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电阻探针腐蚀检测仪

仪器信息网电阻探针腐蚀检测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电阻探针腐蚀检测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电阻探针腐蚀检测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电阻探针腐蚀检测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电阻探针腐蚀检测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电阻探针腐蚀检测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电阻探针腐蚀检测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电阻探针腐蚀检测仪相关的资讯

  • 我国科学家设计新探针可实现对蛋白质N-端组学深度富集检测
    2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黄河、柳红合作,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吡啶甲醛片段的可断裂分子探针2PCA-Probe,可实现对蛋白质N-端的深度富集检测。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蛋白质水解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翻译后修饰方式,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正常组织中,大多数蛋白酶的活性受到严格调控,而在肿瘤组织中则往往被异常激活,并通过介导免疫逃逸、肿瘤细胞侵袭等多个途径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通过对蛋白质N-端进行系统检测可获得蛋白水解断裂信息,但现有的N-端组学检测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检测深度不高等缺陷,限制了蛋白水解相关研究的进展。研究团队发现,吡啶甲醛片段与N-端氨基酸可以选择性发生环化反应形成咪唑烷酮结构,还可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并由此发现该类标记方法生成的新诊断片段。通过该诊断片段信息,可以规避以往此类探针标记时遇到的限制,即无法标记2位氨基酸为脯氨酸的多肽。利用该方法,研究团队对三对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N-端组进行了深度富集检测,共鉴定到了4686种N端多肽。进一步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的蛋白水解过程较癌旁组织更活跃,且肿瘤组织中发生水解的蛋白主要富集在代谢通路和免疫通路,这可能与肿瘤组织的代谢重编程和免疫逃逸过程相关。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全新的N-端组深度检测方法,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蛋白质水解过程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新工具。2PCA-Probe探针结构及标记检测流程 图片来源于《美国化学会志》
  • 武汉科思特参展全国腐蚀电化学学术交流会
    2016年7月13~15日,我公司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办的“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腐蚀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青岛,探讨腐蚀电化学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方向,探索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动和拓展腐蚀电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会议还举行优秀青年论文评选报告37场、专题分会场报告39场,代表了我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最高水平。 武汉科思特技术总监董泽华教授作报告 我公司不仅参与了腐蚀监检测技术交流,还携带种类众多的科研和工业应用仪器参加会议展示。参展的仪器因种类多、专业性强,吸引了众多的与会者前来公司展台咨询。此次会议的不少参会人员都是腐蚀领域的翘楚,对我公司及其产品也极为熟悉。我公司除了展示最新的常规腐蚀科研仪器——CS系列电化学工作站,更突出展示了升级后的CST520丝束电极电流电位扫描仪,功能更新后的软件,其自动绘图功能成为一大亮点,很多用户进行咨询、了解。公司其它工业腐蚀监检测设备,如CST400电阻探针腐蚀监测仪、CST800E快递腐蚀测试仪、CST720钢筋混凝土综合测试仪等,也吸引了不少与会人员的目光。公司的优势产品之一——电化学工作站,因其设计满足了腐蚀研究用户的科研要求,并且公司一贯坚持提供优质的售后技术服务,一直以来得到高校用户的青睐,此次会议上也是如此。许多新老用户借此次会议机会,跟我公司的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咨询仪器使用的相关问题,了解公司的产品的升级和新产品开发情况。在这种互动中,我们的工作人员强烈感受到用户的信赖和期待,让我们对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充满信心! 武汉科思特仪器一直坚持“专业专注专心”的态度开发产品、服务用户,我们将继续以更优质的产品和更贴心的服务回报我们用户!
  • 专家谈火电厂腐蚀检测技术发展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1月26日,&ldquo 火电厂炉管在线检测技术报告会&rdquo 在云南腾冲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协办,北京华科仪电力仪表研究所、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承办。来自全国电厂、电力设计院、电力科学研究院的6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河北电力研究员资深专家王二福高级工程师  电厂化学仪表资深专家王二福高级工程师做了&ldquo 火电厂锅炉炉管腐蚀检测及其动态诊断新技术&rdquo 的主题报告,为我们讲述了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以及现有的金属腐蚀检测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腐蚀检测技术有直接监测和间接监测两大类、六种形式、十七种检测方法。  直接监测包括五种形式13种检测方法:1现场调查形式,即设备停运期间,由锅炉防爆监察人员目视观察 2物理监测形式,包括挂片法、超声波法、声发射法、电阻法、热图像法、射线照相法等六种检测方法 3机械监测形式,包括监测孔法、力学性质测量法等 4腐蚀产物检测形式,即分析水中金属离子成分和浓度来进行定性 5电化学监测形式,包括线性极化法和电偶法。  间接监测包括一种形式4种检测方法,即介质条件测定形式。包括人工化验法、溶解氧仪表在线分析法、酸度计仪表在线分析法、氧化还原电势测定法。  上述方法中12种方法必须在设备停止运行期间进行腐蚀测量,另外5种方法只能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定性分析测量。但是所有方法无法获得在生产条件过程中热力设备金属材料(炉管)腐蚀速度即时值,无法获取炉管遭受腐蚀、受到损坏的实际信息,也无法在事故发生之前作出预测、预防和预报的警示。  国外生产过程中腐蚀速度动态分析检测技术发展较早也发展较好,此次会议上厂商展示的&ldquo 火电厂锅炉受热面金属材料(炉管)在线式腐蚀速度动态分析检测装置&rdquo 给了我们很大信心,也希望国内厂商继续努力,产品越做越好。
  • 深圳检验检疫局接地电阻检测能力国际领先
    近日,深圳检验检疫局机电实验室在国际权威能力验证机构澳大利亚IFM质量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IFM)组织的接地电阻能力验证中获得满意结果,标志着该局机电实验室接地电阻的检测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次能力验证既证实了该局机电实验室接地电阻试验的出色检测能力,也为该局机电实验室明确自身在全球检测机构中定位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平台。  IFM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安全认证体系(IECEE)指定的能力验证机构。此次能力验证检测涵盖范围广,样品包含了3个电阻,并且分别要求在3个电流状态下进行测量,至少需要测量9组,共18个数据,基本覆盖了日常检测工作中的各种情况 此次能力验证参与实验室数量多。全球共有302家实验室参加本次验证,其中231家实验室获得满意结果,占76%,参加实验室多为国际电工委员会授权认可的国际技术领域最具权威的检测机构。此次能力验证引入了实验室间环境控制、仪器设备先进性水平的比较。通过实验室间环境温度控制的数据,横向比较了实验室的环境控制能力,并且分析了不同环境控制能力下的检测数据。
  • 化学发光探针检测技术速查病原菌
    吉林检验检疫局建立的金标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技术作为当今检测病原体和诊断疾病方面最为敏感的免疫学技术之一,不仅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更为重要的是适用于广大基层食品监管部门的现场检测和诊断,这些特点都是其他免疫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该技术不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且还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如可适用于医疗卫生行业,出入境食品口岸抽查和鉴定、流通领域卫生监督和工商行政部门和质监部门的食品企业监管等,甚至可以走进餐馆、家庭进行简易的食品自控和检测等。  由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研课题《应用化学发光探针及免疫金标法检测食品中多种致病菌的研究》在2011年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该课题建立的化学发光探针检测技术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常见的四种病原菌:空肠弯曲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大肠杆菌O15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还建立了应用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的快速检测方法。  急需速测技术  我国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较分散,而且为数较多企业过分追求利润法律意识淡薄,社会责任心不强导致其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据报道,我国45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员工人数10人以下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就有35万家,约占80%,因而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和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  而目前的食品卫生监管的检测手段主要依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方法进行,虽然这些方法准确可靠,但这些方法一般都需要建设专门的微生物检测实验室,配备专业的检测技术人员,需要较长的检测周期,由此造成的检测成本过高,缺乏时效性等问题,使一些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能迅速得以解决。因此发展和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检测技术,作为标准检测方法的初筛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食品检验新兵  化学发光探针技术的原理是互补的核酸单链会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成稳定的双链复合物。这一检测系统利用一个标记有化学发光物的单链DNA探针,可以特异性的识别和结合目标微生物的核糖体RNA。微生物中的核糖体RNA释放出来后,化学发光标记的DNA探针就与之结合形成稳定的DNA-RNA杂合体。标记的DNA-RNA杂合体会与非杂交探针分离,并在化学发光检测仪中进行测量。样本的检测结果通过计算与阴性对照进行比较得出结果。利用化学发光剂标记和检测核酸使得许多非放射性标记检测的灵敏度达到甚至超过了同位素标记测定。  在众多的化学发光体系中,应用最多的化学发光体主要有三类:增强鲁米诺发光体系、吖啶类化合物发光体系和碱性磷酸酶催化的1,2-二氧环己烷发光体系。吉林检验检疫局建立的化学发光技术使用吖啶酯标记核酸探针。  利用化学发光杂交保护分析的原理检测空肠弯曲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大肠杆菌O15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种致病菌特异性RNA序列,这种方法无需物理分离,利用吖啶酯标记DNA探针,通过核酸杂交保护分析法,即应用人工合成的靶DNA保守区的寡核苷酸,在合成时引入一个烷氨基的手臂,经活化后接上吖啶酯,制成化学发光探针。  杂交后无需分离步骤,而是利用差分水解来鉴别,即加入碱性溶液,游离的发光探针遇碱水解失去发光特性,而与特异性目的片段结合的探针形成DNA-RNA杂交体,由于吖啶酯是平面结构很容易进入双螺旋的内部而获得杂交保护,水解速度缓慢(半衰期达10分钟以上),仍有发光性能,可以在发光仪上显示化学发光信号,从而实现对病原菌的检测。  应用前景广阔  该项目利用胶体金技术研制了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快速检测,该检测试纸条的灵敏度高,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不同批次生产的免疫胶体金具有良好的检测重现性,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检测时间只需10至20min即可报告结果,胶体金法无污染,不会危害操作者以及环境。胶体金抗体复合物在冻干状态下室温储存相当稳定,有效期长 此外胶体金技术还具有检测迅速、灵敏、不需要复杂仪器设备、产品永不褪色等优点,适合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初筛检验。  吉林检验检疫局建立的基因探针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可在30分钟内快速确定病原体,并可直接于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鉴定目标微生物。该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国外生产的LEADER 50i检测仪上,仪器自动注入检测试剂,立刻测量标记物所产生化学反应的化学发光强度,并自动计算结果及打印报告,该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检测成本低,操作简便、快速,对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和监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
  • 进口率超九成,美日仪器垄断市场——全国共享探针台盘点
    探针台是一种很专业的仪器,它主要的功能就是针对半导体元件进行检测,这里面说的半导体元件指的是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等元件以及封装的测试。通过探针台配合测量仪器可完成集成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和电容电压特性曲线等参数检测。可以适用于对芯片进行科研分析,抽查检测等;可以保证这些半导体元件的质量,缩短研发时间和器件制作工艺的成本,所以,它的存在对于制造半导体的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半导体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增长,作为半导体检测的必备仪器—探针台的市场也在逐年增长和扩大中,不论是海外品牌还是国产品牌,近几年在半导体检测仪器市场中的规模都在逐年扩大。由于高校的管理模式及制度,探针台大多养在“深闺”,大量科研资源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解决这个问题并加速释放科技创新的动能,中央及各级政府在近几年来制订颁布了关于科学仪器、科研数据等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平台建设文件。2021年1月22日,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2021年度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国科发基〔2020〕342号)》,全国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将各种科学仪器上传共享。其中,对探针台的统计分析或可一定程度反映科研领域相关仪器的市场信息(注:本文搜集信息来源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部分仪器品牌信息不全则根据型号等信息补全,不完全统计分析仅供读者参考)。不同地区(省/市)仪器分布情况本次统计,共涉及探针台的总数量为235台,涉及20省(直辖市/自治区),84家单位。其中,上海市共享磁测量仪器数量最多达63台,占比29%,涉及17所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等,上海如此高的占比主要是由于其集成电路等半导体产业发达。上海市探针台主要来自于上海华岭集成电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有25台,占上海市总共享探针台的11%。仪器所属学科领域分布从仪器所属学科领域分布可以看出,探针台主要用于电子与通信技术、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研究,占比分别为32%、17%和14%。不过,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和信息与系统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两个学科重合度较高,合计占比达16%,比材料科学略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统计存在交叉分布的情况,即该仪器同时属于多类学科领域。仪器所属单位性质分布那么这些仪器主要分布在哪些单位呢?统计结果表明,共享探针台主要分布于高校中,占比达60%,这一结果主要是因为共享仪器平台的仪器由高校上传所致,统计结果并不能体现出此类仪器的市场分布。不过共享仪器最多的确实企业中的上海华岭集成电路。而高校和科研院所共享数量TOP5分别为清华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东南大学、北京大学,这些高校院所都具有集成电路研发的基础。探针台主要品牌分布探针台品牌所属地区分布这些探针台主要品牌为美国Cascade、美国Lake Shore和日本东京精密,占比分别为28%、23%和16%。Cascade是全球领先的的探测系统、探针、探测器等产品的设计生产商,公司成立于1983年,总部设在美国俄勒冈州西北部城镇,为全球晶圆级测试的销售、服务和应用而存在,自主拥有150多项专利技术。Lake Shore公司成立于1968年,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是低温与磁场科研设备的国际领导者。主要产品包括:振动样品磁强计、低温真空探针台、霍尔效应测量系统、低温控温仪、低温传感器、高斯计、磁通计等。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校院所的探针台仍以进口为主,大部分市场被美日产品垄断,进口产品占比超过90%。此外,在统计过程中,笔者发现探针台常与半导体参数测量仪搭配联用,而搭配的半导体参数测量仪主要是美国Keithley的4200-SCS型号的产品。这是美国泰克旗下的吉时利品牌的一款产品。不过目前该型号已下架,最新款是4200A-SCS型号,4200A-SCS 参数分析仪支持许多手动和半自动晶片探测器和低温控制器,包括 MPI、Cascade MicroTech、Lucas Labs/Signatone、MicroManipulator、Wentworth Laboratories、LakeShore Model 336 低温控制器。Keithley 4200A-SCS 参数分析仪本次共享探针台仪器盘点,涉及等Cascade、Lake Shore、东京精密、MPI、Janis、SUSS、东京电子、奕叶、Signatone、ARS、FORMFACTOR、MPI等三十多家厂商,呈现出三超多强局面。探针台高校院所市场将爆发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爆发式发展,2018 年开始,将集成电路设置成一级学科的提案开始出现。2018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阳元在新时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论坛中提议,微电子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学术界和产业界对集成电路成为一级学科异常关注。2019 年 10 月 8 日,工信部官网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 2282 号(公交邮电类 256 号)提案答复的函》中表示,工信部与教育部等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进一步做实做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去年12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下发关于设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通知。过去一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徽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均成立集成电路相关学院。随着集成电路学院的纷纷成立,高校院所对半导体相关仪器设备需求将剧增,探针台作为半导体检测的重要仪器,相关市场将爆发。
  • 瑞柯发布瑞柯全自动四探针测试仪新品
    FT-3110系列全自动四探针测试仪一.功能描述:四点探针法,全自动化运行测量系统,PC软件采集和数据处理;参照A.S.T.M 标准方法测试半导体材料电阻率和方块电阻;可设定探针压力值、测试点数、多种测量模式选择;真空环境,可显示:方阻、电阻率、显示2D,3D扫描/数值图、温湿度值、提供标准校准电阻件. 报表输出数据统计分析.FT-3110系列全自动四探针测试仪二.适用范围晶圆、非晶硅/微晶硅和导电膜电阻率测量;选择性发射极扩散片;表面钝化片;交叉指样PN结扩散片;新型电极设计,如电镀铜电阻测量等;半导体材料分析,铁电材料,纳米材料,太阳能电池,LCD,OLED,触摸屏等. FT-3110系列全自动四探针测试仪三.技术参数: 规格型号FT-3110AFT-3110B1.电阻10^-5~2×10^5Ω10^-6~2×10^5Ω2.方块电阻 10^-5~2×10^5Ω/□10^-6~2×10^5Ω/□3.电阻率 10^-6~2×10^6Ω-cm10-7~2×106Ω-cm4.测试电流 0.1μA.μA.0μA,100μA,1mA, 10mA,100mA1A、100mA、10mA、1mA、100uA、10uA、1uA、0.1uA5.电流精度 ±0.1% 6.电阻精度 ≤0.3%7.PC软件操作PC软件界面:电阻、电阻率、电导率、方阻、温度、单位换算、电流、电压、探针形状、探针间距、厚度 、2D、3D图谱、压力、报表生成等8.压力范围:探针压力可调范围:软件控制,100-500g可调9.探针针间绝缘电阻:≥1000MΩ;机械游移率:≤0.3%圆头铜镀金材质,探针间距1mm;2mm;3mm选配,其他规格可定制10.可测晶片尺寸选购 晶圆尺寸:2-12寸(6寸150mm,12寸300mm);方形片:大至156mm X 156mm 或125mm X 125mm11.分析模式单点、五点、九点、多点、直径扫描、面扫描等模式的自动测试12.加压方式测量重复性:重复性≤3% 13.安全防护具有限位量程和压力保护 误操作和急停防护 异常警报14.测试环境真空15.电源输入: AC 220V±10%.50Hz 功 耗:100W 16.选购项目电脑和打印机创新点:仪器采用全自动操作,抽真空处理瑞柯全自动四探针测试仪
  • 快速塞内卡谷病毒(SVV)检测 | 特定引物和探针在有助于RPA检测成为快速诊断SVV有效工具
    畜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基层养猪户来说,由于受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养猪场会出现多种猪类相关疾病。对于猪场养殖户来说,猪仔患病,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常见猪类疫病如口蹄疫等多是由病毒引起,塞内卡谷病毒(SVV)也是其中一种。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陈蕾教授课题组在《Analytical Biochemistry》新发表了题为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assa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Seneca Valley Virus 的研究论文,探讨研究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RPA)快速检测SVV的方法。 摘要内容塞内卡谷病毒(SVV)的快速准确检测对于确定致病因素和启动控制措施的实施至关重要。 开发可在样品采集点使用的快速、简单、方便和低成本的分子(核酸扩增)测试方法已被确定为控制塞内卡谷病毒(SVV)的关键要素。作者研究团队描述了针对 SVV 保守区域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RPA) 测试的开发,以用于检测 SVV。 研究人员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在RPA检测中表现出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RPA成为快速诊断SVV的有效工具。 背景介绍2002年,美国研究人员偶然从PER.C6细胞(转化的胎儿成视网膜细胞)培养基中首次发现并分离到一种新的病毒——塞内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又称Seneca virus A,SVA)。塞内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属于小RNA病毒科塞内卡谷病毒属中的一员,临床症状与其他水疱病临床症状如口蹄疫类似,引起新生仔猪大量死亡和成年猪口部和蹄部出现水泡。自2002年确定以来,SVV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零星散发,但自2014年年底后,SVV先后在多个国家大范围流行。2015年传入中国以后,SVV先后在福建、广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河南、河北、辽宁、黑龙江等12个省份引发疫病。塞内卡谷病毒(SVV)传播特性与口蹄疫病毒类似,且与口蹄疫病毒存在混合感染,严重干扰了口蹄疫的防控。 目前多种分子技术手段已被用于检测塞内卡谷病毒(SVV),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滚环扩增 (RCA) 和环介导等温扩增 (LAMP) 等。 在现有的等温扩增技术中,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RPA) 可能是最适用于现场和即时诊断(point-of-need diagnosis)的方法。RPA利用低温孵育(37–42℃)进行反应 ,只需最少的样品制备,且扩增时间短(约20分钟),灵敏度高(每个反应1-10 copies)。本研究介绍了SVV保守区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并评估了其在RPA实验中的表现。 实验方法:试验中用到的塞内卡谷病毒(SVV)cDNA、口蹄疫病毒 (FMDV) cDNA、猪呼吸与生殖综合征病毒 (PRRSV) cDNA、猪瘟病毒 (CSFV) cDNA、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cDNA、传染性胃肠炎冠状病毒 (TGEV) cDNA和阴性猪cDNA均由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本研究中使用的病毒样本均在阴性猪cDNA 中稀释到一定浓度。经基因工程技术把靶标基因克隆装载到特定载体中,得到重组质粒 pET-32a SVV,重组质粒浓度为300 ng/μL。类似实验操作的得到其它病毒质粒 (pET-32a-FDMV, pET-32a-PRRSV, pET- 32a-CSFV, pET-32a-PEDV, pET-32a-TGEV)。之后设计并合成特定引物及探针,进行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RPA) 测试,实验反应在等温扩增荧光检测仪(H1600,柏恒科技)上进行,在 42°C 温度条件下开始扩增,反应约20分钟。产生高于阴性对照阈值的指数扩增曲线的样品被认为是阳性的。后续研究团队对RPA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的分析,结果均显示良好。 结论:该研究描述了RPA法检测SVV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快至8分钟即可产生阳性结果,一般不超过20分钟。 塞内卡谷病毒(SVV)RPA检测是在柏恒科技的等温扩增荧光检测仪H1600上进行的,仪器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实验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有助于RPA技术成为SVV快速检测的良好候选技术。它可以检测患病动物,以便及时治疗和控制感染传播。 实验中用到的等温扩增荧光检测仪H1600为柏恒科技生产,仪器检测快速,体积小,可用于便携式操作,适用牧场、林场、动物疫病检测等多场景。 此外柏恒还提供动物疫病检测解决方案,我们提供包括离心机、金属浴、PCR仪等全流程实验仪器,更多内容,欢迎咨询联系。 参考文献:[1] A.J. Bracht, E. O’Hearn, A.W. Fabian, R.W. Barrette, S. Abu, K. Bernhard,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assay for detection of senecavirus A in swine vesicular diagnostic specimens, PLoS One 11 (1) (2016), e0146211.[2] M.E. A, Y.W. B, O.N. C, O.P. C, F.T.H. A, M.W. A,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assa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Rift Valley fever virus, J. Clin. Virol. 54 (4) (2012) 308–312.[3] M. Euler, Y. Wang, P. Otto, H. Tomaso, M. Weidmann,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assa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francisella tularensis, J. Clin. Microbiol. 50 (7) (2012) 2234–2238.[4] J. Wang, Y. Zhang, R. Zhang, Q. Han, J. Wang, L. Liu, R. Li, W. Yuan,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Assa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Porcine Circovirus 3, Molecular & Cellular Probes, 2017, S0890850817300890.
  • 老品牌●新王者 | Nanoanalytics跨膜电阻检测仪家族再添一员
    德国Nanoanalytics是一家专业从事表面、界面和微观分析领域材料表征的公司,他们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实验室,研发的产品具稳定性和创新力,并且在生命科学的微观检测领域中也有着很多核心产品。其中,实时无标记检测细胞跨膜电阻仪(cellZscope)自发明以来,便广受细胞屏障(消化道、呼吸道、血脑屏障)、药物转运、纳米药物研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领域研究者的认可,并助力用户在期刊中发表多篇学术论文(PNAS、Cell Rep.等),点击文末链接即可获取学术论文清单。cellZscope E型号仪器做为Nanoanalytics家族的一员,具有全自动实时动态检测跨膜电阻的功能、 6通道实时无标记测量,可兼容不同大小的transwell培养皿等特点,一经推出,即获得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对于通量要求不高的用户,它无疑是佳利器。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也是Nanoanalytics成立20周年之际,该公司又将重磅推出一款“产品”:cellZscope 3型号仪器,并计划于春季正式发布。cellZscope 3除了Nanoanalytics产品线具有的常规优势外,还具有:★ 超高速测量(24孔的时间分辨率小于30秒),★ 可将多四个细胞模块连接到一个控制器。★ 可完成平行测量96孔细胞样本。综合上述特点,新型号cellZscope 3型仪器,在屏障研究中,将大大提高研究样本的通量,尤其是在药物研发中,96孔通量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药物筛选,这也将进一步拓展cellZscope型号仪器的应用。 拓展应用:★ 细胞屏障(血脑屏障、鼻黏膜及消化道屏障等)的特性★ 紧密连接动力学★ 新型药物研发★ 药物或毒物对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肿瘤侵袭转移★ 免疫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论文清单1. NanoAnalyticCellZscope--发表文章列表:http://www.qd-china.com/productsColor.aspx?id=232&s=cellZscope
  • 哈工大深圳马星课题组《ACS Nano》:可操作的免疫分析探针磁性纳米机器人用于自动化和高效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哈工大深圳马星课题组《ACS Nano》:可操作的免疫分析探针磁性纳米机器人用于自动化和高效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基于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分析已被广泛用于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经典且功能强大的生化传感技术,可通过生物酶反应和化学比色法对超低浓度分析物进行定量。ELISA已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环境分析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然而,在传统ELISA检测中,抗原或抗体被包覆到多孔板(例如,96孔板)的孔壁上,这导致了三个主要缺点:(ⅰ) 由于所有步骤都在同一槽内进行,因此在每步反应前后需要多次清洗,以去除未结合的残留试剂和非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子,这给检测人员造成了繁重的体力劳动 (ⅱ) 此外,由于操作中存在的差异性也可能为检测结果带来误差。(ⅲ)检测物与抗原抗体是通过被动的扩散来实现结合,因此传统的ELISA检测需要较长的孵育时间。以上原因都造成了传统ELISA检测效率低的问题。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星课题组提出了棒状磁驱动纳米机器人(MNR)作为可操作的免疫分析探针,实现自动高效的ELISA分析方法,称为纳米机器人激活ELISA(nR-ELISA)。为了制备MNR,研究人员利用外部磁场辅助实现Fe3O4磁性颗粒的自组装以及在其表层原位生长一层刚性氧化硅(SiO2)。紧接着将捕获抗体(Ab1)通过法学法修饰到其表面,最终成功制备了磁性可操作免疫分析探针(MNR-Ab1)。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微尺度下MNR周围的流体速度分布,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主动旋转MNR能够提高混合效率。为了使传统的ELISA检测过程实现自动化,研究人员通过三维打印设计并使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nanoArch P150, 摩方精密)制造了一个由三个功能槽组成的检测单元。MNR-Ab1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通过微通道实现在不同的功能槽间运动,参与不同的阶段的生化反应。主动旋转的MNR-Ab1s可以在微尺度下,通过加速物质交换实现抗原/抗体与待检测物的快速结合,从而达到缩短培养时间的目的。该工作实现了ELISA检测的自动化。在未来,为了实现ELISA的高通量检测,研究人员拟采用亥姆霍兹线圈来替代目前磁场发生器。并且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证明了:亥姆霍兹线圈不仅可以提供足够大的操作空间,同时空间内的磁场偏差较小(1.6%),是未来发展高通量自动化ELISA检测理想的选择。该工作将磁性微/纳米机器人应用到自动高效ELISA的检测中,不仅在未来的即时检测(POCT)中具有巨大的潜力,而且将具有自驱能力的微/纳米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扩展到分析化学领域。相关研究结果以“Magnetic Nano-Robots as Maneuverable Immunoassay Probes for Automated and Efficient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为题发表于《ACS Nano》。图1 磁性纳米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和高效的ELISA(nR ELISA)分析示意图。图2 MNR的制备和运动特性表征。图3 MNRs实现了自动化ELISA检测。采用摩方精密P150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打印了检测单元。如图b所示,微通道的狭缝宽度为200 μm,狭缝间距为300 μm。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1c05267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7
  • 基因检测新突破: 长序列DNA的分子探针检测
    DNA序列中稍有变异就会对身体产生深远的影响。现代基因组学研究已经表明,只要一个突变就占领了决定是否成功治愈一种疾病还是使该病猖獗地蔓延到全身各部位的制高点。  研究人员通过一种新的方法检测特定DNA片段,找出单一突变位点,从而帮助疾病(如癌症、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DNA序列中这些微小变化是导致疾病或某些传染性疾病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根源所在。 这项最新的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自然化学》杂志上。  &ldquo 相较之传统的检测方式,我们的方法的确有所改善。它不需要任何复杂的反应或添加一些活性酶,唯一使用的就是DNA。这就意味着该方法对温度变化及环境变量的敏感性很低,极适合低资源配置下的诊断应用。&rdquo 华盛顿大学的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 Georg Seelig说。  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人们深知哪怕仅有一对碱基对发生变化(突变、插入或删除)都会引起重大的生物学后果。基因位点的突变也可用来解释疾病的发生或某些疾病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原因。  &ldquo 以肺结核为例,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往往是由于特定基因的少数序列发生突变引起,如果某位患者对治疗肺结核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证明很可能存在某个位点的突变。&rdquo Georg Seelig说。现在,研究人员有能力做到检查该突变的可预见性。  Seelig、莱斯大学的 David张和威斯康星大学的电气工程学博士Sherry 陈设计了一组探针,可检测目标DNA片段中单一碱基对的突变。该探针可详细检测DNA长序列中的某些突变片段,范围达到200碱基对,而当前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其范围仅能达到20个碱基对。  测试探针与怀疑突变的DNA序列绑定在一起,研究人员首先创建一个免费的双螺旋DNA分子,将分子混合于含盐水的试管中,如果碱基对完好无损,双链DNA会采取配对原则结合在一起。相对传统技术而言,新的分子检测探针可检测目标DNA双螺旋链的特异突变,而不是单一的仅一条链,这也解释了该探针的特异性所在。如果分子探针和目标DNA 达到最大匹配度,将发出荧光。如果探针没有发射荧光,意味着目标DNA没有与其达到最佳匹配度,即发生了突变。  研发人员已为该技术申请了专利,并希望它能够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测试。
  • 哈工大深圳马星课题组《ACS Nano》:可操作的免疫分析探针磁性纳米机器人用于自动化和高效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基于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分析已被广泛用于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经典且功能强大的生化传感技术,可通过生物酶反应和化学比色法对超低浓度分析物进行定量。ELISA已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环境分析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然而,在传统ELISA检测中,抗原或抗体被包覆到多孔板(例如,96孔板)的孔壁上,这导致了三个主要缺点:(ⅰ) 由于所有步骤都在同一槽内进行,因此在每步反应前后需要多次清洗,以去除未结合的残留试剂和非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子,这给检测人员造成了繁重的体力劳动;(ⅱ) 此外,由于操作中存在的差异性也可能为检测结果带来误差。(ⅲ)检测物与抗原抗体是通过被动的扩散来实现结合,因此传统的ELISA检测需要较长的孵育时间。以上原因都造成了传统ELISA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星课题组提出了棒状磁驱动纳米机器人(MNR)作为可操作的免疫分析探针,实现自动高效的ELISA分析方法,称为纳米机器人激活ELISA(nR-ELISA)。为了制备MNR,研究人员利用外部磁场辅助实现Fe3O4磁性颗粒的自组装以及在其表层原位生长一层刚性氧化硅(SiO2)。紧接着将捕获抗体(Ab1)通过法学法修饰到其表面,最终成功制备了磁性可操作免疫分析探针(MNR-Ab1)。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微尺度下MNR周围的流体速度分布,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主动旋转MNR能够提高混合效率。为了使传统的ELISA检测过程实现自动化,研究人员通过三维打印设计并使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nanoArch P150, 摩方精密)制造了一个由三个功能槽成的检测单元。MNR-Ab1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通过微通道实现在不同的功能槽间运动,参与不同的阶段的生化反应。主动旋转的MNR-Ab1s可以在微尺度下,通过加速物质交换实现抗原/抗体与待检测物的快速结合,从而达到缩短培养时间的目的。该工作实现了ELISA检测的自动化。在未来,为了实现ELISA的高通量检测,研究人员拟采用亥姆霍兹线圈来替代目前磁场发生器。并且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证明了:亥姆霍兹线圈不仅可以提供足够大的操作空间,同时空间内的磁场偏差较小(1.6%),是未来发展高通量自动化ELISA检测理想的选择。该工作将磁性微/纳米机器人应用到自动高效ELISA的检测中,不仅在未来的即时检测(POCT)中具有巨大的潜力,而且将具有自驱能力的微/纳米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扩展到分析化学领域。相关研究结果以“Magnetic Nano-Robots as Maneuverable Immunoassay Probes for Automated and Efficient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为题发表于《ACS Nano》。图1 磁性纳米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和高效的ELISA(nR ELISA)分析示意图。图2 MNR的制备和运动特性表征。图3 MNRs实现了自动化ELISA检测。采用摩方精密P150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打印了检测单元。如图b所示,微通道的狭缝宽度为200 μm,狭缝间距为300 μm。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1c05267
  • 盘点|半导体常用失效分析检测仪器
    失效分析是芯片测试重要环节,无论对于量产样品还是设计环节亦或是客退品,失效分析可以帮助降低成本,缩短周期。常见的半导体失效都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一下:显微镜分析OM无损检测金相显微镜OM:可用来进行器件外观及失效部位的表面形状,尺寸,结构,缺陷等观察。金相显微镜系统是将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与计算机(数码相机)通过光电转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在目镜上作显微观察,还能在计算机(数码相机)显示屏幕上观察实时动态图像,电脑型金相显微镜并能将所需要的图片进行编辑、保存和打印。金相显微镜可供研究单位、冶金、机械制造工厂以及高等工业院校进行金属学与热处理、金属物理学、炼钢与铸造过程等金相试验研究之用,实现样品外观、形貌检测 、制备样片的金相显微分析和各种缺陷的查找等功能。体视显微镜OM无损检测体视显微镜,亦称实体显微镜或解剖镜。是一种具有正像立体感的目视仪器,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使双眼引起立体感觉的双目显微镜。对观察体无需加工制作,直接放入镜头下配合照明即可观察,成像是直立的,便于操作和解剖。视场直径大,但观察物要求放大倍率在200倍以下。体视显微镜可用于电子精密部件装配检修,纺织业的品质控制、文物 、邮票的辅助鉴别及各种物质表面观察等领域,实现样品外观、形貌检测 、制备样片的观察分析、封装开帽后的检查分析和晶体管点焊检查等功能。X-Ray无损检测X-Ray是利用阴极射线管产生高能量电子与金属靶撞击,在撞击过程中,因电子突然减速,其损失的动能会以X-Ray形式放出。而对于样品无法以外观方式观测的位置,利用X-Ray穿透不同密度物质后其光强度的变化,产生的对比效果可形成影像,即可显示出待测物的内部结构,进而可在不破坏待测物的情况下观察待测物内部有问题的区域。X-Ray可用于产品研发,样品试制,失效分析,过程监控和大批量产品观测等,实现观测DIP、SOP、QFP、QFN、BGA、Flipchip等不同封装的半导体、电阻、电容等电子元器件以及小型PCB印刷电路板,观测器件内部芯片大小、数量、叠die、绑线情况,芯片crack、点胶不均、断线、搭线、内部气泡等封装缺陷,以及焊锡球冷焊、虚焊等焊接缺陷等功能。C-SAM(超声波扫描显微镜)无损检测超声扫描显微镜是一种利用超声波为传播媒介的无损检测设备。在工作中采用反射或者透射等扫描方式来检查材料内部的晶格结构,杂质颗粒、夹杂物、沉淀物、内部裂纹、分层缺陷、空洞、气泡、空隙等。I/V Curve量测可用于验证及量测半导体电子组件的电性、参数及特性。比如电压-电流。集成电路失效分析流程中,I/V Curve的量测往往是非破坏分析的第二步(外观检查排在第一步),可见Curve量测的重要性。I/V Curve量测常用于封装测试厂,SMT领域等,实现Open/Short Test、 I/V Curve Analysis、Idd Measuring和Powered Leakage(漏电)Test功能。SEM扫描电镜/EDX能量弥散X光仪(材料结构分析/缺陷观察,元素组成常规微区分析,精确测量元器件尺寸)扫描电镜(SEM)SEM/EDX(形貌观测、成分分析)扫描电镜(SEM)可直接利用样品表面材料的物质性能进行微观成像。EDX是借助于分析试样发出的元素特征X射线波长和强度实现的,根据不同元素特征X射线波长的不同来测定试样所含的元素。通过对比不同元素谱线的强度可以测定试样中元素的含量。通常EDX结合电子显微镜(SEM)使用,可以对样品进行微区成分分析。在军工,航天,半导体,先进材料等领域中,SEM/EDX(形貌观测、成分分析)扫描电镜(SEM)可实现材料表面形貌分析,微区形貌观察,材料形状、大小、表面、断面、粒径分布分析,薄膜样品表面形貌观察、薄膜粗糙度及膜厚分析,纳米尺寸量测及标示和微区成分定性及定量分析等功能EMMI微光显微镜微光显微镜(Emission Microscope, EMMI)是常用漏电流路径分析手段。对于故障分析而言,微光显微镜(Emission Microscope, EMMI)是一种相当有用且效率极高的分析工具。主要侦测IC内部所放出光子。在IC元件中,EHP(Electron Hole Pairs)Recombination会放出光子(Photon)。如在P-N结加偏压,此时N阱的电子很容易扩散到P阱,而P的空穴也容易扩散至N,然后与P端的空穴(或N端的电子)做EHP Recombination。在故障点定位、寻找近红外波段发光点等方面,微光显微镜可分析P-N接面漏电;P-N接面崩溃;饱和区晶体管的热电子;氧化层漏电流产生的光子激发;Latch up、Gate Oxide Defect、Junction Leakage、Hot Carriers Effect、ESD等问题Probe Station 探针台测试探针台主要应用于半导体行业、光电行业。针对集成电路以及封装的测试。 广泛应用于复杂、高速器件的精密电气测量的研发,旨在确保质量及可靠性,并缩减研发时间和器件制造工艺的成本,可用于Wafer,IC测试,IC设计等领域。FIB(Focused Ion beam)线路修改FIB(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是将液态金属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束经过离子枪加速,聚焦后照射于样品表面产生二次电子信号取得电子像,此功能与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相似,或用强电流离子束对表面原子进行剥离,以完成微、纳米级表面形貌加工。在工业和理论材料研究,半导体,数据存储,自然资源等领域,FIB可以实现芯片电路修改和布局验证、Cross-Section截面分析、Probing Pad、 定点切割、切线连线,切点观测,TEM制样,精密厚度测量等功能。失效分析前还有一些必要的样品处理过程。取die用酸法去掉塑封体,漏出die decap(开封,开帽)利用芯片开封机实现芯片开封验证SAM,XRAY的结果。Decap即开封,也称开盖,开帽,指给完整封装的IC做局部腐蚀,使得IC可以暴露出来,同时保持芯片功能的完整无损,保持 die,bond pads,bond wires乃至lead-frame不受损伤,为下一步芯片失效分析实验做准备,方便观察或做其他测试(如FIB,EMMI), Decap后功能正常。化学开封Acid DecapAcid Decap,又叫化学开封,是用化学的方法,即浓硫酸及发烟硝酸将塑封料去除的设备。通过用酸腐蚀芯片表面覆盖的塑料能够暴露出任何一种塑料IC封装内的芯片。去除塑料的过程又快又安全,并且产生干净无腐蚀的芯片表面。研磨RIERIE是干蚀刻的一种,这种蚀刻的原理是,当在平板电极之间施加10~100MHZ的高频电压(RF,radio frequency)时会产生数百微米厚的离子层(ion sheath),在其中放入试样,离子高速撞击试样而完成化学反应蚀刻,此即为RIE(Reactive Ion Etching)。 自动研磨机自动研磨机适用于高精微(光镜,SEM,TEM,AFM,ETC)样品的半自动准备加工研磨抛光,模块化制备研磨,平行抛光,精确角抛光,定址抛光或几种方式结合抛光,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元器件失效分析,IC反向等领域,实现断面精细研磨及抛光、芯片工艺分析、失效点的查找等功能。 其可以预置程序定位切割不同尺寸的各种材料,可以高速自动切割材料,提高样品生产量。其微处理系统可以根据材料的材质、厚度等调整步进电动机的切割距离、力度、样品输入比率和自动进刀比率等。去金球 De-gold bump,去层,染色等,有些也需要相应的仪器机台,SEM可以查看die表面,SAM以及X-Ray观察封装内部情况以及分层失效。除了常用手段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失效分析手段,原子力显微镜AFM ,二次离子质谱 SIMS,飞行时间质谱TOF - SIMS ,透射电镜TEM , 场发射电镜,场发射扫描俄歇探针, X 光电子能谱XPS ,L-I-V测试系统,能量损失 X 光微区分析系统等很多手段,不过这些项目不是很常用。芯片失效分析步骤:1、非破坏性分析:主要是超声波扫描显微镜(C-SAM)--看有没delamination,xray--看内部结构,等等;2、电测:主要工具,万用表,示波器,sony tek370a3、破坏性分析:机械decap,化学 decap芯片开封机4、半导体器件芯片失效分析 芯片內部分析,孔洞气泡失效分析(原作者:北软失效分析赵工)
  • 非洲猪瘟检测仪——一款用于疾病防控的猪瘟快速诊断系统 #2023已更新
    非洲猪瘟检测仪——一款用于疾病防控的猪瘟快速诊断系统 #2023已更新【TH-P1600】非洲猪瘟对于广大的种植户来讲是一场重大灾难,特别是针对于冬季传染性疾病频发的季节,如何保障该时节内的一些疾病防控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仪器用途   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是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提高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结果准确性,规范非洲猪瘟病毒诊断制品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2021年1月1日起,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动物检疫或疫病监测、诊断中,对生猪及其产品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应当使用已取得农业农村部核发的产品批准文号的非洲猪瘟病毒诊断制品,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天合非洲猪瘟PCR检测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用于运行病毒检测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仪器既可在实验室内操作,又可用于野外科学实验,配合相应试剂,对取自待检测样本的分析物或其他分析物中的目标核酸进行快速、准确的定性检测。  天合非洲猪瘟检测仪配套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盒均已经获得农业农村部产品批准,可以满足非洲猪瘟核酸现场快速检测需求。可定量快速畜牧类疾病诊断如非洲猪瘟、禽流感、猪瘟、猪蓝耳、伪狂犬等疾病,广泛应用于养殖场、屠宰场、食品加工厂、肉产品深加工企业、农业农村部、畜牧局、检验检疫单位使用。  实验员需要经过实验室技术和仪器、软件操作的专门培训,具备熟练的相关操作技能。二、仪器特点 1.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轻松满足外出实验的需求。 2.内置10寸高清电容屏PDA,触屏操作,简便快捷。 3.Marlow高品质Peltier制冷片,结合德国高端PT1000温度传感器以及电性电阻加热补偿边缘的温度控制模式,最大升温速度7℃,最大降温速度5℃,大大缩短实验时间。 4.整板3s快速采光模式,保证实验结果孔位一致性。 5.简洁直观的软件引导,轻松开启检测实验。 三、非洲猪瘟PCR检测仪应用领域 □ 基础科学研究 □ 病原体检测 □ 肉制品掺假 □ 转基因检测 □ 食品安全检测 □ 药物开发及合理用药 □ 基因表达 □ 水体监测 四、技术参数 样品容量:16x0.2ml、支持8联管 适用耗材:常见透明PCR 耗材,8x0.2ml 排管,0.2ml 单管 反应体系:5-120ul反应模式体系 加热/制冷模块:进口半导体热电模块 温度控制范围:4°C-99℃升降温平均速率≥2°C/秒温控精度:≤±0.1°C 温度均匀性:≤± 0.2°C 温控区域数量:多点(2 点) 梯度数:0 个 梯度温度范围:无 梯度孔数:无 激发光源:免维护led 激发光波长范围:400-700nm 检测部件:进口光电检测器 检测通道数:标配 1通道(FAM) 适用染料和探针:FAM/SYBR Green I 软件功能:荧光定量 PCR 系统软件; 实时扩增反应曲线功能; 特定标本实时反应曲线显示; 数据分析功能; 阴阳结果自动判定功能; 图形化显示功能。 噪音:45 dB 屏幕尺寸:10 英寸(HD) 触摸屏:电容式 外接USB:支持数据导入导出 热盖:自动压力调节 外观尺寸:(长宽高)367X306X124mm净重:约3Kg
  • 非洲猪瘟PCR检测仪-一款屠宰场神器猪瘟病毒现场检测仪#2022已更新
    非洲猪瘟PCR检测仪-一款屠宰场神器猪瘟病毒现场检测仪#2022已更新بكرللكشفعنحمىالخنازيرالأفريقية-قطعةأثريةمنذبحالخنازير【品牌型号:天合环境TH-P800】在2018年,非洲猪瘟疫病席卷了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并且给我国各大中小型养殖场带来了严重的打击,使养殖者损失惨重,此次非洲猪瘟不仅导致了猪肉价格一路飙升,而且还导致了我国众多生猪养殖人员对其所养殖的生猪进行了紧急扑杀,对于全国的生猪养殖者都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同时也在很长时间内造成了养殖者停养的现象。但是随着目前疫病的消退以及养殖利润的客观性,很多养殖者都有再次养殖的想法,所以,在新的养殖工作中,必须掌握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技术,对非洲猪瘟的检测工作,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一、仪器用途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是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提高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结果准确性,规范非洲猪瘟病毒诊断制品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2021年1月1日起,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动物检疫或疫病监测、诊断中,对生猪及其产品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应当使用已取得农业农村部核发的产品批准文号的非洲猪瘟病毒诊断制品,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天合非洲猪瘟PCR检测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支持变温检测)用于运行病毒检测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仪器既可在实验室内操作,又可用于野外科学实验,配合相应试剂,对取自待检测样本的分析物或其他分析物中的目标核酸进行快速、准确的定性检测。天合非洲猪瘟检测仪配套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盒均已经获得农业农村部产品批准,可以满足非洲猪瘟核酸现场快速检测需求。可定量快速畜牧类疾病诊断如非洲猪瘟、禽流感、猪瘟、猪蓝耳、伪狂犬等疾病,广泛应用于养殖场、屠宰场、食品加工厂、肉产品深加工企业、农业农村部、畜牧局、检验检疫单位使用。实验员需要经过实验室技术和仪器、软件操作的专门培训,具备熟练的相关操作技能。二、仪器特点1.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轻松满足外出实验的需求。2.内置7寸高清电容屏PDA,触屏操作,简便快捷。3.Marlow高品质Peltier制冷片,结合德国高端PT1000温度传感器以及电性电阻加热补偿边缘的温度控制模式,最大升温速度7℃,最大降温速度5℃,大大缩短实验时间。4.整板3s快速采光模式,保证实验结果孔位一致性。5.简洁直观的软件引导,轻松开启检测实验。三、非洲猪瘟PCR检测仪应用领域□基础科学研究□病原体检测□肉制品掺假□转基因检测□食品安全检测□药物开发及合理用药□基因表达□水体监测四、技术参数样品容量:8x0.2ml、支持8联管适用耗材:常见透明PCR耗材,8x0.2ml排管,0.2ml单管反应体系:5-120ul反应模式体系加热/制冷模块:进口半导体热电模块温度控制范围:4°C-99℃升降温平均速率≥2°C/秒温控精度:≤±0.1°C温度均匀性:≤±0.2°C温控区域数量:多点(2点)梯度数:0个梯度温度范围:无梯度孔数:无激发光源:免维护led激发光波长范围:400-700nm检测部件:进口光电检测器检测通道数:标配1通道(FAM)适用染料和探针:FAM/SYBR Green I软件功能:荧光定量PCR系统软件 实时扩增反应曲线功能 特定标本实时反应曲线显示 数据分析功能 阴阳结果自动判定功能 图形化显示功能。噪音: 45 dB屏幕尺寸:7英寸(HD)触摸屏:电容式外接USB:支持数据导入导出热盖:自动压力调节外观尺寸:(长宽高)355X200X124mm净重:约2.5Kg
  • 新型NADH荧光探针问世 实现细胞代谢实时检测与成像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8285de06-fab1-432b-acd4-3147494e96d5.jpg" title="tpxw2017-08-10-03_副本.jpg"//pp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的资助下,华东理工大学杨弋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系列特异性检测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的高性能遗传编码荧光探针iNap,相关研究成果以“Genetically encoded fluorescent sensors reveal dynamic regulation of NADPH metabolism”(遗传编码的荧光探针揭示NADPH代谢的动态调节)为题于2017年6月5日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在Nature Methods,2017年7月28日正式刊出。陶荣坤博士、赵玉政研究员和初环宇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华东理工大学杨弋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海燕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pp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NAD+)及其磷酸化形式(NADPH/NADP+),作为生物体内两对最重要的辅酶和核心代谢物,常被用作评价细胞代谢状态的关键指标,与衰老及相关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神经性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长久以来,细胞代谢的检测主要依赖酶学、色谱、质谱等,这些方法不仅破坏了细胞或生物体的完整性,更难以应用于高通量筛选。为了解决这一重要科学难题,2011年,杨弋教授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开发了一系列遗传编码的NADH荧光探针,实现了在活细胞及各种亚细胞结构中对NADH分子的实时动态、特异性的检测与成像(Cell Metabolism, 2011, 14, 555)。2015年,该团队又报道了可同时检测NAD+,NADH及其比率的第二代细胞代谢荧光探针NADH氧化还原比率探针(SoNar),像火眼金睛一样,可察觉到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微细代谢差异(Cell Metabolism, 2015, 21, 777)。并进一步建立了细胞代谢荧光探针在单细胞、活体动物成像及高通量药物筛选方面的系统研究方法(Nature Protocols, 2016, 11, 1345)。/pp  NADH和NADPH的荧光光谱相似,但是二者的生理功能却显著不同。NADH主要参与物质能量代谢,而NADPH主要参与合成代谢以及抗氧化,传统的自发荧光分析方法很难区分这两种小分子。该研究团队在第二代NADH荧光探针SoNar的基础上,通过对底物结合蛋白的理性设计和改造,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遗传编码荧光探针iNap,特异性检测NADPH,实现了在活体、活细胞及各种亚细胞结构中对NADPH代谢的高时空分辨检测与成像。该研究首次报道了癌细胞内不同亚细胞结构中游离的NADPH水平,发现了氧化应激时癌细胞内NADPH代谢受葡萄糖水平动态调节。研究团队也进一步发现人体内源性类固醇激素DHEA通过抑制G6PD活性和激活AMPK活性,对NADPH代谢实现双向调节作用。鉴于AMPK信号通路在衰老、糖尿病、肥胖症以及癌症中的重要角色,这一研究结果有望破解DHEA作为一种药物和膳食补充剂在这些疾病方面发挥出的有益作用。NADPH作为细胞内的还原力,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发挥重要角色。该研究报道的细胞代谢荧光探针iNap,不仅可应用于抗氧化、AMPK、脂肪酸合成等代谢途径与通路分析,也可用于衰老及相关疾病创新药物的发现。/p
  • 我国研究者成功合成荧光探针新材料 可用于金属定量检测
    记者日前从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获悉,该学院通过国际合作,成功合成了2个罕见的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该材料可作为荧光探针高效检测铁离子等金属离子浓度,可为皮肤病和贫血症等疾病中Fe3+的定量分析以及环境中Fe3+的监测提供简单、高效的检测方法。  “传统荧光探针存在荧光信号不强、选择性差、灵敏度低、回收困难等问题,而金属—有机骨架荧光探针在用于金属离子检测方面,具有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刘建强说。  刘建强说,该研究以分子工程学为依据,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方法合成了2个罕见的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该新型材料对不同浓度的离子进行探测后,对于铁离子和重铬酸根离子表现出了特殊的敏感性,荧光强度出现了快速的降低,并对二氧化碳有选择性吸附作用。  在探索合成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规律的基础上,该团队将该材料应用于荧光探针领域,对金属离子可进行高效检测。“检测极限值越低代表灵敏度越高,检测效果也越好。以铁离子的检测而言,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做成的荧光探针检测限度,远优于传统材料。”刘建强说。  “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探针材料,表现出对铁离子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在荧光探针和生物标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李宝红说。  此研究由该学院博士刘建强和西北大学博士侯磊、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斯图尔特巴顿等完成。相关科研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ChemPlusChem》上。
  • Neuron | 李毓龙实验室开发新型GRAB荧光探针用于检测胞外ATP的时空动态变化
    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腺苷(Adenosine,Ado)等嘌呤类分子细胞内外广泛存在。胞内的嘌呤类分子主要负责调控细胞能量代谢等过程;而胞外的嘌呤类分子则作为信号分子(被称为“嘌呤类递质”),通过作用在其相应受体调节呼吸调控、味觉感受、睡眠等生理活动;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还参与调节癫痫、疼痛、炎症反应、脑外伤和缺血等病理状态。此外,嘌呤能信号失调还与抑郁、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密切相关。迄今,解密嘌呤能信号传递功能的一大技术瓶颈是缺乏灵敏、特异且非侵入性的工具,以高时空分辨率地报告嘌呤类递质的动态变化。 2021年12月22日,北京大学李毓龙实验室在Neuron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 sensitive GRAB sensor for detecting extracellular ATP in vitro and in vivo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新型基因编码的ATP探针GRABATP1.0的开发和在体外及活体动物的应用。李毓龙实验室自2018年以来,先后开发了针对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腺苷、五羟色胺、内源大麻素等神经递质或调质的荧光探针,此次发表的GRABATP1.0是其又一力作,进一步扩展了GRAB系列荧光探针家族。 在这一工作中,李毓龙实验室运用其先前设计的GRAB探针策略(GPCR Activation-Based sensor),基于人源ATP受体P2Y1和循环重排的绿色荧光蛋白cpEGFP开发了ATP探针GRABATP1.0(简称为ATP1.0)。在体外培养的HEK293T细胞、原代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中,ATP1.0探针均表现出优异的细胞膜定位。神经元表达的ATP1.0对外源加入的ATP及ADP有~780%的信号响应、~80 nM的亲和力(EC50),及高度的分子特异性。此外,ATP1.0能够在亚秒级别响应胞外ATP浓度的变化。ATP1.0探针能否用来检测内源释放的ATP呢?作者从原代培养的海马细胞入手,发现ATP1.0能够检测到机械刺激及低渗透压刺激引发的ATP释放,药理学实验及突变型探针实验进一步验证了ATP1.0检测信号的特异性。有意思的是,在不给予额外刺激时,ATP1.0也能灵敏地记录到直径约为30微米的自发性ATP释放事件,表明ATP的释放具有化学分子特异和空间特异性。 ATP1.0探针能否在活体动物加以运用呢?过去的研究发现,当细胞受到损伤时,胞内毫摩尔级别的ATP被释放胞外,作为“危险信号”被周围的胶质细胞感受,从而激活小胶质细胞释放趋化因子等,产生免疫反应。胶质细胞上表达的嘌呤类受体在小胶质细胞激活、迁移及分泌信号因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信号分子ATP的传播和小胶质细胞的迁移是如何动态并变化的?作者将ATP1.0探针表达在斑马鱼中,通过激光照射引发局部损伤时发现ATP的释放呈现“波状”传播;通过将绿色ATP1.0探针表达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小胶质细胞的转基因斑马鱼中,能够直观地检测到随着ATP信号的传播小胶质细胞的迁移过程(图1上)。 图1:ATP1.0报告斑马鱼受到局部损伤时及小鼠发生免疫反应时大脑中的胞外ATP信号 当大脑处于疾病状态时,ATP的释放又会呈现什么样的变化?如上所述,嘌呤能信号在免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检测免疫反应过程中大脑中ATP信号的变化,作者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方式引发小鼠的系统性免疫反应,同时通过AAV病毒介导的方法将ATP1.0表达在小鼠的大脑皮层,并借助双光子成像记录ATP的信号。有意思的是,LPS注射后,小鼠大脑皮层呈现出强烈、但空间特异的ATP信号上升现象。除了开发高灵敏的ATP1.0探针外,作者还开发了反应动力学更快及亲和力更低的ATP探针ATP1.0-L。在神经元中表达的ATP1.0-L对胞外的ATP的亲和力(EC50)约为32 μM。当在原代培养的海马细胞及活体的斑马鱼中表达,ATP1.0-L均能检测到更加局部的ATP信号。 综上所述,在这项工作中作者开发了新型遗传编码的ATP荧光探针,实现了对胞外ATP的高时空分辨率的记录。在此之前,李毓龙课题组在2020年还开发了另外一种嘌呤类递质腺苷的GRAB荧光探针,并助力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徐敏团队在睡眠调控中的研究。相信一系列新型成像工具的开发,将助力科学家更加深入地研究嘌呤能信号传递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功能和调控机理。
  • 检测油品对铜片腐蚀的程度----铜片腐蚀测定仪
    智能化与数字化为我国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而这也必然会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近些年来,我国在计算机技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电子技术也逐渐成熟,这两种技术充分实现了现代分析仪器的自动化操作,分析人员只需要利用计算机,就能对现代分析仪器进行控制,从而使其能够进行运算、统计、处理及数据的采集等,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和科学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现代分析仪器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其逐渐具备了对数字图像进行处理功能的发展,并逐渐向着超高速化、微小型化及对超微量试样分析的方向进行发展。 当前,我国在现代仪器分析的研发方向上主要包括高通量的分析、极端条件下的分析、联用技术的分析、阵列技术的分析以及实时在线的的原位分析,并主要探索提高现代仪器灵敏度为目标,探索出合理选抒分析方法的相关技术及复杂体系分离问题的相关解决途径,以此来扩展信息获取的途径。A2010铜片腐蚀测定仪符合GB/T 5096、GB/T 7326、ASTM D4048,SH/T 0232、ISO 6251、SH/T 0023、ASTM D130,适用于测定航空汽油、喷气燃料、车用汽油、天然汽油或具有雷德蒸汽压不大于124千帕斯卡(930mm汞柱)的其他烃类、溶剂油、柴油、馏分燃料油、润滑油、润滑脂和其他石油产品对铜片腐蚀的程度。仪器特点智能测控系统有自诊断功能。 试验浴用准确温度控制的金属浴。铜片腐蚀试验时间可以设定与报警。 采用PID控温技术。技术参数工作电源:AC220V±10%,50Hz传感器: PT100控温范围:室温~150℃任意设置控温精度:±1℃显示方式:LED数字显示控温加热功率: 600W辅助加热功率: 1000W控时范围: 1分~24小时任意设置时间显示方式: LED数字显示实验孔: 2个测量样品数: 4~12 个环境温度: 5℃~ 40℃相对湿度: ≤85%整机功耗: 不大于1800W外形尺寸: 480mm×360mm×520mm重  量: 18kg
  • 安捷伦扩展用于临床检测的原位杂交探针产品组合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31, 73, 125) "strong用于淋巴瘤的全自动 CISH 和 IQFISH 基因组合集多项创新于一体/strong/span/pp  2018年5月4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 A)日前宣布推出用于 Dako Omnis 的 EBER RNA CISH、κ 和 λ mRNA CISH 探针,以此扩展其原位杂交探针产品组合。此外还推出了用于淋巴瘤的手动 IQFISH 基因组合,该组合在欧洲拥有代表体外诊断的 CE 标志。/pp  EBER RNA CISH、κ 和 λ mRNA CISH 产品的推出进一步提高了 Dako Omnis 仪器的诊断能力,这款仪器现可同时进行显色原位杂交 (CISH)、荧光原位杂交 (FISH) 和免疫组织化学 (IHC) 的检测。通过最优化的和经过验证的实验方案,Dako Omnis可以加快病例分析周期,并帮助实验室拥有始终如一的质量并获得最佳结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191f31ea-fe48-4929-9f60-2fd6561e909f.jpg" title="dako-omnis-advanced-staining.jpg"//pp  丹麦奈斯特韦兹西兰大学医院病理学部医学实验室技术人员 Dorthe Strue-Nielsen 表示:“对我们的实验室来说,同时在 Dako Omnis 上进行 CISH 和 IHC 是一项完美的解决方案,可以节约很多手动操作时间。”/pp  用于淋巴瘤的 IQFISH 基因组合是一系列基于寡核苷酸的 FISH 探针,可用于检测涉及 MYC、BCL2、BCL6、MALT1、CCND1 和 IGH 基因的重排。这些探针既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也可用于分裂和双融合方法。/pp  这些探针使用合成的寡核苷酸制成,而非更常见的细菌人工染色体。这项创新技术消除了探针中的重复序列,可以降低背景信号。/pp  安捷伦基因组学事业部营销主管 Jeff Heimburger 谈道:“CISH 探针生产采用的是安捷伦独特的工艺。将它们作为FISH 和 IHC工作流程的一部分,同时在 Dako Omnis 上运行,可提高实验室分析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快速地诊断。”/pp  安捷伦是第一家将快速杂交技术带入病理学实验室的商业供应商。安捷伦的 IQFISH 缓冲液可以改进杂交效率,使通常需要花费两天的检测在 5 小时内完成。对大多数实验室来说,这项创新的推出使病理学家在有需求时即可进行 FISH 检测,让患者更快获得检测结果。/pp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pp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拥有 50多年的敏锐洞察与创新,我们的仪器、软件、服务、解决方案和专家能够为客户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在2017财年,安捷伦的营业收入为44.7亿美元,全球员工数为14200人。/p
  • 这些检测仪器广东省采购量独占鳌头 ——半导体仪器设备中标市场盘点系列之前道量测篇
    前道量检测根据测试目的可以细分为量测和检测。量测主要是对芯片的薄膜厚度、关键尺寸、套准精度等制成尺寸和膜应力、掺杂浓度等材料性质进行测量,以确保其符合参数设计要求;而检测主要用于识别并定位产品表面存在的杂质颗粒沾污、机械划伤、晶圆图案缺陷等问题。广义上的半导体检测设备,分为前道量测(又称半导体量测设备)和后道测试(又称半导体测试设备)。前道量检测主要用于晶圆加工环节,目的是检查每一步制造工艺后晶圆产品的加工参数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或者存在影响良率的缺陷,属于物理性的检测。仪器信息网近期特对一年内半导体前道检测用光学显微镜、聚焦离子束、电子显微镜、四探针和椭偏仪的中标讯息整理分析,供广大仪器用户参考。(注:本文搜集信息全部来源于网络公开招投标平台,不完全统计分析仅供读者参考。)各月中标量占比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根据统计数据,检测设备的总中标数量为142台。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平均中标量约15台每月。2020年2月,由于疫情影响,半导体量测仪器市场低迷。从2020年3月起,随着国内疫情稳定以及企业复产复工和高校复学的逐步推进,光刻设备市场逐渐回暖,其中9月产品中标量高达21台。招标单位地区分布本次盘点,招标单位地区分布共涉及25个省份、自治区及直辖市。其中,广东省采购量最多,达33台,远超其他地区。在广东省的采购中,以光学显微镜和四探针设备为主,采购单位多数为高校。采购单位性质分布从光刻设备的招标采购单位来看,高校是采购的主力军,采购量占比高达63%,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采购量分别占比17%和20%。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和科研院所采购检测设备的平均价格较高。这表明,前道检测设备主要用户集中于研发领域。各类检测设备占比从各类前道检测设备占比来看,根据搜集到的中标数据可知,四探针、椭偏仪、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占比分别为32%、25%、22%和18%。这里的光学显微镜包含了金相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采购以电子显微镜为主,而高校采购则以四探针为主,科研院所各类设备采购数量差距不大。本次设备中标盘点,涉及椭偏仪品牌有颐光科技、SEMILAB、J.A.Woollam、海瑞克、HORIBA等;四探针品牌有广州四探针、瑞柯、苏州晶格、海瑞克、品鸿科技、海尔帕、普西工业、Napson Corporation、三菱等。其中,各品牌比较受欢迎的产品型号有:HORIBA UVISEL 研究 级经典型椭偏仪 这款仪器是HORIBA公司20多年技术积累和发展的结晶,是一款高准确性、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经典椭偏机型。即使在透明的基底上也能对超薄膜进行精确的测量。采用PEM相位调制技术,与机械旋转部件技术相比,能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信噪比。同时,这款仪器提供多种光谱范围选择,还针对紫外、可见和近红外提供优化的PMT和IGA探测器。 FT-330 系列四 探针测试 仪 FT-330系列普通四探针方阻电阻率测试仪是按照硅片电阻率测量的国际标准(ASTM F84)及国家标准设计制造该仪器设计符合GB/T 1551-2009 《硅单晶电阻率测定方法》、GB/T 1551-1995《硅、锗单晶电阻率测定直流两探针法》、GB/T 1552-1995《硅、锗单晶电阻率测定直流四探针法》并参考美国 A.S.T.M 标准设计。本机配置232电脑接口及USB两种接口,采用范德堡测量原理能改善样品因几何尺寸、边界效应、探针不等距和机械游移等外部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及误差,比市场上其他普通的四探针测试方法更加完善和进步,特别是方块电阻值较小的产品测量,更加准确。FT-341 双电测 电四探针 方阻电阻率测试仪 这款仪器采用四探针双电测量方法,适用于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部门,是检验和分析导体材料和半导体材料质量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同时,仪器配置各类测量装置可以测试不同材料。双电测数字式四探针测试仪是运用直线或方形四探针双位测量。该仪器设计符合单晶硅物理测试方法国家标准并参考美国 A.S.T.M 标准。利用电流探针、电压探针的变换,进行两次电测量,对数据进行双电测分析,自动消除样品几何尺寸、边界效应以及探针不等距和机械游移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它与单电测直线或方形四探针相比,大大提高精确度,特别是适用于斜置式四探针对于微区的测试。点击此处进入【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四探针测试仪】和【椭偏仪】等专场,获取更多产品信息。更多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材料说】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第二代电导率-塞贝克系数扫描探针显微镜在杭安装验收
    安装篇2020年春节前夕,通过工程师的安装调试和细致的讲解培训,二代电导率-塞贝克系数扫描探针显微镜(PSM II)在杭州创新研究院顺利安装并完成验收。该系统是国内二套PSM II,也是国内六套PSM。PSM II将用于块体和薄膜热电材料的塞贝克系数、均匀度检测与新型热电材料的研究。这套设备的投入使用将帮助杭州创新研究院在热电材料领域取得更快的发展。 德国工程师Dieter Platzek(中)与用户老师合影 设备篇电导率-塞贝克系数扫描探针显微镜是由德国PANCO公司与德国宇航中心联合研发的一款可以测量热电材料Seebeck系数二维分布的设备。自推出以来,该设备获得全球多个实验室的一致好评,已经成为快速检测样品性能的重要手段。后经研发人员的进一步升,全新推出的二代电导率-塞贝克系数扫描探针显微镜-PSM II具有更高的位置分辨率和测量精度。 产品特点:● 可以测量Seebeck系数二维分布的全球商业化设备。● 的力学传感器可以确保探针与样品良好的接触。● 采用锁相技术,精度超过大型测试设备。● 快速测量、方便使用,可测块体和薄膜。主要技术参数:● 位置定位精度:单向 0.05μm;双向 1μm● 大扫描区域:100 mm × 100 mm● 测量区域精度:5μm (与该区域的热传导有关)● 信号测量精度:100 nV (采用高精度数字电压表)● 测量结果重复性:重复性误差优于3%● 塞贝克系数测量误差: 3% (半导体); 5% (金属)● 电导率测量误差: 4%● 测量速度:测量一个点的时间4~20秒应用领域:● 热电材料、超导材料、燃料电池、电子陶瓷以及半导体材料的均匀度测量● 测量功能梯度材料的梯度● 观察材料退化效应● 监测 NTC/PTC 材料的电阻漂移● 固体电介质材料中的传导损耗● 阴材料的电导率损耗● 巨磁阻材料峰值温度的降低,电阻率的变化● 样品的质量监控电导率-塞贝克系数扫描探针显微镜-PSM II
  • “沃”在前沿 | 3大顶尖课题组共话基因编码荧光探针的开发与在大脑中的应用
    脑科学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尖 端、最前沿的 “终 极疆域”,也是人类最难攻克的“科学堡垒”之一。神经网络是大脑生理活动的结构基础,认识并识别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当前神经科学研究持续的命题。实时监测神经元的活动、胞外神经递质以及胞内信号分子的动态变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大脑的功能,并助益神经类疾病的治 疗。8月3日,最 新一期「“沃”在前沿」生命科学专家论坛即将开播!本期论坛将聚焦“基因编码荧光探针的开发与在大脑中的应用”,特邀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李毓龙教授担任论坛主席,并邀请到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储军研究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邹鹏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万金霞博士进行学术分享,四位老师将同“屏”共振,与大家分享前沿新知,碰撞未来趋势,助力科研人员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此外,论坛特设“专家互动,在线答疑”环节,四位老师将在线为大家解答科研上的疑问。论坛主题聚焦基因编码荧光探针的开发与在大脑中的应用直播时间8月3日(周三)19:00报名方式识别上方二维码,立即免费报名分享嘉宾李毓龙(论坛主席)北京大学 教授嘉宾简介李毓龙教授,于200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06年获得美国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毓龙教授为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科学探索奖获得者,还曾获绿叶生物医药杰出青年学者奖、第二十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吴杨奖)、北京大学-勃林格殷格翰研究员奖等。李毓龙课题组依托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聚焦神经元通讯的基本结构--突触,从两个层面上开展研究工作:一是开发新型成像探针,用于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解析神经系统的复杂功能;二是借助此类工具探究突触传递的调节机制,特别是生理及病理条件下对神经递质释放的调控。课题组近期工作发表在Cell、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Neuron、eLife等高水平期刊。储军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分享主题:基因编码的光学探针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神经元和蛋白FRET探针在活体小鼠中的应用CP探针活体动物内的应用和药物开发嘉宾简介储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生物医学光学影像技术重 点实验室副主任。2009 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于2009~2015年在美国麻省大学阿莫思特分校和斯坦福大学进行了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聚焦于新型光学和光声分子探针的开发、分子信号通路的光学成像和光遗传学、分子诊断和药物筛选等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发展了新型的可用于蛋白相互作用监测的远红色荧光互补系统;2)发展了能够用于高灵敏监测细胞凋亡过程中 caspase-3活性的新探针;3)发展了目前最亮的可用于在体荧光成像的远红色荧光蛋白;4)发展了能够和GFP联合可用于双光子双色成像的大 stokes位移的橙色蛋白;5)发展了具有高动态范围的FRET荧光蛋白对。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多项,在Nature Biotechnology和Nature Methods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美国专 利2项,发表国际著作章节两篇。现为美国生物物理和蛋白协会会员。邹鹏北京大学 研究员分享主题:膜电位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复合型膜电位荧光探针的构建神经动作电位的成像观测基于全光学手段的电生理记录嘉宾简介邹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化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双学位。2012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5年在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进行博士后工作。2015年5月起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兼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和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019年获美国化学会旗下《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 Talented 12 奖励,并担任《大学化学》副主编。2020年度 获得OKeanos-CAPA青年学者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2020年入选北京脑中心“北脑青年学者”。邹鹏博士致力于发展新型化学探针技术,实现对神经细胞高时空分辨的定量观测。课题组综合运用蛋白质工程、分子生物学和有机合成等手段创造新的功能分子,包括各类荧光探针、具有特殊活性的酶等;同时结合光学、质谱学等仪器技术,利用这些工具观测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数学建模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率先提出“复合型膜电位探针”的概念,利用化学手段将荧光染料与视紫红质蛋白相偶联,利用后者的电致变色效应实现膜电位成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生物学》、《细胞-化学生物学》《德国应用化学》,PNAS等学术期刊。万金霞北京大学 博士分享主题:点亮大脑:可遗传编码神经递质荧光探针的开发及应用可遗传编码五羟色胺荧光探针的开发和刻画五羟色胺探针在活体小鼠中的应用其它可遗传编码的神经递质/调质探针嘉宾简介万金霞,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生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为李毓龙教授。研究方向为通过开发新型的成像探针,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帮助解析神经系统的复杂功能。博士期间主要致力于新型可遗传编码的五羟色胺探针的开发与应用,主要研究成果以独立第 一作者身份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共5篇,曾获得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优秀科研奖、北京大学专项奖学金等荣誉与奖励。论坛日程8月3日(周三)19:00精彩不容错过↑码上相约,本场直播全程免费↑▼分享下图到朋友圈,叫上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一同get基因编码荧光探针的前沿研究,助力大家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 非洲猪瘟pcr检测仪哪个厂家好?推荐风途
    非洲猪瘟pcr检测仪哪个厂家好?推荐风途【FT-PCR08】 የትኛው የአፍሪካ የአሳማ ትኩሳት ፒሲአር ጠቋሚ የተሻለ ነው? የሚመከር Fengtu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造成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非洲猪瘟发病过程短,死亡率高达100 %,短时间内会造成大范围的猪瘟病发生,损失巨大。因此,为控制好猪瘟病,需先做好猪瘟病检测,可采用山东风途的非洲猪瘟检测仪检测,检测结果准确快速。  一、仪器用途  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是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提高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结果准确性,规范非洲猪瘟病毒诊断制品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2021年1月1日起,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动物检疫或疫病监测、诊断中,对生猪及其产品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应当使用已取得农业农村部核发的产品批准文号的非洲猪瘟病毒诊断制品,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风途非洲猪瘟PCR检测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支持变温检测)用于运行病毒检测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仪器既可在实验室内操作,又可用于野外科学实验,配合相应试剂,对取自待检测样本的分析物或其他分析物中的目标核酸进行快速、准确的定性检测。  风途非洲猪瘟检测仪配套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盒均已经获得农业农村部产品批准,可以满足非洲猪瘟核酸现场快速检测需求。可定量快速畜牧类疾病诊断如非洲猪瘟、禽流感、猪瘟、猪蓝耳、伪狂犬等疾病,广泛应用于养殖场、屠宰场、食品加工厂、肉产品深加工企业、农业农村部、畜牧局、检验检疫单位使用。  实验员需要经过实验室技术和仪器、软件操作的专门培训,具备熟练的相关操作技能。  二、仪器特点  1.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轻松满足外出实验的需求。  2.内置7寸高清电容屏PDA,触屏操作,简便快捷。  3.Marlow高品质Peltier制冷片,结合德国高端PT1000温度传感器以及电性电阻加热补偿边缘的温度控制模式,最 大升温速度7℃,最 大降温速度5℃,大大缩短实验时间。  4.整板3s快速采光模式,保证实验结果孔位一致性。  5.简洁直观的软件引导,轻松开启检测实验。  三、非洲猪瘟PCR检测仪应用领域  □ 基础科学研究  □ 病原体检测  □ 肉制品掺假  □ 转基因检测  □ 食品安全检测  □ 药物开发及合理用药  □ 基因表达  □ 水体监测  四、技术参数  样品容量:8x0.2ml、支持8联管  适用耗材:常见透明PCR 耗材,8x0.2ml 排管,0.2ml 单管  反应体系:5-120ul反应模式体系  加热/制冷模块:进口半导体热电模块  温度控制范围:4°C-99℃  升降温平均速率≥2°C/秒  温控精度:≤±0.1°C  温度均匀性:≤± 0.2°C  温控区域数量:多点(2 点)  梯度数:0 个  梯度温度范围:无  梯度孔数:无  激发光源:免维护led  激发光波长范围:400-700nm  检测部件:进口光电检测器  检测通道数:标配 1通道(FAM)、高配(选配)(FAM、VIC)  适用染料和探针:FAM/SYBR Green I, VIC/HEX/CY3(选配), ROX/Texas Red(选配), Cy5,TAMARA(选配)  软件功能:荧光定量 PCR 系统软件 实时扩增反应曲线功能 特定标本实时反应曲线显示 数据分析功能   阴阳结果自动判定功能 图形化显示功能。  噪音:45 dB  屏幕尺寸:7 英寸(HD)  触摸屏:电容式  外接USB:支持数据导入导出  热盖:自动压力调节  外Просто въвеждане на детектор за нуклеинова киселина за африканска чума по свинете观尺寸:290(W)*308(L)*130(H)  箱子尺寸:75长*38宽*19高cm  净重:约3Kg
  • 广东医科大学合成新型探针材料可快速检测贫血症
    日前从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获悉,该学院通过国际合作,成功合成了2个罕见的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该材料可作为荧光探针高效检测铁离子等金属离子浓度,可为皮肤病和贫血症等疾病中Fe3+的定量分析以及环境中Fe3+的监测提供简单、高效的检测方法。  “传统荧光探针存在荧光信号不强、选择性差、灵敏度低、回收困难等问题,而金属—有机骨架荧光探针在用于金属离子检测方面,具有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刘建强说。  刘建强说,该研究以分子工程学为依据,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方法合成了2个罕见的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该新型材料对不同浓度的离子进行探测后,对于铁离子和重铬酸根离子表现出了特殊的敏感性,荧光强度出现了快速的降低,并对二氧化碳有选择性吸附作用。  在探索合成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规律的基础上,该团队将该材料应用于荧光探针领域,对金属离子可进行高效检测。“检测极限值越低代表灵敏度越高,检测效果也越好。以铁离子的检测而言,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做成的荧光探针检测限度,远优于传统材料。”刘建强说。  “纳米孔稀土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探针材料,表现出对铁离子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在荧光探针和生物标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李宝红说。  此研究由该学院博士刘建强和西北大学博士侯磊、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斯图尔特巴顿等完成。相关科研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ChemPlusChem》上。
  • 新疆理化所基于探针结构精细调控实现高氯酸盐可视化检测
    高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和高稳定性,是广泛应用于固体推进剂、军工生产、航天器材、烟花爆竹等领域的重要含能材料之一。据美国爆炸数据中心统计,以高氯酸盐/氯酸盐作为原料直接或间接参与的爆炸案达全球爆炸案总量的63.4%。因此,开展对痕量高氯酸盐固体的高灵敏、准确的现场检测对保障国家公共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爆炸物传感检测团队长期致力于痕量危化品检测方法研究,在危爆品、特别是非制式爆炸物的高灵敏、快速、识别检测原理和器件设计方面发展了系列新的解决方案(Adv. Mater. 2020, 32, 1907043、Adv. Sci. 2020, 2002991、Angew. Chem. Int. Ed. 2022,DOI: 10.1002/anie.202203358等)。近期在高氯酸盐现场可视化检测方面取得进展,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装配合物探针与水凝胶耦合作用协同调控的超高灵敏比色-荧光双模可视化传感新策略,成功实现了超痕量高氯酸盐的现场双模可视化检测。该团队以三联吡啶铂(II)辅助配体为切入口,结合量子化学计算,系统研究了不同辅助配体对水溶液中三联吡啶铂(II)自组装产物Pt-Pt金属作用导致的MMLCT态光谱能量和发光稳定性的影响,阐明了辅助配体调控高氯酸根诱导聚集产物发光性质的一般性规律。研究发现,异硫氰酸根为辅助配体时,高氯酸根诱导聚集的三联吡啶铂(II)自组装产物具有能量最低且最稳定的MMLCT吸收/发射光谱,而溴为辅助配体时,自组装产物的MMLCT发生强度最高。因此,结合反阴离子调控,获得了具有良好水溶性的三联吡啶铂(II)配合物高氯酸盐比色-荧光双模可视化探针,实现了对高氯酸盐的高灵敏、高特异、快速、双模可视化传感。在此基础上,该团队提出了利用水凝胶反应介质与探针之间的耦合效应对传感材料发光信号局域增强的提升策略。通过将该铂(II)配合物探针与具有均一网络结构的PVA水凝胶耦合,利用自组装生成的微米级一维纤维状聚集体与水凝胶网络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对发光产物的完全锚定,实现了对0.75 μm(0.73 fg)高氯酸盐单颗粒的比色-荧光双模传感信号的直接观测,对空气中高氯酸盐悬浮微粒的检测限低至0.02 fg。该研究提出的辅助配体精细调控提升自组装阴离子探针双模可视化传感性能的策略,不仅可为具有特异双模光学响应信号的阴离子探针设计提供指导,还发展了基于单颗粒响应信号直接观测的超灵敏嗅觉传感方法,可为其他超痕量难挥发化学物质传感提供借鉴。此外,爆炸物传感检测团队以该研究为核心,与新疆公安厅共同发布自治区地方标准1项(DB 65/T 4451-2021《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检测目视化学比色法》),为相关行业提供了高氯酸盐检验鉴定操作规范。系列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杂志封底)和《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博士研究生苏珍为第一作者,导师窦新存研究员和李毓姝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相关理论计算部分与太原科技大学李坤教授合作完成。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及自治区相关项目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2/ta/d2ta00843b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5400521002975封底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2/ta/d2ta90087d
  • 屠宰场专用非洲猪瘟检测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器
    屠宰场专用非洲猪瘟检测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器#2022已更新【品牌型号:天合环境TH-P800】猪作为非洲猪瘟的唯一宿主,病毒野猪、家猪、蜱虫、受污染的猪排泄物及饲料等。我国境内野猪极小,且大部分的养殖场附近无野猪,蜱虫一般传播范围较小,从目前来看非洲猪瘟传播及扩散更大可能在于家猪、受污染的猪排泄物及饲料,方式主要是生猪及猪肉产品。生猪在调运(包括仔猪购买运输)过程中,携带病毒的生猪位移及长途运输过程中猪的排泄物容易掉落在沿途公路带来了病毒的扩散。部分养殖户喜欢用厨余或者猪肉加工的边角料喂养生猪,如果含有非洲猪瘟病毒的猪肉产品未能有效将非洲猪瘟病毒灭活,猪采食了含了非洲猪瘟的饲料极为容易疫情感染。一、仪器用途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是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提高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结果准确性,规范非洲猪瘟病毒诊断制品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2021年1月1日起,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动物检疫或疫病监测、诊断中,对生猪及其产品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应当使用已取得农业农村部核发的产品批准文号的非洲猪瘟病毒诊断制品,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天合非洲猪瘟PCR检测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支持变温检测)用于运行病毒检测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仪器既可在实验室内操作,又可用于野外科学实验,配合相应试剂,对取自待检测样本的分析物或其他分析物中的目标核酸进行快速、准确的定性检测。天合非洲猪瘟检测仪配套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核酸检测试剂盒均已经获得农业农村部产品批准,可以满足非洲猪瘟核酸现场快速检测需求。可定量快速畜牧类疾病诊断如非洲猪瘟、禽流感、猪瘟、猪蓝耳、伪狂犬等疾病,广泛应用于养殖场、屠宰场、食品加工厂、肉产品深加工企业、农业农村部、畜牧局、检验检疫单位使用。实验员需要经过实验室技术和仪器、软件操作的专门培训,具备熟练的相关操作技能。二、仪器特点1.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轻松满足外出实验的需求。2.内置7寸高清电容屏PDA,触屏操作,简便快捷。3.Marlow高品质Peltier制冷片,结合德国高端PT1000温度传感器以及电性电阻加热补偿边缘的温度控制模式,最大升温速度7℃,最大降温速度5℃,大大缩短实验时间。4.整板3s快速采光模式,保证实验结果孔位一致性。5.简洁直观的软件引导,轻松开启检测实验。三、非洲猪瘟PCR检测仪应用领域□基础科学研究□病原体检测□肉制品掺假□转基因检测□食品安全检测□药物开发及合理用药□基因表达□水体监测四、技术参数样品容量:8x0.2ml、支持8联管适用耗材:常见透明PCR耗材,8x0.2ml排管,0.2ml单管反应体系:5-120ul反应模式体系加热/制冷模块:进口半导体热电模块温度控制范围:4°C-99℃升降温平均速率≥2°C/秒温控精度:≤±0.1°C温度均匀性:≤±0.2°C温控区域数量:多点(2点)梯度数:0个梯度温度范围:无梯度孔数:无激发光源:免维护led激发光波长范围:400-700nm检测部件:进口光电检测器检测通道数:标配1通道(FAM)适用染料和探针:FAM/SYBR Green I软件功能:荧光定量PCR系统软件 实时扩增反应曲线功能 特定标本实时反应曲线显示 数据分析功能 阴阳结果自动判定功能 图形化显示功能。噪音:45 dB屏幕尺寸:7英寸(HD)触摸屏:电容式外接USB:支持数据导入导出热盖:自动压力调节外观尺寸:(长宽高)355X200X124mm净重:约2.5Kg
  • 逸云天:新款MS104K-L便携式单一气体检测仪助力行业领先
    随着气体泄露事件的频发,社会对于安全的关注和担忧也与日俱增。在这个背景下,气体检测解决方案商逸云天推出了其旗下最新产品——MS104K-L便携式单一气体检测仪,以提供快速、准确的气体监测和报警功能,为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气体检测解决方案提供帮助。  逸云天是气体检测领域的专家,拥有17年的专注经验,并备受业界和客户的瞩目。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例如消防、应急救援、受限空间、石油、化工、冶金、炼化、燃气、仓储、医药、环保、空气治理等领域。逸云天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质量保证,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MS104K-L便携式单一气体检测仪是逸云天的最新创新产品,具备多项核心优势。首先,它采用了防护等级达到IP68的设计,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安全运行。无论是面对雨淋、尘土还是腐蚀,它都能有效应对,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其次,MS104K-L配备了泵堵塞报警、语音报警、震动报警、声光报警等多重报警方式。如果泵吸式测量出现堵塞情况,它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用户进行设备维护和清洁,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MS104K-L还具备功能按键操作和一键校准的特点,使用非常方便。用户可轻松掌握操作,快速完成校准步骤,节省时间和精力。这些优势使得MS104K-L成为一款卓越的气体检测仪器,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可靠地完成检测任务。  除了以上特点,MS104K-L便携式单一气体检测仪最大的特点是针对不同需求,支持多种检测方式,不仅可以检测一氧化碳、硫化氢、氧气、可燃气体、二氧化碳、VOC等单一气体,还可切换为扩散式、扩散+泵吸式等多种模式,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此外,它还具备LED照明功能,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光源,在昏暗环境下也能正常使用。甚至,MS104K-L还拥有大容量存储功能,标准容量不少于10万条,支持本机查看、删除或数据导出,并且存储时间间隔可以任意设置,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MS104K-L便携式单一气体检测仪特别配备了独特设计的天鹅颈采样探针。这款探针旨在满足在狭小空间或危险环境中进行气体采样的需求,可提供准确的浓度数据,并且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这一创新对于需要在受限空间、管道或容器内部进行气体检测的场合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能,逸云天在设计MS104K-L便携式单一气体检测仪时充分考虑了多个因素。一方面,采用了特殊的气路设计,确保气体不会产生吸附和残留,从而实现快速响应的检测效果。另一方面,考虑到了防爆问题,采用了本质安全型设计,使得仪器能够稳定可靠地在危险环境中工作。同时,MS104K-L还具备高强度耐腐蚀防火聚碳酸酯和橡胶保护套,以及防摔耐磨防静电的特性。这些设计使得设备具备出色的抗跌落能力,有效保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免受损坏。  逸云天一直致力于推动气体检测技术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气体监测解决方案。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相关产品防爆合格证、CPA型式批准证书、CMC计量许可证、外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等认证。这些认证背后,是对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高度关注,也是对客户承诺的体现。  逸云天的产品以其高质量、高稳定性广受用户好评。公司不仅在原材料选择以及设备工艺控制等环节严格把关,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检测精准,还非常重视售后服务。公司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以便及时解决用户的问题,确保用户获得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  新款MS104K-L便携式单一气体检测仪的推出,再次展现了逸云天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逸云天将继续保持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气体检测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逸云天,气体检测的专业选择”。
  • 我国科学家利用原子力探针成功实现活细胞转录组测序
    在婴儿呱呱坠地之前,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复杂个体的?为什么正常的细胞会慢慢变成癌细胞?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正常发育的过程,也对理解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看清”细胞的“前世今生”仍然存在显著的技术困难。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陈万泽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自然》发表长文,介绍了研究团队在国际首创的活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Live-seq)。该技术首次让单细胞进行转录测序后依然能保持细胞存活,实现了活细胞全基因表达的连续观测。  “该研究实现了使用Live-seq技术对同一个活细胞多次分离部分细胞质进行多次转录组测序的可行性,表明这一技术有望在将来用于构建单个活细胞的转录组系列变化动态。该研究为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提供了全新的研究策略,为我们理解生命过程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是这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汤富酬评论道。  不杀死细胞就能测序  人体内的细胞拥有几乎一样的基因组,但是为什么能够产生多种多样的细胞?基因组中数万个基因的表达与否和表达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细胞的种类和功能,比如神经细胞、免疫细胞、各种肿瘤细胞等。  如果知道细胞不同时间的基因表达的变化,就能够了解细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当前,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是了解细胞状态的重要手段。就像看一张“高清照片”,通过单细胞测序能够看清细胞现在所有基因的表达状态。但是,这些技术在理解细胞状态“电影”般的动态变化上却面临很大的挑战。  “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观测细胞状态的前提是将细胞裂解,提取其中的RNA来测定每个基因表达量的高低,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杀死了细胞。”陈万泽说,“此外,使用单细胞测序技术也只能了解到一个细胞当下的状态,却不能获得它的过去,也无法知晓它将来的功能。”  通过近7年的努力,陈万泽与合作者开发了活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Live-seq,其核心是通过对活细胞中的部分细胞质进行微创提取,并对极其微量的细胞质RNA进行扩增,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后依旧保持细胞的存活和功能,从而实现细胞动态变化的跟踪。  论文通讯作者、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教授Bart Deplancke表示,该技术兼具全基因表达分辨率和动态解析能力,是目前对单细胞转录组直接动态测量、偶联细胞现有状态及其后续表型的唯一解决方案。  两次碰壁,终于“钓”出RNA  如何在不杀死细胞的前提下看到细胞的动态变化?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外泌体,它是细胞向外面吐出来的小泡,里面有蛋白、RNA等物质。如果我们把单个细胞的外泌体都收集起来,再对其中的RNA进行测量,或许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细胞状态而又不杀死细胞。”陈万泽说。  单个细胞中仅有10皮克RNA,相当于1克的一千亿分之一,而细胞外泌体中的RNA更是少之又少。研究团队设计了微流控芯片来完成单细胞捕获、外泌体收集等过程,发现由于外泌体中的RNA数量太少,根本无法实现单细胞分子水平的观测。  随后,陈万泽尝试利用在生命科学领域非常小众的原子力显微镜——它有一个很尖的硅探针,多用来检测物质表面性质。研究团队对探针进行表面活化、修饰、洗脱等改造后,让其能够把细胞中的RNA“钓”出来。  “这种探针很细,对细胞的损伤很小,就像‘鱼钩’一样,改造后可以把细胞中的RNA‘钓’出来,又能保证细胞继续存活。我们改造了数十个探针后,结果只在两个细胞上成功‘钓’到了基因。”陈万泽回忆道,当时购买一个原子力显微镜探针需要800美元,研究成本太高,成功率太低,让这项研究再次受阻。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学科交叉氛围浓厚。在一次偶然的学术交流中,陈万泽与导师了解到,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Julia Vorholt实验室开发了一种特殊的原子力显微镜,能够吸出一部分细胞质。  一番交流后,两个课题组一拍即合,展开了联合攻关。联合团队对一系列实验过程进行了优化,解决了RNA降解、低温下的快速操作、超微量样品转移、采样通道清洗避免交叉污染、图像下追踪细胞等多种问题,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联合团队利用重新改造后的Live-seq,对5种类型共295个细胞进行了测序,发现Live-seq能够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胞,且平均每个细胞能检测到约4112个基因的表达信息。  仅对少量的细胞质进行测序,是否就能代表细胞的状态?“我们平行比较了单细胞测序结果,发现活细胞测序结果与普通的单细胞测序结果高度吻合,证明Live-seq能够很好地体现细胞的全转录组状态。”陈万泽说。  细胞的存活率又如何保证呢?  “原子力探针尖端只有几百个纳米大小,而且能和细胞膜密封,对细胞损伤极小。吸取约5%至50%的细胞质后,细胞体积可以快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存活率在85%至89%之间,细胞能进行正常分裂。通过一系列的功能分析和分子表征,我们没有发现Live-seq对细胞状态有显著影响。”陈万泽表示。  对此,审稿人在评审意见中也写道:“由于细胞测序后仍旧存活,Live-seq首次实现对同一个细胞全基因表达的连续测量。”  细胞测序史从“高清图片”到“高清电影”的跨越  在细胞观测技术史上,显微成像和基因编辑介导的分子记录等技术不仅能观察细胞水平的生长、分裂、死亡等过程,还能观测细胞中的单个或几个基因指标。  2009年,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为更系统、全面地定义细胞类型和状态提供了变革性手段。但人们仍然只能观察到细胞的静态状态,无法连续观测细胞动态或者检查细胞后续的表型。  如果把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观测细胞比喻为看一张细胞在分子水平的高清图片,那么利用Live-seq观测细胞就好比看一部高清电影,能够看见细胞的“前世今生”。  “Live-seq可以回答细胞的过去怎样决定它的现在,不仅知道细胞中为何存在差异,还知道这些差异从何而来。”陈万泽介绍道。  在验证实验中,团队利用Live-seq直接测定了同一个巨噬细胞在不同时间的状态变化,发现细胞起始状态的少数基因的表达差异和噪声(如Nfkbia、Gsn等)是决定细胞后续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相对而言,普通的单细胞转录组无法找到这些规律。  陈万泽表示,尽管Live-seq仍然存在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低通量、暂不能在体内应用、在高度极化且mRNA分布不均的细胞中无法实现全细胞转录组测序、对细胞更多次的采样还需进一步研究等,但该技术首次实现了活细胞连续观测,为单细胞测序技术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未来,团队将进一步提高Live-seq技术的实用性。
  • 高鸿钧院士团队成果:多探针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时复用切换技术
    科学仪器的发展,不断促进对新材料的探索,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各科技领域的方方面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深化与落实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更是科技攻关的桥头堡。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及一系列扫描探针显微镜(SPM) :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 等,掀起一场纳米技术革命,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纳米尺度局域电子态、形貌以及分子振动等丰富物性的研究。电输运性质作为材料的关键参数,被广泛关注。集成多个独立STM的多探针STM系统,通过施加电/力等调控手段,实现纳米尺度、原位表征材料局域电子态与局域电输运性质,有望加速后摩尔时代新器件的基础研究。四探针 STM 可实现微观体系的四端法测量,有效消除接触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获得材料的本征电导率。多个独立探针的协同操纵和成像,往往需要相同数量的多套STM控制系统。随着STM探针/压电驱动部件的增加,多探针控制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急剧增加。因此,发展低成本、高效率、可扩展的通用控制解决方案,实现STM控制系统分时操纵多个探针、乃至探针阵列的技术十分必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高鸿钧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扫描探针显微学及其在低维量子结构方面的应用,在前沿科学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同时,他们也在相关高精尖仪器自主研制方面不断积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物理所技术部郇庆/刘利团队一直致力于科研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与所内外多个课题组紧密合作,在核心关键部件、成套系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一台商业化四探针系统的彻底升级改造【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88(6):063704, 2017】、光学-低温扫描探针显微镜超高真空联合系统【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89, 113705 (2018)】和新一代高通量薄膜制备及原位表征系统【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91, 013904 (2020)】的自主研制)。两个团队再次密切合作、联合攻关,共同指导N04组博士生严佳浩(已毕业,爱尔兰科克大学博士后)、马佳俊、王爱伟(已毕业,国家纳米中心博士后)、马瑞松(已毕业,物理所关键技术人才)等同学成功研制并搭建了一台多探针STM分时复用切换系统,完成单个STM控制系统依次操纵多个探针在纳米尺度下的成像与定位,以及维持探针位置后的局域电输运测量。该系统采用的核心思路为研发团队首次提出,软硬件均完全自主研发,采用了ARM + DSP + FPGA多核数字平台来兼备复杂切换逻辑、多路高精度高速并行采样与数据处理,涉及C/C++与Verilog HDL编程语言,并提供图形操作界面以提高易操作性,具备多项独特优点:1)单个探针内大、小扫描管及多个探针间的无缝切换,无瞬态抖动;2)皮安级电流切换;3)任意单个探针具备毫米级移动范围与原子级空间分辨;4)多个探针可无限靠近,最小距离仅取决于针尖曲率半径;5)原位、纳米尺度、相同区域内,STM成像与电输运测量。该联合研发团队用6年多时间对系统进行了反复地设计优化和改进,并进行了全面性能测试。该研发成果所涉及的多项关键技术,如微弱信号的放大与切换、高稳定电压保持、复杂控制逻辑等,是未来大规模探针阵列应用的重要技术基础。分时切换的核心思路具有可扩展性强、成本低廉的特点,有望在材料基因组研究高通量表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该系统的详细介绍发表在近期的《科学仪器评论》杂志上【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92, 103702 (2021) doi: 10.1063/5.0056634】。该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研发团队项目(GJJSTD20200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192780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12004417)等的支持。图1:分时复用切换方案图2:分时复用系统硬件设计图3:分时复用切换系统软件架构图4:分时复用切换系统部分图形用户界面图5:单STM探针空间定位图6: 多探针切换与空间定位附:Rev. Sci. Instrum. 92, 103702 (2021).pdf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