压力)靠调节盘的重量来控制。1、阻火器的种类和作用阻火器按用途可将其分为储罐阻火器、加油站阻火器、加热炉阻火器、火炬阻火器、放空管阻火器、煤气输送管道阻火器等。2、阻火器的阻火机理:大多数的阻火器都是由能够通过气体的许多细小通道或孔隙的固体材质所组成,而对这些通道或孔隙要求尽量小到能使火焰被熄灭。导致火焰能够被熄灭的机理就是传热作用和器壁效应。阻火器的传热作用:波纹板式阻火器是由许多细小通道或孔隙组成的,当火焰进入到这些细小通道后就会形成许多细小的火焰流。由于通道的传热面积大火焰通过通道壁进行热交换后温度下降达到一定程度火焰可以熄灭。根据英国罗卜尔(MRoper)对波纹型阻火器进行的试验表明当把阻火器材料的导热性提高460倍时其熄灭直径仅改变2.6%。这说明材质问题是次要的。也就是说传热作用只是熄灭火焰的一种原因但还不是其主要的原因。石油化工阻火呼吸阀防火规范阻火器的器壁效应:根据了燃烧与爆炸连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与爆炸现象不是分子间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在外来能源(热能、辐射能、电能、化学能等)的激发下使分子键受到破坏,产生具备反应能力的分子(称为活性分子),而这些活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时首先分裂为十分活泼而寿命短促的自由基。化学反应就是靠着这些自由基进行的。自由基在与另一分子作用的结果除了生成物之外还能产生新的自由基。这些新的自由基不断反复地反应又消耗又生成不断地进行下去。由此可知易燃混合气体自行燃烧(在开始燃烧后又没有外界能源的作用)的条件是:新产生的自由基数等于或大于消失的自由基数。随着阻火器通道尺寸被减小让自由基与反应分子之间碰撞几率随之减少,而自由基与通道壁的碰撞几率反而增加这样子就能够促使自由基反应的减低。当通道的尺寸减少到某一数值时这种器壁效应就造成了火焰不能继续传播的条件火焰即被阻止。因此器壁效应才是阻止火焰的主要机理。3、石油化工阻火呼吸阀防火规范阻火器的基本性能要求:管端阻火器的阻火性能应能够达到GB5908《石油储罐阻火器阻火性能和试验方法》规定:①阻火器的壳体应能承受不小于0.9MPa的水压无泄漏、无裂痕或变形;②阻火器应能连续阻爆试验13次每次都能阻火;③阻火器应能够经受耐烧试验1h在此期间无回火。管道阻火器的阻火性能应能够达到GB13347《石油气体管道阻火器阻火性能和试验方法》规定:①阻火器壳体应能承受1.5倍于设计压力的水压试验无渗漏;②阻爆燃型阻火器必须连续经受住13次阻爆燃试验每次必须阻止亚音速火焰通过;③阻爆轰型阻火器必须连续经受住13次阻爆轰试验每次必须阻止超音速火焰通过。

  • 石油化工阻火呼吸阀防火规范

    石油化工阻火呼吸阀防火规范根据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90) 之规定。“甲、乙类液体的固定顶罐,应用阻火器和呼吸阀”。可见呼吸阀、阻火器是储罐不克缺少的安全设施。它不仅能维持储罐气压平衡,确保储罐在超压或真空时免遭破坏,而且减少罐内介质的挥发和损耗。呼吸阀是维护储罐气压平衡、减少介质挥发的安全节能产品,常与阻火器配套使用。今天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阻火器和呼吸阀的各自用途、工作原理,以方便广大用户能够进一步了解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一、石油化工阻火器防火规范呼吸阀的用途、工作原理油品储运系统的油罐如何能做到安全、稳定和长周期的运行关键问题是正确的使用与维护机械呼吸阀。机械呼吸阀能保证油罐内的压力平行防止油品不被空气氧化而变质,还能够减少袖品蒸发损耗确保油罐的安全。机械呼吸阀可以是整体式的,能够完成呼和吸两种工作。也可以是分离式的,单独完成呼或吸的工作。1、呼吸阀的种类和作用呼吸阀的种类很多,但主要有:防爆阻火呼吸阀和全天候防火呼吸阀,都是用于安装原油、气油、煤油、轻柴油、芳烃为固定式储罐上的通风装置,起减少油品挥发、损耗,阻止外界火陷传入保护储罐当超压或真空时免破坏的作用。常与液压安全阀配合使用,一旦呼吸阀出现故障失去作用或因其它原因罐内出现过高压力、真空,液压安全阀起调节作用。 2、呼吸阀工作原理:弹簧式呼吸阀是用弹簧限位阀板,由正负压力决定或呼或吸。还有重力式呼吸阀,是靠重力来调节的,当容器里面的气压达到超过重压时该阀打开卸压。具体描述:当储罐内压力与大气压力平衡时,呼吸阀呼出阀瓣与呼出口阀座严密配合,吸入阀瓣与吸入口阀座严密配合。当储罐内压力超过大气压力值(即产生过高正压)时,罐内高压直接作用于呼吸阀瓣下方,并克服阀瓣重力以及作用于阀瓣上的外气压力,从而打开呼吸阀瓣由A通道排出罐内过高气压,使罐内压力与大气压力保持平衡。当储罐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值(即产生过低负压)时,大气压通过吸气通道B进入并直接作用于吸入口阀瓣下方,并克服阀瓣重力以及作用于阀瓣上方的罐内压力,从而打开吸入口阀瓣向储罐内补充压力,使罐内压力与大气压力保持平衡。3、阻火呼吸阀的相关参数及性能特点阻火呼吸阀操作压力:A级正压:355Pa(36亳米水柱)负压:295Pa(30亳米水柱)B级正压:980Pa(100亳米水柱)负压:295Pa(30亳米水柱)C级正压:1765Pa(180亳米水柱)负压:295Pa(30亳米水柱)阻火呼吸阀性能及特点:1、壳体选用铸钢和铝合金,耐腐蚀性好;2、纹阻火层采用不锈钢材料,阻火性能好,耐腐蚀性能好;3、结构简单,易检修,安全方便;二、石油化工阻火呼吸阀防火规范阻火器的用途、工作原理阻火器(又名防火器、隔火器)是用来阻止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蒸气的火焰蔓延的安全装置。广泛应用于那些加热燃料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的管路上及油气回收、煤矿瓦斯排放、气体分析等系统能有效地保证气体管道及气体使用点的安全运行。阻火器是阻止易燃气体或液体的火焰蔓延和防止回火导致引起爆炸的安全装置通常装在输送或排放易燃易爆气体的储罐和管线上。主要是用来满足储罐大小呼吸的通气要求与阻火器配套安装在储存甲、乙、丙类液体的储罐顶上,确保储罐在超压时免遭破坏,同时减小储罐内介质的蒸发损耗。全天候阻火呼吸阀在石油工业上按GB5908-97和SY7511-87标准进行制造和验收。全天候阻火呼吸阀有静电接地线,使该阀与罐体保持等电位。该阀具有防冻性能,适用于寒冷地区。全天候阻火呼吸阀结合了全天候呼吸阀和防火器的功能特点,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安装于石化储罐的罐顶,它是石化储罐必备的新型安全设备,其是阻火呼吸性能好,重量轻,维修方便。该产品适用于储存内点低于 28 ℃的甲类油品和闪点低于 60 ℃的乙类油品,如汽油、笨、甲笨、煤油、轻柴油、机油、原油等油品及性质相同的化工产品储罐使用,它在 -35 ℃ -60 ℃的温度环境中正常工作。全天候阻火呼吸阀工作原理:当罐内油气压力大于油罐允许压力时,油蒸汽经压力阀外逸,此时真空阀处于关闭状态;罐内油气压力小于油罐允许真空度时,新鲜空气通过真空阀进入罐内,此时压力阀处于关状态,允许压力(或真空压力)靠调节盘的重量来控制。1、阻火器的种类和作用阻火器按用途可将其分为储罐阻火器、加油站阻火器、加热炉阻火器、火炬阻火器、放空管阻火器、煤气输送管道阻火器等。2、阻火器的阻火机理:大多数的阻火器都是由能够通过气体的许多细小通道或孔隙的固体材质所组成,而对这些通道或孔隙要求尽量小到能使火焰被熄灭。导致火焰能够被熄灭的机理就是传热作用和器壁效应。阻火器的传热作用:波纹板式阻火器是由许多细小通道或孔隙组成的,当火焰进入到这些细小通道后就会形成许多细小的火焰流。由于通道的传热面积大火焰通过通道壁进行热交换后温度下降达到一定程度火焰可以熄灭。根据英国罗卜尔(MRoper)对波纹型阻火器进行的试验表明当把阻火器材料的导热性提高460倍时其熄灭直径仅改变2.6%。这说明材质问题是次要的。也就是说传热作用只是熄灭火焰的一种原因但还不是其主要的原因。石油化工阻火呼吸阀防火规范阻火器的器壁效应:根据了燃烧与爆炸连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与爆炸现象不是分子间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在外来能源(热能、辐射能、电能、化学能等)的激发下使分子键受到破坏,产生具备反应能力的分子(称为活性分子),而这些活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时首先分裂为十分活泼而寿命短促的自由基。化学反应就是靠着这些自由基进行的。自由基在与另一分子作用的结果除了生成物之外还能产生新的自由基。这些新的自由基不断反复地反应又消耗又生成不断地进行下去。由此可知易燃混合气体自行燃烧(在开始燃烧后又没有外界能源的作用)的条件是:新产生的自由基数等于或大于消失的自由基数。随着阻火器通道尺寸被减小让自由基与反应分子之间碰撞几率随之减少,而自由基与通道壁的碰撞几率反而增加这样子就能够促使自由基反应的减低。当通道的尺寸减少到某一数值时这种器壁效应就造成了火焰不能继续传播的条件火焰即被阻止。因此器壁效应才是阻止火焰的主要机理。3、石油化工阻火呼吸阀防火规范阻火器的基本性能要求:管端阻火器的阻火性能应能够达到GB5908《石油储罐阻火器阻火性能和试验方法》规定:①阻火器的壳体应能承受不小于0.9MPa的水压无泄漏、无裂痕或变形;②阻火器应能连续阻爆试验13次每次都能阻火;③阻火器应能够经受耐烧试验1h在此期间无回火。管道阻火器的阻火性能应能够达到GB13347《石油气体管道阻火器阻火性能和试验方法》规定:①阻火器壳体应能承受1.5倍于设计压力的水压试验无渗漏;②阻爆燃型阻火器必须连续经受住13次阻爆燃试验每次必须阻止亚音速火焰通过;③阻爆轰型阻火器必须连续经受住13次阻爆轰试验每次必须阻止超音速火焰通过。

  • 【分享】服装织物胀破强力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织物在一垂直织物平面的负荷作用下鼓起、扩张进而破裂的现象称为胀破。织物的胀破强力是织物的一个重要力学指标。目前主要采用弹性膜片法测定织物的胀破强力,测试标准有GB/T7742.1—2005《纺织品织物胀破性能第1部分胀破强力和胀破扩张度的测定液压法》、FZ/T01030—1993《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接缝强力和扩张度的测定顶破法》等。影响织物胀破强力的试验因素很多,如试样匀质性、温湿度、试验面积、试验条件(定油压速率和定胀破时间)、仪器设备等,根据标准GB/T7742.1—2005和FZ/T01030—1993,在多次试验中发现试验面积、试验条件和仪器设备这三个因素对织物胀破强力的影响较大,现简述这三种因素对织物胀破强力的影响。 1试验方案 1.1样品的选取 随机选取不同成分和组织结构的样品8份,测试每个样品的胀破强力10次,以它们结果的平均值进行分析比较。 1.2仪器 MULLENC型胀破强力仪,M229AUTOBURST型胀破强度仪。 1.3试验方案 选定不同的设备仪器和不同的试验方法,试样的胀破强力结果也不同。GB/T7742.1—2005中规定胀破时间可采用(20±5)s;试验面积采用50cm2,也可使用100cm2、10cm2、7.3cm2等其他试验面积;FZ/T01030—1993中规定油压速度为(85±10)mL/min。 本文选定试验面积、试验条件和设备仪器这三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子试验,以每个试样结果的平均值进行分析比较。其中,试验面积选为7.3cm2和50cm2;试验条件选为定油压速率95mL/min和定胀破时间20s;仪器设备选定为MULLENC型胀破强力仪和M229AUTOBURST型胀破强度仪。 2试验结果及分析 2.1不同试验面积的结果比较及分析 选择M229AUTOBURST型胀破强度仪,定胀破时间20s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当试验面积不同时,试样的胀破强力差异很大,一般来说试验面积越小,其胀破强力值越大,采用试验面积7.3cm2所得的胀破强力值是试验面积为50cm2胀破强力值的3倍左右。因此进行胀破试验时必需注明试验面积。 2.2不同试验条件的结果比较及分析 选择M229AUTOBURST型胀破强度仪,试验面积为7.3cm2的条件进行试验,比较定油压速率和定胀破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采用定油压速率为95mL/min时所得的胀破强力值比定胀破时间20s所得胀破强力值偏大,但两种相差不大,差异在5%以内。 2.3不同仪器的结果比较及分析 选择试验面积为7.3cm2,定胀破20s为终止条件进行试验。 其他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设备所得的胀破强力值也有所差异,这些差异是随机的,有些试样采用M229AUTOBURST型胀破强度仪所得胀破强力值较大,有些试样采用MULLENC型胀破强力仪所得胀破强力值较大。 3结论 通过试验发现,试验面积、试验条件和设备仪器对胀破强力值都有所影响,其中试验面积对胀破强力值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试验面积越小,其胀破强力值越大,采用试验面积7.3cm2所得的胀破强力值是试验面积为50cm2胀破强力值的3倍左右。因此进行胀破试验需注明试验面积;采用定油压速率95mL/min所得胀破强力值比定胀破时间20s所得胀破强力值偏大;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设备所得的胀破强力值也有所差异,这些差异是随机的。

  • 【我们不一YOUNG】+耐洗色牢度测试中单纤维贴衬织物和多纤维贴衬织物的选择?

    在一些色牢度的测试标准中比如耐洗色牢度测试标准中往往会规定两种贴衬织物可供实验室选择,单纤维贴衬织物也行,多纤维贴衬织物也可,这是从标准的选择角度来看。但是从实验室的角度来说,因为单纤维贴衬织物和多纤维贴衬织物的价格不同,所以在满足检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还是尽量选择价格低的,那么什么情况下选择单纤维贴衬织物什么时候选择多纤维贴衬织物哪?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几个原则:1. 从试样成分上把握: 1.1 对于单纤维贴衬织物来说,可以根据标准中的要求,选择试样本身的纤维成分作为第一块贴衬织物,而根据标准中选择的试样条件及温度合理选择对二块单纤维贴衬织物即可。这种情况下是比较节省成本的。 1.2 对于混合织物来说,两种组分的试样可以选择占大部分成分的第一块单纤维贴衬织物进行试验,而第二块单纤维贴衬织物可以选择试样中的第二种成分进行测试。 1.3 对于多种成分的混合织物来说实验室只能选择多纤维贴衬织物来进行测试了。2. 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区分 2.1 对于研究性的试验尤其是对比性试验,实验室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需要对比成分的单纤维贴衬织物。而对于全方位的研究则可以选择多纤维贴衬织物来进行;对于多纤维贴衬织物和单纤维贴衬织物的对比试验当然两种贴衬织物都得用了。 2.2 根据有客户要求的单独制定哪种纤维的沾色情况,实验室尽量选择单纤维贴衬织物。而对于投诉性的验证则需要选择多纤维贴衬织物。总之 贴衬织物的选择首先应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然后在此基础上以降低成本为目的选择贴衬织物。

  • 【原创】植物奶油,美味还是祸端?

    核心提示   汉堡、面包、饼干……现实中很多人都爱吃这些食品,而铺满奶油的乳酪蛋糕更是让很多人垂涎欲滴。很多人只是眷顾于这些香甜的美味,却忽视了其中很重要的制作原料--氢化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植物奶油。专家介绍,植物奶油因含有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反式脂肪酸,甚至被评为食物史上最大灾难。近日,国家食品药监局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抽检中87%的食品含有反式脂肪酸,其中包括了所有的奶酪制品、95%的“洋快餐”、蛋糕、面包等。植物奶油,到底是美味儿还是祸端?   专项调查   植物奶油被滥用   九成蛋糕检出反式脂肪酸   “咖啡伴侣,很多人以为那里是奶粉,实际上那里就是植脂末,就是氢化油做的,一滴奶都没有。冰棍也是一样,现在就说你去饭店吃的蛋挞,蛋挞就是氢化油做的。”提到氢化油(俗称“植物奶油”),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营养科研究员,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赵霖这样对记者表示。   氢化油,也被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黄油”“植脂末”,目前在面包、奶酪、人造奶油、蛋糕饼干等食品烘焙领域广泛使用。氢化油可以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邓泽元介绍,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委托他们做一个项目,在全国20个城市进行食物反式脂肪酸的调查,调查历时三年。   在监测的食品中,植物奶油最高达到46%的反式脂肪酸,氢化油的普遍反式脂肪酸大概在20%左右,就是含量在20%左右,这是个很高、很可怕的数字。   赵霖曾和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傅红教授做过一个关于“国内市售食品反式脂肪酸含量的调查”.他们选取了2005年至2009年中国食品市场上52个着名品牌共167种产品,对每种产品的油脂含量、反式脂肪酸种类和含量进行了监测。   监测表明,反式脂肪酸在食物中相当普遍,抽检食品中87%的样品含有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危害多   植物奶油曾被比作滴滴涕   植物奶油100年前问世   1910年,“植物奶油”问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国家农业受到打击,用来做糕点的动物油脂供应不足。美国的科学家利用氢化技术,让植物油具备动物油脂的功能,用以代替当时价格较高的动物油。它的口感征服了消费者,它的工艺特点征服了加工者,所以它就被广泛地应用。研究人员后来发现氢化油可以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曾被评为灾难食品头名   前两年欧洲有一个杂志,这个杂志第100期纪念的时候,他们就要求评人类10个食品的灾难时刻,最后评的第一位就是氢化油。由于氢化油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威胁,以至于有的科学家把氢化油的危害,和上世纪曾被大量使用的杀虫剂滴滴涕相比,把氢化油称作又一个滴滴涕。   反式脂肪酸引发多种疾病   赵霖教授曾和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傅红教授做过一个关于“国内市售食品反式脂肪酸含量的调查”.通过对1000多人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其中200人左右患心血管疾病),结果发现,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即每天摄入大概0.5克左右的话,如果增加大概0.1克,心血管的发病率基本上可以翻倍增加。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经过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摄入与罹患冠心病的危险显着相关,即使每天摄入体内的反式脂肪的量不超过5克,患心脏病的风险也将增加25%.各国学者相继对此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反式脂肪酸除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外,还会干扰必要脂肪酸的代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健康,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导致妇女不孕。   只吃快餐吃出病   美国男子30天增重22斤   美国有一名男子名叫摩根·斯普尔洛克,2005年,为了证实快餐对身体究竟会造成什么影响,他强迫自己在30天内三餐只吃薯条、汉堡等快餐。事实上,摩根之所以要做这个实验,是因为他看到,在过去的20年中,有超过1亿的美国人超重,成为仅次于烟草引起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为了保证实验的真实性,他请了三位医生进行监督,并不断检查他的健康状况。实验开始前,摩根的身高1.9米、体重不到84公斤,三位医生的检查结果表明,他的身体完全健康。下面是摩根实验的全程记录。   第2天:开始身体不适。第5天:长到了195磅。第9天:长到203磅。第18天:以前血内胆固醇是165,现在是225,肝脏出现损伤。第21天:心脏发生异常,医生建议他停止实验并服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摩根拒绝了,把实验坚持到了最后。第30天:肝脏呈现中毒反应,胸口闷痛,血压大幅度升高,而且胆固醇上升了65%,体重增加了11公斤。医生说,如果他继续如此饮食,可能会得冠心病。   摩根·斯普尔洛克把自己的这个实验拍成了一部纪录片,名叫《给我最大号》,并获得了奥斯卡纪录片奖的提名。   不过,专家告诉我们,对人体造成如此伤害的食品还不止洋快餐,各类西式蛋糕、饼干、咖啡、巧克力、冰淇淋都有这种风险,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们都含有同一种物质,叫做氢化油。   蛋糕店员工道行浅   这种奶油好,我们全用它   随着“植物奶油”富含反式脂肪酸,威胁人体健康的事实真相被发现,现在不少欧美国家已经开始对它封杀、叫停。但在国内,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普遍使用的情形。   还是植物奶油健康   记者:蛋糕是奶油的吗?   服务员:对,奶油的,都是奶油的。   记者:你们的蛋酥卷用的是什么油?   服务员:植物奶油。我们用的植脂的是最好的。   记者:你们的蛋酥卷用的是什么油?   蛋糕师傅:植脂的。我们用的奶油全都是一样,就是公司给配发的那种。咱家没有动物奶油。那个乳脂的太油腻了,我们就说一般都用的植脂奶油(植物奶油)的。顾客都喜欢。   记者:哪种奶油吃起来健康点?   蛋糕师傅:我感觉肯定是植脂的。   我们只用植物奶油   地点:知名“洋”品牌西点店   记者:你们的蛋糕什么做的?   服务员:我们店做蛋糕的东西都是进口的。都是植物奶油做的。   记者:能否订做一个用动物奶油制作的蛋糕?   服务员:不好意思,我们所有的产品都规定用植物做。天然奶油的。   记者:什么奶油?   服务员:天然植物奶油。   记者:这种奶油用起来怎样?   服务员:我们家后厨用这种奶油,它肯定是比较好,不容易发泡,然后就是抹在蛋糕上吃着口感挺不错的。   记者:现在做蛋糕是不是就没有动物奶油,全是植脂的?   服务员:我们家反正没有,我不清楚别人家。   专家说法   禁用虽有共识难有行动   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在针对氢化油的安全性进行更细致的调查,而学术界也多次提出应该限制或者禁用氢化油。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邓泽元说,“我觉得首先应该取缔目前的氢化油脂生产。”目前,美国、欧洲相继出台了对反式脂肪酸的管理标准。而在我国,产生反式脂肪酸的源头--氢化植物油的发展正是方兴未艾,一些专家也担心,这会成为取缔或者限制反式脂肪酸的一个难点。   中国农业大学李里特教授也表示,现在在学者中间的共识是有了,但事实是现在企业产业界还在继续使用,并没有禁止而且禁止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alig

  • 毛巾产品属于绒类织物吗?

    最近审核摩擦色牢度,发现GB/T 3920中规定有两种摩擦头,方形摩擦头适合绒类织物,觉得毛巾属于绒类织物所以一直用方头进行测试,可是最近发现有些检测行用的是圆头的,难道他们没有把毛巾归到绒类织物吗?不知道毛巾是否属于绒类织物,有权威的依据吗?求分享讨论。

  • 织物撕破试验机故障

    急急!!!!!!请问织物撕破试验机校准好后,测试时对话框中显示”no slit!“是什么故障????

  • 食品检测实验室仪器——脂肪仪

    许多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都含有脂肪,要鉴别其品质优劣,可以通过测定其中脂肪含量来实现。测定脂肪含量的方法有多种,抽提法、酸水解法、比重法、核磁共振法等等。索氏抽提法是目前国内首选的粮油分析标准方法,也是公认的经典方法。 步琪(BUCHI)公司是目前为止唯一能够提供全自动索式法测定脂肪的公司。其全自动萃取仪B811是备受好评的食品检测实验室仪器。该仪器的使用有四种方法,分别是:1,国际通用方法——索式抽提标准法;2,快速有效方法——索式加热抽提法;3,热浸法——加热抽提法;4,热淋洗法——连续抽提法。此外,其储存方法多达五十种。 而索式标准法的四步——抽提,淋洗,溶剂回收,烘干,均可在全自动萃取仪B811这一台仪器上完成。这比普通的手工操作至少缩短了三倍的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为了满足不同需要,也为了提高设备操作的安全性,高温加热炉的溶剂沸点最大可达150摄氏度,并且采用防爆沸装置。内置双电力加热系统能够快速升温,传热金属材料能有效散热。并有惰性气体保护整体干燥,以免造成样品污染、溶解损失等问题。 ************成立十多年,具有丰富经验,不仅代理步琪全自动萃取仪B811,而且代理经销多种国内外仪器仪表、食品检测实验室仪器及工业自动化设备,涉及钢材、食品、医药等多个行业。同时提供专业配套的解决方案及咨询服务。

  • 【转帖】经改良植物碳捕获能力或能翻倍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一个研究小组正在研究改良植物的技术,以期在未来几十年中,将植物光合作用捕获碳的能力提高一倍。当前植物光合作用每年从大气中捕获的碳只有30亿吨,而为遏制气候恶化,每年需要从大气中减少约90亿吨碳。该研究发表在10月出版的《生物科学》上。研究由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共同进行,旨在探索一种途径来更好地利用生物质能源作物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上升水平。论文第一作者、伯克利实验室地球科学部高级科研人员克里斯托·简森说,将在今后几十年把植物光合作用捕获碳能力提高一倍。到2050年,利用植物从大气中清除碳的能力将达到50亿吨到60亿吨,这大部分将来自草本或木本的生物能源作物。生物能源作物能从两方面抵制气候变化:一方面,植物纤维可转化为中性碳,作为运输燃料来替代化石燃料;另一方面,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将大量的碳通过根系固定在土壤中,形成一种生物炭。如果一种草能结合高能量和高附加的优点,还能减少大气中的碳,人们首先会选它作为生物燃料,比如一种很有潜力的生物燃料原料——芒草,它们根系庞大,能从空气中捕获碳,并将碳固定在土壤中达数千年,是目前最佳的生物能源作物候选。但简森和研究小组却首先考虑如何提高这些植物的固碳能力,他们描述了几种途径:一是转变植物冠层,加强它拦截阳光的效率;二是提高植物吸收利用太阳光的能力,以提高二氧化碳合成生物质的效率;三是提高植物将所捕获的碳输送到根部的能力,将更多的碳储存在土壤中;最后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加强植物对各种压力的耐受程度。简森认为,人们在利用生物能源作物时,能首先考虑对其进行基因改良,给生物能源作物引入一些优良的属性,比如让它们能耐受干旱,或能利用卤水、含盐废水或灌溉用海水,从而避免增加淡水供给的负担。生物能源作物基因改良较容易,强化它们耐压固碳的能力可大大降低大气中的碳含量。(来源:科技日报 常丽君)

  • 有做火试金测试的实验室吗?

    想找个具备火试金测试能力的实验室合作,我们有样品要测金含量。不知道上海或附近哪家单位可以提供。价格多少,测试周期需要多久?

  • 【资料】熊猫快报--天津市实验成功水生植物治理污水方法

    发布时间:2008年8月21日 河道中不但可以长出美丽的花草,还能利用它们吸收水中的富营养成分,治理水体污染。日前,水生植物治理污水方法在津实验成功。今后,本市将利用水生植物来恢复水质恶化河道的生态功能,对水质富营养化的河道、湖泊和水库进行生物治理。 昨天下午,记者在外环线“城市水环境改善与水源保护示范工程”基地看到,河道中已经试种了十多种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将河道装扮得分外美丽:用浮球撑起的黑三菱草坪已经长得郁郁葱葱;芦苇秆编织成的人工浮床上,早已生成了芦苇丛;水浮花钵中,美人蕉红黄相间的花朵格外炫目。 正在进行数据统计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可以有效吸收水中过量的营养成分,特别能吸收氮、磷等元素,有效抑制蓝藻的产生,并有利于清淤治污。同时,生物治污方式成本很低,方便推广。比如,通过人工浮床种植的芦苇,因苇秆不易腐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芦苇根是宿根,能够越冬,来年不用重复种植,芦苇叶可用来养鱼,到秋天可收割芦苇,还能编成工艺品。 ——信息来源:新华网

  • 【求助】GB/T 12584-2008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低温冲击试验

    求助,GB/T 12584-2008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低温冲击试验该标准于2008-10-01实施,代替GB/T 12584-2001《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低温冲击试验》。GB/T 12584-200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低温冲击试验 (已废止)[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20514]GB/T 12584-2001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低温冲击试验 (已废止)[/url]

  • 【原创大赛】纺织品织物钻绒性试验机的‘怪味’排查

    【原创大赛】纺织品织物钻绒性试验机的‘怪味’排查

    纺织品织物钻绒性试验机的‘怪味’排查验室有很多仪器是专用的,平时使用率不高,因为一些仪器只是为了一个产品中独有的一个检测项目而设置的,虽然这样的仪器很少使用,但是有时为了工作需要还是要配备的成为实验室仪器中的一部分纺织品织物钻绒性试验机就是这么一个仪器,一年内有半年时间是停止不工作的,因为主要应用于羽绒制品,所以这样的仪器使用率不高,整个上半年是没有检测样品的,下半年才开始工作,属于冬季产品检测,并且是羽绒制品专用仪器,哪怕是下半年,也是经常没有检测工作的,但是也有很忙的时候,那就是突然之间样品特多,一下子收到很多的样品,那么这个仪器就要连续的,不停的工作了。这不,这几天钻绒性试验仪就不停的在运转,仪器本身的噪音也大,这两天可是把我们实验室的检测员害苦了,下班后耳朵还嗡嗡响呢,由于检测任务多,一次只能做一个样品,所以没有办法,今天还得一个一个的做检测,仪器继续开起来,耳朵也要继续的受‘煎熬’首先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将试验回转箱内外的毛、绒.飞丝等清理干净,擦净硬质橡胶球,放10只于回转箱内,接着按‘设定’按钮,YH960计数表‘状态栏’开始闪烁,按‘⊿’进行移位,移至千位的位置,然后按‘△’进行数字设置,设置1000转,再按‘设定’键进行确认设置,设置完成最后仔细清除干净缝制时残留在待测试样袋外表面的毛绒,然后将其放入回转箱内,每次只测一个样品仪器正常运转,由于这个仪器运转时间比较长。并且有运转结束报警功能,所以就没有人多注意仪器运转,各干各的事情去了,就在仪器运转10几分钟时间的时候,突然大家都闻到一种电线烧焦的味道,这个味道很敏感,我立即组织大家查看各个仪器,织物钻绒性试验仪这里味最大,过去一看,不但有味道,还有少量的烟冒了出来,大家都慌了,有的都向外跑门去,我赶紧跑到总电源控制开关处,立即拉下控制,顿时实验室一片昏暗,立即打电话找电工过来检查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82117562198_01_2154459_3.jpg电工也被这味道吓着了,马上进行拆机检查,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82117571332_01_0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82117571991_01_0_3.jpg有时用电笔,有时用万用表的,折腾了好一会,找到了原因,看看这个是什么变形到这样了烧掉了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82117580201_01_0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82117580975_01_0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82117581675_01_2154459_3.jpg电工下去找了一个同样的电容,给仪器换上了,又检查了一下其他部位,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让我们接通电源,其他仪器都关掉,只开织物钻绒性试验机这一个仪器接通电源,正常开机,唉,转动了,转动十分钟左右,电工说没有问题了,我们还不放心,我安排了一个男检测员,在旁边看着,一直做了两个样品,都没有任何异常,这下放下心了。小结:仪器故障是实验室常见的现象,任何仪器都不可能永远的不出故障,哪怕是几百万的仪器也会出故障,当然出故障的仪器和仪器价格关系不大,主要是我们的安全措施要做好,我们这个仪器故障就是很吓人的,如果没有发现,或者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发生这样的仪器事故,那就麻烦了我们通过这个事故,就要求电工对所有仪器进行一次拆机检查,对于老化的配件,或者有安全隐患的部分,就要进行更换和维修,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安全无小事,事事要留心。

  • 怎样保证在湿地植物筛选试验中污水浓度不变呢?

    各位老师,我现在是在华南地区做人工湿地植物筛选试验.由于近段时间天气干燥,在做挺水植物时水量蒸发较大,导致污水浓度变化较大.这种蒸发量的影响可否视为系统误差呢?如果将其视为系统误差,我的整个试验持续时间约30天,在这种干燥环境下30天不补充水分是不可能的.如果要补充,怎样补充和补充什么样的水才不会影响这个连续试验的一致性和规律性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