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智能数字显示仪表

仪器信息网智能数字显示仪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智能数字显示仪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智能数字显示仪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智能数字显示仪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智能数字显示仪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智能数字显示仪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智能数字显示仪表相关的解决方案。

智能数字显示仪表相关的资讯

  • 仪器仪表与“数字+智能”双向赋能学术沙龙圆满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 年 12 月 23 日,仪器仪表与“数字+智能”双向赋能学术沙龙在上海理工大学先进制造技术大楼会议厅圆满召开。本次沙龙由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智能互联和云数据服务学术委员会、上海环境生物安全仪器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医疗智能装备学组和卫生健康仪器设备技术产业分会共同主办,由上海科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昆山上理工光电信息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沙龙聚焦仪器仪表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定向邀请了来自工业界和高校的顶尖专家,共同探讨新时代下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路径。沙龙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及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庄松林发表开场讲话。庄院士讲到:1)人工智能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现有工作主要集中于利用机器去替代那些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将来人工智能的目标是探究智能形成的机理,最终实现机器模拟人的思维;2)世界各国早已意识到,人工智能是开启未来世界的密钥,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谁掌握人工智能,谁就将成为未来核心技术的掌控者。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分别于2013年至2016年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3)人工智能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已经前所未有地具备了,也就是:强大的算力和互联网、物联网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同时形成的各种大数据;4)仪器仪表作为物理世界与数字虚拟世界的重要桥梁,与计算机一样,是实现人工智能重要、关键的环节;5)我们于2019年在许多专家、同仁们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智能互联和云数据服务学术委员会,每年有一次活动。就是希望通过专委会各位专家的努力,通过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专家的交流、合作,共同将我国的仪器仪表与人工智能快速、有效地融合,为国家战略出一份力,为我国的仪器仪表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最后庄院士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庄松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及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随后,上海市科委基地处处级调研员张露璐、上海环境生物安全仪器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旭军、中国仪器仪表学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吴爱华、中国仪器仪表学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马兰凤、全国卫生企业行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会长陈万涛、全国卫生企业行业管理协会卫生健康仪器设备技术产业分会执行副会长陈大华等嘉宾分别进行了发言致辞。报告环节由上海环境生物安全仪器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旭军担任主持人,专家们围绕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各自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进行了深入分享,旨在激发行业创新活力,推动“数字+智能”与仪器仪表的深度融合。张露璐 上海市科委基地处处级调研员袁旭军 上海环境生物安全仪器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吴爱华 中国仪器仪表学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马兰凤 中国仪器仪表学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陈万涛 全国卫生企业行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陈大华 全国卫生企业行业管理协会卫生健康仪器设备技术产业分会执行副会长、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形成一个虚拟的数字世界,数字孪生是构建该数字世界的关键手段之一,也是联接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重要桥梁。未来世界是虚实共元的世界。报告全面展示了湃睿科技在数字技术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分享了数字孪生技术助力企业在研发、生产、仓储物流、运维等全产品生命周期内实现数字化、可视化,最终实现产品智能化。报告具体展示了湃睿科技在数字化方面的研发、部署和应用规划,为我们呈现了企业在积极拥抱和投入数字化方面的努力,通过智慧园区、智能制造、智能运维、仓储物流、能源能效、应急指挥6大实际应用场景的分享,展示了研发团队在产品线的研发进展,为数字技术在仪器仪表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何真元 上海湃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助理教授夏裕俊分享了题为《汽车车身焊装质量智能检测技术现状与发展》的报告。报告结合人工智能在汽车大批量生产制造方面的应用案例,介绍了他们团队针对当前电阻点焊质量智能检测技术无法满足产业应用需求的现状,先后建立了板材接触尺寸、表面、深度的物理解析模型,研发了创新产品——多传感焊接质量在线监测仪和控制器。该产品将点焊熔核机理和大数据相结合,形成了新型的泛化能力很强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该产品现已在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重要领域应用,替代了人工逐一对焊点进行凿检的质量检测方式,真正实现现场实时点焊质量管控。此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报告的最后,夏裕俊对现场测量、数据集成、算法和应用层面进行了技术展望。夏裕俊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助理教授华为诺亚实验室语音语义实验室(伦敦)高级工程师张顾春分享了题为《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概述》的报告,报告从底层的深度学习模型算法出发,与在场听众共同分享生成式大语言模型背后的原理和机制,并对比点评了ChatGPT、文心一言等人工智能模型的特点。张顾春 华为诺亚实验室语音语义实验室(伦敦)高级研究工程师苏州大学能源学院副教授陶永明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在燃煤电厂节能减排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先从我国煤电现状展开,演讲者根据一系列统计数据说明了煤电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体;同时煤电产业也面临降煤耗难度越来越大、排放标准越来越严的严峻形势;加上传统节能与控排手段受到材料、成本、炉型以及非线性严重等约束使得效果有限。针对以上煤电行业困境,陶永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大数据为锅炉的非线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第一步先将DCS系统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缺失、去重、离群等处理,第二步基于以上处理的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归一化以及数据集分类;第三步将训练数据输入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随后将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评估。该方法可用于对烟气含氧量、温度等重要参数进行预测,作为soft sensor更好地对锅炉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可以对一些运行参数进行全局寻优,让锅炉在更为合理的水平上运行。人工智能技术为传统燃煤电站锅炉的节能减排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陶永明 苏州大学副教授浙江清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魏东作了题为《关于“智慧制造”与“智能制造”的思考》的报告分享。报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了美国、德国与中国的智能制造战略制订的背景,然后三个国家根据其各自不同的制造业基础制订了各自的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和实现路径;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演讲者本人对智能制造和智慧制造的认识和观点;第三部分演讲者从其本人所实施的一个案例为与会者分享了人工智能在烟草行业中烟叶松散回潮工艺中的应用。该应用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演讲者的观点:“在工业智能制造里,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将老师傅的经验写进控制系统,实现‘暗’知识显性化。”魏东 国智清创雄安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主任王鹤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提示,人工智能对核磁共振成像的帮助巨大。报告分享了他和团队在图像采集、快速成像、病灶诊断、图像分割、提升影像质量以及影像预测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应用案例,生动的展示了人工智能对医疗设备的赋能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核磁共振仪器的性能和功能。王鹤 复旦大学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主任会议现场,专家们就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如何赋能仪器仪表行业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环节由中国仪器仪表学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马兰凤、海军军医大学教授陆峰共同主持。陆峰 海军军医大学教授李永兵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教授吴轶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主任/高级工程师张荣福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肖儿良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吴凤霞 上海赛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李钧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陈凡 上海北裕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晓晶 上海通微分析技术公司教授级高工张锋铭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凌小峰 华东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李启腾 上海之江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经理此次沙龙的成功举办,为仪器仪表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仪器仪表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为“数”造未来、“智”创天下贡献智慧和力量。
  • 川仪股份仪器仪表基地智能节阀数字化工厂项目预计年底竣工
    近日,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仪表基地 (蔡家) 三期智能节阀数字化工厂项目建设现场数字化工厂大楼已经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研发大楼主体施工全速推进中。   该项目投资约3.62亿元,位于蔡家组团C分区C2-1/02地块,占地约76亩,将建设智能调节阀数字化工厂、研发大楼等约3.65万平方米,促进智能调节阀、电加热器技术升级和产能提升、研发能力的突破。建成投产后,将新增智能调节阀6.23万台、集束式法兰电加热器2000台(套)、电加热装置12套和铠装电加热器2.4万支的生产能力,实现整体新增销售收入超8亿元,新增利润超1亿元。   “目前,我们项目已经进入建设冲刺阶段,数字化工厂大楼完成封顶正进行外墙施工,研发大楼已建完五层,预计在8月中旬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整体土建预计今年年底竣工。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布局的全国三大仪器仪表基地之一现已成为我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领军企业。新项目的建成投用将系统提升优化调节阀、温度仪表产业发展,解决现有厂房产能不足的问题,大大增强蔡家智慧新城仪器仪表产业制造实力。
  • 计量仪表商安森智能新三板上市 2016上半年营收1327万
    2017年2月17日消息,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公告显示,西安安森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挂牌申请获得批准,并于今日挂牌。  安森智能成立于2007年12月29日。公告显示,安森智能2015年度、2016年1月-6月营业收入分别为3248.60万元、1327.55万元,净利润分别为674.54万元、149.96万元。  资料显示,西安安森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研发、生产、销售微功耗网络化数字计量仪表并提供检定、维护等技术服务。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包括数字压力仪表、多参量差压流量仪表、数字液位仪表、数字温度仪表、石油定制仪器和检定、维护等技术服务六大品类。公司目前拥有14项专利。
  • 专家:仪器仪表将迎石化智能工厂建设机遇
    9月2日讯,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主任解怀仁表示,仪器仪表行业将在未来两年迎接石化智能工厂建设的机遇。  近年来,中国石油和石化行业新建或者扩建了不少大型一体化现代化装置,企业仪表自动化、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在企业安全生产、降耗提质、提高整体经济消息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为石化企业实现数字化工厂提供了条件,未来10年的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智能化的炼化一体化工厂。  2012年,石化智能化工厂领域所做的工作主要是改善信息基础设施、计量仪表两个基础,深化了一些管理软件的应用,打好了智能化工厂建设的基础。  解怀仁表示,中国在2013-2014年,将规划进行企业经营分析与运营监控、HSE应急指挥、能源优化、三维数字工厂、全长优化等智能工厂重点系统的建设 ,加强集成应用,支持集中的运营管理模式,达到石化行业的先进水平。2015年,中国将重点建设知识管理系统和优化控制系统,实现全面集成和构建智能工厂的基本框架,达成自动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目的,建成千万吨级智能化炼化厂。  这些规划给国内仪器仪表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测量系统、安全仪表系统、以及信息采集等自动化仪表都有较大的需求量。  目前国内涉及到仪器仪表制造的A股上市公司有:天瑞仪器、金卡股份、奥普光电、智云股份、广陆数测等。
  • 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2014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2月2日,北京京仪大酒店,2014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以下简称:产业大会)召开。产业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主办。产业大会致力于促进中国仪器仪表产业升级,围绕&ldquo 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rdquo 为主题,共设1个主会场、2个分会场 安排12场报告。产业大会由学会理事长李天初致开幕词,并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致辞。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领域学术界、产业界的专业精英300多人出席大会。学会理事长 李天初 致开幕词装备工业司副司长 王卫明 致辞主会场  上午的主会场由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主持,大会特邀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作《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思考》专题报告,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作《智慧云制造 云制造2.0》专题报告,总参信息化部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作《从车联网到机器人联网&mdash &mdash 大数据时代的跨界创新》专题报告,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作《制造业信息化:集成、协同、优化》专题报告。下午分设两个分会场:分会场一&ldquo 现代IT行业与传统仪器仪表行业的互联与融合&rdquo 、分会场二&ldquo 现代互联网环境下的工业信息化与工业自动化的优化发展&rdquo 。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吴幼华 主持会议  朱森第在报告中谈到,2010年,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中国自行研究所得的&ldquo 1946~2012年九国制造强国综合指数趋势图&rdquo 上显示,中国仅仅以81.42分作为第二集团的领头羊,离开第一集团(美、日、德)有较大差距。并且,2007~2012我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率呈现下降趋势,从26.2%降低到22.1%。&ldquo 中国制造&rdquo 转型迫在眉睫!美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核心是&ldquo 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制造&rdquo 德国,推出&ldquo 工业4.0&rdquo ,核心是智能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中国,也提出了&ldquo 迈向制造强国的三阶段&rdquo 目标:转型升级(2014-2025)、数字化和自动化(2025-2035)、智能制造和先进制造业(2035-2050)。朱森第也介绍了我国的战略对策和路径选择。  信息时代我国制造业的强盛之路,朱森第提出&ldquo 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rdquo 的概念,针对综合性制造企业、集成型制造企业、代工型制造企业、&ldquo 专业化&rdquo 企业4类企业,给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于创造GDP60%、创造就业机会80%的中小企业,应该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为目标 龙头企业,应该以数字化车间、数字化企业为目标。吴澄认为,制造业信息化要应用成功,重要的是&ldquo 工业化的需求导向、企业的需求导向、企业的效益导向。&rdquo   基于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与应用的情况,李伯虎带来了&ldquo 智慧云制造&rdquo ,并展示云制造在航天、政府、产业中的应用案例 介绍基于天智网的智慧云协同在协同研发生产、协同供应链、制造应用等范例。李德毅则以智能车的发展为例,展现传统行业所选择&ldquo 渐进式路线&rdquo :自动驾驶的要素是渐进添加、信息化要素是渐进添加 汽车行业的冷看也是对仪器仪表行业的某种启示:&ldquo 汽车发展的方向是主动安全。凡价格在万元以上的传感器要走量产的汽车工业中用来提高主动安全,都难以被采纳。&rdquo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朱森第作《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思考》专题报告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李伯虎作《智慧云制造 云制造2.0》专题报告总参信息化部研究员 李德毅作《从车联网到机器人联网&mdash &mdash 大数据时代的跨界创新》专题报告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 吴澄作《制造业信息化:集成、协同、优化》专题报告。  产业大会为与会者揭示了中国制造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目标和对策,探讨实现智能制造的方法和思路,并分享&ldquo 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rdquo 在不同行业应用的成功案例。精彩的会议内容吸引与会者深入思考,未来如何实现仪器仪表行业的制造升级?如何发挥仪器仪表在中国制造升级中的作用?
  • 仪器仪表在智能制造中的双重身份 中仪学智能制造调研活动正式开启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谈起智能制造,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大量机器人运行的自动化无人车间,脑中浮现的可能是汽车装配、也可能是3C行业。虽然知道仪器仪表在智能制造中将发挥关键作用,但具体有哪些作用可能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作为一个制造行业,多品种、小批量的仪器仪表行业能否采用智能制造的生产模式,也是一个让人在心里打鼓的问题。/pp  为更好地服务仪器仪表行业,特别针对中小型制造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如何推动智能制造进程等问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门组织相关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调研活动,首次活动于2018年3月28日成功举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制造战略推进办公室执行副主任于美梅、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仪委主任燕泽程带领企业、学术界近30人参观了北京和利时集团(以下简称“和利时”)和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经济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abd7e40e-f8c3-475e-9984-900f26173a68.jpg" title="IMG_5423_副本.jpg"/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和利时交流现场/strong/pp  和利时是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其示范项目为“智能控制系统试点示范”,直观成果为“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和利时总工程师朱毅明介绍了进行项目试点的经验。/pp  虽然和利时是一家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服务的企业,但面对自身产品 “多品种、小批量”的特性,要想实现自身生产的“智能制造”还是有很大难度,而根据自身切实需求,从数字化开始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朱工介绍到,将目前使用的ERP、MES/WMS、SCADA、PLC/MC、智能传感器/执行器、生产设备等实现纵向无缝集成,最主要的是形成信息流的闭环,即信息的收集、应用和反馈,充分发挥机器的重复性和人工的灵活性、创新性,实现人机协同,从而在可控制的成本范围内,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pp  和利时的“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主要用于PCB板的生产,经过数字化改造之后,物料采购周期缩短了9~32天,产品一次合格率从96%提升到了99.5%,单班生产人员从39人减少到了19人,年产能提升了2.2倍。当然,在PCB板自动生产过程中也少不了检测设备,主要为光学设备、光电设备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a47776ea-cb54-4e44-ad54-3f697240c44f.jpg" title="IMG_5475_副本.jpg"/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仪综所交流现场/strong/pp  仪综所是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的重要承担单位,2015~2017年,承担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项目9项,制定基础共性标准草案27项,国际标准2项,并建立了基础共性标准试验验证平台。仪综所副所长王麟琨博士为我们介绍了其理解的智能制造以及仪综所的智能制造综合试验平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78895683-7e5d-483a-a3cf-a65f4a46e1d4.jpg" title="initpintu_副本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上左:现场拍照;上右:制作出的相框;下:相框内框被传输到下一个流程/strongbr//pp  在智能制造综合试验平台,小编现场体验了智能制造的经典流程。在个性化定制试验线,现场拍摄一张照片、选择相框、下任务单,机床加工相框内框、相框内框经过检测后送入装有正确外框的托盘、传送到组装操作台,机械臂将相框内框、相框外框、打印机打印的照片以及外包装依次组装,组装好的相框进入成品筐,自动行驶的装卸车将成品筐运输到仓储间,出口处选择需要出库的产品,包装好的相框即从仓储间被送出。在此过程中,多个步骤安装了拍照设备来检验产品是否按照计划生产。/pp  无论是“务实”的和利时,还是想“创造经典”的仪综所,都不能说自己做到了智能制造,只能在探索中寻求提升中国制造水平的技术、方法以及流程,如仪器仪表行业可能比较适合的可移动式智能操作站,中药智能化生产过程中被大家寄予厚望的近红外技术。智能制造不是一句口号,智能制造也不能一蹴而就,这其中需要包括仪器仪表人在内的共同努力。/p
  • 智能计量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落户新天科技
    近日,科学技术局公布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名单。“智能计量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落户新天科技,成为业内唯一 一个智能计量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业和区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的重要基地,是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与产业化、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和培养、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智能计量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正式落户,充分肯定了新天科技在智能计量仪表领域的研究能力、成果水平和技术实力,确立了新天科技在智能计量仪表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标志着新天科技超越自主创新能力、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实现了跨越发展。  该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依托河南新天科技有限公司 在民用智能计量仪表领域的人才和产品 技术方面的绝对领先优势,充分整合各类科技资源,研究开发智能计量仪表领域内的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技术,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和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力度。针对智能计量仪表领域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难题,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结合、引进吸收等多种途径,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的研究开发,进一步提高我国智能计量仪表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研究智能水、电、气、热表的前沿领域,掌握国内外发展动态,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  优秀的企业可以带动行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智能计量仪表研发制造的先行者,河南新天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开拓创新”为根本,致力推动国内智能计量仪表技术的发展,自主研发了“流量数字修正自动补偿技术”、“智能降耗节电技术”、“混合通道集中抄录”、“数据多重备份自动编码纠错技术”等200多项专利和专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新天科技磨砺十二载,在非接触式IC卡水表、电表、热量表、燃气表的研究、开发及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将为我国民用智能计量仪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发挥重要作用。
  • 智能制造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第31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圆满落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10月23日-2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的第31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MICONEX,原多国仪器仪表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方案集中亮相,共吸引行业20000余名专业观众参会交流。展会现场10月23日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隆重举行,共颁发科技进步奖68项,技术发明奖11项,青年科技人才奖6人,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2个。颁奖仪式共吸引来自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50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与,共同见证了仪器仪表领域科技创新的优秀成果。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尤政院士出席活动并致辞。尤政院士充分肯定了学会科技奖励工作取得的长足进步。作为仪器仪表领域的重要奖项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对于推动国产仪器创新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科技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该奖项能够激励更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科研创新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推动我国仪器仪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尤政院士致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尤政院士,副理事长钱锋院士、吴朋董事长、曾周末教授、张彤秘书长,常务理事宋爱国教授、祝连庆教授、郭永彩教授,理事赵维谦教授、于连栋教授分别为获奖者代表颁奖。颁奖仪式展会同期举办了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大会,邀请相关部门领导、院士、专家、产业代表等重要嘉宾出席,解读国家政策,分享技术发展趋势、讨论产业发展问题。大会设有主论坛及三场平行论坛,共有来自产业、行业、科研等领域的近700位代表出席。主论坛由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陈云麒主持。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谭久彬院士致开幕辞。陈云麒主持主论坛谭久彬院士致辞谭久彬院士表示,现代仪器仪表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国家的科技创新、工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完善产业链、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应对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智能制造处处长赵奉杰作《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主题报告。报告阐述了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介绍了智能制造的内涵与外延,以及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并指出系统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工作思路。面对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现实,必须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工业的根本任务,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钱锋院士作《流程制造工业软件创新与实践》主题报告。报告针对我国流程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从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和生产制造过程出发,探讨了流程制造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的思考与实践。报告首先围绕流程制造智能调控对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的迫切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工业软件的内涵,并指出流程制造工业软件创新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突破的关键技术。最后,以大型炼化制造过程为例,阐述了流程模拟软件、智能控制软件、实时优化软件、计划调度软件、安全管控软件等创新实践案例。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武铁峰作《数字技术与炼化产业融合实现数字业务化价值》主题报告。报告立足于中海石油炼化公司,介绍了数字化转型工作思路,通过利用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围绕“数据+平台+应用”模式,绘制了以“底座现代化、业务在线化、场景智能化、运营数据化”为目标的数字化转型全景蓝图,详细介绍了智能工厂的建设情况和应用场景,并就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探讨。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裘坤作《流程工厂生产运行管理和控制》主题报告。作为流程工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中控服务2万多家流程工业企业,是工业企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者。裘坤介绍了公司面向智能工厂的 PA+BA 业务架构,5T技术支撑流程工业企业核心需求,OMC 系统架构,基于APL的现场网络和通用采集系统等,并表示中控将助力工业企业从自动化迈向数字化、智能化,锻造行业“灯塔工厂”标杆。汉威科技集团董事长任红军作《传感器生态建设思考和实践》主题报告。报告分析了传感器产业的特点,介绍了气体传感器行业现状,详细介绍了汉威的产业实践,着重分享了激光传感技术的创新应用,分析了汉威完整产业链的优势、全球研发创新的布局、沿产业链创新和孵化、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定位与战略。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健先生做《高端科学仪器的国产化突破》主题报告。报告中分析了国内科学仪器发展需求,分享了聚光科技在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的产业化成果,以及科学仪器工程化-产业化创新体系,详细介绍了高端质谱仪器行业的主要产品,并从技术维度和需求维度探讨了国产科学仪器的突破模式。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鲁作《集成电路良率控制关键:检测与量测设备综述》主题报告。报告指出,制程/结构演进带动集成电路工艺步骤提升,质量控制设备重要性凸显,质量控制设备贯穿所有关键工艺,是集成电路加工良率控制的核心环节,详细分析了半导体检测VS量测,认为高端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国产替代前景广阔。三场平行论坛主题分别为《信息通信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高峰论坛》、《先进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论坛》。分论坛聚焦数字化、智能化、传感器、信息通信等方向进行深度交流探讨,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及高质量发展,积极助推仪器仪表行业转型升级。今年恰逢多国仪器仪表展四十周年。如今MICONEX已成为国际仪器仪表界公认的享有盛誉的知名品牌活动,受到国内外业界的广泛认同和好评。本次展览会的成功举办,为仪器仪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们期待参展企业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也期待第32届多国仪器仪表展能带给观众更多的惊喜。让我们共同期待多国仪器仪表展的下一届盛况!
  • 2024两会提案:以大模型落地应用促进北京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
    北京市人大代表、民建海淀区委主委、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晓光。1月23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现场采访了北京市人大代表、民建海淀区委主委、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晓光。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4年着力做好十一个方面工作,第三方面就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更好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其中要求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大力支持产业数字化。提升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和基础底座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人工智能模型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在政务、医疗、工业、生活服务等领域应用,保持人工智能研发应用领先水平。对于发展人工智能,赵晓光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我们需要加强的一个是算力,另一个是对发展方向的理念,即产业方向应该在哪里?目前,对于在先进制造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全世界都没有很好的破题的方法,相信在北京扎实的基础下,我们能率先破题,抢占科技制高点。”本次上会,赵晓光带来了《关于“以大模型落地应用促进北京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和《关于“增强青少年健康素质,引导体育健康消费”的建议》两份建议。我国高端智能仪器仪表仍依赖进口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在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高质量发展专项、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制等专项支持下,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已经形成产品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和生产规模的工业体系,国产产品已能够满足大部分工业制造和社会生产生活需求,少数中高档产品接近国际技术水平,且有一定规模出口。不过,赵晓光告诉记者,我国在尖端科研、超精密测试分析、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所需的高端智能仪器仪表仍依赖进口,是全球第二大仪器仪表进口国,“长期以来,全球TOP20仪器企业排行榜由美国、日本、瑞士、德国及英国企业包揽,并通过不断兼并收购仍在加速扩张。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和技术输出持续收紧,高端仪器自主可控成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面临的最直接挑战。”“创新技术和产品缺少试错机会。一个仪器产品从推出到受到市场认可大约需要5-10年时间,只有通过不断应用,仪器功能性能才能不断得到迭代优化。但国产高端仪器长期不被市场认可,得不到试错和迭代的机会。”赵晓光说。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智能仪器仪表行业跨越发展带来新机遇在赵晓光看来,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和大模型的应用落地,可以为北京市智能仪器仪表行业跨越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她建议,支持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发展,“依托于北京市的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大力支持、培育集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创新应用于一体、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仪器领军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走智能化、尖端化发展道路,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专项中支持重点培育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数字化转型能力。”赵晓光还建议,打造智能仪器制造产业集群,支持大模型落地应用,“围绕国家大科学装置、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持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基础较好的区,以高端仪器整机制造龙头企业、应用领域典型用户为牵引,汇集创新力量和上游配套产业,聚集解决方案设计、系统集成、运营维护、维修服务等企业,形成创新功能集聚、产业优势互补的高端仪器产业集群。”“在大模型落地应用中,注重提升产品、工艺、服务标准,推动基础通用技术标准升级。同时,建议北京市优化智能仪器仪表支持政策,尤其是制定扩大用户领域的国产替代政策,在支柱性产业大力推广国产仪器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鼓励京、津、冀地区仪器仪表企业深度参与大模型开发与落地应用工作,形成以北京为产业龙头,带动华北地区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创新发展、抢占世界技术与产业高地的新发展格局。”赵晓光说。
  • 2014年仪器仪表智能制造发展专项启动申报
    &ldquo 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rdquo ,已于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实施3年,旨在支持一批重大智能成套装备、关键智能部件、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的研发及示范应用项目,以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日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组织实施2014年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指南,以加快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专项重点支持项目  重点推进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实施高水平数字化车间应用示范。推进在输变电设备、材料制备、汽车发动机加工、危险品制造、传感器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制造、航天器/飞机/船舶制造等六大领域的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系统集成和应用,建设高水平数字化车间,提升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  带动关键智能测控部件的研发与创新。通过在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研制和数字化车间建设中,围绕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研制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带动传感器、工业机器人及其关键部件、仪器仪表、控制系统、AGV自动导引小车、自动检测装置等关键智能测控部件在各领域的示范应用。  专项实施指南  指南表明,传感器、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制造成套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支持项目原则上不超过8个。该项目主要面向产业的主干产品和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重点支持可编程控制系统、纺织/塑机/电梯等行业的专用控制器/控制系统、压力/差压变送器、流量计、执行器和挠性电路板等电子器件,建设覆盖研发、工艺、制造、检验、质控、物流等生产流程以及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成套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一致性,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目标产品的技术指标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中,采用数字化设计和制造仿真、运动控制、在线检测、智能物流、二维码标识、精益生产等先进技术。车间自动化生产设备与自动检测设备应用比例不低于80%,产品一次合格率高于98%,产品返修率低于0.5%,生产人员减少不低于15%、生产效率提升不低于20%,能耗降低达10%。可编程控制器、专用控制器/控制系统、压力/差压变送器、执行器数字化车间生产规模2万台套/年以上,流量计年产1万台以上,挠性电路板生产线年产30万模块以上。  其中项目智能功能包括生产流程动态变更、控制模式优化、自动补偿与校准、自动检验与测试、自动包装与搬运 生产全过程采用二维码引导技术,能够实现质量追溯 建立与精益生产相结合的生产过程信息化系统,实现生产计划、原材料调配、任务分配、工艺衔接、流程管控、数据管理。  项目关键智能部件包括PLC或专用控制系统 视觉传感系统 工业机器人/机械手 二维码识别装置 AVG小车等自动搬运设备 工业通信网络设备 温度、压力、电量、湿度以及光敏、磁敏等传感器。  另外,指南表明输配(变)电设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数字化车间支持项目原则上不超过6个 汽车发动机加工数字化车间支持项目原则上不超过6个 材料制备成套装备/数字化车间支持项目原则上不超过6个 危险品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支持项目原则上不超过3个 航天器/飞机/船舶制造数字化车间支持项目原则上不超过6个。  国家将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安排适当研发补助资金,国家补助资金原则上50%补贴用户,50%补贴集成商或制造商。补助经费主要采取后补助的方式发放(后补助具体方式和要求以正式通知为准)。
  • 上海高端装备7000亿产业规划出台,重点发展智能仪器仪表、微电子装备等产业
    近日,《上海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根据《规划》,到2025年,上海高端装备产业重点细分领域从国际“跟跑”“并跑”向“领跑”迈进,上海全市高端装备产业工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高端装备产业是指具备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数字化程度高等特点的装备产业,是上海市先进制造业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高端装备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舶海海工装备、高端能源装备等优势产业创新升级,节能环保装备、高端医疗装备、微电子装备等重点产业快速增长。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高端装备核心部件、整机集成、成套系统,建设国家和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00个,实现关键装备与核心部件首台(套)突破300项。规上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平均达到2%以上。数字水平进一步提高,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高端装备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进一步普及,工厂数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建设高端装备市级智能工厂40家以上。上海市高端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5年目标1高端装备产业工业产值亿元70002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家203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项1004关键装备首台(套)突破家3005规上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平均百分比%26高端装备市级智能工厂家40本文特摘录《规划》中涉及检测仪器设备的重点发展领域,以飨读者。一、智能制造装备按照“以示范带应用,以应用带集成,以集成带装备,以装备带强基”的思路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加强核心装备突破与系统集成应用。增材制造装备以集成应用、关键突破为重点,一是推动关键装备研制,重点发展立体光固化设备、选区激光烧结设备、熔融沉积成形设备等非金属增材制造装备,以及激光粉末床熔融、粘合剂喷射、异种金属材料冶金结合成型等金属增材制造技术装备。二是加强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推进大功率激光、扫描振镜、高精度阵列式喷嘴打印头、动态聚焦镜等精密光学器件研制,以及增材制造设计仿真软件和工作流程软件开发,增强本土化供给能力。智能仪器仪表与传感器以精细化、智能化为重点,一是发展智能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发展应用于工业、能源、轨交、环保、科研等领域在线测量、分析、监测专用仪器仪表,提高数据采集准确性和效率;培育一批深耕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的“专精特新”企业,提升生产应用检测与控制水平,推动制造执行系统的迭代升级。二是发展新型传感器,重点发展应用于智能工厂、消费电子、高端装备所需的高精度、高可靠性传感器;攻关微机电系统(MEMS)等先进传感器技术,推动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应用。二、节能环保装备以绿色高效、国产配套为重点,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开展绿色装备认证评价,提升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与绿色竞争力,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是高效节能节水装备,提升工业节能与通信节能装备技术水平,加快研制高效压缩机、高效传热肋片等热泵制冷技术,推广高效电动机、锅炉及压缩机设备应用,深入研究低温余热发电、低温余热回收与海水淡化耦合、废热资源制冷等技术装备;发展工业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用水智能管控等节水工艺及装备,研究高效冷却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水质分级梯级利用及循环冷却水利用等节水技术装备。二是先进环保装备,大力推进脱硫、脱硝、细颗粒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处理及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装备,探索纳米新材料吸附、催化燃烧等高效技术,提升反渗透膜、陶瓷膜、纳滤膜性能;发展高效处理高盐工业废水、电镀废水、垃圾渗滤液的水处理技术装备,加快土壤原位修复专用工程设备国产化,攻关地下水污染溯源技术和修复材料,推进村镇低成本小型垃圾处理成套设备、工业包装减量化装备示范应用。三是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发展报废汽车、动力电池与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拆解技术装备,攻关工业废渣源头减量、杂质脱除、结构重构、强化成型等关键技术,突破自动化激光熔覆成形、自动化微束等离子熔覆、在役再制造等关键共性技术。三、高端医疗装备以拉长长板、打响品牌为重点,推动上海高端医疗装备向数字化、智能化、自主化方向发展,全面增强产品美誉度、品牌认可度与行业影响力。一是诊断检验装备,发展高端影像诊断装备、高性能临检设备、新型核酸POCT检测系统,以及CT用高能X射线球管、平板探测器等关键零部件,鼓励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诊断。二是治疗、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重点突破肿瘤质子治疗系统、放射治疗设备、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医疗级可穿戴监护仪、高端心电智能导航及治疗设备等装备,促进重点产品规模化示范应用。三是植(介)入器械,发展骨科植入器械、心脏瓣膜、静脉支架系统、可降解支架等先进植入器械,及静脉球囊、机械取栓导管等先进介入器械,鼓励应用新材料、3D打印等技术提升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水平。四是先进制药设备,支持生物反应器、智能给药系统、冻干系统、药物制备成套系统及核心设备研发创新,推进产业化应用。五是康复辅具装备,积极发展外骨骼(上、下肢)机器人、照护机器人、智能辅助移动设备等康复辅具装备,以及应用虚拟现实、脑机接口等康复训练装备。四、微电子装备以自主可控、创新升级为重点,加快微电子装备迭代升级,强化本地部件配套能力,围绕12英寸大生产线需求,初步建成较完备的集成电路核心装备自主供给体系。一是集成电路装备,瞄准光刻、刻蚀、湿法、沉积、离子注入、量测检测等工艺环节,推进先进光刻机、高端刻蚀机、晶圆清洗设备、离子注入设备、气相沉积设备、量测检测设备、先进封装设备等核心产品研发,在关键制程实现产业化突破;加强核心零部件本土保障能力,推进光学、过滤、真空、运动、电控、密封、陶瓷等零部件攻关。二是新型显示装备,推进高世代线高端光刻机、有机材料蒸镀设备、化学气相沉淀设备、量测设备、光配向设备、张网设备等装备研发突破,加强在各世代产线先进制程中的串线应用。《上海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 小米雷军提议:“智能制造”引领仪器仪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两会前夕,雷军就向媒体记者发送了其拟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建议》 在北京代表团举行的媒体视频连线采访中,雷军又一次强调了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性。“智能制造已成为做大做强做优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突破口,是推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雷军表示。  “十三五”时期,我国坚持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绩。那么智能制造对仪器仪表行业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仪器仪表的必经之路:智能化  目前,国内仪器仪表对进口依赖度较高,外资品牌占据着国内实验室检测仪器的大部分席位。2019年,随着国内传统产业推动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重大工程、成套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海洋工程、环境治理、检验检疫等诸多领域对仪器仪表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智能化设备的开发大大拓展了仪器仪表设备应用深度与广度。  在分析2020年行业运行情况时,中国仪器仪表工业协会相关人士总结了四大特点:一是产品需求结构变化明显。仪器仪表领域触及产品众多,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仍保持大于全行业增幅的高增长。二是产能过大。中高档产品市场被进口产品占领。三是由以往的简单加工、装配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四是出口增长快,进口增幅小。  近几年仪器仪表产业结构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从仪器仪表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仪器仪表的智能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的智能仪器仪表市场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阶段,仪器仪表制造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制造升级也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  “智能制造”大环境下 仪器仪表企业将何去何从  自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制造业发展,希望更多的高新技术应用于制造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助推下,实施智能制造打造智能数字化工厂已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的制胜“法宝”。这一升级与变革也在仪器仪表制造业中体现出来。  有业内人士表示,就目前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水准来看,不宜大幅引入高新技术和智能设备,这些技术和设备所占用的巨额成本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相比之下,仪器仪表制造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一点一滴的“改善”。  提升产品质量是关键。长时间以来,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因入门门槛低、技术水平薄弱、企业质量意识淡薄、管理不规范等,给人留下了产品质量差、性能不稳定的印象,不少单位和企业大量采购进口设备。质量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仪器仪表制造企业要加强对产品生产前原材料质量控制,生产中严格按照生产标准,生产后加强质量检测。  加速产学研转化。产学研是指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整体研发水平不高,产学研转化缓慢,效果不明显。  加强人才培养。仪器仪表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应用行业,涉及设计、电子、材料、机械加工等。目前,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面临高技能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仪器仪表制造业创新研发水平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  仪器仪表行业长路漫漫  未来十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本着创新优先、重点突破、技术融合、夯实基础、多元投入的原则,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针对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分析、决策、控制和执行等环节,融合集成先进制造、信息和智能等技术,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和绿色化。  重点发展高精度、高稳定性、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份仪表与高可靠执行器,智能电网先进量测仪器仪表,材料分析精密测试仪器与力学性能测试设备,新型无损检测及环境、多用热值测定仪、安全检测仪器,国防特种测试仪器等各类试验设备。重点发展高可靠性力敏、磁敏等传感器,新型复合、光纤、MEMS、生物传感器,仪表芯片,色谱、光谱、多用热值测定仪、质谱检测器件 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 电力电子器件及变频调速装置。  随着世界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科技化不但是现代仪器仪表的主要特征,而且是振兴仪表工业的必由之路,也是新世纪仪器仪表及其产业的发展主流。
  • 关于“组织仪器仪表制造企业推动智能制造进程专项调研活动”的通知
    p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2f217aef-5058-4a24-8985-57ce25e69e17.jpg" title="001.png"/  各有关单位:/pp  十九大习主席提出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智能化”改造已经成为当前的潮流,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智造”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亦是中国进入绿色发展良性轨道的必然选择。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为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于2015年成立了智能制造战略推进办公室,拥有顶级的专家群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在智能制造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在智能制造领域已经开展了多项专题活动及研究,如:2015年重庆“智博会”上成功策划了“智能制造装备专项成果示范区”,展示了2011-2014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共同支持的“智能制造装备专项”的24个最典型的项目,积极参与承办了2017南京“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活动,助力智能制造的战略推进工作。同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也是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制定专项中唯一的学术团体参加单位,连续三年(2015-2017年)承担了工信部“智能制造标准化专项”研究,先后承担了“智能制造(数据字典)” 、“企业资源计划、制造执行系统与控制系统之间软件互联互通接口规范标准研究”、 “智能工厂物流系统互联互通及互操作标准研究和试验验证平台建设”等项目任务,是中国科协智能学会制造联合体发起成员之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为更好地服务仪器仪表企业,针对中小型制造企业要做大做强,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难题以及企业应如何转型升级提高制造水平,如何推动智能制造进程等问题,拟专门组织中小型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调研活动。现将本次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pp  一、活动时间:2018年3月-9月/pp  二、活动地点:京津、江浙、深广地区/pp  三、活动内容:/pp  1.考察相关国内外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情况,配有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专家参加并辅导。/pp  2. 实地考察国内中小企业目前生产现状现场,搭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总监及团队与行业主管部门,智能制造专家交流的平台,探讨当前我国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必要性、紧迫性 并指导中小制造企业如何实施智能制造及发展路径。/pp  3.根据调研结果,完成目前我国仪器仪表企业制造现状及实施智能制造发展路径的初级调研报告,并进一步搭建仪器仪表企业智能制造发展平台,建立专家团队,开展专家咨询、技术指导等工作。/pp  四、拟调研的企业/pp  1.智能制造专项示范项目:北京和利时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经济技术研究所、上海兰宝、南京优倍等 。第一站活动3月28日参观北京和利时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经济技术研究所,中国工程院专家辅导。/pp  2.国外制造企业:日本岛津苏州工厂、赛默飞上海工厂、日本三菱苏州工厂。/pp  3.应用行业智能制造专项示范项目:北京同仁堂智能生产线、天津天士力智能生产线、蒙牛、伊利数字化车间、北京污水处理厂等。/pp  4.国内仪器仪表企业调研及研讨:北京普析、北京雪迪龙、北京仪电、北京东西电子、同方威视、北京吉天、北京海光、上海仪电、天津仪电及有需求的企业。/pp  五、参与人员/pp  1、工信部相关人员/pp  2、仪器仪表制造企业负责人及高级管理人员/pp  3、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专家/pp  4、智能制造试点项目相关专家/pp  5、学会相关人员/pp  六、报名事项:诚邀相关人员参与并积极参与交流环节,不收取任何费用,差旅及食宿自理。热忱欢迎同行、兄弟单位与会指导、交流。参与人员请于 2018 年 3月 20日之前将报名回执以传真、邮件或电话形式发给组委会。/pp  九、联系人及联系方式/pp  刘继红 联系电话:010-82800721、13611289072 邮箱:r-well@163.com/pp  张京莉 联系电话:010-82800753、18510325052/pp  邮 箱:katherine0526@163.com/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8年3月8日/pp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414e0e28-da1e-4c3a-8983-10876b5c40d2.jpg" title="002.png"//pp style="line-height: 16px "附件: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3/ueattachment/c2447b72-dd14-4a8a-80f3-a5e892995de7.pdf"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关于“组织仪器仪表制造企业推动智能制造进程专项调研活动”的通知.pdf/span/a/p
  • 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仪器仪表迈向智能化发展
    p  9月17日,备受瞩目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中国上海拉开帷幕。本次大会由国内多家政府机构共同主办,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雷军、李彦宏、刘庆峰、马化腾、马云等众多重量级嘉宾登场,共话人工智能新发展。/pp  strong制造业转型势在必行/strong/pp  相比于20年前的互联网革命,由人工智能掀起的这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更加势如破竹。尤其是在我国,短短几年间就引领了一阵“AI热”。早在2015年,我国就出台了《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并将人工智能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 2016年,人工智能又被写入“十三五”规划以及多份产业指导文件之中 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 … /pp  除此之外,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吉林、贵州等20个省市也已根据各地实际发展情况出台了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和措施,率先踏上人工智能发展之路。作为一场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人工智能之火势必会燃烧到制造业。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或将成为重要的主宰力量。正如马云在今年的大会上所说的,“未来十年到十五年,传统制造业面临的痛苦将会远远超过今天的想象。企业如果不能从规模化、标准化向个性化和智慧化转型,将很难生存下去”。可以想见,未来只有用好智能技术的企业才能够称得上成功,反之则很有可能被无情淘汰。/pp  strong仪器仪表的智能化方向/strong/ppstrong  微型化、多功能化、人工智能化、虚拟化/strong/pp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仪器仪表行业无疑也将面临人工智能的大洗牌。它就像一个用于过滤的筛子,完成智能化转型的企业留在上头,而其他企业则无法再立足。虽然相比于其他新兴产业,仪器仪表行业接触人工智能并不算早,但是已经有一批企业成为了先行者,证明了仪器仪表与人工智能之间结合的可能。譬如,虚拟仪器、智能仪器的诞生已经有了人工智能的特征——操作自动化、数据处理、人机对话等等。/pp  专业人士分析,仪器仪表行业正在从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更确切地说,是朝着微型化、多功能化、人工智能化、虚拟化等方向发展。/pp  首先是微型化,这不仅是人工智能的发展需求,也是工业自动化的需求。企业需要在保证仪器原有性能的基础上,开发出体型更小、更轻便甚至功能更强大的微型仪器。此前刚刚获得第二十四届IBO设计大奖的三款仪器产品,就是优化了仪器的占地空间,满足了用户对微型化、集成化的要求。/pp  其次是多功能化,虽然目前专业化仪器仪表产品层出不穷,但对于用户而言,拥有一台多功能的综合性产品显然更为方便。多功能仪器就像一款“万能”的瑞士军刀,可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还可以组合使用,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从长远角度来说,有利于降低仪器购买和维护成本,缩小占地空间,提高设备利用率。/pp  再有就是人工智能化,也就是仪器仪表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关键所在。简单地说,这就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代替人的一部分脑力劳动,从而为仪器仪表赋以人的视觉、听觉乃至思维能力。可以想象,未来实验室内用户可以不再动脑筋处理仪器输出的数据,而是可以直接拿到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他们的工作可能仅仅在于设计实验,而不用再费心于数据的处理。/pp  此外,虚拟仪器将成为智能仪器发展的新阶段、新方向。它以软件系统为核心,提供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显示等功能,只要配备一定的硬件,应用不同的软件编程,就可得到功能完全不同的测量仪器。自1986年问世以来,虚拟仪器已渐渐成为广大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得力帮手”,并在近几年越来越受重视。它的出现,为世界仪器仪表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彻底改写了测试测量产业的发展格局。/p
  • 重庆:提升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能级
    3月1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2020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由2015年的4000亿元增加至76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15年的18.7%提升至32%;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2300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逐年递增,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1.57%提高到2020年的2.11%;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1.61%。累计获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7家,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来渝建立创新机构、产业研究院101家;发布国内首个自主开发180nm全套硅光工艺PDK、全球首款Micro—LED智能手表;铝合金产业基本实现对国家所需重点关键铝材品种全覆盖,西南铝业集团成为国内唯一的国产大飞机铝材供应商。《规划》提出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在新型智能终端、新型显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新兴服务业等领域形成若干千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环保等领域形成若干500亿级的产业集群,卫星互联网、氢能与储能、生物育种与生物制造、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产业在全国形成一定优势。《规划》明确了十类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涉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型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生物医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环保、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以及新兴服务业。其中,高端装备制造要求提升先进传感器和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能级。《规划》还提出了五种面向未来的先导性产业,包括卫星互联网、氢能与储能、生物育种与生物制造、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以及量子信息。其中,在量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中提到,开展激光器、调制器、探测器等核心器件技术研究,实现量子通信领域核心元器件自主可控。《规划》明确了五项重大工程,包括集群梯次发展工程、优质企业培育工程、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应用示范推广工程和成渝协同发展工程。《规划》部署了五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扶持、加强产业引培、加强人才供给和加强考核监测。《规划》原文: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doc
  • 仪器仪表商杜威智能新三板上市 2015年营收879万
    近日,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公告显示,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挂牌申请获得批准,并挂牌。  杜威智能成立于1996年8月26日。公告显示,杜威智能2014年度、2015年1-12月营业收入分别为912.73万元、879.4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0.12万元、-105.34万元。  新三板资料显示,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分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产品为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及暖通行业仪表的基础类产品,产品包括压力、液位、温度、温湿度、流量等工业自动化标准产品,并且已经形成产品品种全面、系列化成套产品提供的模式。第二层级为向物联网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的智能仪表及物联网监控软件等智能技术网络产品。公司拥有12项专利。
  • 浙江省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名单出炉 4家仪器仪表企业上榜
    根据《浙江省培育建设数字工厂试行方案》和《关于开展2022 年浙江省数字工厂申报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经企业自主申报、各市经信局审核推荐,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组织专家书面评审和现场考察评估,此次共评选出17家数字工厂标杆企业(认定类)和22家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培育类)。   名单中,有4家仪器仪表企业上榜。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获评数字工厂标杆企业(认定类),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评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培育类)。   本次入选首批“浙江省数字工厂标杆企业”,标志着以上企业在赋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或有巨大潜能,成为浙江省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展示窗口之一。 各有关企业要深化数字技术融合应用,迭代推进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建设,总结输出数字技术、数字产品、数字服务、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行业、企业加快转型和提质增效。各地要深入推进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培育建设,加强要素配置、政策支持和服务指导,建立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培育库,加强数字工厂标杆企业的推广应用,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和数字化转型能力,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国家四部委发布《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p  2013年,为贯彻落实《“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增强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创新、持续、协调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pp  文件全文如下:  /pp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增强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创新、持续、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实施期为2013-2025年。/ppstrong  一、战略意义/strong/pp  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源头,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国防建设、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防设施、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业装备中,传感器、智能化仪器仪表及其所构成的测控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和装备核心,直接影响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pp  发达工业国家都把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目前产业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创新驱动发展,随着传感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新材料、新机理、新技术的传感器与仪器仪表实现了高灵敏度、高适应性、高可靠性,并向嵌入式、微型化、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二是企业形态呈集团化垄断和精细化分工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逐步形成垄断地位,既占据高端市场又加速向中低端市场扩张,掌控技术标准和专利,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小企业则向“小(中)而精、精而专、专而强”方向发展,技术和产品专一,独占细分市场,服务面向世界。/pp  我国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2011年仪器仪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152亿元,进口各类仪器仪表产品362亿美元,国内仪器仪表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000亿元。但产业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关键共性技术缺乏,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致使产业化和市场推广应用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pp  未来5-15年,是我国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制造体系和配套供应体系,转变产业发展思路和观念,推动从硬件加软件的“生产型制造”向应用服务加提供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型制造”发展的产业形态变革,实现我国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创新、持续、协调发展。/ppstrong  二、产业发展的原则、总体思路、目标及任务/strong/pp  (一)原则/pp  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实现产业化为目标、以产品创新为主线、以共性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推动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pp  (二)总体思路/pp  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统筹规划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注重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的衔接 整合现有资源,突出重点,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 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按照产业链和创新链进行整体部署,着力提升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实现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的微小型化、数字智能化、模块化和网络化,提升产品价值链 推动行业结构调整,以重点产业园区为依托,形成龙头企业与“小(中)而精、精而专、专而强”中小企业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 加强标准、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标准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积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支持采用国产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用1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产业形态的转变和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基本满足重点产业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需要。/pp  (三)目标/pp  1. 总体目标(2013-2025年)/pp  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整体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产业形态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涉及国防和重点产业安全、重大工程所需的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实现自主制造和自主可控,高端产品和服务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pp  2. 近期目标(2013-2015年)/pp  以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重点,着重于全产业链的系统推进 解决行业主干产品智能化、网络化、可靠性、安全性等关键问题 完成一批高精度仪表和新型传感器的自主设计、开发及产业化 重点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物联网、环保和食品安全、文物保护和传承等领域需求 建立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行业自主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ppstrong  三、主要行动/strong/pp  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强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产业化应用四大工程。面向重点行业和领域应用,大幅提升主干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开发急需的高端产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研究前沿技术并实现产业化,通过产业形态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实现本计划的各项目标。年度行动计划、支持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以指南和实施方案等形式发布。/pp  (一)技术创新工程/pp  鼓励和支持测量、控制、智能化等前沿、共性技术研究,新一代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研发及应用验证,开展标准、检测、可靠性等行业支撑技术工作,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pp  1. 重点支持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包括新型敏感材料、器件及传感器设计和制造技术,传感器测量和数据处理技术,智能传感器系统及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嵌入式软件,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系统集成技术等。/pp  2. 围绕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的高性能、高可靠、长寿命技术,低成本、低功耗、微型化技术,信息处理、融合、传输技术,能效管理技术等核心技术,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专利池。/pp  3. 根据传感器和智能化仪器仪表市场需求,自主研发一批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低功耗、低成本的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中高端新产品,重点开发一批典型行业和领域测控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设备运行维护、自动化能效评估优化、远程监测诊断等服务。/pp  4. 完善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标准体系,加速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强测试检测技术、信息数据共享、技术转让交易、人才培训等行业基础和共性技术工作。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的能力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促进开放共享,打造开放的共性技术服务及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网络体系。/pp  (二)产品升级工程/pp  在技术创新工程基础上,鼓励和支持传感器和智能化仪器仪表设计、制造、校验等产业化技术和专用装备开发,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及一致性。/pp  1.在掌握中高端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设计、制造、仿真和验证技术,开发工艺技术、专用制造装备、专用测试校验设备,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制造,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pp  2.针对工业过程测控、工厂自动化、物流、环境监测、产品质量检验、汽车电子、智能电网、重大设施健康监测、物联网和节能减排等应用领域和国际市场,选择量大面广的传感器和智能化仪器仪表,采用可靠性工程方法和各种新技术,通过产品改型设计、完善制造装备和工艺等方式,提升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推动自主研发产品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市场占有率。/pp  3.选择一批具有跨越式发展潜力的技术、产品和服务,采用引进人才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研制开发新一代的集约化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现代制造服务项目,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pp  (三)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工程/pp  重点支持企业开展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核心的技术改造,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创新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以及以现代制造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模式创新。/pp  1.鼓励和支持拥有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基础和优势的产业园区,按照产业链发展的要求,形成若干个规模超百亿的创新型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集群。/pp  2.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上市、技术改造等手段,培育产值超10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小(中)而精、精而专、专而强”的创新型企业。/pp  3.推动企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建设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pp  (四)产业化应用工程/pp  支持有利于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生产效率,改造传统工业流程,促进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的行业应用示范,推动在重大装备和工程中的应用。/pp  1.选择工业过程测控、工厂自动化、环境监测、汽车电子、智能电网、重大设施健康监测、文物保护等典型行业,开展应用示范,构建以自主产品为核心的解决方案。/pp  2.按照“机电仪一体化”的思路,在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海洋工程、智能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开展应用示范,提高高端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国产化水平。/pp  3.面向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瓶颈,进一步加快与物联网发展相关的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食品药品信息追溯、社会公共医疗服务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ppstrong  四、保障措施/strong/pp  (一)坚持顶层设计与产业规划相结合,成立跨部门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行动计划办公室及管理支撑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的长效工作机制。/pp  (二)组织实施四大工程,结合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特点,在项目管理、过程监督、成果考核等方面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pp  (三)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专项(计划、基金)和重大工程,进一步加大对传感器和智能化仪器仪表技术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国家重大工程的总体解决方案为核心,发挥国家科技计划在前瞻性、前沿性和战略性的引领作用,发挥标准化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国家相关专项中统筹安排传感器和智能化仪器仪表重点项目。/pp  (四)充分利用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优势,发挥地方发展仪器仪表产业的积极性,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鼓励和支持拥有传感器、仪器仪表基础和优势的园区,按照产业链发展的要求,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pp  (五)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和《关于印发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对符合相关政策条件经认定的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企业,可按规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pp  (六)鼓励和支持重点工程用户与仪器仪表企业联合攻关,共同开发,探索政府引导与“制造商+用户”相结合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广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pp  (七)通过国家“千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快对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视发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特殊工种技工与技师的作用。/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br//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相关术语:/span/pp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1.传感器/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直接响应被测量的敏感元件和产生可用信号输出的转换元件及相应的电子线路组成。/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仪器仪表/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是根据各种科学(如物理、化学、生物)原理对被研究对象(被测量或被控量)进行检测、显示、观察、控制的器具或装置的总称。/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3.智能化仪器仪表/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仪器仪表应用微处理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产品具有某些人工智能,对外界因素的变化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相应的反应。/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4.人工智能/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span/p
  • 承德特色智能制造产业驶入快车道,全市仪器仪表企业100余家
    装备制造业是承德传统优势产业,曾涌现出承德输送机等多家在全国同行业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的知名企业,一度在全国装备制造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承德制造”风光不再,有的企业痛失行业排头兵地位,有的甚至破产退市。立足新起点,潮头再出发。近年来,承德市全力推动“制造”迈向“智造”,持续推进仪器仪表、输送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汽车零部件、风电装备、钒电池等高潜产业,特色智能制造产业驶入快车道。到2025年,力争营业收入达到150亿元。日前,位于丰宁经济开发区的远景能源河北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质检人员在检查风电设备。河北日报通讯员 王立群摄引进新项目5月30日,承德市政府与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在广东省中山市签订《承德明阳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承德特色智能制造增添一个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新成员”。“不断延伸新能源产业链条,全力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的装备制造产业。”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兼CEO张传卫说,承德钒钛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显著、发展前景广阔,此次签约是双方战略合作的起点,是对明阳在华北地区产业集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推动。据介绍,承德明阳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是该市引进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链主型项目,计划分3期建设,总投资103亿元。项目的实施,将有效促进承德钒钛新材料与清洁能源产业的耦合发展。承德明阳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是承德大力发展特色智能制造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承德仪器仪表城建设不断加快,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集聚效应不断凸显,能源装备制造能力不断增强。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市仪器仪表企业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初步形成以克罗尼、龙志达等为代表的仪器仪表生产企业,部分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领先优势;全市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7家,其中,承德苏垦银河连杆有限公司实施总部经济,国内汽车连杆市场占有率超过20%;规模以上能源装备企业12家,其中,远景能源河北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陆上兆瓦级智能风机主机和轮毂,订单销售范围涵盖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部分区域。日前,位于承德县高新区六沟园区的河北绿草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内,工人在组装出口海外市场的定制化锂电池组。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摄重塑新优势承德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建公司”)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与制品物理机械性能测试仪器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产品远销100余个国家和地区。伴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金建公司遇到新问题。作为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离散型的生产企业,复杂的计划制定、库存管理、生产秩序管理等环节,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管理的两个抓手是质量和效率,不仅是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还包括整个组织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该公司董事长任雨峰说,通过信息化系统与流程优化,打通运营层与基层的壁垒,将信息化管理深入营销、研发、生产、服务等各环节,透过信息化驱动,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金建公司打造的信息化平台,正助力企业从传统的生产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转变。通过数字化转型,公司销售额提高35%,管理成本降低16%,生产成本降低7%,订单达交率提高17%。近年来,承德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方向,以“专精特新优”为主线,依托域内仪器仪表、智能输送装备等特色智能制造产业基础、人才技术优势,健全完善创新体系,强化工业设计赋能创新发展,促进传统装备向智能制造、单一产品向产业链配套、单纯生产制造向生产制造服务集成转变,构建“一核、多集群”空间布局,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绿色智能、协同配套的特色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该市加快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水平,提高骨干装备制造企业设计、工艺、制造和管理水平,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加快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和推广。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企业内部应用系统的综合集成和云化改造迁移,实现数据全面采集、实时处理、云端会集,支撑企业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重点领域,瞄准产业链迈向中高端的关键短板和技术缺失,统筹项目、人才、平台、资金等资源配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创新产品迭代应用,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产业新优势。聚焦制造业创新发展共性技术需求,加快培育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一批新型创新载体。推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整合升级,持续完善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强化公共技术服务能力,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上下游技术联合、分工协作、协同配套,谋划实施一批关键领域重点项目,内培外引一批优质骨干企业,培育打造一批现代化专业园区,发展提升一批重点产业链条,着力打造中国仪器仪表城、中国智能输送装备基地等产业集群。加快新突破近年来,承德聚焦北方仪器仪表基地、京北汽车零部件基地等建设,深入开展产业招商、项目攻坚、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四大行动,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全力打造特色智能制造强市。开展产业招商行动。以招商引资突破年行动为抓手,招大引强、招新招优,确保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加快与龙头企业合作,落地智慧储能、塔筒生产等风电装备产业项目。全力保障吉成、广仪、联东U谷等特色产业园建成投产,整合园区优势,加大京津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开展项目攻坚行动。聚焦产业基础优势,集中精力谋划一批兴市立县的大项目、好项目,全面提升产业层级水平。重点推动承德苏垦银河连杆有限公司奔驰连杆全自动生产线和新能源汽车高端电机轴生产线、围场中车风电智慧能源等20个特色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底实现12个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开展创新驱动行动。聚焦仪器仪表、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鼓励光大输送、富泉石油等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在细分领域做精做专,扩大细分市场份额,持续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数字赋能行动。充分利用5G网络、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克罗尼、龙志达等优势企业加快软件研发和迭代升级,促进产品向模块化、智能化、物联网化方向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承德将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引进培育智能装备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带动传统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迭代升级,实现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转型、动能转换、规模壮大。”承德市工信局党组书记杨玉兴说。
  • 指尖“拨”仪表,光影照星空丨仪表与照明分系统助力航天员出舱
    2022年9月2日0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期间,陈冬、刘洋在舱外作业,蔡旭哲在舱内配合支持,并使用智能显示器进行状态监视和操作。航天员使用的智能显示器、笔记本计算机等智能交互设备和舱内舱外照明设备均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人机交互团队研制。团队承研的仪表与照明分系统是载人航天领域独有的、最具特色的分系统,是航天员与航天器的“纽带”。航天员通过该分系统设备操作航天器、感知航天器。在经历了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等几代发展后,仪表与照明分系统全面进入了智能化时代。音视频环绕,两大利器协作在轨出舱任务需要三名航天员合作完成,且面临不同舱段协同、舱内外协同、天地协同等复杂场景,如何高效沟通协作是一个难点。仪表与照明分系统可以为航天员提供视频语音为一体的分布式数字化远程终端系统,提供天地间文本、图片、流媒体混合通信模式,创建并实现了视频图像多媒体组播共享的点播系统。在出舱任务中,航天员可通过智能显示器实时监测舱外图像及机械臂全景、局部图;同时,话音系统支持天地会议通话、专用通话、出舱通信等多种模式的话音通信。确保航天员之间、航天员与地面之间“看得清、听得准”。四两拨千斤,指尖舞动机械臂仪表智能显示设备和机械臂操作台梦幻联动,组成面向双臂管理的操作平台,实现空间双机械臂多点动态接入的操作管理,为航天员提供在舱内完成空间机械臂多模式操作的友好人机交互操作体验。系统首次将力反馈技术引入空间机械臂的在轨操作中,可较好增强操作者的临场感,并通过快捷按键、图形页面软按键,进行全部机械臂操作。同时,提供灵活的软件维护方式,可在轨更新操作交互界面。照明全覆盖,点亮漫漫夜空此次出舱任务,仪表与照明分系统为航天员准备了两台新的神器:云台照明灯。随问天实验舱发射的云台照明灯具备全覆盖角度转动的能力,为此次出舱任务点亮舱外环境,成为航天员舱外行走的“灯塔”。舱外云台灯是空间站首次在轨应用的照明设备,通过多自由度转动机构以及投光灯光学系统设计,使得航天员出舱路径以及舱外作业点的照度得到充分保障。定制随心愿,享受太空生活不同于地球,太空没有昼夜、四季的变化。航天员在轨每天会经历大约14次日出日落,体内的生物钟很容易被打乱,并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睡眠障碍、倦怠和健康损害。为此,仪表照明分系统统一规划了空间站多舱段多自由度动态照明为主、固定照明为辅的一体化、多维度、定量化照明系统。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后,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通过手机APP调节舱内照明环境、睡眠模式、工作模式、运动模式,避免长时间单调的环境带来的不适,从而保证航天员更高效地工作、更放松地享受高质量睡眠,让他们在太空工作和生活更加活力满满。简约不简单,工作效率up仪表智能显示器采用先进的图形交互技术,创建了空间站面向用户的新一代自主配置人机交互模式。仪表智能显示器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简洁明了的界面上通过文字、图形、动画多种方式,实现航天器信息的显示与处理。它还汇集了包括飞行信息、报警信息、航天员身体健康情况等内容,航天员可以通过首页索引快速查看到想要的信息。在执行专项任务时,航天员可以实时监视相关动作涉及的设备参数状态,以支持出舱任务、机械臂操控、手控遥交会对接等操作。另外,仪表与照明分系统精准对接在轨任务规划,设计了专项任务页面的交互流程,实现了“自动切换页面”和“一键手动切换”,使得航天员可以专注任务本身,免去繁琐操作。不论是在轨工作还是生活,智能仪表照明不仅能够帮助航天员高效完成每一项在轨任务,而且能够为航天员提供高品质太空生活,陪伴守护航天员多彩太空旅行的每一天。
  • 安徽天长致力打造智能仪器仪表产业
    2月24至25日,中国智能制造及感知物联高峰论坛暨2023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高工会在安徽省天长市举行。本次高峰论坛以“共谋产业发展、共创行业新高、共享资源成果”为宗旨,邀请了230余位来自全国仪器仪表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技术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仪器仪表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高峰论坛现场。天长市委宣传部供图天长市作为安徽省科技创新的典范,是全国有名的“智能仪表之乡”,经过40多年的创新发展,形成了产品门类全、应用范围广、技术水平高、竞争力较强的仪器仪表产业集群。目前,仪器仪表产业已成为天长市工业经济“挑大梁”的首位产业,企业数突破450家,其中规模企业76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建成了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22年实现产值近300亿元。天长市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100家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滁州高新区智能测控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被国家科技部列为“2022年创新型产业集群”,全省仅3家。安徽天康集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天长市仪器仪表产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了天长市的一个支柱产业,以天康集团为首的天长市仪器仪表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我们国家重要的综合性工业自动化仪表的研发制造基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协会会长、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朋在峰会致辞中对天长市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予以肯定。安徽天康集团压力变送器智能检测生产线。天长市委宣传部供图近年来,天长市围绕仪器仪表产业补链延链,强化项目支撑,积极对接优质企业,加强业务协同和产业配套,相继引进产业链高端企业近20家,其中德国普力斯特公司投入2亿元,打造智能传感器、变送器研发与制造基地。积极打造产业联盟,30余家仪器仪表骨干企业与5家省内外高校院所、10余家沪苏浙知名企业共同组建仪器仪表产业技术联盟。“我们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紧盯仪仪表线缆、新能源、合金材料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为主体,绿色食品、医药医疗用品及器械、电子信息三大潜力产业,明晰重点发展方向,打造‘3+3’产业体系,在项目招引上做到‘精准出击’。”天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阚绪瑞作招商推介。峰会邀请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石化、国机集团、川仪集团、汉威电子科技集团、中铁科研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近100家国内仪器仪表行业的设计、研发、制造、应用领军企业和单位参会。期间,围绕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链条的缺项和延伸方向,天康集团、安徽自动化仪表公司、徽宁集团、晶锋集团、江元科技等天长市多家企业与重庆川仪集团、汉威科技集团等行业内多家企业、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天康集团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聘请4名行业顶级专家为特聘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谭久彬与天长市政府合作多年,是天长市仪器仪表产业顾问。他认为,天长市工业经济发展很好,也很有雄心壮志,希望今后在推动制造业特别是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大力推行产业链‘链长制’,抓好‘强链延链补链’工程,加速打造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贯穿‘质量立市、品牌强市’理念,通过主动对接行业质量检测资源、建立市域产业质量标准体系等途径,大力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和质量水平,打造在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这次峰会将有力推进天长市补齐仪器仪表产业短板、全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推动产业共建与研发合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响仪器仪表‘天长智造’品牌。”天长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永冰说。
  • 跨时代智能化产品,T81智能仪表全面上市
    制造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自动化和信息化,称重设备也将不再只是个简单的称重工具,而是企业生产制造、内部物流、以及质量管理的一个个核心节点。称重设备的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奥豪斯Defender? 8000电子称重仪表(T81智能终端),帮助您迈向工业4.0 !T81上市发布会揭幕仪式4月20日、21日,奥豪斯展台观众云集,热烈关注着奥豪斯新品发布会。在奥豪斯华北区销售经理张友权和产品经理的揭幕下,奥豪斯隆重发布T81电子秤仪表。奥豪斯产品经理也为观众解说了产品相关信息,获得到场观众的踊跃咨询。智能仪表的新时代选择 奥豪斯Defender 8000称重仪表拥有强制校准功能,极大程度上增加称重的准确性。全金属外壳,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出色的防电磁干扰性能及IP防护性能,能够在恶劣环境中使用;防水板防护达到IP65,可在潮湿和粉尘严重的场合无忧使用。那么,T81还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呢?T81智能终端秤产品特点:不受限制的功能:奥豪斯提供丰富的标准功能应用模块选择,只需换上不同的软件,T81可以满足您任何关于称重管理方面的要求。如果您有自己独有的管理要求,我们可以为您提供定制的软件。智能称重: T81不仅可设计输入窗口,将信息通过各种方式采集上来,结合重量信息,传递给后台,生成真正可以用于企业管理的数据包;还可以允许设定称重流程,确保不会因为操作失误而产生错误的数据。数据存储 : T81可以保存10万条左右的称重记录,能满足用户较长的使用需求。奥豪斯非常感谢这两天到现场的朋友们,奥豪斯将持续致力于产品创新,为大家推成出新,提供优质的产品。更多的产品信息,可致电4008-217-188进行咨询,谢谢!
  • 重庆:提升先进传感器和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能级
    3月18日,重庆市政府印发《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实现万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突破100家,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到1500家,新型研发机构数量突破300家。《规划》提出,重庆“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围绕“创新驱动、聚焦重点、集群发展、绿色低碳、开放协作”这5个要素进行。其中,重庆市将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5类工程,包括集群梯次发展工程、优质企业培育工程、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应用示范推广工程和成渝协同发展工程,在发展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方面,重点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型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生物医药、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环保、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兴服务业等10类产业;在面向未来的先导性产业方面,重点建设卫星互联网、氢能与储能、生物育种与生物制造、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和量子信息等5类产业。其中,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规划》提出,顺应装备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发展趋势,聚焦汽车、3C(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无人机等产业发展迫切需求,进一步提升关键基础件的精度和可靠性,提升传感器和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能级,提升新能源装备竞争优势,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迈向中高端水平,在若干细分领域打造西部领先、国家重要的产业集群。提升先进传感器和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能级。面向重庆市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应用需求,发展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车身传感器/控制器、超声波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惯性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智能安防设备等传感设备。支持龙头企业整合市内外创新资源建设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牵头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孵化、产业招商等工作,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依托汽车、智能终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完善先进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配套体系。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迈向中高端水平。瞄准六轴机器人、双腕机器人、双旋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细分领域,提升产品的柔性化程度及低成本生产能力。依托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进一步完善机器人检验与认证体系,加快推动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机器人检测认证工作迈向制度化、规范化。拓展焊接、喷涂、柔性抛光等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完善伺服电机、减速器、视觉系统、控制系统、视觉传感器、力矩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发挥齿轮产品等制造优势,发展精密级高效磨齿机、滚齿机、数控加工中心和数控锻压机等中高档数控机床,引进培育高速钻攻中心等高端数控机床企业。紧抓增材制造产业高速发展契机,引进培育激光、电子束、离子束驱动的增材制造装备企业及超细合金粉末、高性能塑料粉末等企业,打造增材制造装备产业链。推动增材制造装备在工业机械、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重点方面,《规划》提出,加快仪器仪表基地、呼吸机用流量与压力传感器、智能安防设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扩大传感设备规模。此外,《规划》还部署了五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扶持、加强产业引培、加强人才供给和加强考核监测。
  • 我国装备工业呈智能化发展 仪器仪表有望持续增长
    2016年,我国装备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十三五”各项新政策的实施、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等积极因素,也有国内外需求持续低迷、企业面临的困难超出预期等不利因素。目前,机械工业延续分化走势,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增加值均呈上升趋势,主要通用机械产品则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总体机遇大于挑战,我国装备工业将呈现出新的发展形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将成为增长亮点。装备工业下行压力减小生产出口增速平稳回升  2015年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依旧缓慢,新兴经济体扩张偏弱,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尽管经济运行整体平稳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受汽车等主要行业市场下行波动及需求低迷影响,前8个月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低位徘徊。9月和10月,汽车等行业快速回升,装备工业增速也实现企稳回升。1~10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低于全国工业同期水平,不足2014年同期的一半。预计全年我国装备工业增速将继续回升,但在投资需求收缩和外贸形势压力下,回升幅度有限,2015年全年增速在5.5%左右。出口方面,1~10月出口和交货值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累计同比下降2.15%,10月下滑幅度略有减小,同比下降4.32%。预计全年出口形势仍将严峻,出口和交货值累计同比降低幅度在2.5%左右。2016年,在“十三五”开局一系列政策刺激下,我国装备工业下行压力将减小。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仍然严峻,但随着我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期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及加快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逐步深入实施和加快落实,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逐步形成,国内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此带动下,2016年全年我国装备工业将加快发展,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加速回升,全年有望保持在7%左右。出口方面,“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把装备工业作为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同时因2015年出口基数下降,2016年我国装备产品出口增速有望加快回暖,出口和交货值将实现同比增长,预计全年累计增幅在5%左右。  机械工业延续分化走势  机械工业延续分化走势。2015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运行面临较大困难,主要指标增速创出新低,总体呈低迷走势,部分行业表现分化。1~10月,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专用设备制造增长3.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增长7.3%,仪器仪表制造增长5.7%。主要通用机械产品如泵、齿轮、气体压缩机、风机等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金切机床产量同比下降8.2%,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9.8%,金属成形机床下降6%;工程机械产量全线下滑,挖掘机、装载机产量分别同比下降24.5%、28.9%;火电、风电等传统发电设备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但风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15.8%;大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大幅增长32.3%,中型拖拉机增长7.2%,但小型拖拉机产量同比下降15.5%。2016年,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机械工业仍将经受严峻考验。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机械工业下行态势也将逐渐企稳,加上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也在不断积聚,部分结构调整起步较早的企业、行业和地区将加快回升。同时,一些机械行业将延续增长分化走势:工程机械、重型机械、矿山机械、石化设备、常规发电装备等传统投资类产品以及机床、交流电动机、低压电器、电线电缆、中小型普通农机产品等产能相对过剩行业将延续下降趋势,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装备、文物保护装备、现代物流设备等将加快增长。  智能制造继续加速高端装备创新发展 智能制造继续加速发展。2015年以来,智能制造受到前溜未有的政策重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重点部署智能制造,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等,重点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中德智能制造和工业4.0合作迈入实际性阶段,经常性工作机制正式建立。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及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与云服务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智能电网等智能装备和产品的应用不断拓展,需求规模呈快速扩大的态势。2016年,随着“十三五”将智能制造提高到新的高度,各领域智能制造推进路线进一步明确,以及中德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国家将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改造、基础数据全方位共享及关键智能装备和产品、核心部件不断突破,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端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新型制造体系。并进一步依托智能制造创新产业业态和发展模式,培育出行业的新增长点。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出现新起色。2015年,为应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装备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高端装备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逐步提高。《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作为政府引导推动的五个工程之一,提出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目的是集中资源,统筹推进,突破瓶颈,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2016年,高端装备创新发展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愈发明显。我国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和支撑平台,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重大专项为抓手,以产业化应用为目标的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将加快布局,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核心部件研制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批首台(套)高端装备将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生产生活和国防建设相关领域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将取得突破,带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构建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  国内有效需求持续低迷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  国内有效需求持续低迷。受国内外需求疲软影响,装备产品订单普遍减少,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总体价格水平延续了近几年的下行态势。2015年1~9月,装备产品累计价格同比下降1.2%,降幅进一步扩大。全社会总体环境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企业投资意愿相对较弱。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47425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继续回落。其中,制造业投资148458亿元,同比增长8.3%;装备制造业投资59480亿元,同比虽增长10.4%,增速也比1~9月提高0.3个百分点,但全国工业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仅同比增长4.1%,与此同时,8、9、10月我国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49.7%、49.8%、49.8%,连续三个月低于50%。因此,2016年仍需关注我国装备制造业国内有效需求低迷问题。出口仍面临一定压力。当前国际经济复苏道路依然曲折,国际市场需求总体仍然偏弱,从制造业PMI来看,美国等仍在底部徘徊,欧洲和日本虽然近期复苏势头较为稳定,但扩张力度偏弱,基础并不牢固。各国产业间竞争仍然激烈,我国在国际市场面临的贸易保护压力依然较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抑制我国外贸增速的负面因素得以延续。装备制造企业出口遭遇技术性、绿色环保、标准等贸易壁垒的倾向增多。同时,从制造业出口订单来看,自2014年10月以来,出口订单指数一直在50%以下,且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10月为47.4%,同比已降低了2.5个百分点。尽管国内政策有望推动我国装备产品出口增速加快回暖,但国外的环境形势对出口仍将形成较大压力。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一是成本压力增大,利润空间减小。2015年1~9月,装备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2%,但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78%,管理费用增长则达到6.69%,应收账款同比增长6.5%,导致企业利润总额同比降低0.03%,而且企业面临的要素成本、环境成本、社会负担等都在不断增加。二是产成品库存逐月走高,1~9月同比增长6.83%,企业产品销售困难。三是融资压力不断加大,虽然今年央行已多次降准、降息,但银行惜贷与部分企业不愿贷并存,工程机械、船舶等行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成本高、制造商担保融资负担重等问题较为突出,目前,不少民营造船企融资成本已高达8%~12%,企业融资困难,进而导致不少业新船订单流失。2016年我国装备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仍将面临较大的困难。部分行业亟待加快结构调整?2015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部分行业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仍有部分行业低端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加剧。在“十三五”重点推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发展等环境形势下,这些行业亟待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我国,作为智能制造领域主要行业之一的工业机器人,主要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等中低端产品为主,大多是三轴和四轴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领域的六轴或以上的?端工业机器人市场则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许多企业盲目投入,到处圈地组装,低水平重复建设,出现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倾向,全国40多个园区、800多家企业中,能够真正实现自主高端制造及盈利的企业寥寥无几。
  • 智能仪器仪表等相关26项拟立项标准公示
    p  近日,国家标准委公示26项拟立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包括《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全生命周期管理》等。br//pp  该批次公示的标准均为拟新制定标准,涉及智能制造、智能工厂、重要产品追溯等,其中仪器仪表相关标准共三项,分别为《智能仪器仪表的数据描述 定位器》、《智能仪器仪表的数据描述 属性数据库通用要求》、《智能仪器仪表的数据描述 执行机构》。/pp  依据公示内容,此次意见征集截至到12月5日。具体项目如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26项拟立项推荐性国家标准项目/strong/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0"tbodytr class="firstRow"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strong序号/strongstrong /strong/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center "strong标准名称/strongstrong /strong/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strong公示截止日期/strongstrong /strong/p/tdtd width="10%"p style="text-align:center "strong操作/strongstrong /strong/p/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1/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安全 第2-4部分:IACS服务提供商的安全程序要求/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全生命周期管理/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3/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设备状态监测/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4/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智能工厂 过程工业能源管控系统技术要求/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5/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批控制 批生产记录/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6/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批控制 通用和现场处方模型及表述/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7/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智能工厂 工业控制异常监测工具技术要求/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8/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智能工厂 工业自动化系统工程描述类库/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9/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智能工厂 安全监测有效性评估方法/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10/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智能工厂 安全控制要求/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11/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智能仪器仪表的数据描述 属性数据库通用要求/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12/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智能仪器仪表的数据描述 定位器/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13/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智能仪器仪表的数据描述 执行机构/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14/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智能工厂 工业自动化系统时钟同步、管理与测量通用规范/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15/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智能制造能力等级要求/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16/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智能工厂建设导则 第1部分: 物理工厂智能化系统/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17/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智能制造能力等级评价方法/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18/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智能制造 制造对象标识解析体系应用指南/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19/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智能制造 系统架构/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重要产品追溯 追溯术语/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1/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重要产品追溯 追溯体系设计通则/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2/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重要产品追溯 追溯码编码规范/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3/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重要产品追溯 核心元数据/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4/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重要产品追溯 产品追溯系统基本要求/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5/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重要产品追溯 产品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规范/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rtd width="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6/p/tdtd width="65%"p style="text-align:left "a href="javascript:void(0)"重要产品追溯 交易记录格式总体要求/a/p/tdtd width="17%"p style="text-align:center "2017-12-05/p/tdtd width="10%"br//td/tr/tbody/tablepbr//p
  • 专业观众托起仪器仪表展区的蓝天
    引人关注的行业盛会&mdash &mdash 第83届中国电子展将于2014年4月10-1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作为中国电子展的优势展区,仪器仪表展区今年亮点纷呈,尤其是在专业观众的组织方面更是非常有力度,打造了仪器仪表业公认的优质展示交流平台和品牌展区。  据了解,仪器仪表展区每届都能汇聚近两百家仪器仪表展商,展示面积近万平米,历届展会吸引了美国安捷伦、力科、泰克、福禄克、德国罗德与施瓦茨、德图、德国耐驰、日本共立、日本日置、横河、台湾固纬、中电41所、中科泛华测控、数英仪器、同惠、杭州远方、优利德等行业领军企业,在行业内有着良好的口碑和权威影响力。  为了保证参展商展台的有效人流量,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及先进技术,组委会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想尽一切办法邀请专业观众。比亚迪、华硕、富士康、联合电子、友达光电、士兰威、厦门华联、三安、华为、中兴、惠州中海油仪表车间、电气车间、TCL、康佳、创维,广电、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的运行维护部、联想电脑、步步高、施耐德、IBM、西门子、三星电子、飞利浦、夏普、佳能、东邦工业、茂名石化、蛇口电厂等都曾经出现在历届参观观众名单之中。今年,组委会更是异常重视专业观众的组织,首先以华南地区用户企业选型采购决策者及高级管理人员为邀请目标,邀请电力、石化、通讯、机械工程、工业控制、轨道交通、汽车电子、光电、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军工等电子配套生产单位和科研单位,以及仪器维修,电子产品的检测单位光临展会 另外,依托 50年CEF数据积累,向10万余名行业观众有的放矢地发放CEF直邮邀请函 同时电话邀请6000余名VIP观众并提供VIP观众注册通道 除此之外,展会还有特有的专业观众组织渠道,国家各部委组织的中央需方,各省市组织的地方需方,以及海外合作机构组织的国际专业观众都将大大提高与会专业观众的数量。并且, 通过战略合作伙伴以及媒体向行业内数十万专业人士分发推广材料, 提供官方网站观众预注册服务, 举行展前新闻发布会、目标观众聚会及同期举办的国际电子测试与测量专业研讨会都将不同程度地吸引专业观众的到场。  电子测量仪器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检测电子产品性能、质量、安全的必要手段,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自身的技术进步、自主发展和国家安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电子测量仪器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装备,其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标志。在通信、雷达、导航、电子对抗、空间技术、测控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电子测量仪器更是不可缺少的技术装备。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继续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大对&ldquo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rdquo &ldquo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rdquo 等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及量大面广的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将为电子专用仪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规划指出,电子仪器产业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15%,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  立足蓬勃的行业发展态势,凭借到位的组织邀请,仪器仪表展区坚信今年的专业观众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会让人失望,有力促进展会现场的订单数量和成交量。  附:关于第83届中国电子展(CEF)  联手:2014第二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  2014中国锂电新能源展  时间:2014年4月10-12日  地点:深圳会展中心  主题:新产品、系技术打造一站式选型采购平台  了解更多:立即登陆www.iCEF.com.cn  展区设置:  1号馆:数字视听展区:智能电视、音响、数字家庭、数码产品 移动智能终端展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电子 计算机与网络展区:台式机、笔记本、计算机外设、下一代网络   2号馆:平板显示馆 LCD展区、OLED展区、触摸屏展区、平板显示设备材料展区   3号馆:LED馆 LED芯片、设备、材料展区、LED照明显示展区   4号馆:物联网与应用电子馆 北斗应用展区、汽车电子展区、医疗电子展区、金融电子展区   6号馆:软件与互联网馆 软件产品展区、与计算与大数据展区、互联网展区   7号馆:电子仪器与设备馆 电子仪器、仪表、测试测量展区、电子工具   8号馆:新能源馆 专用设备展区、锂电新能源展区、   9号馆:元器件馆 高端元器件展区、IC、特种元器件展区   同期研讨会:序号承办论坛名称主题1中国智能终端产业高峰论坛计算机及网络22014中国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节能环保32014新型采购与供应模式系列峰会元器件分销42014汽车电子与高效设计研讨会汽车电子52014 IEEE 国际消费电子大会消费电子62014全球智能互联网博览会暨极客嘉年华移动互联网72014中国(国际)平板显示产业大会平板显示8北斗应用高峰论坛北斗应用9智慧城市深圳峰会智慧城市102014中国(深圳)互联网金融高层论坛互联网金融11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信息消费122014中国车联网产业高峰论坛车联网132014 4K超高清显示普及元年启动大会 平板显示142014第三届中国(国际)锂电新能源高峰论坛锂电新能源15第十七届电路保护与电磁兼容技术研讨会电磁兼容16全球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及创业大赛Day 1移动互联网17中国商用显示系统产业峰会平板显示182014 IEEE 国际消费电子大会消费电子192014年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创新论坛移动智能终端20全球智能互联网博览会&mdash 移动智能专场移动互联网212014中国触摸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平板显示22全球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及创业大赛移动互联网23智能移动电源设计研讨会新型元器件24首届互联网创新与家电大数据论坛云计算、大数据25第二届中国ICT科技评价促进产业发展大会 暨2014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电子信息技术264G时代,中国游戏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互联网游戏27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趋势高峰论坛智慧城市28蓝牙技术应用沙龙(智能家居、室内定位、可穿戴)无线技术29参展商新产品新技术推介会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30电子FUN群互动社区元器件分销312014中国健康物联网高峰论坛健康物联32电子信息产业知识产权高峰论坛暨关键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发布会电子信息产品专利33第七届中国LED产业健康发展高峰论坛LED  中国电子展官方微博:@中国电子展CEF  官方微信: 下届展会信息  展会名称:2014年中国(成都)电子展  时间:2014年7月10--12日  地点: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 京东工业品成工业品牌新品首发主阵地 仪器仪表专业品牌华盛昌推出首款智能酒精检测手表
    近日,国内知名测量仪器仪表品牌华盛昌深化与京东工业品的合作。华盛昌旗下新品——路卡智能酒精检测手表在京东工业品平台首发。华盛昌是一家集专业自主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力于一体的仪器仪表专业品牌,在测量领域有着长达31年的丰富积累,旗下拥有红外成像仪、数字万用表、建筑测绘工具、核辐射检测仪、工业内窥镜等多条产品线,广泛应用于国防、电力、暖通制冷、消防、石油化工等多个专业领域。2020年,华盛昌成立自主品牌路卡,开始探索消费电子领域。华盛昌与京东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10年,华盛昌就入驻京东,开设华盛昌仪器京东自营旗舰店。随着京东工业品建立面向工业产业的精准渠道,双方在服务工业企业方面也展开了一系列合作,共同服务了制造、能源、工程建筑等大量工业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产品与服务深受客户信赖。目前,华盛昌在京东的销量长期保持稳定增长,京东销量已占华盛昌渠道的30%以上。华盛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京东销量的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京东工业品独特的服务模式。在传统的工业品渠道体系中,存在大量的中间环节,不仅会无形中为品牌商带来额外的交易和营销成本,也使得品牌难以第一时间获取用户反馈。而京东工业品拥有大量的世界500强、国央企以及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通过京东工业品,华盛昌能够跳过大量中间环节直接与终端企业客户“面对面”,拉近品牌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并有效降低自身的供应链成本。在建立精准渠道的基础上,双方还计划在供应链技术服务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合作,持续优化客户服务能力。未来,华盛昌会将商品参数等信息数据接入京东工业品墨卡托标准商品库,共同建立仪器仪表领域的“数据字典”。基于这份“数据字典”,双方能够为企业客户提供智能选型服务:企业在京东工业品选定品类后,只需根据系统所提示的参数维度选择相应需求范围,即可获得精准的型号推荐。基于双方良好的合作基础,华盛昌选择京东工业品作为其最新推出的路卡智能酒精检测手表的新品首发平台。该智能穿戴设备采用华盛昌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专业燃料电池型MEMS电化学酒精传感器、红外MEMS测温传感器。通过呼气式酒精检测,能够精准快速地让用户检测酒精含量。除了面向C端消费者,该智能检测手表还可面向交通、物流、制造等涉及较多复杂人工操作场景的工业企业,实现酒精检测、非接触体温检测等多种检测功能,并将检测数据实时云端同步,协助企业高效完成员工岗前安全检测、守护生产安全。京东工业品采销与技术部总经理王维表示,不同于消费品品牌,工业品由于主要服务企业客户、场景更加专业、链路更加复杂,使得工业品品牌在渠道数字化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供应链技术服务同产业链各环节建立更加紧密的链接,才能有效释放数字化转型的价值。而这也是京东工业品同许多工业品B2B电商布局逻辑的不同。未来,京东工业品也希望将这一模式复制到更多品牌合作中,通过供应链技术服务为品牌商创造更多价值。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印发 提及仪器仪表
    p  近日,工信部、国家标准委共同组织制定并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以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指导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以下为指南全文。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28470e18-f993-4f54-a1ef-41d090899ded.jpg" title="1.jpg" alt="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工业和信息化部/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关于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的通知/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工信部联科〔2018〕154号/span/p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关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化专业机构,有关中央企业、行业协会,有关单位:/pp  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指导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现予印发。/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工业和信息化部/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8年8月14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2018年版)/span/strong/pp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pp  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落实“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5年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pp  按照标准体系动态更新机制,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装备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pp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span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strong一、总体要求/strong/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一)指导思想/strong/span/pp  进一步贯彻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396号)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针对智能制造标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体系,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等三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快创新技术成果向标准转化,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深化智能制造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标准对制造业的整体支撑作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二)基本原则/strong/span/pp  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中提出的“统筹规划,分类施策,跨界融合,急用先行,立足国情,开放合作”原则,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全面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加快标准制(修)订,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全面推广。同时,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间的技术标准交流与合作,开展标准互认,共同推进国际标准制定。/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三)建设目标/strong/span/pp  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制定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基础共性标准,识别与传感、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标准,智能工厂设计、智能工厂交付、智能生产等智能工厂标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运维服务、网络协同制造等智能服务标准,人工智能应用、边缘计算等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工业无线通信、工业有线通信等工业网络标准,机床制造、航天复杂装备云端协同制造、大型船舶设计工艺仿真与信息集成、轨道交通网络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运行系统等行业应用标准,带动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工作。推动智能制造国家和行业标准上升成为国际标准。/pp  到2018年,累计制修订15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pp  到2019年,累计制修订3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strong二、建设思路/strong/span/pp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按照“三步法”原则建设完成。第一步,通过研究各类智能制造应用系统,提取其共性抽象特征,构建由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特征组成的三维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从而明确智能制造对象和边界,识别智能制造现有和缺失的标准,认知现有标准间的交叉重叠关系 第二步,在深入分析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综合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各维度逻辑关系,将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的生命周期维度和系统层级维度组成的平面自上而下依次映射到智能特征维度的五个层级,形成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工业网络等五类关键技术标准,与基础共性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共同构成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第三步,对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分解细化,进而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指导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及相关标准立项工作。/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strong/span/pp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指出,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pp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特征三个维度对智能制造所涉及的活动、装备、特征等内容进行描述,主要用于明确智能制造的标准化需求、对象和范围,指导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69e999c9-14b7-45ea-b883-8b32d12690b4.jpg" title="2.jpg" alt="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 1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1. 生命周期/strong/span/pp  生命周期是指从产品原型研发开始到产品回收再制造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生命周期的各项活动可进行迭代优化,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等特点,不同行业的生命周期构成不尽相同。/pp  (1)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的所有约束条件以及所选择的技术来对需求进行构造、仿真、验证、优化等研发活动过程 /pp  (2)生产是指通过劳动创造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过程 /pp  (3)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pp  (4)销售是指产品或商品等从企业转移到客户手中的经营活动 /pp  (5)服务是指提供者与客户接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包括回收等。/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2. 系统层级/strong/span/pp  系统层级是指与企业生产活动相关的组织结构的层级划分,包括设备层、单元层、车间层、企业层和协同层。/pp  strong(1)/strongstrong设备层是指企业利用传感器、仪器仪表、机器、装置等,实现实际物理流程并感知和操控物理流程的层级 /strong/pp  (2)单元层是指用于工厂内处理信息、实现监测和控制物理流程的层级 /pp  (3)车间层是实现面向工厂或车间的生产管理的层级 /pp  (4)企业层是实现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层级 /pp  (5)协同层是企业实现其内部和外部信息互联和共享过程的层级。/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3. 智能特征/strong/span/pp  智能特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使制造活动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一个或多个功能的层级划分,包括资源要素、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系统集成和新兴业态等五层智能化要求。/pp  (1)资源要素是指企业对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及其数字化模型所在的层级 /pp  (2)互联互通是指通过有线、无线等通信技术,实现装备之间、装备与控制系统之间,企业之间相互连接及信息交换功能的层级 /pp  (3)融合共享是指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协同共享的层级 /pp  (4)系统集成是指企业实现智能装备到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乃至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过程的层级 /pp  (5)新兴业态是企业为形成新型产业形态进行企业间价值链整合的层级。/pp  智能制造的关键是实现贯穿企业设备层、单元层、车间层、工厂层、协同层不同层面的纵向集成,跨资源要素、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系统集成和新兴业态不同级别的横向集成,以及覆盖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的端到端集成。/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strong/span/pp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包括“A基础共性”、“B关键技术”、“C行业应用”等三个部分,主要反映标准体系各部分的组成关系。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19fcc1f-42e0-461b-92c0-cc146bea2988.jpg" title="3.jpg" alt="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2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pp  具体而言,A基础共性标准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五大类,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的最底层,是B关键技术标准和C行业应用标准的支撑。B关键技术标准是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智能特征维度在生命周期维度和系统层级维度所组成的制造平面的投影,其中BA智能装备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资源要素,BB智能工厂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资源要素和系统集成,BC智能服务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新兴业态,BD智能赋能技术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融合共享,BE工业网络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互联互通。C行业应用标准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的最顶层,面向行业具体需求,对A基础共性标准和B关键技术标准进行细化和落地,指导各行业推进智能制造。/pp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中明确了智能制造的标准化需求,与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具有映射关系。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块化设计规范为例,它属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中B关键技术-BC智能服务中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它位于生命周期维度设计环节,系统层级维度的企业层和协同层,以及智能特征维度的新兴业态。其中,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三个维度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映射关系及示例解析详见附件2。/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strong/span/pp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由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向下映射而成,是形成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包括“A基础共性”、“B关键技术”、“C行业应用”三个部分,如图3所示。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73eeadb-c50e-41c5-a66b-b231643b6a2f.jpg" title="4.jpg" alt="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3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pp  strong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三、建设内容/span/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一)基础共性标准/strong/span/pp  基础共性标准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解决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关键问题,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五个部分,如图4所示。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8dfce4d-fac0-40e0-bedf-99ae0b46c421.jpg" title="5.jpg" alt="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4 基础共性标准子体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1. 通用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术语定义、参考模型、元数据与数据字典、标识等四个部分。术语定义标准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为其他各部分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撑。参考模型标准用于帮助各方认识和理解智能制造标准化的对象、边界、各部分的层级关系和内在联系。元数据和数据字典标准用于规定智能制造产品设计、生产、流通等环节涉及的元数据命名规则、数据格式、数据模型、数据元素和注册要求、数据字典建立方法,为智能制造各环节产生的数据集成、交互共享奠定基础。标识标准用于对智能制造中各类对象进行唯一标识与解析,建设既与制造企业已有的标识编码系统兼容,又能满足设备互联网协议(IP)化、智能化等智能制造发展要求的智能制造标识体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2. 安全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和人因安全三个部分。功能安全标准用于保证控制系统在危险发生时正确地执行其安全功能,从而避免因设备故障或系统功能失效而导致生产事故,包括面向智能制造的功能安全要求、功能安全系统设计和实施、功能安全测试和评估、功能安全管理等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用于保证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信息系统及其数据不被破坏、更改、泄露,从而确保系统能连续可靠地运行,包括软件安全、设备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防护及评估等标准。人因安全标准用于避免在智能制造各环节中因人的行为造成的隐患或威胁,通过合理分配任务,调节工作环境,提高人员能力,以保证人身安全,预防误操作等,包括工作任务、环境、设备、人员能力、管理支持等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3. 可靠性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工程管理、技术方法两个部分。工程管理标准主要对智能制造系统的可靠性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与监督,包括智能制造系统及其各系统层级对象的可靠性要求、可靠性管理、综合保障管理、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等标准。技术方法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智能制造系统及其各系统层级开展具体的可靠性保证与验证工作,包括可靠性设计、可靠性预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增长、可靠性评价等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4. 检测标准/strong/span/pp  strong主要包括测试项目、测试方法等两个部分。测试项目标准用于指导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在测试过程中的科学排序和有效管理,包括不同类型的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一致性和互操作、集成和互联互通、系统能效、电磁兼容等测试项目标准。测试方法标准用于不同类型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的测试,包括试验内容、方式、步骤、过程、计算分析等内容的标准,以及性能、环境适应性和参数校准等。/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5. 评价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指标体系、能力成熟度、评价方法、实施指南等四个部分。指标体系标准用于智能制造实施的绩效与结果的评估,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能力成熟度标准用于企业识别智能制造现状、规划智能制造框架与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水平提供过程方法论,为企业识别差距、确立目标、实施改进提供参考。评价方法标准用于为相关方提供一致的方法和依据,规范评价过程,指导相关方开展智能制造评价。实施指南标准用于指导企业提升制造能力,为企业开展智能化建设、提高生产力提供参考。/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二)关键技术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和工业网络等五个部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1. 智能装备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识别与传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设备、智能工艺装备等七个部分,如图5所示,其中重点是识别与传感、控制系统和工业机器人标准。主要规定智能传感器、自动识别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信息模型、数据字典、通信协议、接口、集成和互联互通、优化等技术要求,解决智能生产过程中智能装备之间,以及智能装备与智能化产品、物流系统、检测系统、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之间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的问题。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aa8a32a-4026-41f2-bb3f-10cec1a98bf8.jpg" title="6.jpg" alt="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5 智能装备标准子体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1)识别与传感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标识及解析、数据编码与交换、系统性能评估等通用技术标准 信息集成、接口规范和互操作等设备集成标准 通信协议、安全通信、协议符合性等通信标准 智能设备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管理标准。主要用于在测量、分析、控制等工业生产过程,以及非接触式感知设备自动识别目标对象、采集并分析相关数据的过程中,解决数据采集与交换过程中数据格式、程序接口不统一的问题,确保编码的一致性。/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2)人机交互系统标准/span/pp  主要包括工控键盘布局等文字标准 智能制造专业图形符号分类和定义等图形标准 语音交互系统、语义库等语音语义标准 单点、多点等触摸体感标准 情感数据等情感交互标准 虚拟显示软件、数据等VR/AR设备标准。主要用于规范人与信息系统多通道、多模式和多维度的交互途径、模式、方法和技术要求,解决包括工控键盘、操作屏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交互模式,语音、手势、体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设备等多维度交互的融合协调和高效应用的问题。/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3)控制系统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控制方法、数据采集及存储、人机界面及可视化、通信、柔性化、智能化等通用技术标准 控制设备集成、时钟同步、系统互联等集成标准。主要用于规定生产过程及装置自动化、数字化的信息控制系统,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可编程自动控制器(PA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等相关标准,解决控制系统数据采集、控制方法、通信、集成等问题。/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4)增材制造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典型增材制造工艺和方法标准 设计规范、文件格式、数据质量保障、文件存储和数据处理等模型设计标准 增材制造设备接口标准 增材制造材料、设备和零部件性能的测试方法标准 增材制造服务架构、服务模式等服务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能制造系统中增材制造相关技术、方法,确保增材制造与智能制造各环节、要素的协调一致及效能最优。/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5)/strong/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工业机器人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集成安全要求、统一标识及互联互通、信息安全等通用技术标准 数据格式、通信协议、通信接口、通信架构、控制语义、信息模型、对象字典等通信标准 编程和用户接口、编程系统和机器人控制间的接口、机器人云服务平台等接口标准 制造过程机器人与人、机器人与机器人、机器人与生产线、机器人与生产环境间的协同标准。主要用于规定工业机器人的系统集成、人机协同等通用要求,确保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规范性、协同作业的安全性、通信接口的通用性。/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6)数控机床及设备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智能化要求、语言与格式、故障信息字典等通用技术标准 互联互通及互操作、物理映射模型、远程诊断及维护、优化与状态监控、能效管理、接口、安全通信等集成与协同标准 智能功能部件、分类与特性、智能特征评价、智能控制要求等制造单元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数字程序控制进行运动轨迹和逻辑控制的机床及设备,解决其过程、集成与协同以及在智能制造应用中的标准化问题。/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7)智能工艺装备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成形工艺和方法标准 工艺术语、工艺符号、工艺文件及其格式、存储、传输、数据处理标准 成形工艺装备接口标准 工艺过程信息感知、采集、传输、处理、反馈标准 工艺装备状态监控、运维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能制造系统中铸造、塑性成形、焊接、热处理与表面改性、粉末冶金成形等热加工成形工艺装备相关技术、方法、工艺,确保成形制造与智能制造系统的协调一致。/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智能装备标准建设重点/strong/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识别与传感标准。/strong/span标识及解析、数据编码与交换、系统性能评估等通用技术标准 信息集成、接口规范和互操作等设备集成标准 通信协议、安全通信、协议符合性等通信标准 智能设备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管理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控制系统标准。/strong/span控制方法、数据采集及存储、人机界面及可视化、通信、柔性化、智能化等通用技术标准 控制设备集成、时钟同步、系统互联等集成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工业机器人标准/strong/span。集成安全要求、统一标识及互联互通、信息安全等通用技术标准 数据格式、通信协议、通信接口、通信架构、控制语义、信息模型、对象字典等通信标准 编程和用户接口、编程系统和机器人控制间的接口、机器人云服务平台等接口标准 制造过程机器人与人、机器人与机器人、机器人与生产线、机器人与生产环境间的协同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数控机床及设备标准。/strong/span智能化要求、语言与格式、故障信息字典等通用技术标准 互联互通及互操作、物理映射模型、远程诊断及维护、优化与状态监控、能效管理、接口、安全通信等集成与协同标准 智能功能部件、分类与特性、智能特征评价、智能控制要求等制造单元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智能工艺装备标准。/strong/span成形工艺和方法标准 工艺术语、工艺符号、工艺文件及其格式、存储、传输、数据处理标准 成形工艺装备接口标准 工艺过程信息感知、采集、传输、处理、反馈标准 工艺装备状态监控、运维标准。/pp  strong2. 智能工厂标准/strong/pp  主要包括智能工厂设计、建造与交付,智能设计、生产、管理、物流和集成优化等部分,如图6所示,其中重点是智能工厂设计、智能工厂交付、智能生产和集成优化等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工厂设计、建造和交付等建设过程和工厂内设计、生产、管理、物流及其系统集成等业务活动。针对流程、工具、系统、接口等应满足的要求,确保智能工厂建设过程规范化、系统集成规范化、产品制造过程智能化。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d35ea79-85e2-4bba-b8e6-d2e7cfa91494.jpg" title="7.jpg" alt="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6 智能工厂标准子体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1)智能工厂设计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智能工厂的基本功能、设计要求、设计模型等总体规划标准 智能工厂物联网系统设计、信息化应用系统设计等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虚拟工厂参考架构、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生产过程模型和组织模型等系统建模标准 达成智能工厂规划设计要求所需的工艺优化、协同设计、仿真分析、设计文件深度要求、工厂信息标识编码等实施指南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工厂的规划设计,确保工厂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2)智能工厂建造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建造过程数据采集范围、流程、信息载体、系统平台要求等建造过程数据采集标准 满足集成性、创新性要求、促进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建造过程项目管理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工厂建设和技术改造过程,通过智能工厂建造过程的控制与约束,确保智能工厂建设质量、建设周期、建设成本等预定目标的实现。/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3)智能工厂交付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交付内容、深度要求、流程要求等数字化交付标准 智能工厂各环节、各系统及系统集成等竣工验收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工厂建设完成后的验收与交付,确保建成的智能工厂达到预定建设目标,交付数据资料满足智能工厂运营维护要求。/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4)智能设计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基于数据驱动的参数化设计、专业化并行/协同设计、基于模型的产品生命周期(定义MBD、制造和检验)标准以及产品设计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试验方法设计、试验数据与流程的管理、试验结果的分析与验证、试验结果反馈等试验仿真标准。主要用于规定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和仿真,以及产品试验验证过程仿真的方法和要求,确保产品的功能、性能、易装配性、易维修性,缩短新产品研制和制造周期,降低成本。/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5)智能生产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计划仿真、多级计划协同、可视化排产、动态优化调度等计划调度标准 作业文件自动下发与执行、设计与制造协同、制造资源动态组织、生产过程管理与优化、生产过程可视化监控与反馈、生产绩效分析、异常管理等生产执行标准 质量数据采集、在线质量监测和预警、质量档案及质量追溯、质量分析与改进等质量管控标准 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设备维修维护、基于知识的设备故障管理、设备运行分析与优化等设备运维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制造环境下生产过程中计划调度、生产执行、质量管控、设备运维等应满足的要求,确保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柔性化和敏捷化。/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6)智能管理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供货商评价、质量检验分析等采购管理标准 销售预测、客户关系管理、个性化客户服务等销售管理标准 设备可靠性管理等资产管理标准 能流管理、能效评估等能源管理标准 作业过程管控、应急管理、危化品管理等安全管理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危害项目指标等健康管理标准 环保实时监测和预测预警能力描述、环保闭环管理等环保管理标准 基于模型的企业战略、生产组织与服务保障等基于模型的企业(MBE)标准。主要用于规定企业生产经营中采购、销售、能源、工厂安全、环保和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模型和管理要求等,指导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确保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和精益化。/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7)智能物流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物料标识、物流信息采集、物料货位分配、出入库输送系统、作业调度、信息处理、作业状态及装备状态的管控、货物实时监控等智能仓储标准 物料智能分拣系统、配送路径规划、配送状态跟踪等智能配送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制造环境下厂内物流关键技术应满足的要求,指导智能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确保物料仓储配送准确高效和运输精益化管控。/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8)集成优化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虚拟工厂与物理工厂的集成、业务间集成架构与功能、集成的活动模型和工作流、信息交互、集成接口和性能、现场设备与系统集成、系统之间集成、系统互操作等集成与互操作标准 各业务流程的优化、操作与控制的优化、销售与生产协同优化、设计与制造协同优化、生产管控协同优化、供应链协同优化等系统与业务优化标准。主要用于规定一致的语法和语义,满足通用接口中应用特定的功能关系,协调使能技术和业务应用之间的关系,确保信息的共享和交换。/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智能工厂标准建设重点/span/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智能工厂设计标准。/strong/span智能工厂参考模型、通用技术要求等总体规划标准 智能工厂信息基础设施设计、物联网系统设计和信息化应用系统设计等工厂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虚拟工厂设计参考架构、虚拟工厂信息模型和虚拟工厂建设要求等虚拟工厂设计标准 达成智能工厂规划设计要求所需的仿真分析、工艺优化、工厂信息标识编码和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等实施指南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智能工厂交付标准。/strong/span交付内容、深度要求、流程要求等数字化交付标准 智能工厂各环节、各系统及系统集成等竣工验收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智能生产标准。/strong/span计划仿真、多级计划协同、可视化排产、动态优化调度等计划调度标准 作业文件自动下发、协同生产、生产过程管理与优化、可视化监控与反馈、生产绩效分析、异常管理等生产执行标准 质量数据采集、在线质量监测和预警、质量档案及质量追溯、质量分析与改进等质量管控标准 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设备维修维护、基于知识的设备故障管理、设备运行分析与优化等设备运维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集成优化标准。/strong/span虚拟工厂与物理工厂的集成、业务间集成架构与功能、集成的活动模型和工作流、信息模型、信息交互、集成接口和性能、现场设备与系统集成、系统之间集成、系统互操作等集成与互操作标准 各业务流程的优化、操作与控制的优化、销售与生产协同优化、设计与制造协同优化、生产管控协同优化、供应链协同优化等系统与业务优化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3. 智能服务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运维服务和网络协同制造等三个部分,如图7所示,其中重点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和运维服务标准。主要用于实现产品与服务的融合、分散化制造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各自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协同,解决了综合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类资源,提供各类规范、可靠的新型服务的问题。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0685663-9aef-47ef-af5d-bfc4038d52f0.jpg" title="8.jpg" alt="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7 智能服务标准子体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1)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span/pp  主要包括通用要求、需求交互规范、模块化设计规范和生产规范等标准。主要用于指导企业实现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以模块化设计为基础,以接近大批量生产的效率和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2)运维服务标准/span/pp  主要包括基础通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知识库、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寿命预测等标准。主要用于指导企业开展远程运维和预测性维护系统建设和管理,通过对设备的状态远程监测和健康诊断,实现对复杂系统快速、及时、正确诊断和维护,全面分析设备现场实际使用运行状况,为设备设计及制造工艺改进等后续产品的持续优化提供支撑。/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3)网络协同制造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实施指南、总体框架、平台技术要求、交互流程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标准。主要用于指导企业持续改进和不断优化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通过高度集成企业间、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的相关技术方法,实现生产制造与服务运维信息高度共享、资源和服务的动态分析,增强柔性配置水平。/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智能服务标准建设重点/strong/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strong/span通用要求、需求交互规范、模块化设计规范和生产规范等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运维服务标准。/strong/span基础通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知识库、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寿命预测等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网络协同制造标准。/strong/span实施指南、总体框架、平台技术要求、交互流程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4. 智能赋能技术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工业云、边缘计算等部分,如图8所示,其中重点是人工智能应用标准和边缘计算标准。主要用于构建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态体系,提升制造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41f5cf5-1a95-47e7-b9e6-0f6b321ae332.jpg" title="9.jpg" alt="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8 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子体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1)人工智能应用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场景描述与定义标准、知识库标准、性能评估标准,以及智能在线检测、基于群体智能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协同研发群智空间、智能云生产、智能协同保障与供应营销服务链等应用标准。主要用于满足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的智能化发展需求,指导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生命周期环节中的应用,并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2)工业大数据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平台建设的要求、运维和检测评估等工业大数据平台标准 工业大数据采集、预处理、分析、可视化和访问等数据处理标准 数据质量、数据管理能力等数据管理标准 工厂内部数据共享、工厂外部数据交换等数据流通标准。主要用于典型智能制造模式中,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水平。/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3)工/span/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业软件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产品、工具、嵌入式软件、系统和平台的功能定义、业务模型、技术要求等软件产品与系统标准 工业软件接口规范、集成规程、产品线工程等软件系统集成和接口标准 生存周期管理、质量管理、资产管理、配置管理、可靠性要求等服务与管理标准 工业技术软件化方法、参考架构、工业应用程序(APP)封装等工业技术软件化标准。主要用于促进软件成为工业领域知识、技术和管理的载体,提高软件在工业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营销服务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指导工业企业对研发、制造、生产管理等工业软件的集成和选型,帮助工业企业开展工业技术软件化,对工业知识进行有效积累。/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4)工业云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平台建设与应用,工业云资源和服务能力的接入与管理等资源标准 能力测评规范、计量计费、服务级别协议(SLA)等服务标准。主要用于构建工业云生态体系,指导工业云平台的设计和建设,规范不同工业云服务的业务能力,提升工业云服务的设计、实现、部署、供应和运营管理水平,指导开展各类工业云服务的采购、审计、监管和评价活动。/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5)边缘计算标准/span/pp  主要包括架构与技术要求、计算及存储、安全、应用等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智能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创新,解决制造业数字化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用于智能制造中边缘计算技术、设备或产品的研发和应用。/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建设重点/strong/span/pp  人工智能应用标准。场景描述与定义标准,知识库标准,性能评估标准,以及智能在线检测、基于群体智能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协同研发群智空间、智能云生产、智能协同保障与供应营销服务链等应用标准。/pp  边缘计算标准。架构与技术要求、计算及存储、安全、应用等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5. 工业网络标准/strong/span/pp  主要包括体系架构、组网与并联技术和资源管理,其中体系架构包括总体框架、工厂内网络、工厂外网络和网络演进增强技术等 组网与并联技术包括工厂内部不同层级的组网技术,工厂与设计、制造、供应链、用户等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互联技术 资源管理包括地址、频谱等,但智能制造中工业网络仅包括工业无线通信和工业有线通信,如图9所示。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bdbbbf4-685a-40d3-b754-6d1914a40033.jpg" title="10.jpg" alt="1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9 工业网络标准子体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1)工业无线通信标准/strong/span/pp  针对现场设备级、车间监测级及工厂管理级的不同需求的各种局域和广域工业无线网络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2)工业有线通信标准/strong/span/pp  针对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布缆的工业有线网络标准。/pp  工业网络标准建设重点/pp  工业无线通信标准。针对现场设备级、车间监测级及工厂管理级的不同需求的各种局域和广域工业无线网络标准 /pp  工业有线通信标准。针对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布缆的工业有线网络标准。/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三)行业应用标准/strong/span/pp  依据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机械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同时兼顾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优先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并逐步覆盖智能制造全应用领域。行业应用标准体系如图10所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6e36eb49-21b3-4cb8-bdd3-35383350d62b.jpg" title="11.jpg" alt="1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10 行业应用标准子体系br//pp  发挥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在行业应用标准制定中的指导和支撑作用,优先制定各行业均有需求的设备互联互通、智能工厂建设指南、数字化车间、数据字典、运维服务等重点标准。在此基础上,发挥各行业特点,制定行业亟需的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射频识别标准等。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的机床制造和测试标准等。航空航天装备领域的复杂装备云端协同制造标准、航天装备数字化双胞胎制造标准等。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的大型船舶设计工艺仿真与信息集成标准、海洋石油装备互联互通和运维服务标准等。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轨道交通网络控制系统标准、车载信号系统标准、高速动车组智能工厂运行管理标准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运行系统标准等。电力装备领域的存储管理标准、数据智能采集标准、监测诊断服务标准等。农业机械装备领域的农机装备智能工厂平台化制造运行管理系统标准等。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的医疗设备质量追溯标准等。其他领域的标准包括:家电行业空调产品信息集成数据接口标准,石油石化行业智能设备互联互通标准,纺织行业智能装备网络通讯接口、系统集成与互操作标准,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智能工厂标准,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高端工程机械可靠性仿真与协同制造标准等。/pp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与机械、航空、汽车、船舶、石化、钢铁、轻工、纺织等制造业领域标准体系之间不是从属关系,内容存在交集。交集部分是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的行业应用标准。例如,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用于指导船舶相关产品设计、制造、试验、修理管理和工程建设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的船舶行业相关标准主要涉及到船舶制造环节中的互联互通等智能制造相关内容。/pp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strong四、组织实施/strong/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加强统筹协调。/strong/span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积极发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的作用,开展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及规划。充分利用多部门协调、多标委会协作、军民融合等工作机制,凝聚各类标准化资源,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实施动态更新。/strong/span实施动态更新完善机制,随着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和行业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智能制造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两年滚动修订《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加快标准研制。/strong/span基于“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完善智能制造标准绿色通道,加快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推动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加强宣贯培训。/strong/span充分发挥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学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标准的培训、宣贯工作,通过培训、咨询等手段推进标准宣贯与实施。用标准引领行业实现智能转型。/pp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智能制造标准化国际论坛,组织中外企业和标准化组织开展交流合作,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等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工作,积极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供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研究成果。/pp  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pp  附件2: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映射及示例解析/pp  附件3: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ppbr//p
  • 四部门首次出台仪器仪表产业规划
    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网站上正式公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四部门《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行业性规划。与近些年来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物联网”热相比,这份多年来第一次出台的传感器和仪器仪表产业规划性文件似乎还没有引起注意。  “预算拨款优先拨给‘时髦’研究,而参加这些工作的人在职务晋升和物质奖励方面具有优势,可是新技术装备模型往往是在老工艺技术基础上打造出来的,缺少新东西”——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在其对中国的研究著作中如此评论中国的科研激励机制。  虽然这次四部门出台的《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被认为是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的一部分,但“基础”的落后从一开始就注定物联网式的战略新兴产业概念不过是中国式科研激励机制催生的“泡沫”。  “中国在传感器领域的水平非常差,装备制造领域的高性能传感器几乎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所谓物联网的智能传感器,国内有这水平?传统的都做不好,新兴的就能做好?”谢坤(化名),一位曾参与超精密加工装备研制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老一机部人士就物联网这一话题对记者表示,“我当年参与的超精密加工装备使用的传感器都是瑞士的。”  在信息技术领域,传感、计算和通信是三大支柱。近些年来,随着PC和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在中国的日益普及和影响恶劣的科技造假事件接连暴光,CPU/DSP处理器类数字集成电路的概念也在公众中越来越普及。如果说CPU/DSP处理器是信息产品的“大脑”,那传感器就是信息产品的“五官”——现实世界中的光、电、热、力等物理现象都需要通过传感器转换为“大脑”处理的数字信号。  2011年,高铁温州事故发生后,华尔街日报曾发表题为《中国高铁真是“中国制造”?》的文章。文章中指出,中国的高速铁路网是利用进口零部件搭建而成的,国内工程师无法完全理解这些进口零部件的技术奥妙,这其中就包括防止列车碰撞的信号系统部件——中国高铁的“大脑”。包括高铁在内,中国在PC、手机和汽车等很多工业产品领域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国制造”这个巨人其实是“大脑和心脏不健全”。  本次四部门出台的《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一个亮点是提出成立跨部门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虽然越来越智能化的传感器和仪器仪表与集成电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但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仪器仪表产业在中国曾经隶属于机械行业,中国光学领域的泰斗、两院院士王大珩被称为中国仪器仪表事业的奠基人。从20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产业进入爆发式成长以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传感器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保障的基础元器件,也曾得到科技部的重视。从“十一五”开始,科技部在863计划的先进制造领域设立项目课题研发汽车、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的高性能传感器。不过,由学院派主导的863成果至今依然停留在“样品”阶段,无法成功进入产品阶段。  自“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概念提出后,传感器技术再次受到重视,在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中,高性能模拟电路及数模混合电路被排在电子核心基础产业集成电路类的第一位,排名在数字类的CPU、DSP和存储器芯片等通用集成电路之前。在已经启动的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中,传感器和智能仪器仪表再次被排在智能制造装备基础零部件的前列。  传感器技术的重要性与落后现实之间的“尴尬”从某一角度反映出了中国过去20年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方向性偏差。与美国在CPU领域和韩国在存储器领域的垄断和强势不同,欧洲和日本在模拟集成电路领域依然成功地为本国汽车和装备工业等传统产业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所谓掌握CPU核心技术的论调在国内一直非常流行,但主张上马通用CPU的当事者们却闭口不谈其CPU的相关模拟技术为什么没有延伸出高性能的MCU微控器类产品,尽管后者的生产工艺只需180nm就足够,已经与Intel和三星的22nm生产线有相当于超过5代的差距。
  • 人工智能技术在仪器仪表中的发展与应用
    p  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科技领域最为前沿的技术之一,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前沿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目前,仪器仪表正从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不仅对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加速国内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向智能化、微型化、虚拟化发展的进程中,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需求。(来源: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产品信息工作委员会)/pp  继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开设人工智能学院之后,南京大学也宣布开设人工智能学院。主持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周志华教授回应:“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主要是由于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pp  虽然仪器仪表相对于人工智能而言是一个再传统不过的行业,但在教育上却也应当同人工智能一样与时俱进。由于人工智能和仪器仪表类似,都是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要掌握所有学科的系统知识,过于注重全方位均衡发展,可能会导致门门会,但门门都不精。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不够精通也就意味着不够专业,填补不了目前行业出现的“高端人才荒”。未来,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仪器仪表,都应当区分同一学科内不同方向的发展,重点扶植培养某些特定领域的专业人才。就像“新木桶理论”,从短板原理变成了长板原理。它认为,木桶倾斜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也就意味着人的发展上限也往往由其最突出的能力所决定”。/pp  展望未来,我感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对我们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变革,今后的仪器会是什么样子哪?是不是会是一个带有质谱,光谱,或者色谱能力的人工智能分析机器人哪?至少在今后的10年,常规检测机器人,替代人工是完全可能的。面对这样一个形势,我们的行业该如何应对哪?至少,我认为应该跳出国产仪器这个圈子考虑问题,甚至跳出仪器行业这个圈子,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上去思考。(来源: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总经理 李晓鸥)/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