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多普勒血流分析仪

仪器信息网多普勒血流分析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多普勒血流分析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多普勒血流分析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多普勒血流分析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多普勒血流分析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多普勒血流分析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多普勒血流分析仪相关的论坛

  • 多普勒流量计的用途有哪些

    多普勒流量计的用途有哪些

    [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9/202309281050176797_6510_5604214_3.jpg!w690x690.jpg[/img]  山东云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多普勒流量计(Doppler flowmeter)是一种用于测量流体(通常是液体)速度和流速的仪器。它们通过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量流体中悬浮粒子(如气泡或颗粒)的速度,从而计算流体的速度和流速。多普勒流量计在各种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医疗应用:  在医疗领域,多普勒流量计通常用于监测和测量血流速度。这对于评估心血管健康、检测血管疾病以及指导外科手术非常重要。  工业流程控制:  在工业领域,多普勒流量计用于监测液体或气体在管道中的流速。这对于工业流程控制、生产优化和故障检测非常有帮助。  环境监测:  在环境科学和水资源管理中,多普勒流量计可用于监测河流、溪流或污水的流速,有助于了解水体运动、洪水预警和水资源管理。  气象研究:  在气象学中,多普勒雷达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普勒流量计,用于监测大气中的降水、风速和风向。这对于天气预测和气象研究至关重要。  海洋科学:  多普勒流量计还可用于测量海洋中的洋流速度和方向,这对于研究海洋环流、潮汐和海洋生态学非常重要。  水文学:  在水文学研究中,多普勒流量计可以用来测量河流和湖泊中的水流速度,以监测水文事件和水资源管理。  实验室研究:  多普勒流量计也用于实验室研究,例如测量微流体中的流速,这在生物医学和化学研究中很有用。

  • 多普勒变宽说明

    从物理学中已知,从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测者,则在观测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光的频率低;反之,如原子向着观测者运动,则其频率较静止原子发出的光的频率为高,这就是多普勒效应。原子吸收分析中,对于火焰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池,气态原子处于无序热运动中,相对于检测器而言,各发光原子有着不同的运动分量,即使每个原子发出的光是频率相同的单色光,但检测器所接受的光则是频率略有不同的光,于是引起谱线的变宽。

  • 多普勒变宽计算

    原吸中吸收线的多普勒展宽公式是file:///E:/各种程序安装/QQ/Users/464314600/Image/Image1/VNEUONYMC)_X_0U)ZXEN05WQF =1.0pm的值,不知道哪里出错了,请大家帮我看下。

  • 多普勒流速仪的原理和技术参数

    多普勒流速仪是应用声学多普勒效应原理制成的测流仪,采用超声换能器,用超声波探测流速。测量点在探头的前方,不破坏流场,具有测量精度高,量程宽;可测弱流也可测强流;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可测瞬时流速也可测平均流速;测量线性,流速检定曲线不易变化;无机械转动部件,不存在泥沙堵塞和水草缠绕问题;探头坚固耐用,不易损坏,操作简便等优点。多普勒流速仪适用于江河、海洋、岸边观测站、船只和浮标等场合的流速和水温测量,尤其适合于泥沙含量高、水草杂物多的江河水域测量使用。多普勒流速仪技术参数1.测流范围:0.02~7.00m/s 测量准确度:±1.0%±1cm/s   2.水温测量范围:0~40° 测温准确度:±1℃   3.工作水深:0.5~80m   4.测量方式:自动、手动   5.负重电缆:直接负重或悬挂两种方式   6.测量间隔:   自动方式:分0~90分钟选择值,以5分钟为最小递增或递减间隔单位   手动方式:可单次或连续多次测量,间隔任意   7.测速历时:自动方式:60秒、100秒二种 手动方式:10~120秒,键盘选择   8. 显 示 屏:128×64位汉字液晶显示   9.探头壳体耐密封压力:大于12个大气压   10.工作电源:AC220V、50Hz, ±10%; DC12V ±10%;内可增设蓄电池   11.存储:本机可以存储8100多组测量数据   12. 接 口:USB接口或串口;可提供GPRS、GSM无线远程通信功能   13.时钟:带年月日时分

  • 【分享】科学家首次观察到分子层面的多普勒效应

    2011年05月12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常丽君  本报讯(记者常丽君)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1日(北京时间)报道,由日本、瑞典、法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通过复杂的同步加速器实验,首次获得了微观层面也存在多普勒效应的实验证据,证明单分子的旋转也会产生多普勒效应。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多普勒效应也被称为“平移”效应:当物体以直线运动时,它发出的光或声波频率会发生改变。即朝观察者移动时接收频率变高,远离观察者移动时接收频率变低,当观察者移动时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琴·多普勒1842年首次提出该理论,100多年来,人们只能在宏观物体的直线运动中以及行星或星系等大的旋转物体上观察到这种效应。在天体物理学中,这种旋转多普勒效应被用于探测天体的旋转速度。  “当一个行星旋转时,在朝向观察者旋转的一边,它发出的光的频率会变得更高;而在背离观察者的一边,频率变低。在分子水平也同样如此,但要在实验室里证明分子层面也存在多普勒效应非常困难。”该研究小组成员、俄勒冈大学退休化学教授T·达拉·托马斯说,“这是首次,我们在分子层面证明了这一理论的真实性。而且在分子这一微观尺度上,旋转多普勒效应甚至比分子在线性运动中显示的多普勒效应更加重要。”  多普勒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如果你在限速30英里的路段超过了时速45英里,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都会收到多普勒效应带来的一张超速行驶罚单。路边的雷达测速仪,正是基于物体运动而产生的频率变化,来精确测定运动物体的速度的。  “很久前我们就知道了多普勒效应,但直到现在才在分子层面观察到旋转多普勒效应。”托马斯指出,这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分子光谱(利用分子辐射来研究分子组成和化学性质),以及用于研究高能电子等。  总编辑圈点  多普勒效应是我们在中学物理课中就熟悉的了:火车高速接近时的鸣笛声,听起来会比火车远离时的要尖锐一些。多普勒效应也体现在“红移”——离地球越远,星体的光越红(频率越低),这是宇宙膨胀理论的依据。如今在分子层面观察到多普勒效应,并没有理论上的突破,但仍值得赞叹。观测火星旋转很容易,但观测出旋转分子的远近端差异,需要多么精确的实验手段!

  • 【讨论】在光波波段发现逆多普勒效应

    今天看到一则报道说上海理工大学与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具有负折射率的晶体,这种晶体的折射率比空气的还要小,光在其中的传播现象称为逆多普现象。这样一种材料会不会对传统的光学仪器带来一场变革?

  • 多普勒变宽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基态原子蒸气中的原子是一直作无规则热运动的。当待测元素的共振发射线照射在上下运动的基态原子上时,基态原子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速率为0,因此检测器检测到的吸收谱线的频率不发生改变。不知道说什么呢,怎么理解啊?

  • 中国食药检定院2013专项仪器结果公布

    继之前6月26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013年专项仪器购置项目1800万元中标结果公布后,2013年7月10日,国信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013年专项仪器购置项目结果,本次采购包括PCR、激光成像系统等专项仪器。  1. 项目名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013年专项仪器购置项目(国信)  2. 招标编号:GXTC-1215022包号序号招标货物名称数量预算控制价(万元)第一包1-1基因扩增仪11001-2基因扩增仪1第二包2-1偏光显微镜1642-2生物显微镜12-3生物显微镜1第三包3-1-溶出度仪155第四包4-1激光成像系统179第五包5-1层析系统148第六包6-1多普勒弦线式体模1566-2可编程多普勒仿血流体模1第七包7-1红外激光光束分析仪1577-2分光辐射亮度仪1第八包[align=

  • 差压流量计(DP)

    这是最普通的流量技术,包括孔板、文丘里管和音速喷嘴。DP流量计可用于测量大多数液体、气体和蒸汽的流速。DP流量计没有移动部分,应用广泛,易于使用。但堵塞后,它会产生压力损失,影响精确度。流量测量的精确度取决于压力表的精确度。 ADP声学多普勒水流剖面分析仪突破传统机械测流和超声波测流的局限,和利用声学多普勒频移原理对河道、明渠和海洋的流速进行准确地测量,并能测量海洋中方向波的波谱。

  •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变宽

    一、多普勒变宽:多普勒宽度是由于原子热运动引起的。从物理学中已知,从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测者,则在观测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光的频率低;反之,如原子向着观测者运动,则其频率较静止原子发出的光的频率为高,这就是多普勒效应。原子吸收分析中,对于火焰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池,气态原子处于无序热运动中,相对于检测器而言,各发光原子有着不同的运动分量,即使每个原子发出的光是频率相同的单色光,但检测器所接受的光则是频率略有不同的光,于是引起谱线的变宽。多普勒宽度与元素的原子量、温度和谱线频率有关。随温度升高和原子量减小,多普勒宽度增加。二、碰撞变宽:当原子吸收区的原子浓度足够高时,碰撞变宽是不可忽略的。因为基态原子是稳定的,其寿命可视为无限长,因此对原子吸收测定所常用的共振吸收线而言,谱线宽度仅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越长,则谱线宽度越窄。原子之间相互碰撞导致激发态原子平均寿命缩短,引起谱线变宽。碰撞变宽分为两种,即赫鲁兹马克变宽和洛伦茨变宽。三、赫鲁兹马克变宽:被测元素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相互碰撞引起的变宽,称为共振变宽,又称赫鲁兹马克变宽或压力变宽。在通常的原子吸收测定条件下,被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压力很少超过10-3mmHg,共振变宽效应可以不予考虑,而当蒸气压力达到0.1mmHg时,共振变宽效应则明显地表现出来。四、洛伦茨变宽被测元素原子与其它元素的原子相互碰撞引起的变宽,称为洛伦茨变宽。洛伦茨变宽随原子区内原子蒸气压力增大和温度升高而增大。五、其它变宽除上述因素外,影响谱线变宽的还有其它一些因素,例如场致变宽、自吸效应等。但在通常的原子吸收分析实验条件下,吸收线的轮廓主要受多普勒和洛伦茨变宽的影响。在2000-3000K的温度范围内,原子吸收线的宽度约为10-3~10 -2nm。

  • 提高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引起吸收信号峰值下降的原因

    在不存在自吸收的情况下,谱线宽度主要由多普勒宽度决定。在通常的工作电流下,阴极的温度约为几百度。提高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正离子轰击作用增强,使阴极温度上升,多普勒效应增强,谱线变宽。谱线的多普勒宽度仅为10-4n数量级。仅用多普勒效应不足以解释通常所观察到的由于提高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引起吸收信号峰值下降的现象。对某些空心阴极灯来说,谱线自吸起着重要作用。当灯电流增加,溅射和热蒸发作用加强,导致谱线变宽,中心波长位移,造成吸光度值的明显下降。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参考心阴极灯的说明书上推荐的工作电流,最好摸索一下灯的最佳电流。在确保灯的强度情况下,尽可能选用小点的工作电流,这样对灯的寿命也有好处

  • 影响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因素

    影响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因素

    影响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因素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涉及两个基本过程:①试样中被测元素转化为自由原子的化学过程;②蒸气相中自由原子对辐射吸收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比物理过程更复杂,影响化学过程的因素比影响物理过程的因素更多。1 原子化过程的影响在推到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关系式A=Kc时,假定了一个基本条件: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蒸气相中的原子数N与试样中被测元素的含量c成正比,N=βc,为此要求被测元素的原子化效率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是一定的。准所周知,在实际分析工作中所遇到的试样类型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元素,在不同的试样内,由于基体特性各异和其他共存元素的相互影响,其原子化效率各有不同,有时甚至差别很大。原子化效率对实验条件非常敏感,在原子吸收这类高温动态测量中,实验条件的变动性导致原子化效率的改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影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主要因素。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测定一种试样中某一元素的最佳条件,未必适用于另一种试样中同一元素的测定,必须针对具体分析对象,寻求某一元素测定的最佳条件。现在商品原子吸收光谱仪器中,厂家为用户所提供的预先储存在数据库内各元素的分析条件,多半都是用纯溶液样品得到的,只能作为选择实际分析样品分析条件的参考。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原子吸收仪器自动控制系统的日益完善以及横向加热石墨炉和STPF技术的应用等,为获得稳定的原子化条件提供了可能性。化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关影响化学过程的因素。2 辐射吸收过程的影响从光源的发射线考虑,在原子发射线中心频率V0的很窄的△V频率范围内,kv随频率的变化很小,可以近似地认为kv→k0,。当空心阴极灯光源的发射线远小于原子吸收线的宽度时,如下图所示,测得的吸光度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峰值吸光度。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61143_573671_2352694_3.png随着空心阴极灯的灯电流增大,由于自吸和多普勒变宽效应增强,使光源发射变宽,对于低熔点金属Cd,Zn和Pb等元素空心阴极灯,光源发射线和原子吸收线宽度几乎达到同一数量级,使测得的峰值吸光度明显地降低,导致校正曲线严重弯曲。下图使用不同灯电流时所得到的镉校正曲线。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61144_573672_2352694_3.png在入射辐射中,若含有非吸收辐射,如连续背景辐射、空心阴极灯内稀有填充气体与支持材料以及其他杂质发射的辐射等,它们都可能出现在光谱通带内。当不存在非吸收辐射时,吸光度A=lgI0/I,当存在非吸收辐射i0时,吸光度A’=lg(I0+i0)/(I+i0),A’小于A0。i0在整个入射辐射中所占比例越大,A’比A小的越多。i0和I0比例一定时,I值越小,即吸收介质内分析原子浓度越高,i0的影响越大。非吸收辐射i0的存在,使测得的吸光度减小,校正曲线弯曲。从吸收谱线轮廓考虑,在通常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条件下,分析原子浓度都很低,共振变宽效应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当吸收介质的分析原子浓度高时,同种分析原子相互碰撞引起谱线共振变宽,使峰值吸光度减小。随着分析原子浓度增大,对峰值吸光度的影响增大,因此,造成校正曲线在高浓度区弯向浓度轴。这是导致校正曲线非线性化的重要因素。在建立峰值吸收的定量关系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61141_573669_2352694_3.png时,假定吸收谱线轮廓主要由多普勒变宽效应决定。事实上,吸收谱线轮廓不仅受多普勒变宽效应的影响,还与碰撞变宽,特别是洛伦茨变宽有关。在有些情况下,多普勒变宽与洛伦茨变宽是同一数量级,不能忽略其影响。洛伦茨变宽还引起吸收谱线轮廓的频移与非对称化,使得测定的吸光度不能代表峰值吸收,而是中心波长两侧的吸光度,其值低于峰值吸光度,导致校正曲线的非线性化。谱线的精细结构是影响吸光度测量的又一可能的因素。这些相差很小的谱线精细结构常常是简并的。对于很重和很轻的元素,其波长差超过了线宽,在这种情况下,测定的吸光度是精细结构内各组分的混合吸光度,而非单一纯组分的吸光度,故导致校正曲线的弯曲。当用锐线光源进行峰值吸收测量时,谱线的精细结构对吸光度测定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下表列出了某些元素共振线的同位素移值。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61145_573673_2352694_3.png从吸收介质内原子浓度考虑,在推到吸收关系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61142_573670_2352694_3.png时,认为入射辐射密度pv是不变的。很显然,只有在吸收层很薄或分析原子浓度很低时才是这样,这说明原子吸收光谱法主要用于痕量和超痕量元素分析。当被测元素的浓度高时,引起吸光度下降,校正曲线弯向浓度轴。由此可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校正曲线线性范围不会很宽,一般是1-2个数量级。在通常的原子吸收条件下,可以忽略激发态原子和元素电离的影响,但对于低电离电位元素,特别是在高温下,不能忽略电离对基态原子的影响。电离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一定温度下,随元素浓度增加而减小。元素电离的影响如下图所示,电离效应导致校正曲线弯向纵轴。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1/201511161145_573674_2352694_3.png

  • 【原创大赛】超声波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技术

    【原创大赛】超声波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技术

    超声波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技术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约等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 大家有没有留意过自己的身边有多少利用超声波分析的仪器设备呢?我初略统计了下在环境监测领域中利用超声波的分析技术1. 超声测风速风向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031832_401142_1653274_3.jpg 利用超声波测量风速风向,其核心在于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即所谓的飞渡时间(TOF,time of flying),超声波从一个探头传送到另一个探头所需要的时间是与风速以及超声通路有关。顺风将使超声信号传播时间递增,逆风将会使之递减。如果风速为零,信号双向的传输时间相等。如果在两个不相关方向上同时测量风速,就可以通过三角学合成计算出风速以及风向。依此原理,超声波风速仪可仅仅使用三个探头即可确定平面中的风速风向。但是在实际设计中,由于设计到信号强弱的问题,使用四个探头的设计也较常见。2. 超声测速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031832_401143_165327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031833_401144_1653274_3.jpg 超声测速多采用多普勒频移物理原理来测量。多普勒效应(多普勒频移):某一个声源(超声波)发出的声波被另一个接收体接收并反射,如果该声源相对于接收体是移动的,接收体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将会与声源的发射频率有差异;如果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是减少的,接收的频率会增加;如果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是增加的,接收的频率就减小。 这点其实很容易理解。当你听到迎面开来的一列火车气笛声或者一辆警车的警报声(一个声源),声音会显得频率较高;而当火车或者警车离你远去时,则听到的声音会变成较低的声音。3. 超声测流量 超声流量计是通过检测流体流动对超声束(或超声脉冲)的作用以测量流量的仪表。如图,超声脉冲穿过管道从一个传感器到达另一个传感器,就像一个渡船的船夫在横渡一条河。当气体不流动时,声脉冲以相同的速度(声速,C)在两个方向上传播。如果管道中的气体有一定流速V(该流速不等于零),则顺着流动方向的声脉冲会传输得快些,而逆着流动方向的声脉冲会传输得慢些。这样,顺流传输时间tD会短些,而逆流传输时间tU会长些。这里所说的长些或短些都是与气体不流动时的传输时间相比而言;根据检测的方式,可分为传播速度差法、多普勒法、波束偏移法、噪声法及相关法等不同类型的超声波流量计。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031833_401146_1653274_3.jpg4. 超声波测水位http://

  • 关于温度对石墨炉原子吸收的影响

    光谱受碰撞变宽与多普勒变宽双重影响,(忽略斯塔克变宽),两者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时候,碰撞变宽减少,多普勒变宽在增加。这个问题谁知道是怎样处理的,有相关文献吗?

  • 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与构造

    今天在网上看一个关于的文章,感觉不错,贴上来分享一下简述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 在空心阴极灯两个电极间加上一定电压时,阴极灯开始辉光放电,电子从空心阴极射向阳极,并与周围惰性气体碰撞使之电离。带正电荷的惰性气体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连续轰击阴极表面,阴极表面的金属原子发生溅射,溅射出来的金属原子在阴极区受到高速电子及离子流的撞击而激发,从而辐射出具有特征谱线的锐线光谱。 为什么原子吸收光谱法需要使用待测元素材料相同的锐线光源? 锐线光源是指能发射出谱线半宽度很窄(O.0005~0.002nm)辐射线的光源。 原子吸收分析需要锐线光源是基于下述原因: 当试样喷人火焰经原子化后,原子呈分散状态(多普勒变宽),当不同频率的光通过被测元素的原子蒸气时,所产生的吸收线并不是一条理想的几何直线,而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吸收线。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将原子蒸气所吸收的全部辐射能量称为积分吸收,从理论上讲,如果能测得由连续波长光源获得的积分吸收,即可计算出待测元素的含量。但目前仪器还不能准确地测出积分吸收。 在分析中发现:在通常原子吸收分析条件下,吸收线中心频率的峰值吸收系数K取决于多普勒变宽,而当测定温度恒定时,多普勒变宽为常数,对一定的待测元素其振子强度也是常数,所以极大吸收系数K就仅与单位体积中原子蒸气中吸收特征(中心)辐射的基态原子数Ⅳ0成正比。 要测得极大吸收系数K一是必须使光源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相重合;二是必须使光源发射线的宽度小于中心吸收线的宽度。而要实现这两点,使用一个与待测元素相同材料的空心阴影灯即可很好的实现。因为待测元素材料的灯发出的中心频率,必定与待测元素吸收线的中心频率相重合。而空心阴影灯可以发出谱线半峰宽度很窄的辐射线。所以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必须使用待测元素相同材料判做的空心阴极灯。

  • 【转帖】我国科学家验证物理界预言隐形斗篷有望实现

    隐形斗篷这一科幻技术未来将可能成为现实,宇宙大爆炸和中宇宙膨胀现象有可能得到颠覆性的解读。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团队首次在负折射光子晶体中观察到了光波波段逆多普勒频移的物理现象,并在最新出版的《自然·光子学》上刊出该研究成果。这是世界上首次在光学领域证实多普勒效应的逆转,将在天文学、医学、微电子工业等方面得到应用。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观察者和光波源之间存在着相对移动时,光波的频率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当物体光源和观察者距离不断靠近时,光频率增高颜色变蓝,反之则变红。而多普勒效应逆转则说明当光源和观察者距离不断靠近时,光频率不增高反而降低,光频率从蓝色波长减小至红色波长。  这一效应最早由前苏联物理学家在1968年作出理论预言,但一直未得到实验证实。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现代光学重点实验室在庄松林院士领导参与下,由陈家璧教授率领的科研组成功逆转了这种在自然条件下无法发生的效应。  研究人员通过用硅研制出一种人造纳米结构的晶体——被称为“光子晶体”的物质来实现负折射率。通过向这个独特的光子晶体“超级棱镜”发射激光束,并且改变“超级棱镜”与探测器间的距离,成功创造了多普勒效应逆转现象。同时,该实验最终得到的光子晶体折射棱镜,其微米量级刻蚀深宽比达到了25∶1,这意味着将1亿根直径为头发丝三十五分之一、长度50微米的硅介质圆柱整齐排列,刻划在硅片上。  逆多普勒效应将推动如隐形斗篷等科幻技术未来的发展,其成为现实的速度可能会超过大部分人的想象。

  • 超声流量计

    传播时间法和多普勒效应法是超声流量计常采用的方法,用以测量流体的平均速度。像其他速度测量计一样,是测量体积流量的仪表。它是无阻碍流量计,如果超声变送器安装在管道外测,就无须插入。它适用于几乎所有的液体,包括浆体,精确度高。但管道的污浊会影响精确度。 采用当今最先进的声学多普勒剖面测流技术

  • 【资料】超声波流量计优缺点

    超声波流量计是通过检测流体流动对超声束(或超声脉冲)的作用以测量流量的仪表。   超声波流量计优点:   (1)可做非接触式测量;   (2)为无流动阻挠测量,无压力损失;   (3)可测量非导电性液体,对无阻挠测量的电磁流量计是一种补充。   超声波流量计缺点:   (1)传播时间法只能用于清洁液体和气体;而多普勒法只能用于测量含有一定量悬浮颗粒和气泡的液体;   (2)多普勒法测量精度不高。

  • 新荧光成像技术可清晰呈现血管脉动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荧光成像技术,能够使活体动物血管脉动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呈现。与传统的影像技术相比,其增加的清晰度类似于擦拭掉眼镜前的迷雾一般。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医学》杂志在线版上。 该技术被称为近红外-Ⅱ成像,或NIR-Ⅱ。研究人员首先将水溶性碳纳米管注射到活体的血液中,然后用激光照射要观察的对象,如小白鼠。激光的波长在近红外范围内,约为0.8微米,可导致专门设计的碳纳米管发出1微米至1.4微米的波长更长的荧光,用于检测确定血管的结构。 碳纳米管发出的荧光波长要比传统成像技术更长,这是实现令人惊叹的微小血管清晰图像的关键。由于更长波长光散射较少,因此形成了更清晰的血管图像。此外,这种技术使图像呈现更精致的细节,允许研究人员能够获得一个快速的图像采集速度,近乎实时地测量血流量。 同时获得血流信息和看到清晰血管对于动脉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将特别有用,如血流是如何受到动脉阻塞和收缩诱发的影响,还有其他事项如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影响。 研究人员说:“对于医学研究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小动物特征的工具。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血管疾病,以及其对于治疗的反应和如何可以设计出更好的治疗。” 由于NIR-Ⅱ至多只能穿透身体1厘米,所以它不会取代其他成像技术,而是X射线、CT、MRI和激光多普勒技术的补充。不过,它却是一个用于研究动物模型的强大方法。 研究人员说,下一步将使这项技术在人体内更容易接受应用,并探索可替代的荧光分子。他们希望找到小于碳纳米管又能够发出同样波长光的物质,以便使其可以很容易地从体内排出,消除任何毒性的担忧。(华凌) 《科技日报》(2012-12-11 二版)

  • 【分享】K著名科学家 开普勒

    中文名称: 开普勒   外文名: Johannes Kepler   生卒年: 公元1571-1630   洲: 欧洲   国别: 德国   省: 符腾堡   开普勒于1571年12月27日生于德国的符腾堡。开普勒幼年体弱多病,12岁时入修道院学习。1578年进入蒂宾根大学,在校中遇到秘密宣传哥白尼学说的天文学教授麦斯特林,在他的影响下,很快成为哥白尼学说的忠实维护者。15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被聘请到格拉茨新教神学院担任教师。1594年他得到大学的有力推荐,中止了神学课程,去奥地利格拉茨的路德派高级中学任数学教师。在那里,他开始研究天文学。1596年出版《宇宙的神秘》一书而受到第谷的常识,应邀到布拉格附近的天文台做研究工作。1600年,来到布拉格成为第谷的助手。次年,第谷去世,开普勒成为第谷事业的继承人。开普勒视力不佳,但做了不少天文观测。1604年9月30日在蛇夫座附近出现一颗新星,最亮时比木星还亮。开普勒对这颗新星进行了十七个月的观测并发表了观测结果。历史上称它为开普勒新星(现在知道,这是一颗银河系内的超新星)。1607年,他观测了一颗大彗星,这就是后来的哈雷彗星。开普勒对光学很有研究。1604年发表《对威蒂略的补充,天文光学说明》。1611年出版《光学》一书。这是一本阐述近代望远镜理论的著作。他把伽利略式望远镜的凹透镜的目镜改成用小凸透镜。这种望远镜被称为开普勒望远镜。开普勒还发现大气折射的近似定律,用很简单的方法计算大气折射,并且说明在天顶(不象第谷所相信的在高度45°)大气折射才为零。他最先认为大气有重量,并且正确地说明月全食时月亮呈红色是由于有一部分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折射后投射到月亮上而造成的。开普勒用很长的时间对第谷遗留下来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起先他仍按传统观念,认为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但是经过反复推算发现,对火星来说,无论按哥白尼的方法,还是按托勒密或第谷的方法,都不能算出同第谷的观测相合的结果。虽然黄经误差最大只有8′,但是他坚信观测的结果。于是他想到,火星可能不是作匀速圆周运动的。他改用各种不同的几何曲线来表示火星的运动轨迹,终于发现了“火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于焦点之一的位置”这一定律。这个发现把哥白尼学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用开普勒本人的话说:“就凭这8′差异,引起了天文学的全部革新!”接着他又发现,虽然火星运行的速度是不均匀的(最快时是在近日点,最慢时在远日点),但是,从任何一点开始,在单位时间内,向径扫过的面积却是不变的。这样,就得出了关于行星运动的第二条定律:“行星的向径,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这两条定律,刊布于1609年出版的《新天文学》一书内。书中又指出,这两条定律也适用于其他行星和月球的运动。1612年,开普勒发现了关于行星运动的第三条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等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这一结果发表在1619年出版的《宇宙谐和论》中。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为经典天文学奠定了基石,并导致了数十年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1618-1621年,他出版了《哥白尼天文学概要》。书中叙述他对宇宙结构和大小的观点。在1619-1620年期间出版的《彗星论》一书中,他指出彗尾总是背着太阳,是因为太阳光排斥彗头的物质所造成。这是在距今两个半世纪以前预言了辐射压力的存在。开普勒当时最受到人们钦佩的工作,是1627年出版的《鲁道夫星表》。这是根据他的行星运动定律和第谷的观测资料编制的。根据此表可以知道行星的位置,其精确度比以前的各种星表都高,直到十八世纪中叶,它一直被视为天文学上的标准星表。他于1629年出版《稀奇的1631年天象》一书,预言1631年11月7日水星凌日现象,12月6日金星也将凌日。果然在预言的日期,巴黎的伽桑狄观测到水星通过日面。这是最早的水星凌日观测。至于那次金星凌日,因发生在夜间,在西欧看不到。开普勒对天文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他的一生却是在极端艰难贫困的条件下度过的。1630年,他有几个月得不到薪俸,经济困难,不得不亲自前往雷根斯堡索取。到那里后他突然发烧,1630年11月15日,开普勒在一家客栈里悄悄地离开了世界。他死时,除一些书籍和手稿之外,身上仅剩下了7分尼(1马克等于100分尼)。研究领域:天文学、光学、数学、物理学和哲学作品:1、《宇宙的秘密》——开普勒受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神秘主义宇宙结构论的影响,用数学的和谐性去探索宇宙。他用古希腊人已经发现的五个正多面体,跟当时巳知的六颗行星的轨道套迭,从而解释了太阳系中包括地球在内恰好有六颗行星以及它们的轨道大小的原因。他把这些结论整理成书发表,定名为《宇宙的秘密》。这个设想虽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但却也是一个大胆的探索。2、《新天文学》——该书收录了开普勒的天体远行三大规律中的两条,既“火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于焦点之一的位置”和“行星的向径,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3、《宇宙谐和论》——1612年,开普勒发现了关于行星运动的第三条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等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这一结果发表在1619年出版的《宇宙谐和论》中。4、《哥白尼天文学概要》——书中叙述他对宇宙结构和大小的观点。5、《彗星论》——该书于1619-1620年期间出版。书中指出彗尾总是背着太阳,是因为太阳光排斥彗头的物质所造成。这是在距今两个半世纪以前预言了辐射压力的存在6、《鲁道夫星表》——1627年出版7、《稀奇的1631年天象》——1629年出版8、《对威蒂略的补充,天文光学说明》——1604年发表9、《光学》——1611年出版。这是一本阐述近代望远镜理论的著作。他把伽利略式望远镜的凹透镜的目镜改成用小凸透镜。这种望远镜被称为开普勒望远镜。10、1611年,开普勒发表了《折光学》一书,阐述了光的折射原理,为折射望远镜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