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二氧化氮浓度检测仪

仪器信息网二氧化氮浓度检测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二氧化氮浓度检测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二氧化氮浓度检测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二氧化氮浓度检测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二氧化氮浓度检测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二氧化氮浓度检测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二氧化氮浓度检测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二氧化氮浓度检测仪相关的论坛

  • 【分享】二氧化氮检测仪的特征及用途

    二氧化氮检测仪是一种可连续检测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浓度的仪器。二氧化氮检测仪结构体积小巧,具有重量轻、防水、防尘、防爆、防震的功能,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响应迅速的优点。 二氧化氮检测仪采用电化学传感器,具有极好的灵敏度、较高的准确度和出色的重复性;采用嵌入式微控制技术,菜单操作简单,功能齐全,可靠性高;二氧化氮检测仪采用特殊材质及工艺,不易磨损、易清洁,具有防高浓度气体冲击的自动保护功能,自动跟踪零点、满量程、温度补偿;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维护方便的特点。 二氧化氮检测仪能够测量相关的温度、湿度、VOC的浓度,可以控制设备以保证优良的生活环境,二氧化氮检测仪广泛使用于冶金、电厂、化工、石油、石化、、轻工、焦化、市政、煤气、制药、污水处理、矿井、隧道、坑道、地下管线等场所,有效地预防中毒事故的发生。

  • 请问各位大神,如何能检测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浓度?

    想测定的浓度范围在0~20%范围内,实验室用,主要考察一氧化氮氧化反应过程的浓度变化情况。搜了下论坛说Porapak Q柱和TCD检测器可以检测一氧化氮,那么二氧化氮可以吗?大致的测量条件是什么?论坛里也有说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可以对这两个组分进行检测,但看了看文献都是微量浓度分析的,常量浓度分析的话会不会使信号过量,没法定量分析啊?也网上查了查氮氧化物分析仪以及烟气分析仪,都是用来测量微量浓度的,最大的也就5000ppm,求推荐是否有其他型号的仪器能够测量0~20%范围内NO和NO2的浓度。另外,我看文献里有说六通阀机械切换的时候会有氧气进入气路导致一氧化氮氧化为二氧化氮,重复性会不好?

  • 【求助】高浓度二氧化氮监测

    各位帮帮忙,有没有知道关于高浓度二氧化氮监测的方法?我现在正做一个项目,要求测量NO2,浓度大概在3000~5000ppm;原想用钼转换炉把NO2-NO后用红外吸收或化学发光仪表测量NO,可查资料得知转换炉的寿命只有100万ppm小时,这还不几天就的换吗?电化学的传感器量程根本就达不到。各位老大,有没有知道这方面的资料,谢谢了。

  • 求助:如何测混合气体中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混合气体是由氢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组成,组分一定但是含量不定,需要测定每一种气体的百分含量。我现在想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测,查资料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但是没有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又查资料看到了化学发光检测器和氮磷检测器。 我想问的是我这种情况这两个检测器能测出来吗。

  • 二氧化氮

    谁测过二氧化氮,用什么检测器,什么柱子

  • 工作场所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用的是到底用的是哪个标准

    最近很多工作场所标准 GBZ160 被GBZ300代替了,其中GBZ/T300.52-2017代替了原来二氧化硫GBZ/T160.33-2004,但是GBZ/T300.52-2017 里面只有氯化亚砜的检测方法而没有二氧化硫的检测方法,同样的GBZ/T300.43-2017代替了原来二氧化氮GBZ/T160.29-2004而里面只有叠氮化钠的检测方法,却没有二氧化氮的检测方法,并且GBZ/T300里面目前又没有单独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检测方法,这样是不是意味着原来标准里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方法还可以用,并没有做作废。

  • 二氧化氮空白

    二氧化氮检测 采集的现场空白 还有实验室空白 测定的样品吸光度应该减去那个空白的吸光度?

  • 求助:如何测混合气体里的二氧化氮

    混合气体是由氢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组成,组分一定但是含量不定。查资料看到了化学发光检测器和氮磷检测器。如果用色谱测,请问化学发光检测器适用吗?

  • 测定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气体使用什么色谱柱和检测器

    使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测定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气体,需要什么色谱柱和检测器。实验室现有FID、TCD和FPD检测器,HP-AL/S、PEG-20M、PLOT-AL/S毛细管柱,Unibeads 1S和5A分子筛填充柱,是否能够利用现有的检测器和柱子做呢气体的组成大致为:氮气 95%,氧气 4%,二氧化硫 0.0135%,二氧化氮 0.09%

  • 【资源整理】二氧化氮的分析、测定方法汇总贴

    [color=#0162f4][size=4][b]本贴为空气中二氧化氮的分析、测定等问题以及相关资料汇总贴,请勿灌水![/b][/size][/color][size=4][color=#000000][b]二氧化氮的相关资料:[/b][/color]二氧化氮是一种棕红色、高度活性的气态物质。二氧化氮在臭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为产生的二氧化氮主要来自高温燃烧过程的释放,比如机动车、电厂废气的排放等。 二氧化氮还是酸雨的成因之一,所带来的环境效应多种多样,包括:对湿地和陆生植物物种之间竞争与组成变化的影响,大气能见度的降低,地表水的酸化,富营养化(由于水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藻类大量繁殖而导致缺氧)以及增加水体中有害于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毒素含量。[/size][size=4][b]简介[/b]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 NO[i]2[/i]) 又称为过氧化氮,是大π键结构的典型分子。大π键含有三个电子,其中两个进入成键π轨道,一个进入反键π轨道。二氧化氮室温下为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且具有刺激性气味。吸入二氧化氮可能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由于其结构的不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与其二聚体形式——四氧化二氮(无色气体)混合存在,构成一种平衡态混合物。二氧化氮转化成四氧化二氮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二氧化氮合成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四氧化二氮合成的方向移动。[/size][size=4][b]危险性概述[/b]健康危害: 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气体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慢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size][size=4]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size][size=4]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有毒,具刺激性。[b]急救措施[/b]  皮肤接触: 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肥皂清洗皮肤 [/size][size=4]眼睛接触: 大量清水冲洗,就医 [/size][size=4]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b]来源[/b]  二氧化氮除自然来源外,主要来自于燃料的燃烧、城市汽车尾气。此外,工业生产过程也可产生一些二氧化氮。据估计,全世界人为污染每年排出的氮氧化物大约为5300万吨。 [/size][size=4]  另外闪电也可以产生NO2,在闪电时由于空气中电场极强,空气分子被撕裂而导电雷电电流通过时产生大量的热,使已经呈游离状态的空气成分N2、O2结合。 [/size][size=4]  N2+O2==放电或高温==2NO,NO进一步与空气中O2反应,生成NO2 2NO+O2===2NO2,NO2与云结合成HNO3,3NO2+H2O=2HNO3+NO,与雨水一起落下,成为天然氮肥。[b]操作处置与储存[/b]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或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size][size=4]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15℃。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size][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070303/755766/][size=4]主题:【资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测定方法[/size][/url]

  • 二氧化氮结果计算

    二氧化氮标液浓度2.5mg/L取样体积0、0.4、0.8、1.2、1.6、2.0吸光度0.004、0.103、0.196、0.290、0.400、0.487HJ479-2009要求斜率在0.180-0.195之间,按标准上的浓度去算的话都不会在这个范围内,而是相差5倍。样品计算的时候照公式算斜率是按0.180-0.195还是0.900-0.975算

  • 【原创大赛】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调查结果分析

    【原创大赛】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调查结果分析

    写在前面:今天自己利用一些时间,又整理自己之前的工作资料其中的一篇大气检测方面的文章,我认为有一定的参考和交流价值,现发此文上来与各位同仁分享和交流,如有问题请大家共同讨论探讨。谢谢!××市区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为初步掌握市区大气的卫生状况,了解生活用煤对大气的污染程度,于××年和××年连续两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本单位对市区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污染物的浓度含量进行了采样测定,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一 般 情 况市区位于×江和×江主流汇合交界处,地理位置在东径××度和×回归线之间,调查本年城区常住总人口数为××万多人,总户数为×万多户。市区中心人口居住密集,商业、饮食、服务行业集中。目前居民生活使用的燃料,主要是以煤作为主要燃料,煤的一般含硫量约在O.5—6%之间。为了模清市区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变化程度及卫生状况,特进行这次调查工作。内 容 及 方 法1、采样点的设置:共设五个采样点。 (1)交通点(邮电大楼交叉路口); (2)饮食点(第一农贸市场内); (3)新居民点(新居民大楼旁); - (4)旧居民点(礼堂旁交叉路口);(5)对照点(水库旁)。2、采样时间: 连续两年在春、夏、秋、冬四季进行,各季度连续进行采样四天,每天采样四次,在每天的7时、11时、15时、19时分别进行采样测定。3、测定方法: 二氧化硫用盐酸副攻魂苯胺法,二氧化氮用盐酸苯乙胺法,分别进行比色测定。采样的同时分别测定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压、风速。测 定 结 果 分 析 两年共采样气体样本测定,二氧化硫测定640次,检出二氧化硫397次,检出率为62.03%。二氧化硫除一次检出浓度是0.88mg/m3外,检出浓度范围一般在0~0.400 mg/m3之间,平均值为O.03973 mg/m3。二氧化氮测定640次,检出二氧化氮441次,检出率为68.91%。检出浓度范围一般在0~0.240 mg/m3之间,平均值为O.0244 mg/m3。 1、二氧化硫浓度超标情况: 据我国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浓度,日平均0.15 mg/m3,一次最高允许浓度为0.5mg/m3。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测定各点的SO2日平均浓度只有交通点和旧居民点两处超标。分别相当予最高允许浓度的0.01倍和0.85倍、0.73倍。一次浓度超标仅是旧居民点,相当于最高允许浓度0.73倍,结果见表1: 表1: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与一次浓度超标情况http://ng1.17img.cn/bb

  • 标题,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结果计算

    在做二氧化氮。盲样吸光度0.136、0.134.通过标准曲线最后得到的浓度为0.145,0.143.不在0.3——1.8的范围内,请问高手,最后浓度结果用不用乘以5.为什么

  • 【资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测定方法

    空气中的二氧化氮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改进的Saltzman法和化学发光法等。C.1改进的Saltzman法C.1.1 相关标准和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GB12372《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 改进的Saltzman法》。C.1.2 原理空气中的二氧化氮,在采样吸收过程中生成的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酰胺进行重氮化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作用,生成紫红色的偶氮染料。根据其颜色的深浅,比色定量。C.1.3 测定范围测定范围为10mL样品溶液中含0.15~7.5μgNO 。采样5L,可测浓度范围为0.03~1.7mg/m3。C.1.4 试剂和材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但亚硝酸钠应为优级纯(一级)。所用水为无NO 的二次蒸馏水。即一次蒸馏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和高锰酸钾再重蒸馏,制备水的质量以不使吸收液呈淡红色为合格。C.1.4.1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储备液:称取0.45g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于500mL水中。C.1.4.2 吸收液:称取4.0g对氨基苯磺酰胺、10g酒石酸和100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溶于400mL热的水中。冷却后,移入1L容量瓶中。加入100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储备液,混匀后,用水稀释到刻度。此溶液存放在25℃暗处可稳定3个月,若出现淡红色,表示已被污染,应弃之重配。C.1.4.3 显色液:称取4.0g对氨基苯磺酰胺、10g酒石酸与100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溶于400mL热水中。冷却至室温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入90mg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用水稀释至刻度。显色液保存在暗处25℃以下,可稳定3个月,如出现淡红色,表示已被污染,应弃之重配。C.1.4.4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C.1.4.4.1 亚硝酸钠标准储备液;精确称量375.0mg干燥的一级亚硝酸钠和0.2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移入1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到刻度。此标准溶液的浓度为1.00mL含250μgNO ,保存在暗处,可稳定3个月。C.1.4.4.2 亚硝酸钠标准工作液:精确量取亚硝酸钠标准储备液10.00mL,于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此标准溶液1.00mL含2.5μgNO 。此溶液应在临用前配制。C.1.5 仪器与设备C.1.5.1 10mL多孔玻板吸收管; C.1.5.2 空气采样器;C.1.5.3 分光光度计。C.1.6 采样用多孔玻板吸收管,内装10mL吸收液,以0.4L/min流量,采气5~25L。采样期间吸收管应避免阳光照射。样品溶液呈粉红色,表明已吸收了NO2。采样期间,可根据吸收液颜色程度,确定是否终止采样。C.1.7 分析步骤C.1.7.1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个25mL容量瓶,按下表制备标准系列。NO2-标准系列瓶 号 1 2 3 4 5 6标准工作液,mLNO2- 含量,μg/mL 0 0.7 1.0 3.0 5.0 7.0 0 0.07 0.1 0.3 0.5 0.7各瓶中,加入12.5mL显色液,再加水到刻度,混匀,放置15min。用10mm比色皿,在波长540~550nm处,以水作参比,测定各瓶溶液的吸光度,以NO 含量(μg/mL)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方程。斜率的倒数作为样品测定时的计算因子BS[μg/(mL吸光度)]。C.1.7.2 样品分析采样后,用水补充到采样前的吸收液体积,放置15min,按C.1.7.1条操作,测定样品的吸光度A,并用未采过样的吸收液测定试剂空白的吸光度A0。若样品溶液吸光度超过测定范围,应用吸收液稀释后再测定。计算时,要考虑到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C.1.8 计算C.1.8.1 将采样体积按4.7.7计算在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C.1.8.2 空气中的二氧化氮浓度计算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用下式计算: 式中:c——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mg/m3; K——NO2→NO 的经验转换系数,0.89; BS——由C.1.7.1条测得的计算因子,μg/(mL吸光度); A——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A0——试剂空白吸光度; V1——采样用的吸收液的体积; D——分析时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C.1.9 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C.1.9.1 精密度:在0.07~0.7μg/mL范围内,用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制备的标准曲线的斜率,五个实验室重复测定的合并变异系数为5%;标准气的浓度为0.1~0.75mg/m3,重复测定的变异系数小于2%。C.1.9.2 准确度:流量误差不超过5%,吸收管采样效率不得低于98%,NO2→NO 的经验转换系数在测定范围内95%置信区间为0.89±0.01。C.1.9.3 灵敏度1mL中含1μgNO 应有1.004±0.012吸光度。C.1.10 干扰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和氟化物对本法均无干扰,臭氧浓度大于0.25 mg/m3时对本法有正干扰。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可增加15%~35%的读数。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室内空气中的PAN浓度较低,不致产生明显的误差。

  • 为什么二氧化硫进气口应先于二氧化氮进气口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中,空气样品的24h连续采集中,在采样总管上,为什么二氧化硫进气口应先于二氧化氮进气口.....请高手解答....谢谢...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12.gif

  • 二氧化氮测定

    小弟正在做二氧化氮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的测定,配制的吸收液加入标准后不显色,初步怀疑是盐酸萘乙二胺试剂的问题。从网上查盐酸萘乙二胺为无色晶体,但是我们单位购买的为褐色粉末状固体,请教论坛中的朋友,谁做过相关的实验,所用试剂是无色晶体吗

  • 请教如何解释该产品中二氧化氮的产生?

    我正在配置一种水处理产品,即在浓硝酸和氢氟酸的混合液中加入乌洛托品和硫料,可刚加入时即出现大量的棕黄色二氧化氮烟雾 若用水稀释浓硝酸后再与氢氟酸混合,然后再加入乌洛托品和硫料,开始没产生二氧化氮的现象,可是密封几天后,又缓慢的产生大量棕黄色烟雾.我想知道这二氧化氮是如何产生的?请各位前辈指教!

  • 二氧化氮

    在做标准曲线的时候,空白要求小于0.005,我做的空白一般是0.007,我用的水是去离子水,试剂是优级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空白降不下去,溶解对氨基苯磺酸的时候用的是电炉,温度不好控制,我想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求解答,还有就是我们这污染比较严重,二氧化氮含量60多微克每立方米,会不会有这方面的影响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